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

大专语文教育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大专语文;学情

我国对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专著和论文大部分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特殊教育大专语文教学的借鉴指导意义有限。对于涵盖所有残疾类型学生的大专院校,只有在充分掌握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为特殊教育职业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让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一、尊重学情扬长避短

1.内容选取

农民要“因地制宜”,医生要“对症下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对视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讲授视觉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将学生思维引入自身的缺陷处,伤害他们自尊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内容含正能量,忌用反面材料来讲道理;从年龄上看,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但受身体条件限制,心智发育迟缓,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特点。积极阳光的文章有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加之授课中情感目标的完成,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修正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高处着眼,低处落脚;我校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低下,尤其是分层教学中低层次的学生,对于正常大专院校的语文授课内容接受吃力。但如果选取难度系数低的授课内容便会引起学生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评估过低。对于此类学生,应该选取正常的大专语文授课内容,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降低标准,知识目标着眼拓展字词及基本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目标设置要偏低,分析深度、难度降低;充分注重情感目标,语文课上要实现部分德育目标。

2.能力要求结合实际

鉴于学生的特殊性,90%以上的学生并不具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视障学生为例,他们普遍视力严重低下,听、说能力偏强,读、写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引导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真正能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班级内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单独设置教学目标,一步步稳中提升,避免为了追进度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教育大专院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走出校门便意味着步入社会,如今社会这张试卷考察的重点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而语文课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课堂上只顾讲解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基础上进行讲授;提问前,教师先将学生按接受能力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安排组织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尽量以小组形式完成,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加强相互学习;在授课内容可选的前提下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材料内容和能力提升要体现有用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为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

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这一点在听障生体现最为明显。艺术系学生70%以上都是听障生,语文教师授课基本靠手语,限于授课教师并非专业手语教师,且手语表达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听障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影视欣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强调教学重点,使授课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力薄弱但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视角也有别于普通学生同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通过展现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用手语进行表达,并付诸于文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空间。鉴于手语中对于具有情感态度的词汇表现力不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手语完成教学。

四、适时而动及时调整

目前学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职语文教学大纲,教师上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便我校部分大专学生有高中院校的学习经历,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教学很难按照普通大专院校的授课进程开展。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上要结合所学专业,谨记语文为专业和就业服务的理念。尤其要注意,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非常之大,原有设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会在进行中暴露缺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遇到不当之处及时调整授课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学生长处,重点提高学生不足,不能完全拘泥于已制定好的教学大纲。

五、结语

特殊教育类院校大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专语文又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它在知识结构上融合了二者中的必要成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这对特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已有知识框架做适当的调整,结合特殊学情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导向下的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学情,课堂上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在摸索中形成特有的授课模式。

作者:李春艳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邓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初探.现代特殊教育,2009.

[2]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孙朝阳.探讨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认识思考及其体会[J].黑河教育,2014,3.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2篇

生命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重要价值取向,生命是学校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生命教育是指一种全人类的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层次,首先是生存教育,就是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会学生的基本生存技能,满足生命生存的基本需要。其次是发展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之后就是死亡教育,在于介绍死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各种伤害,让学生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有一个心理准备,从而更加的珍爱生命,爱惜生命。

二、大中专学校对生命教育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生源方面,大部分的大中专学校在扩招,进入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与本科或者是重点学校是没法比的,因此,其生命教育的意识也就很淡薄。这些学生在进入大中专学校之后,没有一个明确的而奋斗目标,对自己的要求低,并且缺乏学习的动力,使得许多学生对生命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第二,在中专学校老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就业率,大多数的老师比较偏向对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对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三,在社会大环境之下,重视生命教育的氛围也是不浓的。社会上的一些利益事件影响到了生命教育的真正含义,不断地腐蚀着学生的思想,使得生命教育最终缺失。这种现象所造成的不良局面,对学生以及整个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大中专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要在大中专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老师应该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对有关生命的知识或者是内容进行充分的扩展与升华,逐渐潜移默化,把生命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因为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要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就应该教给学生,怎么样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充分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对生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或者是认识,才能够深刻的融入到生命教育中来。例如,在语文教材中,会有很多的材料显示生命的可贵或者是生命的重要意义。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古今名人的情怀,从古人的智慧中看到古人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只有这样的循序渐进,才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要在大中专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因为美好的事物人们都会珍惜,生命更是,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的珍惜与热爱生命,才会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的多为学生分享美好的事物,遇到文章中一些好的片段,老师要多多的分享给学生,分享美好与分享快乐。老师还应该经常下载一些美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笃定的认为生命是美好的,虽然人世间有各种烦恼,各种不顺心。也都要坚持,等待美好。当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力量,就会更加有爱的去对待或者是看待事物,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说,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得到重视,这对学生的成长或者是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更多积极的意义。

(三)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

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老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去探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需要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者是自己的认知去确定。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不同,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自然对生命的理解就不同。老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多举一些人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别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例如,科学家的生命意义在于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而普通的白领的生命意义或许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是不同的。

四、结语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

一、电大开放教育中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随着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英语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在电大开放教育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包括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既有外企和公司的职员,酒店,旅行社等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又有小学或幼儿园的老师。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构成特点决定了他们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为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电大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工作之余学习的,他们承担着比脱产学生更大的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所以能够坚持读完电大的全部课程需要很大的毅力。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大的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流失量比较大,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刚进电大的时候,热情饱满,雄心壮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学生就因为基础差或缺乏兴趣等原因半途而废了。因此,如何够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分析入手。

二、电大开放教育中英语专业教学的囿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其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目前在电大系列教育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英语专业教学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1.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教学得层面,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侧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文学知识的讲解。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功底。但大多数电大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英语的综合能力比较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还尚未达到一名高中毕业生的水平,更谈不上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了。这就为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开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习时间少而且分散

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社会身份复杂。在家里,他们是支撑家庭经济的栋梁,上至照料父母,下至抚养儿女;在单位,他们可能是普通职员,也有可能是主任或经理;在电大,他们又是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电大学生的这种多重身份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像脱产学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同时他们也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业上,他们只能用一些零散的工作、生活空余时间进行学习。

3.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很多英语学习者缺乏这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电大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电大教学采用的是一种面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多数学员由于身兼数职,接触英语的机会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也为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坚持不懈,逐渐进步的过程。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然而对于电大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很多人在学习英语之初,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虎头蛇尾。这些都为他们学习英语设置了障碍。

三、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兴趣可以增强记忆。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无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迅速。”如果学生一旦对英语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成为他们坚持不懈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1)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知识传授,它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要忽略了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配合默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贵情深”,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增加教学魅力。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2)教学素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与时代紧密地结合,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然而教材复杂的选材和编写过程使得它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教材的基础上,注意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名人趣事、时事热点等丰富有趣的内容寓教学之中。当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时候,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然而现实中,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因此老师要鼓励学习者充分利用现代化外语学习资源和条件,努力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发掘丰富多彩的学习渠道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语言环境的不足,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英语资源

在当今这个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英语学习的途径广泛,手段众多。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书刊,观看英文原声影像,收听英文广播等渠道,来增加语言的输入,信息的摄取。这些英语资源不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增加人文知识,开拓视野。虽然学生对于这些英语资源并不陌生,然而在实际学习中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得利用这些资源,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语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2)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平台

网络的普及和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外语学习资源和手段,为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互联网上,学生不仅可以搜索到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体育等各方面的最新文字资料,还可以收听到优美动人的英语歌曲,世界名人的演讲等有声资料。互联网强烈的文字、图像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大专语文 学情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8-01

我国对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专著和论文大部分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特殊教育大专语文教学的借鉴指导意义有限。对于涵盖所有残疾类型学生的大专院校,只有在充分掌握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为特殊教育职业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让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一、尊重学情 扬长避短

