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

英语小班教案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词汇 circle square triangle rectangle red yellow purple blue left right hand foot

句型 What color is it? What shape is it?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a shape on the paper?

What do we need? What’s in your left/right hand/foot?

Do you have a …?

教学重、难点:创设自然、轻松、实用的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表达颜色、形状等内容,并最终脱离课堂内容,生生之间自如地交流。

虽然本课内容是较传统的知识点,但是授课老师想利用纯美式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各种真实或者是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利用真实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参与,主动学习、主动表达。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 Class rules

No Chinese.Listen to the teacher.No running.

No yelling.No fighting.

2. Choose your seat.

提问英语课五条课堂常规,并回答教师的日常小问题,回答正确者按照次序选择自己的座位。

Step 2: Presentation

1. Free talk:

T: I have some pieces of colorful paper. Look at this one. What color is it?

教师展示四张不同颜色的实物卡纸,让学生认知这不同的四种颜色。

2. Learn the new words: square, triangle, circle, rectangle

T: What shape is it? It’s a ….

What shape can you see? I can see a ….

Is it a …? Yes, it is. No, it isn’t.

拿出不同颜色的四种图形卡纸,通过丰富的问答形式让学生掌握四种不同图形的英文表达方式,同时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礼物――一张彩色卡纸。

3.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 you see on your paper?

What shape do you have?

4. Practice:

Students can make different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E.g. I have a ….

I can see a ….

通过各种常用句型的输出,不拘泥于一两句的核心句型,而是大容量的语言输出,虽然没有华丽的修饰和道具,但是朴实、大容量、实用的语言点操练,为之后的活动部分打好基础。

Step 3: Activity

1. Free talk:

T: Everyone has a piece of paper. On this paper you can see a shape. Now we can cut out the shape. What do we need?

We need scissors.

课堂动手活动的导入,提出问题:“我们需要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

2. Ask and answer:

T: What do you need?

Ss: I need …

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熟练所需掌握的核心词汇,采取奖励措施,当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给予学生下一步所需的工具。

3. Do the handcraft:

T: Now you can cut out the shape. Pay attention to your fingers. Be careful.

Then students can cut out the shapes by themselves.

动手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剪图形。

Step 4: Sing a song

T: Today, we learned many shapes. Now we can sing a song about shapes. Ok?

最后再次突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Shapes”,通过歌曲的方法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把美式英语课堂带入到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来,整节课没有任何的多媒体手段,而是让学生贴近老师,完全使用的都是实物式的道具。

先以彩色的卡片导入四种不同的颜色,再展示不同的图形,老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没有固定操练几个核心句型,而是把本节课可以使用到的句型、以前所涉及到的句型和学生有可能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句型都进行反复操练和运用。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watch, wallet, calculator, teapot, hairdryer,skateboard。

2、初步了解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yours, his, hers, ours, theirs并及其用法。

3、能正确理解并能体验句型

①Whose…is it/are they? It’s/They’re……②Who is it/are they from? It’s/They’re from……的使用语境。

(二)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如何谈论物品的归属;

能正确理解、掌握对话的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重要传统节日“圣诞节”,体验西方国家送礼与受礼的风俗习惯,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能听懂、会说、会读本课词汇,初步理解运用本课句型;

能正确理解、掌握对话的内容并能流利的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难点:

单词hairdryer, calculator, skateboard的读音;

初步理解名词性物主代词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词、句型和人物卡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1、Free talk.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T: What date is it today?

T: What holiday is coming?

T:When’s Christmas?

T:Do you like Christmas ? Now let’s sing a song about Christmas?

播放歌曲:“We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

T: You sng very well and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Christmas? 引出课题。(Unit 7 At Christmas)

(Ss: They usually eat delicious food.吃美味的食物,go to parties参加聚会and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互赠礼物……)

3、介绍圣诞节的由来,主要是具体的时间、圣诞老人、圣诞树以及送礼物的风俗,导入本课的重点互赠礼物。

Step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Learning the new words

A guessing game

T: Did you get a present last Christmas ?

Ss: No

T: I’m sorry , Here’s a present for you.last christmas I’ve got so many presents,you can guess.

快速教读,利用卡片纸

Group work (I say , you say)

Magic eyes

T: let’s have a rest and play a magic game .Are you ready?

2、Learning the whole text

T: Now we know so many presents.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presents did Jim’s family get? Now let’s listen.After that, 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 Listen and answer(序言)

1: Where were they?

They were in Jim’s grandparents’ house.

2. What did they do?

They opened their presents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②Watch and circle

T: Oh,Jim’s family opened their presents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presents did they get? Let’s watch a cartoon and look for their presents.

(完整的看一遍课文卡通片,圈出Jim一家的礼物)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关的学习指导。

③ read and think

T: So clever, can you help me to find mine/hers/ours/yours and talk with your partern about its meaning ? Now read

(先跟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教师请个别学生讲答案)

(1) Dad:This one is from grandma .it’s yours , Jim .

(2) Jim: No,it’s not mine , it’s his.

(3) Jim :No , it’s not hers .It’s Grandma’s.

(4) Dad : Where are ours then ?

④Read and match

T:Good job . Now I will give you 2 minutes to read the Unit and please match the person and its present .

(快速阅读课文,将对应的人物、礼物进行连线。)

在学生做完连线以后,运用连线后的图引出句型:Whose...is it/are they?

It’s/They’re... 请学生开火车问答

(上接257页)

⑤Read and fill in the form

(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内礼物来自于谁,然后根据例句造句)

重点让学生操练句型:

Who is it/are they from? It’s/ They’re from…

如:The wallet is from Grandma.

The teapot and some tea are from Grandpa.(注意单复数)

Step3、Consolation

1、Read the Unit and fill the blanks.( 用粘贴的方式小组活动)

2、Group work :

T make examples and ask Ss to retell the Unit

On Christmas Day, Jim’s family were in his grandparents’ house. After lunch, they opened their presents.Everybody was very excited.

……

They all like their presents.

3、知识卡片:西方国家互赠礼物的风俗。

Step 4、Homework

板书设计:

Whose …… is it/ are they ?

It’s / They’re…… wallet watch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法在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证实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 研究主体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体为80名来自六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一班是实验班,采用学案导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二班是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级各有40名学生。两个班级由同一个老师教了半年,学习状态稳定。两个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材,每周有八节英语课,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两个班级在实验前的英语阅读水平几乎是一样的。以上条件保证了研究的可行性。

本次研究的工具主要包括:前测试、后测试、调查问卷、采访和统计软件。在实验前后,在试验班里发放调查问卷,以调查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态度。前测试试卷和后测试试卷都是由四篇阅读理解组成,总分为40分,要求学生在35分钟之内完成。在实验开始前,前测试试卷分别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以了解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后测试试卷仅在实验班进行,用来测试学案导学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调查问卷一共有14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态度;二是关于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和策略;三是关于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果。

2.数据收集

试验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进行,前调查问卷在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测试,80个学生均在30分钟之内完成,80名学生均完成调查问卷,所有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都是有效的,当实验结束的时候,两个班再次做同样的调查问卷。前测试和后测试分别在新学期开始时和结束时进行,试卷收上来进行批改、统计分数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3.数据分析

(1)前测试结果分析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具有相同的英语阅读能力。

(2)后测试结果分析

对比表1和表3可以发现,采用学案导学的实验班,在试验结束后,平均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对比表2和表4可以发现,控制班的前测试结果和后测试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控制班的英语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三、结语

通过调查问卷和测试结果分析,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一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学案导学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效;二是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动机和热情;三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英语阅读技巧;四是学案导学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希望将来有更多学者投身到学案导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中来,共同探讨高效地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雪峰.(2006). 通过学案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

[2]范增民.(200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曲阜师范大学.

