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

科学实验教案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1篇

为激励新时代党员、教师的新担当、新作为,提升全体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促进我校会考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发扬优点,查找不足,构建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邓立云

副组长:邓永红曾令华

组员:周金生颜一新刘书成王芳义

2、工作小组:

刘自然冯海平瞿新华杜 炜刘玲芝聂友生

二、评委

1、文科组评委:王文娟姚舜周文秀邹勇强伍琼

文玲刘义雁李新康王丽美王鹏雁

2、理科组评委:邹金华赵宏卫肖红卫袁金香资慧庭

张桂英谭纯正杨群杰罗碧飞

三、活动对象

1、毕业会考学科(含考查学科)的任课教师及所有班级

2、分组:

理科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

文科组: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地理、艺术

四、活动形式

1、不预先通知授课教师,实行“推门听课”;

2、教导处在课后对视导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

3、教研组长在课后立即组织评课,评委参与;

4、向评委提前一天通知听课时间,当天通知听课班级

五、活动时间

在本学期第3—7周进行。

六、活动要求

1、本活动在校党总支和校长室指导下,由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与协调。

2、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3、全体党员应积极参与听课(不少于2节),各支部应有专人对本支部听课党员进行登记,并将结果列入党员个人年度积分管理。

4、本教研组全体教师原则上须参与听课、填写好听课意见反馈表(反馈表须在下课前交给教研室)和课后评课表,不得随意缺席(除非学校认定的特殊情况)。

5、听课评委和教师要严格遵守听课纪律,做好听课记录,不要频繁走动,不相互交谈;禁止场内吸烟;手机设置在震动状态。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案

一、初中科学实验的教学地位及重要性

初中科学实验的教学地位及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下面笔者就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1.教学地位

科学实验在初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对于一些重要性科目,诸如物理、化学甚至数学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没有科学实验,这几门实验性教学的科目就无法进行。这充分显现了科学实验在初中教学中不能忽视、也不可忽视的教学地位。

2.重要性

初中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展开了说,科学实验的成功融入可以保证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可以成功提高几门实验性科目的学习成绩,保证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原则

要想抓好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就要遵循实验的规律,推动实验教学工作的质效,要坚持遵守“科学第一、学以致用、巩固教学、培养人才”等重要性原则。

1.科学第一的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求所有的实验都从“科学”抓起,以“科学”为依据,所有的实验都不能脱离科学的轨道,不能违背科学的规律,而是尊重科学、推行科学,让“科学原则”引领初中科学实验。

2.学以致用的原则

就是要把所做的实验与相关的知识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不折不扣、不偏不离,最后达到知识高度吸收、实验高度成功的双重目的,让初中生通过学习实验,能够有效地应用到生活中。

3.巩固教学的原则

再推陈出新的教学手段,再花样翻新的教学实验,再生动有趣的亲历操作,也都是服务于教学的,也都是以教学为引领。操作实验教学课程也不例外,要在实验教学中把应该学习的知识巩固好、吸收好、学习好,并考出好成绩。

4.培养人才的原则

不能不承认,所有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学、初中阶段对相关学习产生兴趣和学习热情,最后得以在大学时代“化茧成蝶”。所以,实施初中实验教学,也是国家培养科技科学人才、科教兴国的战略之一。

三、初中科学实验实现高效教学的方法

要想实现初中科学实验的高效教学,就必须推行相关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互动参与、启发操作、实验引领、小组科研和竞赛激发等五种方式。

1.互动参与

在初中实验教学进程中,一定要采取互动参与的教育教学方法。互动参与主要就是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或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实验中动手而且亲自操作,教师则在实验的进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从而取得应有的实验效果。

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科学实验就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懂得如何简单地点燃一支蜡烛,实验内容看似是司空见惯的蜡烛燃烧,而教学的目的是从化学的视角观察蜡烛燃烧及其燃烧的变化,让学生亲自操作,然后参与观察并做出详细的记录,教师在实验进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火焰和燃烧过程中石蜡的状态变化,因为实验材料的廉价性,可以让每3名或者5名学生一根蜡烛,在互动参与中完成科学实验,也是要通过互动来完成。

2.启发操作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采取教师启发学生操作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有时教师要不动手或者少动手,尽可能用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带领、启发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

例如:在进行“水的浮力”实验时,除了由教师准备弹簧测力器、铁块、细线、水桶、水等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以外,剩余的实验步骤需要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和启发下完成。如系铁块、“浸没”铁块、数据记录等实验动作,还有F浮等数据的推导和计算等,都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完成,最后推导出“水越深的地方,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观点是错误的,才算成功地完成启发操作教学。

3.实验引领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实验引领教学的方法。归根结底,所有的实验都是服务于整体教学的,物理实验是服务于物理整体教学的,化学实验则是服务于整个化学教学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是必须摆正的观点。

例如:在初中学习“大气压强”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实验引领的方式传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关于大气压强的趣味小实验,比如“自动喝水的杯子”“水在倒置烧杯里上升”“利用自行车气筒测量大气压强”“空气压扁罐头盒”“将吸管穿过马铃薯”“沉重的报纸”等实验,这些都是关于大气压强的实验,而一系列实验的推出,完全可以引领学生对这一章节知识的高效接受。

4.小组科研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小组科研、分组实验、教师总结的教学方式。小组科研、分组实验等实验学习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性,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其他实验教学学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例如:在学习“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4~6人为宜,每一组带一枚指南针,然后按照教师留给的课题和学习任务展开,最后统一递交学习实验成果。

再如:在进行“寻找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中,也可以实施小组科学研究的模式。教师要组织若干个4人小组,用器皿或者玻璃容器盛装各种化学制剂。各种容器盛装相关的化学制剂完备后,这时可以布置相关实验作业,要求学生依据各类化学制剂的形态,一一分辨,看看均属于什么门类的化学制剂。每一个学习小组在完成了自己的初步辨认后,用纸签在容器上予以一一标识,教师会对每一个小组确定的结果进行评判,指导学生正确区分出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红砖粉末、水泥块等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最后则是小组之间的交流谈论,并派代表谈感受。最后,每一个小组还要填写实验活动的探究报告,这就取得了小组调研的初步成果。

5.竞赛激发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也可以采取竞赛激发兴趣的方式推进实验教学。竞赛是要有规则的,需要各班级、各小组选择出优秀的代表。之所以要这样,就是要让学感觉到选择出的优秀代表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自己,从而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赛劲头。

例如:采取竞赛的方式实施“制取氧气”的实验,要为每一名参赛学生准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实验用化学用品,并检验操作过程,看每一名参加竞赛学生的操作水平,如是否检查装置的严密性,试管装入药品后是否塞紧试管,试管在铁台架上的固定程度,氧气收集完毕后是否及时将导管撤离水槽,并马上熄灭酒精灯等实验程序和环节。最后检验的是集气瓶内是否有氧气,集瓶内氧气的多少,如果是用排水法收集,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氧气是满的。总之,就是要通过实验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实验学习的。

四、总结

在初中实验教学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还存在着更多的探寻和探析之路,有更多的教学瓶颈和难题需要一一破解,而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总结,不断前进,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的总体地位和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机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46-02

单片机已经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表、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各大高校都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作为工科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学科的交叉融合,机械类本科专业不仅要求具备一般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还必须具备电子、控制的基本知识,因为目前的机械装备已不再是单纯的机械集合体,而是集机构、驱动、检测、控制等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装置。机械装备的设计也不再仅专注于机构与简单驱动的应用,而是集伺服驱动、高精度检测、PLC/单片机等控制为一体的复杂闭环系统设计。单片机课程综合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技术。单片机原理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工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单片机技术日新月异,而大部分高校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却一直延续至今,没有针对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求知;传统教学过程中未引入工程实践设计,导致学生缺乏整体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单片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单片机实验教学案例研究

单片机实验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案例为主,通过案例来分析与讲解单片机原理、应用特点与方法。下面通过单元案例与综合案例来详细说明。

