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拼图教案范文

拼图教案范文

拼图教案

拼图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七巧板是由七块图板组成的,会用七巧板拼图。

2、经历认识七巧板并用七巧板拼图的过程。

3、增强想象力和观察力,感受用七巧板拼图的乐趣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设计简单的图案,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构想并设计简单图案。

教学准备:

1.教材: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七巧板》

2.教具:课件

3.学具:人准备一副七巧板和剪好的纸质版七巧板、白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

1.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说说里面有哪些图形我们学过的,进而引入课题“七巧板”。

2.播放视频讲解七巧板的由来,七巧板巧在哪里?

3.引导学生观察七巧板,并说一说七巧板有哪些图形构成,各有多少个?

4.看图提问,用七巧板可以拼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二、动手操作,体验创造

1.第一关

用两个三角形拼一拼学过的图形,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结:拼图时边与边紧密相连。

2.

第二关

照样子拼一拼。七巧板不仅可以拼出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还可以拼出一些漂亮有趣的图案,你想试一试吗?课件出示课本第49页上半页的图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拼完后小组交流拼法。

小结:(1)先找突破口。(2)先大后小。(3)看形状、边。

(4)拼图时边与点相连

三、欣赏图案美

1.课件出示七巧板还可以拼数字、拼图形、拼人物、拼动物、拼动物、拼交通工具等。

2.课件出示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学以致用

先说说像什么,再动手拼一拼。小组合作先说一说再选择其中一个图案进行拼一拼,比一比看哪组更快拼完,小组讨论拼图的技巧。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必要时给予指导,对拼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拓展练习

剪贴画。(美术)

除了刚才你们拼的这些图形,你还能拼出哪些图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动手试一试,设计、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吧,比一比,看看谁的设计更有创意。(展示交流作品)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拼图教案范文第2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说教材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四小节的内容。这个内容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没有的,该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的基础上出现的,我认为教材出现这样一个内容有两个原因:首先在于为以后的平面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倒做铺垫的,第二是为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并未图形的面积打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形拼不同的四边形,用三角形拼组图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不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想像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玩乐学习中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活动的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拼出各种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师生都准备用色卡纸剪出的各种三角形、图画纸。

二、说教法和学法:

《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针对教材,我在设计时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真正认识图形的特征,体会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获得对数学的体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学过程:(共分四大环节)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幅拼组图形(配上轻音乐),教师叙述图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一看这幅图有什么特别?(全由三角形拼组成的)

你们想设计出一幅更好看的图形吗?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图形的拼组,充分发挥你们自己的聪明才智,拼出各种漂亮的图形。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爱美这一心理特点,通过美丽的图案、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到图形拼组的学习情境,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神奇。

(二)、教学实施(实践拼图)

1、自主拼摆

先出示例6,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1)我们首先来研究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好吗?

①用手中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尝试拼一拼。

②想一想:用同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边形?(同桌合作,学生动手操作)

③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

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用三角形来拼四边形。

要求:不仅要会拼,还要给大家讲清楚,你用了几个什么三角形?拼成了哪种四边形?怎么拼的?(指名几位学生到前边操作,并讲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到前面操作并讲解,既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3)观察发现并归纳总结

①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回忆你们刚才拼四边形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

②请发现规律的同学到前边来拼给大家看。

③请全班同学动手拼一拼,验证一下该同学说的是否正确。

④通过拼摆,学生归纳总结: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主拼摆,独立归纳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完成93页第7题,填书,读一遍。

2、实践创新(完成例7教学)

(1)我们会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用两个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用两个以上的.三角形,有相同的三角形,不同的三角形,把它们拼组在一起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同学们想不想继续探索呢?(想)

(2)我们来搞一个活动名字叫做"我是图案设计大师"(出示题目)。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充分发挥你们想象力,用你们准备的各种三角形来拼出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比一比,看哪一组设计的图案最美,最好。最后我们要来一个评比。

出示要求:

1、在拼图前,需要用什么样的三角形拼?商量好就可以开始了。

2、如果哪一组同学对教材第91页的图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它来设计你们的的图案。

【设计意图】

充分放手让学生设计,拼摆各种美丽的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①猜一猜,拼出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②说一说,作品中都包含哪些图形?

③各组派一个代表到前面展示本组的作品。

(4)师生共同评价

你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学生作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许多图案信息,获得美丽的感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练习(合作设计)

同学们都喜欢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玩,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它,爱护花草树木,做热爱大自然的好孩子。

用你们手中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集体绘制一幅大自然的图画。

1、集体欣赏。

2、看图说话:看着这幅图,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

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把设计好的作品进行重组,与课前导入形成首尾呼应,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四),全课总结

不知不觉又快到下课时间了,从大家的表情上老师看出了你们多么不想下课呀,回想这节课,我们从用两个三角形拼四边形到用很多三角形拼美丽的图案,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收获。大家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比如:腾飞的龙、沙漠里的骆驼、温馨的家等等。同学们的作品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课以后,还可以继续去研究探讨它,三角形究竟还可以拼出些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鼓励学生课后可以继续去研究探讨三角形究竟还可以拼些什么图形,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五)、作业:

完成91页做一做:用七巧板设计一幅你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创造学生玩数学的机会,在学生创造图形美的同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拼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拼图游戏 材料选择 游戏指导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拼图游戏是智力游戏的一种,是幼儿自选的游戏,它是将完整的图案分割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让幼儿通过拼组,完成一幅美丽的图案,融愉悦性与教育性为一体,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游戏之一。

一、拼图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提升

拼图游戏是需要幼儿有足够耐心、观察分析能力和手眼协调配合的过程。

幼儿在玩拼图游戏时,要将一堆凌乱的、不规则的图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案,需要调动手眼的协调,需要通过大脑的思考、推理判断,将一块块图案根据图案的色彩、图形进行对比,有次序的尝试拼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小肌肉的技能得到锻炼,如:抓、镶嵌等多种技能,我们经常看到在幼儿拼图游戏时,不时地在选择图片,这是一个抓-放-镶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小肌肉得到锻炼。同时,幼儿的视觉空间、图像认知、顺序、秩序及逻辑、推理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拼图过程中,幼儿时常翻看手中拼图的色彩、形状或是图案中的形象,然后尝试拼接,看看是否正确,小朋友会经过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拼图游戏进程中,语言自始至终地伴随活动进行,拼图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当幼儿拼出一幅完整的图案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图案的内容描述出来或是将图案的内容编成一个故事讲述给同伴听,这个过程极好的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拼图游戏虽然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但是在拼图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当一个幼儿拼图出现困难时,经常会得到其他幼儿的帮助,他们会很热心的帮助寻找、拼接,在帮助同伴的同时不仅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功的体验,也在无形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友好相处、分享、乐于助人等多种社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拼图游戏为幼儿的多种技能和智能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空间,在幼儿园开展拼图游戏是提升幼儿多种技能和智能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幼儿园拼图游戏材料的选择

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现在市面上拼图种类很多,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拼图材料,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相关的拼图材料。

首先,拼图的选择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给幼儿选择拼图材料时,应该注意拼图材料的材质和安全性,选择图案简单,图案形象最好是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比如:幼儿所喜欢的卡通图案美羊羊喜羊羊等。拼图的材质硬一些比较好,太软的材质容易变形,也不方便保存。一旦天气变化容易受潮变形不利于幼儿拼接,影响幼儿的拼图效果。提供给幼儿的拼图一定要色彩鲜艳、明快,对比要强,最好不要有渐进色或是色彩过于复杂,这样不方便幼儿拼接,对幼儿的拼图效果造成无端的干扰。

一般小班幼儿拼图块数以4—6块为宜,数量较少,图案单一些比较好,拼块要大,线条色块要分明。中班幼儿可以玩10—18块拼图,图案也可以较小班更复杂些,拼图可以出现不规则图案,拼图的种类也可以增多,适当增加一些立体的拼图。到了大班就可以玩18—30块拼图,甚至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拼更多块数的拼图了。拼图的种类和图案可以更加复杂一些,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这样有一定挑战性的拼图更适合于大班幼儿。

