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

矿产与地质论文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产 地质 勘查 技术

中图分类号:T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080-02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型矿产的发现非常迫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地质勘查是商业行为。与实物产品不同,矿产地质勘查的产品不是矿床,是数据、信息,是阐释地下矿床奥秘的说明,是指引矿产开发的作业指导书。没有这些数据、信息的矿床,是自然自在之物,没有使用价值。同时,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如果能在找矿理论和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同时具有高收益性。现今的矿床模型和成矿规律有地区的局限性,甚至在石录、白云鄂博、大厂等矿区的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矿床。现今矿床学还没有完全揭示成矿的本质,因此,矿床研究应当深化,应透过地质现象揭示出本质的、定量的、通用的规律。建立新的找矿勘探理论体系,已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1 同位成矿理论

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的形成,规模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均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就是,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类型与不同类型、同矿种与相关的不同矿种,均可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同位成矿作用,明显地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因而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就集中在上述的重要成矿区带和矿床、矿体中。同位成矿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该中心无论是在同时期成矿和不同时期成矿中均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机离开成矿热活动中心大距离地迁移,这是前提条件;与此条件相匹配的是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相当规模的有利成矿的流体活动,及其赋含不同成矿物质流体保持向同一部位迁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或前后一致的成岩、成矿通道;具有相对稳定有利的矿质淀积的构造、建造和封闭条件;还要有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只有这些成矿有利条件处于最佳配置与协同作用下,才能产生同位成矿,形成重要矿产。同位成矿的特征是: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点,成矿中心与改造成矿中心具有一致性,或相对稳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矿化及其不同种类的分带明显、规模大,因而可出现相关的不同矿种规模大的矿床共生产出的特征;成矿岩体(岩脉)具有充分演化分异特点,这与其他特征一起,标志着在自然界总的非平衡态中,存在局部平衡态,有利于形成“同位成矿”;相关矿种、类型矿床产出地区的深部,存在规模大的岩体(基性至中酸性等) 或岩基,曾构成上地壳中的岩浆房,是成岩、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源与热源等。

2 技术方法研究

2.1 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分析成矿地质环境

为此要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成矿期与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并运用地、物、化、遥综合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查明在此环境下的构造、建造、陆壳基底成分和深部地质等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2 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易于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要弄清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断裂构造组合特点,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展布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矿床展布的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特点。常出现的情况是: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成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2.3 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尤其是矿化信息应引起重视

要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充分运用好这些信息指导找矿。在找地表矿、半隐伏矿时,遥感地质、化探找矿信息,具有找矿开路的先锋意义,结合其他找矿信息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进行矿产深部评价时,必须要有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反映的剥蚀程度,有的地表信息好但已剥蚀较深找矿前景不大,然而一些情况表明,上部出露的矿种类型已剥蚀深,而深部可出现相同矿种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不同层位的隐伏矿床;要认真研究找矿信息产出特点、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这对指导主要矿种类型的找矿,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确定矿区(或矿化集中心区) 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均有重要意义。圈定矿区自然边界是根据矿化及相关信息产出特点与分带、地质构造特点的差异和深部大岩体(岩基) 产出状况等条件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产出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多中心成矿矿区、主单中心成矿矿区和介于这两者之间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在注意矿区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努力寻找不同成矿中心(含隐伏中心),特别是其中的主要成矿中心,这对取得找矿突破甚关重要。进而要根据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与展布特点,主矿体中矿化富集部位的分布和主要矿化地段、矿致异常与构造、建造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控矿条件及其展布规律,结合有关找矿信息,预测找矿部位和找矿前景。

2.4 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

3 结论

(1)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型矿产的发现非常迫切。(2)同位成矿理论可解决找矿的重大问题。(3)以成矿理论作指导,地质环境为基础;沿着有利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找矿信息,确定主攻矿种类型,判定矿区范围与类别;部署找矿工作。新的配套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望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4)同位成矿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戴自希,王家枢.矿产勘查百年[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矿预测 理论 体系

中图分类号:R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92-01

一、关于成矿预测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问题,对陆地近地表未查明矿产资源地质成矿规律内涵的成矿预测理论和预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已经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成矿预测是在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V标志对还没有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床做出推断、解释和评价,提出潜在矿床发现的途径,从而导致矿床的发现和潜在资源量的评价,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矿化信息(找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进而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内的找矿靶区的一项综合性工作。纵观成矿预测的研究史表明:成矿预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地质学、岩石学、矿床学、区域成矿学、矿床勘探学、勘探地球物理学、勘探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学等专业及科学知识的集合,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在成矿预测过程中,利用各种矿化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做为重要手段的成矿预测方法,是关系到预测成败的重要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一直被国内外矿产勘查学者所关注。

二、我国成矿预测理论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矿产资源预测不仅从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应用的广度也有很大的进展,各种成矿预测系统以及预测程序包的开发极大的推进了预测工作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各经济大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一些矿产出现了明显的需求紧缺,日益严峻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推动了矿产资源预测研究工作的快速发展。

我国成矿预测方法的探索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主要依据地质构造和成矿特点的分析,在已知矿床进行简单的类比预测,以经验性的定性预测方法为主。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随着国外一些成矿理论、方法的引进,我国的成矿资源预测方法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在勘查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成矿预测理论体系

(一)相似类比预测理论

相似类比预测理论是成矿预测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内容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产出一定类型的矿床,相似地质条件下赋存有相似的矿床,同类矿床之间可以进行类比,将与已知矿床的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段)认为是成矿远景区或圈定为找矿靶区。应用的假设前提:①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或矿床产出;②在相同的(足够大)地区范围内应有相同或相似的矿产资源。

(二)地质异常预测理论

地质异常预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地质异常是在成分结构、构造或成因序次上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组合。如果用一个数值(或数值区间)作为阀值来表示背景场的话,凡超过或低于该阀值的场就是构造地质异常。地质异常,作为一个具有时空结构的物质实体具有如下特性:不连续性和突变性,不均一性和多样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级性和相对性,不规则性和自相似性。

(三)成矿系列理论及成矿系统理论

成矿系列是有两个或者更多的矿床类型组成,并且分别含有相同或者不同的有用组分,产生于一定的地质环境,受相同的地质作用影响,在区域发展史上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并构成一个成矿系列。陈毓川提出将成矿系列分为七级:一级―――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包含与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三大地质作用有关的岩浆、沉积、变质三类成矿系列;二级―――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在不同时代与地区的相似构造环境中形成的相似的矿床成矿系列;三级―――矿床成矿系列;四级―――矿床成矿亚系列;五级―――矿床类型式,每一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亚系列中列出一类矿床的代表性矿床;六级―――矿床;七级―――矿床成因类型。其核心内容是把“成矿过程从四维空间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由两个或多个矿床类型(或矿石相)所组成,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随后,翟裕生院士等从成矿系统的角度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并将成矿系列的研究思路概括为:以区域构造―地球化学为环境背景,以构造―成岩―成矿为统一体系,以矿床的时空演化为主线,探讨成矿系列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在研究成矿系列时间与空间结构基础上,成矿系列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概括性;②连续性;③共生性;④分带性;⑤重叠性;⑥有序性;⑦过渡性;⑧互补性;⑨预见性。

成矿系列在成矿预测中起到了开阔找矿思路,明确找矿方向的作用,利用这一理论即可寻找属于同一成矿系列的其他类型的矿床,也可以对研究区潜在的资源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从而提高对矿产预测的综合预见性。

(四)矿床成因模式理论

矿床成矿模式,即矿床形成过程的模式。确切地说,它是对矿床赋存的地质环境、矿化作用随时间空间变化显示的各类特征(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以及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富集机理等矿床要素进行概括、描述和解释,是成矿规律的表达形式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矿床模式,是对大量矿床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因此,矿床成矿模式是在成矿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某一类型矿床特征,用以指导同类型矿床的成矿预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了以矿床成因模式进行成矿预测和找矿的热潮,国际地科联于1984年设立一个国际的《矿床模式项目》(1985~1994),目的是交流矿床模式,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和开发,促进矿床模式专门技能的系统化,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指应用能够反映矿床形成、分布规律和控矿因素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一系列方法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对矿产资源体所作的预测工作。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强调通过综合信息解译和编制矿产预测图,提取控矿信息,排除单一信息资料的多解性;强调以地质体为单元,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直接找矿信息与间接找矿信息相关联和合理转换,达到矿产预测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成矿预测实质上是人们对发生在过去的成矿事件感兴趣的未知特征做出的一种主观估计和推断,也是一种严密的科学逻辑思维过程。因此,在长期的矿产勘查过程中,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矿床预测理论对指导矿床预测、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成矿预测理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钟山.中国大型、超大型铜矿床密集区综合信息定量预测[D].长春:吉林大学.2005.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矿 预测方法 科学找矿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26-1

