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

三下乡活动综述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1篇

2015年村(社区)综治述职工作将严格按照长沙市“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活动的要求,并结合政法系统开展的“三联三访”活动,采取“分级负责,分片包干,条块结合,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全乡所有家庭、门店、单位、小区、屋场实行全覆盖,述职率100%。通过综治工作述职,进一步推助综治工作纵深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综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确保我乡在省市民调中取得好成绩、好名次。此次“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活动,总原则是“分级负责、分片包干、条块结合、不留死角”,总任务是对全乡所有家庭、门店、单位实行全覆盖走访,走访率达100%。

全乡8个村负责人和村片联系民警。

此次村综治工作述职均采取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集中述职。述职时间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上半年4月上旬开始,下旬结束;下半年8月上旬开始,9月中旬结束。

1、村综治工作及辖区治安状况;

2、支部、村委部署平安建设工作的决策和举措;

3、加强治安防范的措施和方法;

4、创建平安村、平安单位、平安家庭、远离“黄赌毒”的措施和方法;

5、接受省市民调电话调查的要素与方法。

1、村负责人、村片联系民警逐一述职;

2、社会管理综治民意测评;

3、主持人对群众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归类,当场反馈民调情况,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4、小结并部署下阶段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村综治工作述职既是强化政法综治宣传、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有效途径,又是让人民群众认同综治工作、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更是落实长沙市“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和“三联三访”等重要活动的工作举措。各村务必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切实将综治述职开展有声有色,逐一到位。

乡成立综治述职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党政办、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各村书记及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综治办,由*任办公室主任。

各村要根据辖区实际制定分片分屋场分小区的具体方案。每场综治述职大会会有一名政法综治线的领导干部参与,将综治述职层层推进,不漏一村,不漏一人,做到家家来开会,人人要见面。派出所长要认真指导村片联系民警,做到报告质量不达标不放过、述职工作不得力不放过。

(二)明确工作要求,确保工作实效。各村要遵循乡指导、村级组织、公安参与的原则,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综治工作述职。报告会要以居民群众代表为主体,广邀村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内保单位负责人、村民代表及村民、个体私营者、流动人口等各界人士参加。要深入开展“平安进基层,综治大走访”和“三联三访”活动,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基层,进家庭、进门店、进单位。特别是对未参加综治述职的群众,要上门宣讲法律政策、通报治安形势、解决矛盾纠纷、了解诉求意见。对外出打工或不在家的群众,要以打电话、发短信的形式进行述职。上半年综治述职要4月30日之前全部结束,且每村不少于6场,下半年要在9月20日之前结束。

(三)开展综治述职的同时,将综治大走访“五个一”活动作为综治集中述职的补充。“五个一”活动的开展由各村(社区)负责落实,对全村所有家庭、门店、单位开展以“进行一次平安宣讲,开展一次问卷调查,组织一次主题活动,收集一批意见建议,化解一批矛盾纠纷”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大走访活动。

1、进行一次平安宣讲。各村要结合本地社会治安特点,印制一批平安建设宣传资料,组织干部深入居民群众家庭发送资料、开展宣讲,重点宣讲本地平安建设的工作举措、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宣讲社会治安形势、辖区发、破案情况以及治安防范基本常识,宣讲对辖区群众在公众测评中所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宣讲法律政策,引导群众理性合理表达诉求,增强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

2、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掌握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盗窃抢劫、黑恶势力、吸毒贩毒、及地下“__”、、制假贩假等具体社会治安问题、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和政法干部形象的评价情况,找准薄弱环节和问题根源。

3、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各村村民代表召开综治委联席会、综治工作述职会、社会治安

形势通报会等会议,通报工作,听取意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开展“平安论坛”或以平安建设为主题的群众性文艺活动。4、收集一批意见建议。从群众最关心的治安问题、最直接的利益诉求、政法综治部门最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入手,面对面征求意见、了解实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注意收集群众对所反映问题整改情况的看法和意见。通过研究分析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批治安难点、热点问题,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2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主要任务是热烈庆祝建党89周年,表彰奖励先进,客观分析全乡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安排部署下半年党建工作,动员全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和顺利实施全乡“2366” 3、继续抓好“党建集中推进月”活动。开展“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是不断丰富党建工作载体、树立大党建品牌和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党总支、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三学三查五对谈”大讨论、乡村班子“双述双评”、“五个一批”争先创优三项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各党总支、支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亲自抓、深入抓、负总责,真正抓出实效。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今年全乡党建综合示范乡目标能不能实现,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能不能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提供组织保证,关键在落实上。

一要落实责任。要形成在乡党委领导下,各党总支、支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党建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 2、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乡村班子自身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专题教育、“五个好”领导班子创建、“亲民、惠民、安民”主题实践、巩固和扩大试点工作成果、“双诺整推”、“大调研、大培训、大检查、大整顿”和“民情下访、社情对谈”七项活动,全乡科学发展机制更加健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和制约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

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今年列入全乡“2366”计划的重点项目有突破,典型工作有特色,麻池新村三期、砚峡乡煤矿挖潜改造、供热公司扩容改造等项目进展迅速,砚策路油筑工程即将竣工;东沟社区皇甫商贸综合服务楼、麻池小学等建设工程进展良好,乡核桃林场规范运作,乡敬老院全面竣工,砚峡、麻池、东沟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进;招商引进的韩河石灰厂和石料厂筹建开工,签订意向性协议3个,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砚峡城中社区和麻池、东沟集镇中心村三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雏形基本形成,“三个集中”、“五个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二、咬定目标,突出重点,努力争创党建综合示范乡

下半年,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揽,精心组织实施“党建综合示范工程”,全面建成砚峡、东沟、麻池3个党建综合示范社区,努力争创全市党建综合示范乡,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提前做好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全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从3月初开始,计划8月底结束,灵台县什字镇、泾川县党原乡丁寨村等7个单位已先行试点。全县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工作计划从9月初开始,参学对象主要以乡、村、企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参学人数多,点多面广。为此,乡党委要求各党总支、支部提前做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准备工作,精心创设载体,认真制定方案,确保全乡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开局良好,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麻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及早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二是长期建立贫困村党支部10万元党员关怀扶持贴息贷款基金,健全基金管理制度,支持党员和产业大户积极发展核桃、草畜等产业,加强对今年51户产业大户党员关怀扶持基金项目落实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充分调度党员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三是认真开展村班子双述双评活动,严格落实季度考核奖罚措施,确保达到奋勇争先促提高、大胆创新促发展的目的;四是建立健全两个农工贸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

规范公司管理工作,确保两个农工贸公司高效运作,充分发挥“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作用,积极带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3、继续抓好“党建集中推进月”活动。开展“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是不断丰富党建工作载体、树立大党建品牌和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党总支、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三学三查五对谈”大讨论、乡村班子“双述双评”、“五个一批”争先创优三项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各党总支、支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亲自抓、深入抓、负总责,真正抓出实效。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主要任务是热烈庆祝建党89周年,表彰奖励先进,客观分析全乡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安排部署下半年党建工作,动员全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和顺利实施全乡“2366” 3、继续抓好“党建集中推进月”活动。开展“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是不断丰富党建工作载体、树立大党建品牌和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党总支、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三学三查五对谈”大讨论、乡村班子“双述双评”、“五个一批”争先创优三项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各党总支、支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亲自抓、深入抓、负总责,真正抓出实效。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今年全乡党建综合示范乡目标能不能实现,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能不能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提供组织保证,关键在落实上。

一要落实责任。要形成在乡党委领导下,各党总支、支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党建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 2、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乡村班子自身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专题教育、“五个好”领导班子创建、“亲民、惠民、安民”主题实践、巩固和扩大试点工作成果、“双诺整推”、“大调研、大培训、大检查、大整顿”和“民情下访、社情对谈”七项活动,全乡科学发展机制更加健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和制约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 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今年列入全乡“2366”计划的重点项目有突破,典型工作有特色,麻池新村三期、砚峡乡煤矿挖潜改造、供热公司扩容改造等项目进展迅速,砚策路油筑工程即将竣工;东沟社区皇甫商贸综合服务楼、麻池小学等建设工程进展良好,乡核桃林场规范运作,乡敬老院全面竣工,砚峡、麻池、东沟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推进;招商引进的韩河石灰厂和石料厂筹建开工,签订意向性协议3个,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砚峡城中社区和麻池、东沟集镇中心村三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雏形基本形成,“三个集中”、“五个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二、咬定目标,突出重点,努力争创党建综合示范乡

下半年,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揽,精心组织实施“党建综合示范工程”,全面建成砚峡、东沟、麻池3个党建综合示范社区,努力争创全市党建综合示范乡,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提前做好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全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从3月初开始,计划8月底结束,灵台县什字镇、泾川县党原乡丁寨村等7个单位已先行试点。全县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工作计划从9月初开始,参学对象主要以乡、村、企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参学人数多,点多面广。为此,乡党委要求各党总支、支部提前做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准备工作,精心创设载体,认真制定方案,确保全乡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开局良好,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麻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及早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二是长期建立贫困村党支部10万元党员关怀扶持贴息贷款基金,健全基金管理制度,支持党员和产业大户积极发展核桃、草畜等产业,加强对今年51户产业大户党员关怀扶持基金项目落实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充分调度党员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三是认真开展村班子双述双评活动,严格落实季度考核奖罚措施,确保达到奋勇争先促提高、大胆创新促发展的目的;四是建立健全两个农工贸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

