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

村级班子建设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1篇

一、目前村级班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合什镇位于宜宾县最北端,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197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幅员面积93平方公里,总人口33062人。

2004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时,每个村选举产生了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各1名,支部委员5名,村委委员5名,全镇选举产生了村(居)支部书记23人、村(居)主任23人、村(居)副主任23人,共69人。截止今年6月,辞职外出1人,离职8人,现实有村干部60人。现任村干部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人,占10%,高中文化程度17人,占28.3%,初中文化程度34人,占56.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人,占4.4%;60岁以上1人,占1.7%,50—59岁29人,占48.3%,40—49岁21人,占35%,40岁以下9人,占15%;男性46人,占76.7%,女性14人,占23.3%,党员46人,占76.7%,非党14人,占23.3%。

(二)存在问题

1、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创新意识差。我镇现有村(社区)干部中,一部分年龄大、文化程度偏低的村干部,由于知识结构、思想观念、身体健康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工作中默守陈规,缺乏创新思维,思想、观念还局限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富民增收奔小康中,找不到新路子、新方法,对群众的发展要求视而不见,工作上无建树、无成绩,更无创新。

2、外出村干部逐年增加,班子不稳定。我镇2004年换届选举时,按职数要求配齐了村干部。但随着外出务工潮袭卷广大农村,包括部分村干部在内多数人都认为发展经济只有外出打工这一途径。截止今年6月,我镇在选举出的村干部中已有9人辞职或离职外出务工,其中支部书记2人,村主任3人,村副主任4人。村级班子成员离开岗位后,因诸多原因,干部补充不到位,不及时,这些村几乎都是支部书记缺后村主任或副主任代替支部书记工作,或者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或副主任工作;组干部外出而又难以选出合适人选的,也是由村干部兼任。随着村组干部外出人员增多,造成工作上积压,推行困难,特别是有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村,在家村组干部更是不堪重负。

3、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不在状态,班子软弱涣散。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成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百姓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外出打工潮的掀起,不少的村社干部着眼于眼前的经济效益,村干部中一边挂职任村干部一边做生意的为数不少,有的村干部干脆辞职或离职经商,至于政策、会议精神是否传达贯彻到位,工作是否开展得好,应该怎样结合本村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往往不管不顾。因工作上的不投入,甚至有个别村出现班子不团结,工作扯皮推诿的现象。

4、思想意识差,干部职责不明,作用发挥不明显。思想、工作要与时俱进,工作要大胆创新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受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年龄、文化等方面的限制,能够大胆创新的少,固步自封的多,与时代要求同步的少,思想僵化落后于时代的多。几乎就是上面怎么说,下面照着搬,没有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与本村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起来方法总是老一套,思想总是换不新。在征收农税及提留时代,村干部还知道自己的主要职责是催粮催款,刮宫引产,调解纠纷保平安,而到了无税时代,村干部就茫然了,自己肩上到底担负了哪些职责不清楚,如何定位自己不能适时转变,如何规划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头脑中没有概念,面对新形势无所适从,未能充分发挥出生产的指挥者、致富的领路人、群众的知心人的作用。

5、思想顾虑多,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一方面,村级干部开展工作直接面对群众,且长期与群众居住生活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在开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工作时,往往心存顾虑,特别是在计划生育等得罪人的工作上,普遍存在明哲保身的现象,怕群众报复,从而工作上表现出被动、无力。另一方面,村干部养老保险一直未真正得到解决,即使是担任数届村干部的同志也没有养老保险,以致村干部在工作中顾虑多,不愿真正干事,用心干事。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外出务工人员多,后备干部培养难,难以实现村干部年青化、知识化。近年来,随着打工热潮的掀起,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据合什镇人事劳动保障中心统计,2004年外出务工人员8380人,2005年外出务工人员8580人,2006年外出务工人员9000人,截止2007年6月,在家18—50岁人员仅有8500人;95%的高中生、初中生在高中、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外出务工,复退转业军人回乡少,很难找到后备干部人选,据调查有60%的村没有后备干部,有的培养成熟的后备干部也外出了。因此,难以实现村干部年青化、知识化,造成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不高。

(二)待遇低,难以使村干部真正安心于工作。村干部待遇在2004年调整后一直未再进行调整,就合什镇而言,村干部待遇为150元/月,加上绩效工资,全年共计2400元。村干部待遇调整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村社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这点薪资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高涨的今天,确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看着周围的人都通过打工、做生意发财致了富,心中难免产生失落感,辞职、离职外出打工或在职而不干工作只忙于做生意等现象在全镇范围内都存在,这是造成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班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三)学习少,不能与时俱进,难以实现工作上的开拓创新。村干部学习意识差,学习兴趣不浓,在平时的工作中,极少组织参加学习,除了上级组织的集中学习外,甚少主动学习,加之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新理论、新政策了解少、领会少、掌握少,造成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理论不高,政策水平低,实践能力差。无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三农”工作的创新能力,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缺乏新思路,在富民增收上没有新举措,工作难有新起色,工作难上新台阶。

(四)村干部保障机制不健全,后顾之忧无从得到解决。虽然各级提了多年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但因经济条件等原因的限制,而一直未能真正得到解决。公务员退休后有退休工资,村干部卸任后几乎没有任何保障,既便是有,也是十分微薄的一点点,村干部普遍认为,在职时待遇低,将来不担任村干部了连个养老保障都没有,干得再好也没用。村干部养老保障不予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工作中懒惰涣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

(一)抓好换届选举,筑牢村级班子建设的基础。村级班子的配备是村级班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2007年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在即,必须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各村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模式,配好村级班子。一是针对村级班子团结,村干部素质较高,执行力强,可推行村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3个职数,撤销组长由村干部联系组开展工作的模式。二是针对村级班子整体合力不高,村干部素质较差,执行力不强,可推行减少村常干职数暨减少村副主任由村主任兼任,保留组干部职数的模式。三是针对班子软弱涣散,干部互相扯皮,工作推诿,本村党员中难以找到新的支部书记人选的村,可推行好村带差村的跨村联建式或下派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村担任村支部书记的模式。四是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相似、村情接近的村,可推行跨村联建或设党总支模式。在推行新模式时,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同时,面对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年轻人大量外出的现实,在换届选举中应着重抓好宣传工作,动员外出人员中综合素质强、思想觉悟高、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年轻同志回乡参加村干部的竞选,补充村级班子的新鲜血液。

(二)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工作热情。村干部的待遇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与工作量相匹配。当村干部待遇过低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认为自己的辛勤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也不能体现出他们劳动的价值。因此,要针对目前村干部待遇低的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村干部待遇,如通过减少村常干职数,或减少组干部,实行兼职兼薪等途径,把减少人员的待遇加到兼职人员的头上,在各级财政不增加较大支出的情况下提高村干部待遇。根据宜宾县的经济现状和公务员收入水平等因素,村干部待遇可提高到400—600元/月,可采取300+X(X=100~300,为绩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选的干部留得住、愿意干、干得好。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全县村三委主要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5%,40岁以下的仅53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村干部队伍思想落后,发展观念不新,双带能力不强,甘做太平官。

2、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年轻人因村干部压力大,待遇低,对参选村干部热情不高,加之个别村干部保位排外思想严重,不愿将年龄有优势、素质较高的青年人选进村党员干部队伍,造成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局面。

3、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尽管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补助水平仍然偏低,难以保证村级环境卫生、日常办公等正常工作开展。我县村级运转经费按照三个档次拨付,小村每年6000元,中等村每年7000元,大村每年8000元。截至目前,全县村级累计债务已达2100多万元。

4、待遇报酬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按照我县现行标准,村干部年薪酬最高为7200元,最低为3600元,且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每月仅有几十元的生活补助,这与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村民生活水平相比偏低,直接导致了干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

5、部分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近年来,面对村官直选,在一些地方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拉票贿选等违规行为,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向。一方面导致部分公道正派的农村能人放弃竞选;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村党支部表现不适应,对村党支部在村上的领导核心作用缺乏信心,同时也助推了部分村委会干部认为自己是民选干部,不愿意接受村党支部领导的两张皮现象,严重影响了村上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意见建议

1、强化班子建设,促进和谐运转。坚持把实施能人强村战略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内选、回请、下派、外援四项措施,从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选拔政策观念强、双带能力突出、民主作风好、群众威信高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队伍。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避免村两委内耗严重现象,促进村级班子和谐运转。回请眼界宽、思路活、有本事的外出返乡创业人员进村两委班子,鼓励支持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干部到村担任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职务,充实村干部队伍,减轻村级经费支出压力。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全县村三委主要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5%,40岁以下的仅53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村干部队伍思想落后,发展观念不新,双带能力不强,甘做太平官。

2、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年轻人因村干部压力大,待遇低,对参选村干部热情不高,加之个别村干部保位排外思想严重,不愿将年龄有优势、素质较高的青年人选进村党员干部队伍,造成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局面。

3、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尽管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补助水平仍然偏低,难以保证村级环境卫生、日常办公等正常工作开展。我县村级运转经费按照三个档次拨付,小村每年6000元,中等村每年7000元,大村每年8000元。截至目前,全县村级累计债务已达2100多万元。

4、待遇报酬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按照我县现行标准,村干部年薪酬最高为7200元,最低为3600元,且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每月仅有几十元的生活补助,这与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村民生活水平相比偏低,直接导致了干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

5、部分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近年来,面对村官直选,在一些地方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拉票贿选等违规行为,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向。一方面导致部分公道正派的农村能人放弃竞选;另一方面也导致部分村党支部表现不适应,对村党支部在村上的领导核心作用缺乏信心,同时也助推了部分村委会干部认为自己是民选干部,不愿意接受村党支部领导的两张皮现象,严重影响了村上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意见建议

1、强化班子建设,促进和谐运转。坚持把实施能人强村战略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内选、回请、下派、外援四项措施,从农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选拔政策观念强、双带能力突出、民主作风好、群众威信高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队伍。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避免村两委内耗严重现象,促进村级班子和谐运转。回请眼界宽、思路活、有本事的外出返乡创业人员进村两委班子,鼓励支持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干部到村担任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职务,充实村干部队伍,减轻村级经费支出压力。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4篇

xx村委会位于xx,辖8个自然村,59个村民小组,3718户,13014人,总耕地面积为4.7万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把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不断探索和创新村级班子换届选举,村干部教育培训,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村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使全村各项事业都呈现出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

村级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领导者、具体实施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要选拔群众满意、凝聚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在年初的党委会上,结合上级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统一部署,镇党委对xx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选派表现突出的优秀镇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从而提高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

二、加强两委班子理论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素质

思想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加强村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解决村干部思想动力、精神状态的治本之策。为此,xx村委会利用多种形式提高领导班子素质,一是充分利用上级党校分期分批对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党的xx大精神、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培训。二是充分利用镇党委、政府每周一、五的学习,培训等方式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培训。使他们解放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增强了他们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三是采取走出去方式,先后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当地的村民代表到右玉等地参观新农村建设情况,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干部素质。目前,全村“两委”干部培训累计30余次。

三、理顺村两委关系,确立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

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工作中,从村两委地位、职责、决策等方面予以规范,有效解决了村两委关系僵硬的问题,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合力。一是依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二是明确了村两委的工作职责。确定党支部书记主持村全面工作,村委会主任在党支部领导下负责抓好日常村务工作,村委会必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的职责开展工作,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三是在决策村里事务中,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共同参与、民主决策。对需要决策的一般事项,由村两委共同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后,在村民代表议事会或村民大会上通过,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民主决策。2012年度,“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中,xx村委会召集全体村民开会传达精神,通过全体村民选举产生了十户十星级文明户。同时,为确保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对村里重大事务决策,xx村始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做到既不包揽、也不放任,既体现核心作用,又充分保障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利,实行民主决策。

