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培训工作计划范文3篇本文目录2018年培训工作计划范文度应急救援培训工作计划销售经理培训教材(年度销售工作计划)为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长春市教育局x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对话式校本教研,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

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xx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

-学年上学期教师培训计划一、培养目标1. 培养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式的优秀教师。2. 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3.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培训计划:培训将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为出发点。

酒店培训工作计划客房是酒店的主体,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酒店存在的基本,在酒店中占领重要地位。1、 酒店是向旅客供给生活须要的综合服务设施,它必须能向旅客供给住宿服务,而要住宿必须有客房,从这个意思上来说,有客房便能成为酒店,所以说客房

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2018年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积

秋季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以新课标的全面落实为契机,以新课程改革为推动力, 以xxx课题研究为牵动,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学习型团队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立足学校实际,

员工教育培训计划一、总 目 第一条 本计划以系统性为特征,目的是完善本公司的员工培训。 第二条 本公司为储备人才的长期培训或短期培训,均需依本章所列之条例进行。 二、培训目标 第三条 本节所列培训目标,是为了人事部门进行培训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培训学校工作计划3篇本文目录培训学校工作计划培训学校度工作计划培训学校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创一流学校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安监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三区三城建设总目标,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创新安全生产培训方法,提高安全生产培训质量,进一

经协新闻信息部干部培训计划一、入门培训: (一)培训活动名称:新闻部干事入门培训培训目的:通过入门培训,让干事清楚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楚经协和新闻部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理念,更加深刻地了解部门运作管理和部门工作实况,锻炼并提高实践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并增

培训处工作计划3篇本文目录2018年培训处工作计划师资培训处的工作计划XX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师培处和市教育局xx年工作要点,切实履行好本处室的工作职责,优质高效地做好常规性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特色性工作,着力突出工作重

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计划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发挥班主任在学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2018年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计划中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围绕县教育局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学区教科工作计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

中小学校本研修培训计划xx年中小学校本研训项目计划一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xx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xx市教育局开展的“

-学年下学期远程教育培训计划一、培训对象:学校全体初中教师二、培训目标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都要达到以下目标:①能够熟练访问学校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文章;②能够熟练的访问远程教育资源;③能够熟练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内容,能利用课件上课;④能修改教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3篇本文目录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根据省、市、县教育厅局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相关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师队伍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推进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4篇本文目录2018年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中学暑期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特岗教师是国家为支援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的一大举措,深受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

新教师岗前培训计划范文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全体新教师了解北辰区社会、经济、教育现状及发展形势,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和新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了解优秀教师成长历程,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树立“为人师表

个人校本培训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把学校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

特级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特岗教师是国家为支援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的一大举措,深受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去年我县有一百多名特岗教师被安排在我县的初中、小学任教,大多数特岗教师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受到学生的爱戴,也得到学校的赏识。

实验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班主任岗位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任课教师

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均衡发展,为构建石鼓和谐教育而扎实工作。

学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范文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化发展程度再上新台阶,根据《xx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细则(试行)》和《xx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xx-xx年)》,制定本计

春学期小学校本培训计划范文表学校平阳县水头镇鹤溪小学申报时间:xx.2.16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一)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研讨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强化难学难教问题的探讨,努力将“有效教学”落实于日常教学之中(二)培训重点1、申报一个学科参加水头联

国培计划小学英语培训工作计划xx年10月8日至xx年10月17日,为期十天的xx年“国培计划”培训结束了。作为本届培训班的学员,我深感荣幸,非常感谢中国教师研修网以及各位专家教授和一线老师在这10天里给予我们的这次培训。

乡干部培训工作计划范文根据《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条例(试行)》、《市-xx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县xx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的要求,结合我乡干部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我乡xx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小学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范文小学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绵阳市教育局《绵阳市教师教育xx规划》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需要,结合我县大部分老教师现有的工作情况,特制定《平武县小学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小学校本培训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职业道德培训、教学策略培训”为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镇教师培训

1月员工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总体目标1、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2、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中学暑期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根据xx县xx年的教师培训工作以解读、领会、践行新课标为主线,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重点,结合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依托各类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等教学基本能力训练,全力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学质

支教社关于暑假支教的培训计划范文社团往年支教介绍: xx年7月,水滴支教社首任社长龙腾暑假期间跟随山东师范大学西部支教同心会(长清校区)到贵州毕节地区家乐小学支教一个月左右.同年9月,龙腾学长在校本部创立水滴支教社。

新教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掌握一些课堂管理的基本办法;能有效控制自己,提高应变能力和应对各项压力的能力;能正确处理好特殊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合

小学春校本培训计划范文为不断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化发展程度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上级文件,制定本计划。

中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xx年xx市教师教育工作计划》和《xx年上半年xx市教育教学教研院工作计划》,结合《xx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xx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xx市教育局关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

度干部培训工作计划XX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队伍素质,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委、市委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结合我县干部队伍实际,特制定XX年全县干部培训计划。

春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范文学校工作,德育为先;德育工作,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关键,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现根据我校实际,拟定我校班主任培训工作计划。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XX年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深入贯彻《干部教育工作条例》和《党校工作

员工培训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为了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做好培训的基础是要有可行完整实用的培训计划,现将今年下半年的培训工作计划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

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培训工作计划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客房服务员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培训期间要求工装整齐,人员整齐。二:培训期间不允许佩带手机/香烟/钥匙以及员工三宝等硬物。

教师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2018年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按照市教育局和市进修校的统一要求,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以校长为第一培训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本校的

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2篇本文目录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掌握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和考试的教学技能,并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进教学活动,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工作计划范文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师培处和市教育局xx年工作要点,切实履行好本处室的工作职责,优质高效地做好常规性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特色性工作,着力突出工作重点、着重突破工作难点,力争我市的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等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培训部工作计划3篇本文目录培训部工作计划礼仪培训部工作计划青团培训部工作计划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就礼仪而言,孔子曾有云曰:君子所贵严道之,《礼记》也有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培训工作计划4篇本文目录2018年培训工作计划员工培训工作计划中学-学年下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建筑培训工作者工作计划范例人要学会常常总结自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的过程,计划和总结也一样,有利于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有利于对自己的

1月转岗培训工作计划查字典精心整理了《XX年5月转岗培训工作计划》,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一、培训目标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范文xx—xx学年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我校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全面落实上级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掌握执教技巧,提高执教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岩头镇小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范文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发挥群体优势,打造“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队伍,不断深化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特制订此计划。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卓越计划 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26

2010年6月13日,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实施高校,揭开了我国工程教育历史的新篇章。“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2010年由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试点,正式启动“卓越计划”。目前我校除上述两专业外还有资源勘查工程(原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艺与工程三个专业设有“卓越计划”班。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卓越计划”班从选拔到培养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相对于传统培养模式还属新生事物,总体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研究“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现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收“卓越计划”班学生,每年招收一个自然班,大约30人左右。目前第一届招收的学生已经进入大学四年级,正处于毕业设计阶段,该专业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个培养周期。下面就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实施情况做以简单介绍。

(1)领导重视,管理制度完善。为保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顺利实施,在学校组织的基础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成立了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应保障体系,①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及学科骨干教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卓越计划”选拔淘汰办法、培养方案,负责协调“卓越计划”班课程安排、师资配备、经费、实验实践场地等工作,为“卓越计划”实施提供了组织与制度保障。

(2)因材施教,制定特制培养计划。针对“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专门制定了符合培养出口要求的“卓越计划”培养计划,强化工程实践设计能力,②在培养计划加大了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培养计划中实践课程比例为21%高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普通班的19%,并设定了企业实习实践环节。同时对学生实行“3+1”培养模式,即三年基础理论教育和累计一年的工程实践教育,加大了工程实践培养力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更具备工程特性。

(3)重点培养,配备优秀师资队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除了为“卓越计划”班制定专门培养计划外,在课程安排和师资配备方面都进行了政策倾斜。“卓越计划”班学生课程基本都是小班授课,任课教师多为教学经验较为丰富、授课效果好的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授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专业课程都采用研讨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建立选拔淘汰机制,实行开放式管理。2014级以前的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班是在学生大学一年级刚开始的入学军训期间在本专业内部根据学生大学英语分级成绩、数理化综合成绩,经专业面试后确定进入“卓越计划”班学生名单。2014年为加深学生对“卓越计划”班的了解,也为增加其它专业学生进入卓越班的机会,学校调整了“卓越计划”班学生的选拔时间和选拔范围,即等大学一年级下半学期根据大学期间成绩在全校专业进行选拔。为激励促进“卓越计划”班学生学习,对于进入“卓越计划工程师”班学生每学期成绩出现必修课一门不及格或选修课两门不及格的情况的学生将予以淘汰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普通班。这种开放式管理方式为保证“卓越计划”班的优质生源提供了保障。

2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特点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班今年拥有了第一批毕业生,通过第一批毕业生情况可以看出“卓越计划”班学生较普通班培养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工程实践特点鲜明。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学习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工程实践特点。该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有一年的学习是在企业完成的,因此,能够做到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均能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有了工程实践的直观印象,在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我校参赛人员卓越班学生占有大部分,并且每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与“卓越计划”班学生实践能力突出密不可分。

(2)班级凝聚力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的过程中,班级同学统一住宿、统一活动,增加了同学的接触时间与机会,对培养同学感情非常有帮助。增加了班级凝聚力,与其它班级相对,“卓越计划”班学生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更活跃、更团结,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更浓厚,在学校的优秀班集体评比中,每一届都有 “卓越计划”班。