规范公司管理工作,确保两个农工贸公司高效运作,充分发挥“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作用,积极带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3、继续抓好“党建集中推进月”活动。开展“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是不断丰富党建工作载体、树立大党建品牌和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党总支、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党建创新集中推进月”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三学三查五对谈”大讨论、乡村班子“双述双评”、“五个一批”争先创优三项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各党总支、支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亲自抓、深入抓、负总责,真正抓出实效。

三、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为争创全县“一城六镇”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行者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4篇

一、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面临的难得的机遇。县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上周领导小组又召开专题办公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把握政策,明确要求,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根据我县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区分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景区周围、集镇所在地和中心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四类村,进行分类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第二,明确任务,掌握标准。根据省委安排,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分两年建设,20*年要完成70%的新建任务,20*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从目前工作进度看,时间紧任务重。此次会议后,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里审批的程序做好本地的启动工作。原则上,县里不审批的,项目不能启动。审批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做好建设方案、资金来源、建筑设计等环节的审查把关,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第三,加强管理,严肃纪律。一要严格资金管理。各级投入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建设资金,财政要统一纳入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县里补贴的资金采用"分期拨付"的办法兑现到村,工程启动时,拨付一部分启动资金;工程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各地筹集建设资金,不得增加乡镇负担和村级债务,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平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冲抵本级配套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套取、截留、挪用、挤占、侵占和贪污项目资金,对违反政策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严肃追究当事人的党纪、政纪责任,追回有关资金;是领导干部的,一律撤销领导职务。三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乡镇是组织建设的主体,乡镇党委"一把手"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有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城建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在质量监督、安全监管等方面把好关。

第四,建用并重,增强功能。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关键是要发挥好作用。要抓住这次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制度建设,捆绑农资超市、村级卫生室、文化体育室等项目建设,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作用,提高综合利用率,真正把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活动的基本阵地、村民议事办事的重要场所、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要注意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整顿后进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三级联创"活动内容,并作为巩固和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对全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赵吉雄同志任组长的"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迅速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要把该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拿在手上亲自抓,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经费投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乡两级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把自己联系点上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建成示范点。

第二,加大帮扶力度,形成建设合力。所有县直部门都要在资金和物资上对联系村给予全力支持,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活动场所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县委明确要求,国土、城建、规划和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审批手续依法从简从快,做到"零收费"。同时要求,对乡镇已撤销的办事处、已撤并的农村中小学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长期闲置在农村的土地、房屋等资产,可用作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相关部门暂搁置产权,交由村级长期使用。总之,就是能省则省、能变通则变通、能利用则利用,要探索诸如集中碎砂、集体采购材料、招标等有效方式,尽量降低成本。各村级组织也要积极发动党员、团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捐资捐物,挖掘潜力,形成合力。 二、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6月4日,市委召开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改革办已经下发*号文件,决定今年七月上旬对各地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这两份重要文件我们已经复印下发乡镇和各有关单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对照检查,积极整改,保证圆满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任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

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探索新机制,强化农村公益性服务的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探索和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新模式,强化政府服务“三农”的职能。要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即建立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公益性服务财政经费预算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完善公益性事业服务合同管理机制。

三是要实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一人一编一卡,人员不能混岗,编制不能混用。

四是要探索和完善乡镇执法体制。加强县级执法队伍建设,转变执法队伍作风,切实解决执法队伍不作为的问题;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新路子、新办法。

2、求真务实,妥善解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遗留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完善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认真落实机构编制政策,确保中央编办提出的“乡镇人员编制五年内只减不增”的底线。

二是要深化转制单位改革,鼓励买断置换身份,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在不提高省委统一制定的买断补偿标准的前提下,鼓励转制单位人员买断身份。但工作要细致,不能强行买断。

三是要妥善处理改革中的遗留及个性问题。积极化解撤销和转制站所的债权债务,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再就业。

(二)冷静分析,深刻认识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乡镇党委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验收时定为优秀等次。虽然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上级的要求和改革产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从落实改革政策的层面上看,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了整体转制,人员退出了编制序列和财政供养序列,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从建立新机制这个层面上看到,我们的改革还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就县级而言,我们尚未真下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从乡镇来说,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我们还没有改变我们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建立起新的管理运行机制,特别是在考核中还没有真正落实“群众认可”的要求。从转制单位内部来说,还没有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改革后还是老样子,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还是老办法,没有建立起新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而且,改革之后,由于我们个别乡镇的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我们有些乡镇的个别转制单位,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就连内部的运转也成了问题,没人管,一片混乱。乡镇放任自流,转制单位我行我素,这些问题的暴露和产生都是改革不彻底的问题。新的机制不建成,我们前面的改革成果就会付之东流,这就是省委加强检查验收、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是养老保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有很多单位还是口头承诺,有的资金也没有落实,甚至有极个别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启动。有些单位的领导对改革的政策还存在着愚昧的抵触情绪。要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我们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养老保险费的征缴、保险手续的办理、保险证的发放都还要加快进度,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省里文件规定,个人自愿申请,可以不参加养老保险。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大而化之,简单了事,更不能敷衍塞责。我们必须站在对人民对群众负责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从维护稳定、不改革留后遗证从而保证社会长治久安这个角度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我希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快养老保险工作的步伐。乡镇党委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配合,大力协调,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 0 0%。

三是改革中还有不少的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改革工作中还有很多遗留,转制单位的债务还很重;有的乡镇机关转换身份人员特别是乡镇机关特殊工勤岗位人员的劳动合同还没有正式签定;个别乡镇的临时工还没有彻底解决;环卫、城建转制后还没有建立正常有效的工作机制;乡镇、县直单位还有很多手续没有办结。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有的短期突击就可以解决。长期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短期可以解决的,我们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不断推进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发展 2、明确责任,妥善解决改革中的遗留问题。一是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要牵头组成工作专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宣传,确保乡镇转制单位和财政所的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二是由县财政局负责,积极向省里争取财政“两奖两补”经费,弥补资金缺口。

3、强化措施,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改革办、财政局要迅速研究,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各乡镇党委、县直相关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转制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打破“大锅饭”,建立新的分配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要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考核工作中“群众签字认可”的要求,真正建立起“以钱养事"的新机制。

三、关于乡镇换届考察工作

㈠提高认识,明确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次领导班子考察,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走群众路线,全面考察了解现任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每个班子成员的现实状况,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干部,为乡镇换届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施绿色五峰战略和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干部考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领导班子集体;二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所有班子成员;三是通过民主推荐发现并考察一批优秀干部。

㈡积极筹备,认真做好考察前的相关工作

1、撰写班子集体和个人书面述职报告。各乡镇领导班子集体及班子成员,要按照各级党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要求及所担负的职责,认真总结本届任期或任职以来的政治表现、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工作实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形成详实的书面述职材料。

2、班子成员如实填写《领导干部基本情况表》和《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表》。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是指本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侄儿、侄女、姑舅姨老表及近姻亲关系等。

3、准备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述职音像资料及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现任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测评大会上就任期以来的工作情况做5分钟以内的个人述职述廉,各乡镇要将班子成员述职的实况记录及所有科级干部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提供给干部考察组。

4、印制相关表格。干部考察工作中将进行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全额民主推荐、优秀干部民主推荐、征求意见等工作,相关表格的印制和要求县委组织部将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党委。

㈢有关要求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5篇

按照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指导思想,__年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乡党委、政府把综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年来,严格落实乡与村、村与组、组与户领导责任制。特别是在“两会一队”建设方面,乡里每年年初编制预算都要把综治经费专列,严格审批程序,保证专款专用,村里“两会一队”人员报酬通过转移支付年末一次性支付,在人员配置方面,明确村支书或主任为民调主任,村支委副职为治保主任和巡逻队长,一年培训综治队伍2次,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做到综治工作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以平安创建为契机,构建和谐稳定环境。全乡上下牢固树立“抓稳定就是抓发展,抓稳定就是抓民生”的工作意识,抓好了今年的森林防火、“六项整治”、“三项治理”和稳定等重点工作。

乡综治委充分利用“六五”普法契机,发挥“农民法制道德夜校”和“人民调解庭”、“矛调中心”等阵地优势;除每年三月法制宣传月搞几次大型宣传活动外,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民授课,每次开庭调解民事纠纷都尽可能地邀请群众代表参加,会后还要以矛调通报的形式发文至各村,实现以案说法、以案育人的目的。成立了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工作值班值守,乡综治委每月召开全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会议,制定每周有一名领导负责处理群众案件,并实行了党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

由于208国道纵贯__全乡,车流量较大,经常发生堵车现象,导致有些车辆经常穿越村庄便道,直接影响了沿路群众的生活环境和人身安全,有些不法村民以此为理由,向过往车辆索要钱财,致使208国道沿线各村的社会治安比较不安定。今年我乡的综治工作在认真贯彻县综治委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把208国道沿线各村的社会治安作为重点治理。及时出台了《关于集中整治208国道沿线治安突出问题的紧急通知》,通过几个月的专项整治,到目前为止,208国道的治安状况取得了明显改善。

__乡外出人员多,流出人口370人,成分复杂,今年由于榆平高速横穿我乡,流入人口38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情况管理困难,从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难度加大。乡综治办及时联合计生、派出所、劳动保障、卫生、民政等部门,依托8部委文件精神为突破口,不断促进流动人口治理工作。我们通过制定实施流动人口调查函制度、流动人员登记管理办法、流动人员返乡报告制度等,对流动人口进行动态监控、实施跟踪。正是由于我们对流动人口实施动态管理,温情服务,__乡社会治安防范水平稳步提升。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是“平安创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__乡综治委是以整治乱点难点为突破口抓矛调。在矛调工作中本着“突出重点,抓住乱点,以点带面”的方法,即突出本年度或本时期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点布控、严密排查、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在今年国庆安保中,我乡下大力气解决了南关村老上访户田月生、李守文等存在的问题,确保了我乡国庆安保零上访;在找准本乡乱点单位、乱点村的混乱根源后,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实行村矛盾调处月报制度,通过典型矛盾纠纷的调处,初步实现矛调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实效化。全乡今年无一起大的矛盾纠纷发生。

