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1.系统简介:

直真视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多媒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方面已有七年的从业历史。此间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和工程经验,在此基础上,公司专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这个领域的增值服务研发。其中WebStreaming远程股评系统就是针对证券行业的特殊应用开发出来的网上流媒体广播系统,可用于远程培训,远程股评(结合双向电视会议系统),会议、会展网上直播等等。

此系统是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客户/服务器结构的视频广播系统,基于Microsoft Media Technology 7核心技术,采用最先进MPEG 4图像压缩算法和IP组播技术(IP Multicast),实时/非实时的广播声音和图像信息。使您通过桌面电脑收看教师授课/股评或其它音视频资料。

“视频会议+远程股评系统”的特点是将双向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单向的股评系统结合,每套系统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在结合后扩展附件功能。

2.系统功能原理:

远程培训/股评:

中心点授课/股评,可将声音、图像以及所讲解的课件(PPT文档、Word文档等等)在网上进行。学生可通过桌面电脑中的接收端程序进行收看。如果有疑问,可以通过输入文字进行提问。

会议网上直播:

中心点开会,会场的声音、图像以及所讲解的文档(PPT文档、Word文档等等)在网上进行。收看者可通过接收端程序进行收看。如果有疑问,可以通过输入文字进行提问。会场人物画面可以实现全屏。

异地培训/股评:

当老师端在异地时(摄像头离服务器较远,无法物理连接),可通过“电视会议系统”将老师的图像及声音实时传送到编码服务器,桌面课件可以通过PcAnywhere传送到编码服务器。图像,声音和桌面课件通过Web Streaming采集压缩并在网上实时广播。这种系统架构也是当今功能比较齐全和完善的一种实现方式。

功能原理图如下所示:

单播模式:

对于无法开通组播协议地网络,可以使用单播(所占带宽随客户数量累加),通过Media Server分发,由专门的单播管理服务器进行管理。

VOD模式:

本系统除了可以把节目录制下来,通过WEB站点供下载收看,同时还可支持VOD点播收看(只限于单流),比如,您可以把课件录像,供学生进行VOD实时点播。

接入有线电视网:

本系统接收端接收实时广播时,除了用普通PC机收看,或把PC机接收到的信号输到电视(大屏)上收看,甚至还可以接入有线电视网进行播放。具体方法是通过一个接收端接收股评节目,通过带TV-OUT的显卡把TV信号输出到中频调制设备,中频调制设备可以把基带模拟信号转换成一个有线电视信号,且传输距离远,损失小,再把这个信号与有线电视信号一起接入一个二分支器(2进1出),这就可以和公共有线电视共存,形成自己的频道,供电视接收。

二.解决方案

某证券公司有三级网络,总公司、分公司和下属营业部。总公司到分公司带宽是2M,在总公司配置一套会议室型电视会议终端POLYCOM 970和一套多点会议服务器Radvision ViaIP400。在分公司配置了38套会议室型电视会议终端POLYCOM 680,用于与总公司进行双向视频会议。分公司到营业部带宽是512K,各营业部安装远程股评系统接收端程序,远程股评系统服务器都放置在海通总公司。当在总公司进行股评时,总公司本地摄像头拍摄教师画面,MIC采集教师声音,传给服务器编码,再通过网络供各个接收端接收;当在分公司进行股评时,首先分公司的电视会议设备采集教师画面及声音传回总公司的电视会议设备,再传给远程股评系统的服务器进行编码,然后通过网络,供接收端接收。(结构如下图)

此系统在每个交易日上、下午收盘后,进行网上实时股评,通过网络,将实时股评传送到海通下属的各个营业部,收看网点遍布全国46个城市。各网点可使用台式计算机或电视机在大户室接收、播放股评节目,也可以将股评节目输出到交易大厅的大屏幕,供大厅中的散户观看。为广大股民投资、选股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和最及时的分析。

三.成功案例

中国海关总署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国家邮政总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铁路通信有限公司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智能化会议系统设计方案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ety, between peopl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with comput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multimedia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fas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meeting rooms in addition to its traditional function outside still can and distant conference room connected, or to participate in a remote audio meeting. Based on various kinds of moder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eds, intelligent multimedia conference as always use solution is for the important of judah.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by evergrande real estate group 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 as an example for analysis, aim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ference room equipment and system configuration method.

Key words: multimedia intelligent conference system design schem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述

恒大地产集团智能化会议室,面积为172平方米,可满足88人同时开会。主要用于召开会议,报告,研讨会,视频会议等。因此,该厅需要配置扩声系统、会议系统、中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及相应的视频会议接口。

2 多媒体会议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2.1 扩声系统设计

对于该会议室,扩声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会议发言通过集中扩声将音频信号清晰地传输还原,保证会场有足够的声压场强、均匀的声场分布、足够的语言清晰度,使所有与会人员都能听到、听清发言内容,并能有效地抑制啸叫。

扩声系统的设计指标按《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B50371-2006的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标准,即:

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等级 最大声压级(dB) 传达室输频率特性 传声增益(dB) 稳态声场不均匀度(dB) 早后期声能比(可选项)(dB) 系统总噪声级

一级 额定通带0.125~4kHz内大于或等于98dB 以125~40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6dB~+4dB:63~125Hz和4000~8000Hz允许范围见图 125~4000Hz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10Db 1000Hz,4000Hz时小于或等于+8dB 500~2000Hz内1/1倍频带分析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3dB NR-20

本项目设计中,扩声系统遵循如下的信号流程:

扩声系统通常都从声场设计开始,然后再向后推进到功率放大器、声处理系统、调音台、直至话筒和其他声源。这种逐步向后推进的设计步骤是十分必然的。因为声场设计是满足系统功能和音响效果的基础,它涉及扬声器系统的选型、供声方案和信号途径等。只有确定了扬声器系统才能进行功率放大器驱动功率的计算和确定驱动信号的途径,然后再根据驱动功率的分配方案进一步确定信号处理方案和调音台的选型等问题。

2.1.1 声场设计与扬声器选型

声场设计是扩声系统的基础,涉及系统最终的音响效果。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体型、空间高度及观众席设置等因素,扩声系统可分为集中供声、分散供声和分区供声三种供声方案。良好的扩声工程应能有效地控制扬声器声场的均匀分布和满足最远投射距离的声压级要求。根据该会议室的建筑形态和功能要求,扩声系统采用双通道集中供声与多通道辅助扩声相结合的扩声形式。

为保证最终声场的音质效果,扬声器选用国际著名品牌之一西班牙VIETA的DO产品。

对于本系统,根据前述的扩声形式,选用了四只DO-44作为左、右通道主音箱置于大屏幕及与之相对的会议室另一侧的两边,负责会议室的主要声压,达到均匀声场。

2.1.2 功率放大器与扬声器的配接

功率放大器是驱动扬声器系统的能源之本,扩声系统能否可靠有效的运行,功率放大器是关键。对于本系统,功放的配置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功率放大器是否过载取决于功放的最低额定负载阻抗,应避免功放接到比它允许的最低负载阻抗更低的扬声器系统。

(2)选择具有足够功率容量的功率放大器,对于全频扬声器一般选择1.2倍到1.5倍的功率配比,对于超低音扬声器,一般选择1.5倍到2倍的功率配比。

本系统选用TICO的Q系列功放,包括一台驱动DO-44的Q25双通道功放,MI10T由SONY X700P的数字功放推动。

2.1.3 调音系统设计

考虑到现在的音频设备都是朝着数字化发展,恒大地产集团所在的办公大楼作为现代化的大楼更应该配备先进的数字化产品。所以我们在选用信号处理设备的时候就选用数字化设备,可以达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节省空间。SONYX700P是SONY公司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专业AV应用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结合SONY面对E时代应用市场的深入分析与研究,把产品的设计理念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即全面融合AV和IT技术的整体集成化优势的AVIT产品开发策略,面对日益成熟的多媒体应用市场,推出的具有完全创新概念的数字AV应用的优势产品。这样的一台设备,就可以代替传统的模拟调音台,RGB切换器,AV切换器,无线话筒接收机架,反馈抑制器,数字音频处理器,真正做到ALL IN ONE。

2.1.4 信号源配置

本系统中信号源部分包括两部分,一是节目源重放设备,一是话筒。

节目源重放设备部分,我们选用了一台SONY的DVD播放机DVP-NS52P,SONY JE480 MD机。

话筒部分,配置了一套Panasonic会议系统,包括一台主机,一台主席机,三十二台代表机,一套会议管理软件,两台摄象头。会议系统可以实现视频自动功能,当发言者讲话的时候,摄像头会自动跟踪发言者。而且有两种方式,可以通过手动触发跟踪,也可以语音触发跟踪。

同时配置两套SONY手持无线话筒,方便发言者移动演讲。

2.2 AMX中央控制系统设计

在本系统中,为了对系统的操作更方便,配置了一套AMX的无线触摸屏式集中控制系统,通过编程实现对扩声系统、电动窗帘、照明灯具亮度、投影屏幕、投影机的控制操作。

(1)大屏幕投影机:1套,实现遥控器上所有功能的控制;实现电源的连接及断开;实现屏幕的自动开关。

(2)DVD:1台,实现遥控器上所有功能的控制;实现电源的连接及断开。

(3)MD:1台,实现遥控器上所有功能的控制;实现电源的连接及断开。

(4)扩声系统:1套,实现音量调节。

(5)电动窗帘:实现电动窗帘的打开、闭合功能。

(6)照明灯具:实现照明灯具的打开、关闭及亮度调节功能。可以根据现场的应用需要,编写不同的灯光场景,实现简单切换使用,如开视频会议的时候,把所有灯光调到最亮,满足摄像的要求;播放演示视频信号的时候,把灯光调暗。

根据上述控制要求,系统主要配置包括一台中控主机NI-3000,一台7.5寸彩色触摸屏MVP-7500, 一台8路继电器NP-REL8,一台DMX512调光控制器,两台RDD-DM4/240 4路合并式调光模块箱。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现场编写一套中央控制程序和操作界面。

2.3 系统供电方案设计

扩声系统的供电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供电安全和避免强电对音频弱电的干扰。

扩声系统设备的供电顺序和关机顺序非常重要,例如对于功放,应该先提供信号再打开电源、先切断功放电源再关闭信号前端设备电源,否则会造成相关设备损坏。这对于系统操作新手非常不方便而且容易出错,因此,我们在系统中配置了两台TICO的8路时序电源PRS-1820,确保系统各设备按照正确的顺序开机和关机。

音频信号属于弱电,容易受到强电的干扰,特别是变化较大的灯光供电线路。因此,施工时应避免音频线路靠近强电线路,并且扩声系统应与灯光系统分开供电。

2.4 信号切换、传输设备

A、CREATORAV 0808 音视频矩阵

8路音视频信号输入,8路音视频信号矩阵输出。CREATOR系列AV切换器是专门为视、音频信号的显示切换而设计的高性能智能矩阵开关设备,用于将各路音视频输出通道中的任一通道上,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电视教学、指挥控制中心等场合。本产品带有断电现场切换记忆保护、LCD液晶显示、音视频同步或分离切换等功能,具备RS232通讯通讯接口,可以方便与电脑、遥控系统或各种远端控制设备配合使用。

2.5 显示系统设计

在本系统中,为方便与会者观看演示的文件和视频信号,我们配置了一台松下的PT高流明度投影机,可以清晰重现静态和动态的图象。配置150寸的美视电动投影幕,使后场的观众也可以清晰地看清楚。配置投影机电动吊架,可以在投影机不用的时候隐藏起来。

3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以上恒大地产集团多媒体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1)在对会议室进行声学处理时,要使视频会议系统发挥其优异的效果,会议室应根据规模大小和用途的不同,尽量采用合理的最佳混响时间,为了节约投资成本,具体应根据容积大小而定。这样,既能实现良好的听觉效果,又能节省投资。关于最佳混响时间,应根据国内外提出的推荐值和经过声学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随容积变化的混响时间建议值。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视频会议终端、多点控制器、信道(网络)及控制管理软件组成。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1.视频会议终端既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和其I/O设备

这是各个会议点均需要配置的。这部分包括:

(1)档次较高的微机

(2)实时动态视频,语音信息的输入、压缩、还原及输出的专用卡。它的基本功能要求包括支持动态视频(Video,S-Video)、语音信号的输入/输出,提供编码解码功能,支持广播级的图像输出(支持VGA向PAL和NTSC制式的转换),提供实时动态图像和语音的压缩、还原,支持画中画(PIP)功能,提供与数字通信网设备的标准接口,具有控制视频会议系统连接的各种I/O外设的专用接口及遥控装置等。

(3)I/O设备主要有:彩色图像监视器、音响系统、摄像机、录像机等。

2.多点控制器(MCU)

多点控制器(MCU)只安装在主机站。它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对视频、语音及数据信号进行切换。例如它会把传送到MCU某会场发言者的图像信号切换到所有会场。对于语音信号,若同时有几个发言,可以对它们进行混合处理。选出最高的音频信号,切换到其他会场。MCU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接口单元、呼叫控制单元、多路复用和解复用单元、音频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控制处理器、密钥处理分发器及呼叫控制处理器。另外,它还对会议点的个数、数字通信的带宽、会议的控制模式、系统启动和故障诊断参数等进行干预和设置。

