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纪念品 独特 中西结合

一、引言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我们觉得纪念品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现在有很多纪念品公司,但是生产和提供的产品特色不够,很少具有收藏价值。我们通过详细调研,规划了鑫叶纪念品有限公司,并为公司的主打产品进行了设计,期望通过这个策划,能够使大学生在创业的同时,也填补纪念品市场的不足。

二、纪念品市场的缺陷

现阶段纪念品有价格无价值不具备收藏与贮藏职能。有纪念价值的也不是很美观,而且不具备国际收藏价值。纪念品只能单一的表示本地区或国家的特征,不具备世界性,并且做工粗糙,无专业制造地点,一般单凭粗糙的手工制造或劣质机器生产完成,消费者对高品质纪念品需求格外强烈。

三、鑫叶纪念品有限公司的产品规划

公司设计和提供的纪念品主要是在奥运会或亚运会以及全球性活动为主销售出的产品,具有纪念价值。主要产品是国徽簪子,特征是结合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与各国之精髓打造成的,为广大消费群众所喜爱的、乐于接受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国徽是每一个国家的象征,簪子具有中国特征。且如今簪子已经成为女性消费者的宠儿。所以此商品值得收藏、纪念和回忆。让每个消费者在欣赏国徽艺术的同时,学习和了解各国国徽的知识,了解各国的历史知识,促进大家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

四、鑫叶纪念品有限公司的部门和业务规划

(1)部门规划。公司分为五大部门,分别是采购部门、设计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宣传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并完善采购制度和采购流程;根据公司的长期计划,拟定采购部门的工作方针和目标;负责制定采购方针、策略、制度及采购工作流程与方法,确保贯彻执行;制订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各项物品的采购标准,并严格执行。设计部门负责设计部的工作计划、资金计划、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技术支持,负责监督本部门工作实施的过程及实施效果,负责与其它相关部门总的协调工作;负责公司大局规划、产品设计,无论是在技术上管理上还是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改进。生产部门负责制定一个流利的生产线,团结一致、节能高效的完成每一项工作,并且避免脱销,保证生产平稳化,在适应市场需求中不断调节生产线和产量避免给公司造成损失。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整理财务,其中包括记账、算账、结账。宣传与销售部门向中国的客户进行宣传,还可以向韩国及朝鲜的客户推荐产品,根据库存调节商品价格,合理聘请销售人才。

(2)业务规划。具体资金分配与操作过程如下,首先主要负责人寻找一家普通饰品制造厂,与厂商负责人商讨后,向银行贷款,采购部门去选购原材料,然后让厂商生产,生产出第一批产品送到宣传销售部门,由宣传销售部门聘请一些人进行宣传销售,第一次赚的的钱要不就是还本付息,要不就还是亏本,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过几次周折之后可盈利一部分资金,可以通过这部分资金买一台制造产品的设备,进行自己生产,这时生产部门要协调生产关系,雇佣一部分劳动力,进行流畅的生产,逐步构造出一条流利的生产线。设计部门和宣传营销部门此时要根据消费者需要,推陈出新,设计部门设计出更被大众喜闻乐见的商品,宣传销售部门要努力学习和创造更多宣传营销手段,进一步扩大消费者需求,扩大销售范围,以便获取更多利润。此利润交给财务部门进行资金核算,整理出一套购买与销售方案,使采购部门能够顺利购买更多生产设备,此时生产部门会面临扩大生产的过渡期,制定出一套更大规模的更流畅的更高效的生产线。而财务部门更加需要计算对每个员工的开支奖金问题。设计部门在设备足够齐全资金足够充裕的时候,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设立分公司,使纪念品能够销往更多地区,扩大销售的地区范围。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0亿美元的菜单

奥运特许经营计划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许经营计划又分为特许商品计划、奥运会纪念币计划以及奥运会纪念邮票(品)计划。奥运特许商品是指北京奥组委授权特许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带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等奥林匹克标志的商品。特许企业以向北京奥组委交纳特许权费的方式获取生产或销售特许商品的权利,一般特许费平均为商品价值的10%。特许费将划归北京奥组委专项资金,申奥时特许费收入预算为7000万美元。也就是说:消费者每购买一件北京奥运特许商品的相应收入将以特许权费的形式直接划归到北京奥组委专项资金,直接用于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

从2004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把五环旗交到北京市市长手中的那一刻起,标志着驶向中国的奥运航船正式扬帆。而奥运会特许商品这个急先锋,早已抢先一步登陆中国市场。作为北京奥运特许经营计划中的一员,北京奥组委对北京奥运会整个特许商品销售额预期保守估算数字是10亿美元。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特许商品总零售额是5亿美元,雅典奥运会超过7亿欧元的总销售额打破了奥运商品销售记录。北京将如何才能吃到这10亿美元的“大蛋糕”呢?北京奥组委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来销售奥运特许商品。

1、特许商品零售店。特许零售商店的店内将统一悬挂北京奥组委颁发的特许零售店标识,有独立的区域和统一的形象,集中销售特许商品,有专卖店或专柜等形式。奥运特许商品零售价由北京奥组委确定,只能在奥组委指定的特许商品零售店买到。此次推出的特许商品以传统的奥运会纪念品为主,包括休闲服饰、文化用品、工艺品、胸章四类共两三百种商品。据了解.最终计划开发的特许商品将会达到两三千种、上万款式。同时为了满足奥运旅游纪念品和收藏品市场的需求,奥运特许商品还推出了中国结、风筝、限量版胸章(中国鼓系列、中国编钟系列)。

2004年首批开业了十家特许零售店,分别是:王府井工美大厦、中友百货、首都机场航站楼、城乡贸易中心、王府井百货大楼、当代商城、颐和园店和贵友大厦,其中机场有3家特许零售店。到今天,北京已经陆陆续续有超过14家奥运特许商品零售店,此外,青岛、上海、大连、天津、沈阳以及其他东南沿海城市也将陆续开设奥运特许商品经营店。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授权.北京奥组委可以开发40多个大类、上万个品种的产品来作为奥运特许商品。

2、特许商品零售点。即将特许商品与其他商品混在一起卖的形式。

3、其他零售方式。如邮购、网上购物或配合大型活动增加临时零售摊位的短期销售等。

目前,北京奥组委对于特许经营商(即特许企业)的选择标准非常严格。首先应征的企业要对特许计划感兴趣,是在奥组委官方网站登记备案的企业,行业协会推荐的企业和通过市场调查被遴选出的业内较有实力的企业等。考查的指标包括企业资质、产品设计能力、营销能力、生产能力、环保状况等。特许零售商的选择标准包括必须有经营的积极性、资质及财务状况、特许商品零售方案、零售经验和市场促销能力、连锁经营能力、物流配送能力等。在经过奥组委方面的严格考评之后才能受到“优先扶持”,才能经营奥运特许商品。

首批10家北京奥运特许店开业仅5天时间,奥运特许商品销售额已高达140多万元。外地旅游顾客及本地年龄较大的群体成为购买主力。看到奥运特许商品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王府井工美大厦、公主坟城乡贸易中心等首批10家特许商店热卖后,许多商家都觊觎着奥运这块商机。但由于目前奥运特许经营的市场尚在培育阶段(2004、8-2005、12),基本选择的都是些为比较有实力的大企业作为零售商,都是具备开一系列连锁店的能力并且拥有丰富的物流配送和市场销售经验的,所以短期内不会向个人经营方面开放。也就是说,个体户要经营奥运特许商品,至少要等到2006年、2007年市场成熟以后。

奥运徽章热销,只是奥运会众多收藏品热销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奥运收藏者,这个群体绝对会是数以万计,他们是推广奥运文化的重要力量。与一般纪念、馈赠需求不同的是,收藏者往往需求量大,要求品位也更高,这一市场的潜力可能会超乎想像。北京奥运会不仅要成为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奥运特许商品也同样会是最好的收藏品。

特许商品经营之惑

“手巧”更需“心灵”

凡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地区或城市,都已形成独特的奥运收藏文化,国际收藏界已将所有关于奥运会纪念品的收藏活动命名为“奥林匹克收藏”,并由此产生了3大成熟系列,即奥林匹克集邮、奥林匹克纪念币和奥林匹克纪念品收藏。国际上历来十分重视奥林匹克收藏,国际奥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奥林匹克收藏委员会,每年举办国际奥林匹克收藏品展览,促进包括奥运会纪念章在内的各种奥林匹克纪念品的集藏和交流,传播奥林匹克文化。

雅典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两个名为雅典娜和费沃斯的娃娃.小脑袋,大脚丫,分别穿着橙红色和天蓝色的衣服,憨态可掬,价格不菲。翻看吉祥物玩具上缝制的商标.上面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而且,最近历届奥运会销售的特许经营商品,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加工生产的。北京奥运会的特许商品将由我们自主开发,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一――除了有“手巧”的加工制造外,我们更需要“心灵”的高端设计。

放眼2004年雅典,雅典奥组委早在2001年4月就划定了奥运会纪念品的品种范围,其中包括小商品、衣物,纪念品、日用品、节庆用品、办公用品和玩具共七个大类。七大类品种下又划分出34小类,像吉祥物、纪念章、下恤衫、钥匙扣是再普通不过的“大众商品”:比基尼泳衣、足球、野外旅游用具则属于“娱乐商品”;而印有奥运会会徽标志、亚麻质地的床具、珠宝首饰、皮革钱包则是其中的“奢侈品”。总之,组织者几乎把所有能想到以及平时想不到的东西都开发成了纪念品。

雅典奥组委说,印有“雅典2004”以及会徽标志的纪念品承载了“奥林匹克回故乡”的特殊意义,这绝对超过了纪念品本身的含义。为了让这些纪念品配得上这一历史角色,组委会规定了所有纪念品必须设计精良、质量上乘。纪念品中还包括以雅典奥运会4个核心价值“遗产、参与、庆典和人类本身”命名的香水,足见纪念品设计者的苦心,这些都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盗版之痛

“物美价高”,特许品必有盗版之虞。工商部门早就已经在北京多家市场内查获了多起贩卖盗版“中国印”T恤衫的事件。未来,大量具备生产能力的中国企业很有可能继续加入造假的行列,他们瞄准的同样也是奥运商品巨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利润。因此,市场的规范程度自然成了想要投资的企业最关心的事情,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世界艺术品重要交易中心。虽然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国艺术品和古董市场,但离建设成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相距甚远,更未实现纽约、伦敦那样的交易国际化;2011年美国的艺术品捐赠价值131亿美元,中国的物资捐赠折价只有25亿余美元。美国为扶持其艺术事业的发展,实行直接的财政补贴政策和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艺术品的交易成本,成功地吸引世界性艺术品 和投资资本。因此,为推动我国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建设以及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必要研究英美的税收制度及其优惠政策。

一、美国的艺术品税收条款

在美国境内,艺术品被作为资产看待,因此,在美国境内经营艺术品主要缴纳的是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s Rates Tax)和销售税(Sales Tax)。

1. 资本利得税

资本利得税是对资本资产增值带来的收益所征收的一种税。超过一年的投资资本所得,界定为长期资本利得税(Long-term Capital Gains Tax),税率为28%;低于一年投资的短期资本收益,视为投资者的普通所得,征收税率为35%的所得税。

在美国境内的艺术品交易,美国国家税收署(Internal Revenue Service,IRS)依据最初购买动机而将交易对象分为销售商、投资人和收藏家,对交易对象征收长期资本所得税或所得税。经销商最初的购买动机是为了获得利润,缴纳所得税;投资人,其最初购买的动机是为了投资,缴纳长期资本利得税;收藏家购买艺术品为了欣赏,出售持有超过一年的艺术品的所得被视为长期资本利得,适用资本利得税,销售持有期低于一年的艺术品所得,则需缴纳所得税。

2. 销售税(Sales Tax)和使用税(Use Tax)

在美国境内购买艺术品需要缴纳销售税,销售税是一种“目的地税”,艺术品在当地实现交付或所有权的转移,即产生了州销售税。若经销商在其所在的州税务部门登记并领取转售证书,这样经销商在任何州购买艺术品都不用缴纳销售税,因为艺术品是用来转售的,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的。使用税是用来补充销售税的,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并未缴纳销售税,征收使用税来补充。例如,一位收藏家居住在加州而在其他州购买艺术品,在其居住地进行交付,依据税法规定,在购买艺术品的州不用 交消费税,但在其居住地加州要缴纳使用税,实质上是对物品使用地征税。

此外,得到艺术品咨询服务的人也有纳税义务,需要缴纳销售税。艺术顾问为收藏家或投资人提供艺术品的内部装饰和设计服务,并到客户的家里进行实际的安装指导,赚取的服务费用有义务缴纳州销售税,由被服务的客户承担。

3.进口关税

对于艺术品的进口,美国采取零关税政策。但是对国外卖方需征收相当于作品申报价值0.21%的海关使用费。

二、艺术品税收减免条款:慈善捐赠扣除

个人向公共慈善机构捐赠,其捐赠税前扣除额不得超过应纳税额的50%,超出比例的捐赠,可在未来5年内结转扣除。若捐赠给私人慈善基金会,个人捐赠税前扣除额不得超过应纳税额的20%,且超出部分不能结转。公司捐赠享有经调整后毛利得10%的税金扣除额优惠;对特定非经营性私营基金的捐赠有更具体的限制规定。超过限额部分的捐赠可以向后结转5年以得到扣除。

纳税人若想通过捐赠艺术品来减轻自己的纳税负担,应清楚捐赠条例。首先要确定捐赠财产的性质是长期资本利得还是普通收入所得。通常,若慈善捐赠的艺术品被界定为长期资本利得,纳税人将会收到作为长期资本利得的完全公平市场价值的税收减免,但是如果捐赠财产作为普通收入的减免将受到原来的成本所限。

