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

花艺景观设计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园艺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84

园林景观建设能够美化城市、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应用在商务办公区、住宅区、农业生态等领域。而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的融合,使园林景观设计如虎添翼,是现代化@林工程的有效助力。

1 新时期下园艺技术

1.1 观赏园艺

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天气变化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了观赏园艺的发展,园艺技术中观赏园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园艺生产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园艺一词原指的是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园艺变得更为多样化,现如今开始不断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1.2 花卉园艺

如今,花卉园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花卉园艺应用范围广,无论是室外环境还是室内设计中都可以融合花卉园艺。在室外环境中,花卉园艺主要应用于公路两侧、城市美化中;室内花卉园艺主要应用在卧室、客厅等。花卉园艺包含:插花、盆景、花卉栽培,对人的精神素养有所帮助。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花卉园艺也被应用在园林景观中,效果良好。

2 园林景观

2.1 园林景观分析

园林景观主要是在规定范围内,使用相关技术方法和园林技术方法,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植物种植,一步步实现环境的美化,强调可持续发展;带给人们一种生活化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也能够反映出我国园林工程技术发展状态,我国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起步较晚,不过在技术水平上进步速度较快。园林景观建设通常可以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软景观主要指的是一些河流、植物等自然建设景观;硬景观主要是人工景观建设,例如:灯光、座椅等。

2.2 园林景观发展

园林设计讲求环保、经济、实用原则,缺一不可。不同的原则有着不同含义,在设计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差异。适用性是景观设计中的首要条件,适应性原则讲求因地制宜,确保景观设计的长久性;注重景观所需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上要进行一定的控制,防止预算超支。尽可能的减少经济投入;注重景观的环保美感。在设计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对植物位置布局进行设计,给人1种美的享受。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通常会用假山制造,以衬托周围环境。

新时期,园林景观建设依然要以依托自然生态环境为主,在保留传统设计特点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注重园林建设材料的使用,凸显历史感,动静结合。

3 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

3.1 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高档小区绿地覆盖率在整体面积的35%,公共绿地跨度大于8m,并且面积不低于4000m2。高档住宅区绿地面积的1/3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所以,在进行住宅区设计时,设计师通常将会将小区绿化转为景观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区档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区地形、土壤、天气等条件,进而选择适合小区环境的植物。选择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种,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达到美化效果,两全其美。

3.2 商务建筑景观设计

一些商务办公建筑中也会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在商务办公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将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务办公中更能够增添园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环境的衬托,强调立体化和适用功能。例如:在进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凉亭、桌椅等基础设施,满足该区域的人们对于休闲功能需求。给予人们一定的休息空间,配合环境效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4 结语

园艺技术和园林景观的融入,将现代园林工程建设优越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效果塑造完美无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创新型突破。通过对新时期下园艺技术、园林景观、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3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园林建设行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花艺从曾经的上层社会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城市中,几乎处处都有鲜花装扮:花园花坛、家居空间、宴会、婚礼、餐厅、酒吧、商场、酒店、商店橱窗……由此,花艺环境设计师也开始融入到商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花艺环境设计师善于叠加专业的设计和训练有素的手工技艺,通过改变空间结构表现出不同风格的整体空间形象,通过花艺设计造型来激活“花艺设计秀”,带给人们一场惊艳的视觉盛宴。

职业定义

根据植物本身的特性,结合区域环境布局,应用各种观赏植物材料或其他装饰性花材,从事室内外空间布局设计、组织花艺及园林工程施工和保养等工作的人员。

职业现状

人类从资源消耗型的社会逐渐走向资源平衡型的社会,强调自然和谐、环境和谐并以天然植物景观为美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使花艺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和谐性、美感和生态性。由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转变以及长期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视觉疲乏,让人们对花艺的渴望变得空前强烈起来。城市街道的绿化也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而更倾向于设计营造生态型植物景观,这些都为花艺环境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从花卉利用情况来看,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居民个人花卉消费逐年增加,这也促进了花艺环境设计市场的发展。市场消费由原来的仅仅消费花卉产品转变到消费花艺“设计”,这提升了花艺市场的消费层次,也带来了新的商机。

花艺环境设计建立在景观设计的基础上,以园林设计为基本元素,运用种植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花卉植物的自然造型,在一定区域内营造和谐、色彩缤纷的生态景观,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庭院、广场、街道的植物型装饰设计中,对美化城市起到了重要作用。

花艺环境设计师的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宽广,从传统的婚礼、宴会到现在的商业空间、样板间、商店橱窗、时尚会、展览展示空间,甚至舞台布景、演出布置、摄影背景安排等。其工作要运用到插花、园林小景设计、庭院的植物养护等多项技能,所以花艺环境设计师并不是大多市民认为的“花店插花的”。

目前,花艺环境设计师多为种植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从业人员,专业出身的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业人员有近万名,主要分布在庭院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插花、城市规划、绿化等行业,分布地以上海、昆明两地居多。

而市场上对花艺环境设计师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绿化设计施工单位、景观设计施工单位、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等,并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如今,客户对花艺空间装饰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婚礼的别出心裁、宴会的大胆装饰、样板间的精美、商业空间的过目难忘、时尚与花艺的完美融合等都对花艺环境设计师的创意和对主题效果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花艺环境设计市场发展迅速,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个现状:目前,国内花艺市场还是以“消费花卉”为主,花艺环境设计还是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在众多的空间中,鲜花的使用还是以花店提供的插花为主,缺乏对“主题设计”的把控。而现有的花艺环境设计师大多不是专业出身,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综合素质开始难以满足要求越来越高的客户们。

行业发展速度快,人才匮乏,这使得花艺环境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亟需一批积极活泼的年轻人加入。但目前,我国开设有专门的花艺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还很少。

目前,花艺环境设计市场发展迅速,急需相关部门积极酝酿有关措施,规范花艺设计市场和行业从业人员,促进花艺设计行业健康发展,为有志从事该行业的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美化我们的城市,建设和谐的生态景观和环境。

工作内容

(1)提供花艺环境设计项目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咨询及造价咨询;

(2)应用各类观赏植物材料配合其他装饰性材料对该区域进行布局设计;

(3)现场配合实施花艺环境营造,对各类花卉植物种植与搭配设计提供实施方案;

(4)解决花艺环境施工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5)按设计要求验收花艺环境施工项目等。

职业要求

花艺环境设计师的主要技能和核心知识是设计城市园林和观赏园艺,其相关知识包括园林观赏、植物栽培与养护、插花艺术与花艺设计、庭院设计、园林美学等。他们主要通过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利用园林设计、插花与花艺设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创造出优美宜人的活动空间,组织良好的商业、会议、居家的环境。

要想学习花艺设计专业,做一名花艺环境设计师,首先要热爱大自然,并对园林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最好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如学习过雕刻、绘画等,具有较强的空间感,有较好的图画表现能力;再次,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能够在生活中找寻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最后,由于设计师的工作是需要反复修改的,因此,一定要有耐心。这些都是做一名花艺环境设计师的基础。另外,如果是项目设计,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入职之初

要做一名花艺环境设计师,必须要有园林、园艺专业或设计专业的背景,当然,最好能够先获得从事花艺环境设计的资格证书。

在学习期间,学生们需要掌握植物分类、设计技能、事物布局、植物培养、插花和盘经等专业知识。在入职之初,则需要熟悉鲜花、仿真花的花艺制作;熟悉婚礼、会议、酒店的布置,能进行各类橱窗设计等。

目前,专门的花艺环境设计师的培训机构较少。上海、北京有类似的培训班,但是主要以函授和网上教学为主,所学课程基本包括植物分类、设计技能、植物培养、插花等。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大到城市规划、房地产项目,小到居家环境装饰,都需要花艺环境设计师,毕业生可以考虑从这几个领域入职。

职业发展路径

花艺环境设计师园林设计师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景观园林;工程设计;艺术性

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艺术性表达手法展示城市景观的艺术性效果,把景观设计与绘画艺术紧密结合起来,满足统一美、调和美、均衡美和韵律美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展示城市的美观、开放的良好形象。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方法值得不断地研究,在实践中传承、发展、完善,促进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水平的提高。

1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的艺术性原则

1.1景意交融原则

城市景观中的树木花草错落有致、造型各异,从形态上为城市的形象增添光彩,从生态方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绿色植物覆盖率越高,降尘、消声、调节环境温度、净化大气质量的功能就越强。树绿花红,高低相间,随风舞动,令人惬意。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原则就是要把景观的形态美与意境美结合起来,使人置身景观之中,能够净化思想,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1]。以街头公园建设项目为例,应注意土石景观工程与绿化工程的搭配设计,土石景观要作为绿化景观的中心,突出绿化景观的层次感、色调感及其园艺特色,还要思考绿化景观的有机组成与街道隔离的绿化带的乔木选型、灌木选型、花草配置等,使草地、灌丛、乔木与土石景观相互掩映衬托,浑然一体,使人置身其中有“身在画中走,画在心中留”的景意交融的美的享受。

1.2形式美原则

城市景观建造的亮点就是实现景物与美术的和谐统一。景观工程完成后,从上面俯瞰或从侧面远眺,要有一幅画的感觉,这就是形式美的艺术表现效果。甬路两旁高大的树,绿化隔离带的灌丛,绿地中的花卉,公园中多种景观,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使生理感应、环境作用、物理特性形成和谐统一的感官效应,强化城市景观的表现效果。以古代园林建造设计为例,很多有名的园林都是文人、画家和曲师等会商合作的结果,园林建造艺术与诗文、绘画、音乐可以融汇贯通,如明末张南垣给王时敏设计建造的乐郊园就是成功的案例。王时敏能诗善文,其园林设计以雅为主,从形式上表现中国古典山水画、诗歌的意境之美。园寓诗文,诗、书、画、山、水、草、树,互为表达衬托,相得益彰,为诗人墨客游园即兴赋诗、作画提供灵感,把形式美的资源最大化地盘活。又如,青岛市青年广场的树木、花草、艺术雕像等错落有致,展示出青春活力的形式美,给游客留下很深的艺术印象。

1.3静态与动态表现原则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生长周期的往复,城市景观整体或局部的美感效果不断变化,形成一定的动态效应。例如,冬天人们看不到树绿花红、草青燕舞,到了春天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及至夏日,叶绿茂盛、翠滴,秋天树叶则由绿变黄、叶落草枯。为了展现生机,有的地方则栽植常绿植被,如万年青、松柏树、竹子等,最大限度发挥艺术性设计表现手法的功能[2]。园林设计的动静结合主要表现在时间上和形态上,错季延时的花草树木的落叶、常绿、开花等,能够形成时间视觉上的流动;流水、喷泉等设计与土石、花草景观则形成形态上的动静结合,如跌水与叠水设计、假山喷泉设计、人工湖设计等,都是动静结合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4地方特色原则

园林建设必须与当地的风俗文化传统相结合,因地制宜,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园林建设中的人文情怀。在园林中休闲、游玩、漫步健身的以当地人居多,各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及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尊重当地人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利于为人们营造舒适的观赏氛围,所以园林建造设计要遵循地方特色原则,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中挖掘园林的艺术特点,开发相应的艺术项目,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园林建造设计中的标志性石雕、铜像等,都是在当地有所作为的著名人物,不仅象征了历史上当地人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值得尊重,更重要的是传承延续先人的精神血脉,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1.5人性化与创新原则

园林建造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户外健身活动的场所,因此建造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人们的休闲、游玩的需求,遵循人性化的原则,对传统的建造模式进行创新,最大限度适应现代人对园林的需求。1)根据人流量确定园林建设规模。每个城市的园林不止一处,园林建造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园林周边常驻居民和流动游客的流量,以确定园林建设的规模大小。流量大,园林建设规模相对大;流量小,园林建设规模就相对小,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2)围绕人们的精神需求,确定园林的景观布置和文化特色。例如,有些城市的市花、市标等都是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元素,还有本地的文化传统特点、歌舞活动特点等也是重要元素,在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2城市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方法

2.1注重生态与整体艺术效果的表现

园林景观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地域特点、传统风俗、文化习惯和气候条件,运用艺术的设计表现手法,实现生态与美观的有机结合。要有整体效果观念,对设计理念、方法、效果与实际作系统性的比较,既不能过分追求生态效益,不顾及美术的协调,又要避免过分追求景观园林的美术艺术效果,轻视景观园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在艺术性设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过程中,必须保持一盘棋思想,要有整体意识、整体思想和整体观念,注重艺术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景观绿化与土石设施项目的协调搭配。若确定艺术表现方法时不顾及整体性要求,效果便可能不佳。例如,部分城市公园景观工程设计在艺术性发挥中过分追求奇花异草和树木花草的多样性,投入巨资从外地甚至国外引进树木花草品种,结果树木花草不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早早枯萎死亡,更有甚者,增加了新的病虫害,危及其他生态植被。历史上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方法注重整体效果的成功案例也不少,如颐和园泉眼式小水域设计与万寿山不搭配,经过不断完善,从整体布局考虑,改为昆明湖大水域景点设计,与万寿山相得益彰。整体性设计符合当地水系功能特点,表现出山稳水活的艺术效果,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强化了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

2.2注重植物景观设计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设计通常侧重植物的多样化组成,从动态、静态景观视觉效果的需要出发,结合绘画艺术、园艺艺术的效果功能,进行有机组合的创新和发展。1)形态组合的多样性。园林景观由乔木、灌木、藤类、花草等组成,形态各异,根据场地不同,在选择品种、确定数量上有所区别。例如,街道、甬路两旁主要的景观植物品种是乔木,乔木多种多样,有的地段适合栽植国槐,有的地段适合栽植垂柳,有的地段适合栽植法桐。绿色隔离带植物则以灌木为主,有的路段适合栽植冬青,有的路段适合栽植紫薇。对于公园、广场的植物景观的设计则另有特点。2)个体形态的艺术性。街头公园植物景观的艺术性比较明显,有绿色大球、蘑菇形国槐、飘带式紫薇和雨伞式乔木等。设计要根据景观植物的株高、空间造型和园艺工修剪的难易程度,结合场地和周边建筑进行考虑,力求和谐统一。3)景观设计形式的选择。植物景观与山石景观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具有动态性变化。春夏秋冬,发芽、开花、茂盛、落叶,要保持形态美感的连续性、长期性,就要熟悉建筑式设计、图案式设计、造型式设计的有机选择方式,并能综合运用,使植物景观表现出不同风格。

2.3注重景观色彩的远近轻重的艺术性表现

园林景观与绘画艺术在色彩感官方面息息相通,主要是根据人们的色彩感官体验,进行艺术效果的表达。红黄色彩给人的感觉通常是热情、温暖,蓝色给人的感觉是凉爽舒适,绿色则呈现生机盎然。因此,园林景观艺术性表现方法要注重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冷暖感的合理搭配。例如,北方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选择在公园周边及道路两旁设计枫树景观,每到秋冬季节天气变凉,枫叶逐渐变红,置身其中,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因此,在设计中,艺术表现方法要有较强的针对性。1)远近色彩的处理。根据人们视觉感官习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采取动态方法,公园、园林、小区等公共植物景观集中的地方,从入口处,一直向内延伸,多采取草本景观设计,根据季节不同植入不同的色彩,冬春季节增加红黄色彩设计,炎炎夏日,则注重增加绿色植被的比重。2)轻重的处理。根据园林整体特色,使景观色彩比重不尽相同,以满足不同游览人群的休闲需要。3)冷暖的处理。绿凉、红暖、蓝安、黄兴,不同的色彩给人的艺术感觉不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换位思考,从游客或者休闲居民的从需求出发,做好冷暖色调的处理,力求使艺术效果能符合人的艺术享受需求[3]。

2.4注重环境氛围设计的艺术性表现

园林景观艺术性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园林景观形象情景营造特定的场景,给人以艺术享受,在错落有致的景观中给人以愉悦、爽快、洒脱的体验。生活小区、广场的景观设计则更要注重营造生活气息,将节日、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多种需求元素统一,提高艺术水平,强化艺术审美效果[4]。

2.5注重生态和谐设计的艺术性表现

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园艺艺术、园林景观设计艺术与生活的艺术性需求紧密相连。园林景观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闲、观赏艺术服务,是陶冶人们艺术情操的载体。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艺术性的表现方法要注重生态和谐设计的艺术性表现理念,从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筑布局、基础设施功能等方面就景观植入的可行性、艺术性与人们的需求性进行各方面的权衡,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尊重自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创新拓展艺术空间,提高特色设计水平[5]。从人们的娱乐休闲、观赏美景、休憩等生活需求出发,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靓丽形象和优美环境,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

3结语

设计是景观园林工程施工的标准化规划,运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景观美感的构建模式,进一步提高城市景观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打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的独特个性。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的艺术性的表现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在发扬传统艺术设计表现手法优点的同时,注重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晨林.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与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宿州院子C区一期景观工程为例[J].江西建材,2021(5):44-45.

