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

英语教育课程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1篇

作者:郝成淼 单位:江苏宿迁学院 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概况 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始便受到特别重视。在试点并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后,教育部迄今共批准了三批共100所高校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示范点项目学校的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另外,部分非示范点项目学校的实践也引起了较多关注。但是,也有许多非试点、非示范点学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却乏善可陈。笔者在访问部分示范点项目学校及非示范点项目学校大学英语相关网站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可归为如下三种主要形态: 1.基本沿袭传统课程体系的形态,即“大学英语(1)至大学英语(4)”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然自2002年初便开始启动,但走的是“试点→全面实施→示范点”的路子。其中试点学校为180所,示范点项目学校为100所,相较于全国841所普通本科高校(笔者注:教育部截至2012年4月24日统计数据)的总数来说,所占比例甚少。在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许多非试点、非示范点学校(如江苏宿迁学院)因政策、经费、传统、学生、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并未跟上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其所谓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即课程名称仍为“大学英语”,性质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为综合(基础/通用)英语,在1—4学期开设,合计16学分左右;这些高校虽也有一定的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选修课,但基本都是教师自发开设,未有形成体系;专业英语课程则由专业教师开设,未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与大学英语教学几乎完全没有关系。 2.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形态,即“综合课程+拓展课程”这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态的共同特点是压缩传统综合(基础/通用)英语课程,增加各类拓展课程,重新设定综合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学分分配与开课学期。其中,综合课程一般为必修课程,而拓展课程则既有必修课程,又有选修课程。但是,这种课程体系形态在不同高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综合课程方面,不同高校分别开设一至四个学期不等;在拓展课程方面,不同高校作出了不同的定性,一些学校基本定为人文性课程,一些学校基本定为专用英语课程,还有一些学校兼有;在综合课程与拓展课程的开设顺序方面,多数学校先综合课程再拓展课程,也有一些学校综合课程与拓展课程平行开设,打破学期限制由学生自主修读。以上海理工大学(该校曾为试点学校)为例,该校先开设综合课程,拓展课程则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包括英语语法、英语词汇训练与提高、交际英语口语、情景英语口语、中级英语口译、高级英语口译、实用英语写作、报刊英语阅读与翻译、英语报刊选读、影视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谈判、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10]。 3.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革命”而成的形态,即“专门性英语课程体系”受专用英语(ESP)及英语专业(EnglishMajor)教育等研究与实践的影响,一些高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革命性的尝试———彻底摒弃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基础/通用)课程,设置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完全专门性的英语课程体系。比如天津大学(该校为示范点项目学校,且曾为试点学校),该校的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英语读写译、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以及选修课程英语写作、翻译实践、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化、西方文化导论、英语影视欣赏、经贸英语等[14]。大学英语教育专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顺应了世界公共英语教育的主流,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存在的问题 综合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与建设情况可以看出,如今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现提炼如下。 1.政策缺陷影响课程体系建设 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主体的现行大学英语教育政策既是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又是其行动纲领。但是,政策制定者、实施者和目标群体之间对政策的控制层次不平衡,在信息的掌握与处理方面不对称,政策弹性与适应性不足,公平与正义方面也有问题存在,然而又缺乏配套的问责机制[15]。具体到有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规定方面,《课程要求》在内在逻辑上都存在混乱,存在前后不一致的表述:“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各高等学校应……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等[1]。看到政策规定的这些表述,实施者会有这样的困惑:大学英语是一门课程还是多门课程?大学英语是基础课程、素质课程、工具课程还是人文课程?大学英语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到底该如何定位?总之,政策本身的缺陷使得以此为行动纲领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在科学性上出现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2.实践与研究一定程度上脱节 学界近十年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取得的“一个总体认识、四种主要理念、四类主要模式”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说,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较为多元的科学视野。但是,在实践层面,许多高校(尤其是非示范点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循传统,视野狭窄,缺乏整体观念,忽视当代教育哲学的课程与教学思想,没有科学的课程理念,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应试化”倾向严重,对社会与学生的新英语能力需求缺乏有效回应,大学英语教材设计、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陈旧的局面未能有效扭转,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展现,大学英语教师无奈地停留在“教书匠”层面。#p#分页标题#e# 3.不同高校的课程体系形态存在较大不平衡 迄今,学界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属性定位)的认定依然存在分歧,主要存在“长期占主导地位的‘通用英语说’、发展势头强劲的‘专用英语说’和折中主义的‘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结合说’”三种观点[16],而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的认定直接影响着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构想与表述,自然会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产生影响。各高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呈现出基本沿袭传统课程体系的形态、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形态和在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革命”而成的形态等,除了传统、资源(经费、设备、师资)、学生等方面的差异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认定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大为不同,故而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态上出现较大不平衡。 总结与建议 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尽管改革已然十年,但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课题依然具有迫切性。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方面,如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并让研究切实地指导实践,如何去规避政策缺陷以使政策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行动纲领,如何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育性质问题使得大学英语教育的性质定位有一种兼具普遍性与前瞻性的思想指引,等等,都是接下来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各高校应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尊重学生,解放教师,发挥传统、资源、学生力量,借鉴先进高校经验,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方面作出更富建设性的努力。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2篇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告诉发展,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变得愈来愈大。然而,在不同地区,由于文化与地域的差异,使得英语的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不同。针对中国不同的国情,实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采取不同阶段的英语教程。使得不同地区的英语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得以促进不同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关键词: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比较差异研究

一、引言

经过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不同地域的英语教程水平也不相同。针对每个地区的经济情况以及发展水平,其发展的政策也都不尽相同。由于政策所规定的学习目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英语学习负荷各不相同。从而进行深思,就会得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下分别从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进行相应的比较。

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负荷差异

英语作为一本应用型学科,其教程特点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运用能力。由于政策的实施与规定,依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其对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在具体的大方向上,中国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还是主要针对“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主要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语言技能、说读能力以及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要求。以政策要求作为主要影响力,导致不同发展情况的地区对英语技能的学习负荷都不尽相同。[1]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就体现在考试能力上。不同地区学校招考时对于英语考卷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为了保持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英语考卷程度会较发展较为发达地区的简单。其中发达地区就以北京、上海、广州作为代表。其中上海的英语教育水平又可称为中国的标准水平。由于不同的考试能力要求,导致学生对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负担产生差异。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不同地区招聘单位对英语技能的掌握能力上。[2]由于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每个地区的企业发展情况也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容易受到外界企业的影响。其中,外企对于英语技能的掌握能力最高。从而这就导致不同就业倾向的学生对于英语技能的学习负荷也产生差异。

三、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家庭教育差异

与城市地区的孩子相比,农村地区孩子所受到的英语课程教育水平较为低下。这就是由于农村家长自身的文化修为受到限制的原因。由于自身的文化修养不高,对于英语技能的认知性不够,从而产生“英语是一门无用学科”的念头,导致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对英语的认知度产生偏差,从而使得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实施受到阻碍。并且,家长不热衷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使得学生的家长学习氛围不够浓烈,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课余时间,农村孩子需要利用课外时间为家庭帮忙干家务,减轻父母负担,这就导致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进度远远比不上城市学生。

四、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学校教育的差异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导致每个学校的教学设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具有较为发达的经济条件,使得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英语课程的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学教师的水平都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由于具有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环境,使得学生受到相对较为优越的学习环境。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较为强大,教师受到过较为完善的系统培训,其自身的英语知识量以及发音都能够与国际水平相接轨。每位英语教师的学历要求都相对较为严格,这就造成学生的发音标准会趋向于标准化,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构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部分发达地区还会为学校聘请外教,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英语环境,接触到更为标准的英语发音,有利于改善学生英语口音,利于未来发展。相比于发达地区的英语教育,发展地区的教育则稍显落后。甚至现在仍存在部分农村地区缺乏英语教师的现象,英语教育在部分地区还未得到及时的普及与发展。即使农村地区具有英语教师,其英语教师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发音标准较偏向乡土化,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够得到正确的英语教育,不能进行标准的英语发音。