其次,对捐赠的对象也有要求。若纳税人将艺术品捐赠给私人慈善基金会,他只能收到原始购买成本的税收减免。然而,若捐赠给公共慈善机构,将会得到完全市场价值的减免。例如某个人几年前以1000美元购得一幅画,现在画的公平市值为1万美元,如果将画捐赠给公共慈善机构,会得到10000美元的慈善收入所得税的减免。如果捐赠人的纳税等级为35%,就会免交3500美元的所得税。其他条件不变,纳税人若将藏品捐赠给私人慈善基金会,只能获得原来购买成本1000美元的慈善所得税减免,即免交350美元的所得税。

三、艺术品税收筹划工具

收藏家在转移藏品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合理的税收筹划工具,将自己的税收减免最大化。在选择税收筹划工具之前,首先应该了解美国的遗产税和赠与税。依据奥巴马2010年签署的税收减免法案,对遗产税和赠与税的超额累进税率采用了新的税率,美国公民都有一个终身的合法的零遗产额和零赠与税额。

1. 廉价出售给公共慈善机构

当把艺术品出售给公共慈善机构时低于它的公平市场价值,即廉价销售。在廉价销售中可以利用一个税收筹划技术。例如,一个年长的客户愿意将它的藏品出售给他喜爱的博物馆,但他没有足够的收入,依照廉价出售规则,他将艺术品出售给博物馆,这样他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投资现金还可以将其资产传给遗嘱继承人。就纳税而 言,无论是普通收入所得还是长期资本利得的财产销售都有纳税的义务,其中除去低价出售的价值可视为捐赠的部分,可允许在公平市场价值内获得慈善扣除。

2. 慈善性剩余信托(Charitable Remainder Trust)

由捐赠人设立的一种慈善信托,捐赠人可将一部分信托收益用于自己及家庭的生活,剩余部分转赠给慈善机构。一般来说,一个慈善性剩余信托每年至少给一个非慈善受益人一定的收益。支付期必须是受益人活着的时候或者不能超过20年,非慈善受益人收益期限终止后,要给非慈善受益人适当的免税。慈善性剩余信托的收益不用缴纳所得税,所以信托人可以出售而不用支付资本利得税,信托授予人的所得税扣除是基于剩余部分的价值。一般有两种慈善性剩余信托基金:年金信托基金(An Annuity Trust)要求每年支付固定金额给非慈善受益人,其价值等同于信托财产公平市值的5%-50%(公平市值为信托创立时评估的);联合信托基金(A Unitrust)要求每年支付固定金额给非慈善受益人,其价值等同于信托财产公平市值的5%-50%,每年都要进行评估。

3. 遗嘱完全慈善转移

收藏家想要生前保留藏品的所有权,但是愿意在其死后将藏品转赠给慈善机构。在死后捐赠给公共慈善机构或私人慈善基金会,都可以得到藏品公平市场价值100%的遗产税扣除。

一是未分割权益捐赠。若一件藏品转赠给慈善组织,藏品的未分割权益将满足遗产税扣除。例如,如果立遗嘱者生前将未分割的四分之三权益捐给慈善机构,立遗嘱者在其死后将剩余的四分之一也捐赠了。在支付遗产税中,慈善遗产税扣除达到剩余部分的完全公平市值。

二是配偶间转移的婚姻遗产税扣除。1981年的经济复苏税法案提供了一个不受限制的婚姻遗产税扣除条款。若收藏家希望在其死后某个慈善机构的能获得他的藏品,他应该将藏品转赠给其未亡配偶而不是直接捐给慈善机构,再由其配偶生前或亡后捐给慈善机构(收到一个生前转移的慈善收入所得税扣除或死后的慈善转移扣除)。因为现在有不受限制的婚姻遗产税扣除,未亡配偶不会得到其去世配偶的联邦遗产税。

4. 非慈善转移

当有的收藏家愿将藏品给自己的继承人以继续保留艺术品,这属于非慈善转移。

一是遗嘱转移。收藏家在生前没有将藏品转移,死后必须将其处理。如果你倾向于通过遗嘱转移,并藏品转赠给一个非慈善受益人,如配偶。依据美国税法规定,遗产转移给配偶的能获得配偶减免限额,如在2009年,零遗产税额为350万美元,这意味着你转移的资产低于350万美元不会产生遗产税。

另一个是信托形式的遗嘱转移。收藏家可以利用一个信托基金进行遗嘱转移,并希望给将一件藏品完全转移给其未亡配偶,在未亡配偶死亡后再转移给他们的孩子。 基本的思路是一次转移覆盖两份遗产,但只产生一次遗产税。尽管有零遗产税额可以使用,但成立信托基金是更好的选择。就信托基金而言,应指定谁承办保险费, 储存费和其他费用,托管人应该被授权可以出手任何一件藏品。这个条款对于资金缺乏的家庭是有必要的,拥有一件有价值的藏品不会陷入因没有钱支付费用的境地。如果未亡配偶可以要求信托基金托管人将不产生收入的资产转为可产生收入的资产,则信托基金也适用于配偶遗产税减免。

5. 在死后出售藏品

有的人继承了一些艺术品后,但无力缴纳遗产税,最后选择出售藏品来支付遗产税。这种销售需要确保继承人每年能获得一定的收入,同时销售会产生一定的佣金费用,继承人希望这些佣金费用能用来作为联邦遗产税扣除。但是这些费用能否作为联邦遗产税目的是不明确的,遗嘱检验法院的费用允许额也不能保证费用可用来做联邦遗产税目的。

遗产税最重要的一个税收影响是包括在总遗产中的艺术品的升值加大了所得税的计价基础,因为所得税是与联邦遗产税的计税价值相等。税法条例规定从死者获得财产的成本基础是死亡之日或另选之日的公平市场价值。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收藏家花1万美元购买了一幅画,但是等到他死亡时,画的价值就联邦遗产税来讲,价值为10万美元,他的继承者获得这幅画,加大了的计税价值等于10万美元。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在此之前,高端白酒阵营的另一位骄子水井坊也加快了在华南市场攻城略地的步伐。2005年8月,水井坊典藏系列登陆广东,产品价格一举上提,涵盖了500—1000元的价格区间。其中一款世纪典藏,更是定出了商超零售价不低于26000元的天价。

如今,水井坊和国窖1573都在广东市场再度发力,江湖上又要上演一出白酒双骄华南PK的大戏。

国窖1573:重建优势

国窖1573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2005年,泸州老窖公司结束和原总的合作,由过去的总独家经营调整为厂家、经销商多渠道经营。根据厂家、经销商资源和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同时国窖进行了全方位、高密度的品牌宣传,除传统电视、平面媒体外,在公交车站牌、社区、分众传媒上也投放了大量广告。

按照泸州老窖的整体市场规划, 2006年泸州老窖将重拳出击广东和上海市场,计划在广东市场实现5000万的销售收入,力争在2006年末完成"北京带动华北,上海带动华东,广东带动华南,四川带动西部"的营销战略布局。笔者了解到,国窖1573公布的2005年销量在800吨左右,业内人士估计销量可能达到1100吨,预计几年之内国窖1573就可以实现产销平衡。在此之前,抢先抢占市场制高点,搭建好销售网络等就关系到泸州老窖长远发展战略。广东市场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国窖1573在华南重新排兵布阵有几个特点。

消化渠道存货,重建网络

和原总的合作结束以后,国窖1573在广东各级渠道中有不少存货。因此,国窖的华南攻略第一步就是消化原有存货,另一方面在广州、深圳等几个重点市场搭建销售网络。据行业人士介绍,“消化存货一方面厂家从原总处回购,另一方面也安排了经销商在市场上回收”。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前一段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卖收回的货。”

由于以前市场交给经销商总,“厂家直接掌控销售国窖的终端网络很少,老窖特曲和国窖的渠道又很难兼容”。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迅速建立国窖销售网络。以广州为例,国窖1573迅速建立起直控终端网络和经销商分销网络,产品在广州有规模、上档次的上百家餐饮、酒店A店中进店、动销。由几十家经销商、分销商、配送商组成的分销网络已经搭建完毕。同时,国窖1573还在广州媒体上招聘茂名等市场销售经理,为运作二级市场进行准备。

深度分销 强攻餐饮团购

国窖1573在前期运作中,基本上是依靠渠道层层分销,效率不高。在重建网络时国窖强调厂家对终端市场的控制,经销商更侧重于服务和配送。据知情人介绍“国窖按餐饮、商超、团购不同渠道招商,而且销售区域划得很细。比如一个广州XX区就可能设几个分销商,要求其精耕细作”。国窖1573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选择经销商首先看其是否有经营国窖的意愿,其次看其销售网络,最后才是看其资金和规模。国窖1573厂家的业务人员随时巡查餐饮、酒店终端,保证厂家对终端网络的控制。”

除开餐饮、酒店外,国窖1573非常重视团购和特殊渠道带动销售的作用。利用当地经销商资源以及与部队、大型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合举办活动,取得良好的传播效应。据了解,国窖以前在出货渠道比例上酒楼与商超的出货比例为7:3,2005年这一比例下降为6:4,公司计划最终下降到3:7的水平。

水井坊:调整提升

与国窖1573以网络建设和地面推进为主不同,水井坊在广东有较为成熟的网络。但在国窖1573重新谋划广东攻略的同时,水井坊也感到高端白酒市场的几丝寒意。

水井坊的成功离不开文化包装、精巧策划、事件营销,现在众多跟进者都祭出了同样的利器,水井坊必须要拿出新对策加以应对。老价格井台瓶水井坊在多年畅销之后,局部市场上经销商利润下降,价格冲突等问题也开始暴露。

因此,利用水井坊典藏上市进行品牌提升、细分高端消费群、提高经销商利润、区隔产品解决窜货是其主要目的。

品牌注入新元素

在水井坊的电视、报纸广告中,水井坊已经将其广告诉求由“中国白酒第一坊”改变为“中国高尚生活元素”。 广东水井坊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中国高尚生活元素”传承了水井坊尊贵、大气的品牌主张,而且更多从考虑消费者的角度,而不单是从宣传产品的角度与消费者沟通,更加时尚也更能体现水井坊的尊贵价值,更接近奢侈品的销售法则。2005年11月,水井坊赞助了《南方人物周刊》在成都举办“四川人是天下的盐”专辑会暨“成渝两地高层文化论坛”活动。通过类似活动反复强调自己“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特性,为水井坊典藏的销售造势。

价格提升 细分消费群

水井坊典藏此次上市的48度、54度、61度三款产品,市场价格分别达到了600元、700—800元、900元以上。而以前畅销的老井台瓶水井坊价格在500元左右。笔者了解到,通过推出水井坊典藏同竞争对手拉开价格,进一步强化了水井坊在高端白酒阵营中的价格标杆效应,细分了高端白酒中的消费群,满足了500元以上价格区间消费的需求,可以涵盖更多的商务、政务消费者。

提升利润 解决窜货

据经销商介绍,产品畅销以后价格透明,经销商利润下降,局部区域出现窜货是畅销品牌往往遇到的问题。厂家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往往就是推出新产品,水井坊典藏的上市也不例外。随着水井坊老产品的畅销,利润有所下降。典藏的上市确实为经销商提供利润增长点,让经销商分产品运作,还可以缓解卖相同产品经销商太多容易产生的窜货问题。

版图:将如何演变

水井坊和国窖1573的华南市场攻略,会对华南高端白酒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华南高端白酒版图是否改变?。

广东水井坊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水井坊典藏目前在华南还只是进入产品导入期,“水井坊的市场原有份额并不会受到影响”,其他高端白酒品牌市场发力现象往往是阶段性的,“这种现象每年都会有”。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自茅台上市以来,只有2002、2012和2013年没有完成预定增长目标(分别完成预定增长目标的96%、95%和97%)。但在哀鸿遍野的白酒股中,已然是一枝独秀。正如3月23日1919董事长杨陵江向近百位研究员透露的部分后台销售数据所展示的那样:“现在买茅台的消费者,60%是以前在1919门店购买五粮液和国窖1573的消费者。从开具的发票抬头看,大量的是公司消费,个人消费有增加。现在1919买五粮液的消费者,恰恰是以前买水井坊、沱牌舍得,以及其他中高端产品的顾客。”虽然仅是一家公司的数据,但1919门店分布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全可以管中窥豹,2013年市场的真相是:茅台终端零售价的下降,抢了五粮液和国窖1573的市场。而五粮液则顺势下沉,挤占了其他中高端白酒的市场。

2013年也是茅台首次在营业收入上超越五粮液(000858.SZ)的一年。自此,茅台在营业收入、净利润、出厂价、终端售价、净资产收益率、高端销量、总资产、净资产、消费者心智定位等几乎所有观测指标上,全面超越了五粮液,成为了高端白酒的唯一王者。

茅台营收从2000年末约是五粮液的27%,到2013年末的超过125%,同一期间,净利润从不足五粮液的1/3,到近两倍。这个市场竞争过程即展示了行业龙头强大的竞争力、无人匹敌的品牌拉力,也为茅台管理层的能力作了不容置疑的背书。

但这份靓丽的报表,有两处异常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一是管理层预计的2014年增长3%的数据之低前所未有;二是在现金余额继续增长的情况下,股息率从2012年的占当年净利润的50%陡降至2013年的30%。

财报数据静悄悄的告诉我们:隐藏收入已用完,2014年腾挪空间有限。市场的春天还没有来到,需要预留现金“棉袄”过冬。

令人担忧的增速和分红

1月下旬,董事长袁仁国表示,2014年,集团的增长目标为12.5%。就在“两会”期间,还是袁仁国,将集团2014年的增长目标改口为9%。依照历史数据,集团的增长主力无疑是飞天茅台。股份公司的增速,通常不低于或高于集团目标。然而,两周时间,股份公司年报出炉,预计增速居然定在3%,令人大跌眼镜。

管理层释放这样一个预期,究竟是希望影响资本市场,还是形势所迫呢?答案是后者。公司在2008-2011年隐藏的收入已经在2012年和2013年的“冬天”里用光了。

表1展示的是公司每年实际销售收入和报表展示收入之间的差距。最后一行中,正数为当年隐藏的收入,是当年实际销售情况好于利润表展示数据。而负数是当年消耗的隐藏收入,是当年实际销售情况低于利润表展示数据。