[2]孔祥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空间氛围营造分析:以自行车专用路同成街景观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10):73-74.

[3]龚行华.园林景观工程的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居业,2021(3):24-25.

[4]王淦太.园林工程中假山景观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咸阳秦汉历史博物院景观工程为例[J].江西建材,2020(10):227-228.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地处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是描述北欧国家的地域性名词,因此也称之为“北欧”,其中包括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这五个国家,现有人口2500多万,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的现代高福利地区,所以人民享有较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准,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相对靠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均处于北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春秋两季较短促,冬季漫长寒冷,气候反差大,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人与产品、室内、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产生了所谓的冬日设计。该地区整体的植物林缘、平静众多的湖泊、缓缓弯曲的海岸和柔缓变化起伏的地表,构成了平和、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众多设计师的灵感源泉。

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地域性景观的演进历程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发展历程与欧洲大陆其他的国家相似。在20世纪以前,他们的园林多模仿欧洲的流行风尚,园林运用的设计要素和规模大小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经历了启蒙、探索、雏形和成型四个阶段,受到了一系列艺术设计风格和设计运动的促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族浪漫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1980年景观设计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景观的重复利用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990年艺术和设计领域中极简主义的兴起,将斯堪的纳维亚景观设计中艺术与功能统一的传统推向了新的高潮。总体来说,北欧的现代设计有着普遍追求朴实、美观和实用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本土特征的、符合时展的地域性景观和园林,在现代设计中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其中尤以瑞典和丹麦在景观设计上的发展最为突出。

3现代艺术对斯堪的纳维亚景观演进的益处

纵观西方艺术的历史,园林设计的最佳状态体现在对当时的艺术、哲学、美学的全面研究和诠释时期。20世纪初,形形的视觉艺术运动不断涌起,园林对其引用和诠释大幅度地推动西方园林的发展,景观设计师成功地将艺术与园林融合。

3.1促进景观设计师对园林艺术层面的追求

从20世纪初起,北欧的景观设计师都在尝试着将园林的设计提升到艺术层面之上,其中一些设计师采用自然式风格,以种植不规则的植物为背景,衬托出建筑清晰、简洁的形体;而另一些设计师则是采用现代主义建筑化的方式。丹麦的索伦森和S.I.安德松是其代表人物之一。索伦森,在1945年获得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Eckersberg奖章,这一奖项是专授予那些在纯艺术或应用美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人,这标志着索伦森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身份得到了认可。索伦森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和园林艺术家,坚持景观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与绘画、雕塑、文学和音乐相近。在1963年出版的他的宣言式著作———《园林艺术的起源》中,索伦森更深层次地论述了园林的艺术性。索伦森大量的景观设计作品,如Nrum家庭花园(1948)、Kalundborg教堂广场(1952)和SonjaPoll花园等,都体现了其作品对美、艺术与空间的追求。S.I.安德松认为景观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身份和尊园的艺术。他的设计作品结合了丹麦的艺术、文化和环境特点,获得了“将诗引入花园”的美誉,如位于瑞典的S¨odreSandby的Marna’shave花园。

3.2造就景观设计风格与形式语言的灵感来源

20世纪初,现代运动大幅度地推动了园林的发展,丰富的现代艺术思想与形式语言造就了景观设计的灵感来源,如抽象艺术、至上主义、极少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和大地艺术等,景观设计师通过对绘画形式语言的引用、重现和转译等,将艺术融入园林当中。马列维奇构成主义的绘画,如《飞翔的飞机》,以及未来主义巴拉的绘画,启发了索伦森的设计语言与动态空间表达,将平面动态转译成用材料和空间表达的花园艺术,如螺旋线、椭圆和S形曲线等。S.I.安德松受极简主义的影响,他的设计保持着非常简洁的形式,他认为景观设计是植物与空间的对话,植物的生长也需要简洁性。M.克林特在Stavnsholt的假日花园(1958)的设计运用了与康定斯基的《几个圆形的画》(1923)中的构图方式。受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的影响,丹麦形成了以绿篱为造型元素与简单几何形组合空间的设计特征,圆形、椭圆成为其几何景观中最具特色的设计词汇。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园林中的自然主义风格,也都受到了绘画艺术的创作灵感和方式的影响。如瑞典重要的景观设计师海么林,从瑞典风景画家BrunoLiljefors的绘画中学到了对自然的阅读方式,进而形成了为他所倡导的瑞典自然式景观设计特征。

3.3以美学和视觉的角度推究构成的构图

现代绘画艺术对园林的影响还体现在园林的平面构图上,景观设计师以美学和视觉的角度将绘画的艺术构图转译在构成的园林平面上,艺术的构图主要受到构成主义、具体艺术以及蒙德里安绘画的影响,呈现出构成的意味。风格派蒙德里安的绘画多是垂直和水平的直线与原色构图,以最简洁的几何形体与纯粹的色彩表现出事物内在的理智和逻辑的对立平衡关系。1955年蒙德里安的作品巡回展,对北欧的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瑞典设计师马汀松设计的Nyk¨oping市镇厅庭院(1955),平面构图由植物与混凝土等不同材质的三个三角形组合而成,形成了一幅与蒙德里安抽象画有共通之处的构成画。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充分体现在丹麦以几何形组合空间的景观特征上。具体艺术绘画影响了丹麦景观设计的形式语汇,矩形得到广泛运用。索伦森设计克洛克花园的平面形式与意大利未来主义绘画的平面动态有相似之处,远远超越了绘画者的二维空间。S.I.安德松用修剪的绿篱重现了艺术家用色彩对“飞鸟”的绘画描述。

4现代建筑运动对斯堪的纳维亚景观演进的益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政治条件和思想观念为设计领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现代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流派。尽管当时的景观设计并不是现代运动的主题,但一些流派和建筑设计师少量的花园设计和设计图纸,以及他们的建筑语言对景观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1建筑设计师在景观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20世纪20年代起,先进的现代建筑运动引领着景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优秀的建筑师对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景观的演进起到了开创、引导和促进作用,其中阿普斯朗德、阿尔瓦•阿图、约翰•伍重、尤根•博都是其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以阿斯普朗德为代表的建筑师对瑞典的现代景观和城市公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影响。1939年,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和莱维伦斯设计了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地,这是现代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的早期范例。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影响了他之后的许多著名的建筑大师,如芬兰的阿尔托和丹麦的伍重。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景观设计有一显著特征:把花园和景观看作是建筑的一部分或是建筑的室外空间,丹麦建筑师伍重和尤根•博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建筑设计,优美地诠释出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如Kattegat的路易斯安那博物馆。在20世纪60年代丹麦景观设计师还受到了一些建筑师,如ErikChristianSrensen,NielsFager-holt,PoulKjRholm的作品和设计思想的影响。

4.2建筑化的句法规则

20世纪初,大量的私家花园设计出现,花园与建筑的关系更为密切,建筑化的花园设计方式在北欧盛行,之后受到英国建筑师路特恩斯运用植物运用思想与空间表达的启发,丹麦的景观设计师结合本土运用修剪和未修剪的绿篱来组合与塑造空间。约翰斯顿在海德考特花园的私家花园设计思想和手法,对丹麦的现代花园以及丹麦景观设计师布兰德特与索伦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丹麦园林设计师约根森主张花园与建筑统一的建筑化风格,如Vestparken的大众花园。I.P.安德森、约根森和布兰德特三人在设计中积极探索植物形式与空间组合的关系,运用从建筑房间的分割方法演变来的由绿篱与成排的树分隔空间的组合,从而为合理使用有限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挪威设计师EailBele设计的Nedre墓园(1935)是一个纯粹建筑化设计的早期实例,Bele仅用一个单一的圆形室外剧场形式组织整个墓园,低矮的绿篱把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单元。

4.3建筑要素的引用

在北欧的现代园林的发展中,建筑中“墙”的词汇也运用到园林的设计语汇当中。设计师将“墙”作为建筑化的要素引用方式分为两种:1)直接引用。1939年,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和莱维伦斯在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地上升的小路一侧的小墓园设计中,直接运用了片墙分隔与限定出不同的墓地空间。挪威景观设计师受到密斯的影响,在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体现了运用片墙而创造出的流动空间。2)转译为修剪的或未修剪的树篱或树篱成排形成的竖向界面,以及花园的廊架。1950年,“树篱”逐渐成为丹麦许多景观设计师建筑化的中心元素。索伦森将其与现代几何形结合起来,常将建筑化的要素组织与环境结合,树墙、树篱和攀缘植物的廊架等是他建筑化设计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如Eids-vold花园中绿廊。S.I.安德松认为,“我们的职业最本质的东西是对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组合设计。”如他在Marna花园创造出的隧道式篱墙,即绿篱墙高度的局部达到4m,形成富有感染力的开放或幽闭的空间结构。雅各布森在Rdovre市镇厅设计的成排的锻树,施密德特在Trongard学校中心草地两侧设计的悬铃木树阵,以及O.挪加德在Trnby市镇厅广场设计的悬铃木树阵,都运用了“墙”的建筑要素形成半开放式围合空间。

4.4空间的形式与组合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建筑化几何式园林风格相对比较突出,由于建筑和园林都是在塑造空间,风景园林只是没有天花板的建筑,因此建筑不同程度的开放与私密空间的塑造与园林空间是相通的。北欧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常与当时知名的建筑师合作,受其建筑化的空间组合效果的影响。索伦森曾在布兰德特的设计事务所工作期间,受到丹麦功能主义派的知名建筑师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索伦森花园空间组合的方式上,包括几何形体的并置与重复,利用形体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创造均质的几何空间,以及建筑与庭院开放空间的整合。如Nrum家庭花园利用均质的几何空间巨变出强大的艺术震撼力,奥尔胡斯大学校园中保留山谷的开放性,形成了开阔的风景校园等。挪威的盖布瑞尔森和MortenGrindaker合作完成的挪威水电公司公园(1960—1963),被誉为二战后挪威现代主义园林的一个重要标志,设计师对密斯建筑中“片墙”空间组合进行转译引用,从建筑中获取景观设计词汇创造出流动的室外空间,打破了当时挪威园林设计灵感源于自然的传统,促成了园林朝着都市主义景观的发展趋向。瑞典景观设计师马汀松和布劳姆通过对一系列方形空间的组合,形成不同开放和封闭程度的空间。如莱维伦茨、雅各布森和阿尔托等优秀的建筑师,建筑的空间概念与组合方式自然地流露在他们的庭院和花园设计中。

5结语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1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美善相乐之美”的文化理念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体现了典型儒家文化思想的造型审美特征。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注重美与善密不可分,美与善能从不同的角度达到对生命的完善,善使人共生,美使人共享。儒家文化思想审美心理的首要特性是美善相乐,最高境界是尽善尽美。文以载道,乐以教化,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形式,除了对美的追求之外,都表现出对善的强烈诉求。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审美情趣的物质体现,饱含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盼望和不懈追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不变的民族文化心理。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崇尚能够陶冶情操、催人奋进的审美精神,对高雅与高尚之美的形式情有独钟,创造了儒家文化思想的崇高之美。儒家的美学观点是建立在道德教化基础上的=《论语八情》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从而引伸出儒家的一个重要美学观点:美善结合。即美的事物应该是表里合一的,是美的形式和美的思想的统一。荀子称:“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夫是之谓大神”,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尽美之体和尽善之用的紧密结合。也就是说,美和善的结合应该得体,要“合情合理”、相得益彰。在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艺术中,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梅花最为欣赏,他称颂梅花“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他的诗词中,梅花俨然是一位具有崇高气节的君子,具有冰雪之姿、风骨傲然。东晋的陶渊明以爱菊著称“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比颂了菊花的高洁以及卓尔不群;牡丹被认为是“富贵花”,然而它不与百花众香争春斗妍,单选谷雨潮,在百花盛开之后开放,是为“非君子而实亦君子者也,非隐逸而实亦隐逸者也”,象征了中华民族虚怀若谷、谦虚礼让、宽厚容人的品格和美善相乐之美的文化理念。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中蜡梅之标清,木犀之香胜,梨之韵,李之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而又“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都是美善“和同”思想在园林植物设计审美中的具体体现,凡此种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案例不胜枚举。

儒家美学思想经常把美善密切联系在一起,要求艺术既尽美,又尽善,美善统一。所以“美善相乐”便是儒家审美的中心话题。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一种超脱的心情,诗歌中的菊花象征着旷达,诗人借此希望自己也可以像菊花一样不同流合污;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从菊花身上看到了与自己相似的品质,写出“菊性介烈……天姿高洁。”宋代大儒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赋予莲以最纯洁的品质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做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高度赞扬了这些植物的高尚品德和“美善相乐”的最高境界。兰花虽处幽谷,却芳香依旧;松柏大雪压枝,却傲然挺立,成了顽强不屈的君子的象征。儒家认为,美与善作为精神境界是处在不同的层次上,美比善高尚或深刻而完备。善是道德的起点,是对人性的普遍要求,善而达到美的程度,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种高尚的道德称之为“美德”,美德是带有理想成分的人格精神。荀子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劝学》),既“全”又“粹”只能是一种理想。他在论述礼乐的功用时说:“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天下皆宁,美善相乐。(《乐论》),在“美善相乐”的境界中,心志与行动,情感与理智,生理与心理,个体与杜会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乐”是一种审美属性“善”而达到“乐”也就具有美的性质了,所以“美善相乐”不是“美”去俯就“善”,而是“善”去攀登“美”,唯有如此,也才能共有“乐”。

美不是独立于善、高于善的精神境界,而是一种外在的感性形式,大约等于今天所说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正是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表达的重要理念。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因其竿节节挺拨,蓬勃向上之势,而受到人们的称颂,每当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时,竹却能临霜而不凋,可谓四时长茂。在儒家传统文化中,作为竹文化的精神境界,美比善更高尚,更纯粹,更完全;作为人生境界,美比善更充实,更丰富。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过程中如何才能达到由善到美、美善相乐的境界,在儒家看来要通过礼乐教化来实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也是荀子所说的“美善相乐”的高尚境界。在这种自由而高尚的境界中,美善得以合一。提高善的另一面的含义,就是给园林植物设计概念“善”赋予具体、生动的美感形式,使善成为可以激发情趣的观赏对象。中国园林景观植物种类“梅兰竹菊’、“玉堂富贵”等,都是精选出来的美善结合的超理想植物种类。从善而达到美,就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创作而言,美善相乐之美的儒家文化思想就更深刻,更自由,更自觉。

2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比德与比兴之美”的文化理念

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的创作主题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创意根基,把握创作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的自然意识和自然气息,使人从身心上享受着大自然的单纯、安详、合理、永恒,感受生命的美好,让儒家文化精神给人以心灵的关怀。儒家文化思想的审美本质是以理节情,将伦理道德作为理义审美活动的根基,在艺术和自然的审美感受中体悟道德人格,注重人格的锤炼和品性的培养。孔子的自然美学观是“比德”,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比附到自然景物之上,在自然山水中体验道德观。君子以比德,这种审美本质的理义定势,实际上是对人格的一种欣赏,也是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的核心理念。

