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

环境会计论文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在人们经济生活中引入环境会计制度,将有利于改变人们的传统片面认识,并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进行,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人们对自然的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尽管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均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水平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缺乏科学性、长远性,甚至是急功近利。如毁林造田、滥垦草原、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对矿产资源滥采滥用等,造成土地沙化、地面下沉、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淡水资源缺乏,资源耗竭速度提高,大量物种濒临灭绝等环境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有的不加任何处理就排人环境,造成大气、水、土壤、生物等遭受严重污染,同样危及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存。生态环境已经向人类提出了严重的警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人类自进人控制和改造自然的工业阶段以后,其生产方式本质上是反生态与不可持续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是一种数量上的增加,呈现出“高消耗、高投人、高污染”的特征。

人为的活动,对自然日积月累的剥夺,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大自然的内在平衡,从而不仅给人类生存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也最终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环境会计制度在人们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引人,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片面认识,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1传统会计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缺乏环境意识。在理论上认为没有劳动参与并不能进行市场交易的环境资源没有价值;在行动上对环境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致使自然资源大量损毁、生态资源严重恶化,肖日弱了经济发展的根基。随着环境的恶化,人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使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而环境管理需要会计的计量、记录和报告,需要会计系统提供完整真实的环境经济指标。然而,传统的会计理论着眼于无生态的环境,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记帐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传统会计并没有把环境支出与收益纳人其核算体系,没有对环境项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没有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而是把会计主体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之中,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没有计入成本。

原会计核算体系已面临着严峻挑战。将环境项目纳人会计核算体系已成为必然。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借助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经营管理提供财务信息,并考核经营责任,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传统会计侧重于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纳人会计研究的范围,表现为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和会计循环过程的不完整,缺乏对企业环境资源、环境责任和环境费用的计量,缺乏对企业取得的环境收益或损失的确认。传统会计没有把企业视为与环境共生的经济体,没有认识到经济运转和自然环境循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认为经济循环是企业从环境中取得资源开始,到企业实现其产品,取得经济收益结束。忽视了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忽视了环境自身的物质补偿过程和企业环境中取得资源造成的企业对环境的补偿责任。

具体而言,没有将环境资源确认为资产,没有将企业应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为负债,没有将环境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没有确认环境收入和费用以及环境利润。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传统会计认为没有凝结人类一般劳动的环境资源是没有价值的,不必对之进行确认和计量。应当看到,环境资源具有社会产品具有的有效用性和稀缺性,应当并可能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环境会计则着眼于高效利用资源,从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出发,围绕着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这一主题,力争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作出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所以说环境会计解决了传统会计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这说明了在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反过来,环境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信息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环境管理的成败。环境的恶化,要求产生环境管理,而环境管理的产生又要求环境会计随之产生和发展。

2环境会计的产生自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发生,到20世纪30年代进人新技术革命时期,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高新技术时期,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创造了奇迹,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经济之发展与环境之恶化犹如一种双面镜,一面显现出现代经济社会的繁荣景象,而另一面却照出了人类文明的病态。在这种文明的缺陷之中,也即是人类处在一种“灰色”和“绿色”的矛盾之中。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生态学家等都着手讨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实现绿色回归,开辟一条绿色经济之路,并且呼吁全世界的人都来向环境宣战。环境会计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新兴会计学科。它的产生,主要源于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遭到极度开采,废弃物质大量排放,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球气候遭到改变、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这一切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于是,一场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境保护运动由此兴起。与此相适应,许多国家的会计理论界人士在分析了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基础上将环境问题纳人会计研究的范畴。直接导致了环境会计的产生,环境会计理论也因此形成并得以发展。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越来越多,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动摇了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十分不协调的局面。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各国环境与发展实践的共同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以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其实质在于限制、调整人类的各种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解决各种环境问题,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环境资源可以承受的基础上,并促使其充分、持久地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就社会、经济及环境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达成了共识,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掀起了世界性的环境会计研究高潮。3环境会计的概念及目标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在基本属性上,环境会计属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它又是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环境会讨一的基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实质上讲,可持续发展由“生态效率”和“生态公平”两部分组成,前者是自然环境和人类对它的利用问题,属于环境问题,后者是每代人之间的平衡问题,属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人们最关心的是生态效率问题,特别是在工商企业中,而很少在生态平衡问题上考虑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环境会计所要做的便是把环境看成是有价值并能被计量的经济资源,将其资本化为环境资产进行核算。环境会计核算与报告将提供关于环境资源的利用、损失浪费、污染破坏和补偿恢复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促使企业以理性的观念,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即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二是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至少是不损坏环境或对环境污染予以治理从而恢复原来的环境质量,即环境保护。企业会计如果考虑企业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话,它就必然会涉及到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因为企业要实现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社会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而自然环境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传统观点认为:企业必须尽可能地适应社会环境,寻求最佳投资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才能求得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从可持续发展观点看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环境中取得资源,又要不断地将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如果企业没有一个持续、稳定的自然环境作为物质基础,求得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企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只能是空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企业立足自身经济利益,也应增强环保意识,增大环保投人,降低能源消耗,细化环保投人和产出的计量,计量取得的环境资源、负有的环保责任和发生的环境费用,确认取得的环境收益或损失。这样才能全面的衡量企业的效益状况,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而当前表现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在传统会计制度下,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对环境资源的损耗和补偿程度反映的模糊,甚至忽略。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是对环境资源的损耗大大超过补偿,造成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导致企业发展经济的“欲速不达”。超级秘书网

由于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现阶段仅仅从法律监督和行政管理方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控制,而没有健全、系统的量化指标把企业的环保责任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把保护环境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企业还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认为进行环保投人和技改得不到切实的回报,积极性较差。为提高环保投人产出率,改善环保工作的效果,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会计手段对环境资源和环保责任进行确认、计量和控制,合理地对企业耗用环境资源的程度进行核算的环境会计就蕴育而生了,这是一种必然结果。环境会计强调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责任,使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起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资源的责任,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建立环境会计制度,就是要客观地反映企业对环境资源的损耗和补偿过程,让社会和国家来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和补偿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杜会效益的协调和融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行环境会计任重道远我国环境会计从九十年代初提出至今有十多年历史了,人们的环境会计意识正在逐渐加深,环境会计理论体系正在逐渐完善。但要广泛地实行环境会计仍需时间。人们的环保意识虽然普遍得到了提高,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等已经逐步深人人心,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环境会计。加强环境会计的宣传任务仍很艰巨。实行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间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跨世纪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培训,使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环境会计制度,这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以其强制性、可操作性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做到奖惩分明。用环保罚款筹集部分资金,建立环境会计研究基金,用于奖励研究环境会计、治理污染和举报破坏、污染环境的有功人员,以推动我国环境会计早日广泛实行。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有限的环保投资要求尽快实行环境会计制度。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可作为环境管理的决策依据。环境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还不很成熟。由于涉及到许多具体的自然和社会问题,环境会计在我国实行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方法,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从我国实际出发,有选择的在大家较为关心的产品行业进行试点,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环境会计的顺利实行,必须以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的有机结合为保障,缺一不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和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环境会计存在的空间和必要性会越来越大,它的实行必将对企业行为的评价、对环境的改善,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路江涌.浅论环境会计产生的环境特点

2.朱丹.论绿色会计理论结构体系.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成本;中外比较

世界会计发展史告诉我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经济和商业活动的产生、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从16世纪初意大利的简单簿记到19世纪会计的迅速发展,一直到现在构成了现代会计的基本框架。同样,环境会计的出现也带有这种客观必然性。

1.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的产生

环境会计也称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是以多种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反映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会计是环境学,社会学,经济资源学和会计学有机结合的产物。企业的环境成本的会计问题主要涉及企业环境成本范围的确定、分配和计量以及如何正确披露的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以货币价值形式来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

历史进入20世纪,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奇迹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不断加深的基础上,以此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从而直接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开始逐渐反省自身行为的同时,西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环境生态学家开始探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1987年,联合国世界经济和发展委员会(WCED)公布了《我们的未来》的报告,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90年代,会计学术界开始讨论并建议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及世界各国研究相关的会计准则。由此出现了“环境会计”的理论,并逐渐构成了现代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2.环境成本在西方企业中的会计实践

90年代初期,鉴于西方环境保护的压力,西方会计理论界逐渐开始展开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并逐渐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得到应用,在西方企业环境会计领域,首先进入会计实务的是环境信息的披露,即以环境报告的形式披露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随着会计实务的发展,逐渐涉及到环境成本的界定、核算和披露标准的制定研究,目前正处于此阶段,进而延伸到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最后的目标是对环境会计和环境成本管理体系的完善。

