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

检验管理论文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检化验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的使用部门包括检查站、检化验中心和品质部。其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该系统始于样品接收,终止于管材质保书生成并提交。首先,钢管检查站接收来自轧钢部送检的产品样本,并从三级系统L3获取管材批次信息(或人工录入),生成检验委托单,将检化验任务提交至检化验中心,中心将根据委托单所需检测项目进一步分解至各相应检化验设备,各项检测结束后,经校核、签发后生成检测报告单,各分项检测报告按批次汇总后,保存并上传至检查站,检查站根据品质部提供的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质量判定,最终形成质保书保存打印并上传至三级(MES)的质量管理系统。

2检化验系统的主要内容

2.1检验委托

2.1.1检验委托单的。检查站接受上级系统发送的检化验请求,自动接收管材批次信息,包括:批号、材质、规格、熔炼号、委托单位等信息。按照取样规则产生代表样号,保存至检化验任务池中,上述过程也可通过人工录入完成。2.1.2送检委托管理。检查站从任务池中选取检化验任务,提取试样信息,选择执行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规则,确定委托检验的项目,编制试样标号,生成“管材性能检验委托单”,保存后提交至检化验中心,上述过程支持符合权限的人员采用人工操作模式实现。2.1.3接样管理。钢管检化验中心收到检化验任务委托单后对委托单进行检查,以确定该委托单是否正确、可否执行。如果经检查拒绝接受委托的,将委托单返回检查站,如果确认并接收后:①检查站不得对该委托单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任何操作;②生成接收记录,亦即对该接受委托单记录于数据库中备案待查;③将委托单下发到终端计算机上。2.1.4任务分发。系统通过委托主页面信息,实现自动按照检验项目类型不同,分解检化验任务,并分发至不同的实验室科室,如:机械性能实验室、工艺性能实验室、金相组织实验室等。各检测项目完成后,检化验结果自动或人工保存至中心试验数据库,并按批次生成检测报告单,检查员确认后,经校核提交至待签发任务表中,当一个批次的所有检化验报告生成后,签发人员予以汇总并签发,签发后的报告单自动提交至检查站并保存至中心数据库。

2.2样品检验

各实验室根据检验任务完成各种检化验操作,记录检化验的结果数据,同时提供从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中自动获取各种质检信息的功能。系统对检化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包括:录入、修改、作废等处理后形成检测原始记录,并对原始记录进行有效管理。系统在生成的检化验数据结果和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生成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经核准发于检查站。

2.3报告反馈

检测报告生成并经核准后发于检查站,发送流程为:①检测报告在签发人确认签字后,报告单自动发送于检查站;②如果签发人发现报告单有错,则将报告单返回于检测人处,依照问题情况进行处理或者重新进行实验(同样校审人发现问题后有权作类似处理);③检查站接受检测报告,并对报告数据进行整合以便于管理。

2.4样品重测

在检测原始记录或生成检测报告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验数据有误,经核准后确认要重新进行检测的样品,系统提供重测功能。系统在保持原有委托信息不变的同时,重新从实验机上获取新的实验数据;在生成新的生成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单时,用新的实验数据覆盖旧有数据并保存。

2.5系统管理

人员管理:系统提供人员、班别、班次、岗位管理功能,可以任意增加人员或调配其班别、岗位。班别按甲、乙、丙、丁、常白5个班进行管理,班次分白、中、夜,岗位分收样、制样、机械性能分析、光谱分析、工艺性能分析、技术员、系统管理员等。权限管理:系统提供分级授权管理功能,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设置不同权限,其中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以进行权限的动态分配和其他一切管理。数据管理:系统针对检化验业整个流程中生成的委托单接收记录、检测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单等数据信息建立高效便捷的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数据查询与报表管理:系统针对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提供报表管理功能,针对生成的数据信息提供数据导入、导出、打印等信息统计分析的相关管理功能。通讯管理:系统提供与全厂MES系统(L3)的通讯功能,预留通讯接口,采用TCP/IP通讯协议,以数据报文的方式传递。

3结论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数据服务系统不仅能实现标准的有效管理和准确调用,且可在检验流程管理与检验报告形成过程中达到实时控制与即时修正的协调统一。

1.1标准服务国内现行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强制性/推荐性标准、产品卫生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类别。选用规范有效、合适准确的检验标准是检验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报告管理模式中的重点。我们建立了涉及1000余项现行各类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的标准库,按检验服务类别分为医学和与卫生检验两类,并利用种类、来源、范围、特征、使用频率、认证/认可类型和受控状态等要素创立了集合模式。所有标准及相关集合作为独立数据源,有目录、索引及关键词搜索功能,可在样品受理到检验报告出具的全过程随时浏览、联机查询或复制,在提升检验效率的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

1.2流程服务在检验流程中,原始记录收集、实验数据汇总、检验报告形成、报告内容审校、合格报告签发的系列过程涉及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也是管理的难点与重点;常规管理模式往往无法实时发现错误、有效判定责任。系统采用一样一编号、一号一流程的数据管理模式,与样品受理、样品交接、样品流转工序有机结合,实现全检验流程委托书、流转卡、交接记录、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单等关键性材料的数字化更新,并提供了便捷的实时查询功能。

1.3报告服务对常规检验,报告服务模式继承了标准服务、流程服务的特点,以样品编号为标识核心,将相关样品信息、流程信息、项目依据信息、检验结果信息等打包集合,报告编制时直接调用集合内容,系统自动匹配相关栏目、更新流转内容,形成完整报告。对需标示检验过程、检验方法特征、环境参数等有效信息的健康相关产品、消杀产品、保健食品、农用产品等的注册检验,或格式化要求高的洁净控制效果、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等的卫生学评价报告,因报告内容较复杂,多采用自定义模板(另行编辑的标识封面、方法依据、检验内容、结果评价等格式),配合报告服务模块按需组合修订相关检验信息要素形成报告。报告编制人通过原始记录汇总、结果数据核查后(对委托检验样品参比全部检验数据后评价检验结果,对委托测试样品直接出具实测结果)将报告初稿交付相关责任人批准审核后出具正式报告。另外,通过健全报告的修改程序,使报告的修改与原报告相关联,实现了报告修改的可追溯性。

2质量控制

落实样品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报告质量的核心与关键。落实质量核心内容(人、机、料、法、环)的具体措施反映在采用电子印章责任到人、全程监控关键控制的管理摸式:将有资质检验相关人员签名信息作为责任标识的电子印章分类保存、自动调用、实时更新;将样品接收、标准选用、信息采集、样品交接、设备管理、环境参数管理、实验员资质管理、实验相关物料管理、结果汇总、数据校验和报告编审全程纳入监控范围;以流程中交接环节为关键控制区,通过文本签名与电子印章的互调互校,对流程即时复核查验,对责任事故追溯与重现,达到对所有检验相关内容的质量控制。

3综合管理及查询

通过新增、删除、检索、调用等手段,达到认可/认证标识确定、检验依据/标准状态受控、检验项目/参数变更、电子印章运用废止等综合管理目的。查询模块即可嵌入质量控制模块,调用不同模块中标识信息,利用流程追溯、流程回退、错误更新、信息重置等方式,达到质量监控、错误纠正的目的;也可作为独立模块,利用模糊检索、关键字检索、时段检索等手段,对样品基本信息、数量、来源、状态、分配、存管、交接、报告流程、检验进度和工作量等记录进行综合掌控。

4特点与优势

4.1工作效率提高系统将报告质量控制关口前置,结合样品特点,对常见项目打包集合,按样品属性分类调用,实时确认,避免多次录入,方便信息调用和确认,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

4.2标准使用准确系统采用配置标准集合方式,将不同属性样品按项目分类集合管理,做到确定项目时有关信息同窗排列与模糊查询时有效分辨标准适用类别,克服了标准引用错误、配套错误和选取失误,提高了标准利用率,保证了报告质量。

