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陶艺教案范文

陶艺教案范文

陶艺教案

陶艺教案范文第1篇

【摘要】民族陶艺课程是部级精品课程,是我院艺术设计系产品造型专业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开设,是基于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坭兴陶,并让坭兴陶与民族特色的图案相结合。1997 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广西只有壮族织锦和钦州坭兴陶被准列入。2008 年12 月31 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坭兴陶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因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大力培养陶艺创作人才,是发展坭兴陶产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掌握坭兴陶制作工艺,并具有较高的创作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而在民族陶艺课程教学中,图案基础训练是本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从事民族陶艺课程教学数年,将探讨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图案;民族陶艺课程;民族特色;形式美

一、图案基础训练在民族陶艺课程中的前期导入

民族陶艺课程有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108课时。图案基础训练在第一阶段的教学过程,总共有54课时,导入课程为8课时。在导入课程内,主要分为图案的起源与发展的了解,以及带学生深入钦州坭兴陶展厅、广西美术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一)图案的起源与发展

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图案文化与历史内涵有了直观认识,直观的教学方式展示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图案的风格与特点。从原始时期的稚拙与淳朴的装饰图案到秦汉时期的奔放与古拙的装饰图案,再到宋元时期的典雅与秀丽的装饰图案,以及清代的纤细与精密的装饰图案;陶器、青铜器、瓦当、瓷器、剪纸、织锦等作品,品种繁多、精美绝伦的各种装饰图案;形成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图案形式。这一阶段主要以直观对比的方式来教学。课后让学生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汇总自己最喜欢的装饰纹样,并说出缘由。笔者运用学生自我阐述、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场实地教学

广西美术馆、广西民族博物馆、钦州坭兴陶展厅是非常好的现场教学场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还是以中国的民间图案为教学重点。中国民间图案长期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民间图案的内涵,已经涵盖和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美术范畴。因此,民间图案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和规格都远远超出宫廷美术和人文美术的范畴,民间图案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格局。广西民族博物馆中陈设的民间图案极具广西特色,刺绣、织锦、铜鼓等图案的直观性,让学生对图案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二、图案的写生和造型训练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采用实地写生、临摹资料等方式搜集素材,并进行造型训练。

(一)图案写生

在图案的基础训练中,写生是不可缺的手段。通过实地写生,学生进一步熟悉生活,学会收集和积累设计素材。写生的方法有线描写生和色彩写生两种。线描写生要求学生用单线的形式对造型进行塑造,要求学生造型严谨、结构明了、用笔肯定大胆,并注意画面疏密变化。从最简单的单个物体写生到复杂的场景写生,循序渐进地去学习。色彩写生依据则自然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展示美,可以运用淡彩写生、复色写生等技法来表现。

(二)造型训练

造型训练是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迷茫,在这一环节,笔者用了4课时进行示范和讲解。下面以一个花卉图案造型训练为例。

1.特征分析

以牡丹为例,花瓣的形态有长、宽、圆、转等各种变化,花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有侧、正、俯、仰等多种姿态。传统的牡丹图案的花瓣大多在正侧、俯仰之间进行变化,其中又以正仰面和正侧面的花瓣为多。花头由花梗、花蕊、花冠、花托、花萼组成,花冠有合瓣花冠和离瓣花冠两种,因此花瓣的形态要根据花瓣的不同而呈现形态各异的姿态。所有的花头有一根与花柄、花心相连的轴心线,这个是牡丹花的特征,也是所有花头的基本规律,因为无论花头怎样变化,均离不开轴心线。

2.造型训练

花卉造型训练是一个主观的表现过程。图案变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写实和写意。写实变化是根据写生的花卉图案进行本质的提炼,描绘出主观对花卉造型最直观的感受。写意变化则是抓住形态本质特征,大胆地运用夸张、抽象的方法,依据写生的花卉进行概括、提炼。以写实为基础,适当做归纳简化和夸张手法的处理,对写生素材的花卉中不完美的部分加以调整、补充,使对象的美和形式感更加明显。追求形象鲜明及形式美感,追求高度的提炼和极度夸张的统一,以满足艺术造型的理想化。

3.变化的表现手法

(1)变形法

根据花卉特征、设计的要求,进行装饰变形,可以用简单的点线面来归纳、统一,当然变形要符合整体,符合花卉的特征,变形有趣协调而又美感。

(2)省略夸张法

加强整体特征的表现就是省略。在不失自然形态特征的前提下去掉繁琐的部分,抓住物象最美的、最主要的特征,通过概括、归纳、省略,使物象更纯、更简洁。夸张是强调、突出自然物象中最具经典性和鲜明特征的部分进行强化处理,使被表现的形象特征显得更加鲜明、更加生动、更加典型、更有魅力。

(3)创意法

联想、象征寓意、分解组合等创意表现手法在之前的素描课中已经得到了训练,在这一表现手法上,学生很快就能上手。笔者加以引导追求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构想,引导学生以独特而清新的阐释方式来表达,并以独具匠心而新颖的形象画面去感染观者。

(4)添加法

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理想,添加法是必不可缺的。在提炼、概括、夸张的基础上,设计者根据设计需要添加装饰纹样,以增加图案联想的色彩。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大胆地把民间图案和民族图案加入。图案的融入,不仅使原有的图案更加丰富多样,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图案构成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任何事物都有增加的内容和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图案创作,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如:线条、色彩、节奏、比例、构图等形式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构成的形式美,使人们透过其形式认识其内容,获得审美的感受。装饰图案的内容随着时代和生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但从形式上来讲,图案艺术注重形式美、外在美,强调形式的表现,在装饰图案的创作中,有一些关于形式法则的创作规律。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等。

在这一教学环节,笔者鼓励和引导学生了解本土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体会传统文化价值,进一步提升图案教学的本土文化内涵。在作业方面要求学生运用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大胆地进行创意自由造型和设计训练,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四、图案在民族陶艺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与民族陶艺课程更好地衔接,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把图案应用到民族陶艺课程中。运用指定器型,用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图案的组织构成形式进行装饰。在这一环节,重视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构成要素的视觉特点和审美差异,为实际设计和应用培养审美意识。教师命题、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较牢固地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

总之,图案基础训练是一门让学生解决造型装饰的技法问题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遵循艺术设计形式美的创造规律,为民族陶艺课程教学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乾钊,谭玉本.基础图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寻胜兰.新民族图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范伟.图形装饰[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陶艺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案;民族陶艺课程;民族特色;形式美

一、图案基础训练在民族陶艺课程中的前期导入

民族陶艺课程有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108课时。图案基础训练在第一阶段的教学过程,总共有54课时,导入课程为8课时。在导入课程内,主要分为图案的起源与发展的了解,以及带学生深入钦州坭兴陶展厅、广西美术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一)图案的起源与发展

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图案文化与历史内涵有了直观认识,直观的教学方式展示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图案的风格与特点。从原始时期的稚拙与淳朴的装饰图案到秦汉时期的奔放与古拙的装饰图案,再到宋元时期的典雅与秀丽的装饰图案,以及清代的纤细与精密的装饰图案:陶器、青铜器、瓦当、瓷器、剪纸、织锦等作品,品种繁多、精美绝伦的各种装饰图案:形成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图案形式。这一阶段主要以直观对比的方式来教学。课后让学生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汇总自己最喜欢的装饰纹样,并说出缘由。笔者运用学生自我阐述、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场实地教学

广西美术馆、广西民族博物馆、钦州坭兴陶展厅是非常好的现场教学场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还是以中国的民间图案为教学重点。中国民间图案长期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民间图案的内涵,已经涵盖和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美术范畴。因此,民间图案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和规格都远远超出宫廷美术和人文美术的范畴,民间图案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格局。广西民族博物馆中陈设的民间图案极具广西特色,刺绣、织锦、铜鼓等图案的直观性,让学生对图案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二、图案的写生和造型训练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采用实地写生、临摹资料等方式搜集素材,并进行造型训练。

(一)图案写生

在图案的基础训练中,写生是不可缺的手段。通过实地写生,学生进一步熟悉生活,学会收集和积累设计素材。写生的方法有线描写生和色彩写生两种。线描写生要求学生用单线的形式对造型进行塑造,要求学生造型严谨、结构明了、用笔肯定大胆,并注意画面疏密变化。从最简单的单个物体写生到复杂的场景写生,循序渐进地去学习。色彩写生依据则自然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展示美,可以运用淡彩写生、复色写生等技法来表现。

(二)造型训练

造型训练是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迷茫,在这一环节,笔者用了4课时进行示范和讲解。下面以一个花卉图案造型训练为例。

1.特征分析

以牡丹为例,花瓣的形态有长、宽、圆、转等各种变化,花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有侧、正、俯、仰等多种姿态。传统的牡丹图案的花瓣大多在正侧、俯仰之间进行变化,其中又以正仰面和正侧面的花瓣为多。花头由花梗、花蕊、花冠、花托、花萼组成,花冠有合瓣花冠和离瓣花冠两种,因此花瓣的形态要根据花瓣的不同而呈现形态各异的姿态。所有的花头有一根与花柄、花心相连的轴心线,这个是牡丹花的特征,也是所有花头的基本规律,因为无论花头怎样变化,均离不开轴心线。