2.1环境成本的界定

目前,西方各国政府及会计机构还没有制定统一完善的环境成本会计准则,但对于环境成本的会计披露问题的结构和难点一般都有共同的认识,以美国联邦会计标准委员会(FASB)或证券交委员会(SEC)为例,二者作为对西方会计标准制定和实践有重大影响的机构,目前对环境成本的会计披露还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因此美国各企业对环境成本的范围的界定基本上是根据企业自身对环境成本管理的需要而设定的,虽然对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在会计实务过程中都应用完全成本法(TOTALCOSTACCOUNTING,简称TCA)和生命周期法(LIFECYCLEACCOUNTING,简称LCA)思想,相对传统财务会计来讲,环境成本的范围界定远远大于传统会计对成本的理解。各企业在环境管理的会计实践中一般参考美国环保署(EPA)的《全球环境管理动议》(GENII)的权威分类方法,环境成本的范围按会计确认的难度分成以下几层。

2.1.1常规运营环境成本(即传统中的会计成本概念)。包括:环境资本(设备)投入成本,材料成本,环境管理活动中的直接人力成本,原料供应成本。以上成本能够直接分配到有关账户中。

2.1.2隐藏成本。这类费用以前一般在管理费用中集中列示,不能给管理机构提供足够的环境成本信息。包括:①运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指依据有关法律约束而必须发生的成本。如:环境行为通知、通告费用,报告费用,监测、实验费用,研究、模型费用、环境损害的补救费用,档案保管费,环境管理人员的计划、培训费用,环境标签费用,准备费用,保护性设备费用,医药护理费用,环境保险费,财务保险费,污染控制费用,有害物溢出处理费用,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费用,废物处理费用,税费。自发主动发生的费用:社区公关费及延伸费用,自发的监测、检测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环境审计费用,供应商的认证费用,保险费用,可行性分析费用,环境补救费用,再循环使用费用,环境研究费用,生态保护区的环境保护费用,绿化费用,其他环境项目费用,财务支持费用等。②生产运营前发生的前置成本:由于环境保护的目的而发生的选址费用,生产现场准备费用,达标费用,研发费用,环境工程和执行费用,环保设备安装费用。③生产运营后发生的后置成本:关闭及退出费用,存货环境处理费用,关闭后续关注费用,厂址后续监测费用。

2.1.3未来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和费用。包括未来依法律必须追溯支付费用,未来可能必须支付的罚款,未来的排放控制费用,未来补救费用,设各损坏维修成木,人员伤害补偿费用,法律费用,自然资源破坏,其他经济损失。

2.1.4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成本。公司的公共形象成本,公司与以下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成本:与顾客的关系,与投资者的关系,与保险公司的关系,与专业人员的关系,与工人的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与借款人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与立法、管理当局的关系。

2.2环境成本的核算

由于环境成本计量本身复杂性,以上分类的应用的难度较大,即使在西方环境会计研究比较完善的国家里,企业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程度也参差不一,根据美国环保署(EPA)发起的调查显示,调查的公司中有71%的公司在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方法来对环境成本进行记录,但部分公司把环境成本在企业的管理费用中合并列示,只有不到10%的公司,直接将环境成本分配在其明细科目中。在西方企业的会计实务中,一般是将环境成本归入一个汇总账户,然后按一定的方法再进行分配。环境成本的分配方法由于各企业的环境管理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西方会计理论界现在对成木管理发展了一种称为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的理论研究,这种办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产品形成作业过程中的各种作业的成本,再归集到相关科目,因此对成本的分配比较准确。环境成本的计量和分配也开始运用此种方法,即对企业制造过程中的棍流程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最终得出单位产品的环境成本,由于作业成本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因此,环境成本并没有固定的分配模式。

2.3环境成本的披露

环境成本的会计披露在西方企业中的实践比较早,并已发展出三种不同的披露形式:

2.3.1这也是比较早的一种披露形式:在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由于这种披露方法的灵活性,直到现在,这种披露形式还是西方许多企业的环境成本的主要披露形式。2.3.2是以欧洲和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方法,这种披露方法主要是以企业环境会计报表的形式,详细披露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的环境管理成果和现状。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为例,披露项目分为:①生产运营成本。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本,资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资源再循环使用成本(污水处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资源的再处理使用成本),污染控制成本(污染防止费用,依法交纳的费用,化学物质控制管理费用);②前延、后延成本:环保产品的设计费用;③环境管理费用:环保人员的工资费用,ISO标准贯彻和环境审计费用,培训教育费;④研发费用⑤社会公共费用:社会环保捐助和信息的费用⑥环境损害费用: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的费用等六类。2.3.3企业以环境报告的形式来对本年度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这种披露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懂,比较容易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接受,缺点是披露的内容描述性的文字较多,缺少财务数据来支撑,内容不够详细。

以上是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环境成本的范围界定、计量分配和披露形式的一些研究,总体来讲,这些研究还是停留在具体会计操作实务的水平上,还没有达到形成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阶段。这就要求我国企业的环境成本实践利用此时间差,完善理论研究,参与国际会计标准制定的工作中,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打下基础。

3.环境成本的会计披露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颁布并修改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及以后相继颁布的《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保护法》,并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污染者负担的环境保护政策。这些宏观控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进行环境污染的管理,但总体来讲,对于企业的会计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中,因未能有明确规范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的会计准则及相应操作规范方面的规定,直接的后果是国内各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管理时对环境成本的会计披露几乎处于空白和混乱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企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环境管理机构目前,国内企业中设立环境管理部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企业内部环境管理部门却不能提供明确的环境成本分析数据给财务会计部门,环境成本的会计信息来源不明,环境成本的范围和标准缺乏明确的规定。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未建立一套系统的环境信息系统,对环境成本的范围和内容未进行有效的界定,而这正是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披露和管理的基础。

3.2企业对发生的环境成本进行会计处理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因受国家环保法规的约束,企业按实际支付的环保费用一般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这种简单的会计处理还远未形成环境成本按照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归集和分析,更不用讲上升到利用这些会计资料进行企业环境管理的地步。比如:企业支付污染费造成的环境成本与企业进行环境治理所发生的成本如何比较,如何优化环境管理,如何进行投资项目的环境决策。

3.3环境成本的核算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未规定企业在其会计报告中披露环境成本的内容,因此,在会计披露中,环境成本一般含在企业的管理费用中,既不能看出企业的环境成本占总体成本的比例,也不能看出企业环境管理的绩效。即使在企业会计报表的附注中,虽然会计准则中的披露准则要求披露对企业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比如,或有负债等,但其罗列的事项未包括企业的环境成本的影响。

3.4环境成本的资本化

对于环境成本的资本化的问题,无论是企业会计准则还是企业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都未涉及,由于成本资本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绩效和企业财务指标的好坏,因此,对于一般的成本支出,会计准则都规定了成本资本化的原则。企业在对环境成本进行会计处理时,也往往直接用其他成本(如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原则,由于环境成本的特殊性,这样简单的处理并不妥当。

3.5环境成本的审计风险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规定也越来越明确和规范,但是,作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标准的独立审计准则却对关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环境成本审计范围、方法、内容和审计风险的评估标准等方面却未加任何规定。在审计具体准则中虽然有关于注册会计师必须利用专家和助理人员,以减小审计风险的规定,从这方面来讲可以认为是注册会计师对环境成本的审计过程中专业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如此笼统、简单的规定确实使注册会计师缺乏明确的审计标准,增加了审计风险,也加大了国内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距离。

3.6环境成本的预、决策

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成本信息系统,使得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既无法预测环境成本的数额,又缺乏合理的财务评估方法,使得项目决策出现偏差。同时,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不能合理地分配环境成本,使得企业的各产品的成本扭曲。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控制处于后端控制的状态,从而反过来使得环境成本大大增加,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各种现状也和国内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较低有关,如:企业环境管理和会计系统的信息大多数尚未建立,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培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提高的问题,但对企业会计理论研究来讲。首先建立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披露理论体系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4我国实行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披露及管理的借鉴

根据以上对西方各国企业的环境成本的会计披露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加强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环境成本的界定、分配必须有完善的环境信息系统的支持,环境成本的会计记录过程相当繁杂,如果企业的会计实践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那是不能胜任的;其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西方企业会计经过对环境会计十几年的研究,还停留在尚未制定统一会计准则的地步,这足以表明会计理论的研究离不开企业的会计实务的检验。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要建立环境成本的会计披露系统,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电子化硬件方面的投入,尽早建立环境成本信息记录系统,同时,又必须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上提供支撑。结合我国环境会计方面的实践,在我国企业实行环境成本会计披露及环境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应借鉴:①明确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处理中的成本范围的界定、计量分配、和会计披露形式。②对环境成本资本化提出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③对注册会计师在环境成本的会计披露独立审计中涉及的审计范围、风险判断、审计过程和方法提出明确的规范。④环境成本管理在项目投资分析和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蕾,任洪岩。《大气污染防治法》作重要修订。中国环保产业,2000,(10):20.