四、动真情、干实事,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反映好,是上级的要求,也是村干部的愿望,为此,该村两委班子想过不少办法,也做了不少工作。该村领导班子制定了干部联系培养制度,确定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名贫困党员,明确帮扶责任。工作中坚持既为群众送思想、送信息,又为群众找项目、找门路;既为群众帮资金、帮实物,又为群众送技术、送知识。经过两年多的培养,共有5名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有8名党员被培养成致富能手,11名致富能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即帮培训、帮就业、帮解难,思想上扶志、生产上扶技、生活上扶困。对无致富能力的党员,采取帮就业、思想上扶志的方法,引导他产生致富的想法;对经济困难,无法致富的党员,采取帮解难、生活上扶困的方法,扶植他走上致富的路子;对缺乏技术,致富无门的党员,采取帮培训,生产上扶技的方法,帮助他找着致富的门子;通过帮扶,全村95%的基层党员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11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五、培育主导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5篇

一、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选准配强村两委班子

村级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领导者、具体实施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要选拔群众满意、凝聚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在年初的党委会上,结合上级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统一部署,镇党委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选派表现突出的优秀镇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从而提高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

二、加强两委班子理论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素质

思想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加强村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解决村干部思想动力、精神状态的治本之策。为此,*村委会利用多种形式提高领导班子素质,一是充分利用上级党校分期分批对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土地政策、计划生育、村级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培训。二是充分利用镇党委、政府每周一、五的学习,培训等方式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培训。使他们解放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增强了他们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三是采取走出去方式,先后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当地的村民代表到右玉等地参观新农村建设情况,学习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干部素质。目前,全村“两委”干部培训累计30余次。

三、理顺村两委关系,确立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

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工作中,从村两委地位、职责、决策等方面予以规范,有效解决了村两委关系僵硬的问题,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合力。一是依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二是明确了村两委的工作职责。确定党支部书记主持村全面工作,村委会主任在党支部领导下负责抓好日常村务工作,村委会必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的职责开展工作,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三是在决策村里事务中,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共同参与、民主决策。对需要决策的一般事项,由村两委共同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形成初步方案后,在村民代表议事会或村民大会上通过,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民主决策。20*年度,“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中,*村委会召集全体村民开会传达精神,通过全体村民选举产生了十户十星级文明户。同时,为确保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对村里重大事务决策,*村始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做到既不包揽、也不放任,既体现核心作用,又充分保障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利,实行民主决策。

四、动真情、干实事,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反映好,是上级的要求,也是村干部的愿望,为此,该村两委班子想过不少办法,也做了不少工作。该村领导班子制定了干部联系培养制度,确定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名贫困党员,明确帮扶责任。工作中坚持既为群众送思想、送信息,又为群众找项目、找门路;既为群众帮资金、帮实物,又为群众送技术、送知识。经过两年多的培养,共有5名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有8名党员被培养成致富能手,11名致富能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即帮培训、帮就业、帮解难,思想上扶志、生产上扶技、生活上扶困。对无致富能力的党员,采取帮就业、思想上扶志的方法,引导他产生致富的想法;对经济困难,无法致富的党员,采取帮解难、生活上扶困的方法,扶植他走上致富的路子;对缺乏技术,致富无门的党员,采取帮培训,生产上扶技的方法,帮助他找着致富的门子;通过帮扶,全村95%的基层党员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11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五、培育主导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6篇

一、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建强村级领导班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更要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1、提高选任标准。选好带头人,前提是制定选人用人的标准,才能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作风好、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的人选进乡村领导班子。20__年市委组织部制发《关于建设“付华适、佘树德式”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实施意见》(齐组通字[20__]29号),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标准进行了明确:一是要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具有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熟悉市场经济、现代农业、WTO、经济管理和农村适用技术等方面知识,有较强的致富本领。熟练掌握本地适用的农村科学技术,了解市场的需求和信息,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理清并选准本村经济发展的思路,组织和引导群众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组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协会;引导劳务输出;拓宽致富门路。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三是要关心维护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深入群众,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自己要求严格,群众威信高。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乡村干部做到“六员”:一要做生产生活的服务员。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做政策、法律的宣传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帮助农民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三要做农民致富的引导员。带头致富做群众的表率,为农民调整生产结构、选择投资项目、解决技术问题、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提供服务,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四要做集体经济和管理员。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五要做信息传递员。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劳务、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成为群众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六要做矛盾调解员。运用政策、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运用教育、协调、调解等方法,化解群众矛盾,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友爱的村风、民风。

2、拓宽选任范围。坚持用“付华廷、佘树德式”致富带头人标准选拔、使用、考核村党组织书记,对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调整。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采取横调、下派、能人外返等办法加以解决,打破了“本村内选,选本村人”的惯例,“内选”与“外派”相结合,鼓励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或农村技术的机关干部到乡村任职,结合机构改革把那些年富力强的乡镇干部下派到村。同时结合“村村大学生 计划”,注意把那些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及时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来。20__年全市下派村党组织书记63人,横调4人。20__年共向乡镇选派大学生52人,向村选派大学生316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下派干部到村任职的力度,进一步优化乡村领导班子结构,选拔高学历的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年龄较轻、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县乡干部到村任职。年龄学历结构:

建立了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乡村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并加强管理培养。对群众公认、确实成熟的,要及时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在要求进步的农村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把那些素质好、有培养潜力的各类能人及时纳入视野,有针对性地落实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培养措施,促其早日成熟。每个村都要专门确定并培养2-3名年龄较轻、高中学历以上的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截止20__年底,全市共培养建立村级后备干部3474人。

3、探索完善选举办法。在村党组织书记产生办法上,进一步完善“两推一选”的方式,探索实行“双投”的方法,即先由全体村民对村党组织书记侯选人投信任票,信任票过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的候选人,再由全体党员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以此扩大党组织班子及书记的群众基础。全市1258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1190人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产生。大力倡导和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人兼,鼓励已当选的党员村民委员会主任积极参与村党组织书记的选举,支持村党组织书记竞选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两委”其他成员也提倡交叉任职。在去年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依安县大力推行一人兼,要求村党组织书记侯选人必须是村委会主任,如果没有当选村委会主任,就不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目前依安县148个村有135个村实现了一肩挑。截止到20__年底,全市有223个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占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总数的18。

二、加强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近几年来,我市始终把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素质当成加强乡村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认真研究制定了《齐齐哈尔市乡村干部20__-20__年“素质升级工程”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常规培训、学历教育、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方法,提升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一是抓好材、统一师资、统一培训方案的大规模培训工作,三年来,累计有17170名乡村干部参加了市、县、乡三级的不少于7天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占应参加培训人数的100,全部颁发了培训证书。其中,市委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4期,培训全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七个区的乡镇干部共1031人;县(市)委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103期,培训乡镇一般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员会主任8652人;乡镇党委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212期,培训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干部及其他人员共7489人。12534名45岁以下的乡村干部参加了统一结业考试,其中有228名乡村干部因考试不合格或违反培训纪律而重新参加了补考补训。二是坚持抓好经常性培训教育,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搞好致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当先锋、做模范的能力。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广播站、农民大学、村级电教播放点的阵地作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学,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采取把专家学者请进来教,把农村党员领出去看、带出去学等多种方式,不断充实农村党员的科技知识、法制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开展好向付华廷同志学习活动,努力建设一支“付华廷式”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认真学习兴十四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今春农闲时间,在兴十四村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把我市的农村基层干部轮训一遍。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四个方面的本领:“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

三、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了村干部的管理

1、以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为重点,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农村党组织书记管理新机制。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就是以村级工作为目标,以工作实绩为前提,以群众评价为标准,以结构工资为核心,以星级化管理为手段,所建立起来的村党组织书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体系。杨信同志在龙江县做专题调研时,认为对村党支部书记实行星级化管理很有意义,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村党支部班子建设的创新,是村级干部管理体制的变革,要求在全市推广。20__年5月31日市委在龙江县召开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工作现场会,贯彻落实杨信同志的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和推广龙江县在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在每个县(市)区选择一个试点乡进行试点。从龙江县运行和全市试点情况看,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有利于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调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提高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实现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市委组织部已拟定《关于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的意见》,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从今年起在全市推行。

2、以明确村级议事程序为重点,建立有效的、顺畅的村级决策机制。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确定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凡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首先由村党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初步意见或建议;通过党组织、村委会、群团组织和民间协会组织四个渠道,分别征求党员、村民代表、群团骨干的意见;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按照村民民主决策意见。这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明确了村党组织和其它村级组织的职责权限,避免了因责任不清造成的推诱扯皮和互相争权;把包括经济组织在内的村级组织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产生工作合力;在决策中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并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7篇

近来,带着这个问题,我在长湖等乡镇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与几点肤浅体会记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村级班子的现实状况

应当肯定当前农村村级班子主流是好的。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往往表现出:信念动摇,信心不足,信誉不高。

1、思想观念不强,缺乏统筹全局能力

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村级领导服从服务大局的观念不强。眼光狭窄,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能正确理解上级党委政府的意图,有机地融合“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的盲目“崇上”,不从实际出发,贯彻上级的政策时毫无创造性、灵活性,只知盲目照搬红头文件和书本上的东西,背离本地的客观实际和大多数群众的要求,两眼盯住上面,“唯上是从”。有的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对“上”极不负责,不顾大局,醉心于搞本位主义,无视党的纪律,甚至把自己的管辖范围看成是自己的“领地”。有利的闻风而动,无利的雷打不动。甚至出难题,设障阻,明拖暗抵,处处消极被动。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那一套,不能认真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造成关系不顺,政令不畅,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决策水平不高,缺乏多谋善断能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些村级班子对于重要事务的决策上:严重脱离群众,不能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一方面,用“支部会代替党员会,村民组长会代替群众会”。把群众始终放在被支配地位,决策失去了群众基础,因而,群众心理上处于“心不平,气不顺”状态,实施时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只能是推不动,展不开。热在村里,搁在组里,凉在户里。另一面,出于个别人头脑发热,不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权衡利弊,科学论证,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搞所谓“政绩”工程,图虚名做表面文章。使决策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根据,萧规曹随,生搬硬套,常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甚至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以致问题叠出,越积越多,剪不断,理还乱。

3、法纪意识不浓,缺乏依法行政能力

当前,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其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主、平等和法律意识在逐步增强,对村组干部的依赖性减弱,处于“农忙在家种田地,农闲外出做生意,有吃有穿不求你,事不关已不理你,有了事情要找你,办得不好不依你,损害利益要告你”的状态。少数村干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命令”和“强收强取”的工作方式。违法违纪,以势压人,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在个人利益方面,斤斤计较,耐不住清贫。自律意识差,管不住自己的手脚。投机钻营,吃拿贪占,与民争利。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不断。

4、进取精神不足,缺乏自身修为能力

村级班子是农民群众治穷致富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它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过来,村干部队伍中部分人思想上惰性严重,喜牌博、湎酒色、贪小利、弄是非。放松了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现炒现卖,长期当“门外汉”。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寻求农民增产增收途径等方面,缺少思考、探索。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更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是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基点上;观念上僵化守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不能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缺陷,怀疑多于理解,责难多于分析,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常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工作上只求“过得堂”,不求“过得硬”。甚至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没有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勇气和信心。

5、方法点子不多,缺乏综合协调能力

村级班子处在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和夹缝中。在协调处理各方面的矛盾是村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些班子成员针对目前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不深,研究不透,点子不多。处境左右掣肘,上下为难,陷在日常事务圈子内纠缠不清。一是,在调处各类矛盾中,分不清矛盾的主次,找不准产生矛盾的实质,辨不明是非曲直。二是,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矛盾的双方。有时掺杂私人恩怨、个人喜好,重彼轻此,或者是重亲轻疏;三是不讲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遇事凭经验,想当然,主观臆断,自以为是,随意批评指责;四是互相埋怨,怨群众素质差,觉悟低,“头难剃”;怨,迁就纵容群众,“手腕软”,怨本地基础差,底子薄,自己“点子低”。因此,对群众一时不理解的问题或存在的矛盾,不是认真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互相推诿消极应付。久之,在群众中降低了威信,在班子内部产生了隔阂,班子的信誉程度也就大打了折扣。

(二)根本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总有其因果关系。造成村级班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选人用人的局限性,是村级班子整体素质难于提高的重要因素。

