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

晋商文化论文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晋商;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

一、 引言

近年来对晋商兴衰与其文化关系方面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影响的积极文化因素,这方面的研究众多。如陶宏伟(2008)认为晋商文化主要概括为唐晋遗风的管理思想、崇拜关公的商业伦理、源于地缘贸易的创业精神和乡土轴心的理财理念、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白明东(2009)认为晋商商业伦理有崇尚儒学、尚义求利、以诚为本、崇商敬业、自强不息;欧人(2001)认为晋商的商业伦理精神包括吃苦耐劳、以义制利、富而不奢、崇奉关公、乐业敬业;周玉萍等(2003)将晋商商业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概括为诚实经营、讲求信用、爱国济民、同业互助、谦和礼让、严谨陋习等;陈晓荣(2011)认为晋商文化表现在诚信文化、创新文化、重商文化和勤劳智慧等;刘建生等(2003)认为晋商以乡土关系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其号规和管理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影响晋商的消极文化因素,贾丽平(2005)认为晋商文化中的缺乏竞争、缺乏创新、认知危机、缺乏独立的商业人格、人治传统因素是导致晋商衰败的消极因素;张志文(2009)认为晋商创新的停滞导致其衰败。另外,晋商的衰败是处在清朝末年国势衰微、帝国主义对华进行侵略和掠夺、官府腐败不堪的特殊时期,有学者结合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和复杂的内外因素进行了研究,刘建生等(2003)认为官商结合策略对其商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高春平(2007)认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是晋商衰亡的直接原因。

本文认为,传统文化对晋商的兴起和衰败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文化观念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影响却不同。本文以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内外部因素,研究传统文化在晋商兴衰历程中产生的影响,为现代本土企业的文化管理提供借鉴。

二、 管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

熵定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Clausius在1865年提出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是守恒的、不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进一步说明,能量的转化只能是不可逆转地向一个方向转化,即从有效的状态到无效的状态,从可利用的到不可利用的。熵,就是指这种不能再被有效利用、不能再被转化的能量的总和。将熵的概念引入系统科学,熵指的是系统中无序的混乱的程度,熵增就是系统的紊乱程度增加的过程。

将熵的思想引入管理科学中,得到管理熵。管理熵理论指出,任何一种管理的组织、制度、政策方法和文化,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系统运动中,总是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无效能量不断增加,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也就是组织结构中管理效率递减规律。组织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也符合熵定律,即组织文化的效率递减规律。

组织为了抑制内部的熵增,必须不断从外界引入负熵,这样才能使组织自身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由无序趋于有序。在负熵输入低于熵增时,组织趋于无序化;当负熵输入不断增加,组织趋于有序化;负熵的输入超过一定值,组织实现了从低层次有序向高层次有序的演化,形成了耗散结构状态。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戈金(I. Prigogine)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原理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不断的交换物质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会由无序到有序,新的结构和新型的组织就会自发地形成,这种自发形成的有序结构称作“耗散结构”。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管理中,形成了管理耗散结构,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管理组织,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取能量、物质和信息,使组织内部各单元产生相互作用以增加负熵,使之大于组织内部的熵增,从而使管理组织有序度的增加大于无序度的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和新的组织。耗散结构的组织能够快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实现持续发展。

因此,根据管理熵和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组织内部的熵增和外部能量的吸入是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两个过程同时存在,负熵输入与熵增对抗的结果决定了组织文化管理的效率是增还是减。

三、 晋商兴盛时期的耗散结构

1. 晋商内部的传统价值观。晋商的价值取向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仁、义、礼、智、信”内化到山西商人的思维和行动之中,是他们初创时期经营和管理思想的文化底蕴。我认为在晋商中,传统文化表现最突出的是自强不息、地缘乡土关系、诚信仁义和忠君事国。

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在初创时期,晋商极富进取心,坚忍不拔,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多而地少,气候干燥而多雨,十年九旱,很不利于农业生产,恶劣的地理环境磨砺了山西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并且对山西人“走西口”投入茫茫商海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支撑着山西商人客服重重艰险,坚韧向前。晋商大多是白手起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他们开拓了西北、蒙古以至中俄恰克图的贸易,经历了过草原、越沙漠、顶烈日、冒严寒的艰难,凭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拓了通往沙俄的贸易之路。

地缘乡土关系。晋商用人的基本原则是雇佣同乡而不用亲戚,他们认为“同事贵同乡,同乡贵同心,苟同心,乃能成事”,通过合伙经营、会馆等组成以乡人为主的商帮集团,形成了一个“本地人”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掌柜负责制、职工薪金制、人身顶股制、同业之间的“相与”关系等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晋商基于地缘乡土关系之上的经营管理机制。

诚信仁义。晋商以“诚信”著称天下。在经营活动中,晋商信奉关公,把关公的“诚信仁义”作为规范商业行为的指南,以关公的“义气忠心”作为凝结同乡的精神支柱,以关公的不取不义之财的气节训练约束同籍商人,不仅“重廉耻而惜体面”,并且将“严守信誉”,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如果企业间、行业内有人失信,则亲友指责、乡人鄙视、同行不齿,并难以再在行业内就业。可见,晋商的诚信制度,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非正式关系基础之上,带有比较浓的人彩,是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约束机制。

尊奉儒家“忠君事国”思想,恪守“廉商诚贾,以义制利”。清王朝大规模的军事活动许多得力于晋商的赞助,山西票号为清政府汇兑官款、解缴税款、捐纳酬饷等,清王朝则给晋商种种经济和政治特权。晋商鼎盛时期,做了很多行善的义举,诸如兴办或捐助教育、修桥铺路、赈济灾民等。晋商的这些义举显然传承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思想,同时在精神上也有以为君王“勤王事”引以为荣的价值取向。

2. 晋商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晋商注重对外部环境的把握,在外出经商的开放系统中,不断地与环境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使负熵流入,晋商组织从低级向高级演化。

经济上,充分把握外部经济环境。明朝以来,为了稳定和巩固统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修养生息的政策,商品经济异常活跃。明朝的开中制的实施,使晋商获得盐业的专营权,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 边境贸易更是日趋活跃,晋商远涉戈壁、沙漠,几乎垄断了中俄之间的茶叶贸易。

地理上,善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山西居天下之中,向北、向南、向东北以及向东南方向的对外交通都比较方便,水陆交通畅通,又与长安、开封、北京相邻,使山西有明显的外向型经济联系特征。同时,山西又与边塞接壤,成为与边塞少数民族通商的必经之地。因此,山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为山西商人开辟通商渠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晋商利用了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和内部的传统文化价值观,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改造,晋商独创了经理负责制、学徒制、人身顶股制的资源管理和激励制度、订立严格的号规和账簿制度,并实现了财东和掌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后来,为了适应地理跨度巨大的贸易,创办了“山西票号”,避免了现银交易的不方便、不安全,使原本凝滞的商业血液顺畅起来,积累了大量财富,缔造了“山西票号”强大的金融帝国。这正是耗散结构理论中,通过外部要素结构和内部要素结构的互动关系,外部能量的负熵输入大于内部的熵增,使晋商的内部系统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耗散结构,缔造了晋商的辉煌历史。

四、 晋商由盛转衰的熵增表现

1. 官本位思想渐趋强化。明朝初年,山西商人北到西伯利亚、莫斯科,南到香港,东跨日本海,西到伊犁、喀什噶尔,形成了“凡有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之势,缔造了商界的奇迹。早在明朝时期,晋商利用明朝的开中制获得盐业的专营权。到了清朝,顺治帝御封晋商为内务府的“皇商”,迅速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商帮。

随着与清政府关系的日益密切,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晋商的兴亡。山西票号一开始做汇兑业务,只汇商款,不做官款,“款不分巨细,客不分生熟,只要汇兑、存款都给办理,并且办业务不分昼夜,随到随办,给予充分的便利”。但19世纪50年代以后,清政府支持票号汇兑官饷,晋商的业务方向也逐渐转向政府,“对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额存、放、汇业务不看在眼里,限定汇额非500两以上不办”。晋商成为清政府的财政支柱,而对工商业的贷款则淡出了票号的主营业务。

官本位思想渐趋强化,垄断带来的巨大优势,使晋商脱离了商品经济的基础,失去了竞争的推动力,对竞争性环境反应迟钝,丧失了祖辈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是晋商内部熵增的具体表现。随着清王朝国势日下,受到清政府的巨额欠款无法归还、国外银行的冲击、各种军费摊派、政府盘剥课税日重等因素的影响,晋商组织内部向无序发展,外部负熵吸入枯竭,走上衰败之路。

2. 狭隘的“乡土地缘关系”制度。晋商的用人制度是以“乡土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其人员组成是以乡人为主,用人主张是避亲用乡。避亲,用人时回避亲戚,包括财东与掌柜也不能用自己的亲戚;用乡,即用人时用本乡人,排斥外地人才。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在许多企业里,广泛吸收和引进各种有用人才,打破了地方观念,其中也不乏任用外籍人士的现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晋商的用人仍然坚持用本地人,不用外地人,这就限制了用人的范围,使晋商不断地近亲繁殖,缺乏新的思想和方法的引进、交流,发展带来严重弊端,逐渐地失去了活力。

同时,以乡土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诚信制度只限于企业内、行业内,而企业外、行业外,市场上却缺乏正式制度的保障。在晋商发展后期,出现了有的经理伙友携款潜逃,有的提款供自己使用,使得以乡土关系和诚信义利等原则建立的管理制度遭到破坏,传统文化受到全方位的挑战。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尤其20世纪初现代金融业的兴起,外国银行进入,现代市场逐渐形成,需要良好的法律和制度来保证其运行,以正规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在晋商的商号中,其规章制度并不是完全按照经济规律制定的,而是受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使得晋商在经营过程中人为因素过重,体现出浓厚的人治色彩,无法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外在环境。

3. 信奉“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晋商遵循小农经济的传统观念,信奉“以末起家,以本守之”,将全盛时期获得的大量商业利润用于营造华美的庭园宅院和购置良田,或者将银子窖藏于地下,或者奢侈消费。他们追求“守成求稳、知足长乐”,导致创新精神不足,不能开拓新的活动区域和经营项目。只有少部分山西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入产业资本,大部分晋商没有兴办实业进行资本投资,以化解风险。

