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1.1实验室设施、设备不完善

实验室在设计和建设上没有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致使实验室本身在建设方面就没有达到相应标准,如室内流通环节不合理、密闭性差、通风系统过滤器装置不合理等,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缺乏与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在影响正常实验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1.2日常管理不规范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都要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及生物危险因子。日常管理不规范的表现有:个别实验室存在不使用微生物专用培养箱而采用大房间开放式培养微生物的现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所需要的收集、包装和灭活等用品与设备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有些实验室采用没有标志的普通垃圾袋包装生物垃圾;学生将实验室工作服带出实验室个人保管,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日常管理不规范暴露出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3学生自我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当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许多实验课所用的标本来自病人,如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采用人体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等标本。即使是学生提供的标本,也可能存在诸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痢疾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另外,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经常接触的有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以及少数二类高致病性微生物和有害生物因子,这些都出现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学生常常接触已知和潜在的生物危险因素。目前,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未能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安全知识了解甚少,没有意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有的学生进实验室不穿工作服,接触阳性标本不戴手套,微生物接种时不戴帽子、口罩,有的甚至在实验室吃零食、喝饮料,将干净的书或物品随手放在实验台上,将实验废液随意倒在下水道里,实验用过的阳性标本不经处理就扔在垃圾桶里,下课不洗手或不认真洗手。

1.险评估工作不到位

在使用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标本进行实验前,必须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然而一些高校对这一重要环节重视不够,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还有一些高校完全没有对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病原微生物实验进行风险评估,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

1.5管理监督措施缺乏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一般都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了标准操作程序,但往往忽略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不但缺乏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行政管理规范,而且缺乏具体的实验室技术操作管理规范。部分实验室尚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及监督措施,多数条款没有具体分工,未能责任到人,监管不力。

2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措施

2.1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训工作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等法规文件,把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将生物安全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尽早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同时,把责任分级落实到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绝不姑息任何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清洁的工作服,除必要的书籍、笔记本和文具外,其他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里大声说话、打闹、乱走动,严禁学生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饮料、吸烟、嚼口香糖,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口中。如果受到病原菌污染,应立即消毒,不可轻视和怠慢。微生物实验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如化学试剂、剧毒药品、玻璃器材、生物制品、菌种、实验仪器、培养基等,若不加以科学管理,实验室就杂乱无章,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洁和工作效率,因此应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3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工作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设。对已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活动的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确定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否运行、保养良好,是否配备了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2.4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严格管理菌种、危险品、剧毒药品。目前实验室所涉及的病原菌有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链球菌、水弧菌、脑膜炎双球菌等。为了合理有效地保藏管理菌种,根据《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实际状况,制订实验室菌种的保藏管理办法:(1)购买菌种时必须是卫生部规定的正规单位,为了避免菌种的死亡或变异,应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设置专用冷柜保存菌种。(2)建立菌种使用记录,指定专人负责,对一、二类菌种设专柜,单独保存。(3)使用菌种时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加强菌种安全管理,防止菌种丢失。(5)危险品、剧毒药品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公安部门及学校统一规定,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专人、专柜保管且上锁,防止危险品及剧毒药品被盗、泄漏或误用。

2.5加强对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的管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明确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分类原则,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避免实验室或环境污染,进而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经过检疫合格,且不得擅自带离实验室饲养,实验结束后存活动物要送回动物室,死亡动物要做无害化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分为感染性废弃物和非感染性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隔离、消毒、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废弃物应分类按不同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如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标本等)及接触感染性材料应放置于结实塑料袋中密封,高压120℃消毒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用过的实验材料如试管、玻片、烧杯等放入装有消毒液的废液缸内,每天更换废液缸的消毒液,应保证消毒液的量为废液缸内总量的1/2,浸泡至少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废弃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确保无泄漏,处理前后都应在固定位置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6加强实验室的消毒和清洁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实验对象污染。

关键字: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

生物安全不仅是实验室工作的需要,也是防止医院感染、人畜共患病,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需要,更是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和反生物恐怖的需要。同时,实验室生物安全还涉及公共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影响因素

.....气溶胶产生包括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等环节。

....2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引发的伤害。

....3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环节。

....4毒株和细胞野毒、减毒、疫苗株、毒素产生等。

....5标准操作程序(SOP)

..2实验室职业暴露感染的途径

实验室职业暴露可发生于实验室工作或逗留的任何时间。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方式传播。

..3实验室学生生物安全潜在风险影响因素

目前,临床实验室安全防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认识是能否搞好安全防护工作的基础。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并付诸实施。临床实验室实验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对实验室安全防护有深刻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制定切实符合临床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安全防护措施[3]。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领导在思想上认识到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本单位的管理和发展,确保不发生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让职工充分理解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规范实验操作,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危害的一种有效保护。其次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既要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的要求,又要满足实验室认证、认可机构、法定管理机构的要求,还要考虑与单位的其他体系兼容性,应是一个多方位相互相容的管理体系。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组织结构是实验室为实施生物安全相关工作按一定的格局设置的部门,并明确隶属关系和相互联系及协调方式,是实现生物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的组织保证;程序是为实施某项生物安全活动所规定的途径,为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遵循的规定;职责是规定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在工作中失误应负有的责任;过程是将输入转换成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基础,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该过程应是增值的,其价值的来源就是过程投入的资源和活动所应产生的结果;资源是指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资资源、时间资源、信息资源,它是管理体系的硬件,是其运行的物质基础。

2.2生物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学习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首先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与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建立的管理体系相比,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法规、标准更多。实验室资质认定满足《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认可满足《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7025:2005)[.0]和《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CNAL/AC05:200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既要满足实验室认证认可的要求,又要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的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等。

3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与改进

管理体系建立并运行后,日常的监督是不可缺少的,并做好监督记录。监督记录不仅要记录日常工作中的符合性结果,还要记录工作中出现的差错现象,同时提出纠正措施,并加以改进。内、外部审核是管理体系实施与维持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体系的符合性、实施性和效果性的内、外审核,找出问题并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整改。管理评审在管理体系的实施、维持与改进上起着重要作用,质量方针与目标必须由设立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并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做出评价,同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决定。能力验证在管理体系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室间的技术比对、能力验证是衡量单位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是履行科学、准确、公正、客观的质量方针、追求技术进步为目标的实践工作。开展质量控制是维持管理体系良好运转的一个关键因素。进行质量控制的方式有很多,除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质量考核外,同级之间可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标本的收集、运送、分离培养、鉴定过程中所选用的染色液、培养基、试剂、诊断用品、细胞、鸡胚、动物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控制试剂质量,按照实验技术规范要求选用相应等级的检验试剂,与检验结果密切相关的试剂在使用前应用符合性检验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要对培养箱、低温冰箱等实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校正,对标准菌毒种进行检查、定期传代等。质量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的活动的证据。对所做的事情都应进行详细记录,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做,环环相扣。如从最后的报告结果可溯源到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记录等。在管理体系的运行中客户的抱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客户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是上帝,只有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对客户做到安全、热情、周到、廉洁的服务,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率,提升单位的信誉度。持续改进使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持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建立和运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宗旨,是单位的一个永恒的目标。我们既要重视日常的改进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减少错误的发生,使改进活动得以持续,也要重视重大的改进活动,如对管理体系文件中不合理的要素进行修改,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评价等,使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内外法规和标准汇编[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2]张晓曦,曾照丽,等.如何做好基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9):1116.

[3]杨凤华.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7(1):137-138.

[4]罗成旺,卢金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展与对策[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6,27(.2):1093-1094.

[5]刘行可,牛建军.疾控机构建立适应多种资质认证认可管理体系方法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6):483-484.

[6]WHO.LaboratoryBiosafetyManual,3rdrevisededition,2004.

[7]Canda.TheLaboratoryBiosafetyGuidelines,3rdEdition,2004.

[8]USA.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CDC/NIHpublication,.999.

