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这个活动虽属民间性质的孙式太极拳活动之―。由于盐城市领导和群众都很热爱武术暨孙式太极拳,所以市委、市政府对此次活动十分重视。由市委副秘书长、市太极拳协会会长陈卫国主持,市委副书记袁世珠、副市长徐恒菊等出席并讲话。专程从北京赶去的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及亚洲武联名誉主席徐才致祝辞。孙禄堂嫡孙孙宝亭、孙婉容等亲属也赶来参加了主持活动。

这个活动的规模不算小,计有江苏、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共10省、区、市21个单位的177名学练并研究孙式太极拳的名师及爱好者参加。同时,还有专家、学者100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比赛划分两个场地,在盐城中学体育馆同时进行。经过一天热烈友好的角逐,沈宝发、杨保民、刘世忠、沈建生、薛蔷、陈亚光等53人分获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器械(刀、剑)和太极推手一等奖。为鼓励老当益壮,培育新苗,分别设立了长青奖和新苗奖。经过评议,这两项奖分别授予了79岁的成秉均和11岁的刘嘉豪;为举办本次活动操碎了心的陈卫国、陈春华分获特别贡献奖。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孙剑云的弟子、高级工程师、太极拳研究者童旭东主持,安排了两个晚上,都讨论到深夜。虽不设奖项,但开得很热烈,很成功。对太极拳的内涵与外沿、拳艺与技理、挖掘与整理、传播与发展,以及对现状的喜与忧等诸多方面,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颇多精辟见解。徐才同志以学者身份,应邀作了即席发言,他对这次活动表示了热烈祝贺和充分的肯定。谈论到武术实用价值时,他以抗击日寇的史实为借鉴,作了高度的评价。对武术文化的发展方向、对外传播等,阐述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外来文化的渗透等,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见。

在闭幕式上,各类一等奖获得者的代表作了精彩表演。盐城代表队的集体表演特有新意:在配乐声中开始串演,他们从孙式太极拳串到形意拳、八卦掌,以及从太极剑串到太极推手,中间穿插了各式造型,为转练另一拳项作铺垫,新颖,自然,优美,博得一阵阵如潮涌般的掌声,欢呼声。在简短的闭幕词中,陈卫国又别开生面,对本次活动总结为六句话:“相聚有缘,研讨有德,比赛有成;勿忘今天,勿忘盐城,勿忘同门。”

本次活动还有一个偏得:盐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极为重要的红色根据地。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就在盐城重建军部,重振旗鼓,开创华中抗日根据地。当时就流传着“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现建有新四军纪念馆,成为中央宣传部首批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会安排参观了这个纪念馆,使大家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耀州区举办第十届《国储杯》太极拳表演赛

胡克禹

为了推动耀州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进展,在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2005年11月6日,耀州区太极拳协会举办第十后太极拳《国储杯》表演赛,隆重纪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

11月6日上午,耀州区体育场,彩旗飘舞,气球高悬,乐曲嘹亮,热闹非凡,灯光球场外彩门高架,12支参赛和表演队伍近300名太极拳爱好者,身着练功服,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声中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地走进赛场,区人大主任姚芒康、区长祁金瑞、副区长王强、区政协副主席雷天启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还亲自为在西安国际杨式太极拳邀请赛中获得殊荣的团体、个人颁奖。今年五月下旬,西安举办《华亚杯》国际杨式太极拳邀请赛,有来自8个国家及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的91支参赛队,共1700余人报名参赛。耀州区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摘金夺银,最终获得团体赛二等奖,曹珍梅等4人获得比赛金牌,10人获得银牌,3人获得铜牌,取得了协会成立十年来在全国性大赛中的最好成绩,区领导亲自为获奖者佩戴奖牌,颁发证书,发放奖金,并热情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氛围继续带好头。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今年4月12日,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对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关于发展哈尔滨市太极拳群众健身活动的汇报作出批示:“发展太极拳这一民族健身活动很好。请市太极拳协会进一步发挥作用,将活动普及到社区庭院,如再发展500~1000个庭院,市里将支持协会建更好更方便的活动场所”。

盖如垠的批示,既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贯彻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认真落实盖如垠“将太极拳健身活动普及到社区庭院”的批示,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分别于4月21日召开各区太极拳工委主任会议和5月10日召开全市太极拳辅导站站长会议,传达学习和贯彻盖如垠同志批示。

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张天波、哈尔滨市体育总会副主席曲建军等于5月5日到市太极拳协会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共同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会长杨义龙就有关落实措施以及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作了汇报:一是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太极拳协会网站和哈尔滨太极拳报等大力宣传盖书记批示。二是协调区体育部门和社区管理部门增设社区庭院太极拳活动点建制,任命活动点的指导员和辅导员。三是加强辅导力量,深入到社区庭院义务教授24式简化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四是联络各社区负责文体活动的工作人员,与市太极拳协会各区工作委员会建立面对面的紧密联系,组织各社区庭院以及相关的物业公司、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与太极拳协会紧密配合,宣传和组织社区庭院的居民、职工踊跃参加太极拳健身活动。五是先行试点,在教育局的支持下,积极推进太极拳健身活动走进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六是抓好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太极拳健身沙龙活动、坚持办好各种类型的太极拳培训班和中国・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三精制药杯”国际太极拳邀请赛等三项活动。七是印制宣传手册和教材。八是健全机制,选树典型。

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市体育总会主席张天波对市太极拳协会提出的贯彻方案(草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市体育局和体育总会要全力支持太极拳协会落实好市委盖如垠书记批示所作出的各项努力,一是要全力支持;二是要具体支持;三是要配合太极拳协会尽快启动起来,落到实处。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演武会 武术 运动员 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38-03

江苏省第四届演武会由江苏省体育总会和江苏省武术协会联合会主办,于2013年11月在连云港市东海县举办。本届大会吸引了80支代表队928人参加。竞赛项目分别设为A B C组、个人、对练、集体项目。其中,个人项目分为传统拳术(太极拳类、南拳类、长拳类、其他拳类)和传统器械(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两大部分。江苏省演武会对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促进江苏省传统武术的交流、促进各市区的友谊与团结、推动武术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第四届江苏省传统武术比赛参赛地区、参赛队伍、各组别参赛人次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江苏省传统武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江苏省传统武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江苏省第四届演武会的参赛队与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一步梳理分析,为本研究的推进奠定基础和明确方向。

1.2.2数据统计法

对本研究中的各种数据系统地梳理与统计,对所获统计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

1.2.3对比分析法

对参赛男、女运动员,各参赛队伍的参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其中的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市代表队统计分析

表1本次比赛的比赛地为江苏连云港东海县。通过表可以看出连云港的代表队最多,这也和在家门口比赛在交通比较便利有关,其次为徐州市和南京市,由于比赛地比较偏于北部,以致各县市的代表队从苏北至苏南成递减状态,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1、赛事宣传力度不够,2、其他县市区因为距离远经费困难从而给参赛带来了客观困难。连云港作为赛事的举办城市,其代表队数量占到了总代表队的一半,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但是同样是连云港临近的徐州市与盐城市在参赛队伍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徐州市的参赛队是盐城参赛队的2倍,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徐州武术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通过对本次比赛武术之乡与非武术之乡的参赛队的比较可以看出武术之乡的参赛队还是这次比赛的主力军。武术之乡这个招牌对当地武术协会起到了激励作用,反过来看这次比赛也是对武术之乡的一次检验,也能很好的调动当地武术协会发展当地武术的动力。本次比赛当地政府在不同程度上都给予了重视,在食宿上给予各参赛队一定的补助,从而希望当地政府继续对武术进行政策性的倾斜。

2.2各年龄组别参赛人次统计分析

本届演武会共有928人参加,其中男子项目525人参加,女子项目288人参加,从参赛男女比例来看,男女参赛比例明显失衡,年龄布局不够合理,中年组参赛人数远远大于其他年龄段组别人数,而寿星组与儿童组男女人数所占比例较小,儿童组男女比例也不尽合理,呈男多女少的特点。

第一,为了更好的维护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培养,可以鼓励各小学、各运动学校、各武术协会加强对青少年武术的引导与教育,争取真正在学校范围内把武术引进课堂。第二,寿星组参赛的人数是其他人数最少的一组,这也提示我们应充分的加强对老一辈武术家的保护与其技艺的传承,让老武术家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通过老武术家对下一代的影响来推动武术的继承与发展。

2.3各大类项目参赛人次分析

中国的四名拳及其他知名的拳种在本次大会会均有展示,这说明江苏省在保持传统武术的工作上还是比较突出的。本次比赛的太极拳是一大类,所占人数及太极拳种类都是最多的,太极拳种类的男女比例都是比较协调的,也说明太极拳在江苏省得到了全面良好的发展。八卦掌,少林拳,螳螂拳作为具有特色的传统拳在本次大会上也有出现。但是所呈数量以及男女比例来看都是极为不协调的。从八卦掌,形意拳与少林拳的参赛参赛队伍无来看多为研究会组织式是在太极拳协会的旗下进行比赛的设有各自的协会组织,所以其相应群众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样是不利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的。器械类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单器械所占比例最多,软器械参赛人次次之,双器械总人次最少。可以说软器械对技术要求高,对力量要求不是太大,所以男女比例相差无几。但是单器械和双器械有的器械本身的套路要求更适合男运动员演练,所以女运动员不占优势。

2.4太极拳类项目参赛人员情况

本届太极拳类项目是一大特色。太极拳,太极器械均有精彩展示。其类别也是比较多,但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均有较少展示或者是没有展示。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太极拳发展的失衡性。本届比赛所占比类较大的太极项目是陈氏太极拳与24氏太极拳,并且相对的男女比例是协调的。其余各市区的太极拳协会基本都有建立,所以应该以太极协会为媒介,和推广其他种类的太极拳,以保障各式太极拳稳固发展。

2.5南拳类项目参赛人次统计分析

南拳是分布在长江以南及长江流域,其历史悠久拳类丰富,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一大拳种。但是本次大会南拳无论是数量和种类都是屈指可数的,男女组之和的人数也不过11人,从表1能看出本次大会的参赛人数大多来自江苏省内,这也反应南拳的拳种在省内的发展相对其他拳种更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南拳的发展的地理中心为福建省与广东省,虽然江苏也属于南拳类的划分范围内,但是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很难与福建省与广东省相比的。通过武术发展来看,在某一区域建立相应的某拳术研究会或是协会是很有利于促进某项拳术的发展的,所以对于类似南拳类拳种可以采用建立协会的组织形式,利用协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针对的发展“待”发展拳术。

2.6其他拳类项目参赛人次统计

中国武术门派繁多,其大项类拳术诸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少林拳等等不胜枚举。从表看出规定拳、自选拳、长拳所占比例较其它都是很大,由于近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建国后竞技武术的发展,出现了以难度见长的规定拳或是自由组合的自选拳,竞技武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武术的发展。

竞技武术一直在充斥着武术的发展,里面有利有弊,竞技武术将武术与难度艺术相结合,注重“高”、“难”、“美”、“新”,更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娱乐。而传统武术则更注重攻防技击以及内外兼修。本次比赛也充斥着竞技与传统共舞台的局面,这也给武术比赛的评判带来了难度。

2.7单器械参赛人次统计分析

本次比赛地的单器械依然是武术比赛固有的刀、剑、棍居多,并且功夫扇也在本次比赛中占有了一定的份额。像刀、棍这类器械套路要求“刀如猛虎力无边,棍似旋风扫一片”的效果,这类套路在力量和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相应的男运动员更占先天的优势,因而刀、棍男女人数比例偏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剑和枪的男女人次比例更趋于平衡,功夫扇以女性为主。

2.8双器械参赛人次统计分析

双器械参赛的形式有双手持同种器械的和双手持不同器械的,本次比赛都是双手持相同器械的,在双器械中双双节棍在男女比例都占了领先的优势,其他双器械人次基本在1和2之间徘徊。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在江苏省的13市连云港市、徐州市南京市的参赛队比较多,苏南其他地区少有参加。

(2)参赛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如何解决武术男、女失调问题,是今后武术传承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竞赛组织与宣传不到位,通过对多个运动队访谈,表明整个武术比赛在竞赛组织方面还比较混乱,需要江苏省武术协会和各承办的地方武术协会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与配合。在宣传方面,宣传途径较少,方式单一。

(4)场地设施不能满足竞赛需要。本次比赛最突出的就是专用的武术比赛地毯不够用,许多运动员直接在很滑木地板上参加比赛,这一方面影响运动员的竞赛水平发挥;另一方面,也使运动员受伤的几率提高了很多。

(5)参赛运动员参赛水平差距很大,其中有武校(馆)和体院的专业选手,也有民间武术的团体,参赛队伍的多样性导致武术演练水平的差距性,这是比赛最为直观性呈现出来的现象。

(6)举办费用来源单一,参赛队的参赛花费有一定压力,广告收入比较少。

3.2建议:

(1)我们可以通过各地区协会的交流与联系,定期的举办区域性的比赛或是交流活动,使各协会间不断的加强联系。另外“武术之乡”更应该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以点带面的作用。

(2)解决武术传习过程中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是一件长期性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要解决武术传承中男女比例不协调的矛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武术能被广泛的人群接受并传习。

(3)赛事的组织与举办并不只是简单的参赛竞赛,更包含着为比赛和竞赛做的其他准备性工作以及赛后的反馈工作。比赛宣传可以网上公布报纸宣传或是采用QQ群等其他宣传方式,并且这些方式都是易操作、低成本、普及度广。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遵照国家体委关于一步挖掘、整理传统武术的通知精神,根据山西省体委和体总山西省分会的指示,山西省武术协会邀集全省各界形意拳老拳师、名手代表人物等25人,于1981年7月26日至30日在省城太原召开了全省形意拳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省武协副主席、省体工队武术队总教练张希贵,老拳师李桂昌、张书田、王锦泉、赵永昌、贾保寿、程登华、武跃文、王瑛等

省武协主席陈盛甫教授,省体委群体处处长、省武协秘书长季光中同志出席并主持了这次会议

省谈会期间,中华全国体总山西省分会主席、全国武协副主席、省体委副主任王立远,省体委副主任李廷章莅会指导,并分别讲了话,对如何挖掘和继承形意拳这一传统武术遗产,对如何开展形意拳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勉励与会同志要振奋精神,戮力工作,开拓前,为一步在我省城乡开展形意拳活动和挖掘、整理这一遗产做出新的贡献。

与会人员经过热烈认真的讨论,一致认为,山西素称形意拳之乡,形意拳在我省有着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对于一步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形意拳这份武术遗产,山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继往开来,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大家一致同意成立山西省武术协会形意拳研究会(简称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研究会作为群众性的学术研究组织,在省体委、省体总以及省武协的领导下,承担挖掘、整理和开展这项活动的任务

