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管理; 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各个医院中普遍存在着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2011年4月卫生部了“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1-2],通知中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努力的开展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为了考察本院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情况,以西药房作为示范,采用WHO推荐的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3],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品种的使用进行分级管理,以观察该制度在本院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西药房自2011-2012年的药物的出库数据,以抗菌药物作为统计的主要药物。抗菌药物的数据主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金额。

1.2 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将本院中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采用用药使用金额排序方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某药年消耗总剂量/DDD值。其中DDD值以《新编药物学》第17版或者按照药品的说明书作为标准。

2 结果

2.1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用药金额、百分比以及DDDs情况,见表1。

2.2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10位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具体使用情况结果见表2。

3 讨论

目前,根据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华医学会联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规定[4],从药品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对细菌的耐药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对本院目前使用的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分级管理主要分为三类,主要为:(1)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一线药物),该类抗菌药物经过临床中长期的应用后,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经济合理,同时对细菌的耐药性影响较小;(2)限制使用的药物(二线药物),该类型的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价格昂贵[5],需要经过主治以上的临床医师进行签字后方可使用,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3)特殊使用的药物(三线药物),该类药物对具有针对性的患者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但是毒副作用尤其明显,价格昂贵,本品必须有详细的用药说明书以及药理检验以及临床检验合格的标志方可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科主任的签名条件下开据应用[6],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类、碳青烯类药物、两性霉素等。

其中,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是临床及西药房中感染患者首选的药物,因此,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每年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自2011年开始,本院西药房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措施,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多,随着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方案的实施而减少,限制使用的药品的用药频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特殊使用的药品因为临床医师对其用药过程中产生的适应证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用药频度也逐年下降。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是西药房以及各个科室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否在发药品的过程中管理的透彻性[7]。本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控制方法,主要分为:(1)按照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条件,同时结合本院的用药实际情况,将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药物、限制使用药物、特殊使用药物);西药房工作人员在发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的职称规定其可以开据的抗菌药物,同时将可以应用的抗菌药物范围发放到各个科室医生的手中[8];(2)对西药房中工作的人员,学习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同时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抗菌药物工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降低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比例;(3)建立健全更加详细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对处方的审核力度,严格把关科室医师不负责任的越权开具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使用的剂量问题、使用途径的等[9];(4)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处方的点评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审查本院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每个月均向院内领导进行汇报,总结出有效的控制办法。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查力度,可以减少广谱抗菌药物以及增加窄谱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性,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10]。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医院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是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某些医师总会凭借对某种疾病的累积的用药经验而开具处方,也有医师由于经验的欠缺、专业知识的不扎实导致联合用药方案的不合理,因此,对西药房工作的人员来说,仔细审核处方至关重要。应该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宣传教育[11],制定可行的奖罚措施,建立完善分级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本院西药房的抗菌药物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有效的合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4-9.

[2]孟菊英,孟秀英.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表现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58,65.

[3]邹豪,邵元福,朱才娟.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管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2004,7(5):215-217.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6,90(23):94-124.

[5]谢选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8,19(12):140-142.

[6]张蓉蓉,计瑛,江静舟,等.上海市26家二、三级医院2007-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4):258-261.

[7]范高路,刘玲.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37-138.

[8]陈晓辉,唐开福,顾琛梁,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与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27(1):41-43.

[9]廖秋霞.抗微生物药物分线使用分级管理实施措施与结果分析[J].医药导报,2007,23(11):870-871.

[10]黄华斌,郭淑敏,杨艳玲,等.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309-31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根据云卫办医政[2013]12号《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上报2012年云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情况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对本机构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2011年7月,我院院长与上级主管部门-昆明市卫生局签订了为期2年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2012年,结合相关“精神病医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与使用强度”等要求,医院院长又与我院临床各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二、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医院成立有由院长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同时医务、临床医学、药学、临床微生物室、门诊、护理、医院感染、医院信息化、监审、病案统计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从组织机构上保障抗菌药物在我院有效、合理的使用。根据本机构规模及临床具体情况,设置有临床微生物室、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感控人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为医师、药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三、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等规定,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研究讨论,筛选出我院10种共14个品规抗菌药物品种目录,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

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及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进行严格限定,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保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四、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

1、全院年度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金额合计435319.23元,占年度用药总金额的1.77%。其中门急诊科使用抗菌药物共8个品种9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13194.72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3.03%;住院部使用抗菌药物共10个品种14个品规,抗菌药物金额422124.51元,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96.97%。

2、全年出院人次4422人,平均住院日

58.2天,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含出院患者)共178人次,感染率4.03%。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

1、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178/4422=4.03%,符合“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的规定;

2、本机构设有门诊科,未开设急诊科;门诊全年调剂处方43192张,抗菌药物处方296张,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0.69%,符合“精神病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的规定;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3.91,符合“精神病医院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的规定;

4、本机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只有美罗培南注射剂(0.5g)1个品种1个品规,仅限住院部使用,其DDDs为53.5,故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53.5/10064.41=0.53%;使用强度即该药的AUD=0.02;

5、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共计5品种6个品规,DDDs为6790.50,由此

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使用率=6796.50/10064.41=67.53%;

使用强度AUD=6790.50*100/4422*58.2=2.65;

6、本机构无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等相关诊疗项目。

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因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尚无好方法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使用适宜性评估等;对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趋势的分析,也做不到及时、准确及前瞻性。

七、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医院临床检验科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医院2012全年细菌标本送检率为16.98%;感染控制人员加强监查督导工作,药剂科按月向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

以上即为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情况,尽管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在这一年内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滞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使用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等工作均未能很好开展,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并积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8〕38号)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要求,巩固成果,持续改进,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有效控

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120-02

Classified management of antibiotics in the system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YANG M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xiang,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102,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practices and effect of the classified management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which used antibiotics was collected from the classified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hospital.Then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done with the information above. The institu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hospital was strict, at the same time, the classified management was reasonable,in the final, the results was remarkable. The usag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was under better control.However,the using frequency of the first-line drug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s,the proportion of the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antibiotics was still larger in clin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assified management wa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rational usage of antibiotics,but also benefited to save health resources.In contrast,the management measures still need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enhanced.

[Key words] Antibiotics; Classified management; Rational usage

我国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抗生素滥用及重复使用问题。临床抗生素的使用趋向由单一向联合用药转变,借以从不同的机制抗菌,加强疗效及加大抗菌范围。虽然治疗的有效性尚无确定的结论,但是同时也加大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并且可使细菌同时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也是对我国卫生资源的一种浪费。如2006年的一个统计表明,不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这一项[1],就使我国每年浪费卫生资源17亿元。其次,追求新药贵药。某些医院片面强调和追求利润,对临床医生滥用抗生素不闻不问,甚至鼓励医生开利润较高的进口药、贵重药,造成医生在处置病情时以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为用药准则。

1 抗菌药物分类

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检验医院管理质量的关键之一,其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又是直接使患者得到实惠的信息化应用。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更好地发挥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加大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及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依据卫生部特别制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并结合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药、不良反应及本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①非限制使用:经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在15元以下的抗菌药物。②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③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因此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有利于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

依据卫生部特别制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之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目录相关规定[2],利用抗生素合理应用监控系统采集医院信息系统现有信息并将药品库中设置不同的“药物分级”字段,以患者每次住院使用一种抗菌药物为1个统计单位,计算使用频次,自动实现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情况调查报表。