五、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地区文化的差异

不同地区具有其各自不同的文化风格。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条件都不尽相同,这就造就了不同地区的英语教育课程的差异。部分城市较为重视英语教育,政府等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使得学生对其具有较大的重视程度,也从另一方面督促家长监管学生学习英语。外界环境因素也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积极开展英语学习辅导班等,引领英语学习新潮流。学生处于这样的社会文化下,就能够积极的进行学习英语,热爱英语。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还能够通过一系列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如图书馆中丰富的英语资源、层出不穷的英语辅导班、随处可听的全英文广播等。通过所处可见的、生活中的小地方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而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而言,英语是一个“稀罕物”,英语的“珍贵性”阻碍英语的发展,从而阻碍学生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其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不断地用,只有将其用于生活才能够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这也就表明英语是需要从生活中获取的。所以,营造一个良好学习英语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六、结束语

通过对发达地区(特别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与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比较,容易发现其不同地区在英语教育上的差异。上文通过对比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负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

作者:王聃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3篇

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专题研究述评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本专题的13篇论文皆以2001年以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为背景,以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如何应对新课改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为主线,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那丽芳、秦本彬以云南几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教材、学生试讲及教法、师资状况,从课程设置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两方面阐述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以面对新课程观[3]。王来喜教授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应对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包括“同时使用两本教材”、“开展小组研究项目”和“写学期论文”[4]。虞洁在解读《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的基础上,对华东地区几所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概括进行访查,总结教材、教法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将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微格教学、教师口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细类;分散、延长教学实践时间;利用课堂示范教学等[5]。董岩紧扣新课程标准,对改革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性、教学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展开探讨。各项对策具体直观,值得高师院校借鉴[6]。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学方法研究

本专题共有七篇论文围绕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实施采用的教学法展开研究。其中四篇论文力推任务型教学法。周晓琳提出“树立源于中学、高于中学的教育理念”,提倡“强化探究性教学”以应对任务型教学法对传统教学理念、高师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的挑战[7]。另外三篇分别对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协商教学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使用进行论述。陈少薇认为“反思性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师生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范生批判反思能力,有效地将英语教学法思想内化为教学能力。”[8]应丽君教授针对现行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论述和归纳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成效[9]。刘夏芬教授建议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学生三方的协商,优化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提高教学质量[10]。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之教学手段研究

在本专题中,笔者所谓的教学手段是指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等硬件条件。该专题的七篇文章均为实证性研究,包括微格教学、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信息技术、QQ空间、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极具时代性和前沿性。研究结果多以试验数据形式呈现,彰显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对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远程教育应用于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可培养师范生反思性学习和“教学行为研究”的能力[11],为从教以后开展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微格教学、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中的“虚拟”和现实的教学终究还是存在差距的,特别是师生角色的虚拟如若运用不恰当则会出现游戏效果,导致“劳民伤财”。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学理论研究

本专题的四篇文章将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国外教学或学习理论结合研究,为我国英语师范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言献策。陆晓彬深入论述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培养的多维切合,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强调评价的多元性[12]。李金妹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从教育经验观和“从做中学”两方面探讨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加强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实践性的启示[13]。苏秋萍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四大属性与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强调教学中的互动、学生多层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从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环境等多方面全方位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革途径[14]。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师培养研究

虽然关于教师培养(本文专指教师职前培养)的专题研究论文只有三篇,但是,教师培养的话题却贯穿于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各类相关研究的始终。究其原因,是这门课程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英语教师所决定的。然而,现行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重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讲解,轻理论与实践结合训练;教学法教材陈旧、单一;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未变;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等问题具有普遍性,成为制约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师范生的瓶颈。针对已成共识的问题,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应对策略。盛红梅教授从哲学的高度提出并倡导新的课程观、时空观、主体观、评价观,为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如何更好的培养未来英语教师开创了新思路[15]。赵晓光在加强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师范生从教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力保课程目标的实现[16]。郭粒粒从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习规律、情境教学的运用、多元化评估体系的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四个方面开展对策研究,为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指引方向[17]。姜忠平、黄衡田二位教授围绕新课改下高师英语教师教育问题提出贯彻四类目标:“情谊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审美目标”和发挥三项教育目标功能:控制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以保证英语师范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18]。

研究综述

基于上述对新课改实施以来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相关研究论文的梳理与简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客观,但有待深入

各项研究对高师院校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该课程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且论述客观。在感性和经验层面充分肯定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英语师资职前培养方面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但是对其学科性质和学科定位的科学性和理论性缺乏论述。同时,普遍承认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程评价、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但是,各种标新立异的对策多数处于理论构想阶段,尚待验证。#p#分页标题#e#

研究方法简单,缺乏多样性

研究方法以简介性和经验性研究为主,缺乏方法论研究、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型的科学研究。在已有研究中,实证性研究论文只有十篇,而且其研究成果有待论证和推广。所以,转换已有研究范式,开展多维度、多手段的科学研究成为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应该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调动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一线教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同时,调研师范生的学习需求与社会的就业需求,以需求分析为出发点进行实践研究。以此模式能够促使高师英语教学论课程的研究由单纯说理走向理论与实践更完美的契合,凸显该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研究领域广泛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研究

内容多样但缺乏深入性和时代性由汇总图表数据信息可以发现,尽管该领域的各项研究从八个维度开展,但是仍然存在盲区。例如,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材开发;与其它高师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的结合;与其它学科教学论课程的跨学科研究等专题。所以,以普遍联系的哲学观为方法论依据,开发上述专题研究是可行的。此外,国内外对比研究、课程评价研究虽有涉猎,但是不够深入,尤其是对比研究缺乏时代性和全面性。只有发展的观点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竞争的优胜劣汰。所以,对比研究既要研究国外该课程改革的历史又要洞悉其最新改革动向,去粗取精、求同存异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课程评价研究等新专题应紧跟国内新一轮教育改革步伐,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4篇

英语教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学生英语学习带来了新的动力,但同时也对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如何应用好现有的教学材料与教学工具,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整个课程改革教学效果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以及继续教育课程的有效设置对于现阶段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又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在这一背景下,以实际的教学管理经验为参考,结合英语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对新课改下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从教师层面为促进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英语新课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建议

教师继续教育是在某一教学环境下,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水平,强化教师专业水准而开设的教师岗位的培训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往往采用课程培训的形式来开展。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应用性以及学生的综合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其对于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整个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课程的有效设置又对教师学习的实际收获以及综合素质的强化有着直接影响,所以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究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时,应当重点对继续教育课的课程设置进行探究,进而以科学的课程设置来与英语新课改工作相结合,实现以教师素质的提升带动新课改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

一、英语新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文章在本节首先探讨英语新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挑战,进而从教师提升的新要求方面切入,探究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以为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提供相关的参考,进而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与应用性对教师英语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英语新课程改革对于英语教学内容的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不能按照应试的要求进行照本宣科,课程知识的有效传授需要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的拓展,进而指导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保障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有效掌握,进而改变传统机械化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教学新内容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对知识的研究深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不仅要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要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研究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知识的有效结合点,进而保障新课改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与课堂的优化组织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英语新课改对于传统机械化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优化的要求,进而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课程授课时,应及时的改革传统的机械化教学的方法,进而构建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课堂,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还能获得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化,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一要求同样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应当对教学水平的二次提升重点关注。

(三)教学内容的讲授与教学方法的采用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标准

英语课的有效授课以及英语教学方法的有效采用又对传统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还应当积极的在课后与学生就相关的英语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乃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都应当进行强化教育,进而进一步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

二、科学规划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推动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根据文章之前的分析,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于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知识探究深度、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一线的英语教师又将面对新的挑战。因此现阶段为了综合提升英语教师的素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课程改革对于英语教师的新要求,进而从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水平以及教师素质方面来再次的提升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最终以教师的力量推动英语新课改的有效进行。

(一)以英美文学为载体开展英语教师专业培训课程

在开展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培训组织人员首先应当以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开展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课程。一方面,以英美文学的再次学习来增强英语教师的英语知识储备,进而保障英语教师在开展新课程教学时能够充分的引入丰富的英语知识,保障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充分解释,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教师对于课程知识的充分探究,再次强化教师对于知识的探究能力,进而保障英语教师以新角度开展课程教学时能有效的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化研究,找到教学内容与课程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进而保障新课改英语的有效进行以及教学内容的充分讲授,最终从专业教学层面促进新课程改革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进行。

