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

网课教师论文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时网络教育的研究,现在还相当薄弱。只有理论研究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探讨了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就网络教育学院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体育

    1为了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举办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中,有的高校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能根据网络学院学生的特点,把握网络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服务,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高校在举办网络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数教师都是兼职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究网络教育的规律,出现了从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网络教学技术欠缺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2. 为了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网络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使网络大学能得到社会较高的认可,网络教育学院就必须尽快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中,除了有完善的网络资源、标准化的管理服务流程外,关键是要有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因为网络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他们具有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弱、学习内容与职业或工作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如何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帮助他们有效克服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效率低等困难,并根据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探讨并建立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这些都依赖于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依赖于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受到规范有效的约束,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3 为了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试点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是名牌高校或有实力举办网络教育的学校,但在这些高校中,部分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优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发挥“名校名师”的优势,没有把“名师”放到网络教学的第一线,这不但不能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同时也会影响名校的声誉和形象。只有真正建立了针时网络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鼓励和吸收大批的“名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中,从而为网络教育添光加彩。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的高校也大举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与中国的高校形成激烈竞争,中国的网络教育要在与外国的名校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过硬的教学质量来树立自己的品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广东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调查,笔者认为网络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上课酬金偏低。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上课酬金偏低,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做完课件后就不上课了,把上课的任务转给其他教学经验较缺乏、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或者干脆叫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去上课,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为名师上课的效果与其他教师上课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学生就是冲着名校名师才来报读该校网络学院的,如果名师不上网络学院的课了,生源肯定会少很多,名校的声誉也会大受影响:个别高校的网络学院招生人数在逐渐减少,而本省其他高校网络学院的招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每门课都应有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主讲老师负责值机答疑,责任老师负责BBS回答问题及批改作业,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的酬金要分开计算,如果是主讲老师兼责任老师,那么主讲老师还应拿责任老师的酬金。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这样区分,所以酬金也没有分开计算,这样主讲教师没拿到这份酬金,也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BBS中辅导和回答问题。此外,在各教学点辅导的酬金偏低,如有的网络学院不管到各教学点的距离是多少,到一个点上一次课2个半小时只给300元,如果是近距离的给300元还勉强过得去,但远距离的教学点,单程坐车就要6-7个小时,来回要十多个甚至20个小时,可课酬还是300元,这样低的酬金,导致不少主讲教师叫其他年轻老师去代课,而不管他是否做课件,也不管他是否是上这门课的教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更影响了网络学院的声誉。体育

    2.教师教学行为缺乏激励。有的名教师或主讲教师自己做课件,自己上课,上课前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且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的欢迎,上课也不随意调课和旷课,但网络学院却没有给这些上课认真负责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以恰当的奖励;而有的教师随意谕其他老师或研究生代课,随意调课或旷课,或教学效果差,但两者计算课酬的标准都一样这种既不奖优也不罚劣的做法,既挂伤了一些认真负责的教师的积极性,也使一些不负责或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不去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还是随意旷课或调课,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3.缺乏心理激励。每个教师本身都有繁重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要激励上网络课程的每位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像上本科和研究生的课一样,上好网络教育的每一节课,认真布里和批改作业,并认真负责地进行网上答提,从而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但有的网络学院不但缺乏行为激励,酬金偏低,而且还缺乏心理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因此,领导者要设法满足被领导者的被尊敬的需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一些网络学院由于实行公司化操作,把利益看得太重,不少教师评价这样的公司化操作缺乏人情味,这样又怎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呢?

    (二)在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有的网络学院的教师上课经常迟到,有的迟到半小时势至一小时以上,有的学生到了课堂却不见老师来上课,让学生白跑一趟,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一个老师身上,可却让学生无可奈何。还有的老师要调课没有提前通知学生,只是到了上课前几小时甚至学生到了教室才说要调课,又让学生空跑了一越:这种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损害了网络学院的形象。

2.教学过程缺乏约束网络教育完全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网络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的成年学生,他们相对于脱产的正规大专、本科生来说,年龄偏大,不容易死记硬背,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因此,对于网络学院的学员来说,不但要注重对学员的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学员们的学习过程,包括学员平时参与网上互动回答问题次数的记录,平时参加BBS讨论的记录,网上作业的提交,专题的讨论,网上实验以及校本部的学生上课的记录等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把叶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时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的规范和约束,导致一些教师极少参加BBS网上讨论和值机答疑,使学生提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进程,有的布五作业也不规范。还有的教师对校本部的学生上课,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效果不好,而网络学院只有时课件的评价机制,却没有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考核机制,这样也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3.毕业论文指导缺乏约束。毕业论文是检验网络学院学员几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但与学员的写作水平和实验经验有关,而且与指导教师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严把毕业论文质童关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有的网络学院在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指导小组组长一人指导全组30人的论文,其他两位教师只是挂名而已,或只是参加论文答辩。而指导论文的全过程只是一人在指导,一人拿指导论文的酬金。这样既不能发挥集体智慧去提高论文指导质量,也没有体现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体育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适当提高教师上课和辅导的报酬。

    (1)在原来报酬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每门课的课酬。根据职称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系数,拉开一定的距离;同时根据教学效果的好坏确定不同的计算报酬的系数。这样既鼓励职称高的教授、副教授投身于网络教育事业,同时也鼓励每位教师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学效果的系数不是根据职称而是根据教学质量,职称较低的人教学效果好,同样可以拿较高的系数。因此,把教学效果与职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也能较客观地计算报酬。(2) 科学确定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报酬计算标准。可以根据值机答疑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报酬标准,规定只有按规定时间完成了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教师才能拿这份报酬没有进行网上值机答提的必须另外安排时间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才能随时跟踪和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和过程,从而指导和监督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3)科学合理地确定到各教学点考前辅导的报酬,可以鼓励做了课件并且职称较高的优秀教师亲自到各教学中心去授课,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也调动了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各教学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各教学中心的学员欢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到教学中心去辅导,不欢迎不上这门课而只是去代课的教师像蜻蜓点水一样地讲一下就了事,也反叶学生只是自学而从不与任课教师见面的做法-

    2.强化行为激励网络学院可以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教授等专家组成,随机抽查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评分,专家评分占40 %,学生评分占60 % ,综合起来就是对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学生评分还应包括网上学生对课件质童、值机答疑的评分网络学院根据对每个教师的综合评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学奖一、二、三等奖,这样持续的激励,既可以激励获奖的教师把教学搞得更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鞭策教学质量较差的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心理激励一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来说,很看重从心理上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不少老师评价公司化操作的网络学院太缺乏人情味,上了几年的课还未见全体上课教师一起集中聚餐或交流。如果网络学院不是把利益看得特别重,拿出一点钱让全体任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交流或搞些活动,并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对每个任课教师表示一点礼物,这样会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事业中来,更认真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体育

    1.制定严格的上课纪律。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按规定时间上课,不能随意调课、缺课。对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至少要提前三天在网上通知学生,并安排好补课时间。对随意缺课又不安排补课的,要扣除要奖金。设立学生投诉电话,加强学生对教师上课出勤的监督。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文课堂拓展;网络教学论坛;几种模式比较;博客;QQ

随着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人文课堂教学效果显得愈发重要。人文课程的改革依赖教学内容的更新,师生间信息的流畅互动,而工科人文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却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图探讨人文课堂向互联网延伸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期转变传统人文课堂的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并通过几种论坛教学模式的比较,探究网络时代教学论坛的最优化模式。

一、高校人文课堂向互联网拓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高校人文课程长期以来存在教学效果无法保证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人文类课程是通过大量信息材料论证观点。因此,必须追踪最新案例,跟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获取前沿信息。使课堂由教师单向掌握知识、输出知识的传统模式,向网络时代群体共享教师引导的信息模式转变。其二,学生对人文类课程兴趣不高,是由人文课程本身的普遍性和易识性造成。如今人文教师已无法仅凭自身研究领域获得的理论成果,获得具有网络背景的大学生的认同了。但这并不代表传统教学方式行将消失,相反,教师作为的真实价值和本质意义由此彰显。教师既是知识而且是学科思维系统和方式的传递者,又是人文精神和通识教育的传播者。但是,受互联网的影响,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人文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亟需改进。于是本文意在探讨网络化人文课堂教学拓展的崭新模式:即建立以课程为中心的网络平台,借助新媒体,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延展为全网络教学模式。所以,人文课程的延伸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可行的渠道。

二、高校人文课堂拓展的几种网络教学模式比较

网络论坛:高校人文课堂网络化延伸的师生互动模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它是对课堂内容信息资源的扩充、增添、置换和更新,对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更具颠覆性意义。笔者参与了陕西省大学语文研究会2012年年会。会上南开大学大学语文课程负责人介绍了该课程近年来的课堂延伸式网络论坛教学模式。他们的主要思路和措施如下。[1]1.网络论坛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各类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以及练习题,使学生有了课外自学的空间和自我训练的依据。2.为打破课堂考试的空泛无效性,网络论坛建立大学生语文水平指标体系与题库建设,以及一套课外自学系统和随机测评体系。编制了两千多道测试题。3.推进网络化交互式教学模式改革。从2004年起,南开大学陆续建立了大学语文精品课程“4A网络教学平台”、大学语文教学论坛。他们依托网络环境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分化,确立了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网络课堂为重要辅导手段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学论坛的使用,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交流和写作训练的场域及教育实践基地。南开大学网络教学论坛主要设立板块有:(1)网络自修:网络教学平台提供30分值的选择题,全面覆盖教材,促进学生自学;(2)网络写作:教学论坛设立10分值的学生原创写作板块,通过经验值的控制,激励学生撰写各类文体的帖子;(3)网络互动:建立教学讨论板块,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点和资源共建,将指出教学失误或补充有效材料的帖子列为精品,并折算到考试成绩中;(4)网络杂志:教师在此发表自己的论文和创作,定期制作电子杂志供同学评议。同时展示学生的精品帖子;(5)名家课堂:邀请校内外各学科专家录制授课视频供学生观看。网络论坛有内部公开性和规范性,在教学管理上更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工科高校人文课程亟需建立完备的网络教学论坛,囿于工科院校教学论坛推进缓慢,加之建论坛需要人力、经费,所以私人网页中的博客、QQ就成为一种便捷式适合推广,成本低、效果尚佳的论坛替代模式。博客和QQ教学论坛———网络教学论坛的便捷化延伸为了尽快实现人文课堂的延伸,许多工科院校的教师曾经尝试过用博客和QQ取代论坛的先行做法。博客[2],通常是一种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内容是以文字为主结合了图像、网站的链接及读者互动式留言或评论。笔者在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语文课上,曾开辟了博客教学论坛:“李老师大学语文论坛”[3]。教师将该博客的用户名和密码告知参与课程的学生,师生共同发表文章。将新媒体的全民性、个人性和即效性运用到课堂延伸环节。在博客分类处还标明课程班级的名称:如“2012年某学期大学语文选修课班”“十三院汉语课小班”等。学生进入博客发文需标明班号和姓名。教师在文下写评论或点赞。对点赞或评论的同学予加分奖励。另外,教师可以在博客通知,将教学资源上传给学生。这种小型的网络论坛,有其师生分享性,情感贴近性和文字品评性等优点,通过发表机制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品评。尽管这个新媒体平台鼓励学生博客写作,链接师生博客互动,但因版面限制还未扩及到全体学生的共同操作的水平。另外,笔者于2015年还建立了人文课程公共QQ群。QQ群[4]是一种基于即时通信(IM)软件。由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共享文件等多种功能。是一种为青年喜闻乐见的密切交流空间。教师的课堂教学延伸到与QQ群衔接,是传统教学和时尚互动空间的联盟。这个交流平台比起博客更具随意交流和对话性特点,师生关于教学的讨论灵活高效,但由于QQ空间是年轻人的生活交流模式,课堂组织易流于松散,距离感的打破,教师身份的传统意义逐渐瓦解,加之网络的随意性和学生环境的宽松性,使交流欠缺严谨的组织管理。但随着课程的完结,该QQ号便失去作用。网络教学论坛则长期存在。新媒体中微信的功能特点及作为教学平台的有效性分析新媒体的迅速创新迎来了由腾讯开发的手机微信时代。微信[5]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微信可加好友、聊天和在朋友圈文字、语音、图片等精彩内容内容。微信也是现代教学的补充形式,它对上面所谈网络教学平台空间形成有力的覆盖及冲击。现在微信所拥有的使用人数、使用时空渐居所有新媒体之首。而手机已成为当代人流的主要媒介。微信摆脱了以电脑为必备条件的其他网络平台的限制,将手机的交际性和互联网生活的虚拟性结合,体现网络时代远程生活模式的方向。特别是微信低廉的网资消费,显现出相对短信、电话和电脑网络收费的优越性。这样价廉高效的新媒体首先占据了广大校园学生群体,课堂上手机越来越作为强势媒介与传统教学媒介争夺着话语权。随着获取信息的公开化和互通性,人文课程的教师必须利用微信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但微信平台既涵盖其它教学空间的优点,相较其它论坛空间又有明显的不足,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微信平台通过手机进行沟通交流的,手机中包含有教师个人的权益和隐私,50人以上的班级容易干扰教师的个人生活,人数过多也不便加老师为微信好友。其二,微信平台尽管可以利用聊天群作为人文课堂的延伸,将网上的信息输送给学生。而它所提供的文件往往属于社会性时事和一般案例,对那些具有一定深度的图书资料,它的下载空间十分有限,无法下载专业书籍或案例。其三,尽管微信通过朋友圈阅读名家文章比较便捷,但大多数文章尚未经过严格筛选和确认,不适合作为教学的入选文章。其四,微信中的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以及自媒体(如荔枝FM等)、公众号的加入,都可以促进师生交流,但是,由于微信的载体较小,只可以作为教学中的辅助措施,不能当作主要的教学平台使用。其五,微信主要以传递信息方便迅速价廉为特点,但除了载体的便携性外,其功能与QQ、论坛、博客差别不大。微信全方位覆盖生活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利用它作为一种教学平台还有限制和不足。另外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的存在,使得QQ和微信的交流方式存在限制,教师的权威性不容忽视。

