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

建筑工程类合同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1篇

关键词: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项目;应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装饰施工需要与土建、电气等施工各方进行有效的配合和协调。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建筑装饰施工新工艺材料和设备的出现,对建筑装饰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建筑工程项目应该如何应用装饰施工技术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1.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装饰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装饰施工技术包括内外部装饰与屋顶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的装饰施工是建立在建筑构件全部完成的前提下,并需要对构件进行防护,即在满足装饰需求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建筑的防水、隔音保温等功能。传统的建筑装饰施工主要在工程主体结构完工之后开始进行装饰施工。但是现代的建筑工程项目大都为高层建筑,因而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装饰施工技术将变得更加专业和复杂。这就需要建筑装饰施工企业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实际,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与材料,尽可能的在确保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建筑装饰水平,提高建筑装饰施工的美化效果。

建筑工程项目中装饰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讲砖墙和混凝土结构表面作为基本层,从内到外对底中面各层进行施工,且采用的装饰施工技术不同,所达到的功能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建筑底层中应用装饰施工技术主要是实现粘结和找平等功能,在中层应用装饰施工技术则是为了达到防水隔音和保温灯功能,而面层则是为了达到保护建筑结构和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这也是建筑工程项目中装饰施工技术的应用的三大基本层,各层之间是装饰施工技术、材料和设备以及所体现的提点与功能各不相同。由此可见,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装饰施工技术的应用应结合装饰部位和功能需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装饰施工技术与材料和设备等,才能将装饰施工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也是最能体现建筑装饰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2.装饰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的装饰施工技术通常分为五大类:清水类、抹灰类、涂裱类、粘贴类、龙骨类。其类型的不同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范围也不同,因而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装饰施工技术应针对其类型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应用,才能将其应用效果达到最大化。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上述五类装饰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作出以下分析。

2.1清水类装饰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此类装饰施工技术承载着自然而又简约的设计理念,其不仅没有装饰层,而且只有一层薄的保护层对装饰结构进行保护,最常见是就是在建筑外墙施工中的清水砼和建筑内墙的清水砖墙。通过清水砼的应用,能极大的克服一般混凝土的孔洞和露筋等质量通病,确保墙面光滑而平整,能在降低结构厚度的同时提高房屋的利用面积。因而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此类装饰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技术含量,尤其对测量放线的精准度要求较高,需要较大的监控工作量,在设计模板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刚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还应对机械的耐久性和性能进行严格控制,既要保证拆搭方便,还要确保接缝严密和较高的防渗要求,这也是此类装饰施工技术难以一时推广的根源。

2.2抹灰类装饰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虽然此类装饰施工技术与一般抹灰施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此类装饰施工技术时,不仅要保持一般抹灰施工的功能,还要具有鲜明和显著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在面层的施工与一般抹灰施工存在一定的不同,从面层材料来看,此类装饰施工技术的面层材料为白水泥颗粒和彩色水泥,不仅要精心设计各种材料的标准,还需要充分考虑施工材料的强度与耐久性。

2.3涂裱类装饰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建筑装饰涂裱指的是依据装饰设计图纸,选用相应的涂料及配料,运用相关的设备,通过刮、嵌、裱、滚、喷、刷等手段,将涂料涂于建筑物内外墙面、地面及其他构配件上。它不仅要满足防水、防霉、防光等功能,也要保持视觉美观的要求。涂裱装饰一般可分为涂刷和裱糊,其是高于抹灰装饰的施工装饰技术,要求形成一层装饰薄层,具有独特的线条、色彩等艺术美感。

2.4粘贴类装饰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粘贴类装饰所用的是水泥砂浆、胶水等胶凝材料,常见的墙面材料有面砖、锦砖类等,面板则由天然或人工的石材制成。墙面的和地面的粘贴装饰基本相似,因其选择的材料和施工手法略有差异,以面砖粘贴为例,其施工过程包括:基层处理、预排、浸泡、晾干、粘贴等。应特别注意材料的和易性和柔性,注意砖缝等问题。

2.5龙骨类装饰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龙骨类装饰一般应用在吊顶、拼板墙面、幕墙等。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龙骨类装饰材料一般有木龙骨、轻钢龙骨和铝合金龙骨三种,有其独到的优点。如轻钢龙骨具有寿命长、防火性能好、装配化施工方便等优点,其施工的程序和要求应满足实际的规范,应十分注意龙骨的防腐蚀、防潮等处理。

3、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装饰施工技术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现代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结合实际,在保证建筑功能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强建筑各结构层的保护,结合工程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类别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才能更好的确保建筑装饰施工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万鹏.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1,(09).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设备分类;设备档案;类目设置

在传统的档案分类“十大类法”中,是把项目和设备安装分开的,即设两个一级类目:基本建设和设备仪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这两类比较难以区分。尤其是设备部分概念的模糊,哪些设备安装可以随基本建设归类,哪些设备应单独归类。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涉及档案资料的分类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轨道建设工程中设备分类的现状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组成可分为工程基本设施和运营设备系统两大部分:工程基本设施主要包括轨道、路基、隧道、桥梁、车站、主变电站、控制中心和车辆段综合基地项。运营设备系统主要包括车辆、供电、通风、空调、通信、信号、自动扶梯、防灾报警、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监控设施和给排水及消防等,所以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设备安装工程是除土建工程以外的第二大工程,相应地,轨道建设工程施工资料也分为两大类:土建施工资料和设备安装资料。在国家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CJJ/T180-2012)里,施工资料就分为两大类:土建和机电设备施工资料,只是两类资料包含的内容与我们前面的划分有所不同。它将电力安装工程分为建筑电气和供电系统两个部分,把建筑电气纳入土建施工范围,供电系统则纳入机电设备安装范围。在广东省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分类规则》(DB44/T1308-2014)里,施工资料类别的划分则复杂得多。土建施工范围只包括车站、区间土建、公共区装饰装修三个方面,将通风空调、给排水和消防、建筑电气(简称“风水电”)、车站设备区装修、智能建筑统称为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将供电、通信、信号、电梯与自动扶梯、屏蔽门、地铁车辆等统称为系统设备安装工程,将控制中心、变电所、车辆段综合基地等的土建与设备安装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工程,称之为复合工程,另外还将人防、轨道、声屏障、钢结构等称为专项工程,与前面四类并列。在这两个标准里,关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里的设备分类并不统一:国家行业标准里除建筑电气外,其他设备统一称为机电设备。由于建筑电气与土建工程关系密切,而将建筑电气纳入土建工程的范围,使得建筑电气有无类可归的嫌疑。而广东地方标准则将风、水、电等设备称为建筑设备,将供电、通信、信号等称为系统设备。通常,“风水电”也称为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弱电系统,从这些设备的名称来看,也就是说风、水、电也是系统设备,所以,既然系统设备包含了建筑设备,那么就不能将系统设备和建筑设备并列。这里出现了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机电设备、建筑设备、系统设备,建筑电气与供电系统,究竟如何区分这几个概念呢?

二、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设备的概念

(一)建筑设备。建筑设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建筑设备种类繁多,按其作用可分为改善环境的设备(如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空调设备等)、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的设备(如电话、电视、电梯和卫生器具等)、增强居住安全的设备(如消防报警、防盗、抗震设备等)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设备(如计算机管理、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等。按专业划分,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三大类。建筑安装单位的习惯做法是,把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即“风、水、电”统称建筑机电设备(简称建筑设备),与工业机电设备相对应。“风”指建筑物的通风空调系统,包括送风、回风、新风、排风及消声、减振和空气净化装置等;“水”指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产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这里的“电”就专指建筑电气,也就是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弱电设备、电梯和电气安全与建筑防雷等。建筑电气是建筑设备的一个专业组成部分。所以,在建筑行业里的机电设备和建筑设备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即建筑机电设备,都是指组成建筑物的设备部分,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是建筑物现代化程度一种标志。(二)机电设备。机电设备指机械和电力设备的总称。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设备都采用电力作为动力的情况下,机电设备的涵盖范围最广,当然也包含了建筑电气在内,在轨道建设工程项目中,几乎所有设备都是机电设备,那么把机电设备中的建筑电气归入土建范围,而将其他所有设备称为机电设备,有以偏概全之嫌。(三)系统设备。系统设备是指某些设备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共同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它是一组机电设备的统称。所以,系统设备是相对于单台套的设备而言的,单台套的机电设备不能称为系统设备。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只有车辆段里的一些检修设备是单台套的设备。所以系统设备与建筑设备不构成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不能作为同一级分类类目来设置。(四)建筑电气与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就是电源经过主变电站、开闭所、牵引、降压变电所等层层降压,通过接触网等送达轨道交通车辆运行所需的“工业用电”设备安装、运行系统;而进入建筑物供电线路之后的设备供配电、动力照明等低压、智能建筑等弱电安装部分,称建筑电气,与建筑物相对应,也可以理解为“民用电气”。在一般小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只有建筑电气的施工内容。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划分整个工程中的电力系统:高、中压变配电系统及提供地铁车辆设备运行所需的电力设备系统(供电系统)、低压系统(建筑电气)、弱电系统三部分。其中弱电系统,根据设备不同的服务范围,单体建筑物的弱电系统即为建筑物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或办公条件,称之为智能建筑;为地铁车辆运行提供服务的弱电系统,根据涉及的专业不同,分别称之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等系统。因为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通信、信号、综合监控、自动监控、火灾报警等弱电系统是由线路控制中心统一控制的子系统,而不是单独作为一个车站建筑附属物而存在的,因此与单体建筑中的弱电系统(即智能建筑)应有所区别。所以本文所指建筑电气概念里不包含弱电系统,将其原有范围进行缩小。弱电系统与机电设备、建筑设备、系统设备一样,他们相互之间是包含或交叉关系,不能同时设置为同一级档案类目。