4.3检验流程规范系统实现了对检验全程实时监控,对流程错误及时修正,对交接程序关键控制,有效防止了人为错误与系统失误。尤其在质量管理上的信息录入、交接确认、数据整理、结果审校、报告编制、审校签发全流程关键控制区的电子印章与文本签名双落实的控制措施,对样品受理和检验过程所涉及人员和操作实时跟踪、全程监控,实现交接过程明确分工、明析责任、及时追溯、实时更正,规范了检验流程。

4.4实验数据安全系统通过电子印章授权限制,检验更正自动保存,使无资质人员不得参与检验,无关人员无法接触检验相关信息,保证了实验数据安全,符合“保护客户隐私”的服务理念。

5不足与改进

5.1标准库标准有时效性,针对标准的变更、升级与废止,标准库的维护非常重要,但工作复杂而艰巨,此外还需进一步开发与市售相关标准管理服务软件兼容的接口。

5.2认证认可标识的选择目前是由报告编制员在报告编制过程中人工选用,如何做到随检验项目的变更自动更替、如何对选用失误自动预警尚需改进。

5.3数字修约正确读取实验结果并输入原始记录由实验员完成,有效数字的确定与检验方法、实验仪器的选用密切相关。如何在管理体系内伴随标准、设备的选用自动对录入结果数位进行修约判定预警亦是尚待改进的内容。

5.4纠错预警对检验报告中的逻辑性错误系统有一定自动纠错能力,但在检验结论自动生成环节还不能纠正所有的检验内容,对需要进行人工拟合检验结论的纠错预警需要改进。

6小结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检验科要有合理科学的布局

检验科的设置要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要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布局要科学合理。

1.2检验科的人员配备要合理规范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科人员在取得检验资格证的前提下,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科室管理者要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学习和继续再教育,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工作人员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做到不浪费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保证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运行有条不紊,保证检验质量。

1.3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

检验医学是为临床服务的,检验科检验项目的设置和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影响到临床诊疗质量。所以医学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必须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同时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对于本院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科有责任送到上级检验单位检查,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并必须与上一级检验单位签订检验委托协议书。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精密的检验设备相继进入检验科,这就要求检验科的仪器设备、试剂必须有据可查,仪器必须要有厂方提供的仪器校准报告,试剂要有供货方提供的量值溯源资料。

1.4医学检验科的管理制度

一个合格、标准化的医学检验科,除了精密的检验仪器和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检验人才外,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作为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有力保障。

1.4.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申报科研课题,不断开展新项目,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提高人员素质,密切与临床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

1.4.2建立标本接收制度,不合格标本拒收制度

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拒绝接受,并通知临床科室重新采集;对无法重新采集又非做不可的标本,报告单必须加以批注、写明,以便于临床医师判断结果时参考。

1.4.3建立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

报告单的审核应考虑标本采集是否合理,检验过程中质量的评估,检验结果可否发出的标准(质控在控或失控),异常结果是否复查,检验报告单的填写是否完整、正确,有无漏项、有无涂改,报告单是否按规定双签字。

1.4.4急诊报告制度

医学检验科必须能提供24h急诊检验项目,明确急诊报告时间、急诊标本接收时间,临检项目30min内发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h内发出报告。

1.4.5“危急值”报告制度

为了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有效采取处置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应制定“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

1.4.6医学检验信息反馈及回访制度

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保证临床与医学检验科的信息畅通,应建立信息反馈回访制度,并记录保留。

1.4.7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检验科要建立安全仪器设备管理负责人制度,检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制度。

1.4.8医学检验科的安全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管理制度;水、电安全及防火、防盗的安全管理制度,科主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登记情况。

1.4.9医学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尤为重要,医院几乎所有检验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分泌物都集中在检验科,检验科是重要的传染源集中地,所以必须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防止疾病传播。

2医学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随着检验医学工作的不断细化,检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进行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各种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建立,仪器的管理与检验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质控物、校准品的选择;实验室环境必须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检验标本的采集是否符合要求。

2.2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质控物的选择:三级医院至少选择2个浓度质控品,以保证高的误差检出率与低的假失控概率;正确分析质控结果,以确定质控是否为系统性误差,随机误差或假失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日常室内质控必须有记录,要认真填写失控报告单,分析失控原因,如何处理,月终做出全月小结,必要时提出修改意见,如修改质控靶值,更换质控品、试剂,重新校准等。

2.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为确保检验质量,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工作是分析后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必须由临床检验医师或临床经验丰富且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检验医师执行,并且严格遵循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发放制度。检验科主任每月要主持讨论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确认质量分析报告和质量改进措施。

3结论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粮油检验实验室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又是实验室能否出具准确、可靠检验数据的重要环节。如何管好、用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其能够稳定、正常、安全地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的好坏,反映出实验室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作风、责任心、事业心等。仪器设备及常规制度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考核,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加强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检验科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近几年,随着大量新兴检验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大量新检测设备进入到基层检验部门,而这些检测设备都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复杂、涉及技术领域广、测试精度高、对环境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制定和健全各项仪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检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从而提高仪器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开封直属库质检中心仪器使用管理办法》,对仪器设备从源头把关,从购进、建档、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到人员职责都进行细致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建立了仪器设备管理员制度,仪器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填写使用记录本,提高使用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制定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重要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和期间核查程序等,以提高仪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安全性。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检验人员不但要掌握扎实的检验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从事检验工作。随着检验方法的不断更新、新的检测仪器、检验技术迅速发展,许多基层检验部门改善了工作环境,更新了先进的检验设备,但其使用和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检验质量,同时对检验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检验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的业务培训是目前基层检验单位势在必行的工作。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存在问题情况进行分类,集中力量开展培训工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是加强基本功训练。在有一定组织能力、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基础好的老同志帮助下,在工作实践中边学边干,不断积累经验,充实自己的业务基础知识,增强才干。

二是有针对性地外出进修、培训学习。实验室每年初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参加一些主要的检测项目和相关部门安排的技能培训。在培训结束后,有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提问和考核,确保被培训人员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培训情况填写记录和考核意见存档备案。

三是积极开展科室讨论活动,利用讨论活动探讨新设备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出现的新问题,提高技术人员对新的仪器设备的认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体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设备检测的准确率。四是按照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通过同一实验室人员的盲样比对、期间核查、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检验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比对活动,对新的技术和新的仪器熟练操作,减少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3加强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

基层检验部门一般都配有千分之一和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热干燥箱、面筋测定仪、水分仪等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免不了产生故障,影响仪器的准确性。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就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偶然故障的发生,并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实验室质量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要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仪器设备做好保养工作,常见的保养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3.1保证仪器设备良好的工作环境

由于实验室仪器的特殊性,实验室的内部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干扰、冲击振动等各方面应能确保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和测量的准确性。

3.1.1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一些对环境湿度有要求的仪器(比如千分之一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干燥剂,设备长期不用时,应定期开机通电防潮。保持仪器清洁,对光学器件表面除尘应严格按照仪器的维护说明进行,以免擦伤、损坏。检验仪器的存放环境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不超过85%),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在仪器使用或存放时,应避免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和液体,以免各种元件受侵蚀而损坏。仪器设备应放置在远离电磁干扰的工作台或减振台上,以防影响检验仪器的性能和测量结果。

3.1.2仪器设备的供电应保证稳定、安全要保持仪器设备的电源电压稳定,具备良好可靠的接地,避免发生漏电。在电压波动比较大的地区,应配备交流稳压电源或UPS电源。开封直属库质检中心为了保证化验室在电压不稳的情况下,仪器设备能正常使用,对化验室的电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对化验室的电线安装了交流稳压电源,功率比较大的仪器设备,如烘箱、蒸馏水机等,对电线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在插座上安装了漏电自动保护装置,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2常用仪器的维护注意事项