1.内容选取

农民要“因地制宜”,医生要“对症下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对视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讲授视觉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将学生思维引入自身的缺陷处,伤害他们自尊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内容含正能量,忌用反面材料来讲道理;从年龄上看,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但受身体条件限制,心智发育迟缓,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特点。积极阳光的文章有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加之授课中情感目标的完成,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修正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高处着眼,低处落脚;我校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低下,尤其是分层教学中低层次的学生,对于正常大专院校的语文授课内容接受吃力。但如果选取难度系数低的授课内容便会引起学生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评估过低。对于此类学生,应该选取正常的大专语文授课内容,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降低标准,知识目标着眼拓展字词及基本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目标设置要偏低,分析深度、难度降低;充分注重情感目标,语文课上要实现部分德育目标。

2.能力要求结合实际

鉴于学生的特殊性,90%以上的学生并不具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视障学生为例,他们普遍视力严重低下,听、说能力偏强,读、写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引导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真正能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班级内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单独设置教学目标,一步步稳中提升,避免为了追进度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教育大专院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走出校门便意味着步入社会,如今社会这张试卷考察的重点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而语文课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课堂上只顾讲解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基础上进行讲授;提问前,教师先将学生按接受能力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安排组织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尽量以小组形式完成,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加强相互学习;在授课内容可选的前提下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材料内容和能力提升要体现有用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为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

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这一点在听障生体现最为明显。艺术系学生70%以上都是听障生,语文教师授课基本靠手语,限于授课教师并非专业手语教师,且手语表达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听障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影视欣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强调教学重点,使授课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听力薄弱但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视角也有别于普通学生同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通过展现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用手语进行表达,并付诸于文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空间。鉴于手语中对于具有情感态度的词汇表现力不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手语完成教学。

四、适时而动 及时调整

目前学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职语文教学大纲,教师上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便我校部分大专学生有高中院校的学习经历,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教学很难按照普通大专院校的授课进程开展。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上要结合所学专业,谨记语文为专业和就业服务的理念。尤其要注意,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非常之大,原有设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会在进行中暴露缺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遇到不当之处及时调整授课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学生长处,重点提高学生不足,不能完全拘泥于已制定好的教学大纲。

五、结语

特殊教育类院校大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专语文又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它在知识结构上融合了二者中的必要成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这对特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已有知识框架做适当的调整,结合特殊学情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导向下的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学情,课堂上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在摸索中形成特有的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初探 . 现代特殊教育 , 2009.

[2]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孙朝阳.探讨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认识思考及其体会 [J]. 黑河教育 ,2014,3.

[4] 陈欣.分析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现在阅读, 2013,01.

[5] 盛永进.个别化教学理念的应然追问. 中国特殊教育 , 2015,10.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语文教学 体育专业学生

引言

对于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其侧重于体育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个人体育技能的提高,因此往往忽视大学语文方面的学习。但是,从语文教学的视角看,大学语文教育不仅能弥补体育专业学生在语言运用以及人文素养方面的不足,而且对其体育专业本身成绩的提高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1]因此,充分重视语文教学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的提高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这些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是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时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语言运用能力低下

很多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过分偏重于其专业成绩的提高,因此对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学习花费时间很少。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其主要表现为同人交往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意思。有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甚至在临近毕业时连求职信都不会写。因此,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典型,而这种形象的形成,对体育专业学生日后的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不仅影响其与人交往时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使其很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而且会对其很多与语言运用有关的社会行为能力造成很大的阻碍,如进行诸如求职、自我介绍、劝告说服等行为时,往往会因为词不达意而导致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2]最后,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甚至会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效率,从而对其专业成绩产生影响。

(二)人文素养低下

部分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由于只重视体育锻炼和体育技能的提高等,对其人文素养的提高重视不足,导致其人文素养低下。其具体表现为体育专业学生谈吐举止粗俗、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以及基本人文知识积累不足等问题远较其他专业学生严重。因此,体育专业学生在很多师生眼中是最喜欢打架闹事、酗酒抽烟,乃至缺乏组织纪律的难以教育的不良学生的典型。而且,体育专业学生在与其他人往时,还往往因为其对很多常识性的人文知识的了解不足而受到嘲讽,因为其不良的卫生习惯而为人取笑和鄙视。人文素养低下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严重影响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对其人际交往乃至未来的发展造成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而且也不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

(三)提高其自身专业成绩的思想动力不足

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成绩。但事实上,对每一个具体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在一定条件下的成绩的提高是有限的。因此,其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不可避免地经常性地不能达到其预设的理想目标,从而使其在专业成绩提高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对于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对这些暂时的失败和挫折都能正确对待,继续进行各种改善和调整,从而最终达到自己能取得的最佳成绩。但是部分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却不能正确面对暂时的困难,面对困难时不是迎难而上,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胜利,而是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严重的甚至自抛自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少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成绩必需的思想动力。

二、语文教学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提高的促进作用

从语文教学的视角,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的提高正是其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通过语文教学的实施,可以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存在的素养方面的上述缺陷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技巧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和作用即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技巧。因此,对于语言运用能力低下的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对于其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最基本的素养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都是通过对相应的课文进行讲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和欣赏的能力。这些课文一般都是某一时期的经典作品,是不同的语言大师对语言技巧娴熟运用的展示。对这些精选的文学作品的讲授,可以使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运用的巧妙,并对比较委婉和曲折的语言表达形成正确的理解,甚至逐步形成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语文教学通过对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专业的训练,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提高其人文素养

提高人文素养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基础目标。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其选择的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典型人物,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和纯粹的思想品德教育或者是其他形式的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不同,语文教育将人文素养的教育包含于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文学大师们运用自己娴熟的语言运用艺术,描绘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具体场景和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们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代入形成强烈的感情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相应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增加其人文知识的积累。

(三)为其专业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对于任何人来说,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很多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之所以会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丧失继续努力的思想动力,是因为其对自己信心的丧失。而要使其对自己重拾信心,语言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经典文学作品,都有着对主人公为了达成自己的理想,不怕困难,不屈不挠,刻苦努力,从而最终达成目标的事迹的描写。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学习,这些缺乏自信的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很快会发现其面对的困难同这些主人公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而自己付出的所谓努力同其相比又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距。如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腐刑之后坚持撰写《史记》,从而最终完成这一千古名著;《鲁宾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在无人荒岛上一无所有,艰难求生,最终获救的事实;以及中国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盛,置个人利益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人生等,都会成为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不断克服自己遇到的各种困难,取得更好专业成绩的良好思想基础。

因此,从语文教学的视角看,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所面临的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质以及专业成绩提升的思想动力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得到相应的解决。

三、语文教学视角下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的优化路径

通过语文教学的实施,其确实可以起到提高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质以及专业成绩的思想动力等方面素养的作用。但要使这些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基本解决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则需要找到具体的优化路径。本文认为,这些优化路径具体如下所述。

(一)注重对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学层次的语文教育来说,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一般更注重对语言运用技巧的培养乃至对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但是,因为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是本应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已经解决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当针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当降低对其进行语文教育的层次,更加注重对其在基本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比如适当增加对如求职信、情况总结等基本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等。而在文学鉴赏方面,则可以适当缩小其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素养。

(二)采用更适合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材

对于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其所处的具体知识结构同其他专业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为了使语文教学的效果能够最大化,有必要在语文教材方面针对其特殊性为其专门量身定做更符合其需要的语文教材。一方面,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因为更需要进行专门的语言能力训练,因此有必要在教材中增加基础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内容。另一方面,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对其本专业领域的事迹和人物可能更为熟悉,也更为感兴趣,因此在大学体育专业的语文教材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体育题材文学作品选取的比例。[3]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这些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并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使语文教学在提高其素养的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结合专业特点采取更为灵活的语文教学方式