儒家文化思想要求人们在欣赏园林景观植物之美时注重发掘、领悟植物所体现的人类美德,把欣赏植物美当作修身养性的手段,借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即植物审美中的“比德”现《论语子罕》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直接反映了儒家的“比德”观。孔子认为赋予园林植物人文涵义应该是有选择的,即以弘扬“德”为前提,从反面论述了“比德”观。儒家的“比德”观形成了植物观赏和园林植物设计中的“比德”手法。北宋墨梅画家华光著有《梅谱》,其中详述了“格梅致知”的过程:“梅之有象,由制气也。花属阳而象天,木属阴而象地,其故各有五,所以别奇偶而成变化。蒂者,花之所自出,象以太极,故有一丁。房者,花之所自彰,象以三才,故有三点。曹者,花之所自出,象以五行,故有五叶……”。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具有清雅俊逸的风度美,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梅花的自然形态被转译为自然、杜会哲理,暗喻自然和杜会的内在秩序。儒家文化思想认为,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艺术,不仅仅是具有美丽外形的自然物,更成为表现哲理,启迪智慧的人文载体。

“比德”,儒家的自然审美观,它主张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大自然的山水、花木、鸟兽、鱼虫等之所以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就在于它们外在形态及神态上所表现出的内在意蕴,都与人的本质力量发生同构、对位与共振。与人的本质力量有相似形态、性质、精神的花木,可以与审美主体的人(君子)比德,即从园林山水植物欣赏中,可以体会到人的品格之美。儒家“君子比德”思想,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荀子》中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很清楚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另外“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梅花“挺拔虚心有节”的竹子,“秀雅清新,暗香远播”的深谷幽兰等,都是理想的比德植物。比德植物被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特有的传统理义审美方式,对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和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常用的植物配置“四君子”(梅、兰、竹、葡、“岁寒三友”(松、竹、梅)、“玉堂春富贵”(玉兰、海棠、牡丹)等植物典故均源于“比德”思想。《楚辞》中也有赞美柑橘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以橘来比拟人的坚贞和忠诚,这些植物文化都在古典园林植物景观中有所体现。宋代大儒周敦颐《爱莲说》更把荷花“比德”于君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大儒周敦颐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洁身自好的品格的写照,是人们品格磨练的极好榜样。

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中,与“比德”思想不同的另一种审美理念就是“比兴”。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善用比兴,赋予花草树木以一定象征寓意,借花木形象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理趣,诸如: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紫荆象征兄弟和睦,竹报平安,玉棠富贵,前榉后朴等。又如紫薇象征高官,桂花意为折桂中状元,桑梓代表故乡,其内涵多是“福’、“禄’、“平安’、“富贵’、“如意’、“和谐美满”等吉祥的祝愿之意。儒家比兴文化理念在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中应用非常广泛,运用植物在“比德”与“比兴”中被赋予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特有的传统审美方式。儒家思想认为对自然要采取顺应、尊崇的态度,人要与自然建立起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推崇天地自然之美。这种儒家文化思想,反映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应用上就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本色美。儒家“比德”与“比兴”之美的文化思想,为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理念,决定了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的基本理念和设计风格走向。

3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和之美”的文化理念

中国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中庸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中和之美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也最能体现儒家文化思想的“中和之美”,如苏州拙政园、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都以此来寄托强烈的杜会感情,使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风格带有浓厚的杜会和谐意义,儒家文化思想为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提供了较完整的“中和之美”的理论基础。

“中和之美”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特征。董仲舒《春秋繁露》载:“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其实这些理论思想,实质上都是在统一的“中和”原则下达到对审美主体的“满足”,说明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严格遵循了“中和之美”的设计理念。儒家文化思想“中和之美”的内涵,对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持久,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二者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在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中表现为,追求“人一园林一景观植物”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追求景观植物艺术与自然的“有机”美,要求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与自然空间环境融为一体,主张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即“天人合一”。

儒家“中和之美”不仅有其特定的实质,也有由这种实质所决定的特定形态。这种特定形态就是“中和”。“中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赞美《关雎》云:“《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乐”与“哀”是动“不淫’、“不伤”就是动而不过,动而适度。所以这句话集中而又明确地表达了孔子对美的形态观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动而不过、动而适度”的美学思想,这就是“中和’。“中和之美”最经典论述就是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最核心的审美形态。儒家“中和”美学思想在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艺术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如苏州拙政园,包括远香堂、绣绮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松风水阁、小沧浪和清华阁七个主要景观区。利用七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营造,表达了主人的七个愿望。分别来说:远香堂,围绕“出淤泥而不染”的主题,遍种荷花,每每夏曰,荷风扑面,清香满堂。绣绮亭,取牡丹富贵之意,遍植牡丹玉兰,表明家境殷实,勤劳而致,为人处世和善厚道。雪香云蔚亭,植梅数枝点题,表明“不要人夸好颜色,留的清香满乾坤。”的傲世清高品格。待霜亭,取唐代韦应物“洞庭需待满林霜”为亭名点景。应洞庭产桔,待霜降始红之景,抒无奈隐忍之情。松风水阁,则源于“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寓意永贞不渝、不屈不挠。小沧浪,因〈(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得名,寓明辨是非,做一个高洁的人。清华阁,创造出了志清意远的气氛,寓指即便闲散在家,也要做一个志远清高的人。如此“中和之美”的园林景观,好不令人称颂。拙政园园林植物设计和营造,成为了真正的“动而不过,动而适度”的美学思想境界和典范,从而获得了“中和之美”的体验。孔子论“中和之美”,就是强调从园林景观设计创作到欣赏的中庸之度。儒家规定美的形态,即所谓“中和”。这种美的形态典范,孔子主张情感的宣泄要受到节制,思想情感的表达要委婉含蓄。就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审美而言,所设计的形象应有一定的整体性,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和谐统一,是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审美强弱适度、高低和谐的整体美原则,对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整体和谐统一之美的理解不能只观其表,而要进一步认识到“空间的合理性”和儒家“中和之美”的深意。

儒家“中和之美”思想,对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作用。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审美,应该是体会儒家“中和之美”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让人与自然产生更多共鸣,使中国园林景观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审美形态的实质。儒家“中和之美”的理念,都是确定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性和美学价值时,最重要的审美形态和至高境界。在遵循儒家审美形态的观念基础上,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将会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4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礼乐之美”的文化理念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乐文化“礼乐之美”的文化理念,对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建筑、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被具体物化为对“礼乐之美”的追求“礼”是指人通过自身的主体意识,同产生于自己意识之外的“文化存在物”之间的沟通,它起着一种杜会规范整合作用。礼的特点便是“有秩序”。在儒学的发扬下,礼就是等级,并得到了政治上的巩固。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艺术体现了儒家礼乐文化思想,儒家希望建立一个高度秩序化的杜会,因此在他们眼里世界万物均有内在秩序,反映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风格上,就是用植物来表示礼教制度。例如:泰山岱庙,曲阜孔庙,皇家园林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皇家十三陵的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是最具典型儒家礼制文化思想影响的案例,体现了儒家礼制文化思想对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空间秩序的影响,体现了封建帝王权力的森严等级制度和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庄重之美。中国园林景观通常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型,不同风格的园林其植物景观也各有特色。其中皇家园林的景观植物设计最具儒家礼制文化的代表性。皇家园林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故而植物景观设计也要处处彰显皇家气派,体现皇权文化。松柏常作为基调树种,象征其统治长存。承德避暑山庄处处可见苍劲的古松,更有多处以松命名的景点,如可聆听阵阵松涛的“万壑松风”,代表松鹤延年的“松鹤清樾”,以及“云牖松扉’、“松鹤斋”等。另外,庄内种植象征“玉堂富贵”的玉兰、海棠、牡丹,并搜集天下各地的珍奇花木,无一不体现出皇家的华丽富贵。至于“花之有使令,犹中宫之有殡御”,认为配植花木时有主仆之分,讲究“君臣辅弼”之理,则更直白地表述了“礼”的影响。儒学倡导“礼者,天地之序也”,希望建立一个高度秩序化的杜会,万物均按内在秩序发展。反映在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上就是用植物来表示礼教制度。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文化中的“礼乐之美”大大丰富了园林景观文化的民族性,这些植物景观的精华一直都体现着儒家礼乐之美的文化精髓。

“乐”是指一种“和谐”的状态,一种人自身、人与杜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是一种自由和理想。私家园林的面积相对皇家园林要小很多,往往充满诗情画意,自然、自由的和谐之美,体现了仕文化或隐逸文化。儒家认为“乐自内出,礼自外作。”乐主和,礼主敬,内能和而后外能敬。乐是情之不可变《论语》又记孔子与子夏谈诗,孔子说到“绘事后素”,子夏就说:“礼后乎!”孔子称赞他说,“起予者商也”。乐是素,礼是绘。乐是质,礼是文。绘必后于素,文必后于质。儒家思想认为乐是情感的流露,意志的表现,用处在发扬宣泄,使人尽量地任生气洋溢;礼是行为仪表的纪律,制度文为的条理,用处在调整节制,使人于发扬生气之中不至泛滥横流。中国私家园林拙政园中的嘉实亭是取梅实为主景的;而枇杷园更是选择具田园野趣的枇杷,并筑富田园风光的梯田状树坛来表达田园生活;秫香楼原本属王心一的归田园居,这是一处极富田园风光的景点,里面选择的植物以稻谷为主景,再配以其它观赏植物营造乡村生活的景观。这一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完成了人性向善的天赋使命,而且还丰富了儒家“乐”文化的内涵,创造了乐的精神和情之不可变的经典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案例。孔子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第六》,这句话的本义是人质朴的品质和广博的学识应该相称,推而广之即形式内容相和谐。乐的许多属性都可以用“和”字统& “和”是乐的精神“序”是礼的精神。在私家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小庭院中,一丛翠竹,数块湖石,以沿阶草镶边,点题的海棠仲春开放,表现了“山坞春深曰又迟”的意境。传说中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因此古人多莳梧竹待凤凰之至“梧竹幽居”便借用这一典故,一株梧桐和翠竹数竿的配置形式形成简洁却又富有儒家乐文化意蕴的植物景观设计艺术。以上儒家经典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案例中,对“乐和”关系的阐述生动而具体,有比喻又有象征,在简洁的描述中给我们揭示了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礼乐之美”的真谛。

礼乐本是内外相应。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深受儒家礼乐文化思想的影响。乐使人活跃,礼使人敛肃;乐使人任其自然,礼使人控制自然;乐是浪漫的精神,礼是古典的精神。乐的精神是和,乐,仁,爱,是自然,或是修养成自然;礼的精神是序,节,文,制,是人为,是修养所下的功夫。乐本乎情,而礼则求情当于理。综观以上所述,礼乐相遇相应,亦相友相成。就这两种看法说,礼乐都不能相离。中国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理念必须具备乐的精神和礼的精神,才算完美。

5结语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6篇

    鉴于综合性高校景观设计这一艺术类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按阶段性逐层深入这门学科的内核部分,每一层都有其时序性、针对性及开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当代综合性高校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扣新时代景观设计科目的意义,并进一步事半功倍地掌握创新方法。

    1.原始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教师在传授其他艺术学科理论课知识点的时候,会依序从“大范围的主流艺术”的萌起切入,带出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与细节,绘画史、雕塑史和建筑史也是谈及有关“实用艺术”和“空间设计”时,必然无法脱离的基本铺垫。比如视觉传达的课程安排,起始必然是有关近代艺术及包豪斯思想的提及,同样会关联达达、超现实和波普等艺术潮流的介绍;而服装设计和工业设计对于现代派、包豪斯及后现代艺术思想的一脉相承也是不言而喻的,这都成为专业性艺术学科,展开“个性”之前所必备的“艺术史史论”导入过程。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所以为“人与生活”的考虑成为其学科研究的内核。(1)以往景观设计课程安排近、当代艺术史论部分,是另开课程讲授的,这样不能体现其与景观设计直接的关联,建议在东西方园林史、近代景观产生及发展的内容之前,加入东西方近代艺术史与相关交叉影响的史实部分,补充横向间接对景观设计学科有所影响的知识点。(2)需要强调近代艺术观念的确立与“设计”被提出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源于建筑空间,建筑是承接文艺复兴“设计”理念的产生而确立其艺术地位的。应有别于东西方建筑史论纵向分析的课程,在景观设计课程前期,节选建筑史实中与景观互生的重要断代史,让学生建立“空间设计系统”发展的意识。由于工业革命后工业化泛滥,景观自然的缺失愈演愈烈,对社会自然美化的任务与现代艺术的思想(以包豪斯为核心)相合,孕育了与现代建筑并行的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理念和思路。(3)总结文艺复兴、印象派及现代派对艺术新概念的赋予,人本、感官、身体及性格化的艺术思想,现代艺术更将人类及生命的溯源视为达至人本设计的脉络,景观设计中有关原始性知识理论的讲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

    2.基础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授课教师应对以往多种景观设计类的教材和书籍进行提炼分析,筛出有时代特征、问题鲜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对知识点合理归纳,并将其体系化,进行基础性知识理论的讲授。(1)直接影响景观学习兴趣的知识选择当今时代背景下怎样理解景观概念(现代初期、建国之后、改革开放及当下的情境对比);中国景观行业的SWOT分析;世界较成熟的景观设计学术及专业组织、机构及公司介绍,分享不同的景观理念及经验;过去与未来的背景中职业的不同要求;景观设计的学科外延(美学、心理学、生物选择、生态学、地理学、遥感技术等)。(2)科学挑选合理的专业理论框架分析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及国内综合性高校景观艺术学的教育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总结出当下较合适的理论框架。①导论(国内外景观的产生及发展现代景观的契机、形态及分类);②表达A(分析景观表达的种类、当前倾向及工具选取,就不同的元素对应其表达手法,选取快速手绘的图样与技巧);③形式及概念(理解造型要素与构成要素的契合,合理生成场地初步构形,凸显方案创意);④基本元素(地形、铺装、植栽、水体、道路、设施等);⑤结构系统(空间、流线、边界、节点、中心)景观整体提升;⑥表达B(通过美学规则的学习,掌握景观造景的艺术手法;讲解图纸的规范与成果呈现,以及程序推演的过程);⑦专项课题(庭院、校园、公园、住宅区、广场、路政等;可对分项景观进行分类讲授:路政空间、绿地空间、住区空间、城区开放类空间、大型区域规划等)。其中路政空间指涉步行、单车、车行公路及轨道交通等设计区域;绿地空间指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要求、性质、原则及形式表达等;住区空间指涉架空层、庭院、住宅小区、住区交流场地及会所等;城区开放类空间指涉商业街、滨水带、广场及公园类的设计;大型区域规划多指涉风景区和城市片区,接近规划设计的层面,名胜区、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体现景观设计对城市文化及生态方面的综合影响。综合性高校的景观艺术专业,其理论框架尤为重要,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上文展开的专项课题类别对景观设计门类进行了综合考量,从数量上看,设计的区域和生活的氛围依循五个空间逐级拓展与深入;从质量上看,侧重偏小型空间构成的有机发展,才能引领城市片区的文化传承和发扬,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景观对城市生活的终极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3.拓展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经过对原始景观知识教学内容的尊重,以及对基础性景观知识教学内容的调整,第三个阶段就是对景观关联知识的延展,用边缘、交叉、跨界的知识内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补充,也起到了综合性高校传统景观艺术教学的活化剂作用,便于让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外延有更深入的了解。其中交叉专业的互补拓展,主要是戏剧、电影、综合材料和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从另个角度诠释空间中人、自然及社会的关系。(1)戏剧是纯粹空间艺术形式的表达。依靠主体通过肢体语言来叙述空间,提出空间中的冲突,并解决交待的问题,多为间接、潜在地体现“空间感”与“生活性”,展现人及自然的性质。戏剧宏观的布局,远不及其表演集中的空间焦点,但院校传统的景观教学中,缺少间接让学生用主观的感官去体验空间的形式,进而认识空间内核与人生活的关联。(2)建筑的发展无疑对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影响,电影对于建筑师来说,可能是最近于现代建筑的艺术形式,②景观专业相较于建筑来说,更突出人群的交流场所与公共性的空间,电影与建筑、景观都有空间和时间的线索,电影和空间艺术都有其多层“不可动性”,需要主角将片断运动与开放的整体运动相联系,激活后才能产生意义。③(3)近年来,艺术专业运用的材料与手法越来越多样化,类似于陈设、展示、装置的作品中,木制、石制、金属、玻璃及新材料等材质的综合运用已得以普及性发展。艺术语言的表达与接收,从传统的视觉至其他感官知觉,发展为从生活场景的触觉经验至心理投射,产生环境营造的共鸣。

