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04—065—05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他所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同时并存,又出现巨大反差的现象描绘得既经典又现实。这种现象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在不同区域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影响到国家的整体改革和科学发展。本文以我国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三大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情况和应对之策(台湾、香港、澳门不在此研究区域范围之内)。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指标

如何对二元经济结构进行具体的评定和测度,以量化指标的形式进行显性化的判断,很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评判和测度指标体系。从理论和现实层面来讲,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判断指标体系,需要从收入差异值、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衡量。

1.收入差异值。也就是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和工业部门的人均收入的差距。它表示农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比值与工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比值。从数学意义上的可能性来说,这个比值的范围是0~∞。把它划分为0~1和1~∞两个区间。但是在经济增长实际中,农业的收入弹性要低于工业,也就是说,工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对比值要大于农业部门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对比值,所以收入差异值只能在0—1的范围内。如果差异值接近于0,表明收入就极为不公平,第一产业的收入极为低下,二元经济的差异性就越大。

2.比较劳动生产率。即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能够基本上反映一个部门在某个时候的劳动生产率高低。通常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而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1。也正是因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同,导致两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般说来,在二元结构加剧阶段,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减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增,二者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在二元结构弱化阶段,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增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递减,二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就表明,农业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越大,经济的二元性就越显著。

3.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对比系数是建立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的,它表示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工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由于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一般小于1,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因此,二元对比系数一般为0~1之间,当二元对比系数为0,即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经济二元性就最大化。如果为1,表明农业和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同,二元经济就完全转变成一元经济,经济的二元性就消失。如果在一定时期,二元对比系数不断缩小,两个部门的结构的反差就越大,二元结构就越显著。

4.二元反差指数。也就是工业或非农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值。这个指数表明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之间的产出比的差异值。二元反差指数基本上介于0~1之间,当二元反差指数为0时,表明工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相同,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二元性消失。由此可见,与二元对比系数相反,二元反差指数越小,表明农业和工业的差距就越大,经济的二元性就会越明显。

二、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的主要因子比较

为详实地反映各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根据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指标和评价体系,着重从以下几个主要因子对三大区域的二元经济结构差异情况进行实证考察比较,进一步揭示各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内部差异和演变规律。

1.收入水平的差异情况。收入状况是能够最为直观地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一个基本指标,这个指标直接地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相联系,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居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应地较高;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其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就低;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收入水平也就高;反之,则低。城乡差别不大的地区,其收入水平的差别就小;反之则大。这一情况在我国各区域间表现十分明显。同时,我国整体基尼系数和各区域的基尼系数的日益增长,也反应了各地区收入的差距正在扩大、贫富不均的显现化。我国各区域之间收入的差异及其变动情况,随着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整体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这与三大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相一致,与三大区域内部的二元经济结构状况相一致。

2.二元反差指数的差异情况。各区域间的二元反差指数,可以综合地反映出该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选择三大区域的基本数据,经过计算得出如下结果(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三大区域的二元结构变化和全国二元结构变化的一致性。从1978~2010年,二元反差指数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经历了一个急速下降一有所回升一缓慢下降的过程,这表明了整体和各区域间变化的一致性,在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这种整体的相对稳定不排除各区域间的变化波动。三大区域二元反差指数的变异系数在不断变化中,它的急剧下降和快速下降主要集中在东部,而中西部地区大多为缓慢下降状态,这说明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不同步,其背后原因主要是由于东部比中西部有更快的发展。其次,东部地区的变化的快速性。就加权平均值而言,东部始终处于最下端,西部始终处于最上端,中部地区则处在东西部的中间,东、中、西部的二元反差指数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排列次序。但是,三大地区的二元反差指数加权平均值的相对位置却在发生变化。虽然三大地区均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然而东部下降得最为迅速,中西部下降相对较慢,结果是中部和西部的差距相对稳定,而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的差距却呈现出很大的反差,这说明二元反差指数的变异系数扩大主要是因为东部具有相对于中西部更快的下降速度,而中部和西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3.产业结构差异情况。三次产业的演变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其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如果一个地区的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越低,而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高,则该地区的农业部门越少,则其二元性最弱。与此相适应,三大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农业部门(第一产业)和工业部门(第二产业)的差异,进一步反映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异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演变,从总体上看和“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基本相一致,则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但是这种演变的程度从相对意义上来说,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还比较高,特别是西部地区要高出东部地区很多。这表明西部地区的传统农业部门还占很大比重,二元结构十分明显。

透过产业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洞察其内部的产业结构效益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发现,第一产业结构效益逐步下降,证明剩余劳动力来自于农业;第二产业结构效益不断上升,表明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但从三大区域间来看,东部第三产业有较高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但其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效益指数相对都比较高,甚至与东部地区相比,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较高;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但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低。以上情况表明,三大地区间各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的存在,反映了传统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在发展上的差距,突出了两大部门间的分化和极化,进一步表明了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内部非均衡性。

三、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

缩小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国家在整体上作出努力,还需要各区域从自身上下功夫,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二元经济结构的协调转化。

1.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是全局性、深远性和战略性的。我们看到,目前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曾经较长一段时期实行的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现在需要根据发展的现实来调整这种战略,从过去的农业支持工业和城市转向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这种新的战略调整,我国目前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和其它技术保障条件。

2.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有效改善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并以此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形成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农民分工分业,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重要地位,通过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把就业优先、社会保障优先、文化教育优先作为重点,在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乡差别的缩小、乡村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口素质等逐渐向城市接近,乃至融为一体。

3.加强贯彻落实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机制建设。党和国家对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先后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政策,这为我们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间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政策保障,现在关键在于真正地落实和执行。要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要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要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形式,帮扶欠发达地区。要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要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4.加快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实行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归。一是要取消城市户口背后各种复杂的附加利益,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这里有政策改革和社会改革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认真清理与户籍相连的各种附带功能,清理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取消城市户口背后的利益必须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联系起来,解决农民进入城镇后的基本保险。二是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从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人手。搞活使用权,明晰产权,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三是要实行平等的就业教育培训政策。对进入城镇的农民,在就业的岗位提供、就业前的培训教育以及工作所得的收入等方面,都应该一视同仁,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下”。

实行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改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片面为城市而设计的现实,改变农村社会保障空白的现状,使广大农民在享受社会基本保障方面能够有平等的“公民待遇”。要逐步建立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实现与城市社会保障的基本接轨,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格局。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阶段 工业社会 二元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006-02

经济发展理论独立地发展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二战以后的事情。其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体讲,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向现代一元经济过渡的学科。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划分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揭示各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特征,为落后经济国家和地区揭示发达经济发展历程中所显示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式,从而为经济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途径、方法。所以,要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首先要弄清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为此又必须了解主要的发展阶段理论及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

一、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

李斯特是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先驱者,他主张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经济现象。他在斯密的“狩猎社会”、“畜牧社会”、“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加上“农工业社会”和“农工商业社会”,形成五个发展阶段,认为各国经济一定会依次经过这五个阶段。

继李斯特之后的新旧经济学派与历史学派,提出了各种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方法,如希尔德・布兰德按照物质资料交换的不同方式,划分为“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三个阶段;施・穆勒根据国民经济统一的程度,划分为“村落经济”、“城市经济”、“地区经济”、“国民经济”、“世界经济”五个阶段;美国制度学派的凡勃仑则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手工业时代和机器时代。这些划分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各个时代社会经济的一些特征,但缺乏理论深度,容易陷入形式上的时期区分。

西方经济学者罗斯托还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具体划分为六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2)起飞准备阶段;(3)起飞阶段:(4)成熟阶段;(5)高额大众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罗斯托认为,这种六阶段的划分,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这种划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标准多元化而不统一,二是未抓住经济发展阶段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基本特征。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西方一些经济学者和未来学者重新开始注意对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先是贝尔在《后工业社会》一书中,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进人后工业社会阶段。此后,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阶段划分,认为西方国家已开始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奈比斯特在《大趋势》一书中也论述了西方国家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1977年美国商务部出版了波拉特的专著《信息经济》,专门对信息经济进行了研究。后来,甚至有人提出了“第四次浪潮”(甘哈曼:《第四次浪潮》),但其内容也是分析信息社会的。现在,信息社会、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这类提法已基本上被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采用。农业社会一工业社会一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代表着人类自进入农业社会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揭示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具有超越社会制度的普遍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提出根据主导部门与非主导部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低收入阶段(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温饱阶段(以轻纺工业为主导产业)、小康阶段(以公共交通及廉价住房为主导产业)、中等富裕阶段(以小汽车及较高级住房等为主导产业)和高富裕阶段(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等五个阶段。从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看,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德、英、法、日等国已达到第五阶段;中等工业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南美和东欧一些国家已达到或接近第四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是处于第三阶段,或是处于第一、二阶段。

二、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

从以上各种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中可以看出,划分经发展阶段的标准是不统一的,大致来说,农业社会一工业社会一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这种三阶段论是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问题是发达国家是如何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发展的;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又应该如何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及同时部分进入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看来划分不同发展阶段首先应该统一标准。归结起来,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主要是:

1.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不能直接反映国民经济的内在构成状况,但能集中地代表经济整体发展的水平。例如,世界银行把世界各国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便可以大体反映出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2.按产业结构划分。三次产业分类法基本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因为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一般来说,农业社会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工业社会以第二产业为主,如果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一半,就意味着开始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了。产业结构之所以能较好地反映经济发展的阶段,是因为它能表示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和主要内容,反映出人类活动的技术结构和技术水平,并直接决定着人口的城乡分布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等等。

