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应用研究;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面临着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日益加重,为了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着集约型发展模式进行转变,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使得保护环境的目的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可以说是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总结及分析当今环境监测技术的相关应用现状,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对该技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及很强的实际利益。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现状

(一)环境监测技术定义及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是运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上的技术原理,然后以环境为对象,进一步对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以及其相关组成部份进行定量、定性与系统的综合性分析和探讨,从而研究探索环境质量与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它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环境监测技术可以说是贯穿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之中。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调查环境的污染具体情况,进行采样测试和分析,然后依此做出相关的综合评估。一般来讲,环境监测技术是对相关环境质量进行综合测试、评估的重要方法及手段,与此同时还是环境执法以及制定相关决策等的重要科学理论依据。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从整体上来讲起步得相对较晚,然而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规模,不管是在环境监测管理、监测能力方面,还是在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除此之外,在技术水平方面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总的来讲,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有物理监测、生物监测、遥感、生态监测以及卫星监测等多项监测技术的相关监测体系。其次,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在生产规模以及技术水准上也达到了较高层次的水平。除了加大对一些监测仪器等的投资生产规模以外,我国在这一方面上的生产管理以及控制水平也随之日益加强,例如电磁波监测仪器与油份测定仪等测试仪器。就当前情形而言,我国重点开发的环境监测仪器主要包括空气或废气监测仪器、环境水质检测仪器、污染源以及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等。除此之外,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也渐渐地由以往的操作间断性转变为了自动连续性的监测型系统,从而显著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然而,尽管我国检测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许多方面依旧存在着不足,从而制约着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并不能够有效的满足当今环境日益严峻的问题以及保护方向这一需求。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缺少技术专业化类型的相关监测技术人员。其次就是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时展的需求。最后就是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的质量问题,在这些方面都有待提高。

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

环境监测按照监测的介质对象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水质污染检测、大气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土壤以及固体废弃物监测、生态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热污染控制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等。下文主要针对大气污染监测以及水质污染监测简单的介绍。

(一)大气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监测指的是检测和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含量,当前已经认识的大气污染物大概有100多种之多,并且这些污染物通常是以粒子以及分子等两种基本形式存在。其中,分子状污染物主要由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以及卤化氢以、氢化合物等气体。粒子状的监测项目则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悬浮颗粒物等。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有然降尘量以及尘粒等的一些化学组成。一般来讲,大气污染的浓度和气候条件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除了要求对大气污染进行检测,与此同时还需要测定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等气象参数。

(二)水质污染监测

谈到水质污染的监测工作,其监测对象包含了未被污染与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海、地下水)、各工业领域的工业废水以及日常的生活污水等。主要监测项目则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反映水质污染的综合指标,例如色度、温度、pH值、电导率、浊度、溶解氧、悬浮物、生化需氧量以及化学耗氧量等;另外一部分则是针对一些有毒物质,例如砷、铅、酚、氰、铬、镉、汞、镍或者是有机农药、苯并芘等。除此之外,还应当进行水体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三.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过程当中起着良好技术保障作用。然而综合观察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环境保护具体工作情况上来看,我国应当继续以保护国家环境的目标与计划作为指导,按照环境保护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全面的提高监测技术从而为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效地提供技术保障。其中还需进一步发展环境监队伍的综合素质。吸纳、培养顶尖的专业化技术型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其次,还需要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应当强化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随着当今工业的开发与发展,大批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已经逐渐成为了目前环境污染中的主要的污染源,为此,有关应当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一个有效地监测方案,然后开展研究整治工作。

接着,应当注重相关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制与创新设计工作,并且保证设计仪器的实用性。因为水类污染以及空气类污染问题的逐步恶化以及难以控制的特性,为此必须强化对自动化的便携式监测仪器等的开发或研制,有利于加强对水、空气污染现象的自动检测与连续分析。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一些重点污染地区或者是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研究。一方面,不仅要做好在突发污染事故之前的预防工作,还要在事故过程当中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监测工作,以及事故后的评价与恢复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求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强化检测与调查工作,并相应地作出防治措施。

监测技术应向着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地发展多项监测技术,从而适应不同污染程度的监测需求。然后,由于生态监测属于新兴的监测技术,因此需要对其加强研究,从而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的借鉴世界上先进的专业技术经验,从而提高我国的相关技术水平。最后,争取充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与成果,为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做出贡献。

最后,环境监测管理应当朝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进行发展。这是因为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而言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的准确性以及自动化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掌握以及完善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不断转型,因此对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也日益提高。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监督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为此制定环境决策的重要科学理论依据,是实现保护环境工作的基础。尽管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程度上的发展,然而其存在的问题和环境的恶化也逐渐地向我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环境需求为基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建立起一个我国特有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所以,只有充分地了解到环境监测环节的重要性,才能够切实的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要任务, 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石田耕三.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监测,2005,(01).

欧林.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基本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0(18).

【3】李大伟、李秋霞.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O)

【4】张凡秀、赵鹏、张思宝,浅析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X].山东化工。2008.37.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2篇

环保人心里有本“明细账”

随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通过对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全面、深入、系统的开发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成为摆在环保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记录着我市环境状况基本信息的普查数据,单调、枯燥、呆板、抽象,要想让环保部门通过这些信息全面掌握了全市污染物的排放状况、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和全市污染物的处理水平,还需要赋予这些普查数据以空间概念,清晰、直观地再现污染源的污染时空分布状况。”上海市环保相关人员如是说。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数据的使用价值,产生社会效益,上海市环保局启动了《上海市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项目,通过建立健全的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对全市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源的排放和分布情况开展系统分析研究,为科学制定十二五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和第四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基础;结合经济预测模型,拓展研究空间,为今后进行上海市中长期环境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研究平台。

建设GIS平台是重中之重

建立污染源普查GIs数据库平台是《上海市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项目的首要任务。

《上海市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项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建设:首先是建立污染源普查GIs数据库平台。

该平台基于污染源普查基础数据库,对所有污染源进行地理信息落地,通过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进行关键类的设计,完成用户界面的设计,形成完整的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GIs数据库平台。其次是进行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分析研究。

凭借GIs数据库平台,结合管理部门的决策需求,汇总相关指标,对上海市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机动车污染等五大类污染源分布及排放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形成上海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技术报告。第三是开发污染源普查数据综合应用系统。

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开发普查数据分析和应用综合平台,系统分析全市环境污染状况,根据污染源的不同属性,分别分析不同地区、流域、行业的污染情况,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对污染状况做深入分析研究,提交不同层面的普查数据成果。

在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可操作性与易用性等原则指导下,上海环保局最后决定基于MapInfo MapXtreme2008构建污染源普查Gls数据库平台。

MapXtreme是MapInfo公司为基于位置信息系统提供开发环境的主要产品之一,旨在帮助用户部署桌面客户端地图应用系统和Web环境的地图应用系统。

最新版本的MapXtreme 2008与微软NET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 2008全面集成,能够让软件开发人员和IT专业人员开发自定义的地图和位置智能应用,从而提供特定的地理数据视图,强化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进程。

由于用MapXtreme 2008开发的应用可以部署在互联网和桌面系统上,因此,能够帮助用户缩减在开发新应用或利用位置智能改进现有应用方面的时间和成本。

利用MapXtreme 2008,用户能够开发丰富的AJAXWeb应用,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地图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半透明层、曲线标记、功能增强的标注功能和抗锯齿等功能。

此外,MapXtreme 2008还支持开放地理信息系统联盟的地理空间标准,加强了互操作性,扩大了用户访问的数据源。

对污染源了如指掌

上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GIs数据库平台提供了污染源落地可视管理、操作菜单的简易化处理,多途径的查询检索、按需求汇总统计,GIS浏览与专题图、数据维护等核心功能。其中:

污染源可视管理

对上海市19个区(县)普查对象中所有的工业源和集中式污染源治理设施进行逐一精确落地,对所有的生活源及农业源进行乡镇/街道/居委会级别的区划落地。每个污染源的普查信息将全部作为系统的属性数据赋值予相应的污染源,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显示。

操作菜单的简易化处理

考虑到后期的推广应用和后续开发,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强调了后台作业的系统性和前台使用的便捷性,菜单设计简洁明了,并与Windows系统保持一致。

例如:对当前地图数据进行加载,添加、保存等操作。用户可以打开一个新的地图文件,也可以在当前地图中添加新的数据图层,或者将当前地图文件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用户还可以将当前地图屏幕导出为图片进行保存。

多途径的查询检索功能

查询和检索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系统提供专门查询和检索菜单实现污染源数据的检索,检索分为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两种形式,对于属性查询,可以通过字段值约束构建复合的计算机语言语句进行查询。对于空间查询,可以指定与其他图层或要素的空间关系进行查询。对于两种查询,结果将以表格列出和空间高亮等形式返还给用户。

按需求汇总统计功能

统计分析菜单用于对离散的污染源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分为“污染源基本信息”、“能源消耗情况”、“用水排水情况”、“污染物排放”、“农业源信息”等。可以选择需要统计的信息类别后,对统计的分层数和依据字段进行自由设定。以满足各类统计需要。

GIs浏览与专题图

用于对当前地图进行浏览和渲染操作,包括将地图放大,缩小、平移等常用功能,此外还可以进行各类专题图的制作,包括点密度、独立值、分类、空间柱状图等。

数据维护

主要实现污染源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包括新的污染源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添加,当前库中污染源信息的修改、将已搬迁或关闭的污染源删除等。此外,还可以将数据库中需要的污染源信息导出为Excel等格式。

以前,对于全市有多少个排污点,哪些是工业污染源,哪些是生活污染源,污染源具置在哪这样的问题,很多在环保部门干了几十年的老环保人都答不上来。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3篇