三、高校人文课堂拓展的网络论坛教学模式选择的初步结论

综观高校人文课堂拓展的几种网络论坛教学模式,可以初步得出以下选择性结论:网络论坛教学模式更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它有博客的文章和点评,没有QQ交流的频繁干扰,又适合论文和试题库建设进行答题操作。教学论坛还可以以BBS论坛形式,发帖、上传论文以延伸阅读,进行话题讨论或教学辅导。当然,微信和QQ的单聊空间便于教师同学生的思想交流和心理辅导,便于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这在笔者实践中已经做过成功尝试。通过以上各类网络论坛和新媒体的分析,我们得出,BBS或其他课堂拓展式教学论坛是比较适当的人文课程网络教学延伸模式,也是现阶段可以基本满足课堂拓展需要的完备性手段及模式。它可以和其它新媒体和网络空间论坛一起,弥补人文课堂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资源和形式上的不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文课堂教学的紧迫要求,使得课堂教学向实用性、研究性、互动性发展,满足人文课程人性化、信息化的学科要求,将工科高等院校的人文课程所应有的通识性、感染性、分享性特点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作者:李亦文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参见百度搜索“南开大学本科精品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南开大学文学院Copyright@2005-2007),zypt.wh-pu.edu.cn/2007-2008/%CE%C4%D1%A7/nankai/0103.html,2015年6月5日查阅。

[2]参见百度百科“博客”,baike.baidu.com/link?url=duy2eX5KKpuO84VLZb-2ou5uPLEc6GhHsegiwWyes9X4TrZU6QpHL2ZCPtuQEeGRJYqhqamEt5S8yvdAcJSXQFLIK798PZAPHrNvJ4mxft3,2015年6月5日查阅。

[3]参见网易博客“西工大李老师大学语文论坛”,dxywxdwx.blog.163.com/,2015年6月5日查阅。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时网络教育的研究,现在还相当薄弱。只有理论研究上去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探讨了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就网络教育学院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性

1为了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举办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中,有的高校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能根据网络学院学生的特点,把握网络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服务,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高校在举办网络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多数教师都是兼职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探究网络教育的规律,出现了从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教师网络教学经验不足、网络教学技术欠缺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2.为了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促进网络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网络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使网络大学能得到社会较高的认可,网络教育学院就必须尽快建立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中,除了有完善的网络资源、标准化的管理服务流程外,关键是要有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因为网络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他们具有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弱、学习内容与职业或工作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如何针对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帮助他们有效克服学习时间不足、学习效率低等困难,并根据成人学习者的需求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探讨并建立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这些都依赖于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依赖于建立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只有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受到规范有效的约束,网络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3为了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在教育部批准的67所试点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是名牌高校或有实力举办网络教育的学校,但在这些高校中,部分高校思想观念不适应,管理制度不健全,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优秀教学资源相对缺乏,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发挥“名校名师”的优势,没有把“名师”放到网络教学的第一线,这不但不能树立网络教育的品牌,同时也会影响名校的声誉和形象。只有真正建立了针时网络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鼓励和吸收大批的“名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中,从而为网络教育添光加彩。此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的高校也大举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与中国的高校形成激烈竞争,中国的网络教育要在与外国的名校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过硬的教学质量来树立自己的品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网络教育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广东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调查,笔者认为网络学院教师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酬金偏低。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上课酬金偏低,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做完课件后就不上课了,把上课的任务转给其他教学经验较缺乏、职称较低的青年教师,或者干脆叫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去上课,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为名师上课的效果与其他教师上课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学生就是冲着名校名师才来报读该校网络学院的,如果名师不上网络学院的课了,生源肯定会少很多,名校的声誉也会大受影响:个别高校的网络学院招生人数在逐渐减少,而本省其他高校网络学院的招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每门课都应有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主讲老师负责值机答疑,责任老师负责BBS回答问题及批改作业,主讲老师和责任老师的酬金要分开计算,如果是主讲老师兼责任老师,那么主讲老师还应拿责任老师的酬金。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这样区分,所以酬金也没有分开计算,这样主讲教师没拿到这份酬金,也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BBS中辅导和回答问题。此外,在各教学点辅导的酬金偏低,如有的网络学院不管到各教学点的距离是多少,到一个点上一次课2个半小时只给300元,如果是近距离的给300元还勉强过得去,但远距离的教学点,单程坐车就要6-7个小时,来回要十多个甚至20个小时,可课酬还是300元,这样低的酬金,导致不少主讲教师叫其他年轻老师去代课,而不管他是否做课件,也不管他是否是上这门课的教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更影响了网络学院的声誉。

2.教师教学行为缺乏激励。有的名教师或主讲教师自己做课件,自己上课,上课前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且教学效果良好,深得学生的欢迎,上课也不随意调课和旷课,但网络学院却没有给这些上课认真负责且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以恰当的奖励;而有的教师随意谕其他老师或研究生代课,随意调课或旷课,或教学效果差,但两者计算课酬的标准都一样这种既不奖优也不罚劣的做法,既挂伤了一些认真负责的教师的积极性,也使一些不负责或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不去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还是随意旷课或调课,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

3.缺乏心理激励。每个教师本身都有繁重的本科、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要激励上网络课程的每位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地像上本科和研究生的课一样,上好网络教育的每一节课,认真布里和批改作业,并认真负责地进行网上答提,从而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但有的网络学院不但缺乏行为激励,酬金偏低,而且还缺乏心理激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因此,领导者要设法满足被领导者的被尊敬的需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一些网络学院由于实行公司化操作,把利益看得太重,不少教师评价这样的公司化操作缺乏人情味,这样又怎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呢?

(二)在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有的网络学院的教师上课经常迟到,有的迟到半小时势至一小时以上,有的学生到了课堂却不见老师来上课,让学生白跑一趟,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一个老师身上,可却让学生无可奈何。还有的老师要调课没有提前通知学生,只是到了上课前几小时甚至学生到了教室才说要调课,又让学生空跑了一越:这种上课时间缺乏严格的纪律约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损害了网络学院的形象。 2.教学过程缺乏约束网络教育完全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网络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的成年学生,他们相对于脱产的正规大专、本科生来说,年龄偏大,不容易死记硬背,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因此,对于网络学院的学员来说,不但要注重对学员的考核结果,更要注重学员们的学习过程,包括学员平时参与网上互动回答问题次数的记录,平时参加BBS讨论的记录,网上作业的提交,专题的讨论,网上实验以及校本部的学生上课的记录等但有的网络学院并没有把叶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没有时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的规范和约束,导致一些教师极少参加BBS网上讨论和值机答疑,使学生提的各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影响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进程,有的布五作业也不规范。还有的教师对校本部的学生上课,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效果不好,而网络学院只有时课件的评价机制,却没有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考核机制,这样也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3.毕业论文指导缺乏约束。毕业论文是检验网络学院学员几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但与学员的写作水平和实验经验有关,而且与指导教师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严把毕业论文质童关就显得特别重要。但有的网络学院在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指导小组组长一人指导全组30人的论文,其他两位教师只是挂名而已,或只是参加论文答辩。而指导论文的全过程只是一人在指导,一人拿指导论文的酬金。这样既不能发挥集体智慧去提高论文指导质量,也没有体现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1‘适当提高教师上课和辅导的报酬。

(1)在原来报酬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每门课的课酬。根据职称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系数,拉开一定的距离;同时根据教学效果的好坏确定不同的计算报酬的系数。这样既鼓励职称高的教授、副教授投身于网络教育事业,同时也鼓励每位教师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学效果的系数不是根据职称而是根据教学质量,职称较低的人教学效果好,同样可以拿较高的系数。因此,把教学效果与职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好坏,也能较客观地计算报酬。(2)科学确定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报酬计算标准。可以根据值机答疑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报酬标准,规定只有按规定时间完成了网上辅导和值机答疑的教师才能拿这份报酬没有进行网上值机答提的必须另外安排时间进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才能随时跟踪和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和过程,从而指导和监督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确保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3)科学合理地确定到各教学点考前辅导的报酬,可以鼓励做了课件并且职称较高的优秀教师亲自到各教学中心去授课,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也调动了各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各教学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各教学中心的学员欢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到教学中心去辅导,不欢迎不上这门课而只是去代课的教师像蜻蜓点水一样地讲一下就了事,也反叶学生只是自学而从不与任课教师见面的做法-

2.强化行为激励网络学院可以成立教学督导组,由教授等专家组成,随机抽查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评分,专家评分占40 %,学生评分占60 % ,综合起来就是对教师上课质量的评价学生评分还应包括网上学生对课件质童、值机答疑的评分网络学院根据对每个教师的综合评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学奖一、二、三等奖,这样持续的激励,既可以激励获奖的教师把教学搞得更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鞭策教学质量较差的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心理激励一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来说,很看重从心理上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不少老师评价公司化操作的网络学院太缺乏人情味,上了几年的课还未见全体上课教师一起集中聚餐或交流。如果网络学院不是把利益看得特别重,拿出一点钱让全体任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交流或搞些活动,并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对每个任课教师表示一点礼物,这样会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到网络教育事业中来,更认真地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