清末,在外商入侵,西方现代银行制度和企业组织形式传入后,在这一严峻的挑战面前,晋商仍固守原有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制度,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对改革呼声的漠视,创新的停滞,最终使自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4. 对“诚信忠义”的盲目坚持。清朝末年,随着一系列内外战争和巨额的赔款支出,清政府的财政拮据,山西商人的捐输、报效支出则急剧增长。在鸦片战争赔款中,山西捐商共捐银200余万两,占整个战争赔款的14%以上。清朝覆亡,天下大乱,讲求诚信的晋商在如潮的挤兑中耗尽了最后的元气。例如大德通票号,中原大战阎锡山战败,发行的晋钞不断贬值沦为废纸。面对储户的挤兑,当时最大的票号之一——大德通票号决定坚守诚信,按照新币折兑给储户,几乎把全部积蓄都投入到“义赔”之中,最终造成三十万两白银的亏空,后来悄然歇业。

商业经营就意味着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但在传统道德观念下,人们把过多地强调经济利益认为是人的品质问题,这种观念上的局限性使晋商在外部大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为维护信誉忽视了经商之本,从而导致商业经营的彻底衰败。

总之,晋商在经营管理上对一些过时的、封建的传统观念的坚持,使晋商无法建立适应性更强的“耗散结构”形式。当外部环境受到巨大冲击时,原有的部分价值观、经营理念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熵增;而管理者受到已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因循守旧,产生熵增。系统内部的熵增大于外部能量的负熵吸入,导致管理效率的下降,最终晋商的衰败也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五、 晋商的兴衰对我们的启示

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减少内部熵增。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管理越能利用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管理的成就就越大。中国文化传统作为历史的积淀,已经内化到中国人的思维意识中,而商业运作及经营管理规则的选取也必须符合内部各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认同。晋商文化对传统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不但继承了传统文化中艰苦奋斗、诚信义利的价值观,也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形成了新的“学而优则贾”观念,并将“舍利取义”发展为“先义后利”,这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有利于晋商的创业和兴业。但在经商与官府的关系中,他们信奉官本位的思想,无法抵挡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的诱惑,导致失去创新力而走向衰败。因此,在企业文化管理中,要做到对传统文化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产生熵增的旧观念、旧思想,使企业保持与外部的信息交换,增加企业的活力。

注重管理层的观念更新,减少内部熵增。晋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妄自尊大,保守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能做到超越自我而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而是囿于传统,固守旧的行业,从而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培养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注重更新观念,时时与外部环境的保持一致,减少内部熵增,有利于负熵流的引入。

注重外部环境的负熵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有敏锐的感知力,随时关注外部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并能够根据外部信息、物质、能量的输入迅速地调整内部结构,引入负熵流,使组织向有序状态演化,抓住机遇,顺势而动,引导企业朝着目标方向迈进,努力保证系统的熵变为负值。

参考文献:

1. 郭伟刚.基于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的企业激励机制研究.企业经济,2009,(2).

2. (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 任佩瑜,,张莉.论管理墒、管理耗散结构与我国企业文化的重塑.四川大学学报,2000,(4).

4. 张铁男,程宝元,张亚娟.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0,(3).

5. 张巩德.山西票号纵览.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6. 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3YJC630036)。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晋商在历史上曾辉煌数百年,得益于其博大精深的晋商文化。晋商在道德上的义利诚信,精神上的自强不息,思想上的和谐兼容,经营上的勇于创新,管理上的竞合相融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晋商文化精髓,提高现代旅游行政管理效能,促进山西旅游经济发展。

一、晋商文化的形成晋商,称雄于亚洲数百年,在世界经济学史上可与意大利商人相媲美。晋商最早出现于古代晋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发迹于15 世纪末的明初,在 16 世纪 70 年代的明仁宗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一个地域性的商帮,到 19 世纪 70 年代清朝光绪年间达到辉煌,贸易做到了欧洲,他们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在国际贸易中也是实力雄厚的商业集团。晋商的商品经营(如绸缎庄、茶庄、颜料庄、布庄等)和货币经营(如票号、账庄、钱庄、当铺等)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晋商的兴衰历经了五百多年,在这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晋商既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代名词,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山西商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文化财富。

晋商文化是晋商在特定的发展过程及经营实践中凝结起来的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它是山西商人在从事商业活动中将山西黄土文化与塞外文化相融合所创造的经营经验、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精神财富的综合。它具有自己的特性和个性,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晋商之所以称雄于世,就在于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晋商文化贯穿到经营和组织管理之中,使晋商文化成为其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内在灵魂。晋商文化把传统的儒家文化精髓仁、义、礼、智、信渗透到整个晋商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的灵魂,指导晋商经营管理活动。晋商文化可以主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道德上,义利诚信。晋商挟信义而经商,不畏艰难,辗转千里,输万货以为人,赢百利而利己,逐渐形成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他们崇尚信义,在其重商立业的创业思想指导下,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理解和行为规范,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古代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孔庙、关庙,而很多关庙由山西商人所建。关庙作为祀奉关云长的地方,之所以被山西人百般信崇,均在于信义二字。晋商反对采取卑劣手段骗取钱财,宁可折本亏赔,也要保证企业信誉,使得各地百姓购买晋商商品,只认商标,不还价格。

(二)在管理上,竞合相融。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眼光敏锐,审时度势;积极主动,适机而上;协调关系,增强友谊;既能与人宽容共处,和平共事,又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博大宽厚是晋商文化的底蕴所在和晋商群体赖以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柱。胸怀宽广,眼光远大,使晋商具有在商海中游刃自如、审时度势、洞察机遇的锐利眼光;敏于观察商情,捕捉战机,采取主动,适机而上,乘势获取战果的机智头脑;宽厚待人,以义取财,以利厚人,增强友谊,在化解业务纠纷和协调师徒关系方面展现出大家风度。

(三)在思想上,和谐兼容。晋商信奉和气生财,重视与社会各方的和谐,在内部,相互信赖与忠诚,体现了择人委任唯贤是举的导向性和激励人、凝聚人、用好人的思想,注重发挥经理、掌柜的潜能和智慧,使经理、掌柜在工作中自我塑造,发挥垂范效应,把自己的行动与票号经营目标有机联系起来;在外部,尤其在同业往来中既保持平等竞争,又相互支持和关照,既能与人宽容共处,和平共事,又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晋商精心选择各帮商人自己比较固定的商路和经营地域,各行其道,分区贸易,各帮绝不一哄而上。晋商还互相指定同行为相与,相与间都是经过了解,认为可以与之金钱往来的同行。同是相与,必须尽量互助,即使无利可图,也要善始善终,不中途绝交。

(四)在经营上,勇于创新。勇于创新是晋商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晋商首创人身股分配制度,员工没有资本,可以凭人力资本入股享有人身股,与东家的资本股银股同等分红。人身股从二厘开始,顶二厘的员工只能管点杂事。顶三四厘者可在柜台上应酬买卖,但重大事宜尚难做主。顶到五厘以上者行情一听就明,生意能否成交一语定夺。顶到七八厘者便成了行家里手,或来往于总号、分号之间,盘点货物,核算亏盈;或奔波于天南海北,拍板大宗交易。

顶到九厘者,已是花甲白领,日常营业一概不管,专事重大决断。若决策有误,不仅给商号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到这些元老个人的声誉和利益。这一制度营造出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的良好氛围,营造出尊重人性、尊重个性的氛围,充分激发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员工爱票号如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这种制度将个人的名利与企业机制结合起来,责权利相统一,使得票号内部各方面的人员都能够恪尽职守,尽心尽力。

(五)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差。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及客观地理环境的影响,造就了晋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他们也正是依靠艰苦创业积累的雄厚商业资本为金融票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这样一则晋商小故事:太谷曹家计划在东北开办钱庄,曹财东招聘了一位掌柜并给他经费七万两白银,结果一年后,掌柜空手而归,曹东家非但没有责怪掌柜,还鼓励掌柜再次闯关东,结果掌柜又一次失败。曹财东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认为造成亏损的责任不在掌柜,于是他再拿出七万两白银鼓励掌柜三闯关东。这一次,掌柜抓住机遇,从开办酒坊做起,不久就开办了钱庄,不仅完成了财东重托,而且为曹家在东北开辟了新的市场。在晋商的经营过程中,掌柜与财东的关系是建立在“信”和“义”的基础之上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东家和掌柜之间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任关系,对于晋商的发展尤为重要。2.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山西商人的诚信观还表现在他们尽职尽责,不畏艰辛,努力完成自己职责内的事情。由于财东的无条件信任和优厚的待遇,才使得掌柜、雇员有动力不畏艰苦,走南闯北去经商。山西榆次人秦必忠,早年经商,胆识惊人。嘉庆时期茶行兴盛,要到南方去贩运,途中水路险要,有一次南下,正遇上水灾,洪水淹没了十多个县城,他们被困在船上两个多月,后来绕到广东,回来后没有人不惊叹于此。虽然历经此难,可秦必忠照旧南下经商,丝毫没有退缩之意。这充分反映了山西商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忠信精神。(三)公开公平的商业活动1.发挥行会的作用。行会是在外地的山西商人自发组织起来的商业群体,在晋商经营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行会的建立可以帮助晋商联系情谊。设立在全国各地的行会,使在外的山西商人倍感亲切,也更加团结。每个遇到困难的山西商人,都会得到山西同乡的无偿帮助。其次,行会发挥管理规范的作用。行会通过制度来约束晋商的行为,如有人违背了公共道德规范,将会受到谴责,同时也无法在行会中立足。最后,行会还起到对外抗争、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利用其强大的势力对国内商人进行敲诈勒索,行会团结起来抵御外国侵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因此,行会的建立和发展使当时的商业活动更加公平公正。2.将诚信贯穿于商业活动始终。晋商将诚信贯穿于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首先,掌柜与学徒、掌柜与雇员、财东与掌柜上下级之间都是以信任为纽带,在合作经营过程中给予对方无限的信任以保证商业活动的良好运行。晋商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信任才能够汇通天下。诚信是晋商管理机制的基础,也是票号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其次,晋商与客户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牢固的合作关系。俗话说,“诚招天下客”,只有诚信才能引来回头客。晋商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早已为自己“打造”了“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二、晋商诚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

(一)晋商诚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诚信待人,重义轻利”是晋商经营的基本准则,晋商在经营过程中把诚信的观念贯彻其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立足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诚信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包括晋商诚信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晋商活动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没有明确规定对失信行为如何处罚,仅靠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对晋商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口头承诺已经无法保障经济的有序发展,诚信体系有了一定的法律和制度保护。在对晋商诚信文化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构建的现代企业信用体系,不仅仅只是依靠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也起到很大作用。