[9]祁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0]ISO/IEC.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CNAL/AC05:2003.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有毒物品 有害物品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151-03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沟通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各种药品试剂等实验耗材和实验用动物、细菌、病毒等实验生物以及特殊辐射物质存放最为集中、最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应该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的充分重视。新时期下,高校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为重要培养目标,实验室面向多学科师生甚至社会开放。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疏忽,或对有毒、有害物品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实验基础设施保障不到位以及有毒、有害物品使用不规范等新的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从实验室安全事故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由于对实验室安全疏于管理,缺乏安全教育,因管理不当等因素而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2]造成实验室起火、爆炸、人员伤亡、[3][4]传染病、病毒感染等重大安全事故,甚至还出现如矿业大学学生“投毒事件”,[5]复旦大学学生“投毒事件”[6]等学生从实验室携带剧毒药品毒害他人的恶性刑事案件。种种触目惊心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引起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二)从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来看,应该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日益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今天,[7][8]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很多实验用品,包括药品试剂、水电、各种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特殊的辐射物等,很多实验用品都属于有毒、有害物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忽视对这些构成要素的安全管理,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需要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无小事,实验室的安全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随着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实验室基础设施、实验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使用、实验室创新项目实施、实验室开放运行等,势必造成实验工作量和参与实验的人员同步剧增,实验室的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防范意识穿插到各个环节。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级管理部门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的监督义务,指导和敦促各级实验室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上至分管校领导,下到具体的实验室专职管理员,明确权责、层层负责,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要常态化,规范化。在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师生中形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氛围,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二)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管理知识

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实验队伍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关键。对实验队伍特别是实验一线的专职实验员而言,通过自身学习和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以及交流等多种途径,熟练掌握各自负责实验室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有毒、有害物品的科学使用方法和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十分重要。因为专职实验教师是和接受实验教学培养的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主体,专职实验教师对有毒、有害物品有科学的使用演示和讲解以及对学生操作过程的监督,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因实验误操作形成的安全事故。而实验室管理部门分管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实验室安全特别是对实验室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熟悉学校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和标准等。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补充完善有毒、有害物品的规章制度

一般来说,高校各类实验室都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都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约束。然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弹性很大且常管常新的工作,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新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需要,很多高校都会面临新开实验项目,新增实验室、实验室开放等问题,在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中,肯定会面临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加强研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和修订以前的各种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制度,防微杜渐。

(四)严格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遇到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参与管理有毒、有害物品的情况。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实际要求,严格执行岗位责任追究制度,设有毒、有害物品专职保管员、委派专人负责,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等制度,考虑到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特殊性,可考虑每一项业务有两个岗位或两人参与记录和使用管理,要明确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各个环节的操作规则,强化运作程序和各项具体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和控制机制。

(五)规范有毒、有害物品的“入口”,从源头上遏止各类安全隐患

实验室对于实验耗材,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要规范申购、入库、申领、使用流程。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测算所需和库存量比较,在保障正常的教学科研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这类物质在高校实验室的流通。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管理标准及法规目录》等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分类指导标准进行科学的统一监管和入库管理,按照理化危害性、健康危害性、环境危害性等因素进行分级和科学存放保藏。

(六)监管有毒、有害物品的“出口”,杜绝危害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

高校实验室有近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9]特别是在实验室使用有毒、有害物品的过程中,师生未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知识、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引发了不少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有效监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要遵循危险物品储存的基本原则,建立有毒、有害物品安全数据资料,明确其物化性质、可能的危害特征、应急措施等信息,以供实验室使用者随时参阅。还应该特别注意普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基本常识、废弃物的处理知识、有毒、有害物品防护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通过过程管理,保障实验室中有毒、有害物质从库房“出口”后的安全使用。

(七) 加强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研究学习,提高高校安全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同的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和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很难制定适合各个实验室情况的通用规范。这就要求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通过加强研究,充分吸取借鉴国内外优秀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目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10]可以实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包括有毒、有害物品在内的所有耗材、试剂、药品、生物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数据库。[11]高校可以根据需要,实现有毒、有害物品的信息化管理。

(八)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做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安全事故的危害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12]明确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各级实验室负责人各自的应急管理职能,按照应急等级,在制度上规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在应急行动、人员调配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应该组织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在真正遇到突发事故后,能够沉稳有序地按照预案推进现场指挥和解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损失,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

三、结束语

实验室面向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以及社会开放是教育改革日益发展的一种趋势,[13]这对高校实验管理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有毒、有害物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思考可能出现的突况,科学合理地研究相应的对策,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防控能力,使实验室管理朝着规范化、高效化、安全化的轨道运行。

[ 参 考 文 献 ]

[1] 郑巍.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防火墙”[J].科教文汇,2009(11):234-235.

[2] 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5):179-182.

[3] 管理现况及改善对策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1.

[4] 梁宏伟,王玉兵,陈发菊.浅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研究生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7):92-93.

[5] 赵延敏.拓展训练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6] 李钰之.校园惨剧是一面镜子[N].检察日报,2013-04-19.

[7] 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1-3.

[8] 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186-189.

[9] 黄凯,张志强,李恩敬.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闫瑞琴,林德忠.高校实验室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64-66.

[11] 王青林,李新华.关于实验室试剂库房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2007(1):226.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全面掌握平桥区乡级14个VCT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为制定科学规范的乡级VCT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由全球基金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深入现场对全区14个VCT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硬件和软件进行全面评估。结果:VCT实验室设施布局合格率21%,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率57%。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率71%。个人生物安全知识考核综合合格率55%。结论:乡级VCT实验室存在极大生物安全隐患,亟待加强乡级VCT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关键词】VCT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对策探讨

由于基层实验室受条件限制,缺乏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没有相应的规范化、日常化的管理体系,普遍生物安全意识淡漠。为加强全区14个VCT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平桥区全球基金项目办公室组织市、县专家于二00九年四月份对全区VCT实验室进行了一次生物安全评估。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评估项目与方法

1.1 项目包括实验室平面布局、生物安全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知识现场测试。

1.2 方法: 由市、县专家深入VCT实验室现场对生物安全硬件和软件进行调查,集体讨论后做出评估意见书。

2 结果

2.1 实验室布局和功能分区 14家VCT实验室只有3家进行了分区并按相关功能严格执行,合格率21%。有11家VCT实验室未进行功能分区。有5家实验室面积不足15平方米。实验室通风情况普遍较好,但缺乏生物安全标识。

2.2 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2.1 14家VCT实验室全部没有装备生物安全柜、洗眼器、离心机安全罩。有3家VCT实验室安装了非手动式洗手装置、干手器和洗眼器,规范率 21%。10家VCT实验室安装了紫外线灯,有紫外线照射记录,规范率 71%。12家VCT实验室配置了高压消毒设备,有消毒记录,合格率 86%。

2.2.2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13家VCT实验室装备了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手套、口罩、工作服、帽子、护目镜),装备率93 %。但有5家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重复使用或不按规范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技术标准;有1家VCT实验室没有装备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率57%。

2.3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2.3.1 有10家VCT实验室制定了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于缺乏监督管理机制,普遍存在报告单不消毒,在实验室吸烟、用餐、会客、值班住宿,冰箱内存放食品现象。

2.3.2 14家VCT实验室全部修建了医疗废弃物焚烧炉,并及时焚烧。但记录不完善。

2.4 生物安全知识考核情况 采用河南省性病艾滋病防治所提供的考核试卷。生物安全管理者(医院院长)14人,考核合格6人,合格率43%。检验人员30人,合格18人,合格率60%。

3 对策与探讨

3.1 尽快建立与乡级VCT实验室相适应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审核建立规范的HIV检测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按照”普通性防护”的原则推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实验室生物安全行政首长“问责制”,以促进各医院管理层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视和资金投入。

3.2 县级应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经常性、制度化的对各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评估,对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应立即中止其与HIV相关的检测工作,并依法对其所在的机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查处 。对其改进提出技术指导。

3.3 国家在投资建设乡镇卫生院时应按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规划VCT实验室的建设,使其布局和功能分配符合生物安全规范[1]。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离心机安全罩、洗眼器、医疗废弃物焚烧炉等。将符合生物安全的实验室作为重点建设。

3.4 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要由医院根据生物安全的需要保质保量地提供,不能计入科室成本核算。或由上级部门统一免费发放以满足基层工作需要[2]。

3.5 “硬件、软件和操作者”是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三要素,而其中人是核心要素。因此,应建立VCT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制度[3]。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并每年至少要接受一次新的培训。要求所有试验人员熟练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熟悉生物安全准则、职业暴露后能执行的程序及各种紧急医学处理措施[4]。

3.6 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健康档案,定期检测工作人员血清指标,并作好血清备案工作,定期注射相关疫苗。

参考文献

[1] 祁国明,2006。《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68

[2] 王陇德,2004。《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18

[3] 河南省卫生厅,2004。《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技术资料汇编》技术规范篇。河南省疾控中心性艾防,25