[2]TalalAbu-Ghazaleh.金融服务与环境:会计专业。产业与环境,2000,(1):32.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制度环境在会计准则执行中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方面

政治环境作为宏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其中国内环境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是会计准则执行的基础,只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才能够确保会计准则执行,反之,政治环境不稳定,社会生活难以有序进行,更谈不上会计准则的执行,对于企业而言,政治环境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一旦政治环境出现变动,企业的变化也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政治环境主要通过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方针、政策等多个方面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在整体进步的同时,由于国内各地区历史、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化发展很不平衡。一些专家学者如樊纲指出,市场化水平并非简单决定于某一项规章制度或者单一的经济指标,而是一系列经济、社会、法律乃至政治体制的综合量度,他们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五个方面对中国各省区市场化进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各地区市场化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总体表现为:沿海优于内陆,东部优于中西部。

(二)经济环境方面

经济环境主要是国际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情况的具体体现,是制度环境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经济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没有经济基础,无法实现发展目标。因此,经济环境是会计准则执行的重中之重,涉及经济体制、模式等多个方面内容,经济良好发展能够为会计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且能够不断调整和优化会计准则的执行,特别是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全球经济逐渐朝着融合方向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会计准则也逐渐趋同。经济环境的不同,会计准则执行效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简而言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那么相对应的准则执行力也会越高,相反,执行力也会越低,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育呈现多样化趋势,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例如:上海、北京等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效果十分显著,且企业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然而,相对应的一些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例如:青海等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较差。另外,企业经济结构的构成、资金来源等之间的差异,也会使得准则执行透明度出现不同。

(三)法律环境方面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法律制度,是确保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稳定、有序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会计准则执行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相关现行法律制度具体内容研究发现,缺少会计准则执行的专门的法律制度,即便是《会计法》等宏观法律制度也只是泛泛而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准则的执行。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应加强对会计准则执行法律制度的制定,为准则执行奠定基础,做到有法可依,特别要加强对关键会计业务的规范,以此来提升会计准则执行程度。

(四)社会文化环境方面

社会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国家发展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相对应的会计发展也受到其影响。会计发展的根源都是一定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的理论,并将其作为基础,开展会计活动,指导企业发展,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一般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因此,企业管理者要立足于制度环境,并树立正确的观念,避免会计准则执行偏差,提高执行准确性。社会文化环境在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2]。

二、结语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1.系统内外部环境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施ERP,不但对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并且其管理结构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对此系统中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在会计系统当中可提升沟通效率。可以说控制结构在ERP环境中,促进了系统中责任更加明确。此外,在管理理念与内部控制当中,借助于ERP系统的灵活性,增强了系统内外之间的沟通。

2.风险控制措施

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的影响下,给与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对风险进行重新的评估与发现,以保障企业能够准确、及时的发现企业中所面临的风险。对此,只要将信息技术与ERP系统相融合,就会一定程度的降低其运行的风险。此外,在降低错弊发生概率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模式。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ERP环境下还有可能给与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其原因是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其信息的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以及系统的开放性对于该系统来说,在风险控制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此,在会计信息系统日益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对传统的封闭式、集中式的环境等方式进行重新的审视,以增加一些新的风险控制类型与方式,最终达到完善风险控制的目标。

3.控制活动因素

ERP的实施,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了控制手段的高效性和多样性,同时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预防。ERP的相关应用,使得传统系统摆脱了人员以及资源的控制和束缚,从根本上增强了企业内部的控制理念,内部控制体系不再依赖核算人员和复杂的程序,而是更多的依靠信息技术合理设计,最终以保证实现高效的控制目标。从这些控制活动我们不难看出,ERP系统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也是在对内部控制体系提出新的管理控制要求。例如:计算机内的所储存的数据能够进行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人员的同意可以进行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流浪;伪造企业的重要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和控制的复杂性。

4.信息与沟通要素

在ERP环境下其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技术手段逐渐向着开放性、电子化以及实时性的方面发展,以促进会计信息系统的电子化顺利进行,同时给与会计信息系统呈现出新型的特征。具体来说,在ERP环境下如何将企业内部中的各个职能部门进行联系,以促进会计信息流程一体化的发展。在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人员就需要加大信息获取的力度。与此同时,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就可以将传统的顺序花控制,逐渐演变为并行化的发展模式。此外,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日益开放,对于系统内部的需求也就逐渐从管理者与员工的角度来进行沟通,有助于系统内部的正常运行,而作为管理者也能够对系统的沟通渠道进行随时的掌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开发的背景(下转封三)下,很有可能给与该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其主要原因是在网络环境下以及将传递方式转变为网络传输,因此电子符号代替了正常的数据和文字,并且纸张由磁性介质转而代替,更重要的是传统的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签字盖章等传统的授权控制手段也不再存在。这些变化都使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问题。

5.监督

内部控制体系使得内部控制对ERP环境下的软件体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而且还增强了反复发生差错的可能性,使得有些差错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在程序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中,有效性是取决于相关程序的应用的质量,因为程序可能会发生偏差或者不起作用的时候,因此,控制失效不会被发现,而系统的运用就会产生反复性的错副。所以,针对ERP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和检查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中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适应内部控制体系和良好的运作情况。

二、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ERP环境下的影响,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也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每次会计信息系统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能够改变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因此,ERP环境作为崭新的管理模式与先进思想,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融合

现阶段,财务部门所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大多是专门应用于财务部门的系统,在理论上是独立的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有联机的支持,但是实质上逻辑性是完全不同的,业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只对财务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而对合作方的信息提供的部分较少,这种情况在根本上控制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拓展功能,无法实现有效的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ERP系统在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和改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不但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等整合在一起,而且还实现了财务处理上的统一原则。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联系做到了默契的配合,业务流程重组是ERP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各部门级别的信息系统升级成为企业级别的信息系统。

2.朝着国际化经营的需求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企业可能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投资或者经营,而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银行、客户、供应商等也都可能来自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因此,要求ERP管理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投资者、客户等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具有多语言、多币种会计处理能力,支持各币种间的转换以及多国会计实体的财务报表合并,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财务信息,满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3.面向电子商务的开放式架构趋势

随着全球化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兴起网上交易的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的交易仅位于网络化的前端,而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与前端系统是无法联系到一起的。所以,在企业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与电子订单也就无法跟进企业发展的步伐。更重要的是,也就无法对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发展都无法满足企业的资源配置。所以,面向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充分考虑到企业间的交流和应用,在系统的开放性方面给予全面考虑。包括对各种网络平台、网络协议、数据库、公共软件接口、语言等的适用性。只有具备了全方位开放体系,才能在网络迅猛发展之际,很好地支持电子商务应用。通过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ERP系统,只有将企业内部传统的业务与电子商务结合到一起后,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

4.加强财务决策支持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要想真正的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实力,其核心因素就是提升其决策的质量。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财务指标,虽然能进行简单的财务决策,但其重点在于为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而不能支持决策的全过程。ERP的环境实现了企业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集成,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企业内的“信息孤岛”,作为ERP环境中的核心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应能够提供充分的决策支持,不仅能够预测风险,还能够提出适应不同环境的风险解决方案,实现财务系统智能化。它有两个发展方向,其一,向智能化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即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财务决策智能化;其二,向群体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即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将通过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功能为企业发挥集体智慧进行财务决策提供充分的环境支持。

5.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关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是以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为主通过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实现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的无缝连接,在供应链上实现包括财务计划在内的协同计划,进一步加强财务预测、决策的准确性。其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更为先进,采用跨平台开发工具,使系统的适应性更好、集成度更高,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系统的功能更为全面,信息输出形式更加丰富。总之,当前我国ERP的类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种是借助于管理软件而开发的MRP/ERP类软件,拥有此类软件的公司多数起步于研究开发MRP/ERP的高校、研究所和ERP应用企业;第二种是借助于财务管理软件司转型到ERP的软件当中。具体来说,前一类在ERP研发和应用方面长期积累,经验较多,但公司规模往往不大;后一类公司由于做财务软件基础已有较大规模和较多用户数,但处于转型期,在ERP的研发与应用方面还有待积累和发展,其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结语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总和。会计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力层次,二是经济基础层次,三是上层建筑层次。具体包括以下几类: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教育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这几类环境要素作用于会计的程度与方式存在差别,其中生产力层次因素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但并不直接,要通过第二层次因素发生作用;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也可以找到经济根源。各类基础的或上层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环境因素相互交织,不断对会计确认与计量提出新的要求。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址的影响