(二)课程指导与小组探究同步进行,再次强化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组织方式的新要求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再强化课程也有着显著的必要性。这一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实际的应用性,即以课程教学带动教师教学能力的直接提升。因此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教学组应当积极的将课程指导与小组探究结合,一方面借助专业教师的研究成果传授最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则是以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来让教师对各种实际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和演练,继而保障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能够直接获得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以为后期英语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方面的保障。

(三)重新开设教育学基础课,提升教师基本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师生关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教育仍然需要受到高度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时,教师基本素质教育仍然应当作为继续教育的重点课程被安排入相关的课程设置过程中,例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规范等需要再次的进行重点的讲授,进而使得英语教师在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重新的梳理自己的对于英语教育教学的认识以及对于教师职业的认知,以保障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新要求的环境下,英语教师能够继续坚持自我,既处理好教学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又能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保障更好的精力与水准投入到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推动英语教学再次获得层次上的提升。

结束语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于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知识探究能力、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师培训部门应当以新的教学要求为参考,对课程的设置做出有效的探讨,进而设立以英美文学为载体专业培训课程,设立课程指导与小组探究结合的教学技能培训课程以及教师基本素质再次提升的课程,以从教师的角度对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最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苗宁.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58-159+162..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5篇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是当前各高校在英语专业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提升的重要内容。在各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英语教学法课程都是高校整体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着高校整体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发展质量。如何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法课程质量,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以完成高校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已成为高校重点研究的教学内容之一。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不论是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的发展建设,还是对各高校加强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是民族兴旺和延续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想要稳定持续发展,教学就必须顺应时展的步伐。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在新世纪下的发展就是适应时展的表现形式之一。高校只有实施创新的教育改革模式,不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才能不断为社会的创新发展提供助力,尤其是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对高校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一书中,作者结合多种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宗旨,总结英语教学的多种目标观念,通过对多元化英语教学目标课程的设置和详细讲解,旨在将多种社会科学、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文化知识及学术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英语专业知识相结合,建立一种具有多样性、选择性和灵活性的英语教学法课程模式。该书的读者对象广泛,适用性强,对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具有指导意义。当前国内英语教学法课程构建在教学设置和教学模式上都普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没有被彻底解决,直接长期制约着我国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普遍认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存在只是属于课程全面化的点缀存在,其课程本身并不具有太多的存在意义,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英语教学法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列在教学大纲之内,以至于该门课程长期以来没有适用的专业教学材料和使用计划,随意性教学环境下促使该门课程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教学规划和设置,这是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法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陈旧乏味的形式主义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指导目标,对学生教学指导性不强,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当今教育教学不断发展改革的大环境下,各类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但是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是抱旧守一,对自身的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发展,“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方法还在被应用,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效果,传统的形式主义教学缺乏对创新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的学生在英语教学法课程方面缺乏创新的学习精神和能力。

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要不断完善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层次完整性。英语专业教学法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牢固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并注重其所学英语专业知识的有效操作性和实践性。所以在构建完善的英语教学法课程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通过灵活的手段和方法来安排和调整英语专业教学法课程层次,突出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解决教学方法制约英语教学法课程发展的问题。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英语教学法课程结构还要不断增强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系统性。系统性教学的有效规划和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在英语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和学习规划。有效的系统性英语教学法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初始就形成一个较高的学习意识,并且在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整的教学系统的规划和引导,循序渐进的教学课程会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兴趣。并且,完善的英语教学法课程设置系统,对于帮助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都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

作者:赵蓉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慕课 成人英语教育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44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of Mooc make it develop rapidly and spread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every country. The appl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Mooc ineducation in China is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many problems need to be explor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combing the existing course Mooc video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et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problems for courses inEnglish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deas.

Keywords Mooc;English educ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0 引言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展迅速,已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张成艳 2015)。世界各国教育机构十分关注慕课的开发及推广。成人教育机构和研究者也积极探索慕课在成人教育中的前景、挑战及实施措施等。不过,慕课在我国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及建设正处于摸索阶段,许多问题有待探索。例如,成人英语教学中慕课的课程设置等问题。本文在调查成人学习者学习特征、梳理现有慕课课程特征、制作慕课视频并让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探讨成人英语教学中慕课的课程设置,并提出相应的设想。在本文中慕课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慕课在整个成人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中的比重、课时占比以及慕课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1 成人学习者学习特征

成人教育学习者群体有其独特的学习特征。这种特殊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成人英语教学过程。因此,深入了解其特殊性能让慕课课程设置更有针对性,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往很多研究(如Garrison 1997; 谢黎嘉 2014;唐韶P 2014;张成艳 2015等)谈到了成人英语学习者群体的特殊性,不过,多数论述是基于文献梳理,缺乏基于调查的量化数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频率、学习目的、学习困难、慕课学习经历以及对慕课的期望等多方面总结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以期呈现成人学习者学习特征更全面的概貌。

我们向上海某理工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中学习者随机发放了50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7份(有3份未回答有慕课学习经历和期望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有效问卷作答的分析,我们发现成人学习者呈现以下学习特征:

(1)学习目的明确,自控力较好。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主要集中在提高。工作能力和学历层次两个方面,他们的兴趣点则集中在提高英语交流能力以及用英语获取最新信息两方面。不管工作多忙,80%的同学坚持每周1次的自我学习,30%的学习者坚持每周2-3次的自我学习,每次学习时间为1-2小时,少数同学每次学习时间超过2小时。这说明他们有现实的需求,能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好学习时间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2)碎片式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间上,由于成人学习者在社会上、工作中及家庭里扮演多重角色,他们可支配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他们的学习相对零散不集中,70%以上的学习者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学习,还有20%的同学利用工作日少量的休息时间进行学习。

(3)精力不足,缺乏学习方法,自我学习有困难。60%接受调查的成人学习者表示自我完成慕课课程学习有困难,其中20%的调查者表示完全不能自我完成。其中最大的原因包括精力不足和缺乏学习方法。他们希望能在学习方法上也得到老师的指导。

(4)对慕课有期待,但不希望慕课替代课堂教学。在接受调查的学习者中,65%的学习者之前没有参与慕课课程的经历。在问及他们对慕课的期待与态度时,10%的学习者表示不喜欢慕课,50%的学习者表示可以接受和非常愿意尝试慕课的学习,其余学习者则觉得无所谓。不过,100%的同学认为慕课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其中,10%不喜欢慕课的学习者不赞同采用慕课的授课方式,80%的学习者认为慕课最好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且最好不要超过整个教学时间和课程内容的一半。

2 现有慕课特征

2011年秋,慕课在美国迅速崛起。经过几年的发展,慕课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和体系。以慕课教育“三驾马车”Coursera、edX和Udacity 为引领的慕课课程,无疑对当前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呈现出许多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课程资源的公开性和网络技术让学习者打破了空间的界限,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传播到世界最偏远的角落;课程资源的多样性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可以做到真正的按需选择及按兴趣选择;世界一流教授和专家保证了课程资源的优质性。这些优势使慕课课程“以爆炸式速度超越国界蔓延开来”(张鸷远 2014)。

慕课的优势和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应客观地看待慕课的作用,要清楚认识到现有慕课课程的不足。对成人学习者来说,目前的慕课课程存在以下“短板”:

(1)缺乏针对成人学习者学习要求、学习方式及学习目的的慕课课程。以慕课教育“三驾马车”Coursera、edX和Udacity 为引领的慕课课程要求学习者注册学习,完成所有内容学习并通过考试方能获得学分。课程选择多样,但课程和成人学习者的需求有一定差异。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些课程注册学习人数可能爆棚,但通过率极低。原因在于慕课学习对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及知识基础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成人学习者精力不足、学习时间少、缺乏学习方法等特征导致他们难以自我完成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核。

(2)现有的慕课课程集中在知识传承类基础课程上,这些课程更关注知识的传承和知识体系的构建,缺乏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是成人学习者十分需要的。

(3)缺乏师生间的即时互动,不太适合实验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在慕课课程学习中,学生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相关的参考答案。但这种互动有别于课堂上面对面的即时互动,老师无法看到学生在现场学习情况,因此不适合实验实践类课程。具体到成人英语教育上,像口语和演讲这类需要学生现场操练及教师现场指导的课程,采用慕课形式授课就不那么合适。

3 成人英语教育的慕课课程设置

基于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对慕课的诉求以及现有慕课发展的状况,很有必要深入探讨慕课在成人英语教育中的设置问题。具体而言,我们亟需探索以下问题:在成人教育中,是否可_始单独的慕课课程,即某一门课程完全采用慕课课程的教学模式?哪些课程可以采用慕课形式?慕课课程安排在哪个阶段合适?慕课在整个成人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时间中占比多少合适?如何在成人英语教育中发挥慕课的最大作用?

