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1篇

质量工作会议讲话范文(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xx年xx区质量工作会议,总结xxxx年我区的质量工作,表彰荣获xxxx年度xx市政府质量奖和区长质量奖及xx名牌产品获奖企业,交流标杆企业质量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质量工作,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升质量工作水平,为实现xx区十二五实现新跨越提供支撑和保障。

区委、区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3月21日,xx某书记在会见市质监局xx某局长时指出,要在历年召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好的做法基础上,今年要开好质量工作会议,并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市质监局xx某局长在时隔不到一个月,又一次专程来xx参加我们的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市质监局对xx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严格按照会议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努力开创xx区质量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坚持把质量兴区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在去年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xx某书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进一步深入做好质量兴区、品牌战略和标准化引领战略的工作,把质量意识贯穿于各级各部门工作的始终;二是扎实做好事关民生的各项质量工作,切实保障公共安全,特别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食品安全;三是认真做好企业的各类计量工作,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四是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引入质量管理的理念,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加规范。

一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围绕质量工作目标,特别是作为质量兴区工作的牵头单位,区质监局不断加大质量兴区战略的推进力度,xx的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这些成绩在刚才xx局长的报告和xx局长的讲话里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就不在重复了,我来xx工作时间不长,这里谈一下我的三点切身感受:

一是区长质量奖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xxxx年,xx区设立了xx市第一个区级政府质量奖,开始大力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两个一百试点项目,三年来,不仅成功评出三个区长质量奖的获奖单位,更是接连实现xx市政府质量奖的突破,三年有4个企业获奖,另外还有1个企业和1个个人获得入围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通过典型引路、树立标杆,推动企业更新质量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质量水平和综合绩效,对其他企业具有良好的启发、借鉴和带动作用,激发其他企业提高质量水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普及推广。另一方面,也给政府质量管理注入新的内涵,在向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的同时,政府自身也要追求卓越,树立标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正是在xx的带动下,据我所知,xx、xx等区已经或者筹备设立区长质量奖,这些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给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刚才xx*的老总在交流发言时讲到,已经实现从区长质量奖到市质量金奖的飞跃,我想在这里提一下要求,xx的企业能不能再实现一次飞跃,从韩正市长手里领回来一块市长质量奖的奖牌回来!当然,实现这个目标不算容易,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追求卓越的决心不动摇,企业争创标杆,政府部门全力扶持,这个目标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我在想,转型发展,质量为先,虽然我们的财政基础还很薄弱,但在质量方面我们不能不舍得投入,如果我们xx的企业能够多拿几个市级甚至是部级的质量奖回来,我们要考虑给予配套资金奖励,现在我们的区长质量奖的奖金是50万,在全国范围内地、县级质量奖的奖金中也算低的了,适当时机也要大幅增加。

二是质量工作紧密聚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

xx由于受区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产业能级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过多依赖资源要素消耗的增长方式,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凸显,转型发展压力很大,按照我们xx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要在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的基础上,实现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3.5%的节能减排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刚才,xx同志在报告中提出目前正在着力推进的三项工作,一是建设xx区能源计量中心项目,开展以能源计量数据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挖掘节能降耗潜能。二是建设xx新能源及输变电装备检测基地项目,形成立足xx、服务xx、辐射长三角的新能源和输变电装备的技术保障能力。 三是形成xx区服务型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设想,对窗口服务、内部管理、效能评估等方面建设进行规范化。这些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要求,主动加压,勇于承担,值得充分肯定,目前,这三项工作都进入到最后的方案确定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与质监部门紧密协作,高效推进,争取二个实体项目的建设年内启动,服务型政府的规范化标准年内出台。

三是质量管理和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在xx区质量兴区联席会议的机制平台上,我们已经连续三年编写了《xx区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刚刚完成的xxxx年度的这个质量白皮书我看过了,写的很好,以事实和大量数据为依据,真实地反映了本区的质量状况,特别是今年还根据我们xx区的产业特点,选择输配电设备制造业进行专题分析,体现出这个白皮书的技术含量,今天这个白皮书也发给大家了,请大家认真研读,其中对问题的分析很有深入,相应提出的对策措施值得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思考。

xxxx年,我们开始把质量兴区工作年度目标列入了区委、区政府对各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明确了各镇、开发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责任,各职能部门对质量工作的分工监管责任、各企业对质量工作的主体责任,各级各单位狠抓质量工作落实,切实履行职责,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工程和环境质量等各个环节,初步形成了市场引导、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全年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食品、药品、农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事故,全区公共安全形势出现根本好转。

xxxx年xx区质量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确领导、关心重视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奋战在质量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xx区的质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在思想观念上,一些领导和企业对质量工作重视不够,还没有把质量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存在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忽视质量和效益的问题。二是质量基础薄弱,xx中小企业数量多,产品执行标准不容乐观,无标生产情况还比较多,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三是质量监管手段不多,技术机构设备落后,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行业自律缺乏,社会监督制约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质量工作的重要意义

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力的综合反映,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质量问题,总书记特别强调: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发展可持续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总理明确提出: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韩正市长在今年市长质量奖颁奖仪式上说: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城市的生命线,质量是一座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些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发展纲要(xxxx-2020年)》,通过追求质量来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xx发展战略重心向郊区转移后,xx已经到了快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质量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首先,这是我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区正在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正由粗放型、零散型向集约、集聚转变,市场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质量越来越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晴雨表,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其次,这是加快xx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反映在标准、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决定竞争力的最终因素是创造、知识产权和品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质量牌已成为应对国际和区域竞争的重要手段。只有质量工作做好了,才能对人才、资金、商品、技术、管理等要素产生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在竞争中提升形象、扩大影响,实现最终目标。第三,这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所在。质量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xxxx年以来发生的瘦肉精、地沟油等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再次警示我们,质量问题无小事,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质量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努力为广大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提供保障。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质量这个根本,通过大力实施质量兴区战略,把质量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推动质量工作向纵深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xx的质量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xxxx-2020》,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进质量兴区,建设质量强区,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在刚才我提到的一些要求基础上,再强调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成质量兴区验收工作

xx区实施质量兴区战略已经有7年来,今年,通过质量兴区验收是区政府重要目标之一,这项工作,是对我区近年来质量工作的总检阅,也是对我区经济建设成果和政府工作能力的检验。各有关部门、各镇、开发区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周密部署,积极配合,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齐心协力迎接考核,确保验收成功。

(二)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按照《质量发展纲要xxxx-2020》要求,针对xx区产业特点,分类分层次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强化企业质量工作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重视主导技术的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推进优势产业的质量提升。

(三)大力开展品牌战略

要围绕培育壮大我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加大引导鼓励扶持力度,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老字号企业和产品的保护、开发等手段,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确保品牌工作继续走在xx市各区县前列。

(四)做好标准化工作

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重点,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支持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参与标准的起草,掌握标准话语权。积极推进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围绕我区特色农业,推动各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庄行镇创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镇要一次性验收成功。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五)切实保障质量安全

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必须加强监管,坚决遏制各类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工业品和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朔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落实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重点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素质,探索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对违规企业实施黑名单管理,推动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事件。

同志们,做好质量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之以恒地把质量兴区战略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靠质量提升实力,靠质量开拓市场,靠质量树立品牌,靠质量塑造形象,不断提升我区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为把xx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环境优美、实力强劲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质量工作会议讲话范文(二)

xxxx年12月5日,召开了XX项目全线质量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项目自开工以来质量创优工作取得的成绩,全方位、多角度深刻剖析了造成质量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同时指明了今后质量工作的方向,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XX项目工程质量工作会议,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会议的主要任务,现在就要结束了。我的总体感觉是各位领导的讲话层次很高针对性很强,各施工监理单位的发言思索的问题也较深,所以我这个总结很难做,但是主持会议不做会议总结又不行,总得有这么个形式,我尽量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总体来说,我们这次会议内容丰富,主体突出;讲了成绩、摆了问题,定了措施、提了要求;有特点、有重点、有新意。大家普遍反映,启发收获很大,既认清了形势,又统一了认识;既理清了思路,也明确了任务;既增强了信心,更鼓舞了干劲;对怎样抓工程质量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如何抓工程创优又是一次再提高。可以说,通过本次会议,公司和建设指挥部对工程质量工作的要求,得到了全面的部署和精心安排,为开创全线工程质量工作的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这次会议,归结起来是六、五、四、三、二、一,六是有六位领导在大会上从不同的侧面做了重要的讲话。XX站在政府监督的角度,介绍了XX省项目的质量历史,针对我们XX线工程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予了评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XX高度概括、很好地总结了开工以来的建设管理工作,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们面前面临的质量形势,严肃地指出了存在的质量问题,对如何搞好我们XX线的工程质量工作,作了总体性的总结讲话;XX以业主代表的身份指出了工程质量隐患可能诱发的严重质量问题,对建设指挥部如何抓质量作了明确的指示,同时表示XX有能力、有实力、有决心组织参建各方把XX线建设成为一条优质的项目,不辜负XX的委托;XX着重对使用三高土进行路基填筑,所涉及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操作问题进行了改进性的强调;XX的主题讲话,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前期质量工作取得的成绩,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切实可行地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地质量工作;XX主要围绕施工监理单位地现场质量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工程质量工作安排;设计代表XX同志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就施工监理单位如何保证设计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五是有政府监督部门、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五方共同出席了会议,这充分说明公司和建设指挥部对工程质量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通过专题性的专门会议,切实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各阶层的聪明才智,从思想上解决了质量认识问题,澄清了一些模糊的概念;四是旗帜鲜明地喊出了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质量是XX线的生命、XX线的灵魂是质量,XX线永恒的主题还是质量这四句响亮的口号,这必将加快工程创优的步伐,进一步推动全线创优的进程;三是建设指挥部分别与各施工、监理单位和甲供物质受托单位签定了三类《工程质量包保责任书》,从而更加明确了参加各方的质量责任,大大有利于工程创优的深入发展;;二是形成了两个重要观点,即必须把路基工程当作结构物来施工才能彻底扭转质量被动局面的观点,以及质量不良,源于管理不良,反映在质量通病上的观点;一是实现了一个转变,即建设管理的重心正式转移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以此宣告XX线的建设管理工作再一次迈上了新台阶。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会议很重要,很及时,大有必要,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XX线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XX公司和建设指挥部要求,各单位必须认真地把本次会议地精神,及时传达到所有施工队伍、作业班组和每一位职工中去,并结合强质量意识、找创优差距、治质量通病、树优质样板大宣传大讨论活动的开展,和会议散发的几个质量方面的文件,狠抓落实和兑现。有关传达贯彻情况务于本月10日前,同时上报公司和指挥部办公室。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讲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一,关于质量认识的问题。这次会议自始至终坚决贯彻的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大政方针,反复强调的是以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这个方针和思想不管是在领导的讲话中,还是在大家的发言之中,都有了非常准确的体现。会议认为,通过依靠提高全员素质和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特别是加强质量管理,重点是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管理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依靠的不是虚假的东西,而是健全的质保体系和强制性的规章制度,以及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来保障工程质量,来提高工程质量。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有很多辩证的关系,甚至是对立的矛盾,都在此次会议上反映了出来。比如说工程质量与施工速度、过程质量与使用质量、个别质量与整体质量、下部工程与路面工程、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整章建制与狠抓落实的关系;同时,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表面现象与内在实际、不合格工程与一票否决的对立统一问题,以及实事求是与哗众取宠、优质工程与豆腐渣工程的根本对立,对正面和反面、全面和片面、经验和教训都有了比较清醒的辩证认识和理性认知。人们常说,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认识是在实践中得来的。所以,我们始终要牢牢地记住,必须在XX线的实践中探索质量活动的新路子,了解现场质量的新情况,研究操作质量的新问题,总结质量管理的新经验,开创工程创优的新局面。

第二,关于质量管理的问题。朱容基总理在第五次国务院全体会议讲话上提出,从严治政,全面加强管理,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针对性。他强调的就是加强对建设工程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方,都要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对违反工程质量规定的,必须坚决依法取缔,对现场施工的劣质工程,必须实行一票否决,决不姑息迁就。质量管理问题不能停留在认识上,而是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在全面管理上下功夫,务必要整章建制,标本兼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不依规矩难以成方圆,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这样各项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加强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要反对庸俗作风,好人主义。在质量问题上只能这样做,否则强化质量管理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应该说,我们这次会议,本身就是一次加强质量管理的启动,而且请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和监理处高监来开会,也是注重对管理者的质量管理。我们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而且管理的范围比较大,质量决策的份量比较重,若有失误,后果严重。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一份资料,它说增加一名合格的体力劳动,其经济效果为1:1.5,增加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其经济效果为1:2.5,而增加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其经济效果是1:6,为什么讲要注重对管理者的管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说明,有不少人忘记了建章立制的目的,以为有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则有了规矩,便万事大吉,质量管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在工序操作中,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条文定得严厉,执行大打折扣。质量管理上的许多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甚至造成失误、失败。如果说再把质量管理它扩大一点范围,从企业发展来说,XX线是我们企业的一部分,可能还是企业很重要的一部份。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发展是首要的问题,发展决定着地位,代表着形象,牵动着全局,关系着未来,谁不想发展,所以人们才说,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存之本。那么,我们XX线的工程质量,能不能代表各自企业的工程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各施工监理单位如果不在这里积累新的管理经验,不在XX线创造一套符合BOT模式条件下,企业发展所需的质量管理办法和思路,那对一个企业来说,发展前途是有限的。