3.数字通信网络接口

视频会议系统内的各会议点之间必须要通过数字通信网来实现互连和多媒体信息交换。作为数字通信网本身,由于国外近年来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大量建成,已经具备与多媒体计算机数据接口的条件。但从我国通信网的发展现状来看差距甚远。所以,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还必须考虑接口兼容及接口标准的转换。此外,当通信网提供的接口速率与会议设备的信道速率不匹配时,还要采取用MUX和IMUX来进行转换。

4.控制管理软件

控制管理软件可以控制视频会议系统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这个满足视频会议系统需求的核心问题,视频会议系统要把用户的服务请求映射成预先规定的QoS参数,进而与系统和网络资源对应起来,通过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满足用户的应用需要。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可以选用资源的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去完成。资源的静态管理包括:QoS的协商和解释、资源许可(Admission)、资源的保留和分配及资源的释放。资源的动态管理包括:进程管理、缓冲区管理、传输率和流量控制及差错控制。

5.安全保密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安全保密系统,它也是视频会议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加密模块是将会议终端用户数据加密形成加密后的数据在网络上传输,解密模块接受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用户数据。加密和解密模块的核心是密钥的生成和管理,密钥生成的核心是加密算法,加密算法不包含在国际标准的建议中,它由视频会议系统设计者研制或选用。

视频会议系统的类型

1.根据通信节点的数量,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分为: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和多点视频会议系统。

点对点视频会议系统支持两个通信节点间视频会议通信功能,它的主要业务是:

可视电话可视电话是现有公用电话网上使用的具有双工视频传送功能的电话设备。由于电话网带宽的限制,可视电话只能使用较小的屏幕和较低的视频帧率。例如使用3.3英寸的液晶屏幕,每秒钟可传送2-10帧画面。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这种视频会议系统利用用户现有的台式机(如PC机)平台以及网络通信设备和远地另一台装备了同样或兼容设备的台式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这种系统仅限于两个用户或两个小组用户使用。Intel公司的Proshare Personal Conferencing VideoSystem200是这类系统的一个典型示例,这是一种点对点的个人视频会议系统,支持ISDN和LAN的连接,采用硬件编码压缩,软件解压缩,为了方便协同工作,Proshare还提供共享笔记本和共享应用程序。

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系统在会议室型视频会议系统的支持下,一群与会者集中在一间特殊装备的会议室中,这种会议室作为视频会议的一个收发中心,能与远地的另外一套类似的会议室进行交互通信,完成两点间的视频会议功能。由于会议室与会者较多,因此对视听效果要求较高,一套典型的系统一般应包括:一台或两台大屏幕监视器、高质量摄像机、高分辨率的专用图形摄像机,复杂的音响设备,控制设备及其它可选设备,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允许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地点的参加者同时参与会议。多点视频会议系统一个关键技术是多点控制问题,多点控制单元(MCU)在通信网络上控制各个点的视频、音频、通用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流向,使与会者可以接收到相应的视频、音频等信息,维持会议正常进行。

2.视频会议系统建立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视频会议的传输质量,它的传输主要以LAN、ATM、SDH、DDN、FR帧中继和卫星通信为主。网络带宽的选择要根据视频会议的质量而定,一般会议的传输速率是768Kbps,加上IP包的开销,网络带宽的占用大约在1Mbps左右,考虑到三网合一的应用,一般租用2Mbps带宽;网络架构

的搭建也应该一并考虑,根据用户的多少,包交换速率,确定核心路由器的型号,根据网络结构确定中心交换机的型号,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选用应以质量可靠,可扩展性好,支持多种QoS协议,尽量保证网内的路由器品牌的一致性,便于进行网络优化,尽量避免网络传输瓶颈。根据通信信道不同,可以把视频会议系统分为基于局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基于ISDN广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基于卫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

基于局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基于H.323网络视频会议标准实现多点会议,实现每秒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基于现有的局域网(传统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快速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不影响数据的正常传输,支持T.120数据会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基于ISDN广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基于H.320网络视频会议标准实现多点会议,实现每秒15-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基于ISDN广域网(每秒15帧的画面传输质量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在128Kbps以上;每秒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在384Kbps以上),支持会议室和桌面系统协同工作,支持T.120数据会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基于卫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支持H.331单向广播和H.221双向通讯,实现每秒15-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基于卫星网(每秒15帧的画面传输质量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在128Kbps以上:每秒30帧的画面传输质量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在384Kbps以上),支持会议室和桌面系统协同工作,支持T.120数据会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

卫星视频会议系统

对于卫星视频通信系统来说,其在编解码方式、视音频处理等方面与普通视频会议系统完全相同,不过由于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与地面传输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传输、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卫星宽带视频会议系统凭借其覆盖范围厂、传输速率高、安全性和优良的性价比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企事业单位以及跨国公司理想的选择。

一般来说,需要使用卫星传输的视频会议系统主要有两种应用:一是针对地面线路无法到达地区的点对点通信;另一种是覆盖面非常广的网络,如需要覆盖大部分地区的一级网络。其中第二种网络结构较为复杂。

首先整个网络的节点众多,需要同时有很多点参加会议,如果像普通视频会议系统方式,在各个远端节点与中心MCU建立连接的话,需要占用大量的卫星带宽资源。这在当前是不现实的。一般来说,可以采用DVB(数字广播电视)广播和DAMA/BoD(动态按需接入/带宽按需可调)回传技术来实现大型卫星视频会议网络。

视频会议终端与中心点MCU之间是非对称的,中心点可通过DVB广播,把发言方的视频广播到所有的接收点。鉴于网络建设的成本和实际的业务要求。并不是每个远端节点都需要双向的视频会议,可以把远端节点部署成双向点或者单收点。双向点是既可以通过DVB广播接收到发言方视频图像,又可以有发言的节点。单收点指的是只能收到DVB广播的视频图像而无法发言的节点。

1.如何选择卫星视频会议

并非所有的视频会议系统都可以支持卫星通信,基于卫星传输对视频会议系统有以下几个要求:

(1)召开视频会议时只有获得回传通道的节点与中心点MCU是连接的,其它节点虽然可以收看会议,但其终端与MCU之间是无连接的。此时,标准的H.323视频会议系统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一般要求视频会议系统具有无连接的工作模式,也就是当某个节点不在发言状态时,虽然与MCU无连接,但不会出现掉线现象。当其切换到发言状态时,也不会出现建立链路过程,也就是系统具有自愈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发言切换速度。

(2)视频会议系统需要采用优化的带宽控制和适应机制,可以对编码速率进行平滑处理,使之不会剧烈变化,使占用带宽保持在稳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尖峰速率。这样就能实现流量控制,使实际的编码速率不会超过设置的编码速率。

(3)为了保障会议系统的安全性,不论是单收还是双向,都需要通过安全身份验证。可以进行用户管理,控制用户是否能够接收。

(4)具有与卫星系统配合的网管系统和会议控制系统,实现基于卫星传输的设备管理和会议控制管理。

2.组网方案

基于卫星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宽带、多点连接、实时连续传送、分时段等特点,该系统充分利用卫星通信的广播、带宽可调、频带复用、直接建立连接等特性。使视频会议系统既稳定可靠,又充分利用传输带宽,大大降低了视频会议的运行成本。根据用户传输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三种组网方案,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1)广播模式

广播模式的会议电视为一发多收。通常情况下,发站为会议电视的主会场,但并非一定是卫星系统的主站(即也可以是实效站),接收站为与会的各个分会场。这种组网形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卫星通信带宽资源,省去会议电视系统中的多点控制单元设备,不仅在租用卫星信道上大大减少租金,而且节省了设备购置费。

(2)交互模式

该组网模式中,所有会议点完全实现全双工的交互式功能。在这种模式下,各点之间能够实时快速的互动与沟通,真正达到不同地点用户之间的协同办公。交互模式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使用户体会“面对面”开会的优越性。

(3)综合模式

该模式由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研发而成,兼具厂播方式和交互方式的组网结构,也是目前主推的组网模式。一方面有卫星网广泛覆盖的特点,同时可根据某些点的情况,组建双向会议电视,完成交互式电视会议,而避免了交互模式中极高的资金投入。

在上述三种模式中,综合模式的卫星视频会议系统因其具有广播方式和交互式的优点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最符合现代视讯会议发展趋势的组网模式。具体而言,其优势表现在:所有会场实况都上传给具有MCU(多点控制单元)的主会场,由主会场控制所有分会场的摄像头角度,并可任意决定由哪个分会场讲话。这样既不会出现交互模式中秩序混乱的现象,又大大节省了对卫星信道的占用。还将MCU同电视节目中进行视讯信号处理时采用的演播室结合在一起,使图像更加清晰,表现方式更加丰富。

3.卫星视频会议系统的优点

(1)覆盖范围广,节省运营费用

卫星视频会议系统特别适用于中、远距离传输,具有大范围覆盖,不受地域、地形及地面广播网络、地面通信网络的限制的特点。并且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距离越远优势越明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节省运行费用。

(2)传输率高,高稳定性

该系统采用DVB厂播和IP数据双向传输相结合的先进技术,支持多种视频标准,可进行海量文件(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等)的传送,更具有极高的清晰度,是高速数据广播系统。该系统还具有高安全保密性和稳定性。

(3)传输方式灵活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选择一套视频会议系统,不仅能让大型企业跨区域沟通变得更容易,而且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实现协同工作。目前,很多大型企业已经用上了视频会议系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有时会走进某些误区,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里,我们总结出几点,供用户选型时参考。

建立项目组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大型企业在选购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时,应一切以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选型之前,许多大型企业的做法是先成立一个由3~5人组成的视频会议方案选型项目组。该项目组一般由企业CIO和有经验的IT部门成员构成,有些企业也会考虑请第三咨询机构的专家参与进行指导。项目组的职责是审批项目预算,与系统提供商沟通谈判,以及对项目实施进行指导、支持。

一般而言,大型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对远程培训、多点会议、远程技术支持、远程客户交流等视频会议系统应用需求各有不同程度的侧重,他们非常强调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性,强调投资保护,并且关注系统的稳定性、功能多样性、服务优劣等指标,希望利用更少的资源来完成更多任务,以达到提高办公效率、节省时间与经费、缩短决策周期的目的。因此,项目组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了解企业需求,明确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目标。这时,大型企业需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IT现状和背景如何?大型企业所处的业务环境和IT环境的不同,对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大相径庭。比如,如果企业IT系统历史较长,出于投资保护考虑,往往对视频会议系统的兼容性要求很高,以达到和企业自身系统互联互通的目的,同时保持先进性。大型企业一般采用专网接入方式,能实现较高性能的音视频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会考虑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但这种方案的可扩展性较差,不能灵活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因此企业需要了解自己的业务应用需求,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业务应用需求如何?大型企业对视频会议的功能需求涉及音频传输、视频传输、数据共享等方面。例如,教育类企业对系统远程培训功能的要求较高,外向型企业要求系统能够扩展到海外网络节点。而有的大型企业对数据功能的需求比较强烈,希望系统支持电子图表传输、支持文件共享功能。

企业对功能需求优先级如何?一般而言企业的视频通信需求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音视频清晰流畅,真实的沟通体验;2.使用便捷,即开即用,每一位员工都会使用;3.成本节约,合理的建设成本和低廉的使用成本;4.维护简单,无需专业维护管理人员;5.应用丰富,满足会议、协作、培训等丰富的业务需求。因为大型企业的特点不同,需求优先级将有所不同。有的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有的则稳定性优先。

如何进行成本预算?视频会议系统除了初期投资外,还需要企业承担维护费用,这部分费用,企业在进行成本预算时也应考虑进去。

确定建设模式

是自建视频会议系统还是采用租用模式?项目组要明确下面几点:企业由哪家网络运营商提供服务,企业对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频率如何,视频会议系统的预算成本是多少?回答了以上几个问题,项目组就能决定企业建设视频会议系统采取哪种模式。

一般来说,对比自建模式和租用模式,企业往往会很自然地认为租用模式的成本更低,值得采用。但许多企业的实践经验证实了该观点的片面性,因为租用模式常常会产生很多缺陷。

从系统架构考虑,视频会议系统基于企业基础网络建立,企业可以对整个建设过程充分把控。而租用模式则无法把控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从系统使用频率考虑,企业自建系统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也会带来高产出。如果企业使用频率较高,系统的投入产出效应也会较高。这时,租用模式反而不够经济。

选择供应商

目前,我国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传统的基于专线的硬件视频会议厂商,包括一些国际知名大公司。这种基于专线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硬件解决方案由于要建设专网、设备昂贵、管理成本高、并且同时支持的群组会议成员少,很难提供音视频之外的数据功能和会议管理功能,往往无法适应用户的新需要。二是基于互联网的纯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它可以轻松地扩展到桌面,但图像声音质量却有待提高,稳定性不强,维护的成本比较大。

目前,一些国际公司在基于专线的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上实力雄厚,应用案例丰富,处于垄断地位,在政府和垄断行业覆盖率较高。而在软硬结合领域,民族厂商开始崛起,已经以领先的技术和强大的服务,成为市场上较为强劲的力量。

如果企业对视频会议系统不太熟悉,可以通过拜访同行业视频会议系统用户了解应用情况。最好找和自己规模、特点及行业类型相似,以及实施了不同视频会议系统的用户,进行实地考察、交流,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各种不同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的优劣。