对于粮食粉碎磨来说:

①忌放入金属、石块之类硬物,以免损坏刀片。

②不能超量投料,以免磨膛急剧升温和电机过载损坏。

③工作室必须保持清洁干燥,粉碎完毕后,工作室内要打扫清洁。

④刀距请勿任意调节。

对于分光光度计来说:

①电源状态不好时,应装有抗干扰净化稳压电源,以保证仪器稳定可靠。

②不允许用酒精、汽油、乙醚等有机溶液擦洗仪器。

③高湿热地区请注意仪器防潮,特别是久置不用的,应定期通电散湿。

对于面筋测定仪来说:

①清洗筛网等。

②定期检查混合钩,查看是否由于用力过大而弯曲,可以用尺子来检查直度。

③如果仪器放置很长时间不用,建议用蒸馏水冲洗整个系统,防止在泵体和水管中形成结晶。

④定期更换水泵管。

对于电子天平来说:

①避免出现剧烈振动。

②避免安装在能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地方,避免受热。

③避免将仪器长期放置在湿度较大的环境里。

④试样粉末必须小心用刷子去除。

3.3定期对仪器进行计量检定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难度不是很大,只要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工作细心,责任心强,根据仪器的保养规程操作即可.但仪器设备的维修问题就比较难,特别是一些高档大型的仪器设备,集声、光电一体,如高档的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超低温冰箱、切冰机、仪器仪表等.在排查故障时是比较难的.维修需要专门检修和技术.近期购进的仪器设备,因为有保修期,维修问题不突出,可有的仪器设备已有十多年,设备开始老化,经常出毛病,而维修的工作跟不上,待修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多,每组30人的实验,本来实验大纲要求一人一台,现在只能几个人合着用,没有符合实验大纲的要求,有的所谓好的仪器设备其精确度,能见度不高,实验误差大,难定量测量,只能定性演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是常有的事,问题是出了故障能否及时的维修.现状是由于仪器维修申请渠道繁琐及经费有限.使得有修理能力的人难于维修,无修理能力的人只好等待.如此情况地方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分析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1维修财力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地方性高校经费上有所增加,但还是先天不足,几乎没有几所地方高校能达到国家规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仪器维修经费更少,往往急需维修的仪器因缺少经费,而不能修理.

2维修技术队伍后继乏人仪器设备维修技术是一个经验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长期在实验技术工作中磨练.才能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和维修仪器,一些长期在实验室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实验室工作经验和比较熟悉的仪器设备维修经验,基于政策性的不利因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如学校对实验技术人员年终算工作量和评职称时不重视等.使实验技术人员相继考研转向教师系列.新来的实验技术人员只会使用设备,没有维修的经验,一旦设备出现毛病,只有等厂家来修,若厂家未及时来修理,设备就一直摆放着,不能使用.

3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除了考虑到仪器损坏后及时维修工作很重要,还必须从实验室全局着想,做到从计划安排——仪器购置——验收使用—维修服务这些全局过程,缺一不可(.1)购买仪器前缺乏征求实验室仪器使用人员的宝贵意见.这些工作人员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了解和掌握实验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了解物美价廉的仪器设备.从厂家到产品性能及其稳定性方面考虑,来指导购置到物有所值的仪器,即购买技术力量雄厚、质量上乘的仪器,这样能大大降低维修的工作量.现在实验室存在的不足是负责购置仪器的部门不负责使用,负责使用的基层单位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论证和购买过程中去.即便基层实验室把急需购买的仪器计划报上去,但往往购置回来的符合上报要求的同类产品却不多,产品参数的细节问题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只有基层使用人才最清楚哪类产品是最符合实验室实际需要的(.2)购置仪器的合同条款有待充实.购置实验仪器,特别是购置大型的、综合性的、比较先进的、使用技术较高的仪器设备时,除了厂家按时供货外,还应规定厂家的售后服务,即仪器设备保修期间的定期回访,以及之后的跟踪服务.同时也应包括负责对使用及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保修期后应提供零配件的价格、交付完整的维修技术文件.这样就能确保实验室使用人员能够很好地掌握仪器性能及使用技巧,也能及时地解决仪器正常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3)使用仪器设备的规范要求.仪器购买回来后,很多仪器设备没有及时使用.到用时又过了保修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规定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仪器使用原理及操作程序.进入实验室后,应组织学习仪器说明书及其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这样就能避免由于学生的错误操作造成损坏而增加维修的工作量.

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对策

1体制健全、职责明确,重视维修工作实行校、院级两级领导,基层部门归口管理,保障维修工作正规化.根据国家颁布的《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了实验技术人员要能够对仪器设备调试、使用、维护、检修、排除故障的具体要求.我学院以资产设备处为龙头,结合我院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成立仪器设备维修小组,并且制定相应的维修管理制度,制定了各实验室有组织与协调维修工作的义务,有维修工作指导与监督、调查、审定的义务;有完善维修制度和评估体系的义务;有申请维修经费,制定维修计划,仪器后期保养的义务;有为学校仪器设备的申请、审批、购置、验收、使用、保养及提供合理建议的义务.

2制定科学的维修原则和体系经过几年的维修探索和实践,制定出较为科学的维修原则:(1)加强日常维护工作,故障维修并重的原则.大型重要的设备采用“主动维修”为主,定时维修易损部件,使用仪器之前进行常规检查,如有故障即刻排除,尽可能地降低维修费用,尽量避免带病工作的仪器设备;常规一般仪器设备(价格在5万元以下的)则以“故障维修”为主要准则,哪里坏在哪儿修,以保障仪器的正常使用(.2)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则以“状态维修”为主.专业及管理人员应对仪器的运行状态了如指掌,随时检查,并做好使用记录,做到随时检测、维护及检修(.3)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维修的质量与专业维修技术密切相关,这方面仪器设备的维修原则上推行“厂家维修”,与厂商的维修联系协调工作由使用部门即实验中心和校资产处一起进行(.4)仪器设备维修遵循经济、方便、快捷原则,采取校内自修与校外协助相结合,采取分散维修与集中维修、长期维修与临时维修相结合、整体维修与拆装合并相结合的灵活维修原则(.5)培训本校专业维修技术人员,鼓励校内自修简单的仪器设备,降低维修费用.逐步从开始由仪器设备生产厂商维修,到社会专业维修站维修,直至到校内高效、稳定、转灵活的维修中心的维修体系的形成.

3仪器设备的时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必须加强仪器设备的故障无论大故障还是小故障,应该与实验中心在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力度不够密切相关.日常仪器保养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表面保持清洁,少有灰尘;零部件紧固连接,零件连接紧固不松动,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没有噪音;仪器主机内没有灰尘、没有水珠,运转.功能性保养是指对仪器设备主要部件进行调试和监测,保证仪器技术参数的准确度.对仪器设备经常性的检测、保养、检查工作,是实验操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常规任务,时常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特别是对大型仪器要定期(半年或一年)检查,对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要进行记录并存档,利用寒暑假仪器设备使用率较低的时机,集中进行检修,应该认识到,良好的、定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是降低仪器故障率的唯一途径,是延长仪器使用期的非常有效的、措施.

