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目前,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筑的基础就是地基,地基设计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的作用,而进行地基施工主要依赖于岩土勘察结果。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都会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虽然我国的岩土勘察工程以及地基设计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改善与优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这对工程的质量具有保障作用。

一、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概述

岩土勘察工程要将建筑项目的要求作为依据,分析、研究、评价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环境特征、地质和岩土等,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岩土勘察工程进行编制。现场检验、室内试验、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工程地质测绘等是岩土勘察工程的主要工作。根据勘察结果,在满足勘察工程各阶段所需的报告成果文件的情况下,全面地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础传送的上层结构荷载是由地基来支撑的。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要确保地基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正常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其在建筑物整体荷载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质的破坏。一般情况下,地基的土质在受到压缩、膨胀收缩、湿陷、冻胀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都会发生变形,但是这种变形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此外,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基基础底面单位面积压力应比地基的承载力小。

二、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 准备工作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会影响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工作的开展。很多工程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整个工程项目出现延期的现象。资料收集不全面、未能精确分析勘察数据、未能全面地掌握岩土勘探工程的深度与范围等都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勘察手段就是岩土勘察工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填写标准与规范,认真详实地对勘察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填写。如果不按照规范执行,会使勘察报告缺乏实质性和价值性,只是简单地对勘察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会导致地基设计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将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延误工程。

2.2 勘察报告内容不规范

勘察单位仍受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框架的影响,在岩土勘察报告中多以描述为主,勘察结论与建议较为笼统且不具针对性,多为理论研究,未能对建议给予重视。参数不仅不完整,而且存在矛盾,报告内容也存在不规范表达的情况。这使地基设计和施工人员无法将其采用,导致了勘察和设计工作不能顺利展开。

2.3 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规范性不强

只有规范地进行施工操作,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虽然在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工作中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很多工作人员未能按照规范标准来进行。这就是规范性不强的表现,极易在后期的地基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要返工返修,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到严重损失。经调查发现,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规范性不强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主要表现在由于受到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岩土勘察工作无法落实与展开;或者勘察人员并未进行全面勘察,只是勘察了重点地段,导致勘察结果的片面性,对地基设计的相关参数产生直接影响,为后期的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甚至会拖延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等。

2.4 欠缺对环境条件的考虑

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要建造一座质量可靠的建筑就必须具有安全可靠的地基。但是在现实的地基设计中,往往会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考虑,地基周边的环境同样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气候、山体滑坡、地震多发带等。所在,在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以防止其对建筑工程带来影响,延误工期。

三、优化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策略

3.1 加强对前期准备工作的检查

为防止发生准备工作不足而使工程延期的现象,应落实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的准备工作,并严格对其进行审查。对于勘察目的、技术,以及岩土工程的特性,准备工作中的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具有全面的了解,对施工场地、相邻场地的岩土信息和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在收集、了解、整理了各类信息、资料后,制定出合理的岩土勘察方案,使勘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就需要确保地基设计数据的准确性。

3.2 提高勘察报告的规范性

需对勘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其参加各类相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使其勘察知识更为丰富,从而有效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只有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编写的勘察报告才会更具针对性,同时还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令报告内容更为规范,提高定量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3.3 加强对勘察现场的监督

为避免发生不规范取样、试验、钻探等现象,应对勘察现场的监督进行加强。另外,还要加强审查勘察报告,对报告中的勘察质量、工作量以及各个数据结论等一一进行审查。勘察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自身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进行加强,使勘察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3.4 综合应用勘察方法

对岩土进行勘察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因此,在实际勘察工作中,为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各种勘察方法。例如,需要进行划分勘探点位的岩土分区界,应首先运用挖槽法;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同时勘探深度不大时,可使用挖井法;对地层土层的承载力或者其他指标进行查明时可选择方便快捷的触探方法。

3.5 制定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

我国地质环境的特点较为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可能会由于成因环境的不同而在物理力学性质与力学性质上存在差异。从地基土的承载力来看,有些地区会低一点,而有些地区又会高一点,制定规范时主要是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去考虑,其建议的指标对大部分地区是可行的,但对个别地区来说却过于保守。所以,要对地区性的研究进行加强,以制定出具有区域性的勘察与设计规程。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目前,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筑的基础就是地基,地基设计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的作用,而进行地基施工主要依赖于岩土勘察结果。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都会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虽然我国的岩土勘察工程以及地基设计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改善与优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这对工程的质量具有保障作用。

一、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概述

岩土勘察工程要将建筑项目的要求作为依据,分析、研究、评价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环境特征、地质和岩土等,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岩土勘察工程进行编制。现场检验、室内试验、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工程地质测绘等是岩土勘察工程的主要工作。根据勘察结果,在满足勘察工程各阶段所需的报告成果文件的情况下,全面地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础传送的上层结构荷载是由地基来支撑的。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要确保地基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正常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其在建筑物整体荷载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质的破坏。一般情况下,地基的土质在受到压缩、膨胀收缩、湿陷、冻胀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都会发生变形,但是这种变形允许在规定的范围内。此外,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基基础底面单位面积压力应比地基的承载力小。

二、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 准备工作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会影响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工作的开展。很多工程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整个工程项目出现延期的现象。资料收集不全面、未能精确分析勘察数据、未能全面地掌握岩土勘探工程的深度与范围等都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勘察手段就是岩土勘察工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填写标准与规范,认真详实地对勘察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填写。如果不按照规范执行,会使勘察报告缺乏实质性和价值性,只是简单地对勘察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会导致地基设计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将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延误工程。

2.2 勘察报告内容不规范

勘察单位仍受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框架的影响,在岩土勘察报告中多以描述为主,勘察结论与建议较为笼统且不具针对性,多为理论研究,未能对建议给予重视。参数不仅不完整,而且存在矛盾,报告内容也存在不规范表达的情况。这使地基设计和施工人员无法将其采用,导致了勘察和设计工作不能顺利展开。

2.3 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规范性不强

只有规范地进行施工操作,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虽然在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工作中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很多工作人员未能按照规范标准来进行。这就是规范性不强的表现,极易在后期的地基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要返工返修,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到严重损失。经调查发现,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规范性不强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主要表现在由于受到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岩土勘察工作无法落实与展开;或者勘察人员并未进行全面勘察,只是勘察了重点地段,导致勘察结果的片面性,对地基设计的相关参数产生直接影响,为后期的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甚至会拖延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等。

2.4 欠缺对环境条件的考虑

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要建造一座质量可靠的建筑就必须具有安全可靠的地基。但是在现实的地基设计中,往往会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考虑,地基周边的环境同样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气候、山体滑坡、地震多发带等。所在,在对地基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以防止其对建筑工程带来影响,延误工期。

三、优化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策略

3.1 加强对前期准备工作的检查

为防止发生准备工作不足而使工程延期的现象,应落实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的准备工作,并严格对其进行审查。对于勘察目的、技术,以及岩土工程的特性,准备工作中的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具有全面的了解,对施工场地、相邻场地的岩土信息和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在收集、了解、整理了各类信息、资料后,制定出合理的岩土勘察方案,使勘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就需要确保地基设计数据的准确性。

3.2 提高勘察报告的规范性

需对勘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其参加各类相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使其勘察知识更为丰富,从而有效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只有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编写的勘察报告才会更具针对性,同时还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令报告内容更为规范,提高定量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3.3 加强对勘察现场的监督

为避免发生不规范取样、试验、钻探等现象,应对勘察现场的监督进行加强。另外,还要加强审查勘察报告,对报告中的勘察质量、工作量以及各个数据结论等一一进行审查。勘察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自身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进行加强,使勘察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3.4 综合应用勘察方法

对岩土进行勘察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因此,在实际勘察工作中,为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各种勘察方法。例如,需要进行划分勘探点位的岩土分区界,应首先运用挖槽法;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同时勘探深度不大时,可使用挖井法;对地层土层的承载力或者其他指标进行查明时可选择方便快捷的触探方法。

3.5 制定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

我国地质环境的特点较为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可能会由于成因环境的不同而在物理力学性质与力学性质上存在差异。从地基土的承载力来看,有些地区会低一点,而有些地区又会高一点,制定规范时主要是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去考虑,其建议的指标对大部分地区是可行的,但对个别地区来说却过于保守。所以,要对地区性的研究进行加强,以制定出具有区域性的勘察与设计规程。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因素;地质勘查;工程工作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地质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设计中,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但是在我国因为应用地质勘察技术和设计建筑工程基础的时间不长,因此在勘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危害工程的建设。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地质勘察报告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在建筑工程中如果地质勘察报告科学,那么就能够建设工程工作量,提高设计质量,降低成本。

1、勘察建筑工程地质的意义和特点

一般可以将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这两种建筑的特性十分不同,但是也存在的密切的联系。地质勘查是工业建设和民用建筑中最基础的部分,而且也占有很重要的低位。所以必须要详细的进行地质勘查,并且合理的选择地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区段的建设功能也存在差异。要想解决使用和经济上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建筑物。