评估各家方案

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各家企业都会提交方案建议书,用户需要认真衡量比较各家建议书。经过上述考察后,大型企业会从行业、用户的角度,对视频会议系统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就需要直接评测和测试不同视频会议系统的优缺点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把视频会议的成本因素考虑进去,如果超过企业预算太多,应该在前期排除。

方案测评主要指对方案的一些关键指标进行考量,如安全性、清晰度、稳定性、兼容性、数据功能等进行测试和对比,这些性能分析包括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然后得到技术总分。

综合考量 确定最优

经过以上步骤之后,选型的几家重点厂商也就确定下来。剩下的工作就是综合评估,确定适合大型企业的最优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综合评估除了前面提到的性能和功能指标之外,对视频会议厂商品牌、应用案例、服务经验,以及性价比等都必须进行考察。显然,选择行业内主流品牌,拥有丰富应用案例和实施经验、服务网络发达以及售前、售中和售后反应迅速的厂商,更受青睐。当然,性价比及企业的预算是一个硬指标。那些符合企业预算,性价比高,同时其他指标也不弱的解决方案,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行业信息化

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2012年度中国

行业信息化

最佳解决方案奖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会议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飞利信业务覆盖了会议系统硬件研发生产、会议及会务管理软件开发、会议室系统集成、视频会议系统集成、会议运维服务、国外会议产品销售等涉及会议系统的各领域。

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称飞利信)创立于1997年。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会议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飞利信业务覆盖了会议系统硬件研发生产、会议及会务管理软件开发、会议室系统集成、视频会议系统集成、会议运维服务、国外会议产品销售等涉及会议系统的各领域。飞利信秉承“飞越无限、互利共赢、誉在信中”的经营理念,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专业化和高素质的员工团队、完善健全的销售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覆盖智能会议全系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飞利信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直辖市)建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公司于2012年2月成功上市。

作为国内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领域优秀的全面服务供应商、全国智能化会议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一,飞利信拥有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资质(软件单项)、安防工程企业一级资质、音视频工程特级资质、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演艺设备工程企业二级资质、CMMI3 等多项资质。

公司现有的10 余个系列、300 余种产品全部具有核心技术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软件研发方面,飞利信开发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大会议信息管理系统、人大政协机关综合业务系统、政府机关综合办公系统等。在解决方案方面,飞利信提供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方案及软件集成服务,客户群覆盖政府、军队、金融、能源、电信、航空、教育、媒体、制造等行业。

公司研发中心从事涵盖智能会议系统所有领域的软硬件开发与研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PRSM-Bus 实时流媒体数字总线技术是飞利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可用于并行传送实时音视频数据流的交换总线技术。该技术把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实时网络技术和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完整的全数字化的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飞利信利用楼宇智能化管理的方法,通过对设备的自动控制、信息资源的管理、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以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结合,提供投资合理的、适合需要的智能建筑系统服务,曾承担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三亚凤凰岛、北京市政协、首都机场、贵州会堂等项目。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6篇

行业信息化

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2012年度中国

行业信息化

最佳解决方案奖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会议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飞利信业务覆盖了会议系统硬件研发生产、会议及会务管理软件开发、会议室系统集成、视频会议系统集成、会议运维服务、国外会议产品销售等涉及会议系统的各领域。

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称飞利信)创立于1997年。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会议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飞利信业务覆盖了会议系统硬件研发生产、会议及会务管理软件开发、会议室系统集成、视频会议系统集成、会议运维服务、国外会议产品销售等涉及会议系统的各领域。飞利信秉承“飞越无限、互利共赢、誉在信中”的经营理念,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专业化和高素质的员工团队、完善健全的销售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覆盖智能会议全系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飞利信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直辖市)建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公司于2012年2月成功上市。

作为国内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领域优秀的全面服务供应商、全国智能化会议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一,飞利信拥有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资质(软件单项)、安防工程企业一级资质、音视频工程特级资质、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演艺设备工程企业二级资质、CMMI3 等多项资质。

公司现有的10 余个系列、300 余种产品全部具有核心技术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软件研发方面,飞利信开发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大会议信息管理系统、人大政协机关综合业务系统、政府机关综合办公系统等。在解决方案方面,飞利信提供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方案及软件集成服务,客户群覆盖政府、军队、金融、能源、电信、航空、教育、媒体、制造等行业。

公司研发中心从事涵盖智能会议系统所有领域的软硬件开发与研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PRSM-Bus 实时流媒体数字总线技术是飞利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可用于并行传送实时音视频数据流的交换总线技术。该技术把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实时网络技术和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完整的全数字化的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飞利信利用楼宇智能化管理的方法,通过对设备的自动控制、信息资源的管理、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以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结合,提供投资合理的、适合需要的智能建筑系统服务,曾承担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三亚凤凰岛、北京市政协、首都机场、贵州会堂等项目。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7篇

CISCO IPTV承载网解决方案

在各厂家提供的IPTV解决方案中,人们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IPTV业务系统及家庭终端方面,承载网络的作用则被忽略了。并且,从目前来看,运营商仍然采用IP数据网络的建设及运营思路来开展IPTV业务,旧瓶装新酒,是否合适?

方案描述

一、实现基于业务的监测与控制

思科服务控制平台SCP(Service Control Platform),能够帮助运营商掌握网络中各种业务对带宽的占用情况,从而依据一定的业务模型,对网络中的各种业务流量实施灵活的带宽分配策略,以保证IPTV业务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实现网络品质的量化及主动运维模式

思科在IOS中提供的SLA Agent功能可以帮助运营商通过网管软件实时地监测网络中任意两点间的时延、丢包率和抖动。

CISCO路由和交换平台中的NetFlow服务可以提供网络流量统计功能。为了更好地运营IPTV业务,运营商可以利用CISCO Netflow技术对IPTV业务流量进行精确的统计和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IPTV业务的流量模型分析机制。

三、实现IPTV业务的安全保护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IPTV业务承载网不同于传统宽带网。它不但需要像传统宽带网一样防止网络病毒和网络攻击,同时对用户向网络发送的内容是否合法也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并对IDC中节目源进行保护。

CISCO Guard解决方案提供完整保护来防御各种DDoS攻击,甚至那些还未出现的DDOS攻击。以积极缓解性能为特色,快速检测攻击,从合法业务中分离出恶意数据包,CISCO Guard解决方案提出以秒计而不是以小时计的快速DDoS响应。该方案容易布署在关键路由器和交换机附近,并且不影响现存的网络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点评

CISCO的IPTV业务承载网解决方案,从业务的监测、网络品质的量化以及业务的安全保护等方面,为运营商的提供全面的保障,帮助用户应对IPTV业务中出现的承载问题。

Juniper IPTV多重播放解决方案

据估计,在今后五年中,在用的IPTV线路将从现在的200 万条增加至3000~5000万条,使 IPTV成为非常吸引服务供应商眼球的盈利机会。但是,如想充分把握住这个良机,服务供应商不能只提供单纯的IPTV服务,而是必须将IPTV看作是创新的、开放的多重播放服务网络上部署的众多多媒体服务之一。

方案描述

Juniper网络公司开放的 IPTV多重播放架构能够在一个灵活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中兼容其他供应商平台,使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可定制的捆绑服务,包括视频、游戏、个人通信和其他多重播放应用。

Juniper的开放解决方案能够灵活地支持任何类型的接入(ADSLx、VDSL2、xPON) 与汇聚(ATM、以太网)技术,从而简化服务部署工作。

Juniper E系列路由器同时满足基于ATM汇聚和基于以太网的汇聚的业界标准,因此服务供应商能够在网络边缘混合部署最佳的接入与汇聚产品。除了支持TR-069并在生产代码中执行IETF第2层控制(L2C)协议外,E系列还是满足DSL论坛TR-101要求的第一款宽带业务路由器(BSR)。这种突破性的组合可促进服务供应商为多重播放网络制订开放的配置和管理战略。此外,为DSLAM通信提供L2C支持还使E系列宽带业务路由器能够准确调节服务,以便与瞬息万变的本地环线速率保持一致。支持广泛的标准还使E系列宽带业务路由器能够像现在的ATM接入网络一样,将自动的批量设置功能扩展到E系列BSR上的以太网接口,以简化网络配置。

Juniper Service Policy Manager(SDX)能够与第三方应用互操作,以便使第三方应用具有网络感知功能,从而使运营商能够为每名用户提供灵活的高优先级服务组合。实际上,许多应用供应商都已开始在其VOD、游戏和视频会议应用中使用SDX OpenIP API。应用可使用SDX API决定何时设置新服务,以及何时使用呼叫准入控制来确保新服务请求不干扰现有的高优先级应用。

通过Juniper网络公司解决方案,服务供应商能够与市场趋势保持同步,根据需要部署新服务,以满足瞬息万变的需求。此外,Juniper解决方案,还能针对所有应用为每名用户提供满意的质量保证,避免用户流失。

点评

该解决方案,能够动态控制所有服务的带宽分配,从而使运营商能够通过一个平台支持几乎无限数量的服务,提高创收潜力。

经纬中天网络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快节奏促使人们对时间、会务、设备等各种机会成本重新进行评估。传统的会议形式无论从成本还是效率方面考虑都已经落后于信息时代低成本、高效率、快捷的商务环境。由此,网络视频会议带来了一种新的会议形式,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通过实时的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如同共聚一处进行开会讨论。

方案描述

经纬中天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的网络会议功能包括:视音频会议、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本交谈、桌面共享、会议保存、视音频广播等功能。

在系统设计中,经纬中天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采用B/S/D三层体系结构,基于Java实现,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可以运行在Unix、Linux和NT平台上,系统采用基于Java的一系列标准,通过使用第三方厂家提供的中间层产品,从而使本系统可在各种硬件平台、操作系统、Web Server平台上进行方便的移植。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很好地实现客户视频会议系统提出的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先进性、标准性和可扩展性的设计原则。

经纬中天网络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可以让用户高效地实现音频、视频、数据、应用等各种信息的同步交互,并以网络时代最先进的沟通方式满足内部在远程会议、远程培训、协同工作等跨空间交流协作中的应用需求。它应用灵活,可以实时共享多种形式的数据;同时具备很强的网络自适应性,可穿越不同的防火墙或设置。

经纬中天网络视频会议系统(BroadVision RealWork)可以满足从桌面到会议室等不同级别的应用需求。通过配备不同的音视频外设,可以方便的将终端会议点部署在桌面、会议室中,提供给各种层次和规模的应用平台。多会议室的结构满足了在同一个会议系统中同时召开多个会议的实际需求。

点评

通过经纬中天视频会议系统,用户可方便地召集和举行多人远程会议和培训等,实现基于Internet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音视频通讯。同时,该方案所提供的数据共享功能使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协同变得更加方便和全面,进行音视频会议、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本交谈、会议保存、实时调查等应用,从而节约时间和费用,缩短了领导决策周期,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视频会议系统是指通过现有的各种电气通讯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分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华平网络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为政府行业带来了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它可以实现智能化的远程数据传输,清晰的视音频交流,解决政府行业因机构分布广泛而造成的交流不便、会议成本过高等问题,帮助政府通过便捷的桌面会议沟通各类改革事项、强化公务员教育、方便老百姓建言献策。

方案描述

AVCON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采用视频编码技术,应用H263+、H263++、自创的X264 CBR、X264 VBR网络视频编解码技术和G723.1、AVCONWB多媒体压缩技术,每路可提供高达704×576的分辨率、32bit的色彩深度、30帧每秒的网络视频帧率,音频支持GIPS算法,具有高保真的语音品质,质量达到DVD效果。AVCON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还拥有回音消除(AEC)、自动增益(AGC)、噪音抑制(NS)、静音检测(VAD)、平滑处理(JitterBuffer)等功能,可以有效的保证在网络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会场音视频效果照样清晰流畅。

政府在对内培训或对外与市民互动交流时,可以采用AVCON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双流”技术,实现文档共享,支持所有格式的文档,并可随时进行标注、修改。“双流”技术还可共享桌面,支持远程控制共享的桌面,轻松实现远程培训。同时可在所有视频会议终端中任意进行视频画面和屏幕视频的组合,并可为各路信号自由分配带宽和调节图像分辨率,使视频会议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AVCON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还拥有强大的录像功能,任意客户端可对多个或某一个场景进行录像,客户端程序中内嵌AVX文件的播放器,可通过视频工具完整回放出来,使学习培训更方便。

随着政府部门OA系统的渐趋完善,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已成定局。然而政府部门文件众多,种类复杂,网络传输中文件格式多样。AVCON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强大的功能开发能力,实现视频通讯、电子文档演示、网络资源访问、静态图文传输、电子白板传输、多媒体演示、会议记录、局域网共享会议等多方面的功能,轻松构建政府协同公办智能化数据传输。

AVCON视频会议系统使用统一、完备的权限控制体系,保证每一个用户在系统中身份是唯一的。整个网络采用WEB页面数据传输使用的加密算法,同时通信和流传输采用了MD5和DES加密技术,可以有效的隔绝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和信息的窃取。

点评

支持“双流技术”是该方案的一大亮点,系统在提供视频画面的同时,单屏/双屏输出可以做到灵活操控其内容的PC画面;支持摄像头远程操控,实现即时录像,VOD点播、视频直播/组播等特殊会议需求。

