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腔;小儿;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护理

随着外科医学与麻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通过非住院模式实施,日间门诊手术具有花费低、效率高、感染少等优点[1],并可提高病人满意度,扩大有限医疗资源的使用,在国内引起了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医务人员广泛地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日间手术对病人和医疗环境有特定要求,为确保病人安全,围术期的甄选评估、术中流程优化、术后转运以及沟通访视有了特殊的重要意义,有鉴于此,围术期麻醉护理地参与有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插管全身麻醉行口腔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120例,进行围术期麻醉照护,包括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术前护理评估和准备、麻醉中护理配合、术后恢复室(PACU)监护、家属宣教及离院后随访等管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岁~6岁(4.2岁±1.2岁)。美国麻醉学会(A)Ⅰ级。手术类型为全身麻醉下儿童多发龋齿治疗。手术时间95.3min±10.6min。

1.2方法

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进行围术期麻醉照护,包括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术前护理评估和准备、麻醉中护理配合、术后PACU监护、家属宣教及离院后随访等管理。

2麻醉护理

2.1术前麻醉护理

2.1.1术前护理评估

①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口腔治疗的患儿常规到麻醉门诊进行术前评估与检查:麻醉护士协助麻醉医生评估患儿的一般状况、既往病史,确定麻醉方式,签署知情同意书,发放术前宣传册;如不适合做日间手术或需进一步完善检查化验的,麻醉门诊开具医嘱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或会诊。

②心理护理: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治疗的患儿多为年龄较小且不能配合的学龄前幼儿,大多数患儿家长对全身麻醉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2]。麻醉护士可对患儿家长讲解手术麻醉流程,并耐心解答家长相关疑问,减轻家长顾虑,与患儿适当互动,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及配合。

③告知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其重要性,与患儿家长详细交流并了解患儿一般情况尤其是近1周有无呼吸道炎症等。

2.1.2术前麻醉准备

①核对患儿,测量体温,再次确认术前禁食禁饮情况。

②确定患儿年龄、体重,遵医嘱准备好全身麻醉诱导药及抢救药品;准备好合适气管导管及插管用物。③检查麻醉机和喉镜处于备用状态。④开放患儿静脉通路。

2.2术中麻醉护理

2.2.1术中护理配合

①协助麻醉医生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并妥善固定气管导管位置,防止术中脱落。

②辅助监护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协助处理术中不良事件及突况。

2.3术后麻醉护理

2.3.1术后PACU护理

患儿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进行苏醒观察与监护。包括患儿意识、呼吸、循环、肢体肌力和指脉氧饱和度5项,每项分0、1、2三个分级,总分满分10分,当评分≥8分时,患儿可从PACU转出至日间病房观察。

2.3.2执行离院标准

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能辨认时间、地点和人物,饮水无呛咳,无头痛、头晕,可独立行走,不伴恶心呕吐[3]等其他不适,经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确认方可达到离院标准。改良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PADS)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日间手术离院标准[45]:根据生命特征(血压,脉氧,心率和体温)、活动与精神状态、疼痛、恶心呕吐和手术出血这5项来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PADS评分≥9分达到离院标准[6]。

2.3.3健康宣教与随访

①告知患儿家长全身麻醉后相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与口腔卫生并发放健康教育卡片[7],留下联系方式,确定复诊时间。

②术后3d对患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儿口腔情况,饮食及全身状况。

3结果

共统计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日间手术患儿120例,其中7例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违规进食等原因停止日间手术,余113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并于24h内出院。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1例尿潴留,体温高于38℃2例,术后躁动5例;报告麻醉医生干预处理后均有好转,患儿均在24h内出院。

4小结

4.1制定围术期麻醉护理模式的必要性

日间手术又称为非住院手术、当日归宅手术,是指手术病人在入院前做好术前检查、麻醉评估,然后预约手术时间,当日住院,当日手术,24h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8]。我院口腔科选择技术成熟、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的患儿进行日间门诊手术;另一方面,患儿同样要经历术前检查、术前准备、麻醉手术及术后恢复等一系列的过程[9];小儿麻醉具有年龄低、配合欠佳、风险高、家长期望值高等特点,尤其口腔科手术部位多在口腔颌面部靠近呼吸道,加大了麻醉管理难度。因此,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完善的准备,术中细致的监护与治疗,术后专业的复苏与监护,以及与家属良好的沟通宣教[10],对小儿日间门诊手术的重要性尤其突出。麻醉护理在围术期的积极参与配合由此应运而生,给繁忙的临床麻醉增加了安全把关,是对麻醉医师临床工作的良好补充;同时专业的麻醉护士进行术后PACU的照护及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接受家属的意见与反馈,在保证患儿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的同时,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有鉴于此,制定规范化的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护理模式是新的医疗环境下麻醉学科与护理学科协同发展的结果,在完善麻醉护理管理体系的同时,又可保障麻醉日间手术的安全开展,改善医患关系。

4.2小儿口腔日间门诊手术的围术期麻醉护理要点

小儿麻醉绝不简单是成人麻醉的缩影,与成人麻醉相比,小儿麻醉诱导期和复苏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11],要求麻醉护理人员进行充分的术前访视和麻醉前准备,掌握小儿个体的呼吸道情况,配合麻醉医师以保证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同时,伴随着以人为本的医疗时代的到来,小儿麻醉已经从仅让患儿“身体上无痛”转变为更加注重“无心理上创伤”,作为麻醉护理人员,需要更加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特征,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术前焦虑、恐惧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12]。麻醉护士不仅要注重患儿的心理辅导,还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术前的遵医行为,避免因为术前准备不足导致手术的延误或加大麻醉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儿禁食时间不足,4例患儿由于上呼吸道炎症反应延期手术,解释原因后家长均表示理解。在给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属了解手术及麻醉过程,能理解并配合患儿术后症状的准确观察与居家护理。另外,术后疼痛是影响病人康复和延迟出院的主要原因[13]。因此,麻醉护士作为麻醉专科护士积极参与手术后的疼痛评估[14]和治疗对确保患儿安全及有效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患儿出院时,麻醉护士给予具有针对性的麻醉术后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宣传单,从而促进病患的早日康复。

4.3日间门诊手术的围术期麻醉护理模式的发展

从发展趋势看,日间手术将成为中小择期手术的发展方向[15],这对于麻醉围术期护理是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加强麻醉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定日间手术院内与出院后的应急预案,加大应急突况的演练以及病患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等,以促进日间手术的安全、高效及满意。

参考文献:

[1]范丽微.实施日间手术模式的效果分析[J].科技信息,2013(13):472.

[2]郭媛媛.学龄前期手术患儿的术前访视与干预模式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3,28(6):4950.

[7]宗琼怡.日间手术病房实施术前宣教卡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增刊1):193.

[8]马洪升,戴燕.日间手术治疗模式国内外发展简述[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4748.

