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

汇报工作背景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收票据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和应收票据的性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目的,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二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三是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净流量的因素,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从现金流量的角度了解净利润的质量,为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前景提供信息。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可以分类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和延期付款的信用功能,实务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现金流量表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应收票据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内,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定义。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信息公告第七号,银行承兑汇票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但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与应收票据相关的现金流量列报尚存在一些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认为,应根据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及作用具体业务具体分析,必要时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补充说明,以便投资者正确理解。

二、与应收票据相关的业务如何在现金流量表中准确列报

(一)应收票据背书

1.商业承兑汇票背书。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在承兑人到期无法付款时,开票人需承担连带付款责任,且其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定义,因此无需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其发生额。

2.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虽然银行承兑汇票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如果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是否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现金流,目前实务中对此问题争议较大。笔者认为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应在现金流量表中列报。其主要理由如下:(1)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存在和现金相似的支付功能,经过银行承兑后,其信用程度和现金不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银行承兑汇票的期限较短,在年度内背书的票据到年底大部分已到期,且企业也可以随时通过贴现加以变现。因此,采用票据结算与采用现金结算,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实质及对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及偿债能力的影响基本一致。(2)如果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形成的销售收款以及背书付款不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现金流量表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而降低其使用价值,尤其是应收票据收支所占比重较大时,企业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将严重过低,与一同披露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缺乏相应的勾稽关系,可能使投资者产生误解。

例1:甲公司2012年初无应收票据,2012年1月份销售商品收到银行承兑汇票2 000万元,当月将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背书支付货款,另300万元背书支付给在建厂房施工方。假设甲公司当月除上述业务外,未发生其他业务。

如果不将上述应收票据背书发生额列报于现金流量表中,当月的现金流量表将无发生额,与真实发生的业务相背离。针对上述背书发生额,笔者认为应将800万元(500+300)记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将500万元记入“采购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将300万元记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

因此,如果不将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体现为现金流,将损害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这两个重要的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特征。考虑到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及作用,需要将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列报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或“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

3.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近年来,随着货币政策持续收紧,部分企业无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以及背书转让形成的资金往来也大幅度增加。在此种背景下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笔者认为不应列报于现金流量表中,以防止虚增企业的支付能力。

(二)应收票据贴现

1.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贴现率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付给持票人的一种授信业务。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的付款人,其到期无法支付款项的风险较大,同时贴现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因此,笔者认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业务实质为承兑人担保下的银行贷款,在现金流量表中可列报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

例2:乙公司2012年2月份收到客户一张1 000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日期为8月,当月将该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支付贴现利息50万元,除上述业务外,当月未发生其他业务。

乙公司在编制2月份的现金流量表时,应将1 000万元记入“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将50万元记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8月票据到期时,乙公司应将1 000万元记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同时记入“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1)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实质上是将票据的到期收款权有偿转让给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因让渡票据到期收款权而取得的现金流入,应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并非一项筹资活动,贴现资金也不像银行借款需要到期偿还,若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销售取得票据会因贴现而无法体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因此,真实贸易背景下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应列报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2)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如企业将无真实贸易背景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则纯粹是一种融资行为,取得的贴现资金应作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予以列示。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2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PPT 软件,PPT 时代的来临让我们做述职报告的时候告别了无趣的开会时间,那么,在做述职报告ppt的朋友,看准网小编有以下几个经验分享给大家,欢迎参考。

1.用色传统一些:商务蓝、中国红、简洁灰,是中国的大众色,也是领导比较容易接受的颜色。

2.背景简洁一些:因述职报告ppt 的内容较复杂,所以背景一般都是由色块、线条以及简单点缀图案组成,部分领导也喜欢有一些亮光之类的点缀色。放置内容的空间尽可能开阔。

3.框架清晰一些:工作汇报一般由这几部分组成:前言或背景、实施情况、成绩与不足、未来规划等。

4.文字保留一些:一般情况下,述职报告ppt 的制作人不是汇报人,所以要尽可能根据汇报人的演示特点制作,有时候会出现汇报人会不熟悉内容、心理紧张、应对领导深入提问等情况,所以,在前言、内页、图表等要尽可能保留一些提示性文字。

5.图表丰富一些: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一般喜欢丰富的图表,以彰显专业性和严肃性,同时也避免了传统PPT 的呆板;这些图表,更倾向于艳丽的图表色彩、立体的图表质感、内容与背景高度对比的画面风格。

6.图片多样一些:背景图、点缀图标、衬托图片等适当放置,眼见为实是人的普遍心理,图片的大量应用会大大增加业绩的说服力。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3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ppt 软件,ppt 时代的来临让我们做述职报告的时候告别了无趣的开会时间,那么,在做述职报告ppt的朋友,看准网小编有以下几个经验分享给大家,参考。