(二)晋商诚信文化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与推进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利于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新人。1.从宏观层面来看,诚信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首先,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有利于推进经济的深化改革。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5〕。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经济的深化改革需要诚信来支撑。当今市场经济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才导致市场混乱及商业行为的不公平。而晋商在其商业活动的始终都遵循诚信原则,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当今时代,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建设能够有效地保障经济良性、有序、健康发展。其次,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牵引力。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诚信可以保证民主的充分发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及社会秩序的安定,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总的来说,诚信是使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最后,晋商诚信文化的推进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诚信文化不仅给社会带来物质价值,而且也带来极高的精神价值。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晋商诚信文化中的“利以相通,重利轻义”“,利以义取,信誉至上”等都是中国诚信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中,社会价值观念是文化体系的核心,道德观念则是价值观念的基础,而诚信观念又是道德观念的基础。所以说,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核,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道德支撑。2.从微观层面看,晋商诚信文化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诚信是企业的立根之基,是个人的立身之本。首先,诚信经营是企业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诚信是其无形资产,企业只有诚实经营,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在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树立诚信意识,才能为企业争取好的信誉。晋商在经营过程中,严于律己,严格遵守诚信原则,绝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欺骗消费者,从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更引来了无数的回头客。所以说,企业要坚持诚信原则,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次,诚信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立身之本,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诚信是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自我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另外,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诚信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一个人缺乏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总之,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有利于加速个人和企业诚信观的形成,从而推动社会诚信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晋商诚信文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一)个人层面:发挥个人的积极作用

1.构建正确的个人诚信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也得到了肯定,这就激发了人们内心的物质欲望,而这些欲望的驱使,使得一些人变得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甚至在面对物质利益时,禁不住诱惑,违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现今某些企业主为了获得自身利益,弄虚作假,欺诈消费者,有的甚至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晋商在商业活动中,坚持用诚信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当今社会,一些人却还没认识到诚信的作用,认为诚信“不值钱”,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他们没有认识到诚信是无价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个人诚信观,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2.严于律己,坚守诚信。在当今社会,我们常会听见这样的话:“他能那样做,我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说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界限的划定,认为别人能做的,自己也可以做。而晋商一直坚持恪守诚信、严于律己,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下也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目前,一些人热衷于跟风,人云亦云,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丧失自己的良心,例如:铺天盖地的短信诈骗;无处不在的小偷;产品质量不过关,危害消费者健康;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所以,个人在生活中应严格要求自己,诚信待人;企业更应遵守商业规范,不为不法利益所动,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获取自己的合法利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双赢。

(二)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以诚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另一方面,要建立现代企业信用制度,着力打造诚信企业。晋商的经营管理就是以诚信为基础,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今天,企业应当汲取晋商的管理精髓,以信为本,保证良好的商誉。即便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也要坚持以诚为本的道德准则,建立企业自身的信用制度;对待客户应当做到保证商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与顾客互相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商业活动氛围,建立公正、法治的社会。2.建设以人为本的诚信社会。相比传统的晋商活动,现在的市场经济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特点,同时还受法律的保障与约束。所以说,建立健全的、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需要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把诚信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石,但是,在拜金主义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道德约束已经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需要法律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但是,不可否认,人是构成社会的最重要主体,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所以应当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的诚信意识,构建诚信社会。

(三)国家层面:完善国家信用体系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晋商 人才培养 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23-01

晋商之所以可以数百年常胜不衰,其精髓就在于组织管理,它不仅效地调节了纷繁复杂的劳资关系,还这有效地解决了人尽其才的问题。在企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晋商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又灵活的员工选拔、培训、薪酬、激励、任免和日常行为管理制度,能够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晋商在用人制度方面所提出一个结论,就是“得人者昌,政界固然商界何不然”。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晋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晋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商业精神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对我们社会企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剖析晋商选人、用人、育人、治人四方面的文化理念,希望通过这种分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企业人才培养开发使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1 选人

为了商号的发展壮大以及保持长时间兴盛不衰,晋商非常注重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他们不仅在挑选商号的掌柜时很严格,而且在对店铺的员工和学徒的选用也是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商号里的员工大多是从学徒做起。晋商选择员工,规定很严,在年龄、身高、仪表等方面都有要求。例如,学徒的年龄必须在15至20岁左右,身高务必165厘米左右,五官端正,仪态大方,品质要高尚,有清白家世,擅长珠算,精通楷书,要懂礼貌,能吃苦,不怕出远门等。有些商号招员工很苛刻,非本县本土的人不要。仅有这些条件还不行,学徒要进入商号还必须有亲朋担保,并通过一番考核。考核内容一般是由商号经理当面测试,包括智力、文化等。这些流程结束以后,通过考核的人,就会在黄道吉日“进号”。晋商把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看做是关系自身生存发展的大事。

2 用人

晋商经过对员工的选拔和培训,使得员工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员工的主动性、责任感、归属感、忠心和道德觉悟等,都是在用人的过程中深化巩固的。晋商在用人方面遵循“不徇情,不蔽贤、不遗久,敦古道也”的原则。晋商深知唯才是举、适得其才、任人唯贤、避亲不避仇的道理。如何用人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之一。晋商也深知其中的道理,他们的用人原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掌柜则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行为准则来回报东家。双方经过有限的管理、果断的授权、良好的双向沟通、充分的信任和重视等手段使商号实现了长远性、整体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高度统一。晋商十分重视用人,而一旦选准了谁,就给其绝对发挥经营自。因为他们都清楚一个道理:自己所有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他们不仅要把自觉的能量发挥出来,而且还要让他最大限度的发挥能量,这就是最大限度地给他自主自由。如《乔家大院》中的乔致庸在遭到朝廷圈禁后,不仅平时不去商号,而且账期末有时也不去号里,只是让掌柜拿着账本去乔家堡的乔家深宅大院里来汇报经营情况,乔致庸只是听听而已。正是因为晋商的放权和信赖才使得他们比其他商人利润丰厚,在取利和放手之间,成为一种响应,即:放权越多获利越大。

3 育人

在育才这方面,商家有着智力投资,开办商业职业教育的传统。晋商的商号对员工的培训,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方面的训练,二是业务技能方面的训练。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除了重心意、除虚伪、节、敦品行、贵忠诚,还有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幸辛苦、戒奢华等。有的商号,还特地把学徒派往繁华的商埠去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其品行。业务技能训练,主要内容包括珠算、习字、抄录、写信、记账等,除此之外,还要学习蒙、满、俄等语言,熟悉商品的性能,收集银两的成色等。山西至今化流传着这样的习商谚语:“十年寒窗靠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散”;“快在柜前,忙在柜后;任由站相,货有摆样”。由此可见,当晋商的学徒是不容易的。晋商的许多著名的商号能够保持数百年不倒,就是仰仗学徒制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帮他们打天下,保天下。“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十年”,每一代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使晋商商号保持良好的经营势头。所以,晋商商帮能够维持数百年的辉煌,其学徒培训制,实在是功不可没。

4 治人

治人就是企业通过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对员工进行规范和约束。

首先,晋商商号由一套严格的商号制度和行会纪律,来约束员工言行。如商号处理各封号与总号之间的关系,业务经营原则、对员工的具体要求等,不论掌柜、伙计、学徒必须遵守。这是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人的,属于内部约束。晋商商号的所有业务管理、员工待遇和经营纪律等方面的制度,都是由号规来确定的。商号的经营管理规章,俗称“号规”。商号的号规,一般是以票号的名义制定的,也有的是以东家和大掌柜的名义联合制定的。从内容上看,商号号规由一系列的措施和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商号内人员严格的管理和工作纪律这两部分组成。

其次,地处中国内陆的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民风淳朴,尊礼尚儒。晋商在经营中更是激励推崇“利以义制,名以清修”的“诚信义利”伦理道德。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晋商遵循诚信为本,反对坑蒙拐骗、缺斤短两等商业欺诈行为,坚持童叟无欺,公平交易。在晋商业务发达之时,获利自是十分丰厚。但晋商都普遍重视自律和节俭,力戒骄奢之气。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但他们对后辈的教育也特别强调这些方面。对于传统的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等都给予十分的重视。所有这一切,对于晋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转达是十分有益的。

当今社会,人才培养己进入大众时代,企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发展,而是倾向于追求高素质人才以提高企业文化,在教育制度大改革,企业激烈竞争,经济高速跨越发展的今天,企业更愿意使用现成的人才而不注重培养现有资源;学校培养人才更注重理论的探索,而远离了社会企业的需求,这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造成了部分企业无人可用,而数量可观的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现在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如果不合理解决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怎么才能让人才体现更高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完成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形成一种“互惠互利”模式,通过深入研究晋商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会给当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培养方面带来更多变革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乔昕.明清时期晋商处理劳资关系的两大特征[J].工会论坛,2012,18(4):22-24.

[2] 郭立彬.晋商文化及其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J].江苏商论,2011(11):45-46.

