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保健食品;检测;鉴伪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237-01

由于发生过多起医品、保健食品以及食品的污染、有害的案例,人们开始担心保健食品的质量、功能以及其中是否含有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或是其它添加剂等安全问题。因此,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的重要性

保健食品的功能在于保健,针对某些疾病具有食疗效果和预防作用。称之为保健食品,则将其划入到食字号一列。因此,保健食品同样存在食品安全问题[1]。在其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提取、分离、加强稳定性、加强保质期、生产、包装等工艺,这些工艺环节或多或少需要应用添加剂、化学药品才能保证保健食品的功能。如不进行色素、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添加剂的余量以及其它成分的检测,很难保证其安全性。另外,在保健食品行业中,在利益的驱使下,仍然存在一些假品,以次充好。由此发现,保健食品的检测和鉴伪技术对打击假药和提高保健食品质量上起着非常重要的防范作用。

二、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构成

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统一在技术体系当中,这个体系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保健食品进行有效成分、有害成分的检测,通过多种检测和鉴别技术进行保健食品质量优劣和是否符合保健食品标准的检测以及保健食品真假的鉴别。

2.1 保健食品检测技术体系构成

保健食品检测技术体系由一个检测中心、三个网络(许可检验网格、监督检验网络、检测技术研究网络)、五个平台(质量管理平台、技术交流平台、应急检验平台、技术队伍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构成。保健食品检测内容包括保健食品有效成分检测、保健食品标志成分检测和保健食品违禁成分的检测等。

本体系由众多检测技术与检测仪器构成,有多维色谱检测技术、hplc色谱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gc检测技术、肉碱旋光异构体的拆分检测方法、lc-ms联合检测技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呋噻咪及双氢克尿噻的检测方法等等,这些检测技术对应某种化学成分的检测,与检测仪器相对应。在检测中心实现检测过程,对体系起着支撑作用。检测时,一种方式不能满足要求时,检测人员可根据体系中的检测方法进行。例如在进行在抗疲劳保健食品有效成分检测中,用一种检测技术达不到检测标准,这时就要灵活运用该体系,应用hplc检测技术与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方法。

由于保健食品种类繁多,如减肥、抗疲劳、增加免疫力、美容等等,只有不断更新检测技术与方法,才能保证保健食品的安全。因此,体系内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发新的检测方法,并逐渐建立了多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的检测方法。如在多维色谱检测技术改进中,应该建立固、液、气三相联用检测技术,加大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并提高色谱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以提高检测精度。

2.2 保健食品鉴伪技术体系构成

食品鉴伪主要是对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固有的成分或改变某种质量的掺伪手段,通过各种检测检验方法来掺假、掺杂、伪造食品的行为[2]。保健食品被列入食品级,食品鉴伪技术也就适用于保健食品的鉴伪。在保健食品鉴伪工作中,还需要更多的鉴别技术。

保健食品的鉴伪技术体系的构成与保健食品的检测技术体系一样需要“一个中心、三个网络、五个平台”。保健食品鉴伪技术很多,如荧光pcr鉴别技术、生物芯片鉴别技术、分子生物学鉴别技术[3]等。

三、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目的

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能够对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进行全面检测,并对原材料、添加剂及辅助成分进行检测与鉴伪,保证了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功效的发挥,让人体达到食用量佳效果。

四、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应用

本体系在多技术联合上有所突破,能够将固、液、气三相色谱技术联合应用,能够实现定性(薄层

别法)、定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测定方法的应用。应用检测和鉴伪技术,对高端或高附加值原料可进行真实性判别。如冬虫夏草、人参、燕窝、鹿茸等原料的真伪鉴别,是否具有功效成分?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如何?是否具有该产品特有的标志性成分,含量多少?是否掺入了违禁化学添加物?如在减肥功能食品中加入食用抑制剂芬氟拉明为主的,包括西布曲明、酚酞、安非他明、速尿等药物;在降压功能食品中加入哌唑嗪、特拉唑嗪、多克唑嗪、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培朵普利、民卡地平、氨氯地平等药物,都能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另外,应用体系中的技术,还能够对不同色素、致癌物质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

五、总结语

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能够对保健食品的原料真伪、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禁加成分、掺杂、掺假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准确的检测,保证了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功效,在市场上将虚假产品拒之门外,使人们能够放心食用保健食品。

参考文献

[1] 胡国梁,朱良均.丝素蛋白的胶凝和凝胶稳定性的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1999,(09).

[2] 陈颖,董文,吴亚君等.食品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8,(07).

[3] 唐英章.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检测和鉴伪技术的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09,(13).

[4] 吴美珍.对保健食品的现状研究[j].大观周刊,2012(49).

[5] 顾晓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含量[j].吉林农业·c版,2012(05).

[6] 赵凤菊.液质联用技术检测保健食品、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05).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健食品;检测;鉴伪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237-01

由于发生过多起医品、保健食品以及食品的污染、有害的案例,人们开始担心保健食品的质量、功能以及其中是否含有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或是其它添加剂等安全问题。因此,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的重要性

保健食品的功能在于保健,针对某些疾病具有食疗效果和预防作用。称之为保健食品,则将其划入到食字号一列。因此,保健食品同样存在食品安全问题[1]。在其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提取、分离、加强稳定性、加强保质期、生产、包装等工艺,这些工艺环节或多或少需要应用添加剂、化学药品才能保证保健食品的功能。如不进行色素、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添加剂的余量以及其它成分的检测,很难保证其安全性。另外,在保健食品行业中,在利益的驱使下,仍然存在一些假品,以次充好。由此发现,保健食品的检测和鉴伪技术对打击假药和提高保健食品质量上起着非常重要的防范作用。

二、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构成

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统一在技术体系当中,这个体系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保健食品进行有效成分、有害成分的检测,通过多种检测和鉴别技术进行保健食品质量优劣和是否符合保健食品标准的检测以及保健食品真假的鉴别。

2.1 保健食品检测技术体系构成

保健食品检测技术体系由一个检测中心、三个网络(许可检验网格、监督检验网络、检测技术研究网络)、五个平台(质量管理平台、技术交流平台、应急检验平台、技术队伍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构成。保健食品检测内容包括保健食品有效成分检测、保健食品标志成分检测和保健食品违禁成分的检测等。

本体系由众多检测技术与检测仪器构成,有多维色谱检测技术、hplc色谱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gc检测技术、肉碱旋光异构体的拆分检测方法、lc-ms联合检测技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地那非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呋噻咪及双氢克尿噻的检测方法等等,这些检测技术对应某种化学成分的检测,与检测仪器相对应。在检测中心实现检测过程,对体系起着支撑作用。检测时,一种方式不能满足要求时,检测人员可根据体系中的检测方法进行。例如在进行在抗疲劳保健食品有效成分检测中,用一种检测技术达不到检测标准,这时就要灵活运用该体系,应用hplc检测技术与毛细管电泳同时检测方法。

由于保健食品种类繁多,如减肥、抗疲劳、增加免疫力、美容等等,只有不断更新检测技术与方法,才能保证保健食品的安全。因此,体系内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发新的检测方法,并逐渐建立了多种检测技术联合应用的检测方法。如在多维色谱检测技术改进中,应该建立固、液、气三相联用检测技术,加大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并提高色谱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以提高检测精度。

2.2 保健食品鉴伪技术体系构成

食品鉴伪主要是对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些非固有的成分或改变某种质量的掺伪手段,通过各种检测检验方法来掺假、掺杂、伪造食品的行为[2]。保健食品被列入食品级,食品鉴伪技术也就适用于保健食品的鉴伪。在保健食品鉴伪工作中,还需要更多的鉴别技术。

保健食品的鉴伪技术体系的构成与保健食品的检测技术体系一样需要“一个中心、三个网络、五个平台”。保健食品鉴伪技术很多,如荧光pcr鉴别技术、生物芯片鉴别技术、分子生物学鉴别技术[3]等。

三、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目的

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能够对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进行全面检测,并对原材料、添加剂及辅助成分进行检测与鉴伪,保证了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功效的发挥,让人体达到食用量佳效果。

四、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应用

本体系在多技术联合上有所突破,能够将固、液、气三相色谱技术联合应用,能够实现定性(薄层

别法)、定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测定方法的应用。应用检测和鉴伪技术,对高端或高附加值原料可进行真实性判别。如冬虫夏草、人参、燕窝、鹿茸等原料的真伪鉴别,是否具有功效成分?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如何?是否具有该产品特有的标志性成分,含量多少?是否掺入了违禁化学添加物?如在减肥功能食品中加入食用抑制剂芬氟拉明为主的,包括西布曲明、酚酞、安非他明、速尿等药物;在降压功能食品中加入哌唑嗪、特拉唑嗪、多克唑嗪、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培朵普利、民卡地平、氨氯地平等药物,都能进行全面精准的检测。另外,应用体系中的技术,还能够对不同色素、致癌物质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

五、总结语

保健食品检测及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能够对保健食品的原料真伪、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禁加成分、掺杂、掺假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准确的检测,保证了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功效,在市场上将虚假产品拒之门外,使人们能够放心食用保健食品。

参考文献

[1] 胡国梁,朱良均.丝素蛋白的胶凝和凝胶稳定性的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1999,(09).

[2] 陈颖,董文,吴亚君等.食品鉴伪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8,(07).