勘察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

在一个城市之中,通常都会建有公用设施、居住区、交通线路等数量很多的建筑。通常这些建筑都是浅基础建筑物,所以其对地面的影响一般也就只有十几米,而基础的砌置深度也不大于五米。一般静荷载是地基上的主要作用力,所以,在进行这类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时,要考察三个主要的特点:a.勘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形地貌特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的剖层面和地下水的动态特征等等。b.在进行勘察时,要进行大量的浅孔勘探,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地下水的状况。c.在一般情况之下,在坑孔的勘探时要按照方格网和勘探线布置,而勘探的深度的限制是整个活动层。

在城市的规划中,场地的区分和选择占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选择出更适合的建筑场地,就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来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要在城市建设的规划前就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查。而最重要的就是对场地的选择和分区。在评价工程场地的分区和选择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动力地质作用和地质结构。

二、在勘察建筑工程地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地质勘察的市场环境比较差

现在,我国建筑行业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这就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激烈的竞争不仅仅给地质勘察单位带来了机会,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国内,因为地质勘探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国家对这方面的管理机制却不健全,这些都导致了地质勘察市场中恶性竞争、市场无序、相互压价等现象的存在,这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的参与者,地质勘察单位要严格自律,坚持从自身做起,共同推进地质勘察市场合理、有序、公平竞争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发展。

2.2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揭示地质构成,二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力学指标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钻探勘察,建设场地是唯一性的,勘察成果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一家专业技术强,操作规范严谨,能准确提供成果的勘察单位相当重要,对建筑的安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2.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中,基础设计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涉及内容较广的具体工作内容。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设计人员要在深入熟悉与了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基础设计方案。但是由于我国地质勘察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的时间较短,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

2.4基础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地质勘查报告

由于受到现有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理念与技术模式的限制和影响,设计人员普遍仅仅是把地质勘察报告作为简单的参考资料,在参阅中关心的只是所需的各项地质、水文数据,而对于地质勘察报告中部分专业的技术参数与建议视而不见而地质勘察单位在为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提供服务时,勘察人员多是将工作的重点集中于报告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对于其实用性与可行性的考虑则相对较少,往往导致设计人员在阅读与应用中出现技术障碍。由此可见,国内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工作中,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缺乏有效的结合与互补,难以全面发挥两者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作用,终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无形浪费与损失。

三、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不健全

虽然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已经,并且在勘测程序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已经明显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经颁布实施就难以把握。更为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并不完全适合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而建设部的一些工程勘察监督机构则以此为依据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实施质量检查,使勘测单位不得不准备满足两种规范的两套地质报告分别对付审查和检查。规程规范的修订和出台周期太长,完全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系统与水电系统的勘测设计阶段不一致,规程规范也有区别。规程规范的问题较多,甚至产生了一些混乱。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测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不是地质师写的,报告的编制人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或地质报告没有院级地质负责人审查把关,报告和图纸中的错误较多。这种情况给总院增加了审查难度,同时也有损勘测设计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形象,还会延误工程报批的时机。当然也有上级单位工程审查把关不严,助长了这种技术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四、工程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一是工程地质勘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勘察单位,一般建设单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勘察单位要求不高,有个成果就可以,钻探费用上考虑多点,对技术的要求就轻了。二是地质勘探是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整个过程只有勘探单位独自完成,没有监督,到底钻了几个孔,钻了多深,取了多少土样,土工试验做了多少,这些都存在漏洞,是勘探单位的“良心”活。现在施工图审查也对地质勘察成果进行审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资料造得过得去都能通过,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严重不符时有发生,力学指标的精确性更是无法判别。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报告编写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第一、岩土工程勘察现场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筑场地的岩土体,是自然界长期形成的产物,受区域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勘察质量的优劣对建设工程影响很大,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状态、岩石风化程度和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是根据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的数理统计值综合判定。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第二、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如果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不合理,提供的地基承载力、桩基承载力参数安全系数偏大,结果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工程措施缺乏针对性,设计施工人员很难采用。

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及质量。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

加强踏勘与资料收集通过现场踏勘与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勘察人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一方面可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 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及场地工程地质性质是做好一个勘察报告的关键所在,应当充分了解具体工程中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基础方案的选择基础方案选择应依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荷载大小及地区经验综合考虑,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取既经济又合理的基础方案。现大多数勘察单位图省事,既不与设计协商,也不考虑工程造价,仅提供单一的基础方案,设计人员不问原由拿起就用,可能给工程造价造成很大的影响。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

(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常见的有表层软弱土等厚线图,软弱夹层底板等深线图,基岩顶面等深线图、强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岩顶面等深线图,硬塑或坚硬土等深线图等。不言而喻,这些图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各有用途。有的图件还可以反映隐伏的地质条件,如中风化顶面等深线图,可以反映隐伏的断层;等深线上呈线状伸展的沟部,往往是断层通过地段。

专门性图件并非每一勘察报告都作,视勘察要求、反映重点而定。 主要附表、插表 :

(1)岩土试验成果表。 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

原位测试成果表。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 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

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3.1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3.2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3.3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3.4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3.5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3.6提高综合知识技能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只要多干多学,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就能逐步地编写好每一份勘察报告。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缙北文物勘查团考古调查古建筑 文化遗产保护史

中图分类号:TU-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8537(2009)02-0162-07

引子

2009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

“六十载风雨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中国社会的沧桑变革之间,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设一厅六局,其中文物局负责指导与管理全国的文物、博物馆,图书馆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尚处于恢复时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规模及力度都相对较小,且多集中于北京等大城市之中。即便如此,国家还是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给予政策上的积极关注与支持。

1949年12月24日,文化部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文物管理工作会议,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副局长王冶秋邀请郭若、向达,梁思成、尹达、范文澜,邓拓、胡绳、马衡等著名专家、学者,征求讨论《为禁运文物图书出口令》、《为保护全国各地公私有古迹文物图书令》、《保护有关革命历史文化建筑物暂行办法》及《古文化遗址及墓葬发掘暂行办法》等文物法令实施的意见与建议;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规定古迹、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古生物保护的暂行办法,并同时颁布《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又如,同年7月6日,政务院又颁布《为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其中明确规定“凡全国各地具有历史价值及革命史实的文物建筑,如革命遗迹及古城廊、宫阙、关塞、保垒、陵墓、楼台、书院,庙宇、园林,废墟,住宅、碑、塔、雕塑、石刻等等,以及上述各建筑物内之原有附属物,均应加以保护,严禁毁坏。”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颁布的一批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性文件,对建国之初特别是在“”运动中保护古代建筑及其他重要文化遗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全面展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步改善,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体系得以逐步完善,与之相应的各级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也随之快速成长与发展起来,较大规模的考古及古建筑调查与研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扩展。以1950~1953年期间刊发在《文物参考资料》(创刊于1950年1月,至1959年1月改名《文物》至今)上的重要古建筑调查报告为例,计有:《东北古迹古物分布图》、《东北各省古迹名胜统计表》、《我局组织雁北文物勘查团调查山阴故驿古城遗址及京绥线古文物建筑》、《山西省各地文物古迹勘察报告》、《南京市及其附近的古迹调查报告》、《赴平原、河南、山东提选及考查文物工作报告》、《登封文物调查》、《重庆市一年来的文物调查》、《川北文物调查征集工作报告》、《川北乐山文物古迹调查保管工作报导》、《西北区古迹名胜及文物的调查》、《新疆伊犁区的文物调查》、《新疆考古报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文物古迹调查记》等,由此可以管窥建国之初全国范围之内进行文化遗产调查的概况。

雁北文物勘查团成立背景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1950年7月21日,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及文物局负责组织成立的雁北文物勘查团,以其较大的规模与成果丰硕在当时颇为引人瞩目,成为建国之初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文化事件之一。

雁北文物勘查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的规模较大的关于历史文化遗产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团队,该团在调查结束之后发表的《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也是建国以来正式付梓出版的第一部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调查报告。

以雁北文物勘查团为契机 全国范围内的各类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陆续展开 其中包括 1950年9月,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组织东北考古发掘团,进一步发掘吉林西团山石棺墓;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发掘团前往河南辉县,进行琉璃阁、固围村等地点殷商、战国及汉代古墓的大规模发掘(考古发掘延续至1952年,1956年出版发表《辉县发掘报告》),南京博物院曾昭主持发掘江宁牛首山附近的南唐二主陵墓(考古发掘延续至1951年,1957年出版发表《南唐二陵发掘报告》),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之前身)李文信主持发掘辽宁义县清河门辽代中期萧氏家族墓,故宫博物院陈万里等进行河南临汝古代窑址考古调查等。上述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的开展,对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复兴与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人员组成及古建组考察内容