同其他专业相比,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更多地通过非课堂学习的方式完成其专业学习和训练。因此,对很多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其对课堂教学的方式并不是很适应,而且因为课堂教学同其专业学习和训练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存在环境切换时的困难,最终影响其语文教学时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可适当根据需要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非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讲授。如在学生体育比赛失利时在类似于比赛的场地为其讲授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励志方面的文学作品,比赛胜利时则在类似的比赛场地为其讲授戒骄戒躁、力争取得更大胜利的经典故事等。以最大程度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其素养的提高。语

参考文献

[1]黄美琼.略论大学语文教育与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6篇

对于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其侧重于体育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个人体育技能的提高,因此往往忽视大学语文方面的学习。但是,从语文教学的视角看,大学语文教育不仅能弥补体育专业学生在语言运用以及人文素养方面的不足,而且对其体育专业本身成绩的提高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1]因此,充分重视语文教学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的提高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这些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是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时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语言运用能力低下

很多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过分偏重于其专业成绩的提高,因此对语言的运用能力的学习花费时间很少。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其主要表现为同人交往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的意思。有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甚至在临近毕业时连求职信都不会写。因此,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典型,而这种形象的形成,对体育专业学生日后的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不仅影响其与人交往时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使其很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而且会对其很多与语言运用有关的社会行为能力造成很大的阻碍,如进行诸如求职、自我介绍、劝告说服等行为时,往往会因为词不达意而导致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2]最后,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甚至会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效率,从而对其专业成绩产生影响。

(二)人文素养低下

部分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由于只重视体育锻炼和体育技能的提高等,对其人文素养的提高重视不足,导致其人文素养低下。其具体表现为体育专业学生谈吐举止粗俗、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以及基本人文知识积累不足等问题远较其他专业学生严重。因此,体育专业学生在很多师生眼中是最喜欢打架闹事、酗酒抽烟,乃至缺乏组织纪律的难以教育的不良学生的典型。而且,体育专业学生在与其他人群交往时,还往往因为其对很多常识性的人文知识的了解不足而受到嘲讽,因为其不良的卫生习惯而为人取笑和鄙视。人文素养低下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严重影响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对其人际交往乃至未来的发展造成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障碍,而且也不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

(三)提高其自身专业成绩的思想动力不足

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成绩。但事实上,对每一个具体的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在一定条件下的成绩的提高是有限的。因此,其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不可避免地经常性地不能达到其预设的理想目标,从而使其在专业成绩提高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对于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其对这些暂时的失败和挫折都能正确对待,继续进行各种改善和调整,从而最终达到自己能取得的最佳成绩。但是部分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却不能正确面对暂时的困难,面对困难时不是迎难而上,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胜利,而是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严重的甚至自抛自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少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成绩必需的思想动力。

二、语文教学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提高的促进作用

从语文教学的视角,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的提高正是其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通过语文教学的实施,可以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存在的素养方面的上述缺陷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技巧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和作用即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技巧。因此,对于语言运用能力低下的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对于其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最基本的素养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都是通过对相应的课文进行讲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和欣赏的能力。这些课文一般都是某一时期的经典作品,是不同的语言大师对语言技巧娴熟运用的展示。对这些精选的文学作品的讲授,可以使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运用的巧妙,并对比较委婉和曲折的语言表达形成正确的理解,甚至逐步形成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语文教学通过对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专业的训练,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提高其人文素养

提高人文素养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基础目标。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其选择的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典型人物,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和纯粹的思想品德教育或者是其他形式的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不同,语文教育将人文素养的教育包含于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文学大师们运用自己娴熟的语言运用艺术,描绘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具体场景和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们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代入形成强烈的感情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相应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增加其人文知识的积累。

(三)为其专业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对于任何人来说,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很多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之所以会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丧失继续努力的思想动力,是因为其对自己信心的丧失。而要使其对自己重拾信心,语言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经典文学作品,都有着对主人公为了达成自己的理想,不怕困难,不屈不挠,刻苦努力,从而最终达成目标的事迹的描写。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学习,这些缺乏自信的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很快会发现其面对的困难同这些主人公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而自己付出的所谓努力同其相比又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距。如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腐刑之后坚持撰写《史记》,从而最终完成这一千古名著;《鲁宾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在无人荒岛上一无所有,艰难求生,最终获救的事实;以及中国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盛,置个人利益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人生等,都会成为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不断克服自己遇到的各种困难,取得更好专业成绩的良好思想基础。

因此,从语文教学的视角看,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所面临的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质以及专业成绩提升的思想动力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得到相应的解决。

三、语文教学视角下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的优化路径

通过语文教学的实施,其确实可以起到提高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质以及专业成绩的思想动力等方面素养的作用。但要使这些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基本解决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素养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则需要找到具体的优化路径。本文认为,这些优化路径具体如下所述。

(一)注重对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大学层次的语文教育来说,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一般更注重对语言运用技巧的培养乃至对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但是,因为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是本应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已经解决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当针对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这一特点,适当降低对其进行语文教育的层次,更加注重对其在基本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比如适当增加对如求职信、情况总结等基本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等。而在文学鉴赏方面,则可以适当缩小其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例,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素养。

(二)采用更适合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材

对于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其所处的具体知识结构同其他专业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为了使语文教学的效果能够最大化,有必要在语文教材方面针对其特殊性为其专门量身定做更符合其需要的语文教材。一方面,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因为更需要进行专门的语言能力训练,因此有必要在教材中增加基础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内容。另一方面,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对其本专业领域的事迹和人物可能更为熟悉,也更为感兴趣,因此在大学体育专业的语文教材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体育题材文学作品选取的比例。[3]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这些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并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使语文教学在提高其素养的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7篇

>> 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育改革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探索 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及方向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医学类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应体现专业特色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研究 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渗入地域文化教学的探讨 浅谈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理论教学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定位分析 多媒体背景下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立体化教学探析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着眼人文素质加强农林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问题及策略 大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的探讨 浅谈高职高专的语文教学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07-07-12.

[3]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4] 王玉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J].当代传播, 2000(4).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高校体育专业 人文精神

引言

按照国家要求,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只重视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人文素质往往不尽人意,更谈不上具有所谓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缺乏,不仅会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道德上容易出现偏差,而且增加其同周边人往的难度,为其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工作上的发展制造重重障碍,更为其周边人群乃至社会带来大量不必要的麻烦,最终从总体上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克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缺乏这一缺陷,其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即为提高其人文精神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

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

所谓人文精神,顾名思义,即人类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强调对人尊严的重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等。现代社会之所以强调人文精神,是因为人文精神是人类几千年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的精神的总称。

人文精神对于大学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为了自己价值的实现,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等人文精神的追求,会成为大学生刻苦努力最直接的原因,从而使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其次,人文精神是其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对弱者的尊重、对受害者的同情,是现代社会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品质,因此具备如此人文精神的大学生必然会使人对其作出道德良好的评价,从而愿意与之互相往来。[1]最后,具备人文精神是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得到良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毕业之后,必然需要承担其维护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而只有具备相应的人文精神,其才会自觉地承担起这份责任,从而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和尊重,为自己的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并为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缺乏的具体表现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较其他专业学生更为严重,很多学生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体育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畏难情绪严重,得过且过

同其他专业的学习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艰苦的付出。而体育专业在此方面同其他专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专业主要是艰苦的脑力劳动的付出,而体育专业的艰苦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肉体的痛苦上。很多学生由于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的缺乏,既不愿动脑筋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也不愿忍受刻苦学习和训练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最终结果是不愿意挑战自己的极限,畏难情绪严重,得过且过,严重影响其可能取得的最终成绩。

(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少考虑他人,人际关系很差

由于人文精神的缺乏,导致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尊重他人,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在他人眼中往往表现为冷漠、自私。而由于其为体育专业学生的缘故,他人更容易认为其说话和行动不经过脑袋,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肌肉型“野蛮人”的类型。[2]这样行为的必然后果是对他人有意无意地感情上和利益上的伤害,为了避免这种伤害,其他同学会自觉地避免与其交往,或者以更缺乏人情味的方式与其交往。最终结果是其人际关系很差,为周边人群所排斥,严重影响日后的发展。