长湖乡有1102名党员。按照年龄层次划分:45岁以上的有682人,占总数的61.5%,35岁以下的220人,不到总数的20%;按入党时间划分:“”前入党的573人,占总数的56%,92年以后入党的217人,也不到20%;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以下文化的718人,占总数的65.2%,其中:农民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2.3%。显然,农村党员队伍存在:年龄落差大,“老中青”比例失调,出现了中年层次的“断到”现象;文化素质偏低,停留在“上传下变形,下达不走样”的基本水平上。不难想象,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村级班子要具备领导群众驾驭市场,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要推动农村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依托市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备意图的综合素质。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只能是力不从心,不具备年富力强的体魄,必然会导致精力不足,暮气沉沉,难于担当起繁重的基层工作。因此,在选择配备村级班子的过程中,尤其是确定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时,回旋余地较小,难免出现“小范围选人”或“选小范围的人”的局限性,只能是矮子里面拨将军,降格以求。从而使村级班子成员的素质难于有突破性的提高。

2、民主与民众法律意识的差异性,是村级班子难于“选优配强”的关键所在

推行村委会直选,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但在现实农村中,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政治素质程度不一,价值取舍观念不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不等,也就造成了民主与法律观念上的“盲区”或偏差。往往只注重依法办事,尊重群众的民主意愿。至于选举出什么样的人,则关心甚少,也把握不了。由此,有的地方“能干的人选不上来,不能干的跳了出来。”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优、组织信任的人“空怀报国之志”,被一纸选票拒之门外。使村级班子无法实现新老交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少数地方宗族势力抬头,大姓大族操纵干扰选举。地方一些邪恶势力也乘机起哄,包揽选票,抢夺票箱,误导选民,借机排斥异已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个村基本由吴、张、曾三大姓组成,近些年,该村“支村两委”基本是“三姓鼎立”。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并无大碍,如果宗族势力一旦干预村务,村级班子中的工作矛盾就会演变为“宗族纠纷”,势必酿成“宗族代替政权,村干部变成傀儡”的后果。进而助长特权,滋生腐败,影响稳定。

农村居住分散。为了便于工作,在相对集中的地方选拔一些人进入班子,适当考虑地域关系,力量平衡问题,这本无可厚非。近年,这个问题似乎“升华”到了权力分配和政治地位上的争端。如果甲屋场的人当书记,那么乙屋场、丙屋场势必要出来人担任村主任、会计,其他屋场也要设一官半职,不然,就会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矛盾。长湖有一个大村,历史上划分三大片,多年来必须是每个片推选举人来参与“两委”班子竞选。今年党支部换届时,乡党委考虑到一个2000多人口的大村,原来的4名专职干部(含妇联主任“显然力量相对较弱,决定增加一名职数。在选举过程中,三大片的党员意见几乎没办法统一,相持不下。最后不得不采取折中的办法,各片选举一名候选人与原支部三个重新组合成候选人竞选,选出5名支部委员,加上原有的妇联主任共6人,每片两人,这样矛盾才得以化解。这个现象表现上看,是力量平衡问题,而实质上是权力分配和小局部利益之争。这个过程中,“选优配强”的原则是难以落到实处的,有的甚至是扯草凑篮,“拉郎配”,一些根本不适合的人推进了领导班子。

3、农村现实问题的客观性,是村级班子消极被动的思想根源。

村级班子的现状,除与他们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水平以及对待事物的眼光与胆识等有直接关系外,农村的现实问题,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不说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和制约作用。

①集体经济的困惑,一般来说,目前大多数村,其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甚至负债很重,村里没有经济来源,向群众索取的多,给予的少。就是想为群众办几件很小的实事,因没有资金,而只能是空想。有的地方自然资源本来就十分贫乏,兴办企业、发展生产又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即使是有的地方在自然资源与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由于集体负债多,农民群众不理解,风险大,难于承担责任;对外部前来投资和开发又缺乏足够的信心,担心搞不好会增加债务,雪上加霜,难辞其咎,致使集体经济起步维艰,发展无望,因而,班子地位也就一蹶不振。

②实际工作的艰难,上面一方面要求“任务压到底,板子打到底”,另一方面又要求守土有责,谁出问题谁负责;一方面提倡尊重农民意愿和自主经营权,一方面又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种什么,不能种什么;还如:计划生育工作有国策而无国法,下达的指标是硬的,给予的手段又相当软弱。致使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得不采取简单化的强制性措施,干出违反政策甚至是违法的事,从而激化矛盾,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③评价失当的委屈: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工作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上出了一些问题和失误。然而,有些上级领导、组织部门不能正确对待、理解与宽容,只是就其表现而主观武断地下结论,随意扩大问题的消极面,进行不适当的批评和指责。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使村干部感到委屈和不满,另一方面则降低了村级班子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群众中的地位与威信,直接削弱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④比较利益的下降:村级班子成员一旦当上村干部,就与许多“财路”无缘,甚至责任田也很少问津。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都必须围着工作转,村干部的家属还要承担上面来客的接待任务。工资收入有限,各项政策规定的补助,入不了帐。甚至工资都兑不了现。有的为了工作还把个人的积蓄垫付到村里。而一般群众“农忙种田,农闲经商”,一年随随便便要搞几千、万把元的收入。因此,不少村干部觉得既少挣了钱,又怄足了气,感到干部冒当头,工作冒干劲,致使班子缺乏活力。

⑤后顾之忧的牵制:当前,农村机构改革后,乡镇七所八站富余人员尚且无法安置,村干部这一级“官”更难有升迁的机会,后顾之忧不言而喻。有些离任的村干部遭到群众的不理解,有的对其冷嘲热讽,甚至打击报复。因而,在任职期间,难免留有余地或放不开手脚。

4、思想教育形式的单一性,是村级班子理论素质薄弱的根本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各级党组织对于村级班子的思想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只重视“中心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先进理论,科技知识教育。“”制度形同虚设,存在“以会议代替培训,以报告代替党课”的现象。对于党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缺少系统全面的学习,以致“淡化了党性观念,淡忘了党的宗旨,淡薄了党的组织原则。”对于高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停留在道听途说,似懂非懂的基点上。另一方面,教育形式单调,枯燥乏味,既不生动,又不形象,一味地满堂灌输,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互相交流,融会贯通。其三是追求形式主义。过来,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学教活动,基本流于形式,而实际内容往往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几点启示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就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为村级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如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践行“三个代表”,落实“八坚持,八反对”,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切入点放在先进理论教育上,解决思想动力问题。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素质是政治素质的灵魂。思想理论素质的高低决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加强村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解决他们思想动力、精神状态的治本之策。一是:认真组织系统地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在掌握其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习先辈们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上下功夫。同时要充分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总结边应用,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找准差距;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

其次,注意教育形式,因人施教,循序渐进。

在村干部群体中,思想观念、道德水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区分不同层次的对象,因人施教,而不能搞“齐步走”,“一锅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同时,形式上要注重“三性”:即现实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分析背景和思想根源,从现象剖析本质,结合理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正面性——引导他们朝大方向看,自觉以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整体,正确处理好长远与目前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向先进的东西看齐;生动性——学习材料要精心准备,内容要新颖,典型真实、生动、通俗易懂,不可照本宣科,死搬硬套,要充分让深奥的道德表现得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

其三,健全制度,端正学风。理论学习不是装门作秀,不能“一曝十寒”,而是要常抓不懈。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约束村干部的理论学习,让理论学习变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同时,要引导他们端正学风,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要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自己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加强理论研究,寻求科学答案。

通过先进理论的学习,清理他们的思想,查找思想“短路熄火”的原因,不断补充“精神营养”。这样才能使村干部政治素质上得到提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能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永不衰竭的思想动力。

二、把落脚点放在自身建设上,树立完美的形象

形象是一个晴雨表、温度计。他反映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和支持率。村干部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党和政府的形象很大程度上集中反映在村干部身上,农民群众看党和政府也是从他身边的具体事例来看,从他所接触的党员、干部来看的。形象不是空调的,抽象的,它是人们内在素质的真实表现。因此,村级班子的形象问题,落脚点在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上,用自身素质的提高来达到自身形象的完美。

1、脑要清,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对党忠诚,为党工作,替党分忧是每个党员、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政治觉悟。村干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意识。在党以谁为阶级基础,应该依靠谁,维护谁的利益等问题上,是非分明,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再没有与人民群众不同的利益。如何做好政治上的清楚人,必须坚持做到: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觉悟,坚定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不迷失方向。

2、心要诚,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现实工作中,必须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和归宿,并使之贯穿始终。一是诚心为群众解难,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察民情,重民事,解民忧。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要扎扎实实妥善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加紧解决。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分类排查,找准问题的焦点,全力解决。二是真心为群众办事,要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为群众办真实,办实事,办好事。决策上要充分尊重民意,努力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使群众受益的正确决策。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三是公心为群众服务,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也最讲实际。公生明,廉生威。村干部为政不公,会引发许多新矛盾,造成许多新隔阂。因此,公正无私,公道正派,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要经常走访群众,交流思想,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而不是凌架于群众之上。

3、手要净,做经济上的清白人

农村经济财务问题,始终是热点问题。群众对一个村干部是否赞成拥护和信任,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否正确处理个人得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因此,一方面要严于律已,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手脚,尊重自己的人格,决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自觉抵住金钱物质的诱惑,保持不贪不占,清正廉洁的本色,另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贫,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享乐主义,始终保持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反对消极腐朽的生活方式。

4、耳要灵,做群众的代言人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优良传统。村干部要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的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在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要注意群众的思想反应,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把群众的呼声带上来,以便于上级组织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决策上的失误。对于群众一时难理解的问题,要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教育,不能视为与已无关,置身事外;对社会上否定党的领导,歪曲党的形象,败坏党的声誉和言行,要批驳,要澄清,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信谣传谣。

5、行要正,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村干部的言行直接影响群众的行动和思维。作为村干部要时时处处遵守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自觉地坚持党的原则,按党的政策,国家法律办事。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处事,养成一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不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扶正祛邪,惩恶济善的浩然正气。要做到:不拿原则作交易,不拿真理换面子,不拿党性徇私情。使自已身正行直,从而影响和教育身边的群众。

三、把着力点放在科学管理上,优化村级班子的外部环境

村级班子除解决自身问题外,还要在优化外部环境上寻求突破口,重点着力在如下四个方面。

1、村级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

一个地方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村级班子的相对稳定是一个村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村的村级班子经常更换,这个村势必就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缓慢或者是停滞不前。长湖乡有一个村,解放五十多年来,仅换了三任支部书记。就目前的态势来看,这个村干群关系是融洽的,社会是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相对较快的。多年来无论是中心工作还是常规性工作都能不折不扣完成。五十多年来,这个村从来没有因村务问题而上访过。邻近的另一个村三年换了三位书记,却始终矛盾叠出,群众多次到省、市、县上访,有时上访人数多达60多人。有些地方,换人的频率越高,矛盾越多,越换越糟。所以,村级班子建设中,不宜动辄换人。非正常换届期间,可以说更换村级班子主职干部不是党建工作的成绩,而是班子建设的败笔。同时,村级工作特别是村级经济发展并非短期行为,有的必须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方能实现。如果今张明李,必然会造成工作脱节,新人新规划,年年规划新,始终落不到实处。

2、村级班子建设中,不可轻视村民小组长的教育和管理。

“上边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农村工作的真实概括。实践证明,千根线也好,一根针也好,最终的落脚点,还是集中在村民小组长身上。他们才是真正的力行者。村民小组长看起来无级无品,似乎无关紧要。但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民情、民心、民愿反映上来,还得依靠这些“无级无品”的“官员”,任何时候不可轻视这个层面。特别是近些年,村民小组长的产生几乎处于无组织、无政府的状态。“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少数地方出现了“抓阄定位,轮流坐庄”的现象,致使这个群体鱼目混珠,良莠不分。因此,这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同时,也应着手研制一套完善的措施和政策。

3、强化民主监督和基层民主建设

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失去监督的权力形同无缰野马。要防止权力在运行过程滋生腐败,当务之急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强有力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法律的制约力就行使到哪里。首先,民主管理要名符其实,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民议事等监督和管理措施要落到实处。县乡两级要加强督查,充分发挥组织监督和农民群众监督的双层作用。其次,强化村干部的法律法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目前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需要法治,依靠法治,也呼唤法治。因而,可以考虑利用办短训班的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法律法规的系统教育,使村干部懂法、守法,逐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其三,加快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步伐,特别是要着手建立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委会制度,村委会年度规划执行情况汇报制度。充分行使村民大会弹劾,罢免村委会成员的权力,把村委会置身于农民群众的监管之下。同时,不可放松对农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打击地方黑恶势力,防止宗族派性势力的蔓延,净化村干部工作的社会环境。