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引发了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两大难题: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解决这两个难题首先需要突破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包括确认与计量原则的松动和单个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1.当币值稳定时,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下,会计核算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如果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在恶性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期末资产以及本期取得的净收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难以被物价处于变动的市场和经营环境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以什么为计量依据对外报告其资产、负债等价值数据,以什么为依据确定因物价变动对净收益的影响,从而正确确认本期的实际净收益,就成了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以其“以小搏大”之势,不断涌现于经济各个领域,它在为使用者规避各类价格变动风险的同时,陆续暴露出其自身的高风险特征。由于传统会计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被排除在外,其风险信息无法得到适当反映和充分披露。故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近期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提出了确认的标准:(1)当且仅当一个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欠债。(2)当且仅当对构成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的合同权利失去控制时,企业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或该项金融资产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行使了合同中规定的获利权利、这些权利逾期或企业放弃了这些权利,则表明企业对这些权利失去了控制。(3)当且仅当金融负债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消除时(也就是说,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逾期),企业才能从资产负债表上将其剔除。

二、政治法律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廿的影响

1.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拥有全部固定资产、土地和其他经济资源,很少甚至没有企业财产的私人所有权。例如企业没有土地所有权,在单一公有制经济下也不需评估确认土地使用权。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合资入股时,才产生将土地使用权作为一项重要“无形资产”进行确认与计量。也是缘于政治环境的差异,对于使用非会计主体拥有的土此的有偿支出,在私有制国家称为“地租”,在我国则确认为让地使用铲

2.政治环境因素实施其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政府所执行的政策、制定的规章及颁布的法律条款去实现。政府通过立法可以直接影响会计的发展,这包括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经济法和税法等。如我国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保值增值方面的法规直接涉及国有资产是确认为股权还是债权,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又如,英美法系的国家在法律上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而就要求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予以确认和计量,对库藏股份则不予确认纳入股本;而在强调“形式重于实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反之。

三、文化教育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廿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的选择行为影响较大。例如,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社会的权距较小,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弱,容易接纳有差异的因素,并且美国是一个阳刚社会,人们注重成就、决断力及物质上的成功,因而其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的可选择余地较大,强调真实反映,偏向乐观,所以美国强调计量的公允,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德国与之相反,文化特征表现为集体主义,对不明朗因素反映强,社会权证巨较大,阴柔社会,因而德国强调稳健性原则,确认与计量方法趋于保守,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例如一般不允许进行资产重估,严格限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长期合同收入”等。

四、科学技术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且的影响

现代科技推动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的沟通更加快捷,公允价值计量不再仅仅停留于理论研究阶段,其应用在技术上获得了转机。另外,借助高级数学运算工具,可以采用更精确的计算方法,计量固定资产折旧或债权折(溢)价等项目每期应摊销的数额,可以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开采资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过程是一个消耗过程,任何企业一旦投入运营必将消耗资源同时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它应把恢复和治理环境作为自己的义务,应积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然而环境会计虽然在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理论和实务尚不成熟,尤其是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和特色。在企业层面、系统地披露其环境会计信息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也正在形成“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企业使用环境资源,就必须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不仅需要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在财务报表中,还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企业、单位和部门之间予以分配,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由于环境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不完善,实务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使得企业很难反映和控制其环境资源及耗费和补偿情况。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传统会计核算只考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少考虑环境因素,现行的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货币信息局限于能够按以货币计量的业务和事项使其提供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于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信息的披露缺乏可操作性,这将直接影响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3.会计准则的制定未充分考虑环境责任和环境风险。传统会计理论对产品生产中环境成本未加考虑,在宏观层面上虚增国家财富,为此,建立一套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对经济发展中环境资源的耗费和补偿进行反映非常必要。但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要素没有给子确认,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也无法统一环境会计核算的对象及披露模式,给环境信息的披露带来一些困难,现行的会计制度中,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缺乏相应的核算体系。因此,应尽快制定有关环境会计准则,建立与我国环保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让企业如实记录和反映环境管理活动,充分披露其现实和潜在的环境责任及其面临的环境风险。

4.环境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利于运用环境会计披露。在特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发生矛盾时,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多数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也不会自觉地增加环境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企业也因怕损害其环保形象而在一定程度上仍不愿意主动向社会披露其环境信息,近年来,我国虽相继了一些与环境要素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环境法规体系仍不健全,内容笼统,与实务操作之间有很大的距离,立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执法的力度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这些因素不利于在实务中运用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上述缺陷,无法完全适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二、现代会计应考虑环境信息的披露

在传统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表对部分环境负债未作确认,利润表中同样未确认企业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发生的支出,最终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现代会计应增加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

1.环境信息应纳入会计报表范畴。大量的环境信息,如环保经常性支出,环保研究开发费用,环保治理费用等可以采用一定的计量手段量化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负债的确认,以及利润表中成本与费用的确认,应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尽管环境成本如环境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被认为是社会成本部分,而非个别企业生产成本部分,但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接受环境成本是企业总成本的构成,企业应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付出一定的代价,其目的是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的转变将使环境信息被纳入会计报表范畴。

2.会计的作用在于提供企业经济和财务信息,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环境管理部门需要了解企业执行了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二是由于环境问题预示着未来的受益和风险,联系着未来的负债和费用,因而,许多投资者愿意将传统财务报表中的收益能力与环境信息联系起来进行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而且,近来有些国家的投资者出现了将收益与环境并重地看待而不能只看中收益,投资对象的“绿色投资”趋向。三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有的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信贷决策依据,甚至有的还成立专门的“绿色银行”了,把环境问题作为首要的方面考察。四是消费者与社会公众随着环保教育水平的提高,日益注重企业的环保形象。会计为了能使提供的信息符合上述各方的需要,势必被要求向国家各职能部门提供所需的环境信息。若会计消极对待环境信息的报告,与那些注重环境并在环境改善方面有所支出的企业相比,在对外报告中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不很理想,但无疑破坏了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将不利于环境保护。

三、构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目前,会计学界提出的绿色会计、生态会计或可持续发展会计,其目标就是解决会计如何向外界提供企业环境信息问题。由于环境会计起步较晚,环境会计准则尚未出台,因此环境会计报告体系尚无统一的要求。笔者认为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应采用独立报告披露和专题报告分析两种模式。

1.采用独立报告披露模式。选择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上市公司作为试点,在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重污染企业一般可以按照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如某地区污染企业数量,总量比重法、万元产值平均法等方法进行判断。中国证监会应要求企业在上市时将企业是否属于重污染企业重点披露。在会计核算上,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可以暂不纳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体系,可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取得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资料,直接形成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可用一些准确的数据指标或货币指标予以披露,并可辅之以文字说明;如果在日前状况下,不能获取相对准确的数量信息,则可用文字加以叙述。独立报告披露模式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与环保方针、政策,环境标准如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循环使用等信息、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治理准备金、环境收入等以及环境业绩信息如环境治理与投资、奖励和环境审计报告。

2.采用专题报告分析模式。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和报告内容的方式报告企业环境信息。并通过报表分析如大气污染指标;水质污染指标;噪音污染指标;资源破坏程度指标等评价环境污染程度。通过报表分析如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最终排放量减少的程度,资源产出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率等指标反映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废物最终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并充分发挥其环境执法的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反映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如环境信息计量障碍、环境成本分配障碍等;制定出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实现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制定出统一的环境审计标准,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

参考文献:

[1]高雅军信小娟试论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林业科技情报2004.3

[2]林光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4.6

[3]安庆钊环境信息披露模式探析经济师2004。2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环境会计;计量模式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我国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的问题十分严重。其生态环境恶化是由生产的自发性与生态环境社会矛盾引起的。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生产者在经营中所费和所得是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只有直接用货币表现的那部分支出和收入,才反映到生产者的成本与效益中,不以货币表现的那部分成本及效益(如工厂对环境的破坏,或林业经营对环境的改善)则不计入到成本与效益中。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为自身的利益而牺牲社会利益,即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方式向社会转嫁成本,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由此便提出了对环境进行描绘、量化的要求———即环境会计计量,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所费与所得。

一、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价值

(一)从环境价值转化为求其效用的大小。由于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相当一部分不是劳动的结果,按马克思的理论即没有价值,但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环境会计计量对象是具有效用的。所谓效用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这一概念与人的欲望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环境资源虽不是商品,但其符合效用定义的实质。因此需用西方经济学中效用论学说探讨环境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础,否则无法对环境资源这一非商品性的资源进行价值定位。