[3]高变英.(2006).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博士学位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植物造景 双语教学 教学实践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园林行业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这为《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希望通过《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探索适用于衡水学院及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完善的现代园林理论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西方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并能够进行设计思想交流的园林专业人才,为推动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的《植物造景》双语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基于园林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对《植物造景》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采用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大班授课,二是小班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在课程的前半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辅以提问,使学生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后半段则边讨论、边总结,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用英文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和表达,掌握课程的内涵。

1.1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实践。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均为穿插型,以英文为主,在教学的同时,适当辅以汉语解释和说明;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中英文对照双语幻灯片,用英语讲授专业术语和关键词等,交替使用中英文阐述相关要点,进行提问和组织讨论;采用自编讲稿,适当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要求学生以英语为主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表达及交流。

大班教学选择部分章节采用双语教学,授课对象为全体同学;小班教学选择部分英文水平较高且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授课。在授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要求大家对是否赞成双语教学进行投票,大班教学对双语教学“赞成”“无所谓”“反对”的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2.5%、35.8%和51.7%;小班教学对双语教学“赞成”“无所谓”“反对”学生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6.7%、40.2%和33.1%。这些数据说明,不论是大班授课还是小班授课,即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是采用英语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均感觉吃力,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排斥双语教学的原因分析。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植物造景课双语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英语总体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二是教师能力单一,专业教师口语能力一般,不能随心所欲地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和传授专业知识,使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使用汉语授课时,教学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教学流畅精彩,师生互动充分;但以英语进行时,由于师生对英语表达能力的不自信,大家都不敢多讲,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2.《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2.1谨慎选择开设课程。《植物造景》双语教学的实践证明,针对目前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对园林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专业必修课――“植物造景”双语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以在专业选修课中选择能体现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国际紧密接轨的课程,如对“园林学科发展动态”、“中外建筑赏析”等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学生选课的方式,面向英语较好且对双语教学有兴趣的学生开设,这样就能够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英语双语教学的效果才会明显。针对园林专业师资现状,扩充双语教师这一资源的途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获得博士以上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二是为现有师资提供不间断的英语培训。由于学校的地域发展及收入水平,引进海外人才目前难以实现;而通过不间断的培训达到近似外籍教师的语言水平显然需要相当漫长的学习过程[1]。

2.3选编合适的双语教材。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类:国外原版教材、改编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原版教材信息量大,数据翔实,图表案例丰富,但是,其内容与教学大纲不匹配,而且价格昂贵,从根本上限制了双语教材的选择。目前关于《植物造景》双语课程的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尚属空白。改编教材是一种过渡形式,其特点是既能保证语言上的原汁原味,又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因此,结合国内植物造景现状及学生的专业及英语水平,改编国外原版教材,补充英文期刊相关文献,在目前看来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这需要课题组教师大量的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对教师的英文水平及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

2.4以试点班形式进行小班双语教学。为了让双语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我们可开设双语试点班,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从中选拔比较优秀且愿意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并采取小班教学;对其他学生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小班教学班容量以15人为宜[2],可以保证师生充分互动,通过小班教学,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语言输入。同时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收集及材料整理,用英语制作幻灯片并汇报。在课程的早期阶段要求较低,从列举专业词汇、使用英文教材及用汉语讲解等步骤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较高层次的双语教学可定位在平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上。

3.结语

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针对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特点,根据《植物造景》双语课程大班教学及小班教学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反馈,发现要想顺利推行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保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尚需在双语师资培养、双语教材选编及双语试点小班教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希望能够为探索适合我国园林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欧阳汝欣.《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5(74):174-175.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 教学观摩

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受众学生毕业后大多都要踏上英语教学岗位,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来说从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他们必须至少能够上一堂合格的英语课。要做到这一点,他们自身的英语教学素养就必须过硬,他们所学的英语教学相关知识和技巧、技能,都必须在使用之前经过亲自的实践检验。也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学人员。要达到这个目标,高师的英语教学法课堂就不能只是理论课堂,而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能够随时运用于实践的课堂。因此,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更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英语教学法课堂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英语优质课观摩、教案写作、情景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等,其中英语优质课的教学观摩更是可以贯彻整个英语教学法课程。本文主要研究英语优质课的教学观摩活动,那么怎样进行英语优质课的教学观摩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调控,即观摩前、观摩中和观摩后。

一、观摩前的准备工作

1.优质课的准备

因为各种条件所限,所以这里所说的优质课专指英语优质课的录像,而非现场优质课。组织学生观摩英语优质课一定是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播放录像课给学生观摩。比如说,教授到英语课的导入活动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导入活动的两个设计思路即复习导入和新授导入,那教师就可以分别挑选几段不同课程的导入活动给学生看(内容分别为复习导入和新授导入)。再如,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任务型教学,那教师在挑选优质课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挑选典型的任务型教学课。

2.学生的准备工作

在组织学生在观摩英语优质课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是通过课堂讲授,也可以给学生相关的学习主题,让学生自学或小组学习讨论。具体采用哪种方式,主要依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来定。例如准备要观摩听力活动的进行方式,因为这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活动,就可以布置主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二是在观摩之前,教师可以适当的介绍所要观摩的教学活动的课程背景,例如可以让学生先熟悉课文,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可以让学生写一份初步的教案(这里所说的教案不一定是指完整的教案,有可能只是教案的一个部分,具体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例如教授英语阅读课的调查活动,可以布置学生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设计一份调查活动的教案,而非整篇课文的教案。

三是教师要在观摩之前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教学观摩的目的和任务,在讲解清楚目的的基础之上,要向学生明确观摩时要关注些什么,要如何做笔记等等。在英语教学法课程开始之初,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做课堂实录,等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之后,再引导学生去记录重点内容。

四是每一次观摩之前都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观摩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观摩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笔者一般在观摩第一遍的时候要求学生扮演英语课堂的学生,思维跟随观摩课教师的节奏走;在观摩第二遍的时候,要求学生扮演英语教师,站在同行的角度去观摩教学活动;有必要的时候还会观摩第三遍,这个时候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评判者了。

这几个方面都是英语优质课观摩前的准备活动,准备的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整个观摩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是整个观摩活动的基础。

二、观摩中的活动

观摩活动开始之后,教师实际上就退居幕后了,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观察参与观摩的学生。观察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观摩、思考、记笔记;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并进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第一遍观摩也就是学生扮演英语课堂学生身份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课堂控制和提醒,以便于学生更投入地体验观摩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偶尔会因为没能全身心投入而造成课堂过分活跃,这种时刻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课堂干预。在进行第二遍观摩,也就是学生作为同行进行观摩的时候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观摩后的总结活动