[4] 网络通讯, 2011。《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网络通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列举微生物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事故原因,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实验室是学生的这些能力锻炼和提高不可缺少的平台。资金投入逐年增多,实验设备不断更新,仪器和药品也不断增多,实验室变得更加复杂,随之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为保护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安全问题成为实验室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提高仪器使用率,实现实验资源共享,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微生物实验室,除承担水产养殖、海洋科学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微生物学以及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专业的细菌分类学实验教学外,每学年还有部分本科学生在此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所以实验室使用频繁,进出人员较多,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总结7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做好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做到零事故的发生。

1 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原因分析

1.1 消防安全

1)供电线路老化,以致漏电着火。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由用电引起的事故占实验室安全事故比例较高,可见实验室用电安全不容忽视,特别是线路老化而又未及时改造的。

2)设备原因导致失火。①任何仪器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对超过正常使用寿命的仪器,要及时报废。有的工作人员只要仪器还没出问题就照常使用,以致设备“超期服役”,留下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失火。②设备出现故障未及时发现和维修。如恒温培养箱和恒温干燥鼓风箱等仪器有时需要工作过夜,如果未及时发现故障,在夜晚无人值守时出现温度失控,就容易导致失火。

3)未关电源引起失火。下班离开实验室时忘记关闭电源,致使设备通电时间过长,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失火。

4)仪器操作不当,温度设置过高引起失火。如使用控温范围为0~300 ℃的恒温干燥鼓风箱,若将温度设置超过300 ℃,就有可能失火。

5)操作不慎,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例如在进行微生物无菌化实验时, 一般需要在酒精灯旁操作,同时还需用酒精消毒手。如果未等手上酒精挥发就进行操作,就可能将火引到身上。

6)爆炸事故。高压蒸汽灭菌器是微生物实验室的常用设备,如果压力表失灵,安全阀堵塞,或者操作不当,极易引发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药品危害普通微生物实验室内较少使用剧毒药品,但是也有许多常用药品是有毒的。如用来擦拭显微镜镜头的二甲苯容易挥发,人体吸入过多,会直接影响健康;作为芽孢染色用的孔雀石绿,为致癌物质,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就会给师生的健康留下隐患;常用于显微镜油镜镜头的香柏油也为剧毒药品;另外,若操作不慎,浓硫酸、苯酚等试剂飞溅出来会严重腐蚀实验仪器,甚至伤害实验者的皮肤、眼睛,等等。往往因为是常用药品,操作者容易掉以轻心,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酿成不良后果。

1.3 细菌感染和污染许多师生认为普通微生物实验室内菌种致病性不强或无致病性,所以容易麻痹大意,消毒意识淡薄。但是细菌是可能产生变异的,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由非致病菌转变为致病菌,如果人体感染就非常危险,特别是身体上有伤口危险性就更大。另外,由于实验的需要,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时,经常要从水体、土壤或动物身体上分离细菌或真菌菌株。因为数量大,常常没有对分离到的每株菌都进行鉴定;但在分离过程中有可能会得到少数致病菌,因未被鉴定而不易被发现。如果没有被严格消毒处理,那么这些致病菌就可能会危害师生健康,甚至污染环境,危害周围更多的人与生物的健康。

1.4 辐射损伤微生物的实验操作经常要在无菌的工作台上进行,在操作之前常用紫外灯照射消毒。由于强紫外线对人体有害是一个基本常识,所以实验指导教师有可能不会预先强调。正因为这点忽视,有的学生可能不会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甚至直接在紫外灯下操作部分实验,而导致身体受损或受伤。

2 防范措施

2.1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面对安全问题,应防范于未然,千万不要等到问题出现后才重视。安全意识的淡薄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警惕性高、防范意识强,许多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所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在新生进实验室之前,必须由实验室负责人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并且每次实验课之前由任课教师提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毕业班学生在实验室内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较长,而且晚上和节假日都有可能要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应当专门进行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和各种应急措施。

2.2 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操作步骤实验仪器的使用都有一定的规程,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正规操作。最好将每一台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打印出来贴在仪器上面,让学生一目了然。每个学生和工作人员都要在了解实验流程、熟悉仪器操作后才能正式开始实验,降低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2.3 完善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

1)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由于高校实验室的使用人数较多,使用次数频繁,管理也较为复杂,所以完全有必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对实验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早在多年以前就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如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专门设立了一个环境健康与安全部,主要致力于保护学生、教员、职员和来访者以及大学财产的健康和安全[2]。广东海洋大学也制定了《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张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时时提醒学生避免不规范行为。

2)规范管理。实验室难管理往往不是因为制度太少,而是因为监督管理不到位。有些规章制度如同虚设,所以要落实各项制度,必须规范管理。有毒和易燃试剂要专柜保存、专人管理;精密仪器集中在一个房间,定期抽湿防潮;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包括药品、仪器的使用,记录每次使用的日期、时间、使用者姓名和使用前后的状态等情况,实验员经常对记录进行核对和检查。

3)安全检查。做好实验检查监督工作,有备无患。每次进入实验室都要打开门窗通风,离开时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好。经常检查消防器材是否过期,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定期检查各仪器的使用状态,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确保每一件仪器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冰箱经常清理,对不明菌种进行灭菌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研究生κ笛槭疑物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和态度,为有效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研究生发放100份问卷进行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论]虽然大多数研究生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但是并没有真正掌握生物安全知识,需要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并切实保障培训成效。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29-02

随着我国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各高校对医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日益增多,生物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剧增,导致实验室内各种复杂危险因素的威胁也日益突出。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名博士后人员死亡,其他高校实验室的爆炸、化学品泄漏、感染等事故也频见报端,这些惨痛的教训使实验室安全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对某高校医学及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生开展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调查,分析了研究生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现状,以发现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为各高校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一、对象和方法

1.问卷设计。以《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理解与实施》及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为主要内容,结合本校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获取途径,以及对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等。

2.调查对象。某高校医学部研究生,以无记名的方式,现场发放填写,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合格问卷89份,回收率89.0%。其中男生29人(占32.6%),女生60人(占67.4%)。进入实验室的时长在1年以内的有30人(占33.7%);1-2年的有31人(占34.8%);2-3年的有16人(占18.0%);3年以上的有12人(占13.5%)。

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1.“实验室生物安全”知晓率及获取途径。在“是否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中,73.0%表示“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不是很清楚”;23.6%认为自己“详细地知道”;3人回答“不知道”。调查从哪些途径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时,选择“课堂讲授”、“宣传材料与书籍”、“网络”的分别占48.3%、55.1%、39.3%,还有6.7%回答“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

2.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及布局的认知情况。在调查是否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时,回答“大概了解”、“不清楚”、“完全了解”的分别为49.4%、40.4%、10.1%。调查是否知晓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为几级时,回答“不确定”、“不知晓”的分别占41.6%、38.2%,只有20.2%认为自己“知晓”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在调查BSL-2实验室的生物危害程度描述中,51.7%回答“不清楚”。调查哪些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时,19.1%回答“不清楚”,36.0%选择了正确答案“缓冲间”,其他的错误答案中,选择“生物安全柜”、“防护服”、“口罩”的分别占25.8%、9.0%、13.5%,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一级防护屏障”的概念。在调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时,21.3%回答“不知道”,选择正确答案“生物安全柜及高压灭菌器”的占60.7%。

3.对生物安全实验室“三区二缓”的了解情况。调查生物安全实验室平面布局的“三区”时,33.7%正确选择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但是在进一步调查“三区”的具体功能时,高达77.5%的被调查者认为“洗涤室”属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只有15.7%选择“清洁区”,反映了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了解在操作有危害的病原微生物之后,所有物品包括废弃物品均要高压灭菌消毒后方可进入洗涤室的流程。此外,52.8%的被调查者错误地认为“准备室”属于清洁区,只有32.6%将“准备室”选择为“半污染区”。

4.对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情况。在调查废弃物的处理时,85.4%回答“按要求进行分类处理”,7.9%回答“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6.7%“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调查是否按规定处理实验利器时,87.6%回答“是”,5.6%回答“否”,6.7%“不知道处理方法”。

5.实验室安全设施及总体评价。调查实验室是否有正常工作的通风厨时,77.5%回答“是”,22.5%回答“否”。调查实验室是否有紧急冲淋装置时,39.3%回答实验室“无紧急冲淋装置”,28.1%回答有“全身冲淋”,15.7%回答有“眼部冲淋”,另有18.0%“不知道”。调查实验室是否配备医药箱与急救药品与器具时,32.6%回答“有”,46.1%回答“无”,20.3%“不知道”。