1.用色传统一些:商务蓝、中国红、简洁灰,是中国的大众色,也是领导比较容易接受的颜色。

2.背景简洁一些:因述职报告ppt 的内容较复杂,所以背景一般都是由色块、线条以及简单点缀图案组成,部分领导也喜欢有一些亮光之类的点缀色。放置内容的空间尽可能开阔。

3.框架清晰一些:工作汇报一般由这几部分组成:前言或背景、实施情况、成绩与不足、未来规划等。

4.文字保留一些:一般情况下,述职报告ppt 的制作人不是汇报人,所以要尽可能根据汇报人的演示特点制作,有时候会出现汇报人会不熟悉内容、心理紧张、应对领导深入提问等情况,所以,在前言、内页、图表等要尽可能保留一些提示性文字。

5.图表丰富一些: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一般喜欢丰富的图表,以彰显专业性和严肃性,同时也避免了传统ppt 的呆板;这些图表,更倾向于艳丽的图表色彩、立体的图表质感、内容与背景高度对比的画面风格。

6.图片多样一些:背景图、点缀图标、衬托图片等适当放置,“眼见为实”是人的普遍心理,图片的大量应用会大大增加业绩的说服力。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4篇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很多学者以及教学工作者所关心和研究的课题,在这一比较宽广阔的研究领域当中,对词汇教学的研究又是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的现状,挖掘该教学领域当中依然存在的非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提出具有专业性、科学性以及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英语词汇教学方式--超级情景背诵。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取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词汇教学超级情景非英语专业 背诵

1.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更是人们传递信息的最大符号系统。在这一庞大的系统中,词汇居于中心地位,是语言基础的基础。学习语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大要素的学习,其中,词汇的学习是重中之重。对于非英语国家的人们而言,英语的教学是TEFL,即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不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更不是英语母语教学。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最大的难点,无论从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从老师的教学方法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1 教师的词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从教的方面看,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在大学阶段,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解了英语的基本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 因此词汇量的扩大和语法巩固是学生课后自学的内容,教师一般不会再花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词汇教学,而把重点放在语篇讲解,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没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词汇教学,教授学生怎样理解和记忆词汇,也就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学生学不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对于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来讲,集中教授生词,引读──讲解──记忆──听写,仍然是最惯用的词汇教学方法,学生经过被动的一阵风似的练习,而后在进行主体内容(如课文或对话)的教学中,似乎也“顺利”地完成了规定任务,但实际上“得来容易”的东西并不能在脑海中留得更长久。再者,教学中生词的解决,方法单调,平铺直叙,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失去兴趣,而且还不能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及其用法。

1.2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学习方法也给词汇学习造成障碍。首先,学生在平时听、说、读、写中依赖性强,每遇生词就查词典,没有养成主动钻研词汇的习惯,缺少办法,能力很弱,导致了学生在独立面对新的语言材料或生词时束手无策。其次,学生记忆词汇不得法。凡要记住生词,则必然机械地抄写很多遍生词。在这种记忆中学生往往不去思考、观察和发现,不讲究方法,这种孤立的、脱离了一定语境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外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外语词汇学习的因素以及影响学生外语词汇学习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的,也有内在的。就词汇而言,我们知道它不仅具有组词造句的句法结构功能,而且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使用者具有的民族社会文化特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核心内容的词汇自然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我们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东西带到英语学习中去,从而影响和阻碍外语词汇的获取。显然,学生在外语词汇学习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影响外语词汇学习成功的关键。由于外语学习中可能产生的这样和那样的制约因素,加之缺乏教师的科学指导,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着问题。

2. 背诵文字是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之一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得到长足发展,为我们借助短文背诵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低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针对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作的超级情景背诵试验中,我们发现背诵短文语境比教材课文语境更利于这些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 ,更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词汇提取和组织的语义启动( Semantic Priming)和语境效应(Contextual effect)证明 ,在有语义联系的语境中辨认词汇、 判断其语义比处理孤立存在的词要快;将词汇组成有意义的语群(Chunking)并与长时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结合( Elaborative rehearsal)能够大大提高工作记忆中的有限加工资源利用效率,超级情景背诵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正是基于这些理论而提出来的。

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大学生来说,理解课文要占用他们工作记忆中大量的加工( Processing)资源,因而没有为贮存( Storage)功能留下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前期学过的生词的语音、语义、拼写和语法性不能进入长时记忆,就会加大后续课文的理解难度,需要占用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造成恶性循环。而超级情景背诵当中,我们利用单词编写而成的小短文、故事或对话的篇幅较短,但内含所要学习的生词,其余多数为学生已经很熟悉的词,句子结构简单,可极大减少句子结构与语义加工对记忆的负担,有利于词汇的习得与记忆。

