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创伤骨折;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b)-0145-02

Traumatic Fractures with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SU Hui

Shuangya shan people's hospital surgery,Shuangyashan,Heilongjiang Province, 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raumatic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i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observation analysis. Methods Selection in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th 30 cases of traumatic fra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operative nursing,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uch as blood sugar control,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including diet,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local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bservation of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healing, infection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Also better blood sugar control, and 30 patients with normal blood glucose levels through perioperative, pyogenic infection and woun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Traumatic fractur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th perioperative nursing work should b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djust nursing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patients condition change in time, to ensur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Traumatic fracture; Diabetes; Perioperative; Nursing observation

由于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在采取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预后质量,更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一定威胁[1]。随着现代创伤骨折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要求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转变以往“分割式”的模式,应构建全面化、系统化的护理流程,以术前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创伤程度以及创伤口失血量的顺序进行全过程、动态化地护理,及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发展变化情况,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30例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9~87岁,平均年龄(61.2±3.5)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0.2±3.4)年。以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依据,所有患者均确诊。入院、术前平均血糖14.2 mmol/L、7.1 mmol/L。伴有疾病:1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9例心脏病;4例脑血管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11例患者为右侧髋部骨折;8例为左侧髋部骨折;7例为胫腓骨骨折;4例为髌骨骨折。创伤性骨折原因:21例车祸;9例滑倒摔伤。糖尿病治疗情况:23例患者长期稳定服用降糖药;5例患者定期采取胰岛素治疗;2例患者间歇性服用降糖药。

1.2 方法

30例患者入院后,以其骨折部位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胫骨踝上牵引或股骨结节牵引,为患者安排硬板床进行休息,及时观察其创伤部位的肿胀、出血情况,调整肢置,采取创伤骨折护理模式,全程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2 结果

30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以正常的血糖水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以手术切口愈合分级标准为依据,21例患者为甲级愈合;9例患者为乙级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伤口化脓性感染,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在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中,应从术前、术后双方面进行加强:术前护理:①动态检测患者血糖,分别于患者每日3餐前后、晚10点以及次日凌晨3点进行,胰岛素治疗时间为3餐前,在患者血糖水平

术后护理:①动态观察患者术后脉搏、血压、体温、神志等各方面情况,及时采取吸氧、心电监护;②全程观察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以患者血糖值为依据对胰岛素注射量进行及时调整,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血糖测量间隔时间,该组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血糖持续升高,空腹血糖7~11 mmol/L,餐后血糖12~16 mmol/L,由该院内科专家根据患者血糖实际情况对胰岛素注射量进行调整,将患者血糖控制在

该研究中,30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以正常的血糖水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综上所述,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应全面化、系统化地展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及治疗措施,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柴晓萍,尹海荣.79例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6):126-128.

[2] 阳艳丽.骨折伴隐性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127-128.

[3] 于志萍.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军事医学,2011,35(8):637-638.

[4] 相敏.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C]//第三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暨组织修复与重建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460.

[5] 李永艳.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3):52-53.

[6] 王建红,徐丹,黄连伟,等.浅谈骨折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中旬刊):518.

[7] 汪兰芳.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759-760.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切口感染(SSI);预防护理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1]。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手术的范围和规模大小不等。大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明显,对手术前准备、手术前后的护理要求较高[2]。小型手术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较小,即使耐力较差患者,经一般性处理即能接受。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9.7±5.3)岁,手术类型上颌骨手术22例,下颌骨手术24例,颈椎手术32例,颅骨手术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及指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动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规劝和讲解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减少陪护人员的重要性。同时指导陪护人员正确接取粪、尿的方法,不可使粪、尿外溢污染手术切口。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保暖,防止感冒、受凉、劳累等,以免诱发感染急性发作或新的感染。告诫患者不可擅自对伤口进行不妥当的处理,如挤压、按摩。

2.2护理观察 手术切口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3 d左右,因此,术后3 d应常规测体温3次/d,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切口持续疼痛或加重,伴有体温升高、脉搏频速、白细胞计数升高,则应警惕切口感染。怀疑切口感染时,可打开伤口外层敷料检查,可发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压痛等典型症状。如果有脓肿形成,则表面局部张力增高,并伴有波动感。为进一步确诊时,常规取切口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根据其结果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为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

2.3预防护理 告诫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人喜好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嘱其多饮水,保证充分的休息、睡眠,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并进行支持疗法增强患者体质。定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督促医师换药,敷料被渗湿时,及时更换。

2.4感染的护理 炎症早期阶段可拆除部分缝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并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局部用抗生素封闭及物理疗法。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室,进行各项操作时均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3 结果

98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SSI,发生率为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Ⅲ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 h、腰髋部及以下手术患者SSI发生率较高,其中Ⅰ类切口1例(1.02%)、Ⅱ类切口3例(3.06%)、Ⅲ类切口5例(5.10%),平均住院 32 d,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骨科是治疗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畸型与疾病的学科。骨科手术治疗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同时,术前治疗方案必须周密考虑全身和局部不能存在任何隐性的感染病灶。一旦患者手术出现感染,就会造成终生残废[3]。切口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导致较长r间的暴露,污染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暴露使切口干燥及长时间牵拉、摸弄而损伤了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手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手术原则,也会使感染机会增加[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骨科感染的原则,一旦诊断伤口感染,除全身联合运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外,重点应放在局部伤口的处理上[5]。若局部肿胀明显,即早期间断拆线引流,送标本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准确运用抗生素。深层感染内固定物的处理目前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内固定物不必移去,过早的移去坚强的内固定会使骨变形。若经治疗后伤口仍不愈者,待有纤维骨痂形成后,再去除内固定,换置外固定为妥。软组织损伤后感染长期不愈的处理,①消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切除窦道,②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使伤口愈合[6]。高标准严格无菌操作,准确彻底清创,正确、彻底止血,避免损伤过多的正常组织;正确、稳妥使用电刀;准确掌握穿针技术;加强术后的护理,保护好针眼;无张力、无空隙闭合伤口。这些都是预防骨科感染,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7]。

配合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患者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8]。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患者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本组资料显示,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老年患者要注意采取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从而降低骨科患者围手术期SS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媛慧.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222-223.

[2]陈庆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3:99-100.

[3]吾里旦古丽・铁了汗.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97-198.

[4]暴艳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219-220.

[5]张孝丽.胃肠外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02:103-104.

[6]单廷芝.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10-211.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3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糖尿病的患者逐渐增高,而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手术是治疗骨折病的一种手段,糖尿病人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围手术期易发生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我院骨科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骨折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64-78岁,平均70.5岁,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9例,胫腓骨折8例,肱骨骨折4例,骨肿瘤4例,锁骨骨折3例,开放性伤口1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4例,带锁髓内钉13例,糖尿病神经病变者2例,糖尿病骨病2例,首次确诊为糖尿病者8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自己有糖尿病又发生骨折担心术后伤口不愈合对治疗缺乏信心,患者年高体弱,患糖尿病突然外伤导致躯体运动障碍担心家庭负担,表现为压力大,情绪低落,护理措施:(1)向患者耐心解释,正确对待手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2)对于经济条件有限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使患者尽快手术;(3)对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与患者进行交流,取得信任,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骨科疾病护理

2.2.1 术前护理 (1)有效止痛,减轻病人痛苦;(2)观察患肢皮肤颜色,动脉搏动情况,足趾指端血运情况。

2.2.2 术后护理 (1)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指导病人做足部主动与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发生;(2)高龄糖尿病病人组织营养缺乏,术后制动时间长,要经常按摩以防压疮。(3)病人抵抗差,术后伤口容易感染及不愈合,注意无菌操作。

2.3 血糖控制

2.3.1 术前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容易导致血糖增高,同时饮食减少的影响,有时出现低血糖,血糖值波动较大,因此监测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10mmol/L时进行手术。

2.3.2 血糖控制好,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而骨折病人由于疼痛造成的应急反应,血糖会普遍增高,需要对患者三餐前和餐后血糖进行检测,如用胰岛素治疗就要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4 饮食护理

糖尿病一日三餐,三餐要实时定量,围手术期的患者一定保证病人充足的营养供给,使血糖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不能正常进食者可静脉营养,避免营养不良造成伤口不愈合。

2.5 糖尿病合并发症的护理

高龄糖尿病病人合并心脑肾病变者多,本组并发症者17例,加强心脑肾病的保护可以减少围手术期的发生,护理措施:①注意出血: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血栓形成,②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③观察血运,动脉搏动及色泽,皮肤弹性。④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及出血情况,切口有无红肿。⑤加强口腔护理。⑥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有效的咳痰,以防肺部感染。

3 结果

本组38例围手术期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伤口感染2例,血糖控制不良1例,病人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伤口甲级愈合。

4 小结

骨科高龄合并糖尿病病人营养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并发症围手术期通过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骨科疾病的护理,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陈廖斌,顾洁夫,王华多,足 被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中华骨科杂志,2009.21(31):145-147.