[3] 王福兰,刘荣明.论明清之际晋商的人格特征[J].经济师,2010(1):209-210.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薛荣哲: 山西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新晋商联合会会长、省公益事业促进会会长

观点: 诚信为晋商之本、包容为晋商之德、共赢为晋商之策

新晋商要继承晋商的传统,晋商的传统最根本的就是诚信。新晋商也是以诚信为晋商之本,包容为晋商之德,共赢为晋商之策。只有诚信我们才能成家立业,把我们企业壮大,只有诚信才能继承晋商传统,从而达到重振晋商雄风的目的。

从目前成长起来的新晋商看,全国除了5个省以外,各省已经成立了新晋商联合会,共计49家。让晋商组织起来的目的,就是要继承晋商传统,重振晋商雄风。而公益事业既是当代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综合象征,应该成为新晋商继承晋商传统的一个重要美德。

现在社会上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不外乎腐败与分配不公,而我们搞好公益事业也从和谐社会的高度上弥补和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新一代晋商的责任,也是对社会义务的担当。应该把企业做好的同时,回报社会,搞好公益事业。这一点,临汾就有很多新老晋商地表现令人钦佩。

现在的临汾GDP已经突破了1000亿大关,临汾的城镇建设与临汾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希望我们晋商爱国,爱家,爱临汾,只有这样,才能为重振晋商雄风贡献力量。

燕景峰: 中国银行临汾市分行行长

观点: 秉承晋商经营理念,合作创造互利共赢

晋商在中国发展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创造了三晋人民引以为荣的商业辉煌,极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上个月,中国银行与新晋商联合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中国银行面临当前形势,作出的重要举措。表明双方开展了潜心的深度合作。能够在中国内地、港澳以及32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临汾分行,作为中国银行在临汾市的派出机构,自1985年成立以来,坚持秉承卓越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在全力支持临汾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发展的成长与进步。特别是今年以来,山西省部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加大了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支持力度。在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中,起到了经济助推器的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中国银行和晋商都具有百年发展历史,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临汾分行,也将继续全力支持商会旗下企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拓展市场,全面深入地与新晋商的合作层次和合作水平。在新晋商勤奋、进取、敬业的经营理念和中国银行诚信、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引下,合作创造互利共赢。

张奎胜: 临汾企业家联合会会长

观点: 自古晋商多公益

提到晋商和晋商文化,现代人总是想到晋中的几个大院,忽视了晋南地区晋商辉煌。从时间上看,晋中的几大家族兴盛于清朝的中叶,而平阳商帮,从明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一直辉煌了500年。其中号称山西首富“康百万”的康家,就是传统晋南商人的杰出代表。

老晋商长久以来形成的深厚悠久的晋商文化与深明大义的晋商精神,都是晋商留给后世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当代商人学习的楷模。除了商业成就之外,济世的价值理念和使命感、责任感同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晋商后人。乾隆年间的临汾县志对康家就有这样的记载:康熙20年,国库亏空,临汾的康家主动上奏分担国忧,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匹夫之责,被朝廷封为户部员外。

类似的记载不胜枚举,百年之前如此,百年之后亦是如此。

2008年四川地震,临汾企业家联合会会员捐款4507万元;2010年启动了企业家捐资助学工程,2011年捐资助学总额为1.5个亿;2011年我会副会长,为临汾市新高中建设,带头捐款2200万元。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家,作为新晋商,我们今后应该继续传承晋商文化,大力弘扬晋商精神,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相应责任,从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有机结合中寻求双赢、多赢,寻求企业发展,为和谐社会、和谐基业再造新的贡献。

任满军: 太原星河湾营销总监

观点: 现下房地产进入抄底置业阶段

目前国内GDP下滑,国家房地产调控手段继续进行。现在是否是楼市的触底时期,我们是否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抄底置业,已经是很多开发商在讨论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用地情况,还是销售业绩,以及一些金融政策,现在的整体趋势,应该是楼市一个比较好的抄底时机。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晋商 民居 建筑装饰 文化

文化究竟是什么?周一良教授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对其做了狭义、广义和深义三个层次的阐释。概括来说,文化包含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精神的、物质的全部成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互为依托,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反映。今天,我们在学习或继承前人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务必要考究它包含的精神文化诉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晋商民居建筑是我国北方民居建筑中的宝贵文化遗产。山西保存较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晋商民居(以灵石县的王家大院、祁县的乔家大院、太谷县的曹家大院、榆次县的常家大院等为代表)以其宏大的建筑规模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晋商文化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民居建筑我们可以遥想晋商昔日汇通天下的繁华景象,并且还能从这些晋商民居大院的建筑装饰中找到晋商思想文化的写照。这些融入到建筑装饰中的晋商文化是我们学习、传承和创新建筑装饰的基础。

一、晋商民居建筑装饰的繁缛豪华反映了晋商雄厚的经济实力

晋商大院从外观上看是一派青砖灰瓦的古朴厚重景象,但是从院内看却是另一番石雕木刻的繁缛豪华景象。晋商大院里的建筑装饰很好地协调了青砖灰瓦的沉闷与单调,让建筑变得生动而有观赏性。晋商大院的建筑装饰充分运用了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精湛工艺。“三雕”装饰遍及晋商大院建筑装饰的重要部位,从门脸、影壁、门户、窗棂、墀头、屋檐、屋脊、烟囱到勾栏、梁枋、雀替、挂落、匾额、垂柱,再到抱鼓石、门砧石、础石等。这些装饰构件与建筑主体相得益彰,并且处处表现出繁缛豪华。

晋商大院繁缛豪华的建筑装饰源于晋商昭示雄厚经济实力的诉求。明朝中期随着商业资本萌芽的出现,晋商利用山西特有的煤炭、食盐等资源,以及地处蒙古草原与中原、江南之间的地理优势快速发展。至清朝,晋商依靠汇通天下的票号称雄商界,最终成为富甲天下的商帮。随着财富的大量积累,晋商在传统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得重要而又特殊。晋商虽然不比封建王公贵族地位显赫,但是富甲一方。他们在尊崇封建政治礼制、融入社会风俗的同时,迫切需要昭示自己重要的经济地位。

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在论著《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对晋商的描述是“富户均经商别省,发财后回来筑舍显耀宗族”。从中可以看出,晋商民居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居住,更重要的是要昭示其经济地位,而且是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实力的昭示。这种昭示使民居建筑改变了其实用性的本质,而变成显示财力和地位的重要物质载体,繁缛豪华的建筑装饰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二、晋商民居建筑装饰题材的通俗质朴诉说了晋商多元的社会民俗

晋商大院中的建筑装饰虽然材质考究、工艺精湛,但是建筑装饰的题材都通俗质朴。这些题材包含了晋商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其让这些冷灰色调的砖瓦建筑变得更加亲近怡人了。无论是表现文人雅趣的“岁寒三友”,还是体现礼制教化的“桃园结义”“二十四孝”,以及表现荣华富贵的“喜禄封侯”,都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这些喜闻乐见的建筑装饰形式表现了山西自古以来深厚的社会民俗民风。这些通俗质朴的题材包含着对封建礼制中人伦孝悌的尊崇,也有对皇天后土中神灵的崇拜,还有对生死轮回中荣华富贵的希冀。

在这些浸润着中国古代儒、道、佛等诸家文化影响的传统风俗基础上,晋商还孕育出了具有商业文化气息的独特货殖文化。以血缘和道德为基础形成的风俗文化始终将“子孙相继,祭祀不辍”的追求贯穿于晋商商业活动的始终。在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指引下,形成了民谣中“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普遍现象。这也是晋商大院建筑装饰出现的重要文化基础。

晋商在经济交往的过程中还逐渐融合了异地多种文化思想,创造出了晋地与全国各地文化特色相融合的多元民俗文化。这也使得晋商民居建筑的装饰形式上呈现出各地建筑装饰之长的特点。明清时期晋商民居建筑装饰与皖、浙、闽、粤各地的优秀富商民居建筑装饰的材质、形式、色彩、题材上都出现了风俗文化融合的倾向。

三、晋商民居建筑装饰的严谨克制表明了晋商基本的政治态度

晋商大院是由多套院落组合而成的,虽然占地面积很大,房屋数量很多,但是在形制上依然遵循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基本民居形式建造。建筑装饰上虽然不乏精美的雕刻和彩绘,但是建筑装饰中被大量应用的砖雕、木刻、石雕大多保持原材原色的状态。这种晋商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严谨克制表明了晋商对封建政治礼制的尊崇。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一统天下,封建政治礼制尊崇皇权至上,尊卑有序,等级明确。民居建筑的等级也有明确的规制,据《明史・舆服志》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色彩。”但是晋商大院的青灰色砖瓦和棕灰色梁柱之间不乏精美的彩绘和斗拱。这些许的僭越却是晋商由富及贵文化思想的最好见证,表现了晋商谋求自身政治地位的标准。

在封建社会中,历来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晋商巨贾虽然富有,但是如果没有品级,其住所也只能按照庶民的标准建造。于是晋商在建房置地不弃力耕的同时,尊学重道儒贾并举。通过读书入仕,再靠官商结合来壮大自己的家族势力,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清王朝时期,晋商在“勤王”的过程中抓住机遇迅速壮大,尤其是在清王朝统一中国的历次战争中都屡立奇功。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晋商大院建筑中因为晋商与封建政治势力的结托关系而出现的御赐官赠匾额和精妙绝伦的雕饰彩绘了。

总之,晋商民居的建筑装饰是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记录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晋商文化的方方面面。在建筑装饰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借鉴和学习传统建筑装饰时务必要考究其蕴含的文化含义,而不能在“伪文化”的外衣下一味机械复制、堆砌建筑装饰符号。

参考文献:

[1]周一良.中外文化交流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

[2]朱向东.晋商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产权安全,晋商,兴衰

 

一、前言

明清时代的山西商人纵横捭阖,一度执全国商业、金融业之牛耳,票号做到了“汇通天下”,在中国商业金融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影响深远,在经营管理、经营文化、金融贸易运行规律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值得深掘的文化宝藏。研究晋商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学术界从外部环境变化、政府作用、文化角度、行会角度等各方面对晋商的兴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也重视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权关系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中还缺乏系统的从产权制度变迁角度对晋商的兴衰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对其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产权安全的分析和研究更为空缺。本文围绕产权安全从其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晋商的兴衰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关于晋商兴衰研究的文献分析

关于晋商研究的发展由来已久,最早的有日本学者的《支国那经济全书》、《清国商业综览》。20世纪20年代马寅初关于晋商和票号的许多文章发表在《东方杂志》和《银行周报》上。张正明的《晋商兴衰史》是较早系统的对晋商的兴衰进行研究的著作。黄鉴辉在《明清山西商人研究》中对晋商从乾隆中后期有盛转衰的过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刘建生等著的《晋商研究》,从经济、自然、地理、政治及思想观念方面对晋商产生与发展做了详细分析。王明星的《晋商走向衰败若干原因分析》探讨了晋商衰变的三个原因,即没有投资与新式产业、票号中心没有南移至上海、不能开拓新活动区域与经营项目。孔祥毅在《山西票号与清政府的勾结》中认为,票号的退化是晋商衰亡的根源。刘可为(1997)认为经营方针的摇摆、对竞争环境的反应迟钝、与封建政府过于紧密的联系是其衰亡的原因。

近年来研究则注重从单个角度,并运用相关博弈论工具进行研究。刘建生等(2008)从信用制度与变迁角度对晋商兴衰进行研究。葛贤慧分析了传统文化对晋商信用体系的影响,在《商路漫漫五百年——晋商与传统文化》中指出,山西商人依靠黄土文化赋予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诚信笃实、刚健有为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创业进取之路。杨艳红的《文化、伦理与社会秩序——以山西票号为例》强调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孕育出“利以义制”的商业习俗与经营制度。刘鹏生在《晋商信用的博弈论分析》中强调了会馆、行会等外在约束对守信与守信的最优组合的作用。丰若非、任凯的《运用博弈论原理分析晋商信用制度变迁》强调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晋商的信用体系,从多方面深刻阐述了晋商信用制度变迁的深刻含义。

