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

原因分析报告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血型;错误;原因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而错误血型的血液一旦输入,则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38例出现血型报告错误。

1.2 血型报告错误的原因

1.2.1 血型测定的错误 血型检测时因用了不洁的玻璃器皿出现假阳性,又因红细胞与血清的比例不当、过度离心或离心不足(未做反定型检测),又只用肉眼观察结果,使之在血型抗原较弱的情况下,微弱、细小的凝集未看到,而造成定型报告错误。

1.2.2 检验者工作粗心的错误 在血型检测时,由于试管上未编号,离心后拿错试管,使之张冠李戴而造成血型结果错误;工作精力不集中,填写血型结果时因笔误而造成血型错误;把ABO标准血清的“抗-A血清”误认为“A型血清”,而“抗-B血清”误认为“B型血清”,使之判定结果错误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

1.2.3 临床医生的错误 临床医生在填写输血申请时,没有做血型检测,单凭印象或听信患者的主诉血型而造成血型错误。

1.2.4 临床护士的错误 临床护士在抽取血标本时,未校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仅凭印象,抽了其他人的血液而造成血型报告错误或交叉配血不合。

1.2.5 血站发血的错误 由于血站发送的血液袋上的血型与血袋内的血液不符而造成献血者的血型错误。

1.2.6 疾病导致血型结果的错误 某些疾病可使受检者血液中有含量较高的冷凝集素,而产生自凝现象或由于疾病使患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减弱而造成血型的检测错误。

2 结果与分析

造成血型错误原因的分类结果表明,有71.1%(27/38)是由于检验者在血型鉴定检测时造成的差错,这其中65.8% (25/38)是检验者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责任心不强所致。虽然血型鉴定的检测工作操作简单,但责任重大。只要在工作中认真细致、精力集中,严格把住血型定型这一关,血型鉴定的检测错误就会减少。造成血型错误原因的分类结果还表明,有7.8%(3/38)是由于临床医生在输血中请单上填错血型,15.8%(6/38)是由于临床护士抽错血标本,5.3%(2/38)是献血者的血型鉴定错误。为避免血型报告错误,要求临床医生、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检验者在交叉配血时应认真细致,必要时对献血者的血型重复鉴定,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血型;错误;原因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91

临床输血要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如果血型鉴定错误,将严重危及输血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在检验科工作多年,发生过不少血型报告错误的事例,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血型报告错误原因

1.1操作错误

(1)用试管法行血型检测时,红细胞浓度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时,反应最明显。如红细胞悬液过浓,标准血清中抗体全部被吸收,呈后带现象不明显凝集或凝集;红细胞悬液太浅,抗体浓度相对太高,呈前带现象而不易凝集或凝集很弱,如未经显微镜检查很难被发现,造成定型报告错误。

(2)用玻片法血型检测时,玻片清洗不彻底,或者反应时间不够(反应时间不得少于10 min),可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1]。

(3)忽略溶血现象,操作者不能正确识别和解释结果。这类为技术原因,经验不足检验者多见。

1.2检验人员责任性错误绝大多数为责任心不强、粗枝大叶造成鉴定错误。

(1)在工作中,由于精力不集中,比如要鉴定一号标本的,错拿2号或3号的标本,造成错误。或发报告时,将鉴定的血型结果输入电脑时,由于鼠标点击错误而造成血型输入错误。

(2)鉴定血型时,抗A、抗B试剂对调,结果A型跟B型结果也对调,造成错误。

(3)在用试管法血型鉴定时,经离心机离心后摇匀,直接目测鉴定血型,未做显微镜下检查,对小凝集的报告发生错漏。

(4)在用玻片法血型鉴定时,滴在玻片上的血液时间过久,被风干后再滴入血型试剂,出现大的血块,误认为是凝块。

(5)滴定血型试剂的时侯,少量滴到相邻试管,造成污染。

1.3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的错误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由护士采集,如果其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就极容易将患者标本搞错,要采集这个床号患者标本的,变成采集到另外床号患者标本。还出现多人抽血未及时贴标签,或贴标签时贴错化验单,导致血标本混错现象。另一种可能就是送多个标本,粗心大意,将标本送错。

1.4试剂原因每天使用试剂过后,未及时放冰箱保存,长期放置在较高气温下,容易使血型试剂效价降低或失效;或使用已过期试剂,效价较低,如果使用前未做质控,可造成血型鉴定错误。

1.5红细胞串线状形成(假凝集)实验中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间太长、水分蒸发时容易出现串线状现象。某些肝肾疾病、传染病或红细胞沉降速度增快的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或球白原增高或输代血浆血中含大量高分子右旋糖酐,都能使红细胞形成串钱状,被误认为凝集。

1.6寒冷凝集健康人血清中冷凝集素效价一般不超过1:16,在0 ℃~5 ℃作用最强,在28 ℃通常下发生凝集,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肝硬化等疾病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很高,作用温度可升高到36 ℃[2-3],这时能够凝集自己的红细胞,严重干扰血型鉴定。类B抗原:某些受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大肠杆菌O86败血症)红细胞获得了类B抗原,A型患者可误定为AB型,O型误定为B型。因此,感染体征患者配血不合时,应考虑类B。

1.7其它因素造成的错误

(1)婴儿尚未产生自己的抗体或有从母亲获得的血型抗体。

(2)老年人血型抗体水平下降。

(3)某些药物影响。

(4)试验温度过高或过低等。

2分析

人类ABO血型系统是由红细胞抗原和血清抗体共同决定,依据红细胞上是否存在抗A、抗B抗体,ABO血型系统可分为A、B、0、AB四种血型。血型是抗原抗体的遗传特征。血型鉴定对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具有重要意义,应杜绝错误。

以上可以看出,造成血型错误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检验者在血型鉴定检测时造成的差错,这其中大部分是检验者的工作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所致。虽然血型鉴定的检测工作操作简单,但责任重大,最容易发生输血造成危及生命的医疗事故。要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只有在工作中认真细致、精力集中、小心谨慎,才能避免血型鉴定的错误。

发生血型错误的原因还有较为多见的是,临床护士抽取标本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标本与患者不符。这类错误非常容易导致严重后果,例如临床护士一旦将两个或多个血液样本对换,在交叉配血过程是无法发现的,最后可能导致错误输血。为避免血型报告错误,要求临床医生、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提高工作责任心。其它因素虽较少见,但也不可轻视。

总之,检验者在血型鉴定时必须认真细致,对有疑问的结果必须重新复查,对输血患者血型必须重复鉴定,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杜绝因血型鉴定错误造成的医疗事故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一些疾病会使受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减弱或使血液中含有较高的冷凝集素,造成血型鉴定困难。此时应对受血者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和加温并做血型反定型检测。这样可避免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以确保血型结果的正确。为防止血型鉴定的错误,ABO标准血清的质量也很重要,用后应及时放冰箱保存,使用时应放置至室温再检测。

医务人员要保证输血者的安全,就一定要确保血型鉴定的万无一失,为了保证输血者的生命安全,一定不能出现以上错误的重复发生。

参考文献

[1] 戚子惠,张达衡,陈瑞林,等.导致玻片法ABO血型鉴定错误的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39-140.

[2] 俞善中.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50.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96-01

闭孔疝是腹内脏器,经骨盆侧壁闭孔管向股三角区突出的隐匿性疝,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占所有疝的0.05%-0.7%,占肠梗阻手术患者的0.2%[1]。大多数闭孔疝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以及患者主、客观因素,常常延误诊治,导致患者发生肠坏死、肠穿孔,病死率极高。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5例病例报告并结合文献学习,分析和查早易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1 病例分析

本组5例均为女性,年龄均>65岁,身体消瘦,都有多胎生育史(3~5胎次),2例有便秘史,3例均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病程3~7 d,均以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入院,其中2例患者伴有右及膝部疼痛,1例患者10 d前曾行肠穿孔修补术。2例病人以往均有类似腹痛发作史,保守治疗后好转。体查:腹部未见肠型,脐周及下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指检未见异常。X线示小肠梗阻。入院均诊断为机械性小肠梗阻,考虑为粘连、肿瘤、肠扭转可能。1例因年龄在80岁,,但由于患者高龄、消瘦,营养状况较差,心肺功能欠佳,家属及患者考虑麻醉及手术风险大,拒绝进一步手术治疗,故转入监护病房保守治疗,最后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剩余4例经保守治疗(36~48 h)无效后行剖腹探查,2例患者均有部分小肠嵌入闭孔内,已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闭孔内口用丝线缝合数针关闭缺,2例回肠嵌顿于闭孔,肠管无发黑,经手术治疗好转。术后患者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闭孔疝是少见的盆壁疝,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6,盆底肌肉、筋膜薄弱松弛和腹内压慢性增高是闭孔疝的发病基础。高龄、消瘦、女性、多胎妊娠及腹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等)是发病的相关因素,老年人患有诸如慢性支气管炎、长期便秘等致腹内压增高及由于生理性盆腔筋膜松弛、盆底肌肉萎缩有关。妇女骨盆较宽,闭孔管开口略显三角形,且横径较大,易形成疝,且由于多次妊娠,可造成女性会阴松弛。本组5例为多产消瘦的老年女性患者,2例有便秘史,3例均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闭孔疝的内容物主要为小肠,多为肠管壁疝(Richter疝)。故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全肠梗阻,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部分病人数月前就可有上述症状。本组5例患者均有此表现。典型的闭孔疝体征为HRS,表现为患者和膝关节内侧局部刺痛、麻木和异常感觉,在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疼痛加剧,但当患侧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内旋位置时,疼痛减轻,有时可消失。尽管HRS具有特异病征的诊断意义,但其阳性率仅为25%~50%[2]。本组有2例患者有此体征。此外闭孔疝还可有以下体征:(1)闭孔神经痛,自腹股沟皱襞处扩展至大腿前侧,呈持续或间歇性;(2)Hannington-Kiff征:大腿内收反射消失,由于闭孔神经受压所致。(3)另一不被广泛了解的征象是腹股沟韧带内侧下方的股三角处有青紫,由于肠梗死的血性渗出液扩展至大腿上侧,阴道检查可在闭孔区扪及一压痛肿块。本组2例未作阴道检查。尽管闭孔疝早在1724 年就有报告,但至今诊断还是困难的,容易被漏诊,本组5例患者术前均未确诊。

