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

建筑工程培训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民工;应用文;培训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90

1 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现状

应用文主要用于正式场合进行活动与商务沟通,是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惯用的一种文体,也是建筑施工人员必备的一种基础知识。在许多建筑施工单位中,应用文写作都是作为基本的培训课程设立,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写作能力,但是,许多施工人员并不太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基础知识是其他工作开展的基石,只有基础稳固,才能有更长久的发展。因此,我们为建筑工人开展应用文培训这项课程。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建筑施工人员都能够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中双丰收,两方面都出色。原先的应用文写作通常采用讲授的形式,老师负责传授知识,参与培训的人员听取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授课形式,缺乏有效互动与沟通能够。培训人员不能够掌握参与培训的学生们实际学习程度,培训结果不能够被有效掌握。建筑类以实践为主,当理论与实践脱离,那么培训的意义就为零。因此,建筑类的培训一定要加深培训人员与参与培训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两方的有效沟通。让被培训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为他们解决他们自身存在的、急需提高的地方。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课程更加高效进行。老师在课堂中主要扮演引导人的角色,尽量做到教与学同时进行。

2 应用文培训对于建筑施工人员的重要意义

对于建筑施工人员来说,他们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提升他们在应用文方面的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对建筑领域工作人员的要求,同时也是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提升的手段之一。在过去的建筑培训课程中,老师与学生普遍对此课程不重视,认为这门课程的存在没有实际意义,很多建筑施工人员的写作能力非常薄弱。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类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就成了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单位开设应用文培训课程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认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的工作人员,都应当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书写内容,从格式到内容,都需要有专业素养。应用文的书写偏向于正式报告,在格式及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性。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应当具有书写此种类型应用文的能力。在建筑工程中,会遇到很多场景需要撰写非常多的计划、规章、合同、招投标书等文书,而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课程就是将写作与建筑实质相结合。

3 建筑施工人员应用文培训课程教学具体要求

3.1 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可操作性

培训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指导,让学员尝试完成与工作相关的应用文,授课者应协助培训者完成应用文的写作,饼随时指出应用文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措施。在教授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当中,老师应当在课程开始之初找准教学最终的目的,认准培训所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在课程当中,让建筑人员能够在培训过程中,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3.2 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实用性

应用文应具有实用性,真实性,规范性和实效性等特点,应用文的写作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同时因为应用文写作的特点和作用,它的实用性不言而喻,工作中不免要书写各种计划,总结,报告,通知,请示等。通过应用文培训,可以为建筑施工人员今后的职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文是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在工作及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所使用文体的统称。应用文种类繁多,其自身实用性与针对性较强。另外,建筑施工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每一位建筑工人能够参与教学的时间非常并不多,那么培训老师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员们带来什么,让他们掌握哪些有效信息,在建筑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切实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每一次的学习能够让建筑工人们有哪些提升,这都需要老师在课程之初做好充分的考量。培训的老师要换位思考,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真正所需的知识是哪些,让教学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效率。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预先创设一定的场景,从场景入手,引起学生们参与的兴趣。举一个例子来说,在讲解如何撰写计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们,学生时代都写过什么样的计划,用来做什么,最终计划完成的怎么样,完成后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总结。用这些学生们经历过的事件去回忆,作为课堂开头的引子,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一起去思考。通过一起回忆,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勾起学生的回忆,与学生产生亲密互动。另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例文,用例出格式及样板展示。但是学生会按部就班地将例文视为模板。按照例文位置填充自己所写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写出的文章不能够深入反映问题,只是浮于表面的书写和认识。因此,在例文的讲解过程中,老师需要为学生深入剖析例文的各部分内容,展示关键要素。从全局理顺例文的逻辑,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例文书写的要求。在告知学生文章都需要由哪些关键部分组成,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该如何书写,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与研究。用之前所说的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原先都做过哪些计划,写一份“计划”举例,可以选择某某公司某一年的建筑施工计划,用这样的文章做例文。从文章整体入手,分析文章架构、格式、语言,以及各部分细致内容。将文章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让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更加便于学生对各项内容的掌握。每篇例文的讲解,要让学生从逻辑上认知文章,理顺文章逻辑,明确文章重要的各个要素,依次展开。通过学习例文,能够看到自身写作需要提升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3 教学评价应侧重于诊断性

应用文主旨集中明确,材料多样真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准确简明。写好应用文,首先要熟悉方针政策,要了解业务熟悉情况。再者要善于借鉴勤于实践,选材要切题,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以往建筑施工人员对建筑教学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参与课程培训的建筑施工人员应当在开展培训前,进行一次应用文检测。通过检测,明确不同施工人员已有建筑施工知识的不同水平。借助检测,对每一位参与培训的建筑工人他们所掌握的应用文相关知识与写作能力做出充分了解。在了解不同施工人员的不同应用文写作能力之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培训与指导。根据检测的不同结果,对课程安排做相应调整,有针对性的完成培训,提升培训的效率与应用结果。另外,因为建筑工人参与教学时间的特殊性,他们不能像在校大学生那样全天候参与培训,往往只能够在一天的部分时间内参与学习。所以,这对培训的整体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已经开展的培训应当做出阶段性评价。也可以通过让参与培训的建筑工人填写反馈信息,通过类似问卷及测试卷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薄弱环节,方便下次培训针对薄弱之处进行再次补充教学。为了进一步掌握培训进程,了解培训效果,教学人员应当制定有效反馈方式,了解培训内容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直观了解到建筑施工人员参与培训的课程与应用文教学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分。施工人员培训课程所具备的特殊性决定着课程制定及检测方式与普通课程不同。建筑应用文课程的培训在重点培训领域、培训方式以及反馈方式等方面,要充分结合参与培训人员自身的特点及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的提升建筑人员的培训效果,切提升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韦志国.实践技能训练应用写作[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02).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

1企业培训管理概述

1.1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培训就是企业根据其经营目标以及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和教育让员工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工作作风,以便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2培训的作用

培训对企业和员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可以让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很多在公司中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套路和模式,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培训可以有助于这方面的转变。有些新员工可能在工作技能上还有不足,培训可以让新员工快速的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第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当公司引进了新的机器设备、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流程之后,只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或新流程,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三,培训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平时在工作中,没有业务交叉的部门及员工之间是很少沟通的,利用培训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2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培训需求分析草率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之前没有必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很多企业开展的培训之所以没有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而这恰恰是因为培训需求分析没跟上。有些建筑工程企业虽然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但是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进行的分析,部门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就决定了那些员工进行那些培训,虽然这比不进行需求分析要好,但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实际上,对于工作业绩较差的员工有些是因为专业技能欠缺,而有些则是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并不能一概而论。

2.2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在建筑工程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真正有培训评估体系的并不多,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结束就完结了,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的方法是否有效、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健全培训评估体系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法、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否则,企业的培训将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无法配合企业圆满的完成经营目标。

2.3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如果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那么培训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员工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培训课程本身枯燥无比,知识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些员工对培训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培训的东西根本不会;或者认为参加过培训以后工作任务就会相应增加,给培训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不论是哪原因,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提高培训的效率。

3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提高建筑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简单的仅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应该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收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有很多种操作方法,具体有循环评估法、前瞻法以及任务—绩效法等,循环评估法主要是在员工和培训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反馈环,根据员工的培训反馈重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改进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在采用循环评估法的同时要培训需求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第一,是企业层的分析,培训管理人员要在了解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和远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培训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第二,是部门层的分析,部门是具有特定作业功能的员工集合,在部门层的分析中,首先要明确部门在企业经营目标分解下所承担的责任,其次要根据部门工作的特性,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第三,是员工层的分析。要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个人能力与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进行对照和比较,两者的差异就是员工需要培训来改进的地方。

