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调研工作指导思想

《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大局出发,抢抓实施“城南行动计划”的战略机遇,按照教育部、市教委有关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区强势崛起的战略目标,结合教育实际情况,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务本求实的工作作风,广泛收集相关信息,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为编制符合区情、体现特点的“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服务。

二、调研工作基本思路

前期调研工作既是编制我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系统各方面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参与,把握实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的过程,调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一)总结基本经验

结合本职工作,面对我区教育发展实际,回顾“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和各项主要目标的落实情况,认真总结推动我区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实际效果,同时研究我区教育实施“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出短板,总结教训,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借鉴。

(二)摸清教育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新趋势,在总结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教育管理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两个方面摸清未来五年区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第一是在未来五至六年的时间内,在充分考虑新建小区人口增加、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和部分择校学生流入、流出等前提下,通过调研和统计测算,按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高、成人等不同阶段,对我区接受教育的总人数和各学年度以及东、中、西三个区域内接受教育的人数,做到底数基本清楚,为区政府保证教育需求的有关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二是摸清我区人民群众和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对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促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的要求和期望。

(三)把握基础状况

“十一五”以来,我区教育发展的现状是编制“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起点,我们必须对我区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十一五期间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落实情况。

第二、我区校舍建筑面积、运动场地及水、电、气、热、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增加及保障情况,包括新建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第三、全区各校(园)办学条件达标、硬件配置、安全保证等落实情况及存在的差距。

第四、总结“十一五”期间,包括区财政教育拨款、教育费附加、市区两级专项资金及预算外资金等在内,教育经费保障的基本情况,统计和研究教育经费年度增长比例,在适当留有余地的前提下,对“十二五”期间教育经费的保障情况做出预测。

第五、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是编制教育发展规划的关键之一,必须把握教育系统学校(园)及直属单位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其一,对教育系统各部门、对各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现有在编人数、超编人数、缺编人数等具体情况作出统计的基础上,对未来五至六年期间内,教委系统各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达到提前离岗年龄人数、达到正式退休年龄人数做出逐年统计。其二,对各类别学校(园)的主要领导干部按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规定,达到任职年限需要轮岗的人数做出逐年统计。其三,根据十一五期间对各类别学校(园)的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从执法意识、领导水平、管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对各类别学校(园)的主要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做出基本分析。

第六、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是编制教育发展规划之本,必须把握教育系统学校(园)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其一,对教育系统学校(园)及相关单位教师的总人数、各学段具有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职教专业教师人数及逐年退休人数,按照北京市规定对应学校班额,确定当前教师总数是否超编。其二,在未来五至六年期间,对照逐年学校调整合并增减等情况、学生人数和不同学科教师人数以及学校的实际需求,确定逐年需要补充不同学科师资的人数。其三,确定当前各教育阶段和各学科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的人数, 特别是在一线任教的人数,对照北京市有关特级教师对应比例和逐年退休人数,确定需要逐年培养和达到的具体人数;对照北京市有关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对应比例人数,确定需要逐年培养和达到的人数。其四,对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师资需求,按上述思路给予关注。其五,对于教育分院含继教、教研、科研部门,按上述思路给予特殊关注。

第七、不断提高学校(园)管理水平及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编制教育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把握教育系统学校(园)管理水平及教育质量的基本状况。教育督导室以及教育分院等部门配合教委各业务科室,在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区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区各学校(园)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发展潜力以及群众的满意度等进行调研并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

第八、在确立大教育观的前提下,对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民办教育、教育培训单位及未经批准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生源数量、管理水平、发展趋势等情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分析判断。

(四)确定发展目标

以全面把握我区当前教育发展现状为基础,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北京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有关具体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走访北京市与我区教育发展环境相近的区县、邀请有关领导和教育专家学者介绍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新趋势、教育发展新特点,立足我区教育发展实际,各专项调研组结合本职工作经过研讨,提出未来五至六年期间推动教育发展、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我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五)提出措施建议

在明确我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推动教育发展、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的阶段性目标的前提下,围绕具体工作的展开,各专项调研组结合本职工作提出符合全局要求、切合我区实际,而且具有操作性、可检性和时间规定性的具体措施,为我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出谋划策。

三、调研报告基本框架

前言(包括调研意义和简要过程)

正文: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结合专项小组的本职工作和具体任务,通过调研了解和把握的基本情况,利用表格、图示等列出相应数据,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基本结论。

(二)成功经验总结

纵观全局,立足本职,突出重点,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推动我区教育科学发展并取得实际效果的典型经验,从理清思路、确立目标、推进措施和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分析、归纳。

(三)存在问题分析

研究我区教育发展进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影响全局协调发展、制约重点工作推进的“瓶颈”和“短板”,从内在因素入手,发现症结所在,分析原因条件,寻求解决办法。

(四)思路目标建议

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大局出发,抓住实施“北京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和推进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的战略机遇,立足我区教育发展实际,结合专项小组本职工作,研究发展的机遇、发展的趋势、发展的条件,抓住核心和重点,就“十二五”期间我区教育发展的思路、目标以及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提出建议。

(五)具体策略建议

围绕我区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学习和研究外省市和兄弟区县的先进经验,突破一般性常规工作的范畴,针对发扬我区教育发展的特色和亮点,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弱项和不足,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创新性的工作策略,为编制《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注意事项:

.调研报告力求务实并有新突破,不要简单重复以往的工作计划。

.调研报告引用最新有效数据,不要简单引用以往的数据。

.调研报告不要形成本部门常规工作的罗列和综述。

4.调研报告文字格式与正规文件相同。

四、调研协调小组职责

(一)组成《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调研协调小组

(二)人员组成:

组长:张立新郭刚山

副组长:郑晓东张红旗

组员:赵学良张文清朱瑞

(三)工作职责:

1.遵照领导小组的要求,提出调研工作的基本思路。

2.根据实际需要,参与专项小组的调研工作,并提出建议。

3.在学习研究各专项小组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起草并完成《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4、为《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起草提供咨询服务。

五、调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前期调研工作的需要,工作进度大体分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1月至2月底前)

1.成立《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调研协调小组。

2.制定《“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调研工作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审定。

(二)启动调研阶段(3月至4月底前)

1.参加编制规划调研论证工作启动大会,并向领导和与会人员就《调研工作实施方案》作出说明。

2.对各专项调研小组拟订实施方案提出修改建议,参与协调组织工作。

3.列席教育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编制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4.列席不同学段的学校校长、园长座谈会,听取编制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5.参与兄弟区县的走访活动,研究学习兄弟区县的教育发展思路、目标、措施等。

6.参加市教委或市督导室领导、高校或教科研部门专家学者介绍我市和全国教育发展趋势的报告会。

7.参加专项小组的调研情况通报会。

.收集整理各专项小组的调研报告。

、拟订《调研报告提纲》,专题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听取领导对“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示和意见。

(三)研究起草阶段(5月至6月底)

1.调研报告起草工作全面启动。

2.在收集整理各专项小组的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拿出《调研报告(初稿)》。

3.参加《调研报告(初稿)》的修改座谈会,总结调研工作及基本结论,并完成《调研报告(修改稿)》。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控;多系统;车床;教学资源;职业教育

1 研发的背景

数控技术相关专业,强调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作业的操作能力,这些要求决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应具备专业以外的能力。于是,素质全面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尤为重要。经调研,部分院校数控专业在教学条件方面,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1)设备数量种类配比不合理,学生实际操作机床的时间少。(2)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3)一体化教学环境如何建设。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院校,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对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加工技术的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为依据,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开设相应的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加工技术课程,使学生具备操作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加工的技术,达到企业的生产需求。

2 研发意义

市场上工业级数控机械类设备价格高、耗材多、安全性差,造成部分学校买不起、用不起、担不起的情况,直接影响专业的稳步发展。据此提出基于小型多系统数控机床构建低碳环保型数控实训的共同开发升级项目,将小型的具有加工能力的多系统数控机床搬入教室,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小型的数控机床主轴功率小,降耗低,可以极大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能源消耗,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的政策,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可以直接的进行实操,能够更深入地获取知识;机床与课室一体化,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多动手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基于以上情况计划与合作企业共同升级开发多系统数控平台,可让学生在一台机床上就能操作华中、法那科、西门子、三菱四种数控系统,不仅便于老师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因此,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研发将具有是深远影响。

3 研发界定

本课题的研发对象为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在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项目升级及教学研发的问题。鉴于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多轴系统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意义,本课题的研发题目为“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升级改造项目研发”,针对的是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四个系统。

4 研发目标

在项目研发中,来自企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实现各类主流系统间的灵活转化,通过此种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适时研究与总结,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以求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培养出一批能够满足数控车床各类系统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多元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5 课题发主要内容

(1)数控车床技术现状分析。(2)职校数控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职校数控类专业课程设置。(4)职校数控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5)职校对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理解。(6)对各职校数控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7)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开发升级内容。

重点: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开发升级内容。难点: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小型数控车床的设计原理、编程语言、数据接品技术、开发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创新点:(1)以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的要求为依据,按照企业的岗位设置,开发符合职校数控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2)1台多系统机床相当于4台单一系统机床,便于老师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

6 课题研发方法

6.1 调查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

就企业发展前景、生产现状、用人需求及毕业生就业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研发和论证,掌握充分事实依据前提下,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先进制造类企业进行行业调查,获得行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同类院校了解数控类专业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获得教学案例及教学改革的资料。

6.2 文献查阅法和经验总结法

根据本课题研发的目标和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查阅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其他学科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最新理论,检索国内外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他人的经验心得中得到启发,形成自己较完善的教育理念,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支持,有效地推进课题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