1.单元案例。单元案例就是结合单片机的应用特点,对单片机中常用的功能单元进行案例研究及讲解,目的是使得学生尽快认识和掌握单片机的各个功能单元。(1)最小系统,最小系统是单片机运行工作起来,所必需的最基本电路组成。在接触单片机之前,需反复强调最小系统的各部分组成,对于8051单片机来说,即电源、晶振、复位、片内片外存储器选择的EA引脚。首先在Proteus里搭建最小系统电路,这有利于学生接触Proteus仿真环境,熟悉基本元器件的选取和参数定义。然后在最小电路的基础上,进行单片机控制一盏灯的简单实验,这部分内容可结合51单片机的IO口同时讲解。再次,在51单片机开发板上,让学生认识单片机及最小系统,对一些元器件有基本认识。(2)流水灯,在做流水灯实例时,要考虑LED点亮的时间,亮的时间太长会影响整个过程的速度,亮的时间过短,我们无法观测到。因此,让学生认识到点亮LED的时间是关键,逐步引申到延时的概念,详细讲解程序延时及定时中断延时这两种延时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程序延时的概念学生较容易接受,定时中断的学习要结合定时/计数器及中断的知识点,重点讲解定时器工作原理、定时中断方法以及程序等。(3)按键和LED数码管显示,按键和LED数码管显示是51单片机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首先,Proteus仿真环境里构建的是独立式按键,利用按键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或熄灭;然后,构建4*4的矩阵式键盘,并分析比较独立式按键和矩阵式按键;再次,介绍七段式LED的组成原理,分为共阴和共阳两种,让学生来分析显示不同字符时的代码指令;最后,将4*4矩阵键盘和LED显示结合起来,实现按下键盘中的某个按键时,LED上将显示该键的键值(0-F)。(4)LCD显示,无论是单个LED(发光二极管)还是LED数码管,都不能显示字符及更为复杂的图形信息,这是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显示单元。很自然地引申出LCD来,转而介绍常见的字符型LCD 1602。首先,在Proteus里构建1602固定显示的实例,可以显示学校名称、课程名称等等;然后,演示动态显示效果,让字符自右向左滚动显示;在演示的基础上,讲解1602显示的原理,固定显示和滚动显示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实践。(5)AD和DA,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只要涉及到测试与控制,都离不开传感器的检测。而大部分传感器是模拟传感器,检测信号为模拟信号,在送入单片机处理之前需要利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此时,如果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大信号的模拟电压,直接满足转换要求,则可直接送入AD转换器,否则要将信号进行处理,一般是将信号进行放大。让学生回顾理想集成电路的放大原理,构建检测信号的放大电路。可以采用温度检测的实例,在Proteus里构建模拟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的模型,利用51单片机常用的ADC0809进行模数转换。DA转换与AD刚好相反,是将数字量转换成相应的模拟量,单片机输出的数字信号必须经过DA转换器转换为模拟信号后,才能对一些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对于DA转换器的实验案例,采用基于DA方式的波形发生器,通过按键控制,可输出方波、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等波形,并在Proteus里利用模拟示波器进行观测。(6)串口通信,在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领域,通常需要一台PC机,由它来管理一台或多台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测量控制仪表。这时要使每个单片机应用系统实时的检测数据能在PC机上显示出来,或者通过PC机来调整这些测量仪表的工作状态,就必须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串口通信是单片机中常见的通信方式,以串口通信为例向学生讲解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并行通信、串行通信以及常见的串行通信方式。在Proteus里构建PC机与单片机之间串口通信的实例,进行数据的发送与回传接收。

2.综合案例。在学生基本掌握单片机的上述单元案例后,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设计两个综合案例,分别为:(1)温湿度监测系统。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定时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将检测信号AD转换后输入到单片机,一方面进行1602 LCD的实时显示,另一方面将检测温湿度数据通过串口发送至上位PC机。这个综合案例考察到了定时器、AD转换、LCD显示、串口通信等知识点。(2)PWM控制电机调速。要求产生脉冲频率为1Hz,占空比0-100%可调。这个综合案例考察到了PWM波形生成方法、步进电机调速等。

二、单片机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由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以案例和实践为主,也须对原有的考核主要以考试为主进行改革。采取的考核方式主要为综合实践,即2-3名同学组成一组的形式,自定一个综合实践题目,就题目展开分析和讨论,并展开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然后确定并绘制单片机综合实践系统的硬件图(在Proteus中完成),并编写单片机综合实践系统的软件。最后每个项目组指派一位同学,在课堂上通过ppt方式阐述设计理念及具体的设计流程,并接受老师及台下同学的提问。本次综合实践占单片机原理课程总成绩的50%,对于设计选题及设计、答辩完成得较好的项目组,给予期末成绩加分的奖励。

三、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单元案例和综合案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模块化、系统化的结构进行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授课,能够让理工科学生特别是机械类学生在认识到单片机应用特点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际开发一些单片机应用系统。以上具体方案,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及效果反馈,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许超,吴新杰.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180-183.

[2]张毅刚,胡瑞强.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49-150.

[3]黄云峰,程启明,刘刚等.“MCS-51单片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J],2011,(19):124-125.

[4]赵冬梅.工学结合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34-35.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改革

经济学与管理学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都十分重要。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逐渐到位,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日益紧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类学科各专业属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不但要强调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学习难点是学生无法将分散在各课程中的现代经济、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因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全面的、仿真的模拟竞争环境,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参与竞争,参与决策,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经济管理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经济管理实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兴起于西方国家。对我国而言,经管类实验教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研究活动日渐开展并活跃起来,各具特色的院校团体也相继出现。但是,经管类本科实验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验教学体系及实验环境建设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1.实验教学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形同虚设

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实验室建设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初级阶段,在资金的具体使用上,只是投入资金建立起物理机房,几台计算机和几张工作台而已。实验室建设因流于“形式”而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2)实验教学方法没有摆脱传统模式,不能因材施教

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大多属于应用型学科,单靠教师的课堂理论讲解很难让学生有比较系统和深刻的认识,必须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才能使其更深刻地了解系统的运行演变规律,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而担任实验课程的教师大多缺乏从事实务操作的经验,长期的理论课程教学使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担任实验授课后因为没有因材施教,不能彻底摆脱理论教学的传统模式,只能教会学生进行简单地模仿,缺乏灵活的指导方法。

(3)实验教师培训欠缺

经管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师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管实验教学的建设和发展。而目前,高校从事实验教学的指导教师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理论教学的授课教师,二是实验室或实践课程的教师。实验教师脱离甚至严重脱离实务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一些高校实验教师只是从事维护和管理工作,而不是作为实验教学的中坚力量,这都严重阻碍了经管实验教学的发展。

2.实验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

(1)实验教学运行存在多头管理

目前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实验教学部门与院系教学部门之间,在实验教学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着多头管理等现象,承担实验教学部门(如实验中心等)无法介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因而无法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成果融入专业培养计划中,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受专业负责人及教师认识的影响而发展不平衡。

(2)模拟专业性实验室利用率低

仿真实验教学中模拟物理环境的经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非常普遍,也相对简单。虽然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但这种做法也存在问题。一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信息系统管理,特别是非生产型企业和政府组织的办公场所的差异性日渐消失,因而实验室在物理空间上的模拟逐渐失去意义;其次,实验室的专业性特征越明显(如金融实验室),则实验室的通用性越差,高度仿真的实验室的利用率往往很低,资源闲置现象严重。

二、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的目标规划

经管专业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其目标规划应立足于本科层面的实验教学,要与高职高专的实验教学定位明确分开。高职高专的经管类专业主要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着重塑造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体部分;应用型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一定的应用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培养经管类专业应用型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以顺应经管类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硬件基础平台与软件系统建设有机结合、实验教学体系及保障体系的有机结合,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密不可分。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的改革要破除学科和专业界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和分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建立分层式、模块化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加强学生基础类实验教学、专业课实验平台、跨专业实践平台教学,以达到培养具备较强竞争意识、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1.构建以综合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应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与课外培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等关系,努力构建满足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现代经济和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1)完善教学计划,优化实验课程

实践课程对专业理论课有很强的依附性,因此,实践教学计划必须与专业整体教学计划相协调,以能力培养为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实施措施。1-2年级应结合专业基础课,重点进行课内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专业技能培养打基础;3-4年级以综合模拟实验为主,结合校外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实验项目是比较连贯、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系统规划和设计,既要让学生得到专业实践知识的升华,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团结协助、交际等综合能力。

(2)构造层次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经管类的实验教学体系不仅要为各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提供支持,而且要与各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相得益彰,相互支撑。在层次设计上要由基于课程的业务实验转向基于学科和课程群的综合实验。实验教学体系由三平台、三层次、四大专业模块所构成。