当请法律来护航 张俊 目前我国推行污染责任保险的状况用“知易行难”表述再准确不过。其推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勿庸置疑,但实践起来却面临种种阻力和困难。 我国当前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这些事故威胁的人群有时达到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之众,受损的环境资源、财产更是难以计数。虽然这些事件的责任人有些被处理,但他们却无力承担损害后果和赔偿责任,国家、政府和受害者的权益被肆意侵害。 在对这些事件进行分析,并直面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与之不相适应的防范机制后,运用经济手段、尤其是绿色保险中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来防范环境风险,建立社会化的损害赔偿制度显得尤为紧迫。 2007年1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定下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路线图。此后各地大胆实践,尝试用不同方法、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湖南省率先推出了保险产品,确定了化工、有色、钢铁等18家重点企业;江苏省2008年推出了船舶污染责任保险;云南省昆明市规定,从2009年10月1日起,将全市25个主要污染行业全部纳入投保范围;辽宁省沈阳市率先在地方立法实现突破,在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沈阳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中规定:支持和鼓励保险企业设立危险废物污染损害责任险种…… 这些均彰显了国家、环保部门及地方政府推行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决心和智慧。然而,本报记者在对河北、江苏和昆明市推行污染责任保险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采访后却发现,在这几个政府力推污染责任险的地区却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河北省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投保绿色保险;昆明投保企业仅占应投保排污企业总数的7.8%;而在先从船舶污染责任保险试水的江苏,实收保费710万元后,至今未有赔付。 种种迹象表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行状况不容乐观,但应该说,这种状况也在意料之中。早在出台《意见》之初,环保部门领导即分析道:“当理论的前瞻性与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利益格局发生冲突时,环境经济政策就难免知易行难。” 从技术上来说,损害范围的确定和评估、保险费率的核算、索赔时效等都还有待探索和解决;从大多数污染企业来说,还不能接受为污染事故的风险和损害埋单,还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从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实践来看,因环境责任保险承担的赔付金额过大,承保的范围又过窄,经营此类保险的风险大大高于其他商业保险,保险公司的热情也不是太高。 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特色”。综观发达国家绿色保险实施现状,美国和瑞典实行的是强制责任保险,法国是以强制责任保险为主、任意保险为辅,德国则兼用了强制责任保险、财务保证、担保相结合的制度。 以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公众环境权益状况来说,都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没有后路可以退,而只能大力向前推进,其最好的办法即是国家进行立法支持,实现环境污染赔付责任的法规化。 与我国第一个法定强制险种交强险相比,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大,其后果肇事企业和个人更难以承担。那么,为什么不能对那些高危行业、污染企业实行强制性的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做出强制投保的规定呢?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正从理论走向实践,方向已经确定,这些先行的省市正用略带蹒跚的步伐,艰难地“摸着石头过河”。他们迫切需要支持,需要国家立法为他们分担一些阻力,为驶向绿色之中国开道护航。 河北两年没有一家企业投保 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轨 中国环境报 记者曹培锋 周迎久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环保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河北省将探索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初步建立重点行业基于环境风险程度投保企业或设施目录以及污染损害赔偿标准,发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为推行绿色保险奠定技术政策基础。 被称为“绿色保险”的环境污染责任险目前在河北进展如何?如何保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顺利推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关的企业、环保人士以及相关专家。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4篇

就环保工作来讲,今年以来召开了一系列大规模、高层次的会议,先是召开了全市“三城联创”暨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动员大会,昨天召开了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动员大会,今天又召开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应该说,这些会议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市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科学发展、环境宜人、和谐平安、风清气正新*目标而设定的,也是在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提出关乎科学发展的六大攻坚,关乎民生改善的六大工程,关乎优化环境的六大支撑“三个六”的重点工作内容。刚才大家观看的宣传片,是由省电视台环境站的记者,用了半个月时间,制作的七个小时的片子。5月30日,省政府召开“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座谈会,*、*、*三个市的市长及相关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参加,名义上是座谈会,实际上是一个通报会。涉及我市有两个县市,实际上,片子已经覆盖到洪洞、汾西等几个县,应该说这个区域既是汾河流域集中的区域,又是整个产业结构畸重的区域,也是当前环境污染治理任务重、压力大的区域。今天召开这次动员会,就是想以此为起点,引以为戒,贯彻市委、政府今年年初既定的发展思路,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部署。省政府反复强调几句话,一是抓环境治理,省委、省政府是有上方宝剑的。二是希望同志们不要撞枪口,安全、治超、环保这三项工作,推不动就拿人。三是对违法企业、违法建设项目、违法生产、违法排污、死灰复燃的土小企业要重处重罚。希望我们把这些精神和要求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此次会议,切实使环境保护进一步深入到各级领导干部头脑中,进一步转化为广大企业家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在全市营造一个科学发展、关注环境的良好氛围。刚才,建民副市长代表市委、政府宣读了治理环境污染专项行动的方案,这是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认真研究以后出台的方案。我希望有关县市区及在座的企业家能够引起高度重视。会上,两位县区长及霍州煤电董事长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我觉得总体挺好,凡是你们讲到的,我们将全程跟踪,各县市区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这里,我重点强调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着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对当前环境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严峻的环境形势需要我们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因环境问题在全国知名,去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环境状况明显好转,退出了全国113个重点监测城市后10名,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但是,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依然是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全省环境最好的安泽县、侯马市在我们*,最污染的县区也在我市。今年前五个月,我们市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75,在全省处于第8位。部分县市污染非常严重,其环境污染程度比市区还要高。今年1—4月,襄汾县城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在全省一百多个县市区中排名倒数第一,霍州市排名倒数第四。襄汾县去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流域限批”,到现在违法建设、违法生产、违法排污的问题依然屡禁不止,多次被媒体曝光。霍州市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围城,污水横流。洪洞县、汾西县污染企业肆意排污,污水超标排放直接流入汾河,造成了严重的汾河水体污染。这些状况可以说是触目惊心,说明我们面临的环境治理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出重拳,下猛药,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迎难而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环境状况的持续好转。

传统的产业结构需要我们深入开展环境治理。*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的一个缩影,主要是以传统产业为主。近年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产业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就目前我市环境状况来看,污染总量中的二氧化硫和氨氮有70%来自传统产业的污染,我市二产占经济总量的65%,其中传统产业又占二产的70%以上。许多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设备不完善,排放严重超标。可以说,传统产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不治理好传统产业的污染,我们过去取得的成绩就会前功尽弃,再次反弹。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治理的双赢,必须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企业实现清洁生产。我们要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提升煤焦铁等传统产业的素质,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快工业企业达标步伐。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加强监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没有出路的要本着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坚决治理,治理不达标者彻底关停。同时,加大企业排放监管力度,提高排污费征收额度,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形成政策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走上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路。

人民群众的期待需要我们彻底整治环境污染。大家都需要金山银山,但是更需要绿水青山,当环境问题影响生存问题时,它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了。环境不是单纯的资本,而是必须计算的成本,我们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即使需要以环境为代价,也必须计算代价的成本。经济发生危机是暂时的,环境一旦发生危机,是长期难以修复的。关注环境就是关注民生,对我市这样一个重污染城市而言,这一点尤为关键。过去几年,市区环境状况连续排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测城市的末位,曾被称为是“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人民群众感受到环境质量差带来的切肤之痛。近几年来,通过我们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群众又切身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可喜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看到群众对目前的环境状况还不是很满意。去年,市区空气二级以上天数虽然达到305天,实现了数量上的突破,但是二级天数质量并不高,许多二级天气接近三级,综合污染指数偏高,空气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对美好环境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如果我们今年的环保工作不能在去年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广大人民群众是不会对我们的工作满意的,我们必须要再上一层楼。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大力实施“三城联创”,目的就是要全面改善城市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严格的环保政策促使我们加快环境治理步伐。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今年国家环保总局升级为环保部,说明党和国家对环保工作更加重视,环境治理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环保工作定为约束性指标,先后召开了多次相关的电视电话会议,前不久又召开了汾河治理修复与保护工作会议,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又召开了重点县市参加的环境治理座谈会。如此高密度的环保会议,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在整治环境污染上的坚定决心。同时,国家在环境治理上也有硬性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流域限批。如果一个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环境容量超标、污染治理不力,那么国家就会对该区域的所有工业项目停止审批,禁止该区域新建任何新的工业项目。这对一个地区发展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我们*是高污染地区,又是国家重点监测城市,国家的政策对于我们这类地区要求更加严格。

我们必须从过去落后的思维观念中转换过来,各企业家也要更新观念,重视环境保护,衡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看素质,其次看有没有社会责任感。只有顺应国家产业政策,企业才能处于发展的领跑位置。各企业家不要把环境保护问题单纯看作是政府的事,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任何时候都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这是一种责任观,更是一种高素质。

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从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环境污染专项行动各项任务,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采取过硬措施,抓好专项行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我们这次强力开展的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历时7个月,重点解决工业企业违法建设、违法生产、违法排污的问题,解决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解决汾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的问题,为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奠定基础。主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决淘汰关闭污染严重企业。实行末位淘汰是促使企业重视环保、实现清洁生产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加大淘汰力度,认真落实煤炭、焦炭、冶金、电力、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按10%的比例淘汰落后产能。去年,我们原定关停149户工业企业,在工作中又新发现了一些污染企业,于是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最后实际上关停了242户。今年,我们已确定166户的淘汰任务,这个任务一定要全部完成。如果在淘汰过程中,发现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尽管这些企业不在关停名单范围内,但我们将调整关停淘汰的顺序,首先淘汰这些企业,以切实改善环境状况。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淘汰关闭重污染企业的任务主要在县这一级,各县市区不要局限在市政府确定的166户淘汰名单里,要自行列出淘汰关闭的名单,自觉加大关停淘汰力度,对那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立即强制关闭淘汰,以改善环境质量。

二是全面清理整顿违法建设项目。违法建设项目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增加了淘汰治理的难度,给环境保护留下了后患,必须毫不留情地进行清理整顿。在清理整顿工作中,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环评“三同时”制度为尺度,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和有环评手续的企业,不一定没有污染,但是没有环评手续的肯定有污染。目前,我市仍有279户工业企业没有环评手续,我们要吃透情况,分类处置。对在建违法项目,要立即责令其停止建设;对已经生产运营的,要强制停止生产运营,终止其违法违规行为,并给予经济处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补办环保审批手续,限期完善污染防治措施。凡在8月31日前未能完成治理任务和补办手续的,要依法强制关停和拆除;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的违法建设项目,要坚决予以关停。今后,所有新上项目包括在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这是一条红线,各县市区、任何单位和企业都不能跨越。前几天,孟省长在翼城调研时,当地干部提出要上500立方的钢铁项目,他当场予以拒绝,明确指出这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对我们在场的干部提出了告诫。这说明我们有些干部对国家的环保政策还不了解,更谈不上科学利用。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把握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环保法规,依法依规对违法建设企业进行清理。

三是强化工业企业违法排放治理。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废水废气的达标排放是促使环境质量好转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的排放达标步伐。要重点加强对大运高速路、霍侯一级路沿线、汾河沿岸、城区及旅游景区周边污染企业的全天候监测。今年,我市确定对482户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进行达标治理,10月底前要全部完成验收工作。凡验收不达标者,坚决予以关停。各县市区要加大对县城周边环境敏感区、交通沿线及重要河流流域的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监测,一经发现有偷排偷放、设施运转不正常、超标排污的企业,立即责令其停产整顿。逾期不达标者,一律关闭。当然,我们不仅仅是局限于对这确定的482户企业进行达标治理,在专项行动过程中,要最大范围地扩大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的治理面,发现哪一家,就先治理哪一家,希望有些企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各县市区要按照即查即办的原则,对辖区内污染企业进行全面达标治理。

四是加快污染减排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保设施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一个没有健全环保设施的城市,其环境质量是难以提升的。目前,市区和大部分县市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参差不齐,城区污染物不能有效回收处理。今年,我们根据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分进度、分步骤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方案列出的建设内容,加快进度,加大步伐,争取早日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尚未启动的县市区要立即着手准备,尽快启动;已开始建设但进度缓慢的县市,要抓紧时间,倒排工期,争取早建早用早受益。各县市区要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城市集中供热、供气是有效缓解煤烟污染的关键。今年,市区热化率要达到80%以上,气化率要达到90%以上。同时,要继续推进对城乡结合部、城郊农村实施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各县市区的集中供热、供气工程目前已全部启动,年底前要完成各自既定任务。

