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

财税管理智能化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1+X”智能财税证书;人才培养

2019年4月,教育部提出应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模型,向职业化、专业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1+X证书制度的推出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途径之一,其中“1”指的就是学历证书,体现学生在校期间人才教育质量;“X”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学生在校期间获取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1+X”证书制度就是将两者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职学生教育目标。同年7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联公司开发的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财经专业的首批试点证书,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作为首要目标,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方案及课程设置提供方向,实现会计人才由传统的核算型向智能化管理型转变。

一、实施“1+X”证书试点的背景意义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是完善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引入行业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和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标准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1+X”证书所学内容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培养培训模式,提高学生质量,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更新专业知识外,还可以把“X”证书中要求的会计职业要求逐步融入专业课程以及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应用和实践的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既可以取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2+1、3+1或者是4+1等多种形式,前者表示文化课学习,后者表示顶岗实习。文化课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基础课程针对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即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等;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长春金融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2.5+0.5的形式,学生利用前五个学期完成文化课和专业课程学习,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时,学校和教师仅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只要每学期每门课程为60分以上,同时完成顶岗实习,即可取得毕业证书,评价机制较为单一,缺乏全面的评价制度。会计工作强调实践性和动手能力,片面的评价机制下,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鉴于会计专业的实际需求,“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缩短这一差距,课证融通。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下,培养的人才就业面向的是智能财税共享平台、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财税会计主办工作岗位群,明确要求学生应在校期间熟练掌握和应用智能化办公,重视管理决策技能。智能财税初级职业技能证书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共享实务、社会共享外包服务和社会共享企业管家三方面内容。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体系较为陈旧,考核方式单一。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仍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更多的强调理论知识,仍以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核算与分析、纳税实务等核心课程为主,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和会计综合实训等实训课为辅,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之比为3∶1,理论重于实训,部分院校甚至采用理论课方式完成实训课授课内容。学生无法在校期间接触企业真实操作环境,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岗位需求融合;与此同时,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仍以期末考试和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职业技能及综合能力因素,造成考核方式单一,导致未来输出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智能财税认识不足,前瞻性不够。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训课程中以手工做账和用友ERP-U8为主要练习模式和平台,没有向智能化、管理型的财务迈进,对智能财税认识不足,造成现阶段高职院校实务性、操作性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优势不明显,前瞻性不够。智能财税这种模式在中小微企业还没有得以实施,但智能财务时代的来临,未来这些企业势必会开启智能财税系统。但目前会计专业的教师对于智能财税领域并不是很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会计和税务知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专业人才并不相符。(三)教学方式落后,数字化程度不高。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方向操作,同时配以PPT课件的讲解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互动交流较少,同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并没有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数字化,无法吸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和授课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尤其智能财税时代的来临,高职院校对智能财税没有清晰的认知,数字化程度不高,学生不具备电子数据处理能力。(四)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较弱,缺乏智能财税经验。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较弱,多数院校在对教师进行招聘时,仅考虑教师队伍的学历和受教育程度,往往招聘的是应届毕业生。这些年轻教师虽然具备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化能力,但缺乏专业的职业能力。这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对智能财税了解较少,无法向学生传授智能财税相关技能,无法凸显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优势。

四、“1+X”智能财税证书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1+X”证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将“1+X”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改革相融合,在课程改革、书证融通等方面加强研究、不断实践,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一)课程改革,调整考核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会计专业人才与社会脱节。为培养智能财务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需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学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增设与其培训相关课程。高职院校实施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应确定其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与智能财税“1+X”精神充分融合。同时调整传统考核方式,加强对学生实训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考核。智能财税“1+X”证书要求学生应具备电子仿真实训、购买模拟开票、报税、做账等财会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将这些内容纳入考核标准,避免学生毕业工作后,不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二)提升教师学习能力,紧跟专业前沿。近年来我国财税政策不断调整,在收入、金融工具、增值税税率、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等方面都推出了新的财税政策。这些内容的调整,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应熟知最新的财税政策,将最新的知识融合到课程中;同时参加各类智能财税方面的相关培训,了解信息化技术在税收征管方面的现状,熟练应用智能财税的操作平台,提升自身知识和技能,为专业人才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三)创新教学方法,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新能力和新技术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也不会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为了缓解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学习通、蓝墨云班课、职教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转变身份,利用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学习通中完成考勤、讨论、交流互动,还可以进行线上布置作业和指导考核,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率;自制或者使用网络中的微课和慕课教学资源,拓展更广阔的理论知识领域,提升会计专业技能和信息化能力;利用校企合作和学徒制,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将1+X智能财税操作软件引进教学中,邀请企业教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智能财务领域,增强职业技能。(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智能财税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为提升知名度,在师资结构建设时,强调教师队伍的学历和受教育程度,忽略教师专业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造成智能财税“1+X”证书制度下,教师缺乏智能财税的实践经验,无法向学生传递市场对会计岗位的实际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智能财税的实践经验。例如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掌握行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各类职业能力的论坛,与行业专家研讨,把握会计职业导向,制定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最新知识和资讯,确保教师能够向学生传授真正的财会岗位所需知识。

五、结语

教育部推出的“1+X”证书制度不仅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培养出具备技能性、实践性、专业知识、符合行业和职业要求的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全能型学生。智能财税“1+X”证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新方向与新目标,教师也应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成为更合格的新时期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德生,骆金维,肖巧玲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1:30~34

[2]黄俏颖.智能财税“1+X”证书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J].财会研究,2019,6:12

[3]康婷婷,朱帅,刘啸尘等.智能财税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素质模型构建研究[J].时代金融,2019,9:91~92

[4]李玉英.探析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56~58

[5]黄文.智能财税“1+X”证书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农家参谋,2020,10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治理;智能税务;简税制;共征管;国民收入分配

在党的报告中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业务深度融合,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协同共治的智能社会治理体系。智能税收治理现代化,在公平配置社会资源、提高治理效率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智能税收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找准税收治理与大数据思维创新的契合点,将税收与智能社会协同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税收社会化协同治理思维和方式,优化税收社会协同治理环节和过程,实现智能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一、智能与治理现代化

智能的本质是指一切生命系统对自然世界及其客观规律的感应、认知与运用。有感知,自决策,善应对,是智能的基本特征。在自然人不能适应的特殊环境中,制造机器人来完成特定使命,实现相关功能的操作。开放智能系统具备五个基本特征: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应对、学习提升。我国人工智能政策推进从2013年之前的潜在发展期开始,至今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将大数据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智能技术的集成优势、联通优势,在“多证合一”的基础上,统一统计口径、数据格式、数据来源,实现商务和政务管理平台的整合对接,智能决策和实时高效处理事务。社会治理现代化,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跨区域、跨行业、跨群体的社会治理需求层出不穷,利用网络治理的水平急需规范提升等。应对治理新挑战、破解治理难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对社会治理智能化而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将大数据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先进技术的集成优势、联通优势。应抓住机遇,在“多证合一”的基础上,统一统计口径、数据格式、数据来源,实现商务和政务管理平台的整合对接,通过实现“数据通”为“业务通”打好基础。围绕社会治理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推进工作。以“多证合一”的法人码和“一码智能通办”的自然人码形式,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监管。一系列试点工作的成功开展和推进,既说明了智能城市的可行性,又反映了智能社会更广泛的社会需求,也为智能化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经验。