(三)养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

正是因为其人文精神的缺乏,所以往往不注意自身不良行为及不良习惯对他人的恶劣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很多严重影响他人的不良习惯,如不顾场合,经常性地作出粗俗的言谈及相应举止,在公众场所抽烟,酗酒闹事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直接损害了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其必然受到周边人群的排斥,自身的后续发展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于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

总体上来讲,大学语文所包含的知识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必然会取到相应的提升作用。而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对人文精神提升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促使其养成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历史名人自强不息的叙述。如南北朝时祖逖“闻鸡起舞”、北宋时范仲淹“划粥”苦读的典故,《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经历,以及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表述,就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苦苦追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接受这种大学语文教育,必然会对此方面人文精神的养成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促使其“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精神的形成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很多方面的内容都涉及到历史上各行各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体育方面的竞争历程,其中阐述的道理正是现代“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体育精神形成的基础。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接受此类教育时,必然会与其从事的各项体育竞技活动产生共鸣,从而促使此方面精神的形成。

(三)使其养成尊重他人,同情弱者的良好道德品质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一些良好品质的表述。比如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强调的孝道,仁者爱人的美德。基督教文化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不因为弱者而对其鄙弃。事实上,如今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即“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核心来源就是这些传统文化精髓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四)有利于其养成团结协作、助人为乐、诚信重诺等精神

大学语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会向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记述,这些记述都以文学作品的方式让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们明白集体协作、互信互助对自己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比如中国传统社会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每一种都是人应当怎样对待其他人的道德上的要求。人首先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亦即离不开周边人群的承认和帮助,历史的经验教训无不告诉人们这一被无数事实证明并被无数文学作品所记述的真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体育系的学生们在注意身体活动和锻炼之余,也会认真思考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从而真正理解团结协作、助人为乐、诚信重诺等与他人交往的良好品格对于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促成自己此类精神的形成。

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受到的限制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有着多方面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这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其并不能达到上述的理想效果。现实中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虽然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些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中所占比重过小。一般来说,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仅作为全校所有专业包括体育专业的公开课的形式出现,而且对于包括人文精神在内的语文素质偏低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这种课程教学安排的教学量是严重不能满足其要求的。

第二,从学校本身到体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等均没有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大学课程教学中,学校本身以及体育专业的师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有限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从而使其对学生人文精神起到的提高作用大打折扣。

第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语文基础偏差的情况,进一步限制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提高的作用。由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语文平均水平较其他专业偏低,很多语文知识甚至都不能真正理解,比如古文的阅读,涉及到很多典故的文学作品的欣赏等,必然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具体策略

针对以上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作用的限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消除或者减少以上限制的影响。

第一,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重要性的宣传。这种宣传的目的是使学校本身到体育专业的师生真正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能端正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态度,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提高的作用能落到实处。

第二,适当加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中所占的比重。因为目前公开课形式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严重不能满足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要求,适当加大其所占比重是非常有必要的。[3]

第三,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同其他专业学生区别对待,采取适合其语文基础普遍较差特点的特殊教育方式。以避免普通公开课式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难以跟上进度,从而影响其对人文精神提高的效果的情况发生。语

参考文献

[1]胡银根.人文精神含义等若干问题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9篇

按照国家要求,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只重视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人文素质往往不尽人意,更谈不上具有所谓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缺乏,不仅会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道德上容易出现偏差,而且增加其同周边人群交往的难度,为其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工作上的发展制造重重障碍,更为其周边人群乃至社会带来大量不必要的麻烦,最终从总体上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克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缺乏这一缺陷,其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即为提高其人文精神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

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

所谓人文精神,顾名思义,即人类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强调对人尊严的重视,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等。现代社会之所以强调人文精神,是因为人文精神是人类几千年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的精神的总称。

人文精神对于大学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为了自己价值的实现,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等人文精神的追求,会成为大学生刻苦努力最直接的原因,从而使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其次,人文精神是其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对弱者的尊重、对受害者的同情,是现代社会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品质,因此具备如此人文精神的大学生必然会使人对其作出道德良好的评价,从而愿意与之互相往来。[1]最后,具备人文精神是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得到良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毕业之后,必然需要承担其维护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而只有具备相应的人文精神,其才会自觉地承担起这份责任,从而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和尊重,为自己的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并为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缺乏的具体表现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较其他专业学生更为严重,很多学生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体育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畏难情绪严重,得过且过

同其他专业的学习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艰苦的付出。而体育专业在此方面同其他专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专业主要是艰苦的脑力劳动的付出,而体育专业的艰苦更大程度地体现在肉体的痛苦上。很多学生由于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的缺乏,既不愿动脑筋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也不愿忍受刻苦学习和训练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最终结果是不愿意挑战自己的极限,畏难情绪严重,得过且过,严重影响其可能取得的最终成绩。

(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少考虑他人,人际关系很差

由于人文精神的缺乏,导致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尊重他人,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在他人眼中往往表现为冷漠、自私。而由于其为体育专业学生的缘故,他人更容易认为其说话和行动不经过脑袋,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肌肉型“野蛮人”的类型。[2]这样行为的必然后果是对他人有意无意地感情上和利益上的伤害,为了避免这种伤害,其他同学会自觉地避免与其交往,或者以更缺乏人情味的方式与其交往。最终结果是其人际关系很差,为周边人群所排斥,严重影响日后的发展。

(三)养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

正是因为其人文精神的缺乏,所以往往不注意自身不良行为及不良习惯对他人的恶劣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很多严重影响他人的不良习惯,如不顾场合,经常性地作出粗俗的言谈及相应举止,在公众场所抽烟,酗酒闹事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直接损害了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其必然受到周边人群的排斥,自身的后续发展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于提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

总体上来讲,大学语文所包含的知识构成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必然会取到相应的提升作用。而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对人文精神提升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促使其养成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历史名人自强不息的叙述。如南北朝时祖逖“闻鸡起舞”、北宋时范仲淹“划粥”苦读的典故,《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经历,以及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表述,就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地苦苦追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接受这种大学语文教育,必然会对此方面人文精神的养成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促使其“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精神的形成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很多方面的内容都涉及到历史上各行各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体育方面的竞争历程,其中阐述的道理正是现代“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体育精神形成的基础。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接受此类教育时,必然会与其从事的各项体育竞技活动产生共鸣,从而促使此方面精神的形成。

(三)使其养成尊重他人,同情弱者的良好道德品质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一些良好品质的表述。比如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强调的孝道,仁者爱人的美德。基督教文化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不因为弱者而对其鄙弃。事实上,如今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即“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核心来源就是这些传统文化精髓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

(四)有利于其养成团结协作、助人为乐、诚信重诺等精神

大学语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会向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展示古今中外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记述,这些记述都以文学作品的方式让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们明白集体协作、互信互助对自己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比如中国传统社会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每一种都是人应当怎样对待其他人的道德上的要求。人首先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亦即离不开周边人群的承认和帮助,历史的经验教训无不告诉人们这一被无数事实证明并被无数文学作品所记述的真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体育系的学生们在注意身体活动和锻炼之余,也会认真思考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从而真正理解团结协作、助人为乐、诚信重诺等与他人交往的良好品格对于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促成自己此类精神的形成。

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受到的限制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有着多方面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这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其并不能达到上述的理想效果。现实中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虽然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些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在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中所占比重过小。一般来说,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仅作为全校所有专业包括体育专业的公开课的形式出现,而且对于包括人文精神在内的语文素质偏低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这种课程教学安排的教学量是严重不能满足其要求的。

第二,从学校本身到体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等均没有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大学课程教学中,学校本身以及体育专业的师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有限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从而使其对学生人文精神起到的提高作用大打折扣。