[3] 唐英章.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检测和鉴伪技术的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09,(13).

[4] 吴美珍.对保健食品的现状研究[j].大观周刊,2012(49).

[5] 顾晓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黄素含量[j].吉林农业·c版,2012(05).

[6] 赵凤菊.液质联用技术检测保健食品、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05).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3篇

大兴辖区保健食品市场现状

1大兴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现状。截至2012年5月,大兴区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5家,以自主生产企业为主(图1),其中有9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持有17种保健食品批件。然而,目前全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企业正处于停产状态(图2)。

2大兴区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现状。截至2012年5月份,大兴区共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330余家。2008年以后,该区内新开办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数量一直呈平缓趋势,经营企业广泛分布于全区14个乡镇,其中以黄村镇、西红门镇、旧宫镇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密度最大。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类型主要有:药店、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专卖店以及经营公司与小商店等。

保健食品监管中的问题

1消费者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不断增强。由于缺乏相应的健康保健知识,容易出现盲目购买。加之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消费心理尚不成熟,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对“药食同源”等理论认识上的模糊、“随大流”的从众消费及攀比心理、医学知识的匮乏以及在健康问题上的急功近利等因素,都助长了保健食品消费市场的不规范。

2保健食品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1)夸大宣传功效。部分企业采用所谓的专家义诊、讲座或患者“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行虚假夸大宣传;在社区与城乡接合部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以“免费体检”等手段夸大宣传、变相销售;部分生产企业违反保健食品标识规定,在宣传材料和媒体广告上夸大宣传产品功效、适宜人群,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2)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对保健食品索证工作重视不够。索证是保健食品在流通环节保质量、保卫生、防止假冒伪劣品流入市场的重要措施。在保健食品流通领域,索证管理是监管部门对经营企业实施日常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经营者购进保健食品渠道的合法性以及销售保健食品的真实性,都是由经营者提供的供货方和生产商的资质以及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和批次检验合格报告单来证明。但是部分保健食品经营企业产品索证不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进货检查制度。而有关的行政处罚案件中涉及到索证的处罚也非常少见。

3)“类保健食品”的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混淆。随着保健食品管理的逐步规范,冒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假冒产品日益减少。但随着保健食品成为消费新宠,市场上又出现了大量貌似保健食品的普通食品,这些产品形态也呈现片剂、胶囊、口服液等保健食品常用形态,部分普通食品外包装或者说明书暗示保健功能,极易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很难区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

3保健食品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研发水平低。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科技投入少、产品寿命短、效益不理想等问题。甚至少数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等严重问题。

2)原料管理不规范、检验能力有限。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料采购管理不规范,对原料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的审计与评估留于形式;原料进行采购时对相应的资质证件索要不全;部分企业的检验能力有限,无法对原料进行主要参数的检验,同时又不能保证对原料进行逐批送检,导致所生产的保健食品质量存在隐患。

3)委托合同不够规范。监管中发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委托方与受托方签订的委托合同过于注重经济利益条款,往往忽视了产品质量条款;部分委托合同未标注原料由何方提供、产品何方检验与产品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由何方承担等必要条款。

4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1)作为基层的监管部门,面临着监管人员编制少、辖区面积大,监管企业较分散等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保健食品安全事件令人担忧,因此造成基层监管部门工作长期超负荷但效率却不高。

2)部门与部门联动不足,致使监管难成合力。基层药品监管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主要内容是对各职能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进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有关保健食品的监管工作。保健食品作为食品的一个分支,涉及到卫生、工商、质监等各个监管职能部门,因此,各单位在工作协调、衔接、工作处理依据不同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监管难成合力。

监管对策

1加强宣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宣传,在各媒体上加大宣传和普及保健食品常识,披露保健食品市场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增强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知识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同时继续保持对保健食品广告的高压监管态势,遏止虚假违法广告,提高群众对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识别能力。

2严格审批许可。严格把控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的准入标准关,杜绝未经许可或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企业退出机制。逐步淘汰生产水平较低、生产工艺落后的生产企业。对于经营企业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在处罚后也应当实施退出机制。

3加强监管。引导企业规范经营,针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强化企业是第一质量责任人的意识;指导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并执行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和保健食品的合法性,建立进货台账,规范保健食品购进、验收、储存制度,明确要求经营单位的保健食品必须设立专柜,分区分类摆放;针对生产企业应当加大对原辅料的检查力度,帮助企业健全原辅料供应商审核体系,规范企业合同,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抽验。

4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全体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完善立法制度,用行政手段建立健全保健食品的管理法规是最重要的措施;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法律观念,依法治理保健食品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才是保健品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以行政手段,将虚假违法的保健食品坚决清理出局,加大处罚力度。

5建立长效机制。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在加大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生产经营监管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市场准入(退出)、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通领域的质量监控及其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检验体系、执法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药;保健食品;优势

Abstract:With living conditions improving, people spent more and more money to buy health foods.The rich traditional theory and raw materials are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food . Traditional Chinese health food is an important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s; Advantag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人们对食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健食品应用而生。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食疗和食养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养生保健经验,形成了大量的养生保健药方,建立了独特的保健食品科学。中医中药作为传统的医药卫生和养生文化,是我国保健食品研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物质来源,同时,开发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促进了民族产业和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1 中药保健食品的理论优势

祖国医药学历来重视食补、药膳和食疗,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食养的概念,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等专著中都有关于食疗的记载,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的动植物药材中,很多都是药食两用的日常食物,其中的活血化淤、舒经通络、益气养血、滋阴补阳、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清肝明目、补肾壮阳、清热解毒等传统功效作用更是具有代表性的养生保健功效,这为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

1.1 中药保健食品的功效特点

中药保健食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具有特定中医药保健功能的食品。这类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在体现卫生部《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所规定的各种功能外,还体现中医药理论的特定功效,属于中医药养生和中医防治理论的范畴。①预防疾病:在中医养生理论中,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一项重要的保健预防措施,正如《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葱白生姜预防感冒等记载。现代研究也证实了中医所述食物预防保健作用的科学道理,并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是中药保健食品功效作用的重要特点。②滋补保健:中医药滋补理论包括平补、清补、温补、峻补等,通过益精、补气、养血及调补脏腑虚损达到补充正气、增强体质的目的。③延缓衰老:中医在应用饮食调理进行延缓衰老方面,除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不同,做到辨证用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外,还注意对肺、脾、肾三脏的调理,以平衡机体的新陈代谢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④防治疾病:中医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扶正和祛邪两个方面,其中“扶正”,体现的是“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而“祛邪”体现了“实者泻之”,“损其有余”的治疗原则,通过活血、利水、化湿、祛痰、清热、泻火、解毒等方法达到清除体内病邪及病理产物的目的。上述中医保健理论在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为中药保健食品的产品研发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是大力发展中药保健食品的理论优势之一。

1.2 中药保健食品的适宜人群

中药保健食品除在功效上具有优势和特点外,在适宜人群方面还具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阴阳之别、虚实之偏,导致机体对某些致病因子或疾病对人体的易感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体质必须有特殊的调治之法,如素体阳虚之人,感邪易从寒化,调理当多温养;阳热偏盛之体,感邪多从热化,调理当重清养;此外,年龄之幼长,也有不同的体质特点,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因此,中药保健食品针对儿童不仅要以促进生长发育为主,而且必须顾护气阴,注重脾胃。中年时期是人的体质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此时的特点是“阳明脉衰”、“肾气衰”,因此,中药保健食品针对中年人群以振元养形,避免早衰及预防老年疾病为主。老年人的体质特点是“肾气已衰”“中气虚乏”,中药保健食品针对老年人群者必须抓住补肾元、健中土,抗衰老这一特点。此外,中药保健食品针对性别不同的人群也由其特殊功效:男人以精为用,调补以惜精固精为要;女人以血为本,调养以养血和血为先。对于特定的疾病人群,中药保健食品虽不以治疗为目的,但可以协助治疗,帮助康复。总之,中药保健食品必须有特定的人群适用范围,各种特定的功能作用才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2 中药保健食品资源优势

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土壤、气候多样,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仅高等植物就有三万多种,在这些丰富的植物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用途,同时它们的作用正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被人们所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定的药用植物有2万种,但只有二百多种作过较详尽的研究,我国中草药种类在6 000种以上、香料植物约350种、油脂植物有800种、酿酒和食用植物约300种。卫生部先后3次共批准了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名单,它们是生产中药类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其中,常用中药保健食品原料及功效成分包括:

2.1 多糖类多糖不仅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而且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清过氧化脂质和胆固醇浓度、抗血凝、抗癌等多种作用。主要存在于香菇、灵芝、虫草、枸杞、当归、黄芪、藻类、银耳、红花、龟、鳖等物品中,以此类原料为主的中药保健食品申报的保健功能主要有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

2.2 皂苷皂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不少中草药的主要功效成分,具有抗衰老、抗疲劳、促进学习记忆、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存在于人参、西洋参、绞股蓝、红景天、黄芪、黄精、刺五加、金盏花中,以此原料为主的产品申报的保健功能主要有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生长发育、抗氧化等功能。

2.3 黄酮类黄酮类是数目众多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在中草药中也是一类重要的流行性成分。具有降血清胆固醇、抗缺氧、降血压、降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循环等作用。存在于银杏叶、花粉、果仁及姜科等植物中,以此原料为主的产品申报的保健功能主要有辅助降血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压等功能。