(3)工作适应能力增加。由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与企业实践接触得多,学习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所以该班学生在工作之后进入角色将会更快,在找工作过程中该班学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在石油石化毕业生整体就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卓越计划”班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偏爱”,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3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学生培养的思考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该模式刚刚开始几年,所以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思考与改进。

(1)加强校内教师工程素质建设。高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生直接到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③由于教师工程素质不高,造成指导学生过程与现代工程技术脱节,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班在导师指导学生过程中便发现存在类似问题,这不利于高等学校教师对“卓越计划”班学生进行引导与指导,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训、校企共建设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中教师的工程化背景建设,为“卓越计划”班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2)完善导师制度,更好指导学生。“卓越计划”班学生培养方式与普通班的差别,使导师配备方面也产生了不同,目前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的导师配备情况是2~3名学生配备一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导师,这样的导师配备方式,虽然增加了对学生的单独辅导的机会,但导师之间的差异及导师对政策了解把握程度的不同,导致对学生指导的不同,为消除这种影响,在给学生分别配备导师的同时,应该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卓越计划”班的班级导师,加强对学生专业指导。在企业实习阶段采用“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分别指定人员为学生班主任,分别负责学生企业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如果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内导师,这些教师的教学、科研、行政事务较多,不可能在学生在企业期间长期驻于企业,但如果派年轻教师担任校内导师,虽然时间上能够保证,但也存在经验不足、指导学生力不从心的状况,如何完善“双导师制”,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做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3)加强专业国际化发展。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于2014年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毕业生所获得的学位,可以在“华盛顿协议”国得到认可,即可以在相关国家就业。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过,只是为本专业的毕业生获得了通向国际的通行证,如果要使学生能够真正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还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目前,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已经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对培养计划做了调整,要课程设置与内容方面做了很大改进,但在英文课程教学方面还有待加强。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勘查工程“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企业、教师及学生的一致认可,但也发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制度的支持,相信在企业、学校、学院、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资源勘查专业“卓越计划”会让更多的企业与学生受益。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石油高校的地质类“卓越计划”培养方式研究

注释

① 陈翠华,丁枫,董树义,程文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2:44-49.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邓奕(196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工程学院教务处,教授;谢骐(1966-),男,湖南株洲人,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湘潭 411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BZD04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33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37-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先导点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创新点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 “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1年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机械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参与项目开发、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升其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达到融研发工程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要求

序号 培训时间 培训部门 培训内容 培训要求 实施

负责人 考核

方式 备注

1 1 人力资源部 企业介绍、管理制度学习、企业文化介绍、安全教育、行业发展介绍 熟悉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具有对社会及企业环境的认知;企业运作模式的认知能力 人力资源部主管 考试

2 2 生产车间 根据3D模型,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组装设备 能够看懂3D图并能依图组装 部门经理&企业导师 实践操作实习报告

1 学习和认识各种电器、气动、五金元件性能、用途、原理 能够识别各种元件实物,并了解其性能及使用

2 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 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 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 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 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 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三、组织管理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12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企业名称 学生 学号 企业指导教师 学校指导教师 安全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 产品工艺与设备 企业生产与管理 产品装配与技术服务 产品研发、工艺与制造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时间:20 年 月—20 年 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四、课程体系重构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难点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五、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支撑点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点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3.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合作机制

加强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校企双方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作开发新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授课、合作指导学生实践、合作指导学生企业学习、合作指导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合作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八、阶段性成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激发点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在培养平台、教材建设、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

1.建立了一批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学校与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电器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议。其中,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东信集团于2012年6月获批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学校与这两家企业按照规划要求在实施建设。基地企业高度认同“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积极投入人、财、物培养学生,且为学生提供就业选择、设立奖学金等激励机制。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利用工作空余时间,通过卓越论坛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答疑,为“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2.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建设

根据“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材建设需要,学校制定了校本教材建设的相关原则,对申报者的资质、组成结构、选题要求、过程监控进行了明确。确定《高等数学建模与实验》等6本教材为首批“卓越计划”校本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3.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高初见端倪

在2012年12月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南赛区暨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湖南工程学院选派的以机设卓越班学生为主体的13支参赛队伍在全省25个兄弟院校的142支参赛队的竞技中发挥出色,最终获得9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的好成绩。

九、结束语

湖南工程学院将“卓越计划”作为教学改革的火车头,按照“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经过近四年的研讨与实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积极适应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宝玺.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学校卓越工程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

西南科技大学是中国科技城(绵阳)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以工科为主、多种学科并存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秉承传统工科特色,主动适应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自身的人才定位、服务面向、学科优势,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卓越工程人才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情况

学校自2010年启动“卓越计划”工作以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011年9月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高校;2012年2月学校机械设计制造等3个专业获批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同年11月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专业获批了四川省“卓越计划”专业。2013年10月,教育部批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为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截至目前,学校共计有15个省级以上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2.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

2010年学校开始试点,第一届卓越计划班从2009年学生中选拔,学生总人数94人。以后每年都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大约30人组成卓越计划培育班。卓越计划班实施完全学分制、执行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采用“3+1”模式培养本科工程型人才,即前3年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设计。

二、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条件保障

1.管理机制保障

学校成立“卓越计划”指导委员会,负责总体协调,全面组织和领导“卓越计划”工作,指导、决策和协调运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学院成立“卓越计划”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牵头,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教研室主任、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并邀请行业企业人士参与工程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指导小组负责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完善、落实、实施及评价等各个环节,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以及确保企业学习计划的有效执行。

2.教学资源保障

学校为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配置优质资源,科研实验室、重点实验室、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和实验资源优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放;为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配备科研和工程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在学生选课、学习方法以及今后发展方向予以具体指导;配备具有丰富科研经验、掌握最前沿工程技术知识的教师上课,全面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持。

3.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重大专项教改项目,支持相关部门和学院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和分析,制定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作方案。与此同时,学校鼓励学院和教师积极参与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大教改经费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卓越计划相关的各项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同时,加大实习经费支持力度,保证学生实习或企业挂岗实践需要。除正常运行经费外,另外单独设立“卓越计划”试点专项经费,每个试点班每年投入10万元。

三、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依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学校以“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修订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②采用“3+1”分阶段培养模式;③实施综合改革,突出学校特色;④注重能力和人格培养;⑤强化工程教育。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实行“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的课程配置体系,加强工程师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社会、伦理等方面按不同比例分别设置一定的学分,构建“大工程观、大系统观、大集成观”的工程知识体系,注重工程系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围绕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重新设计课程体系,重新考虑课程衔接,增加导论课、项目课、研讨课的比例,把以工程项目设计为主线的思想贯穿其中,体现工程教育面向实践的思想。

3.教学方法改革

贯彻“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理念,鼓励各实验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支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早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积极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从而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由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授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学生由被动依赖向研究型学习转变的“四个转变”。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自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以来,学校与董事单位、合作企业共享人才资源,采用内选、外聘、培养、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建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1)校内师资队伍建设

确定教师选聘办法,保证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公开招聘具有工程师经历的教师,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师原则上应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讲师及以上职称,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经验。

建立教师工程背景培训的长效机制。设立专项培训经费,通过校内岗位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考察、参与工程项目研究和到工程现场实践等方式,提升每位教学一线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工程类专业教师教学上岗前,应经过一年半以上的岗前锻练和培训。

建立激励措施,保障教学效果。从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师,其岗位考核强化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公派出国、申请教改项目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加强工程教学团队建设。以具有丰富工程教育经验的教授、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为带头人,组建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工程教学团队。

(2)企业师资队伍建设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组建企业教师队伍。引进企业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具有5年以上实践经历的高水平教师作为学校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题兼职教师,完善学校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担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任务的企业教师,应为在企业一线工作5年以上,具有相关专业的丰富工程经验,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聘请“产业教授”。邀请工程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产业教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参与指导学生,并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所在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共建培养基地。

5.推进“校企合作工程”,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平台

(1)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优化“政府主导,资源共享,协议约定,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强化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区域产学研联盟。自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来,学校积极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目前已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东方汽轮机厂、中软国际ETC等16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联合办学纵深发展、人才互聘互用、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的共享。此外,学校每年开展校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遴选及建设工作,旨在资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运行效果良好、共享机制健全的实践基地。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卓越计划 辅导员 思政模式

1.“卓越计划”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容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全国194所高校参与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辅导员工作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否取得成果,不仅依赖于教学培养方案的制订,更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密切相关。在“卓越计划”下,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其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卓越计划”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不仅应“有所为”,更应“大有作为”。

3.“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实施“卓越计划”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数是“试点班”的形式。学校对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遴选,将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选成立试点班,试点班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培养方式上都不同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这就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特区化”的模式。“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卓越计划”从2010年6月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5年有余。已经有两批全面实施“卓越计划”的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计划,它的实施效果如何,已经到了可以回顾经验、总结成败的时刻。作为高校辅导员,我结合五年来的实际工作,力图从中摸索出这一新兴思政阵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4.“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虽然成绩并不能全面代表智力水平,但智力和学习成绩确实成正比关系,一般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尽管存在少数智力水平一般,但依靠勤能补拙使成绩提升的人。这些人依靠踏实的学习精神获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更符合“卓越计划”的选拔标准,具有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1级为例,共有学生113人,其中87人报名参与了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班)的面试。面试前,依据高考总成绩、高考外语成绩和大一上学期的高数、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三科成绩,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综合排名。面试阶段,老师依据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几项进行现场打分。最后择优选拔出40名学生组成卓无机2011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该校无机专业2011级学生共有三个班(含卓班),四年后统计全体学生各科综合排名,年级前10名学生中有6人是卓班学生。相对于全年级学生,卓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强,成绩上无落后掉队现象。