二、税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税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推进工作涉及三个领域:一是统筹财税分配体制;二是税收收入制度;三是税收征缴程序制度。从智能化税收治理的角度看,税收这三个领域现代化问题当前主要表现为:一是分税制的税收预算层级关系未能随时展及时智能调整;二是传统税制与新经济税源基础变化不相适应;三是受前两个领域落后的影响,征缴程序制度繁琐落后。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必须统筹三者的关联关系,分步推进实现。(一)智能管税:分税制与时展相匹配。我国现行分税制,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逐步调整形成的,设计初衷是合理分配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之后历次税收改革调整,虽然地方财政支出远大于中央财政支出,但中央税收比重反而越来越大。有学者统计,地方政府用45%的预算财力承担了75%的公共事务,这导致税收层级分配与事权不匹配。为解决中央和地方财力不对等的问题,中央财政每年都有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给地方,但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推进“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全国税收收入增速放缓,随之大面积普惠减税,更进一步制约今后税收收入增长,完成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民生等重点领域的刚性支出需要优先保障,财政收支矛盾很可能进一步加大。可见,科学的财权、财力、事权应与税收在各级政府间实现合理匹配。匹配不平衡会造成两种结果:财力不足,难以保证基本公共服务;财力过剩,形成资源浪费。两者之间没有很好匹配,则难有科学的预算,这将直接影响税收总量的统筹和税制优化的决策。这种匹配关系应随着时展而变化,随着公共服务内容和层级的变化而适时调整。从事权和财权的“两权”匹配关系到税收总量预算,与税制构建存在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复杂的关系链条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管税和智能决策支撑。(二)优化税制:运用大数据思维重新认知新经济基础税源。1.新经济与税务风险。传统经济,结构清晰,一产、二产、三产之下再细分行业,行业的构成是市场主体——企业。这时的信息化只是为企业提供手段、工具,以提高效率。但是到了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网络铺就经济基础,所有经济内容在这个基础上自由创新组合,其经营内容已经分不清到底是工业、农业还是商业。网络经济把各种可能的利益关系融合在一起,向社会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对此,是适用什么税种?纳税主体是个人、企业,还是什么组合模式?这种经济业态的相互融合,构成新经济的主要运营模式。数字经济时代,最大的风险是什么?看似个别案例的税收流失问题,实质是现行税制与数字经济主体税源整体层面不相适应的问题,这是整个国家经济财政最大的风险。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两者之间是始终要求匹配结合的。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决定了不同的税制建设。农耕时代土地就是主税源;工商时代,工业生产、商品物流和贸易关卡就是税源的内容环节;到了数字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很明显,税源就应该抓住全球互联互通的资金信息流,建立相对稳定、能适应新经济特征且简便易行的税制。从农耕时代到今天的数字经济时代,涉税经济要素始终在变,如田赋、产品税、专卖税、盐税、烟叶税、关税、所得税、消费税、环保税,等等,税法、税制也始终跟着主流经济业态在变,但仍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我国现行税制仍保留18个税种,侧重在生产、流通环节征收。从简化征管的角度讲,在经济领域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中,只在分配和消费环节征税,只对资金信息流征收所得税和消费税,税制和征管两个方面都将大大简化,征纳双方都将极大地减少税收成本。其改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简化征管、降低成本,更多地在于回归税收的本质——收入分配。2.马克思价值学说指明了税制建设方向。马克思经典价值学说,劳动创造价值。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由价值转移和劳动创造价值两部分组成。税收本质,通过参与新创造价值分割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所以,税款在价值交换实现的环节伴随消费支出和收入取得的同时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并由此产生两个税系,即所得税和消费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经济功能主要是价值创造和转移,这两个环节不宜征税,其主要原因:一是对转移价值征税,要求剥离价值,必然导致生产规模萎缩;二是维持原有规模生产征收价外税,税负最终转嫁消费者,税制复杂也带来征管复杂和偷逃税等一系列问题;三是在生产流通环节征税,又要在出口环节退税,税收管理体系构成复杂。所以,在生产、流通环节不征税,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促进供给侧改革。马克思价值体系的税收经济关系见图1。国民经济的4大领域,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虽说哪个领域都可以征税,但是哪个领域征税最简单呢?这是一个极具思考价值的问题。过去在生产流通领域征税,是基于当时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管不住自然人及其手中的现金。目前,“多证一码”账户对应关系及其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以人为本”管住现金已不再是难题。从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看,税制建设侧重分配和消费伴生的交易环节,将是大势所趋。(三)简化征管:大数据思维辩证实现“放管服”。1.现行征管状况。我国税收征管模式改革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在1995年初,确立了“征、管、查三分离,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实施后税收收入总量从1997年的7548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5157亿元,五年时间翻了一番,加强征管的贡献每年在500亿元左右,为强化税收征管起到很好的作用。二是从2008年开始推进专业化税收服务和管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服务、重点稽查、强化管理”。这种以申报为基础,以发票管理连带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给征管工作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62.创新征管模式。大数据时代,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各种信息数字化,无疑包括涉税信息数字化。企业生产经营及其交易行为,从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到交易过程已经做到完全数据化,因此,相应的税收治理模式,应在简化税制的基础上做到交易发生时税款实时分配、价税分离直接入库、年终智能汇算清退税款。(1)交易发生与实时智能分配。在“多证一码”制度下,不论是自然人或法人,通过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结算,交易双方将由收付结算机构在识别唯一纳税人代码异同的基础上,分别对交易双方预扣缴所得税和消费税,并直接通过电子结算系统实施价税分离将税款直接划入国库。同一身份账户转账,属于财富所有人自己的财富在不同账户间划转,经智能识别无须扣缴相关税金;不同身份账户间收付,必然伴随双方收入和消费并行的状况,同时扣缴相关税金。对企业相关税收优惠,则在年度汇总清算环节智能推送给纳税人提醒申报退税。(2)现金管理。交易环节预扣税款,可能会导致有人通过现金交易逃避纳税。对此,管理措施将是在取现和存款的同时,都伴随税款的扣缴发生。取现视同消费,预扣消费税;存款视同收入,扣缴所得税;用现金交易再同时双项扣缴消费税和所得税。现金多环节扣税,税金成本更大,则可完全杜绝现金的使用。针对社会现金存量,税改前给一个过渡期,让民众妥善处理好手头现金,过渡期后再存银行的现金,将被视为新取得收入扣缴所得税。(3)年度汇总清算。税收征管卡住收入和消费实施环节,同时取现和存款都要预扣税款,可以说做到不留缝隙严加征管。预扣税款,可能包含非经济实质行为或优惠政策允许扣除的内容。对此,将在汇算清缴环节智能统一解决。改申报缴税为汇总清算,由于存在退税,纳税人主动申报的意愿更强,更容易促进纳税人自觉遵从,减少税收流失。(四)构建智能化大金融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税收治理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优化税制回归税收本质,同时智能化解税务风险,并在大金融基础上建立国民收入智能分配体系,见图2。大金融,在互联互通手段不具备时各领域的应用是割裂的,但数字经济时代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其整合并回归金融本质奠定了技术基础。以大金融直接实现国民收入的分配,可以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1.对大金融内涵的重新认知。在大数据、大金融时代,如果金融工作仍然停留在调配市场资源需求、简单惠及实体经济发展,就难以充分展现大金融本质内涵的优越性,这种状态下的大金融职能与传统概念金融的职能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有规模上的区别。随着大数据时代网络基础条件的完善,应注重大金融全面渗透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特点,发挥大金融全盘掌握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功能作用,为统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做出积极的贡献。2.国民收入分配与清算。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系指一个国家新创造价值在国家、集体、个体及维系原规模生产支出(折旧)4个领域进行合理分配,其分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其他领域再分配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家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是否能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必须合理、妥善处置到位,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国家发展和民生生活。国民收入分配清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为此需要打破传统的三次分配关系。国民收入分配与清算属年度新创造价值的一次性分配,按年度价值总量和既定的分配关系制度进行分配;国民收入三次分配关系不受年度价值总量和既定分配关系的限制,三次分配最终落在个人手中部分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分配是否合理无从直接计量和评判,存在很大的不可控因素。3.大金融统领初次分配的机理。认识大金融统领的国民收入分配与清算机理,必须了解银行系统的银联清算。(1)银联、网联清算。中国银联依托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CUPS),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高效差额结算。银联2014年进一步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直连关系,要求将绕过银联的业务逐步迁移至银联平台,将第三方支付也纳入了监管系统。(2)国民收入分配清算机理。大金融统领国民收入分配与清算机理,就是在银联结算的机理基础上,利用大金融网络系统,通过交易资金信息流将国家、经济实体与自然人捆绑在一起,在交易发生、消费和收入实现的同时通过价税分离进行实时的国民收入预分配,年终根据统一代码账号汇总清算收入分配关系,清算特殊政策及其变化产生的影响。4.大金融统领初次分配的意义。实现大金融统领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建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简化行政管理,将现在涉及国民收入分配的多个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能,中国人民银行结算管理部门统一高效实现;二是实时掌握、调控经济运行态势,通过控制资金信息流统领国民收入分配,实时掌握交易信息,了解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及时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态势,防范结构性、区域性异动,及时调控经济运行态势,维护经济稳健发展;三是利于防范金融违法犯罪活动,通过控制资金信息流统领国民收入分配,可以监测到金融活动中每个参与者,包括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提供者,中介机构、用户,以及政府、监管机构等,还可以监测到融资性企业的不同特点,将诸如企业注册信息、法人变更信息、税务信息、账目往来信息、资金变更信息及网络口碑信息等纳入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经过大数据合理运算设定风险模型,及时进行预警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上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构建诚信、高效治理体系,通过控制资金信息流统领国民收入分配,构筑社会信用体系,促进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三、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与保障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改增”;建设企业;影响;应对策略

建筑行业,亦称为施工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中地位举足轻重。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新常态”趋势,为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为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奠定基础,中央做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举措,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全面实施“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无疑2016年的“营改增”对其影响是巨大的,如何应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营改增”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营改增”,即将原征收营业税的企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企业仅对自身的服务或产品增值部分纳税[1]。早在2012年我国已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开始了“营改增”试点,2016年5月全面推开,该制度实施将有效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经营活力。

二、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的纳税现状

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22日,立足于上海,业务逐步向全国范围扩展。公司已通过长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多项特种专业工程资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经营范围为地基工程、基础工程、防水防腐保温工程设计与建造。自2016年5月实施“营改增”以来,公司工程项目的收入改为11%的增值税率,前后税种及税率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三、全面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全面实施“营改增”后,对建筑企业而言,不仅仅是税种与税率的变化,还带来了会计核算、施工材料采购利润、现金流等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影响

全面实施“营改增”之后,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改革之前,建筑企业只需对其收入进行核算,乘以3%的税率即可。但在改革之后,企业在购入施工原材料时,则必须分为两大类,即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材料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材料,前者会计核算未发生变化,而后者则需进行进项税抵扣。举例说明: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购入防水防腐材料一批用于W施工项目,价格100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银行存款支付完毕并已入库,会计处理见表1(单位:万元)。实际上,在“营改增”实施后,建筑企业可以抵扣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仅对服务增值部分缴税,表面上营业收入值相对降低,但由于征税基础不同使得利润率会有所增加[2]。

(二)对建筑企业施工材料利润方面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中需要大量的砂、土、石料、砖、瓦、石灰、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且在工程造价中比重较大。2014年7月起,此类材料的增值税率为3%,“营改增”之后,若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在承包工程项目中大量采购此类材料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率为3%,与现行建筑企业增值税销项税率11%之间相差8个百分点,严重挤压了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全面实施“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合理调整建筑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规范经营方式

“营改增”之后,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应从其组织架构、分子公司设立、大型投资项目等着手,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对管理模式进行合理调整,规范经营方式、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例如以总公司的名义参与投标工作,再分解给集团内部,由相应的分子公司承接,独立承担缴税义务,避免违规分包、转包的行为,规避法律风险。

(二)培养财税人才,着力提升税收筹划能力

通过会议、讲座、网站、宣传等方式,提高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的税务知识,尤其适当配置税收筹划人员,在确保企业纳税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合理避税、节税。例如采购人员要树立起索要专用发展的意识,财务人员要树立合法抵扣进项税额的意识等,做到熟练操作和运用财税制度,使公司能够充分享有税收红利政策。

(三)完善采购制度,加强进项税额抵扣环节的管理

在实施“营改增”之前,由于原材料采购的增值税是无法抵扣的,建筑企业为节省成本往往x择个体户、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合作商。“营改增”之后,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必须完善现有的采购制度,与具有增值税纳税资格的供应商合作,确保取得增值税发票。在采购管理上增强堵漏意识,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尽量增加机械设备的购入、减少劳务支出,从而实现避税。

参考文献:

[1]廖敏霞.“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J].企业经济,2016(8):144-149.

[2]辜智勇.刍议“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16(18):164-164.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税务;信息孤岛;税务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2

一、提出问题

曾深刻的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1]。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公共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变革的时代,革新的时代,基于当前立足的特殊时代,只有把握机遇,紧扣时代的脉搏,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促进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革新与创新。

大数据的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对公共部门执政能力,革新能力,服务能力,应变能力的挑战。把大数据的手段和方法引入公共管理领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维系者和对地方民生发展负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税务部门,面临着新时期税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等时代任务。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和方法,建设智慧税务的新格局成为了税务部门新一轮改革的突破点。那么,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智慧税务的发展?

二、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征纳信息不对称,工作效率低下。纳税人办理业务时,基层税务机关的一次性告知没有落实到位,造成纳税人重复跑腿的现象比较严重;税收管理人员进户执法时随意性较大,上级难以准确的判别调查事项是否属实,导致了在进户执法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

(二)征税制度不完善,偷税漏税现象不断。从整体上看,当前造成税款流失的原因集中在纳税人、纳税机关和征税制度三个方面。在这三者之中,征税制度的不完善是核心问题。只有解决好征税制度的问题,才能摆正征纳双方的地位,才能遏止假发票泛滥、危害国家财政健康的现象。

(三)人力资源的短缺及浪费。在基层的税务机关缺少专业的财会工作者,这会影响国家政策和财会法规的准确执行,使得征收人员的主观意愿对工作的影响较大,从而以领导下达的指令为准进行工作而不是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税务部门中也有很多高学历、强能力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但却成为“被放错地方的资源”,长期错位的工作安排,使得个人难以在其工作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和发挥个人的最大能力,从而造成有限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大数据助推智慧税务转型

近年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发展的如火如荼,税务机关接收到的与税务业务有关的数据急剧增长,数据的处理需求和难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难以满足现有数据处理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托大数据平台,把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和税务工作较好地结合应用才能更好地对大规模的涉税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大数据在智慧税务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1.在征收管理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税收征收方面的作用。首先,充分开放税务网上办理的权限。在网上业务受理方面实现查询、增添和修改纳税人基本信息的权限,与此同时,开放税务登记信息查验的权限;其次,全力构建网上缴税的平台。建设便捷高效的网上申报纳税平台,实现网上纳税申报和网上资料的采集。与此同时,拓展缴纳应税税款的渠道,支持POS 机、网上银行、银行转账、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多种税款缴纳方式。最后,大力提升电子征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摒弃传统的人工采集、纸质保管等方式,建立电子征管档案,实现电子化采集和无纸化保存。