表1中的“销售收到的现金”,是现金流量表中,当年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应收款项增加”,是公司增加或减少的应收(票据和应收款)。这二者之和是公司当年实际完成的含税销售收入。将其折算为不含税销售收入后,与报表展示的收入进行对比,便可以发现公司隐藏或释放的收入。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2008-2011年供销两旺的时间段里,公司未雨绸缪,隐藏了约50亿元的销售收入,用于等待白酒“冬天”的到来。2012年和2013年,共计释放了43亿元收入,让报表不至于显得很难看。感兴趣的投资者可用同样方法统计2002-2007年收入,会发现同样的轨迹:2002-2006年隐藏了约13亿元收入,2007年释放了10亿元收入。

至此,公司的隐藏收入仅有不到10亿元,供管理层腾挪的空间已然不大。这就是为何会定出一个上市以来最低增长目标的缘由。

至于分红小气,是相对于此前三年的阔绰而言的。如果我们站在当家人的角度,看看公司的现金家底儿后,也许能理解。

年报显示,公司现金252亿元,其中约30亿元是关联公司的存款,剩下约220亿元,2014年的规划投资需要70亿元左右,还剩余约140多亿元。再看现金流量表,会发现公司2013年的原料采购、职工开支、广告运输等费用合计超过82亿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公司当家人,怎么地也要考虑留个百亿现金在手。

所以,可供分红的现金,只能40多亿元!相对上一年度66.5亿元的分红,2013年挣的更多了,却分的更少了,怎么办?送股。对投资者而言,纯属负收益的数字游戏。但市场喜欢。记得某知名投资人曾建议公司拆股,以便“让更多小投资者可以分享茅台的成长”。笔者当然反对。拿出两万元都困难的人,应该“珍爱生命、远离股市”。

高筑城、广积粮的2013年

茅台当前市值约1700亿元,是净资产的4倍。这吓退了很多只喜欢在净资产值附近购买资产的“价值投资者”。

1990年4月18日,沃伦·巴菲特在斯坦福商学院演讲时说:“如果一家企业赚取一定的利润,其他条件相等,这家企业的资产越少,其价值就越高,这真是一种矛盾。你不会从账本中看到这一点。真正让人期待的企业,是那种无需提供任何资本便能运作的企业。因为已经证实,金钱不会让任何人在这个企业中获得优势,这样的企业就是伟大的企业。”

净资产这东西,要倒过来看。经济学告诉我们,由于竞争的存在,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利润”这回事。所谓“利润”,都只是某种禀赋的租(或者简单理解为利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开创性地称,“所有可以产生收入的都是资产。收入就是资产的利息。”而投资者要找的,便是可以持续的、不可替代的生租资产。巴菲特给这禀赋命名为“护城河”。

用茅台举例,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净资产。其一,假设某甲以现价从现有股东手上买下所有茅台股票,再以原价卖回给原股东。资产负债表上净资产会如何?会变成1700亿元,PB为1,市盈率不变。PB从4降为1的过程改变了公司价值吗?没有。其二,假设公司现在向银行贷款400亿元,向所有股东按照每股50元,发放合计520亿元的特别股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总资产为435亿元,总负债514亿元。资不抵债,净资产为-79亿元。然而,手持135亿元现金,其他资产不变的贵州茅台,创造利润的能力被降低了吗?没有。它仍然每年创造100多亿元的净利润,甚至因为税盾(贷款利息税前抵扣)的存在,给股东创造的价值更大了。可见,不考虑公司性质,简单以净资产倍数来考虑投资价值,是有重大缺陷的。

单看白酒主业,我们可将茅台的利润表简化如表3:

如果不考虑前文谈到的平滑,这算是一份寒冬里靓丽的成绩单。唯一令人担心的是三项费用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上一年度的30亿元,三项费用的增幅超过了四成,似乎有失控的表现。不过细看其构成,我们会发现,这恰恰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信号。

三项费用增加额由6亿多元广告宣传及市场拓展费用和6亿多元管理费用构成。广告宣传及市场拓展费用,从2012年的12.2亿元增加到18.6亿元,从占当年营收的4.6%增加到6%。比例增幅不大,但绝对数不小。这恰恰体现了管理层面对白酒寒冬,积极进取争夺市场的态度。这是做生意必须要花的钱,也是会给股东带来更大回报的投入。

而6亿多元管理费用增加额背后,藏着一个厉兵秣马、大举进攻的茅台兵团。2013年,正值市场低谷,茅台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其员工总数从年初的13717人增加到年末的16800人,新增人员中,78%为生产一线员工。同时,当年吸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整整800名。员工增加额和增加幅度均为茅台历史之最。回看2001年茅台初上市时,不过3526人,所以,仅2014年新进人员,对应的生产能力已经不低于2001年的上市公司了。

缩小万倍,体会下2013年的成就:阿茅采购了22万元的原料,花了19万元费用,卖掉收回309万元现钞。征税83万元,剩了185万元。阿茅领了差旅费、工资和奖金合计28万元,剩下的157万元就是你这个当老板的了。经阿茅申请,你决定拿47万元去消费,剩下的110万元扩大规模投入再生产,让阿茅来年给你赚更多的钱!

高基数导致的倒春寒

2013年,公司生产茅台酒基酒38452吨,系列酒基酒14035吨。当年生产成品商品酒26034吨,销售商品酒25177吨。

根据集团2014年1月年度工作总结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茅台酒的销售量增加了4.96%”,再根据年报中茅台酒成本同比上升12.4%,收入同比上升20.95%,可计算出均价提升为15.23%,制造成本上升7.1%。均价提升比例低于2012年9月2日茅台酒提价32%的比例,这是因为2013年年份酒、自营店以及计划外的高价格销量同比均有大幅下降所致。

茅台酒及系列酒合计总销量由2012年的25715吨,降低为2013年的25177吨。可知,系列酒的销量降低1200-1300吨(约12%),销售收入减少了23%,意味着系列酒真实出厂价同比降低约13%。同时,系列酒成本减少4%,远低于销量减少的比例,推测滞销的系列酒,主要是成本最低的迎宾酒。

2013年,按照819元的出厂价销售计划内茅台约1.22万吨(推测数),带来约181亿元报表收入。公司还按照999元的价格释放了3000吨计划外产品,带来报表收入约54.4亿元。茅台酒总收入290.55亿元,减去这两部分收入,再去掉使用的隐藏收入25亿元,余额约30亿元。去掉未知的、大约是很小的一笔自营店利润,就是年份酒的销售收入,对应不足300吨的销量。

2014年,管理层面对的挑战,一是对年份酒的增长无信心。年报中说到“从政策方面看,对酒类产品尤其高端产品的消费限制性政策态势将常态化和制度化”;二是无法肯定2014年能否再次向市场释放3000吨的量;三是手中没有了隐藏利润可供调节。因此,对于公司而言,民间消费的春天来了,但首先要面对的,却是因2013年高基数带来的倒春寒。

从年报及管理层的表述看,面对上述计划外3000吨留下的50多亿的“大坑”,管理层准备了三板斧:抓市场、打假酒、推系列。

抓市场,是稳住自己的客户的同时,继续争取五粮液和1573的消费者;抓市场,是开展定制酒去创造原本没有的市场;抓市场,是不仅面对国内,也要充当中华文化的使者,走向世界。这一块,看见3个10亿元不难;

打假酒,是夺回以前因产能无法满足而漏出去的市场份额,至少要争取到那些想买真酒却被骗的消费者。这方面,从辨伪防伪的技术上,从购买的便利性上,茅台公司依然大有可为。这一步,1个10亿元,应该行;

推系列,是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锻炼队伍,以应对未来系列酒的产能释放。年报说,公司至少要打造两个系列酒品牌,成为全国化中高端品牌,实现中低端市场的有效扩张。系列酒生产及销售部分,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运作,是非常值得期盼的动作。同时,赖茅品牌的回收启用,也许与此有关。如果用汉酱和赖茅两个品牌,来整合下属系列酒子品牌,应该是步好棋。毕竟,鱼龙混杂、有人使用没人维护的赖茅品牌,一年也能做百亿销售额。现在给赖茅品牌灌入品质更稳定可靠的王子酒和迎宾酒,再加上茅台的背书保证,应该有希望接手原赖茅的市场。这一块,潜力很大,一个到多个10亿元,都是很可能的事情。

倒春寒之后是明媚春光

说倒春寒,是认为短暂的寒流后,紧接着是明媚的春天。春天的脚步,可从以下迹象窥见。

首先,分开看2013年四个季度的销售数据可发现,无论同比环比,均可见本轮衰退已经自2013年三季度触底反弹,四季度有加速复苏迹象。

在茅台产能跟上来以后,预收款指标基本失效。但大致可以发现公司的生产,被经销商的付款推动着前进的繁忙景象。

三季报预收款19亿元,年报预收款30.5亿元。茅台的年销售额平均到每周,大约6亿元。根据跟进的部分经销商反馈信息看,2013年公司已经可以做到打款后两周左右提货。因此,三季报的19亿元预收款,大约是收款后两周内完成生产、发货到中转仓及经销商提货,而后一周左右票据返回入账。

年报预收款30.5亿元,是截至12月31日的数据。在2014年1月28日,媒体报道的关于茅台销售公司物流中心的文章中透露:“12月中旬以来,物流配送中心发货量更是明显增大……临近春节,茅台酒销售市场向好……每天经他们配送的茅台酒及系列酒净重就达180多吨。”据此推测,30.5亿元,也仅仅是十余天的款项。

茅台地处西南一隅,交通不便。从公司发货到全国9个中转仓、1000多家专卖店,通常需要数日的时间。加上经销商提货,票据返回等时间,相当于十余天销售额的预收款,可以理解为产能和市场需求高度吻合,交钱后就刚好轮到安排包装、发货的状态。这种被钱推动着生产、且能生产出来的企业,是印钞机。

茅台酒的设计产能,在十一五期间,以每年2000吨的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以每年3000吨的速度增加。2013年,公司计划基建投资83亿元,完成投资54亿元(放缓了)。剩余部分加上新增投资合计约70亿元,将在2014年继续投入。整个十二五的投资规模,合计约200亿元,产生约1.5万吨茅台酒、约2万吨系列酒产能。这将是茅台有能力靠量推动,再次进行高速增长的家底儿。对股东而言,是花200亿元买一个新茅台,没有什么并购的回报率能与之相提并论。

由于茅台酒的生产特性,根据以往年份的基酒数据,可以推算出2014-2018年,四年间,每年可供销售的茅台酒数量(见2013年12月20日本刊发表的《茅台未来三年利润推算》一文)。从量的数据上看, 2014年-2018年,公司很大概率将重演2008-2012年四年的高成长的故事。所不同的是,前一个成长,主要是靠价格驱动。而接下来的成长将主要靠量的驱动。

量的增长,是否能够被市场消化,是很多对茅台心存疑虑的投资者的担心所在。

2012年以前,茅台的大部分消费来自于公款及相关消费,这使得出厂价619元的茅台,被哄抢至2000元以上。不过,作为投资者要思考的是,究竟是因为戴上官帽,才会爱茅台了?还是因为有了官帽,在抢购茅台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如果是前者,反腐无疑就断了茅台的销路。如果是后者,只是换另一拨优胜者而已。好酒,不会在竞争中剩下。

管理层在年报里称,白酒行业是中国传统行业,发展至今有四个没有变:一是白酒作为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没有变;二是白酒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没有变;三是白酒作为国人偏爱的消费品没有变;四是国人消费白酒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没有变。

只要这四个因素没变,市场的容量就是巨大的。据中国烹饪协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餐饮业,尤其是高端餐饮业严重受挫。前三季度全国餐饮业收入18178亿元,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5842亿元,是二十多年来首次陷入负增长状态。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指年营收200万元以上、员工40人以上的餐饮企业。这个档次的餐饮业消费者,有相当部分是有能力进行茅台酒消费的。以2013年前三季度“严重受挫”的5842亿元计算,全年约7700亿元。按770-1100元一桌估算,也有7亿-10亿桌。而茅台酒目前的年可销售商品酒不足0.4亿瓶,尚不能满足每20桌一瓶茅台。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产品;网上销售标准;网络配送标准;网络推广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34

1 湖北省农产品配送的相关标准现状及问题

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发展区域位于鄂西北地区,该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其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于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土壤以及特殊的地形还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导致这里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鄂西北地区在形成特殊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交通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为湖北省鄂西北地区的农产品网络销售配送环节增加了难度,滞后的农产品物流发展严重地阻碍了鄂西北西区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该地区主要采用冷链式物流方式开展网络销售的运送。

2 国内外农产品配送的网上销售标准及特色

21 国际标准

很多发达国家都通过B2C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农产品的网络配送销售,对于本国的农产品网络销售的配送也有一定的规范化要求。在日本,在农户对农产品进行粗加工后,实行标准化的分级装箱。对于配送的纸箱有严格要求,例如纸箱上含有品名、规格、产地、生产者姓名和条码等商品所应具备的各种标识。

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根据加工农产品包装材料的抗虫性,将商品划分为“暴露”和“非暴露”两类。对于这种不同类别的商品在配送包装上也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由于农产品自身存在的结构性、季节性和区域性,引发农产品在通过新鲜状态进行配送时会造成大量的变质、腐坏的发生,许多发达国家对于这个问题都采取使用冷冻冷藏技术,从农产品采摘结束之后,直接进入冷冻状态进行运送,从而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22 国家标准

自2010年起,我国对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开始进行规范要求。例如重庆在2010年提出的对当地进行冷链系统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普遍性的带头作用,按照《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01)、《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 11―2000)、《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4―98)等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和相关储存食品的技术规定及标准建设。下表显示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冷链情况对比。