第二,自信心和独立性强。“卓越计划”班级同学个性上独立自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强。面对问题和复杂事物,依靠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决定,不盲从。自信心强,相信个人的判断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挫折,抗击打能力强,敢于迎接新的挑战。

第三,有幽默感和参与性。幽默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尺。良好的幽默感不仅可以感染一个团体的整体氛围,活跃个人兴奋细胞,还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在班级QQ群里同一条通知信息,非卓班群里大多是静默,或简单回复“收到”。卓班QQ群里可能会有询问,也会有调侃。这种不伤人的询问和调侃表现了他们愿意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愿意表达个人的见解,具有幽默感。

第四,实践创新能力强。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学校举办耐火浇注料设计大赛。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配方。比赛面对无机专业2011级全体学生开展,非卓越班学生此前已经上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实验》课程,而卓2011班学生因课程设置不同于其他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比赛实践,比赛结果是卓越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前提下,与非卓越班学生平分秋色,证明“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证明卓越班学生面对未知谜题,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5.“卓越计划”下辅导员工作模式分析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为了突出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卓越计划”教学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区别,从教学角度出发彼此间可借鉴性不强,但对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却不是这样。尽管受专业和学校的限制,但思政工作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是不变的,是具有规律性的。从规律性着手,可以找到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共性,形成一定的模式,指导实践工作,提升思政工作的规律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卓越计划”已经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所以从思政工作的操作实践入手,重在从工作程序运行方面,提出可借鉴的模式,也就是探究“卓越计划”班思政工作的规律性。辅导员工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导和事务管理三个方面,此外“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校企合作。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发展指导平台性、事务管理制度性、就业教育职业性。

5.1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辅导员工作首先具有周期性。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四年为一周期,每一个学年都有每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卓班与非卓班相比,因为培养方案的不同,周期性也有不同。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班为例,教学上采取“3+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入学起就有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前三年完成课程学习。大四学年进入企业,大四上半年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下半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负责学生实习培养工作。

卓班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是三年,相对于其他班级,卓班的职业规划教育、企业伦理教育、就业心理工作就要提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预热和心理调试时间。大一年级重在道德修养和行为引导;大二年级侧重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辅导;大三年级主要是就业创业教育。

在思想教育环节中重点是三观教育。“卓越计划”培养的工程实践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能创新,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奠定人才健康成长的基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给青年学生指明方向。

5.2发展指导平台性。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的课程,卓班学生课业学习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相对于单一、不成体系的活动,活动应更多地以平台式呈现。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使这个活动平台成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避免使学生陷入繁杂无序的课余活动之中。发展平台的建设应尽量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将工程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尽可能相融合;将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尽可能协调一致,最终目的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科技活动就是典型的发展平台。卓越班普遍实行导师制,学生全面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工作中。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无机专业卓班学生40人中有10人在竞赛中获奖,可见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浓厚。“行业专家进课堂”、“创业分享会”、“师生讲堂”都是在卓越计划开展过程中,针对“卓越计划”育人方向开展的素质平台建设活动。

5.3事务管理制度性。强化学生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由指挥变指导和服务。在班团组织建设、寝室住宿管理、评奖评优工作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骨干力量,调动他们的参与性,既提升公平意识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从对“3+0.5+0.5”的介绍,可以看到卓班学生的学习生活被明显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生活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打个比喻,前三年是贴身护卫,大四上半年是间接沟通,大四下半年就只能是遥控指挥了。如果学生守纪意识不强,自律精神不够,就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需要。辅导员在前三年要重点培养学生依照制度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树立规章意识。学生在外实习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当中他们既要完成实习指导教师的学业安排,又要完成毕业季的各项工作。也有某些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就已经签订工作,一方面是社会人,一方面是在校生,如果没有顺畅的工作制度作为保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要大打折扣。

5.4就业教育职业性。“卓越计划”学生的最终出口是要走向市场,“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是行业标准,所以实施“卓越计划”离不开校企合作,辅导员的工作更不能与此脱钩。带领学生走访就业企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指导老师共同到企业考查学生实习进展,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这些都是辅导员的分内职责。利用这些机会,可以使思政辅导员了解行业境况,在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介绍,就业创业教育时不是泛泛而谈,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缩短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的磨合期,有利于企业利用实习深入的了解学生,寻找适合企业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2011-01-08.

[3]王珑玲.青年工程师与伟大的中国梦――写在本期“特别企划”之前[J].中国青年研究,2013(7):5.

[4]龚克.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型 学分制 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21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

in the Credit System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GONG Jingfang

(Jiyang Colleg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huji, Zhejiang 311800)

Abstract Independent college is facing for the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credi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ial system plays a vital role to improve the credit system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article explores that constructing to applied Independent college of the dual tutorial system which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It puts forward "1 + 1" double tutor system model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emphasiss on strengthening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as well a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ed; credit system; double tutor system

我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零散到系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和深入的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科生导师制理应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对象。现阶段我国高校推行的学分制,已与选课制、导师制、学籍管理制度、学分互通换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随着学分制的全面启动,建立适合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已势在必行。由此看来导师制可以说是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之一。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指导学生学业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

1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优势

1.1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学分制管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意愿,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技能自由发展,但由于对专业知识结构缺乏了解,无法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制定完善的学业规划。同时,在全面推进高校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互通的桥梁,在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1+1”双导师制的目的是为深化学分制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体、全面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结构,也具有融入社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业人才。

1.2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推动“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师资短缺,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可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本校教师在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过程中,经过密切沟通合作,可以增加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有利于加强与企事业的产学研用结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校内指导教师在负责学生学习指导的同时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技术顾问,为单位解决技术难题,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建立学校、学生与企事业单位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建共享、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助于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企业拥有一线的生产设施、工作环境及管理制度,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提供较好的实训平台。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掌握的技能进行实践训练。通过企业实习基地,使教学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与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能。

(4)有利于学分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引导、学业规划指导、专业学习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学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与专业自信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课、合理安排学业进程,实施学业规划和学习计划。

(5)有利于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交流平台,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同时培养,有效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学生由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

2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1”双导师指导机制即为在校学生同时配备1名学业导师和1名创业导师,负责学生学业、科研、学科竞赛,以及社会实践、职业发展、社会能力等各方面的学习和指导。

2.1 导师的选聘和聘任

导师的聘任由学校统一安排协调,依据聘用条件对全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确定聘用人选,建立导师名册。每学年开学初,按照各新生班级人数,为学生配备导师。

2.1.1 学I导师的选聘范围和聘任条件

担任学业导师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责任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第二,要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具有较强的的专业指导能力;第三,要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宽广的学术视野;第四,原则上具有中级职称或有硕士以上学位。

学业导师聘任范围一般为本校专任教师。进校二年(含)以上的专业教师符合条件的,必须担任导师。为保证指导质量,进校两年内符合条件的教师,最多同时指导学生不能超过15人。

2.1.2 创业导师的选聘范围和聘任条件

创业导师选聘范围一般为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高级管理人员。首先,要具有丰富的实务操作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其次,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供技术和就业创业知识咨询与培训等;第三,能够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咨询。

2.2 导师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导师按照培养方案制定指导计划,根据教学计划执行进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定期的指导。

2.2.1 导师的基本职责

导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指导学生自主选学和自我发展,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法和创新计划,解答学生的学业和专业等方面的咨询,引导学生就业和创业。要对学生选择专业、学业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各施其职、相互沟通。学业导师重在引导学生专业学习,负责理论知识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做好与创业导师的沟通。一、要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学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与专业自信心。二、指导学生制定并督促实施学业规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科偏好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逐步实施学业规划和学习计划。三、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介绍专业方面的最新动态、学科理论和实务的新变化。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业导师的课题研究。四、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寻找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制定课程重修计划,落实学业帮扶措施。五、为创业导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 解决实务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创业导师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为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就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一、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单位,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学生通过观摩,充分了解实务和一般工作程序,提高专业认识。二、指导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就业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引导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参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结构优化调整、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帮助学校不断提高应用人才培养质量。四、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定期到校内开设实务方面的讲座。

2.2.2 导师的工作要求

导师要熟悉学生,关心学生,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特点,制定导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导师工作计划执行。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指导同一批学生。学业导师可以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与创业导师保持联系,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学业导师要主动联系学生,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每学期初必须与学生见面,每月对学生的指导不得少于1次/人。并于每学期末提交一次对所指导学生的评价和工作总结。

创业导师的指导采用集中或分散的方式。辅导期间,学生按导师工作计划到创业导师所在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参与创业导师的工作和业务活动。要求每月对学生的指导不得少于2天。

2.3 学生的职责

学生要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按照导师指导计划和学业规划,执行学习计划;认真、积极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活动,完成导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客观、公正评议导师的指导情况。

2.4 导师的管理

导师一般任期四年,学生毕业后即可自动解聘。由二级学院负责导师的聘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负责导师的管理。

2.5 导师的考核与奖惩

对导师工作的考核可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校组织,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考核一般采取导师自评、学生评议、学院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分别进行考核,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 (下转第44页)(上接第42页)

根据实际情况,为学业导师计算一定的工作津贴。学业导师考核一般包括导师的政治思想表现,敬业精神;指导学生选课的质量及效果,指导的次数;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篇数及发表情况;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竞赛和科技活动的获奖情况;外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以及计算机二级通过率等方面。按一定比例,确定考核等级为“优秀”的导师,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给予奖励。

考核结果可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级别提高和年度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考核不称职的导师,不应计工作量,并适当取消导师资格年限。

创业导师的考核可由导师所在单位负责人和学院负责人通过定期抽查导师的工作记录、走访学生等形式了解导师工作的进展情况来进行。考核侧重对“勤”和“绩”的考核评价。在“勤”方面考核导师是否经常主动联系自己的学生进行专业等方面的个性化交流、工程实训、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在“绩”方面考核导师所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等。考核为优秀的导师,颁发荣誉证书。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JGYB201404)

参考文献

[1] 苏益南.完全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

[2] 周萍,樊如放.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2(12).