2.在纳税服务方面,首先,要加强移动办税建设。着力建设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提供税务信息咨询以及基础业务办理的“掌上税务厅”,大力开发移动税务终端,为纳税人提供移动申报缴税,在线申请等个性化服务。其次,要完善智能咨询系统。通过在互联网网站、手机 APP、第三方沟通平台等渠道上为纳税人提供引导服务和帮助,实现 12366 热线与各咨询渠道的信息互通。最后,要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和应用。通过在微博、微信、手机 APP 上公告和信息等服务,与12366 咨询服务热线相结合,拓展和更新信息和服务提供的范围和方式,从而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税收信息和宣传服务。

3.在风险管控方面,建设风险管理、信用体系、智能监控等模块,降低工作风险。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公民个人的信用评价指标和结果,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组织的合作与联系,有针对性的向信用评价良好的公民选择性的开放数据和业务的查询和办理接口。其次,提高智能监控管理水平。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税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大力开发税务查账软件,实现办税服务的智能化绩效管理并对执法过程进行监控,从而确保税务服务和执法全过程监控的实现。

(二)智慧税务的管理特征

通过“互联网+税务”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智慧税务的建设进程,其在税务管理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管理数据多元化。税务部门可以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借助大数据平台,同时推进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这样可以有效的明确各个部门共享税务信息的方式和内容,极大地推动税务机关在办证服务上的创新。

第二,管理系统高效化。根据纳税人是企业法人还是自然人等类别、涉税业务是个人税还是企业税抑或其他税种等的差别,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构建服务大厅、网上办税、纳税热线电话、自助办税、短信服务等多种渠道并存的大服务税务格局。通过自助办税终端系统,纳税人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自行完成代开小额发票、打印缴款凭证,等凭证类税收业务。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能够节省众多纳税人的业务办理时间,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三,管理方式主动化。借助于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集中统一的短信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特定受众发送定制短信内容的短信服务,有选择的向广大群众发送服务短信成为可能,极大地避免了对其他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这种精确式的短信服务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税务部门主动服务,主动管理的目标。

第四,管理技术精细化。针对发票弄虚作假,危害国家形象并使国家财政流失的现象,可以采取在全国推行网络开具发票的方式加以解决,这样不仅使纳税人纳税更加便捷,还使得税务机关能第一时间在网络终端掌握每张发票的信息。网络发票的普及在有效解决假发票泛滥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用假发票报销的现象[2]。

四、智慧税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数据为智慧税务的建设提供了技术途径和信息支撑,但是由于我国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并未成熟,因此在大数据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智慧税务的建设进程中,大数据实质上是指向智慧税务建设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机遇和挑战共存。

(一)数据质量难以保障

目前我国的智慧税务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税收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数据采集环节缺乏科学统一管理,容易造成数据的重复采集或者是数据采集的缺失。其次,数据使用缺乏有效性、安全性,缺少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的考查分析和评估,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目前,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等都只是简单的录入操作,无法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准确判断。最后,税收数据管理缺少相应的责任机制,责任机制的缺失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重叠,影响数据质量的提高[3]。

(二)数据应用能力较差

数据不同于我们平时所提到的信息,只有经过处理之后,有价值的数据才称之为信息。将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加以处理,得到各个领域的信息,从所得到的信息中归纳总结,发现规律,便可获得各种有效信息,从而将这些信息用于指导决策。但是受限于信息管控能力和数据资源规划与管理能力,税务机关对于所拥有的数据的潜在价值挖掘力度不够,数据向信息、知识转化的能力较差。

(三)信息共享和交换困难

这里的信息共享不仅仅指的是各级各地方的税务机关间实现税务信息的交流,而且还包括财政,工商和税务部门之间的系。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智慧税务建设的不断推进,系统的融合集成和彼此之间税务信息的共享和流通迫在眉睫。如何缩小“数据鸿沟”,推进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融合利用,是税务部门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推动智慧税务健康发展的战略对策

1.进一步推动税务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数据共享和信息公开,是大数据背景下税收改革的方向,也是税收治理工作现代化的前提之一,“共享”与“公开”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加强数据的共享和信息公开的力度,而且需要其他市场主体增强涉税信息主动申报和主动交换的意识[4]。加大涉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促进税收治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与此同时,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的途径,应以微信公共号、手机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为主[5]。

2.创新纳税服务方式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实现税法宣传、税源管理、税款征收、以及税务内部治理和税务外部风险防范的及时,准确,推动大数据基础上大税务格局的构建,从而促进智能纳税、人性化纳税的建设,比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有选择性的推送相关政策法规、办税指南、涉税提醒、税收数据等信息[6]。

3.推进税务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针对因为信息不对称,数据不流动而形成的信息孤岛,税务机关要明确所属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服务职责和标准,并且实现彼此之间职责和职权的对应和衔接,与此同时,要围绕“纳税服务”的中心工作,按照职位分类的标准和要求,建立起“一横一纵”的沟通协调机制:横向上在税务部门内部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等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并实行起部门联合会议制度,定时对各自的工作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办公和信息共享;纵向上建立从市、县到基层分局各个层级的绩效沟通的双向通道,把服务作为一种基本职责和行为,从上到下关注“服务绩效”,齐心协力搞好纳税服务[7]。

4.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大数据新形势下,更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起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税务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与税收相关的专业知识、税收的政策法规,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就税务人力资源部门而言,要注重用大数据思维组织、管理、考核人才,探索科研业务外包、科研人才外聘的途径,打造以税务干部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 “税务智库”。

参考文献:

[1].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C].2006.

[2]冯启娜,徐继华.大数据将引领公共管理大变革[N].光明日报,2013-11-06.

[3]刘B营.如何提高税收数据质量[N].中国税务,2016-02.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通知[Z].(税总发2015年113号).

[5]杨东广.论“互联网+”战略及其在税收治理工作中的作用[N].财经纵览财政金融,总第173期.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通知[Z].(税总发2015年113号).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三板;财税风险;会计防范;策略

公司在新三板市场上市融资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这不仅需要拟上市公司的产业政策、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对外经营战略等方面满足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规范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财务问题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方面。

一、企业新三板上市过程中易于出现的财税风险

(一)新三板上市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

据有关资料报道,拟上市公司因财务问题不过关而与上市融资“失之交臂”的数量不在少数。现就企业上市申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财务风险做出简要的阐述。

1.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持续经营能力是新三板上市的前提条件之一,公司在上市之前及上市后能否具备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是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新三板市场站稳脚跟,而不至于被踢出局,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问题体现在持续亏损及资不抵债两方面。持续亏损与资不抵债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如果公司经营不善长期亏损造成亏损,从而使得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下降,最终有被三板市场摘牌的可能。因而,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是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过程中所应关注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财务风险问题。

2.收入确认问题。收入的确认是体现企业经营成果的较为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财务风险上,还体现在税务风险上(关于税务风险下文将进行详细解读)。收入确认的财务风险问题一般体现在能否符合会计准则中的条件。

例如:准备在新三板市场上市企业的销售内控制度是否完备,流程是否清晰,整体的企业现金、流、发票流、合同流是否能做到“三流合一”,这不仅关系到财务风险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关系到税务风险问题;

营业收入的客观性问题,拟上市新三板市场的企业,是否所有的收入都已经计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去,对已经形成现金收入(有些为账外收入)的情况,是否有针对该项业务制订专门的规范,包括企业的各类商业折扣、销售折让等问题的会计政策适用是否合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3.成本、费用的合理性问题。成本费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税后利润,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整体业绩。具体如下:首先,应关注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核算政策上前后会计期间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存货的核算不规范、产成品出入库缺乏相应制度、固定资产及折旧管理等问题。其次,日常费用报销方面,存在不按预算支出、越级审批、核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还存在票据取得不合法或是填开不规范的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成本性支出与费用支出混淆,这样不仅造成了财务核算上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引起纳税风险的产生。

4.现金流量问题。现金流量关系到资金链问题其实质即是企业的资金问题,而企业的资金相当于人的血脉,人断了血脉难以生存,企业如果断了资金链,将使得企业运转难以维系,从而使企业的运营举步维艰,企业的现金流量反应了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偿债和支付能力。例如,企业实现的利润如果没有现金流作支持也只是“纸上富贵”而没有实际意义,而相关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作保证,对于企业的债权人和供货商来说,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公司现金流量问题关系到新三板上市问题,因而公司在注重资产及盈利能力的同时,应将现金流量问题当作较为重要的方面考虑。

5.独立性及关联交易问题。企业若想在新三板市场上市,其生产的产品或是提供的劳务,必须有真实的销售渠道及合理的销售环节,而不能通过与关联方的关系来进行销售。所谓独立性是指,公司所能支配的资产、自身产品的营销环节、公司的人力资源、公司的各项财务支出及对外发生的各项业务等方面必须做到完全的独立。然而,一些企业为了上市,与其关联企业进行了一些关联交易,例如在产品销售过程存在销售定价等方面的不公正、不客观,以便虚增其利润、而在企业的对外借款及担保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关联交易业务的发生。如果被认定,将影响其上市进程。

【案例】厦门万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建筑智能化及智能化产品销售两部分,2011年毛利率分别为75%、25%。其中,建筑智能化系统产品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2010年公司在建筑智能化系统销售前50名企业中的市场占有率约1.29%。2010年三季度起,金石投资公司、滨江控股公司以及吴忠泉和杨铿增资后对其增资后,成为厦门万安智能股份第4至第7大股东。2009年至2011年,公司与上述股东及其关联方的智能化销售金额分别为43,860,000元、49,810,000元、30,880,000元,占同类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3.21%、19.67%、9.54%。该发行人业绩很大程度上依靠关联交易来实现,在独立易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新三板上市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税务风险问题

税收问题是企业的痛点,也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因为税务问题真切的刺痛公司管理团队的心,我国目前有很多具备新三板上市的企业,在最后的运作过程中,因为税务不合规范而上市失败。一方面是要补交的税太多,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二是税务的历史问题过多,即便想补也不知道从何开始;三是有些企业在以前的经营过程中存在税收违法行为,法人代表与财务负责人甚至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1.收入及成本、费用的税务风险问题。收入及成本费用问题因其涉及到的税种较多,因而是税务机关进行日常税收稽查工作过程中的重点环节。首先,拟上市公司在未进行上市运作以前,由于其过多的考虑了纳税成本,在一些销售业务已经发生且应该纳入计税收入的情况下,不进行纳税申报及缴纳相关税款,从而容易形成偷税的税收违法行为;其次,企业在相关成本、费用的核算过程中易于出现成本与费用划分不清问题,从而易于出现企业所得税纳税风险的产生;最后,由于企业在先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相关票据取得的不规范也容易出现票据方面的税务风险,例如,虚开发票、取得假发票或是发票填写不合规范等问题。

2.科技企业软件产品退税问题。拟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中,一部分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及软件企业等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以软件产品销售为主,因而将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等税收问题。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其软件销售并享受增值税软件退税及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可谓是费尽心思。但是,公司申报退税的计算过程与法定的退税计算过程存在差异,容易产生多申报退税,存在被税务部门处罚的风险。另外,一些企业在享受软件退税的同时,因没有注意到“退税软件产品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在其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的规定”,从而易于造成企业所得税纳税风险。