第三,关于优质工程的理念问题。XX线工程质量的好坏、优劣是关系到项目建设管理成败的关键,要说这条线的生命线是什么?是工程质量,XX线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工程质量,抓好工程创优,我们就抓住了这个项目的牛鼻子。但是,这个项目的优质工程概念是什么?会议期间我听了各单位的发言,过去也和各方面人士进行过有益的交流,XX线创出什么样的工程叫优质工程,认识上有不同的差距,各施工监理单位在个别管理、某些问题上,也就可能完全不同。我认为,XX线的优质工程概念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正确与否可以商榷。一是必须在总结原来项目尤其是XX境内项目工程创优的基础上来建立,就是说XX线的工程创优,必须彻底纠正项目尤其是XX境内项目工程质量通病、质量的薄弱环节;第二,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并满足XX线工程的特点和功能的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就是说XX线工程创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按照标准创建,最终的优质工程,必须在有效使用期内满足项目各项运营功能和要求,经受住运营使用和大自然的考验。仅满足于克服我们以往的毛病来创优,是不到位的;满足于现在比其他项目干得好来创优也是不到位的。有的同志说,我这个工地就是按照某某线的标准来施工的,或者说我这个工程比其他哪个样板工地都强,我认为这不是XX线的标准。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应该说个别单位的结构物上了台阶,但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通病,尤其是我们的路基工程令人担忧,XX线整体工程质量还没有进入无忧境界。今年9月,建设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到合蒲至山口项目参观学习,正逢全国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会刚刚结束,总体印象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达到了目前XX乃至全国的最高水平。我反复在想,我们XX线的路面优质工程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水平吗?看来,我们只有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这里所讲的高起点高标准,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克服了质量通病,就叫高起点高标准,也不能简单地理解我们比其他项目强就叫高起点高标准,必须把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在满足运输使用功能上来建立,这就是要在施工监理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严格施工监理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有效地保证把路基的自然沉降控制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纵横向没有开裂,边坡没垮塌,三背回填后不发生跳车,路面平坦舒适,不会有沉落裂纹,根本上杜绝或者尽量减少返工返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路基工程当作结构物来施工,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我觉得决定了我们抓质量工作的力度和思路。认识不到位,抓得就不会到位。XX线优质工程的概念就是要和其它项目分开来,要体现功能的设计要求。如果按照老办法去创优,凭经验抓创优,我觉得都达不到创优的目标,这个思想必须始终一贯地坚持下去。现在的情况是桥涵、通道工程和普通路基工程,还有些经验和基础,正在施工的路基工程、马上将要施工的底基层、二灰层,下一步要开展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可以说一些单位一点基础都没有,是全新的,怎么办?有了这个思路,思考我们的创优工作,就有了一个准绳,否则我们的创优导向可能就会出现一些偏差。我经常到各施工监理合同段检查质量,反复品味现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总觉得单位与单位之间认识差距相当大,有的单位认识比较深入,能够对照情形,思考教训,吸取营养,但是相当一部分单位,只停留在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抓得狠,但是抓什么较为盲目不得要领。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不走出这个误区,我们的工程质量可能就会出现全线不均衡。

第四,关于质量责任的落实问题。去年初,国务院颁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这个条例的核心,就是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当中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国务院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条例?就是总结了多年来工程建设项目职责不分的这个严重问题,以至造成这样那样的事故,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立法的。我们回顾一下,以往工程项目质量工程管理的教训,什么管理不善,要求不严,检查不力,工艺不精,一旦出了事情,最后谁也不负责任,这是管理通病,问题是职责不分,这是管理通病要命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质量不良,源于管理不良,反映在质量通病上。因此,解决质量不良,克服质量通病必须从解决管理通病入手,这是对工程质量管理认识的一个飞跃。在XX线创优,要解决以往工程项目的教训,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不分的问题。有责任才有动力,才有压力。上午签了责任状,这个责任状就是按照《条例》的要求来制定的,有充分的法规依据。只有落实了创优责任,才能带动全面,加强质量管理。那么责任状签了,有的同志说:这个责任状,公正不公正,是否违背了合同?我们应该从自觉履行一种神圣义务,建立一种责任感,站在理性的高度来看待和思考这个问题。全面落实责任制,不外乎一是建设指挥部的责任和建设指挥部管理,建设指挥部在这个项目上,要承担组织职责、管理职责,确定规划,组织创优,监督检查,来保证创优的实现,做不到位是我们的责任;二是设计单位责任和设计单位管理,设计单位关键是要提供保证使用功能和使用质量的设计文件。大家对设计院的要求,就是希望设计院快出图,早出图,出好图,什么叫好图?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认为对于好图的界定,是要看设计中是不是贯彻了国家、交通部和业主的意图,就是贯彻意图到位没有,体现了这个没有;三是施工单位责任和施工单位管理,施工单位的责任就是对施工质量负责,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因为自己工作不到位,出了问题,就得由施工单位全面负责,没有任何可以推脱掉的理由;四是监理单位责任和监理单位管理,监理单位的责任就是在工程质量实施过程中,如果监理工作不到位,以至造成质量事故,那就得是监理单位负责,监理工作不到位的具体表现就是该说的没有说到、该做的没有做到、该记录到的没有记录到。我建议大家按照各负其责这个要求,记好自己的帐,也记好别人的帐。自己哪些做到位了,哪些没做到位,别人哪些到位了,哪些没到位,都要记帐,特别是涉及关键技术和关键质量的处理。不记好帐,一旦出了问题,谁都没有了责任,怎么落实责任,不能把责任状停留在一张纸上。

第五,关于工程创优的关系问题。会议期间,各位领导对XX线工程创优相关因素,想得非常细致,极为周到,各单位也从不同角度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和看法。提出这些问题和分析意见,就是一种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有了这责任感,我们XX线的工程创优就大有希望。现阶段,影响工程创优的难点不少,暴露出的问题也比较充分,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各种与工程创优的关系问题。一是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没有好的质量,快的进度只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严重的恶果。无论工期多么紧张,哪怕是百日大战抢进度,也都不能忽视质量,XX线要的是实现高质量下的快速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二是工程质量与使用质量的关系。没有好的过程施工工程质量,最终的运营使用质量就无法得以保证,必须通过良好的过程质量控制,增加运营使用质量的可靠度和可信度,最大限度地防止有效运营使用期可能出现的返工返修质量问题;三是个别质量与整体质量的关系。一个单位如果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一个工程类型,几个工点的质量优良,而不是大面积、大范围、整体的全面优质,就不能算作兑现了合同承诺;四是下部工程与路面工程的关系。万丈高楼从地起,如果下部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存在质量隐患,路面工程质量再好肯定也是要出质量问题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给予高度的警觉;五是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关系,没有高质量的工作就没有好的工程质量,这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技创优六是整章建制与狠抓落实的关系。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必不可少,但是如果把它关在抽屉里做档案,贴在墙上做样子,而不脚踏实地地抓落实抓兑现,工程质量也是干不好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解决好技术创新与成果应用、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实事求是与哗众取宠的问题。在整个工程建设当中,无论是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都要积极探索,密切配合,从大局出发,长远考虑,正确处理好各种与工程创优的关系,解决工程质量地难点问题。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质量求繁荣,质量第一、永远第一是第六届、第七届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质量兴国是迎接21世纪挑战中国质量战略高层研讨会的口号,质量第一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曾经提出:二十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是XX项目的起步之年,更是工程创优的关键之年。在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刻,XX公司和建设指挥部号召全线一切与工程质量相关的单位部门和有志人士,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正视困难,励精图治,风雨同行,共创伟业,为实现XX项目建设管理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最后,让我们全体与会人员,高举质量这面伟大旗帜,秉承本次大会的强劲东风,勇做工程质量的忠诚卫士,沿着既定的质量方针目标勇往直前,共铸质量丰碑!

质量工作会议讲话范文(三)

年初,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质量工作会议。3月31日,刘伟平省长又主持召开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要求要推进两项改革、实施五大工程,即把提升发展质量作为今后我省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之一,着力推进质量治理方式和质量考核机制两项改革,大力实施质量发展、标准提升、品牌建设、质量安全、质量保障五大工程,助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我们召开全市质量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及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回顾总结xxxx年的质量工作,并对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刚才,我们对获得xxxx年度市政府质量奖和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希望全市广大企业以他们为标杆,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走出一条以质取胜的新路子。下面,就贯彻落实好省政府质量工作会议和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全市质量振兴战略,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当前全市质量工作形势

去年,全市上下深入实施质量振兴战略,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努力夯实工作基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工作机制更趋完善。市、县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都设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推行年初安排部署、季度联席研讨、半年督导检查、年末考核验收的四段式工作法,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分口实施、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了考核激励、宣传通报等制度,初步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二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各级质量鉴定部门选择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的名牌培育体系,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有4户企业荣获市政府质量奖,23 家企业26 个产品获得甘肃名牌称号。**马铃薯、甘肃扶正制药科技有限公司FUZHENG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白条党参等已成为区域标志性品牌,正在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甘肃省著名商标达到6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在全省位居首位。三是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新增质量诚信A级企业11户、AA级企业4户、AAA级企业1户,共有36家企业通过甘肃省企业信用A级等级评价。企业累计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43项,制定地方标准65项,标准备案608个。共检验各类产品1650批次,合格率达85.9%。农、畜、水产品综合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在建的1151项工程项目验收合格率和节能标准执行率均达100%。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全市质量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质量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对质量发展关注不多,经济工作中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质量意识不强,管理基础薄弱,质量投入不足,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质量总体水平较低,知名品牌数量偏少、比重偏低;个别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制假售假屡禁不止,服务质量投诉时有发生,部分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较多。三是质量基础工作薄弱,人、财、物投入不足,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低,标准化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中小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水平较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普及推广任重道远。四是部门合作机制有待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有待完善,风险检测和应急处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质量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事关企业生存发展,事关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做好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着力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力推动我市质量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关于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质量工作

党的十明确指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也提出了新要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质量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结合中央和省上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进质量工作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改革创新,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一)建立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完善宏观质量管理体系。一要加强企业质量诚信机制建设,将质量诚信建设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为平台,整合质量信用相关信息,建立健全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完善质量诚信评价制度,切实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二要加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健全完善质量状况分析制度,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质量安全信息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有效防范重特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三要建立健全质监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标准化推进机制,尽快出台全市标准化战略纲要,加快建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配套,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的地方标准体系,促进标准与产业有效结合。

(二)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产业集群。一要努力推动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厅局的汇报衔接,争取国家马铃薯及其制品、中药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陇西中药材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早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批筹,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陇西黄芪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二要通过充分发挥获奖企业在各自行业、领域中的标杆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全市各行业、领域的企业更加重视质量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金融、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获奖企业必要的倾斜和支持。同时,质监、文广等部门要加大对获奖企业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推广先进管理理念,切实发挥好质量奖标杆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以中药材、马铃薯精深加工、特色冶金、现代制药、装备制造等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知名企业、产品和品牌,实现品牌数量和质量的整体升位。

(三)坚持标准引领,夯实产业升级基础。一要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市是农业大市,推进农业标准化意义重大。要加大中药材、马铃薯等地方标准制修订力度,抓好岷县当归种植、渭源种薯繁育、安定马铃薯等一批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争取年内**马铃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二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标准化。要围绕现代制药、有色金属冶炼等领域,选择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较大潜力的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列入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重点,开展高新技术领域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推动自主创新技术与技术标准研究制订的密切结合,带动我市新型工业核心技术标准的形成和发展。三要强力推行服务业标准化。要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促进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要鼓励龙头服务企业、行业协会制定服务标准,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要推动金融、通讯、运输、旅游、商贸、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及社区、村镇服务等领域实现服务标准化,提升全市服务质量水平。

(四)围绕服务中心,抓好重点行业领域质量工作。质量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领域和所有环节,要把提升质量工作与全市中心、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一要把提升质量与加快转型升级相结合。加快转型升级,关键要突出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重大高端产业项目,不断拓展和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能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二要把提升质量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质量提升和进步,归根结底要依靠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各县区、各部门特别是发改、科技、工信、农业等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大创新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省、市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更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要围绕提升马铃薯、中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按照前天令平书记在与西北师大领导座谈时提出的要求,今年力争在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实现大的突破。三要把提升质量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各县区、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解决好社会普遍关注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公共交通、银行、通信等公众窗口行业满意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吃的放心、住的安心、过的舒心。四要把提升质量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全市政府系统要带头抓变作风,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争做打造**质量的表率。

三、确保质量振兴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一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规范。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完善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抽查、产品召回、市场退出等制度,全面构建预防事故、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商务、环保等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充分运用行政许可、注册备案等有效手段,坚决把好市场准入关。要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努力消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隐患。要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建设,坚决杜绝各种重大质量事故发生。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安全可靠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质监、发改、住建、环保等部门要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监管水平,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支持相关技术机构建设。要加快推进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强化项目运作,把各项工作谋划成为能够实施和考核的具体项目,特别是要加强重大基础性项目的评估论证、建设监督和竣工验收,确保建好、管好、用好。

三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发展能力。要创新质量发展投入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投入、多层次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质量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在质量管理、质量奖励、监督抽查、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强化质量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的履职能力。各县区、各部门要在科研、信贷、技改、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对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力度,全力促进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发展壮大。广大企业也要主动加大对质量创新、质量提升、新品研发、质量体系改进的资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发展能力。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2篇

湖南江滨公司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公司“十三五及2025规划”的制订,提出了公司未来10年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实施“质量强企”战略的“4421”发展思路,即突出四个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强化“两个建设”,将江滨品牌打造为国际知名品牌。

突出四个重点 夯实发展基础

未来10年,公司在质量提升和质量品牌建设上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进一步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一是突出创新驱动。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质量品牌的精髓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产品品种,就无法参与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没有创新,就没有原材料、技术、工艺、组织方式的突破发展,就无法形成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品牌竞争力。未来10年,公司将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完善产品设计与分析、试验与验证能力,提高设计质量;广泛应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工艺装备、制造设备,提高工艺质量与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研制、生产的质量保证能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质量性能的跨越性进步,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实现公司产品和产业向“高新技术、高端高档、高附加值”发展。

二是突出创造价值。《建议》指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质量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无论是提高产品档次、增加品牌附加值,还是减少质量损失,都是增强盈利能力。公司将坚持树立大质量观,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关注管理质量和经营质量,以创造价值和增强盈利能力为导向,全力推进质量提升和质量品牌建设工作。通过质量提升和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产品和品牌的溢价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促进公司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三是突出技术手段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工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公司下一步将努力探索互联网技术在质量管理和质量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空间,大力推广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能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资源,提升质量品牌诊断、改进和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突出夯实质量基础。《建议》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质量提升和质量品牌建设必须把提升质量基础能力作为基本内容,依托《中国制造2025》,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为此,公司将积极组织质量攻关,提高重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水平,促进实物质量提升;推进工艺优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水平;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能力建设,提高质量评定和质量改进能力。

