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评价

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是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开发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针对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人员所从事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小批量电子电路板焊接、电子产品参数检测、电路板及整机产品维修等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元件测试、焊接、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课程。该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子测量与仿真,其中将电子测量与仿真插入到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部分,并且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现笔者将该课程的主要设计思路、内容、实施以及评价做简要分析。

一、课程设计的思路

在课程开发时,首先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分析处理得到学习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一体化课程。

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情境,开发以真实产品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并利用生产出的产品组织相应的班级活动。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使学生掌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课堂上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每个学习情境都经过工作过程六步骤来开展教学,在“做中学、做中教”,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产品制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每个学习情境在《评价表》中都设计有相应的评价项目与之对应,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内容就要完成对应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通过专业调研,我们得到:在大量的电气设备中,都会涉及到电子电路,在制作和安装这些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维修电工按规范装接或调试这些电气设备中涉及到的电子电路。维修电工在接受小批量安装电子电路任务后,通过识读、分析电路原理图、印刷电路图、装配图、电子元器件手册、调试说明书、质量检验要求等,确定元件清单;从仓库领取并核对电子元器件、印刷电路板及常用工具、仪表;确认万用表等工具和仪表正常使用后,对元器件进行检测、整形;准备电子装接工具,按照电路原理图在印刷电路板上安装电路;根据调试说明书、质量检验要求检测电路,完成工序检验;通电调试,记录参数;产品交检;执行作业规范,做好工作记录、评价及小结。

因此,我们确定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目标为:能识读、分析简单电子电路原理图、印刷电路图及装配图;会使用工具和仪表正确选择、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会借助工具检索与阅读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会正确使用焊接工具安装简单电路;能使用工具和仪表检测电路;能通电调试电子电路,分析测试数据,撰写学习小结。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操守以及团队合作、交流、表达及组织协调等关键能力。

在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习情境的典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拓展性等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各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

《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班级人数不宜过多,建议采用小班教学,以便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教学实施在“教、学、做”一体化的电工技能实训室或工作站进行,实训室内设有学习活动区、工作区、资料查询区和优秀作品展示区,并准备充足的学习材料、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的规范和要求管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和企业文化,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及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游戏、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都要经过明确任务、资讯讨论、制订计划、决策演练、成果展示和评价反馈六步骤来完成。为了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可以采取班、组长责任制,合理分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意识锻炼组长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其成为教师的小助手,以便在学习中对组员及时指导讲解,这不仅能大大减轻任课教师的负担,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课程设计的评价

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期末总评成绩由情境考核及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情境考核总评成绩满分为100分,在每一个具体学习情境学习时进行,在学习情境结束后得出情境总评成绩;期末考核在学期末进行,为理论知识点考核,满分为100分;课程总评成绩=情境考核成绩×70%+期末考核×30%。每个情境考核评价表,如表2所示。

五、小结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设计出基于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教学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授课的一门课程。配以相应的教学设计、工作页等教学材料,以“产品制作”引领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动手中享受学习成果的愉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实施,学生的电子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都会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易谷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电工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V2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各个领域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电工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充分融入到电工技术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提高学生的电工专业技能,更好地满足电工行业的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研究性学习模式概述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挥主体学习的地位,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形式为主,研究学科教材的基础内容,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为学生提供谈论、探究、质疑和表达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在个人或者合作探究小组集体中,积极开展多种探究和释疑解难的学习互动,突出强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学习知识应用在研究学科课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研究性学习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重要核心。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既学到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塑造了自尊和自信。

二、研究性学习在电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在电工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要结合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要求和目的,转变电工技术教学观念。传统的电工技术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不用考虑学什么、看什么、讲什么,只要坐在座位上用眼睛看黑板,用笔写课堂笔记就可以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接受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电子技工教学内容越来越麻木,对电工技术学习提不起兴趣,逐渐磨灭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出现得过且过、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会严重影响电工技术教学质量和效果。

研究性学习在电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要根据研究性学生的要求和目的,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在电工技术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讨论、学生自学、教师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将电工技术教学知识以研究性项目课题的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突出电工技术教学研究问题的主要思想。

在电子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由师长、主导者转变为指引者、组织者、设计者、辅导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研究学习,学生成为整个电工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者和学习者。

(二)增加课堂讨论和实验的时间。电工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在电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要充分突出电工技术教学的应用实践性,增加课堂讨论和实验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学习时间,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式、垄断课堂的局面。在电工技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

另外,在电工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电工技术的实验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电工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在电工技术实验教学中,在进行电路设计制作时,学生要用最少的元器件和最简单的电路连线,实现最多电路功能,这种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意识和观察能力,为改造和改革电工技术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认真做好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最后,在电工技术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如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在电工技术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在电工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师要将研究性学习理论渗透到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安排教学流程,重视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重视电子技术理论的研究应用。(1)提出问题。电子技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要以问题为中心,教师结合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可以提出一些有现实意义、趣味性的问题,例如电视信号是如何在遥控器的指示下进行转换的?电视信号是如何进行传输的?等电工技术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研究问题。(2)划分研究性学习小组。教师将全班同学合理划分成为若干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电工技术能力进行划分,使每个小组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划分,让拥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形成和谐、轻松的小组氛围。(3)自主研究。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计算、互相探讨、查找资料等方式,总结和概括电工技术的法则和原理,自主研究问题的原因和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教育,辅助学生正确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掌握每个小组的进度、目标和内容。(4)课堂研究讨论。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完成后,教师组织课堂的研究讨论,每一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对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做一下简短的介绍,然后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研究性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辨析,搜集更多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问题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做好笔记,及时记录一些重点知识,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和疑问进行总结,使整个电工技术教学更加结构化、系统化,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在电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丰富了电子技术课堂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加深电工技术知识的积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电工技术应用实践技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3篇

1.1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己任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才会拥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以在完成电子电工教学任务的同时,成立专业的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同时,建立自己学习这门学科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外小组让学生简单操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作业,比如声控灯、门铃、双联等,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走向创造性。在课外教学的活动中,充分考虑到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面对活动中出现的故障,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积极找寻故障的真正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多去读书看报,了解电子电工发展的最新趋势,开阔学生的视野,明确自己学习电子电工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培养创新能力。多鼓励学生从自己家庭中的小家电入手,积极探索出简单的一些维修技巧,从而积累最丰富的电子电工维修经验,让学生在维修家电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乐趣,并让学生之间积极沟通和交流,获取知识和经验,保持学生学习电子电工的兴趣和信心。

1.2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目前时代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电子电工课堂中,教师要花较多的篇幅、精力来讲解很宏观或者是很微观的电子电工的形成过程。即使花了很多的课时来讲解,学生可能仍然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结构,这就需要在电子电工的教学中引入实物教学和多媒体空间影像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了解电子电工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的仿真运用可以避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也让电子电工学生在空间思维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电子电工的文化理论、内涵,这样既调动起了教师教学的激情,也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组织模式上,积极实现分组教学或个别教学模式,突破单一制的整班授课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因材施教,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小组为一个基本单位,分派代表轮流回答教师的问题,鼓励电子电工的学生大胆提问,面对学生有分歧的地方,由专业教师启发诱导,而不是代替学生给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1.3加强学生的作业环节并严格考试纪律

电子电工教学中的作业也是该课程比较重要的环节,电子电工学生画电路图、计算路线结果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电子电工课程中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严谨的态度,还可以让学生在精算的过程中真正意识到目前的作业正是通向未来工程计算和科研、创新设计的最基本的训练内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考试成绩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标准,电子电工的模拟考试不能以把学生考倒为目的,而是既要充分考虑到整体的知识结构,又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试中,要严肃考场纪律,让学生的考试成绩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力和电子电工的整体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由于电子电工的实用性比较强,所以电子电工的实验课程也应该单独考核。