三、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设备的分类

通常,机电设备分为建筑机电设备和工业机电设备两大类。相应地,我们也可以将轨道建设工程中的设备进行相应的划分:建筑机电设备和运营机电设备,简称建筑设备和运营设备。即根据设备投入使用产生的功能来划分:为企业经营提供舒适、安全的办公条件和生产环境的设备称为建筑设备,并且与土建工程密切相关的,如:建筑电气、通风空调、给排水、智能建筑、电梯、消防、人防等设备,这些设备间接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而另外一些设备直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则称为运营设备,如:通信、信号、供电、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地铁车辆及检修工艺设备等。个人认为,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设备进行这样划分很有意义。

四、正确划分设备类别的意义

(一)正确划分工程项目中设备的类别,是为了更合理地设置设备档案的类目。在《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里,把企业所有档案类目设置成十大类,即文书档案的党群管理、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科技档案的产品管理、科研管理、基本建设、设备仪器以及财务档案、人事档案,也就是所谓的十大类法。这种分类方法延用到今,作为工业企业档案分类的一个原则,大多数不同性质的企业都可以作为档案分类的参考,虽然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可能需要对类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但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建设或生产型企业来说,这十大类资料都有一定数量的存在,只不过侧重点不同。但由于基本建设和设备仪器这两个类目之间关于设备的概念没有明确,所以在具体地进行归档资料的分类时,就有点模棱两可。比如:“风水电”、电梯等是归入基建类还是归入设备类?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建设单位干脆将两者合二为一,直接以建设项目为类别,不再区分基建和设备。以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为例,在很多城市的轨道公司把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作为一个建设项目,与此项目相关的所有资料纳入一个大类:建设项目类,也就是说把与这条线路相关的项目前期、基建、设备、科研、声像等所有资料组合在一起,与公司文书、财务、人事等其他类档案并列。这样做有这样做的合理性,符合项目档案成套性原则,但也会造成不属于轨道项目的设备、科研、声像等资料等无类可归的现象,还需在轨道建设项目的类目之外,设置相应的类目与之相对应。也有的轨道公司只把基建和设备两类合并成建设项目类,在此类目之下设二级类目施工类,然后再分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施工,也就是设备类目仍然设置在项目类之下。这样分类的话,上面所说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不属于轨道项目的设备无类可归。所以,明确了设备的分类,即将所有的设备划分为建筑设备和运营设备,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设备档案类目设置:我们可以将轨道建设企业全部设备分成三部分:建筑设备、运营设备及其他公用(或通用)设备。由于风、水、电(通风空调、给排水、建筑电气)建筑设备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与土建工程密不可分,所以建筑设备安装资料与其相应建筑物的土建施工资料集中在一起,作为基本建设类。此类先按项目集中,再按土建的单位工程进行划分,结合专业进行分类组卷,也就是说某一单体建筑物、车站或区间等单位工程里,土建施工资料,风、水、电、智能建筑等专业设备安装资料全部包含在内。设备仪器类:把供电、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等运营设备作为设备仪器类。与基本建设类并列作为一级类目。此类目之下,按项目设置二级类目,项目之下按设备专业设置三级类目,即供电、信号、通信等;车辆及工艺检修设备,可以分别作为两个专业,与通信、信号等专业设备并列,另外再设一个通用设备(或其他设备)类与项目并列,归集那些不属于某一项目专用的设备。即还是按照《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进行基本类目设置,基本类目之下,再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既符合了《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杜绝了部分设备资料无类可归的现象,也避免了设备、科研、声像等类目的重复设置问题。(二)正确进行设备分类,统一了设备类档案的分类标准。将轨道建设项目的设备划分为建筑设备和运营设备,建筑设备与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按土建的单位工程组卷,而运营设备作为一级类目设备仪器类,在按项目归类之后,则按专业进行分类组卷,不用与建筑设备混在一起,造成同一级类目下分类标准不统一、建筑设备先按土建的单位工程进行分类组卷、运营设备按设备专业进行分类组卷的局面。(三)正确进行设备分类,将设备仪器单独作为一级类目,不用根据项目施工标段来划分资料类别,使档案分类标准能够落到实处。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庞大,施工单位众多,每个单位承包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某一单体建筑或某一专业全部工程,经常是一个施工单位承包几个专业中的一部分工程,如一条线路的风水电安装工程就分成几个标段,分别由几家施工单位承包几个车站的风水电安装工程,另外从方便施工的角度,风水电安装工程中还包括车站设备区装修等内容。在有些轨道建设单位,因为施工单位承包的内容复杂,很多资料,主要包括施工管理资料、原材料等无法拆开,无法拆分到具体的单位工程进行分类组卷,所以就按施工标段进行组卷编号,建设单位也只得按竣工文件移交先后进行排架。所以,如果按标段来进行归档资料的组卷,那么档案分类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将设备仪器设为一级类目,先按每个项目进行集中,再把每个设备专业作为一个类别,那么,安装单位将自己施工中形成的资料按专业编制流水号。建筑设备先按土建的单位工程分开,再按专业编制流水号,这样就与其他标段的编号互不干扰,方便了竣工资料的整理移交,也方便了工程竣工验收。当然,档案排架必须等某专业所有标段都完成档案验收之后才能进行,需要占用很大空间来进行中转,也增加了档案人员的排架工作量。所以标段划分的任意性导致工程资料分类收集、整理组卷和排架的难度及工作量大增,而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建设单位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在项目招标前期就应当进行此方面的考虑,尽量按单位工程或专业进行标段的划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项目档案分类落到实处,使项目档案分类有了实际意义,使档案分类标准能够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1308-20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分类规则[S].广州: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2014.

[3]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国档发〔1991〕20号.

[4]邵正荣,张郁,军.建筑设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张会宾.建筑设备安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结算;影响因素;控制策略

建筑工程是人们办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质量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要想全面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先做好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工作,对影响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各项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1 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常见问题

做好预结算工作,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的整体状况而言,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预结算工作,使得建筑单位出现了极大的损失,而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国家奖罚制度不严格

之所以目前的我国施工单位对于工程预结算没有足够的重视,是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相关的预结算法律法规,没有完善的国家奖罚制度,在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的奖罚上没有指定明确的标准,使得建筑单位对于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预结算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使得施工单位在进行预结算报价表的制作时,施工单位没有合理、严格的进行制定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预结算出现失真的现象。而且一些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处于私利的考虑,会在标价单上做手脚,导致报价比实际要高,高估冒算等问题时有发生。

1.2 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想要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的质量,就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而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预结算工作中,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施工单位对于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使得监督管理形同虚设,这样很容易造成工程预结算出现不合理现象。而且会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对预结算工作的管理不到位,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在预结算的报表上存在极大的制作漏洞,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的开展受到了限制,导致建筑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1.3 工程类别分类不安规定进行

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其收费也不尽相同。而建筑工程的类别也别分为很多种,建筑工程类别的划分是按照建筑工程的面积、高度以及跨度来进行分类的。根据建筑工程的分类,就可以确定建筑工程的初始收费价格。但是,这样划分的建筑种类,在细节上并不是十分的明确,有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类别的划分时,很容易将建筑的类别划分错误,从而使得收费的标准出现误差,造成工程预结算的混乱,影响到建筑工程预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1.4 国家对相应材料的审查不合格以及施工人员制定的不明确

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而且施工量比较大,含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需要的专业人士和基层施工人员较多,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的预结算工作存在很大的难度。有些建筑工程的材料价格不稳定,随时都有波动的可能。而且很多的建筑工程在人员的确定上也标注的不明确,很多的施工单位的预结算中所提供的人员与实际所需要的施工人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建设,上述这些问题,都使得预结算的准确性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资金的利用效率。

1.5 高素质的预结算人员的缺乏

就我国建筑工程的预结算人员来说,具有高素质的预结算人员屈指可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起步较晚,缺乏预结算工作的经验,使得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变得极为匮乏。而且现在的建筑工程的预结算人员大多都很年轻,有些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预结算工作的经验很少,对于预结算的专业知识也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就使得预结算的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严重影响了预结算的准确性。

2 建筑工程预结算的控制策略

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要能够完善在预结算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降低我国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

2.1 全面加强资料的审核力度

在建筑工程的预结算过程中,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以及施工"建设双方在合同签订时细则的忽略都是造成预结算不准确的因素,所以,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预结算效率,要加强对资料的审查工作。同时,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强预结算效率,要深入到社会当中,做好实践调查工作,对建筑材料的价格以及合作双方的信誉做好严格的调查工作,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

2.2 全面强化合同的管理力度

合同是保障双方利益的法律文件,通过合同的签订达到满足双方条件之下的合作,所以合同的签订对于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进行预结算时,要保障所签署的合同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在合同里针对工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预算工作做好记录和准备,以保障合同内容与建设内容相一致,这样才能够保障最终的预结算结果的准确性。

2.3 重视预结算人才的培养

一个高素质的、专业性的预结算人才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重视预结算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对人才要求的门槛,同时要定期地给予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奖惩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推动预结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只有不断的全面的提升预结算人员的综合素养,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预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完善建筑材料的市场机制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材料市场机制的完善,使建筑材料价格在最大程度上趋于稳定,遏制不法商家为谋取私利,故意混乱建筑材料价格的行为。完善建筑材料的市场机制,节约工程成本,营造一个有秩序的市场环境,促使建筑工程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蓬勃发展。

结束语

预结算工作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需要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保障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做到全面提升建筑工程中资金的利用度,全面改善各建筑企业在资金的预结算方面存在的不足,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保障整体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丽.建筑工程预结算中出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4):67-68.

