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

审计课程论文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审计学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先导是观念更新,重点是学科专业,关键则是课程。课程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师资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氛周的形成。审计学课程建设即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围绕编写一本好教材,培养一位好教师,探索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来进行。

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牢固确立“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坚持开放合作,走校企、校地、校际和中外合作的办学道路,突出地方特色,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构建开放式、多元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优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先导是观念更新,重点是学科专业,关键则是课程。课程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师资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氛围的形成。审计学课程建设即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围绕上述几个方面,着力解决目前所存在的“五个缺乏”问题,即:缺乏一本好教材,缺乏一位好教师,缺乏一种好的教学方法,缺乏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和缺乏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努力将这“五个缺乏”变成“五个优势”,加强“五个一工程”的建设,即:编写一本好教材,培养一位好教师,探索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

一、编写一本好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奠定了一门学科知识量的多少和信息质量的寓低。不同高校,由于其办学思路和发展定位不同,因而现在教学特色上也有所差异。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定位要求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新与管用。也就是说教材编写要密切关注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及时替换原有教材的陈旧内容。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任何经济现象的发生和经济政策的调整,都可以成为新编教材的内容。比如,前几年由国家审计署刮起的一阵阵审计风暴,国资委对股权分置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则应及时将其补充到教材中去;又如,法国兴业银行舞弊案、华尔街金融风暴等都可以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新的教学内容,可以让教师的表达更生动、更富激情,也可以让学生贴近实际、工作后上手快。避免教学“历史”,一举两得。

(二)全与实用。审计学教学内容涉及到会计、财务、经济法、税法、管理学、运筹学、概率论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相关知识,因此,注重教材内容的全面性,防止各学科之间知识衔接纽带的断裂,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是人们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后,作为专职的机构或人员依法或受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的一项活动,用以明确或解除经济责任关系。因此,审计学教学必须连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而审计教材的编写,也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可操作性,以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

(三)立体化。审计学教材的内容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实务的可操作性,这必然要求涉及的面要尽可能广,但大量的案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生的练习,很难在同一本教材中全部囊括进来。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编写一本好的教材是一种习惯说法,实际上它是立体化的,既指内容上配套的教、辅材料,也指形式上各具特色的纸质、磁介质材料。

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紧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组织审计学课程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共同编写教材;结合校企合作,与合作伙伴联合编写与教学改革配套的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书。教材和指导书要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学科体系和职业资质证书标准,吸收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方法,增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性,体现模块化、活页式和直观性。

二、培养一位好教师

教师,是教学中的当然主角。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当然职责。一个好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一座灯塔,可以照亮其整个人生的旅程;是一面旗帜,可以鼓舞其奋斗一生。

作为一位好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高、深、谦。“高”指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为人师表;“深”指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能令人震撼、让学生折服的人格魅力。审计教学主要揭露的是经济领域的黑暗面,因此,教师的法律政策水平、正直的品格、坚韧不拔的精神、威武不屈的勇气,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谦”是指教师要能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常与学生交流,注意倾听学生的倾诉,与学生交朋友。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应该包括师生间融洽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氛围。教师不会永远正确。一个教师要面对的是几个、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学生,在信息公开透明的经济社会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取更多更新甚至是更深奥的知识,而这些完全有可能是教师所未了解到的或尚未掌握的。因此,了解学生心理,虚心向学生学习,也是一位好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二)博、能、新。“博”是指教师的专业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由于审计教学涉及的知识学科多,门类全,就更要求教师所对教授的东西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能”是指教师要多才多艺,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挥洒自如地所说如所想,同时也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强,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推动知识的发展,同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仅有科研能力而没有较好的教学能力的教师,只适合于搞研究,不宜走上讲台:仅有较强表达能力,没有相当的科研能力作后盾,则容易使教学照本宣科,知识面停留于教材本身。此外,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为此,必须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的制度,重视引进和培养既有教师职务、又有实践背景的教师。“新”是指教师要按照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要求: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探索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各种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的手段。判定一种教学方法的好坏,其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以下要素:

(一)新颖。一种别出一格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把一个十分简单的理论或事项演绎成有滋有味的?西,这就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在审计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法、反思法,相比传统教学,可以起到平时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系统。每种教学方法本身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作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也要通过几个步骤或几条途径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案例法的运用,常常要通过搜集资料、鉴定资料、整合资料,而后设问,再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等几道程序。如果没有系统的过程,就会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索然无味。

(三)形象。教学的方法必须形象生动,灵活多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试想学生全天候高度集中地学习,学科多、知识杂、时间紧、压力大。如果没有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再重要的理论,再简单的知识,都有可能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是否受学生欢迎喜爱,就是评价教学方法好坏的最好尺度。

四、运用一种好的教学手段

粉笔板书式的教学,曾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客观地说,粉笔板书教学,一方面可以完整揭示教师的心理过程和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洞悉相关知识的逻辑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过去信息相对闭塞,学习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的历史条件下,粉笔板书教学无可挑剔。但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并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社会经济信息丰富多彩,学习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突然间让人觉得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原有知识越来越不够用。因此,高等院校中的教学课程越来越多,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材也越来越厚,可是课堂教学时间并没有增加或增加不多。这样,原有的板书教学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就太少了。因此,采用覆盖丰富信息量的多媒体教学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同样,在审计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将审计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搬上课堂,将大量的现实社会的真实典型案例搬上课堂。而原有的板书教学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应该退居“二线”。我们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解决审计教学中内容多、信息量大而时间紧这一矛盾。此外,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有限性,我们还必须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平台,开发审计学网络课件,充分发挥网络在审计教学中的作用。

五、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

一种好的教学氛围,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功能的发挥达到极致,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要形成一种好的教学氛围,则依赖于各个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就审计的教学来看,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则直接依赖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位“主角”的协调与发展。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力地改革创新高职类学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虽然部分高职类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但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发展的问题,我们只有彻底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进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

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分以下几种:其一,如今,有很多学生都人云亦云,选专业的时候一点都不慎重,采取别人选什么我也选什么的原则,完全不为自己切身考虑,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而选了之后却对其没有多大兴趣,最后采取消极的态度,破罐破摔。其二:部分学生在选了会计专业之后,认为审计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非常之大,甚至就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审计课程,最后荒废了自己。其三:有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非常之好,所以对待审计课程,学生们都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些学习态度对于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类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如今,社会中人做事靠关系非常甚行,进入高校授课的教师鱼龙混杂,有的教师的专业知识量根本不达标。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教授也由于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不重视而不尽心尽力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亦或是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为失望而自己也轻而待之。这些现象都是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导致的结果,无论及专业,无论及学生态度,作为老师,育人子弟,就得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就无法将专业知识以最高效、最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太过传统、落后

由于高职类院校中没有大力推行开来,所以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太过传统、落后,许多院校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太过陈旧、刻板,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的都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撕心裂肺的讲,只是原原本本的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都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了生,试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接受多少,即使学生都接受了,试问能够实践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变通,学生心须按照既定的教学方针去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常灵活的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刻板,特是对于比较刻板的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加上刻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学习效率。

(四)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考试形式单一

现如今,大多数高职类院校还在采用闭卷考试的答题形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只能考评学生对专业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试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本来就没有给学生安排太多的专业实践活动,再加上考试测评的不周全,使学生本身就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重视,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有纸上谈兵的本领,而没有一点实践能力,即使学生从学校出来时有最高的分数,也没有太高的做事能力。这样,从学校推荐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工作时,就会严重的脱轨,学校的就业和社会的实践工作就断了链接。学生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五)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都没有实验室

在改革之后的教学课程中,实验室的设置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审计课程的学习是需要实验室的协助教学。但是如今的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实验室的设置。在会计专业实验室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大胆,自由的去研究,实践审计课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之后,学生才能深刻,清晰的接受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知识。而没有会计专业实验室,一切都只是空谈,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满堂灌”,或者是老师将实验的各个原理,流程等逐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实验室的设置却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想要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得提升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类院校可以对相关教师进行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用一定的奖罚制度去激励老师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学校也可以更多地举行老师优秀教学的评比活动,让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合作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最重要酌是高职类学校应该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保证每个老师都有足够的专业素质,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中。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积极投入到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工作中,其次就是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努力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达到最高的效果。

(二)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要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必须得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首先,会计专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得越来越热门,那么教师首先就得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审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学生首先就会尽力地试着去学好审计课程。其次,相关教师应该改变百己的讲课方式,尽量让自己自的讲课方式新颖、出奇,让自己的课堂别有趣味,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再者,老师也可以采取一定酌奖罚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动力,从而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宙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陈旧已无法与如今灵活多变的社会相契合,所以,要想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得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的措施。首先,我们将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实新时期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展开教学工作,而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的学习,在讨论中,学生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结合同学的们不同的们观点,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生动地接受这一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的观点。其次,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板主动地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用最纯洁的心去合作,去竞争,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示,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学生合作小组中可以自由地探讨各种审计结算的方法,审计的方案,审计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是最能激发彼此学好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必须得配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高职类院校本来就是专门培养社会实用人材的,而且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直接与专业就业接轨的,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配有一定的专业实习活动,可以将个别小公司的审计结算工作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高效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三、结束语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公众对财会出现了不信任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对会计进行监管、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对审计的能力以及执业诚信进行高度的重视,环境的变化对审计人员审计能力带来了挑战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产品的纵深开发。这些都使得传统的审计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与创新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1、教学实践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些只是单纯的教学内容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思路产生了闭塞,学生们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培养社会性的人才相悖。审计教学必须采用新的模式使得学生获取基本技能和更好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加强对审计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和实践,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不断改变传统的观念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高职教育体系也有待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观念对会计专业的偏见。