2 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分析

结合医院信息体系,本院的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取得了很大成效。2009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2008年比较,抗生素使用率从73.5%下降到43.5%;抗生素二联使用率从22.7%下降到9.4%;抗生素三联使用率从17.7%下降到2.7%;病房抗生素使用率从77.8%下降到54.9%。从以上的统计数字变化可以看出,本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及分级使用以来,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本院自开始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以来,分级管理的落实情况良好,一线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保持在60%左右,这表明一线药物仍占主导地位;三线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一直控制在4%以下,但是二线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百分比较以前的用药频度有所增加。

3 我院分级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名单

我院门诊抗感染用药共使用10类41个品种,从处方分析得出使用频率较高的抗生素药物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使用率居高。其具体的药物名单为:被列为三类头孢药物的(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唑肟钠、头孢他啶)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从这些药物的使用频数分析,笔者发现这些药物主要是具有广谱、高效、耐酶的特点,且免皮试。用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比例和其他抗生素类药物相比还是很大的。

4 我院分级管理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成效

抗菌药物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广、品种最多的药物之一,为临床治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在使用抗生素,但如果不合理、过多或滥用抗菌药,会产生耐药菌株,浪费资源,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近几年在国内有一些相关报道[3-5]。结合医院管理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对抗菌药物的动态监管,系统实现了抗菌药物的分线归类,对抗菌类药物信息进行收集、归纳和量化,并通过有效和多层次的数据分析得出抗菌药物重要指标,如使用数量、给药频次、使用率、联合用药、费用等数字。抗菌药物信息系统的建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我院抗菌药物的实时、长效管理成为可能。由于本院重视抗菌药物的管理,这种做法不仅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提高了医疗质量,有利于消除和避免患者看病贵的不良影响,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5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后,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人均使用频次以及二、三线药物的使用比例均比以往有明显减少,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抗菌药的分级管理是推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措施。但头孢三类药物的使用频数较大,抗生素的使用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这种现象也提示相关工作人员仍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李金英,许恒忠.4895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4,1(2):17-18.

[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4,90(23):94-124.

[3]李欣,李志光,周海波,等.994例肿瘤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10):46-48.

[4]杜伟奇,施秀芳,王瑞书.我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事,2005,19(6):375-377.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合理性;监督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21―01

抗菌药物的出现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加,尤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1]。据报道我国医院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9%,是发达国家的2倍[2],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我国约有25%-65%[3] ,其主要是由于无指征预防用药、盲目联合用药、品种选择错误、过量用药以及用药方案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为了规范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以及结合国家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本文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管理途径、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监控等方面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1 目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抗菌药物使用量过大。据调查显示[4],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三级医院使用率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同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30%~70%,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76%,预防性用药占66.72%,治疗性用药仅占33.28%,表明一级医院、手术患者以及预防性用抗菌药已占主导地位,但是否是有指证的使用,以及是否一定须使用抗菌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2 药物的选择无确切依据。如对于一般性感染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不根据患者的用药史以及身体特征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经验用药以及菌群未做微生物检查而选择用药[5];选择经济利益较大的药物或者新上市的抗菌药等。

1.3 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如未重视部分处方的首次剂量加倍,复方新诺给药是2次/天,首次剂量加倍,12小时后血药浓度趋于稳定,方可有效杀灭病原菌。还有如药物的溶媒选择不当,药物更换频率较高以及药物的使用疗程过长等。

1.4 盲目联合用药。目前临床上联合用药比较普遍,但是是否必须联合使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没有临床依据以及确切指证前提下的联合用药,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与氧氟沙星等,易导致患者的二重感染或增加细菌耐药性。

2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2.1 抗菌药物管理依据

为了防止产生细菌耐药性,增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国家或省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或指导原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中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

2.2 抗菌药物的管理途径

2.2.1 抗菌药物管理组织与制度的建立

首先必须改革医院医师自由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并建立抗菌药物从采购到临床使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由医院负责人统筹,各个科室负责人监督和组织落实,并定期对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和公布,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和实施细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纲领和文件指南。

2.2.2 加强各部门的管理与协作

⑴发挥药剂科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提供药物咨询服务、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对医院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及对处方进行点评并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实例分析、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为临床提供药学信息。

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明确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限制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控制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停用或淘汰临床使用无效或出现广泛耐药的抗菌药物,落实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将临床科室各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作为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内容,纳入全面医疗质量管理。

⑶加强微生物检验科对病原菌的检测。微生物检验科应当定期向全院公布主要耐药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对ICU、血液科、小儿科、神经内外科等重点科室主要病原菌进行公布,使临床医师能根据病原菌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

⑷其他部门的管理。如医务科和财务科根据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费用比的量化考核,结合平时的质控检查,制定经济奖惩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进行公布,并处以罚金以强化管理;与质控科协作,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等;与病案室协调,对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进行审核,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或做出相应处罚

2.2.3 深入医务人员的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一项涉及制度、管理和人员的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级医师、护士、药学、检验、管理人员等,如提升医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点评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加强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和配合等

2.2.4 落实抗菌药物的管理

2.2.4.1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卫生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3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包括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和医师的处方权限。

2.2.4.2加强抗菌药物过程监控

抗菌药物的过程监控是指从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2.2.4.3定期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病原菌的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用量、药敏试验和临床不良反应等,对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抗菌药物的管理体系较复杂,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制订本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该细则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各个医务工作者以及各个部门和工作者间的协作与沟通。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和微生物检验人才力量较为薄弱,医疗机构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发挥临床药师和检验人员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细菌耐药性和医疗情况的变化,不断对临床用药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Fraimow H S, Tsigrelis C.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mechanisms,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pecific pathogens[J]. Crit Care Clin,2011,27(1):163-205

[2] 孙成林,马骏,张玉英.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53-54.

[3] 徐潜,孟贵英,等.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30-93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作为2014年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广泛开展“医疗质量荆楚行”、“三好一满意”、“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等专项活动,紧紧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逐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全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四、活动内容

(一)健全组织,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直医疗机构要在原来专项治理的基础上调整充实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卫计委2014年工作要求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要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全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继续加强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重点对抗菌药物品种(特别是排名在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加强管理,同时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常态监督。对不符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指标要求的(沿用2013年指标要求)的要加强干预。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处方点评制度,临床药师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制度,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占药品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40DefindeDailyDose)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县直医疗机构要定期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二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为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要重点落实。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要将医生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在院内进行公示,通过公开监督等方式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县人民医院要在试行临床药师制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推动责任落实,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安排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导,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等工作。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今年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临床药师制工作,并在2015年能全面推行。

4、县直医疗机构要对目前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全面清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规数量,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5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4个品规。县中医院抗菌药物不超过30种、县妇幼保健院不超过25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继续严格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和品规。各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目录要向县卫计局备案。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采购使用。

5、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城区内民营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用管理工作。县卫计局医政医管股、县卫生监督局要在平时监督检查的过程中把民营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要加强培训、检查并提供技术指导,对不参加培训、拒不接受检查和拒不落实整改措施的医疗机构要予以严处。

6、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力、增强医务人员和患者合理应用意识。通过开展人员培训、专题讲座、对口支援、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感染性疾病诊疗能力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用药时机及用药疗程等。要加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教力度,广泛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意义。