    二、“直观性”景观设计训练内容(学生反馈)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专业训练凸显艺术类教学的特征成为重中之重。开篇“三个入手”,说明了应在对原有景观设计的理解程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专业要求:由原生态的花园设计入手,学习现代景观产生的缘由,及对古时人们诉求自然生活的延续;由主题型的社区设计入手,选取尺度合适的场地环境布置,与周围人们的生活背景形成和谐关系;由小范围的形态设计入手,在小规模的练习中,突出形式感与艺术性的专业训练。花园、社区及景观形态的作业要求(与第二部分教学相应),成为环境设计在综合性院校中具有“直观性”的学习反馈,尊重现代景观的历史、处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从小尺度展现艺术性,是此类课程的根本任务。

    1.原生态花园设计的要求

    由于花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并且花园的类型可以包含庭院、别墅花园及花园餐厅等,控制在2公顷以内的尺度,可以保持艺术类学生对方案创意及美学维度的敏锐性。庭院及花园,多是国外优秀建筑景观大师代表作的选择类型,较倾向于做出空间构成与性格内涵的特征性,以及与本土自然环境的融合性,保持独有的生态气息。此类训练侧重于对东方花园的介绍与学习,多研究本民族及相似地域的环境背景,凸显缺失的、“回归性”的场地布置与精神表达。如可让学生模拟日式常有的花园地块与场景做作业:备有BBQ的铺石庭园、从房间延伸出来的露台设计、通过曲线美的庭院对建筑延伸、可以与宠物玩耍的细长院落、与海相接的花园、将庭院与起居空间相融合、与别墅相连的山间小路、屋顶露台上的宽敞宅院等,将这些特色空间场景与中国特有的自然背景融合进行花园课题研究。如笔者布置课程作业范例:公园一角的花园餐厅(1公顷,半虚拟),旨在用合适的空间及植栽配置吸引游客用餐及休憩,并赋予花园餐厅整体的地域背景(图1、图2)。

    2.主题型社区设计的要求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

1景观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对于空间,我们通常用长宽高或者大小来进行表现,它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可观存在。而所谓的景观空间,即景观园林中具有一定容纳量的空间,它由一种或多种景观元素构成,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人们停留或使用,更好的满足人们休闲生活的需要。景观空间艺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空间环境为载体,通过艺术化设计,实现景观空间在尺寸比例、功能结构、平面布局形态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协调和统一,展现更突出的美学艺术,以达到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环境审美要求,丰富人们休闲生活活动的目的。景观空间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景观空间的分类,根据参考的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划分。(1)根据使用人群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如院落)、半公共空间(如厕所)和私密空间(如卧室)。(2)根据空间视线的围合性划分,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如广场)、半开敞空间(如廊架)和封闭空间(如密林),这是对景观空间进行分类的最常见形式。这三种空间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开敞空间空透、敞开、给人一种敞亮、明朗的感觉;而半开敞空间可以给人一种依靠,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封闭性空间,则让人觉得聚气、沉闷和有压迫感。(3)根据空间的态势来划分,可将景观空间分为动态空间(如溪流)和静态空间(如湖面)。动态空间形象、流动,可以增加人的自由感,而静态空间在形成视线焦点方面则比较有优势,能够缓解人们的情绪,给人一种平静之感。

2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对景观园林进行空间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景观空间,因此,景观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时,对各个要素的设计都要考虑人们实际使用的情况。比如在确保景观空间的大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容量及常用人群等。要充分的对各种景观构成要素进行更好设计和利用,从而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空间环境。

2.2绿色健康原则

绿色健康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更要突出绿色生态、健康的原则。这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主要体现为空间设计不能以牺牲园林生态来实现,比如说,为了追求更大的景观空间而缩减或直接省略掉绿化植被,这是不符合绿色生态的原则的。另外,就是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也要低碳环保的设备与材料。

2.3和谐统一原则

景观空间设计是对园林中的各个景观要素进行有效的利用和设计,所包含的景观要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园林植被、路径、水景、建筑、山石等等,因此,在对这些景观要素进行融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使景观园林空间给人一种内容丰富却又不显杂乱之感。

2.4功能多样化原则

假山、花圃、指路牌、解说牌、座椅等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基础设施,景观园林是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体,因此,在对园林中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时,在提升审美性的同时,还要确保设施的实用性和功能多样性,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审美上和使用上的需求。

3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设计

3.1地形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地形是影响整体设计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计的骨架基础,而我国地形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且优势突出,有些地形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对地形优势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形进行设计时,首先,要遵守自然界地形变化的规律。在设计时,不应对原本地形进行过大的改变,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然地形的特征优势,根据地形的自然形态设计出不同的生态景观空间;其次,合理安排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设计,如对于比较平坦的地形,由于比较开阔明朗,那么在空间设计上可选择廊架或广场等开放式空间;而如果是坡度较缓的地形区域,就不适合设计成硬质活动的空间,可以考虑台地式的景观空间或缓坡草坪式的休憩空间,这样可以为游人带来更好的景观视觉和触觉体验;而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陡坡地形,虽然说存在着不利于游人活动的特点,但是却具有较好的视觉敏感性,可以利用地形设计视觉焦点,打造山体空间,让游人体验空间的压迫围合感。

3.2植物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植物是景观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元素,也是空间设计的一个主要软质元素,对于空间艺术的打造有很大的作用。植物空间艺术的设计关键在于根据植物的基本特点及设计中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对景观环境进行打造。对于以植物为主的空间进行艺术设计,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植物来进行设计,绿乔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在空间艺术的设计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其次,由于植物存在着季节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所体现出来的空间形态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景观特征,如天迎春花、夏天荷花、秋天桂花、冬天梅花等,所组成的空间艺术也是各有千秋的。此外,应该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主题选择植物,比如在纪念性的园林景观中,为了营造压抑庄重的空间艺术效果,常绿松柏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道路园林景观,采用色调鲜明的丛植花卉则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开敞愉快的空间艺术之感。另外,植物种植方法不同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只有合理选择,才能更好的进行空间艺术打造。

3.3水体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水可谓是一个活跃性和可塑性最强的景观元素,也是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充分的利用水的流动性,在景观空间艺术设计时,可以让空间在动态和静态之间自由切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

3.4建筑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建筑是一个中要的服务性设施,也是景观园林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而由于建筑造型及功能的多样性,在空间艺术设计中也会组成不同的空间艺术形态,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常常可以成为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的点睛之处,如景观亭、艺术文化廊等,就是充分的利用建筑的功能特征来实现景观空间的丰富。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艺术设计是一个重点,合理的空间艺术设计对于景观园林的品味与环境空间使用情况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景观空间类型的特点,遵循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原则,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元素进行针对性设计,以充分发挥景观空间要素的优势,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有效设计和统一,设计出内容、形式丰富的景观空间艺术形态,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景观园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岩岩.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J].艺术科技,2013,8:255.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剪纸;景观空间;民俗

【中图分类号】 J5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149-2

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中,我们最常欣赏到镂空这一设计手法,剪纸艺术在古典园林中的运用其实主要就体现在镂空上.最有特色的运用成果要数花窗(也称漏窗)了,要说花窗,其作为园林建筑的装饰小品,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成就当推苏州园林的花窗最为著名,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其中的每一个个花窗都饱含耐人寻味的幽雅情调同时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意境。花窗艺术同剪纸艺术在某些语言要素上存在相似性――图底的变幻性及图像的寓意性,正是这些相似的语言要素给了造园师们设计灵感,也给了我们现代设计师们深刻的启示。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千余年的传承历史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如今,剪纸艺术不但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为艺术地继续发展提供了创造的源泉。本文以介绍民间剪纸的概况及艺术魅力为出发点来探讨在如今一味西化的景观空间设计中,将民间剪纸艺术元素注入到景观空间设计中,必定会大大提高城市景观空间的艺术文化品位。与此同时作为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剪纸艺术本身所折射出稚拙、自然、随心所欲和鲜明的艺术魅力及生活情趣,更利于我们今后研究工作的深人开展和研究角度的不断创新。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概述

“一剪之巧夺神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她植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是天才的中国劳动人民――主要是农民,而更主要是农村妇女们所创造的,直接反映中国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与希望,与劳动人民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剪纸艺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充实着人们生活,并点缀着人们平凡的生活,体现着人类自古以来最基本的潜在的艺术心理和审美理想。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使用的工具有别(剪刀或刻刀),但创作出来的作品形式基本相同,故统称为剪纸。她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剪纸艺术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其淳朴自然、乡土气息浓郁、文化内涵深厚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剪纸的艺术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民间百姓深厚的的生活土壤之中,虽然“土”,但能够散发出泥土的馨香,创作者完全不受任何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束缚,可随心所欲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一)审美性

1.形式自由、内涵韵味。在农耕文化的土壤中图形表现上具有质朴,单纯,传达着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抒发着作者随遇而安、自然而然的心性。2.剪纸镂空的艺术,阴刻和阳刻互为补充,浑然一体,虚实相辅相成,使得剪纸的灵性之美跃然而出。3.色彩简洁明快,以红色为主,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吉祥,采用这种火红的色彩正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传达。

(二)实用性

1.张贴用: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等一些装饰类剪纸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之上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环境。2.摆衬用: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贡品,如喜花、礼花、供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等用其吉祥寓意为节庆日营造热闹氛围,增添喜气,同样也可用剪纸这样的形式给人民以精神的慰藉。3.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如枕头花、鞋花、衣袖花等。另外也可作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头巾等等。

(三)地域性

中国的民间剪纸分布地域很广,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有的粗犷苍劲、有的浑厚质朴、有的精细纤巧,从地区来看,福建剪纸刻画精细、岭南剪纸富丽堂皇,而以陕北为代表的北方剪纸则质朴粗犷、古拙厚重。

艺术虽来源于生活,却又超越了生活,并装点了生活。剪纸这一技艺作为民间传统美术,我们能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将其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呢?城市景观是供人们休憩、娱乐、休闲的场所,并且环境景观间接地熏陶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如果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完美的融合作为景观艺术,那么它的景观文化就能升华,与此同时还能传递出它特有的浓厚乡土气息,把本土的文化用无声的细语轻轻道出。更重要的还有利于培养广大市民及游客的审美意识、文化知识。

三、剪纸艺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科技信息化的时代,随之对环境保护的呼吁,营造生态环境等大的社会背景下,以及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城市景观建设呈现以下新的趋势:1、城市景观的绿色生态化;2、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保护和挖掘;3、高新科技和新能源在城市景观的表现;4、整体观下的城市景观系统化、网络化、有机化建设。那么加强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建设,但这仅仅是对城市景观文化做了部分的理解,还更应该关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尤其是正在流失的民间文化艺术,应当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给以保护使其得以传承,这种责任不但是由国家,民俗家,艺术家承担,每一个市民都是国家建设的队伍中的一员。因此,更应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注入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

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运用新的时尚元素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元素结合起来,以现代的方式对时尚元素和传统艺术进行重新演绎,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空间.例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问.各国的展馆缤纷亮相,其中被誉为“精剪馆”的波兰馆广受瞩目.其造型亮点是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的外观,这座将产生丰富视觉体验的建筑物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所组成,白天阳光可以透过缝隙进入大厅,营造出一个个奇妙的光影世界,使参观者得到独特的光影体验,当夜幕降临,展馆内的彩色灯光则穿透剪纸图案漫射出来,勾勒出展馆别致的造型,这正是对剪纸造型的应用,阴刻和阳刻互为补充,浑然一体,阳刻线线相连,阴刻线线相断这种独特的造型表现手法,使得剪纸艺术妙不可言,通过这种光和影的空间中变换,使得展馆在表现上又更加细腻,内容更加丰富,具有空灵的美和温婉的生活气息。

剪纸艺术己成为设计者创新取之不尽的源泉,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从剪纸艺术中得到启发.例如我们身边的例子,如“兰州东方红广场”、“龙源”、“兰州市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兰州市水车博览园”等的景观空间设计,其景观空间中均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被誉为西北高原的活化石――剪纸艺术,并使之成为空间主题的部分,剪纸艺术若按照地域划分,可分为南北两派.西北剪纸当属北派剪纸中的佼佼者,以粗犷、明决、古朴、雄健、率直,富浪漫精神等特点而最具代表性,保留着汉代遗风,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应该说,正是设计者古为今用的设计思路,在传统与现代对话中,使得中国的民间艺术大发光芒,在兰州东方红广场的景观空间中,树立着一组用软质的塑料为材料制作的金黄色的大鲤鱼,这组雕塑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运用了剪纸镂空的艺术技法,它以剪纸的造型立足于空间,成了视觉的焦点,剪纸空与实的特点体现地更加真实和变化莫测,点缀的景观更具有了活力,烘托了景观的艺术气息。作为兰州市市民象征性的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使广大市民在整体空间中既能体会休闲娱乐时的快乐,又能得到民间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于整个景观来讲,这组雕塑同时具备了欣赏的功能和装饰美化环境的双重功能。关于兰州龙源,这是一座以龙文化为主旨的主题公园,其靠近黄河北岸处,有一弧长16米、高2.5米的龙凤呈祥的钢板透雕。这组主题雕塑园样也采用了剪纸艺术语言,与整个景观空间的文化意境的营造相和谐统一,成为整个龙源空间的点睛之笔,彰显西北剪纸的粗狂美和再现西北人平凡朴实的生活场景。这组景观文化墙既是承载文化信息的载体,又是景观建筑的一部分,起到了隔断或围合景观的作用。这组火烈烈的镂空剪纸屏风,象征着兰州及兰州市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同样象征着兰州文化的源远流长。

剪纸艺术通过将传统的手法和技巧与现代时尚意识完美结合,已经有了更高一步的创新,剪纸作品不再仅仅是过去门窗上的简单装饰物,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作为一派艺术门类在不断发扬光大,给节奏快捷的都市生活带来了清新纯朴的乡土气息,这是一份祖先赠给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无价之宝。在历史的长河中剪纸以一种平面的形态存在着,而今时它又展现出了另一种形态之美――立体,从平面到空间的跨越是剪纸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同时也体现了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总结

作为中华民族沉积了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民俗载体――中国民间剪纸,有着丰富的表现体裁、独特的视觉思维方式, 求善求美的心理特征及象征寓意性的表现手法, 与现代倡导的“天人合一” 的设计理念有着诸多的契合之处。对于剪纸在设计中的应用,不能单纯地应用其外观表象,而是应该在把握其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的应用,唯有如此,剪纸艺术文化的生命才能得以长久地延续下去。同时,我们应肩负民族责任的使命走向民间, 从中挖掘真正属于中华民族艺术的根, 从中发现美, 感悟美, 表达美。

参考文献:

[1]郑蔚珊. 漫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装饰,2003,(10).

[2]赵宁,王艳.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的构成形式[J]. 洛阳大学学报, 2004,(03).

[3]王新.浅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J]. 美术教育研究,2011,(05).