研究会成立后,首先制订并通过了《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章程》。根据章程规定,民主协商产生了研究会理事。在第一次全体理事会议上,选举出常务理事和正、副会长、秘书,聘请了形意拳名老拳师为顾问,并对研究会的工作行了讨论和部署。

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的成立,为山西省更好地开展民间武术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2年

一、1982年7月中旬,首届全省形意流会在省城赛车场举行?来自各地、市的形意拳爱好者100多人参加了表演、竞赛。大会对表演优胜者颁发一、二、三等奖。

二、9月23日至25日召开了第二次全体理事会。会议主要议题:1、传达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同志在全国体委主任汇报会上的讲话精神。2、关于形意拳资料整理工作的安排。3、研究形意拳研究会基层组织的建立及会员的发展工作。4、交流各地区群众性武术活动的经验。通过充分讨论提出了今冬明春的活动计划:

(一)关于资料的挖掘整理工作:采取五定五保的办法,即:定时间,确保按时交卷;定主题,保证内容充实;定人员,保证不失约;定经费,确保精打细算不浪费;定质量,保证材料真实可靠有价值。

(二)关于组织发展工作:决定今后在各级体委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健全的研究会下属各基层组织。各地、市县可建立形意拳研究分会或小组。

(三)根据工作需要,增补苗树林为研究会理事。

三、1982年协会先后组织了28个武术辅导站,至年底已有5000余人参加形意拳培训班,使省城太原掀起了武术活动热潮,光明日报为此作了报道:《看雏燕起飞》。

1983年

一、1983年6月19日,第二届形意流会在省城太原赛车场举行,省武协各辅导站、培训班、省形意拳研究会会员100多人参加了比赛,大会评定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总裁判长:张希贵;副总裁判长:武跃文;裁判长:李桂昌、王锦泉;副裁判长:布华轩、范国昌。

二、3月20日,《形意拳研究》第一辑创刊。

三、省体委成立山西省武术挖掘整理小组:我会张希贵、武元梅、张跃伦、张书田等均为挖整组主要成员,此后参加了将近三年的全省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三年来,挖掘整理出版了近60万字的《山西武术拳械录》,25小时的老拳师录相带,挽救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拳种。

1984年

一、1984年7月27至29日,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在太原隆重举行了成立三周年庆祝大会,同时举办了第三届形意拳单项表演大会。来自全省各地市研究会、分会的25支代表队和形意拳爱好者200多人参加了比赛,并行了学术交流。

二、12月出版《形意拳研究》第二辑。

1985年

一、1985年10月2至3日第四届形意拳套路比赛暨研讨会在太原赛车场举行,共有各地15个代表队200余人参加了比赛。

二、在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会议上,我省武术挖掘整理小组被授予集体一等奖。我会成员张希贵、张跃伦、武元梅、布华轩、程登华等获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先个人。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吴会明

吴会明(1957.3)山西昔阳人,研究生学历。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太谷车毅斋武馆名誉馆长。1977年恢复高考,入晋中师专中文专业学习,1981年毕业后在企业任职工教员、宣传干事,在省直机关任科员、副科、正科、副处长、处长,现任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自幼喜文好武,早年从师习练太极、意拳,曾得陈盛甫先生、万云程先生指授养生之道。1994年至1996年在太谷县政府任副县长期间,拜形意名家吴殿科为师,学习修练研究所传形意拳理拳法。在太谷县任职期间,领导开发了三多堂旅游景点,成功组织了全国多宝杯形意拳邀请赛、三多杯形意拳国际邀请赛等多项大型赛事,领导申报创建并使太谷县获得了山西省第一个全国武术之乡荣誉称号,为弘扬形意拳文化和发展旅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又得霍永雳先生指授戴氏形意拳理,董荣生先生指授王新午太极拳练法。结合诸多拳种的拳理拳法,侧重潜心研修武术养生之道,颇得正法。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范国昌

范国昌,1951年生于山西太原,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诗词协会会员。

自幼师从民间武术家陈俊豪先生学练长拳,后经陈先生介绍拜于武林百杰张希贵先生门下习练至今。八十年代曾四次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多次参加省、市级各项武术比赛,均取得好成绩。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武术比赛任裁判,仲裁等工作。还爱好中国传统文化,习练诗词书法等。书法多次荣获全国大奖,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众多爱好者收藏,被许多典集收录,诗词作品散见于多种刊物,出版有《集虚斋诗稿》、《集虚斋诗文》、

1986年

一、1986年10月18日至21日在赛车场会议室举办了“首届全省形意拳学术交流会”。1、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5篇,21人宣读了论文报告,参会人数达到150余人,经评审委员会评定,最终7人获得论文报告一等奖。2、参加技术表演赛的共有26个单位、70余名运动员。

二、增补理事七名

根据各地研究会组织及会员发展情况,由各地分会推荐,省常务理事会提名经全体理事会表决,通过以下同志为理事会理事:

冯拉科(平定县) 王润英(寿阳县) 张育人(平遥县) 孙绪(阳泉市) 霍永雳(阳泉市) 郝社杰(绛县) 孙丕华(太原市)

三、聘请中国武协副主席王立远同志为我会顾问和顾问组主任。

1987年

1987年10月16日至19日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省体育馆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省11个分会的会员代表共98人。1、在开幕式上武跃文致开幕词,张希贵作工作报告,省体委副主任练改凤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参加本次会议还有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王立远、省武协主席陈盛甫、省体育分会秘书长李献瑞、省体育报记者马超英、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杨振铎,以及省城武术界代表冯景、段艮莲等。2、第二届理事会全体理事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十五人,其中会长由张希贵连任,李桂昌、程登华、苗树林三人当选副会长。全体理事一致鼓掌通过聘请王立远同志为名誉会长。3、会议期间行了学术交流和形意拳术类的套路比赛,17篇论文参加了研讨,181人参加了比赛角逐。吴殿科、马振声、刘定一、田茂、陈建英、孙绪获得论文报告一等奖;杨华玉、申华章、刘跃云、杨文东、张德明获得传统形意拳术类一等奖;杨华玉、张德明、田茂、王雨东、刘跃文、王贵冬获得“四十八式形意拳”前六名。

1988年

1988年9月21日至24日第七届全省形意拳学术交流大会在灵石县胜利召开。各界代表及运动员共有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得到了晋中地区体委、灵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名誉会长王立远对会议作了总结发言。

1989年

一、1989年1月7日至9日在太原市新兴旅馆举行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分会会长会议。会议研究决定了:1、建立我会专项裁判员队伍。2、完善了对我会成员的管理办法。

二、11月11日至14日在平定县举行了“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年会、学术交流比赛暨、首届武术散手擂台赛”。1、本次会议由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主办,阳泉市形意拳研究分会和平定县体委承办,共有来自全省18个县、市的代表队150余人参加了交流。经过三天比赛和交流,大会获得了圆满成功。2、召开了二届三次全体理事会,会议由副秘书长郭泰山主持,会长张希贵作了工作报告,顾问吴殿科介绍了《山西形意拳史》的编撰情况和意见。会议讨论决定:(一)在我省推广《四十八式形意拳》竞赛套路。(二)积极创编形意器械新套路。(三)天龙武术馆将选新址迁到市内。(四)《山西形意拳史》在1990年6月完成定稿。(五)计划1991年举办全国形意拳学术交流会和擂台赛。

1990年

一、1990年10月12日至15日由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主办的第九届全省形意拳术暨武术散手擂台赛年会隆重举行。这次年会主要行了三项活动:1、举办了全省形意拳术比赛;2、举办了全省武术散手擂台赛;3、召开了二届三次全体理事会。

二、10月25日至28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庆亚运首届全国形意拳观摩交流大会”,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派出了以苗树林、郭泰山为教练,赵永昌、杨凡生、庄延秀、刘定一、王贵冬、杨德义、霍永雳、张标为运动员的代表队。在参赛的8人中7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

1991年

一、1991年7月26日至29日由山西省形意拳研究会主办,运城少林武术学校承办,运城市体委和运城地区体委协办的第十二届山西省传统武术锦标赛暨散手擂台赛在运城市体育场举行,共有40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在散手比赛中观众场场爆满,轰动了整个运城。

二、9月7至10日在山西省体育馆举办首届全国形意拳邀请赛,本次比赛规模大、人数多,共有11个省市的38支队伍32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日本东京练马健身武术协会特派一位副会长前来观摩,并与我会互赠锦旗。经过激烈的比赛太谷纺织厂队和榆次市代表队终获得团体冠、亚军。

三、9月11日在山西省体育馆召开了会员代表会,举行了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工作。在会上:程登华同志谈了章程修改意见,提出“山西省武术协会形意拳研究会”更名为“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各地、市、县基层组织今后直接称某地形意拳协会或研究会,可作为省形意拳协会的团体会员。

1992年

一、1992年3月27日为祝贺陈盛甫教授九十寿辰,在山西省体育宾馆举行了“祝贺陈盛甫教授从事武术活动七十年大会”。全省武术界对陈老70年从事武术事业所表现出的崇高奉献精神表达了敬仰。大会由名誉会长王立远主持,省老年体协副主席王金贵致祝词,省体委副主任李光明同志宣读了中国武术协会和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的贺电,会上胡晓卿、王文章、贾云栋、杨明葆、练改凤、程庚午、乔文彬等都讲话表示祝贺,省老年体协主席卫逢棋代表大会向陈老赠送纪念杯。许多同志向陈老献匾,献诗或签名留词致意。大会始终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行。陈老对大家的祝贺表示谢意后,当场为大家献技,表演了他自己创编的《实用技击三十二掌》和对练等项目,给大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会后,参会人员与陈老合影留念、省电视台和体育报刊等均作了报道,反映甚好。

二、10月8日至12日由省形意拳协会主办,运城市体委和运城少林武术学校承办的第十三届山西省传统武术暨散手擂台锦标赛在运城市体育场举行。各地市、县体委、各地形意拳研究会、拳社和武术馆、校共有46支代表队,400余名运动员拳加了比赛。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杜振远

杜振远,男,1951年5月生,山西省太谷县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现任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教授、武术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家武术七段,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员,系太原市形意拳协会主席、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车式形意拳第五代传人。

十岁开始习武,师从杜维玉、布学宽学习形意拳。1964年入选县武术代表队接受正规训练,多年参加省级、地市级武术比赛,在规定拳、自选拳、刀术、枪术、棍术、对练等项目均获有不同组别的前三名成绩。1974年入学山西大学体育系接受学历教育,期间系统学习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专修武术理论与实践。武术专业师从中国武术十大教授陈盛甫先生。大学毕业后,任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教师。

曾在1979年代表山西省参加在广西南宁举行的“首届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参赛项目获二等奖。工作中,对学生行武术普修课、专修课、硕士生课程、专业训练、比赛等不同层次的教学,教授科目有长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摔跤、散手、擒拿、气功养生等课程。发表二十余篇论文,合著书两册。两次赴加拿大推广武术文化。常年参加裁判工作,担任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等职务。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胡萍

胡萍,女,吉林省磐石县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本科,教育学学士学位。现任职山西职工医学院,副教授。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委员。

自小习武,曾入选学校、市武术代表队接受正规训练,师从孙淘气老师。中学期间参加市级武术比赛,获有个人全能第一名的成绩。1977年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系统学习体育理论与教育,武术专业的学习师从陈盛甫、杜振远教授。1982年大学毕业后任教师至今。后得到张希贵老师在形意拳、游身八卦掌、八卦剑等内容的精心指导教授。

曾代表山西省参加在辽宁沈阳举行的“全国传统武术观摩

交流大会”。曾参加太原市武术锦标赛获鞭杆第一名、刀术第二名、长拳第六名。2007年在太原举行的国际传统武术邀请赛上获中年女子组八卦掌第一名、鞭杆第一名。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霍永雳

霍永雳,男,汉族,出生于1953年。八岁开始学习查拳,洪拳,长拳。十二岁开始叩拜戴氏心意拳第五代传人段锡福门下,苦心学习戴氏心意拳,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学习,掌握,研究,最终获得了戴氏心意拳的真传,成为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现任山西省阳泉市武术协会秘书长,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戴氏心意拳委员会主任。

自1983年开始传授学员。1984年在山西省阳泉市创建了第一个私社――“戴氏心意拳社”,任社长,首批学员二十余人,1985年开始带领学员参加全省重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1987年经省体委考核,正式批准霍永雳为国家一级裁判。同年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优秀裁判员称号,授予证书证章。

1988年在山西省形意拳学术交流在会上获学术论文演讲一等奖。

1989年在山西省形意拳暨散打擂台大赛中获拳,械比赛双项冠军。同年在北京市举办的全国形意拳观摩交流大会上获得拳术两项一等奖。

1992年在盂县开设戴氏心意拳培训班,培训学员40余人。同年十二月在广东省汕尾市举办的全国革命老根据地武术比赛中获优秀裁判员称号。

1993年11月招收慕名前来学习的日本学员三人。

1994年1月18日由市体委批准,成立阳泉市太行武术馆,并担任馆长。同年十一月担任阳泉市武术协会秘书长。同年十二月九日中国体育报对阳泉市太行武术馆和霍永雳作了专访报道。

1995年在山西省洪洞举办的国际形意拳邀请赛中获戴氏心意拳,形意五行拳双项冠军。

2001年在山西省平遥县首届国际形意拳大赛中获戴氏心意拳,形意五行拳双项冠军。

2005年在第五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中获心意拳、太极拳双项冠军。

现传授国内外学员千余人,其中美国,波兰,日本等国外学员60余人,并于2005年起多次远赴日本传授日本学员。历年来,霍永雳和太行武术馆,曾接受过《中国体育报》、《山西日报》、《生活晨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采访报道。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影响。

1993年

一、1993年4月28日山西省民政厅印发【晋民社函59号】文件,同意原山西省武术协会形意拳研究会现以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单独登记。

二、7月15日至18日由我会主办,绛县体委、武协承办的第十四届山西省传统武术暨散手擂台锦标赛在绛县举办。此次比赛共有46个代表队共计约400余人参加比赛,其中运动员286名,裁判员50名,是历届全省武术比赛中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一次盛会。92岁高龄的陈盛甫武术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