4、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曾经针对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提出了“四个永远不变”,即: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党的工作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永远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能变。因而,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员政治思想素质要有一个全新的水平,要再上一个台阶。首先,对于每个层面的党员要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农村党支部“”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在和实效。同时,要结合民主生活会有组织地在党员中开展“当初入党为了什么,入党以后干了什么,对照党员的标准还差什么”的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优良传统。其次是把民主评议党员当作班子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抓紧抓实,对于不合格党员要严格依照组织程序坚决处置。同时,要认真培养和发展农村一线的优秀青年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版权所有

四、把侧重点放在创新机制上,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8篇

近来,带着这个问题,我在长湖等乡镇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现将调查情况与几点肤浅体会记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村级班子的现实状况

应当肯定当前农村村级班子主流是好的。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往往表现出:信念动摇,信心不足,信誉不高。

1、思想观念不强,缺乏统筹全局能力

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村级领导服从服务大局的观念不强。眼光狭窄,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能正确理解上级党委政府的意图,有机地融合“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的盲目“崇上”,不从实际出发,贯彻上级的政策时毫无创造性、灵活性,只知盲目照搬红头文件和书本上的东西,背离本地的客观实际和大多数群众的要求,两眼盯住上面,“唯上是从”。有的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对“上”极不负责,不顾大局,醉心于搞本位主义,无视党的纪律,甚至把自己的管辖范围看成是自己的“领地”。有利的闻风而动,无利的雷打不动。甚至出难题,设障阻,明拖暗抵,处处消极被动。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那一套,不能认真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造成关系不顺,政令不畅,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决策水平不高,缺乏多谋善断能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些村级班子对于重要事务的决策上:严重脱离群众,不能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一方面,用“支部会代替党员会,村民组长会代替群众会”。把群众始终放在被支配地位,决策失去了群众基础,因而,群众心理上处于“心不平,气不顺”状态,实施时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只能是推不动,展不开。热在村里,搁在组里,凉在户里。另一面,出于个别人头脑发热,不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权衡利弊,科学论证,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搞所谓“政绩”工程,图虚名做表面文章。使决策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根据,萧规曹随,生搬硬套,常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甚至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以致问题叠出,越积越多,剪不断,理还乱。

3、法纪意识不浓,缺乏依法行政能力

当前,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其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主、平等和法律意识在逐步增强,对村组干部的依赖性减弱,处于“农忙在家种田地,农闲外出做生意,有吃有穿不求你,事不关已不理你,有了事情要找你,办得不好不依你,损害利益要告你”的状态。少数村干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命令”和“强收强取”的工作方式。违法违纪,以势压人,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在个人利益方面,斤斤计较,耐不住清贫。自律意识差,管不住自己的手脚。投机钻营,吃拿贪占,与民争利。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不断。

4、进取精神不足,缺乏自身修为能力

村级班子是农民群众治穷致富的带头人和主心骨。它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过来,村干部队伍中部分人思想上惰性严重,喜牌博、湎酒色、贪小利、弄是非。放松了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现炒现卖,长期当“门外汉”。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寻求农民增产增收途径等方面,缺少思考、探索。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更没有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是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基点上;观念上僵化守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差,不能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和缺陷,怀疑多于理解,责难多于分析,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常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工作上只求“过得堂”,不求“过得硬”。甚至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没有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勇气和信心。

5、方法点子不多,缺乏综合协调能力

村级班子处在农村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和夹缝中。在协调处理各方面的矛盾是村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些班子成员针对目前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不深,研究不透,点子不多。处境左右掣肘,上下为难,陷在日常事务圈子内纠缠不清。一是,在调处各类矛盾中,分不清矛盾的主次,找不准产生矛盾的实质,辨不明是非曲直。二是,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矛盾的双方。有时掺杂私人恩怨、个人喜好,重彼轻此,或者是重亲轻疏;三是不讲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遇事凭经验,想当然,主观臆断,自以为是,随意批评指责;四是互相埋怨,怨群众素质差,觉悟低,“头难剃”;怨,迁就纵容群众,“手腕软”,怨本地基础差,底子薄,自己“点子低”。因此,对群众一时不理解的问题或存在的矛盾,不是认真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而是互相推诿消极应付。久之,在群众中降低了威信,在班子内部产生了隔阂,班子的信誉程度也就大打了折扣。

(二)根本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总有其因果关系。造成村级班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选人用人的局限性,是村级班子整体素质难于提高的重要因素。

长湖乡有1102名党员。按照年龄层次划分:45岁以上的有682人,占总数的61.5%,35岁以下的220人,不到总数的20%;按入党时间划分:“”前入党的573人,占总数的56%,92年以后入党的217人,也不到20%;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以下文化的718人,占总数的65.2%,其中:农民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2.3%。显然,农村党员队伍存在:年龄落差大,“老中青”比例失调,出现了中年层次的“断到”现象;文化素质偏低,停留在“上传下变形,下达不走样”的基本水平上。不难想象,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村级班子要具备领导群众驾驭市场,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要推动农村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依托市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备意图的综合素质。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只能是力不从心,不具备年富力强的体魄,必然会导致精力不足,暮气沉沉,难于担当起繁重的基层工作。因此,在选择配备村级班子的过程中,尤其是确定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时,回旋余地较小,难免出现“小范围选人”或“选小范围的人”的局限性,只能是矮子里面拨将军,降格以求。从而使村级班子成员的素质难于有突破性的提高。

2、民主与民众法律意识的差异性,是村级班子难于“选优配强”的关键所在

推行村委会直选,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但在现实农村中,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政治素质程度不一,价值取舍观念不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不等,也就造成了民主与法律观念上的“盲区”或偏差。往往只注重依法办事,尊重群众的民主意愿。至于选举出什么样的人,则关心甚少,也把握不了。由此,有的地方“能干的人选不上来,不能干的跳了出来。”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优、组织信任的人“空怀报国之志”,被一纸选票拒之门外。使村级班子无法实现新老交替,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少数地方宗族势力抬头,大姓大族操纵干扰选举。地方一些邪恶势力也乘机起哄,包揽选票,抢夺票箱,误导选民,借机排斥异已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一个村基本由吴、张、曾三大姓组成,近些年,该村“支村两委”基本是“三姓鼎立”。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并无大碍,如果宗族势力一旦干预村务,村级班子中的工作矛盾就会演变为“宗族纠纷”,势必酿成“宗族代替政权,村干部变成傀儡”的后果。进而助长特权,滋生腐败,影响稳定。

农村居住分散。为了便于工作,在相对集中的地方选拔一些人进入班子,适当考虑地域关系,力量平衡问题,这本无可厚非。近年,这个问题似乎“升华”到了权力分配和政治地位上的争端。如果甲屋场的人当书记,那么乙屋场、丙屋场势必要出来人担任村主任、会计,其他屋场也要设一官半职,不然,就会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矛盾。长湖有一个大村,历史上划分三大片,多年来必须是每个片推选举人来参与“两委”班子竞选。今年党支部换届时,乡党委考虑到一个2000多人口的大村,原来的4名专职干部(含妇联主任“显然力量相对较弱,决定增加一名职数。在选举过程中,三大片的党员意见几乎没办法统一,相持不下。最后不得不采取折中的办法,各片选举一名候选人与原支部三个重新组合成候选人竞选,选出5名支部委员,加上原有的妇联主任共6人,每片两人,这样矛盾才得以化解。这个现象表现上看,是力量平衡问题,而实质上是权力分配和小局部利益之争。这个过程中,“选优配强”的原则是难以落到实处的,有的甚至是扯草凑篮,“拉郎配”,一些根本不适合的人推进了领导班子。

3、农村现实问题的客观性,是村级班子消极被动的思想根源。

村级班子的现状,除与他们自身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工作能力水平以及对待事物的眼光与胆识等有直接关系外,农村的现实问题,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能不说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和制约作用。

①集体经济的困惑,一般来说,目前大多数村,其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甚至负债很重,村里没有经济来源,向群众索取的多,给予的少。就是想为群众办几件很小的实事,因没有资金,而只能是空想。有的地方自然资源本来就十分贫乏,兴办企业、发展生产又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即使是有的地方在自然资源与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也由于集体负债多,农民群众不理解,风险大,难于承担责任;对外部前来投资和开发又缺乏足够的信心,担心搞不好会增加债务,雪上加霜,难辞其咎,致使集体经济起步维艰,发展无望,因而,班子地位也就一蹶不振。

②实际工作的艰难,上面一方面要求“任务压到底,板子打到底”,另一方面又要求守土有责,谁出问题谁负责;一方面提倡尊重农民意愿和自主经营权,一方面又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种什么,不能种什么;还如:计划生育工作有国策而无国法,下达的指标是硬的,给予的手段又相当软弱。致使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得不采取简单化的强制性措施,干出违反政策甚至是违法的事,从而激化矛盾,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③评价失当的委屈: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工作的某个阶段,某个环节上出了一些问题和失误。然而,有些上级领导、组织部门不能正确对待、理解与宽容,只是就其表现而主观武断地下结论,随意扩大问题的消极面,进行不适当的批评和指责。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使村干部感到委屈和不满,另一方面则降低了村级班子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群众中的地位与威信,直接削弱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④比较利益的下降:村级班子成员一旦当上村干部,就与许多“财路”无缘,甚至责任田也很少问津。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都必须围着工作转,村干部的家属还要承担上面来客的接待任务。工资收入有限,各项政策规定的补助,入不了帐。甚至工资都兑不了现。有的为了工作还把个人的积蓄垫付到村里。而一般群众“农忙种田,农闲经商”,一年随随便便要搞几千、万把元的收入。因此,不少村干部觉得既少挣了钱,又怄足了气,感到干部冒当头,工作冒干劲,致使班子缺乏活力。

⑤后顾之忧的牵制:当前,农村机构改革后,乡镇七所八站富余人员尚且无法安置,村干部这一级“官”更难有升迁的机会,后顾之忧不言而喻。有些离任的村干部遭到群众的不理解,有的对其冷嘲热讽,甚至打击报复。因而,在任职期间,难免留有余地或放不开手脚。

4、思想教育形式的单一性,是村级班子理论素质薄弱的根本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各级党组织对于村级班子的思想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只重视“中心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先进理论,科技知识教育。“”制度形同虚设,存在“以会议代替培训,以报告代替党课”的现象。对于党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缺少系统全面的学习,以致“淡化了党性观念,淡忘了党的宗旨,淡薄了党的组织原则。”对于高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停留在道听途说,似懂非懂的基点上。另一方面,教育形式单调,枯燥乏味,既不生动,又不形象,一味地满堂灌输,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互相交流,融会贯通。其三是追求形式主义。过来,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学教活动,基本流于形式,而实际内容往往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几点启示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就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为村级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如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践行“三个代表”,落实“八坚持,八反对”,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切入点放在先进理论教育上,解决思想动力问题。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素质是政治素质的灵魂。思想理论素质的高低决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加强村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解决他们思想动力、精神状态的治本之策。一是:认真组织系统地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在掌握其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习先辈们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观点上下功夫。同时要充分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总结边应用,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找准差距;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

其次,注意教育形式,因人施教,循序渐进。

在村干部群体中,思想观念、道德水准、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区分不同层次的对象,因人施教,而不能搞“齐步走”,“一锅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同时,形式上要注重“三性”:即现实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分析背景和思想根源,从现象剖析本质,结合理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正面性——引导他们朝大方向看,自觉以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整体,正确处理好长远与目前的关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向先进的东西看齐;生动性——学习材料要精心准备,内容要新颖,典型真实、生动、通俗易懂,不可照本宣科,死搬硬套,要充分让深奥的道德表现得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

其三,健全制度,端正学风。理论学习不是装门作秀,不能“一曝十寒”,而是要常抓不懈。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约束村干部的理论学习,让理论学习变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同时,要引导他们端正学风,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要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自己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加强理论研究,寻求科学答案。