3.2建立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是建筑工程企业在培训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实际上,做好培训评估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根据时间跨度来划分,培训评估可以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两种类型。①事前评估。事前评估顾名思义就是在培训开始之前进行评估,事前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进行,培训管理人员要在培训之前将即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与被培训者或被培训的主管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对方对培训的真实态度,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在培训前就对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修订。这样有效避免了事后补救的无效。②事后评估。事后评估主要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评估主要分为调查问卷、访谈、工作绩效评估等方式。调查问卷和访谈可以在培训已结束就进行,也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的数月以后进行,后者的效果可能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在培训刚刚结束时,被培训者可能会对培训的表面形式记忆犹新,对培训的评价往往也是形式上的。在培训结束数月以后,培训是否能对被培训者的工作带来改善就慢慢的显现出来,这个时候进行调查更容易获得培训真实效果的评价。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

1企业培训管理概述

1.1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培训就是企业根据其经营目标以及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和教育让员工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工作作风,以便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2培训的作用

培训对企业和员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可以让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很多在公司中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套路和模式,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培训可以有助于这方面的转变。有些新员工可能在工作技能上还有不足,培训可以让新员工快速的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第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当公司引进了新的机器设备、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流程之后,只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或新流程,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三,培训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平时在工作中,没有业务交叉的部门及员工之间是很少沟通的,利用培训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2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培训需求分析草率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之前没有必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很多企业开展的培训之所以没有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而这恰恰是因为培训需求分析没跟上。有些建筑工程企业虽然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但是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进行的分析,部门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就决定了那些员工进行那些培训,虽然这比不进行需求分析要好,但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实际上,对于工作业绩较差的员工有些是因为专业技能欠缺,而有些则是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并不能一概而论。

2.2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在建筑工程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真正有培训评估体系的并不多,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结束就完结了,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的方法是否有效、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健全培训评估体系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法、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否则,企业的培训将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无法配合企业圆满的完成经营目标。

2.3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如果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那么培训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员工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培训课程本身枯燥无比,知识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些员工对培训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培训的东西根本不会;或者认为参加过培训以后工作任务就会相应增加,给培训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不论是哪原因,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提高培训的效率。

3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提高建筑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简单的仅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应该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收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有很多种操作方法,具体有循环评估法、前瞻法以及任务—绩效法等,循环评估法主要是在员工和培训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反馈环,根据员工的培训反馈重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改进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在采用循环评估法的同时要培训需求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第一,是企业层的分析,培训管理人员要在了解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和远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培训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第二,是部门层的分析,部门是具有特定作业功能的员工集合,在部门层的分析中,首先要明确部门在企业经营目标分解下所承担的责任,其次要根据部门工作的特性,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第三,是员工层的分析。要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个人能力与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进行对照和比较,两者的差异就是员工需要培训来改进的地方。

3.2建立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是建筑工程企业在培训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实际上,做好培训评估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根据时间跨度来划分,培训评估可以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两种类型。①事前评估。事前评估顾名思义就是在培训开始之前进行评估,事前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进行,培训管理人员要在培训之前将即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与被培训者或被培训的主管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对方对培训的真实态度,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在培训前就对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修订。这样有效避免了事后补救的无效。②事后评估。事后评估主要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评估主要分为调查问卷、访谈、工作绩效评估等方式。调查问卷和访谈可以在培训已结束就进行,也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的数月以后进行,后者的效果可能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在培训刚刚结束时,被培训者可能会对培训的表面形式记忆犹新,对培训的评价往往也是形式上的。在培训结束数月以后,培训是否能对被培训者的工作带来改善就慢慢的显现出来,这个时候进行调查更容易获得培训真实效果的评价。

3.3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在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往往有这种情况:企业对培训很热衷,但是员工却没有积极性。很多培训管理人员把培训理解为单纯的授课,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单纯的授课是缺乏吸引力的,所以就造成了员工没有培训的积极性。实际上,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培训管理者可以培训内容的不同灵活的选择。比如“角色扮演”就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方式。角色扮演对于管理培训非常有效,因为管理知识的特点是“听起来明白,用起来难”,所以,预期让被培训者在“听”中学,不如让大家在“用”中学。角色扮演实际上就是由被培训者扮演真实的管理角色,模拟处理相应的管理事务,比如组织召开工作计划会议、与下属进行绩效沟通、处理突发事件等,培训老师在旁边仔细的观察,并随时进行点评,及时纠正被培训者的错误,通过角色扮演,被培训者的管理能力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角色扮演提高了被培训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将“被动培训”变成了“主动培训”,培训的效果自然得到了提升。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谢志强.浅谈企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消费导刊》,2008年第3期.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企业 培训 管理

1 企业培训管理概述

1.1 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培训就是企业根据其经营目标以及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和教育让员工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工作作风,以便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2 培训的作用

培训对企业和员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可以让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很多在公司中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套路和模式,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培训可以有助于这方面的转变。有些新员工可能在工作技能上还有不足,培训可以让新员工快速的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第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当公司引进了新的机器设备、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流程之后,只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或新流程,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三,培训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平时在工作中,没有业务交叉的部门及员工之间是很少沟通的,利用培训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2 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需求分析草率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之前没有必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很多企业开展的培训之所以没有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而这恰恰是因为培训需求分析没跟上。有些建筑工程企业虽然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但是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进行的分析,部门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就决定了那些员工进行那些培训,虽然这比不进行需求分析要好,但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实际上,对于工作业绩较差的员工有些是因为专业技能欠缺,而有些则是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并不能一概而论。

2.2 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在建筑工程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真正有培训评估体系的并不多,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结束就完结了,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的方法是否有效、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健全培训评估体系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法、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否则,企业的培训将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无法配合企业圆满的完成经营目标。

2.3 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如果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那么培训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员工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培训课程本身枯燥无比,知识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些员工对培训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培训的东西根本不会;或者认为参加过培训以后工作任务就会相应增加,给培训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不论是哪原因,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提高培训的效率。

3 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提高建筑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简单的仅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应该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收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有很多种操作方法,具体有循环评估法、前瞻法以及任务—绩效法等,循环评估法主要是在员工和培训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反馈环,根据员工的培训反馈重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改进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在采用循环评估法的同时要培训需求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第一,是企业层的分析,培训管理人员要在了解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和远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培训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第二,是部门层的分析,部门是具有特定作业功能的员工集合,在部门层的分析中,首先要明确部门在企业经营目标分解下所承担的责任,其次要根据部门工作的特性,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第三,是员工层的分析。要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个人能力与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进行对照和比较,两者的差异就是员工需要培训来改进的地方。

3.2 建立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是建筑工程企业在培训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实际上,做好培训评估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根据时间跨度来划分,培训评估可以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两种类型。①事前评估。事前评估顾名思义就是在培训开始之前进行评估,事前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进行,培训管理人员要在培训之前将即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与被培训者或被培训的主管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对方对培训的真实态度,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在培训前就对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修订。这样有效避免了事后补救的无效。②事后评估。事后评估主要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评估主要分为调查问卷、访谈、工作绩效评估等方式。调查问卷和访谈可以在培训已结束就进行,也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的数月以后进行,后者的效果可能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在培训刚刚结束时,被培训者可能会对培训的表面形式记忆犹新,对培训的评价往往也是形式上的。在培训结束数月以后,培训是否能对被培训者的工作带来改善就慢慢的显现出来,这个时候进行调查更容易获得培训真实效果的评价。

3.3 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在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往往有这种情况:企业对培训很热衷,但是员工却没有积极性。很多培训管理人员把培训理解为单纯的授课,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单纯的授课是缺乏吸引力的,所以就造成了员工没有培训的积极性。实际上,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培训管理者可以培训内容的不同灵活的选择。比如“角色扮演”就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方式。角色扮演对于管理培训非常有效,因为管理知识的特点是“听起来明白,用起来难”,所以,预期让被培训者在“听”中学,不如让大家在“用”中学。角色扮演实际上就是由被培训者扮演真实的管理角色,模拟处理相应的管理事务,比如组织召开工作计划会议、与下属进行绩效沟通、处理突发事件等,培训老师在旁边仔细的观察,并随时进行点评,及时纠正被培训者的错误,通过角色扮演,被培训者的管理能力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角色扮演提高了被培训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将“被动培训”变成了“主动培训”,培训的效果自然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志强.浅谈企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消费导刊》,2008年第3期.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企业  培训  管理