[2] 陈亚庆,舒红文,骆玉秋,社区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4.17(3A):268.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创伤性骨髓炎;开放植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高能量损伤所致胫骨开放骨折临床较多见, 早期处理不当往往会并发创伤性骨髓炎, 胫骨前软组织少, 血液循环差, 合并大面积贴骨瘢痕或皮肤缺损较常见, 并可合并不同程度的骨缺损骨外露[1]。本科采用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23例, 在骨髓炎治疗、创面修复、缩短疗程方面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07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 其中男15例, 女8例;年龄22~48岁, 平均年龄32.5岁;车祸伤12例, 压砸伤7例, 其他原因外伤4例, 均有窦道, 15例形成局部贴骨瘢痕, 病程7~18个月, 平均病程8.6个月。

1. 2 护理

1. 2. 1 术前护理 ①一般护理:入院常规检查, 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全身情况, 本组贫血患者1例, 低蛋白血症患者2例, 高血压患者3例, 糖尿病患者1例, 给予定时检测相关指标, 请内科会诊, 同时行饮食调护和药物治疗, 患者均顺利手术, 未明显影响手术结果。②患肢护理:因患肢长期石膏外固定, 创面开放时间长, 周围污垢多, 患者入院后即进行卫生处置, 清洁创面周围皮肤, 每日用温水热敷、清洗, 并在表面涂擦石蜡油或植物油, 1次/d, 使表皮痂皮自行脱落, 不损伤皮肤。本组2例患者患有足藓, 给予达克宁软膏局部外用, 2次/d, 2周后痊愈。术前1 d剃去患肢汗毛, 创面无菌换药。③心理护理:慢性骨髓炎患者住院时间长, 手术次数多, 经济负担重, 多数患者焦虑不安, 心理压力大,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即进行相关沟通, 请同类康复患者现身说法, 使患者在身心两方面做好准备[2]。

1. 2. 2 术后护理 ①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位, 患肢中立位抬高15 cm, 患肢感觉恢复后进行足踝部的屈伸活动, 以促进血液循环。②VSD护理:本科使用VSD敷料(商品名为维斯第)覆盖创面, 持续负压吸引和引流管通畅是治疗的关键, 也是护理的重点。术后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吸引, 有效指征为:敷料瘪陷、管型暴露、触摸有硬实感。如敷料隆起, 触摸无硬实感, 应立即查找原因:是否为负压源不足、引流管弯曲、打折、VSD敷料或引流管漏气、引流管堵塞等, 根据问题原因对症处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告知患者不要随便牵拉引流管和撕揭封闭的薄膜, 不要在薄膜表面使用热敷或尖锐物品。根据术前药敏实验结果, 遵医嘱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创面局部冲洗, 保持VSD敷料湿润。引流袋为一次性带凝固剂密封袋, 容量为2000 ml, 引流液达到1600 ml给予更换, 如引流液较少, 更换1次/周。本组患者平均更换VSD敷料3~5次, 肉芽组织均生长满意, 顺利植皮。③外固定架护理:外固定支架具有能稳定固定骨折端、医源性损伤小、置入针远离感染灶、便于术后换药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注意保持针眼局部清洁干燥, 定期换药。患者更换、功能锻炼的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肢, 防止针道过大活动。本组2例患者出现针眼红肿、 有分泌物, 给予及时换药、 口服抗生素后恢复正常。④供、受皮区护理:供皮区适当加压包扎, 注意观察远端趾动、血运情况, 防止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受皮区注意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张力及毛细血管反应, 保持局部温度。⑤功能锻炼:慢性骨髓炎患者病情迁延时间较长, 活动受限, 大部分患者肌肉萎缩明显, 踝关节屈伸困难。患者入院后即指导其进行全身功能锻炼, 术后麻醉消退即可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足趾、踝关节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 练习3~5次/d, 每部位5~10 min/次。根据植骨范围的大小, 遵医嘱指导患者尽早下地, 进行床边部分负重站立、行走, 注意宣教家属辅助, 防止二次损伤。

2 结果

本组23例创面修复术后皮瓣及皮片均成活, 创面均Ⅰ期愈合。2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 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23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0~18个月, 平均13.5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感染复发而放弃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复发。

3 讨论

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程长, 迁延不愈,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采用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 护理工作的配合也相当重要。本研究根据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特点其临床护理重点如下:①VSD护理:VSD敷料覆盖创面术后12 h开通负压, 因术中彻底清创, 切除贴骨瘢痕, 截除断端硬化骨, 窦道部分的骨质完全清除, 断面出血较多, 术后12 h内使用负压引流增加出血量。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常规行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堵塞, 保持敷料湿润[3]。本科原术后常规采用中心负压吸引, 但部分患者植骨范围较小, 可早期下床活动, 受引流管路限制, 影响下床活动范围, 后在医嘱允许患者下床活动后改用便携式医用负压吸引器和一次性使用医用体外引流瓶, 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和进行功能锻炼。②外固定架护理:本科采用无菌纱布条缠绕针眼周围, 3~5 d碘伏消毒更换1次。本组2例患者出现针眼红肿、 有分泌物, 均为1级轻度感染, 给予及时换药、 口服抗生素后恢复正常。③功能锻炼:患者入院后即指导其进行全身功能锻炼, 术后麻醉消退即鼓励患者进行患肢活动。根据植骨范围的大小, 遵医嘱指导患者尽早下地床边部分负重站立、行走, 以增加局部应力刺激, 促进骨痂生长[4]。注意指导家属辅助, 做好防跌倒、防坠床宣教, 本组无二次损伤发生。

总之, 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期间, 遵医嘱准确用药、术后严密观察, 给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等都能促进患者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宋素萍.全方位护理对胫骨骨髓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8):744-745.

[2] 赵春珊.创伤性胫骨骨髓炎的护理.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 132-133.

[3] 杨静.外伤性胫骨缺损所致骨髓炎患者的护理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 16(26):366.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5篇

自在医疗场所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以来,患者整体医疗效果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提升。该项目临床应用性和实用性较强,可在任何科室开展,但以外科科室应用效果最为明显[1]。为了提高骨伤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我院在骨伤科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并进行实验,实验对象为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以下是该次实验的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了60例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生活资料,并将患者进行分组。A组:男性13例,平均年龄42±2.4岁,病程平均0.5±0.5天;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平均0.2±1.6天;B组:男性19例,平均年龄39±2.3岁,病程平均0.9±1.8天;女性11例,平均年龄36±2.2岁,病程平均0.6±1.7天。所有患者均为完全性骨折,受伤后出现下肢活动受限,自受伤至入院期间患者意识清晰,无一例昏迷。

1.2实验方法 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可分为三个过程。1.住院初期护理。患者在住院后均给于常规住院检查,包括立即采取X片影像学检查检查损伤部位情况,并行MRI影像学检查探查脊髓损失情况。由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多半有失血,故护理人员应多次对患者血压、脉搏进行评估,在患者进入手术前应适当给予输液治疗,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免出现休克。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可以就患者的兴趣爱好、家庭工作等多种话题进行沟通,如此一来,既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又能表达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护理人员可利用空余时间对患者开展骨折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骨折情况、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术后护理方面的细节、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医疗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对患者介绍我院骨伤科诊疗环境、医疗技术条件及负责医生的执业经历、专业水平。除此之外,临床人员要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谱,饮食原则以低糖、高能量、高蛋白为主,患者可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忌不经医嘱擅自口服大量钙片。2.手术过程中护理。在手术前缓解患者情绪,使得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手术后护理。患者苏醒后应及时送回病房,过程中应注意帮助患者盖好被子,以免患者着凉,机体功能下降影响术后损伤部位骨质的生长和发育。护理人员应进行每日一次的查房,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周围软组织颜色、硬度,是否出现肿胀现象等,遵从医嘱帮助患者更换干净的辅料。护理人员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注意手法轻柔,以免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造成医患纠纷。由于患者行动不便需较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抬高下肢,适当进行关节活动,降低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交代家属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褥的出现。

1.3评价指标

1.以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

2.以骨折并发症进行评价,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常见并发症为:坠积性肺炎、压褥、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损伤性骨化等。

3.以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对比

将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两次监测值低于对照组:术前,实验组血压为123.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32.9mmHg;术后,实验组血压为130.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43.7mmHg。术前,实验组脉搏为78次,对照组脉搏为91次;术后,实验组脉搏为83次,对照组为脉搏95次。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为3例,实验组为1例,对照组为2例;损伤性骨化为2例,全部为对照组患者。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为13.87,对照组为13.65;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实验组为15.73,对照组为14.39。

3.讨 论

我院此次开展的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主要从患者的心理、饮食和锻炼三方面进行[2]。

心理护理,是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由于肢体疼痛、行动不便等多种原因导致心情低落、烦躁,护理人员需做好心理安慰工作,同时嘱家属对患者的起居悉心照料[3]。饮食护理,患者恢复期饮食可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饮食以清淡为主,可适当进食蔬菜水果[4]。第二个过程,患者则需要进食营养、钙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老母鸡汤、牛肉骨头汤等。锻炼护理,是针对患者骨折恢复期开展的,初期患者应进行制动,避免骨折部位错位,后期则可适当进行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肌肉萎缩[5]。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也证明了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可促进患者骨折康复和痊愈。

参考文献:

[1] 石M,黄兴勇,杨艳敏.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730-731.