[4]鲁华.浅析剪纸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01) .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

1景观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对于空间,我们通常用长宽高或者大小来进行表现,它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可观存在。而所谓的景观空间,即景观园林中具有一定容纳量的空间,它由一种或多种景观元素构成,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人们停留或使用,更好的满足人们休闲生活的需要。景观空间艺术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空间环境为载体,通过艺术化设计,实现景观空间在尺寸比例、功能结构、平面布局形态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协调和统一,展现更突出的美学艺术,以达到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环境审美要求,丰富人们休闲生活活动的目的。景观空间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景观空间的分类,根据参考的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划分。(1)根据使用人群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公共空间(如院落)、半公共空间(如厕所)和私密空间(如卧室)。(2)根据空间视线的围合性划分,可以将景观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如广场)、半开敞空间(如廊架)和封闭空间(如密林),这是对景观空间进行分类的最常见形式。这三种空间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开敞空间空透、敞开、给人一种敞亮、明朗的感觉;而半开敞空间可以给人一种依靠,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封闭性空间,则让人觉得聚气、沉闷和有压迫感。(3)根据空间的态势来划分,可将景观空间分为动态空间(如溪流)和静态空间(如湖面)。动态空间形象、流动,可以增加人的自由感,而静态空间在形成视线焦点方面则比较有优势,能够缓解人们的情绪,给人一种平静之感。

2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对景观园林进行空间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景观空间,因此,景观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时,对各个要素的设计都要考虑人们实际使用的情况。比如在确保景观空间的大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容量及常用人群等。要充分的对各种景观构成要素进行更好设计和利用,从而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空间环境。

2.2绿色健康原则

绿色健康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更要突出绿色生态、健康的原则。这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主要体现为空间设计不能以牺牲园林生态来实现,比如说,为了追求更大的景观空间而缩减或直接省略掉绿化植被,这是不符合绿色生态的原则的。另外,就是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也要低碳环保的设备与材料。

2.3和谐统一原则

景观空间设计是对园林中的各个景观要素进行有效的利用和设计,所包含的景观要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园林植被、路径、水景、建筑、山石等等,因此,在对这些景观要素进行融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使景观园林空间给人一种内容丰富却又不显杂乱之感。

2.4功能多样化原则

假山、花圃、指路牌、解说牌、座椅等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基础设施,景观园林是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体,因此,在对园林中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时,在提升审美性的同时,还要确保设施的实用性和功能多样性,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审美上和使用上的需求。

3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设计

3.1地形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地形是影响整体设计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计的骨架基础,而我国地形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且优势突出,有些地形只要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对地形优势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地形进行设计时,首先,要遵守自然界地形变化的规律。在设计时,不应对原本地形进行过大的改变,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然地形的特征优势,根据地形的自然形态设计出不同的生态景观空间;其次,合理安排利用地形优势进行设计,如对于比较平坦的地形,由于比较开阔明朗,那么在空间设计上可选择廊架或广场等开放式空间;而如果是坡度较缓的地形区域,就不适合设计成硬质活动的空间,可以考虑台地式的景观空间或缓坡草坪式的休憩空间,这样可以为游人带来更好的景观视觉和触觉体验;而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陡坡地形,虽然说存在着不利于游人活动的特点,但是却具有较好的视觉敏感性,可以利用地形设计视觉焦点,打造山体空间,让游人体验空间的压迫围合感。

3.2植物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植物是景观园林绿化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元素,也是空间设计的一个主要软质元素,对于空间艺术的打造有很大的作用。植物空间艺术的设计关键在于根据植物的基本特点及设计中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对景观环境进行打造。对于以植物为主的空间进行艺术设计,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植物来进行设计,绿乔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在空间艺术的设计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其次,由于植物存在着季节性,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所体现出来的空间形态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景观特征,如天迎春花、夏天荷花、秋天桂花、冬天梅花等,所组成的空间艺术也是各有千秋的。此外,应该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主题选择植物,比如在纪念性的园林景观中,为了营造压抑庄重的空间艺术效果,常绿松柏是最佳选择;而对于道路园林景观,采用色调鲜明的丛植花卉则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开敞愉快的空间艺术之感。另外,植物种植方法不同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只有合理选择,才能更好的进行空间艺术打造。

3.3水体的空间艺术设计

在景观园林空间设计中,水可谓是一个活跃性和可塑性最强的景观元素,也是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充分的利用水的流动性,在景观空间艺术设计时,可以让空间在动态和静态之间自由切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空间艺术感受。3.4建筑的空间艺术设计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建筑是一个中要的服务性设施,也是景观园林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而由于建筑造型及功能的多样性,在空间艺术设计中也会组成不同的空间艺术形态,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常常可以成为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的点睛之处,如景观亭、艺术文化廊等,就是充分的利用建筑的功能特征来实现景观空间的丰富。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艺术设计是一个重点,合理的空间艺术设计对于景观园林的品味与环境空间使用情况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要根据不同景观空间类型的特点,遵循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原则,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元素进行针对性设计,以充分发挥景观空间要素的优势,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有效设计和统一,设计出内容、形式丰富的景观空间艺术形态,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景观园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岩岩.浅谈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J].艺术科技,2013,8:255.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艺术园圃;主题表达;多种手法;精心组织;香港花展

中图分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3-0009-07

收稿日期:2017-04-14

修回日期:2017-06-15

Abstract: As an exhibition works of Guangzhou Municipal Bureau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Spring" Art Garden won the 2017 Hong Kong Flower Show “Best Design (Garden attractions) Gold Award”. The project uses garden landscap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light, sound effect to highlight the connotations of “Love”.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t uses appropriate design elements, a variety of plant materials and planting techniques, landform design and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and other special ways to highlight the theme. It also uses photoelectric effect to enhanc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work through careful organization of early work, which ensure the quality of materials and to achieve the best landscape effect.

Key words: Art garden; Theme expression; Multiple methods; Carefully organized; Hong Kong Flower Show

“香港国际花卉展览”是香港特区每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花卉展览会,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推广园艺和绿化意识的重点项目,展览形式包括艺术园圃、插花、艺术盆景、园林景点(公共景点)等,每年举办一次,展览期间,主办方还会举办一系列教育与娱乐并重的活动,如展品比赛、摄影比赛、学童绘画比赛、音乐及文娱表演、花艺讲座等[1]。特首夫人惯例参加开幕式,数十万本港市民和世界各地的园艺爱好者前往赏花、绘画、摄影和交流。2017年花展作为香港特区成立20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有来自17个国家的243个机构参加。内地8个省份的11个城市参加此次花展,澳门、台北也有作品参展。2017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参展的艺术园圃,名为“满园春色”,获得了最佳设计(园林景点)金奖,笔者承担了项目构思、方案设计和施工全过程的工作。本文结合“满园春色”的特色营造,叙述和分析了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需要充分表达园圃的主题意境。

1园林园圃的主题意境

“园林园圃”是在汉语词典中介绍的“园圃”定义下延伸而来的种植花草并适当配以其他构建、营造园林景观的场地,是浓缩的小型人工山水园,是人为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将天然山水风景浓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以有限的山、池、树木、建筑再现自然山水的典型特征,讲究玲珑奇巧和细部处理,在有限的空间内求得变化,“小中见大”,蕴意无穷,具有较高的审美境界和意境,启发人的想象,不同的园林小园圃具有各自的主题意境。

2“满园春色”项目概况

2017年香港花卉展览以“爱・赏花”为主题,以美丽可爱的“玫瑰”为主题花,展现香港是一个美丽和充满爱的城市,并首次要求在花艺摆设和园林造景中加入柔和光影元素。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参展的艺术园圃《满园春色》面积为 15 m×15 m(户外),作品主题突出,以园林艺术造景手法,配合光、声效果,凸显作品“爱”的内涵。按照主办方的规则要求,植物材料所占比例大于70%,场景主题表现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环境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通过地形变化,立体、平面及特定景物的融合,立体部分的设计紧扣主题,兼顾观赏性、安全性、创新性和经济性,根据立地条件为观赏者提供四面有景可观、不同方位视觉效果各异的艺术园圃,让亲临现场的观赏者真切感受和体验表达形式多样、风格富有特色、五彩缤纷和充满浓浓爱意的场景。

3园林园圃的主题意境表达和塑造

3.1总体构思紧扣主题

《满园春色》园圃方案的总体构思过程中,十分注重主题意境表达,紧扣本届展会“爱・赏花”的主题和要求,以“爱的元素”和“爱意表达”为贯穿园圃的主线,以简约、夸张的表现形式,运用岭南传统庭园的亭、水、石及本届主题花玫瑰等元素组合场景,采用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手法,展现“满园春色关不住,爱意浓浓溢满园”的景象。营造出爱意满满的场景:春天的花园里,绽放着鲜艳的玫瑰花,花前月下,热恋的情侣相约亭台,倾诉衷肠,爱的心声犹如古琴悠扬的旋律,演绎浪漫的《爱情故事》,潺潺溪流伴着琴弦唱着祝福的歌儿流向远方。浓浓的爱意沿着连绵的七彩花带延续,永恒不断。

3.2设计要素围绕项目立意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在有限空间中容有丰富的景观,必须小而精。本项目采用树亭、小桥、琴台、花钵、景墙、人工花艺等作为主要设计要素,各构景元素合理配置,尺度比例协调,配以地形的高低变化,以树亭为中心主景,将小桥、琴台、花钵、景墙、人工花艺等错落有致布置周围。采用人工堆砂塑造地形,效仿自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体现自然山水之趣,通过亭、桥、溪等造景,增加园圃景观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将微地形、溪涧布局巧妙结合,通过花木的衬托,营造了一个小中见大、开朗明快、步移景异、精致玲珑的岭南庭园(图1)。该园圃采用自然点缀和规则形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物配植,树亭及溪涧周边为自然点缀,其他区域为多色的规则花带。亭、桥、琴台等场景寓意恋人间缠绵的爱情故事,人工花艺制作的大型玫瑰及四周穿插种植的玫瑰花则展示世界处处充满爱的意境。

3.3精心组织前期工作保障材料质量

园圃的主题意境表达不单与技术工作有关,项目实施前后的组织工作也至关重要。由于香港花卉展览大会允许现场布展的时间只有10天左右,时间紧迫,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异地施工并保障园圃景观质量是组织工作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为了能让所用的植物及植物造景达到理想效果,本项目立体绿化扎作部分根据设计方案提前在广州制作,再运输到香港现场安装。树亭由4株通过多年精心造型栽植、尺寸大小较为适合的榕树Ficus microcarpa组合而成,保留树高4.2 m,亭底部面积2.5 m×2.5 m。为了运输方便,提前10天对植株进行结构切割处理,并加强技术养护,防止对植株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小桥、琴台、大型玫瑰花、花钵、景墙、石块等立体扎作,采用架构种植的施工工艺的形式,提前10天在本地种植制作完成,加强运输前的养护,让植物顺利渡过缓苗期,恢复到正常生长阶段,几乎完全遮盖硬质架构,在展览期间展示最佳景观效果。

另外组织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材料运达现场后,注重植物材料的遮阴和水分管理工作,同时做好现场施工布展组织安排。根据项目方案特点进行详细的技术及注意事项交底,落实现场的电源、水源及可能妨碍施工的管线情况等等,根据花坛立体构件大小和植物材料数量,准备好吊机、叉车、运输车辆、专业工具等[2],保障卸货过程中尽可能不造成植物及其立体花坛的机械损伤。

3.4植物选择和配植注重突出主题

植物造景是园圃营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方寸之间可现园林艺术的无穷魅力。园圃的植物配植通过自然点缀和规则种植形式,植物多样性和色彩相互衬托相结合的方法,塑造出远看色彩斑斓、鲜艳夺目,近看爱意满满的景观效果。除榕树外,园圃还采用33种植物品种(表1),在树亭及溪涧周边以自然式布置、时令开花植物品种为主,搭配适量的观叶植物。色彩丰富的名花异草,与山石、枯木、小桥等相结合,高低错落、清新自然,既突出自身的观赏性,又表现了组合景观的自然特色。黄花风铃木丛植作为背景,同时作为骨干树种,满树黄花与绿色的树亭相互映衬,成为景观的一大亮点;树亭前小溪边,配植两株盆景式造型的广州市市花――木棉(图2),以苍茎的枝条、鲜艳夺目的红色花,傲立群芳,成为了观赏视线的焦点,更突显了广州的地域文化;花色、形态各具特色的各色蝴蝶兰、石斛兰、文殊兰、春兰、香雪兰、芙蓉菊等(图3),点缀在不同视角区域,增加近观效果的可视度和雅致性;溪边的水生植物让溪涧显得野趣生动;地被花卉以整齐色块,流畅的线条,形成七彩花海,与立体部分相互衬托成景;红草、绿草、佛甲草、黄叶假连翘等作为立体绿化植物材料,成为不同空间的背景和衬托,让表达主题意境的元素更加突出(图4)。

3.5地形塑造提升立体景观效果

在该园圃施工现场定点放线和塑造地形时,充分考虑观者的参观路线和视距,根据主要构筑物的体量及相互景观关系,对立体构筑物的摆放位置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现场进行调整,保障不同观赏面和不同角度的效果。定点放线后,用吊车及叉车将主要构筑物准确安放,尽量保障树亭、琴台、大型玫瑰花、花钵和景墙等所使用的植物不受到机械损伤。

为达到设计要求,本项目采用人工堆砂在平整场地塑造地形,通过效仿自然,结合树亭、小桥、溪涧(图5)等造景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空间尺度需要,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增加园圃的立体感和景观丰富度,体现自然山水之趣。以树亭基础为制高点(标高为1.00 m),按溪涧自然走向,根据需要适当起伏,形成微地形,最低填方0.20 m。

溪涧布置采用枯山水的处理方法,解决现场水源不足的问题。以立体绿化扎作为石、白色卵石为水,盆栽花卉为岛,安静的溪流与热烈的花卉景观形成鲜明对比,缓缓流经绿桥,两者互相衬托,相映成趣(图6)。

3.6特色立体花坛凸显创意亮点

该园圃通过立体花坛各种不同的植物特性,以独有的空间语言、材料和造型结构,让人们能感受到其形式美感和审美内涵。本园圃立体花坛采用形式多样,如:植物雕塑、造型插花、立体种植等,创意新颖。以4株经过多年精心造型栽植的榕树,呈现岭南传统景观亭的造型,体现岭南园林艺术技巧和景观的趣味性,成为了园圃的构图中心,更是本园圃作品的亮点。两朵造型玫瑰花,以插花形式表现,颜色鲜艳,形成区域的视觉中心,同时表达出人世间各种浓情爱意。立体种植与工艺装饰构件相结合构筑的景墙,突出了玫瑰花主}。立体种植的小桥、古琴、琵琶、花钵、石头等与热烈的花卉景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赏心悦目。

3.7光电声效果提升作品的意境

在花艺摆设和园林造景中加入柔和光影元素,灯光重点突出树亭和溪涧的夜晚展示效果,以LED灯带对树亭进行立体钩画,四周配以泛光灯相映衬(图7)。选用了《爱情故事》《春江花月夜》《风含情、水含笑》三首古琴奏乐循环播放,灯光的梦幻效果和传情的音乐相结合,增加了艺术园圃的现代视听感和趣味性,现场含蓄、音韵悠扬的古琴音乐,突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了园圃的意境表达。