中兴交通行业多媒体监控解决方案

中兴交通行业多媒体监控拓扑结构

交通视频监控是了解交通状况和治安状况的重要科技手段,是公安交通指挥系统不可缺少的子系统。监控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交通治安情况等,为指挥人员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从而对交通事故和交通堵塞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

方案描述

中兴多媒体集中监控系统采用MPEG4 图像压缩技术,支持多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IP、E1、HDSL、CDMA/GPRS、BWA、微波、3G等。

通过系统可以将监视区域内的现场图像传回指挥中心,使管理人员直接掌握车辆排队、堵塞、信号灯等交通状况,及时调整信号灯显示及更改电子情报板信息来疏导交通,改变交通流的分布,以达到缓解交通堵塞的目的。管理人员随时掌握交通警卫录像,大型集会活动的交通状况,及时调动警力,以保证交通警卫录像畅通。

该解决方案中,单个客户端最多可同时显示16路视频,提供单画面、4画面、9画面、16画面及全屏显示方式。 同时,该方案支持“点播”方式,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播放列表,登录时自动播放。提供自动轮巡列表,在用户指定窗口进行切换,画面停留时间设置。

方案支持数字录像功能,可手动启动录像或告警联动录像。支持多种录像模式,可连续录像、定时录像、告警联动录像和动态感知录像。本地视频服务器可同时将多路视频信号保存,并支持监控中心集中保存。

除了有效的监控功能,该方案还可以设置多个动态感知区域,分别设置有效时间。提供短信、告警箱(声音、灯光)、实时打印等多种告警提示手段。告警与视频联动,包括告警时自动切换视频、保存视频、自动抓拍。

点评

中兴网络多媒体监控解决方案,不再局限于简单地完成对视频信号的处理、传输、控制,其为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信息(视频/音频/数据)提供一个完备的综合管理控制平台。该解决方案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并将报警系统整合到一个使用平台上,可以说视频监控行业的一次技术创新。

宽带网多媒体监控系统是将图像信号处理技术、宽带网络传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组合的多网络多任务系统。

科达“平安城市”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科达“平安城市”视频监控方案拓扑结构

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需要满足的多方面要求。首先,需要涵盖社会众多场景和领域;其次,需要完成各类应用的整合与调用;再次,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需要结合分级、分层、分权的管理机制进行图像资源的合理化调用;最后,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需要保证资源的保密性、运行的稳定性。

方案描述

科达公司所提供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1.多级级联的平台架构

对于一个覆盖全省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采用省、市、县分级的多级平网架构,这样可以实现分级、分层管理,同时也易于实现监控图像的分级、分层调用。

2.前端、后端系统的整合

首先是前端监控资源的接入。对于新建的监控点,配置视频编码器与监控点摄像机直接相连,图像信号经编码压缩后通过传输网接入本级的中心平台。

其次是后端的图像显示与存储。前端监控资源以数字码流形式接入本级中心平台后,将被同时分发到多个方向。

最后是系统的统一管理。在各级中心平台处配置管理系统,一方面实现系统中所有相关设备和线路的状态、告警及日志等网管功能,一方面实现登录用户的认证、授权及计费等用户管理功能。

3.各类应用系统的整合

通过应用层接口对接,可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充分利用公安现有或拟建的各种应用系统,加强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的作用。

4.第三方报警系统的整合

一种是由中心报警主机通过以太网等方式将告警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实时送到中心平台;另外一种是在现场将传感器信号一分为二,一路仍然连到报警前置机,而另外一路送到视频编码器。

点评

从前面的需求分析来看,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涉及非常广泛的视频监控技术。

上述解决方案具有较好的接入能力,可以实现大规模、大范围的监控点覆盖;接入方式也较为灵活,可以适应各个监控点网络传输条件的差异性;能够整合已有的、分散的各个监控网络。可以较好地实现城市治安视频监控的功能。

华为远程教育解决方案

华为远程教育方案拓扑结构

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传媒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它需要通过现代的通信网络将教师的图像、声音和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也可以将学生的图像、声音回送给教师,从而模拟出学校教育的方式;同时还需要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建立虚拟的班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方案描述

华为ViewPoint EduCentre远程教育系统从系统功能层次上分为三个部分:

管理控制层主要完成网络设备的管理、远程教育用户的管理、业务的受理功能。管理控制层负责整个远程教育业务的受理和网络资源的调度,提供主叫呼集和Web预约教学的支持,使得用户可以灵活的使用远程教育业务。

系统核心层是整个远程教育系统的核心层,支持实时交互视讯终端的接入,完成远程教育业务中图象、语音、数据的交换,提供教学会场多点控制、电子白板讨论、应用共享、媒体流的直播与点播等功能,具备丰富的教学管理和课件管理功能,使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自习、测试完全实现电子化。

用户接入层,学校可以利用华为公司提供的多种视讯终端产品,组建专业的电子化教室,提供强大的实时网络视讯教学功能。

点评

上述方案整体组网基于H.323协议,可以覆盖全省市地县高校、职校、电大、中小学校,帮助用户实现内部视讯会议、远程教学、各市地县的远程教育等功能。

远程教育作为教育行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校快捷地实现信息检索、信息和信息交流,同时还能够直接帮助教师为教学、管理、科研服务。

瑞福特远程教育解决方案

瑞福特远程教育方案拓扑结构

教育行业经常需要召开行政会议、远程教学或教学观摩等,在传统模式中,需要参与者长途跋涉,既浪费了时间,又增添了费用,给会议召开增加困难。

另外,远程的实时可视化课件系统备受关注,学生既需要看到多媒体课件,又要通过老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这些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来完成。

方案描述

瑞福特远程教育解决方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集“视频、音频、数据、流媒体”为一体的视讯教育平台、即时通讯、网络电话服务平台、流媒体平台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

1.远程教育培训

通过视讯教育平台系统即时传送远程教室点的音频、视频和数据, 便于信息传输和知识传播,利用瑞福特视讯平台培训系统,可实现大量业务应用,学生可以更全面获取信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2.异校远程教学

师生互动是模拟实际教室的体验,因此课程本身不会分散精力。瑞福特的录制和播放能力,教授们能够轻松地录制全部或部分的虚拟教室的实况,用于随后的播放,这个特性可使在线学习非常灵活,而且可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回应。学生能够回顾错过的课程并复习课程的特定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也可以“自己调整”他们的学习情况。

3.远程学术交流

瑞福特视讯平台实现了集视频交互、音频交互、文字交流、电子白板、图像处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这对促进学科发展、改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者利用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开展实时的会议、讲座、答疑等多种教学模式。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TD-SCDMA 移动视频 固定视频

随着数据网络的不断完善,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行业企业大部分已经部署了由DDN、XDSL、光纤等多种线路组威的数据网络。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将信息传递生动化,建立互动的实时通信系统,是政府、企业、机构提高自身竞争力、开源节流的有效手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打破地域限制的原因,人们对视频会议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电话会议相比,视频会议在同样节约时间、降低会议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固定视频会议系统成为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固定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它可以把不同地点任一会场实时的现场场景和语音互连起来,同时向与会者提供分享听觉和视觉的空间,使各方入会用户有“面对面”交谈的感觉。

而随着视频会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其视频音频质量、数据共享、灵活性以及易用性、可靠性和易管理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原有的固定视频会议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移动性的需求。随着2008年TD-SCDMA在国内启动试商用,大唐移动率先提出移动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使用户在移动环境下,也可得到与固定宽带类似的高速数据接入服务。

1 固定视频会议系统方案简述

固定视频会议系统是指通过现有的固定通信网络,将人物的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分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视频会议系统的种类:视频会议系统在用户组成模式上分为点对点(2人)和群组视频会议系统(多人)两种,按技术实现方式上分为模拟(如利用闭路有线电视系统实现单向视频会议)和数字(通过软硬件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实现)两种。

一般的固定视频会议系统包括MCU多点控制器(视频会议服务器)、会议室终端、PC桌面型终端、网关等几个部分。各种不同的终端都连入MCU进行集中交换,组成一个视频会议网络,如图1所示。

1.1 多点处理单元(MCU)

MCU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部分,为用户提供群组会议、多组会议的连接服务。目前主流厂商的MCU一般可以提供单机多达32个用户的接入服务,并且可以进行级联,可以基本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MCU的使用和管理不应该太复杂,要使客户方技术部甚至行政部的一般员工能够操作。

1.2 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

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是提供给用户的会议室使用的,设备自带摄像头和遥控键盘,可以通过电视机或者投影仪显示,用户可以根据会场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设备。一般会议室设备带专用摄像头。可以通过遥控方式前后左右转动从而覆盖参加会议的任何人和物。

国际电信联盟(ITU)对于视音频通讯及其兼容性的技术进行了规范,在这些基本的协议中,同时对语音、视频的编码格式、用户控制模式等要件进行了相关的规定。ITU-T制定的适用于视频会议的标准有:H.320协议(用于ISDN上的群视频会议)、H.323协议(用于局域网上的桌面视频会议)、H.324(用于电话网上的视频会议)和H.310(用于ATM和B-ISDN网络上的视频会议)。其中H.323协议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最通用的协议标准。

2 大唐移动TD―SCDMA移动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固定视频会议系统在1960年出现至上世纪末,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发展。固定视频会议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的移动需求:由于固定视频会议系统使用DDN、×DSL等固定接入网,只能在固定场所(如会议室、办公室)进行会议,对于参会人员不在会议室的场景。会议无法进行。

另一方面,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行业企业在建设固定视频会议系统均有较大投入,如满足移动环境下视频会议需求需新建一套视频会议系统,就出现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问题。基于此。大唐移动提供基于固定视频会议系统扩展,支持移动环境下视频会议的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

2.1 方案详述

如图3所示,大唐移动TD-SCDMA移动视频会议方案的无线侧在现有的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基础上,增加一个无线通信的模块。与会议室终端通过RJ45连接(由于绝大多数会议室终端产品仅具有RJ45接口作为数据传输接口,因此,大唐移动无线通信模块提供RJ45连接为会议室终端提供数据通信服务),满足移动环境下可以参与视频会议的需求。

无线通信模块通过TD-SCDMA移动网络来提供无线通道:

提供高速移动数据承载能力,达到DL384K/ULl28K的速率;能保障接通率和QoS,并且在通话过程中不出现画质和声音明显减弱甚至挂断的现象;

无线网络信号能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城市,随着TD-SCDMA网络的不断发展,到2010年,全国TD-SCDMA覆盖率达到99%以上;

延续和现有视频终端的操作使用方式,无线通信模块携带方便。

2.2 方案特色

本方案中的一个关键设备就是无线通信模块,一般被成为用户设备终端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它的主要功能是地址翻译、地址映射、数据封装以及隧道传输等。用户的H,323终端在连接了CPE之后。CPE把各种协议数据封装成3G承载的PS业务数据进行透明传输。这样通过CPE作为传输接口直接将数据发送至3G接入网,然后利用已有的高速3G网络将数据传输到IP网络,本质上将已有的3G网络当作了H.323协议的接入网,这样就不需要更换原来支持H.323协议的终端,可以支持移动视频业务,同时CPE设备不需要设计包含例如摄像头麦克风之类的视频输入输出硬件,也降低了CPE设备的生产制造成本,并且由于它只将数据进行封装透传,因此也不需要对H.323或H.324协议作特殊的支持。

同时,从长远看,CPE也可以通过扩展连接其他协议终端设备,这样,本方案的设计同样可以支持多种协议的视频网络间的互联互通,使得网络的功能大大加强,具有很强的扩展性。

另外,传统方案中,H.324终端接入3G网络之后,作为电路域(CS域)业务进行数据传输,受带宽影响较大,一般只能达到64kbps的承载能力,对于视频会议这种需要较大带宽的应用,难以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而新方案中,CPE直接将H.323数据封装成3G网络分组域(PS域)数据包,最大的承载能力可以达到512kbps,这种传输速度极大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带宽需求,容易满足用户对视频流畅性等需求。

3 应用情况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政策问题构建;内部输入;公众议程

1内部输入:政策问题构建的传统模式

政策始于问题,之所以需要某项特定的公共政策,就是因为需要解决某种特定的实际问题。与政策问题构建相关的社会问题有着巨大的复杂性,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和判断受着诸多非统一的个体性因素制约(如社会地位、伦理道德、经验知识等)。如何认识社会问题,如何筛选问题,谁参与筛选问题,不同的方式将导致政策方案的大相径庭。一个事实是否构成问题,一个问题是否构成政策问题,会面临着很大的异议。谁能在问题构建上把握主导权,就能自然的在这之后的系列环节中占据主动权,就有可能形成有利于自己的价值分配格局。反之,一项利益要求如果不能顺利地通过政策输入途径到达政策制定系统,那么它们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满足。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政策问题构建上一直存在着“内部输入”的问题。“内部输入”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美国学者罗杰•W•科布。在他的《比较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过程的议程制定》一书中,将政策议程的模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内在提出模型、动员模型和外在提出模型。这里的内在提出模型即是“内部输入”。

根据张小明在《内部输入:解读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输入机制》一文的定义,“内部输入”是指“来自于系统内部的对政策制定系统的要求和支持”张文指出,在“内部输入”模式中,利益要求不是由政策制定系统外部的社会利益群体输入到系统中去,而是以党组织和政府官员主动进行利益要求的认证和利益综合的输入。这一决策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与大一统的集权体制相匹配的,因而运行平稳。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决策方式又与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强政府”)相匹配,因而长时间延续下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运行,政府范围的逐步收缩和人们价值取向、利益需求的多元化,“内部输入”的机制从公正性和实效性这两个方面受到了挑战。