        1 企业培训管理概述

        1.1 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培训就是企业根据其经营目标以及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和教育让员工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工作作风,以便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2 培训的作用

        培训对企业和员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可以让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很多在公司中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套路和模式,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培训可以有助于这方面的转变。有些新员工可能在工作技能上还有不足,培训可以让新员工快速的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第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当公司引进了新的机器设备、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流程之后,只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或新流程,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三,培训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平时在工作中,没有业务交叉的部门及员工之间是很少沟通的,利用培训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2 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需求分析草率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之前没有必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很多企业开展的培训之所以没有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而这恰恰是因为培训需求分析没跟上。有些建筑工程企业虽然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但是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进行的分析,部门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就决定了那些员工进行那些培训,虽然这比不进行需求分析要好,但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实际上,对于工作业绩较差的员工有些是因为专业技能欠缺,而有些则是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并不能一概而论。

        2.2 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在建筑工程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真正有培训评估体系的并不多,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结束就完结了,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的方法是否有效、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健全培训评估体系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法、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否则,企业的培训将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无法配合企业圆满的完成经营目标。

        2.3 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如果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那么培训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员工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培训课程本身枯燥无比,知识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些员工对培训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培训的东西根本不会;或者认为参加过培训以后工作任务就会相应增加,给培训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不论是哪原因,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提高培训的效率。

        3 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提高建筑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简单的仅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应该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收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有很多种操作方法,具体有循环评估法、前瞻法以及任务—绩效法等,循环评估法主要是在员工和培训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反馈环,根据员工的培训反馈重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改进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在采用循环评估法的同时要培训需求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第一,是企业层的分析,培训管理人员要在了解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和远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培训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第二,是部门层的分析,部门是具有特定作业功能的员工集合,在部门层的分析中,首先要明确部门在企业经营目标分解下所承担的责任,其次要根据部门工作的特性,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第三,是员工层的分析。要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个人能力与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进行对照和比较,两者的差异就是员工需要培训来改进的地方。

        3.2 建立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是建筑工程企业在培训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实际上,做好培训评估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根据时间跨度来划分,培训评估可以分为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两种类型。①事前评估。事前评估顾名思义就是在培训开始之前进行评估,事前评估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进行,培训管理人员要在培训之前将即将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与被培训者或被培训的主管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对方对培训的真实态度,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在培训前就对培训方式和内容进行修订。这样有效避免了事后补救的无效。②事后评估。事后评估主要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评估主要分为调查问卷、访谈、工作绩效评估等方式。调查问卷和访谈可以在培训已结束就进行,也可以在培训结束后的数月以后进行,后者的效果可能更好。这主要是因为在培训刚刚结束时,被培训者可能会对培训的表面形式记忆犹新,对培训的评价往往也是形式上的。在培训结束数月以后,培训是否能对被培训者的工作带来改善就慢慢的显现出来,这个时候进行调查更容易获得培训真实效果的评价。

        3.3 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在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往往有这种情况:企业对培训很热衷,但是员工却没有积极性。很多培训管理人员把培训理解为单纯的授课,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对于成年人而言,单纯的授课是缺乏吸引力的,所以就造成了员工没有培训的积极性。实际上,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培训管理者可以培训内容的不同灵活的选择。比如“角色扮演”就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方式。角色扮演对于管理培训非常有效,因为管理知识的特点是“听起来明白,用起来难”,所以,预期让被培训者在“听”中学,不如让大家在“用”中学。角色扮演实际上就是由被培训者扮演真实的管理角色,模拟处理相应的管理事务,比如组织召开工作计划会议、与下属进行绩效沟通、处理突发事件等,培训老师在旁边仔细的观察,并随时进行点评,及时纠正被培训者的错误,通过角色扮演,被培训者的管理能力会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提高,角色扮演提高了被培训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将“被动培训”变成了“主动培训”,培训的效果自然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志强.浅谈企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消费导刊》,2008年第3期.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培训;教学能力;双师型;骨干教师

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度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8号)文件精神,2015年3月30日至4月24日,有幸参加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4年度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训班。在培训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四周共完成建筑与结构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相关知识等三个专业模块的培训。

1 培训项目 1.1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

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陈华副教授和翟晓尉副教授结合学院对面金地格林东郡楼盘实例和建筑设计实践,从实际的项目来讨论其设计实践的合理与否,介绍了建筑设计程序、建筑设计软件应用,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及要求;住宅楼梯电梯设计标准及住宅公摊面积计算的合理性,建筑设计中的“从大到小”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建筑总平面图的设计,而“从小到大”的设计方法更适用于住宅、宾馆、教学楼等。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习的建筑设计软件知识又懂得了建筑平面设计的一些注意事项。

1.2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熊学忠副院长、张良斌教师共同完成,本模块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现场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有脚手架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柱钢筋绑扎、梁、板钢筋的绑扎、模板安装、编制砌体工程、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文件,为了把基础工程施工和防水工程施工讲解清楚,熊院长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学员们带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张良斌老师直接把学员们带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教学,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1.3 专业相关知识

专业相关知识包括刘勇副教授讲解的建筑设备选型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协调配合及专业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杨天春老师详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3、12G101-4)难点,武敬院长讲解土建类专业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黄老师的课堂管理技巧和老师如何培养自己的魅力,每位老师授课的侧重点不同,授课内容各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各具特色。

2 培训心得

2.1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武职“消防工程技术”专业(560605)于2008年开始招生,是湖北省内高职院校中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消防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特色显明、毕业生供不应求;无竞争压力、晋升空间大;多学科深度融合、就业面宽;该专业融合了建筑、设备、智能控制、通信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毕业生一专多能,专业拓展面宽,毕业生既能从事消防工程施工管理,还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智能楼宇工程施工管理等多项工作。

2.2 “项目化”教学,教与学相得益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项目化”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2.3 BIM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武职已在筹建校内BIM模型实训室,建好后将更好的为本校师生服务,在满足本校实训教学需要的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政府部门和建设协会等的联系,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体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3 结语

总的来说,这次部级骨干教师培训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培训,通过培训掌握职业教育主要是建筑类各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期间,不仅仅学习到了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还交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朋友,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同行,开阔了眼界,相互之间学习交流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宝贵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双师(能)型”专业骨干教师的作用,秉承“学以致用,追求卓越”的校训,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更好地为我省的城镇化建设服务,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革,王健.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2.

[2]许翔.关于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场室建设的思考.2010.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劳务培训 政府 企业 培训机构

一、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基本概念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开发建筑劳务用工体能、技能和智能资源,从而提高建筑劳务用工的经济生产能力。建筑劳务培训由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行业、用人单位承担,培训的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建筑劳务用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进行岗位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是提高建筑劳务用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建筑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41%,建筑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建筑劳务用工队伍,而目前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截止2007年,全国建筑劳务用工技能培训基地1300多个、鉴定机构近1000家,累计培训742万人,其中614万人获得了职业技能证书,而建筑劳务用工总量为3653万,培训仅占总数20%左右。建筑劳用工培训任重道远。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建筑劳务用工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企业及劳动者个人。由于政府用于培训的政策性经费少且难以争取,企业专项培训经费的提取不能执行到位,建筑劳务用工因经济困难不能支付培训经费或不愿支付培训经费,建筑行业没有用于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专项金额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培训工作经费筹集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培训工作的发展。

2.政府对建筑劳务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经调查,目前建筑劳务用工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率极低,除特殊工种如防水、电焊工、电工、架子工等国家有强制要求外,与国家建设部要求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相距甚远。笔者于2011年5月对扬州市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状况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扬州地区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的工人只占16.01%, 83.99%的工人没有上岗证或者还在办理中。因为政府对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缺乏有效的监督,所以很多建筑劳务用工不愿意通过参加培训获得上岗证书,建筑劳务企业及建筑劳务用工对参加建筑劳务培训表现出动力不足,造成建筑劳务培训生源组织困难。

