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毕业论文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单承黎老师在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中给我悉心指导、亲切关怀和热情帮助。从选题到资料的收集以及论文的写作,无不包含着导师的关爱和心血。

导师宽厚的教学作风,朴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富有创造力的学术见解以及渊博的专业知识,这些优良品质都将使我终身受用。导师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了我,使我在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也更加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谢朱赛鸿教授、舒平教授、孔俊婷教授、袁景玉教授、赵晓峰教授、刘磊副教授、任彬彬副教授、李建华副教授、魏广龙副教授在学习中给予的有益教导,使我可以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得以展开设计研究,在此深表谢意。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建筑经济与管理浅谈

【摘 要】当前的建筑领域要抓住对建筑经济和企业管理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性。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理、规范、优化作为建筑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好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以及经济核算;对建筑工程经济学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应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施工中药严格做好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

1.1.基本建设

固定资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为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的物资资料。使用年限;单位价值。

基本建设:建筑、购置、安装固定资产的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

1.2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决策、设计、施工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全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编审项目建议书:轮廓设想和立项先导、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环保、外部协作条件等、编审设计任务书:进一步落实技术、经济指标可靠性,建设条件等、编审设计文件: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标准;建设地址;总投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建设:施工准备;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决算。

1.3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

生产的单件性:用途;材料、结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生产的流动性:产品固定;严格的施工顺序;生产者及工具流动、生产过程具有综合性: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单位多、受气候等条件影响大:露天操作;影响因素多:设计变更、资金、物资供应。生产过程不可间断:合理组织,统筹安排;时间不间断,空间不脱节、生产周期长:大量占用人、财、物;资金时间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和等值的计算

资金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变化。通货膨胀;承担风险;货币增值:投资,储蓄。

2.1利息与利率

利息是因为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I;利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和本金之比,i。

单利: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不把先期计息周期中的利息累加到本金中去。利息总额与借贷时间成正比。

P为本金,F为本利和,n为计息期数。

复利:在计息期内每一计息期计算一次利息,并把这一期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次计算利息的本金。

2.2现金流量图

项目(方案)在寿命期内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序列。

水平线表示项目的寿命周期(时间坐标),时间可用计息期数或具体日期标记。垂直箭线表示现金流量大小,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流量大小与线长成比例。对同一笔资金,借贷双方现金流量相反。

3.建筑经济项目管理

3.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要让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在施工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达到监督施工质量的目的,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工程的承接、调研、施工材料的选购、施工生产工艺的操作等。在工程施工时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1.2PDCA循环的应用。PDCA循环,是确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其中,P等于计划,是确定为达到预期的各项质量目标,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提出作业技术活动方案;D等于施工,即进行质量计划目标和施工方案的交底,落实相关条件并按质量计划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和方法展开作业技术活动;C等于检查,首先是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其次是检查实际的施工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A等于处理,即对检验中发现偏离目标值的纠偏及改正,包括应急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途径。

图1PDCA循环上升图

3.1.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方式

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质量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3.2工程项目策划

工程项目策划是指项目业主或策划人员根据业主投资设想与总目标要求,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项目建设活动的整体策略进行运筹规划,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

3.2.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主要环节

投资机会研究、投资方案构思、目标设计、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

图2项目累计投资及其影响曲线

3.2.2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重要性

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意义:项目构思和项目目标的确立可解决项目的方向性问题。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具有的全局性影响。

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作用:构思工程项目系统框架、形成项目的竞争优势、决策保证作用、项目计划的依据、预测的作用、项目管理创新作用。

3.3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3.3.1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项目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可以根据内部承包合同确定目标的成本。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做好每月、每季度的计划,并计算出成本投入和利润来作为控制施工过程中生产成本的依据。 3.3.2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全体人员参与。全员成本管理不仅要在思想上加强成本费用节约意识,而且要在制度上加以强化。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另一方面是完善相关责任制度。要把项目的成本目标逐项分解到各项目班子、项目成本工作人员及全体职工中,让每一单项工程都要降低成本费用标准,每一项工作要制定费用标准,节奖超罚,用制度来培养和强化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和制度约束来达到人人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增强成本控制增长和促进成本降低的观念。

3.3.3科学管理成本信息化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项目部管理好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的必要手段。要使成本项目管理良好,可以适时的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随着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的不断增加,各部门要处理的信息就增加,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成本管理能够使其方便快捷,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3.3.4建筑企业具体成本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

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项目进行策划、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实现项目的最优化。虽然项目的决策阶段所需投入费用很少,但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设计阶段的成本

设计阶段的成本包括项目方案设计成本、计划成本、招投标成本、管理成本和施工前准备的成本。这阶段对成本的影响很大,设计的项目直接影响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

(3)施工阶段的成本

施工阶段的成本是房产开发项目建造过程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开工前准备费用、施工成本和竣工验收成本。该阶段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方面多,影响广泛,受市场和政策影响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房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4.结语

建筑经济与管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发展好坏,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两者密不可分,要不断的做好建筑企业的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工作,为建筑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分析建设市场现状 加强建设市场管理[J]建设经济

[2]齐全新.成本费用控制之我见.市场研究,2004年第10期

[3]殷卫星.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J].中外建筑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浅析经济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我国制定的发展路线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本身的社会体制民族特点才有了一条独特的、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经济搞活、中国人民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完全变了个样子,在效仿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中国人也不能偏离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不论是从发展上还是从民族特征上中国的未来到势必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世界发展的重点也势必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社会主义道路比资本主义的发展性更强,更利于经济体系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很多企业开始过分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最终结果成了邯郸学步丢掉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企业被同化最终成为被吞并的结局,因此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出路。

1.理论与大方向行的差异

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一味的照搬照抄西方的经济发展体制是不可取的,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相对是薄弱的环节,并不像西方以经济为基础开展劳动力充分利用,其实在经济上来说所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产量最大化和劳动力的最大化,因此即使体系不同我们国家企业的发展依旧可以学习西方企业的一部分先进经济文化,但是这种学习是要在认清楚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不要忘记企业是生存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属于社会主义,一味的生搬硬套资本主义社会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不正确的,经验是要学习的但是仅仅是在理论上了解西方经济发展的利弊,不要在实际行动上完全效仿西方的经济体系发展,以免迷失自己的道路。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民营企业是比重很大的一部分,因此民营企业有正确的其营业经济管理细则就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合适的经济管理办法能引导企业经济的正常化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进化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体系发展。因此我们中国的企业要走合适自己的经济发展路线。

2.理论进行与实际进行的差别

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就是IS-LM模型,该模型为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决定了均衡的市场利率和产出,根据该理论模型,市场利率是由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共同决定,利率的自由浮动在宏观经济理论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逻辑如下:经济过热,政府要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IS-LM,首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出售政府债券,收回货币,货币供给减少,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投资下降,进而产出下降,最后经济降温。可以看出,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市场利率,达到政府的经济目的,但在建立IS-LM模型时,货币市场均衡却出现了问题,传统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和收入成正比,提出投机动机是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最大贡献,正是投机动机的存在,使利率介入货币需求理论,为建立IS-LM模型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讲,没有投机动机就没有Is-LM模型,西方国家由于拥有发达的证券市场,提出投机动机是符合其经济特征的,但在我国,这样的经济理论却与实际相背离,我国证券市场一方面起步晚,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管制的存在,市场规模及在居民中的影响远不及西方国家,居民以投机动机持有货币的数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旦没有投机动机,那么IS-LM模型在我国将不复存在,更别说用来指导实践了。

3.宏观经济理论前提条件的差异从私密开始

西方经济理论就把资本主义趋利行为发挥到了极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宏观经济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就是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由于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消费减少,投资减少,利率极低,居民普遍持有现金,这样导致有效需求不足,这就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三大心理规律正是资本主义趋利行为的反映,是以西方长期以来的资本主义精神为基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基督教新教中,某些教派(如加尔文和清教教派)的宗教理论一勤奋地恪守天职和对财富的合法占有,演变成一种经济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这种资本主义精神有利于人们的经济行为,促使资本主义企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译本中,译者也作了精辟的论述,该书精巧深刻地揭示了加尔文教义对18世纪美洲新大陆资本主义兴起的催化和诱变作用。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原本宣扬禁欲苦行,消极地逼迫教徒对天生原罪作终生阡悔洗刷,笃信命运前定说,并对奢华懒惰风气严加惩戒,视同魔鬼。这种欧洲舶来的,比老教更纯粹,更偏激的教义逐渐不得人心,不利于新英格兰地区移民开发新大陆的进取要求和内部团结,不久便由一些宗教领袖点化改造,生出新意。他们将苦行僧式的世俗劳作和克己赎罪,同上帝选民重建理想世界的神圣天职结合起来,转而强调通过勤俭致富达到拯救灵魂。

4.经济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应用

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一种与所有人联系紧密的企业脱颖而出,几乎领导了整个企业市场,那就是建筑行业企业,不论是开发房地产的开发商单位,还是工程施工的建筑单位,建筑个人化企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盛,因此在这一领导企业上就代表了我国大多数民营型企业,因此笔者就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注意事项进行浅析。

4.1建筑企业的经济

建筑企业的市场化经济是和建筑施工所关联的,因此建筑企业对于社会大环境的了解就和中国建筑市场的关系紧密,正确的经济管理模式能够为建筑企业谋得更多的利益。当即社会的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比较杂乱,几乎生搬硬套西方某些企业的套路,却并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主义国家采取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国家为了遏制房价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定,限制国内建筑企业成为民营企业经济的毒瘤。

4.2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

建筑企业更应该注重经济管理,因为一个建筑企业的资金流动量是巨大的,因此对于经济的把握上更要用心严格地对待,因为市场经济化的原因国内的建筑企业大多存在手续不全就可以开始施工,资金走向不明确、售房手续不全就开始出售楼盘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不严谨的结果。

4.3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办法

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有明确的资金流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做到每一笔账目都明细,每一次购进材料都严格记账,避免回扣、偷税、漏税等问题的发生,另外购进权利和资金调动权利应该有多人共同参与,避免建筑企业财政大权独揽的问题,另外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以应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有关建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文章分析了加强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加强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重点分析,以便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有效措施

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或在建筑施工当中所产生的劳务或作业等的成本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结就被称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若干各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预想、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规划、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控、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计算、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剖析以及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考察核准等等。用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回报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建筑工程施工的企业往往在建筑施工中牵涉很多的施工人员、财务工作、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因此建筑施工涉及的范围太广,这些各个相关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各种关系非常复杂,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可以看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好与坏,就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盈利的多与少,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定要非常重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当今,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从国外陆续传入一些先进的国际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要把其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它包括从建筑工程施工经济成本的预测到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成本的最后考核等各个环节,所以,我们企业必须在经济成本管理中要落实全面的管理。所谓落实全面的管理就是在全过程中成本管理、在全方位上进行成本管理、在全布人员中进行成本管理。经济成本管理的可控性原则是指因经济成本所涉及的人财物众多,因此各个相关部门有权力对它们的管理对象产生的消耗加以节制和调整。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个职能管理部门都要严格遵照自己的管理责任对自己管理的经济成本要进行科学严格的管控,并对管理不善带来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与赔偿,权利与责任以及利益三者相互结合才能完全的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同时建筑企业必须保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制度与原则。在合理地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还要以及实际采取和引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对施工之前的成本设计与控制也要管理到位,再者,企业内部也要全面的开源节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结余不该或者能够节省的资源与成本,避免不必要或者可能避免的损失,最终保证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1、控制成本与经济合同的签订

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出来后,在企业对整个成本预算没有其他的意见后,就可以与有关的施工单位签订完善的承包合同。另外施工方在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的同时认真的对合同的文字进行简短的研究,为了防止施工企业在合同里面玩文字游戏 ,在签订完承包合同后,紧接着就是对整个工程进行一个系统的预算过程和计划出一个完整的成本计划书,并总结出开展此次工程的任务清单,以及去筹借或购买工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器材等等。