我国与发达国家冷链情况对比

内容[]国外先进国家情况[]国内情况[]原因分析

预冷保险率[]美国,欧洲:80%~100% []30%[]我国缺少有效的冷藏技术和冷藏管理支撑

冷藏运输能力[]美国:冷藏车16万辆,保温车6万辆

日本:冷藏车约12万辆,每年2万辆递增[]冷藏列车:6792辆

冷藏汽车:3万辆

冷藏车年产量:4000辆[]我国冷藏车生产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不高

冷藏链管理[]欧美发达国家已基本建立了适合各冷藏品特点的高效冷藏链[]冷藏品流通环节冗长复杂,整个供应链交易无信用可言,冷藏技术部普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冷藏链管理体系[BG)F][HT6”SS]

数据来源:卜梅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23 农产品分类别标准

针对湖北省的十大特优农产品的商品化标准进行探究,对以下十种农产品进行分析,包括木耳、香菇、板栗、茶叶、脐橙、柑橘/柑桔、小龙虾、周黑鸭、神丹鸡蛋和魔芋。

(1)木耳:国家标准GB/T 6192―2008,其中GB/T191有专门提到关于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信息。具体包括运输时轻装、轻卸,避免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物、无杂物;防日晒、防雨淋,不可运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鲜活动物混装混运。

(2)香菇:对香菇的配送没有额外的特殊要求。

(3)板栗:国家标准GB/T 22346―2008,其中引用了GB/T191有专门提到关于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信息。

(4)茶叶:国家标准 DB33/T 506―2004,其中引用了GB/T191有专门提到关于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信息;GB/T 48571―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试验时各部位的标示方法;GB/T 48572―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温湿度调节处理;GB/T 48573―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GB/T 48574―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压力试验方法;GB/T 48575―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和SN/T 0262―1993 出口商品运输包装瓦楞纸箱检验规程。

(5)脐橙与柑橘/柑桔:配送的要求按照GB/T、13607―1992规定执行。具体内容是:车厢内壁应平整、干燥,无尖突物、污染物、杂物,洁净、无异味;禁止散装散运;科学设计、合理堆码,既要紧凑,又要利于气体交换。采用交叉堆叠或“品”字形堆叠。在适当的层高处放置衬板;及时运输,文明装卸。做到快装、快运、快卸,轻装、轻卸;搞好覆盖和包裹,避免包装日晒、雨淋、风吹。根据气候环境采取保暖、降温、换气措施;冷藏车运输应按不同柑橘品种进行适宜的温湿度调节。

(6)小龙虾:小龙虾的配送,目前主要通过干法运输、带水运输,包括使用尼龙袋、箩筐、蛇皮袋、蒲包袋以及小竹篓等进行装运。但对使用的配送材料的标准并没有严格要求。

(7)周黑鸭:对周黑鸭的配送没有额外的特殊要求。

(8)神丹鸡蛋:配送根据国家标准GB 8674―88,具体内容包括:火车、汽车、船舱应清洁干燥、无毒、无异味、无鼠害并便于通风;搬运要轻拿轻放,箱体堆码整齐;船舶装运不得在加班或无遮盖物的船舱对方,不得靠近机舱,箱间保持通风;不得与有毒、有腐蚀、潮湿、粉灰物质接触、靠近和混装。

(9)魔芋:国家标准Q/YHY 0001 S-2011中有针对魔芋素食的配送标准,具体包括:运输工具应具有防尘、防雨、防晒设施;保持清洁卫生,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害、易污染的混装混运,装运时要轻拿轻放,轻装轻卸,防止重压。

3 加快制定农产品网上销售标准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网络销售物流资源重组力度,实行集约化配送

以湖北省鄂西北地区为例,目前大部分是小型的配送机构,参与配送的企业机构规模小、数量多,导致同行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破坏了行业的秩序,使产品配送质量得不到保证。如果通过相关部门将这些配送机构企业进行整合,实现集约化配送,将不同部门的职能进行细分,那么将可以保证网络销售物流的质量。

32 优化和完善物流配送网点布局

对农产品网络销售的配送,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因此,物流配送企业应在坚持统筹规划的同时,合理并完善物流的布局建设。例如,对不能使用冷藏技术传输的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让物流网点更加密集;而对可以使用冷藏技术运输的农产品,在运输物流网点的搭配上可以较为松散。

33 积极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

对农产品网络销售的配送,由于物流管理的分散性导致在实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人力、物力不平衡的情况,应加快物流配送设备的更新以及作业技术的创新,例如大力打造冷链物流,将农产品的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以及配送、冷冻销售进行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产品在运输中的损耗,提高配送效率。

参考文献:

[1]卜梅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最近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全国10家大型连锁企业、92家超市门店进行的调查表明,完整的全程冷链的易腐食品供应链非常少,很多超市仅在收货环节就存在明显的断链现象。但一个可喜的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连锁超市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在生鲜配送中心里有温控的卸货区域。生鲜配送中心的出现大大减少了零售端冷链断链情况的发生。调查报告还指出,当前影响连锁零售链管理主要有四大方面。

冷链断链也要可控可追溯

“从田头到餐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导致最终的易腐食品的安全与质量。目前零售企业对生鲜食品上游供应链的管控主要还是基于相关文件的审核,对于超市而言,对冷链进行切实管控的是从生鲜食品收获检验环节开始。

国内多数企业生鲜品是供应商送货到门店的,有些有生鲜配送中心的零售企业的生鲜品主要先由生鲜配送中心收货,再由配送中心送货到门店。目前很少有企业的生鲜配送中心能覆盖所有的门店。很多大型零售企业近几年正在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生鲜配送网络。

一般门店都是环境温度下卸货,经常出现30分钟左右的断链情况,在高温环境下这种断链对易腐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影响相当显著。配送中心有温控的卸货区,并且收货验货速度通常比门店快,因为有较成熟的流程,能大大减少这个环节的断链情况发生。配送中心送至门店后,有的门店会再作检测,有的就不再作检测了。

调研发现,各个零售企业的收货标准和验货流程存在的极大的差异,有的企业完全依靠感官目测,有的企业依靠较科学的红外温度计与探针式温度计,并会检测运输生鲜品的冷藏车的温度。

超市对生鲜产品的收货时间要求为不超过25-30分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进到冷库或者上货架。但有时会因为货品太多,而且人力不够不能及时完成,这就会造成损耗。通过调查显示,有39.56%超市规定生鲜食品收货后至送入冷库或货架期不得超过20分钟,而规定生鲜食品收货后至送入冷库或货架期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与规定生鲜食品收货后至送入冷库或货架期不得超过30分钟的超市都为占总受调查数的21.98%,有6.59%的超市则将必须进到冷库或者上货架的时间定在40分钟以内。可见收货后进入超市冷链体系的时间有着较大的差别。

做得较好的企业(主要为外资)收货同时一般会用红外温度检测仪检测车辆温度和产品温度,并用探针式温度检测仪抽样检测中心温度。但有很多内资企业主要靠观感检测,并且非常自信用目测、手摸、嗅觉就能看出是不是有问题,比如判断鱼类,只要看鱼鳃就可以了。

对是否规定必须用冷藏车运输对于不同超市的有着不同的标准,有30.77%的超市要求用冷藏车,并对冷藏车规格有要求;有42.86%的超市要求用冷藏车,对冷藏车规格没有要求;同时也有14.29%的超市没有要求用冷藏车。

通常验收货物时有商品部、防损部、收货部、厂商部等多方参与,共同确认验收。对于产品温度超出标准少许时,多数企业表示会当场拒收;也有部分超市表示会视情况而定,可以扣重的方式处理,即收了10斤就付7斤的钱。有的企业表示,当场拒收后,并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换一批好的货物过来,否则对其进行处罚。经调查发现30.77%的超市一旦产品只要超过规定温度,全部拒收;42.86%的超市规定只要温度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而有14.29%的超市规定温度波动在一定范围内,以扣重方式接受。

目前送货至超市门店或配送中心的运输主要是第三方物流。有些零售企业在部分地区会有自己的冷藏车,如华润万家在华南地区有自己的冷藏车。有些企业会和第三方物流协议专用部分冷藏车,如Tesco,从配送中心到门店的冷藏车都有打着Tesco Logo的第三方冷藏车。少部分生鲜食品供应商有自己的冷藏车。

对超市冷藏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9.67%的超市拥有自己的冷藏车,有36.26%的超市是由供货商自己的冷藏车提供生鲜食品,有13.19%的超市是由生鲜供货商自己寻找第三方物流,而有5.395%的超市自己寻找第三方物流。

超市对生鲜食品的配送车辆是有要求的。但供应商对于不同的超市经常会区别对待,比如配送至沃尔玛就是用冷藏车,然后配送到华润万家就把冷机关掉以省能耗。销售业绩不太好的门店,对于供应链运输温度的管理就更难了,供应商经常会配合不力。

受访企业中多数在某些区域有配送中心,没有一家企业的配送中心能覆盖全国所有门店的。所有受访企业都表示即将或者正在新建更多的配送中心,尤其是生鲜配送中心,所有生鲜产品通过超市自有的生鲜配送中心送至门店是一种趋势。

超市内部的加工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公司在已有的连锁店规模基础上,自主建设的为连锁店经营服务的生鲜配送体系,同时兼有部分社会配送功能。一些定位于生鲜超市的企业以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已有一定规模。集中配送是连锁经营与传统的孤立分散各户经营的本质区别之处,连锁经营中进行集中配送的配送中心,既是运营部门,又是管理中心。生鲜食品集中由配送中心送至超市,可以保证货架有稳定的品种和供应数量,降低采购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农产品的来源和送至零售终端进行溯源监控,更好的实施冷链加工,流通与销售。建立配送中心对于零售超市而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流程管理

与人员培训急需加强

零售超市中关于生鲜食品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对生鲜食品供应商的审核管理流程;收货验货流程;和生鲜食品在门店内部流通流程。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流程标准在不同企业中的差异非常大,严格程度也大相径庭。甚至在同一零售企业中,不同地域的流程和标准也差异非常大。在所有受访的企业中,90%都表示企业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的阻力,主要由于流程的规定与员工操作的方便性相左,有时由于当地消费习惯的原因,还会影响门店的销售量。

在所有的受访超市中,没有一家企业有专门的生鲜食品冷链管理培训,主要是在食品安全培训中会有一小部分关于冷链的知识。超过60%的企业每年只有一次甚至没有相关的培训,这对于流动率相当高的零售行业是远远不够的。

零售企业冷链标准的不统一。在我国,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现在国内制定的一部分法律法规并不是从冷链物流全程的角度进行制约,即使有规范也缺乏统一、严格、科学的标准。调查显示,处于销售端的零售企业而言,各家零售企业实行的冷链执行标准各不相同。甚至对于同一家零售企业在不同地区的标准也会不同,根据当地的消费者整体水平而定,统一标准在全国统一执行非常困难。比如华润万家在华南区的标准最高,在其他地区相对弱一些,北方地区最弱。又如,沃尔玛明文规定“熟食不裸卖”,但到了沈阳就要屈就当地的消费习惯,当地消费者对于熟食不允许拿,就不买。

不同的零售企业对生鲜食品的冷链流程也有着不同的管理政策。例如,大型外资超市一般都有冷链管理政策,包括概念,需要冷链管理的商品的范围,收货检查的温度操作的标准,检查抽样的方法,包括使用什么样的表格,登记表,温度计等,都有标准的操作步骤。

调查显示,47.25%的超市员工每年接受过1次的食品安全教育,有接近36.26%每年接受2次及2次以上的食品安全教育,较之2008年以半年时间为周期,35%的超市会对其员工进行至少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而言,受食品安全培训人员及次数已大为增加。

说明越来越多的超市已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视为政府相关部的行政职责,而更多是将食品安全工作视为超市企业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体现,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但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是仍有15.38%的超市对其员工不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可以看到在此超市管理层中依然认为“食品安全”不是管理层第一位关心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市场份额、业绩和利润,如何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远比食品安全问题更受管理层关注。

企业内部标准执行的问题。随着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日趋完善,以及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深入研究。超市企业将冷链管理列入了管理制度中,而企业内部的标准通常都比国家标准高,但执行环节还是有很多问题:如:人员流动性较强,超市整体员工素养不高,需要不断教导;员工操作希望尽可能简单,这与很多操作规范相违背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不强,经常犯规门店人手不够,不能完全执行规范操作;很多食品安全的要求会和销售有冲突,如裸肉就是卖得比放在冷柜中的肉销量好,由于门店是独立核算,所以会经常不遵守规定。

消费者教育对冷链同样重要

很多消费者本身只是停留于意识的增强,并不真正懂得影响生鲜食品有哪些要素。对于生物性危害产生的客户投诉有部分是客户自己导致的,比如客户在超市采购了需要冷藏的生鲜食品后并没有马上回家将生鲜品放入冰箱储藏后立即食用,而是在环境温度下又待了几个小时,最后导致生鲜品变质。

推行易腐食品“冷链”销售,若在消费者群体中进行一定的教育宣传,此类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会逐步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最常见的方式是标签提醒,90%受访门店都做到了这一点。有些企业会在过年过节或者3・15日时组织一些大型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如通过展板宣传介绍食品安全,小常识,然后超市自己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有些企业还会联合消协、工商局、卫生局等国家执法部门一起做宣传投诉活动。

受访企业中Tesco表示正在筹划长期的“质量大使”活动,将每天有生鲜员工兼职做质量大使。

冷链断裂会增加客户投诉

报告认为,食品质量产生投诉的原因有:过保质期没有撤架,温度时间控制不当。有可能供应商出问题,有可能店里出现的问题,有可能加热杀菌温度不够,杀菌后在常温下展示,在冷藏柜里展示温度没有达到,放置时间过长,杀菌加工间环境不好,空气中含菌量较高,落在食品上造成二次污染,生熟的交叉污染。一般而言,对于客户的投诉或退换要求,为了获取客户的满意度,超市都是接受退换的,即使是客户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损坏。顾客提出合理化建议后,应有专人受理并找到相应的部门特别解决。

(节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9年中国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冷库设计与经营的几点建议