__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基层宣传建设贯穿于全乡各项工作中,统筹考虑,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党员教育宣传、治安防范宣传等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包村干部深入各村开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宣讲工作。发动年轻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七一”党建活动和平时信息报送工作,在安全宣传上重点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和汛期防汛知识,每户发放防火宣传资料一份,做到了人人皆知、人人防火,

交通安全上,悬挂交通安全标语20条,有效的提高了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广泛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使群众精神文明活动日益深入。在思想上严格廉洁自律,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行动上坚持廉洁从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坚持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和难点,虽然有国家制定的活动纲要,有独特的先进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但没有课程标准和现成的教材,给课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保障。

一、 走近家乡杨凌农科城,增强学生的社会体验

杨凌被誉为中国农科城,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成为攻克三农难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验基地和展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窗口。杨凌在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示范辐射等方面承担者国家使命,许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示范基地,,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好教材,也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极佳土壤。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杨凌社会生活环境入手,带领学生走入杨凌田间地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超级菜园、梦幻花卉、高标准日光温室、一眼望不到边的露地蔬菜,无不让学生体验到杨凌现代农业和高科技农业发展的独特气息,感受到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杨凌农科城的热爱之情。

二、 利用本土环境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立足杨凌,以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活教材,让学生走进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走进创新园,杨凌农业科技展览中心,走进设施农业大棚,给学生讲述设施农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讲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规律,讲述设施农业对整个农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对科技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例如:我们给学生讲述了大棚西甜瓜种植,西瓜套袋、西瓜印、紫色蔬菜等,把学生对农业高科技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从而利用杨凌现代农业本土资源,增强了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 借助家乡名优特产,培养学生家乡自豪感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作为长期居住的乡土,对学生发展具有优先、深厚的影响。学生的衣食住行都带有本土特色,利用本土名优特产,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自豪感,是方便有效的题材。

杨凌地处关中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杨凌最大的产业园区,园区生产的无公害果蔬闻名省内外。我校五(2)班开展“我爱家乡的无公害果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访问、调查、品尝、记录、整理,对家乡无公害果蔬的种类、形状、味道、价格、作用及其经济效益等全方面进行了研究,收获颇大。除了无公害果蔬,杨凌土特产也很有名,如海圣桑饮料、秦川牛肉、本香猪肉、李华葡萄酒等。正是基于这些资源优势,我们学校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开展的“走进田野”家乡名优特产调查研究和“感受现代农业”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便应运而生了。学生们在活动中热情高涨,并在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照一照、记一记中认识了家乡的名优特产,培养了家乡自豪感。

四、依托家乡特色企业,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近年来,杨凌实施工业富区战略,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被引进,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余家。杨凌工业企业有三大主要支柱产业:一是生物医药类,二是农副产品深加工类,三是机械制造类,四是农资生产类。这些企业在优秀企业家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为杨凌的振兴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天工实业、当代蜂业、化建压力容器制造、博迪森肥料、本香安全猪肉、天科塑业等企业产品享誉省内外,成为杨凌经济发展壮大的生力军。为此,我校六年级学生开展了“迈入企业”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访问身边的工人,采访企业领导,参观工业园区,了解家乡企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家乡人创业的艰辛,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从而立志建设家乡、回报家乡。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7篇

一、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面临的难得的机遇。县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上周领导小组又召开专题办公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把握政策,明确要求,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第一,把握原则,科学规划。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综合利用"的要求来规划,突出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在建设布局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二是在建设功能上,与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相适应;三是在建设标准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新建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一般在120-200平方米。房屋设计上要体现土家民族特色;配套办公设备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配置。建设过程中,做到"四个统一":统一编制项目、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计图纸、统一配置设备。

根据我县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区分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景区周围、集镇所在地和中心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四类村,进行分类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第二,明确任务,掌握标准。根据省委安排,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分两年建设,2006年要完成70%的新建任务,2007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我县的建设任务是:新建47个、改扩建16个,中央、省一级补助资金141万元。为了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进度,县委、县政府决定,从财政中列支配套120万元,总体上按照新建一个5万元、改扩建一个2万元的标准补贴到村。县委要求,今年要完成80%的建设任务,其中东部条件较好的乡镇要力争100%完成,西部乡镇完成比例不低于50%。特别是渔洋关镇,要按照邹书记的意见,在全县带好头,完成比例要达到100%。

从目前工作进度看,时间紧任务重。此次会议后,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里审批的程序做好本地的启动工作。原则上,县里不审批的,项目不能启动。审批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做好建设方案、资金来源、建筑设计等环节的审查把关,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第三,加强管理,严肃纪律。一要严格资金管理。各级投入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建设资金,财政要统一纳入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县里补贴的资金采用"分期拨付"的办法兑现到村,工程启动时,拨付一部分启动资金;工程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各地筹集建设资金,不得增加乡镇负担和村级债务,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平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冲抵本级配套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套取、截留、挪用、挤占、侵占和贪污项目资金,对违反政策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严肃追究当事人的党纪、政纪责任,追回有关资金;是领导干部的,一律撤销领导职务。三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乡镇是组织建设的主体,乡镇党委"一把手"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有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城建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在质量监督、安全监管等方面把好关。

第四,建用并重,增强功能。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关键是要发挥好作用。要抓住这次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制度建设,捆绑农资超市、村级卫生室、文化体育室等项目建设,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作用,提高综合利用率,真正把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活动的基本阵地、村民议事办事的重要场所、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要注意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整顿后进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三级联创"活动内容,并作为巩固和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对全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赵吉雄同志任组长的"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迅速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要把该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拿在手上亲自抓,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经费投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乡两级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把自己联系点上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建成示范点。

第二,加大帮扶力度,形成建设合力。所有县直部门都要在资金和物资上对联系村给予全力支持,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活动场所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县委明确要求,国土、城建、规划和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审批手续依法从简从快,做到"零收费"。同时要求,对乡镇已撤销的办事处、已撤并的农村中小学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长期闲置在农村的土地、房屋等资产,可用作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相关部门暂搁置产权,交由村级长期使用。总之,就是能省则省、能变通则变通、能利用则利用,要探索诸如集中碎砂、集体采购材料、招标等有效方式,尽量降低成本。各村级组织也要积极发动党员、团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捐资捐物,挖掘潜力,形成合力。

第三,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这次会议后,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做好工作安排,6月底以前完成项目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年度实施方案,迅速启动工作。建立"月报"制度,各乡镇每月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各相关部门每月向县领导小组上报一次资金争取情况。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每月至少要到联系村1-2次,进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县、乡两级党委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落实。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工作督查,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检查验收。

二、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6月4日,市委召开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改革办已经下发[2006]2号文件,决定今年七月上旬对各地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这两份重要文件我们已经复印下发乡镇和各有关单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对照检查,积极整改,保证圆满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任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

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探索新机制,强化农村公益的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探索和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新模式,强化政府服务“三农”的职能。要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即建立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公益财政经费预算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完善公益性事业服务合同管理机制。

三是要实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一人一编一卡,人员不能混岗,编制不能混用。

四是要探索和完善乡镇执法体制。加强县级执法队伍建设,转变执法队伍作风,切实解决执法队伍不作为的问题;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新路子、新办法。

2、求真务实,妥善解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遗留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完善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认真落实机构编制政策,确保中央编办提出的“乡镇人员编制五年内只减不增”的底线。

二是要深化转制单位改革,鼓励买断置换身份,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在不提高省委统一制定的买断补偿标准的前提下,鼓励转制单位人员买断身份。但工作要细致,不能强行买断。

三是要妥善处理改革中的遗留及个性问题。积极化解撤销和转制站所的债权债务,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再就业。

(二)冷静分析,深刻认识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乡镇党委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验收时定为优秀等次。虽然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上级的要求和改革产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从落实改革政策的层面上看,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了整体转制,人员退出了编制序列和财政供养序列,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从建立新机制这个层面上看到,我们的改革还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就县级而言,我们尚未真下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从乡镇来说,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我们还没有改变我们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建立起新的管理运行机制,特别是在考核中还没有真正落实“群众认可”的要求。从转制单位内部来说,还没有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改革后还是老样子,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还是老办法,没有建立起新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而且,改革之后,由于我们个别乡镇的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我们有些乡镇的个别转制单位,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就连内部的运转也成了问题,没人管,一片混乱。乡镇放任自流,转制单位我行我素,这些问题的暴露和产生都是改革不彻底的问题。新的机制不建成,我们前面的改革成果就会付之东流,这就是省委加强检查验收、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是养老保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有很多单位还是口头承诺,有的资金也没有落实,甚至有极个别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启动。有些单位的领导对改革的政策还存在着愚昧的抵触情绪。要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我们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养老保险费的征缴、保险手续的办理、保险证的发放都还要加快进度,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省里文件规定,个人自愿申请,可以不参加养老保险。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大而化之,简单了事,更不能敷衍塞责。我们必须站在对人民对群众负责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从维护稳定、不改革留后遗证从而保证社会长治久安这个角度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我希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快养老保险工作的步伐。乡镇党委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配合,大力协调,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三是改革中还有不少的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改革工作中还有很多遗留,转制单位的债务还很重;有的乡镇机关转换身份人员特别是乡镇机关特殊工勤岗位人员的劳动合同还没有正式签定;个别乡镇的临时工还没有彻底解决;环卫、城建转制后还没有建立正常有效的工作机制;乡镇、县直单位还有很多手续没有办结。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有的短期突击就可以解决。长期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短期可以解决的,我们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不断推进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发展