2结束语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4篇

一、部分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

造成部分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质量不好的因素是复杂的。一般来说,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老师的教学效能,对教学的质量影响极大。因此在影响教学质量不好的因素中,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老师的因素是主导因素。主要表现为,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具体应用能力上,而是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注重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结果的生硬灌输。

部分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至今还存在着以学术型的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理论为主,目标定位不合适,电工电子技术内容脱离中小工业企业的生产实际,过分强调电工电子技术的工作原理,讲授内容只注重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的推演,而忽视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忽视了一般中小工业企业在生产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技术。另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而把电工电子技术课当作一种单向的教育活动,仍习惯以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老师的讲授为中心,使得学生极少有动手操作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无法与学生在课堂中产生良性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状况,导致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兴趣的降低,学习收效低下。

另外,目前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内容大多只是验证性的,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机械地操作,实训报告按固定格式填写,学校未能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的工厂化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不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实际电工电子技术企业工作的需要。

二、提高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的教学环境

电工电子技术课的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无限乐趣,能够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能够在乐趣中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老师配以精心的设疑,以精彩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知识,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电工电子技术课感兴趣,才会认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才会产生从事电工电子技术企业工作的职业自豪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都比较喜欢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老师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事实证明,课件的使用可以使电工电子技术内容形象化,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加深学生对抽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优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要使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有吸引力,应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轻学习负担。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类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课件辅助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影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

2.运用企业电工电子技术案例,开展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内容较抽象,要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有效途径,尤其针对实践性强,时代气息浓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内容,要采用企业电工电子技术案例教学,给学生新感觉、新体验,有利于提高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企业工作情境,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较易为学生接受,并且一旦学懂之后,要比来自讲课和阅读得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案例教学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与课程相关的情境中,通过对企业电工电子技术案例情境的分析,把书本的知识趣味化、实用化,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多种学习情趣和爱好,提高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感受电工电子技术企业工作的真实事件,体验电工电子技术职业的挑战与机遇。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老师还应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公司的电工电子技术岗位操作,观察工作流程等,请资深电工电子技师讲解技术工作,增强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感性认识。

3.创设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职业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要发挥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老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环节,变单向认知为双向交流,使教学过程更有效。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老师应采取多种有效途径,给学生创设电工电子技术职业情境。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老师先对研讨的问题做简单的提示,学习小组则针对教师进行发言方式交流。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工业变频器排除故障的技术,可先让学生讨论中小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变频器可能发生的故障,总结出实际产生故障的原因,让学生思考各种工作故障应如何处理,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学习要点,提高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职业能力。

4.根据各专业技术的不同,推行电工电子技术课分层次教学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八路抢答器制作与调试;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不再居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一、教材分析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机电类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本学习能力。三明工贸学校使用的教材是由彭佩烘、吴荣祥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课程改革创新教材《电工与电子技术》。该书的编写以教育部2009年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本着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在结构上强化做中学、做中教的指导思想,针对课程性质,加入实践项目和任务,在理论知识处理上设计了探究性操作等活动。内容安排上以技能实训作为教学单元的总结与提高,将关键知识点、基本技能融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该书图文并茂,穿插阅读材料、拓展延伸,以增加本书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力求改变以往教材大多以文字叙述为主的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八路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是本教材第八单元“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中实训8.2内容。该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安装一个八路抢答器,学生通过仿真训练、自主探索、实操实训,掌握八路抢答器安装步骤和流程,熟悉元件的插装工艺,具备焊接和安装技能,了解装接工岗位职责,增强规范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学情分析

(一)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经过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能够适用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分析

许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的能力亟须提高,学习习惯有待培养。知识基础为完成电工与电子技术所有基础内容的学习。能力基础为能运用Protel进行42电子绘图并生成PCB图;能初步运用电子线路仿真软件Multisim10对电路图进行仿真;能识别电阻、三极管、集成块等元件,能进行基本元器件的测试;具备一定的电子装配能力;能熟练使用万用表、正确使用示波器进行电路检测。

(三)心理状况分析和对策分析

学生通常对理论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不够,自信心不强。他们注重直观的看与做,善于实践的学习,对于动手实践积极性比较高。因此,可以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加强实践规范性的引导;精心设计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行学中做,做中学,以学做一体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想学、能学、易学,真正掌握实际、实用的技能,从而克服厌学情绪,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为知道74LS148、74LS279、74LS48、NE555等集成块引脚功能和内部结构;知道数码管种类与工作原理;掌握抢答器的结构与电路原理;掌握抢答器的装配与电路调试;掌握抢答器的典型电路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强化学生电脑绘图的能力;强化学生利用电脑进行电路仿真、验证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能力。情感目标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素质。

(二)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为八路抢答器的结构与电路原理;八路抢答器的装配与调试。教学难点为八路抢答器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关键点为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教学方法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贯穿整个过程,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头脑风暴法、系统分析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在项目实施中相互评价,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学习兴趣。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构“理实一体、仿实一体、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一体”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仿真软件、QQ、微信等多种信息化手段,采用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绘图和仿真机房、课件、视频、“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等教学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加强校、企、师、生多重互动,延伸课堂。

五、教学资源

教学用具为“班班通”教学设备、绘图和仿真机房、电子装配实训室、多媒体课件、抢答器电路图、项目任务书、评价表。学生用具为八路抢答器套件、Protel软件、Multisim10电子线路仿真软件、电脑、智能手机、QQ软件、微信软件、数字电路开发板、万用表、示波器、稳压电源、焊接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

在学生活动方面,应在课前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包括抢答器工作原理;74LS148、74LS279、74LS48、NE555等集成块引脚功能和内部结构;扬声器种类与工作原理;数码管种类与工作原理;TTL、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区别;电子产品装配工艺与要求;抢答器典型电路故障分析。同时,完成八路抢答器电路图手工绘制。在教师活动方面,教师应该给出八路抢答器电路图及功能要求,让学生根据“八路抢答器”“声光型”“数码显示”“555”等词条,利用百度、搜狗等搜集相关信息;利用QQ群、微信、校园网,指导学生手工绘制抢答器电路图。此设计的目的是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增强学生识图、绘图能力。

(二)制订计划

此环节占1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首先是根据项目目标进行小组分组和角色分配。选出1名小组长,负责任务分配、协调任务实施,并进行过程记录等。然后是小组合作探讨八路抢答器学习和装配计划。在教师活动方面,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人。然后利用多媒体“班班通”设备,采用头脑风暴法、系统分析法、小组工作法、卡片展示法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学习和装配计划。最后根据学生计划,形成统一的任务书。此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与人沟通及团队合作意识。