五是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善城市环境的第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百日综合整治“六大行动”。目前,卫生清洁整治和交通秩序整治已全部结束,收到了良好效果,违法建筑拆除整治也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我们一方面要巩固已取得的整治成果,另一方面要扎实稳步推进其余三项整治行动。市直有关部门、尧都区、*开发区要着手建立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全方位解决城市“脏、乱、差、堵”的问题,为“三城联创”奠定良好基础。各县市区要参照市区做法,开展类似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要加大对城区二次扬尘和汽车尾气治理力度,逐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出租车;控制店门面广告喇叭声音分贝,减少噪音污染;加快城区小街小巷硬化改造步伐,减少扬尘污染。大范围植树造林,大力开展城市增绿活动,逐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六是高度重视汾河流域水质污染问题,保护好母亲河。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是省委、省政府今年确定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我们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我市地处汾河下游,汾河*段每年接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近1.2亿吨,污染物排放量大,水质状况差,生态破坏严重,给两岸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汾河治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昨天,我们召开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动员大会。会上,宣读了《*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在汾河流域深入持久地实施工程。各县市区特别是汾河流经的6个县市区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对汾河沿岸工业污染企业的关停、治理与监测力度,对汾河流域3公里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实行分类处置。对流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严格禁止审批污染项目,特别是涉水项目。这里,我重点强调三个区域,一个是汾河流域,一个是旅游景区,一个是公路沿线和重要集镇,这些都是我们对外的窗口,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切实搞好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稍有放松,就会反弹。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此次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与开展“三城联创”、推进“蓝天碧水”工程紧密结合,紧扣目标,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扭转过去“重经济、轻环保”的落后观念,要知道,在当前从严的产业政策下,不注重新上项目的环保,项目是不会长久的。我们必须从环保的角度审视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未来,从单纯运用行政命令治污转变为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治污。环境保护工作,政府是责任主体,行政首长是第一责任人,要靠前指挥,依法履职,责无旁贷。为确保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快速推进,取得实效,市政府已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组。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按照要求,成立领导组和办公室,一把手要亲自挂帅,亲自安排,亲自检查,亲自落实,确保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实行整治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环保行政问责制,对工作滞后或者存在若干问题解决不了的,对敷衍塞责、行动迟缓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要对一把手进行行政问责。在环保工作上,市委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对年度考核排在全省后5名的县市区长予以免职。

二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整治环境污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协调解决好环保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环保部门要制定好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各阶段的实施方案,具体明确各部门的分工;经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产业政策,做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生产工艺及设施的工作;发改、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从市场准入、项目核准等方面实施联合制裁;公路、交通、电力、工商等部门要综合采取法律、行动、经济等措施,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严厉打击,形成执法合力,使违法企业无处藏身,无漏洞可钻,对环境违法要高额处罚,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彻底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

三是广泛宣传,形成氛围。新闻媒体要精心策划,主动出击,开辟专栏,高频率、大密度地对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各项工作进行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推动整治工作快速启动,扎实开展。要对整治专项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对工作组织不力、消极落后的单位予以公开曝光,要起到曝光一个、震慑一批、推动全局的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全市人民宣传开展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激发群众关心环保工作、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政策,注意方式方法,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坚持正面引导,为整治环境污染专项行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0.概述

我国的农业生产事业,相对于过去有了质的飞越,随着经济腾飞,农业生产越来越倾向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尤其是在大规模喷洒农业、化肥及污水等垃圾处理不当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对土地、空气、水资源和生态平衡都产生了影响,对此应从农药、化肥本身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进行严格把控,建立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尤其迎从新认识科学化的施肥和喷洒农药技术的重要性,按大自然生态原理与农业技术结合产生有机农产品,科学有效的对农业土地及水资源保护等,这些措施是实施都可以阻止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象。

1.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现状

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虽然没有工业污染带来的危害那么直接,但多种环境状态都遭到了破坏,分别是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空气环境污染和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下面分为三点进行分析:

(1)土地资源污染,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这样的数据没能一直维持,因为在2009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退耕、沙漠化和灾化的发生让我国的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在2008年末时只剩下了约18.3亿亩,所以我国的耕地人均面积并不富裕,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农用土地的污染愈演愈烈,现代耕种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来帮助农作物的生长,但这样长期使用农化产品的危害就是土壤结构被改变, 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大减少, 让本身肥沃土壤的产力每况愈下,然后为了提升产力,再次施加更多的化肥和农药,如此形成大量恶性循环,最后将导致土地彻底不能继续耕种的后果。

(2)水资源污染,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分配在全世界一直处在下游位置,而农耕所用的恰恰又是可以引用的淡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就是对未来的下一代最不负责的体现,对于农用水资源的污染,化肥、农药、排污和农膜都榜上有名,化肥的使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按播种面积计算,我国化肥使用量40.0 t/km2,大大超过发达国家规定的22.5t/km2的上限”[1]这样的用量直接将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化学元素会被带进河流从而污染了水资源。农药同样带来的污染同样可怕,由于机械化大面积喷洒,导致农药必须用更大的量才能覆盖到农耕作物上,这样多余的农药会被各种渠道带入到水体河流中从而污染了水资源,农业生产的排污并不是指有毒有害物排放,而是畜牧和家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壳蛋、血水甚至尸体被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其造成这些污物与水源溶解发酵变质,让河水变成了死水臭水。再有就是蔬菜大棚的广泛运用,让家家户户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水果蔬菜,但使用后的农膜确实实实在在的白色垃圾,由于其特殊化学构造器不容易降解,不能焚毁都让这种白色垃圾,无法回收结果污染了水资源。

(3)空气资源的污染,空气作物我们每时每刻生存的必须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北方地区大面积雾霾就是空气污染的最有利证据,雾霾虽然不是农业生存污染空气导致的主要原因,但是空气的质量是有众多因素积聚而成的,所以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的同时,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空气污染也应予同样的重视。农业生产里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来自,秸秆的焚烧,如今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以前靠秸秆生活或者喂牛养羊的生活方式已经被电器化所替代,所以导致大量的秸秆被废弃和焚毁,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气体,会随着风向漂浮到空气中,甚至形成了可吸入颗粒物。还有一项污染就是农药的喷洒,刚才我们提到过多的喷洒农药一部分会落到河流里,另一部分就会漂浮于空气中进入云层,如果其中的氮元素堆积过多就会产生温室气体形成严重的“温室效应”。

以上几点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危害到环境的几种主要内容和现状。

2.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从上面的现状来看,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在“海、路、空”三方面都已经被染指,如果要治疗这种环境污染情况可以分为两方面入手

2.1建立法规改变思想

尽快设立相应的法律来约束环境污染行为,现状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还应当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关污染的防治法案,加大对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义务,这样可以从法律角度对污染人或单位进行约束作用。还应该从思想上改变农业生产者较弱的法律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应当在农村的中小学校里开始普及环境保护常识和知识,还应经常性的的对乡镇尤其是农村的农业生产者宣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当下及未来生活的重要性及特殊意义,这项对策应配合指定相关法律法规一起实施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各地的政府部门要首先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中的落后思想,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改进方法的学习,从而带动管辖区域的农业生产者更快的接触到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方式,而且政府还要“疏堵”同时进行,对当地环境进行监测管理,制定有关农业生产中环境保护的奖惩制度,加强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2.2改变现有技术

学习先进经验 首先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污染土地和水源的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副产品排污造成的,对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疏导,走生态农业道路,全面的有效的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对农药、化肥的制剂进行全面的升级,让专用型肥、复混型肥、生物型肥等等新型肥料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效新型的防虫农药,脱离原来的“以多靠量”的喷洒模式,对于污染水资源的污水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的行为要坚决禁止,在处罚这样行为的同时,建设污水回收管道沟渠,将污物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可以由政府补贴农户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备,以保障水体质量。最后,对于垃圾和农作物副产品的焚烧上,也应当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垃圾回收和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回收或再利用,对于需要焚烧处理的可以回收用作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总之,农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治理要遵循大自然的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争取早日走上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道路。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除了农民和生产者,政府及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强认识和意识,现在很多政府部门都把工作重点设定在了农业生产中的经济建设,而忽略了保护环境是一项关于生存状态和造福子孙的必要性,所以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可循环性的农业生产经济利益链是今后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6篇

环境是当今国际的普遍问题,由于特殊的国情,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飞速,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我们的生存环境却愈来愈恶劣,化社会对大气、水、土地的污染和破坏日趋暴露,人们逐步认识到是自身的需要和行为造成了生活环境的恶化。对认识的贫乏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误解,已使我们对自然的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1998年长江洪水的量级小于1954年,而中下游水位却普遍比1954年高。人类活动导致流域内湖泊缩小、调蓄能力降低是其主要原因。近年惊动全国的春季沙尘暴,其主要沙源是森林——草原过度地带耕地和草场退化造成的沙荒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因此,本人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监督的强化、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加强等内容。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等。而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日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的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本人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作一下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也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引起全球性的环境危急,最为严重的问题包括: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199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2100万吨,是世界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一些大城市儿童大约有十分之一患有哮喘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大气环境的严峻状况。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狂潮让全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身陷其中,8000余人感染,700余人丧生。这次突发性公共环境污染事故与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大规模破坏有着密切联系。

2、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下面本人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1)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环境方面同样适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极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由于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了另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城市化问题,现在世界上所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化过快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也不例外。由于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毁坏了一定的森林和草地,给城市化还带来了一系列其他问题:拥挤、住房紧张、污水处理不当、供水不足、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土地荒漠化和人民健康受到损害等。人口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使生态受到破坏,使环境不断恶化。

第三,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我国国民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普遍较低。一个国家的国民环保意识如此,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四,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二、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本人就对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作以下几点探讨即对我国环境问题作几点法治化的思考: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法律监督的强化、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加强、对环境构成物的物权归属思考。

(一)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环境污染;治理

一、我国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分析

(一)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的严峻,环境破坏活动自人类产生起就没有停止,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造成草原荒漠化、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的速度在加快,而且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也在加速,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过度,我国囊括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最为丰富的,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推进,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状态。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土地的面积已经从上世纪的不到10%增加到如今的30%以上。我国的草原在不断的退化中,而且我国作为世界上红树林面积拥有大国,如今的红树林面积已经不足1.5万公顷。

(二)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与限制。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虽然我国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早已经提及要发展可持续经济,而且要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但是我我国的煤炭消耗量依然是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的煤炭消耗量达到36.1亿吨,占据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而石油的消耗量十分巨大,处于世界第二位。我国长期以来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让环境资源无法承受,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难以有效的遏制,导致城市的发展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环境污染导致的恶劣天气已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我国出现的雾霾天气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而且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出现的酸雨,每年的酸雨直接让四川省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二、区域环境污染治理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建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且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协调的是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需要建立专门性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要通过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流程,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类型制定整体的污染治理策略,建立综合治理的制度。环境污染的治理一定要树立全局工作观念,在专门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的带动下,建立综合的环境污染治理管理措施,并且要从区域环境污染的全局着手,了解环境污染的源头,而且影响因素,不能断章取义、孤立的进行环境污染治理。(2)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环境污染的治理要加强区域的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采取统筹的方式,区域之间要加大协调的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各个区域都有责任,各个区域的财政也应当积极的投入,而不是等待其他区域治理环境污染,自己区域享受他人治理的成果。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对环保设施进行及时的检查,特别是公共的环保设施投入要到位。(3)加强企业的污染治理。环境污染的源头很大部分是来自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未经过处理而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如经常曝光一些区域的企业违法排放的行为导致周围的人们出现中毒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对企业污染的治理,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污染的企业坚决的关闭,如对于一些小煤窑,该关闭就要坚决关闭。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污染治理,减少企业排放,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源。