(二)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可采用货币单位。由于效用是“满足程度”的度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作为计量单位,也可作为效用单位的计量单位。

(三)环境会计计量的基础可采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环境资源虽然不是通过交换形成的价格,不能建立以交换为基础的计量基础,但环境资源是有效用的,而且是稀缺的,人类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环境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其环境资源究竟有多大的效用是很难计量的,如张家界国家公园的风景价值,直接估计其价值有困难,可考虑采用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选择成本,是指因采取某一行动方案而失去来自其他要供选择行动方案的最大潜在效益。当采用诸方案中最优方案时,次优方案的潜在效益为其机会成本。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环境资源消耗中所得到的效用量总和,用公式表示为:TU=F(Q)。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资源消耗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公式表示为:MU=TU(Q)Q.从经济资源稀缺这一前提出发,当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有不同的用途,如何配置这些资源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可引进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的均衡概念。边际成本是指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的产出量时所增加的成本,其公式为:MC(Q)=TC(Q)Q.从环境会计的角度看,边际成本应包括边际直接成本(整个社会的成本)、边际外部成本(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边际用户成本(另辟资源的成本)。

环境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应包含用于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化,即未来的效用。当效用单位可采用货币单位时,未来效用的计量应引进贴现率的概念,在计量环境资源的价值时,则按贴现率进行调整。

(四)计量环境资源的退化也是环境会计计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计量环境资源的退化,可能很困难,但我们可以考虑用替代成本来间接计量。替代成本是为消除和补偿可能出现的后果发生的费用。如计量土壤流失的损失营养成分时,可以考虑用保持其营养成分所施化肥的价格来计量土壤流失的损失。

(五)采用经济计量学方法进行计量。环境会计引用边际价值原理,旨在说明环境资源变量的关系,一个变量的单位增量所导致的另一个变量的单位增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达到变化过程不能或不值得再继续进行的边缘或限度,为了计算变量、增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应采用数学方法。因此,采用精确数学方法计量,就突出了计量方法精确性与事物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人们面对复杂的环境系统,对它进行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就低,当复杂性超过一定界限时,不确定性就不容忽视了。而经济计量学恰恰是解决观测中的随机统计关系的不确定的方法,因此经济计量学在环境会计的计量中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个体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计量

(一)价值回归还原法。此方法是将被污染的个体价值还原成基年时未被污染状态下价值,其计价基础中包含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可采用该个体的市场交换价计量,间接使用价值的确定则必须考虑该个体的成因以建立数学模型。比如,一棵树的间接使用价值包括生态功能、水土保护功能、观赏功能等,把功能设为A1A2A3,则有观测矩阵A=(A1A2A3),设系数向量β=(β1β2β3),Y=(y1y2y3)为评价向量,则有Y=Aβ+U,U为随机误差向量。根据此模型求出β,再给出相关参数,就能求出间接使用价值。

(二)影子价格。从数学意义上讲,影子价格是最优规划的对偶解或拉格朗日函数的拉氏乘子,即目标函数发生的增值;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影子价格不是价格,是某种资源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年带来的追加效益,实际上也是资源投入的潜在边际收益。影子价格反映产品的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越丰富,其影子价格越低,反之,即资源的数量与产品的价格影响着影子价格的大小。从费用效益原理分析,资源稀缺则影子价格高。在市场机制比较充分时,以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条件下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调整求出影子价格。此方法比较适用稀缺物种的计量。

(三)机会成本法。对于稀缺资源的计量。在同一资源可供不同选择时,可采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其价值。

(四)危害资本化法。危害的各种表现通过市场的手段替换为货币值,再除以一个适当的贴现系数,得出其价值。比如汽车尾气的污染值可通过其引起的呼吸系统、心脑系统疾病的治疗费用的贴现来计量。而贴现系数要结合人的生命周期来考虑。

三、系统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计量

(一)建立宏观数学模型。环境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系统,而且各要素是不相容的。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精确化的能力减少,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复杂性和精确性相互排斥。此处的数学模型与微观个体的情况相似,只不过方程不再是单一的而是联立的,要考虑的解释变量多一些,基本形式还是Y=Aβ+U.

(二)系统投入资本化法。有时系统的价值难以计量,可采用价值替代的办法加以解决。替代价值就是能够使系统有价值或保持其价值的投入资金和维护资金。比如一些风景名胜区的系统观赏价值难以确定,但这些景区之所以有较大的商业价值,是与宣传、建设、维修保护密切相关的。因此,可将人工投入资本化作为系统的价值。贴现系数可采用计算期的存款利率。

(三)效益数学模型。环境资源不仅有价值,而且能够给人类带来一定的效益。环境效益通常包括:一类是直接效益,如耗用自然资源给人类带来最终消费品的效益,称为发展效益;一类是间接的舒适性效益,如一段河流给人类带来优美的自然风景的效益,称为保护效益。这两种效益是相互排斥的,如耗用自然资源的发展效益,要伐木、采矿等等,这些活动改变了原始环境,环境会计的计量就是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值,使发展效益和保护效益达到均衡。应以此均衡点作为系统的计价基础。发展效益可以根据项目的收益来计量,保护效益的计量可根据发展效益估计,或计量一个优于发展效益的估计值。由于环境效益涉及子孙后代,因此,估计时应引进贴现率的概念。保护性效益和发展性效益均衡时的公式:bOp=AB,A=∑Tt=1bOd(1+I)-t(1+r)-t-[C+Otd(1+I)-t],B=∑Tt=1bOp(1+a#)t(1+I)-t,bOp:保护现值等于发展效益现值起始年的保护效益值,它以a#速率增长,以I比率贴现;bOd:起始年的发展效益;C:投资费用;Otd:年操作和保养费用;bOp:价值1元的起始年保护效益;I:不变的贴现率;T:相应的保护相应终止年;R:变化系数;T:相应的发展相应终止年;a#:保护效益增值的年平均率。

四、环境会计对象量的计量

由于环境会计的计量对象大多是宏观的东西,因此精确计算其数值难度较大。数理统计的方法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其数量确定上来。无论是基年数、发生数还是现存数的取得都要考虑样本抽取的典型性与总体的一致性,并便于用概率论的理论去作推断。通常要求样本x1x2x3…xn中每一个观测值都与总体X具有相同分布,且彼此相互独立,即独立同分布。对无限总体,只要随机抽样即可,对有限总体可采取有放回地重复随机抽样。此外,要保证统计量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如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当无偏性与有效性发生矛盾时,要力保有效性。

总之,环境会计的计量主要是确定数量的单价,数量的确定主要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单价的确定相对复杂,要结合数学、经济学、相关产业的基础学科,是一项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肖序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11)。

[2]许家林,蔡传里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4)。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实施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环境会计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环境会计是以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环境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环境会计可以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于一国的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环境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至于实务的应用更是进展缓慢。因此,研究环境会计在我国实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加快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

(1)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政绩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是评价执政领导能力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官员仅以GDP的大小来衡量政绩,并将此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忽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认为只要本人在任时只要经济发展上去就行,而将环境污染抛于脑后,普遍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这必然会对环境会计核算在我国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2)企业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的绩效观。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对于公司制企业而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评价主要是看其在任期间给企业创造的利润,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但是如果企业考虑环境成本的话,总成本就会增加,利润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者当然不愿意考虑环境成本,这必然也会阻碍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

(3)普通民众事不关己的环境保护观。多年来,我国环保部门一直在进行环保宣传,但环境污染事件却接连发生,因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已经摆在世人的面前,这也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但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却仍然认为环境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这必然也会阻碍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

2.法规问题

(1)环保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在环保方面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具体操作方面仍需完善。此外,我国对环境犯罪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对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2)环境会计法规缺位。我国目前的会计法中缺少环境会计内容,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中都基本未涉及到环境会计的内容。在我国环境会计实务中,对环境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形式方面都没有统一可循的规范。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多数企业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信息,这严重地阻碍了环境会计实务的开展。

3.技术问题

(1)环境会计要素确认模糊。对于环境会计要素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主要有“三要素论”、“四要素论”和“六要素论”等观点。虽然会计准则对会计六要素的确定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环境会计的特殊性,目前对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还没形成成熟的确认标准和原则。实际操作中,如何对环境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仍然是个难题。

(2)环境会计要素计量混乱。众所周知,传统会计计量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的,而在环境会计中,由于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因此也就没有市场交易价格,所以,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就不能作为环境会计计量属性。目前,学术界就计量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一个较明确的统一标准和具体的规定,因而使得实际操作缺乏依据,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导致各企业不能在环境问题上具有可比性。由此可见,准确计量是实施环境会计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解决计量问题,就无法进行会计的纪录和报告。