三、7月15日召开了第三届第三次协会理事(扩大)会。1、会长张希贵向大家汇报了两年来常委会工作情况,并向大会通报了省民政厅批准我会单独行社团登记,将研究会改称“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的经过情况。在协会具有法人资格后,对今后开展全省内外的武术挖掘、整理、培训、交流、比赛等活动将更加有利。另外张会长根据目前形势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意见,提请大家讨论。2、贾保寿副会长宣读协会新章程,并根据协会章程规定表决通过以下理事任免:免去汾西乔有德、永济鲁大业、曲良、阳泉孙绪、榆次郝文保,太原布华轩等6同志的理事职务。增补河津薛盛才,霍州张俊田,太原孙国栋、魏素英、盂县付树林、祁县段志善等6同志为协会理事。3、会议通过了其它规章制度。

四、12月26日召开常委(扩大)会,增补杜振远同志兼任协会副秘书长工作。增补:武元梅,程素仁、刘向阳、张九功等同志为协会理事。

五、1993年我会曾与日本、美国、新加坡、波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形意拳组织和爱好者交流技艺。我会的活动在国内外影响与日俱增,引起了武术界的关注。

1994年

一、1994年7月24日至28日,山西省第十五届传统武术暨散手擂台锦标赛在大同市体育馆隆重举行。全省有44支代表队550余人参加了比赛。比赛的举行,对我省民间传统武术和散手运动的发展、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10月7日至10日在山西省太谷县体育场隆重举行1994年“多宝杯”全国形意拳邀请赛。本次大会由太谷制锹厂赞助。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全国各地38支代表队的408名运动员。原山西省副省长、省形意拳协会名誉会长赵力之,原省体委副主任王立远、省体委李光明副主任、省体育馆馆长张万里及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社会活动部吴恒洁、康戈武等亲临大会指导。

三、1994年组织举办了两次武术培训班。1、3月上旬在太钢活动中心举办了首次全省太极推手骨干训练班。主要培训学习太极拳推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太极推手对练套路等。2、5月由平遥太极拳协会承办太极拳、剑辅导员训练班。约有50多人参加42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剑的培训。

1995年

一、1995年1月8日在省体育馆会议室召开了第四届一次常委会。本次会议由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希贵主持。1、通过了张希贵同志关于1994年的工作报告。2、通过了章程修改意见。3、通过了1995年工作安排,主要内容如下:

(一)7月至8月份举办第十四届全省形意拳及传统武术、散手擂台锦标赛。暂定地点:忻州市,人数400人左右。

(二)五月份左右出版《山西武术名人、名拳录》。

(三)召开全体委员会,表彰协会先团体和先个人(具体办法另发)。

(四)通过了提名推举李桂昌、王锦泉、武跃文、宋光华、布秉全、王昌林等同志为本届协会顾问。

(五)增补李长霭、曲世伟、韩铁锁、郝社杰、杨凡生等5人为常务委员。

(六)增补庄延秀、乔云莲、刘虎群、王明生、赵川辉等6人为委员。

(七)成立“基金会”,设专人分管财会工作,其重大开支须经常委会审议。协会其他的一般性开支由秘书长负责审批。

(八)各地会员及时缴纳会费和行换证工作。

二、首届中国河北深州国际形意流大会于8月26日至29日在河北深州市体育中心举办,有来自国内外的83支代表队、99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我省共有350余名运动员参加(其中276名运动员代表省形意拳协会)了比赛交流活动。最终,我协会代表队以绝对优势获得大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并取得42个一等奖、38个二等奖、72个三等奖的个人单项好成绩。

三、7月29日至8月1日,经过四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全省传统武术暨散手擂台锦标赛在忻州市体育馆胜利闭幕。参加比赛的共有46支代表队,运动员337人,大会领队、教练共77人,裁判员66人,工作人员40人,总计大会人数526人。这是我会举办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比赛活动。

四、3月份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的创编形意拳初、中、高级竞赛套路的工作。9月份,张希贵、程登华、刘金根等参加了审定会并完成了国家体委交给我省编撰形意拳中、高级拳术和高级枪术套路的任务。

五、完成了由山西科技出版社、太原天人影视公司和我协会联合摄制的“山西形意拳”专题录

像带和《山西形意拳》一书的文字整理工作。

六、7月26日调集了我省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6人,召开座谈会。经过认真的讨论,统一了山西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五行、十二形。

七、为提高裁判素质和业务水平,举办了武术裁判员、骨干培训班。

八、出版了张希贵等同志主编的《山西武术名人名拳录》一书。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张智录

张智录,男,1956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山西洪洞县人,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副教授。

1979年10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三十余年潜心于武术教育事业和武术事业的发展。培养数千名武术专业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成绩显著。

自幼酷爱武术,跟随当地老拳师习练洪洞通背拳、黑虎拳、地功拳。17岁以后主要习练南拳、长拳、形意拳、八卦拳、查拳、华拳、少林拳和各种器械等。拜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全国武林百杰张希贵先生为师。历任山西省各级武术比赛的裁判长、副总裁、总裁判长等职。并撰写“武术精萃”一书,在部级、省级刊物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

主要兼职

曾任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成人教育处副处长

曾任山西师大体育学院二系副主任

曾任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

社会兼职

山西省武术协会常务委员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

临汾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

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王文清

王文清,1962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副主任。198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结业,2005年获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和中华武术的挖掘整理研究,九十年代以来30余篇,出版专著5部,参编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1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体育》第二版副主编,省部级立项课题6项,2007年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获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专业技术擅长武术,武术七段,部级裁判,兼山西省武术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晋中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务,2001年获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先个人奖”,1999年~2002年获山西省优秀裁判员,200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男子套路预赛“体育道德风尚奖”裁判员等荣誉称号。主要承担我校大学生基础体育课、武术选项课、武术散打选修课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教学理念是:施教为乐,视子为天;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1996年

一、1996年1月24日至25日省形意拳协会全体委员在太谷县召开“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年会暨先集体、先个人和优秀运动员的表彰大会”。经常委会讨论通过,评选出三个先集体单位,100名先工作者和优秀运动员。

二、8月6日至9日在太谷县举办了“山西省第十五届传统武术锦标赛暨武术散手擂台大赛”,共有71支代表队57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三、8月8日,召开了省形意拳协会常委扩大会。经过商讨建议:1、成立“山西省散手俱乐部”,以加强对散手运动的发展、培训和交流。2、成立“山西传统武术研究会”,一步加强对民间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继承、发展等工作。3、根据协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确定今后的会费标准:个人每人每年20元。团体会费每年200元。设永久会员制,会费一次100元整。4、会议对协会基金会的工作行了商讨,设立奖励资金,副主席吴会明向基金会投入起动基金一万元整。香港形意拳协会派陈靖先生资助我会人民币1000元,要求用于发展形意拳事业的奖励,我会表示感谢。

1997年

一、1997年1月12日召开常委会及会员代表会,王立远传达省体委党组意见:“决定由原体工队党组书记张万里同志任协会第一常务副主席”。其它人员职责不变。张希贵作“1996年工作报告”和“1997年工作安排意见”。会议增补孙国栋为常务委员,增补赵国华、孟庆威为委员。

二、8月7日至11日在平遥县举办了山西省“煤运杯”传统武术锦标赛暨散手擂台大赛。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76支代表队,运动员635人参加了比赛。

三、11月28日至30日在山西省体工队招待所会议室召开了“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理论研讨会”。会议由省协会学术部苗树林、刘定一主持。张希贵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起因、准备工作、目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会议重点讨论了李洛能的生卒年月及师承关系。王立远决定今后每年捐资1000元,做为比赛奖励基金。

四、5月份,我会先后在文水县和运城市举办了两期形意拳辅导员培训班,由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希贵亲自执教,参加学习的学员有文水、临汾、祁县、太谷、运城、稷山、永济、河津、太原、灵石、清徐等地的学员30余人。

五、8月上旬省协会在平遥县举办武术裁判员训练班。由张希贵、程登华、贾惠卿等讲课,共有40余名各地、市、县的武术骨干参加培训,经理论考核和技术考核,调用部分成绩优良者参加省赛裁判工作。

1998年

一、1998年8月21日至26日在山西省洪洞县体育场(馆)举行了第三届全国形意拳邀请赛、第十七届山西省传统武术锦标赛暨散手擂台大赛。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58支代表队6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了全国形意拳15个单项的比赛。参加全省传统武术锦标赛的有31支代表队298名运动员,参加全省散手擂台大赛的有30支代表队188人,总计参加比赛人数近1100人。另外本次大会总共聘用裁判员102人,其他工作人员200余人,合计人数1400余人,这是我省历届武术运动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盛况空前的大会。

二、山西省形意拳协会于6月18日至25日在华北工学院举办了“全国首次形意拳规定套路”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市的80余名形意拳师与爱好者参加了形意拳规定套路的中级拳、高级拳、规定剑、刀、规定枪的培训学习。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山同志到会,并为培训班学员就当前武术运动的发展概况、段位制的实施等作了重要讲话。培训班教练由省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张希贵,省协会副主席程登华、刘定一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的王建华副教授担任。

三、8月15日至20日举办了裁判员培训班。培训班由部级裁判、省形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张希贵同志、省协会副主席程登华、贾宝寿、刘定一、杜振远、常委胡萍副教授担任教练,对裁判员行了形意拳械拳所有国家规定套路的培训。部级裁判贾惠卿副教授为培训班学员行了武术竞赛规则、裁判法等方面的理论讲授。

1999年

一、2月26日至28日“首届山西省武术散手擂台冠军争霸赛”在祁县举行。获1998年山西省武术散手擂台大赛的前6名运动员共70名散打高手,经过3天100余场角逐,最终排定名次并获得奖金。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2012年以来,武术协会在xx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市体育局、市民政局的具体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热情关心支持,协会领导班子带领全市武术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武术发展规划和中国武协的要求,勇于创新、勤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市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工作有如下几方面:一、重新成立xx市武术协会1、在市体育局、民政局的关心支持下,由发起人xx、xx、xxx、xxx、xxx等同志的共同努力,起草了xx市武术协会章程,积极酬备启动资金叁万余元,发动社会各界武术爱好人士自愿加入本社团的会员有秘书长、副秘书长及委员;推荐、表决通过协会名誉会长和顾问。体育局主要领导为会长颁发了会长任职证书。2、本社团积极向xx市民政局社团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名称为xx市武术协会,简称xx武协。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得到了民政局社团登记管理机关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帮助,2012年7月,经民政局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通过,xx武协正式成为了合法的社团组织。二、建章立制,健全和完善各培训组织机构武术协会是依据《武术协会章程》成立的群众社团组织,我们依照新的武协《章程》的规定,结合各自的实际,下大气力,认真帮助做好各训练场馆的建章立制,健立、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管理有序。使我们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管理体系。健全组织机构 :协会机构组成采取层级管理模式,设会长1名,副会长7两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人,委员10名。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财务部、培训部、五个基本部门。会长:协调管理本社团所有部门的各项日常事务;组织开展重要的社团活动;提出社团的合理的发展路线;对社团协会班子成员的任免提出建议;审批和宣读本协会的各项重要决议。副会长:协助会长管理协会的各项工作和日常事务,积极提出活动建议,工作设想。 办公室:负责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包括办公室各种资料的收集、存档、管理;办公室的布置、卫生、办公室值班的出勤情况;一般性会议的通知、会议记录;接待工作等。组织部:负责协会的日常活动管理,及提出并策划组织非日常性活动。日常活动包括:外部活动(联动)联系情况;非日常活动包括,每半年组织一至二次中小型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大型活动(拟定每年8月8日配合体育局搞好全国“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活动进行大型武术表演);包括活动的策划、人员的联络、活动的具体组织安排等。宣传部:全面负责协会的宣传工作。

抓好武术宣传,武术既有健身、防身功能,又是体育竞赛项目,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召开联谊会、研讨会、座谈会等有效宣传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活动,逐步建立武术宣传网络,营造武术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逐步使广大人民群众把武术当成文化娱乐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武术工作者及时了解武术发展现况,为武术进一步普及,推广大造舆论;出版协会宣传资料、杂志等。财务部:监督管理协会的财务收入、支出情况和固定资的保管。包括会员费、奖金、赞助金及固定资产的保管;财务支出的报销;固定资产的出借管理。培训部:全面负责武协日常训练的考勤和会员的意见收集;了解掌握各武术学校、武馆、培训点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和督促、管理;加强教练员、会员以及武术学校、武馆、培训点,各武术流派之间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武术技能武术理论知识。三、推广武术健身运动,积极配合政府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1、为迎接每年8月8日为全国“全民健身日”的到来,掀起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市体育局决定,开展以“健身强体”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武术协会主动向市体育局申请在xx市文化广场承办全市大型武术表演。为了保证第二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在我市取得实效,使“全民健身日”成果真正惠及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体育局的领导关心重视下多次指示和引导工作,武术协会领导班子多次开会研究布署,统筹安排、精心策划,于8月8日晚上8点 至10点20分在xx市文化广场圆满地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武术晚会,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观看表演的市民达6千人以上,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全民以武术健身运动的氛围,掀起了我市前所未有的全民健身热潮,度过了一个热情祥和、健康快乐的“体育节”。 出席这次晚会的体育局领导有xxx局长、xxx局长、xx股长等,武术协会名誉会长xx先生,顾问xx、xxx先生,及武术协会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单位有xx少林武术培训基地、xx明星文武学校、xxT体跆拳道培训馆、市xx药业有限公司太极拳队和协会领导及部分会员,共有100多名武术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晚会的武术表演,内容丰富,分别有南拳(包括朱家教、刁家教、忍拳、廖家棍等);少林拳(刀、剑、棍),太极拳、剑、功夫扇;跆拳道等计划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xx市武术协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全体协会领导班子和全体会员们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武术健身运动,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1、领导班子分工责任制。张xx会长主管协会全面工作;xx常务副会长、xx副秘书长分管办公室;xx常务副会长,xxx副会长,xx委员分管组织部;xx副会长,xx委员分管宣传部;xx常务副会长、xx副秘书长、xx委员分管财务部;xxx副会长、委员李国威、xx兼管培训部(少林拳、南拳);xx常务副会长、xx委员兼管太极拳;xx副秘书长、xx委员兼管跆拳道;xx常务副会长、xx副会长、xx委员兼管后勤部;2、会议制度。每月召开领导班子例会一次;每季度召开全体委员学习研讨会一次;年终或次年初召开全体会员大会(春节前)作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与迎新春团拜会相结合。平时有活动需要开会研究的,随时另行通知。领导班子通讯必须保持畅通,以便工作沟通。二、积极组织开展活动1、积极组织武术骨干下乡宣传武术健身活动并进行各种形式的武术表演,充分带动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民造福。2、继续做好挖掘民间武术工作,主动联络客家民间武术志士,把客家(如朱家教、刁家教、李家拳、忍拳、廖家棍等)优秀拳种发扬光大。3、认真组织武术骨干学习裁判员理论知识,大力培养、申请我市武术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我市今后举办武术比赛、表演赛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市武术技能培训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会得到有力保障。同时,要做好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有偿服务教学或免费服务教学。4、认真做好今年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活动的准备工作,全力配合政府体育部门的活动安排。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太极拳文化 对策分析