从公正性方面,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将政策问题的构建权垄断在一个群体内,容易使政策的目标方向和公共性质根据系统内部成员的偏好发生偏移,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从实效性方面,在现代背景(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输入”模式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政策对社会反应极慢,许多公共问题存在已久,直到危机爆发,才被提上议事日程(“非典危机”即是一例证);二是更多地呈现“单方案决策”,社会公众无法输入其它有效的方案,不能多方案的择优,从而影响了政策质量。

2公众议程:政策问题构建的结构性缺失

针对传统“内部输入”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进行“决策机制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民主化”取向的改革。通过分析相关的改革措施,可以发现,虽然一方面进行着论证机制的改革,但另一方面仍将提出机制和决定机制置入政府系统的“黑箱”(系统外成员几乎很少能获知相关信息),在政策问题构建环节上结构性的缺失“公众议程”。

当前的决策机制改革的主要集中在对圈定的“重大事项”进行咨询和论证上。而没有通过制度化来保证系统外群体有效提出政策问题,使不在政府认定的“重大事项”之内的其他社会问题很难进入政府视野,从而减少潜伏的社会问题由忽略到恶化,再到爆发的风险。“非典”危机使乡村卫生体系的问题进入了政府视野,但在“非典”之前,这一问题一直被政府忽略,这就是缺乏制度化政策问题构建的例证。

优良的政府政策能力(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民主化)不仅应当包括广泛的论证机制(政策方案制定),同时应包括广泛的提出机制(政策问题构建)和有效的决定机制(政策方案的通过)。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两种基本政策议程,即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公众议程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由那些已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并且属于政府权限范围内的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组成;而政府议程则是由那些已引起政府决策者的觉察和关注并可能采取具体行动的事项构成。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首先是作为社会公共问题进入公众议程加以讨论,然后引起决策者的关注从而进入政府议程,最后才形成政策问题并由政府决策者加以确认。在当代中国,公众议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将严重阻碍中国政府改革“内部输入”模式的努力:

(1)当政府系统垄断着政策问题的创建权时,它就不可能对自己提出的政策保持中立的态度。因为它对待不同信息的敏感度和偏好度是不同的。凡是有利于其所提政策问题的信息和建议,将会受到格外重视,做出快速的反应,而其他信息则会被“淹没”掉,形成“择我所需,用我所择”的模式。并非正常的“社会互动,专家参与”,只是专家的某一观点的与政府系统的偏好相契合,而融入了政府的政策问题,并迅速纳入了决策程序,与之同时发生的是大量其他专家的信息和要求被有意或无意的过滤掉了。

(2)当政府系统垄断着政策问题的创建权时,它对所提问题的牵涉方面有着天然的局限性,如果没有公众议程的帮助,政府系统不可能考虑周全某一问题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因此政府系统在对政策进行论证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组织专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政府所构建的政策问题是哪一领域的,在意见征集和专家论证时就会侧重于组织哪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得到积极评价后“充满信心”的实施。由于公共政策的影响是广泛的,政策问题经过部分专家和学者的论证和支持后,最终进入政府政策议程并形成的政策方案,很在解决社会某方面问题的同时,又给社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甚至不可挽回的损失。

(3)当政府官员垄断着政策问题的创建权时,根据公共选择理论,一旦缺失了“公众议程”的强力制约,会产生“寻租”机会,可能导致官员、学者和某一社会利益团体的结盟,使大量有利于己的政策问题源源不断地进入决策议程,压制其他政策问题的进入,形成“恶性的隐性内部输入”。目前所兴起的对部分“专家”的立场和利益背景的质疑(主要是对部分经济学家),也体现了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公众议程的结构性缺失,将导致现行决策机制改革的众多措施成为“表面文章”,形式上的“专家参与决策”(当前各级政府所热衷的决策模式)面临着被异化为“隐性内部输入”的危险。

3完善政策问题构建机制的对策建议

(1)建立稳定的公众议程场域。

一方面,改革与完善现有的尚不完备的公众议程场域。政策输入的过程也就是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过程。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是群众性利益表达和初步综合的重要途径,承担着重要的政策输入功能。人大代表都是经过选举过程产生的,作为社会各群体的利益代言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可以通过提案、建议、批评等形式直接进行利益表达和一定的利益综合。因此能否将社会问题纳入到政府政策议程,人大、政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吸收更多的更能广泛反映社会群体利益要求的代表,逐步增强人大的“外部性”色彩,并尝试在一定层级上(如县区)推行“官不进人大”,稳步减少人大的“内部性”色彩,才能更充分地发挥人大在政策输入上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加快构建新的公众议程场域。新闻媒体常常被称为“第四种力量”,因其特殊的性质、地位和影响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为社会成员充分而迅速地反映其利益、愿望和要求,提供一个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新闻媒体能够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是一个能较客观、充分反映和讨论社会问题的有利平台,许多问题经过媒体报道后,容易很快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一定的众舆论,加快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有利于政策问题的解决。因此,适当放松对新闻媒体的管制,加强政府系统对新闻信息的反应,也是构建公众议程场域的重点之一。

(2)构建广泛的公众议程主体。从数量上看,个体社会成员是公众议程的主要参与者。但是根据其他国家的实际经验,各式社团组织(如行业协会、志愿者组织等)才是公众议程的主导性力量,是使公众议程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由一个组织来提出问题,比分散的个人提出要求更有力量和理性,也容易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和呼应,更有利于使问题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群众性社团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

群众性社团组织将单个社会成员分散的、零碎的要求加以集中和归纳;系统地反映其所代表的行业或阶层的利益、要求和呼声。促使这些利益要求列入政策议程,从而争取公共资源来满足这些利益要求。现阶段出现的一些个人和群体采取激烈的方式,向政府表达他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提出他们的政策问题,以期获得解决。他们所表达的利益要求能否最终获得满足,则完全取决于政府对它的体察和认定。这种激烈的利益表达的普遍化表明了当前社团组织作为公众议程主体的缺位。所以,有必要构建独立的公众议程主体,疏通和规范公众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政策输入途径,避免出现激烈的利益表达方式,形成公众与党和政府的良性社会互动。

(3)设计恰当的公众议程序列。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调整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一种工具,公共政策过程就是公共利益分配的过程。公众是公共政策实施的最终接受者,理应对政策输入和政策输出拥有表决权。当前,我国的公共决策的法制化程度不高,缺乏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完善的法律手段,主观随意决策现象屡屡发生。有些领导依主观偏好在一组备选方案中选择自己偏好的方案,少数领导者凭经验甚至主观设想拍板决策的情况并未绝迹。

政策输入过程的公众议程使更多社会公共问题进入政府政策议程,解决了政策问题构建上的内部输入问题,但是,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有效的政策方案,并付诸实施。政策方案的优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对于某些事关全局而又备受争议的公共政策,不仅应当在政策输入时安排公众议程,还应当在政策输出时赋以公众议程表决的权力,保证最优的政策方案的得以通过和实施,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止不良政策产生。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10篇

英国行政裁判所建立背景

据说在19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是少数行政裁判所,大量涌现是20世纪的产物,英国行政裁判所发展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初期(1911年—1945年)。英国在福利国家口号下全面推行所谓“社会安全计划”,大量社会立法为行政裁判所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许多行政争议需要相关解决程序,例如1911年国家社会保障法规定与行政机关发生行政争议由相关行政机构解决。依据当时英国部分政治家观点,他们认为有效、公正的公民救济制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建立起替代法院的新机制。当时舆论界也针对普通法院的保守倾向持有批评的态度。事实上,只有到1932年《多诺莫尔报告》出台,行政裁判所才真正地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该报告认为行政裁判所作为英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将成为20世纪行政国家必要组成部分[1]。但是也存在不同观点,例如有人认为裁判所的设立危及司法部门的地位,危及了普通法院实施的法律之权威[4]。由于特定行政争议获得公平且便捷的解决,需要专门的知识,而普通法院无力处理大量案件,行政裁判所却可以满足上述的需求,建立行政裁判所主要动因在于成本的考虑,普通法院诉讼成本高、程序太复杂,难以适应多数行政相对人的需求,而行政裁判所可以提供便利以及快捷帮助。

第二阶段,急剧发展和混乱阶段,二战后(1945年—1957年)。随英国出现大量行政裁判所,受理相关案件增多,但是由于行政裁判所建立初期并没有一个整体宏观计划或者规划,行政裁判所的裁判人员缺少专业训练,程序不规范,裁决结果也不能够上诉,并且存在滥用权力的现象,英国舆论界也开始不断地批评行政裁判所制度存在问题。英国政府于1955年任命以奥利弗•费兰克斯爵士为首的委员会调查行政裁判所存在问题,该委员会在1957年提出费兰克斯报告(Franksreport)。该报告首次承认行政裁判所是作为司法体系的补充,指出裁判所存在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建议大部分被英国政府采纳,从此行政裁判所也逐渐地从行政模式转向司法模式。该报告也提议建立经常性一般监督机构,为了实现裁判上的公平,确立行政裁判所应遵循三个原则,即公开、公平以及公正。

第三阶段,规范化发展阶段(1958年—2007年)。Franksreport导致了1958年英国制定《行政裁判所和调查法》,依据该法,行政裁判所得到了普遍的改进,行政裁判所的权威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同时建立行政裁判所委员会,其主要的职责是行政裁判和公开调查的一般性监督。

从Franksreport以来,英国政府于2001年针对裁判所再次进行调查,安德鲁•莱格特爵士于2001年8月公布了一份评论报告《为行政相对人服务的裁判所:统一的制度和服务》。该报告认为行政裁判所构成了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行政裁判所改革原则以及创设行政司法体系建议。该报告提议建立一个单一的裁判所体系,由综合部门掌握,分成9个分支运作,包括教育、雇佣、财政收入、健康与护理、移民与收容、财产—土地—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救济金—刑事伤害赔偿、运输、其他裁判所等,重要的两点建议:一是建立一个新的、独立的、裁判所服务机构对行政裁判所进行管理;二是建立一个复合的、双层的、统一领导的裁判所结构。在2004年7月政府白皮书《在转型中的公共服务:申诉、救济与裁判所》中,接受了莱格特爵士建议要点,并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该政府白皮书认为英国所需要的是创设一个莱格特爵士所建议的那种统一的裁判所制度,但是要把它改成一种新型的组织,其不仅在必要的时候正式听证和权威裁决,它还公正且灵活地解决争议,在完成这项任务时,它或者独立承担,或者与作出决定的部、其他机构和咨询部门合作。

第四阶段,完成司法化阶段(2007年—今)。依据TCEA规定,政府了组建新裁判所体系的详细计划,为建立两级审理模式的、统一的行政裁判所提供了制定法的框架。行政裁判所委员会也被新设立的行政司法和裁判所委员会替代,在当时有107个行政裁判所处于该委员会的监督。AJTCJ不仅监督和管理行政裁判所,也将成为“整个行政司法部门的咨询机构”,致力于确保法院、裁判所、行政监察专员和其他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之间能够反映行政相对人的需要,同时成立行政裁判所程序委员会负责制定两级模式的程序。

英国行政裁判所特点

研究者张越认为行政裁判所,我们有时也通常称为英国的行政复议机关,但是严格意义上而言,英国并没有系统的行政复议制度,当然没有统一行政复议法典、常设行政复议机关,但是英国确实存在法院以外的公共机构针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实施审查和救济,而英国却是存在这种意义上的行政复议[3]。但是依据TCEA规定,行政裁判所制度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深刻的变化。

(一)英国行政裁判所性质

Franksreport认为裁判所不是普通法院,但它们也绝不是中央各部的附庸[1]。该报告认为行政裁判所应当正确地被视为议会提供的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司法裁决机制,而不是行政体制的组成部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议会所有的授权建立行政裁判所的立法,都是为了确保行政裁判所能够在相关的政府之外独立地作出自己的决定。依据TCEA规定,统一的行政裁判所是作为司法制度组成部分,具有上诉和监督的功能,是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机关。TCEA第1条规定,正式确认了裁判所的裁判人员作为司法系统一部分的地位,与法院审判人员一样,其独立地位具有法定保障。据此,行政裁判所从建立之初的行政机构性质过渡到具有司法性质机构,最终成为了英国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完全摆脱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地位。

(二)英国行政裁判所审级以及管辖种类

Franksreport认为理想的上诉框架应采取下述形式:对初次裁判所的裁决可以普遍地向某个上诉裁判所提出上诉,所有的裁判所决定在法律层面都应当受制于法院的审查[4]。依据TCEA规定,创制两级裁判所:初级裁判所和上级裁判所。初级裁判所分为六个法庭:1.社会资格法庭,主要管辖涉及避难服务、刑事伤害赔偿、社会保险和儿童案件;2.健康、教育和社会福利法庭,主要管辖涉及社会福利标准、精神健康、特殊教育需求与残疾、基本医疗项目案件;3.战争抚恤和军事赔偿法庭,主要管辖英国前军人关于战争抚恤和赔偿申请被国防部长拒绝案件;4.税法庭,主要管辖与税务机关(HMRC)的税务决定争议案件;5.移民和避难所法庭,主要管辖与国内事务部以及其官员关于移民、避难以及国籍问题的行政争议案件;6.一般监管法庭,主要管辖涉及慈善、求偿权利管理服务、消费者信用、环境、房地产、上诉、移民服务、信息权利、英格兰地方政府标准、交通案件①。