4结语

园圃的主题是其与观赏者交流的桥梁,鲜明的主题可以让观赏者对园圃作品一目了然,撞击心灵。而意境气氛的营造,可以突显作品内涵,触动观者情感。园圃有无意境或意境的深究程度可以确定其格调的高低,以其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3]。因此,尽可能让具有主题性的园圃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山水、植物、构筑物等相互交融,形成园林景观,让园景空间的整体艺术效果产生意境、融入人心,是园圃建设者的使命。包括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两方面,需要从构思到实施落地全过程中各环节的共同努力。《满园春色》园圃的营造,是设计与施工无缝结合的佳作。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黎品红.香港花卉展览特色初探[J].广东园林,2014,36(3):33-37.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都市园艺;城市设计艺术;绿色与艺术;3A哲学观;新中式景观;城市品质;景观评论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继2009年意大利博洛尼亚的第二届城市与景观园艺学术研讨会之后,各位专家在2011年春夏之交的南京又再度相会,在期待的目光中迎来了第三届城市与景观园艺学术研讨会的盛大召开。在上一届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城市中的食品与花卉生产、城市景观园艺、城市环境中的植被与生态管理、绿色建筑、园艺的社会与心理角色、花园的植物历史、城市园艺与建筑等7个方面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英国雷丁大学的巴斯和鲁夫教授在其所做的主题报告中,曾以一个悖论开题,解释城市中喧嚣的工业、商业活动与宁静的园林之间彼此矛盾而又相辅相成的关系[1]。正是如此,本次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城市与景观园艺学术研讨会选择以“绿色与艺术”为主题,就是兼顾景观园艺的技术层面、生态自然的关系层面、以及城市设计艺术的审美层面而定名的。举例而言,景观本身具备具象的实用功能,而园艺又与城市的食品安全有着内在的联系,又充当着城市景观美化、生态修复、甚至人类灾难的庇护所。这种家庭自种的果蔬实用植物是绿色与生活艺术的结合。城市园艺一方面在绿色食品方面颇有作为,另一方面在美化居所、美化城市公共空间也起到积极意义,随着园艺景观绿地的不断增多,城市的硬质空间也即相应被中和,受到污染的山体、水体等城市垃圾场的负面环境亦被一定程度上予以削减……一言以蔽之,绿色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一定是有品位的城市。园艺作为中间的和谐层,不断地影响着城市,力图将艺术与绿色融入人居环境,将世界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一、景观园艺:绿色与艺术的契合

30年的工业化努力,伴随经济迅速成长的是中国多数城市被一天天壮大的建筑所包围。今天,中国城市的环境质量仍有诸般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终究开始了向着好、向着美的方向在努力转身。当一个个城市怀抱“绿水、蓝天”的美好理想,努力追求城市的色彩斑斓,当中国的城市对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难发现园艺――这个“绿色”与“艺术”的结合体,在城市绿化、城市农业等多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景观之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绿化景观的生态艺术与和谐。绿色,这一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颜色,自打从诺亚手中放飞的白鸽口中衔来新生的橄榄枝起,就散发着特殊的意义。这种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除了是光的三基色之一,更是心理学上六种客观的原色之一,“它往往使人联想起草地、树木,是生命、自由、和平与安静之色,给人以充实与希望之感”[2]。也正因如此,许多像“绿色和平(Greenpeace)”等关注生态的国际组织,都以绿色作为自己的标志色。绿色,已经被赋予了一层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平友善、善于倾听、削减冲突的人文意义。伴随着这样的人文意义,加之世界人类日益加重的危机感,全球范围内衍生出了一系列以绿色为口号的新名词,如“绿色革命”、“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标志”、“绿色文化”、“绿色雕塑”、“绿色文学”、“绿色软件”、“绿色食品”……绿色,从前是、以后也将越来越多地伴随人类的成长。

“当艺术家创造出一件美丽的东西来,或者滋生出能够让受众体会到艺术美感的刺激时,艺术就被创造出来了。”这是《爱尔兰艺术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Irish & World Art: 2010)中对艺术的定义。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并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甚至有人认为,艺术其实就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文化现象的感召下,伴随着人类城市生活纷繁焦躁的感触、以及日益高涨的对自然的渴望和呼声,艺术越来越多地和“绿色”走到了一起,进而衍生出一系列与“绿色”有关的艺术体裁和艺术形式。在中国2010年都市优势排行榜中,“十佳城市风貌排行榜”前三位的城市,也往往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高效政府排行榜”、“创新城市排行榜”、“创富城市排行榜”、“文化品牌城市排行榜”、“省、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等榜上名列前茅。这也恰恰印证了查尔斯・兰德利的观点:环境对城市的强力塑形作用,以及环境对激发集聚地人才的智力潜能、工作效率、身心健康的激发作用[3]。今天的“都市园艺”将以生态、绿色、健康的态势将城市的艺术、文化提升到新的层面,这也是城市环境价值提升的关键所在。而这些要素恰恰是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最为缺乏的。

二、景观园艺之于城市功能的完善

阐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目前经常谈到的城市品质问题,其次再说景观与园艺对城市品质的提升作用。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一项名为“构筑以生活品质为导向的评价体系”[4]研究课题里,课题组组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说:“提高生活品质,既是每个普通人的当下愿望、日常需求,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课题组选择杭州为范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并搜集了全世界主要国家生活品质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适应中国要求的生活品质评价体系,提出了包括自然环境与居住条件、生活出行与公共安全、社会福利与医疗健康、教育与文化娱乐、社会参与与社会公平在内的5大类45个指标的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其中主观指标有20个。而城市的生态、自然环境与居住条件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城市的生态功能

近年来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开始站在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景观设计艺术,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自觉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生态主义俨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艺术得以付诸实践的根本前提之一。

城市的生态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是以城市作为居住地的人与周围的有机与无机环境相互共存的功能结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城市系统的一种,是人类在自然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并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恰恰出于这种发展中的人工性,就必然导致功能上的不完善和系统上的缺陷性,从而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问题。这就需要各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能够不断探索,可以说城市生态,是一项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永恒课题。

现代景观设计强调环保、强调生态,并出现了不少生态设计(Eco-Design)公司。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生态思想更是一纸空谈。现代技术与科学的高速发展及与之相伴随的自然环境的巨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缺失了对生态伦理的思考。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中的技术理性常常藐视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也必然致使其中的生态伦理错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生命相互维系的关系,人类必须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及意义,不能再以人的需要取向判别自然界的价值和效用为依据,而应以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为判别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针对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中的生态错位问题,西方学术界很早之前就曾用客观分析法试图合理解决该问题,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泰勒的可持续性景观理念等。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领域推崇的是:将西方科学的理念加上中国尊重自然、强调整体性的传统哲学思想,即是将二元分离拆解的科学分析法和东方合二为一隐逸固守的传统哲学模式组合起来,其必然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这无疑更有益于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生态错位问题的处理。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生态的真正涵义,树立合理的生态伦理观。

对自然的掌控并非人类的权利,任何设计都应该顺应自然法则。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是一种全新的自然道德观,它在理论上要求当代人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和长远利益,强调可持续性在实践上,提倡人们用对自然的“道德良知”与“生态良知”来进行服从生态规律的科学生活、绿色消费,将伦理学中人的“德性”、爱、节制、和谐等理念扩展到整个自然界,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扩大人类的责任范围,承担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生态的景观往往意味着生命力更顽强的景观,但这并非指完全忽视生物生境的不同需求,如在炙热的旱地广场上种植喜湿或水生植物,又抑或在狭小的城市风口硬生生挺立一颗孱弱的景观树,这并非改善环境的生态手法,因为不仅人是价值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物体也是价值主体,同样有着受尊重和获得满足的需求,同样需要人文关怀,一切生命都具有生存权利,在共享地球生态资源上人与一草一木都是平等的,植物也有权利争取更适合自身的生存环境[5]。

其次,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构建合理的现代景观生态系统。

其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可持续性的景观系统,如养分和水的循环利用,尽可能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例如,柏林波茨坦广场的水景为都市带来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形成充满活力的适合各种人需要的城市开放空间,这些水都来自于雨水的收集。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系统,收集约5万平方米的屋顶和场地上接收的雨水,用于建筑内部卫生洁具的冲洗、室外植物的浇灌及补充室外水面的用水。

其二,强调植物造景,打造乡土性、本土性的景观。乡土物种的应用不再被看作是粗野的景观,美国著名的延龄草公园就依托了这一重要的生态观念,在该园区内根据自然植物的种群关系设计师将乡土植物配置在一起,这些看似缺乏设计的设计常常是通过科学的生态过程分析而来的,其合理而又富艺术效果的景观形式和植物布置,在突出了艺术性的同时,也遵循了生态的原则。

(二)城市的社会功能

景观设计艺术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它不仅是改善、美化环境的重要措施,而且还具有保护环境、防灾避难等其他明显的生态及社会效益。由古今中外的景观发展史观之,现代景观设计艺术更偏重于景观的美化功能,环保、抗灾、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的特种园艺等社会功能被极大地削弱。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与人文观照,亦唤起了学术界对景观设计艺术功能残缺这一问题的重新审视,景观设计艺术能否对生态环境保护、防灾避难、保护生命、关爱特殊人群起更多的实际作用?

追溯历史,早在1860年,奥姆斯特德设计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现代公园――纽约中央公园。中央公园在城市和社会的改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主要有两种功能:

其一,它们是环保清洁的机器,因为它们有非常好的土壤,可以降低气压、吸收二氧化碳、散发氧气。这位大师认为,城市环保功能和景观设计的外观功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的外观也是有用的,认为这种外观的体验再加上景观设计的物理的特性和感官的特性会改变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也就是说,美丽是有用的,美丽可以改变人。

其二,城市景观既是体验也是环境,它们能够持续文化和文明,也能够持续生物和物理环境[6]。景观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更是平和安逸生活中的重要公共开放空间,其所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撇开众所周知的景观的美化功能不谈,景观在环境保护方面,宏观上可以维护地区生态系统、引导区域发展形态;微观上可以调节小气候、抑制都市公害。至于景观可以调节洪水、防止崩塌、抑止延烧及提供收容避难场所等防灾避难方面的功能,则更不容忽视。

但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大多停留在更关注外观美化的层面,或许这些“美的景观”也会因为其中或多或少的绿色植物而起到一定的生态调节作用,但无论何时,生态环保、防灾避难这两大功能都很难与景观的美化功能处于同一高度,在诸多现代景观设计方案中“多功能的设计目标”仍是一纸空谈。比如,中国很多决策部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建设东方“曼哈顿”的决心,决策层的态度也导致从业者不得不舍弃一些专业原则,绿地景观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很少考虑环保、防灾的需要。另外,景观建设成果没有突显环保与防灾的功能。如2003年10月北京市政府建设的第一个防震城市公园――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该避难场所占地面积67公顷,拥有39个疏散区,可容纳25万余人紧急避难,具备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供水装置、应急直升机坪、应急广播功能等10种应急避难功能。但是,一般民众似乎对此没什么感觉,人们几乎都无法感知该公园也是应急避难场所。而中国的唐山大地震、日本的阪神大地震、乃至近年的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的肆虐则再度唤起人们对于景观中本应存在的环保、防灾功能的重视。

(三)城市的审美功能

在城市景观领域,地理学、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科技动力,在理性主义的旗帜下,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中出现了唯功能主义和理性科学主义的倾向,造成现代社会对景观设计艺术理解的彻底客观化,特别是在地理学和生物学对现代景观设计艺术领域的渗透,人性在“景观”的内涵中被消解,艺术性的感性特色被忽视,总体而言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的美学意义、审美价值被选择性地忽视[7]。

城市景观中的植物,是城市园艺审美的主体,它不但是“绿化”的染料,而且也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植物可以实现同大自然现实一样的四季变化,表现季相的更替:花果树木春华秋实,四时更替之花,春芽、夏荫、秋叶、冬枝……无不增添了城市繁忙生活中一缕自然的情趣。而花木的姿态与种类也与城市视觉景观息息相关,“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梅花,“轻盈袅袅占年华,舞榭妆台处处遮”的垂柳,或劲拙或柔和,无不体现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迎合各城市彼此差别有序的审美意象。事实上,城市景观中的植物还涉及听觉、嗅觉等自然感官,春夏秋冬、雨雪阴晴等季节、气候的变化以植物为媒介,将改变的空间意境送往人们的内心世界,以清香溢远、松风阵阵等其他官能感受深深地打动着身处其中的市民们。此外,世界范围内,从欧洲兴起的花木整形术,在现代城市景观中已经广泛使用,花木的修剪已经升华为一种真正的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它通过创作者的某种主观构思,以有生命的花木为材料。通过精巧的设计、细致的修剪将优美的造型与城市艺术趣味联系起来,给观者以不同的启示,获得美的心理享受。如同生命的雕塑、绿色的艺术。[8]

三、园艺之于高品质城市生活的意义

城市品质的研究源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研究。对于现代城市居民而言,吃、住、游的指标是反映城市生活品质高下的三个主要因素。与景观和都市园艺有关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与公共健康相关性,城市绿地系统特别是社区景观和家庭园艺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游憩地与城市生活的舒适性直接影响到这三个方面。

(一)绿色有机食品生产

绿色有机食品的加工与生产,是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人们在生产加工中不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和添加剂,更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从而得到真正的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安全环保生态食品。

不少国家在进行城市栽培实验,如西雅图城市中心的屋顶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国也有在城市中进行屋顶栽培水稻实验成功的例子。但包括屋顶在内的城市农业试验应该以园艺作物为主,也就是说,对城市自产式栽培而言,园艺是主角。城市可供栽培的空间有限,如何让有限的栽培空间在满足一般绿化的同时,生产更多的园艺食品,则是未来发展和关注的重中之重。中国的许多城市社区,以前禁止居民栽培果蔬,现在看来是错误的,甚至很荒谬。而地处广东顺德的长鹿休闲度假农庄,则在主题乐园的绿化空间栽培蔬菜,既满足了景观功能,也为乐园餐厅和游客采摘提供了安全食品。

当然,由于食品生产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在自己的庭园更多地设计食用植物的栽培区,采用立体园艺、集约园艺、有机园艺技术生产绿色有机园艺食品是最佳选择(作者美之国花园案例)。这也是中国目前私家花园建设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拥有私家园林的渴望导致别墅价格飞涨,但为我们景观和城市园艺工作者提供了就业良机。中国的园林设计师长期为公共设计服务,不像西方那样私家花园设计是园艺师的主要职业之一;这种局面很快会在中国改变。

(二)诗意的栖居

作为绿色与艺术的关键链接,城市景观与园艺发挥着改善城市居住品质的核心力量,此处我们先从园艺说起。广义园艺的产生已经不可考证,在久远的年代,人类的祖先就生活在郁郁葱葱的林海。高大挺拔的大树、漫山遍野的野花、四处可摘的果树,人类社会的最初本就依赖这些自然的恩惠而得以生存。正如培根《说花园》开卷提到的:“万能的上帝是头一个经营花园者,园艺之事也的确是人生乐趣中之最纯洁者。它是人类精神最大的补养品。若没有它则房舍宅邸都不过是粗糙的人造品,与自然无关。再者我们常可以见到当某些时代近于文明风雅的时候,人们多是先想到堂皇的建筑而后想到精美的园亭;好像园艺是较大的一种完美似的。”当然,世上的第一个花园并不是上帝创造的,但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园艺在人的精神生活中以及将自然引入家居的重要意义。早在先民的生活中,就有在家前屋后栽培植物,生产食物和草药,用以充饥和治疗疾病。从草药园到园艺的精神治疗(Therapy through Horticulture),使得园居者从体力和心理两方面得到健康的滋养。通过从事养护花草、插花、盆景制作等园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阳光,领略自然美景,无疑会在智力上、情感上和体力上获得益处,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此外,人们在从事园艺活动时,可以唤起好奇心,激发生活热情,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创造力和观察力等等。因此,当英国伦敦在人口达到100万时,人们走出过去曾爱好群聚的剧场,去郊外沿泰晤士河畔郊游或到游园地散步。许多发达国家,居住在高度都市化的城市中的人们周末或节假日,均带着食品、帐篷,举家驱车到郊外的森林公园中度假、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绿色世界的安宁和清新。更多的,他们在宅前院后,亲手播种、耕耘和收获,享受田园乐趣。城市人们在繁忙的压力生活中的疲劳,在园艺过程中得以缓解,无形中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充满和平与安静”之中,获得丰收的成就感和美的体验,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紧张和焦虑。因此在国外,园艺被称为是“社会的安全阀”。与此同时,园艺也为城市的环境带来一抹美丽的亮色。