0前言

在本文中,笔者就成矿预测以及找矿做出了综合陈述,并对目前已有的成矿预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中几个比较典型成矿预测方法在找矿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成矿预测、找矿概述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现阶段对于矿产资源需求是极高。所以矿产资源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矿产市场的趋势是对不可再生矿产资源是供不应求,当然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找矿、采矿难度也就相应增加了。这也就成为了我国矿产行业未来发展将要面临的一个直面严峻挑战。而成矿预测技术的出现在很大一方面对这一困难进行了改善。主旨是以科学找矿为基础,在减低勘察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勘探效益。成矿预测主要是已基本理论为基础,根据具体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对未开发的矿床进行判断与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矿床开采方法,以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这一工作执行过程中,同样是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为基础,实事求是、理性的去完成每一步工作决策。成矿预测是实现地质理论转换为实际勘察成果的重要媒介。

2现有的成矿预测方法

经过了长久的成矿预测实践,在总结方式方法和经验理论的过程中产生了成矿预测理论。该理论的形成对于矿产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普遍的指导意义。再经过了近100年的发展,成矿预测已经逐渐形成了以规律和预测为主导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地质学科。其主要包括:矿床结构模型理论、相似类比相似类比-地质异常致矿-地质条件组合控矿成矿预测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矿床成因模型预测理论、成矿系列理论、综合信息预测理论、隐伏矿预测的/资料-过程-准则-模型理论(美国)、系统勘察、局部预测、立体填图、目标预测、预测普查组合-理论(前苏联)、矿床统计预测理论、工业矿体定位预测的构造控矿理论和成矿动力学、成矿热力学理论。而目前已经逐渐成熟的成矿预测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信心的预测理论方法,主要有理论预测法、非线性矿产资源预测法等。这些方法的出现可以说是迎合新时期矿产行业发展的需求,它们也同样适用于金矿的预测,它们所遵循的主旨是深刻、统一、预测。其中预测能力是其运行的关键,因为最终对于成矿的预测都是取决于预测能力的。

成矿预测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成矿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套合利用等,那么随着当今科技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成矿预测方法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精确,以下就对目前的成矿预测信息加工技术以及技术平台进行简单的概括:(1)利用有一种资源评价系统进行资源潜力评价,主要有矿床资源GIS评价系统、MRAS资源评价系统等。(2)立体预测: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成矿构造解析法;(3)基于数字矿床进行预测;(4)证据权法:MORPAS系统证据权法;(5)RS技术、基于MOR-PAS平台特征分析法、MAPGIS空间分析、定量特征分析法、加权特征分析法、多因素套合分析法、金矿TM信息提取技术、数学分析法(分形学)等;(6)基于地质图数据库;(7)有利因素法:成矿有利度、有利因素相关法、幂律度;(8)成矿系列及成矿系列的缺位预测法;(9)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预测法;(10)建立矿床结构模型法。在进行成矿预测的信息处理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不利于成矿的信息,那么利用这些拥有一定作用的不利因素进行找矿,是进行找矿是应该遵循的不利因素预测准则。

3运用科学的成矿预测方法进行找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成矿预测的方法已经越来越多,以下就集中介绍几种常用的成矿找矿方法:

3.1成矿系列缺位预测法

成矿系列缺位预测方法主要是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易于被人接受的成矿预测方法。这里所指的成矿系列主要的定义式在某一地质构造单元或者地质发展阶段内,不同成矿阶段和地质构造部位形成的与地质成矿作用有关的矿种、类型,并以某种内在成因相互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体系。该预测方法所具有的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在一定啊区域内进行潜力评价时不出现漏矿的情况。但是这一方法在进行找矿运用时,所圈定的范围很大。它的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根据成矿可能出现的有利地段进行优选,以此来确定找矿靶区。然后在对研究区域内的成矿规律进行科学的研究,并对综合信息进行收集整体并编制成图。这一方法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方法,能够充分的利用多元化的综合信息进行找矿。

3.2基于GIS的综合信息预测法

在进行区域成矿预测的时候,目前使用的比较广泛的就是成矿系列综合信息预测方法。这种方法执行的基础主要是找矿模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把地质体以及矿产资源体作为单元体,展开对地质体最矿产资源体控制作用的研究的。该方法可以运用矿床形成。分布、以及控矿地质、物理等方法来进行对矿产资源的预测。在目前GIS综合信息预测法的运用过程中,主要会采用与成矿预测尺度有关的地质、矿床、地球物理、化学遥感等技术,对影响成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通过GIS工具进行成矿预测。该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结合物理场、能量场、空间场的概念来实现综合预测找矿。

3.3非线性矿产资源预测方法

在本世纪,研究出现的非线性与复杂性理论是目前整个科学界最为举目的内容。那么在进行地质矿产研究时,遇到非线性问题以及实践过程中遇到复杂现象时,使用非线性科学研究对其进行解决目前已经非常普遍了,特别是在对地球系统科学和自然资源应用进行研究时,该方法已经凸显出了良好的优势。目前在矿产资源预测方面的运用中,非线性理论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混沌理论、自组织理论、奇异性理论等,在这一预测方法的具体应用中,它能够联系实际的空间信息、混沌理论、自组织理论等对矿藏的复杂形成工程进行呈现,从而最大限度的对矿物质的富集规律、成矿信息进行反应。

4结语

本文主要以成矿的预测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成矿预测、找矿进行了概述,并对现有的集中更常见的成矿预测方法在找矿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意在围绕成矿的预测方法及科学找矿进行研究的同时,能够为我国矿产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文字性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润生,熊盛青,聂洪峰,梁树能,齐泽荣,杨金中,闫柏琨,赵福岳,范景辉,童立强,林键,甘甫平,陈微,杨苏明,张瑞江,葛大庆,张晓坤,张振华,王品清,郭小方,李丽.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2011(11).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4篇

1.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

地质勘查的首要任务就是探寻并明确各类矿床,通过利用地质填土、物理勘探、化学勘探等方法和手段,在矿产样本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指标和计算获得矿产的质量和储存量,最后对地质、水文以及冶炼性能评估的上,给出矿产经济评估和编纂地质矿产勘探报告。[1]其中地质矿产勘探最为主要的就是解决在最短时间和最少投入内,全面掌握和了解矿产所在地的环境、矿产质量和存储量的问题,因此在地质矿产勘查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而进一步降低矿产开采成本,提高矿产开采的效率,确保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蕴藏丰富,且种类齐全,分布范围广,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矿产资源相对不足。从矿产规模来看,超大型的产床较少,多数为中小型矿床,尤其是矿产、天然气等大宗矿产类储量不足。

2.1 贫矿多,富矿少,矿石品位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探明矿产种类近160种。从铁矿石来看,大部分铁矿石的品位在32%以下,达到富铁矿程度的矿产资源在我国占比不到2%;从铜矿石来看,我国的铜矿石品位绝大部分低于世界主要铜矿生产国的品位,并且达到1%的富铜矿等级的资源在30%左右;从铝土矿来看,铝土矿石品位同样较低,因此我国矿产资源出现了贫矿多,富矿少,矿石品位相对较低的特点。以汕头市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为例:

2.2 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开发难度大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众多,储量丰富,然而从目前矿产资源情况来看,我国许多铁矿、金矿、有色金属矿、煤矿都和其他矿产共生或者伴生,这种共生以及伴生矿产资源分布特性,增加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技术工作者与矿产开发企业在实际开采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对矿产资源的矿带的定位和主矿产的开发利用提高了成本,增加了难度,例如我国的铅锌矿大多数属于易氧化类矿产,利用开发难度大,在进行铅锌矿开发的过程中,针对易氧化的特性,采取科学高效的开采策略,保证矿产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常用的方法

地质矿产勘查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选择科学、合理的地质矿产勘查方法可以避免浪费人力和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下一步矿产资源的开采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法是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基础的方法。地质填图法是以相关的地质理论和推论为依托,以现有的技术为支撑,在对地质矿产的水文、地质、环境等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全面汇总分析,通过专业地质工作人员的分析和判断,是否进行具体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若继续勘查,则需要对地质矿产所在区的岩石、地层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在对地质填图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应用效果,一般在使用地质填图法的时候,还有结合矿产形成规律等理论和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矿产位置[2]。

3.2 砾石找矿法

砾石找矿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矿产勘查工作人员掌握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矿产勘查经验。砾石找矿法主要用在大范围内对矿产资源的分布范围以及开采方式进行判定,依据地面经过产生风化的砾石去确定矿床,但是由于风力、水流等外力作用下,砾石可能发生移动,只能初步确定矿产的大体范围,然后再根据实际的地形、山坡、水系等进行追查和勘探。利用砾石找矿法进行地质矿产勘探工作量相对较大,且探寻范围广,时间相对较长。

3.3 重砂找矿法

重砂找矿法就是在进行地质矿产勘查的过程中,利用各类疏松沉积物去寻找重沙砾,从而进行判断和分析矿产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在利用重砂找矿法的过程中,对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人员的观察力和分析力要求较高,需要在大量沉积物当中去发现重沙砾,并快速的做出反应和判断,对进一步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打好基础。

3.4 高密度电法的科学使用

通常情况下,高密度电法用于对相关地质结构中电学性质、磁场分布特点以及分布规律的分析。在相关勘察仪器的帮助下,勘察人员通过对电磁波运动状态等信息的手机,能够对相关区域内的磁场情况进行梳理,从而对磁场分布规律进行判断,以此作为依据对地质情况作出合理预估,达到岩土勘察的目的