3.重大交易和事项缺乏税务筹划。企业在并购、收购其他公司或者出售业务部门前,会进行尽职调查,审查目标企业或部门经营管理是否合规,是否有潜在的风险,但是却是忘记了相关税务风险的防范,例如企业所得税问题。另外,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其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划拨、资产转让、业务转让也有可能涉及税务风险。税务讲究独立交易原则,同一控制人的多个独立公司在进行交易时如果出现资产定价不合理的情形,税务局会对所得税进行问责。

4.其他小税种问题。印花税、车船税、社保费等一些小税种的税费缴纳问题,因其涉税金额较少,且统计工作量过繁、过大使得企业在成立之初容易产生忽略,而正是这些小税种容易使得企业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企业财务人员不应“因其恶小而为之”。

二、企业新三板上市过程中财税风险的会计防范

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运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类意想不到的风险,而这其中财务及税务风险的出现对于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是较为常见及突出的问题,如何防范并且化解财税风险是每一个“会计人”都面临的挑战,因而财税风险的会计防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财税风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相关管理制度上的缺失所造成的。拟上市公司,应该依照国家的相关会计法规及国家财税政策,并结合其自身经营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使得公司相关人员在财税风险的会计防范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应该知道财税风险的会计防范,不应该仅是公司会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公司的全体员工都应该遵守制订出来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全民皆兵”防范风险的局面。

(二)合理设置相关部门

拟上市公司若想防范财税风险,应该设置合理的职能部门,做到风险归口管理。例如,公司可以在财务总监的领导下,设置会计部、财务部、税务部及内审部门,将会计核算、防范风险、内部审计三者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财税风险管控模式,使其无处遁形。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公司在财税风险的会计防范方面,作为人的因素的会计人员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再好的制度,再强有力的风险控制部门,最终也需要有人来完成风险控制工作。公司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一定职业操守,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过硬的人员充实到财务部门中去。另外,会计人员应该接受过系统的会计业务知识及国家相关财税法规政策的培训,并且取得了相应的会计技术职称,最好是拥有注册会计师或是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除此之外,公司还应该注重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会计人员应对国家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以便能更好的防范财税风险。

(四)引入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

由于我国社会中介机构所拥有的相关人员,无论从业务能力上、对国家财税政策的把握上较高。因而,企业应该定期或是不期的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一定的审计、评估方法,对于企业的相关财税风险进行审核或是评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起到从外部对于企业的财税风险进行防范的作用。

三、总结

企业在新三板市场上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缺乏资金的问题,然而企业在上市运作过程中会有一些财税风险的出现。企业面对各类财税风险,应从制度的制订、部门设置、相关人员的配置以及社会中介机构有效的外部监督上做起,形成一个“四维”的风险会计防范空间,从而使其财税风险降至最低,以便更好的在新三板市场上融通资金,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

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2011(02): 17-19.

[2]林安霁,林洲钰.“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05): 111-114.

[3] 严学锋.李民吉:转板背后的价值管理[J].董事会,2010(06):66-67.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常态化防疫;小微企业;财务管理

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央行行长易纲曾于2 0 1 8 年指出,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5 0 %以上的税收、超过6 0 %的国内生产总值和7 0 %左右的发明专利,吸纳的就业人口更是占到国内总就业人口的8 成以上[1 ]。同时,小微企业也因其较小的体量导致了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从2 0 2 0 年年初的大流行、大暴发,到如今的整体可控、零星散发,防疫形势已经进入全新阶段,这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小微企业定义及特征

本文对小微企业的界定参照税法中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即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 0 0 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 0 0 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 0 0 0 万元的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2 ]。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提升社会经济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因其固有局限在管理体系、人才配置和资本方面与中大型企业有着较大差距,从而面临高成本、高税负、用工难、融资难等诸多问题。现阶段,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普及度较低,财务管理模式粗放,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生存环境堪忧。近年来,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健康茁壮成长,国家有关部门逐步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力争为小微企业从制度建设入手解决实际经营困难,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小微企业因其较为孱弱的抗风险能力损失严重,根据朱武祥等[3 ]关于疫情影响的两次全国问卷调查分析,超过4 0 %的年营业收入5 0 0 万元以下的企业认为疫情将使预计收入下降5 0 %以上,超过8 0 %的员工规模5 0 0 人以下的小微企业现金余额维持不了3 个月。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广大小微企业要想步入正轨就必须强化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2 常态化防疫期间小微企业主要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大致可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营运资产管理3 个部分,本文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特性和常态化防疫时期的特殊风险的分析也从这3 个方面展开论述。

2.1 筹资风险增加

小微企业的筹资难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即筹资渠道少、额度小、期限短、成本高。小微企业受限于政策因素,无法通过股票、债券渠道融资,往往仅剩贷款这个单一融资通道;同时,相较于中大型企业拥有大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小微企业可供抵押资产数量少,价值量低,这导致企业贷款额度低。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小微企业无法提供完整的财务相关资料、受疫情影响收入波动大,导致银行对其贷款坏账风险升高,倒逼银行缩短贷款期限,提高贷款利率,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型企业约8 5 %的贷款能执行基准利率,而小微企业不到2 0 %,其余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其中一部分通过全国或地方性商业银行筹得资金的利率在5 %~7 %,有相当部分资金通过民间小型信贷机构筹得,实际贷款利率超过2 0 %。

2.2 投资风险上升

小微企业的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部分,对内投资主要包括为扩大生产而进行的各类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如厂房搭建和各类专用生产设备投资、特定专门软件购置等,对外投资则主要包括购入股票、债券等。对内投资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所在地偶发新冠肺炎病例导致的暂时性管控政策所引发的阶段性停工停产,由于上游供应链企业受偶发疫情影响导致的企业被动减产所引发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经济性贬值。基于2 0 0 3 年“非典”疫情结束后全国范围内报复性消费的“前车之鉴”,众多小微企业可能会对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的消费市场持盲目的乐观态度,贸然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然而,从目前已知的统计数据看,2 0 2 0 年5 ―7 月社会消费品同比增长率均为负,到1 0 月才勉强恢复至4 3 %的水平。预期中的报复性消费潮并未到来。这使得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进一步上升。对外投资风险则主要来源于证券市场。常态化防疫期间,证券市场受疫情相关信息的影响波动幅度较正常时期更大,有关疫苗研制最新进展的信息往往会激起股市的大范围震荡。且现阶段受益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国际股市特别是美股市场与严峻的防疫形势下的经济基本面存在着严重的背离趋势,未来,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美股市场的波动很可能导致A股市场产生连锁反应,这无疑拉高了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

2.3 运营风险提升

小微企业的运营风险的提升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2 0 2 0 年年初疫情暴发阶段严控隔离期间存货积压导致的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下降带来的连锁反应和经营场所租赁费用、人员基本工资,以及“五险一金”等固定成本开支导致的现金流紧张[3 ]的持续影响;二是复工复产后常态化防疫期间,央行经济刺激政策、物料及流通成本上升、防疫物资支出等导致日常经营成本增加。2 0 2 0 年年初至5 月,央行3 次降准释放资金1 7 5 万亿元,积极通过实施降准政策满足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鉴于货币政策影响的延时性特点,上述货币政策的实施在2 0 2 0 年下半年引起社会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从而带动小微企业供应链及流通环节的成本上升。常态化防疫期间防疫物资的采购和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费用亦是由当前防疫形势导致的额外开支。

3 针对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措施整体上可分为开源节流两方面,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企业收入和现金流,同时从企业内外两方面提高财务效率,减少非必要和低效财务支出。

3.1 善用政策优惠

为支持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自2 0 2 0 年年初以来,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主动延长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具体措施包括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执行期限和一般纳税人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关于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 0 2 0 年第2 4 号)、《关于明确二手车经销等若干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 0 2 0 年第9 号))、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所得税延缓缴纳(《关于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2 0 2 0 年所得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 0 2 0 年第1 0 号))、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关于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等税费政策实施期限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 0 2 0 年第2 8 号))、延长普惠金融税收优惠政策期限(《关于延续实施普惠金融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 0 2 0 年第2 2 号))[4 ]等。上述政策的实施为小微企业减轻常态化防疫期间的疫情防护相关支出负担、降低融资成本、减少投资风险、缓解资金链紧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受制于经营者自身信息获取能力和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小微企业往往并不能将相关优惠政策用好、用足。这一方面要求小微企业经营者特别是财务人员时刻关注国家常态化防疫期间出台的各项政策优惠文件;另一方面对也财务人员的税务筹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2 加强内部控制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引用指引》及常态化防疫期间特殊情况,结合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重点、难点,应重点加强的内部控制项目主要包括预算控制、资金活动控制、采购及销售业务风险控制。首先是预算控制。销售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常态化防疫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防疫形势,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根据销售人员处获取的市场信息更加谨慎、保守地编制销售预算。在根据销售预算编制生产预算时,谨慎估计防疫政策对现有存货和期末存货数量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及时进行调整。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相关预算的编制则要充分考虑防疫期间因确保安全生产导致的生产效率下降、物料消耗增加和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其次是资金活动控制。关键节点是筹集资金和营运资金的控制,同时也应对投资资金保持应有关注。借款筹资是小微企业的主要筹资途径。对于通过商业银行的借款筹资,企业应积极了解并用好相关普惠金融政策,与相关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着力降低借款成本。同时,对于短期周转中需要通过民间借贷或小额贷款公司类金融企业贷款的资金,应明确借款规模、利率、期限、担保、还款安排、相关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并认真核对贷款合同。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广大小微企业要做好资金的统筹和内部协调工作,平衡好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资金分配,提升营运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积极跟进资金安全常态化检查工作,防范资金冗余与资金链过于紧张及资金链断裂风险。对于投资活动的控制则需要加强投资方案的市场前景分析科学性,搜集尽可能多的政策、市场相关情报信息,对可能的风险保持谨慎态度,不应高估收益。常态化防疫期间应特别关注投资项目与国家产业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结合。对外投资方面则需要重点关注投资对象财务经营状况的最新动向和股市基本面信息。再次是采购业务风险控制。重点在采购计划制订、供应商选择和采购验收上。常态化防疫期间,小微企业采购计划应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供应商所在地的防疫政策,商讨合理的付款方式,防范预付账款坏账风险,同时在验收过程中除常规的验收流程外还应做好病毒消杀工作。最后是销售业务风险控制。重点在销售政策的制定和客户信用管理。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生活状态为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新的契机,直播带货、微博营销快速发展。相较于传统营销模式,线上营销低成本、广覆盖、好监控的优势明显。这要求小微企业在销售政策的制订过程中要敏锐洞察新趋势,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创新广告宣传方式。在客户信用管理上,广大小微企业应结合当前形势认真考量结算方式,适当收紧信用政策,加强对销售、发货、收款等业务流程的会计信息监控,强化应收账款的坏账管理。