7 课题研发主要过程

(1)成立项目小组:为了顺利完成此次项目的研发,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项目小组。(2)编写设计开发升级的思路与大纲。根据调研情况编写《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大纲》和《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思路》,合作企业负责提供收集及提供各个开发过程中需要的数据、市场反映等有效数据、分析各系统之间的区别情况,为项目产品开发人提品支持策略、对大纲和思路提出指导意见和提升意见。(3)邀请企业专家召开研讨会。对整个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床的研讨会进行策划、主导、参与讨论和总结。并要求企业技术骨干协助对整个会议进行策划,召开研讨会。论证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的可行性。(4)确定开发思路与大纲。通过与专家沟通交流的研讨会后,总结理清设计开发思路,对《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大纲》和《多系统小型数控车库开发升级思路》修改和定稿,专家审核提出指导和提升意见。(5)材料准备与预算。根据升级大纲和思路建设方案确定需要的原小型数据车床、材料、配件和耗材清单及预算,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匹配的原小型数据车床、材料、配件和提供相关的耗材。(6)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互相培训。对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小型数控车床的设计原理、编程语言、数据接品技术、开发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应用等不太熟悉,需要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互相培训。

8 课题研发成果

(1)配备多系统操作界面,实现华中数控、FANUC、西门子、三菱四种系教学。(2)体积小,占地小、 消耗小、资资源占用少、安全性能高、便于教学。(3)可用于仪表、手表等行业小型零件加工。

9 研发设想

对于校企合作模式、专业方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仍将继续进行,特别是项目研发中所涉及的数控加工方向的数控机床编程与调试等技术,项目组将会继续关注和研发下去,不断创新完成系统性的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从研究生导师反馈的情况来看,硕士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差、没有系统化软件设计的概念、在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无法自如地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设计、只能编写一些特定的小程序等,这些几乎是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的一个通病。一方面,当前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培养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另一方面社会需求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工程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教学培养现状还未能达到这样的要求。究其原因,目前的教学环节过多地受到传统思维的约束,许多高校虽然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加强了实践环节的培养,合理地梳理出明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思路,但在整个教学培养过程中没有将工程化的思路贯穿始终,使软件工程思想的培养局限在个别课程中,没有形成系统,从而限制了学生工程化素养的养成以及高校教学师资资源的充分发挥。笔者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特点及行业现状,结合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软件人才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全新的软件工程师的系统化培养方案,即充分利用学校科研团队现有的资源及在大型科研项目方面成功的经验,形成系统化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思路,着力于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重点研究如何将软件工程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本科教育培养的始终,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化素养,使毕业生更容易融入社会,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采用项目驱动的思路充分发挥团队在大型科研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将具体的项目分解到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中,让学生在细节中学习,最终又能宏观统筹集成为一个实际的项目,从而学以致用;最终形成实际工程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思想指导的系统化培养软件人才的基本思路。

2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贯穿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实践,系统化培养学生软件实践能力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我们试图找出其中最直接影响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各门主干课程,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贯穿其中,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5个阶段(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指导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并着重研究每门课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该门课程应该承担的具体培养工作。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各门课程之间如何更好地衔接,系统化地构架学生的软件开发知识体系。

3用科研指导专业教学的具体实践

高校科研机构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是一项宝贵的财富,学生也迫切希望早日加入到科研队伍中来,而承担科研项目的骨干力量与学生的教授者之间往往密不可分,甚至是同一批人。这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现有的科研项目正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生动教材。然而,实际的科研项目往往都是相对复杂的大型系统,对初学者来说难以理清头绪。如何按照各门课程的特点将大型科研项目分解、简化成一个个子系统,渗透在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到大型科研项目的开发中,既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也有利于随时采用科研项目实战训练,修正课堂教学方法及方向,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协调,最终达到以培养软件工程型人才为目标的闭环控制,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1科研项目的开发分解成子系统渗透到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细化各门课程实验环节的开设,形成项目驱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过程中,我们选取智能工程实验室完成的石化行业大型智能建模优化软件平台作为经典案例。该平台是一个集数据预处理、过程建模、过程优化等多项功能,面向石化行业的智能集成化系统平台。教师首先从功能上对其分解,梳理出数据采集、预处理、输入解析、数据建模、优化算法、数据挖掘等模块,将这些模块渗透到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中,以子系统的形式作为各门课程实践环节中的重要训练项目。下面以数据预处理模块为例,介绍模块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对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初步的处理,并存储到数据库中,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数据库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课程中作为实例讲解。由于采集来的数据是真实的工业过程数据,这些数据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仪表故障或者数据传输错误等原因的影响,存在很多噪声数据、冗余数据、缺失数据和不一致数据,因此,需要采用各种算法进行预处理,如记录删除法、均值填充法、中值填充法和K最邻近距离填充法等。这些都可以渗透到算法设计课程中。处理好的数据如何进行存储这部分知识可以渗透到数据库原理课程中讲解。教师根据后续的应用需求向学生介绍选择哪种数据库工具、采用什么样的存储方式、怎样设计数据库等。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涉及程序设计的内容,如均值填充法、中值填充法等相对简单的算法,可以让学生了解基本算法原理后,进行程序设计的实现。带着这些实际的问题进行课程的学习,显然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做好子系统的集成与拼装,用大型项目的科研实践完善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软件方向的学习进程中,随着各门主干课程学习的完成,各子系统逐个开发出来,这些子系统可以作为后续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重要实践内容。例如建模优化平台项目总体上采用了三层结构,这将成为软件体系结构课程中重要的典型实例,并以此集成整个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开设将从理论的层面更系统地对前序课程中渗透的软件工程思想予以科学的总结归纳和提高,同时补充大量前序课程中还未涉及的工程化知识,查漏补缺,为走入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关键问题的解决

在整个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思想的落实是重中之重,需要学院、系部等行政机构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整合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充分协调好教师与教师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组织全系大大小小的相关课程研讨、集体备课多达20余次,大会确定思路,小会细化方案,真正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落实到各门主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中,最终保证方案的有效实施。其次,学校组织专门的骨干力量对经典的大型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分解和集成。完成此项工作需要相关人员既熟悉工程项目,又宏观把握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全系相关课程教师进行培训和研讨,将正常知识点的教学与工程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从而将实际企业工程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对教学的促进。

5结语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大家下午好!

从教十年,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在这教育科研的路上,充满了辛劳和汗水,充满了欣喜与激动,充满了感悟与收获,更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从无知走向成熟,渐渐地,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播种希望,收获硕果,是您——教科研一路伴我幸福成长。

刚刚踏上三尺讲台那一天,我就立志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教科研型的专业的新型老师。虽然年轻的我对教育科研全然陌生,但是我拥有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教科研中来。教育家鲍林说过:“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像他希望的那样有成就,但他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且还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迎着课程改革的东风,我兴奋极了,牢牢地抓住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可什么是教科研呢?当我真的要靠近它时,却又觉得它是那么的神秘,遥不可及。多亏了前辈们的指点帮助,使我终于明白了教育科研就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的过程。记得我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任教五年级四班的数学兼班主任。刚开始我眼高手低,觉得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满腹经纶,当一名小学老师应该是游刃有余。记得当时我给同学们讲如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觉得自己讲的也很到位,可是孩子们一单元检测,我就傻眼了。全班同学的优秀人数很少,不及格的人数却很多。看到这样的教学成绩,我不由自主地落泪了。那天我在班里发了一通火,同学们都认认真真地聆听我的教诲。课后我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原来我根本没有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来备课,讲授新课,课后也没及时让孩子们巩固新知,导致了新知识没学扎实。我决心向每一位优秀教师虚心学习,拜师学艺,主动走进师傅的课堂,有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老教师。我认真地备课,上课,课后及时反思,我很快便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到了期末考试,孩子们也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那一刻我欢呼了、雀跃了……

在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中,我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新台阶。教务处主任亲切地对我说:“牟,除了搞好教学外,还要认真地搞好教育科研工作……”我牢记领导对我的嘱托,不断地夯实自己的业务,多向优秀教师取经,不断地进行课例打磨,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我先后参加了两次县优质课评选,获县级一等奖,一次市优质课评选,获市级二等奖。我还参加了全国中青年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获部级三等奖。2008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聆听了名师的教科研报告,与名师面对面地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我培训回来后又在全县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中作了题为《让课堂教学走向常态》的专题讲座。在xxxx年的省远程研修中,我积极主动地参与磨课,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课例打磨,撰写研修随笔,发表研修主贴,最后被评为省优秀学员。在xxxx年9月,五莲县第一次在全县范围内举行城乡交流活动,当时我的儿子只有两岁三个月大,我便踊跃报名参加了这次光荣的支教活动。在这支教的一年里,我作为骨干教师在支教学校——五莲县叩官中心小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着同事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学伊始,我制定了详细的数学教研计划,并和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把我们学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和老师们倾心交流,参与集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平时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商讨疑难问题,比如:扑克牌问题、鸡兔同笼、站队问题等等,做到共同提高。我和林桂香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打造了自主高效的魅力课堂。一年来为了提高我们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迎接市规验收我执教了不同年级的公开课5次。我帮扶青年教师李瑞霞和梁西剑老师,我和他们共同研讨教学,他们参加优质课评选,我全程帮助他们修改课件,调整讲课思路,最后李老师取得了县一等奖、梁老师取得了市二等奖的好成绩。我还主动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与学整合教学设计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小课题研究》等课题研究。我和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主动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孩子们对小课题研究很感兴趣,我们研究了《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邮票中的数学》,《我是理财小能手》,《营养午餐》,《抽屉原理》,其中《我是理财小能手》、《营养午餐》获市级一等奖。我还荣幸地被评为数学小课题优秀辅导老师。在xxxx年全县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xxxx年全县小学数学素养大赛中,共161名选手参加比赛,我取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虽然我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教科研的路任重而道远。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一、“新路径”的基本内涵