7、部门协同,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疗机构要组织医务、感染、药学等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要将处方点评制度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相结合,纳入医师定期考核重要内容,认真考核,严格奖惩,推动医师合理用药,规范诊疗。建立不合理用药警示谈话、通报和公示制度。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5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各医疗机构应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加强监管,建立杭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体系

县卫计局和卫生监督部门将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专业人员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将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资格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县卫计局和卫生监督部门要根据监测检查情况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并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将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或追究责任,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

五、时间安排

(一)自查自纠阶段(6月30日以前)

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强本单位抗菌药物管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二)督导检查阶段(10月20日前)

1、专项检查。县卫计局将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本辖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2、重点抽查。县卫计局和卫生监督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重点抽查,特别是对有患者投诉的要作为重点抽查对象,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严肃处理。

(三)总结交流阶段(12月15日前)

2014年12月15日前,各医疗机构要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总结报送县卫计局,县卫计局将适时通报督导检查情况。

六、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是保障患者得到最佳疗效、减少耐药菌株、降低医院感染率、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又是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行动,建立“一把手”责任负责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任务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确保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本工作方案,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活动安排、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活动内容。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强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5月8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抗菌素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几次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正式由卫生部对外,并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

正式出台的《管理办法》共6章59条,重点提出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从遴选到退出的全流程工作机制、细菌耐药预警机制等。

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表示,《管理办法》是对过去十多年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固化,为未来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抗菌药物将分级管理

“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级别的抗生素?医生违规使用怎么办?《管理办法》里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其要求之严格,措施之具体,我们同行都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管理办法。”参与起草《管理办法》的核心专家成员、浙医二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王选锭说。

《管理办法》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并规定,具有高级职称医师,可授予特殊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授予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职称的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同时,特殊级抗菌药不得在门诊使用。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证。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在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管理办法》规定,医院院长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并以此作为院长和医生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卫生行政部门还要对各医院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排名并公布。如果抗菌药物使用考核不合格医生将被取消处方权。如果未按规定使用抗菌药,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机构当建排名、报告制度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内部公示和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进行排名并予以内部公示;对排名后位或者发现严重问题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半年报告一次。

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应当对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生产、经营企业在本机构销售行为的管理,对存在不正当销售行为的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暂停进药、清退等措施。

无理由超常处方取消医师处方权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并将点评结果作为医师定期考核、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依据。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抗菌药物使用考核不合格的;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是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监督检查的主体。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排名、公布和诫勉谈话制度,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依法依规对医疗机构、医师和药师出现违反本办法的相应情形给予相应处理。

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部级和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动态监测、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医疗机构要及时掌握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时有效干预。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1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

1.1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现有的抗菌药物对由病毒导致的大多数疾病是无效的,但很多医院医生都使用了抗菌药物。

1.2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大部分医院医师面对发热的病人都使用抗菌药物。

1.3抗菌用药剂量不当或用药时间过长大部分医院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用药量过大、剂量不足或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

1.4抗菌药物联用不当大部分医院存在抗菌药物联用率过高或联用不合理的现象。

1.5抗菌治疗依据缺乏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医院许多住院病人抗菌治疗不能得到微生物实验室检查的支持,而仅依据临床诊断选择使用。常用的方法是联合用药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来“覆盖”诊断并不明确的致病菌。药物的选择更多是依据医生的习惯而不是特定的适应症,而且是常规剂量。

1.6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未能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中,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相应滞后,未能充分监管各医院之间抗菌药物的使用,而各医院未能充分响应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2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2.1医院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及抗生素治疗方面未得到充分训练在部分医院,由于主管医生对各种致病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及其耐药性发展情况了解不够,在未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时不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2经验性用药难以选择合适抗生素部分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由于知识面窄、病人来源不足,缺乏选择抗菌药物的经验。

2.3微生物学检查结果不能及时获得部分医院由于未能充分开展微生物学检查,需要检查时只能上送检查,同时由于微生物学检查的技术原因,检查结果一般需几天才能获得,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的延误。

2.4惧怕成为诉讼对象在危重患者或患者病情恶化的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惧怕发生医疗事故成为诉讼对象而采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大包围”用药,而“大包围”的抗菌药物治疗必然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必要性

抗菌药物是治疗病菌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但由于我国目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尚无明确的政策规定,各级医院、诊所和各级医务人员均可自由使用抗菌药物,甚至患者本人和家属亦可以从药房或药店自行购买使用。这种广泛任意使用抗菌药物的后果之一,必然是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和转移、播散[2]。相关报道[3][4]证明,长期、大量、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有必要合理的控制使用抗菌药物。

4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要切实改变现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减少或延缓耐药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卫生部2004年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和《细菌耐药监测专家委员会》,同时进行了统一部署。各类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严格执行《指导原则》。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药剂科主任,医务科长为副组长,以各临床科室、检验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领导小组,学习和贯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分析通报抗菌药物使用信息,晓以利害关系,达成共识,把全院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有了思想上的认识,才有改进的动力,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氛围。

4.2进行系统培训

我院在全面掌握《指导原则》要求后,加强沟通,共同制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措施。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切实履行指导本院合理用药的工作职能,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我院在2012年2月,采取培训《指导原则》的形式,重点讲解抗菌药物分类、作用原理、使用基本原则、注意事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等,从而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坚持依法执业,依规行医

医院坚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杜绝开大处方、乱用药、滥用抗菌药物现象的出现。

4.4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当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和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我院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吡肟等抗菌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在使用时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并签字确认,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使用。

4.5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我院高度重视辖区内细菌耐药监测情况,根据《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的监测结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及时将细菌耐药预警信息通报有关科室,对相关抗菌药物采取轮休等相应干预措施。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而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则是恰当地选用针对性较强的抗菌药物。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较好的抗生素学、临床微生物学与临床药理学的基础。另外,还需强调的是在明确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度后,用窄谱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最好不用广谱抗菌药物,单一药物可以治愈的感染最好不联合用药。同时尽量缩短临床用药时间。这些都是控制和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手段。

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切实加强监督管理,通过不断的提醒和强调,医务人员基本形成自觉遵守“指导原则”的习惯,在每月的质控检查中均未发现较严重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

参考文献:

[1] 王怀良,陈凤荣.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5-177

[2] 季红,倪海镜.细菌耐药菌株传播的药物控制[J].中国当代医学,2006,3(7):6

[3] 王若伦,叶晓光,林红燕等.产生超光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动态观察[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3:146-149

[4] 卢建雄,李翊锐,张爱利等.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2:111-113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抗菌药物;信息化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01-02

【Abstract】It’s a very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method that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to be promo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s also a very important refle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n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antibacterial medicines management system in one of grade two integrated hospital, analyzed comparis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use system for antibacterial medicines management. The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achieved a networked informational and intelligent antibacterial medicines management, it provide a strong safeguard for management office effective audit and decision making, reduced effectively for abuse of antibiotics and improved the level of reasonable use of antimicrobial medicines in hospital.