4.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勘查理论和技术手段

4.1 地质矿产勘查理论

地质矿产勘查理论是其技术方法的支撑和依托,没有科学合理的理论作为指导,任何的勘查技术都是不科学的,定将影响着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目前我国经常使用的地质矿产勘查理论是同位成矿理论,在利用该理论进行地质矿产勘查前需要掌握勘查区域的水文、地质等情况。首先,同位成矿理论是利用成矿岩体自身演化分异的特征,进行矿产勘查;其次,在同位成矿中,根据成矿的热源和物源,去勘查种类类似的矿产或矿种。

4.2 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方法

4.2.1 勘查区域内的地壳演化。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与地壳的演化活动息息相关。在地质矿产勘查中,需要勘查区域内的地壳演化活动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对成矿的地质环境进行明确。因此工作人员要编排区域地质时间表,记录成矿相关事件等,确定地质环境,进一步查清楚相关地质特征。[4]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勘探 理论 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127-1

0前言

地质勘探是运用地质科学和技术来分析、研究、探测煤矿床。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顺利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查明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 正确评价煤矿床及与含煤岩系伴生和共生的其它有益矿产。

1煤矿地质勘探找矿方法

1.1地质填图法。地质填图法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1.2砾石找矿法。砾石找矿法是根据矿体露头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或与矿化有关的岩石砾岩),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搬运下,其散布的范围大于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研究和追索矿砾,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

1.3重砂找矿方法。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2同位成矿理论

同位成矿的理论被应用至今,已发现多处重要矿产,该理论中阐明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的形成,规模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均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就是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类型与不同类型、同矿种与相关的不同矿种,均可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同位成矿作用,明显地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因而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就集中在上述的重要成矿区带和矿床、矿体中。

同位成矿这是需要有一个相对较稳定的中心的,这里矿热活动集中,不管是不是同一个时期成矿的都是会有着比较稳定的,不会随机跑掉的活动的中心,这是基础的方面;这个方面相互需要的就是整体的富裕的矿物质的来源;重要的是有一定范围的流体的运动;有着不同的矿物质的不同的流体会沿着一个方向迁移;在地壳变动中依旧相对的稳定、先后成为岩石和矿通道;有一个适合矿物质形成的条件;更有形成矿后的各种保存很好的条件等。只有上面说的这些有利于矿形成的条件最好的配置和协作下才可能出现同位成矿,最终产生重要的矿产。而同位成矿有自己的特征:成矿集中,且中心有一样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统一范围内;不同的类型分化明显、范围很大,那么就有可能类似的不同的矿种大范围的矿床共生出产的特点;成矿的岩脉有着自己的演化和不断等特点,这些的特点就是说明整体的自然界是总体的不平衡的状态,而局部处在平衡的一种状态,这是有利于同位成矿的这种成矿的方式的产生的。

3地质勘探找矿技术分析

3.1对于区域地质研究分析地质环境

对于工作的区域的地壳的变动和整体地质环境的研究,更要明确的记录相关的地质事情的时期表,从而研究成矿的时候和主要的这个时期的地质事件在时间上的各个时间点的匹配的工作,使用相关的资料来研究探讨成矿时候的地质的实际的环境,找出这样环境下的地质的构造,从而找到地质原因构造与成矿之间的联系。

3.2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更能够得到好的结果

要对区域的大的断裂和它的地质构造等方面深入的研究,找到这样区域成矿和这样的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和不同分布的研究,从而能够找到管制矿田矿床分布的次级断裂的那些构造的形成和发展特征。常出现的情况是: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或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3.3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尤其是矿化信息应引起重视

要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充分运用好这些信息指导找矿。在找地表矿、半隐伏矿时,遥感地质、化探找矿信息,具有找矿开路的先锋意义,结合其他找矿信息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进行矿产深部评价时,必须要有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反映的剥蚀程度,有的地表信息好但已剥蚀较深找矿前景不大,然而一些情况表明,上部出露的矿种类型已剥蚀深,而深部可出现相同矿种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不同层位的隐伏矿床;要认真研究找矿信息产出特点、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这对指导主要矿种类型的找矿,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均有重要意义。

圈定矿区自然边界是根据矿化及相关信息产出特点与分带、地质构造特点的差异和深部大岩体(岩基)产出状况等条件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产出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多中心成矿矿区、主单中心成矿矿区和介于这两者之间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在注意矿区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努力寻找不同成矿中心,特别是其中的主要成矿中心,这对取得找矿突破至关重要。进而要根据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与展布特点,主矿体中矿化富集部位的分布和主要矿化地段、矿点异常与构造、建造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控矿条件及其展布规律,结合有关找矿信息,预测找矿部位和找矿前景。

3.4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

要按照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落实到点的要求进行。也分三个层次工作:⑴是成矿区带小比例尺矿产地质多信息综合研究,初选出找矿有望的矿点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⑵是在找矿远景区进行1:5万左右比例的化探、遥感、地质、重、磁等工作,进一步筛选出找矿有望矿点异常,并做好检查评价,圈定找矿靶区;⑶是在找矿靶区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选出找矿靶位,对找矿靶位要做好地表系统揭露和大比例尺地、物、化等工作。择优进行深部验证、找矿,提出矿产概查和普查基地。

4结语

总的来说,经济的进步也在不断刺激着矿产需求的不断增加。所以必须要提高矿产勘查的技术,要拥有创新的能力,对技术的提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提高。在理论知识方面,更加要努力提高理论的可实践性,有坚定的理论基础,才能不断的提高创新技术的可行性。要学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际不能分离,提高对新型矿产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国家资源的总体可利用性。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利益,更好的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样更加有利于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晓雷.浅谈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及其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国外地质勘探会计,法律,借鉴

 

19世纪中叶,西方近代地质学传入中国,少数外国地质学者开启了我国地质调查工作,中国却没有设立自己的地质机构。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当时在实业部矿务司下设立了地质科,成为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地质工作机构。1913年2月,实业部矿务司地质科改为工商部矿务司地质科,同年6月,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职责是既培养地质人才、研究人员和学生,又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工作者成立中国地质学会,1923年我国第一个地方办的地质调查所――河南省地质调查所成立。以后,中央的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又曾隶属实业部、经济部。1928年地质研究所归入中央研究院。抗日战争期间,1940年前后,经济部设西南矿产勘测处和矿冶研究所。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西康等也先后设立了省级地质调查所。

以上是解放前,我国地质工作的概况和机构设置情况免费论文下载论文的格式。这时中国的矿产勘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仍较薄弱。由于旧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查工作发展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前37年,累计钻探进尺仅17万米,探明储量的矿产只有18种。另外,解放前地质工作者也发现了一些矿产基地,特别是延安的延长石油的勘查与开发,边区政府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旧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落后,矿产勘查工作受到了约束。

相比而言,国外的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各项事业成效显著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而且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成熟。由于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行业是发现和利用位于地表或地下的石油天然气等递耗性矿产资源的行业,该行业具有高风险、长跨度、资金密集、会计业务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上游活动,即勘探、开发、开采直到矿区废弃的活动。而其中的会计业务作为行业的基础除要考虑会计的专业性外,还应考虑地质矿产的高风险、资源稀缺性、收益波动性、开发专业性和行业高危性等特点。因此该行业的会计业务便显得尤为重要。鉴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行业的上述特点,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石油天然气等采掘行业会计准则或相关指南。

美国是国际上最早对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中会计问题进行研究的国家,其研究的成果也较为成熟、系统和深入,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最早、较完善,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勘探行为中会计制度的制定以及相关准则的产生,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了对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行业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但当时的研究范围还仅限于流体矿产资源开发会计――石油天然气会计的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果法 (Successfuleffortsmethod,简称SE)和完全成本法 (FullCostmethod,简称FC)的运用方式和使用范围的选择。60年代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了第11号《会计研究报告》(ARSNO.11),建议基本上支持成果法。70年代初,AICPA下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了题为“石油工业会计报告实务”的专题报告,也基本支持成果法。直到以FASB于1975年的第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tatementsofFinaneialAeeountingstandards,简称SFAS)《所得税会计―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公司(对APB第11号和第23号意见书的修正)》为标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世纪70至90年代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先后了六份与石油天然气会计有关的《财务会计公告》,其中最重要的两份准则,一是1977年12月的 SFASNo.19“石油天然气生产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告”,二是1982年的SFASNO.69“有关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的揭示”。

澳大利亚没有单独的地质勘探会计准则,但存在着管制采掘行业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联合准则。1989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AustralianAeeountingstandardsBoard)了《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022号――采掘行业会计》和《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7号――采掘行业会计》,都称为《采掘行业会计》,且在技术上十分一致,不过,前者应用于公司企业,而后者应用于非公司报告主体。其主要涉及勘探开发成本的确认、计量、废弃成本的处置、摊销和收入确认等免费论文下载论文的格式。2004年,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为了使其准则与IFRS6趋同,在认SBIFRS6的同时也了与IFRS6对等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6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取代了《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1022号――采掘行业会计》,但保留了澳大利亚采掘行业会计原有的一些特色。