(三)项目实施

此环节占8课时,包括绘制电路图、仿真、验证,实验探究,电路装配,调试与故障排除四个部分的内容。绘制电路图、仿真、验证环节占2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利用Protel软件绘制电路图;生成PCB图;以小组为单位在Multisim10电子线路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验证。在教师活动方面,在机房中利用绘图软件和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完成八路抢答器电路图的绘制并生成PCB图;利用Multisim10电子线路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验证;在机房中巡视,随时解决学生困难。此设计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电脑绘图的能力;强化学生利用电脑进行电路仿真、验证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实验探究环节占3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根据原理图选择、检测元器件;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完成抢答器的组装、调试;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进行探究、分析包括探究74LS279的2、3和11、12引脚的连接方式,探究74LS148的优先编码功能,探究74LS148的EI、GS端以及74LS48的LT、RBI、RBO端等各个引脚的功能,探究声响电路声音偏小的改进,例如扬声器改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不用三极管只要通过耦合电容把扬声器直接接到555输出端等。在教师活动方面,巡视学生测试元件的过程,检查学生万用表使用和元器件检测情况,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指导学生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进行组装、调试。指导学生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进行探究。此设计的目的是强化操作仪表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电路装配环节占2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根据PCB板准确规范装配电路;小组长负责装配后的检验;分小组探讨如何调试电路,讨论调试步骤及各测量点。在教师活动方面,借助实物、Flas讲授演示电路装配方法;巡视学生装配过程,记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和答疑解惑;提醒学生注意装配的技术要领。此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配能力,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调试与故障排除环节占1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根据调试步骤,对产品进行通电调试,准确对电路各测量点进行检测,观察电压有效值、输入或输出波形,完成任务书中相应内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分析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把相应内容填入任务书。在教师活动方面,示范示波器正确的操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巡视学生实操过程,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检查各小组测量出的波形、电压等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并加以排除,归纳各小组在抢答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出抢答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此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调试、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能力,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增强其学习信心。

(四)评价总结

此环节占1课时。在学生活动方面,各小组成果展示,展示在数字电路开发板上的组装、探究成果;展示在电路板上的装配成果;各小组对以上两个项目情况,根据评价表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法、小组工作法、卡片展示法,进行自评和互评;各小组进行分析、交流、反思、提高,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不足之处。在教师活动方面,教师用任务书和评价表对各小组完成的两个项目进行评价;教师总结抢答器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归纳各小组抢答器成品的故障并总结出抢答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对学生的实验、探究、制作给予肯定,并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知行业标准,明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主动思考的探索精神。

作者:彭佩烘 单位:三明工贸学校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 立体化 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电工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促使我国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工作的不断壮大。在加大人才输出数量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人才的质量,所以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电工电子技能教学模式,就成为我国电工电子技能教育工作者、教学单位的共同关注点。经过我国电工电子技能教学者、研究者不断地尝试和改进,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将这一教学模式广泛普及到我国各大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单位、院校。通过对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了解、探析、运用,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国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工作,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一、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内容、实际运用和作用

1.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简介

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层次化,二是教学的立体化。

教学的层次化是根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将不同认识层次的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教学,体现了学习者在教学阶段的不同层次的要求。笔者将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分成如下几个层次:电工电子的认识层次、电工电子的专业知识学习层次、电工电子技能的学习层次、电工电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层次、电工电子技能的运用和创新层次。

教学的立体化是由教学各个方面的点、线、面来组成的一整套教学模式体系,将教学的各种方式与教学理论相融合。所谓“点”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课程,“线”是指教学活动在学生教学工作中的整个学习过程,“面”是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层面。

2.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技能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电工电子技能教学的内容上,在有关软件与硬件并向发展、强电与弱电相互结合、分离电路与集成电路共同兼顾等电工电子知识的教学中,合理优化了可编程技术的比例。二是在增加电工电子软件应用课程的数量上,增加了Protel等课程。三是在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强了学生学习上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形式上,尝试单独设课、单独考试,采用一人一组,独自动手实践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是举行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小发明小制作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等,实现个性化的电工电子技能人才培养。

3.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

(1)促进了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工作的发展。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层次上的划分,使不同状态、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电工电子技能学习中都能获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带动了电工电子技能学生团体的整体学习能力,使电工电子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地展开。借助该优势,有利于加深电工电子教学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工作的发展。

(2)提高了电工电子技能教学的效率。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采用了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过程层次化、教学目的明确化等手段,使整个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工作高效运转起来,通过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带动教学效率的提升,促使电工电子教学的实际成效显著,使学生受到更有效的锻炼,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3)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电工电子技能的教学工作,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和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多样,容易被学生接纳;教学的可用资源与内容丰富,可以供学生自由选择,摆脱老师既定的条条框框,化被动为主动;教学层次清晰,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学活动精彩,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议

1.构建符合教学需要的模式体系

要开展电工电子的多层次立体化教学工作,首先要建立这一教学模式体系。笔者认为,可从电工电子技能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实际操作、教学研究这几个方面着手构建适合学生学习和电工电子技能教学的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方法、加强教学实际效果作为教学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高效性,促进电工电子技能教学落实基础教育、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改善学生技能操作方法。

2.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在我国来讲,还比较短暂,所发挥的作用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有所减弱。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应该从六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从根本上保证电工电子技能的教学;二是要继续丰富电工电子教学资源,合理运用像网络平台这样的信息资源渠道,来壮大自身的教学资源储备;三是要增加资金投入,置办更多先进的电工电子技能培训设备;四是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五是要改变学生在电工电子技能培训上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六是要开办更多的电工电子技能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就目前我国电工电子技能教学模式的选择情况来看,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各大院校青睐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其教学方式多样性、教学形式实践操作性、教学资源丰富性、教学目的明确性、教学层次阶段性等优势,强化电工电子技能人才的专业能力,加速电工电子技能人才的培养进程,从而促进我国电工电子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随着我国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工作的深入发展,如何运用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来满足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工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将是我国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工作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将会被更多地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人才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方俊.浅谈电工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改革[J].群文天地,2013(2).

[2]邱勇进.电子技能实训课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J].网友世界,2013(2).

[3]吴建明.浅析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J].科学大众,2012(9).

[4]张峰,陈洪亮,田社平.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

[5]邵鸿翔,李广宏.电工电子实训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4).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7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教育改革满足了当代教育的需求。而在中职教育的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法的教学方式则能够促进中职教育教学的成效。小组合作法能够有效的改变课堂形式和教学结构。此外,在中职电子专业的课堂上将校企合作的教学实践与小组合作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则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旨在对小组合作法与校企合作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观点。

关键词:

中职电子专业;小组合作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毕业学生主要在相关电子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通讯网络等相关工作。近年来,电子产品和电子信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因此电子企业对于相关的从业人员要求也随之愈来愈高,这也就对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教育提出了要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改革。小组合作法和校企合作的有效结合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旧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构,不仅仅能够提高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还能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进而促进中职学校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1小组合作法和校企合作结合教学在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实践

1.1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分工,企业专家授课在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法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合理划分小组人数以及成员,避免人数过多造成杂乱无章和人数过少引起的任务过重。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之上,加入校企合作的教学成分,由学校聘请电子企业的权威人士专家进入学校课堂进行授课讲授,以此来提升学生具体操作常识,为之后的阶段性学习后进入企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企业专家与本校教师进行小组讨论指导,促进教学质量小组合作法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课堂的核心。这需要教师开展富有趣味、和谐活泼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问题思考。小组合作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翁,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问题解决的决策。在小组的激烈讨论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干预和指导,校企合作在中职学校内的表现形式即是由电子专家走进课堂进行教学,从而发展和壮大中职学校的教学力量和师资队伍。

1.3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校企双方给予合理评价,激发学生动机小组合作进行课题的讨论和研究之后,教师应要求每个小组依次汇报讨论结果,这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加到小组合作的讨论之中,并且能够使不同的小组间意见得到交流和汇总。此外,在教学过程当中,适时地给学生以评价和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关系到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定位以及其之后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通过这个过程,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很深刻的了解,从而可以对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做出规划,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激励。在小组合作法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肯定每一个电子专业学生的进步,使其对自己能够有充分的肯定。小组合作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以集体为单位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教师以公正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价。进行评价和反馈的教师不仅仅是来自中职学校的原班教师,还应该邀请聘请于企业的电子专家进行以专业角度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总结和评价打分。