2、就业发展导向的要求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形势较为严峻,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距离,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大程度上能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短时间内提升和发展,并且能够很好的参加工作。

二、审核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会计专业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审计教学应该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不断强化学生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还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兼顾审计实务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的实践

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要进行引导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相结合,实现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教师助学的互动模式,教师进行引导性的作用,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好的促进教学内容的进行。

(三)尝试审计模式训练的方法

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审计相关程序和方法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审计技能的灵活的掌握,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身的动手能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就需要实施对学生开展审计模式的训练。

三、审核课程教学在会计专业中的实践总结与改进方法

(一)教师对教学前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助学导学的角色,并对教学内容做好前期的准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内容,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得专业知识。

(二)让学生对审计工作的整体流程进行理解和很好的把握。对于实物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学生要对整体操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够深入的了解这种科学的审计模式。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审计;案例教学;实践教学

审计课程是一门相对来说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课程中涉及到的定义、术语和技术规则等条条框框的东西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难度,就使得审计课程一贯给人留下枯燥难懂的印象。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多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偏轻实务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教学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实践,使得审计教学质量不高。在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会计和审计制度已推出,审计环境日趋复杂,这些因素对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审计学课堂教育的不能与时俱进,就更加深了审计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裂沟,审计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就是要突出其实务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必须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和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一、合理地选择案例并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最好是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炼并整改润色而成。来自于审计实践的审计案例会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等内容的了解,也会让学生更有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兴趣。作为教师,有机会应亲身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实务工作,既可以获得实际工作底稿等实际审计的具体案例资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参考国内外专家的审计案例书籍和国内外知名事务所网站上公布出的案例,还可以收集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公布的处罚公告中涉及财会方面的案件并将其整理制成适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库。

另外,审计教师还应开拓视野,关心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气候、资本与证券市场。可以从财经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查找新闻并探索其暴露的问题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记者的报道和网络数据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去网络和报纸上收集各类资料、关注证券市场实事要闻、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看相关的评论报道,让学生把相关公司的各年度年报数据都拿出来分析,独立判断事件的真伪,既可增强审计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又可锻炼学生的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和独立判断能力,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学生实际调查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请被调查单位来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为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每章每节最好都有一个案例做引导。案例的选择应与课程密切相关,结合审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可以用来解释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或原理性内容。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比较新、完整且长短适中,适合该章的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异,内容的选取要让学生有可思考性,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以及接受水平来选择,综合性和深度都要适当,以便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充分讨论,对教学起到理想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适合于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如果课时充足,也可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做深度分析。建议教师把编好的案例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做准备,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预习工作,对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师定题,将案例分析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分小组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自学审计案例还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较适合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穿插引用简短的中小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运用由多个小案例组合成的综合性审计案例来说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完成过程。案例分析要尽量地符合中国实际。

3.在课堂讨论中,案例讨论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审计案例都比较难,让初学的学生一个人独立回答比较困难,可对全班学生分小组,让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系统阐述,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来反驳,教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维持讨论秩序、把握讨论方向,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并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内容及过程做好记录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交,教师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在这样的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总结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分析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各种分析思路进行点评,所以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讨论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贯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审计课程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多媒体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手段可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直观、内容更丰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它能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生动效果,还可以增加每节课的信息容量,提高课密度,使授课内容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饱和度,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删繁就简”,把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像、声音、影画等形式进行有机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实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这样既可避免满版的文字或表格给学生造成视觉压力,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工具,还应与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的优势,对其还是应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看待。多媒体工具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太多种媒体的介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使其成为教师的“负担”。要做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课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会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教师必须擅于运用office软件,能熟练掌握类似visio这样的绘图工具,最好还会制作flash;教师还应该擅于搜索所需的资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关背景资料。

教师还应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别出所接触的众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与所授课程有关。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使得教师们无暇钻研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资料并改造制做为授课所适用的资料。如果过于强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会导致教师教学负担的加重,可能会削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审计实践教学的开展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不能使学生身处真实的审计工作环境中。除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之外,还可以恰当的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模式,如审计模拟实验、亲身到事务所实习等模式,以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审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审计模拟实验

审计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审计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来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模拟审计场景,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平台。审计模拟实验场所的建设包括硬、软件建设。现代化的硬件建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计算机,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应有高标准要求。软件建设是指需要购买一整套专用的审计实验课软件。在进行模拟实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抽查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并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使其对审计中会接触到的原始资料产生直观认识并切实体会到如何开展实际的审计工作,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实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好审计学这门课程,学校必须提高对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内控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可以自办事务所安排学生实习,这样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就可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安排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课程实习,实习课程也计学分。在实习单位,应在指导老师的直接监控和指导下,以学生直接充当审计人员的角色来操作为主,这样可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也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平时做审计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一般只能够接触和处理到审计实务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务所实习,则可让学生参与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审计流程,可以让学生对审计流程有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理解和掌握审计相关知识会很有帮助。

(三)审计方向毕业论文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可以由教师将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或值得写成论文的问题形成论文题库,交由学生选择写成论文,并规定每个学生的论文选题不能重复,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论题。也可以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就实习的情况做毕业论文,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实务的理解,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

[1]梅丹.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9(3):53~56

[2]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3]郝晓雁,辛旭.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7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审计学教学模式研究实践案例

依据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对象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审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一般为相关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开设,届时学生已学习过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为笔者开展基于《审计学》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提供保障。鉴于《审计学》教材涵盖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内容设置,结合《审计学》课程教学特点,笔者尝试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开展相关章节的教学实践,即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型教学模式、案例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审计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1、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流程

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1)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筛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构造特定情境, 向学生提出待研究范围,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探讨的问题;(2)设计研究过程,它是研究型教学中一项基本任务,借助目标分析掌握学生对给定研究主题能够做什么,以及达到何种程度;(3)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即在上述研究完成后,要求学生以课堂讨论或其他形式交流研究成果, 并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观点冲突等, 并作深入细致地思考。

2、《审计学》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审计学》课程开篇几章,理论性较强,仅只依靠教师讲授一种方式,难免会使学生有《审计学》课内容枯燥之感,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对《审计学》课程第三章审计规范体系这章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主题的设计思路如下:

2.1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审计规范体系的构成;

2.2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具体安排各环节应完成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包括小组内分工、制定计划、搜集信息、形成结论、撰写报告、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研究成果――我国审计规范体系构成和美国审计规范体系构成对比;

2.3提供支持服务。介绍本章需要的学习材料, 包括硬软件技术、文字材料、网络资源及其他资源。

2.4确定评价的指导思想,设计和制定评价表。通过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规范、控制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 以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教师预期的教学设计目的。

此外,授课过程中,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论文需要学生花一定时间去阅读和查询资料, 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 再把自己的想法结合所查的资料写成论文。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锻炼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二、《审计学》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1、实践型教学的界定

对于实践型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的生活化、情景化及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是人类认识的两次大飞跃,要发展学生思维,实践在其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审计学》课程设置应将本学科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学生的实践整合课程体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实践性人才。

2、《审计学》课程实践型教学实践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课堂实践平台,加深他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2.1构建课堂实践环境。课堂实践环境应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应仿照实际的工作环境、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要配备足够的设备及实践材料。会计实验室应具备电算会计应具备的软硬件环境,以及与会计、审计工作相关的其他物资环境。

2.2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在演示和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 可以扫描大量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 比较真实地再现审计实务过程,这就既避免了单一讲授理论的枯燥无味, 同时又满足了学生急于实践的心理。在安排学生观看了演示资料之后,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练。比如,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时,教材中介绍了工作底稿的种类及所包括的各项内容,我在讲课中展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填制,怎么填制,然后让他们动手填制,这样做学生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3重视审计程序,重视实践环节。模拟操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模拟编写审计计划、审计报告,模拟会计报表审计等。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三、《审计学》课程的案例型教学模式

1、案例型教学的基本流程

案例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1)教师准备案例。审计案例选择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选择那些既符合审计教学目标,又适合学生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教师还可以选取与教材配套的审计案例录像带,使得案例教学更加栩栩如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2)学生准备案例。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案例,然后进行分析,还应进一步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并做分析笔记;(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先请一位同学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请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4)分析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见解进行评析,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以总结,加深理解。

2、《审计学》课程案例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也可由教师指定小组对案例展开讨论, 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习题课等时间,专门进行审计案例的讲解,通过一些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如教学中引入“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案例,“安然事件”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审计独立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理解。

总之, 发展学生的审计实务技能、增加他们的审计实践经验, 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这是对传统审计教学进行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校会计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1),117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审计 实践教学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21-02

审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常开设于其他专业课程之后,该门课程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报表分析等几门主干课程的学科知识于一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这些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复习,并结合所学到的审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审计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全面复习与审计业务相关的专业课程;第二,不但能够进行会计核算,还能够进行会计业务的核查;第三,培养专业感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鉴于此,在审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理论够用,强调实践”的原则,突出其专业性及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会计专业是很多高职院校的热点专业,生源稳定,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熟,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作为主要专业核心课之一的审计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改进却乏善可陈,在强调工学结合、强化专业技能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下,审计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体现高职院校学生高素质技能型的优势,在面对审计业务时常常无所适从,审计课程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审计课程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以此为突破口,完成该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1 审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审计课程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更强调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综合性、应用性,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领域,这就决定了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较一般财会人员应具备更为高深的理论知识,更强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为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特点使得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对审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掌握较广的审计理论知识,全面掌握企业循环业务审计的基本技能,还应该具备执行企业主要审计业务的能力,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偏高,以这样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工作势必会造成偏理论轻实践,理论偏深,实践技能的训练分散。