2.4 低聚糖魔芋。具有促进肠胃功能 ,防治便秘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以此原料为主的产品申报的保健功能主要有减肥、改善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

2.5 脂肪酸植物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鲨鱼油 (DHA,EPA) 。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血栓形成和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以此原料为主的产品申报的保健功能主要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2.6 其它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开发的中药材包括刺梨、苦丁茶、天麻、花粉、蜂王浆、南瓜、甘草、山药等等。以此原料为主的产品申报的保健功能主要有增强免疫力、减肥、保护肝脏。

可以预测,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防止老化、调节免疫、抗氧化和防突变等中药保健食品将受到青睐,一大批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在弄清它们对人体作用机制后,它们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将掺入到各种食品中,制成形形色色有益于健康、可口的保健食品,以天然绿色原料,通过高科技加工生产的中药保健食品将是21世纪黄金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

转贴于

3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必将促进中药保健食品的发展

中国传统的中药疗法及养生之道,具有防、治结合、极少毒副作用的优势,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 亿人使用中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3]。目前,西方国家应用中药的步伐正在加快。在美国,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经能较为客观看待中药管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的出台,在食品与药品之间为中药留下一块生存空间,并承认其保健作用。此外,美国 FDA已批准我国银杏灵等药品在美进行临床试验。在英国,英国药物管理局多次向我驻英使馆了解中医药管理生产情况,了解中医资格考核标准及中医药教育情况。英国卫生部曾委托全面研究中药毒性,结果证明绝大多数中药无不良的毒副作用。此外,法、德、意等国家也出台发展中药产业的政策及中药产业管理体系,都使中药在有关国家和民众中进一步树立了信心。

与此同时,我国中药的出口量大大增加,2006年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这些中药中绝大多数是以保健品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增强免疫力、减肥、降脂、抗氧化、缓解体力疲劳等作用的中药。在这方面,中药类保健品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可靠的安全保证,并适合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消费时尚。因此,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突破瓶颈,克服自身不足,我国的中药制品完全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这不仅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中药保健品发展的需求。

4 中药保健食品发展方向

4.1 中药保健食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缺少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研究。当前,我国的第三代保健食品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发方面,技术路线和实验模型缺乏标准和可比性,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导致功效成分定位不准确,构效与量效关系、生物活性成分与功效作用的关系、药理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在生产方面,表现在工艺较为简单落后、功效成分含量低、难以消化吸收等问题;在安全方面,中药保健食品原料众多,来源复杂,其采收、加工、运输及不同的气候条件等均可导致安全隐患[4]。此外,因随意栽培、土壤污染等问题导致中药保健食品原料中的农药残留导致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4.2 借鉴药物研究,开拓中药保健食品的研究

4.2.1 进一步加强中药保健食品的理论研究

发挥中医药学的特点和优势, 加强中医整体观理念与辨证论治方法的研究,体现中药保健食品辨证论食与整体调节的理念,并符合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要求。在研究中逐步揭示原料中的活性成分, 结合中药化学研究,开发符合中药性味功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的中药保健食品。此外,通过对有效成分的深入分析研究, 发现一些结构新颖、功效特异的中药保健食品。

4.2.2 采用高新技术生产中药保健食品

未来保健食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以科学为先导, 发挥传统优势, 满足消费需求,中药保健品企业只有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有能力进军保健食品市场。中药保健食品行业在生产以高新技术为指导的产品时, 要充分发挥中医传统食疗优势,就要注意把握以下方面:一要具有中国特色, 配方合理, 具有十分明显的整体协调作用, 把传统的食疗学说发扬光大;二要重点发展生物工程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低温技术、组织化和重组技术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力的推动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三要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滞后问题, 按中国国情结合国际标准改进装备完善工艺, 与此同时, 积极培养技术人才, 在大专院校设立保健食品专业,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4.2.3 建立完整的评价

体系中药保健食品原料的种植应遵循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生产标准,从产地控制其产品质量,包括对产地的水源、土壤质量、使用的栽培原料等的全面研究和量性分析。作为应用于中药保健食品中的原料物质其安全性及毒理性必须进行全面具体的评价,为中药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依据。在中药保健食品生产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原料种植、采收、保管、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合成及后加工等工序都采取相应的安全评价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在保健食品审批过程中,要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验证系统,包括中医现代化系统、中药质量、毒理安全及临床功效评估验证系统、统一的中药实验室分析方法的标准化系统和配套系统,从而保证保健品审批程序更为科学规范,进而与国际接轨。

总之,在人们注重天然、回归自然的今天,与中医同源的食疗理论和实际,将会在更多承袭中医药理论并吸取现代营养学思想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的现有资源,以天然的、有益健康的、兼具“食疗”“食养”的中国特色为基点,借助国际上保健食品注重个体化差异和适应性的个性化、系列化潮流,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建立同一规范的质量评定标准,大力研究开发第三代保健食品,尽快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产品,并形成产业化的规模效应。这将会真正为中医食疗营养学带来生机,使中国逐渐形成独特的、有竞争力的保健食品行业。

参考文献

[1]励建荣. 论中国传统保健食品的工业化和现代化[J].食品科技,2004,14(12):1.

[2]肖培根.21世纪中药研究的几个热点[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2):73.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5篇

纵观当前功能食品的市场发展状况和管理体制,功能食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有诚信缺失等道德层面的问题、法规滞后、不完善等法律层面的问题也有多部门管理问题和单一审批等监管层面的问题。

1.1诚信缺失是当前功能食品管理面临和急需解决的最大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功能食品市场创造了商机,推动了保健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就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始对自己产品功能进行盲目承诺和虚假宣传,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值有多高,企业就承诺多高,由此滋生出了一些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的企业,夸大和虚假广告宣传成了功能食品企业主要的营销手段,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各类广告遍地开花,消费者真假难辨,过度而夸大的广告宣传不仅大大增加了保健食品的成本,而且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顾客无法建立对功能食品品牌的信任,甚至对整个功能食品行业产生了抵触情绪。北京联合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认为保健食品能达到预期宣传全部效果的只占3%,认为部分有效的有60%,认为没有任何效果的占26%,认为有副作用的为2%,虚假广告的负效应可见一斑。造成功能食品产业诚信整体缺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与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功能食品市场发育不成熟,经营行为不规范,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不强,投机取巧思想泛滥。其次是信息不对称,企业诚信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功能食品生产经营中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生产经营者是产品充分信息的拥有者,而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和服务的认识非常有限,同时致政府及行业协会在降低信息不对称及规范企业行为中的作用有限,因此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后果即是当产品的质量及功效自动暴露出来之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迅速下降。第三是制度的不健全使诚信缺失行为缺乏矫正力量。人们理性地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这些约束条件很大一部分就是人们“发明”或“创造”的一系列规范、规则等即被称之为制度。由于我国功能食品的相关立法及管理法规、技术标准空白点太多,企业经营行为缺乏有效地监督与制约,失信行为难以有效遏制。

1.2多头管理,监管部门职责缺乏协调统一是目前功能食品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功能食品目前尚未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列入国民经济产业目录,按照现行法规功能食品产业定位不清晰,既和普通食品有明显不同,又并非药品;监管工作政出多门,职能重叠现象十分严重。现行功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所明确的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在各自环节进行监管,在监管工作中所执行的法律依据各不相同,如质监部门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法》、工商部门则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这些法律标准不一,如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按照《产品质量法》,要处以货值金额0.5~3倍的罚款;按照《商标法》,则处以货值金额的5倍以下罚款;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处以非法所得的1至3倍罚款。具体处罚时,涉及到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等多环节、多部门,执行时有异议,落实时难到位。多部门监管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职能与责任移位,诱发责权扯皮。功能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2008年9月份公布将监管权移至药监部门),保健食品的生产管理有质监部门、流通有工商部门,保健服务又涉及到商务部;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管理的部门越多,链条越长,就越有可能在工作中产生推诿、扯皮、相互踢皮球等现象。由于各个环节的执法衔接不畅,以致出现高成本低效率执法等现象。

1.3功能食品单一审批制制约了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于功能食品涵盖范畴的缺乏清晰的界定,审批形式与其他国家也不一样。我国功能食品是通过行政审批,以产品的标识宣传来界定的,即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一类食品,其它所有具有功能成分或健康功效的功能性食品全都得不到法律法规上的定义。随着营养学发展,人们对食品的成分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许多观念限制了消费者关于功能性食品的信息范围和精确性,阻碍了新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销售。另外,我国保健食品的27项功能及其功能试验、宣传用语等等多是西医标准,而我国的保健食品大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草药为原料加工制作出来的,有许多产品的功能不能用西医的称谓进行描述。尽管是理论依据不同、配方不同、原创设计不同、供销用途不同的产品,却仍然只能在政府圈定的27项功能中“对号入座”,无法“对号”的则也被划入“免疫调节”“、抗疲劳”等功能范畴,结果造成产品同质化,功能过分集中,社会反响强烈。中华各民族传统的保健理论是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很大一部分保健养生的食品配方在中医药典籍都有记载。而在我国的128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中,允许用于保健食品的仅有211种,认可“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只有87种。极大的限制了保健食品的发展。