调查实验室环境及通风状况时,14.6%“较不满意”,4.5%“很不满意”。调查所在实验室安全防护状况时,33.7%认为“一般,实验室不太重视安全问题”,7.9%认为“非常好,各种安全设施齐全,设置合理,定期检查及培训”,另有5.6%认为“很差,没有基本的安全用品及安全设施”。调查所在实验室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时40.4%认为“防护用具欠缺”,27.0%认为“缺少安全警示或逃生指示”,25.8%认为“试剂管理不规范”,21.3%认为“实验室无通风设备,有害气体弥漫”,20.2%认为“实验室设计不合理”,18.0%认为“实验废物处理不当”。

6.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需求状况。调查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需求情况时,回答“很想了解”、“一般想了解”、“无所谓”的分别占61.8%、32.6%、4.5%,有1人认为“无需再了解”。85.4%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课时,10.1%为“无所谓”态度,4.5%认为“不应该增加课时”。

7.“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总得分情况。以满分100换算,得分情况为56±11分。得分分布:R80分者1人(1.1%);70-79分8人(9.0%);60-69分29人(32.6%);≤59分者51人(57.3%)。调查显示,得分与性别、进入实验室的时长、是否知晓及其通过何种途径知晓“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三、讨论

高校生物实验室是培养医学、生物学研究生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危险化学品、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品的存放与使用场所,若处理不当就会对人员健康、环境、社会等造成较大的安全危害。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其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对生物安全知识还相对贫乏。大部分研究生不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不清楚实验室各功能区的用途,对于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液氮罐这些常用仪器的安全使用要求并没有充分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知晓一些常见化学品的储存及使用方法。这些问题反映了生物安全培训可能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应该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应该是在确立适合的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前提下,本着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控制为目的,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过程方法,逐步减少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施行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既定方针和目标。此外,在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时,应该深入地了解这些法律文件的目的,这样就会主动使用更好的方法讲解并教授给学生,并使实验室的工作符合这些文件的要求,并通过定期的培训及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理念与制度,改进实验室安全工作,保护我们自己和公众的健康。

参考文献: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11-02

丁肇中教授说过:“做实验确实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理论缺少实践证明都是没有用的,实验可以理论,理论绝对不能实验。”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各高校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逐渐改变以往实验从属理论教学的地位的做法。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等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文章从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等三个方面展开。

一、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物理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高校理工农科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学学物理课程,物理实验自然成为一门面向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物理相关课程以及对应的专业性物理实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针对师生实验教学的诉求建立了多种类别的物理实验室,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等。众所周知,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是每个实验室因为实验课程与设备不同在安全管理上又有所区别。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是高校物理实验室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实验室,使用到的实验设备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也需要配备多种实验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实验。不同的实验设备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不同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都不尽相同。比方说,在光学实验室中,最重要的是对光学实验仪器进行防尘,保护光学元件的表面,做好防尘防潮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学类的实验设备,如果长期不使用,就要定期给实验设备通电,保证实验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可见,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难点。

3.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物理实验室承担了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以及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物理实验。由于参与实验的人数多且流动性大,势必会造成实验室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同时,由于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的欠缺,极有可能带来实验室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的安全。因此,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实验中一切人、物、环境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安全、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以及实验人员的行为安全三个方面。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针,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行有效地检查制度,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意外防范于未然。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安全检查;(2)实验室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3)实验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个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改善的措施:

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是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规则。所有实验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共同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高校物理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当然,针对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建全各自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要做到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各负其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建立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顺利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好物理实验室的必备因素。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实验创新能力,更重视实验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因此,高校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和监督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包括电、通风、照明、消防、门窗等各个方面。比如实验室电闸开关是否正常工作,仪器设备是否出现漏电现象,消防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安全通道是否堵塞,易燃品、危险品的保管是否妥善,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按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标识或危险警告标志;在实验室内部、走廊、楼梯等处安装明显的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同时,要注意天气等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如南风天注意关闭门窗,及时采取有效的除湿措施,预防实验设备因潮湿发生短路,断路现象。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条理地管理实验设备仪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实验室工作记录,包括实验室安全工作记录(见表1)、学生使用实验设备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对于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时维修;老化设备,及时报废,避免一切能够造成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室的安全。因此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是相当有必要的。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实验安全培训。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说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使其掌握事故中的救援及自救方法。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开展必要的事故预演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如何正确地处理是每个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气源。根据可燃物性质迅速取用相应的灭火器材。及早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包括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如何从事故中逃生等。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健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是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三个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萍.问题与对策: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75-77.

[2]罗中杰,唐吉玉,李建军.大学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学校教育研究,2001,(4):51-52.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化学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44-01

化学检测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采用理化分析手段分析化学材料以及产品,对这些产品进行相关的检测的实验室。除此之外,非化学原料与制品的检测也是化学实验室的一项工作,例如对食品中的有害残留物质检测等等。在化学实验室的相关化学检测以及化学安全管理上,我国只是提出了宏观的基本要求,没有对具体细节做深入细致的指导,因而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化学检测实验室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化学物品的反应,会出现爆炸、毒性等,化学实验室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将其排除出去,降低实验室的危险。

一、加强化学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

加强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具有巨大的作用与意义,不仅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对周边地区的危害也随之降低,而且能够使实验室达到标准,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化学实验室的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主要是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危害,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阐述下这些危害,以使工作人员更加明确安全管理的目的与必要性。化学危害主要集中在化学物质有些本身具有腐蚀性或者是刺激性,遇到某些物质会发生爆炸或者是火灾,另外化学中的一些物质还是造成慢性中毒积聚的载体,会产生一些致癌的物质等等[1]。物理危害主要是一些烫伤、机械伤害、噪音或者是采光异常等等。关于化学实验室,已经有明文规定: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机器设备以及设施环境、检测方法等要严格遵守规定,明确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这些都说明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将安全隐患及时找出,并将其及时排除,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二、化学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原因可以用两种理论来解释:五骨牌原理与新五骨牌原理,下面我们将使用这两种理论来解释化学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五骨牌原理指导下,灾害的产生源于事故,事故的产生则是因为不安全的行为活动以及不安全的环境,人们对不安全行为以及不安全环境认识不足、不够重视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这些危险事件的发生。而新五骨牌原理下,事故也是由不安全行为与不安全环境引起的,但他们归根到底都是不良的管理造成的,安全管理事件没有提到日程上。新的原理与旧的原理相比,考虑的问题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入,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与核心,将危害产生的原因归结到了管理不良的层面上,有了很大的改进的地方。有这两种理论,我们也能发现:事故的发生是由一连串因素构成的,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因果逻辑关系,每个因素都发生的话,那么事故就很有可能发生[2]。这一连串的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是管理因素、工作人员的因素、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活动,这几个因素依次产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十分大。

三、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与防范

(一)化学检测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我们前面在讲述过化学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原因之后,就要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作出一些管理与防范,管理措施与防范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技术规定与标准来进行,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下化学实验室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与防范措施。首先是人员的管理方面,化学检测实验室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存在潜在的危险因子,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化学知识,熟悉相关的化学药品,并对这些药品的化学与物理性质要熟悉,化学药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之前要做一个了解。了解化学药品的危险性的途径之一就是看化学试剂的药瓶上的标签、安全资料表、了解关于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法规等等。第二步就是要对实验室的设施与环境进行管理,我们要严格按照lSO/IEC 17025:2005中规定,各种能源、照明都应该按照标准检测与实施[3]。另外化学实验室应该将不相容的活动分离开来,避免产生交叉性污染,严格控制影响检测与质量校准的化学检测区域,并要加强管理,做好化学实验室的内务,形成一整套完整、专门的实施程序。化学实验室处在一个充满各种水电、煤气、电磁干扰、温度、湿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会单方面或者是多方面综合在一起,发生事故,实验室在使用电器时,应该重视电器的防护。处置化学样品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遵照储存、使用以及保护、样品废弃物处理等相关规定,做好化学药品的分类管理工作,因为一些化学样品由于其特性,在一起的话会很容易发生反应,产生爆炸或者是发热反应,进而导致火灾等事故的发生[4]。化学检测过程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正确,确定实验方法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养好良好的实验室通则与习惯

管理好化学实验室,还要制定并培养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与工作习惯,化学实验室的中化学用品、试剂等的特性、处理方法都要按照标准规定来进行。另外实验室还要专门地设置一个高级指导,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废弃的化学物品,将其分好类之后,再将其标注好,定期要处理这些废弃物,严禁不同废弃的试剂混合在一起,还有那些具有高危、毒性大的药品派专人单独处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与素质,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与,仔细认真,当实验人员身体出现不适时,尽量不要做实验,做实验需要精心准备与设计,而身体或者是心理出现不适时,就很难做好这件事。实验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实验通则与实验习惯,实验时,做好防护措施,综合考虑试剂的安全性,事前做好防护措施。

四、结语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关系着实验人员生命以及实验室整体财务的安全,做好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树立起正确的安全管理的战略性意识,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此重视起来,积极培养化学检测人员的业务安全素质,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排查,及时早发现早排除,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实验规定,在化学检测过程中,认真仔细、做好预防的准备与计划,增强安全意识,最后安全顺利地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小明,曹云丽. 影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 化工时刊,2009,09:67-69.