通过先进理论的学习,清理他们的思想,查找思想“短路熄火”的原因,不断补充“精神营养”。这样才能使村干部政治素质上得到提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才能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永不衰竭的思想动力。

二、把落脚点放在自身建设上,树立完美的形象

形象是一个晴雨表、温度计。他反映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和支持率。村干部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党和政府的形象很大程度上集中反映在村干部身上,农民群众看党和政府也是从他身边的具体事例来看,从他所接触的党员、干部来看的。形象不是空调的,抽象的,它是人们内在素质的真实表现。因此,村级班子的形象问题,落脚点在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上,用自身素质的提高来达到自身形象的完美。

1、脑要清,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对党忠诚,为党工作,替党分忧是每个党员、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政治觉悟。村干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意识。在党以谁为阶级基础,应该依靠谁,维护谁的利益等问题上,是非分明,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再没有与人民群众不同的利益。如何做好政治上的清楚人,必须坚持做到: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觉悟,坚定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不迷失方向。

2、心要诚,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现实工作中,必须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主要目标和归宿,并使之贯穿始终。一是诚心为群众解难,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察民情,重民事,解民忧。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要扎扎实实妥善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加紧解决。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分类排查,找准问题的焦点,全力解决。二是真心为群众办事,要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为群众办真实,办实事,办好事。决策上要充分尊重民意,努力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使群众受益的正确决策。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三是公心为群众服务,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也最讲实际。公生明,廉生威。村干部为政不公,会引发许多新矛盾,造成许多新隔阂。因此,公正无私,公道正派,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要经常走访群众,交流思想,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而不是凌架于群众之上。

3、手要净,做经济上的清白人

农村经济财务问题,始终是热点问题。群众对一个村干部是否赞成拥护和信任,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能否正确处理个人得失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因此,一方面要严于律已,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的手脚,尊重自己的人格,决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自觉抵住金钱物质的诱惑,保持不贪不占,清正廉洁的本色,另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贫,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享乐主义,始终保持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反对消极腐朽的生活方式。

4、耳要灵,做群众的代言人

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优良传统。村干部要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的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在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要注意群众的思想反应,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把群众的呼声带上来,以便于上级组织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决策上的失误。对于群众一时难理解的问题,要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教育,不能视为与已无关,置身事外;对社会上否定党的领导,歪曲党的形象,败坏党的声誉和言行,要批驳,要澄清,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信谣传谣。

5、行要正,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村干部的言行直接影响群众的行动和思维。作为村干部要时时处处遵守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自觉地坚持党的原则,按党的政策,国家法律办事。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处事,养成一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不阳奉阴违,口是心非,扶正祛邪,惩恶济善的浩然正气。要做到:不拿原则作交易,不拿真理换面子,不拿党性徇私情。使自已身正行直,从而影响和教育身边的群众。

三、把着力点放在科学管理上,优化村级班子的外部环境

村级班子除解决自身问题外,还要在优化外部环境上寻求突破口,重点着力在如下四个方面。

1、村级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

一个地方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村级班子的相对稳定是一个村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村的村级班子经常更换,这个村势必就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缓慢或者是停滞不前。长湖乡有一个村,解放五十多年来,仅换了三任支部书记。就目前的态势来看,这个村干群关系是融洽的,社会是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相对较快的。多年来无论是中心工作还是常规性工作都能不折不扣完成。五十多年来,这个村从来没有因村务问题而上访过。邻近的另一个村三年换了三位书记,却始终矛盾叠出,群众多次到省、市、县上访,有时上访人数多达60多人。有些地方,换人的频率越高,矛盾越多,越换越糟。所以,村级班子建设中,不宜动辄换人。非正常换届期间,可以说更换村级班子主职干部不是党建工作的成绩,而是班子建设的败笔。同时,村级工作特别是村级经济发展并非短期行为,有的必须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方能实现。如果今张明李,必然会造成工作脱节,新人新规划,年年规划新,始终落不到实处。

2、村级班子建设中,不可轻视村民小组长的教育和管理。

“上边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农村工作的真实概括。实践证明,千根线也好,一根针也好,最终的落脚点,还是集中在村民小组长身上。他们才是真正的力行者。村民小组长看起来无级无品,似乎无关紧要。但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民情、民心、民愿反映上来,还得依靠这些“无级无品”的“官员”,任何时候不可轻视这个层面。特别是近些年,村民小组长的产生几乎处于无组织、无政府的状态。“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少数地方出现了“抓阄定位,轮流坐庄”的现象,致使这个群体鱼目混珠,良莠不分。因此,这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同时,也应着手研制一套完善的措施和政策。

3、强化民主监督和基层民主建设

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失去监督的权力形同无缰野马。要防止权力在运行过程滋生腐败,当务之急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强有力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法律的制约力就行使到哪里。首先,民主管理要名符其实,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民议事等监督和管理措施要落到实处。县乡两级要加强督查,充分发挥组织监督和农民群众监督的双层作用。其次,强化村干部的法律法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目前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需要法治,依靠法治,也呼唤法治。因而,可以考虑利用办短训班的形式,对村干部进行法律法规的系统教育,使村干部懂法、守法,逐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其三,加快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步伐,特别是要着手建立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委会制度,村委会年度规划执行情况汇报制度。充分行使村民大会弹劾,罢免村委会成员的权力,把村委会置身于农民群众的监管之下。同时,不可放松对农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打击地方黑恶势力,防止宗族派性势力的蔓延,净化村干部工作的社会环境。

4、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曾经针对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提出了“四个永远不变”,即: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党的工作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永远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能变。因而,党的自身建设和党员政治思想素质要有一个全新的水平,要再上一个台阶。首先,对于每个层面的党员要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农村党支部“”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在和实效。同时,要结合民主生活会有组织地在党员中开展“当初入党为了什么,入党以后干了什么,对照党员的标准还差什么”的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优良传统。其次是把民主评议党员当作班子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抓紧抓实,对于不合格党员要严格依照组织程序坚决处置。同时,要认真培养和发展农村一线的优秀青年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版权所有

四、把侧重点放在创新机制上,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9篇

一、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这个大局,大力加强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班子结构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

一是选拔优秀人才,村级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一方面按照村级班子“五个好”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的开展了“双带”工程。市委组织部在*年专门下发《关于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活动考核评比的意见》,各镇党委也在村级班子建设中十分注重选拔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活动开展几年来,全市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双带”先进个人,目前全市村级干部和村支书比例已分别占47%和65%,村干部发展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加强,有力的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壮大和村级组织凝聚力的增强。另一方面结合农村行政区划调整,调优配强村级班子。*年和*年我市从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农村行政区划调整。我们紧紧抓住行政村合并这一契机,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的选拔工作,突出配强村党支部书记。经过调整和交流,选拔了一批综合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干部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结构得到优化,村干部数量减少了930人,初步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村干部队伍。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近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村干部培训工作,认真制定了中长期村干部培训计划,完善村干部培训机制,做到村干部三年一轮训,新任村支书实行岗位培训。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结合市委、市政府三个涉农政策的出台,我们连续举办了三期农村政策知识培训班,对全市所有村党组织书记分农村政策、土地征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等5个专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了加快实现我市“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我们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中广泛深入开展了以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的科技素质培训,每年对村干部进行1次-2次的科技素质培训,通过培训,使绝大多数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都掌握了1门-2门实用技术,造就了一支紧跟时代步伐,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

三是建立考核保障机制,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得到基本解除。为了进一步激励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按照中组部“三级联创”的目标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市委组织部每年以下发目标任务书的形式对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实行考核结果通报制,并纳入市委每年对乡镇领导干部的责任制考核之中。各镇党委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考核细则,对村级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与经济利益挂钩。针对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一些经济薄弱村的干部报酬不能及时、全额兑现,薄弱村干部工资得不到完全保障,再加上原先实行农村定工干部养老保险基数偏低,造成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从去年起将全市所有农村定工干部统一纳入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今年又对现职村书记、主任、主办会计等村主要干部实行基本报酬统筹,保障了村干部的基本工资,初步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坚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引导村干部依法管理村务,保持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发展。我们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入手,在全市开展了“五规范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通过加强市、镇两级检查考核,不断完善村务公开长效管理机制。专门成立了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等部门参加的村务公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村务公开检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每月对村级组织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各镇并提出整改要求和完善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能力。同时从去年开始,我们实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通过村委会直选,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民主意识,促使农村干部转变领导方式,学会运用民主和法制的方式管理村务。

二、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不太稳定。目前,在一部分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一把手”书记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精神不够振作、干劲不够充足、思想不够稳定的情况,对夯实农村基础、开展农村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畏难情绪有所抬头。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镇都有村干部向镇党委提出辞呈,主要原因都是不敢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农村矛盾、日益困顿的村级经济、纠缠难清的琐碎事务,产生了“留下来解决不了问题,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不如趁早走人”的想法。二是“好人主义”有点气候。部分村干部在面对当前农村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时,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想法,奉行好人主义,不敢、不愿、不想处理这些困难和问题,存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三是工作推动有点吃力。相当的村干部在自觉“带头创业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和成效不太明显。更有个别干部将自己村干部的身份作为开厂做生意的政治资本,而且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个人的“创业致富”上,忽视了作为一名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这些都影响到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号召力,进而影响到农村工作的推动。

二是村级班子战斗力亟待提高。相当的村干部素质、能力和作风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从而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战斗力的发挥。具体表现为:在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不少村干部发展意识不强、对发展机遇把握不准、发展本领有所欠缺;在维护稳定、应对复杂局面上,不少村干部往往束手无策;在工作作风上,很多村干部实行“坐班制”,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扬光大,加上行政村区域调整后,村的地域范围扩大了好几倍,很多村干部与群众接触的时间很少,甚至有群众反映“有些村干部连长啥模样都没见过”;在工作方法上,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来处理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在自身廉洁上,少数村干部缺少自律意识,喜欢吃吃喝喝,在群众眼里的形象不佳,关键时刻对群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无从谈起。

三是后备干部队伍呈现后继乏人的现象。在定工干部队伍上,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问题。目前全市村干部35岁以下的只占12.8%,45岁以上的占43.6%。在文化水平上,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2%,初中的仍占15%。在误工干部上,存在储备不足、青黄不接的状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里的年轻人不断外流,即使留在村里的也大都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有积极要求则往往在企业里进行培养发展,从而导致农村年轻党员发展和干部培养对象严重不足。近年提出的“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既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更需要创设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其成效的显现可能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调研中也发现,由企业家直接担任村级主要干部虽然有村级财务比较规范等好处,但是也容易产生思想不够统一、村务不够熟悉、干事不够尽责等情况。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干部队伍自身的问题,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是村级经济基础有所弱化。村级集体收入逐年减少,很多村反映今年将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急剧萎缩。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企业改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集聚发展,使农村企业发展处于逐步萎缩的状况,作为原先村级收入重要来源的企业上交大幅度减少。二是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按照规定,各村必须把所有土地流转的净收入100%返回给农户,“一事一议”和“以资代劳”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加上实施宏观调控以来,一些原本正在或计划建设的厂房项目处于停建状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村级集体收入的来源。三是可支配资源减少。随着劳动力进入市场自由择业,土地使用权明晰到组级,商业银行支农贷难于办理,农村已基本丧失对劳动力、土地和资金三大生产要素的支配权和影响力。与村级集体收入不断减少相对的是,村级支出却没有减少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个村大大小小涉及到村级开支的项目超过50项,维持日常运作的费用每年最少需要30万元以上。基于以上因素的影响,今年许多村将不同程度地遭遇“钱荒”,部分村资金缺口甚大。由于村级经济实力的削弱,没钱办实事、没钱落实政策的状况就比较普遍,进而导致村级组织在老百姓中的威信受到损害,村干部也因此缺乏发挥才能的空间。