1、加强领导,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继续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改革工作决不能松懈,更不能掉以轻心,要把改革拿在手上,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人的责任,要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督促解决好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要组织力量对照省乡改办[2006]2号文件,逐条逐项进行自查,一项一项加以解决。

2、明确责任,妥善解决改革中的遗留问题。一是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要牵头组成工作专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宣传,确保乡镇转制单位和财政所的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二是由县财政局负责,积极向省里争取财政“两奖两补”经费,弥补资金缺口。

3、强化措施,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改革办、财政局要迅速研究,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各乡镇党委、县直相关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转制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打破“大锅饭”,建立新的分配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要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考核工作中“群众签字认可”的要求,真正建立起“以钱养事"的新机制。

三、关于乡镇换届考察工作

㈠提高认识,明确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次领导班子考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走群众路线,全面考察了解现任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每个班子成员的现实状况,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干部,为乡镇换届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施绿色五峰战略和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干部考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领导班子集体;二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所有班子成员;三是通过民主推荐发现并考察一批优秀干部。

㈡积极筹备,认真做好考察前的相关工作

1、撰写班子集体和个人书面述职报告。各乡镇领导班子集体及班子成员,要按照各级党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要求及所担负的职责,认真总结本届任期或任职以来的政治表现、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工作实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形成详实的书面述职材料。

2、班子成员如实填写《领导干部基本情况表》和《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表》。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是指本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侄儿、侄女、姑舅姨老表及近姻亲关系等。

3、准备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述职音像资料及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现任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测评大会上就任期以来的工作情况做5分钟以内的个人述职述廉,各乡镇要将班子成员述职的实况记录及所有科级干部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提供给干部考察组。

4、印制相关表格。干部考察工作中将进行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全额民主推荐、优秀干部民主推荐、征求意见等工作,相关表格的印制和要求县委组织部将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党委。

㈢有关要求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8篇

根据县委安排,下面我就当前几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面临的难得的机遇。县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上周领导小组又召开专题办公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把握政策,明确要求,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第一,把握原则,科学规划。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综合利用"的要求来规划,突出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在建设布局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二是在建设功能上,与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相适应;三是在建设标准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新建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一般在120-200平方米。房屋设计上要体现土家民族特色;配套办公设备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配置。建设过程中,做到"四个统一":统一编制项目、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计图纸、统一配置设备。

根据我县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区分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景区周围、集镇所在地和中心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四类村,进行分类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第二,明确任务,掌握标准。根据省委安排,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分两年建设,20*年要完成70%的新建任务,20*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我县的建设任务是:新建47个、改扩建16个,中央、省一级补助资金141万元。为了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进度,县委、县政府决定,从财政中列支配套120万元,总体上按照新建一个5万元、改扩建一个2万元的标准补贴到村。县委要求,今年要完成80%的建设任务,其中东部条件较好的乡镇要力争100%完成,西部乡镇完成比例不低于50%。特别是渔洋关镇,要按照邹书记的意见,在全县带好头,完成比例要达到100%。

从目前工作进度看,时间紧任务重。此次会议后,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里审批的程序做好本地的启动工作。原则上,县里不审批的,项目不能启动。审批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做好建设方案、资金来源、建筑设计等环节的审查把关,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第三,加强管理,严肃纪律。一要严格资金管理。各级投入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建设资金,财政要统一纳入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县里补贴的资金采用"分期拨付"的办法兑现到村,工程启动时,拨付一部分启动资金;工程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各地筹集建设资金,不得增加乡镇负担和村级债务,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平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冲抵本级配套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套取、截留、挪用、挤占、侵占和贪污项目资金,对违反政策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严肃追究当事人的党纪、政纪责任,追回有关资金;是领导干部的,一律撤销领导职务。三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乡镇是组织建设的主体,乡镇党委"一把手"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有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城建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在质量监督、安全监管等方面把好关。

第四,建用并重,增强功能。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关键是要发挥好作用。要抓住这次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制度建设,捆绑农资超市、村级卫生室、文化体育室等项目建设,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作用,提高综合利用率,真正把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活动的基本阵地、村民议事办事的重要场所、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要注意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整顿后进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三级联创"活动内容,并作为巩固和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对全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赵吉雄同志任组长的"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迅速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要把该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拿在手上亲自抓,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经费投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乡两级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把自己联系点上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建成示范点。

第二,加大帮扶力度,形成建设合力。所有县直部门都要在资金和物资上对联系村给予全力支持,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活动场所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县委明确要求,国土、城建、规划和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审批手续依法从简从快,做到"零收费"。同时要求,对乡镇已撤销的办事处、已撤并的农村中小学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长期闲置在农村的土地、房屋等资产,可用作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相关部门暂搁置产权,交由村级长期使用。总之,就是能省则省、能变通则变通、能利用则利用,要探索诸如集中碎砂、集体采购材料、招标等有效方式,尽量降低成本。各村级组织也要积极发动党员、团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捐资捐物,挖掘潜力,形成合力。

第三,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这次会议后,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做好工作安排,6月底以前完成项目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年度实施方案,迅速启动工作。建立"月报"制度,各乡镇每月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各相关部门每月向县领导小组上报一次资金争取情况。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每月至少要到联系村1-2次,进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县、乡两级党委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落实。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工作督查,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检查验收。

二、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6月4日,市委召开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改革办已经下发[20*]2号文件,决定今年七月上旬对各地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这两份重要文件我们已经复印下发乡镇和各有关单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对照检查,积极整改,保证圆满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任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

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探索新机制,强化农村公益的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探索和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新模式,强化政府服务“三农”的职能。要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即建立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公益财政经费预算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完善公益性事业服务合同管理机制。

三是要实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一人一编一卡,人员不能混岗,编制不能混用。

四是要探索和完善乡镇执法体制。加强县级执法队伍建设,转变执法队伍作风,切实解决执法队伍不作为的问题;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新路子、新办法。

2、求真务实,妥善解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遗留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完善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认真落实机构编制政策,确保中央编办提出的“乡镇人员编制五年内只减不增”的底线。

二是要深化转制单位改革,鼓励买断置换身份,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在不提高省委统一制定的买断补偿标准的前提下,鼓励转制单位人员买断身份。但工作要细致,不能强行买断。

三是要妥善处理改革中的遗留及个性问题。积极化解撤销和转制站所的债权债务,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再就业。

(二)冷静分析,深刻认识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乡镇党委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验收时定为优秀等次。虽然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上级的要求和改革产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从落实改革政策的层面上看,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了整体转制,人员退出了编制序列和财政供养序列,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从建立新机制这个层面上看到,我们的改革还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就县级而言,我们尚未真下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从乡镇来说,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我们还没有改变我们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建立起新的管理运行机制,特别是在考核中还没有真正落实“群众认可”的要求。从转制单位内部来说,还没有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改革后还是老样子,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还是老办法,没有建立起新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而且,改革之后,由于我们个别乡镇的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我们有些乡镇的个别转制单位,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就连内部的运转也成了问题,没人管,一片混乱。乡镇放任自流,转制单位我行我素,这些问题的暴露和产生都是改革不彻底的问题。新的机制不建成,我们前面的改革成果就会付之东流,这就是省委加强检查验收、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是养老保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有很多单位还是口头承诺,有的资金也没有落实,甚至有极个别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启动。有些单位的领导对改革的政策还存在着愚昧的抵触情绪。要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我们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养老保险费的征缴、保险手续的办理、保险证的发放都还要加快进度,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省里文件规定,个人自愿申请,可以不参加养老保险。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大而化之,简单了事,更不能敷衍塞责。我们必须站在对人民对群众负责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从维护稳定、不改革留后遗证从而保证社会长治久安这个角度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我希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快养老保险工作的步伐。乡镇党委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配合,大力协调,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三是改革中还有不少的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改革工作中还有很多遗留,转制单位的债务还很重;有的乡镇机关转换身份人员特别是乡镇机关特殊工勤岗位人员的劳动合同还没有正式签定;个别乡镇的临时工还没有彻底解决;环卫、城建转制后还没有建立正常有效的工作机制;乡镇、县直单位还有很多手续没有办结。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有的短期突击就可以解决。长期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短期可以解决的,我们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不断推进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发展

1、加强领导,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继续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改革工作决不能松懈,更不能掉以轻心,要把改革拿在手上,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人的责任,要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督促解决好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要组织力量对照省乡改办[20*]2号文件,逐条逐项进行自查,一项一项加以解决。

2、明确责任,妥善解决改革中的遗留问题。一是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要牵头组成工作专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宣传,确保乡镇转制单位和财政所的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二是由县财政局负责,积极向省里争取财政“两奖两补”经费,弥补资金缺口。

3、强化措施,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改革办、财政局要迅速研究,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各乡镇党委、县直相关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转制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打破“大锅饭”,建立新的分配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要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考核工作中“群众签字认可”的要求,真正建立起“以钱养事"的新机制。

三、关于乡镇换届考察工作

㈠提高认识,明确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次领导班子考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走群众路线,全面考察了解现任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每个班子成员的现实状况,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干部,为乡镇换届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施绿色*战略和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干部考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领导班子集体;二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所有班子成员;三是通过民主推荐发现并考察一批优秀干部。