[2] 郑小严.浅谈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9,(14):209-210,213.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研究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生物因素上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职能是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措施,以防止生物危害。为防范医学实验室内可能出现的生物危害,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对可能出现的生物危害的警惕性;二是要加强实验教师的生物学安全意识,这是首要任务[1]。本文主要是以医学检验室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为主旨,意在探讨实验过程中该如何践行实验室安全规范,以期提高学生实践教学中对防护措施的重视。

1医学检验试验室现状

要减低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必须要注重以下两点,一是学生在做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标本,特别是那些呈阳性和带菌的病种;二是在临床免疫实验室中能接触到的标本血清,特别是呈阳性的,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因此,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对策

21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

带教老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对学生进行防护知识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检验专业学生只有穿好工作服、鞋子或者是隔离服后,才能进入实验室或是隔离室;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则不准携带入内,在实验室里更不允许进食、饮水和吸烟;实验物品要放置于指定器皿内,不准随意抛掷;对于细菌培养鉴定使用的培养基及免疫阳性标本都要严格按生物安全进行操作,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方可处理。

22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则制度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及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加强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管理工作。为此,作为实验室的指导老师,要不断进修,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自身的安全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障生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比如关于实验室呈阳性的标本隔离保存制度、实验室的医学废物处理制度等,在这些制度贯彻之前,要对实验中所涉及的标本的传染性、稳定性有一个细致并全面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及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要养成学生杜绝实验室感染的良好习惯,在熟悉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不同检验试验项目,给学生普及和灌输预防概念是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教师应对实施措施的培养质量要提高,对于个人在细节培养流程中的自我保护、针对性实验课的安排、细菌培养计数后的七步洗手法及进入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方法等,都应该重点培训。②为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于生物危害、生物安全措施、实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要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要求学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准则》,并且要求其查资料,教师则总结讨论,以使生物安全教育得到强化。③进入临床检验试验室时,老师要介绍实验室需注意的事项及生物安全要求和规则制度,对于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项目,要提前加以说明,以使学生有充分的心里准备,进而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故事后的应急处理方法。④实验过程中,在遵循实验步骤和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必须规范操作实验,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认真指导和监督学生。

23加强实验室清洁与消毒管理

加强对仪器的日常检验工作,也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前提,同时,也是保证生物安全的方式之一。洗板机、低温冰箱等实验设备须由相关专业人士保管,且要求相关专业人士定期对设备的运行、保养等做记录,对于需要特殊条件保存的菌种,要严格按照特殊要求保管。生物安全要求实验室清洁消毒遵循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医学检验试验室主要消毒任务是彻底消毒实验操作台和各种仪器;无论实验前还是实验后都要进行消毒。同时,每周必须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进行1次彻底消毒,其消毒方法可以多样,比如体液消毒、利用紫外线消毒处理桌面及室内空气等;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及病原菌的处理管理。对于免疫实验室所用的阳性血清标本,其方法要先用一定比例消毒液进行浸泡,而后才能处理,以保证其无污染。

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环节就是医学检验试验,其呈现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开设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的重视,这些院校应该避免重招手,轻防护的问题的出现。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攻势预防”的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相关院校应该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废弃物

作者简介:谭立龙(1973-),男,江苏徐州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仲启媛(1973-),女,江苏新沂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25)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18-02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基地,是高校构建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的重要领域。随着军队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增加,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加,进入实验室人员的数量、次数和种类明显增多且流动性大,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首要的控制目标。要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安全

狭义的实验室安全仅仅是指实验室的自身安全,包括用水、用电、用气等安全。只要不出事故,实验室就是安全的。目前,大多数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安全措施的实行等都是围绕这一任务来实行的。而广义的实验室安全不仅是指实验室自身的安全,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的人身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报废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理、实验数据(如情报资料等)的安全处理以及实验中产生的对环境和他人带来污染、危害的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内容。[1]

二、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

1.安全意识淡薄

虽然各高校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已被呼吁多年,但更多流于形式,总认为安全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不愿花时间和精力考虑安全问题,或以忙于工作为借口,无暇顾及。特别是一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进入创新性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工作后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上没有保持警惕。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仅对实验室设备破坏很大,同时对人身健康和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2.安全资金投入少

许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时,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常常只能保证仪器设备的购置,而在相关的安全保障设施上投入较少,这就为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由于线路老化,线路容量不够,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或者由于接地设施不完善,设备陈旧,而导致电火灾的发生;由于水管、水龙头年久老化破损,或存在质量问题,或忘记关闭水龙头等操作失误,导致水灾事故的发生,严重的损坏仪器设备;由于管道破损或老化,造成有毒有害气液体的泄露而危害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实验室安全不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还要在行动上真正贯彻执行,有效提高防范能力才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良方”。[2]

3.废弃物处置不当

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最常见的电脑,报废的电脑硬盘和内存中有的存有大量信息,如果不妥善处理会造成军事机密的泄露,危害国家安全;有的纸质废弃物中记载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关系到某尖端科技成果,如果随意当生活垃圾扔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获得;有的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中许多是剧毒的致突变、致畸形、致癌污染物和酸、碱化合物以及大量危害环境的有机溶剂,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将会污染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3]

4.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

实验室建设和安全管理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他们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和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因此实验队伍建设是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不仅要包括教师及科研人员,还要有大量从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维护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但是一些学校的实验师资队伍历来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其编制隶属高校“教辅系列”,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副高)。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重复性强、事物繁杂、琐事多,通常要面向全校甚至整个学科的各门实验课程,而学生层次不同,动手能力差别很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及整个实验能否顺利、安全地做完、实验室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而这些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称待遇通常较低,且常属于人事改革的“边缘化”人物(在军队院校通常是转业退伍对象),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稳定性,使得专心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人员减少,现有人员也不会把精力集中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三、加强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的管理。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对提高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加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师生重视安全的习惯,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从而使师生从被动地服从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要求去做。

(1)实验教学人员必须具备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意识,熟练掌握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实验课的始终。

(2)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就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流程和现象,掌握所操作的仪器设备的功用和工作原理,掌握所接触的化学药品及其性质和性能,掌握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3)扩大安全教育途径,可以在校园网上播放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学片,定期举办安全讲座,举行消防演习、演练,使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有全面、正确的认识。[4]

2.落实安全教育考核制度

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经过考核,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对于军队院校来说,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涉及的安全内容范围广,差别大,如何考核也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基础安全考核和特种(专业)安全考核两大类。基础安全考核是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要通过的,而特种安全考核是根据专业不同而设置的,这两大类里既有理论安全考核又有实践安全考核。

对于基础安全考核中的理论考核,主要包括一些通用的安全知识,比如用电、用水、用气安全、防火防盗防泄密、防水管爆裂、通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等,而基础安全考核中的实践考核主要包括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比如消防器材的操作方法、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等。

特种安全考核主要是针对不同特定专业而设置的,比如化学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化学安全知识和化学药剂的安全处理,光电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光学器件的安全知识,弹药专业学生要熟悉炸药安全知识等。

每类考核中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分别都要达到规定的分数才能通过安全考核,如果未通过考核则不能进入实验室,直到重考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和具体处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从而确保了实验室的安全。[5]

3.加强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

实验室的废弃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含有信息的废弃物、易燃易爆的废弃物、电子垃圾以及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特点,应分类收集、存放和集中处理。