3.3 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疫情暴发期间,严格的居家隔离措施使线上办公模式逐步普及,也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条件。相较于以往企业管理制度下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割裂的状态,大数据支撑下的云平台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实现业财融合,实时采集与财务管理活动相关的各种财务和业务数据,基于上述实时海量数据做出的财务决策也将更加科学合理[5 ]。同时,智能化财务集成系统亦能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及风险预警系统统筹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加合理地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及时进行财务预警,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当然,现阶段小微企业的财务转型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引入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的成本与收益的考量、大数据本身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等。对于系统引入成本较高的问题,小微企业可通过与其他企业联合采购的方式提高议价能力,或者招聘相关信息技术人员自行研发智能化管理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则可通过聘请安全技术人员协助维护系统级数据,降低信息泄露风险;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作为重要支撑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吸纳双线补充,小微企业在引入智能化财务管理平台后可适当减少基础性财务人员,腾出的薪资空间可用来提升具备相关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业财融合管理人才的薪资水平,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带动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经济活力、增加税收、促进就业、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向好运行、维护社会稳定等各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小微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受疫情冲击财务问题凸显。常态化防疫阶段,许多小微企业受之前疫情影响依然未能步入正轨。党和国家为支持广大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减轻税收负担,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面对常态化防疫期间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和特殊的经营环境,小微企业首先要找准自身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明确问题的前提下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小微企业应保持足够的敏感性,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同时在特殊时期力求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生产销售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力求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有条件的小微企业也应紧跟时代浪潮,力促财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转型,通过大数据支撑下的业财融合分析,利用新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摆脱经营困境,实现长久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等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 0 2 0 ,3 6 (4 ):1 3⁃2 6

[2 ]任姝玮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 0 1 8 )”精彩观点摘编[J]浦东开发,2 0 1 8 (7 ):3 0⁃3 3

[3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 0 1 9 〕1 3 号[A/OL](2 0 1 9⁃0 1⁃1 7 )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航天信息;ERP;智慧财税;互联管控

近两年,以“营改增”为代表的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措施在我国不断落地,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面对越摊越大的改革红利,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国家财税减负政策,最大程度的从中受益,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作为国内信息化领导企业——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在财税领域的独有优势,彻底将企业税务会计软件与业务系统进行结合,首创了“懂税的ERP”——Aisino ERP产品,再度将财税一体化应用延展到更深层次,为税改深化中的各行业企业提供了更智慧的财税互联管控平台。伴随着新概念产品的推出,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提出 “懂税的会计”这一会计实务理念,帮助中小企业把握财税改革的红利,实现快速良性发展。

1 “营改增”刺激刚需 中小企业拒绝不“懂税”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对于大量的小型企业老板而言,懂业务懂管理但不懂税务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大多数企业的涉税业务都全部交由代账公司或兼职会计处理。而反观代账会计,由于“一代多”的情况极为普遍,因此往往只能完成最基本的财税业务处理,纳税筹划根本无从谈起,这也导致了企业对于诸多税改优惠政策并不能及时的掌握和进行有效的利用。在经济环境低迷、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中小企业提高内部造血能力已经成为抵御风险和维系生存发展的根本,而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国家财税减负政策,最大化受益于我国财税政策的改革,企业就有可能面临比竞争对手更大的生存压力。

据了解,我国实施“营改增”以后,全年将为企业减轻负担1 200亿元,减税最多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平均减税幅度达40%。特别是自2013年8月1日起,我国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且暂不规定减免期限,这些措施每年将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免税300亿元。而作为中小企业老板,要想最大化受益于这项改革红利,“懂税”已经成为重中之重。为此,航天信息充分发挥在财税领域的独有优势,推出了“懂税的ERP”系列产品,并于今年8月下旬实现了跨越性升级。全新的产品彻底将企业税务会计软件与业务系统无缝融合,通过整合企业内部所有资源,对企业业务产生的实时税务情况进行监控、核算、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找到取得最佳营业收益的资源组合,从而使企业准确把握涉税业务,规避涉税风险,并通过税收优惠的合理利用,拓宽企业利润来源。

2 “懂税的会计” 助力企业最大化享受改革红利

作为我国税务会计软件的引领者,航天信息很早以前便看到了中国管理信息化产业在税务管理上的缺失,并提出了“财税一体化”的理念。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强化以税和ERP相结合的独特差异性,通过对企业财、税、产、供、销等各环节核算的精细化管理,设计研发了业务流、资金流、税务流与信息流四流合一的“懂税的ERP”系列产品。以“懂税的ERP”产品作为管理工具、以财税人才作为实务主体、以财税政策作为信息资源、以渠道网络作为服务桥梁,航天信息进而提出了全新的“懂税的会计”这一实务会计理念。“会计”作为包括财务预算、簿记、核数、年结、账目及成本分析报告等内容的一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本身就离不开涉税核算、税务筹划和纳税申报等工作,可以说,企业经营管理离不开“税”,会计工作也离不开“税”。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广大企业也就更需要“懂税”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懂税的会计”绝不是行业引领者的主观臆造,而是中国数千万企业的诉求,是大时代背景下的需要,是掀开财税信息化管理新篇章的大势所趋。

“懂税的会计”将税收视为企业资源进行管控和利用,在及时获取财税信息、规避税收风险的基础上,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利用税收优惠,拓宽企业利润来源,并凭借Aisino ERP实现统一的接口框架和规范,与税局的申报网站、申报系统相关联,自动进行纳税申报,使企业纳税申报更准确、更便捷,并针对纳税分析的结果,对用户的纳税风险进行预警。助力企业实现财税一体化的深层管理应用,使创收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加。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8篇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以财会行业为例, 随着普华永道、德勤机器人相继面世,“财务人失业论”甚嚣尘上,令很多从业者惶惶不安。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要区别对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创业型企业涌现,对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财会行业的应用,以及电子发票的发行,以往贴发票、做报表等每名会计都要干的基础活儿将由人工智能取代,那些处于最基层的普通会计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当然,这也为会计人员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一部分与时俱进的从业者将从传统的信息处理业务中脱离出来,通过学习和充电后,从事财务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工作。就目前而言,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的领域。

闪猫CEO杨振对记者说,“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礼,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变化,主动创新。”

闪猫是一家在财税领域做深度垂直服务的提供商,迄今为止,已为5000余家创业型企业与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提供了工商财税服务。这些企业与机构包括创新工场、聚美优品、车库咖啡、创业邦、青松、将门、神策数据、翠湖科技园、中关村生命园等等。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财税服务企业

“有人说:人工智能来了,整个世界会为之改变。但从目前来看,还为时过早。”杨振强调,“在中国,人工智能的拥簇者仅仅是一群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而在财税服务行业,应用新技术决心最大的恐怕就是闪猫了。这是由闪猫的自营服务属性决定的。”

在企业财税服务领域,有数十万家机构在分食这一市场。其中,大部分是传统的工商财税机构。这类机构采用线下服务,一般而言,员工少,业务不透明,规模也不大。除此之外,也有几家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这些企业有做平台和做自营两种类型。平台型企业主要以搭平台为主,本身不提供财税业务。自营型企业提供深度垂直的财税服务内容,直接面向企业用户。闪猫就是其中的代表。

就自营型财税服务企业而言,用户体验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用户体验又从哪里来呢?技术驱动是一条重要路径,这也是杨振从业多年的经验之谈。

八年以前,杨振创办了第一家财税服务公司――五牛创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线下工商财税业务。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果断决定与合伙人研发互联网财税服务系统,于是北京闪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闪猫1.0系统上线,汇聚了数千家创业型企业和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杨振团队也从传统的财税服务提供者转型升级为“互联网+财税服务”提供商。一年以前,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杨振团队又成功研发了闪猫2.0系统,并于几个月前正式上线,新版本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做了改进,客户反馈还不错。

杨振对记者强调,“迄今为止,我可以很骄傲地宣称,闪猫有两项硬指标,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第一个指标是,在闪猫注册的企业用户中,有28%的企业顺利拿到了融资。第二个指标是,闪猫已帮助数百家企业从诞生冲刺到B轮后,其中的一些企业还成长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

除此之外,闪猫客户复购率保持在95%以上,这在业内也是遥遥领先的。因为闪猫不单纯地以客户数量增加为主要目标,而是把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为后者提供高品质的工商财税服务内容。

总而言之,用户体验是闪猫存在的起点和初心。

如今,闪猫为了这一初心,再一次身处行业前沿,融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财税服务转型升级。

可以说,杨振的观点与猎豹移动CEO傅盛不谋而合,那就是“互联网上一代是认知红利,下一代就是AI。”

打造“人工智能+财税服务”重量级应用

任何一个技术红利都要与应用相结合。

这是杨振与管理团队的共同认知:“闪猫之所以能迎合潮流,实现一次次转型升级,与闪猫内部的可持续战略是分不开的。”

早在2016年9月,闪猫团队就已着手研发闪猫2.0服务系统,历时几个月,于2017年上半年上线。在财税服务领域,闪猫2.0贡献了三项创新性成果。首先,新的版本将服务精准到每一项流程、每一个细节,来解决工商、财税等创业难题。其次,新的版本更加强调交易与流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化,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业务进度和账务明细,随时下载公司账目及财务报表。再次,新的版本推出“二对一服务”模式,两个专员同时服务一个客户,从而提升服务品质。

而所有创新内容都是由大数据技术做支撑的。

“闪猫从一年前开始,由技术总监带领团队提升企业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充分地践行大数据战略。因为我们相信,人工智能革命是以数据作为驱动的。”杨振强调。

未来,闪猫要用数据说话,结合人工智能,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在闪猫下一代系统中,人工智能将替代原本由人工执行的重复性任务和工作流程,使原先那些耗时、重复性强的手工作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闪猫将缔造“产品化AI+分析能力”优势,同时在互网的下半场,营造更智能的交互模式。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9篇

一、目前我国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1.在税收筹划涵义认识上的误区。在我国,许多人不了解税收筹划(tax planning),一提起税收筹划就联想到偷税,甚至一些人以税收筹划为名,行偷税之实。而实际上,税收筹划与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偷税是违法行为,与税收筹划的合法前提相悖。还有一些人提到税收筹划想到的就是避税(tax avoidance),即纳税人运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以达到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的目的。其实,税收筹划既有别于税务当局所严厉打击的企业偷税行为,又由于它所具有的合理性,也有别于我们日常广泛接触的企业避税行为。

2.漠视税收筹划风险。从当前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都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 首先,税收筹划具有主观性。其次,税收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最后,纳税人在纳税筹划中忽视反避税措施。

缺乏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税收筹划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和安排,经济活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因此,税收筹划人员应当是高智能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税收、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并全面了解、熟悉企业整个筹资、经营、投资活动。筹划人员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精通税法,随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情况,而且要非常熟悉企业业务情况及其流程,从而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最有利的决策。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从事这类业务的专业人才。

4.税收筹划的需求性制约阻碍了税收筹划的发展。目前我国税收法律不健全,征管水平低,违法处罚力度不足,给纳税人偷、逃税等行为留下了可资利用的空间。因为在这种纳税环境下,纳税人偷逃税所可能引发的风险相对所获得的收益来看是小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往往造成偷逃税行为的产生。其次,由于征管意识、技术和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低,部分基层税务人员素质不高,查账能力不强,对税收筹划与偷逃税、避税的识别能力低下,不能及时发现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加之执法不严,政策缺乏刚性,人为因素的随意性过强。