4确立维修程序,提高维修效率实验技术人员要获取完整的高校实验中心仪器维修资料包括设备结构及功能的说明书,即仪器设备电原理图、装配图、注意事项说明书、操作手册等.提高工作人员的维修技术水平,维修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的、熟练地认识仪器原理,使得实验教学能顺利完成.我校将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维护人员细分为多个专业小组,他们也能做到一专多能,能评判仪器复杂的技术系数,组织故障会诊,仪器设备有实验技术人员合理分担,分科室或仪器到人,包干负责等.就维修程序来讲,维修人员做到先了解仪器故障的原因,心中有数,熟悉各类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运用早已掌握的基础维修知识,逐步排查、检测出仪器的故障部位及成因,能很快地修理或者更换部件,并进行局部或整机的调试工作.具体维修方法可遵循以下原则,先整体察看,到局部察看;先询问使用者,后诊察原因;先观察,后内部芯片观察;先宏观查看,后微观查看;先传动查看,后电路查看.一般来讲,机械部分故障比电路部分多,电源部分故障比主体部分多等.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药品检测;实验室;文件管理;质量体系;控制;管理体系

ISO/IEC17025、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等都对药品检验实验室提出了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绝大多数药检实验室也建立了某种程度的质量管理体系。事实上每个实验室都有一定形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运作,否则实验室将无法生存。而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把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和规定如何运作实施流程等用书面的形式规定下来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可追溯性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以一种有效组织合理沟通统一行动减少混乱避免低效和浪费的方式运行。

1文件的定义和形式

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提出,文件包括内部制定或来自外部诸如法规、标准、其他规范化文件、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以及图纸、软件、规范、指导书和手册等。

2文件的载体形式

文件的载体可以是硬拷贝或是电子媒体,并且可以是数字的、模拟的、摄影的或书面的形式,如计算机光盘或照片,或它们的组合。目前多数药检实验室发放给使用者的为纸张件。(一般为原始件的复印件,也有采用电子版的)传统的纸张件管理模式阅读起来比较直观,但是不便于查找,在文件变更时费时费力,还要消耗大量纸张。电子文件便于检索,文件变更、操作方便快捷,便于信息及时传递,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如采用发放电子版本的形式,应为只读文件且不允许未经授权的修改、复制、打印。同时还应规定原始件、复印件、电子版本要保持一致,若出现不一致时以原始件为准。

有不少药检实验室存在张贴在墙面的文件,如仪器使用规程、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采用这种形式时要特别注意文件的受控:一是必须保证上墙文件现行有效;二是需要注明其在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出处。

3文件的结构

管理体系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文件的结构,因为,文件结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系文件总体结构;二是文件自身的结构。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是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员工素质决定的,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实验室其体系文件的层次应不尽相同,而不同的员工素质其体系文件的层次也不相同,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文件的总体层次结构决定着体系的整体性、逻辑性,文件自身的结构决定着文件的有效性、操作性。用文字形式编制的程序文件其自身结构通常由目的、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等几部分组成,以流程图形式编制的文件则以文字框和箭头体现其自身结构。

4文件的编制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收集并消化吸收外部要求,梳理、调整内部职责和工作流程的过程。工作流程是责、权、利的载体,如果责、权、利不统一,工作流程不规范、不合理、不清晰,是难以编制出简约明晰的体系文件的。具体的编写原则为:满足并充分体现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要求,符合单位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具体特点,从宏观出发,结构清晰,调取方便。

5文件的使用和控制

编制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只是第一步,同样重要的是体系能够真正按照文件的规定运转,这就需要确保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知道有哪些文件存在、理解文件内容、了解在哪里能找到文件,并且使用文件遵照文件的要求工作。对文件的宣贯非常重要,只有员工都能充分知晓与自己相关的文件内容,体系的正确运行才有可能实现。宣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学讲解、集体讨论、宣传海报、板报等,其目标就是让员工接受、理解、熟记文件的相关内容,例如检验方法确认程序中有关标准变更后如何重新确认能力的文件。

文件的版本和控制对管理体系的实施也很重要,在ISO/IEC17025等标准中对此有着详细的规定,在此不再详述。简而言之,文件控制意味着实验室及其员工知道体系中有什么文件,所用的每个文件有多少份,什么时候文件(即应该使用的版本和修改状态)、文件的存放地点或持有人等。

6文件的改进

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的灵魂 质量体系文件形成后 应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补充、修订和完善:

6.1文件的编写人员要保持常态性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补充文件的协调使用,使文件体系科学、使用方便、层级明显、责任分明、衔接顺畅。

6.2 通过收集、对照ISO/IEC17025、认证认可准则等各类外部规定及其最新变化,对文件的符合性进行持续性检查,使体系文件不背离法律、法规、标准、准则的要求,各类外部规定的所有要求都得到落实;

6.3 及时和各使用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检测文件的完整性,并对可操作性进行完善,更好地服务于质量检测部门,更重要的是要与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相协调;

6.4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文件的有效性,还需通过内部的监督、评审、检查等方式,使文件的管理和使用满足本单位的总体功能设计要求。

7检验方法的管理

检验方法也属于文件的范畴。根据来源,检验方法可分为外来标准和内部制定的方法两大类,检验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影响。药检实验室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收集管理各类方法,为保证外来标准的现行有效,还应由专人通过多渠道定期进行标准的查新。

当外来标准变更时,标准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修改,《中国药典》等标准常以增补本、勘误表等形式修订信息,对药典等的增补可以在原标准正文和目录上加盖“增补本”印章的方式进行,对标准的勘误则可以把勘误表相应内容复印后贴在对应的原标准附近,文件管理人员骑缝签名或盖姓名章并标明勘误日期。

当有标准作废时,标准管理部门负责通知各有关部门,单行本可回收销毁,合订本则可在目录和正文中均加盖“作废”章以防误用。

8 小结

药品检验实验室将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地、适宜地文件化,针对管理体系内各个要素,各项活动编制既符合外部规定和要求,又适应单位特点且能行之有效的体系文件,是组织建立质量体系、实现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经之路。本文简要分析了药品检验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文件的体系化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体系文件的完善途径,并对如何规范管理检验方法这一类文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Z].国认实[2010]49 号,2010.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1.1医疗机构检验条件与技术配备不合理

医院里表现床位时常面临紧缺之势,房间设计格局不合理,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检验结果,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焦躁与暴怒。部分实验室布局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缺乏长远计划。检验硬件设备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仪器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和添置而有趋于老化之势。

1.2文件管理杂乱无章,不规范

文件管理在检验工作的基础上,使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文件管理能够让检验部门的检验工作开展更加有序,顺利,能够按照标准来执行,获得比较可靠的结果。一些检验人员并没有重视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文件档案的分类和书写时,并没有按照规范化要求,导致了检验原始记录不全面,有缺失,无法满足检验档案的保存要求。

1.3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缺乏沟通

目前医院检验部门和临床部门之间的沟通比较少,导致了矛盾的产生,而且出现问题后,两个部门之间会有推诿的情况出现,对医疗合作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临床医生需要通过检验来获得信息,检验人员也需要医生提供患者的情况来更有方向和重点的检测,双方之间本就是合作的关系,如果缺乏沟通就会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临床医生缺乏检验知识,混淆检验项目,长期的沟通不善,让矛盾积累,关系不和谐。

2解决对策

2.1完善管理,改善环境

选择合适的检验设备,对检验环境进行改善,引用先进技术设备,提升仪器设备的先进度。检验室对检验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购进、建档、使用操作管理、人员职责均作出明确规定,以提高仪器的护理质量,保证仪器的完整性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2.2建立检查制度,提升质控要求

医生和检验人员都要有比较高的素质,医生对检验项目和技术进行学习,掌握先进的检验项目和作用,检验人员接受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的检验能力和素质。对检验过程中的一些突况进行训练,提升反应灵敏性,对新知识、新设备进行学习,掌握其原理和作用,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操作。

2.3规范文件管理,贯彻落实执行

建立科室主任负责制度,加强文件的规范管理。对检验单的项目填写交由医师完成,检验人员的报告签发必须是在科室主任完成了检验报告审批之后,完成检验项目后,将检验单以及检验报告均进行备份存档。对检验仪器的使用进行手册制定,根据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来对手册进行修订。检验管理人员定期的向科室主任来申请试剂,对仪器设备的运作进行检查,确保其有效。

