美章网 精品范文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

深层阅读论文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深层学习;深层阅读;过程

一、引言

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以获取意义为目的的阅读不依赖于某些具体的字词句,而取决于这些字词句在上下文语篇中的使用意义。在第二语言及外语阅读理解中,除阅读材料外,非可见信息也对传递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语言知识,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有关读物的背景知识,读物的修辞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论家们(Eskey,1973和Saville-Troike,1973)认为,单纯的逐字解码式阅读不能反映实际的阅读过程,因为它低估了读者在阅读中的积极作用,不能说明读者如何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对读物预期,也不能解释已有的语言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爆炸以及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享受细嚼慢咽的阅读。由于要花费大量时间,学生都不愿尝试深层阅读。遇到理解困难的文章时,熟练的读者会减缓速度并反复阅读,为了增加理解而冥思苦想,反复思考仍不能读懂的,会继续阅读以从后文得到解答。追求深层理解的读者阅读时将第一遍阅读看作是粗读,然后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难以理解的地方;概括文章大意、写出要点;通过提问、表达不同意见来和作者互动;并与其他相关文章以及个人经历相关联以求得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表层阅读会导致学生错误理解阅读过程,认为熟练读者不是通过努力培养阅读习惯而是了解专业知识达到熟练阅读的,自己的阅读困难是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因此不愿花费必要的时间进行深入的阅读(Bean,2011)。

对于正在进行非母语的英语学习者而言,超越流于表面的字、词、句了解的深层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对语言形式的牢固掌握,更是一个创造过程,深层阅读通过读者与阅读材料的相互交流创造新的意义,提高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二、深层阅读概述

阅读是一个读者能自由调控自己的需求和速度、自由地产生主观联想的活动。华盛顿大学动态意识实验室于2009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研究者们用脑部扫描检测阅读时大脑产生的反映,结果发现,阅读者会有意识地模仿阅读中描述的新情景,将阅读到的一些行为和知觉的细节和过去的经历结合在一起,因此认为,深层阅读绝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读者成为了阅读内容的一部分(Carr,2010)。深层阅读不流于表面词汇意义,需要读者缓慢阅读,思考、联系身边生活。Wolf和Barzillai(2009)认为深层阅读是一个一系列促进理解的复杂过程,包括推理、演绎推理、类推、批判性分析、反思和发表见解等,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熟练的读者瞬时就能完成整个过程。深层阅读需要读者运用高层认知,如分析、整合、解决问题、元认知等技能,以求和作者商讨并从中构建新的意义。Waxler和Hall(2011)认为与看电视和其他视觉娱乐不同,深层阅读不是逃避,而是发现,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如何与周围的世界、自身的生活相关联。

因此,深层阅读让我们更加关注细节,而不是浮掠于只言片段。它给你机会品味和理解精彩的语言,赋予你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你和作者间搭建信息的桥梁。深层阅读关注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思想、论据和论证思路,让我们的生活经历通过他人的语言文字清晰地再现,把阅读内容和已知的观点和原理相关联,将理解所得用于新环境所产生的新问题。

Biggs(1999)将学生学习分为深层和表层学习方法。采用深层学习的学习者主要采用批判性思考、新旧知识关联、多元视野、自我反思、探寻意义、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等方法,是一种理解性学习,学习者通过对内容的事实和细节学习来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大意,进一步探寻出字里行间隐含的意义。学习是为了对意义的理解,并将知识、技能和能力融为一体。学习中不断反思,关注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从而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和效果。而采用表层学习方法的学习者更多采用的是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方法,是一种孤立的、肤浅学习的方法,常常是今天学明天忘的短时记忆,更谈不上分析、批判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阅读也有深层阅读和表层阅读之分。采用表层方法的读者也肯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但收获不丰;深层阅读类似于深层思考,你会反思对读物的感觉,回顾主要部分,从中获取最大价值,是一种能让你受益终生的技能。对深层阅读技能的培养无疑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如深层学习中的批判性思考就是深层阅读常用的方法。

三、运用建构一致性理论培养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如何教决定了学生如何学。教师的教学理念集中体现其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以及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近年来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在应用中学习”、“学生自我管理自己的学习”的教学理念应有助于鼓励和培养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成为学习的主人。

Biggs(1999)的建构一致性(constructive alignment)理论体现培养深层学习方法的几个具体要素和环节。它认为课堂环境下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能达到深层学习效果主要由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评价机制决定。明确的目标、宽严适度的氛围、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和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阅读课堂上的这几种因素相结合,就能达到深层学习的效果。

1.在教师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要将教学目的由语言知识的掌握转变为语言应用。目标的设定要能鼓励学生采用深层阅读方法,使他们运用高层次的认知和元认知阅读技能阅读,和作者进行意义磋商。由于多数学生常流于表面的事实和规定,因此有必要向他们阐明阅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2.教学评价是对整个教学系统的影响最大的因素,直接决定阅读学习采用深层还是表层方法。因此,在设计阅读课程评价时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口头评价以及针对制作概念图、课文复述、阅读进程记录、个人或小组课堂陈述等活动所采用的书面评价方式。测试的重点为高层认知技能的运用,作者表达意义的沟通和理解,作者论据的优势,作品隐藏意义的解析,以及对作者论据的发挥和应用等。

3.培养深层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和教学目标一致,才能达到学习的有效性。如果学生长期只能依赖教师逐字讲解才能理解课文,甚至还是难以理解,这样的教学是无效和失败的。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和得到发展。要有清晰的目标、适量适度的内容和灵活应变的方法;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给学生创设更多实践和探索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探索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归纳、整理和求新求异等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完成知识的“发现”和“获取”。更多采用合作式学习、小组学习、任务性学习、基于内容的学习等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更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字词句语言点的讲解,还要加入课文结构图、文章概要、课文复述、批判式阅读、对比阅读、应用学习等形式。

四、结论

深层阅读教学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完善的阅读课导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清晰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有目的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培养他们信息搜寻、加工、处理、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Biggs, J.(1999). Teaching for Quality Learning at University,

SHR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2] Eskey, D.E. (1973). A model program for teaching advanced

reading to 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23(2):169-184.

[3] John C. Bean,(2011). Engaging Ideas:The Professor's Guide

to Integrating Writ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Activ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2nd ed.

[4] Jossey-Bass.Nicholas Carr,(2010).The Shallows: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W.W.Norton.

[5] Maryanne Wolf and Mirit Barzillai,(2009).“The Importance of

Deep Reading.”Challenging the Whole Child:Reflections on Best

Practices in Learning, Teaching, and Leadership, ed. by Marge

Scherer. ASCD.