[9]赵雁.婴幼儿眼科日间手术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4,14(29):3233.

[10]袁小萍,吴建红,刘春英,等.病人对信息护理式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需求[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6667.

[11]吴秀英,杜英杰.关注小儿麻醉诱导期安全与舒适[J].医学与哲学,2016,37(10):698700.

[12]刘常清,任宏飞,李继平,等.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16,30(10A):34663469.

[14]贺端端,贾东林.日间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临床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2):115.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麻醉 麻醉护理 管理 麻醉质量 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36-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麻醉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适应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麻醉护理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麻醉护理管理,降低了麻醉风险,提高了麻醉质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麻醉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业的学科,它包括了麻醉复苏、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对麻醉护士的操作规范及护理质量管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临床麻醉工作中麻醉护理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麻醉护理质量管理,探讨其管理内容及方法,为今后的实际临床管理应用提供参考。

1 麻醉恢复室的建立与管理

建立麻醉恢复室,应该包括监护仪、麻醉呼吸机、心脏除颤仪等。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通过临床麻醉护士的精心观察和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全麻恢复期的病情变化,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全麻恢复期的风险,提高麻醉质量,全力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复苏期。

2 麻醉仪器的维护与管理

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必须的麻醉仪器设备可以通过购置新的入科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同时,应该建立设备档案,比如详细记录设备品牌、入科时间、价格等。登记记录好科室仪器设备的详细数据,统一管理,且与医院资产科同档管理。认真学习、努力摸索,做到全面熟悉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特点,把握好各种设备的维护,对常见故障要做到熟练处理。当仪器设备出现较大故障的时候,要及时与工程师和厂家取得联系,及时对其进行维修,尽快投入应用,确保麻醉工作顺利进行。以手术间为单位,将麻醉设备按各科手术性质特点,按品牌把监护仪和麻醉机进行有效放置。各科里的仪器设备,都应贴上医院设备管理专用标签,并对设备的名称、设备型号、分类号、出厂日期、生产厂家、手术间、资产价格、安置地点、麻醉护士签名等进行登记。

3 体外循环术中ACT及电解质、血气监测

体外循环手术在麻醉的时候,应该提前到岗,检查用物是否齐全、药品是否齐全,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动脉穿刺置管术和快速建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同时,测定术中激活促凝血时间,确保电解质及血气数据的监测准确无误。

4 麻醉物品及一次性耗材的管理

首先,准备好体外循环。比如在心脏手术中,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在进行手术的前一天下午,将相应的二腔中心静脉穿刺包、三腔中心静脉穿刺包准备好,同时还需要准备好的有肛温、鼻温、漂浮导管、动脉穿刺包、体外转机所用的膜式或鼓泡式氧合器、体外过滤器、灌注管道等。第二天实际临床麻醉的时候,医生才会显得得心应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提高麻醉的效果。第二,准备好特殊麻醉物品。实际临床应用中,整形手术的麻醉和胸外科手术的麻醉,以及脊柱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的麻醉,都应该准备相应的加强型钢丝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支纤镜、喉罩等。第三,一般麻醉物品的管理。根据医院手术间的多少,每间手术间又以麻醉桌为单位,进行详细的查对管理,麻醉桌内应该有普通的药品,以及各种规格的据点管导管、口咽通气道、牙垫、连接管、插管喉镜、听诊器、三通、麻醉常用处方、心脏电极片等。设立物品清单和麻醉卓内药品清单,手术完毕之后,没天都应该进行查对、清点、补充、记账,确保物品及药品不丢失,长期做到心中有数,方便使用,严格做到管理查对。

5 毒麻药品类及精神类药品的管理

毒麻药品及二类精神类药品主要包括了瑞芬太尼、芬太尼、度冷丁、舒芬太尼、力月西、麻黄素、吗啡等。对这些药品的管理,实行专人负责责任制,使用专用账册、登记用专用红处方,且保存其处方至少5年。在实际临床管理过程中,建立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根据医院手术间的多少,每间手术间为一个单位,固定支数的毒麻药品药盒与手术间数目相匹配,每天上午在麻醉之前,麻醉医生签字后再领取毒麻药品盒,手术结束之后,仍然以盒为单位,红处方数目与空安瓿相符合,建立毒麻药品登记本,补充交接后仔细记录在登记本上,且签上查对人的名字。确保毒麻药品无漏开、无遗失。根据医院实际手术间的多少,建立常用清单、固定支数。常用有肌松药、丙泊酚、升压药等。每天手术结束之后清点药品,且与处方核对,确定无误的情况下,在补充基数,以备次日使用。

临床麻醉工作中麻醉护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有的是常规日常护理管理内容,也有的是细致入微的步骤程序,这些都需要一丝不苟、严谨的执行,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麻醉质量的提高,降低麻醉风险。在实际临床麻醉工作中,要避免出现查对不仔细、不能坚守岗位、违反操作规程等护理缺陷。还要避免护理常规操作不熟练、机能和基本理论知识缺乏等知识缺陷。在实际临床麻醉护理管理中,要不断努力学习,以高尚的医德、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面对护理工作,提高麻醉护理质量,从根本上保证麻醉风险的降低。促进麻醉护理管理从对症处理模式逐渐向预防综合治疗模式转变,降低高危事件、突发事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实现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莉,邓妮惠.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95

[2] 戴红霞,张石红,高超.麻醉复苏护士的设置与使用与麻醉恢复室动作管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10):248~249

[3] 冯宝琴,梁群,谭惠芹,陈碧舒,甘白水,彭凤韵.术中肢体被动活动对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0):1156~1157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麻手术;窒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20―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麻醉技术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静吸复合麻醉因其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全身麻醉的应用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然而静吸复合麻醉并非绝对安全,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引发患者窒息的病例时有发生[1]。因此,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防止窒息护理干预59例,做到了痰液的及时有效排出,有效的防止发生窒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全麻手术59例,所有患者均行防止窒息护理干预,包括男39例,女20例,年龄(45.59±9.49)岁;59例中,4例行颈部手术,47例行腹部手术, 2例行颅脑手术,6例行胸部手术。

1.2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方法

1.2.1心理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在术前通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及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不但为患者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所以,在术前的护理和干预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护士要耐心开导患者及其家属,要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表示理解,可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后效果,使患者对术后窒息的防范措施、护理方法及观察要点有所了解,可充分发挥“同病相连”优势,让同类患者相互沟通,相互介绍术后护理配合要点,从而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