㈡积极筹备,认真做好考察前的相关工作

1、撰写班子集体和个人书面述职报告。各乡镇领导班子集体及班子成员,要按照各级党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要求及所担负的职责,认真总结本届任期或任职以来的政治表现、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工作实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形成详实的书面述职材料。

2、班子成员如实填写《领导干部基本情况表》和《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表》。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是指本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侄儿、侄女、姑舅姨老表及近姻亲关系等。

3、准备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述职音像资料及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现任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测评大会上就任期以来的工作情况做5分钟以内的个人述职述廉,各乡镇要将班子成员述职的实况记录及所有科级干部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提供给干部考察组。

4、印制相关表格。干部考察工作中将进行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全额民主推荐、优秀干部民主推荐、征求意见等工作,相关表格的印制和要求县委组织部将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党委。

㈢有关要求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9篇

根据县委安排,下面我就当前几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面临的难得的机遇。县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上周领导小组又召开专题办公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把握政策,明确要求,结合实际,稳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第一,把握原则,科学规划。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综合利用"的要求来规划,突出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在建设布局上,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二是在建设功能上,与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相适应;三是在建设标准上,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新建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一般在120-200平方米。房屋设计上要体现土家民族特色;配套办公设备由县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配置。建设过程中,做到"四个统一":统一编制项目、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计图纸、统一配置设备。

根据我县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区分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景区周围、集镇所在地和中心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四类村,进行分类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第二,明确任务,掌握标准。根据省委安排,全省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分两年建设,20*年要完成70%的新建任务,20*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我县的建设任务是:新建47个、改扩建16个,中央、省一级补助资金141万元。为了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进度,县委、县政府决定,从财政中列支配套120万元,总体上按照新建一个5万元、改扩建一个2万元的标准补贴到村。县委要求,今年要完成80%的建设任务,其中东部条件较好的乡镇要力争100%完成,西部乡镇完成比例不低于50%。特别是渔洋关镇,要按照邹书记的意见,在全县带好头,完成比例要达到100%。

从目前工作进度看,时间紧任务重。此次会议后,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里审批的程序做好本地的启动工作。原则上,县里不审批的,项目不能启动。审批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做好建设方案、资金来源、建筑设计等环节的审查把关,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

第三,加强管理,严肃纪律。一要严格资金管理。各级投入资金,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建设资金,财政要统一纳入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县里补贴的资金采用"分期拨付"的办法兑现到村,工程启动时,拨付一部分启动资金;工程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资金。二要严肃工作纪律。各地筹集建设资金,不得增加乡镇负担和村级债务,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平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冲抵本级配套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套取、截留、挪用、挤占、侵占和贪污项目资金,对违反政策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严肃追究当事人的党纪、政纪责任,追回有关资金;是领导干部的,一律撤销领导职务。三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思想,乡镇是组织建设的主体,乡镇党委"一把手"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有一定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保证建设质量;城建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在质量监督、安全监管等方面把好关。

第四,建用并重,增强功能。建设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关键是要发挥好作用。要抓住这次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制度建设,捆绑农资超市、村级卫生室、文化体育室等项目建设,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作用,提高综合利用率,真正把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学习活动的基本阵地、村民议事办事的重要场所、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要注意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整顿后进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合起来,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三级联创"活动内容,并作为巩固和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对全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赵吉雄同志任组长的"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迅速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级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要把该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拿在手上亲自抓,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经费投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县、乡两级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把自己联系点上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建成示范点。

第二,加大帮扶力度,形成建设合力。所有县直部门都要在资金和物资上对联系村给予全力支持,确保新建和改扩建的活动场所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县委明确要求,国土、城建、规划和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审批手续依法从简从快,做到"零收费"。同时要求,对乡镇已撤销的办事处、已撤并的农村中小学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长期闲置在农村的土地、房屋等资产,可用作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相关部门暂搁置产权,交由村级长期使用。总之,就是能省则省、能变通则变通、能利用则利用,要探索诸如集中碎砂、集体采购材料、招标等有效方式,尽量降低成本。各村级组织也要积极发动党员、团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捐资捐物,挖掘潜力,形成合力。

第三,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这次会议后,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做好工作安排,6月底以前完成项目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年度实施方案,迅速启动工作。建立"月报"制度,各乡镇每月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各相关部门每月向县领导小组上报一次资金争取情况。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每月至少要到联系村1-2次,进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县、乡两级党委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落实。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工作督查,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检查验收。

二、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6月4日,市委召开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佑才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委改革办已经下发*号文件,决定今年七月上旬对各地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这两份重要文件我们已经复印下发乡镇和各有关单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对照检查,积极整改,保证圆满完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各项任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全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

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探索新机制,强化农村公益的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一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探索和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新模式,强化政府服务“三农”的职能。要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即建立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公益财政经费预算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完善公益性事业服务合同管理机制。

三是要实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一人一编一卡,人员不能混岗,编制不能混用。

四是要探索和完善乡镇执法体制。加强县级执法队伍建设,转变执法队伍作风,切实解决执法队伍不作为的问题;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新路子、新办法。

2、求真务实,妥善解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遗留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完善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认真落实机构编制政策,确保中央编办提出的“乡镇人员编制五年内只减不增”的底线。

二是要深化转制单位改革,鼓励买断置换身份,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在不提高省委统一制定的买断补偿标准的前提下,鼓励转制单位人员买断身份。但工作要细致,不能强行买断。

三是要妥善处理改革中的遗留及个性问题。积极化解撤销和转制站所的债权债务,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再就业。

(二)冷静分析,深刻认识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乡镇党委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省委省政府验收时定为优秀等次。虽然我县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上级的要求和改革产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从落实改革政策的层面上看,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了整体转制,人员退出了编制序列和财政供养序列,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从建立新机制这个层面上看到,我们的改革还刚刚起步,甚至可以说,“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尚未形成。就县级而言,我们尚未真下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从乡镇来说,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我们还没有改变我们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建立起新的管理运行机制,特别是在考核中还没有真正落实“群众认可”的要求。从转制单位内部来说,还没有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改革后还是老样子,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还是老办法,没有建立起新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而且,改革之后,由于我们个别乡镇的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我们有些乡镇的个别转制单位,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就连内部的运转也成了问题,没人管,一片混乱。乡镇放任自流,转制单位我行我素,这些问题的暴露和产生都是改革不彻底的问题。新的机制不建成,我们前面的改革成果就会付之东流,这就是省委加强检查验收、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深入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是养老保险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有很多单位还是口头承诺,有的资金也没有落实,甚至有极个别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启动。有些单位的领导对改革的政策还存在着愚昧的抵触情绪。要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我们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养老保险费的征缴、保险手续的办理、保险证的发放都还要加快进度,做大量细致的工作。省里文件规定,个人自愿申请,可以不参加养老保险。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大而化之,简单了事,更不能敷衍塞责。我们必须站在对人民对群众负责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从维护稳定、不改革留后遗证从而保证社会长治久安这个角度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我希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快养老保险工作的步伐。乡镇党委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配合,大力协调,确保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三是改革中还有不少的遗留问题没有解决。我们改革工作中还有很多遗留,转制单位的债务还很重;有的乡镇机关转换身份人员特别是乡镇机关特殊工勤岗位人员的劳动合同还没有正式签定;个别乡镇的临时工还没有彻底解决;环卫、城建转制后还没有建立正常有效的工作机制;乡镇、县直单位还有很多手续没有办结。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有的短期突击就可以解决。长期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短期可以解决的,我们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不断推进我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发展

1、加强领导,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继续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改革工作决不能松懈,更不能掉以轻心,要把改革拿在手上,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人的责任,要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督促解决好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要组织力量对照省乡改办[20*]2号文件,逐条逐项进行自查,一项一项加以解决。

2、明确责任,妥善解决改革中的遗留问题。一是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要牵头组成工作专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宣传,确保乡镇转制单位和财政所的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二是由县财政局负责,积极向省里争取财政“两奖两补”经费,弥补资金缺口。

3、强化措施,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改革办、财政局要迅速研究,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建立起“以钱养事”的财政拨付机制。各乡镇党委、县直相关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转制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打破“大锅饭”,建立新的分配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要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考核工作中“群众签字认可”的要求,真正建立起“以钱养事"的新机制。

三、关于乡镇换届考察工作

㈠提高认识,明确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干部考察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次领导班子考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走群众路线,全面考察了解现任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每个班子成员的现实状况,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干部,为乡镇换届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施绿色五峰战略和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干部考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领导班子集体;二是全面考察现任乡镇所有班子成员;三是通过民主推荐发现并考察一批优秀干部。

㈡积极筹备,认真做好考察前的相关工作

1、撰写班子集体和个人书面述职报告。各乡镇领导班子集体及班子成员,要按照各级党委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要求及所担负的职责,认真总结本届任期或任职以来的政治表现、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工作实绩以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形成详实的书面述职材料。

2、班子成员如实填写《领导干部基本情况表》和《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表》。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是指本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侄儿、侄女、姑舅姨老表及近姻亲关系等。

3、准备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述职音像资料及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现任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测评大会上就任期以来的工作情况做5分钟以内的个人述职述廉,各乡镇要将班子成员述职的实况记录及所有科级干部2寸彩色登记照电子文档,提供给干部考察组。

4、印制相关表格。干部考察工作中将进行领导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全额民主推荐、优秀干部民主推荐、征求意见等工作,相关表格的印制和要求县委组织部将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党委。