【Key words】Antimicrobial drugs;The information system;management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原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细化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和合理用药水准、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加重,降低病人的医药费用都有积极意义。然而,临床抗菌药物管理仅靠制度和人工干预是不够的,无法实现对抗菌药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实时有效地监控管理。因此,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引入使用,整合医院现有的HIS、手术麻醉等信息系统,从这些系统中提取相关诊断、时间等信息要素,从而真正实现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网络监控和智能提示,达到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目标,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二级医院基于信息管理系统(HIS)为基础的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AMIS,Antibio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为研究对象,调查统计系统使用前后2年内同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HIS系统实现了对抗菌药物进行权限管控,将抗菌药物的分级与医生的职称相关联,在医嘱录入时根据医师职称进行控制,住院医师只能使用非限制性抗菌药物,主治医师可以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主任/副主任才可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如紧急情况需要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只能由上级医师授权开药。然而,已有的系统无法做到环节控制和及时干预,抗菌药物滥用普遍,距离合理用药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通过高度集成的医院信息平台,引入抗菌药物管理系统(AMIS),实现合理用药的动态监测。

AMIS的引入实现了抗菌药物管理的三级管控,在此前的医师权限控制基础上,实现对门诊医生站、病房医生站在医生下达处方、医嘱时进行抗菌药物等级的权限控制;如紧急情况需要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可使用紧急通道或经过上级医师审批,并填写越级使用的抗菌药物的原因及用量等情况,紧急用药只限临时医嘱,而且24小时自动停药,同时医生站中还嵌入合理用药系统,对临床医师开出的药品是否合理、是否有配伍禁忌等进行提示。管理部门可通过系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实时监控,并提取包含门诊处方用药监控、住院用药监控、抗菌药物处方分析等在内的大量报表。通过这些报表可以让医院的相关职能科室及时、快速、准确地掌握医院目前抗菌药物的监管情况。为管理手段的具体化、细节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管理部门可以行驶监管职能,做到从源头预防,在过程中规范并及时纠错。

1.2方法

基于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的引入,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并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出台了院内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设定各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诫勉谈话等进行干预。本研究通过阶段性统计门诊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门诊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比例等抗菌药物使用指标,进行系统使用效果分析。

2 结果

2.1门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2012年统计门诊处方共计117654张,其中抗生素处方数为57508张;2013年统计门诊处方共计127026张,其中抗生素处方数为57059张。半年度同期统计指标逐月对比可知,门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48.79%(2012年度)下降到44.92%(2013年度),见表1。

2.3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分析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可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4.30(2012年7-12月)降为63.45(2013年7-12月);DDD(Defined Daily Dose)值由119.15(2012年7-12月)降为109.92(2013年7-12月);住院手术I类切口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48.6%(2012年7-12月)降为37.6%(2013年7-12月)。住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DDD值对比表也可看出,同期多数科室DDD值下降,只有一个科室有所上升,见表3。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管理系统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AMIS系统未引入使用之前,由于医生自我约束能力水平不一,受经济效益的驱使等,使患者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到想要的抗菌药物,直接导致了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也有可能造成真正需要抗菌药物的病人因为当班医生的权限问题而无法用药。此外,权限较低的医生比较容易获得高级权限医生的开药权限,使得权限控制功能失效。药物的合理性使用在“事中、事后”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数据指标无法有效提取,指标单一、不深入,不利于结果统计和问题回溯,无法为管理方提供有效依据,医院在此方面的管理决策缺乏支持,也无法进一步持续改进。

AMIS引入后实现了对抗菌药物进行“事先,事中,事后”的实时有效监控,事先确认基础权限能否开具抗菌药物;事中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理由,是否越级,用药时效性;事后抗菌药物使用结果报表分析,从行政手段进行深入管理,实现持续改进。

为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某院将抗菌药物临床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医院工作计划, 院长与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比例、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并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职务聘用、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某院在查询系统中根据各类人员不同的工作职责,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查询模块,科主任可通过报表了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还能跟其它科室进行比较,跟院部年初下达的任务指标进行对照;职能科室可在线实时监测,并定期在院周会上通报医嘱/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做到及时纠错,行使监管和考核职能;院领导可了解整个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各科室的药品比例指标及完成情况,与上一年的对比情况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人工干预的方法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有效地杜绝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1】。

3.2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依然严峻

某院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AMIS系统于2013年5月实施,7月实现全面运行,到目前系统使用仅仅半年多,成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笔者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发现,抗菌药物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需要解决。根据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而统计分析某院2012年3、4季度和2013年3、4季度数据可知,尽管抗菌药物管理系统使用后,同期各项指标都有所下降,然而都高于甚至远高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可以说各项指标均存在严重不合理现状。尽管有其他方面原因影响,但是系统引入带来的效果依然有待时间上和管理上的突破。

3.3问题

3.3.1系统局限性

AMIS系统在抗菌药物选择用药的适应证、药代、药效学的管理尚未体现;围手术期用药选药及开始时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干预方法。接下来我们要持续引入院感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同时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和研究,才能更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临床用药指导,实现医学、药学与管理的协同发展【2】。

3.3.2 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席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抗菌药物临床滥用的问题上,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干预医生的操作过程,实现了从行政干预到信息化干预的转变。但是信息化的另一项重任是提取出有效支撑管理的数据,让管理数字化,剔除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加强管理的不足,实现管理的长效机制。管理就要靠制度的合理性和细化约束性,某院在AMIS系统实施的同时,尽管出台了系列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等规定,然而,事后的处罚不力或者不处罚,也是抗菌药物相关准则无法深入的重要原因。相关部门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将抗菌药物管控措施的实施与绩效考核,行政考核等挂钩,才能将制度落到实处。

4 结论

某院引入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的使用已实现初步成效,尽管系统的实际运行时间较短,其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但其已成为某院临床医学和药学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系统的引入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监测和指导应用,增强了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意识,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3】。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项专业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临床医学、微生物学、药学、流行病统计学等多学科的合作,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来进行抗菌药物管理是不可能的,只有利用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信息监管功能和监管机制,使信息系统成为职能科室行使干预的有效手段,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有效地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经济、安全、合理、有效【4】。

参考文献:

[1] 程雪松.应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福建电脑,2012,(6):148-149

[2] 朱宏,孙树梅,等.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软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1-18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9篇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活动范围

重点是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四、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负责制定全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组织对全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具体负责全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并组织实施。督促全县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县卫生局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

五、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制,各医疗机构要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卫生局和医疗机构要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卫生局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县医院和中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医疗机构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目录。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能严格执行。

五)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有条件的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二级以上医院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定期细菌耐药信息,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医疗机构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25%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

十一)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卫生局根据监测情况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诫勉谈话。

十三)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

六、活动方式

一)自查自纠。各医疗机构根据县卫生局安排。发现问题,认真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

二)督导检查。

并结合年“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院等级评审组织开展全县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请各医疗机构做好省、市检查组对部分医疗机构的重点抽查准备工作。卫生局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

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卫生局和医疗机构根据各自职责。

三)总结交流。年9月底。卫生局汇总上报市卫生局。各医疗机构要将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送县卫生局。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加强领导。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角度出发,提高对此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信息管理系统;药学干预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Antibiotic Drug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SHI Su-ping,YU Zhe-qi,ZHANG Guang-qiu