2.4加强检验人员和医生之间的沟通

检验科室和临床科室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平时多交流,医院为双方的交流提供平台和机会,相互之间交流发展的新成果。检验人员对临床病例进行医学知识学习,积累临床知识,到临床中去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参考。

3结语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缺乏

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由于质量管理意识的缺乏,从而在日常临床检验中就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检验质量隐患。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缺乏的表现主要为:第一,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上层管理者主要是负责安排规划工作,一旦忽略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就会导致日常检验管理工作出现严重问题。第二,技术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一些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其在日常工作中抱有应付的态度,并且对于涉及到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负责任,这些都不利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升。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医学检验科较为严重的额问题之一。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大多数管理者与检验人员关注的都是临床检验技术,而忽视了对这方面工作的考核。而且有的大型医院即使存在考核制度,但考核结果不直接和技术工作人员的职称与奖金挂钩,从而造成检验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1.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在部分医院的检验科都创建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管理机制的存在对于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流程与岗位职责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从而影响到检验技术工作的质量。例如,技术人员对于血液化验报告需要进行记录,但一些技术人员在记录时多少都会出现一些偏差,还有部分工作人员进实验室时,没有依据相关要求穿工作服,这些都是因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够而导致的。

1.4临床医师与检验技术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

检验科的分工有很多种,有的分工需要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以检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来说,其负责的工作内容包括对检验设备仪器的鉴定、调试、维修养护等,有的甚至需要对血液质量进行检验与储备,并且参与实验检测、交叉配血以及血型鉴定等问题。这些不同种类的工作都需要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3]。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这样的一些状况,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希望医师能够始终保持检验科技术的进度,而有些医生并不愿意去尝试,从而就影响到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且诱发一系列医疗事故。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

在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只有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才能使工作人员从主观方面意识到质检工作的重要性,也才能充分做好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医学管理人员应当自觉加强自身的学习,从医学检验工作的基本出发,进一步强化急救知识与急救医学等方面的培训。要重点对一些新仪器操作原理、新测定方法的步骤进行培训,从而提升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者的基本医学素养。

②作为一名检验技术人员,只有充分提升检验质量管理意识,才能切实做好自身的检验工作,所以应当将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内容,时刻重视对质量的管理与监督。

2.2强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

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结果与质检人员的职称、待遇挂钩,使其充分意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检验科管理力度,对检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质量监督与考核,尤其是做好检验技术质量方面的考核工作。

2.3强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的执行力度

在现阶段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只有检验工作者严格依据相关标准章程办事,管理人员严格医学医学制定的相关管理机制对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流程化与标准化。例如,在使用与维护仪器设备时要严格依据制度标准进行,仪器事前前要认真检查仪器各部件,确保使用时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在使用之后还要进行一定的维修与保养,尽可能降低实验过程中因仪器设备而导致的误差。

2.4加强临床医生与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

由于临床科室与医学检验科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所以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应当尽可能加强与各个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各个科室进行疾病诊断的标准与依据,了解临床上一些多发病与常见病的基础医学知识,从而为临床检验工作积累足够的经验,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就当前临床医学发展状况而言,检验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临床医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检验数据,从而帮助其进一步诊断病人的病情变化、尽早查明致病原因,最终制定出科学的诊疗方案。因此,临床各科室医生的看法与意见就成为改进检验科工作质量的关键要素,所以临床检验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结语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1.1检疫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按照医院的感染管理要求,工作人员要遵从手卫生规范,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没有或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由于检验科工作繁忙,检验人员长期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各种传染源密切接触,并经常使用针头、刀、剪等锐器,在工作中如不注重个人的防护,随时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检疫人员对于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对于被标本污染的仪器管理以及安全防控知识等认识不足,缺乏全面的安全防范意识。

1.2检疫检验设备落后

检疫仪器以及设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患者对于医疗准确性的需求的逐步提升,医院也应在自身的检疫机器等方面引进更为先进的设备,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提升自身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质量。但是由于资金不足、设备维护不到位等问题的困扰,就导致旧的设备得不到有效地使用与维护、新的设备又无法购进,这样对于检疫的质量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检验科临床的质量。

1.3检疫人员发展不均衡

检疫的过程包含了抽样、检验以及便携检验报告等。患者病情的确定是对其实施治疗的基础,因此,检疫结果对于患者以及定诊的医生而言十分重要。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分析的全面性等直接与检疫人员的素质相关。检验科需要专业化程度高、检疫经验丰富以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医学人才。但是检疫人员的缺乏却制约着检验部门的发展,检疫人员在技术上的不良操作,会直接导致检疫的误差过大,直接影响到检疫的质量。

1.4检验科医疗废物的处理

检验科的医疗废物主要是指患者的标本以及一次性耗材等。对于上述废物的处理,也是检疫人员考虑并进行合理处理的。但是,一些医院为减少医院管理的成本,对于检验科室的废物处理设施投入不足。还有的是一些检疫人员对于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不清,就过就会产生不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定进行妥善的管理与处理。一定程度上,就会存在污染医院周围的环境,或者将病原微生物等进行传播的危险。

2提升检验科检疫工作质量的措施探究

检疫的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要强化检疫管理,就应积极的从检疫人员以及实验仪器、试剂等多个环节进行。在检疫的源头上做好强化与管理的工作,对于提升检验科室临床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检疫人员的管理

检疫人员的管理,往往会被认为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被医疗卫生单位的检验科负责人忽略。但是随着多年来卫生部、厅等各级部门的多次检查,检验科逐渐意识到检疫人员的管理是本科室工作,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检疫人员实施管理,首先,对于检疫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进行书面化的说明,使其认清自身在检验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其次,针对能力不足的检疫人员,进行合理的岗位安排,同时激励员工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自我的提升;再次,为实现员工自身的专业化以及职业化发展,还应针对不同时期的员工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帮助其认清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2.2检验设备与仪器的管理

检验设备与仪器是实现检验质量的基础。要强化检疫管理,就应积极的从设备着手,提升设备管理、维护以及使用的质量。首先,用于检疫的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的说明,来实施检疫;其次,对于使用中的仪器要进行定期的校准,以保证仪器使用不会影响到检疫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再次,对于检疫试剂,不仅要严格试剂来源,还应在保存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所要求的温度与环境。

2.3加强检疫与临床之间的“对话”

对于检疫结果,最终是要在临床的医疗管理中得到有效地实施。因此,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的检疫管理外,还应收集科室的反馈意见,通过与临床之间的有效对话,不仅能够针对检疫结果产生后续的观察,还可以在与临床的对话同时学习临床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管理素质。首先,与临床医生之间沟通新设备。对于检验科新引进的设备,能够开展的新的检测,除了检疫人员以外,医生以及护士很难获得关于新设备的信息,这就需要检疫人员与其加强交流;其次,通过与临床的接触,对于检疫的分析前、中、后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再次,标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疫的结果,加强与护士之间的联系。第四,加强与医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开展的新检测项目,检疫人员应积极的与医生进行交流,使临床医生对检验医学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1标本容器的选择、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和量

根据检验项目合理选择容器,并标明病人一般资料,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所有标本容器要清洁、干燥、无破损、无污染,静脉血标本一般选择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尿液、粪便标本用一次性塑料杯、盒盛装。