再者,拼图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教师在选择、投放拼图材料前,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拼图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不要以为愈多片的拼图会让孩子感觉愈有趣,因为轻松容易的拼图可以让孩子增加成就感,而较难的拼图虽然能让孩子培养耐心、增加观察力,但是,如果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例如:我们在小班时,给幼儿提供的拼图是色彩鲜艳的图案单一的水果或是动物的拼图,大约4—6片左右,一般用直线切割的方法进行切割,切割成的图形也一般是幼儿所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到了中班以后,我们在图案上提供稍微复杂一些的,有一定背景图案的拼图材料,幼儿可以通过色彩的连接、图案中形象的空间想象来完成,片数也有所增加,切割方法也由直线切割改为不规则切割,如:波浪线切割、折线切割、图形掏空等,出现了不规则图案,这样的拼图对于中班幼儿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不仅保证幼儿对拼图不会失去兴趣,又能促进幼儿的各项技能智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提高。到了大班的时候,由于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拼图技能,我们提供的拼图材料就更为复杂了,片数也增加了,种类也增多了。孩子们更多的自己动手制作拼图,有的用废旧图书、鼠标垫子制作拼图;有的用可乐瓶子或是筷子做成立体的拼图,还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动画拼图小游戏。这种拼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比较适合于大班幼儿。

三、幼儿拼图游戏的指导

拼图游戏虽然是一种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启发、引导和支持,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当孩子参加拼图游戏时,可能由于经验或其他因素的制约,无法很顺利地进行拼图,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所以,教师适宜的指导也是幼儿拼图游戏的关键。

在拼图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要把幼儿放在支配游戏的地位。教师首先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孩子,并根据拼图内容的不同,孩子情况的不同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提示、或是适度的动作帮助,引导幼儿发现拼图中的关联,鼓励幼儿不能半途而废。到了中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拼图技巧,在引导他们玩拼图时,等待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直接告诉他这块放这里,那块放那儿,孩子的依赖心理就会很重,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发觉其中的关联,发现一些有用的拼图技巧,更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观察图案的色彩、形象,通过语言的指导让幼儿自己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这种启发式引导的结果更能让幼儿体验成功获得喜悦。

拼图游戏中幼儿间的互动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拼图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资源,让幼儿来给自己的同伴当小老师。例如:一次拼图游戏中,道平小朋友拿着一块拼图,不知所措的放在这放在那,好像都不对,这时,旁边的嘉怡小朋友走过去,只见她观察了图案一会,然后对道平小朋友说:“你把它放在这试一试。”在她的指导下,道平小朋友将拼图完整的拼好,两个小朋友都非常高兴。

中大班幼儿在玩拼图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的形式进行,除了平时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拼图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或是在幼儿来园离园活动中提供拼图让幼儿游戏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幼儿对拼图活动的兴趣。有一次,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班上有两位幼儿在玩拼图游戏,他们选择的是同一副拼图,其中一个幼儿比另一位幼儿更快,他兴奋的叫道:“我拼好咯!我比你快!”另一个幼儿不服气,说:“再来比试一次!”两位幼儿重新将拼图打乱,津津有味的比试起来。这一次的比试,两位幼儿都非常认真,生怕稍有疏忽就会输给对方。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荣誉感,他们能从竞赛式的拼图游戏中找到更大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拼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幼儿创造力;《奇妙的七巧造型》:培养策略

从客观角度而言,人的智力在幼儿时期发育最为迅速,这一时期的孩子求知欲强,思想单纯,思考问题注意力集中,且想象力丰富,因此,幼儿期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时期。现笔者将以数学活动课《奇妙的七巧造型》为例探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1 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从客观角度而言,兴趣就是好奇心,因为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孩子们就会对蕴含在这些事物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索蕴藉其中的知识与规律,从而令创新思维获得可持续发展。譬如在教学《奇妙的七巧造型》一课时我就采取了如下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首先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五颜六色的七巧板,然后介绍:这个七巧板一共有七种颜色,是由七块形状不一的小木板组合而成。那么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呢?此时我一边说,一边给孩子们示范,分别拼出了正方形、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时不少孩子对此感到十分新奇。此后我又给孩子们示范了如何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拼成梯形。此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随即我抓住这稍纵即逝的一刻给孩子们引出课题:“既然大家对七巧板这么感兴趣,下面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出最喜欢的图形,看看能有什么新的发现。”随后孩子们马上拿出七巧板开始摆弄各种图形,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不少孩子摆出了很多具有创意的图形。由此可见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如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实施积极有效的策略去激发孩子的兴趣,定能有效培养其创新思维。

2 实施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教学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在《奇妙的七巧造型》这一课的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唯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改理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法引导孩子们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通过引导、点拨的方式,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操作中去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当他们在拼摆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会适时点拨,帮助孩子们解决出现的问题。譬如在拼摆狐狸图案时,首先我就让孩子们自行观察这个图案的特点,然后在孩子们获得感性认识之后,我就对他们进行认真仔细的讲解:“角对角,边对边,有时需要转转就变成一个图案”,在孩子们掌握这一要领后,我就让他们开始动手拼摆,有很多孩子根据我之前讲授的要领都拼摆出图案,并且摆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的孩子不会拼摆,我则对其指导点拨,最后他们也能拼摆出图案,但是这并不是我教学的最终目标,接下来我告诉孩子们,拼摆图案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自行拼摆,不一定要按照我的方法进行,只要你最终能拼摆出图案,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在我的启发下不少孩子根据自己的体会,运用自己的方法也拼摆出狐狸图案。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培养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的创新思维。

3 通过多种模板的展示,培养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创新思维

幼儿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可向孩子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模型,让其在具象化的体验中形成创新意识。譬如在《奇妙的七巧造型》的数学活动中我就给孩子们展示了各种迥异不同的造型,有各类人物、动物、桥、房等等。然后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各类造型的特点,以此丰富他们对各类造型的感性认识。然后我用七块模板为孩子们示范拼摆以上造型,一边拼摆,一边讲解,在整个示范过程结束后。我要求孩子们用上七块模板,自己动手根据我的示范拼摆上述造型,而且让他们自行动手这一环节是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序安排的,首先我让他们用有线模板拼摆造型,之后让他们用无线模板拼摆造型,这样坚持多模板拼摆的原则,能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两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须注意:第一、孩子们拼摆时,我鼓励他们根据我的提示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拼摆图案,这一步骤是极为重要的,能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第二、在让学生动手拼摆图案时, 根据活动单导学案的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具体而言就是鼓励孩子们在拼摆图案时遇到问题能相互之间互相讨论,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就能让他们在讨论中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可见,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孩子的个性化特点,通过多种模板的展示,深化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最终促进孩子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奇妙的七巧造型》的教学中我极为重视通过多种模板展示这一环节,准备了大量的有线模板与无线模板,并耐心指导学生观察,开拓了孩子们拼摆七巧板图案的思路,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4 结语

通过《奇妙的七巧造型》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施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教学法,方能有效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拼图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迁移学习模式;陈述性知识;积累经验技能;无效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208-02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求教师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做到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去学习。”新一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就是彻底改变过去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学习状况,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模式由此产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广大教师把“探究性”学习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因此出现了偏差,导致课堂教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失败。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无效探究学习活动做出具体分析和反思,以防止我们的探究活动走弯路,便于以后我们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探索活动一:“迁移学习模式”的无效探索

案例:在教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基础上,一名教师想由此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事先并没有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问:大家想想看,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生①答:个位上是3、6、9的数。教师问:大家都同意他的答案吗?生②:我不同意!例如:13、16、19这几个数,它们的个位上虽然是3、6、9,但却不能被3整除。教师问:大家再考虑考虑,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没有同学举手回答)

教师再说: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同学们讨论了好久,但最终得不出正确的答案。没有一个学生能从中总结出: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

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应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活动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数学结论并不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掌握,只要我们通过“推理、证明或事实验证”就能感受这一数学结论的确切性。