三个平台的实验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实验平台、专业课实验平台和跨专业实践平台。三个层次的实验设计分为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3个层面。基础型实验用以巩固不同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为主;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研究创新型实验以研究性、创新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四大专业模块是与学校专业相对应的财务、管理、经济、金融实验模块。财务模块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等实验课程组成;管理模块由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决策等实验课程组成;经济模块由计量经济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贸单证等实验课程组成,金融有证券投资分析、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国际金融等实验课程组成。遵循手工实验、软件模拟、沙盘演练、信息处理及场景仿真五种教学方式,致力于打造分层递进、交叉融合的经管实验教学体系。

(3)强化组织管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教学实践的主体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是学生。教师主体承担着仿真实习指导任务,负责实习内容的专业指导和实验用具的技术维护。而学生要按专业背景进行分配,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习的主体,要按照实验中的角色要求融入经管实验体系。

(4)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实验效果

改革传统“灌输式”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和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应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网上资源共享,将各种课程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上,供学习和参考。

(5)完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经管类实验教学建设的重要部分,是确保经管类实验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考核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既要有对教师实验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有对学生实验效果的评价。同时应考虑到,实验本身就是试错式的、探究式的深层次学习过程,因此,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不能单独由期末考试静态地去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需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构建满足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

实验教学应以突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创新实验项目为纽带,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障,不断提高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和水平。

(1)树立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促进经管类专业综合仿真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关键要转变观念。经管类专业属于综合应用性学科,实践性极强,经管类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参与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要加强实验教学领域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企业接触、联系,研究、设计、规范实践教学,允许专业教师在企业单位挂职、兼职,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有一个全程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选送实验教师参加教育部和各级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实践教学研讨班,更新理念,拓展思路,增强素质,提高技能。

(3)建立和完善科学严谨、统筹协调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适应实验教学改革要求的实验教学管理的模式与办法,制订相适应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及评估制度。首先,经管类实验教学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文件,制定和充实完善本单位加强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实践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次,应结合经管类专业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特点,实施统筹协调的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计划安排等方面,统筹管理和调配相关教学资源,促进各专业、各学科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为学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敢峰,张铭洪.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探讨

[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

[2] 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

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

[3] 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4] 申天恩.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5] 王春明,董再平.对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几个问题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1,(3).

[6] 罗勇.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5篇

从儿童身边的事情入手

儿童,是最富有好奇心、热衷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一个群体。多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一直在思考一个博物馆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让展陈动起来,改变人们对博物馆单纯展示的印象,让儿童青少年参与到博物馆展品展项中来。在自然博物馆里,“做吧”、“探索角”等活动场所正是这些思考的结果。它们为学龄前儿童和刚刚走进小学校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生物知识和锻炼动手技能的空间。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上网终端的流行,儿童能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趋势,并对互动科普活动作了全方位的升级,从2010年5月开始,推出了“实验乐翻天”活动,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项综合实验观察、动手操作、知识讲授等多种教育模式的全新科普教育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活动策划人员基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体验,配合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将活动主题拓展到生命科学乃至生态学的几乎所有大门类。比如,活动开展过植物主题相关课程“植物吃什么”、“谁最有营养”;微生物主题课程“酵母菌”、“身边的水”;动物主题课程“鲸是怎样呼吸的”、“小鸟过家家”;生态环境主题课程“给地球作体检”系列课程;人体主题课程“动画片的秘密――视觉暂留”,等等。“实验乐翻天”每月都会推出新的课程,“黄金周”期间则会“重播”以往的经典课程。所有的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尽可能从儿童熟悉的环境或事物中选材,让他们自己发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举例而言,以“身边的微生物――酵母菌”为主题的实验课程,就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面包入手展开。参与活动的儿童首先观察成品面包的横切面,发现上面有很多小“气孔”的特点,然后自己动手发酵面团,通过实验总结出酵母菌适宜的生存环境及酵母菌的营养环境,并了解酵母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还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师事先培养好的酵母菌,了解微观环境中生物的形态,从而将活动从普通的观察和动手,上升到获取科学知识的层面。

这些课程的设置,让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有可能了解生命科学的不同领域,极大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自然博物馆还会结合“世界粮食日”、“世界地球日”等相关的纪念日,设置“实验乐翻天”的活动主题,以满足参与活动的儿童们对自然科学的不同需求。通过系列富有趣味性、实操性强、知识点清晰的实验课程,儿童可以自己发现自然科学知识,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启发式教学”效果超群

“实验乐翻天”的一大特色,就是活动内容和形式都非常新颖。它摆脱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式,引导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参与其中,每个主题课程的确定,授课教师都要经过知识体系的设计,实验环节的设计,实验安全性、趣味性的评估,教学模式的确定,试讲后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再修改等步骤才能成形。

具体来说,“实验乐翻天”的每一次“课程”时长约为40分钟,与小学1节课大体相当;但这40分钟时间通常被均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包括2~3分钟的概念讲授,和7~8分钟的动手环节。比如,在酵母菌中实验中,授课教师先会用浅显的语言给孩子们解释为什么面包会有很多气孔。然后,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切开面包并实际观察。在下一个单元里,教师先讲解“酵母菌”如何在面包制作中发挥作用,随后,孩子们就可以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酵母菌。

动手环节的实验,有些来自科普团队的创意,或者由学校实验简化而来。在活动正式举办之前,科普团队都要实际操作实验,反复修改,还会找一些小观众进行小范围的试讲,直到效果理想后才会正式开课,并通过博物馆官网和馆讯信息等渠道进行课程预告。

“实验乐翻天”大多采取小班教学模式,这项活动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之前课程会在博物馆的服务台接受报名。根据活动设计,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一般控制在15~20人。这既便于孩子们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易于控制实验的进度。这样的活动设计和课程选择,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接受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最佳集中时间一般只有3分钟,对他们非常喜欢的内容和“玩中学”的活动形式,可以让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延长很多。

在课程结束后,博物馆工作人员会请家长认真填写反馈意见,这是“实验乐翻天”未来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让趣味实验向青少年扩展

目前,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实验乐翻天”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众群。孩子们会积极参与每期新课程,并从中收获科学新知。家长也可以在旁边观察孩子的任务进度,并在离开博物馆后,还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增进亲子关系。另外,配合自然博物馆大型临时展览的“实验乐翻天”活动“谁最有营养”、“身边的水”,还在北京电视台的多档节目中被报道,收到了普遍良好的社会反响。

不过,自然博物馆已经看到了“实验乐翻天”活动的局限性。目前,它的主要受众群是5~10岁的儿童,也就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中低年级的群体。但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既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能很快就不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因此,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正在琢磨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生这个年龄层的“口味”。比如说,他们可以接受更长时间的知识讲述,而且可以安排更多、更有挑战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科普团队也正在思考开设“高年龄版”“实验乐翻天”,将青少年群体也纳入这项活动之中。

【专家点评】

北京自然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2010年5月以来开展“实验乐翻天”活动,坚持每周双休日举办,累计已达200多次,获得孩子、家长的喜爱,基本达到了设计者预期的教育目标。

这一探索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体现了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自觉地承担起更有效地进行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第二,改变了以往博物馆以静态展陈为主的教育方式,将科普活动嵌入参观之中,尝试了展陈资源与活动资源的结合。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6篇

(一)回应国家要求,践行职业学校服务社会职责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31条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93号)第七条提出:“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作为专门的农业类中职学校,打造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实践教育活动,责无旁贷。

(二)遵循教育规律,提高农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在基本原则中提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中职师生参与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辅导活动,是遵循教育规律,将所学运用于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目的

打造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具体目标:

(一)建设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二)开发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社会实践教育项目。

(三)培养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社会实践教育辅导员团队。

(四)凝聚多方有效力量,开展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三、活动的开展

按照“4343” 模式开展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即从四个方面构建实践阵地,从三个方面打造辅导团队,开发四类实践项目,聚合三方有效力量开展实践活动。

(一)利用专业实训基地,构建实践教育阵地

开展实践教育,阵地是前提。学校利用示范校重点建设的畜牧兽医专业、园林专业强大的实训基地优势,从四个方面构建功能齐全、设备设施完善的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一是添置设施设备,满足实践教育的需要,主要包括供中小学生实践的工具、苗圃、养殖园以及行走道路、安全防护设施等;二是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实践教育氛围,主要包括宣传标语、农业科普常识介绍等;三是对实训基地进行分类管理,为实践教育活动提供活动场地,主要是将实训基地各个场地进行分类,一类是供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一类是供中小学生体验实践的;四是建设信息化课堂,为实践教育活动提供集中宣讲场所,主要配备大型多媒体系统,供视频播放、讲解、图片展示用。