[2] 赵红.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23-624.

[3] 潘琼华,李文燕.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18):4098.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踝关节骨折;中医药护理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92%,因其是关节内骨折,治疗需要精确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以确保关节早期活动以及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骨折损伤后常常合并周围软骨、肌腱、韧带损伤,多累及关节面,造成局部出血肿胀,疼痛剧烈,易引发各种并发症,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阻碍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良好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着积极地作用,我们对2011年1月~11月收治的7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6例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男42例,女30例),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6~65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1例,生活扭伤21例,坠落伤15例,压砸伤5例。其中双踝骨折30例,三踝骨折22例,单纯外踝骨折2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住院时间5~76d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受伤距手术时间为2h~14d,平均7d。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包括抬高患肢及应用消肿,消炎药物。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与综合护理干预。

1.2.1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骨折,剧烈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担心致残,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甚了解,易产生恐惧、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关心安慰鼓励患者,以良好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踝关节骨折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注意要点,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术后告知患者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长期制动易致的不良后果,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取得家属的充分理解和积极配合,使其坚持康复治疗。

1.2.2 中药贴敷疗法 采用本院制剂三黄膏外敷。药物组成:大黄 黄芩 黄柏,其作用为活血化瘀,消肿,行气止痛。入院后将三黄膏直接贴敷于肿胀疼痛最显著处(无皮肤破损,伤口),再用绷带固定,保持湿润,1张/次,1次/d,注意皮肤过敏反应,如外敷膏药处出现难忍的瘙痒,发热,疼痛应及时告诉医生处理。敷药期间,患处忌烤火。

1.2.3 冷疗 骨折后及术后24h内,将冰袋用干毛巾包裹置于局部冷敷,3次/d,30min/次,冰敷时注意询问患者感受,预防冻伤。观察患者的肢体末梢血运,甲床有无苍白,紫绀等。

1.2.4 中药封包治疗 采用湖南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医封包综合治疗仪,术后1w将中药包包于骨折上端,进行药物透入。2次/d,30min/次,温度40~45℃为宜,或根据患者对温度的感受情况调节到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在做封包时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出现热疹,过敏反应或皮肤烫伤。

1.2.5 集成疗伤片口服治疗 集成疗伤片为本院研制,剂量:3次/d,6片/次。主要功能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伤筋早期。饭后30min服用。

1.2.6 自制中药当归活血液足浴 当归活血液为本院研制,主要功能为活血舒筋,祛瘀生新。手术拆线后用200ml当归活血液加水2000ml,将踝部浸泡30min,温度为40~47℃为宜,温度降低时再加入热药液,早晚2次/d。

1.2.7 饮食护理 从中医伤科的角度,结合骨折愈合的早、中、晚3个阶段,配以不同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如骨折早期淤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胡萝卜、苡米粥、青菜、鱼汤、多饮水、果汁、忌油腻、生冷,酸辣及发物。中期:宜用清补食物,如银耳瘦肉汤,白鸽汤等。后期:饮食宜补肝肾,壮筋骨,大补元气,如枸杞,大枣煲去皮老鸡汤等。

1.2.8 康复训练 踝关节骨折后引发的充血,水肿很容易导致局部软组织疼痛,淤血或肿胀。严重者还可能引起关节僵硬,因而复位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尤为重要[1]。对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采取循序渐进与被动、主动相结合的原则[2],骨折愈合后,加强小腿三头肌力量训练如提踵,进行平衡训练如翘板练习,曲伸练习如斜坡和深蹲练习等

1.3 疗效评定 根据改良Baird和Jackson的主客观和X线评定疗效: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工作能力、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及X线测量距骨移位范围、距骨的倾斜程度以及踝穴关节间隙的变化。96~100分为优;91~95分为良;81~90分为可;0~8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干预组优良率为 94.4%,对照组为86.1%。两组对比干预组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3.1心理护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护士在术前,术后给与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树立了勇气和信心,完成由消极,被动到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起到积极的影响。

3.2 冷疗控制疼痛,减轻肿胀 骨折术后早期冰敷能使局部迅速降温,并可抑制组织胺等炎性递质的释放,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局部充血、血肿、缓解肿胀与疼痛[3],缩短术后消肿时间,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3 中药封包治疗,消肿止痛 它通过远红外线和复合磁场的共同作用,在药力和温热的双重作用下,使有效的活化物质通透皮肤,使皮肤毛孔舒张,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滑利关节,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3.4 中药贴敷疗法,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三黄膏方中大黄可破淤血,清血热,可致密毛细血管,缩短凝血时间;黄柏清热燥湿,还可促进皮下淤血的吸收;黄芩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增强止痛和消肿的疗效。

3.5 早期全程功能锻炼提高关节活动度 早期的被动及主动活动可以有效地防止创伤后渗出、机化和粘连,并且也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及周围组织的修复。踝关节早期的负重锻炼,有利于骨吸收与骨生长之间的平衡以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全程功能锻炼指导及配合加快了关节功能的恢复及关节的灵活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表1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围术期应用中药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消退,可以有效地防止关节僵直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疗效,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自身价值,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康健.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111-112.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骨折;肩部;损伤;手术;康复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肩部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护理措施。[方法]对47例肩部骨折病人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以对症及康复护理,如早期给予止痛、合理体位、心理护理及肩关节康复训练等;观察病人骨折愈合和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47例病人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经随访,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均愈合良好,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结论]术后肩部及关节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能达到防止肩关节僵硬,恢复肩部及关节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  骨折;肩部;损伤;手术;康复护理

肩部骨折除单纯的锁骨和肩胛骨骨折外,还有一种即浮肩损伤是指同侧的锁骨干和肩胛颈同时骨折而造成肩关节上部悬吊复合体结构双重破坏的一种少见的肩部严重损伤[1]。浮肩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多见于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肩部损伤47例,其中浮肩损伤病人1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在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7例肩部损伤病人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30岁~55岁,平均42岁;右侧肩损伤29例,左侧肩损伤18例;车祸伤35例,高处坠落伤12例;伴多发肋骨骨折16例,合并肺挫伤10例;11例浮肩损伤病人中,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干骨折7例,同侧肩胛颈骨折+锁骨外侧端骨折2例,同侧肩胛颈骨折+肩锁关节脱位2例。www.133229.coM

1.2 治疗及结果

47例病人均采用锁骨、肩胛骨重建钢板固定,术后给予抬高患肢,协助并指导关节和肢体功能锻炼以及系列护理措施,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47例病人均获得随访,6个月~15个月后,42例病人肩部无疼痛,外展肌力5级,肩关节活动不受限,恢复正常工作;5例病人肩部有轻度疼痛,外展肌力4级,肩关节活动略限(外展45°以下),能正常工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创伤早期护理

肩部损伤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多数都伴有肋骨骨折、肺挫伤及肩胛和胸壁间的软组织有严重挫伤[2]。因此要先处理危及病人生命的损伤,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及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在早期局部给予冷敷治疗,以减少局部出血,达到减轻局部水肿的目的。创伤早期积极抗休克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和病情合理安排和输注晶体和胶体溶液,根据血压和心肺功能状态等控制补液速度。输液部位选择健侧,禁止在伤侧上肢输液。

2.1.2 胸部损伤的护理

维持有效气体交换,对气胸及血胸病人应立即通知医生,行胸膜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指导病人有效咳痰,及时排出肺内分泌物和血性痰。病情稳定者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有利呼吸[3]。若病人咳痰疼痛不适应,指导病人或家属双手按住病人胸壁,以减轻疼痛。如胸部伤口疼痛影响呼吸者,按医嘱给予镇痛药。

2.1.3 体位护理

病人体位放置非常重要,术前体位放置情况可影响病人疼痛程度,肩部骨折术前需要固定以防止再损伤为目的。因此病人体位应为舒适不疼痛体位。护理人员应协助摆放病人舒适体位。

2.1.4 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是突发性的,病人没有思想准备,加之治疗、检查及疼痛的刺激,使病人紧张、恐惧[4]。护士应向病人、家属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手术后所采取的治疗、护理,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1.5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

如胸部x线片、ct、心电图、血常规及凝血等,同时做好手术前健康教育。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并监测血氧饱和度,1 h观察心率、呼吸、脉搏1次,并记录。观察病人患肢远端温度、颜色及活动情况。触摸桡动脉搏动能否扪及。注意听取病人主诉,有无胸闷、胸痛、患肢麻木。如果有患肢远端皮肤发白、发绀、病人自诉麻木、胀痛,应立即通知医生。

2.2.2 体位护理

给予病人平卧位,患侧肢体外展并用一软枕抬高20 cm~30 cm,10°~15°外展;半坐卧位时,将软枕置于患侧胸肘之间,患肢抬高置于枕上,这种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病人下床时保持患肢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置于胸前,保持挺胸提肩姿势。

2.2.3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乳制品。卧床病人肠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因此要求病人进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5,6]。

2.2.4 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

保持管道的密闭,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并保持通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和液体排出,促进肺扩张[2]。