上级裁判所分为四个法庭:1.行政上诉法庭,主要管辖针对初审一般监管法庭、健康、教育和社会福利法庭、社会资格法庭、战争抚恤和军事赔偿法庭裁决不服的上诉案件;2.财政和税收法庭,主要管辖针对税收法庭不服裁决的案件;3.土地法庭,主要管辖针对评估法庭、租赁评估法庭、居住财产法庭裁决不服的案件以及赔偿、使用、限制使用土地案件;4.移民与避难所法庭主要管辖针对初审移民和避难所法庭裁决不服的案件②。上级裁判所也是“高级记录法院”,由裁判所的高级主席主持,总部设在伦敦,必要时也在其他主要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受理针对初级裁判所决定的法律问题提出的上诉,并且该上诉需经过许可。若发现初级裁判所的决定存在法律错误,上级裁判所拥有职权以及职责作为决定取而代之。上级裁判所也有权力进行事实调查,而对上级裁判所的裁决,经过准许可以就法律问题继续上诉至法院,但上诉仅仅局限于涉及重要法律原则或实践问题或者上诉有其他令人信服理由的案件。

(三)英国行政裁判所人员

依据TCEA第2条规定,创设了裁判所高级主席职位,它是独立法定职位。高级主席职责延伸至整个英国的尚未移交的裁判所。高级主席由英王根据大法官大臣提名而任命,大法官大臣提名前需征得英格兰、威尔士首法官和苏格兰、北爱尔兰相关职位人员的同意。高级主席职责包括:一是确保申请救济的便捷性;二是确保裁判程序的公正、快捷和高效;三是确保裁判所成员是由与案件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法律人士组成;四是研究前置程序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五是对裁判所裁判人员的业务领导,包括对他们的培训、福利和指导;六是向议会和部长反映裁判人员意见;七是有权将其任何一项职权委任给其他司法官员。行政裁判所的其人员由法律人士和专家组成,分别授予裁判所法官和裁判所成员身份都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除设立一名裁判所高级主席外,每个法庭都将设立一名主席,由大法官大臣咨询裁判所高级主席意见后任命。上诉法院、高等法院、郡法院和治安法院的法官是初审和上诉裁判所的当然成员。根据大法官大臣批准,裁判所成员可能被高级主席指派至不同的法庭。新成员的招录需通过司法任命委员会程序。更为重要的是上诉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法官,将被作为裁判所的当然成员,应裁判所高级主席的要求,可以提供相关司法服务。

(四)英国行政裁判所程序

依据TCEA规定,设立裁判所程序委员会,以取代原属于大法官大臣和部长的规则制定权,具体负责两个裁判所程序规则的制定。作为裁判所的基本程序准则,《上诉裁判所程序》(2008)、《初审裁判所税务法庭规则》(2009年)等已经出台。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行政裁判所没有遵循先前裁决的义务,但这并不意味其在实际中不这样做。遵循先例是保持行为连贯性的途径,司法公正要求每一个裁决者保持行为的连贯性。为此,TCEA第23条将该权力授予了高级主席,其可以通过制定实践指南,实际上赋予裁判所的某些判决具有拘束力。高级主席或者其委任的人主持可以制定《裁判所程序规则》以及由裁判所高级主席或者法庭主席制定可以《实践指引》。TCEA规定了一个统一的上诉机制。对于大多数案件,当事人不服初审裁判所的裁决,可以向上诉裁判所上诉,但必须事前获得准许。在上诉案件中,上诉裁判所扮演着高级记录法院的角色。此外,上诉裁判所将可能像高等法院一样行使部分“司法审查”权,但必须是经过高级法院首席法官或高等法院的授权。同时规定裁判所裁决进行司法审查的级别,即当事人不服上诉裁判所的裁决,上诉到英国上诉法院,在极其例外情况下,还可进一步上诉到最高法院。

(五)行政司法和裁判所委员会

根据TCEA规定,从2007年11月1日起,原行政裁判所委员会被行政司法和裁判所委员会(简称AJTC)代替。AJTC将从整体上监督整个行政司法体系,协调法院、裁判所、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其便捷、公正和高效,满足使用者的需要③。AJTC的主要功能:一是对整个裁判所体系和任何一个裁判所的组织机构和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报告;二是就特别重要的问题,对整个裁判所体系和任何一个裁判所,展开调查并提出报告;三是对已经生效的和拟议中的有关裁判所的议会立法进行审查和发表意见等。AJTC的策略目标:关注行政相对人重要的需求,主要通过下列方式审查和影响AJTC的发展:(1)提供政府、裁判所服务局以及其他行政司法系统负责立法、实务、程序的组织权威以及原则性的建议,改进行政司法、裁判所、咨询工作,包括一般可适用的原则;(2)探索和推广争议解决新方法的机会;(3)寻求增进新近立法的影响,尤其在公布之前;(4)通过有效的监控和突发问题预警,认可和回应行政相对人多样的需求和使用者的情况;(5)在英国法律系统中提高不同争议解决的意识。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修改思考

(一)适应需求而调整

从行政裁判所发展变化的四个阶段,可以观察到行政裁判所是随英国政治、社会、经济、行政相对人需求以及社会舆论影响而不断地变化,这种不断地调整反映社会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变化,行政裁判所经历不同的阶段是社会变化和需求的缩影。行政裁判所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定位、职责范围以适应社会针对行政复议制度的需求,没有适应社会需求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是没有生命力的。单就行政裁判所性质和定位就可以看出,从最初行政机构,到具有司法性质机构,到现在成为司法制度的重要部分就是突出实例。制定《行政复议条例》、《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我国已经建立行政复议制度,力图适应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及行政相对人寻求解决行政争议的需要。一方面,由于行政关系的复杂性及其他主客观原因,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行政争议也就在所难免[5]。另一方面,行政复议制度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地发挥,大量行政争议游离于行政复议救济渠道之外。为了适应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需求,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及时、有效、便捷的救济,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应不断地调整而适应社会需求。

(二)彰显制度优势

行政裁判所法律制度存在有其合理性,与法院相比,裁判所的主要显著特点是其成员的专业性和程序的灵活性[6]。行政裁判所是对普通法院的程序进行简化,这将帮助人们更为方便地了解程序的操作并使之更为高效。同时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也可以通过把行政争议案件解决从其职能中分离而得到了提高。所有这些都说明行政裁判所的行政争议的纠纷解决方式体现了程序公正与在保障行政效率的同时,确保福利国家社会目标实现,其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性,法院所享有的是广义上的一般管辖权,而行政裁判所管辖领域狭窄,专门管辖的优势在于行政裁判所必须拥有专业性裁判人员或者因有专业技能而被特别选定,或者因审理相同案件使他们熟悉相关的法律和问题。二是灵活性,法院通常采取繁琐程序,而行政裁判所是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具体考虑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行政裁判所决定公正性同样重要,必须遵循明确的规则,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以实现个案的正义。我国行政复议专业性不强,存在工作人员人力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工作人员任职资格作出没有规定等问题。行政复议专业队伍建设凸显重要,应完善其工作人员的准入、聘任、身份保障、回避、培训等制度,主要包括:一是实行资格管理制度,设立行政复议职业证书制度。有研究者建议考虑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中进行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选拔[7]。除了具有司法考试资格证书外,应当具有行政复议职业证书,以确保行政复议人员的法律素质;二是对于聘任兼职复议人员应当有严格限制,被聘人员必须是法律方面的专家或学者,行政复议委员会遴选的社会人士应从律师、大学教授等中聘任;三行政复议委员会成员应被赋予其特殊的身份保障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组织和人员的干涉;四是行政复议委员会成员与行政复议事项或有关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应自行回避或经当事人申请回避;五是建立工作人员培训制度[8]。同时建立行政复议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的制度,针对具体行政复议案件灵活地适用,具体考虑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行政复议决定的公正性同样重要,必须遵循明确的规则,也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以实现个案的正义。

(三)保障独立性和裁决公正性

行政裁判所独立性是保障裁决公正性的基础和前提,独立性在两方面:一是行政裁判所独立,其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摆脱政治因素影响而独立作出裁决。二是成员独立,其成员因所工作对象不同而存在差别,但是能够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裁判所高级主席由大法官大臣任命或者部长任命,但是必须从事先预定的名单中挑选。而名单中的人多数是当地法律界人士。裁判所的其他成员或者由部长任命,或者由裁判所主席任命,也必须从事先预定的名单中挑选,而名单中的人代表各方面的利益或者各方面的专家。裁判所人员的免职方式与任命方式一样,TCEA规定,没有取得大法官大臣的同意,部长不能解除该法附表中所列裁判所的成员职务。行政裁判所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人员组成,即由法律人士和专家组成,都享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每个法庭都将设立一名主席,由大法官大臣咨询裁判所高级主席意见后任命,行政裁判所独立性是具有法律保障的,设立行政裁判所的权力来源是议会立法。为了适应英国社会需要,行政裁判所建立二审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仍然体现该制度的优势。依据《中国法律年鉴》数据,全国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案件合计数为2003年74,158件,2004年80,076件,2005年88,630件,2006年89,664件,2007年83,290件,2008年75,750件,2009年75,549件,从数字上可以看出2003年至2005年连续增长后,2005年到达顶点后,连续四年案件受理数量呈现回落态势,案件审结维持率2003年55.71%,2004年58.08%,2005年59.54%,2006年60.59%,2007年60.54%,2008年61.71%,2009年62.22%,从2003年至2009年案件审结维持率却在逐步增加④。行政复议机关以及机构独立性不强,缺少公正性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了保障我国行政复议组织的独立性和裁决公正性,建立隶属于人大的、二级审理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势在必行,主要理由:一是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优势之所以没有充分地发挥,主要原因之一是现行行政复议制度是通过行政系统内部机制解决纠纷,缺少公正性和独立性,相对人容易产生合理怀疑,而采取行政复议委员会模式可以改变了行政隶属关系,避免产生合理的怀疑,行政复议委员会是应隶属人大以及对人大负责,完全脱离行政系统,独立性是保障公正性的基础;二是二级审理制度,既可以减轻法院行政案件数量,更大程度地保障行政复议决定的公正性,同时也体现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法院仍然可以采取司法审查方式审查行政复议决定;三是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人大当然具有监督行政机关的职责和职权,行政复议委员会隶属人大,既可以提高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又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监督行政机关。

(四)完善组织和建立监督机关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11篇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重要法律制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我市行政复议工作在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化解行政争议、加强政府层级监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市与全国一样,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政府的行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违法或不当。解决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引发的行政争议,需要认真执行行政复议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行政监督方面的作用。因此,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年月初至年月底,利用一年多时间,在全市进一步推进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全市各级政府及其市政府各部门要将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着力解决我市行政复议工作中所存在的机构不够稳定、人员编制不足、工作条件差、职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等突出问题,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通过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纠正或撤销违法、明显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二、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以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办理为基础,以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为重点,以健全行政复议制度为手段,以提高行政复议公信力为目标,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市行政复议工作创新发展。

三、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强化工作规范,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行政复议业务工作规范化是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关键。要切实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审查、决定、事后”四个环节的工作,实现行政复议业务工作的规范化。

1.以畅通为目标,规范案件受理

(1)落实行政复议权利告知制度。在行政执法文书中公开载明行政复议权利告知内容,是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同时也是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的有效途径。市、县(区)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在制发的所有行政执法文书中必须载明行政复议和诉讼权利告知内容。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要在今年10月底前对现有行政执法文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凡是没有载明行政复议和诉讼权利告知内容的,要抓紧修订完善,并于10月底前将结果报市政府法制办。

(2)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实行重心下移。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工作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充分实现"复议为民"的宗旨。县(区)人民政府要依托乡(镇、办)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点,代为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求行政复议申请,并负责解答群众咨询和行政复议法律知识的宣传。市、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可试行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窗口,接受行政复议申请;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开辟网上受理平台和设立行政复议电子信箱,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经济的行政复议申请渠道。

(3)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受理程序。行政复议申请人通过当面递交或通过信函邮寄行政复议申请书的,行政复议机关要向申请人出具已收到申请书的回执;对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并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解决的途径。申请人提出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要做好记录,完备申请人签字手续。

(4)加强与工作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建立行政复议与工作机构的联系机制,对符合行政复议申请条件的事项,工作机构应依法正确引导人通过行政复议渠道解决。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接待工作人员行政复议案件受理范围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

2.以合法为目标,规范案件审查

(1)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审查程序。行政复议机构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后,由办案人交叉阅卷,制作阅卷记录,制定调查方案。在书面审查的基础上,根据案件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对涉及多方当事人利益或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均开行政复议听证会,增强办案透明度,保证案件处理的公开性、合法性、公正性;案件审查完毕,行政复议机构集体讨论形成结案意见报复议机关批准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2)灵活运用行政复议审查方式。对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行政复议案件,可以实行书面审理;对重大、复杂、疑难以及群体性案件,要采用实地调查、公开听证等方式审理;也可实行案件会审、会商方式,聘请政府法律顾问或有关专家学者参与行政复议案件研究论证,确保案件得到正确处理。