观摩后的总结活动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学生进行第一遍观摩之后进行。这一阶段比较简单,要求学生总结作为观摩课堂学生的上课感受以及得到相应感受的原因。

第二阶段是在进行第二遍观摩之后进行。这一阶段的总结以学生的信息反馈为主,结合教师的指导和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剖析,并且糅合英语教学法课程相关内容于其中。这个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学生总结

参与观摩的学生依据英语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对照观摩前自己所写的教案,对所观摩的课堂教学进行剖析,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因为班容量比较大,所以一般都是先采用小组讨论、再小组派代表进行班级讨论。如果班容量比较小,也可以直接进行全班讨论。学生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2.教师分析

教师从英语教学法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出发,结合学生的总结,对观摩课作一个总的详尽的分析和解说,回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归纳出关键性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修改自己的教案。

3.师生共同学习研究

在学生进一步修改教案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抽取一部分的教案,在课堂上进行不记名的全班讨论和分析点评,让全班同学都能更好地把课堂所学运用到教学中去。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小组巡视,随时提供帮助。最后由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对这一章节的学习体会,并展开全班性的研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建立个人学习档案

在一个完整的英语优质课教学观摩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努力,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在完成下一个教学活动之后再不断补充完善学生的个人档案。在档案建立完成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单独和学生详细地分析每个学生各自的学习档案,以帮助学生在下一个教学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参考文献

1.张子光.英语教学法课改革的思路及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6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英语 尝试

初中英语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提倡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教案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满足了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值得借鉴与深化的教学探索。

一、分层教学的定义与社会需求状况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工作。分层教学不仅能够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目前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小班教学模式即为分层教学模式的一种。

为了解当前分层次教学的社会需要状况,我们首先从学生寒暑假的各种辅导班的开设上来看,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开始打出小班教学的旗帜。这种小班教学模式往往收费颇高,而其一个班的学生也往往仅为10个人左右。而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分层教学模式的一种体现。目前,分层教学模式在社会上颇受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小班教学能够使教师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价格再高家长也认可。

回到学校教学方式上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往往为四五十人,这样就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所有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而渐渐被落在了正常课程进度之后。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就社会需求而言,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解析

(一)初中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模式中的层级划分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个性特点、英语基础知识能力水平、课堂知识接受速度以及英语知识潜能等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级,因材施教,从而为学生提供最适宜其学习的方式和环境,有助学生成绩的提高。

比如,一个班原本有学生40人,那么在进行英语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能力将40人划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英语学习能力及课堂知识接受程度上都比较高的同学,英语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和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这样,通过划分层级这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授课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英语教师的分层备课模式探讨

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备课,将直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英语的分层析备课模式:

1、“一大多小”教案

“一大多小”教案,即教师在备课时准备一个大方案的同时,准备几个小教案备用。这种方式适合多种分层教学模式并存时采用。

比如,在进行仁爱英语七年级Unit 2 Different Looks备课时,教师撰写的大教案,应严格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掌握简单的一般疑问句型(yes/no句型)和特殊疑问句型(wh句型)的问句和回答方式等重点。但在准备小教案时,教师可适当的对内容加以延伸,临时性加一些娱乐性的表演游戏,寓教于乐。

例如,对英语学习能力不是非常强的同学,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yes/no句型的场景模拟练习:

A: Hello, Jean! Do you have short hair ?

B:Yes, I do. /No, I don't.

对英语能力还不错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其使用wh句型进行场景模拟:

A: Hi, Kangkang, what's this?

B:Oh, it is my pen.

A: What color is it ?

B: It's black

或者,

A: Which is your coat?

B:The red one .

同时,在这个单元学习身体部位的名称时,可以让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触摸身体部位的游戏,达到强化英语单词记忆的目的,同时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多元一体”教案

多元一体教案实际上是教案的不同变通方式。从形式上看只有一个教案,但事实上这一个教案中却包含了适应不同层级间学生使用的多个教案。这种教案由于其普遍适用性,因此更适合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使用。

例如,在学习祈使句时,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模式,对多数学生而言能够很快掌握其结构模式,但要熟练运用这种句型结构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分层教学,在结束授课时,先对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简单的口头知识点掌握能力的测试,然后对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针对现场的情境进行祈使句的使用,如:在学习仁爱英语七年级Unit 6 Topic 3 How can I get to the bookstore?时涉及到了祈使句的使用,对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能通过看路标以祈使句说出其代表的意思,如:Turn left;Go straight 等。对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创设两个情境(一为交通规则的制订,一为班规的制订)引导其练习祈使句的使用。

通过不同的分层训练,使两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轻松掌握课程的重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结束时,对两个层级学生的表现结合句型做简单的总结,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有效的顾及到各个层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能有效提高各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7篇

2011年春季开学后,在高一、高二试验成熟的基础上,我校高三的各个班级也迅速的组建了成长共同。高三(20)班和高三(17)班是两个理科班,学生人数都在65-70之间,其中男生在40以上,典型的男生多女生少的理科班特征,为英语教学和学习加强了难度。我将我任班主任的高三(20)班68人分成了9个小组,即9个学习共同体也称之为“成长共同体”。1-7组每组8人男生5人,女生3人;8组和9组6人,男生4人,女生2人。在成员搭配上,我给各小组都分进一个英语成绩最好的学优生,该生为该共同体的英语学科小组长。小组长将直接负责该小组的所有与英语学习有关的事项,包括课堂英语学习的小组活动的组织,问题讨论的组织,作业的检查,布置等等。并接受英语科代表的直接管理和监督。同时我在各小组里再搭配两个英语的学困生,好、中等的学生都平均分配到各小组,这样可以起到好带差的作用,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按学校统一要求,最后各小组成员围桌相对而坐,这样方便课堂学习过程中小组内的合作探究与讨论。

同时我也和高三(17)班的班主任认真沟通,把(17)班根据学生各科的差异性基本按这个模式分了9个小组,组建了9个成长共同体。

各小组组建完成后,我把两个班的英语科代表和九个小组长召集在一起开了会,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并完善了各成长共同体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具体做法有以下六点:

一、评价一律以加分或减分的形式表现。

二、68个学生每天的表现都最终表现为其落户的成长共同体上。科代表有9个成长共同体的每天的英语学情记录档案,从而体现成长共同体捆绑评价的原则,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三、英语科代表每天要详细的记录各小组在当天当科学习过程中的学情,分为课堂教学参与程度,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合作探究学习的程度,质疑问题的深度,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作业完成的质与量等几个方面来详尽记录。并以加分和扣分的形式备案。

四、9个小组长有各自成长共同体每个成员的学情记录档案。

五、每次月考后,科代表对9个组进行一次平均分计算。两次月考之后进行一次比对,对进步大的成长共同体进行一次加分。

为了体现因人施教,正确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对于学习成绩加分可能性相对较弱的同学要以鼓励为原则,对他们的评价标准可以适当调整。比如在课堂文明礼貌、合作学习参入度方面、积极思考方面和独立完成活动小组任务方面等等进行加分。也就是以鼓励为原则,全方面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成为有用的人。