(Department of Pharmacy,Huangg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Huanggang 438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antibacterial drug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urology as an example,for 1~12 months in 2014 (before intervention)678 cases and 1~12 months of 2015(after intervention)in the treatment of 743 cases of urina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1421 cases,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he hospital inpatient drug use intensity,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antimicrobial antibacterial drugs,single dose qualified rate,change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herap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the average d number indexes.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using strength 70.29DDDs/100/d,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as 79.20%,the intervention use intensity of 37.75DDD s/100/d,the use rate of only 51.14%.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 number(8.5±1.15)d,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intervention d number(3.6±1.07)d antibacterial drugs;single dosage passing rate was 59.29%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90.31%.Conclusion The antimicrobial drug u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effectivel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standardize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control and reduce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Antibiotics;Rational use of drug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万, 而这一数字到了1999 年上升到了2000万, 这主要是耐药菌无法再被抗菌药物所控制, 而引起了感染最终导致死亡[1]。滥用抗菌药将使人类回到无抗菌药物的时代。全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不合理,无效,不规范的医疗用药问题,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尤其严重[2]。据统计,目前在我国使用量列在前100位的药品中,有32种是抗菌药物,约占总数的45%[3]。每年死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有20多万人,近75%的致聋原因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使用有关[4]。我国己经成为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较为严重的国家。面对如此严峻的用药状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 抗菌药物需要执业医师开处方才能销售。这条遏制抗菌药物滥用的重要举措硬性地从源头上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做了限制,但是面对巨大的药物使用市场, 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措施,是难以实现规范、合理、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的。因此,还需要各医疗部门根据实际,采取相应有效的制度措施来加以保证,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强软性的药事管理, 这样才能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5]。药事管理抗菌药物信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医疗、护理、药剂以及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交流广泛并且错综复杂[6]。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药品管理的一个载体,全面规范诊疗行为,同时也促进了医院药事管理创新,已逐渐成为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2013年,我院开展了信息化管理,全院系统升级,多部门合作,如计算机中心、医务科、药剂科等,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现就我院2012年和2013年泌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干预前)和2015年1~12月(干预后)在我院泌尿科治疗的患者共计1421例,干预前678例,其中女患者362例,男患者316例,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41.5±11.25)岁,病程15d~1年,平均病程(2.19±1.17)个月。干预后743例,其中女患者405例,男患者338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4.5±10.08)岁, 病程16d~1.5年,平均病程(2.82±1.81)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其他重大疾病,且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国家卫计委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运用到抗菌药物信息管理中。对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中医院感染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理,提前规范医师的用药习惯和处方行为,形成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的监测数据,为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的一个电子系统。由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和医嘱及医嘱处方质量4个模块构成,分别对使用和临床预防抗菌药物、药品过度消耗、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方质量等医院整体用药情况进行监控。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的设施、抗菌药物治疗性的监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监控及处方医嘱质量的监控。

1.3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单次给药合格率、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的平均d数、I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符合标准指南、病原学送检率、平均每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金额、住院d数等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常规管理和经过信息系统的药事干预,我院泌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

3讨论

3.1监控指标效果显著 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到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中,我们可以发现,与采取常规管理相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8]。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及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每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金额、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的平均d数、患者住院d数等都明显下降,而I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符合标准指南、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单次给药剂量合格率显著上升。

3.1.1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所有抗菌药物在信息系统中分别设置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级,所有拥有抗菌药物处分权的医师分别授予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级处分权,在医生工作站把以上两者关联,控制不同医生权限使用不同等级抗菌药物,任何医生都不可越级使用(急诊除外,需主任审核),因此,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大幅降低。

3.1.2 I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此类清洁手术原则上可以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推荐首选一代、二代头孢类,用药时机是选择术前0.5~2 h或在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给药,经药事干预后符合率大大提高。

3.1.3处方医嘱质量的监控 医院HIS系统中设计了评估模块,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处方金额等针对不同对象实时监控,使得这些参数指标大幅度降低,从上述的干预前后的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的平均d数、平均每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金额、患者住院d数等对比表格的数据就充分证明了。

3.2全面透明的信息反馈使全院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从过去盲目迷信抗菌药物的思维中转变过来,主动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综合考虑其他药物的调配使用,对症下药,以期取得最佳疗效。

3.3逐步规范了医师的诊疗行为。在诊疗中,医务人员自觉执行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的随意性大为减少,诊疗用药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大为提高,并能够自觉主动向患者宣传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营造了良好的诊疗用药环境和氛围。

综上所述,通过药剂科认真细致的工作,不仅使医务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个人、科室的各项抗菌药物评估指标的完成情况,还无形中起到了激励及约束作用[9]。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学科合作完成,需要临床药学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教育,努力营造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院氛围,帮助医院逐步实现抗菌药物监管工作。抗菌药物的信息管理有效的提高了药事管控效果和工作效率、及时地规范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

参考文献:

[1]王继红.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61,262.

[2]李玲,廖S,袁波,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实践[J]. 中国药房,2013,24(17):1545-1547.

[3]陈剑.某基层社区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1):54,57.

[4]刘弘,黄月莹,王航,等.临床药师开展药事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药学学报,2013,29(4):398,400.

[5]黄德芳,刘伟光,司徒伟勤,等.开平市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4):141-143.

[6]王昱娜.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3(7):53-54.

[7]王继红.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18):133-13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管理 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断增加,滥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全球性各级医院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1];据近五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洲、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的总量中,抗生素占30%-40%,远远大于其他各类药物[2]。如何使抗菌药物应用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医疗安全也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 管理措施

1.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准则的一种部门规章,根据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与使用原则》、《新药、特药审批制度》、《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考核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各级管理者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制度管人、管事,从而使抗菌药物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

1.2加强宣传

宣传是传播知识、信息的直接途径。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举办药讯简报一期,宣传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细菌谱与细菌耐药情况,介绍新药、特药作用机理、用法与不良反应及各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定期公布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排名前十位药品名单;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通报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及药敏试验执行率等情况,让医务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有一个整体及动态的认识,不断完善检查与治疗方案。

1.3注重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科学性[3]。抗菌药物虽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发挥了它应有的威力,但抗菌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可致病、致畸、致残、致死等,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与导致细菌变异等问题,要使全院医务人员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相关知识,要掌握抗菌药物的分类、每一类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知识、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相关内容,从而全面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以指导实际。医院科教科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相关知识纳入医务人员继教培训范围内,使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达到不断了解与掌握的目的。如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举办抗菌药物应用知识讲座、处方点评;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知识讲座,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做到规范用药、合理用药的责任意识。

1.4 加强督导与考核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质量督察管理科等多部门每月定期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对检查情况及时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对出现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馈到相关科室,责令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到个人进行整改,且与当月绩效考核工资挂钩。同时以上各部门专职管理人员不定期下科室随时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与纠正,从而使抗菌药物管理处于随时监控的状态。

2 效果评价

通过加强各项管理,该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断下降,微生物送检率在不断上升,具体情况见下表:

抗菌药物使用与微生送检情况 (%)

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率 微生物送检率

2009

74

54

2010

63

58

从上表可看出,通过各部门联合管理,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逐年下降,微生物送检率在逐年上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是各级医院的管理重点与难点,如何达到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只有机构完善、制度健全,同时只有充分贯彻制度、落实制度,才能使管理达到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

3.2抗菌药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需要多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才能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3.3 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督导管理措施执行,才能使管理措施逐步落实到位;管理者要贴近临床、贴近实际,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才能达到质量持续改进之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李清,乔继文,郭月巧等.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06,12(2):133-13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2篇

1药品质量管理

1.1规范药品采购管理

严格按照药品采购制度、流程及自治区卫计委药品招标采购相关规定,依据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制定采购计划,并上报卫计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服务中心,严格执行卫计委直属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中标合同,对临床急需使用的计划外药品,执行本院“新药引进暂行管理办法”。定期对临床所用药物进行安全性及疗效的评价,综合分析药物使用情况,提出采购目录的优化意见并上报药事会。