以数据支撑教学与教研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数据分析看教学活动的改进;二是在教学活动中看数据的变化。

实现路径:

区域行政、教研部门,根据分析数据了解导致质量差异的各种原因及教学过程、方法、资源、教师素质、教育内容等方面情况,以便采取有关政策措施。学校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分析数据了解本校的教育质量、各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改进措施。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从纵横两个方面分析数据,寻找导致质量差异的原因,改进教学。学生个人(家长),可以根据测量数据,清晰地了解本人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家长可以给予分析指导帮助。

二、“新路径”的支持系统

数据是“证据”的主要表现形式。要让数据的获得具有真实性和连续性,必须重视支持系统的建设。让数据说话,必须有一支善于运用数据来发现问题的骨干教师队伍。

1.建立学业质量监测机制

重视工具的研发,不断完善“学业质量诊断与评价系统”,对全区教学质量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尝试利用数据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用各种统计的方法阐述和解释教学中的一些规律和现象,进而组织和开展基于证据的教学和教研活动。

2.组建实证研究课题组

课题“基于学生学业成绩分析的教学改进行动”被列为浙江省教育科学2013年度规划课题。建立“教育评价联盟”,培育研究种子,指导教师运用数据开展纵向、横向的数据分析和课堂增值行动研究。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展示活动,如专题征文、项目评比、经验交流、《莲都风采》系列文集等。

3.建立“学校教学管理团队”

以项目研究的形式培养骨干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干部团队研修,以学校为单位,由教学管理链中的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组建团队一起参加研修,共同实践完成改进任务。整个研修基于问题,任务驱动,实践研究,共同提高,采用“四维”研修方式:主题研修、反思管理布置任务、践行改进总结经验、现场展示再学再思、实践推广。

三、“新路径”的实践探索

教学与教研活动要关注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与瓶颈,实践探索中关注推广与应用。

1.用数据指导教研员下校调研活动

常规调研路径:以随堂听课、常规检查、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

改进调研路径:

2.单元测试知识点诊断与教学改进

研究思路:

例如,语文科张老师调用第1学期期终质量监测成绩雷达图(如下):

数据显示:在语文学习的五个领域中,问题最大的是阅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是下一个阶段教学改进的重点。

第2学期,张老师重点关注了阅读教学,并用自编软件对第一单元的阅读测试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显示:学生失分点主要在课内阅读第3小题、课外阅读第1小题和第6小题,而同样是词语理解的课内阅读第1小题得分却很高。

张老师反思: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预习,要求学生自主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新词的意思,课堂上只作简单检查。但是学生的理解大多依赖《词语手册》等工具书,很少在具体的语境中品词析句,未能联系内容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题的感悟,忽视了表达方法的指导。

改进教学策略:一是加强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指导,把词语意思理解和表达效果品味有机整合起来;二是从内容走向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加强表达方法的领悟与迁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第三单元的单元测试后,张老师又对学生的阅读测试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如下表)。

从两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该班级学生的阅读标准分从24.43分提高到26.62分,相同知识点的得分率明显得到提高,如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得分率从原来的45.83%提高到72.92%,词语表达效果从59.72%提高到86.11%,表达方法从70.14%提高到81.25%。这说明张老师的教学改进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更有针对性了。

3.基于命题与数据分析的教研组活动

活动背景:①学校组织的交叉命题考试,总会留下一些遗憾;②评价方式单一,过分突出甄别功能,忽视了诊断功能,且考后的数据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③网络资源给命题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教师失去了深入研究试题的机会或驱动力,不愿或不会命制原创试题。

活动目标:①通过命题案例的研究,学会命制有效试题;②通过数据分析,学会怎样才能让数据发挥教学的诊断功能;③探索一种崭新的教研活动方式。

活动过程:①准备阶段:理论学习、命题技术培训、6道样题编制。②实施阶段:教师限时、独立写出每一道试题的命题意图,组长收集汇总信息;组织测试,收集答题数据,统计并作出初步分析;召开教研大组研讨(磨题)活动。③总结提升阶段:命题教师撰写命题前、后的收获,修改试题;其他教师撰写班级参试学生的教学诊断报告;教研组长撰写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总结报告,收集整理物化成果。

活动总结:在教研组研讨会上,组长通报教师、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抛出话题。以难度估计对比分析为例:

以上数据显示:①命题教师的难度系数估计出现了1.0和0.2,不符合命题的基本要求。因为难度系数1.0或0.2以下,意味着该题没有区分度,可见教师的命题技术亟待规范与提高。②全体数学教师的难度系数估计均值低于学生实际答题情况,这说明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活动反思:这是一次让数据说话的学校校本教研成功案例,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提高了业务水平,真正体验了校本教研活动带来的实效性和务实性,激发了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29年来,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陇原名师,从刚步入教坛的大学生成长为省级优秀教育专家,她被誉为“学者型、研究型”的老师。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李云霞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高度契合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她的数学教学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求新:把教学打造成艺术

1985年,李云霞从平凉师范毕业,先分配到华亭二中任教,1992年调入华亭县东华小学。从那时起,她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上潜心研究,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教中研,研中改,改中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从教29年来,她在县内外作教学事迹报告近30次,上过130多节公开示范课,听课人数近3000人。

“李老师的数学课,教学艺术精湛,思路新、方法活、教风实,学生兴趣浓。听她的课,真是一种享受。”凡是听过李云霞数学课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受,教学是艺术,而达到精湛的境界,确属不易。

当有人问李云霞在数学教学上有什么秘诀时,李云霞总会说道:“哪有什么秘诀,只不过咱是吃教育这碗饭的,不尽心教书育人就对不起党和政府,对不起学生和家长。”

为了吃好这碗饭,29年来,李云霞坚持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学习,积累了厚厚的十本大约6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聆听别人的课堂教学960多节。她刻苦钻研,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总结出了“五边同步”课堂教学模式,即边讲、边练、边复习、边检测、边补救。该模式也已成为东华小学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在县内外获得极大的反响。

2002年,李云霞探索总结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即学生由被动学习向积极参与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向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转变,学生静听向质疑转变,师生单向交流向师生、生生多向交流转变,从重视结论向重视过程转变,从对旧知识的运用向对新知识的探索转变。“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立即在华亭县教坛上燃起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火光”。

东华小学五年级5班的学生史小彤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李老师的课堂生动入迷,做题时她总会讲解得很明白。”“幽默、有趣、有耐心,还会讲故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叙述自己认识的李老师。

“纵观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总是给人留下新的感觉,教学思想新,教学结构新,教学方法新,教学目标新。”东华小学校长路晓明告诉记者,李老师善于继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善于借鉴他人的教学模式,但却不被这些所拘泥。

走进李云霞的课堂,艺术的魅力源源不断。她的教学手段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案,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小黑板、自制的教具和学具都搬进了她的课堂,几乎每道应用题她都要引导学生用两三个思路来解答,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的培养。

钻研:把课堂转化成实践

2003年,李云霞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文集刊印,她取名为《学步集》。从“学步”开始,在学者型、研究型教师之路上,李云霞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抢先迈开了步伐。

“有一次,一个学生提问一个关于角的分类的问题,大于180°而小于360°的角是什么角?为了寻找答案,我在学校图书室和县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但却一无所获,后来几经转折,终于在华亭一中的数学老师那里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李云霞的教学过程里,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有时候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她常常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制定出七八种方案,反复比较推敲,直到满意为止。

高达800多度的深度近视并没有阻碍到她,在搞好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她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甚至是除夕之夜、大年初一,几乎挤出了所有的闲暇时间来作数学研究,多年来她发表教研文章400多篇,相当于华亭县数学老师一年发表教研文章的总和。

李云霞在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解题方法方面的研究,教材方面的研究等教研成果一个又一个地公之于众,让她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中知名度很高的“多产作家”。

“这些教研成果观点新颖,思维独特,不少读者给她写信称数学神探呢。”东华小学政教主任赵彦成说,她的不少成果被载入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先后20多次获得教学论文征文奖,她“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深受师生们的尊崇。

2001年3月,李云霞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并拨出研究经费1.5万元。经过潜心研究,“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开花结果,她归纳总结为“四环节五步骤”,即:创设情境、铺垫孕伏――自学点拨、探究新知(设疑自学、讨论释疑、探索学习、点拨诱导、巩固内化)――巩固深化、拓展创新――归纳总结、形成网络。

“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五环节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李云霞说,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总结与提升,这种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扶掖:帮青年教师成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李云霞看来,倘若自己是孤零零的,就如同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只能在风浪里颠簸挣扎,难以前进,她想让更多的老师追求卓越,站在卓越的高度。

“1999年,我被学校推荐到平凉参加义教工程培训班,在培训期间,我承担的是小学数学示范课教学,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去给各县的教学骨干培训,确实让我好紧张。”然而,她新颖的教学思路,独特的教学风格引起了参加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的兴趣,她的示范课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1999年9月,她担任高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在全力教好学生的同时,带动、培养和扶掖青年教师成长也成为了她义不容辞的职责。

2001年,东华小学进行聘任制试点,从事语文教学的王彩菊老师被聘任到了数学岗。转岗后的王彩菊教学成绩一直处于“低谷”,李云霞便主动当起了王彩菊的老师,帮她备写教案,给她上示范课,并坚持跟踪听课,寻找她教学中出现的症结,对症下药,查漏补缺。

一年后,王彩菊很快“成长”起来,教学成绩开始跃居同级同科前列,并被评为全县的教学新秀,如今又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

“李云霞老师和我亦师亦友,教学中她是我的老师,生活中她是我的朋友。”和王彩菊一样,东华小学的青年教师无一例外地都得到过李云霞的点、传、帮、带。

在李云霞的精心指导下,青年教师张顺斋的《怎样找等量关系?》,杨有庆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做到“三变”》等论文都获得了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教师杨蕊设计的教案荣获平凉市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