基于我们的调查及现有慕课课程特征,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1)对成人英语学习者来说,慕课不可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可以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换言之,可以不开设单独的慕课课程,而是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慕课视频,让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通过慕课视频自我学习。这样,既可减少课堂教学学时,又可节约成人学习者花费在上课途中的时间,还可发挥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2)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形式的慕课视频,其内容占比不宜太多,最好不超过一半;其在教学时间的占比上,也不宜超过全部教学的一半。(3)作为课堂辅助形式的慕课视频,适合放在第二学期以后。根据调查,65%的成人学习者没有慕课学习经历,对慕课不甚了解。因此,更合适的做法是在他们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向他们介绍慕课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慕课学习,效果会更佳。(4)慕课教学视频中除了知识的讲解外,还应包括相应内容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以避免成人学习者因为不知如何学习而放弃慕课部分的学习。同时,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可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率。(5)为了确保慕课学习的效果,对成人学习者的考核应配合课程设置方面的变化,慕课学习内容应成为考试考查内容。但在考试之前,教师最好能帮助成人学习者进行一定的复习指导。结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及对慕课的诉求,优化慕课课程的设置,达到课堂教学与慕课良好的互补协作效果。

4 结语

成人学习者的独特性决定了成人英语教育中慕课的开发与应用有别于现行慕课课程的设置。应结合成人学者的学习特征及对慕课的诉求,开发与成人英语教育课堂教学配套的慕课视频,搭建适合成人学习者的慕课平台,形成的良好课堂教学与慕课视频互补协作机制。慕课课程在我国成人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希望今后有更多深入的研究探索并推动慕课在成人英语教育中的开发及应用。

本文系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题“慕课环境下承认英语学习者移动学习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Garrison, D.R. Self-directed learning: 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1997 (1).

[2] 唐韶凤.基于成人英语学习者特征的移动学习探索研究.成人教育,2014(4).

[3] 谢黎嘉.网络环境下成人英语教学双导新模式的构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实践英语教学基础教育改革

我是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股春风,步入教师行业的一名新教师。当我初次站上讲台的时候,我就发现初中教材已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我上初中时的教材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旧教材中的“难、繁、偏、旧”内容被删除了, 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了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材的内容也变短变得更有趣了,尽管这样,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仍然没有落下或遗漏。我想,每个初中英语教师都是乐于这个改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是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迎接这次课改,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怎样推动这次课改呢?下面是我的一点想法以及对自己的要求。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语音语调及口语表达能力得培养。中国的英语教育现状是,大部分的无论中小学生或是大学生,都是考试高手,但在口语表达上却是“低手”。有些外国友人戏称我们的英语教育是哑巴式教育。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世界的发展日益趋向多元化,国际交往增多,文化的流动与沟通日益明显,我们也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其次,我们也应该改变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方式。在许多学校,尽管教材变了,大纲变了,但是许多教师仍然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课堂上,总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沫横飞,学生在座位上奋笔疾书。老师主宰了整个课堂,把苹果揉碎,硬塞给学生,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己思考,只需要机械式的记忆。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累得不行,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很辛苦,但是学生没有经过自己消化的东西总是记不牢,教学效果也差。这样长期下来,学生自由练习少,口语、听力差的现象在许多学校都很明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将教育定义为:“教育就是学习,教育是主体性的学习,教育是终身性的学习,学习将由维持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由此看出,发挥学生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进行丰富的信息交换和交流,才能向高级发展,否则,只能是封闭、落后。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 英语 德育

英语现在已经成为小学课程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它越来越多的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反对应试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日常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老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征认真地挖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方式,持之以恒的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冀教版的“Learning English”英语教科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我在此将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渗透尊师敬亲的思想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 mom,You are the best mother in the world!”等等。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情境表演,排演儿童剧目等。

二、渗透讲文明讲礼貌的思想

在教授“I’m sorry”“Excuse me”这些出现频率很高的礼貌常用语时,我创设了一些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情境一:下课的时候,LiMing把正在写作业的Jeeny的书碰掉了,他该怎么说?情境二:Liming和Danny约好9点去动物园,可是等到9点半了Danny才来,他该说什么呢?学生们积极进行表演。“I’m sorry.”“That’s all right.”通过表演学生们可以知道应用的场合极多,并理解这句话是用来表达自己做错事时的抱歉心理。由此学生们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并知道做错了事应该诚恳的道歉,从而逐步养成理解、关怀的情感品质。

同样对于“Thank you”这一更为常用的礼貌用语,教师要提醒学生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渗透守秩序,注重公共道德的思想

The car goes quickly ,and the child ran into it and hurt his leg 。这道题是选词填空,按要求完成后,我问学生“If you are the car driver ,what will you do after you hurt the boy?”学生回答大致有三种:一是立刻离开,二是马上送医院,三是进了警察局,针对这些回答,我又问“你会见义勇为吗?你对坏人坏事会作斗争吗?你要注意交通安全,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生命只有一次,上学放学骑车宁愿慢一些。这样,进行了一次思想道德和交通安全教育,这些学生都表示会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四、渗透爱劳动的思想

“Do you usually help your mother do housework?”“Sure,I can cook; I can clean the bedroom; I can water the flowers.” 将学生分成几个人一个小组,让他们填写一个能力调查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调查,鼓励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

五、渗透礼节教育的思想

我们学习英语,在教学中要注重灌输西方社会的礼节教育,也就是gentleman风度和lady淑女形象以及ladies first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运用社会日常情景进行对话时可以告诉他们接待的礼仪,如第一次见到来访者或客人应握手道好“how do you do?或how are you?”在介绍两位同性认识的时候,介绍的次序,先介绍年轻、地位低者给年长、位尊者如:可说Mr(地位高者),may I introduce Mr(地位低者)。结束会谈后,应起身握手道别,送来宾出门。

通过几个学期的整合,我发现我们班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无论是凝聚力上还是行为习惯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英语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鲜活、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德育素材,在今后教学中要继续坚持渗透德育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陈艳红.关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1(5).

[2]骆颖君.英语谚语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9).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9篇

 

一、“英语双导师制”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我国中小学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需要重新设置并进行调整。2004年10月,教育部启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第一稿。2005年10月,教育部组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工作组,2010年12日递交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及系列专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2011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只规范了教育类课程目标和设置。对学科专业课程没有进行设置。为了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并有效地执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河南省“校-地协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创新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英语双导师制”的实施能有效地提高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教师和中小学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和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和实习工作,形成中小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发展体系。

 

二、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内涵

 

“双导师制”主要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也指大学教师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中小学学生和幼儿的机制,蕴含了3种“双导师”制度: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授课教师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对进行教育实习的高年级师范生,既有来自高校的跟踪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双导师制”的实行,将有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

 

英语“双导师制”是指,让中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并指导实习工作,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我们在设置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中要突出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培养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外语去获取外国课下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能用外语宣传祖国,介绍我们的科学文化。”鉴于以上观点。我们在大学阶段英语教育专业开设英文课程: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语言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文体学;英语教学评价;语言测试;旅游英语;商务外语。还需要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英译课程,例如:学习《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经典的英译本。让学生以自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为根本,借鉴学习外国的文化,同时积极使用英语向世界传播和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和世界梦。

 

英语教育实习采用河南师范大学的分流实习模式。学生自愿选择学术、应用和英语教育三个方向。选择学术方向的学生主要以考取研究生为目的,只要参加校内见习就可以,其余时间复习考研;选择应用方向的学生可以到外企和翻译公司等地方实习。选择英语教育的学生参加校内见习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类学生的实习时间都是一个学期。

 