定位审计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高职高专院校审计课程教学基本目标、教学特点与规律、教学受体的考虑,才能正确认识与把握高职高专院校审计课程教学的本质。从审计实际工作角度看,尽管审计工作涉及到的领域层次较高,需要的人才素质较高,但是具体审计业务处理时需要不同职业能力层次的人员,以保障不同岗位审计工作的需要。就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层次而言,其培养目标应恰当地定位于审计助理人员岗位。相应的,在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方面也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1.2 教学方式单一

审计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审计程序较多,条条框框需要理解记忆的也多,这些尽管枯燥,但却是指导审计实际业务处理的重要手段,是审计课程必须完成的理论环节。此外,在审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前期学过的多门专业课程,需要回顾、总结、综合理解的内容也较多,而大多数学生原本相关学科基础不是十分扎实,到了学习审计这一学期就更薄弱了,这样就会对一些审计程序很难理解透彻。这时候,如果在授课内容方面不重视审计理论同审计实践的结合,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前期知识点的回顾,也缺乏相应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一味照本宣科,那么势必会使学生丧失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目前的审计教学中,存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课堂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间或出现的一些审计案例也不够生动、切合实际,虽然教师在讲台上很认真地讲解审计理论和相关案例,可是学生在讲台下却听得一头雾水,疲惫不堪,教学互动比较差,更谈不上教学相长。所以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审计课程的专任教师感叹审计理论教学枯燥乏味,讲授无法推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而另一方面,学生也在抱怨审计课程深奥难学,进入状态缓慢,大家学完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 要 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教学也不符合审计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违背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相差较大。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意见。  

审计学是集会计、财政财务、金融证券、税法、经济法、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并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和运用的实用型课程,与其他财经学科相比,它的综合分析性、判断推理性和社会实践性都比较强。在审计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没有合理定位,无法满足现行环境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要求。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目标和本科院校区别不大,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定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审计环境,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为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学生大多面向中小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会计与审计基础工作岗位,除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严谨、准确”的良好职业素养,还应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和会计、审计基本知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整体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教学的教材,审计课程综合实训案例也不适合高职学生。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审计教材基本是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的内容,倾向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缺乏一条主线,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难以形成系统的审计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大多审计课程的教材的知识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识,过于具体和细微,难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大多的教材未能考虑到学生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没有循序渐进,逐渐认知的过程,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无法参与分析讨论。 

(3)高职院校不注重审计课程,专业课少,师资不足,教师少实践,不能适应审计教学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审计实务课程缺乏合适教材和实际的案例,课堂枯燥无味,加上大多数审计教师也缺乏审计实际经验,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实习,更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经验,教学收效欠佳,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减少。审计课教师与一般的财会课教师相比应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4)现行的高职高专教学大多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学教学基本教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讲,从他们已有的感性知识中很难过渡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之中,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单纯的记忆与背诵,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 

(5)高职院校审计教课程考核方式简单。大多学校的审计考核仍然采取闭卷方式,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高职院校审计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教学活动。尽量运用多种方法教学,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角色定位法,启发式提问,研讨式教学和论文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在教学手段上,要编制审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有条件应该购置计算机辅助审计教学软件,可以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审计认知过程和审计方法的掌握。 

(2)审计授课内容可以采用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块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审计实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划分成便于学生学习的单项操作、综合训练等审计任务,每类任务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审计实训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建立和完善审计实训,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可以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兼作审计训练基地,也可以单独设立审计试验室以作为审计实务演习之地。 

(4)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尽量让教师参加全国或地方的会计、审计社团活动,增加同实际工作多年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5)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审计教学考核可以采用理论测试、课堂讨论和撰写审计报告等方式,增加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对于考试成绩的评定,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 结束语 

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不断向生产和生活方面渗透,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培养“大会计”(财会审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形成既注重理论水平,又注重计算机与审计相结合,强化实务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张家杰.基于新准则体系的高校审计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 

[3]何伟威.《审计实务》课程中的案例实训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8篇

一、移动环境下的教学工具

移动客户端的教学APP专门为移动环境下的教和学而设计。以免费的蓝墨云班课为例,借助移动APP,可以实现:(1)轻松管理班课。在任何移动设备或 PC机上,教师都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2)随即开展互动。在任何普通教室的课堂现场或课外,教师都可以随即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作品分享、计时答题等互动教学活动,即刻反馈,即刻点评。(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教师的所有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实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学生的移动设备从此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4)跟踪评价学习进度。配套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学习进度的跟踪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学期末教师可以获取每位学生的数字教材学习评估报告。(5)移动云技术全免费。面向移动环境的平台设计,iPhone、iPad、Android 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有专属的APP和 PC 机版本,且对教师和学生全部免费。

二、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移动客户端的教学APP仅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而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本身仍为一门课程的核心所在,需要教师本人进行全面把握和悉心设计。

(一)计算机审计的课程框架。在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作为审计的工具,涉及计算机辅助审计和审计机构的管理信息化;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审计的对象,涉及信息系统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IT治理和IT部门管理。其中计算机辅助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是审计机构的核心业务,审计机构管理信息化、会计师事务所的IT治理和IT部门管理隶属于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因此,我院计算机审计课程共计4.5学时,重点讲解计算机辅助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简述审计机构管理信息化,简介会计师事务所的IT治理和IT部门管理,课程框架如上页图1所示。

(二)计算机审计课程的移动教学设计。在计算机审计课程中,主要的教学形式涉及理论讲解、案例讲解、软件体验和现场教学。其中,移动教学贯穿始终,主要完成发放通知、上课签到、分享资源、课前调查、课中讨论、课后测试、成绩统计等任务。计算机审计课程的移动端教学设计如上页图2所示。

如表1所示,计算机审计课程的移动教学设计包括活动和资源的分类、名称及分组。其中,分组是指该活动或资源归属于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哪个教学模块。计算机审计课程共包含4个教学模块,分别是“01会计信息化与计算机审计概述”“02计算机辅助审计”“03信息系统审计”“04审计机构管理信息化”。

三、移动环境下的教学实践

移动环境下,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环节:

(一)创建班课并邀请学生加入。创建班课“计算机审计”,设置数字教材、学习要求、学习进度、考试安排等内容,将蓝墨云班课APP下载页面的二维码分享给学生,请学生下载APP,并使用邀请码进入计算机审计班课。

(二)上载资源并设置活动。打开蓝墨云班课的PC端访问网址mosoteach.cn,上传课件、参考和素材等资源,设置调查、讨论和测试等活动。其中测试用的题目,需要事先设置题库,包括题目的题干、题型(单选/多选)、选项、所属课程、所属章、分值、难度、知识点等内容。学生在上课前可以在手机端或PC端查看上传的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活动的设置都可以同时在PC端和移动端进行,仅有少量活动的属性设置为只能在PC端进行,如分组的顺序。

(三)上课签到并开展活动。上课时,首先可以进行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30人的班级基本可以在半分钟之内完成签到。在正式讲解课程内容之前,可以就课程内容开展小调查,教师可以实时看到调查结果。调查结束后,可以开启相应的讨论题目,以便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和听课效果。内容讲解完成后,可以就讨论题目让学生开展讨论。为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可要求每位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发言,完成发言的学生可浏览其他同学的发言并点赞。完成点赞之后,可请获得点赞较多的学生(如前三名)以口头阐述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完成后,可以开展本部分内容的课堂或课后测试,测试以学生掌握知识?c为目的,可进行多次,次数取决于教师的事先设定。

(四)课后点赞并查看班课数据。课后,教师可以参考学生之间的点赞情况和分享情况,就某一讨论主题,选定3―5名学生点赞,并为他们每人增加1―5个经验值,以资鼓励。教师也可以查看班课数据,包括学生在班课中查阅资源、参与活动和签到等的汇总数据和明细数据。教师还可以查看班课的教学报告,包括教学周报、资源报告、活动报告和学情分析等数据,用数据记录教师的教学历程。

四、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评价

在整个计算机审计课程中,课堂出席与参与占25%,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体验报告占25%,课程小论文占50%。借助移动APP进行课堂出席与参与的管理,有如下6大优势。

(一)过程管理。在教学时间压缩、教学内容膨胀、教师日程趋紧的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过程管理至关重要。借助移动APP,可以方便高效地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如随手实时完成上课签到,随时开放和关闭讨论题目,限时开放测试题目,自动记录学习结果,自动生成教学报告。

(二)引发思考。不少人诟病我们现在的教育,认为学生很会学习,但在独立思考、提出独立见解方面有所欠缺。在移动APP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活动或头脑风暴,引发学生对某一案例、某一现象、某一知识点发表看法,既可节约时间、又可让每个人发表观点,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思考。

(三)公平客观。在移动APP中,每位学生听课的时间、发言的时间、被点赞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这无疑增加了学生之间互评观点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因为学生之间的点赞,会影响教师的点赞,进而影响个人经验值,从而间接影响个人的平时成绩,所以学生会认真听讲、精心组织自己的观点、客观评价他人的观点,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语言组织技巧以及评价他人观点的能力。

(四)知识分享。知识分享成为现代组织中重要的文化之一。在移动APP中进行专题知识分享类讨论时,自然为学生之间共享知识搭建了一个平台,如在“讨论7:分享Excel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技巧”中,学生们就分享了快捷键、函数等审计工作中常用的Excel实用小技巧。除此之外,因课程中的讨论题目也是该课程期末小论文的题目,所以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发表的观点,不仅可以启发其他同学撰写论文的思路,还可以为其他同学撰写论文提供素材。

(五)结果展现。数据展现已成为信息系统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发展为独立学科。在移动APP中,不仅可以按经验值顺序展现全班同学的排名,还可以按学号顺序显示其经验值。在班级排名中,可以“下钻”到每位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即经验值统计图,单击经验值总额,可以“下钻”到该学生的经验值积分明细界面。清晰明了的展现界面、实时反馈的经验积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能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增加助推动力。