1.制定严格的上课纪律。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按规定时间上课,不能随意调课、缺课。对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的,至少要提前三天在网上通知学生,并安排好补课时间。对随意缺课又不安排补课的,要扣除要奖金。设立学生投诉电话,加强学生对教师上课出勤的监督。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为实现文学精品课网站建设目标,网站的整体设计要凸显其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为文学课程的教与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文学精品课网站的设计主要包括“首页”、“前台显示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三部分的内容。

(一)首页设计

在整体上,网站的首页设计要做到界面直观,条理清楚,个性突出,导航设计清晰,操作简易,图像、文字、背景颜色、标题、注脚等风格统一,整体效果舒适顺畅。具体来说,文学精品课网站首页的主要色彩为绿色,绿白相间,网页看起来雅致而有生气,同时,通过调整其透明度,增加层次感。网站的整体布局呈“国”字形。首先,欢迎界面位于首页上部,包括题目和导航栏,其英美文学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和福克纳的照片和课程题目与导航栏目主题一致,和谐美观;导航按钮“首页、课程介绍、课程建设、学习指南、网络课堂、实践教学、师生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政策支持、下载专区”依次排列,导向清晰,节时省力。其次,网站的中间部分由“课程简介”、“课程负责人简介”、“学术动态”、“通知公告”和“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科研与参加学术交流的展示图片)、“友情链接”六个栏目组成;各模块的内容突出“新”字,语言简洁易读;移动式图片通过点击图片本身可阅读该图片的具体信息。网站首页的下方显示“版权所有”、“技术支持”和“访问统计”等信息。总之,首页的设计要突出个性,保持形式与内容的一致与和谐。

(二)前台显示系统设计

前台显示系统包括“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两个栏目。点击导航按钮,便显示“拐角型”的子首页。本部分侧重论述“课程网站”的前台显示系统的结构设计。1.申报网站“申报网站”由“课程负责人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学队伍情况”、“课程描述”、“自我评价”、“课程建设规划”、“申报书”等栏目组成。主要通过文件链接的形式,为专家评审提供材料。2.课程网站“课程网站”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建设”、“学习指南”、“网络课堂”、“实践教学”、“交流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政策支持”和“下载专区”十个栏目。“课程介绍”栏目首页的左侧显示“课程简介”和“课程描述”两个子栏目。“课程简介”简要介绍了《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在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内容。“课程描述”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安排、教材的选用与参考书目。“课程建设”栏目下设“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四个子栏目。“教学团队”栏目内含“师资队伍”和“学术水平”两个下一级栏目。“师资结构”由主讲教师、师资结构、教师培养、梯队建设构成,“学术水平”由教学评估、高职授课、科研统计、获奖情况、荣誉称号、年终考核、突出成绩构成。“教学内容”栏目涵盖《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学实施计划、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内容一览表、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教改成果统计一览表。“教学条件”栏目包括《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文件、教材建设规划、使用教材一览表、辅助教材一览表、教学方法与手段、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案、网络教学资源一览表、网络教学资源使用情况介绍、教学音像资料一览表、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览表。“教学效果”栏目包含《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讲课质量”和“综合评价”。“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内有辅导计划、辅导记录、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规章制度、题库建设(链接习题库)、教考分离情况总结、试卷档案、相关讲座及其课件、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月活动获奖话剧剧本、演讲稿等。“讲课质量”包括学生信息员反馈、各学期访谈、座谈会情况、督导组听课反馈意见、主讲教师录像(链接“教学资源”)。“综合评价”内含同行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和校内专家及同行评价)、学评教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学生评教结果)、学生能力测试(试卷分析等)。“学习指南”下设培养目标、学习方法、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四个子栏目。四个导航按钮会链接各自的内容,其中“学习方法”导航按钮会链接若干关于学习策略的文章和讲座。“网络课堂”栏目的首页设有“学习资料”、“学习公告”、“在线自测”、“学习工具”和“考研信息”五个导航按钮。“学习资料”包括英美文学简史、文学术语、文学常用词汇和教学课件。在“学习公告”栏目中,教师会依照教学计划各章节的知识要点、预习任务、课堂讨论题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解析、论坛时间安排、学期论文题目、作业反馈信息、辅导安排、测试时间等信息。“在线自测”提供各章节的练习题、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学习工具”包括学习笔记、学习记录、作业管理、词典等常用工具。在“考研信息”主要一些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信息、推荐书目以及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学习指导。“实践教学”栏目下设六个导航按钮,“教学目标”、“学期论文”、“话剧改编”、“表演录像”、“学生创作”和“毕业论文”。各按钮分别链接《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学生的优秀学期论文、改编的话剧剧本、表演录像、图片、学生的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等自创作品、各届毕业论文题目、优秀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的内容。“交流互动”栏目首页包括“网络答疑”和“讨论交流”两个按钮。“网络答疑”含有E-mail邮箱和留言板式,“讨论交流”采用在线论坛方式。“教学资源”栏目的首页设有“教学课件”、“习题库”、“教学录像”、“图书馆”和“电影院”五个导航按钮,分别链接《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课件、习题库、教学录像以及英美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图书馆、英美文学名著电影院。“教学研究”栏目首页的导航,“学术论文”、“课题研究”、“专著简介”和“研究现状”,分别链接教学与研究学术论文、课题研究申报书、结题书和课题研究报告、英美文学专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现状、教研计划和活动总结、教学团队教研获奖情况。“政策支持”栏目通过“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导航按钮链接各级别的关于精品课申报、建设、评审、验收、政策、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文件。“下载专区”栏目为师生提供可以下载的一些辅导材料、讲座、课件、学期和毕业论文写作格式、学习评价标准、教研成果、科研信息等文件。

(三)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文学精品课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网站的正常运行。精品课网站后台维护系统必须具备快速维护与更新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的功能。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要依照前台显示系统的内容,其每一个项目则与前台显示系统中的每一个项目相互对应。后台管理系统(见图1)是管理员和任课教师对整个网站进行维护的平台,它包括首页管理、栏目管理、内容管理和用户管理。文学精品课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软件技术平台受执行效率较高的技术的支撑,同时支持SQLServer数据库。是Microsoft推出的新一代ActiveServerPages,具有理想的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速度和效率,保持较强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系统设计,“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的分布式信息制作、、维护和管理平台,从而使网站的信息管理效率提高,网站更新速度加快,数据质量提高。”[4]258

二、功能设计

文学精品课网站信息系统以SQL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台数据库,采用ASP网站架构技术,实现文学精品课建设所需要的互动交流、在线阅读、学习记录、在线测试、音视播放、快速搜索、图文移动、栏目链接、修改更新、资料下载十大功能。

(一)互动交流功能

“互动交流功能”通过E-mail、留言板、在线论坛等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校内与校外学习者的沟通与交流。留言板和邮件能够满足师生之间的答疑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所有留言通过后台老师的审核后读者方可看到。在线论坛则以教师给出关于英美作家写作特点、作品分析等相关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在线交流。

(二)在线阅读功能

“在线阅读功能”通过点击导航按钮实现直接阅读所有教学资源,诸如教学文件、习题库、英美文学作品、论文、学术动态、通知公告等文件,还可浏览教师和学生的在教学、科研、文学知识比赛、名著表演、诗歌散文朗诵等活动的图片。

(三)学习记录功能

“学习记录功能”是在“网络课堂”里设置的有益于学生自学的一个学习工具。学生既可以通过点击“作业管理”按钮,完成并提交作业,也可以点击“词典”按钮,查阅、学习英美文学术语和文学教材里出现的生词。此外,学生可通过记录功能记录学习笔记。

(四)在线测试功能

“在线测试功能”设置于“网络课堂”栏目,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拼题来实现在线测试、试卷提交和成绩查询的功能。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各个章节教学重点的掌握程度,学生亦可自测学习情况。

(五)音视播放功能

“音频播放功能”能够实现网站所有资源中的音频和视频在线播放,如“教学课件”里的名著电影片段视频、诗歌朗诵录音、“教学录像”里的教师录像以及“电影院”中的英美名著电影和“实践教学”栏目里学生的话剧表演录像等音视频资源。

(六)快速搜索功能

各子栏目首页左侧均设有“导航栏目”、“站内搜索”和“热门文章”三个快捷搜索导航按钮。通过点击导航按钮,或者输入文件的关键词,或者通过移动的热门文章题目,实现快速搜索到相关内容的功能。

(七)图文移动功能

“图文移动功能”包括“图片移动”、“文件名称移动”和“重要通知移动”的功能。“图片移动”便于生动展示教学、科研、活动成果,并通过点击图片可阅读该图片翔实的文字说明;“文件名称移动”用于“学术动态”、“通知公告”、“热门文章”栏目中的内容。“重要通知移动”是在导航按钮下方设置的滚动式简短、醒目的红色文字,用于重要的通知。各栏目中依次出现的图片、文章题目和通知,便于师生查阅。

(八)栏目链接功能

链接功能包括“站内链接”和“站外链接”两项功能。“站内链接”指前台显示系统的一级导航按钮通过点击各按钮链接二级、依次三级按钮的内容。“站外链接”指通过“友情链接”链接列表式或滚动式的各重点大学网站,如耶鲁大学公开课网站以及北京、上海、广东、天津、西安、南京、大连、洛阳、成都等地各大学的英语专业精品课网站,以扩展师生视野,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

(九)修改更新功能

“修改更新功能”通过后台管理系统支持多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共同补充文学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支持任课教师按照教学需要增删二级栏目的导航按钮,上传新的文字、图片、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料,确保网站教学资源的正常维护,保持网站资源的新颖和前沿。

(十)资料下载功能

文学网站资源丰富,在“下载专区”有很多诸如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习题、课件、音频、录像、论文格式与要求、科研成果等教学和科研资源可在线下载并显示资料基本信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三、结束语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教学 校讯通 思想政治理论课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1.1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

根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文件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形成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自主建立了内部的网络教学云端平台――“校讯通”平台,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利用开放的互联网,使内部网络平台与互联网两者相互支撑,共同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的教学常态的实现。

1.2教学对象的变化要求教学手段必须优化

互联网是个巨大信息资源宝库,在这个信息库里,可以挖掘出国家、社会在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发生的热点问题。然而,这个信息库却不完美。网络信息虽然丰富,却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同时,互联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各种合法或者不合法的、道德或者不道德的、真实的或者虚假的信息,都会出现在这个开放的信息库里,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给大学生开展系统性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同样具有明显的负效应。

学校自主建立由教师监管的云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对于避免互联网的缺陷,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在我校建立的“校讯通”平台上开展网络教学,我校教师和同学一起,将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网络教学平台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学生能在平台上找到数量众多的学习资源,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能就存在争议的话题开展广泛的讨论。网络平台的使用,更加注重理论分析和问题解释,真正⒗砺塾胧导柿系起来。这种方法由教师掌握主动权,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递大量的理论和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2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可行性

2.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教师决定了学生的整个学习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缺乏必要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应从“教知识”中解放出来,变成了传播思想的导师。根据党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过教师们的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上云端学习与线下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展示相结合的“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其中,线上云端学习与线下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正在改变着我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质量。这种网络与实际互动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动力十足,让学生兴趣高涨,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2网络教学平台及无线网络的技术支持