[2]张艳茹.建筑工程预结算常见问题与采取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3):112-113.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通建筑材料;分类与管理;相关探究与概述

广义而言,交通建筑材料是进行建筑施工前提且也是交通工程建设的基础物质条件,没有交通建筑材料就无交通建筑施工可言。交通建筑材料使用费用通常在交通建筑工程造价总体比率中占有较大份额,因为交通建筑材料质量是否符合交通建筑施工要求标准会对交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现有交通建筑行业已被正式纳入市场化经济管理模式中,同时交通建筑材料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取消了之前较为传统的计划供给建筑施工材料购进模式且实现了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的市场化和规模化,所以此时应对交通建筑材料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管理力度以至真正达到交通建筑工程如期竣工的目的。

一、加强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分类和管理的重要性要点分析

一般来讲,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是形成交通建筑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交通建筑材料是构成交通建筑施工成本的主体且也是形成交通建筑产品的施工基础。交通建筑材料购进需要资金成本,其是交通工程建筑总体资产中的一部分,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材料流动性较强且其可随相关不定量因素而发生相应改变,但如果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不能进行正确合理分类与管理,就会在提高交通建筑施工成本的同时也会增加交通建筑施工周期。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会加大交通建筑施工项目会计账目记录偏差度,这就会导致交通建筑施工项目建筑材料信息与事实不符。交通建筑施工材料不合理对方会对交通建筑施工进程造成阻碍,当施工人员进行对应施工材料选取时会影响施工时间并极有可能在不需要此类材料施工时却运用此材料加以施工并造成不良施工后果。就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管理而言,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过度积压会加大建筑施工资金成本且会产生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损失状况及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毁损状况等,当新型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出现时便会将其取代。综上所述,加强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分类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单位还是对交通建筑部门而言,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交通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分类方法和管理现状

1.交通建筑工程施工材料采购分类现状

交通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类型多种多样且进行相关施工材料选取时其有多种选取渠道。各个交通建筑施工部门及管理机构的交通建筑材料管理方法以及基本核算方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当我们在进行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日常核算时,应按照施工材料购进成本进行具体成本核算,也可运用相应材料购进历史成本入账方式对其加以核算。就交通建筑施工材料采购价格而言,应以当地交通建设管理部门所颁布的条例为购进材料依据,之后在其条规指导下实施交通建筑施工材料采购。进行相应交通建筑施工材料采购时,应对各类交通建筑材料成本和性能进行分类,运用实施成本计算法则合理规划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收发成本和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帐薄记录等。

2.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品种类型分类管理现状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型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应运而生,大多数传统交通建筑施工材料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因为传统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已不能适应当前交通建筑施工要求。交通建筑施工方法日渐趋于生产机械化和生产工业化,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半成品采购够方式取代了交通建筑施工原材料进场采购方式。现有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生产模式也由传统现场材料生产加工模式变为优异新型现代化工厂材料生产操作模式。上述交通建筑材料革新手段的出现也使得交通建筑行业在进行施工作业时面临着巨大挑战。

三、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分类工作和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管理工作的基本实施策略和解决办法

1.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指标性限额管理办法

当在进行具体交通建筑施工时要对各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消耗实施定额管理策略和管理方针。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较为客观和公正的工作态度,,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理有据的科学交通建筑施工,切记在此过程中不得胡编乱造。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消耗定额制定应该具有制度严肃性和制度权威性,并要建立职业素质较强和专业技术精湛的交通建筑施工团队,施工团队和施工领导应对交通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进行准确核实以确保施工材料质量优良,这样会便于后续交通建筑施工操作,应拒绝和权责不明等工作态度产生。最后要提到的就是在进行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消耗定额制定时要使其具备一定通用性,此时要以施工经验适应施工个案为基本施工原则,不应从施工个案和施工特例中进行消极施工策略提取。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定额制定完成后要保证其相对稳定性且不应对其进行擅自篡改。

2.以经济权重大小为依据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分类管理

此条重点是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分类管理,之后将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划分为从上到下三类,即为交通建筑施工材料重点管理类型和交通建筑施工材料一般控制类型以及低等级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掌握类型。在进行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分品种管理时应用第一种办法解决,而当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类别进行管理时则需用到第二种解决办法。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根据基本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经济权重大小比值实施材料分类管理操作,采用一般建筑施工材料分类管理形式和灵活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分类管理形式进行材料分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合理控制和把握的主要施工目的。我们所说的第一种方法其消耗材料成本金额相对较大,但是其材料产品数量却较少,第二种方法类型中的交通建筑施工材料产品单价适中且材料品种数量大,由于其数量繁多则会导致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总体数额变大以至会对交通建筑总体施工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上述并未提及的第三类方法则是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品种繁多的一种状况,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并未有所涉及,因为此种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类型单位造价相对较小且在建筑材料市场中呈凌乱态势。所以我们应该在进行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分类管理过程中应以经济权重为中心,这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交通建筑施工效率和节约交通建筑工程施工成本。

3.加强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管理力度,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合理分类

要想达到工程按竣工目的,首要一点就是要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合理控制和分类。针对交通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现状,我们应该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加以科学分类以保证施工操作能够顺利进行,建立健全交通建筑工程施工团队规章制度,并应设立专门交通建筑工程材料监管机构,配备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材料监管工作实施。与此同时,相关交通建筑施工工作人员应负起责任来,将所购进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合理摆放,时刻关注天气气候变化和恶劣因素可能对施工材料造成的恶劣影响等,将施工材料按施工种类和施工类型进行分类,以方便施工所需,避免当需要此种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时却不能及时获取致使工期延误。我们应加大监管力度和审查力度,所以只有加强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管理力度,之后在此基础上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合理分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交通建筑施工材料成本并提高基本施工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达到交通建筑工程按时竣工目的就应对交通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管理和分类,首先应对加强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分类和管理的重要性要点信息等加以熟知,并对总结出一套有效的交通建筑施工材料分类工作和交通建筑施工材料管理工作的基本实施策略和解决办法。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交通建筑施工特点和发展现状,对交通建筑材料分类和管理工作进行详细探讨,希望为我国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华玉磊,张立华.浅谈施工过程中如何管理好建筑材料[J].民营科技.2010(10)

[2]耿睿,胡舒涵.浅谈如何降低建筑材料采购成本[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

[3]黄胜利.水电施工企业材料的简化管理[J].科技信息.2010(01)

[4]沈承梅.浅谈钻探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青海国土经略.2008(04)

[5]宋艳坤.浅谈建筑机械设备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

[6]黄颖.浅谈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理[J].科技信息.2011(08)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几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问题、质量管理问题和验收管理问题。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

建筑物指的是为人类提供生活、工作、学生,以及从事生产经营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房屋。按照用途的不同,建筑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是供人们生活居住、工作学习等类型的建筑。第二类是工业建筑,包括单层工业厂房、多层工业厂房和混合层次的工业厂房等等,通俗一点来讲,指的是各类生产用房和生产服务的附属用房。第三类是农业建筑,指的是为农业生产用房,包括拖拉机站、化肥库等等。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质量的把控,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因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也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把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需要施工企业做好下面几点:

严格规范技术标准。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有严格规范的技术标注,这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需要。这套严格规范的工程技术标准,是由工程师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共同调查、研究然后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确保按照规范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

为工程提供技术支撑。不管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环节构成的。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其具体的设计和实施都需要有足够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技术是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保障,如果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则工程质量是难以保障的。此外,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也需要由足够的技术作为支撑。

严格检查隐蔽工程质量。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有着不少的隐蔽工程,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隐蔽工程的管理。加强对隐蔽工程质量的检查力度,成为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我国,已经对于隐蔽工程的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但是这需要紧紧依靠工程管理者认真做好落实工作,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加强监督检查,才能保证隐蔽工程的工程质量。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工程进度的管理。工程进度管理涉及的面比较广,是一个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因为其涉及到工程的设计方、施工方和投资方。三方协调配合,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因此,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应着重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严格标准,确保建材供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其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确保建筑材料供应能够满足施工所需,是工程施工进度不受影响的一个重要保证。如果材料供应出现问题,则工程进度必然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时采购工程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并及时送达施工现场。为了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方必须提供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以及使用说明书和技术检测报告等等。