(二)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1)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环境污染制约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导致企业以及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要建立和谐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通过树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以环境保护为首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环境,不得污染环境。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绿色GDP计算体系,改变传统的GDP计算模式,要让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而经济发展中有多大比例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通过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对于一些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要综合的考量,而不是以GDP增长速度为标准盲目的引进项目。(2)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环境污染治理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应当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上抓起,区域经济发展要调整产业发展的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要鼓励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清洁生产型企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而且在资金、税收与政策上都给予优惠。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不断地调整产业的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8篇

年复一年的洪水泛滥,甚嚣尘上的缺水警告,触目惊心的水资源浪费……,中国水问题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和多种危机的考验。而在诸多水环境的严峻话题中,恐怕没有什么能像水污染那样异常地尖锐。正因如此,水污染问题在中国政治议程中的地位以超常的分量被鲜明凸现出来。

一幅黑色的“水地图”

从松花江苯泄漏到广东北江镉污染,从滇池水葫芦疯长到太湖蓝藻泛滥,尽管一桩又一桩的无情事实在不断挑战着我国本已脆弱的水环境能力,但这些局部、片段的现象并没有让我们完整认识水污染的严重与残酷,而只有打开中国水系的平面地图,几乎处于危机边缘的水污染生态才能无遗。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自两年前松花江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而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这种浪漫情怀,如今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记忆和慨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日前的《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近14万公里河流进行的水质评价,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V类水质占41%。而环保总局的另一项重要调查显示,在被统计的我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

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黄河在近十多年中被污染的事实在不断加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V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有关部门据此预测,如果对于黄河的污染状况不加扼制,任其发展,那么中国的母亲河将在5年后成为一条废水河。

与黄河一样,扑向长江的污染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六成河水目前已遭污染,结果是,长江干流超过Ⅲ类水的断面已达38%,比8年前上升了20.5%。环保专家据此发出警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涉及全国1/6人口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尽管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但如今仍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公里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10年前,淮河还生长着60多种鱼类资源,可如今这些鱼类几乎绝迹。

除了跨区域河流广受污染外,局部性中小河流以及所谓的城市“龙须沟”都难逃被污染的厄运。上海的苏州河曾经“黑”臭了80年,而就在笔者居住的广州市,穿越市区并汇入珠江的大小14条河流无一例外地都是发黑发臭。

当江河被污染所侵袭时,与其同吞吐的湖泊就很难独善其身了。专家指出,由于湖泊的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低,目前除、青海外,75%的湖泊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即天然水体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质恶化。据环保总局的最新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我国“三湖”(滇池,巢湖,太湖)今年以来的水污染在日益加重。无独有偶,有着“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其省会所在地武汉市,覆盖城区的38个湖泊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水环境容量,其中32个湖泊水质为劣V类。而作为云南省先前尚未遭受污染的两大湖泊之一的抚仙湖,目前水质也在开始急剧降低。

地表水的污染也许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得清楚,而地下水污染却是许多人最容易忽略的事实。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显示,我国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为每年3530亿立方米,但却有一半地区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城市最为严重。2006年,我国125个受监控城市中,浅层地下水水质呈恶化的有21个,呈好转的只有9个。

以海洋为归宿的河流湖泊带给接纳者的同样是污染。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调查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有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无独有偶,曾经是我国富饶“海上粮仓”的东海却在每年4到6月赤潮频发。专家指出,全国的污染通过河流向沿海集中的结果,使中国水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已被无情撕破。

四面八方的污染源

就像我们丝毫不怀疑水污染的严酷事实一样,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对于造成水污染几大“始作俑者”的认识也日渐变得清晰和明朗。

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是中国经济长期未能根治的痼疾,其重要表征就是重化工业尤其是资源消耗工业增长较快。问题的关键在于,由于受水资源、航运等产业布局因素的影响,重化工业沿江或沿河布置已经成为一种范式。据统计,全国两万一千多家石化企业中,位于长江、黄河沿岸的石化企业达一万三千多家。至于像小造纸、小皮革等项目在水环境敏感地区大起炉灶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如此产业布局的最严重后果就是大量污水在可能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倾注到大江小河。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统计,2006年,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达330多亿吨,尤其是七大水系所承载的工业污水排放与日俱增。其中黄河流域2006年工业污水的排放量达32亿吨,长江流域为137亿吨,淮河流域为26亿吨,珠江流域为53亿吨,分别比上年平均增幅约在2%-3%。不仅如此,由于工业的沿江和沿湖分布,势必加大对水资源的承载压力。有关数据显示,淮河和辽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60%,海河更是超过了90%,明显超出国际上30%-40%的水生态警戒线。其最终结果是减弱了水体自净能力,致使枯水期基本上没有生态流量,加剧了污染恶化的趋势。

来自于农业方面的面源污染超过工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表明,农村面源污染在各类环境污染中的比重占到30%-60%,并成为水污染的重中之重,其中污水中COD(含氧量)排放已超过城市和工业源的排放总量。一方面,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十分惊人。如化肥施于土壤中,只有小部分被作物吸收,大部分则在雨水的作用下或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稻田、池塘。由于化肥会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因此已经成为危害水质的“第一隐形杀手”。另一方面,来源于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污染也与日俱增。有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北京近郊禽畜养殖场排放的有机物污染,相当于全市工农业生产污水和生活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污染物的2-3倍。

就在农业污染超过工业污染的同时,另一大污染源――生活污水又从城乡的各个角落冲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据了解,中国一年洗衣污水量就将近22亿吨,相当于34个十三陵水库,76个昆明湖。仅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年生活污水分别就达到9亿和11亿吨。全国大小城市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与此同时,在全国主要河流领域中,目前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污水排放量的比例也接近3∶1。生活污水已经成为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我国仍有61%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设施得以修建的城市,能正常运行的也只有50%;还有的由于污水收集管网的原因,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设计处理能力的20%。而在广袤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为零。正因为污水处理率的低下,中水回用水平低,大量污染负荷就如泄闸之洪汹涌般进入河流与湖泊,中国水体环境质量由此被一步步逼向危险的边缘。

管理体制的诟与痒

从经济学原理看,水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应当纳入政府资源建设和管理的范畴。质言之,水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程度直接反映和考量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力度。依此审视,我们就不难深入地看到水污染背后公共管理体制的失衡和羸弱。

“五龙治水,九龙戏水”是专家们对中国水资源管理模式极具形象的比喻。目前,政府部门中涉水、管水的主要包括水利、环保、渔业、林业、航运、城建、地矿等。其中,水利部门负责江河湖库等水源地和农村水利、防汛抗旱;城建部门负责城市供水、排水和城市地下水;城市以外的地下水由国土部门的地矿局主管;城市排污由环境保护部门把关;水生生物保护则由农业部门下属的渔业部门负责;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湿地由林业部门负责;内河航运由交通部门负责;安全饮用水标准由卫生部负责制定;大型水电建设由电监会、国资委等负责。这种“五龙治水,九龙戏水”的机制表面上集中了众多部门的力量,但事实上并不能达到“团结治水”的目的,相反在客观上强化了职能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单一目标,进而弱化了水资源的宏观管理功能。

横向上分析,水资源管理的漏洞中还隐匿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地区与地区之间、上游和下游之间以及干流和支流之间的重重矛盾。最终的结果是环境产权不明确,究竟由谁来代表国家行使环境资源所有权,追究环境污染制造者的违法责任,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和规定。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特点是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制,而恰恰这一点也许是值得我们深思和修正的地方。对于GDP的追逐和崇拜已经成为中国地方政府的惯性思维,而在实用主义和生态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观之间作出选择,作为“经济人”的政府当然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前者。道理很简单,后者不仅需要支付治理污染的巨额成本,还要支付为了控制污染而出让的经济收益成本。结果是,那些本应彻底关闭的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企业死而复生,阴魂不散;将沿江沿河作为工业企业的栖息地以拉升GDP就成为地方政府不谋而合的思想与行动。

对于水资源污染行为的漠视、怂恿乃至保护是地方政府渎职行为的公开表演。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中国水污染地图网研究发现,不仅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已经成了水污染的大户,而且包括松下、百事等30多家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也频频违反中国的水污染控制法规,而后者有一半以上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污染主体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治,相反还在继续着自己的污染行为。

依法治水是世界各国的通例,但就是这一看似最强硬的手段在中国却屡打折扣。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保执法机构可以对任何一个污染项目处以数额不等的行政罚款,不过这种处罚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有人算过一笔账,高污染企业每吨废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1.8元,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万元,这种比较收益驱使着不少企业宁愿认罚也不愿治污。

管理的离散与制度的软化导致了中国政府在投入了巨大成本的情况下,至今对于水污染的治理仍然收效甚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一份环境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到,中国水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重点流域“十五”时期污染治理任务没有全部完成。而中国治理时间最长的淮河水污染如今依然相当严重,“十五”计划投资完成率仅占33%。在南京,当地政府投资30多亿元治理资金的外秦淮河曾一度转清,但仅仅过去一年,外秦淮河如今又是污水横流。其实,问题的严重性并不仅仅在于水污染治理进展缓慢,而且新的水污染还在继续快速蔓延,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实质性控制。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到680多亿吨,比5年前整整增加了30%。

高昂而沉重的代价

北宋变法大家王安石说:“水之性善利万物,万物因水而生。”然而,面对着一个日渐变“黑”的中国水体环境,我们却很难找到任何聊以的乐观感觉。

水污染直接危害的是百姓饮水安全。目前,中国共有饮用水源地超过3100个,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5700多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36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表明,有16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占重点城市的14%;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占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20.1%。与此相对应,国家水利部也披露出一组令人惊心的数字:目前全国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不仅如此,我国饮用水安全的状况还在继续恶化。国家环保总局的今年第一季度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较上年同比降低5个百分点。另据广东省日前的2006年环境质量检测最新报告,广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比往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其中深圳市剧降19.8个百分点。

从水源到饮用水再到食品,水污染形成的“恶性链条”已成为危害民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人类疾病80%与水污染有关。据权威资料显示,中国大约每年有200万人因为饮用含砷量很高的水而患病,农村约有2000多万人饮用氟化物超标的水而患上地方性氟斑牙和氟骨症。同时专家指出,河北涉县、河南沈丘县、天津北辰区、陕西华县、江苏阜宁县、广东翁源县等地区频频出现的“癌症村”,都与饮用水污染高度相关。