六、配合班主任每周班会课,科代表对本周各成长共体的具体得分进行一次汇报。对好的成长共同体进行表杨,表现差的后两名成长共同体进行整改。我在对科代表记录的材料深入了解之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落后的成长共同体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并且找每个小组表现不够好的学生谈话,发动该组活跃的同学采取 “兵教兵”“兵练兵”“人盯人”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让他们共同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具体应用后,收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成长共同体成为成长的好伙伴。“一帮一或帮二”,小老师带徒弟合作学习。课堂上如果由潜能生回答问题,加倍加分,实行潜能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优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课堂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幅度提高了。

例如,我每节课的前十分钟是让科代表给学生听写10个单词,科代表听写完后,九个小组间交叉批改。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我只给他们制定了奖励制度。听写完单词后,英语小组长要把自己成长共同体的听写本收齐,交给要批阅的其他共同体的小组长。每天给收得最快的三个共同体加一分,给批阅最快的三个共同体加一分,十个单词能按要求写对九个的(包括词性、意思等)就算合格,不合格的一个人次为该共同体得负一分,对每天听写取前三个好的共同体各加5分。这样,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整个班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编了校本教材《学与导》,把每节课的内容编成了预习案、问题案和探究案。为了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学与导的内容,再在共同体内讨论,然后是小组代言人讲解,有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写成问题生成单,再由全班共同讨论。最后如有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老师来帮忙。所以整堂英语课上主要是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讨论,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而作为老师的我只是一个观摩者和监督指导者。并且,在《学与导》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好、中、差学生编了基础题、选做题。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来挑选自主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针对每个小组各个成员的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次的个别点拨。

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复习必修5的Unit1 Great Scientist这课的预习案中,我们给出几位著名的科学家,让学生写出他们的成就。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所了解情况说出个大概,但要具体来解决好这个问题,他们得在共同体内互相讨论达成一定的共识,但不一定全面。于是在《学与导》的校本教材的预习案里,我们收录了十位国内外的scientists的英文介绍资料。这样学生为了详细的写出科学家的成就来,就必须认真的去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有些难度的英文介绍资料。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英语泛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写作能力。

四、在师生互动中建构知识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集体备课

2010年3月,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教研室开始探究雨山区小学英语集体备课创新模式,区小学英语教研员选择区属四村小学进行试点,作为教师集体备课创新过程的直接试验田,在教研工作的推动下,四村小学的“三轮备课制”逐步完善,形成了雨山区小学英语备课新模式,推出了备课新模板。

一、加强实验,完备模式

使用新的备课模式之前,毕业班备课组作为研究的对象,与组内老师围绕教材《外研社小学英语》各单元的主要课型Dialogues & Vocabulary(会话课),Language Focus(语法课),Fun Reading and Writing(阅读课),Sounds(语音课)和总复习课进行了梳理,整理出实施有效备课的具体内容和策略,形成统一文案。

二、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通过第一阶段的实践,把四村小学的先进经验加以推广,使全区小学开始了以“三轮备课制”为基本要求,“有效备课的具体内容和策略”为基本要素,实施以“备课新模板”的“电子教案”为主要任务的雨山区“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英语集体备课模式”的新型备课模式得以诞生。

各学校的备课组长再把经过审核并且过关的教案下载下来,组织所有教师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讨论。由于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异以及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异等情况,我们严格要求各学校在使用“电子教案”之前一定要组织本校教师进行集体第二次备课,每位教师在上课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再进行备课,略去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添加一些符合本班学生基础情况的教学内容。这样经过几次备课,最后使用的教案就既能兼顾各个学校自己的校情,又能真正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研训活动,全面提高

1.通过“研训”活动,开展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1)理论培训

关注焦点,聚焦问题,专题分析,全员培训。围绕教材各单元的主要课型:Dialogues & Vocabulary(会话课),Language Focus(语法课),Fun Reading and Writing(阅读课),Sounds(语音课)和总复习课研究实施有效备课的具体内容和策略开设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

(2)实践观摩

通过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备课范本展示活动,实践运用《备课新模板》,推行“三轮备课制”。帮助教师进一步感知、学习新模式的思路和做法。

2.人人练武促成长

每位英语教师进行岗位练武,通过人人练武活动,帮助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备课新模板》,推行“以学生为本”的小学英语备课,由“备教师怎样教”转变为“备学生如何学”,强调“教学亮点精彩片段”,通过学习、实践与反思,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评比活动夯底气

通过教学设计评比、合格备课组验收、“分层作业设计、教案与反思组合式案例评比”、论文(教案)评比课堂教学评比、优秀备课组、教研组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行为的优化,课堂面貌的转变,校本教研的形式内容的丰富。

经过几年的实验,雨山区小学英语学科在利用这种创新模式下的电子备课方式下,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路研讨对给集体备课又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大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9篇

>> 刍议小学数学“三主五步”式教学 浅谈三主五步教学中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布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三主五步”教学法 “班班通”环境下的乡村英语教学 “五步三查”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数学三主五步课堂教学浅析 “三主五步”教学模式中“小组讨论”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初识“班班通”模式下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 浅谈“三主五步”课堂模式对学生“说”的培养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三主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三主五步教学法”的得与失 浅谈新课改下“三主五步”教学中教师的引与导 “三主五步”课改中的作文教学 浅析学生在“三主五步”教学法中的收获 初中历史“三主五步”教学法教学心得 浅谈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三主五步”教学法 浅谈“三主五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三主五步教学法”中教师主导作用之我见 浅谈“三主五步”课堂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纯.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J].教育信息化,2003(2).

[4]齐媛,张生,刘雍潜,李冲.学科班班通解决方案的构建与思考――以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班班通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行动研究;英语听说教学;教学模式;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李建红(197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李维毅(1991-),女,江西南昌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27-02

一、行动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行动研究,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1]。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最早把“行动”和“研究”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约翰·柯利尔(J. Collier)。随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Lewin)在《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正式提出行动研究的概念,并对行动研究的概念、功能和实践模式作了全面的阐述。

行动研究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蒂芬·凯米斯(Kemmis)和罗宾·马可泰格特( Mctaggart) 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并将这种反思过程分成四个步骤:计划(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行动(把方案付诸于实践);观察(观察并记录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反思(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评估效果,并将此作为下一步研究方案的基础)。

美国学者斯蒂芬·考瑞(Stephen Corey)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将行动研究的概念引入到教育研究领域,用于解决教育管理及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在这一时期被介绍到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师的发展就紧紧联系了起来, 大部分论述英语教师发展以及英语教学的论文对行动研究都存在不同角度的论述[2]。与此同时,行动研究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一书中对行动研究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它是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直接参与和展开调查研究,并按一系列步骤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其目的在于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3]。然而,尽管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被介绍到中国,我国英语教师的行动研究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