(六)内容复用。一次录入、多次使用,是当前信息系统研发所追求的目标。想要充分发挥移动APP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无疑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移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上。科研是当前众多教师的首要工作,他们自然希望在移动APP上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能够设置一次、使用多次。为此,移动APP设计了班课复制功能,方便教师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教师也可以自己的课程包,后经授权可供移动APP上的其他教师引用,从而实现社会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共享。

当然,本课程采用的移动客户端还有些许不足之处,如当退出账号或更换设备时,学生的讨论数据会被转移到历史记录中,导致后面的学生无法为其点赞,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此外,不能设置学生在某次讨论中点赞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点赞的相对公平性。此外,该移动APP目前的版本还不支持多位教师协同上课的情景。

五、移动环境下的教学要素

课堂管控,有如企业管控,首先需要设定好教学流程以及关键控制点。在移动环境下进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本文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要素:

(一)活动设计多样化。移动APP中允许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如作业/小组任务、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等。根据计算机审计课程需要,笔者设计了4项课前调查、14次课中讨论和5次课后测试,总共23个活动(详见第113页表1)。

(二)开放时点精准化。移动APP中允许教师随时开启活动,随时结束活动。在计算机审计课程中,对于课前调查,设置为在调查开始前开启,在调查结束后结束,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于课中讨论,设置为在课程讲解前开启,在学生口头分享经验后结束,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发表个人观点、浏览他人观点和点赞他人观点,从而达到随时互动、知识分享的真正目的;对于课后测试,设置为在课程讲解和学生口头分享经验都结束之后开启,在固定时间结束(如5道题10分钟,或两次课程之间的间隙),以保证学生参与测试的及时性与测试结果的公平性。

(三)?论规则明确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缺乏信息,反而往往面临信息过载的情况。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发表的观点很容易被其他人的观点信息所淹没。为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应尽量避免冗余信息。为降低信息查找难度,可以在讨论环节约定每位学生针对一个主题只允许发表一次观点,违反规则将无法得到教师的点赞,即无法获得额外经验值。

(四)点赞方式民主化。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发表观点固然重要,但评价观点更为重要。允许学生之间相互点赞,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逐一阅读其他学生的观点,以达到分享之目的,而且要求学生挑选出价值最优的2条观点,以达到评价之目的。学生的点赞也可以为教师的点赞提供参考,相当于点赞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生的经验值。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行为导向;审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审计专业课程,但大多数学校还是以传统的审计课程教学体系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务能力。为此,我们在审计教学中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并尝试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入创新改革教学法的背景分析

从审计教学实践出发,引入创新型教学改革方法是高职审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教学方法的职业教学模式,他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与职业实践活动有关的知识、能力、经验及心理活动等都属于教学内容。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使自己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实践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体系。高职专业的实践教学,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高职教学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型和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互统一。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形成实践工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实训模拟、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实践认知能力,达到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符合高职审计实践教学课程特征。高职审计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课程培养的目标是实践中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审计课程的综合系统学习,可以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在这一过程当中,审计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审计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符合以熟悉审计业务过程为基础;以掌握查账技巧为重点;以培养职业判断能力为导向的总体特征,从单项能力提高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审计课程综合难度大,实践性强,通过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提高其审计的综合素质能力。而通过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设计各种形式的实训练习、案例分析、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等,通过任务驱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的形式,逐步模拟强化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终达到审计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创新改革教学法下审计实践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

(一)组建审计业务小组。考虑到审计工作团队性的特点,以往审计实践教学以学生为独立的考察单元,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实训的效果也与实际的审计工作相去甚远。通过组建审计业务小组的方法,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审计业务环境,取得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以班级为整体,通过学生自愿组合和教师协调分配的方式,将学生分为4~6人一个工作小组,每个审计工作小组相互协调分配完成审计实训工作,各个小组成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独立完成自己的审计实训作业。最终教师的评分以小组得分与各人得分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每个学生在审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审计实践课程体系。传统的高职审计课程一般包括审计理论课与审计实训课,在课程设计时审计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一般在一学期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审计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审计理论课程学习结束之后,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为期2~3周的审计课程实训。这样的审计课程体系一方面割裂了审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审计理论课程时由于缺乏实践训练,很多理论掌握的不够系统和扎实;而在学习审计实践课程时,由于审计理论课程学习周期过长,很多知识已经遗忘,对实践课程的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够协调,理论课程占用课时太多而实践课程课时较少,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审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效果。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实践经验来看,应当建立多层次、综合性的审计实践课程体系。首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大案例教学的比例,通过课堂讲授大量的案例课程,巩固和加强审计理论,也为以后具体参加审计实训课程打下基础;第二,在审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审计实训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交叉融合,此阶段安排的审计实践课程以较为简单的单项实训课程为主,教学目的以掌握基本的审计实践内容为主;第三,加大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传统的审计实训教学基本是校内实训为主,实训教材陈旧、实用性不强。从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角度讲,应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展开交流合作,定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校内实训课程的外聘教师,也可选派校内实训教师去事务所进行定期实习,增长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校外审计实训基地。

三、创新改革教学法下审计实践课程设置的具体改革措施

(一)建立审计课程组,对课程设计与实施效果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指针,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创新教学思想,必然会带动教学活动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在财经类高职院校中,审计课程一直没有受到较高的重视,多数院校存在“重会计、轻审计;重理论、轻实务”的状况,审计实践课程一直是很多院校的教学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审计课程难度较高。审计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一般融汇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计算机、企业管理等理论与方法,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因此,审计课程对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很多教师由于理论功底不厚或者实践经验不足,很难较好完成教学任务;而很多学生由于财务会计等学科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在学习审计课程中有一定的难度;第二,审计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院校的二三年级,由于在第一二学年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并且在二三年级有较多的同学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到了审计课程开课时,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加之,审计课程较为枯燥,学习难度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审计课程的教学,建议成立专门的审计课程小组。审计课程小组由审计理论课程教师、审计实训课程教师以及校外兼职注册会计师组成。审计课程研究组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部分:每学期开学由本组教师研究制定本学期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每学期教学过程中,本组教师定期开会,讨论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学生反映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每学期结束之后定期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中存在的困难,定期总结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二)全面改进审计实践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审计实践课程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就将学生分为若干审计业务小组,所有审计实践课程都由审计业务小组合作完成,所有同学在业务小组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并定期更换角色,确保每个同学能够适应审计业务小组中的不同工作角色。在实际课程当中,各个课程小组的人员也可以定期调换,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与性格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审计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题型案例要尽量选取真实、新近的案例,让审计业务小组尽量按照实际审计业务的发生过程进行讨论、分析和解答,必要时可以安排会计师事务所在职审计人员参与到一些审计业务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加强业务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其次,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模拟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审计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实践中各种各样的审计业务,各种各样的实践问题是审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审计教学缺乏系统案例的支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后无法适当地使用解决实际问题。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练习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业务能力。案例教学的设置应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练习逐步过渡到综合练习。在审计理论教学阶段,就应当安排一些阶段性的较为简单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尽早接触审计案例,巩固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还可以启发学生对一些实践问题的思考,延伸教学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多接触一些与审计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教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怎样使得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是审计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传统的命题式案例无法真实模拟审计的实际环境,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采用案例分析等方式,需要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境模拟是否真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观察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找出和解决相应的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首先要通晓教学案例的设计,主要应该讨论的问题以及学生处理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小组成员的数量是否合适,各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角色如何、是否能够适应、题目的难度是否偏大、是否需要及时向学生补充和复习相应的理论知识等。

(三)不断改进审计实践课程的软硬件环境。首先,审计实践课程改革应配合相应的教材建设。为配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改革措施,审计实践课程教材应具备相应的层次和系统,具体可以分为课程课本、案例分析、课后习题、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课外作业与阅读等。各项教材的编制应结合审计准则的最新修改情况,同时各项课程的编制应以整个审计实践课程为整体,课程课本为主体,其他辅助教材为补充,层次分明,各部分作用明确;第二,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和审计实践课程基地的建设。可以根据审计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多媒体教学与实践课程基地的环境建设。采用计算机软件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编制一些审计实践相关的视频录像,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审计实践工作的过程,给学生进一步的直观感受,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训室应配备基本的会议桌、计算机等设备,便于学生课堂讨论和处理案例。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范围并不广,各个方面也不够成熟;但是,审计教学一直是高等职业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行为导向教学法符合审计教学的教学特点和发展方向,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同时,行为导向教学法对课程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学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审计实践工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在课堂上调控整体的课堂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团队一方面要不断学习,补充专业和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探索,勇于尝试,找到适合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审计实践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审计学 案例教学

一、“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理念源自于2007年的美国“林地公园”高中,该校两位化学教师为了给因病无法进行课堂学习的学生补课,使用网络上找到的录屏软件录制课堂播放的PPT及讲解声音,形成视频上传到网络供学生使用。2011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他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校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理念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研究者,课堂则由知识传授转变为问题探究。

二、审计学原理课程及案例教学简介

审计学原理是审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架构的基石。该课程以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为主线,不仅要求学生能较为系统地理解与审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而且要了解如何从审计目标及管理层认定出发,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降低到可以接受的低水平,同时要求学生熟悉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流程,了解如何对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应对。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它以管理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 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内容。审计学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均较强,其内容和方法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审计教材无法将实际中灵活、丰富的审计实务遇到的所有问题都罗列出来,而只是将普遍性的一些审计思路、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介绍给学生,实务中需要审计人员大量的合理的专业判断。所以,传统审计课堂教学中,仅仅针对理论知识的教授是难以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消化与提升,而实施案例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模拟审计实务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获取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考,以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审计学案例教学法,其主要做法是收集实际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详细资料,经过适当编辑后,提供给学生作为范例阅读,以便学生对实际审计工作有系统的感性认识。同时,根据教师搜集到的审计失败实际案件,用于解答相关问题或进行讨论。这种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确实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等作用,但完全依赖这种途径进行审计案例教学,并不利于促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近年的审计学教学经验以及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在2015年秋针对2014级审计学专业的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审计学案例教学的改革。