二、发展税收筹划的几点建议

1.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涵义,使税收筹划与税收政策导向相一致。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税收策划。“它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前提下自行或通过税务专家的帮助,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经济业务的涉税事项进行设计和运筹的过程”。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涵义必须将它与“节税”和“避税”区别开来。

2.合理规避税收筹划风险 首先,研究掌握税法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内涵。 其次,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使税收筹划能得到当地税务机关认可。 最后,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其专业性相当强,需要专业技能较高的专家来操作。因此,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税收筹划业务,最好还是聘请税收筹划专业人士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从而进一步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10篇

楼继伟表示,区域发展规划应与税收优惠政策脱钩,今后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同时,严格禁止各种越权税收减免。(每日经济新闻)

首部民间借贷地方法破冰

我国首部规范民间金融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在浙江省表决通过,将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专家指出,这部法规是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在法制上的破冰,对防范民间金融风险、维护民间融资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全国规范管理民间借贷都有示范意义。

温州是中国民间借贷最为活跃的地区,2011年民间借贷风波在温州集中爆发,不少私营业主和老板纷纷“跑路”。2012年3月,温州成为首个国务院批准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开始推出一系列针对民间金融的改革。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今年9月,《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草案)》公示。此次正式出台的《条例》也主要对民间借贷、定向债券融资和定向集合资金等三类民间融资行为进行了规范。

“《条例》本身就是一个突破,之前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的《放贷人条例》,五易其稿,但最终没能面世,《条例》就是地方版的《放贷人条例》,具有开创意义。”温州商会会长周德文评价说。

作为中国第一部规范民间借贷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条例》一经公布就引发了金融市场各方关注,尤其是草案中对“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48%的上限”规定没有出现在此次出台的文本中。此外,《条例》还确定了向集合资金管理人募集的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8倍,定向集合资金应当用于募集时确定的生产经营项目;并且明确了公务员和金融从业人员不得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等规定。

为加强风险控制,《条例》提出了民间借贷实行报备制度,规定“单笔借款金额300万元以上”“向30A以上特定对象借款”等情况,借款人应当在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到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或其委托机构进行备案。(人民日报海外版)

商务部开出放宽外资准入清单

在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大方向后,商务部率先表态将进一步放宽部分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外资准入限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1月19日称,商务部将切实推动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期将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以及进一步放开钢铁、化工、汽车等一般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包括放宽外资在注册资本、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

沈丹阳还表示,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资投向科技中介、创新孵化器、生产力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此外,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海证券报)

天津签署“智慧城市”协议

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11月14日在天津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协议总体框架要求,打造中国“智慧城市”典范,促进航天高科技服务天津社会管理与信息化水平提升。

根据协议,双方将以车联网、智慧滨海等试点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在政府云、行业云、公用云“三云”应用、在公共安全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管网、智能电网、智能港口等项目建设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期间,航天科工主要贡献技术、项目等优势资源,天津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

航天科工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在中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据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助理于滨介绍,航天科工·直致力于将先进的航天军工技术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领域拓展,发挥出航天高科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我们既要研制生产出更好的国防武器装备,同时也需要将技术应用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护佑百姓生命安全。”于滨表示,城市管理的需要与百姓安全的需要,是公司发展技术的重要动力,“智慧天津”项目将成为中国航天科工实施“大防务、大安全”军民融合发展理念的又一生动实例。(中新网)

北京碳排放交易所正式开市

作为国家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北京已完成碳交易市场的各项筹备工作,碳排放交易市场于11月28日在北京市环境交易所正式开市。先期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企业达到490多家。

在试点期间,北京实行的是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机制,主要交易标的为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其他报告单位、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单位)。

北京碳交易主要包括排放数据报告、第三方核查、配额分配、买卖交易和履约五个环节。目前,已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完成了490家重点排放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摸清了各单位的历史排放数据。(中国矿业报)

山东率先出台民间融资机构新规

山东省日前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机构的意见,这意味着山东省民间融资机构在设立条件、经营范围、风险防控、监督管理等方面,将执行新的规范。

按照该意见,民间资本管理机构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为实收货币资本,并一次足额缴纳;主发起人持股比例不低于20%、不高于51%,其他单个发起人出资不低于300万元;股东人数不超过15人,法人股东持股比例合计不低于注册资本的50%;在注册资本金充分使用后,经批准可采取向股东借款、引进优先股东和定向私募的方式进行融资,最高融资额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倍。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机电;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工程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是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三者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集成,其中建筑环境是智能建筑的支持平台。

1 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1.1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1.2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互地互通信息的系统。CAS主要由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网 (Private AutomationBranch exchange 简称 PABX) 和有线电视网(CATV)两大网构成。

1.3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分为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要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处理任务。物业管理系统不但包括原传统物业管理的内容,即日常管理、清洁绿化、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也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如固定资产管理、租赁业务管理、租务管理,同时赋予日常管理、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新的管理内容和方式。

1.4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又称综合布线系统(简称PDS),它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其系统包括所有建筑物与建筑群内部用以交连以上设备的电缆和相关的布线器件。

1.5 计算机网络。智能建筑采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有以太网、FDDI 网(Fiber DistributedData Interface)、异步传输模式(ATM)、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等。

2 智能建筑机电系统造价组成

智能建筑机电系统的工程造价主要由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软件编程及调试费组成。

2.1 设备购置费。设备购置费由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和备品备件购置费构成。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备品备件购置费

2.1.1 设备原价按国产设备和引进设备分别计算。国产设备原价是指设备制造厂的出厂价或订货合同价。引进设备原价是指引进设备抵达买方边境港口或边境车站并完税为止形成的价格。引进设备原价=货价+国外运费+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应纳关税费+应纳消费税额+应纳增值税额+海关监管手续费a.货价一般指装运港船上交货并平舱价(FOBTrimmed),即含理舱费和平舱费的船上交货价。理舱费是指为了使货船上的货物按照舱图位置放置妥善和装载合理,并在货物装入船底后进行垫置和整理等费用;平舱费是指为保持航行时船体平稳和不损害船身结构,对装入船仓的货物进行整理作填平补齐所需的费用。设备货价为分原币和人民币货价,原币货价一律折算为美元表示,人民币货价按原币货价乘以外汇市场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确定。b.国外运费指从装运港(站)到达我国抵达港

(站)的运费。国外运费(海、陆、空)=原币货价(FOB)×运费率国外运费(海、陆、空)=运量×单位运价其中,运费率或单位运价参照有关部门或进出口公司的规定执行。c. 运输保险费指办理进口货物运输保险所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费用。运输保险费 =(原价货价(FOB)+国外运费)/(1- 保险费率)×保险费率其中,保险费率按保险公司规定的不同货物品种和险别的保险费率计算。d. 银行财务费一般是指中国银行结汇手续费。银行财务费=人民币货价(FOR)×银行财务费率银行财务费率一般为0.4%- 0.5%。e.外贸手续费指外贸公司手续费,以货物到岸价格(GIF)为计算基础。外贸手续费=货物到岸价格(GIF)×外贸手续费率货物到岸价格(CIF)=(原币货价(FOR)+国外运费+运输保险费)×汇率外贸手续费率一般取1.5%f.关税是由海关对进出国境和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进口货物一般以其到岸价格(CIF)为关税完税价格。应纳关税额=货物到岸价格(CIF)×适用税率

其中,适用税率按关税有关规定计算。g.消费税是只对部分进口设备(摩托车和小汽车)征收的一种税。应纳消费税额=(货物到岸价格(CIF)×应纳关税额)×(1- 适合税率)×适用税率其中,适用税率按消费税有关规定计算。h.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是对报关进口的货物征收的一种税。

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CIF)+应纳

关税额+应纳消费税额进口设备增值税税率一般为17%。i. 海关监管手续费是指海关对进口减税、免税、保税货物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服务的手续费。对于全额征收关税的货物不计取本项费用。海关监管手续费=货物到岸价格(CIF)×监管手续费率海关监管手续费一般为3‰。其中,保税、免税货物按海关审定的到岸价格的3%计征,减税货物按实际部分到岸价格的3‰计征。

2.1.2 设备运杂费是指从设备制造厂交货地点至安装工地仓库或施工现场堆放点所发生的运费、途中包装费、装卸费、采购与仓库保管费、供销部门手续费等。设备运杂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率其中,设备运杂费率按各部门及各省市有关规定计取。

2.1.3 备品备件购置费。备品备件购置费是指在初期系统运行期间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必需购置的备品备件费用。不包括应随设备本体带来的易损备品备件及专用材料。备品备件购置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备品备件购置费率其中,设备原价中不包括引进设备的价值,费率按各部门有关规定计取。

2.2 安装工程费。智能建筑机电系统的安装工程费主要由工资、材料费、安装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开办费、利润等组成。工资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津贴以及招聘、解雇费用等;材料费包括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及采购保管费、有关税金等;安装机械使用费包括自有机械使用费和租赁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包括工程现场管理费和公司管理费;开办费包括安装施工用水电费、脚手架费用、临时设施费等。

2.3 软件编程及调试费。智能建筑各系统控制软件的费用包括系统编程及调试费用。

3 智能建筑造价管理的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增长,智能建筑的系统会不断完善,对于智能建筑系统造价的管理工作也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最终实现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价格。

参考文献

[1]强健.机电安装工程监理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8,1.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12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税无小事,尤其是在财税体量大增的今天。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已经高达117209亿,无论是与1978年改革之初的1132亿相比,还是与1999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的11444亿相比,财政规模的确今非昔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私人产品的边际效用明显递减,民众对教育、社保、治安、环保等公共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科学的财税体制事关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避免公共资源“跑冒滴漏”、遏制官场腐败滋生、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等大事,更是保证政治改革成效乃至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国家良性治理基础的基石。

深化预算体制改革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如果说改革是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动力链条,那么财税体制改革必定是这个动力链条上的关键一环。财税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财税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公平—使得政府将从个人、企业那里征得的每一分财税资金配置于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国防等公共产品,比将其用于私人消费的效用更大,效果更佳。而保证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在于预算体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我国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此前,我国在预算领域进行了诸多艰辛探索,成效显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使政府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尴尬状况得以改善,为全面规范的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部门会计核算和预算公开奠定了良好基础;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等改革使原来游离于预算外的大量非税收入纳入公共预算管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使得预算口径更“宽”,预算覆盖面更“全”;国库集中支付、支出预算管理使得财政支出日益倾向民生。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高达21242亿、12585亿、7245亿、11973亿。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养老保障与医疗保障覆盖面大幅度提升,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从各种倾斜性财政支出中受益明显,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成效显著。

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不同于以往预决算结果的简单公开报账,而是要求所有财税资金从收到支的全程透明,各种财政支出政策全面公开,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得以充分保证。透明预算包括预算编制透明、预算审批透明、预算执行透明、预算监督(审计)透明、决算透明。西方发达国家的财税实践表明,预算越公开,财政收支越阳光透明,财税资金的使用就越吻合纳税人的需求和偏好,财税效率自然越高。所以说,在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中,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完善预算制度的历程就是一部保证所有财税资金收支全程透明的立法史。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九款明文规定:“一切公款收支的报告和账目,应经常公布”;1921年沃伦·哈丁总统签署的《预算和会计法》建立了保证预算公开的组织体制;1966年通过和实施的《信息自由法案》规定了民众在获得政府信息方面的权利和行政机关在向民众提供政府信息方面的义务;1972年通过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保证了专家咨询机构建议的客观性以及公众在专家咨询过程中的知情权。