工程各方加强协调,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在上文中笔者分析指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施工涉及工程设计方、施工方和投资方,确保工程进度,需要三方的通力合作。在工程进度管理汇总,三方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必要时进行三方会审,及时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设计方和投资方要强化对施工方的监督检查,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按照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施工路线图。

投资方按时支付工程款。对于任何工程,工程款都是工程施工体系正常运转的前提。投资方如果不按时支付工程款,则可能导致许多问题出现,比如工人罢工、建筑材料供应出现短缺等,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则难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因此,投资方需保证工程款按时、足额到位。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验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建筑行业,一般将验收分为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三类。下面具体介绍这三类工程验收。

(1)分部工程验收。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施工方。这样一来,在验收时,就需要对各个部分分别进行验收。分部工程验收的标准是按照整个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的。但是,对于较为重要和关键的工程部分,则需要施工方先进行自我检查,在这个基础上,再由监理单位进行分部工程的验收。

(2)单位验收工程。单位验收工程的程序是这样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如果自检合格,则可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然后由监理工程师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并按照合同规定的保准,组织人员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建设单位等进行现场检查。如果符合合同标准,则同意验收;如何不符合合同标注,则令其整改。

(3)分项工程验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分项验收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一般分项工程的验收,第二中情况是重要和关键部位的分项工程验收。对于第一种情况,只需施工单位组织相关人员急性检查验收即可,然后将检验的记录提交给相应的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负责核查确认。对于第二种情况,需施工单位先组织人员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工程管理人员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核查验收。

结语: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三个方面的管理,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验收管理。对于任何建筑工程来讲,质量都是其生命。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做好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进度管理工作和验收管理工作。本文深入分析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即质量管理问题、进度管理问题和验收管理问题,希望本文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覃淑英.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管理探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9)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构成;信息分类;信息化系统

1建筑业现状

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其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此外,建筑工程特有的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意味着如果没有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工程相关的信息将不能很好地保存起来,更难于转化成有用的知识以供将来借鉴。广东经济发展很快,但少数建筑工程已出现因缺乏基本的建筑结构图纸资料而不准验收。大量社会调查发现,工程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来搜查必要的信息,这将显著地降低了工程管理的效率。总之,建筑业应加速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市场的迫切需求,是新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我国已有不少公司开始介入建筑业信息化管理领域,并为改变建筑业信息化管理的落后局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建筑工程信息的构成及特性

2.1信息形态的传递形式

(1)文字图形信息。包括勘察、测绘、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计算书、合同,工作条例及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情况报告,原始记录,统计图表、报表,信函等信息。

(2)语言信息。包括口头分配任务、作指示、汇报、工作检查、介绍情况、谈判交涉、建议、批评、工作讨论和研究、会议的信息。

(3)新技术信息。包括通过网络、电话、电报、电传、计算机、电视、录像、广播等现代化手段收集及处理的一部分信息。

2.2建筑工程信息的特性

(1)大规模性。建筑工程信息是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环节、各有关单位发生的信息总体。不仅有取自建设项目本身的,如工程概况、设计文件、合同结构、合同管理制度、信息资料的编码系统、会议制度、监理班子的组织、项目的投资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的进度目标等。还有来自项目外部环境的外部信息。如: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原材料及设备价格、市场变化、物价指数;类似工程造价、进度;投标单位的实力、投标单位的信誉、毗邻单位的情况;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2)变动性。建筑工程信息不仅有那些在一定时间相对稳定不变的信息,还包括大量不断变化的动态信息。如: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投资及进度信息;反映在某一时刻,项目建设的实际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项目实施阶段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机械台班数、人工工日数等。

(3)多门类性。建筑工程的信息有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和技术类信息,涉及多个学科和门类。组织类信息包括:编码信息;单位组织信息;项目组织信息;项目管理组织信息。管理类信息包括;质量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合同控制信息;投资控制信息;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经济类信息包括: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量信息。技术类信息包括:前期技术信息;设计技术信息;施工技术信息;材料设备技术信息;竣工验收技术信息。

3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投资管理信息。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3)信息化系统。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转贴于

4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只有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和可能。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

(1)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

(2)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3)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傅京孙,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监理

近年来随着智能建筑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也日益成为工程监理的一个课题,成为工程建设的一个焦点。同时,智能建筑工程涉及管理部门多,跨专业多,新技术、新产品推出快,监理人员应如何应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工程监理经验及思考谈一下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几个重点。

一、监理人员应深刻理解智能建筑和智能建筑工程的含义。

1.智能建筑的由来

1984年1月,美国哈特福德市将一座旧金融大厦进行改建,实质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自动化系统。改建后的大厦,称之为都市大厦。智能建筑这一名称从此出现。从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到现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智能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什么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传统建筑技术的结合,使传统建筑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能够自动或智能化地实现和提高安全、便捷、舒适、节能、环保、美观等传统建筑要求的建筑物,以及提供传统建筑物所不能提供的服务。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结合的产物,是有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建筑。

3.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因为无论哪种建筑物都是供人使用的,而对安全、便捷、舒适等的要求内在的存在于建筑的使用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等内容中,并非智能建筑所特有。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根本区别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和能力的不同。

从理论上说,智能建筑是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建筑。若把智能建筑比作一个人的话,目前建筑中的信息中心机房就是大脑,综合布线是神经系统,各类监视系统和传感器类似于人类的感官系统,各类执行机构则相当于人类的手和脚。

4.什么是智能建筑工程?

智能建筑工程是使传统建筑具备智能化的的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GB50300-2001)中,智能建筑工程被列为建筑工程的九个分部工程之一,包含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共10个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又包含若干分项工程,共38项。其功能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或增加传统建筑所无法实现的智能化功能。

5.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区别

智能建筑工程和信息工程都包含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但智能建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一个与结构、装饰、安装等专业并列的专业,这是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根本区别,不具备这个特点的弱电工程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工程,而应当归于其它行业,如信息产业工程、机器人产业工程等。

二、专业监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1.要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涉及大量的弱电设备及软件,作为专业监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当然,监理工程师很难做到样样精通,主要应掌握各系统、设备和软件的外部特性,重点是功能特点、调试方法、安装要求、接口界面和安装环境、系统接地等内容。

2.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必然伴随与其它建筑专业的交叉配合施工,因此,要求监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

3.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4.要具备较强的工程综合管理能力。

三、监理人员要了解所监理项目的具体智能化功能需求。

智能建筑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通用工业建筑等若干类,就算同一类建筑对建筑的智能化需求也不尽相同。监理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所监理项目的设计意图、业主要求,掌握项目的功能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

四、监理人员应了解智能建筑工程的特点。

智能建筑工程有着与传统建筑工程不同的一些特点,工程监理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进行监理工作。

1.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一体化

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专业性强、发展快,一般设计院对此类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往往将此专业设计留待施工单位深化设计,施工招标也往往将设计和施工一起发包。因此实际施工时设计和施工经常是一个单位。施工单位有可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设计,这要求监理人员站在业主的角度对工程设计进行审核把关。

2.涉及管理部门多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除按照传统工程一样要接受建设主管部门管理、遵守相关建设法律法规外,部分专业还要接受一些其它部门的管理。

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消防局的管理,消防验收要由消防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公安局的管理,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要由公安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卫星电视按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第129号令)申请验收。

监理人员应积极协助业主按照相关要求履行建设程序,以免业主因不了解相关要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专业性系统功能检测多

智能建筑工程的系统多、功能复杂,且专业性强,其功能是否达标需要由专业人员并配备专门仪器检测。根据检测要求,一般将智能建筑工程大致分为以下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每一系统又可能包含若干个子系统。

监理人员必须通过对一个个系统进行专业化的检测来检验工程是否合格,不能仅凭感官认识来判断。

4.系统复杂,调试运行周期长,工作量大。

智能建筑系统往往功能复杂、涉及其它专业多,因此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调试运行。

监理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到智能建筑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调试周期长的特点对工程工期的影响,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以免影响整个工程的竣工验收。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8篇

住宅工程中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住宅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而实施的一项相关活动,它是贯穿整个住宅建筑过程中的基本任务。进行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建筑过程中各个独立的工序及整个施工过程。其控制的主要原则是以预防为主,在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后最终保证住宅的质量。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繁琐,在检测过程中,从订购原材料、加工、包装、运输及流通到施工现场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工作,才能确保建筑材料质量合格。

1 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类型和分类依据

原材料的质量监控与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对材料的质检是对整个工程质检的基础。在施工的总体费用中,原材料的使用费用占一半以上,并处于不断上升趋势。所以控制好建筑原材料的成本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总体成本。

1.1 根据用途分类

每一种建筑的原材料都有各自的用途,根据其主要用途可以分为装饰原材料、结构原材料和功能性原材料。其中,装饰原材料又可以分为地砖、墙砖等。功能性原材料又可以分为防火原材料、防潮原材料、防火水原材料、隔音原材料等。