1.4法律法规滞后,功能食品监管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

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我国功能食品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虽然不断完善,但是与快速发展的功能食品产业的管理需求相比还是难以满足行业的发展要求。我国功能食品法律法规的滞后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明显滞后。数量的滞后主要表现在很少有国务院制订或颁布的法规,更没有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或者颁布的法律,只有国务院主管部门制订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性要求,在规范市场主体、调整市场秩序关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市场制度以及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的立法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空白点。质量上滞后表现在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成熟,没有统一的基础性的、综合性的法规,整个法律法规体系缺乏系统性,法规之间缺乏协调性。

2加强功能食品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功能食品是具有声称保健功能的食品,因此,功能食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更突出的是功能性。它是在满足于一般食物需求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食品。我国虽然在功能食品管理和监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仍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仍然十分严重,因此,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加强对功能食品的管理。

2.1建立产品为主的全程监管的管理模式,加强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

功能食品与普通食品一样,原料复杂,来源多样,监管困难;生产过程复杂,生产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建立和食品一样的全程监管模式是保健食品管理的核心内容。以产品为主的全程监管首要的工作是明确部门职责,逐渐有现在的多部门监管向单部门或者有限监管部门转轨。目前功能食品与食品一样面临多头监管的问题,如广告属于工商行政部门管辖,但是广告的审批权又在药监部门,出了问题以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因此,应该进行科学的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从制度上解决职能不清、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的弊端,形成闭环监管的模式。在目前现有监管模式下,要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建立问责制;部门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相结合,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功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统一协调机制,使功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2.2依法强化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团体监督作用

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条中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职,承担责任。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必须真实,应当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因此,监管部门要依此法规,认真研究保健食品监管的保障措施。行政监管部门应从过去的以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力量,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规范发展。

2.3尽快修订补充完善功能食品的法律法规,使功能食品管理有法可依

我国目前功能食品的监管主要的法律法规依据就是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自颁布以来一直没有进行修订,目前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功能食品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法律法规的滞后及其前后脱节是导致我国功能食品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相比之下,各发达国家对法律法规的修订就比较及时,例如美国对食品标签上功能声称的管理依据主要是《营养标签与教育法(NLEA)》(1990)和《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DSHEA)》(1994),首先明确了“营养素含量声称”、“结构/功能声称”、以及“具有明确科学共识的健康声称”,随后又于1997年颁布了《食品药品管理局现代化法》(FDAMA),明确了健康声称授权的第二条途径“具有权威声明的健康声称”,而“2003年FDA较好营养的消费者健康信息计划”又对“有条件的健康声称”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因此,建议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为加强管理而适时修订法规或颁布补充规定的经验,针对我们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疏漏、为适应产业发展及市场需求而及时修改或补充出台新法规,避免上述的法律法规的严重滞后或法规之间脱节不衔接的问题,以确保保健食品管理制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4严格准入门槛,针对产品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功能食品与药品相比,是一种长时间服用的产品,因此,在功能食品的准入标准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严格根据现有的法规和安全性评价技术来来设置准入标准,加强对功能食品的安全性审查。功能食品的管理模式也可借鉴药品和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模式。对于功能食品的安全风险评估就是科学地评价已知的和潜在的由于人类暴露于高风险的功能食品而引发的有害于健康的效应,不同暴露水平所带来的风险不同,因此就要求对功能食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功能食品的分级管理可以按照原料进行管理,在对我国的功能食品进行普查或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评估原料中功能因子的健康效应,并进行摄入量的定性、定量评价。同时也要对原料和成品中的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程度,按照风险的级别对功能食品进行分级。政府监管机构,在功能食品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根据不同种类功能食品风险高低进行“分类管理”。一是营养补充剂类功能食品可以从“个别许可制”改为“规格许可的备案制”。二是某些风险比较低,安全性比较高的功能食品(例如膳食纤维类、低聚糖类)也可以考虑建立类似日本“规格基准型制度”,有利于新产品市场开发和产业发展,并可大大减轻政府审批工作量。

2.5加强功能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统一监管技术标准

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功能食品标准体系。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完善的标准体系里进行规范,否则这个产业的发展将处于无序状态,而且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也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和需求。我国的功能食品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现在急需一套能够对产业发展、产品质量进行规范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对功能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审评审批和产品宣传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从功能食品技术和管理角度考虑,我国目前急需完善一下几个方面的标准:首先是食品、中药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即功能因子)的技术标准。通过对食品营养成分、天然功效成分、中药等植物提取物的有效成分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分析方法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安全标准体系和计量标准溯源体系,为食品、中药及其提取物的产品质量管理、控制和监督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食品、中药与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含量)标示的准确可靠。其次是中药材类保健食品中活性成分的安全限量标准。违法添加和超量添加是中药材类保健食品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制定有关中药材类保健食品中中药、中药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使用安全限量的标准,有助于促进我国中药材类保健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化管理。第三是中药材外源性有害物质安全限量的技术标准。当前中药材等动植物物品及其提取物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及有害成分等导致的原料污染不容忽视,研究制定以中药为原料产品有害物质安全限量标准,并结合我国中药材生产现状,逐步提升中药原料品质,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服用安全。第四是功能食品的退出机制与标准。目前尚未针对保健食品设立明确的退出机制,往往是发生问题时的应急处理,缺乏连续性和规范性,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规范管理。

3小结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6篇

几年来,百姓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婴幼儿及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仍不容乐观。儿童的成长需要足够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这对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开辟儿童健康食品新领域

首儿保健品管理中心是首都儿科研究所中试基地设立的统一经营首儿自主品牌及外部儿童保健产品的专门管理机构,致力于打造“中国儿童健康产品首选品牌形象”。目前,首儿保健品管理中心主要经营4个实体: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北京首儿康恩益科技有限公司、首都儿科医学科技开发中心和北京首儿爱心药店。为集中打造首儿保健产品运营平台,首儿保健品管理中心将各实体整合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使其既分工会协作,又各具特色与竞争力。

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是首都儿科研究所中试基地高科技成果面向市场的生产基地,具有研发、生产儿童保健食品、营养食品等系列产品的能力,且技术力量雄厚,是全国儿童保健食品领域内首家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不同年龄段儿童补钙系列产品为主导,同时辅以补锌、补铁、补充维生素等产品,形成了儿童营养保健系列产品经营模式。并且,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儿研所在儿科医疗及儿童营养学这一领域的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更好地为儿童健康服务。

北京首儿康恩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首都儿科研究所中试基地为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目标而创建的系列化公司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承担首都儿科研究所科研、临床使用产品中的食品、化妆品、卫生用品等体系部分的推广及配套工作。据了解,企业自成立以来,先后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了首儿肤乐维肤霜、首儿多种维生素糖丸、首儿维生素C糖丸、首儿β-胡萝卜素糖丸、首儿益生菌冲剂等产品。

首都儿科医学科技开发中心和北京首儿爱心药店是首儿保健产品对外展示的窗口,也是首儿保健产品的重要经营实体。

实力,质量的保障

2007年,由北京市工业促进局主办、北京市保健食品协会承办的“北京市保健食品行业调研项目”经过半年走访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北京市拥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共321家,其中,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2007年产值总排名为北京市第15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14位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均以生产适合成年人使用的保健食品为主,而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专业生产儿童保健食品的企业。

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和“首儿”系列儿童保健品作为“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及领域”被专门推荐。推荐中指出,首儿依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的研究成果和科研技术优势,根据儿童保健市场的最新发展,源源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公司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和特点,研发出一系列儿童补血、补锌、补钙的产品,为儿童营养健康做出了努力。

近年来,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牢固树立食品质量安全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各项国家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在原辅料采购方面,推行供应商审核制度,严控原辅料的采购质量;健全质量检测制度,建立起一整套原辅料采购信息档案,不断完善原辅料的质量追溯制度。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及各项质量标准。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产品的生产工艺、设备及检测手段,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安全。

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还建立起产品追溯和召回制度,从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各个环节均具有可追溯性,杜绝了不合格产品出厂。对于已进入流通环节的产品,建立了产品销售台账,一旦出现问题,可随时联系各经销单位实施产品召回,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更完善的保障。

信誉,不变的承诺

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生产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体系,加强对员工的质量安全教育,以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使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一直以自身建设为基础平台及核心竞争力,全力发展儿童健康产品,并以“健康食品产业”为公司的发展方向,整合各方面技术资源,努力实现自身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产品。

通过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及北京首儿康恩益科技有限公司的不断开发创新,“首儿”已经成为国内儿童健康食品和营养品的知名品牌。同时,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在原销售范围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对原有资源的整合力度,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链接城市和农村的商业网络,并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的经营方针,逐步扩大经营渠道。据了解,目前,北京首儿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遍及20余省市和地区,源源不断地为全国儿童提供具有创新价值和高附加值的健康产品。

健康,永恒的话题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7篇

食品的来源广泛,涉及环节众多,所以其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食品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就主体而言,食品安全问题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等关系最大。

一、食品安全简述

我国《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的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实,食品安全还有“质”和“量”的区分,对于经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而言,食品供应量不足,温饱问题困难,是食品安全中量的本质;在供应量无问题后,由于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的损害,规模较大,造成公共问题,这是食品安全中质的本质;在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求食物的获取既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注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是食品安全中发展的本质。