2.3 功能锻炼

肩部损伤长时间固定易造成肩胛、胸壁之间纤维粘连,肩关节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肩关节康复,故锁骨、肩胛固定后要尽早功能锻炼。术后1 d指导病人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屈伸运动,每天5次~10 次,以后每天增加,重复次数为20次~30次。术后3 d 胸腔引流管已拔出,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可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周可指导病人进行耸肩、摆臂等练习,但应限制上举运动和患肢负重运动。锻炼过程循序渐进,在病人无痛或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术后2周~3周加强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锻炼应以自主锻炼为主,练习肩关节的外展、前伸、后伸、前屈、环转动作。术后4周病人开始肩关节活动度锻炼,先做钟摆样运动,随后增加运动范围、运动量和幅度。方法:①双手握一木棍,左右摇摆,尽量以健肢推动患肢外展,以增加活动范围,每次10 min,每日3次~5次。②外上方固定一弹簧拉力器,患侧手握手柄,牵拉并做环绕运动,每日3次~5次,每次至少5 min。

3 小结

肩部骨折损伤占全身骨折的比例较少,不过医疗护理工作者应重视这种损伤。应选择正确的主动治疗,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并给予及时、分时段、有效的康复锻炼,以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egol ka,connor pm,karunakar ma,et al.the floating shoulder:clin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j].j bone joint surg(am),2001,83(8):11881194.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05407.

[3] 金鸿宾.创伤学[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32438.

[4] 卢立锦.护理干预对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suppl 1):3637.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8篇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骨科一病区骨科护理,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功能恢复锻炼等,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有效治疗和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http://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73-03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一种脊柱创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主要是由坠伤、跌伤、以及车祸引起,其发生率占创伤骨折5%。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其腰椎T10~L3是多发部位,且多发生爆裂性腰椎骨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管狭窄,而腰椎损伤严重者可发生瘫痪,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2]。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水平[3]。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并加强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41.8岁。腰椎损伤节段包括T106例,T112例,T1213例,L120例,L28例,L34例,L45例。引起腰椎损伤的原因主要有高处坠落17例,砸压19例,跌伤14例,车祸伤8例。

1.2 方法

对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在疾病的转归和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尤其是腰椎骨折患者,由于其通常都是因为突发或意外事故而导致腰椎骨折,一般损伤较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骨折患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同时手术也会使得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这些往往会致使患者产生悲观、担忧和绝望等心理反应,从而表现出易怒、焦躁、言辞过激等行为,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4]。因此,对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会给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护理人员应热情、体贴的关心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谈,沟通交谈过程中言语应轻柔缓和,同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心里的需求,而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住院和手术的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可通过列举实例向其进行生动的讲解,以便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提高患者配合医师检查和治疗的积极性。

1.2.1.2 体位护理 患者搬运过程中应采取平托法,2~3人立于患者同一侧,手置于患者身体的下方,同时搬起将患者置放于硬木板或硬担架上进行搬运;绝对不允许2人采取分别抱头和脚的方式进行抬运,以免加重患者脊椎的损伤。术前将患者采取腰围外固定,平卧于硬板床上。由于患者脊椎受伤,需要长期卧床,为了防止患者发生压疮,护理人员可在患者双足跟处垫上小棉枕。护理人员应指导或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可采取滚动法进行翻身,翻身时务必保持患者头颈和躯干在一条水平线上,严防患者躯干旋转或弯曲,以免造成脊椎的继发或再次伤害。

1.2.1.3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有无腹痛、以及肢体温度、皮肤颜色、尿量尿液的变化,全面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神经功能的损伤失以及损伤的程度。另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以防肺部炎症的发生[5-6]。

1.2.1.4 饮食护理 由于腰椎骨折患者在受伤后,其后腹膜血肿、胃肠蠕动减少、以及活动受到限制等原因,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此时患者若大量进食会导致腹胀进一步加重,所以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饮食清淡、富含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油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还需禁食烟酒[7]。随着患者腹胀的减轻,患者可适当的饮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确保患者获得足够多的营养。

1.2.1.5 术前准备 首先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既往发病史、过敏史等。其次护理人员应完善患者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胸片、CT、血型、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便及时了解术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术前还需对患者进行皮肤准备,由于腰椎骨折患者均因受到外部创伤所致,大多数患者局部皮肤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挫伤、污染,所以术前皮肤准备对预防切口感染以及确保术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8]。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介绍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等。术前12 h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禁食、术前4 h禁水。术前早晨再次测量患者各生命体征。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一般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常规监测患者体温、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的变化,每小时测定1次,必要时可采取心电动态监护,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体位应根据麻醉方式进行选择,若采取腰麻,患者应去枕平卧,并嘱咐患者不要抬头,若采取全麻,则应选择平卧且头需偏向一边,防治因呕吐引起的误吸或窒息。术后6 h应禁食,患者清醒后可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依次给予少量水、流质、半流质直到普食。患者术后均需长期卧床休息,因此需加强营养的供给,如饮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且易于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术后24~72 h内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其下肢运动情况,尤其是下肢屈伸功能,若发生神经压迫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

1.2.2.2 疼痛护理 疼痛较易使患者产生情绪波动,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心患者,给予其心理慰藉,同时可通过向患者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以便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镇痛剂进行止痛处理。术后72 h若患者切口依旧疼痛,且局部组织具有肿胀、发红、分泌物,说明切口发生了感染,此时应采取抗菌药物治疗[9]。

1.2.2.3 引流导管护理 观察患者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脱落和液体渗出,还需观察引流导管是否固定和通畅、引流液量多少以及引流液颜色等情况。若术后24 h引流量超过200 mL,说明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此时因及时的通知医务人员进行处理。若引流液量多且颜色无或淡,说明可能存在脑脊液漏的情况,此时患者应采取平卧位且头低脚高,以防发生颅内感染。

1.2.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2.3.1 压疮或褥疮护理 护理人员应协助或指导患者定期翻身,每隔2 h翻身1次,翻身时尽量避免拖拽患者,防止造成患者再次受伤;对患者骨隆突处进行按摩,有利于其血液畅通,防止发生压疮或褥疮。另外,护理人员还需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床位整洁、平整、无屑渣,及时更换污染的床被,若患者皮肤局部发红,可采用50%的红花酒精进行按摩。

1.2.3.2 肺部感染护理 腰椎骨折患者由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肺部及其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咳出,较易造成堆积,进而引起肺部发生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在协助患者翻身时可轻拍其背部,并鼓励其深呼吸和咳嗽,以便肺部痰液的咳出;若患者肺部痰液较多,且黏稠,可给予2~3次的雾化吸入治疗,改善肺部张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1.2.3.3 泌尿道感染护理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集尿袋需每天更换,每天5%的碘伏用棉签擦洗患者会阴2次,叮嘱患者多饮水,2 000 mL/d。对导尿管进行常规夹闭,并每2 h开放1次,以便锻炼膀胱功能,术后48~72 h可拔掉导尿管。患者在自行排尿较困难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采取听流水声诱导排尿,以及采用热滚动法进行按摩以便刺激膀胱排尿。对于脊椎损伤的患者应在术后2周内对导尿管采取开放引流,2周后待其病情平稳,可开始锻炼患者膀胱功能,方法为每次夹闭导尿管3~4 h后开放导尿1次,每次放完尿后,操作者需将右手掌放置患者膀胱底部,左手放于右手背上,采取从轻至重、从浅至深、从上至下的方式进行挤压,协助患者将尿液排尽。

1.2.4 功能锻炼 功能恢复锻炼是机体功能恢复至正常的关键环节,功能恢复锻炼的原则是早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持续进行。具体锻炼方法包括:术后6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练习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屈伸运动、踝关节和足趾的屈伸锻炼;术后2~3 d可指导患者直腿抬高练习,逐次逐次的增加练习量。对于瘫痪患者,护理人员协助其采取被动功能锻炼以及肌肉按摩,防止其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及肌肉出现萎缩等。

1.3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率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和t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有效治疗和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脊柱损伤,其致病原因主要是坠伤、跌伤、车祸伤等。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尤其是脊髓损伤患者,多数遗留残疾或丧失基本劳动能力,少数患者出现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除了采取内固定治疗,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是使患者术后得到最佳恢复的必要条件[10]。文献报道,与传统护理相比,对于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率的发生。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经过有效治疗和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http://

参考文献

[1] 陈月华,段闵,周小燕,等.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J]. 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2(9): 1141-1142.

[2] 耿丽莹.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护理[J]. 河北医药,2014, 36(7): 1118-1119.

[3] 黎海燕. 60例胸腰椎骨折病人行AF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3, 11(16): 1471-1472.

[4] 李晓林,宋亚红.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13(2): 60-62.

[5] 宋洁. 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 27(4): 352-353.

[6] 唐钰,刘姗姗,谢红艳,等. 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5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 2012(7): 28-29.

[7] 王毕兰. 23例胸腰椎骨折病人行内固定治疗的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 2013, 11(28): 2625-2626.

[8] 张丽,裴剑烁.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7(4): 166.