三、“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实施

审计学原理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审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4学分,64学时,开课时间为16周,每周2次课,每次2课时。基于审计理论的发展以及系里“以证促学”理念和后续课程的开设,我们选择CPA《审计》教材,并以年报审计为主线介绍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翻转课堂”理念下审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改革尝试从如下几方面实施:

(一)开学第一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审计学专业的审计入门课程,开学第一课除了介绍该课程教学大纲及考核要求等内容外,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审计的兴趣,并鼓励大家多思考、多交流。为此,开学第一课,首先通过已毕业学生实例详细介绍了审计职业发展方向及审计职业发展要求,通过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有所了解和期待。同时通过展示某上市公司最新年报中的审计报告,介绍审计是什么?如何开展审计?以此介绍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推荐学习资源并给出学习建议。推荐的学习资源除了诸如《蒙哥马利审计学》等经典教材外,也有《用数字说话》等通俗的入门资料;除了介绍中注协、国家审计署等官方网站外,也有巨潮资讯网、财经杂志等财经媒体网站,同时还有一些知名报刊杂志的微信微博;除了《财经郎眼》、《解码财商》等财经视频外,还有爱课程、网易公开课等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总之,第一堂课就告知学生:本课程要求在学习审计理论后(大约10―12周)结合推荐的资源内容搜集案例资料,分组进行课堂翻转。

(二)课堂理论教学+案例翻转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我们将审计学原理教学内容整合为审计学基本原理、风险导向审计流程(基于循环审计)、完成审计工作及审计报告等内容,用10―12周的时间进行课堂讲授,并辅之以课下练习,同时每完成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均进行一次课堂测试,并在全批全改和及时点评跟踪学生学习进度的基础上将测试成绩纳入平时成绩。此外,在课堂讲授中,结合审计实务经验,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不断鼓励学生关注财经新闻热点并利用课堂的理论知识思考现实问题,推荐学生观看审计相关的财经视频,培养学生对于审计学原理的兴趣以及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与助教讨论后,于第12周确定详细的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并拟在第14周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自选案例,鼓励选择财经新闻热点,建议基于自选案例的简单介绍提出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如何识别、评估、应对相关案例的问题或者对审计有什么启发(鼓励有其他的思考,但务必围绕审计或会计话题展开)。

2.每组讲解时间控制在10―12分钟,超时扣分,由其他小组打分,取平均分为小组成员最终成绩,组长、主讲人以及现场参与的学生根据表现,教师可酌情进行个人加分。小组评分细则见表1。

3.为保证讲解效果,每组组长务必在第14周之前将相关案例资料及PPT(提交资料要有小组成员详细分工)统一发给助教,交由主讲教师审核后由助教统一提前发给学生了解。

4.翻转顺序现场抽签决定。

(三)学生评价

在完成课程教学后,按照学校要求,布置一课一文的作业,并将一课一文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审计学原理一课一文要求如下:结合本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推荐的相关资料及视频:(1)谈谈你学习本课程的收获与感受;(2)谈谈你对本课程的建议或意见;(3)如果你愿意,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何想法也欢迎交流分享。

根据一课一文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对于案例翻转的尝试大都是比较认可的,案例教学改革的尝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家学习审计的兴趣。有学生说:“审计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联系课堂所学的内容,去查阅资料,同时PPT要求我们把有关资料整合,我觉得这些考验的是各方面的能力,只要真正参与其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还有学生说:“通过翻转课堂,老师把审计学原理课程的框架条理理得很清楚,顺着教学框架走,学起来就不会那么难,通过用案例的方式授课,让我们真正把知识学活……翻转课堂,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实际的审计问题……”;有的学生说:“很赞同老师的做法,对于我们这些初次接触审的学生来说,不能听一听就完事了,关键是课下一定要多看、多想、多分析……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更加喜欢审计这个职业了……”;还有学生说:“每次上课我都觉得轻松愉悦,这种惊喜与轻松愉悦来自于老师能够将书上大段的复杂文字总结归纳为简单的知识点,结合实务操作,甚至有时谈谈自己的工作经验,让你的印象非常深刻,并且理解起来也相当容易……”;也有学生说:“将审计学原理这本书认认真真地读完,再去看老师推荐的视频,会发现,审计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就像老师在上课时提到的一个词――‘游戏’一样,当我们理解掌握了游戏规则,我们才能从中获得乐趣……感谢老师的提醒,不要把视频解说中的想法作为自己的想法,要在吸收精华的同时,用实践去积累自己的经验……”

四、总结与思考

结合审计学原理课程的“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改革实践,笔者认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在今后的审计学案例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不要为了翻转而翻转。应该真正结合课程实际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选择适合“翻转课堂”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这是进行有效翻转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由于从第一堂课开始主讲教师就提醒学生搜集案例,分组进行讲解,而且课间也不间断地播放相关财经视频,给学生提供参考,相对于枯燥的理论学习,学生更喜欢分析案例,因此,事先要准备充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选择得力的助教。助教要具有较高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并且有热情参与翻转课堂是进行有效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助教或者班委是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桥梁,其组织协调能力,影响着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因为,在翻转课堂上,一般全程由助教主持,主讲教师就是观众。

再次,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对所学课程内容产生兴趣,推荐与课程相关、学生又有兴趣的相关视频、资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进行有效翻转课堂的核心。翻转课堂只有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真正产生积极的效果,这就需要强调小班化教学(至少60人以下)的重要性。

最后,适当的考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除了将翻转课堂实施纳入平时成绩考评外,审计学原理课程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对个人提问问题加分项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言的踊跃程度。

参考文献:

[1]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吴秋生.《审计学》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03 (16).

[3]郑英莲.审计课程教学的若干建议[J].财会月刊,2014,(7下).

[4]齐励,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1).

[5]于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4,(05).

[6]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

[7]王磊,张海晓.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2,(22).

[8]郑炳金,郑韵楚.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2,(06).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审计学基础;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本文分析了审计学基础课程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突出和保证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讲明白基础理论知识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完善审计学基础考核方式。

一、突出和保证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突出和保证审计学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审计课程教学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教学上既要考虑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又要考虑讲授相关知识与必要的拓展知识。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下,不可能比较全面地讲授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中只能突出和保证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深化,对于较为简单的理论性知识可布置小论文,不用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对讲课内容非常熟悉,吃透教材,组织好教学进度和方法,正确把握深度与广度。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不能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对较高审计理论的掌握上,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能较好地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强化对审计事项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选择合理恰当的审计案例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应将教学的基本点放在培养其较好地掌握审计学基本知识,具备审计实务应用基本技能上。在课堂讲授过程当中,一方面注意适当介绍一些审计发展动向,或跟审计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引导学生关注审计领域现状,培养学生的审计情结;另一方面引入审计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剖案例,分析、判断问题,分析、归纳并总结出审计处理意见。例如,讲解完每章的理论知识后,把班级的学生分好组(每个组可以5到6人),各组讨论同一个案例,每位学生都分析并经小组讨论后在下节课上课之前上交各M的审计意见,由教师选评选出最优的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而且能比较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有效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服务。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学生参与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其次,培养学主动参与案例教学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促使自身发展,是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

三、完善审计学基础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审计学基础的传统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出勤情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成绩(创新、解决问题能力)+期末成绩”的形式。期末考试应是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期末考试题可以出一到两个案例分析题或减少客观题的比例,从而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答题的习惯。

总之,将学到的审计理论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当中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审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案例教学是本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结合案例教学的讲授促使学生将审计学基础的基本原理、原则的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地理解运用,可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芹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论刊,2015(12).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12篇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各高校应当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提升审计人才的培养水平,必须要求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审计的方法与技巧。因此,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高校审计学专业的开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审计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在国家审计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重要审计岗位。为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审计专业培养目标,践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优化审计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控制。本文对审计学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进行研究。

二、审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思路

( 一 )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进一步明确为:通过系统学习审计课程,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扎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使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时间里,能够掌握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业务流程,较为熟练地进行审计实务操作,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审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努力培养有智能、有德性、具批判力和社会承担的知识人,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 二 )践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 践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是指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以导学案领航,辅之以有效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求知,孜孜不倦,勤奋学习。

要改变目前审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考前背”的现状,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通过优化审计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新型评分机制。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导学案,辅之以适当比例的考核评分机制,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 三 )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是用来明确培养目标、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毕业学分要求、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的文本。一般每个学年都要根据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修订。其中的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是体现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我校审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是:案例教学+模拟实习+专家讲座+专业实习。(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贯穿于每一门审计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学习审计理论之前进行的案例导引;另一种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案例说明、分析与讨论。案例导引是在学生初次接触审计课程时先行看到一个以视频、图片加解说或者文本形式出现的案例,引领学生走进审计领域,并爱上这一专业,带着问题学习和探索审计课程。案例说明、分析与讨论是引领学生深入探索审计领域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警示学生不要以身试法。(2)模拟实习。模拟实习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进行的一次模拟实训,使学生足不出校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流程与审计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审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一个公司的实际业务。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的基本程序,即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编制审计计划-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整理汇总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等。这种模拟实习对那些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程序、专业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工作过程中的沟通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练习机会。(3)专家讲座。为了增强学生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较为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状况、审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审计人员的应对策略,我校已经与多位实务经验丰富的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经理、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应邀来我校为学生进行审计专题讲座,并解答学生们在学习审计课程、个人职业规划、审计人才的需求状况、未来审计人才的发展空间等方面的提问。专家讲座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拉近理论与实务的距离,直观认识审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有助于增强专业教师对审计实务的再认识。我校组织的专家讲座在学生入学后就开始进行,每个学期均有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名家讲座,及时满足学生对实务知识的渴求,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4)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促进学生亲身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实践教学安排,是审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校的专业实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安排在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实习时间为四周;另一部分安排在大三学年的第二学期末,实习时间为四周。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和模拟实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审计流程和审计技术方法,在校学习的知识还需要到实际中去运用,以便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专业实习就显得十分必要。