二、食品安全问题浅析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履行

食品企业应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要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维护公共安全。然而企业不是社会公益机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求利、个人求财,无可厚非。正如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也是生存之道。但是当食品安全与利润产生矛盾时,企业往往会选择后者,而忽略前者。纵观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因科学技术落后导致的,无一不是追逐利益的后果,无一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无一不存在道德的丧失。

(二)消费者购买观念的不正确

消费者是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消费行为对食品安全也有一定的责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欲望在不断增长。食品的外观最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的需求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产。有的企业为了迎奉消费者的需求,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去生产,形成不良竞争,乃至恶性竞争,损害其他企业合法利益和消费者的健康。如有人喜欢红心鸭蛋,苏丹红就应运而生;有人喜欢瘦肉多的猪肉,盐酸克伦特罗横空问世等。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忽略食品的安全和原生态,一味的追求美观和口味,这就让不法企业有了肆意发挥的空间。

(三)国家法制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中国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各项强化措施未上升到法律体系建设层面,缺乏操作性,无法形成长久的有效机制。

根据《食品安全法》,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最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国家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依法分别监管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这也再次确认了“分段监管”体系的继续实施。一方面,级别高于国务院各部门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虽组建完成,参与“分段监管”的各部门之间的平行关系,使得食品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传递与链接;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文件尚未出台,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未完成,基层政府的卫生监督、药监、质检等有关机构如何分工合作、执法监督,还有不明确之处。

三、食品安全问题应对举措

(一)加强企业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企业是产品生产及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企业要本着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质量和安全摆在企业现实及未来发展战略第一位。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贯穿食品企业的所有社会责任,从经济责任到法律责任再到伦理责任,都离不开质量管理及食品安全。

质量的保证离不开企业领导和实施员工。企业领导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决定了质量管理的效果。加大对企业家质量管理、责任、诚信等培训和监管力度,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及其实施,提高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同时,质量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所有员工。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的成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企业要对员工履行相关的伦理责任,做到没有就业歧视、保护员工隐私、保障工作安全、定期对员工培训,从而保护了员工的权益,提供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引导消费者安全健康消费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缺乏必要的认识,在以“低价位”为导向的消费观念的驱使下,忽略了食品的安全性,导致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消费者卫生和营养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教育和社会各界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安全的浓厚氛围,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第一,普及全民性的食品安全知识。使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用自己正确的消费方式引导企业合法生产。另一方面要强化消费者责任和维权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权,使假冒伪劣企业无处藏身。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

鉴于发达国家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经验,我国应加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领域的工作力度,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为制定和实施标准、检验检测等活动奠定法律依据。重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监控食品安全卫生,对从农场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进行多次监控,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为使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垂直监管体系,强化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种植养殖、初加工、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整合质检、卫生、工商、食药、商业等部门职能,形成一个负责预包装食品加工、制造、流通全过程以及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综合性部门。强化食物质量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要逐步实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资源共享、检测结果互认制度等,畅通食品安全信息,降低管理成本。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8篇

关键词:海事劳工公约; 船员; 健康; 饮食管理;

0引言

为有效维护中国海员以及航运业和港口的权益, 促进航运业健康发展, 我国于2015年11月12日, 向国际劳工组织递交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批准书, 成为第68个批准这一公约的国家。该公约于2016年11月12日起对我国生效 (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中:规则3.2:食品和膳食服务的目的是确保海员获得根据规范的卫生条件提供的优质食品和饮用水, A3.2提出了食品和膳食服务标准, B3.2提出了食品和膳食服务导则。其中对成员国主管机关监管、船东 (管理公司) 管理、船上管理及厨师任职资历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 关注船员饮食健康和安全, 加强船上食品和膳食管理, 确保提供高质量的船员食品并做好膳食管理, 提高在船人员的生活质量, 达到让海员真真切切成为一份体面的工作的目的。

OCIMF组织的TMSA中第三部分:船上人员的招募和管理, Stage 3中要求:公司应开展相关活动, 促进船上人员健康意识提高。相应的最佳实践指南 (BPG) 中提到对健康意识的促进包括在极端的气温、湿度或者其他恶劣条件下工作的注意事项, 通过餐饮和其他的设施鼓励船员健康饮食并进行足够地锻炼。因此必须从体系文件、日常管理、实际操作等环节对船上人员食品和膳食进行系统的管理, 倡导船员健康饮食文化, 逐步让船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促进船员身体健康。

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饮食健康, 新闻媒体中经常谈及有关饮食健康话题。但对于海员这个职业,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 无法达到或形成陆地上工作人们的健康饮食习惯, 只能结合船上特殊情况借鉴其中通用部分, 尽可能地鼓励、带动船员养成相对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船上日常食物的供应及个人就餐时间均受到工作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 比如:一个航次可能需要十多天甚至几个月时间在海上航行, 不能供应新鲜的瓜果蔬菜;船上实行24h轮流值班制度, 加上工作随机性, 正常的一天三餐按时吃饭, 对在船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尤其0000~0400时值班人员可能经常熬夜不吃早餐。加之船上信息相对闭塞, 船员健康意识不高, 主管机关、公司及船舶自身调配健康饮食的能力相对薄弱, 导致大部分船员形成了一些不良饮食习惯, 例如高糖、高盐、高脂肪, 而瓜果蔬菜的摄入量严重不足, 饮食营养严重失衡。另外, 船上生活和工作空间狭小, 不利于进行体育锻炼, 尤其一些年轻的船员, 日常饮食及休息随心所欲, 形成了极不健康的生活规律, 透支着自己的身体。日积月累, 导致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甚至患上严重的疾病。身边不乏一些海员, 在船上工作几年后, 每次健康体检时身体各项指标超标, 都苦不堪言, 这不仅影响正常上船工作, 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也影响整个家庭生活。因此, 船舶管理公司对于船员饮食健康的管理,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可操作的控制程序。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1 公司岸基应该认识到船员健康饮食管理的重要性

在整个航行过程中, 海员不仅工作在船上, 而且所有的时间都在船上度过, 关注船员在船健康饮食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可供选择的健康食品尽量丰富, 让船员有机会养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 使他们在船生活更加健康幸福。强有力地执行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高标准, 确保健康环境下摄入食品的健康, 这对健康饮食管理体制非常重要。健康的食品和愉悦的进餐时间, 将有助一个人养成和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2 船员健康饮食管理建议

应鼓励和激励船员饮食更加健康。在日常会议、体检等环节更多地关注健康饮食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讲解健康饮食知识并激发船员的兴趣, 提供多种多样的食物。一个健康的食谱不见得比那些非健康食谱成本高。全体人员均需参与到健康饮食计划中, 船长和高级船员需做出承诺。船员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时间, 而带来的实际效果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见到。应针对健康饮食做一个系统性的计划。计划包括在船上健康饮食管理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的时间。将厨师、食品供货商等关键人员纳入该计划管理范围, 同时应确立一个公司层面的健康政策。为健康饮食项目做好计划, 确保计划开展的活动做过充分评估, 并准备好调整计划, 当有些活动不如其他项目受欢迎 (不成功) 时须立即调整。正式宣布实施健康饮食计划和预期目标, 专门组织一个健康饮食计划启动庆祝活动, 比如采用特别的菜单或者给大家分发水果及小礼品等。保证下一周菜单提前公布给大家, 并说明菜单中出于健康考虑而提供的食物, 同时提供健康的饮品和小吃。在供应食物的地方通过张贴画及宣传单的方式提供相关信息。应要求船员填写调查问卷, 评估健康饮食计划的优点和不足, 鼓励船员提供改进建议和尝试新的菜谱。跟踪船上食物消耗种类的数量, 判断船员饮食情况, 当发现饮食不合理或者有失平衡时应及时告知船员。把健康饮食与食品安全和厨房卫生联系起来, 系统、全面地进行管理。在船上提供健身设备并开展其他有益健康的活动。还应确保为船员免费供应符合要求的饮用水。

3 健康饮食基础

膳食应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来形成和修复人体组织, 适当的补充矿物质来加强人体组织,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适量的脂肪为维持人体所需能量。身体同时需要维生素和抗氧化物保证身体所有的功能正常运行。每天至少喝1.5L品质良好的饮用水对于身体至关重要。以下是对健康饮食习惯的五点建议:一是保持平衡是非常关键的信息;二是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 土豆和全谷类制品;三是减少对肉类、脂肪、糖类和食盐的摄入量;四是饮用大量的水和奶制品;五是必须吃早餐。

食物金字塔 (见图1) 是保持平衡饮食的好参考。因各个国家、地区的饮食习惯大不相同, 所以不可能提供一个全世界通用的健康饮食和保持身体健康指南, 但是人体所需的基本元素是相同的, 船上应根据食物金字塔合理安排食物供应, 保证每餐营养搭配均衡。

4 船上健康饮食相关设备的配备与管理

在船员健康饮食管理体系中, 船上食物加工和保鲜设备、饮用淡水的配备是实施健康饮食计划的硬件保证。

在船舶建造时, 冷库的制冷能力和储藏容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船舶营运航线、船员配备人数等因素, 确保能储存足够数量的食品, 储存期更长、更可靠。船上应加强食品日常储藏管理, 采用有效措施延长食品的储藏期。每航次开始前应根据航行计划进行合理、充足的安排。另外, 船上厨房烹饪设备配备的多样性也应受到重视, 应满足船员多样性食品制作的需求。