2、实施项目成本核算的监督和管理

经济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做为最基本也是最开始的一项,俗话说好的开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没有成本核算,那之后的每个工作将无法展开。因此建筑工程企业里的成本核算人员要发挥好自己的职能,并且还要调动其他同属于成本核算成员的积极性。工程是需要抓进度和质量的,在这同时还要对成本核算的管理进行严抓。

3、工程材料的管理

在整个工程运行的过程中,工程材料的成本往往都占据总成本的55%以上。工程项目在获得竞标后,企业和项目部的人员就要根据工程的需求进行施工预算,并上报审批,在审批通过后,项目部的人员就要对工程所需要的实际材料制定一个详细的材料清单,并在以后工程的实施中,严格按照上面的清单进行使用材料。企业还要专门设立一个监控小组,就是防止在计划内的材料被任意损坏和肆意浪费,并不定期进行检查。

4、使用劳务承包商

在所有工作准备就绪的时候,企业应该选择一支信誉比较好的并其具有很强实力的劳务队伍对工程进行一次详细的评判,而在今后还要不定期进行考核。企业可以选择劳务分包招制度进行招标,施工企业可以为此成立一个招标小组,使用工程的项目经理做评委,并且旗下还有一些工程人员。最后由招标小组拟出一份招标说明,并在某一个时间段邀请不低于三家劳务队伍进行投标,最终根据劳务队伍的竞标书的信誉程度从而选择出最适合的劳务队伍。

5、加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

强化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加强项目人员的责任感,企业的职能部门对那些缺少工作素质的、工作能力不强的、大局观不好的工作人员等都给他们安排适当有效的培训,以便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企业在同时制定一些相应约束他们的规章制度,为那些上进的工作人员制定一些勉励制度。成本核算是一个可以计较到小数点后几位的细致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应该在进行成本的时候认真对待,每一次在核算完一项工程项目的时候都要对本次核算写一份报告,并上报审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整个工程的一个成本的控制。企业授权于项目经理管理这个工程项目,首先要求项目经理这个带头的人做到有责任感,不能将权力派送到素质松懈的人手上。因此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管理层面的水平,同样对整个工程也有着莫大的影响。

三、总结

总之,建筑企业实行经济成本管理制度,对建筑企业的向前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意义,并且在建筑企业内部的整体管理上,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也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建筑工程市场,良好的经济成本管理能使建筑企业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因此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就进行经济成本管理,才能保障我国的建筑工程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学昌,奚涵川.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J].建筑经济,2007(11).

[2]柴东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J].科学之友,2006(02)

[3]周中意.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00(12):29-31

[4]祁生春.浅谈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实施财务监督管理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 2010(24):487-488

[5] 孟庆福.煤矿企业成本管理[J].企业导报.2014(20)

[6] 郝伟.强化项目成本管理 提高施工企业效益[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

[7] 叶琳.二次经营中项目现场成本管理和控制探讨[J].价值工程.2014(32)

有关建筑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摘 要:企业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意识;同时,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的措施,并将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长久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工作,是对建筑工程活动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支出,进行系统的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文中针对建筑经济成本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经济 成本管理 企业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否有收益直接影响着其生存,而一个建筑项目收益的大小是由该工程项目管理之一成本管理所决定的,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规范项目操作的基础之上,将项目成本控制在一个要求的目标之内,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九大管理系统之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需要盈利,也就是要使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差额达到最大。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都会在工程开始之前制定一个预期的成本投入,从而在工程实施中通过各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将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这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在对一家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和衡量时,成本的控制好坏是评价的指标之一。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不够重视,甚至直接忽视,一般采取实施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工程中的工作重揽轻干。成本管理部门本身对成本的管理意识就不是很强,从而导致整个项目从管理者到施工人员,每个阶层的人员对成本的管理就不够重视。有些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对法律上规定的其应承担的责任不清楚;同时,自身的思想还处于传统思想的理解范畴内,认为业主和总包得关系不是合同和经济的关系,而属于友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关系。现在有好多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还一直得不到工程款,那是因为有些必要的程序和手续还没有办理完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建设单位有意的不签手续,虽然这些情况施工单位也了解,但也许是因为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可也能是法律意识不够完善,才导致类似情况屡次发生。

2.材料的管理问题

材料的管理在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中占到很大的比重,材料费用的多少对该工程项目的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在材料的采购方面,有好多施工单位经常是通过别人介绍或其他的有关系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而没有对材料采购成本上进行控制,这是导致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进场、保存和使用上的管理不足,最终导致成本的再次提高。比如通过某种关系进场的原材料,在进行进场的检查时,部分工人检查不严格,造成原材料的型号或质量不符合标准,导致浪费;还有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管理也缺乏管理制度或管理不严谨,出现过量的消耗物资或材料的丢失。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屡见不鲜。

3.成本核算问题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经常出现的还有成本核算问题,像工程结算中收入和成本不匹配等。虽然每个工程项目都有配套的预结算员,但其工作对项目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大部分的预结算员在进行成本预算和核算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且缺乏对阶段成本的分析,更不用说对实际、预算以及计划成本的比较了。他们只是依照图纸和现场指令来计算,为结算提供一个依据。另外,很多管理人员觉得工程的成本的高低与自己本身的利益没有什么关系,再加上企业也没有任何奖罚机制,所以管理人员觉得只要工期按照计划完成就可以了,对实际的成本与计划和预算成本是否相符毫不关心。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对成本进行控制,导致到最后才知道项目是否盈利。

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建议

1.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得工程项目,获取经济利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编制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投标报价,也就是说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经济实力、工程的概况以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来说,就是施工企业要依据施工图纸的具体情况来把整个大工程分解成为具体的小工程,然后再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工程的特点,对投标的成本做出准确的预测,进而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计划。接下来就要综合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以及有利于自身的合理的利润,最后确定投标报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谈判的时候心中有数,才能取得明显优势,从而为以后企业取得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成本计划工作,以此作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成本管理在这一阶段表现的更加的具体、细化。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以及工程本身的特点,合理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而且要编制出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的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一个好的目标成本计划,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施工企业的先进行;同时,根据这种计划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的控制以及成本的分析。如果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混乱不堪,而且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那么即使有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有丰厚的预期利润,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所以说,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的目标的有力保证。对于项目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具体到所有的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因素上面,并且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得实际发生的成本能够在目标计划成本的范围内活动。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

实际中往往忽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一旦进入竣工收尾阶段,就把管理精力投入到其他在建工程,致使收尾工作一等二拖,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因此在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完工后及时清退冗余人员,清理现场的机械和剩余材料,结算未付款项,防止继续发生不必要的各种费用;(2)及时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把这些资料提交给预算部门复核;(3)完成决算后,应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对于各分部工程重新核算,对于超过目标成本控制的部分,进行剖析,找出原因,进行经验总结,以提高今后成本管理的水平,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奖罚;(4)重视工程后续保修费用支出,指定具体的保修工作责任者,要求其提出保修计划和费用计划,作为控制保修费用支出的依据。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业也不例外,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其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成本管理的紧迫性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利润,还应该依据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王继旺.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J ] . 门窗,2013(12):368.

[2]李建明.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张丽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

[4]李明智.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外资,2011(21):107.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本科毕业设计,多以民用或工业建筑为背景。在题目设置上,常以某一具体工程为题材,围绕建筑功能、结构计算和设计,以及基础或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而进行。在上述设计内容中,又常以结构计算和设计为主,通常时间安排为8周左右:建筑约4周;基础或施工组织设计约2周。在结构设计部分,学生将进行结构布置、荷载汇集、结构建模和计算、构件和节点等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书写计算书和绘制图纸等。可见,经此系统训练后,学生可对某一题目下的结构设计过程有完整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处理与设计题目类似的工程问题。在高层钢结构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中,笔者的体会是学生能否得到感兴趣的设计题目,以及如何设置题目和适时更新内容及要求,是关系到毕业设计能否收到预期效果的首要问题。

(一)题目的设置应有助于教学相长

毕业设计内容的设置除了应密切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外,还应结合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才能高效。例如,笔者从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就从事新型高层钢结构体系及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留校后,承担了研究生选修课高层建筑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讲授高层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以及新型抗侧力和耗能构件在高层钢结构的应用等内容。以上研究和教学工作均为指导采用新型结构体系的高层钢结构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给学生答疑,笔者感到,虽然学生的着眼点不同,但多数问题是围绕设计任务提出来的,一些问题也是指导教师尚未涉及而想弄明白的问题。因此,教师愿意投入时间去研究问题,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也有利于指导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二)设计题目的指定应兼顾学生的兴趣

目前,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大体上是由学院统一指定的。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学生“偏科”,即避免一些设计题目出现无学生选择的窘境。但是,高层钢结构设计题目与其他题目一样,也仅是提升学生在一个专业方向上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而且相当多的设计院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主要是开展量大面广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因此,由学院指定毕业设计题目的方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专业设计兴趣和爱好,使真正对钢结构设计有兴趣的学生又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倘若学生对指定的题目毫无兴趣,毕业设计就可能收效甚微。其实,每个学生经过3年多的学习,基本已有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毕业设计题目应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或深造计划,并综合考虑学生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发展等因素来选择建议。题目指定要有适当的灵活性,给学生一定的选题权利,可列出每年开设的所有题目,让学生提前自愿申报2~3个题目,然后综合分组。这种适当考虑学生兴趣的选题做法将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更有积极性,收效可能更好。

(三)设计内容应结合专业最新发展而适时更新

为避免多年使用同一设计题目可能出现的抄袭现象,指导教师有必要适时更换设计内容和要求。鉴于目前设计院或施工单位“以高层设计为主流”的情况,应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工程应用,增加新型结构体系的设计内容,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工作适应期。对高层钢结构,应要求学生掌握目前比较流行的结构形式、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因此,笔者在设计任务书中鼓励学生应用新型的抗侧力构件和新型的结构体系作为设计任务。除了采用传统的纯钢中心支撑,推荐采用新型的墙板内置无粘结钢支撑或杆状防屈曲支撑(BucklingRestrainedBrace)代替传统的纯钢支撑。除了中心支撑,也鼓励采用偏心支撑和钢板剪力墙等抗侧力构件。例如,在2014年的毕业设计中,一名学生自愿尝试采用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形式,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最终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毕业设计取得实效的基石

(一)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对20多层的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学习结构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的使用,进行结构建模、内力分析和设计,这样的工作不仅量大而且有难度。建议教师提前布置和安排任务,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和时间。以结构建模和分析为例,笔者一开始便尽早安排学生安装和学习使用结构设计软件ETABS,这样学生在做荷载汇集等准备工作之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查阅和学习该软件的使用说明等资料,到建模和分析环节时,学生就可以建立结构模型。为学生自学软件后建立的结构模型。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学生之前并未有建立复杂结构模型的经验,也可能因此而心生畏惧,指导教师应强调学习和使用通用软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一个软件对将来应用其他类似设计软件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教师要耐心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可要求学生先简后繁,积累经验。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后,建模和设计操作就会逐渐得心应手,在实践中熟能生巧。有的学生在熟练使用软件后甚至主动去钻研软件内的参数和求解设置等功能,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归纳消化和应用能力。

(二)营造积极的心理互动氛围

结构方案的确定以及结构建模、分析和设计等,这些任务一环紧扣一环,教师应在各阶段工作中严格检查,认真引导和解惑。以建模和分析为例,因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大型设计软件和设计规范等,面对陌生的软件以及系数重重的设计公式,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应用软件进行结构设计,有较大难度。特别是对这些软件在内部分析环节可能存在的一些缺陷,指导教师必须强调指出,以免学生误入歧途而影响进度。因此,指导教师应对软件的一些关键环节有使用经验,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引导学生去认真求证,加深理解。这样也才可能帮助学生较快熟悉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毕业设计为师生提供了长达一学期的交流互动机会,教师应在指导工作中倾注热情,与学生积极互动,这样不仅能使任务完成得更加高效,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训练,也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讨论,启迪学生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毕业设计应适当增加针对性实习