2小组合作法和校企合作结合教学在电子企业的教学实践

小组合作法与校企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在中职学校的体现方式主要是集中在课堂教学,即来自企业的电子行业专家与原班教师协作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进而给学生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在固定时间的理论学习之后,学生需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入电子企业实习,即工学结合的模式,及时巩固理论经验。在电子企业当中,小组合作法和校企合作结合的实践模式是将学生根据个人经验和操作水平合理分组进行企业实习工作。以小组为单位进入电子企业实习,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因为个人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操作不正确甚至破坏原件。同时,小组合作的实习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由于学生之间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小组成员优势互补。此外,由于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学生在课堂之上都有过小组合作的经验,组员之间都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进行合作实习时都能够有较高的默契和配合度,大大的节省了实习资源,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高素养的的劳动力资源。将小组合作法和校企合作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实在电子企业的学生实习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的提高,不仅做到引企入校同时做到引校入企,使学生以集体的形式进入企业实习,不仅将小组合作法实施在课堂上,同时又延伸到企业当中,做到了两种全新教学改革方式的真正结合,使在电子企业的教学实践有声有色,取得巨大成效。

3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是顺应时代需求的改变模式,中职学校旨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并输送到市场、企业当中,而电子专业又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技术行业,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了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如何进行改革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中职学校仅仅采用小组合作法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改革,而二者的有机结合却没有得到很多学校的实践。小组合作法和校企合作实现结合并进行教学实践不仅能够实现电子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还能有效的改变以往的企业实习模式,促进电子企业的发展,提高毕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中职学校的办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涛.中职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5):118-119.

[2]张蕾.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实行校企合作[J].消费电子,2013(8):196.

[3]胡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平台,开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发展潜能[J].科学咨询,2010(26):35-36.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教材;教学方法;实际操作能力;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M1-4

引言: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是当前学院教学改革的目标,更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要求。对于工科类大学生,其实践能力主要依靠在实验和工程实践课程文化的培养,在校大学生如何通过实验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理论应用化、能力实践化的专业素质,是目前在本科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并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学院工科专业发展为研究方向,阐述电工电子课程独立设课与网络虚拟平台建设对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教材缺乏合理性

目前关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方面的教材很多,通过对大量的电工和电子技术课程的材料研究可以发现,很多教材在编制上不太合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着重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大部分教材都是关于理论知识方面的,很少涉及实践岗位应用。并且,相关教材知识更新周期较长,许多教材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行业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导致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讲解与学习方面容易导致教师讲解困难,学生难以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局面,并且学生所W知识难以满足企业的上岗要求。

1.2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个基础性的课程,理论性强,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理论的书籍,讲解的内容不形象、直观,而且方式枯燥,并多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消化与理解知识点,也没有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交流,也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模式,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学习愿望必将会降低,学生不能提高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兴趣,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升。

1.3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在学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培训课程,充分的运用实践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很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继而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编制的不合理性,导致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不多。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践教学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不到适应岗位要求的技能;(2)如果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较多,会导致在设备投入方面成本较高,学校不能满足资金投入的需求,使得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更加不足,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在校培育成实用技能型人才。

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应对措施

2.1 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进行科学地补充及重组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进步,电工电子技术也在进行着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与电工电子技术相依相伴的电子元器件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因此,与之对应的电工电子技术教程的教材也需要不断的丰富、充实内容。针对原有教材中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些内容,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添加适用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器件、电路等方向的内容,使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能够适应时代、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资料,编排出一个适合教学的顺序,即遵循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这样就有助于学生逐渐接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2.2 教学方法改进

针对陈旧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方式等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及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自觉遵循老师的思路,因为有趣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直观的手段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电容和电感的教授,可以设置在主板电容器和电感器作为视觉辅助,学生在主板上寻找各种电容和电感,并让他们记下相应的型号。

2.3 问题分析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的成因,以此问题的方向以及结果做出判断;其次,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和分析的问题,通过小组的讨论列出从问题中获得的信息和未知的信息,明确互动之间的目的以及学习要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对团队成员进行试验,小组成员根据分析问题获得的试验方案,并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设备和资源进行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各司其职,认真的做好小组分配的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顺利、高效的完成试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学生制定正确的研究计划的作用。

2.4 解决方案

当制定了有效的探究计划后,由学生开始动手实践,在试验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认真的观察整个试验过程,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和问题相关的信息,最后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整理以及评价,获得试验结果。

2.5 反思和概括

当试验结束之后,应该由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和提出解决方案,寻找隐藏的规律,有效巩固和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状况,对知识的要点、重点进行总结,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建立起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模拟电路?发散性思维?三极管电路 知识点 发展思维

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电路逐渐由模拟电路转变为数字电路的天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电视、数码相机、闪存、微处理器等处处充斥在眼前。然而在数字技术稳步前进的今天,模拟技术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模拟电路是数字电路与人、自然世界的接口电路;二是数字电路中的时钟信号、供电电源离不开模拟电路。因此模拟电路的学习依然是电子技术学习的重中之重。

模拟电路是电子技术入门的必经之路,很多初学者都把它称为“魔鬼电路”,在学的过程中感叹电子技术的深奥难学,甚至产生了畏难心理。的确,对于初学电子技术者,要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特性的电子元器件,透彻理解各种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学习模拟电路,掌握好学习方法是有捷径可走的。笔者在这里结合发散性思维,对模拟电路学习中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学习者能多思考、琢磨,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式,又称辐射性思维或扩散性思维。它立足于某个基本知识点,将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有效组合,寻找出更多新的知识点或方法。人们经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是指的这类方法。

一、由三极管内部的PN结结构出发,学习三极管的三脚电压关系和电流关系

以NPN型三极管为例,三极管是由两块PN结背靠背按相应的工艺要求制成。其中发射区掺杂浓度大,目的是为了提供大量的载流子(电子);基区做得很薄,目的是有利于来自发射区的载流子穿过基区到达集电区;集电结做得比发射结面积大,目的是有利于接收来自发射极的载流子。如图1和图2所示。

发散性思维引出的知识点:一是三极管管脚名称和电压偏置方法。发射区:发射电子的位置,应该接电源负端;集电极区:收集电子的位置,集电结面积大,可以更好地收集扩散来的电子,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吸引电子),应该接电源正端;基区:电子依靠扩散作用由基区扩散至集电极区。这三区对应的引脚分别为发射极e、集电极c、基极b。根据载流子流动方向,三极管三脚电压关系为、三脚电流关系。二是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改变三脚电压偏置方式,三极管可以有三种工作状态――饱和、截止和导通放大。当发射极的电压Ve不是三脚的最低电压,发射电子的工作区不工作,三极管为截止状态;当集电极的电压Vc不是三脚的最高电压,接收电子的工作区不工作,此时基极电压Vb最高,大量电子涌入基区,造成基极电流Ib过大,三极管为饱和状态。只有当三极管三脚电压满足发射极电压最低,集电极电压最高,发射电子和接收电子的条件都正常满足,三极管正常放大。

经验总结:三极管的三脚电流关系、三脚电压关系一直是学生较难理解、难记忆的内容,我们通过PN结的结构特点,并引入“发射”“收集”这两个概念,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初学者往往容易忽略三极管的结构图,教师应该对这张图仔细分析并充分理解吸收。

二、从电阻的基本特性出发学习基本元器件和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阻的知识点是学习基本元器件的立足点。大多数的初学者在学习电路时遇见的第一个元件就是电阻。顾名思义,电阻的阻值是用来描述该元件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对各种信号呈现出的阻碍特性相同,无论流经其两端为交流、直流;高频信号、低频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均一视同仁。立足于电阻的基本特性,可以用发散性思维引出以下知识点。