标本采集时间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检验标本采集时间要求也不同,比如在做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检验时,血糖标本的采集必须严格控制采集时间,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判断。一般的血标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晚20:00后禁食水,血脂的检验要求病人24h前禁高脂饮食,以免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与采集标本的部位密切相关,采集末梢血标本时采血器具一般选择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婴儿可从拇指或足跟部采血,一般不主张采用耳垂血。严重烧伤的病人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采集静脉血标本时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能超过1min,采血器具一般选择一次性采血针和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管,对抗凝的标本要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轻轻摇匀(上下颠倒6次~8次),避免剧烈摇动产生溶血。采血部位成人首选肘部血管,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婴幼儿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大隐静脉等,正在输液的病人应在未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静脉血标本。标本采集人员在标本采集后应在采血管上标注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的身份,以便帮助检验人员在做血型鉴定,出现疑问时可追溯到采集者,方便与之联系。标本采集的量要根据检验的需要适量采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和效果。

1.2严控采集标本的各个环节,加强各科室人员的配合与沟通,保证合格标本进入检验科

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合格的标本采集送检,严重影响检验结果。为此,首先要由专人为临床及时提供采集标本器皿,根据新推出的检验项目向临床发放采集标本手册并及时培训医护人员;其次,在医院要向病人做健康宣教,让病人了解不同检验项目的常规注意事项,避免因病人个体原因导致标本不合格。另外,采集合格的标本后要及时送检。血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时间最好不超过2h,特殊检验项目如血气分析、血糖、血细菌培养等要立即送检,红细胞沉降率要在2h内测定完毕,否则红细胞沉降率变慢。同时要建立标本传送系统,加强对送检人员的培训、教育及监督,确保标本运送过程的规范性和标本的安全性,减少不合格标本进入检验科,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检验质量管理

2.1检验项目的科学选择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检验项目层出不穷,原有的检验项目也不断在更新。临床的医护人员对新项目及其应用了解程度不够,检验医生有义务向医护人员对新近开展检验项目适用范围、临床意义、标本留取的方法等进行培训。极少数临床医生尤其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医生缘于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指标不清楚,经常会遗漏应做的检验项目,或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不清楚,可能会开出不符合检验条件的急查项目,如急查肝功能、饭后急查血脂等,还有餐后血糖,病人未在规定时间进行抽血检验,医护人员也擅自不按检验章程执行,为病人开具检验单,从而使检验科得出不具备正常检验参考值的数据。

建议新分配的医生在见习期有必要到检验科工作一段时间,让他们熟悉医院检验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可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选择必要的检验项目,利于正确诊断疾病。另外检验医生在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仔细审阅检验申请单提供的信息,了解病人的诊断及目前治疗情况及标本来源,特殊标本要留意采集时间和采集位置,必要时要追溯采集者本身,可以发现一些临床医生发现不了的情况,这时检验医生有责任提醒临床医生做相关项目的检验。

2.2标本及检验科管理

从对影响检验质量管理诸因素分析来看,检验方法的选择、仪器操作、化学试剂的使用等检验医生可通过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称为完全自控因素。送检标本的质量检验医生并不能完全控制,它需要病人、医护人员及检验医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故为非自控因素。所以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在分析前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1桥梁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是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桥梁检测技术,当桥梁的表面出现裂缝或遭受其他损伤时,都可以使用这种技术进行检测。射线检测技术的操作原理可以理解为建筑物发生病害的时候,其病害区域所释放的红外感应或是热量与其他部位不同,这样一来,计算机就能够根据射线检测的数据结果为桥梁内部设计模型,比照设计图纸,就能够很轻松的找到出现问题的区域。另外,电磁波还可以对桥梁进行检测,比如混凝土中的钢筋和孔道的定位、缺陷等都可以被准确的探测出来。而且它还可以根据测得的电涡流的情况,对桥梁的材料缺陷进行分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射线有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射线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公路桥梁养护措施

1)公路桥梁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养护。国内公路桥梁的路面采用混凝土结构型式的较为常见,这种路面最易发生的病害就是路面破损,养护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病害部分的修补,否则病害部位会逐渐恶化,直至影响行车安全。对于破损的路面,国内一般的做法是预防为主,修补为辅,在病害未发生前对路面进行合理的养护管理,比如,开放交通不宜过早、高温季节定时洒水养护、严禁超载车辆通行等等;病害发生后,采用切割机对路面破损部位进行切割,并将下部混凝土进行凿除,之后,再浇灌新鲜的混凝土,新浇混凝土强度不低于原路面设计强度。2)公路桥梁裂缝的养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公路桥梁部分结构会出现一些裂缝,而且,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裂缝会逐渐变宽、变深,直至影响到整个公路桥梁的运行安全。在公路桥梁的结构中,虽然设计了一些伸缩缝,但是对于整座桥梁来说,其路面的完整性是很难控制的。在对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养护时,对于较小的裂缝,先将裂缝清理干净,再灌注环氧树脂或是其他环氧材料;对于较大的裂缝,先凿除至新鲜混凝土面,再灌注新拌混凝土进行修补,新拌混凝土的强度不能低于原混凝土的设计强度。3)加强预防性检测、重视小补小修。桥面不整洁,泄水口堵塞,泥污堆积,在晴天易扬尘,在雨天桥面积水,不仅影响行车安全,而且还会加速桥面和桥梁构部件的“老化”;其次,桥面铺装若出现裂缝,小则使铺装层受损,引发路面坑槽和剥落,影响行车安全,重则污水下渗,影响到桥梁的梁体结构,缩短桥梁的使用年限;因此,在桥梁养护工作中必须重视小修,及时采取修补措施。

3管理措施

3.1加强日常养护与检查

每天进行及时养护,是对公路桥梁最好的保护。在养护的同时,工作人员要注意观察桥梁是否发生了一些轻微的变化,尤其是在桥梁进行整修之后,以及桥梁局部出现交通事故并进行局部修补之后。若发现桥梁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对桥梁管理部门及时汇报,管理单位根据桥梁发生异常的具体情况,再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桥梁安全运行。在队伍建设方面,对桥梁管理及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对于一些简单的桥梁病害能够做到判断及时、准确、修补到位等,为桥梁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2加大桥梁养护和管理投入

在资金方面,要始终保证桥梁管理的开支,包括养护材料、维修材料,以及管理和养护人员的工资,做到专款专用,另外,还要留存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培训员工的专业技能。上述各项资金可以从政府的公共服务经费中支出,也可以由桥梁的使用单位或是过往车辆承担,但经费管理要公开透明。

4结语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1.1吸引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高诊断水平:检验科是医院较为重要的科室,检验的水平直接决定诊断疾病的水平。临床检验看似简单,操作却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误诊,从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或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需要检验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这就要求操作者要具备高超的水平,因此检验科室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在技术上是精英,同时还应具有高尚的医德,对每一个检验都很细心、认真。然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很多高材生毕业后都希望留在一线城市,这就导致大部分基层医院非常缺乏高水平的检验人员,使得这些医院在诊断方面存在疾病有很大的缺陷[4]。还有就是医学生对于检验专业的认识不够深,没有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以至于很多医学生对此专业没有对临床医学的热情。基于上述情况,医院可以考虑在准备学医的学生里,讲述检验医学对于临床的意义,从而提高其对学习检验医学的积极性,并实行定点培养等政策,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并热爱检验;对于应聘在医院的高才生可相应提高待遇。应为检验操作人员提供便于学习的平台,也可以进行定时培训,以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1.2引进先进的设备及时维修

医学检验结果是否精确其检验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检验科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淘汰破旧的检验设备,引进为先进的设备。一部分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由于管理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检验设备使用时间超过预期时间,一些落后的设备也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极大地影响了检验的结果,临床医生的疾病诊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有时可能导致漏诊甚至误诊,然而很多疾病如果发现及时还有挽救的机会,一旦发现不及时,有可能导致丧失生命的危险。基于这种情况,医院应对医疗设备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对于新进以及已有的医疗仪器,要注意保养,同时进行定时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联系维修,以免耽误工作,影响患者的病情。