学术界从外部环境变化、政府作用、文化角度、行会角度等各方面对晋商的兴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也重视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权关系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中还缺乏系统的从产权制度变迁角度对晋商的兴衰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对其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产权安全的分析和研究更是十分欠缺。本文将围绕产权安全从其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晋商的兴衰进行详细的分析。

三、晋商兴衰简史

晋商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商帮。从梁启超的话中可略见一斑,“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一对。独至有此历史(就是山西的晋商),有基础能够继续发达的山西商人,鄙人常以此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山西商人历史悠久,远迄两汉就有记载,但真正兴盛起来,并成为国内著名的商帮,则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晋商的兴衰可以简要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一)盐商阶段

明朝开国时期,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侵犯,北方边防驻军90万人,30多万军马,并分成9个边防站,其中有4个在山西省。为解决边防粮草供给的问题,明朝制定了“开中制”[3]的制度。就是鼓励商人运粮草到各个边防站,然后政府给他一个盐引[4]。拿到盐引之后,商人可以到产盐区去换盐。由于当时产盐的技术不到位,盐业利润丰厚,换了盐之后,可以立即倒卖。这种环境下,山西商人凭借其地理上的便利条件[5],囤积大批粮食运到北边,拿盐引换河东盐[6]、长芦盐、山东盐。此阶段可以称之为山西商人的初步发展阶段。

(二)全面发展阶段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后,由于清朝创建者为满族人法学论文,其历史上与蒙古之间关系相对密切,且两族可以通婚,北方相对安宁。当时北方产人参、貂皮、灵芝,南方产铁锅、盐巴、茶叶等。南北方的贸易结点便在山西,山西商人得了清朝的地利之便,另外由于北方没有战争等外患,于是便开始大规模贸易。清朝时,山西商人垄断了中国北方的贸易和资金调度,还开拓了国际市场,不仅插足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在莫斯科、彼得堡、朝鲜和日本等是国家和地区都有山西人开办的商号或分号。[7]这个时候,晋商掌握了整条产业链,如晋商从南方贩茶叶,从制造到包装、加工、运输、批发,到最后的零售,整条产业链完全掌控。

以平遥日升昌为代表的票号业,被称之为“现代银行业的乡下祖父”。票号的繁荣,把晋商的辉煌推向了一个顶峰。以山西票号为首的晋商开始逐渐完成从商业经营领域向金融业的东端过度,其上通朝廷,下接官绅,商路可达数万里之遥,款项可“汇通天下”,成为中国明清时代十大商帮之首,被经济史学界并列于意大利商人之侧,享誉海内外。1823年建立的票号,到鼎盛的时候,大概全世界124各地方共有670多家票号,当时的平遥、祁县与太谷三个地方就成为中国的华尔街。大约拥有1.5亿两白银,拥有的白银总资本是清朝整个国家赔款的近1/10,而且到1906年,当时的户部,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其中1/3的银两基本上都放在了山西票号。今天,从平遥古城南门深深的车辙印中就能窥到当初票号业的发达。

(三)衰落阶段

19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962年《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开始了晋商的贸易黄昏,按照这些条约俄国人从中国南部收了茶叶之后,直接运到天津,而且是免税运到天津。然后俄国人再从天津海运回到俄罗斯,一路免税,晋商要求清政府给与同样的特权,然而却被驳回。1873年,晋商为了节省运费,准备向俄国一样,把湖北茶叶经过水路运到天津,再走陆路贩到俄国,但是清政府却对这一计划干涉,并要求对贩茶走水路的晋商,仍按走陆路一样收税,清政府的行为,使晋商在与俄商的茶叶商战中一开始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到1875年,俄国人控制的茶叶量是山西商人的5倍多,山西商人的贸易开始走入黄昏。

另外,随着外国列强的侵入,外资银行的进入,苛捐的加重,国家信用的崩溃等原因,山西的票号业也逐渐衰败(具体见表1)。

 

表1 票号的数量、业务、资本与利润总量

单位:万两白银

时间

总号家数

总分号数量

汇票发行量

存款总量

放款总量

总资本

(正本)

净利润

总资力

19世纪50年代

15

150

4662

640

775

66

46

5368

19世纪70、80年代

28

446

11881

11396

4859

386

126

23663

1900-1911年间

26

500

58866

17350

12842

525

213

76741

1913年

20

320

 

 

3617

4542

 

 

多亏损

 

 

1917年前后

12

120

 

 

2757

442

307

多亏损

 

 

1933年

3

29

 

 

419

204

78

亏损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产权安全,晋商,兴衰

 

一、前言

明清时代的山西商人纵横捭阖,一度执全国商业、金融业之牛耳,票号做到了“汇通天下”,在中国商业金融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影响深远,在经营管理、经营文化、金融贸易运行规律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值得深掘的文化宝藏。研究晋商的兴衰,有着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学术界从外部环境变化、政府作用、文化角度、行会角度等各方面对晋商的兴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也重视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权关系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中还缺乏系统的从产权制度变迁角度对晋商的兴衰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对其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产权安全的分析和研究更为空缺。本文围绕产权安全从其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晋商的兴衰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关于晋商兴衰研究的文献分析

关于晋商研究的发展由来已久,最早的有日本学者的《支国那经济全书》、《清国商业综览》。20世纪20年代马寅初关于晋商和票号的许多文章发表在《东方杂志》和《银行周报》上。张正明的《晋商兴衰史》是较早系统的对晋商的兴衰进行研究的著作。黄鉴辉在《明清山西商人研究》中对晋商从乾隆中后期有盛转衰的过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刘建生等著的《晋商研究》,从经济、自然、地理、政治及思想观念方面对晋商产生与发展做了详细分析。王明星的《晋商走向衰败若干原因分析》探讨了晋商衰变的三个原因,即没有投资与新式产业、票号中心没有南移至上海、不能开拓新活动区域与经营项目。孔祥毅在《山西票号与清政府的勾结》中认为,票号的退化是晋商衰亡的根源。刘可为(1997)认为经营方针的摇摆、对竞争环境的反应迟钝、与封建政府过于紧密的联系是其衰亡的原因。

近年来研究则注重从单个角度,并运用相关博弈论工具进行研究。刘建生等(2008)从信用制度与变迁角度对晋商兴衰进行研究。葛贤慧分析了传统文化对晋商信用体系的影响,在《商路漫漫五百年——晋商与传统文化》中指出,山西商人依靠黄土文化赋予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诚信笃实、刚健有为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创业进取之路。杨艳红的《文化、伦理与社会秩序——以山西票号为例》强调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孕育出“利以义制”的商业习俗与经营制度。刘鹏生在《晋商信用的博弈论分析》中强调了会馆、行会等外在约束对守信与守信的最优组合的作用。丰若非、任凯的《运用博弈论原理分析晋商信用制度变迁》强调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晋商的信用体系,从多方面深刻阐述了晋商信用制度变迁的深刻含义。

学术界从外部环境变化、政府作用、文化角度、行会角度等各方面对晋商的兴衰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也重视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权关系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中还缺乏系统的从产权制度变迁角度对晋商的兴衰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对其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产权安全的分析和研究更是十分欠缺。本文将围绕产权安全从其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晋商的兴衰进行详细的分析。

三、晋商兴衰简史

晋商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商帮。从梁启超的话中可略见一斑,“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一对。独至有此历史(就是山西的晋商),有基础能够继续发达的山西商人,鄙人常以此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山西商人历史悠久,远迄两汉就有记载,但真正兴盛起来,并成为国内著名的商帮,则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晋商的兴衰可以简要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一)盐商阶段

明朝开国时期,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侵犯,北方边防驻军90万人,30多万军马,并分成9个边防站,其中有4个在山西省。为解决边防粮草供给的问题,明朝制定了“开中制”[3]的制度。就是鼓励商人运粮草到各个边防站,然后政府给他一个盐引[4]。拿到盐引之后,商人可以到产盐区去换盐。由于当时产盐的技术不到位,盐业利润丰厚,换了盐之后,可以立即倒卖。这种环境下,山西商人凭借其地理上的便利条件[5],囤积大批粮食运到北边,拿盐引换河东盐[6]、长芦盐、山东盐。此阶段可以称之为山西商人的初步发展阶段。

(二)全面发展阶段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后,由于清朝创建者为满族人法学论文,其历史上与蒙古之间关系相对密切,且两族可以通婚,北方相对安宁。当时北方产人参、貂皮、灵芝,南方产铁锅、盐巴、茶叶等。南北方的贸易结点便在山西,山西商人得了清朝的地利之便,另外由于北方没有战争等外患,于是便开始大规模贸易。清朝时,山西商人垄断了中国北方的贸易和资金调度,还开拓了国际市场,不仅插足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在莫斯科、彼得堡、朝鲜和日本等是国家和地区都有山西人开办的商号或分号。[7]这个时候,晋商掌握了整条产业链,如晋商从南方贩茶叶,从制造到包装、加工、运输、批发,到最后的零售,整条产业链完全掌控。

以平遥日升昌为代表的票号业,被称之为“现代银行业的乡下祖父”。票号的繁荣,把晋商的辉煌推向了一个顶峰。以山西票号为首的晋商开始逐渐完成从商业经营领域向金融业的东端过度,其上通朝廷,下接官绅,商路可达数万里之遥,款项可“汇通天下”,成为中国明清时代十大商帮之首,被经济史学界并列于意大利商人之侧,享誉海内外。1823年建立的票号,到鼎盛的时候,大概全世界124各地方共有670多家票号,当时的平遥、祁县与太谷三个地方就成为中国的华尔街。大约拥有1.5亿两白银,拥有的白银总资本是清朝整个国家赔款的近1/10,而且到1906年,当时的户部,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其中1/3的银两基本上都放在了山西票号。今天,从平遥古城南门深深的车辙印中就能窥到当初票号业的发达。

(三)衰落阶段

19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962年《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开始了晋商的贸易黄昏,按照这些条约俄国人从中国南部收了茶叶之后,直接运到天津,而且是免税运到天津。然后俄国人再从天津海运回到俄罗斯,一路免税,晋商要求清政府给与同样的特权,然而却被驳回。1873年,晋商为了节省运费,准备向俄国一样,把湖北茶叶经过水路运到天津,再走陆路贩到俄国,但是清政府却对这一计划干涉,并要求对贩茶走水路的晋商,仍按走陆路一样收税,清政府的行为,使晋商在与俄商的茶叶商战中一开始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到1875年,俄国人控制的茶叶量是山西商人的5倍多,山西商人的贸易开始走入黄昏。