二、行动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强调教师的“研究者”身份

“教师及研究者”的观点是由英国学者劳伦斯·斯特豪斯在《课程研究和开发概论》中提出的。他认为行动研究是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目的[5]。通过行动研究的概念说明,作为教育工作的先行者以及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而不是客体,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因此,教师作为积极的“研究者”(teacher-researcher)应当取代长期以来消极的“教书匠”的形象。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听说教学中,著名应用语言学家Widdowson 认为协调 、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语言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促使语言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他还强调, 这种“协调”依赖于教师本人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辨证关系的正确认识,而行动实践是链接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桥梁[6]。教师同时扮演着教授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这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中的理论联系起来,从而缩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距离。

英语教师应当把自己作为研究主体,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主动发现英语教学中问题(如在听说教学上花的时间较少,学生对听说的兴趣低),并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交谈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拟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此外,教师在主动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同时,也有利于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而影响学生的观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上的禁锢),对提升理论水平,提高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提倡反思性教学

反思是一种灵活、认真的动态分析过程[7]。 反思是行动研究的关键及核心环节,正是通过反思将过去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中单独的环节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双向的整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从发现问题到研究计划方案,从实施计划方案到推广计划方案,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观察、对比、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促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更合理、更科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对教学情境、教学计划、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而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研究模式。传统的教育研究模式分成三个步骤:研究、开发和推广,即RD&D模式。这种模式是单向的,而行动研究是螺旋式的不断循环的反思过程,加入了“反思”这个环节使得单向线性发展变成双向循环过程。

三、行动研究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实例

(一)背景

以笔者曾经实习所带的两个实力相近的高一英语班级,一个班(A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B班)作为对照组。

(二)问题

两个班的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不及读写能力。

(三)假设导致问题的原因

1.学生课堂上以及课后花在听说上的时间少。

2.学生对英语听力以及交际的兴趣不高。

(四)进行初步调查

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1.大多数(50%以上)学生以考试为导向,因为考试主要以阅读、写作为主,听力、口语为辅,因此学生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听说上。

2.部分(37%)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并且认为去英语角的作用不大。

3.高中学生学业紧张,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提高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且,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语法、写作和阅读,用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上的时间只有约30%。

(五)设计教学计划

通过初步调查,笔者发现前期假设是部分正确的,于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方案(以《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一课为例):

1.提高兴趣:找到和所学课文单词或者内容相关的美剧片段及其他英文视频或歌曲,进行字幕或歌词填空,以加强和课文单词相关的视听练习。找到相关美剧及视频有:Friends, Cast Away, Aquamarine, Lizzie McGuire, toys. 相关歌曲:Auld Lang Syne, Trouble is a Friend。

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组织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短剧表演、限时演讲或辩论赛。例如,根据美剧Friends第一季第一集中Rachel逃婚投奔朋友那一段进行剧本改编并且表演,以friends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或者以“朋友多好还是朋友少好”作为辩题进行班级辩论赛。

3.结成合作互助小组:组建两人合作小组,一位同学听说及表达能力较强而另一位同学则较弱,以强带弱,促进较弱学生加强口语练习,并且利用课间时间练习30分钟。

(六)实践计划

将以上教学方案在实验组A班实践1个月,而对照组B班仍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

(七)观察效果

1.课堂观察:发现A班90%的同学在视听练习课堂认真练习,专心听讲,尽管有的字幕填空以及歌词听写练习学生正确率只有约40%,并没有打消学生对视听练习的热情与兴趣;短剧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现了学生编剧的创新意识,但是口语方面仍有不足,句子朗诵不连贯,学生往往把重心放在剧本幽默程度而非口语交际上;演讲以及辩论学生参与率只有43%,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全班同学上台展现,并且每次参加演讲和辩论活动的都是班里几个尤其积极活跃的学生。

2.调查问卷:大约60%学生更愿意通过字幕及歌词进行听写练习;短剧提高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尽管短剧表演增加了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但56%学生认为其对口语能力的提高有作用;演讲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口语能力,但近50%学生认为“压力大,会紧张,没时间”;合作小组对较弱的学生更有利,较强的学生则表示更希望与实力相当的同学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从一个月的整体效果来看,A班学生由于整体听说练习量大,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时间多,因此班级整体听说实力有所提高,相较于按照传统模式教学的B班,A班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明显提升,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联系。

(八)反思计划效果

第一个计划教学方案比较受欢迎,学生乐意通过看视频的方式提高听力能力;短剧及演讲辩论充分展现了部分学生的口语才能,而一些口语能力较弱的学生仍旧没有因此得到提高;合作小组确实提高了较弱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较强学生则没能提升口语能力。因此,在计划一上仍可以继续实施,短剧表演则以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多进行口语能力的引导为主,演讲及辩论应当平等分配机会给每一位学生,至于合作小组,可以适当缩小两位学生之间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差距,以平衡小组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行动研究具有“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对行动而研究(research of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的特征[8],以行动为研究对象,合作为研究方式,反思为研究核心,改进为研究目的,对教育改革,尤其是外语教育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学者Burns 在总结外语教学行动研究时提出了:具体教学或学习情境中解决实际具体问题;巩固课堂改革和创新;减小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之间差距;促进反思型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助于英语教师了解研究方法、丰富科研知识;促进教师自己的实践理论六个研究目标。

在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英语教师应当对照以上目标,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有效地使自己从中受到教育, 发展职业判断能力、专业化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9]。

参考文献:

[1]吴宗杰. 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1).

[2]Wallace, M. J . 李静纯导读.Act ion Research f 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9]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Stenhouse, L.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 London: Heieman, 1975.

[6]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11篇

转眼之间,我们的课改工作走过了一个学期的历程,“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已经在我们的课堂生根发芽,并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为了推行“双向五环”教学模式,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管理自主化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我校成立了学委会,下设文娱部、礼仪部、    卫生部等部门,他们每天对各班的卫生、课间、课间操、文明礼仪等进行检查和打分。每周一总结,根据得分评选出自主管理优秀班集体。各班成立班委会,小班长从老师对各组的课堂评价和自主管理两大方面进行打分,每天放学前汇总出本班的日冠军小组和组长姓名并交到学委会。学委会周五再汇总出每班的周冠军,在星期一的升旗会上对优秀班集体和各班的周冠军小组的组长进行表扬并颁发奖状,从而极大的鼓舞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热情和小组长的积极性。

二、教学管理精细化

课改初期,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精细化管理的方案,对早读、午读、上课模式、导学案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并及时总结和公布结果。有问题和优秀做法及时通过校讯通进行反馈和表扬,调动了老师的课改积极性。为每个班级配备小黑板,每位教师发活页夹,方便老师保存导学案。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每位老师都能熟练的运用“双向五环”进行课堂教学,导学案也都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三、组长管理责任化

小组是我们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长是每个小组的核心人物,组长的能力决定了这个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了使每个小组都能均衡发展,老师精心挑选了小组长。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和磨合,现在每个组长都能独当一面,各个小组的表现也都是不相上下、精彩纷呈。

四、英语教学教研化

1、课改初期英语教师利用每周三的集体教研时间,精心备出一周的导学案,大家出谋划策、共同探讨,使导学案的编制更加完善。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们的导学案有了自己的特色,每周三张导学案,前两张是学习新知,第三张是复习提升。从以教师为主的教案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导学案,更加体现了以生为本。我们每周三的教研现在是针对每位老师的课进行集体教研,英语老师轮流当主持人,自己先说说上课思路和想法,其他老师进行补充,帮助这位老师能够把课上的更好。