1.2 根据使用位置分类

不用的建筑原材料会用于建筑过程中不同的位置,主要可以分为地面建筑原材料、屋面建筑原材料、墙体所用原材料、吊顶所用原材料等。

1.3 根据化学成分分类

每种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都不一样,主要分为有机原材料、无机原材料、复合原材料(即有机原材料和无机原材料混合)三类。有机原材料包含油漆、沥青、木质建材、高分子建材等。无机原材料包含石头、混凝土、水泥等。复合原材料包含聚合混凝土等。

1.4 根据材料重要性分类

分为主要原材料和次要原材料。另外依据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标准还有很多分类方式和分类方案,比如可以依照制造工艺或者建筑工程种类,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就要看在实际的住宅建筑工程中哪一种分类方式更符合建筑单位的特点,可以灵活选择。但是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分类会按照化学成分分类。

2 对住宅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方式和程序研究

2.1 建筑工程质检控制方法分析

(1)控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检查验收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基础工具来检测原材料外观是否合格的方法,原材料的重量、高度、尺寸等外观条件都是显示出是否符合标准的特性。

(2)测验方法。这是质检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质检人员经过具体的测试操作和采取较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建筑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这种方法更具备科学性和说服力。

(3)技术管理方法。原材料在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储存过程,在这个期间内,仍然不能放松对建筑原材料的质检,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原材料发生变潮、变质、生锈或者损坏遗失等情况。

(4)联合监控方法。这种方法增加了对建筑原材料质量检测的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联合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多方的互相配合协作,从而在技术手段、管理手段上更有效实施质量监管,实现对原材料质量完全控制。

2.2 建筑工程质检基本程序

任何一家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都要在正式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做好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工期顺利进行。这时会将原材料简单的分为重要原材料和一般原材料。对于重要原材料,要求由本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的工作人员,同时对生产原材料的厂商进行考核,确定生产厂商的技术硬件和生产产品的质量已达到建筑质量的要求时,进行小规模小批量的样品生产,再将样品由监理单位进行检测,合格后要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这样的建筑原材料,才能流通到施工单位。在建筑原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以后,一部分直接用于建筑使用,另一部分则需要暂时性的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建筑原材料有质量问题,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都要从头进行测试,再次检验原材料的质量情况。

3 建筑原材料在住宅建筑工程中使用范围的划分

3.1 住宅工程建筑中的常用材料

通常住宅工程建筑的原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石头、混凝土、砖瓦、石油沥青、砂浆等等。

3.2 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主要依据

建筑原材料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控制时要考虑几种依据:第一,国家、政府及住宅建筑行业的标准要求;第二,设计单位要在图纸设计方面提出相应要求;第三,施工单位要与监理单位签订合同;第四,要向国家和省市级政府上交产品质量说明书、质检检测报告和质检复试报告。

3.3 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评价的标准分析

对待建筑原材料质量控制评价的标准分析,主要依据原材料不同的分类等级,例如水泥的质量等级可以分成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和废品。钢筋的质量等级可以分成Ⅰ、Ⅱ、Ⅲ、Ⅳ、Ⅴ级。混凝土合格产品按质量可以分成粗砂、中砂和细砂。防水材料的合格品可以按照外观质量、尺寸大小分成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4 结语

近些年来,具备质检住宅工程中建筑材料质量资质的机构在逐年增加,提高机构的质检技术水平,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过关的基础。住宅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关系到住宅工程建设的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人员的生命。作为住宅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要时刻保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信责任的态度,要有责任和义务为施工单位提供质检合格的建筑原材料。作为检测住宅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建设单位,把好建筑原材料质量关,也是对业主安心入住优质工程的一种服务,保证千家万户的住宅安全,是所有建筑相关企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谢勤娟.抓质量管理,创精品工程.工程质量,2001(5).

文建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分析与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9篇

【关键字】工程造价;材料价格;波动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

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按材料使用性质分类,建筑材料可分为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周转性材料和次要材料。而江苏省建设厅发的67号文,根据投标时材料费占单位工程费的比重,将各类材料进行了划分:材料费占单位工程费2%以下的各类材料为非主要建筑材料;材料费占单位工程费2%~10%的各类材料为第一类主要建筑材料;材料费占单位工程费大于10%的各类材料为第二类主要建筑材料。发文根据各类工程中不同种类材料所占的比重来划分材料的类别,更加简单、直观、明了。如住宅工程中,一般钢筋、混凝土、砖三类材料为主要材料,其他材料则为非主要材料;而在市政道路雨污水工程中,一般水稳碎石、沥青、混凝土三类为主要材料,其他为非主要材料。我们对一个工程的材料进行分析,第一步就是拿到投标文件后,分析同类型材料的的合价,然后计算该类型材料在单位工程中所占的比重,来确定是否为工程主要材料,进而明确该材料是否调差、怎么调差。

二、建筑工程主要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主要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的直接影响

建筑工程主要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的直接影响即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建筑工程成本大部分由建筑材料的价格组成,建筑工程主要材料出现价格波动必然引起工程造价浮动。波动的建筑工程材料不仅影响着工程造价的稳定性,也关系着工程建设资金的正常运转。

(二)建筑工程主要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的间接影响

建筑工程主要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当主要材料价格出现上涨,有的承包人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等到价格回落后才进行采购,这样就可能导致工程工期的延误,而延误工期又可能带来发包方的索赔,引起合同纠纷;如果承包人为了赶回延误工期,那就可能导致盲目施工、简化施工工艺、缩短养护时间等措施而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部分承包商为了减少成本,擅自降低设计要求的材料品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为工程质量埋下定时炸弹,当工程竣工交付后,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使发包人的后续维护成本升高。

2、有的工程项目,在项目初期,发包人和承包人签订的合同为固定总价或固定单价不可调合同,一旦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主要施工材料价格出现上涨情况,所产生的涨价风险全部由承包人独自承担。不仅压缩了承包人的利润空间,更有甚者主要材料价格上涨超出承包人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其建设资金不能正常运转,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以致于被迫停工或破产倒闭。

3、当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签订的合同存在缺陷,未就材料价格是否调整、如何调整做出明确的说明时,容易产生施工合同的纠纷,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等方面。

三、根据67号文对某案例进行调整和分析

我们以常州市某市政道路为例,来看看材料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如何运用[2008]67号文进行价格调整。

首先,我们列表进行调价材料类别的判断,如下表:

材料类别分析表 表1

从列表中,我们得出了建筑材料为第几类材料,那接下来我们来根据文件的调整原则进行调差,具体见下表:

常州市某市政道路价差调整分析汇总表 表2

单位:元

根据文件精神,当工程施工期间非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的,其差价均由承包人承担或收益;当工程施工期间第一类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幅度在10%以内的,其差 价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超过10%的部分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当工程施工期间第二类主要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幅度在5%以内的,其差价由承包人承担或受 益,超过5%的部分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表格中,生石灰、HDPE管属于第一类主要建筑材料,期涨价范围均不超过10%,涨价风险由承包人承担,中砂、沥青、水稳碎石均超出了文件规定的范围,故涨价超出规定部分的风险由发包人承担。

该工程最终的结算价格为248万元(不含调差),如全差额调差差额为16.1万元,占未调差造价的比例为16.1÷248=6.5%,如按67号文调差,差额占未调差造价的比例为9.2÷248=3.7%,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67文界定的风险范围以内的2.8%(6.9万元)由承包人承担,风险范围以外的3.7%(9.2万元)由发包人承担。由此可见,67号文明确承发包双方各自的风险范围,分摊了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波动引起的资金风险。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10篇

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其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此外,建筑工程特有的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意味着如果没有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工程相关的信息将不能很好地保存起来,更难于转化成有用的知识以供将来借鉴。广东经济发展很快,但少数建筑工程已出现因缺乏基本的建筑结构图纸资料而不准验收。大量社会调查发现,工程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来搜查必要的信息,这将显著地降低了工程管理的效率。总之,建筑业应加速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市场的迫切需求,是新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我国已有不少公司开始介入建筑业信息化管理领域,并为改变建筑业信息化管理的落后局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建筑工程信息的构成及特性

2.1信息形态的传递形式

(1)文字图形信息。包括勘察、测绘、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计算书、合同,工作条例及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情况报告,原始记录,统计图表、报表,信函等信息。

(2)语言信息。包括口头分配任务、作指示、汇报、工作检查、介绍情况、谈判交涉、建议、批评、工作讨论和研究、会议的信息。

(3)新技术信息。包括通过网络、电话、电报、电传、计算机、电视、录像、广播等现代化手段收集及处理的一部分信息。

2.2建筑工程信息的特性

(1)大规模性。建筑工程信息是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环节、各有关单位发生的信息总体。不仅有取自建设项目本身的,如工程概况、设计文件、合同结构、合同管理制度、信息资料的编码系统、会议制度、监理班子的组织、项目的投资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的进度目标等。还有来自项目外部环境的外部信息。如: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原材料及设备价格、市场变化、物价指数;类似工程造价、进度;投标单位的实力、投标单位的信誉、毗邻单位的情况;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2)变动性。建筑工程信息不仅有那些在一定时间相对稳定不变的信息,还包括大量不断变化的动态信息。如: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投资及进度信息;反映在某一时刻,项目建设的实际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项目实施阶段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机械台班数、人工工日数等。