另外,随着外国列强的侵入,外资银行的进入,苛捐的加重,国家信用的崩溃等原因,山西的票号业也逐渐衰败(具体见表1)。

 

表1 票号的数量、业务、资本与利润总量

单位:万两白银

时间

总号家数

总分号数量

汇票发行量

存款总量

放款总量

总资本

(正本)

净利润

总资力

19世纪50年代

15

150

4662

640

775

66

46

5368

19世纪70、80年代

28

446

11881

11396

4859

386

126

23663

1900-1911年间

26

500

58866

17350

12842

525

213

76741

1913年

20

320

 

 

3617

4542

 

 

多亏损

 

 

1917年前后

12

120

 

 

2757

442

307

多亏损

 

 

1933年

3

29

 

 

419

204

78

亏损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居住在黄河以东、太行以西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虽然日子算不上富足,但在吃的方面却并不浅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当令世人所瞩目。在众多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共同培育之下,山西有着诸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特产。所有这些,都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盛誉。

而坐落于京城海淀区的新晋商会馆,就集晋商文化、饮食文化为一体,秉承晋商特点,传承晋商精神,无论是从古朴、典雅、肃穆的晋商大院装修风格,还是晋商诚信为本、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宗旨,都无不体现出晋商朴实、大气的特点。突出了浓郁的晋商饮食文化,三晋大地的地方风味、特色面食、大院名吃、私房菜,并且在保持古朴、传统的饮食风味的同时与现代餐饮,粤菜风味有机的结合,推出多种、经典、营养美食。

其实提到面食,山西人对面真可谓是情深意切。而这种偏爱中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过生日吃拉面,取长寿之意;过年吃“接年面”,取岁月延绵之意;孩子到学校上学第一天要吃“记心火烧”,希望孩子多一个长学问的心眼……,面食已不再是仅仅作为充饥的食物,而已成为一种饱含情感和哲学意蕴的“精神食粮”。确实,山西作为面食的集大成者,对中外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茶之爱】

一、饮食之需。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因杂粮性硬,难以消化,饮茶可促新陈代谢,让人精神焕发,心清气爽。“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山西人信这个理。故百姓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俗。没茶的日子,就像咖啡之于西方人,再丰盛的宴席,也会索然无味。在山西人的生活仓储中,茶之地位不可或缺。

二、待客之道。山西人质朴厚道,重情重义。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已成为山西人的迎宾习惯。无论是官场权贵、商界精英、文人雅士乃至我等布衣百姓,都以爱茶为时髦的雅趣,岂是烟、酒所能相提并论的。是增进情谊也好,是洽谈生意亦罢,注重的是一种韵味,营造的是一种心境,追求的是一种情致。不管你是谁,轻轻跨进门坎,相聚一堂,把盏品茗,雅俗相酌,不论相识还是陌生,皆是人间缘分、天长地久。

三、生财之路。当年晋商万里贩茶,汇通天下,拓展了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万里茶路”。经营茶叶是晋商贸易的一部分,也是其获取商业利润的主要途径。那是一个车马喧腾、旌旗猎猎、商旅如云的热闹场面。即便在交通艰难、信息滞塞的时代,一旦契合某种生态需求,也会喷涌成一种不可思议的商潮气势。由此带动,一大批茶庄、茶号纷纷出现。说像雨后春笋,并不为过。时光荏苒,越来越多的山西人加入到饮茶爱茶的队伍中。

四、文化之味。文化是最好的泡茶之水。如果没有文化,茶叶不过是些干枯的条索。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曾经是唐尧故地、虞舜国都、大禹立夏、战国重镇、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门、汉国强藩、九边重镇、晋商故里、民国雄邦。当茶遇上三晋文化,就如同茶遇上水一样,立即被唤醒而饱满、鲜活起来。

【茶之梦】

茶发乎神农,本为国饮。山西古有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今却无人种茶。在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上,山西不应缺席。山西人对茶的爱,就弥漫着这样一种难以言说的痛。饮着他乡的茶,品着异地的味,其情何堪。

当齐鲁的陈厚珉的第一次踏上三晋的土地,当他耳畔响起那首凄怆悲惋的《走西口》时,当他的足迹叠加在当年晋商走过的茶路时,一个冲动的念头,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梦想,萦绕在他的脑海,纠缠着他的思绪:“晋商万里贩茶,为何不在自己的土地上种茶呢?”

陈公这样做了,豪迈的足印,踩碎了嶙峋的山岩,叩响了对“南茶北移”的追寻与眺望,用爱编织襁褓,用心体验酸碱,用情把控温度,青丝飞暮雪,壮年成古稀,20年风雨茶路,终得酿出厚民晋茶的滋味,馨香了茶史春秋!

恰如崔玉龙先生在《晋茶赋》中描绘的那样:“……齐鲁陈公者,自幼怀奇想,到老志弥坚,反弹琵琶,自信东作西成;造福百姓,敢教南茶北徙。斥巨资,耗心血,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垂成霍山七里峪,终落夏县泗交山……”自此,山西便有了“南茶北移”的秀色佳人,于姹紫嫣红处,独领风韵。

【茶之品】

天地氤氲,万物荣华。晋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藏深山半遮面,但却是品质上乘,天然厚道,绿色健康,茶中珍馐、茗界新秀也。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晋文化;导游;讲解艺术

山西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更是举不胜举。这些瑰宝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游览。然而艺术宝库之内涵,文物古迹之珍贵,如果没有导游员富于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游客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珍贵旅游资源的重要价值,甚至还会产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感。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晋文化,并能把这些知识艺术地讲给客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其导游讲解,才是成功的导游讲解。

一、 全面认识晋文化

晋文化,指历史上发生在三晋大地的全部具有文化蕴涵的事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独特性:其一,远古性及原始性。远古时期,山西省尤其晋南地区,就是原始人类聚居的活动场所,三晋大地上积淀了极其丰富的原始文化层。180多万年前左右,山西芮城西侯度就有古人类生息繁衍的文化痕迹。其二,政治性。战国时期的晋文化以法家文化著称,三晋大地成为法家文化的发源地和成长的摇篮,为秦国统一在思想上奠定了基础,成为历代封建王朝进行政治统治的基本方略。其三,融合性。历史上三晋大地是中原和北方进行民族交往的天然通道,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其四,先进性。晋文化在时代转换中总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在由宗法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代,晋文化以礼乐文化与法家文化为核心的内涵和道德精神,代表了当时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商贸活动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活跃在蒙古、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帮,形成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引领了时代潮流;19世纪以后,晋中出现了现代金融业,山西票号名冠海内外。他们的金融理念,至今仍散发着煜煜光芒。

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晋文化支撑起山西各地历史景观及文物古迹的精神内涵。随着山西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晋文化也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品牌,分别是华夏之根、佛教文化、黄河之魂、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公故里、古建瑰宝和太行神韵。这文化品牌借着导游员具有艺术性的讲解,宣传着山西。

二、创新晋文化的讲解

在山西旅游界有这样的说法:“三流导游讲传说,二流导游讲历史,一流导游讲文化”,实际讲解过程中,确有很多导游给游客讲各种传说故事,结果游客记住的也仅仅是一个很俗套的故事,而对于景点中所包涵的文化却一无所知,自然也就感受不到该景点的奇妙之处。

作为一名山西导游,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宣传晋文化的重任,绝不是照本宣科地给游客们背诵一遍关于某景点的讲解词便告终,而是要自己首先广泛学习,达到一定的知识深度,其次要注意讲解艺术。

(一)具备渊博的知识。

晋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包罗万象。以大同地区的各个参观点为例,其内容涉及佛教、古建、彩绘、雕刻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要讲好这些景点,绝非易事。曾有优秀的导游说过在介绍景点时不把客人讲到听不懂的地步,那就不是一个好导游。所谓让客人听不懂,并非让客人听得云山雾罩,而是要使导游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超过客人,然后再对客人不明白的内容加以解释和说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专业知识上狠下苦功。

(二)善于确定主题

经常有导游在讲解时,拿着自己准备的一套内容“以不变应万变”,这种讲解对于纷繁复杂的晋文化内容来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讲解效果的。要善于针对不同旅游动机、不同特点的游客,选取不同的晋文化导游专题。如宗教文化、根祖文化、建筑艺术、晋商文化等内容,而不同的专题又需不同文化重点。例如,对于晋商专题的讲解,就有诸多方面可以选择,可以讲晋商的发展史,可以讲晋商精神的内涵,亦可以讲晋商的精英人物等等方面。

(三)善于挖掘晋文化内涵

对于选中的题目,导游人员要善于挖掘其内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为游客,特别是专业学术团体讲解景点中某些内容和问题时,导游应在大量事实及论据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比较全面的讲解。这不仅会引起游客浓厚的参观兴趣,同时也会赢得游客对导游由衷的尊敬和信赖,促进导游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关于寺院的大门为何叫“山门”,“山门” 本应叫“三门”,是寺院三座大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亦即“三解脱门”的总称,表“涅架”之意, 后因名寺古刹多建于风景秀丽的山麓下,加之“三门”形状酷似“山字”,故“三门” 后被称为“山门”。

(四)善于借题发挥

晋文化积淀深厚,导游在讲解中对于所见景物,如果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晋文化的潜在价值是很难发挥出来的。导游要准确把握晋文化导游的切入点,善于借题发挥是讲解的关键。在晋中地区坐落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晋商大院,这是晋商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形象化、可观性的晋商文化,导游在讲解中要善于借助这些向游客讲解晋商文化,多角度展示山西民俗及文化内容,从而让客人多角度了解晋文化。

晋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更好地传播晋文化,导游人员还要勤于学习和思考,善于创新,把晋文化讲深讲透,从而促进游客更好地了解晋文化,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导游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晋商文化 强化理论 正向、负向激励

一、理论前提

山西商帮(晋商)驰骋中原商场五百多年,一度执全国商业、金融之牛耳。晋商组织辉煌的经营业绩足以证明他是一支庞大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高绩效组织!传统晋商是如何激励自己的“员工”以充分提高组织绩效呢?