实施四大工程 全面提升管控能力

未来10年,公司在质量提升和质量品牌建设上实施标准化管理、产品全寿命期可靠性保障、质量成本管理、质量信息化“四大工程”,全面提升公司的质量管控能力和水平。

推进标准化管理工程。公司将从战略层面建立全面支持产品自动化制造、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发展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一体的完备的企业标准管理体系,提高标准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提升公司标准化管理水平,为打造优质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证。在制造过程中,企业将大力推进“技术设计、精益制造、先进工艺”三大规范建设和“通用化、系列化、规范化”三化工作,严格标准化管理,加强标准规范、产品三化等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协调技术、规范管理和改善工作的作用。

推进产品全寿命期可靠性保障工程。公司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全寿命期的设计与分析、试验与验证和管理平台建设,提高设计与分析、试验与验证能力;积极开展质量与可靠性重大技术专项研究,促进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水平。

推进质量成本管理工程。公司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整体经营管理活动,在企业内将成本管控由车间分解落实到班组、个人,全面规范质量成本统计、核算、分析和改进,提高质量成本控制水平,有效降低质量内外部损失,提升质量效益。

深入推进质量信息化工程。在建立完善各类相关的质量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公司将建立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质量分析与改进等需求的集成化质量工作信息系统;以信息系统为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充分利用和流程的优化,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动态控制信息化能力,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强化两个建设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未来10年,公司在质量提升和质量品牌建设上强化先进质量文化和国际知名品牌“两个建设”,全面提升公司发展的软实力。

强化先进质量文化建设。一是坚持文化引领。公司将坚持“以顾客满意为宗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质量方针,结合江滨自身特色,大力宣贯和引导全员树立“三零理念”:产品零缺陷、工作零失误、顾客零抱怨,并使这一理念落地生根,不断丰富江滨先进质量文化。二是积极开展争创全国质量奖和国际知名品牌活动,不断改进质量工作,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班组质量建设,增强班组自我完善、改进质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开展争创质量先进标兵活动,培育、树立一批质量先进单位、先进班组、先进个人,通过榜样的作用带动提升全员的技术、技能和技艺,提升业务水平和质量素养,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改进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3篇

一、领导重视,落实目标责任制度。年初,专门召开党组会议,对20__年行风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结合全区行风建设和效能建设的部署,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机制,使行风建设工作在组织机制上得到了保证。先后制定印发了《20__年区**局行风(效能)建设实施意见》([20__]23号)、《20__年区**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划》([20__]34号)、《区**局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20__]32号)、《关于在局级领导班子中开展“树立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20__]33号等文件,着重提出了今年我局行风建设的重点,是要在“大经贸、大服务、大提高”上做好文章,要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能,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经贸形象”方面有所突破。并要求全局同志要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来巩固已有的成果,以创新活动为载体深化行风建设,以加强监督考核来提高服务质量,把行风建设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机关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今年的行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抓好教育,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构筑抵御不正之风的思想防线,不断提升经贸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始终把抓好思想教育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并按照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在全局工作人员中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重要讲话、开展了以职业道德、正反典型及法制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宣传活动。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树立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学习、评议、整改,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认真查找不足,扎实整改,引导全局人员自重自爱,常修职业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全局同志端正了工作态度,提高了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使我局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树立以“服务好经济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为巩固和提高行风建设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监督,构建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我局为规范工作程序和行政行为,继续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完善工作人员考核考评制度,加强财务、用车、物品采购、机关管理等规章制度。实行了每月考评机制,并对重点工作、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实行规范管理,确保工作上和管理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行风(效能)建设工作考评领导小组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在方式上,实行工作人员每月定量和定性考核,采取个人自评、科室领导点评、局领导审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管理,使行风建设工作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真正做到以考核来衡量机关人员的德能勤廉,以考核来促进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我局今年继续在机关、企业、社会聘请了11名行风监督员,采取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发放一次征求意见函,汇报一次行风(效能)建设的方法,结合网上举报、电话举报和建立意见箱等形式,自觉接受领导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服务对象的监督,载止6月底,向上级、企业、社会及个人共发放720份行风评议和征求表,并建立月工作督查汇报和通报制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制度、力保长效,初步建立了灵敏快速的反映机制和检查考核的监督机制。

四、以行风和效能建设为抓手,推动全局各项工作开展。

我局以行风和效能建设为抓手,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我局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1、经济高位运行,经济指标呈现双增长。全区深入实施“强三”战略,突出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都市型经济,假日经济依旧兴旺,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主要经济指标在去年高基数、高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温和走高的增长态势,载止7月份,累计实现限额以上商贸额946.04亿元,同比增长14.84;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57亿元,同比增长15.18,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1.35亿元,同比增长15.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5.5亿元,同比增长16.69。

2、完成三大调研,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上半年,我局开展了三项调研。一是局党组成员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全区各街道、武林路女装管委会、中国丝绸城管委会以及企业等进行

蹲点,开展了“生活品质之城”大讨论工作调研,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并作了详细的记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经济生活品质大讨论交流材料——《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调研报告,并召开了全区开展“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大讨论的经济例会。二是进行“商贸中心”建设规划的调研。按照区委部署,围绕我区“商贸中心”建设,制定“商贸中心”建设规划方案,并通过对各个街道的走访、调研,分析我区现有的商贸业分布情况、取得的经验与存在问题,制定了今后五年我区商贸业的发展走向,并召开专家论证会,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区商贸中心建设的行动计划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工作明确了思路。三是进行我区专业市场调整提升方案的调研。为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区域内专业市场的协调健康发展,在今年年初成立了专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等形式,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区专业市场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初步完成了我区专业市场调整提升的方案,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当好了参谋。3、改造提升市场,扎实做好实事工程。今年,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已列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之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局深入调查摸底、制定方案、专家评审,搞好每一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方案,在北景苑农贸市场召开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现场动员大会,展示市场改造提升平面示意图板等,掀起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建设高潮。改造提升过程中注重细节、“小题大作”,并本着少扰民、便利民、见缝插针的原则,精心安排,尽量缩短改造时间,从“菜篮子”工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我区的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整体进度名列全市前茅。至今,全区通过改造提升方案会审14家、进入招投标程序10家、进行施工阶段4家、北景园市场力争六月底完工,全区的市场改造提升工程,能提前完成上半年工作计划。

4、深度开发包装,提升旅游新品质。上半年,结合我区争创“生活品质之城”示范区,由我局牵头会同西湖文化管委会对西湖文化广场旅游、休闲功能提升改造进行调研、策划,编制了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综合策划方案,把西湖文化广场打造成长三角区域、浙江省一流的旅游、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生活品质标志性广场,目前已完成了策划评估工作,进入施工和招商阶段。在西湖文化广场召开了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为主题的杭州市“生活品质·休闲生活”系列点评交流会,充分展现了杭州市生活品质之城的魅力,展示了杭州市民健康、向上的品质生活。积极推动武林女装街、中国丝绸城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成旅游、购物、休闲时尚的特色街区。

5、抓实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发展投入提前“过半”。企业发展投入再创新高。本着峻工一批、立项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原则,在《二OO七年度下城区企业发展建设项目投资建议计划》(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共78项,预计总投资225754万元。截止8月底,全区完成企业发展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6563万元,同比增长8.78,占年度目标的61.07。同时,加大了对企业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协调和服务。今年,已对1个项目30万元进行了资助,为我区企业浙江海虹彩色印务有限公司引进的全自动高速四色印刷机技改项目争取到了15万元的市财政资助,另对2个可抵免税企业引用设备和购置固产设备项目进行了备案。

6、开展长效服务,深化安商稳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双服务月”活动,通过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解决重点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主要有:一是开展“走百家企业活动”。通过局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发动了各科室为全区百家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到目前为止,共走访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223家,召开各类座谈会9次,发放各类调查表667份,收到各类意见、建议28条,反馈率达到100,疏通和完善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真正实现了信息互通、互动,推动企业有序发展。二是开展工业企业技改投资走访及现场办公活动。为确保各项技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加大资助力度,我局专门组织两个工作小组,走访重点企业108家,走访次数899人次、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3个。并实施现场办公,为企业办理企业抵免税备案手续12个、办理外资企业在我区设立外资商贸批发、零售网点8个,受到广大企业的赞扬和好评,为我区企业做精做强夯实基础。三是以我区第一家“成功企业之家高级会所”为载体,加大与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交流沟通,积极提供政策、策划、协商等服务功能。上半年,共组织2场企业自主创新研讨会,有57家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83人参加,全方位实施支持、指导、服务职能。

7、加强扶优治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今年以来,我们履行区整规办工作职责,积极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区整规办先后下发了三个文件,对实质性活动作了分解与要求。各成员单位走访企业30余家、开展宣传检查7起、组织活动4起、发放宣传品1200余份;查处商标侵权案件9件,案值8万元,罚没款达6.4万元,查处销毁假冒伪劣产品标值3千余元;查处销毁盗版音像制品171张、盗版书刊20__册、盗版计算机软件96张、非法游戏机4台。此外,各成员单位联合执法,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规力度,上半年共出动各类检查人员13147人、查获违法违规单位(人员)6267个、罚没款619万元、举报投诉受理137件、举报投诉结案137件。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4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分析、总结2017年度生产与质量工作的得失,按照“创新与务实,突出重点”的原则,特编制2018年度的工作规划内容如下:

一,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理念、责任心与方法”,力求通过培训自觉为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而努力工作。

1,将“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的理念,自觉地贯穿在全员意识中。

针对生产管理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相对而言,非标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中,“人”与“法”两大因素尤为重要;而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又决定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托于浪费的减少,减少了浪费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实现“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来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是AGV产品生产的最大“捷径”。

按产品图纸生产、施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杜绝低级、重复质量问题的发生是其基本体现。

消除“欲速则不达”,减少返工作业。

2,贯彻“精雕细琢,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理念。

AGV作为新生行业,尚处高速发展阶段,既有不足更是契机,谁都有可能登上行业至高点,豪无疑问产品质量是其重要支撑之一(营销、研发等),只有产品质量过硬,契机就会成为现实。

广泛比拟,AGV也是机动车,在目前行业缺泛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借鉴(非照搬)机动车的做法,从标准着手组织生产与质量控制,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如:参照机动车的标准编制企业标准等。

培养员工从“自己使用的角度考虑”的工作习惯,对待产品生产与质量控制,为客户提供满意或超出期望值的产品。

3,紧盯“源头”,体现“谁生产/制造/施工,谁负责”的“终极”工作准则。

一般来说,装配类产品质量的源头主要有两个,即:设计、供方。

作为生产部门,其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务必严格按产品图纸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密切关注设计与供方产品质量状况,为“源头”控制提供数据,及时、准确地将生产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到职能部门实施改进,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同时,在生产组织的全过程中,务必树立“产品实现的终点,在客户在市场”的观念,以通过落实“谁生产/制造/施工,谁负责”的工作准则,体现工作绩效。

4,选择运用适合产品特点的质量管理方法,产品质量状况要让数据说话。

针对市场反馈、制造与施工过程发生的质量问题,选择运用PDCA、QC分析图表等手法,对案例所涉及的产品标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装配质量、施工质量等进行系统分析。

通过培训,掌握质量分析与改进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二,基础工作建设

基础工作建设的目的是“炼内功,优化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1,对产品进行分类,实施产品状态管理。

对于成熟产品,设想根据产品结构形式进行分类,有重点才有优势,为产品设计模块化、生产装配流程化、检验评审规范化等提供条件与保障。

根据“AGV产品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为装配工艺规程、成车检验规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2,编制装配工艺规程,指导装配作业。

根据车型类别,编制装配工艺规程(通用),明确标示关重岗位与装配质量、技术要求,指导规范生产作业。

努力保障产品的生产一致性。

3,编制成车检验规程,确保产品出厂符合标准要求。

按车型类别,编制成车检验规程(通用),明确安全、性能、位置(尺寸)、外观等质量要求。

强化产品的符合性检查,对出厂产品进行全数例行检验后,才能出厂。

4,创造条件,领先行业探讨建立AGV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为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如何确保交期、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被市场逐渐淘汰。

对于订单式的非标产品,为实现从报价、接单、生产任务下达,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外协、质量、库存、装配调试、发货、施工、项目管理等全过程的衔接与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也应该纳入到议事日程。

当前,生产管理的重点是强化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管理,尤其是跨部门的时间节点的衔接等。

接下来,可以创造条件适时使用一些管理系统,如:E39,TOC等,实现从人治到机制管理的转变。“幸运就是准备遇到机会”。

5,重视班组建设,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建设是制造企业尤其非标生产企业的永恒主题,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

目前,班组早会已成惯例,主题是生产任务的布置与安全提示等。

下步工作重点是班组园地建设。人(最复杂的动物),通过参与预望获取认同,提高凝聚力,正能量等。

三,生产(施工)计划管理

生产(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规范化与计划性”,通过计划的组织实施,将生产全过程的链环串连起来,从而确保产品出货的及时性。

1,探讨试行“项目小组制”的装配模式。

因为产品非标,且生产一线员工的技能也有熟练与兴趣之差异,设想在配电、装配过程中实施“项目小组制”,即:确定小组“带头人”,负责项目的具体装配作业、进度督促与产品质量控制。

可以采用一些小激励,激励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营造人人争当“带头人”的工作氛围。

2,严格实行生产计划管理,减少浪费。

目前,每天的生产推进会议已经如期组织召开,但从结果来看,存在跨部门业务与时间节点衔接的问题,对会议主题内容的会前准备、会后落实检查等,与订单要求相差较大。

设想设置计划专员岗位(1人,专职),编制“生产计划推进表”,对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相应能力与时间节点分析。同时,负责对生产计划的核查、督促等工作,为公司生产管理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资料。

3,严格实施施工计划管理,降低费用。

首先,实施项目负责制。对待本项目施工的相关产品标准、技术状态、技术设变、施工现场等问题,均由项目负责人协调处理,包括跨部门信息沟通、工作联络、异常处理、项目总结等。

其次,严格实行施工方案与计划管理。项目实施前,详细分析论证施工方案,对施工的现场、物料、工具、系统等进行全面策划与准备后,才组织施工作业。同时,编制“施工计划推进表”,对项目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相应分析,并确定时间节点(日资企业做得好)。

4,进行柔性生产线技术改造,改善生产条件。

引入精益生产理念与遵循5S作业要求,满足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特点,减少员工作业强度,美化作业环境,营造员工良好作业性情。