[6] Robert P. Waxler and Maureen P. Hall,(2011)Transforming

Literacy: Changing Lives Through Reading and Writing. Emerald

Group.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分析阅读;架构;诠释;评读;文本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83-02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意见,描述更多的是素养培养目标,其具体读法指导却显得模糊。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课标设定的目标,教师需要探寻可操作的且有效的阅读方法,以避免阅读教学无序、低效。在把理解作为目标的阅读教学中,强化分析阅读的意识,训练分析阅读的方法规则,可以锻造提升高中生的阅读品质。可以说,分析阅读法是高中阅读教学有效化的突破口。

一、分析阅读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考试研究的价值

1.分析阅读说法的理论依据。美国艾德勒与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堪称阅读史上的经典之作。此作把阅读分成四个不断深化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要求的阅读能力逐层提升,阅读成果也逐级丰厚。其中处于第三层级的分析阅读,以对文本的加深理解为目标,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架构性的解读、细节诠释性的解读、沟通式的评读。此三者彼此虽不能完全剥离独立,但总体是序列式推进理解的过程,是阅读阶段划分也是方法、规则的总结。这是一种优质成熟的阅读方式,它使得阅读收获更为系统化和全面化。

2.以高考语文能力等级的设置可见分析阅读法对阅读教学、考试研究的意义。高考语文能力考测,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在逐级递深的六种能力中,识记、分析、理解综合,检测的是分析阅读中的构架性、阐释性阅读阶段的能力要求,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对应的是评读阶段的能力要求。由此可见,以分析阅读为切入点进行阅读教学与考试指导能切中肯綮。

3.从学生学情可见分析阅读的教学意义。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内容,课堂阅读量太少,所教授的阅读方法没有课外实践巩固与迁移,难以形成阅读习惯。而自发状态下,学生在课外更多进行的是获得资讯式和休闲娱乐式的阅读。分析阅读的目的是使理解更全面、更系统,它使得阅读在思维、方法、见识上不断提升,这是一种有强度的心智活动,有难度有挑战,对于能力与精神的成长意义非凡。对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目的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自觉把分析阅读训练延伸到课外,才能真正使学生熟练读法。

二、分析阅读法三阶段阅读规则的基本运用

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文文本阅读分为论述类、实用类与文学类三大类,写作训练又以说理性文章为主。就是说,教师通过课文阅读教学、课外推荐阅读、考试读写等途径,对学生阅读进行监测、指导的主要是论述说理类、实用类与文学类这三类文体。分析阅读法三阶段的一般规则普遍适用于这些文本类型。

1.分析阅读法三阶段的具体阅读规则。(1)架构性解读阶段需要完成文本组织构架的整体认识的阅读任务。分析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归纳各部分的中心,思考清晰各重要部分的顺序与关系,梳理形成结构思路提纲,获得文本主要内容与形式的整体感。(2)阐释性的阅读阶段是以构架分析的结果为基础,以对重难、复杂的内容细节的探究为主要内容,比如破解关键概念、重要句子、作者主旨的理解,突破各层面内容旨意的疑难处,力求进入文本深层内涵理解阶段。(3)沟通式的评读是以前两阶段中形成的对文本系统、深度理解为基础,把作者当成自己的对话对象,做臧否“交流”。这种“交流”需要规避偏见、逞强的态度,把自己的观点升华为真正的知识,有礼节、有理据,对作者提供的知识、表达的观点以及表达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有这样的谦逊与智慧,才算最终圆满的分析阅读。

2.以阅读考测的考点及题型设置,加深对分析阅读三阶段规则具体环节的理解。在高考试卷中的考点设置上,属于检测分析阅读中架构解读、诠释性解读阶段理解成果的考点有:论述类文本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学类文本中“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实用类文本中“对传记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筛选文中相关信息能力”,“文中词、句理解”。属于评读阶段要完成理解的考点有:文学类文本中“欣赏作品形象、艺术魅力的能力”,文学类文本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实用类文本中“探讨与传主有关的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等等。在高考试卷的考题设置上,论述类第1、2题注重考查理解能力,第2题中的部分内容与第3题整体,注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在传记文的考题设置上,客观题的五个选项都是对文意的分析或概括,考查考生对文章局部段落内容的理解;而前两道主观表述题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整合、结构把握中心概括、文体特征表现手法。这些阅读考点设置、题型设计体现的能力要求,正是分析阅读目标最直观的表现。

三、根据各类型文本的独特性,弹性运用分析阅读方法

1.论述说理类文本阅读分析规则。论说类文本以知识的传播,原理、观点呈现为要旨,其行文是由观点到理由再到结构的逻辑推理演变过程,表达清晰、条理分明。优秀的论述类文本几乎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可以做独立解读。分析构架阶段,泛读法能抓住突显文本旨意的观点句、论据句,以及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诸如起始、结论以及过渡句,这些功能意义明显的内容,能快速帮助阅读者形成基本观点、脉络层次的认识。诠释阶段的阅读方式,借用高考卷中的论述类文本考测方式会使理解更加深入:试题以选择项的对误判断为形式,阅读时需要用精读策略,用筛选、整合信息的手段,对局部细节处的重要与疑难点进行二次阅读。这种考测方式要求阅读者准确把握主旨、信息,以及各部分内部关系,这里就包含了论说类文本阅读的诠释解读的要求与方法。至于文本读评阶段,论述性文本评说的是文本展示事理的合理性、提供论据的准确性、推演逻辑的严密性等。这种评说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分析规则。作为叙事纪实性的文学样式,人物传记类文本构架的是传主的基本事实、品格、相关评论,要诠释的是传主“事”、“品”的疑难细节,要评说的是传主的成就、影响。高考卷的人物传记阅读考察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的角度有: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作者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疑难点,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等等。这些考点设置也正是对分析阅读各阶段对应的成果考测。

3.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分析规则。分析性阅读方法最适用的应该是表达明确与理性的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追求艺术的含蓄美,但也有其可分解的构成要素以及可遵循的行文逻辑,可以依据这两者变通进行分析阅读。高中教材与考试阅读关涉的文学类文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四种。以小说故事类为例,其构成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形象,依从这三要素,以情节过程为构架依据,串联起环境场景、任务形象等特点,然后深入阅读中,诠释这几个要素的相关细节以及言外意蕴。其他文学样式的文本,比如:戏剧,抓对话与冲突要素;诗歌抓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要素;散文抓形象、情思、表达技巧等要素,借此串联起文本的各组成部分,并对局部疑难细腻处的丰富意旨进行精读。

但也需要注意,文学属于艺术范畴,阅读以感受、体验为主要方法,以欣赏、分享为目的,因而在架构与诠释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其阅读个性。其一,在局部与整体关系上,与论说类文本各部分之间相对的独立不同,文学类文本各要素局部与叙事抒情的整体场景关联密切,阅读时要把全局构架与细节诠释结合起来,才能深切理解作者的经验。其二,与论说性文本阅读时需要理性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充满作者独特个性的想象世界,阅读者要有想象以及个人的情绪情感的“热情”介入,才能与作者的经验产生共享、共鸣。从高考阅读相关考点设置洞察文学类文本读评内容,“欣赏作品形象和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等考点,导向的是作品的鉴赏、评价。评读中,还有一个规律可以帮助阅读者审辨自己的阅读品位:能满足大多数人潜意识需要的作品,肯定比只满足某些人潜意识需要的作品更伟大。深入的体验、细腻准确的理解、合乎艺术作品特点的评价,只有这样的分析阅读历练才能不断地提升阅读者的理解水准。

综上所述,在阅读的四个层递层次中,分析阅读是对阅读质的点化、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结合阅读教学与考测实践,以高中生阅读教学常接触的文本为例,阐述了分析阅读训练各阶段的各规则的内容和方法,力求借此突破阅读教学困难,形成可运用于实践的有操作价值的阅读方法指导。虽然学生现时课外阅读的文本不止这些类型,未来大学深造需要的专业领域的阅读更是品类繁多,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领域三大类文本及其下的各分支,本有相互共性的部分,弹性使用构架、诠释、评论的分析阅读三阶段相关规则技巧,依据阅读材料特点做不同形态的阅读,使得这些本是理想的标准能产生普适的指导价值,帮助高中生提升阅读品质,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一个有能力的学习者,为学生进入更高学习要求层次而需要的“主题式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英语多文体;阅读教学