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是从斯金纳强化理论中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中衍生出来的。正激励是指对员工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支持、鼓励和奖励,使这种行为能够更加巩固和加强,持之有效的进行下去。负激励是指对员工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制止和惩罚,使之弱化和消失。晋商组织中东家对员工的激励方法可以充分体现强化理论的作用。

二、领导任用制度

从商帮的领导者来看,晋商在商号聘用总经理,并形成了总经理负责制。经理聘用之前,由财东对此人进行严格的考察,确认其可以担当经理之重任,便以重礼招聘,委以全权,让其大胆放手经营,始终恪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道,静候年终决算报告。逢到账期(三、五年不等),经理向财东报告商号盈亏。经理在任期内,如能尽力尽职,业务大有起色,财东则给予加股、加薪奖励。如不能称职,则减股减薪,甚至辞退不用。

正是由于财东充分信任经理,故而经理经营业务也十分卖力。财东对业务能力强的经理加股、加薪的奖励以及设宴时东家的热情招待即为从物质和精神上的正激励,而对业务能力差的经理减股减薪并在设宴时让其居于下席冷落对之,则是负激励。可见财东从对经理的聘用开始,对所有的经理都是公平对待,即起点公平,而在年末账期的区别对待,就可以使能力强的经理继续努力,业务差的经理主动请辞、重新聘任,促进了组织的高绩效并保持了组织的活力,对后来上任经理的行为也是一种间接的激励。

三、员工管理制度

从商号的一般“员工”学徒来看,商号的店员和学徒由经理进行选拔,其录用也是十分严格。学徒必须年龄15-20岁之间,身高五尺,五官端正,仪态大方,家世清白,懂礼貌,善珠算,精楷书,不怕远行,能吃苦。学徒入号,须有人担保。入号前,由主考人当面测试其智力,试其文字。其用人标准既有外貌仪表,又有综合能力,还须有人担保,这足以降低招聘的风险。通过“面试”即可入号,入号后,总号派年资较深者为师傅进行培养,培训内容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业务技术,一是职业道德训练。培训完还有严苛的考核,除业务能力外还有道德方面的考察。通过后即可“身股入柜”。

在山西商号中所有员工都可以自己的劳动力顶股份。晋商在人事上首创人身顶股制,类似于今天的员工持股。员工的身股可与财东的银股(即资本股)一起参与分红,但顶身股者不承担亏赔责任。身股的多少按照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来确定。总经理一般可顶到一股(即10厘),协理、襄理(二掌柜、三掌柜)可顶七八厘不等,一般职员可顶一二厘、三四厘不等,也有一厘以下的。但不是人人都能顶身股,而是有一定资历者方可顶身股。

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来确定身股数是一种正向激励,对业务好的员工进行身股奖励,而业务较差的则没有这项权利,这会激励业务能力欠缺的员工未来努力工作,而业务好的员工会更加努力,因为他们可以看到做好业务是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的,并且因努力工作而损失的时间与经历要远远少于所获得的回报。因此,组织绩效会不断提高。

如今,我国企业发展迅速,但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也是寥寥,并且在今天的绩效管理中,如何有效进行绩效考核和合理分配对于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而在明清时期,我们的晋商竟已创立了人身顶股制,并可做到如此有效,值得我们深思。

四、组织管理制度

晋商有严格的号规,无论经理、伙计、学徒,均须遵守。第一、在各分号互相之间,规定虽以结帐盈亏定功过,但也要具体分析,如果本处获利,别的分号未受其害者,可以为功;如果只顾本处获利,不顾其他分号利益,甚至造成损害者,则另当别论。第二、在业务经营上。规定买空卖空,大干号禁,倘有犯者,立刻出号。第三、对于工作人员,规定凡分号经理,务须尽心号事,不得懈怠偷安,恣意奢华;凡一般工作人员,强调和衷为贵,职务高者,对下要宽容爱护,慎勿偏袒;职务低者,也应体量自重,不得放肆。第四、严禁陋习。规定不论何人,吃食鸦片,均干号禁。前已染此弊者,责令悔改,今后再有犯其病者,依号规分别处理。

晋商实行严格的号规是一种负激励,即对错误的行为进行严苛的惩罚。无论是什么身份都一视同仁,体现其号规的严肃性和制度执行的公平性。

从商号的经理、到普通员工,我们可以看到财东对其公平合理的考核、奖励还有一视同仁的号规约束。对员工的正向激励而言,起点公平是基础,如果财东对不同的人区别对待,在一开始就不公平,尽管后面的考核制度再怎么公平也是无济于事,其制度的激励作用也是有限的。在起点公平的前提下,有效的绩效考评和奖励才可充分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从而促使员工努力工作,形成有效的利益、动力的激励链,从而促进组织绩效的不断提升。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有效的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

当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管理,与晋商的激励作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起点上就有一些不公平;在绩效考核上,又讲究人情,指标设置不合理,有效性差;在薪资分配上,工资水平低。因此通过对晋商内部正向激励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弘扬晋商组织文化,得出有效率的激励方法,加大正激励、严格执行负激励,从而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正明.晋商兴衰史[M].山西古籍出版社.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电视媒介 电视剧 晋商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近年来,有关晋商的电视剧频繁热播并引起很大的反响,在央视每年着力打造的开年大戏中,晋商更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如:2007年《乔家大院》,2009年《走西口》。在晋商早已没落多年后的今天,在近年来各种传媒手段的关注与强势的舆论传播之下,又引发着晋商文化传统伦理回归的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研究了电视剧影响下晋商精神的传播。

一、电视媒介的特征

电视作为现代传媒机制的重要载体,以其特有的优势覆盖千家万户,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电视已经彻底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它占据了社会生活中最根本的空间与时间层面,在这个意义上,电视甚至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基础。

在人类媒介发展历史上,技术进步对传播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技术,集报纸和广播的优势于一身,以视觉的加入造成视听融合的新局面,使得传播形象得以根本改观。同时,电视作为一种广为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介,深刻影响着社会秩序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基本因素。在日常生活的时序与空间中,电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时电视时间表甚至规划了家庭生活的结构,至少是闲暇时间的生活结构。电视安排的仪式,把一些事件从我们平日里寻常的时间空间里区分出来。电视媒介中所呈现的世界,与我们身边的现实如出一辙,一方面电视反应着日常生活的内容,另一方面人们会依照从媒介中得到的信息来理解和改造身边的世界。电视的传播效应是直接和强有力的,视觉注射能使活灵活现的形象直接跃入接受者的眼帘,使观众在受到震撼的同时念念不忘,产生直接而且富有力度的接受效果。

二、电视剧的传播功能

电视剧是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是一门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电视剧作为影视文化的门类之一构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特征就在于“创造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现实生活的虚幻世界”。作为一门以大众娱乐消遣为主,以感性的直接满足为宗旨,与电视媒介紧密相连的特殊艺术形式,电视剧有着自身的传播功能:

第一,提供信息与广泛认知。电视剧所提供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性及艺术性的信息,并通过电视剧的播放使某一特定内容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知。人们通过影视鉴赏活动,可以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也能够获得更多自身所不具备的知识和信息。

第二,引起舆论。电视剧的播映通常能够引起观众的谈论。在电视剧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主题之一的今天,在广泛的传播与影响之下,电视剧越来越成为一种带动舆论的指向标。

第三,文化的传承。电视媒介是文化的传播与继承的重要媒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视了解文化,电视也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更多的知识。同样,有很多精神遗产也通过电视剧这种形式得以传承。

第四,娱乐效应。观看电视剧,早已是人们日常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转换思维,放松心情,乃至逃避现实获得替代性或宣泄性的愉悦。

第五,教化作用。电影、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共同构成了一种影视文化,这种以视听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在社会教化上有着更为直观的作用。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通过优秀电视剧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作用,引起人们思想、情感、追求的深刻变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六,受众的心理满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多种影视艺术形式,可以通过纯形式特征给予观众视觉、听觉的生理享受,给人以生理、心理的。观众能够通过电视剧的观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同时也可以使观众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电视剧内容的影响

电视剧是作用于受众精神的,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均在包罗万象的电视剧中的有所展现,这些内容会对受众产生深刻的影响。观众在关注剧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命运的变化无常,思想情感的复杂多变的过程中,或受其刺激,或因其伤感,或被其震撼,或为其倾倒。电视剧所表达出的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褒贬判断,直观地影响着观众的是非评价标准。

央视黄金档开年大戏,近三年间,两度同为晋商题材。2007年,《乔家大院》以祁县乔家第三代人――晋商之子乔致庸几十年商海拼和奋斗的故事为中心,讲述了乔致庸弃儒经商,主持家业,以“信义”为本将家业发展到极致,直至“汇通天下”的故事。重点放在主人公致庸闯荡天下,开辟商路,为追寻“汇通天下”的理想而积极奋斗永不放弃的历程,以烽烟战火弥漫的晚清社会为背景,场面大气开阔,情节跌宕感人文字充满乡土韵味,亲切平实,深受观众亲睐。2009年,《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初年,山西祁县年轻书生田青因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故事。他在历经劫难后终于在包头开创了一番事业,但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现实使他最终认识到个人财富的渺小,只有革命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人民真正实现富有。

故事是晋商财富积累过程的缩影,是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史,是用血和泪铸就的民族史诗。电视剧的热播带来了一个晋商文化传播的高潮,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识了晋商这一特殊的人群。“诚信”、“仁义礼智信”的晋商精神广为人知,晋商传统文化伦理回归的热情骤然高涨。同时,作为晋商文化发源地的山西也得到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四、电视剧依托下晋商文化的传播效果

第一,晋商精神得以传播。电视剧热播的同时“仁义礼智信”的晋商精神广为人知。在呼唤伦理回归、提倡诚信、追求公平的今天,晋商精神无疑是最符合要义的诠释。这样一种精神的传播和普及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使得经岁月考验而不朽的精神文化得以传承。

第二,山西民俗的介绍与传播。在电视剧的观看过程中,通过剧情和内容的表现,受众不仅仅体味其深层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接触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山西的大院、窑洞、民歌、面食文化、醋文化,以及山西人对关公的崇尚,吃面兔子面鱼的传统,抓周的习俗等等。在人们了解山西黄土风情的同时,其文化重镇之名也愈加饱满。