与单纯课堂教学相比,毕业设计属于实践环节。但若不加以恰当引导,相当多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仅仅是对参考书等资料的简单模仿。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通过小组或个人(以整个年级为单位的统一毕业实习,针对性不强)的实习活动,例如参观钢结构工程或钢构件制作等,夯实书本所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获得真实感受。此外,通过实习,还可消除学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和由此导致的误差或错误,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以开展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理性创作。

(一)参观钢结构工程和钢结构安装

应组织学生参观正在建设的高层钢结构工程。因为从施工中暴露的钢骨架,学生可以清楚地观看构件和节点的加工和连接做法。实地考察如不可行时,也应提供必要的实录视频、图形资料和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推荐一些好的参考书和期刊,例如《钢结构进展与市场》和《建筑结构》等,帮助学生了解新型钢结构工程和建造技术。此类资料图文并茂,是本科生很好的课外读物。另外,因高层建筑钢结构一些基本的构造和连接做法等,在低层和多层钢结构中也有体现。因此,也可组织学生考察当地一些在建的多层甚至单层钢结构工程,例如施工现场的焊缝和螺栓连接等。通过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参观钢结构加工厂和钢构件制作

在实习中,还可组织学生参观钢构件加工厂等。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快速发展,目前钢结构中的大型构件的加工制作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等都有革新,书本上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必要的学习参观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绘制施工图。指导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了解钢构件的生产过程。例如,参观工厂的焊接、刨边和钻孔等相关工艺流程等,并做好有针对性的实地讲解,有利于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对书本知识的消化。

四、考核应以学生实质性的进步为依据

(一)注重形式,更追求质量

学院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不少于9张的1号图纸,有些学生甚至能提供多达14张或者更多的图纸。诚然,为确保培养质量,数量上的要求是必要的,但任务完成的质量更为重要。笔者曾在一次钢结构毕业设计的答辩中发现,能够提供十多张图纸的学生,计算书虽然写的很饱满,但是连一个常用角焊缝的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也回答不上来。可见,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在本科毕业设计中依然存在。再以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为例,在坚持部分图纸必须手绘完成这一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作图的能力,目前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但应强调的是,计算机作图应让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亲手绘制,不能依靠设计软件和绘图软件等自动出图。虽然从表现形式上看,自动出图比学生亲手绘图的图面更美观和全面,但这样会使学生过分依赖软件而使其基本技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导致学生对设计理论不熟悉,不能提高识图和绘图能力,并且也难以准确把握和判断其设计结果。因此,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时刻提醒学生,在写计算书或绘图时,每写一句,每画一笔,都要弄清楚为什么,真正弄懂了才算得上学有所获。

(二)综合平时表现全面评价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一: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重要性研究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经济也得到了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管理的落实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目前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开始出发,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展开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路径,希望可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怎样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每个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非常关键。完善的建筑企业体系,不仅要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要实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这时成本管理则认为保证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本文着重从目前我国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情况展开分析,探讨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1当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1.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①成本管理观念僵化的问题在当前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比较突出。当前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主要目标在于项目施工成本中的资源消耗,对资源消耗展开重点控制,但是在企业供应却并没有进行重点管理。在管理工作中缺少对成本支出的优化;②对成本管理概念的认识不足。目前很多企业将成本管理看作是成本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认为这项工作与企业中其他部门关系不大,严重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这对成本管理非常不利,限制了企业的发展;③成本考核制度体系缺乏科学性。目前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在适应形式上的发展,项目经理并不清楚自己的具体职责。同时企业内部也没有形成明确的奖罚制度,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对成本管理起到实质上的作用;④成本管理目标不明确。现在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都受到了限制,始终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管理目标体系不明确,甚至一些企业都没有形成目标成本,不能事先统计出自己的盈利情况,只能在完工以后才能清楚自己的盈亏。

1.2成本经济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2.1从整体性角度分析

传统经济成本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利用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利润,但是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不同分支上得以实现的,传统成本管理要求将不同目标分配到各责任中心,利用对个人绩效进行控制的方式提高整体绩效,对部门及作业进行了分割,这种情况下个体只会将单一目标的实现作为自己的工作,严重忽视了其他相关工作的进行。

1.2.2从功能结构角度分析

企业目标只有以组织目标的保证为前提,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要求对全员、全过程展开成本管理,而传统企业将管理重点放在了采购、财务等部门职能的发挥上,这种管理理念根本不能深入到各环节中,因此不能形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1.2.3从开放性角度分析

传统成本管理仅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进行控制,而现代企业采用开放性的思想,深入分析和研究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尤其是充分重视对产品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对产品的市场信息、竞争对手以及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

2当前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证明,加强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有利于对企业项目成本的控制,同时对企业后续发展也非常有利。具体来说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2.1成本管理反映了施工质量

成本管理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紧密相关,例如劳动生产率是高还是低、施工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等,都可以通过工程质量体现出来,这不仅体现了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成本管理对建筑经济带来的效果,对建筑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2.2成本是产品价格确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要想确定建筑产品价格,首先应对企业成本进行计算及评估,然后对各市场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才能对建筑企业产品的价格进行确定。

2.3成本管理是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与质量的竞争,但是归根结底是企业产品成本的竞争。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对成本管理加以重视,在市长中占据有利地位,最终促进建筑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2.4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密切相关

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和管理决策都以企业成本核算为基础,因为企业决策的回报率和企业投入的成本存在直接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成本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与决策。

3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实现路径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3.1企业管理者应提升责任意识

①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管理的力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对核算质量进行保证。②要制定出完善的约束与奖励制度,整理和收集变更工程项目的资料,及时上报给管理部门审核,这样才能加强对工程施工情况的了解与掌握,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

3.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在建筑成本控制工作中,材料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整个项目成本中占到了超过50%的比例,所以应该认真的做好材料成本环节。项目中标以后,项目部应该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预算进行编制,为后续施工操作提供依据。采购部门应该结合项目材料需求计划对材料进行购买,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用量过度的现象,材料管理部门一定要将调查工作做好。此外,采购工作中应落实招投标方式,由相关部门统一对材料人员进行安排,采购过程中应注意额度,不能出现材料积压或材料;浪费的现象。派出专人对材料采购量和采购价格进行监督,完成采购以后应及时将采购信息上报相关部门。

3.3落实成本核算的监督与管理

成本核算是经济成本管理中最开始的一项工作,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代表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成本核算工作做得不好,将会对后续工作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建筑企业中的成本核算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将自己的职能发挥好,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其他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紧抓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同时还要严抓成本核算管理。

3.4控制成本与合同签订

完成工程项目成本预算之后,应该和相关施工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同时施工方还要和企业针对合同内容进行相应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承包合同签订完成以后,还要针对整个工程的预算过程制定成本计划书,对工程任务清单进行总结,统筹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购买的机械器材等。

3.5使用劳务承包商

在准备工作完成以后,企业还要对劳务队伍进行挑选,选择一支信誉良好、具有一定实力的劳务队伍,与其展开详细的谈判,同时在后续工作中还要不定期的展开考核。企业可以利用劳务分包招标制度展开招标,施工企业则可以成立招标小组,评委由项目经济担任。最后,招标小组应拟出详细的招标说明,邀请三家以上劳务队伍参加投标,最后按照劳务队伍竞标书的信誉程度,从这几家劳务队伍中选择最理想的一个。

3.6将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做好

建筑工程完工以后,投资方应结合施工图纸、施工承包合同等相关资料,按照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工程量展开科学计算,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量的准确性。

4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建筑企业应该充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建筑经济中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成本管理理念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所以,我国建筑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成本管理落实到工程建设过程中,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整个社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根萍.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90.

[2]袁德明.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管理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3):32~33.

[3]王文佳.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4(11):129.

[4]单连杰.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2010(24):111.

[5]张卓颖.浅析当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22):111~112.

建筑经济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二:高职高专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顶岗实践

顶岗实践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环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顶岗实践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统一,是学生认识社会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用人企业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如何能将顶岗实践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针对建筑经济管理专学生顶岗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指导。

【关键词】高职高专;顶岗实践;建筑经济管理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大类中工程管理类所属的一个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第一,建筑会计与审计方向;第二,建筑物资管理方向。同时规定了对应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训安排等。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并结合我院自身优势、教学软硬件环境、师资条件等,确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建筑会计与审计。尽管如此,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在顶岗实践中依然会出现问题:用人单位对专业认知存在偏差;顶岗实践学生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专业,介绍自身的优势。首先,从专业名称上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名称涵盖范围大,与工程造价等专业相比无法给人明确的专业定位。单从专业名称看,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针对性不强,好像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精。这就使用人单位出现理解偏差,直接导致对该专业学生试用率降低。其次,一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清晰,使其无法准确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导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单位或者岗位。在顶岗实践座谈会上,很多学生都反映了这个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对该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践安排工作的过程中尝试了一些解决方案。

针对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存在理解偏差的问题,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更积极地与合作企业交流。从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到顶岗实践前至少保证该专业学生有两次利用假期时间进入企业锻炼。这种锻炼与顶岗实践相比时间虽短,但是却可以增进企业与学生双方的了解,加强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一方面,通过假期锻炼,学生可以将本学期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利用。学生对企业的好奇感,对工作的热情可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学生假期实习对企业来说不会有过多的用工成本,却可以分担部分日常工作,对于工作努力,悟性高的学生企业可以及早培养,为日后奠定基础。另外,为了使用人企业对该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引入了让企业走进校园,走近专业的方法。主要有:定期请企业专家进入校园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讲座;不定期组织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竞赛,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利用节假日组织企业专家与该专业学生的小型座谈会,交流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了解,对该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后续的顶岗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针对学生自身对专业认知不全面,无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问题,同样也采取了有效措施。主要是三阶段专业教育。第一阶段的期初教育。入学初,学生刚刚步入校园,接触专业,难免对所学专业出现迷茫,这时组织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对专业有初步了解。第二阶段的专业深化教育。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后,随着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对专业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这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但同时又会出现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课程?这些课程对专业有什么作用?我的专业以后能胜任什么岗位?等问题产生困惑。在此阶段对学生就专业方面进行二次介绍,能够在学生最迷茫的时候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对专业的深层次剖析和介绍,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可以有相对全面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困惑。第三阶段的专业总结教育。进入到大三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也进入到收尾阶段。学生已经将专业课程以及相关的校内实训全部进行了学习和训练。学生完成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已经初步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基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适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他们欠缺的就是将专业系统化,有时还无法理解所有知识在专业方面的架构和关系。这时对毕业学生进行专业总结教育,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疏理,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方向等问题给学生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学生对专业认知更清晰,透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更有信心,也能更有自信的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在对最近一届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顶岗实践,我们就尝试了以上方式。通过企业实地走访和学生反馈,企业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愿意接受该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而学生也因为能够更全面,透彻的介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企业,获得了更适合专业的岗位。教学中我们不会就此止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有益于学生顶岗实践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毕业设计是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最后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工作。虽然毕业设计在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最近几年中,在高职类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时产生了诸多问题。

1.1学生毕业设计意识淡薄

因为社会就业的压力,一些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敷衍了事,投入时间远不够,设计成果利用网络下载拼凑而成。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课程不再有新颖的知识可学,不如到校外的建筑设计院去学的想法,等到相关建筑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时,他们对毕业设计又缺乏进一步思考、探索,对自身缺乏更高的追求,于是整个毕业教学就趋于一种表面形式,管理混乱、松散。所有的这些反映在设计成果上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毕业生专业培养目标大大打了折扣。