(三)城市游憩地设计

休闲旅游是一项经济活动,良好的城市艺术设计能够使“建筑―景观(园艺)―艺术”三者融为一体,进而构成城市旅游吸引物的基础。正是如此,城市休闲旅游充当了“绿色”与“艺术”提升城市品质的另一个重要链接。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就是以其经典的花园、优美的植物环境和城市森林(特别是休闲林)出名的。随着国际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周末出行”成为了都市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市民们纷纷出行,去自然中寻找绿色,在陌生的城市享受新鲜的生活体验和美的感受。尤其是自2007年11月,中国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常常与周末联动形成了一个小长假。于是,每个城市的周边城、镇、县、乡都成为了休闲旅游的目标审美对象,而对于城市而言,如何通过提升城市品位与城市文化来把握这个旅游机会,挖掘出特有的审美特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光临玩赏,就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方略与热点问题。在新建城市(城区)和旧城更新过程中,不影响城市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城市的艺术特色,就成为了众多学者所需要费心关注与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已有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对城市各设施(街区、工厂)、绿化景观、历史遗迹、产品和要素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再定位,提出新的研究论证,进而将“绿色”与“艺术”融入到城市休闲旅游的课题上,形成新的城市游憩地。关注城市休闲旅游,不仅可以将城市品质进行再一次的拔高,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旅游收入,甚至对于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多元平衡发展也不无裨益。[9]

此外,作为在中国新兴的“朝阳”旅游方式,“自驾游”城市休闲旅游呈现出消费水平高、人数众多、参与性强、主题多样、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这种并不以旅游地级别为论,而是通过到自己喜爱的地方缓解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为目的的旅游方式,更对城市“绿色”与“艺术”的契合而营造舒适、放松、自然的“花园城市”提出了特别的关注与要求。同时也对园艺抛来了蓬勃发展的橄榄枝。于是,一些花卉旅游地通过诸如“花博会”等一系列节庆活动作为辅助,以此来提升城市旅游舒适度,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品质。这就是查尔斯・兰德利提到的“迈向学习型城市”的初级阶段;而在“激发创新、促使城市学习”之后,还应该“把重心放在创意上,因应城市的需求,并非只此一次的活动”,最终使人们生活或游憩在“超越稳定状态”。

四、提升城市景观的艺术性

开发商为了吸引客户标新立异,直接导致欧陆设计风格在中国各地盛行,这使得国内的景观设计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居住区及商业区,甚至整个城区。在当前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也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亦面临着地域民族文化消逝、历史文脉断裂的景观价值取向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树立文化信心、重构传统设计,应该从教育入手,建立城市艺术设计学,培养从事城市景观艺术乃至城市设计的高等人才。

城市艺术设计学的建立,是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综合、交叉、融合和分化的结果。在我国近现代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艺术设计既没有很好继承传统,也未能科学、准确地汲取西方合理的方法。就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中,主要还是以城市物质功能规划方法为主要目标,城市精神形态以及艺术形态的设计与规划是附属的。表面上看很“务实”,其实是对城市功能认识的“缺位”反映。[10]

从景观与都市园艺的角度看,城市艺术设计学指导下的工程实践应该以绿色为基底、艺术为导向,构建新型的高品质城市景观。在这一点上,2009年首尔的公共艺术设计竞赛(案例)使得首尔的江南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芬兰的城市艺术设计实践还在规章上得到了保证。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位于被称为“艺术设计之城”的Arabianranta。赫尔辛基市要求所有在Arabianranta地区的开发商投入1%-2%的房屋建筑投资投入到该位置的艺术作品。这条规定被跟进自从2002年该地区开发计划的进行,而现在,在Arabianranta中的50个艺术项目进入了不同阶段的建设。艺术是形成一个地区特色的重要因素,艺术设计学院现在运营着Arabia这座旧工厂的设施,和在该地区的其他与艺术相关的教育机构。

中国的城市传统景观艺术设计创新可以深圳万科第五园为经典案例。中国园林的自然古典写意主义传统亘古未变。自从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诞生,将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得以充分地释放,“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也随着它的诞生而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倡导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精髓在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中的内涵体现。可以通过优秀传统建筑、园林意境与当代科技、工艺、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创新,设计创造出契合本民族生活习惯、审美情感、价值观念、精神需求,以及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性化诗意空间环境,实现多元文化复合中城市记忆与文化DNA在当代建筑与景观中的标志性识别延展[11]。

与园艺相比,城市景观更多地作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绿色要素,无时无刻不发挥着其审美要素及其艺术角色作用。现代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公共”,因为公共,而具有了极大的人口流动性和受众的广泛性。所以,城市景观一方面起到了愉悦市民内心、拉近与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使市民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一隅僻静优雅的散步小憩之所;另一方面,又是在无形之中宣传城市形象,强化城市精神,增加城市凝聚力和自豪感,提升城市文化与知名度的一张名片。

在这里,城市景观首先可以作为城市历史文脉、特有自然景观、传统风俗遗存的梳理者,挖掘其内在属性,合理组织安排,提炼主题突破时空界限,将传统的造园理论、造景手法运用于现代景观园林之中,使古今相合、忆古思今,串联起时空的美好想象。其次,可以作为新兴艺术、审美趣味的缔造者,或者通过城市绿地中引人注目的雕塑,或者通过亭匾辞赋,或者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和材料展现时代的技术水平和特色,使市民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领悟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文化思想,进而不断延伸出新的审美趣味和景观意境。

五、结语

园艺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绿色”与“艺术”的最佳结合体。在治学和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笔者近年来逐渐形成的“3A哲学观”就是要唤醒决策者们重视绿色和艺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崇高地位[12]。愚见景观设计师应该在广义的农学(Agriculture)、广义的建筑学(Architecture)与广义的艺术学(Arts)交互共生思想的指导下创建新景观。农学家(包括园艺学家)、建筑师(包括景观建筑师)、艺术家(包括人文科学学者)应该在无限广义的层面上联合,创立城市设计艺术学,构建城市艺术综合体。这些都是有赖各位专家携手共进的奋斗目标,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积极开展、筹备此类学术会议不变的初衷。借此我再次向各位专家呼吁:“请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合力提升我们的城市品质、建设完美都市,让绿色与艺术永远环绕在我们左右!”

相信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园艺将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永恒主题。我希望本次大会,能以“绿色”与“艺术”为契机,顺利接下意大利博洛尼亚的接力棒,为景观园艺的学术内涵更添新砖。因为城市不能没有绿色、也不能没有艺术,愿我们的城市在先行的前辈、并肩的同道,以及后进的新秀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披荆斩棘、锄陋革新,一起建立起愈来愈完善、愈来愈适合人居的人间胜境!(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 Bisgrove, R. 2010. Urban Horticulture: Future Scenarios. ISHS Acta Horticulturae,881:33-46.

[2]周武忠.论花卉美与花卉欣赏[J].美与时代,1988,(03).

[3] [英]查尔斯・兰德利.创意都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51-354.

[4]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周武忠.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共赢――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J].艺术百家,2006,(07):73-79.

[6]伊丽莎白・梅尔.景观设计学:外观表现得恒久之美[J].城市环境设计,2008,(01):10-11.

[7]王绍增. 动态与关注[J].中国园林,2003 ,(11):53-54.

[8]周武忠,翁有志.现代景观设计艺术问题与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10,(05):122-129.

[9]周武忠,朱剑峰.自驾游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9):46-55.

[10]郑宏.城市艺术设计学:一门亟待建立的前沿学科[J]. 北京规划建设,2004,(04):127-128.

[11]Zhou Wuzhong . 1995. The Role of Horticul ture in human history and cul ture.ishs.Acta Horticulturae 391:41-52.

[12]Zhou Wuzhong.2011.A Philosophical Study on the 3A’s of Landscapology.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13(1):87-94.

Green and Art Promotes the Quality of City

ZHOU Wu-zhong

(School of Media and Desig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0240 Shanghai)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人文园林;室内景观;文化底蕴

1.概述

人文园林艺术的特点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自然美是指区别于其他类型美的独特属性,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相近的观念,人工美是通过人为的设计来仿造自然,把自然景观表达得活灵活现。两者的结合从而呈现出“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意境。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中,以人工美和自然美的特点来划分功能区域,把空间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可以体现出步移景异、变幻无穷的意境,那些不经意散落在各处的景观都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2.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中人文园林理忿的导入

2.1体现东方文化的含蓄之美

利用点景的手法在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中体现出“人走景移”的特点,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新的画面。点景有明景、写意、装饰等造景手法,明景则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特点;写意是通过对人文的思想,从而创造出的江南水乡中人文园林的意境;装饰是利用独有的特点来展现形式美。

在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中,空间被巧妙地打破,利用各种门、窗、屏风、罩、博古架等分隔空间,营造出或“藏”或“露”变化多端的特点。在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中,屏风的运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屏风的景致体现了水榭花都的风雅,同时,屏风还起到了“欲掩还露”的作用,仿佛屏风之后还有无限的空间,在细微之处营造了一种“不尽可观”的视觉效果。在景观的中心放置一些大型奇石,以石为主景,顾客需绕过此景才能看尽售楼处室内景观,不仅能起到障景的作用,还可使室内景观和室外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在室外看到的景观在室内中依然可见,让客户身临其中,这样的设计使客户更关注眼前的精致,将目光高度集中在室内画面的主景上,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魅力。

2.2营造具有和谐之美的室内景观环境

水榭花都售楼处的室内景观设计中导入了人文园林理念,彰显了和谐共生的思想。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在设计时,其最终关怀是纸箱人类自身的,室内景观与自然环境产生关系,同人类精神领域产生共鸣,它不仅接近外在的天,还协调内在的人,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了永恒的联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是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中表现出的人文园林理念的中心思想,是其区别于其他售楼处的最大特色,也是其能够吸引顾客,具有无限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在景观设计上,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中的设计关注人文园林那种传统文化之美,体现人文园林的独特魅力,把人文园林景观移植到室内,山水呼应,同时也映出了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把人与环境的和谐体现出来。这种移植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或抄袭,而是通过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的设计,表达了一种人们对传统园林意境的向往。作为历史见证保留下来的人文园林,在审美和功能上和现代有相当差别,在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设计中通过运用现代的技术和艺术原则,营造出精巧现代的植物景观。

水榭花都售楼处室内环境景观不仅简单地导入人文园林理念,而且还作为楼盘的样板,着力提高其舒适度。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客户的感受,使室内环境通过室内景观设计进行合理地分隔与有机地协调,让客户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而且,在景观的处理上,也吸纳了更多的现代元素,让室内景观以一种更加自然、现代且富有生命力的状态出现。使水榭花都售楼处处处体现人文特色,让客户在厌倦了喧嚣的都市生活后,在疲惫忙碌的工作后,终有一处“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别致美景。

3.结语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13篇

【摘要】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优美宜人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要科学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创造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

一、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构成及设计理念

1.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构成

在艺术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艺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城市居住区的园艺绿化中,可将乔、灌、花、草结合,用草类塑造背景,点缀乔木、灌木、花卉,形成高低错落的绿化景观;将平面与立体结合,加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在艺术设计中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等绿色景观,丰富城市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2)道路。好的道路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道路往往和路牙、路边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城市居住区最基本的艺术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曲线、宽窄和分幅、铺材、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3)驳岸。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可巧妙设计河道驳岸,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等装饰,则可形成标志艺术景观。

(4)铺地。广场铺地在城市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艺术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艺术景观。

(5)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小品在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成为城市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

2.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的设计理念

(1)自然生态原则。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居民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艺术景观设计要强调对人的关怀。体现在活动场地分布、交往空间设置、艺术景观小品等方面,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城市居住区环境。

(3)因地制宜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艺术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

(4)经济适用原则。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艺术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着力点

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既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使居民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和美的享受。

1.注重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

(1)考虑当地风土人情特点。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进行艺术景观设计,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

(2)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形态。在对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

(3)考虑外部自然景观资源。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将城市居住区周围有观赏价值的自然、人文艺术景观资源纳入到城市居住区的艺术景观序列中,或为视觉交点,或遥相呼应,创造出城市居住区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

2.注重艺术景观空间创造的多样性

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到安全、方便、舒适。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应通过城市居住区艺术景观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年龄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的需要,满足居民进行各项户外活动的需要。艺术景观空间的设计,也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通过对地下、半地下车库的地形处理、架空层的利用等,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艺术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城市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在一片绿树丛中,使户外活动空间在形式、内容、性质、景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

3.注重植物艺术景观创造的生态性

(1)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色艺术景观。点,指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绿地、组团绿地,是城市居住区绿色艺术景观系统中的艺术景观节点,是城市居住区居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线,指城市居住区中的道路艺术景观绿化、城市居住区周围的防护性绿化带;面,指城市居住区中面积最大,与居民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宅旁绿地。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星河湾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互融;效益最大化;新益求新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星河湾作为中国高端住宅著名品牌,其穗京沪三地作品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其环境艺术设计的魅力,赋予星河湾建筑环境视觉上优雅而舒适的新秩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家宜居的高质量生活的美好环境。

星河湾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以人为本,以四景山水园林与住宅建筑共融为理想,以建构立体园林扩其宜人效益为目的,以艺术性、服务性、休闲娱乐性景观次第散布供人可游可赏可憩为宗旨,以用心打造,细处着力,凝铸园林精品为旨归。笔者试就此加以比较分析,以与同志者切磋,并就教于方家。

一、以人为本,四景山水,园林与建筑互融

广州星河湾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江畔,南处南村自然生态保护区,北邻碧流如玉的浩浩珠江,东接植被如茵的自然山坡,西靠畅行便捷的华南快速专线。广州星河湾建筑以其自然群落的星座式布局组团最大限度地沿珠江南岸蜿蜒展现,以进口名贵木材,外飘8米,改造原始滩涂为1830米长、具有50年实用价值、华灯与花木争艳的沿江休闲大道,以改变传统的“草多花少树少”为“树多花多草好”。风景开阔,空气清新,建筑群体错落有致地散落于花木扶疏的园林之中。

北京星河湾用地面积3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米。在项目开发伊始,先行耗资千万,倾力营造周边红线外生态资源空间环境,将社区环境外延至青年沟、朝阳北路等,施以道路改造、种植绿化,并把1300平米绿化地先期投入而形成北京星河湾生态公园。其中,尤以道路横剖面的高差变化处理、主要道路的交叉口街角后让而建造1 O个各具形态的喷水池丰富了道路景观层次为亮点。从而为北京星河湾建筑落座于如诗如画的园林之中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形象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者的襟怀。北京星河湾建筑则以大围合的布局弧形散布,加以局部变化,既承广州星河湾之韵律灵动,又具一己建筑的错落于园林之美。

上海星河湾、太原星河湾则因地域、气候的不同而采用小型建筑体量的围合布局展开建筑群落,并以其自然的不对称形成视觉通廊,以求景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上海星河湾用地面积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以建筑组团与景观组团思路相互融,以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风格相结合,以建筑用地与绿化用地空间相共荣,在环艺设计的园林视觉上形成审美延续。

总之,穗、京、沪三地星河湾建筑环艺设计,以人文关怀的温情贯注于连绵有序的绿化系统和组团灵动的景观空间,与住宅建筑相辅相成,于四季景观变化中共生共荣。

二、立体园林,洞天福地,谋求宜人效益最大化

通观穗、京、沪三地星河湾环境艺术设计,采用立体设计艺术方法,精心营造场地高差,并运用高差变化形成园林自然起伏的审美意象,其设计思想以一贯之。

广州星河湾环境艺术设计坚持建筑与环境结合、环境与功能结合、环境与内外结合、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环境与人性化结合等五大原则,用心打造一个心情盛开的地方。