如:工作平台,标准零件与工具货架等运用(参观窗口,企业形像)。

四,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健全质量体系,不折不扣执行标准”,当前,体系退市相对薄弱,努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市场投诉与陪产时间。

1,优化过程控制手段,初步建立质量检验规范

组建检测室,发挥已有检测设备功能,建立较高精度的检测能力(0级平台、跳动仪等)。

对涉及后工序作业、产品质量提升的机加件、外协等进行抽检,努力提前发现问题(含潜在)。

2,设置关重岗位,建立巡检制度。

建立巡查制度,有效贯彻落实“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好”的原则。

设想设置质量专员岗位(1-2人,专职),根据装配工艺规程与成车检验评审规程的要求,对作业岗位进行巡视检查,尤其是关重岗位的检查。

明确巡检要求(频次、内容等),严格产品终检与评审,对出厂产品检验负责,务必将质量问题堵在厂内(将问题点曝光)。

3,健全产品评审制度,保证生产一致性。

建立“首台样车生产的鉴定评审制度”(按项目,订单数量≥10台时),根据项目技术协议编制“      项目首台样车评审表”,只有样车的鉴定与评审通过后,才能组织后续产品生产(机加除外)。

样车的鉴定与评审,对产品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影响巨大,尤其是产品的生产一致性更为突出,此项工作务必取得突破。

4,健全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

产品质量改进无止境。产品的提升需要策划、落实、检查、总结的过程(PDCA循环),更需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一天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长期做一件事。

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设计、材料、外协、装配等质量问题,以及市场反馈的质量问题,经过梳理采用书面反馈或改进计划的形式,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改进,制定相应临时与长期对策,防止问题的两次发生。

同时,关注变化点,实现产品状态的有效管控。密切关注产品状态、标准与要求、供方、人员等变化情况,并作好相应记录,为检验与评审、工程施工等跟进与追溯提供指导。

5,科学管理,实施月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

针对每月生产、施工的产品质量状况,组织进行相应综合分析,及时总结、教育、提升。

同时,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典型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典型案例分析”并通报全公司,如:烟台退回12台车案例。

五,综合管理

制造工程中心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

1,全员参与,有效推广提案改善活动。

以班组为形式,激励员工参与公司管理、技术、品质等工作的积极性,自觉对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施工规程、节能降耗等环节,组织进行改进活动,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主动性。

对改善活动的成绩优秀者,给予精神与物资奖励。

2,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开展“创优评先”活动。

通过不断挖掘员工工作潜能,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营造车间“树典型,评先进”的互助创先的氛围,计划从2018年2月份起开展“生产之星,质量之星,进步之星”的创优评先活动。

3,以市场为关注焦点,建立质量目标管理机制。

逐步实现质量管理指标化、数据化、目标化管理,如:客户投诉下降,产品评审问题减少,陪产时间减少等。

同时,初步建立质量考核机制,编制公司质量奖惩制度(有奖有罚),对于因责任心而导致低级、重复问题发生并流入市场的,采用降级、降薪、调岗等手段,强化全员责任意识。

质量指标:市场投诉率下降80%。

4,优化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实现效率与质量两不误。

2018年度生产目标:一次合格完成率95%(项目),生产能力均衡,人员分配等。

初步建立生产考核机制,编制公司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因责任心而导致生产计划没有完成的,将进行相应考核。

生产指标:客户准交率提高80%

5,贯彻落实公司七大会议精神,改善工作质量。

公司七大会议,是一个整体,是公司当前各项工作的集中体现,其中涉及制造工程中心组织召开的有4项,即:生产进度推进会,出货评审会,工程方案评审会,工程进度推进会。

要求充分利用好七大会议的机会与平台,务必作好会议准备,通过严谨、细致、高标准的会议质量,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总体工作目标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5篇

会议全面总结了第一次北方七省(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合作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进一步研究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区域合作有关事项,会议对辽宁省举办的首次北方七省(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合作会议及会后所做的工作、对吉林省承办2013年北方七省(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合作会议所做的筹办工作,给予了肯定。

会上,北方七省(市、区)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处)负责人充分交流了各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和做法。北京市围绕推进北京“安全农业”发展,不断完善“全程、全面、全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坚持顺向推动和逆向监管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预防、干预、应急能力。天津市结合全市20项民心工程的全面实施,重点开展了以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和监管信息化为主攻方向的“放心菜基地”和“放心肉鸡”工程建设,积极探索省外生产基地监管模式。河北省以“农产品绿色提升计划”为总揽,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建设,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快速处置应急事件。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一手抓监管体系建设,一手抓执法监管,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源头治理,全面提升各级监管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在加强体系建设、强化投入品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监管能力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探索。推进检测机构建设步伐,已有一批检测机构通过了 “双认证”,在加强检验检测、排除风险隐患等方面,正逐步发挥作用。连续两年推行目标量化考核,并实行以奖代补,指导各地明确工作重点、排除安全隐患、弥补监管缺位现象,有效调动了各地的工作积极性。

辽宁省重点在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和检测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全省14个市和44个农业县全部实现了工作有机构、监管有人员,全省11个市级检测中心全部通过了计量认证,探索建立了包括农资备案、投诉举报、质量追溯、检测数据管理、舆情监测5个子系统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并在沈阳等地开展了试点。黑龙江省以“强体系提能力,建机制升水平”为主要抓手,完善了组织领导、部门协调、宣传培训、规范统一、应急响应、经费保障、绩效考核七大工作机制,统一印制了农产品产地准出证明、产地准出专用章和农产品生产记录。积极探索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吉林省将“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一票否决指标,列入《吉林省县域考评办法》中,积极协调省编办从监管、质检、执法三个方面整体推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参茸、农产品和包装材料三个部级风险评估实验室,开展相关农产品风险评估工作。与会代表还赴吉林省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试点县柳河县现场考察评价了有机稻米、葡萄和人参种植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会议认为,开展省际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合作,是新时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既为我们加强交流、共同促进工作搭建了平台,也为省际间开展协作、共同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奠定了基础,对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工作新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会议强调,北方七省(市、区)要把区域合作作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坚持“多边合作、互利共赢、务实推进、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强化省际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合作的针对性、时限性和操作性,力争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制度建设、技术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6篇

编制规划是件大事

记者:据了解,《规划》的制定经过了前期准备、课题调研、初稿起草、集中修改、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阶段,那么能否介绍下规划编制的背景?

有关负责人:可以。这个《规划》的编制工作是2015年5月正式启动的。我们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编制工作方案。编制期间,领导小组先后五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指导《规划》编制情况;先后六次向质检总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汇报《规划》编制情况;数易其稿,形成草稿,邀请纤检系统专家开展专题研讨,收集各类建议和意见200多条,在研究、吸纳相关意见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后,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年12月,向国家认监委、标准委及质检总局各司局征求意见,收到总局计量司及产品质量监督司反馈的2条建议,经研究后,全部采纳,形成《规划》论证评审征求意见稿。今年1月初,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来自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供销总社、西安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8位专家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论证,并提出19条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今年1月23日,经质检总局局务会专题审议通过,2月9日《规划》正式印发。

记者:编制《规划》过程中是否注意了哪些问题?

有关负责人:这个肯定是有的。可以这样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中央精神、质检总局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战略布局,以及质检总局关于“十三五”期间质检工作的总体部署,将基层工作实践与中央顶层设计做好衔接。二是结合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需求。将推动解决纤维产业发展粗放、布局调整、供需不匹配、产能过剩等问题,作为纤检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及时调整工作思维,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技术服务,维护纤维产品质量安全,助力产业调整升级。三是结合纤检事业自身发展需求。新形势新问题为纤检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围绕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提高纤检工作公信力,推动纤检事业发展。

规划好坏首先看思路

记者:如何构想《规划》的定位?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期间纤检事业发展战略定位是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服务纤维生产加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题是保障、支撑和引领,主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纤检事业。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的部署,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服务纤维生产加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纤检事业发展新体制,全面提升纤维产业质量水平,保障纤维产业质量安全。

记者: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否也就有了一些基本的原则?

有关负责人:是的,《规划》的基本原则可以这样概括:坚持市场规律与监管效率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技术引导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稳步推进相结合。

记者:那么,如何表述《规划》的目标?

有关负责人:《规划》总体目标设定充分考虑了纤维产业、纤检系统实际情况,并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总局“十三五”规划以及相关棉花、物流、纺织等专项规划充分衔接。总体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纤检理论、制度、技术、机制工作体系。纤维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纤维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能化纤维质量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新疆、内蒙古、广西等条件较好的纤维重点区域纤维质量明显提升,其他地区纤维质量稳步提升,纤维产品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高。中国纤维标准体系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质量标准和检验技术向“一带一路”国家辐射。纤维公证检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显著提高。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纤维市场环境,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驾护航。

抓住关键定内容

记者:感觉到《规划》的内容很丰富,能否概括下主要有哪些方面?

有关负责人:《规划》主体分为成效经验、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六个部分。

记者:有哪些成效经验?

有关负责人:《规划》从坚定不移抓质量、全力以赴保安全、一心一意促发展、改革创新强质检四个方面对“十二五”期间纤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得出坚持服务全局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提升工作有效性四个发展经验。

记者: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什么?

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期间发展环境概括为两点:一是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新战略、供o侧改革的实施,为加快传统纤维产业技术升级、促进走出国门加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标志着我国纤维产业已经具备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纤检事业正步入发展的良性轨道。二是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纤维产业供给结构严重失衡,“量大质低”,纤检事业满足纤维产业转型发展诉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需求、满足国家创新型政府要求任务艰巨。

记者:如何把握《规划》的主要任务?

有关负责人: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

1.加强纤维质量监管。着力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质量诚信与银行信贷管理协作机制,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推进纤维加工企业信用信息的社会共享进程;加快纤维质量监管方式转变,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责任主体、专业纤检机构监管规范、协会团体辅助自律、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系,落实“放、管、服”,简政放权;强化民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学生服、面料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服、面料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人民群众质量维权意识,完善“阳光纤检进高校、进工地、进幼儿园”活动;探索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协作模式,厘清与不同层级政府及质监部门的监管职责,推动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探索推进纤维质量监管权力清单制度建设。

2.完善质量技术基础运行保障。强化公证检验能力建设,建立适应纤维产业发展,满足未来纤维公证检验需求的检测体系,加快实验室检验技术升级,提高公证检验的先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仪器化非棉纤维质量标准和检验体系,逐步实现非棉感官检验向仪器化检验转变;启动纤维标准提升工程,提升纤维标准影响力。建立更加协调配套、先进科学、适合中国国情的纤维标准化体系,强化检测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山羊绒、茧丝、麻类等纤维的标准国际化,向中亚、东亚、东盟相关国家输出我国棉花、羊绒、茧丝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技术。

3.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加大政策融入力度,M一步推动公检制度融入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力度,推动纤维公检制度和政策性贷款、市场保障金、物流体系融合;发挥对产业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对纤维产业全链条的服务作用,对接农业、加工、流通和纺织需求,发挥公证检验大数据的作用,推动中央供给侧战略的实施,开拓棉花公证检验新服务;探索培育纤维品牌,与地方政府以名牌带动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推动实施纤维品牌发展战略。倾斜“一带一路”覆盖区域,推动优质纤维产区创建名牌产区,推动优质企业创建名牌企业,为产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宣传推荐、人才培养、检验服务。

4.夯实质量监督基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完善纤检事业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完善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建立健全大案要案报备、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进系统技术能力建设,强化区域技术能力建设协调发展,加快纤检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纤维计量监督、量值传递和计量检定、仪器设备维修和保障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实施“人才强检”战略,优化纤检人才队伍结构,建立纤检事业发展专家智囊库,为谋划纤检事业发展,解决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供良策;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纤检系统行风建设的综合预防治理机制,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管体系建设,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记者:三项重点工程是什么?

有关负责人:重点工程有三项:

一是纤维质量监督强化工程。包含3个子项目,纤维质量监督体系建设项目,搭建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公示平台,建立纤维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示平台;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项目,搭建纤维企业质量信用平台,联合行业协会,启动纤维企业品牌推进工程;纤维制品放心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纤维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动将学生服监督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全国10个省建立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纤维制品质量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二是纤维质检体制改革深化工程。包含两个子项目,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项目,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检测技术体系,建立棉花公证检验信息技术示范实验室20家,稳步提高公证检验覆盖率,开展棉花标准重大课题研究。推动毛绒质检体制改革项目,实现毛绒质量管理信息化,新建、改造毛绒、茧丝、麻类纤维公证检验实验室15家,制修订毛绒快速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推进毛绒纤维检测仪器化,研制毛绒仪器化公证检验设备校准样品,建立非棉纤维标准样品生产基地。

3.互联网+纤维质量工程。包含两个子项目,纤维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服务全产业链,实现纤维质量信息与产业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挖掘产业质量风险点,研究产业质量发展趋势,为纤维产业经济升级服务。检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服务公证检验工作的智能化、集约化支撑体系,实现检验资源、检验设备、突发性质量事件应急处理、新型纤维材料信息、检验人员交流与培训等信息共享。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汽车;供应商;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238-03

近年来,汽车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行业内竞争愈演愈烈。各大主机厂推出的汽车产品不仅在外观、性能、质量上精益求精,而且在产品价格上也是精打细算,力求给客户提供物美价优的汽车产品。那么,主机厂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汽车呢?众所周知,一辆汽车上,几乎90%以上的零部件都由配套供应商生产,而后提供给主机厂进行装配。单台车性能、质量和成本的控制实质上是对各个零部件性能、质量和成本的控制,也就是说,主机厂对汽车品质和成本的要求应该延伸到对其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产品上。因此,主机厂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其供应链间的竞争。所以,帮助供应商提升制造能力和运营水平,进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是确保整个供应链体系充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主机厂汽车产品永葆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1 供应商能力提升概述

供应商能力提升,是指通过对供应商导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最终达到供应商生产效率提升、质量水平提升和运营成本降低的目的,从而提升供应商的整体能力,帮助供应商生产“低成本、高价值”的产品。辅导供应商进行能力提升的方式较为灵活,可以由主机厂派出帮扶团队驻扎在供应商现场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也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向供应商传递提升方法和工具,亦可通过项目开展的形式进行供应商能力提升。主机厂要根据供应商现状、供应商人员能力以及供应商资源等情况,选择适合各个供应商的最佳方式,才能达到能力提升的效果。