2、每天的前两节课和课间是我们的小教研时间。老师们在前两节课进行二次备课,畅所欲言,同年级的老师说说自己上课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课后我们积极交流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有不懂的相互请教,及时改变下节课的授课思路和方法,力求使每节课都是高效的课堂。

3、预习也是课改初期英语教学的一大难关,学生预习的不好会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研讨,我们认为学生必须配备听力资源才能进行预习。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部分学生都配备了点读笔、学习机等相关的学习资源,保证了预习的效果,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对于没有还没有学习工具的学生,我们安排小组内的小老师来帮助他们学习。

五、英语教学特色化

在课改初期由于各个学科都是统一的管理和评价模式,统一的小口令,英语的学科特色不够明显。经过一个学期的集体教研、学习,在教研员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如今我们的英语课堂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我们摆脱了过去的自学、对学、群学这些单调的模式,形成了英语课堂的专用小口令,充分利用多媒体、PTR等资源协助我们的教学,将传统课堂中的游戏、歌曲、韵律诗等充分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问题,在此提出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

1、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有限、任务有限,展示时总是难以达到全员参与。学困生的展示机会比较少,参与度低,因为他们害怕出错,所以即使展示他们的任务也都比较简单,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没有太大的作用。另外展示使得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口才、心理素质等都得到了提高,但这样也加大了学困生和他们的差距,两级分化有所加重。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英语教学;学困生;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64-01

21世纪的今天,英语这一国际性的语言已经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普及。在学生的世界里,英语已经不再陌生了。然而,在农村学校,小学英语要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受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农村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由于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和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使得农村小学的英语“学困生”相对比城市学校要多得多。

一、农村学校英语“学困生”产生原因

生长在农村的儿童,从小受周围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与生长在城市的儿童相比,他们的性格往往会比较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从而使部分儿童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学困生”就这样产生了。另外,农村没有很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也是造成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学科,没有很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还有部分农村学校对英语这个学科不了解、不重视,使得每周三课时的英语课堂时间得不到满足,英语课被挪为他用,每班周课时甚至只有一节。

二、形成性评价在英语“学困生”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是关注“学困生”课堂表现,激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是使“学困生”获得自信心的首要前提。教师应通过积累日常的课堂表现记录,捕捉学生身上点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是利用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课堂上采取的评价方式有:物质激励、信任激励、任务激励、情感激励、语言激励等。例如,小C是一名比较调皮的学生,每次布置单词听写任务时,他一个英语单词也不背,让教师十分头疼。一次偶然的机会,教师得知他画画很不错,而且在校内外的几次比赛中都得了奖。于是,教师就向班主任建议:每当圣诞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节日快来临的时候,就让他负责黑板报的设计。现在,他能熟记很多单词与课文,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在逐渐上升。

三是开发、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适时地确立家长评价机制。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潜力无限”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的教育艺术。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家长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家庭表现的评价,教师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电话等形式。教师也可使用调查表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_

(1)他/她有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吗?

a.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b. 有目标,但没有学习计划和实施目标方法。c. 没有。

(2)他/她在家听录音吗?

a. 天天坚持听。b. 每周听1次~2次。c. 基本不听。

(3)他/她听录音时认真模仿吗?

a. 边听边模仿。b. 只听不模仿。c. 边听边体做其他事。

(4)掌握英语或听完录音后,他/她( )。

a. 与家长或同学天天交流,谈学习体会。b. 有时说,1次~3次/周。c. 从来不说。

(5)他/她在家用多长时间学习英语( )。

a. 每天有20分钟~30分钟的学习、复习时间。b. 每天只按老师要求学完、听完作业,时间与所布置作业量成正比。c. 没有固定的时间学英语,很随意。

四是建立档案袋,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恒心。建立学习档案袋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不H可以把自己设计的英语作品放入档案袋中,还可以把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内容放入档案袋中。

五是实验反馈。例如,小Z各科学习成绩一般,做事认真,但是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平时与人交谈甚少,英语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学的都是“哑巴”英语。但他非常喜欢做档案袋,喜欢手工、喜欢画画,教师通过让他制作档案袋,培养了各方面的自信心。再如,小H说:我喜欢做这样的作业,也喜欢同学给我打分,爸爸妈妈对我的英语学习更加关注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英语。

三、结束语

总之,改善英语学困生学习面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积极了、努力了,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们在完成各自任务时,发挥了他们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个性发展和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当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肯定后,他们学习的动力更大了,“学困”的现象也得到了根本改善。

参考文献: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13篇

一直以来,我校英语教学走的是一条传统英语教学的路子。教师讲,学生听。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技能的培养。英语教学带给大多数学生的仅仅是一些理论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40分钟的时间被讲解语言知识所占用,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少。英语似乎成了只是在课堂上使用的专用语言,课后就束之高阁,更谈不上在实践中去运用了。

然而,英语学习理论与实践均告诉我们,英语是一门实践课,它不是教会的,而是在实践中学会的。Krashen习得/学得假设理论指出:“成人或者青少年在流利地掌握语言前有两个过程,一种是学习者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在目标语的形式特征上,此乃学习;另一中是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进行真正的交际,其焦点在于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此乃习得。习得是主要课程。学习只是以监控者的身份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对听说的话起到一种校正作用。只有习得的语言才能在自发的交际中使用”。①克拉申语言习得假说理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让我们对传统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

2 实施“‘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为了解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与兼顾学生现实的英语水平较差这一难题,我们开始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于2005年4月起,实施了“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 。②

“英力克”是英文“English Acquired as a ‘Native’ Language In China”的缩写和音译。“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创新教学模式。其核心是:(1)“语言不仅可以在母语国家通过自然习得(Acquisition)的方式获得,也可以在非母语地区通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无限时间或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无限空间,在相应的人群范围内人为地创造相应的语言交际运用的自然习得环境,结合语言学习的方式获得,其语言能力获得的效率将大大高于单纯依赖课堂的学习方式。“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就是要在中国这样一个非英语国家的一定地域范围内,或者一定的人群内人为地创造出一个使用英语的环境,一个类似于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并将我们的英语学习者投入到这个英语交际和运用的环境里,使他们在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学习英语的同时,更能够通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英语语言运用过程中自然习得英语,最终达到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2)由于‘母语优先原则’(Native language priority tendency)的作用,这种人为外语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内、外监控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形成”。③这种模式克服了现有课堂教学组织的缺陷,帮助英语教师创造有利于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造出更大的口语交际空间和机会。

现代英语教学论认为:“外语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思维过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要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实践,让学生们边听边想边说,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同时进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最终实现英语教育目的,即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④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 “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创建可持续性发展的英语语言环境为核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创建了有利于英语语言交际的活动和场所:(1)每周四的“英语日”活动交流;(2)“英力克”之夜;(3)“英力克”专业实践周;(4)“英力克”咖啡屋。模式由课堂教学、课外延伸、教学考核方式、监控体系、激励机制4个环节组成。这4个环节通过以下教学实践来实施。