1.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阻抗作用

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同样应用广泛。特别是电容元件,使用量仅次于电阻。电容在电路中经常有这样几种作用:滤波、耦合、旁路。要学习这两种元件的特性是可以从“电阻”这个角度出发理解的。电容和电感对电流同样有阻碍作用,它们的阻碍作用被称为阻抗,电容的阻抗叫容抗,电感的阻抗叫感抗。它们和电阻不一样,阻抗的大小变化和频率有关。在分析电路时我们可以把电容和电感看成是由信号频率调节的可调电阻,分析过程见表1。

2.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谐振电路在电子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频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都有谐振电路。很多初学者在分析电路时都感到无从下手。谐振电路其实就是选频电路,对谐振电路的分析方法同样可以从可调电阻的特性开始学起。

串联谐振的特点:当流经电路的信号频率等于谐振频率,等效的可调电阻阻值最小;并联谐振的特点:当流经电路的信号频率等于谐振频率,等效的可调电阻阻值最大。谐振的等效电阻大小可以影响其两端的电压、流经元件电流的大小,进而可以分析出它对流经该电路信号的作用。

利用阻值可变的性质,谐振电路可以作为:①选频电路,在众多的信号频率中选出所需要的信号频率。如果用在放大电路,则构成选频放大器;②信号吸收电路和信号衰减电路。从众多信号频率中将某一频率的信号进行衰减或吸收。

3.滤波器电路

滤波器电路就是利用电阻对信号的阻碍作用实现了选频功能。电阻阻值大,信号衰减大;电阻阻值小,信号衰减小。如果借用可调电阻的概念来分析滤波器电路,就很容易理解了。分析过程可以参考谐振电路的思路。

4.由电流大小控制的可调电阻电路

三极管集电极c和发射极e之间的电阻Rce可以看成是一个由基极电流ib控制的可调电阻,改变三极管基极电流大小,从而可以改变三极管c、e脚之间的电阻。当ib增大到三极管进入饱和状态,rce趋于0,等效于ce两脚间为一个闭合的开关;当ib减小到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rce趋于∞,等效于ce两脚间为一个断开的开关。从这个角度考虑,三极管可以视作是一种由电流大小控制的可调电阻,如图3所示。模拟电路课程中关于直流电源一章所讲授的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用这种等效方法进行分析易于理解,如图4所示。

经验总结:电阻、电容、电感在入门学习时可以把它们视作电路元件三“兄弟”,均能阻碍电流,并具有不同的阻碍特性。由这三种元器件搭配组合成的谐振电路、滤波器等电路均可以从可调电阻对信号的阻碍作用这个角度进行考虑。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对输入信号的影响同样也可以从可调电路的角度进行考虑。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10篇

1.1积极更新实践育人理念

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制作的电子作品归学生所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实习教学全过程。

1.2分层分级设置教学要求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改革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了分层分级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将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内容和目标划分为基础训练层、提高设计层和综合应用层。[2]根据不同专业教学需求,将开课对象分为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电类专业开设基础训练层和提高设计层两层实习内容,简称为二级实习,非电类专业只开设基础训练层一层实习内容简称为一级实习。同时将实习内容整合成若干训练项目,纳入到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网络选课,打破原先集中1-2周安排实习的方式,电类专业的二级实习每周4学时,共计14周完成教学任务;非电类专业的一级实习每周4学时,共计7周完成教学任务。表1为分层分级教学形式划分。

1.3课内课外训练有机结合

电子工艺实习的一级和二级训练仅包含基础训练层和提高设计层实习内容,都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内教学环节,而综合应用层训练环节主要满足具有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学课外自主学习训练的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的有效资源,制定详细可行的实验实训室开放计划,明确开放的时段、场地、设备、项目和指导教师配备等要素,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创新创业训练、电子设计竞赛等综合性设计性课题(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训练平台。[3]基于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对接的自主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良好育人氛围。

2优化实习教学内容体系

2.1合理规划实习项目,构建分级教学体系

为克服传统电子工艺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等不足,紧紧围绕电子工艺实习两级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大实习教学内容改革力度,整合优化实习项目,形成知识点和技能点相互支撑、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建立分层分级的教学内容新体系。同时,根据不同类专业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重难点,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对于一级实习而言,重点是手工焊接技术的训练,难点是电子产品的调试。二级实习重点是电路设计软件Protel的使用,难点是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的调试。具体的实习项目设置如表2。

2.2鼓励自主开发设计,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紧跟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在二级实习中,将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纳入教学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protel软件的使用方法,利用软件完成一个规定电路原理图设计,按照设计流程,完成印刷电路板的制作。[4]同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践能力状况,组织力量研制开发出基于STC89C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板,如图1。学生通过组装最小系统板,了解单片机的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掌握复杂电子设备的组装工艺流程,电子产品的调试方法。系统板组装调试成功后,具有在线编程功能,通过STC-ISP开发环境,在实验室、寝室等有电脑的地方就可以利用该板学习单片机原理、开发智能产品,也为后续的相关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提供了开发应用平台。

2.3引入现代组装技术,强化工程实践训练

表面安装技术(SMT-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又称表面组装技术或表面装配技术,它是一种集电子元件、焊接方法、装配设备和辅助材料等于一体的新一代装配技术。它突破了传统的印制电路板通孔基板插装元器件方式(THT-Through-HT),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代组装方法。[5]SMT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电子产品制造的核心技术,快速应用在各类电子产品的制造业,它使现代电子产品呈现出“轻、薄、短、小”的特点,并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SMT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我们在电子工艺实级训练中引入了SMT装配联接技术,购置了小型SMT设备和手动焊膏印刷机,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熟悉SMT印制板再流焊工艺流程(如图2),掌握手工贴装等操作技能。学生在组装单片机最小系统板中,使用电阻、电容等贴片元件33个,如图1所示。学生在熟悉SMT先进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完成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任务,从而达到工程训练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加强实习教学资源建设

3.1实验室硬件建设

为保障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有序有效开展,学校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实验室装备和用房条件。先后建成了工艺实训室、仿真实验室、PCB制板室、SMT训练室等,提供了100个实习实训工位,所有工位配齐常用工具和常规仪器,能同时接纳100名学生进行实习。定期开展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购置增添新设备,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训练的需求。

3.2实习教材建设

为提高实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教学内容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对自编的《电子工艺实习讲义》不断进行修改,淘汰陈旧落后的内容,适时引入现代电子技术和工艺,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成功编写了《电子工艺实习教程》,2008年8月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多所本科院校选用,为同类高校的相关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3.3网络资源建设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本文把作者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材的编写体会进行了阐述,并罗列了编写大刚。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教材特点一直深受普通高等教育同类领域的影响,特别是教材编写的针对性不强,总试图覆盖更多层次的用户,即便是近几年各类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相继出现,但相当多的教材仍然是在传统框架的基础下适当精简内容而成。在2008年广西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就提出了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推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以适应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就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手脑并用,行知结合,适应能力本位的教育。本人在这次教改活动中担任了《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编写,体会较为深刻。 

 

一、原有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担任《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原有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然是近几年的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但还是有本科教材的“影子”存在,理论上还是追求理论的完整和系统性,数学推导过程内容太多,而结果的分析太少,结论性的分析不够。 

2、实践的内容太少,理论的内容占绝大多数,对实际应用电路的分析不够,特别是对当前的先进技术、电路及元器件没有什么介绍和分析。跟不上高频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 

3、与《模拟电子技术》有重复的内容,如:“正弦波振荡器”。 

鉴于上述原因,学生在学习《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时,感到枯糙难学,教师难教。 

 

二、新教材编写的思路和实践 

 