对于经济的灼伤无疑是水污染延伸出的最大后果。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表明,2006年全国因包括水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200多亿元,约占当年GDP的4%。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环境治理成本高昂已是世界各国公认的事实。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污染时,人均GDP已达到11000美元,日本4000美元,而我们目前只有1000美元。治污投入的不断加大势必分散和减少其他必需行业的资金,进而可能抑制资本预期配置功能的整体优化。

靠天靠水的农业成为水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以黄河为例,由于农业是黄河上的用水大户,占黄河总用水量的90%,因此黄河水污染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每年最高达33亿元。另据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由于水资源匮乏,部分地区农民使用污水灌溉,2006年全省污水灌溉面积为52356公顷,累计废耕农田面积94公顷。全省去年农业污染事故共发生35起,污染耕地面积2100多公顷,造成农产品产量损失23621吨,损失金额达到了676万元。

需要强调地是,日益泛滥的水污染还会进一步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程度,尤其是在北方易干旱地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年人均供水只有2200立方米,只相当于全球人均水平的25%。考虑到迅速的城市化、持续的工业化和气候变化等趋势,《印度教徒报》日前发文惊呼:在中国即将出现的资源危机中,最关键的问题很可能是水而不是石油。

还需正视,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性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与卫生的范畴,其引致的群众负担加重和对政府不信任等次生矛盾日渐突出。据统计,全国办平均每天收到水环境污染纠纷群众来信60多封,不仅如此,频发的水污染事故,也造成地区间的纠纷不断,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为水资源构筑“防污墙”

残酷的历史已经将中国政府无奈地推到了“先污染、后治理”这一西方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老路之中,留给我们的选择就是将旧污染降低到其危害的最低限度,彻底控制和杜绝新污染的发生。对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出,到2010年,中国政府将投入6400亿元用于水治理,占环保总投入的40%,其中包括工业污水处理投资1千亿元,城镇污水处理及回用设施建设3千亿元。同时,中国政府作出了郑重承诺: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问题,到2010年,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到2020年,使城乡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愿景无疑令人心怡神驰。但通向目标的未来之路也许并不平坦。根据中国目前较为严峻的水污染生态,笔者认为,防治水污染应当拓出更为广阔的战略思路。

――科学规划流域内的重点产业布局。要协调上下游、左右岸产业布局的关系,充分考虑重点污染企业对污染排放的处理;在饮用水水源地和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要慎重布局重污染型企业,以免对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造成威胁;要建立区域性“污染补偿机制”。上游发展经济污染了下游,就须以某种形式补偿下游;同时,下游地区参加上游地区的环评工作,并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形成上下监督的机制和体系,改变污染“以邻为壑”的现象。

――加强跨区域、跨流域的综合管理与协调。跨区域、跨流域的综合治理是从流域的生态承载力出发,突破地区和部门之间的障碍,综合考虑流域内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科学地协调上下游、左右岸资源利用方面的关系。同时,要根据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等因素,科学核算流域的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各企业的排放定额和排放标准。为此,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建立权威高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构。这种机构应由各方面的代表组成,例如包括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流域内各级地方政府的代表、用水户代表以及专家代表等。流域内一切重大的水事项和政策都要经流域管理委员会通过民主协商并表决的办法来决定。

――实现水环境管理从水质向水生态管理的转变。环境科学认为,水生态环境分区是实施流域水生态管理的重要空间单元,在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根据流域地理、水文气象和生态一致性进行水环境管理分区也是国外的成功经验。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水生态环境区制定我国的河流、湖泊、水库的水生态监控指标,制定各分区不同类型水体水化学标准、富营养化标准、生物监测标准;以水生态环境分区为基础进行污染负荷的计算和管理;以水生态环境分区为基础进行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建立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关系,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和污染控制变化的效果。

――加大违规成本和惩治力度。通过架构和完善水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达到对排污者经济处罚、行政制裁以及刑事责任的综合惩治。作为一项特别措施安排,国家可在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内成立“惩治环境违法行为中心局”。这种中心独立于地方政府,成员由警察、医生、生物学家、化学家等组成。该中心可以筹备建立若干专业检察院,或通过适当方式使部分检察院具备环境领域的专业水平,对蓄意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的个人或企业提起公诉。“惩治环境违法行为中心局”的成立可以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领域的工作力度,提高环境执法的专业化程度,使地方性的、单专业领域的环境执法职能上升到国家层面。

――引入市场机制,以经济手段推动水污染治理。首先,要建立环境资源价格体系,推行排污权有偿交易,运用价格杠杆激励企业加强污水治理,让“治污者赚钱”。其次,要完善污水处理付费制度,积极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所有城镇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第三,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9篇

一、环境问题与我国的环境形势

全球环境问题源于西方的工业化,工业发展消耗了巨额的自然资源,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越来越脆弱。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依然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联合国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30年中,虽然国际社会在环保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球整体环境状况持续恶化,主要表现在大气和江海污染加剧、大面积土地退化、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大气层臭氧空洞扩大、生物多样化受到威胁等多方面。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全球环境状况趋于恶化的背景下,我国环境形势也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重要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工业危险废物、城市垃圾的数量在增加,噪声扰民相当严重。(2)生态破坏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3)生物资源破坏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有害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大量丧失。(4)未来面临的环境压力加大。工业化进程中造纸、酿造、电力、化工等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与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沿海地区高强度的开发加大近岸海域的环境压力;农业面源和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转基因产品、新化学物质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带来潜在风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加重。

二、正确认识我国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尽管说环境问题源于工业化,但工业发展是否就一定意味着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呢?我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真的就无法调和吗?

(一)我国工业发展确实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危害。工业对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上。在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污染给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尽管环境污染不完全都是由工业生产造成的,但工业污染的“贡献率”也不会低。(表1、表2)

(二)工业污染只是导致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原因之一。然而,工业并非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唯一主体,除了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外,还有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引起的严重环境恶化。近年来,生活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要高于工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就是说,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一半以上来自生活排放,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工业排放。另外,农业面源污染也成为我国的污染大户,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污水灌溉造成土地大面积污染,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已占灌溉面积的20%;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倍多。由此可见,不能把环境恶化都归罪于工业,从而片面地夸大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方式是环境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工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状况恶化问题,主要原因不在于工业发展本身,而在于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方式。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方式带来的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但这不是要不要发展工业的问题,而是由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实行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所引起的。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业还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要在大力发展工业中改善和保护环境,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把能耗和污染降到最低。

(四)大力发展工业最终有利于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在传统发展模式和观念下,人们总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认为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一定会带来高能耗、高污染等种种环境问题。事实上,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恰恰是要对环境能源进行保护和维系。因为工业发展必然伴随着技术进步,只有装备工业发展了,环保技术取得突破了,才能为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创造条件。同时,工业发展有利于国家财力的增加,意味着国家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资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从而改善环境恶化状况。

三、解决我国工业发展中环境问题的建议

工业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工业的发展中加以解决。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没有发展的环境保护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工业的发展始终保持在生态环境系统可承载的范围内。

(一)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要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这是解决我国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必然选择。今后15~20年依然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依然很大,唯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促进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由于伴随工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恶化问题主要是由于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方式造成的。为此,加快工业企业产业转型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要把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点放在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电子、纺织、煤炭、汽车等重点行业上,对各产业部门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有强制性的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

(三)加大环保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力度。环保技术的突破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意义重大。环保技术创新能够提高资源效率、减少能耗、实现工业生产的低污染低排放,能够有效突破环保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技术瓶颈约束,从而促进环境状况的改善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此,要建立有利于环保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投资机制,除了政府增加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坚持“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通过引进外资、设立开放式的环保产业发展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允许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化企业上市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环保产业发展和技术研究、开发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在此基础之上加强政府部门、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合作,促进环保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绍兴市袍江新区 水环境 政府主导

一、调研背景

一直以来,绍兴市将水视为城市之脉,十分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开展了曹娥江流域、浦阳江流域、鉴湖主体水域、小舜江上游水域、城市内河河道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崛起,绍兴有几块区域的水流已经受到较大污染。其中,最明显的就属袍江新区。一块以工业而兴的区域,正在努力打造“商贸袍江”、“人居袍江”。[2] 为了解具体的污染情况,并做深入分析,2012年7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分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16名师生就绍兴市袍江新区的水环境进行了走访、调查。

二、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的方式进行,调研主题为“袍江新区水质状况与改善措施”。本次调研共发放300份问卷,实际收回300份,回收率100%,且问卷全部有效。

(一)水源污染现状:城市发展与水环境状况共同进退

城市发展与水环境状况息息相关。为了解袍江新区今年的河流水质,实践队员就“您认为今年的河流水质和以前相比怎么样”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从统计的结果来看,有55%的居民认为今年的河流水质与以前相比是变差了;有24%的居民认为今年的河流水质与以前相比差不多,这样的结果反映出近几年的水质条件并未得到有力的改善。

那么,袍江新区的水质污染状况到底如何呢?有57%的居民认为水质污染状况是严重的;有37%的袍江居民认为水质污染状况是一般的;只有6%的居民认为河流水质污染状况是良好的。在调研中,实践队员看到了斗门镇杨望村的湖潮江,受到周边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已经出现发黑发臭现象。目前,此河道水质为劣类,已不能满足生活水的需要。[3] 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每位市民所不希望看到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生活中的水资源遭受了严重污染?在“您认为周边河流的污染最主要来自于哪方面?”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81%的居民表示水源污染最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水,远远超过了居民生活废水(17%)、农业污水(2%)的比例。由此可见,工业污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二)政府监管:政府机构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法定的社会治理机构,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问到“您认为周边水域污染最主要是哪个环节的工作力度不足?”时,52%的袍江居民反映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市政建设方面力度不够。在居民“对袍江水治理是否有效”的回答中,只有11%的居民认为是有效的,不明显占到了比重的67%。实践队认为,居民们希望袍江的河流水质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有效治理当地水质问题。

那么,政府部门又应该着重做好哪些工作呢?46%的居民表示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强化执法力度;53%居民认为应该靠每个人自觉,这提醒政府部门必须加强企业和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教育,提升企业和居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同时,50%的居民认为对袍江新区的水质应该一个月检查一次,41%认为应该半年检查一次,仅有9%认为应该一年检查一次。这既反映了居民对水质污染的担忧和改善水质的迫切愿望,也提醒政府部门必须加强河流水质调查,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治理方案,让居民看到政府部门更多实实在在的努力。

三、对水环境调研的反思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地调研,以及上述的各项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绍兴袍江新区的水污染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和解决,而政府机构的监管缺位和不到位是关键因素。治理水环境污染,除了依靠企业和居民的自觉外,最主要的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治理水环境污染,首先应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比如,制定企业排污设备标准的法规,提出企业排污设备使用考核措施;制定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提出量化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目标。

(二)政府部门应加强其监督管理

政府部门应该强化监督管理,整治破坏水环境的行为。比如,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加大非法排污的处罚力度,整顿或关停环保要求不达标的企业;加大对企业的环保扶助,引导工厂引进并使用先进的废水处理设备;加大对水环境保护工作出色的企业的奖励和宣传;加强对水质状况的检查与净化;拓展水环境污染举报平台等。