( 四 )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与控制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旨在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阅读教辅材料和查阅文献资料,调动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孜孜不倦的求学求解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职业规划和专业胜任等方面的能力。结合案例导引、案例说明、案例分析、模拟实习、专家讲座、专业实习,引导学生要将审计课程融入社会经济这个大环境中来学习,使学生深入领会审计的作用。在控制教学过程时,建立适当的评分机制很重要,通过适当地教学过程控制,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案例讨论与相关教辅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审计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优化为导学案的形式,导学案是任课教师在开课前为学生制定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导向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前预习的资料和课程内容,课上要讲解的内容,课下需要讨论的题目、搜集整理的资料等。为实现培养目标、践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培养方案,审计课程的导学案设计有:案例导引+教学重点与难点+课前预习的资料+课堂讲授的内容+课下讨论的题目和整理分析后形成的阅读笔记。(1)案例导引。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使之养成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决策能力、实践能力(张连起,2009)。黄溶冰(2007)、陈韶君(2010)、许莉(2010)李颖丽(2012)均认为,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倾向于选择真实案例作为审计教学案例。认为有公司治理背景的真实案例是最有价值的,尤其是将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和审计诉讼案件作为反面案例寓于审计教学之中,必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也有利于完成警示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引导初学者走进审计学科的殿堂之前,应当先向学生看案例,案例可以是视频资料,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动画演示,还可以是文本资料。恰当选择作为导引的案例十分重要,由于案例导引是安排在初学者首次学习审计课程之时,初学者对审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有着一连串的疑问,恰当的案例能够引导学生对新课程产生兴趣,乐于探究,并主动学习。(2)教学重点与难点。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在学习完《审计学》课程后反映审计课程难学,教师反映难教。我校的审计课程也不例外。老师为每一章节均列出了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要求任课教师对每一章节的重点要讲清、难点要讲透。有的章节我们还画出了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关系图,并配以文字说明,便于学生自主学习。(3)课前预习的资料。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课前布置给学生课下需要预习的资料很重要。我校的《审计学》课程是51学时,看似课时还不少,但是对于教授初学者的教师来说,要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还是挺有压力的。为此,我们设计的导学案中为学生列出了课前需要预习的资料和资料清单,并要求学生撰写预习笔记。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来教室听课,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4)课堂讲授的内容。在导学案中为学生列出了上课要讲授的内容,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我校的《审计学》课程教材不止一本,为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查阅资料和复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将课堂讲授的内容列出来是必要的;同时也便于每一位任课教师在课上讲授的内容比较统一。(5)课下讨论的题目和整理分析后形成笔记。基于课时的有限性与审计学科知识的广博性,我们在导学案中为学生列出了部分课下讨论的题目,如“高管学历造假是无伤大雅还是虚假陈述?”“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哪个对公司形象的影响大一些?”“变更审计委托的真实原因可能来自哪几个方面?”等。上述讨论题目可以同学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来完成,也可以几个同学结成小组共同完成。如果是自己完成的,要写好笔记,记录查阅的资料来源、分析的过程和结论;如果是几个同学共同完成的,也要写好笔记,记录查阅的资料来源、分析的过程、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得出的结论、每个同学在讨论中分担并完成的工作。

( 五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没有一个标准的程式可以供人套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同样没有程式,更多地需要创新。(1)案例导引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案例导引法是先用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对审计课程产生兴趣。因此,选择适合引导初学者走进审计学科领域的第一个案例很关键。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可以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作用。如在讲授“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之前,我们将视频“十年影响力之民主法治人物李金华”的链接地址列在导学案中,同时,我们将近年来的文本资料 “审计结果公告”的链接地址也列出来,使同学们在理论学习之前,先有一个直观地感受和了解。(2)案例说明法。案例说明法是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释义、说理,引用案例进行说明、论证的方法。案例说明法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用案例说明法,教师必须明确案例只是作为释义、说理的佐证,不能让案例说明冲淡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如在讲解“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第一个方面“了解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其他方面”中的“了解行业状况”时,我们通常会就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与同行业进行比较,随后讲解这家公司所在行业的现状、宏观经济环境、国家相关政策导向、这家公司在行业中的位置,等。这部分的讲解一定要围绕审计准则的内容,避免脱离审计准则内容的讲解,也就是不能冲淡教学内容的重点。(3)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一定要在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才能开展,也才能取得实效。用于讨论式教学的案例可以是教师从国内外经典案例中提炼出来的,也可以是审计实践中刚刚发生的新事件。建立适当的考核评价机制,促使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将课堂变为抒发个人见解、活跃思维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交流学习心得的场所,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是一个能够自由思考、放飞思想的地方。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在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如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情况下保证讨论式教学的实效,是任课教师在实施讨论式教学法之前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先由任课教师给学生提前一到两周布置讨论题目,并提出讨论的基础知识要点和要求;然后由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准备好以后就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具体实施时,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准备课上讨论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主导作用,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准备好以后进行的课堂讨论中,依然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创设一个有利于交流思想、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讨论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要控制好小组之间讨论,避免出现偏离主题或过激的言论等情况。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时依然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这个环节中,先由各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对本组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对其他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再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和提问进行点评和回答。教师的点评应当围绕讨论的资料和需要巩固的基础知识点进行,肯定学生在讨论中的突出表现,指出今后讨论时有待改进的地方和应当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课下对本次讨论课进行总结并撰写总结报告。

( 六 )探索新型评分机制 恰当的评分机制也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变“28格局(即: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如“37格局”或者“46格局”或者“55格局”,引导并督促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扎实学好基础知识,摈弃“28格局”下的平时学习流于形式、期末考试之前背三天就能混个毕业的现状。我们也在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评分机制。目前正在探索并实施的评分机制是变单一期末考试为多次平时考核。以《审计学》课程为例,我们在导学案中为学生预留了讨论教学的资料或者讨论题目,课前布置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自愿结组形成讨论小组,指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小组内的分工和协作,并在课题讨论开始之前作出PPt,在讨论课上由组内选定人员对PPt进行讲解,讲解完毕后,介绍组内成员完成的工作;其他组进行提问,讲解小组内的任一成员进行回答,此时教师记录问答的学生姓名和问答的内容。最后的评分由学生和教师按照“55格局”共同确定,即其他各组学生给讲解小组公开打分,并根据组内成员回答问题和准备工作对组内每一个成员进行打分(这个一般在课下通过BBS来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课上表现、课下撰写的总结报告进行打分,并且把评分结果发送到BBS上,供学生随时查阅自己的平时成绩。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学生很是认可,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三、审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实施

( 一 )提高教师的讨论式教学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胸怀,能够较好地驾驭课堂讨论的过程,及时纠正偏离讨论题目的发言或者过激的言论,能够以谦虚的态度认真听取学生们的发言,适时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敢于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驳或者提问,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交流和的良好氛围。因此,提高审计教师的讨论式教学能力对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目前多数审计教师缺少与其他院校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鉴于此,笔者建议,学校为专业教师创建与其他学校教师保持经常性交流的环境,不加限制地给教师提供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着力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

( 二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每一次成功的教学均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控制。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审计实践工作与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等很多的学科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审计专业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等方面的知识,并有较为丰富的在审计组织或者审计机构从事审计实践工作的经验。因此,建立适应专业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如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审计组织或审计机构参加审计实务的制度,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项目的奖励制度等。

( 三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进行专业实习的场所,而且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参与审计实践的场所。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审计实践与市场营销、金融学等不同,实践市场营销、金融学的岗位,实习单位很乐意接收,因为涉及不到实践单位的商业机密;审计实践时要看实践单位的会计资料、董事会会议记录等涉及商业机密的资料。因此,学校应当以与审计组织和审计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76-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审计人才需求旺盛,主要表现为各类会计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以及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大学培养的审计专门人才供给规模、结构与审计人才需求均存在不匹配。因此,数量稳定的高素质审计专门人才培养也就成了审计类课程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苏亚莉(2011)认为由于审计学理论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审计难学,教师也认为审计难教[1]。尽管案例教学法和审计模拟实验已初步运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借鉴AICPA提出的审计人员核心能力框架,分析现有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路,对新经济时代审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学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目前多数高校审计教学模式由过去的以政府审计为主转变为以CPA审计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传授执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作为审计教学目标,使审计课教育变成了一种CPA资格“应试教育”。学习和考试的内容只是限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与技巧,至于内部审计中对组织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责任绩效评估等价值增值审计理论与方法,政府审计中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效能、地方债务、公共支出绩效等的审计监督技术等,在现行审计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而这些都是未来审计执业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

2.审计学教材建设低水平。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现行审计学教材中对财务报表处理过程及其结果审计内容与方法过多,而对审计理论结构以及审计一般规律、方法及其在不同审计项目中的实务应用的相关内容解释不够。