3.按生产技术水平划分。生产技术一般可分为手工技术、半机械化、机械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这三种技术决定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大体来说,农业社会以手工技术为基础;工业社会则实现了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在机械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动化,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也就到来了。这种技术结构可以更具体地表现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并且反映出经济上的不同结构。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往往两种技术甚至三种技术并存,这就构成了技术上的二元或三元结构。

4.按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城乡人口分布划分。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既能大体反映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受着技术水平的制约。从这个角度说,它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在农业社会占多数,工业社会中则工业劳动力占多数,而在信息社会,不但工业劳动力人数相对地多于农业劳动力人数,而且第三产业人数多于工农业劳动力总数。

5.按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划分。前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反映出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标准有一定的联系。现在国内有人把中国的生活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1)贫穷即饥寒生活;(2)温饱生活;(3)小康生活;(4)丰裕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国民经济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特征。

当然,以上五条标准都只是反映经济发展的某一个侧面,因此必须将这几条标准按一定比重综合起来运用,才能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中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关于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前面的论述,如果按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中国现在的经济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的混合。但总体上讲,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国家,同时又出现了一些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的成分。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以致形成现实中国经济状况的许多特点。这需要具体分析。

1.2003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 087美元(按汇率计算),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看,按照世界银行的排名,中国已经进入中下收入国的行列。

2.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若按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划分,一次产业为15.6%,二次产业为51.7%,三次产业为32.7%。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来看,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的比重已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后期,而三次产业的比重则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前期。

3.从现在中国的生产技术来看,农业仍以手工劳动和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很低,但化肥使用量已较大,并有某些生物技术。工业则以机械化技术为主,同时尚有较多的半机械化技术以及手工劳动,此外还有少量自动化技术以及高新技术被采用。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衡量,农业总的来说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初期,工业则已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后期并开始向信息化或知识经济发展。

4.从现在中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0%,工业只占21.4%。从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考察,中国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初期,与此相适应,现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这符合工业化阶段初期的情况。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功效系数

县域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层次的重要部分,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力量,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现以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2014年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为例,来说明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情况。

一、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方法及涉及指标

1.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方法

《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中规定对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的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即先运用功效系数法,将所有考核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转化成无量纲差别的评分值,然后对每项考核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分别计算总量水平的静态指数和当年增长的动态指数。在运用功效系数法对各考核评价指标实施无量纲处理时,其“满意值”、“允许值”分别取全省县(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按照静态指数占40%、动态指数占60%的权数分布加权平均求得。

功效系数(D)=[(实际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40%+60%

2.县域经济发展涉及指标

涉及评价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支、金融机构存款,实际进出口总额,在岗职工人员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等。

二、太湖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1.基本情况

太湖县隶属于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县域面积2040平方公里,辖区内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有57.1万的总人口。

2.县域经济发展指标情况

2014年,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 925766万元,增幅9.1%,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226525万元,增长5%;二产实现增加值428801万元,增长11.6%;三产实现增加值270440万元,增长8%。

工业总产值1767350万元,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964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含房地产)896811万元,增长20.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457万元,增长13.1%。

外贸进出口总额5586万美元,增长46.4%,其中:出口3943万美元,增长38.3%;进口1642万美元,增长70.8%。

财政收入完成62196万元,增长19.4%;财政支出250351万元,增长13.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1140380万元,增长15.5%。

2014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6354万元,增长1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6元,增长12.2%。

3.各种经济发展指标的功效系数

2014年,在安庆市八县市内比较,分别算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功效系数0.65;工业增加值功效系数0.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功效系数0.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功效系数0.7;财政收入功效系数0.61;外贸进出口总额功效系数0.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功效系数0.6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功效系数0.64。

此依类推,算出涉及到经济发展指标的功效系数,再乘权数,相加后即可算出县域综合考核指标,因各个省市按各自的省(市)情,制定的权数各不相同,在此不进行具体的说明。

三、太湖县县域经济发展考核的存在的问题

一是总体经济发展增速放缓。2014年,全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点。太湖县的经济增速与全国和全省、全市一样出现同频共振,开始换档减速。

二是受自身产业结构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步伐不快。如2010年太湖县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为26.8:42.8:30.4,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为24.9:45.9:29.1,而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4.5:46.3:29.2,依然处于较低层次。虽然近几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不足,第三产业发展要加快,而且三产行业结构有待调整。

三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点不足。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看,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融资难、招工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下降等问题,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出现下行,压力增长。从企业运行影响力来看,缺少财政贡献率大、产业牵动性强、辐射广、对经济有突出支撑作用的大企业。

四、加快太湖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要求县域经济发展不以GDP论英雄,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内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要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县、富县,一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民生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为立足点,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物质利益。二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着力减少审批层次和行政干预,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三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人口集中、经济集聚、资源集约,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四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建立自主发展创新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五要积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利用太湖县的旅游资源,努力做到“活力太湖,美好太湖”,加快太湖县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1]安徽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实施细则(试行)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因子分析 经济情况 综合评价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00-03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有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及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黑龙江省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在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中选取关键几项来分析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情况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因子分析方法简介

因子分析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特点是降低维数、简化数据。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将相关的变量归为一组,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分组后对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每一分量都可以用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来描述。而原始众多个变量最终可以用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公共因子来反映。

二、对黑龙江省地级市经济情况的因子分析

1.黑龙江省基本情况。笔者的故乡黑龙江省林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石油、木材、机械等为主体,其中原油、木材、汽油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但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及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黑龙江省各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这将影响黑龙江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本文便选取了10项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用多元统计学中常用的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各地级市作相关研究,评估出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2.样本的选取。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及国家统计局和黑龙江省统计年鉴。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市辖区为样本,以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例,选取能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10项统计指标,建立起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

3.评价体系的建立。本文中选取的10项评价指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X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X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X3)、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万元)(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X5)、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万元)(X6)、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万元)(X7)、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X8)、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万元)(X9)、职工平均工资(元)(X10)。

4.具体计算过程。

(1)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为消除量纲影响,首先须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指标的均值为0,方差为1。变换公式为Z=x-u/σ。

(2)确定待分析的原有若干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对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的判断主要是应用SPSS软件对所要分析的数据进行KMO检验(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球度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通过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可判断出观测数据是否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1给出了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MO值为0.703,根据统计学家Kaise给出的标准,KMO值大于0.7,适合因子分析; 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01.692,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原始数据适合因子分析。

(3)判断因子提取效果。即通过指标的共同度来判断所提取的因子是否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表2给出了10个原始变量的共同度。从表2可以看到,除职工平均工资外,几乎所有的变量共同度都在90%以上,可见提取的因子能很好的描述原有指标,因子提取效果较理想。

(4)计算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

方差贡献率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程度的指标,方差贡献率越大,表明该公共因子相对越重要,或者说,方差越大,表明公共因子对变量的贡献越大。

在表3中,第一列(Component)为各因子编号。

第二列Initial Eigenvalues为相关系数矩阵的初始特征值情况,其中“Total”为各因子对应的特征值,% of Variance为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Cumulative %为累计方差贡献率。第1个因子的特征值为8.035,解释原有10个变量总方差的80.349%,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349%。可以看到,在本文中有2个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故应提取2个公共因子。

第三列(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s)为相关系数矩阵提取公共因子后的特征值情况。可以看到,前2个公共因子共解释了原有10项指标的80.349%的信息,进一步验证了提取2个公共因子是比较合适的,因子分析效果也较理想。

第四列(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是我们所提取的两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情况,旋转后,2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并没有改变,但方差贡献率却发生了改变,这使得公共因子更易于解释和命名。

(5)输出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公共因子进行命名,见表4。

表4列出了各因子在不同原始变量上的荷载值。从表4可以看出,2个因子在原变量上的载荷值都相差较大,无需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即可对公共因子进行命名。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F1在X1、X3、X4、X5、X6、X7、X8、X9八个变量上有较大的载荷,说明它主要解释了这八个变量,可以命名为“规模因子”。这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到约80.349%,对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评估起到主要作用。

第二个公共因子F2在X2、X10上有较大的载荷,说明它主要解释了这2个变量,可以命名为“人均因子”,这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达到约15.638%,对各个城市经济发展评估起到次要作用。

(6)计算因子得分。

表5给出了公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表中的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出个各个样本的因子得分F1及F2(其中F1为规模因子,F2为人均因子),然后用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综合评价的权重,得到各城市的总因子得分:即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F=0.80349*F1+0.15.638*F2,结果见表5。由F1、F2及综合得分值的大小来评价黑龙江省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按F1得分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市在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8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按F2得分所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市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2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按综合得分得到的评估结果说明了各市在我们所选取的10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

三、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从表6可以看出,根据综合得分对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进行排名如下:

第一层次:哈尔滨、大庆。

第二层次: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佳木斯、鸡西、七台河、绥化、双鸭山、黑河。

依据综合排名可以把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两个层次:哈尔滨、大庆的综合得分大于零,属于第一个层次;其余城市: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佳木斯、黑河、七台河、双鸭山、鹤岗、伊春的得分小于零,属于第二个层次。这样的划分基本符合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这也和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吻合。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梯度。以哈尔滨为代表的第一个层次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以牡丹江为代表的第二个层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针对上述实证结果,今后一段时期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可以采取“12个地级市的发展按二个层面同时推进”。具体来讲第一个层次要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增强对第二层次的辐射和拉动作用;第二个层次要继续加快发展,和第一个层次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同时,省政府要在政策上加大省域内各城市的合作力度,把哈尔滨、大庆地区资金、技术等优势与第二层次城市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例如,可以利用伊春地区劳动力低廉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总之,在继续保持哈尔滨、大庆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其他地区的发展,最终推动全省各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结论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这样的划分是比较符合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黑龙江省各地级城市由于发展条件不一、地区差距等多种原因导致各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虽然区域差异的存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有其合理性一面,但差距过大势必将制约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为了缓解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各市应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同时应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制定发展策略。