1 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概念可谓中说纷纭,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杜威将批判性思维中的“反思”定义为:对自己的一种信仰或所偏好的某种知识形式,从其所依存的基础上和可能得出的结论上,进行积极的、持续的、仔细的审视。国内学者刘儒德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刘儒德,2000)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方式既要思考,又要批评否定,即扬长避短。要做到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就需要有较强的信息深层次的处理能力,包括分析,辨识、评价,进而开展合理的、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英语阅读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阅读理解相近于传统的阅读理解,只需理解字面意义即可;深层理解要求能够正确地推断出字里行间的引申意义,也就需要深度阅读;评价性理解要求读者阅读之后开展思考,针对阅读内容产生自己的评价观点。当前较多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表层理解,尚不能对阅读内容做出分析和评价。所谓批判性阅读就是对阅读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寻找答案,进行推理。综上所述,批判性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批判性阅读是紧密联系的。

2 翻译专业英语多文体阅读教学

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博闻强识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翻译学科的建设是由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三大支柱共同组成。翻译批评是连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是选取一定的翻译标准对译作进行分析,评价优劣的判断过程。开展翻译批评需要批评者具有准确的、客观的评价体系及思想,因而离不开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当是翻译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英语多文体阅读课程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思考的锻炼机会,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强调语言积累的阅读模式和答题的阅读目的,引导学生采用新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英语多文体阅读课程开设于翻译专业二年级,针对翻译专业的特点,强调深层次、广范围的阅读和思考,拒绝传统的快餐式阅读,倡导批判性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有思维敏捷、博闻强识,才能在实践中做到灵活表达,增强翻译应变能力。该课程选取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经典阅读篇章,包括文学类和非文学性的文本,选材广泛,思想性强。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文体特点分析和译文赏析,以读为主,旨在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强学生的分析与思辨能力,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

3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多文体阅读中的培养策略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和安全的课堂气氛”。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极大地缺乏发言的主动性,经常站起来低头不语。这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和谐的交流环境,使学生能够放松地自由发言,不考虑对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自身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发言和提问的焦点有所差异,教师应当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质疑,互相学习进步。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主动提问和质疑便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大家自己发现信息,交换观点,进行思想的碰撞,产生新的想法。学贵质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都会得到提高。

其次,教师应当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课堂有序进行。课前,要求学生预习阅读材料,通过初步阅读文本,了解内容,查阅生词,完成表层理解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搜集背景知识,调动头脑的认知信息。阅读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将文章置身于写作背景当中,充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风格,提出疑问并思考,对文本的结构和主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有条理地罗列出文本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手段,清晰地再现文本结构;其次,开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认真反思各自观点并用事实加以证明;引导学生展开友好辩论,互相反驳,在论证的过程中深化的对论题的思考和理解。课后,补充相关阅读,学生可阅读同一主题的不同观点,进而产生思考,评价优劣,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最后,开展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应体现多向度,嵌入式,重过程、点面结合、形式多样的特点(钟志贤,2007:223)。评价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方式不仅要多样化更应当兼容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读书报告、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期末考试三个部分。其中读书报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想法,议论言之有理即可成立,评价标准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主;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根据学生课堂讨论发言及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又相互牵制,相互影响,较大程度地做到了公平;期末考试是量化学习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具有客观性,能够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所学阅读策略。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体现学生批判性阅读的效果。

4 结语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翻译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技能之一,英语多文体阅读课堂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传统阅读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的获得,常常是教生词、讲语法、做翻译,这使学生误认为阅读只是学习语法和词汇,难以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缺乏整体分析和鉴赏能力。”(唐光杰, 2009: 183)教师在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质疑,重视对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和评价;能够鉴赏或反驳作者观点并举例证明;在扩大阅读视野的同时培养完善的批判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瑞芳.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12, (9):12-28.

[2]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56―6l.

[3]唐光洁.在英语阅读课堂开展批判性阅读训练[J].西南大学学报,2009(2):181-183.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层阅读;立德树人;教学探索

课堂是教师育人的主阵地,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既是职责使然,又是对《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的落实。语文阅读不仅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方法,还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路径[1]。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双丰收,这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立德树人是深层阅读教学的目标

1.践行育人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教学活动以高考为指挥棒,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有些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高考得分,甚至出现了“重知识,轻品德”的想法。但真正的教育是将知识学习与道德培养融为一体,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富学识,明礼义”的有志之才,而绝不能使学生道德缺失。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深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价值和内涵,从而陶冶情操,滋润心灵,提升道德素养,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地。

2.提升道德素养,培养国家栋梁之材

学生的道德素养以道德认知和情感升华为基础,而立德树人理念在深层阅读教学中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做到宽容友爱,在问题面前勇于担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健康,成为国家栋梁。

二、立德树人导向下深层阅读教学探索

1.构建激趣情境,为深层阅读造势铺路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或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或引导学生立身处世,或引导学生敬畏生命……这些优秀的篇章如同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来构建阅读情境,或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或下载名家朗诵视频,或搜集名家评论……引导学生体会并挖掘其中的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精心制作的课件来展开教学,播放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件呈现了“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震撼人心的画面,在如此阅读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毛主席立志救国、胸怀天下的豪迈情怀,以及“指点江山”“谁主沉浮”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与该文进行对比阅读,在反复吟咏中感受毛主席一心为国的伟大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在阅读教学中。

2.鼓励学生反思与质疑,深入挖掘文章价值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喜欢简单地浏览文章,这看似效率高,实际上对文章的内涵掌握得并不深刻。学生只有在阅读中对作品进行认真思考,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高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已日趋成熟,教师可以适当点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度剖析、挖掘内涵[2]。在学习《赤壁赋》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未选入教科书的《后赤壁赋》进行阅读。这样,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学习,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教科书选入的《前赤壁赋》对后人的影响更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你更喜欢哪篇文章?为什么?学生可以在讨论与反思中感受苏轼被贬后的豁达心态以及“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又如,在学习《我与地坛》时,学生会质疑:“史铁生正值壮年时遭受厄运,意志一度消沉,‘死’对他来说难道不是种解脱吗?”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敬畏生命”“什么是生命的厚度”。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多思考,勇于提出质疑,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高道德素养。

3.联系社会热点,在品评分析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观

“生活处处皆语文”。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素材。例如,媒体的文章、同龄人的真实故事、普通人的光荣事迹,甚至是一首歌曲或一句广告语,这些鲜活生动的素材将有助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在对这些素材的阅读与品析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道德素养得到了提升[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读“活”书,关注社会生活。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如张桂梅校长将一生的爱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病痛缠身却全然不顾;救火英雄王锋,三次冲入火海救人,邻居无一伤亡,自己全身烧伤面积达98%;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里仍阻击敌人,他们被冻死时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冰雕”一般;河南特大洪涝灾害,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与时间赛跑,抢救被困群众,助力灾后重建……学生品读着,感动着,震撼着。同时,担当与奉献的精神已在他们心中悄悄扎根。

4.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功课紧张,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1)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本着立德树人的理念,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可以开展主题为“我为大家介绍一本好书”的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轮流推荐、分享自己喜爱的好书,并说明推荐理由或读书感悟。这样,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就更具有针对性,阅读效率会更高。在学生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同时,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2)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喜欢采取浏览阅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容易遗忘作品内容或者对文章的理解止于表层。对于课内、课外阅读,教师应适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做到心有所感,手有所记,并逐渐养成习惯,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帮助学生汲取作品的精华,让学生体会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3)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高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想读很多的课外书,但他们的阅读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解读作品,从而碰撞出思维火花,丰富阅读体验。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体会,身体力行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三、结语

学生是璞玉,经过雕琢方成精品;学生是生铁,通过淬炼方成好刚。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又要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既体现了人文情怀,又提高了深层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媛媛.关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J].读与写,2020,17(21):80.