3.建筑劳务培训中各方参与主体职责不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用人企业、培训机构,在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制定政策并指导建筑劳务培训行业的发展,用人单位有义务组织建筑劳务培训,支付应承担的职工培训经费,培训机构应承担执行建筑劳务培训的职能。而目前现实是政府管理职能缺失,企业培训动力不足,逃避支付相关培训经费,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过分关注经济效益,培训质量总体效果较差。

4.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实施难度较大

首先,建筑劳务用工数量庞大,待培训对象人数众多,给培训机构带来很大的压力;其次由于建筑劳务用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用人企业不愿支付培训费用;建筑劳务工人由于其承担工作的特殊性,不愿意或没有精力参加培训;建筑劳务用工还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这点在建筑劳务用工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以上均为制约实施建筑劳务培训的因素。

三、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各方主体职能设计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由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共同承担,因此,应对三方的职能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明确的界定,通过对建筑劳务用工系统分析,提取出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培训机构承担”原则,确定三方主体的职能。

2.建立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库,扩大宣传

3.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建立培训的专项资金,加强规范引导

4.加大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检查力度,要求企业优先使用经培训合格的工人,落实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

5.拟订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规划,确立培训目标,按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和确定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机构

6.对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机构承担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过程进行检查、督导、监控。

7.对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效率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

8.组织开展建筑劳务用工技能鉴定及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企业 1.落实企业培训资金,重视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工作

2.执行政府的配套措施,支付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期间最低生活保障费

3.切实做好建筑劳务用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工作

4.采取竞争机制,引导和激励建筑劳务用工主动参加培训

5.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培训机构 1.制订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实施计划

2.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体系,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

3.合理配备师资力量,安排培训场所和培训设施,改善培训条件,确保培训质量

4.配合政府做好劳务用工培训效果考核评估工作

5.推进教学改革,降低培训成本

6.采取奖励机制,提高建筑劳务用工学习热情

2.建筑劳务培训费用的承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相关的受益主体包括企业、劳动者个人、政府。因此,培训费用应由受益主体依据受益程度不同共同分担,各方主体受益程度分析如下:

(1)建筑企业是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最大受益方。对于建筑总承包企业,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培训可以提高建筑劳务用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因此企业应增加培训资金投入,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培训期间总承包企业应按照政府最低工作标准的规定,支付给建筑工人最低生活保障费,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

(2)劳动者个体是建筑劳务培训中直接受益者。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收益,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因此建筑劳务用工要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

(3)政府是建筑劳务培训中根本受益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能够提高工人的素质,提升就业率,帮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增加社会稳定性,还可以提高人均产值,增加社会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应承担部分培训费用。为此,政府应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各地要将建筑劳务用工培训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并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根据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型培训对各受益主体的意义不同,建议建筑劳务培训费用承担的模式如表2。

表2:建筑劳务培训费用的承担

培训项目 政府 企业 个人

引导性培训 50% 50% 0

技能性培训 20% 30% 50%

3.设计合理的培训方案

(1)培训内容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筑劳务用工引导性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培训与其他培训。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基础教育,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其他培训内容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筑劳务用工的生活常识、基本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内容培训。

建筑劳务用工职业技能培训区分不同工种分类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培训,实际操作的培训。培训分为三个流程: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实际操作。例如砌筑工培训时,先讲解砌筑的基本知识;然后到工地现场,进行操作演示;最后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

(2)培训方式

考虑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程度不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可开展分层次培训,先对班组长进行培训,再对建筑工人进行培训;或先对学历稍高工人进行培训,然后对学历低的工人进行培训。在时间上可根据工人工作时间特点,安排持续的夜校培训、短期集中脱产培训、假期或周末培训;由于工人在施工现场工作,因此可开展分地点培训,培训地点可在培训机构,也可在工地现场,引导性培训可以在培训机构集中进行讲解,技能性培训可以到工地现场,边学边练。

(3)培训手段

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培训教材不能过分偏于理论,应选用直观易懂的教材,教材要少理论、多实际, 少文字、多图形, 同时配套以各种光盘,既有规范统一的专业教材, 也有各地各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的自编教材。尽量采用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声像、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

参考文献:

[1]王冰松,杨开忠.劳务分包制度下的建筑工人培训组织机制探讨[j].建筑经济,2008,11

[2]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 2007,06

[3]吕春燕,邵华.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责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4]王海燕.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10

[5]王锁荣.对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成人教育,2008,05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业;农民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建筑业农民工是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群体。目前,在我国的建筑业中,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相对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建筑业中的从业人员以农民工居多。当前,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对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娴熟,在农民工队伍中,持证上岗的人员较少,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参与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其结果就是不断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项目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状况说明了我们对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培训势在必行。

一、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分析

(一)文化素质偏低

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技术性和实践性新型建筑工人,但是很多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技术等级证书以及相关的岗位操作技能,在实际的建筑工作中,不懂得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侵权和被侵权时也无法做出有效的回应。

(二)建筑企业不愿承担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和农民工之间往往无法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因为建筑企业注重短期的效益。员工培训的经费支出会造成建筑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在建筑企业中有很多建筑工程都是具有时间性,如果长时间的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必然会对工程的进度和完工期限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建筑企业的业绩,还有很多培训由于花销的费用非常的大,企业不可能完全报销,需要培训的农民工自己支付一定的支出,但是由于很多农民工的经济条件有限,导致了无法承担相关的培训费用,所以建筑企业往往不愿承担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造成了建筑企业只用农民工,却不培训农民工的现象,也就是说,目前依靠建筑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还不能促成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农民工队伍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农民工队伍的不断装大,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但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劳务市场中,相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建筑项目的建设一般都采用劳务分包的形式,在施工工地采用的是以罚代管的管理方式。通常是由工程项目部直接与所谓的“包工头”签订劳务合同,而包工头则聚集一些同乡、亲属等来进行具体的建筑施工工作。第二,由于农民工的队伍庞大,人员松散,流动性大,也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农民工在进入建筑工地时,往往都是自行、自愿组织的临时性团体。只是因为建筑企业工程量大,急需用人。所以包工头才去劳务市场大量的召集劳动力,当工程结束后则解除劳动合作关系。使得农民工团队没有科学的管理机制,组织松散,难以进行相应的培训。

二、建筑行业对农民工培训的方式和对策

(一)建筑行业对农民工培训的方式

1.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培训。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主要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的要求来进行的,培训的内容以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以及文件精神为主。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这种培训方式是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也是保障建筑安全的基础性培训力量。但是,这种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对建筑行业中的管理人员和一些特殊的工种进行培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可是,这种培训对于普通的建筑施工要领的培训却很少涉及。

2.企业组织的培训。建筑企业自己组织的培训。成立农民工夜校,这类培训,一般是以安全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来进行培训的,其培训的核心就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同时对上级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等进行学习。这种培训的对象一般都是以建筑施工现场人员为主。

3.相关的岗位资格培训。主要是对某些专业建筑施工岗位的上岗资格培训,这种以农民工种学历较高的人为主,属于自愿参加培训的范畴,培训的对象多是在建筑施工现场中的特殊岗位从业员,或是农民工中具有很强上进心,要求获得更多报酬的人员。

(二)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对策

一是加强农民工培训的意识,为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和效率。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宣传,让农民工从心里对施工前培训有一定的认同和了解,并使其认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

二是加强用工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制度,确保上岗人员符合要求。

三是建立科学的薪酬评价和分配机制,使不同级别的人员之间有合理的薪金差异,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是要对培训工作的模式和质量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走形式的现象,严格控制培训的时间和内容。

五是要认识到目前建筑业是吸纳农民工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加大政府对农民工岗前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采用多种培训的形式和方法,对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培训,让农民工接受系统的建筑知识的教育,学习一些专业技能,从而打造出一支建筑行业新型农民工队伍,从而确保建筑业中农民工素质的提升,最终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农民工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基层力量,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管理和技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也是势在必行。在新时期,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建筑企业都要积极的进行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使农民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

随着建筑行业的深化改革,城市的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用于建筑业的劳动工人也逐渐增多。然而,许多工程部门主管在吸纳农村务工人员时,并没有为这些农民工安排工前培训内容;或者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参加这种安全培训就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没兴趣接受培训,因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酿成不可预想的后果。因此,加强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任重道远。