[本文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82014)]

参考文献:

1.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2.李莉,汤银英.因子分析法在乌鲁木齐城市物流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4)

3.王吉利,和书元.统计学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任福匀.因子分析法在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投资价值评价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5

5.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尹子民,罗丽兮.因子分析在企业增长方式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0

7.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1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6

8.谭荣波,梅晓仁.SPSS统计分析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9.如孙伟,王其元.黑龙江省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2)

10.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5篇

××市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已经三年多了,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还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如何全面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最近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现将情况整理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一、“十五”经济发展目标及前三年实施情况 2000 年 11 月 29 日,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到 2005 年的奋斗目标:全市生产总值 183 亿元,年均增长 10% 左右,人均生产总值 1.2 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27 : 31 : 4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180 亿元左右;财政收入 16 亿元,年均增长 10% 左右;外贸进出口累计 11.59 亿美元,年均增长 13%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5.07 亿美元,年均增长 1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8780 元和 3500 元。 三年多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有利机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和现代农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北海经济呈现出多年来没有过快速增长势头,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001 、 2002 和 2003 年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为 124.72 亿元、 138 亿元和 149.6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9.6% 、 12% 和 12.1% 。三次产业比重由 2000 年的 31.85:27.96:40.19 调整为 2003 年的 27.9 : 29.8 : 42.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二)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市农村经济按照“四增四减”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北海自然资源优势,通过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种植、畜牧养殖、水产、林业等产业及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水稻、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种子种苗等特色产业,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2001 、 2002 和 2003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分别为 68.59 亿元、 73.18 亿元和 75.44 亿元,同比增长 5.42% 、 4.5% 、 2.54% 。 (三)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由于整合工业园区和建立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逐步形成银河科技、北生药业、恒基伟业、国发海洋生物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有效带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2001 、 2002 和 2003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为 47.65 亿元, 51.4 亿元, 56.81 亿元,同比增长 19.95% 、 16.25% 、 25.12%79 亿元,同比增长 9.41% , 16.59% 、 9.45% ;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 113.21 亿元, 104.3 亿元, 104.27 亿元,同比增长 6.53% 、 11.95% 、 26.66% 。 (八)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2001 、 2002 和 2003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7013 元, 7692 元, 8015 元,同比增长 13.72% , 9.68% 和 4.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2265 元, 2454 元, 2587 元,同比增长 4.86% 、 8.34% 、 5.4% 。劳动保障工作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二、完成“十五”后两年目标任务及对策建议 通过回顾“十五”计划前三年实施情况,按照目前发展态势预测,大部分经济指标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到 2005 年全市生产总值 183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1.2 万元,财政收入 16 亿元,只要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 11% 以上就能够达到预定目标,三次产业结构将会按照 27 : 31 : 42 计划比例顺利调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8780 元也是能够实现的;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180 亿元,前 3 年合计只完成 89 亿元,后两年必须再完成 91 亿元。目前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的主要是:到 2005 年外贸进出口累计 11.59 亿美元,前 3 年只完成 3.19 亿美元,占计划 27.5%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5.07 亿美元,前 3 年只完成 0.71 亿美元,占计划 14% ;农民人均纯收入 3500 元, 2003 年达到 2587 元,前 3 年年均只增收 142 元,后两年每年需增收 457 元。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6篇

一、认真听取了××镇人民政府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经济实现良性增长。20**年全镇实现gdp34650万元,同比增长31%;人均gdp8360元,同比增长26.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8600万元,同比增长164.8%;财政税收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52万元,同比增长30%;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同比增加500元。

(二)三农基础夯实。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的相关文件精神,尤其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粮食直补资金等各项涉农资金一卡制发放确保了农民利益。二是实现了粮食稳定增收。三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了××、万年庙、花朝门、凉风垭等新村建设步伐。四是加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全年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特色产品基地3个,面积4000亩,生猪养殖大户30户,出栏商品猪20000头。发展专业养猪小区1个。五是注重劳务开发。阳光工程培训2期120人次;农村经果林、蔬菜、粮食作物等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向外输出富余劳动力15000多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2500万元。

(三)工业发展有所加强。全镇新引进项目2个,引进外资1000万元,新上项目和技改投入34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680万元。

(四)城镇建设展现新姿。20**年,新建街道17条,场镇道路“黑化”、人行道“彩化”、道路边“绿化”,“三化”建设成效显著。

(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欣欣向荣。20**年全镇无一例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无一例群体性闹事事件和重特大刑事案件;防灾、救灾、减灾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5.12”地震后重建,全镇新建房屋95户(一般群众户40户,低保户含敬老院55户),已有50户竣工,维修加固21户,过度性安置67户,困难群众193人得到了生活救助;计划生育率达84.16%;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等福利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视察了××村市级新农村建设

该村9个村民小组,681户,2480人,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是硬化村级道路1.1公里,硬化便民路2887米,渠道清淤、维修500米;整治山坪塘3口;新建户用沼气30口;购置耕耘机20台,灌溉机具10台。水土保障持工程全面完工,经济林桃、菩提树等已定植完毕,长势良好。市级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最佳成果。

三、视察了通村公路建设

全镇通村公路在去年修建23.65公里的基础上,今年已修建了16.5公里,由于狠抓了通村路硬化,改善了镇内交通状况,融洽了干群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视察了场镇综合整治情况

××镇党委、政府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对场镇“五大秩序”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整治“脏、乱、差”现象,运用了100人分段负责整治,收缴不按规定摆放的商品、广告牌等500余件,车辆10辆,投入200余万元维修了下水道,特别是盘活了小型综合农贸市场,做到座商归店、行商归区,严禁撑杆搭棚、占道经营,使“乱搭、乱建、乱摆、乱停、乱挂、乱倒”等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市场市容面貌焕然一新。

五、视察了××火车站开发区建设情况

××火车站开发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按照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总投资3.2亿元,已投资1.3亿元,垫付征地款500万元,已建商品房面积达6万平方米,建公益设施3500余米,已置花坛、路灯、已种风景树、花草、竹木等品种优良,绿茵入趣,引人入胜。

六、视察评议

这次视察在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陈明军、副主席谭奇彩的带领之下,12名县人大代表认真视察了上述单位,与会代表通过“走、看、听、评”,代表们对××镇人民政府镇长吴昌波所作的《××镇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情况汇报》翔实,于怀明对通村公路、谢续俊对××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甄洪江对场镇综合整治、邓力对康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火车站开发建设的情况表示满意。

七、存在的问题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和珠江源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和“一带、四区、三个中心”的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财源建设项目(企业)为扶持对象,建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创新扶持办法,完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财政引导、市场运作、业主投资、社会参与”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二、扶持对象

(一)烟草、能源、化工、矿冶、机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六大支柱产业及其配套项目;

(二)工业园区和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基地建设项目;

(三)体现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项目;

(四)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技改项目;

(五)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三、扶持方式

(一)项目贴息:对确定的市级重点发展项目,进行贷款贴息,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对省级确定的贷款贴息项目,市级不再进行贴息扶持。

(二)投资参股:对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的项目,由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采取适当方式参股投资。参股项目建成投产三年内不参与分红、分利,三年后按照股权平等的原则由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代表政府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

(三)融资担保:在整合壮大现有融资担保机构实力的同时,对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建设条件成熟、银行贷款落实的市级项目,由市融资担保公司按规定程序给予贷款担保。

(四)以奖代补:对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基地建设项目、“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以奖代补。

(五)项目补助:对被“*”发展规划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进入项目库尚未启动建设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补助,主要用于项目研究、前期论证、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和信息整理等。

四、资金筹措

(一)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各县(市)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经费补助、基地建设补助、贷款贴息等。

(二)整合财源建设和县域经济相关工作考核奖励资金,每年筹措安排2000万元。

(三)每年从收回的市级财政周转金和扶持项目新增土地出让金返还中安排1000万元。

(四)每年整合中央、省、市对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资金1000万元。

五、项目管理

(一)项目申报。各县(市)区申报的项目必须完成立项、评估、备案等前期工作,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才能申报填写县域经济发展扶持项目申报表,并附相关材料。

(二)建立项目库。对各县(市)区实时申报的项目通过筛选论证排序建立扶持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对排序在项目库后五名的项目予以淘汰。

(三)确定扶持项目。每年对排序在扶持项目库前10名的项目,确定具体的扶持方式和配套扶持办法,作为下一年度的扶持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四)项目跟踪管理。确定的扶持项目,实施单位要定期向市、县两级财政部门报告项目建设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和扶持资金使用情况。

(五)项目绩效考核。扶持项目建设投产后或扶持期结束后,由财政投资评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扶持发展项目进行绩效考核评价。

六、奖励措施

(一)建立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激励考核机制。对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初收入预算目标的县(市)区给予基本奖励20万元;对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的县(市)区给予收入超收奖,奖给收入超收部份的5%;对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和增收额度较大的县(市)区,给予一次性收入特别贡献奖。奖励资金除用于个人奖励外,主要用于建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项目建设。(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若遇重大政策调整变动而对财政收支带来的影响,在考核时予以剔出。)

(二)建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奖惩激励机制。根据《*市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曲发〔*〕7号)的要求,以*年为基数,对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序位次进行考核奖励,三项指标五年期满位次同时前移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有两个指标位次下降或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一个指标位次下降的惩30万元。对新进入全省经济“十强县”或被评定为“发展潜力、发展活力先进县”的县(市)区,一次性加奖100万元。对新进入全省“50强企业”或全市“10强”企业的,一次性奖励企业经营管理领导班子50万元。