(3)环境会计披露。当前,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尚无统一规定,在披露的范围、内容、方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尚难真正实施,缺乏可操作性。

4.人员问题

环境会计是一门由环境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学科,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如果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那么应用起来会出现很多问题。但目前我国仍然按照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会计人员,会计学科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环境会计专业,因此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好,不存在真正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二、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对策及建议

1.观念对策

(1)对政府官员加强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教育。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科学的政绩观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另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识并贯彻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既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更要在实践中支持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

(2)对企业的管理者加强社会责任观教育。社会责任观是以社会为着眼点,认为经济利润和社会利益两方面都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企业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或逃避社会责任。政府应多从政策法规、指导方针上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3)对普通民众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建立健全环境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以专栏、专题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典型和经验,做到有声势、有效果、有影响。

2.法规对策

我们不但要建立健全相应环保法规,而且要制定相应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我们应该在吸收、借鉴西方会计界、企业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操作:第一,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这是会计理论付诸实践最强有力的手段。第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在准则中明确规定环境会计的要素,以及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问题。第三,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运用。

3.技术对策

(1)加强相关理论研究。环境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披露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的不成熟。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系统化,突破实务操作的障碍。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引导和支持,可召集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注册会计师、经济学家、环境科学和会计理论专家成立专门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小组,研究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和实务课题,解决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具体实施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和相关科研部门应高度重视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积极参与,努力创新。

(2)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对环境会计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会计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4.人员对策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环境会计作用的发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其知识能力素质,也包括思想素质。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从思想上加以教育,从职业道德上加以规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会计学科领域中增设环境会计方向,同时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环境会计专业课程,加强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家林蔡传里: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4,4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11篇

1.1网络信息对传统会计环境的影响分析

企业的会计环境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客观环境的影响。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①内部组织结构由纵向管理模式转化为横向管理模式,这一改变能快速提高信息的传递质量,因为在纵向管理模式中存在复杂的、不同层面的管理模式,导致信息延误状况出现。通过管理模式改变提高组织结构的创新性,信息传播的流畅性等特点;②生产模式的改变,在以往的产品生产中企业都是按照统一规模,以产品为核心进行标准化、常规化生产。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生产模式由单一产品大批量生产向特色化服务的层面迈进,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了解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相应的特色化生产和售后服务,从产品的设计、调试到生产全过程都由顾客参与完成。

1.2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分析

网络环境影响着传统会计的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会计四大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以及货币计量假设受其影响最大。然而,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网络环境对企业财务会计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将是对传统会计一次重大的考验。以持续经营为例,在网络环境下,我们能够预见的会计主体是否能够持续的发展,带有太多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网上企业、虚拟企业等众多没有固定组织模式、没有确定产品实物的网络虚拟公司的存在同样带有太多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传统会计理论。在企业信息多元化的今天,互联网把企业带到了一个灵活多变的空间范围,知识、信息、资本、人力、技术等作为核心资产组成部分也变得异常的重要。

1.3网络环境对传统财务会计实务的影响分析

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他们一样依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多种客观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等。通过互联网传播,会计信息的提供方法变得更加便捷,会计信息更加面向社会,信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同时我们也看到动态的经济环境迫使企业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然而在强大的网络空间里传统历史成本计价方法不具优势,不仅如此,比如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等一些传统财务会计实务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此,我们应结合网络会计模式运用多种计量手段来开展会计工作。

2、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2.1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由于互联网、内联网系统具有分布式、开放性等特点,企业通常会直接通过互联网与银行、审计、税务等部门直接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以通过内联网与员工或者客户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共享。但是,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网络病毒,据IT界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有些“间谍软件”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进行安装,在计算机上存放的财务会计报表等信息很可能会被窃取,从而使企业财物被侵吞或商业机密被出卖。造成的后果不可想象。

2.2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传播速度是在传统会计中无法遇到的,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要提前预防,还要在会计活动过程中进行控制。虽然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人为因素造成会计失真,但仍然不能排除在不留痕迹的情况下,电子记账凭证、电子账簿被恶意篡改或者截取的可能。病毒的入侵,也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影响。

2.3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

网络环境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完成,所以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威胁到计算机硬件安全性问题主要有两种:一是管理因素,这种因素主要是人为造成,通常盗取者通过U盘、移动硬盘或光盘等磁介质载体,盗取计算机中重要数据,造成信息丢失或泄露等;二是自然因素,如火灾、水灾、灰尘、老鼠、地震等都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损坏,从而使得系统中的数据损坏或流失。

3、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对策研究

3.1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理论

传统会计在不断被网络环境和计算机技术的冲击下,科学、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财务会计工作,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还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对国外先进财务会计理论观点的研究和借鉴,不断完善我国财务会计理论,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财务会计理论。最重要的是基于我国国情建立接轨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形成科学、完整的企业财务会计理论,为以后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供有效的指导。

3.2提高网络技术水平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如何准确无误的高速传递也是需要讨论的话题。由此可见,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变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硬件建设,主要是加强对数据传输管理,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环节对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会计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内部控制,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对工作建立责任制,以防止给企业带来损失;二是重视软件技术,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与软件开发商进行沟通,开发出符合本企业实际财务工作需求的管理型财务会计软件。并对软件进行定期升级和检查,防止出现任何软件上的漏洞,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加强会计人才的培养

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应通过结合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是每一位财务会计人员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在专业知识上要与时俱进,学习最新会计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际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在职业道德培养上,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给员工一个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从思想深处感召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获得企业利益最大化。

4、结语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社会环境发展

一、经济环境

在影响管理会计的各种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它不仅直接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将通过法律、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对管理会计产生影响。

从企业的所有权形式看,现代企业的核心机制是机制,现代企业实质上是一系列关系的集合体,在责任会计制度中,上一级责任中心的管理者与下一级责任中心的管理者之间实质上就是一种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人)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运行,优化资源配置,追求最大收益,这种机制是经营者主动运用管理会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企业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管理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产权关系尚未明晰,所形成的委托关系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而且由于产权关系不够明晰,所有者缺位,委托人和人所使用的资源不属于任何一方,收益的归属权也不属于任何一方,当然双方也不承担任何风险,因此,他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运用管理会计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降低了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

企业的组织形式对管理会计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和发展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以股份公司为主,股份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决定了企业能够主动地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为满足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求而运行的,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是由企业的经营机制所决定的、主动的过程。尽管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还没有得到彻底地改变,致使多数企业对管理会计还没有主动的需求,只有被动地接受,这显然不利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即使有些企业能自觉地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改善经营管理,但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市场经济环境还不成熟,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又对市场经济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如短期经营决策依赖于成熟的消费市场,长期投资决策、资本成本会计依赖于发达的资本市场,这些市场在我国还不够成熟,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能完全面对市场,管理会计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制约了管理会计工作的效果和范围。

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但并不是说我国企业就不能很好地应用管理会计,相反,我国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上也有成功的先例。我国在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自发地产生了许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管理会计方法,如20世纪50年代的班组核算,60年代的分级归口管理,直到如年代的“邯钢经验”,但除了“邯钢经验”外都未能得到有效地总结和推广。“邯钢经验”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丰富和发展了管理会计的内容。邯钢模式是与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企业性质相适应的,是我国企业结合我国国情创造性地应用管理会计的成功典范。如果能在借鉴西方管理会计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加以系统化、科学化的总结,必将有助干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因此:

(1)我们要优化管理会计赖以生存的市场经济环境,尽快建立、健全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彻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行,促使企业主动地应用管理会计。

(2)在有些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能适应我国企业的需要时,不能生搬硬套,要立足于本企业实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并把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

二、法律环境

由于服务于内部规划和控制活动的信息不受对外报告要求的约束,管理会计受法律因素的制约不像财务会计那样严格,但也要受其影响。

税法与财务会计在确认收入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费用的可扣减性等方面的规定有所不同,导致了会计与税法在收入、成本、税金等指标的计量上存在差异,管理会计在这些指标的确认和计量上以及在经营决策中必然要考虑税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势必降低决策的有用性。

管理会计进行规划与决策所应用的会计信息,主要来自于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财务会计工作,在我国推广和有效地应用管理会计,前提就是广大企业首先要做好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较为严重,这必将影响到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效果,因为在不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基础上应用管理会计进行规划和决策自然失去了实际的应用价值。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都已开始执行,新的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也已出台,这些法规的出台与执行,必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将为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管理会计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提供的信息不需要对外披露,因此从理论上讲没有必要制定有关管理会计的法规制度。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一直是在法规制度下进行的,我国的会计工作者乐于法规制度的作用,因此由政府制定指导性的法规制度来指导管理会计的应用将是可行的。