1.2规范药品入库验收及储存管理

严把药品入院的第一关,逐批进行入库前的验收,凡药品品规、生产厂家、批号、数量等信息与送货单不符或药品包装有破损及发现有其他质量问题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并做退货处理;对库存药品实行合格药品区、待验区、不合格药品区的色标管理。在库房、药房配备与药品陈列、储存相适应的设施与设备,按照药品贮存制度,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和质量检查。在一、二级药库设置冷藏、避光、通风及防虫、防鼠等设施,每天按时观测记录温湿度,当温湿度不符合储存条件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以确保药品质量。对形似音似等易混淆的药品做到分开放置,标识清晰。参考内地医院高危药品目录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目录,专架存放高浓度电解质、抗凝药、胰岛素等高危药品,并设置黑色警示牌。“麻、精”药品严格执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药品效期管理制度,做到药品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定期检查药品效期,对近效期药品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保证账务相符率。

2临床用药安全管理

2.1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安全用药相关的药事管理工作制度

制定本院“药品处方集”,抗菌药物、特殊管理药品临床使用等一系列临床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药品遴选制度,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2.2规范调剂管理

药品调剂是药剂科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其规范化管理与患者治疗安全、有效密切相关。在调剂过程中,重点要由药师及以上人员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审核处方的合理性,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等不合格处方进行有效干预,及时与处方医生沟通,真正将“四查十对”核心制度落到实处。调剂中必须有第二人核对,急诊独立值班时双签字核对,以确保调剂的准确性。对取药患者及前来进行用药咨询的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尤其关注小儿、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对临床退药申请按照本院临床退药相关规定及程序认真把关、处理,确保需二次发放药品的质量合格;对调剂差错事故严格执行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2.3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

按照本院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小组每月点评100张门诊处方和30份出院病历。按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抽取处方,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进行点评,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专项点评,认真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并将点评结果上报医教处,由其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公布点评结果,并将不合格处方纳入医院质量考核目标,以促进合理用药。

2.4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药,其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卫计委自2011以来连续3年开展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颁布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一系列文件,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其中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管理做出了若干硬性规定,制定了临床合理应用相关指标。药剂科在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上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4.1严格遴选抗菌药物品种

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第十九条规定: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2]。药剂科按照上述抗菌药物遴选原则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临床实际需求,起草并向药管会提交了我院抗菌药物遴选讨论稿,通过召开抗菌药物遴选专题会议,将我院的抗菌药物品种由原有的78种遴选至49种;对需使用本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特殊感染患者,执行临时采购程序。

2.4.2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明确的抗菌药物分级原则,协助药事会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完成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按照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文件规定,制定了我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单”。规范各调剂室抗菌药物的调剂管理,尤其加强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门诊不放置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确保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2.4.3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药剂科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负责对全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每月统计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我院医教处参考药剂科统计出的近几年我院临床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综合数据,最终根据临床各科室不同专业、病种特点,设定了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并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目标,努力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相关指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3]。竭力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2.5加强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

据文献报道,我国每年有26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ADR)住院,其中19.2万人死亡,医院开展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药物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作为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负责部门的药剂科要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ADR报告及其监测相关知识的培训,并指导临床科室ADR报告兼职人员真实、规范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定期将本院的ADR报表上报至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ADR监测中发现的涉及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查阅相关药学工具书,并及时与临床处方医师沟通,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药物不良事件。

3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监控体系

必须建立健全由科室负责人和接受过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的人员组成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组织,由其按照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定期对药剂科各部门及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质量及安全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本科室及临床涉及药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从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写出书面总结,并通过《医院药讯》、医院局域网等平台向全院通报用药安全监测结果,并将此次发现的问题作为下次检查的重点,从而不断提高医、药及护理人员药品质量管理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到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随着药事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及医院药学的发展,药事管理已成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药学工作者要以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为契机,深刻理解等级医院评审的内涵,不断提升药事管理水平,以实现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

作者:泽碧 单位:自治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赵怀全,林平,等.医院评审中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J].药品评价,2012,9(29):6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药剂科管理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使用较多,人们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引起了重视。我国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曾在201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活动指出:在近期卫生部将采取列有效措施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减少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滥用。此外,抗菌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使我们深入思考,这种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当前我国药剂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1]。因此,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我国现有药剂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内容

2.1对医护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从2013年7~12月,我院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活动中对我院医护人员和药剂科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活动点评,并在整治活动期间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等。通过专题培训,使我院医师、药剂科管理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得到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另外,医护人员还充分利用身边媒体对抗菌药基本知识进行宣传,并针对医院的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2]。

2.2开展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拟定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专项活动中,我院对医护和药剂科管理人员抗菌药物的实验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临床上医护人员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使用剂量等指标,分析我院医护人员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预防使用率等。此外,专项活动中,医院根据每个科室的实际情况,拟定两个不同阶段的抗菌药物临床指标,并向医院相关领导汇报专项整治讨论工作进程,并根据工程专项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如骨外科第一阶段的指标是70%,第二阶段的指标是63%。通过临床医护和药剂科管理人员点评病历,依据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整治行动完成后,我院基本能够完成下达的指标[3]。如内二科第一阶段的指标是60%,实际完成指标56.69%;第二阶段的指标是55%,实际完成指标50.48%。

2.3 对医院以及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临床医护和药剂科管理人员要定期分析我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对细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临床使用抗菌药的合理性、规范性。如妇产科较常给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头孢他啶注射剂和头孢硫脒注射剂,医护人员及药剂科工作人员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把反馈结果反馈给产科后,产科接受了建议,改用头孢唑林钠注射剂[4]。

2.4 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滥用使用抗菌药物人员给予处罚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药剂科管理机制的建立,首先医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理由医院现有的管理机制和资源大力发展抗菌药物监督机制和药剂科管理机制,培养全科医生,让医院运行效率更高,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同时政府也要对医疗机构的加大投资力度,解决以药养医的行为,减少患者自付药费的比例,真正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另外,在活动期间还有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督导小组的职责,定期检查抗菌药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监测分析,把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医生全院通报并把每月使用抗菌药量排名前三位的进行适应性分析,了解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情况,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我院抗菌药用药水平,确保每1例患者合理、有效、经济、安全地用药。临床药剂科一方面负责医院药物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负责对不合理抗菌药的干预工作,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进行打分,并写出反馈意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通过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使得我院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下降了12%,抗菌药合理率也提高了13%,药剂科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3 专项整治行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措施

3.1 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专项活动后,我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领导下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这些领导主要由医务、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共同负责,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集中讨论,制定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目标相关的可行性政策和措施,这样能够使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使他们能够各司其职,同时还能够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保证抗菌药物管理机制有效运行。此外,开设专项活动后,医院还要定期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此外,各部门之间合作需要协调机制,医务、药学部门要积极主动,善于沟通,互相协作,保证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5]。