1.2.2食管、气管推移训练 对于颈部手术患者,手术时为显露椎体要推移食管及气管至颈前路,气管向非抹侧的长时间拉引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特别是颈部较短且粗的患者,常会导致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反复吞咽,从而对手术过程带来较大影响,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痰多、咽痛等因素均易引发窒息[3]。为降低手术风险,临床上常采用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而这种训练方式常会因强烈刺激气管而引发干咳等不良反应,过度的训练甚至会导致咽喉疼痛、水肿等症,再加上手术中的麻醉插管及拉引刺激可引发喉头及气管水肿,使得气管分泌物增加,不及时排出痰液极易引发窒息。所以,要向患者介绍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点,强调其必要性。患者训练时,取仰卧位,用枕头将肩部垫高,头向后仰,患者用四指将食管及气管持续推向非手术侧,形如训练时用力要适中,循序渐进,逐步将食管及气管推过中线。训练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可休息15min,然后继续训练,直到患者能够完全适应。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在术前的3~5d进行,第1天,每次训练持续15~20min,3次/d,间隔2~3h,此后每天增至20~30min,4次/d,同时确保患者术前能够完全适应。

1.2.3呼吸功能训练 该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肺活量,从而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发生术后窒息。训练方法[4]:①深呼吸训练法 双肩放松用鼻深吸空气,屏气2s后用口将气体缓慢呼出;②吹气球训练法 可采用各种形式(如组织同类患者进行比赛)鼓励患者吹气球,一口气将气球吹到足够大,每吹一个气球间隔5~10s,持续10~15min,3次/d;③咳嗽训练法 深吸一口气,先用较小的力进行咳嗽,当痰液排至咽部(实为支气管口)后再用较大力咳嗽,将其咳出并排出体外。

1.2.4呼吸道的评估和护理 由于手术中气管受到较长时间牵拉,而全麻手术对于喉咙插管造成水肿,影响通气,手术还会对患者的脊髓造成一定刺激,可能会引发脊髓水肿,导致呼吸肌麻痹构成呼吸困难[5]。一般术后的一到两天是水肿形成期,术后的四到五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此,对患者要加强观察,特别注意呼吸节奏、频率、深浅度以及是否有缺氧现象,观察是否出现胸闷、憋气、唇紫、鼻翼煽动等,尤其要注意夜间观察,一旦出现呼吸骤停要立刻采取抢救。护士要对患者护理工作重点放在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但凡出现异常现象,要立刻汇报主治医师,并采取急救措施,给予吸氧处理。时刻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数据,并及时调节给氧量,和吸氧时间。对于颈前路手术患者,可采用常规雾化治疗三天,2~3次/天,从而消除呼吸道水肿,利于患者排痰,如有需要可采取吸痰措施。

1.2.5切口、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局部渗血、渗液情况及局部肿胀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勿污染。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受压、漏气及脱出[6]。引流袋须低于切口平面,及时倾倒引流液,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并记录。如24 h出血超过500 mL,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以防切口内积血致局部肿胀、压力增高压迫气管而引起窒息。

1.2.6饮食护理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因牵引刺激咽喉、气管等导致咽喉水肿,进而影响进食,甚至会出现进食过程中误吸现象发生。通常手术后的六小时内禁止进食。待患者清醒后,可少量食用冷流质食品。将患者头部垫高,微斜进食。若有不适,可一两天后改为半流质食物,一周后可食用普通食物。患者进食时要掌握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类食物,少食用甜食及辛辣刺激食品。

2结果

本组患者59例,在其围手术期均给予有效的防止窒息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无一列发生窒息,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有效保障。

3讨论

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引发术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主要原因有:气管拉引、颈椎前路手术及全麻插管均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导致喉头水肿;患者术后无力,呼吸肌还处于麻痹状态,造成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并对患者呼吸产生影响;术后患者伤口出血后,因引流不畅,以及进食不当、气管受血肿压迫造成呛咳窒息,此外,在术后晚期,因肺部感染或不张也会引发呼吸困难和窒息,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应当得到调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艳,苑海燕,杨依. 小儿全麻术前术后护理[J]. 吉林医学. 2006(02):197-198

[2] 万淑琴,王淑芳. 手术前后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 江西医药. 2006(01):264-265

[3] 邱红梅. 全麻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07):69-70

[4] 周晓菲,田爱丽. 64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6(10):225-226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麻 扁桃体 手术期护理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既往以扁桃体快速挤切法切除,因患儿术中难以配合,易形成扁桃体挤切不彻底,出血等。选择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血液流入气管,便于呼吸管理,所以现临床上常采用吸入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小儿手术因其年龄、解剖、生理特性不同于成年人,如何使小儿安全地度过麻醉和手术期,并在手术后顺利恢复,这对我们手术期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近年来我院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患儿,男71例,女41例,年龄4~13岁,平均7.2岁。均在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加腺样体刮除术,手术顺利,术后创面愈合好,无并发症发生。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访视。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因反复发作,多次治疗,患儿对医院并不陌生,但因惧怕打针,吃药,故对医护人员多有恐惧感,因此,手术室护士于术前一同访视病人,主动和患儿接触,了解患儿的心理状况,病情及有关情况。根据患儿的年龄及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好心理安慰,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2.1.1 向患儿的父母说明手术及麻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听取家属的意见和要求并耐心解答。尤其对手术方法,手术过程及预后做详细的介绍,解除患儿父母的疑虑。

2.1.2 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于患儿及家属,增强家属和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1.3 强调患儿术前准备的内容、要求及意义,如全身麻醉术前禁饮食8~12h,以预防术中呕吐引起窒息,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完成医疗护理工作。

2.1.4 详细交待术后复苏清醒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不要大声哭闹、咳嗽,以防出血。口腔内的分泌物要及时用舌头送出,以便观察出血、估计出血量,并防止血液刺激胃黏膜引起的恶心呕吐等。

2.2 术前查对。由于患儿年龄小,语言表达不清,手术护士和麻醉师在患儿入室前应与患儿家属共同做好患儿的十二项查对制度,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询问患儿禁饮食及术前用药情况,准确称量患儿体重,以便麻醉师正确计算所用物的剂量。

2.2.1 术前基础麻醉:手术对患儿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直接影响患儿的正常心理活动,麻醉前缺少母亲的是对小儿心理的最大伤害。因此,尽量缩短母亲与小儿的分离时间,避免患儿哭闹而引起缺氧、紫绀及胃肠胀气。对于不配合的患儿,一般由麻醉师给予患儿5~8mg/kg氯胺酮肌内注射,约5~10min后患儿便可入睡,待患儿熟睡后接入手术间。

3 术中护理

3.1 常规物品准备。患儿未进手术间前,巡回护士常规准备好吸引器并调试好,接吸痰管放置在手术床的右侧,随时清除口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和呕吐物。根据患儿年龄及身材选择大小、厚薄适宜的垫。术中用的全麻开口器光导纤维,双极电凝器等仪器要提前准备好,并保证其性能完好。协助麻醉医师备好全麻所用的物品、药品、仪器等。

3.2 建立静脉通路。由于手术部位在头部,我们一般选择下肢的大隐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穿刺完毕,妥善固定,调节输液量和滴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3 麻醉诱导及插管。小儿平卧手术床上,肩部挚高20~30度,头后仰偏向一侧,以利呼吸,巡回护士注意患儿安全防护,协助麻醉医师行气管内插管,密切注视插管情况,随时准备抢救。