2.造型训练

花卉造型训练是一个主观的表现过程。图案变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写实和写意。写实变化是根据写生的花卉图案进行本质的提炼,描绘出主观对花卉造型最直观的感受。写意变化则是抓住形态本质特征,大胆地运用夸张、抽象的方法,依据写生的花卉进行概括、提炼。以写实为基础,适当做归纳简化和夸张手法的处理,对写生素材的花卉中不完美的部分加以调整、补充,使对象的美和形式感更加明显。追求形象鲜明及形式美感,追求高度的提炼和极度夸张的统一,以满足艺术造型的理想化。

3.变化的表现手法

(1)变形法

根据花卉特征、设计的要求,进行装饰变形,可以用简单的点线面来归纳、统一,当然变形要符合整体,符合花卉的特征,变形有趣协调而又美感。

(2)省略夸张法

加强整体特征的表现就是省略。在不失自然形态特征的前提下去掉繁琐的部分,抓住物象最美的、最主要的特征,通过概括、归纳、省略,使物象更纯、更简洁。夸张是强调、突出自然物象中最具经典性和鲜明特征的部分进行强化处理,使被表现的形象特征显得更加鲜明、更加生动、更加典型、更有魅力。

(3)创意法

联想、象征寓意、分解组合等创意表现手法在之前的素描课中已经得到了训练,在这一表现手法上,学生很快就能上手。笔者加以引导追求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构想,引导学生以独特而清新的阐释方式来表达,并以独具匠心而新颖的形象画面去感染观者。

(4)添加法

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理想,添加法是必不可缺的。在提炼、概括、夸张的基础上,设计者根据设计需要添加装饰纹样,以增加图案联想的色彩。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大胆地把民间图案和民族图案加入。图案的融入,不仅使原有的图案更加丰富多样,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图案构成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任何事物都有增加的内容和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图案创作,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如线条、色彩、节奏、比例、构图等形式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构成的形式美,使人们透过其形式认识其内容,获得审美的感受。装饰图案的内容随着时代和生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但从形式上来讲,图案艺术注重形式美、外在美,强调形式的表现,在装饰图案的创作中,有一些关于形式法则的创作规律。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等。

在这一教学环节,笔者鼓励和引导学生了解本土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体会传统文化价值,进一步提升图案教学的本土文化内涵。在作业方面要求学生运用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大胆地进行创意自由造型和设计训练,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四、图案在民族陶艺课程中的应用

陶艺教案范文第3篇

人教小学美术第9册第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2、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在欣赏陶瓷文化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从器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陶瓷艺术的方法和充分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以及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用具:

课件、生活中的陶、瓷用品、欣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开课前布置一些陶瓷实物,放古典音乐,营造一个陶瓷艺术的环境,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参观,评论,回座位

2、教师激趣,让学生对陶瓷产生兴趣,同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认真观察,大胆推测,积极发言。

二、讲授

师:刚才我们看了一些生活中的陶瓷用品,这节课我们来欣赏更为珍贵的国宝陶瓷。现在我们就来寻宝,首先进入:(课件)

(一)陶瓷揭秘

1、分析陶瓷的历史年代

师:“请大家翻开书三十页,第十六课。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课本上的每一件陶瓷作品,并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介绍,同时对照桌子上的陶瓷器皿观察。

师:思考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课件)

生看书,教师巡视,(学生之间交流。看一看摸一摸桌上的陶瓷器皿。)

师:大家都看完了吧,谁来说一说这些陶瓷艺术品是哪些年代。

生:新石器 南朝 宋 金 元 明 清

师:(板书)从这里可以看出最早的陶瓷出现在什么时候?

生:新石器时代

师:“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器,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商代(板书:商)就出现了瓷器(板书:瓷器),从此陶和瓷并肩发展,一直走向现在的辉煌。”

师:“其中唐朝出现了一种特别有名的瓷器,谁知道它是什么?”

生:唐三彩(课件)

师:你们对历史了解还真不少。陶瓷艺术其实是陶器和瓷器的艺术,CHINA这个英文单词是什么意思?

生:中国。

师: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陶瓷。陶瓷和中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古代的陶瓷艺术就是我们的珍爱国宝。

2、 陶瓷的生产过程

师:我们来看第2个问题:陶瓷又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生答。

师:(板书:土 火)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揭秘。(视频:坯胎制作)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在烧制之前应该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什么?你来说一说。

生:捏形

师:你说的这个过程就是捏制坯胎。(板书:坯胎)

师:我们再来看看(视频:窑烧)

3、分辨陶器与瓷器

师:陶瓷就是土与火的艺术。(指着板书)这就是陶瓷的制作过程。同样的方法可以制作出陶器,也可以制作出瓷器,(走下课堂)你们能分辨一下,哪个是陶器?哪个又是瓷器?

生:分辨,这是陶器,这是瓷器。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再摸一摸,质感有什么不一样?)

生:瓷器非常光滑,陶器有点粗糙。

师:你用了“摸”这个直接的办法,很好,请大家摸一下你们桌上的陶瓷器皿,感受一下。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请学生敲一敲陶与瓷,让学生听)怎么辨别?

生:瓷器声音清脆,陶器声音浑厚。

师:答得真好,请坐。(课件:出示区别表)

师:除了大家刚才发现的2种区别以外,它们在制作原料和烧制温度以及胎质也是有不同。

师:通过了解的陶瓷的历史、制作方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我们逐渐揭开了陶瓷艺术的面纱。

(二)陶瓷鉴赏

1、欣赏陶器作品

师:下面我们就来鉴宝,首先我们来看这件作品。(课件:白陶h)

(1)师生讨论‘h’、白陶

(2)师生分析欣赏的方法。(板书:器形 纹饰 釉色)

(3)师生具体分析白陶h的外形、

(4)师生分析白陶h蕴涵的的文化

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成动物形?是什么动物?

器形上的点线代表什么?还像什么?

(5)观看白陶h的视频介绍

师:这样的作品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状况,这就是陶器所反映的文化。

2、欣赏瓷器作品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更为精美的瓷器作品。(课件青花瓷)

(1)师生讨论分析青花瓷盘的外形

仍让学生从器形、纹饰、釉色上进行分析

(2)师生分析青花瓷盘蕴涵的的文化,并讲解釉下(上)彩

师:你会把这个精美的瓷盘送给谁?为什么?

具体分析器形、纹饰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师:在古代人们就是用艺术品传达美好的愿望和进行文化的交流.

(3)观看青花瓷的视频资料

(4)分析青花瓷的弥足珍贵

3、学生欣赏评述

(1)师:我们了解一些欣赏陶瓷的方法,书上还有许多精美的国宝陶瓷,请每个小组根据课桌上的图片进行欣赏,组长把大家的感受写到作业单上。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欣赏。(课件:欣赏提示)

学生小组分析(师参与学生交流)

(2)分小组汇报,师生点评

三、陶瓷与生活

师:我们不仅要看精美的国宝陶瓷,而且还要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的陶瓷用品,生活中你看见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

学生回答生活中的一些陶瓷用品

师:每一件陶瓷艺术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好趣的陶瓷艺术品。(课件:陶瓷图片)

四.总结下课:

师:一件件作品,就像一个个音符,他带着泥土的芬芳,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伴随着中华民族昂首前行。

起立,下课

陶艺教案范文第4篇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出示课题)

. 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C左右。

.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 器:有罐、鼎、鬲等;

饮 器:杯、角、觚(gu)、 (gui)等;

食 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 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 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 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 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

(介绍《人面鱼纹盆》)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十分得体地显示出民族文化的风采。

(介绍《舞蹈纹盆》)

陶艺教案范文第5篇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出示课题)

1. 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2.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 器:有罐、鼎、鬲等;

饮 器:杯、角、觚(gu)、 (gui)等;

食 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3. 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 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 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 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

(介绍《人面鱼纹盆》)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十分得体地显示出民族文化的风采。

(介绍《舞蹈纹盆》)

陶艺教案范文第6篇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出示课题)

1.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2.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器:有罐、鼎、鬲等;

饮器:杯、角、觚(gu)、(gui)等;

食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3.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

陶艺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尼西黑陶 艺术特色 发展 思考

在云南香格里拉尼西县汤堆村,黑陶远近闻名,这种黝黑的陶器肚大口小,有生活用品、宗教用品和装饰品等,具有悠久的历史。

一、简介

1、材质。以本地的粘土和风化石为原料,采用古老的泥片拍打方法,做出大形后结合捏塑、刻划、拍印、镶嵌的方式进行装饰,阴干、堆烧、打磨制作出成品销售。传统的藏族黑陶由家里的男性为主进行制作,从采土、舂土、和泥、塑形、装饰、阴干、堆烧到打磨均由制作者完成,有时由徒弟辅助完成,传承的方式主要是师徒口传心授。