㈢有关要求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区域板块;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4-0071-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差等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做出了重要论述,并提出了相应要求;党的十七大更是明确提出要开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陕西省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陕西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其在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综合竞争力排名从1999年的第4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2位,并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但是,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陕南、陕北和关中各个县市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尽管近几年陕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鸿沟也在加大。所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对于陕西省城乡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许多学者曾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如夏安桃等(2003)主要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目标、动力机制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述;[1]鲁奇等(2004)运用因子分析和ArcGIS技术提取影响城乡关联发展的主导因子并将主因子信息空间化,揭示影响城乡关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2]罗雅丽和李同(2005)以西安市为例,基于城乡间各种要素流的测度研究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3]朱允卫和黄祖辉(2006)以浙江省整体经济发展为例,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和数据的协整关系研究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黄水木(2007)基于福建省泉州市对沿海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5]

上述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定性研究文献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展开,对于研究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未能从定量角度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而定量研究文献基于量化研究分别从城乡协调发展度确定、城乡协调发展的主导因子及驱动因子、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流动、城乡协调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等四个角度展开研究,对于深化城乡协调发展规律研究具有一定作用,但主要立足于各个局部角度研究城乡经济的联系强度。而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区域板块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特别是联系区域经济内部的不同发展板块,从区域统筹的角度研究城乡协调发展度同经济发展相关关系,进而研究不同板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文章尚不多见。

本文立足于反映整体情况的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概念定义,综合考虑驱动因子、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城乡经济协调等要素,以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研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其次,对陕西省各个地级市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基于经济发展板块研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关系,得出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经济上明显呈现第一、二、三梯度的阶梯化发展态势等结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

1.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界定。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城乡劳动力、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合理交流和组合,形成城市和乡村稳定持久结合的统一体。在发展目标上突出以人为本,公平配置社会资源,基本建立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人均GDP稳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初步改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规模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属于一项涉及到多方面发展情况评价的系统工程。本文根据系统性、可测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简洁性和科学性原则,在借鉴其他学者评价指标和结合陕西省省情的基础上,选取以下八项指标进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见表1)。其中:(1)人均GDP指标衡量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确定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2)第三产业比重指标衡量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即是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公平就业环境。(3)地方财政收入用以衡量地方政府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政府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体,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具备一定财政能力。(4)公路货运量、电话用户和公路客运量三个指标衡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乡村融入城市市场化发展轨道、扩大乡村产品市场的重要措施,该类指标用以分析城乡市场协调度。(5)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指标衡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协调程度。(6)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指标衡量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程度,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方面的协调程度。

3.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作为各个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综合评价指标,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基本思想是研究多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然后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最后归纳出综合所有变量影响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通常称为因子。分析具体步骤为:

(1)对选用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指标均为正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Xij=(xij-minxj)/(maxxj-minxj)其中,i=1,2…,11;j=1,2…,8

(2)利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各个主因子的得分计算出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并以此作为权重,构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的综合评价模型。

(3)计算综合指标值,即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

(4)对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比较。

(5)对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相关关系进行分析。

三、实证研究

1.数据检验。本文采用陕西省2010年统计数据对陕西省11个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限于篇幅略去原始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显示8个变量间相关性很高,由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拒绝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因子分析法的适用性通过检验。由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可知前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2.654,表明这3个因子已经集中了原始数据92.654%的信息,达到了选取公共因子的标准,基本可以描述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水平。

2.主成分因子提取。经过旋转的载荷矩阵表明因子变量在许多变量上都有较高的荷载。通过表3可知,第一公因子在公路客运量、地区财政收入、电话用户量、公路货运量、三产比重等几个指标上载荷较高,因第三产业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体现该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水平,因此第一公因子能够很好地代表城乡经济发展潜力度;第二公因子在城乡消费水平比值和城乡收入水平比值上有很高的荷载,能够很好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度;第三公因子在人均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指标上载荷较高,能够很好地代表城乡经济水平度 。

为了更直观地比较和评价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以下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矩阵。(如表4所示)

根据系数矩阵将三个公因子表示为8个指标的线性形式。

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046X1+0.120X2+0.207X3+0.278X4+0.279X5+0.243X6

+0.113X7-0.019X8

F2=-0.046X1-0.166X2+0.051X3+0.013X4+0.021X5+0.061X6

+0.519X7+0.509X8

F3=0.449X1-0.533X2+0.320X3-0.047X4-0.015X5-0.064X6

+0.078X7+0.133X8

3.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综合得分及相关性分析。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综合反映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即城乡之间要素流转程度及协调程度。为了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需要对各地区在3个因子上的得分以及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加权求和得到综合分值F,即

F=0.469F1+0.298F2+0.159F3。计算出陕西省11个地区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水平,得分如表5。进一步根据综合得分得到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水平分类图(见表5,图1,图2)。

四、研究结论

1.经济实力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但并不必然导致城乡的协调发展。根据表5、表6、图1和图2,在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性评价中,基本上都是经济因子得分较高的地区总得分就高,但在局部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西安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第二位,低于延安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但西安市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为第一,而延安市为第四。另外有两个特例,一个是陕北的榆林,一个是陕南的商洛,榆林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为第三,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却落后到了第七位;相反,商洛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为第11名,居于最后一名,然而协调度却位于第二名,远远超过了其经济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经济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只有施以相应的产业、财政和分配政策改革,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才有可能随之提高。

2.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从区域板块上表现出“U”型曲线的特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度和城乡经济协调度,按照陕南、陕北和关中的顺序排列,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关系呈现出典型的“U”型曲线的形状,说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先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系数分析,如表6,陕西省总体上经济发展协调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相关系数为0.11,相关性并不显著。但陕南各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相关系数为-0.8357,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说明陕南各区的经济发展协调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说明,陕南目前的这种相对协调在整体上表现出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升高而降低的特点。陕北各区(注:因为铜川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具备陕北资源经济的特点,笔者把铜川从经济上划入陕北板块)经济发展协调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相关系数为0.9933,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现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的现象,原因主要在于陕北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资源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该产业的典型特点是依赖于技术密集型的规模经济,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限,财富的社会扩散速度远远小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而呈现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低的现象。但是正向的相关系数表明陕北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中各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排名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相关系数如果包括杨凌为0.236,正向相关而显著性不高,如果去掉杨凌,仅考虑西安、宝鸡、咸阳和渭南,则相关系数高达0.994,说明关中经济发展程度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高度正相关,而杨凌经济发展特点不具备关中板块的特点。杨凌的表现特殊起因于杨凌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以教育为主的第三产业,教育产业的高产值,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带动作用并不大,甚至还凸显了城镇经济和乡村经济的差距,可以说杨凌的第三产业是建立在非常薄弱的第二产业的基础上,使得杨凌在关中经济板块中表现出陕北经济板块的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特点,杨凌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型。

3.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从经济上明显呈现第一、二、三梯度的阶梯化发展态势。关中区域的西安市第一公因子排名第一,说明西安市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比较大。宝鸡市的第一公因子得分排名紧邻西安,第二公因子和第三公因子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说明宝鸡目前的城乡经济发展潜力、城乡生活水平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度都比较好,城乡经济发展协调度比较好,宝鸡的综合和单个因子表现都足以作为陕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标杆。其次是咸阳和渭南,以上城市处于第一梯队。商洛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较高,主要是因为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协调度的第二因子F2得分最高,然而代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F3和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潜力的F1都非常低,说明商洛市目前较高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实际上属于一种低水平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协调必将被打破,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因此不应属于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包括延安、榆林和铜川。这些地区因为拥有密集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存量,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第二梯队里各区表现为代表经济发展潜力和城乡生活水平度的第一公因子F1和第二公因子F2都很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度不高,应该采取适当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分配政策改善此种局面。

第三梯队包括汉中、安康、商洛和杨凌四个地区,也是全省经济总量较低的地区,这四个地区除了杨凌位于关中外,其余地区都属于陕南山区。改革开放以来,陕南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获得的发展机遇相对较少,经济发展不足,属于有待发展的地区。第三梯队里各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代表经济发展潜力和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度的第一公因子F1和第三公因子F3都很低,即使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度的F2很高,排在全省前列,也只是因为城市经济发展不足,没有拉开城乡经济的差距,并不能说明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所以此种高F2只能说明经济的落后特性而有待发展。根据区域分布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杨凌应该被划入第一板块,但因其代表经济发展潜力的F1、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度的F2得分以及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的F3都非常低,经济发展潜力有待培养,所以放归第三个板块。

4. 发展协调性好的地区各个指标因子之间发展不均衡。从发展协调度得分来看,关中区域城乡经济协调性比较好,但这些地区的协调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潜力水平因子、生活水平因子和经济水平因子之间并不均衡。比如西安市和渭南市,西安市代表经济发展潜力的F1因子得分最高,但是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度的F2因子得分为负数,排名第九,说明西安市虽然经济发展潜力大,但在城乡协调方面做得并不理想。渭南市代表经济发展潜力的F1因子和代表城乡生活水平协调的F2因子得分比较高,说明渭南市发展潜力和城乡协调度在目前表现比较好,但是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F3因子为负数,排名第九,这说明尽管总体得分较好,很可能也是一种低水平的协调,需要在发展中均衡各个指标的关系。经济发展协调度高,并且各个因子之间相对均衡的是宝鸡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潜力、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城乡生活水平协调都表现得非常好。

五、提高陕西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合理统筹不同区域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根据陕西省11个地区不同发展水平,采取适宜措施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陕南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和技术条件较差,在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上应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特色,大力发展特色资源产品加工产业和旅游产业,促进工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城乡经济协调。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而城乡协调水平比较差,应在立足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致力于产业的技术密集化,同时加强财富分配政策改革,通过财富分配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中应该在现有经济发展基础好和城乡协调水平高的基础上继续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

2.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上述评价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潜力因子F1在综合评价模型中所占权重很大,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城镇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城镇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资源、资金资源的集聚,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提高,推动城镇经济发展。而且,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是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提高规模经济,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3.充分贯彻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在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政策的同时,坚决贯彻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化建设途径,加快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安桃,许学强,薛德升.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5).