本人在编写《高频电子线路》这门教材时,力求突破传统的教材模式,尝试用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教学方案、新的表现形式、新的阐述方法来体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推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构筑以实际应用为重点、以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为目的的新教材体系。作为该教材的编写者,本文试就该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创新实践作如下介绍。 

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推动教材模式的创新 

笔者认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目标已不再是解决有无教材的问题,而在于编写出有创意、有特色的新教材,特别是要推出以能力为中心的新模式教材,根本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教材模式,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理念,在教材的编写前期做好行业岗位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为此,笔者深入到相关的十多家现代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企业培训中心及相关的行业部门开展调查,并参考和借鉴了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技术资料、技术规范和相关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意将工作岗位急需的或使用频率高的知识、技能作为重要材料选人新教材之中。根据对岗位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各个内容都定出明确的能力目标。《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设置了“应用电路的安装、检测和调试”板快,力求在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方面突现特色。 

2.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平台,倡导教学方案的创新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认为,应从教学的角度对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设计不再以教会学生知识为唯一目标,而以帮助、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为主要目的,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例如,新编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则十分注意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首先,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章节排序,而是以课题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课题中,从够用的理论知识,到元器件、实用电路的安装、检测、调试等都包括在内,学生每学完一个课题的内容,都能够既学了理论知识,又完成了实际电路的安装,检测与调试,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每学完了一个课题就系统地学完了一个完整的实际电路。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编者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课改的重点。在课程方案的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是 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制作和调试电路等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二是由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的验证实验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三是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践项目的任务,将关键知识点融合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倡导项目教学法。 

3.以行业技术应用为依据。注重教学内容的适时性 

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其关键在于要适应当今高频电子技术应用的基本特点。在知识结构上实现“两个转化”。(1)从分立元件电路为主转到以集成电路为主。目前,电子产品的结构大都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分立元件的数量大大降低,且集成规模不断扩大.只有加强集成电路方面知识的学习。才能保证本课程的教学适应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高频电子线路》新编教材在介绍元器件时,简化了分立元件功能电路介绍,突出了集成电路的应用。(2)从以器件内部分析为主转向以器件外部特性和应用为主。随着新器件的不断涌现、集成元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功能逐步完善。芯片内部集成的元件愈来愈多,电路愈来愈复杂,因此精简集成芯片内部电路分析,突出集成电路外部特性和功能应用,是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的。 

4.以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原则.注重教材表现形式的新颖性 

《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开发力求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 

积极性。教材中的主要电子元件和主要单元电路配有实物图,增加了电路的直观性,有利于变抽象的原理电路为具体的应用电路。教材的表现形式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排版生动新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5.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体现高职教材的层次性 

《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实际。尽可能地降低了理论深度和难度。简约明了地介绍了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避免了繁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每个课题有自我测评题和参考答案,有利于学生温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补缺补漏,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以确保每个课题的能力目标达到基本要求。

三、 教材特点 

 

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排序应从相应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后继课程的需要而定。与高频电子技术相关的技术应用型人员的工作对象是电子设备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典型的工作任务是电子设备的认知、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维护。其工作过程涉及到电路的识图分析,元器件的拆装、检测、选用以及基本电路的改进等。据此,作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本课程的教材有如下特点: 

1、以常用的高频电子电路或电路系统的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为主线,选取教材内容并进行排序,设置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本教材把高频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训内容与理论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体现了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这样的编排便于引导学生“做中学” 、“学中做”,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学习中得到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以基本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电路作为主要学习对象,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电子器件及其典型应用电路的认知为中心安排模块化、项目化的学习内容。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具体的电子器件进行识别和性能测试,来理解各种性能指标的含义,获取实用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基本高频电路或典型应用高频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和检测,配合必要的理论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高频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这种以实际应用电路的定性分析为主的课程设计,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学习负担,突出了学习重点。 

3、完整的知识结构是深入学习高频电子技术的基础。本教材围绕基本电子器件及其典型应用电路,以少而精的原则建立完整的具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大纲 

 

为了便于对新编教材有具体的了解,将编写大纲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前言 

绪论 

1、信息技术 2、无线通信系统 

课题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1.1 谐振回路 1.2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3 集中选频放大器 1.4 谐振放大器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2.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 2.2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应包括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和丙类倍频器) 2.3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2.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三 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3.1概述 3.2幅度调制电路 3.3幅度解调电路 3.4混频器幅度调制和解调电路的制作、调试及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四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4.1概述 4.2角度调制 4.3调频电路 4.4调频波的解调 

4.5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五 反馈控制电路 

5.1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5.2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5.3琐相环路(pll) 

5.4反馈控制电路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六 高频电子电路在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 

制作一 6.2制作二 6.3制作三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本文把作者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材的编写体会进行了阐述,并罗列了编写大刚。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及教材特点一直深受普通高等教育同类领域的影响,特别是教材编写的针对性不强,总试图覆盖更多层次的用户,即便是近几年各类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相继出现,但相当多的教材仍然是在传统框架的基础下适当精简内容而成。在2008年广西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就提出了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推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以适应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需要,就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手脑并用,行知结合,适应能力本位的教育。本人在这次教改活动中担任了《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编写,体会较为深刻。

一、原有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担任《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原有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然是近几年的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但还是有本科教材的“影子”存在,理论上还是追求理论的完整和系统性,数学推导过程内容太多,而结果的分析太少,结论性的分析不够。

2、实践的内容太少,理论的内容占绝大多数,对实际应用电路的分析不够,特别是对当前的先进技术、电路及元器件没有什么介绍和分析。跟不上高频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

3、与《模拟电子技术》有重复的内容,如:“正弦波振荡器”。

鉴于上述原因,学生在学习《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时,感到枯糙难学,教师难教。

二、新教材编写的思路和实践

本人在编写《高频电子线路》这门教材时,力求突破传统的教材模式,尝试用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教学方案、新的表现形式、新的阐述方法来体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推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构筑以实际应用为重点、以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为目的的新教材体系。作为该教材的编写者,本文试就该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创新实践作如下介绍。

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推动教材模式的创新

笔者认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目标已不再是解决有无教材的问题,而在于编写出有创意、有特色的新教材,特别是要推出以能力为中心的新模式教材,根本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教材模式,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理念,在教材的编写前期做好行业岗位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为此,笔者深入到相关的十多家现代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企业培训中心及相关的行业部门开展调查,并参考和借鉴了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技术资料、技术规范和相关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注意将工作岗位急需的或使用频率高的知识、技能作为重要材料选人新教材之中。根据对岗位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各个内容都定出明确的能力目标。《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设置了“应用电路的安装、检测和调试”板快,力求在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方面突现特色。

2.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平台,倡导教学方案的创新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认为,应从教学的角度对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高频电子线路》教材的设计不再以教会学生知识为唯一目标,而以帮助、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为主要目的,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这条主线来设计教材的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例如,新编的《高频电子线路》教材则十分注意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首先,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章节排序,而是以课题的形式出现,在每一个课题中,从够用的理论知识,到元器件、实用电路的安装、检测、调试等都包括在内,学生每学完一个课题的内容,都能够既学了理论知识,又完成了实际电路的安装,检测与调试,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每学完了一个课题就系统地学完了一个完整的实际电路。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编者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课改的重点。在课程方案的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是 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制作和调试电路等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二是由测量数据和指标为主的验证实验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三是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践项目的任务,将关键知识点融合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倡导项目教学法。