文献报道本病误诊率达80.0%以上,术前诊断率仅为10.0%~20.0%[3]。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漏诊、误诊多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1)本病少见,临床医生经验不足,对此病缺乏警惕性;本组有1例患者已出现有特征的HRS征阳性,但未引起医生的警惕;(2)老年人并发病较多,对相对有特征的HRS征阳性易用其它原因解释而被忽略;(3)老年人反应迟钝,临床表现与肠管病理变化不相称,加之可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肠道肿瘤、肠粘连、粪便等)。本组1例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考虑为粘连性肠梗阻,延长保守治疗时间,延误了手术时机;(4)疝块位于耻骨深面不易扪及;(5)患者年龄大、常合并各种内科疾病,手术风险大。本组1例患者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使得患者家属难下手术探查决心,延误最佳手术时机导致死亡。由于诊断困难,在临床就可能导致治疗的不适当或耽误手术时机,导致闭孔疝死亡率极高,多数由于肠切除后吻合并发症。结合文献报告和本组病例,认为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瘦弱的老年患者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时,就要考虑到本病存在的可能。要认真检查是否存在HRS、闭孔神经痛、Hannington-Kiff这3大体征,注意腹股沟区及大腿内上区域有无异常,做指检和阴道检查要注意触摸肠外盆腔前壁有无肿块。要注意把HRS征与腹部症状相联系,及时做下腹部、盆腔CT检查尤为重要,有利于减少误诊的发生,确诊后立即手术复位。只要了解该病的特点,考虑全面,细致检查,减少闭孔疝的误诊,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李恒岩,陈新丽.闭孔疝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4):360-361.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残余胆囊,病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09-02

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5名,曾经施行过胆囊切除后,现又因仍有胆道系统症状而做剖腹术中发现残余胆囊患者5例。男3例, 女2例, 年龄55~64岁,平均57.2岁。本组5例患者上次手术的病因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其手术方式为开腹胆囊切除术。

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在上一次胆囊切除术后再与上次手术前症状类似的均为5年以上,最长者可达十年。多为胆囊切除术后症状一度缓解, 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寒战、发热及黄疸等。入院后均经B超或CT检查, 其中2例行CT检查提示为胆总管结石。2例行B超检查后提示残余胆囊伴有结石,1例行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

3.手术治疗与结果:本组4例施行开腹术,术中发现残胆囊随即作残余胆囊切除,术中检查发现胆囊大部切除术后残留有正常1/3小的胆囊,胆囊三角区广泛粘连,分离困难,游离切开胆囊管,取出结石,切除残留胆囊及胆囊管。 1例行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发现4cm×2cm的残余胆囊, 胆总管囊性扩张,切开胆总管,行纤维胆道镜检查发现胆总管中下段广泛充血,糜烂,下端有结石1枚。行胆总管取石,胆道无异常后常规放置T管。上述残余胆囊内均发现结石,切下组织全部病理检查,均提示慢性炎症,未见肿瘤发生。全组患者痊愈出院,随访至今, 无一例类似术前症状出现。

2.讨论

2.1 沿革

残余胆囊系指胆囊切除后胆囊颈、胆囊壶腹或胆囊管残余超过1cm而形成的“小胆囊”[2]。由于残余胆囊可并发炎症、结石甚至癌变,患者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再须手术治疗,且二次手术难度较大,危险因素也增多,故残余胆囊的发生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2 临床诊断

有胆囊切除病史,术后再次出现术前的症状,重者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右肩背部放射,呈间歇性,结合影像学检查多能诊断。其主要表现为术后右上腹疼痛不适,首次症状出现时间不等,最短术后半月,最长术后8年,临床症状轻重不同,该患者有胆囊切除病史,在出院后即有间断性的右上腹钝痛,并伴有背部放射痛,静点消炎药可缓解,经过B超以及CT检查后诊断为残余胆囊。

2.3残余胆囊发生的病因

①因胆囊炎症反复发作,特别是在亚急性期,胆囊三角区充血,水肿,胆囊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致使组织结构难以辨清,或术中出血较多积聚在winslow孔附近,术中难以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剥离困难,未彻底探查胆囊残端致结石残留,或对胆囊残端黏膜未认真处理[3]。

②胆囊管解剖变异、过长、扭曲或与胆总管并行,胆囊畸形,如哑铃状胆囊,误将胆囊缩窄部位当作胆囊颈管结扎,遗留小胆囊。

③术者操作原因,术中不顾“三管”解剖关系,仅满足于切除而造成胆囊管残留过长或残留部分胆囊。或是解剖结构变异的胆囊认识不清,术中处理不当造成胆囊残留。由于LC是利用器械远距术者不能用指端去触摸所要钳夹、切断的结构;另外在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的情况下术者没及时进行开腹探查,结果使胆囊颈管及结石残留。

④术中麻醉不完善或部分术者过度追求小切口,致使术野暴露差,使胆囊底部向颈部的剥离不完全,留下部分胆囊。

2.4 治疗

单纯的胆囊管残留过长。黄志强[4]认为,残余胆囊只要无囊内结石、炎症、梗阻,在长期观察下无症状,不是再次切除的指征,手术适应证:①残余胆囊有反复发作的胆囊炎史;②伴有症状的残余胆囊结石者;③残余胆囊萎缩,壁厚0.5 cm以上者;④并发胆管结石者;⑤同时存在其他上腹部疾病需手术者。

手术时机以选择非急性发作期为宜,残余胆囊一般病变较小。需要有经验的术者、良好的麻醉、充分的切口。手术的重点是解剖清楚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三管关系,确认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开口,切除残余胆囊。

2.5 预防

残余胆囊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提高手术者的技术,掌握胆道的解剖结构,并对胆道的常见解剖变异有清楚的了解。术者应注意:

.术者应提高对胆囊切除术和残余胆囊的认识,应熟知及掌握胆囊解剖,必须高度重视胆囊切除手术本身是一个较复杂和充满危险性的手术,应按胆囊切除术常规步骤精心细致操作,确保第一次手术时解剖清楚,确认三管关系无误,从而避免该病的发生。

.应恰当选择手术时机。不是所有急性胆囊炎均需急诊手术治疗,绝大部分急性胆囊炎可经2周左右抗炎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对于急性胆囊炎或化脓性胆囊炎及结石,首先积极抗炎治疗2-4周后再择期手术。

.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或LC时,在追求低损伤的同时注意防止残余胆囊的发生;若胆囊三角粘连严重,对于胆囊颈部结构不清者,解剖困难时,应果断转为开腹手术。

④术者不要一味追求或拘泥于小切口行胆囊切除术或快速胆囊切除术,应有充分的术中暴露。

⑤在结扎胆囊管时,要在胆总管开口处0.3~0.5cm准确结扎胆囊管,应使胆总管及胆囊管处于原位松弛状态,过度牵拉使胆总管成角,则会影响正确判断及结扎。

⑥满意的麻醉也是手术的关键,在行胆囊切除术时一定要有良好的肌松效果[5]。

参考文献

[1]陈君武 陈柏松,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原因分析 (附17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06年3月第14卷第3期,193-194

[2]何 生,李可洲, 残余胆囊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附16例报告)[J], 肝胆外科杂志,1997,5(2):86-- 88

[3]黄志强. 黄志强胆道外科[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05.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闭孔疝 临床特点 误诊原因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2-0037-04

Analysis of the caus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elayed for obturator hernia

LIU Yu, HU Xianwei, LIU Su

(Digestive Department of Zhabei Branch of Changzheng Hospital, Shanghai 200070, China)

闭孔疝是腹内脏器,经骨盆侧壁闭孔管向股三角区突出的隐匿性疝,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占所有疝的0.07%[1]。因左侧有乙状结肠覆盖,右侧闭孔疝相对多发,双侧发生者甚少。疝内容物以小肠为主,亦可见结肠﹑膀胱或附件等脏器。尽管在1724年Ronsil就报道了第一例闭孔疝,但至今闭孔疝仍较易误诊、漏诊,术前常因难以明确诊断而延误其治疗。大多数闭孔疝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以及患者主、客观因素,常常延误诊治,导致患者发生肠坏死、肠穿孔,病死率极高。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1例病例报告就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治闭孔疝进行探讨。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85岁,体重42 kg。因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发热3 d于2012年5月入院。腹痛同时伴有恶心,未呕吐,排气减少,解成形便一次,排气、排便后腹痛未缓解。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否认支气管炎、肺气肿、便秘等其他的慢性病史。婚育史:4-0-0-4。查体:体温:36.8℃,呼吸:16次/分,脉搏:84次/min,血压:150/80 mmHg。体形消瘦,神清,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尖博动位于第Ⅴ肋间左锁骨中线处,心脏相对浊音界增大。心率8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4次/min,及阴道拒检。查血常规:血白细胞:15.4×109/L、中性粒细胞:93.2%;入院后立即行腹部立卧位X片:可见中小腹部小肠肠襻充气、伴多个气液平面,诊断为“小肠不完全性梗阻”,并行上腹部CT平扫提示:部分小肠肠襻轻度扩张、积气积液,诊断为“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给予禁食、通便、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5 d患者腹胀未见好转,腹痛加重,查体时腹肌紧张,中上腹及右侧腹压痛,轻度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4次/ min。再次行下腹部CT检查,下腹部CT提示:右侧腹股沟区见气液平面,所见小肠肠腔扩张、积气、积液,考虑“右侧腹股沟疝伴小肠不完全梗阻”,仔细检查腹股沟区及股三角区未见明显的包块,也未触及疝块,影像学表现与临床体征不符,右侧腹股沟疝诊断不成立。再次复习下腹部CT发现右侧闭孔区可见疝影,考虑“急性腹膜炎小肠不完全性梗阻闭孔疝可能”,建议患者即刻行剖腹探查手术,但由于患者高龄、消瘦,营养状况较差,心肺功能欠佳,家属及患者考虑麻醉及手术风险大,拒绝进一步手术治疗,故转入监护病房保守治疗,最后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2 讨论

2.1 闭孔疝局部解剖特点与临床的关系

闭孔是由耻骨和坐骨共同围成,正常位于耻骨肌的深层,股三角区的下端,在耻骨肌和内收肌之间。闭孔管是闭孔膜外缘与耻骨上支之间的一纤维骨性管道,长2~3 cm,宽约0.2~0.5 cm,向前内下方斜行,内有闭孔神经、动脉和静脉通过,正常的闭孔管内口可容纳一指尖,为脂肪组织填充。闭孔管特殊的解剖结构及位置,使闭孔疝发病隐匿,较易忽视该区域的检查,导致误诊。

闭孔管管壁由无伸展性的骨质和坚韧的腱膜组成,管径小,疝环缺乏弹性,使疝内容物在短期内就可以发生血运障碍,引起嵌顿,甚至绞窄坏死。闭孔管特殊的组成,使闭孔疝较其他腹外疝易发生嵌顿甚至绞窄坏死。闭孔疝的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与股疝相近,有报道约75%的患者被误诊为股疝[2]。股疝是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由于股环较狭小,周围又多坚韧的韧带,也较易发生嵌顿。两者的发病机制、好发年龄、性别、发病体形、多胎生育史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但股疝与闭孔疝相比,股疝位于体表,只要仔细检查便容易发现,从而避免误漏诊的发生。