对于饮用水, 除了配备足够的自带淡水外, 应设置性能可靠、便于维护的反渗透饮用水制造装置, 为船员提供优质水源。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9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作为主要任务,把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作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高优质食物比重,实现食物生产数量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

坚持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逐步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优良膳食传统,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膳食方式,创新繁荣中华饮食文化,合理汲取国外膳食结构的优点,全面提升膳食营养科技支撑水平。

坚持引导与干预有效结合。普及公众营养知识,引导科学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食物与营养需求,采取差别化的干预措施,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

(三)发展目标

食物生产量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

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集群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业。到2020年,传统食品加工程度大幅提高,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

食物消费量目标。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营养素摄入量目标。保障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保持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8克,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居民健康需求。

营养性疾病控制目标。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现象,控制营养性疾病增长。到202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其中,孕产妇贫血率控制在17%以下,老年人贫血率控制在15%以下,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供给稳定、运转高效、监控有力的食物数量保障体系

稳定耕地面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牛肉、羊肉、禽肉供给比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障水产品供应。广辟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木本粮油等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等产地初加工。积极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市场网络和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卫生、布局合理的现代食物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数量安全智能分析与监测预警,健全中央、地方和企业三级食用农产品收储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食物供给。

(二)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物安全监管制度,健全各类食物标准,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规范食物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加快推进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完善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食物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惩处力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加强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处置,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

(三)构建定期监测、分类指导、引导消费的居民营养改善体系

建立健全居民食物与营养监测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信息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视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产品

1.优质食用农产品

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严格保护产地环境。

2.方便营养加工食品

加快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方便食品、营养早餐、快餐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不断增加膳食制品供应种类。强化对主食类加工产品的营养科学指导,加强营养早餐及快餐食品集中生产、配送、销售体系建设,推进主食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促进居民营养改善。加快传统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改造,推进农产品综合开发与利用。

3.奶类与大豆食品

扶持奶源基地建设,强化奶业市场监管,培育乳品消费市场,加强奶业各环节衔接,推进现代奶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大豆资源优势,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强化大豆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实施传统大豆制品的工艺改造,开发新型大豆食品,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

(二)重点区域

1.贫困地区

采取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创新营养改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食物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实现贫困人口食物与营养的基本保障和逐步改善。

2.农村地区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商贸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现代流通业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拓农村食物市场,方便农村居民购买食物。

3.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

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条件,加强对在外就餐人员及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膳食指导,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模式,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

(三)重点人群

1.孕产妇与婴幼儿

做好孕产妇营养均衡调配,重点改善低收入人群孕妇膳食中钙、铁、锌和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预防中高收入人群孕妇因膳食不合理而导致的肥胖、巨大儿等营养性疾病。大力倡导母乳喂养,重视农村地区6个月龄至24个月龄婴幼儿的辅食喂养与营养补充,加强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食品质量监管。

2.儿童青少年

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保障工作。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对教师、家长的营养教育和对学生食堂及学生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强化营养干预,加大蛋奶供应,保障食物与营养需求。

3.老年人

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身体健康需要的食物产品,重点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低盐、低脂食物。开展老年人营养监测与膳食引导,科学指导老年人补充营养、合理饮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

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提高全民营养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科学饮食理念。研究设立公众“营养日”。开展食物与营养知识进村(社区)入户活动,加强营养和健康教育。适宜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定期在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人流集中地发放。发挥主要媒体对食物与营养知识进行公益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营养知识传播的科学性。加大对食物与营养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强流通、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食物生产与供给

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的食物安全责任。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对食物加工、流通领域的扶持力度,鼓励主产区发展食物加工业,支持大中城市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治理面源污染。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

(三)加大营养监测与干预

开展全国居民营养与基本健康监测工作,进行食物消费调查,定期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状况报告,引导居民改善食物与营养状况。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就餐环境。

(四)推进食物与营养法制化管理

抓紧进行食物与营养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工作,适时开展营养改善条例的立法工作。针对食物与营养的突出问题,依法规范食物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治理整顿,营造安全、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创新食物与营养执法监督,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

针对食物、营养和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引导企业加大食物与营养科技投入,加强对食物与营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究。加强对新食物资源开发和食物安全风险分析技术的研究,在科技创新中提高食物安全水平。加强食物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促进食物安全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深入研究食物、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及时修订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10篇

摘要: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素,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就餐者的身体健康,加强营养膳食保健和食品卫生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质量监管部门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和谐社会 食品安全 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科学发展观核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严格把关,狠抓落实,做好食品安全源头把关工作至关重要。最近频繁发生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从“大头奶粉”到“苏丹红”事件,从“三鹿奶粉”到“双汇瘦肉精”、 从金华火腿到血燕窝,再到今天的潲水炼油等,这些问题恰恰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漏洞。问题食品和食品安全已引起消费者自发自觉地关注,已成为目前公共健康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素,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就餐者的身体健康,加强营养膳食保健和食品卫生安全至关重要。建立起“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质量工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经营者法律意识不足一些食品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已成为目前危害中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见利忘义,见钱忘责,置广大消费者利益、安危于不顾,肆无忌惮地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而且手段不断翻新。更多的一些食品生产经营缺少社会道德责任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择手段,包括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质量不能保障。

2、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少数地方政府和职能机构出于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错误认识,以及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等原因,没有做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破工作,对违法犯罪行为不能有力打击,个别监管部门和人员甚至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使一批不法企业有机可乘,肆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不正当竞争的卑劣手段抢占市场。

3、部门职责不明、责任不清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监管一直由多个部门分段管理,因此存在着各部门工作衔接不紧密,有些法律保障不完善、权利义务内容不具体、 损害补偿不明确等问题。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扯皮、推诿责任的现象,造成一些环节监管缺失。

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路径分析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首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注重加强有关食品安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新理念的教育;其次建立起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教育部门要将食品安全知识编入中、小学相关教材,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他们从小就树立起一种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开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级食品安全专门人才。同时要加大对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水平。最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2、明确工作目标,实行动态监管机制

全面履行区域范围内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卫生监管责任,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和布置,建立健全监管档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动态监管。要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巡查监管责任区,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集中查处一批违法案件,曝光一批违法产品,打击一批违法分子,提升食品企业主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食品企业健全标准,使食品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只有这样好,食品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3、完善检验检测手段,规范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这些年太多经验教训都表明,解决中国食品安全危机,必须转变原有监管模式。“瘦肉精”、“ 地沟油和染色馒头”之所以泛滥成灾,这与现行评价体系不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不健全有很大关系。假如能及早发现“瘦肉精”、“ 地沟油和染色馒头”污染食品影响人体健康,就可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措施,从而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要从过去侧重于政府的审批、核准、执照发放、资格审查转变到建立起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机制,并建立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有效控制,食品生产者应当依法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各级监管部门应依法将监管关口前移、将监管重心下放、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综合成本优势,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完善检验检测

4、落实部门联动,突出工作成效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是实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体部署,积极主动参与工作,赢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形成政府主动负责、职能部门依法监管、社会各界积极监督的良好局面,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运转。

三、结束语:

食品安全监管既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艰巨、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进行长效管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各地区、各部门除要常抓不懈,防止反复外,还应当充分借用社会的力量,切实有效的做好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督,使问题食品无处藏身。

参考文献:

[1] 徐楠轩:《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现状》,《中国卫生法制》2009第2期,第07-70页。

[2] 苏方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概观及其启示》,《农业质量标准》2010年第0期,第20-08页。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11篇

(一)加强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深化农产品“358绿色行动”,加强农产品监管,强化对禁用、限用农渔兽药的监管,继续开展“绿剑”系列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地方土特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类标准,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开展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农业标准实施主体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加强以推广完善产地编码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推进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建设;开展农产品产销合作、分区交易、亮卡销售试点工作。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加强农业水源污染的治理,建立生态环境保障体系。今年,特色优势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65%,年安全农产品知识培训1.2万人次,绿色农产品认证(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新增7个,无公害基地新增0.1万亩,规范化农业合作社新增10家;主要农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基地内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3%以上,地产生猪“瘦肉精”平均检出率必须低于1%以内。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加大以大中型水产养殖场、种苗场、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渔业合作社、海捕虾船为重点的违禁渔药、滥用保鲜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水产养殖、捕捞生产行为。全区初级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

(责任单位:区农业局)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业监管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严格执行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制度,推行食品安全监督分类分级管理,推动企业HACCP质量认证。继续大力整治食品生产加工业,重点整治B、C类企业,使之持续符合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在去年全面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基础上,重点整治食品生产区域性质量问题;突出整顿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小作坊式食品加工企业。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区场准入(QS)制度,全面实施十三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老十五类食品生产企业的证后监管力度,查处无证生产。加快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假冒劣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

全面实施糖果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糖果等十三类食品A类企业全部取证,B类企业50%以上取证。基本消除大米、肉制品等十五类食品无证生产现象。重点食品整治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全区食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达到85%以上,质量指数达到95以上。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力度,通过整治使30%以上的B类企业转化为A类。经过2至3年的努力,使主要食品生产企业达到基本要求,列入国家市场准入产品目录内的食品及食品用产品全部实施质量安全区场准入制度;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

(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区工商分局、区卫生局)