1.2教材滞后

我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设计自编教材,已经启用了十多年,一直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近几年,很多建筑设计规范都做了相应的修改与调整,这就使得知识跟不上行业发展;另外,教材对有关建筑法律、建筑规范教学内容的明显缺陷。

1.3毕业设计选题与工程实践脱节

在毕业设计选题设置不够合理,选题与建筑实践脱节,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一个题目作几届,多年一贯制,未重视因材施教,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放飞学生的思路,不能很好地和学生的就业方向相结合,这样做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约束了学生创作激情,促使学生消极应对毕业设计。

1.4指导形式单一、教师力量薄弱

指导形式单一,都是校内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在高等职业院校难觅有丰富实践经验、高水平、高学历的设计人才,难以形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梯队。

1.5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不清晰

在毕业设计最后考核既没有相应标准,成绩评定又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观、合理、科学。对未能达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学生降低要求,都给予“放水”,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持宽容的态度,从而使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1.6毕业答辩缺导向性

答辩时应对学生没有向导性,学生不能很清楚、准确、有效、富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对自己毕业设计过程的设计思路未能进行卓有成效地梳理,答辩时成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机械、被动地一问一答的尴尬模式。这样的教学成果仅是让学生简单、初步地了解了整个建筑设计阶段的过程,却与建筑设计院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要求具有很大的差距,致使一些学生临毕业时对建筑施工图尤其是其它专业的图纸识读能力很差,距离高职教育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解决问题———教学改革

在毕业设计中涌现的问题,迫使对毕业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提出“产学”一体化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即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打破传统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转换为与业主、合作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共同参与设计的教学模式,在真实的设计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毕业生符合市场需求,夯实进入建筑师岗位基础。

2.1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市场化

毕业设计教学内容顺应市场要求,符合建筑发展趋势,将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建筑规范、法规引入课堂,反映前沿动态,跟上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使毕业生一毕业进入市场就能无缝对接建筑设计岗位,较快进入建筑岗位角色。

2.2毕业设计选题真实化、工程化

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改革,打破学生按假定任务书设计的相对静态的传统教学模式。毕业设计选题采用真实、具体工程项目,即“真题真做”方式,与建筑设计院联合,丰富毕业设计选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崇学生建筑梦想憧憬,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设计发挥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培养首创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体验真实工程的工作步骤,积聚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经验,达到毕业设计教学目标。

2.3“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合作化

毕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聘请校外建筑设计院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与我校校内教师一同参与毕业设计教学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他们实际工程经验的优势,提高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此外,邀请业主(建设单位)共同参与设计,使毕业设计过程教学中业主(建设单位)、建筑院建筑师、校内教师、其它相关专业等多方参与,在“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中,使学生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完成岗前的职业培训,实现从学生到建筑院设计人员的实践能力转换,培养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

2.4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标准化

为激活毕业生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充实学生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营造科研生产实践的良性发展,配合“产学”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工程,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具有明确导向性的评价体系,对毕业设计成果采用定性描述、定阶段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使评价具有可比性及可操作性;将校外专家、用人单位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使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与多元性。

2.5毕业设计答辩规范化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答辩在毕业设计中扮演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一环节,我们采取实际工程中的建筑评审会模式,学生自己制作毕业设计PPT演示文件向评审专家答辩组汇报(由专业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建筑设计院专家组成),以促使学生能更加敏捷、综合、系统地处理问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加快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通过答辩可以了解学生驾驭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在考核学生毕业设计成果时,坚持标准,以设计图为依据,尽量体现学生真实的设计水平。对于部分学生未完成毕业设计,或有原则性错误,或毕业设计成果不完整,答辩时概念性错误较多者,学校都要严格执行成绩评定标准。

3结语

“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当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开拓学校与企业间联合办学的新思路。与以往内容单一的毕业设计教学相比较,“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对我院建筑系是一次大胆且创新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改革成果初见成效,对未来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开拓创新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作者:万莉 彭敏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参考文献: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建筑经济

对于上述问题,企业的回答可能分别是:“很少”,“有时”,“偶尔”以及“这个项目当时看起来是个好主意”。事实上,许多企业在把经营创意转化为现实的时候都遇到不少困难。

传统上,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实施的标准是“按时、不超预算和准确”。现在,这种标准已经太局限了。新的标准除了这些,还包括“实现预期收益、赢得股东的支持和企业的采纳”等。这些标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绝非易事。

在项目管理中,时限、预算与切合目标等标准都是一些从属性变量。例如:一旦决定减少项目预算,会使完成项目的时限提前。而时间紧迫就有可能对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反之,提高项目实施质量的决策会增加实施项目所需的成本与时间。不过,现在那些衡量项目实施的“新”标准同样也是从属性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在这些标准中确定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并据此对项目实施进行相应的管理。

为避免将来的各种困难,管理者必须采取最可行并最有把握成功的方法,对项目进行设计与管理。

企业很多实施了的项目都是从业务需要出发的。实际上应该是,只有能推动本企业经营目标的项目才能实施。很多企业都会对其经营目标进行定期总结,并出于种种原因对目标进行不断调整。因此,对项目的审批也必须因那些调整而调整。

审批要程序化和系统化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审批项目时,往往缺乏一个系统化的程序来遵循。据我们所知,许多企业批准一个项目计划时,往往很盲目与随意,没有对项目的目标进行规划与了解。

比如某个企业决定更新现有的财务系统。在缺乏分析的情况下,这个企业就全盘照搬另外某个知名企业的资源管理系统,并雇用了一个华而不实的专业公司帮助实施。企业对引进的新系统所能产生的效益根本没有明确分析,而且没有对实施程序进行重新设计。企业的预期不明确,完成时限没有确定,也没有建立一些跟踪项目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所以结果如何呢?这一项目不但超出了预算,而且根本没能产生预期效益。结果企业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善后工作。为实施这个项目,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对企业的效率却没有任何提高。

最终企业总算恢复了元气,但是项目实施的总成本却远远超出了预期。如果当初企业在进行项目决策时能够遵循一套周详严密的流程,其中许多损失完全可以避免。

尽管各个企业对项目识别与审批程序各不相同,但是所有企业都可以采取如下步骤,对项目进行合理的事先评估:

正式评估潜在项目。把所有提议的项目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对照,确定二者目标是否一致。由于企业的预算通常都是固定的,因此必须合理分配,将资金集中在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最大回报的项目计划上。高级管理层应制订合理的分配比例。对那些既符合企业经营目标,又能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项目计划,应当开始转到第二步骤。

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每一个战略性发展项目都应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在分析中,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收益必须使预算投入物有所值。可行性分析要包括对收益的量化预估以及各种有利的证据。高层经理一旦评估并批准了可行性报告,就进入了第三个步骤:制定项目计划批准书。

制定项目计划批准书。计划批准书中主要应明确列出项目实施对企业的要求、项目的预期收益、项目的范围与目标、具体的成本/收益分析、项目的产出、对企业流程的影响、检验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业绩指标以及一切相关预测与限制。计划批准书应由高层经理评审通过。这一步骤应于项目的规划程序初期开始进行。

管理程序三大要素

通过严格程序审批的项目,可以为项目的实施开一个好头。但是,这只不过是第一步。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保持目标明确,就必须制定一个管理程序,保证项目的实施不偏离最初的经营目标。

管理程序对项目实施的有效监督非常必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可行性分析与计划批准书的要求。很多企业想当然地认为,无论起始阶段情况如何,最终总会完成计划的目标。最近,一个企业通过自身的经历发现,情况并不总是如此。

这个企业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完全集成的系统代替现有系统。企业的行政总裁与高级管理人员审查并批准了这一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三年。但是,项目刚刚实施了一年,该企业的行政总裁及高级管理层就离职了。

还有,项目实施要求首先以企业的一个部门作为推广新系统的试点。遗憾的是,企业所选择的部门并不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因此不适宜作为试点。由于缺少对项目的适当管理与监督程序,项目投入很快超出了预算数倍。等新的管理团队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时,这一项目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结果,企业不得不暂时中止了项目实施,使相当大的一部分投资付诸东流。

管理程序有很多形式,但主要应包括下面三个关键要素:

项目内部管理:项目内部管理主要包括微观层的细节,诸如资源管理、工作流程规划管理、预算控制及文件管理等。在项目执行团队内部,应当有一个事务办公室或类似的职能部门对此进行专项管理,并与宏观的项目外部管理程序密切配合。在通常情况下,这一部分工作没有必要由高层经理负责。

项目外部管理:项目外部管理程序需要管理诸如项目范围、总体时间表、预算、质量、风险以及面临问题等关键情况。这些情况每隔一、两个月都要向项目管理委员会汇报。项目管理委员会会议是项目实施与高层经理之间的主要纽带。项目经理人员还要向会议汇报项目计划批准书中规定的主要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第三者管理:除了对项目进行直接监管之外,还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督系统。无论项目管理团队怎样努力,总是难以对其项目及相关风险与问题做到完全客观。因此,有必要聘请一些公正的资深专业人士对项目进行独立的评估。其结论应直接呈报高级管理层,并与项目外部管理汇报进行对照。

项目管理程序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收益相比,其所需的额外支出(大约占总预算的百分之三到五)少之又少。这笔支出可谓物有所值。

全程监督实施

即使建立了完善的审批制度与管理程序,也不一定保证项目实施能成功。高级经理人员必须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监督重要项目。如果企业忽视了对项目的监管,就会出现数倍超出项目预算和完成期限大大延误的可能。比如,有时项目经理汇报说该项目已经完成75%,实际上只是预算已经花去75%而已,而真正的工作只完成了25%。

当项目获批、管理程序确定好之后,为确保项目实施的成功,高层经理必须完全投入,认真负责监管。而且,由于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高层必须与项目的进展和变化保持同步,定期听取项目经理人员关于项目进度的客观和精确的汇报。

以下这些建议有助确保项目成功:

为每个主要项目配备一名执行经理;

任命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监督;

鼓励并促进有助于项目实施的企业变革;

明确一个流程,把项目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向上汇报,由企业高层负责解决;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设计院工作模式;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学的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大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到职业建筑师的关键一步。近年来,社会对毕业生人才的素质要求有大幅度提高,如何扩大毕业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专业在设计中存在很多方面相互交叉互补。因此,在毕业设计中进行三个专业必要的交叉和联合教学,对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综合性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基于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是通过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组织建立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专业团队,并以设计院的工作模式和流程要求控制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并熟悉未来的就业环境,提高多专业协作能力,从而顺利完成角色过渡。

一、建筑学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通常选择在学校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命题也是由校内老师指定,导师采用唯一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学科不断拓展,传统毕业设计模式,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选题不合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学指导信息量不足,设计进度管理松散等。

1.设计选题

首先,传统毕业设计选题主要的不足表现在专业过于片面化,不能考察和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其次过去的毕业设计选题常常是由单个老师确定设计题目,指导老师个人的自较大,缺乏科学论证,这就容易出现有的选题过大,超出了一个本科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或者有的题目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其能力的现象。

2.学生学习缺乏设计氛围,学习的主动性差

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都会面对一个很相似的问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大五的学生对未知充满了渴望,对学校的课程已经缺乏兴趣,更加愿意去设计院和设计公司参与生产实践。为了兼顾实习的工作,他们很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上,有些学生总是比规定时间晚完成,或者集中在交图的前几周草草完成设计,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也就不尽如人意。

3.毕业设计的教师指导方面,唯一的导师制容易造成知识架构不全面。

唯一的导师制,也是传统毕业设计中的一大弊端。每个老师会有自己的专业评价体系,看待问题的习惯和评判方案的方式。在往年的毕业设计成果中发现,建筑学的学生会缺少景观环境与城市意识,规划学生往往建筑单体意识比较差,而景观学的学生则表现为缺乏对建筑与环境关系上的关注。学生方案体现出知识架构的不全面。由一个老师指导完成的毕业设计,学生的作业常常出现相似方案。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得到的信息量不足,设计缺少新思路。除此之外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仅由校内老师担任,也造成学生的方案更偏重理论,设计仍以方案能力做为训练的重点,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得不到提升。