太极拳文化产业研究的意义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文化强国、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对太极拳文化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太极拳文化是太极拳技术及相关理论的总称。它是以太极拳为载体的特殊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太极拳发源于邯郸永年的杨式太极拳,因动作数量少而简练,易于学习掌握,深受练习者的欢迎。它也是中华武术各流派中练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流派,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已普及到世界各地,为太极拳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而带动了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但与世界优秀运动项目相比而言,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将太极拳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创造出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带动邯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为邯郸经济建设服务,这也是摆在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太极拳为切入点,充分利用邯郸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优势,探讨如何加快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太极拳文化产业的整体状况

虽然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但太极拳文化作为武术产业载体,却有着巨大优势。首先,永年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具有可持续发掘的、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文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产品资源、技术资源等。其次,太极拳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上升空间巨大。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十分符合当今国际社会所倡导的人文、环保、运动三大主题。围绕太极拳竞赛的赛事品牌已见雏形,但因受竞技运动水平、资金、规模、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滞后、发展外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佳。主要是因为除太极拳技术本身外,没有任何附加产品,这也可能是造成近些年太极拳只成就了部分拳师,而对本地经济贡献不大的症结所在。

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邯郸作为杨氏、武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拥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及无数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其发展却略显迟缓,良好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应有的生发和延伸。太极拳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必须注入更多的人、财、物、资金、信息等核心要素。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做好太极拳文化的整理、挖掘、开发和弘扬工作,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出成果、见效益、有影响,从根本上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促进现代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的价值和品味,增添城市魅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及其推广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科学确立太极拳文化产业地位。目前,太极拳发展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其独特魅力风靡世界,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太极拳盛会,以此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即文化向资源的转变、资源向产品的转变、产品向品牌的转变,让邯郸的太极拳文化发展走在河北省的前头,走在世界的前列,真正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认真做好太极拳文化产业规划。要真正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首先要做好太极拳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摸清太极文化资源底细;其次,结合邯郸经济发展实际建立系统、完善、新颖、起点高、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且内容详实,特色鲜明。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带头,采取措施,重点规划,并充分给予其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上项目、建阵地,多渠道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再次,本着发展产业集群的理念积极筹措并创建工业园区,大胆尝试新技术的革新,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强劲动力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做好产业规划是促进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按照规划好的产业发展线路脚踏实地往前走,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才能逐步由小变大,从弱到强。

深度挖掘太极拳丰富文化内涵。太极拳文化承载着凝重醇厚的民族文化精髓,具有丰蕴的民族文化包容性和形、意、神多方面的文化阐释功能。太极拳文化内涵不单单指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成果,关键是要透过文化来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太极功夫神形兼备,松沉圆润,进退自如,通过人体丰富的肢体语言阐述了民族文化的特定内涵。习武所用器械,比如刀、剑、扇等民族特色浓厚,太极服饰美观大方,也处处体现中华民族“中正平和”的行为规范。太极拳练功与养生兼备并存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使太极文化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喜爱。

发展与繁荣太极拳文化产业市场。太极拳文化产业作为大文化产业的分支,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最终想要看到的结果。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主体是企业,但企业能不能扎根、开花、结果,关键还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监管、运作和调节作用。广府太极拳在交流和开展上已初具规模,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在配套发展上应该首先健全产业机构设置,创建、发展与繁荣太极拳文化产业市场、太极拳技术市场、太极拳用品市场、太极拳竞赛与表演市场等,充分利用“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两块牌子,建立权威认证机构,启动国际太极拳培训中心建设,做强太极拳培训市场。太极文化产业发展伊始,政府部门应充分给予企业信息传导、舆论引导、氛围营造和政策扶持,关键是政策支持,如降低门槛政策、以奖代补政策、销售退税政策、扶大扶强政策等都需要跟上。全力支持企业招商引资,从小环境、小市场做起,从而带动太极拳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促进隐性产业化升级。

强势打造太极拳文化品牌价值。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营销,产品的支撑以及产品的畅销构成了决定营销成效的最关键因素。产品推出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开发各种凝聚文化特色及人文内涵的太极文化品牌,可采取开发商品、纪念品,建旅游胜地、办学校、设太极康体等休闲场馆等,充分利用各种活化形式和多种有效载体,尤其注重现代媒体及名人作用,全方位、多视角地对文化产品进行强力宣传,提升太极拳文化产业品牌效应,加快旅游、服装、器械、食品等行业协同发展,实现品牌开发带动效益增长。

提高太极拳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是一名普通意义上的服务者,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要精通体育、文化,熟识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掌控地域文化特色,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优秀的太极拳文化从业人员与高水平的太极拳师资力量共同构成了太极拳文化产业传播与推广的外源力和内源力,是保证太极拳文化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动力系统,二者内外合一,相互依靠,相互促进。此外,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强与高等体育院校的协作与交流,培养优秀体育产业专业人才,提高太极拳文化产业管理水平,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广开太极文化传播与推广途径。发挥现代传媒作用,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太极拳健身的重要价值。在各种有关的群众体育新闻、体育报刊、武术杂志中开设太极拳与全民健身论坛、专栏,创办《太极》杂志,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快信息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社会共鸣,来强化广大市民的太极拳健身意识,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参加太极拳健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一改世俗观念、价值偏差对太极拳健身全面价值的扭曲,使太极拳真正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真正做到使太极拳健身“家喻户晓”。

此外,创办太极拳学校、建立协会组织及社区服务站、培育太极拳指导员、开展太极拳“进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太极拳表演和比赛活动等,都可以形成良好的习练太极拳氛围,进一步加强太极拳传播、推广、普及和辐射的功能。

结束语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罗海斌称,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云南民族大学在2016年4月成立国际太极学院,并逐步建立太极拳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2017年上半年,学院计划到印度、缅甸等国设立太极学院分院,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

在当天开展的第一堂太极公益课上,到场学习的同学、老师都兴致勃勃。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专业的同学刀成忠称,以前很少接触太极拳,今天上课之后感觉越练越轻松,太O拳“以柔克刚”的打法十分精妙,今后会经常来学习。

“我们开设太极拳公益课,一方面是为了回馈社会,另一方面,是为了弘扬太极文化,普及养生知识。”负责授课的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太极学院教师顾礼表示,太极拳属于内家功法,从内到外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修身养性。虽然社会人士对太极拳的掌握程度不一,但在太极拳一招一式的套路中,包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适于所有的人群,只要坚持练习就会有成效。

据悉,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太极学院将在2017年春季学期每周二、三、四17时20分至18时50分开设太极公益课。

曲靖市中小学构建“七好”标准加强党建

《中国教育报》消息 针对中小学党建工作存在的“短板”,曲靖市按照省委“无的要有,有的要强,统筹谋划,分类推进”的要求,问诊把脉,深入查找问题,出台中小学校党建“七好”指导性标准,示范推动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

曲靖市在查找中小学党建工作问题中发现,中小学党建工作存在党的组织覆盖不全面,“不好管”“管不好”,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6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了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为补齐这个短板,曲靖市认真筛选确定了23所学校作为党建示范点学校,由市、县组织部门、教育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现场指导组具体指导工作,按照学校党建“阵地建设好”、党的组织“班子建设好”、学校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建工作“机制建设好”、党建活动“保障能力好”、学校发展“工作业绩好”、党建文化“特色显现好”等“七好”指导性标准推进中小学党建工作。“阵地建设好”要求亮出教育方针,规范组织牌子,建有活动场所,重视国旗教育,党务政务公开,宣传内容规范;“班子建设好”要求班子健全,分工明确,换届规范,成绩突出;“队伍建设好”要求亮身份、树形象,抓学习、提素质,抓常规、强规范;“机制建设好”要求制度健全,文档规范;“保障能力好”要求有党建工作机构,有党务工作人员,有党建工作经费,有党建工作考核;“工作业绩好”要求班子工作扎实,群众基础扎实,德育工作扎实,群团工作扎实,办学成绩显著;“特色显现好”要求校园文化特色鲜明,党建特色主题突出。

上海数学教材将在英国翻译出版并供部分小学使用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2009年世界功夫王争霸赛(7月17日 广州)

2009年世界运动会武术比赛(7月21-25日 台湾)

第五届焦作国际太极流大会(8月 河南)

第二届黄山论剑“武状元”演武大会(安徽)

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9月 山东)

2009年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

第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10月23-29日 加拿大)

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10月 山东)

2009年全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

2009年国际武术散打擂台争霸赛(广东)

2009年中国功夫-泰国职业泰拳对抗赛(哈尔滨)

2009年中国功夫-世界自由搏击争霸赛

2009年中国功夫-日本搏击争霸赛

2009年中国一美国武术散打对抗赛

2009年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

2009年中俄武术散打抗赛(哈尔滨)

全国农民武术比赛暨第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

第九届全国武术学校套路比赛

第九届全国武术学校散打比赛

第二届中国四川峨眉武术节

全国武术长短兵实验交流赛

全国武术推手精英赛

中国武术搏击俱乐部赛

全国体育大会武术预赛暨第六届全国功力大赛

2009年全国武术套路(传统项目)冠军赛(11月6-9日 江西)

第三届亚洲室内运动会武术比赛(11月 越南)

第五届东亚运动会武术比赛(12月8-13日 香港)

再掀养生热潮 第四届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将在四川举行

周万森 范世华 廖 强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主办,四川省友好合作交流服务中心、都江堰市青城武术文化研究会、台湾中华全方位养生健康研究会、武当杂志社等单位协办的第四届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暨养生健康成果及华夏名品博览会将于2009年10月中旬在四川举行,具体时间、地点以新闻会为准。(论坛会期4天,含报到一天,养生健康成果及华夏名品展7-10天)。由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出任本次论坛形象大使。

据悉,2009第四届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目的是,促进国内外养生文化、养生产业界的交流,促进养生健康成果的互动交流。有各界养生、武术养生功夫的演示及交流,海峡两岸专题互动交流,养生舞蹈。养生康复,环境居住养生,书画养生,奇石花木养生等诸多内容。是媒体聚集,招商引资,产需对接,项目洽谈,资源整合一体的高规格、多层次、广内容的盛会。

第二届全国太极拳械邀请交流大会将于九月在连云港举行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弘扬太极文化,促进文明健康,连云港市体育总会、连云港市太极拳研究会将于2009年9月17日至20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体育馆举办2009中国・连云港第二届全国太极拳械邀请交流大会。

本次大会竞赛设集体与个人两个大项,分设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42式太极拳、剑其他拳种、器械等若干小项,采用原国家体委1993年审定的《太极拳剑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42式太极拳、剑竞赛规则及评分标准》以及1996年审定的《武式太极拳竞赛规则》进行裁判。竞赛的同时,将举办太极拳名家讲座、论文研讨评选、名师表演、优秀选手演示等活动。

(武宣)

世界功夫王争霸赛7月挥师羊城

2009年世界功夫王争霸赛将于7月17日至18日在广州举行。

本次争霸赛将首次打破过去仅限于两种功夫之间竞技的方式,比赛将邀请散打、泰拳、空手道、自由搏击等世界各大主流功夫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顶尖选手参赛。比赛将采取个人重量级无差别竞赛方式,通过半决赛和决赛产生最终世界功夫王。而200万元人民币的高额总奖金更是创下有史以来国内功夫类赛事奖金数额之最。

该赛事由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主办,世纪荣华国际武术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李昊)

“武林高手”云集莫斯科国际太极拳和气功节

第六届莫斯科国际太极拳和气功节4月25日在莫斯科开幕。来自莫斯科地区10余所武术学校以及相关俱乐部的70多位“武林高手”同台献技。

(张亚晨 娄琛)

72名蔡李佛拳高手出师

5月1日至3日,广东省蔡李佛拳教练员学习班在斗门区举行,该培训班由广东省武术协会蔡李佛拳总会主办,共吸引了来自广东省的陈家祠训练基地、新会始祖拳会、江门威龙武术馆以及省外的广西钦州武术馆等28家单位,共72名蔡李佛拳高手参加。通过这种正规的培训学习及能力考试,72名学员获得了由广东省武术协会蔡李佛拳总会颁发的高级、一级或二级教练员证书。

(姜平)

承德市杨式太极拳委员会暨指导总站2009年活动安排

2009年,承德市杨式太极拳指导总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我健身,服务社会”的宗旨,计划做好七件事。

一、普及与提高并重。积极合理地安排好骨干的培训、老学员的提高和新学员的教带事宜。计划在普及的基础上强化提高,重点教授三套太极拳、二套太极剑和太极刀与太极扇。适当时机组织召开全市的杨式太极拳研讨会或座谈会。

二、顺利做好太极拳委员会和指导总站换届工作。

三、扎实认真地培训表演队,更好地展现站点水平。在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各种太极拳赛事活动。

四、积极参加建国60周年各项庆祝活动和杨式太极拳指导总站建站36周年庆典活动。

五、配合市政府“三年大变样”的中心工作,开展太极拳展演活动。

六、年内出版《太极简讯》两期,以更好地增强我站的影响力,宣传太极拳的知识。

七、进一步做好外联工作,增进全国各地兄弟站点的交往。在经济条件允许下,邀请太极拳名师来承德传拳讲学,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促进我市太极拳的更好发展。

(武宣)

全国青少年健康艺术节将于八月在武当山举行

2009年全国青少年健康艺术节将于8月8日至11日在武当山举行。

艺术节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中国儿童音乐学会联合主办,由武当山特区管委会和北京鹰视文广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艺术节将紧紧围绕“童谣中国、灵动武当”主题开展。活动分为五大块,“相约武当”:打造别具一格的开幕现场;“舞动武当”:举办具有武当特色的展演;“探密武当”:组织参加艺术节的全国儿童少年共唱“武当少年”,共学“武当拳术”,共绘“武当长卷”;“灵动武当”:开展精彩的颁奖晚会。同时举办论坛,让更多的人关注儿童少年在武当的盛况,让更多的人参与“童谣中国、灵动武当”大型健身艺术节。届时,武当山将成为少年儿童的乐园、健身的

海洋。童星荟萃,笑语欢歌,武当山的幽、奇、秀、美与少年儿童的纯、灵、趣、真相得益彰,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上演精彩的健身童话。

(汪枫 王佳)

武当武术传承人赵剑英将现身《乡村发现》

2009年5月7日,湖南卫视《乡村发现》栏目组3名记者来到武当山下,专程采访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代表传承人、武当太乙五行拳传人赵剑英,当日上午,赵剑英带领十余名弟子进行了表演。