女性骨盆较宽阔且倾斜,闭孔上口较男性宽大,老年人闭孔周围肌肉萎缩,脂肪填充闭孔管减少,多次妊娠使盆壁组织松弛,使闭孔疝多发于高龄、消瘦、多产的女性。据报道本病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 6,年龄多在60岁以上[3]。

闭孔疝和其他类型的腹外疝一样,通常右侧多于左侧,与乙状结肠对左侧盆壁的保护作用有关,双侧发生者甚少。有报道在闭孔疝中发生于双侧的约占6.0%,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类型的疝如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及股疝[4]。在临床上我们易于满足腹股沟疝的诊断及治疗而忽视闭孔区域的进一步检查,导致闭孔疝误诊。李进银[5]曾报道了1例左股疝与闭孔疝并存被误诊误治的病例。

2.2 闭孔疝的发病基础和发病正相关因素

盆底肌肉、筋膜薄弱松弛和腹内压慢性增高是闭孔疝的发病基础。高龄、消瘦、女性、多胎妊娠及腹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等)是发病的正相关因素。本病例为多产消瘦的老年女性患者,既往无慢性病史。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大多数患者均存在上述相关因素及发病基础。夏国兵等[6]报道的25例闭孔疝患者,21例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72.0±5.3)岁,均明显消瘦,女性患者均有3胎以上生育史。Mantoo等[7]报道6例闭孔疝患者,平均年龄为(88.8±3.4)岁,平均体重为(33.3±4.2)kg,平均身高为(140.0±6.1)cm。

2.3 闭孔疝发生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腹膜外脂肪和结缔组织进入闭孔管。第二阶段:腹膜在闭孔管口部形成凹陷并逐渐内陷形成疝囊。第三阶段:小肠﹑盲肠甚至阑尾、卵巢等疝内容物坠入疝囊,疝囊为内容物所充满[7]。因此,闭孔疝形成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在第一、二阶段时临床上可无任何的症状,第三阶段时可有肠梗阻和闭孔神经受压的表现,但当疝内容物自行回纳时,该症状即消失。本例患者属于第三阶段的闭孔疝,以“不完全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无闭孔神经受压的阳性体征。

2.4 闭孔疝的临床特点

闭孔疝既有一般疝的特点如腹压增高时易发作,平卧位及休息时可缓解,发作时可触及疝块,以及肠梗阻甚至肠绞窄的临床表现,但也有其特有的特征,如闭孔管位置深,不易在相应的部位触及明显包块,且易发生绞窄,造成严重后果。闭孔管内闭孔神经通过,因此有闭孔神经受压的特征性表现。

闭孔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肠梗阻和闭孔神经受压。①肠梗阻内容物 主要为小肠,多为肠管壁疝(Richter疝),肠梗阻表现根据闭孔疝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反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厌食等不完全肠梗阻症状,待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如持续性腹痛以及腹膜刺激征等表现。该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闭孔疝逐渐加重进展过程相符。②闭孔神经受压征(Howship-Romberg征) 该征象为闭孔神经受压而发生的放射性疼痛,表现为患者和膝关节内侧局部刺痛、麻木及异常感觉,在咳嗽等增加腹内压时疼痛加剧,患侧髋关节内收、内旋,伸膝时疼痛加重,屈膝可使疼痛减轻。此征象被视为闭孔疝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然而该征象出现率较低,文献报道的阳性率为25.0%~50.0%之间[8]。贾志强等[9]报道的15例闭孔疝患者中有13例伴有疼痛,其中3例是术后追问病史得知,Howship-Romberg征阳性6例,2例反复发作。在临床工作中该征象因临床医师不熟悉而易漏检,实际发生率可能较统计数据稍高。另外该征象往往被腹部疼痛表现所掩盖,也是造成遗漏的原因之一。③Hannington-Kiff征 该征也为闭孔疝的特异性表现,即患侧大腿内收肌反射消失,由于闭孔神经受压所致。用食指在膝关节上5 cm处越过内收肌,用叩诊锤敲击可激发此反射,并可见该处肌肉收缩。与对侧亢进反射相比,同侧正常的膝髌骨反射提示闭孔神经受压。 Losanoff等[10]认为Hannington-Kiff征较Howship-Romberg征更具有特异性。④闭孔神经痛 自腹股沟皮肤皱襞处扩展至大腿前侧,呈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⑤少见体征 腹股沟韧带内侧下方股三角区可见青紫;腹股沟韧带内侧下方大腿根部扪及压痛性肿块或条索状物。⑥其他 有些患者行直肠指检或阴道检查时在直肠或阴道侧壁(2点或10点位置)可扪及压痛性肿块或条索状物。

2.5 闭孔疝重要影像学表现

腹部X线检查可见近端扩张的小肠向闭孔部位集中倾向,扩张的小肠和气液平面固定在盆腔耻骨上方,改变时变化不大,但X线特异性不强;B超检查有时可发现肠管自盆腔均突出进入大腿部,并可见肠管内容物流动。由于盆腔肌肉组织位置较深,疝囊较小,B超不容易确定精确范围,且易受肠腔的气体干扰,影响结果。CT对闭孔疝有确诊价值,准确性可达100.0%[11]。CT特异性表现为在耻骨肌和闭孔外肌之间、闭孔外肌的上、中束之间及闭孔内外肌之间可见疝影,在盆腔的疝侧扩张的肠管突然塌陷呈“鸟嘴样”改变是其特征性表现。对闭孔区域的解剖结构不熟悉,以及对闭孔疝的认识不足,常将闭孔疝误诊为腹股沟疝。

结合本病例,最初注意力集中在患者腹部,考虑急腹症,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以及腹部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小肠不完全性梗阻,但需进一步明确引起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的原因,一般引起小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有肠黏连、肠扭转、肠嵌顿及腹部肿瘤。结合该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该患者既往无腹部手术,故肠黏连可排除;该患者腹部影像学未提示有肠扭转,故可排除。进一步认为该患者为老年女性,体形消瘦,考虑腹部肿瘤可能性较大,但腹部影像学检查未提示腹部占位,故腹部肿瘤可排除。结合患者下腹部CT,考虑右侧腹股沟疝伴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经仔细检查,在腹股沟区未触及疝块,故右侧腹股沟疝的诊断也不成立。物诊科医生再次回顾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闭孔区有疝影,但医生查体时,腹股沟区及股三角区仍未见明显的包块,也未触及疝块,这与闭孔疝解剖位置较隐蔽,不易扪及有关。回顾分析该患者诊断过程,延误诊断可能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有关。

3 延误诊治的原因分析

文献报道本病误诊率达70.0%以上,术前诊断率仅为10.0%~30.0%[12]。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漏诊、误诊多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闭孔疝为隐匿性疝,发生部位隐蔽,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值得注意的是,闭孔疝中Richter疝占比较高,早期常缺乏典型的肠梗阻表现而延误诊治。

闭孔疝发生在形成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由于该病少见,临床医师经验的欠缺,一旦发生小肠梗阻,易于满足肠梗阻的诊断,从而注意力集中在腹部而忽略了闭孔疝局部的检查。

本病多发于老年人,反应相对迟钝,并发症较多,病情表述不全面,而相对有特征的Howship-Romberg征阳性易用其他原因解释,如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膝关节劳损等;临床医师在询问病史时不全面,以及体检时遗漏Howship-Romberg征及Hannington-Kiff征。尽管该Howship-Romberg征对闭孔疝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临床医师既不能过高估计该症,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临床常因该征而误诊为关节炎,直至手术后追问病史时,患者该征象消失。文献报道H-R的阳性率仅为50.0%左右,但部分医生对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未予以重视,也是造成延误诊治的原因之一。多数患者都是在术后证实闭孔疝诊断后追问病史才发现。

与腹股沟疝不同,临床诊治中因疝块位置较深,疝囊较小,腹部难以发现包块,病情在起始阶段,未能出现股三角区域及的青紫等表现,腹股沟韧带内侧下方大腿根部附近压痛性肿块或条索状物触诊不明显,兼之本病多发于老年女性患者,主、客观因素易造成腹股沟区及会检查困难及遗漏,并易导致肛检及阴道检查的缺失,这些都是忽视闭孔疝的原因。笔者认为阳性体征的检出率主要依赖于临床医师的临床经验和诊断时的警惕性。

因闭孔疝在临床较少见,临床医师包括物理诊断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造成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缺失如盆腔CT的检查,大多数医生仅行上、下腹部CT检查,满足肠梗阻的诊断而忽略了闭孔区域的进一步检查。据报道,CT检查尤其是多排螺旋CT对闭孔疝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0%,CT检查可以发现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变的血供等情况,螺旋CT重建后可使病变更直观。

人口老龄化,但发病率报道未见上升,其原因可能与该类患者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家属及患者本人放弃进一步物理检查及手术探查有关;且与闭孔疝多发于老年人,患者往往反应迟钝,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后期又合并诸多脏器的病变,使许多病例未经手术证实而流失。

闭孔疝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疝,如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等,临床医师常因满足以上疝的诊断,而忽略了闭孔疝的表现,导致延误诊治。

总之,闭孔疝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腹外疝,是引起肠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瘦弱、老年、多胎生育妇女,且既往无腹部手术史者,发生闭孔疝的概率较高。该病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据国外学者统计,该病肠坏死、肠穿孔发生率则高达50.0%,病死率为13.0%~40.0%,国内报道,肠坏死、肠穿孔发生率则高达80.0%,病死率为12.0%~75.0%[13]。值得临床工作者予以重视,提高对闭孔疝的认知和重视其特征性的体征检查,重视盆腔闭孔区域的CT检查有助于提高闭孔疝的检出率,避免漏诊及误诊。

参考文献

[1] Igari K, Ochiai T, Aihara A, et 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obturator hernia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Hernia, 2010, 14(4): 409-413.

[2] 李建勋, 杨鸿魁, 周飞, 等. 闭孔疝误诊为股疝[J]. 临床误诊误治, 2009, 22(3): 89-90.

[3] 江国雄. 绞窄性闭孔疝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6, 16(2): 102.

[4] Chowbey PK, Bandyopadhyay SK, Khullar R et al. End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repair for occult bilateral obturator hernias and multiple groin hernias[J]. 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 2004, 14(5): 313-316.

[5] 李进银. 左股疝及闭孔疝并存一例误诊[J]. 临床误诊误治, 2005, 18(9): 668.

[6] 夏国兵, 曹玉刚, 黄耿. 闭孔疝25例诊治体会[J]. 临床外科杂志, 2011, 19(1): 66-67.

[7] Mantoo S K, Mak K, Tan TJ. Obturator her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e modern era[J]. Singapore Med J, 2009, 50(9): 866-870.