(三)政府部门应大力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管理,保障全市人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有效防范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政府部门更应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检查和净化。首先应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其次则是搞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再者是加快供水建设设施和水处理工艺改造,最后则是严格供水单位管理,严把饮用水质量关口。

(四)政府部门应发动当地居民共同参与

由政府统包统揽来治理水环境必将使财政不堪重负,治污难以为继,靠政府统包统揽的加大投入显然不是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出路,企事业单位以及市民们都应该有环保的基本意识,政府部门应提高宣传的力度,引导全体市民与政府一同努力,共创宜居的美好家园。

此次实践,使实践队的全体师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老百姓的利益为代价,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一条必由之路。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境监测体系;环保意识

Abstract: our current rur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 some ways are not good for the rural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refore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ng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tries to analyze our country rur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performance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nd in-depth analysis. To curb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Achieve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i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thrust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Keywords: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非常快速,城镇化发展更是一天一个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创造美好的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么关闭要么进军农村。甚至在深山老林大肆开发矿产、兴办中污染工厂。城市的环境质量逐步得到了改善,而农村的环境却被严重的破环,生态污染导致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食品原料受污染。

笔者从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现行的“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模式,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模式,并为切实贯彻此模式提出几点对现行农村环境监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建议,在研究过程中相应的采取归纳与演绎,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新型农村环境监测、防治体系建设进行大胆的探讨。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1. 工业企业污染突出 首先我国农村工业企业由于规模小、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大,无污染处理设施,污染物随意排放,造成局部区域的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其次是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在自然作用下,使固体废弃物中有害物进入土壤、水体,从而使土壤、水体被有害、有毒化学物质、病源体、放射性物质等污染,导致土壤结构改变、水质恶化。这种污染进入土壤不仅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有碍植物根系生长并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使各种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危害人体健康。

2. 畜禽养殖污染显现 当前我国农村又很少地区制订有完善发的养殖体系,由此造成的管理混乱,随意性强等污染环境的前因。当今生活水平提高,农村更是大规模发展畜禽养殖,没有统一的管理和检测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地下水、空气等的污染。

3. 农药化肥污染突出 由于我国土地系统由于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自维持性正趋向于降低。比如大量使用化肥,导致了土壤有机质减少,造成土壤板结,肥力降低,而且土壤中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产生致癌物质,危及人体健康。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的运作现状 。

1.近几年在我国很多监测机构、人员扩充、仪器设备、办公条件改善等硬件建设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增强了投资力度,使环境监测硬件条件和监测能力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在环境监测软件建设方面却重视不够,比如对监测体系本身构成的研究,对监测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监测人员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对监测质量的保证、对监测体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对监测体系发挥作用和正常运行的外部保障条件等问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2.环境监测体系对环境监测应当向社会公布环境现状、预警污染发 展趋势、环境质量变化走向、为排污企业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污染纠纷责任仲裁、为环境污染损害程度的认定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环境监测机构较多围绕行政管理部门的圈子转,成为附属于政府部门的技术管理机构,而在监测技术保障方面的功能却发挥不足。

3.过去强调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监督执法,特别是为排污收费服务,因此,只对排污企业的排污现状进行监测,很少对企业排污进行动态监测,特别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正常情况可能引发重要环境污染事故预警性监测不足,一般都是在污染事故发生后才加强事后监测,没有在监测工作中体现出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方针。

4.环保系统自己的监测队伍,由于经费紧缺的制约,无论从监测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上,还是从对不同行业的了解上都受到了限制,对一些特殊行业不具备监测能力。而有些行业自己有较好的监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力,但在环境监测中却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发挥着部分监测资源的作用。如果环保系统外的监测资源能很好的利用,形成内外结合的优势,将有利于环境监测发挥更好的作用。

环境监测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 的环境监测的定位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环境监测可以分为区域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生产企业过程动态性环境预警监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监测、环境调查本底值的监测、环境污染变化趋势监测、环境污染事故责任相关性监测、环境监测数据纠纷仲裁监测等,这些不同目的用途、不同类别的环境监测的法律定位、实施机构、服务对象、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粗放地简单地将各种环境监测都定位为政府职能。事实上,如果将环境监测笼统简单地定位为政府职能,既影响了环境监测体系本身的完善,又影响了环境监测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要真正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除了要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的要求外,还要改变传统的末端控制的思想,建立全程控制的管理理念,强化环境监测的预警功能。

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如今还可控制的范围下,控制和保护农村环境应完善我国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应把握“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企业自律”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从多方面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还我们一个绿色、健康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98).

〔2〕 陈丽华.论村民自治组织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中的法律地位〔J〕.求索,2007,(12):70-72.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环境监测;应用

生物监测技术是目前环境监测的主要技术之一,指的是通过利用生物群体之间或与个体种群之间的生态关系来对环境变化或污染进行检测以及评价的技术,可以有效的反应环境中的变化以及为提供快速解决的方案一定的参考,获得监测人员的广泛认可以及运用[2]。本文就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地概述,具体如下。

1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环境监测关注度的上升,环境监测的技术运用不断呈现为多样性,其中有3S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技术等,然而在这些技术中,生物监测技术具有经济、快速、简易、准确等特点,而且还将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等与化学、环境工程等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不仅可以丰富环境监测的理论性依据,而且在环境监测技术上对监测结果起到精准等的推动作用[3]。相较其他环境监测的技术而言,通过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来进行环境污染严重程度的呈现的生物监测技术最具有直接性以及实质性。

2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监测主要是通过生物学的角度对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以及评价,具有直观、实质性的特点,主要的监测方法有:微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物群落监测、分子生态毒理学监测等,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生物在环境中的表现形式来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人们进一步保护环境提供实质性的监测基础以及解决措施的实施依据[4]。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土壤、大气、水体等均对人类生存具有息息相关的影响,因此,笔者就从这几个方面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监测技术在其中进行的应用体现。

3生物监测技术在土壤污染中的应用体现

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生理具有毒性过量或营养元素过量的物质进入土壤,从而导致土壤的生理调节功能失衡,土壤出现恶性循环等现象,从而影响地下水以及矿物质的质量。而生物监测可以运用生物圈的关系来监测到哪一块土壤污染严重以及土壤中哪些生物的部分处于恶性生长状态。例如可以通过动物监测法进行,以蚯蚓为例,蚯蚓的整个种群生活在土壤中,对土壤中的成分非常敏感,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在严重污染的土壤中,根本寻找不到蚯蚓的身影,因此通过蚯蚓来进行土壤的检测,使监测的结果更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再如植物检测,植物不仅要依赖于土壤的营养成分,同时也依赖于土壤底下的水质条件,因此植物同样对土壤具有敏感的变现。当植物的叶子颜色以及掉落情况变现为异常,例如颜色呈现枯黄的状态,叶子掉落严重,树干还有明显的疤痕等,可将其结果判定为土壤污染严重,根据植物的生理变化程度来判定土壤的污染严重程度,其结果的呈现实质性同样毋庸置疑。

4生物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中的应用体现

大气是由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固体杂质微粒等部分组成,在正常的状态下,按其体积计算,氧气占20.94%、二氧化碳占0.03%、而其他气体及杂质体积都大约是0.02%等,而大气污染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成分中与之进行融合或破坏,从而使气体的标准成分含量呈现为浓度过大的结果,对整个生物圈的影响最为紧密。植物的生长少不了对大气的吸收,因此对大气的敏感程度较强,因此以植物为大气污染的监测对象不容置疑。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利用番茄、向日葵、柑橘等植物,以柑橘为例,在标准的大气环境中,柑橘的果实表现为硕大、颜色橙黄,叶子或叶脉的呈现形式为有规则、无异常,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量、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柑橘的果实则变为干瘪,颜色为黄褐色或棕色,甚至是白色,而在其叶子或叶脉的呈现形式上则出现伤斑或点状、不规则等。

5生物监测技术在水体污染中的应用体现

水体污染指的是水体因某种物质的过量介入,导致水体自身自净的能力不足,从而影响水质的利用价值以及水中生物的生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为重要。在生物监测技术中,可以通过利用对水体污染敏感大、繁殖快的微生物或群体聚集量大的植物为监测的对象,例如指示生物法,可以通过利用浮游生物、鱼类等为监测对象,将它们生长的正常周期与其在观察区的水质中生长的周期进行比较,若发现被观察对象在观察区域的水质中出现异常生长或出现死亡等现象,则表示其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当大。

6结语

生物监测技术是一种对环境变化或污染严重性进行检测以及评价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环境中生物群体之间或与个体种群之间的关系来达到监测目的,是环境监测技术中重要的技术之一。生物监测技术凭借着自身具有经济性、简易性、准确性等特点在越来越多的环境监测技术的竞争中站住了脚步,且不断发展成为环境监测中最为重要的监测技术之一,具有成为今后环境监测最重要的技术的发展前景,对今后的环境质量的提高具有意义深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孔令燕,赵婷婷.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J].中国化工贸易,2013(02):184-184.

[2]朱琳.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8):79-79.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13篇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县环保局向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在应对复杂的环境形势中,环保工作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3月,我县发生浩塘元山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这次事件使我县的环境形势突然变得异常复杂,使我们的环保工作及环保干部队伍突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没有退缩,全局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个中心,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全力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环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污染减排和执法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冶炼行业集中清理整治成效显著。3-6月份,我们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存在突出环境安全隐患的重金属污染企业实行集中整治的通知》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冶炼行业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深入开展了冶炼行业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在集中整治行动中,取缔关闭冶炼企业30家(粗铅冶炼厂23家、炼砷厂7家),富锰渣生铁冶炼企业采取了断电限电等强制措施,实行停产整治。在对现有富锰渣冶炼企业实行整治的基础上,经积极协调,省环保厅同意我县在方元镇、余田乡、流峰镇各布局1家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的富锰渣冶炼企业,目前,这3个富锰渣冶炼项目的环评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提交省环保厅审批。为了防止取缔关闭企业遗留废渣和原料污染环境,5月21日,将浩塘元山废铅回收厂遗留的1700多吨原料和废渣转移到郴州三和公司进行安全贮存,6月19—22日,由县财政投入15万元对桥市乡野鹿村、欧阳海水库周边、方元镇秀里、荷叶镇韭菜冲等地炼砷点遗留的砷渣进行了安全处置。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持续推进。我县“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已于提前完成,今年,我们进一步巩固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成果,二氧化硫排放未出现反弹。为了确保“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顺利完成,我们一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紧实施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一方面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每星期至少现场检查一次,每月对进、出水水质至少监测一次,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形成稳定的减排能力。龙潭再生纸厂、荷叶镇国家田煤矿等结构减排项目,已经在冶炼行业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中一并被淘汰关闭。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长沙麦尼桂阳分公司等4个工程减排项目污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通过落实各项减排措施,预计我县今年可减排化学需氧量823吨。