[3] 张仕英.浅谈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构建[J].药学教育,2005(6).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企业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59-02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的中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型人才。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工程教育培养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我国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工程教育体系,在校的工科学生数量为世界第一,且已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现行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偏重科学化,忽略了工程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工程意识淡薄,一方面有大批工科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找到大量急需的工程技术实用人才。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教育部适时提出了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多种类型的优秀工程师后备军,培养大批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重要举措是要求学生在企业学习一年,并结合实际“真刀真枪”完成毕业设计。对于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来说,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61所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高校之一,从2010年起,我校与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开设了“大工-米其林”卓越计划班,经过一个完整周期的培养环节,首批毕业生于2012年6月顺利完成学业。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企业阶段的培养实践,从培养计划、组织机构、企业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环节探讨推进本科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培养阶段的组织与实施。

一、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的专业培养方案是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培养基本要求的实施文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为引导[1],结合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以项目申请是初步制定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为基础,充分考虑合作企业的特点和要求,经过双方反复协商研讨,专门制定了“大工-米其林”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细化方案,确定了实施的细则。

根据实施方案,在本科大二下学期开始宣讲报名选拔。针对将来跨国企业实习和工作的需求,大三全年利用周末课余时间专门开设英语强化课程和初级法语课程,使该班学生的外语能力(特别是口语沟通能力)有较大提高。卓越班培养计划中,将大三学年中的生产实习等实践类环节移到企业进行,利用大三小学期,针对企业需求和特点将原来大四开设的专业课程经过选择专门为卓越班提前开设,确保了卓越班学生专业知识的系列完整性。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前开设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现代工程设计与分析软件”。另外,米其林公司经常利用周末专门开展拓展训练和专题活动,大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米其林公司为上述专门教学环节提供了专项经费支持,确保了这些环节能够高质量地开展。

二、成立协调执行机构

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计划实施的前提,强调企业是卓越工程师的共同培养单位。企业应该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全过程。由于培养环节多、实施过程长,学校和企业必须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成立专门的执行和协调机构,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培养项目的顺利落实。针对卓越计划班,在学校专门成立设立“大工-米其林”卓越计划班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日常的事务管理和工作协调。协调委员会由教务处处长任主任,成员有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有关部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企业卓越项目主管等。同时依托企业成立了“大工-米其林”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企业工程技能发展经理任中心主任负责卓越计划班的实施,依托学校实验室资源成立“大工-米其林资源与培训中心”,由学校卓越项目负责人任中心主任,负责协调为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培训工作。企业还专门设立了项目管理小组,负责日常事务的沟通管理。学校和企业为卓越班专门设立了班主任。针对学生的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企业专门选拔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学生的带教师傅,负责学生的具体实践指导、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企业专门制定了具体的带教导师管理考核和奖励办法,使企业实践指导活动落到实处。

三、设置企业课程和实践环节

校企合作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必须充分体现专业特色、行业背景和企业特点。每个企业的工程背景不同,其产品、工艺要求、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等都独具特色,设置企业课程和实践环节时,应该认真梳理和凝练,结合企业对不同类型工程师的素质要求,充分考虑工程师应具备的共性要求,设置特色鲜明的课程和实训环节。在企业学习阶段,首先通过组织讲座和各种活动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熏陶。设置了15学分具有企业特色的理论课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环节15学分。开设了“Business literacy”(企业管理2学分)、“Project management basic”(项目管理2学分)、“Production management & quality control”(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5学分)、“Rubber technology basic”(橡胶基础知识2学分)、“Extrusion introduction”(挤出基础知识2学分)、“Hot Calendaring”(热压延工艺2学分)。这些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生产要求和特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强化毕业设计

卓越计划实施中的本科毕业设计是具有总结性的综合性训练过程,是一项集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最重要的综合教学环节。学生在系统学习机械专业知识及各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按照企业现场工程师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2]。学生通过解决机械专业工程技术问题,锻炼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受到设计、生产、管理第一线所必需的工程能力的训练,是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毕业设计环节将会直接影响卓越计划实施的质量。首先强化了毕业设计的选题环节。因为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从企业的生产实际背景中凝练出适合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题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的第一步,从学生进入现场实践开始,企业协调人开始组织带教导师从工厂生产实际中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包括:题目、主要工作内容和达到的目标要求。然后,企业内部全体带教导师召开研讨会,进一步明确题目和工作要求。将选题交到学校相关专业有经验的负责教授手中,根据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要求提出意见和看法,并挑选对应的校内导师,进一步收集校内指导教师对选题的初步意见,集中汇总至学校协调人处。学校协调人专程去企业进行一次讲座,给企业导师们重点介绍学校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根据学校导师提出的意见与企业导师逐项落实,针对毕业设计任务书各项内容和指导过程中的工作内容提出具体要求。经过反复商讨,使得最终的毕业设计选题不仅真题真做,而且工作量饱满,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学生有新鲜感和危机感,设计兴趣大大提高,对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毕业设计进行过程中,企业导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密切合作,发挥各自强项,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全方位指导。在中期,组织校内指导教师深入生产现场,与企业导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毕设工作的解决方案。在最终论文撰写期间,校内导师严格要求,指导学生将所完成设计按学校规范化要求成文出图。毕业设计经过评阅人评审修改后提交答辩,邀请了二名企业导师组成了共同答辩组,顺利完成毕业答辩工作并推荐出了校优秀毕业设计。实践表明,卓越班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选题完全是企业的工程实际问题,遵守企业现行的设计研究流程和工作程序,在方案论证报告、论证汇报演讲、工程造价分析等方面深入细致,值得学校学习和借鉴。“卓越计划”的主要特点是校企合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达到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卓越计划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行业和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一方面需要企业认识到卓越计划的实施与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主动自觉地加大投入参与融入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加强引导,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出台支持工程教育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使卓越计划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7-79.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2013年,吴伟淼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普通大学生,被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宁“钦点”为“徒”。在“名师”的倾力指导下,他的个人工作室遽变成为杭州晓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吴伟淼的公司业务已经覆盖12所高校,第一年平台交易额突破100万元。

这仅仅是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计划”(以下简称师友计划) 的“孵化”成果之一,在杭州还有成百上千个“吴伟淼”。

由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等单位联合协办的师友计划,借助政府、高校、导师、学生四方联动的平台优势,塑造良师益友,坚持“陪伴成长”,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催生了杭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增长点。

亮点一:“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数据显示,该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6.8万人,创历史新高;招聘岗位数却同比下降近两成,在杭高校进校园招聘单位数下降20%~30%。与此同时,大学生校内就业创业指导课堂与市场脱轨、大学生“迷茫就业”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帮助大学生尽早接触企业,熟悉社会环境,明晰职业规划,确定就业创业方向,成为杭州市就业工作的焦点。

“要将对大学生的关注进行到底。”怀揣尊重学生个体特征、引导学生多样化成长的人文情怀,在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的积极推动下,师友计划就此“诞生”,并形成了“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通过社会精英与在校生的配对交流,将社会需求传达给在校大学生,从而“引领”学生自觉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站在学生的身后,鼓励师生长期互动,以辅助的方式“陪伴”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深层次兴趣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尊重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构建递进的、螺旋上升的指导方案和计划,合理“养护”;营造开放自由的“分享”氛围,搭建起师友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信息、人员之间的互通和共享。

理念的创新是对固有思维的颠覆。过去,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以实际问题切入,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指导方式的本质是借助外在推力影响学生,无法形成学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而“引领、陪伴、成长、分享”的生本理念,则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化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就业创业指导的质量,也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亮点二:有序、精细、集中的组织管理

师友计划的核心是师友结对。高校在校学生凡是有就业困惑或创业意向,都可在师友网的线上平台注册登录,并可结合自己的需求提交结对申请,选择结对导师。经过所在学校审核、确认个人信息无误后,再由导师根据自身专业方向来选择匹配度最高的学生。依托“师友计划”的操作流程,只要简单“三步走”,学生就能在双向选择的原则下,轻轻松松找到如意导师。

事实上,在师友计划启动之初,师友结对还处于松散的局面。第一批学生采用的是单一分配方式,由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根据导师的实际数量,按照一个导师带三个学生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结对小组。在师友指导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一则由于单向分配,导师擅长的领域和学生的需求出现了“错位”,比如导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就业情况不了解,学生有创业渴望但导师没有实际创业经历等等;二则结对期内,学生与导师直接联系约见,自主开展结对活动,部分学生个性害羞,主动性不强,而导师又可能身兼数职,使得指导无法落地;三则一个导师的资源和力量仍然有限,不一定能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