(3)多门类性。建筑工程的信息有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和技术类信息,涉及多个学科和门类。组织类信息包括:编码信息;单位组织信息;项目组织信息;项目管理组织信息。管理类信息包括;质量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合同控制信息;投资控制信息;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经济类信息包括: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量信息。技术类信息包括:前期技术信息;设计技术信息;施工技术信息;材料设备技术信息;竣工验收技术信息。

3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投资管理信息。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3)信息化系统。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4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只有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和可能。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

(1)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

(2)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3)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傅京孙,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节点;处理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依据,与此同时,建筑装饰工程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建筑装饰工程,在满足人类对建筑稳定性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展示了人类更高层次的追求。建筑装饰工程发展到如今,它所呈现的已不仅是建筑物内部设计的美观性,更是人类品味生活、享受美好事物的深刻体现。目前,建筑装饰节点技术在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节点处理技术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为我国建筑节能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一、建筑装饰节点处理基础的应用价值

建筑节点是对建筑物构造进行的细节上处理,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对建筑物的节点技术处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及后期装修过程中经常用到,一般进行节点处理时都会有节点大样图辅助施工,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节点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建筑的很多方面,例如,在对檐口、檐沟及屋顶设施进行处理时都会应用节点技术,此外,室外散水、墙体保温、屋顶遮阳、屋顶保温等也经常用到节点处理技术。

“建筑装饰”也称”建筑装修”,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节点技术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建筑装饰主要指用石材或木材等对住宅、桥梁、寺庙以及其他建筑物进行外貌或者内部环境的美化与改进,最终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具有情调,在保障建筑物实用性的同时,使其更具商业性和欣赏性。目前建筑节点技术在建筑装饰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节能意识的提高,建筑装饰过程中的节能也会逐渐被人类所重视,因此,加强建筑装饰过程中的节点处理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建筑装饰中节点技术的应用做出了规范,要求节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确保建筑的结构与建筑设施,此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与建筑室内平面设计相符;建筑工程设施不能被破坏;房屋顶层有隔热设施;门窗保温性良好;室内照明合理;充分利用太阳能。

二、建筑装饰常见节点处理

通常建筑工程都需要安装电暖等保温设施,而电暖在使用过程中,电暖的围护结构所需的能量就占总能量的1/3以上,因此加强围护设施的保温及隔热性能在建筑装饰节能中十分必要。墙体、门窗、地面、屋顶是基本的建筑围护结构,其中保温及隔热性能门窗是最差的,散热系数是比其他几项高好几倍,一般情况下,门窗节能约占整个建筑物节能的55%,因此,在进行门窗的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节点技术的应用。门窗的节点保温设计应根据当地的环境而定,从长远利益来看,建议采用价格较贵的开窗,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消耗,条件允许下,门窗的框架玻璃可以选用传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并用彩色玻璃或中空玻璃,确保建筑物美观节能;利用节点技术,在对屋顶进行保温隔热设计时应考虑外界环境,满足需要的同时,节约能源。可以在屋顶增加遮阳设计,利用遮阳板、遮阳棚等;地面工程装饰过程应满足地面的平滑度,谨防地面凸凹不平,室内各种设施都会对地面造成影响,不同地面热系数不同,也会对人的冷热感受有所影响,在确定地面材质时应结合建筑物的作用,考虑是像学校、家庭等人们长时间停留的地方,还是商场之类人流量大的场所,前者可以选用木质地面或者地毯来达到节能舒适的效果,后者则应选用水磨石等石材地板确保节能环保;墙体在设计时与地板相同,应保障墙体表面的平整。

三、建筑装饰节点的具体施工处理技术

1、防抹灰节点开裂。抹灰节点开裂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墙体抹灰出现裂缝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抹灰层自身产生裂缝,一种是墙体结构不合理或者受外力因素导致墙体开裂引起的抹灰层裂缝。因此,防止抹灰节点开裂必须在确保抹灰砂浆质量的基础上,彻底规范抹灰流程,严格整个抹灰过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材料的使用,水泥的种类不同,性能也不同,因此必须保证水泥同一批次,不能混用。砂子选用中砂,使用前进行过筛处理,保证含泥量低于3%。此外还应确保砂浆搅拌均匀,砂浆不均匀致使砂浆强度不等,也是导致灰缝开裂的重要原因。抹灰前对基层进行拉毛处理,确保基层表面不含尘土、砂浆、污垢、油渍,保证其表面的光滑。在抹灰过程中应注意力度均匀,确保抹灰厚度均匀,抹灰后应注意对墙体进行洒水养护。

2、防块材节点开裂。目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有天然石板材质和人造石板块材两种进行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前者块材内部结构相对完整,硬度较高,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会受其形状、外形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受到限制,人造石板块材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在的建筑工程中。目前建筑工程中块材节点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块材质量不好,易吸水,导致块材自身硬度下降致节点开裂;块材受外力因素,自身结构发生形变;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对块材不合理的操作,如敲击时用力过度等。针对以上导致块材开裂的因素,我们应该采用材质结构密实,吸水率低于18%的块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块材的检查,确保块材不含隐伤;还应在块材运输过程中留些缝隙,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镶贴块材时选用保水性好的砂浆,在操作时适当用力,避免对材料造成不必要的人为伤害。

3、防混合节点开裂。由于建筑物所用材料的不同,混合节点开裂也十分常见,在建筑物中防止混合节点开裂也十分重要。以墙面为例,混凝土墙面和砖块墙面,或者石膏板墙面,在交界处由于材料不同,拉伸程度也不相同,所以开裂现象也极易出现,在进行节点技术处理时应特别注意混合节点。目前还没有较好的防止混合节点开裂的方法,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墙体材质不断探索,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固的基础上,研发出相容性较高的墙体材质,甚至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创造新型墙材,防止混合节点开裂。目前新型墙材在我国已经有所发展,对新型墙材的研制是一项长久的工程,仍需我们共同努力,积极探索。

三、结束语

建筑装饰过程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在建筑装饰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规范节点大样图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人性化、智能化、节能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与建筑工程的关系,准确掌握节点技术的核心内容,在建筑装饰过程中灵活运用节点处理技术,切实保障建筑装饰工程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东明.建筑装饰中的节点处理及与幕墙搭接部位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12篇

我国重点名校和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近似、教学大纲趋同、课程设置雷同、教学方法如出一辙。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学体系陈旧、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弊端。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政策、法律保障,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设计企业对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不足,导致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高等工程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建立重视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就业创业培训的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目前我国工科大学中的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以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等为核心的设计课程模块;以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技术、材料和构造课程为代表的技术课程模块;以建筑史为代表的建筑理论课程模块;以美术训练和电脑软件为基础的表现类课程模块。

1.1技术类课程这类课程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附加部分图纸或习题练习,完成课程的总体授课。由于采用这种“满堂灌”的方式,导致了学生毫无拓展创新思路的意识,缺乏主动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仅仅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譬如建筑结构类课程的教学思仍然延续了以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为授课对象的教学思维,过于注重力学和结构的计算公式推导,基本不考虑建筑师执业过程中对技术综合设计创新能力的需求;建筑技术和材料课程则明显缺乏综合训练的内容。

1.2理论类课程“治学先治史”是我们经常说起的一句话,它表明了专业历史在各个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建筑历史(理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视野的宽阔程度,从而深刻影响学生的未来的专业发展。但建筑史的书籍尤其是建筑批评类书籍的相对缺乏使得许多学生建筑理论积累明显不足。我国现有建筑学教学体系(无论是理工类还是艺术类院校)中,本科生在专业学习中的理论研究或讨论几乎一片空白。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建筑的理解往往等同与表面形式或功能排布的抄袭,他们虽然开口“高技”、闭口“极少”,却不知其是何意,源自何处,因何产生,到底有什么存在意义。

1.3设计类课程大多数院校都选择按建筑类型来安排设计课程及练习:一年级安排美术基础及建筑初步等课程,其后的二年级至五年级每个学期由浅入深,由简单功能到复杂功能的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课题,如先是阅览室,小餐厅,独立住宅,幼儿园然后到俱乐部,博物馆,写字楼,旅馆,影剧院等。仅通过几个有限的建筑类型也很难全面了解建筑设计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一步造成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严重脱节。我国现行建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18周设计院实习则显得周期较短,同时设计院建筑师们有自身业务压力,根本无瑕指导实习的建筑系学生,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实训项目只是走走过场,根本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2改革思路

从专业教学目标来说,学校的专业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建筑观,理解建筑的文化属性和工程属性间的关系,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制约,了解一个建筑从概念设计到最后竣工所要经历的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程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1课程设置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必须坚持以增强综合能力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为目标,整合传统的基础课模块、设计课模块、技术课模块、理论课模块的教学安排。更新技术课程内容,加强技术课程与设计课程的横向联系,探讨新的课程大纲,形成新的教学环节和模式。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设置多个主干课程系列,突破以建筑设计为主干的单一课程模式,这些系列互为依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意识突出建筑节能、生态环保等新兴技术热点。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以符合建筑学专业特点和本科专业评估的要求。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优化选修课,增设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