[8] Hennekinne-Mucci S, Pessaux P, Du Plessis R, et al. Stranglated obturator hernia:a report of 17 case[J]. Ann chir, 2003, 128(3): 159-162.

[9] 贾志强, 崔新华, 陆晔. 闭孔疝的诊断分析与外科治疗[J]. 浙江临床医学, 2011, 13(3): 291-292.

[10] Losanoff JE, Richman BW, Jones JW.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obturator herria[J]. J Emerg Med, 2002, 23(1): 87-88.

[11] Nishina M, Fujii C, Ogino R, et al.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obturator hernia by computed tomography in six patients[J]. J Emerg Med, 2001, 20(3): 277-280.

[12] 陶东升, 高有龙. 闭孔疝嵌顿一例误诊[J]. 临床误诊误治, 2008, 21(4): 76.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源性 胆道损伤 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7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28-03

1997年3月~2007年10月,本院共施行胆囊切除术2944例,在术后两年内因胆道原因再次手术46例,现将再手术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27~66岁,首次手术为急诊手术26例,择期手术20例,均为胆囊切除术。再次手术的原因,胆道损伤致胆道狭窄或梗阻8例,胆瘘15例,胆总管继发性结石7例,胆总管扎闭1例。胆总管或肝总管横断伤15例,在胆管横断伤15例中,均在手术中及时发现,行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1年后拔除T管,术后随访5年无胆管狭窄表现;1例胆总管扎闭患者,手术后第3天开始逐渐出现黄疸,反复经B超,CT、MRCP检查,证实于胆囊管开口处梗阻,术后第9天再次手术,术中见胆总管内无结石,为胆囊切除术时,过度牵拉胆囊管,使胆总管呈锐角屈曲,将胆总管一并误认为胆囊管结扎,剪断拆除结扎线后,胆总管已粘连闭合,切除闭合的胆总管1.0cm,一期行胆总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后1周开始口服泼尼松10mg,每天三次,两周后逐渐减量,六周后停药,1年后拔除T管,随访5年,无胆道狭窄表现;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病例术前术后均无肝内胆管结石,且在术后1年发现。

1.2 再手术的方式

在15例胆管横断伤病例中,因术中及时发现,行胆总管Ⅰ期对端吻合术,胆道狭窄或梗阻8例,均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瘘15例行肝下引流,胆总管结石7例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1.3 结果

1例于再手术后3年,死于严重的胆道感染,1例于胆管空肠吻合术后死于肝肾综合症,其余42例均治愈。

2 讨论

1882年langenbuch首次施行胆囊切除术[1]以来,现在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经典手术,也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虽然手术技巧不断提高,但仍有一定的再手术率。究其原因可能与肝外胆管解剖变异、手术医生经验不足,或有经验的医生过于自信,切口过小,麻醉及腹肌松驰不满意等有关。

2.1 胆道损伤为胆囊切除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在0~0.2% [2],而在国内[3]报告为0.27~0.81%,本组为0.815(24/2944),其病死率达5.5% [2]本组为8.3%(2/24)。由于胆道损伤后果严重,处理困难,远期并发症给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强调预防是非常重要的。Mattbews[5] 认为:胆道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可来源于病变因素,解剖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外科手术医生必须对肝外胆管解剖变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思想上要重视,千万不要认为胆囊切除是一个小手术,主观自信,在没有弄清胆管间相互关系时盲目切断胆囊管。如果能确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的关系,就能有效预防胆道损伤。当肝胆三角关系不清时采用逆行法胆囊切除术或顺逆结合胆囊切除术较为安全。本院近年来采用了逆行性胆囊切除术,就防止了胆道误伤情况的发生。在胆道损伤后,术中及时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是防止再手术的关键。为了防止胆道吻合术后出现胆道狭窄,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在行胆管吻合时,断面整齐,吻合口无张力,否则改行胆肠吻合为好;②选择T管不宜过粗,以防吻合处受压迫坏死拔T时产生新的胆管损伤,T管长臂不能从吻合口引出;③吻合口支撑时间应足够长,有文献[6]报告,支撑管应放置9个月以后,由于纤维母细胞的合成已受到抑制,拔管后不会引增生,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胆道狭窄,我们在胆管吻合术后,常规置T型支撑管1年,无一例发生术后胆管狭窄;④由于胆管的血管是轴性分布,它处于3点,9点位置,手术中应注意保护,防止损伤后出现缺血而形成胆道狭窄[7]。术后反复出现发热的、黄疽,提示胆道狭窄,应及时手术。本组1例死于严重胆道感染,1例死于肝肾综合症,都是全身情况极差,未能及时下决心再手术有直接关系。

2.2 胆总管残余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常见原因,占再手术的15%(7/46)。胆囊切除术的残石率为1.1~4.3%[8],本组为0.24%(7/2944)。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率为10%―20%[9]。胆总管结石通过B超检查确诊率约为80%,但胆总管下段结石受胃肠道气体的干扰,是B超检查的盲区,很容易漏诊。外科手术医生往往过于依赖B超诊断,当术中胆总管扩张不明显时,往往放松警惕,不仔细探查,从而遗漏了胆总管结石。另外,术中操作不当,将胆囊内结石挤入胆总管,尤其是逆行性胆囊切除时,更容易发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时,由于手术的操作空间小,更容易将结石挤入胆总管,同时由于切口小,不能用手指探查胆总管,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残石率较高。为了降低残石率,笔者认为以下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①手术时如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三者的解剖关系清楚,可先将胆囊管结扎一扣,特别是术前诊断为细小结石的病例,结扎后不急于切断,这样可以减少剥离胆囊过程中挤压胆囊导致术后继发生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②既往有黄疸病史,有胰腺炎病史,胆总管直径1.0cm以上,壁增厚,胆囊内细小结石,胆囊管粗而短,单个多面体结石等均应引起重视,具备上述二条者应切开胆总管探查,也可以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可以提高胆总管探查的阳性率,降低残石率。③胆总管下段是结石最容易残留的部位,术前B超又不能探查到,在术中探查时查特别注意该处,必要时切开侧腹膜,游离十二指肠球部、降部、胰头、胆总管十二指肠段、胰腺段。④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残石率较高,术前检查要充分,病例选择要谨慎,根据病史和术中所见疑有结石时,应适当延长切口,以便仔细探查胆道。

2.3 胆瘘最常见原因为肝外胆管损伤后术中未及时发现,直到术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时方发现。本组1例,术后第10天出现腹胀、呕吐等急性胃扩张表现后行B超检查,见腹腔大量积液,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方才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见肝外胆管损伤,胆囊床未缝合,结合术后10天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考虑肝床迷走胆管损伤引起,由于是急性期手术,局部水肿,迷走胆管被压闭,所以术中无法发现,待术后10天肿胀消退后,压闭的迷走胆管重新开放,术中又未置引流管,造成胆汁性腹膜炎,经反复清洗腹腔,于肝床下置血浆引流管后关腹,术后每天引出胆汁约50~150ml,二次手术后5天减少,10天引流管已无引流物,两周后拔除腹腔引流管,病人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胆管狭窄表现。因胆瘘而再次手术时,若为较粗的副肝管或胆(肝)总管损伤,漏胆汁量大,术中多能发现,应按胆管损伤处理。对较细的副肝管或迷走胆管所致的胆瘘,因胆汁的渗漏有限,术野充血、水肿、粘连明显,寻找病灶相当困难,不必反复分离寻找,以免造成新的胆道损伤,经过通畅引流多能停止。笔者认为在手术中,对肝胆三角内细小索状物应仔细结扎,可以防止细小副肝管所致胆瘘。关腹前冲洗肝下间隙后,用洁白盐水纱布放置数分钟后取出,检查纱布是否黄染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有胆瘘存在,对于局部炎症重,水肿明显的病例,应常规放置引流管。通过以上处理,可明显降低,甚至避免胆瘘的发生。

胆囊切除术是一个有一定危险及再手术率的手术,应引起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正如黄志强[9]教授所说:“胆囊切除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小手术,而是一个富于危险的手术,需要手术者小儿,谨慎地施行”。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主编.外科手术学[M].第2版1023页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黄志强.医源性胆管损伤:老问题、新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9(8):451.

[3] 夏亮芳.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J].普外临床,1993,8(4):201.

[4] 戴显伟,等.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则及处理[J].中国实用外学杂志,1999,19(8):485.

[5] Mattbews JB,Blum gart CH•Beningn biliary striucturts,maingats abdow inal opertions.10thed. stanford:appletion and lange,1997:1803.

[6] 郭善禹.支撑导管内加压防治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超微结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5,32(10):626.

[7] 黄志强,主编.当代胆道外科学[M].上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648.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钬激光

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已被认可的安全、有效的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其成功率约为87%~97%[1],但是有部分病例手术失败。2006年2月~2009年2月我科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97例,其中有12例手术失败。现结合病例资料,分析手术失败原因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男7,女5)例,年龄21~74(平均41.5)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4例;单侧结石9例,双侧结石3例。结石直径9~32(平均14)mm。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b超、kub +ivp、逆行肾盂造影或mr水成像。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法。使用wolf 7.5~9.5 f硬性输尿管镜及美国trimdyne公司生产的80w双脉冲钬激光机。先向输尿管内插入导丝或输尿管导管,沿其置入输尿管镜,观察到结石后经输尿管镜插入光导纤维(365 μm或550 μm),设定碎石机功率为(0.8~1.5j/10~20 hz) 进行碎石治疗。部分结石碎末能随冲洗液排出,部分结石碎末术后可自行排出。术中持续灌注生理盐水以维持手术视野清晰。术后留置双j管作内引流。

2 结果

12例中4例输尿管狭窄或伴有扭曲;2例输尿管开口部粘连,输尿管镜无法通过;3例因术中结石移位被冲入肾盂,导致无法继续碎石;输尿管穿孔和输尿管粘膜撕脱各1例,均改为开放手术;1例停留时间长的嵌顿结石,术中转为开放手术。

3 讨论

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已被认可的安全、有效的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具有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输尿管狭窄或阻塞、输尿管开口粘连、结石移位、输尿管损伤和停留时间长的嵌顿结石等是该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只要采取其他积极的治疗措施,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结合本组病例分析手术失败原因如下。

1)输尿管狭窄或阻塞、输尿管开口粘连。输尿管镜能够顺利地进入是手术的关键和前提,但输尿管由于结石的刺激和炎症反应造成输尿管狭窄或阻塞、输尿管开口粘连,或伴有输尿管扭曲等给手术带来困难。我们术中采用钬激光切开狭窄、粘连部,但要避免强行通过,以免引起输尿管的损伤。本组4例上段输尿管狭窄患者(其中1例伴有扭曲),管腔狭窄明显,进镜困难,钬激光切开狭窄段后,局部组织水肿明显并伴有出血,手术视野差,改为开放手术;2例输尿管开口部粘连严重,行管口切开,进镜仍困难并伴有出血,手术视野不清,及时改为开放手术。