3.2 开展全员医师、药师抗菌药物培训不断完善临床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架构,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2年来,我院开展多次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有全员医师培训,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大会;内外科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专题培训;药品调剂人员培训,严格抗菌药物的处方管理;印发本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手册,每人一册,内容包括国家相关制度政策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本院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等,宣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滥用抗菌药物的弊端,力求使培训效果达到融化到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的高度"专项整治活动目的是改变我国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的局面,而医师是抗菌药物处方开具者,只有临床医师真正意识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迫切性和严峻性,才能更好更快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只有当处方医师将其当作避免产生耐药的严重措施而不是一种限制时,才更容易主动接受,培训才更为有效。

3.3 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分级制度我院在开设专项活动后,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等,并将整理的制度等编成书籍发到每一个医护人员手里,让他们进行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专项活动后,医院对医师药师进行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能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和抗菌药物处方调剂权。各级医师在自己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越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填写《抗菌药物越级使用申请单》,而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必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审批单》,经抗菌药物会诊专家会诊同意后,才能够在医护人员的嘱托下开处方,使用,使用时要注意患者的剂量等[6]。

3.4 开展抗菌药物监测与预警,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做抗菌药物使用量和费用前10位排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行,统计抗菌药物相关监测技术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对使用量异常增长及6个月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展开调查,有无超适应症处方、超剂量处方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对违规的药品企业、滥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理,点评结果在本院例会上通报及定期在药讯上。

4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实验。针对部分医院中出现抗菌药药物滥用情况已经得到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共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院药剂科管理的改革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医院药剂科要转变思想,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个领导能够满意、医师能够接受、患者愿意配合、药师又能承担得起来的长效干预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抗菌药物将会得到合理使用及药剂科管理机制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也为医院以后的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

[2]付丽红,吴建华,陈新梅.浅谈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J].中国药事,2008,22(12):1137.

[3]郭峰,赵纳,冯松叶.我院2007-2009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中国药业,2011,20(5):46-47.

[4]赵小顺,岳永焕,陈红利.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29230.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4(a)-0156-05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量较大的一类药物[2]。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细菌耐药性日益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3-4]。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指南规范[5-7],特别是原卫生部连续三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8-10],更是体现了政府部门对抗菌药物使用监管的决心和力度。本研究通过分析某医院2014~2015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并对用药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该医院信息系统(HIS)分别提取2014年~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包括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构成比、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和DDDs排前十位抗菌药物明细、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d density,AUD)、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各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等。

1.2 方法

将上述数据指标录入Excel,通过适当的计算处理,作图表进行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参照《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11]中的公式进行计算,其中AUD的计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DDD值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12]、《新编药物学》(17版)[13]及用药说明书并结合临床用药习惯确定,某个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抗菌药物费用/总药费;各类别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各类别抗菌药物费用/总的抗菌药物费用;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即DDDs/100人・d)表示[14],AUD=[DDDs/(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诊的抗菌药物处方数/同期门诊处方总数;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同期急诊处方总数;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人数/同期出院总人数;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同期一类切口手术总病例数;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人数/同期抗菌药物使用人数。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分析

与2014年相比,该医院2015年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整体变化较小,基本持平在17%左右;上升较为明显的科室分别为急诊科(上升7.6%)、战创伤救治中心(上升4.71%)、消化内科(上升4.55%),下降较为明显的科室分别为妇产科(下降5.2%)、眼科(下降4.59%),其余科室变化幅度较小。抗菌药物费用比例最高科室为呼吸内科,达到45%左右;最低科室为中医针灸科,不足0.2%。除呼吸内科外,外科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例普遍高于内科,>30%的科室有5个,分别为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和战创伤救治中心;

2.2 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构成比分析

与2014年相比,该医院2015年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构成比变化较小,构成比最高的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的复方制剂,约占35%;其次为头孢菌素类,约占25%。构成比最低者为磺胺类(几乎为0),其次为头霉素类(

2.3 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DDDs及金额排序分析

该医院配备抗菌药物共15个亚类,49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的品种数最多,为10种。两个年度各类别抗菌药物用药金额与DDDs排序变动较小。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和磺胺类药物的序号比(金额排序/DDDs排序)接近1,提示其用药金额与DDDs同步性较好;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伍的复方制剂、抗真菌药、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糖肽类和■唑酮类药物的序号比明显1,提示其价格相对便宜,临床使用率较高,在临床被广泛接受(表2)。

2.4 DDDs前十位抗菌药物明细分析

两年来,该医院DDDs前7位抗菌药物基本无变化,变化明显的分别为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DDDs下降了14个位次)、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DDDs上升了11个位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7∶1)(DDDs升了7个位次)。两年内DDDs前10位抗菌药物中,除注射用头孢他定他唑巴坦钠(5∶1)、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序的号比1(表3),提示临床更倾向于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抗菌药物。

2.5 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

2014年该医院各区域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达到国家标准。2015年,门诊和住院的使用率较上一年有所下降,而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却有明显增长,超过了国家目标控制值(表4)。

2.6 住院患者AUD分析

全院AUD由2014年的67.41 DDDs/(100人・d)降至2015年的63.26 DDDs/(100人・d),但离国家40 DDDs/(100人・d)的上限要求尚有一定差距。AUD较高的前3个科室分别为重症医学科、急诊病房和呼吸内科,运行在100~400 DDDs/(100人・d)之间;AUD

2.7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

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2014年的40.48%下降至31.27%,更加接近国家≤30%的要求,剂型、给药途径合理性为100%,但约15%的病例存在药物品种选择欠合理和存在联合预防用药情况,80%左右的病例给药时机欠规范,90%左右的病例给药疗程偏长(表5)。

2.8 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

该医院2014年送检率相对较低,仅有总体送检率达标,2015年各级抗菌药物送检率明显提升,总体、限制使用级已达标,特殊使用级离目标值差距进一步缩小(表6)。

3 讨论

与其他系统用药不同,抗菌药物与机体和微生物三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微生物广泛在存于自然界,包括机体的各种腔道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生殖道等有菌环境,与机体呈寄生关系,机体通常对寄生微生物处于适应状态,当免疫功能改变,微生物与机体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时,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抗菌药物可通过其特定的药理作用机制抑制或杀灭微生物而控制感染,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微生物可通过产酶、自身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蛋白结构变化和营养代谢改变等机制产生耐药性[15]。机体与抗菌药物之间是一种处置和被处置的关系,机体对抗菌药物进行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抗菌药物在被处置过程中,因药物性质和机体状态各有不同,会给机体带来如过敏、肝肾损伤等不良反应。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就有可能打破上述平衡关系,诱导细菌耐药产生,给机体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同时还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因此,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人类卫生事业的重要课题之一,更是全社会尤其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细菌耐药率的不断攀升,抗菌药物研发速率的不断减慢[16]以及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日益出现,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呼吁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各部门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要求越来越严,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指南规范,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围术期预防用药、分级管理、送检率和细菌耐药监测等指标进行了量化管理,并将其纳入医院等级评审、专项检查的重点项目。

该院作为一所异地新建、运行不足5年的三甲医院,从环境适应、组织健全、机制完善、工作展开、人才培养、制度落实到持续发展势必要以时间为成本。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医院在抗菌药物配备、整体用药金额比例、使用率、围手术预防使用率和送检率方面均相对合理,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部门的指标要求,并低于其他医院报道的运行值[17-18],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医院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方面意识强、水平高、措施有力,进而能够促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在相对短的时间便与基本国家行业要求接轨。