七、组织实施

在市财政局成立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机构,负责项目的申报、扶持项目的确定、资金的筹集、项目的管理和考核奖励等具体工作,有关工作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实时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人均GDP 马尔可夫链 概率转移矩阵

马尔可夫链

马尔可夫研究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界有一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与事物的近期状态(所谓一个“状态”是指事物在某一时刻上所处的某种状况)有关,与事物的近期状态无关,这一特性称为“无后效性”。即事物的第n次试验结果仅取决于第n-1次试验的结果,第n-1次的结果仅取决于第n-2次试验的结果,依次类推。用来描述具有无后效性的随机序列称为马氏过程,其中最简单的就是马尔可夫链。

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就是:设{ξn;n=1,2…}是一个随机序列,状态空间I为有限集合或无穷可列集合。m,n都是正整数,且i,j,ik(k=0,1,2…,n-1)∈I,i表示现在时刻状态,j表示未来时刻状态,ik表示现在时刻以前的各时刻状态。

若:p{ξn+m=j|ξn=i,ξn-1=in-1,…ξ0=i0}

=p{ξn+m=j|ξn=i}

则称{ξn ;n=1,2…}是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链表示事物的状态,像一根链条一样,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环环相连。

马尔可夫链的一步转移概率是指由状态i出发,通过一步转移到达状态j的概率,记为:pij(1)=pij=p{ξn+m=j|ξn=i}

若事物由状态i出发经过一步转移到达状态j的次数为nij,则:

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如下:

极限表示过程到达平稳状态,表示极限概率,该极限与起始分布无关,因此在过程经过长时间的转移以后,各状态的概率就会趋于稳定。称π0,π1,…,πj,…为平稳分布(极限分布),且π=(π0,π1,…,πj,…)。P的极限矩阵π满足下列关系:

第一,πi pij=πi,πi>0,即πp=π。

第二,πi=1,这里I为状态空间。

中原经济区各地市人均GDP数据的马氏性检验

我们先对2005年到2009年中原经济区29个地市的人均GDP数据是否具有无后效性进行检验,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3.1对上述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将中原经济区各地市人均GDP数据分别与滞后一期、二期及三期的人均GDP数值进行回归。我们分别用Y、Yt1、Yt2、Yt3表示即期、滞后一期、滞后两期、滞后三期的人均GDP,进行回归,得方程如下:

对上面3个方程进行比较分析,可发现,方程2中的YT2(T检验值为0.036)和方程3中的YT2、YT3(T检验值分别为0.040与-0.025)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方程不显著,说明中原经济区人均GDP的变化与滞后两期及其以前的状态无关。另外,方程1的R2=0.996,说明人均GDP即期值与前一期人均GDP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可见中原经济区的人均GDP数据具有无后效性,因此可以用马尔可夫链进行预测。

中原经济区人均GDP状态的实证分析

(一)状态的划分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以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DP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及地区发展程度的统一标准。同样人均GDP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目前我国确定小康社会内涵的核心指标之一就是人均GDP。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也是按照人均GDP,将121个国家或地区划分为贫困、温饱、小康、富裕和发达五种状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如下标准,我们将中原经济区人均GDP划分为以下五种状态:人均GDP在300美元以下的称为贫困状态,记为N1;人均GDP在300美元至800美元的称为温饱状态,记为N2;人均GDP在800美元至1500美元的称为小康状态,记为N3;人均GDP在1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称为富裕状态,记为N4;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的称为发达状态,记为N5。

经过检验,发现中原经济区人均GDP具备无后效性,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马尔可夫链,它的状态空间是{N1、N2、N3、N4、N5}。接下来,我们就根据2005年至2009年中原经济区的人均GDP(见表1,由于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比较大,为了研究方便,此处按照美元:人民币―2005年、2006年1:8;2007年1:7.5;2008年、2009年1:7的汇率来换算)的情况来建立马尔可夫预测模型。

(二)状态转移概率的计算

根据表1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0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中各地市人均GDP都在贫困线以上,因此我们重新将中原经济区各地市的人均GDP划分为四种状态:人均GDP在300美元至800美元的称为温饱状态,记为M1;人均GDP在800美元至1500美元的称为小康状态,记为M2;人均GDP在1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称为富裕状态,记为M3;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的称为发达状态,记为M4。

根据表2,我们得到了2005-2006年的转移状态,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2005-2006年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同理我们可以得到2006-2007年、2007-2008年的转移概率矩阵:

由于从2008年开始中原经济区各地市均达到了小康状态,因此没有温饱地区,这就造成了2008年至2009年的状态转移矩阵第一行元素全为0,而转移概率矩阵有一个特性,就是每一行的数字之和均为1,所以必须对该转移概率矩阵进行修正,修正后得转移概率矩阵为:

将上面的四个转移概率矩阵再求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计算中的随机误差),就得到一步转移概率矩阵:

若一步转移概率矩阵p进行n步转移,并求n趋于无穷大的极限,则π=(0,0,0,1)一定是它的最终分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战争、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一定时间之后,中原经济区29个地市的经济都会达到发达地区的状态。因此可以说,我们求出的最终分布与实际情况是近似吻合的。所以,马尔可夫链可以用来预测几年后中原经济区人均GDP的状况。

未来中原经济区各地市的人均GDP状态的预测

将2009年中原经济区人均GDP的状态数作为初始状态,即α0=(0,3,12,14)。中原经济区的人均GDP两年后状态预测为:

由计算可知,若按目前转移概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来变化,那么两年后,中原经济区各地市都将超越温饱状态,达到小康及以上状态,将有1.025个小康地区,8.856个富裕地区和19.119发达地区。

中原经济区五年后的人均GDP状态预测为:

这个结果表明,若按目前转移概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来变化,五年后,中原经济区各地市都已达到小康及以上状态。与两年后相比,小康和富裕地区进一步减少,发达地区大幅增加。到时候,中原经济区只有0.205个地区为小康地区,4.678个地区为富裕地区,发达地区的个数则达到24.117个。

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根据人均GDP的情况来看,中原经济区29个地市在2008年已全部进入小康状态,从2009年开始再发展二到五年,中原经济区中小康地区和富裕地区的个数也将逐渐减少,而发达地区的个数将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一定时间之后,中原经济区各地市的经济都会达到发达地区的状态。这一点恰好符合马尔可夫链的最终分布,所以用马尔可夫法进行预测是可行的。

本文是在没有战争、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这一假设前提下进行讨论的,但是,如果在将来几年内不幸出现了这些异常情况,就可能会使经济发展变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样就会使中原经济区各地市从小康状态向富裕状态和发达状态的发展时间延长。

参考文献:

1.孙文生,扬华.经济预测方法[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张雅清,罗洪林.马尔可夫链在中国各地区人均GDP预测中的应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9篇

下面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一所典型的盟(市)高职院校,纵向梳理了该学院2004~2013年招生专业数量及各专业生源数,对于当地2004~2013年分产业经济数据的适应性分析研究,力求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研究结论,为这类院校以后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方向提供思路。 

一、2004~2013十年间,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与学院三次产业各专业数量及招生人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学院专业设置能充分立足于当地经济状况,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专业数量逐年增加并根据当地产业结构情况及生源规模适时调整,表现出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十年间,A地第一产业经济总量缓慢上升,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第三产业稳步前进。(如图1) 

图1   A地2004~2013年三次产业发展情况趋势图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 (单位:亿元) 

A学院分三次产业专业数量与各专业生源规模为:第一产业稳定中小有波动,第二产业直线上升后保持稳定,第三产业逐年增加。(如图2) 

图2   A学院2004~2013年分三次产业招生情况趋势图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该学院招生部门)     ( 单位:人) 

二、学院第三产业招生专业与生源数量偏高,集中于医药卫生、教育、财经等传统优势专业领域 

学院现开设高职专业33个,涵盖教育、文化、能源、化工、机电、医药卫生、财经、电子信息、生态、畜牧等多个领域。十年间该学院专业设置及招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招生专业数从2004年的12个增加到2013年的33个,专业涉及13个大类22个小类。其中:涉及一产专业3个,涉及二产专业共8个,涉及三产专业22个,开设专业分三次产业比为9.3︰25︰65.7,十年来共招生15354人,分三次产业生源比为9︰28.3︰62.7。(如图3) 

图3   A学院2004~2013年分三次产业招生情况柱状图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该学院招生部门)     ( 单位:人) 

该地区十年间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127.6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902.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发展迅猛,2004年,A地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52.24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93%,到2013年,A地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600.1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6.5%。十年来A地国民生产总值为4691.05亿元,其中一产总值542.47亿元,二产总值3001.55亿元,三产总值1147.03亿元。三次产业总值比为11.6︰64︰24.4。(如图4) 

图4   A地2004~2013年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柱状图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                    (单位:亿元) 

从图3和图4对比可以看出:2004~2013年间,A地国民生产总值逐步上升,A学院招生专业数量及招生规模也逐年上升。A地分三次产业经济总量排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而A学院十年间分三次产业专业数与生源规模排序都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之所以出现第三产业专业生源规模排序升至第二产业前面的情况,一是因为第三产业是三次产业中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二是和学院毕业生的多元就业渠道相关。从A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一、二产业专业毕业生基本实现当地就业,而第三产业专业毕业生除了在当地就业外,还会有一部分去外地就业,剔除不同产业对就业不同的带动作用和就业结构的不同等因素,仍然可以看出A学院专业数量与生源规模过于集中在第三产业。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0篇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我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为区委区政府谋划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1.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研究起草《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区政府审议通过,经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实施;研究起草《关于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撰写《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后三季度经济形势预测》、《201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第四季度工作建议》、《关于201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汇报》、《近五年(2008—2012年)产业发展现状及2013年产业发展重点》,为区政府做好决策提供了经济社会运行方面的参考材料。2.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编制并实施《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织申报百个统筹城乡示范项目;牵头撰写《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调研报告》;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