基于此,杭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师友计划组织管理的升级上,进一步激发导师团队和结对扶持模式的活力。除了线上结对、双向选择之外,师友计划今年还推出了“班级化管理”的个性化“套餐”。“班级化管理”,并不“废除”结对小组,而是以结对小组为单位,分成20个班级,每个班级约30名学员和10名导师,分别配1名带班班主任、1名助理班主任,通过推选的班委,联系导师与学生开展年度活动与学习。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精细,从松散到集中,“班级化管理”的集体概念,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师的作用,实现导师资源的横向流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亮点三:前置化、实践化的能力培养机制

“临时抱佛脚”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大忌。为使就业创业指导成为一项可持续的、长期性的工作,师友计划把就业创业指导根植到大二、大三阶段,与大学生暑期活动相结合,构建短期教学和长期互动“双管齐下”的培养机制,实现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前置化。这一举措获得了众多学生的好评。诚如浙江财经大学税收专业大三学生陈兵文的感言:“师友计划让我们更早地了解社会,找到人生的方向,提前做好就职准备。”

与服务前置化配套,师友计划还强调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实践化,弥补校内就业创业指导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2014年5月到6月,师友计划以“岗位实践成就职场”为主题,推出了“感知企业?名企体验行”“感悟职场?导师面对面”“感动成长?实岗练一练”等系列职场体验活动。以“感知企业?名企体验行”为例,分批次带领在杭6所高校的300位学生走访了杭港地铁、信雅达等8家知名企业,让学生通过参观,对职场生态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学生就通过体验季的活动,明确了求职方向,成为体验企业——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实习生。

为方便导师与学员间的对接交流,师友计划建立了Itea house创业茶室、凯纳沙龙、UU咖啡、微+主题客栈、智谷人才广场、泰嘉园创业园、浙江老茶缘茶庄、拱墅区(部级)科技创业中心(杭州北部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园)等一批师友计划活动中心。

对话

专访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张满

《职业》:师友计划实施至今已经一年有余,产生了怎样的效应?

张满:从2013年至今,师友计划300余名导师已结对辅导在校学生554人,举办校园就业创业主题演讲125场,开展“名企体验行”“导师面对面”“实岗练一练”等职场体验活动20余期,累计受益学生达21000余人次,毕业学年结对就业率达99.3%。此外,师友计划还涌现出了钱迅雷、尚贞涛、常淑荣、戚燕等一大批优秀导师,树立了骆广宇、曹茂枫、吴伟淼、杨博等结对典型,走出了一批比较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经有多家企业主动联系我们,要加盟2015年的体验季活动。

《职业》:从您的角度看,师友计划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驱动引擎是什么?

张满:一是三方协助,形成合力。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负责师友计划的整体谋划、项目把关、政策制定、活动组织和成效评估等工作;杭州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导师聘任和培训统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的助理服务工作,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师友助理中心,开展信息维护、师友配对、导师邀约等工作。

二是线上线下并举。除了线下讲座、访谈、坐诊、体验等活动,师友计划还创办了“杭州市大学生师友网”,开设结对申请、在线邀约、活动、分享等栏目,动态展示师友计划专题活动,提供结对师友的在线咨询服务。

三是导师优秀、队伍多元。师友计划的导师团队不仅包括高校教师、政府部门政策专家、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士,还包括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和资深HR。

四是规模化运作。师友计划不局限于一所高校,大多是跨校活动,形成规模效益。如2014年6月的“百人百里师友行”,就邀请了25位导师和200余名来自不同高校的老师及学员。

《职业》:下一步会从哪些方面完善和推进师友计划?

张满:首先,进一步完善师友计划体系,尤其是建立评估系统。今年,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建立档案管理机制,给每位学生发放《成长手册》,包含参加活动、学生感悟、导师评价、阶段总结等内容。借此比较学生参与师友计划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表现,衡量师友计划的含金量。

其次,进一步优化导师队伍。师友计划实施以来,导师的分类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接下来,我们会对每个“班级”配备的导师进行“重组”,使一个班的导师包含心理、法律、创业等多个领域,并能对接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旅游休闲等行业产业。

最后,进一步规范指导内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涉及的共性问题有哪些、指导的程度到哪里,都需要逐步精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高师友计划的普惠性。

链接

与导师共绘职业蓝图

2013年,从学校创业指导站获知杭州市启动师友计划的消息,赖旭峰兴奋不已,当场报了名。作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专业的大四学生,赖旭峰与其他同学一样既憧憬又迷茫。

10月26日,赖旭峰被选为首批结对学生,参加了第一届师徒结对仪式。在仪式现场,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导师仇建峰——杭州万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此,牵起一段深厚的师徒情谊;从此,赖旭峰有了一盏独特的求职“明灯”。

“我的专业对应哪些岗位?求职需要做什么准备?我能进入金融机构吗?”在导师仇建峰的耐心指导下,赖旭峰的求职疑惑被一一化解,还找到了自己的就业目标——成为一名理财专家。不负导师所望,赖旭峰最终成功就职浙江聚有财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如今,他已在该公司担任理财经理与风控专员,管理50人的理财规划,管理资金5000万元。

看着与导师共绘的职业蓝图在一点一点变成现实,赖旭峰充满感恩。他说:“能结识仇老师并获得他毫无保留的指导与启迪是我的幸运与机遇,我会好好珍惜和感恩的,师友计划务实而前卫,希望能让更多的毕业生结识优秀导师,领略社会人情的魅力和温暖。”

提早收获创业“第一桶金”

创业,是周斌的梦想。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大学读了浙江财经大学日语专业,但这依然不能打消周斌对自主创业的热情。2013年,带着这份渴望,周斌加入了师友计划,成为了浙江省对外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戚燕的“弟子”。

从明确创业方向到制定创业计划书,从人员招募到注册公司,短短一年,在导师戚燕的智力支持下,周斌成立了第一家公司——杭州在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这个刚刚大三的学生,提早收获了创业“第一桶金”。

令周斌感动的是,在这一年中,导师戚燕不仅经常到公司实地考察,了解公司发展现状并出谋划策,还为他牵线搭桥,引荐了另一位导师——钱迅雷。钱迅雷是杭州一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迅雷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让周斌坚定了创业的决心,也为周斌扩大创业版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周斌又于2014年创立了在途旅游网,并注册第二家公司——杭州在途旅行社有限公司,顺利落户在拱墅区(部级)科技创业中心。

点评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卓越计划 教师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 构建原则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6月25日,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在南京正式启动。金陵科技学院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南京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战略部署,试点专业需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

对照“卓越计划” 的总体目标,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最关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教师的督促和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各高校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高校的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起着根本决定性作用。在诸多的管理模式中,教师评价体系是各高校教师岗位聘任、教师晋升、教师考评、人才引进等各个环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直接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追求,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①

1 现行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1.1 缺乏合理的工程教育教师培训机制

通过调查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院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发现各院校基本没有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制度。没有一系列的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各院校不能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或者企业、行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项目开发,②再者各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大部分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尚未形成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机制。

1.2 缺失评价和激励工程教育教师的制度

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院校对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仍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且对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面临着不少困惑。如果学校在收入上向着“双师型”教师倾斜,则会导致出现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是否公平的问题;如果在职称晋升时具有行业背景、企业背景的教师优先,却导致评价效率低下;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如果学校优先考虑有两年以上(可累计)企业(或社会)一线实践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实验、实训等专业实践活动;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已被企业应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验教学设备的设计工作,使用效果好等等,但实施起来都较困难,从而对工程教育的教师激励不够。上述措施都有其可取性,缺乏整体观,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激励制度缺失,从而阻碍了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3 评价主体片面,企业未列入评价主体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了对教师的评价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已采取现代企业广泛采用的360 度评价法(即全方位评价法)。通过不同的渠道,按照不同的权重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包括学校及院系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专家、同事、学生和教师本人等。但在众多的评价主体中,企业没有参与对教师的评价。而“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并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企业参与实施“卓越计划”院校的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已势在必行。

1.4 “卓越计划”特色没有体现

目前参与“卓越计划”的大多数高校对实施“卓越计划”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没有强化,缺乏教育经验。而且实施“卓越计划”的院校对工程教育教师管理、评价、考核、培养等有相当一部分继续延用普通工科院校的模式,最为突出的,一是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过低,甚至没有这一评价指标;二是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缺少对教师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研究能力等指标的评价。

2 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教师评价体系主要层面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内驱力。自我正常的发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所以实施“卓越计划”的学校要与教师共同协商,使得教师的自我评价取向一致,从而使得教师主动反省而不是被动接受评价,教师经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最终得到自我提高。

(2)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应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服务面向、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特色等因素,根据“卓越计划”的特点及其完结,以教师的学历、职称等为基本条件,重点发展性评价教师的自身发展能力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胜任能力,通过评价对教师提出改进的要求与新的发展目标。

(3)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卓越计划”旨在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心和目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师生交流有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所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水平,使自己能够胜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4)企业对教师的评价。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教师如何才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价,则要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参与工程设计、研发等实际工作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则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业组来进行,以着实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在企业参与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企业对教师的评价方案,企业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展开,微观上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在宏观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评价工作。

2.2 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普适性与差异性并存的原则。目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没有体现出“卓越计划”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理念,反映不出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卓越计划”为高校教师提出了新挑战,要求尽快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既要注重教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又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研究能力等。因此,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既要考虑到高等教育标准的普适性,也要体现出其差异性。

(2)适应性与超前性并存的原则。“卓越计划”宗旨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教师评价体系的指标与内容既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要有超前意识,在培养、进修、晋升等方面为工程教育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引导和激励教师既要提升学历、职称、学术水平,更要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教师评价指标的设置要预测到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教育变革中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在调整完善中实现教师的发展,促进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3)静态性与动态性并存的原则。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静态的资格标准,如学历、职称、工作经历、业绩、成果等;二是动态的考核标准,不同的发展阶段工程教育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考核标准要注重参与“卓越计划”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工程解决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研究能力等。工程教育教师的认证应坚持资格标准静态性与考核标准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才会有序地发展、合理地发展、健康地发展。