加拿大没有一个独立的地质勘探行业上游活动会计准则。但是,1988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一份可以看作是地质勘探行业会计指南的研究报告――《小型矿业公司(JimiorMiningcompanies)的财务会计与报告》,论述了小型矿业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告问题,主要涉及了矿产的资源勘探,而较少涉及开发。研究报告探讨了勘探和开发成本的资本化问题、矿产权益部分销售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问题、矿产权益的取得、矿产权益的放弃和销售、披露以及管理费用和股份发行成本等。1990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名为“石油天然气行业完全成本会计”,主要涉及完全成本法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开采活动中的应用以及“油气资产”折旧、减值和转让利得、损失的确认等问题。

英国的石油天然气会计实务尽管受美国的影响较大,但亦有自己的特色。2001年6月7日由OLAC了一个实务建议公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和废弃活动会计》毕业论文ppt毕业论文模板,该公告取代了1956年至1995年间的四个相关建议实务公告,目的是在英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框架下增进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活动的公司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公告认为,全部成本法和成果法都是可接受的方法,并规定了两种方法下费用资本化的原则和上限减值测试的要求,还对风险分担协议、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清理与废弃和其他权益变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以及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作了规定。

从以上发达国家地质勘探行业中会计制度的制定,可以为我国相关行业会计制度提供借鉴,制定一份统一的地质矿产勘查开发行业会计准则是有必要的。该准则可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下的成果法对勘探成本进行会计处理,而不是以估计的矿产资源资产价值为基础;充分考虑生产前成本的费用化或资本化;与矿物相关的成本的资本化与折旧;管理成本在不同经营阶段的归属;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成本的折旧应使用产量单位法计提;矿产资源资产资本化成本的减值测试;矿物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动态销售收入如何确认等因素,充分考虑地质矿产行业的专业因素和行业经济因素,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程江涛,司竹君.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地质调查项目的预算编制与会计核算.山东地质,2003(1).

[2]王忠海.采掘行业上游活动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位论文.2007.

[3]董杰.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及其非物质成分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4]李佳平,廖西蒙,彭友云.论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在地质调查管理中的运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8).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7篇

积极探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谢桂青研究员出生于1975年,在一个安徽桐城农村家庭长大,1998年自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科学学院获得地质学的学士学位,后又继续深造,在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地球化学博士学位,始终不会忘记研究生导师—胡瑞忠所长的逻辑思维强和为人谦和,本人所取得的成绩均与研究期间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

一路走来,谢桂青的求学生涯、研究历程,始终围绕着地球化学、地质科学展开,他也正是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我国的地质研究事业。在毛景文副所长的帮助下,非常荣幸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工作。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非营利科研机构,主要开展区域成矿规律与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重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从2003年10月至今,他一直在该所从事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因为坚持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2005年时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10年晋升为研究员,同年起开始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工作上获得的荣誉和认可是与谢桂青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地质科学的特殊性,他长年深入到野外一线展开工作,在保持了勤奋、努力、踏实的工作态度的同时也得益于地质科学院优良学风、严谨学术氛围的培养和熏陶,并且在工作当中还时常得到课题组长毛景文副所长的关心及言传身教,同时离不开矿产资源所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以及课题组大集体的互相帮助,迅速由科技骨干成长为了项目负责人。

谢桂青研究员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南岭、东秦岭等成矿带进行铜、铁、金、钼等多种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矿床地球化学、岩石学的研究工作和地质调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第一手资料、研究数据。此外,他作为第一负责人,目前正在主持及参与的课题项目包括科技部的“973”计划课题“隐伏大矿定位预测理论与方法(2007~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金牛和怀宁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2010~201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大型矿集区时空结构与巨量金属富集机理研究(2011~2013年)”、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湖北大冶矽卡岩型铁矿科学基地研究(2009~2013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课题“鄂东南铜绿山矿田矽卡岩铜铁金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背景研究(2009~2011年)”等5项重点内容。与此同时,他还以负责人的身份完成了4项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国家的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为了更好提升自己的能力,利用一切机会多次参加国际矿床会议、国际地质大会和国际矿床成因学会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国内的一系列综合性学术会议。2010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他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前往澳大利亚JamesCook大学开展了为期近三个月的合作研究,与国外同行完成了多项科研探讨和学术交流。如今的他是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会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

2011年11月,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在北京颁发,共评出金锤奖10名、银锤奖40名,谢桂青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推荐,成为10名金锤奖获得者之一,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唯一一名金锤奖获得者。

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双方面成绩

迄今为止,谢桂青研究员共发表了79篇科技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达40篇,并且包括Lithos、OreGeologyReviews、MineraliumDeposita等在内的8篇国际SCI论文、7篇国内SCI论文;已提交并通过评审的技术报告12本,其中排名第一作者的为6本;同时,他共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3项及其他类型奖励5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名列第三和第四位,省部级二等奖1项,名列第一位。

谢桂青取得的学术成绩不仅体现在科研著述上。很多前人都曾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岩浆岩和矿床做过研究工作,但谢桂青的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利用近年所发展高精度测试技术,他通过对鄂东南矿集区的侵入岩、火山岩和典型斑岩—矽卡岩矿床的系统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鄂东南矿集区存在的二期成矿事件、四类矿化组合和四类不同岩浆岩组合,构筑起矿集区尺度的成矿工作模型,分析了不同期次成矿事件的成矿潜力并指出对应的主攻找矿类型,弥补了前人对侵入岩和成矿关系研究程度较低的不足。他的这项成果在鄂东南地质大队、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进行了学术交流,为鄂东南矿集区开展深部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后来获得了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根据研究获得的成果谢桂青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5篇国际SCI论文、3篇国内SCI论文和若干篇核心期刊论文。

在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岩和成矿背景的研究中,谢桂青通过对南岭地区基性岩的测年和成因的研究,指出了南岭地区存在三期幔源岩浆事件,并且结合对东秦岭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和物质来源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深部处于板内多阶段伸展的新认识。这项成果为提出中国东部板内成矿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相关成果先后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三等奖和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谢桂青本人也分别以第一和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了国际SCI论文4篇、国内SCI论文5篇和若干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除此之外,谢桂青还通过收集全球1886个铜矿床的地质资料总结了全球铜矿的主要类型及特征,提出了在全球14条重要铜矿成矿带建立起不同类型矿床的描述性矿床模型,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和陕西省地质学会第三界优秀地质成果二等奖,并且在地勘单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字]深部找矿 制约因素

途径

[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10-2

矿产资源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的逐年提高,地表露头矿和浅部矿愈来愈少,但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进一步增加,现阶段探明矿床的资源储量已满足不了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深部找矿(地表以下500米至地表以下1500米)逐渐成为今后地质找矿的必然之路。那么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深部找矿呢?主要就是成矿理论、矿化信息提取、地质人才这三大因素。

1 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及其过程

矿产资源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依据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和能量、物质来源的不同,一般将形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即成矿作用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与叠生成矿作用。内生成矿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作用是指在太阳能的直接作用下,在地球外应力导致的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气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变质成矿作用是指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经过深埋或其他热动力事件,使已由内生成矿作用和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或含矿岩石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结构构造发生改变而形成另一类性质不同、质量不同矿床的地质作用。叠生成矿作用是一种复合成矿作用,是指因多种成矿作用复合叠加而形成矿床的一种地质作用。这四种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四类不同的矿床,即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叠生矿床。一个地区范围内矿产能否形成、形成多少与优劣均与该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相关。

2制约深部找矿的因素

2.1成矿理论是基础因素

世界上成矿理论研究日渐深入和丰富,新的矿床成因理论和认识不断出现,如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矿床模式理论、地质力学理论、地质异常理论、成矿系统理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等,它们的出现及发展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指导性作用。没有运用成矿理论进行深部找矿,就会失去深部找矿的底层基础,找矿工作进入乱找、难找、找不到的局面。成矿理论是制约深部找矿的基础性因素。

2.1.1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

近十年来的地壳流体研究成果表明,地壳深部存在着大规模的流体活动。有流体活动特别是有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地方就有形成矿床的可能,对那些与流体运动密切相关的Au、Ag、Zn、Cu、Sb、Hg、Sn等矿床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地壳深部,特别是地壳深部较浅处3~5km范围内,在一定的构造岩性条件下发生矿化富集、形成矿体应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就为地质人员从已知矿田、矿带、矿床开展深部探矿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2.1.2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在不同地质构造部位形成的不同矿种、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属于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按层次可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矿床式和矿床共六个序次。成矿系列的概念,采用成矿分析理论基础,对促进成矿预测起到了很好作用。近年,陈毓川院士又进一步提出成矿谱系的概念:认为成矿系列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与一定的构造旋回有关。地质演化具有多旋回性,成矿系列也必然有多旋回的特点,而且特点是有变化的。可以把特定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与分布规律称为成矿谱系。通过建立成矿谱系,从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审视特定区域内成矿分布的时空规律,评价找矿的战略意义。在此基础上,也有人提出"全位成矿"与"缺位找矿"等观点。这一理论为深部找矿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2矿化信息提取是关键性因素