2、型制。尼西黑陶的型制主要有藏族传统生活中需要的酥油茶壶、火锅、火盆、香炉、酥油灯、土桌、烟灰缸、酒壶、土碗、花盆、花瓶、浮雕摆件等。香格里拉冬季天气寒冷,火盆、火锅等为冬季不可缺少的物品,而香炉、酥油灯为佛事使用,土桌、壶、碗等则为生活常见用品。

二、 审美

1、黝黑厚重的朴素美。《老子》上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崇尚自然、朴素、简约是老庄美学的精髓,也是现今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人们的追求。由于制作方式的原始,和藏族民族性格中的粗犷、朴素的特点,黑陶黝黑的颜色淳朴大方、不怕烟熏,长期的使用及酥油的擦拭只会使器物越用越亮泽、美观;厚重的器形耐用、不怕火烤;黑色的器壁上镶嵌的白色碎瓷片图案,形成赏心悦目的强烈对比,在器形上也更彰显出大气的特点。黑陶的朴素美表现了一种不事雕琢的感情,一任真情流露。

2、原始简练的生动美。原始体现在黑陶的制作方式上,纹样、器型上。制作使用古老的泥板盘筑来筑大形,简单的泥刀和笔套等工具刻画形象,器型厚重、纹样简洁。黑陶的纹样为随形制作,有三种方式:随器形制作,如整个壶型制作成鸡、鱼的造型,活灵活现的整体造型具有独特的趣味;以浮雕刻画,如常见的牛头、藏八宝、龙、蛇、鱼、及兽面等图案,凸起部分为图案大形,层次感强,细节以线条刻画完成,有的在图案以外的底纹部分切出细碎的颗粒,质感强烈,刻画简单,浮雕形象突出正面,有直视的趣味;另外就是线条刻画,线有宽度,圆形直接印出,常见于一些简单的图案刻画如花卉、植物、鱼、几何形装饰纹样及中文和藏文装饰纹样上。

这种以简练、生动的形式捕捉生活中常见的形象,生动有意味,有欢快的游鱼、张着嘴的鸡、盘旋舞动的蛇、睁着圆眼珠的牛、麒麟和呲牙咧嘴的兽面形象,也有夸张的花卉和植物叶片纹样,来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些动物表情生动,有着人一样的感情,植物对称感强、夸张变化,有着极强的装饰感。这种纹样和仰韶、马家窑型彩陶的装饰纹样有着相似之处, “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藏八宝和汉字、藏文吉祥用语也较为常见,藏八宝为象征吉祥、圆满和幸福,用在藏族生活必需品黑陶上,是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的虔诚,即“受历史条件决定的人,在物质和精神力量上的局限性成为天然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有在想象中,在荒诞无稽的臆造中才能跨越它。”

黑陶的原始美还体现在黑陶纹样中对龙、麒麟、兽面的刻画上,鼓出的大眼睛和獠牙甚为醒目,牙齿为尖利的三角形,有的还使用白瓷碎片做牙齿,显得格外醒目,类似于中国早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有意识地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不又仍然存留着某些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某种原始、天真、拙朴的美”。

简练和生动还体现在线条的使用上。黑陶的图案线条趁泥未干时用利器刻画,陶器干后烧制而成。线条和色彩是造型艺术中的两大因素,黑陶上的线条,有着中国早期汉字书法的线条美——甲骨文用利器刻画的洒脱、劲健和吉金文字铸造后的浑圆、厚实体现在黑陶上,犹如刻画而烧制后的黑陶。除了劲健和浑厚,黑陶线条多了虚实轻重的变化,尼西黑陶工艺大师孙诺七林刻画的黑陶纹样犹如大草的书写高手:线条老辣、苍劲、浑厚、生动,轻重变化多姿,时见涩笔,直抒胸臆,章法疏密、错落有致,令人叫绝。黑陶的线条深浅粗细多变,以深刻、宽厚的线条表现形态大形,较浅的线条绘刻细节加以装饰。有的线条修饰刻绘边缘,显得圆浑;有的线条在器壁上刮起涩边却不加修饰,粗犷朴素,极为熟练却富有变化,而不是显得程式、单一化。

3、疏密有致的构图美。尼西黑陶的美,还体现在如中国书画般的构图变化上,清代邓石如曾说“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图案的疏密变化体现了一种智慧。黑陶纹样常见的疏密处理方法有:通过图案和密集的底纹陪衬与大的光滑器壁构成对比,以小面积的密集图案和大块面较稀疏的图案形成对比常见于器物的盖子部位,尤见巧思。尼西黑陶多容器,盖子为提携方便,要做提钮,提钮有尖角锥形、球形,上面密集的刻画出圆、线、弧等几何图案,盖上则用稀疏浑厚的线条,勾勒出花朵、盘长、具象或抽象的鱼形、佛教符号和中、藏文的装饰文字等等,简单但融入了构图的智慧和变化。

三、发展的思考

1、制作方式。黑陶使用泥板盘筑的方式制作,需要较为熟练的技艺,造型较为复杂的器具更是需要长时间掌握制作技艺。黑陶的装饰图案则延续一定的模式,制作者在刻画时稍加发挥,只是为了装饰器物,好的装饰图案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热情,对生活的观察体悟能力,传统的师徒继承模式和主要着眼于器物的制作,也限制了黑陶艺术装饰图案的发展。

原始的纯手工制作方式做成的黑陶厚重、拙朴,但随着旅游热的兴起,种类、图案多样化和便携的考虑,堆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等,是黑陶长期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

2、与滇西北特色旅游工艺品的对比思考。随着滇西北地区旅游热的兴起,很多具有代表的区域型的旅游工艺品,如香格里拉的黑陶,大理地区的瓦猫、木雕、银器,丽江的披肩等等各有特点。瓦猫原只于建筑使用,有辟邪祈福之意,随着瓦猫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的兴起,除了保留原来张着大口、憨态可人的形象和腹中通透“吞金屙银”的吉祥寓意外,形态也起了很大的变化,推陈出新,出现了大小各异的“对猫”、“龙猫”、“塔猫”等形式,表情各异,还有可作为烟灰缸和容器的造型,深受游客喜爱;银器便于携带,适合作为旅游纪念品,现今的银器则除了民族特色,还结合首饰设计,有很多新款式和图案,适合男女老少佩戴;披肩由专业设计人员每年做大量的款式设计,将东巴文字和现代图案结合,投放市场高、中、低档产品齐全,高档产品则另做包装,成为热门的旅游产品;木雕产品打破以往作为建筑配件和家具的思路,生产出室内装饰挂件、摆件和实用的花瓶、笔筒、镇纸等产品,材料多样,进一步拓宽了销路。

尼西黑陶作为香格里拉藏区标志性的旅游产品,享有盛誉的同时,也存在着生产方式较为原始,图案较为固定、单一,艺术效果局限,便携性、多样性不足,更适合于本地居民使用等问题,在旅游热的带动下,保留黑陶原有的特色而推陈出新,增加产品销路,带动经济发展成为尼西黑陶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泽厚. 美学三书[M]. 安徽文艺出版社

[2][罗]泰娜谢著, 张伟达等译. 文化与宗教[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陶艺教案范文第8篇

一、民俗与民俗风

民俗一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文献中。如《礼记· 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士民俗”;《史记· 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 董仲书传》,“变民风,化民俗”。张紫晨先生对“民俗”一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民俗’就是下层人民创造的、用来自我教化或传袭已久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给‘民俗’下定义:即创造于民间、传袭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现象。特别是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当中带有传承性的行为、生活习惯、思想意识、工艺美术等。”

民俗风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作品整体呈现出的具有独特民俗特征的艺术风格。它具体表现为作品题材的选取、创作手法的运用、塑造形象的方式、对艺术语言的驾驭等独创性,并通过艺术品表现出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

二、吉祥图案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吉祥图案,《辞海》中解释,“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通过某种自然物象的寓意、谐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愿望、理想的图案。主要流行在民间”。居阅时、瞿明安认为,“吉祥图案又称为‘瑞应图’或‘吉祥画’,是表现喜庆祝福和善的图案”。吉祥图案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有深刻的“涵义”——吉祥寓意。

吉祥寓意是吉祥图案设计的精髓和目的所在。传统吉祥图案以其内在的吉祥寓意和独特的形式美相结合,给现代陶艺的创作者带来无限的灵感和创作源泉。现代陶艺家是新一代文化的秉承者,他们主动吸收带有民间美术原创性且符合自己审美心理的吉祥喜庆主题,通过艺术再创造,寓意于丰富的吉祥图案,以优美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融入丰富的情感表达与现代陶艺进行话语的融合诠释,构建出具有中国古朴稚拙的民俗风格与趣味为主的吉祥主题。