[9] 杨菁,唐坤宏,朱赛.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73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外科护理,2010, 16(11下半月刊): 58-60.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9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了60例双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生活资料,并将患者进行分组。A组:男性13例,平均年龄42±2.4岁,病程平均0.5±0.5天;女性17例,平均年龄38±1.2岁,病程平均0.2±1.6天;B组:男性19例,平均年龄39±2.3岁,病程平均0.9±1.8天;女性11例,平均年龄36±2.2岁,病程平均0.6±1.7天。所有患者均为完全性骨折,受伤后出现下肢活动受限,自受伤至入院期间患者意识清晰,无一例昏迷。

1.2实验方法 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可分为三个过程。1.住院初期护理。患者在住院后均给于常规住院检查,包括立即采取X片影像学检查检查损伤部位情况,并行MRI影像学检查探查脊髓损失情况。由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多半有失血,故护理人员应多次对患者血压、脉搏进行评估,在患者进入手术前应适当给予输液治疗,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免出现休克。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可以就患者的兴趣爱好、家庭工作等多种话题进行沟通,如此一来,既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又能表达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护理人员可利用空余时间对患者开展骨折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骨折情况、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术后护理方面的细节、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医疗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对患者介绍我院骨伤科诊疗环境、医疗技术条件及负责医生的执业经历、专业水平。除此之外,临床人员要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谱,饮食原则以低糖、高能量、高蛋白为主,患者可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忌不经医嘱擅自口服大量钙片。2.手术过程中护理。在手术前缓解患者情绪,使得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手术后护理。患者苏醒后应及时送回病房,过程中应注意帮助患者盖好被子,以免患者着凉,机体功能下降影响术后损伤部位骨质的生长和发育。护理人员应进行每日一次的查房,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周围软组织颜色、硬度,是否出现肿胀现象等,遵从医嘱帮助患者更换干净的辅料。护理人员在进行以上操作时应注意手法轻柔,以免引起患者剧烈疼痛而造成医患纠纷。由于患者行动不便需较长时间卧床,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抬高下肢,适当进行关节活动,降低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交代家属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褥的出现。

1.3评价指标

1.以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

2.以骨折并发症进行评价,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常见并发症为:坠积性肺炎、压褥、关节僵硬、下肢静脉血栓、损伤性骨化等。

3.以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对比

将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两次监测值低于对照组:术前,实验组血压为123.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32.9mmHg;术后,实验组血压为130.8mmHg,对照组为血压为143.7mmHg。术前,实验组脉搏为78次,对照组脉搏为91次;术后,实验组脉搏为83次,对照组为脉搏95次。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为3例,实验组为1例,对照组为2例;损伤性骨化为2例,全部为对照组患者。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为13.87,对照组为13.65;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实验组为15.73,对照组为14.39。

3.讨 论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骨科;艾滋病;围术期;护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是带有包膜的RNA反转录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1],随着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人得到规范性治疗,生存期得到延长,合并骨科疾病需要手术的病人日益增多,我院作为广西艾滋病防治中心,承担着全区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的治疗,2013年—2016年本科收治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手术病人32例,现将围术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病人,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5.3岁;性接触传播21例,静脉吸毒传播11例。

1.2疾病特点

32例病人均为择期手术,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坏死4例,股骨骨折2例和胫腓骨骨折3例,跟骨和肱骨骨折各1例,椎间盘突出2例,脊柱结核16例;合并截瘫4例;其中5例有海洛因依赖,合并口腔真菌感染15例,隐性脑膜炎2例,贫血7例,低蛋白血症13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200个/L15例,≤200个/L17例。1.3治疗和转归根据合并骨科疾病的种类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7例,骨折切开复位7例,髓核摘除术2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6例。术前抗病毒治疗11例,术后抗病毒12例,未抗病毒治疗9例,术前脊柱结核规范抗结核治疗都达4周~8周,并都使用抗生素;肺部感染2例(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深静脉血栓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颅内感染1例(髓核摘除术),皮肤黏膜破溃感染2例(股骨骨折、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各1例),新发压疮1例(腰椎结核并截瘫病人),伤口感染2例(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1例、跟骨骨折术后1例),死亡1例(髓核摘除术)。CD4+T淋巴细胞在每升90个~870个。

2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了解CD4+T淋巴细胞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以了解机体免疫状况和病程进展[2],评估病人皮肤情况及手术耐受性;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者,适量输注白蛋白,增进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感染及结核者予抗生素、抗真菌、抗结核治疗。

2.2皮肤黏膜护理

艾滋病病人常合并有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肤出现皮疹,应保持皮肤清洁,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抗病毒,皮肤涂擦炉甘石粉,本组有1例病人因皮肤瘙痒抓挠而出现皮肤破溃感染;长期静脉吸毒病人因静脉不规范穿刺亦可引起静脉炎及皮肤感染,应合理安排使用静脉,必要时申请深静脉穿刺置管,但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告知病人不能从此处注入,以防迅速吸收,易导致“过量”,重者造成死亡[2]。本组有1例因静脉炎发生皮肤破溃感染,对于有高风险静脉炎的部位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治疗;骨折或脊柱结核病人因肢体活动障碍且疼痛不配合翻身,增加压疮发生风险,特别是吸毒人员对止痛药较常人耐受,本组有1例病人发生骶尾部压疮,破溃感染,脓液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予隔离。术前应对病人皮肤进行充分评估,使用气垫床及水胶体、泡沫敷料保护骨突处;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治疗念珠菌及细菌感染,以免黏膜破溃感染引起疼痛影响病人食欲,造成营养不良,予5%碳酸氢钠漱口、制霉菌素粉涂抹。本组病例能及时干预未发生口腔黏膜破溃感染。

2.3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科疾病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已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常是病人不配合翻身和功能锻炼的主要原因,由此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脊柱结核病人术前需要抗结核治疗4周~8周,不能及时手术解除疼痛,加上吸毒人员对疼痛耐受力较常人弱,使用曲马朵、喷他佐辛止痛药效果不明显,需用到哌替啶止痛,但也只能维持几个小时,哌替啶对于海洛因依赖病人可诱发或加重其成瘾性,本组有1例病人因对哌替啶成瘾,用威胁性语言强迫医务人员给其使用哌替啶,因此,要充分进行疼痛评估,合理安全使用止痛药,并要加强精神毒麻类药规范化管理。

2.4呼吸道管理

骨折及脊柱结核病人需长期卧床,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加上免疫功能缺陷,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护士要加强督导病人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引导病人主动进行有效咳嗽排痰、协助其翻身叩背、指导病人正确床上活动、雾化吸入,我们予吹气球法,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一口气吹到底,憋住再呼气,每日2次或3次,每次10min~15min,主要通过阻力呼吸器调节来训练病人的呼吸肌肌力和耐力[3]。观察体温变化,留取痰液做细菌、真菌、结核菌培养,本组病例有两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痰培养出混合细菌和真菌孢子感染,1例热带念珠菌感染,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病人感染得到控制。

2.5意识观察

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生命征、头痛、呕吐情况,及时发现病人有无颅内感染征兆,本组有1例病人术后第7天即将出院之时突发意识改变,呈昏迷状,颅内CT提示脑水肿,该病人抗病毒治疗3年,术后未中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500个,脑积液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最终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因此,在整个住院期间,即使过了围术期,病人生命征、各项指标正常,护士也应继续注意观察病人神志、体温变化,警惕颅内感染发生。

2.6预防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静脉内非正常凝结而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更甚至出现死亡[4],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术后7d~10d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有1例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对此术前应充分评估,对合并有高危因素病人,如长期静脉吸毒外周静脉遭到破坏的病人应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避免外周血管穿刺;对于需长期卧床特别是脊柱结核疼痛明显病人要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在使用止痛药后疼痛缓解期间予病人翻身、双下肢功能锻炼。根据病人情况予其被动或主动抬高下肢,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训练,行气压治疗,每次30min,每天2次[5],必要时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抗凝。

2.7伤口护理

由于艾滋病病人免疫力低下,伤口不易愈合甚至感染,本组病例中脊柱结核术后伤口感染1例,病理检查脓液呈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抗酸杆菌,经伤口清创、负压持续吸引及伤口二期缝合后伤口愈合出院,1例跟骨骨折术后伤口流脓,钢板外漏,脓液细菌培养鉴定为革兰阳性杆菌感染。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对伤口愈合非常重要,不需要禁食的病人,营养师制订营养补给计划,尽量从肠道补充营养;术前及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充分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换药时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如果出现伤口感染征兆,应增加换药次数,出现脓液分泌物流出要及时取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敏感抗菌素;对于培养出结核杆菌的伤口经初步清创后注入链霉素粉剂抗感染。

2.8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有一部分病人是因为骨科疾病就医而发现合并有艾滋病的,面对双重疾病的压力,加上对手术成功的不确定性,害怕加重病情,促进死亡等,常出现不接受、恐惧、失望、焦虑等消极心理,护士应向其说明艾滋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已不再认为是“不治之症”,骨科手术技术现已很成熟,并举例成功案例,只要按要求抗病毒治疗,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让病人看到希望,找回生活的信心。