实施“双导师制”:对高等院校在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既有来自高校的指导教师,也有来自实习中小学校的辅导教师的指导;对中小学生,既有来自本校的专任教师,也有来自高等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进行授课,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小学、中学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三个方面。本文主要谈论前两个方面,主要探讨学习领域和相关模块。

 

(一)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小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小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我的国际影响力。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小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小学听课指导,英语专业师范生到小学实习一个学期。高校英语教学法教师与小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研教改。

 

学习领域 建议模块

 

1.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2.英语专业基本技能

 

3.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技能

 

4.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英语语音;精读;泛读;英语语法;英汉翻译;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语言与文化;英文经典名著选读;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名著选读;汉语古诗词英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第二外语等

 

6.英语教育实践 实施双导师制,分流见习、实习。(18周)

 

(二)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设置

 

中学职前教师英语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了解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学习适合中学生性格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使用英语向国外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师范院校实施“英语双导师制”,让中学英语名师到师范院校授课,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到中学听课指导,师范生到中学实习一个学期。

 

学习领域 建议模块

 

1.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2.英语专业基本技能

 

3.中学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技能

 

4.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

 

5.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 英语语音;精读;泛读;英语语法;英汉翻译;英语视听;英文电影欣赏;英文歌曲欣赏;英语口语;英文写作;中学学英语教学法;英语微格教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报刊选读;语言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语言学;文体学;英语教学评价;语言测试;旅游英语;商务外语;中国传统文化;中华经典名著选读;汉语古诗词英译;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第二外语等

 

6.英语教育实践 实施双“导师制”,分流见习、实习。(18周)

 

综上所述,我们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国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当代时展的需要,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实施“英语双导师”制,探究切合我国实际的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模式,提倡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型,努力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育实习  “英语教学法” 改革 

一、引言 

“英语教学法”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重要课程,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提供了必要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国内外教学流派及理论,加深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但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仅仅通过课堂学习就能够完成,课堂上提供的试讲机会毕竟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教育实习是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进行了近10年的教育实习,从中反映出的问题表明“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目前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实际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同2所省级重点高中、2所省级重点初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9月安排实习生到上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作为实习带队老师,通过同实习基地老师的交流,旁听实习生讲课等形式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虽然已经过了近四年的专业学习,但很多实习生的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具体体现为语音语调不准确,语法基础薄弱,讲不清楚语法概念,课堂用语不规范、较单一、口误多等。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时间活动来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有系统且扎实的专业技能。初高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实习生由于专业基本功不扎实而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会误导学生,甚至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在教学法课上已经学过了教授语言知识的理论和技能,可在实践中实习生又采用了他们熟悉的老套路,即“讲解-呈现-练习”,教学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没有体现 “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往往只注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忽略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比如,在一堂高一的英语课上,实习生作为讲授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她既没有介绍课文相关背景知识,也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和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只是枯燥地讲解单词的用法,然后翻译难懂的句子,又回到了过去的语法翻译法的讲授模式中,结果是几乎2/3的学生在睡觉。如此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仅仅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根本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的“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语用能力”的目标。 

3、教学研究能力欠缺 

当代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培养学生就是教他自己去找路,而不是教师领着走路,更不是抱着走路”。教师只有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很多实习生抱怨给她们的班级太差,学生掌握的词汇太少,初中的知识太简单,几句就讲完了,很少有实习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孰不知教学研究是教学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积极反思自我,分析评估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科研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 

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中学生都有好奇、爱动、好表现的特点,而新来的实习老师常常成为其课堂谈论的对象,而实习生没有教学管理经验,对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或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或是严厉地高声呵斥,甚至有变相体罚的情况出现。缺乏课堂管理的经验,实习生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英语教学法”课程现状 

1、课时少、讲解粗 

“教学法”课程只开设半学期,共计34学时(2学时/周),但要讲授的内容涉及18章之多,因此教师多粗略讲授理论,忽视了隐藏在教学行动背后的思维技能,学生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很少积极地思考讨论,这也导致结课后对该课程印象淡漠,在实习中根本不能把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联系起来,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和实践相脱节。 

2、教材旧、兴趣低 

笔者学校目前使用的是王蔷主编的

《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该书基本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通过反思、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该书既无教师用书也无相应配套教材,缺少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对国内外前沿教育教学理论涉及不多,每一章节结束也没有练习、思考题供学生使用,教材中的实例已和现代实际脱节,因此学生在阅读该书时普遍兴趣不高,觉得枯燥乏味。 

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教学法”课程是2个班甚至4个班合堂上,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的人性化教学,也难以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活动和试讲活动,该课程内在的教学实践性质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老师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质疑批判的精神;其次部分教学法任课教师自己都缺乏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了解,既没有在中小学教学的经历也也没有深入中小学进行过调查研究,因此讲起课来很吃力,抓不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难免陈旧单一,难以保证教学法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四、“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几点举措 

1、强化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其作用不容忽视,“教学法”任课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现实的教学形势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前沿的英语教学动态,有一定的中小学教学经验或定期去中小学听课,走访优秀教师,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要从向学生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帮学生建构知识,从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寻求新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法”课程的前瞻性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法”课程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构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从向学生“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 

(1)改变灌输知识的陈旧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对国内外教学流派的学习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书籍,让他们在课后自行阅读并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然后在课上进行汇报,其余小组可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查漏补缺并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还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注重知识的接受和储备,忽略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教师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知、参与合作,以此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以听说读写教学技能的训练为例,教师让学生从网络下载不同版本的初高中英语教材,自行挑选一课进行试讲、说课或专题讨论,然后全班进行点评,总结出授课原则和方法,最后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观摩全国各地名师讲课录像,然后谈感想,谈体会。以上的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开拓了视野,了解了实际教学,还通过自身体验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法课程所无法企及的。 

(3)合理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旧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开展有效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开阔教育视野,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枯燥难懂的教学理论知识配以图文声音或动画效果使之变得直观生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拓宽了“教学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件评比,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她们以后的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充实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实际教学形势的变化日新月异,而编写教材的速度远远落后,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教教材、学教材”的窄化教学理念,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国外有研究表明,一套教材的利用率最多60%,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大众传媒等更为广泛的非书面印刷品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多阅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基础英语教育》、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小学版)等期刊杂志,及时了解中小学教学动态并向学生介绍相关信息,开拓他们的视野。 

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即每个学生至少去中小学听课1次,每学期定期请中小学教学名师到学校做专题报告会,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学生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状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能获取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有利于他们在实习中较快地进入角色,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

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 

4、加强学生师德教育,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能当一个合格的老师,其实不然。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要完成科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首先,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加强自身修养,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体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的示范过程。其次,敦促学生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并向他们介绍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加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五、结语 

教育实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机会,同时也是对他们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挑战,而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往往如实反映了我们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偏差。时代在变化,中小学教育现状在变化,旨在为中小学培养英语教师的“教学法”课程更应该进行改革。本文分别从师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和德育4个方面为该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以此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教育实习  “英语教学法” 改革

一、引言

“英语教学法”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重要课程,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提供了必要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国内外教学流派及理论,加深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但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仅仅通过课堂学习就能够完成,课堂上提供的试讲机会毕竟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教育实习是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进行了近10年的教育实习,从中反映出的问题表明“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目前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实际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同2所省级重点高中、2所省级重点初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9月安排实习生到上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作为实习带队老师,通过同实习基地老师的交流,旁听实习生讲课等形式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虽然已经过了近四年的专业学习,但很多实习生的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具体体现为语音语调不准确,语法基础薄弱,讲不清楚语法概念,课堂用语不规范、较单一、口误多等。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时间活动来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有系统且扎实的专业技能。初高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实习生由于专业基本功不扎实而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会误导学生,甚至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在教学法课上已经学过了教授语言知识的理论和技能,可在实践中实习生又采用了他们熟悉的老套路,即“讲解-呈现-练习”,教学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没有体现 “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往往只注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忽略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比如,在一堂高一的英语课上,实习生作为讲授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她既没有介绍课文相关背景知识,也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和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只是枯燥地讲解单词的用法,然后翻译难懂的句子,又回到了过去的语法翻译法的讲授模式中,结果是几乎2/3的学生在睡觉。如此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仅仅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根本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的“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语用能力”的目标。