1.3加强检验的质量管理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多种因素有关。由于一部分检验人员对检验设备熟悉度不高,对需检验的标本存放时间、存放条件不熟悉等原因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院里定时对各科室检验人员进行考评与测试,要求每一位检验人员对每一项检验项目都认真、负责,注重检验的项目每一个技术环节;一、受检标本收集时,要严格遵守收集该标本的规定,还要达到卫生标准。对收集的标本,要检查一遍,必要时做相应的处理;二、检验过程中要操作多次,其准确性必要做到;三、操作过后要对受检标本做相应的处理。另外,也要引起重视对于检验室的卫生,科室要定时进行消毒,预防检验器械相互感染,对诊断造成失误。实验室是检查的地方,不能与办公室混用,要设有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对于采血、内镜等操作要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采血针要用一次性的,内镜也必须严格消毒。对有乙肝的患者做检查要严格遵守操作要求,以免造成交叉感染。让病人进入一个相对安全的检验环境。但由于医院条件限制、资金问题导致对这方面的管理不到位,使得患者的诊断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医院应加强检验的质量管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具体如下:由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其成员由生化、免疫、血液等专业人士组成;实行个人责任制,各个检查项目由专业人士进行监督、不定期抽查,对于发现的错误坚决给予纠正,不能有半点的松懈[7]。

1.4加强与临床各科室的交流合作

检验和临床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医疗新环境下,检验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确诊甚至影响治疗,另外很多检查结果是判断疾病好转及临床治愈的依据。如冠状动脉造影是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心肌酶升高可诊断为心肌梗死,痰找结核杆菌是诊断结核的重要依据等,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需要用消炎药,当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考虑停用消炎药;血清钾低的病人可以适当的补钾,当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血钾,如血钾显示在正常范围内可停止补钾;血糖升高的病人在输液时尽量不使用葡萄糖液等[8]。同时,每个医院检验科的发展也离不开临床一线。然而在工作中,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交流比较缺乏。比如检验科新添的项目、发展的新技术以及新进的仪器,临床医生不了解,这样的结果最终导致的是对诊断该疾病的医生判断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患者的病情是不利的。基于这种情况,检验科人员应与临床大夫加强沟通,通过借助医院组织知识讲座活动来增加临床医生对检验的进一步了解。检验人员接到检查单时,如发现不妥之处及时向开单的医生反映,及时得到改正;检验后,认真写好报告,并送往各临床一线科室。临床医生在开检查单时写清检查项目,申请的内容要让检验的人员明了。针对临床医生对新检验设备的不了解的问题,检验人员应适当地向医生讲解关于设备的一些基本常识。同时鼓励检验人员积极参加临床一线工作,如查房、病例讨论等。

2加强管理的结果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ship inspection, such as the surveyor's skill is not strong,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falls behind, and gives the suggestions, such as building surveyor team,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on equipment, for improving the ship inspection quality and ensuring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hip.

关键词: 船舶检验;问题分析;质量;管理;规范;模式

Key words: vessel inspection;problem analysis;quality;management;specification;mode

中图分类号:U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18-02

1 船舶检验概述

随着我国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外航运业和造船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低质量船舶充斥其间,给海上人命安全、水域环境和船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如何通过加强船舶检验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低质量船舶成为大家共同面对的问题。针对船舶检验工作特点,结合监管力量分布实际,要求施工单位、船舶等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要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及时将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传达给现场施工人员,督促其按章操作,杜绝思想麻痹;要求作业船舶应按规定显示号灯、号型,及时总结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船舶检验是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及其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检验、审核、测试和鉴定的总称。船舶技术证书是证明船舶技术状况的文件。船舶只有通过相应的检验,才能取得必要的技术证书或保持技术证书继续有效。

2 船舶检验的专业性管理

船舶检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船舶及其设备的检验,促使船舶公司保持船舶的良好技术状况,以保证船舶的营运安全和防止污染、损害海洋环境;保证船旗国和港口国政府对船舶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为船舶所有人提高船舶在航运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保险费率;以及为公证、索赔、海事处理等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按照检验性质的不同,船舶检验可以分为船级检验、法定检验和公证检验等3种基本类型船级检验(也称入级检验)是根据船级社的验船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签发船级证书;法定检验是根据国际公约、国家法令及法律的规定对船舶进行检验并签发船舶法定证书;公证检验是船级社应客户的申请,指派验船师对所申请检验的项目进行的一种证明客观技术状况的检验。公证检验包括海损检验、索赔检验、起租退租检验、船舶状况检验、货损检验等。

船级检验通常由船舶所有入选船级社进行,法定检验则必须由政府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法定检验大多由政府授权船级社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ZC)(现属中国海事局)是中国船舶法定检验的主管机关;船级检验是船舶所有人为了投保、索赔和处理海事纠纷的便利而自愿进行的,法定检验是政府为保证船舶安全而强制实施的;船级检验是技术鉴定性质的检验,法定检验是国家主管机关按照本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对船舶结构、稳性、锅炉及其他受压容器、主辅机、电气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救生消防设备、航行设备、信号设备、防污染设备和载重线等进行的技术监督性质的检验,是对船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

3 船舶检验管理

3.1 船舶检验管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船舶检验工作也与时俱进,信息化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船舶检验是船舶检验机构依据国家规定和相关程序文件对船舶实施的法定检验,是保障船舶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发展,国内船舶检验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其深入推进船检制度和技术法规体系创新和完善,稳步有序推进船检制度改革,提高船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监管效能。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大检验基础装备、信息化和支撑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创新人才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把船检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上强、作风上硬、业务上精的专业执法队伍。

3.2 船舶检验管理职责 地方海事局本着抓好水上安全、服务水运企业、发展地方经济的态度,验船人员严格按照《内河船舶法定技术检验规则(2011)》的有关要求,对船舶的船体、轮机、电气、救生、消防等设施设备进行现场检验,通过航行试验对船舶的综合性能进行测试,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缺陷下发整改通知书。

针对现场调研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船员管理、严格船舶进出港签证制度、辖区海事管理机构的下一步现场监管问题与相关单位进行深入的意见交换。为确保船舶适航性能,增强水运企业安全管理意识,提升船舶企业安全生产和营运水平,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船舶检验防污工作管理 要求广大船员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等规定,要求船舶必须配备有盖、不渗漏、不外溢的垃圾储存容器,禁止向水体排放残油、废油或倾倒垃圾等。为切实做好水域防污染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变船员随手丢垃圾的习惯,港航部门将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在所站码头报港、签证点设置生活垃圾箱;二是对进行报港、签证、排队的船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实施强制回收,即由船员持船上生活垃圾投入指定垃圾箱,并将垃圾回收情况记录在《垃圾记录簿》或《航行日志》上,对如证书、文书不齐或缺少有关设备的,可暂缓签证,并责令纠正;三是每天对填写暂无垃圾船舶进行十个批次的抽查活动,看是否诚信;四是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对发现向航道乱倒废油和生活垃圾的船舶按规定给予相应行政处罚;五是加强对船舶垃圾和油污水回收工作的宣传,切实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确保防污染工作覆盖航区全线,要让每一位船民都知道船舶防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赢得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4 船舶检验管理改进措施

根据目标考核要求,结合辖区船检实际,下大力气推进船舶检验管理工作:一是全面运行船舶法定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规范和上级要求实施检验流程,做好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种记录齐全完整。二是进一步规范细化船检工作。本着统一规范、严格把关和优质服务的原则,优化船检部门工作流程,在船舶检验中建立起一套严密、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着重优化内部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做好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工作。按照流程对无图、图纸资料不齐、船图不一致的船舶要求补齐图纸资料,对不符合直接换证船舶按照实船复核流程进行,严禁出现新的“大船小证”现象,并在规定时间内发放证书,维护检验严肃性。四是做好船艇设备例行检查,完成各季度修理计划并及时上报,做到船艇设备完好、适航,证照齐全。对不符合标设要求的船艇联系船厂进行整改,确保按规定要求完成标设。五是发挥行业引导作用。目前一些船舶修造企业分别面临拆迁、竞争力不强等窘境,对此积极主动与船厂沟通,引导发展标准化船型,确保有一定数量的船舶修造厂存在。根据全年目标要求继续稳步开展工作,确保船检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林怡峻.船舶检验工作如何适应迅猛发展的造船业需求[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2007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林勇.论船舶检验与服务[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暨2007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王天禹.论安徽省“大船小证、一船多证”[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96年度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6年.