第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语文基础偏差的情况,进一步限制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提高的作用。由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语文平均水平较其他专业偏低,很多语文知识甚至都不能真正理解,比如古文的阅读,涉及到很多典故的文学作品的欣赏等,必然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具体策略

针对以上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作用的限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消除或者减少以上限制的影响。

第一,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重要性的宣传。这种宣传的目的是使学校本身到体育专业的师生真正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能端正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态度,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精神提高的作用能落到实处。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10篇

一、实习内容、过程及体会

顶岗支教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接手被顶岗老师的教学、教研和教育工作。概括的说就是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1、教学实习方面

第一步:在十月十七日至十一月七日这二十天时间主要是听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课,并且完成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其是“备好学生”“备好课堂”的基础。通过听二十多节的课。这让我受益良多。其中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生的性格;学生上课是的专注度;与及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课堂的态度;学生的基础情况等。而这些东西将为我下一步教学环节“备好学生”作准备。除此之外我还听了唐春萱、易程、唐彬等多位老师的课。从中我明白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主要的是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要进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即学生感兴趣并引起学生注意的话题。这样才真正的有实现语文生活化的问题。

总之,在这个直接面对学生的准备阶段有很大的感触。自己也由原先的无目的、无意识状态逐渐进入角色。

第二步:十一月七日至十二月二十日四十天时间是我全面接手教学工作。着期间自己全面接手172班的无问教学工作。期间完成了三个单元(一个小说单元、一个童话单元和一个古文单元)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新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习。这让我在教学实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各单元的测验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最让我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学生转变了他们原先的学习态度。他们由原来的不喜欢语文到喜欢再到主动的提出要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课堂上也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参加各种教学讨论和探究活动。并且加强了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与此同时我把教学形式向课外延伸。让他们自己感受生活化的语文。这样是他们对语文不再陌生。感觉到的是现实中的语文。

以上说的都是在学生方面的信息。以下是我整个实习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要上好语文课必须要让学生喜欢授课老师。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师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属于“备好学生”的环节。要在“准备好学生”方面做得好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备好学生”方面我要快速的认识他们。而我在这个环节用了3天的时间就把他们记住了。并且随见随叫出他们的名字。这让我的学生有了一种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通过这种简单而实际的方式我进入到学生的圈子里面去了。如果说只这样做就认为做到“备好学生”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这期间我还认真的批改了他们的周记。并叫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访谈。从中我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喜欢的是一种快乐而有趣的语文。他们接受的是一种简明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些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引用了故事和探讨式的教学模式。并让他们自己组织学习兴趣小组。通过交流式的学习教他们从中取长补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轻松。在这种环境中得到知识和各综合技能的提高。“备好学生”,我现在看来就是:“备好学生的性格、备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备好学生接人纳物的方式、备好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总而言之,学生必须是一个成长着具有独特个性的平等的人。要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爱。

其次,一个老师想上好一节课,那么他必须身兼数职。在他的身上要有多种知识的综合。“备好文本”就是这样要求我的。“备好文本”的第一步是要我有设计者的才干。文本的知识是零星的部件。只有发现其中的结构联系才能把他们捏成为一个知识的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的创造者、设计者就是老师。“备好文本”的第二步要求我融入当地生活和环境的能力。通过观察和了解才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文本。语文生活化的问题我觉得在现阶段做得不是很到位。“备好文本”的第三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如果我们说话时东一句西一句就会让学生不知所云。相反,如果我们开口就能旁征博引就会吸引住学生进入情境进入文本的兴趣。“备好文本”的第四步我认为是做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在我的75天的教学实习的时间里我觉得故事的引入最能吸引学生。比如我在12月10日上的公开课一样。“四川小毛孩”的故事就能很好很生动的引用到文本中来。其中在说故事的细节上要尽量做到生动感人。

最后,上好语文课必须要有很好的课堂机智。也就是要“备好课堂”。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有这样一个发现:如果我用讲授的方式上课的话会有很多同学睡觉。并且课堂也非常的混乱。而当我运用讨论探究式教学时学生就很活跃,课堂效果也很明显。并且我发现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话题进行教学那是最好的。比如我在上《犟龟》时就由学生的一个问题:“龟,王八,而王八最笨了。”我就抓住了着个“笨”字让他们再结合文本去探讨。最后在对比中的出“犟”的本质。所以原本要用3个课时的内容我只用了两个课时就上好了。而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很多。除此之外我认为“备好课堂”要注意的一个话题是教师的状态问题。学生喜欢的是快乐的老师。因为他们想在语文的课堂上寻找快乐。在这里我深深的感受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在上公开课那天由于自己的紧张造成了表情的过于严肃和语言的颤抖,这是很不好的。这使我在想表扬学生时由于语言把握的失控而给听课老师误认为是批评学生。所以,“备好课堂”那就是要有一颗快乐的心。

总而言之,以上是我教学实习中感受和经历的一些思考和变化。在教学环节要做好的三件事是“备好学生”“备好文本”“备好课堂”。

2、班主任实习工作方面

在整个实习生活过程中我觉得我在这里取得了很大的收获。经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努力按原计划完成任务。并且在其间感受很多。而我的整个班主任实习工作是按如下步骤和方式进行的。

第一、十月十七日至十一月七日熟悉班级情况。而这其间主要的工作是协助原172班班主任工作。我在进入学校的第二天就拿到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表——学生花名册。并且在第一时间内熟悉了本班的学生。2天之内叫出他们的名字。而且这给我接下来的了解学生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在协助工作期间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我指导班主任工作的认真严谨。而这也促进了我观念性的转变。这种改变使我提前进入了状态。让我以真实的教师的身态进入我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11篇

论文捅要:本文以五年制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基础,用系统的视角,就教学对象的培养定位、语文素质要求及课程体系展开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大学语文课程的若干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应当切合专业学习,以提升言语能力为旨归。

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现在的局势真可以用“战国时代”来形容一当然,这也绝非坏事,战国恰是成就诸子百家的非凡时代一正是这样一个争鸣的状态,使得许多同仁及有识之士对本课程的价值、意义及解决方案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凡的成果,为进一步的探索铺平了道路。笔者所在的学院是一所着眼于培养学前、小学师资的高职学院,本课程以两节一学年的方式开设,约72课时。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艺术教育专业的语文(相当于高中阶段)及大学语文教学,愿意解剖自身处境,为这样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大学语文的教研,提供一个案例,以供同行及研究者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小学艺术教育专业与语文素质要求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了一门新型的课程——艺术(综合),随即推出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将该课程的性质确定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与经典性。为了培养与之配套的师资,2002年我院率先开办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定位于一专多能型的培养目标,着眼于专业与教育能力兼备的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上力求基础全面、专业凸显。”也就是说,作为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比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素质更高更全面才行”。

我院该专业培养规格有这样两条,“通过艺术各门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非艺术相关学科关联的学习实践,获得广泛的良好文化艺术素养”(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综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进行教学分析、反思、评价,总结的能力,文字、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的实际应用能力,能掌握学习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对专业教育理论及教育发展新动态进行研究的能力”(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综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良好的语文素质对提高专业感受力、想缘力和表达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基于以下前提:各类艺术均与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联系紧密,语言艺术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艺术的创造需要一种内在的动力,也就是说艺术类学生需要将所学的文化知识内化成情趣和气质,并与专业素质融为一体,成为专业成长助推力。

二、大学语文与课程体系

单纯地讨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容易陷入某种想当然,笔者认为不可单纯地着眼于某-(1课程,问题产生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解决的途径也必须是建立于这样的关系之中。正所谓“广摄四旁,圜中自显”。

(一)大学语文与其它语文类课程。在我院的《艺术教育(综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文化课程中的语文类课程分别设置有语文(相当于高中阶段)、教师口语、应用写作、大学语文四门。