在上边的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特征”,一般情况下,学生就会由之前讲的“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与该数的个位有关,这就会对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有明显的“负迁移”作用。大多数同学会猜想其个位是3、6、9,很难能从中“悟”出“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因此,我们可以对案例后半部分的内容做如下处理:教师问: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怎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教师接着说:同学甲,请你任意举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特点。教师继续说:同学乙,请你任意举一个有这种特征的数,看看能不能被3整除。最后,通过学生的举例,使他们在事实验证的基础上亲自感受这一结论的确切性。

探索活动二:“积累经验技能”的无效探究

案例: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片段:

第一种探究操作。教师问:请同学们选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教师接着说: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形到实物投影上给大家展示一下看看。(不同拼法的同学都进行了展示。几乎所有的拼法都是学生顺手拿起,随便拼摆而成)教师继续问:观察这些图形,哪些是我们所学过的?学生答:平行四边行。

第二种探究操作。教师问:请同学们选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或钝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学生拼后,把拼成的各种图形展示出来)教师问:观察这些图形,哪些是我们所学过的?学生答: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第三种探究操作。教师:请你任意选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刚才的两次操作,生丙选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他满怀信心地上展示台拼摆,第一次拼摆发现不是平行四边形,马上又改拼还不是,这时脸已憋得通红。再观察其他同学的拼摆,他们大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我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其目的为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上案例中,第一种探究操作:教师通过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图形,虽然通过学生观察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教师并未引导他们探究掌握其他的拼摆技能;接下来的第二种探究操作过程,虽然学生一直在进行探究操作活动,但学生仍以之前的经验积累拼摆图形,实质上是第一种探究操作拼摆的重复,学生并未积累拼摆的经验。因而在第三种探究操作中,学生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失败结果。

所以,在第一种探究操作中,既要让学生展示运用已有经验拼摆出的各种图形,也要引导学生掌握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旋转和平移),再通过第二种探究操作,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促使其形成技能。这样,在第三种探究操作中学生就能灵活拼摆了。

探索活动三:“陈述性知识”的无效探究

拼图教案范文第6篇

力;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9—0090—02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七巧板既是玩具,又是学具,通过拼拼、搭搭、摆摆,让学生们尽情地玩,可以达到开发智力、提高智能的目的。下面,笔者就七巧板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玩转七巧板,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在学习中产生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尽情领悟数学知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小学生年龄小,又比较好动,他们很喜欢玩七巧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将七巧板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时,我设置这样的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那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七巧板。

师:(出示课题: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一种图形游戏,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啦。今天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些有趣的图形游戏。在拼之前,大家先回答一个小问题。老师拿的这个玩具为什么叫七巧板? 生1:因为它有7块。

生2:因为它有7种颜色。

生3:因为它是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颜色不同的七块。

师:哦!是吗?那我们大家一起看看这七块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生思考之后,很快给出了答案。之后,教师又出示鱼、蜡烛、帆船三幅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同桌合作,选出喜欢的图形迅速地拼出来,并对拼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实践证明,通过这个充满童趣的拼图游戏,把学生带进一个童话般的七巧板世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玩转七巧板,发展创新能力

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新潜能。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生玩七巧板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真诚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知识的全过程。不管学生的想法如何幼稚,创造开拓的意识如何淡薄,但只要它具有开拓创新的因子,就应该热情加以肯定,并耐心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求异思维日趋活跃。

如,教学四年级“有趣的七巧板”拼图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进行了成语和古诗配画的多个专题设计,结果《守株待兔》《坐井观天》等成语和《江雪》等古诗被五十多位学生设计出了多种风格的作品。有的活泼、花哨,有的复杂、多变,构思巧妙。图案拼好后,选择几幅展示给全班学生,并请作者讲解图案含义,然后请全班学生进行点评。

三、玩转七巧板,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在创新的过程中起着导火索的作用,许多奇妙的新观念、新思维常常是由想象的火花点燃的。智力七巧板是需要参与者敢于想、善于想,充分发挥个体想象力的活动。同样一个“”,可以想象成人首,也可以想象成兽尾;可以想象成篮球,也可以想象成灯泡;可以是汽车车轮,也可以是导弹头。依靠对所拼图形的审视与思索,学生会领会出无穷的意义来,由此能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在七巧板拼图游戏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拼搭出各种形象图案,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再创造,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在新课标中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要有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让想象力稍差的学生模仿投影拼图,想象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拼自己想拼的图案。实践证明,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通过七巧板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四、玩转七巧板,促进手脑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七巧板能给小学生带来快乐,使他们增长智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主题创作。在进行这部分创作时,可采用闯关游戏形式。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一阶段的拼摆,老师发现大家特别聪明。不仅能摆出很多图形,还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平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聪明才智好不好?

生:好。

2.七巧板智力比拼大赛

师:今天咱们进行一场七巧板的智力大比拼,要评出拼摆最娴熟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合作奖。那么奖项这么多,奖品自然十分丰厚,你们有信心来赢得比赛吗?首先来展示一下我们参加比拼的四个小组。

有请第一小组:小小七巧板,智力大比拼。神奇新世界,你我偕手行。

有请第二小组:小小七块板,不拼不知道,一拼显奥妙。

有请第三小组:七巧板真奇妙,开发智力兴趣高。

有请第四小组:小小七巧板,真是不简单。智慧在其中,变化千万种。

师:看来同学们信心十足。下面就让我们来闯第一关:极速拼图。比拼规则是哪一个小组拼摆得最快最准确,哪一个小组先获得一颗金星。小组内成员在自己拼摆结束后,可以互相帮助。如果各小组成员都没有掉队,那么就视该小组闯关成功。

看! 河里游来了一条小鱼,河边的草地上开着朵朵鲜花。多美的鲜花呀!吸引来了一只小鹿,也吸引来了一个坐在草坪上的小女孩。冬天到了,河边开来了一辆小汽车,小汽车上下来了一个来滑冰的小男孩。

(学生根据我的描述快速地拼了起来。)

3.合理想象,大胆创造

师:恭喜各小组闯过了第一关。下面由各小组合作来闯第二关:观察创造。同学们都参加了我校的孝心教育活动,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在家里帮助家长做许多家务。老师收集了几幅同学们在家里做家务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两幅图,小组合作研究用七巧板自由设计拼摆出你们在家里做家务的图形。

拼出图案后,请小组成员选代表介绍,教师评价肯定,并宣布闯过第二关的小组名单。之后组织学生闯第三关:创意空间。

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能大家都没有到现场去看,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运动会场,看看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吧!(用多媒体播放北京奥运会的录像)你喜欢哪一种体育项目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1:羽毛球。

生2:乒乓球。

生3:篮球。

……

师: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可真多。比赛规则就是用多副七巧板合作拼出你们小组喜爱的体育项目。

拼图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数学味 数学活动

一、缘起:一次教学联动带来的触动

与兄弟学校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联动,课题是苏教版二上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两位教师呈现了这样两节课:

【案例1】

1.以旧引新,初识七巧板。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图形――正方形,现在,把它分成两部分,再分下去……

(课件介绍七巧板。)

2.自主探究,开发潜能。

用两块、三块……六块、七块板分别拼已学过的图形,你能发现什么?

发现:相同的材料、不同的拼法能拼出不同的图形(如图1);不同的材料可以拼出相同的图形(如图2);选的块数越多,拼法也就越多。

(图1) (图2)

3.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请你让七巧板“回家”,回到正方形的盒子里。你觉得七巧板“巧”在哪里呢?

【案例2】

1.初步认识,了解起源。

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用什么拼出来的?(介绍七巧板的起源。)

2.拼拼摆摆,尝试创新。

(1)依图成形:教师出示大树(如图3),让学生根据图自己拼。

(图3) (图4) (图5)

师:这幅图可以分成几部分?(板书:会观察)每部分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拼?(板书:按顺序)

(2)见影排形:学生根据图案(如图4)自己拼。(板书:多尝试)

(3)自创图形:一些美丽的景色都是用直升机拍摄的,这架直升机(如图5)你会用七巧板拼一拼吗?