4.毕业设计的进度管理松散

教学中常常强调设计的过程比设计的结果更重要,但传统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学生没有固定的设计场所,也没有固定的讨论和指导时间,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把控较难,设计深度就很难得到保证。

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

针对传统建筑学毕业设计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试行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教学形式。学院希望能通过此模式改变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是以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选题为依托,以建筑、规划、园林三专业的学生为成员,以三专业教师联合指导而完成的联合教学模式。教学的两大目标:一是要模拟设计院的工作环境,建立设计工作室,组建学生设计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二是强调三个专业之间的相互交融互补和学术的渗透,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1.“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

首先,“三位一体”跨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综合性,要能满足各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间协调配合的整体要求。设计选题不仅要涵盖建筑专业的知识领域,还要考虑到给规划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同学留有足够的设计发挥空间。其次针对以往出现的设计选题仅由单个指导老师决定,而造成设计题目过大或着过窄,缺少科学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三位一体”的设计选题要求必须由参与团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所有教师集中商议确定,汇总之后再报送学院审查。学院组织专家对所选课题进行论证,获得通过后方可最终确定为跨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2011年学院三位一体毕业设计的选题最终确定为商业综合体、校园规划、居住区规划设计三大类型,与以往的以建筑单体项目为主的设计选题相比,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2.配备专业的设计教室

建立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是模拟设计院工作环境的前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首先得有好的学习场所。学院为三位一体毕业设计团队提供了一个专业教室,要求学生定期在指定的专业教室里完成集中授课、讨论、评图等毕业设计全过程。专配的教室为学生、师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空间,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进度,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3.组建跨专业的学生团队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由学生自由搭配组合形成,每个小组由建筑、规划、园林专业各一名学生组成。学生团队的建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设计中由于每个学生的专业认识不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学生间的思想常常发生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4.指导老师团队组织

三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由校内的跨专业指导老师组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组成。对于参与毕业设计的校内指导老师要求不仅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校内指导老师每组三名,由三个专业分别指派一名教师。除此之外学院还要聘请相当一部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设计院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校外指导老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立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

5.三阶段的教学控制

毕业设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设计前指导阶段,会邀请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开展每周一次联合授课,让每位指导教师都发挥出自己的积极性。学生完成资料收集、案例分析、基地调研与总图设计;第二阶段为设计中指导阶段,这一阶段是方案成形阶段,强调方案的合理性,和专业的衔接性,教学的安排是,教师团队每周有一两次的设计辅导和讨论。在这一节点结束时会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团队,聆听学生组的方案汇报并提出方案优化意见;第三阶段为正图完成和期末公开答辩、公开展览阶段。在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探索中发现,公开答辩和公开展览会成为毕业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自己出海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介绍和汇报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增加他们的设计动力和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低年级的学生也能从旁听中获得答辩的经验。

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的三位一体新的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在通过对新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三、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毕业设计教学的未来建设方向

目前我院的基于设计院工作模式下的“三位一体”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学习。教学资金不足,教学资源的局限使得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还无法在全院全面实行。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突破学院内的专业合作,利用学校建筑学科全的优势进一步拓展毕业设计的专业涉及面,与学校的土木工程,环境与能源,电子与信息,管理等学院形成更完整的毕业设计团队,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广博的知识,广阔的眼界,为培养职业建筑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文全,孙伟民,龚延风,林小东,梅 凯,张九根,郭樟根. 基于建筑设计院模式的跨专业团队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11-113

[2] 刘运林,方潜生,丁克伟. 设计院模式下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 .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22-24

[3]王雨村,胡堂,基于工作室模式的设计课程跨专业联合教学探索[C].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6-99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职 土建类 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成要素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61-03

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是,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导致个人职业生涯后续发展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探讨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

一、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通过对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笔者认为影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学历方面先天不足。不考虑博士、硕士等研究生阶段教育,同为普通高中考入,学制4年的本科毕业生和学制3年的高职毕业生,由于高职毕业生持有的是大专学历,要想获得工程师等职称就需要更多年限,要想考取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等也需要更多年限。

例如,在获得助理工程师方面,本科学历毕业后,1年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认定助理职称资格;大专学历毕业后,2年工作经验,考核合格,认定助理级职称资格。获得工程师方面,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工程师职称。

再如,在一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方面,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可以报考。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6年可以报考。综上分析,如果同一年高中毕业分别进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正常流程下,本科毕业生会比高职毕业生早一年获得一级建造师报考资格。

获得工程师、建造师等时间的延迟,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担任项目经理等职位的延迟,放缓了其职业发展的步伐。

(二)基础知识薄弱。高职的任务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社会对高职的认知还停留在“高职是大专”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读书不是本人或家长认同高职教育,而是因为高中没学好基础知识,高考成绩达不到本科线,进职业院校读书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而不是主动的选择,这种情形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作为建筑类工科生,甚至不熟悉三角函数、对数指数等,严重影响大学期间课程的学习。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有所欠缺。很多高院校认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任务,一味地通过课程改革减少基础理论课程,以达到培养专业技能的目标,如压缩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与学生专业技能无直接关系的课程。由于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基础课课时较少,课时大多安排在专业类课程,致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综合素质较差而后劲不足。

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功利性强,重视实践技能,看重专业实践。反映在学习目标方面,公共基础课及格就行,专业理论课也不太受重视,最重视的是专业实践课。即使在专业课方面,也是删掉了许多基本的计算,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计算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形成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缺乏从表面现象到事物本质、从外因到内因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难以有创造性的表现,比如针对一些小的工程变更也无法设计计算。

(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在学校养成考试前几周突击学习的不良习惯,进入工作岗位后平时很少看书学习。如遇到岗位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平时不学习,靠突击学习。某些资格类考试缺考的考生中,高职毕业生占很大部分。

(五)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都渴望再学习。但是,除少数大型企业有内部培训外,绝大多数企业职工再学习目前只是停留在短期或利用周末培训的层面,专项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师傅徒弟的口碑相传或者自学摸索完成,缺乏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二、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

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内容复杂,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高职土建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大多是在建筑行业一线,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更加需要健康的身体条件。建筑行业牵扯面广,需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政府监督部门合作协调,建筑行业也要应对工程条件变化、天气变化、业主变更等临时的变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毕业生在职场履行合同的品质。既包括在工作中遵纪守法、服从行业规定、尊重合同、维护公司利益、尊重客户等,也包括在离职后维护前公司的合法权益,还包括离职过程的合法合规。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甚至违背合同,丧失信誉,给其后续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三)较强的专业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要有建筑识图的能力,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各建筑材料的识别和检测能力,同时能利用一些材料检测设备检测材料的性能来把握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具备建筑测量能力,如建筑施工放线、建筑轴线的引测、各楼层标高的控制、抄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竣工测量等;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管理过程中能合理把握工期、正确调动人力物力,使得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获得利润最大化;具备基本的力学与结构知识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能力等。

(四)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必要的理论基础包括熟悉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材料、测量放样、读结构图施工图等。必要的理论基础是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有创造性的成果。

(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毕业后根据需要自学的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日益发达的建筑科技对个人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要求。

(六)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毕业前后是人生身份的重大转折,周围环境也截然不同。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和状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使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快速地进入新工作岗位的角色,也会惠及毕业生以后的职业生涯。

(七)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在建筑领域不断提供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随着建筑工人数量的逐年减少,建筑设备的推陈出新,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建筑材料也相应地变化。对于这些变化,高职土建类毕业生不但要适应,而且要根据形势,敢于率先创新。

三、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

针对目前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力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达到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补强高中没学好的基础知识。针对某些高职生在高中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知识过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大一开设选修课,或者在前两周集中开展培训的方式,补强所必需的函数计算等问题,以便大学期间学生顺利学习“建筑力学”“工程测量”等课程。

(二)均衡配置基础课。现在高职很多专业出于让更多学时给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考虑,删掉了“高等数学”课程,严重阻碍了高职毕业生的后续发展。例如,职业资格考试会考到“高等数学”,结构设计计算也涉及“高等数学”,因此“高等数学”课程必须予以配置。另外考虑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会写很多的公文、通知、报告等,可以开设类似“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三)适当增加专业理论计算类课时。目前比如毕业设计,由于高职生专业理论计算能力的缺失,一般安排的是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写和建筑图、结构图的绘制,而不安排结构计算内容。导致毕业生在施工中遇到小的变更也无法自行设计,削弱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要的结构设计计算,也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成人教育、自考等打通学历发展的途径。学历低会直接影响工程师的评定、职业资格考试,延缓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学历的提升会开阔高职学生视野,提高专业知识。一般的高职院校都有成人教育部门,应通过宣传,鼓励广大高职学生提高学历。

(五)保持专业实践技能的相对优势。高职毕业生的相对优势体现在专业技能较高,丧失这个优势就很难有竞争力。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探讨项目化教学、校企合作教学等,保持专业技能方面的相对优势。

(六)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可以对比各院校在学生培养中的差异,寻找不足,找到改进方向。专业技能大赛也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方向,跟踪并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把行业的最新工艺技术反映在教学中。

(七)结合R悼展“创业实训”课程,提高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发展状态,归根结底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结合目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潮流,结合高等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在“创业实训”课程可以结合专业,巧妙设计创业项目,锻炼高职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八)探索高职毕业生的再教育问题。考虑到很多企业再教育制度不完善,可以探讨由母校组织的再教育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适当设置相应课程,聘请行业专家讲授,形成有效可靠的再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奎.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12)

[2]学林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3]喻永均,张光春,王莉.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4]栗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2(9)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土建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途径研究”(桂教职成[2015]22号4)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施工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规范。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施工密切相关的规范很多,例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等。很多毕业生在校时由于对规范不熟悉,甚至不知道需要遵循哪些规范,导致了走向工作岗位后不仅不能立即进入工作状态,甚至还会发生很多错误。针对这一现象,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体系中,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不仅要向学生明确设计和施工需要遵循的规范文本,而且要结合教材理论知识对基本的、重要的、强制性的条文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规范水平。

增加与其他专业配合知识,完善建筑设备工程知识体系

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必然要和建筑、结构、电器及通风空调等专业有交叉,作为一个优秀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工程师,必须要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对建筑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完整的知识构架才能和其他专业配合好,完成一个合理的高质量的设计[4]。从就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学生进入设计或施工单位后,不仅要从事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工作,在单位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经常还要担负起供暖、通风、空调甚至包括煤气系统等的设计和施工工作,这种现象在北方地区的设计院或施工单位尤其普遍。对此,当地设计院和施工单位中俗称:水暖不分家。为了充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成为工作岗位上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有必要在该门课程开课之前或之后,指导学生选修建筑、结构、电器及通风空调等专业课程,尤其是通风空调工程知识的学习很重要。