我国的政治体制、所有制结构、财政收入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明显差异,决定了我们在借鉴发达国家预算制度时必须融入自主的智慧思考与艰辛探索。西方发达国家当下自身难以解决的诸多财税难题也令我们的认知逐渐理性,预算改革没有捷径,财税体制没有绝对的成功模板。我国建立全面规范的预算制度,与发达国家有诸多体制差异。我国现行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8款)、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债务收入等六大类。我国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有着长期的惯性依赖,如何减少这种依赖并使所有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规范的预算管理,这需要我们自主的智慧思考与艰辛探索;我国有着如此之高的国有资本存量,如何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真正保证出资人的各种利益关切(除了分享利润,还有资本存量管理),这需要我们自主的智慧思考与艰辛探索;我国地方政府通过类似“城投集团”等融资平台筹措政府可用资金,积累了大量政府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如何通过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预防政府债务风险,这需要我们自主的智慧思考与艰辛探索。

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

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

各级政府之间合理划分财权和支出责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这一结论得到了众多理论研究的支持。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以Tiebout的经典文章《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为标志,此后马斯格雷夫(Musgrave)、奥茨(Oates)等诸多经济学家对此给予了补充和发展。其核心观点是,由于地方政府更了解当地的情况,更熟悉当地居民的偏好,其主持的资源配置会更符合本地居民的需要,因此主张将财政资源配置的权力更多向地方政府倾斜。而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则借鉴微观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分析框架上引入了激励相容与机制设计学说。新的分权理论以麦金农(R·Mckinnon),钱颖一与罗兰(Roland),温格斯特(Weingast)与怀尔德森(Wildasin)所发表的论文为代表。其理论认为传统分权理论只从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说明了分权的好处,但没有充分说明分权的机制。事实上,各级政府官员都有各自的利益激励,和企业经理人相似,政府官员只要缺乏约束就会有寻租行为,所以一个有效的政府结构应该实现官员和居民福利之间的激励相容。

发达国家财政分权实践显示:各级政府间在财权划分上存在利益博弈,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级次低的政府在博弈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级次高的政府很容易分享更多的财政收入,承担更少的支出责任。当前,在我国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四级财政中,财政盈缺状况与政府级次的排序完全一致,县级财政普遍捉襟见肘。以我国某中部省份为例,中央、省、市、县级财政分享增值税的比例分别为75%、8.75%、8%、8.25%;所得税的分享比例分别为60%、14%、12%、14%,基层政府财力与其所要履行事权的严重不对等造成了县级财政的普遍困难。中央政府应该正视级次低的政府在政府间的博弈中处于劣势这一现实,在增加地方税税种、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和加大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选择适宜的政策组合,理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使每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财权与事权相对称、支出与责任相统一,实现政府间事权划分原则的法制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在美国,政府间的权力划分已经上升到宪法层面。政策设计上特别注意“避免联邦政府随意转移支出责任和上收财权”,兼顾“联邦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和地方政府创造力”的平衡机制,避免由于法律缺失而导致级次较低的政府在权力和责任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美国政府分为联邦、州和州以下地方政府三级,联邦宪法第一条第八款明确列举了联邦政府的十八项权力;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宪法既未委代给合众国、亦未禁止各州(使用)的权力,分别被保留给各州人民。”因此,各州所行使的权力为“保留权力”,范围相当广泛,州宪法规定州和地方政府的分权。

法国是具有深厚中央集权传统的单一制国家,1982年《关于市镇、省和大区的权利与自由法案》颁布实施后,法国进行了分权化改革,中央、大区、省和市镇四级政府的职能和事权日趋明确,中央与地方实行彻底的分税制。税收立法权由中央统一行使,“市镇、省和大区议会有权直接决定本地区地方税的税率,只要不超过议会规定税率的2倍或2.5倍即可”。法国的分权改革在特别注意权力下放的同时完善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机制,有效防止了分权改革带来的中央对地方的失控,避免了公共资金的滥用。

日本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源于1949年的“夏普劝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军队根据“波茨坦公告”进驻日本,对日本进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实际上,当年美国占领军在日本推行财政分权是作为推进“民主改革”、“破坏日本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一环而进行的。美国认为日本产生军国主义的根源在于其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和社会管制较多的政治结构,通过民主改革和地方分权改革可以彻底铲除其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根据“夏普三原则”,日本对中央、都道府县及市町村三级体制间的职责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二战后日本完善的分权、分税和转移支付制度对日本经济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完善的法律依据且规模巨大的日本地方交付税有力平衡了地区间财力差距,确保了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

优化现行税制结构

强化财税分配职能

优化税制结构一直是公共财政学中的重要议题,西方许多一流经济学家在这方面提出了诸多经典理论和模型。例如鲍莫尔(W.Baumol)与布兰福特(D.Bradford)提出的“反弹性原则”,即税率的高低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米尔利斯(J.Mirrlees)和戴蒙德(P.Diamond)提出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最优税收理论:社会可用较低累进的所得税来促进再分配目标,高累进税率不仅有损效率,而且对于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来说也是不可取的。阿特金森(A.B.Atkinson)和施蒂格利茨(J.E.Stiglitz)也认为,应在维持一定政府税收收入的前提下,使政府课税带来的效率损失最小化。除此之外,供给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也从公平与效率角度提出了优化税制的思想,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最优税制就是能够获得一致赞同的税制,税制优化就是由现行税制向一致赞同程度最高税制的逼近。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所得税属于直接税,各国政府对所得征税通常采取累进税率,随着应税所得的增加,其边际税率也在提高。因此,所得税一般具有较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尽管近几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取得了较快发展,1992年—2012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从31亿元增加到5820亿元,20年增长180多倍,但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仅为5.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30%多的水平。美国的税收体系以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也称为工薪税)为主体税种,2012年美国联邦总收入中个人所得税占54.98%,公司所得税占11.15%,社会保障税占31.07%,货物税占2.23%,财产税占0.57%。

而在我国,相对中性的不具备调控收入分配功能的流转税是我国税收的主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在内的流转税占税收总额的50%以上。流转税属于间接税,对货物征税实际上是对消费支出征税,其税负担归根到底要由最终消费者承担。由于消费支出占人们收入总额的比例随着收入增长而呈逐步下降趋势,因而对货物征税,尤其对生活必需品征税,其税负担占个人收入的比例也就变得越来越低。虽然流转税的名义税率是比例税率,但事实上具有明显的累退性。一般情况是,以直接税为主且累进性较强的税制结构,通常比以间接税为主且累退性较强的税制结构,能更好地履行财政的再分配职能。以间接税为主且累退性较强的税制结构在某种意义上与财政的再分配职能相背。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13篇

(一)加强引导,提高认识,把财税文化建设摆在单位自建的重要位置

财税文化是财税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财税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成熟的财税文化可以解决现行体制解决不了的其他问题。人本文化——创新文化——团队文化是构成财税三足鼎立的财税文化基石,而创新文化应是财税文化的精髓。我们应在牢固树立“人民财税为人民”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把“培养高素质的干部,提供快捷高效的纳税服务,打造一流的团队”作为财税发展目标,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铸造财税核心竞争力,积聚财税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把“回报纳税人,造福全社会”作为财税使命,鞭策财税干部职工以积极进取的思维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二)体制创新,科技兴税,营造财税核心竞争力

财税系统应把激发财税干部树立创新、创优、创业的“三创”意识,作为促进财税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工作亮点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修订,旨在提高财税核心竞争,让勇者皆能尽其力、智者都能尽其谋。

(三)能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学习型团队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是团队的核心战略资源。财税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及其综合素质的竞争。我们应当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学习型团队。

(四)坚持人文兴局,把加强财税文化建设作为学习型财税机关建设的有力支撑

把开展学习型财税机关建设活动同建设和谐财税机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实现“人与税收事业协调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财税的重要标志,列入学习型财税机关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找“问题”改进财税文化建设

(一)偏向形式,内涵不足

在文化建设中缺少内涵,浮于浅层,流于形式,把多数精力放在营造场面、营造氛围上,做一些文字游戏,停留于口号制作、制度上墙等一些浅层次建设,对财税文化的内涵欠缺深层次挖掘,形式上的短期行为造成财税文化效力不足,形成脱离实际的“空壳文化”。

(二)偏向单项,整合不足

把财税文化建设搞成“单项活动”的简单累加,整体性、系统性不强。每个单位都有一些突出的个案设计,有的是标识、有的是精神、有的是手册,在文化展厅上也是极尽各种先进技术,力求美轮美奂的音影像效果。

(三)偏向同质,创新不足

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大同小异、盲目效仿、拿来主义,照抄现成的、生搬别人的,在文化内容形式、文化体制机制、文化传播手段等方面缺乏创新、缺乏活力,亟需在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通过吸收集体智慧,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提高,创造性开展财税文化建设。

(四)偏向被动,参与不足

一些业务部门和干部职工游离于文化建设之外,部分人员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参与财税文化建设,导致文化理念得不到全体干部职工的认同和践行,无法深入渗透到各项税收工作之中,在管理上尚未将“有形管理”提升为“无形管理”,干部职工将财税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文环境尚未形成。

三、探“路径”深化财税文化建设

(一)把握“一个核心”,挖掘财税文化源动力

财税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人为本。文化建设的全部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人的情感、人的态度、人的行为和活动。“以人为本”就是要着眼于陶冶人的性情,激活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从制度管理这一强制性的初级管理上升到高级状态的自动自发的文化管理,发挥文化育人、文化促管、文化兴税的作用,营造开放、创新、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和为了共同发展愿景而同心奋进的人文环境。

(二)突出“两个重点”,提升财税文化影响力

深植于内,实现文化自觉。教育引导广大财税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增强税收业务技能。运用文化的软约束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形成科学合理的财税管理体系,促进财税人员由“他律”向“自律”、由“要”向“我要干”转变,不断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彰显于外,提升部门形象。进一步提高财税机关的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改进行业作风,规范机关秩序,树立新风正气,营造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富有活力的工作氛围和法治、公平、诚信、和谐的税收环境,不断提高各级党政部门和人民群众对财税部门的满意度,树立和维护良好的财税形象。

(三)遵从“三项原则”,增强财税文化聚合力

服务大局。财税文化建设要紧密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和税收事业发展大局,与税收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税收业务工作的开展为文化建设提供鲜活的实践载体,把文化的力量渗透到税收工作的各个领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循序渐进。遵循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重视长期建设和文化积淀。坚持重在培育,循序渐进,常抓不懈,避免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统筹联动。财税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突出系统性,把点与面、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机关与基层有机统一起来,整体、协调、规范、有序推进。

(四)健全“四大体系”,培育财税文化生命力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14篇

1.大势所趋的价值管理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战略财务管理体系。著名会计学教授阎达五先生提出“价值链会计可以表述为以价值增值为目的,对以战略联盟为表现形式的价值链加以追踪、核算、预测、控制、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3]价值链会计作为价值链管理的重要工具,应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向其所服务的对象——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价值增值决策所需要的价值信息。这些价值信息是围绕价值链条进行收集、加工和报告的,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对可控价值链条的价值增值活动的决策和控制。价值链会计管理是以价值创造最大化为宗旨,按照“链”的结构观来看待企业的业务流程。因此,应协调各环节的价值创造活动,实现价值创造系统的高效运转。价值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工具,它既可以深入到公司各个管理层和一线职工中,又与企业资本提供者(包括企业股东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标相一致。