一个个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现如今,这些老师都成为了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

五年级数学老师马国保和李云霞的情缘还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我在华亭二中读书时,李老师就带我们班的数学课,她对我影响很大。”马国保谈起,从事数学教学的情缘也在于学生时代李云霞对他的影响,刚开始参加工作那会都不敢“接近”李老师,后来在听课、评课中,遇到不懂的就及时向她请教,再拜她为师,自己在教研教改中成长得很快。

不仅仅是马国保,截至目前,县内外近百名教师都拜李云霞为师,平凉市实验小学、崇信县锦屏小学等县内外近千名教师来东华小学观摩她的课堂教学。她或通过示范课教学,或当面叙谈,或书信交流,或网络沟通,毫不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她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心得和体会,扶掖青年教师的成长让她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良师益友。

至爱:给学生无私的奉献

“面对成绩我曾激动不已地感慨万千过,回想过去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自己做了大量的工作,上每一节课,我都是一遍又一遍地钻研教案,研究教材,认真思考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过程,尽量减少教学中的失误。”在一次事迹报告会上,李云霞这样坦白自己的心路历程,有时自己也松懈、退缩过,但一想到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面孔,无形之中又让她回到了最好的工作状态。

她常常鼓励年轻老师,上完一节满意的课,看到学生轻松而又愉悦学到知识时,成功的喜悦就是当老师的最大幸福。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李云霞从未因家务琐事和小疾小病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她曾多次说过,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是爱。没有了爱,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则无从谈起,要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而这种爱,必须崇高、无私、纯洁、神圣。

正是因为她对教师“爱”的理解,二十多年来,她都一心扑在教学上,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有一次,她因患重感冒发高烧,大家都劝她休息,可她硬是咬着牙带病给学生上课,结果晕倒在教室里。”教师郝淑萍说道,“李云霞不仅是把教材吃透在心里,把学生也完全装在了心里边。她高度近视,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清,但是她能知道第几排第几列坐的是哪个学生,这让所有老师都很佩服,也为她的敬业和爱学生而感动。”

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激励后进,这是李云霞多年来坚守的教育原则。正因为如此,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李云霞总是有办法让他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每逢节假日,李云霞总是要带回两三个“后进生”,给他们义务补课,既管学又管吃。

“李老师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后进生’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她对学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从不歧视后进生,不偏袒尖子生,不压抑学生的个性,不扼杀学生的灵性,作业设置强调“低起点、小台阶、缓坡度”,既让学生“吃饱、吃好、吃出味”,又让后进生“吸收、消化、不卡壳”。

2012届有一个被同学戏称为“厚木头”的农村学生厚有福,入学迟,反应慢,李云霞就经常给他补习功课,找他谈心、家访,消除他的思想顾虑,给他赠送衣物、学习用品等。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厚有福在学习上奋起直追,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升到了皇甫学校初中部。

多年来,李云霞所带班级的思品优秀率达100%,先后有30多名学生获省市县“世纪之星”、“陇原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走上成才的道路,甭提心里有多高兴。”李云霞说,“匆匆的教学工作,至今让她对女儿还有点小小的愧疚。女儿的学习退步了,衣服脏了,我总是一推再推,女儿说我偏心,看到她委屈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摘要:为解决《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抽象学习枯燥的问题,提出以“机器人循迹小车”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将《电子技术》教学内容贯穿其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项目教学嵌入国际流行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且融合学科交叉、素质教育等,形成了一套适合大多数理工科院校学生的EIPC-CDIO新的工程教育理念,为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P键词:电子技术;机器人小车;CDIO;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188-02

一、引言

《电子技术》课程是理工科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不仅要求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被众多教师和学生列为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这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因此,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本文基于CDIO(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根据理工科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一套合适的EIPC-CDIO(Ethics Integrity Professionalism Cooperation)工程教育理念教学改革方案。将《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按章节生成几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且融合交叉学科内容,教师开篇教学以项目问题的形式引出,教师带着问题去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章节知识,当子项目完成时,电子技术各章节知识点也随即完成。教师再将各个子项目融合在一起,适当加入当今流行的课外知识,并使其有机关联,形成一个综合项目,以任务的形式安排给学生。学生接到综合项目后,仔细分析发现与各个子项目关联很大,自然会思考如何根据之前所学子项目知识来设计综合项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有目的地去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设计电路、安装调试等环节,有效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

三、教学项目设计

1.子项目设计。《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内容。首先将各个章节知识点归类,联系紧密的章节可合二为一,考虑到模拟电路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信号整形、放大、处理,数字电路解决的问题为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因此电子技术内容可融合为控制领域类的项目。为了在教学中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历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代表性题型,将综合项目定为机器人循迹小车较为合适,一方面其难度适中,容易入手,另一方面学生也有兴趣研究循迹小车。因此《电子技术》全篇教学将以机器人循迹小车的项目设计来展开,如图1所示。

将机器人循迹小车拆解为多个子项目:循迹模块子项目、控制模块子项目、驱动模块子项目、电源模块子项目等。其中循迹模块与电源模块可映射到模拟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等章节中,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子项目内容可映射到数字电路的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中,因此机器人循迹小车整个项目已拆解并映射到《电子技术》各相关章节中。

2.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教学项目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①思考如何将《电子技术》按章节归类分解,这是一个构思(Conceive)过程;②对各个章节进行子项目设计,子项目要求与课堂教学实例接近,也可与教师科研实际相结合,这是一个设计(Design)过程;③各个子项目设计完成后,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教学生去实现这些子项目,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是一个实现(Implement)的过程;④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这些子项目,可通过软件仿真、硬件搭建的方式去实现它,这是一个运作(Operate)的过程。教师项目设计包括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部分,与国际上先进的CDIO理念(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 实现Implement 运作Operate)四个部分一致,因此本教学设计思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学科融合与交叉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运作步骤可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教学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应融入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比如高等数学、EDA、传感器等。这实际是对国际先进CDIO理念的补充和拓展,融合学科交叉、素质教育、道德诚信(Ethics Integrity Professionalism Cooperation)在内,形成一套新的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EIPC-CDIO教学模式。

四、结论与思考

选择“机器人循迹小车”作为教学项目,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项目教学基于CDIO国际先进理念,保证了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结合学生实情,融合了学科交叉、素质教育、道德诚信等,形成了一套新的EIPC-CDIO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改革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适合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教师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春玲,朱敏,张岩.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2):58-60.

[2]王革思.探究式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1):58-59.

[3]何伟,张玲,胡小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35-137.

[4]蔡立娟,张瑜,姜淑荣.“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172-173.

[5]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4-40.

[6]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34-45.

[7]王春模.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18):149-150.

[8]李彤,张璇,王旭等.SE-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52-57.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一、 “勤学习”—— 科研意识进一步增强。

作为一名坚持在一线的数学教师,我非常重视学习,因为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工作。干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沿。几年来,我经常暗示自己多看书,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于是,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如:《福建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等;我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吸纳别人的有效经验;另外,我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如2018年12月1—3日参加福建省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2018年4月3-4日参加全国第五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同年3月26日-7月9日参加泉州市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促使我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不断加深。

二、“勤探索”—— 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

多年来,我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已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同时,我深深感到,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光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远远不够,要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不满足于原有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由“启发式教学方式”到“探究性教学方式”,由“学生被动接受”到“学生主动钻研”,不断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育趣味横生、生机盎然,努力使学生学得轻松,效果实在。15年来,我多次在镇级范围开公开课、示范课。其中,XX年4月执教《什么是面积》参加镇小学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XX年4月执教《分一分》一课参加晋江市小学“教坛新秀”课堂教学评选;XX年11月承担骨干教师镇级教学展示活动,课题为《正负数》;2018年3月承担镇学科名师培养对象教学展示活动,课题为《游戏公平》。

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本校教师的教学能够逐渐跟上时展的脉搏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在做好个人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尽心尽力指导好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如2018.5指导黄宝治老师在镇“城乡互动携手共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执教《认识角》一课,效果良好;2018.6指导孙宝婷老师参加福建省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优秀录像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等。基于教委办领导厚爱,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XX.9承担镇五年级数学科培训讲座活动;XX年秋承担英林镇新教师业务培训活动;2018年秋承担英林镇新教师业务培训活动。

三、“勤总结”-—科研成果进一步突显。

教育科研离不开理论学习,更离不开勤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多年来我经常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反思、案例、、随笔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我撰写的随笔《诗意的课堂》获晋江市优秀教学案例、随笔评选一等奖;撰写的案例《让学生学得有趣、快乐》获晋江市优秀案例评选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新课改挑战“好课”》、《以生为本是有效课堂的根基所在》分别获泉州市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主题征文“二等奖”,并有十余篇于各级教育教学刊物。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王岚,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管理硕士,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常州市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常州市减负增效先进个人,常州市武进区名教师,常州市武进区“三八”红旗手,担任武进区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武进区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理事、武进区送培上门指导组组长。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数学教学评优课中获得一、二等奖。三十多篇文章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出版个人专著《走向发展型教师》。

人生的姿态万千,很多教师选择站立,而我更喜欢行走。行走,让我感受到脚尖离地的高度;行走,让我意识到脚印度量的长度;行走,让我欣喜于超越自我的速度。

遥望理想,跨出第一步

孩提多忘事,但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是自封为小老师的我带着同村的孩子一起咿咿呀呀地学习《古井》的情景。至今,“络绎不绝”这个成语的童声共读还时时在我耳中回荡。对于小小教鞭与一方黑板的迷恋,在我小小的心田中生根、萌芽,进而肆意疯长。