一、在冷链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传统冷库转型及新建冷库经营与定位。

新建冷库应以设计创造价值的物流活动来重新规划物流策略,以提高竞争优势(而不是低成本后勤支持)。

1)整合性仓储:整条供应链整合运营,通过高效的物流服务,实现对批发商、零售商进行仓储。

2)网络通路架构:随着冷冻、冷藏品、新鲜品连锁经营的开展,在对零售终端整合的同时,将逐步实现对各区域、各门店零售网点的即时仓储。

3)系统整合:仓储不仅通过规模取胜,还将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作业方法,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对系统进行整合,包括以下内容:

作业层次整合:包括实现储运作业的整合与标准化(栈板、容器共同化)

仓储运输作业整合:作业信息 (条形码化)

采购作业与订单信息传递整合:作业管理层次整合等。

二、冷库的环保与技术、设备在节能方面的创新举措。

1)空间的设计(出入库区域的划分):常温、前室、低温区域的布局确保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防止人工作业区由于热负荷过大,暖气直接进入自动仓库内,尤其容易在地面、输送设备上结露、结冻。冷冻冷藏库房内,货品堆放须离地面,及墙体边5公分以上,以利空气流通。

2)控制库区内热量传输的最小化,合理的结冰、结霜对策:以搬送托盘为例,托盘式输送机可以考虑增加水滴处理;在关键随动件处追加油、包裹住连接器处进行防水处理;主要连接器处增设加热器以应对结冻结霜所造成的故障。

三、冷库的规划建设如何与用户的需求更贴近。

冷库作业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库内行走,所以,从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角度,降低仓库作业成本可以从缩短行走距离着手,合理规划货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货位规划的定义是“将货物合理纳入仓库设施,以实现物料调度最优化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标”。

对应货位规格,分配相应数量的单元化货物,可以减少人员数量。

平衡操作者的工作量,可以缩减作业周期、改善工作流程。

在拣货路径上,将重量货物规划在前端、怕磕碰的货物在后端,可以降低货品破损。

按照货物高度分配货位,在拣货中实现货物分层紧密码放,可以提高托盘码放效率,提高货车车厢利用率。

发货物分类码放,可以减少物流中心用户端的二次分拣工作量,提 高整体效率 。

四、农副产品、食品冷藏与运输协同,确保冷链“新鲜”度。

一般低温运送距离在500公里内,低温配送费率控制在3%-4%,关键实现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低温物流建设,主要有2个重要控制点

1)在车辆接受冷藏食品前,需要将车厢内的温度降至食品要求的温度,并且需要在气密和低温的环境中收货装车。在卸货时,同样需要在卸载完所有的货品,才能关闭车厢内的制冷系统。

2)在车辆的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恒温,防止货物在中途发生“回温”。

五、国内冷链与国外在管理、理念、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差距。

日本同样以低温物流而闻名,在产业政策的促动下,全日最大的低温物流公司――日冷拥有62个低温物流中心.年营业额4O多亿美元。仅在千叶的一个日冷中心就为附近“伊藤洋华堂”60余家分店每天3次配送新鲜牛奶、冷藏果汁、冷冻肉品等生鲜食品。

1)冷库建筑方面的要求:采用单层钢结构,货物存放以货架存储为主,地面处理以预埋通风管的方式对应,以此来体现质量水平,品质水平与资源能源水平。

2)封闭式装卸货码头:在作业与休息过程中,需要整个区域的温控保障,一般保持0-4度,以避免冷藏货品在常温中存放过久,导致货物品质下降。

3)专用冷藏、冷冻运输设施:我国冷藏冷冻专用车约为3万辆,仅为美国的1/7,同时,我国人口对食品的需求量是美国的2倍。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现状;宣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47-01

一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生产情况

马铃薯是陕西省定边县的粮菜兼用和主栽优势作物。马铃薯是定边县的主导产业,定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是榆林市的三分之一,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和全国的七十分之一,成为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主要优势在于:①种植基地规模大,产量高。平均亩产可以达到6715公斤,再创榆林市保持的亩产5136公斤的全国最高纪录。②自然地理资源优势强,产品品质优。③产业覆盖面积宽,知名度高,带动作用强。2009年“定边马铃薯”被国家质检总局注册受地理标志保护。致力于建设工业化强县。紧紧抓住“定边示范园”的机遇,对此政府每年配套补贴1亿元。通过政府补贴,企业承接,和合作社的具体实施。农科院负责推广新品种以及农技普及,如节水灌溉、高产覆膜技术。每亩补贴500元。政府每亩补贴种薯、肥料等500元,农民自出120元)。④产业经济分量高,对农民增收拉动作用大。

县上在2008年,成立了十里沙定边种薯基地,整个园区投资近1800多万,成为定边县马铃薯脱毒种薯供应的第一家公司(目前为止是唯一一家)。主要培育脱毒的马铃薯种薯,有:大西洋、夏波蒂、紫花白、黑金刚、黑美人、费尔瑞它、布尔班克,只做品种引进,不做新品种研发。

2.销售情况

在马铃薯鲜薯销售领域中,新成立的荣洋惠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更是旨在提高产品价格,增强信息流通性,把农副产品市场放到最大,搭建产——供——销桥梁,解决农业合作销售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农民拓展了业务。

而由于定边县的马铃薯质量较高,平时也都有客户上门订货,在销售上基本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销往广州、长沙、广西等地。

2011年之前,50年来未发生过滞销问题。大薯主要用于直接用于鲜食菜用销售,小薯主要以种薯的形式销售给异地。当地的加工企业还将马铃薯加工成淀粉、粉条粉皮、全粉等,扩大了市场。

11年全国马铃薯市场疲软,10月定边马铃薯出现滞销现象,销售价格远低于成本,销售量也大大地减少。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营造投资环境,淀粉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加快了我县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途径。

3.宣传情况

举办了两届文化节,邀请了众多明星文艺演出,提高了定边马铃薯的知名度。政府单位还鼓励农民举办合作社,增加马铃薯的生产规模和影响力。

但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民都没能从政府单位那边得到资助。

二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培育马铃薯产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做大做强马铃薯这一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软肋,主要表现在:

1.种植品种结构单一,加工企业品牌附加值低

种植品种食用型多、加工用型少,不能适应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工型薯少,造成马铃薯上市不均衡。由于新优品种应用率低,品种改良更新与新技术推广步伐慢,制约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 ,限制了加工业附加值的提高,降低了经济效益。

2.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全县现有协会的发展层次还很低,内部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不规范,覆盖范围小,经营领域窄,呈现“软、散、小”状态,组织农民、带动农民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企业、协会、运销大户与广大种植农户之间的连接,以及与终端市场的连接程度都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和产业链,群众生产和销售仍然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化程度低。同时,市场建设滞后,没有建立起大型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市场的价格调节、产品集散作用没有形成。

在南部地区,人均耕地少的部分乡镇,马铃薯生产还没有形成产业或主导产业,部分乡镇的马铃薯品种老化,产量上不去,农民商品意识还不够强,积极性发挥不起来。

3.加工储藏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

全县的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贮藏需求和贮藏能力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产品集中上市,加之企业自身流动资金短缺,没有建成较大的贮藏设施,收购加工原料严重不足,企业没有实现达产达标,难以满负荷生产,从而影响马铃薯的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4.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

要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获取较大经济收益,只有将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大规模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建立对整个种植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才能得以实现。

三 发展对策

马铃薯产业既是定边县的主导产业,又是农民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接下来我们要做到:

1.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提高良种使用率。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良种先行,从根本上促进马铃薯产业整体升级。

依托大型企业,加快工厂化育种步伐。要扩大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机构,确保种薯质量,加快脱毒种薯推广步伐,实现马铃薯全部良种脱毒化、品种专用化。同时,要尽快解决马铃薯原种,一级种贮藏设施建设,健全良种贮藏体系。

2.加强基地建设,扩大实力。

加强种薯基地建设。引导农民种植企业加工所需的品种,适销对路形成加工专用薯种植圈,采取“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合作方式,建立企农双赢的合作机制,既解决企业加工所需的原料问题,又解决农民出售马铃薯的销路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依法经营的机制,切实解决企农之间的矛盾,促进加工专用薯基地建设。

3.在重点抓推广、示范的同时必须对后进乡镇农民马铃薯生产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推动全县马铃薯产业化稳健均衡协调发展。政府要动员南部个别偏僻乡镇的群众积极投入到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大生产中来,以稳步、均衡、全面加快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步伐。

4.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市场信息 网络,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通过市场,农民不仅销售出自己的马铃薯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而且可以获取市场信息,直接感受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种植计划。

5.从重外销拉动向外销与加工并举转变,突出抓好销售、贮藏和加工。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ERP管理系统;冷藏;食品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101-02

ERP系统是建立在新世纪信息技术化基础上,以系统化的业务管理思想配合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方案以及企业其他成员运行方式的管理平台;是一个以管理财务为核心,标识并统一的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整理,以获得客户订单,完成产品的加工、交付,最终取得客户的付款。ERP软件系统是将企业一切资源整合规划,对原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产品的成本、原料和产品的库存、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统一规划,从而实现最优资源组合,获得最好效益。

目前,随着ERP软件系统在各类行业中应用市场的逐步成熟,国内企业对于ERP的认可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将ERP作为提升自己公司业务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北京某冷藏食品有限公司在成立初期,财务帐、业务帐完全采用手工管理、记帐;在2010年期间上了ERP的财务总账系统,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增大,尤以2011年在北京成立生产工厂后,凸出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越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信息无法共享,多处形成信息孤岛,给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共享性带来不便。无法准确、及时的下达生产任务。

2)无法精准计算成品和半成品的成本,完全依赖于手工。

3)物料需求和物料展望只能通过手工计算,无法同销售、计划、生产、采购管理形成一体化。

4)冷藏食品的批号、保质期无法及时动态、准确掌握;复杂的食品生产工艺如何管理?

5)销售订单、生产订单、生产过程的多环节无法进行跟踪。

以上所发现的问题不单是在这家食品企业存在,而是大多数国内食品生产企业都是普遍存在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企业健康发展,ERP的应用势在必行;以这家公司ERP信息化建设为背景,设计并应用了集销售、生产、采购、财务于一体的ERP系统,对于其他行业的管理提升及ERP应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深入研究ERP如何在食品企业中更好提升业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ERP在冷藏食品企业业务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北京某食品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的结果对目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所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对冷藏食品企业出具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完整的解决方案;新的业务流程在ERP中应用后对企业的管理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主要研究内容及解决问题如下。

1)建立以规划为核心,一个从采购业务、生产业务、原料和产品的库存、等管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全面集成的系统;强调对食品的综合管理能力。

2)财务上,满足日常我们对财务和会计对管理核算需求,同时符合国家规定的财务标准。

3)规范企业库存业务,提高库存管理的透明度,降低企业库存管理的成本,与企业财务、食品的供应、食品的销售、食品的制造有效集成。

4)使得采购流程规范化,采购成本逐步降低,达到供应商的高效率的管理,并与应付的账款有效集成。

5)通过系统对生产过程管理,食品加工的订单、加工的进度、以及食品加工过程等有效的跟踪和控制,用ERP来准确及时反映出这些信息。

6)实现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批次及保质期业务管理。

7)使得生产成本和核算业务有效提高,动态、及时提供成本准确变化的信息。

8)提升销售的管理,实现产品销售与产品加工、成品销售与新产品供应、产品销售与财务体系的紧密衔接,依据他们相关的业务配置进行规划指标的自动分配,实现决策的智能化。

2 研究方案,工作特色及难点

2.1 关键技术

1)C/S环境下的面向对象Visual Basic编程技术。

2)数据库管理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构建。

3)项目咨询能力、专业行业业务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

2.2 研究方案

1)根据业务调研分析报告进行理念及标准业务流程的制定,形成初步业务解决方案建立业务流程雏形;初步业务解决方案讨论,进一步修正,准备模拟业务数据,进行业务解决方案测试。

2)利用Visual Basic编程技术对标准产品无法满足的需求进行订制开发。

3)测试完成后,再次调整方案,形成全公司统一标准。

4)企业静态数据转换、动态数据转换。

2.3 工作特色

ERP系统是借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来的旧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如何把企业的业务管理和ERP系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如何有力保障ERP在企业的成功应用?归纳大致如下。

1)战略规划、目标明确。

2)项目进度严格控制,阶段性里程碑总结报告。

3)业务流程控制。

4)ERP应用效果评估。

5)系统安全管理。

6)项目咨询知识、专业行业业务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得出,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较为复杂,但是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2.4 工作难点

1)冷藏食品企业新的业务流程与ERP深度融合。

2)成本构成复杂,核算难度大;销售订单、生产订单、生产过程难以及时跟踪、监控。

3 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本课题涉及知识领域较广,企业管理知识、食品行业专业知识、咨询知识、计算机技术都需要掌握,并要有效融合;冷藏食品企业通过ERP的应用,预期随着ERP系统管理在食品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它们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食品行业业务管理水平效率一定会提高显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销售这一环节,降低销售的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加速货款的回收。最大限度减小经营风险,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2)实现资金、进料、生产、成本核算等信息的统一管理,解决了生产中信息不畅通及管理困难等明显的弊端。

3)规范管理产品原料,使得业务部门严格执行有保障,提高加工生产的产品的质量。

4)通过ERP系统使得工作人员快速完成任务,管理水平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生产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5)自动核算成本,实时统计报表实现月底结帐瞬时完成,保证、准确、快速的提供出各种成本数据,财务人员效率提高;并且实时监控财务信息,随时掌握资金的动态变化。

ERP系统在食品企业中创新点:

1)精细核算产成品、半成品制造成本。

2)ERP在某冷藏食品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大明.ERP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带来的思考[J].财经界,2010.