3讨论

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围术期的护理重点是预防并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手术良好预后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在护理本组病例中发现,并发症不仅仅发生在围术期,有1例病人在出院前1d出现颅内感染征兆,1例病人在出院后1个月发生伤口感染,因此,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我们都应该提高警惕,并加强术后随访;皮肤护理亦不能忽视,艾滋病病人皮肤常合并有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肤保护屏障受到破坏,加上截瘫病人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疼痛不配合翻身,更易发生压疮,且压疮伤口不宜愈合,因此我们应树立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加强压疮风险评估,有效止痛、予气垫床、减压敷料保护骨凸处;有学者主张,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细胞每升<200个,术后各种并发症比例明显升高,增加了手术风险,HIV/AIDS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率也远高于正常人[6]。但是也有文献报告,CD4+T计数的降低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7]。本组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1例,皮肤黏膜破溃感染2例,其中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200个,5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升>200个。这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护理措施相关;有海洛因依赖的艾滋病病人术后疼痛感异常明显,对此类病人术前应充分评估病人对疼痛耐受性,了解既往史,吸毒、戒毒情况,是否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疗,做好病人及家属心理护理及有效沟通,治疗期间继续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疗,慎用哌替啶止痛,警惕病人对精神毒麻类药物成瘾性,做好毒麻药安全管理及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随着艾滋病病人生存期的延长,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手术解决骨科病痛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除了做好骨科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还要充分考虑到艾滋病这一疾病的特殊性,怎样能更好地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手术前风险评估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仍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储爱琴.艾滋病病毒医源性传播的现状及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841086.

[2]陆雪萍,卢柳青,石柳春.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30例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4B):4952.

[3]席明霞,覃琴,卿利敏,等.连续性协同护理模式在COPD稳定期病人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护理管理杂志[J].2015,15(3):189191.

[4]侯颖周.46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2016,36(8):380.

[5]徐晓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8587.

[6]陈坚,李海林,刘早阳.HIV阳性脓胸的外科治疗138例[J].华西医学,2006,21(4):781782.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1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初诊糖尿病患者,均诊断Ⅱ型糖尿病,且需择期手术。其中男132例,女54例,年龄35~87岁,平均(62.31±10.21)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糖尿病病程1个月~32年,院前饮食治疗或药物治疗164例,血糖控制均较稳定。初诊糖尿病24例。诊断标准:入院后空腹血糖≥7.8mmol/L,骨折1周后复查空腹血糖≥7.8mmol/L,可确诊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空腹血糖7.8~27.5mmol/L,平均空腹血糖(15.26±2.34)mmol/L,尿酮体阳性32例。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髁上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6例,腰椎爆裂性骨折10例,多发性骨折8例,肱骨骨折6例,骨盆骨折6例,踝关节骨折2例。合并症:高血压72例,冠心病50例,慢阻肺20例,脑血管疾病16例。

1.2护理方法

采用“一护一患”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一个护理人员专门护理一例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干预

向患者讲解骨折感染的相关知识及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提高抵抗能力。

1.2.2血糖控制

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并定期监测血糖波动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注射胰岛素,使患者血糖维持在5.0~8.0mmol/L,当患者出现低血糖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轻者口服糖水,重者静注50%葡萄糖液20ml。

1.2.3围术期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肌肉与关节锻炼,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营养,定时定量进食,禁止进食高糖食物,有效控制血糖。术后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避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发生,观察患肢温度、肿胀、血液循环情况。密切监测患者三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有效控制血糖药物治疗。

1.2.4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情况,保证敷料的干洁,定期进行伤口换药,换药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出现伤口感染。注意会的清洁,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翻身拍背1次/2小时,保持床单清洁,预防压疮的出现。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排痰无力的患者给予吸痰治疗,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3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

1.3.1调查内容

包括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

1.3.2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20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分),糖尿病饮食及运动(20分),降糖药的种类及注射部位(20分),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及时间(20分)等5大项100分。每项内容有5小项,每小项为4分,完全了解为满分。

1.3.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前先培训调查员,采用不记名方式,当场发放问卷,独立完成,调查共发放186份,回收186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并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学历、护龄、职称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186份调查问卷平均分为(72.18±3.97)分,不同学历护理人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本科及其以上护理人员的平均分显著高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P<0.05),而护理人员调查问卷平均分在不同护龄、职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知识考核结果,136名护理人员及格,50名护理人员不及格,及格率达73.12%(136/186例),及格组术后感染率为2.21%(3/136例),不及格组术后感染率为12%(6/5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

2.2及格组与不及格组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及格组护理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不及格组,乙、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不及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后的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及格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不及格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内分泌疾病,可引起脂肪、蛋白和糖代谢功能紊乱,降低了骨骼Ⅰ型胶原、糖蛋白和肾脏1,2,5-(OH)2-D3合成功能,降低磷的肾小管重吸收、肠钙吸收程度,引起负钙平衡后导致继发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高血糖造成供血血管减少,降低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白细胞的趋化性和蛋白合成能力,引起免疫功能减弱,同时抑制胶原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使骨折手术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或不愈合。糖尿病伴发的周围神经、心肌功能损伤,增加了心血管、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伤口的愈合。相关研究表明,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偏差,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在手术时,常由于紧张、恐惧及创伤引起应激性高血糖,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后诱发酮症酸中毒并发症,从而增加麻醉意外的风险。因此,骨科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骨科手术专科知识,更需要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质量,降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护龄、职称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显著,表现在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者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中专学历者。在对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中发现,与不及格护理人员相比,及格者所护理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甲级愈合率明显升高,乙、丙级愈合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亦显著增高。对于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纠正代谢紊乱,积极治疗合并症,预防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强术后伤口的愈合功能,避免出现术后感染,其次,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及伤口愈合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临床骨科护理中,要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人员提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4结论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12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内固定器材的不断改进,麻醉、急救等相关学科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老年股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也随之放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脑、肺等脏器功能逐渐下降,手术风险较一般病人明显增大,手术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所以高龄患者股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8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收住的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共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68-90岁、平均年龄75岁,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股骨干骨折22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其中行人工关节置换术38例,置内固定术50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反应迟钝,代偿功能差、股骨骨折后有可能损伤血管神经,所以病人入院后要采取一问、二查、三看的方法来确定此次受伤是否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愈后功能恢复。一问指具体了解受伤原因、时间、部位和病人的反应及症状;二查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受伤情况、伤口、肢体血运和感觉运动功能;三看指观察病人们面色及表情,肢体肿胀程度,尿量及颜色,根据观察结果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1.2 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疼痛、出血等刺激,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无助和焦虑的心理,为此我们要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时沟通,用同种病例的良好情况做导向,缓解不良情绪。在临床操作中动作轻柔、准确到位,以取得患者的信赖,使之消除顾虑,配合其治疗。

2.1.3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患者长时间卧床胸部活动受限,肺泡不能充分扩张,毛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排除,从而易引起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在病人入院后有吸烟者劝其戒烟,协助病人勤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每天3-4次;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用超声雾化吸入,再配合药物对症治疗。

2.1.4 防止压疮形成:压疮是高龄患者受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由于肢体疼痛活动受限,软组织弹性差,食欲不佳,全身骨突部位很容易形成压疮,因此我们要指导家属及病人勤翻身、勤拍背、勤按摩、勤清洗、勤更换床单,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消除压疮形成的潜在因素。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病人送回病区后严格交接病人,按特级护理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1],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静滴速度以及出入量等,密切观察病人麻醉后的意识状态和病情变化情况。

2.2.2 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手术后将伤口引流管妥善放置,防止受压、打折、脱出,引流袋或引流瓶挂于床沿,位置低于伤口水平线,避免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如果术后2小时内引流液>400ml[2],伤口渗血较多,应警惕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一旦出现及时补充胶体溶液或血液制品。

2.2.3 预防泌尿系感染:对于高龄患者术前都置有尿管,所以术后应做好尿管护理。每日2次用0.9%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做密闭式膀胱冲洗,并用消毒棉球清洗会,防止尿管粘连损伤泌尿道,根据尿量及颜色,鼓励病人多饮水,定时关闭尿管,每隔2-4小时开放1次,保持尿管通畅,锻炼膀胱功能。

2.2.4 加强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DVT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手术涉及创伤、应激、制动,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同时与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3],所以在手术后早期协助和指导病人做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结合机械性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高龄患者一般体质状况欠佳,脏器功能逐渐降低,骨峰值已至低谷,加之机体内环境由于创伤容易紊乱,情绪稳定性差,因此,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指导十分重要。具体要结合病情和个体差异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引导病人调节不良情绪,消除手术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手术成功。

通过对本组98例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我深刻体会到,在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同时,还要细心观察和预测病人的潜在疾患诱发因素以及脆弱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坚实基础,也是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七分册-4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6-97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周围截骨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21-01

Nursing care of patient with 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 undergoing the 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LUO WenLIU Guo-ying

(Tianjin Hospital,Tianjin 300211 )

[Abstract]This paper reported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6 case of 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 undergoing the 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The preoperative nursing care focused 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examinations.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focused on wound care,management of drainage tube and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 All of these,the observation of nerves fun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The short-term outcomes were satisfying.