1950年初,当时的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山阴县古驿村之北,因水利基本建设开凿河渠时发现古城遗址,并采集有陶器及古钱币等文物。此事最初由察省文教厅报告中央文化部,因其所提交的报告不详,文化部故将其转回察省文教厅再为详细调查,察省文教厅遂派出专人前往山阴古驿,现场踏勘并撰写专门报告,上报中央文化部及文物局。经过论证,专家认为雁北山阴古城可能为汉初或战国遗址,有详加调查研究的必要。与此同时鉴于雁北专区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重要古代建筑遗构在刚刚经历的战争期间曾遭受炮火之灾,保存现状及残损情况如何,当时来自各方的传说不一,也有必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因此,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组织并邀请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考古室、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清华大学国文系及文物馆,清华大学营建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故宫博物院,北京历史博物馆等机构,商请各方派出专家与文物局合作开展雁北地区考古及重要古代建筑的调查工作。

1950年7月21日,“雁北文物勘查团”正式成立,分为考古、古建两组时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的裴文中先生任团长,清华大学营建系刘致平教授、清华大学国文系陈梦家教授为副团长。考古组组长由陈梦家教授兼任,副组长分别由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员阎文儒、北京历史博物馆傅振伦担任,组员为宿白(北

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王逊(清华大学文物馆):古建组组长由刘致平教授兼任,副组长分别由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北京大学工学院赵正主教授与清华大学营建系莫宗江副教授担任,组员包括清华大学营建系的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等三人;另有北京大学工学院的李承祚(至云冈因病返京),故宫博物院的张广泉(至应县因病返京),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总务科的王守中、王树林等共计十六人。

雁北文物勘查团成立当日,即行出发 于当晚抵达大同。次日,全团先至云冈共同调查云冈石窟保存现状后,考古组与古建筑组即分途各地进行调查与勘测工作。迨至同年8月31日,考古组自阳高县,古建组自太原,石家庄返京,雁北文物勘查团此行的调查工作时间共计四十天,先后调查大同云冈石窟、山阴故驿村古城、浑源李峪村出土战国铜器遗址,阳高古城堡,广武古墓群,雁北及五台,太原,正定等地重要古建筑遗构二十余处,皆加以细致的测绘,摄影,记录,考察期间还进行了小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

以古建筑组为例,先后调查勘测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大同善化寺(山门、大雄宝殿,三圣殿,普贤阁),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应县木塔、应县净土寺大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及观音殿、代县报恩寺大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及文殊殿、太原晋祠(圣母殿,献殿及鱼沼飞梁)、正定隆兴寺(摩尼殿,转轮藏殿及慈氏阁),正定开元寺钟楼等重要遗构二十余处,主要对其保存及残损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测绘与记录。古建筑组的刘致乎,莫宗江,赵正之等先生皆曾为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1949年之前大都曾对上述古建筑遗构进行过调查、测绘与研究,情况比较熟悉。检阅收录于《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中刘致平先生撰写的《古建组勘察综述》及《大同及正定古代建筑勘察纪要》,莫宗江先生撰写的《应县,朔县及太原晋祠之古代建筑》,赵正之先生撰写的《五台山》等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在早年中国营造学社古建筑测绘与研究成果的支持之下,雁北文物勘查团古建筑组的考察目的及行程安排,重点放在对晋冀地区最重要古代建筑的保存状况及残损情形进行实地详勘,按照遗构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重要性及残损程度,及时拟定保护目标及技术措施,以利按照轻重缓急尽快实施修缮保护工程,例如,《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中刘致平,莫宗江、赵正之诸先生所撰调查报告,整篇尽量缩减了相关历史考证,形制特征、构造做法、附属文物等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内容,力求言简意咳,准确概括:与此同时,以上报告皆以大量的插图(多以中国营造学社发表的测绘图为底图标注,或以现场勾画的草图加以标注)、照片以及附表内容详细地描述,标注与统计所调查勘测古建筑的保存现状及残损情况,并进行较为系统的残损程度分类及工程量统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雁北文物勘查团此行针对实施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的考察目的及主要工作方针。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的特殊历史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只能寻找重点中的重点量力而行。因而国家在确定重要古代建筑修缮保护工程之前,态度非常慎重,必须要进行反复的勘察与论证。雁北文物勘查团及其调查报告无疑可视为当时文化遗产保护论证决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并非仅以专家学者的纯粹学术研究为唯一目的。

雁北文物勘查团此行调查的多数重要古建遗构,以往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之前皆曾经详细测绘,通过此次调查中发现的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金天会十五年重修题记,并与朔县崇福寺弥陀殿大木结构进行比较,较为准确地校正了中国营造学社调查时期对文殊殿始建年代的推论;而在佛光寺附近僧人墓塔调查及遗址的清理中出土的五尊唐代白石造像及彩塑残件,则被赵正之先生称为“意外的发现”,“不胜欣幸的收获”,这些白石造像经过与佛光寺东大殿内的唐代塑像以衣纹、铠甲、饰物等进行比较,确认为唐代作品。并推测与殿内旧存唐天宝十一年白石释迦坐像同属无垢净光塔,由此也确定旧传所谓的后汉皇帝刘知远陵墓实乃“大唐天宝十一载十一月十五日博陵郡邑县西子为国敬造台山佛光寺无垢净光塔”的遗址,佛光寺正殿内的供养白石释迦像最初的供养处也应为无垢净光塔,并非祖师塔。

根据《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反映的情况,晋冀地区古代建筑遗构的保存现状及其保护建议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藉此选定山西、河北两省作为当时古建筑调查,修缮与保护的重点地区。为提高古建筑评估工作的效率,时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指示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编订《文物建筑等级评定表》。1952年,雁北文物勘查团古建筑组结束考察并提交报告一年之后,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委派杜仙洲,罗哲文等为筹备雁北地区的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再次前往雁北,根据《文物建筑等级评定表》的具体评价标准撰写了《雁北古建筑的勘查》的考察报告,遂选定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和朔县崇福寺观音殿作为修缮保护的重点项目,修缮工程的设计文件批准后,迅即进行施工,对于其他适合,有能力进行重点修缮的古建筑遗构则提出建议和具体技术方法,并再次记录现状,提出短期修缮建议和长期修缮保护中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考古组调查内容

与古建筑组重点突出遗构残损现状的调查与勘测工作的现实性相比,雁北文物勘查团考古组的调查工作则更加注重区域性考古调查的系统性及考古类型分析,重点彰显雁北地区多种文化类型纵横交融的变迁历程。考古组报告分为《考古组旅行日志》、陈梦家:《雁北考古旅行的收获》,王逊《云冈一带勘察记》、裴文中:《大同云冈石佛窟对岸之史前遗址》、傅振伦:《山阴县城南古城勘察记》、阎文儒:《广武和古城堡的汉墓》、裴文中:《浑源县李峪村庙坡之彩陶文化遗址》,宿白:《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等八篇,虽为简要的考古调查记录,雁北文物勘查团考古组开创性的重要发现及收获,始自史前时代,迄至汉魏,及至辽金,实为开创性的区域性考古调查。例如,实地调查云冈石窟,以及云冈附近高山镇的史前遗迹,开创建国以来云冈地区石窟寺及史前遗迹考古调查之先;关于山阴县故驿古城、山阴县广武及阳高古堡及古墓的考古调查,浑源李峪村史前陶片与石器的搜集等,陈梦家先生在《雁北考古旅行的收获》一文中有详细论述,本文不再赘述。上述报告运用关注文化构成的区域性与多种文化交融互动的学术视角,剖析雁北地区区域性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性的源流及变迁的研究方法,不仅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开创性,时至今日,也依然具有显著的特色及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分在雁北文物勘查团考古组的宿白先生,以《浑源古建筑调查简报》为题,对浑源县永安、圆觉二寺的寺史、殿宇(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及寺塔(圆觉寺释迦塔),碑碣匾额(大永安禅师铭)、佛

像壁画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研究,并对二寺的保护提出了简略的建议。季庚先生早年的这篇著作,广征博采,精于考据,与雁北文物勘查团古建筑组同仁的研究理路相比,则充分体现出其文科专业背景及学术专长。在调查及报告撰写期间,宿白先生多与古建组赵正之、莫宗江二先生通力合作,使这篇调查报告在建筑历史考证、形制特征、雕饰题材,壁画佛像诸方面得以博众长,兼容并蓄。

雁北文物勘查团的宝贵价值

诸如上述考古学与建筑历史研究之间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则是建国初期各学科通力合作、打破门户主见学术风气的写照。正如郑振铎先生在为《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作序所言:“(过去)有一部分所谓专家,学者们,往往是门户之见甚深的。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是‘权威’。彼此之间,互相嫉视,互相排斥,互相攘夺。彼此各有一个地盘,谁也不允许侵入。形成了各系各派,甚至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门阀’。他们看不见全面,只见到一点一线,不能通力合作,不能彼此打通研究的范围,永远想不到学术是公开的,这在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上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并且把持着材料’并不进行研究,更阻碍其他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专家们采取了深闭固拒的态度,连望一望他们的‘材料’都是办不到的。至于各个学术机关的合作,那几乎是不可能了,他们是那么壁垒森严的各自独立工作着。但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基本上已打垮了这种传统的不良的作风,干净地扫清了门户之见……一切研究的工作,都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一切研究的结果,都是为广大的人民享用的;一切采集研究的成绩,都是要迅速而公开地传布于广大人民之间的,专家学者们之间,开始怀着坦白而公开的心情,彼此相互合作着,互相帮助着;代替了嫉视的,是亲切的友爱与热情:代替了排斥的,是高度的通力合作的精神,代替攘夺的,是彼此协商,彼此扶持,彼此批评的进步的方式。而各个学术机关也是充分表现着合作互助的精神,充分的对于应该合力以成的工作,无不协力从事,不分彼此,毫无人我之见存在,雁北文物勘查团的组织工作,便是充分地表现着这新的方向与新的作风…这个表现,正象征着新中国专家学者们无限光明的将来。“2008年12月19日,是郑振铎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晚辈后学,当我们缅怀这位对于新旧文化皆有建树的文化大家、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与奠基人之时,西谛先生六十年前酣畅快意的文风与作风,中肯真诚的希冀与期望,犹言在耳,而我们做得怎样,又是怎样做的,述及于此,令人感喟!