(3)全面细致审查行政复议案件。在审查案件过程中,要准确把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要坚持“分析案情严而细,审查证据真而专,情况调查实而全”的原则,在主体适格、客观事实、法律适用、程序运用、行为适当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

3.以公正为目标,规范案件裁决

(1)严格依法裁决。各级行政复议机关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重现场调查,不搞闭门办案,确保事实清楚;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广泛征求立法机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确保法律适用准确;对涉案实体利益的处分,在分清是非的前提下,引导当事人寻求化解争议的最佳方式,确保裁决效果。特别是对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该变更的坚决变更,该撤销的坚决撤销,该确认违法的坚决确认违法,该责令赔偿的坚决责令赔偿,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增强行政复议公信力。

(2)提高行政复议决定文书质量。各级行政复议机关要严格遵守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严格行政复议案件流程管理,做到程序完整、阶段明确、责任明晰、措施到位。要按照国务院法制办《行政复议法律文书示范文本》的要求,针对行政复议申请书中提出的理由和证据,充分借鉴司法裁判文书的形式和内容,详尽地阐述作出决定的理由和依据,增强行政复议决定书的说理性和权威性。要加强行政复议案件档案管理,严格办案期限,努力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切实降低延期审理案件的比例。

(3)要积极运用和解、调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探索案前和解、案中协调的程序,努力平衡各方利益,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对涉及农村土地征收及流转、林木林地权属、城市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劳动和社会保障、资源和环境保护等社会难点问题的案件,特别是大规模群体性复议案件,要认真做好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案情简单、法律关系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可以探索案前和解、案中协调的程序,确保行政复议案件年调解和解率达50%以上。同时也要防止过分夸大和解、调解作用的倾向,避免违法甚至强迫和解、调解。

4.以和谐为目标,加强案件事后监管

(1)监督行政复议决定的落实。行政复议机关作出撤销、变更裁决或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要监督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对拒不履行的,要下达责令履行通知书,督促其限期落实。

(2)督促行政复议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对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发现的规范性文件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向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政机关制发行政复议建议书,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行政执法的建议。对行政机关违法问题或需要做好事后妥善处理工作的,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督促原实施具体行政的行为机关纠正违法行为或做好事后妥善处理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行政复议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行政复议工作的根本保障,也是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应有之义,要逐步建立与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套的行政复议制度体系,确保行政复议每个环节有章可依。

1.落实行政复议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是本机关行政复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行政复议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度,无论本机关作为行政复议机关还是作为被申请人,行政首长都要亲自听取汇报、研究案情、审查把关,对涉及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有重大影响的行政争议案件,要亲自督办和处理。

2.建立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制度。要加大对行政复议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备案制度。下级行政复议机关要定期将行政复议相关情况向上级行政复议机关上报备案。应当报送备案的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包括: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变更、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责令限期履行的;行政复议事项涉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等重大行政处罚的;行政复议事项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本地区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对本部门工作有重大影响的;行政复议申请人为10人以上的;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报送备案的。自年12月1日起,作出重大行政复议决定的复议机关应当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将行政复议决定书及备案报告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规定报送备案。备案报告应当包括案件的基本情况、对案件焦点或难点问题的认定和分析、对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县(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向市人民政府备案;实行垂直管理或双重管理的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市人民政府备案。市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重大行政复议决定的备案登记和审查工作。

3.坚持对重大行政复议决定案卷定期评查制度。市、县(区)政府法制机构要坚持实行对重大行政复议决定年度评查制度。市政府法制机构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调阅行政复议案卷。针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报备机关的办案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各办案部门要定期对办结的行政复议案件进行自查,市政府法制机构要进行不定期抽查,督促办案部门对评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改正,并将评查结果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之中。

4.完善行政复议案卷档案管理制度。各级行政复议机关要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促进行政复议案卷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行政复议案卷档案实行专人专管,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审结行政复议案件后,应即时将案件材料立卷订装成册,由专人负责归档管理。

5.探索行政复议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行政复议机关进行考核评议,把行政复议工作纳入年终政府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行政复议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对不积极履行职责、不依法配合行政复议工作,甚至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改正;对违法情节严重的相关责任人,要提请纪检、监察机关追究相应责任。

6.做好案件统计和分析工作,切实掌握行政复议动态。各报送单位应当严格执行行政复议统计数据上报时限,指定专人负责统计报表工作,运用好“行政复议信息报备管理系统”软件,及时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事项进行登记,为统计数据汇总做好前期准备,按时报送统计数据。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应当分别于当年7月10日和翌年1月10以前,将本年度上半年和全年的统计报表报市政府法制办。统计数据要做到准确完整,严禁在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三)加强队伍机构建设,切实提升行政复议能力和水平。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行政复议工作队伍,加强行政复议配套设施建设,保证行政复议工作平稳高效开展。

1.加强机构建设,充实人员力量。市、县(区)政府和市政府有行政复议职能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保证一般案件至少有2人承办,重大复杂案件至少有3人承办。市、县(区)法制机构和市政府有行政复议职能的部门要有专门的科室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配备行政复议工作联络员。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行政复议机关应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体系,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行政复议人员专业化水平和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复杂问题及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要积极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考核评议等管理制度。

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市、县(区)政府要大力支持行政复议工作,在确保行政复议工作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每年要适当增加行政复议专项经费。市政府有行政复议职能的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安排行政复议工作经费。各行政复议机关要为行政复议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和办案条件,为行政复议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12篇

目前很受欢迎的视频会议系统,其市场分额大都集中在政府、金融、教育等系统,不过其预算往往高达数十万至数百万元不等。宝利通、思科等传统视频会议厂商因进入市场早、品牌认可度高、系统功能强大、专线网络效果好等因素,在这个市场中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不过,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企业用户的购买力将会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以服务形式提供给中低端用户应用的远程会议系统将会获得用户的青睐。

日前,中企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企通信)与Premiere Global Services(PGI)宣布联手,共同推出一款会议及协同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客户更简单地获取高质量、定制化、具有竞争优势的网络会议服务。在双方的合作中,中企通信将面向中国客户销售PGI公司多功能的国际会议及协同应用方案,包括无需预约的电话、活动和网络会议等。而用户在应用PGI会议服务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中企通信现有的数据和语音网络,包括本地的和国际的免费接入电话。

Premiere Global Services亚太区董事总经理Dennis Choo表示:“全球化是当今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与中企通信合作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召开国际化会议需求,是我们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在当今这样一个富于挑战的经济环境下,全球企业都在寻求节省成本的新途径。通过与中企通信合作,我们可以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更具成本优势的协同解决方案。”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削减成本后对利用网络解决内部沟通的需求反而增强。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中企通信运营总裁孙迎宏女士表示:“中企通信以服务高端客户为主,当然也不乏一些针对低端客户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产品组合来满足各种企业对网络服务的需求。”

据记者了解,今后PGI协议及协同解决方案将不是以产品的形式提交给客户,而是以服务租赁的形式提供,因此属于企业增值服务的范畴。孙迎宏告诉记者:“中企通信首先会在现有的客户群体中推销这个服务。我们还看重一些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在地理上相对比较分散的企业,比如制造业、物流、零售业等需要通过会议解决方案降低差旅成本的企业。我们的产品不仅是会议产品,还包括一些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可以带动企业的整体网络需求。”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室内覆盖 室分系统 天线

1 室内无线宽带覆盖需求分析

高档宾馆通常楼层较高,用户一般为VIP客户,对上网质量要求较高。与2G/3G存在的同样问题是高层覆盖的质量问题,2G/3G主要通过室外基站覆盖室内和室内分布系统两种方案来进行解决。在LTE中,由于快衰落、空间损耗等问题,使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室内覆盖很难通过室外基站实施覆盖。因此,LTE室内覆盖必须采用室内分布系统来进行覆盖。

2 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2.1 LTE室内覆盖建设问题与难点

(1)与2G/3G室内覆盖相比,由于MIMO技术的引入使得LTE的室内覆盖发生变化,信源都需采用双通道进行传输,基站辅助设备也需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案来继续保持LTE中MIMO特性;MIMO采用多通道传输,在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多根电缆安装受限问题。

(2)MIMO的室内覆盖很难通过室外基站实施覆盖。

(3)在LTE室分系统新建一路、改建一路时,LTE存在着与其它系统的频率兼容问题。

(4)LTE室分系统新建一路、改建一路情况下,可能出现新建一路室分系统性能好于旧路室分系统的情况,由此会出现同属于一个2通道RRU的两根天线上发出的信号强度不同,从而导致链路不平衡问题。

(5)与2G/3G相比,室内分布系统需要布放多根天线,这就涉及到天线的选择与安装问题。

2.2 室分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对于LTE室分系统的建设,建议采用BBU+RRU的分布式基站进行部署。考虑到现有通信系统向LTE的平滑演进, LTE室内分布系统有新建和改造两种方案。

(1)新建室内分布系统的解决方案

对于新建的室内分布系统,建议采取如下具体解决方案:

1)对于覆盖区域面积相对较小的场景,建议采用BBU+RRU+无源分布系统来进行覆盖。一个BBU可以连接多个RRU,BBU+RRU方案对于容量配置非常灵活,可按照容量需求,通过BBU控制给该区域的RRU分配足够的容量,从而解决容量问题。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2)对于覆盖面积中等甚至较大的场景,建议采用BBU+RRU+干放+无源分布系统进行覆盖。其中,干放建议采用2个通路进行传输,从而保证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质量。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2)改建室内分布系统的解决方案

对于在原有2G/3G室内分布系统的基础上改建LTE的共享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建议采取如下具体解决方案:

1)对于覆盖区域面积相对较小的场景,建议采用BBU+RRU+无源分布系统来进行覆盖。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

2)对于覆盖面积中等甚至较大的场景,建议采用BBU+RRU+干放+无源分布系统进行覆盖,从而解决覆盖的问题。

当可新增主干线电缆时的解决方案,其示意图如图4所示:

当不能新增主干线传输电缆,且覆盖距离不是很大时的解决方案,其示意图如图5所示:

在LTE室内分布新建一路、改造一路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新建一路室分系统性能好于旧路室分系统的情况,由此可能出现同属于一个2通道RRU的两根天线上发出的信号强度不同。两路不平衡,直接影响实际的信道矩阵,有可能原来满秩的矩阵变得不满秩了,那么MIMO模式下的信道容量肯定降低。

A:保证两路平衡,可以保证满秩的信道矩阵,但是降低总的发射功率,信道矩阵的特征值降低,同样降低信道容量(实现方法:在新建一路上增加额外的衰减器,使两路发出的信号强度相同);

B:保证两路不平衡,应用已有的预编码码字,不能保证满秩的信道矩阵,信道容量也会降低;

C:保证两路不平衡,但是在预编码时,加上不平衡产生的调整,使得最后的实际信道矩阵仍然保持满秩,而且特征值的大小也不降低,这样可以保证信道容量。

综上所述,肯定是C最好,但是根据不平衡的程度来调整预编码码字的理论推导还是非常复杂的。目前工程上考虑,可以采用A,虽然信道矩阵的秩降低了,但是根据已有的预编码码字,可以保证信道基本满足MIMO的要求(接近满秩);如果采用B,根据目前的码字,无法保证实际的信道满足MIMO的要求。

(3)室分系统中天线的解决方案

对于室内某一指定区域,若考虑实现MIMO,则采用两(套/通道)吸顶天线覆盖为宜。基于不同的极化方向,可分为单极化吸顶天线和双极化吸顶天线。

单极化吸顶天线间距要求:对于两套单极化吸顶天线而言,希望通过增大天线间距以达到双天线通道低相关性的要求。开放场景(走廊、楼道)天线间距配置为4倍波长以上;封闭场景(会议室、办公室)天线间距为10倍波长以上。

天线选择的原则:开放场景(走廊、楼道)时,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均可满足MIMO应用,根据工程安装需求选择天线类型即可;封闭场景(会议室、办公室)时,双极化天线与单极化天线相比性能下降明显,在工程安装允许的条件下,优先采用单极化天线(天线间距1m~2m)。

对于新建一路改造一、路场景模型时,考虑到不同系统频率的兼容问题,建议采用如下天线安装方案:

1)采用一个LTE双极化吸顶天线:LTE室分系统一路新建,另一路与其它系统通过合路器后一起传输,要求双极化吸顶天线适应的频率范围为800MHz~2700MHz。

2)采用两个LTE单极化吸顶天线:LTE室分系统一路新建,另一路与其它系统通过合路器后一起传输(该路的单极化吸顶天线要求适应的频率范围为800MHz~2700MHz)。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14篇

2002年10月21-25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与第62次MPEG国际会议和第28次JPEG会议同期在上海浦东召开。此次会议,视频组收到13个提案,音频组收到5个提案,分别形成了工作状态报告,安全组提出了“方案征集书”草案。

2002年12月19-20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北京清华紫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依据信息产业部通知,正式为工作组确立名称,为“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英文名称为“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group of China”,简称AVS。

2003年3月27-28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在武汉举行。会议修订了工作组章程,加强了对技术提案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声明。会议决定由需求组负责,正式启动测试组工作,确定成立实现组。

2003年7月27-29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系统、音频、视频方案确定,确定于10月份完成工作组标准草案。

2003年10月9-10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工作组共收到提案47项,形成8个输出文档。