2)结石移位。结石移位是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上段结石在术中很容易进入肾盂或肾盏。由于输尿管镜视野的限制,钬激光粉碎可窥见结石部分,留置双j管内引流,术后再行eswl处理残余结石。为了防止上段结石移位,我们术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2,3]:麻醉满意后采用头高脚低位;先固定结石再碎石; 碎石采用“蚕食式”,从结石边缘进行逐渐向中心粉碎;术中水压不能太高(200~300 mmhg),避免加压冲洗;采用低能量、低频率(<1.0 j/8~10 hz)。本组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97例中,有9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术中结石移位,进入肾盂或肾盏,采用了上述方法治疗,手术成功,但有3例手术失败,改为开放手术。

3)输尿管损伤。钬激光碎石术属于微创手术,但部分病人由于结石嵌顿时间较长,周围的炎症较重,手术操作不规范或者输尿管镜强行通过狭窄处和越过结石易引起输尿管的损伤。常见的有输尿管穿孔和输尿管粘膜撕脱。当术中发生穿孔时,根据穿孔大小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穿孔较小可以留置双j管,如较大则需改为开放手术。输尿管粘膜撕脱需要改为开放手术修复损伤。本组各发生1例,均改为开放手术。

4)停留时间长的嵌顿结石。停留时间长的嵌顿结石横径大于1.2 cm,估计结石停留时间大于6个月,并发同侧严重肾积水或结石呈锯齿状、边缘毛糙,结石下方有肉芽、息肉或输尿管扭曲成角[4]。此类结石由于对同侧肾功能产生影响,并且结石较固定,病变累及输尿管组织,钬激光碎石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此类结石应在术前结合各项临床资料,对病例进行筛选,做到术前诊断,首选开放式手术。本组有1例,术中可见病人结石下方已被肉芽组织阻塞,输尿管镜无法通过,试图用激光切开下方的肉芽组织,但仍不能显露结石,结合临床资料归为停留时间长的嵌顿结石。为防止损伤周围组织,改为开放手术。

【参考文献】

 

1 袁晓奕,杨为民,宋晓东,等.钬激光输尿管碎石手术失败原因探讨(附8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1):1112.

2 彭波,施建昌,郑金良,等.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尿路结石 230 例[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6):603605.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整体把握地区、部门、单位的政治生态状况,注重动态分析判断,聚焦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担当和政治纪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协助党委(党组)有针对性地、与时俱进地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x课题调研组,从政治意识、选人用人、党内政治生活、廉洁程度、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全县政治生态现状梳理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存在问题

少数干部“四个意识”树得不够牢。一些被调查者认为“政治意识不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到位”是当前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工作中存在着监管失察、责任缺失等问题。

有的单位“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管党治党责任传导不到位”是影响或破坏一个地方政治生态最主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少数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嘴上说得多,实际做得少。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对管党治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存在“重发展、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务”的思想;一些基层单位党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红脸出汗”不激烈,仅仅依靠纪委通报形成震慑,没有真正将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担当起来。

选人用人导向存在一定错位。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存在“选人用人导向不正确”问题。此次调研了解到,选人用人环境还不够公开、透明,论资排辈、超配干部、“潜规则”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一把手违反规定程序提拔使用干部仍有发生;乡镇干部缺乏岗位交流,工作激情退化,干部“能上能下”激励机制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少数单位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或地区“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个别被调查者表示所在单位“执行党内生活各项制度不严”。有的单位领导重业务轻党建,用班子会议代替党委会议,把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等同于开会讲个话、发文签个字、活动露个脸,“一岗双责”没有落到实处;有的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涵义认识肤浅,把党内政治生活片面地理解为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和“三会一课”,以为开了会就是抓了党内政治生活;有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按规定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开的较少、质量不高。

一些干部不收敛不收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少数被调查者认为“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今年1至9月,全县收到群众信访举报同比增长70.5%,立案同比增长65%。这说明,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抢占掠夺以及基层干部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风”问题仍存回潮复燃之势。一些被调查者认为“违规发放津补贴、同城吃请、私车公养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依然表现突出。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单位和干部仍存在不吃公款吃老板、躲进单位食堂和农家乐大吃大喝、超标准公务接待、午间饮酒、同城吃请、违规出入私人会所、“一桌餐”接受吃请等隐形变异“四风”问题。

原因分析

少数干部对党的政治建设认识不够。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经济建设、业务工作与政治割裂开来;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就是普通基层干部,职务上没有奔头,政治离自己很远。上述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政治站位不高,没有从政治高度认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落实“两个维护”的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得不牢。

少数单位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压得不紧不实。一些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对全面从严治党还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是“软任务”,是成效不显的务虚工作,对如何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主动思考不多,仍然把全部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有的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签订责任书代替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

人情社会干扰客观存在。部分基层干部仍然热衷于通过亲戚、朋友、同学、老乡、战友等各种“圈子”走访交流、沟通联系、维系感情。调研显示,一些领导干部通过多种途径编织的关系网,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政治生态。

对策建议

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持政治定力,把牢政治方向,增强政治自觉,要善于从政治角度审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之以恒抓好党性教育,不断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党纪党规和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坚决查处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党内政治生态、搞“七个有之”等问题。

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级纪委(纪检组)要全面履行监督责任,积极协助党委(党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用好问责利器,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失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选人用人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不担当不负责的,坚决查处,严肃问责。

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公开决策。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打消党员干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的思想顾虑。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9篇

本次调查采用了书面问卷形式,问卷为《初中语文课堂学生不发言原因问卷调查》,以了解当前语文课堂学生的发言现状。问卷为学生卷。发放学生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九年级在校学生。调查的背景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的备课、理念、精神风貌、亲和力及教学手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发言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目的是想通过问卷了解当前我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上课发言的情况,为后期“五步三查”自主学习提供实践基础,改变农村学生不善言辞的性情,发挥语文的实践应用性。

一.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上课不发言的原因是:

①、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们更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人的认可与尊重。从调查来看,孩子上课不发言的最大原因就是怕被同学嘲笑,怕老师眼神、手势上的否定。嘲笑与否定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很大的阴影,使他们逐渐失去举手发言的勇气。因为他们的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他们的脑子里揣摩的是自己在别人心里是什么样的印象。久而久之,他们的胆怯心理让他们畏首畏尾,害怕出错,害怕失败,不敢站在众目睽睽之下。中学生自尊心、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更在意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但自己又不是很自信,所以上课不说话,改为默默地接受一切。

②、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或问题过难,学生启而不发。语文的课堂有些内容需要学生用感情和心里去揣摩作者的语言和描写,有时学生很难分析得到,所以,不会也就不举手。

③、学生不会或思路不清晰,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问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举手,他们不自信,更愿意去倾听学习好的同学的想法,就是有时想说但又觉得语无轮次,所以也不会主动举手。

④、老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材,老师可能备课备的很扎实,把本课的知识都想让学生领悟,那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赶时间是常有的现象,于是老师一般点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长此以往,其余学生也会感觉自己不会被老师提问,产生了懶于思考和发言的习惯,产生了依赖心理。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10篇

1 调查背景

学习压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的反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了众多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政策和措施,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减压”才是“减负”的实质所在。本文所调查的主体是身心未成熟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小学生。

2 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南充市高坪区某所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122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98.4%。其中男生64人,女生56人。

2.2调查工具

研究以开放性问题访谈的调查结果编制了《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9个单选题、4个多选题。单选设有五个选项,每个选项从A——E分别记分为5、4、3、2、1。得分在81分以上者为压力很大, 61——80分者为较大,41——60分者为中等,40分以下为不大。

3 调查结果

3.1数据统计与分析

3.1.1小学生学习压力的总体现状

学生对学习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学习本身的一种个性化认知。

在被测试的120位学生中,学习压力程度很大的占6.7%,较大的占67.7%,中等的占20%,不大的占6.8%。尤其是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总人数已达到半数以上,学习压力过重乃是当前小学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我们亟待探讨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1.2户口所在地差异与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关系

由于户口所在地的不同,会不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产生不同的压力状况呢?因此基于这一考虑,对不同户口地的小学生进行了分类与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城镇户口所在地的学生学习压力明显比农村户口所在地的学生学习压力要大很多。由于城镇学生家长更加了解到社会的激烈程度需要很高的学历以及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对孩子的隐形压力更大。

3.1.3年级差异与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关系

总体来看,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但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学习压力是否存在差异呢?为此我们随机抽取了一、四、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并做了F检验。

统计结果表明,小学生低年级学习压力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01),低、中、高年级的学习压力的总体水平不是呈现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强的趋势,而是表现处两头强,中间弱的趋势。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最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仅次于六年级,甚至超过了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这一点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通过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压力状况,原因主要来自于其学习适应性水平较差。他们刚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校门,一下子还难以适应正规的学校学习生活,加之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遵循小学低年级的生理特点加以正确引导,致使许多小学生由入学前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到入学后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技能技巧的掌握,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减轻,而到高年级,其学习压力再次回升,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他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对能力的要求,因此对学习的自我期望水平较高。老师虽然近年来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学考试制度,实施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是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的优势依然存在,择校现象仍然存在。对学生而言,为了能进入这类学校,学习成绩仍是重要的参照标准。因此隐形的升学压力仍然存在,致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

3.1.4父母文化程度与小学生学习压力的关系

我们将父母文化程度分为大学(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高中、高中以下三类。从表二的统计结果看,父母文化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学习压力得分也越高,特别是父母文化程度是大学水平的与高中水平、高中以下水平的差异达到显著的水平(P<0.01)。不过父母文化程度是高中水平的与高中以下水平的学生的学习压力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我们认为,父母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程度,这可能因为父母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他们对知识与能力的价值的看法。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越高,正是这种较高的期望,往往会加大子女的学习压力。

3.1.5小学生学习压力来源的现状

由表三可见,小学生学习压力主要来源于家长和考试压力。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成为了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压力的主要因素。其次,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也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

3.2结论与分析

3.2.1结论

目前小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达到了较大的程度,学习负担过重;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存在着年级差异,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小学生学习压力差异存在正相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学习压力越大;小学生学习压力主要来之于家长压力和考试压力;小学生感到压力较大的课目主要为英语和数学;小学生遇到困难寻求解决途径主要是向同学求助或自己解决;小学生最期望得到的学习奖励方式是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其次是物质奖励。

3.2.2分析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论和分析,我们认为,形成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原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就其内部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害怕失败。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失败。家长和教师也不允许他们失败。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失败将会被批评责怪,对不起父母,抬不起头。长期的内疚自负产生对学习和考试的恐惧心理,给自己加深心理压力,背上心理包袱。