3.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区政府办已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并付诸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经两轮征求各镇(街)、部门意见和一次专家评审,历经六次修改,已基本形成送审稿,评估工作按预期时序进行中。

(二)服务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我委把服务项目作为发展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握机遇,讲究方法,主动跟进,在服务项目上取得新成效。

1.编制并申报2014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共申报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346145万元,2014年度计划投资126373万元。

2.编制并报送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社会投资部分),共提出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1943452万元,2014年计划投资380080万元。

3.编制并上报2013—2018年省级项目库入库项目计划表,涉及现代农业(1个)高新技术和新型工业(1个)现代服务业(1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5个)基础设施(5个)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2个)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2个)及其它类(3个)共3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41.78亿元。

4.今年截至目前,我委共批准项目立项(备案)41个,投资额共94.25亿元。计划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分别是:榕庄商业街、佳元·柳风水韵一期、滨江帝景四期、世界华侨华人交流中心、海航城二期、南国威尼斯城三期米兰园、“天街华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建及改造项目、湖度假区一期、庆豪·万景峯(一期)、荣达花园、荣丰·名苑、乾坤吉祥花园项目(一期)、水郡(一期)等项目。

5.为了建立“尚未硬化农村公路项目库”,按照市交通部门的要求,我委从今年6月初开始对全区未硬化农村公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面调查,初步统计全区有391条里程863.28公里农村公路未硬化,农村公路建设事关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委将积极做好计划上报,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逐年安排建设,以实现自然村公路全部硬板化。

6.村邮站建设是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委按照《村邮站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村邮站建设试点和项目选址、村邮站的简单装修与设施设备的安装、村邮员的选定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22个村邮站建设任务,争取明年再造51个村邮站,以实现“村村通站、户户通邮”的目标。

(三)车编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成立区小汽车定编办公室,对全区公务用车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调整党政机关及区直事业单位一般公务用车编制,出台《公务用车使用及管理暂行规定》,严格公务用车配备的审批,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监督管理。

(四)加强政治、业务学习

1.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组织讨论相结合、学习贯彻精神与扎实推进工作相结合等方式,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掀起学习党代会精神的热潮。通过学习,理清了下阶段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突出了工作重点,收到了良好效果。

2.业务学习。组织业务骨干参加省发改委组织的“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3.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体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根据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13年度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深刻对照检查,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做好整改落实。

(五)其他工作

1.根据上级安排和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关工作。

2.组织力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夏瑶拆迁任务,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做好海航空乘学院、儒传村、景观大道等征地工作。

3.支持联系点工作,围绕委镇政府中心任务,配合做好产业园征地等工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4.2013年,我委答复省政协委员提案2件(均为协办件)。答复市人大建议11件,主办2件,协办9件,答复市政协提案6件(均为协办件)。答复区人大建议32件,主办25件,协办7件。省、市、区三级的建议、提案主要涉及经济发展、农村道路等方面,特别是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重点提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物价工作的建议》,我单位从菜篮子工程方面提出稳定物价的协办意见,并参与了协商督办会。

二、2014年工作计划

(一)根据区“十二五”规划以及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通过调查研究,起草、完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并做好计划报告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及形成报告草案报2014年度人大例会批准实施工作。

(二)抓好申报项目计划编制及上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全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上报和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上报,加强与市发改委的沟通协调,争取我区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市投资计划的盘子。

(三)抓好项目跟踪服务。积极跟踪项目进展,加强与项目单位联系沟通,优化项目跟踪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协助区委区政府推动前期项目及早开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建成项目尽快达产,形成持续不断的区域经济增长新亮点。

(四)做好项目立项(备案)工作。

(五)做好城乡统筹工作,尤其是继续协调做好百个城乡统筹项目协调衔接工作。

(六)深入基层,跟踪年度计划报告实施情况,调研提出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七)切实做好我区农村公路现状调查及2014年计划上报工作和落实市下达给我区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八)做好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相关工作。

(九)继续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1篇

一、有色金属行业整体运行情况

湖南白银、钨、钼、铋、锑产量居全国第一,铅、锌、锡、黄金等产量居全国前列,辖内的郴州更享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银都”的美誉。为更好的把握有色金属行业运行动态,我们选取了省内33户有代表性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确立白银、黄金、铅、锌、锡、铜、钨、钼、铋、锑等十余种金属品种为监测对象。2011年全省有色金属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如下:

(一)工业产值增速放缓,有色行业总体平稳运行。湖南有色金属行业监测显示,12月末全省33户有色金属监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2.76亿元,同比增长17.82%,增幅同比下降40.14个百分点。全年各月工业总产值增幅在20%左右徘徊,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增幅大幅下降,同时有色金属行业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逐渐步入较平稳的发展时期。12月末监测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7.33亿元,同比增盈3.24亿元,同比增长22.98%,增幅同比回落60.96个百分点。

(二)市场需求减弱,企业销售收入增速减缓。监测显示,四季度有色金属市场需求指数和产品销售情况指数分别为18.2%和6.1%,同比分别下降39.4和42.4个百分点,环比均下降33.3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有所减弱。12月末监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7.6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上年同期下降34.29个百分点。12月末监测企业产品销售率(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为96.39%,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

(三)企业资金状况有所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加快。2011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四季度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并进行了预调微调。12月末监测企业贷款余额139.93亿元,同比增加35.08亿元,增长33.46%,增幅比6月末、9月末分别上升17.1和30.3个百分点。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分别增长131.76%和25.65%,企业流动比率为106.12%,同比上升1.86个百分点。企业资金状况有所好转。1-12月监测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32亿元,同比增长4.87%,增幅虽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但为年内最快增幅,其中在建工程同比增长26.96%,增幅同比上升12.22个百分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及设备投资指数持续快速增长,四季度指数分别同比上升6.1和15.2个百分点,表明有色金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向好。

(四)有色价格冲高回落,各品种价格出现分化。2011年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异常复杂,全年利空因素偏多,有色金属价格在上半年达到高位后震荡回落,其中一季度有色金属价格延续2010年末涨势,总体高位震荡,部分金属价格创下新高;二季度在利空影响下,白银价格暴跌,其他有色金属价格也相继高位回落;尤其是9月份价格大幅下挫;四季度价格总体小幅震荡调整。

全年各有色金属品种价格走势分化明显。一是常用有色金属价格同比下跌。监测数据显示,12月末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锡精矿的价格分别为1.36万元/吨、1.01万元/吨、4万元/吨、16万元/吨,同比分别下跌12.2%、20.31%、16.67%、5.88%。二是稀有金属价格同比小幅上涨。12月末精锑、钨精矿、铋价格分别为8.07万元/吨、13.45万元/吨、13万元/吨,同比分别增长7.6%、25.12%、7.38%,增幅和6月及9月末相比出现较大回落。三是贵金属价格冲高回落。12月末白银价格为6210元/千克,和上年同期基本持平,4月底白银价格曾一度达到10010元/千克的历史高点,同比增长146.5%。年末黄金价格348元/克,同比增长17.2%,增幅持续回落。

二、影响有色金属行业运行的因素分析

纵观2011年,国际经济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多方面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对有色金属行业产生影响,其中全球经济复苏状况、欧美债务危机等宏观因素是影响全年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及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一)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导致有色金属需求减弱。2011年全球经济呈现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有所增长,但增长放慢,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状况总体不乐观。从国内情况来看,全年在以抑制通胀为主要任务的宏观调控下,经济总体朝着预期目标发展,通胀压力有所减缓,但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全年GDP增长9.2%,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呈现持续回落趋势,11月份一度跌至49%,创下33个月来的新低,表明国内工业经济扩张步伐放慢。从国外情况来看,美国经济一直没有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在复苏与持续衰退之间起伏,GDP增长不尽人意,失业率高位运行,房地产市场复苏缓慢,PMI呈回落趋势;欧洲由于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经济增长基本处于停滞,导致自身对有色金属的直接需求减少,同时通过经济联动拖累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引发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削弱世界各地对有色金属的真实需求;其他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不断升温的通胀风险,为了抵御通胀,大部分新兴经济体不断加息或采取其他紧缩政策给经济降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强劲复苏。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制造业活跃程度放缓,对有色金属需求减弱,抑制了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动力。

(二)美元持续波动引领有色金属价格震荡。总体来看,2011年美元走势和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负相关性依然比较明显,两者的背离关系主要基于他们的资产替代效应。上半年美国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由于经济复苏受到影响,欧洲央行以及新兴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美元总体走弱,有色金属价格在美元的支撑下总体维持高位震荡,尤其是市场出于避险需要,购买以黄金为代表的贵金属,促使贵金属强势上涨,并创下历史新高。监测显示,上半年白银、黄金价格分别比年初上涨18.96%、6.71%。下半年美国QE3落空,欧债危机不断加剧,美联储9月21日宣布将实施“扭转操作”,即被市场人士称为“卖短债,买长债”的计划,以在一段时间内打压长期利率。在美联储宣布实施“扭转操作”后,因暂时不会扩大美元供应量,美元加速上涨,回升至长期上升趋势线上方,避险资金纷纷购入美元,强势美元的格局逐步确立,这对有色金属价格形成较为持续的压制影响。12月底美元指数为80.18,同比上涨1.52%,比6月末上涨7.71%,年末沪铜价格比6月末下降22%。