首先立体设计体现于江景与人居环境相统一的设计思想。江景楼盘设计为四重奏江景。其设计思路:珠江1830 米江段水面、沿江休闲大道、滨江建筑物外立面、咖啡色屋顶的天际线等元素一体设计,共同构筑为立体化、动静有致的生态园林风光。其次,广州星河湾立体设计还表现为园林坡式绿化:绿化面首层绿地抬高1.5米,并作坡形向外倾斜处理,从而将绿化面积扩大了1.15倍,拉近了人居建筑与绿化面的距离,提升了人文审美质量,增加了住宅的私密性。另外,人们从半下沉式的阳光车库也可以看到外面的花木、喷泉等景观,阳光也可以直接照进车库内。园区车辆通道与行人道路实行分隔,所有车辆直接进入依星座式布局所设计的地下车库。车库内备有电梯,业主乘电梯可直达住所。业主停车后,尽可以一边乘电梯,一边赏风景,直至进入地面园林。

北京星河湾秉承广州星河湾立体环境艺术设计的思想,大胆采用平地与坡地相结合、乔木灌木与花草相结合等手法营造园林风光。首先主动营造高差,强调以乔木为园林绿化植物主体,实行树多花多草好的园林生态结构,以加大立体绿化植物的排氧量,节省因草坪养护所需的可贵水资源。同时,也扩大了绿化植物的遮阳面积,为人居环境的吸热、减噪,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次,园区利用造园手法所形成的地势自然落差,将生态公园、一期亲水池塘、二期亲水池塘、青年沟有机贯通,形成统一水体大循环。同时,通过落差,让水体经过生态公园的自然、物理沉淀作用达到过滤净化、充分充氧的作用。

上海星河湾环境艺术设计既秉承穗京星河湾的设计思想,又有所创新。首先是以瀑布区、花区、果区、露天泳池、水区、桃花涧等6区园林景观分布于环绕整个小区的人行道工字形两端,从而构成立体园林景观与建筑的美妙结合,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园林审美愉悦。其次,以下沉式园林景观设计刷新了穗、京星河湾园林原貌。例如人工制造距离地表达4.5米的下沉式园区,形成小桥、流水、溪畔石阶、花木错落等立体园林景象。其三,由水生木的人文观念而生发的在泳池边搭配“树熊”牌防腐木条,则既表现了园林所赋予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增添了园林情趣和色彩。其四,园林设计中第一期工程对采自广东英德深山的共2000吨的黄蜡石的运用,使园林景观徒增古朴厚重、大气典雅的魅力。由根据植被的特性结合景观效果而布局的绿化植物和山石,包括从5至6米的棕榈到8至9米的乔木,到2米以下的灌木、低矮灌木和精心设置的黄蜡石,共同建构成立体园林,达到了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色彩斑斓、赏心悦目的人居环境艺术效果。

三、新益求新,景观次第,园林经典展宏图

广州星河湾楼群自然散落、高低错落的星座半围合式布局,营造了环境艺术的组团景观意境,建筑群体屋顶咖啡色轮廓所体现出的一种自由流动的群体组合审美意象,在蓝天白云间显现出鲜明灵动的景观天际线,错落的布局促成了大于楼距的园林景深,避免了对视,实现了窗窗有可观可赏的园林景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

园区自建有水厂及雨水回收系统,从而形成活水循环系统和水系景观。其中有层叠式喷水池、喷泉、人工湖、瀑布、游泳池等等,并且游泳池采用水循环处理技术,实现了可以经常更新水体,其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十分之一。沿江休闲大道所用的进口名贵木材、外飘8米、长达1830米的江段滩涂改造,江畔道路华灯与花木争艳的经典景观等等,充分体现了广州星河湾环境艺术设计团队的胆识和智慧。尤其是沿江休闲大道所外飘8米与珠江辽阔江景衔接,因巧于因借而无限扩大了视域边界,使园林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获得了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审美效果。

北京星河湾环境艺术设计秉承“绿化与建筑互为界面,互为围合”的一贯理念,并据此创新求异,在园区创造了36处高差,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结构多样性,提高了园林景观的审美质量。园区除生态公园外尚有水域1.2万立方米,其利用地势营造自然落差,将生态公园、一期亲水池塘、二期亲水池塘、青年沟融为一体,从而构成水体有机大循环。并自建水厂,成功解决了内外水系循环、更新的问题,从而使叠水喷泉、瀑布湖泊、惬意泳湖、清澈溪水等46个园林水景绿水长新,景观宜人。

园区的大树移植和山石设置较其他星河湾园区更有新意。例如园林建设有关人员舍得万里驱车,用心引进近百个品种的大树和大量广东山石、河石,精心移植、设置,大格局定位园区四季绿化色彩:春夏满园绿树红花,秋冬三分绿色、三分彩叶、三分落叶、一分石黄。华亭之侧、水景之畔、道路两旁、草坡之上等间有大树耸立,俊秀挺拔,绿云蔽日,山石嶙峋,河石圆洁,透露出岭南园林的秀美,实属源于自然,胜于自然,给人以舒展开朗的视觉审美感觉。

上海星河湾环境艺术设计以立体景观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为主导理念,在秉承原有园林设计思想的前提下,不仅创新设计出下沉式园林景观,其景观石材的搭配设计,也独具匠心。例如以体型硕大的黄腊石独身为像或塑造大型石景,恢弘大气,以质地光滑的莹青片石为水岸用材,古朴雅韵,以青色鹅卵石铺设水底,水石晶莹,活泼灵动。其水景系统叠水喷泉、瀑布湖泊、泳池荷塘,动静有别,更兼有将拟鱼缸形体的大水体鱼池、成人泳池、儿童泳池环环相连的精心设计,描绘出一幅天人合一的美妙画卷。倘若停驻八角亭前或儿童活动区,或微风轻抚,饱览花木芬芳而心旷神怡,或童心盎然,醉心幼儿嬉戏欢娱如返童年,似有世外桃源的感觉。而至夜幕降临,其照明系统按景物体量从道路华灯至雕塑小品至草坪灯次第弱化,以打造不同意趣的照明小品,彰显景观的层次感。上海星河湾以舍得的态度,用心打造完美环境艺术,营造出独一无二的人居环境艺术氛围,使星河湾的品牌成为一个象征。

总而言之,穗京沪星河湾环境艺术设计以整体超越的表现方式彰显着设计者的不懈追求,以“舍得”费时费料费工的设计气度追求完美塑造。以“用心”做事的设计精神追求理想境界,以“创新”的领先设计品质追求高峰之上的无限风光。

参考文献:

[1] 楚芳芳.中式园林景观意境与现代园林景观融合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02).

[2] 马杰.园林设计营造城市花园[J].北京农业,2011,(12).

[3]侯小利,贺春玲.环境艺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

[4]李青,沈虹.广州中心城区河涌滨水景观环境综合整治[J].中国园林,2011,(07).

[5] 星河湾:用心缔造高品质豪宅标杆[J].房地产导刊,2013,,(1):1.

[6] 星河湾品质营销谱写传奇[J].新营销,2013,(3).

[7]郑湘阳.山西园林与江南园林风格影响因素的比较[J].现代园艺,2011,(17).

[8]吴威,尚晓倩.城市公园中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手法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9]陆琦.中国南北古典园林之美学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10]王柱.浅谈中外园林艺术及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J].北京农业,(011)18.

[11]徐莹.浅谈Neo-Art Deco在室内设计中的显现——以北京星河湾为例[J].新视觉艺术2012,(4).

花艺景观设计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剪纸艺术;特征;环境艺术;结合;应用

广大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包含了比较丰富的文化含义,它不但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还具有像其他民间艺术一样的精神功能,即驱魔降妖、求吉纳福。剪纸艺术融入了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它具有比较明显的民族性。民间剪纸艺术拥有与众不同的形式美和特殊的含义,是民间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本文结合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深入探究在环境艺术领域剪纸艺术的应用情况。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1装饰性

剪纸主要用在灯花、顶棚花、墙花、门笺和窗花上,剪纸的使用领域决定了它的装饰性。剪纸艺术的出现和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在新婚、过节等喜庆的日子中,都会将剪纸画挂在灯笼上、门上、窗户上或者是墙上,以此来烘托喜庆的氛围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民间剪纸艺术的内容比较丰富,比如植物、动物、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经过大量的实践,剪纸艺术变得越来越成熟,色彩更加的鲜明有特点,线条变得更加的流畅。

2象征性和符号化

民俗文化的主要物化形式就是剪纸艺术,由约定俗成的花纹样式构成了剪纸的主要内容,中国民间艺术特有的文化氛围是剪纸的主要含义,剪纸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抽象化符号,比如锯齿纹、太阳纹、云头纹、绣球纹、寿宇纹、孔钱纹以及万宇纹等。使用抽象的符号不仅表现出非物质文化所传承的人类文化雏形,还会对剪纸制作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古人的审美观念和心理结构通过剪纸符号体现出来的,从索绪尔的观念出发,不一样的符号纹样代表着不一样的象征含义,传统的美术艺术注重图形的深层含义,剪纸中所使用的纹样和图形,表达着美好的愿望,比如祈福纳祥、繁衍生息等,人们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剪纸艺术上,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平面化

剪纸是二维的物化体现形式,借助平面化的视角将生活中的百态展现出来,剪纸艺术的特点制约着它的构成形式,线和点是剪纸的主要表现形式。剪纸的手法非常的多,包括八折、六折、四折和对折四种表现技法,这就使得剪纸具有了不一样的造型,比如重复型、均衡型和对称性。剪纸图案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图案形式上表现出形中形、同物多型或者是复合造型。

二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发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沿袭了西方早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其中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注重实用性的研发,这样的设计风格和国际化的设计风格非常的相似,给国内的设计者融入了相对稳定的设计思维形式。有的设计者对西方的设计思维进行了狂热的追捧,对于自己本国的设计元素却抛在了脑后。这种将传统文化抛弃的做法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改正,这是由于这种做法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特殊的设计特点,使艺术生命得不到延续。所以设计者们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将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将西方元素和本土化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设计理念更加的科学、合理。国内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民间剪纸艺术的元素融入其中,在剪纸艺术的传统造型中取其精华,将“形”的元素真正地使用好,使用现代设计中的构成元素,如重构、变异、错位和打散等,在剪纸元素的基础上开展二次创作,将其转变成比较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设计成品,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意象效果,这就使得国内的设计拥有了双重的审美特点,即现代艺术性和民族性,同时使现代设计领域里的文化内涵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国内设计者要将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发扬光大,将剪纸中的色彩元素和造型元素进行较大程度的发挥,使用现代化的设计方法演变出新型的设计理念,如巧用艳俗和化繁为简等,从而实现对视觉设计的再次创作。在提取中国元素的时候,一定不要照搬照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普遍民族性特点的元素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新作品,在现代形式美法则中将剪纸艺术的抽象性和二维表现形式使用好。所以现代的设计者一定要做好创新工作,不可以简单地复制剪纸艺术特点,而是要将其中的精华借鉴过来,进行再一次的创作和发挥,使剪纸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的应用

1中国古典园林领域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经常会使用到镂空设计方法,这是园林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剪纸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镂空设计上。镂空手法的使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营造园林意境的典型手法“透景”,“透景”就是借鉴花窗来设计的,花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将优秀的园林作品比喻成一幅画的话,那么它的传神之笔就是花窗,图象的寓意性和图底的变幻性是窗花艺术和花窗艺术的相同之处。首先,花窗的造型多种多样。图底的构成可以是精致华丽的,也可以是朴素淡雅的。花窗中比较常见的造型有规则的几何型,比如八角窗、方角和圆窗等;有具有明显生活气息的仿日用品造型,比如最为经典的花瓶型;还有模仿自然中比较美好事物的造型,比如具有典型代表的梅花窗。江苏扬州的什锦窗就是由十几种形状不同的花朵形成的空窗,尽管这些花窗的形状都不一样,却能给人展现出富有韵律和动态的美感享受。剪纸对物象的剪刻形式和花窗的构成形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是剪纸还对生活场景进行一定的描述。其次,设置花窗的时候都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园林花窗的设计图案和民间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与文化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比如花瓶门和花瓶窗象征着全家平安吉祥,然而民间剪纸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形象化的寓意。在形象中蕴含深刻的含义,这种寓意是劳动人们简单而崇高的美好愿望,古代的哲学理念对质朴的图形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花窗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园林建设者在设计中使用这项技术也是怀着无比崇高的心情的。花窗在设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借鉴剪纸艺术的寓意和形态,没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特点,仅仅局限于模仿的层面,这就使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营造意境的最佳手法就是花窗,通过漏景和透景将其艺术特点展现出来,人们可以借助花窗镂空的地方来观看景物,这是有别于直观观察的最有效方法。花窗起到过滤的作用,将物象变得更加细致、迷糊,从而给人一种朦胧美,将静止、孤立的场景突破了,给游览者以全新的感受,让他们感受着动态变化的园林景致。

2当代景观领域

当代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将景观元素和剪纸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传统元素和时尚元素,将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来。不仅要借鉴古典园林的移步换景法,还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比如大雁塔广场,它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广场,整体设计使用大唐的样式,同时还借鉴使用剪纸艺术。剪纸艺术由于地域的不同,将其划分成两个组成部分,即北派和南派。北派剪纸的主要代表地区就是陕西,该地区的剪纸具有明朗、流畅、粗犷和淳朴的特点。大雁塔广场的设计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是因为设计者的思路比较独特,将现代设计元素和传统设计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剪纸艺术的光芒得到展现,广场中的很多地方都比较具有地方剪纸的特点,比如指示牌、路灯和电话亭等,这些地方的装饰纹样全部使用的是剪纸中的传统图案,将设计理念和材料的现代性、造型设计和图案的传统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景观设计者们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大多来源于剪纸艺术,很多的景观设计师们都从剪纸艺术中获得灵感,比如广佛地铁的佛山出口处就使用的是剪纸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主要以玻璃材质为主,使用剪纸艺术的纹样,这就使得该出口非常通透,比较具有时代性和鲜明的特征。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有三点:第一,使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进行有力的传播;第二,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当做建筑标志,这样可以给乘客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与周围的事物形成统一体。

3建筑设计领域

建筑领域广泛地使用剪纸艺术,由于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而备受关注,比如上海世博会的波兰馆,它充分展现出剪纸艺术在建筑领域的独特魅力。假如波兰馆仅仅是从外形上使用剪纸艺术,那就和平面设计没有任何的不同,波兰馆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剪纸镂空技术,借助建筑物的三维空间感,使用光线创造出二维平面无法实现的艺术境界。白天阳光从镂空的雕花孔照射到馆里,给人展现出非常奇妙的光影世界,这样参观者就会享受到与众不同的光影新感受,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一天中光线不断的变化给人以感觉生命不断变化的情感。天黑以后,展馆内的灯光通过剪纸图案折射出来,将整个展馆显得那么别致。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设计苏州馆的时候,也将剪纸艺术融入其中。使用简练的方法将剪纸艺术融入其中,使人感受到无比深刻的精简效果。整个建筑物设计的时候,只是使用白色和褐色两种单纯颜色,点与线构成了比较强烈的视觉感受,这样整个建筑物群显得非常别致,将建筑物的灰色单调感彻底打破了。剪纸艺术通过大小不同的镂空白色图案,线条曲直、粗线变化将建筑物的装饰美展现出来,所以苏州园林在使用这样设计理念的时候,通过色彩的对比将视觉的效果展现出来,建筑物上褐色的线条也不会给人阴暗的感受,整个园林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

四结语

我国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瑰宝就是民间剪纸艺术,它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艺术魅力又远远高于生活,剪纸从诞生开始就和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勤劳朴素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不断地创作出剪纸艺术的顽强艺术魅力。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题材和造型拥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含义和强烈的生活色彩,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剪纸艺术后,其社会意义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剪纸艺术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比较强烈的适应性,随着设计创意的不断升级,艺术家们需要在民间艺术中获取更多的有用素材,使其更好地为环境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皮佳:《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现代园艺》,2015年第22期。

[2]王玉:《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开发》,《民俗研究》,2015年第3期。

[3]马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艺术科技》,2015年第7期。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