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独立学院;困境;发展;转型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它的产生与发展为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促进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和新形势下国家对独立学院办学的新要求、新变化,独立学院面临着调整充实、转型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艰巨任务。这也就意味着独立学院在伴随着被母体高校“扶上马,送一程”之后,已走到了迈向未来抉择的十字路口。
一、当前面临的困境
(一)办学条件相对不足
从办学数量上来看,独立学院自2008年至2015年这几年间,呈现递减态势,且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的所占比例也逐年下降;从在校生规模来看,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数逐年增加相对应,独立学院的在校生数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加,从2008年至2013年这短短6年间就增加在校生数约60万人。
由于独立学院的高校数量呈逐年萎缩,独立学院的在校生规模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以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来承担愈来愈多的本科人才培养任务,以及相对滞后的教育投入增长与图书资料购置、实验仪器设备、文体活动场所等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各项投资建设跟不上规模快速增长的步伐,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出现了办学条件不足的状况。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独立学院往往将母体高校教师和自主聘用制教师进行双轨制管理:相当数量的独立学院仍把母体高校作为仍然其师资来源的主要渠道。这往往易造成这部分教师及管理工作人员把自己摆在一个“打工者”“临时工”的位置上,缺少应有的主人翁与“建设者”意识,进而缺乏对独立学院的认同与归属,独立学院的建设成长与之关联不大,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自主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自主招聘的师资队伍中,一部分是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一部分是招聘的应届硕、博士生,往往缺乏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老的老,少的少”“招不进,留不下”的师资困境。而他们在薪酬待遇、科研立项、培训进修、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高校教师又有着很大差距,这就易导致教师流动性大,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社会公众认可不够
独立学院从建立之初依靠母体院校资源优势,发展到2012年的独立颁授毕业证与学位证。除此,国家也在政策上给予独立学院支持,诸如各类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毕业生在招聘所面临的录用、考研、公务员报考等方面。然而,据山东省2012年的一份招生情况:“在之前进行的山东二本一次征集志愿中,有104所院校理科和119所院校文科‘零投档’,其中超过9成为独立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独立学院及其学生的认识现状。
独立学院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同母体高校相比没有“优势”与“特色”;招生门槛低导致招生质量较差,人才培养的起点及过程难以与母体高校抗衡;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学习能力欠缺,致使独立学院的毕业证、学位证含金量成色不足……上述因素常常容易导致社会用人单位只看学历不看能力,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不看好,甚至出现拒绝选择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现象。
二、明晰自身办学定位
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办学,在创办初期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母体高校的影响。然而独立学院毕竟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独立校园、独立颁发文凭的高校,如果一味地模仿跟随母体高校,没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和办学特色,其持续健康发展将无从谈起。因而创建区别于母体高校办学模式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传统,打造自身办学特色,是新时期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独立学院走向独立、积极转型的关键一步。对于走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与转型”发展之路,需要对独立学院自身进行准确定位。
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等因素,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发展空间下,独立学院应当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框架下,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着眼于市场需求,找准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形成自身特色,打造成良好的品牌,与公办高校进行差别化竞争,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赢得社会的认可。
三、未来发展探究
(一)拓展职业教育空间
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进一步推动,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加大。在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就已多次强调,要不断研究制订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5年6月16日至18日,在贵州调研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
面对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实情,以及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导向,利用好自身已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资源,独立学院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专业设置上应突出与地域经济和特色专业发展相结合的独有优势,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及时转变办学方向,进一步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
(二)拓展社区教育空间
“推进继续教育基本制度建设,印发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出台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测评工作。出台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作为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将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又一走向。国家积极鼓励各级学校以多种形式为继续教育提供支援服务的政策取向,无疑为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指引了新的方向。
目前国内的社区学院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蓬勃发展势头,社区学院的发展模式将会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中占有重要一席。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认为美国的社区学院在经费使用、政府调控、多元化管理、专业设置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并试图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成功的办学经验,为我国独立学院提供发展思路。我国的独立学院可以凭借其独特、灵活的办学优势与办学条件,在今后的社区学院发展中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关于2012-2014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公示[EB/OL].教育部网站.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关于2015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EB/OL].教育部网站,2015-2-26.
[3]袁学军,李磊.SWOT分析模式视野下独立学院的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
[4]单俊楠.文凭“变脸”,山东二本一次征集志愿“零投档”九成为独立学院[N].半岛都市报,2012-8-3.
一、存在的难题
(一)政府职能混乱
乡镇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往往独揽“大权”,忽视了农民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乡镇政府在资金利用方面也由于一直以来存在着的行政化思想,过多干预市场,对市场经济没有明确认识,以及缺乏投资的合理化规划,造成了社区建设的低效率,未能发挥乡镇政府的优势,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其次,村委会与社区委员会的关系不清,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多个村的居民,这就使得社区管理和村委会的职能发生冲突。
(二)社区管理利益目标不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或企业,而这也就使政府或企业掌握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而农民也往往因此成为被动的一方。基层政府或投资方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最大化利益,忽略了农村社区的社区管理问题。另外,社区居民想要获得社区的基本服务和居住体验,这也就使乡镇政府因为资金及意识的差距难以满足农民所需的利益诉求。同时,外部力量的挤压侵害了农民利益,降低了农民的社区自我管理能力。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以前,农民生活在各个村子,受乡镇政府的管辖,短期内形成的社区管委会并不能有效兼顾原村利益,常会引发原村村委与社区管委会的利益冲突。
(三)地方政府的政绩发展理念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已推广开来,也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某些地方政府因为政绩的考量而急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未对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和规划调查下,盲目开展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造成了土地的极大浪费,也就使新建社区出现大面积空房,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另外,乡镇政府对建设项目的疏于监督造成了社区建设的质量层次不齐直接带来了二次建设的问题。
新时期,乡镇政府存在的固有的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需要,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对策
(一)明确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现阶段,农民已搬入新型农村社区,但农民作为社区居民其参与程度与自治程度一直存在问题。乡镇政府要保障农民居民的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社区自治,推动居民的参与意识。乡镇政府应及时转变职能,加强适应统筹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管理思想,向服务农民的治理理念转变,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同时,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健全相应评估体系,建立严格的公共服务问责制。由居民民主选举社区管委会,对社区事务进行自主管理。乡镇政府应为社区发展提供资金,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快速发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证社区的规范化运行,监督社区的运作。逐步取消原村的管理体制,让社区自治成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加强村委会和社区管委会的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更好地服务于村民。
(二)“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乡镇政府应从农民的自身利益出发,征求民众的意见,从行政化转向社会化、民主化的管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权利,加强与农民的沟通。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促进多元主体的投资,鼓励村民自我供给公共服务,对互助型的社区机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建立长效的社区投资机制。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社会资金的投入,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区建设资金。乡镇政府通过整合利用原村的资源,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承担村民的公共服务。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有机融合等
>> 新形势下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职教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新形势下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再思考 新形势下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离退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考 新形势下创新交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作者简介】李卫东(1966― ),男,回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农素兰(1971―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广西职业技g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国家创业咨询师(二级),研究领域: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责编 黎 原)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