[2]郑忠明.高中语文学案教学的实践与体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1139.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0 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层阅读又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新的分层阅读教学方法。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分层的重要性,但仍存在“如何分层”、“分层后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分层后如何备课”等一系列问题。毋庸置疑,分层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在自己原有的阅读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减少教学中的两极分化,而且分层教学对教师的如何分层、如何选材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都有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用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分层阅读教学,探寻更加积极有效的分层教学。

1 研究意义

从教师角度出发,本论题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有效实施英语阅读分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从学生角度出发,分层教学的实施,填补了英语阅读课堂上的空白区,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任务要完成,让所有学生在现有阅读水平上得到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自信。

2 理论基础

2.1 因材施教理论

一方面,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的前提下,因生施教,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促进每一个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充分认识到“知人”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充分了解,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发展都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两种水平的差异性,立足差异,区别对待,努力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这一理论的极佳体现,分层教学按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现有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学生实际学习可能性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将其转化为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让学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3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在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按照学业成绩划分学生层次,教师要积极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划分英语阅读教学的学生层次。综合分析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以下层次:A层:英语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强的阅读兴趣、能基本读懂高于教材难度的文章。B层: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有相对较高的英语阅读兴趣。C层:对英语的求知欲望较低、害怕英语阅读、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的英语阅读准确率很低,即英语的学困生。教师将这些分层输入电脑,建立学生档案,当然这些分层是动态的,随时可以变化。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效果重新分层。这校既能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通过学生档案呈现出学生的阅读发展过程。

3.2 在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中做到“统分教学”与“动静教学”

“统分教学”即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上,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统一指导,统一要求的步骤,还要有“拔高学优生”、“激励中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环节,从而保证英语课内既有统一要求、统一阅读、统一反馈,又有分层阅读、分层讨论。这种统分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阅读存在差异的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各自发展的阅读环境,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动静教学”即动与静的结合教学,“动”即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课上进行干预教学,直接讲解阅读材料,“静”即学生分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自读、自思、自议,最后教师检验成果。在此教学方式中,教师既要提高学优生的自学能力,又引导学困生阶梯式阅读,层层引导,放缓中差生的阅读坡度,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达到阅读目标。阅读后,学优生做教师提供的小测卷,教师组织中差生讨论,进行个别指导。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各层次学生在各自原有的阅读水平上更进一步。

3.3 运用新媒体,丰富分层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要充当网络阅读资源的“过滤器”,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对于学优生,教师要鼓励他们涉猎不同领域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要求他们快速阅读;对于中差生,教师要让他们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采用略读法,不需要深层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阅读材料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程度。阅读后,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表层理解”到“深层质疑”,最终画出关于文章完整的思维导图。在作业方面也要分层,对于学优生,要求他们心中有图,通过记忆思维导图背诵课文;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看着思维导图重述课文,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背诵课文;对于学困生,让他们熟悉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引导下熟悉文章。

4 结论

总之,在新课标下,分层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科学分层,分层指导,分层评价,能够激发各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各层次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使他们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候金兰.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层次[J].青海教育,2004.

[2]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晶莹.“分层合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5.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6篇

为此,我们借鉴课堂教学中导学案、任务单的形式,开展了“运用阅读学习单加强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研究,根据课外阅读的需要编制相应的学习单来指引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

阅读学习单给学生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在文本、作者、学生三者之间架起桥梁,搭起阅读、思考与表达的框架,为学生提供明晰的课外阅读“路线图”。通过两年来的研究,我们探索出了“运用阅读学习单加强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的基本操作策略。

一、提升阅读层次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浅尝辄止,很少深入思考感悟。如果能借助阅读学习单,指引学生对阅读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对表达方法和语言运用加以感悟和体验,阅读的质量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运用阅读学习单时,我们通常采取以下方法把阅读引向更深的层次。

1. 深入内容探究

《爷爷一定有办法》写了一个充满智慧的爷爷用巧思为孙子不断改衣服的寻常小事,折射出平淡生活中的脉脉温情。阅读中孩子常常只关注奇妙的变化,而忽略变化中不变的挚爱亲情。所以我们在设计阅读学习单时就从几个“奇妙”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发现真情。(见阅读学习单一)

2. 对话人物心灵

当学生阅读了《草房子》秃鹤令人心酸的成长故事后,关于“成长的痛苦与美丽”的讨论大多还只是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为此,我们设置了如下的学习单。(见阅读学习单二)

学生在制作人物心理历程线路图时一步一步走向秃鹤的心灵深处,体会到秃鹤内心隐藏的痛苦和快乐,发现了成长路上痛苦和美丽总是紧紧相随。完成学习单后再交流讨论时,我发现成长的不仅是秃鹤,还有读书的学生。

3. 品味语言魅力

《草房子》中的环境描写非常优美,人物形象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学生在读《草房子》的同时也在积累语言、学习表达。阅读学习单如在此处恰当的引领可以让学生领悟写作的奥秘。所以《草房子》阅读学习单设置了一项这样的任务。(见阅读学习单三)

学习单清晰地指向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中不知不觉感受表达的魅力,交流喜欢的理由,同时也领悟了表达的奥秘。

二、激发阅读兴趣

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强动力,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保证。阅读学习单如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选好导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

1. 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

在设计《我永远爱你》一书的阅读学习单时,我们先让学生感受了大家对狗――阿雅的爱之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喂养小动物,设置交流讨论的话题。(见阅读学习单四)

因为学生对这一话题很有兴趣,所以说起来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学生在讨论如何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2. 在学生的疑惑点启发

《奥古斯特的微笑》一书中,对老虎奥古斯特的脚印进行了特写,学生对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要对老虎脚印进行特写?这些老虎脚印要告诉我们什么?阅读学习单抓住这些疑问,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联系上下文深入探究,读出脚印中流露出的心声,以及作者构思的巧妙。(见阅读学习单五)

3. 从学生的共鸣点引发

《城南旧事》是学生常读的名作,常常勾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所以我们设计阅读学习单时从共鸣点切入,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到小说的情境中去。(见阅读学习单六)

这份学习单既让学生把握了整本书的内容,又让学生围绕故事情节深入阅读,感受人物形象,引感体验,从而产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三、渗透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工具。在阅读学习单中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方法指导,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还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例如,阅读《水浒传》时我们引导学生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水浒传》中的“吴用”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进行比较,发现“吴用”和“诸葛亮”的不同个性和思想,以及塑造人物的不同表达方法。(见下页阅读学习单七)

《水浒传》阅读学习单以具体任务为实例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突破思维限制,提高阅读层次,促进了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培养阅读习惯

“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儿童时期的良好阅读习惯,将会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窗边的小豆豆》阅读学习单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突出阅读习惯的培养。以“看封面,把握基本信息――读扉页,理解写作背景――看目录,了解大概内容――通读全文,体验成长乐趣――细读经典情节,分享成长快乐――收获阅读所得,感受成长幸福”为顺序设置阅读学习单,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路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可以很清晰地把握住阅读整本书的一般顺序和方法,为以后的独立阅读和深层次阅读奠定基础。这也对初次进行较长篇幅文章阅读的学生作了一次阅读习惯的培养。

五、拓展阅读视野

从阅读一本书到阅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一本书向阅读生活、阅读人生延伸。这是学会真正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热爱阅读的更高境界。因此阅读学习单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推荐读物,激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拓展阅读的广度。