我校信息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学生移动教学管理平台“天府校讯通”的上线,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互动的教学平台。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构建各门课程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上传学习资料、布置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课程讨论区”与所有学生共同开展热点问题讨论,随时保持师生问的相互交流;在结束学习任务后,还可以通过“天府校讯通”平台对学生进行结课考核、成绩统计等工作。

除了内部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以外,目前学校已经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任何时间点都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移动端在学校的任何地方进行网络学习,可以任意下载“天府校讯通”平台上的海量的教学资源而不用担心流量问题。这种碎片式的学习,让学生感觉既新鲜、又高效,能够较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效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互动的具体方式

3.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方面,我校主要采用教师课堂教授与学生课堂展示相结合两种教学方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对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二是以学生为主导,开展课堂内的以小组课堂展示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学生在经过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和网上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问题进行课堂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展示的形式包括讲课、情景剧、课堂论坛、课堂辩论赛、主题演讲等,具体形式由小组自行设计。教师在整个学习、展示过程中,主要起到课前指导和课堂点评的作用。

3.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新方式

(1)利用“天府校讯通”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天府校讯通”网络教学平台,为我校师生的网络学习提供了学习平台。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教师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以及具体的教学计划,将各种文字、视频、音频类学习资料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一方面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在线学习,同时还需要根据学习情况,在网络平台的“课程讨论区”就疑难问题向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课程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参与讨论。“课程讨论区”是一个开放、平等的平台,师生可以在这里自由交流观点、意见。除了课程的学习,考核也可以在校讯通平台上完成,极好地提高教学工作效率,节约师生的宝贵时间。

(2)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教学。学生在利用校园内部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查找各种学习资源,收集各种信息。教师在行课过程中,会就某个关键性问题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开放的互联网自主查找各类学习资料,如新闻、视频、评论文章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会从同学们查找的学习资料中,选择优秀的资料,分享给全体同学们共同学习;在查找到相关资料进行分享的同学,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课程讨论区板块相关讨论帖,师生共同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3.3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

我校在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时候,并没有把二者割裂开来,而是以教学加反馈的方式,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我校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配合方面,采用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以课堂为起点,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由教师主导的课堂理论教学,以教师讲解教材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主。第二步,由课堂转移到网络,学生进行网络扩展学习、讨论。在教师完成课堂讲解的基础上,同学们通过学习教师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的扩展学习资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扩展知识面。在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参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讨论,一起探讨较为复杂或者有争议的问题,使相关疑问能够得到解答。第三步,从网络回到课堂,学生课堂反馈学习成果。在完成了教师理论知识讲解、学生网络扩展学习后,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关键知识点进行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展示,反馈学习成果。

4Ω咝K枷胝治理论课开展网络教学新模式的思考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44-03

网络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领域,不少高校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现了一批网络课程。将网络教学拓展至通识课程,尤其是在理工类院校开展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的网络教学,建设精品网络课程,成为通识课程深化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理工类院校开设历史文化网络通识课程的现状及意义

理工类院校开设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解决“狭窄于专业”以及“专业的狭窄”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演进的脉络,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使学生理性看待古今中西文明,提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有效发挥中国历史文化育人的价值功能。

目前,理工类院校开设历史文化通识课程,普遍面临着师资队伍不足、教学改革难以深入等问题。理工类院校的师资力量以理工两大学科居多,文科类教师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汉语言文学、外语以及法律政治等专业,历史文化类专业教师非常缺少,难以满足大学生广泛的学习需求。另外,通识课程一般是在晚上开设,以青年教师居多,有的也仅是为了弥补绩效工作量不足而不得以开课,历史文化类选修课更是少之又少。笔者所在院校属于Z省一类高等院校,目前开设的历史文化类课程仅有5门,受益学生每学年度不足500人。因此,进行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网络教学成为必然选择。

首先,历史文化网络课程可以解决理工类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通识网络课程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同步在线,包括文本教案、讲义、PPT、试题库、学生作业、学术前沿资讯、专题相关视频、推荐书目、经典视频推介、参考文献等多种类型,也可以将任课教师的授课视频以及全国高校名家名师的授课讲座视频集中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同时,网络课程还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授课课件、文本教案、课外阅读材料、网络习题、精彩影视作品等。此外,借助讨论区论坛、答疑模块、活动设计等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其次,网络课程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做到差异化教学。理工院校的通识课程,教学对象都是非历史文化专业的学生。同一课堂中既有文科类学生,也有理科学生,还有服装设计、材料纺织、生物技术、机械、艺术设计类等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知识结构有差异,兴趣点和关注的社会领域也不同。文科生掌握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相对丰富些,理科生相对薄弱些。开设网络通识课程,有效地延伸了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的学习时空,通过多媒体直观再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将学生带入一个体验式的教学环境中,诱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加以引导,使其深入到历史文化的价值核心。同时,学生通过课前网络学习,弥补了知识空缺,发现了疑难点,带着问题返回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再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多向交流,提升历史文化通识教育的实效性。处于新形势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尤为关注社会热点或政治敏感问题,力求运用大学所学知识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向传统历史文化和中国近百年变迁寻求解答,不再满足于课堂的简单说教。设计兼具历史性与现实性、政治性与现实性、故事性与思辨性的、贯通古今历史文化的、丰富多样的专题,内容涵盖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实现教师讲授和学生演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听课与视频赏析相结合、线上交流与线下研讨相结合等多面向、多形式的相融。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有效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三大目标。

总之,历史文化网络课程既扩大了理工类院校学生的受益覆盖面,也实现了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相促进,提高了历史文化通识教育的实效性。

二、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的网络教学实践

很多高校购买或研发的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笔者在Z省高校开设的《中国社会变迁史专题讲座》属于历史文化类通识课程,已开设四个学年八个学期,拓展为高教园区校际选修课已有两年,精品网络课程建设也有两年多时间。该网络精品课程着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评价古今中外文明,增强辨别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的能力,有效发挥历史文化育人的价值功能,将网络平台打造成答疑解惑、释疑引导、深入研讨的便捷有效途径。

1.师生共建、共享网络资源,建立各种信息库

课程网络资源集文字、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于一体,将历史情景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用丰富的感官立体地接触历史、触摸历史、体验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2]同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的共建共享功能。其主要做法有三种:①建立优秀作业展示库。利用网络平台的作业模块,布置学期作业、设计团队学习活动、组织专题讨论发言、撰写读史随笔等形式,让学生上传文本,教师公布优秀作业,起到了示范、激励的作用。②利用平台的答疑、作业、讨论区模块,鼓励学生上传学习感想、最新资讯等,形成反映学生兴趣点和关注点的各种信息库。③构建“师生共同备课”机制,有效整合师生资源,群策群力,设计各种主题资源。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后,发表疑难问题、学习感想,教师收集各种信息,返回到课堂教学中答疑解惑。 这些共建共享的做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同感、亲切感、归属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从单向“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积极“共建共享者”。[3]

2.拓展网络课程师生交互交流的多样化

目前,一般的网络课程虽然实现了课程资源的网络化,但忽视了网络平台巨大的交互功能,依然是教师给予、学生自我决定或选取,并未改变传统的师予生取的模式,尤其是师生难以实现及时的、实时的、动态的交流与沟通。[4] 4A网络教学平台的创建理念“anyone,anything,anytime,anywhere”,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师生与校内外任何浏览者之间的多面向的互动,真正达到“双赢”、“多赢”。4A网络平台突破了一般网络课程的简单呈现,给师生双方提供了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拓展、巩固、深化了教学内容。

(1)充分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

为了使精品网络课程成为师生之间研讨、争鸣、传道授业解惑的大众化、快捷化、公开化的交流途径,我们采取了班级管理、督促与启发学生自觉相结合的做法。设立学期班级,专门予以推介和引导,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至少登录一次、提问一次,作业必须通过平台提交电子版。在4A网络教学平台的“答疑”、“讨论区”模块,任何一个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登录网站进行学习或提问、发言。所提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多领域。教师的答复及时并富有启发性、思辨性,既可以开门见山、就事论事,也可以循循善诱、旁征博引。这种多维度的交流研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关系,也给其他浏览网站的学生以引导和示范,推进互动交流。

(2)设计特定主题的话题,引导学生参加讨论、交流

根据专题内容,结合学生兴趣点和社会热点,设计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特定主题帖,注重价值观、人生观和历史观的科学引导。目前,讨论区模块具体分为“专题专论教学区”、“优秀作业发表区展示区”、 “图说历史:有图有真相”、“奇文同赏:书目、资讯推荐区”等分类板块,各分类下又了多个主题帖。师生可以在各论坛查阅主题文章,发帖回帖。有的题目因为涉及到历史上的焦点问题或是现实热点问题而备受学生关注。学生既有热议某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的,也有不同意主题帖观点而进行反驳论证的;既有咨询课程教学问题的,也有研讨课外学习疑惑的;既有对现实社会热点问题争鸣的,也有对历史文化、人物、事件等讨论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地域、不同价值理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讨论区论坛,抨击时弊、追根溯源、见仁见智、谈古说今、砥砺思想、自我鞭策、同学习共进步。

(3)强调历史观、价值观的多向引导,将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有效结合

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和当今社会思潮的激荡使得大学生头脑中有多种思想,需要利用网络教学的教育功能进行“意义接受学习”。[5]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的落脚点正是传授“思想”、“史观”与“理论”,强调“思索”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寻求“智慧”而不是简单知识,提升“素养”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是在明确的教学导向和教师主导的交互交流中自主构建的。在网络通识课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直接影响着交互目标实现的程度。[6]历史文化通识课要求教师的综合知识必须涵盖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史学素养,才能驾驭交流互动的课堂,达到教书育人、观念导人、情感化人的多重目的。通过智慧和素养的交互作用,引起学生认知层面的感知和思考,从而激发价值观的正能量,达到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重塑造。

三、师生多面向互评机制的有效支撑

教师可以组织安排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学生也可以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评价,做到网络教学“反哺”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相长。

1.重在能力考查,标准多样化、多层次

目前,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突破了简单的知识考试,着重能力考查。课程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考查标准,考点涵盖知识考查、能力考查、态度考查、信仰考查等四个方面,考查学生中国历史文化基本常识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进行全面、公正、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态度,考查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焦点问题的关注及其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水准。各考查部分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中都有所体现。在期末考查部分,借助了网络平台的在线自测模块,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考题进行组卷,同时辅以综合类的材料分析问答题,实现了考试内容和题型设计的创新与突破,解决了当前期末考查的模式化、教条化、抽象化等问题。[7]

2.拓展网络课程的功能,设立面向学生的多样化考查形式

历史文化通识课程的考核引入网络信息化技术,有效利用了平台的在线考核功能,采用学习档案、活动设计等模块进行考查,主要有试题库、自我测验和教师评价等部分组成。第一,利用自测模块,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测试,系统自动给出对错和答案,依据成绩检验知识基础和学习成效,并及时进行自我预习或复习。第二,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针对登录次数、提问次数、发帖回帖、精华帖等学习记录进行考评。第三,教师布置作业,设计讨论,展示优秀作业,奖励积极参与讨论者,起到激励、示范的作用。

3.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

在网络平台讨论区设立专题论坛,引导学生就专题内容发表见解,对课堂学习和网络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每学期初公布授课专题和教学安排,让学生选择感兴趣专题,提出学习需求,教师根据投票情况确定授课专题,并适时补充专题。在学期中期,进行课堂和网络的教学调研,根据学习效果和学生反馈,针对学生提议、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学生由评价对象转换成为评价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评价,有利于建立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网络教学平台登录总次数达4000余人次,登录总时间已达10000多分钟,广受师生的好评。

网络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都会影响网络平台功能的有效发挥。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的优势,增进师生多向交流,达到深化课堂、延伸课堂、拓展知识、培养情趣、提升人文素养等诸多教学目标,依然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在网络平台的完善、管理、引导和评价环节上,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线上交流与线下研讨相结合等多面向、多形式的相融。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刘庆慧.中美顶尖高校E-Learning、网络教育及OER开展比较及启示――基于高校应对时展挑战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23-26.