[2]李健主编,王颖纯,苑清敏,李国刚副主编.企业资源计划(ERP)及其应用[J].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因应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解放农业生产力,改革农业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穿衣等生活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较快地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与此同时,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继提出了多品种、少数量、无污染的要求,但我国食品行业现有的软硬件条件还远不能适应消费者“多品种、少数量、保安全”的新型消费模式。再从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来看,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由于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设计不合理,链上组织和机构之间相互脱节,缺少配合,难以协同运作,从而导致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实际运行不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对食品安全的防范、监控和保障能力极其低下。据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大量问题,致使全国每年有总值不低于七百五十亿美元的食品在供应链的物流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有些国内外学者甚至估计这一损失可能在一千亿美元左右。像新鲜蔬果、乳制品、肉类和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其售价中大约有七成是用来补贴物流供应链过程中货损的支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频频闪亮的国内食品安全红灯,无情的折射出我国食品行业表面繁荣背后难以掩饰其的悲哀,从苏丹红、孔雀石绿到夺命小果冻、回收奶早产奶,再到福寿螺、瘦肉精和多宝鱼,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与食品供应链的无序性、脆弱性有关,尤其是一再引发消费者恐慌的苏丹红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问题[1],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失去了应有信心和忠诚度。据调查,在许多大中城市,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眼下最不放心的商品,消费者对食物类商品的不信任率高达65%以上,他们一方面处于失望与无奈的挣扎之中,一方面又热切地期盼着拥有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就连食品专家也不得不面对“吃”的难题,深为吃的问题所困。如今果蔬专家不敢吃水果蔬菜,畜牧专家不敢吃肉食禽蛋,水产专家不敢吃龟蟹鱼虾,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2]。

二、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主要瓶颈因素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我国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航线建设速度和营运里程逐年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积重难返,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落实,交通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二)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对防腐、保鲜、安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冷冻冷藏链、保鲜链和食物安全链[3]。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现实中所谓的食品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曾不无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专用食品仓储设备,他的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或一些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大陆,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断完善。

(三)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从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上看,无论是装船卸船,还是装车卸车,大多都是在露天作业,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由于我国食品运输采用公路冷藏运输的比例较低,因此食品损耗高、效率低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物流费用占食品零售价格的70%多,远远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的国际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尽管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储管理自动化以及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在食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从而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国外的实践业已证明,食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供应链上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领域的核心竞争早已从产品、资金、网点布局、品牌宣传的竞争,发展到自动化技术、科学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务的供应链竞争,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安全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针对食品流通行业特点,如品种繁多,单据格式复杂并日趋规范,客户结算烦琐,保质期管理严格,多单位结算、多币种换算,操作要求简单快速等特点,引进或开发科学实用的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软件,以便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诊断分析提供解决方案方面还非常薄弱,无法为决策者监控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危害和关健控制点,及时解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五)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我国的食品供应链先天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少自身问题。如忽视市场预测或预测不准、计划调整和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食品批号老化、对客户要求反应迟钝、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低、产品推广不理想、安全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作业主动性差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的问题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4]。从供应链集成整合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联系的链,是供应链策略及流程运作系统的问题。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久拖不决,原因就在于食品供应网络布局、需求预测、库存控制和分销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供应网络的不合理布局必然产生订货提前期延长、长距离不合理运输、中转配送量增加等弊端,并引发计划和预测的提前期延长,进而使预测的准确性、计划的灵活性下降。此外,订货提前期延长还意味着要应付更大的市场需求变动,使得其中的所有后勤环节都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导致客户服务价值大为降低。

三、舒缓与化解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的因应对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

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内陆地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优化全国路网布局,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路网布局合理、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功能强大、交通方式多样互补、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和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在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投入上,可以考虑采用国家扶持、地方自筹、民间集资、中外合资以及BOT等多种筹资形式,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在食品供应链中大力推广应用冷链技术,完善和优化冷链的运作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冷链运输和配送在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输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应链系统的运输和配送环节,增加冷藏冷冻运输工具和车辆的投放和使用。与此同时,加快港口冷藏设备、专用冷藏冷冻仓库等仓储设施的建设,为食品供应链的冷冻冷藏化提供物质基础。通过建立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我国在“十五”期间对冷链的建设投入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国肉类协会在“十五”期间,曾力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配套发展能适应小包装、冷却肉生产流通需要的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计划,提出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销功能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扩大社会服务面;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则要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销产品的新形式。这些举措的推出和逐步实施,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加快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食品业界内外和上下的一种共识。无论是食品生产企业还是食品物流企业都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应链渠道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经销、直营、代销、卖场销售、高档食品的酒店销售和快速食品的加盟连锁业务等发展迅速。食品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以各种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竞争的关键也演变为以信息化为工具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5]。沃尔玛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统和光明乳业的信息化、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说明了信息化对食品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以鲜度维持为例,即使在供应链中的零售店销售阶段,要维持其新鲜度和安全度也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终端销售的食品种类繁多,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就很难对产品货架期和保鲜度进行有效管理。相反,若采用计算机系统对食品鲜度进行维持,可将每种食品的主文件设定为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生产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判断各类食品是否可以入库。对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还可以对将接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预警功能,及时提醒食品的保鲜期。

(二)改进和完善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

众所周知,食品供应链的流通加工环节可提高食品保存机能,从而使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保持较高的新鲜度。因此,要注重加强对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冷冻、农副产品分选、食品分装、食品精制等流通加工作业的管理,通过有效实施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谓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就是在实施食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食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鲜食品要求低温保鲜,对质量、鲜度、营养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应遵循“当天加工,当天配送”的配送原则,通过设置一条从进货、分割、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供应链,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集成化。这种供应链组织形式无论是对食品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除此之外,食品供应链改进与完善的核心还在于大力发展以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物流为主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从而实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装卸搬运、保管储藏、运输配送和消费过程的安全化、绿色化。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区域分工、优势互补和经济合理和的原则将其联结起来,发挥各类运输工具的优势,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关卡和收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动运输系统;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食品生产、储藏、流通加工、物流生产配送基地,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对生鲜蔬菜的辅助加工等。与此同时,注意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实行集中处理,以减少分散生产和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三是促进食品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使食品供应链全程都尽可能采用可重复使用单元式包装,在食品包装物上印制的广告与使用说明也应尽量做到规范并合乎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回收处理食品包装材料,直至实现循环使用各种包装材料的目标。

四、简要结论

在现阶段基础比较薄弱、运作环境不良和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提升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作质量和效率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但食品供应链作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其运作质量和效率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下大力气构筑和完善我国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改进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外,还应该多管齐下,在加快食品供应链标准化体系、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和促进食品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综合化、专业化、系列化与网络化上做足做好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降低食品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保障食品供应链的运作安全,进而从整体上促使我国食品供应链运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因应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解放农业生产力,改革农业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穿衣等生活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较快地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与此同时,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继提出了多品种、少数量、无污染的要求,但我国食品行业现有的软硬件条件还远不能适应消费者“多品种、少数量、保安全”的新型消费模式。再从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来看,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由于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设计不合理,链上组织和机构之间相互脱节,缺少配合,难以协同运作,从而导致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实际运行不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对食品安全的防范、监控和保障能力极其低下。据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大量问题,致使全国每年有总值不低于七百五十亿美元的食品在供应链的物流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有些国内外学者甚至估计这一损失可能在一千亿美元左右。像新鲜蔬果、乳制品、肉类和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其售价中大约有七成是用来补贴物流供应链过程中货损的支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频频闪亮的国内食品安全红灯,无情的折射出我国食品行业表面繁荣背后难以掩饰其的悲哀,从苏丹红、孔雀石绿到夺命小果冻、回收奶早产奶,再到福寿螺、瘦肉精和多宝鱼,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与食品供应链的无序性、脆弱性有关,尤其是一再引发消费者恐慌的苏丹红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问题[ 1],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失去了应有信心和忠诚度。据调查,在许多大中城市,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眼下最不放心的商品,消费者对食物类商品的不信任率高达65%以上,他们一方面处于失望与无奈的挣扎之中,一方面又热切地期盼着拥有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就连食品专家也不得不面对“吃”的难题,深为吃的问题所困。如今果蔬专家不敢吃水果蔬菜,畜牧专家不敢吃肉食禽蛋,水产专家不敢吃龟蟹鱼虾,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2]。

二、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主要瓶颈因素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我国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航线建设速度和营运里程逐年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积重难返,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落实,交通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二)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对防腐、保鲜、安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冷冻冷藏链、保鲜链和食物安全链[ 3]。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现实中所谓的食品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曾不无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专用食品仓储设备,他的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或一些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大陆,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断完善。

(三)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从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上看,无论是装船卸船,还是装车卸车,大多都是在露天作业,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由于我国食品运输采用公路冷藏运输的比例较低,因此食品损耗高、效率低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物流费用占食品零售价格的70%多,远远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的国际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尽管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储管理自动化以及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在食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从而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国外的实践业已证明,食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供应链上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领域的核心竞争早已从产品、资金、网点布局、品牌宣传的竞争,发展到自动化技术、科学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务的供应链竞争,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安全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针对食品流通行业特点,如品种繁多,单据格式复杂并日趋规范,客户结算烦琐,保质期管理严格,多单位结算、多币种换算,操作要求简单快速等特点,引进或开发科学实用的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软件,以便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诊断分析提供解决方案方面还非常薄弱,无法为决策者监控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危害和关健控制点,及时解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五)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我国的食品供应链先天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少自身问题。如忽视市场预测或预测不准、计划调整和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食品批号老化、对客户要求反应迟钝、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低、产品推广不理想、安全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作业主动性差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的问题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 4]。从供应链集成整合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联系的链,是供应链策略及流程运作系统的问题。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久拖不决,原因就在于食品供应网络布局、需求预测、库存控制和分销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供应网络的不合理布局必然产生订货提前期延长、长距离不合理运输、中转配送量增加等弊端,并引发计划和预测的提前期延长,进而使预测的准确性、计划的灵活性下降。此外,订货提前期延长还意味着要应付更大的市场需求变动,使得其中的所有后勤环节都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导致客户服务价值大为降低。

三、舒缓与化解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的因应对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

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内陆地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优化全国路网布局,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路网布局合理、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功能强大、交通方式多样互补、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和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在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投入上,可以考虑采用国家扶持、地方自筹、民间集资、中外合资以及BOT等多种筹资形式,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在食品供应链中大力推广应用冷链技术,完善和优化冷链的运作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冷链运输和配送在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输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应链系统的运输和配送环节,增加冷藏冷冻运输工具和车辆的投放和使用。与此同时,加快港口冷藏设备、专用冷藏冷冻仓库等仓储设施的建设,为食品供应链的冷冻冷藏化提供物质基础。通过建立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我国在“十五”期间对冷链的建设投入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国肉类协会在“十五”期间,曾力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配套发展能适应小包装、冷却肉生产流通需要的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计划,提出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销功能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扩大社会服务面;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则要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销产品的新形式。这些举措的推出和逐步实施,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加快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食品业界内外和上下的一种共识。无论是食品生产企业还是食品物流企业都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应链渠道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经销、直营、代销、卖场销售、高档食品的酒店销售和快速食品的加盟连锁业务等发展迅速。食品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以各种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竞争的关键也演变为以信息化为工具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 5]。沃尔玛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统和光明乳业的信息化、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说明了信息化对食品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以鲜度维持为例,即使在供应链中的零售店销售阶段,要维持其新鲜度和安全度也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终端销售的食品种类繁多,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就很难对产品货架期和保鲜度进行有效管理。相反,若采用计算机系统对食品鲜度进行维持,可将每种食品的主文件设定为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生产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判断各类食品是否可以入库。对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还可以对将接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预警功能,及时提醒食品的保鲜期。

(二)改进和完善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

众所周知,食品供应链的流通加工环节可提高食品保存机能,从而使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保持较高的新鲜度。因此,要注重加强对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冷冻、农副产品分选、食品分装、食品精制等流通加工作业的管理,通过有效实施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谓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就是在实施食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食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鲜食品要求低温保鲜,对质量、鲜度、营养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应遵循“当天加工,当天配送”的配送原则,通过设置一条从进货、分割、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供应链,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集成化。这种供应链组织形式无论是对食品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除此之外,食品供应链改进与完善的核心还在于大力发展以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物流为主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从而实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装卸搬运、保管储藏、运输配送和消费过程的安全化、绿色化。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区域分工、优势互补和经济合理和的原则将其联结起来,发挥各类运输工具的优势,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关卡和收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动运输系统;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食品生产、储藏、流通加工、物流生产配送基地,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对生鲜蔬菜的辅助加工等。与此同时,注意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实行集中处理,以减少分散生产和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三是促进食品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使食品供应链全程都尽可能采用可重复使用单元式包装,在食品包装物上印制的广告与使用说明也应尽量做到规范并合乎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回收处理食品包装材料,直至实现循环使用各种包装材料的目标。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解放农业生产力,改革农业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穿衣等生活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较快地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与此同时,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继提出了多品种、少数量、无污染的要求,但我国食品行业现有的软硬件条件还远不能适应消费者“多品种、少数量、保安全”的新型消费模式。再从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来看,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由于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设计不合理,链上组织和机构之间相互脱节,缺少配合,难以协同运作,从而导致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实际运行不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对食品安全的防范、监控和保障能力极其低下。据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大量问题,致使全国每年有总值不低于七百五十亿美元的食品在供应链的物流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有些国内外学者甚至估计这一损失可能在一千亿美元左右。像新鲜蔬果、乳制品、肉类和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其售价中大约有七成是用来补贴物流供应链过程中货损的支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频频闪亮的国内食品安全红灯,无情的折射出我国食品行业表面繁荣背后难以掩饰其的悲哀,从苏丹红、孔雀石绿到夺命小果冻、回收奶早产奶,再到福寿螺、瘦肉精和多宝鱼,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与食品供应链的无序性、脆弱性有关,尤其是一再引发消费者恐慌的苏丹红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问题[1],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失去了应有信心和忠诚度。据调查,在许多大中城市,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眼下最不放心的商品,消费者对食物类商品的不信任率高达65%以上,他们一方面处于失望与无奈的挣扎之中,一方面又热切地期盼着拥有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就连食品专家也不得不面对“吃”的难题,深为吃的问题所困。如今果蔬专家不敢吃水果蔬菜,畜牧专家不敢吃肉食禽蛋,水产专家不敢吃龟蟹鱼虾,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2]。