现代陶艺家们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运用是传统民间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重生,是当代审美视野下的传承与创新。图1是笔者纯手工拉坯制作、题材取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并采用景德镇传统的陶瓷颜料绘制及粉彩、雕刻相结合的技法制作而成的具有民俗风格的陶艺作品。笔者凭借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底和理论造诣,吸取具有中国民间美术文化象征吉祥如意的传统主题,再融合古朴粗犷的原始艺术和质朴明快的民间艺术的情境趣味,创造出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又有时代新意的作品。笔者以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过去,广泛吸收民间艺术质朴、率真、平安、祥和的吉祥主题,进行新的艺术创造,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

三、现代陶艺形式语言中民俗文化

现代艺术吸收民间绘画、剪纸、雕刻等民俗文化精髓,将其独特的线条、色彩、明暗对比、题材等以种种唯美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来。民俗文化是现代陶艺创作的立身之本,现代陶艺是民俗文化的反映,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方式。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及审美意识的提高,现代陶艺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将陶艺家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尽情地诠释,并借以民间艺术的传统语境进行改造和加工,赋予现代感的形式与内涵——民俗艺术的再生。

我国著名的陶瓷艺术家朱乐耕的陶艺创作以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为基点,吸收并借鉴现代艺术思潮的视觉方式和造型手法,力求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陶艺作品。其代表作品《京剧人物》(图2),选取具有艺术美学意味的国粹京剧人物为原型,再采用景德镇传统“五彩”进行大胆的色彩对比装饰,与大片的红色达到对比色的调和,色彩明快,表现手法新颖,将民俗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很好地诠释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民俗文化,以现代艺术语言来表达,把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元素艺术化融入现代陶艺,使民族文化精神和现代设计语言共同汇成现代艺术设计的主流。笔者纯手工拉坯 《吉祥如意》(图3),以来源于民俗文化中的“石榴”和“莲”来表达多子多福、吉庆祥和的美好愿望。画中一群天真浪漫、身着盛装的孩童,或携石榴或夺莲,神态生动可爱,给人兴旺发达、繁荣富强的感受,气氛喜庆祥和,彰显出中华民俗特色。站在艺术美的角度,作品利用釉面丰富特质达到的哑光质感,采用粉彩、新彩相结合进行工笔着色绘制,使得画面鲜艳亮丽、光彩夺目。作者把民俗文化与艺术巧妙结合,通过升华的过程赢得“力量”,不但做到取其“形”、 延其“意”、传其“神”,赋予淳朴的民俗文化以新的生命力,也提升了艺术设计的审美品位与格调,将两者交融所体现的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民俗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现代陶艺对民俗风的召唤

民俗风洋溢着质朴、纯净、自由的气息,与当下人们心中的返璞归真、追求纯净与自由、渴望自我灵性的人性回归等美好向往相吻合。艺术的永恒主题是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现代陶艺作为艺术永恒主题的语言表现符号,它的泥土塑成的坯体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它淳朴率真的民间美术图式和意蕴表达是人们抛开都市喧嚣、找回纯真雅趣的精神家园,是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精神寄托与情感的召唤。

现代陶艺馥郁泥土的芬芳,存留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艺术形象,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的发展与变化,将创作者的民俗风格、情感的表露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具有民俗风格的现代陶艺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现代陶艺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其中,满足了广大人民多层次的消费心理需求,为现代陶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真正形成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返璞归真的现代陶艺民俗风,使人们欣赏到更多融入民俗形态的现代陶瓷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白明:《另说陶艺——关于陶艺教学的实验与设想》,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2.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术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页。

3. 陈雨前:《景德镇陶瓷雕塑与民俗文化》, 载于《中国陶瓷》第36卷第6期。

4. 河清:《现代与后现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402页。

5. 胡潇:《民间艺术的文化寻绎》,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9页。

6. 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00页。

7. 刘小枫选编:《舍勒选集》(下),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352页。

8. 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陶艺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 陶艺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80-02

1 中国高校陶艺教学的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大中院校甚至个别的中学都相继开设了陶艺课程,通过这些年的发展,陶艺教学渐渐暴露出了它的一些不合理性,

(1)在高校陶瓷专业的学科设置上存在不少问题。拉坯、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注浆等是陶瓷成型的基础课程,除了这些,还有一些重要的课程甚是欠缺或被忽视,比如配釉实验和陶瓷烧成,在阿尔弗莱德大学陶瓷学院他们拥有相当数量的各式窑炉来烧制学生的作品。烧制过程中的不同,本身也是成就一种风格的手段。虽然烧制出不少的失败品,但学生们正是在这种过程中逐渐找到一条适合或接近自己审美和创作的途径。泥的形态与最终的烧成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过分注重陶艺的成型,这一方式导致学生一直是在成型的过程中来想象自己作品的形态和最终烧制出来的效果,没有自由的空间和充足的条件让学生在创作中真正体会从泥的选择到成型、釉料的配制和烧成的最终形态过程。这使他们不能通过火烧的最终形式来关照其创作过程中的得失利弊,无法了解和发现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创作方式,当然也体会不到制陶的真正乐趣和魅力。

(2)我国高校所设置的陶艺专业课程过于受自身的局限,实际上,陶瓷的基本成型方式和装饰技法只是最基础的课程,学生所要真正掌握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既要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知识,也要掌握人类的文化史和艺术史。只有拥有丰富的视觉图像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才能明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相依相存,才能分辨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的复杂的关系,最终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3)教育模式有些古板,虽然纯技艺的训练相比20年前有很大改进,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灌输而不是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没有获得释放。当代陶艺的创作者群对陶艺有极大的热情和吃苦的精神,但在这一教育模式下他们在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上有些先天不足。这种状况导致中国现、当代陶艺这几年的频繁活动基本上限定于一个“圈子”,或更像一场形象宣传,虽然风风火火,但是否能引起史学家们的注意从而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拥有一个相应的位置却似乎还不能确定。

2 现代陶艺教学的改进措施

2.1 更新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讲。如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及实用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模式,使传统教学模式向探讨式教学转变。探讨式教学是通过课堂讨论课外探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与学生的讨论中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学习,它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陶艺课程教师在讲授完历史知识、概念、制作技艺、制作过程之后,要制定合适的创作课题。这样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亲身体验陶艺制作的程序,并掌握陶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审美倾向。对于同一个创作课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会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多样化的形式为陶艺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也决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增加了教师指导创作的难度。为了调整学生创作中的偏差,首先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去明白他们的创作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的创作意图和老师的建议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在陶艺课程中,教师除了必要的讲授以外,一定要在不同的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方案阐述、展示、讨论。这样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达到教学助长的效果。

2.2 改善教学条件

大多数院校的地理位置不在陶瓷产区,他们不具备“地利”的因素。现代陶艺教学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现代陶艺教学除了要有厂地、各种设备等基础设施外,对陶瓷泥料、釉料、地区特色等都有关系,所以这些院校的教学条件受到很大限制,师资和办学条件也都参差不齐。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开展陶艺教学首先应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基本条件,可多多安排考察、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陶瓷产区,去那里感受陶瓷的制作工艺和过程。有条件的院校最好能在陶瓷产区设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一个热火朝天的氛围中去实践、去创作。多邀请知名专家教授讲学,开拓学生视野,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2.3 营造创新环境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就必须在陶艺制作课程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创新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必须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可以通过树立其问题意识,保持学生的创新冲动;多多分析优秀陶艺作品,使学生吸收他们的创意所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新兴事物保持强烈兴趣,并运用到他们的创作理念中。对学生的创作方案数量做一定的要求,通过多方案促其多设想,进一步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坚信创造性设想越多产生优秀作品的概率越大的信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方案在班级中进行讨论,使其他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综合同学们的意见组合成为一个更好的想法,这种做法可以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民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对学生的想法予以正面的评价,使其保持内心的自由和良好的心境,营造宽容的、允许失败的专业学习氛围。

2.4 教学应重过程轻结果

对陶艺作品的评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为陶艺制作是结合模型制作、雕塑、产品设计等多门学科的一种体系,它的评定体系是全方位和多元化的综合系统。学生根据教师给的课题进行创作,由于受到学校软硬件影响、地区性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所以对于学生的创作评定应当和其他学科的评定方法区别对待。在陶艺教学中,创作的过程性显然重于最后的结果,任何从事创作工作的人员都会意识到创作过程基本等同于创作,设计方案的优劣在一个阶段是暂时性的。所以陶艺作品的评定应从学生在整个陶艺创作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全面的考核,促使学生保持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与陶艺接下来的课程是一个良好的铺垫。

2.5 构建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

陶艺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是集雕塑、产品造型和视觉传达于一体的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不可能像其他教学一样单纯的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它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陶艺课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企业、公司等社会实践中去,所以我们学校教师应该嫁接起学生与企业、公司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真正的实践当中去,这也为教师增强了更多的实践教学经验。另外,教师应鼓励专业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开设自己的工作室,鼓励他们开展个人业务,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学校以学、研为主,企业与公司以产为主,这样我们就构建起产、学、研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

陶艺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陶器 装饰 风格延变 技法更新

从人类文化的历史上看,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如果没有希腊,无法想象欧州文明会是什么样子。