[2]杨宇辰,王伟.意义接受学习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教学中的优化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2):53.

[3]王艳娟.网络环境下交互教育实现路径的探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网络教学的实施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30(3):439.

[4]渠长根.依托互动平台,拓展教学空间――《概论》和《纲要》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思考[A].陈建勇主编.高校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浙江理工大学的改革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2:76.

[5]戴红,安继芳,常子冠等.基于网络学堂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0.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完善路径;网络第二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 网络第二课堂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加强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是网络化背景下,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每个学生每天不论是使用手机或是电脑,至少要花费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上网。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从国外来看,网络视频公开课、Moocs等基于网络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不出国门也能上世界名校的公开课程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求学路径。国外的网络课程在给青年人带来新知识、新信息的同时,也冲击着国内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迎接挑战,才能在网络化的背景下,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其次,加强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是网络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需要。学校利用网络第二课堂,能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促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同时能使教师在教学和网络技术应用方面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建立网络第二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浏览和搜索大量有关课程教学资源并重新整合,通过网络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喜好,这一过程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拉近师生距离。有网络第二课堂的参与,能使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学生学习更积极。

再次,加强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是网络背景下调动学生在第一课堂之余更多地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方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课堂,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网络载体引导学生关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如教学视频、教学论文、时政热点等,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能够走出教室,走进寝室,走进生活。

最后,加强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是网络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网络第二课堂能够丰富大学生的阅读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依靠教材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教材之余还要阅读原著、文献和时事热点。建立网络第二课堂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习惯与教材学习结合起来,或精读,或泛读。另一方面,通过提前订立课堂讨论主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后,各学习小组的学生能通过读、辨、思、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写作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逐渐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第二教学课堂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一个主动的学习氛围。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互动性不足。网络与课堂脱节现象比较突出,网页内容大多成为第一课堂结束后历史资料的堆积,成为应付检查、申请课题的手段。而网页是否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太多关注。为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进,在完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许多高校在申报了部级或省级网络精品课程的同时,建立了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其中一些课程了教学视频、参考文献、课后习题、章节重点等教学资源,但是这些网络精品课程只是单一地将资料公布出来,并没有形成互动的模式。精品课程中如答题、论坛、作业、网上考试等互动栏目中都没相关内容,互动式的网络教学资源被闲置。此外,大部分学生对于该课程在学校主页上可以查看并下载相关网络学习资源并不知情。高校建立思想政治课程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的教学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但一方面教师不重视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建设,另一方面学校没做好宣传工作,导致知道该平台的学生少之又少。虽然教师及时公布课程的参考书目和文献,但由于学生专业课任务繁重或其他原因,在对相关理论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仍不主动翻阅相关参考书目,形成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受学的尴尬局面。

二是第一课堂之外师生的互动性不够。在一些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的背景下,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住所距离随着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拉远,所以存在第一课堂之外师生之间的交流淡化的情况。网络第二课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网络第二课堂的建设中,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掌握应用技术方面的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够等原因,师生之间在第一课堂之外的交流依然不足。

三、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第二课堂的途径

首先,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的师生互动平台,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库建设。例如,课前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目、课外推荐书目,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后及时上传录制的课程视频、相关资料视频、课程PPT、章节的重点和知识脉络,让学生做好复习的工作。加强资源共享平台的试题库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检验平时学习和期末考复习的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平台的时政热点资源建设,让共享平台成为与教学内容、时政发展同步的平台。

其次,进一步完善信息交流的师生互动平台。QQ、飞信、微博、博客等网络社交工具正在成为人际交流的重要载体,也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第二课堂交流的重要平台。这里以QQ群为例,QQ群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即时通信工具。我们可以以每个教学班级为单位,建立独立的QQ群(据调查统计,每位学生至少拥有一个QQ号,而且每天在闲暇之余都会登陆,因此采用建立QQ群的方法能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得知教学信息)。利用QQ群,老师或助教可以将有关教学的通知和事项及时告知学生,如遇问题,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寻求助教解决问题,或由助教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处理,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助教、学生三方的互动。例如,教师提前将下次课程的讨论主题交于助教,由助教在QQ群里公布并做好参与讨论小组的统计工作,再反馈给教师。此外,还可以在QQ群内公布教务信息,如上交作业的情况,若出现漏交、迟交作业现象能通过QQ群及时得到处理。也可通过QQ群公布时事热点,学生以各自组建的小组为单位,通过线下的资料查找和小组讨论,整理成几百字的评论文章,再通过线上,由助教整理并交于教师,评选出班级内的优秀时事热点评论文章,再上传至QQ群作为共享文章,与大家共享具有独特视角的属于当代大学生的观点。

最后,进一步增强教师对网络第二课堂建设和运用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网络第二课堂组织教学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网络第二课堂的开展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手段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通过对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业绩进行更为客观的考评机制,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制度框架,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方面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校园网站 语文教学 课堂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为语文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构建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网络信息化教学?笔者经过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利用我校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室构建了自主合作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校园网环境下语文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是指以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为指导,利用校园网络、多媒体技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构建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梳理问题;视听导入,激发兴趣;课堂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质疑问难;拓展延伸,灵活应用;在线检测,及时反馈;归纳总结,自我评价。

一、课前预习,梳理问题

课前,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编写电子导学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字词注音、解释词义、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补充资料等,并把从网络中搜集到的有文字资料、图片、视频文件、音频文件通过“资源链接”,呈现到学案上,然后将学案直接上传到校园网的班级论坛上。学生通过各自的平板电脑自主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对于字词可以查阅网络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对于独学时碰到疑难,可以上网解决;对于网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分类整理,然后发送到小组讨论平台,实现小组成员的互动交流,最后由组长梳理整合,将本组的疑难问题提交教师。

二、视听导入,激发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采用教师的一张嘴导入新课,往往显得抽象、空洞、单一,很难唤起学生的真实感受,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导入则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的优势,把声音和文字转化成色彩鲜明的画面,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三、课堂交流,合作探究

教师将各组收到的疑难问题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文本特点,再次梳理整合,设计本节课合作探究的问题,并在课前将问题或根据问题制作的课件通过校园网络的BBS功能上传到班级各小组空间平台,各组在组长主持下展开网上小组一对一、一对多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对各小组的学习适时监控,并对各组的意见发表点评,保证小组讨论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防止讨论跑题现象。对重要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指导点拨,保证合作探究的顺利开展。

四、展示成果,质疑问难

展示合作成果,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电子白板,将各小组展示的内容依次切换到电子白板上。展示的内容可以是课件、文字、图片、动画等。各组代表走到电子白板前,可以讲解本组的讨论结果;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手写功能,直接在白板上进行批注、修改;也可以在白板上演示操作;其他同学可以通过极域电子教室的功能对展示的成果举手提出质疑,并作出补充解释。在展示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机在小组交流空间和电子白板之间切换,适时监控,了解课堂的进展情况,随时予以调控。

五、拓展延伸,灵活应用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师以教材为契入点,将文本拓展开来,提出有价值的研究性问题,或者选择与课文作者相同、主题相近、风格相似的文本,巧妙的引入课堂,拓展文本内容,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分配任务后,各小组利用互联网、教学网站资源,查找资料,合作探究,最后将小组讨论成果发到班级论坛,并浏览其他小组的结果,分享交流,教师也可以适时点评。

六、在线检测,及时反馈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检测题目,诊断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情况。要求学生在电脑上自主作答,然后教师公布答案和解释,学生自己检查批阅,并将问题反馈给各组组长,由组长负责纠错,作出分析,并将本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上传到班级空间,供全班同学和教师阅读分享交流。

七、总结评价,自我反思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45-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随时都能接收并传播教育信息。在此情形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顺应形势的发展,在教学主体、课内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教学策略。

一、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主体的“微能力”

所谓微能力,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接触、解读、使用微博、微信及信息时所具有的能力,包括对微博、微信功能和特征的认知,对微博、微信信息的识别能力,使用微博、微信传递信息的能力。教学主体即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微时代”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新视角,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应顺应微时代的发展,适应和掌握微时代的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微能力”,实现自身的创新。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运用“微技术”的能力。具体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应积极认知“自媒体”。所谓自媒体,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应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掌握网络交流和沟通技术,充分运用博客、微信、网络论坛、BBS等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心理调适等活动。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要熟练掌握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即学会灵活运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在网上获取及时的时事政治和思政信息,并运用网络终端技术提取、阅读、吸收、存储、回应信息,为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理论课提供信息基础。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要掌握建设网站、维护网站以及网页制作的基本技术,制作并推广思政专题网站,鼓励学生参与网上互动,正面地开展思政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具有激情,但他们缺乏人生经历,思想比较单纯,对有些事情的认识容易陷入理想化和片面化。尤其是网络上众多负面的价值观念、理想判断以及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传播,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对社会、政府的认识,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为此,为了守护网络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教师除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外,还要提高自己的网络应用技术。处于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努力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情应对能力,以疏导而不是封堵的方式,以正面宣传、主动解释的方法,培养青年大学生网民的理性精神,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客观评判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使大学生不为“假新闻、假事件”以及“假理论”所左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认清楚网络上众多错误理论和言论的能力,还要带领学生坚决的与其做斗争,以守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二、深化思政理论课课内教学改革

慕课教学形式的出现引爆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风暴。它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式的网络课堂。它通过课程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每个知识点大约5-10分钟的视频,以短小的视频课程出现在学习者的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自由控制这些视频,既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快进快出。这种慕课形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

(一)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夯实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主导性和思想性。一是引导学生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工夫,在掌握科学理论上下工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工夫,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二是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通过历史变化、现实成就、国际比较,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是深入准确阐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导学生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相互关系和实践要求。通过持续全面深入地宣讲,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理论品格,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以学生为中心,主阵地与多阵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主体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坚守主阵地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同时又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开辟课堂外的多个阵地。慕课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现主阵地与多阵地结合提供了坚实基础。自主开发或利用先进院校已经开发的慕课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在上课之前,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上开展学习,自主安排学习的进程,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与反馈,学生从“满堂灌”的教学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时效性进一步显现。

围绕传播职业精神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弘扬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展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积极与企业合作,推进“三进”,即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利用学校校史馆、图书馆、文化长廊、校刊、校报等多种形式,发挥学校历史沿革、专业发展历程、杰出人物事迹的文化育人作用;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微技术”,翻转思政理论课课堂。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教师从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

1.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探究者。由于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课前学生通过自媒体预先学习和了解教师将要上课的内容,到课堂上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激发一些对理论知识感兴趣的学生,还会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些理论。

2.教师从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化。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对学生是“填鸭式”教学,课堂上的40分钟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唇干口燥,学生却在台下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翻转课堂后,教师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手机APP事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和练习,提前思考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也能让学生置身其中不再觉得无 聊,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就感,甚至还能在课堂上培养出学生的各种意识,如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等。

(二)充分利用“微技术”,深化案例教学法改革。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完成的教学形式。即教师需要收集大量案例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教学设计,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从案例引入到案例讨论,再到案例点评。其特点有三:(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3)重视双向交流。充分利用“微技术”,深化案例教学法改革,它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掌握“微技术”又要结合学生实际,运用、更新、研究和创新新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不能简单地从网络上移植别人的案例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坚持案例教学的自主性、启发性优势,同时融入理论讲授精确性、系统性的特质。