[Keywords]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 th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nursing care

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olasia of the hip,DDH)是一种由于发育障碍引起的髋关节应力增加,最终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先天性疾病[1]。髋臼发育不良在我国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此病是引起髋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之一。1988年,瑞士伯尔尼大学Ganz医生报告了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2],并将这一术式命名为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成功的进行了6例髋臼周围截骨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8~41岁,全部X光片诊断为髋臼发育不良。Tonnis分级均为Ⅰ型。表现为双侧髋关节前方压痛(+),活动受限。

1.2方法本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在全麻下行单侧髋臼周围截骨术,手术过程顺利。其中左侧4例,右侧2例。患者术中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自髂骨翼前1/2经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做手术切口,在耻骨粗隆处切断耻骨支,从髂前上棘下至坐骨大切迹,切骨至大切迹上1.5 cm,截骨线向下转120°,切后柱,保留后柱1.5 cm宽度,截骨至坐骨棘,截骨线向内转90°,切坐骨内侧,截骨近端向外前旋转,截骨远端向内推,用空心钉固定,断端植骨,术中拍片示股骨头包容良好,冲洗进行伤口缝合。

1.3 结果本组患者均于术后12~14天行伤口拆线,伤口Ⅰ期愈合。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髋臼发育不良引起髋部长期疼痛,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烦躁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同时,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手术和麻醉存在恐惧心理。护士应在工作中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介绍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工作。

2.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患者常规做心电图、胸片及血生化检查。患者行髋臼周围截骨术术前1 d须做好下肢及会备皮以及抗炎药物皮试。术前1 d晚清洁肠道,通知患者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手术日早晨行手术区皮肤酒精刷皮,以减少术中、术后感染的机会。

2.2 术后护理

2.2.1 全麻后护理 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禁食水,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一旦发现舌后坠、喉痉挛等全麻后严重并发症立即给予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给予持续氧气吸入2L/min,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2.2.2 生命体征观察 术毕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及时了解手术及术中用药情况,连接床旁心电监护,监测T、P、R、BP、SPO2并做好记录。髋臼周围截骨术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量多。本组患者术中失血4000~4500 ml,术后患者保留尿管,防止尿管压迫、扭曲、阻塞,保持尿管通畅,注意观察尿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评估患者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若患者出现血压明显下降、皮肤粘膜干燥、面色苍白、脉搏快速、尿量减少、浓缩尿等体液不足的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快速扩容输血对症治疗,保持体液平衡。

2.2.3 疼痛护理 由于外科手术在长期疼痛的基础上容易引起患者的急性疼痛,本组患者术后常规使用自行控制的静脉除痛泵(PCA)。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评估疼痛水平、程度和类型,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2.2.4 观察周围神经功能 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本身难度大,手术技术要求高,在术中易损伤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后,护士应评估患肢的神经反射情况,观察肢体末梢的皮肤温度和颜色。护士应准确判断患肢出现的麻木感、麻刺感尤其是足背跖肌神经功能下降等神经系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肢的伸膝、屈膝情况。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护士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压迫神经。

2.2.5 伤口护理 患者手术切口置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器,促进伤口引流。患肢垫枕抬高,减轻患肢肿胀、出血。术后行血液 C-反应蛋白测定,判断是否发生炎症,遵医嘱抗炎补液治疗。每日行伤口换药一次,伤口负压引流器每日更换,防止伤口感染。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量及性状,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压迫、扭曲、脱落引起局部血肿。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伤口外敷料渗血、渗液较多时,应通知医生及时换药,必要时夹闭引流管6 h。

2.2.6 饮食护理 术后6 h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然后逐渐变为普食,增加营养和热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应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

2.2.7 功能锻炼 在无明显疼痛、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术后6 h鼓励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术后第1天,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患者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注意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时要保持髋关节不活动。术后第2天使用关节功能训练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屈曲30°开始,每日1次,每次增加10°。术后1周每天2次,锻炼1周,使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屈曲均达到90°。

2.2.8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3周可以练习坐起,锻炼时应利用上肢先将患肢放下再坐起,减少髋关节屈曲的角度。坐位时屈曲不超过45°~60°[3]。术后6周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可以扶双拐行走。术后3个月到医院拍片复查,经医生同意后可弃拐行走。

3小结

髋臼周围截骨术是目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重建性截骨术式。该手术可以在各个方位充分矫正畸形,同时不破坏髋臼的血液循环[4]。但是手术操作中,由于髋臼后缘和下缘截骨因无法暴露手术野,所以必须盲截,易损伤髋臼周围的神经血管。因此密切观察评估周围神经功能和伤口引流量显得尤为重要,是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翔,陈晓东.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新进展.解剖与临床,2008,13(3):215-217.

[2] Siebenmck K,Schdl F,Loftenbach M,etal.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Clin Orthop,1999,(363):9-20.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踝关节骨折是指胫腓骨远端内外踝骨折, 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1], 由于踝关节承受全身重量, 需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如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疗与护理, 会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而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不仅取决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也取决于手术后的科学护理。本科2010年5月~2015年5月针对1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8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162例, 女22例, 年龄16~66岁。致伤原因:运动伤98例, 高处坠落伤52例, 机械伤34伤。左侧65例, 右侧98例, 双侧21例。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1. 2. 1. 1 心理护理 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2], 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 了解并满足其心理需求, 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就医环境。告知患者麻醉及手术方式, 介绍同病房成功病例,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1. 2. 1. 2 加强疼痛护理, 给予患肢制动, 防止再度损伤。患者主诉疼痛时要给予重视, 加强观察, 按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及时评估用药后的效果。指导患者可通过听轻音乐、看报、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减轻疼痛。

1. 2. 1. 3 限制踝关节活动, 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支具内垫内衬, 防止局部受压。协助患者2 h翻身, 变换, 以免局部长期受压, 发生压疮。

1. 2. 1. 4 合理冷敷 给予患肢抬高, 有利于静脉回流, 能够缓解水肿。早期对患者患部进行冰敷, 4次/d, 15~20 min/次, 使局部组织血管收缩, 减少局部微小血管出血, 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减少组织液渗出, 以达到减轻早期肿胀的目的[3]。冰敷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 足背动脉搏动和患肢感觉等情况。加压包扎能促使渗出物、瘀血挤散到周围正常组织中, 扩大了接触面积, 有利于吸收, 减少关节粘连及软骨变性等一系列病理变化[4]。患肢肿胀, 如出现大的水泡可用碘伏消毒后, 在水泡最低位用一次性针注射器抽吸;小的水泡可用酒精敷在患部, 待踝部肿胀明显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 否则伤口易发生感染, 致皮肤坏死;还需观察、记录肿胀消退的情况。

1. 2. 1. 5 完善辅助检查 根据医嘱, 进行各项术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如有阳性结果及特殊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必要时进行复查。

1. 2. 1. 6 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12 h禁食水,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的技巧, 有效避免术后因排便姿势不适而发生的便秘、尿潴留等。术晨术区进行备皮(备皮范围:术区切口上下20~25 cm)充分清洁手术皮肤和毛发, 保证皮肤完好。术前晚保证患者睡眠充分,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1. 2. 2 术后护理

1. 2. 2. 1 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去枕平卧, 禁食、禁饮6 h,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禁止主被动吸烟, 保持病室安静, 空气新鲜, 减少陪护。

1. 2. 2. 2 患肢抬高30 cm, 保暖, 忌用热水袋, 防止烫伤。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足趾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患者踝部肿胀减轻后, 观察石膏有无松动,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 防止潮湿污染。

1. 2. 2. 3 切口护理 保持术区敷料清洁, 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术区敷料包扎是否过紧及切口有无活动性出血, 如渗血多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换药。密切观察患足皮温、颜色及感觉变化, 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情况。如有感觉异常或迟钝及时通知医生。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 2. 2. 4 疼痛护理 根据语言描述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5], 定时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疼痛评分≥4分, 遵医嘱应用止痛药, 并评估用药后的效果, 做好记录。

1. 2. 2. 5 饮食护理 加强饮食营养,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清淡易消化食物, 如:鸡蛋、虾皮、瘦肉、蔬菜、水果、豆类、牛奶等。多饮水, 2000~3000 ml/d, 以防便秘。

1. 2. 2. 6 心理护理 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活动受限, 可引起患者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恐惧、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 可以严重影响治疗和护理, 直接导致治疗及康复失败。因此, 心理护理在踝关节骨折治疗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重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倾听患者的主诉, 观察情绪变化, 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同时讲解同病房成功病例, 鼓励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经验, 相互鼓励,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护理。

1. 2. 3 出院指导 术后切口换药良好1周后出院, 12~14 d拆线。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观察术区切口情况, 有异常及时就诊。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使用拐杖, 家属陪同患者进行步态练习, 以防出现跛行。教会并指导患者有计划的进行锻炼, 循序渐进, 活动量由少到多, 保持患者心情舒畅, 鼓励患者多晒太阳, 合理调配饮食, 定期复查。

1. 2. 4 康复训练 协助患者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预防并发症发生。早期患者卧床时可进行髋关节、膝关节、足趾间关节活动、股四头肌等长练习, 每个动作5 s/次, 10~20次/组, 活动的幅度及量以患者感觉累时停止, 次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活动幅度及量;术后2周, 患足拆线, 仍不能负重, 可进行非负重趾屈伸和踝屈伸静力性收缩练习。术后第3~5周, 对于踝关节骨折固定牢稳的患者进行一定强度踝内翻肌及踝外翻肌收缩练习等。6周后骨折愈合, 拆掉石膏或支具, 可进行踝关节背伸和跖屈练习, 逐步进行下地行走训练。加强正确步态训练, 从而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

2 结果

经精心护理, 18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平均住院时间7~42 d。术后随访6~24个月, 效果满意。

3 小结

通过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采取加强心理护理、注重疼痛护理、限制踝关节活动、合理冷敷、完善术前检查、术后观察术区伤口情况、饮食指导、功能锻炼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随访6~24个月, 效果满意。

总之, 踝关节骨折给予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干预能促进伤口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任蔚虹, 王惠琴. 临床骨科护理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167.