二、反思:“数学”与“活动”,孰轻孰重?

从学习方式看,两位教师都注重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中认识七巧板。不同的是,教师1立足教材,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紧紧抓住知识的生长点,侧重于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数学思考,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交流中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师2则直接让学生用七块板来拼各种图案,侧重于模仿操作。从教学效果看,教师1的学生不但学会了拼、摆各种图形,而且从拼、摆图形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师2的学生在模仿操作方面有所进步,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考方面则相对较弱。面对这样两节设计完全不同的课,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数学”与“活动”,孰轻孰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时脱离课程标准自由备课,往往走向了教学的两个极端:有的教师将其上成了美术课、科学课等,纯粹进行活动而无“数学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数学味”,把原本应该生动的“综合与实践”上成了枯燥的知识传授课。那么,应该如何把握“数学”与“活动”的度呢?

三、实践:找寻“数学”与“活动”的联接点

(一)情境――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平起平落”,也不能“大起大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中“兴风作浪”,想方设法去创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或心理冲突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冲突和质疑,将数学知识“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

情境创设要激发兴趣,但更应凸显数学本质。只有使学生处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才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而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

1.激发兴趣――创设故事情境。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一个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整堂课设计成一个故事,并配以丰富多彩的画面和绘声绘色的讲述,将学习内容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在活动中自主发展。

《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有教师在课堂伊始就以七巧板制成有趣的图案,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觉得七巧板真有趣。另外,让学生先初步感知七巧板拼的图案,也给课尾环节“自主创新”自由拼摆七巧板作了铺垫。

2.以旧引新――创设知识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应精心设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新课导入富有挑战性,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后教学的,这是学生的知识起点。案例1中,教师在图形的不断变化中得到七块板,既让学生了解了七巧板的生成过程,又为课尾的让七巧板“回家”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分与合中,让学生感受七巧板的“巧”。

总之,在以情境创设这一形式导入新课时,可以设置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可以以“旧”引“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辨析建构起新知,这样的数学课才有“数学味”。

(二)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1.操作:点燃学生指尖的智慧。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不能只了解操作活动本身,更要弄清操作的目的、操作的过程及其如何与下一个抽象活动相结合。

如:教学苏教版三上《周长是多少》一课,可以先让学生用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图形,再算出周长是多少。在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同样不能只停留在操作上,要通过操作感受由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不同形状的图形的周长可能不相等,会根据图形估计周长。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也为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2.比较: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活动的灵魂。数学活动不应是图个热闹,教师应善于把学生从活动中引导到数学上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出一些高层次的东西,体会数学思考的乐趣,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乌申斯基认为,在数学理论中,比较应当是一种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没有比较就没有创新。案例1的执教者,正是深知比较的作用,教学用两块图形拼的时候就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相同的材料、不同的拼法能拼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的数学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操作上,更有数学思考,通过相互交流,通过一次次的比较,使学生发现了七巧板的巧妙之处。小小的七块板,学生竟能用它们拼摆出各种各样漂亮而有趣的图形和图案,不难看出,学生拥有无限的潜能。

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领学生深刻体验、深入探究、有条理地思考,帮助他们进一步内化整理,沟通数学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动手操作与数学思考的有机结合。

3反馈:交流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课上的汇报交流不能仅仅表现为“说”和“各种意见的堆砌”,它不是教师简单地演示学习的结果,而应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思考。

上述案例中,两位教师在反馈手段的应用上各不相同,案例1中,教师是通过让学生把他们的操作成果举起来、用iPad拍出来、在黑板上贴出来等方式进行反馈的,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产生新的火花。而案例2中,教师是以多媒体展示一体机来实现教学反馈的,多以教师演示为主,这样的交流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进行数学思考的机会,对学生思维的提升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

在进行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汇报交流时,要更多地让学生自主交流、汇报想法。通过交流,让层次低的学生能悟出别人的方法比自己的方法简便、巧妙在哪里,让层次高的学生能悟出各种方法的本质联系,这样才能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拓展――突破学生的学习时空

在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活动经验的积累,重视数学知识的发展、深化过程,更应突破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的局限,用数学的基本知识、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课内适度拓展。

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做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数学活动也应如此:(1)在文本留白间拓展。教材文本毕竟有限,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适度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2)在学生存疑处适度拓展。课堂上学生的存疑之处往往是他们思维的节点,如果适度拓展,引导得法,便可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2.课后适当延伸。

一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数学课本所提供的知识量也是有限的,学完了课内的知识并不意味着结束,而应该是新的开端。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学习了《算24点》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算24点”比赛;学习了《蒜叶的生长》后,可以引导学生写植物生长日志;学习了《互联网的普及》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通过课后延伸,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有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一种让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数学“综合与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关键就是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在读懂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在“数学”与“活动”之间寻找联接点,架设桥梁,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数学王国自由飞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胡静.品数学课之“数学味”――情境引入要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3):30.

[3]张惠萍.张潮涌.让低年级数学教学更具数学味[J].中小学教学(小学版),2011(10):11-12.

[4]吴仁慧.关注指尖上的思维――对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2):19.

拼图教案范文第8篇

一、巧认“七巧板”,激发幼儿的兴趣

七巧板中不同板块的形状和颜色都是吸引孩子的切入点。起初,我们尝试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然后,再让孩子们认一认不同板块,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给不同的板块起名字,如把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分别叫大三角、中三角、小三角,还有的孩子以颜色来命名;接着,我们让孩子们跟着找一找,拿一拿,说一说,就是老师(或一个幼儿)出示哪个板块,孩子们也跟着找到相应的板块,并说一说,如“我找到了红大三角”;最后,我们给孩子想象创作的空间,拿出一个板块,看看像什么,一起学一学。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认识了“七巧板”,在动手动脑中享受到七巧板活动的快乐。

二、巧玩“七巧板”,增强幼儿的能力

1.利用“七巧板”开展拼图游戏

利用七块板,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如拼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等;拼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拼成数字、符号等。

进行拼摆图形时,教师可先示范拼摆,让幼儿观察、尝试模仿,从中了解七巧板的用法。活动中,为了在拼摆图形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选择游戏时配有朗朗上口的歌谣,课件或者小游戏,帮助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当幼儿念歌谣时兴趣高涨,心理情趣得到满足,幼儿就会自主快乐地进行活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选择配有朗朗上口的歌谣更为适宜,更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得幼儿在快乐的情绪中自主学习。当幼儿能娴熟地拼图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去独立拼摆,创造一些新图案。

这个游戏能帮助幼儿深入了解所学图形的特征,培养幼儿感知、想象、判断、发散思维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2.利用“七巧板”开展创作游戏

幼儿在用七巧板拼图的基础上,教师可创造性能利用自制的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基本图形让幼儿尝试进行构思,创作出各种具有特色的图案。活动前,可带领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有色卡纸自制图片,让幼儿思考、想象要拼什么样的动物或图案,如何拼摆,锻炼幼儿在拼图时能从某一复杂的具体事物的外形特征中进行简约、概括、抽象出基本特征,同时拼摆出来,并让幼儿说说所拼的是什么图案,怎样拼摆出来。对幼儿所拼的有特色的图案,可及时展示给幼儿看,并多加鼓励和肯定,以增强幼儿活动的自信心,激发创作意识,体验成功。

3.利用“七巧板”开展合作游戏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创作富有故事情节的图案。如四个孩子摆弄四副七巧板,赋予孩子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同一小组的孩子可以拼出数十幅七巧板图片,连成一幅幅的连贯图画,几只猫、一条狗、一间屋、一个树林,即可说出一段美妙动人的故事,可讲给小朋友听。孩子们在合作中进一步地激发了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价值,从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加强幼儿的合作精神。

七巧板还可以引导小朋友辨认颜色,培养艺术鉴赏能力,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增强小朋友的手部智能、耐性和观察力。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就一定能让七巧板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三、巧借“七巧板”,培养良好的个性