神经过敏性焦虑。一些学生在某次考试失败后严重损伤自信,导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状况。在以后的相似情景下,立即诱发类似紧张恐惧心理,无法正常学习。学生因内心压力而产生的焦虑使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甚至难以忍受。

学生对压力情景的认知。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各种信息所带来的外界刺激带有主观意义的评价,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压力情景所产生的主观心理压力也不尽相同。如:相同的学习任务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感到难度太大,产生学习压力。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施展才华自我表现的大好机会,并不构成压力情景。

就其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分流教育制度。在我国,分流点主要有两个: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学校往往制定的是学生适应升学考试的一套规则,特别强调如何应付考试的方式方法,于是为应付考试而编的参考书取代了教科书,这样的教育自然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荡然无存,于是打骂盛行,补习盛行。

学校因素。当前由于不少学校还未真正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志,学生也将考试升学的挫折看成人生的挫折和失败。此外,沉重的课业负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

社会因素。亲戚、邻居不时的议论和相互比较,构成了社会对学生的压力,使学生长期处于无形的监控下,惧怕他人嘲笑。

家长因素。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往往剥夺了孩子的课余时间。过重的压力、繁重的学业造成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家长所忽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是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主要间接原因。

4 讨论与建议

(1)改革评价制度。学生的学习压力的来源中,考试评价制度的不合理占有很大比例。评价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高校招生制度。要想减轻追求高分数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发展学生个性,只有把高考指挥棒变成多元化路标。这样才能使教师放手让学生向自己有兴趣的方向发展。

(2)学校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营造青少年“心的乐园”。当前的学校生活中,学生穷于应付作业,焦虑不安时常伴其左右,这种疲于奔命的学校生活越来越严重。学校要努力让学生从受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的生活,给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此外,学校应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11篇

水质异常原因查定结果:对于#1炉,原设计采用循环水作为两台给水泵的密封水及冷却水,密封水及冷却水通过机械密封装置进入给水泵腔体被带入给水母管,从而进入锅炉水系统,循环水中高浓度的钙镁离子导致水冷壁管、汽包等水系统结垢。改造前,给水泵密封水是污染锅炉给水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给水加氨所用的氨水;给水泵密封水改造后,给水加氨所用的氨水是污染锅炉给水的主要原因。对于#2机组,给水加氨所用的氨水是污染锅炉给水的主要原因。更换氨水后2台机组水汽系统氢电导率明显下降,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目前,#1机组仍然存在给水溶解氧严重超标的问题,主要是给水泵密封用除盐水泄漏导致的,需要对密封水进行改造,采用基本不含氧的纯水作为密封水,比如除氧器出口水(需要加装泵进行增压,并且安装板式换热器对除氧器出口水进行冷却,否则,不能直接使用)。

【关键词】锅炉;水冷壁;爆管;结垢;腐蚀;水质

1 前言

陕西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1机组所配的260t/h锅炉系无锡锅炉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高压、中间一次再热、自然循环燃煤汽包炉。#1锅炉于2011年12月26日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后正式投产。

2012年8月26日,#1锅炉运行中发生水冷壁管爆管,割管检查发现水冷壁管内壁存在严重的溃疡性腐蚀坑和结垢。为了从根本上查清楚#1机组锅炉水冷壁管内壁严重腐蚀和结垢的原因,防止水冷壁管类似爆管现象再次发生,并对#1、#2机组水质异常原因进行全面查定,找出给水污染的根源,受陕西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委托,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31日开始对#1机组锅炉水冷壁管爆管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水质异常原因进行查定,现场工作于2012年11月2日结束,以下是对本次工作的总结。

2 机组概况

2.1 锅炉

本锅炉为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单锅筒、集中下降管、自然循环∏型布置固态排渣煤粉炉。采用半露天布置,锅炉前部为炉膛,四周布置膜式水冷壁。炉膛出口布置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装设了两级对流过热器。炉顶、水平烟道两侧及转向室设置顶棚管和包墙管。尾部交错布置两级省煤器及两级空气预热器。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型号:UG-260/9.8-M6

额定蒸发量:260t/h

额定蒸汽温度:54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9.8MPa

锅筒设计工作压力(表压):11.28MPa

给水温度:133℃

排污率:2%

锅筒内径1600mm,厚度100mm,封头厚度100mm,筒身直段长13200mm,全长约15060mm,

材料为P355GH(19Mn6)。

锅筒正常水位位于锅筒中心线以下180mm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离正常水位各50mm。锅筒水位达到+125mm时开紧急放水门,保护动作值为+335mm和-250mm。

锅筒采用单段蒸发系统,内部布置有旋风分离器、梯形波形板分离器、清洗孔板和顶部多孔板等内部设备。锅筒共有50只直径315mm的旋风分离器,分前后两排,沿锅筒筒身全长布置,旋风分离器分组装配,以保证旋风分离器负荷均匀,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采用大口径集中下降管,为防止下降管入口处产生漩涡而造成下降管带汽,在下降管入口处装有格栅。

炉膛四周布满了ф60×5、节距80mm的管子和扁钢焊成的膜式水冷壁,形成密封的炉膛竖井。前后及两侧水冷壁各为114根ф60×5的管子。前后侧水冷壁各分为四个管屏,4根ф377×25的集中下降管至运转层以下,再通过40根ф133×10的分散管引入到水冷壁下集箱。前墙水冷壁及两侧水冷壁管各有10根ф133×10的引出管,后墙(包括斜底包墙)有16根ф108×8的汽水引出管引入至汽包蒸汽空间。

2.2 除氧器

#1机组(#1除氧器)

除氧器型式:喷雾填料卧式除氧器

水箱有效容积:100 m3

除氧器额定出力:300t/h

除氧器压力:0.2MPa

除氧器出水温度:133℃

加热蒸汽温度:256℃

2.3 锅炉补给水系统

陕西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一期、二期工程水源为地下井水与桥峪水库水(水质分析结果如附表7-1所示),化学制水工艺流程如下:

原水原水箱(1021m3)原水泵板式换热器(氧化剂、絮凝剂加药装置)自适应高效过滤器自清洗网式过滤器超滤超滤水箱(1021m3)(还原剂、阻垢剂加药装置)增压水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装置脱碳器中间水箱中间水泵混床树脂捕捉器脱盐水箱(1021m3)脱盐水泵外供

除盐水设计出水水质:硬度≈0μmol/L,SiO2≤20μg/L,电导率≤0.2μS/cm。

2.4 热力系统流程

一期热力系统水汽流程:

一期除盐水箱除盐水泵加氨除氧器(加联氨)给水泵省煤器汽包过热器汽轮机或其他设备

3 #1锅炉水冷壁管爆管原因分析

3.1 宏观检查结果

水冷壁管宏观检查结果表明,腐蚀、结垢主要发生在燃烧器区域(热负荷高),对每一根管子来说,腐蚀、结垢主要发生在向火侧,具体如图1 和图2所示。

图1 水冷壁管向火侧腐蚀结垢原始形貌

图2 水冷壁管背火侧腐蚀结垢原始形貌

采用化学清洗法对水冷壁管的垢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向火侧415.6g/m2,背火侧154.4g/m2。由于水冷壁管在现场割管以及实验室管样加工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垢已经脱落,因此,水冷壁管原始垢量应该远大于此测定结果。垢量测定结果表明,水冷壁管结垢速率很高,向火侧结垢速率远大于背火侧,这主要是由于向火侧热负荷强度远大于背火侧造成的。

从水冷壁管化学清洗后的形貌可以看出,向火侧腐蚀很严重,背火侧腐蚀很轻,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水冷壁管向火侧化学清洗后的形貌

图4 水冷壁管背火侧化学清洗后的形貌

3.2 垢样分析结果

对水冷壁管内壁垢样进行元素分析和物相分析,元素分析采用德国布鲁克公司生产的S4 PIONEER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物相分析采用日本理学电机公司生产的D/max 2400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水冷壁管内壁腐蚀产物分析结果

序号 元素分析结果 物相分析结果

元素名称 元素质量百分比含量,%

1 O 44.7 主要成分为:

Ca5(PO4)3(OH) 含量约为82.05%;

Fe3O4,含量约为14.75%;

Fe2O3,含量约为3.21%。

2 Ca 24.1

3 P 14.6

4 Fe 10.7

5 Mg 3.4

6 Si 1.39

7 Na 0.279

8 Al 0.210

9 Sr 0.202

10 S 0.182

11 Zn 0.180

垢样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中主要含有O、Ca、P、Fe、Mg等元素,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Ca5(PO4)3(OH),含量约82%;其次为少量Fe3O4和Fe2O3,含量约为18%。

3.3 综合分析

水冷壁管内壁腐蚀产物主要为Ca5(PO4)3(OH),这表明锅炉在运行中炉水中进过生水。由于炉水采用磷酸盐处理,因此,生水中的Ca2+与磷酸盐发生反应,生成Ca5(PO4)3(OH)水渣,其中一部分Ca5(PO4)3(OH)水渣通过锅炉排污排出,一部分沉积在水冷壁管内壁,热负荷高的区域容易沉积Ca5(PO4)3(OH)水渣,因此,向火侧沉积量明显多于热负荷低的背火侧。由于向火侧垢的沉积量较多,导致发生垢下腐蚀,当腐蚀发展到一定程度,水冷壁管管壁减薄至不足以承受水冷壁管内水的压力而最终发生爆管泄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一方面对1#锅炉的水气系统、给水系统的电导率表、溶解氧表、PH计进行一一标定,通过标定消除仪表测量的误差,另一方面进行实际现场查看,分析造成水冷壁管内壁腐蚀产物产生的原因。

4 给水泵密封水对给水水质的影响试验结果

#1锅炉给水泵密封水原设计为循环冷却水,由于循环冷却水水质较脏,容易污堵密封冷却水的滤网,影响密封冷却水的流量,因此,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于2012年3月对#1、#2机组给水泵密封冷却水进行了改造,增加了一路除盐水作为密封冷却水。目前的运行状态为:当除盐水泵运行时,#1机组给水泵密封冷却水为除盐水,当除盐水泵停运时,#1机组给水泵密封冷却水为循环水;#2机组与#1机组设计不同,#2机组给水泵启动前如果除盐水泵运行则密封水为除盐水,如果除盐水泵停用,则密封水为循环冷却水,给水泵启动后正常运行时为自密封。