(二)发挥师生专业特长,打造实践教育团队

开展实践教育,团队是关键。学校将专业教师、专业学生组织起来,从三个方面打造实践教育辅导员团队。一是精选队员,专业教师首选双师型、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专业学生首选责任心强、动手能力强、专业过硬、善于表达沟通的。二是组建团队,学校组建畜牧养殖、植物种植两个团队,专业主任为组长,下设若干小组,专业教师为小组长,若干专业学生为成员。三是培训队员,对所有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使之能胜任辅导员工作;对专业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使之能胜任科普教育宣讲工作;对所有小组及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三)整合专业课程资源,开发实践教育项目

开展实践教育,项目是基础。学校以重点建设专业为基础,进行筛选、整合,根据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社会实践教育特点开发四类体验项目,供中小学生实践学习。一是畜牧养殖类,供学生进行动物饲养体验;二是兽医类,供学生进行动物医疗观摩;三是植物种植类,供学生进行植物栽培体验;四是园林养护类,供学生进行园林修理、护理体验。每类项目有活动方案、宣讲文稿、宣讲PPT、宣传视频、活动场地、活动工具物品等。

(四)聚合多方有效力量,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开展实践教育,离不开多方支持,学校主要聚合了三方面有效力量。一是争取当地政府、科协等部门支持,挂牌成立了“暑期社区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基地”,有序、依法开展活动。二是与中小学校、社区进行沟通,由他们发动、组织学生参与农事体验活动。三是对本校全校教师、学生进行宣传动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中小学生农事体验辅导活动。活动开展基本流程是:中小学、社区组织学生到学校科技实践教育基地――根据兴趣分组――与我校辅导员组建团队――集中进行科普教育宣讲――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总结分享。

四、保证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实践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策划、管理本项活动;组建了“畜牧养殖、植物种植两个辅导员团队”具体负责本项活动的实施。

(二)制度保障

学校挂牌成立了“暑期社区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基地”,并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制定了“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实践教育活动流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农事体验实践教育活动辅导员职责”。

(三)经费保障

示范校建设为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学校为本项活动的开展安排了专项资金,两年来共投入25万元。

五、成果成效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导学案;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学校都实施了课堂转型,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开始尝试使用导学案。诚然,导学案有很多优点,如导学案比教辅资料精细、适用、逻辑性更强、知识内容好理解,它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做到预习有抓手,课堂有思路,课后能复习。但是初中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使得科学导学案的类别、功能、原则和操作等等都留下了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就现在的实施状况来看,普遍存在框架死板,生搬硬套、笔头训练多,思考探究少、学案知识化,减弱实验的教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由此看来科学导学案还存在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下面分这三个方面阐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框架死板,生搬硬套

导学案应是老师在吃透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的二次加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帮助他们理解上课的重难点及上课的思路。但是,现在不少学校设计的科学导学案框架死板,有一定的板块,老师只需在相应的板块填上相应的内容就好。

【案例1】善于自学:

乐于合作:

勤于巩固:

喜于收获:

这个导学案设计了4个板块,分别是善于自学、乐于合作、勤于巩固、喜于收获。这样设计的思路是明细、合理的,第一板块学生自学课本,第二块实验探究,第三块练习巩固,第四块反思所学。这样的导学案逻辑清晰,但是学校的科学课堂无论是哪块内容,哪个老师都一致采用这样模式的导学案就会使科学课堂变得死板,课堂生成内容减少。

【对策】老师应根据上课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等方面适当地更改导学案的框架,不能为了要有这个框架而去生搬硬套。当然基础的框架是需要的,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导学案。

二、笔头训练多,思考探究少

很多导学案中第一部分会设计学生自学,而学生自学的主要方式就是翻开书本找出老师需要的相应答案。这时候的学生不需要进行任何思考,只需要进行“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时候,有的导学案中就会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进行填空,这样的设计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探究式教学便很难展开,学生在课堂中也会失去很多“挣扎”的机会。此外,很多老师会在导学案中加入一些习题的模块,这个是无可厚非的,加入习题模块既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可以给教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但是,有很多导学案中的习题竟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对策】(1)导学案中的第一部分如果要安排学生自学,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挖掘学生相应的一些生活经验。如在上《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完成叶子放在热水中观察气泡的实验,这样的家庭实验既可以节约上课时间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的魅力,且不会失去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有思考就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带着疑惑去听课,这样的效果就是导学案想达到的效果之一。(2)导学案中的探究实验尽量不要设计成填空式,尽量开放一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3)习题是需要的,习题的设置方面可以选用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有关的生活现象,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比起单纯的习题能让学生更有兴趣。

三、学案知识化,减弱实验的教学价值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提出也对课程提出了新的目标,它要求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尝试使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工作历程。但是分析当下的不少科学导学案,发现大多数是以知识逻辑为线索,并非针对学生探究和体验的活动设计,而且大多数的实验都变成了验证性实验。

【案例2】验证假设:所有蜡块的总质量和金属块质量相同,则金属块的体积较 (“大”或“小”),用 测得他们的重力,金属块的重力 蜡块的重力(“大于”或“小于”)。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为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的相关因素,说是学生探究实验,但已告知实验步骤,何以探究?这样的导学案与探究不匹配,把一个充满想象的开放性实验活生生地变成了验证性实验,大大地减弱了它的教育功能。

【对策】导学案必须要强化探究性实验部分,最好不要采用填空式的模式进行,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路,且会把实验转变成操作性实验的感觉。对于实验内容,在学案上要以“探究”、“设计”、“描述”、“思考”等问题呈现。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8篇

1.强调教学案例的经典性,忽视学生案例分析能力的提升

学科基础课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案例或多或少受到使用的教材案例的影响,教材中的经典案例虽然影响大,但是往往背景复杂,编撰案例时前因后果的交代不是很清楚,不利于学生对实质性问题的把握。同时,忽视了案例在内容和作用上层层递进,一方面案例教学在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理解方面做得不够扎实,另一方面没有将案例的作用导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案例分析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案例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强调教学实验的演示性、验证性,忽视综合性、设计性

在诸如会计学、统计学、财政与金融等学科基础课中,往往安排有教学实验课,但是这些教学实验课主要是演示性、验证性的,而不是综合性、设计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以直观演示的形式,增进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认识,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在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教师给定实验目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强调教学实验的演示性、验证性,忽视综合性、设计性,其结果是学生的潜能难以得到挖掘,学生只会停留在一般技能型人才的层面,不利于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3.强调期末教学考核,忽视教学过程考核

学科基础课现行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诸如会计学、统计学、财政与金融等课程的实验成绩往往单独计算)。一般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20%,主要根据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计算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计算依据是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在于忽视教学过程考核,其结果造成过程管理缺失,考试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等问题。

二、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安徽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团队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落实学校2010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不断探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的解决措施,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以校本教材为抓手,在兼顾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针对性

组织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优秀师资或联合省内外同类院校编写校本教材。截至目前,已编写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等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在把握学科基础课教材内容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内容的可读性,注重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同时,考虑到学校地方性的特点,注重引入本省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安排与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目前情形下,我们不能减少思想政治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一般为英语)、计算机工具类课程、数学类工具课程等四类课程的学分,也就意味着专业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只能在有限学分的情况下进行。具体到学科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精练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满足学科基础课的系统性要求,而且可以挤出一定时间安排“以创新性的案例研究法为主,以情景模拟法、实践性教学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3.提高教学案例的编选质量,注重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在案例编选时,在案例的内容和作用上考虑理解性案例、对比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的层层递进,在案例的形式上考虑文字型案例、视频型案例和情景型案例的有机组合。一方面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理解的反馈,另一方面将案例的作用导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案例教学中。

4.重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基础地位,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在强调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基础地位的同时,不能忽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如在统计学实验教学中,安排了“用Excel作统计分析图形”“、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用Ex-cel作数据透视表、模拟抽样”“、用Excel求置信区间和进行假设检验”、“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用Excel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等六个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和一个“综合业务实验”项目。通过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巩固和加强了学生对统计学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统计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统计学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有力地助推了学生突破一般技能型人才这一基本层面,迈向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阶段。

5.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全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学科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基础课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科基础课课程特点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将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总成绩比例由80%降低为50%,将原来单一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改为平时课堂案例讨论和发言占20%,作业占20%,出勤占10%。这种改进后的考试方法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间的相互竞争。通过综合而定量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意识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奠定了学生后续专业类课程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未来人才市场上较强竞争力的基础。