江南水乡出生的我,自幼乖巧,内向胆怯,但乖乖女也有执拗的时候。临近初中毕业时,成绩优异的我与父母闹开了,原因就在于毕业志愿的不同选择。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剪影终究让我说服了父母,在志愿书上郑重地填下了常州师范学校(现为“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

于是,我开始有了积淀教育底蕴的第一步。走进《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基础知识》,感受《初等数论》《数学分析》《概率统计》,竞选班长,走进校学生会,利用假期进行义务家教……

师范好多事,但记忆中飞飞扬扬的是三年级时作为实习生的我领着孩子一起朗读课文《黄山奇石》的场景。如今,教本上那红墨水印记的串串问题已然成为了一张久不褪色的山水画。对于小小教本与一方讲台的迷恋,在青春的心绪里渐行渐近。

穿越懵懂,走实每一步

1998年,怀揣着梦想的我从校门走向校门,终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生活。

毕业分配,我选择的是一所新建的农村学校――武进市五一实验学校(武进市2002年成为武进区,五一实验学校现已被撤并)。学校依山傍水,很有些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意蕴。在这样的学校,成长成为一种自觉。新的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充盈着我的教育生活,隔绝着尘世的喧嚣,空课休息时与书为伍,夜深人静时与书为伴。

当年12月,学校安排教龄仅仅3个月的我承担片数学教研活动。而初次试航的我在一片褒奖声中渐渐生发出淡淡的自信。多年后回想起来这样一段经历,真要感谢那些在我成长初期为我加油鼓劲的前辈们。次年5月,我执教了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学年会的观摩课《三角形的认识》,并有幸获得了常州市教研室原主任汪履平老师的指导。同年,我参加武进市第九轮青年教师观摩活动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参加武进市数学电教评优课再次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

从1998年9月到1999年11月,四百多天的时间,我完成了从师范校门到小学校门的自由转身、从师范学生到新手教师的顺利转型。辗转于市(县级)、市级赛课的舞台,我多了几分沉稳、几分成熟,更多了几分自信。得益于师范的数学功底,也受惠于师范的电脑功底,所有的设计我坚持原创,所有的课件我坚持自制。我总是告诉自己:不重复别人,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在武进市五一实验学校,我有幸成为进步最快的教师。因为时刻准备着,所以频频有幸遇垂青。1999年,我开始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此后相继担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教科室副主任、教科室主任。

追寻梦想,书写加速度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航程,我常常这样觉得,抵达同样意味着新的开始。不愿享受现实安逸的我,不断自问:我的前路在哪里?我的目标在何方?“更新自我、挑战自我”的声音在我头脑中不断重复。

转眼到了2004年,此时的我已经是有着六年工作经验的成熟教师。而前面的六年中,因为学校师资紧缺,我还曾兼任了三年英语教师。六年的时间,除了主持过一个省级电教课题、发表过零星的论文之外,可以说我对数学教学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经过三年不断请调,2004年8月,我终于如愿来到了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有人问我:坚持调动的原因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为发展而来。不前进,就意味着倒退;不思考,就意味着退化。湖塘桥中心小学有着一群沉迷教育、痴迷数学的数学教育人,这深深地吸引着我。

成为湖塘桥中心小学的一员,踏上了数学研究的快车道,幸运的我拥有了很多值得回味的第一次。

第一次踏上全国的展示舞台

2005年,全国五省一市校本研修现场会在湖塘桥中心小学召开。数学会场以苏教版六上《轴对称图形》为案例进行现场课堂展示并基于课堂进行“教材二度开发的有效策略”的主题对话,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商量后一致同意将执教该课的任务交给我――工作第一年就两次拿了赛课第一名的“传奇人物”。于是,走出“世外桃源”的我第一次有机会踏上了全国的展示舞台。长期在自然、自由状态下生长的我,依旧习惯于独立完成教案、自己制作课件。结合多个版本的教材,我尝试着把静态的文本活化为富有我的个性且适合学生的鲜活的教学实践,在《轴对称图形》的课堂上,我与孩子们一起感受着研究的快乐与成长的惬意。

在主题评议中,苏教版教材副主编、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陈春圣老师这样评价:教者深入教材并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就此内容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进行了筛选与整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出发,融数学、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社会、科学为一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是一两个数学概念,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关注。

第一次走上全国的赛课舞台

2006年4月,“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在常州举行。我第一次有机会走上了全国的赛课舞台。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下《平移和旋转》。很多同行都很纳闷我为什么要选择自己从没接触过的三年级新教材。而对于一直很羡慕已经先行一步使用新教材的教师的我来说,有这样可以“越位”的机会当然不愿意放过!

如何在教得轻松、学得快乐、考得满意这样的三维目标立体构建中获得多赢呢?我不断思考、不停琢磨。那一阶段,同事们都说我走火入魔了,吃饭时、走路时甚至梦境中,都是平移和旋转。在一次次查阅资料、上网浏览、学生访谈中我触摸到了课堂的真谛――要基于儿童的视野进行学习素材的活化加工。为了还原学生的生活经验,我扛着摄像机在中华恐龙园拍了整整一天。在赛课现场,我和学生从他们最感兴趣的中华恐龙园游乐场景出发,在生活原型中感受数学,逐步概括、抽象、形成概念,通过概念辨析深化认识。对于教学难点则以卡通人物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三次航船比赛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特征,在自悟中形成技能。

立足数学视角,定位儿童立场,链接学习生活,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获得了评委组专家与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举夺得了数学组第一名。《现代快报》以“常州一名师喜获‘十佳’ 生活教学赢得专家赞同”为题进行了报道。

第一次感受“探航”的魅力

如果说教学给了我思想的翅膀,那么“探航”给了我乘风的力量。看着身边的水手一个个乘风破浪,2006年的夏天,我开始有了最初的梦想。重温教育学、心理学,涉猎哲学、教育哲学,走近课堂观察技术,运用教育研究方法。一样的阅读,不一样的思考;一样的实践,不一样的成长。

于是,开始有了投寄的冲动与等待的煎熬,有了两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二等奖的幸运,有了和“教海探航”一路相约的幸福。2008年11月,获得“教海探航”一等奖的我作为青年水手代表与特级教师华应龙同课异构,执教《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四上)。2009年5月,在江苏省“教海领航”活动中与特级教师周卫东同题会课,执教《确定位置》(五上)。2010年4月,在江苏省“教海领航”活动中与特级教师蔡宏圣同台上课,执教《认识面积》(三下);2011年4月,在江苏省“教海领航”活动中与特级教师庄惠芬同台上课,执教《确定位置》(六下);2012年4月,在江苏省“教海领航”活动中与特级教师许卫兵同台上课,执教《折线统计图》(四下)。

“教海探航”,改变了我的阅读方向,引领我沉浸于课堂,引导我专注于个人的研究方向。在与“教海探航”一路相随的日子里,因为仰望所以勤勉,因为挚爱所以追求。因为每年的“探航”之约,所以有了从零散的思考到系统的研究的蜕变,有了从对教材二度开发的思辨到进行数学课程统整的思维。

于是,我带着学习与思辨一路前行,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问中寻找前路,《感受小学教学的力量》发表于《人民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的个性化建构中寻找出路,《循三材建设之轨,走品牌涵养之道》发表于《基础教育论坛》;在数学课堂的系列研究中明晰思路,专题研究于各级各类刊物。

专题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我撰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意义建构》发表于《江苏教育》,收录于人大复印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策略》一文收录于小学数学教学网,并被多家教育网站转载。2009年5月,应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王林老师的邀请,我参加了江苏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次教学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结构中‘长、宽、高’的支撑、体系中‘点、线、面’的结合”的观点得到了与会教师的认可。

专题之二: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我曾应邀参加江苏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执教《变与不变》,并以“三材开发融通汇合”为主题介绍我对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的认识及具体做法。基于中英课程的比较,我提出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内容的花边走向内容的常态,从形式的花边走向形式的常态,更重要的是要从理念的花边走向理念的常态,分类介绍了常态课堂、领域课堂、拓展课堂的操作策略。我的专题研究成果《经历过程 积累经验 感悟思想》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经历过程感悟思想》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

专题之三:“找规律”教学的实践研究。自2010年开始,我整体聚焦找规律教学,先后执教了《图形覆盖中的规律》《周期现象中的规律》《间隔排列中的规律》《搭配中的规律》《探索计算中的规律》等课题,并应邀在陕西等多个省份进行辐射。基于实践撰写的《基于建模思想的找规律教学》发表于《江苏教育》,《从规律发现走向模型建构》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深入,成就深度》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

一路前行,从个体的零敲碎打式的随性研究到群体的主题引领式的科学研究,让我拥有了文化的宽度、行动的力度、思考的厚度。作为学校课题组副组长、核心成员,我校课题组重点研究的三项课题成果分别获得了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我主持的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统整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思辨与行动、领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统整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研究”的评审与通过,让我更加坚定执着地行走在小学数学课程统整研究的道路上。

第一次聚焦教学风格

法国启蒙时期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说:“风格即人。”尼采说:“风格是一个人的背影。”老舍说:“风格是各种花的特有的光彩与香味。”我认为,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真正走向成熟、走向特色的标志。在与儿童的幸福相遇中,在和数学的激情对话里,我不断体悟着如何读懂学生、读活数学,不断感悟着如何诠释出“我和孩子们”的独特的数学课堂。2011年4月,湖塘桥中心小学为快车道成员举办了教学风格研讨会,作为快车道成员之一的我执教了观摩课,并参加了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主持的沙龙。这个契机让我第一次开始系统地思考如何从专注走向专业、从成长走向成熟,提出了“情理相生、情智共长”的风格追求。