表2 #1机组除氧器出口氢电导率测量结果

时间 CC 时间 CC 时间 CC

µS/cm µS/cm µS/cm

17:35 1.737 18:05 3.849 18:50 5.190

17:37 1.739 18:10 4.165 19:00 5.143

17:50 2.139 18:12 4.457 19:12 5.121

17:55 2.634 18:34 5.351 19:20 5.097

18:00 3.423 18:40 5.278 / /

为了验证给水泵密封水对给水水质的影响,2012年9月3日晚上17:40,将#1机组给水泵密封冷却水由除盐水切换为循环冷却水,然后监测除氧器出口水样的氢电导率,18:20将给水泵密封水由循环冷却水恢复为除盐水,这一操作过程中除氧器出口氢电导率的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期间,#1锅炉停运,但是除氧水箱满水,给水泵运行,给水泵出口绝大多数水回到除氧水箱进行自循环,只有很少量水作为工艺蒸汽的减温水,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1机组给水自循环示意图

试验结果表明,当给水泵密封冷却水由除盐水切换为循环冷却水后,除氧器出口水的氢电导率迅速上升;当给水泵密封冷却水恢复为除盐水后,除氧器出口水的氢电导率逐渐下降,可见给水泵运行时密封冷却水完全能够漏入到给水中。如果密封冷却水为循环冷却水时,就会污染给水。

试验过程中,对除氧器出口水样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当给水泵密封冷却水为循环冷却水时,给水中的杂质含量很高,表明密封冷却水对给水污染很大。由此判定,给水泵密封水是造成#1机组密封冷却水改造前给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表3 #1机组除氧器出口水质分析结果单位:µg/L

取样时间 F- CH3COO- HCOO- Cl- SO42- PO43- NO2- NO3- SiO2

9-3 18:12 2.8 2.8 0.4 159 222 13.4

9-3 19:10 3.4 2.6 0.8 180 257 16.4

表4 #1机组除氧器出口水质分析结果单位:µg/L

取样时间 Na+ NH4+ K+ MgA2+ Ca2+

9-3 18:12 80.5 474 12.6 174 211

9-3 19:10 93.5 466 14.8 182 292

#1机组水汽品质查定结果

2012年10月30日~11月2日对#1机组消除给水污染源后的水汽氢电导率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1机组水汽氢电导率测定结果

日期 时间 给水 饱和蒸汽 过热蒸汽

µS/cm µS/cm µS/cm

10-30 17:00 0.369 0.373 0.439

10-31 09:30 0.364 0.345 0.420

16:00 0.386 0.339 0.439

11-1 09:00 0.339 0.331 0.335

12:00 0.351 0.352 0.351

14:30 0.335 0.338 0.346

17:55 0.253 0.266 0.275

11-2 08:40 0.231 0.244 0.307

12:00 0.235 0.244 0.289

13:30 0.259 0.270 0.329

16:00 0.264 0.271 0.336

16:55 0.271 0.281 0.347

水汽氢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消除给水污染源后,#1机组水汽氢电导率明显下降,基本上在0.3µS/cm左右,与除盐水箱出水的电导率(11月1日下午测定值为0.37µS/cm)基本一致。

为了确认消除污染源后的水汽品质,11月2日下午16:55对#1机组给水、过热蒸汽取样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杂质离子含量非常低,由此确认#1机组给水污染源已经被彻底消除。

表6 #1机组水样水质分析结果(11-216:55) 单位:µg/L

水样名称 F- CH3COO- HCOO- Cl- SO42- PO43- NO2- NO3- SiO2

给水

过热蒸汽

表7 #1机组水样水质分析结果(11-216:55) 单位:µg/L

水样名称 Na+ NH4+ K+ Mg2+ Ca2+

给水 1.2 555

过热蒸汽 1.4 700

2012年10月30日~11月2日采用YHJ-V型移动式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装置对#1机组溶解氧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如表所示。

表8 #1机组溶解氧测定结果 单位:µg/L

日期 时 间 除氧器出口 给水 炉水 饱和蒸汽 过热蒸汽

10-30 17:00 17.2 88.9 / / /

10-31 09:30 8.1 83.2 / / /

10:45 8.1 83.2 / / /

14:00 5.6 85.8 2.2 / /

16:30 5.1 79.6 / / /

11-1 09:30 16.4 86.8 2.5 88.1 /

10:30 13.0 91.0 0.8 90.4 32.6

11-2 08:40 12.9 93.7 2.5 78.7 66.2

16:30 7.0 83.4 0.5 40.2 29.7

测定结果表明,#1机组省煤器入口给水溶解氧严重超标,除氧器出口的溶解氧有时超标。虽然目前#1机组给水采用的是AVT(R)处理,一般控制给水联氨含量为30µg/L~50µg/L,但是由于给水溶解氧含量较高,所加入的联氨量不足以完全消耗给水中的溶解氧,导致#1机组实际上处于给水加氧处理工况,但是给水水质又不能满足加氧处理的要求,过高的溶解氧将会加速锅炉热力系统的腐蚀,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给水溶解氧高的原因分析:目前#1机组给水泵密封冷却水改用除盐水后,除盐水仍然会漏入到给水中,由于除盐水中几乎没有杂质离子,除盐水的漏入不会影响给水中的杂质离子含量,但是由于除盐水中的溶解氧基本上是饱和的、非常高(11月1日下午15:30测定一期除盐水泵出口加氨后的除盐水溶解氧含量为7.834mg/L、二期除盐水总管除盐水溶解氧含量为7.206mg/L)。如果给水流量为260t/h,则给水泵密封水漏入给水的量为2.6t/h时,就可以使给水的溶解氧比除氧器出口升高70µg/L以上。目前,给水溶解氧含量与除氧器出口的差值正好大约为70µg/L,由此可知#1机组给水泵密封水漏量大约为2.6t/h。

为了验证提高联氨加入量对给水溶解氧的降低能力,11月2日上午12:05停止向#1机组除氧器水箱加联氨,观察除氧器出口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情况,14:20开始向#1机组除氧器水箱加联氨,联氨泵的行程为35%(平时为20%),试验过程中除氧器出口溶解氧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联氨加入量对除氧器出口溶解氧的影响曲线机组设计加联氨至除氧器水箱,除氧器出水不加联氨。试验结果表明:除氧器水箱不加联氨时,除氧器出口溶解氧为15µg/L左右;除氧器水箱加联氨使省煤器入口给水联氨量为40µg/L左右时,除氧器出口溶解氧为11µg/L左右;除氧器水箱加联氨使省煤器入口联氨量为130µg/L左右时,除氧器出口溶解氧为7µg/L左右。可见提高联氨加入量会降低溶解氧含量,但是降低的幅度很有限。16:30测定的省煤器入口给水联氨量为110µg/L左右,溶解氧含量为83.4µg/L,而平时省煤器入口给水联氨量为40µg/L左右时省煤器入口给水溶解氧基本为90µg/L左右。由此可见,仅通过提高联氨加入量要想使省煤器入口给水高达90µg/L的溶解氧含量基本降为0µg/L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按照GB/T12145-2008《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规定,省煤器入口的联氨浓度不得超过30µg/L,所以过高的联氨浓度也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给水溶解氧高的问题,必须采用基本不含溶解氧的纯水作为密封冷却水,比如选用除氧器出口水作为密封冷却水,2013年11月份对1#锅炉给水泵的密封冷却水进行改造,在泵出口管道上引一路高压水源,通过降压减温达到密封冷却水的要求,从而彻底解决了密封水的问题。

5 结论及建议

(1)造成#1机组锅炉水冷壁爆管的根本原因是锅炉给水被污染,导致给水中杂质离子含量太高,被污染的给水进入水冷壁后,造成水冷壁管快速结垢,引发垢下腐蚀,使管壁减薄,最终由于管壁强度不足而爆管。

(2)对于#1机组,给水泵密封冷却水改造前,给水泵密封冷却水是污染锅炉给水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给水加氨所用的氨水;给水泵密封水改造后,给水加氨所用的氨水是污染锅炉给水的主要原因。

(3)目前,#1机组给水泵密封冷却水已经由循环冷却水改为除氧水,密封冷却水污染给水的根源已经消除。

(4)建议按照DL/T677-2009标准要求,定期对在线化学仪表进行检验校准,以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李待言;寿炜炜;张伟程;上海博物馆暖通空调设计[A];1999年全国空调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2]李临栓;降低涂料生产车间供热系统能耗的理论探讨[A];第2届环太平洋地区涂料涂装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游纪原;高富强;FZK-3型仿人智能调节仪在锅炉给水自动调节系统中的应用[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12篇

围绕县委干部作风建设具体内容学习,对照自身平时中的思想动态和及思想认识、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查和自我检查。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了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1,学习深度不够。在注重政治和业务学习时,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有时紧时松的现象,致使自己对新知识、新思维掌握不够,了解不透。这说明自己在学习上还缺乏“挤劲”“钻劲”和“忍劲”,缺乏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的自觉性。

2,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待加强。牺牲休息时间抓紧处理工作的紧迫感有所放松,工作“蹲、靠、守”的功夫还不到家。因为工作繁忙,有时会放松了学习的时间。

3,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存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思想上对政治学习认识不够,平时虽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理论与实践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不够。

三、整改措施

1,通过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自查,本人认真对照县委关于干部作风建设方面的要求,通过学习同志们的长处,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决心边学边改,立查立纠。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①学习“xxxx”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用“新解放新跨越

新崛起”的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继续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挤时间学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维,提升境界。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②围绕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领会省委书记徐光春参加信阳代表团审议的重要讲话,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创优服务,改进作风,把为上级、为同级、为下级服务作为工作的基础,把热情搞好服务视为自己的天职,发扬“认真负责、扎实苦干、不干则已、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伏下身子,埋头实干,树好形象,

为城乡建设增辉。③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

2,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从采购办自身实际工作出发,进一步积极探索政府采购机制的科学规范化。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问题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处理各项问题,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学习、贯彻方波、曲尚英同志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4,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深刻的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不移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身作则的坚守共产党员的职责。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13篇

资料与方法

将702例患者分为两组,前5年为A组,后5年为B组,均为口服中毒,有明确的口服有机磷病史。A组400例,男152例,女248例。年龄>60岁96例,14~60岁299例,40例。包括剧毒类280例,高毒类50例,中毒类5例,低毒类65例既往有明确的慢性疾病病史102例[1],其中高血压8例,冠心病49例,COPD23例,脑卒中19例,糖尿病3例。B组302例,男114例,女188例。年龄>60岁78例,14~60岁220例,200ml44例。包括剧毒类228例,高毒类38例,中毒类6例,低毒类30例。.既往有明确的慢性疾病病史89例,其中高血压3例,冠心病45例,COPD22例,脑卒中16例,糖尿病2例。

治疗方法:A组患者入院后分散于普通内科病房(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治疗,常规给予清水洗胃,导泻,阿托品、氯磷定、长托宁应用维持阿托品化,补液,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待患者出现呼吸循环功能不全时转入ICU,必要时给予呼吸机支持呼吸。B组患者直接入住ICU治疗,大体措施同上。