三、结束语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案例教学 试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妇产科护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即运用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方法能力即继续学习的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创新能力;三是社会能力即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教师不仅应当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当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方法,通过把学习内容设置到各种各样的临床案例中,让学生在案例中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临床实际问题,从而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合作及科学决策能力[1]。为此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妇产科护理的实际教学中,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1级护理大专生两个班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45名学生为对照组,2班47名学生为实验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智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试验教学法,实验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法。

1.2.1 传统试验教学法:教师针对上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对试验内容进行示教,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

1.2.2 案例教学法:①将学生随机分为7个小组,教师遴选临床较为典型的案例并为每组设置1~2个问题,将案例及每组的学习计划提前发给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合作完成本组任务。②上课时教师对试验内容进行示教。③每组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示案例及实验内容,并在模拟的过程中展示出本组设置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④教师组织小组学生对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现场指导做出总结。⑤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完成试验报告。

1.2.3评价方法 采用统一组织的技能操作考试评定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并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给出成绩;根据教学目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由教师统一发放,并现场回收。

1.2.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检验,P

2 结果

2.1 学生成绩 对照组学生实验报告成绩(86±3.72)分,实验组学生实验报告成绩(92±3.31)分,两组数据经比较 =3.49,P

2.2 学生评价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临床护理课程,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将知识和经验直接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单纯机械的练习并完成操作,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同时在临床实习时不能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护理患者[3]。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妇产科护理实验课进行教学,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准备问题及实施情景模拟,其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学生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及实验报告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认真的对待实验课,在实施护理操作时不再是机械的面对模型,而是考虑到以人为本,学会对问题进行评判性思维,不但会考虑到现存的问题还会考虑到潜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将整体护理的理念渗入到了学生的心中。

本研究表明在妇产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案例的情景模拟及教师的总结,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每一步护理操作的意义及方法,对妇产科复杂多变的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操作,并注意在操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妇产科护理的实验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春慧,孙霞,朱庆华.多种案例应用形式相结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18-19.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026-02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奠定科研基础和提高学生实践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档案管理则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档案,是正确全面地反映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改革发展历史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过程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判断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依据[1-2]。因此,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对学校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范畴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提出具体方法。

1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1实验室实施管理、决策的依据

完善的实验室档案准确地反映了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教学等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可以为实验室管理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

1.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室愈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规模、数量、水平和层次也必须快速发展。实验室档案是反映实验室工作、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真实记录,对于实验室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3]。

1.3 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对实验项目、实验方法、手段、实验考试办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档案,都有助于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4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科研离不开实验,实验为科研提供财、物、场所的保障。

1.5实验室仪器设备合理配置及科学管理的重要参考

实验室档案可以提供实验设备的功能、技术指标、用途、价格、质量、使用说明及仪器使用记录,可真实反映仪器的性能状况、使用效率、商家售后服务、实验科研对仪器的综合评价等,可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仪器设备选择、使用、维护、保养、开发及仪器的合理整合等提供参考资料。

1.6实验室及教学评估材料的有效积累

实验室档案的真实记录是对该实验室的客观、正确、全面地反映,所提供的可靠文字、图表和数据等,保证实验室评估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实验资料的长期保存。

1.7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实验室档案建立的过程,也是实验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实验教师通过对实验室档案进行比较、鉴别、研讨等方式,吸取经验和教训,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其他教师从事实验提供学习的机会。

1.8考核实验室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凭证

实验室档案记录着实验人员的基本材料,包括工作人员基本信息(职称、学历、简历、资格、科研论著、表彰获奖等)以及个人工作日志,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专、兼职实验教师及实验员的在职、流动、职务职称变动、业务考核、进修培训、奖惩情况,实验室主任任命文件等,这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德、勤、能、绩客观评价的主要依据。

2实验室档案管理的范畴

2.1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类

包括实验室的建立、整合、转型、搬迁的记录和文件,实验室平面分布、空间布置和实验室建设规划,以及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所承担的学科、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情况等文件。

2.2实验室管理类

一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档案。如实验室建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文件,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实验室环境管理档案,如实验室平面图,水、电线路图,实验室使用面积,学生人均使用面积,实验室防火、防盗、防爆等安全检查措施和检查记录,三废处理措施和记录等。

2.2.1岗位职责。包括实验室主任、实验员、实验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实习报告等。

2.2.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实验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赔偿管理制度,仪器调剂报废制度,仪器设备采购领导机构,购置计划、论证报告、维修和使用记录,仪器设备总值、明细表、配套率、更新率等资料。

2.2.3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领用、发放记录,药品招标采购情况记录,有毒有害、强腐蚀性物品保管制度。

2.2.4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包括实验室建筑环境,室内水、电安装布线情况,防火、防盗措施,三废处理措施及安全、卫生检查记录等。

2.3实验教学档案

一是实验教学文件及资料,如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实验指导书、有关教学管理和教学要求的各种文件。二是学生实验考核办法、实验考试成绩。

2.4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设备档案包括仪器设备购置的领导机构及工作人员分工,申购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申购报告的各级审批文件;仪器设备购置招标记录,供货合同或协议书,招、投标的中标文件;安装调试及验收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学校审计、监察结论;设备购置材料、使用说明书及维修卡、使用维修登记册、赔偿记录等。

2.5实验室资金投入档案

其主要包括实验用房、配套设备设施的投资情况;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改造投资情况;实验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日常实验经费开支情况。

3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主管领导重视不够

主管实验室的领导缺乏对实验室档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对建档工作支持不够。

3.2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较差

实验室工作人员建档意识淡薄,平时不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往往记录不全或者零乱,建档不规范,导致有价值的资料流失而不能及时服务于实验教学。

3.3档案建设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同时年终目标考核没有对实验档案评价的内容。

3.4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未经过档案管理知识培训,不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懂档案的归类、整理及收集,即使积累了一些实验资料,在查找、调阅、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困难。

3.5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当今信息化的发展使档案的载体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档,还包括大量的电子文档,因此,必须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对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实验室电子文件的归档制度及科学的管理系统,实施电子档案的网络检索,优化电子档案的利用服务。

3.6档案工作环境和设施缺乏

档案管理需要必要的硬件设施,这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高校实验室应设有专门的档案室,设立专门的防潮、防腐、防火、防盗设备。只有在档案管理用房、设备上配置完备,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有序,真正做到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的正规化。

3.7实验室档案信息开放力度不够

缺乏科学系统的归类、归纳、研究和开发使用体系,采取封闭管理方式,查阅利用范围小,利用率过低。

4实验室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实验室档案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实验室档案在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实验室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职责范围,加大领导对实验室档案工作的支持;将其列入高校档案工作和实验室工作计划;详细规定归档内容、归档时间、归档类型和统计、保管、使用制度等[4]。

4.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如《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实验设备采购制度》《实验物品领取制度》等。对实验室档案组织机构、职责权利、利用及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4.3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关键,领导对技术人员要不断地进行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室档案管理研讨和开发工作,加强交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

4.4改善档案管理的工作环境和设施

硬件设施是搞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学校经费许可的前提下,要有计划地为实验室档案管理投入一定的资金,创造必需的设施保障。

4.5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手段

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意味着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科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档案管理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5]。利用电子文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档案管理已势在必行。因此,要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规范的命名规则,逐步将手工操作的纸质文件分批向计算机操作的电子文件转化,并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网络扩大信息量和服务范围。

4.6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

开展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源,因此,档案是一种信息,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源。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片、录像带,实验方法的研究,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扩展与整合等资料,都会为实验室管理和教学改革提供客观的依据,但不能将这项工作简单化,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使其真正的为教学、科研服务[6]。

4.7加大实验室档案的开放力度

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历来是高校的重要办学理念。因此,实验室档案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也要充分加大与兄弟院校、生产厂家的合作与交流,为其他院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5参考文献

[1] 马斌强,袁超,李聪,等.高等农业院校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204-206.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科学探究;控制变量;钠燃烧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2C0036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微课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学习微课并完成进阶练习或相关任务,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翻转课堂是一种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1,2]。我们认为,作为理科课程的翻转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微课学习知识点,课堂上巩固强化知识),更要关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如果都是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那科学探究就会被淡化。而化学学科有很多知识是通过探究获得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在翻转课堂课题研究中,我们探索了知识传授型、科学探究型和习题训练型三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结论与解释等要素构成,而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则渗透在上述各要素的发生过程中。传统课堂上,面对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要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完成探究的全过程,通常很难实现。即使是勉强完成,也可能是点到为止,学生很难发生高品质的思维活动和高质量的交往与互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前围绕微课提出的问题完成部分探究过程(如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课堂上则能围绕核心问题在互动基础上进行余下的探究活动。本文拟以“探究钠燃烧实验中黑色产物的成因”为例,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基本模式。