(1)含有信息的废弃物主要指报废的电脑、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信息载体以及一些实验数据,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理要根据军队院校的保密相关规定,由指定的单位集中销毁,个人不得随意处置。

(2)易燃易爆的废弃物主要指化学药剂中一些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液体,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电子垃圾是指废弃电器,包括各种废旧电脑、通信设备以及被淘汰的精密电子仪器仪表等。可以设置专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站,分类回收,定期处理。

(4)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主要是指能危害人体和环境的废弃物,要根据规定进行特殊处理,严禁将这些废弃物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中,以免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6]

4.增加安全管理资金投入,提高安全设施的水准

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保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的正常实施,尤其是实践考核,比如消防演习、演练。保证各类废弃物的处理都有所需要的人员和设备。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灭火器是否过期。对长期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初级职称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5.建设一支稳定的实验教学和安全管理队伍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要承担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这需要中级职称人员承担大量的实验教学工作,还要有相应数量的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中,有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如果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日常管理维护的技术人员频繁更换,不仅不利于实验室的维护,也给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合理、科学的岗位任职要求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聘用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励和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保证有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和经验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应用科学发展观,整合全校各部门优势,使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创新培养等方面适应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观念,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实验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师生员工及实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创建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1):168-170.

[2]赵志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实科技信息,

2010,(1):862-920.

[3]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经济,

2010,20(5):176-177.

[4]高波,施光明,姜华磊.高校实验室危险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

2010,13(4):167-169.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实验室;探讨分析

一、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开放中药专业实验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在仅是理论知识扎实这一项,其更加强调对人才的全面性需求,要求人才不只是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面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转变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与教学方针,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开放中药专业实验室,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为实验室开放综合目标。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中药专业实验室,转变传统的中药专业教学模式,推动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进程。并且中药专业实验室的开放,还能够用作教研、科研,进而为高职院校中药专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开放实验室的好处

中药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改变了传统的中药专业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并且学生通过在實验室进行操作,让学生可以借助实验检验理论知识,进而加深学习印象,增强学习效果。学生在开放实验中,进行实验操作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实验操作不正确之处,进而加以改正,提高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开放实验室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且其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科研实验场所,让其探究相关知识,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教师也能够利用实验室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开放实验室的几种模式

1.中药鉴定与模拟药房实验室模式

中药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并不是盲目进行的,其主要依据中药专业的不同项目开放中药专业实验室,首先为中药鉴定与模拟药房实验模式。这种实验室模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具体一定的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学习时,应具有相关的中药学理论知识,如中药化学等。在实验室中,指导学生了解各类中药的药性与使用方法,尤其是其中的配伍禁忌则是实验室实训的重点。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药材鉴定实验,教师在旁辅助学生使用相关仪器,完成药材成分检测,同时学生记录药材鉴定数据,利用科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其次为模拟药房实验室,通过为学生构建药房场景,让学生在其中进行相关操作,了解药房工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对自身的工作形成正确认知。

2.中药植物园实验室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药专业构建开放实验室模式时,中药植物园实验室模式也是其主要的开放实验室模式。高职院校建立具有专业性特征的中药植物园,学生可以在其中种植中药,观察其生长过程,了解其生长习性,进而对中药形成正确的认知,促使学生能够明确的辨认中药植物,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教师定期组成学生开展中药植物实验室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中药植物,加深理论知识印象,进而对中药学植物形成正确的认知。中药植物园实验室模式的使用,帮助学生把中药植物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3.中药学标本实验室模式

中药学标本实验室模式也是开放实验室模式中的一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利用中药植物之中的相关植物,制作中药植物标本。这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植物学知识,并了解中药植物习性。从而依据植物特性,制作中药植物标本。学生通过制作植物标本,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中药学专业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中药植物标本的过程中可以把相关中药学专业知识融入其中,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

四、开放性实验室应注意的问题

1.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高职院校中药实验室在开放过程中,其应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实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其认识不到实验失误或操作不当会对其身体造成损害,尤其是中药化学、中药炮制、中药制剂实验室在开放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生失误,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依据实验室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安全保障制度,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向学生普及实验室安全制度,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教师也应发挥作用,树立安全实验观念,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学生的实验安全。学校也应定期对实验室器材进行维护检查,降低事故发生几率,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以确保学生能力的稳步增强。

2.规划操作流程,降低实验室费用

开放性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其实验耗材费用是其一项重要的实验支出。高职院校应针对开放性实验室规划其操作流程,明确各个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减少实验用物浪费行为。制定实验室器材使用情况守则,记录实验器材与实验用物的使用情况,进而降低实验室费用,促进开放性实验室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思想,指导学生正确操作,既能达到实验室学习目的,又能够减少实验室的损耗,进而降低实验室费用。

五、结语

高职院校开放性实验室的形成,为中药学专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通过掌握开放性实验室的具体模式。了解到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互相结合,加深了学习印象,提高了专业水平,进而推动学生发展。

作者:刘聪

参考文献: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实验室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59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基地,是将理论应用到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是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了高校科研实验室的规模,但是科研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各种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做好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目前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1 高校科研实验室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大高校的科研实验室类型十分的多,功能强大,设备精良,承担着各种科研任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科研实验室中拥有大量的贵重的精密仪器,各种化学药品,压缩气体钢瓶,多种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有的实验是要在高转速、高电压、辐射、微波、强磁、正空、高压、高温、超低温等条件下进行的,同时科研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情况十分复杂。近年来,高校科研实验室不断扩建和兴建,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实验仪器和设施的增多、实验项目的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增长、实验室使用率增高、实验危险药品的增加、放射性物质的存放、三废物质的处理等都增加了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度。

2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2.1 常见的安全事故

第一,爆炸事故。爆炸事故的发生多出现在易燃、易爆、高压容器的实验室,造成爆炸事故的原因有:易燃易爆物品外泄,遇到火花,发生爆炸;实验设备老化或者有缺陷,没有定期检查,进行维修;实验过程中违规操作等。

第二,火灾事故。引发火灾事故的原因有:电器操作失误;供电线路老化,短路;易燃物接触到火花;没有关闭电源,长时间通电,温度过高等。

第三,机电伤人事故。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冲击运动的机械或高速旋转设备的实验室。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不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实验,实验中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等容易出现伤人事故。

第四,中毒事故。这类事故经常在有化学药品、有毒物质的实验室发生。实验室排风、排气不畅通,有毒气体排不出去;管理不当,有毒物质外漏;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等出现中毒事故。

2.2 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一,实验室三废处理方面。高校科研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的师生、科研人员乱倒废液、废渣的现象经常出现,实验室中的排放物有很多是由剧毒的污染物、酸碱化合物组成,例如化学中的一些重金属盐类,重铬酸钾中的铬、硝酸铅中的铅、氯化汞中的汞等,这些排放出来的医疗的、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三废集中存放,定期清理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第二,软件方面。安全制度不严,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差;部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重科研和教学,轻安全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环保意识淡薄。

第三,硬件方面。实验室面积小,安全通道被占用;环保设施不符合要求;消防设备配备不足,甚至过期;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陈旧落后;实验室年久失修,设备陈旧,线路老化,防火能力低,存在火灾隐患。

3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强安全、环保教育

教师要重视安全、环保方面的工作,对实验室中使用的气、水、电、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要熟悉,对实验中能接触到的化学药品、化学试剂,降解其对人和环境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污染。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安全、环保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其进入实验室前就要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环保意识,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化学药品、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演练,请专业人员讲解消防知识、灭火常识和各类灭火器的应用场合和使用方法,提高应急处理、自救互救的能力。

3.2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各大高校建立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要求将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张贴在墙上显著的位置,提醒师生要严格遵守制度。科研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明确责任,设置专门的人员轮流进行巡查,确保实验室不出现安全事故。

3.3 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努力建立责任心强、思想意识敏捷、专业能力高的安全管理团队,可开展事故案例分析、技能训练、安全器材讲解、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4 加大化学试剂管理及三废处理力度

化学试剂有着腐蚀性、毒性、危险性等特点,使得人们不得不重视对其管理与保存。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化学试剂的购置、使用、储存和管理中要充分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特点,进行分类放置,剧毒、放射性物质指定专门地点存放。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污染物一般要进行分类收集、存放,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但是,由于实验室的三废,一般情况下是集中存放,定期清运,这存在着很大安全隐患,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事故,所以,要配置专门人员对其进行严加管理。

4 结语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基地,是将理论应用到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是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其安全关系着校园师生的生命安全,对环境污染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部门要重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和师生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谷淑波,贺明荣,樊广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J].实验室科学,2013,(3).