3.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相关性不强。尽管大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信息量虽然有提高,但基本还是沿袭传统公式法教学,多媒体制作也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堆砌,学生的参与度低,属于被动记忆知识。公司战略、业务流程执行、风险管控、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这些领域都是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单元,但在“填鸭式”教学方法下,学生不能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服务于审计专业知识视野拓展和审计事项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这与培养审计专门人才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相距甚远。

4.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审计学》是一门侦破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有足够的学时讲授审计典型案例,并在校外审计社会实践认知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仅仅安排审计理论部分。此外,《审计学》前导课程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等,在“大会计”专业框架下审计课程经常与这些前导课程同时进行,增加了学生对审计体系的理解难度。

三、改革审计学课程教学的举措

1.改革审计学教学目标。国际会计教育与改革委员会(1989)认为,通过CPA考试不应是会计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应着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职业能力与技术能力紧密联系,与审计人员价值贡献密切相关。要扭转审计课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局面,余玉苗(2011)认为,除了掌握基本的审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塑造有创造力、就业力和创业力的学生[2]。因此,应该把审计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审计人才核心能力要求的轨道上来。这些能力包括职业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等(AICPA,2011)。职业胜任能力包括:风险分析、决策模型、侦破与推理能力等;个人胜任能力取决于个人进入审计专业领域的态度和习惯。这些个人能力的提升将会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与技巧,并促进个人学习和个人的提高;广阔的商业视角能力涉及到审计专业人士履行其服务时对内部和外部的商业环境的综合性评判。

2.丰富审计学教材内容层次。为适应审计专门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审计学教材编写除了高校教师之外,还应邀请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政府审计部门的专家参与。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包括基本原理、技术实务以及理论研究前沿等层次。基本原理至少应该包括两条逻辑主线:一是审计目标、审计认定、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工作底稿、审计调整与审计报告之间的关联关系[3];二是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之间的关系。技术实务包括主要业务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等)的特点、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主要账户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以及具体的审计情景案例解析。理论研究前沿包括:市场竞争和审计定价,审计质量和审计师选择,审计师任期,审计与非审计服务,诉讼和审计市场,审计与财务报告质量,审计过程与审计成本,审计规范等。

3.创新审计教学方法。第一,变“填鸭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重新分配审计学课堂教学时间,留出1/3的时间用于小组讨论或学生对情景案例的分析发言。例如,在讲解审计的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安然事件”的详细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事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及资本市场的影响,然后组织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阅读资料和参考文献,既让学生参与了审计课堂教学,能够积极地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审计研究能力和思考力。第二,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审计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相联系的纽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课前导入案例。即由案例导出需要讲述的某个观点和理论。例如通过“万福生科”IPO舞弊审计案例,引出舞弊动机的GONE理论和“三角形”理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等。(2)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说明某个知识点比如重要性、审计证据等而要用到的小案例。这种案例应该具备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审计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注重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种案例的进行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所以教师应该多设悬念,与学生良性互动。(3)单独开设的审计案例课程。这些案例通常篇幅较长,可以印成文稿提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并针对案例设置相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南海泡沫事件、银广夏收入造假审计失败案例、渝太白第一份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等案例。第三,将角色扮演法融入到课堂。角色扮演(Role play)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创造力(McHardy和Allen,2000),并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Brown,Li,Sargent,and Tasa(2003)使用了一个非常结构化的角色扮演练习,并声称角色扮演掌握的技能更容易应用到日后工作中[4]。Reeder(2007)使用极其幽默的短剧让学生了解萨班斯法案对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行业的影响[5],课后对学生的访谈表明,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SOX法案针对公司治理和会计师审计的关键条款的真实意图。第四,改进审计实验教学。审计课程是一门侦破性课程,因而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审计事项,根据其具体的环境和实施推理,完成轨迹明确的审计证据,并将证据链反映到工作底稿中。目前,在无纸化的电算化审计环境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根据CICPA的审计工作底稿模板(Excel),要求学生完成审计计划、内部控制测试及主要账项的实质性测试底稿;二是利用审计之星、用友等商品化审计软件,自行开发审计实验和实训教学软件等;三是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审计实习基地等,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合理设置专业相关的教学课程。首先,把前导课程安排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之前完成,为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和知名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将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融合。再次,以学校或以院系为名义定期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咨询公司的注册会计师、高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学校以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感性认知。

四、结论

以审计师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等,更能够反映现代审计教学目标,更能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个人能力和商业视野能力“三力”齐全的审计人才,因而是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苏亚莉.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1,(3):98-99.s

[2]余玉苗.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创造力、就业力与创业力的塑造为导向J].财会通讯,2011,(12):27-28.

[3]谢志明.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191-192.

[4]Brown,T.C.,Li,S.X.,Sargent,L.D.,& Tasa,K..What went wrong at University Hospital?An exercise assessing training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3,27(4):485-496.

[5]Reeder,C..SOX unraveled,or how a wacky professor got kids to learn about a dull, but important topic[J].Accounting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7,16(1):101-104.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审计案例;案例教学的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生产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完成这项任务责无旁贷。

《企业审计》课程是我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探索《企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源于英文“Case”,指具体事件,来自于现实第一手材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故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企业审计》教学,其优势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案例的研究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其实践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许多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认识及感悟水平。

(三)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既有案情又有场景,尤如身临其境,通过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具体审计案例方式讲授,形成大视野、大容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跟踪与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审计案例的选取方法

选用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从审计实务资料中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形成实用性强的案例。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选取案例:一是选择国外经典案例。尽管中外司法体制不同,中外审计准则、职业道德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不同,中外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不同,但国外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其审计事业的发展也相对成熟。研究国外审计经典案例可以以他人之石,攻吾之玉。二是选择对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典型案例。目的是在沉痛的教训中切实反思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三是设计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审计实践的过程,通过审计案例模拟审计实践,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企业审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一)将案例引入理论教学

审计发展历程当中,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通过对真实审计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寻找其理论根源与应对策略,并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推动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审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个案,将审计问题置于某一情景或某种条件之中,使问题、答案以及课堂知识与审计理论之间建立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发现线索、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审计职业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洞察力。对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设计适合课堂讲授的内容、结构,使之能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审计案例教学是开放式教学,同一个审计案例,分析的思路、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这就促进了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

(二) 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

如果说使用案例进行理论教学是通过案例总结出审计理论,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就是促使学生使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案例中涉及的问题的过程,即完成通过案例总结理论,再将理论用于案例的分析。在进行课堂案例讨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合适的审计案例和所学的理论内容匹配。审计理论比较抽象,对于没有从事过实际工作的学生来讲非常不容易掌握。虽然在理论讲授中是引用案例来总结审计理论问题,但是由于审计案例设计内容的片面性,很难使学生在进行理论总结中完全掌握要求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案例的选取的时候,要注意到案例和对应的审计理论的匹配。

2.选取的案例能够涉及到对应理论内容的绝大部分。选取的案例和对应的理论部分不仅要匹配,还要注意案例设计的理论内容是否全面。如果选取的案例只涉及到对应理论的部分内容,会使学生忽视未涉及部分,从而导致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应用程度掌握不够。因此,选取的案例要充足,以使学生能够对案例对应的理论部分进行完整的运用。

3.进行讨论的案例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在完成习一个理论学后能够马上运用得比较充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讨论之前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怎样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对案例中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理论应用部分独立完成;学生讨论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逐步深入挖掘案例中涉及到的较隐蔽问题。

4.课上讨论要促使学生充分表达各组的讨论结果。安排课前讨论能够使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讨论结果,避免直接在课上讨论互相影响思路。进行课堂讨论时以组为单位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对于大家已经达到的共识,教师可以在最后的分析时不再重复,只针对学生通过讨论还不能够认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节省上课时间,提高效率。

四、改革考试模式,课程考核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着滞后性、不全面的弊端。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建立一种过程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考核。

(一)在理论授课阶段引用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总结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对于不同程度的回答给与学生一定的分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怠于思考而导致的发言不积极现象。

(二)在案例讨论阶段,要分成三个部分。

1.课前进行的小组讨论结果要分组总结成书面形式,在讨论开始前上交,并给出一定比例的成绩。教师根据课前的讨论结果来判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进行充分认真的课前讨论的一种强制措施。

2.课上各组分别进行发言,教师可以在各组代表发言时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再进一步提示,对于根据提示能够作出积极反应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与加分。

3.课堂讨论结束后,各组要在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根据课后总结的情况给与一定比例的得分。

课堂讨论部分的得分按照小组得分加个人课堂表现得分综合给定每位同学的成绩。

(三)综合考核部分

在全部的课程进行后,教师还要以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对每位学生进行单独考核。根据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全面程度给出最后部分的考核分数。

这样每位同学的最终成绩有三部分组成,即理论+实践+考核,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40%。通过这种全程考核方式,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实践性,并使得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客观性。

五、在审计课堂教学中纳入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作为审查会计合法性、公允性的职业,诚信正是其首要的职业道德。审计人才是一种智能型人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身作用的发挥。由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审计诚信缺失导致的审计失败屡见不鲜。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检验各类人才在工作中创造性发挥作用。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业安身立命的基本,事关审计职业的存亡。因此审计入门时就应当加强诚信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很多审计案例都可以运用于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明星电力事件、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从业前就能够养成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为今后的诚信执业、诚信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案例教学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审计的理论知识和组织审计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对知识点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案例用于审计课堂,根据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方式。

(一)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的安排应与课程体系保持一致,其内容和程序与课堂教学同步。

(二)由于授课进度不同,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知识面由窄到宽,案例也可相应的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

(三)案例教学的形式也应更人性化、多样化,有时,可先讲授审计基本理论再结合相关典型案例,给枯燥的理论加一些鲜活的背景和情节,强调理论知识在案例中的运用,使理论变得生动、易于理解;有时,则可以先给出具体的案例,再引出相关的专业理论加以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