3.4 术中管理。根据小儿的身体特点,给患儿安置时动作要轻,以利于呼吸血液循环,防止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取垂头仰卧位,小儿平卧于手术床上,肩下垫肩垫,颈下垫圆枕,头两侧用砂袋固定,膝关节用约束带约束,松紧适宜,以能伸入一指为宜,保持功能位,安置后,检查各部位是否受压,以红霉素眼膏封闭眼裂,保护角膜、结膜,防止消毒液流入眼内。托盘架放于合适位置,使手术野充分暴露,以利于手术医师顺利。

3.5 密切观察术中情况。手术开始后,严密观察各仪器监护数据信息:血压,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等。注意观察患儿四肢末梢的温度情况,控制手术室室温为24~26℃、湿度为50~60%。观察患儿输液滴速,皮肤色泽、温度,出血量等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随时配合麻醉医师抢救处理,以免操作被动,造成不良后果。

4 术后观察与护理

由于扁桃体摘除手术在口腔内进行操作,术野小,对咽喉部的刺激大,并发症较多。手术即将结束时,应根据麻醉情况尽早停药。手术完毕,在复苏过程中,及时吸净口鼻里的渗血、渗液及分泌物,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患儿常可出现不自主的躁动、哭闹、四肢不随意运动等,此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护,巡回护士应守护在床旁,以防患儿坠床。苏醒后,安慰患儿,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呼吸及渗血情况,嘱患儿将口腔内的渗血用舌送出,切勿咽下或用力咳出,以防诱发出血。待患儿各项指标正常平稳,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才可护送患儿回病房,向家长介绍手术及麻醉后注意事项。

5 讨 论

优质的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小儿手术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术前访视制度,做到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特点,取得患儿及家属的密切配合。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做到准确、细致、轻巧。手术室护士应精通业务,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精益求精,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做到一针见血,对患儿要有耐心,语言要和蔼,动作要轻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应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小儿麻醉意外的种类和表现,掌握各种急救措施,熟悉各种仪器情况,缩短了手术等候时间。全麻手术有明显的优越性,术中进程平稳、安全,止血方便,易于操作,克服了传统手术给小儿造成的严重生理和心理刺激,但麻醉对小儿影响很大,麻醉时各项生理指标可发生急剧变化,随时可发生意外,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遇紧急情况做到镇静,分秒必争,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确保了小儿手术的安全,提高了小儿手术质量和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淑美等.89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症手术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5;26(3):233~234

2 刘敏.小儿手术麻醉的护理配合[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6):1056~1057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麻醉学科领域的深入发展,麻醉不再是单纯的为手术而麻醉,而是围术期临床治疗、危重病人急救、心肺脑复苏、重症监测(ICU)、麻醉术后监护及术后镇痛等领域的重要学科,这就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已成为外科护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麻醉是否顺利、手术是否成功。因此,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的紧密配合,正确、仔细、认真、热情地做好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后的护理工作是确保麻醉及手术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做好患者围麻醉期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手术室围麻醉期;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55-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台上的器械配合及台下的巡回,对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已经成为麻醉及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在围麻醉期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做好麻醉前、中、后的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以便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下面结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1 麻醉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1], 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2]。 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尤其是临近手术时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麻醉前一日探望患者,巡回护士应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并主动到病房探视患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麻醉方法以及疾病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俗易懂地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麻醉的配合、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等,帮助患者了解麻醉及手术的过程,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对癌症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和谈话技巧,避免使用引起患者不安的刺激性语言如:癌症、死亡等等;与患者交谈时要和蔼可亲、不厌其烦,通过这种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与病人建立和睦信任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对手术的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

1.2 手术室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同时明显增加不显性失水量。室温过低时,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采用吸入麻醉后亦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所输液体尽量要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1.3 麻醉前用药及物品准备:麻醉前常用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麻醉性镇痛药、抗胆碱药等,其目的是为了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减少某些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调整自在神经的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及缓解术前疼痛等[3] 。物品的准备包括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及不同的麻醉方法准备不同的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准备呼吸机、吸入品、吸痰管及气管插管等物品。

2 麻醉中的护理

2.1 认真执行核对制度: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的金属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品,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嘱病人排空膀胱。

2.2 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麻醉患者由于术前禁饮禁食加之麻醉后被阻滞部位或者器官血管扩张,造成血容量相对不足,全麻患者的诱导维持及苏醒和急诊患者的病情紧迫,术前准备的不充分等都可导致病人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麻醉及手术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抢救的基本保证。开放静脉通路一般为四肢静脉,必要时可行颈静脉,锁骨上、下静脉及股静脉穿刺,重症休克、严重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门脉高压大出血等病人应以回流上腔静脉治疗效果更为确切。要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在穿刺前向患者解释其目的和必要性;操作时动作要轻捷、熟练、认真;严格掌握血管选择的原则、正确的持针方法、进针的角度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并妥善固定。

2.3 病人的摆放配合: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及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麻醉实施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实施麻醉的正确,以便于麻醉顺利进行,这是使麻醉及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患者麻醉后,由于全身或部分肌肉松弛,运动及感觉消失,保护性反射也已消失,患者失去自身调节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帮患者摆放,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支撑物的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术中如果患者清醒,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患者肢置、按摩受压部位等。

2.4 注意保温:手术过程中,大约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4]. 全麻药抑制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了中枢性体温调节,使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多数有血管扩张作用,致散热增加,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胸腹腔脏器暴露时间长,使水分大量蒸发,也是重要的散热源,另外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大量输入室温下的液体或库存血以及用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体腔等都可以导致病人术中体温下降[7].术中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药物代谢减慢、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增多、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还可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5]等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愈后。所以我们应十分重视术中病人低体温问题,应控制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麻醉及手术前、后注意给病人盖好被单,尽量缩短皮肤的暴露时间,用输液恒温器对输入液体及血液进行加温,温盐水冲洗体腔等等。

2.5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师严密监护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提醒麻醉师,以便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识别不同病情变化,一旦患者病情变化应迅速有序的协助麻醉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各种抢救药品的特点和使用剂量、给药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的用药,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 麻醉及手术后护理

手术虽已结束但麻醉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在这一恢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麻醉结束应等麻醉医生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再整理好麻醉物品等归还原位,切忌手术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即整理物品甚至离开患者整理其他物品,尤其是危急重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或病情极不稳定时更应特别认真负责。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或者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苏醒延迟,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应进行吸痰处理。

3.2 确保病人安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都有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同时绝大多数病人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能耐受,而出现呛咳、

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此时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必要时正确使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的肢体,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导致坠床、导管脱出等不良后果,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待病人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道及生命体征的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及注意事项。

3.3 术后随访:手术后加强回访手术病人,了解是否出现麻醉护理的不良反应后果,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以改进麻醉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有无因摆放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对术中实施的护理计划是否妥当进行评价,通过反馈来指导今后的工作。

4 小结

实践证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随时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地处理意外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滕兴玲,丁玉侠,潘桂云,等.术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217-218.