3.以行业技术应用为依据。注重教学内容的适时性

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其关键在于要适应当今高频电子技术应用的基本特点。在知识结构上实现“两个转化”。(1)从分立元件电路为主转到以集成电路为主。目前,电子产品的结构大都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分立元件的数量大大降低,且集成规模不断扩大.只有加强集成电路方面知识的学习。才能保证本课程的教学适应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高频电子线路》新编教材在介绍元器件时,简化了分立元件功能电路介绍,突出了集成电路的应用。(2)从以器件内部分析为主转向以器件外部特性和应用为主。随着新器件的不断涌现、集成元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功能逐步完善。芯片内部集成的元件愈来愈多,电路愈来愈复杂,因此精简集成芯片内部电路分析,突出集成电路外部特性和功能应用,是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的。

4.以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原则.注重教材表现形式的新颖性

《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开发力求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

积极性。教材中的主要电子元件和主要单元电路配有实物图,增加了电路的直观性,有利于变抽象的原理电路为具体的应用电路。教材的表现形式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排版生动新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5.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体现高职教材的层次性

《高频电子线路》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实际。尽可能地降低了理论深度和难度。简约明了地介绍了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避免了繁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分析.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每个课题有自我测评题和参考答案,有利于学生温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补缺补漏,这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以确保每个课题的能力目标达到基本要求。

三、 教材特点

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排序应从相应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后继课程的需要而定。与高频电子技术相关的技术应用型人员的工作对象是电子设备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典型的工作任务是电子设备的认知、安装、调试、检测和维修维护。其工作过程涉及到电路的识图分析,元器件的拆装、检测、选用以及基本电路的改进等。据此,作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本课程的教材有如下特点:

1、以常用的高频电子电路或电路系统的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为主线,选取教材内容并进行排序,设置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本教材把高频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训内容与理论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体现了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这样的编排便于引导学生“做中学” 、“学中做”,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学习中得到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以基本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电路作为主要学习对象,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电子器件及其典型应用电路的认知为中心安排模块化、项目化的学习内容。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具体的电子器件进行识别和性能测试,来理解各种性能指标的含义,获取实用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基本高频电路或典型应用高频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和检测,配合必要的理论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高频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这种以实际应用电路的定性分析为主的课程设计,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学习负担,突出了学习重点。

3、完整的知识结构是深入学习高频电子技术的基础。本教材围绕基本电子器件及其典型应用电路,以少而精的原则建立完整的具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大纲

为了便于对新编教材有具体的了解,将编写大纲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前言

绪论

1、信息技术 2、无线通信系统

课题一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1.1 谐振回路 1.2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3 集中选频放大器 1.4 谐振放大器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2.1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 2.2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应包括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和丙类倍频器) 2.3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2.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三 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3.1概述 3.2幅度调制电路 3.3幅度解调电路 3.4混频器幅度调制和解调电路的制作、调试及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四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4.1概述 4.2角度调制 4.3调频电路 4.4调频波的解调

4.5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五 反馈控制电路

5.1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5.2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5.3琐相环路(pll)

5.4反馈控制电路的制作、调试和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课题六 高频电子电路在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

制作一 6.2制作二 6.3制作三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13篇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高职院校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3方面阐述教学实践改革,一是精心设计,激情导入,提高学习兴趣;二是基于岗位,整合内容,突出学习重点;三是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医疗仪器维修技术;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电工电子技术作为高职院校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专业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依据该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现总结如下。

1精心设计,激情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兴趣才能事半功倍。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利用各种有形、无形的实物、实例、生活现象、新技术、新产品、新的发展动态,化繁为简,穿插点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能提高教学效果[1]。

1.1结合生活实例,引发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较为枯燥,学生不愿学甚至厌学,教师要开动脑筋,让学生爱学、要学。若能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实例,由此点染,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如针对每个人用到的手机、家庭中的电视机、数码电子产品等,介绍各种电工电子知识,设计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等。一方面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

1.2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兴趣

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有时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直观的认识,较难想象出真实的电子元器件,即使学生见到元器件实物,也不知该怎么识别和区分,但若把这些内容对照实物教具来讲解,让学生边听边看,就比较容易识别和掌握了。如在学习电容和电感相关知识时,可用收音机、电视机的主板做教具,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电容、电感,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元器件的外形、型号,了解了元器件的应用情况,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与兴奋。高职院校教师也可能不重视教具,认为针对大学生没有必要,但教具直观形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教学条件下,不可能所有的元器件、电路都有现成的教具,教师还可以自制教具,如简单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2]。

1.3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兴趣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若能结合专业介绍要用到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列举电工电子技术在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的一些主要应用,可使学生认识到以后从事的工作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也可选择一些适合课堂教学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专业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针对医疗仪器维修实际需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方案,促进学生课后钻研讨论学习,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2基于岗位,整合内容,突出学习重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专业知识广博、繁杂,教师应针对岗位需求,分析医疗仪器维修技术职业岗位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调研历届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结合本专业学生实际状况,突出重点,整合学习内容。

2.1基于岗位,整合内容

深入分析医疗仪器维修技术职业岗位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医疗仪器电子元器件及实用电路等的学习。如把掌握电工电子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等作为理论目标,把熟练使用常用医疗仪器,识读医疗仪器电路图,安装调试电路,进行故障分析和简单电工电子产品的维修作为技能目标等;同时合理添加能反映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最新发展方向的相关内容,如添加个控型器件及新型器件等大功率工业晶体管的介绍。在借鉴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为指导,根据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依据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实际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所学内容能够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2.2基于专业,突出重点

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医疗仪器发动机电器与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以及医疗仪器结构设计方法,可以看出在该专业知识体系中医疗仪器的电工电子技术极为重要,基于专业需要,可将医疗仪器的发电、电控、电子点火、信息监控显示等子系统作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重点之一。当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后面的专业学习中会接触到相应的专业课程,因此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还应以基础性的通识教育为主,对专业应用实例的讲解及分析应与课程知识点建立紧密的关联,同时考虑课时等因素,适当降低实例分析的难度,如果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则会使其产生畏难心理,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

2.3基于技能,注重实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技能,在实际生产实践中会操作、会动手,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验、实训、实践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也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可选择简单的工作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的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开展电子小制作活动、简单医疗仪器维修活动,组建家电兴趣小组等,强化课外实践,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3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1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实践技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真正实现3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实施一体化教学,一方面,教师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引导,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结合实际应用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捕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在做的过程中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

3.2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样,电工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习形式更加多样,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复杂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实验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节省了时间,也解决了课时少和部分复杂实验难以演示的矛盾。此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将电子工作平台引入教学,通过计算机屏幕实现实验演示。输入不同参数,计算机可自动计算结果、显示变化过程和图像波形。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到参数变化对实验过程的影响,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概念的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过程还可以重复演示。

3.3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践技能

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更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强化过程的学习。因此,此门课程的考核,不能仅凭一张试卷评定,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由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实践考核相结合。考核的导向不是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而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关注学生劳动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安全操作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节约能源、爱护设备等意识的形成。在课外实践考核中,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平时的电子小制作活动、简单电器和电子设备维修活动、家电兴趣小组、双休日小发明、志愿者活动等环节纳入课程考核内容,通过加分形式,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源华.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5):193-194.