2.1 课堂互动—自由表达观点活动

2.1.1 单人和双人活动

活动的目的是:教师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进行的检测式的提问。这种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一人问一人答。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题,进行主体拓展辩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这样做,既拓展深化了教材内容,也训练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2 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按小组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各组从各个方面来描述一个人活物,陈述解释某个现象,对某件事阐明观点、计划未来以及完成故事等。学生们或按教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或自己创设情景进行角色,教师以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谈话交流的机会。学生在真实创建的语言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英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英语知识、技能、能力和发展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活动,从而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⑤

2.2 学生教师上课

2.2.1 课前准备

担任“英力克口语课程”的老师把全班同学划分成由3~4人组成的教学小组,根据课程的单元进度划定每个小组负责的教学内容;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同心协力,按照老师所给的教学指南准备教学材料,然后共同讨论进行教学设计,写出教案。如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时,可以在任何时候向教师寻求必要的帮助;可将写出的教案初稿交给老师审阅,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在上课前两天将完备的教案提交教师,以便老师确认该组同学实施教学的主题。

2.2.2 实施教学

教师简单介绍根据学生提交上来的教案设计的主题内容及负责教学的同学;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课,记录学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优缺点,如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时,老师进行及时更正或提供其它帮助。学生教学结束后,老师对其所完成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总结,同时根据学生教学的整体状况,对其小组表现及个人表现分别进行打分,记入平时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学期综合总评成绩的依据之一。

2.3 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英语日”活动

将每周星期四定为全系“英语日” 。把英语学习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开展“英语日”活动。在这一天,要求英语专业师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本系英语专业内的所有老师和同学都必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不得使用汉语或者其他任何语言。强调在课外自然交际状态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2.3.1 英力克午谈

每周星期四这一天,外语系所有老师和学生都集中到我们学校为外语系开辟的“英力克”广场进行两个小时的午间交流活动。留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上的英语爱好者都积极参与其中。交谈的话题可以是随意性的,也可以是有准备的。对象可以是一人或者是多人。有准备的话题一般是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由各班级负责当天午谈活动的同学确定好的主题。老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参与讨论,根据出勤和表现情况给每一位学生打分,计入平时成绩。

由于午谈活动在学校的“英力克”广场进行,交流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可以是本班同学,可以是来自外语系其他班的同学,可以是外教,可以是来我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对象范围扩大了,获得的知识信息也多了,所学知识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加强,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2.3.2 英力克之夜

每周四晚从7点到9点,英语专业的各教学班都要围绕着当周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性的主题交流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每班各有一位老师和英语服务团成员全程负责各班的“英力克之夜”活动。老师作为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英语服务团成员根据观察所在班级的整体表现打分。负责该班“英力克之夜”的老师则对组织该次“英力克之夜”的同学及其小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

“英力克阅览室”,的各种英语书籍成了学生扩展知识容量的精神食粮,学生在这里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为语言交际积累更多的知识信息。与此同时,各个班开辟了英语学习园地,板报。不论是在校园的墙壁上还是在班级教室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如下的英语口号:Lots of input, Lots of outpu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NO Mistakes, NO Progresses。同时还举行英语演讲大赛,辩论赛等。赛前各班积极准备,学生自己写出文章,在班上进行筛选,初赛,做到人人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都得到了训练。他们除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接触英语外, “英语日”活动为他们扩大了英语学习环境,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真正的检验。

2.4 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激励机制

2.4.1 对学生的监控包括三项内容

(1)交谈,沟通,签到等规则。(2)学生个人、全班学生、班与班之间对英语日活动全天应用英语交际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3)由指定的教师和英力克服务团成员对所负责的班级的“英力克”之夜活动计划及学生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2.4.2 对教师的监控

(1)根据教学安排,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和总结进行检查。做到教学常规的规范化,保证教学质量。(2) 教师之间交谈沟通的记录及指导学生情况的检查。(3)实行教师午谈、晚谈以及“英力克之夜”签到制。(4) 参加“英力克之夜”的教师参与活动情况。(5)将教师参与相关活动情况计入年终考核。

2.4.3 指导、激励机制所产生的效果

(1)明确规定了教师课内和课外的双重责任,大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地位。使师生之间、班级之间以及同班同学之间均形成了立体交叉的生态性监控激励机制,为克服“母语优先倾向”,保持优良的外语语言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2)明确规定了“学生教学”这一教学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当学生使用英语表达发生困难时,他们就会反省,并且去修正自己的错误。他们会反思:“我想学好英语吗”,“我读了多少个小时英语了?”“我听了多少小时?”“我说了多少个小时”“我阅读了多少篇文章”,“我背诵了多少内容”。学生的这种反思可以促使学生知羞愧而奋进,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激情和信心。在活动中,只要学生敢于开口,哪怕是说出最简单的句子,我们也给予鼓励。

“英语日午谈”和 “英力克之夜”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无缝连接,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学生、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扩大了交际的范围,也增加了学生交际练习的机会,实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3 结论

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流与联系,开辟了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检验学生语言学习的效果是看学生是否已习得该门外语,只有当学生在任何场景中都能从容地运用时,才算是真正地将语言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英力克习得模式教学”在我校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学生教学”这一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静态的和单向或双向的人际交往模式,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教、学、做”的全过程。实现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化组合。

注释

① 孙蔚红.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课堂教学[J].国外语教学,1996(2).

②③段平华.中国环境下的创造性英语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14篇

一、对一组案例的描述

[案例1]小王老师2007年8月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教学岗位,教高一(12)班英语,且担任本班班主任,开始的几天,学校领导不放心,她本人也寝食不安。一学期下来,该班班级管理9周获得校循环红旗,该班学生英语平均分在全县统测中名列全年级第二。

[案例2]张老师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经23个年头了,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每次都可以看到他能随时生成许多知识,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也很佩服张老师渊博的知识。但在上学期全县统测中,他所教两个班级平均分低于同类班级8分之多。

[案例3]新的一学年开始了,这所初中原本只有正式英语教师6人,,现在一下子又走了3个,只得让那些美术、音乐老师先顶着上吧,半学期过去了,在全’片组织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中,那几个“代课?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综合素质位于中上游。

二、基于案例分析下的有效课堂管理要素

1.有效课堂管理呼吁新型师生关系。是什么使得初出毛庐的小丫头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通过观察发现,12班的学生对小王的称谓不是王老师而是叫姐姐,’作为新教师,小王上课有时候会卡住,急得想哭,学生会安慰她,说没关系,他们可以自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学力量是教学经验所无法比拟的。

2.有效的课堂管理关注动态生成。观察张老师的课堂,从备课上课的环节上来讲可谓环环相扣,但因为太注重知识的讲解,学生所有的时间几乎都被占有了。课堂成了教师演出的舞台,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听众,一每节课看似完成了教案所预设的任务,却没有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师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

3.有效的课堂管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老师、音乐老师虽然对英语懂得很少,更不知道英语教学的诸多规律,因此他们实际上不是来教英语,而是在组织学生学英语,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陛。