根据以上分析,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管理会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有关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促使企业会计人员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注册会计师则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做好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2)财政部应考虑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或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管理会计制度。

三、文化环境

我国的下列文化特征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崇尚集体主义

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推行责任会计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2.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强

规避不确定性是指文化成员对未来不确定性或未知状况的感知态度。如果一个社会规避不确定性的意识较强,那么这个社会就有许多法律和规则来规范和维持人们的信仰和行为,而且社会成员也有这种需求据以减少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情况。在这一文化特点影响下,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在遇到某些经济业务时,首先寻求有无相应的规范,若无相应规范也要求或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规范。我国目前尚无管理会计的相关规范,这就降低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主动性。西方国家主要是由管理会计专业机构制定和管理会计公告或指南的形式对管理会计进行规范化,例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管理会计公告》(StatementsofManagementAccounting,S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的《管理会计正式术语》(ManagementAccounting:OfficialTerminology,MAOT)等,这些公告、指南的内容一般包括管理会计的定义、目标、基本概念、主要方法和举例说明等等,虽其内容深度和系统化方面还不够成熟,但对促进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应引以为鉴。

3.职业化水平低

西方管理会计形成以后,为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英、美等国家的会计界推进了管理会计的职业化,逐步形成管理会计师职业,并需经过严格考试,才能取得管理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形成了一个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团体。在我国多数企业中,只有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两大类,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分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来执行管理会计。我国目前也根本没有管理会计师这个职业,更谈不上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而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82年就颁布了《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为管理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道德基础。另外,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应用需具有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4.强调统一性

我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讲求“仁、礼、忠、孝”,偏好整体的统一而非个体的灵活与主动。致使在管理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不能持有灵活的态度。管理会计发展到今天,其技术方法已经灵活多样,并不断地形成新的领域,如业绩评价系统的新模式一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行为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这要求我们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大胆地摒弃传统的管理会计思想和方法,主动地运用新方法,探索新领域。

5.偏好稳健

中国人具有偏好稳健而非乐观的文化特征,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在不确定性经营决策方案的分析评价中,倾向于选用审慎稳健的决策分析方法,长期投资也尽力规避风险,造成企业报酬的偏低。

针对以上文化特征,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像建立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和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并由其制定相应的管理会计规范,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的特点结合起来,据以建立我国的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2)责任会计的执行、业绩评价系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特点、价值观念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模仿西方国家的做法。

(3)强化企业的竞争和风险观念,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氛围,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科技教育环境

科技因素将影响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和新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目前流行于西方的作业成本法(ActivtyBasedCosting,ABC)主要是为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而产生的,而企业能否实行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JIT)是企业能否有效地应用ABC的前提条件。企业实行JIT,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而且还应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并要求企业能够在供、产、销各个环节实现“零存货”。高新技术制造环境是ABC得以推行的基础,而我国还不具备这种科技环境,大部分企业无法推行ABC,但并不排除某些条件成熟的企业应用ABC的可能性。

教育因素也将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有不少企业领导人缺乏决策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有的甚至认识不到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与其受教育的水平不无关系。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会计教育当然也得到很快的发展。据1999年6月25日《中国财经报》报道,我国高等学校几乎每10个在校学生中,就有1人就读会计专业,会计学硕士点、博士点也在逐渐增加,将为我国的会计工作培养出充足的高素质后备人才,此外,各种形式的后续教育也构成了我国会计教育的重要方面,这将大大提高我国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陈旧、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在内容上交叉重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管理会计为主,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新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授,影响了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知识的更新,同时,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不能对管理会计实践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木难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普遍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科技环境,但可在应用高科技程度较高的行业(如电子行业)试行ABC,逐步摸索经验,如可行,则可逐步将其在我国高科技企业中推广应用。

(2)更新管理会计教材内容,组织有关专家教授编著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会计教材;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典型案例研究,并使其能对管理会计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3)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民素质,优化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科教环境。

促进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从我国的实际环境出发去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使其用于我国的企业管理实际。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2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130~131

3刘海民.试论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对管理会计的贡献会计研究,2000(4)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13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详细地分析了当前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并就成本会计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当前,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文章就影响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策做以下分析。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化两个特征。新制造环境具体包括:

(一)弹性制造系统: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序控制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工序的弹性化。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的生产,解决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二)电脑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不但提升了电脑的功能,并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使用电脑辅助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三)制造资源规划:是指制造业所采用的电脑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规划是其前身。

(四)电脑整合制造系统: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上述所有新科技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

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跟着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面对企业新制造环境的冲击,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如不加以改进,将会导致以下后果:

(一)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在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二)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另外,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量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美国的有关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作业基础管理(ABM),即利用作业成本信息,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能够促使管理人员重新设计整个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省企业资源。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尚不具备实行ABC法的条件,但是ABC法对我国制造费用分配的改革还是很有启发的。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种:

(一)适时制(JIT)。适时制就是零部件在生产需要时才购进,或产品有顾客需求时才生产,从而使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在存货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会计人员为简化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即当产品完工或销售时,倒过头来计算在产品、产成品等生产成本的方法。在采用JT的企业,从收到原材料到产品制成所耗用的时间将大幅度缩短,而且期末存货量也变得很小,使得传统的分批成本法或分步成本法详细记录各类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的必要性受到怀疑。这样,由成本——效益原则,对少量的存货作详尽的追溯,无疑有些得不偿失,而为克服上述问题的种种努力,迫使倒推成本法应运而生。

(二)全面质量管理(TQM)。TQM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的“零缺陷”,并最终由顾客来界定质量。TQM促使质量会计得以产生。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日前仍然停留在质量成本确认、计量和报告上。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等五大类组成。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三)战略管理。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像“以人为本”的人事政策、以“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的市场定位策略,以及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品质量策略等等。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生产与竞争者同质产品时,成本要低于竞争对手,使顾客能以较低的代价,取得同样功能的产品。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价值链分析、市场定位和成本动因分析三个方面。

(四)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日本丰田公司是贯彻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典型,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被称为“永无终点”的比赛,管理人员和员工不会满足于某一特定工作水平,而是谋求不断的提高。采用该方法的企业发现;以前似乎高不可攀的目标现在竟然达到了。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在于,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并认识到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公司总是可以找出办法使本年度成本和费用低于上年。

(五)限制理论。根据限制理论,每个公司至少有一个瓶颈制约着它的发展,否则,无论公司定下什么样的目标,都有可能实现。限制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系列链状相连的过程,如果薄弱的联结处得到了加强,那么整个链也就得到了加强;反之,如果加强其他联结处,则整个链就不会得到加强。限制理论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在有些情况下,不能一味地强调降低成本和费用,要有逆向思维,要在企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反过来加大投入量,“为了省钱而花钱”。如果企业待解决的瓶颈是要更新设备,那么,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这样,就总体而言,效益会有所增加,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的另一种诠释。

(六)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十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成员都应当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销售量目标、成本目标、技术目标等,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完成。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我国邯钢集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验中所揖的成本就是目标成本。从目标成本的制定到管理,我国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三、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政府各级机关及企业各级领导要有魄力、有决心,推动成本会计系统的改革。成本会计人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在经济型成本会计工作转变为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成本会计人员要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应当强调的是,在成本会计岗位上应配备成本工程师,从而有利于成本会计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以适应现代化管理和成本会计新发展对成本会计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会计学界在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成本会计新方法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不能纸上谈兵,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并选作试点加以推广应用,还要做典型案例研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克服理论工作者没有很好深入实践、实际工作者没有很好研究理论的倾向,以扭转学术界和实务界两张皮的现象。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企业环境责任环境审计

一、环境问题引发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环境和发展之间求得平衡,既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环境放弃发展,已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即是现代环境危机所迫,也是会计信息与决策者之间关系狭隘而造成的沟通失误所迫。从中引出的问题,已不单纯是会计问题,更多意义上的是一种社会问题。在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面对记者关于环境污染的提问时,公开表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十五"计划我们大多数的指标都基本完成了,但是环境指标并没有完成。为此,总理提到必须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可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和迫切性越来越被关注。如何在环境和发展之间求得平衡,既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环境放弃发展,已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可以说是我国现阶段各方利益"博弈"的一个核心部位。环境保护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利益出发点,政府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措施,而在当前作为制造环境污染行为主体的企业也应该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了使环境保护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层面得到更好地实施,在实际工作中除了稳步推行环境会计外,还必须更有效地开展环境审计,从而更好地对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进行监管。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