一、 农民工培训在建筑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建设部在1996年就全面开展并实行了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其中就要求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在实际施工前必须进行培训。在2010年,全国建设行业在农民工岗前培训的工作上也尤为重视,使技能培训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尽管如此,在实际的农民工培训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

(一)工程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农民工的"身价"也在不断上涨,然而,施工单位的总体费用却没有增长,由此看来,整体工程在盈利上也会相对下降。农民工在与施工单位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地掌握了主动权。一些农民工认为培训活动并没有必要,不愿意参加,一方面,工程单位的管理人员为了提高工程进度,便不再强迫农民工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农民工逐渐处于强势地位,工程单位可能随时面临因工人罢工而造成的用工荒问题,因此,在农民工的培训问题上疏于管理,责任心不强,是导致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因素。

(二) 农民工无薪培训引反感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所需的时间大多较长,而且,在培训期间,施工单位并不予以工资,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农民工的反感情绪。因而,许多农民工为了更快地得到酬劳,宁愿不参加安全教育培训,而去选择一些没有教育培训但并不正规的工程单位。如此,也使工程单位在开展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时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影响。

案例:江苏省南通市某建筑工地的农民工老王,做瓦工已经十多年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工资的问题。他说:"工人其实每年挣不到多少钱,如果按每个月1800元计算的话,除去伙食费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一些费用,也就没剩多少了,有时候还惦记着给家里寄去点。"老王还坦言:"工地上有安全培训,但是一训就得好几天,而且这些天没上工,就没工资拿,有些工人为了能快点赚钱,就偷偷逃掉培训,直接进施工现场,有的负责人发现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糊弄过去了。"

(三) 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培训经费不足

近些年,国家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规划建筑行业的人员极其缺乏,导致了建筑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工程单位的年利润有减无增,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经费为农民工提供安全教育培训。除此之外,政府不能及时发放安全文明的管理费用也是导致工程单位资金不足的因素之一。

二、 改善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措施

2008年,城乡和住房建设部发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新上岗以及新转岗的从事一线生产的建筑业农民工必须参加岗前培训,主要形式为观看学习安全教育影片及建筑安全法规、避险自救方法等基础性的知识培训。但是,将安全培训真正落实到实处,还需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 加强相关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作为一项工程的管理者,应对每一位建筑工人的安全负责。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建筑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应常抓不懈,对务工人员的安全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相关管理者必须加强安全意识,消除麻痹和侥幸心理,从小事做起,真正实现有保障的生产生活。

(二) 建立健全的费用管理机制

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依照有关规章制度,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保障农民工的人身安全。为了能够保证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的费用充足,相关部门应对工程单位收取一定的农民工安全培训税,而收取的税款将会建立为培训专项款,如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确保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费用的充足,也为农民工能够受到安全教育的培训提供了有利条件。

案例:湖南省政府在建筑农民工培训问题上,对相关工程单位征收一定的安全培训税款,专用于农民工培训,加大了对建筑农民工培训问题的重视,确保农民工培训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 培训期间,为农民工发放生活补贴

在对农民工开展安全培训期间,应为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发放日常的生活补贴以保证农民工在培训期间的一些损失。一些农民工因为培训期间不能获得工资,而选择不正规但可以迅速获得酬劳的的工程单位,这种做法是对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培训期间为农民工发放生活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程单位与农民工之间的紧张气氛,也可以使农民工从心底感受到离家在外时人性化的温暖,为农民工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制造主动因素,从而,促进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培训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生产不容忽视,尤其在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农民工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强制工人进行培训,工程管理人员要对每位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将安全培训提到日程上来。建立健全的费用管理机制是保证农民工培训资金充足的有效措施,管理者应保证专款专用,为农民工培训事宜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

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不容忽视,全面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保护农民工的人身安全,为安全的生产生活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娟.湖南省建筑行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邵华.建筑行业农民工培训任重道远[J].教育与职业,2004(01).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10篇

今天我们召开温暖工程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会议是为了切实贯彻中央统战部、建设部《关于实施“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项目的通知》和省委统战部、省建设厅*统发[20*]13号文件精神,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培训责任、部署培训任务,推进温暖工程在我市全面实施工作。

李兆基先生是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他热心公益,为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工作提供了无私的资助。这有利于我市农村劳动力向建筑业有序转移和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综合素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这需要各地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按照省委统战部、省建设厅*统发[20*]13号关于印发《江西省“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与市委统战部成立*市“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项目协调小组,并针对我市建筑业农民工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宜市建[20*]76号。各县市(区)要参照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本地实施办法,明确各部门任务,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责,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配合意识,做好实施工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作为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组织和动员活动,宣传温暖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优惠政策,调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精心组织、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今年全省温暖工程培训任务有1.1万人,我市争取到了2400人农民工免费培训指标,为确保顺利完成任务,根据各县市区摸底上报情况,我们把培训人数(工种)分解到了各地,各县市区建设局按照参加免费培训人数,进一步做好动员、宣传工作,深入细致地了解企业和个人的培训需求,作为承担本次项目培训工作的市建设培训中心要积极主动与各地紧密联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组织和管理,要把培训工作的触角向县市区延伸,采取零距离教学,就地培训,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要选配一些当地的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师傅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各县市区也要大力支持市建设培训中心做好项目实施工作,持善心、用善款、做善事,真正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富裕一家,让建筑业农民工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三、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贴近用工企业、贴近生产实际,是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优良传统和独有优势,采用这种模式,我们已经为我市建筑行业培训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技能性人才,使行业和广大建筑工人受益匪浅。在温暖工程培训中,我们要继续坚持“校企合作、依托现场、零距离教学”的培训模式,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稳定就业为目标,走订单式培训之路。首先要根据企业要求确定培训内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实行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使培训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要做到“建筑企业需求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其次要强化实际操作训练,要和建筑施工企业结成“对子”,到建筑施工现场”真刀真枪的操练。

四、通输出渠道、确保稳定就业

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我们花这么大的精力来实施温暖工程,归根到底是要帮助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出来,实现稳定就业。能否实现参训农民工90%的就业率是衡量温暖工程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项目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各建设主管部门要把转移和稳定就业作为温暖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与各建筑业企业建立温暖工程劳务输出合作关系。实现零距离就业,要通过签订劳务培训输出协议,使合作关系规范化、固定化,保证农民工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农民工温暖工程培训、考核所取的温暖工程证书全国统一编号,可作为其持证上岗的凭证,在建筑业通行有效,对达到职业教育技能标准的颁发《建筑职业技能岗位合格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员工培训;有效路径

建筑企业是从事各种路基、路面、房屋、桥梁等项目施工的经济实体,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当前建筑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员工的培训并没有上升到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培训工作都不是在既定的计划方案下执行的,培训课程内容不符实际,没有对培训的成果进行评价,培训的有效性令人堪忧。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探讨建筑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路径,促进建筑企业增强竞争力影响深远。

一、建筑企业员工特征对培训有效性的挑战

1.人员的复杂性

建筑企业人员组成机构复杂,普遍学历偏低,大多仅凭丰富的经验,也有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虽然可以给建筑企业注入新的血液,但是经验又是缺陷,外聘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由于来源和层次不同,价值取向也有很大区别,种种这些,显现出建筑企业人员的复杂性。

2.工作地点分散性

工作地点分散是建筑企业的特性,因此就造成人员工作地点的分散。建筑企业与其他行业不一样,生产场所无法固定,项目分散于各地。

3.人员流动性

由于项目施工地点的分散性,随之带来建筑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到不同的投资及建设项目,就会按照项目所需组织和派遣人员。因为项目的分散性会要求很多建筑企业人员跟随项目流动,由于考虑家庭等种种原因,也会相对造成各类流动项目人员流失和更新,这是流动特性的另一种现象。

以上建筑企业员工特征对建筑行业员工培训难度增大,要取得有效性必须充分考虑到自身所处行业的特点,充分发挥组织行为学理论的作用,拟定科学的培训制度,让建筑企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在建筑企业里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人力资源与建筑企业的最大融合度,创造最大价值。