1. 拓展阅读广度

在阅读完《第一百个客人》后,我们进行了小结:“一本好书就像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希望我们能永远与书做朋友。和《第一百个客人》一样,以下的这几本书也会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灵。请找时间读读这些书,并为这些书做代言人吧!”然后出示了阅读学习单。(见阅读学习单八)

阅读是文本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交流。阅读学习单可以在书与书之间、书与学生之间架起桥梁,引领孩子向一本书走去,向更多的书走去,向美好的生活走去。

2. 延伸阅读深度

读完《我有友情要出租》故事后,学生倍感友情的珍贵,阅读学习单借此营造充满真情的情境,把阅读向生活深处延伸,引导学生表达友情,珍藏友情。(见阅读学习单九、十)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上而下模式;阅读速度;图式理论;自下而上模式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锻炼语言技能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First ---reading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以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单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 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及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导入内容:可采用趣味性表现法、提问法、介绍背景法、卡通导入法等引入方式;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续法、察读法、浏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方式。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 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人部代码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摸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unit4“Earthquakes”时以accident---causes---solutions来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 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段阅读,合段阅读等;2、检测理解;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论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 Using language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

在外语阅读中,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之间的重要关系不言而喻。如Williams(1986)认为,语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Alderson(1984)认为,成功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必须具有最低限度的语言能力。所以,语言知识是阅读课的必备内容,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来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归纳知识;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在捕捉表层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精读课文,深层理解问题,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付递的信息,凭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读物的“弦外之音”;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 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练习形式;4、操练知识:操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并形成技能。因此重视训练的质量十分重要。为提高练习质量应注意以下“五性”。即:1、练习的实效性;2、内容的针对性;3、形式的多样性;4、难度的层次性;5、数量的灵活性。

阅读的教学是在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开发学生的感官和大脑,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有针对性的训练。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8篇

一、深度阅读需要深度对话

深度对话从广义上讲,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深识层面的对话,指的是对文章进行深度的认识,在阅读上拾级而上;二是深悟层面的对话,向文章的作者进行透彻了解,而非一知半解;三是深思层面的对话,指深悟之后的深思熟虑,是精神的升华层面,是与文章作者实现精神面对面的交谈。深度阅读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以《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三个层面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其一是从文章的文体入手,先让学生与作者在文章的结构上进行整体认知的交谈,分析该篇文章与传记类文章的区别,以及试着从传记角度分析文章的特点;其二是从对“纪念”深悟的透析入手,从文章中提取重复句子“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刘和珍君的性格温和”等,让学生与作者探析该句中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原由,最后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上进行深度思考,分析笔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以及这篇文章暗含着什么思想,使学生与阅读文章达到精神层面的融合。

二、深度阅读需要细节切入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亦如此,选取一个精准的教学切入点、一个契合的阅读细节切入点,例如标题,例如文章的开头,例如文章中的过渡句、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可以促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感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以《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把握该文章的几个细节,并以此为了解、讲解文章的切入点,其一是环境的细节,例如课文中先后提到“太阳还没有出”、“太阳也出来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这两个细节对其环境暗含的意思进行探析,分析环境发生变化的原由;其二是把握关于人物细节活动的词语,例如文中关于老栓的几点动作词语:“伸”、“退”、“蹩进”、“靠”、“立”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几个动词入手,把握老栓的心理变化活动以及分析出现这样的心理以及活动的原由,从而更深入地对课文进行探究,整体把握课文。

三、深度阅读需要妙用网络

以往,大多数教师以及家长都认为学生利用网络就会造成颓废、堕落现象,所以极力严禁信息技术融进学生的课堂,甚至是日常生活,殊不知有效、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水平、阅读技巧等。

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较难进行讲解的内容,因为文言文的语言阐述形式以及语言的涵盖意思大多数都与现代语言不同,所以极易导致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类阅读课时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教师在进行《鸿门宴》等文言文章的讲解时,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借助网络的形式,以直观画面感的方式――视频,让学生对文章的人物关系、中心思想、文章脉络等有大致的了解,同时便于学生理解文章中偏义复词、前置句结构的表述等,推动学生在学习阅读教学中的动力。

四、深度阅读需要文学批评的引入

文学评论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理论、心理、审美、语言、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评论进行文章的整体分析和评论,可以影响读者对文学的鉴赏以及文学社会功能的发挥,还会对读者的创作思想、审美思想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以文学观、文学欣赏为基础,阐析文学文本与文学现象的相互关系,从更深的角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学习《红楼梦(节选)》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运用手法、写作背景、人物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评析,例如课文中对林黛玉的语言细节描写“认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林黛玉会在贾母问及念过什么书与贾宝玉问的时候予以两种不一样的回答,“认得”反应了林黛玉的什么心理活动,以及发生这样心理、行为活动的原由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评析延伸到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更深入的阅读欣赏技巧。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元解读;阅读路径;探究质疑;层次设计;阅读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43-0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它几乎占据了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究其原因,是目前的阅读教学仍沿袭教师讲解为主的做法,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有的甚至把阅读课上成了习题课,把鲜活的文本解读成僵化的标准答案,阅读的自主性、灵活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要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心灵对话,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让自主阅读个性绽放。

一、优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师不要一味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主题解读、人物分析,并用这个“权威”去规范学生的理解,遇到不一致的看法就想方设法“纠偏”,这样就扼杀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限制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思路。我们要注重人文关怀,把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尊重其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由单向传授、被动低效的“接受性教学”向多维互动、主动高效的“自主性阅读”转变。教师通过精心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让学生把阅读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入情入境,仔细体会文中的滋味,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进行彼此的心灵沟通和生命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孤独之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古琴曲《平沙落雁》,营造四野空旷、孤寂无人的氛围,让学生默读文本,进入情境。基于学生和主人公杜小康是同龄人这一点,我设计了“角色置换”这一环节,让学生化身杜小康,思人物之所思,念人物之所念,情人物之所情,来体会杜小康的孤独之旅。通过置换阅读,学生感受最深的是杜小康的“哭”和暴风雨中找鸭子的情节,并且感同身受读懂了暴风雨前后杜小康的变化:暴风雨前的杜小康是带着哭腔请求回家,他是胆小幼稚的;暴风雨后的杜小康找到鸭子后哭起来,是经历风雨、替父分忧后的喜悦激动;暴风雨前他夜里做梦,梦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他还是个软弱的孩子;后来,杜小康想起母亲和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已成长为成熟、坚强的男子汉。学生通过解读文本中自我体验最深刻的“哭”的变化过程,懂得了人物的成长历程,体悟到“孤独之旅就是成长之旅”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优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为学生个性化的自主阅读打开一条通道。

二、优化问题设计,打开学生自主阅读的思路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文本,每个学生的兴趣、目的、情感、素养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教师要通过优化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联想、阅读思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展开思维的翅膀,多元解读文本,从而获得多角度、多层面的收获,真正实现自主阅读的个性绽放。

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为剖析全文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思索探究问题,理解整篇文章。例如在《春酒》一课的教学中,我从结尾入手,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知道琦君泡这坛八宝酒时身处何方吗?学生很容易答出时身处美国,且人近老年;二是琦君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那么她该到哪里去寻找呢?此问题一经抛出,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故乡、童年、回到妈妈身边、心里、记忆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答案,并能各自讲明缘由。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明白了这篇文章借春酒表达了对记忆中美好的童年、热情的乡亲、贤惠的母亲的深深眷恋。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不仅能理清文章内容,还能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主题等解读得很透彻。