现年83岁高龄的赵剑英是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体育武术科学研究会委员、武当山道教武术总教练,被称为“武当武术活化石”。她培养的门徒累计千余人。

在两天时间里,记者们深入剑英国术馆、实验小学等地,采访了相关单位负责人、武术学员弟子等,录制了赵剑英的家庭生活、武术教学、弘扬武当武术和文化方面的贡献等。节目预计在近期播出。

(孙胜)

中国武当山首届“赏石论道”国际奇石展完美落幕

5月上旬,中国武当山首届“赏石论道”国际奇石展在武当山落下帷幕。在此次的奇石精品展期间,共收到全国各地的奇石共三百五十余件。由中国著名奇石艺术鉴评家、北京沈钧儒研究会会长沈宽,中国观赏石协会鉴评委员会主任沈连清,中国观赏石协会顾问闫立本,中国观赏石协会业务部主任王纪民,中国广西奇石协会会长张仕中,副会长朱立新,中国武汉中华奇石馆馆长叶昌程7人组成的评审组。在经过为期一周的认真观摩鉴赏评定后,评选出金奖24个,银奖40个,铜奖51个。

(汪枫)

太极湖论坛2009在武汉开坛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摘 要: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立太极文化特色阅览室是学校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学校图书馆建设太极文化阅览室的一些设想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51-03

收稿日期:2014-12-14

作者简介:张 辉(1977―),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工程硕士在读。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原崛起背景下的河南武术教育发展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JKGHAZ-0037。

1 构建太极文化特色阅览室的目的和意义

1.1 太极文化概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太极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东方哲学的最高范畴,汇集着我国古代先民们的智慧精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太极文化是太极拳技术及相关理论的总称,以太极拳为载体,以阴阳学说、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奉行体用兼备、身心合一原则,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内涵。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是太极文化软实力深层次的价值体现。发源于焦作的太极拳沉淀了优秀的太极文化,是太极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助推器。就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而言,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专业性越来越强,图书馆应提供该学科的重点文献资源保障,使得该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应用研究的参考文献的收藏比较完备,以支持科研人员进行较深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太极文化盛行河南理工校园,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图书馆不仅要加大人力、资金去采购有关太极文化的资料,还应设置突出焦作地方特色的太极文化特色阅览室,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1.3 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发挥图书馆文化休闲功能

太极文化是一门综合性文化,不仅在哲学方面蕴含了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保健思想、养生文化。图书馆弘扬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太极文化阅览室可以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休闲功能,丰富读者的业余生活、改善社会文化知识结构、繁荣地区文化事业,有效推动高校素质教育,更好地服务太极文化的发展,为师生及焦作市民提供一个享受休闲文化服务的场所。

1.4 太极文化蕴含浓郁中原特色,承载焦作发展希望

中原大地一向以厚重的传统文化经典而闻名,太极文化则是中原历史文明的特色窗口。中原崛起,文化先行;发展文化,重在特色。焦作是全国著名的“太极圣地”,发展太极文化的先天优势独一无二,因此要突出太极拳“根”文化建设,根是优势,没有根就没有竞争力,“根”文化要优先运作。以太极拳为核心的“一山一拳”发展战略更使得太极文化传播与焦作发展浑然一体,息息相关。一年年太极盛会,一次次以武会友,焦作太极拳国际交流大会在成功推介出一种广博宏富的中原特色文化的同时,也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一个开放进取的新时期河南英姿。依托位于焦作的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而构建的太极文化阅览室,进一步宣扬了太极文化,对于优化焦作的“一山一拳”经济发展效益,加强中原文化产业优势,提升中华太极文化的国际传播水准,无疑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与明确的现实可行性。

2 构建太极文化阅览室的设想

2.1 把太极拳建设成为焦作文化品牌

焦作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在焦作众多的历史文化门类中太极文化最具特色和影响力,传播最为广泛,特别是太极拳有着浓厚的民间地方特色。练习太极拳不拘场地,老少皆宜,在焦作有着广泛的人群。近年来,焦作举办的国际太极流大赛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随着人们对健身和养生方面需求的提高,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武术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到其发源地焦作参观游览。但就目前的态势看,太极文化的开发远不能满足焦作旅游发展的需求,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焦作需开发好太极文化资源,促进焦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焦作文化品牌。图书馆建设太极文化阅览室应该把太极拳作为焦作文化品牌来建设,突出焦作的太极拳特色,围绕太极拳的品牌来发展,促进太极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使焦作的太极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和传承弘扬,推动地方城市文化的发展。

2.2 积极扩大社会参与

现在,焦作的太极拳已发展成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参与者众、享誉海内外、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优势的传统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与时俱进,重视学科建设,成立太极拳学院,与焦作太极拳发展紧密对接,并聘请太极高手为其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授课教师等。通过举办太极拳大赛,可以让更多师生参与太极拳的练习,培养太极文化所需的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以太极拳为特色的教学需要,图书馆应该配合学校建设太极文化阅览室,并积极扩大社会参与,收藏相关文献资源。如收藏一些太极拳代表人物的文献资料,介绍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和国内主要太极拳门派的差别与赏析;积极开展太极拳文化、太极拳演艺和太极拳鉴赏的讲座及培训;举办太极拳比赛等。

太极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舆论导向等方面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太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积极扩大社会参与,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提倡公益性、教育性、普及性,合作共建把太极文化阅览室办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窗口。

3 构建太极文化阅览室的措施

3.1 合理布局太极文化阅览室

图书馆太极文化阅览室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服务的质量。而提供的文献资源能否及时到位,方便快捷,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对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社会功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按照文献的收藏范围、种类、规模及藏书量来考虑设置阅览室,优化文献资料的库存量及摆放、提取的位置,科学合理布局太极文化阅览室在图书馆的位置,实行“多元一体的资源布局”模式,为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阅览室还应同时配置中外图书、中外文期刊、声像资料、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组成有机整体,完成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将信息资源融合为一体,满足读者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信息资源的潜力。

图书馆在拥有太极文化特色文献资料的环境下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服务,如提供专题服务、个性化服务,跟踪长期使用特色文献资料的读者为其提供连续,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更贴近读者需要,更精细化和专业化。

3.2 丰富太极文化资源建设

太极文化资源是开展特色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图书馆应优先发展既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要,又能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特色馆藏资源。把太极文化资源作为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进行建设,并具有规划性、连续性、独有性。

3.2.1 合理利用经费。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学校购书经费有限,加上物价上涨,直接影响着太极文化资源的建设。图书馆要制定资源建设目标,明确采购方案,合理使用经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3.2.2 太极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太极文化特色数据库在选择文献信息和收集数据时,要突出太极文化特色,注意记录和反映太极文化,特别是与太极拳相关的各类文献信息。信息资源的收集包括以下部分:①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和校内其他单位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和体育(太极拳)学院的资源整合。②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统一的方针政策、发展目标、发展规划、总体构想、实施方案等。打破行政地域限制,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以及高校与政府机关、科研团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互补,联合共建共享。③太极文化特色数据库标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环节,能保证数据库地质量、系统性、兼容性,实现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标准化主要是管理系统和数据著录的标准化。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及数据库规模来构建性价比高的硬件平台,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避免资金浪费,方便资源共享。④规范化建设特色数据库。为了更充分地满足用户对太极文化专题信息的需求,注意设计好人机界面,提高其亲和力。要注意数据库的名称、专业类型在主页上的位置明显,具有使用帮助、检索界面友好性、检索策略的多样性、查准率与查全率、检索结果的输出方式、检索结果输出速度、系统稳定性等都将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率。⑤要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和利用中要提高版权意识,对可能涉及版权的问题要积极主动解决,对相关责任要加以规定和明确。自建数据库的目的是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具有商业目的,因此数据库应该严格利用 IP限制,反对商业操作和恶意下载,力求合理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对转载部分文献载体或有关网站上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应当注明来源。

3.2.3 提供太极文化特色信息共享空间。太极文化阅览室服务内容包括文献检索、借阅、复制、上网、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展览服务、小型的讨论、特色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等。空间主要包括文献资源区、阅览区、咨询服务区、计算机区、展览区、小型讨论区、休闲区等物理空间及以特色知识服务平台为中心的虚拟空间。服务设施要配置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展览台等为特色资源建设和开展特色服务提供方便。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馆员作为参考咨询员,与学科馆员、管理员组成服务团队,共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在图书馆拥有控制权且不影响其他部门运转的情况下,可分隔出容许讨论的非安静区域设置成休闲室。用户申请休闲室可用于学术研讨、读者沙龙、作品鉴赏讨论会,还可开辟太极拳演练切磋角。休闲室可提供太极文化相关视频、影片观映、小型展览、社团活动等。由于休闲阅览室的特殊性,也可以作为有偿服务项目,采用租赁、外包等方式。在目前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时代潮流中,休闲室提供了一个相对私密的学习研究空间,在不破坏图书馆安静和谐环境的同时,解决了图书馆的自由性与个人隐私、注重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使图书馆既不失本性又能强化和发挥休闲功能。

3.3 保护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拳虽流派纷呈却共出一源,由发源于焦作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衍变而来。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而且内涵丰富,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养生学、中医学等学科之中,在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预防保健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就其在国内外的影响而言,因太极拳具有搏击、健身、表演、陶冶性情等功能,不需场地设备,老少皆宜演练,所以很快传遍全国,风靡世界,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武术,因此当今有人把太极拳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作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载体,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焦作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2011年,焦作温县被称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中国武术之乡”。国际武联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太极拳已打出国门走向世界。保护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刻不容缓。

3.4 搭建太极文化平台,做足太极文章

河南理工大学是理、工、管、文、法、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为太极文化传播及其产业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现实选择,其发展太极文化的地理优势更是得天独厚。长期的传统熏陶,已使全校形成了对于太极文化的高度重视与共识,形成了一支以太极文化研究为核心的雄厚师资力量,拥有包括教授、博士等在内的专业科研团队,积累了厚重的学术成果。而其体育学院的课程改革,形成了使太极拳教学特色更加鲜明的新教学模式。

2009年,体育学院和校出版集团等合作,达成了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依托,打造中国太极文化核心科研平台的战略方针。2009年“百年校庆”之际,其举办了首届太极拳国际高峰论坛,并成立全国首家太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引起了各界媒体的密切关注。2013年,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和国际太极流大赛在河南理工大学举办,是国际太极流大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国内外太极拳学者和爱好者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3.5 多方协作,共同建设

我国图书馆理论界从21世纪初就开始出现有关“社会合作”的论述,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要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资金和资料捐赠,吸引民间资金投入,争取政府支持,要营造一种浓郁的太极文化气氛,增强太极文化的魅力。

太极文化阅览室专题服务活动是一项涉及面广、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活动,需要得到各宣传文化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大力协作,通过和相关单位部门协作,聘请文化义工,邀请各新闻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予以报道,争取社会各方面给予配合与资助,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建与众不同、覆盖面广的太极文化阅览室,推动太极文化专题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4 结语

图书馆要想建好太极文化特色阅览室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建设积累,收藏太极文化资料,并形成一定规模、结构比较完整、特点鲜明的馆藏,不断完善和凸显这些特色资源和服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和更深层次开发利用。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弥补传统文献资源和拓展传统文献服务,彰显图书馆馆藏特色、创新服务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殷晓丽.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3).

[2] 高雪梅,郝小刚.太极文化软实力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10).

[3] 阙 君,金 彤.论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搏击・武术科学,2006(9).

[4] 百度百科.焦作[EB/OL].[2013-02-08]..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2014年6月13日-15日,第十二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市广府古城隆重开幕。在大会期间,邯郸市体育局太极拳办公室主任杨宗杰主持各流派太极名家展示:1、杨式太极拳代表展示杨志芳先生;2、武式太极拳代表展示孙建国先生;3、吴式太极拳代表展示张全亮先生;4、孙式太极拳代表展示洪浩先生;5、和式太极拳代表展示和有禄先生;6、王其和式太极拳代表展示檀杏敏女士;7、杨式太极拳代表展示马伟焕先生,各位名家精彩的学术报告和表演,博得全场热烈欢迎鼓掌。本次大会得到全球太极拳爱好者积极响应,来自国内外197支代表队共1787人参会。图为各位名家展示拳技(孙建国)

北京举办少林五形八法拳论文报告会

2014年6月15日,“2014年北京武协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第五届武术论文报告会”在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做了重要论文报告。秦庆丰先生主要从少林五形八法拳的起源、历史、功法结构、功法要义及其发展现状和保护计划等方面,综合阐述了这一古老拳种自产生到传承至今的脉络,并总结了武术在实用方面和精神层次上,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的弟子们展示了少林五形八法拳、少林大金刚拳、少林十八罗汉掌、少林金刚大刀以及各拳法的实战演练,为与会观众带来了一个直观了解这一拳法的机会和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报告会圆满成功,受到了与会嘉宾的热烈欢迎。图为秦庆丰先生做主题论文报告(秦云)

周口市川汇区加强武术“非遗”教育工作

2014年5月11日,河南周口市川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四军一行6人冒着炎热,到周口市牛营小学指导该校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观看了该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队演练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健身操和传统套路四把捶、五行连环拳;然后与教师们进行了细致的座谈与交流。许四军等领导肯定了该校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方面所做的工作,强调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希望该校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才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民族素养和文化品位。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活动,普及、开展、促进骆驼的太极运动,发挥体育运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根据街道《关于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精神,提出创建全国“太极之乡”的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12年,首先创建成功省“太极之乡”,至2015年实现创建全国“太极之乡”的目标。具体指标为:

1、培养教练员、裁判员、辅导员人数80人以上,达到参加太极拳运动人数的2%以上;

2、各村、社区至少有一支太极拳队伍,各单位参与太极运动人数达到50人以上,老年、中年、青少年比例合理;

3、街道有一支精英队伍;

4、在骆驼中心学校重点培养少年太极拳队伍;

5、举办全国性太极拳比赛3次以上,积极举办、承办其他各级各类比赛。

二、创建工作具体要求

1、街道将邀请陈氏太极拳的著名教练在骆驼范围内培养约50名左右的教练员骨干队伍,分三个班依次培训。各村(社区)、武术协会、学校要积极配合做好骨干的选送工作,选送有太极拳运动基础而又热心于推广工作的人员参加培训,注重青少年的比例,力争使每个村(社区)、学校都能有一到两名理论和实践均比较好的教练员;

2、要求各村(社区)、学校完成球队建设,按照每个单位均有一支以上太极拳队伍,各单位打太极人数达到50人以上的标准组建好队伍;

3、要求各村(社区)、学校落实好相应的活动场地,街道将在体育公园内安排场地用于太极拳的日常活动;