[2] 杨冬叶, 廖贵清, 苏字雄, 等. 腹直肌一腹膜瓣移植修复舌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0):890-891.

[3] 李秋月, 韩蔚. 踝关节骨折术后冷敷压迫疗法的观察.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57-58.

[4] 孙呈样. 软组织治疗学.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88: 284-288.

骨伤科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73-03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一种脊柱创伤,胸腰椎骨折患者主要是由坠伤、跌伤、以及车祸引起,其发生率占创伤骨折5%。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其腰椎T10~L3是多发部位,且多发生爆裂性腰椎骨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管狭窄,而腰椎损伤严重者可发生瘫痪,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2]。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水平[3]。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并加强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41.8岁。腰椎损伤节段包括T106例,T112例,T1213例,L120例,L28例,L34例,L45例。引起腰椎损伤的原因主要有高处坠落17例,砸压19例,跌伤14例,车祸伤8例。

1.2 方法

对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在疾病的转归和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尤其是腰椎骨折患者,由于其通常都是因为突发或意外事故而导致腰椎骨折,一般损伤较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骨折患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同时手术也会使得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这些往往会致使患者产生悲观、担忧和绝望等心理反应,从而表现出易怒、焦躁、言辞过激等行为,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4]。因此,对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会给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护理人员应热情、体贴的关心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谈,沟通交谈过程中言语应轻柔缓和,同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心里的需求,而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住院和手术的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可通过列举实例向其进行生动的讲解,以便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提高患者配合医师检查和治疗的积极性。

1.2.1.2 护理 患者搬运过程中应采取平托法,2~3人立于患者同一侧,手置于患者身体的下方,同时搬起将患者置放于硬木板或硬担架上进行搬运;绝对不允许2人采取分别抱头和脚的方式进行抬运,以免加重患者脊椎的损伤。术前将患者采取腰围外固定,平卧于硬板床上。由于患者脊椎受伤,需要长期卧床,为了防止患者发生压疮,护理人员可在患者双足跟处垫上小棉枕。护理人员应指导或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可采取滚动法进行翻身,翻身时务必保持患者头颈和躯干在一条水平线上,严防患者躯干旋转或弯曲,以免造成脊椎的继发或再次伤害。

1.2.1.3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有无腹痛、以及肢体温度、皮肤颜色、尿量尿液的变化,全面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神经功能的损伤失以及损伤的程度。另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以防肺部炎症的发生[5-6]。

1.2.1.4 饮食护理 由于腰椎骨折患者在受伤后,其后腹膜血肿、胃肠蠕动减少、以及活动受到限制等原因,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此时患者若大量进食会导致腹胀进一步加重,所以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饮食清淡、富含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油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还需禁食烟酒[7]。随着患者腹胀的减轻,患者可适当的饮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确保患者获得足够多的营养。

1.2.1.5 术前准备 首先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既往发病史、过敏史等。其次护理人员应完善患者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胸片、CT、血型、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便及时了解术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同时术前还需对患者进行皮肤准备,由于腰椎骨折患者均因受到外部创伤所致,大多数患者局部皮肤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挫伤、污染,所以术前皮肤准备对预防切口感染以及确保术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8]。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介绍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等。术前12 h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禁食、术前4 h禁水。术前早晨再次测量患者各生命体征。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一般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应常规监测患者体温、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的变化,每小时测定1次,必要时可采取心电动态监护,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患者应根据麻醉方式进行选择,若采取腰麻,患者应去枕平卧,并嘱咐患者不要抬头,若采取全麻,则应选择平卧且头需偏向一边,防治因呕吐引起的误吸或窒息。术后6 h应禁食,患者清醒后可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依次给予少量水、流质、半流质直到普食。患者术后均需长期卧床休息,因此需加强营养的供给,如饮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且易于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术后24~72 h内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其下肢运动情况,尤其是下肢屈伸功能,若发生神经压迫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

1.2.2.2 疼痛护理 疼痛较易使患者产生情绪波动,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心患者,给予其心理慰藉,同时可通过向患者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以便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镇痛剂进行止痛处理。术后72 h若患者切口依旧疼痛,且局部组织具有肿胀、发红、分泌物,说明切口发生了感染,此时应采取抗菌药物治疗[9]。

1.2.2.3 引流导管护理 观察患者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脱落和液体渗出,还需观察引流导管是否固定和通畅、引流液量多少以及引流液颜色等情况。若术后24 h引流量超过200 mL,说明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此时因及时的通知医务人员进行处理。若引流液量多且颜色无或淡,说明可能存在脑脊液漏的情况,此时患者应采取平卧位且头低脚高,以防发生颅内感染。

1.2.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2.3.1 压疮或褥疮护理 护理人员应协助或指导患者定期翻身,每隔2 h翻身1次,翻身时尽量避免拖拽患者,防止造成患者再次受伤;对患者骨隆突处进行按摩,有利于其血液畅通,防止发生压疮或褥疮。另外,护理人员还需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床位整洁、平整、无屑渣,及时更换污染的床被,若患者皮肤局部发红,可采用50%的红花酒精进行按摩。

1.2.3.2 肺部感染护理 腰椎骨折患者由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肺部及其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咳出,较易造成堆积,进而引起肺部发生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在协助患者翻身时可轻拍其背部,并鼓励其深呼吸和咳嗽,以便肺部痰液的咳出;若患者肺部痰液较多,且黏稠,可给予2~3次的雾化吸入治疗,改善肺部张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1.2.3.3 泌尿道感染护理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集尿袋需每天更换,每天5%的碘伏用棉签擦洗患者会阴2次,叮嘱患者多饮水,2 000 mL/d。对导尿管进行常规夹闭,并每2 h开放1次,以便锻炼膀胱功能,术后48~72 h可拔掉导尿管。患者在自行排尿较困难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采取听流水声诱导排尿,以及采用热滚动法进行按摩以便刺激膀胱排尿。对于脊椎损伤的患者应在术后2周内对导尿管采取开放引流,2周后待其病情平稳,可开始锻炼患者膀胱功能,方法为每次夹闭导尿管3~4 h后开放导尿1次,每次放完尿后,操作者需将右手掌放置患者膀胱底部,左手放于右手背上,采取从轻至重、从浅至深、从上至下的方式进行挤压,协助患者将尿液排尽。

1.2.4 功能锻炼 功能恢复锻炼是机体功能恢复至正常的关键环节,功能恢复锻炼的原则是早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持续进行。具体锻炼方法包括:术后6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练习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屈伸运动、踝关节和足趾的屈伸锻炼;术后2~3 d可指导患者直腿抬高练习,逐次逐次的增加练习量。对于瘫痪患者,护理人员协助其采取被动功能锻炼以及肌肉按摩,防止其下肢深静脉发生血栓及肌肉出现萎缩等。

1.3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护理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率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和t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过有效治疗和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率、住院时间[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脊柱损伤,其致病原因主要是坠伤、跌伤、车祸伤等。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尤其是脊髓损伤患者,多数遗留残疾或丧失基本劳动能力,少数患者出现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除了采取内固定治疗,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也是使患者术后得到最佳恢复的必要条件[10]。文献报道,与传统护理相比,对于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率的发生。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经过有效治疗和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加强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疼痛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月华,段闵,周小燕,等.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J]. 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2(9): 1141-1142.

[2] 耿丽莹.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护理[J]. 河北医药,2014, 36(7): 1118-1119.

[3] 黎海燕. 60例胸腰椎骨折病人行AF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3, 11(16): 1471-1472.

[4] 李晓林,宋亚红.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行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的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13(2): 60-62.

[5] 宋洁. 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观察及护理[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 27(4): 352-353.

[6] 唐钰,刘姗姗,谢红艳,等. 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5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 2012(7): 28-29.

[7] 王毕兰. 23例胸腰椎骨折病人行内固定治疗的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 2013, 11(28): 2625-2626.

[8] 张丽,裴剑烁.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7(4): 166.

[9] 杨菁,唐坤宏,朱赛.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73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外科护理,2010, 16(11下半月刊):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