明确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抓住重点指导学生

由于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没有接触过建筑设计图纸,也不了解相应的制图方法。虽然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学习过工程制图,但是部分学校的工程制图并不是专业的建筑专业人员教学,所以其教学大纲内容偏向于机械,与建筑识图、制图有一定的脱节,所以学生拿到图纸后很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教师指导学生首先从熟悉识图、制图方法开始,浪费了大量时间,其次才进入到给水排水管道的设计和计算,这就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完成的工作量较少,不能完成一个包括建筑给水、排水、热水、消防等系统的完整的设计,也就得不到完整的训练。改善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给水排水工程大一专业学习时,要对学生明确工程制图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在工程制图的教学大纲制定中侧重建筑图纸的识图和制图,使学生在完成工程制图学习后具备较好的建筑识图能力和基本的建筑制图能力。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的训练环节,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毕业设计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的另一个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针对特定专题,作为“卓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终端,综合、全面地将已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工程能力在此阶段从认知、理解、应用、创新全面得到升华。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选题包括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城市给排水管网设计和水处理工艺设计3个方面。其中建筑给水排水方向是实践性最强的,因为部分选择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学生已经与建设设计院或建筑施工相关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毕业设计是上岗前的热身,完整、准确地完成一个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对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进入工作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结合我校近几年毕业设计的情况,应该抓好以下几个重点:第一,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首先安排学生熟悉理论知识、设计规范和设计制图方法。我校的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体系中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而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由于中间相隔半年,学生对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所遗忘,有必要安排3~5天的时间回顾理论知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遵循的规范很多,有关于基本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有关于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有关于施工验收规范的。设计必须在熟悉这些规范条文的基础上。在课程教学中已经对基本的、重要的、强制性的规范进行了讲解,但是并没有对所有的规范进行解读,而设计的时候需要了解所有的条文,这部分需要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花费1周的时间进行阅读,并通过相关的考察后才能开展毕业设计。第二,毕业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开展设计,还要求有创新。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产学”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毕业设计

1问题的提出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适应当前社会需求,面向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工作,将“产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入到教学中,培养能胜任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岗位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建筑设计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各专业间沟通协调能力、严谨踏实工作态度、高尚的职业操守以及责任感等各方面的素质,为更快进人建筑师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毕业设计在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诸多问题在高职类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中曝露出来。

1.1学生态度不够端正

一些学生把毕业设计当作平时大型作业,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此外,最后一年到相关企业单位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流于一种表面形式,管理混乱、松散。因为社会就业的压力,一部分学生不能专注于毕业设计,还有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课程不再有新颖的知识可学,产生了去校外建筑设计院或建筑设计公司学习的念头,而对毕业设计却缺乏重视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对自身职业规划、专业技能的提高缺乏更高的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反映在设计成果上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毕业生专业培养目标打了折扣。

1.2教材滞后

我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设计教材,已经用了上十年,教材中的建筑设计原理还是经典的,而对于民用建筑各个专题,近几年很多建筑设计规范都做了相应的修改与调整,而教材没有跟上,就显得落后了。另外,倾向于建筑实践教育的教材对有关建筑法律、规范的教学内容的明显欠缺,更谈不上更新。

1.3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老套、一成不变

毕业设计选题老套,一成不变,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同时与建筑市场实际脱节、和学生的就业方向脱节,同一个设计选题作几届的事情甚有发生,多年一贯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未得到重视。这样造成学生做毕业设计应付了事,积极性受到影响;毕业设计成果徒有其表,追求形式,无实质性内容、无创新之处。

1.4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不清晰

毕业设计最后考核把关不严,未能按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的态度不严格,甚至偏向宽容,致使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成绩评定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观、合理、科学。对毕业设计成果未按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或设计质量不达标,或未按时完成的学生开绿灯,降低要求,基本上给予过关、及格。

2“产学”结合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教学

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迫使我们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对毕业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提出“产学”一体化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即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建筑设计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建筑设计过程从单一的师生互动转变为有业主、合作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参与的动态变化发展过程,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实践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团队间沟通、协作能力,为毕业生适应当前市场需要,更快地融入到建筑师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1科学、合理、适宜的“真题真做”

我们从毕业设计选题上进行改革,打破原有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编制好任务书传统,转变学生按指定任务书设计的相对静态的教学模式。毕业设计选题采用“真题真做”方式,与建筑设计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放飞思路,使其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熟悉真实工程的工作步骤,积累较全面的“实战”经验。

2.2“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在教学上,积极推行“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除了本系教师外,还聘请建筑设计院有经验的建筑师参与教学,把一线实际工程经验带进课堂,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同时让业主参与到毕业设计过程中,将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教学由以前简单、古板的静态教学过程转变成有业主、合作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参与的动态发展过程,在真实具体的建筑设计场景中,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

2.3建立完善、合理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及科研生产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完善、客观、公正、合理、具有明确导向性的评价体系,对毕业设计成果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使评价具有可比性及可操作性;此外,为了使评价具有广泛性与多元性,将校外专家、用人单位的意见纳入评价体系。

3设计教学过程

鉴于我院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我们将毕业设计题目选为学生公寓,这是我院刚好准备新建的实际项目,同时与江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合作,联合教学。该用地位于我院现有学生1~10#公寓组团西侧,学校运动场南面(如图1),学生们天天生活于此,对周边环境较为熟悉。选取这个真实、学生认知场景同时又是学生们熟悉的建筑功能,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场地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加强对建筑功能、建筑空间的组合能力,有利于创作出一个属于学生们自己的建筑,有利于加深对设计项目的理解,最终有利于教学。在毕业设计教学中,我们提出“真题真做”要求,通过毕业设计选题、分组现场踏勘社会调查实例调研相关资料搜集独立建筑设计(包括讨论式教学、答疑、各专业沟通等)设计成果表达毕业答辩环节,训练学生在特定建筑环境中进行建筑设计并满足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且具有实施深度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设计院实际设计工作的状态和工作节奏。针对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会调研,完成调研,分析公寓周边环境、学生行为流线形式、学生的生活习惯,根据甲方要求制定设计任务书,生成、完善方案,最后用设计成果完整地表达符合甲方要求又具有创意的方案。在整个环节中,侧重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富有洞察力地分析问题的、最终综合协调地解决问题,以调研发现的问题开始来研究建筑,通过分析周边环境以及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流线来设计建筑,设计过程要求学生关注建筑场所、校园文化与学生活动的联系,让学生认知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而非孤立的设计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

3.1问题提出

本次设计任务是我院新建的学生公寓,与江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教学,没有设计任务书,甲方即我校只是提了基本要求,希望新建学生公寓能解决3000人居住,同时建筑造型与现有学生公寓协调,另外因处在将来新建的图文信息大楼东北面,外形要求美观;此外,用地现状及红线没有明确的界线,没有细化每项设计内容,对于学生公寓的主要功能空间、用房面积大小等,学校也没有提具体要求,要求需要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自己对项目的理解与研究,确定各功能房间面积,编写、细化完善任务书。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学方式就发生转变,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成为教学主体,主动学习,形成师生互动形式,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仅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关注建筑所处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以调研的方式,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索建筑,设计建筑,让建筑更好地为人服务。

3.2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

(1)现场调研、踏勘。设计分组,每个小组首先需要调研新建的学生公寓所在的校园的位置,分析新建学生公寓与已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学楼、实训楼、运动场间的联系,深入解读周边环境设施信息对新建建筑的影响。其次,分析新建学生公寓与校园空间结构、道路系统、景观结构的相互关系,把握建设基地内外道路、景观、建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设计构思做好前期准备。再次,详细了解学生活动与使用情况。以休息日与正常上课时间作对比,观察并记录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各个时段学生人群的主要流线以及活动模式。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时段的学生的活动特征、流线方向,并不是学生机械地用数码相机、手机拍照,记录数据。此外,在校学生是学生公寓的主人。每个小组应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依据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与兴趣,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人数不低于50人,同时鼓励学生勇敢且多交流,了解被访者对学生公寓现状的意见与建议,期望新建的学生公寓提供哪些更好的改善,从而为建筑功能的确定提供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束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绘制分析图表,撰写调研报告,分析现在学生对公寓的想法、建议。(2)建筑实例调研。我们列出南昌市区多个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学生公寓像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学生公寓,让学生分组自行组织参观调研,关注建筑间的相互关系、与周围景观、道路交通等环境要素的关系、建筑空间与行为、功能空间的组合,重点调研使用者对学生公寓的使用感受与意见,并做好有关文字及图表记录。(3)调研总结。此阶段成果要求图文并茂将调研内容、分析结论、解决办法等采用ppt汇报交流。在汇报时展开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问题具体化。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师生展开讨论,相互提高。汇报完后,要对调研内容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4)建筑师分享工作心得。在这个过程里,校外导师根据自己工程实际经验,将设计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综合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实工程中处理手法、要使用到的规范等等与同学分享,让学生学到以前课堂上学不到的第一手资料,避免了走弯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整个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过程中指导教师不管是本院教师还是设计院建筑师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调研和参观,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要求在拟建建筑与环境场所、物质技术条件相协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将调研问题详尽、切合实际。调研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思路宽泛,审视问题角度广阔,明确设计理念,避免对某一建筑类型设计模式先入为主式的定型化思维,解决问题方法要与从不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才能得以加强,为设计能力及相关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基

3.3建筑方案的生成

(1)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在完成调研参观后,学生需要通过广泛查阅相关图书文献资料、各种资料及数据的收集。根据调研成果分析,每个小组确定拟建建筑合理、科学、具体的功能设置,确定建筑规模、建筑经济指标,编制出完整的设计任务书。(2)方案的生成。方案早期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调研分析结果,通过对学生人群的行为、流线分析以及建筑功能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构思总体布局,确定建筑的出入口位置,思考方案的建筑体量关系、建筑体量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大概的平面组合形式,勾画总平面、平面功能、空间概念草图并制作概念体量模型,形成设计构思和方向。在此环节,教学特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学生从不同解决问题方式的切入点进行多样性的思考,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讨论式教学。为了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以及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方案构思的能力,要求每组学生都要对各自的方案构思进行方案逻辑推理形成过程的讲解,包括方案的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方案的特色等。各组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互相提出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对方案进行好坏评价,而是参与讨论,根据不同方案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建议与启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对不妥之处予以指出和完善,帮助学生尽早确立方案发展方向与目标。模型、效果图贯入式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设计过程中,在方案设计初期,将建筑基地及其周边环境用模型制作出来,让学生直观体验校园建筑空间、尺度、建设场地与周边建筑、道路、景观的关系。随着方案的逐步深入,建筑平面初步确定后,我们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平面设计方案制作建筑的体量模型放入基地模型中,推敲建筑与周边环境场地关系、空间关系以及建筑体块间的比例、尺度关系和体块与体块间相互关系。在建筑平面与建筑体块基本确定后,建筑效果图介入进来,推演建筑的细节、色彩、材料等。

4毕业答辩

由于“双师制”的新型“产学”结合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学院推行与新教学模式相配套的中期检查和预答辩制度。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预答辩旨在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和成果,督促学生改进方案,加强表达。为了全面提升毕业设计教学成果质量,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在正式答辩的前一星期,安排一次预答辩,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对毕业设计成果与任务书设计要求不相符的图纸内容则要求返工或重画,对设计深度没有达到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图纸一概要求补画或补做。为了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方案构思的能力以及应试能力,正式答辩时要求每位学生用10~15分钟的时间清楚、明晰、准确、简洁地介绍设计方案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让答辩评委对整个设计成果有初步印象。整个答辩过程公开、公平、透明,采取由答辩小组组长主持答辩,4个专业教师或建筑设计人员参与点评学生设计成果的答辩形式。外聘专家、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担任答辩小组组长,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把控,严格把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5评价体系

以往毕业设计考核评价重结果和建筑表现轻阶段设计过程,忽略了设计中各个环节的阶段性成果,以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视为主要评价依据。对此,我们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构新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从建筑调研(现场踏勘、建筑实例调研)、调研成果汇报、任务书的制定、方案设计的阶段性草图(一草、二草、三草)与模型、最终设计文本到毕业答辩的全过程设计,并将此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依据。除此外,将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日常考勤管理纳入到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中。另外,为了鼓励学生重视设计的全过程,注重设计能力的提高,新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阶段性设计成果的要求、评分标准、毕业设计的评分规定与用语,并作了详细的说明和量化要求。