1.语文(相当于高中阶段)是基础课程。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要义即:使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由于学生水平因素的制约,完全按高中模式进行教学湿然有困难,好在没有高考的压力,给因材施教留出余地。笔者认为,可行的做法就是处理教材,结合学生对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的思考,添加关于艺术随笔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现实中,高中阶段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具备初步读写能力,准确地说,就是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还相当薄弱,认识也还处于肤浅层面。因此,在表达实践中,其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2.教师口语是-一门偏重于技能的课程。语音标准,口齿清晰是对艺术类学生的基本要求。对此,学生重视,学习热情也高。该课程以一节两学年的方式开设,同时,结合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解决普通话语音问题,此外,通过朗诵、演讲、辩论等口头一般表达技巧的培养,有效地分解了语文(相当于高中阶段)课程在口头表达训练的压力。但由于课时量少,对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在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以及深刻性上还存在不足。这部分不足将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得到提高和强化。

3.应用写作,“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通过以例说‘法’、以例学‘法’,使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得益彰”(詹昌平.应用写作·编写者的话·校本教材),同时,针对性地练习与专业切近的事务性文体写作,如串词、策划案、广告文案、调查报告、教案以及简历的制作等。有效分解大学语文写作教学方面的压力,并与大学语文形成互补关系。

以上三门课程均在特定时间段里达成各自的教学目标,与大学语文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策略。大学语文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语文类课程体系中,在语文素质与言语生命力培养中,肩负着整合、提升、强化的重任。

(二)大学语文与专业主干课程

在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职业技能训练上,有艺术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分音乐方向、美术方向、表演艺术方向的专业主修和辅修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业课程中有一批艺术鉴赏与艺术理论课程,如美术基础理论、艺术欣赏、艺术概论、美学原理、儿童歌曲创作(音乐方向必修)、音乐欣赏(音乐方向必修)、中外美术简史及欣赏(美术方向必修)、中外舞蹈简史(表演艺术方向必修)等。这些课程大多处于五年制的中后期,与大学语文类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使大学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的总目标更具可操作性,笔者将之归结为“能说会写”四字。“能说”即面对公众条理分明地发表见解(要求脱稿表述)。“会写”即能写文章,对于小学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即属于艺术类文章的写作。一般而言,专业教师不会进行专门的写作指导,但却期望学生能“写出思路清晰且具有说服力的文章”。

一个关键,即学习者对于本专业的理论课程投入过少,将直接导致整体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成为一大难题,同时也将波及大学语文对语文素质与能力提高这一愿望的实现。

三、大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即“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是对课程实施的谋略与策划。

(一)引导正确的认识,让大学语文——母语高等教育成为言语成长的内在需求。艺术类学生通常具有这样的个性特点:性情开朗活泼,感性思维能力强,其中尤以审美感受力最为出色。此外,乐于接受新观念,热衷自我表现,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忽视人文学科的学习,纪律观念较差。表现在语文课的学习上就是学习热情不足,甚至出现排斥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不涉及个人意义,且具有某种紧迫性,那么,学习者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学习。因此大学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的问题。也就是要揭示出课程与学生个人之间的意义和价值,且处于某种紧迫状态。其次,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课程,不是通过基础阶段教学就可以完成的。在教育不得不看就业市场眼色的今天,对于语文教育,尤其需要一份特别的远见与信心。

(二)“能说会写”的有效达成。应该说,“能说会写”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大学语文处于高等教育中语文学习的最后时期,必然面临把关、整合、提升与运用等问题。说与写,即是应用,是言语能力的最终体现。,

1.以“人文·艺术”专题教学为线索,于具体讲授中凸显语文。(1)将讲读课时压缩至总课时数的一半,为“能说会写”训练留出余地。虽然讲读课是“见效慢”的直接体现,但精彩的讲读课却是深度阅读的示范与引领,是“能说会写”的前提。为避免陷入“内容不够深入”以及“不能引人入胜”的境地,教师须全面深入文本,找准“语文点”,才可指望学生跟随而来。因此,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进而引人入胜是大学语文讲读课的至高境界。(2)为了保证课程的精彩度,可多位教师优势互补,以接力课方式进行授课。(3)自编大学语文教材,以艺术精神、美学漫步、文化价值三个专题二十一个篇目,期望学生关注艺术之根本、审美的价值取向以及各文化形态之间变化与交流等论题。此外,在思想成熟,眼界开阔,塑造自主的人格,认识自我生存状态等方面,编选有大学灵魂、思想自由、青春呼唤、生存智慧等相关专题与之匹配。(4)通过阅读优秀文艺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其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能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

2.以艺术类文章的写作为“会写”的日标。这里所说的“会写”——艺术类文章的写作——包含有创作,但更多的是指伴随着专业学习而进行的一系列文字表达。这样的文字表达是有层次的,低的层次是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体会、感受和理解,高的层次是较为深入的、系统的对艺术的欣赏、阐释和评论。大学语文与专业理论课程有望合力经营的即是后者。文章写作与文学创作有天壤之别,文学性写作是属于艺术思维,属于感性思维,但艺术文章写作更多的是理性思维、属于抽象思维。从事艺术文章写作,与其他文章写作一样,需要经历发现问题、搜集资料、比较鉴定、取舍定夺、深入开掘以及驾驭语言的艰苦过程,必花费脑力,发挥潜能,才可完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还有:

(1)使学生将写作意识渗透于日常的专业学习中。如果怀有写作的意图,那么,在专业学习中,就会更加细致地观察——一如绘画中的写生练习一般,充满了细致丰富的感受——这样的经历和意识有助于在语言书面化的时候精致地选择词汇,而不至停留于含混粗疏的措辞。

(2)消解对借鉴的认识误区。在前人研究的精华面前,初学者总是直不起腰米,不知道该怎样吸收与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因此,学生首先要学会“转述”——即用“自己的语言和笔调叙述资料的观点,并在文中为引用的观点的来源加以说明并表示感谢”。墩师不仅应教会学生具备分辨“合法转述”与“非法转述”的区别,还应使其具备“合法转述”的能力。比如可练习从材料中提炼他人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这一步最为关键)。至于该如何缓解专业理论功底不深的担忧,最好的办法是先将自己的思路写下来,再查找资料并加以充实。

(3)虽说“文无定法”,但终究还是有“法”可依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语言等是文章构成要素,应遵从其基本规律。在此,笔者认为,尤其应当使学生牢固掌握的是文章写作的基本原则——清晰、精确、简练。对于文章,“清晰”意味着深入思考,分出层次,“精确”意味着察无误,敢下判断,“简练”意味着舍弃多余,直取价值。也就是说“清晰”重在分析细化,“精确”重在揭示本质,“简练”重在去除多余。

(4)搭建循序渐进的梯阶。提升艺术文章写作教学效果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使写作学习过程化。往往有这样的情形:教师刚宣布一个大作业,底下总是唉声一片。原因何在?从写作者的角度看,完成那个作业,就像要一步登天那样困难。因此,需要搭建梯阶。提倡以理性(分析性)的思维为文章思维之根本,从现成的艺术文章中练习提炼主题句与中心,并进而揣摩写作规律。有两点规律不能不熟练掌握,一是条分缕析法,即能就某一问题深入开去,分出层次。二是概括提升法,即应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的一般感受概括与提升。这一过程其实正是文字表达与专业理论融会出新的过程。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西方文化 教学法 文化素养

1 背景

1.1 新课程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纵观新教材,很容易发现西方文化始终以各种形式展现给学生。初中教材中对节日的介绍,高中教材中对建筑的描述以及诗歌的欣赏,都渗透着浓浓的西方文化气息。很明显,西方文化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2 大学生学习现状。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重视教学法的学习,而忽视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方文化。事实上,只要理解了新课程的任务和要求,就会明白在实际教学中,西方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外,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对将来从事中学英语教育的学生,有必要明确在大学学习阶段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能得心应手。本文将从西方文化对教学内容的影响,西方文化对教学法的要求以及对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该专业的大学生加强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