结语

正如古代先贤所云:“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时至今日本文述及的雁北文物勘查团及其调查报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研究关注的研究对象,而当年的考古发掘记录、古建筑勘测数据以及历史照片等,其中蕴涵的重要学术价值,也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六十岁一甲子”,新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历程 凝结着老一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励精图治,跋涉开拓的挚爱深情,和无私奉献,也浸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这是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

本文不揣简陋,通过梳理相关文献,钩沉历史,简要回顾了雁北文物勘查团的历史概况,并对其成立背景,人员组成,考察内容,调查报告等方面进行概略的述评。或可藉此为契机,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研究,以及当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也谨以此表达对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开拓者,先驱者们的敬意。

附注:本文插图引自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1951年出版的《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图片翻拍及相关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皆承蒙《建筑创作》杂志社陈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图书馆理炎女士的大力协助,特此谨致谢忱。

注释:

本文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07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名称:辽代木构建筑大木结构研究。

1参见《文物参考资料1950创刊号~1953年第40号目录索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藏。

2 中央文化部文物局组织的吉林西团山古墓发掘工作,参加人员除领队裴文中外,尚有历史博物馆佟柱臣,地质调查所贾兰坡及沈阳博物馆李文信,东北师范大学杨公骥 李洵及吉林省文教厅赵儒林 王亚洲等共二十余人。

3 新中国成立之初,察哈尔省辖张家口,大同、宣化三市及雁北―察南―察北三个专区,共三十二县,1952年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原察哈尔省辖区并入河北,山西二省。1949年设雁北专区专著驻大同市。辖大同、阳高广灵、灵邱、浑源、应县、怀仁、山阴、朔县、平鲁、右玉、左云等十二县,1952年雁北专区划归山西省管辖。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岩土勘察;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大力兴建,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同样的也是加大了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力。那么如何保证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便成了建筑企业所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个过程是尤为重要的,它关系到后序工作质量的好坏,那便是对于岩土的勘察。

一、对于岩土勘察的基本介绍

1、对于岩土勘察的定义

岩土勘察便是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建设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及测试,对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的地质环境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编制勘察报告,为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和建议。

2、岩土勘察的分类及其应用

我们按照对勘察对象的不同大致分为了以下几种勘察:铁路建筑工程的勘察、港口码头建筑工程的勘察、大中小型桥梁建筑工程的勘察、公路建筑工程的勘察、工业建筑工程的勘察、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以及水利电力建筑工程的勘察,其中对于水利电力勘察指的是对于水电站以及水利构造物的勘察。因为铁路、港口、桥梁、公路建设工程对于岩土的勘察要求有其专业特殊性,并且工程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这类工程的勘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及规程,这些勘察习惯被称之为工程地质勘察。而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对象是住宅、学校、医院以及工业厂房建设,以及边坡防护、堤坝建设等等。

3、岩土勘察的过程

岩土的勘察首先要对建设场地进行地质的勘探,然后对场地的岩土体进行取样和原位测试,所取岩土样进行室内试验。运用各种勘探手段对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及评价,最后把所取得的岩土样数据、地质情况说明及分析,对后序设计、施工的建议等内容归纳成勘察报告的形式提出。

二、岩土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查的依据不充分

根据国家岩土勘察的相关规范,在进行建设场地岩土勘察时,不仅要对建设场地的周边资料进行充分收集、分析和整合,还要在勘察前做好对拟建工程建筑物性质、结构特点以及建设规模了解的充分准备工作。依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勘查方案,做好现场勘探工作。但是因为私人原因,对建设场地并没有进行实际性勘察,也让没有编入相应的实际性数据材料在报告当中,只是充数目来应付了事,以此导致了不与事实相符的虚假情况,从而使工程建设的后果不堪设想。

2、资料质量问题

在对工程整体设计和策划中,需要勘察工作及时对建设场地的环境以及建设场地周边的环境的情况作出分析,并搜集和整合出详细的资料,在资料的整合中,常常会出现数据上的问题。例如在岩土体的参数分析中,因为对异常值概念了解的不透彻,而与其他数据的处理方式相同并进行一统分析,导致了统计过程中出现较大误差,误差值的偏大致使结论不与实际相符。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误差直接导致了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对施工中经费的影响,致使工程质量不合格,工程经济效益随之降低。在岩土勘察中对参数概念的深入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理解片面,对岩土参数取值不予重视,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3、勘察报告没有反映真实的情况

岩土勘察工程报告是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最终结果,它是建筑地基设计与施工的关键依据。勘察报告能否正确地反映出工程地质的条件、岩土工程的特点,直接影响工程设计、建筑施工是否能够合理、措施恰当、可靠安全。对于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阶段,勘察报告反映出的内容与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相关规章、规范也对报告编写有所要求。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基础理论,主要由自然历史观指导其理论。其基础理论认为地质体工程特性由地质的成因与演化过程来决定,相应在研究方法方面即从研究地质体的局部特征,探究地质体生成时候的地质环境及地质体形成的演化过程和地质作用,从而整体地认识、把握地质体的结构组成以及其发育的规律,并更进一步预测和探讨它于工程建筑物的作用下的具体表现与工程行为。

三、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1、整理编制资料要合理

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对资料的整理是需要被严谨对待的。因为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最后结果的重要性分析。所以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要保证其可靠性及合理性,以及与其他方面的工作相配合协调才能完成并实现整个工作目标。编写报告时遇到意见不一则要谨慎对待并作出相应的研究分析,最终报告所呈现的是统一意见。报告编制过后,编写人员以及校检人员要对报告反复进行检查,确保准确后进行提交。

2、勘探的方式和方法需要科学合理

选择正确的勘探方法也是能够保证勘察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选择勘探的方法就是对于不同地质的场地进行不同方式的勘探,以便于勘察的顺利实施。比如说,对于存在淤泥、软土或无卵砾石土的场地中,就可以运用静力触探的方式,因为这个可以有效直观的反应出土质的力学情况。再比如说对于山洪冲积的地方勘察时就需要我们运用重型贯入试验的方法,因为如果是采用静探的方式,对于这种颗粒比较粗的土体,静探贯入的能力有限,无法取得土体的力学数据。因此,不同的地质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对地质进行符合实际的勘察。

3、勘察方案的有效性

上述研究都没有全面地考虑勘察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确定性问题如岩土空间变异性、测试过程和仪器的不确定性、量测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土工参数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使得这些量测资料的准确性大打折扣。鉴于这些事实,却存在测试过程和仪器的不确定性以及参数转换模型的不确定性,而传统的勘察方法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结果是尽管设计时所采用的理论、公式和程序较为完美和准确,但其最终的结果仍可能是一堆欠缺合理性的数据而已。基于上述问题,我国有学者提出利用基于随机场理论和静力触探试验CPT模拟岩土参数的固有空间变异性,建立了考虑岩土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勘察范围方法。过程是首先利用随机场理论,建立一个量化土体空问固有变异性和不确定性的方法:再利用这个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案;基于新的勘察方案,提出了一个由原位测试数据转换到土工参数时的整体不确定性量化方法,此方法把勘察阶段至估计岩土参数过程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跟空间变异性整合,务求获得最有代表性的土工参数及其不确定程度,利用大量的原位测试数据结合两个方法的应用,对土工参数作出具可靠的评估。

4、运用高科技,提高勘察的技术水平

创设岩土工程造价的管理协会,来负责制定关于管理岩土工程造价的规章制度,制定一致的岩土工程基础定额。充分考虑到施工的环境、深度、方法、工艺和地质情况等因素,不要笼统地套用“打桩工程”;在大直径地灌注桩孔时,必须考虑地层滚石、漂石、卵石的直径大小;岩石可钻性的岩层、嵌岩深度岩层是否有暗河和溶洞;施工孔径、动力来源、钻头类型、孔探、护壁形式、排污等情况,可借鉴勘察工程标准中的方法分类地层。