(四)讲授审计方法和审计实务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加入课堂引导案例目的是教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思路及审计方法的应用技巧,变抽象谈论为具体分析。加入课堂讨论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体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案例可以课前先布置,课堂中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剖析案例。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点评和归纳总结,把讨论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五)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并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布置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案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成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企业审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的审计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审计案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审计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处理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高职审计教学的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安予苏. 浅析案例教学[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审计课程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慕课;审计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9)09-0115-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慕课,一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密切关注。早在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引领了开放课件运动,为慕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西方许多高校纷纷尝试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并推动慕课平台的搭建。随着Udacity、Coursera、edX等慕课平台的成功建立,2012年成为了世界慕课元年。2013年,清华大学研发的学堂在线慕课平台正式启动,Coursera平台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高校进入了慕课时代。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为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提供了指导。

审计学是一门涉及知识广泛、理论与实务并重、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关的学科,市场交易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都对审计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审计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传统的集中授课的方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讲授而轻自学,加之审计学本身具有的理论性、综合性、逻辑性强等特点,使得审计学变得“难教,难学”。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审计学应当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潮流,将慕课融入高校的审计学教学模式,使审计学教学跳出现有困境。

二、慕课对审计学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丰富教学资源。慕课的开放性,决定了任何审计相关的知识都可通过慕课平台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练习册与PPT,慕课视频可以利用丰富的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传统教学难以展现的知识点形象地传递给学生,從而填补课堂教学内容上的漏洞。学生普遍认为审计学的知识点多、逻辑性和实务性强,理解较为困难。利用慕课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可以了解实务操作以及审计行业发展动态,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学习不同教师的课程来加深认识。此外,慕课可以将审计学的教学内容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呈现,便于展现细小知识点,同时,在每个慕课视频中融入测试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学习方式。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下,教学可借助慕课实现移动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环节学习知识,离开课堂后,许多教学手段都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一方面,学生在课余时间难以和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不懂的内容也难以重复学习,另一方面,课堂时间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交流探讨的机会也十分有限。利用慕课,学生可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的方式预习课程,也可以反复学习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促进审计学教材的改革。随着慕课的兴起,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因其灵活度高、针对性强、吸收率高等优点逐步被大众接受,而对应教材的匮乏又成为阻碍慕课发展的绊脚石。现存的审计学教材多参考审计准则编写,具有内容完整、逻辑清晰、系统性强等优点,但却难以满足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审计学教材应当做出相应的改革,为慕课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不利影响

1.师生交流不充分。慕课教学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授课面对摄像机,难以及时捕捉到学生情绪的变化,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学生听课面对电脑屏幕,发现问题无法及时反馈,互动环节也无法实施。与集中授课相比,慕课实现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较难。

2.学习效率和效果欠佳。据统计,慕课课程仅有不足10%的学员坚持完成课程学习,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是影响慕课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师难以对慕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倘若学生自身自觉性欠缺,慕课教学很可能形同虚设,出现边学边玩等现象。

3.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学生是否在学习?是否本人在学习?难以得知。学生可能一边播放视频课程,一边玩电子游戏,即使建立了完善的慕课平台,也不免出现“mooc代刷”“慕课代上课”等现象。

三、树立课堂与慕课相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集中授课的优势仍是移动互联网教育无法替代的。本文认为,目前审计学教学应以课堂系统化教学为主、慕课碎片化教学为辅,树立课堂与慕课相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一)课堂系统化主导教学

1.审计理论系统化。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相关理论研究也百家争鸣。学术界普遍认为,审计是在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所形成的受托责任关系下,基于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按主体的不同逐步形成了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每一种审计类型都有其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与基础,也呈现出不同的职能与特征。关于审计的定义,不同科研机构和学者们众说纷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3年提出的。我国审计界在对审计定义进行了大量探索和论证后,也了多个关于审计的定义,其内涵也愈加丰富和精准。审计理论观点众多,知识体系庞杂,应当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详细深入向学生介绍审计理论,引发学生思考,并设计相应的教学互动环节,以便学生打好基础。2.审计学原理系统化。目前我国本科阶段的审计学教学主要以民间审计为背景,故本文主要以民间审计的原理为例加以分析。民间审计发展至今,审计目标已由传统的查错防弊演化为财务报表鉴证,审计模式也不断演进,从账项基础审计過渡到制度基础审计,再到如今的风险导向审计,本科阶段所教授的审计学原理,也主要指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其核心在于控制审计风险,为了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审计人员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把大部分资源分配至高风险领域,最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这种模式下,审计工作表现为一个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的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涉及较多专业术语,逻辑严密,学生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采用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勾勒出审计学原理的框架。

3.审计准则系统化。本科阶段的教学重在应用,审计学教学离不开审计准则的指引,不同类型的审计工作,我国都有相应的准则加以约束。目前,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突出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思想,并要求其在审计工作中贯彻落实。对于民间审计,我国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其中的鉴证业务准则框架下的审计准则是开展财务审计工作的法律基础。通常,审计学教学都会对审计准则体系加以介绍,而许多审计学教材也依照审计准则的思路撰写。因此,审计学教学与审计准则的学习息息相关,针对审计准则,教师应当结合审计学原理系统化讲解。

(二)慕课碎片化辅助教学

1.细小知识点碎片化。审计学中存在大量专业术语,诸如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对于大多数首次接触审计学的学生而言,这些专业术语或多或少存在理解难度。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往往存在课时限制或出于对课堂整体的把控而忽视一些细小知识点的讲解。倘若每个细小知识点难以理解不到位,积少成多,终将影响对整个审计学课程的理解,学生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为了克服上述教学缺陷,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将一些细小知识点录制成慕课,供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学习。例如,对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教师可以就其区别录制短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再如,对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教师同样可以就该细小知识点录制慕课,结合财务报表向学生传授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2.审计学框架、思路碎片化。教学应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审计学教学中,如果过于注重细节,学生会难以理解审计学的核心思想;如果过于笼统,又难以把握细节的知识点,导致基础不牢固。拥有清晰的思路才能让学习变得轻车熟路,而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做到节节课强调审计学的思路,若学生也遗忘了教学思路,后续的学习会变得困难重重。因此,除了针对细小知识点外,对于审计学的框架和思路也应当进行碎片化教学,以慕课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例如,审计学的整体框架;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思路;每一个审计业务循环的思路等,都可以录制成简短的慕课。

3.审计案例碎片化。审计学是一门集会计、经济法、税法、管理学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理论与实务并重是其突出特点,这就要求审计学教学不能脱离实务案例。目前的审计案例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很多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自身并不熟悉实务业务,导致审计案例教学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案例教学重在发挥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的审计学课堂中,几乎都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讨论的效果较差。审计案例教学若融入慕课,教学内容可以由实务领域的专家承担,将实务前沿知识传递给学生。审计案例慕课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形式,一方面可以优化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4.审计实务碎片化。审计实务教学是审计学科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会在大四开设审计专业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模拟审计实务。然而,多数高校却并未展开系统性的审计实务指导,往往只给审计模拟实验安排很少的课时量,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几乎无法真正掌握实验系统,只能根据自己的摸索将模拟系统中的内容填满以应付考核,审计模拟实验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如若引入慕课的形式进行审计实务指导便可轻松解决目前的问题,学校不必受困于课时限制,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四、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慕课平台体系的支持,这一体系应包括慕课平台、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考核体系等。慕课平台的搭建是整个慕课教学活动的核心,以它为载体,可以将审计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呈现在互联网上,师生能够在该平台上展开互动,完成辅助性教学活动,以有效支持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是开展慕课教学的基本保障,传统的教材及配套练习无法满足慕课教学模式的需要,要充分实施慕课背景下审计学教学模式,应当大力建设网络化的审计学教学资源;教学考核体系的重塑能够优化现行考评体制,有力地监督慕课教学活动整个流程,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将考核体系信息化。

(一)慕课平台建设

慕课平台可以把线下的教学流程都呈现在网上,包括课前预习、课程学习、课堂笔记、随堂测验、课后作业、模拟考试等,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介为教学提供支持服务,例如微信、短信、邮件、网页等,以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监督。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了问题的解答者和教学流程的监督者。通过慕课后台,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情况、问题疑惑,从而针对性地展开辅导。对于审计学来说,其内容晦涩难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通过慕课平台,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充和解答,打破审计学“难教难学”的困境,让慕课平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

(二)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教学资源体系包括了基本教学资源和和拓展教学资源。基本教学资源主要指慕课的微视频,拓展教学资源包括题库、案例库、作业系统、问题讨论材料、学习与交流工具等一系列辅助教学资源。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慕课微视频的录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审计学教学特点录制适宜的微视频,必要时可以借助实务领域专家的支持。对于拓展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力求将审计学最前沿的信息融入资源建设,题目的设计要区分难易程度,题库资源要时常更新,作业布置适量且有针对性,采用的交流工具需要使用便捷且便于沟通。慕课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努力,也突出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审计学慕课教学资源的建设更需要教师在加强科研的同时随时关注审计的前沿动态。

(三)教学考核体系建设

传统的审计学课程考核通常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形式构成,期末成绩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则通常以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及讨论的情况构成,而这种考核体系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闭卷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部分学生即使不太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平时成绩的构成也非常片面,课堂点名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教师无法做到每节课的监督;平时的作业是否为自行完成不得而知;课堂互动环节效果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课堂发言,课堂讨论的情况也很难得到监控。借助慕课平台,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习慕课视频进度、作业的完成率、在线时间等信息,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发起讨论,提出问题,增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在慕课背景下,教学考核由“结果式”考核转化为“过程式”考核,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钻研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