二、建筑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分析

1.某建筑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调查

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都加大了对员工培训的力度,然而,通过调查某建筑企业发现,该建筑企业培训的内容比较随意,并没有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建筑企业的基层施工人员是建筑企业的培训重点对象,培训内主要是工作技能,集体讲述的方式是常采用的培训方式,通常包括为优秀员工的工作经验分享、技术骨干的讲授培训等。就实际而言,某建筑企业员工大部分学历水平集中于中专文凭以下,使培训难度加大。在培训的过程中,很少使用多媒体、视频等培训工具。对于某建筑企业员工培训方式调查结果具体为:内部技术讲授占比为59%,优秀经验共享占比为12%,网络培训占比为9%,实例展示占比为10%,其他方式占比为10%。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某建筑企业开展的建筑企业员工培训较少,施工人员是主要培训对象,传统的讲授方式占据培训的主要地位。

2.员工培训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全员参与方式较少。建筑企业目前的培训对象主要集中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针对项目经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人员的培训极少,培训不够全面。而建筑企业培训实际忽略了项目经理,进而促使项目经理产生不良的心理感知,导致了建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才流失。

(2)培训效果评估流于形式。建筑企业各部门在培训时填写《培训情况登记表》,培训结束后,组织培训人员填写《培训效果评估表》对此次培训进行评估,而培训考核大部分采用笔试的方式,考试结果难以体现培训有效性。在培训前及培训中的评估方面,建筑企业也没有很好的进行监测,其培训效果评估仅停留在形式上。

(3)培训缺乏灵活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训的方式层出不穷。目前集中培训仍是建筑企业的常用方式,过于传统,所以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建筑企业员工的学历普遍偏低,建筑企业并未针对性给他们提供易于理解、消化的培训内容,使建筑企业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吃力,导致建筑企业培训效果达不到培训目标。

(4)忽略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反馈是一种监督策略,能激励员工好好进行培训,通过信息反馈,可反映出培训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培训重点、方式的选择,对以后的培训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进而有效达到培训的目的。目前某建筑企业各部门在培训评估结束后,培训即告一段落,试卷不会返还给员工,考试成绩也不向员工进行反馈,也并未将评估结果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与评价,不能进一步指导培训工作的改进。

三、建筑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路径

1.通过教育培训激发员工活力

组织员工有计划的、持续的开展各种相关培训,对于提升员工各项认知技能,激发工作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员工群体,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选择培训内容,针对新入职员工,可开展入职岗前培训,灌输建筑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及相关岗位的技能;针对现场施工人员,可定期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知识培训、相关设备操作与维护,人际关系沟通等培训课程;针对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可加入综合能力的相关培训。除常规技能与文化培训外,建筑企业还可不定期的组织全员培训与部分集中培训,把形势教育、特色技术等更具外沿范围的知识传播给员工,让员工知识更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活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性。

为提高员工的创造精神,建筑企业应该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增大培训受益群体,建立全方位多功能培训体系,除此外建议成立一项员工教育基金,给予员工后续教育的大力支持,提高自身技能。员工是建筑企业最具创造力的资产,只有这项资产性能提升了,建筑企业才更具强大的发展潜力。

2.结合建筑企业自身需求开展员工培训

员工在进入建筑企业的时候都会根据岗位的要求进行相关的培训。建筑企业主要是进行建筑施工的建筑企业,建筑企业还应根据建筑企业目前经营所需的技能、相关知识、项目急缓作为参考制定相关的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地点、方式、渠道也可依据不同情况进行制定匹配,目的在于,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培训真正溶入到建筑企业的经营需求和发展需求里。让员工培训能与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及其需求变化趋势等相匹配。

人力资源是建筑企业培训工作的对象,但人力资源也会随着各种因素变动而发生变化。建筑企业应该自身依据建筑企业本身需求而设定相应培训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培训的作用。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潜力,发展计划,就业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匹配。建筑企业的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员工,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中,不仅对其进行相关工作技能的培训,也要适时培养法律法规及职业素养,有了职业素养的支撑,工作技能才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建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把建筑企业文化结合起来,让员工融入建筑企业文化、认可建筑企业文化,忠诚跟随建筑企业的发展步伐。另外,培训工作还需要考虑员工个人特质和岗位需求,这样可让建筑企业加大力度开发员工的潜力,为期提供适宜的职业生涯规划。

3.及时跟进了解培训成果

培训结束后如不及时跟进了解培训成效,会导致员工只注意走培训过场,不注重培训效果,建筑企业培训员工的最终目的就难以达到。培训结束后的成果了解及统计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可采取抽查考试、调查问卷、工作过程跟踪实测等方式进行,强化员工对培训内容的领悟和运用,让培训工作起到真实的作用。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85-02

伴随着科技化、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各领域发展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尤其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在新的经济形势格局引领下,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与此同时,也对技术型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要求。实训基地作为专业化人才各种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操作的最佳场所,其建设水平和应用程度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意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重视能力与创新理念的灌输,技术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效能,为我国建筑行业输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高职院校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挖掘技术专业人才的潜能,使技术专业人才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技能和能力上的提升与巩固,最终为社会型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和生存空间。根据我国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应该着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特别是面对当下社会发展情况,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的、可靠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必须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加以强化和深入,透过实训基地建设,将整个培养过程与实际相结合,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不仅可以在知识上得到拓展,专业素质上得到提高,技能水平上得到巩固,更可以对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有所了解和认识,激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更好进行技术学习和研究,进而为国家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奠定更加坚实的保障。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要能能够体现基地建设的针对性、能动性以及系统性。也就是说,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时刻与科学技术发展现结合,构建出适合建筑工程理念、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工程的认识和理解的教学思维结构模式;二是要具有合作意识,企业与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与实训基地相关的审核机制,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真实的、可操作的实践环境;三是实训基地建设要以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作为实践理论基础,需要具备配套的鉴定机构和监督部门,将实训基地打造成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职业培训中心,这样实训基地的价值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展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在满足构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和拓建,建立一个长久性的、与自身发展状况相匹配的实践性教学场所。

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逐渐实施和强化过程中,尽管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同时也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对建筑工程技g专业人才的实训造成极大的干扰。具体而言,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整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数家独立高职院校走访调查发现,这些院校大部分都是由独立民办院校转变而来的。在实施独立办学之初,由于学校在办学经验、教学理念以及培养思路等方面都比较匮乏,以致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学思路进行教育教学设置和安排,这样在培养过程中就会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再加上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整,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开展,导致出现学生理论知识多、动手能力较弱、实践经验稀缺的情况。因此,缺乏完整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的,将会导致学生面临较重的就业压力。

(二)实训师资力量存在差异,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实际生活中,实训课程通常都是大班教学形式,也就是在专业课程开展中采用一对多的授课方法,加上受到设备不足等外界条件的限制,这样学生的专业能力就很难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而且在可操作程度上也存在着很大问题,由此,实训课程的教学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化。如果采取分组培养的教学模式,课时安排就成了首要难题,最终呈现管理难度大、实施效果差的教学局面。此外,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进行教育工作,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企业实操训练,这导致很多实训教师只是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实践经验不足。

(三)实训基地资源浪费严重。一般情况下,实训基地只是在有训练项目的学期才会使用,这样内部设备设施在很多时间里就成为一种摆设,这造成实训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实训教学采用大班训练模式,但是实训基地通常规模相对较小,这样从规模上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很多学生得不到实训的机会。由此可见,实训基地的资源利用问题是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化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改善实训基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和重视程度,就必须使实训基地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改进和完善,进而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供更加优质的、可靠的学习环境和训练氛围。

(一)健全实训基地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该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主要是为学期项目训练提供体检,校外则是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提供途径。无论是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都是在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思想下,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战略。为此,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应该尽量将实训场景具体化,扩大实训基地规模,健全实训结构,匹配完整的工程实训体系,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工程操作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工作热情。

现阶段师资配备是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高职院校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要积极扩充师资队伍,优化培训体制,聘用操作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基地建设者和操纵者,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价值。