二、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主要瓶颈因素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我国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航线建设速度和营运里程逐年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积重难返,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落实,交通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二)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对防腐、保鲜、安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冷冻冷藏链、保鲜链和食物安全链[3]。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现实中所谓的食品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曾不无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专用食品仓储设备,他的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或一些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大陆,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断完善。

(三)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从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上看,无论是装船卸船,还是装车卸车,大多都是在露天作业,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由于我国食品运输采用公路冷藏运输的比例较低,因此食品损耗高、效率低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物流费用占食品零售价格的70%多,远远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的国际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尽管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储管理自动化以及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在食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从而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国外的实践业已证明,食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供应链上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领域的核心竞争早已从产品、资金、网点布局、品牌宣传的竞争,发展到自动化技术、科学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务的供应链竞争,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安全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针对食品流通行业特点,如品种繁多,单据格式复杂并日趋规范,客户结算烦琐,保质期管理严格,多单位结算、多币种换算,操作要求简单快速等特点,引进或开发科学实用的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软件,以便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诊断分析提供解决方案方面还非常薄弱,无法为决策者监控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危害和关健控制点,及时解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五)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我国的食品供应链先天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少自身问题。如忽视市场预测或预测不准、计划调整和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食品批号老化、对客户要求反应迟钝、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低、产品推广不理想、安全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作业主动性差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的问题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4]。从供应链集成整合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联系的链,是供应链策略及流程运作系统的问题。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久拖不决,原因就在于食品供应网络布局、需求预测、库存控制和分销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供应网络的不合理布局必然产生订货提前期延长、长距离不合理运输、中转配送量增加等弊端,并引发计划和预测的提前期延长,进而使预测的准确性、计划的灵活性下降。此外,订货提前期延长还意味着要应付更大的市场需求变动,使得其中的所有后勤环节都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导致客户服务价值大为降低。三、舒缓与化解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的因应对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

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内陆地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优化全国路网布局,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路网布局合理、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功能强大、交通方式多样互补、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和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在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投入上,可以考虑采用国家扶持、地方自筹、民间集资、中外合资以及BOT等多种筹资形式,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在食品供应链中大力推广应用冷链技术,完善和优化冷链的运作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冷链运输和配送在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输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应链系统的运输和配送环节,增加冷藏冷冻运输工具和车辆的投放和使用。与此同时,加快港口冷藏设备、专用冷藏冷冻仓库等仓储设施的建设,为食品供应链的冷冻冷藏化提供物质基础。通过建立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我国在“十五”期间对冷链的建设投入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国肉类协会在“十五”期间,曾力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配套发展能适应小包装、冷却肉生产流通需要的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计划,提出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销功能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扩大社会服务面;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则要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销产品的新形式。这些举措的推出和逐步实施,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加快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食品业界内外和上下的一种共识。无论是食品生产企业还是食品物流企业都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应链渠道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经销、直营、代销、卖场销售、高档食品的酒店销售和快速食品的加盟连锁业务等发展迅速。食品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以各种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竞争的关键也演变为以信息化为工具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5]。沃尔玛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统和光明乳业的信息化、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说明了信息化对食品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以鲜度维持为例,即使在供应链中的零售店销售阶段,要维持其新鲜度和安全度也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终端销售的食品种类繁多,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就很难对产品货架期和保鲜度进行有效管理。相反,若采用计算机系统对食品鲜度进行维持,可将每种食品的主文件设定为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生产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判断各类食品是否可以入库。对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还可以对将接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预警功能,及时提醒食品的保鲜期。

(二)改进和完善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

众所周知,食品供应链的流通加工环节可提高食品保存机能,从而使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保持较高的新鲜度。因此,要注重加强对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冷冻、农副产品分选、食品分装、食品精制等流通加工作业的管理,通过有效实施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谓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就是在实施食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食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鲜食品要求低温保鲜,对质量、鲜度、营养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应遵循“当天加工,当天配送”的配送原则,通过设置一条从进货、分割、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供应链,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集成化。这种供应链组织形式无论是对食品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除此之外,食品供应链改进与完善的核心还在于大力发展以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物流为主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从而实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装卸搬运、保管储藏、运输配送和消费过程的安全化、绿色化。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区域分工、优势互补和经济合理和的原则将其联结起来,发挥各类运输工具的优势,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关卡和收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动运输系统;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食品生产、储藏、流通加工、物流生产配送基地,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对生鲜蔬菜的辅助加工等。与此同时,注意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实行集中处理,以减少分散生产和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三是促进食品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使食品供应链全程都尽可能采用可重复使用单元式包装,在食品包装物上印制的广告与使用说明也应尽量做到规范并合乎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回收处理食品包装材料,直至实现循环使用各种包装材料的目标。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张海雁走到今天,和她的性格兴趣有很大关系。

2005年,在一家大型药业企划部负责平面设计的她,面临一个重要选择。彼时,正值企业要在北京设立分部,她已是领导心中的人选。“去北京继续搞设计,还是顺应内心的呼唤,重新做出选择?”张海雁为此纠结了好长时间。

其实,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出身的张海雁,多年来一直埋藏着一小秘密:如果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山西的民间工艺品,那该多好?如果能在这些工艺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岂不更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谈起工艺品、礼品、收藏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她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想法是可以付诸实践的”。于是,她毅然放弃了去北京发展的机会,在即将“奔三”的时候,给了自了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

说起步入一个新的领域,张海雁笑着说:“是朋友带我入了行,把我从一个平面的小世界,带到了一个丰富立体的大世界。”

“礼品是内心的一种表达,不像生活必需品,礼品说白了就是人的一片心意,你可以不吃不喝不用它,但是欣赏它,品味它,这样你也就会满心欢喜。”所以,不论是礼品设计还是礼品采购,“一定要自己先发自内心地喜欢。”如今张海雁的文化礼品多数走的是创意定制的路子。她说这是大势所趋,“创意和个性才是一个礼品的命根子。如何让收到礼物的人长久地收藏它,这就是我们需要花心思的地方。”为此,她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心思,“能让收到礼物的人感受到你是花了心思的,这个礼物就有了它存在的价值。”

张海雁在为自己心中的梦想积蓄着力量。

在展会中成长

2007年是张海雁入行后的重要一年。这一年,第一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新能源博览会在山西太原举办。也许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她接到了博览会的礼品订单。在她看来,这是她实现心中梦想的一个绝佳机会,虽然是一个行业性的博览会,却是国际性的大会。两年来的摸索,她已清楚了山西有着目不暇接的好东西,山有文化资源孕育出了一大批民间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凝结了千百年来群众的智慧,代表了一种地方文化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张海雁看到,外地人特别是国外友人,对山西的特色民间工艺品更是情有独钟。

从此,她就像挖宝藏一样,在山西各地淘宝。剪纸、皮影、面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让她包装成精美的礼品,带到了博览会上。这些打着山西文化烙印的礼品,也随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走向了四面八方。

不过,张海雁并不满足于此。她说,“礼品是文化的积淀,更是文化的一种展示。山西民间有这么多好东西,怎么通过礼品这个载体把三晋文化传播出去,而且要让他们把这些东西永久收藏?这是个挑战。”张海雁常常跑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习经验,一个月跑一两次是常事。全国各大工艺礼品厂也是她经常出没的地方,研究工艺材质、用料几乎成了张海雁的必修科目。

2011年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太原举办的消息后,张海雁意识到,届时必定会有上万名境内外嘉宾和客商云集太原。在山西省内众多礼品定制公司和工艺品生产厂家眼里,这个数字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政府采购订单。退一步讲,就算最后没能入围官方指定礼品供应商,这仍然是一次绝佳的宣传推广机会。

“我打算先做出有创意的东西,肯定是山西元素,而且是针对‘会’主题的。”张海雁说,她为此已做了前期投资,因为跟全国很多厂家都有合作,设计定下来后会找厂家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成品。

虽然张海雁的目标是入围“会”指定礼品供应商,但她从没想过要在这次“会”上赚钱。对于最终被选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册的供应商,张海雁坦言,“挣钱不挣钱不重要,只要不赔钱就可以。如果能够入选,那就至少证明我的眼光和思路得到了认可。”她说,“我觉得要做的东西不在数量有多少,而在质量有多高。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宣传推广山西文化的平台,也是一次经验积累。”

打造山西文化“窗口”

“游客在旅途中购物具有异地性的特点,正是由于产品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这才能引起购买欲。”从事礼品销售推广多年,张海雁对旅游购物者的心态颇为了解。“旅游纪念品要有其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要有所体现,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其成为传播特色文化的载体。”谈到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张海雁如是说。

山西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近年来还打造了“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古建瑰宝”“边塞风情”“关公故里”及“抗战文化”文化品牌。“在旅游纪念品销售方面,我们根据这些文化品牌有了划分,让游客通过不同样式的旅游纪念品了解山西文化。”张海雁称,她所销售的旅游纪念品种类很多,但都以“华夏文明看山西”为主题,浓缩五千年文明,展示山西文化风韵。

作为山西洪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主力品牌,山西文化礼品馆销售的旅游纪念品,几乎囊括了山西所有的民间工艺品。关公铜像、应县木塔、五台山白塔、广灵剪纸、稷山漆器、鹳雀楼等等以景区文化特点、山西传统手工艺为主的旅游纪念品,更是让游客纷纷赞不绝口。“原先认为山西只有汾酒、小米、老陈醋的土特产食品,没有想到还有如此多做工精妙的传统手工艺品。”一位来自四川旅行团的游客提着一瓶汾酒喃喃地说。

这些年来,张海雁在广泛征集山西民间工艺品、收藏品和艺术品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历史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挖掘,汇聚工艺大师的智慧,开发出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高端文化礼品和旅游纪念品。如今,山西文化礼品馆已打造出文化展示+休闲生活+礼品销售的业态模式,在山西已经颇有名气。洪鼎旗下也拥有了山西文化礼品馆、山西青年记者俱乐部、洪鼎艺术沙龙、洪鼎茶艺馆、晋闻网五大品牌。

然而,在销售过程中,张海雁也常面临困惑,“去年,一款精致的石雕受到不少外地游客的青睐,便与厂家沟通后希望能增加货源,但由于雕刻等技艺都是手工艺,费人、费时,厂家很难完成。”