(三)国内宏观调控抑制有色金属行业发展。一是通货膨胀形势下货币政策总体趋紧。2011年我国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CPI一直在高位运行,7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6.5%,创2008年下半年以来新高。为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胀,我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年内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供应量大幅缩减。随着通胀压力有所减缓,四季度我国适时适度对货币政策进行了预调微调,12月初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年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幅为7.9%,同比回落13.3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3.6%,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的市场流动性以及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减弱,压制价格上涨。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导致有色金属消费放缓。2011年我国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回落,汽车、家用电器经过近两年的政策大幅刺激后,增长逐步走低,铁路基建领域投资热情也逐步消退,国内投资总体放缓,在经济结构调控下,铅锌铝铜等基本金属消费也有所放缓。三是有色金属行业调控持续。2011年我国加大对环保、产能过剩的调控力度,比如开展了铅酸蓄电池行业环保整治大风暴;了《关于下达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重点加大对铝、铜、铅、锌产能过剩的整治;加大了对有色金属企业的兼并重组。另外还加大了对稀土行业的整治。有色金属行业调控政策的出台对市场的产销产生影响,从而带动价格波动。

(四)地缘性突发事件加剧有色金属价格波动。一是上半年日本发生的强震及海啸导致大量的制造业工厂停产,其中汽车业遭受的损失严重,日本作为金属消费国,此次地震对铝、铜、锌等金属消费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基本金属价格普遍出现下跌。同时,由于担心日本地震以及核泄露事故对日本实体经济以及全球经济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市场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升高,从而对黄金、白银价格走势上涨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二是中东、北非政治局面出现混乱:突尼斯、埃及总统被迫下台,利比亚爆发大规模内战,也门、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等示威游行活动频发,伊朗局势进一步紧张,这些事件对全球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使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避险情绪也推高了国际金价。

三、2012年有色金属行业展望

2012年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依然复杂,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对市场流动性和有色金属供需造成较大影响。2012年以下因素值得重点关注:

(一)全球经济复苏风险上升。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情况将影响有色金属真实需求。2012年中国将延续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速在预调中放缓。从“三驾马车”的短周期来看,2012年除了面临中长期的挑战之外,还将面临海外不确定性冲击下出口下滑、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冲击下的投资下滑两大风险,同时面临CPI拐点出现后的政策拐点及经济拐点。欧洲经济受债务危机影响,衰退将难以避免,美国经济发展情况好于欧洲,但受失业率和房地产市场不利因素影响,美国经济复苏后劲不足。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5%,低于之前预测的3.6%,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也调低至8.4%,这表明全球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增加。

(二)解决欧债危机仍任重道远。欧债对有色金属市场的影响力一直贯穿着2011年全年,并且随着解决时间的推延,将继续影响到2012年,特别是2012年一季度,多个问题国家债务集中到期之时,将进一步考验欧洲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有色金属市场产生冲击。

(三)美元走势依然值得重点关注。从2011年下半年来看,美元阶段性强势确立。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减速,特别是中国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降温导致热钱流出,而新兴经济体货币轮换贬值,资本回流美国,压低美国国债收益率,并助长美元对其他非美货币升值,而美元升值对以美元计价的有色金属价格产生利空。

(四)货币政策环境有望向好。2012年初我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2012年货币政策预调、微调更注重灵活性,重点在优化结构,加大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美联储屡次重申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为应对危机也将继续调低利率。这些货币政策环境将带动有色金属的需求。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黑龙江;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

一、前言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省耕地11745.15万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9.72%,是我国人均耕地资源最富足的省份之一。2010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182.1万亩,粮食总产量突破千亿斤,达到5013万吨(1002.6亿斤),总量位居占全国第二(河南省粮食总产量5437.1万吨),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2%(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10月版,第54页;《201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相关调查资料)。为我国粮食实现“七连增”做出了重大贡献。与产粮大省紧密关联,黑龙江农村经济总收入中,农林牧渔业收入是主体,非农业收入比重过低。2010年,全省农村经济总收入2873.72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收入1587.3亿元,占55.2%,非农业收入的比重仅占44.8%,大大低于全国84.2%的平均水平。非农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深刻影响着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及成效。为了解粮食主产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探索其有效发展的途径,课题组在黑龙江省农委法规处的支持与配合下,于2011年6月上旬,对哈尔滨市阿城区及肇东市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本:阿城区、双丰街办及胜祥村、爱民村、椴树村;肇东市、昌五镇及一街村、二街村;海伦县前进镇双发村与六合村、共合镇共青团村、永和镇经建村,以及上述9村农户问卷23户,其中,有效问卷22户),获得了对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状况和经营方式的初步认识。

二、村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

阿城区和肇东市都位于哈尔滨都市经济圈内。阿城区位于哈尔滨市东南23公里,面积2445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2010年,全区耕地面积119.4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08万亩(其中,水稻21万亩、玉米75.7万亩、大豆9.3万亩)。粮食总产量11.49亿斤。肇东市是国家商品粮和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它南距哈尔滨53公里,地处松嫩平原腹地,面积3905平方公里,总人口93万,其中,农村人口63万,耕地面积378.5万亩,2010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8.69万亩,总产量53.8亿斤,位居黑龙江省县级首位,全国县级第三位。

样本县域经济中农业比重都比较重。2010年,阿城区地区生产总值190.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2亿元,占13.3%;农村经济总收入90.3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收入21.9亿元,占24.3%,非农产业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到75.8%,但是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肇东市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87位,该市地区生产总值305.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占20.4%;综上所述,样本县域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这是研究样本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及状况的重要条件或经济背景。

如果,将村域经济主体分为农户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和村域新经济体(专业合作社等),调查发现:农户经济水平及农民人均纯收都不低,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贫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尚处在发育过程中。

(一)家庭经营第一产业和外出务工是农户经济的两大主要经营方式

在“双层经营体制”下,农户经济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层面。农户经营状况及其方式可以通过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结构指标而获得。近年来,样本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阿城区从2006年的4768元增长2010年的8588元;肇东市由2006年的4101元,增长到2010年的7898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全国(5919元)和全省(6210.7元)的平均水平。

深入到调查村的农户问卷得到:样本地区户均人口3.18人,户均劳动力2.27人,劳动力平均赡养人口1.4人;户均承包耕地面积26.14亩(人均8.21亩),加上“四荒地”及土地流转因素带来的土地变动,户均实际经营土地面积34.77亩(人均10.93亩),在22户农家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最多的一家为74亩(人口4人),最少的一户是8亩(人口2人)。这一组数据进一步证明,黑龙江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面积相对富足和成规模,一般情况下,通过土地经营即可基本保证家庭生活温饱需求。

农户家庭生产性资产已有一定的基础,问卷户平均每户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2.78万元,其中,生产性用房1.38万元,农业机械0.69万元,役畜0.57万元,其他0.14万元。从农户家庭经营方式看,家庭经营和外出务工是主要经营方式,家庭经营中又以经营第一产业占据对优势(见表1)。样本地区农户经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或小富即安的态势比较明显。

(二)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贫穷,补贴、发包及“一事一议”筹资是主要来源

我们选择村域经济在当地县域经济中中等偏上水平的两个乡镇(街办)做深入调查,获知如下(见表2)。

2010年,阿城区双丰街道和肇东市昌五镇共21个行政村中,当年无经营收益的村11个,占总村数52.4%。根据当前农村村域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低于5万元的仍然属于贫困村,两镇(街道)当年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共4个村,占19.0%。当年经营无收益和收益低于5万元的合计达到71.4%,而50万元以上较高收益的村只占4.8%。样本乡镇(街办)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的这种状况,基本反映了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域内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面貌。据了解,2010年,黑龙江全省黑龙江省共有9033个行政村,当年无收益的村4496个,占49.8%,收益低于5万元的2207个,占24.4%,两项合计74.2%。

用阿城区、肇东市和海伦县村级问卷数据,可以获得更加详尽的关于村域经济基本情况以及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的状况。

表3显示:样本地区平均每村有10.2个村民小组、6.1个自然村,701.3户、3154.8人,外来农户47.1户、人口174.1人,表明黑龙江省村域规模普遍较大,外来人口占到一定的比例。从村域劳动力就业情况看,村均劳动力1513.2人,其中常年外出665.6人,占44%,从事家庭经营的占56%。从业结构同样反映出农户经济的两大经营方式。从土地资源占有情况看,村均耕地资源15297万亩,其中,承包到农户的14452.8亩,占94.5%;村均机动地607.2亩;村均林地和山地面积547.6亩,其中集体统一经营31.1亩,占5.7%;村均四荒地资源55.6亩,可养殖水面12亩。从村集体经营收入看,村均18.7万元,其中统一经营收入0.5万元、占2.7%,发包及农户上交收入6万元、占32.1%,房地产租赁收入1.1万元、占0.6%,上级补贴收入7.8万元、占41.7%,单位扶持和社会捐赠0.06万元、占0.3%,一事一议筹资3.2万元、占17.1%,表明粮食主产区村级集体收入主要依靠三大来源,一是上级补贴,二是土地发包及农户上交,三是“一事一议”筹资。

(三)村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尚在发育中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全省约四分之一的农户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中。目前,黑龙江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3万个,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合作社近7500个,养殖业的合作社近4000个。在调研的9个样本村中,只有二街村的合作社有一定的发展,共有玉米种植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养牛合作社和蛋鸡合作社四个合作社,分别有100户、30户、30户、70户入社。

三、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

样本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表3已经清楚地反映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单一,主要以土地发包经营为主,而集体直接经营较少,房地产租赁以及投资收益等经营方式,只在极少数村有。