2.经济增加值的沿革

为克服传统指标的缺陷,美国SternSteward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并实施以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ValueAdded)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新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针对经济增加值,皮得•德鲁克认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EVA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高盛公司认为:“与每股收益、股本回报率或自由现金流等其他传统的评估方法相比,EVA能更准确地反映经济现实和会计结果”;所罗门美邦指出:“EVA不仅将管理重点放在为股东创造价值上,还帮助投资人和管理者更好地评价、观察和理解公司的驱动因素和破坏因素”。经过逐步推广、发展,EVA指标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与青睐,已广泛应用于全球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如可口可乐、IBM、通用汽车、西门子公司、沃尔玛等近300多家公司开始使用EVA管理体系。我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于2010年1月1日施行了第22号令,即《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该办法将经济增加值指标列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之一,并规定了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以及经济增加值指标计分。

二、财务战略目标绩效评估

1.电力企业的财务战略考核标准

我国电网跨区域输电主要依靠500千伏交流和正负500千伏直流,在提高电力输送能力方面受到技术、环保、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而特高压电网能够适应东西2000至3000公里,南北800至2000公里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需求,有利于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大型核电站群的开发和电力外送。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满足价值管理的要求,可以进行量化,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因此,经济增加值可以作为电力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在实践中,可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衡量财务战略目标的标准,如果EVA≥0,表示企业获得的收益能够补偿其成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EVA<0,则表示所获收益,入不敷出,没有完成财务目标。EVA的作用体现在管理和激励两方面,侧重于对“结果”进行评价。

2.电力企业具有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财务战略目标,电力企业具有不断发展的源动力。(1)做大、做强智能电网主业。电力企业应以积极建设智能电网为契机,做大、做强主业,加快建设特高压网架、配电力建设改造、提升电力互动能力、构建全国性电力市场体系,创造更多的现金流,在经营业绩上更上层楼。(2)拓展资本观念,提高管理水平。经过一系列重组和主辅分离改革后,电力企业的权益资本不再包括个人资本、社会资本,权益资本基本由国有资本组成,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一起,共同构成了资本成本。使用国有权益资本,不再是无偿的,而是与债务资本一样,需要付出代价,并作为考核指标,促使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推动科技创新。与传统的互联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技术密集型特征更加突出,是实施新的能源战略和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其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环节,需要广泛利用先进的信息和材料等技术,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与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对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动汽车、新一代信息产业,也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因此,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仅仅是外延式的扩大规模,更应该是内涵式的科技创新。科研创新所产生的费用,首先可以获得税收上的优惠:一是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具体为: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二是符合条件的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次研发费用也可作为净营业利润的增加项,有利于电力企业的业绩评价。促进电力企业进行科研开发,广泛发展、利用先进的信息和材料等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技术应用。(4)综合业绩评价。平衡计分卡(BSC)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4]在建设智能电网的总体战略愿景下,企业财务战略的经济增加值的目标,可以和平衡计分卡结合起来,进一步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流程、员工的学习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涵盖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EVA的作用体现在管理和激励两方面,侧重于对“结果”进行评价,而BSC主要评价企业战略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效果,侧重于对“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就共同构建了综合战略业绩评价体系。企业愿景通过战略转化为行动,行动又通过四个维度得以体现(见图1),并形成了逻辑严密的链条:员工通过学习与成长维度来提升自身职业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研发创新能力,并积极参与到企业战略考核指标的制定与执行中,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来提高整体科技水平,优化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有效运转,保障产品质量并缩短产品周期,这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以及产品的市场份额,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了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5]

三、结论

财税管理智能化范文第15篇

我国智能投顾后劲十足,一方面,财富财富管理起步晚市场大,截止2015年底,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总规模已达81.18万亿元;另外一方面,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提供了广阔空间,在二级市场,无论是账户数还是管理资产,我国目前散户占比优势明显,但如今散户服务水平目前仍然 存在较大空白;最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深入人心。

智能投顾是什么?

智能投顾也称机器人投顾(robo advisor),最早于2012年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在线财富管理服务。其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结合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利用算法和友好的互联网界面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和在线投资建议服务。 机器人投顾可以在无需人工参与的情况下提供投顾服务,包括投资咨询建议,投资分析报告、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执行、风险管理等。其按管理主要可分为咨询建议型、资产配置型、资产管理型三大类。

智能投顾的特点:传统投顾由于其成本相对较高,其一般服务对象是高净值客户。而智能投顾由于其采用基于算法的自动化策略,其成本大大降低,其主要特点有低门槛:大多数智能投顾平台对客户的最低投资金额要求都很低,有的平台已经达到了0美元。

低费率:相对于传统投顾的最低管理资产1%以上的管理费率,智能投顾平台的最低费率已降至千分之一。

易操作:智能投顾平台的投资流程相对标准和固定,其一般只需几个流程就可完成投资。

高透明:相对于传统投顾,智能投顾的投资组合是完全向用户公开的。投资信息以及费用信息完全透明。

分散化:智能投顾服务是根据现代组合理论按照其风险偏好和理财目标把客户资产分散到不同类别资产中。

个性化:它可以针对不同客户制订定制化的最优方案。

长期投资:其追求的不是短期的涨跌回报,其追求的是长期的稳健投资回报。

智能投顾具有相似化的服务流程,根据美国金融监管局的标准,智能投顾服务包括:客户分析、大类资产配置、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执行、投资组合再平衡、税收规划、投资组合分析。

而在实践中,客户的风险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和市场的改变,客户的风险偏好很大程度上会发生改变。因此,客户的风险偏好往往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测量。智能投顾服务已将其作为研究方向之一,期望建立一个动态的、覆盖多影响因子模型来测量客户的风险偏好。

大类资产配置: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确定性收益情况下是存在最优投资的。大多数智能投顾服务都利用此原理建立了分散的投资组合。并且依据其不同的商业模式做了优化。

投资组合选择:投资组合选择是依据前两步得出的进一步结论。客户分析是得出良好的风险偏好参数,资产配置是形成不同风险偏好的资产组合,组合选择是完成前两步的一一对应。在实践中,投资组合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风险等级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全,而另外一种是根据投资风格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

交易执行:大多数智能投顾的交易执行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其都是技术上的实现,都是利用自有的券商或合作券商提供顺畅的交易执行服务,其没有其他的更多的金融工具的创新。

投资组合再平衡:组合再平衡主要是指随着市值的变化,如果资产投资配置偏离目标资产配置过大,投资组合再平衡可以实施动态资产配置向静态资产配置的重新调整。其不是指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税收规划:税收规划主要是针对美国市场的一项增值服务。虽然其不是智能投顾价值链的一项基础服务,但是其在美国市场使用广泛。税收规划主要是指智能投顾分析税收的特征和结构,优化资产配置,使客户获得最多的的税后投资收益。

投资组合分析:投资组合分析主要是智能投顾为客户提供的投资分析,一般包括:业绩展示,业绩归因,风险因子分析,组合描述性统计分析,回测和模拟等。在传统的投资工具中,对客户而言最重要的业绩归因,风险因子分析往往都是没有的。

财富管理新变革

美国的财富管理也正在经历一个非常重大的变革,千禧一代正在成为美国市场的新生力量,新一代的成长环境和投资习惯提供了智能投顾发展的土壤。被动投资占比不断上升在过去的20年,美国被动投资管理的资产在不断增加, 被动投资的占比在美国共同基金的占比也已由1995年的3%上升至了2005年的9%。2014年美国被动投资在总行业投资的占比已达27%,另外一方面,被动投资的费率也在不断下降,其平均数已从2005年的0.9%下降至2014年的0.7%。千禧一代成为增长潜力根据美国TD-Ameritrade的统计数据,在可投资资产大于50万美金的人群中65%都会有投顾服务,但是当可投资资产下降到 15w美金至50万美金区间时,享受投顾服务占比下降为33%。在相对高收入但是不是很有钱的千禧一代中,投顾服务存在相当大的真空。另外一方面,千禧一代对于对于移动技术与在线平台的熟悉,为智能投顾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机遇。

智能投顾成本优势明显一方面,相对传统投顾服务,智能投顾无需租用物理设施而且其基于算法提供策略而人工投顾专家投入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另外,利用互联网在社交网络天然优势,其在获客成本上也下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投顾服务往往都会提供增值服务,尤其是其税收收割等增值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

互联网公司类智能投顾:京东智投

由于互联网公司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互联网公司也是智能投顾的重要参与方。阿里巴巴的蚂蚁聚宝,腾讯的微众银行,百度的百度股市通都是互联网公司的雏形。另外,京东金融的京东智投是互联网公司打造智能投顾的典型代表。

京东智投由京东金融于2015年8月推出,基主要是通过风险测评为用户画像,然后结合京东金融的产品资源以及京东的大数据优势,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投资者定制个性化投资定制。京东智投降低了投资者获取投资组合的难度,非专业人士也可以通过京东智投获取投资组合。京东智投风险评测包括6个方面:用户的年龄、投资金融、资产状况、投资期限、主观风险承受态度及收益预期。从用户客观风险承受能力和主观风险承受态度两个维度综合考量,依据京东金融大数据建模计算,向用户推荐符合自身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个性化投资组合,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组合,一目了然地看到组合的整体收益,同时进行持续追踪。例如,同为积极投资者,由于其年龄、收入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同为积极型的投资者理财产品的需求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会根据投资者的个体差异,利用京东大数据平台优势,为投资者制定个性化的最优组合投资方案。

财富管理起步晚市场大。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起步晚,专注高净值人士的私人银行也才起步于2007年,至今不到十年。我国中低净值人员的财富管理服务市场目前仍存在许多空白。另外一方面,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庞大。截止201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总规模已达81.18万亿元,其中,银行23.5万亿,占比28.95%;信托16.3万亿,占比20.08%;券商11.89万亿,占比14.65%;保险11.86万亿,占比14.61%;基金公司16.65万亿,占比20.51%,其中包括基金专户4.03万亿、基金子公司8.57万亿、私募基金4.05万亿;互联网P2P规模为9800万。占比1.21%。2015年,互联网P2P规模增速超过400%,基金子公司规模和私募基金规模增速均超过了100%。

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提供广阔空间和美国二级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不同的是,我国二级市场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根据中证登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份,我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账户数量共有10687.55万,其中个人投资者账户数量为10657.51万,占比99.71%,机构投资者账户数量为30.04万,占比为0.29%。个人投资者本期末上市A股流通市值在10万以下的有37311286,占个人投资者总数的74.74%,为绝对多数;50万以上的仅有2771421,占比5.55%。由此可以看到,我国散户投资者可投资资产较低,其服务覆盖程度也相对有限,这些都为智能投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A股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中,散户投资者占50.4%,一般法人18.9%、公募基金8.6%、保险和社保6.4%、阳光私募4.2%、券商1.6%、QFII和RQFII合计1.7%、国家队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