1 微课的设计及教学基本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已学过钠的相关知识的高二学生,学生在学习《化学1》时都知道钠燃烧时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事实,但实际上钠燃烧时还有大量的黑色物质出现(详见人教版教科书插图)。本课题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这一认知冲突。

1.1 课前――观看微课、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见表1),观察到钠燃烧后产物中有较多的黑色物质。为探究黑色物质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在微课中提出的4个假设,自主地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设计实验方案。

1.2 课堂――完成科学探究

1.2.1 交流、研讨、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讨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各组在班级交流。全班同学针对4个假设逐一讨论相关的方案,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共识。

1.2.2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结论与解释

学生分组各完成一个假设的验证实验。各小组在班级汇报交流各自的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

本节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各要素及其行为主体结构如下:

2 翻转课堂主要教学过程

2.1 课前观看微课,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课前在翻转课堂平台上自主观看微课,在网上获取金属钠和石棉网的成分,针对教师提出的4种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2.2 课堂完成探究,得出结论

2.2.1 展示和研讨,形成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讨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各组在班级交流本组讨论后确定的实验方案。全班同学针对4个假设逐一讨论相关的方案,最后优选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如表2所示。

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相关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如针对假设3,学生共提出三种方案:

方案1:将除去表层的钠置于玻璃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点燃金属钠,观察产物颜色。

方案2:将除去表层的钠分别置于玻璃管中,将空气和纯氧分别通入试管中,点燃金属钠,比较燃烧后产物颜色。

方案3:将除去表层的钠分别置于玻璃管中,将空气和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将空气通入碱石灰)分别通入试管中,点燃金属钠,比较燃烧后产物颜色。

教师根据上述方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反思和评价:

验证假设3的三个方案中,哪些方案不合理?哪个方案最优?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后,对这三个方案进行了如下评价:

方案1只能证明Na能在纯的CO2中燃烧,但并不能表明Na能和浓度约为0.03%的空气中的CO2反应。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好实验的变量,方案中出现了气体成分和浓度都不同的两个变量。

方案2也没有控制好实验的变量。纯氧和空气比较,除了不含二氧化碳外,其氧气的浓度也不同,出现了气体成分和浓度都不同的两个变量。

方案3较好地控制了实验的变量――两种气体中唯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含量。如果黑色产物明显减少,则表明黑色产物与CO2有关。

再如有同学针对假设1~4提出了一个总的验证方案:将除去表层的钠在通有氧气的玻璃管中加热,如果没有黑色物质出现,表明假设4不成立,假设1、2、3中可能有一种或多种假设成立;如果产物中有黑色物质出现,表明假设4成立,假设1~3不成立。

此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进行思考:针对黑色产物,教师只提出了其中的四种假设,可能还有更多的假设,如物质聚焦状态、高温下颜色的改变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认识到在假设未穷尽的情况下,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设计方案可能会出现错误,从而引导学生辩证地对该方案进行了如下的评价:

(1)该方案中,如果无黑色产物出现,不能证明假设4成立,也不能证明假设1、2、3中可能会有一种或多种假设成立,因为假设没有穷尽,黑色物质还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2)该方案中,如果有黑色产物生成,不能证明假设4成立,理由同上;也不能排除假设1、2或3,因为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

2.2.2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解释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分4个组分别完成验证假设1~4的相关实验,然后分享各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验证假设1: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探究结论后强调:通过上述探究,我们验证了假设1~4,表明黑色物质的成因较复杂,与石棉网、钠表面的煤油、空气中二氧化碳和钠中含有铁元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高温下过氧化钠的颜色、物质的聚焦状态等等。

3 反思

3.1 翻转课堂让科学探究更精彩

因为有了翻转课堂的课前微课学习,使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等过程前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前实施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设计实验。该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与思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要求较高。从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相关假设,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出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案。这种基于个体知识和经验的方案经过小组的分享与讨论,有的被否决,有的被修改。各小组的方案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后臻于完善。在全班讨论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方案的优劣,筛选出可行的实验方案。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并进行解释。

在本节课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论证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及解释等主要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提升了思维的品质,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应该说是一节基于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典型案例,对化学教学中高效实施科学探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3.2 翻转后的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

因为学生已经在课前设计了实验方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方案,这个过程是以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课堂上充满了鲜活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场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如在讨论假设3的三个实验方案时,教师以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的思想,通过积极的互动,分析方案1和方案2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完善的实验方案,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种高效的互动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了学习参与度,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合作与交流素养。

3.3 翻转后的课堂拓展了教学的开放性

翻转后的课堂,不仅让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学的开放性,给教师教学也带来了挑战。因为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前获取信息、设计实验方案,课堂上会呈现出形形的实验方案,学生评价方案时也会展露出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这既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又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应对各种不同的教学生成。如学生针对四种假设提出了用一个实验验证四个假设的方案时,因为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受限,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黑色产物只可能是四种假设中的一种,其实这种黑色物质不仅可能是四种假设中的多种,还可能是其他因素产生的。这种情况下,教师适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要素,设计出开放的、深层次的问题启迪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把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提出并验证其他假设)。正是这些高质量的开放性教学情景,让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科学探究邂逅了无法预约的美丽生成,构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实验室 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45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在正常的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资料,它有效、全面地记载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发展变迁,是高校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的结晶,是相关部门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考察评估及以后进行的科学研究最真实可靠的依据。只有对实验室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搞好教研和科研工作。

1 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为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和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撑材料

高校实验室档案真实记录了在实验室里开展的各项实验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准确、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实验教学各阶段的情况。当前在高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水平评估及专业申报评估中,无论其指标体系如何确定,都对实验室档案有明确的要求。通过查看实验室档案,对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教学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开放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已经成为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和实验室评估采取的重要手段。

1.2 为合理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提供参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档案详细记录了各台仪器设备在各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使用效率,从而客观、系统地反映了该仪器设备的性价比和利用率。通过查阅实验仪器设备档案可以使有限的实验室设备经费得到科学地充分利用,避免了购置新设备时的盲目性。此外,高校实验室的绝大部分仪器设备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仪器设备档案可以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设备的型号、操作规程、保养维修情况以及生产厂商等一系列参考资料。

1.3 为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最可靠依据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和科研项目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档案真实记录了实验教学中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等一系列宝贵资料,它是教学经验的结晶。通过对实验室实验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有助于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依据。

1.4 为高校实验室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室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实验室从建设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它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质量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情况,是高校对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和正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内容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实验室档案是指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教学管理、科研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表、影像材料等。

实验室建设材料:包括实验室批准建立的文件;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室用房情况;实验室撤销、改组的文件;实验室各类规章制度;与实验室相关的考核评估资料。

实验教学材料:包括实验教学工作规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表、教师自编的实验教材、学生实验报告、试卷及试卷分析、实验成绩单;实验项目库,实验项目更新、淘汰,开出情况,人时数统计表;优秀学生拍摄作品;教学监控、评估材料等。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材料:包括固定资产及低值耐用品的明细账、卡,仪器设备的使用、调拨、维护或报废等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论证报告,订货合同,安装验收报告,技术资料,使用、检修以及故障记录等;仪器借用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实验室科研、社会服务材料:包括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申报书、研究计划、研究数据、研究报告等;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获奖证书;实验室人员发表的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论文;社会服务记录资料等。

实验人员基本情况材料:包括实验室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实验人员考核办法,实验室人员变更情况,实验教师首次实验试作登记表,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情况以及实验室专职人员考核、晋升、奖惩情况;实验室工作日志。

3 如何更好地做好实验教学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

实验室档案来源于实验室正常运行中的每一项工作,因此实验室档案数据具有分散性,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档案管理意识,收集归档不及时,就会造成资料大量流失。参考国家对高等院校实验室评估标准和实验室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3.1 增强实验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学校领导应重视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档案知识普及,根据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内容,将实验室档案管理落实到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只有意识到实验室档案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人员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认真、主动地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3.2 制定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健全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档案的日常管理就会缺少相应的规范和约束。制定一套健全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能有效地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实现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3 管理手段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也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手段来完成,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逐渐从原来的纸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向电子档案信息管理转移。电子资料不仅容易保存、便于查询,而且可以节约纸张、减少废纸,更好地体现了办公过程的经济意义和环保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校实验室档案现代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实验室档案的作用和功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规范。

4 结束语

近些年,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教学经费,实验室功能和实验教学内容迅速拓展。随之,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活动以及在实验室开展的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相应的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料。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实验室档案对于高等院校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增强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积极促进实验室档案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伟,林少波,何湘民.加强档案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141-143.