(4)系统性和导向性并存的原则。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由若干指标组成,且每一项指标均具有明确的权重。指标体系既能体现高等教育教师的通用能力,又能体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师的鲜明特色,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

(5)学校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在构建和实施时,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兼顾到学校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的统一,重在促进教师以自身发展带动学校发展。通过评价活动帮助和支持教师的自我发展,从而引导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主动调控和完善自我,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3 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的结构框架

在制定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时要广泛征求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意见,参考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人事考核的标准,将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行结合,更加注重定性分析与系统方法的应用。既要重视结果性评价,又要做到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强调工作完成的质量和工作发展的过程,要将教师岗位胜任能力与素质的表现进行全面反映。先选取一定范围评价试点,然后根据反馈结果修订指标体系,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结合研究与实践,初步构建的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分成三个层次: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 21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此体系只是教师评价的一个总的指标体系,所列指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指标内容需视参与“卓越计划”的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但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

4 结束语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需要理论上的探讨,更需要长期的实践。金陵科技学院是首批“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之一,信息技术学院承担了软件服务外包试点工作,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合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IT行业背景、项目开发经验、敏锐的行业发展预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其与“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基本一致。目前信息技术学院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专兼职教师有39人,文中构建的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已在此范围内进行了试点,结果表明此教师评价体系比较合理,但仍存在诸多缺陷,说明教师评价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探索,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不断思考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才会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从而真正实现教师评价的目标。

注释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汇报,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同意召开的此之前。郭市长对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5月14日省政府会议精神。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厅、省编办四部门关于“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有关文件,安排安排我市“特岗计划”具体实施工作。

旨在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特岗计划”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项计划20062008年主要在国西部地区实施,从今年开始,扩大到包括我省在内的中西部22个省(区、市)省委、省政府对这项计划在省的实施工作非常重视,3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省不只要依照国家要求,实施好国家计划,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启动实施我省地方计划。国家计划与省地方计划按11比例实施。教育部分配给我省国家计划5000名,再加上我省地方计划,今年我省共计设置1万个特设教师岗位,全部用于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省教育厅给我市分配了999名特岗计划(不含固始)其中国家计划679名,地方计划320名。各县目前已设置到各个岗位。5月14日,省政府又专门召开了会议。省、市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招聘方法和招聘简章。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市“特岗计划”实施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开展“特岗计划”紧迫感,充分认识“特岗计划”重大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农村中小教师紧缺。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既有利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有利解决农村中小学缺编问题。

(一)实施“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地设市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市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实现,高考连续五年居全省领先地位,职业教育多次受到省政府惩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可以说,市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空前的成绩,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重点,当前农村教育是大头。也是难点。省、市两级对农村教育一直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等等,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教育不时加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从一定水平上讲,农村孩子们有学上”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仍不高,教育经费保证水平较低,乡村区域、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十分单薄等问题也十分严重。让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呼声非常强烈,上好学”问题正成为突出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也在教师,上好学”关键仍在教师。因此,特岗计划”实施,对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举措。

(二)实施“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保证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讲话中强调: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总理在今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演讲》中要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农村教育工作不时加强,农村教师工资保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教师待遇不时提高,教师地位逐步提升,教师职业受人尊敬、令人羡慕,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市农村师资力量单薄,中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较低,整体素质不高。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上讲过,市山区面积大,一些教学点分散,缺教师现象比较突出,另外过去由民师转正的教师数量大,大部分“老龄化”即将面临退休,中青年教师又少,从而导致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中,80%教师在农村,农村教师80%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而这些教师中,80%已老龄化,同时,全市中小学教师以千分之一点二速度自然减员。这些年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全市教师素质,经过培训,全市初中专任教师中的本科学历比例达到36%小学专任教师中的专科比例达到50%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矛盾也比较突出,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紧缺,有些县小学英语课程到现在无法开设,农村小学好多地方没有体、音、美教师。当前,一些县区出于维护外地就业的需要,不愿接收高素质的新师资,一些地方不合格人员和超编人员难以淘汰或分流,使得高素质合格教师补充困难;还有一些县区不合格人员已到年龄,缺乏正常的渠道,无法腾出编制补充年轻、优秀教师等等。农村教师队伍呈现了有编不补,有编难补,无编可补的现象,严重影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省级统筹,这次“特岗计划”实施。公开招聘的方式,国家和省级出钱,录用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能有效地缓解农村教师队伍的总量缺乏,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改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谓“一举四得”而且这一制度设计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严格了用人规范和程序,有利于强化政府责任,有利于突出学校需求特点,有利于宏观调整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校用人与治事的结合。对于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三)实施“特岗计划”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2009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约37万人,较去年增加4万多人,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突破45万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书记、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大学生就业问题作出明确指示,要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也召开了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安排。市委书记王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当前形式下,让大学生就好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非同寻常,要给位置,造位置,创位置,挤位置,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家庭的寄托,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目前,一方面农村遥远贫困地区学校急需合格教师,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实施“特岗计划”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和用人机制,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拓宽了渠道,既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又有利于促进青年人才的健康生长。希望各县要增强紧迫感,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战略举措之一,抓住机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大力推进,确保这项计划在市全面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特岗计划”有效作用。

二、增强实施“特岗计划”责任感,认真做好“特岗计划”实施工作。

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该计划顺利实施,特岗计划”既是成果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人才工程。一定要统筹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精心做好三阶段工作。

(一)公平公正。细心做好招聘阶段工作。这个阶段必需抓住五个环节:一是制定需求、科学设岗环节。2009年我省“特岗计划”名额共1万人,其中:国家计划5000人,分配我市4个国贫县计划共679人,地方计划5000人,分配给我市3个省贫县计划共320人。各县要根据计划,坚持岗位紧缺、比例协调、相对集中、以人为本、科学设置原则。如果岗位设置不科学,就不能吸引大学生报名,本县计划就可能调到其它县,就可能影响到明年省再次下达计划。二是明确对象,从严把关环节。特岗计划”招聘对象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同时可招聘少量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必需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各县在面试前的资格复查中,一定要把住这一关。三是精心组织,严肃考务环节。这个环节是招聘阶段的关键环节,由市级负责,市教育局要采取得力措施,选好考点、选派监考、配备屏闭,要严肃考风考纪,开好考务会议,要像抓高考一样,抓好这次招聘考试工作,确保公平公正,不出任何问题。四是统一规范,公正面试环节。这个环节由各县承担。省里制定面试规范,市里派巡视员监督。面试满分为100分,并计入总分。各县一定要在市规定的时间内,严格规范,客观公正,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五是扎实做好岗位培训环节。岗前培训是个基础性环节,大学生第一次当教师,对于教育政策法规、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等都不懂,各县一定要完成培训的学时,确保特岗教师今秋开学前到校任教。这里重申,上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跟踪管理。耐心做好任教阶段的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设岗县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其中,国家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布置,省地方计划由省财政安排。国家计划和我省地方计划特岗教师执行同一工资规范。其津补贴由各县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总的要求是特岗教师年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凡特岗教师工资性收入水平高于国家规范的其高出局部由所在县财政负担。各县财政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用于解决特岗教师的地方性津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以及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证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证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各县要依照要求落实好特岗教师津补贴发放、住房布置、交通医疗等相关生活待遇保证,确保特岗教师享受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待遇。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特岗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协助他尽快生长为骨干教师。要关心特岗教师的生长,并帮助他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尽可能为他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特岗”教师在3年的任期由有流失、流动的现象。这些现象属于正常的但流失太多、流动面太大,根据外省“特岗计划”实施情况。就说明我跟踪管理,服务上有问题。市县要制定出“特岗”教师管理方法。特岗计划”招聘的大学生,有的外地的甚至外省的不远千里来到农村山区从教,如果我客观条件太差,主观上再关心不够,对于一个举目无亲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留得住人的各县一定要树立人才观,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条件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三)掌握需求。全心做好期满阶段工作。这是特岗计划”第三个阶段工作。随着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差别缩小,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市农村教师总量需求会逐步缓解。因此,各县必需做好统筹规划,纳入“特岗计划”县原则上不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特岗教师三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自己愿意继续留任的各县必需确保落实工作岗位,料理入编手续。各县相关部门一定要各负其责,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为聘期已满、考核合格、愿意继续留在当地任教的特岗教师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各县要在实施“特岗计划”时,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法,加大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工作力度,确保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3年聘期届满后全部落实工作岗位。

三、增强做好“特岗计划”使命感,切实加强“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

要采取措施,为了确保“特岗计划”顺利实施。扎实工作。

狠抓落实。特岗计划”三大阶段”有机结合,一是加强领导。其中的许多环节环环相扣,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根据省文件要求,市“特岗计划”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和编办四部门负责实施。市教育局牵头,负责协调解决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县也要建立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县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切实把实事办实。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专业建设方面:

以师范专业为办学特色,以非师范专业为建设重点,优化专业布局、规范专业设置、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层次。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系部协同,做好省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迎评工作。

2.积极推进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语文教育专业”的建设工作,组织校内阶段评估检查。

3.完成校级品牌专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的评审、立项,推进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

4.研定201x年新设专业课程计划,继续修订、汇编现有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含课程计划)。