[2] 王玲,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3-54.

[3] 徐启明,李文硕主编.麻醉前用药的目的[J].临床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7―27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6篇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新型的麻醉方式,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CSEA既保留了脊麻的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可完成较长时间的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因此CSEA被广泛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适用于普外科的下腹部、会阴、肛门及下肢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病人麻醉期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我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90例,其中 妇科手术820例,产科手术2250例,分娩镇痛784例,外科手术1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28岁。

2麻醉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术式、麻醉方法和术前医嘱。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提问,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2.2 检查病人腰背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和感染,嘱其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病人必要的体位训练,特别是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病人深呼吸、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2.3 术前用药: 一般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使病人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减少麻药用量,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利于麻醉安全。

3麻醉护理配合

3.1 物品准备: 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心电监护仪,氧气,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复苏用具,吸引及药品。

3.2 环境准备: 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0C,相对湿度45%50%。

3.3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入手术室前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等。

3.4 将病人妥善安置在手术床上,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5 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用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接上三通连接管,以便麻醉用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预防性输入平衡液5001000ml,以防止腰麻后引起血压降低,术中确保静脉通畅,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3.6 固定体位: 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病人穿刺体位,常规取左侧卧位,背部与床垂直,双手抱膝,两腿屈曲于腹部,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弓成弧形。

3.7 协助麻醉医生消毒、取药: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倒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检查、核对局麻药,协助麻醉科医生抽取局麻药,抽吸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1]。

3.8 当麻醉医生穿刺时应站在麻醉医生的对面,固定病人的头颈及双腿,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保持好体位,防止摔伤,利于麻醉医生穿刺。

3.9 穿刺完毕,协助麻醉医生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防止扭曲、滑脱,并立即使病人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一般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待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体位,并密切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3.10 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循环的状态,心肌供血,心律变化及血液氧合的情况,常规吸氧。

3.11 应急准备: 病人在麻醉期间,可能因为原有疾病、麻醉药物等影响,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紊乱。应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3.12 术后麻醉护理配合: 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妥善固定,如需接术后镇痛泵,应协助固定好装置。整理药品及器械。

4 护理体会

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扎实的技术、对各种仪器设备熟练使用的能力、各种麻醉药品的药效及药理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同时严格执行麻醉护理相关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因麻醉引发的医疗事故隐患,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椎管内麻醉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护士默契的配合是保证手术完全的关键。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体位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体位。在正常状态下,改变体位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体位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体位,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体位,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在正常状态下,改变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体位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体位,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体位。在正常状态下,改变体位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体位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体位,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体位,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护理

    氯胺酮为新型强效麻醉镇痛药,以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若护理不善就可能加重其副作用,甚至发生意外,在护理137例患者中,除按常规护理外,还根据氯胺酮的药理特点及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表现,认真观察病情,无一例因术后护理问题发生意外,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1997年1月~1999年12月共应用氯胺酮手术麻醉137例,其中男111例,女26例,年龄2~65岁。采用静脉复合麻醉77例,单纯应用氯胺酮麻醉50例,硬膜外麻醉或神经阻滞镇痛不全时辅助麻醉10例。手术种类含四肢手术30例,腹部手术56例,肛门会阴部手术3例,腹股沟疝手术48例。

1.2  药理作用: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药,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浅睡眠、强镇痛,意识感觉分离,故又称“分离麻醉”。不良反应有唾液分泌物增多,眼压及颅内压升高,产生幻觉、恶梦或谵语等,本组病例术后恶心、呕吐14例,占10.2%,烦躁幻觉、谵语12例,占8.8%,复视者2例,占1.4%,暂时性先明1例,占0.73%。

2 护理体会

2.1  麻醉前护理

2.1.2 麻醉前准备:胃正常排空时间为4~6 h,禁食至少在术前6 h开始,术前4 h禁饮,要向患者及家属反复讲明禁食的意义,尤其是患儿家属,以取得配合,以防有的家属不忍心患儿饥饿哭闹,偷给食物。

2.1.3 麻醉前给药:术前应用颠茄类药物,减少流涎和喉痉挛可预防术中术后呕吐的发生。

2.2  麻醉后护理:使患者安全渡过苏醒期是氯胺酮麻醉后的主要护理部分,护士注意观察氯胺酮的不良反应,若有发生及时给予处理,防止意外发生。①氯胺酮是全身麻醉的一种,床边应准备如下物品:舌钳、开口器、牙垫、吸引器、固定带、氧气吸入设备等等常用物品,以免要急用时找不到;②麻醉术清醒前应取平卧位,应将患者偏向一侧,有利于口腔分泌物通畅地流出,避免吸入气管,操作应轻柔,不要粗暴和频繁刺激喉部,每次吸引时间不能过长,最好不超过10 s,避免喉痉挛和黏膜损伤,保持呼吸通道畅[1];③麻醉未完全清醒前、禁食、禁饮以防吸入性窒息,清醒后,恶心、呕吐消失的非腹部手术,可先给流食,以后逐步设为半流食或普食。腹部手术者待肠道功能恢复后进食;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隔10 min测呼吸、听心率一次,连续5次平稳后,隔30 min~1 h测一次至患者清醒,并做好记录;⑤观察口唇,指﹙趾﹚端颜色,氯胺酮对呼吸系统影响不大,但麻醉过程中与α-羟基丁酸钠,度冷丁、酚噻嗪类药物合同时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如发现有口唇紫紺、呼吸频繁减慢或增加,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⑥氯胺酮麻醉术后可引起幻觉、谵语、躁动、复视,暂时性失明等不良反应,成人多于小儿,女性多于男性,短时间手术多于长时间手术,单纯氯胺酮麻醉多于氯胺酮复合麻醉,如再出现上述症状,应妥善保护时给予镇静药,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待麻醉药消失后1~2 d症状即可消失。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11篇

一、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局麻下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患者142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42例;年龄26~81岁,平均61岁;单侧疝60例,双侧疝82例;斜疝92例,直疝50例。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手术方案分型[3]:Ⅲ型120例,Ⅳ型22例。合并有严重的心肺疾病10例,糖尿病6例,前列腺肥大3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5例。住院时间4~7d,平均4d。全部患者手术顺利,痊愈出院,随防6~40个月,无复发,临床效果好,患者康复快。