二是村干部开展工作面临的困难有所增大。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和矛盾。一是支持和信任村干部开展工作的整体社会舆论氛围不够。在调研中发现,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倾向,认为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差,缺乏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思想和作风,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少、批评暴光揭露问题多。群众对村级组织和干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甚至走到了对立面,遇到什么事情后都跳过了村级组织直接到镇上、市里甚至去苏州、省里上访。二是农民对政治、经济、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村级经济薄弱、村干部队伍能力不够形成对比。群众不仅需要居住地的交通、环保、卫生、治安等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而且对市场信息、科技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也存在着较高的要求,目前村级组织开展的工作与此远远不能匹配。与此同时,一些村干部反映现在工作越来越难做:“现在是没钱办事,办不好事。”“即使修条路,群众都会为修到张家没有修到李家而怪村组织。”三是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村干部政治上产生失落感。原先有能力有作为的村干部晋升到镇机关干部的途径不复存在,村书记中存在着“干好干坏都一样”,“就等着熬到退休”想法的不在少数。目前村书记的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误工干部则不到1万元,与开展工作的强度、难度相比,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村级干部岗位的吸引力。

三是村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与时展要求尚存较大差距。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直接面向群众,工作也是具体围绕群众展开,能否团结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富裕、保持农村稳定,这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政策调整、土地补偿、宏观调控等任何一环出了差错就会影响农村大局稳定。在对待这些问题时村干部明显经验不足,能力不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和导致一些矛盾。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农村税费改革、土地承包和流转、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在前后衔接上缺乏一定的延续性,村干部往往较难吃透政策并熟练运用,带来了工作上的被动。同时农民行使民利、依法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正越来越强,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合法经济利益,对更大程度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决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目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还比较缓慢。新时期村级组织的职能和村干部“角色”还没有准确的定位,今后村级组织该如何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目标有待进一步明晰。

三、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首先是鼓励、支持村级组织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适应农村经济成分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新情况,拓宽思路,探索村级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按照“资源性资产抓开发、经营性资产抓增值、非经营性资产抓保值、福利性资产抓保护”的基本思路,区分不同类型资产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搞好村级集体资产运作,不断提高村级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发挥各村的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通过使用权公开拍卖、出租以及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以地生财,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其次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起城乡均衡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抓好整体发展规划,均衡镇村两级利益。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立足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性,把乡镇、行政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一体来规划,在充分考虑区域整体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行政村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严格执行市委[*]38号《关于推进农村十项实事》提出的“对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按征地面积的3%—5%在城镇功能规划区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预留非农建设用地或给予相等经济价值的用地指标,主要用于发展物业”的要求。另一方面树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观念,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探索行政村参与区域内企业上交税收分成的途径、方法,增加村级收入。探索把行政村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政府的实事工程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一般的基础设施项目实行镇村两级统筹。在定工干部基本工资实行三级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市、镇两级负担的比例,逐步把定工干部的养老保险、奖金和误工干部的工资纳入统筹的范围,不断降低行政村的工资性支出。

第三是继续做好扶持经济薄弱村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开发性扶贫战略,不断探索开发性扶贫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帮扶单位的考核力度和奖励幅度,督促和引导帮扶单位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广挖内部潜力,以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形式支持薄弱村建造、购买标准厂房、商业店面、仓储设施,帮助薄弱村获得能长期带来稳定收入的优质资产,培育出薄弱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以一把手工程为重点,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加强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应该加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把选优配强村级干部,提高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把选配好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工作的重点。建立和完善好的用人机制,在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广开才路,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界限,坚持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的配备干部。

狠抓一把手工程。村书记是村支部一班人的主心骨,也是全村农民群众的带头人,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村支部的战斗力。对少数政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群众意识不强、驾驭全局能力差,不能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发展的村书记要坚决进行调整。选配村书记,要拓宽视野,除了从后备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普通党员中挑选外,还要注意从市镇两级机关中挑选文化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熟悉农村的年轻干部,在保证政治素质合格的前提下,注重挑选一些会经营、懂管理、有较好群众基础、愿意为党作贡献的民营企业家、经营能手、致富能人担任村书记。

大力推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去年乡镇合并以后,由于人员分流困难,镇级干部队伍尤其是中层干部队伍仍十分庞大,存在着一定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现象。而目前农村由于管理范围扩大,管理难度加大,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法方面还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可以充分发挥镇级机关富余人员的作用,积极从市镇两级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行政村担任工作指导员,充实村级班子,改善班子结构。工作指导员可以同原工作岗位脱钩,专职驻村,是党员的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不是党员的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工作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是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做到摸清下情、宣传上情、沟通感情,重点帮助村干部做难做的事,督促村干部做应做的事,并随时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强化对工作指导员的工作考核,确保他们职责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注重对他们的激励,要把工作表现好的工作指导员列为镇局级后备干部,优先培养,优先任用。

加强村级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现状,多种渠道选配后备干部,采取措施稳定后备干部队伍。在控制村干部队伍人数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考、组织选派等方式从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中选拔一批年纪轻、文化水平高、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要把选的后备干部放到具体岗位上锻炼培养,既可以全职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民兵营长、出纳等职务,也可以兼职担任村民委员会委员或队组干部,让他们逐步熟悉村务工作,增强综合能力。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提高误工干部的经济待遇,改变目前误工干部工资偏低的现状,增强岗位吸引力,稳定后备干部队伍。

三是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切实增强综合素质

大力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以市镇两级党校为阵地,以提高村干部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能力为重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村干部的系统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集中培训、谈心谈话、参观考察、组织自学等方式,引导村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特别是要让村干部吃透最近几年出台的大量的农村政策法规,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民群众工作的方法。通过教育培训,要起到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作用,村干部要普遍达到“五个有”的要求: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有很强的群众观念,有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做好工作的真本领。

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健全联系制度,教育、引导村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主动与群众交朋友,主动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在干群关系出现矛盾的时候,要从自身找原因,以诚恳的态度和行为求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注意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做,从群众最关心、大多数人能受益的事情抓起,来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不断改善党群关系。

四是以完善机制为基础,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建立完善的经济激励机制。在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养老、医疗保险实行市、镇、村三级统筹分担制度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适度提高村级干部基本报酬,改变目前与开展工作的强度、难度相比,村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的问题,进一步从制度上保障村干部的经济待遇。积极实行工作实绩挂钩奖励措施,逐步增加奖励力度,探索在市镇两级成立奖励基金,奖励工作实绩突出的村干部。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10篇

农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但是村级班子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部分村班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班子“无钱办事”少数村“两委”班子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群众中威信不高;有的村干部思想僵化保守,能力不强,不能发挥骨干带头作用;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近年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全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通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村级班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等。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农村税费政策的调整,村级收入减幅较大,部分村级班子难以维持正常运转。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村级组织就很难履行好职责,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严重削弱,甚至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党在农村政权基础、执政基础的稳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级班子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农村稳定和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来进行,通过建立和完善选拔培养、考核评价、资金保障、激励约束机制,培养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勤政廉洁、年富力强、素质优良、奋发有为的村级干部队伍,不断提升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委提出的打造全国百强推进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完善机制。

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村级班子和村级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评价、资金保障、激励约束等机制。绩、奖、惩”相统一的规范化运行体制。

(一)建立和完善选拔培养机制。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和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新进村级班子成员,必须是为人正派、处事公道、作风民主、廉洁勤政和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带动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要重点抓好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选拔方式上,采取“两推一选”两推直选”方式,采用内选、外聘、下派、兼任等办法,着眼在学历高、有知识、懂科技的青年农民、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企业经营者中择优选任。鼓励乡机关干部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通过兼职兼薪解决好他待遇。机关干部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连续2年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符合党政干部选任条件的经考核合格,可以享受上一职级待遇;连续3年完成目标任务、业绩特别突出,并培养出新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的可转任实职。乡镇(街道)党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必须报委组织部预批、备案。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乡镇(街道)党委按照与现职村级干部1:1比例,选拔一批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的致富能手组成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通过集中培训、学历教育、上岗锻炼等多种措施进行重点培养。

提高干部素质是根本。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新进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作为重点,着力提高他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教育培训要坚持“着眼急需、重在管用”原则,重点培训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农业实用技术以及村级管理等知识。不断改进培训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增强培训实效。委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一遍,时间不少于5天;其他村级班子成员由乡镇(街道)党委培训,每年不少于7天。乡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分别讲课。同时,鼓励村级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培训,依托委党校、农广校举办村级干部学历班次,使更多的村“两委”干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

(二)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结合各村实际,为村班子制定适当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主要应包括:贯彻上级政策、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工作任务的目标,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农村稳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开展村级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目标等。经济发展目标应突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工商税收、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要求;社会发展目标应有计划生育、平安建设、以及兴办公益事业、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的要求;开展村级服务、办实事的目标要与村级干部承诺制度结合起来,确定目标要听取群众意见,目标制定后要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村级班子工作目标由乡镇(街道)党委根据各村经济、社会状况、发展潜力和村班子状况确定,要坚持“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原则,尽可能细化、量化、具体化,防止空洞,体现激励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目标的同时,要明确每个村干部应承担的责任。村级班子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组织考核,委组织部要抓好具体指导,控制考核情况。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村级班子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把平时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起来。平时考核主要记录经常性工作完成情况,综合考核每半年一次,主要是反映目标完成情况和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干部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发放村级干部绩效补贴的主要依据,并作为村级班子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

(三)建立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为保障村级班子正常运转,从今年起村干部的补贴和村级运转经费由乡财政统筹解决。统筹后,村“两委”干部享受固定补贴,村党支部书记固定补贴标准年暂按每人每年平均2500元掌握,两委”其他成员按村党支部书记补贴的70%发放。村级其他组织成员、村民小组长等享受误工补贴,误工补贴从村级运转经费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中支出,禁止向村民收取。严格控制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误工补贴实行总额控制,各村误工补贴支出总额按村人口核算不得超过人均5元。

最大限度精简村干部职数,要最大限度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群团组织负责人、村民小组长尽量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最大限度减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各村享受固定补贴的村“两委”成员数量,根据村人口数量按职数核定,1000人以下的村不超过3职,1000~2000人的村不超过4职,2000人以上的村不超过5职。村“两委”成员总数超过规定职数的村干部固定补贴以村为单位实行总额包干,干部领取固定补贴的标准均按比例降低。村级干部交叉兼职的兼职不兼薪。

村干部固定补贴实行结构补贴制,本着“奖励先进、鼓励创业”原则。由基础补贴、人口基数补贴、绩效补贴三部分组成,分别占补贴总额的40%20%40%基础补贴、人口基数补贴的标准由委组织部确定,享受补贴的人员名单及补贴数额,由乡镇(街道)上报,组织部审核。基础补贴、人口基数补贴由财政局直接发放到村干部个人,每季度发放一次。村干部绩效补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统一使用,由乡镇(街道)按照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确定分配方案,提出享受补贴的人员名单和补贴数额,上报组织部审核,由财政局直接发放给村干部个人,每年发放一次。对享受固定补贴的村干部,委组织部、各乡镇(街道)要建立档案,记录干部业绩考核等情况。各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误工天数、补贴数额,由村“两委”上报,乡镇(街道)党委审核、发放,每半年发放一次。逐步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的村级干部退休保障制度,由组织部和有关部门研究具体实施办法。

(四)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村级班子和村级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坚持对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实行奖励制度,结合目标考核情况,每年评选表彰30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设立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村党支部书记个人5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励。对贡献大、业绩突出,连续三年获委一等奖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经乡党委严格考核、委批准,可以挂任副乡级职务,或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鼓励农村党支部书记立足本职、干事创业,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绩突出,本村年经营性纯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的年底经乡核定、批准,按村级经营性纯收入增加额的20%奖励村干部,其中10%用于奖励村党支部书记,10%用于奖励其他村级干部,奖励资金从村集体收入中支取。要关心村级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解决好实际困难。

负责统管村级所有收入和支出。对乡拨付的村级运转经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乡镇(街道)建立村级财务管理中心。由村级财务管理中心集中核算,专户管理,明细到村。村级运转经费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或以任何形式改变用途。财政局要制定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强化对村级经费支出的监管。要在健全和落实村级民主理财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报账、记账及审核程序,控制不合理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村级班子正常运转。组织部门要会同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定期对村级运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反规定截留、挪用及改变村级经费用途的对有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三、强化领导。