矿化信息的提取任何一种矿都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有其特定的成矿地质条件,这是地质找矿的前提。一个矿床和它所处的区域地质条件,又有物性差异,并通过不同的岩石建造所形成的不同磁性、电性、密度等等表现出来,从而造成了不同的地球物理场。不同的岩石建造产生不同的化学性质,这种差异又形成了不同的地球化学场。在找矿勘查中,人们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手段对认为成矿有利地段的物理场、化学场提取信息,从而判断是否有矿体存在及矿体存在的形态分布,然后实施工程验证。能直接指示矿体存在的信息及矿体存在形态分布的信息称为"直接矿化信息"。直接矿化信息成功提取与否关系到找矿重大突破。在出露矿、浅表矿找矿时期,地质找矿的基础是浅表、地表露头,矿化信息取得相对简单。上世纪50~70年代,地质人员采用直接找矿方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跑野外,用双脚去发现地表露头,凭着丰富的经验,提取各种找矿矿化信息等。把辨认矿化直接信息的能力从人类肉眼的百分之几提高到百万分之几,根据地球化学方法圈出的异常是一种矿化"微露头",是地质找矿直接信息"朴真"特性的延续,起着直接信息的独特作用。直接信息是提取矿化信息中的最可靠信息,所以地球化学方法在浅表找矿期起到先导作用,形成现在的找矿技术体系:"区域化探扫面作为先导,地质填图为基础,地质地化综合剖面横切异常,针对异常采用物探追索其延伸,地表浅部工程揭露、再实施少量钻探工程深部验证。"化探、地质、物探、探矿工程等学科只要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大多数情况都能提取到较多直接矿化信息,然后依据直接矿化信息找到矿床。用单学科技术进行矿化信息提取,进行深部找矿存在很大局限性,因此应看到多学科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互补性。地质学需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提取的深部间接信息;地球物理需要地质学与地球化学的帮助,将物理场信息转化为地质、矿产等信息;地球化学同样需要地质学帮助解决异常的成因,需要地球物理确定异常深部的定位等。多学科之间这种相互依赖、彼此互补关系,决定了进行深部找矿在矿化信息提取方面,要建立新一代具有"多学科技术合作融合"特性的找矿技术体系。要取得深部找矿的好成果,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新技术,建立新一代"矿化信息提取"的找矿技术体系。至于新一代"矿化信息提取"的找矿技术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大探测深度: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能取得深部直接矿化的信息,探测深度达1000m以上。②集成性和综合性:强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学科技术融合与集成。以地质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促进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等资料的融合。③快捷有效:能够在野外快速推广,方便应用,成本相对较低,并能获得良好的实际找矿效果。

2.3地质人才是重要性因素

地质人才成矿理论预测的不确定性很大,深部找矿中的成矿理论只是在宏观上指导地质人员选择大范围攻深区域,在新一代找矿技术体系尚未建立情况下,如何迅速逐步缩小攻深靶区,需要地质人才来解决。只有地质人才才能从控矿地质因素入手,地质技术不管如何先进,最终必须通过地质人才去操作和识别其探测到的深部信息。地质人才是深部找矿过程中能动性最好的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在分析加强地质人才培养等问题时指出:地质人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地质人才,再创新的成矿理论也只是理论,再尖端的找矿技术也只是技术,无法发挥其作用。只有通过地质人才掌握成矿理论、运用找矿技术,发挥了理论、技术的作用,深部找矿成果才会有所显现。应把人才、理论、技术形成一个很好的找矿整体。要取得深部找矿成果,必须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地质人才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提高野外津贴标准,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按参与深部找矿及开采项目贡献大小来进行分配的新机制。加强地质人才队伍培养和人才业务能力建设,把地质人才培养与深部找矿项目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培育和造就地质类创新型人才,更好地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取得更大的深部找矿成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制约深部找矿成果的三大因素是:成矿理论、矿化信息提取和地质人才。针对三大制约因素,提出深部找矿三大途径:①加强成矿理论的学习吸收、继承发展、科技创新;②发展新技术,建立新一代具"多学科技术融合"特性的找矿技术体系;③建立健全地质人才开发和管理体制。加强成矿理论的学习、吸收、发展和创新,开拓找矿新思路,建立新一代找矿技术体系,在健全地质人才管理体制下,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必定能取得找矿新突破、新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崇敏,王国丽,张雪喜. 简析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手段及方法[J]. 地学前缘,2009(11)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同位成矿;找矿;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7-0097-02

1同位成矿

重要的、巨型的成矿区带的形成,规模大的矿床特别是超大型、巨型矿床的形成,均具有同位成矿的特征。这就是,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类型与不同类型、同矿种与相关的不同矿种,均可出现相对稳定的大规模的同位成矿作用,明显地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因而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就集中在上述的重要成矿区带和矿床、矿体中。同位成矿需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该中心无论是在同时期成矿和不同时期成矿中均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机离开成矿热活动中心大距离地迁移,这是前提条件;与此条件相匹配的是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相当规模的有利成矿的流体活动,及其赋含不同成矿物质流体保持向同一部位迁移;在地壳演化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或前后一致的成岩、成矿通道;具有相对稳定有利的矿质淀积的构造、建造和封闭条件;还要有成矿后良好的保存条件等。只有这些成矿有利条件处于最佳配置与协同作用下,才能产生同位成矿,形成重要矿产。

同位成矿的特征是:成矿具有集中产出的特点,成矿中心与改造成矿中心具有一致性,或相对稳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矿化及其不同种类的分带明显、规模大,因而可出现相关的不同矿种规模大的矿床共生产出的特征;成矿岩体(岩脉) 具有充分演化分异特点,这与其他特征一起,标志着在自然界总的非平衡态中,存在局部平衡态,有利于形成“同位成矿”;相关矿种、类型矿床产出地区的深部,存在规模大的岩体(基性至中酸性等) 或岩基,曾构成上地壳中的岩浆房,是成岩、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源与热源等。

2找矿技术

2.1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分析成矿地质环境

为此要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成矿期与地质热事件在时间上的匹配关系,并运用地、物、化、遥综合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查明在此环境下的构造、建造、陆壳基底成分和深部地质等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2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易于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要弄清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其断裂构造组合特点,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展布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矿床展布的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特点。常出现的情况是: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成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2.3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尤其是矿化信息应引起重视

要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充分运用好这些信息指导找矿。在找地表矿、半隐伏矿时,遥感地质、化探找矿信息,具有找矿开路的先锋意义,结合其他找矿信息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进行矿产深部评价时,必须要有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反映的剥蚀程度,有的地表信息好但已剥蚀较深找矿前景不大,然而一些情况表明,上部出露的矿种类型已剥蚀深,而深部可出现相同矿种不同类型,或不同期次、不同矿种、不同类型、不同层位的隐伏矿床;要认真研究找矿信息产出特点、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这对指导主要矿种类型的找矿,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确定矿区(或矿化集中心区) 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均有重要意义。圈定矿区自然边界是根据矿化及相关信息产出特点与分带、地质构造特点的差异和深部大岩体(岩基) 产出状况等条件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产出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多中心成矿矿区、主单中心成矿矿区和介于这两者之间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在注意矿区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努力寻找不同成矿中心(含隐伏中心) ,特别是其中的主要成矿中心,这对取得找矿突破甚关重要。进而要根据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产状与展布特点,主矿体中矿化富集部位的分布和主要矿化地段、矿致异常与构造、建造等之间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控矿条件及其展布规律,结合有关找矿信息,预测找矿部位和找矿前景。

2.4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

要根据工作地区的地质矿产情况或类似地区的情况,建立地质―遥感―化探―物探综合找矿模式部署找矿勘查工作。有针对性地优选不同工作阶段的最佳找矿技术方法手段及其组合,按工作任务不同分层次组织实施,以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2.4.1矿山及找矿勘查工作要按照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总体来说,工作有三个层次:一是矿山本区及其深部找矿,保矿山坑口生产;二是在矿山近、矿山开拓系统附近可延展到的部位找矿;三是矿山或矿山之间的有望矿带中找矿。要求在矿区范围内统筹部署好地、物、化、遥相配套的大比例找矿勘查工作,并要求不同的大比例综合性地质工作与之配套,以便最佳使用所获找矿信息。同时强调必须做好有针对性的物探工作和地下物化探工作。在实施中则根据急需程度逐步推进。

2.4.2成矿区带找矿勘查工作要按照由面到点、点面结合,落实到点的要求进行。也分三个层次工作:一是成矿区带小比例尺(主要是1/20 万) 矿产地质多信息综合研究,初选出找矿有望的矿点异常,圈定找矿远景区;二是在找矿远景区进行1/5万左右比例的化探、遥感、地质、重、磁等工作,进一步筛选出找矿有望矿点、异常,并做好检查评价,圈定找矿靶区;三是在找矿靶区内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选出找矿靶位,对找矿靶位要做好地表系统揭露和大比例尺地、物、化等工作。择优进行深部验证、找矿,提出矿产概查和普查基地。

3结论

(1)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型矿产的发现非常迫切。

(2)同位成矿理论可解决找矿的重大问题。

(3)以成矿理论作指导,地质环境为基础;沿着有利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找矿信息,确定主攻矿种类型,判定矿区范围与类别;部署找矿工作。新的配套技术方法的应用,有望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

(4)同位成矿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手段方法

矿产资源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与人们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关系。我国的矿产资源,多数位于边远地区,有着较大的开发难度。同位成矿理论以及技术方法研究等几个方面出发,针对新世纪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以下简要分析:

1.地质找矿方法

在进行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要想确保勘查工作顺利的实施,其根本前提在于选用合适的找矿方法。这样就能在勘查之前节省大量的时间与人力。除此之外,合适的勘查方法能够使勘查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地质找矿方法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1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法作为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基本找矿法,在其使用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地质理论及相关推论,通过对地质矿产的整体情况进行收集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并由此来进行下一步的勘查,明确工作区域内的地层、岩石、构造及矿产的基本特征。在使用地质填图法时,通常会结合着成矿的相关规律及相关信息来确定矿的准确位置。

1.2砾石找矿法

砾石找矿法是指勘查人员在确定矿源时,根据地面暴露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活动下,其散步的范围远远大于矿床的范围,并通过这一原理进行推论,结合着当地的地形,沿着山坡、水系或冰川等活动范围较大的地带进行研究、追索,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勘查人员基本丰富的地理知识与勘查经验。

1.3重砂找矿法

顾名思义,重砾找矿法是指勘查人员在寻找矿床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疏松沉积物中自然重沙砾的研究来寻找矿砂及原生矿的一种方法。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勘查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分析力,除了能及时发现沉积物中的重沙砾外,还能及时的对其做出判断,为勘查工作的下一步进行指明方向。

2.同位成矿理论

同位成矿理论时当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最常用的一种勘查理论,通过同为成矿理论,至今已经发现了多处重要矿产。该理论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清楚的指明所勘查对象的具置及成矿区带的形成的原因。该理论能明显的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且在矿产资源的储存量上占据极大的优势,并由此受到勘查人员的青睐。勘查人员在使用同位成矿的过程中,需要以相对稳定的成矿活动为中心,以便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参照,避免勘查工作的盲目性。换而言之,即勘查人员在使用同位成矿理论的过程中,必须以一个固定、稳定的成矿为中心进行周边的勘查工作,以此来确定矿产的具体范围,为下一步的开采做好铺垫。在该理论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着当地的地理资料,对其具置的实际状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在同位成矿产生的过程中,需要众多的自然条件,只有满足这些需要后才能形成同位成矿。

与其他勘查方法不同的是,同位成矿理论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明显的勘察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矿岩体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具备极大的优势。能够凭借自身的演化分异特点,保持矿床的局部平衡,为今后的同位成矿奠定结实的基础。最后,与其他矿床不同的是,在同位成矿中,相同类型的矿种、及矿床的深部,往往会存在着大量的岩体或岩基,这些岩体曾构成上地壳中的岩浆房,是成岩、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源与热源。

3.技术方法研究

在整个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勘查人员在确定勘查方法后,若能使用正确的勘查技术,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勘查效果。在整个地质矿产勘查中,其勘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研究工作区域地壳演化运动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地壳的演化活动有关。在勘查活动中,若能对勘查区域的地壳演化进行准确的分析,则能明确成矿的地质环境。由此就需要勘查人员能够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详细记录成矿使其与地质热事件的时间差异,通过利用地、物、化及综合资料分析当时的地质环境,查明深部地质特征与成矿的关系。

3.2寻找矿区

在寻找矿区的过程中,需要勘查人员确定成矿区域,以下来缩小寻找范围。由此就需要勘查人员能够弄清区域性深大断裂极其断裂的具体构造,为其今后的勘查标明方向,同时还应查明控制矿田及矿床的实际分布状况,以便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能够第一时间确定矿区位置。在节省寻找时间的同时,还能为今后的开采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勘查人员在寻找矿区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勘查目标,在指定的勘查范围内进行寻找,避免勘查过程中出现意外。

3.3找矿信息

找矿信息作为整个地质矿产勘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不仅关系着矿产资源的位置确定,同时还关系着勘查成本的投入。由此就需要勘查人员能够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找矿。在找矿信息收集的过程中,除了结合着当地的地理信息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然后由专业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挑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进行找矿研究。除此之外,勘查人员在分析找矿信息的过程中,还应积极的对找矿信息的产出特点、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进行研究,这对指导主要矿种类型的找矿,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已有的矿产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科学、完善的矿产勘查方法,能够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并以此来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由此就需要我国的矿产勘察人员能够结合着已有的勘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在推动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同时,还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学求.当前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地质学报,2010,04(11)

[2]李崇敏,王国丽,张雪喜.简析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手段及方法[J].地学前缘,2009(11)

[3]赵海军,郑丽丽,安玉虎.浅析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地质找矿论丛,2009(12)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字:地质矿产 勘查理论 技术解析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质矿产勘查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目的,据先进地质科学的理论,占有大量的野外地质观察和搜集整理有关的地质资料基础上,使用地质填图,物化探,钻坑探工程以及遥感地质等方法,同时应用钻探、坑探、井探和槽探的手段,进行一系列的编录、取样、化验、储量计算、技术经济的评价或可行性的研究等工作,进而可以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的信息资料,从而发现矿床并查明其中的矿体分布与矿产的种类以及应用前景等等,进而可以满足国家的建设或矿山企业所需的全部地质勘查的工作。矿产勘查的目的是矿山建设的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和开采技术的条件等必须的地质资料,才能减少开发的风险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的特点,例如埋藏在地下,稀少,隐蔽和复杂的特点,因而矿产勘查是一项带有风险性的,需投入大量资金的工作。

一.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任务

发现并查明工业矿床是矿产勘查的任务,要运用地质的填图,物探与化探方法、钻探和坑探等探矿的手段,同时进行必要的取样研究矿石的质量,利用工业指标圈定矿体然后进行储量的计算,再研究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的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的条件,进而做出矿床技术经济的评价,进一步的编制地质勘探的报告,所以要求我们发现矿产并查明它的质量,它的数量和应用前景,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地质工作。

二.地质矿产勘查的理论

矿产勘查理论主要是解决以下的问题,例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周期内,为保证矿业的发展和矿山的建设所需的地质资料与矿产的资源量和储量的问题等,有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矿产资源是埋藏在地下的资源,同时具有极其的隐蔽性和相对的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矿产勘查是带有探索性和风险性的,矿产的分布受地质条件的控制,同时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矿产勘查的各项工作应以对地质工作的认识作为指导,才能减少投资风险和避免失误。要建立合理勘查程序,勘查工作分阶段进行,逐步缩小搜索范围,逐次筛选对象,逐渐增加成功率。 中国现行勘查阶段分为,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要确定各勘查阶段最优的勘查程度和资金投入。例如不在近期不开采区段过多探求高级储量而积压资金浪费时间,矿山建设所需资料必须全面研究提供,以免返工或造成矿山投资风险,对已做出否定结论的对象不再继续下阶段工作,而对优越的勘查对象可加速工作等。要注意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综合勘探,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投资浪费。

三.矿产地质勘查勘探方法与分析

1、矿产地质勘查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坑与槽探的方法,主要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便于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第二种方法是钻探,只要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在我矿山生产勘探中普遍应用。 第三种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物理勘探简称“物探”,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方法探测天然的或者人工的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变化,通过分析与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以及解释地质的构造和矿产的分布的情况。 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与评价矿产为目的,以地质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的地质成果。

2、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分析成矿的地质环境

建立区域的地质事件表,进一步的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的成矿期与地质的热事件在时间上的一定的匹配关系,并运用综合的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在此环境下查明必要的陆壳的基底成分和深部的地质等特征以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3、沿着成矿区带找矿,易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弄清区域性的深大断裂以及它的断裂构造相互组合的特点,进而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的次级断裂的构造发育特点。一般而言控制矿田与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的深大断裂相交产出,并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出现,这就是横向矿带的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会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接近于一种平行状态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以及矿床成矿带,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产出。所以要沿着不同的级次与成矿的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进而对比成矿地质的条件,这样会比较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找矿效果。

4、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

做好深入研究找矿信息的工作,充分运用这些信息的指导,在进行一些找矿,所以矿化信息引起的重视就越显得重要了,找地表矿与半隐伏矿的时候,要适当的运用遥感地质与化探找矿的信息,同时要结合其他的找矿信息进行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的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要进行矿产的深部评价,须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同时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并从中找出反映剥蚀程度的问题,某些地表信息虽然完好但是已剥蚀深,而且找矿的前景不是很大,一些上部已经出现的矿种类型已剥蚀的很深了,所以就更要认真的研究找矿信息所产出上网特点与空间分布的规律,进一步的寻找矿产和相关的成矿系列的矿产,从而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的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矿化以及相关的信息产出的特点圈定矿区自然边界,同时与它的分带与地质构造特点之间的差异和深部大上网岩体所产出的状况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所产出的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中心的成矿矿区与主单中心的成矿矿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同时在矿区的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寻找不同的成矿中心,对取得找矿突破至关重要。根据主要的矿体的自然形态,结合有关的找矿的信息,预测找矿的部位和找矿的前景。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的现状是原有的矿区开采过度,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矿产资源开采的后劲不足。而不断进步发展的经济形势又对新的矿产资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这种矿产的矛盾,矿产开采的队伍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理论的提升以及专业技术的拓展,不断的优化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矿物需求,促进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地质矿产勘查是矿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查以找矿为主要目标,是资源发现的基础。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形势的加剧,我国的能源问题也日益突出。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能源,因此对矿产开发和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伟,李建军. 探讨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低碳世界,2013,07:90-91.