(三)环境管理不断加强。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今年县本级已审批项目33个,呈报上级审批项目18个,同时劝退“两高一资”项目8个。制定了《排污许可证发放和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今年已年审和新发排污许可证58个。做好了超标排污企业停产整治工作,燕山建材有限公司停产整治项目已于8月份通过验收,青兰乡利和矿、胜旺公司、884矿、富民矿、长塘矿等停产整治项目已经按要求整合成3个采选矿项目,正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加强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源监督管理,向省环保厅申报了兴达环保和锐驰矿业2个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定期对在城医疗机构的废水废物处理工作进行现场检查,督促他们建立完善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处理台帐,对26家医疗机构审核发放了辐射安全许可证,武建水泥厂关闭后,其废弃的放射装置及时送到了湖南省城市废物库贮存。

(四)环境执法监管有所突破。截止目前,共调查处理各类环境投诉案件161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较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环境权益。认真办理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承办建议、提案共5件,其中主办建议2件,主办提案2件,协办提案1件,办理结果让人大代表和协政委员满意。在高考和高中学生水平考试期间开展“无声护考”行动,加强了城区噪声源监管,为广大考生营造了安静舒适的生活、学习和考试环境。对60多家重金属排放企业和9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建立了环境风险台帐。强化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对各类企业下达环境执法文书216份,对31家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予以立案查处。认真做好排污申报与核实工作,依法征收排污费,到目前为止,征收排污费45万元(统征的除外)。

(五)环境宣教形式有所创新。今年,除继续搞好环保世纪行、“环保

宣传一条街”和绿色学校创建等宣教活动外,我们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利用《桂阳新闻》栏目,对黄沙坪矿业分公司环境治理、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等情况进行为期6天的专题报道,并组织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万人环保签名活动,县四家领导、县直有关单位和城南完小、蓉峰完小等中小学校共计13000多人参加此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积极参与相关县直单位组织的“法制宣传周”、“安全生产宣传月”、“科普宣传月”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广泛进行环保宣传。(六)环境监测保持领先态势。今年以来,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继续在全市各县(市区)中保持领先态势。目前,环境质量监测取得有效数据3000余个,污染源监测取得有效数据1200余个,基本掌握了辖区内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同时参与浩塘元山血铅超标事件等20起污染事故调查和污染纠纷调处,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监测表明,辖区内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肖家山水库、方元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舂陵江、西水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七)农村环保工作稳步推进。继续抓好农村生态创建工作,将正和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列为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立项争资项目,并已向省环保厅申报,和平镇小塘村、青兰乡新村已正式申报省级生态村,荷叶镇高山村、黄沙坪镇周台村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正式实施,工程进展比较顺利。开展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试点,对流峰西安水库等10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采样监测,按要求上报了相关监测资料,为全面开展农村饮用水源监测提供了宝贵经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拿出20余万元用于10多个新农村示范点的环境整治。

(八)立项争资工作成果丰硕。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向上争资工作力度,目前,已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4885万元(在途3000万元),其中: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2个,分别是宝山铅锌银矿尾矿库治理工程1600万元,雷坪矿区下水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3000万元;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治理项目4个,分别是锐驰公司治理项目150万元,阳山村环境整理项目30万元,新湘农养殖场治理项目30万元,欢乐养殖场治理项目30万元;环保能力建设项目1个,即环境监察能力建设项目45万元。

(九)党建主题活动扎实开展。在“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群众促发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中,我局组建1个“三农”工作组和1个企业服务工作组,通过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驻点村和服务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驻点村和服务企业排忧解难,其中为驻点村筹资120万元修建了2公里环村公路。在“企业服务年”活动中,我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如5月18-20日,我局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在县工业园联合办公,为联达电子厂、华宇电子厂等4个园区招商项目“一站式”办理了环保、工商、税务等手续。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制定了活动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组织开展了为困难职工献爱心等主题活动,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十)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年初,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对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加大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力度和监督考核力度。进一步落实了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责任追究制和限时办结制,制订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等6项制度,增强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制订了《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行政审批办公室并成建制进驻县政务中心,刻制和启用了行政审批专用章,签署了《行政审批授权书》,授予行政审批首席代表相关职权,圆满完成了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任务。9-10月份,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对本单位行政权力进行了全面清理,将权力来源和行使依据编制成职权目录,制定了办理程序,绘制了权力运行流程图,同时制订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试行)》,以此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和公开透明。

二、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污染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我县“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但化学需氧量(cod)减排还差距很大。按照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我县cod排放量要控制在6000吨。,我县cod排放量为9970吨,要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则须在今年削减cod3970吨。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年度减排任务是削减cod1480吨,从7月份环保部核查的情况来看,由于污水处理厂管网不配套,进水浓度低,没有形成有效减排量,年度任务也无法完成。

二是非法污染企业反弹快,监管难度大。由于受利益驱动,部分非法污染企业总是难以走出“整治一反弹一再整治一再反弹”的怪圈,久整不死,久治不下,且大部分非法污染企业规模小,很容易反弹生产,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青兰、桥市等边界区域及欧阳海水库周边区域的非法污染企业,大部分都是边界邻县市人员投资开办,社情十分复杂,整治和监管难度更大。

三是长期积累的重金属污染等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治理难度大。长期以来对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和无序开发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积重难返。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难度大,遗留的尾砂、废渣处置难度大,而且从现阶段来讲,我国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资金也

十分有限。近两年我们虽然上报了一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而且宝山铅锌银矿尾矿库治理工程和雷坪矿区下水口重金属治理工程已通过审批,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还有子龙工业区、黄沙坪矿区、陶家河流域及青兰、桥市、方元、荷叶炼砷点等重金属污染重灾区需要治理,如果没有国家和省里长期的支持,那么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环境执法能力亟待提升。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刚性不足,是导致目前环境执法力度不大、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但环境行政执法的设施设备不齐、经费保障不力、业务能力不强也使得执法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我县环保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但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整体业务能力比较薄弱。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故障,环境监察大队虽然配备了一些现场执法的仪器设备,但还达不到国家环保部规定的装备标准。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叠加,导致环境执法工作成了整个环保工作的一块短板,严重不适应当前环境形势的需要。

五是有关乡镇和部门对环境问题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需要各乡镇各部门联动,实行综合治理。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污染企业的监管责无旁贷,但事实上,大部分乡镇在环境监管上是严重缺位的,尤其是对新建非法污染企业没有及时制止,我们发现以后往往已成骑虎之势。而有关部门对非法污染企业没有从严控制供电、供地,对乱采滥挖行为没有从严打击,有些部门甚至为非法污染企业办理相关证照。乡镇和部门监管缺位,在客观上为非法污染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

三、对今后一段时期环保工作的设想

一是加强本土环境形势宣传教育。过去,我们环境宣教的内容主要侧重于环保知识和县外、国外的环境事件,没有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和企业主对本土环境形势深刻认识、足够重视,一些乡镇、村组继续引进高污染项目,一些业主以身犯险,继续从事高污染行业,最终在今年冶炼行业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中应验了“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就消灭企业”的环保口号。今后,我们有必要组织相关领导、干部和企业主就桂阳本土的环境形势进行宣传教育,特别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重点区域的土壤、水体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污状况,引起大家对本土环境形势深刻认识、高度重视,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是创新机制,实行“谁污染谁付费”原则。“谁污染谁治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指凡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都负有治理污染的责任,并应承担治理污染的费用。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是要求污染者自己投资建设并使用污染防治设施。而事实上,许多企业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要么不建设污染防治设施,要么建了以后闲置不用,“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没有真正得到贯彻执行。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实行“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将污染治理工作推向市场,组建专业的治污公司,通过一定的约束机制促使企业将相关的费用支付给治污公司,从而由治污公司来治理污染。城市污水处理厂就是运用了这一原则来实现对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今后,工业园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也完全可以按“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来进行污染治理。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14篇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肾说,总理的讲话前后修改达10次之多,其中总理亲自修改了3次,曾培炎副总理又审阅了一遍。由此可见中央对环保下作的重视和寄予的殷切希望。周生贤说,“三个转变”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战略性、方向性、历史性”的转变。

环境压力催生转变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持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矛盾突出,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性气环境治理长期性的矛盾突出,环境问题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三个转变”的决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总的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在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也不堪重负。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GDP增长了10多倍,但与此同时,矿产资源的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口在的1/20,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呈发达国家的8-9倍。

由此带来的恶果,就是环境状况恶化,我国境内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沿海赤潮年发牛次数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3倍;1/3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有加重趋势;我国是世界三人酸雨区之一,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近年还有加重趋势;城市垃圾年清运量1.49亿吨,无害化处理不足2%;噪声扰民相当严重。

近年来,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1万起。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以来,全国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如果环境保护继续被动适应经济增长,这种状况将堆以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20多年里集中出现,并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而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种种事实表明,我国根本无法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上,严峻的形势要求中国的环境保护必须要有所转变。

“十五”环保目标为何落空

“十五”计划确定的20项环保指标中,按计划完成的12项,未完成但有所改善的6项,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反弹。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长了27%,化学需氧量仪比2000年减少了2%,均未完成削减i0%的控制目标。

对此,国家环保总局解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摔制目标没有完成的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二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维持经济增K的状况依然存在;三是环境保护体制不健全,监管能人十分薄弱。而导致“十五”环保指标未完成的这些原因,也正是目前环保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分析第六次环保人会上强调的“三个转变”的环保工作新思路,其中突出了“并重”、“同步”、“综合”,正是针对“十五”未解决难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没有完成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邹首民说,一是片面追求GDP增长。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了环境保护是政府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没有充分重视环境治理设施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违法违规审批、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造成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二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环境污染治理的历史欠账较多。自2002年末开始,高能耗、高物耗的火电、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出现过热发展的态势,年均增长率都在15%以上,但污染治理进程相对缓慢。到2005年年底,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和滇池治理项目的完成率分别只有70%、56%、43%、86%、53%和54%;“两控区”计划的256个项目中,只有54%的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同时,一些老企业设备陈旧,管理不善,污染防治设施存在问题;污染种类日趋复杂,如放射源的丢失与失控、危险废物的随意堆存、危险化学品管护不严、运输不当等等,都有可能引发环境事故。解决环境治理欠账和防范污染事故的任务非常艰巨。三是环保机制不健全,监管能力十分薄弱。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十五”期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法规制订和修订的进程缓慢,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环境守法意识较差,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

一位地方环保局长无奈地说,环保法规号召性和倡导性的多,真正可以用来操作的少,处罚的力度弱。环保部门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没有权力让企业停产,连限期整改这样的处罚,都需要通过政府下达。有人说地方环保部门是“不作为”,其实是“无法作为”。

以水污染为例,《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对造成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价,按照直接损失的20%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20万元;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10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造成水污染,一般罚款不超过20万元,最高罚款小超过100万元。2004年四川沱江发生特大污染事故,造成经济损失2亿多元,但川化集团仅被罚款100万元。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司长樊元生也指出,山于环保执法队伍人员少、技术装备差,疲于应付,地方环保部门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很不够,往往是有举报,有信息反映上来,上级部门批下去以后,才去调查。企业违规排放的情况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逃避了环保部门的查处。