彩陶艺术是古希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生动反映了古希腊的时代精神。古希腊有良好的粘土,适于制造优良的陶器。它在顶峰时期所显示的艺术魅力,完全不逊色于光辉四射的希腊雕塑。我们可以从彩陶的用途、风格中看到古希腊的社会风貌。

一、古希腊的装饰性陶器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主要有4个方面

1、作为仪式的专用器皿。比如长颈双耳瓶是用来为新娘的洗澡仪式提水的。

2、私人用品或装饰。希腊人的室内装饰物非常简单,除了石制的房屋、用具外,陶器是最实用的装饰品和奢侈品。希腊人有用橄榄油的习惯,不仅用它烹调食物,还用来照明、洗浴、做香水。根据用途不同,陶器的形状各异。

3、陶器是希腊酒宴上的主要用具。希腊人习惯把酒用水冲淡了以后再喝,所以他们用阔口缸混合酒水。用长柄陶瓶做酒壶倒入精美的酒樽或低的酒杯中饮用。

4、作为巨大的容器和储藏物。他们把葡萄酒、水、食物和橄榄油装进双耳瓶中用来储藏物品,也有三个提耳称为三柄水瓶是用来盛水的。

二、希腊陶器风格的延变

在约公元前900年至前200年的几何风格时期,结构和装饰简洁朴实。发现于公元前10世纪,属于原始几何风格期的莱夫坎迪出土的半人半马的陶俑,身体各个部分造型简单。半人半马形象并没有在中东爱琴海青铜器时代出现过,但马却是希腊艺术中经常刻画的对象。

早期几何风格和艺术文化我们只能通过丧葬品得到验证。希腊人死后进行火葬,雅典城建立以后,土葬代替火葬,葬礼依然是死者及其家庭地位的象征。纪念性的陶瓶,装饰风格已经有明显的变化。一是几何图形扩张到整个陶瓶,像个纺织品。二是装饰布局的中心已有人物形象或场景。比如在迪皮隆出土的双耳陶罐最宽的位置就有人物形象图案,装饰图案由回纹波形饰带、黑色线条、小方形组成。他从属于秩序、理性、绝对对称的心理特点和设计思维。陶器的人物形象,用来描绘出殡的故事情节。公元前8世纪晚期,战争场面的绘制在陶瓶的装饰中越来越普遍。

几何风格时期的祭品是宗教活动的产物,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几何风格的青铜祭品。马形饰物是当时常见的贵族象征,体现了重视竞技的本质。马反映了人们重视运动与竞技的本质;牛羊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农业、畜牧业的依赖是财富的象征;陶俑、肖像是勇士或为国捐躯的高贵品质的代表。

希腊的编年史把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艺术称为“东方化时期”是几何风格向古风时期的过渡。约公元前700年,希腊艺术家用中东的雕刻材料来加工希腊风格的作品,说明了东方工艺传统对希腊艺术的影响。这种异国情调的艺术品是贵族们的象征。比如迪皮隆出土的象牙雕像就是东方材料与希腊风格的完美结合。它只是广泛采用了中东地区的材料,描绘主题和装饰花纹。阿纳拉特斯的瓶画画家创作的双耳细颈陶罐采用了黑像画技法。人物较几何风格时期更复杂,出现了花形图案和缆绳状图案饰带,这明显摆脱了几何风格的限制,吸收了东方的图案内容。图案装饰的直线形变为曲线形,内容仍然以哀悼为主。

古风时期的希腊艺术出现了故事的叙事性变化,用来表现某个时间段的系列事件。有单一场景叙述也有综合性叙述。内容有葬礼仪式、历史战争场景、集会或体育训练的日常情景。到公元前7世纪,神话题材的图案已经很普遍。阔嘴陶罐浮雕绘有特洛伊沦陷的故事场景,(约公元前650年)是综合性叙述的形式。埃泽基亚斯的赛里克斯陶杯(公元前540至前530年)是以神话故事为题材,酒神狄厄尼索斯下凡被海盗绑架,他让葡萄藤从海盗船的桅杆上长出来,把海盗变成了海豚。

古典主义时期的陶器,人物绘画出现了新的特点。艺术家通过表现不同的水平线从而增强了人物造型的三维立体感。比如尼奥比德双口杯。而且通过生动真实的面部表情表现了主题的心理活动这是从抽象走向自然主义的关键。

在希腊化时期出现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风格的更替在整个希腊大陆都曾出现过尤其是雅典,因此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出现各种风格的替换,为了满足当地人的喜好和品位出现了各种地方性风格。

古希腊彩陶在古典晚期开始衰落,它的衰亡也许是无可避免的,但留给我的启示却极富价值。它的艺术创造形式、内容、风格、技法给我们带来宝贵的经验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罗通秀 译,剑桥艺术史(上)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 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法国.丹纳:《艺术哲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陶艺教案范文第11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62-02

广西具有丰厚的民族手工艺资源,民族手工技艺十分发达。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十分突出。壮锦、绣球、铜鼓、画扇、贝雕、坭兴陶、牛角雕、红木雕、人工宝石、服饰银饰、奇石盆景、编织制品、竹木根艺等手工艺生产逐步发展成为专门产业。这些手工艺术民族风格鲜明,地方特色突出,富有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然而,随着时展,这种手工技艺因为社会大环境影响,营销不力,设计创新不足,市场不看好,产业凋零,后继乏人。民族手工艺产业或已经衰落,或濒临危机,发展陷入困境。如何挽救民族手工技艺,促进产业再生和后继人才培养,是政府、社会、教育、产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的大问题。作为培养地方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院系,应该担负这份重任。具体来说,要实现广西民族手工技艺在高职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可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将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基础教学

将民族手工艺术元素融入设计基础教学,是我国很多艺术院系的做法。广西手工民族技艺内容广泛,技艺精湛,文脉深厚。壮锦、民族服饰、苗族银饰、玉石雕刻、铜鼓、刺绣、传统陶艺、编织等手工技艺中的装饰图案与造型语言也十分丰富,可以归纳整理成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成为学生的设计素材和可以吸收利用的艺术元素。以壮锦为例,图案来源于生活,生动活泼,反映壮乡生活与文化。图案有:蝴蝶恋花、鸳鸯戏水、宝鸭穿莲、团龙飞风、狮子滚球、四宝围兰、双凤朝阳,以及大小五彩花、大小菊花、茶花、五福捧寿、福禄寿喜、马鹿穿山、鲤鱼跳龙门等传统花样,反映了壮族淳朴健康的审美情趣,地方特色浓郁。壮族色彩多喜重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配点其他色泽,形成鲜明的强烈对比。“红配绿,看不俗”,是织锦艺人配色俗语与乡土艺术特征,“简练中见多彩,粗犷中见细密,纯朴中见真切,素雅中见艳丽,对比鲜明强烈”,显示了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朴实的性格。壮锦图案纹饰都可以成为《图案》《设计色彩》等基础课程内容。同样道理,苗族蜡染色彩单纯、素朴,以蓝色为主,图案严谨精细,纯而不腻,纯净素雅,是大家一贯喜爱的色彩而纹饰,也是典型的民间艺术代表。蜡染图案和配色方法用于基础教学,早就是很多国内艺术设计院系的做法。苗族扎染的手工技艺也令很多艺术家、设计师着迷。抽象、随意的扎染效果是艺术院系师生永远乐于探索的命题。此外,广西“绣球”,小巧玲珑、精致艳丽,有独特的堆绣技艺与花瓣造型,惹人喜爱;铜鼓见证了广西文明起源,铜鼓上面镌刻的鹿纹、船纹、羽人纹、兽纹,还有各种几何纹样如云雷纹、方格纹、水波纹、圆圈纹、栉纹、菱纹、凹纹、钱纹、席纹等,是广西代表性的原发图案之一。它们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完善基础教学内容。可以说,民族工艺是地方设计院校基础教学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二、将传统手工民族技艺融入专业教学

广西民族技艺后继乏人,大学生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设计专业中融入民族手工技艺教育尤为必要。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民族技艺,还能够启发民间工匠的创意思维。常采用措施为:在产品设计专业融入民族产品造型和图案元素,装饰设计专业融入民族工艺图案与造型,建筑装饰设计融入传统民族建筑符号及其装饰技艺,包装设计融入本土文化和民族色彩民族图案,在服装设计装也中融入民族服饰文化与元素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产品造型和装饰专业,长期探索民间艺术与专业课程结合,不仅开发了部级民族陶艺精品课程,还创办了大型的民族技艺实训中心。学校将钦州坭兴陶的制作技艺引入以上产品设计和民族装饰专业,采用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等方式,有效地将民族技艺传授给学生,在多次部级行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一批毕业生进入坭兴行业,为坭兴陶界培养了可用之才。广西地方高校贺州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的艺术院系也都纷纷挖掘民间艺术,将民族服饰、民族陶艺、苗族银饰等用于专业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校正日益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一个平台。