(三)加强生猪屠宰监管

严格实行生猪定点屠宰,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建立产销联防制度,禁止从一年内生猪及其产品盐酸克伦特罗检测不合格两次以上(含)的产地调运生猪及其产品。建立生猪购销加工等环节的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制度;整顿关闭未达标的屠宰场,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肉类加工中心;我区将设置1~2个定点规模屠宰场,进点屠宰率、机械化(半机械化)屠宰率、定点屠宰覆盖面均达90%;生猪及其产品中“瘦肉精”平均检出率低于1%。

(责任单位:区经贸局、区农业局)

(四)加强食品流通市场监管

规范大卖场、超市、商店食品经营行为,加强食品进货索证索票、仓储配送、产品标识的监管,对实施质量安全准入的28类食品重点检查是否加贴“QS”标志及是否伪造冒用“QS”标志;建立熟食和直接入口散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重点落实熟食当日清场制度,严厉打击销售无证食品和回收食品改换标签重新上市的违规行为;推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检索系统,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大型超市食品购销合同中,增加食品质量安全条款内容。

对农副产品、菜市场的监管,应加大食品检测力度,建立乡镇中心菜市场检测室;城区中心农贸市场每天抽检不少于12批次,抽检品种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抽检结果应在明显处公示。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定量检测每季不少于15批次。20*年全区检测室规范化达标面达70%以上。

(责任单位:区工商分局、区卫生局、区质监分局)

(五)加强餐饮业卫生监管

加快推进餐饮业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和《卫生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在全区星级以上宾馆餐饮和城区中小学食堂通过量化分级管理验收的基础上,20*年全区乡镇中学、中心小学通过量化分级验收,坚决取缔D级食堂、餐饮店。城区发证的餐饮单位,完成量化A、B、C评定达到80%以上,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凉菜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餐具抽检合格率65%以上。

加强休闲场所、洋快餐的食品安全监管。

将工地食堂管理纳入建筑工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工地食堂卫生管理。

加强证照管理,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餐饮单位必须依法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持证上岗,加大检查力度,努力杜绝无证人员上岗。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区建设局)

(六)加强保健食品监管

严格按照《保健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监管,严厉查处不符合GMP要求仍进行生产加工保健食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在标签、说明书中宣传具有诊治、疗效作用和其它特定保健功能的、不合格保健食品以及伪造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标志的假冒保健食品或者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与批准内容不一致行为。开展辅助酸糖类、缓解体力疲劳和减肥类保健食品添加违禁物品,以及营养补充剂主要营养成分指标专项抽检工作。违法宣传改善或暗示改善的一律取缔;对伪造、冒用卫生部门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文或批准文号的产品,必须立即取缔。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区质监分局)

(七)打击食品虚假广告

按照《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20*〕21号)和国家工商总局等11个部委制定的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重点打击公共场所集会、街头散发小广告、电视、报纸等夸大功能、宣传疗效的保健食品虚假广告,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严禁未经审批擅自和篡改审批内容保健食品广告;对虚假违法广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情节严重的媒体,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直至取消广告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对违规虚假广告的新闻媒体的责任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责任单位:区工商分局、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区监察局)

二、指导思想

20*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建设“平安*”的工作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机制,重点整治,大力实施《台州市*区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20*年)》,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程序,全面提高食品质量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领导。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把“三网”(现代流通网、群众监督网、监管责任网)建设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继续花大力气予以推进。二是进一步抓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不断巩固、完善、提高,重点是提升食品统一配送率。贸易部门负责“连锁超市”建设,工商部门负责“放心店”和群众监督网建设,保质保量并超额完成省政府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20*年全区基本完成符合创建条件的行政村放心店的创建任务,75%以上乡镇建有食品连锁超市。注重发挥放心店的示范作用,促使其它小商店优胜劣汰和规范经营。三是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积极研究解决欠发达地区规模过小、居住分散的乡镇和“无店村”创建“连锁超市”和“放心店”问题,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逐步消除“空白点”。四是强化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做好政策的协调和落实工作,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各地的实施进度,总结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五是研究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六是依托村级基层组织,逐步整合各监管部门的基层协管、维权网点,积极探索村级监督员队伍的多种功能、多种作用。

(二)加大取缔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力度

以农村、城乡接合部、出租房、校园周边为重点,及时查处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违法活动。区工商分局牵头,质监、卫生、城管等部门积极配合。

结合实际加大食品传统行业规模化整合的引导力度。探索发展规模化食品加工园区,引导符合条件的无证照食品加工个体户进入,变无证经营为合法经营。根据我区的情况,可首先选择豆制品、豆芽菜、糕点米面、熟肉等品种进行试点。

(三)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20*年,要逐步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情况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对不讲质量信用的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将其不良行为记入档案;建立食品安全信用平台,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和行规行风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引导、监督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食品安全信用环境,树立食品安全信用意识,改善我区食品安全状况。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应急机制

建立“重大疫情预警”、“假劣食品信息”预警机制。贯彻实施重点产品质量预警实施方案和流通领域食品质量预警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制定我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规定报告时限、程序和应急措施,建立快速有效的指挥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和保障系统,形成公共卫生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

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各有关部门在履行职能、行使权力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能造成具有重大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及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五)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认真贯彻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报道的意见》(中宣发〔20*〕35号)和《浙江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意见》(浙食安办〔20*〕27号),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介,采取各种形式,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广泛宣传假劣食品的识别方法,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典型案例,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诚实守信,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把握新闻舆论导向,严格规范食品安全报道行为。认真组织开展元旦春节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各乡镇(街道)监管责任

构建以“首问责任制”、“属地管理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监管责任体系。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突出各乡镇(街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广泛动员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业务管理和业务指导;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切实发挥统一、权威、高效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督查和协调,着力解决分段监管中的空隙和漏洞。

(二)加强部门协调互动,形成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政府抓手、综合协调的平台作用,完善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专题会议、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会议等工作制度,努力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强化部门综合执法、联动执法、专项整治的互动配合;进一步理清各监管部门的职责界限,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加以明确;各执法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有机衔接,做到有案先受理,相互不推诿;整合各部门在乡镇、街道、社区、村(居)的几大员资源,形成监管合力,探索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协管员(监管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是整体工作的基础和重点,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充实食品安全基层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各级财政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的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设施。

(四)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严格按照《*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暂行管理办法》(黄政办发〔20*〕97号)的要求,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采集、上报和,建立全区食品安全信息网站,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信息员队伍的作用,对食品安全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建立食品安全新闻会制度,定期向公众食品安全监管、抽验、预警、黑名单等信息;通过食品质量安全通报,增强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引导群众购买放心食品、名优食品。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12篇

一、食品质量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指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是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那么,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食品自身因素,一个是人为因素。后者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而食品质量管理就是为保证和提高食品生产的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总称,它是食品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加强质量管理是全面提高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前提,要保证高质量的生产和产品,食品质量管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但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构成的最明显威助。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惟利是图,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从山西溯洲毒酒事件,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事件,到2008年令人发指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不仅严重的危害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沉重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是整个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甚至影响到了我国的国家形象。人们对食品谈之色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构成了近年来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因此,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目前,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食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危害分析关键点(HACCP)系统、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都是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与质量控制的保证制度和保证体系。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是食品企业自主性质量保证制度,是构筑HACCP系统和ISO2200标准的基础, SSOP是由食品加工企业帮助完成在食品生产中维护GMP的全面目标而使用的过程,尤其是SSOP描述了一套特殊的与食品卫生处理和加工厂环境的清洁程度及处理措施满足它们的活动相联系的目标。HACCP系统是在严格执行GMP和SSOP的基础上通过危害风险分析,在关键点实行严格控制,从而避免生物的化学和物理的危害因素对食品的污染。ISO9000标准系列是更高一级的管理阶段,包含了GMP、HACCP、SSOP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系统性和法规性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和进入欧美市场的通行证。而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5年9月1日最新国际标准: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食物链中任何组织的要求。目的是让食物链中的各类组织执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范围从饲料生产者、初级生产者、食品制造商、运输和仓储工作者、转包商到零售商和食品服务环节以及相关的组织,如设备、包装材料生产者、清洗行、添加剂和配料生产者。它协调了系统地控制食物供应链中的安全问题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惟一的解决方案。

这些保证制度和体系已被时间证明对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是行之有效的。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注意往往是一些普通原则,必然缺乏针对性,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另外这些系统和标准体系在内容上重复之处颇多,因此学术界认为应推行一种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规范制度。

四、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多,如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保证食品卫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搞好食品质量管理,可以预防、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二)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食品工业产品能否占有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基本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状况。

(三)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浪费,减少原材料,动力和工时的消耗,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比较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食品尽快占有市场,易于销售,从而缩短库存时间,加速资金周转,同时,不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食品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按国际通用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海关等部门依照我国的法规对进出口食品质量和安全进行严格管理,对保护我国人民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在进入WTO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经常面对如何对待进口对象国的贸易技术堡垒。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品质质量管理,提高出口食品质量,促进食品出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检测检验水平,提供有利的质量保证,推动食品的出口。