同年12月,我应邀参加了常州市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果展示活动,执教《找规律》,并作了题为“课堂研究,永远在路上”的个人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介绍。在会上,我谈道:要以数学立场和儿童立场观照教学,在数学课堂这个广阔的世界里,引领儿童不断丰富感性认识,升华理性认识,情理相生,情智共长,追寻数学之真,感悟数学之善,书写数学之美。回归本真,不忘数学来时路――追寻问题之真、过程之真、研究之真,聚焦真问题,引发真思考,研究真数学,抒发真感悟,拥有真发现,升华真情感;大道至善,只拣儿童多处行――追寻学科之善、儿童之善、学习之善,用学科本质之善吸引学生,以教师人格之善引导学生,以学习过程之善激活学生;融通和美,情理交融真智慧――追寻结构之美、开放之美、理性之美、简洁之美、个性之美、灵动之美、发现之美,用学科之美感染学生,用人性之美打动学生,用思维之美鼓舞学生。

团队长跑,追梦无止步

生命的歌者,让梦想在激情中飞扬;生命的舞者,让绚丽在坚持中绽放;生命的行者,让理想在脚步中丈量。

在一路前行中向往着成长,我唯恐才疏学浅,所以坚持专业学习。函授本科,我往返于常州和南京之间,即使怀孕七八个月也从未缺课。拿到本科证书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是预想的欣喜,而是更大的知识恐慌。于是,我利用点滴时间自学英语,以超过分数线六十多分的成绩读上了扬州大学的教育硕士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其后,我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进行单科进修,感受着课程与教学的真义;在英国感受异域的课程与教学,思辨着中外教育的异同与发展;在南京师范大学进行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力量研修学习,丰盈着专业成长的底气与勇气。

在不断蜕变中渴望着超越,我唯恐底薄力弱,所以拜师学艺。邀请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担任师傅,期待自己有哲学的视野与自我的思考;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徐斌艳教授为学术导师,期待自己有课程的视野和学术的规范;邀请特级教师黄爱华、潘小福、王冬娟等担任实践导师,期待自己有教学的艺术与特色的实践。同时,我主动申请加入常州市小学数学庄惠芬名师工作室,在专题学习与主题研究过程中收获专业成长。与工作室领衔人庄惠芬等合著的《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材研读》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公开发行,我参与编写的《魅力数学》也顺利出版。在与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中,我不断梳理自己的研究主题,不断锤炼个人的教学风格。

在团队长跑中,我一路幸运地不断遇见有着共同追求的教育人。自2009年开始,我四次担任武进区送培上门指导小组的组长,基地学校涉及武进区成章小学、村前小学、周家巷小学、卜弋小学等,培训学员所在校涉及几十所,受益数学教师达两百余人。在历次送培活动中,我先后进行了教材的解读、课堂的观察、技术的指导、专业的导读、课题的引领与论文的培训,与武进区的教师共研数学、同话课堂,参与培训的教师成长迅速。

2013年,我成为了武进区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以“基于课程统整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研究”为工作室引领课题,开展了四大领域的统整策略研究,开创了童话体裁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性研究。通过每月一学习、每月一观摩、每月一分享的“三个一”制度,将个人自学、团队共学、学员导学、领衔助学有机结合。课题、课程、课堂一体联动,教学、教研、教育一体提升。在一年中,工作室成员6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基本功比赛或评优课活动中获奖,2人在常州市五级梯队发展中有新提升,工作室每个成员都在相关杂志发表了课题研究成果。

我多次赴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河南等地义务支教,怀揣着对教育的执着、对课堂的热爱、对数学的理解,行走在教育理念与实践传播的路上。记得那一年,刚刚结束了为期三天的河南支教之旅,打开邮箱已经有一封来自焦作的陈磊老师的邮件:“……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向您倾诉一下。这三天的数学教育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次的学习已经使我不甘心再这样碌碌无为下去了……期待您能给我的专业发展导航。我是如此急切地给您写了这样一封信,希望您不要怪我唐突,请您给我的专业阅读提一些建议。”看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暖流,不仅来自被认同,更源于新同行者的加入。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要使教研活动扎实开展,达到预期效果,就要遵循学校特点,符合少数民族教师需求。经多次调研,我们发现少数民族教师多为民办转正教师,初始学历低,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有所排斥。这样的现状引发了我们对于教研方式的思考。综合考量,我们尝试在这次主题教研活动中,对教研方式进行调整。

一、试点探索――构建示范跟踪式教研方式

首先选择实验校,把全旗办学条件最好、设备最先进的民族乡镇学校阿尔拉中心校定位为发展民族教育的首选基地;其次,选择实验学科,把小学语文、数学两个学科列为第一实验学科;再次,选择实验人员,由两学科教研员、阿尔拉学校领导和数语两科教师组成践行者方队。

整体框架形成后,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构建跟踪式教研方式。

(一)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1.教研员严格执行隔周到校制,每次在校工作时间为一周,上下班时间与学校教师保持一致。

2.教研员组织学科教研组及教师认真制定教研活动方案。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在学校教研领导指导下,认真实施工作方案,落实活动计划,完成教研任务。

3.在教研工作中,教研组负责人及参研教师必须在教研过程中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1)各教研组按时完成选题备课,并作详实记录。

(2)严格按照教研工作实施步骤,教务处组织教师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认真填写教研过程手册。

(3)教研员组织教研组长及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并负责组织督促教师撰写整理相关材料及材料的收集上交。

(二)教研员沉于其中,超脱其上

1.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帮助阿尔拉中心校制定教研活动记录手册、阿尔拉教导处常规检查记录册等。这有利于促进教研活动系列化开展,引领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每项教研活动,也便于记录教研的过程,促进过程性教研材料的积累,使其真实化、及时化。要注意指导业务领导收集整理原始教研过程性材料的方法。

2.科学开展备课、说课、评课。将学科讲座与备课、说课、评课有效结合。在备课、说课、评课的同时融入学科讲座内容,注重对教师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引领,既有针对性又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实践操作。

3.率先示范,典型引路。两位教研员针对低、高年段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从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层面以自己为“靶子”逐一示范引领。两位教研员分别做了两次主备人、主讲人和说课者。这样的举动,不仅从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为教师做了示范,更拉近了教研员与教师的距离,让教师更愿意大胆尝试。

4.朋友式研磨,同伴互助。在典型引路的基础上由一名教师作为主备人、主讲人,教研员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与本校的教师一道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使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5.场外指导,历练教师。除教研员到校指导外,其他时间安排了以学科领导为牵头人的自主研磨训练,对所有活动做了录音录像。其间教研员与学科教师多次进行电话交流,做好场外辅导。

6.疏理总结,授之以渔。教研员在引领教师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结合学校教师的特点和自己多年的教研经验,疏理出极具操作性的教研活动流程。如:备课流程,高低段教学基本流程,课前、课后说课流程等。为今后的教研工作铺设了一条“高速路”。

二、深入探索――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

根据莫旗6所乡镇少数民族学校比较分散,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数学专职教研人手不足的特点,以阿尔拉教研模式为范本,在全旗小学语文、数学两个学科选拔十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兼职教研员,成立学科指导团队,分别派送到其他5所民族乡镇学校,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深入开展“加强队伍建设、助推民族教育”主题教研活动。

1.培训先行,保证指导团队教师工作有效

①学科教研员从工作理念、方法上与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将在阿尔拉工作的经验与指导教师共享、学习。

②指导教师到阿尔拉学校参加现场模拟培训会。

会上,阿尔拉学校小学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进行了精彩的现场集体备课展示。展示教研员针对指导教师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和要求。这种现场模拟培训既给阿尔拉学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更让指导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为今后助推民族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过程指导,教研员为指导团队教师工作保驾护航

指导团队教师深入学校开展工作后,学科教研员定期与各校指导教师交流,寻求对策,并多次以被培训者的角色参与到指导教师组织的教研活动中。体验被培训者的收获,站在被培训者角度,帮助指导教师提升。

3.定期展示汇报,促进各校沟通交流

教研员定期参与各民族校在校内进行的阶段成果展示。包括图片、影像、文字资料,民族校教师还要上汇报课。既是前一段工作总结,又激发了乡镇民族学校教师“比、学、赶、帮、超”的思想。

三、延伸探索――提升小学综合学科教师专业素养

1.成立区域教研联合体

在阿尔拉中心校经验基础上,根据小学综合学科教师少、学校分散的特点,以学科教研员为主体,成立东西两片民族乡镇学校区域教研联合体(以东片为例,东片三所学校的综合学科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都要集中到其中一所学校)开展助推活动。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将以学校提出的“研究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求在教学方法上求新,在教学手段上求活,达到师生关系和谐、努力提高教学成绩,以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完成本学期的各项教学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在规范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课堂主阵地,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全面素质良性成长模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以科研促教学,在学校科研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继续开展教学研讨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题研究实施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继续抓好常规工作,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扎实有效地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常规教学工作主要有教师教学计划的制订、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质量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活动。集体备课:每周五下午是我们年级组集体备课时间,主要针对典型性问题,代表性课题。由教研组长负责,提前一周为组员布置重点研究课的内容,在集体备课时间,各组员说教学思路,其他组员作必要的补充、修正,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以求最佳的教学思路。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狠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注意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采取教师先讲先导课组内老师互评,然后再进行研讨,努力创建高效互助自主学习型新课堂。

3、听课评课

(二)锐意创新,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1)本学期,我们将在教研组内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探索教学的新思路,学期初,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通过理论学习、说课研讨、公开课研讨、评课反思等活动,努力在学期末达到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并展示。

(2)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注重积累生动、有价值的案例(教案、课件、教后记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数学,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参与数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用心设计研究性的实践作业,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价、有交流。

五、活动安排

围绕本学期工作重点,将教研活动安排如下:

二月份:

1、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年级组的教学计划。

2、进行各单元教材分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把握。

3、年级组制定安排学科教研活动、教研课活动计划。

三月份:

1、 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阶段性小结经验交流。

2、 重点分析一、二单元教学内容,交流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写字教学研讨交流。

四月份:

1、进行教材分析的学习与训练,培养教师分析教材、看懂教材的能力。

2、口算速算研讨阶段性小结。

3、课外阅读阶段检查。

五月份

1、研究教研课的讲评及课后反思。

2、交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题组的研究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学习效率。

3、课外阅读和日有所诵的阶段检查。

六月份:

1、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和总结。

2、总结本册教材的重点和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难点,制定复习方案。

3、撰写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对教研工作提出建议。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编者按】关于中小学教师是否需要“人人有课题”的争论可以说是不绝于耳。支持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能使学校走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反对者认为,当前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形式化、功利化、泛研究等问题。如,有些教师在别人的申报表上签个名了事;有些教师只选容易做的,不考虑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些教师选题太大,根本无能力研究。那么,教师到底需不需要“人人有课题”?