三、加快民族技艺实训基地和艺术匠师工作室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开展民族技艺教育的便捷途径。由于民族技艺保护政策的加强与高职教育经济投入的加大,民族技艺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可能。校企联动,匠师协作,合作研发是实训基地采用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教学模式为:建立民族技艺工作室、聘请民间工艺大师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形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专门的民族装饰工艺实训中心。中心聘请了3位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坭兴陶艺、贝雕、壮锦3个国家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担负培训师生,合作研发新产品,从事民族技艺创新与传承重任。实训中心采取产品研发、参与竞赛、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还承担了国家陶艺师资培训。实训基地配置有专业制图室、陶艺制作实训室、雕刻制作实训室、民族织锦实训室、图形工作站、产品陈列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其中陶艺实训基地有电窑炉、拉坯机、工作台、展示台等设备,将制陶流程中的造型设计、雕刻技艺、烧制技艺引进教学,开展实训活动,使学生获得更为便利的实训条件。该中心被评选为首批国家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学校实训基地虽不比工厂中的生产车间,但也可以实现部分流程的陶艺实训生产。开发陶艺课程不仅可以作为设计专业的特权,还作为公选课成为全校同学与陶艺体验者的乐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传承与创新手工民族技艺作用。匠师工作室是比较理想的学习民间民族技艺教学模式,可以由工艺美术大师、工匠以及经过培训的教师担任。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梁显飞老师的蜡染工作室,将苗族蜡染工艺应用于室内设计专业,开发设计出一系列具有民族文化气息的软装布艺与饰品,如苗族蜡染室内软装配饰作品,风格独特,既时尚又民族,深受欢迎。他创作的蜡染作品《手工蜡染――时钟》《苗族餐桌布艺》《蜡染抱枕被》分别获得2014、2015、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凤凰”创新大赛优秀奖。更有甚者,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刘子龙的蜡染艺术工作室,在2013年12月举办了“刘子龙蜡染艺术工作室师生作品汇报展”,展出一百余幅蜡染绘画作品,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并召开了相当高层级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基于以传承为目的而建立的刘子龙工作室及其已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此外,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构筑凤巢,引进54位部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建立起玉雕、牙雕、木雕、骨雕、榄雕、蛋雕、广彩、广绣、陶塑、剪纸、宫灯、掌画15个大师工作室。同样采用了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构建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无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还是大师工作室,总结其引进企业工艺流程,开展教学实训方法有三种:半工艺流程引入、全工艺流程引入和校企合作完成流程。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坭兴陶实训基地,引入坭兴陶产业中的半工艺流程,而非全套引进。学校实训舍弃了采泥、练泥、灌浆、注浆等工艺流程,只保留了雕塑、设计、雕刻、烧制等部分流程。全工艺流程引进,也是可行的,但并不是所有民间技艺适用。一般来说造价不高,工艺不复杂比较好。如蜡染、扎染、刺绣等实训工作室教学。由学校方面采购一套蜡染、扎染、刺绣等制作设备,在校独立完成设计与制作产品。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该项民族技艺,达到基本掌握民族技艺的目的。民族技术的完全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校两三年,很难像民间工匠那样熟练掌握全套技能技巧。为了快出产品和出高质量产品,也可以采用第三种方式,校企合作完成的方式。学校师生与苗族蜡染原产地的工艺作坊或企业相结合,将设计图稿通过电子邮件发往产地,由民间工艺作坊工匠制作更快速简便。这就是“学校创意+企业技艺”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易行,缺点是对民间技艺掌握欠佳,是校企结合的初级层次。但也可以产生一定效果。由于艺术院系的师生参与设计,创新意识比较强,理念与时代接轨,容易受到大众喜爱。而民族技艺工匠技艺熟练,制作效率远高于大学生,二者结合,可以互补。

陶艺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陶瓷类课程;教学;考核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raining qualified people to meet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e opinions about th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of ceramic course have been proposed. By makig the best of new forms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course effectively,improve independent lear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eam spirit.The achievements in educational reform are showed.

【Key words】Ceramic course;Teaching;Examination

0 前言

陶瓷工艺学作为我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陶瓷方面工业生产和工程研究的基础,因此在我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陶瓷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一些难点,如陶瓷方面涉及的知识范围太广,与工厂实践结合的更为紧密,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本知识往往不能跟上知识的发展速度[1]。因此,如何做好陶瓷工艺学方面的教学和考核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角度来说,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能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为工艺流程和工程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这一切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实现。首先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工厂实践经验,并且能够通过合适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使学生理解、熟悉和掌握陶瓷工艺学的知识;其次,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来,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本人根据自己近几年教学工作成果,拟从教学和考核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旨在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的全面优化,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得到社会认可的应用型人才。

1 教学方面的改革

(1)以“宽基础、强应用、重创新”为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改革,确立全面、合适的教学内容,形成适合当前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即:2个知识模块(传统陶瓷、先进陶瓷),4个基本理论教学单元(原料制备、成型、烧结和加工),4个应用实验教学单元,1个拓展创新实验教学单元。目前国内教材基本处于单一知识模块,传统陶瓷和先进陶瓷不能充分融合,理论知识显得相对陈旧,并且对于应用实验教学和拓展创新实验教学这方面关注很少。所以本院决定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上述教学体系重新进行编写。

(2)以“强理论、少概念、多应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对知识点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上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理解,重点突出对工程实践和应用指导性较强的基础理论,尽量减少对概念的机械化的记忆,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案例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汇贯通,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式、启发式、案例式、协同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如基础理论采用传统的讲授式,通过单向传递和知识点的串联,使学生快速的掌握更多的信息量;陶瓷原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配合比计算;对工程应用内容,则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找出解决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办法;对于拓展创新内容,则采用协同式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创新性的提出方案来改进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和陶瓷产品的性能。同时,在教学手段上也呈现多样化,采用板书授课、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网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以“理论实验―应用实验―拓展创新实验”为导向来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和竞赛式学习指导方法,摈弃“同时,同法,同实验,同结论”的四同教学内容,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模仿到主动设计,自主选择实验课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形成学生主导实验,教师辅助启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借助我校天空教学网络平台,架构陶瓷类课程开放式网络体系,在该体系中植入学习资料、教学课件、工程案例和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等内容。尽可能鼓励学生参与到本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来,教师和学生共享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也能够更为便捷的,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在网络上教师也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课余时间进行动态辅导和答疑。

2 考核方面的改革

考核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一种有效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具有一定的指挥导向性作用[2]。同样根据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考核内容和方式也应作出相应的变化。

(1)对考试成绩构成作出了改革,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为:理论考试成绩占40%,平时测试成绩占20%,应用实验成绩占20%,创新实验成绩占20%。这种考核方式不再是单纯的只考虑期末成绩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同时也反映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学生在应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契合当前以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2)对考核形式作出了改革。目前绝大多数考核形式采取闭卷形式,这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许多概念性的内容,因此理论考试采用半开卷的形式,提供考试所有可能用到的公式,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应用。同时考核形式不局限于期末阶段,要推行多个阶段(平时测评、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

(3)对考试内容作出了改革。理论考试要尽量减少死记硬背型的考题,要增加理解、判断和分析相结合的考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

(4)在实验教学考核中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验题目的选取要贴近工程实践,教师给出实验范围和要求,指定要求进行独立设计和创新的环节,学生可以单独或者组成团队自主进行的实验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独立完成实验。例如,在陶瓷烧结工艺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选取不同的烧结工艺来制备陶瓷,或者对烧结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进行改进。教师对整个过程和最终的结论进行测评。

(5)在我校天空教学网络平台上开设与陶瓷相关的科技讲座,跟踪当前陶瓷工艺最新的研究进展,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相互讨论交流,撰写专题报告,教师定期对学生的专题报告进行测评,并作为平时测评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

3 结语

近两年,本人在陶瓷工艺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下转第190页)

(上接第149页)(1)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多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2)学生在陶瓷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这在综合实验方面得到了体现。

(3)通过协同合作,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陶艺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陶器 新石器时代 纹样 原始社会

探索艺术的起源,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象征,是原始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岩画、玉器等艺术形式并置于原始社会艺术中,有同等的意义特征;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艺术的源起、发展的过程中,陶器艺术不管是外形还是纹样风格的形成,都是漫长悠久的过程,旧石器文化为人类祖先原始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可能认知的材料和判断依据。促进了人类艺术社会前进,创造了更多艺术形式。从艺术风格形式的图像学意义来说,陶器在原始艺术中起到的重要性中,陶器纹样风格起着不容疏忽的作用。

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有陶器装饰纹样和少量动物造型的陶器、陶塑;不容致疑,陶器的功能性是实用;动物造型的陶器、陶塑大多属于原始宗教用器,富有精神寓意。陶塑的题材大多是人和动物;一些做工精良的陶塑作品,足以说明原始先民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描写表现力。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艺术大体可分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北方地区等四大体系。由于新石器文化分布地域广泛,受到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陶器艺术的器型装饰大不相同。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大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产生中国原始文明形成发展的基石。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有良好的植被,是动物很好的生养繁殖之地,也为先祖们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和渔猎活动提供了丰厚的载体。附着于经济形态的原始宗教和服务于原始宗教的艺术也相继产生。