[2]鲁奇,曾磊,王国霞.重庆城乡关联发展的空间演变分析及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

[3]罗雅丽,李同.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11篇

今年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综治委及县委办等综治成员单位的直接指导下,在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们始终以实践“三个代表”和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学习十七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始终把抓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有效地遏制了重大案件的发生,化解了多宗矛盾纠纷,维护了我乡的社会稳定,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强化自身素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如果没有一只的政治素质较强和业务技能较高的队伍,是很难完成这项工作的,基于这一点,在围绕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还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和信访条例等的学习,提升自己和全体班子的工作素质和基本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需要。

二、落实治安中心户长制度,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落实治安中心户长制度,将全乡自然村庄的治安力量整合起来,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在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提高基层预防,控制、打击犯罪的的能力,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采取户籍地和居住地“双列管,两头包”的办法,实行规范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打击流窜犯罪活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改善了青少年学习,生活环境,使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明显好转。

三、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我乡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健全网络抓预警,突出重点细排查,完善制度重调处,强化职能严督办,规范工作求实效,整合了信访、司法、公安、土地、综治等部门的力量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有党政领导轮流值班坐阵调处中心,专门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对上访群众反映的事情,由当班领导详细记录下来,能处理的予以处理,不能立即答复的说明回复期限,并上报主要领导,由主要领导批转具体经办人负责查处,实行首问负责制,促使矛盾纠纷的接访、受理、转办、查处、回复等环节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全年共调处民事纠纷78起,成功率100%,使矛盾全部化解在基层,无一件越级上访案件发生。

四、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乡、村、组户三级建立完善的“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年初乡政府与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7个乡直单位和企业签订责任状,对责任状的签订也作了硬性规定,必须是“一把手”亲自签,并对村级分为年中、年末两次有乡综治领导小组带队,对责任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各村干部评先评优奖惩主要依据,对工作措施不落实,矛盾化解不及时处置不当而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影响社会稳定的实行责任追究,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处理”的原则,把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头上。

五、加大投入,开展技防建设

乡政府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每年以增长10000元的递增投入综合治理工作中,将综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委办公室周主任多次到我指导综治工作,并解决经费20xx元用于技防投入,在县政法委的指导下,安装4个红外线探头,其中2个位于街道中心路向社会面延伸,另外两个探头安装单位内部,实行全天候监控,弥补了人防、物防的不足,在今后的五年内将加大技防投入力度,争取单位覆盖面100%,主要街道路口达80%覆盖面以上。

六、积极地做好综治宣传月活动

突出重点,齐抓共管,为把工作落到实处拟定了实施方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此外突出两所中学为重点开展了以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进校园宣讲法律常识及安全教育,使师生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都明显得到提高。同时利用广播,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受教育人达4000余人次,促进了人民群众自觉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识,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七、加大综治工作力度,完善综治例会制度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12篇

摘要:“芙蓉仙女、印象武隆”小导游的综合实践案例。

关键词:内容分析;目标;重难点;导游词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237-0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做“小导游”》是五年级综合实践上册的教学内容。以“小导游”为主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导游的重要性,懂得导游的工作性质,教材设计了写一段导游词和设计一面导游旗,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以口述、讨论、探究,实践等方式开展活动,扩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以鲜活的地方特色景观为话题,培养学生关注武隆、热爱武隆的感情。

3、感受武隆的优美风景,激励学生学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重点难点

1、让学生知道武隆仙女山、芙蓉洞、天生三桥、天坑地缝的具体景点。

2、怎样学会写导游词。

四、活动方案设计简要概述

师:(课件展示武隆仙女山、芙蓉洞、天生三桥、天坑地缝的美景)美丽的仙女山、芙蓉洞、天生三桥、天坑地缝经过政府和全县人民的辛勤建设,把“芙蓉仙女、印象武隆”打造成了著名的国际旅游品牌,作为一个武隆人,我们可以为魅力四射的“芙蓉仙女、印象武隆”感到骄傲自豪。桂林有一个旅游团将要来武隆观光旅游,老师打算从班上挑选一位最优秀的小导游,协同希望旅行社接待好桂林的朋友,使外地客人对武隆地区的风景有所体验,并且能被“芙蓉仙女、印象武隆”反映出的人文关怀深深吸引。

五、活动时间:90分钟

六、活动地点:多媒体室

七、活动准备

1.影像资料:《仙女山》《芙蓉洞》《天坑地缝》《天生三桥》等。

2.自制名片,设想自己是一知名旅行社的一名导游。

八、活动实施过程

1、老师导言,切入活动主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武隆吗?喜欢旅游吗?想一想,请认真地想:你都去过武隆哪些好玩的地方?哪个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学生自由组合,以4―6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充分讨论,回答提问,指名上台回答,及时反馈,老师小结。

2、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讨论,为下一步展开活动作好铺垫。

快速抢答题:

①有谁知道“芙蓉仙女、印象武隆”主要打造的是什么品牌?武隆有那些著名的景区?请你最少说出三个。

②你认为武隆哪一个景点的景色最美?请你生动地描述,通过一个或两个事实说明你这样判断的理由。

③你知道我们武隆县有哪些出名的旅行社和高档的宾馆吗?你知道导游在旅行社中担任什么角色起多大的作用吗?

④你打算怎样当好导游?怎样迅速赢得旅客的信任?

3、学生就以上问题进一步思维,分组进一步讨论。

4、播放录像资料,[仙女山]、[天坑地缝]、[芙蓉洞]等风景片段,直观再现,让学生充分扩展思维空间。

活动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带着略微兴奋的语调说:“同学门,你们真聪明,居然知道家乡有这么多著名的景点。我就认为‘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们武隆的人民是勤劳的,“芙蓉仙女、印象武隆”这块旅游品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能放射出它耀眼迷人的光芒……老师得知广西桂林有一个旅行团马上要来武隆,同学们都是很不错的导游,但老师想请一位最优秀的导游陪与咱们武隆希望旅行社一起接待桂林的朋友,让他充分领略“芙蓉仙女、印象武隆”的美丽风景,和最真诚的人文关怀。体现武隆的人文色彩,你们竞争一下,推举最出色的几位来竞聘,怎么样呢?

小组推举,现场竞聘后,评出“最佳小导游”,同学们给他(或她)提建议,小导游主动征求大家建议、意见,各小组同学帮助小导游设计解说词,旅游路线,临时准备即兴演讲。小导游,即兴演讲,最后师生共同评选一位优秀的小导游。

九、总结自我评价及反思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乡土资源 挖掘 运用 课堂教学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本地特有的乡土教育资源。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老师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撷取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发学生的直觉体验,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激活课堂教学。

乡土知识的涵盖面和涉及面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具体而言,就是指我们的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迹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物事、语言文化等。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将乡土资源有机地融进课堂中呢?在这里,笔者对自己近几来的教学试作些粗糙整理,以便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巧取乡土生活,搭建问题探究平台

1、所谓“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一类教学范型。该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真正理解的党学习产目标。《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历史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必须要“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以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由此可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尤其在初中阶段,就应降低理论强度,充分开发利用富有生活气息的丰富的乡土,甚至家族的历史课程资源。

例如我在执教西周的“礼乐文明制度的确定“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宗法制,我给学生一个表格材料:

问:如果这家主人要自己的地位与权力传下去,谁最有可能继承?并说明理由。结果没有几个学生回答。在课后反思时我也作了调查,主要原因出在学生对这个材料不理解,超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其实就是没有搭建好给学生探究的平台。那么,我在另外一个班级执教时就选取了学校附近几个村居的宗词照片,学生很快就认到了自己的宗词,然后我就进一步解释嫡长子世袭制的原则,最后出示上述探究的表格材料,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就很高了。又如九年级教材中的“改革与开放的时代”中有一个专探究,它他为三个内容:有感于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有感于生活用品的变化、有感于休闲方式的变化。如果教材内容而探究,我想教学效果如何很难说好。因为教材所选取的例子虽然典型都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对这一专题探究稍作改动,将课题命名为“戏说生活,漫画经济”。课前我先发给学生这样的一个学习提纲:第一自我衡量调查家乡的生活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二纵向比较,调查三十年前长辈们中学时代的生活并与你自己生活作比较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横向比较,通过上网,比较去年苍南县城、你所在的乡村、五凤乡三个区域人均收入看经济发展水平,这个学习提纲基于学生实际和对长辈们的调查所得,在课堂学生异常活跃,你言我语。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果,又联系了思想品德课中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以适当地选取乡土资源,为探究搭建平台,学生既有内容可讲,又能探究出一个所以然来。

二、巧借地域景观,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的目的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使探究课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综合性”、“探究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实现课堂从”历史“到”社会“的回归,这样要求我们的课堂和活动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回归。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该册教材中的综合探究课都是围绕人类是生产与生活环境探究设计的,加上整个课程的设计基于生活、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呈现方式,综合活动课的探究自然成为了学生乡土自然资源的探究。那么怎样在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探究课中开发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呢?