(一)乡镇(街道)党委认真履行职责。乡镇党委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支持和督促他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要继续坚持并落实党委定期研究村级班子建设、党委成员联系帮扶后进村、建立村级班子建设专门工作队伍等制度,对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不断提高村级班子建设的水平。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村级党组织;功能弱化;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3000703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1](P17)村级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领导者、具体实施者,面对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部分村级党组织功能弱化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分析这些村级党组织功能弱化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原因,努力探寻强化村级党组织功能的治理之策,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部分村级党组织功能弱化的表现及原因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广大村级党组织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广大农民、引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部分村级党组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存在着不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党组织班子的结构难优化。村级党组织班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多三少”:即年龄老化的多,中青年干部偏少;文化程度低的多,初高中以上文化的少;庄稼把式多,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少。这种畸形的班子结构很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二)党组织班子的整体效应难发挥。主要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班子成员不能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形不成一股合力。其原因,一是分工不明确,这几年虽然普遍实行了岗位目标责任制,但到了村党组织这一层,往往没有很好地分解下去,一般班子成员究竟履行哪些职责,该完成什么工作,心中没有数,依赖性比较大,书记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动性;二是一般成员没有固定补贴,干得再好也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缺乏工作积极性;三是有些村书记缺乏民主作风,凡事个人说了算,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了“支部书记忙着干,其他支委闲着看”的被动局面;四是有些村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不健全,班子成员之间产生的一些误会和分歧缺乏经常性的交心通气,影响班子整体效应的内耗力得不到有效的抑制。

(三)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思想难稳定。据调查,目前农村干部存在两种心理。一是畏难心理。他们认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大量的硬性任务都压到农村干部身上,软办法行不通,硬办法挨人骂,完不成任务上级又批评,处在矛盾的焦点上,处处为难。二是埋怨心理。认为农村干部官不大事不少,一年忙到头,但报酬待遇低,埋怨上级不关心他们。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农村干部中有的辞职不干,有的消极怠工,有的马虎应付,有的搞短期行为等。农村党组织班子思想不稳定的因素仍然普遍存在。

(四)党组织班子成员的素质难提高。应当肯定,通过这几年县、乡党校的培训,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村支部班子成员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认识比较一致了,提高了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对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增强了党性观念。但在素质方面还存在两个方面突出的问题:一是由于小农意识的束缚和大多数班子成员文化水平低的限制,对外界的信息反映迟钝,接受新事物缓慢,党组织班子成员虽然对带领群众发展市场经济、尤其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强烈的愿望,但不知如何发展;二是在工作中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党组织班子的核心人员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工作中带有很大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造成了不少失误。这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使农村党组织班子的素质提高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尤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五)党组织班子运转的物质基础难保证。自从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由于指导思想上的某些失误,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越来越薄弱,甚至成为“空壳村”。由于没有坚强的集体经济作后盾,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成了空话,党内正常活动的经费无法开支,干部的正当报酬也不能兑现,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日趋削弱。这是当前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的最大难点。

分析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的深层次原因,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农村社会发生的历史巨变这个前提,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凸显的新矛盾、新问题中去寻找。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指引下,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农村的结构趋向多元化。一是农村主体多元化。由单一耕田种地的农民向科技种植能手、农民经济人、外出农民工、乡镇企业主转变,农民身份构成趋向多元化,新型农民群体正在形成。二是农业生产的组织体制发生变化,由承包经营的单家独户取代了集体经济时代的“大锅饭”体制后又向专业合作化、组织化的方向转变。三是政策催生基层组织职能必须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前,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农业税费征收和完成公粮上缴任务,其职能偏重于“取”,缴粮纳税是农村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而取消农业税和对农民直补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由于转移支付并不能解决基层政府收不抵支的问题,本来就十分严重的农村县、乡、村债务问题将更加恶化。地方政府债务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而且会影响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势必会造成新的问题。由此可见,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转变角色,完善功能,改进工作方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二、新农村建设对村级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

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通过改进领导方式和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因此,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级党组织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紧迫。

(一)村党组织要有带领群众谋发展的能力。发展是执政兴农的第一要务,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谋发展、促发展的能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农业仍是我国的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势部位,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加快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强,才能使广大农民都能分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才能巩固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这就要求村党组织必须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

(二)村党组织要有领导村民自治的能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形成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和村务监督,从而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能力包括贯彻执行党在农村政策的能力、对村两委工作的驾驭能力和协调处理农村矛盾的能力。这就要求村党组织必须以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

(三)村党组织要有服务群众、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满足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必须要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日程,重点加强农村文化阵地、队伍、设施建设,改变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创造一个农民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和谐互助蔚然成风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当前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要重点解决四个问题。

(一)拓宽视野,选贤任能,增强党组织班子的活力。首先,要选准配强党支部班子成员。对年纪大、文化低、素质差、确实不称职的班子成员,要下决心调整下来;同时要解放思想,拓宽用人视野,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尤其是选准配强支部书记。要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三票”选举、选送大学生进村任职、选拔农村“双强”干部等措施选出党员群众满意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其次,要抓紧培养村级干部后备力量,这是保持农村支部班子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着手建立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各类专业比较齐全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基本上做到指定专人传帮带、吸收他们参加培训、交任务压担子等培养锻炼,这对优化农村班子结构、增强班子的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认真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把农村的能人贤达吸收到党内来,这也是加强支部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培训,提高党组织班子的素质。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支部班子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以县、乡党校为依托强化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在培训内容上,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并组织农村支部骨干到先进村党支部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地参观,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突出以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灌输”,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农村工作,分析解决各种矛盾,对于文化低的班子成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必要的文化补习也是不可忽视的工作。

(三)优化环境,进一步完善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的运行机制。一是完善各项制度。如支部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年度目标管理制度、班子分工负责制度,“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按期改选支部制度,从制度上促进党组织班子的正常运转。二是强化激励机制。农村干部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激励机制很脆弱,难以启动农村干部的内在动力。强化激励机制,当前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1)适当提高农村干部的报酬;(2)认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在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岗位上连续任职满10年、年龄达50岁以上的,集体为其办理养老保险,任职期间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属正常退职的,按政策发放退职补助;(3)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考国家公务员工作,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村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三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提高村级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创造条件,在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同时,条件允许的地方,要想方设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比如,帮助他们搞好经济发展规划,为他们解决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总之,要下决心,想尽一切办法力争在短期内使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有较大的改观,为从根本上加强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加强领导,实现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的经常化和科学化。突破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的难点,县、乡党委加强领导是关键。在这方面,应做到“五个坚持”。一要坚持“两手抓”。县、乡党委要明确农村党组织班子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辩证关系,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搞好以党支部班子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二是坚持系统抓。不仅要抓好农村党组织班子的组织建设,同时也要注意配套地抓好制度和思想作风建设。三是坚持抓点带面。实行挂村抓点,整顿后进支部班子,总结表彰先进党支部班子的典型经验,并加以推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四是坚持各方配合抓。以党支部班子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仅仅依靠党务工作者孤军作战是不行的。必须以“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的一个有效载体,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调动各方面抓农村基层党建的积极性,形成县、乡、村三级共同争先进、创一流的互动局面。五要坚持经常抓。突破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的难点,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作长期艰苦努力,只有抓紧抓实,常抓不懈,才能抓出成效。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12篇

提高村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能力

为拓展发展思路,县委先后组织全县34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集中培训,开辟了“村级经济发展论坛”,着重帮助村干部克服“等、靠、要”和无作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大了政策倾斜,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村教育专项基金,部分乡镇还率先成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基金会,在村级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扶持,出思路、出资金、出技术,着力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努力挖掘潜在优势,特别是资源潜力,走资源开发富村增收的渠道。碧塘乡周家、复和乡巷口等村统一建设新民居,农民集体住楼,变生活资源为生产资源,变区位优势为生态优势,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一条以地生财的发展的新路子。

提高村级党组织依法行政能力

注重抓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近年来,本着“建得起、标准化、管得好、用得活”的目标,大力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工程,集中抓好村级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首先,将此项工作纳入“三级联创”活动的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强化县、乡、村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其次,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度,采取县里拨一点、乡镇补一点、村自筹一点的办法,先后对全县25个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 )了规范化的建设改造。县里投入66万元,作为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专项资金补贴,调动了农村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积极性。

注重抓村级班子建设。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的基础上,把集中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把“文化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把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相结合,举办集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各类培训班,组织考察学习,大力实施村级干部培训工程,每年对全县农村干部进行轮训一遍,切实增强村级干部岗位适应能力;坚持“抓好两头,提升中间,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村级班子建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在群众中威信状况等,将全县村级班子分为先进、中间状态和后进三类,对村级班子实行分类指导,先进班子求突破,中间状态班子求提升,后进班子求转化,力求提高农村班子的整体水平。

注重抓激励制度建设。对村干部管理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的探索激励机制。有的村实施管理“百分制”,根据各村的综合得分情况,排名第一的村作为县委、县政府表彰的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推荐上报,得分排第2-5名的4个村在乡镇经济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有的村推行评优“独奖制”,全乡只评一名优秀村支部书记、主任、会计、计生专干、调治主任,进一步增加了获奖名额的含金量和公认度;有的村实行“纵奖制”,打破评奖到村一级止的传统惯例,实施评选优秀村民小组长和乡中心工作先进村民,并请获奖的优秀村民小组长和乡中心工作先进村民一并参加乡经济工作会议;有的采取“村民议事制”,让群众直接参与村政村务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在心与心的沟通中,许多难题得以有效化解,让村干部找到了“治村”良方。这样一来,既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又调动了村干部扎根农村的积极性。

提高村级党组织引领先进文化能力

以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级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活动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了碧塘乡党委、马田镇马田村党支部等“郴资桂党建示范长廊”示范点,充分发挥各种文化活动阵地功能,让农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自觉追求高尚的文化生活。同时,集中抓好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管理运作,扎实推进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245个站点建设任务,使其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窗口、树立党员形象的窗口、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培育新型农民的窗口,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鞭挞假恶丑等不文明行为,倡导社会文明新风,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

提高村级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

以创新村务管理方式为着力点,在全县实施了党员议事会、村级重大事项民主票决和请示报告、村“两委”班子承诺等制度,不断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确 保群众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实现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尊重群众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初步形成了“村情民议、村事民定、村务民评、村果民享”的管理模式,加快了基层民主建设步伐,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13篇

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落实月日全乡农村后进班子整建“百日会战”工作会议精神,今天召开这个现场观摩会。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严肃工作纪律,增强大家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扎实推进全乡农村后进班子整建“百日会战”工作,确保达到县委要求,实现预期目标,取得显著成效。对照兄弟乡镇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结合我乡实际,从三个方面做如下强调

一、理清思路。

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扎实推进“民主议政”深入实施“乡镇振兴计划”百村行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班子可以划分为六类:一是长期没有班子的村;二是支部书记不能发挥作用的村;三是班子工作能力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缺乏干事创业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民服务能力比较差的村;四是种族派性比较严重的村;五是村两委关系不和协的村;六是民主法制意识差,不民主,财务不公开,村班子成员作风粗暴的村。所说的这几类村各办事处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存在问题的班子,特别是瘫班子、无班子的问题,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极坏,严重阻碍了乡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全乡赶超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xx建设。当前村级换届在即,如果不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在前头,把这些存在问题的村班子治理好,把问题解决好,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基础,必然会影响到换届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因此大家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从以上六种问题班子入手选准突破口,理清思路,分类施治,切实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在手上,抓好抓实。

二、真抓实干。

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整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工作。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咬定目标抓重点,因村制宜解难题”

(一)搞好调查研究。第一个任务就是深入基层,走村入户搞好民意调研,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这次提高村级班子执政能力、提高整体素质的百日会战”为契机,全面提升我乡党建整体水平。乡有比较好的区位优势,几年来我乡的发展速度一直列全县前列,但是基层组织建设与兄弟乡镇相比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现在没有优势可言,因此,对待这项工作,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抓实干,这样我基层组织建设才有机会实现大的突破。