3、教学研究能力欠缺

当代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培养学生就是教他自己去找路,而不是教师领着走路,更不是抱着走路”。教师只有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很多实习生抱怨给她们的班级太差,学生掌握的词汇太少,初中的知识太简单,几句就讲完了,很少有实习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孰不知教学研究是教学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积极反思自我,分析评估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科研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

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中学生都有好奇、爱动、好表现的特点,而新来的实习老师常常成为其课堂谈论的对象,而实习生没有教学管理经验,对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或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或是严厉地高声呵斥,甚至有变相体罚的情况出现。缺乏课堂管理的经验,实习生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英语教学法”课程现状

1、课时少、讲解粗

“教学法”课程只开设半学期,共计34学时(2学时/周),但要讲授的内容涉及18章之多,因此教师多粗略讲授理论,忽视了隐藏在教学行动背后的思维技能,学生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很少积极地思考讨论,这也导致结课后对该课程印象淡漠,在实习中根本不能把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联系起来,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和实践相脱节。

2、教材旧、兴趣低

笔者学校目前使用的是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该书基本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通过反思、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该书既无教师用书也无相应配套教材,缺少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对国内外前沿教育教学理论涉及不多,每一章节结束也没有练习、思考题供学生使用,教材中的实例已和现代实际脱节,因此学生在阅读该书时普遍兴趣不高,觉

得枯燥乏味。

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教学法”课程是2个班甚至4个班合堂上,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的人性化教学,也难以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活动和试讲活动,该课程内在的教学实践性质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老师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质疑批判的精神;其次部分教学法任课教师自己都缺乏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了解,既没有在中小学教学的经历也也没有深入中小学进行过调查研究,因此讲起课来很吃力,抓不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难免陈旧单一,难以保证教学法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四、“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几点举措

1、强化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其作用不容忽视,“教学法”任课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现实的教学形势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前沿的英语教学动态,有一定的中小学教学经验或定期去中小学听课,走访优秀教师,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要从向学生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帮学生建构知识,从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寻求新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法”课程的前瞻性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法”课程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构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从向学生“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

(1)改变灌输知识的陈旧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对国内外教学流派的学习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书籍,让他们在课后自行阅读并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然后在课上进行汇报,其余小组可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查漏补缺并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还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注重知识的接受和储备,忽略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教师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知、参与合作,以此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以听说读写教学技能的训练为例,教师让学生从网络下载不同版本的初高中英语教材,自行挑选一课进行试讲、说课或专题讨论,然后全班进行点评,总结出授课原则和方法,最后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观摩全国各地名师讲课录像,然后谈感想,谈体会。以上的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开拓了视野,了解了实际教学,还通过自身体验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法课程所无法企及的。

(3)合理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旧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开展有效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开阔教育视野,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枯燥难懂的教学理论知识配以图文声音或动画效果使之变得直观生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拓宽了“教学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件评比,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她们以后的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充实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实际教学形势的变化日新月异,而编写教材的速度远远落后,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教教材、学教材”的窄化教学理念,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国外有研究表明,一套教材的利用率最多60%,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大众传媒等更为广泛的非书面印刷品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多阅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基础英语教育》、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小学版)等期刊杂志,及时了解中小学教学动态并向学生介绍相关信息,开拓他们的视野。

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即每个学生至少去中小学听课1次,每学期定期请中小学教学名师到学校做专题报告会,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学生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状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能获取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有利于他们在实习中较快地进入角色,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

4、加强学生师德教育,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能当一个合格的老师,其实不然。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要完成科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首先,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加强自身修养,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体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的示范过程。其次,敦促学生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并向他们介绍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加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五、结语

教育实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

实践教学机会,同时也是对他们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挑战,而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往往如实反映了我们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偏差。时代在变化,中小学教育现状在变化,旨在为中小学培养英语教师的“教学法”课程更应该进行改革。本文分别从师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和德育4个方面为该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以此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教育实习  “英语教学法” 改革 

一、引言 

“英语教学法”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重要课程,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提供了必要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国内外教学流派及理论,加深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但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仅仅通过课堂学习就能够完成,课堂上提供的试讲机会毕竟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教育实习是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进行了近10年的教育实习,从中反映出的问题表明“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目前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实际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同2所省级重点高中、2所省级重点初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9月安排实习生到上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作为实习带队老师,通过同实习基地老师的交流,旁听实习生讲课等形式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虽然已经过了近四年的专业学习,但很多实习生的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具体体现为语音语调不准确,语法基础薄弱,讲不清楚语法概念,课堂用语不规范、较单一、口误多等。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时间活动来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有系统且扎实的专业技能。初高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实习生由于专业基本功不扎实而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会误导学生,甚至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在教学法课上已经学过了教授语言知识的理论和技能,可在实践中实习生又采用了他们熟悉的老套路,即“讲解-呈现-练习”,教学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没有体现 “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往往只注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忽略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比如,在一堂高一的英语课上,实习生作为讲授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她既没有介绍课文相关背景知识,也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和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只是枯燥地讲解单词的用法,然后翻译难懂的句子,又回到了过去的语法翻译法的讲授模式中,结果是几乎2/3的学生在睡觉。如此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仅仅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根本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的“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语用能力”的目标。 

3、教学研究能力欠缺 

当代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培养学生就是教他自己去找路,而不是教师领着走路,更不是抱着走路”。教师只有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很多实习生抱怨给她们的班级太差,学生掌握的词汇太少,初中的知识太简单,几句就讲完了,很少有实习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孰不知教学研究是教学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积极反思自我,分析评估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科研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 

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中学生都有好奇、爱动、好表现的特点,而新来的实习老师常常成为其课堂谈论的对象,而实习生没有教学管理经验,对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或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或是严厉地高声呵斥,甚至有变相体罚的情况出现。缺乏课堂管理的经验,实习生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英语教学法”课程现状 

1、课时少、讲解粗 

“教学法”课程只开设半学期,共计34学时(2学时/周),但要讲授的内容涉及18章之多,因此教师多粗略讲授理论,忽视了隐藏在教学行动背后的思维技能,学生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很少积极地思考讨论,这也导致结课后对该课程印象淡漠,在实习中根本不能把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联系起来,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和实践相脱节。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13篇

现阶段,全国中学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也必然要随之进行改革。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复合人才为教学要求的,其必然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是在中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对英语语法、单词以及其他知识的深入拓展。本文先阐述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接着分析当前高校现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之中常见问题,以及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英语新课改对接的重要性,进而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更深层面的探索。

关键词:

英语教育;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英语教育相关专业则是在此基础上对英语知识更加深入的探究。素质教育下,全面培养人才的关键点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而英语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摇篮。高校这方面的课程必须依照教育部最新大纲要求进行设置,同时显现出教育的特征,这就对中学当前的新课改与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关联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只有二者有效对接,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才可以顺利开展。

一、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教育部曾为规范国内高校英语学院的教学制定了一套教学大纲,其对国内所有的高校英语专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大纲不断结合时代特征与国家对新型人才的热切需求,指出了学校要培养复合人才的理念与目标。大纲中提到的复合人才是有着坚实英语基础,丰富文化知识,并且可以在各领域中熟练使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人才。因此,教育部着眼于各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共性,精心设计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课程体系,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大板块,但各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需求,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来具体安排三大板块的具体课程。

二、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英语新课改对接的重要性

1、提升英语的实用价值

现阶段,国内所有中学英语方面教学都已经进行了相关课程改革。中学的课程改革主要是改变从前教师重视单词与语法相关知识的讲解,忽略中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教学形式。新课改强调的是英语基础单词及语法与英语使用能力同样重要。单词和语法是构成英语的重要成分,学生只有扎实掌握这些,才能够灵活使用英语。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英语进行工作与生活,不仅提高自身修养,更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新课改下,只有高校英语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编排与中学高度对接才可以实现英语的实用价值逐渐提升。

2、培育新型人才

素质教育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是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综合人才。而在中学展开素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与高水平的英语教师。尽管当前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教学之中的主体,但是教师依然起到关键作用。中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还来源于教师,只有教师对英语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学生才能树立正确学习英语的态度。可见,中学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大量新型教师,而高校之中的英语教育方面专业的人才就是为中学提供优秀教师的重要渠道。只有高校之中的英语教育方面的课程编制与中学英语高度对接,才能为社会培育出新型复合人才。