2 供应商能力提升方法和应用

2.1 全面诊断、制定方案

在实施供应商能力提升前,必须到供应商现场,对供应商的现状进行调研。调研应包括:生产制造、场地布局、质量管理、物流控制、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研发能力、实验室管理等各个环节。以便真实掌握供应商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合供应商的能力提升方案。

2.2 生产制造能力提升

2.2.1 合理工艺布局和物流路线规划

好的生产组织的前提是合理的工艺布局和物流路线,只有当工艺布局和物流路线符合生产组织顺序及生产工艺规律时,才能使生产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减小生产过程的浪费。当然,一旦工厂建成,再要做较大的整改,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事,因此工艺布局和物流路线规划最好在工厂建设前期完成,后期一般只能做局部调整。

改善前的某工厂车间平面布局图1所示,可以看到,工艺布局未遵循生产工艺顺序,导致空间浪费大、物流路线长。经计算,物流路线长达151米,只有约43%的空间用于生产,其他空间用于存储或无法使用(图中阴影区域)。

所以需要调整工艺布局,释放浪费空间,缩短物流路线,总体提升生产组织能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改善后某工厂车间平面布局图2所示,建议调整为图2的布局方式,调整第一工序位置,将原有输送链(图1中⑤号)移至最左边(图2中②号),将原有装配工序移至原传送带处。调整后,物流路线减半至70米左右,并释放大量的可用空间(图2中阴影区域),生产组织方式基本符合工艺流程,更适宜大批量生产制造。

2.2.2 合理生产线平衡设计

衡量生产制造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生产线平衡,线平衡率越高,越有利于消除各生产工序间的浪费,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节约运行成本。某新建生产线平衡率图3所示,工序间平衡率较低,工序间存在着严重的等待浪费,非增值时间较长,且无法满足单件工时要求,产能目标无法达成。

(注:等待时间指工件装夹时设备等待时间;非增值r间指设备调刀、空转时间。)

该生产线平衡率

===79%

通过产品工程分析和ECRS改善法,对该生产线进行了工艺重组及部分工序改造,将原有18个工序合并成11个工序,改善后的生产线平衡率如图4所示,提高了线平衡率,缩短了非增值时间,并满足了单件节拍要求和产能要求。

改善后生产线平衡率

===96%

2.3 质量能力提升

2.3.1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快速有效解决问题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质量现状就是质量问题不断地发生,然后不断地“救火”解决,缺少系统的问题解决机制和有效的遏制手段,导致问题重复发生,质量管理人员疲于奔命,陷入问题“发生-解决-再发生-再解决”的恶性循环。为此,帮助企业建立快速反应会议制度,每天在生产现场准时召开由中高层参加的快速反应会议,将客户投诉问题和厂内重大问题在会议上提出并指定负责人,由负责人会后按照问题解决的标准步骤进行跟踪,直至问题完全解决并形成经验教训。该制度的优点在于能集成企业资源,中高层快速了解并解决问题,每天定时开会回顾和跟踪,逐步形成良性的问题解决机制,并通过经验教训横向展开减少问题再次发生。

2.3.2 夯实基础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在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监控过程质量和过程变异,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一些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如变化点管理、防错验证、验证岗位、分层审核等,均可用于日常的质量管理和预防。变化点管理是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测各方面的变化,并及时对变化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小或消除变化点对质量的影响。防错验证是指对防错装置进行验证,以防止防错装置的失效,通过提前验证的方法,预防批量性质量问题。验证岗位是指根据质量风险分析,建立专门的验证岗位来预防、探测和遏制异常情况,并建立质量报警和响应机制,确保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分层审核是指公司各层级人员共同参与的从上至下的内部审核活动,审核内容包括生产制造、质量风险、物流管理等,旨在提前发现风险,并及时消除隐患。

以上质量工具,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使用。

2.4 物流管理能力提升

物料的流转和配送是物流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大多数供应商都采用较传统的推动式物料供给方式,即配送较大量物料至生产线旁,供操作者较长时间使用。这种方式往往造成生产线旁物料大量堆积,占据较多生产空间,影响操作者人机工程,还容易产生混料的质量风险。为提高物流管理能力,可以开展物料拉动管理工作。首先应建立流程来计算、维护和改善拉动系统中的每部分的工作量,通常还要采用目视化的工具进行过程管理(如最大/最小值、看板卡数量、补货点等),工厂要制定和控制拉动信号的标准,各个物料配送都是由直接或间接客户发出拉动信号触发的。物料拉动分为空箱拉动、看板拉动、电子看板拉动、暗灯拉动、排序拉动、SPS随行拉动等。常用的看板拉动的流程图5所示。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8篇

《规划》的7个核心内容

《规划》指出,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创新、标准引领、质量为本、开放融合的基本原则,以先进标准倒逼消费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到2020年,实现消费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为此,《规划》提出:一是改革标准供给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加快国内外标准接轨,重点领域的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二是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加快推动个性定制、绿色产品、智能产品、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产品和新兴业态标准化发展。三是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内生动力。推动第三方企业标准“排行榜”,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四是夯实消费品工业质量基础,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技术基础“一站式”服务工程,形成全链条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解决方案。五是加强消费品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消费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84以上。六是改善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除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取消消费品生产经营其他市场准入限制。七是创新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实行“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制度,规定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业的同一规格型号产品,6个月内任何地方、部门和机构不得重复抽查,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八是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提升进出口消费品质量。

《规划》强调,要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着力推动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等领域的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

《规划》要求,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财税政策扶持、质量人才培养、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等方面的配套保障。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质量激励和约束制度,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范围,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提升消费品质量有了重要抓手

消费品质量一头关乎产业,一头牵着民生。《规划》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以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这既是改善民生的内在需要,也是扩大内需的技术基础,还是促进出口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消费品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加快推进,现有消费品国家标准和已经备案的行业标准近6000项,消费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其中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类产品等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8个百分点。但是,消费品标准和质量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消费品供给结构不尽合理,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国内消费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规划》选取了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9大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希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构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消费品标准体系,加大消费品标准供给力度,加强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等政策措施与标准的衔接配套,形成以创新助推标准制定、以标准实施促进质量提升,以质量升级推动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

应该说,这种以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消费品为重点构建标准体系,消费者权益得到彰显。一些消费者跑到国外去购买国内能大量生产的消费品,反映了国内制造业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的错配,提高消费品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势在必行。按照《规划》的要求,等于给我国消费品的质量提升找到了重要抓手

标准。

标准是全球市场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贸易的“护照”,它还是产品质量的“准绳”和“判断依据”。曾经强调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要提升我国消费品的质量,自然先要提升消费品的标准水平。

从市场竞争来看,当今全球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标准的竞争。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就意味着市场控制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标准也是一种游戏规则。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标准先行的特征尤为突出。“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专利,一流企业卖标准”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而是市场残酷竞争的总结。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标准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唯有重视标准工作,才能倒逼“中国制造”提质升级。

从历史语境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外国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从手表、家电直到汽车等。正是在这样“睁眼看世界”中,国货经过艰苦历练,逐渐实现了进口替代,占据了大部分国内市场,并开始行销全球。然而正如前述,目前中国正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了更高需求,而许多国货品质却并未及时跟上。与此同时,在产品创新上,国货也多乏善可陈。因此,大量的消费品进口,乃至一年多达1.5万亿元的居民境外消费,也就不足为怪。

显然,不对消费品标准和质量进行全面提升,一方面会降低消费者信任度,直接影响国内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会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出口贸易。总理在8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甚至用了“刻不容缓”来形容目前的情形。

事实上,总理多次强调消费品标准和质量的重要性,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促进消费品质量提升,不断增强大众对国产消费品的品质信任度和品牌认可度,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关键作用。用先进标准引领“中国制造”

此次《规划》的出台,早已在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中有了部署,这种部署还不仅仅是《规划》出炉半个月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而是要追溯到更早的4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4月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我们要打一场制造业的‘攻坚战’,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总理在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当天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说,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

当天这一议题原本只聚焦于“提升制造业标准”上。总理明确要求,要在文件标题中加入“质量”二字。“标准和产品质量紧密相连,我们要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有先进的标准作为支撑。反过来,我们推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消费品质量,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总理阐释二者的关系。

“现在很多民众出国买东西,跨境电子商务也是大量进口国外消费品。”总理说,“我们必须要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发挥市场倒逼作用,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说,中国目前是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强国。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标准仍然比较落后,很多产品的质量仍然处在中低端。

在讨论提高装备制造业标准质量的同时,也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尽快拿出针对大众消费品的质量标准提高计划。“过去我们的工业体系是,先把生产设备定下来,然后‘我生产什么你就买什么’。但现在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对消费品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造业正在日益向定制化、个性化方向转型。”总理要求,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标准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加快标准更新,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

从4月6日到8月24日,从《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到《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总理正大力助推用先进标准引领“中国制造”正进行一场“品质革命”。促进“中国制造”完成一场“品质革命”,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可谓一脉传承。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9篇

我们召开全市质量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及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3年的质量工作,并对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刚才,我们对获得2013年度市政府质量奖和甘肃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希望全市广大企业以他们为标杆,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走出一条以质取胜的新路子。下面,就贯彻落实好省政府质量工作会议和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全市质量振兴战略,我讲三点意见。

去年,全市上下深入实施质量振兴战略,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努力夯实工作基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一是工作机制更趋完善。市、县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都设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推行年初安排部署、季度联席研讨、半年督导检查、年末考核验收的“四段式”工作法,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分口实施、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了考核激励、宣传通报等制度,初步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二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各级质量鉴定部门选择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的名牌培育体系,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有4户企业荣获市政府质量奖,23 家企业26 个产品获得“甘肃名牌”称号。“__马铃薯”、甘肃扶正制药科技有限公司“FUZHENG”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白条党参等已成为区域标志性品牌,正在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甘肃省著名商标达到6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在全省位居首位。三是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新增质量诚信A级企业11户、AA级企业4户、AAA级企业1户,共有36家企业通过甘肃省企业信用A级等级评价。企业累计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43项,制定地方标准65项,标准备案608个。共检验各类产品1650批次,合格率达85.9%。农、畜、水产品综合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在建的1151项工程项目验收合格率和节能标准执行率均达100%。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全市质量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质量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对质量发展关注不多,经济工作中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质量意识不强,管理基础薄弱,质量投入不足,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质量总体水平较低,知名品牌数量偏少、比重偏低;个别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制假售假屡禁不止,服务质量投诉时有发生,部分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较多。三是质量基础工作薄弱,人、财、物投入不足,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低,标准化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中小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水平较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普及推广任重道远。四是部门合作机制有待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有待完善,风险检测和应急处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质量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事关企业生存发展,事关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做好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着力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力推动我市质量工作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明确指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也提出了新要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质量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结合中央和省上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进质量工作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改革创新,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为建设幸福美好新__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一)建立健全大质量工作机制,完善宏观质量管理体系。一要加强企业质量诚信机制建设,将质量诚信建设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为平台,整合质量信用相关信息,建立健全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完善质量诚信评价制度,切实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二要加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健全完善质量状况分析制度,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质量安全信息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有效防范重特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三要建立健全质监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标准化推进机制,尽快出台全市标准化战略纲要,加快建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配套,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的地方标准体系,促进标准与产业有效结合。

(二)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产业集群。一要努力推动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厅局的汇报衔接,争取国家马铃薯及其制品、中药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陇西中药材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早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批筹,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陇西黄芪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二要通过充分发挥获奖企业在各自行业、领域中的标杆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全市各行业、领域的企业更加重视质量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金融、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获奖企业必要的倾斜和支持。同时,质监、文广等部门要加大对获奖企业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推广先进管理理念,切实发挥好质量奖标杆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以中药材、马铃薯精深加工、特色冶金、现代制药、装备制造等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知名企业、产品和品牌,实现品牌数量和质量的

整体升位。(三)坚持标准引领,夯实产业升级基础。一要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市是农业大市,推进农业标准化意义重大。要加大中药材、马铃薯等地方标准制修订力度,抓好岷县当归种植、渭源种薯繁育、安定马铃薯等一批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争取年内__马铃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二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标准化。要围绕现代制药、有色金属冶炼等领域,选择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较大潜力的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列入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重点,开展高新技术领域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推动自主创新技术与技术标准研究制订的密切结合,带动我市新型工业核心技术标准的形成和发展。三要强力推行服务业标准化。要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经营方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促进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要鼓励龙头服务企业、行业协会制定服务标准,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要推动金融、通讯、运输、旅游、商贸、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及社区、村镇服务等领域实现服务标准化,提升全市服务质量水平。

(四)围绕服务中心,抓好重点行业领域质量工作。质量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领域和所有环节,要把提升质量工作与全市中心、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一要把提升质量与加快转型升级相结合。加快转型升级,关键要突出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要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引进培育一批重大高端产业项目,不断拓展和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能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二要把提升质量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质量提升和进步,归根结底要依靠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各县区、各部门特别是发改、科技、工信、农业等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加大创新投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省、市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化基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更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要围绕提升马铃薯、中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按照前天令平书记在与西北师大领导座谈时提出的要求,今年力争在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实现大的突破。三要把提升质量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各县区、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文秘站:]全力解决好社会普遍关注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公共交通、银行、通信等公众窗口行业满意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吃的放心、住的安心、过的舒心。四要把提升质量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全市政府系统要带头抓变作风,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争做打造“__质量”的表率。

一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规范。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完善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抽查、产品召回、市场退出等制度,全面构建预防事故、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商务、环保等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充分运用行政许可、注册备案等有效手段,坚决把好市场准入关。要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努力消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隐患。要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建设,坚决杜绝各种重大质量事故发生。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安全可靠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质监、发改、住建、环保等部门要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监管水平,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支持相关技术机构建设。要加快推进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强化项目运作,把各项工作谋划成为能够实施和考核的具体项目,特别是要加强重大基础性项目的评估论证、建设监督和竣工验收,确保建好、管好、用好。