第一课“生活在社区“和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教学中,我便引导学生在学会绘制平面图的基础上,绘制社区图,明确自己家在本村中社区中的位置,然后按社区分组,让同一社区的同学一起绘制自己社区所在乡镇版图中的位置,然后进行辅导纠正。全班同学一起绘制家乡乡镇的行政平面图,最后查找乡镇在温州市的位置和温州市在全国的位置。用四幅图呈现了四级家乡——社区、乡镇、温州、中国。在讲七下“我是社会小主人”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调查题目《横阳支江污染状况调查》(横阳支江是苍南县的母亲河),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本地学生,让他们回家向长辈们了解这条河过去的状况,并收集有关的资料,另一组是外省县的学生,让他们进行户外考察活动,沿着这条河两岸进行观察、访问。然后结合两组同学的精华,写调查报告及整理治疗,最后进行团队活动,组织志愿者课余时间捡垃圾。这样既落实了教学内容,灵活的适用开发了乡土资源,又让学生尝试了如何行便监督权,真正体会到“ 是社会小主人”的感觉,使乡土资源教材想到补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同使也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三、巧挖民风民俗,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里创造一个观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把学生带入思维的兴趣之门,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也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与亲切。例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课,为了更加清晰的阐明南北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课前收集家乡的气质、土壤、河流水文特点、典型动植物、农作物耕作制度、房屋结构、水陆交通、饮食及过年习俗等,并将其制成表格,我在备课时也制作好了一张关于北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表格,并且收集了几组图片和flash。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幻灯片再填写表格,然后将“北方的表格”与课前制作好的表格进行比对,最后我与学生一起归类总结。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从学生的信息反馈来分析,这样的设计到达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又如在九年级《世界遗产在中国》一目中涉及到“非特文化遗产”。在教学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温州鼓词”和“卖技”的视频,还给学生展示了温州米塑艺术和窗花纸几组图片。课堂中学生时不时地发出了“哇”惊叹声和指指点点声,在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向长辈的了解关于“卖技”和“米塑”这两种文化。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有个学生拿了一本手抄的卖技书给我,还说他父亲曾经唱过多年卖技,发现书中有许多错别字,要求我给予更改。在教学中,巧妙地挖掘乡土资源,不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信感亲切,还促进了学生对温州曲艺和艺术所蕴含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巧引名人伟绩,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文方面的素质与修养,亦称人文素质。一般把人文素养定位于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一是指掌握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程度,二是指依靠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自觉、批判及超越精神,对人生意义与价值判断和思考。第二层次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性的东西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层次价值才能复活。由此可见,人文素养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知识体现在具体的学科知识之中,而人文精神则蕴涵在人文知识之中,需要我们在学习人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概括、提炼出人文的精神。人文素养关键在于塑造人文精神。

乡土知识在塑造公民修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功能。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乃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正如苏霍姆林斯斟说的:“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法国语言开始的。他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吏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知祖国的概念。”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基普郎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教学中引用本乡土的名人秩事,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能隐妥到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八年级教材中涉及的“盛世文化”,我就给学生补充了东晋谢灵运的作品,在执教“文人的世界”我也给学生补充了南宋时的永嘉学派和王十朋的相关史实以及他那幅写在温州瓯江江心寺的绝妙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水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样,让学生了解到了我们温州家乡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曾现过灿烂的历史,也留给了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感悟家乡古老的文化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那博大精深和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还有八年级下册有一题目“从此伐战争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云岩乡革命老根据地纪念馆——仰英亭参观,要求生向纪念馆的负责人访问有关革命烈士的事迹,以便在课堂内作发言交流。在课内,有些学生讲述林平海的事迹,有些学生讲述王屏周的事迹。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四一二反革命后的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时代,也对当时同志创建农村根据地的进一步理解。通过引用家乡的名人伟绩,让学生体会到革命先驱的生存艰难,意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好好珍惜和把握。从而激发了学生战胜困难,度过逆境的勇气和力量,培养自己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家乡的骄傲感。这难道不比那些以空泛的“政治化”或“祖国化”为口号,以古才能的民族英雄,伟人事迹为教材,苍白无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更加丰厚有力。由此可见,乡土资源不仅是树立学生健康向上人生观的催化剂,还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化石”。

综上所述,将乡土资源适当地运用,整合到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能让学生探究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之功效。当然,将乡土资源整合到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滥选滥用,避免将与社会教学演变成了地方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课程标准(二)》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8)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 二元特征 一元化 解读

恩格尔系数(简称恩系)是用食品消费支出比全部消费支出计算的比重指标,曾用于分析居民消费结构。由于食品消费是基础的,必须首先满足的消费内容,其变动速度要慢于收入和消费总量的变动速度。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恩系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恩系更多地用于衡量居民的富裕程度,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联合国提出的数量界限是,恩系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并且用它来比较世界各国的富裕程度,划分落后贫穷国家、发展中国家、富裕发达国家三类。我国自1998年正式改用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来,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最核心的指标之一。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了恩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必须城乡分算、分列分报,呈现典型的二元性。笔者认为,基于此有必要进行“一元化”解读。

一元化恩系的意义

和谐社会整体评判的需要

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当带来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城乡悬殊的二元结构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党中央提出建立和谐社会,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实现“三化”的过程就是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最终消除二元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整体要求及二元结构现实决定了我国描述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状况时既要有一个总的综合的恩系,又要有城乡分列的二元恩系以适应二元结构需要。各级统计部门各年度统计公报把恩系城乡分算分列已成惯例,强调了二元结构特征,却忽略了描述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状况需要综合一元恩系的客观要求。事实上,无论用城市居民恩系还是农村居民恩系都代表不了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生活总体水平和整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国际比较的需要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加入WTO,不仅要求我国定期向联合国批报一元恩系,以评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量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而且要求我国本身要经常地进行国际对比,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恩系是反映一国富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最理想、最具综合性的国际通用指标,用它来作国际比较最好不过,势必要求把二元恩系一元化以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

全面小康监控的需要

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去监控,从而把握全面小康的进程,恩系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指标之一。这就要求把二元恩系一元化,从整体角度动态地反映恩系的变动趋势,据此判断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阶段性成果和到期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时间。

二元恩系的一元化模型

二元恩系的一元化可有两种模型选择,一是直接计算法,即用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合计比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合计。二是加权平均法,其模型为:

一元恩系=城市居民恩系×城市居民比重+农村居民恩系×农村居民比重

此模型较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一是二元结构必然有城乡二元恩系和城乡人口比重的现成资料,计算方便;二是城市居民恩系较高而城市居民比重偏小,乡村居民恩系偏低而乡村居民比重偏大,一元化后不会偏高偏低而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从表1不难看出,不论是二元恩系还是综合的一元恩系,动态上都具有近似的线性特征(如图1所示)。

可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线性模型(其配合过程省略)得出:一元恩系的方程为yc=60.12%-1.31%x,城市居民恩系的方程为yc=55.76%-1.44%x,乡村居民恩系的方程为yc=61.62%-1.13%x。由此可知:

三下乡活动综述范文第15篇

尊敬的考核组组长,副组长,各位评议员: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三个月以来个人履职尽责、党风廉政情况向各位作一个专题述职,请大家批评指正。

主要工作

我是20xx年2月担任乡人大主席的。三个月来,在区人大的指导下,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相关法律赋予的职责,抓好乡人大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乡第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区人大交办的工作任务。现将三个月来的学习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一是挤时间学习理论,确保在政治、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每天阅览党报党刊,研读十七大报告和有关重要文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政令畅通。三是积极参加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积极兑现承诺。四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增长阅历和才干。五是加强党性锻炼,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在人大工作中认真贯彻乡党委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加强主席团成员之间的协调,支持主席团成员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

二、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岗位职责

(一)人大工作。三个月来,我和人大主席团一班人坚持议大事、抓重点,求实效的原则,抓住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群治关心的热点问题,履行监督职能。

1、依法按规召开好人代会。做到会前准备充分,会议程序规范、会后落实到位。2月24日顺利召开了乡人大五届六次会议。

2、依法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以法律为准绳,开展人大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督促减轻农民负担和粮种补贴的落实到位;督促政府抓好农村动物卫生保健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督促政府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改善教学条件;组织乡人大代表监督乡、村两级实行政务,财务公开制度。

3、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活动,切实抓好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使代表通过对《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监督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代表自身的职权义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乡人大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牢固树立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崇高意识。

(二)民政工作。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乡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125户, 161人,月发保障金17831元;农村低保对象764户, 930人,月发保障金51618 元;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乡内现有集中供养点2处,五保户208人,其中集中供养27人,分散供养181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日趋完善1---3月全乡已救助36人次,发放大病救助款 63200 元。

(三)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领导,落实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及经常性工作制度,落实“一票否决”制;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动态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底数和去向,积极联系现居地政府,做好委托管理和双向服务工作,杜绝管理漏洞;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生育对象,及时调查取证,发现一例,征收一例,并尽快足额征收到位。1—3月征收社会抚养费113100元,享受独生子女费补助192人,计生奖励扶助对象197人。

(四)国土管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把土地复垦关,确保全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地籍管理,抓好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力度,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完善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定为21个村(社区)和12个部门(工作组),共划分为33个网格,做到每个网格实行点状管理,实施任务包干、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1—3月,拆除各类雨篷和违章搭建8处,规范商招店招15处,整治乱停乱放25起,突击抓好了农村“四清”工作,对农村房前屋后的污泥、道路、河道进行了全面清理,实行了庭院美化工程,规范家禽、牲畜饲养行为;城建成立突击队,每两个月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进行一次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场镇保洁员队伍,定时清扫,全天候保洁,社区卫生监督员每天坚持上午、下午各一次督查,确保整个场镇的清洁卫生;加强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严格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按照区上制发的考核细则每月对各村社进行一次督查、评比排位及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