[2]杨佩青,陈敬德,温光浩.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21-03

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技能型的操作工作者,因而在实验室配备齐全的化学实验仪器试剂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加上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有效合理的安排下发挥实验室的最大作用。本人在中职学校从事实验室二十多年的工作中逐渐总结了一些体会和见解,分别从化验室药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和其他管理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化学药品的管理

化学实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实验,管理也不同于其他实验室的管理,化学实验室有品种繁多的化学药品,有很多药品易燃、易爆、有害有毒、有腐蚀,药品性能也非常复杂,比如药品有毒无毒、有害无害、有危无危,其间没有明显界定,因而造成管理和存放有极大的困难,基于此种情况,作为化学实验管理员就必须要做到有责任心,有化学安全意识,全面了解药品性能、存放要点、存放规律,经常观察药品有无变化并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隐患。化学药品的管理主要在于存放、取用和使用登记,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我把药品分无机类、有机类、生化试剂类分室,分柜存放。

1.无机类药品。(1)无机强酸:盐酸、硝酸、硫酸。(2)无机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3)无机盐类:氯化物及氯酸盐、硫化物及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硝酸盐、硼酸盐、溴化合物、铬盐、氰化物、氟化合物、碘化合物、锰盐、氧化物、过氧化物、氢氧化物、单质。

2.有机类药品。(1)①脂肪族化合物:烃类;卤代衍生物;醇、醚及衍生物;醛、酮及衍生物;羧酸及衍生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②脂环族化合物及衍生物。③芳香族化合物:烃类;卤素衍生物;酚、芳香醇及其衍生物;醛、酮及其衍生物;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含硫化合物。④杂环化合物E元素有机化合物。⑤其他。(2)强氧化剂与易燃物绝对分开,并远离火源。(3)白磷、黄磷自燃物用水封存。K、Na等遇水易燃物用煤油封存,并定期检查。(4)剧毒、强腐蚀药品严加管理,做好使用登记。(5)易制毒药品要专人管理,做好使用登记并报公安局使用去向。(6)指示剂按红、橙、黄、绿、蓝、紫、黑;酚酞、石蕊及金属指示剂等依次分类分层存放。对药品的管理是化验室最重要的管理之一,是保证实验正常开出及保证实验室和实验人员安全的根本。在药品管理中药品用量登记是重点和难点。有别于其他厂矿企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药品在使用的量上并不大,但使用的品种比较多,要使用和接触试剂的人员也很多,因此对于每次实验所使用的药品必须有计划、有记录,每学期都对使用记录和库房药品进行核对。

二、仪器设备管理

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测定物质化学组分、含量的工具,是衡量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武器。实验仪器也是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之一,管理好实验仪器才能确保教学正常进行。作为实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配合学校财务和学校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核对所有仪器设备,保持其帐、卡、物相符。仪器设备要处于良好的可用状态保养和维修工作非常重要,针对中专学生多,对仪器性能不熟悉,有的不爱惜仪器等等原因,把学生有序地分组,先仔细讲解再动手,把仪器落实到学生,要求每人每次做完实验都必须进行常规检查,并做好仪器使用登记,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检验和及时维修,并做好防火、防锈、防尘、防潮等工作。实验室仪器等未经领导批准一律不予外借。若借用需办理手续,定期归还,归还时由经手人负责对所借物品清点检查。

三、实验室其他方面的管理

1.制定计划。每学期开学根据每门课程实验的开出以及实验室的条件,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和购买计划,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可以避免冲突和浪费,也可以避免延误实验进程。特别是实验专周,实验内容多,时间长,学生人数多,作为实验室管理员就必须全面考虑,实验仪器的准备、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室的分配以及对实验学生的管理,都必须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并且及时与实验教师协商,使专周实验得以圆满完成。

2.实验室安全。化学实验室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药品库房专人管理,建立取放登记制度。在各实验室都应醒目放置消防用具,各种规章制度应该张贴在墙上,对易燃易爆品应该有安全标识,并做好实验室安全预案。

化学品出现危险处理预案:

实验室各种设备仪器都涉及到用电的问题,有的会用到气瓶,这给实验室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消除隐患,就必须给实验人员及实验学生建立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实验室记录及各种登记表格的制定。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有关的记录进行整理,完整地归档保存。学生实验必须实事求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通过如实的实验记录,对实验结果做出准确的分析、处理和总结以便追踪。现在很多中职学生做实验之前不预习,实验与理论脱节,实验时照本宣科,按照书上怎么写就怎样做,根本不去考虑实验的目的和原理,经常是结果与所要达到的要求相差甚远,也不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写的报告完全是敷衍,所用记录本也是随意的纸条,做完就丢掉,缺乏原始记录的依据。如何激发学生对实验报告和记录的重视,这就必须要求学生转变思想,认真记录。通过报告方式对整个过程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理解实验的真正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善于总结的科学素养。实验室应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实验,制定不同的实验报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有选择地采取适当的实验报告。除此之外,实验室的各种登记表的制定也很重要,它能及时地反映实验各种信息,并能作为历史资料查证,它包括学生实验登记表、仪器使用登记表、仪器外借登记表、实验室使用登记表、仪器维护维修记录表、药品使用登记表等。

四、实验室管理系统构架

中职学校强调对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从现有的实验设施来分析,避免实验室配备数量不足,实验教师人员少、工作量大,实验准备时间不充分、实验时间排不过来,药品浪费等问题,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科学布局、合理管理实验室才能建立高水平、高效益的实验室体系。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室日常工作和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对实验员、实验课教师及学生的基本要求,为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正规、高效、安全、有序进行提供有力保障,所以,应当把几方面的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样,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安全、高效、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14篇

近年来,以SARS病毒感染为代表的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例子时有发生,使得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受到重视[1-2],同时也反映出生物实验室风险是生物安全研究中不容忽视的内容。早在2004年4月,我国就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是在2003年5月非典流行期间提出并制定的,对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依法管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挥了重大作用。2009年7月1日,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生物学实验室(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生物安全管理要求,但其中对于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并未特别涉及。由于国家在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调控中,研究阶段的风险控制是处于“自检自查”的水平,相关研究机构的监管缺位,将使转基因作物研究因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而在研究之初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生物风险。

1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现状

转基因作物从研究到商业化释放一般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获准进入商业化释放的转基因作物品种需要经过较为严格的申报和风险评估过程。但大多数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相应开展的小规模生产性试验(如温室或田间小试),往往取决于研究人员或者研究团队的兴趣和条件,并不必须通过申报和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从而出现生物风险管理的空白,并可能由此产生一系列生物风险。

以“转基因AND作物”为检索表达式,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分析发现,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论文起步于1988年,至2009年共收录相关文献4289篇,2001年后进入较快增长时期,近年来年均数近600篇(图1)。进一步分析的研究单位发现,数量前60位的研究单位共2665篇,占总数的62.1%,其中发文数量超过50篇的研究单位有17家(图2)。在这60家研究单位中,发文数量最多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为200篇;最少的是厦门大学,为13篇。其余1600余篇论文涉及发文数量不超过10篇的几百家研究机构。由此可见,我国开展农业转基因相关研究工作的单位涉及面广,分布广泛,研究的转基因作物对象多样,研究水平和条件能力参差不齐。随着国家转基因专项的逐步启动和深入,相信将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参与进来,这种局面将进一步复杂化。

由于我国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采取的是前审后批的原则,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6条)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第11条)的规定,审批前的安全管理应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负责。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查询,到目前为止虽然各地各级农业管理部门都有制定相应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法,但具体到研究单位,目前仅有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研究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2009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并起草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就学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组织管理、安全评价的申报、安全管理、违规处理和处罚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安全委员会还将定期对学校内开展的转基因中间试验、生产试验进行校内安全评价审核。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研究方兴未艾,而另一方面,关于转基因作物试验研究阶段中的风险问题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相关研究还很缺乏。通过分别以“实验室AND生物安全”“转基因AND生物安全”和“实验室AND实验室安全”为检索表达式,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分析发现(图3),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起步于1999年,晚于转基因作物研究近10年的时间,在2002年达到高峰,之后回落至年均70篇论文左右水平。1999~2001年是国际上提出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并爆发争议最为突出的一年,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符合这一时期的特殊性。通过关键词分析也发现,现阶段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以宏观背景研究为主(图4),对病原微生物和疾病防控略有侧重(图5)。