三、有效课堂管理三要素的构建及其关系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课堂管理包括三个要素:师生关系和谐、课堂动态生成和学生自主学习。它们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其中和谐师生关系是前提,课堂有效生成是灵魂,学生自主学习是关键。

1.新型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师生交往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影响着校园气氛和师生情绪以及教学效果。培育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重要使命。课堂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民主平等的交往基础上使个体充分感受到彼此间的尊重和理解。

2.课堂动态生成是有效课堂管理的灵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将大量时间用于预设教学环节与教学细节,’希望获得完美的教学设计,以应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这种预设的课堂看上去井井有条,其实限制了师生思维与活动。在新课改背景和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时代要求下,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能满足学生日益扩大的知识面需求,才符合新课改的关于全面培养人才的本质要求。课堂的动态生成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师在课堂中要真诚地希望看到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思维,在思维的碰撞所绽放出的火花中发现教学的美妙:

3.学生自主学习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体性不断成长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就要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一旦对知识世界有了兴趣,其学习的内在动机便得到了诱发,他们便会主动地去求知。

总之,基于课堂事实案例分析基础上所提出的有效课堂管理路径,更能适应课改及教育新政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构建和谐、动态、自主的课堂有着深远的意义,更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使教学及管理更符合当今时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小班教案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行动研究;英语听说教学;教学模式;教育改革

一、行动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行动研究,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最早把“行动”和“研究”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约翰·柯利尔(J. Collier)。随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Lewin)在《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正式提出行动研究的概念,并对行动研究的概念、功能和实践模式作了全面的阐述。

行动研究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蒂芬·凯米斯(Kemmis)和罗宾·马可泰格特( Mctaggart) 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并将这种反思过程分成四个步骤:计划(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行动(把方案付诸于实践);观察(观察并记录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反思(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评估效果,并将此作为下一步研究方案的基础)。

美国学者斯蒂芬·考瑞(Stephen Corey)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将行动研究的概念引入到教育研究领域,用于解决教育管理及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在这一时期被介绍到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师的发展就紧紧联系了起来, 大部分论述英语教师发展以及英语教学的论文对行动研究都存在不同角度的论述。与此同时,行动研究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一书中对行动研究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它是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直接参与和展开调查研究,并按一系列步骤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其目的在于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然而,尽管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被介绍到中国,我国英语教师的行动研究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行动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强调教师的“研究者”身份

“教师及研究者”的观点是由英国学者劳伦斯·斯特豪斯在《课程研究和开发概论》中提出的。他认为行动研究是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目的。通过行动研究的概念说明,作为教育工作的先行者以及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而不是客体,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因此,教师作为积极的“研究者”(teacher-researcher)应当取代长期以来消极的“教书匠”的形象。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听说教学中,著名应用语言学家Widdowson 认为协调 、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语言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促使语言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他还强调, 这种“协调”依赖于教师本人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辨证关系的正确认识,而行动实践是链接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桥梁。教师同时扮演着教授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这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中的理论联系起来,从而缩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距离。

英语教师应当把自己作为研究主体,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主动发现英语教学中问题(如在听说教学上花的时间较少,学生对听说的兴趣低),并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交谈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拟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此外,教师在主动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同时,也有利于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而影响学生的观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上的禁锢),对提升理论水平,提高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提倡反思性教学

反思是一种灵活、认真的动态分析过程。 反思是行动研究的关键及核心环节,正是通过反思将过去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中单独的环节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双向的整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从发现问题到研究计划方案,从实施计划方案到推广计划方案,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观察、对比、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促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更合理、更科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对教学情境、教学计划、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而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研究模式。传统的教育研究模式分成三个步骤:研究、开发和推广,即RD&D模式。这种模式是单向的,而行动研究是螺旋式的不断循环的反思过程,加入了“反思”这个环节使得单向线性发展变成双向循环过程。

三、行动研究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实例

(一)背景

以笔者曾经实习所带的两个实力相近的高一英语班级,一个班(A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B班)作为对照组。

(二)问题

两个班的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不及读写能力。

(三)假设导致问题的原因

1.学生课堂上以及课后花在听说上的时间少。

2.学生对英语听力以及交际的兴趣不高。

(四)进行初步调查

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1.大多数(50%以上)学生以考试为导向,因为考试主要以阅读、写作为主,听力、口语为辅,因此学生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听说上。

2.部分(37%)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并且认为去英语角的作用不大。

3.高中学生学业紧张,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提高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且,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语法、写作和阅读,用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上的时间只有约30%。

(五)设计教学计划

通过初步调查,笔者发现前期假设是部分正确的,于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方案(以《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一课为例):

1.提高兴趣:找到和所学课文单词或者内容相关的美剧片段及其他英文视频或歌曲,进行字幕或歌词填空,以加强和课文单词相关的视听练习。找到相关美剧及视频有:Friends, Cast Away, Aquamarine, Lizzie McGuire, toys. 相关歌曲:Auld Lang Syne, Trouble is a Friend。

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组织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短剧表演、限时演讲或辩论赛。例如,根据美剧Friends第一季第一集中Rachel逃婚投奔朋友那一段进行剧本改编并且表演,以friends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或者以“朋友多好还是朋友少好”作为辩题进行班级辩论赛。

3.结成合作互助小组:组建两人合作小组,一位同学听说及表达能力较强而另一位同学则较弱,以强带弱,促进较弱学生加强口语练习,并且利用课间时间练习30分钟。

(六)实践计划

将以上教学方案在实验组A班实践1个月,而对照组B班仍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

(七)观察效果

1.课堂观察:发现A班90%的同学在视听练习课堂认真练习,专心听讲,尽管有的字幕填空以及歌词听写练习学生正确率只有约40%,并没有打消学生对视听练习的热情与兴趣;短剧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现了学生编剧的创新意识,但是口语方面仍有不足,句子朗诵不连贯,学生往往把重心放在剧本幽默程度而非口语交际上;演讲以及辩论学生参与率只有43%,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全班同学上台展现,并且每次参加演讲和辩论活动的都是班里几个尤其积极活跃的学生。

2.调查问卷:大约60%学生更愿意通过字幕及歌词进行听写练习;短剧提高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尽管短剧表演增加了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但56%学生认为其对口语能力的提高有作用;演讲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口语能力,但近50%学生认为“压力大,会紧张,没时间”;合作小组对较弱的学生更有利,较强的学生则表示更希望与实力相当的同学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从一个月的整体效果来看,A班学生由于整体听说练习量大,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时间多,因此班级整体听说实力有所提高,相较于按照传统模式教学的B班,A班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明显提升,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联系。

(八)反思计划效果

第一个计划教学方案比较受欢迎,学生乐意通过看视频的方式提高听力能力;短剧及演讲辩论充分展现了部分学生的口语才能,而一些口语能力较弱的学生仍旧没有因此得到提高;合作小组确实提高了较弱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较强学生则没能提升口语能力。因此,在计划一上仍可以继续实施,短剧表演则以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多进行口语能力的引导为主,演讲及辩论应当平等分配机会给每一位学生,至于合作小组,可以适当缩小两位学生之间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差距,以平衡小组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