5、确定勘察的依据

在勘探之前,我们要保证建设场地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就是我们要制定好勘察的计划,对整个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拟定出一个勘察纲要。勘察纲要是对整个工作的详细计划,是实施勘察的指导性文件。同样的,在对于勘察报告的审核上也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把关,报告中绝对不能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内容,对于审核绝对不能够马虎,对现场勘探情况、地质资料的分析以及岩土参数的推算等等都要逐一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对报告的审核加以重视,才能够保证勘察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岩土勘察工程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其高度重视,勘探人员必须重新认识岩土工程,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按照要求和规范执行,有效地保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高质量的岩土勘探工程不仅需要真实地体现勘探场地的岩土性质、地下水、地层组成及不良的地质现象等等,更加关键的是要正确合理地分析评价岩土工程,提供可靠合理的岩土工程的参数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耀武,刘拥军.岩土勘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

[2]苗会刚.浅析岩土勘探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9).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勘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工程建设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建筑物使用安全性、抗震性以及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要求,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应加快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建筑工程地貌、水文、地质、土体力学特性的勘探,掌握建筑物所在地的基础情况、掌握工程建筑物地质条件。以此为基础,确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设计方向,为保障建筑工程与地质环境的稳定、保障建筑工程使用安全性奠定基础。通过对建筑工程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提供可行性信息,确保工程设计阶段所需工程地质资料的完善。通过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的有效勘察,掌握建筑工程地质情况,确保建筑设计及建筑物施工中各项技术的有效运用。

一、建筑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工程勘察钻探问题的分析。在我国现代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中,勘察工作钻探是影响勘察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勘察行业技术、劳务的分离,使得勘察企业多数钻探工作采用外包形式开展。这也使得钻探工作缺乏勘探技术的监控,进而影响了地质勘探勘察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钻探劳务单位为了抢工期、减费用,在钻探工作中雇佣个体钻机进行使用,造成了管理工作的空白。而且,个体钻机

雇佣中技术交底不完善、职责不明、施工要求不严等都影响了钻探工作的质量。针对专业问题,现代建筑工程勘察中,勘察企业应在钻探外包工作中加强技术监控与管理。派驻企业技术人员及质量监控人员对钻探工作进行技术监控,保障钻探工作质量。通过外包质量监控及技术管理,为保障建筑工程勘察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另外,针对建筑工程勘察工作重要性,工程勘察施工企业还应加强现场技术监控。在保障勘察现场作业人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加强对工程实际情况的培训。以一线技术人员对工程情况的了解,确保勘察工作技术及质量目标的实现。同时,建筑工程勘察施工企业还应加强勘察技术规范及工作职责、制度的完善。以健全的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规范建筑工程勘察施工工作中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的实际操作,保障建筑工程勘察施工质量。

二、建筑工程勘察土工试验问题与对策的分析

1、在现代建筑工程勘察中,为了保障勘察工作质量、保障工程基础的稳定,建筑工程采样数量较多。而在土样实验中,受报告时问要求限制,图样分析与实验工作量极大。许多土样实验中由于时问问题的影响,造成了样品分析质量误差、进而影响了建筑工程勘察报告质量。针对这样的问题,现代建筑工程勘察中勘察企业应加强土工实验室器材的配备。同时,强化实验人员的培养与招聘,以此为基础提高勘察企业实验能力,预防勘察工作时问紧对勘察质量的影响厂在此基础上,强化实验室工作制度及实验操作的管理。通过实验岗位职责、规范实验流程及步骤等,保障土工试验工作质量、保障建筑工程勘察报告数据信息质量。

2、建筑工程勘察报告编写问题的分析。建筑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了解工程施工要求的一手资料,是保障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及施工质量的关键。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直接影响到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对工程地质情况的了解、影响设计质量预控及施工质量预控的执行。但是,受勘察企业重视程度的影响,多数勘察企业的勘察报告有实习生或刚毕业学生进行编写,使得报告编

写质量受到了影响。严重时还将出现数据错误、地基基础方案与土体特征不符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影响了工程使用安全性。

针对这样的问题,现代建筑工程勘察企业应在传统勘察报告编制基础上,加强报告的审核与复查。同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勘察报告编制技术人员进行报告的指导与监审,确保勘察报告编写质量。

三、建筑工程勘察工作重要性分析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工程勘察工作是保障工程设计目标实现、保障工程基础稳定、保障工程投资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在我国以往的工程建设中,由于地质勘探问题引发的烂尾楼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投资建设施工企业没有重视勘察勘探工作、勘探企业勘察质量控制不严等问题影响了勘察报告质量,进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导致了工程建设后期地基基础不稳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投资建设中应提高工程勘察工作认识,通过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勘察指导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勘察工作需求,建筑工程勘察单位应从管理体系的建立入手强化勘察工作质量管理。通过行政管理工作的强化、勘察管理体系的完善、勘察过程的技术监控等工作保障建筑工程勘察工作质量,为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根据现代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序曲,建筑工程勘察单位应加强勘察技术的控制与管理。针对钻探外包、土工试验以及相关勘探工作的需求,完善技术管

理体系。通过技术管理与监控体系的完善,使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在有效的技术监控得到实施,避免技术因素引发的勘察误差、保障勘察报告质量。针对钻探外包、针对勘察需求,建筑工程勘察企业还应建立岗位技术职责评价机制。通过岗位工作技术内容的明确、技术要求的明确,规范并指导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岗位职责为基础,指导勘察技术人员的具体工作,为保障建筑工程勘察

质量奠定基础。

四、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一些对策

的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探手段相结合,无疑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电子、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工程物探专业根据弹性波理论、电磁波理论和电学原理发展了许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相应发展了一大批集适时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体的工程物探探测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为了有效地解决某些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必须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联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

劝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勘察单位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各专业的技术交流、知识渗透,尽可能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强调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采取这些措施无疑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技术综合能力。

总之,通过勘察体系的建立、勘察技术要点的监控,保障建筑工程勘察质量、提高建筑工程勘察报告编制质量。以此为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施工技术选用等奠定基础,确保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及使用安全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建筑工程投资企业、施工企业、勘察企业对勘察工作的认识,勘察企业还应强化勘察工作质量控制工作。以工程勘察质量意识的树立,提高建筑工程勘察工作质量、促进勘察工作开展。以详实准确的勘察报告及相关数据,为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奠定基础,为现代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1、忽视地质勘察的价值

就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价值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勘察施工建设现场的地质构成情况,并对相关地质数据进行搜集;二是在建设施工现场地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地质分析、力学分析等,以在此基础上确定施工现场地质的承重情况、土壤强度等,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情况,以选择相应的地基建设技术及方法,制定相应的工程安全操作规范。但很多建设单位在这一点上明显认识不够,只是简单的走个过场,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规范进行严密的地质勘查,导致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过程中对现场地质环境认识不足,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性。

2、地质勘察报告质量不佳

地质勘察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合理性以及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但相关建设企业对地质勘察报告质量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致使其在进行过现场地质勘察之后,在整理成文字报告时,总是存在一些小错误,如图表的比例尺选择不当或者是计算错误;在进行文字叙述时抓不住重点,一方面表现为专业性不够,另一方面表现为重要地质信息、数据的缺失等,这些错误都严重影响了专业人员在进行地质评估过程中的专业性和评估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3、地质勘察方法有误

地质勘查方法直接关系了地质勘查的精确性和科学合理性。但在民用建筑工程实际地质勘察过程中,施工现场地质勘察单位往往为了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少工作量完成地质勘察工作,并不严格按照相应的勘察程序或者是标准规范行进,如某些勘察部门在确定地质承载力的过程中,通常单纯依靠原位测试方法来确定土层力学性能,这中勘探方法是明显是单一的,地区不同、土质组成不同,也就无法正确判断出施工现场地质的实际承载力。

4、地质勘察缺乏有效监督

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有效的监督是规范各项地质勘察行为和程序的重要保障。但在民用建筑工程实际地质勘察过程中,明显存在着监督不力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单位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专业技术及监管知识明显不足,对地质勘察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要求成果,不重视过程;二是在施工建设现场野外勘察过程中,往往是由勘察单位独立进行土木实验、作业以及相关现场地质数据资料搜集的,建设单位或者是相关监管单位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出于成本和时间的考虑,勘探单位很有可能会存在偷工减料等现象,如减少打孔个数、降低钻井深度等,严重影响到地质勘察结果的精确性。

二、应对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问题的有效策略

1、建设单位要提高对地质勘察价值的认识

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相关建设单位及人员要提高对地质勘察价值重要性的认识,在委托地质勘察单位进行施工现场地质考察之前首先要对施工场地及周围工程的地质资料、构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其次,对于地质勘察报勘察告的编写,建设单位要要求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编写出勘察纲要,并提出报告编写的相关细节要求;最后,当勘察单位上交勘察报告时,建设单位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对勘察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包括文字叙述审核、图表审核等,以确保地质勘察报告质量,以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可靠的地质评估资料。