三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发展能力。要创新质量发展投入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投入、多层次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质量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在质量管理、质量奖励、监督抽查、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强化质量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的履职能力。各县区、各部门要在科研、信贷、技改、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对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力度,全力促进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发展壮大。广大企业也要主动加大对质量创新、质量提升、新品研发、质量体系改进的资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发展能力。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检验检疫 质量分析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质量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党的十中央明确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写进“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针对质量问题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强调新常态下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总理也提出“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转型之要”。经济新常态下,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动力、新的优势亟待培育,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质量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和驱动力,是促进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竞争力既是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其作用举足轻重。在我国经济发展迈向“质量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升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质量提升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质检总局审时度势,分析和把握质检系统新的工作定位,在质检改革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努力转变职能,强化宏观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提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抓质量取得标志性成果,如,推动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推动建立了地方政府质量考核制度,宣传和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召开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开展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开展全国“质量月”等。

2016年1月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前所未有地明晰了大质量工作机制、前所未有地把提升质量摆到了战略位置,并提出“要建立健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期拿出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将产品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权威性、可读性和含金量,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2016年2月,支树平局长又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建设质量强国的基本遵循》,系统地阐述了质量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发展的特征和目标,指明和厘清了质量管理方法,这在质检系统都是史无前例的。

有鉴于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质量发展水平就成为首要前提。长期以来,产品质量分析作为评价质量状况的有效工具首当其冲,它是根据统计调查数据,对报告周期内全国、行业或区域内产品质量现状、趋势、特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措施和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产品质量分析能够描述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在进出口领域的产品质量状况,能够定期评估分析地区、行业质量状况和质量竞争力水平,比较研究国内外质量发展趋势,体现出口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能够贴合地方政府和领导的期待与需求,并为地方经济发展决策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检验检疫工作的立局之本、根基所在,也最能体现检验检疫在地方政府工作中的作用和作为。

二、质量分析的现状和困难

检验检疫的职责是把关和服务。在新形势下,把关重要,服务更为重要。地方政府的领导经常会问辖区检验检疫机构:本地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如何?与周边地区相比,优势、弱势在哪?可见,地方政府对这方面的需求是迫切的。检验检疫部门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努力满足地方政府需求,但在推进质量分析与地方经济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同志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许多同志习惯于微观的检验检疫业务,重检验、轻监管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阻碍了检验检疫管理思想、管理观念、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二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需要提升。受业务特点影响,质量分析工作侧重分析进出口产品质量本身,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度不够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高质量的质量分析报告尚不够多,参谋助手作用有待加强。三是质量分析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长期以来,检验检疫部门撰写的质量分析报告,习惯于罗列表层的检验检疫数据,某种程度上更像是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不合格批次的统计报告,结合外经贸实际情况提出质量安全隐患和预警分析不够多,针对产品质量波动情况,提出改善产品质量的、有利于企业或者产业发展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不够充分。四是“信息孤岛”成为制约质量分析水平提升的瓶颈。当前检验检疫质量分析工作所采用的数据来源,基本上局限于辖区检验检疫通关放行和检验监管的数据,缺乏必要的产业数据支撑,数据量小,涉及范围窄。从进出口层面看,缺乏非法检商品的相关数据;从关联度看,缺乏工商、质监、海关、外经贸等部门的数据。数据来源不足,“信息孤岛”效应非常明显,缺乏整个区域的进出口产品质量、产业发展数据,限制了检验检疫质量分析结果的效果应用。五是报告内容有待丰富和优化。目前检验检疫质量分析报告是依据总局《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编写规范》来编写,包括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由引言和正文构成,引言内容是概括阐述报告周期内宏观经济情况及产品质量总体状况,并做出趋势判断。正文内容是分析制造业产品质量安全和一般性产品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质量安全状况、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采取的工作措施和成效、质量安全隐患和预警分析、下一步措施和建议等。但从实际情况看,“下一步措施和建议”内容比较单薄,不够接地气,提出改进质量管理和监管工作的措施和需要请各级人民政府支持的建议不够。

三、原因分析

一是观念和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同志更习惯于微观具体的检验检疫业务,习惯于工作量的统计,对宏观质量管理和质量分析认识不足,没有下功夫认真研究,撰写的质量分析报告总体水平不高,更多地停留在表面,与质量分析报告的内在要求不符,与总局、地方政府的要求差距甚大,对产业发展缺乏决策参考价值。二是制度有待完善。目前,质量分析报告的编写依据是2011年质检总局下发的《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制度(试行)》,依据该制度可写的内容还比较单薄,数据统计没有做出具体要求,导致报告的内容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度不够,提出的措施和建议的可行性有待提升,因而可被地方政府采用和利用的措施和内容不多,影响和制约了质量分析的利用率。三是指向性不强。组织开展检验检疫的质量分析工作,首先要回答:质量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统计哪些数据?如何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只有弄清楚上述问题,才能最终确定质量分析的指向性,才能通过一系列数据,得出质量分析的结果,才能对地方政府制订政策、产业发展和检验检疫监管等方面提出科学的建议措施。四是能力不足。检验检疫工作长期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为界限,以批次货值为考量,渐渐失去了对宏观质量管理、质量分析研究的能力,且长期处于弱化状态,不能适应当前职能转变的需求。五是准备不充分。《目录》削减前,未建立既有统计分析制度和法律法规,储备不足、跟进不够,导致《目录》削减后无所适从、无米可炊。六是缺乏质量分析人员。目前检验检疫系统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质量分析人员,分支机构没有明确的质量分析岗位,质量分析工作的延续性差,没有形成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主动研究质量分析工作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制约了质量分析工作的开展。

四、相关对策和思考

一是提高质量分析意识。针对质量分析薄弱的现状,要迅速把该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充分意识到,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的形势,检验检疫部门要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好质量分析工作应成为检验检疫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一个重要抓手,展示检验检疫形象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是完善检验检疫产品质量状况分析素材模板,从格式、内容和数据上加以改进,重点强化数据分析和统计,规范数据报送,提出建议的可行性和针对性,鼓励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主动报送质量分析亮点。

三是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制度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质量提升格局背景下,在《目录》缩减和逐步放宽合格评定模式的形势下,为确保分析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有必要建立有法可依的数据采集分析制度,并纳入统计序列和定期公报内容。建立健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顾客满意指数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分析报告的权威性、可读性和含金量。

四是探索建立大数据背景下的质量分析。以大数据整合和分析为基础,尽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检验检疫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心,管理和规范全国检验检疫各项数据的录入、存储和分析应用,加强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检测、检验监管等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研究工作,定期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分析趋势、总结特点,及时风险预警信息,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与质监、海关、外经贸局等部门开展基础数据共享、互动和整合,突破“信息孤岛”,加强系统外部关联职能部门、社会实验室、国内外消费者组织质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应用研究工作。

六是强化质量分析的作用。通过阶段性的质量分析,更科学地把握进出口产品质量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产业结构、行业生存环境、发展趋势等,为地方政府宏观经济调节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对市场变化、规避贸易风险提供帮助。

七是加强质量分析人才队伍建设。要重视产品质量分析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选配责任心强、熟悉质量、统计和计算机业务的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质量分析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置质量分析专门的岗位和职能。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组织从事质量分析人员进行培训,并开展相应的学习研讨、能力提升活动,提高全系统质量分析人员的能力,为编写高质量的质量分析报告做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检总局.加强质量监督管理――质量发展纲要(2011- 2020年)[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2).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质量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成份,能有效的解决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推力,能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工作重点,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更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有力平台,中小企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1 质量提升的意义与战略目标

我国的经济水平逐年提升,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质量问题随之显露出来。质量问题既涉及经济战略问题,也关乎用户体验及人身安全,质量提升势在必行。质量提升工程能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也能积极应对贸易壁垒,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升我国形象。质量提升有助于预防质量事故,提高监管水平;其对标准的提升也有重大意义,能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整合检验检测平台的资源。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三个转变”是我国经济新目标,在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阐释了关于新常态的九个要点,其中三个要点直接关乎质量,另外六个要点也与质量息息相关,我国经济迈向质量型。我国于2014年召开了首次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总理提出:“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公开产品和服务标准,确立中国质量对市场的硬承诺。鼓励消费者举报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提升。”为贯彻中国质量大会精神,在北京举行了专家座谈会,邀请13位专家围绕质量提升提出建议。专家们从完善质量法制、构建质量格局、规范标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中国质量大会的成功召开为各省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湖北省于2015年10召开全省质量大会,动员全省增强质量意识,继续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此次大会,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表明我省既要从产品、服务、环境、工程等硬件方面入手加强质量管理,也要深化质量文化与理念的传播;不仅要抓企业、劳动者的质量素养,党政机关也要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与执政水平,强力推进质量强省。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提出建议,国际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府往往会将质量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质量提升战略将为国家培育大批知名企业与产品,帮助国家赢得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

2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现状

在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中小企业在质量和数量上稳步增长,如表1所示。为提高管理效率,湖北省取消了诸多繁琐、重复性行政审批,将一部分适宜地方管理的社会事项下放到地方与基层;培育和扶持了一部分业务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着力推进湖北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带领中小企业参加会等博览会,将省中小企业“带出去”。

2015年省经信委出具的《1-8月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湖北省高新制造业增长较快,工业升级稳步提升,优于全国发展势态。然而,湖北省中小企业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许多中小企业仍为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艺水平落后,产能过剩时有发生;产业结构较为僵化,上下游配套企业衔接不畅;清洁生产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较为薄弱,建立质量体系的企业比例、企业质量人员拥有相关证书占比、切实实施5S管理、六西格玛的企业比例远低于大型企业。湖北省较多中小企业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资金的限制、竞争的激烈,忽视企业质量的管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会追溯根源,寻求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始终停留在最初的水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丢失顾客。

3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障碍原因

3.1 企业内部质量发展障碍原因分析

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依赖于企业自身。企业的战略、文化,质量体系的构建,员工的素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质量信息化,与上下游企业的配套程度等都极大的影响企业的质量素质。

3.1.1 缺乏质量的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企业主的愿景,质量的实施需要从上而下的推进,达到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战略是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宏观环境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领导和员工的思维,全员质量意识淡薄,质量管理机制将很难建立,质量团队松散,影响产品质量,不会探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影响顾客对企业观感。质量文化的缺乏是阻碍企业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1.2 缺乏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是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从构思、设计、研发、生产到销售都处于可控状态。该体系对内能保证生产出品质可靠的产品,对外能向顾客证明产品满足给定的质量要求。湖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不能实现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生产现场管理薄弱。具体表现为不依据作业指导书操作;生产现场杂乱、零件摆放无序;设备保养不按时、按次进行;产品贮存过程不进行过程控制。

3.1.3 员工素养较低

中小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天然比大企业要难,人员流动率高。新员工需要熟悉生产流程,在适应期间往往会造成产品质量有所波动。湖北省许多中小企业不注重再次培训,仅安排入职培训,一旦更改作业指导书或生产流程,老员工也会无所适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3.1.4 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小

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一部分湖北省中小企业而言,资金周转并不顺畅,维持企业的经营已经困难,无力进行技术创新;一部分资金充裕的企业主则对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比较满意,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技术创新。没有技术创新的支撑,企业的产品不具备竞争力,将遭到市场的淘汰。

3.1.5 未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能共享企业内外部资源、实时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信息化管理能快速有效的下达指令,避免临时更改生产流程时造成更大的损失。遗憾的是,湖北省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传达指令时造成信息缺失,也缺乏时效性,发生不必要的生产浪费。

3.2 企业外部质量发展障碍原因分析

我国质量发展环境并不理想,假货、仿冒品较多,对于产品侵权我国没有完善的解决制度,冲击正规企业利益,为保证企业利益,企业将重心放在营销上,忽视产品质量,湖北省也面临这种状况。

质量基础工作包括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是企业提升质量的有力助力手,湖北省处于这些基础工作完善阶段。计量体系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有待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需要提升;湖北省认证认可服务能力及有效性需要完善,国际影响力较小;便利中小企业检测的资源共享平台在加强建设中,检测速度也有待加强。

4 质量竞争力指数推动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质量提升成果不能仅靠宏观现象来表现,应该使用数据来支撑,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质量竞争力指数是一种量化指标,通过建立评价体系,按照特定的算法形成的,可直观的表达企业经济技术水平。建立质量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能直接表明质量提升的状态,利用数据帮助政府机构决策,有针对性的出台政策方针,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建立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能为企业提供战略支持,改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质量成本。

本文认为对中小企业质量竞争力的评价应该重点放在以下两点:一是企业的质量水平,二是企业的长效发展能力,即一级指标;依据一级评价指标又细分出七个二级指标,继而细分出十四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可见表2所示:

因子分析法是计算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常用方法,是降维的方法,使用少数几个变量来描述众多变量的内部关系,且信息丢失最少。优势是具有客观性;它通过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命名清晰性高。本文推荐使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质量竞争力指数。

5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建议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处于上升阶段,有很大空间可以优化,可以从企业自身、政府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着手推动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5.1 创新质量提升机制,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文化

质量提升机制是质量提升的运行“轨道”,规范管理是第一要务,湖北省需打破地区保护政策,打破区域壁垒,促进当地企业自发进行质量提升。其次要建立质量缺陷监督制度,收集重点质量问题与突发性质量问题,形成档案文件,每年出具上一年度的质量报告。质量监管应重点关注食品、日用品等民生问题和危险品的储存与使用。

中小企业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在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增加产品附加值。中小企业的特点是“小而专”,领导作用更加明显,从上而下推行质量管理体系遇到的阻力较小。湖北省中小企业现场管理有待加强,需重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它们是过程质量的直接保证;生产设备需定时养护,形成记录;产品转动、贮存时也要进行质量管控。

企业质量文化是高层次的质量战略,可先建立质量准则,在实践中贯彻质量管理,利用管理认证加强员工质量意识,进而形成企业自身的质量文化。

5.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

湖北省中小企业大多依托纸质文件进行管理,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有助于信息的传达和部门间的交流,能够合理分配企业内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信息传达延迟或失效造成的经济损失。管理信息系统同样能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形成权威的奖惩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有助力于支撑质量竞争力评价。

互联网+的兴起推进了中小企业的改革。互联网大数据可帮助企业定位顾客,分析产品流行趋势,增强企业知名度,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度。互联网+的出现也便于银行识别企业的还款能力,加快、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全国普及工程”已经启动,湖北省中小企业加入互联网+势在必行。

5.3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极大提升企业质量水平,湖北省能自主创新的中小企业并不多,资金与人才是最大的瓶颈。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可发挥具大作用,如搭建创新平台,牵头中小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创新平台需完善质量基础工作。计量方面建立适应性强的计量体系。标准化工作缩短周期,提高有效性、适用性;完善服务业与节能减排领域。政府还应加强对认证认可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提高国际认证认可影响力。创新平台还可以牵头企业共同购买第三方服务,改善企业质量水平;聘请专家制订行业新型标准。

5.4 推动集群发展,加速产业升级

湖北省中小企业集群欠缺配套产业,产业链间的支撑力不强。湖北拥有便利的交通,较为广阔的市场,通过政府主导,可吸引一部分投资。政府主导可实施减少税收、优化行政事项、改善集群基础设施等政策。绿色发展是当今的主题,企业除通过自身努力淘汰落后产能,政府可通过行政手段约束企业清洁生产,还可为集群聘请专家研究低碳生产。湖北省一些产业集群已具有相当规模,形成地方性产业,但知名度不高,参加博览会,利用互联网宣传都是推广的有效手段。湖北省应打造一两个代表性中小企业集群,吸引投资目光,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在集群里树立标杆企业,进行质量提升试点工作,以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带动其他企业积极实施质量提升,帮助有条件企业申请出口免检及扩大出口。

6 结束语

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是宏大的工程,在发展中需夯实基础,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应多方听取中小企业意见,结合中小企业现有状况提出可行性方案。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省中小企业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本文分析了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质量提升建议。充足的资金是企业运作的最基本条件,希望湖北省政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行政手段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慢与贷款难的问题。本文认为在企业自我的质量提升过程中,利用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本文为湖北省中小企业质量提升提出了一些框架性的思路,未来将研究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讲话时强调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N].中国质量万里行,2014.