1.利用言语激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虚荣感,包括孩子,因此在开展民间益智游戏中,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使幼儿更为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并维持对活动兴趣的持久性。对于幼儿来说,鼓励性语言在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使幼儿心理得到满足并能快乐地进行游戏。除此以外,幼儿的能力、兴趣、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所以在众多幼儿中,总会有能力差、对活动不感兴趣、自卑、内向、孤僻的幼儿。教育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在开展民间益智游戏中,我们也注意到进行针对性指导,对于这些幼儿多关注,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例如:群群小朋友在拼摆七巧板时总是比别人慢半拍,他的性格又比较内向,所以拼摆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会向老师求助,老师发现后主动去接近他,多言语鼓励,让他慢慢找到自信,通过几次的接触和老师的肯定,现在的他进步很大,遇到问题已经知道主动寻求老师或小朋友的帮助。

2.搭建互动平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七巧板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环境,让幼儿自由参观,边看边思考。如孩子们欣赏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案进行自我创作之后,教师可让他们离开自己的位置,自由地去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与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个小朋友都充分地欣赏着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来自同伴最多的外部信息,同时自己的作品也被其他人欣赏着。在欣赏和被欣赏中反思评价,思维碰撞中促使自己的第二次创作更具新意。再次创作后和同伴再交流创作成果,介绍创作思路,满足每个孩子被欣赏、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幼儿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同时对自己的学习也更加自信,孩子间的交往也促进了其良好个性的养成。

在七巧板游戏中,教师还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等。

拼图教案范文第9篇

汉语拼音zh ch sh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图学会声母zh.eh.sh.r.;能认清形,读准音。

2、 能借助图学会zhi.Chi.shi.ri4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认清形。能读准它们的四声。

3、 能熟练地拼读书上的音节。

4、 能照书在四线格正确写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用两种方法读音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z.c.s zhichishi及四个声调。

二、讲授新课

1、 学习zh.

(1) 出示zh的

师问:图上画的是谁干什么?

(2) 指导读音。

把“织”读得轻短些就是我们学的zh音。

发音方法:zh是翘舌音,翘起舌尖,抵住硬腭的前部;然后稍稍放松。让气流以窄缝中挤出来。

范读――领读――指名读

(3) 记字母形。

①分析:

zh是由两个声母合起来组成的。

②z加h就会念zh。

2、 学习ch。

(1) 出示ch的图。

师问:图上画的是谁干什么?

(2) 指导读音。

Ch也是翘舌音,发音与zh,基本相同。只是在舌尖稍放松的时候要送气。

(3) 记字母形。

卧着的小猫与椅子形似ch..

顺口溜:c加h就念ch..

3、 学习sh.

(1) 出示sh的图。

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 指导读字母音。

Sh翘舌音,发音时,翘起舌音,靠近硬腭前部,留一道窄缝,让气从当中挤了来。

范读–––领读–––指名读

(3) 记字母形。

①狮子的形体像s,椅子像h,合起来来像sh.

②顺口溜:s加h就会sh.

4、 学习r.

(1)出示r的图.

师问:图上画了什么?

(1) 指导讲音。

R翘舌音,舌尖翘起来,用力发音,让气流和声音以窄缝中挤出来。

范读–––领读–––指名读。

(2) 记字形。

一个小芽r.r.r.

5、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板书:zhi chi shiri

师问:1)你们知道它们四个什么音节?

2)整体认读音节怎样读?

把zh.ch.Shr读得声音大些,重些就是zhi.chi..shi.ri的读音。

练习四声读法。

zhī zhí zhǐ zhì

chī chí chǐ chì

shī shí shǐ shì

rī rí rǐ rì

注意:

1、 整体音节要直呼。

2、 千万不要分开读。

3、 声调注意读准确。

6、 写。

① zh.ch.sh是由两个字母组成,两个字母组成,两个字母要挨紧。

② r的写法是,先写坚,然后在坚的靠上部分,往右写一弯。

③ 照书抄写zhi.chi.shi.ri.

7、 指导zh.ch.Sh.r与a.e.u相拼。

与复韵母拼。

看图拼音节。

1、 观察图。

先说图意,再读图下词。

zhí shù

2‘ 看洒水图。

看图回答:什么在干什么?

板书:s? shuǐ chē

3’ 拼读人元音节。

Zhou chou rou shou chui zhui

方法:把音节写在卡片上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到前面去拿,然后领大家读。

4、 读课文:

范读–––自由读–––齐读。

汉语拼音zh ch sh教案二

教学目标1、学会zh ch sh r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章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章节。

4、认识七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zh ch sh r 和zhi chi shi ri 的发音。

教学准备:

1、配合教学的录音带。

2、字母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字母的音。

2、复习上一课字母的形。

3、引出新课的内容。

二、zh ch sh r zhi chi shi ri 的音、形。

1、比较上一课内容,强调发这些音时,舌头要翘起来,叫翘舌音。

2、师示范读生仿读。

3、利用图画进一步巩固音、形。

(1)小组合作:对照图说说翘舌音的音、形与旁边的图画有什么联系?

(2)小组派代表汇报。

三、拼读练习 。

出示音节卡,学生练习。

1、请会的同学教 读。

2、练读。

3、做“摘 果子”游戏。

师:老师带同学们去摘果子喽!瞧,红果子、绿果子、黄果子。只要你能读对果子上的字,老师就把果子送给你。

(指名让学生摘果子读音节)

四、指导书写。

1、师范写,提示:zh ch sh 都 是由两个字母组成,要靠拢,不能分开。r要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端向右写一 弯笔。

2、学生练写。先描红再各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音举卡。师读z zh c ch s sh r 的音,学生举起相应的卡片。

2、听写平、翘舌音。

二、认读字词,读儿歌。

1、看图,借助拼音读词。

2、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景物?谁在干什么?

3、你能编个故事吗?

4、练读儿歌。

(1)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齐读。

(3)师简单介绍台湾同祖国大陆的关系。

5、检查生字的识记。

带拼音读----去拼音连记读----去拼音读字。

三、拓展活动。

1、拼读音节词。2、读绕口令。

拼图教案范文第10篇

游戏一:看图像

格格还不会走路,但她“玩”拼图却有段时间了。这不,妈妈又给格格把拼图拿来了,四块的拼图上有着一只漂亮的大蝴蝶,颜色可鲜艳了!格格在妈妈的教导下,已经开始知道红色和绿色了!妈妈有时候会在格格面前把拼图拆开再组装上,每当这个时候,格格都会睁着大大的眼睛,看得可专注了,甚至还会忍不住抢过来自己“研究”一会呢!

宝宝能学会

帮助宝宝发展他的视觉图像认知。观看拼图和玩拼图的过程也锻炼了宝宝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游戏二:拼装玉米

1岁半的强强可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了,他最喜欢把过家家玩具中的立体玉米块一块地拆下来,然后再慢慢组装上,一边组装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这块玉米是做给妈妈吃的,那块是给爸爸的……”

宝宝能学会

这种简单的拼装立体玩具可以建立宝宝玩拼图的兴趣,为正式玩拼图打下基础。同时锻炼了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宝宝初步了解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锻炼了宝宝的动手能力。

游戏三:认知拼板

妈妈给米奇制作了一个很好的玩具:她在塑料板上画上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图形,然后用小刀将图形沿边缘线刻了出来,分别涂上红色、绿色和黄色的鲜亮颜色。用这个玩具,米奇妈妈不仅教会了小米奇认识了红、黄、绿三种颜色,还轻易地让米奇记住了圆形、三角形和方形这三种图形。现在只要妈妈一对米奇说:“米奇,圆宝宝玩累了,快让它进房子休息一下”,米奇就会乐呵呵地拿起圆形的板块放进塑料板上的凹槽里。等米奇熟练了这些图形,妈妈还想给他制作更复杂一些的呢,比如五角形、梯形、心形等。

宝宝能学会

让宝宝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帮宝宝初步建立整体和局部的概念;促进宝宝手部肌肉的运动和发展,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形象思维。

游戏四:动植物拼图卡

妈妈为小亮准备了不少的动植物拼图卡,有憨憨的大熊猫,有可爱的猴子,还有漂亮的牵牛花。小亮刚开始删,也是不知道怎样拼才是正确的,妈妈就为小亮准备了一个简单的4块老虎图案的拼图,并和小亮一起来玩,通过问:“小亮,老虎的头是哪块啊?”、“小亮,老虎的尾巴呢?应该放哪?”这样的问题,小亮很快就可以正确拼出老虎来了。现在小亮可以和妈妈一起拼出9块的拼图来了呢!