早期的陶器均为手工制作,火候比较低,器物表层大多为素面,陶器的纹饰仅占器型的三分之一,纹样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绳纹和刻划纹。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已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器型优美装饰精致辞纹样的彩陶也相继出现;原始人们为了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效果,以达到审美要求满足;在装饰布局上已从不同的视角,来体现装饰效果;以丰富多彩的几何纹为主体,来达到图案的样式化、抽象化;这些装饰图案的创造体现了我们先祖对现实生活的有效反映。

陶器装饰中纹样繁多,最为著名是有人面鱼纹、乌纹、太阳纹、天象星辰纹,还有花草叶纹、兽面纹和人形纹;这种文明初始时器物的装饰纹样是人类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不是从纯粹的审美动机出发的而是为了达到标识和象征、满足实际应用的目的;审美只是次要欲望而已;造型也是适应生活实用的要求而考虑;陶器早期纹样大多具有防止滑落和加固的作用。是器物与纹饰最早的有机组合,发展到后来的纹样标志性的突显,功能性退其次的阶段,纹饰仍根据器型的形状来设计和绘画,因此陶器纹饰受到器形的限制。陶器的花纹大多描绘和画在器形比较平缓面积较大的部位。装饰位置与器形的使用条件相适应,不同的部位,也相应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装饰图案的产生也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结果,由于编织纹的有规律而富有变化的织制,使人们开始进行模仿,有意识的组织在陶器的装饰中,劳动的节奏感也对纹样的规律化产生作用,对自然物形象的高度概括使其抽象化;陶器纹饰的组织结构即陶器的装饰形式,可分为单独纹样,带纹,四方连续;单独有规则的结构纹样,在一定的形状内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起又称适合纹样,带纹也叫二方连续纹样,是一个纹样可以上下左右重复展开;四方连续纹样分类梯形连续、菱形勃连续。纹样形式要素因工艺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视角效果;陶器纹饰的装饰特点大体可以总结为适应陶器基本形的装饰要求,及照顾陶器各个视角审美的综合效果;装饰纹样的演变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趋势。

风格不仅是由民族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还受到形式特定结构的影响,形式的结构包括结构组织和色彩比例等意识意向;也是指纹样的简易化、分解、组合、增加等的变化,形式和风格是相互关联的、紧密不可分的。图案的艺术再创造,更多的在于运用了多种形式法则,这些法则使人们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艺术效果,来达到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陶艺教案范文第14篇

对于陶瓷,世界知名人类学家j.E.利普斯在其最富盛名的《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如是赞道:“制陶术的最高峰是瓷器的发明,这是文化发达的中国人给人类物质财富增添的另一件礼物”、“直至今日,中国瓷器大约仍是世界上最有价值之物。瓷器使各个时期权势者的桌子上增添光彩”。美国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更是在他耗时四十余年写就的《世界文明史》中满怀崇敬地写道:“如今我们对于中国的陶瓷器只能怀着无限的回忆,它们就像中世纪的彩色玻璃一样,将永远不可能再回来。欧洲的陶工虽然全力以赴,但所制陶瓷器仍然赶不上中国陶瓷器的精细。不同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傣族慢轮陶、青海囊谦黑陶等名陶,也不同于贵州省内雷山灰陶、余庆绿陶和黑陶、织金沙陶、威宁白陶、贞丰黑陶、赤水红陶等,这些陶,或以质地,或以制作器具,或以色泽命名,而“牙舟陶”,则是一个较少以其生产地命名的陶器产品之。

苗族是来自北方的民族,刺绣自然受到北方文化影响,到山区后保存甚至发展了中原的刺绣文化,例如锁绣、绉绣、平绣,就是上述绣法的延续。苗族刺绣还突出体现变化与升华原则和概括夸张原则,绣法多样,色彩搭配通俗,由于是对大自然的提炼。抽象和夸张,采用物象虚幻、变异肢解物体、让有形变无形的奇特大胆手法来写意与表达情感,因而图案超脱、色彩艳丽,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起到神秘而深沉的作用,苗绣这一表意丰富文化内涵的技法可堪称在“四大名绣”之上,值得大书特书。苗绣的美学价值突出表现在离奇的构图,出乎正常思维的方法以及多种手段的表现。例如,一只蝴蝶可能配上蛇身,一朵绽放的鲜花细看却是只蝴蝶,两张枫叶可以理解为一只蝴蝶,也可以理解为一对牛角,要依情景而论,这不同于西方油画的逼真、苏绣的栩栩如生,也不同于中国画的朦胧抽象,苗绣图案更富于空间的想象,需要纵向、横向思维的拓展,甚至是逆向反思,才能感悟图中奥秘。此外苗绣的色调搭配得当,突出主体纹路,图纹讲求对称性,呈现个体、局部、整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美学法则。有学者称,在所有刺绣中,苗绣是最值得研究的。苗族刺绣图案包含有宇宙观、、图腾崇拜、历史记忆、神话传说、生活环境的动植物等纹饰图案,这些纹饰图案是传承苗族文化的载体。

织锦刺绣银饰中出现大量祖母蝴蝶,称之为“蝴蝶妈妈”。苗族认为世界和人的发展过程是这样:大雾――枫树(产生万物之源)――蝴蝶(与水泡泡为家)――12个卵(鹊宇鸟来孵化)――姜央(人类始祖)以及动物和诸神。苗族对始祖是倍加崇敬的,我们可从织锦刺绣银饰的蝴蝶图案上窥见一斑。基督教认为,世界万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人也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是什么,怎样来的,基督教没有讲清楚,所谓上帝仅是人们想象的偶像,纯属子虚乌有。相对而言,苗族这人类起源的史学观更有科学性,比较接近事实真相。同时基督教虚设的上帝创造至尊无尚,人们奈何不了它,时时对它虔诚定期祈祷。而苗族则不然,认为鬼神与人类同为卵生,包括雷公、老虎等,人与鬼神地位平等,因而对各种鬼神的“发怒害人”人们就可以借以道具、牺牲品、咒语、巫词,通过神鬼的中介人(巫师)对鬼神诱骗、驱赶,使其远离人们或不为难活着的人们。苗族同时赋予这些自然物以“龙”的概念,使这些自然物神秘起来,因为“龙”难以触摸,甚至不可接触,说穿了就是披上了巫文化色彩,苗族对于巫中善神持虔诚并祭供以求保佑的心理,从哲学上讲,苗族的意识形态里带有讲安全、求和平、求安宁的世界观。在苗族织锦刺绣银饰中的蝴蝶图案所寓含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

满足生活的需要永远是器物生产制作出发点和归宿。“有目的地制造某种用具是由用途决定的,而目的与用途不明确的工艺品,一般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创造出来,我们也不把它叫工艺品,而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单纯的物品来看待,或者将其划人有意识地表现创造美的美术作品――绘画和雕塑的领域里去。实用性是工艺品的全部生命之所在,是至高无上的铁的原则。”牙舟陶作为一种根生于现实所需的陶器,其内在的功用,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当地民间生活的折射。用苗族刺绣蝴蝶纹和牙舟陶完美结合,使得使用功能和欣赏功能并存,并把牙舟陶艺术手法和苗族刺绣蝴蝶纹延续和发展下去,是一种双赢的做法。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陶艺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陶瓷纹饰;现代艺术;应用

中国是瓷器大国,也是瓷器的发展源头,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将传统陶瓷纹饰能与之相结合,就能促进现代艺术的繁荣发展。传统的陶瓷纹饰的类型比较多样化,也代表着诸多的寓意,通过对这些纹饰进行科学化的应用,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就能起到促进作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传统陶瓷纹饰的应用研究,就能为现代也似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现代艺术的发展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现代艺术的发展分析

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始受到了敌意以及嘲笑,这一反映主要是来自原来那少数拥有文化生活的阶层,在他们那里概念以及眼光是比较固定以及顽强的,而这些阶层掌握着财富,造成了现代艺术家处境从开始就被疏落。在现代艺术发展开始的时候,如果谁想成为艺术家,就必然会受到世态炎凉的对待,这是和古代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在经历了长久发展之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开始有了转变,尤其是进入到了新的发展时期,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世界大融合,在科技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体的经济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1]。现代艺术得到了良好发展,人们在这一方面的追随者也愈来愈多,在将传统的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下,会发生什么改变呢?这是从事现代艺术的工作者所需要考虑的,而我国作为文化悠久的古国,传统文化也比较丰富,在陶瓷纹饰元素和现代艺术相结合下,就能有助于创新现代艺术发展。