[2]徐建华.13位专家围绕走向“质量时代”建言献策[N].中国质量报,2014-10-24(001).

[3]何桢,路璐.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要素及竞争力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8(1):24-29.

[4]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质量竞争力[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唐晓芬.质量竞争力研究[J].上海质量,2002(10):12-16.

[6]路璐.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竞争力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7.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创建西北生态旅游名县”为建设目标,着力提高全县旅游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主导旅游产品、优势产品、重点产品质量档次,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一)健全推进旅游服务业质量振兴工作机制。召开全县推进旅游业质量振兴工作会议,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质量责任制。定期召开县推进旅游服务业质量振兴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分析形势,部署旅游服务业质量工作,深入推进质量振兴活动。完善质量工作考核机制,坚持年中考核与年底考核相结合,建立奖惩制度,严格奖惩兑现。

(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重点旅游土特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旅游产品许可证取证率达到100%。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旅游产品生产企业取缔率达到100%。

(三)提高旅游服务工程质量。大中型宾馆、酒店建筑工程和旅游设施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它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旅游干线公路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   

(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各类涉旅服务业要全面贯彻旅游行业标准,构建旅游服务质量监控体系,游客满意度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五)提高环境质量。旅游景区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减排削减完成市旅游局下达我县旅游局的指标。

(六)进一步完善旅游系统打假责任制。建立打假治劣工作责任制,落实工作措施,实行政务公开;集中整治旅游行业质量问题,严厉打击制售假冒旅游产品伪劣行为,杜绝重大旅游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三、相关要求

(一)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各涉旅单位要切实把旅游系统服务质量、旅游产品质量振兴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推进质量振兴安全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到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督查监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对因领导不力或工作监管不到位,完不成质量工作的,要追究相关企业的责任。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对质量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各涉旅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进我县旅游质量振兴工作。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13篇

今天,各位领导和考评员莅临考评指导,我们首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一是对你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示钦佩;二是十分感谢你们对质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三是你们的指导意见将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指明方向。今年开展的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我们质监部门作为10家重点评议单位之一,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全局上下齐心协力,严格按照上级评议工作要求,真抓实干地做好各阶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对照区委、区政府、区纪委关于深入推进机关政风行风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的要求,对照区委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增创后发优势、乘势快速崛起、全力开创相城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全新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进一步深化相城质监融入相城、服务相城、惠及百姓的工作理念和服务宗旨,找准我局在机关作风效能和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以期有所借鉴,有所改进,也希望区纪委对我局的工作多做检查指导,以推动我局作风和效能建设的进一步提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五个落实”,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是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单位提升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必须要做,并且必须做好的工作。自开展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围绕评议目标,建立组织保障与目标责任体系,狠抓“五个落实”,深入查找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坚,评议工作深入推进,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在加强领导上狠抓落实。一是明确职责抓落实。6月初,根据市局2011年关于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计划的要求,建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各部门各负其责、干部群众人人有责的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责任体系,做到领导抓和抓领导相结合,努力争做“七个表率”。二是分解任务抓落实。制定了《相城质监局2011年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计划》,明确了依法履职、公正执法、政务公开、高效服务、清正廉洁等五项评议任务,制定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学习教育、明确职责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等四项工作措施。三是推进工作抓落实。6月17日市局召开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动员会议之后,我局迅速召开全局会议进行组织发动,提出了坚持在开门评议上下功夫、坚持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坚持在统筹兼顾上下功夫的工作方针,之后在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上多次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7月7日,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作风效能建设暨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动员大会之后,我局又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局长、党组书记李崇建同志传达了会议精神,对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和再部署,并提出了十四项具体的工作措施,要求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投身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在广泛收集意见上狠抓落实。一是认真听取基层意见。向首批20家共建“三联”(联系点、联络员、联系制度)廉政预防机制的企业发放工作问卷调查表和征求意见表40份,向辖区617家规模以上企业、乡镇(街道)和行政机关发放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征求意见书713份,共收集到涉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政务公开、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5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数十条。二是多种形式收集意见。采取在办公楼设置征求意见箱、在局门户网站开设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专题、开通电子邮箱和投诉举报电话等形式,在工作效率、制度建设、依法行政情况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三是在服务过程中收集意见。结合网格化挂钩联系镇(街道)工作,各业务科室主动在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听取企业意见,广泛征求企业办事人员对质监部门在服务质量、政务公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四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征求意见。7月1日,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进行座谈,8月2日,邀请区政协委员进行座谈,征求他们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我局还将邀请乡镇分管领导进行座谈征求意见。这些意见的收集为我局开展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改进工作作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主动排查问题上狠抓落实。按照高点定位、高位提升的要求,深入查找本单位、本部门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主动排查问题。按照省、市局下发的《政风行风建设问题梳理与整改落实情况表》,各科室结合行政执法、服务企业的实际共计排查出5方面问题。二是认真进行梳理归类。对排查出的5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了涉及到提升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和时限性的解决方案。

(四)在有针对性整改上狠抓落实。一是突出重点抓整改。针对广泛征集到的意见和自查的5方面问题,制定下发了《关于及时落实整改企事业单位反馈意见的通知》和《作风建设问题梳理与整改落实情况表》,针对对企业业务指导不够、对企业质量相关人员培训不够、需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食品、家具等产品抽检力度不够、质监信息公布不够及时、服务新兴产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重点问题,制定了11项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规定了时限要求、目标要求,力求以整改的效果取信于民,力争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企业和群众不满意不通过”。二是主动公开抓整改。7月初在局门户网站设立政风行风建设专栏,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结合督查抓整改。建立严格的整改工作督查机制,强调各项整改任务必须落实到位,对整改工作走过场、征求意见不诚恳、落实措施不到位的部门,将对部门负责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五)在制度建设上狠抓落实。一是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按照“必须、管用”的原则,制定梳理出行政管理规范20个,党建工作制度4个,党风廉政建设制度7个。本着简化业务办理工作流程,方便企业办理各项质监业务的原则,对我局四个业务科室的12项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规范了申报流程图、办事指南、操作说明等19项便企指南,所有内容在相城质监局门户网站上公布,方便企业下载。二是建立局长接待制度。从2011年7月19日起固定每周二作为局长接待日,接待来人来访,倾听群众、企业的意见和呼声。三是设立局长带队“下企业”工作制度。从2011年7月21日起固定每周三作为局长下企业日,由三个局长轮流带领业务科室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服务,倾听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四是重新组织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在区四套班子、各镇(街道)、有关部门及部分企业中聘请行风监督员30位,监督质监工作。五是制定文明服务规范。出台相城质监局履职服务规范、服务承诺制、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等服务制度,向社会公示,增强工作人员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做到服务热情、用语文明、待人礼貌,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文明执法水平。六是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工作人员全部佩戴工作牌上岗,并在工作台摆放工作人员岗位信息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尽责服务”的工作承诺,实行“一次性”告知和“一站式”服务。

二、凸现“七个求成效”,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发扬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尽职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等“五大服务”之风,主动转变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从“惠民生、强服务、树形象”入手,深入开展“一学(向先进城市学习)、二争(争先创优、争先进位)、三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融入相城、服务相城、惠及百姓”活动、质监服务“十、百、千”行动、“网格化挂钩联系镇(街道)”活动、与企业共建“三联”廉政预防机制和廉洁文化示范点创建等主题活动,加大服务发展、保障发展、引领发展的工作力度,以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为契机,积极履行职能,真心实意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向行政效率更高、执行能力更强、企业和群众更满意的目标迈进。

(一)在政务公开上求成效。认真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健全政府信息制度,公开办事依据、内容、程序、标准、结果。一是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为目的,以电子政务网络为载体,深入抓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在局门户网站和区政府网站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和网上政务大厅,将质监部门4项行政许可、485项行政处罚、23项行政强制和8项行政其他共520项行政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网上运行,公开政策法规、办事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服务承诺等各方面内容,办理过程全程上网,并按法定程序按时办结,对权力运行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察监控,实现权力法定、程序固化、裁量限定。二是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为宗旨,推进目标任务管理系统运行。根据与市局签订的目标任务责任书,分为质量管理与监督、食品生产监管、标准化、计量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打假、法治建设、人事制度管理及队伍建设、财务管理、计划科技、政务管理、廉政建设等12个部分,将工作目标任务具体内容、完成时间、责任人、完成情况等信息录入网络,进行课程表式管理。

(二)在公正执法上求成效。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公平公正。一是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制度,按照省局统一要求,执法人员全部通过省局组织的执法资格考试,要求执法人员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和亮证执法制度。二是认真执行市局自由裁量规则,对460多项行政处罚权的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对行政处罚过程中出现的同类案件处罚不统一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二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程序。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行政处罚网上运行系统要求,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程序,规范行政处罚行为。继续推行全程“说理式”行政执法,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以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为原则,以全程说理、以理服人为手段,以执法结果公平公正为标准,做到查审分离,压缩使用行政自由载量权的空间,使行政处罚更加公正合理,构建基层科学执法机制。

(三)在实施“三大战略”上求成效。今年初,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全面发挥质监职能、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宗旨,开展了质监服务“十、百、千”行动,出台十二大服务举措。

一是以质量强区战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高点定位,提高质量强区活动的层次和要求,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推进平台,把质量强业、质量强企等质量振兴活动引向深入。积极在广大企业中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树立管理标杆,推动更多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进一步完善科学、高效的宏观质量管理体制,培育“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力争每年新增市名牌产品8—10只,新增管理体系认证16家,新增省名牌产品2只,三年内新增市质量管理奖1-2家。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区产品、服务、工程、环境和经济运行质量达到国内较高水平,实现质量工作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作用显著增强。6月2日,全市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启动以后,我局积极制定相城区的实施方案,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是以名牌发展战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全区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只,江苏名牌产品11只,苏州名牌产品86只,2010年省名牌企业年销售额比上年度增长22.4%。今年,我们积极申报、推荐新一轮省市质量奖、省市名牌产品。按照“育”、“建、“造”三字诀,主要以新兴产业、服务旅游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培育和发展区域质量品牌和自主品牌,鼓励特色农产品企业、服务业争创名牌,组织企业进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专题培训。深入开展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工作,着力推进北桥家具优质产品示范区建设,引导和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创立名牌,培育名牌企业集群,打造优秀品牌聚集区。目前已有10家企业申报省名牌产品,43家企业申报市名牌产品。

三是以技术标准战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标准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技术标准是质量工作的核心,是市场竞争的“利器”。我们重点做好企业技术标准战略调研,指导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引导企业成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起草的主导单位;利用汽车内饰件检测平台建设,尝试帮助汽车内饰件生产企业建立企业标准,实现被动满足客户要求向主动满足客户要求的转变;做好莲花岛生态休闲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申报和启动工作,努力塑造相城生态休闲旅游新标杆;争取年内完成江苏省虾蟹生态高效立体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考核验收。截止目前,全区共有12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28项并,累计办理企业标准备案1677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76项。标准覆盖率达到98.3%以上;世发通用泵业、华泰空气过滤器、通河纸管厂等企业因起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获得苏州市技术标准资助经费总计25.3万元;有10家企业正在参与8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预拌钢混砂浆》、《软体家具沙发》、《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通用型及智能电动执行机构电动执行器》等标准即将;全区申报建设的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有3项,其中2项已经通过验收;2家新兴产业企业今年申报国家标准项目4项。

(四)在保障“三个安全”上求成效。一是着力提升重点产品质量水平。强化证后监管,上半年对33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进行年度审查,合格率为100%。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查获假冒洋酒、假冒五粮液和假冒春花吸尘器等案件13起;对保温板、农资、汽车轮胎、纸巾纸、建筑用安全玻璃、钢筋、管桩、方桩等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油漆市场进行集中整治。针对家具行业质量问题专门召开家具分析会,并采取“查、纠、管、扶、建”五项措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家具行业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家具产品质量。配合省家具检验中心和省钢化玻璃检验中心对部分家具和钢化玻璃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抽查,对40家不合格生产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并重新进行复检,督促企业严把“三关”;对北桥家具产业园优质基地40家家具企业进行质量建档,有力的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着力提高食品监管成效。善抓链条,善治隐患,善聚合力,继续推行分类、分级、分等监管,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上半年,全区新增获证企业5家,关闭食品企业5家,巡查企业116家,开出整改通知书97份;开展节日食品、散装食用油企业、面条生产加工企业、聚碳酸酯饮用水罐生产企业、“瘦肉精”、染色馒头、食品添加剂等专项监督检查9项,出动人员202人次,检查企业78家。目前全区共有食品获证企业90家,食品小作坊3家,化妆品获证企业17家,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23家,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是着力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针对目前全区特种设备增长迅猛的趋势,加强隐患的排查和整治,上半年现场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0家,检查特种设备682台,查出隐患53条,现有45家使用单位已经整改;举办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班24期,培训各类人员2208人次;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减少人员往返时间,对江南高纤、望亭发电厂、万达集团等重点单位走进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受到企业的欢迎。对事故隐患较多的家具、服装等中小企业使用的“土制货梯”开展专项整治。对全部117家单位使用的134台设备进行了检查,对确认是“土制货梯”的57家单位的76台设备进行封存拆除,成效明显。近期又开展了“回头看”,对已拆除土制设备尤其是虽已拆除尚未更换正规设备的企业进行跟踪,防止死灰复燃。接下来,我们还将到各镇(街道)等十大板块开展电梯安全宣传活动。