设计问题时还可以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一课时,我设计的问题是如何评价鲁庄公这一人物,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极易引爆学生的思维。有的同学认为鲁庄公目光短浅,缺乏军事指挥才能。但也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鲁庄公虽腹无良谋,但能知人善任,仍不失为一代名君,接着还举出刘备三顾茅庐、善待人才终成霸业的例子来证明。教师在肯定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见解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联想,启发学生探究在古代战争中克敌制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哪一个更有优势。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主动查阅历史资料,有的甚至搬出《孙子兵法》、《左传》来研读,这一问题的设置,加深了对上一个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对鲁庄公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会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形成辩证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些看似矛盾的问题巧妙设问,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自主阅读个性的精彩绽放。

三、优化阅读路径,拓宽学生自主阅读的视野

阅读,是知识的储备和内化,是情感的体验和积累的过程,如果只局限于每学期学三十几篇课文,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阅读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很难达到阅读的深度,个性化的阅读,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当这些不同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我们还要通过铺展优化阅读的路径,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阅读的实效。教师立足课内文本,找到几篇典型文章,以课内带课外,通过比较对照总结出这一类文章所隐含的共同特征,然后以这些特征为线索,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普遍适用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疑难问题的灵感,形成新的认识,新的体验有效地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个性体验。

例如,在学习《行道树》一文时,我为学生选择了《峭壁上的树》和《白杨礼赞》作为比较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拓展迁移训练。三篇文章题材、体裁相同,都是写树的散文;写作手法相同,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语言风格上“异”,《行道树》含蓄隽永,后两者明白畅达。通过对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文章相比较,优化了阅读的路径,让学生学会同种求异,异中求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写作的技法,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优化探究体悟,拓展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度

在当下,有一些学校和地区推广模块式教学,把阅读教学过分程式化,使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舞台,以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以教师提醒打断学生的感悟思考,这样过于热闹的“展示课”,破坏了深层阅读的氛围,降低了学生个人体悟的深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优化探究体悟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和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拓展的深度、广度才能适宜而有效。

例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山路漫歌”这一节时,学生对作者的写法产生了质疑,为什么不重点写歌会,而花费许多笔墨写了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这些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讨论、比较,得出结论:作者描画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再写赶马女孩的歌唱,这样就为其出场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叫,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这是一种“以景衬人”的写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对话文本,质疑思考,再通过交流、讨论,生成新的观点,这样才能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五、优化层次设计,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质效

孙绍棠教授曾指出,经典文本的结构并不是单层次的,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显性的,是外在的感知,第二个层次是隐性的,是作者的思想在流动,第三个层次是文体风格,有着更为深邃的内涵。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再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层次设定阅读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由最浅表的文章内容的阅读,到品味作者的情感、赏析写作的技法,最后综合概括提炼抽象出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与阅读理解的层次性结合起来进行实施,从而提升自主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阅读《变色龙》这篇文章时,学生很容易就读出了第一个层次,即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一起狗咬人的案件过程及其表现出来的多变的性格;第二个隐性的层次,表现为变色龙是一个群体,除了奥楚蔑洛夫,还有巡警、赫留金和围观的人;第三个层次是隐性的深层,表现为作者以什么样的语言刻画人物,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刻画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感知、体会、思考文本,领悟到作者塑造一群荒唐可笑、近乎病态癫狂的人物的目的是为了批判沙皇专制统治。学生分层次完成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深入探究、整体把握文本的过程,优化层次设计,使学生在充分完成阅读理解的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努力达到第二层次,追求第三层次,这样就能逐步实现学生和文本的深层对话,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

阅读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要彻底更新观念,优化设计,为学生构建文本多元解读的平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让自主阅读的个性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是将阅读教学内容问题化。

设计合理的问题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文本知识的提问,对文章深层内涵的提问,开放式问题的提问。前两种问题学生运用低层次的阅读技巧便可解决,后两种问题通常可以提出推断型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高层次的阅读技巧。

以北师大版新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5 lesson15 A Famous Writer为例,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what do know about J.K. Rowling?(基于学生的背景知识储备的问题提问,引发学生阅读兴趣);2.How was her life in 1993?(基于文本字面信息层面的问题提问,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的能力)3.what made her so successful? (基于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问题提问,引导学生由文本信息层面的思考转入文章深层内涵的思考);4.why are there few fictional writers like J.K. Rowling in China? Will we have such a famous fictional writer in the future?( 基于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水平的问题提问,将文本阅读与现实现象相结合,在讨论中寻求答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反思现实、反思社会。同时引导学生要学习作者不怕艰难、不畏困苦、勇于奋斗战胜困难的精神)。通过有层次性和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读能生悟,悟能生用,用能生巧,巧能出新,且能了解作者真正要传达给我们文章深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能真正地实现阅读的目的。

二是将阅读教学方式活动化。

在英语阅读课上,使阅读教学方式活动化,如表演、辩论等。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学生做积极的阅读者,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让阅读教学方式也随之活动起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表演式。以Unit2 lesson6 Tom Sawyer为例,本课语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经典文学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汤姆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字面意义和它真实的含义,培养学生理解文本背后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我把班级分成了6个组,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拉近与课本的距离,认识文本,走进人物。学生更好地体会了文章的真情实感,沉闷的课堂教学也有了生机和活力。运用活动式的阅读教学模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悦地爱上阅读、爱上英语,也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法探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均衡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要求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或有所侧重地体现,使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均衡的提高。所以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和看懂简单英语短文的能力、需要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指导学生学习和做事的策略。其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农村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就此我进行了探究,找出问题所在和分析其原因,研究改进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介绍知识背景,培养阅读兴趣

在学会文中生词,并基本上了解其运用的基础上,通过背景知识介绍、问题设置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与学生们讨论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或利用PPT幻灯片、实物,加深对阅读背景的了解,以此把学生们带入一定的意境。比如,学习七年级第二课课文《AHealthyDiet》,课文的引入可以出示一些特肥胖的中学生的照片,列举班级或学校较超重的同学为例,讨论肥胖是否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讨论致使他们肥胖的饮食生活原因并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这样一来课文里Kate超重、生活饮食习惯、医生忠告她进行节食等内容就不会再陌生了。如果课文的引入能利用视频,则教学效果更佳。学生就能自觉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此后,再对课文进行透彻的分析,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以及其中的知识结构,然后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学生们就能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

在此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要精,以点带面,腾出时间多读多练。课文操练必不可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融会贯通。在对课文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正误判断”、“挖空填词”等形式来理解细节,让学生自己出题,互问互答,加深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以这种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二、由浅入深.递进训练阅读

教师给学生们准备的阅读材料应该先由简单短小,再逐渐加长篇幅,问题设置也逐渐提高难度,使学生们阅读起来有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适当的外部学习条件。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和组织者,对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开展阅读活动。阅读内容从精读的TEXT到自主学习的Reading和练习册上的阅读以及试卷和ShanghaiStudentsPost上的相关文章;从学生实际生活、到社会生活、到科学技术的方方面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三、小组讨论,带动学困生

我任教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成绩较好的学生做综合性较高的题目,基础差的学生做容易的题目,然后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当中,基础差的学生能从讨论中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帮助其提高理解程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加深理解,更上一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从而增强大家的自信心,保持阅读的热情。

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使班级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班级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中每位同学身心健康发展,学习的热情持续保持,每位同学都必能逐步提高阅读,使他们的阅读能力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小组阅读讨论,班级里多数学生对英语阅读有了自信心,学习热情高涨。

四、精选材料,教师自我提高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阅读策略,批判性阅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70-02