我以为,当教师就要当“明师”。“明师”者,顾名思义,就是“明白”之师,就是贤明之师——思想开明,明白事理,不固执,不迂腐,宽怀大度,理解人心,尊重人性,通晓教书育人之道,他们因此往往能以通情达理的巧妙手段,把学生“引”向或者“导”向成才的道路。

我还以为,时代呼唤明师。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迫切需要明师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明师的时代。可以预计,一个明师群起的时代即将到来。

无论是我的亲身经历,还是我了解的一批批成长中的明师,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研究,是明师群起的成长之源。

明师理应做些研究

如果有人问我:“你是怎样由一名普通的师专生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的?”

我可能会这样回答:“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是进行了教育研究。”

假如我没有进行教育研究,就难以成为走向未来的名师。这些年,我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因为研究,班级管理上了台阶,数学教学成绩显著,数学竞赛获奖颇多,我得到了许多奖励;因为研究,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因为研究,我到了教育局后,能迅速遵循所分管工作的规律和要求,不断占领分管领域的制高点,不断跃上教育发展的新平台。

我以为,教育研究是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研究,提升精神的高度。我一直想做一个这样的实验:研究200名刚入职的教师,100名为“自然研究型”的,另100名为“自觉研究型”的,20年后,看看这200名教师的发展情况。虽然,我没做成这个实验,但我能想象出结果:多数“自然研究型”的教师,可能成为经师——经验之师,教学娴熟但缺乏新意,职业倦怠感渐生;而多数“自觉研究型”的教师,常教常研,常研常新,以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每天的工作。

研究,保持思维的深度。研究与思维密不可分,“研”之久则思必深。坚持研究,思维往往处在活跃状态中。研究与学习是不尽相同的,学习更多的是获取知识,而研究则是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思考,是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经验有机结合,也是研究者专业自信的基础。研究型教育工作者,不仅有行动更是有想法、有思维深度的人。

研究,拓展知识的广度。研究者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现自己“知不足”,于是又继续学习,学习之后继续研究,研究之后又发现新的不足。就这样,从低水平的“不足”,走向低水平的“足”,又从低水平的“足”,走向高水平的“不足”,进而走向高水平的“足”。

研究,追求探索的精度。“精业”,就是以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高效能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仅有敬业精神是不够的。敬业,更要精业,要以精业的态度对待工作,要做就做到最好。研究,是一条通往精业的道路。

研究,改变眼界的角度。研究,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审视教育问题,以独特的视角透视教育现象,以理性的探索践行教育工作。想一想,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究竟理解了多少?究竟做到了多少?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我们在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当如何去做?新形式、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试验的探索之中,逐步升华与完善。

研究,超越自我的气度。教育名家的成长,是一个追求最优发展、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的发展过程。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目标。只有视今天为落后,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追求卓越,追求更好的境界,才可能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目标,达到教育发展的精致化、精品化的境界。靠什么不断超越自我?每个人的路不尽相同,我的路更多的是源于“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且规范的方式

研究有很多方式,但我认为课题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且规范的方式。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来完成的,是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因此,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问题的求证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本质。

当教师以“思考”的目光审视校园,以“探究”的姿态从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时,教师无疑就具有了“研究者”的特质。反思与问题同在,反思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对问题的求证。问题的求证成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本质规定。课题研究,往往是求证的“利器”。

“科研兴校”意识比较强、科研氛围非常好的学校,可以进行全校性的课题研究,课题分工层次分明,基本上可以实现“人人有课题”。我担任厦门一中校长时,学校的《构建“三型”校园,创设发展平台》课题,全校教职工“人人有份”。且看课题内容、课题目标、课题分工和实施途径。

课题内容

学习型:学习型的管理者;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职员;学习型的学生;学习型的家长。

创新型:办学创新;管理创新;德育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创新;服务创新。

信息型:教育信息化;多方信息源;畅通信息流。

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课题目标

1. “三型”校园的形成。

学习型:人人为学习之人,处处为学习之所,时时为学习之机;师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创新型:形成学校发展的创新机制;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全员创新、全方位创新;全面提升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应用和简捷应用;全校教职员工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在信息技术内继续领航。

2. 发展平台的形成。

学生发展: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特长学生基础更扎实,特长更显著;着力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综合人才和特色人才。

教师发展: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发展的目标;大多数教师能实现其阶段发展目标;部分教师超越发展。

学校发展:学校整体水平提升;学校办学规模得到一定发展;学校特色得到社会认同。

社会发展:学校文化影响社区、社会文化;学校发展促进社会各方面发展;校园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课题分工

理论研究:任?摇勇;总体构建:任?摇勇。

学习型校园(大组长A):学习型的管理者(小组长a);学习型的教师(小组长b);学习型的职员(小组长c);学习型的学生(小组长d);学习型的家长(小组长e)。

创新型校园:办学创新;管理创新;德育创新;教学创新;学习创新;服务创新;活动创新。

信息型校园:教育信息化;多方信息源;畅通信息流。

学生发展: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育劳。

教师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持续发展;专业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学校发展:从外控式发展向自主式发展转变;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同质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转变;从简单的经验模仿向创新发展转变;从局部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

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与经济发展;学校发展与文化发展;学校发展与科技发展;学校发展与城市发展。

实施途径

从学校工作层面展开;从年级工作层面展开;从教研组工作层面展开;从家长工作层面展开;从社会活动层面展开。

“小课题”是“大课题”的序言

就大多数中小学来说,我们建议教师宜先从“小课题”研究做起,“小课题”人人可为。

我们目前所提倡的校本教研,就是引导广大教师直接参与校本层面的课题研究。也就是说,课题研究并不仅仅是那些必须经过立项,然后大规模进行的宏大工程。没有机会参加大的教育科研项目,没关系,可以自己做小课题研究;没有能力研究大的课题,没关系,可以研究小的课题;没有时间进行专项研究,没关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另辟蹊径进行研究。常规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可以转化为教育科研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完全可以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时时为研究之机。

南京市近年来教育科研“突飞猛进”,就是源于他们重视和鼓励“个人课题”的研究,并持之以恒地不断出新。

南京市是这样总结的:所谓“个人课题”,是指教师个人独立承担并得到学校教育科研部门认可的课题。从研究的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不受他人的牵制和教育行政的限制,可以接受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从课题的内容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选择,课题内容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比较小,研究的内容比较单一。从研究方法看,“个人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从研究的成果看,“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微观的、具体的和适用于个人的。

他们认为,“个人课题”是个人的,具有“独特性”“自由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我的至爱,是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记得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亲的朋友送来一本《初等代数》,让我在阅读大量连环画的同时,认识了不定方程,知道了轮船航行要考虑船速和水速……数学的世界真是有趣极了!那时的我,未曾料到,数学会成为我以后生命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师范毕业当年,被称为“万金油”的中师生都是由学校安排教什么学科的,语文是学校安排我教学的第一门学科,期间上《草船借箭》一课,我用抽拉式灯片化静为动,生动演绎了诸葛亮当年借箭的过程,受到听课专家的一致好评。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电化教育的强大魅力。但对数学教学的那份期盼,却一直隐隐地留在心底。终于,当我调动到另一所学校时,如愿以偿地申请到了数学教学,从此我便开始了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知相伴的人生旅程。

行走在儿童与数学之间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指出:教育学是迷恋儿童成长的一门学问。很幸运遇上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能乘着课改的东风,一路探寻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行走在儿童与数学之间,追寻着自己的教学主张。

1998年,我在江苏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现场执教《千米的认识》一课。为了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感知“千米”,我巧妙\用多媒体,用镜头把生活引进课堂,用行走的路线、行走的时间让学生形象感知“千米”的实际长度,再让学生现学现用,帮助听课老师设计最经济的游览古城常熟的路线。课堂上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思维高潮迭起。联系生活教数学,让我初尝了教学成功的喜悦,从此开始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2000年,我拿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数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这正是我当时思索的“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观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问题融入学生的生活原型和动手实践之中,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上升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合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最后再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信息技术是营造生活化情境的有效路径。教学《24小时计时法》时,我用多媒体精心创设小播音员预告节目的情景,激起矛盾冲突。为突出重点,我制作了课件,让学生观察发现一天24小时,而钟表上只有12个数,因此出现了两个1时、2时、3时……怎样区分这些相同的时刻呢?此时,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需求。为制作课件,我好几次工作到天亮,正如米开朗琪罗所言:“我为了工作而筋疲力尽,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工作过。我除了夜以继日地工作外,什么都不想。”课堂因技术而改变,在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场景中,儿童沉浸其中,我也累并快乐着。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我认识到关注生活仅仅是关注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经验的沟通,要让这种沟通获得更好的效益,还需要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否则,关注了生活化,学生的学习还有可能是被动的、接受式的,虽然这样的学习也是必要的,但教学的含金量不高。从数学学习本身看,生活经验是拐杖,最终还是要抽象,要建模,要超越生活化!所以,我提出要活动化,让学生做数学。《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写》一课,我以五个数学活动贯穿全课,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学生在试读、比较、观察中总结和完善读写数的方法,在丰富的活动中实现了读写数新经验的积累,完成了读写数方法的自主建构,简简单单又饱含数学味。