(五)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求成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卓有成效的服务取信于民。

一是网格化挂钩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我局以实施网格化挂钩联系镇(街道)、开发区工作为抓手,由一把手局长带领局领导班子,走访了阳澄湖镇、望亭镇、北桥街道等10个镇(街道),与地方政府领导深入探讨技术标准战略、农贸市场“四统一”、名牌推动、质量强镇等工作,把脉地方企业难点和困难,重点服务好区上市公司、区纳税百强等重点企业,将企业需要的标准、计量、质量管理等服务送到家门口,尽力做到保姆式贴心服务。并制定《网格化挂钩服务企业(项目)跟踪表》,突出“质监服务”和“质监提醒”两个任务,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醒,提前整改。并把网格化挂钩联系镇(街道)工作列入各部门考核内容,严禁走过场,确保取得扎实的成效。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帮助基层办实事200余件。

二是开展相城质监“融入相城、服务相城、惠及百姓”主题活动。切实增强质监对经济转型的推动力,增强质监安全保障力,增强质监惠企利民践行力,增强质监服务经济战斗力,使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促发展、保安全、严监管、惠民生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百姓中的形象显著提升,该项工作得到了区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三是实施质监服务“十、百、千”行动。全局深入服务全区十大板块,帮扶100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重点规模型企业,培训质量相关人员1000人次,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我局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有一个新的提升。目前已走访相关企业51家。帮助区内拟上市重点企业苏州金宏企业有限股份公司克服困难,及时申领“乙炔”产品工业产品许可证,规避法律风险。切实转变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容,积极帮助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帮助区重点企业培训质量相关人员700人次。

四是深入开展“双千服务实践”活动。重点做好所结对的苏州上声电子有限公司、苏州金近新型幕墙有限公司、相城国际汽车城项目、相城光电科技研发中心和苏州市海川服饰有限公司等5家服务企业(项目)的服务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主动上门举办现场办公会,将企业需要的标准、计量、质量管理等服务送到家门口,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沟通协作,争取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方便。5月初为上声电子、金近幕墙等5家企业的近80位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培训。今年上声电子同时申报省质量奖和市质量奖,目前已通过省局的文审,有望实现相城区省质量奖零的突破。

五是设立质监打假维权联络室。在辖区10个派出所108个警务室设立质监打假维权联络室,深入到村、社区、居委会最基层,搭建民情民意直通车。向社会公布12365投诉举报热线和打假举报电话,受理辖区内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投诉举报。旨在对违法行为实行网格化监控,建立和完善打假双向联动机制,形成集举报受理、信息传递和执法打假等功能为一体的质量技术监督举报联络平台,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与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上半年接到食品类投诉举报7起,特种设备类投诉举报4起,质量类投诉举报3起,计量类投诉举报3起,查实5起,立案查处4起,移送公安机关1起。

六是开展“我看增创后发优势,乘势快速崛起,全力开创相城科学发展新局面”大讨论。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实现服务理念的彻底蜕变与跨越,在工作中做到把等等办转为马上办,上来办转为下基层办,不好办转为尽量想办法办,尽全力服务好基层,服务好企业。

(六)在惠及民生上求成效。深入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在镇级农贸市场推进计量器具“四统一”工作(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检定、统一轮换),完成9家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年度免费检定工作,共计1732台件,今年黄埭农贸市场新增“四统一”专用秤300把;5月20日,在春申中学开展“健康计量、食品安全进校园”专题活动,强化安全防护意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已连续3年对全区镇、村卫生院、计生站医用计量器具实行免费检定;对新兴产业等区委、区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在质量管理、名牌申报、标准制定等服务方面进行费用减免。据初步统计,2010年以来,我局为企业和群众让利、减免的费用超过100万元。

(七)在加强廉洁从政上求成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纪委五次、六次会议精神为主线,制定2011年廉政教育学习计划,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区级机关大党课学习,切实加强全体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教育,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一是廉洁文化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一人“一条”廉政格言,将每个干部职工的个人廉政格言警句制作成卡片式“座右铭”,放在每个人的办公台上,时刻警醒干部职工要清廉从政,面对各种欲望,应”廉”字当头,避免为贪念所驱使。在单位的大楼布置廉洁从政公告栏,把上级的有关廉政建设文件要求供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在电梯和楼层墙面等地方悬挂各类廉政教育的警示名言,时时刻刻提醒和告诫每一个干部职工;一季度“一次”廉洁教育,每季度召开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廉政教育学习,观看反腐败纪录片。一年“一次”廉政评议。按上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年底将对全局干部进行民主廉政测评,评议结果将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目前,已制作宣传栏2块,张贴各类廉政规范5个,悬挂警示挂画12幅。开展廉政教育学习2次。二是与企业共建“三联”(联系点、联络员、联系制度)廉政预防机制。进一步完善具有质监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首批确定“三联”企业20家,定期了解企业对质监部门在依法行政、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廉洁自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推动机关效能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1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xh88688”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市府办转交我局办理的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建议(含议案转建议)主办件5件、会办件36件,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主办件12件、会办件21件,共74件。我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按时保质完成了办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分工,完善工作机制

面对量大面广的工作任务,我局落实责任机制,着力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明确分工。接到办理任务后,我局指定专人,将办理工作分解到各相关业务科室、单位。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传达上级有关办理工作精神和要求,规范办理程序和要求。二是落实责任。实行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经办科室具体办的三级责任制,每件提案办理任务明确、责任清晰。三是加强督办。局办公室指定专人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进度滞后的科室单位进行提醒、催办,确保办理工作运作有序、跟进有力、问责有据。

二、加强沟通,提高办理水平

在办理过程中,相关科室、单位积极落实沟通协商机制,加强与主、会办单位和代表、委员的沟通协调,做到办前有沟通、办中有联系、办后有反馈。特别是承办主办件的科室、单位,把建议提案的办理过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过程,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座谈调研活动。通过座谈,认真采纳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好评。

三、牵头统筹,办好重点建议提案

在办理重点建议、提案时,我局组织开展相关调研,精心制定了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的重点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在重点建议、提案办理过程中,我局在办前、办中及办后多次主动与代表、委员进行沟通,充分听取政协委员对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回复意见针对性强,有理有据,表述准确,圆满完成了办理任务。代表、委员对我局办理工作给出“满意”评价。

四、注重实效,力求解决问题

我局把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与完成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确保办理工作实效。

(一)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初见成效。2020年,我局主办的涉及“城市品质提升”建议提案共5件。我局以办理工作为契机,积极谋划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组织编制《花边岭商圈城市设计》,从城市修补、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等方面入手,将经营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面铺开花边岭旧商圈活化工作。组织编制了《金山湖流域沿线城市景观风貌提升规划(草案)》《惠州市两江四岸城市设计(草案)》《惠州市惠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草案)》等,通过整体的城市设计研究,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二)统筹推进污水、排水管网建设。2020年,我局主办的涉及“城镇供排水管理”建议提案共4件。我局对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逐条分析,并将这些意见建议吸纳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推进全市污水、排水管网建设。全年计划建成391公里污水管网、改造125公里老旧管网,合计516公里。截至9月底,我市已完成新建污水管网405公里,完成改造老旧管网123公里,合计528公里,完成总任务102%。

(三)物业小区管理水平得到提升。2020年,我局主办的涉及“小区建设管理”建议提案共2件。今年以来,我局着眼于行业治理,探索构建“3+1”行业治理新格局,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积极推动成立惠州市住调委(广东省首个市级住调委),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市场主体,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机制进一步完善住建领域的社会治理,使物业小区矛盾纠纷的化解更加和谐、高效、便民。推动“房地产行业自律促进委员会”“建筑行业自律委员会”和“物业管理行业自律委员会”高效运作,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行业治理体系。组织实施《关于以党建引领推进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基层社区治理的引领功能,在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上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共有7个业主委员会成立了党支部,10个物业企业党支部纳入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党委管理。此外,认真组织做好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已完成2000年前城镇老旧小区调查摸底工作,制定了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专项整治方案。西湖周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示范项目已全面动工。

五、严把时限,提升办理质量

在办理过程中,各相关科室、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办理计划,及时开展办理工作,所有建议提案均已回复完毕。其中,主办件答复经科室(单位)负责人、办公室和分管领导审核,由局主要领导审定签发;会办意见由承办科室(单位)负责人、办公室审核,分管领导签发。努力做到回复意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程序、格式规范,针对性强,态度诚恳、有理有据、文字精炼、表述准确。

特此报告。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QMS体系 文件编写

笔者在从业8年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曾先后在质量体系较成熟的韩企LG电子和国企的新建工厂工作过,并主导参与了国内液晶行业著名企业两条新产线的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整理新工厂体系建设和老工厂体系维护的经验编写本文,论述企业各发展阶段下QMS体系的工作重点。

随着现代工厂科学化管理的不断发展,品质管理的体系化工作对工厂运营管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品质体系管理的水平能体现出工厂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高低。新建工厂的品质体系发展阶段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体系建设期(厂房建设至正式投产时期)、稳定运营期(投产开始后3年)和提升优化期(投产3年后)。而品质体系工作在工厂不同的运营阶段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

对于一个新工厂而言,质量体系管理工作从厂房建设、设备搬入和组织设立的时候就开始了。按照ISO9001标准的要求,新工厂建立时需要设定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以及工厂基础设施要求,明确部门组织结构和各自的职责权限,明确员工任职资格要求等。本文重点谈谈对质量体系管理人员关系最密切的几项工作:体系文件编写、新产线认证和品质培训。

体系文件的编写应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规范以一二三级文件的顺序来进行。首先,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应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它是由企业最高领导人批准的,对内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对外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的存在。程序文件是根据质量手册中的质量职能分配来编写,按照业务编更详细的规定业务工作流程,明确涉及部门职责权限,是解决问题和处理争议的依据。程序文件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如《进货检查业务流程》涉及品质SQE、采购、库房等部门。三级文件作业规范是针对某一项业务操作的内容规定,是从某一程序文件衍生出来的,如《玻璃检查作业指导书》。体系文件的编写应由品质部门和业务相关部门共同会议讨论,不断检讨文件内容,最终由主要业务部门编写并完成审批,后续也将作为品质体系推动的主要依据。当然,体系文件的管理更新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工作,在工厂发展的任何时期都有重要的意义。

产线认证是在设备Setup完成后,正式量产前进行的。产线认证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Setup完成情况、三级文件的编写、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产线环境(水、电、气、温湿度等)、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系统、产品生产良率水平、原材料和产品认证等。产线认证的目的是保证产线的建设能够满足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是财务上产线设备转固的依据。

体系建设期,人员的品质培训也是质量体系管理人员的重点工作之一,应面向全员分层次设计培训课程。针对新员工的培训包括品质基础知识和品质意识、公司体系介绍,针对不同业务部门应组织对相关体系文件规范的解读学习,以及涉及的QC7工具、SPC和MSA等主要品质工具的培训。同时,针对公司的体系管理人员应组织ISO9000内审员的培训认证。

公司正式量产开始后,进入稳定运营期,公司的运营目标将转移到产品良率的稳定提升、客户的争取和盈利上面。质量体系的工作重点也将转移到组织内部审核,诊断并完善体系管理,获得客户和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认可上。公司级内部审核一般半年安排一次,可以由QS体系管理科与PQE过程品质管理科为主,其他部门体系担当一起组成审核团队。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目整改完成后,就可以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了,管理评审后就可以邀请第三方认证机构安排审核,以获得ISO9000认证证书。至此可以说明公司的质量体系已成功建立并运行。随着新客户的开发,后续将有较多的客户审核。但客户的工厂审核一般都比第三方审核更严格,除了体系标准和文件的要求,还有客户的特殊要求,如华为对供应商就有8D方法的运用、三化一稳定(生产自动化、管理IT化、人员专业化、关键岗位人员稳定)等要求。对于客户审核,建议提前调查客户审核要求,如审核Check list一般可以提前向客户邀请。日常的审核还可以针对专项业务、产品或过程组织专项审核,如开发流程专项审核、产线文件专项审核等。这样既可以丰富体系审核的活动范围,又能针对企业的运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当然,体系的审核工作并不仅仅包含“审核”的内容,还包括前期的人员、检查表准备,以及审核完成后针对问题点建立纠正措施计划,并监督跟踪改进活动。只有通过审核发现问题并推动改进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的管理,实现审核的根本目的。

公司在稳定运营大约3年时间后,文件的维护更新、内外审核的进行都将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QMS体系运营一般也较稳定,可以为公司质量管理提供可靠的框架。但是企业2~3年的生产活动可以显露出效率低下、业绩不佳的体系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一些部门、人员也会对现行的管理体系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所以这个阶段,质量体系管理人员应针对体系的进行提升优化。提升优化应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了解、问题分析检讨和流程改善优化的步骤来实施。首先,应针对主要体系流程,如开发、采购、工艺管理等的执行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包括体系文件的执行性和一致性,发现问题并改进。然后针对问题制定可执行的改进方案。最后对改进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进,好的改善效果进行标准化,在体系文件上体现,不好的情况应重新检讨方案并避免再次发生。流程的检讨和改善可以说是质量体系工作较难的方面,这要求体系人员清楚地了解公司各项业务流程的实施现况,但现实中由于各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很多业务进展情况很难被不直接参与业务的部门所了解,导致体系人员难以对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针对这个问题,除了主动作有针对性的调查学习,笔者暂时还无法提出更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