6结语

总之,通过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总结,我们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实施“产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无论对学生、教师、学校,还是对设计院、社会都是有利的,最终学生是合作教学的主体、受益者,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增长了实践知识,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了社会竞争力。而作为学校,将大学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及建筑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赢得了用人单位普遍的赞誉。对于企业建筑设计院,通过“产学”结合,丰富了建筑师理论的水平,同时为企业寻求、培养专业设计人员搭建平台,充实了企业的人才库。

作者:彭敏 万莉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参考文献: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汉阳大学的校训是“爱之实践”,爱,主要听说汉阳大学也是一个教会学校,而且说到爱心,本人确实也在周围韩国人坚韧的性格但温顺的品行中有所体会,“实践”的校训重心,在建筑学院中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重视对社会发展环境地了解,学校还特别重视对学生动手及表现能力地锻炼和培养。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顺应它的实践为主要目的而实现的不断地循序更新。这不光表现在它整个教学体系的组成上,也体现在它的教育方式方法,老师讲义的主题设计上。汉阳大学具有较悠久的校史,1939年建校,1948年从韩国最早的4年制建筑工学专业发展以来,成为韩国产业化专业院校中很有前途的建筑教育名校。建校以来培养了12000余名优秀毕业生,成为韩国的建筑设计,施工,教育界的中流砥柱。几乎占韩国建筑界活动者的40%。

二.建筑学院教育构成体系的主要特征

教育体制主要受(日本,欧洲)影响建筑学教育体制实际是亚洲传统教育方式与西方新学院派教育特色的架接与活化。即以日本教学方式为主要参考对象大量引入西方先进教学方式的教学特点。

日本的大学是较早接受西方先进自由文化的亚洲的大学。在接受先进文明的过程中,又经过了本土性地过渡和吸收,所以具有既有先进性又符合亚洲文化特性的双重优势,中国也是较早吸收西方教学思路的东亚国家,并且也已经实行建筑学认证的考核体制多年,所以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的朴龙焕院长和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的韩东洙系主任应该是把持亚洲传统教育体制的领军人员而分别毕业于宾西法尼亚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等西方名牌院校的教授队伍则是吸收及传播西方先进教学方式的重要成员,更好地促进西方:讲课-讨论-siminar-lab.的教学方式的实现。

教育师资构成:

汉阳大学建筑学教授的任用制度比较严格。任用形式包括专任教授,签约教授,外聘教授,责任教授,定期讲师等五种任用形式的教授。对专任教授的要求是:要有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或有国内建筑师资格及硕士以上学位。为了保证建筑学院能动的建筑学教育,还会定期选择业务活动中较为活跃的建筑师作为签约教授,认用期为2年。为确保各专业领域的完整,学校会尽量保证教师毕业学校的多样化,工作经历的差别化,还会尽可能地任用外国教授,现在汉阳大学建筑学院共有专职教授19名,(其中建筑学部11名,包括2名签约教授)建筑学部外还有2名外聘教授。责任教授5名,定期讲师33名,共有59名教授组成。

三.学部和大学院的教学方式的特征构成分析

1.本科生教育:

汉阳大学建筑学院对于本科学生的选拔标准

2005年开始,学部开始分为建筑学和工学两个部分。在学生的招收方面,包括定期招生和随时扩招两种。对于那些不定期进行扩招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建筑学教育的适应能力和建筑设计才能的考核。但是不论是定期的还是扩招的学生,都要求高考成绩是一等以上。对于建筑学很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其他学校的学生,在学校所规定的日程范围内可以通过转系河插班的方式。这种转系的学生要有最少2学期以上的大学学习经历。如果通过考试的话,即可插入三年级。这种插班制度,主要是从3年级开始插入。

1)培育重心: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主要技能,要求,学生本身的兴趣和专业接受适应能力来进行的选择性,对象性的实施方案。

2)教育情况

在教育方式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他们遵循的宗旨,甚至教师的讲义很多情况是每年更新,不光是小范围地扩展添加,而且还会有主题地循环改革,设计课的设计主题,很多情况是每年更新,除了各个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的主旨相同外,训练形式,设计的开展手法、表现形式都有一定的变化。学院除了在教授制度上大量聘用对外国教学方式较为了解的西方大学教授,还很注重与西方各个教学研究体系的直接交流和合作。汉阳大学与莫斯科大学,日本东北大学防灾研究所,东京大学地震工学研究所,日本国土建设性建筑研究所,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国La villette大学,意大利威尼斯IUAV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加泰隆尼亚理工大学,特里布哈努曼-多卡宫工学大学等国外研究学院组织有交流。从02年开始与法国La villette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院,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研究科,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中国苏州科技大学建筑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台湾国立成功大学规划与设计学院等有学术交流和交换学生等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不但重视与国际前沿的标准接轨,而且重视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像本科二年级的韩国建筑史课的彩画实习,除了几个历史文化学专业学校外,只有汉阳大学建筑学院才有的历史文化体验实习课。不但加深了同学对本国建筑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也增加了学生专业技能地实践机会。

汉阳大学建筑学本科修课表

实用英语会话1

设计信息的理解

数学和几何学

新生研讨会

3 3

3

1

专业英语

物理学的概念

语言与文字

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

3

3

32

基础表现1

3

基础表现 2

3

艺术/设计1

3

艺术/设计2

3

建筑CAD

3

电脑制图

3

39(21+18)

韩国建筑史

3

西洋建筑史

3

现代建筑史

3

都市史

3

建筑设计论

3

建筑论

3

建筑规划

3

区域规划

3

基础设计1

3

基础设计 2

3

建筑设计1

6

建筑设计2

6

建筑设计3

6

建筑设计4

6

建筑设计5

6

建筑设计6

6

建筑设计7

6

建筑设计8

6

3

建筑构造系统

3

建筑构法

3

建筑构造力学

3

建筑构造规划

3

24(12+6+6)

建筑环境工学

3

建筑设备概论

3

24(12+6+6)

3

建筑材料

3

建筑施工规划

3

24(12+6+6)

3

建筑计划

3

建筑业务实践

3

建筑研究1

3

建筑研究2

3

住居论

空间形态论

数字设计系统

3

3

3

室内设计

造景学

建筑细部美学

3

3

3

东洋建筑史

近代建筑作品分析

现代都市论

3

3

3

建筑防灾论

环境和生态建筑

建筑经营

3

3

3

汉阳大学的教育方案为低年级的基础设计是通过空间设计进行设计体验实践。以成组作业的形式训练大家的协作能力。而到了更高年级则以大的教学训练方向为基础,每年紧随社会主流方向而采用不同的设计题目。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插入点和核心元素来自由发挥。

从课表的内容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并重。除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外,而对理论标准要求同样不逊于实践,从二年级开始,理论课的课堂作业,老师就开始不同程度地要求学生作一些相关建筑物,展示会的观览心得,读书心得,分析当前设计领域的较受瞩目的设计师作品,并开展一些分析讨论会。不但培养学生认识建筑,理解建筑的能力,对其理论分析能力进行初步培养。同时借助首尔处于韩国首都的地利之便,老师会根据学生的需要,请社会上当前较为活跃,较为有成就的设计师到课堂上作发言,给学生传授最前沿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下面以汉阳大学本科生2007-2008年的学生作品为例来具体介绍说明各个学年建筑学的教育特色。

第一学年

基于第一学年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课,这学期主要强调分析尽量多的创造性设计,从上半学期开始,学生将被要求递交一些报告来证明他们对所给题目的分析能力。范围则从实体元素到社会现象。下半学期课程包括的设计不属于必修,定义为建筑与材料的关系,这学期的设计重心是手工作业,学生要通过成组作业的方式实现。

第二学年

这个学期给学生更深入地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让学生更明确学科包括的三个部分,建筑维度重心地发展。这学期主要让学生调查,研究,阅读,欣赏,理解修建个性空间的不同方式。

这个学期的重心是让学生意识空间设定的过程是有动机并被社会、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所控制的。在了解这些过程的同时,训练学生绘图,做模型和修造的基本原则。让学生知道并熟悉2维画面和3维空间模型之间媒介的相互贯通性。

第三学年

这个阶段的学习要求更广泛,更深入细致地理解建筑,文化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结构构成。地块和工程的结构不只是解决空间功能问题,还有一个统合的概念。这学期是以探索整个建设过程中的结构体系和材料理念 。

第四学年

城市不止是一个无价 的结构体的物理集核,在这个学期,会重点强调城市是一个通过社会现象清晰体现空间组织体系如何改变空间形态的历史性地域。建筑既可视为城市矛盾调解员同时又是增加一定矛盾的角色。学生需要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私人领域与公有土地的缩张构成机制。

第五学年

这是一个根据各自的设计理念独立完成作业的学年。学生能够通过作业更好地训练和应用前几个学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学生这个学期作业的建筑价值体系将证实他们的能力并作为最后第五学期的最终成绩。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主题和地块,这不仅是代表学生的最后成绩。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考而获得最终构想的过程。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如何用建筑来实现表现社会生活文化的能力始终被给予极大的重视。学生在前半学期为设计构想形成期间,这期间学校管理更加严格,老师几乎一周一次地跟踪指导。指导老师将提供改评,帮助学生运用自己逻辑来解决一些程序,地形规划,基本设计和绘制、制造作品中的问题。完成的作品则将参加毕业展览。

本科教学较为注重深入细致的多种专业技能的培养,像第五学年为研究论文准备学期,设置有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两种可选择毕业方式,体现出学校对即将步入设计岗位的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视。经过三个设计学期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论文指导老师及设计组,这是一个独立学习的学期。学生选择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主题和地块,与低年级设计相比,毕业设计需要一开始就投入更多的精力并需要通过一些自己制作的设计图和简单模型反映他们对自己设计作品的理念。结构,机械特点的理解。最后的作品将作为毕业展览展出。而且为即将升入研究生搞理论研究的学生提供培养研究能力机会。这应该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研究生院教育比重日渐增大的趋势,学生通过这些细分专业,研究主题的学习,可以更早地适应研究生院的学习方式,提高研究能力。

升学情况

由于韩国大学和中国大学的入学制度不一样,有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两个入学学期,而且在韩国学生入学和休学制度比较灵活,再加上韩国男生的义务参军制度,所以学生的流动性较大,很多时候2000年入学的到08年还没有毕业,所以一般的毕业生数跟入学的人数不完全相符合。以汉阳大学建筑学院07.9-08.2的毕业生情况为例(见下表)

07-08.2毕业生情况

专业

总毕业生人数

求职人数

升研究生人数

未求职人数

其他

建筑设计专业

30

13

5

3

9

各部分占总人数比例

43%

17%

10%

30%

共有毕业生30人,其中有13名学生求职了,这其中5名就职于空间设计事务所,2名就职于三星物业,1名就职于黄土真建筑设计事务所(是韩国比较有名的建筑师,近年以作韩国传统家屋方案出名),还有少数就职于其他一些韩国较大的设计事务所。另有5名升入研究生,其中三名直接升入汉阳大学,一名首尔大学,一名韩国综合艺术学校。其余9名出国留学或参军。汉阳大学建筑学院的本科生设计教育的指导内容全面而实用,训练了学生较强得动手能力.所以社会相应机构对汉阳大学建筑系毕业生也给予了较合适的反馈

2.研究生院教育:

1)培育重心:理论能力的深入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阶段必修的理论课并不多,只占全部课程的六分之一。但从四学年开始又出现了较多的理论课。占所有选修课的二分之一,共包括12门专业课,而到了研究生阶段,除了建筑设计专业有四门设计实习课以外,其他皆为理论课。