张海雁告诉记者,目前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中,山西的手工艺品堪称一绝,刺绣、布老虎等一些纯手工的产品,在一些展览会上通常都会获奖。“但存在的问题是生产和销售脱节,民间艺人做出来的手工艺品,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大多都是作品而不是产品,形不成规模。”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 项目简介:(一)、 项目名称:市镇蔬菜气调冷藏保鲜物流中心(二)、 建设地点:市镇(三)、 编制单位:市镇人民政府(四)、 实施单位:(五)、 协助单位:中国农业部农村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六)、 项目概况:项目总占地200亩,主体建筑总面积10000平米,固定资产投资6600万元,预计从规划立项到投入正常生产需要1年。其中:1、 气调保鲜冷藏库:建设5000t气调保鲜冷藏库一座,库房占地总面积6000平方米,全部采用最先进的冷藏技术和设备及管理方式。2、 制冰厂:日产180吨的制冰厂一个,占地约500平米,每个车间60吨库容。3、 物流配送车间:占地约3000平方米,全部采用钢架结构,用于蔬菜分选包装及物流。 (七)、 规划原则:1、 整体布局原则:按照有机产业园的整理规划要求,总体对区域内做到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能力合理配套,密切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合理布局动力、水源、库房和区内道路,因地制宜地布置好建筑和各项设施,同时搞好库区内绿化和空气净化,建设集农产品加工、贮藏和办公为一体的生态园区。2、 生态原则:库区内建筑物占地面积不足总用地的35%,扣除道路等其他配套设施占地后,地面绿化率将不低于35%,实行无的表土布局。绿化由专业人员做好常绿树和落叶树,骨干树种与其他树种的搭配,绿化和美化相结合。节约水源,污水高标准处理与排放,各类生产垃圾与有机肥料厂及养殖场对接,做好资源的生态环保利用。3、 旅游文化元素:配合整体有机农业园的规划,在园区配套工程上做好旅游文化元素的建设。二、 项目现状及背景1、 彭州及三届蔬菜产业现状:彭州是全国主要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市),号称中国西部的“蔬菜城”。截止,彭州蔬菜有十四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在67万多亩,产量17亿多公斤,销售鲜菜14亿多公斤,销售收入12亿余元,占全市农民年纯收入的40%,蔬菜产业是彭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蔬菜生产已经带动周边的县市,包括郫县、新都、都江堰、什邡、广汉、德阳等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属于彭州市蔬菜重镇,连接广汉、新都、彭州蒙阳等等,属于成(都)德(阳)绵(阳)产业经济带的交汇处,有个相当的比较优势。镇常年种植蔬菜面积达5万亩(含复种),早在,镇被命名为“四川省莴笋之乡”,获得了五个蔬菜品种的绿色食品认证。其中品种主要以莴笋、白菜、芹菜、萝卜、菠菜为主,年蔬菜外销量达1.5亿公斤。作为全国重要的蔬菜基地,彭州市历史上的辉煌或将成为过去,与山东以寿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程度相比,与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相比,彭州的蔬菜产业已几乎失去竞争力,亟待二次振兴。目前影响彭州蔬菜行业产业化程度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其一:品种单一,单一品种产量大,由于缺少预冷和储藏能力,商品菜只能集中上市,由此导致交易平均价格下降;其二:生产的组织方式传统,以小农经济为主,产品几乎没有加工就推进市场,产品附加值很低;其三:流通环节落后,以个体为主的专业户销售方式,传统的批发市场为主要交易渠道,导致交易水平和市场影响力的下降。2、 冷藏保鲜的基本情况:目前彭州市区内现有加工总能力约在10000吨左右,实际需要量约在30000吨至50000吨之间,目前冷藏加工能力与市场需求远远不足。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该市冷加工能力的局限性表露无遗,包括整体规模小,管理手段落后,加工集中度低,功能不完善,配套服务少,卫生条件差等,新的现代化的冷加工需求迫在眉睫。在气调保鲜库的建设和经营方面,四川省与兄弟省市相比已远远落在了后面。3、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发展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建设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冷藏物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冷链物流实际上就是从农产品采收后的2小时内开始,通过预冷、气调冷藏或冷冻,到冷链运输配送,最终到销售终端均能在农产品安全的温湿度范围内流转,保证安全农产品在采收后也能安全到达市民餐桌。国家将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目前全国果蔬流通腐损每年达千亿元。据悉,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至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而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我国现有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因此,我们在长江中上游西南腹地的四川成都,建立冷藏、气调和物流配送中心,就是要站在时代前沿,为国家民生问题出发,为人民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从而在食品安全行业树立起标杆,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三、 项目选址及条件(一) 项目选址在彭州市镇,北新干线(成德绵快速通道旁)旁。通过成彭高速 公路、北新干线、彭郫路、成绵高速复线等主干道实现与成都及全国各地的快捷交流,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二) 彭州将能够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镇也即将建成四川省最大的有机蔬菜产业园,3年内达到4万亩的种植面积。因此,有了冷链物流的基础——品质优良、数量巨大的蔬菜。(三) 人力资源丰富,加上近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的耕地和大量种植经验丰富的剩余劳动力需向新的产业转移。(四) 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肥沃的土壤、较低的生产力成本、常年的种植习惯和技术积累,构成了镇乃至彭州市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综合优势。四、 项目技术方案(一)预冷预冷是将新鲜采收的蔬菜产品在运输、贮藏或加工之前迅速除去产品所带田间热的过程,恰当的预冷可以降低产品的腐烂程度,最大限度地保持蔬菜产品采后的新鲜度和品质,大多数蔬菜产品都需要进行预冷处理。预冷是创造良好温度环境和贮藏效果的第一步,及时将产品预冷到所需的温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抑制酶活性,降低产品的呼吸强度,减少失水和乙烯的释放,为保鲜贮藏和运输打下基础。此外,未经预冷的产品如直接进入贮藏库,也会加大冷库的热负荷,不能及时达到及时降温的目的,对贮藏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例如当产品的体温为20°c时装车或入库,制冷系统所需吸收的热量为0°c时的40—50倍。本项目是农产品采后加工项目,其最终的目的是把各种农产品高品质地投放到国内和国外市场上去,在这之前,无论是长途运输、深加工还是贮藏,预冷是关键的第一步。常用预冷方法有自然降温冷却、水冷却、真空冷却、压差式通风冷却以及冷库空气冷却。本项目选用压差式通风冷却和水冷却。(二)气调保鲜贮藏气调保鲜贮藏是蔬菜生产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气调贮藏是继机械冷藏之后贮藏事业的一场革命,它把贮藏时间和贮藏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代气调贮藏开始于二十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后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伴随其中,气调贮藏技术也得到了日益发展和日趋完善,并迅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各种水果、蔬菜的总贮藏量达到80%,而适合于中、长期贮藏的水果、蔬菜气调贮藏量占总贮藏量的80%,100%的鲜切花经过预冷和处理。而我国每年气调贮藏的蔬菜只占蔬菜总产量的1%。科学的、合理的生产结构和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得欧美等国蔬菜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蔬菜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在世界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如不能尽快改变现状,加入wto后,我国的农副产品将受到冲击,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1、新鲜果蔬都是生命体,采摘后依然进行着一系列生命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有氧呼吸运动。通过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将产品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热量。其反应式如下:c6h12o+6o2──6co2+6h2o+673大卡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呼吸热的产生,产品的体温近一步提高,呼吸强度也近一步加大,随着产品中营养物质的大量分解消耗,产品由成熟──完熟──衰老──腐烂。果蔬等农产品保鲜贮藏的目的就是在贮期内尽可能减缓产品的衰老的过程,尽可能减少在贮期内的营养物质消耗,保持产品原有的新鲜度。影响产品保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2、温度:在保鲜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作用最强,温度的高低影响并决定着呼吸强度的大小。一般在0-3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呼吸强度要增加1-1.5倍。因此,创造一个吸热环境,不断吸收产品产生的呼吸热,将产品的体温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贮藏温度范围内,可以将产品的呼吸强度降到最低。3、气体:适当控制贮藏环境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并减少乙烯等激素的含量也是降低产品呼吸强度的因素之一。气调就是创造一个可控气体环境,近一步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减少果蔬的营养物质消耗,同时还可抑制催熟剂──乙烯的生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真正达到长期保鲜贮藏的目的。4、湿度:大多数果蔬组织的含水量为80%-90%,采摘后失去了原有水分供应,当贮藏环境中的空气相对湿度低于产品含水量时,产品因蒸腾作用而产生失水,萎缩变质,降低新鲜度。因此,保鲜贮藏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要达到95%以上,保证果蔬产品在贮藏期内不因失水而产生质量变化。这种在一定温度、湿度下同时调整贮藏环境气体成分的贮藏方法称之为──气调贮藏(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又简称ca贮藏。近几年,在我公司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同时,立足我国各地果蔬等农产品品质特点,进行了大量的气调贮藏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我国各地产品的气调贮藏特性,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果,现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品种加以说明。5、气调贮藏蒜苔质量状况:蒜苔是全国各地人们喜食的一种蔬菜,但其生产具有强季节性,只有通过贮藏才能保证常年供应。蒜苔一般在5月份采收,采用气调保鲜贮藏技术可贮藏至第二年2~3月份,贮藏期可达270天以上,一般损耗3~5%,好苔率达96%以上,色翠绿、质地脆嫩、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风味。表3-1是气调贮藏蒜苔的效果。表4-1 气调贮藏蒜苔质量状况贮藏方法气体范围好苔率(%)次苔率(%)腐烂率(%)机械气调贮藏99.20.400.40自然气调贮藏93.43.213.20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市场上新品种不断涌现,有针对性的气调贮藏技术实验也在不断进行,永无休止。随着技术的发展,气调技术理论不断完善,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在早期气调技术基础上发展应用了低氧贮藏或超低氧贮藏技术,使蔬菜贮藏质量近一步提高。气调技术不仅在蔬菜贮藏中得到应用,而且在水果、花卉、粮食、种子、肉类等的贮藏处理上都得到了应用。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气调贮藏技术在果蔬花卉产业发展中将起重要的作用。(三)气调保鲜贮藏工艺流程:采收分选处理预冷入气调库出库分选包装运输上市。————————分选包装运输上市。五、 项目投资及经济分析(一) 投资概算通过对多家冷藏气调库的调研与学习,并在查询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因地制宜,从节约成本、提高利用效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投资概算:1、 土建工程:该项目设计土建及安装建筑面积达10000平米,按照1000元/平米的平均土建安装成本计算,该项目预计投资1000万元。2、 5000吨容量的气调冷藏库设备购买及安装:设备购买和安装预计在1000万元左右;3、 制冰车间:设备及安装等预计200万元。4、 物流配送车间及停车场等:3000平米,建筑成本1000元/平米,合计300万元。5、 货架及转运车辆、包装机械等设施设备:预计投入300万元。以上合计投资为:2 800万元。(二) 经济分析1、 全年经营成本:1) 人员工资:聘用人员150人计算,每人每年工资预计2万元,年工资成本为300万元。2) 水电维修辅料成本:每月平均在30万元左右,预计全年360万元。3)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等:每月预计20万元左右,预计全年240万元。全年营业成本为:900万元2、 全年经营收入:1) 自营蔬菜类收入:自行购买蔬菜,通过冷藏包装销售出去,占用3000吨库体,每年周转蔬菜6次,每次周转量为3000吨,一年周转蔬菜约0吨,每吨蔬菜通过气调冷藏配送,增加附加价值平均为400元/吨,则年销售毛利为800万元。2) 出租预冷库收入:按照预冷库全年全负荷生产,可以外接蔬菜预冷订单为:出库预冷库600吨库容,每次接纳20车,每月周转10次,每月接纳200车,每年接纳2400车,每车的市场价格为元,按此估算每年的预冷费用为480万元。3) 出租冷藏气调库的收入:按每吨库容每月租金100元计算,全年的冷藏收入为1400吨10012=168万元。营业收入合计:1448万元3、 全年经营性利润=全年营业收入-全年营业成本=1448-900=548万元。4、 税前静态投资回收期=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经营性利润=2800÷548=5.10(年) 该投资回收期不含工程建设的周期。经济分析表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8001.1土建工程万元10001.25000吨气调冷藏库万元10001.3制冰车间万元.4物流配送车间万元3001.5配套设施设备万元3002.营业成本万元9002.1人员工资万元3002.2水电辅料等万元3602.3管理、销售、财务费用万元2403.全年经营收入万元14483.1自营万元8003.2出租预冷万元4803.3出租冷藏万元1684.全年经营性利润万元5485.税前静态投资回收期年5.10六、 工期进度自规划立项及各类国家政策性手续完备后开始计算,一期工程建设期安排10个月时间。具体安排如下:初步设计(含工程地质勘探) 1 个月设计审批 15天正式设计 1 个月土建施工 8个月设备定货 1个月设备安装 1个月调试运行 1个月竣工验收 1个月七、 项目评价1、本项目符合国家冷链物流建设的产业政策,为彭州蔬菜产业化与现代化发展起到促进和示范作用。2、本项目充分利用本地区农业资源,生产应用科技属国际领先水平,流通市场网络辐射全国乃至全球。3、本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综合开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4、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的目标,形成农户、企业、市场的良性循环。5、本项目属于农业投资项目,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该项目风险可控,可取得一定的中短期收益,又有稳定的长期投资回报,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项目。

收藏品销售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值得关注的是,神九金条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监制,北京国道黄金唯一授权发行,全国限量仅2012套。金鑫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监制纪念金河南特许经销商,在金鑫珠宝全省各连锁分店进行限量首销。

作为河南本土珠宝品牌,金鑫巧妙借助神九“扬名”,在业界引起热议。

以收藏文化做概念

神九金条的诞生,是金鑫营销上的顺势而为。金鑫以黄金为载体,从收藏文化、投资的角度上,与神九衔接。

黄金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收藏品,从古至今一直广受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文化金、纪念金、投资金条等有投资兼具纪念意义的黄金一直是收藏爱好者的首选。当黄金被赋予“神九航天”头等重大题材意义的时候,它的价值自然就不言而喻。

在宣传上,神九金条被寄予多种情感:“神九金条是凝聚着民族情结与自豪感的一个物化载体”;是“对‘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这一重大时刻的纪念和铭记”;是“对中国载人航天20年的特别献礼”。

神九金条全套含两根25克金条。两根金条正面分别精心雕铸“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环绕地球飞行的风采,其设计的特别之处在于,两根金条对接拼合在一起,寓意着“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产品的雕铸意义很直观地迎合了市场需求。

为配合神九金条的销售,每套产品还同时配赠两个赠品,一个是和神九等同航天材料,按1:43比例缩小精制而成的天宫一号/神舟九号交会对接模型。另一个是“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纪念邮折,内有“神舟九号”三名航天员肖像及签字邮品,堪称珍邮。如此大手笔促销,也是市场罕见。

“神九金条的权威性、限量性注定了其不凡的收藏价值与升值空间。在河南如此热销,连唯一发行机构国道黄金都始料不及。”金鑫珠宝营销总监李治国介绍。

短、准、快

神九升空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神九金条借势销售受到关注。这也是金鑫珠宝注重打造特色及差异化营销的又一大作。

此次借助“神舟九号”的影响力进行产品营销,让金鑫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可观的销售成绩,这也与其经过长期积淀的传统营销经验有关。

在传统营销上,金鑫先后举办了“99世纪婚庆”、“珠宝首饰形象小姐大赛”、“金鑫首届翡翠文化节”、“七夕恋爱达人秀”等推陈出新的营销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目标客户推广,促进销售。

谈到策划这次神九金条营销事件,李治国介绍,它会在金条推广前期无形中为产品添聚大量人气,随着神九的影响力扩大,金条的受关注度也就越来越高。这对于一种产品的推广来说,是事半功倍、减本多利的绝佳宣传。

在李治国看来,对一个产品做宣传,前期可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慢慢积蓄能量,才能做到销售突破的爆发点。但是借势营销等于前期的很多能量积蓄,已经由社会热点事件来承载了,金鑫要做的就是驾驭与运用。

金鑫看到,神九升天这一受到举国上下高度关注,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必然产生很强的轰动效应,也会在短期内通过各种媒体快速传播,便抓住“推广时间短,机遇抓得准,产品销售快”这一特点,发挥大事件营销的优势。

从品牌操作营销层面上讲,大事件是一种很好的营销契机,因为大事件往往都是众人关注的对象。

“所推广产品也必须和消费者取得情感共鸣,并带来一定的正向需求,这样一来,无论是营销者还是消费者,都能各取所需,这也正是营销的本质所在。”李治国总结道。

借势营销

金鑫珠宝作为河南最大的珠宝零售企业,在河南拥有近40家连锁店,凭借庞大的销售网络与专业优势,先后参与“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零售等;2010年又和广州亚运会贵金属供应商携手,成为第16届亚运会贵金属产品河南分销商。

结合社会热点,与社会良好接轨并促进销售,对于金鑫珠宝而言已是轻车熟路。

不难看出,金鑫借势营销都是具有一定高度、历史意义,以及全民参与、互动性强的事件。与前两次参与奥运会、亚运会活动相比,此次营销是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指定金鑫珠宝为河南唯一首发经销商,神九金条的销售使金鑫珠宝品牌形象得到极大提升,唯一指定性也使金鑫珠宝在营销上更注重亲民与品位。

历数成功营销案例,关键点就是把握好营销契机,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要把营销策略和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结合,借势提高自身影响力;所谓地利,就是结合自身实力与本地资源,正逢其时做足营销规划;所谓人和,就是建立社会良好口碑,做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桥梁,让消费者认可并产生购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