(二)因村制异。因村制异进行整治。对“瘫班子”从理清瘫的原因入手,找准病根,家族矛盾的解决家族矛盾,经济薄弱的着手解决经济薄弱问题,进行物质帮扶,有其他遗留问题的解决遗留问题。对无班子的情况,要按照“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原则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物色人选。对“软班子”要帮助强筋壮骨,坚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工作顾虑,增强其工作信心,同时给予必要的工作支持,增强其“想办事、敢办事”信心和“公道办事、依法办事”能力,对个别软班子,同时可辅以必要的组织调整,调换新鲜血液,增强工作活力。对“散班子”要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法制教育,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特别要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规范管理工作程序,使班子成员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避免和解决“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问题。懒班子”主要是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问题,应该从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入手,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使懒的尽快动起来、勤起来。选人用人上,坚持内选与外派相结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一村一策,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坚持“内选优先”原则,支部书记尽量从本村产生,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从县、乡机关干部中选派。

(三)着眼长远利益。要建立起我乡农村后进班子整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把班子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级建设的规范制度,全面规范村支部、村委会职责范围;二是民主议政日的完善和规范。现在很多村通过民主议政日已尝到甜头,但是个别村“民主议政日”还不规范,有些村把一些群众不感兴趣的事拿到民主议政会上来议,影响了民主议政日作用的发挥;三是全面调整后进村班子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调整。村里有什么资源优势,一方面听取对班子的意见,一方面要多听村民的意见;四是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什么样途径,能尽快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也是整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是巩固先进性长效机制成果。如何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建设新农村能不能破题的重要保证。今后,要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真正使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六是发挥好包村干部的作用。包村干部是乡村两级的联系员、信息员、村级工作指挥员。一个村的发展与稳定,与包村干部有莫大的关系,关键是包村干部每个户去没去过、情况了不了解。七是制定完善考核激励方法。从机制、制度等方面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村小村一个样的问题。同时,与村级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为村级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高标准。确保整建工作取得实效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14篇

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落实月日全乡农村后进班子整建“百日会战”工作会议精神,今天召开这个现场观摩会。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严肃工作纪律,增强大家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扎实推进全乡农村后进班子整建“百日会战”工作,确保达到县委要求,实现预期目标,取得显著效果。对照兄弟乡镇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结合我乡实际,从三个方面做如下强调

一、理清思路。

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扎实推进“民主议政”深入实施“乡镇振兴计划”百村行动”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也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全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班子可以划分为六类:一是临时没有班子的村;二是支部书记不能发挥作用的村;三是班子工作能力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缺乏干事守业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民服务能力比较差的村;四是种族派性比较严重的村;五是村两委关系和睦协的村;六是民主法制意识差,不民主,财务不公开,村班子成员作风粗暴的村。所说的这几类村各办事处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存在问题的班子,特别是瘫班子、无班子的问题,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极坏,严重阻碍了乡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全乡赶超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全乡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的建设。当前村级换届在即,如果不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在前头,把这些存在问题的村班子治理好,把问题解决好,发明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基础,肯定会影响到换届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因此大家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从以上六种问题班子入手选准突破口,理清思路,分类施治,切实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在手上,抓好抓实。

二、真抓实干。

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整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农村工作。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咬定目标抓重点,因村制宜解难题”

(一)搞好调查研究。第一个任务就是深入基层,走村入户搞好民意调研,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这次提高村级班子执政能力、提高整体素质的百日会战”为契机,全面提升我乡党建整体水平。乡有比较好的区位优势,几年来我乡的发展速度一直列全县前列,但是基层组织建设与兄弟乡镇相比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现在没有优势可言,因此,对待这项工作,一定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抓实干,这样我基层组织建设才有机会实现大的突破。

(二)因村制异。因村制异进行整治。对“瘫班子”从理清瘫的原因入手,找准病根,家族矛盾的解决家族矛盾,经济单薄的着手解决经济单薄问题,进行物质帮扶,有其他遗留问题的解决遗留问题。对无班子的情况,要按照“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原则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物色人选。对“软班子”要协助强筋壮骨,坚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工作顾虑,增强其工作信心,同时给予必要的工作支持,增强其“想办事、敢办事”信心和“公道办事、依法办事”能力,对个别软班子,同时可辅以必要的组织调整,调换新鲜血液,增强工作活力。对“散班子”要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法制教育,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特别要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规范管理工作顺序,使班子成员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防止和解决“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问题。懒班子”主要是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问题,应该从思想和制度等方面入手,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使懒的尽快动起来、勤起来。选人用人上,坚持内选与外派相结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一村一策,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坚持“内选优先”原则,支部书记尽量从本村产生,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从县、乡机关干部中选派。

(三)着眼久远利益。要建立起我乡农村后进班子整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把班子建设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级建设的规范制度,全面规范村支部、村委会职责范围;二是民主议政日的完善和规范。现在很多村通过民主议政日已尝到甜头,但是个别村“民主议政日”还不规范,有些村把一些群众不感兴趣的事拿到民主议政会上来议,影响了民主议政日作用的发挥;三是全面调整后进村班子发展思路,产业结构调整。村里有什么资源优势,一方面听取对班子的意见,一方面要多听村民的意见;四是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什么样途径,能尽快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也是整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是巩固先进性长效机制效果。如何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建设新农村能不能破题的重要保证。今后,要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真正使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六是发挥好包村干部的作用。包村干部是乡村两级的联系员、信息员、村级工作指挥员。一个村的发展与稳定,与包村干部有莫大的关系,关键是包村干部每个户去没去过、情况了不了解。七是制定完善考核激励方法。从机制、制度等方面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村小村一个样的问题。同时,与村级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为村级久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高标准。确保整建工作取得实效

村级班子建设范文第15篇

一、农村两委班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昌平区总面积1343.5平方千米,303个行政村,人口168.2万,辖15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及北企公司。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在两委班子建设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前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据调查,目前全区农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国家政策和形势后知后觉,部分村两委干部传统观念较重,小农意识强烈,总是凭过去的经验、观念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当前,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世界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高标准建设未来科技城,加快昌平重点新城建设的重要部署,使昌平进入了大拆扦、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的形势给农村社会管理、农村和谐稳定带来了新的矛盾。在这种形势下,再凭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做工作就行不通了。干部自身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急待提高。

二是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昌平区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不具备必要的行政、法律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对有关理论和政策把握不准,在实际执行中出现偏差。从全区来看,303个行政村新一届村委会成员1111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312人,占28.08%;高中、中专学历的336人,占30.2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63人,占41.67%。而其中的大专大本学历有相当大一部分为函授再教育所得,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很不相称。

三是工作能力薄弱。首先是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很多领导不具备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相关的服务。其次是缺乏化解矛盾纠纷、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目前全区面临大挑战、大发展、大投入的新形势下,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而相当一部分村干部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手段,应对突发事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面对问题,束手无策,不能够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工作作风浮漂。当前农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对农民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作风霸道,私心重,处事不公。缺乏民主意识,唯我独尊,甚至贪图享乐,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丧失了责任心与原则性。

(二)农村干部队伍后备力量不足

调查中发现,目前昌平区新一届农村两委干部中35岁以下的95人,占8.55%;36―45岁的403人,占36.27%;46―50岁的371人,占33.39%;51―60岁的223人,占20.07%;61岁以上的19人,占1.71%;平均年龄45.5岁。虽然通过去年的换届,为基层组织输入了不少新鲜血液,但目前农村基层组织领导者的老龄化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三)部分村两委关系紧张

当前两委关系不协调是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在我区有些村也表现得比较突出。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发现,有的是村党支部包办村委会工作,使村委会完全处于从属地位,有的是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被弱化,但普遍的终极表现都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之间工作不协调。有的村主任认为自己是绝大多数群众选出来的,而党支部成员则是由几个或几十个党员选出来的,认为自己威信高,基础牢,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工作中争权夺利,拉帮结派,错把自己当成了为拥护自己的那派人服务的“派”主任。工作中奉行个人主义,我行我素,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甚至不惜牺牲群众利益。还有个别村是党支部不支持村委会工作,村委会也不接受党支部领导,村级各项工作处于停滞状态。这种情况使群众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四)农村家族观念依然很浓

因为家族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往往把家族利益放在首位,而把村集体利益放到了次要位置。特别是在农村两委换届的时候,这种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突出,基于这种观念选出的村干部,在工作时也容易首先照顾家族利益,然后才可能想到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认为,目前昌平区在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中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人才缺乏使农村干部队伍选拔难

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不少农民将自己的土地转包甚至放弃土地,转而务工经商,特别是那些有文化、善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青年农民,思想更加开放。他们通过升学、外出务工、入伍服兵役走出去后一般不愿回乡,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淡薄。有的党支部不注重培养优秀人才,担心他们冲击自己的地位,所有这些导致了村级后备干部不足,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工作

由于没有主导增收产业,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期无来源,致使村级工作失去长期依靠的主要载体,加之日常办公经费的开支,村里工作时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没有为群众谋利、办事的经济实力,无法解决一些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致使村级干部说话不灵,办事无力,群众对村级干部态度较为冷漠。

(三)部分乡镇党委不重视农村两委班子建设

有些乡镇党委忽视了对农村两委班子的管理教育,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牢,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有些乡镇党委只注重经济建设,轻视党的组织建设,甚至以经济建设替代组织建设,使两委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

(四)农村干部开展工作面临的情况复杂

调查发现,每次换届选举新上来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开展工作时都会遇到不少的阻力。一种情况是卸任老干部不服气。个别卸任村干部不是利用威信高、经验丰富的优势为村集体的发展出谋划策,而是暗地较劲,寻找麻烦,影响新班子工作,致使个别新老班子之间矛盾尖锐。另一种情况是部分群众因为个人利益或是其他因素乱告状,村干部频频接受纪检、审计部门审查,投入了大量精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要想切实搞好昌平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两委班子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要放在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村民如何增收致富上。因此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农村两委班子,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调查情况看,凡是集体经济较薄弱的村,其两委班子力量也较单薄,普遍表现为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由于受文化、年龄制约,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更谈不上魄力和胆略,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通过拓展源头,开辟新径,大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积极指导农村因村制宜,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不断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转移农村劳动力,鼓励群众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由发展“瓦片经济”向抓好开发性生产转变,向产业化经营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形成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级经济工作的领导,帮助他们搞好经济管理和发展规划。对经济落后的地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加大帮扶力度,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使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壮大。逐步实现村级工作经费由财政支持向自给自足转变,切实为农村干部干成事提供物质支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选好“领头羊”,为两委班子配备强有力的党支部书记

总书记曾经强调,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支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是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打破“老实人”、“本分人”当支书的传统观念,通过建立竞争性的选任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严格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把政治素质高、思想活跃、年富力强,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具有较强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人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让那些富有开创精神、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不出事,并能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努力做到“选好一个党支部书记,带出一个好班子,创建一个新农村。”

(三)明确两委职责,理顺两委关系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开展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村级干部、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民间纠纷,协调维护社会治安,向上级人民政府反映村情民意,要求和提出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职责。两委职责明确了二者在工作中是指挥与实施、决策与执行的关系。只有明确了两委职责,理顺了两委关系,才能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才能提高村两委班子谋事、理事、促发展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不能唯我独尊,村委会主任不能独来独往,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同心同德,荣辱与共。要知民情,解民难,分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

(四)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为进一步充实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增强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必须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外出学习考察,建立15个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培训教育示范基地、开办村干部专题论坛、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方式,定期“回炉”、“充电”,围绕缺什么补什么,紧密结合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建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教育长效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各村党员远程教育电教室为基地,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双带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做到每月对村级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切实增强农村两委班子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困难面前的冲锋队,农民致富的领头雁,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五)建立保障激励机制,解决农村干部后顾之忧

吸引和稳定一支优秀的农村干部队伍是保持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昌平区修订了《昌平区农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昌平区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报酬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确保农村基层干部享有合理报酬待遇。特别是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和交叉任职比例较高的村,要求镇(街)党(工)委制定政策时应给予适当倾斜。为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措施,健全社会保障,在原有保障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障措施建设,根据其在岗年限贡献,制定相应的保障标准。建立了农村基层干部岗位补贴保障机制,村干部报酬实行“三级保障”和“三级监督”。建立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参加养老保险制度。政治待遇上,加大从优秀村支书中选拔镇干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特别优秀的村支书可进入镇(街)党政班子并继续兼任村支书;定期评选表彰一批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村支书先进典型。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干部离任后的生活保障问题,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又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使农村干部“有人干”“愿意干”,并且千方百计“要干好”,切实实现了“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有效地调动了他们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

(六)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加大对村级工作的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