宝宝能学会

游戏中,通过和妈妈一起进行拼图,锻炼了宝宝与人合作的能力。整个游戏过程需要宝宝进行认真的思考,提高了宝宝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完成一副拼图,也锻炼了宝宝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游戏五:拼图地垫

为了方便欣欣在地板上玩耍,妈妈为欣欣买来了软化地板泡棉地垫,是那种拼装成的,上面印着1-9数字的地垫。谁知这竟成了欣欣喜欢的玩具,她总是把数字轮流抠出来“研究”个不休。妈妈觉得这是个教欣欣玩拼图的好机会,利用欣欣抠出的数字,一边教欣欣数数,一边从旁协助欣欣把抠出的数字放回原来的地方。不久,欣欣就能自如地抠起又放回了。

宝宝能学会

拼装地垫是供宝宝拼拼、玩玩的好玩具。初玩拼图的宝宝,适合数字、水果图形的地垫,大些的宝宝可以玩有交通工具、动物图形的地垫。这个游戏方面可以增长宝宝的见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宝宝的思维能力,强化了宝宝关于整体和局部的认识。

tips:学会拼图有巧招

如果宝宝刚开始接触拼图,妈妈最好先向他演示将4块拼图完整拼好的过程,然后试着移开其中的一块,让宝宝尝试将这块拼图放回原位。等宝宝成功后,再依据宝宝的实际能力,依次拿走2块、3块以及将4块全部打乱,让宝宝学会思考和解决,这样可以很快学会拼图。

另一种让宝宝轻松学会拼图的方法,是妈妈在旁边给宝宝启发式的引导。拼图时,提醒宝宝他所拼的两块颜色是不是一样,线条能不能连在一起,让宝宝在思考中加强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

动动手:自制拼图

对宝宝来说,一个拼图玩会了,就很快会失去兴趣。出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自己动手,为宝宝制作拼图。

图书拼图

好多妈妈都发现,自己给宝宝买的图画书,宝宝似乎更乐于“撕”着读。对于宝宝撕破的图书,我们可以从中选出图案单一、色彩鲜明清晰的图画,最好是只有一个动物、植物或人物的图画,将这些图画贴在硬纸板上,按宝宝的能力剪成等分的4块或6块、8块,拼图就做好了。

拼图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冷拼 教学

冷拼是由一般的凉菜拼盘逐渐发展而成的,发源于中国,是悠久的中华饮食文化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历史源远流长。唐代,就有了用菜肴仿制园林胜景的习俗。宋代,则出现了以冷盘仿制园林胜景的形式,特别是当时宋代寺院中用冷菜仿制王维“辋川别墅”的胜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花色冷拼。明、清之时,拼盘技艺进一步发展,制作水平更加精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花色冷拼得到迅猛发展,原料的使用范围扩大,取材也更广泛,其运用范围也在扩大,被越来越多的厨师所青睐、所运用,极大地繁荣和推动了我国烹饪文化的发展。

冷拼注重突出就餐者对吃潜在欲望的放大,这也极大地要求烹饪工作者努力研究。发展到今天,冷拼已经渐渐成为烹饪殿堂中一朵灿烂的奇葩。结合美术布局讲究寓意吉祥、布局严谨、刀工精细、拼摆匀称、食用性高。这些特点已经被全国烹饪同行所认可,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改良创新。并有大批不俗作品问世。

冷拼也称花色冷盘、花色拼盘、工艺冷拼等,是指利用各种加工好的冷菜原料,采用不同的刀法和拼摆技法,按照一定的次序层次和位置将冷菜原料拼摆成山水、花卉、鸟类、动物等图案,提供给就餐者欣赏和食用的一门冷菜拼摆艺术。花色冷拼在宴席程序中是最先与就餐者见面的头菜,它以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造型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赏心悦目,振人食欲,使就餐者在饱尝口福之余,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在宴席中能起到美化和烘托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宴席档次。

教好冷拼摆课,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还要有一些实际操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为了让学生学好冷盘拼摆,我在教学中本着从严求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获得较好效果。

教好学生,首先自己要备好课、由于冷盘摆拼的技艺直接涉及到造型艺术,因此,除了具备烹饪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美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美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于烹饪学员来说是个新课题,我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的原则,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理论课的内容总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讲传统的拼摆方法以及基本功,如装盘的步骤。工序、手法、要求等。第二个阶段讲造型用色。在讲造型用色中,我侧重结合动物解剖学、色彩学透、视学花世图案的美学理论,并从中找出客观规律。为了使学员能够听懂这些理论,我首先对书中的术语加以解释,同时,联系学员的知识结构爱好,进行解释。讲原料配色的问题,我就是运用事物矛盾对立统一的问题的客观规律,来分析色彩的对比调谐的法则,还根据艺术的手法,强调在冷盘设色的问题上,还可以不受自然色彩的限制,大胆用装饰色彩美化物象,造型的问题,我就根据图案写生,重点夸张的手法加以讲解,强调冷盘造型要抓住对象特点,力求神似。并用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以形传神的精炼笔墨关系加以论证。这样就能够使学员悟出其中道理,使他们对形象思维产生概念,逐出由感性知识变成理性知识。由于课程进展是由简到繁,连贯系统,所以,学生也便于整理笔记。为了巩固课堂是知识,课后又布置了理论作业。这样教学,不但内容丰富,学员感到有趣味,便于记忆,同时也能使他们摆脱机械的模仿方法,在不同形式,不同原料的情况下,做到灵活运用。

当学生对理论有了较多的认识后,就能结合实践进行运用。在实践教学中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名称。根据宴席的规格和要求确定冷拼的名称。比如同学聚会可以拼一个岁寒三友,老人祝寿可以拼一个松鹤延年等等。第二个阶段设计图案。根据冷拼名称设计图案。第三个阶段选料布局。根据设计好的图案选择恰当的原料。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学生的基本功底较差,对原料的具体选用、分类、及刀工普遍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具体问题,我采取边示范,边实践,边辅导,的教学方法,在练习中学员遇到的问题有疑难之处,我随时进行讲解。同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的快,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弱学的慢,学生较多教师不可能都照顾到。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主动帮助后进生,这样既帮助了同学又可以加深印象。学生全部操作完毕,又进行现场评讲,重点分析几个代表性的冷碟,这样学生之间即可以相互得到启发,又能使那些水平较差的学生掌握努力的方向。

拼图教案范文第12篇

第一次试教(赵晴佳老师)

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七巧板,培养幼儿对七巧板的兴趣;2 初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活动反思:在“认识七巧板”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和幼儿探索了七巧板中五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由幼儿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好后,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即大三角形、中三角形和小三角形,以便幼儿区分和说清。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在课前已丰富了,所以课上只是回顾了一下它的特点。

在用两块图形拼的时候,我自己尝试了一下,不同的图形组合有很多种拼法。为了帮幼儿降低难度,我只请他们用两块小三角形进行创意拼搭。由于幼儿操作的速度不一,所以在讲评时,有的幼儿还在拼,有的还在商量,讲评时有些混乱。后来,我接受了听课老师的建议,每次讲评前都让所有幼儿静下来再开始。

当初思考的时候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照着拼会降低难度,但实践下来发现,让幼儿照着拼比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拼成功更难,因为它对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如果放手让幼儿任意来拼,幼儿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拼法。

还有一点就是七巧板的颜色问题,有的老师建议将七巧板中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用彩色纸来区分,以降低幼儿在拼图时的难度。但我认为如果用了彩色的。反而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到颜色上,而忽略了图形,