2、应用科学合理的地质勘察程序和方法

在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下程序进行实地勘察:一是对现场地质及周围建筑工程地质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二是在大致了解现场及周围建筑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实地地质勘察。在民用建筑工程实地勘察过程中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可以选择原位测试方法、但应结合回转取芯钻探等多种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进行实地测试;或者是根据周围建筑建筑物的质量和相关地质资料进行施工现场地质评估,并综合实际测量和评估得出较为精确的施工现场地基承载力结果。

3、建立有效的地质勘察监督机制

为保障各项地质勘察程序的顺利实施以及地质勘察结果的精确性、科学合理性,要建立其有效的地质勘察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度,并由第三方参与现场地质勘察,在“有据可依”的制度前提下,实现对地质勘察单位的有效监督,规范其各项勘察行为;二是建设单位要重视对地质勘察过程和结果的双重监督,明确规定现场地质勘察过程中的各项勘察技术指标,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监督,对地质勘察单位进行全面的监督。

三、结语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一、前言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与管理,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二OOO年二月十七日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随即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全面展开。

通过施工图审查,能够将不合理、不全面、不经济、不安全的因素发掘出来,并及时得以补充和纠正,消除对工程安全构成潜在威肋因素,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满意地使用。

二、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图审查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建设部文件精神,进行施工图审查的范围为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级标准中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及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施工图审查的内容:主要分为政策性和技术性二方面。就岩土工程而言,政策性审查主要指对其资质、承揽业务范围及从业人员资格是否合乎要求的审查;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为:工程勘察是否按照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合理布置了勘探点,其数量、深度、测试项目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数据采集是否全面,勘察结论是否全面正确等。

三、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图审查结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勘探点布置上缺少人工探井或探井数量不足

此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多层建筑、小型建筑的勘察报告中。在Ⅲ、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探井数量也存在少于取土勘探点1/3的现象。

2、勘探孔深度不足

从规范要求来看,勘察孔深度应能控制主要受力层,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控制性孔深度应能满足控制地基压缩层厚度的要求。在现场勘察时,还应根据场地具体地质、地理、环境条件对勘探深度进行调整,满足设计单位进行多种地基处理方案比较时评价地基的需要,否则就可能造成勘探深度不足,勘察结论不全面的问题。例如某单位所提出的九层商住楼勘察报告,其控制性孔深度只有30米(地层全由黄土组成),而基础埋深为-5.0米,报告建议及设计拟采用的桩基桩长为25米,显然勘探点深度不满足桩基计算的要求。此类问题多出现在地基处理方案采用桩基和人工地基条件下需要验算变形的工程当中。

3、数据采集不全面

勘察成果报告中反映出的数据采集不全面是许多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某单位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持力层主要为黄土状土和砂类土,黄土状土的取样数量仅为5件,砂类土中标准贯入原位测试数据只有4件。另外有为数不少的勘察报告特别是多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固结快剪数量小于6组,而且主要在基坑以内。这样一方面使土样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可能会带来一定误差,另一方面当采用其它型式边坡支护措施(如支护桩)时,给支护设计参数造成数据上的盲区。

4、土工试验项目不全,压力段不合理

对于水土腐蚀性分析,不少勘察单位在周围没有确切资料的情况下,只做一组腐蚀性分析试验。对于饱和粉土未进行粘粒含量试验。对于挖填方场地,未能按照设计地坪标高测试土的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压力段测试不合理。部分有可能采用复合地基的小高层建筑物,地基主要持力层范围内土层的最大试验压力未能达到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的总和,不能提供有效压力段下的压缩模量值,导致地基沉降无法计算。

5、抗震参数提供不准确

突出表现在市、县、区以外建于山前、沟谷、河流低阶地中的建筑工程勘察报告中,应划为抗震不利地段的建筑场地却划为一般地段,应划为一般地段的场地却划为抗震有利地段。对于高度超过24米的丙类建筑物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或测试孔的数量达不到规范要求,仅仅依靠土的特性划分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存在饱和粉土、砂土的建筑场地,考虑到进行地基处理,未进行液化判定或判定结论缺乏准确性(未能按规范要求取水位值进行判定计算)。

6、相邻建筑物影响在勘察报告评价中重视不够

在许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当中,往往会面临相邻建筑物问题。作为勘察报告,不论是评价地基处理方案、降水设计方案、边坡支护方案,还是评价地基变形均应考虑到相邻建筑物因素的存在,否则就可能对工程施工和使用安全构成威胁。

7、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认识不清

勘察必须依据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一旦对技术认识不清,就会在评价岩土工程特性中出现偏差。

例如对多层建筑,当拟采用条形基础时,作为设计人员,提出的线荷载值为轴力,其单位为kN/m。该值只包括了上部结构荷载,不含基础自重。在进行地基验算时,许多勘察工作者直接用条形基础宽度去除条基线荷载,把商值作为基底压力对待,显而易见,这样的计算结果缺少了基础自重。使下卧层本不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地基处理方案,由于应力减小变成了可行性方案。例如某单位对一栋5层框架结构综合楼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地基处理方案评价就出现了类似情况。

四、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有些勘察技术人员对规范、业务学习不够,同时也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勘察单位随意压价,为了降低工程勘察成本,不断缩减工作量,造成勘察工作质量不高、深度不足。

五、解决途径

1、作为每一位勘察工作者,应当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性规范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真正做到数据可靠、评价准确、建议的地基处理方案和基础型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各种随意压价、恶性低价竞争、随意缩短工期、偷工减料、不按标准进行勘察的行为。

3、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基本程序,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带入建筑工程之中,危及工程安全使用。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1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常见的不足

1.1勘察依据不充分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J立‘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1.2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

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①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②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1.3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2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2.1确定勘察依据

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①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献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②要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③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2.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

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 基坑工程 勘察 施工设计

Abstract: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is the basis of a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urvey is accurat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foundation pit, in order to prevent pit collapse accident,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detailed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an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example of the content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建筑物大多都由以前的多层、十几层、二十几层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层以上建筑。高层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荷载大、基础埋深大,这两点就决定岩土工程问题的基坑支护和施工降水问题。岩土勘察工程与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基坑支护的基础,只有岩土勘察报告准确、精密,基坑施工设计才会更安全。

一 岩土勘查工程的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分支,它着重与工程实践,有步骤、分阶段的运用综合勘察手段,有效查明建筑地域的地质条件,做出正确的勘查报告,为基坑支护的基础工程提供依据。岩土工程涉及到岩体和土体的整治和利用,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几方面内容。岩土工程是以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学等为理论基础,是一门地质和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属土木工程范畴。对地下工程来说,岩土工程问题复杂多样,如施工开挖、瓦斯爆炸、大埋深、大跨度、高边墙等地下工程,沿途勘查工程更具有特殊性。

二 目前岩土勘查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的问题:

1.详勘阶段资料收集不充分

大家都知道,岩土勘查工程主要是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地基工程和施工设计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而有些勘察人员在施工现场走过程,不认真收集基本资料,如地质状况、结构特征、荷载分布、地面整平标高和对变形的要求,这样作出的勘查报告不准确,以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2.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

(1)勘查工作中对勘察点的布置不按规定的要求随意布置,也不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把孔规定在允许范围外,勘察深度也不从基础地面算起,使勘探孔不满足最小孔深要求,对地层划分精度不够,造成无法摸清河道、沟渠对工程的不利埋藏物和加层的分布范围。

(2)对高层建筑的裙房和有地下室的建筑场地没有考虑抗浮设计要求,对高层场地勘查对基坑支护考虑很少,不能结合地基条件扩大勘查范围。

3.岩土勘查报告中存在问题

(1)由于上述外场勘查作业中存在严重问题,从而导致室内各项测试指标的统计不精确,统计项目不全,造成难以分析和判断各项指标的离散程度和可靠性。

(2)勘察报告中的地基评价与结论针对性不强。有的只提供基础性设计参数,对定量评价很少。当施工场地发生地质条件变化时不对具置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而是对整个施工场地提供笼统的建议。对报告结论中的变形验算不能准确提供固结压缩曲线满足设计计算荷载的要求。对于报告中的各项设计参数不是经过多手段综合分析的结果,而是提供的经验值,大多都偏低,对于剖面图中的地层也过于繁琐。

(3)在勘察报告中的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如果确定勘探点与建筑位置不采用坐标,则图中应有地形、建筑物等作为参照物,可是有些报告中这两点都没有。在岩土勘查报告中应该对基础设计参数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根据施工场地地质条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特征和基础持力层的性质、埋藏深度,对基础方案进行深入分析。

原因分析:

(1)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中有对勘查费用收取的明确规定,但是大多建设单位不能正确认识到勘查工作的重要性,只是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率,不能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再加之经济市场中竞争激烈,相互压价,没有明确的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从而导致勘查工作工作粗糙,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2)很多勘察员专业水平过低,没有进行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其技术水平还不能达到勘察员技术的要求,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各项工作出现大量不规范的要求,再加上自己不能自觉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导致勘查工作出现不规范的行为。

(3)一些勘查单位只停留在岩土勘察工程管理模式上,其勘查工程质量不能保证,再加上内部检察、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岩土勘查工程中出现种种问题。

因此要想提高勘查工作质量,在工作中就应该认真执行,做定期的交流、反馈、更改工作,加强技术人员的勘查学习与培训,掌握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及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保障勘查工作质量,为建筑基础基坑支护工作提供保障。

三 建筑基础中基坑支护的重要性

岩土勘查工作对地质的研究是为了保障基坑支护的安全性,在建筑施工前,首先是对施工现场水文及地质特征进行考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基础性工作,根据勘查报告中的数据分析,确保基坑支护的设计及施工安全。

在建筑施工前,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基坑进行支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与地质勘查报告的数据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基坑的类型、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荷载、支护结构设计都要依据勘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施工,以确保安全合理的施工。

近几年,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促进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是由于现在建筑中基坑边缘距离已有建筑很近,这不仅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难度,还相应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工期。另外,以前的施工设计和手段已经不符合现在基坑开挖实际情况的要求,这样下去会造成事故发生,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技术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

四 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物的增高,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对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土的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性,随着近几年地质情况的复杂变化,精确计算出土体压力还十分困难。尤其是基坑开挖后,对土体的含水率、粘聚力、内摩擦角三个参数很难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在基坑支护中,如果对土体参数值计算不准确,其对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2)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整性。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首先对土体进行准确的取样,为支护结构设计提供保障。随着土质的复杂多变,所取得土样具有随机性和不完整性,因此不能地质的实际情况和土层的真实性。

(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值与实际受力不符。深坑支护设计结构受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例如有些计算值的安全系数很高,在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是,有时候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系数值偏小,甚至和规范要求差距很大,在实际施工中却是安全的。理论上讲基坑支护设计是一种静态设计,但是随着土体的开挖,时间一长,土体逐渐松弛,强度逐渐下降并发生变形。因此,在支护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因此,加强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建立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着重研究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控制标准,建立新的变形控制设计法,大力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探索出新的支护结构计算方法,解决基坑支护中的实际问题。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目前,不管是岩土勘查工程还是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都朝着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因此,无论是勘察工程还是支护工程都应该从整体出发,协调好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元.论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措施.城市建设.2012-04-01.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岩土勘察;分析;建议

Abstract: China possesses the national condition of vast territory 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s the important work before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guidance for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Its status and importance has drawn increasingly attention!

Key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suggest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其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视。将岩土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对提高勘察技术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减少勘察过程中的错误不无裨益。

二、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建筑工程的设计意图必须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设计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2.勘察工作取样分布不合理

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

(1)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忻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士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3.岩土参数选择不够准确

由于岩土的不均匀性和各项异性,试样采取、运输、加工扰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及试验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测试结果失真难以避免。所以,加强土工试验问题和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可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勘察单位不仅没有自己的试验室,而且勘查技术人员对实验原理不清楚、对试验成果根本不进行分析评价,仅仅作为附表附在勘察报告后,甚至勘察报告所提供的有关参数与试验成果南辕北撤。常见的问题有:

(1)在提供岩土性状参数时一概以平均值蔽之;

(2)原位测试结果与土工试验成果确定的岩土性状、状态强度相悖的现象时有出现而不究其原因;

(3)参数统计时对相关参数与样本往往不一致;

(4)根据岩土参数确定的地基土强度往往与推荐的结果不符;

(5)提出地基承载力指标时不了解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内涵;不明白承载力的基本值、承载力的标准值、承载力的设计值和承载力的特征值几个概念的本质区别。

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深度不够

(1)地下水的分析评价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地基基础设计和基坑设计施工十分重要的依据,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对基础影响极大。

勘察单位对地下水的类型分析含糊,对多层地下水没有严格不分层观测地下水位,往往以混合水位代替,水样的分析数量不足,水质分析报告中不注明地下水位的类型、腐蚀性评价不考虑环境类型和地层渗透性影响;对近年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更是避而不谈。对需要施工降水或隔渗工程不进行水文试验。

(2)地震效应评价

勘察中常见的是对高层建筑的剪切波速测试数量不足,对场地覆盖层厚度的把握不准,甚至于没有三个勘探点就进行液化判定或按错误分层进行液化评价,液化判别时的地下水位深度不考虑设计基准期内的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最高水位而采用勘察期间的平均地下水位等。

5.勘察报告欠缺

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三、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定勘察依据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就要首先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第三是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勘察工作的准确详实与否,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但是与这一课题有关的许多问题目前解决得还不太完美,科学研究尚薄弱,科学性及方法性的文献也比较少,而且由于有效的技术手段、仪器和设备不足,故在工程勘察中先进方法也运用得很少。所以,在工程地质学面前存在着大量道路工程勘察方面的问题,仍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解决。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13篇

1.1选址勘察的作用

选址勘察是大型建设工程的重要步骤,其作用是对拟建场地地质条件是否适宜建设项目进行初步判定,并就其地质结构和水文特征等自然物理条件的稳定性、适宜度作工程地质评估和技术经济分析。选址勘察可有效为工程建设项目规避恶劣地质条件,排除可预见的自然风险(地震、洪水等)和减少经济损失。

1.2初步勘察的作用

初步勘察是根据选址报告在选定的建设场地开展的。其目的在于就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和建筑高度以及其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等探测建筑地段的地质稳定性,以便于建筑总平面布局和主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确定,并对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防治方案进行地质论证。初步勘察是工程设计雏形确立的必要环节,是建筑工程施工实施的先决条件。

1.3详细勘察的作用

详细勘察主要目的在于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资料。包括工程设计所需的各项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工程地基加固和基础设计提供数据参数。对不良地质现象的具体防治方案给出论证。详细勘察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图的设计和建筑物的奠基,对建筑工程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影响深远。

2工程建设中地质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2.1对地质工程勘察报告不够重视

工程设计人员对地质工程勘察报告重视度普遍过低,工程设计中的相关人员往往对地质工程勘察报告重视度不高,仅仅将其视为参考资料。报告中涉及的地质结构、水文数据、土层成分等皆被忽略,工程设计人员很少做到根据地质工程勘察报告数据设计技术参数。

2.2地质工程勘察报告缺乏实用性

地质工程勘察报告过于理论性和专业性而缺乏实用性和阅读性,导致工程设计人员在参考、阅读地质工程勘察报告时难度较大。而地质工程勘察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之间又缺乏必要的沟通,进一步造成了建设企业资源、成本增加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管理松散

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管理松散,导致勘察质量难以保证。地质工程勘察过程中缺乏技术管理导致了勘察报告的不规范。部分地质工程勘察人员缺乏专业性,在面对重大或复杂的工程地质勘察时无法完成工作,从而导致勘察报告质量和准确率的大幅下降。

2.4地质工程勘察效率不高

地质工程勘查中,勘察工作人员对勘察实际条件和人员装备考虑不足,未能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勘察方法,将地质工程勘察复杂化。此外,一些地质勘察人员因循守旧,对新技术、新工艺缺乏认识与应用,不利于地质工程勘察效率的提高。

2.5地质工程勘察违规导致误差积累

地质工程勘察单位存在的一些违规操作,虽节约了勘察经费但容易导致勘察误差,降低了勘察精度。误差的积累会造成工程施工安全隐患产生,甚至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给工程相关人员乃至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安全损失。

3改善工程勘察问题的建议

3.1规范地质勘察市场行为和勘察实施程序

明确工程建设的顺序(地质勘查-工程设计-施工),确保工程建设严格按顺序和相关原则进行。除勘察单位的自律机制外,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制度,确立行业约束机制,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安全、顺利进行。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对勘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密切约束、监管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其次,对事项全程进行监理。认真落实事前的预防工作和事中的控制工作以及事后的评价监督工作,逐步规范勘察市场,提高勘察效益,为工程建设投资提供保障。

3.2应用高新技术提高地质勘察效率

应用高新技术来提高地质勘察效率,结合应用室内外测试技术。合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地质勘察工作,对勘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与工程施工检测所得实测资料反算得到的参数作为依据,保证提供参数的可靠性、精确性。

3.3提高地质工程勘察人员素质

地质工程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地质勘察的质量。第一,提高勘察人员综合素质。通过给勘察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展技术讲座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勘察单位可施行轮班换岗制,提高勘察人员知识的全面性,促进勘察专业和部门之间的有效果沟通。第二,加强勘察人员行为规范管理,树立勘察标准意识。确定规范标准,分发规范文件,施行定期考核。另外,培养勘察人员安全意识,加强操作过程安全保障,确保勘察工作安全实施。