(三)充分利用“微技术”,采用调查研究法拓宽实践教学空间。实践教学是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环节。过去的实践教学较少,有的话也大多是组织学生看录像、看专题片、参观校史馆、博物馆等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导致实践教学的时效性较低。“微技术”给实践教学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教师实施调查研究法,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通过走访、访谈、发放问卷、个别调查、群体调查等形式了解调研对象,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传媒进行调查研究或收集大量二手资料。其步骤如下:一是教师事先拟定调研题目;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调研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四是学生通过展示调研成果,互评互学,教学相长。所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结合调查研究和实践教育等教学方式探索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在调研中既理解掌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又锻炼挖掘出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实践教学落在实处。

(四)充分利用“微技术”,拓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空间。信息技术时代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提供了优越条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工具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如:播出一小段视频资料作为案例展开讨论;教师利用QQ群、论坛、微信圈等途径与学生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困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网络媒体搜索名家讲座,推荐给学生;通过教学网站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同时,校际之间也可通过网络媒体加强沟通、学习与交流,还可以加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共享教学文档和教学心得,汲取同行的经验,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不断地探讨,改进教学方法,使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整体飞跃。

【参考文献】

[1]龙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J].红旗文稿,2015(9)

[2]汪倩倩.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高教探索,2015(8)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交互平台;研究共同体;多维交流;智慧共享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41-02

教研活动是一种集智的活动方式,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的教研中,却经常出现组织者费尽心思筹划,而参与活动者寥寥无几,研讨发言时客套话连篇、敷衍了事等现象,使教研活动失去了应有的互动研讨、集智发展的效能。笔者尝试在网络平台上利用博客、播客、聊天室等形式,构建基于课程、基于班级、基于全体教师的研究共同体,拓展了教研时空,提高了教师互动、合作的有效性,让每个教师真正成为参与者,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在共同研究、交往互动中求得发展。

一、通过博客和播客,共享教学资源

在学校网站建设学校教育博客,并依托网站建立学员个人的博客,如此形成一个博客群。每个教师可以在博客群里阅读他人博文、阅读同学科教师上传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发表评论、留言,发表自己的博文,实现师师间的交往互动。

有些教师在个人博客上建有“播客”。通过播客,把自己搜集到的课程资源、专家讲座、精彩教学片断、拓展资料等通过视频上传,供备课组其他成员观看。教师观看后,可以通过回帖、发表评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及引发的思考等。如此以来,不仅每个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料是教学资源,教师的回帖、评论等也是可贵的教学资源。每个人在阅读帖子、评论的同时,既达成了教师思考的多次碰撞,也是在共享资源,分享智慧,让教学研究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协同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集聚教师团体智慧、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教研方式。但在实际集备中,组员之间往往因为碍于情面或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难以真正在集备时发表有价值的观点或思考,难以实现高效备课。而借助网络平台,备课教师提前将自己的讲稿、教案在博客上出来,供教师研讨打磨,可以更有效地实现集智的备课目标,真正打磨出精彩课堂。备课教师公布第一次教案之后,组内教师精心阅读,提交自己的对教学设计的建议和意见,以利备课人修改。参与教师有了课前的预习,备课人有了对教学的再次设计,课堂教学就能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

课后,主备人通过聊天室,与同组教师进行交流,获取老师们的反馈信息,再次进行二次、三次备课。这样的适时聊天,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更有利于教师之间坦诚地进行思维碰撞,打磨出精彩的教学设计。

三、借助网络评课,实现交往互动

传统的面对面评课,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听课人还没有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去深入思考,大多只能对课的整个过程谈些肤浅的看法,只能局限于表面,所发表的意见感性多而理性少。且每次的评课,只有少数人发言,点到即止,交互面小、意见难以充分表达。我们借助网络聊天室,组织教师在相应的时限和研究课题中进行网络评课。这样听课人在课后自己合适的一个时间去发表评论,已经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过了深入思考,所发表的评论更中肯,也更有深度,更有价值。

网络评课的内容留存在网上,信息的存储性提高了,讲课人或者主题研究主持人,可以在活动后自主安排时间对各家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还可以把进一步学习的心得继续与别人交流。即使没有参加听课的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已发表的评论,了解各家观点,参与评论。如此对于上课者和听课者而言,每一次阅读网上的评课意见,都是全方位反思自身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过程。这样通过反复对话,发表的评论理性思考增多了,研讨的影响时间延伸了,指导的辐射面也更宽广了,使一种基于小教研组的相对封闭的传统行为变为一种大学科的全面开放的行为,从而以教师多向、多人、多角度的参与实现了群体的交往互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平台。

四、依托专业聊天室,实现多维交流

教学中引导全体教师加入聊天室团队,通过文本、视频等方式开展教学观摩、主题研讨、协同备课等活动。比如,我们尝试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学科教学团队,分管学科教学的领导担任管理员,并吸纳同学科教师参与本学科聊天室的管理。要求每个教师加入相应学科的聊天室,参加聊天室活动。当学科教研活动时,聊天室管理人员制定活动计划,统筹安排活动,确定主题、主持人、时间等。而后根据活动安排,通过聊天室播放讲座、课例、优质课视频等,供群组教师观看,然后就活动视频、课例等在观后进行聊天(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管理人员通过博客布置作业,引导教师撰写教学设计片段、教学小论文、活动反思等。

通过活动主持人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合作研讨,实现多维的、多方式的交流互动,既培养了教师间的合作习惯,也让教师在合作中碰撞智慧、交流思想、总结反思,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

五、运用网络论坛,达成智慧共享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11篇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本文从丰富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点,就建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的必要性、目标定位、网站设计、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思修课;课程网站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门公共课程,它包括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内容很丰富,涉及范围很广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展网络教学和研究已成为广泛运用和受欢迎的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建设课程网站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活跃了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氛围,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达到了提高课程的教研水平和教学实效的目标。

一、课程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目标定位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搬上网络,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丰富教育教学方式,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设工作,对于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网站的生命在于用户的访问,灵魂在于内容和服务。课程网站的禁忌在于贪全不精,所以前期工作必须精确地了解主要访问对象,制定出符合自身需要与特色的课程网站运行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知识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所以确定网站的发展目标应充分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方式、学习形式、课程特点等实际,从网站的实用性、资源共享性、互动性着手,实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方式、学习实践与学习成效、教学者与学习对象一体化规划,做到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学与教互动。二、网站设计

1.客户端界面栏目及内容

(1)课程介绍。课程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思修课的历史沿革、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课程的特色等。(2)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结合思修课内容主要应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授课计划等。(3)在线学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考核方式、电子教案、知识点内容、典型案例、视频课堂、在线阅读、视频资料等。(4)学习资源。包括资源库、推荐阅读书目和材料的相关网站链接等。(5)教学论坛。包括经验交流、教学研究、成果展示等。(6)教师风采。主要提供学校思修课教师的基本信息,如教师姓名、简历、研究成果、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让学生对教师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教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介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状况,并及时更新。教师的资料更新是体现教师不断进取和成长的见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师的所作所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很大。言传身教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的特殊要求,教师应重视其对学生隐形的德育功能。(7)师生互动。通过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互动模块是思修课课堂教学活动的扩展。根据思修课一般采用合班授课方式在课堂中很难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等实际情况,可设置“讨论板”,教师根据课程进度讨论主题。如“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社会公德大家谈”“对大学生婚前同居的看法”等话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进而反思自我行为。(8)学习资源共享。主要是鼓励学生发现教学资源并在课程网络平台中进行共享,实现教学相长。(9)教学反馈。主要是根据大学教师除了上课一般较少有时间与学生交流的情况,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师教学的得与失等设置。学生可根据教师授课情况对教师授课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或对自己不太理解的内容进行反馈以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10)使用帮助。网站的使用流程及使用方法等。

2.教师端界面栏目及内容

(1)电子教案,包括教案编辑、、审核等。(2)作业布置,包括作业设置、、审批打分等。(3)提问交流,包括提问列表、阅读、回复等。(4)资源共享(此栏主要是为实现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包括资源上传、编辑、管理、删除等。

3.管理员端界面设计

管理员端界面主要包括栏目创建、栏目内容添加与更新、视频上传与删除、用户管理、网站界面风格管理等。

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从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出发,研究并构造数据库结构的过程。数据库设计是动态网站设计的基础,一个好的数据库设计在满足了用户需求之外,还要易维护、易扩充等。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建设的相关需求,数据库设计包括用户表、任课教师表、教学内容、用户消息表和学习资源表(主要用于记录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文件等信息)的数据库表。

5.存储设计

课程网站有较多的资源需要上传和管理,思修课课程网站设置应该包括不同的目录用于存储不同的教学资源。图片资源存储在图片文件夹下,视频文件存储在视频文件夹下,任课教师的资源存储在任课教师相对应的目录下,网站的其他资源统一存储在根目录下的相对应的目录,这样更有利于方便快捷地实现师生对资源查找使用。

三、网络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或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和灵活性的运用。根据学习对象的特征,编制符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提供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图片、表格、动画、视频等视觉材料,让学习对象增强学习实效性。可以安排如下学习流程:阅读学习材料—观看视频讲座—参与活动—思想交流—完成测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站建设的流程及要求方面提出了基本的网站建设方案,以便高校便捷地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振国.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2] 孙学玉.自适应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D].学位论文,2007.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教研 网络电子备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76-01

一 网络电子备课,构建多主体教研

在网络电子备课中,教师作为教研主体参与教研。首先由网络研究小组首席确定备课主题,并进行备课分工,制订好备课计划,然后进行主题学习。每位老师在主题自我内化的基础上,和小组成员交流探讨,探究内涵,为研究教材和备课作准备。然后开始各主体的网络备课,紧接着请大家提交平台,探讨互促,进行交流,并共同丰富主题内容的资料,形成教师课堂设计的共识要点。再由教师代表表述设计意图,交流统一意见,修改形成定稿,存储备用。基于学生和情境的不同,教师可以在共享的备课稿的基础上,针对班情和学生情况再作润色,使它更符合自己班级的需要。

联合备课的整个过程是基于网络进行的,而学校对于教师联合备课的管理也是通过网络化实现的。网络使得结合点最大化,过程深层次介入,成果最大限度地网状共享,讨论与研究最大限度地高频率。教学过程的管理随时处在“展开”“透明”的状态下,为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打破了教师的个体备课方式,使教师的备课行为不再是单一的、个体的,而是集体的、共同的。实现了全员参与的制度化管理。

二 主题论坛交流,搭建跨时空教研

老师们在主题贴吧上根据教学实况,以教学感悟和教学疑点的形式在网上发帖、跟帖交流。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究竟该教些什么?学些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为论坛主题。语文学科诸如“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积累”“学生该怎样培养语感”,数学学科中的“走进数学课堂的对话教学”,信息技术的“如何应对千奇百怪的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而在线专家——区市各教研员的纷纷加盟让讨论更有了专家的引领,活动气氛热烈。在自由民主的平台上,让老师们找回了话语权,就教学工作中真实的、感兴趣的、需要解决的、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交流,而这种交流不受校际空间的阻隔,不受时间的牵绊,这种合作研究和平等对话,使得学科观点得到了碰撞、整理和升华。其次,教师还可以将说课、评课、磨课置于论坛中,让网络教研激活课堂纵深。具体做法为:

第一,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如导入、过渡与小结的教学艺术,教学情境的创设,重点、难点的把握等。然后在校园网上公布消息,并把教学设计上传到论坛中。

第二,围绕主题进行听评课。评课时不是交流各自的听课笔记,而是由听课的老师在论坛帖子间写自己的听课体会,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和上课的对话、切磋。

第三,对本次主题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小结,提出整改意见。现场听课,网络论坛说课、评课、磨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面对权威的拘谨和水平差异过大的压抑,减少了面对面的窘迫,彼此就教学中的问题畅所欲言、针锋相对。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了教师的主体能力,促使授课教师在研究自身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在网络参与的潜移默化下,重新认识教学,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认识在讨论中更澄清了,教学的思想在碰撞中更明晰了。

三 开放教育博客,实现大众化教研

为了给教师有更为广阔的研究平台,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网,把网络作为教师获取信息、提炼信息、交流信息、升华信息、内化信息的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所得在“好课大家谈”中转载、上传专家或自己对各种课例的评课意见;也可以围绕一个教学问题或研究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网络成为实现互帮互助的有效途径。近几年,部分教师利用博客个性表达、更新简单、链接便捷的特点,认真记录教学日记,拓展教研的时空界限。通过整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力量,形成了研究合力,使教师专业化发展利用网络伸展了新的触角。它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了帮助与支持,使网络成为从“精英研究”走向“大众研究”的重要载体。

看着激情绽放的网络家园,聆听着网络扎根日常教研清脆灵动的声音,相信,只要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好网络,教研将会振翅飞翔。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学习支持 Moodl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46-03

一 引言

在2007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其利用电脑制作出数千个教学视频供学习者在线学习。美国部分学校让学生回家观看可汗学院制作的视频来代替上课,上学则是做练习,由老师或已学会的同学去教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开始被人们关注,并把这种课堂叫作翻转课堂。近几年这种被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研究热点,尤其在高校,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被高校教师运用在各种学科教学中。

真正的翻转课堂需要基于学习资源有组织、有平台、有指导地开展有意义的交互学习和知识建构,并且包含以某种学习目标为标准的知识建构和学习评价。在此过程中,学习支持服务是不可或缺的。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于2012年开始学习支持系统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教师的教学科研、学院管理、教研活动、学生活动、班级文化建设、论文指导管理,以及我院教师和曲靖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帮学对子活动区都构建在一个网络平台里,通过这个学习支持系统使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帮学对子能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虚拟的学习生态圈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进行翻转课堂研究的技术支撑。

二 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

1.开源教学平台的选择

Moodle在交流工具、学习对象、用户数据管理、可用性、适应性、技术面、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Moodle整体性能较好,并且具有模块化、面向对象的特点,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Moodle模块的二次开发。

2.Moodle的整体功能特性

Moodle 的整体功能特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总体设计功能特性。Moodle比较容易安装,可以安装在任何支持 PHP 的平台上,安装过程简单,一般根据提示点击下一步就可以完成Moodle的安装,并且只需要一个可以共享的数据库。Moodle是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它的整体设计功能包含了协作、活动、互相批评讨论等社会主义教育学的理念。Moodle适合于在线课程,同时也可以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能够在Moodle平台开发多种网络课程。它只需要简单的浏览技能就能够使用浏览器进行浏览,并且界面简单,导航明确,容易理解,绝大部分的文本(资源、论坛帖子等)可以用HTML编辑器编辑。

第二,网站管理功能特性。网站管理是通过安装Moodle时的提示定义管理者的权限来进行管理的。管理者具有设定网站颜色、字体大小、版面等权限,个人风格设计的自由度比较大。

Moodle可支持任何一种语言,具有进行语言本地化的功能,它有语言包插件可以基于网络的内嵌编辑器进行编辑。目前Moodle已经有超过70种语言本地化的语言包可供使用者选择。Moodle 站点的代码是采用 PHP脚本语言编写的,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修改或者设计开发出满足自己需要的Moodle模块。

第三,用户管理功能特性。Moodle在保持高度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管理流程,以便减少管理员的工作量。每人只需要一个账号就可以访问整台服务器,管理员账号控制整个课程的建立和课程教师用户的任命,管理员权限可以任命课程中的普通用户作为课程的老师,并决定是否允许教师建立课程。管理员可以限制教师(比如:兼职的教师)的编辑权限,没有修改课程权限的教师就不能随意修改课程。对于学生用户管理,采用标准E-mail认证法,学生可以通过E-mail自己建立登录账号,如果E-mail地址通过确认便可以得到验证。

第四,课程管理功能特性。Moodle在课程安全方面设置成任课老师可以给课程增加一个“选课密钥”以阻止不属于该课程的学生进入,只有拥有“选课密钥”的学生才能进入,以便于任课教师的课程管理。课程分为星期、主题和社区讨论三种显示格式,课程教师可以任意地选择课程的显示格式。课程活动配置有供学生进行协作讨论的论坛、聊天和专题讨论的区域,课程教师可以利用上传教学资源的资源区域,学生可以利用上传作业的提交作业配置,还包括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测验、投票、问卷、调查等功能区域。课程主页上会显示课程动态变化的提示,学习者可以根据这种变化了解课程的动态。Moodle具有自定义评分等级,教师可以查看测验和作业评定分数。课程教师能够备份在Moodle里的课程栏目中,课程教师可以把课程打包为一个zip文件存放在备份盘里,备份的课程能够在其他Moodle服务器中恢复。

3.系统设计的理念

由于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学制不同,因此在管理支持方面,学习支持系统并不承担财务管理、就业管理和职业促进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项目,这些项目都由高校专门的财务管理、招生毕业办公室这些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对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学术支持更多关注学习过程服务方面的管理,如成绩管理、评价管理等,非学术支持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辅导和激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等。

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学习支持主要通过面对面和在线两种交流方式来完成,学生既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指导,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又能在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上进行交流。因此,在学习支持系统中可以把学生与教师之间面对面才能完成的学习指导、辅导和激励,让网络系统来辅助完成。同时,学习支持系统又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和成长的一个平台,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个学习生态圈。生态圈里的成员形成一个共同体,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学院。基于此理念我们设计了学习支持系统。

4.系统设计及主要功能介绍

学习支持系统前台分13个主要模块,系统结构如图

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主要是物电学院的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学院的会议纪要、公告通知、重大讨论议题和下一级管理部门的管理平台也在这个系统里,基本能够辅助学院的整个教学管理。

教研室是根据学院的三个专业方向来分成三个教研室,教研室分成相应的几个教研组。这个系统里主要有教研室的重要公告信息、学术会议信息、教研室活动记录、常规教学检查、课程建设、专项项目管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申报、期刊推荐和教研室教师的个人主页与个人博客等栏目。每个教研组的教师都可以在相应的栏目里添加内容。团总支学生会管理平台主要是学院的团总支和学生会的活动平台,里面包含了公告信息和每个学期的团队活动、学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兴趣小组和专业学习共同体以及工作纪要等。学习型班级建设平台是学院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网络平台,里面包含了班规班约、教学质量反馈、手拉手学生创新学习与协作发展共同体、班级硕果、学生个人综合评估、班级工作备忘录、班会纪要和学生个人主页和博客链接。其中班主任为课程设置教师,由班主任添加课程栏目。

手拉手学生创新学习与协作发展平台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一个协作发展平台,展示的是学院每个学生在这个平台里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学生科技创新论坛、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创新学习与协作发展研究和各个班级的学生科技创新方向、成果等。教育技术类网络课程包含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所有网络课程,物理学类网络课程包含了物理专业的所有网络课程,电子技术类网络课程包含了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所有网络课程,这些网络课程都分为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大的课程设置平台。课程管理员设置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为课程教师,由任课教师建设网络课程。

选修类网络课程包含了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所有选修课网络课程,这些网络课程又分为学院内选修课、其他学院选修课平台。主要是学院内选修课网络课程建设,课程管理员设置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为课程教师,由任课教师建设网络课程。

学生兴趣小组平台目前只有影视节目制作、摄影兴趣小组和考研学习共同体三个平台,还可以根据学院新成立的兴趣小组增加新的平台。

科技创新与创业大赛项目指导平台是根据物电学院三个专业而设置的平台,分为教育技术学生大赛项目、物理学学生科技大赛项目和电子技术学生科技大赛项目,包含了学生的各类比赛项目,这个项目里有科技创新的通知、时间安排、创新作品申报书、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和学生按班级划分的科技创新项目等。

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是把学院的每位教师根据名单设置成一个平台,如某某教师论文指导平台。在某某教师论文指导平台里有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规定,每一个学生的论文题目、论文讨论、修改的论文和最终定稿的论文表格。

项目管理与课题研究平台划分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项目规划、教学团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新兴产业专业申报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里包含文件通知、参考资料、项目组任务安排、申报材料交流共享、会议记录和项目里各个教师的汇总材料。

三 为翻转教学模式提供学习支持系统

学习支持系统完全可以提供校内师生进行翻转式教学的技术平台。学生可以课前通过系统学习,教师可以随时利用网络上传教学视频,利用学习支持系统为教学部门提供各类教学行为分析,实现教学模式的新探索。系统分别在曲靖西城中学、曲靖罗平旧屋基民族中学和曲靖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进行测试与运用,许多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系统的培训和使用中。在一年的试用过程中,系统运行正常,各合作单位的教师普遍反映本系统能够满足翻转课堂的学习支持需要。

未来几年,学习支持系统将进一步利用全媒体技术整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各类教学资源,提供网络、电视、广播的全媒体应用服务。

四 小结

基于Moodle的学习支持系统的运用可以看出,学习支持系统使学习资源和网络技术得到了充分利用,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而学习的成本、技术的发展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也决定了学习支持系统并不是平台功能的简单实现,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MOOC;微课;网站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1-0113-06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与Web 2.0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应用与实践已经遍布全国,许多一线教师都开始尝试自制微课视频,各类网校也推出了自己“微课”的学习视频,学生们也开始积极主动在网络上搜索与自己所学课程相关的微课资源,高校应抓住“微课”流行的契机,积极主动地结合本校专业资源特色,打造校本数字资源库,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本文拟借鉴国际上目前流行的MOOC建设理念,尝试设计适合高校课程教学的“微课”资源网站。

一、微课资源网站设计概述

“微课”最初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

微课程以其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并解决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具有快餐化、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聚焦化、智能化、娱乐化等鲜明特点,更加适合网络平台的共享与传播,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程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因此,高校“微课”网站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能够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建设作为笔者所在高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锚点,是校内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网站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商业类网站,要把师生的教学需求放在第一位,避免形式主义,同时要区别于社会微课资源网站建设,体现财经类高校课程特色,立足本校教学,兼顾社会效益。因此,“微课”资源网站的设计,首先从师生需求出发,前期设计着重考虑教师的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另一封面也要能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平台。在强调资源建设的同时,丰富网站各项教学功能,力图实现资源与教学平台的同步发展,打造成为校内教学资源中心与网络平台,进一步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

二、MOOC理念对微课资源网站设计的启示

1.MOOC概述

MOOC,是英文A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中文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维基百科的解释为:MOOC是由大量参与者经互联网并免费开放的网络课程。除了提供传统课程材料,如视频,阅读,和问题集外,MOOC还帮助学生、教授和助教们搭建一个网络互动社区。

MOOC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完全开放性、超大规模、用户自组织和社会建设性的特点造就了其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神话。所有的MOOC课程都是完全免费开放的,这些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

MOOC课程提倡共享资源,汇集大量用户思想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理念来自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与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应,Downes等人总结出MOOC课程的若干基本原则。