二、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入院介绍:向患者介绍腹股沟疝的相关知识,观看腹股沟疝的解剖图片及疝补片的类型。介绍手术效果、并发症的预防及有关注意事项。手术方式,局麻手术的优点:目前国外约有80%以上的腹股沟疝修补都在局部麻醉下完成,但国内仍以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为主要麻醉方式[4]。连续性硬膜外麻醉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摆放,麻醉时间根据麻醉医师熟练程度以及患者个体情况而变化,因而增加了手术时间。而局部麻醉的就是手术,患者容易配合,操作方便。绝大部分接受过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表示如需要再次手术,仍会选择局部麻醉。局麻下手术对生活功能干扰少、用药量小、安全范围大、效果好;操作简单易掌握,门诊即可开展此手术,对于缺乏麻醉设备和麻醉医师的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设施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疝修补手术的经济学效益和社会学效益,被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接受[5-6]。

2.术前指导: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此类手术的原理、优缺点及手术全过程。老年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感风寒,护士应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暖防止感冒,以避免因感冒咳嗽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恢复。劝告吸烟者戒烟,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肝肾功能、感染四项、凝血四项、尿常规及心电图的检查。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上检查均采用急查。

4.皮肤的准备:术前30min备皮,主要是防止切口感染,减少补片感染,避免疝复发的重要措施[7]。备皮要轻柔,避免伤及皮肤,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5.术前禁饮食:术前2h禁饮水,6h禁食。6.术前30min给予肌肉注射杜冷丁100mg,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

(二)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对手术持恐惧心理,较年轻患者明显[8]。评估患者疑虑、紧张程度,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护士在术前探视患者的过程中将有关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医学知识,新材料的特点,手术的可靠性等详细介绍给患者,以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9],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度过麻醉和手术期,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三)术中护理

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配合手术医师放松自己,行深呼吸可以减轻不适。注意术中保暖,避免并发症发生。

(四)术后护理

1.术后嘱患者用手捂住伤口,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步行返回病房,行走时保持腰背部挺直,有利于腹膜前装置的展平并减轻术区疼痛。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较传统修补术轻。

2.观察生命体征:术后要注重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意识、血压的变化,对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持续心电监测24~48h,以防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对伴有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变化。

3.:术后当天取平卧位,以免增加腹压影响手术修补部位的愈合,膝下垫软枕,还可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可减轻缝合处张力,缓解疼痛,以利于伤口愈合[10]。术后2d改半卧位,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5d即可下床活动,由于早期下床活动,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尿潴留、阴囊积液等,下床活动能增加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d,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护理工作量[11]。住院费用较硬膜外下麻醉节约10%~30%。

4.伤口护理:患者术后伤口给予无菌纱布包扎,以0.5kg沙袋压迫切口6~10h,减少局部渗血,注意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同时用毛巾托起阴囊,防止阴囊充血肿胀;观察有无切口感染、阴囊积液、萎缩、切口血肿等并发症。

5.疼痛的护理: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的手术方式疼痛轻,术后待麻药作用后切口会感到轻微的疼痛,少数人如疼痛剧烈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术后应多关心患者,从而使患者放松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同时指导患者平稳呼吸,咳嗽时用手轻压切口,以减轻疼痛,必要时睡前口服艾司唑仑。

6.防止腹内压增高:本组5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术后遵医嘱给予消炎,止咳及雾化吸入等治疗,因为雾化吸入能增加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结,促进痰液排出[12],防止咳嗽。对咳嗽明显者在其咳嗽时用双手保护术区,减少对手术区的冲击力,防止疝的复发。

7.饮食护理:本组患者在局麻下平均麻醉时间为10min,术后即可进食,无腹胀、恶心,应给予营养丰富及易消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发生便秘。

8.药物应用:术后即用抗生素,24h后应用扩血管药物。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小儿;扁桃体切除;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54-01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该手术入路视野小,部位深,术野渗血多,易引发误吸及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故对手术及麻醉的护理配合的要求较高。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在全麻下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共105例,术程顺利,未出现并发症,现将该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105例,其中男68例,女37例,年龄4~15岁,单侧扁桃体切除20例,双侧切除85例。

2 术前准备

2.1 手术器械、物品的准备

包括扁桃体包、手术衣、手套、吸引器、缝线、开口器、无菌绷带等。

2.2 麻醉物品、药品的准备

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全麻,需备全麻机、合适的气管导管、喉镜、牙垫、氧气、静脉全麻药、肌松剂、呼吸兴奋剂等。

3 术中配合要点

3.1 患儿心理准备

患儿对手术、注射均有恐慌心理,应对患儿作耐心仔细的解释,态度和蔼亲切,消除其恐慌心理,鼓励其勇敢地与术者及麻醉师配合。

3.2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

可选用较粗直的静脉,一般选用20~24号的静脉留置针,并进行良好的固定。这样可防止术中麻醉转浅时,患儿躁动而损坏建立起来的静脉通路,从而影响麻醉用药、麻醉效果和手术的正常进行。

3.3 气管插管的配合

建立静脉通路后,协助麻醉师进行静脉诱导,依次给予安定、异丙酚等药。然后在患儿的肩部垫一小枕,使患儿头后仰并固定头部,以便于清楚地暴露声门,使麻醉师能迅速、准确、顺利地把气管导管插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后,在气管导管的气囊里注入空气,接上麻醉机,保证呼吸道通畅。

3.4 摆好手术

扁桃体手术的是仰卧头低位,在肩下垫一小枕(抬高约20°~30°),使头部低于胸部,以免血液或分泌物吸入肺部。患儿四肢予约束带固定,防止躁动时坠床。患儿胸部上方置一升降台,按需调节高度以利固定全麻开口器。

3.5 调节好灯光

扁桃体部位深,手术入路视野小,巡回护士要调节好灯光,让术者看清术野。

3.6 保持吸引器功能良好

术野渗血多,易引发误吸及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要保持吸引器功能良好,及时吸除血块。

3.7 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量

术中应加强观察患儿的意识、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出血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8 输液的管理

麻醉期间输液是保证患儿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所以必须保证输液管道的通畅,并根据手术创伤大小及出血量的多少来确定输液量,调节好滴速。

3.9 室温的调节与手术患儿的保暖

因小儿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全,麻醉期间易出现体温下降,所以巡回护士应注意患儿的保暖。手术室室温应控制在24~26℃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并注意非手术野皮肤的保暖,加盖被单或使用加温毯等。

4 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

手术即将结束时,应根据麻醉情况尽早停药。及时吸净口鼻里的渗血、渗液及分泌物,观察患儿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巡回护士应守护在床旁,以防患儿坠床。手术完毕,患儿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待生命体征正常、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才可护送患儿回病房。

[参考文献]

[1]邓冬霞.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全麻配合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3):411.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13篇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的进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许多手术环节的管理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补充、完善。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手术室实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为此,中国医院协会于2009年2月推出了手术安全核对表,作为2009年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重点内容。[1]为了贯彻这一目标,我院于2009年6月设计和使用了《手术安全核对表》。在两年多的使用中,有效的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设计

我院使用的《手术安全核对表》有效的把各部门、各类人员、各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具体设计如下:

2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临床应用

2.1 核对责任人及职责: 核对的责任人为麻醉医生、主管医生、巡回护士,其中麻醉医生是实施的主导者,负责主持每一次核对过程。具体方法是:麻醉医生依据《手术安全核对表》中的内容逐项提问,并与主管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分别回答相应内容,同时巡回护士手持病例,将所回答各项内容与病历进行核对,无麻醉医生的手术则由手术医生主持。[2]

2.2 核对时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按上述职责要求,三方将进行3次核对:

第一次为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生、主管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等,确保各项资料的齐全和信息一致。若患者清醒时,病人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知情同意书、过敏史等内容由自己叙述。麻醉医生通告麻醉机和监护设备的运转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血氧监测的情况,若有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分析结果,暂停实施麻醉以确保手术中麻醉的安全。

第二次为手术开始前:皮肤切开前,由巡回护士提出“手术暂停”,再次读出患者的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确认无误。手术医生陈述:该手术预计的手术时间、预估的失血量、手术中注意的环节,便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手术估计的时间,麻醉师可选择合适的麻醉剂量,根据预估的失血量,准备加压输血器及适用的止血药,并提前与输血科联系,这样可避免术中的忙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麻醉师陈述:患者麻醉状态下生命体征的情况,并作出指示后手术方可进行;手术护士陈述术中物品是否灭菌合格,以及术中仪器设备的连接和调试情况,从而保证手术中的用物及仪器使用的安全。

第三次为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宣布实施的手术名称、各类引流管的放置情况,麻醉师复述术中用药、输血情况,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术中用物,认真做好记录。做好标本的核对,手术医师认真填写《病理送检申请单》,器械护士正确固定手术切下的病理标本,准确无误的填写标本签,并核对《病理送检申请单》与手术患者资料是否一致,做好《标本登记本》的填写和签名,巡回护士再次查对以上内容,并在《标本登记本》上签名、确认,确保准确无误。

实施核对时,必须由三方共同完成,缺一不可,由巡回护士在该患者所检查的相对应项目下打钩,三方确认无误后,分别在核对表相对应位置上签字。

3 讨论

3.1 加强了医患关系:核对表的应用加强了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消除了医务人员担心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弄错的顾虑,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信赖和满意度

3.2 增强了三方的责任心及查对意识:核对表的应用,让手术医生、麻醉师均加入到了手术安全核对的过程中,起到了监督手术的作用,增强了三方的查对意识,明确了风险防范须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理念,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

3.3 责任明确,避免了临床科室之间的矛盾:核对表的应用杜绝了以往因出现差错导致的责任不明确,互相责怪等,也减少了科室之间的矛盾。

3.4 细化核对内容,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核对表的设计简洁明了,记录客观详细,明确不同时期核对的内容,以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手术后将核对表放入病例中保管(非住院患者的核对表由手术室负责保管一年),作为手术资料,可以面对患者公开,是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三方签字的原始资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可作为重要依据。

3.5 便于管理部门对质量的检查:核对表的应用加强了手术过程的环节质量管理,便于手术室护士检查核对,也便于管理部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检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总之,《手术安全核查表》通过麻醉开始前、实施手术前以及患者离开手术间前三个关键环节处的反复提示核对,使得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手术护士能够有效沟通,共同监管手术中的各个细节,从而确保“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部位和正确的术式”,杜绝了可能出现的漏洞和隐患,构筑起一条牢固的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14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5-0072-01

我院外科自2006~2009年共行局麻、颈丛、硬膜外手术共35463例。其中局麻14303例;颈丛256例;硬膜外18803例,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往往都有恐惧和焦虑感,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 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对于外科手术的患者,尤其是非全麻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更显得重要。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术前保持心理平衡,术中维护情绪稳定,术后精神愉快,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就我院非全麻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浅谈几点体会。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访视 经过我们了解,大多数非全麻手术患者术前往往都有恐惧有焦虑感。尤其是手术中的疼痛问题。由于这种恐惧心理,往往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例如:患者刘X,男,65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肿块摘除术,术前心电图正常,进行手术间后,患者出现心速、房颤,给予药物治疗和精神安慰无效停止手术。事后随访,患者夜间睡眠不好,精神紧张。通过这一系列我们应引以为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术前进行访视与患者交谈,告之患者非全麻麻醉的优点及术中如何配合,并告诉患者此次手术麻醉均是有经验的麻醉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使患者对麻醉增加信心。除此之外,适当给予镇静剂,使患者安睡。

1.2 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 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对患者的心理十分敏感。和蔼可亲的态度会给患者极大的安慰,对患者安心接受手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术中护理

2.1 医护人员的语言对患者的影响 非全麻手术术中患者几乎是清醒的,因此,医护人员的语言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很大,语言不慎就会增加患者的疑虑和心理负担。例如:患者吕X,女,52岁,因患乳癌拟行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先在局麻下行局部切除,术中冰冻,冰冻结果为恶性。报告结果时语言不慎被患者听见,情绪马上低落,拒不再行扩大手术,经医护人员多方解释,手术才得以继续进行。因此术中医护人员的语言对手术起着很大的作用。

2.2 尽量满足患者术中的要求 非全麻手术患者,有时由于时间长会感觉出某些不适。如肩膀疼痛要求我们给其揉肩,挠痒时,我们为其挠痒等。对于这些要求都要给予满足,同时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

2.3 安慰患者、鼓励患者配合手术 非全麻患者由于某些牵拉反应会出现许多的不适。例如:做阑尾炎手术时牵拉阑尾,患者会出现恶心、腹部不适,这时要告之患者由于牵拉阑尾所致,很快就会过去,并嘱其深吸气,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全麻手术后护理要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值耗材;毒麻贵重药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9-02

我院为综合性三甲医院,拥有17间洁净手术室,已开放16间。麻醉医生18人,平均年麻醉人次9000余人次。平均每天施行各类手术近30余台,手术量的日益增加,麻醉手术工作任务繁重,麻醉高值耗材及麻醉用药量大且品种多,为确保手术麻醉和抢救一条龙工作顺利进行,麻醉科手术高值耗材和毒麻贵重药品的发放管理已成为麻醉护理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院于2005年设立麻醉护士岗位,现就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结合我科工作性质和特点,专门制定了一套麻醉高值耗材和毒麻贵重药品管理模式,以确保麻醉高值耗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毒麻药品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麻醉科一次性高值耗材和贵重品的管理

1.1 麻醉科的高值耗材主要是指一次性高消耗品,如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包、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包、气管切开套件、双腔支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套件、加强型气管插管套件、硬膜外和腰椎联合穿刺套件、镇痛泵、 动静脉内测压监测套件等。贵重药品主要指麻醉用药,包括全麻用药如丙泊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维库溴胺、阿曲库胺、氟马西尼等。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用药如碳酸利多卡因、耐乐品、左旋布比卡因等。每做一例手术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平均耗费2000元以上。