大班教研组第一次研讨:

1 对目标的评议

教学目标是预期幼儿学习的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领域,教学目标不应简单地陈述教师做什么,如“培养幼儿……”,而应明确具体,如“认识七巧板”,可以具体到认识七巧板由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等。

2 对活动过程的评议

(1)教学方法。以操作法为主,活动以两个图形的拼搭为起步,需要幼儿对一个图形进行不同角度方位的调整来拼搭成各种图形。在调整中,幼儿出现了一些认知偏差,如有的幼儿认为正方形调整角度后会变成菱形,这需要教师予以正确引导。

(2)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桌子边,边操作边听教师讲解。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幼儿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更多地关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加上班级人数过多,在活动中出现了等待、不紧凑等现象。

(3)教学环节研讨。环节1:在出示三角形比大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怎么知道两个三角形一样大的内容,可用重叠示范的方式来验证:环节2:对于出现的不同拼搭图,可以采用举手统计的方式,让有不同拼搭图的幼儿有表达的机会;环节3:超过4个几何图形进行拼搭成另外一个大几何图形的任务难度很大,能否放开思路,让幼儿进行创意拼搭,提高幼儿的拼搭兴趣。

(4)争论。对于“用两个一样三角形还是随意取用两个图形”的教学组织方法有了争沦,参加研讨者表示可以自己进行探索。

第二次试教(陈秋雁老师)

活动目标:1 认识七巧板,知道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2,尝试用七巧板中的图形进行不同的组合,拼搭出各种图形:3发展空间概念。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是在第一次试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及能力状况调整了教学方案。在目标的定位方面,我把目标定位得更加细致和具体,对于幼儿的能力发展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活动环节上,我把第一教中“帮幼儿确定用哪两块图形拼的方法”改为“让幼儿自己随意选择两块图形拼搭的方法”,使这个环节的容和下面环节的内容相协调,也体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在幼儿运用四块图形拼时,我改为让幼儿自己去拼。然后我将5块、6块、7块图形整合在一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拼的方法,但不强调一定拼成大图形或造型,给了幼儿更大的发挥空间,使整个活动最终向“用七块板拼造型”的玩法靠拢。

另外,在每一环节结束后我都进行了小结,这不仅帮助幼儿梳理了已刁得经验,而且还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做好了前期准备,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让他们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因为幼儿经验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自己学”和“互相学”来完成的。

大班教研组研讨:

1,对目标的评议

目标的表述还应具体,如拼搭图形时定位在哪些方面:5块以上的图形拼搭也是活动的环节,它的目标定位又是什么;目标3的表述过于简单,需要从深度思考,建议从情感方面的意义着手考虑目标是什么。

2 对活动过程的评议

(1)教学方法的改进:模仿――自主。放弃了要求幼儿参照教师的拼搭示范,改为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拼搭,幼儿的创意以及想象能力得到锻炼。

(2)语言的规范化。教师的语言表述主要从幼儿的表现中来总结,表述清晰、规范。幼儿交流时,也用“我用几个什么图形和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图形”的语言表述,具有数学语言的规范、简单明了的特征。

(3)教学引导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幼儿拼搭图形刚开始时大多都是摸索阶段,能成功的秘密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拼图方法进行总结。活动过程并没有体现出教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及教学策略,每一次都是幼儿摸索后教师总结是用哪个图形和哪个图形拼搭的,至于拼搭方法,(长短相同的边靠在一起拼)并没有帮助幼儿梳理。

第三次试教(潘倩老师)

活动目标:1 认识七巧板,知道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2 尝试用七巧板中的图形逐步进行不同的组合,拼搭出各种已认知的几何图形及造型,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3 在活动中体验拼搭七巧板的乐趣,感受七巧板的“趣”与“妙”。

活动反思: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幼儿在拼七巧板的过程中摸索并总结出拼搭方法,从中体会到七巧板的“趣”与“妙”。

第一次操作――用两块拼图形。我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通过提问“是怎么拼搭的?哪些小朋友也是用这两块图形拼的?拼出来的是一样的吗?”让幼儿初步了解拼搭成功的方法,并让幼儿发现同样的两个图形只要动一动、变一变就会变成不同的图形。第二次操作――用三块拼图形,我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通过提问“哪些小朋友也是拼出这个图形的,你用的是哪几个图形拼的?”让幼儿发现同样的图形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拼出来。

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幼儿拼出的是图案而不是图形。我便拼出图案展示给幼儿看,并通过调整、转动图形使图案变成了图形,启发拼错的幼儿改正过来。

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1 在总结一个方法后我没有让幼儿进行操作,进一步帮助幼儿内化为自己的经验。2 在发现问题后我缺少及时针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意识。

大班教研组研讨:

1 对目标的评议

目标1从知识技能上让幼儿知道七巧板中的各个图形:目标2通过拼搭环节中的探索,以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目标3从情感认知上突出本次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意义。三条目标的表述科学具体,具有操作性。

2 对活动过程的评议

(1)教学细节的把握。在讲评操作结果时,潘老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拼搭作品,并讲述自己拼搭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把握住了教学细节,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

(2)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说让幼儿尝试拼搭几何图形,很难让幼儿明白拼搭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引导时要明确让幼儿“用两个图形拼搭成一个已认知的几何图形”这一要求。

拼图教案范文第13篇

和3D婴幼儿丛书一样,拼图不用3D眼镜就能看到立体图案,人物、动物、花草活灵活现,随角度变化变幻无穷。此外,拼图增加了孩子互动乐趣,比图书更具吸引力,让孩子爱不释手。

3D拼图内容广泛,不但有小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场景,还有自然、历史、美术等多方面内容,可谓寓教于乐。

各地经销商纷纷致电公司,争先发货。既心心3D图书掀起幼儿阅读革命之后,3D拼图再次掀起新的投资高潮。经营3D图书和拼图,不雇人、不租房,可以在家里经营,也可以进入图书市场、幼儿园、小学等渠道。各地都只设独家,再加上裸眼3D技术全国独创,因此处处都是空白市场、独家经营,按照总部提供整体营销方案,经销商轻松就赚钱。

近年婴幼儿启蒙教育理念风行,培养孩子上,家长历来不怕多花钱,只怕孩子比别人落后。可小孩子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天性,再加上孩子不懂爱护书,有的被撕碎了,有的被奶粉和口水弄得一塌糊涂,很让家长头疼。和孩子讲道理,往往一转身他就忘了。家长特别需要一种寓教于乐、能让孩子一搭眼就爱不释手的科普图书或玩具。无论是孩子还是小宝宝,都迫切想从枯燥的传统阅读中解放出来。据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0-3岁的婴幼儿约7200万,每年新生儿2300万,月均消费额872元,3D图书大有商机。

在如此广泛和迫切的市场需求下,心心图书研发出裸眼3D技术。图案是立体的,而且随角度变化图案会动,不但是国内独家,而且在国际上也出于领先水平。图案变幻次数多,能呈现15副图。

裸眼3D图书和拼图都采用高科技新材质,水不浸、撕不烂,无毒安全,不用担心孩子用嘴巴啃,也不担心会损坏;单页能当卡片,重量和纸质图书相同。裸眼3D图书和拼图内容由多名幼儿教育专家的合力设计,包揽识字、辨物、自然、历史、美术、动画等多方面。

裸眼3D图书全国首创,无同类产品竞争,因此大受欢迎。书商说:“普通图书内容雷同,大家互相模仿,利很低。3D图书全国仅此一家,无人能模仿,每本8.6元有一半的利。普通图书售价5-10元钱,3D图书的价格也有优势,家长也容易接受。”河北保定的经销商说:“原本一直在做3D图书。家长和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幼儿园、超市、小卖部、学校门口的地摊,都是我的销售渠道,每天发货上千本。现在又多了3D拼图,生意更好了,有不少单位甚至买去当做礼品,还有不少商家做促销也来我这里进货。”河南商说,“我看过好多好动的孩子,一看到3D拼图,就立即会安静下来认真摆弄。家长都感觉特别神奇,掏钱购买都很痛快,赚钱很容易。”