4、在球队组建的基础上,鼓励队员积极训练,认真参加培训,培养骨干;

5、积极给球队创造参加各类比赛的氛围,有条件的积极承办各种邀请赛,起到宣传骆驼的作用;

6、宣传部门积极做好街道太极拳运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三、资金保障

1、50名教练员骨干队伍的培养由街道出资;

2、街道给予各村、社区等单位的队伍每年5000元的活动经费,各单位按照1:1的配套资金用于队伍活动,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增加太极拳运动,培养一支少年太极拳队伍,参加各类少年比赛,街道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3、街道保障举行市、省、部级比赛的资金。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年是第十一届市运动会的举办年,这项工作也是我局的一项重点工作,要精心做好市运会的各项筹备、组织、比赛和赛风赛纪工作,力争在赛会规模、赛会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通过市运会的举办达到四个目的:一是检验我市竞技体育水平,二是发现选拔优秀后备人才,三是激发各县(市、区)重视业余训练工作,促进基层业余训练工作的开展,四是激发全市人民热爱体育、参与健身的热情。要吸取以往办会的教训,杜绝竞技体育中出现的“假、黑”等不良现象,严肃赛风赛纪,严查教练员在运动会中出借队员、搞金牌交易的行为。

要精心打好每年的年度比赛,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尤其是四个训练部门要以下届省运会为备战目标,从现在起,要盯死下届省运会双第四的目标,每个运动队都要有计划夺牌争分,年度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四年后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在全省比赛项目中能处于什么位置,能为全市做多大贡献,都要头脑清楚,心里有数,用足自己后劲别人的事,研究适要算细账,一分一分的算、一个牌一个牌的争,尤其是要提前做好运动员注册工作,确保运动员不流失,要做到知己知彼,始终保持我市的优势地位。要加强教练员队伍思想教育,克服部分运动队中存在的松懈情绪,强化省运会备战紧迫感,保持稳定的训练水平。要加大人才输送力度,使在国家队、省队的人数有大幅增加,在为国、为省争光的同时也为我市添砖加瓦。

要进一步强化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借助市运会的举办和新一轮后备人才基地评定工作的契机,逐步形成以部级、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骨干,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支撑,县(市、区)级体校为基点的全市性后备人才训练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实现人才逐级输送、逐级培养,做好运动员年龄与水平的衔接,保证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着力抓好群体品牌培育,促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实现群众体育持续健康发展

群众体育工作要着重打造两个品牌,一个是两河沿岸百里健身长廊工程,一个是太极拳“六进”工程。

群体处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对列入明年工作的两河沿岸工程早谋划、早对接、早选址、早实施。要紧密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部署,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

选取适当时机,增加太极拳“进军营”的活动内容,将太极拳“六进”工作推向深入,做大做强太极拳我一为我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品牌。

依托群众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网络,加大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力度,扩大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指导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要充分依靠居委会、办事处、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注重建立各类基层群众体育健身组织,要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元旦、等一系列重大节日节点,及早谋划,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继续保持群众体育工作在全国和省内的优势地位。

(三)着力抓好协会建设工作,促进社会体育网络构建,加快体育社会化进程

要继续加强体育协会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协会的审批、年检工作,完成市太极拳协会的成立工作,对部分常年不开展活动的单项协会,要进行督导整改,确实无法开展活动的按规定程序予以注销。鼓励支持单项协会承办省级、部级单项赛事,并充分利用单项协会所蕴含的丰富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的承办工作,加快体育社会化进程。老年人是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老年体协要在继续发挥老年人体育工作在全民健身中的中坚作用,力争做出更大成绩。

(四)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市体育场馆设施上台阶,优化全市体育场馆设施布局

市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已列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郭大建市长也多次强调明年要着手谋划建设市体育中心,这是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积极行动,及早就我市体育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给市政府当好参谋,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开工。

明年是市游泳训练中心建设的关键年,要继续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力争明年完成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等工作,实现年底前投入使用的既定目标。市体育运动学校改扩建项目要积极推进,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尽快完成征地及前期手续的办理工作,力争明年开工建设。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太极拳做为陈氏家族的家传绝学,与陈氏家族息息相关,成为陈氏后人生活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太极拳已成为陈氏家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陈氏太极拳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历代名家辈出,群星灿烂,历代名家及其后代用各自的不懈努力谱写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新篇章。

在众多的陈氏后代中,第十八世陈鸿烈做为普通一员,为维护陈氏太极拳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而被载入史册。并且在他的教导和感召之下其后代人承接了文武并重的家训,其女陈立清、侄陈立宪均文韬武略。陈立清是现今当之无愧的女英豪、陈氏太极拳名家,陈立宪以建筑设计师、家传正骨点穴推拿之术和太极拳功夫被贯以“陈三绝”之美誉,他们都穷其毕生的努力为传播陈氏太极拳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后代子女陈沛林、陈沛山、陈沛菊均文武双全,

继往开来,在致力于太极拳的传播事业中成就卓著,人称“陈氏三杰”。第四代人也文武兼修,“文”有达世界名牌大学者,“武”有获全国武术比赛金奖者。

一、陈氏太极拳的维护者陈鸿烈

陈鸿烈(1887年-1945年),陈氏第十八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先后随其父和族祖陈鑫、族叔陈椿元习练陈氏小架,得真传,甚悟太极拳之奥秘。他朝夕刻苦锻练,功夫逐达炉火纯青之境,其习武之毅力,维护陈拳之苦心,在民间留下了传奇佳话。

他是陈拳的爱好者、继承者、维护者,更是传播者。他遵循王庭始祖遗训,在家传教子孙亲朋晚辈,还应聘到县城、外地传授拳械,1933年任温县国学专修馆、县立女师、卜里中学教练。1942年-1943年在洛阳、西安孙良诚、高桂滋部任国术教官。1943年家乡惨遭沦陷,被迫离乡西迁,经西安、宝鸡来到平凉,其间从未放弃习武授拳。他一生学艺授拳,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桃李满天下,较为卓著者,有其女陈立清、侄陈立宪、婿原利仁、徒居世安、郑甲辰、宫承汉等,是将陈氏太极拳传到西北地区的第一人。

陈鸿烈先生是深明大义之人,在陈氏太极拳处于危难中,起过保存火种,延续实力的重要作用。军阀混战,抗战期间,家乡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民不聊生,村中青壮年为了谋生,大都离乡背井,外逃糊口,留下老、幼、病、残者,寒冬腊月来到他家习练拳械,以抗饥寒。他们腹中空空,那能舞动兵器,因而练拳的哼哈声,舞动兵器的叮当声,悄然匿迹了。他面对此景此情,感慨万分,心想怎么办?老祖先留下的健体、强国瑰宝不能就这样灭绝了。遂于1931年-1934年间不顾一切,把自家的四亩滩地典当给王圪村的郑大安,拿这些钱,买成高粱和自家的小麦磨成面粉,让家人每天蒸上三十来个黑糕,作为来家练拳者一点补贴。当时练小架的有:陈克忠、弟、陈庆丰、陈博文、陈金榜、陈天河等。练大架的有:陈林火、陈亮芝、陈文田、陈敬平、王平、耿占彪等。每天不下二、三十人,一直坚持到抗战家乡沦陷,为陈拳的保存、延续、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陈鸿烈先生生性豪爽、正直,尊师重德,是鼎力相助陈鑫出书的第一人。闻名于世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作者,陈氏第十六世、一代宗师陈鑫无子,收侄椿元为嗣子,椿元只有二女,相继出嫁,椿元夫妻和鑫老夫妇相依为命,生活艰难,鸿烈每月供小麦三斗,以维残生。这时,村里有一晚辈,前来恳求鑫老说:“将你十几年的辛苦著作稿件交我带到南京出版,以稿费供你二老生活,每月保证小麦三斗,用钱四贯,百年之后,柏木四独元货棺木、寿衣”。鑫老和椿元、鸿烈等商议,就让抄写带走,不料,数月后,竞来信说:“过江时,因船失事,书稿落于江中”。陈鑫看过来信,老泪横流,悲痛万分,当即昏绝于地。苏醒后,找来椿元、鸿烈。鸿烈气愤填膺,热血沸腾,当即向鑫老说:“你老不必生气伤心,你辛苦的著作一定要出版,你就放心吧!”陈鑫和椿元万感欣慰,但因深受刺激,竞于次年(1927年)与世长辞。因其家贫,停柩在家,长期不得安葬。椿元、鸿烈等共议陈鑫安葬事宜,鸿烈不失前言,当年寒冬,携同耿占彪带着书稿沿凌渡过黄河,前往开封联系付印,经过多方探访、联系,终在国术馆馆长陈沣岭、刘丕显等人鼎力协助下,于1933年在开封开明书店出版了陈氏太极拳经典著作一《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以其稿费八百元大洋,将陈鑫妥为安葬。

二、文武双全的女英豪陈立清

陈立清(1919-2008),陈鸿烈之女,1919年出生于太极拳发祥地一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系陈氏十九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太极拳大师。陕西省西安萃华武术馆名誉馆长,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顾问。

陈立清先生一生从文习武,注重武德教育,深怀报国之志。1934年就读开封北仓女中时,曾加入党的组织,担任学生会主席,经常登台演讲,与同学走上街头义演“放下你的鞭子”,“日出”等话剧,积极从事抗日活动。

1938年求学于开封女师,1941年毕业后,家乡沦陷,不愿为奴,经洛阳,走平凉以教书为业。解放前夕迁居西安,从事教师工作40余年,1983年从西安市第73中退休。她无论上学期间,还是任课之余,一直钟爱家传武术,从未停止过习练和义务传授陈氏太极拳。

从学校退休后,被邀参与各级各类武术活动,担任西安市武协委员,陕西省武术挖掘小组成员,还不断应邀参加各项武术比赛和赴外传拳,被西宁市、长沙市、杭州市、沁阳市、平凉市等地区武术组织聘为专家顾问。

陈立清先生七岁师从十六世祖陈德禄习练陈氏大架,十岁随其父陈鸿烈习练陈氏小架,炮捶及刀、枪,同时得到先辈陈鑫、陈椿元、陈发科、陈克忠、陈照丕等言传身教,获其精髓。后又从表叔耿占彪(陈氏外甥)习练春秋刀、剑、棍、

杆、锏等器械,是现今陈氏太极拳、械掌握最全,融于一身之人。她朝夕苦练,寒暑不缀,武艺精湛,造诣颇深,上世纪30年代曾在温县、开封、南阳等地区武术比赛中获优异成绩,40年代两次参加平凉地区武术比赛获甲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应邀参加陕西省、西安市武术比赛,获得优秀奖和一等奖。1975年不顾严寒酷暑,两次赴太原、洪洞许方庆老师处觅回了陈氏失传近三百年的“陈氏108势长拳”。1979年和1982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首届、二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荣誉奖”。首届会后受到桂林市、桂林地区邀请到两地进行武术交流活动。1984年创办西安萃华武术馆。同年应香港凤凰制影片公司邀聘,担任《太极神功》影片武术顾问。1985年应邀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日本,“空手道馆”予以“中国女杰”的美誉。同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大会武术比赛获一等奖。1986年应邀参加首屑全国太极拳研讨会,发表了《试用科学原理剖析太极拳的松、柔和技击》论文。1994年被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评为“太极拳大师”兼任副秘书长和顾问。1986年出席北京二届国际太极拳修练大会,被聘为导师。

“闯祠堂立清钻供桌”和“陈立清宴前比武”,还有“陈立清洪洞倒学拳”、出访日本“陈立清异国扬威”等陈立清先生的武林故事已传为佳话。

她从事武术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桃李满天下,学生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及日、美、东南亚、港、台等国家和地区,他(她)们在各项武术比赛中,大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学术研讨方面,有《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学练太极拳十三要》等论文,并著有《陈氏太极拳小架》一书,于2001年7月由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日本《空手道》、《武术》和我国《中华武术》、《武林》等杂志曾为其专题报道,多次得到中央、河南、陕西、长沙等地报刊和电视台等媒体专题报道,其事迹已编入《中国专家名人辞典》和《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优秀人才大典》、《陈氏太极拳志》和《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等。

2008年11月7日早上8时许,陈立清大师安祥的离开了人世,享年90岁。大师去世的头一天还在接待学生,她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谱写了美丽的太极人生,实现了“生命不息,传拳不至”的诺言,她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009年8月17日,在陈家沟历代宗师陵园,举行了陈立清大师纪念碑揭碑仪式。她的一生是是殚精竭虑、弘扬太极文化的一生,她以对太极拳事业和信仰的精神,为播撒陈氏太极拳,付出了艰辛劳动,做出了很大贡献。太极拳界的同仁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她的精神,为传播太极拳文化,打造太极拳文化品牌做出贡献。

三、“陈三绝”――陈立宪

陈立宪(1923~1983),祖父是陈氏太极拳九代拳师陈铭三,父亲陈鸿恩、叔父陈鸿烈。陈立宪先生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系陈氏十九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因其在家传陈氏太极拳、正骨点穴推拿之术及建筑设计三方面有较高造诣,且在当地功绩显赫,被人们尊称为“陈三绝”。先生一生为人正直,谦和待人,勤恳工作,是当地德高望重、文武双全,博学多才,集儒雅气质和英武风度于一身的著名拳师。

陈立宪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解放后复员回家乡温县工作,后迁入沁阳市定居、工作。陈立宪先生1949年参加革命,曾在新乡、温县、沁阳从事中学教育和工程设计师等工作。先生敬岗爱业,默默奉献,五十年代即为沁阳建造出无柱十八米跨度之砖木结构大礼堂。参与了当地各项重点项目建设,贡献卓著,多次荣获县、地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并当选为政协沁阳县委员、常委。

陈立宪先生生前以家传正骨推拿秘术济世,平生轻利重义,常常是白天上班工作,晚间打着手电到乡间为群众治病,对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更是照顾好生活再给治病,使数以千百计筋伤骨折病患者康复回春。抚弱济贫,不辞辛苦,拒绝报酬者亦难以核之,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