2.2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们提出了基于“技艺”整合原则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方法,从教学组织的整体性、教学进程的连续性、考核方式的动态性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体系建构的改革与实践,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1)教学组织的整体性。“技艺”整合原则下的建筑学教学活动,以建筑设计模块课程为纽带,以方案设计为中心,结合结构选型设计、电力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尤其重视防火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在整合设计的过程中,采取师徒模式(导师—学生)进行授课,各个导师和学生根据兴趣及方向双向选择,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各自的设计课题,并依此优化各自的教学进程,百花齐放。同时注意导师与学生间尤其是各个导师间的交流沟通。(2)教学进程的连续性。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涉及到“技术”的基础课程模块所处的平行并联状态打破。紧密联系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选型、建筑物理(声光热)、建筑构造、建筑安全等多门课程,以设计课程模块中学生的设计图纸为核心,打通原先各自为政的不同知识体系。(3)技术(理论)课程模块期末考核的动态性。突出建筑设计课程模块的核心地位,整合的方案、技术、艺术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各个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讲述理论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围绕上一学期或正在进行中的建筑设计课程模块的图纸布置单元训练环节,最终将建筑设计模块图纸作为期满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全抛弃以往那种传统的评价体系(平时作业与期末考核),后者以理论的论述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作为考核的重点。

3结语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涉及要素较多、学科交叉较为复杂的高难度工程项目活动,在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要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可靠实现,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分析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我国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造成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通过指标体系的制定,构建用于定量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可靠性的评价模型,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准确有效的评价工程的安全状况,提供有力的工具。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坍塌事故、高空坠物事故以及基础施工事故和用电事故等案例的研究,在充分分析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基础上,按照因素的主客观分类进行综合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

通常来讲,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事故发生的特征,可以把指标体系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反应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爆发的客观因素。这类指标由于是根据客观因素制定的,因此相对变动较小,我们可将其称之为静态指标,主要包含了不可抗力指标和复杂环境指标两个。第二类指标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称之为主观因素指标,同时也可以称之为变动指标,这类指标主要包括工程地质的勘探、设计、施工工艺、管理、操作和设备质量以及政府主管等七个指标类别。

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经过关键指标的筛选,剔除那些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相关性不大的指标,最终确立本文研究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的步骤,本节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的步骤:

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因素集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因素集合是指那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产生影响的要素集合。

U={u1,u2…,un}

②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评价集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评价集合是安全事故的评价单位或者决策者对待评价对象可能出现的各种评价结果的一个集合。

V={v1,v2,…,vn}

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评价矩阵

R=r■ r■ … r■r■ r■ … r■… … … …r■ r■ … r■

矩阵中的r11,r12,…,r1m代表的含义为矩阵中对应的第1个指标的评分分值,将其分别带入隶属函数中得出的结果。

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评价集合。影响因素的重要度不同,其对应的权重也不同,通过专家评分,对权重进行赋值,赋值的大小用以反映重要程度的不同。

A={a1,a2,…,an}

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模糊综合评价。在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中,单因素仅代表自身对事故安全的影响,要想客观的评价不同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必须予以综合评判。

B=A·R=(b1,b2,…,bm)

⑥指标bj综合判断结果。根据由小到大的顺序对评判结果进行运算,即:

Bj=■(ai…rij),j=(1,2,…,m)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函数的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函数构建的关键环节在于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函数。本文主要采用指派的方法确定隶属函数。

v1隶属函数μ1,v2的隶属函数μ2,v3的隶属函数μ3。

μ1(x)= 0 xε[0,85]■ xε[85,95] ■ xε[95,100]

μ■(x)=■,xε[0,100]

μ■(x) 1 xε[0,65]■ xε[65,95] 1-■ xε[95,100]

3 结 语

通过上述模型的构建,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个影响因素按照专家评分的方法和好中差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的权重和打分构建R矩阵,并由R矩阵计算出评价权重集A,接着由A与R矩阵的乘积计算出B矩阵,按照最大原则取B矩阵中的最大值对应的安全状况隶属区间,很容易便能判断该工程的风险等级,通过实例证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发展,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经过多年的工程施工实践,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在巨大成就的背后,同时也掩盖了较多的问题。其中,能耗问题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表现的较为突出。传统板材类、块类、涂料类等建筑材料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特点,使得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占据着国民经济发展中能耗大户的位置。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迫切需要探讨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在我国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从传统建筑材料的弊端入手,探讨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主要建筑材料的弊端

传统建筑材料按照类别常见的主要有板类建筑材料、块类建筑材料、涂料类建筑材料以及水泥等。

传统板材类建筑材料中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装修的板材,内部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的存在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健康危害,较为常见的有害物质如甲醛。一般来讲,在传统板材类建筑材料中大芯板、胶合板、纤维板等,以及采用这些类型传统板材为主要原料的家具、复合地板等,都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危害。

涂料类建筑材料是工程主体工程完工后,建筑修饰和美化过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建筑材料,这种建筑材料直接应用与建筑的内外表面,与室内外空气直接接触。传统涂料如油漆、防水材料以及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等大都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苯。这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不言而喻。

块类建筑材料常见的有砖类、石材类等。传统砖类建筑材料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能耗大、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较为严重等方面。而石材类建筑材料如大理石、石膏、瓷砖等大都含有一种叫做氡的有害物质。而氡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中致癌物质中的一种。

水泥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而传统种类水泥建材中主要含有有害物质氨,这种物质的主要特征是无色而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综上所述,传统建筑材料的高能耗及有害物质的存在使得建筑无法体现节能与环保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环保标准的出台,加强传统建筑材料改革势在必行。

新型建筑材料在我国的应用

环保型新型建筑材料

环保型建材是现代建筑工程中重要物质基础的新型建材,在国际上称之为生态建材、绿色建材、健康建材、环境建材等环保型建材及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健康住宅要使居住者在其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其中应达到的指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尽可能不使用有害、有毒的建筑装饰材料。

UPVC水管新型建筑材料

UPVC排水管的应用聚氯乙烯(UPVC)塑料管与铸铁管相比具有重量轻、不易堵塞、耐腐蚀性强和价格便宜、运输方便等优点。一般来讲,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下UPVC管的使用寿命可达40年之久,这是金属类材质水管所无法比拟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UPVC管道同样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其同金属类材质水管相比膨胀性和抗老化性以及机械性都相对较差,这些都是UPVC水管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

粉煤灰

粉煤灰砼技术的应用粉煤灰是一种人工火山灰材料,是从煤粉炉中收集到的细颗粒粉末,用粉煤灰配制的砼,可以达到改善砼性能,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以粉煤灰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建筑材料能够起到良好的环保作用和建筑能耗大幅度降低等效果,因此,应用粉煤灰类型的新型建筑材料能够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粉煤灰在砼的浇筑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从而提高砼的强度、抗渗性、抗冻性以及耐用性等。

轻质墙体新型建筑材料

环保、节能、降低建筑自重是轻质墙体新型建筑材料的主要特点。现阶段,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轻质墙体新型材料主要有空心砌块和加气砼砌等。这两种轻质墙体新型建筑材料除了上述特点外还具有多功能、保温、防水、隔音、加工简便等特点。不仅能够很好的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同时也方便运输环节效率的提高。

新型建筑材料在我国的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需要更多更高的建筑楼房,以满足人们居住、办公、生活、娱乐等需求。因此,未来建筑材料应当向着轻质、节能、环保、高强度等方面发展。

新型建筑材料应当更加适应环保的要求

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决定着未来新兴建筑材料的发展必然要满足更加适应环保要求的特点。就现阶段的新型建筑材料研究开发现状而言,主要的开发目标有钢骨混凝土,高耐久混凝土以及防腐、防蛀材料、合成树脂材料、耐低温材料等。另外,随着海底隧道、地下铁通道等不断向海洋、地下、高温领域延伸的工程施工,迫切需要能够开发出能够适应苛刻条件而保持材料性能不变质的新型材料。这个方向上的建筑材料的代表如膜材料就是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另一种高科技建筑材料纳米材料也随着世界范围内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得了较大的突破。

新型建筑材料应当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新型建筑材料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世界能源供应紧张现状的迫切需求。相比于传统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的制造与使用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能耗,同时还有利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大量的工业、生活废弃物,帮助生态环境能量的转化。新型环保材料不仅会更加裨益与环境污染的防治,同时还会改善建筑功能,起到良好的杀菌、防霉、隔热、隔音、调光、阻燃等作用。

总结

总之,新型建筑材料代表着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体现了人们对工程施工的要求。随着建筑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更优的符合环保、节能、减排、保健等多种功能的建筑材料必将不断的涌现出来,并在工程施工中不断的替代弊端较多的传统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将极大的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汪培明.浅述国内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J].国外建材科技,2004(04).

王小广.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及应用[J].江西建材,2009(02).