五、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虽然我国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了《食品安全法》,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现在还存在将食品卫生管理代替食品质量管理的趋势,食品质量管理工作至今没有得到重视。措施体现在: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完善管理机构设置,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尽快组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食品”、“绿色批发市场”、“绿色零售市场”和“绿色生产线”的认证工作。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使食品安全工作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第二,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食品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和监测抽检预警网络系统,搞好食品供求、卫生质量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第四,加强食品安全设施体系建设。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作为与人们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行业,在体现我国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行业之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食品行业具有很大的独特性,是支撑人们生产生活等一系列活动的关键元素。然而,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具有两面性,要辩证的看待问题。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不能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在极大程度上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建立完善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1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只是单一地重视食品供应体系,高度关注食品供给量问题,而没有意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相关食品质量管理人员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供给、生产环境,以及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没有按照相关安全检测标准体系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导致食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没有检测出来,从而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现阶段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食物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致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已经达到谈食品色变的程度。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全社会人们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关系着人们群众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是人们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如果食品安全没有得到保障,那么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就没有保障,一旦食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就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质量管理是食品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其他管理方法得以实施的前提与基础。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加强质量管理是食品行业的永恒课题。

2 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1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食品质量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食品质量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我国食品行业的稳定,同时也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资源。食品质量管理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质量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预防食物中毒或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此,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2.2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市场经济竞争也随之加大,食品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好食品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为食品质量提供安全保障,进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兴趣,这是体现食品工业产品凝聚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3 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科学健全的食品质量管理对于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要想促进食品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做好食品质量管理工作,在食品加工生产的环节中加强质量管理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及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失误,以免加工环节不符合要求,以致于返工,从而浪费大量的资源。另外,加大力度对食品运输销售环节进行管理,可以缩短销售时间以及储存时间,加快了资金的运转速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对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推动的作用。

2.4 食品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其达到国际化标准,继而使我国的食品顺利出口,增加我国的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总值。除了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水平之外,还要提升食品检测检验标准,严格把好食品生产加工验收关,在根源上保障食品质量的安全性,为海内外的消费者提供放心健康的食品,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出口。

3 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现阶段,我国在针对食品质量管理问题,还没有完全的重视起来,具有以食品卫生管理代替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1)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食品的卫生安全,制定多种多样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卫生管理机制,通过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来提高食品行业的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理念更新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不断开展以绿色为标志的食品的认证工作。不断对现有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水平,为食品的卫生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2)随着科学信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元素被迅速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进行食品加工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不适应现代化食品行业发展的食品供求交易体系进行改革,加大食品运输供给的覆盖面,提高食品的时效性,在食品出厂之前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对于食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防,提高食品安全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机制。此外,安全设施作为食品生产基本设施,要定期对其进行养护和更新,保障食品加工速率,延长食品安全设施的使用寿命。

(3)食品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因此,要发动广大人们群众的力量,共同为提高食品安全做出努力。食品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是食品安全卫生意识深入内心,使人们了解到食品安全卫生对他们自身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食品质量工作人员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特别是质量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但是目前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食品质量管理的相关经验。因此,要想食品行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及凝聚力,就要定期组织相关相关人员进行食品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食品质量管理观念的创新,实现创新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目标。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可以增加食品行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食品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平兰,王成涛.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14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食品行业进入了一个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消除,一些致病微生物和有害病毒等有害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文章主要阐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及作用,并探讨了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措施,希望可以为食品管理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作为与人们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行业,在体现我国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行业之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食品行业具有很大的独特性,是支撑人们生产生活等一系列活动的关键元素。然而,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具有两面性,要辩证的看待问题。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不能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在极大程度上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建立完善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只是单一地重视食品供应体系,高度关注食品供给量问题,而没有意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相关食品质量管理人员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供给、生产环境,以及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没有按照相关安全检测标准体系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导致食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没有检测出来,从而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现阶段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食物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致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已经达到谈食品色变的程度。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全社会人们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关系着人们群众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是人们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如果食品安全没有得到保障,那么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就没有保障,一旦食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就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质量管理是食品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其他管理方法得以实施的前提与基础。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加强质量管理是食品行业的永恒课题。

2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1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食品质量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食品质量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我国食品行业的稳定,同时也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资源。食品质量管理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质量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预防食物中毒或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此,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2.2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市场经济竞争也随之加大,食品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好食品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为食品质量提供安全保障,进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兴趣,这是体现食品工业产品凝聚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3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健全的食品质量管理对于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要想促进食品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做好食品质量管理工作,在食品加工生产的环节中加强质量管理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及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失误,以免加工环节不符合要求,以致于返工,从而浪费大量的资源。另外,加大力度对食品运输销售环节进行管理,可以缩短销售时间以及储存时间,加快了资金的运转速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对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推动的作用。

2.4食品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其达到国际化标准,继而使我国的食品顺利出口,增加我国的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总值。除了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水平之外,还要提升食品检测检验标准,严格把好食品生产加工验收关,在根源上保障食品质量的安全性,为海内外的消费者提供放心健康的食品,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出口。

3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现阶段,我国在针对食品质量管理问题,还没有完全的重视起来,具有以食品卫生管理代替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1)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食品的卫生安全,制定多种多样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卫生管理机制,通过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来提高食品行业的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理念更新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不断开展以绿色为标志的食品的认证工作。不断对现有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水平,为食品的卫生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2)随着科学信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元素被迅速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进行食品加工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不适应现代化食品行业发展的食品供求交易体系进行改革,加大食品运输供给的覆盖面,提高食品的时效性,在食品出厂之前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对于食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防,提高食品安全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机制。此外,安全设施作为食品生产基本设施,要定期对其进行养护和更新,保障食品加工速率,延长食品安全设施的使用寿命。(3)食品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因此,要发动广大人们群众的力量,共同为提高食品安全做出努力。食品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是食品安全卫生意识深入内心,使人们了解到食品安全卫生对他们自身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食品质量工作人员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特别是质量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但是目前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食品质量管理的相关经验。因此,要想食品行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及凝聚力,就要定期组织相关相关人员进行食品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食品质量管理观念的创新,实现创新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目标。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可以增加食品行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食品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平兰,王成涛.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2]冯叙桥,赵静.食品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56.

保健食品质量体系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人类健康;添加剂

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市场食品种类逐渐增多,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给人们的健康带了严重影响。许多食品生产厂家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假原料或卫生没有达到标准,使所生产的食品达不到健康安全标准。所以,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提出

(一)食品质量安全关系人类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为之存在的必需品。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食品的质量安全存在很大隐患,直接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例如我国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由于奶粉中加入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39965个因食用三鹿奶粉的婴幼儿健康出现状况,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对我国多家乳制品厂家的产品进行检测,有20多个厂家存在使用三聚氰胺的现象,影响十分恶劣。此外,我国还存在“毒大米”“地沟油”等不安全食品,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二)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经济发展

食品质量安全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食品的生产促进了众多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会导致国家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出现瘫痪现象。如2002年,由于欧盟国家在我国出口的肉类产品中检查出有使用氯霉素的现象,于是禁止我国肉类食品进行出口,导致我国直接经济损失达7亿美元。于此同时,我国有上百家肉类食品生产企业面临倒闭,上万员工下岗失业,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一)厂家偷工减料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许多厂家为了谋求更多经济利益,在维持原来价格的基础上,只有降低成本才可以达到谋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于是,部分厂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假原料或者减少生产程序,致使所生产的食品达不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如2011年发生的“地沟油”事件。因为物价上涨,许多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收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地沟油对食品进行加工。地沟油对人体危害极大,容易导致食用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现象,甚至引发食用者出现癌症,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食品生产缺乏管理

虽然一直强调食用绿色无公害食品,但对目前市场上的食品进行观察,多数食品原料均属于农产品,所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有严重影响。部分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多的农药或催生剂,进而导致食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如2011年,河南省孟州市发生的“瘦肉精”事件。当地养猪场使用“瘦肉精”进行生产养殖,致使有毒猪肉进入食品加工产,从而生产出有毒的食品。同时,由于现在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中各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使用含金属量超标的水对牲畜进行饲养,由于生物富集,会使得这些重金属残留在牲畜体内,人食用以后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危害。

(三)厂家滥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明确规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不能使用过量。但目前食品生产过程中,仍有部分生产厂家出现过量食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或者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不符合卫生标准。如很多厂家为了使生产的鸡爪色泽光亮,于是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双氧水与氢氧化钠对鸡爪进行浸泡。

(四)检验制度不够完善

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制度的完善程度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很大关系,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否正常进行完全依赖于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的建设。由于目前市场上的食品种类过多,监督管理人员不能对每一种食品进行及时检查,导致监督管理容易出现遗漏,造成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此外,食品生产厂家滥用食品标志、监督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等问题均会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食品质量安全应对措施

(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要对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并及时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看食品中是否有农药残留及兽药使用超标等。,由于市场上食品种类过多,为了避免出现漏检、重检等现象,监督人员在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查时,可以实行分类检查,对每类食品都能够做到彻底检查。

(二)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食品质量安全给消费者带来严重影响,所以消费者自身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投入到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中,对出现的不安全食品能够做到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提高。

(三)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媒体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方面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媒体不仅可以对不法食品生产厂家及不安全食品进行曝光,同时可以对群众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教育,使消费者具有一定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在购买食品时有一定的选择能力,不会盲目购买食用。

同时,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还学要提高食品生产厂家的道德素质,使其在进行食品生产时,不会只追求经济利益,还会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负责。

四、结束语

总之,食品质量安全关乎人类的身体健康,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严重影响。所以,食品监督管理人员应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与管理,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使人类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以推动国家经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广兴.注意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具体问题[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