[2]黄秋姬.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实践与探索,2011(6):167-169.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14篇

电子书包发展与否?现在存在很大的争议,这对电子书包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电子书包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将有力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就此看来,电子书包的发展正展现出柳暗花明的一面。

一、电子书包的简介

电子书包并不是字面上理解的那样,将纸质的教科书、教辅材料或者练习题等数字化,将其装入电脑之中,而是新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的应用。一个完整的电子书包应该包括一下几个部分:数字终端、电子教学服务平台以及教育教学数字内容。第一、电子教学服务平台不仅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平台,它还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平台。此外,电子教学服务平台还应该具备远程课堂、在线答疑等功能来突出在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的优势。第二、丰富而优质的教育教学数字内容是电子书包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教育教学数字内容是集教科书、参考书、练习题、字典等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可供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用。如果没有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电子书包相当于纸上谈兵。[1]

二、电子书包的特点

(一)减少环境污染 将电子书包引入课堂,纸质的教科书、资料书等就会大大减少,这样就会减少纸张的使用,有效减少树木的砍伐保护环境。

(二)方便查找资料 传统书籍的内容查找十分麻烦,电子书以数字的形式存贮,如果想查找资料,根据目录和数字记载,可以直接找到想要查找的内容。

(三)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方式等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建构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能力。[2]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问题式教学模式

电子书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中运行,图1就是问题式教学模式在电子书包中的应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分为五个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结果、评价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合作,教师起指导辅助作用,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电子书包的支持下完成的,在学习的任一阶段,学生都可以在电子书包的数字化资源中查找对自己有用的资料,学生、老师可以在电子书包的服务平台上进行交流、学习。

基于电子书包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中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和资源检索系统,如:视频资源,提出引导性问题,通过提出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上,针对问题情境,通过搜索相应的资料,进一步提出更多的细化问题。第二阶段,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的监控系统,统计学生对提出问题的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异质分组。协作小组在明确任务目标之后,各组成员在电子书包的讨论系统中,设计小组工作的进程、规则、每个人分配相应的角色,每个小组有管理员、监督员、记录员、陈述员,确定小组规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阶段,探究、解决问题。在电子书包的数字化资源和资源检索系统的支持下,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查找,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以环节中,应根据电子书包监控系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可以上传一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资源,以供学生参考。当小组成员搜索到解决问题的信息时,各自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书包交互系统进行交流,交换意见,得出最终的结果。第四阶段,展示结果、成果汇总。各学习小组之间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等形式把讨论的结果和最终的成果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综合各学习小组的结果,根据各小组的结论经过推导得出最后的解决方案。第五阶段,评价、反馈。各小组之间对方案进行评价,各小组成员之间评价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每个成员都得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根据最后学生最自己的评价,教师发现教学设计中出现的不足,以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综上所述,基于电子书包的问题式教学模式有两个核心步骤:一是,学生对电子书包数字化资源和资源检索系统的使用;通过对电子书包中信息的查找,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二是,教师指导整个基于电子书包的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是否有效。

四、基于电子书包的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计算操场跑道面积和内圈运动面积。

(二)教学对象:

小学5年级。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此次设计是在电子书包教学中实施。这一学习单元将数学、生物、语文、信息技术等学科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提高、搜索数字化资源,创设基础问题、相应的单元问题和模拟真实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3]

(四)教学过程

1.创设真实任务,引入基本问题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模拟真实的操场,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如果装饰我们的操场要花多少钱啊?”的基本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问题,通过资源检索系统查找教师分享的资料,确定自己的细化问题,并提交到网络平台中。

2.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细化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异质分组。细化问多种多样,例如:我们的操场有多大?用哪种材料装饰我们学校的操作?操场内圈要种多少面积的草坪?

3.探究、解决小组问题

小组内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任务分工,有组长、监督员等。各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且时刻汇报任务完成的进度。小组成员通过检索数字化资源来进行问题的解答,教师在这一阶段应时刻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必要时刻上传与学生问题有关的资料供学生参考。小组成员将问题解决之后,应该将自己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通过聊天室等适时聊天平台进行交流,最后得出本小组的建议。

4.展示结果、成果汇报

学生利用幻灯片制作或网页制作将小组成功展示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过程的情况,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不同组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对比,通过查找资料,得出美化操场的最终结论。

5.评价活动

学生根据老师上传的评价标准,通过自评、他评对自己的作品和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学习情境;课程评价

作者简介:王彬(1985-),男,湖南湘乡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助理实验师。(湖南 长沙 4101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58-02

新时代下,新生代高职学生具有他们所特有的学习特点: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则学习效率低,对于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而把项目教学更好地融入课程当中,能使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

一、定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高职教学中,项目一般指的是以生产完成一件具体的、在实际当中有用途的产品为目的的学习任务,它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条件:学生能学习到一定的教学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可以在某一个学习情境中将理论与实际技能相结合;项目的设定要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具有直接关联;学生具有独立完成项目的机会,能在一定框架范围内自行组织和安排学习行为;项目实行中以及项目最终需具有能具体展示的成果;项目实施者能克服并处理实际困难和问题;项目应具有适当的难度,其中包含已学知识、技能的应用,还必须包含新知识、能力、技能的拓展;项目完成后需教师与学生共同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

二、课程特点

“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供用电、小型水电站及电子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先学习电路基础、高等数学等课程,具备学习本课程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本课程为培养电力系统自动化、供用电技术、电子技术从业人员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企业或是实习单位要求这些专业的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目标,故必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各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主要参数;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企业及实习单位还要求这些专业的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能力目标,所以在设计课程时必须把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具有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阅读和应用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测试常用电子电路功能,设计简单电路及制作的能力,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在“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既能很好地引导90后的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中的基础知识,更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相关岗位所需基本能力。

三、利用项目教学法设定学习情境及学习型工作任务

高职教育课程的本质属性上具备职业性,故利用项目教学法设定学习情境时需考虑行业、企业、岗位的职业需求以及学生的自身需求。根据各专业从业者的培养目标和从业岗位分析,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大致可分四个部分:以弱电部分的生产制造为基础,从业者必须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调试、维修、生产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管理等能力;以电力弱电部分开发为基础,从业者应掌握电子线路的分析、仿真、印制电路板设计等能力;以电力弱电设备销售为引导,从业者应掌握电力设备的销售、安装、现场调试、售后维护等能力;以电力电子设备的运行维护为引导,从业者应具备常用及专用弱电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根据培养目标与岗位的需求,必须打散并重组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的知识点,并构成不同的网络知识结构。而利用项目教学法使并构的知识网络包含在设定的学习情境中。笔者根据岗位需求以及课程知识点调整的网络知识结构,为这门课程设定了三个学习情境。情境设定如表1所示。

经过上述设定后,又对每个情境设定了学习型子情境即学习工作任务,以学习情境一:LED灯板的分析与制作为例,学习型工作任务如表2所示。

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设定了学习情境后,教学过程严格按照设定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利用子情境—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及技能。

四、课程评价

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学习情境及学习型工作任务的设定,而整个教学过程为了准确地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必须对本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以便对学生学习评价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和标准化,所以对以往的考核内容及考核形式进行了修改。整个课程评价以过程考核法进行考核,制定流程如下表3所示。

每个学习情境由个人评价(20%)、小组评价(20%)、指导老师评价(60%)三个部分组成。

指导老师评价,是指导老师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完成每个产品的功能、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及产品工艺等内容进行评价。

小组评价,是各小组集体讨论后对本班各小组就相互合作与交流、完成产品的功能与工艺等内容进行评价。

个人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和组内其他同学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每种考核形式应制定相应的评价单,如以指导老师评价单(见表4)为例。

五、实施后总结

第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项目教学法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会产生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多的工作量,过程中评价需制定好相应的考核标准及评价表。

第二,必须选择好合适的项目。要有目的去挑选项目,使它与岗位需求、课程知识点相结合。要保证项目的完整性,从设计、制板、安装到调试,使子任务中完成的各级产品最终能够安装成一个完整的产品。

第三,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对象是学生,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为重要,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有激励方法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励。

第四,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素质设定任务难度,并做好评价。每个高职学生的素质有所不同,如果任务难度选择不好,或考核评价做得不好,反而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致使整个项目教学法不能更好地实施。故设定每个学生任务难度并做好评价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在“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只要准备充分,应用得当,会在课程教学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