一、背景

目前高中英语教材中配套的读后理解题目以信息匹配和考查学生对段落大意的理解为主,语言点练习也专注于词和短语,并且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重点关注文章词汇、短语、句型、文本字面的翻译或理解,而忽略了进行文本内容理解时的阅读批判性和创造性。然而,在现有的英语考试、阅读题目中最让学生感到头疼的总是那些总结性分析和判断的题目,也就是说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英语文章,而对于文章内容无法做出深层次的判断,较难分析和评价出作者的观点、论证过程、写作目的和语气,更难以形成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无法对所读内容进行深一层次的交流和讨论。在现有的阅读教学策略下学生仅仅培养了文章的浅层次阅读能力,所以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课堂和教材优势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批评鉴赏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二、批判性阅读的定义

对于批判性阅读,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都给出过定义。在国内,刘儒德认为批判性阅读并不仅仅要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全文的结构、总结主题思想,更要注重判断、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论证过程、写作目的和语气,以此来明确作者要传达的要点并形成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在国外,Wallace将批判性阅读系统定义为“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综上,批判性阅读不仅是对阅读文本字面意思的正确理解,更是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次理解;同时,批判性阅读也是一种复杂、长时间的阅读过程,需要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大胆地假设、提问甚至是质疑,然后经过思考、调查和讨论等手段和过程,最终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有批判性价值的评价。

三、批判性阅读策略及实例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只注重对文本字面的理解,因此学生只从中学习到了语言的基本使用规则,也就是基本语言点,阅读能力稍强些的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对文章大意有初步了解,除此之外,收获甚微,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法进一步的提高。如果将批判性阅读引入到文本教学中来,在学生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意识的对文本的深层意义进行发掘,在此过程中细心的区分文本中陈列的事实和作者透过文本表达出的个人观点,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上对文本中的事实和观点进行思考和提问,最终能够以文字或口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文本或作者观点的批判性评价。经过这样的阅读过程,学生才能对文本有深于字面意义的深刻理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已有的研究中,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由三个环节组成,即获取信息、分析结构、评估作者观点和论述过程,如果结合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际,则可以将现有的三个阅读过程内容做如下调整或深入:(1)读前:应将预测作为各种教学活动形式的中心,不论是问答或小组讨论都应以获取文章背景知识或问题等基本信息为目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作者将在文本中可能表达的观点或看法进行预测,并能和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进行初步对比。(2)读中:在解决文章语言点的基础和前提下,重在分析文章的结构,积极思考文中的事实和作者的观点是否相关,由事实到观点的发展是否充分有序,明确作者的认知和看法。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找主题句、小结文章段落或整体大意等手段,并将语言点加以落实。(3)读后:通过讨论等小组活动形式将读前的预测和读中收获到的事实和作者真实的观点或态度进行对比,并通过演讲等活动形式分享并阐述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形成的个人观点,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被动理解深化成自己对待同一话题的观点或态度,甚至表达对文本内容、结构及作者观点的批判性态度。在批判性阅读策略指导下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下面以新课程人教版选修教材8中,“Unit One A Land of Diversity”中的“California”文章为例展示批判性阅读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Pre-reading

T:When referring to California,what features are most impressive in your opinion?

S1:Sunshine and beautiful beach.

S2:Country music.

T:Anything particular about its culture?

S3:Maybe diversity of culture.

T:Exactly.California has the distinction of being the most multicultural state in the USA,having attracted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But do you ever think of the reasons why California becomes a state of multi-culture?

S:……

T:Today,we'll find some reasons of California being multicultural.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文章主体段落将从哪些方面介绍加州多文化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积极的预测,而且还明确了文章书写的脉络结构。

Reading

Para 2

T:The passage says“many native Americans died from the diseases brought by the Europeans.”Why did Native Americans die while Europeans lived healthy in California?

S:Native Americans never met the diseases brought by the Europeans before,so they could not adapt to the new diseases as the Europeans did.T:Yes.That is also the reason why we have strict sanitary inspection(卫生检查)on import goods and foreign friends visiting our country.

Para 3

T:California became part of Mexico,but why did it become one main reason that there is a strong Spanish influence in the state?

S:Mexico was ruled by Span,and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Mexico is Spanish.

通过提问和思考,让学生将文章中一些显而易见的理由和原因重新进行思考,并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After-reading

T:Can we summarize the reasons why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ame to a same country?Why don't they live in their home country?

S:Invasion and fortune-seek.

T:How can thes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keep their own culture and not be changed by other cultures?Let's have a group discussion and share your group's idea in our class.

G1:People from the same culture can form a small community in a rather large place,for example there is China Town in California.Chinese people living together in China Town can keep their cultures even though they are living in California,a US state.

读后,学生已经能够明确自己对于文章的预测与文章实际内容的差异,但在对文章进行深入地讨论过程中探究文化融合和保留的问题,让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文化融合和保留的问题,并形成自己对于这一话题的观点和态度。

在英语阅读课应用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交替使用小组活动的学习方法和学生个体独立学习思考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学生无目的性的阅读,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高水平阅读能力。

四、启示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坚持长期使用批判性阅读策略,可以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文本有深层次的理解,这就可以让学生在应试中占得先机,取得优异的阅读成绩。最重要的是,经过批判性阅读策略的培养,学生会从单纯地理解文章字面意思变成真正动脑思考文章作者的深层意图,并有助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也证明了批判性阅读策略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如果外语教师能够改变以往单纯关注字词、篇章翻译的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积极引导学生尝试并使用批判性阅读策略和手段,相信不仅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所培养起来的批判性思维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与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

[2]Wallace.批判性阅读教学[Z].

[3]聂丽萍.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浅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33).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小班化 课外阅读 语文大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因此,我校开展了《加强小班化课外阅读指导,开辟语文大课堂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以小班化语文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面,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班化课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让孩子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大舞台,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1 探索独特新颖的小班阅读方法

小班化阅读的指导,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小班优势,指导什么,怎样指导,我们的老师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1 校内指导

我们成立了阅读指导公关小组,针对小班化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做了尝试和研究。我们把其分为以下几类:读书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

1.2 分层阅读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筹划并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阅读推广的深度、广度、渠道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引领学生的有效阅读,促进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1)书目推荐有层次。分层推荐,依据低中高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荐不同类型的读物,比如低年级以童话为主,中年级以优秀校园读物为主,高年级以经典名著和人物传记为主。版本可以为注音版、少儿版、青少版、原著。同时,考虑到读物的可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作了纵向分层,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即把学生必读书目作为核心层读物,推荐读、拓展读的书目作为紧密层读物,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以趣味与个性阅读为主的作为松散层读物。(2)读书过程有层次。读书的对象和书目不同,我们把阅读的过程分为几个层次:浏览—通读—精读—研读—疑读—展读。(3)读书反馈有层次。学生读书反馈有很多种,我们也经过了分层,比如年级和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反馈时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诵读、背诵、表演、写读书心得、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今天的展示活动,每个年级段的效果反馈的方式也是根据这个层次进行逐层推进的。

1.3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研究式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即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围绕某一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发现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小组讨论,是促进中高年级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的好方法。下面就以五年级阅读课外《三国演义》为例,谈一谈小组合作阅读的实施。