陈立宪先生自幼随陈氏第十八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叔父陈鸿烈习练家传太极拳,又得到陈椿元等先辈们的指导。他天资聪慧,文武兼修,深得祖传太极拳之奥妙,其拳术纯正,手眼身法步灵活泰然,意气神韵贯通经络,柔刚达意,武姿与实用结合,理论扎实渊博。尤其是他利用祖传中医理论和建筑专业知识,从解剖学、力学等不同角度对太极拳理论进行验证和总结,写下了数十万言的心得笔记。他总结一生练拳的经验,运用现代科学和我国传统哲学理论,编成《陈氏太极拳拳式讲解》一书,整理出《陈氏太极拳练习要领》。提出“习拳以意得气,内外行径躯不移,虚实分明气血通。柔为本,刚为力,达意之的,用身不束不僵也。”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长期坚持耐心教拳授徒。1965年,他租赁房屋,自设教场,义招门徒;1976年前倡业余武术班。他每日早上外出授拳,晚上在家精研拳理,还利用节假日和出差到外地教拳讲学。为强化培育武林新秀,促进陈氏太极拳之发展,常穿梭于各武术辅导站,言传身教,风雨无误。意不求其名而名自得,欲不求其功而功自归。陈立宪先生做为沁阳县武协主席,不以己独尊,竭诚团结各兄弟门派,以健身强体,防病祛疾,延年益寿,报效祖国为宗旨,与武林志士开导警勉,切磋技艺,使良好的习武之风在沁阳城乡蔚然兴起。并多次组队参加市、省武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并出任省级比赛裁判工作,1983年在国家首次“千名武术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中,他荣获“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称号。在他的严格训练和言传身教之下,子女、弟子多有所成,他的两男、两女四个孩子均得家传且文武双全,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努力着。

陈立宪先生于1983年本命年仲冬病逝花甲,归葬故里族茔。先生高尚的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后人的楷模,在沁阳、温县两地享有盛誉,其纪念碑耸立于陈家沟历代宗师陵园,供后人瞻仰。

后人有诗为赞:

天赋英姿 气宇轩昂

敦本正大 德被四方

学者风范 文武兼长

承传族勋 太极荣光

拳械纯正 门徒八方

功架奥遂 穷理弘扬

济世慈心 体疗呈祥

才达业著 翰墨芸香

鞠躬尽瘁 遗愿未尝

功成名泰 灵激世芳

九重嗟咤 太岳崇仰

中华振兴 国泰民康

四、“陈氏三杰”之一陈沛林

陈沛林,系陈立宪先生之长子,1956年生于新乡市,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河南省三门峡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任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武术二级裁判员,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一级警督警衔。

陈沛林自幼随从父亲系统学习了家传陈氏太极拳(小架)理论和拳术、器械、推手技术,又蒙受姑母陈立清大师的严格指导,深得真传。他天资聪慧,机敏善思,勤奋好学,文武兼修,功夫纯正。他的太极拳具有圆柔刚劲、轻灵敏捷等特点,由于他长期从事公安工作,特殊的身份和工作性质使他很少参加各级武术比赛,其技术水平鲜为人知。但在刑警生涯中他多次运用深厚的太极拳功夫制服犯罪分子,已在公安系统传为佳话,加之高超的侦破技能,多次破获各类重案大案,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被济源市人民政府记大功一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三次。曾任焦作市气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沁阳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新乡市陈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河南省警察学会理事等职务。

他在繁忙的公安工作之余,不忘肩负发展家传太极拳的使命,1983年在父亲去逝之后,他与胞弟陈沛山、胞妹陈沛菊团结一致,继承父亲的遗志,鼓励和协助弟妹大力发展家传太极拳,并多次应邀参加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发展研讨会,关心和支持家乡太极拳事业的发展。1996年他参与四集电视连续剧《滴血太行花》创作,任顾问和武术指导;1991年-2001年历时十年时间,参与二十六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太极拳》的创作,任统筹和武术指导,目前该片已被国家广电部正式批准在国内热播;2006年5月做为特邀嘉宾参加了陈氏太极拳国际联盟与河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太极文化国际交流大会”。长期以来,他以长子的身份和责任,秉承着家传教育,默默无闻为陈氏太极拳的传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五、“陈氏三杰”之二陈沛山

陈沛山,系陈立宪先生之次子。1962年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市,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工学博士后,日本八户工业大学教授以及同校研究生院教授。国际空间结构协会(IASS)会员专业研究委员、日本建筑协会会员专业研究委员,日本建筑协会东北支部常任议员,日本建筑协会青森支部委员。国际陈氏太极拳联盟(ISCT)主席,日本陈氏太极拳协会主席,法国传统太极拳协会名誉主席。陈沛山既是世界建筑结构理论方面的专家,又是造诣高深的陈氏太极拳名师,他是第一位具有高等学位、并以学者身份旅居国外,有组织、有规模的传播陈氏太极拳小架的陈家沟后裔。

陈沛山于1992年创立日本陈氏太极拳协会并任主席,1996年被聘为日本前田建设工业株式会社主任研究员,2000年与胞妹陈沛菊一同创立了国际陈氏太极拳联盟(ISCT)任主席,2006年就任日本八户工业大学建筑工学科教授和研究生院教授。

陈沛山自幼从父亲陈立宪学习家传陈氏太极拳理论和拳术、器械、推手技术,又蒙受姑母陈立清的严格指导,深得真传,是现今陈氏太极拳小架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在拳术上具有舒展而又紧凑、混元柔和、发力强等特点,注重技击运用又致力于健康理论的研究。

陈沛山的幼年时代,各项武术表演和比赛事业百废俱兴,他于1975年-1979年之间多次代表沁阳市参加了新乡地区武术表演赛取得优异成绩,1979年被选为新乡地区武术队运动员前往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因参加大学考试未能比赛。此后,陈沛山潜心研究陈氏太极拳理论和实战技能,致力于传统陈氏太极拳小架的保护、宣传和发展,为传统陈氏太极拳在世界上普及与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沛山自青年时代开始传拳于沁阳、焦作、新乡、郑州和太原等地。1988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名校法政大学攻读空间结构,并完成了博士后期课程,以优异的研究成果获取工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陈沛山在日本、法国、美国、意大利、德国、荷兰、英国、瑞典等国教授传统陈氏太极拳小架,广泛弘扬中国太极拳文化。他以太极拳为桥梁从事世界和平文化交流活动,其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他的弟子们在各国武术比赛中获得奖牌者近数百人次,百余人获得各项武术或者太极拳资格,活跃世界武坛。其中,意大利的贾梅兰、法国的菲利普、德国迪特曼已成为所在国家的武术事业的主干。

陈沛山提倡传统武术的自然衍生,主张在维护其传统精华基础上的发展与推广。为了使古老拳术的精髓运用于现代社会,为现代人的健康做贡献,陈沛山与胞妹陈沛菊一同创编了简单易学的“四正太极拳”,得到了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高度赞誉,并在国际上广泛普及。为了合理评价身体内外的运动水平,陈沛山自2000年开始和日本陈氏太极拳协会以及胞妹陈沛菊一同研究开发了“内外综合评价法”,该评价方法已在日本和欧美等国推广使用。在陈沛山的多方努力和八户工业大学的大力协助下,自2007年起日本八户工业大学正式开设“太极拳与人体”课程,由陈沛山教授中国文化和“四正太极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国际教育相结合的新创举,也是以中国文化教化国外学子的新探索。

陈沛山积极在世界各地主办各种太极拳讲座。他每年都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在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巡回举办太极拳讲座,其中在日本的讲座次数多达每月一次。同时,陈沛山在日本国家电视台NHK E-Culture、八户电视台、日本东北地区有线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等开办太极拳讲座,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市民的高度评价。1998年荣获日本东京都小金井体育委员会体育贡献奖,2007年12月日本国家电视台NHK对他作了专题报道,1999年中国河南省电视台专题节目对他进行了专访,赞誉他为“太极拳的和平使者”。

他在工作和科研之余全身心的投入太极拳传播事业,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和讲座,发表各类文章,制作光盘教材等。

由陈沛山领导举办的主要大型活动例举如下:

1998年10月:在日本琦玉县所泽市举办了“第一次陈氏太极拳表演大会”。大会内容以太极拳表演为主,融汇日本传统武道。500多名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中国武术和日本武道爱好者会聚一堂。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关媒体的报道。

2001年国际陈氏太极拳联盟(ISCT)在法国巴黎召开了“ISCT国际太极拳表演大会”。来自11个国家120多名代表参加了表演。

2004年11月:在日本东京BumB文化体育馆召开“第二次陈氏太极拳表演大会”。来自日本全国各地的800多名武术爱好者参加了表演。太极、少林、八卦、长拳、各种兵器对练展示给日本观众。本次活动得到了当地市政府和日本外务省官员的大力支持和多方相关媒体的报道。

2006年5月:国际陈氏太极拳联盟(ISCT)和中国河南大学在河南开封联合主办了“太极文化国际交流大会”。来自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的武术爱好者参加了本次国际大会,仅日本、法国、美

国、意大利等外国参加者就有150多名。本次大会得到了日本外务省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大力的支持。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加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7年7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在日本八户市召开了“日中文化交流八户太极拳大会”。这次大会作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一项正式活动得到日本国外务省有关机构、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文化部、日本国家电视台NHK、朝日新闻社、每日新闻社、读卖新闻社以及其他相关媒体的协力、赞助和大力支持,为中日人民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2009年5月:国际陈氏太极拳联盟(ISCT)在意大利举办了“太极文化国际交流大会”。吸引了来日本、法国、美国、意大利、德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本次大会再一次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陈沛山既是世界建筑结构理论方面的专家,又是造诣高深的陈氏太极拳名师,集儒者风范和武者英猛于一身。他品学兼优,文武双全,严以律己,为人谦逊,诚以待人,寒暑无间、孜孜不息的在世界各地教授传播太极拳,深受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的拥戴,他的事迹已被载人焦作市文史办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志》一书。

六、“陈氏三杰”之三陈沛菊

陈沛菊,系陈立宪先生之次女。1965年出生于沁阳市,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助理,高级教练。兼任河南省武术协会委员、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部级武术裁判员、中国武术段位七段。

陈沛菊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和习武环境熏陶,随父亲陈立宪和姑母陈立清习练家传陈氏太极拳小架,系统学习并掌握了陈氏太极拳理论及拳术、器械、推手技法。注重武德修养,谨遵父命,严格训练,深得家传拳术理论和技艺的真传。

陈沛菊1987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现为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成为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继承人中第一位接受武术专业高等教育的人。在大学就读期间,系统学习了体育理论及人体运动学理论,同时,在练习家传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得到诸名师的教诲,学习并掌握了武术各主要流派的拳、械技术,以及国家规定的各式太极拳、械竞赛套路,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太极拳、剑比赛,获得优异成绩,三次蝉联全国太极拳、剑锦标赛的陈式太极拳冠军,199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获北京体育学院运动成绩荣誉奖章。

陈沛菊将家传陈氏太极拳技术和理论与体育运动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适应于现展需要的太极拳教学和训练方法,所培养的国内学生中有七人次获得全国冠军,曾多次应邀到法国、德国、意大利传授陈式太极拳,所教国外学生在本国及欧洲武术比赛上多人次荣获冠、亚军的好成绩。

同时更注重理论研究,参加编写和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少林拳系列规定套路》任编委,1998年12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少林拳竞赛套路》丛书任副主编,2003年9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对儒道释思想的武术人文考察》第二作者,2003年8月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东方传统体育学术报告会”录取,进行了报告。《河南省武术产业市场的开发研究》主要成员,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略论传统武术的悟道思维》第二作者,《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武术与舞蹈》第一作者,《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与河南大学乔凤杰教授合作对著名陈氏太极拳理论家、陈氏十六世陈鑫所著的《太极拳图说》卷首进行了译注,2005年8月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氏太极拳图说(卷首)译注》一书。

陈沛菊在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工作中,负责全省社会武术工作,在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负责组织全省竞赛工作,多次参与组织郑州少林武术节、世界传统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流大会等竞赛工作。曾应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之聘到各地讲授太极拳,多次出任全国太极拳比赛裁判工作。近年来,担任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副秘书长之职,在协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之下,陈沛菊负责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推动和发展工作,布置了基层调研工作、发动和鼓励积极力量、召开发展工作研讨会、组织举办交流会和培训班,以满腔热情和不懈的努力积极推动着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发展,成绩斐然,倍受称赞。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被医生预言活不过20岁 靠练拳强身健体

初见杨德厚先生是在北京月坛公园里。春节刚过,北京零下两三度的气温还是让人有些冻手。早上不到7点钟,杨先生就已经带着徒弟们在园子里打起了太极拳。据杨先生的儿子介绍:“一年365天,老人363天都会来这里教拳、练拳,已经坚持数十年。”而这份执着带给老人的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好身板儿。虽已年近百岁,但杨德厚先生耳不聋,眼不花,胳膊腿儿还很灵活,打破人们对百岁老人习惯的印象。

尽管现在有着让旁人羡慕的身体,但很多人并不知晓,杨先生在幼年时孱弱的身体状况。杨家总共兄弟5人、姊妹3个,杨德厚是老小,比最大的姐姐小18岁。杨先生3岁那年出了麻疹,病情持续了一个多月,总不见好,母亲带他去医院看病,大夫诊治后小声对母亲说,即使这孩子能扛过这一关,也活不过20岁。或许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母亲因此更加疼爱,没有听从医生的话放弃希望和治疗。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地把杨德厚一点一点拉扯大。7岁那年,杨先生父亲因病离世,这对于母亲和杨先生的兄弟姊妹来说,宛如晴天霹雳,家中不仅少了主心骨,还没了经济来源。一家人举步维艰,靠着家里积蓄和母亲不辞辛苦的工作,维持着这个家。杨先生10岁那年,母亲因为劳累成疾,离开自己,幸亏大哥、二哥和三哥陆续有了工作,由大姐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不仅支撑起整个家,还供杨德厚先生上学读书。

杨先生13岁那年,他的二哥杨益臣拜了太极宗师陈发科为师,学练陈式太极拳。由于当时杨德厚岁数小,又在上学,闲暇时偶尔跟着二哥比划比划,虽然没有正式学拳,但身体状况有了些起色。

16岁那年,杨德厚先生对太极拳愈发感兴趣。平时放假和寒暑假期总随着二哥一起到骡马市大街的“中州会馆”向陈发科先生学拳。虽没有正式磕头拜师,但杨德厚经常得到陈先生的指点,“当时陈先生还让他的儿子陈照旭具体指导我动作。”杨先生回忆说道。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后,虽然学业很重,但杨先生利用课余时间练拳。由于坚持练拳,他的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杨先生练几遍拳就痊愈了。而且平时常常跟同学切磋一下,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也让杨先生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增加了一份自信。 大家给老爷子过生日

艰难时刻太极精神支撑先生走过

俗话说得好:中国功夫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年幼时,杨先生靠练习太极拳强壮了身体,而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太极拳的精神帮助他走出低谷,豁达心胸,利用太极以柔克刚的理论,杨先生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难题。