[2]陈小东,许婉玲,欧阳玉祝.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档案资料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152-154.

[3]梁国华,武晓峰.高校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29):206-211.

[4]陈建锐,何增颖.高校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30):224-227.

[5]张斐.加强高校教学档案与评估档案建设[J].浙江档案,2007,(4):51-52.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13篇

一、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

随堂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实验教学不是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完成,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本人的观察与思考来获得知识。众所周知,随堂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八年级科学上册“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大多数教师为了自己省事方便,自己或请某个学生在讲台前演示该实验。这样实验节省时间,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失去了亲手实验,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数据的机会。这样学来的知识不会持久,容易遗忘。如果把此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虽然教师课前要花一些时间准备实验器材,课堂要用心关注并指导学生实验,但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肯定比演示实验好得多。此实验教学我采用了随堂实验,过程如下:

课前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组学生选出本组的组长、发言人、记录员、和点评员,每个组员都有相应的任务。课前10分钟把“导学案”分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课前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课中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体验,猜想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导学案”相应的空格处。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各组学生,必要时提供指导。约5分钟后,各组展示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互相进行评价,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最终得出比较正确的实验方案。接着各组学生按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取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学生实验完成后,让每组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大家通过倾听、思考和讨论,彼此互相启发,最终得出大家比较认可的科学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同种液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成正比;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二、把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落到实处

科学新课程,加强了实验的探究性。探究的内容有了较大增加,教材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了探究性实验。教师的教学由重知识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探究式学习方式与科学研究的方法更相似,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及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把探究性实验落到实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探究性实验”,而不是“多媒体”播放“探究性实验”。为此,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充分准备。课前三天教师要亲自动手做“探究性实验”,提前体验探究过程,总结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从而在学生做探究性实验时,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上课前一天把导学案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导学案,完成导学案的部分问题,标注有待课堂解决的问题。(2)课堂中要巡视学生实验,及时把学生的典型错误操作和正确操作用手机拍下,作为课堂教学资源。(3)课后要求学生上交探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交后要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并把学生在实验中的优点和缺点写入课后教学反思,以供日后实验教学时参考。

三、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例如,科学九年级上册“碱有哪些性质的实验”可改为学生分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先根据酸的性质猜想碱有哪些性质,并把猜想写在课前分发的导学案相应的空白处,再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检验猜想,处理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最后展示、交流、评价实验过程和结论。具体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碱有哪些性质?

猜想:(1)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的溶液能使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试纸变色

(2)碱能与酸反应

(3)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4)某些碱与某些盐反应

实验方案:

1.检验猜想(1)

实验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变化

结论:

2.检验猜想(2)

实验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变化

结论:

3.检验猜想(3)

(1)用软塑料瓶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分别向这两瓶内倒入等量(约20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立即盖紧瓶盖,上下摇动瓶子数下,观察两软瓶变形的程度,并把现象记录在下表内。

实验过程中软瓶形变程度大小

结论:

(2)向2支规格为20毫米*200毫米的试管内分别注入3毫升氢氧化钙溶液和3毫升蒸馏水,再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两支试管内的液体是否变浑浊,并把现象记入下表。

通入二氧化碳后液体现象

结论:

4.检验猜想(4)

(1)在两支试管内分别注入2到3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呈什么颜色?

(2)在这两支试管内分别滴加约1到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过程中试管内发生的变化

结论是:

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评价:各实验小组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其他同学和老师作出合理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

四、封闭式实验改为开放式实验

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是封闭的,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设计好实验方案,学生不能全面了解整个实验过程。而开放性实验是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不局限于教材、课时、场地,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配制实验用的药品,甚至走出教室在户外开展教学等。从知识、能力等方面向外延伸或扩展,创设一些开放性问题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实践与案例:压强专题复习

以压强为中心进行固体、液体、气体压强专题复习时,教师创设实验问题情境后,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器材:空矿泉水瓶、细沙、水(热开水)、盐水、一次性注射器等,设计尽可能多的有关固体、液体、气体压强的实验。于是学生广开思路,形成了很多设计方案。

方案1:研究固体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取两个相同的空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盖紧瓶盖,分别放在同一沙面上,比较两瓶在沙面上凹进的程度,得出压强与压力的关系。再把装水的瓶倒放在同一沙面上,比较同一个瓶正放与倒放时凹进沙面的程度,得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方案2: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的同一侧的侧壁不同高度处,用注射器针头扎几个小孔,打开瓶盖,观察水从各个小孔射出的水平距离,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方案3: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取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瓶装满自来水,一瓶装满盐水,分别在两个瓶的侧壁同一高度处用注射器的针头扎一个相同大小的孔,打开瓶盖,观察比较水和盐水射出的水平距离,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方案4: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先在空矿泉水瓶内装满热水,过一会儿再把热水全部倒出,立即拧紧瓶盖,观察瓶的形状变化,可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方案5: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用注射器从盖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内向外抽气,瓶变瘪,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存在压强。

五、改进教材中的实验

教材中的实验,有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有的污染环境,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保护环境,最好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八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实验,在一只烧杯中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或其他水生绿色植物)放于水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小试管,整个装置放在向阳处,收集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由于烧杯和漏斗都较小,可放入的水生绿色植物较少,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氧气很少,效果很不明显。于是我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践与案例:“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实验装置改进设计。

器材:容积为3升的无色细口玻璃瓶一个、矿泉水瓶一个、大、中、小橡皮塞各一个、长约15厘米玻璃筒一个、长颈漏斗一个、玻璃导管等。

制作过程:

(1)在大橡皮塞上打两个孔,在中、小橡皮塞上各打一个孔,然后去掉矿泉水瓶底部约三分之二,留下上部约三分之一,制成“塑料漏斗”。

(2)把长颈漏斗和塑料漏斗分别旋进大橡皮塞的两个孔内。

(3)把带两个漏斗的橡皮塞旋进容积为3升的无色细口玻璃瓶瓶口,这样光合作用反应装置就制好了。

(4)把玻璃筒通过小橡皮塞、短玻璃导管与针筒相连,这样收集气体的装置就制作好了。

实验过程:

(1)在瓶内装入适量的黑藻。

(2)在瓶内倒满1%的碳酸氢钾溶液。

(3)把带漏斗的橡皮塞旋进瓶口,并旋紧(确保不漏气)。

(4)最后向长颈漏斗内倒入1%碳酸氢钾溶液调整两漏斗内的液面高度,使瓶内气体全部排出并使液面淹没塑料漏斗内的导管口。

(5)把收集装置的玻璃筒内装满水,盖上小玻璃片倒置放在塑料漏斗液面下的玻璃管口上,取下小琉璃片,收集气体。

(6)把整个装置放在向阳处,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装置优点:

(1)瓶子较大,放入的黑藻较多,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多,实验现象明显。

(2)气体收集装置与发生装置连成一体,实验操作简单方便。

(3)用针筒抽出气体,检验气体方便。

六、开发趣味性实验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指导;设计;科学实验

科学课的学习形式主要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而科学实验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途径。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经历质疑、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应用拓展等环节。设计实验是指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猜想小组合作设计实验的方案。设计实验是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的依据,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全班交流,小组内修改实验方案进而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利于正确而完善实验方案的生成。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时应做到课前专心研读课标、教材和教参,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实验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兴趣。设计实验时应激活学生的经验,并根据实验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对设计中出现的矛盾应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能预设,从而达到对设计实验进行严密、科学的论证。

一、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科学课标指出,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兴趣相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做到这些,那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要想激发学生设计实验的兴趣,那就要求实验涉及的问题和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好动、好玩,我们就要把实验的内容向这方面引导。科学教学中饲养小动物、制作学具等活动都是学生喜欢的,都能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欲望。例如,小学科学三年级“动物”单元只是激活学生平时观察动物的经验或者只靠书中几幅插图去了解这些动物。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就需要长期的观察,也就是饲养这些小动物。蜗牛和蚯蚓正好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这正好激发了学生设计实验去饲养小动物的兴趣。制作学具也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制作水钟测量时间,制作电动机体会电和磁的作用,这些实验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作为实验制作的材料,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科学课是一门与动手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动手实践正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学生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有动力,才能设计出合理、高效的方案,才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