[2]徐华. 解析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139.

[3]黄强,郭伟. 试论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 低碳世界,2013,09:155-156.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 地质找矿 运用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9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而,地质找矿工作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1地质勘探的涵义及作用

地质勘探工作简称地质勘探,是国家根据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建设等的不同要求,对某一区域内的的地层构造、地下水、岩石等等情况进行勘察研究。根据勘探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勘探工作,例如,矿产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矿产进行寻找和评价;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对地下水进行寻找和开发;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水库、铁路等工程的地质条件等等。地质勘探的必要基础是地质勘探研究,对地质勘探技术手法的选用原则要本着以较少的工作量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地质成果。合理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地质勘探和施工能够促进地质勘探技术的提高。

2深层找矿的制约因素―――成矿理论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了,国内外对矿产勘探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益成熟,对成矿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随着这些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我国在地质找矿中资金投入的增加,新型的地质研究理论成果不断涌现,主要有矿床模式理论、深部流体作用理论、地质力学理论、地质异常理论以及成矿系统理论等等,这些成果的出现,对于指导深层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两种成矿理论。

2.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能够在寻找矿藏的过程中有效的帮助地质勘探人员。矿床成矿的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同地质成矿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矿种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形成,具有成矿联系的不同类型的矿床之间自然组合。按照组成层次的不同,可以将矿床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组合等几个序次。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采用成矿系列理论,能够对地质找矿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2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

受近几十年来地壳流体研究的影响,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主要是指地壳流体运动对矿藏形成的作用。通过对地壳的研究可以得知,地壳内部存在着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的形成地区就多在地壳流体活动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的地方,地质勘探已经证明,地壳流体运动同许多稀有金属,如Au、Cu、Sn等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也为地质勘探人员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创新地质找矿的整体部署

只有对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才有可能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有比较大的突破,这一点已经能够从国内外的重大找矿事例中得到证实。近年来,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正处于转型阶段,队伍调整、投入不足、各自为政、机制变化和风险加大等因素都对地质找矿工作的统一部署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从布局上很难形成重大突破。因此,必须加强对地质找矿的整体部署,是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首先,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组建一支创新型的地质勘探队伍,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及时对市场动态进行跟踪,切实加强对矿产勘查的部署和研究。其次,要想对国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必须尽快出台对矿产资源的勘探规划,对公益性的和商业性的地质勘探要统筹安排,对找矿布局的引导要准确,结构要合理,注意对重复找矿和分散找矿的行为进行规避。第三,对成矿的重点区域和重点矿种要着重进行勘探。相关部门要对重点勘探区域进行,对矿产勘探布局进行调控和引导。对一些已经确定潜力的成矿区域,在组织勘探工作时,要采用科学的多工种集成作业。

4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具体运用

地质找矿工作关系到我国的能源供给和生产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地质勘探技术方面已经出现了多种新理论,给实际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与以往勘探手段和勘探经验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地质勘探部门找矿的准确率。

(1)运用综合勘探技术对矿产进行预测。运用综合技术对矿产进行勘探是今后寻找矿产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也需要多种勘探手段的密切配合,仅仅使用一种物探或者化探的方法手段寻找矿藏已经是不现实的了。对物化探勘探技术的运用要以工作区域内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解释。

(2)提高地质勘探技术的现代性。寻找矿产的方法有很多种,现代的找矿技术应该从思考使用综合技术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岩石的物理性差异的角度出发,了解从地表到地层深部的情况,并探究其成矿规律。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勘探数据进行计算并制作成图表供研究人员和地质勘探人员参考。在地质找矿中运用地质勘探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找矿的准确性,满足国家和生产单位的需求,还能够积累找矿经验,提高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能力。实践证明,在地质勘探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下,就能够保证地质找矿的高效率和准确性。

(3)创新找矿整体部署。应当稳定研究队伍,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对地质进行探测和勘察,确定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并根据相关数据对基础参数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持力层,然后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出基础参数用以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地质勘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地质勘查 找矿技术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64-1

1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的必要性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提供必须的矿产资源量,才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正常进行。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给矿产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前,我国很多大型的产业严重缺少矿产资源,而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又集中于远的地方,开发起来较难。

对于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来说,当前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寻找到矿产资源,我国的找矿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这对我国矿产勘探、开采是极为不利的。对于我国当前的找矿工作来说,要看到地质现象背后矿产的本质,有一个新的寻找矿产的理论和方法,这才是当前最需要的。

2提高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的措施

2.1地形及工程测量

地形测量和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通用的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点进行。对于边远地区小矿,周围没有可供联测的全国坐标系统基准点时,可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提供的当地数据,建立独立坐标系统测图。但必须详细说明所采用定位仪器的型号、定位的时间、程序、精度。测量的精度要求,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2.2地质填图

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应按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范要求。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比例尺的选择应以矿床的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地方,用仪器法展绘到图上。对于薄矿体、标志层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2.3水文地质工作

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和环境地质调查,均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和相应勘查阶段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要求。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及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样的测试都应满足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工作成果的可靠性。

2.4探矿工程

对覆盖层小于3m的浅部矿体可使用探槽、浅坑,大于3m应采用浅井。钻探工程的质量应符合钻探规程的要求,矿芯及顶、底板 3~5m 范围内的岩石及标志层和全孔岩芯采取率不得低于规程规定或勘查设计的要求。当厚大矿体连续5m低于要求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钻孔(井)进出矿体应测顶角、方位角,丈量孔深。钻孔实际出矿点偏离设计出矿点的垂直勘探线距离,应视矿床具体情况而定。砂钻严禁超套管采样,开孔、穿矿、终孔应测钻头内径。坑探工程应按坑探规程或设计要求进行。

2.5采样

必须严格执行采样规范的要求,不得混样、错号,严禁选择性采样。难以识别的矿石或可能矿化地段,应分别予以取样。煤质采样要根据不同煤类及其可能的工业用途、煤质主要指标的变化程度来确定。砂矿样的淘洗、称重按有关规范执行。金属、非金属矿产样品加工应严格遵循切乔特公式,样品加工重量总损失率不大于5%。样品分析、测试,应由国家认证的有资质的化验单位承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内检样品必须由送样单位编密码、送原分析单位进行验证。外检样亦编密码,附原分析方法的说明,送指定实验室进行外检。具体要求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2.6遵循矿产分布规律,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

在勘查、找矿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矿产分布规律,沿着有利成矿区带找矿,要对区域的大的断裂和它的地质构造等方面深入的研究,要充分分析这样区域成矿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更好地分析出管制矿田矿床分布的次级断裂构造的特征,为找矿提供有效的依据。比如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或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

2.7深入研究找矿的信息

找矿信息能够为勘查、找矿工作提供最为直接的信息,因此,一定要对找矿信息特别是矿化信息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将这些有效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才能为找矿工作提供更为实用的信息。在对找矿信息进行研究时,一定要结合其他找矿信息综合研究评价,这样能够更好地收到好的找矿效果。除此之外,还要对找矿信息的产出特点以及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可以为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提供非常有效的指导工作,对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都有重要意义。

3地质勘查技术遵循的原则

3.1合理规划,适度超前

在开展勘查工作时,要做到合理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统筹各类规划区地质工作,统筹国内地勘事业发展与地勘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基础性先行作用,要坚持适度超前,提前10 至 15 年左右的时间规划部署地质勘查工作。

3.2合理布局勘查工作

遵循矿产分布规律,合理布局勘查工作是有效勘查矿产资源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勘查部门一定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地形地质情况,并对我国资源的分布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来合理布局勘查工作。不仅如此,在实际勘查、找矿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

3.3增强勘查能力

我国的勘查能力还并不先进,这极大的制约了我国勘查工作,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步伐。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一定要加大对重大地质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度,把地质区位优势变为科技创新优势。除此之外,我国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成矿理论体系并促进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完善我国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周贵昌;关于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地质勘察;矿产资源;地表;深层;地质人才

在近年来的矿产勘查工作中,由于人类对于各类矿产产品的质量和用量日益增加,造成露头矿和浅层矿不断减少。同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还在快速增长之中,在现阶段,已经探明矿床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于地下深层的找矿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今后矿产企业工作的重点,也是地质找矿的必然选择。在目前的深部找矿工作中,对于找矿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成矿理论知识的理解、矿产信息的提取和地质人才的培训三个部分,同时也是对于各项因素进行整合处理的模式。

一、深部找矿概述

地质勘探是目前地质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按照不同的工作目的和工作内容可以讲勘察内容分为以寻找和评价矿产资源储量、质量为目的的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的地质勘察和以各种工程建设为主要目的的勘查措施等。在地质勘察工作中需要通过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调查,并且要根据勘查的任务加以研究与分析,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勘查方案和勘查计划。