4结语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14篇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工作的规划

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要与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以后的质量验收工作进行区分。在实际的施工质量评价工作当中,只有极少的实际工程质量的抽样调查行为。

工程质量评价工作更多的是建立在建筑实体观察和数据报表的核对方面进行的。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工作的切实有效,完善和规范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施工表格申报和填写工作意义重大。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三个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分别是建筑项目建设的相关材料(包括土地申报和项目申报等等),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的相关材料(安全施工资格证明、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产品生产证明等等),其他材料数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以及具体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的材料,比如工人的技术资格证等等)。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涉及到的审核材料和内容复杂且多样,为此需要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工作进行以前,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审核重点,制定有计划、有步骤的审核步骤和规划。

2听汇报和查看工程实体工作的具体内容

2.1 听汇报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完成以后,工程将会进入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工程质量评价单位要对工程申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建设过程的描述作仔细的听取工作。要求申报单位将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立项开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有顺序的、完整的汇报。对于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质量验收者要对其中几点进行进行着重听取和分析。

(1)建设单位项目立项的过程。对于建设单位项目理想过程中,设计、申报、审核的各个环节做仔细的听取工作。对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功能规划作出基本认识。同时,重新审核项目的合法性。(2)施工单位的汇报内容。对于施工单位的汇报听取工作,主要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资格和项目建设的设计和各项标准进行听取。通过施工单位方面的汇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的规模、特点、难度进行理解。对施工采用的技术、设备、相关工艺进行记录和掌握,以用于工程实体的验收工作当中。(3)工程设计和勘察单位。结合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汇报,对于建筑施工的总体设计进行初步的评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项目进行记录。同时对项目建设的设计标准和建筑的功能实现进行初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工程实体的考察工作当中。(4)监理和业主单位。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当中的评价和浏览监理单位的检测记录。在工程实体考察当中对施工效果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效果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听取业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结果的评价,以及对建筑功能方面的使用效果评价。

2.2 查看工程实体

通过听取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单位需要对工程建设的结构功能具备大致的了解。随后制定详细的工程实体查看流程。通常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评价单位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排除必要检查项目以外,其他为抽样检查。出样检查的比例基本为建筑整体的40%左右为宜。

建筑物工程实体的查看内容主要为建筑物外立面、屋面、室内、地下室及其他建筑构件的查看。对于外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观察建筑物外观线条和平面的流畅性和平整程度。同时观察外置设备和器材的完整程度和布设比例。对于建筑物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针对电气线路、管道铺设以及其他设备的建设质量。观察要细致,同时需要记录在案以供整体评价时作为参看材料。对于室内的查看主要为粗装修和室内墙面、地面、顶板的建设质量检查。对于地下室及其他构件的查看主要针对消防安全方面进行。

3查阅工程技术资料对建设总体作出评价

3.1 工程技术资料的审查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的审查要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最基本的是对工程建设中各个项目内容建设相关的施工证明和批文的审查。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流程合法正规进行。同时检查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记录材料,现场施工责任制度、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同方案等等。检查材料的主要目的是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规范进行项目建设。

3.2 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

针对审查过程中建筑项目的不同建设内容和阶段,将审查的技术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地基材料。地基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工序,通过审查地基建设的相关材料,对地基建设的承载力、地基强度、抗震能力等等进行记录和审查。(2)结构工程。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柱和钢筋的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建筑物主体的验收报告。(3)装修报告。对建筑物内的装修记录进行审查,同时审阅装修验收的各项指标记录。(4)消防电气工程。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和电气铺设的设计和验收材料进行审查。结合我国消防安全的相关规范和电气设备建设的相关规范,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项目建设的安全性。

3.3 总体评价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总体评价,要参考听、看、查过程中的各项材料记录进行整理和审核,评价单位根据项目整体建设的流程和建设结果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要以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为主要参考内容,以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工程特点、创新内容为补充内容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的总体评价。在肯定建筑物建设质量的同时,还需对建筑物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记录,同项目单位进行协商,共同寻找解决措施。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报表和记录进行审核和实际观察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这两部规范。对于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评价要做到听、看、查的全面进行。提高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各项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评价的公正可靠。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考察报告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岩土地基基础;建筑;应用探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高层建筑也在不断的增多,人们更加趋向于安全性高并且舒适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地基的设计及质量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影响很大,地基的强度、硬度以及使用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耐久性。因此提高地基基础的安全性对增加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地基基础在整个建筑中是较隐蔽的的部分,但是它的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占用资金以及要求的技术都是很高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地基基础的探究,提高地基基础的建造质量,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

2 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基础下不同地质中的应用

在开始建造地基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勘察,以了解地基的岩土成分,并根据这些岩土成分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得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更加顺利。在岩土工程勘测的时候有两种勘测,一种是天然地基基坑勘查,另外一种是人工挖孔桩基础勘察,这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不同,因此我们应当对其有深入的了解。

2.1 天然地基基坑勘察

在天然地基基坑勘察中,以容易便捷的方法为先,但是在实际的勘察中,勘察结果会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勘察应当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进行辨析,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勘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常对天然地基基坑的勘察方法分为以下三类:(1)对断裂破碎带进行勘察。由于断裂破碎带的复杂性,常常会导致基坑的挖掘情况与勘察报告不一致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对基坑再次进行再次勘察,对已有的报告进行补充和更正,得出完整的报告。在得到报告后,需要对报告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对应的方法解决,提高地基的安全性。(2)对半挖半填地段进行勘察。这种天然基坑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对半挖半填地段的整治方法是利用大型机械进行平整,虽然提升了土质的强度,但是勘察报告的结果可能与实地考察的结果不一致,这就需要勘查人员在勘察过程中分析土层、土质强度以及颜色,以确保报告的精确性。(3)对二次沉积地质进行勘察。由于二次沉积的土层的强度较小,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持力层的条件较差,在勘测中需要勘测人员注意对土层的勘测,同时在挖掘中,如果二次沉积土层存在问题,要及时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处理,钻孔的方式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2.2 人工挖孔桩基础勘察

不同的地基机制随着不同的地质而变化。人工挖孔桩基础主要适用于丘陵地区的施工,由于人工挖孔桩基础简单、便捷的优点,受到了很多施工单位的青睐,但是这种方法在遇到第三系沙泥岩的时候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主要是由于这种泥岩的性质有别于普通的泥岩,它的膨胀性、软化性都要强于普通泥岩,因此针对这种泥岩的性质,要对其采取恰当的勘测方法。同时要对人工挖孔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针对第三系砂泥岩的勘察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轻型圆锥动力进行触探,从而勘探到泥岩的的强度,同时要兼顾人工挖孔桩基础下的桩端持力层,如果达标,就可以顺利进行施工,如果不达标的话,就需要采用如深挖、灌浆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3 基土地基基础的选型

地基和建筑廉洁的部分是基础,基础的作用就是把地基上部竖向物体带来的重力荷载传递到地基的内部。不同的地基承受能力会采用不同的基础方式。基础采用与竖向构造一样的散布形式是适用于地基承载力量较大的情况的。相反如果地基承载力较小,建造过高的建筑时会采用筏型基础。筏型基础的优势在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稳定性高。

在地基承载力较小的软土上进行施工时,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增加建筑的稳固性,就可以采取一些办法进行解决。分析软弱地基的土质及其组成,分析土质的均匀程度、分布面积、含沙量等,计算准确的参数。同时,还有在开始计算的时候对房屋结构的大致核载量进行计算,根据荷载量是否均匀分布在整个面积上,计算出平均荷载位。对照地基本身承载力的大大小,如果超出荷载位四倍以上,筏形基础造价高,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可以选择独立基础。如果地基的承载力容许在小于两倍的的平均荷载位,要采取满铺在全部面积下的筏形基础。如果容许承载力介于以上的两种情况之间,就可以选择采用桩基础或沉井基础。

4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在基地土质较差/上层土层较薄时,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对淤泥和淤泥土进行搅动;地基如果为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等,进行检查发现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都可以利用作为持力层。相反,对于含有机质较多的生活垃圾、基础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才可以作为持力层。还有在选择地基时,必须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因素、材料供应、施工条件、建筑的构造特点等。采用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对这些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然后选择最佳方案。提前对选择和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在地基处理的时候,要对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行加强,用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

5 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当正确的认识到岩土地基基础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岩土地基是建筑物最重要的部分,在地基的建设中,存在的土质问题我们应当及时解决,在地基的选择中应该首先进行勘测,将勘测的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确保我们可以得到建筑物建造中适合的土质,只有选择了正确的岩土勘测方法,加上过硬的建筑技术,才能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同时提升建筑物的建造质量和建造速度,有效地避免建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的建造出高质量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 任红芳,陈晓红. 浅谈建筑场地岩土勘察的内容与分析评价――以天津某工业厂房岩土勘察为例.《四川建筑》,2012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