2、现代艺术的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层面的因素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重复的国际主义刻板面貌的现象比较突出。现代设计艺术从上世纪初期在欧洲以及美国形成,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对工业发展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在我国的特定环境下,上世纪八十年代现代艺术设计在我国得到了发展,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已经有了新的发展面貌。但是世行发展以及商业形式的功利化因素影响,使得现代艺术设计的抄袭现象比较突出,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创新性,这就很难创造出有着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方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也对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充分重视现代艺术教育的系统性发展,才能有利于其更好进步。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中,经过了改革开放在发展的速度上就比较迅速,从整体上提高了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水平[2]。但是在实际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对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就有着很大阻碍,现代艺术教学的资源以及规划和基础设施等,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同,在整体上还没有得到平衡化的发展,这些方面都会影响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中在新技术的应用环境下也有着很大影响。艺术设计是整体性的,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在当前的经济繁荣环境下,对经济成果就要有新的认识,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新技术的应用下,促进现代艺术的良好发展。但是当前现代艺术设计当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泛滥的现象比较突出。数码图像技术的应用成为新的新的艺术形式,为实际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思维,对设计人员而言,新技术的应用对优化设计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过度的运用,不注重思考,对创作的作品没有注入精神灵魂等,这些都不利于现代艺术的发展。

二、传统陶瓷纹饰的类型以及时代特征分析

1、传统陶瓷纹饰的类型分析

中国陶瓷,不但历史久远、分布广泛、数量巨大、品类繁多,而且还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地更新着自身的面貌。从原始陶器的加饰,到釉的发明、化妆土的运用、剔刻方法的出现、彩绘装饰的普及等,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光彩熠熠的精美之作。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文学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3]。中国传统陶瓷纹饰的类型比较多样,通过不同的纹饰也能表达不同的含义。陶瓷纹饰中的几何纹饰是比较常见的纹饰类型,这一类型的纹饰通常是通过几何图形所组成。编织纹饰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纹饰有着比较浓厚的传承性,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上比较常见。编织纹在青瓷以及印纹硬陶和灰陶器上是常用的装饰。在纹样有人字状以及方格状等等。还有事网纹饰,也称为方格纹,也是比较原始的纹样,图案主要是把放歌以二方连续以及四方边疆形式进行展开的,在形状上类似于渔网。还有事条纹,也是原始陶瓷装饰纹样,相对较短以及独立的线条所构成,有竖线以及横线和斜线等多种的形状。在表现的技法方面主要是通过刻画以及压印和彩绘等。在几何纹样类型中,还有篦纹以及剔刺纹、云雷纹、回纹弦纹等。陶瓷纹样类型中的植物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纹样类型。例如莲花纹,重视对瓷器装饰最早的花纹,也是比较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比较常见的有对称构图的一把莲,以及均匀齐式的构图的二把莲以及三把莲等。纹样类型中还有莲瓣纹,是将莲花的花瓣作为主要的装饰纹样的类型,莲瓣纹在瓷器方面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这就和我国的佛教盛行有着很大的关系。植物陶瓷纹样中的宝相花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纹样,主要是将自然界当中花卉的花头进行了艺术性的处理,使之能够程式化以及图案化[4]。在呈现的形式上就主要有平面团形以及立面层叠形。植物纹样中的牡丹纹也是比较重要的纹样类型,指以牡丹花为主题的纹饰。唐代人崇尚牡丹,金银器等常以牡丹纹为装饰题材。宋代人受其影响,视牡丹为富贵花,瓷器上盛行牡丹纹饰,宋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在瓶罐、盘碗、盒枕等器皿上大量采用。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绘画等;形式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花朵两两相对,磁州窑枕面上还可见随云头形曲线绘画3朵牡丹。构图方式有适合式、对称式、均衡式等。

2、传统陶瓷纹饰的时代特征分析

传统的陶瓷纹饰的时代特征比较突出,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主要是彩陶,彩陶的图案是装饰的重点,在肩部以及口部的纹饰比较丰富。我国的彩陶文化早期的时候,主要是分布在黄河中游的河南以及陕西一带,比较重要的类型就是半坡以及庙底沟,在彩陶的纹样形式上比较简单化以及朴素。在纹样的主题方面也比较多样化,母题有鱼、鹿、蛙等动物纹和人面纹,少量植物枝叶纹,以及由直线、横条、三角形、折波、斜线和圆点组成的图案花纹。其中鱼纹数量较多,变化丰富,形象生动,有单体和复体两种组合,某些图案纹亦可能由鱼纹简化演变而成。纹样的组合变化多端,或对称,或不对称,或由同一母题的花纹连续组合,或取不同母题的花纹连续组合,气纹饰部位与器物造型配合相宜,均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5]。这些陶瓷的纹饰在现代人来看也有着美感,纹饰的协调性以及对生活风貌的展现和审美观念的呈现等,和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结合有着可行性。陶瓷纹饰在的象征性以及装饰性和也似乎对载体依附性的特征,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进行应用,也有着鲜明的呈现。陶瓷纹饰的内在精神能够通过“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来进行形容。这是对中国民族的独特精神表现,在陶瓷纹饰当中就有着诸多纹饰通过借物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例子。从陶瓷纹饰的象征性特征上来看,这是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关系进行的总结,通过象征性的内容集中化的呈现。陶瓷纹饰的装饰性特征也比较突出,在面对新的发展时代,陶瓷纹饰的装饰性特征就得到了鲜明呈现,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的应用,突出了现代艺术的独特风格,以及在中国特色特征上也有着呈现。再有就是陶瓷纹饰的依附性特征的呈现,陶瓷纹饰是通过瓷器为载体,在纹饰绘画方式进行美化造型,对陶瓷的艺术价值进行提高。这一特征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能鲜明的呈现,陶瓷纹饰在和现代艺术进行有机结合下,对现代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在艺术的特点上也比较鲜明。

三、传统陶瓷纹饰在现代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将传统的陶瓷纹饰在现代艺术当中进行应用,就要充分注重遵循相应的原则。在科学性的原则层面要加强重视。陶瓷纹饰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的纹饰所表现的含义也有着不同,所以在将陶瓷纹饰和现代艺术进行结合的时候,就要能充分重视科学化的原则,将纹样的内涵能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的形式加以呈现,增加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容,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着积极作用。陶瓷纹饰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也要注重整体性原则的遵循,在对陶瓷纹饰应用中,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整体性内容呈现加强重视,促进设计的效果良好呈现。将传统陶瓷纹饰和现代平面设计进行结合,能促进平面设计的风格多样化呈现。当前的平面设计发展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有着很大进步,平面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元素也比较多,其中的文字以及图形和版式等应用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将传统陶瓷纹饰与之相结合下,就能促进设计的风格多样化呈现,以及在设计内容方面丰富化呈现[6]。例如在标识的设计过程中,就可将陶瓷纹饰与之相结合。标识是公司企业的团体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浸染下,所以企业管理者也对吉祥的蕴意追求比较重视。在对标识的设计中,通过和陶瓷纹饰进行结合,就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设计形式。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就是通过对中国陶瓷纹饰的运用,是通过回环贯通的中国陶瓷纹饰盘长纹样进行演变的。盘长有着长久永恒的意思,符合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同心结”图案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性还是偶数的讲究来说,该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吉祥气息[7]。现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陶瓷纹饰的应用中,在吉祥物的设计方面也能加以应用。比较熟悉的就是奥运福娃的设计,在这些吉祥物的设计都是采用鱼、熊猫、藏羚羊、京燕、奥运圣火,其本身就能代表欢乐、力量、激情、健康与繁荣。在将陶瓷纹饰和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下,就能增加艺术品的文化底蕴,这对传承传统文化也有着积极作用。将传统的陶瓷纹饰在包装艺术设计中进行应用,也有着积极作用发挥。产品的包装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装设计的创意性能给人第一印象,也对产品的销售情况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包装设计过程中,通常会采取有着吉祥寓意的纹饰加以应用,这些主要是为了能够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对自身品牌形象的提高。将传统陶瓷纹饰中的一些植物纹饰应用其中,就能对产品包装设计起到美化的作用[8]。如将莲花纹饰与产品包装设计相结合,就能给人一种纯洁的感受,这对消费者的购买欲的激发就有着积极作用,并且也会对产品贴上文化标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的陶瓷纹饰和现代艺术的结合应用,能将传统的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碰撞,这样就能表现出不一样的设计风格。现代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以及应用就成为现代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只有通过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助于我国的现代艺术良好促进。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从理论上能对实际发展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张驰.浅谈中国陶器上的传统纹样[J].明日风尚.2016(16)

[2]周子强.现代钧瓷龙形耳饰的造型特征[J].中国陶瓷.2016(08)

[3]郭恒.试论现代陶瓷设计中如何融入时尚元素[J].才智.2015(36)

[4]鲁毅.浅谈现代家居装饰中的陶瓷艺术[J].门窗.2015(11)

[5]李博.陶瓷材料在地铁公共艺术空间中的应用[J].学园.2015(11)

[6]扈亚改.唐代长沙窑瓷器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影响[J].作家.2014(24)

[7]刘娜娜,高秀艳.新石器时代彩陶与油陶彩绘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