(二)改善实训基地管理水平。实训基地能否高效利用主要取决于实训基地的管理程度。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应建设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不仅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正确的管理方案、系统的管理体系,而且还要有创新性的管理意识;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实操性,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做到分散性培养,集中式管理,这样实训基地才能得到更加合理地利用,进而收到更加理想的实践操作效果。

(三)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来说,由于技术性人才对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发展要求,为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方向,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手段,要进行周密的市场分析和市场调查,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就业市场需求,结合建筑企业发展的自身状况,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所需的技能、操作区域、需求程度等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制订顺应时展、有助于建筑工程技g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培养计划。比如,目前我国建筑领域存在建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高新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那么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就要着重强调高新技术人才数量和素质问题,这样建筑领域人才输送工作才能更加有序地开展。此外,要对专业性教学体系作出准确的调整,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教学体系应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应该本着由浅及深的教学原则,而实践环节更要与时俱进,融入先进的建筑工程技术与创新性训练思想,从而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更具时代性、权威性和代表性。

(四)注重实训课程创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创新主要是从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出发,创新思想路线要以职业岗位标准作为衡量依据。具体表现为:第一,课程创新要从建筑行业发展大局出发,在对建筑行业发展、建筑行业岗位类型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之后,方可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安排;第二,妥善对实践教育经费进行管理和分配,加大实践教学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力度,合理设置监督机构提高经费的利用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

[2]卢晨怡,熊祖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9)

[3]赵艳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1)

[4]王晓冰.浅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学时代,2014(14)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建筑技术人员;培训;问题;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93

1 现下建筑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出现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技术人员对职业技能培训不够重视

多数建筑技术人员对社会机构提供的就业培训表示怀疑,他们更多的把业余时间花在娱乐、游玩等上面。一些建筑技术人员思想观念依然迂腐落后,前瞻性不足,只关心眼前的利益,没有认识到强化技能对经济收入的重要性,不肯将时间和精力花在职业技能培训上。另外,建筑技术人员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非常难得,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又是摆在每个建筑技术人员面前的现实难关,让他们放下工作参加技能培训变的更困难。所以没时间进行职业培训或是培训时间太短效果不明显,也是制约建筑技术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的一个主要因素。

1.2 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质量较差

建筑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出现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的情况。建筑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提升自己技能水平。培训教师容易忽略建筑技术人员的接受能力,未能全面的考虑建筑技术人员的个体差异,技能培训多数是学,同建筑技g人员进行互动,教学效果不明显,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并且对建筑技术人员往往只开展电焊等的培训,培训科目少。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初级技能为主,而对日益发展的制造业所急需的技术专业却很少。此外,一些建筑技术人员在选择培训内容时更在乎短期收益,经常进行在短期内可以获得收益的项目的培训上,并且自费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建筑技术人员多数只在乎从业能力培训,对在城市中生活要求的一般性认识,和对自己的保护等各方面的意识不足。目前的培训资源比较散乱,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建筑技术人员参与培训变动较多,由于个体具备的知识水平、能够参与培训的时间的差异,以及面对培训的态度比较随意。很多因素都制约着培训效果。

1.3 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

我国建筑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尚未健全。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及落实行营可行的培训政策,从法规条例上加强政策的落实力度。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培训工作的展开。从整体上看,我国培训制度有所欠缺,不能对现有培训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资源整合的能力不足。培训机构没有城镇用工信息,导致培训项目与市场实际需求脱离,建筑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后就业质量不高,受益效率低,打击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化运作的就业服务体系。很多建筑技术人员找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朋友介绍,找熟人推荐,不经过就业服务体系,导致培训机构难以获得建筑技术人员的培训需要,无法制定迎合市场和建筑技术人员需要的培训计划,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培训放在就业服务体系中去思考。

1.4 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不足

职业技能培训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我国现下施工技术人员培训资金长效机制欠缺,培训资金来源几乎是以政府投入,企业贴补为主。资金投入不够规范化、常态化,资金链的时断时续和投入不足,严重制约施工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工作的正常实施。培训资金的来源问题大大限制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展开。国内很多用人单位在培训问题上不愿投资,建筑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不高,再支付一定数额的培训费,困难是巨大的。这导致一些建筑技术人员虽工作十余年却从未参加过技术培训,职业技能方面未有所提高,一旦遇到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升级,便被淘汰出公司。

2 建筑技术人员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政府要主动担负起支持倡导建筑技术人员参加培训的责任,提倡企事业单位与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的相关培训课程。并且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维权意识。此外,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的能力。对建筑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既能增加其谋生本领,提升薪酬待遇,

2.2 加强供需对接,围绕市场抓培训

可以通过展开劳务洽谈会,走访联谊知名企业、向经济发达地区派驻办事处等形式,加强劳务对接,积极与外派劳务公司合作,开拓沿海及国际劳务市场。文化水平不高,又缺少专业技能及稳定收入的建筑技术人员,主要对他们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过程中,考虑建筑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理论知识要少而精,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建筑技术人员,就可以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培养他们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具有初级职业技能的建筑技术人员,进行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或是技师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保证其高质量稳定就业。对经考试合格的,颁发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在加强理论培训的同时更要着重通过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实训方式,提高建筑技术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建筑技术人员的生产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

2.3 健全技术培训体系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建筑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的相关制度,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和完善来消除制度。督促各级部门形成培训管理的制度和评价体系。针对当前建筑技术人员培训管理现状,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统一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技术人员培训成本。建立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培训管理体系,使建筑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发挥出最好的社会效应。

2.4 建设培训资金多元投入机制

建筑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中要考虑各个行业的具体要求,明确被培训建筑技术人员的基础水平,再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合适的培训内容与形式。此外,建筑企业还需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改善单位福利和工作环境,避免建筑技术人员频繁更换工作,减少建筑技术人员培训风险。

3 建筑技术人员培训的案例分析

3.1 江苏以行I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大规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

对建筑技术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果: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7.6万,技能人员10.6万,农民工19.7万,继续教育19.8万培训内容、流程和重点:

(1)联合开展市县领导干部培训(省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城镇化专题培训、援疆项目建设专项培训 。

(2)专业管理人员培训:同浙大联合培养村镇规划管理研修班,并组织管理技术人员前往北大清华参观学习(宿迁市规划局)、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城管业务培训(淮安城管局)、自编教材(南通市公积金中心)。

(3)开办多形式的公务员培训,如“南通规划讲堂”(全省各级各部门) 。

(4)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包括职称评审系统的使用,国家、江苏省层面的各项高层人才项目申报和资金申请等工作。

(5)实施各类继续教育,截止2015年已培训19.8万人次(江苏省建设教育协会)。

(6)高技能人才培训及多形式组织农民工培训(省建设职业技能指导中心)。

(7)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

(8)建设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苏州-农民工业余学校信息化建设;开展部分岗位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人才网络培训管理整合,目标”一个平台,多个入口(各地市住建委和建设局组织农民工的各项培训)

3.2 河北引入标准化理念,确保培训质量

成绩:近五年举办培训班482期,39000多人次(高端培训省厅主导,各地市建委配合)。

培训内容、流程和重点:

(1)开展专题培训:市、县住建系统行业局长及执法骨干培训班和周末大讲堂等专题培训“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

(2)与高端专业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如与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合作。

(3)着重课程设计,系统改进:按培训主题拟定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加强与业务处室沟通,不断完善方案;面向培训对象,开展调研和意见征询;制定课程需求单,与授课教师沟通。

(4)创新教学方式,突出能力培养:突出能力教学;组织论坛和经验介绍;采取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刘平青,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15(09).