2 西方文化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2.1 在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还是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直接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文化背景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还要对英语语篇模式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语言学家RobertB.Kaplan认为英语段落的思维模式是直线的,首先提出论点,然后展开阐述论证。而东方语言段落思维模式是围绕主题的转圈子,不直接从主题入手展开讨论。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通过对中英文语篇模式差异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避免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犯文化概念不清的错误。

2.2 在听力训练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只重视听力本身的训练而忽略了影响英语听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文化因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听力理解有很大影响,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就必须扫除文化知识障碍,多接触英美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大量地反映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在许多听力材料中可以获得相应的文化差异的内容。听力能力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辨音能力、理解语句的能力和大量的词汇外,还必须对语言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否则,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甚至感到莫名其妙。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听力材料并不是很复杂,生词、偏词也不多,语言结构也很简单,但学生仍然听不明白,即使听“懂了”,也只是获得字面意义,而不能理解其中深层次的含义。出现这样的状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所以在选择英语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那些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2.3 在口语训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照搬自己的文化习惯,因此在进行日常的跨文化交际中常常出现理解和信任上的障碍。文化是指人们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惯、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美国语言学家E.Sapir说得好:“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他还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柏默(L.RPalmer)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人类各民族的语言无不反映并受到其文化内容的影响,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都会受到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团体(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英国诗人有句诗:“Eastiseast,andWestiswest.”就是指中西方在伦理、道理、生活方式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一位留学生因为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

3 西方文化对教学法的要求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专业 语文素养 人文素质

引言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符合其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高校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自身所学专业的良好素质,同样需要具备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当具备的良好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为语文素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是其对人文素质的忽视,很多高校往往只注重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将对其一生可能更为重要的人文素质培养,包括语文素养的培育有意无意地将其置于次要地位,导致目前大学生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而对于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比其他专业同文化知识学习的距离更为遥远,因此其语文素养缺乏的程度尤其严重,如何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现在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能力低下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需的最基本的技能,但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往往只注重身体的锻炼,忽视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作用,此种能力的缺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体育专业学生之所以往往给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印象,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低下。[1]此问题的存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严重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与其他人的互动能力,而且会对其毕业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很多体育专业大学生甚至连写一份完整的简历都勉为其难,可想而知找到理想的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二)文学素养极度贫乏

对于很多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除了知道体育自身及相应的体育项目的发展历史之外,其他的同语文素养息息相关的人文知识积累几乎没有。很多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对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世界历史、世界地理这些中学必修的课程都知之甚少,遑论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史的认知。对绝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与文学素养的距离可能比地球和火星的距离还要遥远。文学素养的提升对于大学生情操的陶冶,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乃至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着极为有效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更偏重于身体动作而不是大脑思维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适当的文学素养对其良好而健康的心理成长更为重要。

(三)言谈举止粗俗

语文素质低下必然的结果之一,是高校体育专业很多学生言谈举止方面粗俗不堪。对于不熟悉他们的人来说,很难使其相信这些人居然是高校的大学生。言谈举止粗俗事实上是以上两种问题存在的延伸。正是由于其文学素养的缺乏,所以才会导致令人不舒服的粗俗的言谈举止在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上频频出现。

(四)自律能力缺乏

自律能力缺乏是目前在所有专业的大学生身上都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对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尤其严重。比如吸烟的危害几乎人尽皆知,虽然所有专业都有极少数大学生吸烟的事情发生,但是一般的大学生都因为其危害而敬而远之,但是吸烟的现象在体育专业一般来说比别的专业都要严重。还有酗酒、打架闹事、卫生习惯差等,这都同其文化素养贫乏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低下的原因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整个教育体系对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的问题。但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忽视相应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这里仅就高校体育教学本身对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低下造成的原因作一简单分析。

(一)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误读

高校体育教学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这些人才主要包括体育竞技人才、体育管理人才以及体育训练人才等。很多人只注意到“体育人才”这几个字,因此,往往只注重对其进行体育方面的训练,而忘记了这些“体育人才”还必须符合社会需要。[2]正是由于需要符合“社会需要”,所以包括体育专业在内的所有大学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要得到社会的认同,一定的语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正是由于这种对培养目标的误读,导致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普遍低下,很难想象,一个语言表达能力低下,文学素养贫乏,而且言谈举止粗俗,自律能力很差的大学生,会得到社会的积极认可,并能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二)具有语文素养培育能力的师资力量的缺乏

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语文素养低下,同教师自身对语文素养培育能力的缺乏是密切相关的。目前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纯粹的体育专业毕业,因此自身存在语文素养能力缺乏的问题,遑论对学生语文素养能力进行培养。在这样的师资条件下,要想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语文素养能有大的提高,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三)涉及到语文素养教育的课程过少

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提高语文素养教育的要求更加迫切。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涉及到语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仍和其他专业一样,仅有作为全校公开课的大学语文一种。在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语文素养较普通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差不少的情况下,这种不加区分一视同仁的公开课形式的语文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但是这却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能接受的几乎所有的专门语文教育。在得不到其他渠道的正规语文素养教育的情况下,这种以公开课形式出现的大学语文课程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对涉及到对语文素养部分不重视

事实上,除了作为公开课的大学语文之外,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专业知识部分,也有很多部分和语文素养培育相关。比如有关体育本身及各种体育项目的相应演变发展的历史介绍,有关体育的文学作品赏析,和体育有关的报道,以及体育学习、锻炼计划的撰写等。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语文知识的运用。学校和体育专业的教师都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但可惜的是,高校体育教学中老师一般只对学生讲授其进行具体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时必须要注意的事项,其他方面要么寥寥几句将其带过,要么干脆完全不讲。更不用说对和体育有关的文学作品的赏析和分析有关体育的最新报道了。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涉及到和体育有关的写作部分,体育老师一般来说也是尽量简单处理,能省则省,万一确实省不了的也是敷衍了事,只要学生基本将事情写清楚就算过关,就算写得不清不楚也不过要求其仿照别的写得清楚的同学抄一遍即可。其实,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和其专业有关的语文教育是其最需要的,也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并取得成效的,这是弥补语文素养本身就不高的体育专业学生此缺陷的最好的机会,但却由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有意忽略而白白浪费了。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途径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低下原因的分析,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促使其语文素养的提升。相应的具体提升途径如下:

(一)以满足社会需要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

正是由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其培养学生的目标产生偏差,只注重对学生体育专业能力的教育和训练,而忽视对其可能更为重要的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致使大量的体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语文素养低下。不仅很难找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即使找到工作之后也很不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结果使其发展遇到很多本不应有的障碍。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突出相应的满足社会需要的素质教育,语文能力的提高在其中应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对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加强语文素养及其教育的培训,并设定相应的最低标准

自身语文素养都不高的情况下,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现实的。这种培训和标准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提升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认识到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能在具体的教学中认真对待涉及到语文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只有具备了一定语文素养的师资,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才能有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三)适当增加提升语文素养课程设置

由于作为公开课的大学语文明显不能满足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要求,因此适当增加提升语文素养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增加专门的体育文学课程,或体育写作课程等。

(四)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课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

如上所述,体育专业学生在其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与其专业相关的语文能力的学习效果可能是最好的。[3]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老师对涉及到专业语文能力培养时,一定不能听之任之,敷衍了事,而要对学生讲清对其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对学生严格要求。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涉及到其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由于学校本身以及教师和学生们自身对语文素养的重视不够,导致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普遍语文素养低下,只有采取上述提升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措施,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为社会提供更符合实际需要的体育人才。语

参考文献

[1]刘显.略论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之关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04).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体育英语专业;体育文化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22-02