结果

A组患者痊愈出院278例,形成植物生存状态3例,放弃治疗9例,死亡110例,死亡率27.5%,其中高龄和有基础疾病61例,占总死亡人数的55.4%。口服量20~100ml 31例,占总死亡人数的282%,>100ml79例,占总死亡人数的718%。入住ICU前死亡91例,入住ICU后48小时内死亡16人,48小时后死亡3例。A组患者转入ICU 205例,其中20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阿托品中毒[1]。A组患者平均住院日162天,人均住院总费用213万元。B组患者痊愈291例,其中3例出现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表现为双下肢肌无力,感觉异常。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口服,随访9个月~2年基本痊愈。放弃治疗8例,死亡3例,死亡率099%,其中1例死于尿崩,1例死于急性心梗,1例死于肺部感染。B组患者平均住院日98天,人均住院总费用198万元,两组患者在死亡率上有明显差异,而人均住院总费用B组稍节约,人均住院日明显缩短。

讨论

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ICU严重医疗错误发生率高达1497次/(1000人・日),其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医疗错误在13%。全美每年因医疗错误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44000~98000人。本文报道的A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75%,显然存在医源性因素。入住ICU前及入住ICU后48小时内死亡的107例患者,形成植物生存状态的3例患者显然与阿托品中毒及呼吸机的延迟使用有关。而B组患者则避免了这一点。AOPP的主要死亡因素是呼吸衰竭,包括呼吸肌麻痹,肺水肿和中枢性呼吸衰竭。从B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由于呼吸机的应用,呼吸肌麻痹已不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肺水肿如能及时足量应用解毒药物、利尿药及呼吸机高PEEP的应用,特别是新型解毒药物长托宁的应用已基本解决。认为以下几点是其主要的死因应于重视:①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应注意一并治疗。这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等待相关疾病的治疗进展。②医源性死亡因素,应于高度重视,除上面提到的阿托品中毒,呼吸机的延误应用外还应注意呼吸机故障,意外脱管,呕吐窒息等。③临床少见的尿崩。集中于ICU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2]。

参考文献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14篇

一般资料:全组20例,均为女性,年龄45~75岁,平均60岁。误诊为急性不完全肠梗阻14例,胃炎4例,脂肪瘤2例,误诊时间1天~5个月不等,其中确诊为左侧嵌顿疝6例,右侧嵌顿疝14例。

误诊疾病:①误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本组14例误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误诊时间1~3天,平均2.5天。本组患者发病后均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疼痛,入院后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经解痉、抗感染等治疗后不好转。再经详细询问病史及任细查体后,发现一侧腹股沟部包块者12例,虽未见明显肿物,但可于腹股沟韧带内侧下方扪及拇指头大的包块2例。各包块均有轻压痛,肿物不能还纳。均行手术治疗,予松解复位,做股环修补,未见有肠坏死,术后痊愈出院。②误诊为胃炎:本组4例误诊为胃炎,误诊时间为6天~2个月,平均为1.1个月。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余无不适。曾在外院或本院内科诊断为胃炎,症状反复,入院前1天症状加剧来诊。经检查发现一侧腹股沟部有一拇指头大包块,轻压痛,不能还纳。追问病史该包块与“胃炎”同时出现,诊断为嵌顿性股疝收入院。经行手术松解,见疝内容物为大网膜,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③误诊为脂肪瘤:本组2例误诊为脂肪瘤,误诊时间为5个月。主要以一侧腹股沟包块就诊,无其他不适。外院及本院门诊医生诊断为脂肪瘤,并收入住院。手术探查时发现为嵌顿性股疝,内容物为大网膜,未见坏死,术后病愈出院。

讨 论

原因分析报告范文第15篇

【摘要】  输尿管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取石、碎石设备的不断改进,在处理输尿管结石有更大的优势,但输尿管镜取石也可能出现很多的并发症,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我们这两例病人中术后3~4天,均出现了中到大量的腹且有轻度的腹膜刺激征,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因此,结合病例我们对产生用腹水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提示我们在进行手术时一定要注意灌注液的压力、手术时间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关键词】  输尿管镜  腹水  输尿管结石

        自输尿管镜问世以来,其主要用途是诊断和治疗上尿路结石,随着输尿管镜附件的不断完善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pcn,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低。

        1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40岁,农民,因“左侧腰痛并无尿3天”于2004年9月入院。既往有双肾结石。查体:一般情况稍差,生命体征尚平稳,阳性发现:左肾区叩痛。腹部:无腹水征。实验室检查:肌酐:500umol/l,bun14mmol/l,血k为5.0mmol./ml .b超示:双肾中度积水,双侧上段输尿管扩张,无腹水;kub示:右侧上段结石,直径约1.1cm左侧中段输尿管结石直径约0.8cm,诊断为“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性急性肾衰”。故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输尿管镜双侧输尿管结石碎石、取石,其中右侧结石部分被推到肾盂,左侧结石击碎取出,双侧均放置双“j”管,术中无输尿管损伤及输尿管穿孔,手术时间约3.5小时,术后摄片“j”管位置良好;术后病人尿量约2400ml/d,第二天复查cre、bun及血k均降到正常,但第三天时,患者感腹痛、腹胀,体温达38.50c,全腹有压痛轻微反跳痛,以右下腹明显, 腹部有波动感,为中等量腹水,b超示:双肾轻度积水,“j”管位置良好,腹腔内有中—大量腹水,回声透亮。由于腹水原因不清,疑为尿外渗,故再次在硬外麻醉下剖腹探查:腹腔内有约800ml腹水,稍混浊,腹水肌酐检查阴性;腹腔其它器官未探及病变,双侧输尿管探查未见穿孔,故腹腔放置“t”管引流,术后10天出院,嘱3个月后来院行右肾结石eswl并取双“j”管。

        病例2:

        男,35岁,农民,因“无尿1天”于2005年1月入院,既往有双肾结石,曾服用中药排石治疗,未见确切的结石排出。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70c,腹部检查无阳性发现。实验室检查:肌酐:300umol/l,bun10mmol/l,血k为4.0mmol./ml.b超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上段输尿管扩张,无腹水;kub示:右侧中段结石,直径约0.7cm,左侧中段输尿管结石直径约0.8cm,诊断为“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性急性肾衰” 诊断为“双侧输尿管结石,梗阻性急性肾衰”。故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输尿管镜双侧输尿管结石碎石、取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击碎并取出,双侧均放置双“j”管,术中无输尿管损伤及输尿管穿孔,手术时间约3小时,术后摄片“j”管位置良好;术后病人尿量约2000ml/d,第二天复查cre、bun及均降到正常,但第4天时,患者感腹胀,体温达380c,全腹有轻微压痛, 腹部有波动感,为中等量腹水,b超示:双肾轻度积水,“j”管位置良好,腹腔内有中—大量腹水,回声透亮,行腹腔穿刺抽出清亮液体,检查肌酐阴性,给予抽出约500ml液体,严密观察,8天后出院,嘱3个有后取双“j”管。

        以上两例病人术中均使用了注水压力泵和气压弹道碎石及取石钳。

        2  结果

        两例病人术后均出现腹水,经引流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中一例右侧输尿管结石被推至肾盂大小约0.6cm,留置双“j”管`1个月取出;而移位的结石在取管前行eswl后取出支带支架管。

        3  讨论

        输尿管镜在我国已应用20余年,由于我国结石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在输尿管镜下进行的输尿管取石或碎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方法,报道诸多,效果较好,最适合于输尿管下段结石或双侧输尿管结石的治疗,而且随着临床经经验的积累,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如:pcn等[1];对于输尿管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泌尿外科的急重症。如果梗阻时间短,处理及时,肾功能恢复就较快,反之,恢复较慢甚至不可逆,所以,诊断一旦成立,应及早处理。腔内技术处理输尿管结石的成功,使开放性手术的比例日渐减少[2]。虽然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比传统的开放取石有很多的优点,甚至有可能代替开放手术,但在进行输管镜取石技术要求高、设备全而且仍有输尿管损伤的危险,早期并发症包括输尿管黏膜损伤、穿孔、血尿、发热、尿外渗、腰痛等,严重并发症包括输尿管断裂及因输尿管穿孔而致血管损伤,术后发热伴畏寒,血压下降,导致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主要是入镜后灌注压力过高,手术时间过长,造成肾盂压力过高而引起各种返流所致[3,4]。

       输尿管镜应用于输尿管结石取石中,可能出现腹水,其来源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输尿管小穿孔后尿外渗刺激腹膜引起尿源性腹膜炎所致的腹水,但腹膜炎症状较重,但腹水量少。2)手术过程中,输尿管大穿孔所致,包括后腹膜和输尿管壁的直接损伤,冲洗液直接进入腹腔或经腹膜的半透膜作用进入腹腔开成腹水,它术中即可出现。3)输尿管由于全身性的疾病致通透性增加,当冲洗液压力较大时,可引起冲洗液的外渗导致轻度的腹膜炎所致腹水。

        本组病例,术后3~4天,出现腹痛,相关检查中等量腹水且出现轻微腹膜炎的体征;术后复查kub提示:结石已完全粉碎,无结石外溢,双“j”管位置良好,24小时尿量均在2000ml左右;其中一例行剖腹探查,没有发现输尿管壁的穿孔,仅留置“t”管于腹腔引流4天后恢复正常出院;另一例,术中没有明显发现输尿管的穿孔,且双“j”管位置正常,在右下腹穿刺置深静脉管进行引流3天后恢复正常出院。

        结合两例病人,我们认为由于患者为急性肾衰的病人,它可以引起全身组织的水肿,导致组织的通透性增加,当行输尿管镜取石时,由于输尿管的水肿,其通透性增加,加之注水压力较大,使输尿管内的压力增加,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因此,有可能导致冲洗液的缓慢外渗,而且泌尿系结石病人尿常伴发泌尿系的感染,使污染的冲洗液进入腹膜后腔刺激后腹膜导致腹水。故提示我们,虽然输尿管镜在处理输尿管结石特别是双侧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肾衰有其独到的优点,但在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并急性肾衰时,一定要充分了解病情,特别是最近有无肾绞痛?b超检查非常必要,它可了解双侧积水的程度、皮质的厚度,以便我们决定先进行何侧手术?其次应根据术中的情况决定是否双侧同时手术?这样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避免手术的风险。此外,我们手术时还需要注意注水压力要适度,以能保持视野清晰为宜,若一侧手术时间太长,最好不宜再进行另一侧,可考虑仅仅放置输尿管导管,不进行结石的处理或行经皮肾穿刺引流,待肾功能有所恢复再进行另一侧的手术,同时强调术后抗菌素必须足量、有效及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的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邹晓峰等.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年10月第24卷第10期.chin jurol,october,2003,vol.24,no.10.

[2]曾晓春等.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实用临床医学2003年第4卷第4期.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2003,vo14,no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