(1)小组讨论打开多项信息交流渠道。在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们给学生一个月的自主阅读时间,给了学生四个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个议题,利用一周的时间从书本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学生可以制作成PPT,可以讲故事,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离不开语言,参与讨论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透彻理解对方语言的意思,又要及时组织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而富有说服力。比如有小组同学针对刘备这个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认为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例举其三顾茅庐时,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先后三次亲自前往隆重,他的诚心待人,持之以恒打动了诸葛亮;但是也有同学却说刘备虚情假意,论武艺不比关羽张飞,论谋略更不如诸葛亮,为了网罗人才辅佐自己当皇帝,大打亲情牌、眼泪牌,并例举出赵云救阿斗,刘备摔阿斗是假仁慈,不是堂堂男子汉所为。学生在小组中不仅能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且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具有现场交际特征的语言运用,对学生无疑是最佳的语言训练。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班课外阅读教学中更能体现小组讨论的优势。从学生角度看,每个小组的成员比较适中,不但有利于听取他人意见、向他人学习,更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读《三国演义》,有些小组为了充分地较为全面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还自发地阅读了《品三国》和《曹操》等书籍,在小组讨论时,他们的观点新颖独到,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碰撞,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妙语连珠,他们的创造性诠释让听课教师也叹为观止。从教师角度看,班级中的组数减少,使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个体得到语文素养的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所以小组阅读的方式为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起了“催化”的作用。

2 维护个性张扬的小班阅读效能

2.1 尊重个性差异

人的先天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阅读”。比如,我们在五(3)班做过一次调查,以读《水浒传》为例,阅读调查涉及到 “喜欢读哪个版本(少儿版、青少版、原版)的《水浒传》”“阅读时是否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否能大胆地质疑”“能否对人物形象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观点和感受”“是否经常和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争辩”“喜欢哪一种阅读检查方式(朗诵、写读后感、表演课本剧等)”等发现这个班级共有32人,其中3人阅读能力突出(可以阅读原版,有自己独到的观点),14人阅读能力强,13人阅读能力较强,而有2人阅读能力较差(只能阅读少儿版的读物,阅读反馈只选择朗诵片段)。以上的调查给了我们启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阅读,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需求来自己决定阅读书目的版本、感悟和反馈方式。

2.2 倡导个性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的程度(即阅读的深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就大。课外阅读如果不加以反思,阅读无非只是一种经历,永远不成为经验,这就是我们平时观察中发现有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高语文水平却不高的原因。

3 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班阅读评价体系

从小班个性化阅读的特点出发,我们通过多元化评价的途径来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1)日常阅读:关注记录;(2)活动阅读:关注表现;(3)课堂阅读:关注方法;(4)终结性测试:关注结果。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14篇

目前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当中,“整体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整体教学法”以其“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相统一的语言三维观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面对初三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如果我们照搬使用“整体教学法”,往往会使“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难提高,学困生受不了”,从而使一批中下水平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课堂上“掉队”,形成“两极分化”现象。

阅读课整体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它以“整体分层”为主要教学途径,所谓“整体”是指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班;所谓“分层”即在同一个班内,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整体分层既保留了传统整体合一教法的优点,又在指导思想与做法上明显的实施分层,针对学生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差异,合理设计思维层次,有“分”有“合”,“分”“合”并举,做到“先粗后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层次深化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层次进行解答,将分层教学融入阅读课的整体合一的教学中,从而做到让“优秀生吃的饱、中等生易提高、学困生受得了”。英语课整体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为:课前活动新课引入快速阅读细嚼慢读复述讨论小结。

一、课前活动及新课引入

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新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在阅读中提问。预习是课前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词性、词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并通过家庭作业本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便可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当中的难词、难句,这些都为课文的讲解提供了重要信息。这种引发型的提问,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快速阅读做好准备。

二、快速阅读

通过默读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捕捉有关信息,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在学生快速阅读以前提出指导性问题,同时运用投影片上教师事先设计好的“True or False”题目,来检测学生对文章大意的了解情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各层的问题由各层的学生回答。通过分层提问,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了解程度。这种“疏导型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以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三、 细嚼慢读

在快速阅读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概括中心思想,然后在黑板上写出文章的“Key words”,再进行“ Why、When、What questions”练习. Why、When、What questions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层提问”,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围绕着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学生的不同层面而设计,在忠实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取了文章的精华,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安排,引导学生不断的从简单问题向深层问题过渡。通过找主题句和“Key words”,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师再提出分层次的Why、When、What questions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做到分层递进,扩展学生的思维范围。在解决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完成了Why、When、What questions之后,教师应疏通阅读的重点、难点和语言障碍,对文中有关专业术语和背景文化知识等阅读重点及时进行讲解,对一些新的词组、句型结构、语法等语言障碍进行释疑。

四、复述课文

通过师生的细嚼慢读和不同层次的提问,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黑板上“Key words”,让中、高层次的学生复述课文就显得比较容易。学生复述以后接着做“Key words”的文章缩写练习,起到了对文章理解的巩固作用。

五、讨论及小结

深层阅读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教学;高中

在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中,英语阅读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阅读教学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但在传统的高中阅读教学中,只是单一的注重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1 理论依据

近二十年以来,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对于高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对于高中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不足。但是对于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Kurfiss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根据已有的证据和价值体系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合理的判断。Paran在语言教学领域,将批判思维定义为深层次的理解、领会、灵活应用知识和技巧及组织信息的认知过程。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在接受外界信息中选取其精华,除去糟粕的过程。具体的讲,批判性思维就是一个接收信息,针对所接受的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判断推理的过程。

本文将讨论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地利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有效的提高学英语阅读的学习。文章首先对我国当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做了简单的分析。进而具体论述了高中英语阅读课在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最后指出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不可缺少的。

2 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存弊端分析

2.1 教学方式死板、机械

教学方式的死板、机械是当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课存在的一大弊端。部分老师单一的、不假思索的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来设计课堂教学。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设计了培养学生基本阅读技能如:略读、精读、预测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猜词等相关的题目。在这样英语阅读课堂设置下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对阅读课失去兴趣,成为课堂的听众。老师则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与提高。

2.2 教学过程主要集中在词汇与语法的讲解上

语法与词汇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理解相关的语法知识,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技能得到提高。因此,一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把精力集中于语法与词汇知识的讲解,对于文章的深层意义和隐含意义却避而不谈,对文章的结构不加分析,对作者的观点不加评价。这样对语法与词汇知识过于注重的教学枯燥无味,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

2.3 课堂上缺少和谐气氛,学生处于拘谨状态

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教室气氛的活跃与否,甚至认为死气沉沉的课堂有助于教学。学生处于拘谨状态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应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3 批判性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阅读前

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阅读材料的相关资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让学生去图书馆或在一些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教师本人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即将阅读材料的直观教具让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3.2 阅读中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科学训练。如,提供网络中一些原版的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这样会与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终和到一起,从而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理解方向以达到学生对于某些问题产生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对文章进行深刻理解以获得自己观点,吸收文章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以学生为主导地位,以教师为辅导地位的英语阅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3.3 阅读后

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辩论活动。辩论活动可使学生对辩论的主题进行深层思考,理解主题的多层面观点,也可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辩论的主题可以来源于教材或与当前社会热门话题相结合,但辩论的话题应该是确定学生感兴趣的、可辩性强的话题;给学生收集材料的时间,为自己辩论的话题作准备;学生形成正反两方,两方学生各自在组内交流他们观点,并商讨另一方可能提及的论点及如何进行反驳。最后,学生和教师表达哪一方的观点更令人信服。这种类型的思考和辩论有利于引出真正的结论,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4 结语

有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需要师生创新潜能的共同发挥,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要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空间;通过更新阅读教学观以及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建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最终达到使学生能有意识地、主动地接收信息的同时具备批判信息的能力。逐步建立起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在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拓宽知识面,使高中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具有独立思辨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6):67.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模块化和超文本: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45-350.

[3]刘汉民.论逻辑学教学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6):41-42.

[4]王玮.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及其在课程中的运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62-6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