2)教育情况

学生的培养方式

汉阳大学建筑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与中国的课程教授方式稍微不同,借鉴西方教育方式又延传东方国家教育理念,进入研究生院以后,实行学分积累制,硕士期间一般是36个学分,并且还要完成硕士论文,而博士则需要在36个学分的基础上再修24个学分,达到60个学分,并且完成毕业论文即可毕业。 从课程设置和学分数量上与中国的很多大学不同。而且在课程上除建筑设计专业部分硕士的建筑设计课和很少的几门只为博士开设的课外。大部分的理论课是硕士和博士同时选的,这一点也与中国许多院校硕博士课程较明确分化的情况不一样。并且还可以跨专业学分交换和跨学校学分交换,就像首尔市就有10所院校是互相承认学分,实现学分交换的。

研究生授课的方式也更加重理论深度,并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授方法上也更西化一些,比较注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创造灵感的培养,即自己延伸和解读方案的能力,设计不单单是简单的学院派似的根据固定地形,固定设计标准指标套用而作设计,而是在随机选定的地形中,学生自己构想比较合适的功能构成,体块形态。像在建筑声学的课上,老师除了讲授一些建筑声学的理论及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声学理论的应用,在设计实践中,老师还设计了多种类型的设计作业。首先是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作,把画作分析成自己认为的声音,并采集声音文件,制作成一个声音作品。然后将声音作品,还原成一个图像作品,最后实现到建筑物设计中。(见图)

设计课中,学生基本上也是用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来完成一个方案,几乎每个星期老师都会给学生分析方案,而学生每一次都要做出一个或电脑或手工制作的体块模型作为自己新想法的表现。而且每次期中或期末评图,学生都要为自己的设计作很认真地表现和讲解分析,并有 多个教授进行综合审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状况以07.9-08.2的毕业生情况为例来看,见下表

专业

总毕业生人数

求职人数

未求职人数

其他

建筑设计专业

13

10

3

各部分占总人数比例

77%

13%

由于只有13名毕业生,而且都是设计专业的,所以大部分去了:设计希望,三友设计,建元设计,建筑师事务所OCA,BMP设计等韩国较为有名的设计事务所,而其他的大部分为准备就业状态。

四.总结

汉阳大学是基根于亚洲又积极吸收模仿欧美等著名大学的先进教育体系,再根据自身因素,合理的吸收,运用和发展。采用多种教师聘任制度,定期与扩招相结合的招生制度等以适应社会发展,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的较为先进合理的制度体系。从本科教育开始汉阳大学就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两手紧顾的原则指导其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上,也根据社会上多角色的需要状况,通过调节师资,安排学生实践机会,给学生提供全方面的教育。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岗位;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复合型人才;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9405截至2010年底,全国就有286所高校设有建筑学专业,每年毕业生高达9 000多人[1]。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城市建设速度放缓,海外建筑事务所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一些海归建筑师及时转战国内,加之近两年国内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建设降温,而毕业生数量不减反增,造成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学生自身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处于“建筑老八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夹层中的地方建筑类高校,只有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与老八校同质化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展需要。本文结合南阳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开发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研究与实践”,对五年制建筑学专业高年级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与分析

南阳理工学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五年制建筑学本科学生,截止到目前,共毕业5届学生,合计429人。毕业生就业去向汇总如表1。

由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设计单位工作,而且大量集中在d类小型的设计机构中。这一类的设计机构,不同于前三类的设计单位,通常不设置专门的方案所(室),而是由1~2位方案主创建筑师带领设计人员完成方案的创作及表达任务。毕业生进入这些设计机构后,跟随主创设计师加入设计团队,主要进行建模推敲形体、方案局部修改、平彩渲染、文本制作等工作;有的要参与动画漫游、实体模型制作、现场方案汇报工作;方案中标或批准后,部分人员还要继续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图纸交底与施工现场服务。可见,就业市场对地方建筑类高校毕业生,不要求具有太强的方案原创能力和理论素养,而是要求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表1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汇总表(2005届~2010届)行业考研设计单位行政主管部门房地产公司其他行业人数12abcd93174202合计:316人214337比例3%74%5%10%8%注:表中a类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500强设计院,b类设计单位为除a类外的综合甲级设计院,c类设计单位为员工人数为50~200人的中型设计机构,d类设计单位为员工人数为50人以下的小型设计机构。

二、设计单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自2012年开始,笔者所在课题组连续3年跟踪毕业生,调查就业单位意见、收集学生诉求,了解在校期间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所掌握的能力对工作的重要性。对在设计单位就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0份,问卷汇总分析如表2~表4所示。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地方高校所开课程与毕业生工作岗位需求存在着较大偏差,突出体现在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重艺术、轻技术,反映出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构建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高校的教育模式趋同于重点名校,而毕业生就业去向却异化于重点名校,导致人才培养滞后于特定的社会需求。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开办建筑学专业都是以“建筑老八校”为楷模,无论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与“建筑老八校”大同小异,甚至连课程设计题目也克隆或模仿。

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在社会声誉、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生源质量等方面都落后于建筑名校[2],毕业生在考研和就业上都无法与之竞争。重点名校的毕业生毕业后或通过考研、保送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进入中国建筑设计500强的大型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他们需要培养的是研究型或技术研究型的人才;而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则多集中在中小型的设计公司工作,需要培养的则是工程技术型或管理技术型人才,即“生产型”建筑师[3]。学生所在的单位规模和所扮演的工作角色不同,导致对教学要求也有所不同,学生在完成低年级所应具备的通识性理论知识和技能后,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所培养的能力也应有所差异。

三、 地方高校建筑设计高年级课程现状分析

民用建筑设计I~VI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作为主要的教学科目贯穿于本科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公共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建筑群体设计、高层建筑设计、大跨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细部设计与建筑构造、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题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训练学生的方案创造能力、空间建构能力、技术分析能力,以及对人和场所、活动和设施之间关系的洞察能力[4],在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民用建筑设计V、VI是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也是毕业设计和就业前的先导课程,在建筑学专业第7和第8学期开设,教学对象为大四学生。这些学生在前6学期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储备了专业所需的建筑制图、建筑构成、建筑历史、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简单的绘图设计技能,能完成三级以下小型建筑的方案设计。但还需要通过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训练,弥补前6学期的知识缺漏,缩小教学和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从而做好毕业设计前的综合能力训练,以满足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结合社会调研结果与企业反馈信息,不难发现当前地方高校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与实践工程训练脱节

在校期间课程设计多为“假题假做”,理想的设计条件和实际工程现状存在着较大差距;设计要求较为宽松,学生只需满足功能流线要求、掌握好形式构图、加强表现能力,即可完成一份良好的设计作业。设计中学生往往盲目追求方案的与众不同和表现手法的绚丽夺目,较少关心建筑形式和内容、建筑材料和结构、使用功能和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必然联系。这种理想主义的思维方式催生出“奇奇怪怪”的创作构思,与实际工程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造成学习内容与工作要求之间的严重脱节。

(二)缺乏对建筑技术的运用训练

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对学生建筑功能划分、形体造型组织、空间构成能力的培养,而对建筑构造技术缺乏关注。学生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建筑形式、立面色彩和空间造型方面,不会用学过的构造技术知识去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难以做到建筑造型、建筑细部构造与建筑结构的有机结合,更欠缺对方案的解说与模型建构能力。这种状况导致就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建筑市场所要求的文本、动画和模型、答辩于一体的综合能力要求。

(三)学业成绩评定形式单一

教师在评图时只针对方案设计能力和图面表现质量进行考察,较少考察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多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考核方式。

(四)缺少“双师型”教师

任课教师中缺少具有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实践训练较少,无法将课堂学习向就业岗位有机延续。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也无法及时引导学生熟悉建筑设计市场现行的法规、政策与规范。

四、地方高校建筑设计高年级课程改革措施

(一)修订教学目标

修改过去“深化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既定的设计题目及过程训练,加强建筑技术与建筑法规方面内容的拓展深化,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分析环境,以及把分析结果转换成设计目标的能力、协调复杂关系的能力、建筑设计成果的实施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实践中表达和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建筑师所需的工程实践、工程创新、工程研究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前延的需要[4]。

(二)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重构建筑学专业民用建筑设计课程V、VI的教学体系。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以项目为载体,以工程实际问题和岗位要求为主线来优化教学编排与设计,及时增加学科前沿新知识和现代建筑技术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应用型的课程体系。

重新编排课程设计任务书,立足实际工程,以当地规划局核定的规划设计要点为依据,增加对政策、环境、气候、经济方面的设计要求。将民用建筑设计V的题目设定为流线复杂的综合医院建筑方案设计(包括门诊楼和病房楼)和兼顾文脉、结构、技术的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训练学生处理复杂流线和功能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建立建筑的文化特性和工程特性间的关联关系。将民用建筑设计VI整合为集居住、办公、商业、文化、交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筑方案及施工图设计,通过前期调研、过程草图、工具模型、概念设计到方案文本、施工图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建筑从前期策划到开工建设所需经历的复杂程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经济、技术等对建筑方案的制约因素,掌握工作岗位中常见的几种建筑类型的功能关系、空间组合、相关规范及设计原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为大多数学生积累就业所需的技术素养的同时,也照顾到少数考研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传授知识方法,树立“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观,按照职业建筑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模块来安排教学。

1.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任务书发放后,引导学生查阅文献,组织学生参观已建成的典型建筑或进行现场教学,要求学生撰写调研报告、PPT讲述,教师启发、诱导、帮助,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述、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能力;结合方案成果的展示与演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让业主接受其设计理念的能力[5]。

2.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

改革过去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参照设计院的项目组模式,组建设计团队。学生每8~10人为一组,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长,共同完成方案文本、表现、动画、模型、施工图、汇报和答辩工作。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便于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明确就业方向。

3.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

重视模型制作对培养学生建立多维空间的重要性, 强化成果模型的制作和表现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建筑与建构的概念,将艺术型建筑教育体系改为技术应用型建筑教育体系,从传统的画建筑、描建筑向做建筑、造建筑转变,做到画、做、造的有机结合。

增加对BIM系列绘图软件操作能力的培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设计软件市场的更新换代。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评定设计成绩时拍脑袋、凭感觉等缺乏准确性、科学性的做法,制定建筑设计课程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工作中“有法可依”。将调研报告、课程论文、课堂讨论与课程设计过程草图的成绩评定共同作为课程的考核手段。

在课题结束时的评图环节,改变过去的“关门评图”为“开门评图”[6],指导教师不担任评审教师,评审团主要由建筑设计、技术方向的教师,校外的专家和外校的教师组成。每个学生通过讲述设计过程,解读模型,播放动画,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评审教师通过询问图纸细节,捕捉创作思路,从而领会设计者的创作动机。

(五)强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选择实际场地,真题真做,训练设计能力[7],逐渐积累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项目,充实到课程设计题目库中,加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建设,筹建项目库、案例库。

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可安排他们在设计单位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工程经验,通过建筑设计实践为教学提供案例素材;同时筹建兼职教师库,外聘和引进职业建筑师与校内教师组成课程组,通过结合、带动,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经验。

五、 结语

目前,国内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在建设部人事教育司备案的就有74所,通过建筑学评估的有35所[8]。在毕业生逐年增加的形势下,就业问题更为严峻。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瞄准就业市场,针对岗位要求适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自2012年开始,学校着手对高年级民用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改革,通过近四年的探索,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课程体系,使之逐渐适应就业岗位需要。2014年,在国内建筑设计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学校建筑学专业仍然达到92%的初始就业率,说明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改革思路还会随之调整,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袁敬伟,韦宝畏.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4):78-81.

[2]刘瑞杰,高力强.地方高校建筑类教育差异性发展之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83-87.

[3]吴农,王浩哲.从普利兹克建筑奖看我国高等建筑教育中的问题[J].高等建筑教育,2015(1):5-8.

[4]赵敬辛,韩博,李勇.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特色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5):21-25.

[5]刘勇.当前建高校筑学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43-44.

[6]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7]张淑润,宋晓庆.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38-139.

[8]. 地方中低端高校建筑教育办学方向的思考[C].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