5.结合现有办学资源与市场实际需求,积极拓展新设专业,组织201x年新设专业申报论证研讨。

6.组织通师高专首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选聘,切实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学校专业建设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建设方面:

重点围绕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全面开展教学建设,加强对教学建设项目的检查和指导力度,把好项目质量关。重点实施下列项目:

1.高质量实施3+2分段、5+2免费师范生、五年制定向师范生、五年制委培师范生培养项目,组织南通大学“3+2”专业教学督导。

2.与南通大学共同推进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建设。

3.积极推进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建设,组织校内阶段评估检查。

4.启动校级精品课程、重点教材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

三、教学质量监控:

坚持“精细管理”理念,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强化教师责任意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切实做到“依法治教”、“有效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依据《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依据《系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启动系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组织通师高专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选聘,加强教授治教,完善教学督导机制,组织校内三年制专科教学督导检查。

3.研讨并修订完善《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强化教学工作责任意识。

4.组织各系部做好201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检查工作。

5.组织各系部继续实施“三课”制度(每周课堂教学调研制度、每月一课系级公开课制度、专任教师相互听评课制度)。

四、专业实训实习:

严格执行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和考核纲要,抓实师范、非师范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加快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加快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平台建设步伐,为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2.推进非师范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各非师范专业都拥有充足的、稳定的、适用的专业实训基地。

3.做好江苏省第五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集训辅导的组织工作,组织12级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校级大赛。

4.组织12级师范专业集中见习、教育实习活动。

5.组织13级师范专业职业技能汇报活动。

6.调整组建学校职业技能训练中心。

五、学生素质发展:

拓宽发展空间,聚集教育资源,促进专业成长,扶持学生优长发展。强化目标管理,提高学生考证考级的、专业竞赛的获奖率、“5+2”高考的录取率、教师招考的上岗率等各项指标。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继续做好师范专业“5+2”专转本集训工作和送考组织工作。

2.统一组织非师范专业“5+2”专转本辅导工作、报名工作。

3.建立大学生艺术教育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科技活动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语言文字工作中心,启动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组织开展辅导、训练、比赛活动,推进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获批项目的实施。

4.继续做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组织辅导和考点工作。

5.研制出台《通师高专学生学业发展奖励办法》,引导、激励学生在专业优长、学历提升、考证考级等方面更快发展。

六、师资队伍建设:

对照本科办学要求,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学养深厚,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1.组织201x年度校级教师微课大赛。

2.调整教研室、课程组设置、布局,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评估,研制出台《教研室工作评估考核办法》。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26-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山东理工大学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试点院校,三年来,我校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以战略高度科学规划,密切校企合作,突出我校办学特色,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制”专业)是我校首批三个试点专业之一,为确保试点工作有效实施,根据该专业教学现状,决定自2010年起,每年从入校新生遴选40名同学,组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待培养方案成熟后,再推广到整个专业。

一、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的制定

作为对我国现有工程教育模式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改革措施主要是通过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得以实现的,其中面向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我校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提出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坚持基础知识、工程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原则;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特别加强工程实训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特长的原则,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010年6月,我校与十余家大、中型企业组建校企联盟,签订“卓越班”学生合作培养协议;从企业聘请十余名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共同制定“卓越班”培养方案。在方案制定中,根据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要求,突出行业参与,注重实践重视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具备以现代设计理论、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为主线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现代科技观念、综合人文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规定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基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称之为“工程师职业的核心素质”),如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以及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具备零部件制造工艺设计能力以及机械装备的安装、调试、检测、故障诊断的能力等。

2.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需要的辅知识和能力(称之为“工程师职业的拓展素质”),如具有数学与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较好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较强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人际交流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

3.为适应新的工程环境所应具备的能力(称之为“工程师职业的时代素质”),如具有较强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环保意识与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等。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外科技创新训练体系、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管理运行机制,彼此互相支撑,构成完整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

培养方案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课程实现的。根据“卓越计划”总体要求和该专业能力实现矩阵的要求,进一步整合和重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培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设置的每一门课程和实践环节都能够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建立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机制,将相关学科专业的前沿和最新发展以及企业的生产实际引入课程,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持续有效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校内的学习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设计方法、基本加工技能外,应该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和工程项目引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和竞争能力;选择国际认可度高的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将认证课程列入教学计划,通过日常教学与集中培训,使学生毕业前获得1~2个资格证书。根据“卓越计划”对“3+1”教学模式的要求,即在企业学习时间积累达到一年,我校机制专业安排了总计42周企业学习时间,大多为集中实践环节。企业学习阶段鼓励参与企业实际产品的开发设计、工艺编制、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全过程,并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改造、技术革新等创新性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三、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

现阶段,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加强培养模式内涵和规律研究,以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为突破口,重点做好校企联合和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任务。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强社会服务职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生的成才成长。围绕上述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政策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1.健全、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为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我校及时出台了《山东理工大学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各试点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卓越计划工作小组,各试点专业成立由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另外我校还成立由分管副校长、试点专业负责人、合作企业负责人、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卓越计划校企协作组,负责企业学习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协调校企关系。我校还进一步加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经费支持力度,并在师资配备与培训、教学实验场地、教研立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学校教学资源许可的情况下,聘请校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和高水平师资参与卓越班学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逐渐建设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为卓越班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3.探索适应卓越班的教学模式,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互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模式的运行质量、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性。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探索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卓越计划试点与已有的质量工程项目和其他教学改革项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推进。特别是借鉴早于卓越计划开始实施的CDIO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经验,将CDIO教学模式引入卓越班的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团队为组织形式,将项目实施作为主线贯穿课程设置的全过程,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做事经历,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科研成果直接引入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里就能直接接触到科学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教材建设,教材内容和编排融入企业实际案例和工程项目,逐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卓越工程师系列教材。

4.建立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新机制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步骤和重点任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对于校企双方都具有积极意义。对于企业来讲,加强校企联合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来说,不但有助于高校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且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卓越计划的重要手段。与企业联合组建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立由校企双方组成的企业学习阶段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采用校企联合、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学校学习阶段以学校导师为主进行指导,企业学习阶段以企业导师为主进行指导,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卓越培养计划的兼职教授,为学生讲授相关专业课程,并担任学生企业阶段培养的主要导师。将课堂搬进企业,把企业工程师请到课堂。不断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训练,熟悉企业各部门及岗位的工作流程、主要职责以及产品的主要工艺过程。

5.研究和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试点学院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越的教学资源,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实验室为依托,以大学生科技竞赛、学校创新训练计划和创新实验计划为契机,通过建立创新团队引导卓越班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创新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学院采取适当向卓越班倾斜的政策,拿出一部分经费,专门面向卓越班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立项,推动卓越班创新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6.研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卓越班运行机制。高效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做好卓越班学生遴选工作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前提,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原则,选拔一批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学生,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卓越班采用小班授课,实行班主任制和科研导师制,采取一系列倾斜优惠政策,优先享用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逐渐建立和完善实验班学生选拔、激励和淘汰机制,提高实验班学生荣誉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在班级管理方面实行辅导员、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自治管理模式。

四、结语

从2009年起,我校卓越计划的发展经历了由构思论证、积极申报到成立领导机构、组织实施等由浅入深、逐步完善的过程。卓越计划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在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毕业设计管理 管理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工程师)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着力与解决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创新性”与“工程性”不足的问题,对于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与引导作用。毕业设计作为锻炼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就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下面就根据毕业设计工作的时间进度顺序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条件下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

1.选题

目前参与卓越工程师试点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基本都是采用3+1的模式,也就是3年校内培养+1年企业培养,每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是包含在1年的企业培养阶段之内的。其中大部分学校第7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安排在实习企业内进行的。由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可以结合学生第7学期的学习实践内容提前至第7学期的期末进行。

由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特点之一就要按照行业保准培养人才,重点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选题的内容要求必须是真题实作,同时考虑学生的工作量,避免选题内容过大或过小。比如参与或负责企业典型产品的关键部件的设计、参与或撰写所研发产品的企业标准、参与或撰写所研发产品的技术论文、参与或撰写所研发产品的专利、参与或撰写所研发产品的成果鉴定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组成,分工合作。要严格限制每名教师所指导毕业生的人数,保证指导的质量。

2.开题

开题工作一般应安排在第8学期的前3至4内周完成。因为选题工作已经在第7学期期末完成,学生可以利用第7学期末和寒假及第8学期开学前3周的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包含研究目的与意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与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软件、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工作的主要阶段与时间进度安排等内容。为了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口头表达的能力,开题考核建议采取PPT汇报答辩的形式,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组,对学生的开题情况打分。

3.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的次数可以根据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分成1次到多次不等,但不宜过多。中期检查主要考察毕业生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度是否按照计划完成规定的内容;已经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及团队精神等方面。这一阶段的考核建议与开题考核采用相同的PPT汇报答辩形式,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组,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进行督促,并对阶段工作打分。

4.毕业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是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工作的总体考核,也是毕业设计的最终环节,是对学生毕业设计任务完成情况的总体考察。主要考查学生完成工作的数量与质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论文或说明书的质量;外语资料译文的质量;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及团队合作意识;讲解及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方面。

为了保障答辩的公平、公正性,毕业设计答辩组要求指导教师与所指导学生遵循回避原则,并建议邀请一些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较长、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担任答辩组成员。毕业设计答辩考核要求学生采用PPT汇报的形式。

5.其他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要求,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因此,毕业设计工作中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的外语文献翻译,翻译资料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由外国作者完成的文献资料。翻译之前须由指导教师审核认可。各阶段考核及毕业答辩环节如果有条件就可以采用英文答辩,提高学生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由于就业、考研等各种因素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冲击,目前各个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或说明书的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网络信息获取的日益便利,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毕业答辩前必须对毕业论文或说明书进行,重复率的限制建议参考本校硕士毕业论文率制定。同时,由于卓越工程师试点的学生数量较少,可以参照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的要求,送到其他学校或科研单位进行盲审,保证卓越工程师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为了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及PPT制作的能力,要求各节点考核汇报的PPT制作时尽量避免全篇的文字,多使用图标和图片,文本要简洁,字体足以看得清楚,每一张幻灯片都要提供清晰的信息,内容适当。学生上台汇报前须提前联系,避免超时。

毕业设计的成绩要有合理的分布,控制优秀率和及格率,同一组内的学生互评打分。

最后,在毕业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下一届学生毕业设计工作中加以改进,又能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不但可以促进以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学校推动开展工程教育改革计划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教高函[2013]15号)[Z].