三、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之中常见问题

现阶段,国内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制定的课程还是从前常规的课程,内容缺乏新意,而且目标模糊,与中学当前在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出现明显的偏差,其无法满足当前中学新课改下对于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需求。当前高校英语课程整体编制之中,主要是教育类型的课程出现问题。

1、专业性不强

高校中的英语教育学院是专门从事英语教学的专业,其既要对学生的专业性进行培养,又要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培育。英语教育方面的专业不仅仅只有英语,或者教育,其可谓是英语与教育并重。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英语教育学院当前开设的课程就只有心理学、教育学和英语教学方法,以致于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在知识储备、语言运用、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突出的优势。

2、缺乏教育针对性

当前多数高校英语教育学院开设的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科内容还沿用从前的理论,根本没有联系国内各阶段学校进行课改的现状。并且教材中缺乏对实际中学当中英语教学的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实践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这就必然导致高校之中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缺乏教育针对性。有调查显示,66%的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后认为自己所学到的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科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

3、缺乏职业技能方面培训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英语教育学院都缺少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例如,很少有课时能涉及到英文板书、书法、歌曲、游戏以及简笔画等技术培训,对于这些内容很多高校都将其列入到学生自行拓展的范围之内,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这就不难理解许多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的毕业学生英语板书极差、不懂英文歌曲等现象。

4、未能与新课改做好衔接工作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还没有把中学进行的课程改革涉及到的教学大纲与课程开展标准列入到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之中。这样就造成学生对中学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之中的内容和形式等了解的非常少。甚至有的学生连研究性学习和任务型教学都没有听说过。近年来,国内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依然是接受着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与理论方式,导致其完全与中学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脱节。

四、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深入探索

1、调整教育目标

教育部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曾经下发过统一的教学大纲,其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五个目标。第一就是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第二是要有宽广的知识体系,第三是具有相关知识,第四是具有高素质,第五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同时,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充分结合新课改具有的特征,将这些目标与时代特点高度整合,确立明确的英语教育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

曾有调查显示,目前许多毕业于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认为母校现存的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他们都普遍认为高校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占比太少,三年多的学习很难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必须要逐渐对其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其内部各学科的比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占比均衡。例如学校可以增设实践类型的必修课,将一些理论型的课程变为选修,同时,增加一些如板书、英文歌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3、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自古以来都肩负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所秉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传授给学生,所以,所有教师具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学生才能对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高校英语教育学院就是中学从事英语方面教学教师的培育摇篮,其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中学英语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见,教育学院的教育观念是多么重要。当下,高校英文教育学院一定要融入新课改的最新内容,充分认识到如今学生才是中学教学之中的主体,所以高校英语教育学院也要围绕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开设一些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和提高业务能力等特色课程。

4、增加实习与实践环节

高校英语教育学院非常看重实习与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当前学院开设的实习与实践课程占比较少的原因,由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能力方面的缺失。其在中学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常会遇到因能力不足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课件不会做,无法带动学生进行课堂思考等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反映出高校教育学院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因此,高校必须针对这一缺失增加教学实习与实践的环节,加强学生专业与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高校之中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新课改下的中学英语教学高效对接。

结论

综上可述,高校英语教育相关专业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从事英语教育方面的教师,这些教师以后都要从事各阶段学校的英语一线教学。当前,义务教育都在全面进行课程改革,无论是其课堂开展形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亦或是教学理念都区别于从前。但是想要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必然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培育出全面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育方面专业必须要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育目标、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所用教材等各方面进行变化,以应对中学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综合转变。

作者:韩婷 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华清.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类课程;PCK;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人们也习惯地认为,只要懂得某一门学科专业的基本知识,就能够胜任该学科专业教师这个职业。但实事并非如此,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有些专业知识很好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却很难将其掌握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他们还需要有关该学科教学知识。

一、PCK理论及其对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的意义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PCK)是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提出。他认为,教师需要一种知识,它是一种关于特定学科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PCK理论为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PCK作为教师职业所特有的知识形式,是指向“如何教”的知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教育类课程作为高师课程的特色,是指向“如何教”的课程,体现了高师院校的师范性,是培养未来英语教师PCK的最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师认知活动的重要基础在于PCK,它由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各种知识有机整合而成。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师范课程实施的,所以师范类课程是培养教师养成并拥有PCK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师范课程与教师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鉴于师范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知识,那么设计出合理的关于教师知识的结构,就是制定出科学的师范课程的基础。

长期以来,PCK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着被忽视的现象,甚至被边缘化,直接导致了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不明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高师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性不强、师范性不突出、不能很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同样,对英语师范专业而言,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是英语教师所特有的、影响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英语知识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掌握了英语知识就能当好英语教师,他还必须具备英语教学法等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对英语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英语教师不仅需要英语知识和一般的教学法知识,还需要知道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的知识等。

二、高师英语教育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未突出师范性

我国高师英语师范专业现行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于2000年4月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明确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种类型,并建议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时;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时;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时。《大纲》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但《大纲》并未对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专门的指导。

以安徽省F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其英语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共同组成的。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完全按照《大纲》要求而设置,占到总课时的66%。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基地,“师范”是其办学特色。由于我国没有专门针对英语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导致高师英语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没有显著差异。F师范学院虽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设了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语言学、文学等课程,但能够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课程仅有“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这种课程设置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即英语教师的培养=英语专业知识+“老三门”。这样的课程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师范生以后要从事英语教学这个事实,脱离了人才培养目标,致使高师院校长期处于一种“学术性不强,师范性不明”的状态,师范性未能得到体现。

(二)英语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低,未突出专业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这三大板块已在教育界取得了共识并形成了传统,但各校和学者在对其称呼和表达上略有不同,如:公共基础课程也被称为普通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等,教育专业课程又被称为教育类课程、教育科学课程等。相应地,我国高师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包括语言技能类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教育类公共课程三类。

以F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为例,依据本科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F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育课程组成的四模块课程结构,其中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拓展)所占比例最高,占总课时的66%,也就是说师范生在4年之内近2/3的时间要接受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方面的训练。进行文化教育是用来培养外语人才的人文精神,因此外语教学也被逐渐称为外语教育。这种从单单“训练语言技能”到培养“人”的转变表明了了外语教育开始具有了“历史使命感”。但培养英语教师“如何教”的英语教育类课程却被严重忽视,只开设了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教学技能训练两门课,占总课时的2.7%,且开设的时间时间非常短,只有一个学期。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师范生形成合理的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能为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合理的知识基础,使师范生难以建立起系统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从而必定导致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低下,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了。

(三)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流于形式

在教育实习中,通过让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可以达到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检验师范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情况;二是使师范生了解中学英语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发展动态和教学模式,促进师范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以及在教学法课上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及基本操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把师范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打下良好基础。

以F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届教育实习工作为例,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共八周,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习阶段和总结阶段。其中,大部分同学迫于找工作和考研的压力选择了自主实习。由于时间紧促,F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将教育见习和毕业集中教育实习安排在一起。这样仓促的时间安排,是对教育见习环节的忽略,不能真正发挥教育见习的作用。实习期间,由于部分实习生教学理念相对陈旧,难以吃透教材、驾驭课堂,导致部分实习基地的领导和老师对教育实习有抵触情绪。其次,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生无法细致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师范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班级工作,更无法满足师范生的专业成长需求。

总体看来,我国高师英语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结构不完善,没有给师范生提供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能力培养,有些高师院校甚至连最基础的教学法课程都没有开设。由此可见,在高师英语教育中,英语教育类课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PCK理论对我国高师英语教育类课程的启示

通过建立进一步凸显PCK的英语教育类课程结构,使得英语师范生一方面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让英语师范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实践,积累丰富的对于英语教学感性认知,经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师范生在学习、观察、反思和体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PCK。

(一)增加英语教育类课程在总体课程中的比例

应根据PCK理论的要求,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第一,课程课时整体上不能超出4年所规定的学时;第二,注意均衡各类学科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保证高师英语教育的双专业性。我国学者黄葳认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合理的比例关系应该为:一般文化课程占20%,学科专业课程占40%,教育学科课程占20%,教育技能课占10%,教育实践课程占10% 。根据黄葳的研究结果,结合本研究中对高师英语专业教育类课程的界定,英语教育类课程应该占到25%左右。