在当今这个提倡环保意识的年代,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学术界也有过相应的讨论,有学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三大内容:第一,为政府提供税收,第二,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第三,为市场提品或服务。但有的学者指出在有关国际组织的权威文献中,企业纳税、提供就业和产品至多属于"遵纪守法"和履行"最低的义务标准"。根据联合国的观点,从原则上讲,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包括:"一个公司应该对其经营后果负完全责任,这包括直接影响,也包括间接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社会责任更高的要求源于一些公司的外部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很多领域都可能发生并且会涉及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群体。"简单地说,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社会契约",它通常包括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工权利等内容,在社会上显示着"公司的公民形象"。环境污染作为经济学中典型的外部性问题,企业是难以推卸责任的。研究表明,环境的最大污染源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造成了环境污染,就应当承担起环境治理和恢复环境质量的责任--无论是道义的抑或是法律的环境责任。因此,环境保护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称之为环境责任。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为股东追求最大化的利益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破坏环境的时候承担的赔偿责任。履行环境责任企业应将环保理念和行动贯穿到其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首先从产品设计方面应考虑力求减少产品给消费者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专注于提高产品使用的能效,以及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制造产品所需要的能源,在生产制造环节,企业还必须考虑建立环境健康和安全系统,把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法律允许的范围。但是,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集体,当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与其经济利益相冲突时,往往会对这些社会责任产生被动抵抗的局面,甚至想方设法地来逃避责任。因此,光靠企业自觉地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而没有相关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地支持,在现阶段根本是行不通的。即使是有了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仍旧会出现很多企业不依法办事或者是钻足法律的空子。这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总理指出治理环境污染"要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依法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依法追究那些制造污染,而给群众、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向社会提供物质性产品或服务来获得利润。由于企业活动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至于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以及生产多少主要取决于它能从市场上得到利润的多少。但是,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不同,在它们的生产过程中,都必须要向自然界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作为原材料投入生产活动中,同时排放出一定数量的污染物。企业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了环境污染,企业就应该承担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情况进行客观的审计,是以整体或全社会的利益为基础,监督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确定以至解除企业的环境责任,使其贴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评审企业的环境责任,既是一种社会的关注、政府的行为,也是企业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

三、环境审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协调

环境审计,也称为环境、健康和安全审计,是审计学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开拓的一个审计新领域,是国家环境管理系统(EMS)中的一部分。在我国,环境审计被定义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且揭示环境和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环境审计的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根据环境审计的定义可以将其定位:对于政府审计而言,环境审计应当作为绩效审计范围的扩大;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它是经营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民间审计而言,则表现为财务报表审计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开展环境审计的实践经验表明,环境审计是控制和防范污染的有效管理措施之一。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环境审计系统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问题存在于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环境的审计应该体系在各个审计层面上,所以环境审计系统包括政府环境审计、内部环境审计和民间环境审计三个部分。

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包括生态(生活)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个基本方面。主要内容表现为对各级政府环保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国家大型环保项目的审计和对政府的环保部门制订的环境规划和政策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并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审查政府环境规划和政策执行的结果和效果。审计机关以其超脱地位和特有的功能实施环境审计,对环境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也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政府环境审计主要体现环境保护宏观层次方面的意义,主要对象是各级政府、国有金融机构环保信贷资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有企业排污费、环境支出等,相对较少直接涉及到对整体企业的审计,但政府环境审计为其他两个层次的环境审计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具有统驭作用。

民间环境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环境报告进行的对重点行业、企业所进行的环境审计,应主要由民间审计组织来完成,充分发挥其独立、客观、公正的作用,对上述企业环境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表达意见。其审计内容主要体现在环境资产确认与计量、审计环境成本费用支出审计以及环境效益审计。正如美国环保局就环境审计作过的如下定义中所阐述的那样:"环境审计就是由会计事务所或其他法定机构对适用于环境要求的有关业务经营及活动进行系统的,有证据的,定期的,客观的检查。"对企业环境责任报告的审计,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全面铺开。随着企业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展对企业的环境责任报告审计将成为必然趋势。

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是对企业在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同时不破坏自然与社会环境方面的行为和成效的评价。它是国家环境管理系统(EMS)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对企业履行受托环境保护责任的监督与评价过程。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者应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环境审计本身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内部的环境审计包括环境法规执行审计和环境管理系统审计,企业若违反了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就会引起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实施环境法规执行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应了解与企业有关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然后要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违反过环境法规,若有违反则结果如何,企业是否针对这些违反环境法规的情况制定了改进措施并进行切实的改进。其次,规范化的环境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使企业的环境成本降到最低,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在运行上是否经济、高效是环境审计的重点

由此可见,在环境审计的三个层面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相辅相成。在现阶段,国家必须加强环境审计的法规建设,逐步推进民间环境审计。但环境保护必须从基层做起,审计企业的环境审计、特别是以自律为出发点的内部环境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内部需要设计一种监督与评价措施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项目进行相应的管理,这就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它既属于国家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属于企业管理审计的内容。这也说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从被动抗拒转变为主动接受,能更自觉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审计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瑜曹玉俊..对建立我国环境审计系统的探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4

[2]郭群单力.环境审计大透视.[J].《环境》.2005-5

[3]亚审环境审计研讨会暨环境审计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武夷山召开[N]中国审计报.2005-03-30

环境会计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非文化会计环境;会计价值;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当前,中国的会计行业正在努力做到与世界接轨,为此国内根据一系列的会计原则制定了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总的来说,这些准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会计行业具体的操作行为,但是仍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不同国家间的会计体系仍然存在较大不同。造成这些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在综合阐述了会计款净变化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非文化会计环境对会计价值的影响,以期能够从应用层面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会计环境的改变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会计的整体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过去,会计环境多指那些具有特殊性的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对会计的发展影响深远,对会计的思想理论和制度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在整体社会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会计环境也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改变。从构成要素上看,会计环境可分为两种,即内部和外部环境。就前者而言,它指的是会计工作者的不同方面,而后者的指的是对会计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从各种影响因素上看,经济因素对会计价值的影响最大。事实上,税收制度以及经济体制都会对会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不仅如此,法律因素同样也会对会计价值产生较大影响。一般来说,政府多会从法律的层面出发,针对会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会计准则,以此规范会计行为,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持久发展。而非文化会计环境指的就是除文化环境以外的各种环境,如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二、 非文化会计环境因素对会计价值产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因素

1.经济体制产生的影响。当前,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极其激烈。在此情形下,企业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提升自身整体的实力水平,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而在企业常规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会计信息的披露力度,实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收益的目标。

2.融资系统能够对会计价值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融资系统是影响会计价值的重要因素,它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股权和债权融资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股权融资系统下的融资渠道十分多元化且金融组织数量众多。在这其中投资比重较大的是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这两类投资主体可以按照自身实际的投资需求随时购买并修改债券的数量。而债权系统的主要投资主体则为政府和银行,这类投资主体无法按照自己的投资意愿随便变更持股数量。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投资主体上看,股权和债权两种融资系统存在较大不同。不仅如此,这两种融资系统的财务报告也存在较大不同。就前者而言,其财务报告的使用主体为外部股东。实践证明,必须严格把握会计信息的公开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客观、精准地预测,才能够确保会计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这种融资系统下,财务报告体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公开性较强,透明程度较高。相反,因为债权融资体系下使用财务报告的主体是政府和银行,因此法律的控制程度一般较高,对会计的统一性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鉴于这两种金融系统在以上两方面存在的差异,会计价值的发展也受到了一系列的影响。

(二)政治环境因素

从本质上看,会计价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政治目标与观点。世界上不管是哪种体制的国家都会借助会计价值使相关的政治需求得到满足。总的来说,政治环境对会计价值的发展影响较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价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相关法律政策的保护。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行政干预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受利益所趋,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已经进入到白炽化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有关会计价值判断的专业性必将提高,其评价过程必将更加独立。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鉴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存在一定差别,所以其具体呈现出来的会计价值取向也就存在较大不同。

(三)法律环境因素

从历史上看,经济和会计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有着密切的关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资源的配置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经济体制决定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经济资源得到了科学分配,推动了以科学分配为目标的会计体系的发展。在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不再单纯地通过政府发号的“施令”获得相关经济信息,价格也成为他们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一切的信息接受者都是平等的。而在此过程中,会计价值还受到了相关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下,会计价值也存在较大差别。在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制度和原则,详细规定了具体的会计行为和操作规范,对会计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结语

总的来说,影响会计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在这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法律规定。在调整会计体系时,应该将这些影响因子纳入考虑范围,综合考虑,全面衡量,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调整方案。不仅如此,还应该围绕会计价格的价值和非文化环境的关系展开研究,尽量提高会计行业操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做到对会计价值的准确把握,以此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分析非文化会计环境因素对会计价值的影响[J].商,2014(16).

[2]施伟.非文化会计环境因素对会计价值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