二、激活学生生活经验

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把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转化成科学知识和能力,才符合科学探究学习的要求。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应把科学知识中的问题转移到实际生活当中来设计实验,更需要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分析和研究。例如,在“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中,学生设计实验时,都能想到搅拌和加热水,水果糖溶解得快。这是前面的另一个小实验得到结果的运用,但是没有对加快水果糖溶解的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设计实验时也有更好的方案。学生无法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效果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无法想到更好的加快溶解水果糖的方法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你们平时是如何吃糖块的,怎样才能把糖块吃得更快?这样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说“把糖嚼碎,糖溶化得快”。有了这些,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就知道先把糖果捣碎,然后放在热水里面,用玻璃棒搅拌,能够加快糖果的溶化速度。通过实验进行验证,采取捣、搅拌、用热水的方案实验效果明显。由此可见,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优化实验设计,促进实验教学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有人说:“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学生设计实验也是一样。如何才能设计好实验呢,那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联想和推理,深化现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取知识,提升探究能力。例如在“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中,对于如何去保护我们的听力,学生想到很多方法,比如远离噪声、捂住耳朵、关上窗户等。这些都是生活的实际经验。没有进行新的思考,没有运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噪音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声音传播的方式,影响声音大小、强弱的因素等。这样学生自然会想到可以控制物体发声。此时可以向学生提问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这时,有位学生回答在电影里面看到了枪上装上消音设备就可以控制声音。老师给予了该学生肯定,并赞扬其合理的联想。然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杯子、豆子等实验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控制豆子在杯中的声音。学生想到用手捂着杯子或在杯上包上东西,而不是捂着耳朵或远离。这样就找到了保护我们听力的另一种方法。教师进行及时引导,让学生把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再根据实验的需要,把知识进行内化和运用,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最后设计出合理、高效的实验方案,不仅提升实验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引导设计不同方案

同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动脑,发散学生的思维。要设计不同的方案完成实验任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就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散学生思维。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时,问题是:如何判断桌子上的三个不同大小的瓶子装的水的多少?结果出现了四个答案:一号瓶水最多,二号瓶水最多,三号瓶水最多,三个瓶子水一样多。理由都是凭感觉。这时提供大小不同的杯子、大小不同的瓶子、电子秤、记号笔、尺子等,让学生去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学生很快设计好了方案:①把三瓶水分别倒入一个大的透明杯,并分别做上记号。测完一瓶后,将水倒回水瓶再测另一瓶。最后根据记号去判断水的多少。②把三瓶水分别倒入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里,然后比较水面的高度。③在其中一个杯子的水面做上标记,然后倒出,再将另外两个瓶子的水分别倒入,并做上记号进行比较。④用电子秤秤三个瓶子水的重量,重的水就多,轻的水少。学生设计了这么多的方案也体现学生从水的高度、水的体积和重量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后,再向学生提供量筒。有了刚才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水的多少,只需要向学生介绍量筒的功能和注意事项后,学生便能操作,很快测出了水的体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发散学生思维,在老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下设计出不同的方案,教学效果显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五、解决实验设计中的矛盾科学实验过程中矛盾的出现能激起学生的激烈争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善实验方案。同样是一个步骤,如果设计不当就会产生不同效果,也可能导致实验无法进行。若把设计实验的步骤中出现的矛盾激化,也能够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当学生提出方案后,要给学生充足时间讨论,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完善方案。例如“比较水的多少”实验教学时,学生提出取其中的一个瓶子作为测量工具,先在这瓶水的水面做个记号再倒出,另外两瓶水分别倒入然后做上标记进行比较。这个方案提出来后,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有学生认为应该用最大的瓶子作为测量的工具,因为其他两个瓶小,大瓶子的水倒进后有可能溢出。针对用电子秤秤三个瓶子水的重量的方案,有学生也提出质疑,重的不一定是水多,轻的不一定水少,因为瓶子的重量不一样。对于这位学生的质疑,我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学生很快提出了两个解决的办法:①将水都倒入相同的杯子秤;②秤完后,再秤瓶子的重量,然后用总重量减去瓶子的重量就得到水的重量。当学生方案提出后,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找出设计中有矛盾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后设计出更详细、合理的方案。

六、设计实验要严密论证

预设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理解,制定更详尽的实验方案。预设实验问题,写出解决方案,在实验验证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失误,能够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理解科学概念以及实验涉及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时要写出详细的方案,特别是对实验中出现问题的预设。例如在解决“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学生已经知道了水能溶解食盐,也要对水对食盐溶解能力有所估计。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才有可能预设到实验时会出现的问题。如何放盐成为了实验的焦点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可以用勺子一勺一勺地放,直到不能溶解为止。也有学生认为这样做在课堂上时间不够用,要考虑到时间效率问题。经过充分的讨论,得出第一次多放些,然后少放,在把盐放入水中并搅拌溶解后再放下一次。这样就解决了溶解不了、测量不准确、时间效率低的问题,能够提升实验效率,收集准确、科学的实验数据,客观反映科学现象。预设实验问题,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科学地设计实验,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和缜密的思维习惯。

七、结束语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

作为医学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更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临床紧密衔接,使课程更具实践性与综合性,从而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及实操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具备较强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从而使临床护理问题能够得以合理判断与解决[1]。而作为内科护理学实际教学的重要部分,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将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转为正式护士后的重要过渡环节[2]。目前护理教学多采取教师主导的带教方式,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发挥护生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护生临床创新思维培养和护生今后职业发展及正式进入临床后护理质量的提高[3]。基于此,本文以2018年9月-2019年12月内科实习的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分享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内科进行实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名;护生均为女性。其中试验组学历大专20名,本科10名;年龄18~22岁,平均(20.1±0.5)岁。对照组学历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18~23岁,平均(20.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予以教学内容讲解,学生仅负责记好相关笔记即可。⑵试验组应用案例教学法:①由教师在课堂前结合教学大纲涉及内容及授课要求,选取典型相关案例,并提前向护生予以展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告知护生提前做好预习;②由教师按照护生情况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5人,并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对案例及所涉及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解决;③在课堂上,应先由每组护生对本次课程涉及的案例的问题予以总结,并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完善。此外,教师还应负责整理、汇总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发放给学生,以强化学生理解。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①护生学习成绩分为理论及实操两部分,每一部分满分为100分,综合成绩取二者平均值;②学习能力经我院自制问卷统计,共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六项,每项满分为5分,分值越高表明学习能力越佳;③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经自制问卷评定,共包括满意课程设计、有助接受与理解、有助掌握知识内容、有助提高临床护理能力四项,按是与否回答。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生学习成绩比较:试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生学习能力比较: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内科护理学涉及科室较多,内容繁杂,且具有较强理论性,学习难度高。而在内科护生护理教学中,患者自我隐私意识及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实习时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增加了内科护理带教难度,导致护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不仅不利于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提高,也不利于护生有效掌握繁多的理论知识[4]。案例教学法即在临床护理教学开展教学时,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景案例,并据此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护理问题分析与讨论,从而使护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一种教学方式[5]。相比被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够将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案例教学法可在教师设置好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案例后,引导护生自我探索教师提出的护理问题,并使护生能够自主经网络及其他渠道搜集相关知识,从而扩充护生所学知识范围,提高护生内科护理知识水平,以夯实内科护理实操基础[6];②增强了护生实战能力:相比传统教学法的被动学习,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前经情景案例来强化护生提前思考与预习能力,这种方式能够使护生不断通过自我学习来强化自身理论知识,以解决问题,因此更利于护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使护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护生后续正式成为护士打好实战基础[8];③利于护生综合素养提高:经案例教学法利于护生及时掌握理论与实战经验,并能使护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提前完成教学内容学习,再经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可更有效强化护生学习效果,从而使护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学习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效果确切,利于护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提高,并提升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莎,何娅芝.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0,6(9):19-20.

[2]张丽莉,薛菲,庞洪垒,等.可视化思维导图结合案例教学对护生思维过程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6):556-559.

[3]郑元英.案例分析教学在肾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9):31-33.

[4]郑淑全.案例教学法在肾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6):155-156.

[5]王建均,赵兰,陈尹,等.多元化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5):191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