裸眼3D图书和拼图特别适合小本经营,投资几百几千都可以。钱少的,可以在家经营;有实力的,可以进超市、小卖部、幼儿园、亲子训练学校铺货销售。3D图书颠覆了传统图书市场,国内独家,很受欢迎,投资者容易成功。

地址:石家庄市和平东路与建华大街交叉口书香华苑

全国营销:0311-66697560

拼图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单韵母“o” 合口呼uo praat 共振峰

一、引言

关于汉语拼音中单元音韵母“o”的读音,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定,“o”除可以自成音节外,只能与唇音声母“b、p、m、f”相拼。“o”自成音节的情况很少,现代汉语词典中仅收录了“哦”“喔”“噢”等几个叹词,由于叹词发音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本文暂不作讨论。而我们发现,普通话中,与声母“b、p、m、f”相拼后,“o”的实际发音并非国际音标所标写的[o]那样又高又圆,从一般人的听感来说,此时的“o”与汉语拼音复韵母uo[uo]的读音十分接近。但从形式上看,bo/po/mo/fo是唇音声母与开口呼相拼,而“uo”则是典型的合口呼韵母。另外,在拼合规律上,“o”与“uo”恰好又形成互补关系,即“uo”只能与除唇音声母“b、p、m、f”以外的其他声母相拼。学习者便往往在此产生困惑,“o”的音值与“uo”到底是否相同?如果二者发音相同出现位置又互补为何在汉语拼音方案中不作合并?

语言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关于“歌戈的韵母”的分析中提及:“从现代北方话看,这一韵部除喉牙音字外,一般都只有一个韵类,多数地方是uo。”[7]对于明清时代的音韵,王力曾指出:“梭波韵只有合口呼uo。此部纯音字,一向属于合口呼。‘波婆磨’等字,《广韵》入戈不入歌。今语拼音方案写作bo,po,mo,只是为了简便,实际读音应是[puo][phuo][muo]。”[5]李荣认为:“北京音系三十八个韵母……严格的说,只拼唇音声母的[o]韵跟不拼唇音声母的[uo]韵应该合为[uo]。”[2]

综上,从汉语语音演变的历史来看,学界基本的倾向是――“o”与唇音声母相拼后实际应归入合口呼,即此时“o”应读为[uo]。但传统音韵学的语音研究缺乏录音资料和标音工具,语音的构拟主要凭借类推和个人经验,缺乏准确性。本文尝试在传统音韵学分析结论的基础上,辅以语音分析软件praat作元音共振峰分析,对上述构拟结果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进而为这一语音演变现象提供直观精确的依据。

二、基于praat的共振峰分析

(一) praat简介

Praat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Paul Boersma和David Weenink编写的一种目前非常流行的语音分析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自然语言采集、分析和标注,在语音分析、语音合成、绘制语图等方面具有十分精确高效的优势。

(二)元音“o”与“uo”的共振峰分析

一般来说,共振峰的不同可以说明元音的区别。从低到高来看,前两个共振峰,即F1和F2,对于元音的辨识最为重要,分别对应元音舌位的高低与前后。第三共振峰F3只对辨识某些元音特征起作用,如前高、日化、咽化以及圆唇。第四共振峰往上音强已经很弱,对辨识元音起不到太大作用。[8]本文通过praat软件分别采集元音“o”与“uo”的共振峰数据,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而确定“o”的音值。

我们选取8个非零声母例字(音节):波bō、多duō;佛fó、国uó;抹mǒ、左zuǒ;破pò、弱ruò。这八个字按四声分组,调值相同的两个字为一组,每组中,前字为“o”韵,后字为“uo”韵。基本涵盖这两个韵母在拼合过程中所有发音的可能性。上述语料由一位女性受测者朗读,用Praat录音,生成语图如下:

图1:宽带图并叠加共振峰显示

图1为四组例字的宽带语图。以左上图为例,左边为“波bō”的语图、右边为“多duō”的语图,图中红线标示的即为这两个音节元音部分的共振峰,频率可以从左边纵轴读取。可以观察到,左右两边标识出的F1、F2、F3大致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其他三幅语图也呈现出相似的情况,不再赘述。我们进一步用praat自带的LPC算法,分别提取这八个例字F1、F2、F3稳定段的近似频率,见下表:

表1显示,调值对元音发音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取上表数据的平均值作为“o”与“uo”前三个共振峰的最终频率,并根据F1和F2绘制坐标,得到两个元音的大致位置如图2:

图2:元音“o”与“uo”声学图

声学定义的元音图与元音生理图(舌位图)大致对应,图2中元音“o”与“uo”的位置十分接近,说明两者在舌位高低前后以及圆唇度上差别细微。这就意味着“o”在唇音声母后面的实际发音与非唇音声母后面的“uo”发音几乎是一样的。结合我们的听感与传统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认定,唇音声母后面的“o”是带有唇化的[uo]。

三、《方案》制定思路及相关教学问题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bo、po、mo、fo”四个音节的发音在普通话中用“buo、puo、muo、fuo”来标写似乎更加合理,但《汉语拼音方案》并没有采用“buo、puo、muo、fuo”的书写形式。事实上,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省略唇音声母后的介音“u”,在早期汉语标音体系的制定中由来已久。与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等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另外,单韵母“o”独立成音节的情况极少,前拼声母的能力很弱。但考虑到“o”字形醒目,与其他字母区分度大,为了尽量加大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汉语拼音方案在设计时便用它标写多个近似元音,并在形式上保留了其前拼唇音声母的功能。之所以可以省略介音“u”,王理嘉解释道:汉语音节声介结合非常紧密,“u”是圆唇元音,与唇音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合,后面又紧接一个比它略低的圆唇元音,于是“u”的圆唇特征就因为协同发音而跟声母和韵母结合在一起了。[6]但这种“协同发音”毕竟是基于以北京音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发音习惯,对于南方方言(尤其是西南方言)以及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省略介音“u”的书写形式往往在拼读时造成误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学习者说明“bo、po、mo、fo”实际是“buo、puo、muo、fuo”的省写形式。可以将它们作为特殊音节单独加深记忆,从而避免因拼写形式的误导造成错误发音。

(本文为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赵元任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学术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4CYY019]。)

参考文献:

[1]邓文靖.字母o在汉语拼音中的音值[J].汉字文化,2009,(2).

[2]李荣.语文论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刘明华.汉语拼音方案的o韵母与uo韵母之辨[J].科学之友,

2008,(32).

[4]王贵生.bo、po、mo、fo是开口呼还是合口呼[J].四川教育学院

学报,2001,(3).

[5]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王理嘉.音系学基础[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7]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拼图教案范文第15篇

一、学案引领,激发探究欲望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可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在设计学案时,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也就是说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取得成功,能够享受成功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设计如下学案:

图1

(1)毕达哥拉斯在地板上的发现:毕达哥拉斯在他朋友家的地砖(如图1所示)上发现了什么?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图2

(2)其他直角三角形有没有上面的关系呢?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正方形A、B、C的面积(如图2所示)有什么关系?中间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猜想:任意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是否也具有上述关系?

(3)每个小组都有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利用这四个三角形,你们小组能不能拼出一个正方形?利用你们组拼出的正方形能不能得出a2+b2=c2?

图3(4)如图3所示的ABC中,∠C=90°,已知:a=5,b=12,求c=?

有了这样的学案引领,学生学习的方向就会更加明确了.

二、合作探究,感悟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把学生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自主学习中的困惑,让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实现多维互动,共同探讨.学生在这样的探讨与互动中,能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辩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并让每个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各小组很快就“热闹”起来了,有的小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还有的小组发现:一个梯形可以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推导出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见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是每个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而交流就是一种重要的协作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就应该留给学生相应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深刻的知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过程中,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后,可引导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无交点”进行了交流与辩论,让学生对“图象与x轴可以无限靠近,但永远不会相交”有更深的理解,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投入,师生和谐,课堂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恰当地点拨引导,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