此外,我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在2003年之后逐渐受到重视(图3),这与2003年以来,我国以SARS病毒感染为代表的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的时有发生有关。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研究仍十分缺乏。由于现阶段国家在对转基因作物的风险调控中,研究阶段的风险控制是处于“自检自查”水平,相关研究的缺乏及研究机构的监管缺位,都可能使农业转基因研究在实验室阶段就因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监管与约束,而产生一系列生物风险。

图4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的关键词分析

Fig.4KeywordsanalysisonGMbio-safetyresearch

2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的风险问题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的生物风险既包含生物学实验室的一般风险,又因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而存在其特有的风险。总体来说,转基因生物实验室的潜在风险源包括以下4个方面:生物学试验材料与对象;生物学试验操作;生物学实验室废弃物;生产性试验。

2.1生物材料、试剂风险在转基因作物研究中,涉及的试验材料与试剂包括: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操作所必需的生物活性材料,包括组织、细胞和微生物菌种、质粒、载体以及病毒等;各种化学试剂,其中包括有毒、有腐蚀性的生化试剂,如氯仿等有机溶剂、溴化乙锭(EB)、丙烯酰氨及其结合物、各种酸碱溶液、染料、抗生素、细胞培养基(液)、洗脱液、抗体、放射性同位素等。转基因作物的试验对象主要包括烟草、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以及玉米、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

2.2试验操作风险转基因生物试验中涉及的试验操作风险来自研究人员的操作失误和器材设备风险2个方面。其中,试验器械与耗材主要包括塑料制品,如各种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培养皿等一次性耗材;玻璃制品,如各种培养皿、试管、吸管、玻片、盖片、常用容器、过滤器皿等易损易碎材料;金属物品,如注射针头、刀片等器具;以及常用设备,如离心机、水浴锅、烘箱、灭菌锅、超净台、电转仪、电泳仪、扩增仪等,及其所涉及用电、用水及设备使用风险。

2.3废弃物风险由转基因生物试验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①生物活性材料类,如组织、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及其培养物(如含有筛选药物、抗生素、有毒代谢物、外源基因残留物等)。②试验对象类,如转基因植物植株、花粉、果实、种子等。③生化试剂类,如有毒物品及其他试验废弃物,如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锭(EB)、丙烯酰氨、甲酰氨及其结合物、酸碱溶液、有机溶剂、染料、抗生素、同位素、凝胶电泳、培养基(液)、洗脱液等;以及转基因操作中的残液、缓冲液等。④试验耗材类,如各种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培养皿等塑料用品;各种培养皿、试管、吸管、载玻片、盖玻片、常用容器、过滤器皿玻璃制品;注射针头及刀片等金属物品等。

2.4生产性试验意外释放风险在转基因植物研究过程中,处于目的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表达载体建立与功能鉴定、突变体构建等目标所进行小规模种植,及由此而产生的潜在释放风险,如实验室盆栽、温室种植,或田间小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基因逃逸、水平基因转移、以及种子散落或遗失等。例如,2005~2008年在我国湖北、湖南发生的转基因水稻非法种植事件[3-4],据估算约有950~1200t未经国家商业化种植批准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和大米流入市场,而非法流入农田的转基因种子源头则来自转基因作物实验室。

3农业转基因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

转基因作物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在多个环节上可能产生生物风险。其中,生物试剂风险和试验操作风险属于生物技术操作的一般风险;而转基因研究的生物材料、废弃物和生产性试验的意外释放风险则是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阶段的特殊风险,需特别关注。根据农业转基因实验室的生物风险因素,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1)强化农业转基因实验室风险管理意识,重视源头管理。国家、地方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农业转基因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在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之初即介入管理和风险控制。增加经费投入,加强法规法制建设和人员队伍的培训与储备,强化全社会范围内的风险交流和教育,在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对转基因作物实验室研究过程实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和调控,可以做到对转基因生物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高校、农科院、研究所以及农业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中心等转基因作物研究机构必须担负生物安全管理的责任,建立转基因作物研究申请申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转基因作物生物风险因素。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第15篇

摘要: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基地,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实验中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期使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11-02

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基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功能不同,接纳学生的班次多,同一时间进行实验的人数多,人员流动性强,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管理难度大,实验室的管理状态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使用。

我校本科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为学校―学院―实验中心的三级管理模式。实验中心的管理具体可分为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室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关系到实验者的身体健康和实验的安全性。国内高校扩招之后,由于教学资源紧张,通常实验课是整班制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室比较拥挤,学生的书包和大衣、羽绒服等随处乱放,尤其在化学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实验中用到多种化学试剂和电炉、酒精灯等加热设备,容易造成火灾、微生物污染或是化学品中毒等安全隐患,因此,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外安装了带锁的书包柜,每个柜子的大小足够放下一个人的书包和冬天的大衣。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会提醒学生经常整理实验台面上的物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打扫实验室卫生。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内容。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参与实验人员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依据。实验中心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培训是学生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增强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为实验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安全培训包括讲解和实操两部分,讲解的内容有: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特殊仪器的安全使用、事故急救措施和高校实验室事故案例等内容。实际操作包括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以及应急疏散演练。

(三)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仪器设备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采购、验收、报废管理办法,普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气体钢瓶使用和保存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

仪器设备要经过培训才能使用,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要取得上岗合格证之后,才可以独立操作。不按操作规程导致仪器设备损坏的,损坏者要做出相应的经济赔偿和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安排了专人管理,学院有专门的维修经费支持,每学期都定期进行检修,可以报废的仪器及时清理报废。

(四)低值易耗品管理

实验中用到最多的就是低值易耗品,种类繁杂、数量大、涉及到的资金量大,因此制定了低值易耗物品采购管理办法、低值易耗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办法等管理制度。实验中心采用统一购买、集中存放、专人管理、统筹使用的方法,提高物品使用率,降低重复购买,减少资金的浪费现象。

(五)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定了化学品采购管理办法、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实验中心采用统一购买,集中存放,专人管理。化学品库房采用了防盗门和防盗窗、门禁和视频监控、排风扇等安全措施,特别购买了耐腐蚀药品柜和通风药品柜等专门用于存放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验中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六)实验废弃物管理

实验中心制定了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实验废弃物包括化学废液、生物废弃物和其他危险固体废弃物等。危险废弃物直接危害到实验人员和保洁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实验废液能够经过简单处理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处理后可倒入下水道;自己无法处理的废液要收集起来,收集到专门的废液桶或废液瓶中,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能倒入下水道,实验室管理员定期清理,上交给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固体废弃物包括微生物培养基,实验中沾染到化学品或有害生物的纸张、棉花、纱布,注射器、针头、移液器枪头、碎玻璃等尖锐物体。固体废弃物经过消毒灭菌和其他无害化处理,尖锐物体放到耐扎的容器中密封好。

(七)实验人员管理

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遵守相关规程。实验人员还要加强业务培训。

(八)实验室使用管理

实验室使用管理包括: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门禁管理规定、各专业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只有通过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之后,才能申请开通实验室门禁。实验课之外的各种学科竞赛、技能训练、大学生创业大赛、毕业论文实验等都要申请开通验室门禁后,才能在没有实验课的时候使用本科教学实验室。

(九)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高效性、方便性、准确性、安全性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教师、学生、实验室技术人员、行政管理者和其他社会人员交流互动的平台。相关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个平台拓展实验教学中心的空间资源、时间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对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对实验项目的日常管理,及年度实验室情况统计、数据上报等功能。结合校园网络资源,可以实现全校各院系、相关各职能部门以及兄弟院校间实验信息和资源远程共享,大大提高实验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从传统手工化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跃进。

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志宏,王祥红.对半开放式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7).

[2]张艳艳,韩涛,丁轲,姜怀玺,黄漫青.实验室认可理念与框架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5).

[3]张馨如,黄漫青,姜怀玺,许丽,王晓东,张艳艳.加强农业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功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5).

[4]张馨如,黄漫青,王晓东,姜怀玺.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在食品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

[5]许丽,黄漫青,仝其根,张馨如.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

[6]黄漫青,綦菁华,王芳,庞美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7]许丽,黄漫青,王晓东,姜怀玺,张馨如,张艳艳.本科实验教学中心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