2003年12月18-19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七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工作组完成了AVS标准的第一部分(系统)和第二部分(视频)的草案最终稿(FCD),提交信息产业部和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审批。与报批稿配套的验证软件也基本完成,并于年底前最后定型。

2004年3月30-31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八次会议在深圳明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决定,视频组开始制定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编码标准;音频组8月完成FCD;系统组的工作重点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的系统,并加强与数字媒体管理组的合作;需求组下成立移动多媒体专题组;知识产权组提出了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系列法律文件,而后提交会员大会审议。工作组会员单位已达88家。

2004年6月18-20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九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时工作组会员数达到100家,大会决定,需求与测试组成立一个直播卫星应用Ad Hoc 组。本次会议是知识产权组的一个里程碑,基本完成了工作组章程、章程细则、会员协议、知识产权管理规则等法律文件的草案,会后一周内对新修订的工作组章程进行表决,计划用四周时间对章程细则和会员协议(含知识产权)进行表决,这些文件的完成为AVS标准的产业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2004年9月10-12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十次会议在苏州工业园举行。这是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AVS会员单位已达110家。本次会议在工作组章程、视音频编码技术、AVS知识产权管理和数字版权保护等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会议系统解决方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劳动争议处理 协商 调解 劳动仲裁 诉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原有的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全面打破,经济成份、就业方式、用工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关系呈现出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特点,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立法过于原则、滞后;争议处理程序冗长,成本高,不符合程序效益原则,调解程序和仲裁程序中“三方原则”虚化,诉讼程序中“三方原则”缺失;仲裁前置,限制了当事人诉权的行使,违背仲裁自愿原则;仲裁与诉讼衔接不畅,法律适用上存在问题

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势在必行,必须在树立“公正与效率”意识的前提下,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坚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建立“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双轨制;完善劳动法律体系,修订《民事诉讼法》,在《民事诉讼法》中设专章规定劳动争议诉讼程序;通过立法确立劳动争议处理相关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

1.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征

劳动争议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因劳动关系而发生的一切争议,包括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团体即工会发生的争议;也包括用人单位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发生的争议。从狭义理解,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我们在诉讼中所称的劳动争议,通常指的就是狭义的劳动争议。

与其它争议相比,劳动争议有如下特点:

1.1主体具有特定性。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必须是用人单位和与其有劳动关系的职工。也就是说,当事人必须是通过一定的法律事实(如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它不同于民事关系、行政关系。劳动关系既有平等性,又有不平等性。

1.2内容具有限定性。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争议的内容,是有关劳动权利、义务方面的。只有当涉及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时,才是劳动争议。例如劳动报酬争议、劳动保护争议、保险福利争议、培训争议、劳动关系解除、终止争议等,在实践中,劳动争议并非全部发生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许多劳动争议是发生在劳动关系结束之后的。例如赔偿加班工资损失争议、经济补偿金争议等。[1]

2.劳动争议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劳动关系性质也由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劳动者构成的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劳动关系,转变为雇主与雇员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的关系。劳动争议正是劳动关系内在利益差别与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因此,研究我国目前劳动争议的状况和特点,对于建立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争议,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协调和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劳动争议总量和涉及人数持续上升,但年增长幅度已成递减趋势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统计,1993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2368起,涉及劳动者人数35683人,到2002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已增加到184000起,涉及人数达610000人,分别是1993年的15.6倍和17.1倍。10年间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年增长率达36.3%,涉及人数平均年增长率达41.3%。

2.2集体劳动争议数量增长迅速,涉及人数众多

1993至2002年,集体劳动争议数由1993年的684件大幅度增至2002年的11024件,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年增长率达40.5%。10年期间集体劳动争议数仅占劳动争议总数的6.7%,但集体劳动争议当事人数占劳动争议当事人总数的比例已高达61%)。2002年,集体劳动争议涉案人数高达平均37人/件。

集体劳动争议涉及当事劳动者人数众多是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的一个显著特点。较个体劳动争议而言,集体劳动争议的突发性、影响力和处理难度都要大得多。集体劳动争议事件往往与很多雇员的利益相关联,一旦个别雇员与企业关系激化,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罢工、静坐、围堵交通、集体上访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突发事件,甚至演变为刑事案件。在各类集体劳动争议中,企业在改组改制、兼并破产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一直是各地集体劳动争议中的重点。

2.3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和解除劳动合同案件仍是劳动争议案件的焦点

从引发劳动争议的案由分析,2002年劳动者申诉劳动报酬案件59144,保险福利案件32622件,解除劳动合同案件30940件,分别占案件总数的31%、18%、17%,三者之和占劳动者申诉案件的66%。因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等关系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争议仍居主导地位。如涉及企业拖欠雇员工资,企业不依法履行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未参加统筹的企业不及时支付离退休人的养老金或不报销医药费,企业内退雇员要求提高基本生活费,雇员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甚至不辞而别,雇员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纠纷较多。

2.4劳动者一方申诉比例大且胜诉率高

劳动者一方申诉比例大,且申诉案件数以年均23.4%的增幅增长,同时劳动者胜诉率也较高。这说明由于《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和劳动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5劳动争议日益复杂化,仲裁裁决比重加大

1987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基本勾画出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即自愿调解、强制仲裁和法院最终判决。1993年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1994年的《劳动法》在继续保持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将其加以发展和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从1996年以来,我国用人单位调解劳动争议成功比例一直较高,但愿意接受用人单位调解的案件却逐年减少,2001年用人单位受理调解案件数更是大幅减少。2002年,在全国各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处理的案件中,以仲裁裁决方式结案的占总数的43.3%,仲裁调解占结案总数的28.4%,裁决方式结案总数已经高于调解方式结案总数,且差距也在逐年拉大。这表明在争议总量递增的同时,当前案件本身也日趋复杂化,通过调解说教方式快速化解矛盾难度增大,案件处理难度不断加大。

2.6经济发达地区劳动争议多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六个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为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高发地区,2002年六个地区共计发生劳动争议案件109499件,占当年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59.5%。集体劳动争议数共计5639件,占当年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51.1%。其中,山东省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增长迅速,2002年的增幅高达132%。

2.7国有企业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仍居首位,港澳台及外资企业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比重下降明显

2002年,国有企业产生劳动争议案件45215件,占全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比重为24.6%;集体劳动争议案件3387件,占全国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比重为30.7%。与1996年相比,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占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比重下降了9%,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占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比重上升了7.9%,总体与2001年保持相同水平,仍居各类企业首位。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者争议案件数次之。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产生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占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比重皆有上升,分别由2001年的17%、12.9%,上升至2003年的19%、17%。港澳台及外资企业与2001年相比变化不大,但与1996年比较,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占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比重下降了9%,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占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比重下降了32.8%。 [2]

3.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由来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是根据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1995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确立,其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一调一裁两审”制度。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仲裁、提起,也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由此可见,根据现行有关规定,劳动争议处理有四种方式,即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3.1协商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都可以协商解决。但是,协商解决劳动纠纷,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且不能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3.2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第三方的主持参与下,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以解决争议的方式。我国《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协商和调解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第三方的参与。调解的第三方是特定的,在我国通常是指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在调解方式中,第三方对纠纷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仲裁

我国对劳动争议的仲裁属于国家仲裁,即由专门仲裁机关对劳动争议依法进行的仲裁。仲裁活动终结产生的裁决,能够引起争议双方实体权利义务的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效果,且形成为正式的法律文书,裁决文书的执行能够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是进入诉讼程序的必经程序(前置程序)。[3]

3.4诉讼

劳动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处理劳动纠纷的活动。在诉讼过程中,由国家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审理,并做出判决。由于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也没有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法,因而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劳动争议诉讼完全按照民事诉讼的程序进行。人民法院的审判是劳动争议解决的最终途径,也是解决争议的最为有效的手段。[4]

4.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存在的不足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调解能够以温和的方式使争议得到解决,所以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施行后不久,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劳动关系矛盾频发,劳动争议持续增长,职工权益受侵犯问题突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机制遇到了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仲裁前置,途径单一。大量仲裁案件积压甚至排期数月不得处理,当事人权益难维护,办案质量难保障。劳动争议处理仲裁前置,分流不畅,是导致当前仲裁案件严重积压最主要的体制性因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立法过程中,各界针对“一裁两审”体制弊端,呼吁建立案件合理分流、或裁或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未被采纳,使得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性问题未能从法律层面得到解决。面对当前集中高发的劳动争议态势,仲裁压力越来越大,案件严重积压,局面十分尴尬,体制弊端暴露无遗。[5]

二是裁审关系,衔接不畅;“一裁终局”,冲突不断。审劳动争议案适用普通民诉程序,周期长等问题难解决。裁审关系不畅,资源重复浪费,其根源既在体制,也在机制。先裁后审的体制,使仲裁裁决不具终局效力,案件进入诉讼必重新审理,资源浪费不可避免;加之仲裁和法院在法律适用上的不同步,极易造成裁审结果大相径庭。“一裁终局”制度,意在通过一次裁决快速解决小额劳动争议,减少审理环节,节约司法资源。但制度设计的缺陷,使环节没减少,反而更复杂。不服终局裁决的案件,需要两级法院分别适用不同程序进行审理,实践中冲突不断。适用普通民事诉讼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程序多,周期长,效率低,当事人权益难保障的问题,早在制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时就为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强烈呼吁解决,但该法和民事诉讼法修订时均未涉及。劳动争议案件区别于普通民事争议案件,现行民事诉讼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劳动争议案件审理需要,亟待加以改变。

三是三方机制,作用局限。重大劳动争议问题难以有效共商决策,及时研究解决。工作局限,制度虚化,是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难以在研究解决重大劳动争议问题上形成合力,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三方机制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共商合议、解决重大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问题的制度性平台。《工会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但实践中,三方协调机制工作比较局限,制度比较虚化,目标和任务与其基本定位和应当承载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一些三方协调会议只是定期开开例会,联合搞搞表彰,真正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问题,却难以列入议事日程,发挥三方合力。

四是劳动监察,执法乏力。大量因违法侵权引发的劳动争议得不到有效遏制,职工合法权益难保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乏力,是违法侵权行为引发的劳动争议难以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劳动争议包括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权利争议因劳动违法行为引发,应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依法行使监察权,纠正违法行为,惩罚违法者,保护当事人权益,快速解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此有明确规定。[6]

我国绝大多数劳动争议因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法定权益而引发,如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到位的,劳动者权益就能及时得到保护,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就大量减少。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消极乏力,将劳动者投诉拒之门外,或受理后不执法、不作为的,劳动侵权行为就难以有效遏制,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就无法及时处理,劳动者权益就难以保障。

5.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如何化解目前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对策一:配合司法体制改革,调整完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机制,案件合理分流,减少裁审环节,简化处理程序,使争议快捷、高效处理,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针对劳动争议案件特质,建立快速处理机制。集体劳动争议案情复杂,处理难度大,矛盾易激化,可由法院直接受理并通过特殊程序进行审理,快立、快审、快结、快执行。建立诉讼与非诉讼调解与和解衔接机制,对劳动争议调解书、和解书,由法院直接确认其效力,增强对当事人权益保护,强化法院执行能力。加快诉讼内调解机制建设。人民法院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庭,专司案件调解,也可以推广建立法院委托工会等社会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制度,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在劳动争议多发地,法院可以设立劳动争议审判庭、派出庭或巡回庭,就地处理劳动争议。法院应建立劳动争议陪审员制度,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要充分听取陪审员意见,发挥陪审员作用,提高审判工作质量。

对策二:加强裁审衔接,做到体制互补,防止资源浪费。统一仲裁与法院在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原则,保持基本一致,避免因法律适用问题,造成法院对仲裁案件的重复审理。同时,明确形式审和实质审的案件分类,最大限度节约司法资源。完善仲裁先予执行和财产保全等司法保障制度,增强仲裁与司法衔接的实效性,切实保护仲裁当事人合法权益。对“一裁终局”造成的审判冲突,应尽快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解决。建立仲裁与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协调制度,共同研究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保证裁审程序衔接顺畅。

对策三:通过配套立法,明确三方机制定位,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其在研究解决重大劳动争议问题中的作用。三方机制下应设立各方参加的劳动争议处理专门委员会,掌握劳动争议动态,分析劳动争议状况,研究劳动争议重大问题,为决策和立法提供意见和解决方案。同时,建立政府主导,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突发性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落实和完善重大集体劳动争议信息报告制度、信息协调、信息收集和分析评估制度,建立应急工作预案,及时排大劳动争议隐患,对可能引发矛盾激化的重大问题,三方及时协商,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对策四:尽快修改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建立问责制,明确责任追究,保障执法到位,有效遏制因劳动侵权行为引发劳动争议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问题。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衔接机制,违法问题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执法,不得推诿扯皮。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与法院协调制度,研究解决行政执法与强制执行的衔接问题,最大限度强化执法效力,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合法权益。建立工会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协调处理劳动争议联动机制。凡因劳动侵权行为引发的劳动争议,劳动者向工会反映的,工会应及时通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督促并配合其行政执法,及时、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侯海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审判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第96页。

[2]关彬枫:《中国劳动争议现状、问题与思考》,中国工人出版社,第26页至28页。

[3]李景森,贾俊玲:《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页。

[4]丁寰翔:《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学术界》,2010年第4期,第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