(二)丰富英语教育类课程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

我们在英语教育类课程设置中,除了要增加课程比重外,还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确保能够为师范生提供足够的PCK知识来源。PCK包含教学目的的知识、学生理解的知识、课程的知识、教学策略的知识和教学情境的知识。那么,首先,应该增设包括英语教学大纲、语言测试与评价、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研究、基础英语教学动态研究等理论的课程。第二,适当开设一些关于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选修课程,比例要控制在5%左右。第三,应增设增强有助于英语师范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对英语师范生进行终身学习理念的培训,为他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四,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密切结合起来。

(三)调整英语教育类课程的时间安排

对英语教育类课程的时间应该如何安排,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即从大一开始,英语教育理论课程和英语教育实践课程同步开设。大一、大二的英语教育类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并且每周进行一次教育见习,将师范生置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如担任班主任助理、组织课外活动、召开家长会、参加教研活动等,全方位获取实践经验。让师范生在广泛地接触学生,了解学校,了解教学,体验教师岗位中,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认识,培养师范生对教师工作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形成师范生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大三起,开设教育技能型课程,除了必要的技能理论课程外,每周还要结合微格教学、专题讨论等各种教学形式进行一至两次的教育实习。微格教学、同学之间互相进行教学观摩等对于师范生技能的形成,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当然,教学实践活动是师范生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最重要的方式。只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范生才能基于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对所学和所实践的知识主动进行筛选,并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才会最终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突出师范生实践体验的课程实施

我国的英语教育类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大四安排一次集中实习。课堂教学和一次实习就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根据Hashweh的教师教学建构理论,英语教育类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也应有所改变,进一步突出师范生的实践体验,以增加师范生的实践机会和主观体验。首先,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强化教育见习环节、发挥微格教学的作用、组织教学典型案例观摩分析、定期围绕专题组织讨论等方式。第二,推进英语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发挥英语教育理论课程知识对英语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师范生通过教育实践反馈掌握更为丰富的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韩刚.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陈昆.在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科教学知识[D]. 重庆:西南大学,2009.

[3]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谢赛,胡惠闵.PCK及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J]. 教育科学,2010,(5).

[5]王扬,刘娜.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师范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6).

英语教育课程范文第15篇

现阶段,全国中学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也必然要随之进行改革。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复合人才为教学要求的,其必然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是在中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对英语语法、单词以及其他知识的深入拓展。本文先阐述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接着分析当前高校现在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之中常见问题,以及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英语新课改对接的重要性,进而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更深层面的探索。

关键词:

英语教育;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英语教育相关专业则是在此基础上对英语知识更加深入的探究。素质教育下,全面培养人才的关键点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团队,而英语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摇篮。高校这方面的课程必须依照教育部最新大纲要求进行设置,同时显现出教育的特征,这就对中学当前的新课改与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之间的关联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只有二者有效对接,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才可以顺利开展。

一、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教育部曾为规范国内高校英语学院的教学制定了一套教学大纲,其对国内所有的高校英语专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大纲不断结合时代特征与国家对新型人才的热切需求,指出了学校要培养复合人才的理念与目标。大纲中提到的复合人才是有着坚实英语基础,丰富文化知识,并且可以在各领域中熟练使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人才。因此,教育部着眼于各类院校英语专业的共性,精心设计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课程体系,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大板块,但各类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需求,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来具体安排三大板块的具体课程。

二、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学英语新课改对接的重要性

1、提升英语的实用价值

现阶段,国内所有中学英语方面教学都已经进行了相关课程改革。中学的课程改革主要是改变从前教师重视单词与语法相关知识的讲解,忽略中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教学形式。新课改强调的是英语基础单词及语法与英语使用能力同样重要。单词和语法是构成英语的重要成分,学生只有扎实掌握这些,才能够灵活使用英语。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英语进行工作与生活,不仅提高自身修养,更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新课改下,只有高校英语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编排与中学高度对接才可以实现英语的实用价值逐渐提升。

2、培育新型人才

素质教育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主要是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综合人才。而在中学展开素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与高水平的英语教师。尽管当前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教学之中的主体,但是教师依然起到关键作用。中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还来源于教师,只有教师对英语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学生才能树立正确学习英语的态度。可见,中学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大量新型教师,而高校之中的英语教育方面专业的人才就是为中学提供优秀教师的重要渠道。只有高校之中的英语教育方面的课程编制与中学英语高度对接,才能为社会培育出新型复合人才。

三、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课程设置之中常见问题

现阶段,国内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制定的课程还是从前常规的课程,内容缺乏新意,而且目标模糊,与中学当前在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出现明显的偏差,其无法满足当前中学新课改下对于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需求。当前高校英语课程整体编制之中,主要是教育类型的课程出现问题。

1、专业性不强

高校中的英语教育学院是专门从事英语教学的专业,其既要对学生的专业性进行培养,又要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培育。英语教育方面的专业不仅仅只有英语,或者教育,其可谓是英语与教育并重。但是当前许多高校的英语教育学院当前开设的课程就只有心理学、教育学和英语教学方法,以致于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在知识储备、语言运用、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等方面与其他高校相比没有突出的优势。

2、缺乏教育针对性

当前多数高校英语教育学院开设的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科内容还沿用从前的理论,根本没有联系国内各阶段学校进行课改的现状。并且教材中缺乏对实际中学当中英语教学的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实践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这就必然导致高校之中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缺乏教育针对性。有调查显示,66%的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之后认为自己所学到的教育学科与心理学科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

3、缺乏职业技能方面培训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英语教育学院都缺少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例如,很少有课时能涉及到英文板书、书法、歌曲、游戏以及简笔画等技术培训,对于这些内容很多高校都将其列入到学生自行拓展的范围之内,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这就不难理解许多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专业的毕业学生英语板书极差、不懂英文歌曲等现象。

4、未能与新课改做好衔接工作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还没有把中学进行的课程改革涉及到的教学大纲与课程开展标准列入到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之中。这样就造成学生对中学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之中的内容和形式等了解的非常少。甚至有的学生连研究性学习和任务型教学都没有听说过。近年来,国内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依然是接受着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与理论方式,导致其完全与中学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脱节。

四、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深入探索

1、调整教育目标

教育部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曾经下发过统一的教学大纲,其中提出了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五个目标。第一就是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第二是要有宽广的知识体系,第三是具有相关知识,第四是具有高素质,第五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同时,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充分结合新课改具有的特征,将这些目标与时代特点高度整合,确立明确的英语教育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

曾有调查显示,目前许多毕业于高校英语教育学院的学生认为母校现存的专业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他们都普遍认为高校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占比太少,三年多的学习很难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必须要逐渐对其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其内部各学科的比例,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占比均衡。例如学校可以增设实践类型的必修课,将一些理论型的课程变为选修,同时,增加一些如板书、英文歌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3、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自古以来都肩负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所秉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传授给学生,所以,所有教师具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学生才能对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高校英语教育学院就是中学从事英语方面教学教师的培育摇篮,其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中学英语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可见,教育学院的教育观念是多么重要。当下,高校英文教育学院一定要融入新课改的最新内容,充分认识到如今学生才是中学教学之中的主体,所以高校英语教育学院也要围绕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开设一些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和提高业务能力等特色课程。

4、增加实习与实践环节

高校英语教育学院非常看重实习与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当前学院开设的实习与实践课程占比较少的原因,由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能力方面的缺失。其在中学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常会遇到因能力不足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课件不会做,无法带动学生进行课堂思考等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反映出高校教育学院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因此,高校必须针对这一缺失增加教学实习与实践的环节,加强学生专业与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高校之中英语教育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新课改下的中学英语教学高效对接。

结论

综上可述,高校英语教育相关专业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从事英语教育方面的教师,这些教师以后都要从事各阶段学校的英语一线教学。当前,义务教育都在全面进行课程改革,无论是其课堂开展形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亦或是教学理念都区别于从前。但是想要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必然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培育出全面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育方面专业必须要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育目标、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所用教材等各方面进行变化,以应对中学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综合转变。

作者:韩婷 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华清.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