(一)集体资源发包经营

集体资源主要是“机动地”、“四荒地”、砖瓦窑厂、可养殖水面等资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拥有这些资源的所有权、处分权和收益权,而其经营权则通过公开竞标的形式承包给农户或企业,发包价格随着市场价格变化有所调整,承包期限一般为3-5年,个别情况下也有承包20年的。收费方式一般采取中标农户或企业在中标第一年一次清,也有按承包年限平均逐年交纳的。正因为如此,样本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拥有或多或少的“机动地”或“四荒地”等资源,但却只有不到50%的村当年(2010年)有发包及农户上交收入。案例如下:

胜祥村有“机动地”350亩,承包期限3年,承包费3年5万元,一次清;另外该村还有一个砖瓦窑厂,承包期限20年,一次性付款70万元,这些收入前些年已经用于村级公路建设,因此,2010年没有发包及上交收入。

爱民村有400亩“机动地”,承包期限3年,承包费3年共4万,分3年交付承包费,所以,2010年该村有1万元的发包收入。

椴树村有450亩“机动地”,按20年期限发包,2010年没有发包收入。

街村有“机动地”800亩,三年一招标,每年15万元承包费,因此,村集体每年的发包和上交收入比较稳定。

二街村共有“四荒地”1800亩,三年一招标,从2009年开始以招标形式发包,每年承包费27.5万元;另外有“机动地”200亩,同样三年一招标,每年收入5万元。2010年,该村集体经济仅资源发包收入就达到32.5万元。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的管理和经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粮食主产区(非农产业不发展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水平,只要抓住了这个环节,黑龙江农村及其相同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实现较大增长。

(二)村集体直接经营

直接经营是指集体经济资源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生产经营、管理和收益,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行使管理权。众所周知的原因,自时期的社队企业至改革开放时期的村办企业,数次热潮数次衰落,不仅留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留下巨额债务,而且给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留下严重的心里阴影――村集体办企业不可能成功,村办企业留下的不是财富而是债务,这种根据“历史经验”形成的否定认识,在黑龙江农村干部和群众中影响尤甚,我们所调研访谈的村庄中,无论是村干部还是农民群众,都对村集体办企业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昌五镇干部反映,该镇以前各村都有村办企业,后来都垮了。因此,在样本地区村集体几乎都无直接经营企业的方式,3个县(市、区)9个村的问卷结果,只有二街村集体直接经营饲料加工企业,年收入4.8万元。

(三)房地产租赁经营

房地产租赁经营,是乡村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乡村非农产业发展的伴生物,因此,与粮食主产区乡村非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相一致,样本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房地产租赁行为较为稀少。样本村中,胜祥村的冷库租赁,租赁期10年,每年有0.2万元房地产租金收入;二街村集体有20平米的街面房17间,每年租赁收入9.5万元。

(四)补贴收入

补助收入即政府转移支付,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财政等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村级组织的基层治理职能和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是县乡(镇)政府职能在农村的延伸,村级组织履行职能的报酬理应由公共财政支出。因此,应该把财政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助收入,看成政府必须支付给村级组织对基层治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的报酬。在这个意义上,补助收入也是村集体的经营方式之一。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村域社区生产、村民生活及社区公共服务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010年,样本村平均,每村集体经济总支出14.3万元,其中,村干部及社区固定工作人员的工资4.8万元、村内各项务工补贴0.8万元、村级组织办公费用4.3万元、环境卫生及治安巡逻费用0.7万元、村民医疗社保及福利2.3万元、文体活动费用0.1万元、用于村域农业生产服务(沟渠路维修水电等)1.3万元(见表4)。在村域公共设施建设、村民福利等许多方面,公共财政的阳光尚不能完全覆盖,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村级组织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村级的各项管理和服务最终只能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买单。

四、促进粮食主产区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黑龙江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村干部积极性不高。集体经济与村民利益关联度尚不够紧密,村民尚未意识到发展集体经济对农户个体经济和村庄公共服务的推动作用。

第二,就黑龙江而言,村集体可用于经营和开发的资产少、价值低。实行家庭承包后,土地、山林等大都承包给家庭和个人,农村税费改革后,家庭承包已不向集体上交收入;集体可以用来发包、出租的资产主要是一些机动地、荒山等,甚至,文章调研的很多村庄已没有可发包的资产,也就没有经营收入。

第三,就村级集体的资源管理而言,有的村集体资源发包期限过久,一承包出去就是10年或20年,一次性付费,结果不能根据市价及时调整承包费,也就无法增加村集体收入;就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经营方式而言,方式较为单一。目前阿城区和肇东市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是土地承包款、集体资产租赁和补助收入等。但集体资产租赁等收入并不是每个村都有,相当一部分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机动地的土地承包款,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相当狭窄。

因此,要促进粮食主产区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使村干部和农民了解到村集体经济的性质、作用和其所能带来的利益,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相关权利和责任。对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给予引导、鼓励和扶持。

第二,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支持村集体在盘活土地资产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使农村集体土地尽快转化为发展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

第三,建议巩固现有的发展模式,积极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努力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式。通过产业带动增收,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结合起来,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创办形式多样的经济实体,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对空置的办公用房、旧厂房等进行改造利用,通过建设标准厂房,采用承包、出租等方式,取得长效收入;根据村庄的区位和资源特点,选取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探索出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实践证明,一个村庄如果没有自己的“造血”功能,而仅靠外部“输血”,是注定没有活力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要有效地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开发增源问题,必须要积极拓宽发展渠道。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3篇

按照会议要求和安排,现将xx街道办事处经济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区下达我办事处税收任务是1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综合治税10.1万元。截止目前,税收完成85万元,占年计划的85%;完成招商引资额500万元,占年计划的100%;其中域外资金500万元,域内资金万元,固定资产完成万元,占年计划的%;截止到10月20日综合冶税完成125000元,占年计划的124%。

二、根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和xx实际情况,今年,街道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

1、整合资源,强化招商引资

通过大力招商,多引资金,来发展地区经济,壮大本地税源,提高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

一是整合资源抓招商。对辖区商务办公用房进行摸底登记,建立台帐,为招商引资打造资源平台。辖区内有商务用房平方,租赁使用平方,待租平方。二是热情服务抓招商。首先是搞好服务,提供便利。与相关单位协调,为投资者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对投资者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尽可能提供便利,并跟踪服务,切实做到“引进一家、服务一家、发展一家”。如办事处引进浩融汽车电器配件公司,前后用一个多月时间为其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帮助完善相关手续。其次是区位、政策优势抓招商。加强宣传联系,加强与外来、涉外人员的沟通,宣传办事处的区位优势和区里的优惠政策,动员各方人士介绍亲朋好友到龙山投资。

2、夯实基础,强化协税护税

一是摸底核实,建立台帐。绘制辖区平面图,在去年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所有的纳税企业、纳税个体工商户、出租房进行了摸底登记造册;我处个体工商户有358户,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分类管理。通过摸底核实,准确掌握了纳税户的动态,为掌握税收工作的主动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建立起来的台帐来分析税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强化新增税源控管,巩固现有税源。各社区有专人负责对辖区内新增、递减税源进行跟踪监控。

3、建立街道班子成员联系纳税大户制度。搞好跟踪服务,加强与纳税户沟通和联系,用真诚、优质的服务来稳定现有的税源。

4、全面发动,分解任务。将招商引资和税收任务逐一分解,责任到人,实行绩效挂钩,出台新的《xx街经济工作奖励办法》,全面动员街道、社区干部广泛搜集税源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对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一步打算

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深挖社区资源,创办社区经济实体。

三、按照会议要求,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由于我区辖区面积较小,各单位要遵守区里文件要求,就是说在招商引资上不要搞乱内部秩序,建议区里的主管部门一定要按照原则办事。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4篇

前期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遭受到了严重打击,在持续的“比差效应”带动下,美元不断挑战高点。而随着全球金融市场逐渐的稳定,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在“比预期效应”带动下,金融市场的投资风险偏好立刻被激发,非美货币走出了一波直线式反弹。

但近期外汇市场却大有颠覆前期特征的趋势,不再是“直上直下”。自6月初至今,外汇市场陷入长时间的横盘整理阶段,美元指数围绕80整数关口,在79-81的区间内来回运行。

外汇市场之所以会呈现出此种运行态势,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但关键原因是在经济初露曙光的现阶段,每个币种自身的优点很难完全“遮掩”住它的缺点。一方面,在避险情绪已经逐渐消退的背景下,定量宽松政策对美元的影响继续放大,美元陷入跌势;另一方面,非美经济的恢复状况却又阻碍着非美货币的反弹。

对于未来外汇市场的走势,我们可以从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路径考虑。而未来经济可能演绎的路径无非就是三种:持续复苏(u型)、再次探底(w型)、前景不明朗。

如果全球经济明显复苏,那么需要分两种情况考虑:第一种是各经济体间复苏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第二种是各经济复苏体间不具有明显的差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国为了挽救经济,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而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定量宽松政策”。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将这些流动性及时有效的收回,也就是政策的退出机制如何制定。一旦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全球很可能陷入恶性通胀的陷阱当中。所以一旦经济真正步入良性的恢复轨道,央行以加息来回收流动性、控制通胀便成为必然。这样一来,那些较早进入到加息周期的国家货币必然由于息差较高而受到外汇市场投资人的青睐。

如果第一种情况发生,则美国由于救助力度大于各国,再加上其内向型的经济形式,将领先于其他国家恢复。这必然使得美国最先进入到加息周期,美元进入一段强势状态。如果第二种情况发生,那么各国都是在一个相对较近的时间内进入到加息周期,息差优势很难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各币种的汇价走势还要靠其他因素来决定。