当然,调研结果也反映出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部分欠合理的问题,具体如下。①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攀升。2015年其使用率上升近15%,超过了国家指标要求,这可能有以下原因有关:该医院地处市郊,靠近海岛景区,随着当地度假旅游外来人员的逐年增加,交通事故、意外摔伤、斗殴伤、海边溺水等事件频发,因感染送急诊的患者居高不下;随着医院收容量的逐年增加,大部分急危重症患者需在急诊候床过渡,临时治疗;急诊科是年轻医生轮转培训的必要基地,频繁的医务人员更替导致用药习惯变化较大。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欠规范,部分手术用药起点偏高,如选择三代头孢加酶抑制剂作为预防用药,且存在联合用药,用药疗程偏长。部分医师过度谨慎,通常将抗菌药物使用至术后体温、血常规和炎性指标均正常时方停药,这可能是造成预防用药起点高、联合用药、超疗程用药的原因。③住院患者AUD偏高。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较好,但所收治患者多为外院辗转而至,病情相对危重、感染相对复杂、联合用药多、住院时间长,这很可能是导致该医院AUD偏高的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管理措施,具体建议如下。①加强培训教育:可通过模块化培训、学术讲堂等方式,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集中培训,并辅以必要的理论考核方式以促进知识掌握。②充分发挥药师职能:药师应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从抗菌药物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角度对医师进行宣教,并通过处方、医嘱点评和典型病例分析等措施进行干预。③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指标运行情况和细菌检出率及耐药率进行通报。④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指标监测的智能性和准确性。⑤强化机关监管力度:针对性制订管理制度,根据专科特点,个体化制订各指标目标分解值,采取“评分制”或“驾考式”管理模式,以评促改。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临床、药学、微生物、感控、信息和管理等多学科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密切关注国家法规和行业政策,不断更新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及时获知感染流行病学和细菌耐药现状,动态调整管理方案,才能更好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医政司.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EB/OL].http:///mohyzs/s3584/201205/54645.shtml,2012- 05-08.

[2] 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4-9.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J].中国药品评价,2015,32(4):252-256.

[4] 胡付品,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4.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1596.

[6] 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http:///mohbgt/s9508/200903/39723.sht-ml,2009-03-25.

[7]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办公室,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器材局.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EB/OL].http:///yzygj/s3593/201508/c18e1014de6c45ed9f6f9d592 b43db42.shtml,2015-07-24.

[8] 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EB/OL].http:///mohyzs/s3586/201104/51376.shtml,2011-04-19.

[9] 卫生部.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EB/OL].http:///mohyzs/s3586/201203/54251.shtml,2012-03-06.

[10] 卫生部医政司.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EB/OL].http:///mohyzs/s3585/201305/6042979f05cf49609e96410d7314 ecae.shtml,2013-05-07.

[11] 卫生部办公厅.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EB/OL].http:///zhuzhan/wsbmgz/201304/0404f9cd71764ab29b2365e069cfbf2d.sht- ml,2011-12-23.

[1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22-817.

[1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105.

[14] Kwint HM,van der Linden PD,Roukens MMB.Intensification of antibiotic use within acute care hospitals in the Netherland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2,67(9):2283-2288.

[15] 陈代杰.从靶标到网络――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与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1):84-89.

[16] 林志强,张国伟,王大璇,等.我院细菌耐药率变迁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1,8(2):75-80.

[17] 邓少洁,蒋绍艳,常宏,等.2012-2013年某院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今日药学,2014,24(6):458-463.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5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洛阳 471002

[摘要] 目的 利用循证医学构建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体系。方法 利用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建立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记录、不良反应记录及相关管理制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关键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结果 利用循证医学指导该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来,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了显著提高。结论 应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可以促使抗菌药物的管理走向数字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构建完善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体系。

[

关键词 ] 循证医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071-02

Discuss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Constructing the Reasonable Clinic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Hospital

ZHANG Hong MENG Lu

Luoyang Othopedic-Traumatological Hspital (Department of Othopedics, Hspital of Henan Province), Luoyang, Henan Province,471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us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construct clinical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s Us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establish thetheory and method,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records, record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related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found that the key to solve them. Results Since the reasonable us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guide antimicrobial drugs in our hospital, the rationality of antimicrobial usage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al research method can make the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to digital, program and system,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further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clinical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management system

[基金项目]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2014年度卫生政策研究课题(YWZY201444):循证医学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2013年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3ZY02050):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评机制技术平台的研究。

[作者简介] 张虹(1972-),女,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医院学科建设及药事管理工作。

目前,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循证医学凭借其独特的理念及新颖的研究方法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青睐。但是,循证医学在我国的应用还仅限于初步阶段,特别是在抗菌药物的应用研究中尚还少见。笔者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指导,从进而建立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体系。

1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遵循科学进行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主张将临床医师的个人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为患者提供最确切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以及最精确的预后估计。

传统医学处理病人的方式主要以经验为主,医师凭自己的经验直觉或病理、生理以及向专家请教和阅读杂志等其他方式。现代医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经验医学和调循证医学,通过对病史的认真采集和体格检查,使临床医师采取有效的文献检索,借助临床文献评价的方法,得出联系最紧密和准确的信息,使文献(即证据)得到了最有效的应用,通过文献将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制定出来,解决临床问题。EBM强调医师应认真结合目前所拥有的最佳证据,并将其融入到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健康服务的决策,将现有的医疗服务以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为基础[1]。

2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多年来,抗菌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药三分毒”,抗菌药物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合理、有效、安全的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治疗或预防疾病;用药疏忽、失当以及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则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严重的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不适当、无效和不经济的医疗抗菌药物用药问题。

随着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将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还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长,致使部分有效抗菌药物也在不断减效或失效。使疾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并且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加重。

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来更有效地利用耐药监测和已有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研究结果,将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系统化,推动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化以及采用抗菌药物管理政策,逐渐降低细菌耐药情况十分必要。

3利用循证医学方法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记录及不良反应记录

为了将循证医学更好的应用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医院颁布了抗菌药物管理及使用制度,并建立了抗菌药物使用记录及不良反应记录,真正做到有“证”可寻。

3.1构建抗菌药物管理及使用制度

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推动该院抗菌药物管理及使用制度的建立,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医师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拥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权;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拥有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权;具备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拥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所有药师均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拥有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3.2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记录及不良反应记录

对全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生产厂家、病人基本情况、医师姓名等,并对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3.3阶段性进展

利用循证医学方法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和记录之后,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不但用法、用量逐步规范,越级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也直线下降,在使用限制级、特殊限制级抗生素之前,医师都很规范地做了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安全、疗效好、价格适宜的抗菌药物。规范化的医嘱与规范化的操作过程,使得该院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率大大降低。当然,药物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但当不良反应发生时,抗菌药物的使用记录,作为循证医学里的“证据”,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查找、分析原因,从而尽快减轻病人痛苦,将不良反应的伤害性降到最低。

4结语

将循证医学理论应用到构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体系中,是一种新的尝试。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相比过去传统的模式,能提供更有力的证据,从而使结果更客观,更有说服力,毫无疑问,循证医学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循证医学着重于共性的方面,对于个别特殊的患者与情况,还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实践证明,将循证医学理论与医师临床经验相结合,共同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真正满足于共性的需求,又照顾到个体的特殊情况,达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使得该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走向数字化、程序化、制度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从而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切实可行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体系,以便对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好地指导。

[

参考文献]

[1] 韩进庭.循证医学模式在规范用药与降低细菌耐药性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12,21(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