生活观、活动观让我的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如何超越?只有真正关注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思考我们的教学,顺应儿童的需要,悉心呵护儿童,彰显和发挥儿童的天赋潜能,数学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因此,我提出了关于儿童数学的教学主张:“把握学科本质、坚守儿童立场”,以儿童为基点,“贴”着儿童的需要进行数学教学。

美国数学家保罗・哈尔莫斯在《我要做数学家》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数学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是概念?公理?定理?定义?证明?诚然,没有这些组成部分,数学就不存在了,这些都是数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核心所在。数学的核心应该是超越了这些表面知识的内在问题、思想和方法,并且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四基理念之一。

站在儿童的立场教学,才能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认识比”,我从一年级的“相减比较”切入,激活三年级的“倍比”和五年级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比”的原初意义。接着,我以甜度、陡峭度、图形的形状为素材,让学生在事物本源的地方深思。通过甘蔗汁饮料的配比、国旗的长宽比、树高和影长这些素材,学生体会到比中蕴含的变与不变。通过比快,比贵,比挤,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类的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最后根据4∶3说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比其实就是个数学模型。“比”的教学,照本宣科,原本可以“水到渠成”;而以比较为本源,渗透变与不变、正比例函数、模型等数学思想,难免磕磕碰碰,节外生枝。但我觉得,这正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信息技术,是儿童创新的诱发剂。2016年12月,我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用iTools实时发微信红包,学生身临其境,感觉到用以往具体的、确定的数不能表示了,他们自主创造出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未知的数,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潜能开发的空间。

“课程应该为学生而设计,应该努力激发每一名学生发现真正的自我,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近两年来,我和我团队的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开发长线课程,将一道题、一节课乃至一个单元开发成一段课程,让孩子们自主积累学习素材,形成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把精力、智慧、意志充分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数学视野,儿童基点,人文课堂,是儿童数学的要义。“儿童”和“数学”,恰如高速路两边的护栏,行走在儿童与数学之间,才能让我们教学探索的大道始终延伸向教育理想的远方。

做有思想的研究者

有人说,研究就是过把瘾。苏霍姆林斯基曾向校长们建议:“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明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教学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在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快乐和苦恼。谁能感到自己是在进行研究,谁就会更快地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

作为教研员,要有更为宏观的视野和全面的规划,要时刻关注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学科领域的研究,还要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思维,站在“思想”的高度去研究问题,才能始终站在研究的前沿,引领教师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

为践行我的教学主张,我开展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致管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我们认为,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主要指向整体性构建知识的方式、学习方法与策略。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最终指向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如下图)。

e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要确定经验目标系列,及时唤醒和激活经验,不断丰富和积淀经验,实现经验的数学化,促进经验的迁移,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经验。

在苏州市小学数学专题研讨活动上,我两次结合课堂,通过讲座推广了课题研究的成果。2013年12月,课题被评为苏州市精品培育课题。2014年,被推荐为区域小学排名第一的网络管理研究课题。课题组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8篇,其中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出版专著1本,研究成果丰硕。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在薄弱学校进行推广和应用,16个课例被评为“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

在教研创新的路上

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永远在创造。“卷入式”校本教研,是我首创的教研方式。在调研中,我发现研究问题宽泛、团队意识淡薄、主体意识缺失、时间难以保证,是我市小学数学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让校本教研成为一个学习磁场把教师吸引进去,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发展的自觉诉求,让一线教师的实际专业需求及其已有实践经验介入校本教研之中?在实践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卷入式”校本教研。

卷入式教研以“课例”为载体,以全员参加,全程卷入为制度保证,以全程录像为技术手段,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聚焦问题,进行课例研究――现场互动――反思跟进,促进了区域内学校校本教研文化的有效转型,显著提升了教研组发现问题、策划组织活动、专业提升、提炼总结的能力。

卷入式教研的主要流程:①征集主题;②有备而来;③聚焦要点;④反思建构;⑤改进行为。其关键环节在于全员卷入、全程卷入、深度会谈、专业支持。

卷入式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促进教师群体分享教学经验和智慧,把那些散落在教师个体的零星的心得体会或经验汇聚成为群体共同享有的专业知识资源。我们每次都全面收集业务活动所形成的文字、图片,全程拍摄上课和研讨的录像,以这些真实材料作为反思和研究实践的过程性资源,从中提炼行之有效的经验,使学校真正成为创造知识的场所。

《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第12期刊登了课题组开展卷入式教研的成功经验,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小学数学教师》2014年第10期刊载了课题组开展研讨活动的具体实践的4篇文章,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4年9月在江苏省小学数学教研员培训中,我做了“在卷入式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的主题发言。

“我还想再上一次,我愿意再上一次!”在卷入式教研现场,我好几次听到不同的上课老师重复着这样的话,是那么让人感动!让师生都卷入学习,这是我极力推动教研创新的初衷。

和教师们一起成长

长期的教研经历,也让我逐渐形成了作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和老师们一起备课、听课、再改进的工作方式。我坚持广泛阅读,以积累丰厚的理论功底,练就敏锐的学科洞察力。借助培训、听课、访谈调研等机会,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阅读方法、心得体会、学术思考和一线老师们分享,以激发教师们自觉进行专业阅读,不断提升专业视野。一位青年教师这样评价:“喜欢徐老师来听课和培训,每次他都能从头到尾与我们一起,从分析教材开始,再提出课堂实践设想与改进意见,这种参与式的培训特别接地气,让我们一下子觉得心里就有了底气!他组织的头脑风暴式的互动研讨,往往能引发争论、思辨,激发灵感。因为被鼓励、被欣赏、被期待,所以让你不能停下思考的节奏。于是,渐渐地,我们也能看到设计者的精妙、教材编排者的留白了,摸索到专业前进的方向,同时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对新课标理解的不足。这种培训没有说教,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因此我们的成长也是那么地不由自主!”

扎根课堂,与一线教师成为朋友,一起摸爬滚打,成为志同道合的小学数学研究者,这既是对他人的成全,也是对自我的超越。2015年,我在农村偏远学校建立了5个工作坊,基于所展现的真实的课堂进行研究,每一次活动都能催生出新的教学设想和智慧火花,有力助推了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研员,能否为其他老师提供专业的指导,这是教研员的教育素养问题;是否愿意为他人提供指导,这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问题;而甘为人梯,引领不息,这是我作为教研员的追求和生命享受所在。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科研引路 教改助教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44-02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更成为当今学校的主方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使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育科研工作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已耕耘了23个春秋的我,始终把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科研工作水平,我不断提升自己,修正自己,努力成为教研工作的追求者、探索者、实践者、奉献者,逐渐走向成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在学习中增强底蕴

学习是一种思想的活动,真正的学习就要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要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会学习,懂教学的人。于是我要求自己:首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其次要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再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向自己提出了“不可一日不学,不可一日懈怠,不可一日不省”的学习原则,向书本学习,向身边人学习,使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为搞好教学工作,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吸纳名师的教学经验,品味优秀的教学案例,用全新的知识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改实践。我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积极主动地去实践新课程标准,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在教学、研究、实践、修改、再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自主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学生先思考,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在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上,我通过学习与实践,拓宽思维,丰厚知识底蕴,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探索中发展提高

教育事业本身就是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前行的,而教育工作者也是在不断探索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积极参与到课改之中。我将课题研究作为“载体”,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在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中,我不仅积极参与,还在其中担任示范实验教师,经常给大家做示范引路课。实践中,我学会了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把科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了特色,在教育科研领域里取得了点滴成果。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先后参加了省“十五”课题《教师创造性教学研究与实践》;全国“十一五”重点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关问题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市校本科研第三期工程等课题。我在研究中总结,在研究中成长,所任学科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其个人也获得了各类课题的优秀实验教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所做的汇报课《草原》荣获市科研评比汇报课一等奖、作文课《童心流淌的夏》荣获市科研评比汇报课二等奖、《我们学拼音》荣获市科研评比汇报课一等奖;《写一种小动物》荣获市科研评比汇报课一等奖;《圣诞老人的礼物》荣获市科研评比汇报课一等奖;《小数点的移动》在科研骨干汇报课中获特等奖;《密铺》在市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培训学习活动。活动中,我利用业余时间自主研修、向同行请教,听专家讲座。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 我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初步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

三、在创新中追求卓越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仔细了解丁丽名师工作室对相遇问题所做的研究,不难发现,他们主要通过对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与分析来展开研究。

这两种思路区别很大。

一种思路(文章中的片段一)强调相遇问题的独特性:有独特的情境,独特的数量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这种设计就强调把相遇问题当成一种独立性很强的数学问题来研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理解问题结构,分析数量关系,得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样的数量关系式,并利用这样的关系解决问题。

另一种思路(文章中的片段二)恰好相反,企图消解相遇问题的独立性,即把相遇问题当成某类有着共同数量关系结构的问题的一个特例来处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具体来说,教师试图引导学生按着波利亚“怎样解题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比较这两种思路,可以看出,工作室的老师们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应该将数学问题模式化到什么程度。没有模式化是不行的。简单地说,我们总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而这种经验往往就是以“碰到这类问题就会分析和解决”为形式而存在的。事实上,我们让学生了解基本数量关系,就是一种模式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并没有对基本数量关系作明确的要求,但《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也可以看做是对一定程度模式化的认可。但过度模式化也是不行的。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把问题分成很多小类,每个小类一个求解模式,学生只需记住和套用。这是不好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