如果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不能继续,经济再次探底,构筑一个中期的“w型”底部,那么美元将会再次呈现出强势。外汇市场将会呈现出危机爆发后的“翻版”走势,美元也将再次因为避险功能而受到投资者的追逐。当然,经济的再次探底可能不会造成像去年那样的恐慌情绪,美元走强的态势也不会那么明显。

如果未来经济复苏情况出现波折式的状况,那么外汇市场将会延续现有格局,各主要货币对汇价将会出现上下震荡的走势,主体汇价将在一个区间内进行波动,而阶段性的小趋势则将由重要的数据、事件来左右。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范文第15篇

2006年,我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发改委、经贸委、质监局、乡镇工业局等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好地履行综合经济部门的参谋、协调、服务职责为己任,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各级经济工作部署,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在招商引资、工业生产、项目建设、改制解困等各方面工作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完成年初预期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6年,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增长16.2%,其中二产增加值16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1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8.5亿元、利税4亿元,分别增长30%、30%、30%;规模企业数达120家,比上年增加12家,其中亿元企业8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技改投入11.8亿元,增长31%;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49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亿元,版权所有增长16%,三产增加值21.6亿元,增长14%;完成财政收入13.34亿元,增长21%。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积极谋划全区经济发展

一是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年初,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多次论证、调整、汇总,在充分考虑2006经济发展形势及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年度计划指标进行分解,以通知形式下达到各有关部门,为考核各部门经济工作提供依据。年底为适应经济加快发展的形势,本着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2007年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做出安排和预测,及时上报给区有关领导。二是加强调研分析。结合我区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及热点、难点问题,多次赴乡镇、街道、产业园进行调研,撰写了《新型工业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形状及其思考》等调研文章。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开展了对我区汽车及零部件、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的调查,掌握了较详尽的资料,为下一步指导行业发展、加速产业集聚提供依据。另外还开展了重点投资项目融资需求、全区在建拟建重点项目、来年新经济增长点调查等,形成分析报告,为领导准确掌握有关情况提供了细致的材料。

2、提高工业经济组织水平,推动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我们充分发挥计划部门综合职能作用,以“双创”、“三重”工作为抓手,切实加强对区域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调控。一方面,在年初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全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强化了经济发展责任制的落实。每个季度召开经济分析会,协助区委、区政府对经济走势和发展后劲进行分析交流,对新增因素进行排查,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过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特别是上半年和四季度,重点对照“双过半”及全年任务完成难度较大的指标,剖析原因、深入实际、加强督导,最大程度地缩小了差距,保证了指标按序时进度完成。另一方面,紧紧抓住全区19家重点企业和120个经济增长点,加强跟踪监控,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和定期召开分析会,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制约因素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努力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企业生产稳定。

3、做好项目建设推动服务,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围绕推进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了对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的推动和服务。一是坚持做好项目统计工作。准确、按质完成各类统计月报、季报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二是加大组织督查力度。定期召开投资工作分析交流会,对在建重大项目、在手重大项目以及一批在谈重大项目,一一过堂,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拆迁等难点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编印投资简报,每月通报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35个1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进展顺利,8个市重点工业项目全部实施建设。三是推进项目前期工作。通过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报,与有关部门共同对每个项目敲定落实,按照可靠程度进行分类汇总,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完成了2007年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四是强化服务意识。安排专人在市行政审批中心办理项目备案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做好随到随办,立等可取,特殊情况下不能立即办理的,也一定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全年共受理并办结项目立项46件。

4、加强组织和综合协调力度,切实履行管理服务职能

一年来,我们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主动牵头为部门和基层企业搞好服务,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积极做好与市经贸委电力处、能源处和供电等部门的协调工作,帮助企业电力增容1500kv,节约资金30万元;在全区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提前完成工业增加值万元gdp能耗年下降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年提高1%-2%的全年工作指标。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扶持,多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认真做好有关申报材料及时上报,今年帮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争取到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80万元。三是围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和科技创新工作。协助区政府筹备召开工业“双创”表彰暨工业发展大会,对2005年工业“双创”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和奖励,颁发出奖金75万元。今年组织申报了省、市名牌产品4项、著名商标3项、知名商标3项,新增国家火炬计划2项、创新基金项目5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双密”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产品7项;开发新产品60项,其中45项新产品形成批量生产,新产品销售率达27.4%。四是积极编制年鉴和工业志。继续参与做好年鉴相关内容的编制,对2005年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和成就进行了陈述与总结。同时按照市经贸委的要求,编制了我区1988-2005年的工业志,系统地回顾了18年来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五是认真做好建议和提案答复工作。对涉及我委的建议、提案,主动召集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各科室按照工作职责分头办理,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负责把关,全年共办结人大建议、政协提案6件,见面率100%。

5、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处理改制遗留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着力协调服务好全区的改革工作,妥善处理改革遗留问题。一是加快企业改制的扫尾工作。对少数尚未实施“两个了断”的企业,会同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资产审计,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拿出改制方案实施资产和人员了断;对已改制企业认真做好“回头看”,通过强化资产管理,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用工责任的彻底了断。二是稳步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对医疗机构实施了以经营权有偿转换为切入口的“两权分离”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在2家医院进行了试点,实施后医院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在全区卫生系统实施了以人事为重点的用人制度改革;对建委系统的拆迁办实施了“拆管分离”改革,将拆迁管理职能划分到建设局,原拆迁办职工按政策予以安置分流。三是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步伐。汇银家电海外上市工作有序进行,完成上市前的审计和私摹,预计明年初可在伦敦证交所挂牌。初排了7家上市后备企业,并对企业进行了调研和摸底,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6、加强引导和服务,努力推进区直工业发展

今年来区直工业受原材料大幅涨价、市场变化、资金制约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指标形成一版权所有定缺口,预计全年规模工业可完成产值1.3亿元、销售1.1亿元、利税550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5%、-3%、-8.3%。为扭转不利局面,我们立足长远,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挖潜革新,努力实现降本增效,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对部分传统产品生产进行压缩,加大了电缆桥架扣件、数控机床等新产品的合资合作,桅灯厂围绕电缆桥架扣件系列新开发26个品种,年销售达600万元。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皮革机械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加大设备投入,坚持走技术型、国际化、品牌化之路,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品牌优势进一步确立。三是促进新增企业形成规模。全力跟踪高能阀业公司的产、销进度,在资金、内部管理、外部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服务,优化企业的生产手段和外部报批手段,促使企业在短期内形成产、销良性态势。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开展经贸旅游节、“项目落实月”等系列活动,参加深圳、厦门、上海、北京、温州等地商机推介和洽谈会,掌握了一批信息源和项目源;强化在手项目的跟踪落实,完成汇银家电外资并购工作。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实际到帐458万美元,分别完成区政府下达年度任务的111%和152.7%;实现民资注册资本5900亿元,完成区政府下达任务的131.1%。

三、机关内部管理和建设情况

1、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今年来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坚持领导带头,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型机关建设活动。深入学习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区委六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两个率先”,认真学习昆山经验,并就思想大解放进行了深刻讨论。委领导班子严格按照中心组学习制度规定,选定调研课题,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思考氛围。积极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加“双月论坛”活动,选送年轻干部参加区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参加“五五普法”考试。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了机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各方面工作都取得积极成效。

2、抓好反腐倡廉教育,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始终把反腐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党委中心组在“过年倡廉月”组织专题学习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充分认识“节日病”的危害。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遵章守纪、勤政廉政的意识,在思想上牢筑反腐防线;深入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本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意见,实行党政一把手对反腐倡廉工作总负责,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直接领导负责的“一岗双责”制;认真开展效能监察,严格执行“五个不准”、“五个禁止”和“四个坚决制止”的要求,规范公务用餐接待制度,杜绝“吃、拿、卡、要”,2006年本系统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

3、注重长效机制管理,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今年是市委提出的制度建设推进年,我们按照要求对原有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完善,并规范成册。在修订完善制度的同时,更侧重于学习落实,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按照政务公开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挂牌上岗、职责服务内容“上墙”等工作,并对本委网站进行改版,将现有静态页面改为动态页面,做到及时更新维护,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在干部提拔任用、人大代表选举等方面严格按程序规范操作,做到公开、公正,接受群众监督;年底面向企业和社会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征求群众对我们一年来工作的有关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改善提高。

4、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关注民生推进和谐。去年我们花大力气解决了11家困难企业1000多名退休职工医保问题,但近年来医疗、养老统筹等费用涨幅较大,困难企业职工负担加重,导致较多。为此我们认真做好接待工作,钝化矛盾,降低上访率,同时千方百计筹集解困资金,着力落实好12家关停破企业500多名内养职工生活费及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1300多名退休职工列年拖欠的医药费等问题,全力维护系统内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全年以先进性教育为纽带,坚持开展“走门串户”、“结对帮扶”活动,对挂钩的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募捐,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为困难家庭提供实实在在的援助。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及明年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新的形势要求,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在谋划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重抓经济运行和项目的落实,对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深层次问题和对运用经济手段指导经济发展等研究不够;项目库战略性项目、新项目不多,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在瓶颈制约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拿出有效和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不多;区直部分困难企业人员相关费用问题还未能完全根本解决。

明年我委将围绕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下达的重点工作,以效能建设为中心,狠抓工作落实,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加强全区经济运行情况的深层次分析上下功夫。分析运行形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努力拓宽视野,提高经济简报的编辑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是在生产要素的组织和平衡上下功夫。针对当前土地指标紧缺、资金紧缺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取得上级在项目、资金、指标等多方面的支持,更好地满足全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是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上下功夫。全面落实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办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引入新型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立行业协会自律组织,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加快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妥善处理好改革遗留问题,关注困难群体,确保全区稳定大局。继续推进社会事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改革,加快文化、教育、卫生系统的改制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