二、制约深层找矿的主要因素

伴随着近年来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也在废物增长,这就造成了的矿产储量和数量逐渐减少的现象。在目前矿产工作中是从浅到深部矿床勘探的发展流程,在这种工作趋势下,难度最大的便是找矿方向。文章提出在目前的地质勘查工作中限制深部找矿的各方面因素,这些因素经过总结和归纳,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成矿理论的影响和制约;矿化信息提取的制约影响因素以及地质人才。并且在地质工作中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应对措施,及主要的解决措施有:①加强成矿理论学习,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加以吸收、发展和创新,并且能够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技术交流平台,并通过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和学科的综合指导为基础进行判别和管理,建立一个系统化的人才交流管理策略和管理体制。

1、基础性因素

目前的成矿理论正在以快速的发展趋势被加以利用和深入研究,如深部流体(矿化)角色理论,矿床成矿系列,成矿模型理论,理论的地质力学理论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和扩大。新的成矿理论和认识的深化和丰富,地质异常理论,成矿系统理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他们的出现和发展的深部找矿突破的帮助。深部找矿成矿理论为未使用,就失去了基础的深部找矿,探矿工作进入混乱的,去发现,无法找到的情况。成矿理论是限制的深部找矿的基本因素。

2、成矿理论

深部流体成矿理论主要是指矿藏的形成与地壳流体运动有关,这主要是受近十年来的地壳流体研究影响。通过地壳研究可知,地壳深部存在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往往在流体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地方形成,勘探实践已经表明,Au、Zn、Ag、Cu、Hg、Sb、Sn等重要的稀有金属都与流体运动密切相关,这些矿藏多在流体活动规模比较的地方出现。因此地壳深部的流体活动与矿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为地质人员进行矿藏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三、矿化信息的提取

任何一种矿都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有其特定的成矿地质条件,这是地质找矿的前提。一个矿床和它所处的区域地质条件,又有物性差异,并通过不同的岩石建造所形成的不同磁性、电性、密度等等表现出来,从而造成了不同的地球物理场。不同的岩石建造产生不同的化学性质,这种差异又形成了不同的地球化学场。在找矿勘查中,人们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手段对认为成矿有利地段的物理场、化学场提取信息,从而判断是否有矿体存在及矿体存在的形态分布,然后实施工程验证。能直接指示矿体存在的信息及矿体存在形态分布的信息称为直接矿化信息。直接矿化信息成功提取与否关系到找矿重大突破。

四、调整策略

只有大的找矿部署,才有可能促成大的找矿突破。国内外的找矿重大突破,大多建立在统一部署、集中突破之上,有些还是多学科、多工种综合集成的结晶。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正处在体制转换、队伍调整、机制变化、投入不足、风险加大等复杂的环境当中,地质找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各自为战,分散布局,找矿项目多、小、散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布局上就很难形成重大突破。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找矿部署研究,创新找矿整体布局,引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有序发展。四是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五是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创新找矿整体部署,一是稳定研究队伍,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二是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三是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

五、制约深部找矿成果的重要性因素:地质人才

成矿理论预测的不确定性很大,深部找矿中的成矿理论只是在宏观上指导地质人员选择大范围攻深区域,在新一代找矿技术体系尚未建立情况下,如何迅速逐步缩小攻深靶区,需要地质人才来解决。只有地质人才才能从控矿地质因素入手,分析控矿因素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表现(包括区域背景、空间变异、异常结构等),结合区域性构造在众多物化探表现形式中找到能指示深部矿体存在及矿体形态的标志信息,然后在工作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步缩小攻深靶区,最终突破深部找矿。地质技术不管如何先进,最终必须通过地质人才去操作和识别其探测到的深部信息。

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第15篇

摘要:矿井生产始终以安全生产为宗旨,而矿井地质构造所造成的安全生产隐患,地质工作是影响矿井生产管理的重要因素,地质工作不仅联系到矿井生产建设,还与矿产质量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生产矿井地质工作的现状,然后探析了地质工作对矿井生产的影响,讨论了地质工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改善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矿井地质工作近况改善措施

地质工作是影响矿井生产管理的重要因素,地质工作不仅联系到矿井生产建设,还与矿产质量密切相关,地质工作直接影响着矿产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是产品质量的前提保障。然而近几年由于国家对矿产资源回收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矿井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开采条件出现了变化,矿产质量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当前主要理由是由于矿井前期勘探程度不够,对矿区的地质情况掌握的还不够详细,导致生产、洗选设计等不合理,因此对提高矿井地质工作具有重大作用。

1、当前我国矿井地质工作的近况

1.1当前矿井钻探设备数量供应少,很多工具已严重落伍。这种不足在老矿井中的比较严重。

1.2当前我国生产矿井地质工作受工作人员素质因素的影响生产矿井地测系统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极其匮乏,现有地质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1.3当前我国生产矿井地质钻探队工作人员不足,人才流动量大,技术工人严重缺乏,钻探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差,技术力量薄弱。以事矿井钻探工作的人中,本科生和老技术工人人数所占比例不足10%,此外加上钻探技术力量薄弱,在井下地质钻探工作中很难得到比较准确的地质资料,这样就不能有效进行矿井合理布置,对矿井正常运转带来很大不足。

2、地质工作影响矿产质量的因素

2.1采掘工作时遇到比较小的地质构造,这就会造成矿井不能进行快速挖掘。在矿井地质检测时不能发现断层、褶皱等不容易开采的构造,但在工作面进行采掘时揭露,这些地质构造规模比较小一般矿区显现的断层宽度在4~5m,这些厚度占矿层厚度的比重将近一半。这些构造对矿井生产、安全造成的影响会很小,采取一定措施后掘进和回采都可以安全通过。

2.2矿井地质检测力度不够,导致合理布置和矿井设计不尽合理,矿产质量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当矿井进入采掘以后,断层就会不断涌现,揭露的断层中差距比较小的不足0.5m,差距较大的2~4m,这些断层在采掘以前,地质工作中都没有发现,当初设计扩建矿井,主采矿产,作为供欧洲的出口主要矿产生产基地。而矿井最初设计是40mm入洗,没有健全入洗系统,导致混矿产品质量波动很大,井下没有断层时细石成分有4~7%,遇到断层时细石成分升高到10~14%,这样就对造成矿产市场销售带来很大的困难。

3、当前我国地质工作中影响矿井生产的因素

3.1在矿产开采中的影响,矿产在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内矿层中出现的小构造,断层落差一般1m左右,厚度大于矿层大小的40%。这样的矿层虽然比较小,但对生产管理和矿产管理影响比较大,因为没有提前预料,没有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而矿井产量大,工作面推进速度快,等到做出补救案例时,已经推过构造影响区段。

3.2地质工作检测力度低下,这主要是地质检测根据以前期的地质检测成果资料为参照物,对一定规模的矿井开始合理设置案例,但是在进一步的矿井工作面顺槽掘进过程中,新揭露了影响比较大的地质构造(落差在5m以上的断层或冲刷体厚度占煤层厚度70%以上),造成无法按照原来的设计继续施工,被迫转变整个矿井的设计案例。像这样情况对矿井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

3.3落后的地质工作影响矿产生产连续性:由于没有地质先行检测工作,矿区巷道或工作面不断掘进时揭露了地质构造(落差在4~5m或冲刷体厚度占矿层厚度的30~50%),这样就会导致接续矿井工作面的临时转变,而影响正常的矿产生产连续性。

4、改善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措施

4.1加强对矿井的管理力度矿井队伍要建立改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使每个基层地质工作人员在提高自身技术素质的同时也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地质基础工作的质量,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矿井正常生产。

4.2多举行培训会议,提高矿井地质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4.2.1矿业公司和生产矿井要建立培训班,加强对各矿业务素质较差的年轻地质人员和钻探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使得在生产中能及时获得准确的基础地质资料。

4.2.2各基层地质人员也要不断自我加压,在工作实践中善于钻研、勤于深思,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4.2.3目前各生产矿井基层地质人员基本疲于应付日常生产,没有对外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很少接触到外界的先进论述、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几乎成了“井底之蛙”,现场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集团公司与各生产矿井对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要建立“引进来、送出去”的长效机制,加强矿与矿、局与局以及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使现有的地质专业人员不断接受新技术、新论述,提高他们浅析不足、判别不足、解决不足的能力,及早发现各类地质灾害的预兆,避开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

4.3矿业公司高层积极加强基层地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地质队伍,逐步改善当前地质钻探工作人员设备落后的局面,淘汰旧设备推行新设备,不断提高钻探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积极采用先进的新钻探技术,逐渐避开因技术达不到要求而引起的损失;此外还要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基础地质工作的“特种兵、灯塔”作用,为矿井正常运转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使得矿井地质不足决策迅速、正确,策略对头,措施得力。使基础地质工作具有更强的时效性,转变过去那种遇到重大不足后出现混乱的紧张情形。

5、结束语

影响矿井开采正常运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还是矿井的布局、采矿工具及技术因素、矿层的特点等,而且涉及到的环节和方面还很多,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深入探讨,综合治理,逐步改善,达到提高的目的。在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进展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已成为煤炭企业所面对的最大不足。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投入资金,向更深层次探讨,使矿产开采技术更加改善,不断加强矿井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耿献文.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矿井技术[J].2008年10月.

[2]王健才.提高矿井地质工作面回采率的措施.矿业快报.2009年12月.

[3]强孟东.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与经济效益[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