(1)聚集。在传统课程中,学习内容是由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而在MOOC课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动态汇集的。课程为分布在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内容提供了一个集合点,这些内容会通过网页或课程通讯(Newsletter)等形式聚合以提供给课程的使用者。这些内容是无止境的,学习者很可能不能读完所有的内容,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

(2)混合。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将课程中的内容和课程外的内容相互混合,将学习者自己的资源和课程资源混合。通常的做法是撰写博客,通过社会性书签记录和分享新资源,参与论坛讨论,使用Twitter发表简短的意见等。

(3)转用。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目标转用聚合的课程资源以及混合后的资源。课程的目标不是让学习者重复课程的已有的内容,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学习者可以基于课程已有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编撰新的内容。

(4)推动分享。学习者应该积极与课程的其他学习者以及课程外的所有人分享自己所创作、混合或转用的创意和内容,引起更多的回应和评论。分享的内容可以是新资源、新观点、新见解等。这些内容中有价值的部分也会被课程协调人聚合到课程通讯中。

2.MOOC课程的运行模式

根据李青等对国际上流行的MOOC课程分析,MOOC的一般运行模式如图1。每门MOOC课程都会有一个中心平台(一般会采用Wiki或Blog等简单易用的社会化工具),由课程协调人管理和维护。通过该平台的课程信息包括课程概要、内容资源、每周话题、活动通知、组织教师介绍等等,以此组织整门课程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个性化学习工具。在MOOC课程中,教师话题和活动,协调学习者的讨论,推动学习进程;学习者则通过各种平台和工具,浏览、讨论、完成作业,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一流程对于微课资源网站设计的启发是,微课资源网站不应该只是一个资源的、下载站点,应该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为师生提供专属讨论区、自由的资源共享权限、灵活的资源分享方式,成为一个集资源分享、社区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三、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网站设计分析

1.“微课”网站总体规划

(1)页面风格设计。“微课”网站界面的设计应当以简洁、美观为主,色彩、文字、图片、视频的使用风格要同意,排列清晰有序。网站页面以浅色为主,营造轻松、舒适的页面感受。

(2)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网站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网站帮助系统、资源中心、论坛、检索系统、后台管理五大模块,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

网站的帮助系统主要包括网站使用说明、资源上传规范说明、留言板和论坛版块使用说明,同时提供系统留言板,支持匿名留言,解答用户使用中的疑难问题。帮助系统帮助用户有效操作“微课”资源网站。

“微课”资源中心是“微课”资源网站建设的核心。对资源中心的资源分类依据校内学院系部课程进行划分,这样有助于校内用户迅速查找相关课程资源,同时,在论坛模块以同样的方式划分论坛版块,与资源中心相呼应,并将注册用户的操作信息同步,例如,在资源中心上传资源后,会在论坛相应版块自动一条带有超级链接的至该用户上传资源的帖子。

资源中心支持所有用户的资源查询、浏览、下载,支持注册用户的资源上传、订阅、收藏、推荐与评价功能,同时通过设置注册用户的角色信息,实现对注册用户的个性化资源推送功能。

资源订阅功能,通过xML语言实现资源库对不同注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推送。一旦网络上传了用户订阅的偏好资源,系统即可以向用户以短信、邮件的形式直接向用户推送该资源。

资源收藏功能为注册用户提供网络在线资源收藏功能。用户对自己上传、下载或喜爱的资源,可以直接分类保存在用户网络收藏夹中,以便于用户管理自己的学习资源。

资源的检索功能分为分类检索和综合检索。分类检索是用户可以依据资源的专业、年级、学院属性直接进行检索;综合检索中,可以实现以标题、关键字、专业和作者等数据的核心资源属性进行检索。

资源评价功能可以实现用户对“微课”资源的评分、评论,评分结果计入系统推荐功能模块,在首页实现对资源的评分排序推荐。

论坛功能为用户提供交流的平台,论坛版块分类与资源中心的资源分类同步,当资源中心注册用户上传相关资源后,在论坛相应版块也会直接新建帖子,提供该上传资源的链接地址。同时,论坛可以实现与QQ账号绑定,个人发言信息可以在腾讯微博同步广播。注册教师用户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向管理员申请新建课程讨论版块,对版块内讨论内容,教师有权进行审查、删除。

后台管理模块可以对网站的所有上传资源、论坛、网站注册用户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实现对注册用户网络学习行为的统计,包括注册用户在线时长,发帖频率,资源上传与下载频率等,并以报表的形式呈现给后台管理员。在网站管理模块中,管理人员的角色划分为网站管理员、教师、学生三个不同权限的组,每组的具体权限划分详见下文“用户角色权限”内容。

(3)用户角色权限

根据“微课”网站的使用对象,将网站用户分为四类:教师、学生、匿名用户、网站管理员。各类用户的角色权限如图3所示。

匿名用户权限包括检索、查询、获取资源,可以对访问的资源进行留言评价,还可以通过网站留言板获得支持。

学生注册用户除了拥有匿名用户的权限外,还拥有以下权限:

资源管理权限:资源的上传与下载、对自己上传的资源进行再编辑,包括查看、删除、修改;对喜爱资源进行收藏,订阅。

论坛权限:用户基本信息维护,参与论坛讨论,申请加入特定教师课程讨论组,向论坛注册用户发送站内短消息,留言版块留言。

教师注册用户除了拥有上述学生用户的所有权限之外,再资源与论坛权限方面还拥有以下特权:

资源管理权限:教师可以对所属学院类目下的“微课”资源管理,包括该学院类目下所有资源进行查看、删除、修改、上传与评价。

论坛权限:教师有权申请设立独立的课程讨论版块,并有权新建用户组,对该用户组学生用户进行管理。例如,教师能够为新建用户组的学生发放学习资料、发送群组消息、推荐资源、管理组内学生上传内容、查看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统计信息,包括学生上网时长、逗留版块、发言频次等。

网站管理员对用户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学生和教师用户的信息与权限。对网站的资源的管理,包括对于资源入库的审核,资源的编辑、删除;对论坛的全面管理,包括帖子审核、屏蔽、删除、修改;同时也可以查看整个网站注册用户的网络行为统计信息(包括登录次数、在线时长、发言频次、登录板块分布等)。

(4)微课网站运行流程

通过上述功能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MOOC课程建设理念使用微课网站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微课资源网站课程相关信息,包括使用论坛专属版块、教师个人微博、邮件推送等方式,向班级学生提供课程资料(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讲稿等)、布置课程任务、提出讨论主题,学生及时参与互动,自由上传搜集来的各种课程相关资源,由教师审核后至网站,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自学的网络课程资源与讨论主题,在课堂与教师展开互动,依据网站平台的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统计信息,对已经参与网络学习讨论的学生,直接回答其学习疑惑;对未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引入新课,讲解要点,布置任务,督促学习,有针对性地区别辅导。课后,再次通过微课资源网站,汇总讨论问题,上传新课任务(如图4)。

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资源网站与教师腾讯微博邮件等方式,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新课任务,收集学习各类课程相关资源,并将自己认为较好的资源上传至微课网站,提交教师审核,同时整理学习疑问,在课堂上集中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课后再通过微课资源网站发帖或向教师发邮件解决遗留问题,接收教师新课内容,开始下一单元学习(如图5)。

网课教师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职高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课程建设

1前言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高职高校成立网络营销学科,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网络营销课程的培养,网络营销课程作为新兴学科中的新体系课程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未来的网络营销课程如何发展,学生在网络营销课程上如何学习,都是当前网络营销课程中的疑难问题。

2高职高校网络营销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网络营销课程教材不符和教学标准

网络营销课程主要分成两大主要学科———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综合为商务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性能又远高于其他学科的实践性能。所以说网络营销学科的学生应该从理论知识出发,对网络营销课程的实践项目加以研究和分析,在了解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论知识后学生应该投入到课程的实践学习方案之中。结合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当前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网络营销课程需要增加大量的实践性项目。但从当前的网络营销课程的课程教材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倾向于课程的理论体系,教材从网络营销的环境出发、对网络营销进行文字式的定义,脱离了网络营销的实践特性,使学生无法理解网络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的特点,所以说对该课程的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2.2网络营销课程师资欠缺

网络营销课程不同于传统学科,网络营销课程是信息技术与营销学的交叉产物,两门主修学科种类不同跨度又十分巨大,所以说需要至少两类学科的教师进行结合授课,与传统型的专业存在很大的差异。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的完整性,就需要既熟悉营销学相关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但当前网络营销课程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达到预期,教授营销学的教师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研究不深,掌握网络技术的授课教师很少能够教授营销学。网络营销课程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专业性人才稀缺,更无法保证授课人的专业素质及授课时的专业质量,同时专业课教师多是在毕业后直接聘用,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教师更是没有实际参加过企业的实际运行管理,对学生的未来实践发展十分不利。

2.3网络营销课缺乏实践教学

当前高职高校的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局限在课堂理论的部分,严重缺乏实践型教学的机会,对实践型教学课程的开展还十分有限,学生在理论学习后没有实践机会,这严重影响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质量,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后自然而然的遗忘学习过的知识。正如前文说到的,由于网络营销课程教材的缺陷,导致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在师资力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缺乏实践型项目教学,使得网络营销课程始终无法与传统型营销课程区分开。就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职高校教育仍然停留在以教师口头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的在接受教师与教材,在缺乏实践型项目的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大幅度下降,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动力。进而导致学生没能掌握专业技巧,增加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度。

3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网络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3.1网络营销课程加强教材建设

高职高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教材必须体现高等职业的教育特色,要更贴近当前高职高校的教学体系,从电子商务的专业角度出发,贴近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趋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高职电子商务下的网络营销课程教材的建设发展。教材的选取或者是编排,不仅仅是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选用,需要结合更多的网络营销方面的实践实例,在通过联系与网络营销有关的工作实践后,在教材的每章节课程后进行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任务难度由简及难,使学生通过实践任务能够熟练掌握网络营销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网络营销任务中,以此来完成教学目标。课后实践任务远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经历,在完成大章节教学任务后,教师通过讲授版教材进行实践项目的布置,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合适的教材,需要适合的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

3.2提高网络营销课程师资力量

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型的科目,不仅对教材有很高的要求,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同样很高,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师需要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丰富的项目经验能够给予学生实践上知道,对学生课程上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一个有过企业经验的任课教师很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培养,教师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合理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大纲。所以说,学院在聘用专业教师时应该更加注意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否有过企业管理经验等,对于企业管理经验较少的教师,学院应该包揽网络营销的实际项目增加教师的经验,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对相关知识的扩展。国家也应该大力扶持新兴学科建设,鼓励相关性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提升网络营销课程的教育力量。

3.3丰富网络营销课程实例教学

网络营销课程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型的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一般情况下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下,通过一些新案例、观点、信息完善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完善学生的学习经验。在网络营销课程中适当的掺和案例教学能够完善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在大体上了解商业企业网络营销模式与现状,将理论学习中看不到的、无法理解的知识充分理解,减少课堂理论和企业实际运行中的差距。学生一旦能够掌握学科的本质,领悟学科的特点,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网络影响课程的学习。在课程中增加案例学习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有莫大的帮助。

4结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流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带动了网络营销课程的发展。网络营销课程是我国的新兴学科,无论是从教材、师资还是课程体系模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但网络营销课程走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历史道路上。重新编选教材设施,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创新网络营销课程的教育体系等推动网络营销课程的主流方法都得到当今高职院校的鼓励与提倡,网络营销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但目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改进当前课程体系中的缺陷,完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汤海洪,曾哲军.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