体育院校开设英语专业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了,全国共有十多所体育院校开设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教学中语言技能培养和体育文化习得已经成为体育英语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解决专业性不强,提高学生体育领域应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都离不开学生体育文化意识的培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萨丕尔,1921)因此,语言教学应紧紧围绕着语言特点,以及影响语言学习、理解和交际的种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要素来进行。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是培养在体育文化背景中进行交际的人才。英语语言教学应与体育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

一、英语教学与文化的结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英语专业教学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英语教学由单纯的语言形式教学深入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胡文仲,1999)中外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语言文化的差异,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不了解文化就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外语教学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不管是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转换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胡春洞,1996),而忽视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做语法题时得心应手,在交际情景中却束手无策。这就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社会文化意识。

二、在体育英语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体育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0年修订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英语专业大纲的修订为体育英语专业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体育英语专业就是培养既懂英语又懂体育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要培养出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纯语言知识传授的误区,把英语语言知识和体育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语言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体育文化教学。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灵魂。北京人文奥运的基本内容就是学习奥林匹克知识、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它的主要任务是要“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和体魄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等方面外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后奥运时期,中外体育交流的不断扩大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中国的高级体育翻译和裁判翻译已是非常急迫的任务。因此,如何培养既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又有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英语专业人才就成为当前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教师研究的重点。

三、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

体育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并在教学和实践中不断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学习体育英语语言的同时也是学习体育文化的过程。但是体育文化意识的形成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积累过程,它要让学生在目的语的文化氛围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导入。

1.完善体育英语课程设置,加强专业教师体育文化素养

自开设体育英语专业以来,各个体育院校都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课程设置上由于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不同,各个体育院校在体育和体育文化知识传授上的课程设置比重也有差异。作为专门用途英语领域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体育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应该在英语语言知识课程外加大体育文化知识课程的比重,增加体育英语,体育英语视听说、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体育史等课程。同时体育英语专业是一个体育和英语结合的交叉学科,因此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必须齐头并进。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体育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如何更好地把体育和英语两个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问题。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体育英语教学的需要,在以英语专业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由于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学生学习体育专业英语知识举步维艰。因此,专业教师应该更多地了解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生活工作于体育院校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解体育,融入体育的机会。每个专业教师都要把握好学习的机会,加强自身体育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把握好教学的内容、方法,为体育领域培养出更多既懂英语又懂体育复合型人才。

2.深度挖掘教材注重体育文化内容

我们使用的体育专业英语教材中包含着方方面面的体育文化背景知识,如体育项目历史、体育赛事组织文化、体育传媒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在平时教学中多数老师注重的是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对教材中的体育文化知识并没有做深入细致的讲解。这使得体育和英语充分结合的专业特点没有很好发挥,学生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语言和学习体育文化的同步进行,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体育英语的兴趣。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体育文化背景知识,并把它和语言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体会在体育英语中出现的不同的词语、日常交际、思维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扩大学生对体育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3.自编专业教材聚焦体育文化

在体育英语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外,还应把介绍体育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作为重点。在英语语言教学中介绍奥林匹克文化,包括古代奥运会知识及其文化遗产、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及文化内涵、体育训练与竞技知识等,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目前的英语教材无法也不可能涵盖这些内容,因此就需要体育英语专业的教师结合教学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编撰一些体育英语教材。如果能够重视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地、有计划地导入这些文化知识,不但可以促进教学,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优化教学方法整合体育文化教学

中国外语教学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中语言环境的问题。如果要学好语言只进行单词、语法和句法等基本语言的学习是不够的,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而学生要提高应用能力就需要教师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语言应用和交际的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现代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手段来创建和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如多媒体网络技术、影视资料、报纸杂志等等。体育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利用这些手段有机效地与课堂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结合,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专业教师还应大力开展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亲自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学习体育文化知识。

5.增加课外活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目前体育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较严重的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苦于在培养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很少能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体育文化知识。因此教师除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应有意识地利用课外时间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学习和交流。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英语角、体育英语课外阅读、体育英语专题讲座、体育影视欣赏、英文辩论演讲、各类体育英语知识竞赛、体育英语文化周等多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把课堂的语言学习和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技能,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体育与文化、培养体育文化意识。

四、结语

体育文化知识是体育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体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体育英语文化是学习体育英语专业的必要要求。只有解决了体育文化知识的输入问题,教师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实现学生在体育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专业知识素养;语文教师;农村中学

一、问题提出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知识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四大方面。本文通过对宜春市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初中语文教师。分别在宜春市的宜丰、上高、高安三县选取多所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共发放问卷105份,有效问卷共100份,占回收问卷的95.3%。利用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在专家的指导下制定自编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请调查对象对特定专业知识对教学发展的有用性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从“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共5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研究中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研究比较少。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自身的知识积累、高校的全日制培养、入职后的课余学习和教育培训。因此,逐渐形成了职前教育—上岗培养—实践锻炼—职后培训的教师专业知识培养模式。当前随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从学科内容知识向学科理论和教师实践转化,极大拓宽了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来源的渠道。

(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来源情况的调查

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资源与城市中学的教学资源相比存在很大的缺陷,如教育经费短缺、教学设施和资源比较缺乏等问题,这严重影响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素养的培养,降低了语文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因此,采用何种方式满足满足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诉求是影响教师教学的关键问题。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几个方面。[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来源主要有阅读专业书刊、同事间的日常交流、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在职培训、教学观摩活动。结果显示:教师获取的专业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主次不分、知识不系统,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不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二)知识来源对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教师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语文学科知识的发展仍以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业余学习为主要形式。本文认为获取语文学科知识的来源主要有语文专业课、语文教法课、各种专业书刊。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1%的教师认为各种专业书刊对学科知识的发展非常重要;有27%的教师认为语文专业课对学科知识的发展非常重要;有11%的教师认为语文教法课对学科知识的发展非常重要。结果表明知识来源对语文学科重要的排序为:各种专业书刊、语文专业课、语文教法课。

(三)知识来源对促进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分析

获取教育理论知识的来源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自学专业书刊、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几个方面。[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4%的教师认为自学专业书刊、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对获取教育理论知识非常重要;有25%的教师认为和同事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活动对获取教育理论知识非常重要;有11%的教师认为教育见习和实习对获取教育理论知识非常重要。结果表明教师知识来源对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的排序为:自学专业书刊、自身经验与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观摩、教育见习和实习。

(四)不同来源知识对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分析

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知识、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教学法知识、语文课程知识几个方面。[4]语文学科知识是指基础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性知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语文课程知识原本是学科知识转化而来的适合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教的具体知识,

主要表现为语文素养目标知识。语文教学法知识是具有语文学科教学特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知识,是中学语文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知识。[3]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45%的教师认为学科知识对教师专业知识非常重要;有25%的教师认为教育理论知识对教师专业知识非常重要;有23%的教师认为学科教学法知识对教师专业知识非常重要;有17%的教师认为课程知识对教师专业知识非常重要。结果表明:中学语文教师认为不同来源知识对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

四、建议

(一)加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教育与引领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应在教师教育和培训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与引领。在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教育与引领过程中主要工作应该是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知识量的积累。同时在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教育中要突出不同学段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积累经验,勤于反思,加强同事交流,同时注重阅读专业书刊,通过以上途径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发展。同时建议学校的管理者采取措施为这些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二)建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体系

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课程中专业知识对于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对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和中国语文教育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体系建构存在重要问题,集中表现为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建构比较困难而导致到目前为止语文教育领域没有统一的课程知识。由于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中的本体性知识建构存在问题,而导致其他相关条件性知识的建构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所以,以学科知识和课程知识为核心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当务之急,对于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评价体系

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对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入职及在职评价的重要内容。由于现阶段没有建构起科学完善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体系,所以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评价体系的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为完善语文教师专业教育体系,应该尽快建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36.

[2]李琼.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学专长的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