1.2建立有效的发放程序:我的做法是拟定一份麻醉科手术耗材及药品统计表(见表格)。抄术通知单与统计表上,提前预知次日手术耗材及用药情况,把一次性高值耗材及品准备完善,手术日晨按手术间药盒、根据手术类别、麻醉方式准备好一次性耗材及药品,并登记在统计表上。手术日晨由麻醉护士根据麻醉方式发药,由该手术间的麻醉医生领取耗材及药品,责任到人。手术当天发送,尽量不提前发送,以免手术变更等因素造成物品混乱。有特殊用药时,如:术中改换麻醉方法、加推药物。由巡回护士到麻醉护士处领取,并做好登记。手术中麻醉医生在专用的麻醉配盘中使用品,并将空安瓿放置配盘中,做好病人用药登记:分别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临时医嘱用药单、手术麻醉记录帐单及专用处方上,手术结束药盒归还时间必须在确认手术用药完善后由麻醉医生将各处方及剩余药品配盘一起归还麻醉护士处,以防止中途加药时造成药品记录混乱。手术结束当日麻醉护士根据耗材及药品表上的登记使用情况与手术及药品计价单进行核对查实。做到发送物品药品数目、计价单与实用物品吻合,对每天使用特殊麻醉物品及药品的情况一目了然。提高发送物品及药品的准确性,减少盲目性,杜绝少收漏收费用、更正多收费用。保证了手术麻醉工作的需要,使医院和患者双受益。

2 毒麻药品的管理

品系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1]具体是指吗啡、可待因、阿片之类的毒剧药品,是受国家法律严格监控的特殊药品。2005年11月1日实施的《品和管理条例》以及《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了品监管机制和监管手段,强化了品管理力度。[2]而麻醉科手术室是全院品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地方,实行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及专册登记,建立品管理流程、管理制度是医疗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具体的方法如下:

2.1专人负责、固定基数

我科毒麻药品严格按卫生部医疗机构品、第一类的管理规定,结合我科实际对毒麻药品实施专人专管、管用分开的管理原则。即管理的人不用药、用药的人不管理的安全合理用药。由麻醉护士统一加锁保管,明确责任,定期检查。根据科室医疗需要.编制药品的年度使用计划,确定药品基数.报医务处及主管副院长审批。种类包括哌替啶10支、吗啡10支、芬太尼100支、瑞芬太尼20支、氯胺酮10支,同时建立清点登记本,放在品保险柜柜内固定的位置,每班清点交接、双签名。

2.2专柜加锁、班班交接

品设立了专用保险柜专柜储存,加锁加密码保管的方法来互相制约,杜绝药品流失,钥匙由麻醉护士保管,专职麻醉护士下班时把钥匙交由值班护士。必须两人同时在场进行交接班,,接班者检查要仔细到每支药的药名和剂量,防止其他药品充当)并与各专用帐上登记的剩余数量进行核对,核对正确后两人共同签名,交班者方可移交钥匙。这既保证了品管理时间上的连续不间断,又保证了手术患者的使用。

2.3专用帐册、每日核查

使用统一印制的专帐专册记录药品的请领和使用情况;将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住院号、患者身份证或监护人身份证、疾病名称、用药浓度、剂量、用药时间、使用方法、残量去向、使用人及核对人的双签名登记在专用登记本上。要求字迹清楚,不能涂改,返回安瓶时再次查对无误后打勾、确认。登记时不得涂改、记录时完整、准确。发药、回收、请领、登记每一环节均需做好记录。做到每一支药有章可循.有帐可查,追踪到每一个人。每天完成摆药后对当天用量进行汇总,做到每天一小结,每周一大结,每月装订保存[3]。登记本妥善保管,至少保存3年。

2.4专册登记、双人签名

使用时在品使用登记本上详细填写日期,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使用药品的名称、剂量和批号,并双签名,将麻醉处方填写完整后与空安瓿一同交回麻醉护士核对登记。使用专用登记本每日登记基数清点情况,严格执行查对、销毁、使用后医生、护士在专用登记本上双签名制度。药品品种、数量由麻醉护士与值班护士共同清点并签字后。钥匙再交由值班护士保管,做到班班交接清点并登记。落实双签名制度。

2.5专用处方、安瓿相符

使用医院统一印制的红色专用处方开具药品;严格执行处方制度。处方签名并盖章,处方填写全面,剧毒麻药和精神类药品专用处方,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对麻醉师开具的和第一类精神类药品的处方进行督查,不但要检查是否采用专用处方,而且要检查处方的书写是否符合《处方管理条例》中关于品和第一类精神类药品的限量规定,严格执行毒麻药安瓿回收制度。领取时严格查对处方数量是否与药品空安瓿数量相符、电脑记出入库数量、且三者数量和种类一致,然后前往住院药房与住院药房品管理人员一同核对计算机管理系统上录入处方与手工品专用处方信息无误后。交回相应批号的空安瓿,专职麻醉护士与药师同时签字后.才予以领发药。此种制度确保按需领药。为安全用药做好第一屏障。专人专管、专人发放。领取时渠道畅通、方便快捷。节省了药品在科外时间、保证药品在外安全。毒麻药由麻醉护士与值班护士交接班,核对基数、空安瓿与处方相符。每天手术后,麻醉护士核对手术麻醉记录单,对所使用的麻药及处方和收费单逐一核对,加强审核和监控

3 体会

通过以上的实践,麻醉科手术高值耗材和毒麻贵重药品的管理形成了规范,操作按流程进行,经过科室医护人员密切的配合实施,收到了明显的管理成效:(1)高值耗材和品采取专人请领、专人保管和发放,防止一次性耗材及药品积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科室收入由过去的负收入到每月有赢利。为我院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2)设有专用麻醉车及用物盘,将品请领后放入用物盘内带入手术间进行麻醉,使用比较方便。为了便于急诊手术,我们还设有急诊麻醉车,配备专用耗材及各种药品,班班认真进行交接并及时补充。(3)杜绝品丢失。如果对品不进行严格管理,将会造成大部分药品丢失及外流,一方面给科室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一旦流入社会,也将给社会带来危害。改革药品管理方法后,既保证了药品的合理使用,又杜绝了药品的流失。(4)防止麻醉耗材及品漏费。麻醉医师根据手术患者麻醉用药,并认真记录帐目收费,麻醉护士进行再次核对安瓿处方和帐目数量,核对后由记帐员输入计算机,层层把关、杜绝漏费。建立了有效的麻醉护理管理流程,麻醉耗材及药品使用条理有序,良性循环,杜绝了流失现象,提高了麻醉工作效率保证了麻醉工作安全。(5)通过专职麻醉护士严密、规范、科学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麻醉高值耗材及品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降低了耗材及药品的非正常损耗,减少了医院的耗材及药品费用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

专职麻醉护士麻醉耗材及药品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是一项安全、有效、实用的麻醉护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曹丽君,邵蓉.中美品管理的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2004,1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