第三,传统伦理文化的回归。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当时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晋商,有着很进步的经商理念。儒商精神的根本在“诚信”二字,这也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缺失的一种价值观念。我们对传统伦理的呼唤从未停止,对儒商之道的称颂,对诚信的褒奖,代表着人们对这些传统观念的重视与理解。包括儒商精神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传统理念回归于现代生活,每一个文化遗产的保留,每一种优秀传统观念的传播都是一种经过过滤的传承,这种以现代化手段带动的传统伦理文化回归是成熟的,而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值得我们去遵循的理念更是经得起考验的。

第四,晋商经营理念的传播。晋商文化提倡者一种以诚信文本的经营理念。晋商谋略在于“其一,勤俭吃苦,讲究诚信和质量;其二,公平竞争;其三,薄利多销;其四,重视信息;其五,双赢同利诚为本;其六,群体精神”。在晋商早已没落的今天,这些古老又看似老套理念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第五,区域经济效应。电视剧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晋商文化传播最大的经济效应受益者无疑是其发源地――山西。近年来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山西的旅游业、文化品牌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山西也正一步步地实现由资源大省向文化重镇的转型。

参考文献:

[1]【英】罗杰•西尔弗斯通,陶庆梅译.电视与日常生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廖海波.影视民俗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蔡尚伟.影视文化与大众传播.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14篇

大凡征编出版史料,是以研究历史、总结经验和教训、警示后人为目的的。晋商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山西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虽有盐铁煤炭等资源优势,却由于生产力条件所限,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明代山西商人抓住朝廷为地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实行“纳粮中盐”的开中制的历史机遇,走出口外,走向全国,一步步把生意做大,占据和分割了全国市场,甚至走向海外,形成了海内最大的商帮,居徽商、粤商等十大商人集团之首。晋商现象是山西乃至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的一个综合反映。在经济方面,它开辟商路,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各地城市集镇的兴起及国内外贸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所谓“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先有复盛号,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市”等民谚都足以说明这一点;它首创票号,开异地汇兑、转账结算之先河,汇通天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近代银行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积累了丰富的商贸经验,创新了经营体制,如“酌盈济虚、抽疲转快”,如两权分立、掌柜负责制、设立人身股等,为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文化方面,它创建了灿烂的晋商文明,以其开拓意识、敬业精神、诚信理念、经营策略、管理方法等晋商精神和与之相适应而形成的建筑风格、戏曲艺术、饮食文化、道德伦理、社会风尚等,丰富了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

晋商研究首先是经济研究,但又不完全是经济研究。晋商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学科、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价值和审美意义。综观国内外晋商研究历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晋商的创新业绩就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一些赞成实业救国的学者开始整理晋商文化遗产,并出版了相关学术专著。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探究和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想。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挖掘晋商史料,编纂出版《晋商史料全览》目的之所在。归纳起来,我想其重要意义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存史,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明清晋商已消亡近百年,民国晋商也过去了5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事人的离世,直接反映晋商商人和家族的史料如族谱家乘、墓志碑文、传记家训、店规行规、会计账簿、当票汇票等文献和实物在不断流失;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建设,晋商在全省及全国各地留下的遗址遗迹如商号店铺、作坊宅院、庙宇会馆、碑刻楹联等在不断被拆除或损坏;随着各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历史上晋商活动过的商业城镇、商品集散地、商业口岸、商路要地、渡口、驿站所在地等在不断消失;随着晋商后人的去世,一些口碑史料也在不断被带走,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搜集整理晋商史料,就带有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性质,这项工作不但很重要,而且很紧迫。

二是资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实施“十一五”规划,坚持改革,扩大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旅游业,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培育新晋商,促进多种经济共同发展……这些都需要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晋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哲学和理念,晋商积累的经营管理策略和技巧,晋商创立的组织制度如行会制度、企业制度、财务会计与核算制度等,都有可资借鉴的丰富内容。特别对山西来说,晋商史料的搜集整理,可以促进景点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档次的提升,为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山西人文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

三是育人,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晋商500年的兴衰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晋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山西宝贵的文化遗产。晋商精神中勤劳俭朴、团结互助、诚信敬业、开拓进取等思想理念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如晋商以诚信闯市场,以诚信创大业,“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的大生意经,对我们今天发展信用经济,构建信用社会,建设信用政府,争做信用公民,就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我们可以从晋商史料中发现晋商精神的这些亮点,加以总结推广,使之发扬光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晋商的兴衰成败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四是为晋商研究提供史料基础,促进晋商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晋商研究目前已成为省内外相当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但就目前晋商史料的发掘来看,却相对滞后。历史上晋商遍布全省全国,但晋商史料的发掘却主要集中在晋中一带,远远不能反映晋商的群体历史。在研究方面,虽然已经作了较深层次的开拓,著作论文也很多,但许多著作所引用的史料却大同小异,缺乏新的历史资料,“炒冷饭”的现象和问题比较突出。史料征集工作如果不能有大的突破,晋商研究就很难再有大的发展。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广泛、全面、深入地搜集晋商史料,以促进对晋商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挖掘,引深晋商研究。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对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搜集整理晋商史料,编辑出版《晋商史料全览》,就是一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山西政协工作实际的举措。首先是省市两级政协和多数县(区)政协都有文史资料委员会,有专职或兼职干部,其主要业务就是征集和利用文史资料。其次,各级政协有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就可以动员一支很大的力量。第三,各级政协相对于政府来说,位置比较超脱,具体事务性工作少,三级政协上下联动可以取得很好的协作效果。从上述几层意义上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政协的一项使命,也是我们履行职能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把这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集中了上下三级政协一定的人力财力共同来完成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

晋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兴衰成败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到明清时期达到极盛。当时晋商的足迹遍布于全国以至海外许多地方,特别是在省内,无论大小城镇,甚至偏远山区,都有规模不等的晋商产生,当时就形成了平阳帮、蒲州帮、潞州帮、泽州帮、汾州帮、太原帮、大同帮、忻州帮、代州帮、崞县帮等商帮。像临县这样的贫困大县,都曾有繁华的碛口镇;像右玉这样的穷县,也曾有兴盛的杀虎口……可见史料十分丰富。但如前所述,目前晋商史料的征集大多仍局限于文字资料,局限于明清时期,局限于晋中地区,这是很不够的。因此,我们希望进一步拓宽晋商史料搜集的视野和范围,力求更广泛一些,全面一些。因而也把书名定为《晋商史料全览》。《晋商史料全览》是一套大型系列丛书,分专题卷和地方卷。地方卷为综合卷,11个市各成一卷,按专题编排。《晋商史料全览》的所谓“全”,是相对而言,是尽力而为,事实上也不可能这一次就把晋商史料全部搜罗殆尽。我们力求做到“全”,一是指在时间上重点突出,主要收编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晋商史料;二是指在地域上全方位、尽可能地把全省各个市县及外省市有关地区的晋商史料收编进来;三是指在角度上多侧面,包括晋商的人物、家族、行业、字号、商埠、码头、宅院、店铺、商路、文献、碑刻、传闻、风俗和其他社会活动史迹等内容。

史料工作是史学范畴最基础的工作,就像盖楼一样,基础必须扎实牢固,否则楼房就会坍塌。史料工作这个基础打不好,就会给史学研究造成错误。因此,我们在搜集整理晋商史料工作中,坚持了一个总的精神,就是重在存史,贵在挖掘,急在抢救。重在存史,就是强调严肃对待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对所搜集到的史料,我们都加以认真细致的整理、鉴别和考证,力求做到求实存真,一丝不苟,以真实地记录历史,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贵在挖掘,就是要求我们的文史工作者深入下去,发现和搜集各地具体的史迹、史料,像考古学家一样,从历史文献、文物古迹和民间口碑口述中深入细致地发掘学术界尚未公布的史料。这像采矿淘金一样,是很艰苦细致的工作。急在抢救,就是要抓紧时间,特别是对那些年事已高、有“三亲”(亲历、亲见、亲闻)资料的老人,抓紧进行访问;对一些很容易失传的老照片、票据账簿、手抄家谱和残碑碑文,抓紧搜集回来;对一些正在损坏的晋商店铺、宅院、码头遗址,抓紧拍摄下来。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史料征集工作,征集到上千万字的晋商史料。

在《晋商史料全览》编纂过程中,我们要求所有编纂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精品意识,力求做到“三个体现”,体现史料性,体现晋商精神,体现完整性;力求做到“三个突出”,突出晋商名人,突出名老商号,突出地域特点;力求把好“三关”,把好政治关,把好史实关,把好文字关。一句话,我们力求向社会提供一套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实用性强、好看可读的精品图书。我们尽力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现在这套书就要陆续出版了,我们期待着读者的评判。

编纂出版《晋商史料全览》的基础工作是搜集整理史料,而搜集整理史料的大量工作在市县。在几年的工作过程中,各级政协领导和文史工作者都做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基层政协文史委的同志,在人员少、经费紧、工作条件差的情况下,不辞劳苦,甘于寂寞,付出了许多心血,借此,我以编委会的名义,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并向支持我们编纂出版这套图书的各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朋友及山西人民出版社编审人员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我们工作水平还不高,本套图书一定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是为序。

晋商文化论文范文第15篇

日前,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集团召开新闻会,就风力发电项目在美受阻一事奥巴马政府事件说明。预计11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分区法院将开庭,审理三一集团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案。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胜败如何,“三一案”都将被载入中美经贸关系的史册,外国公司“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创下先河;中国公司美国现任总统,更是史无前例。

山西老陈醋举办企业文化专场会

10月20日由山西晋商书画院主办的晋商文化大家谈之 “晋商文化与企业品牌文化”专场,在山西老陈醋集团有限公司举办。与会专家就当代企业如何传承晋商文化、晋商文化与当代企业文化如何对接展开了大讨论。

此次“晋商文化大家谈”企业品牌文化专场,晋商专家、品牌策划专家、书画家和企业家们为现代企业传承晋商文化以及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招、献计、出点子,深得各界好评。山西晋商书画院秘书长柳永平表示,像这样的活动,今后将会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海航集团收购法国蓝鹰航空48%股权

海航集团近日宣布完成对法国蓝鹰航空(AIGLE AZUR)48%股权收购,成为仅次于法国Go Fast集团的蓝鹰航空第二大股东,这是我国航空公司首次投资欧洲航空公司。

据了解,海航集团以海航航空控股有限公司为主体完成整个收购项目。根据双方协议,蓝鹰航空将成立由五名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作为其最高管理机构,海航集团将占据其中两个席位。此外,海航集团还有权指派一名执行委员兼任蓝鹰航空副总裁,并指派一名副财务总监。

网友力挺工信部调查36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