中央确定的“三个转变”正是对症下药。第一个转变就是要从指导思想上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减少污染。第二

个转变就是要改变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环保的状况,形成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环保的格局。第三个转变就是要适应新形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治水、问责、立法

第六次环保大会明确了环保上作的目标、任务和景列重大政策措施。其中确保饮水安全、问贵漠视环境保护的官员、修改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等,尤为引人注目。此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也根据中央的要求,提出了推进环保工作的下一步思路。

“污染防治是重户之重,而保障饮水安全又是其中的首要任务。”周生贤说,“民以食为天,民以水为本”。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是因为饮水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需求。目前,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三河三湖”虽然经过多年治理,但除太湖外,其他流域水质至今没有根本好转。长江二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小浪底水库及其上游、松花江因污染问题突出等,相继被列为治理重点。去年发生的环境事故中,97.1%属于污染事故,其中水污染事故占50.6%。全国有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同时,城市饮用水源也潜伏着危险。目前,我国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中有机物指标偏少,一些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水源地检出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有机氯、有机磷农药。

“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是党和政府赋予环保部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职责。如果不能有效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我们将愧刘人民群众,愧对环保事业。所以必须举全局之力,解决水的问题。这就是新时期环保的主战场。”周生贤说,环保部门今年将重点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源,对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单位逐一核查,坚决取缔、关闭一批危及农民饮水安全的污染企业,严肃查处一批危害群众饮水安全的违法排污行为。

“十一万”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10年,在GDP年均增长7.5%的同时,二氧化疏和化学需氧量这两项环保指标要削减10%。周生贤说,这是一个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首先,这个任务要分解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直到市、县,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大概在今年7月,我国将公布各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削减任务。其次,将明确考核要求,制定考核方案,建立社会公布制度。要把各地完成任务的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没有完成任务的要给子通报批评,限期改正。

对于如何保证这一工作的落实,周生贤说,第一,我们正在和中组部协调,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这两项削减指标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指标。让那些不重视污染防治工作,没有完成年度任务的领导干部,得不到提拔重用。第二,今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联合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今年,对于完成任务好的,要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环境质量恶化、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要追究责任。还要坚决查处一批国家行政机关人员环境违法行为,让那些漠视环境法律法规的领导干部付出应有的代价。

对于环保法规偏“软”,赋予环保执法部门的权限不够,对污染企业不能形成足够震慑力的问题,周生贤说,《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很多环保法律,都是在以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时代制定的,现在自然会感觉不适应,不好用,所以觉得软,操作性弱。因此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这些法律法规原则上都要修改,还要增加新的法律法规。我们将力争用5至10年的努力,形成覆盖环保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在这次环保大会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从本部门工作角度,提出了推进环保丁作的思路和举措。

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重点开展3方面的工作推进环保上作。首先,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明确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使之成为我国污染物排放管理的墓本原则。二是在“总量控制”前提下,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探索政府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改变目前企业随意排污、不顾忌成本的状况。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企业污染治理的责任落到实处,使企业生产成本完整地反映环境成本,对企业形成保护环境的内在压力。三是逐步推广排污权交易,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珍惜有限的排污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从减排中获利。其次,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继续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环境基础调查投入。如全国污染源调查,地下水污染现状普查,全国土壤污染现状凋查和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现状调查等。二是加大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标准制订等工作的投入。三是加大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对重点流域、大气和土壤面源污染防治的投入。四是继续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国债资金和中火预算内投资重点,加大对国家确定的重点生态项目和污染治理项目资金投入。再有,进一步完善税费政策,引导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当今环境污染现状范文第15篇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与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农村等。而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的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本人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作一下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即由于过分开垦荒地,滥伐林木、过度放牧,掠夺捕捞等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生物资源日益减少,旱涝灾害频繁等等。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也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引起全球性的环境危急,最为严重的问题包括: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199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2100万吨,是世界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目前一些大城市儿童大约有十分之一患有哮喘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大气环境的严峻状况。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狂潮让全世界30余个国家和地区身陷其中,8000余人感染,700余人丧生。这次突发性公共环境污染事故与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大规模破坏有着密切联系。

2、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下面本人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1)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环境方面同样适用。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极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由于人口不断增长造成了另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城市化问题,现在世界上所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化过快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也不例外。由于城市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毁坏了一定的森林和草地,给城市化还带来了一系列其他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水处理不当、供水不足、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土地荒漠化和人民健康受到损害等。人口城市化的过快发展使生态受到破坏,使环境不断恶化。

第三,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我国国民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普遍较低。一个国家的国民环保意识如此,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四,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二、对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本人就对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作以下几点探讨即对我国环境问题作几点法治化的思考: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法律监督的强化、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加强、对环境构成物的物权归属思考。

(一)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

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二十多年来,法律的调整范畴基本上未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环境法在立法上也未转型,依然是以环境污染防治法为核心的传统型环境法体系。事实上,环境保护不仅包括对已有污染的治理,还包括对现有环境的保护。然而我国的立法长期忽略了这一方面,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自然资源保护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环境总局负责人在谈到西部环保工作时强调,“一定按照江总书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要求,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并重,生态建设与保护并举,城镇污染治理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重,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的方针,力争实现西部环境事业的跨越发展。

环境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和总称,即把环境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对于中央立法而言,就要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全面统筹兼顾的原则,遵循法制统一,确立环境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即环境管理机构来承担指导和协调任务,通过立法明确有关机构的设置、分工、职责和权限以及行使职权的程序,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并进一步确定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只有对违法者实施制裁,才能使受害人权利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国环境立法中对污染环境罪与国家环境立法主要是全国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环境立法具有根本方向性与原则性,是全国人民的环境活动法则,是地方立法的依据,是环境立法的关键。如今,我们国家存在着规定污染防治规范多而生态资源保护措施少的缺陷,这应该是今后环境立法修改的重点。

地方环境立法是享有立法的地方权力机关和相应的地方行政机关制定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和规章法规,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的主要手段,又是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本地环境保护事务的保证措施。地方环境立法必须坚决强化环境管理,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的指导思想,坚持为环境管理服务,以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为环境保护立法的重点,具体说来,有如下原则:①建立大环境立法体系的原则,如前所述,国家环境立法存在着污染防治规范多而生态资源保护措施少的缺陷,与此对应地方环境立法中也存在着侧重污染防治立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实际工作中重污染防治而轻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环保工作缺乏全局性考虑。坚持大环境的立法原则是要求在地方立法中运用生态学观点将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体考虑,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各类灾害等规范组成一种标本兼治的大环境体系,②强化污染责任制原则,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污染者的法律责任感。地方立法应将国家立法中污染者与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谁污染谁治理,这本来就是环境保护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下,市场主体具有趋利性,往往出现一些企业为了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宁愿被罚也不去治理污染的现象。因此,加强地方环境立法,强化污染者的责任已刻不容缓,这应该说也是权利义务原则在环保法中的体现。③坚持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原则,各地方的污染状况不同,环保的具体任务也不尽一样,这就要求地方立法以本地事实为依据,坚持国家立法的原则性与本地实际的灵活结合。同时,由于总结性立法往往带有明显的滞后性,而社会关系不断发展,地方立法应在科学预见基础上超前立法,以弥补国家立法的滞后性。

(二)执法与司法的改进

我国环境保护一直强调以行政为主导,政府起到主导作用。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环保行政主导一直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目前,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这使环境行政主导的特色更加鲜明,行政主导固然有其优势,如具有较高的效率,能适应我国生态环境复杂的特点,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它主要适用于污染防治,而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则另当别论;其次,行政主导具有严格的隶属关系,很容易出现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不能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造成体制上的混乱;再者,行政主导的方式降低了环境司法的地位和功能,也降低了环境执法的功能,使司法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要实现环境法治,必须改进执法与司法。但是应当如何改进执法与司法呢?本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污染防治要向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相融合的行政刑法方向发展,将现行大量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具有刑事责任性质的处罚,检察机关应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生态保护要逐步扩大民事保护的范围而缩小刑事责任的范围,这要取决于民法物权的完善,与取决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正确处理以及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等各种因素。

再次,建立起以检察院为主体的公益诉讼制度,检察院代表环境公害的受害者提讼。现行环境侵权诉讼是由民法通则规定的,由于环境侵权的受害民众较广,在诉讼中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不利于共同诉讼人的共同求偿,而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能够克服此弊端,并且在当今我国公众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实施此举不失为良策。

最后,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本人认为,在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系统工程中,执法是末端环节,前面的问题不解决而仅靠末端一刀切,无异于以堵口子治洪水,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激化矛盾,为环境法治的发展埋下隐患。

(三)法律监督力度的加大

由于我国实行环境保护行政主导,权力相对集中,行政部门自由裁量权较大,因此法律监督尤为重要。“如果说法治在法律调整机制中是把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实现义务的活动等法律现象聚合起来的重要手段,那么法律监督则是使法治在法律调整各个阶段得到有力保证的重要法律措施,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严格有力的法律监督,也就没有法治。”可见法律监督的真正价值不是在于形式,而是在于力度。

我国环境法律权力机关的监督在近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多次听取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报告,对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而且坚持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组织并一直坚持进行中华环保世纪行和环境执法大检查等活动。

行政机关的监督以环境监督为核心,成立了专门的环境监督机构,旨在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各政党的社会团体组织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出现,但我国舆论监督制度程度很低,因而总体上作用很有限。司法监督主要是司法监督职能机关即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在环境监督领域这块基本上是空白。

人民群众的监督主要再现为以环境评价制度等为内容的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首先取决于公众环境意识,其次取决于制度的保证,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人民群众的监督基本上只具雏形,缺少操作性规范,力度亦很有限。

(四)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加强

这里,公民的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不只是普法教育与司法权威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公民法律信仰的培养问题。中国由于长期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无保护环境的传统。由此,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超级秘书网

(五)对环境构成物的物权归属思考

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水土资源等自然资源是构成环境的主要方面,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在我国这些财产所有权都属于国家或者集体的也就是共有制度,这种所有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权与所有权是相分离的,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使用人“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的义务”但使用人往往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而逃避这种义务。我国为了保护环境而实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与“封山育林政策”这显然会减少农民与林木工人的收入,而政府却没有有效的措施去补偿他们的损失。所以,许多地方盗伐、乱伐现象就屡禁不止。

但是,如给与私人更长的承包期,“私人的物品往往受到最大可能的保护”。从这种观点出发,相信人们会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做到最大的保护。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政府再加以宏观调控,效果应该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改革我国目前的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模式就是很值得思考了。

总之,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朝夕而就,并且,由于我国国情和环境问题成因的特殊性,因而从国外的治理环境举措中(相对于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多少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只有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去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切实可行的法治化的道路。这应该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应当说,环境立法应遵循和贯彻环境协调发展原则、环境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环境法治的先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保护环境的重任,唯有如此,环境法制建设才能更加完善和成熟,存在的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可持续发展教育读本》,北京现代出版社,2002版。

(3)《辞海》上海古籍出版社,384页。

(4)《中国生态学透视》,北京科学出版社,马世俊,19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