“”中,因为家庭背景问题,杨德厚先生被隔离审查,关进了牛棚。“我记得当时同我一起关进牛棚的还有两个人,经过第一次审查询问后,大家都非常疲惫。当时我们睡在用干草铺成的床榻上,我睡中间,他们睡在我两侧。”杨先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第二天,当他醒来时,发现那两个人都自杀身亡了。而杨先生靠练拳始终保持着一个平和的心态,坚持到问题最终解决。

而后在江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期间,无论是挑水浇菜地,还是上山扛毛竹,干再重的农活、受多大委屈,杨德厚先生都挺过来了。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山上挖毛竹,由于当时锄头、筢子等这些工具数量非常有限,像杨先生这样接受劳动改造的人,在干活的时候经常拿不到一件像样的工具,可每天都要算工分,要是扛不到规定重量的毛竹,就要扣分。“]办法,只能徒手挖毛竹的根,或者拿着尖一点的石头刨,最开始干的时候,每天手上都是血泡。”杨德厚先生感慨道。可这些苦难并没阻止他继续练习太极拳。干校后期,农活较闲,对杨先生的审查也放宽了一些,每天早上他都会抽出时间打几遍拳,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着他一起练。“他们跟我练的时候,是我每天最愉快的时候,因为我觉得自己并不孤独。”杨先生说道。

从干校回到北京后,杨先生延续了早上练拳的习惯,每天早上到月坛公园,向雷慕尼老师学习陈发科先生后来增加的三换掌等九个式子。这种习惯始终坚持着,除了大年初一和特殊天气外,杨德厚先生每天练拳,历时45年。北京武术协会多次聘请杨先生担任陈式太极拳研究会荣誉理事和顾问。2012年,杨先生还获得了北京市武术协会授予的“太极寿星”的荣誉称号。

授拳数十载收徒近千人

杨德厚先生在月坛公园教拳近半个世纪,每天清晨都会在公园的东北角打上两套太极拳,一套太极剑,再和徒弟们切磋切磋推手。杨先生教拳不图名不图利,几十年没收过徒弟一分钱,大家都是慕名而来找他学拳。虽然没有像武侠电影里演的那样磕头拜师,但徒弟对杨先生有着深厚的感情。逢年过节,很多徒弟都会带着年货、礼物看望杨先生。而他对每位热爱太极拳的人,也都倾囊相授,用心教拳。几十年过去,杨德厚先生累计教授徒弟几千人,其中还有不少国际人士。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河北永年广府古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燕赵故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崇文尚武之风的豪杰,故有“喝了永年水,都会伸伸腿”之说,这句话语不仅是对太极拳圣地永年古城的写照,也是对永年尚武之风的美好概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涌现出了一代代在中华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人物,而且养育出了杨露禅、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等一大批武之圣贤。

这是永年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子孙后代的骄傲,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孙建国的家与武氏太极拳开山祖师武禹襄一脉相承的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生系同街邻里,和李亦畲故居北门正对,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对孙建国步入太极殿堂提供了德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从此,孙建国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武林之路……

师念恩师李锦藩

2011年8月2日,是我的恩师、武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师谢世二十周年纪念日。在那特别的日子里,我回顾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的经历,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道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眼前,希望成功就在彼岸。回首往昔,我感慨万分:成功之路的结果应该归功于恩师李锦藩先生教导,和支持帮助太极事业发展的同仁们。为此,我孙建国感谢你们了!

古人曰:“饮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恩师在病逝前一周时间,我走在床边问到:“大爷!您教了我们这么多武李家太极拳套路和真谛,是否应该整理成书?免得以后有部分失传!”恩师叹口气慢慢说:“唉!建国!我是不行了,什么都已经晚了,以后就看你了。起码你还是高中毕业,有点文化,有些东西就靠你了!家传太极拳我都教给你们了,今后怎么发展就看你了!”当时,我含着眼泪对恩师说道:“师父您放心!将来我一定把武李家传太极拳内容全部整理出来公布于世,发扬广大,不辜负恩师厚望。”

二十余年已过,但恩师所传的武氏家传太极套路却始终留存在我的脑海里,这些套路包括: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龙凤太极刀、龙凤太极剑、刀剑对练、四刀、反四刀、一路杆、二路杆、一路二路杆对练、太极通杆、滨杆、甩杆、四杆对练、活步、三步半推手等十几种太极套路。其中,有些套路在外界很少见了。为免于恩师所传系例套路失传,从1995年5月开始,已有多家武术杂志,如《武魂》、《武当》、《少林与太极》、《中华武术》、《太极》等相继刊登矢于武氏家传太极的报道,并有封面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受到广大太极爱好者高度赞扬。

记得我刚刚开始正式学习太极拳的那段时间,有一天下午,我又到先师家去求教,并让他给纠正架子。恩师又重新手摸着我的身体各个部位又一一地校正每一动作细节要领,如腿部、裆部、腰部、胯部、脊椎、颈椎、肩部、肘部、手部等等。恩师从下到上捏了个遍,每一节扶着、每一节摸着,告诉我如何做动式,如何做定式。恩师纠正我的错误后,觉得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只见恩师站起身来伸出一个手指头说:“你可以用力撇我的手指向我进攻。”

我刚用尽全身力气,只听“啪”的一声!我被甩到三米开外,腰背撞在房门上。而后,恩师把我拉起来,他用一条腿抬起一条腿独立式,让我向他进攻,可我不管用啥方法进攻,最后都被摔出几米远。休息时,恩师一步一步地讲解:欲彼前跌我意由下而上翻,欲彼后跌我意由上而翻下。此外,还有内外三合动作要领,以及在人体各部位内劲顺随贯穿的表现。为使我以后记得更清楚,恩师又教诲我说:“要想打人,先学会怎样挨打,打人时首先自己身法各部要得机得势,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要想做好这些东西,还要从拳架中开始,每一动都要悉心体悟,默释揣摩。”

武氏太极拳历代祖师,自武禹襄、李亦畲、李逊之、李锦藩皆是家传文武兼备。在清朝时期,武氏和李氏都是当地世族富豪大家庭,习文又练武,而武艺仅为看家护院,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所以,先祖研创的拳架小巧紧凑、精神内含重内不重外、实用而无花架子,而且有些套路功法从不让外界人知。恩师曾讲在封建社会时,他的祖父李逊之教他上午西屋学文化,下午在东屋房里练太极拳时闩住门不让任何人知道,连自家的女人也不让多问男人的事。

1986年全国武术协会开始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河北省武协王小民曾采访先师,得知有宝贵资料,为避免前辈宝贵文化遗产失传,请求恩师整理一些资料寄到河北省武协会。当年,恩师曾荣获省《武术挖掘整理先进工作者》,获得奖牌和纪念杯及证书。

恩师数十年如一日刻苦练功默识揣摩,他常讲:艺靠师传,功靠自练,品德是修来的,名誉是养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智慧是悟来的:打人容易放人难,放人容易制人难,制人而不伤人,令人佩服就更难了。”恩师继承祖上衣钵,在练功之余集累心得体会。在晚年,恩师耗尽毕生精力著写四本秘谱:

第一本是《诲艺精言》上册,内附拳械秘本。讲述的是李石泉祖父授拳经过和练功秘诀。这些内容都是用永年方言土语来描述的,未学本门拳难以理解:第二本是《诲艺精言》下册,叙述了其祖父李逊之授拳时的经过和严格家教的情形:第三本是《掘遗缀初》,内容是武李家先辈遗留下的拳谱拳论,以及“五字诀”初稿和“太极拳概要图,虚实开合图”:第四本《日谱再缮》是将李家先贤遗留的古谱结合自己练功体会的概述,能使本门习练者更加容易掌握武李氏太极拳要领。这些宝贵资料是先师终生心血汗水的结晶。

我与武氏太极拳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北永年广府古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燕赵故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崇文尚武之风的豪杰,民间更有“喝了永年水,都会伸伸腿”的风趣之说,这句话语不仅是对太极拳圣地永年古城的写照,也是对永年尚武之风的美好概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涌现出了一代代在中华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人物,而且养育出了杨露禅、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等一大批中华武之圣贤。

这些武林宗师都是永年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子孙后代的骄傲。特别值庆幸的是,我家与武氏太极拳开山祖师武禹襄一脉相承的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生系同街邻里,和李亦畲故居北门正对。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对我步入太极殿堂提供了德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而我与恩师恰恰又在同一生产小队。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父亲是广府西街二小队会计兼记工员,父亲与先师都是本队知识分子,关系甚好。当时我们师兄弟都称李锦藩先师为“大爷”。以前,李大爷被划分为“”,还戴着一顶地主的帽子,许多人都不愿与他接近,生产队里一些脏活、重活、没人干的活都推到大爷头上让他去干,如清扫街道、大搞积肥、拉两轮车掏大粪等等,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和恩师锦藩大爷在一起大搞积肥运动,锦藩大爷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就这样在田间地头休息时,锦藩大爷还偷练几下太极拳。可到了年终春节分口粮(又叫分红)时,有人就提出要扣“地主”李锦藩多少工分。当时上班累死累活干一天一个工七毛钱,但我父亲却暗暗的坚持原则,按大爷实际出工多少记工分、实际情况分红不扣工分。大爷感动得不知说啥好!人在困难时期帮助办一件好事,人会感谢一辈子的。这些事情虽过去很久了,我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傍晚,有人叫我去南街粮站附近学拳(我在西街住),说那里有人教拳,学拳的人挺多。到了那儿,看到粮站院子里围了许多人,有的练拳,有的练推手,有的练轩,有的练刀,有的练剑,还有的在压腿……刀光剑影,熙熙攘攘,很热闹。突然,从大街外面传来哀曲,有人跑过来说:逝世了。因此,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76年9月9日。以后,父亲见我每天晚上丢下饭碗就往南街跑,就对我说:“你瞎跑个啥,咱生产队里锦藩太爷就会拳,而且是家传。改天我领你到你锦藩大爷家里给他说说。”过了几天,父亲把我领着到了锦藩大爷家,当时我是一个小孩子,到了锦藩大爷家,不敢随便走动。

锦藩大爷家里的文房四宝摆放得井井有条,看得出他老人家艰苦的生活很有次序,对一切用具非常爱惜,即使对一张写错的废纸条他也反复揣磨是否应不应丢掉。大爷问我:“建国,你为什么要学拳?学拳干什么?”我胆小,一时没有回答上来。大爷对我说:“你回去想想再来吧!”第二天,我到恩师家说:“我喜欢太极拳,想继承老祖先的东西。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太好,想在拳术上搞点成绩,弥补一下。”

恩师说:“文化学不好,太极拳更难学了,太极拳包含着深奥、丰富的哲理。武氏太极拳是丈、文明拳、文雅拳、也是之化拳,因为从武氏家族到李氏家族都是文武双修的,武禹襄就是教书秀才,李亦畲又是举人……要想练好太极拳,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才行。”我说:“以后一定听大爷的话,好好学习,您先教我几个动作招势吧!”恩师说:“教几个招势?教你一个动作你能练好就不简单了。”说罢就教我第一个动作“懒扎衣”,让我回去练,两天后我说练好了来让他看看。

几天后,我又去找老师,老师看了我的“懒扎衣”后说:“不行,再练两天吧!”又过两天,我又去找老师,练了让老师看。他说:“还不行,再回去练两天。”就这样,一个动作练了很多天。老师对每一个动作要求都很严格,他说:“练拳和学写正楷书法是一个道理,每一点,每一横都要严格认真,只有写好每一点,每一横,每一竖,而后加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字,每一划写不好,那个字也就写不好,拳术每一个动作练不好整个套路也就练不好。”

就这样,我的一个套路要学练几个月,这里包括几个阶段:一学架子、二练架子、三改架子、四正架子、五走架子。过了一两年后,我想学练器械,老师说:“李家的拳械一理,拳架练好了,基本功上身了,器械就容易学了。李家器械套路都有拳诀,在练功前应先背诵拳诀。按歌诀去练就会主次分明,少走一些弯路。”

二十多年来,恩师将先辈祖传的系列套路传给了门内弟子,其套路包括:一路中履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四路太极刀、五路太极剑、六路刀剑对练、七路四刀对练、八路反四刀、九路太极一路杆、十路太极二路杆、十一路二路杆对练、十二路四杆对练、十三路通杆、十四路槟杆、十五路甩杆、六路活步推手、十七路做桩推手、十八路不做桩推手等套路。

传播武氏太极的行者

1991年8月,恩师谢世后,为不致本门功法失传,在原某著名武术刊物记者高飞先生的帮助下,我开始继续老师未完成的工作,整理武氏太极拳功法套路。自1996年开始至1998年,连续两年多在有关刊物刊登了武氏太极拳的系列功法,受到了广大太极拳同道的好评。同时,先后在《武魂》杂志1999年1、2、9期,2002年12期;《精武》杂志1998年3期;《中华武术》2001年4、5、6期等刊物也发表了部分武氏太极套路。此外,《武当拳法探微》、《太极拳论文集》、《太极》等武术类杂志,也收录了关于武氏太极拳研究方面的文章,这些工作也是对恩师锦藩先生在天之灵的告慰。1991年,我有幸被聘任为首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开幕式千人太极拳优秀教练。1993年我又被广府镇政府聘为“武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并评定为“广府太极十二新秀”之一。1994年我在邯郸政府开发区负责治安保卫处工作。为了更好的传播武氏太极拳,我又辞掉工作,在广府开办武氏太极拳学校,当时学员达几百名。

1996年我又到南下深圳传播武氏太极拳,而从1997年开始,我又到湖北武当山三丰武馆任教,传授武氏太极拳给全国各地的学员。1998年,我被“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组委会”评为中国“太极名家”。1999年,我受聘到珠海、湛江、佛山、广州、汕头、揭阳、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甘肃等地办班教学,继续在民间传僭武氏太极拳。

在授拳的同时,我经常接待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员到武当山旅游,同时让他们继续学习中国内家拳。其中,2002年、2004年分别接待美国武术旅游团一百八十多名外宾,将武氏太极传给国外友人,并留下美好记忆。2004年我在别人的协助下,出版了《武氏太极拳秘笈》―书。2005年与广州“俏佳人”音像公司及人民体育出版社合作拍录《家传武氏太极拳》系列VCD光盘9套,并面向市场发售。2007年,山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华武术》栏目,拍录专题片《拜师记》;同年,应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邀请拍录《中华武藏》中英文版DVD教学光盘20套,而我多年的传播业绩被载入2005年及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出版的《中国体育年鉴》之中。2008年我受邀编写中国武协段位制《武氏太极拳》教程,同年参加香港武术联会特邀《太极名家》讲学,获得金奖。为钻研如何结合太极进行养生,我开始细致研究中医。随后,我又结业于北京中医药培训大学,尤其擅长推拿、拔罐、艾灸、刮痧及其他中医理疗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