[4]高洁,张伟.内河挂桨机船舶防污染技术与对策[A].内河船舶防污染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屠小宁.海事、船检和运政船舶数据共享的实现[A].2005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田九刚,范志玲.整顿内河乡镇造船势在必行[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99年度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7]赵卫兵.港监(船检)系统行政执法与服务基础的关系[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96年度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6年.

[8]胡金泉,邹德武.关于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本系统由管理端软件、测试端软件、SQLServer数据库和Accesss数据库构成,管理端软件采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数据,通过网络,与测试端软件进行数据交换,测试端软件后台用Accesss数据库存储测试数据。管理端软件安装在办公电脑上,检验前将待检验限速器的基本参数录入(使用单位、电梯安装地点、限速器出厂编号、档案号、制造单位、出场日期、额定速度等)并分配检验编号。检验编号具有惟一性,由年份加检验流水号构成,如:2015-00001,每个校验编号对应一个限速器的检验任务,所有检验任务通过网络写入服务器上的SQLServer数据库中。测试端软件安装在仪器配套的电脑上,通过网络读入服务器上SQLServer数据库中的待检验任务,并将其存储在后台的Accesss数据库中。检测过程中,软件能自动显示测试数据,并将每个检验任务的测试数据与检验结论存储在后台的Accesss数据库中,连接上网络后,将所有检测数据与检验结论上传到服务器上的SQLServer数据库中,再由管理端软件自动生成限速器检验报告与检验原始记录。

2软件功能设计

1)管理端软件功能。管理端软件设计有“校验任务管理”、“文档管理”、“校验历史调阅”与“相关信息配置”四大类功能,下图3所示为管理端软件的功能设置图。管理端软件界面从左到右分别为基本信息录入栏、功能按钮区和待检验任务列表栏三个区域,界面简洁,功能按钮作用一目了然,软件的使用非常简便。下图4为管理端软件主界面设计。2)测试端软件功能设计。测试端软件整合了接收待检验任务、检验测试、数据上传、服务器数据库配置、检验仪器设置等功能,软件的核心是实现检测数据的自动识别与保存,并将测试数据与检验结论上传至服务器上的SQLServer数据库中。测试端软件界面风格和特点与管理端基本一致,其主界面见下图6所示。选中即将要实施的检验任务,其参数将显示在左面的基本信息栏中,如果信息中有差错,检验人员可以现场进行修改。在对基本信息核对无误后,点击“开始校验”按钮,将进入下图7所示的测试界面。测试数据与结论将自动保存到本机后台的Accesss数据库中,在网络环境下,点击“数据上传”(见图6),所有检验结束任务的测试数据与检验结论将通过网络写入服务器上的SQLServer数据库中。点击管理端软件上“文档管理”(见图4)按钮,将弹出下图8所示界面。在文档管理功能模块中,可以预览限速器检验报告与检验原始记录,并能够直接输出打印。检验报告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审核和签发流程,检验报告中的检验员、报告审核与审批人员均使用电子签名签署检验报告。

3结论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质量检验;质量控制

引言

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产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是操作者的误操作的原因、或者是设备临时损坏的原因、或者是工装工具不规范的原因,或者是环境因素不达标的原因。传统检验理论对导致不合格的因素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主要力量在于挑选出不合格;而现代检验理论更注重对产生不合格的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本文中将详细讲解现代质量检验理论的控制因素和内容。

1.检验理论的转变

1.1传统检验理论模型

泰勒理论是将质量检验工作从作业者和工长中独立出来,检验机构独立对产品进行终检验,其理论基础是由检验人员挑选出不合格品。后期经过发展转变为工序检验,但仍属于挑选不合格品检验,这被俗称为事后检验,其不合格产品已经形成,损失大多是无法挽回的。

泰勒理论常常被误解为“质量是检验出来的”。伴随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观念逐渐取代“质量是检验出来的”的想法。但其实际检验方法并没有发生了部分转变,立足于自检、互检、专检和验收的三检一验体制逐渐成型(验收在本文中不作为重点探讨)。传统检验理论模型如下图所示:

(注:正方形蓝色方块表示生产工序的自检和互检,红色断面表示专检。)

1.2现代检验理论模型

现代检验理论是立足于过程控制理论,注重过程中的预防性检验与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其基础仍然是立足于自检和互检的有效执行,专检作为控制手段和方法进行督导和管理。专检方法较为灵活多变,从过程的输入、过程中间、过程的某指定阶段、重点项点和终检验分别进行专项检验。现代检验理论模型如下图所示:

(注:蓝色长方形立体方块表示生产工序的自检和互检,红色断面I、II、III、IV、V表示半成品或成品专检,红色圆点A、B、C表示关键项点专检,红色线段a、b表示过程因素专检。)

2.现代检验理论

现代检验理论是预防性检验与控制,最大限度的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不合格产品发生的原因我们统一用不规范的行为和事物来表述,这里统称为不规范因素。不规范因素是引起和产生不合格的罪魁祸首,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规范因素是预防产品质量出现不合格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常并不是每一项不规范因素都立即引起不合格,尤其是严重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等大多都是由于综合性的不规范因素导致的。不规范因素与不合格关系的理论模型如下所示:

从模型图中可以看出,不规范因素发生的频次越高,其可能导致的不合格发生概率越高。从这一模型我们不难理解“质量是可以预测并进行控制的”。有效降低不规范因素的发生频次可以防范不合格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针对普遍性的不规范因素的检验控制方法通常采用视图2中a、b线性过程抽样检验法。

但是,部分小概率的典型性不规范因素有时会直接引起不合格,如下图模型所示:

对于典型性不规范因素通常采用视图2中A、B、C关键项点检验控制办法。

现代检验理论为防止不规范因素的发生,主要针对质量六要素“人”、“机”、“料”、“法”、“环”、“测”进行检验与控制,其相比传统检验理论检验的内容、范围和深度都有很大的差别。产品检验工作仅仅是日常检验工作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则是预防性的检验工作,注重预防和控制,主要检验内容如下:

“人”:审查操作者的资质,观察操作者的作业能力和水平,观察操作者作业的态度等等;

“机”:审查设备的定保小修,工装工具的定检定修,检查现场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使用设备、工装、工具等;

“料”:生产用料的质量是否合格,生产用料的流转证明或质量证明是否合格等;

“法”:生产现场是否有明确的标准、图纸、技术规范和作业指导文件,操作者是否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作业等;

“环”:环境是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是否对环境进行了相关的检测和管理等;

“测”:核查测量的数据是否准确,观察操作者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检查操作者测量作业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等。

上述针对质量六要素的检查工作均应是抽样检验,日常的监督审查,并进行有效的记录。

3.总结

质量六要素是支撑检验理论的根本。检验模式或方法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何变化,都取决于质量六要素的识别。现代检验理论立足于质量六要素管理、采取过程控制的办法,有效预防不合格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

本文中检验理论来源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的质量管理实践。针对不同的企业生产模式识别出质量六要素对应的内容是检验理论赖以发展的根本,产品合格标准、不合格概率、不规范因素在不同的企业中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是不可一概而论的。识别出企业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建立起适用于企业发展的检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