建筑工程类合同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建筑师;开发商;设计单位;职业人

引言

传统意义上,建筑师是为甲方(通常为开发商、政府、社会团体等业主)提供建筑设计和咨询服务的一种职业,所以建筑师都是乙方。我国在九八年地产开发热潮来临前,许多地产公司尤其是小型开发商,在确定基本产品定位和初步方案后,通常直接组织建筑师(设计方)与施工方进行技术对接。随着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开发商不仅需要关注盈利,也对产品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产品的全过程的房型、技术、材料等产品性能进行全过程监控与谋划。甲方建筑师在前期项目策划和管理上有独特的一面,在项目运行的协调上弥补了目前我国的乙方建筑师或设计单位院所不能提供的服务。可以说,甲方建筑师是目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服务不够完善的特殊状况下的产物。

作为职业人,原本只供职于设计单位的建筑师,有越来越多建筑师从设计单位加入到地产开发的行列中来,扮演了地产品质控制与提升的重要角色。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地产产品的精细化与差异化需要更专业的人员对品质进行全方位管控;另外因为我国开发规模过大和周期的缩短,使更多设计单位建筑师沦为绘图工具,开发商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实现对建筑质量把控。虽然同为建筑师,但两类企业对建筑师在工作任务、方法以及要求上还是有诸多不同之处:

1 目标任务不同

1.1 两种建筑师存在明显的职责差异。

作为乙方的职业建筑师,一般说来主要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概念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协助解决施工技术问题。主要任务是从规划设计角度解决设计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以保证开发项目在符合国家法规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实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事业单位的设计单位代表政府执行建设领域法规、规范的义务,而转企改制以来,随即国家实行了注册建筑师制度,以保证设计单位对法规规范的执行,形成了设计人员向项目负责人(注册建筑师)负责,注册建筑师向国家法规负责的体制,保证了设计文件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所以设计单位的建筑师的职责是完成一个符合各方要求的建筑作品。

有的国外开发商以及国内大型开发企业也会有自己的建筑设计部(In-house Design Department),设计部完全承担开发商的设计任务,不再委托给外界的建筑师事务所,这样的模式叫Design-build。它的优点是设计的周期短,便于协调,设计开发的某些阶段可以交叉进行;缺点是建筑设计变成了大批量生产,失去了建筑创作的灵感与亮点,也容易因为违规建设带来的法律风险。

相对于以上直接从事设计的建筑师,纯属于开发商的建筑师的职责则关注于从项目定位、设计、施工、选材、交付等全过程控制的商品(产品)。这就决定了甲方的建筑师站在开发商的角度,从设计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而其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需要接受市场检验以及产品符合客户的直接利益。甲方建筑师在工作中去平衡设计规范、成本、施工、材料、效果、进度等矛盾以及处理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为产品品质负责,为企业赢得利润。国内设计单位的建筑师一直以来以甲方建筑师(开发商)为中心,设计者缺乏话语权,建筑师的行业道德标准会受到挑战而难以在设计上保持独立性。因而导致了很多违规产品的出现,缩短了商品房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1.2 二者的工作任务不同

作为开发商的建筑师,虽然有职位的不同,但是其发挥的对项目的全方位管理职能是相似的。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任务:①研究项目市场定位;②对乙方建筑师设计成果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③根据产品定位编制各阶段的设计任务书;④把控各设计阶段进度和质量 ⑤组织设计单位建筑师进行施工配合(施工交底、材料封样、设计变更等)。以上工作都是围绕着项目以及产品的质量进度展开,任务归结起来是对乙方建筑师设计项目进行全过程管控,完成前期定位、项目报批、施工配合、工程验收等各开发环节设计协调配合工作。

设计单位的建筑师,需要理解开发商设计任务书和产品定位,分阶段对项目进行缜密构思设计,在遵守国家法规规范的前提下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最终将开发商的意图落实到图纸上,在设计过程中协助甲方完成各阶段的报批程序。目前中国乙方建筑师80%的工作着重在图纸阶段,重点工作是按照进度分阶段提供设计成果。

2 工作模式不同

2.1 建筑师在两类企业的组织构架的角色不同

图1金字塔型构架

图2矩阵型构架

上图为两种开发组织构架模型,金字塔型(图1)管理则将所有甲方建筑师归结为一个部门(通常称为研发设计中心),共同负责所有项目与设计有关的全部事务,而矩阵型(图2)也称为项目制,类似一个项目公司,与项目相关的负责人共同组建一个项目部,便于对项目开发全过程进行高效监控。相对来讲,第一种模式类似于设计单位的项目制,属高效的运作模式。

计划经济时期,有的设计院的采用专业分所(类似于金字塔型),但是较为高效的组织模式是采用综合所,即配有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各专业,有的还设置有总图和工艺专业,每个专业分别设置主任工程师作为本专业技术负责人,建筑的主任工程师一般兼任本所的总工,负责本部门技术指导以及技术建设。建筑师在设计单位主要负责具体的建筑设计,有时也分方案和施工图建筑师。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通常具有注册建筑师资格,主要负责与甲方沟通、撰写统一技术措施,协调进度,并组织讨论解决重要技术问题。开发商的建筑师,则更偏重进度控制以及与公司各部门以及设计单位协调沟通,并且对牵涉产品品质的问题进行审查。在甲方,建筑师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则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组织并评审重大技术方案、保质保量提供各阶段报批图纸,通过图纸变更解决施工难点,给销售提供翔实技术资料。

2.2 两类建筑师日常工作方法不同

设计单位的建筑师通常围绕项目设计周期和技术来展开,所以建筑设计师的任务是组织设计小组按照甲方意图将所有的问题解决在图纸中,工作方法是按照国家规范解决技术问题,使甲方设想切实可行地落实到蓝图上,其他相关专业都围绕建筑师所确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工作。平时除了查阅资料和绘图以外,主要通过与甲方开技术和进度协调会、内部技术讨论会、图纸审核会签等方法保证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保证项目开发进度,项目交图阶段通常加班频繁,劳动强度较大。

甲方建筑师因为面临的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所以工作主要内容是协调、沟通和控制三个方面,在会议方面除了项目例会外,尚有技术方案汇报会、图纸会审、图纸交底等会议沟通,而且书面函件与设计单位、公司各部门、材料商、施工单位沟通多,贯穿于各个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配合阶段。这些所有沟通形成的文字材料都作为推进项目的依据,直接决定最终建成的项目品质。

3 知识层面不同

3.1 所需的知识体系的差异。

无论是设计单位的建筑师还是开发商方面的,大都从学校科班毕业的,但是由于角色的不同,两类建筑师在项目中积累了不同的知识体系。对新加入任何一类企业的毕业的建筑学毕业生来讲,面临着知识结构的重塑。相对于开发企业的建筑师,设计单位建筑师更强调理论知识的扎实和系统化。大学所学的绘图表达、设计原理、建筑设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许多基础知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都能得到具体的应用。在设计实践中,建筑师尚应了解不同类产品的差异,熟练理解和使用规范。尤其是施工图阶段的建筑师,对建筑构造、防火、节能、结构等具体技术问题都必须了如指掌,还应该结合设计了解新材料、新施工工艺。方案建筑师则需要不断在新理念方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参观、讲座、阅读等更新头脑。注册建筑师制度实行以后,由执业资格中心举办的建筑讲座也是更新建筑师的知识结构的必要途径。

开发企业的建筑师则更偏重于对不同产品的理解。体现对不同类型建筑的性能、产品要点、以及方案优劣的判断以及提出改进意见。相比设计单位的建筑师,开发企业更强调建筑师实际案例以及协调沟通能力,所以需要更需要从实际案例中获取经验。尤其是对新技术应采取审慎而周密的判定,从客户需要出发,通过专业知识为客户创造价值。开发商建筑师还表现灵活理解法规规范,适当为公司赢得经济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材料选用方面,建筑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对各种材料的选用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此外,地产商的建筑师应该具有进度管理、沟通协调、建设法规定方面的项目管理技能,保证项目按时保质推进。

3.2 对技术层面的纬度不同

同为技术岗位,开发企业建筑师对技术要求有弹性的。对技术有深刻理解的建筑师不仅可以和设计单位一起提出并解决重大的技术问题,而且可以审查出图纸中的疏漏之处,还可以从技术层面为企业节约成本。一般来讲,这类人员既有在大型设计单位十年以上的设计或者项目负责人的经历,有对地产经营有一定了解,是技术和管理型的复合型的稀缺人才。而有的开发商设置有设计管理岗位,这类建筑师一般对进度、专业协调等方面进行管控,只需要对建筑设计的流程以及常规技术知晓即可,其余技术工作由设计单位建筑师承担。地产建筑师的成长轨迹一般是这样的:建筑师―设计主管―设计经理(部门经理)―项目总(总工)―公司领导。

设计单位属于半科研性质的企业,需要对常规技术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新材料工艺有一定了解,并且灵活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图纸表达,简单地说就是在技术上既能做到精深,而且有一定的广度,对相关专业有一定了解,懂得在协调图纸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配合。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或者领导大都是从技术岗位成长起来的,所以设计单位建筑师的成长轨迹是建筑师―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部门总工(资深建筑师)―单位总工(部门长)―公司领导。一般设计企业的领导或总工都是业内有声望的著名建筑师。

4 结语

在中国特色的建设体制下,以上两类建筑师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角色有明显的差异,一类偏管理,一类偏技术;一类侧重技术设计,一类侧重项目实施。这种分工由于企业性质、社会责任以及我国的开发模式所决定的。但两类建筑师的职责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在项目推进中需要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设计费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第5期

[2]夏联喜 主编 房地产项目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吴增胜 编著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