[3]飞.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大学教育,2013,(8).

[4]崔英花,杨曙辉.“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研究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03-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的加深,人们都意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将受教育者从学生培养成劳动者的必经过程。近几年,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探讨如何根据社会职业教育环境搞好顶岗实习。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分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1.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纲领,如何确保实践教学环节高质量的完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率,是学校的主要关注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2.成立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指导小组

为保障对顶岗实习的科学有效管理,需要设立由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和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

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应由学校系、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和策划。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带头,校内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各实习单位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对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管理。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由学生自我选举,由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确认后成立,负责本小组成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工作的自主管理。

3.制定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措施

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导师制”,即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同时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双考核制”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三监控制”是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一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二是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要撰写实结,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三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我评价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参考意见。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

1.顶岗实习的计划

(1)确定顶岗实习的目标。顶岗实习的目标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等。

(2)编制顶岗实体工作计划。依据已确定的顶岗实习目标,考虑学校现有的校外实训条件,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现状,制定好顶岗实体工作计划。总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编制计划的现实条件分析;总体工作计划实施主要内容;总体工作计划预期绩效分析等。

(3)编制组织方案。顶岗实习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同时实习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还有赖于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教师及其他人员的努力和相互配合。

(4)实施方案。依据已编制的总体工作计划,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对总体工作计划的事实化、具体化,实施方案即行动指南,能指导整个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实施方案包括: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安排、顶岗实习准备工作计划、顶岗实习内容安排、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计划等。

(5)编制质量管理计划。顶岗实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并予以辅导;督导人员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各层次的质量管理须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并做到“量化考核”。

(6)编制进度管理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明确主要步骤,设计每个步骤的工作持续时间,据此编制合理可行的进度计划。此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指导教师根据进度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跟踪、指导、考核。

(7)编制安全管理计划。学生的顶岗实习是真正的工作,在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必须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如: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指导;编制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等。

2.顶岗实习的实施

(1)顶岗实习动员。顶岗实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习实训活动,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工作者”的身份独立完成企业岗位工作。在顶岗实习活动开展前,学院必须召开由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全体实习生参加的实习动员大会,使所有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

(2)顶岗实习准备工作。第一,实习学生在了解顶岗实习目的、意义及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自己的能力要求,提出自己的实习计划,该计划由实习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审核、修订,作为每位学生的实习活动指导计划。第二,实习教师应理解顶岗实习的真实“内涵”,即:培养学生独立的职业实践能力,应了解顶岗实习的具体任务,明确实习教师在实习活动中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习教师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计划。第三,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理解顶岗实习意图,明确学生急待提高的实践能力的内容,并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企业工作任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

(3)顶岗实习的实施。实习学生按照各自编制的实习计划,结合实习企业下达的工作任务,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工作者”的身份开展实习工作,并接受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

实习教师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身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有效地技能指导、过程管理、成果验收。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己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对工程过程、工程成果进行考核。

(4)做好顶岗实习过程、成果资料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第一,顶岗实习过程资料包括: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记录、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等。第二,顶岗实习成果资料包括:实习实物成果、以图片记录的成果、以视频方式记录的成果、实结等。第三,资料记录: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由实习老师(或委托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记录;顶岗的工作记录由单位相关人员出具;顶岗的工作成果资料由本人或单位提供;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顶岗实结等由学生撰写。

3.顶岗实习的监控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顶岗实习的计划、人员等进行全方位、过程化的监控。

(1)配置专门的督导人员。高职院校为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需要在人事上配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督导人员。督导人员深入企业,了解实习教师、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处理,保障顶岗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按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过程点的质量考核;督导人员对实习教师、聘请的管理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质量考核。

4.顶岗实习的改进

在顶岗实习完成后,应及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对可行的做法进行总结,并作为经验加以推广;对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寻找对策,并将对策作为下次编制实习计划时的重要的参考性方法。

顶岗实习工作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以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 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 万 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3 徐丽香、黎旺星.推行“顶岗实习”保障体系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8(9)

4 卢飞跃、渠川钰.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学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 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新(1977- ),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25-02

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于2011年被列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和深度合作,不断探索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行业支撑,必须制订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阶段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回归工程本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而一般高校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虽已将企业实践过程纳入,但仍侧重于学校阶段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的传授培养,企业实习和工学结合只是流于形式。目前部分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仍存在政策不健全、理念陈旧、企业参与乏力、合作内容空泛、教学管理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着共同发展,因而合作过程中双方在目标利益、思想理念、体制权属等方面存在差异。二是学校教学安排与企业人才需求时间不同步。学校的教学安排有严格的计划性,时间安排环环相扣,而企业生产和人才需要是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效益来决定。三是校企双方在获得利益方面不对等。企业为学校师生提供学习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的机会,校方受益明显,而学校在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经验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灵活性使得企业人才需求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企业与学院合作的积极性。四是合作企业不能胜任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合作流于形式,影响教学质量。部分高校仅是为了完成学生培养的教学任务,随便选择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不考虑企业资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仅安排时间较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学生难于真正融入企业当中去,只能依靠学校老师的现场指导,因此企业不能胜任学生实践教学的任务。

二、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明确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注重学理、亲近业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以工程实践基地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为机械行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行业支撑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构建“观念创新是先导,培养方案是核心,课程建设是基础,实践环节是重点,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的基本思路,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各项内容建设。

(二)改革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种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总体目标来制定的,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要求的高技能工程应用型人才。

按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总体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突出工程实践教育特色,突出企业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人际交流及工程表达能力、获取知识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实际的特色鲜明的“学校主导、企业参与‘订单式’联合培养合作机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方案实施层面的基本任务包括:以回归工程教育本真为基础,明确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按照目标要求组织制定校企双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建立校企人才培养组织机构,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定期总结培养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方法,完善培养方案。

(三)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工程技术教育是企业教学阶段的主线,而课程体系是主要载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构建机械类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着力将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技能相结合,完善系列选学课程模块体系。采取现场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实践学习部分分为认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六个层次。按照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需要达到的工程能力要求,选择机械工程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学习阶段提供场地和条件;同时,聘请实践教学基地一定数量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提供全面指导。累计企业学习实践时间不少于40周(1年),使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企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四)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教学团队

根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及机械类专业人才特点,教师除了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成为企业和高校的信息、知识与技能的连接体,将企业生产、管理服务、技术开发、文化内涵等信息与知识吸收消化,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一批一专多能、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系统理论、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中青年师资,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企业导师团队,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有计划地派遣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访问和学习,特别是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通过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水平,尽快实现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二是引进高水平专兼职企业教师,加强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技术储备强,集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为一体的,能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的优秀教学团队。三是创新工程型教师的选聘制度和任用标准,形成校内专业教育、企业实践锻炼的指导合力,保证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受聘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校内授课教师,必须有不少于五年的工程实践经验,每年应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机械相关项目开发、在机械行业挂职等)经历。担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任务的企业教师,应为在企业一线工作5年以上,具有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丰富工程经验,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企业教师按三个层次选聘:第一层次是主要以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为主的“企业实习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第二层次是拥有较为深厚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授课教师”,一般是具备本科学历的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中高层领导,主要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为学生授课;第三层次是具有较为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导师”,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级工程师或企业中高层领导担任,对工程实践具有全面、系统的掌控能力,主要指导学生开展工程实践和完成毕业设计或相关研究。四是深化奖励制度改革,按劳分配,优劳优酬,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的待遇。

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是一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而校企合作培养教育的关键是工程实践,要求高校从封闭的校内培养走向开放式的校企合作培养。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与以往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新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突出了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突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追踪和瞄准机械工程方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依托相关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以社会需求为主,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基础理论扎实,专长明显,富有创新意识的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实践与工程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两年厚基础教育、一年双导师制的机械工程专业教育和一年工程实践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大一与大二学生进行两年学科基础教育,各学科建立导师组开展学业规划与指导;进入大三后,学生选择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双导师指导下,进行一年机械工程方向专业理论学习和一年的实践课程、工程应用和工程实践学习,完成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学习任务。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企业成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主角,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考核、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水平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卓越计划校企合作模式以坚持互利多赢、共同发展为基本原则,企业通过合作,全程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各环节,可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量身定做的人才。学校利用企业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互惠外,校企在产品研发、科研项目、技术改进等方面也可进行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双方事业的可持续快速方展。

四、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是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构建以工程教育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承担卓越计划实施的高校,应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环境,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总结成果积累经验,探索出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庆堂.深化校企合作 突显办学特色[J].实验室科学,2011(6).

[2]胡庆贤.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7).

[3]梁利东.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

[4]李松柏.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企业实践阶段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