[2] 谢建社.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06).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建筑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发展

一、我市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发展现状

1.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

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行业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建筑工人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目前,我市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证书》的建筑工人约为3759人。

同时,为进一步服务企业,2015年3月,市建委与市人社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杭建市[2015]46号),鼓励建筑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自主评价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有16家企业率先开展了自主评价技能人才的试点,共有343人通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2.建筑工人培训考核

2015年3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后,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工作自上而下全面启动。省、市主管部门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进行系统开发、宣贯,开展师资、考评员培训,申报各级培训考核机构等,为全面启动建筑业工人培训考核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我市已申报确立了全市50家培训考核机构,全面负责全市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具体工作。2016年7月,杭州地区建筑工人培训考核工作正式开展。

3.建筑业职业技能竞赛

开展建筑业职业技能比武和竞赛活动是我市目前培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从2015年开始,市建委、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每年都将联合举办市级技能竞赛,并参加由省建设厅与省人社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省级职业技能竞赛。

历年来,我市在职业技能竞赛中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2014年参赛选手项承印获得了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2015年开始,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将同步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证书》,目前,我市建筑业通过技能竞赛活动,产生了12名技师和55名高级工。

二、我市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流动性大,技能人才队伍稳定性不强

我市一线技能操作型建筑工人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他们远离家乡,能够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并可以在杭州购房安家的人员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人都难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对杭州缺少归属感,经常需要考虑职业或生活流动的问题。以特种作业人员为例,2014年和2015年,在杭持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并应按期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分别为7983和6108,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规定时间参加继续教育而被注消的证书就分别高达1916本和1504本,约占当年应延期证书的24%和24.6%。由此可见,每年大约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特种作业持证人员流出了杭州建筑业。据了解,其他技能型持证人员的流失情况也很突出。

2.层次不高,持证人员文化程度和技能等级总体水平偏低

根据对2013年参加特种作业培训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人员的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大专及以上人员约占12.66%,高中毕业人员约占19.1%,初中毕业人员约占68.24%。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市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持证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人员占比三分之二以上。据了解,其他建筑业技能型持证人员的文化程度也与此相当。

另一方面,在现有已获得各专业工种中级工以上证书的25780人中,高级技师为0人,技师为39人,高级工为786人,其余均为中级工或相当于中级工,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为3.2%左右。以上充分说明我市建筑业一线技能型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为偏低。

三、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发展新思路

1.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

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对于破解体制束缚、推进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加快培养大批建筑技能人才等意义重大,同时明确了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各地和企业要真正理解、吃透其内涵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做好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拟定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并与我市目标对接,做到心中有数。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扶持企业建立培训基地,营造良好氛围。企业要强化内生动力的发挥,舍得投入,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行业责任,最终使企业自身受益,为我市做大做强建筑业奠定基础。

2.突出重点,建立企业为主的培训机制

今年5月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筑劳务用工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建建发[2016]188号)明确在杭州市开展建筑劳务用工改革试点。市级主管部门应以本次劳务用工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引导有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培训考核机构,自主开展本企业工人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拥有数量稳定的与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骨干技术工人。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采取委托或合作培训的方式,依托职业培训机构,对企业自有工人进行职业培训,持证上岗。要按照相关规定,精心组织培训考核,规范培训考核程序,使证书“含金量”、工人技能水平居全省领先,起到“以点带面”作用,为企业自行培训考核全面铺开提供经验。

3.积极探索,创新职业培训合作新模式

一是实行分类培训。建筑施工企业对从事技术工种工人,要按住建部颁布的职业规范要求分类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鉴于建筑行业特点,要立足实际,借助民工学校平台、自有培训场所,重点开展一线工人安全教育培训;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购买社会培训服务,依托职业培训机构,深化专项技能培训;有条件的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培训考核机构,按自主需求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在培训模式创新方面,加强主管部门、行业院校和施工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强校政合作,加强主管部门、教育部门、行业院校等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综合职能优势和行业院校培养建设行业人才的教学科研优势,积极探索校政合作、产学对接战略合作新模式,谋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推进校企合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共同推进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合作办班、校企共享资源、校企合作就业,促进职业培训产、教、学、研一体化发展。三是开拓创新,促进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健康。以等级晋升为路径,引导和保障技术工人从初级工、中级工向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不断晋升,鼓励技能人才精益求精;以专项培训为手段,结合建筑业发展,不断开拓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组织新知识、新技能、新科技等专项培训,助力技能人才伴随建筑业的持续变革和创新发展一同成长;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更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学习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夯实基础,为工人培训创造条件

一是确保经费落实。政府作为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协调者,应当把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战略决策来抓,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提高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基础工作的支持,加大整合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的力度,统筹使用,提高效益。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在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同时,应将工人在岗技能提升培训纳入正常职工培训范畴。对于承包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应加强使用监管;对于劳务作业分包的工程项目,要求承包企业必须将“职工教育经费”单独计列,专项支出,确保工人技能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和使用。二是抓好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是支撑职业培训的核心基础,以实训基地建议为抓手,增强建筑工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现职业培训与施工现场的无缝对接。可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可依托民工学校创建,也可充分利用自有培训场所建立,也可跟建筑类职业院校合作共建,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实操考核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培训考核平台。三是完善激励制度。为促进建筑工人培训的长效落实,需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工人的激励鼓励政策。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工人等级晋升与薪资待遇同步发展的通道,以保障技能型持证人员享有应得的劳动报酬和相应的政策待遇;另一方面建议将企业落实工人培训列入动态管理计分,并结合标准化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协同推进;同时,还需加强与人社、工会等部门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练,营造“技能宝贵”氛围,激活企业内部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积极性。

5.强化监管,做好职业培训考核工作

全过程动态监管企业培训考核,确保职业培训落到实处。定期检查职业培训考核日常教学活动、教学培训质量、学员信息反馈等,加强统计本地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参训人数等情况,及时总结职业培训考核典型经验。

四、结语

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人素质,提升企业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减少企业安全事故;另一方面通过职业培训,可以扩大人员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帮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社会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亓汉友.国内建筑业培训和培训成果管控体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建筑工程培训范文第15篇

结合2012年10月10日-12月4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企业顶岗培训(国培:27112301)现状,给职业院校建筑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与平台。同时参与以下基于工作过程的培训:1)工程项目招投标;2)钢筋工程施工;3)模板工程施工;4)混凝土工程施工;5)砌筑工程施工;6)装饰工程施工;7)建筑设备施工;8)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与竣工验收。通过以上项目的顶岗培训,实现了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新模式,综合提高了教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认知以及对建筑施工图纸、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质量控制、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了解。掌握最新的建筑结构体系和建筑形式,了解土木工程施工领域最新的技术与项目管理方法,了解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用人要求等。“企业顶岗培训”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是在建筑企业施工一线有效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创新与探索。是建筑专业教师较快提高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应建立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

建筑专业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培训”的问题

1.企业面临的现实考虑建筑企业的主体是在建项目,所有技术、管理人员都应为在建项目的有效实施服务,即使学院有相当的费用支持,企业对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培训”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原因很多,其一是教师不能真正的“顶岗”,培训的时间较短(不足2月),不能全面了解各施工工艺,也不能很快适应建筑工地的生产、管理的岗位;其二是企业不能真正的受益,教师对在建工程的技术、管理、生产工艺等很难提出改进意见;大多是以学习、参观为主;其三是企业还要派专人负责参培老师的安全和技术指导,教师身份不便于项目部统一管理,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2.教师对“企业顶岗培训”的理解与学校的支持学校教师对“企业顶岗培训”的理解有偏差,以为自己就是教师,而不是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参培期间,往往主观性、随意性大、没有企业主人翁的意识;大多学校教师资源紧张,安排培训的教师同时还要承担学校授课的任务,参培的时间很难得到保障;高职院校对“企业顶岗培训”的专项资金也没有普及到大多数青年教师等。

3.培训效果的考核在短时间内参加建筑专业“企业顶岗培训”不能真正达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参与到项目的实践环节,同时,企业也很难建立对教师考核量化的制度。因此,从根本上讲就实现不了有效考核。

几点思考

毫无疑问“企业顶岗培训”是建筑专业教师较快提高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并应建立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但实现一个建筑产品的全部工艺需要的时间周期很长(高层建筑基础、主体、砌体、装饰装修等工程一般需要两年左右)。一方面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怎样才能让企业受益,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现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将新引进青年教师分批委托给企业1年-2年,在学校先“脱岗”,所有日常管理、工作安排、年度考核由企业完全负责,实现在企业真正“顶岗”,保证其参与到建筑工程各施工工艺生产实践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将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