背诵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习得短语、增强语感、提高口语、写作以及翻译能力,并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呈正比。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迁移论,研究者们已多次证实篇章背诵可以强化对语言的敏感度,有效克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心理语言学的肌动理论(Motor Theory)认为,言语的感知( Perception)和产出( Production)之间是相关联的,语言的感知参照语言的产出而进行,即听者利用潜在的发音知识来帮助感知言语。神经语言学研究也发现人脑里负责言语感知和负责言语产出的区域紧密相联。因此,通过背诵式产出的方式,可以强化英语词汇、句子、语篇在长时记忆中的联系,强化语义启动效应,帮助语音语义的快速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 。

3. 情景背诵的基本原理

情景背诵理论是基于人的左右脑平衡原理、从形象到抽象的语言习得规律等原理而提出来的,属于一种情景认知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习者置身于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因为语言主要是习得的。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记忆单词、学习语句,还是背诵英文,当我们引入图像、色彩、声音、情感、潜意识等概念,创设英语情境,就能使学习者借助积极联想,能更快捷、有效地掌握这些内容。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特定的情景下,思维能力可以达到超常的发挥。心理学研究还认为“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的兴奋灶”。另外,人类的大脑有左右脑之分,左脑负责语言、逻辑、顺序、分析、符号等认知领域,而右脑负责色彩、图像、空间感、节奏感、情感、创造力、想象力等认知领域。如果我们接受信息时,左右脑的功能同时得到发挥,那么大脑在吸收这些信息的时候就更轻松。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建立在左脑模式的基础上。学生面对的往往是苍白、缺乏图片的教材;而课堂上,教师把更多时间花在分析语法、解析生词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直觉、联想、情感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情境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情景,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丰富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让学习者积极地实践语言,并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老师的作用是在教学中创设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单纯地知识输入。

学习者只有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下,发挥主体功能,实际地运用语言,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脱离情境的学习是无效果的学习。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 i + 1 的语言输入理论,即假设学生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为i,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为i + 1,只有给学生输入的语言知识水平为 i + 1 时,才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让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暴露在语言知识语境中,且要慢慢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学生才会很自然地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4. 情景背诵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我们在上部分中提到的左右脑平衡、从形象到抽象的习得、情景认知等原理,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超级情景背诵就是将所要教授和学习的新词汇编成一段朗朗上口的小短文、小故事或者小对话,再辅以颜色鲜明、形象生动的图像示意图(教师需将情景背诵图当中的各种图示、颜色以及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对学生加以详细的说明),让学生在大脑上完成一个“新词接触――词转图像――图像解说――去词背诵――应用输出”的词汇五步学习过程和语言习得过程。通过超级情景背诵中的这五个步骤,学生对新词汇的学习也就达到了输入-记忆-应用-牢固记忆-输出的学习效果。

在新词接触阶段,教师要将所要教授的词汇给学生作一个整体性的展示,让学生在视觉上和大脑上首先对所要学的词汇有一个直接性接触。教师所作的展示最好是一次性将这些词展出,而不是一个一个地解释。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文章主题设计出各种独特有趣的展示形状,这样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接触印象,并且使其在大脑皮层上对这些词留下整体而深刻的烙印。在词转图像这一步,教师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将课前设计好的与所学词汇有关的超级情景背诵图像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根据背诵图像上标有的符号及文字信息,自主地将图像所显示的内容编写成简单的小短文、对话或故事。图像解说是情景认知理论在超级情景背诵的词汇教学方法中的具体体现。这个步骤要求教师将步骤二中的图像进行分解,并将每一幅图像所示的正确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

语言的习得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在词转图像中,我们将所要学习的语言转化成了形象的图示,在去词背诵这一步骤里,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从形象图像到抽象语言文字的转化。这一步骤是超级情景背诵词汇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在这里要求学生将在以上三个步骤中积累于大脑里面的词汇语言信息在无任何文字提示的情况下从记忆中输出。教师可将步骤二中所展示的图像去掉所有单词及文字信息,仅仅呈现给学生一幅教师作过英文表达讲解的图像,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和记忆把教师在步骤三中解说过的英文句子背诵出来。情景背诵的最后一步是应用输出。这是一个对学生所学词汇精心检验的过程。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最忌讳的是哑巴英语,学生要把所学的输出并应用到实际中才算是真正学到了,为此,在最后一个步骤中,老师要扮演极为关键的角色,对学生的所学进行检验和考核。一方面,教师可以编写相关的词汇应用练习,在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完成并给予讲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背诵的超级情景短文或对话,老师可以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那样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抽查背诵和学生集体听写 ,集体听写只是检查背诵的手段,因为时间紧缺 ,教师不可能检查每位学生的背诵。背诵和听写都是由教师念出中文 ,学生背出和写出英文 ,允许学生在不损害原文意义和大体结构的基础上作稍许变动,这样就帮助学生达到了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

5. 结语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而在词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又非常重要。情境背诵的教学法所体现出来的学生主体地位的特点 ,是对知识本位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 ,促进了学生个体认知发展机制的完善和进化。但在情境教学中 ,有两个方面是我们必需把握的 ,否则课堂教学容易会成为一盘散沙。首先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情境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习者的需求 ,另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在情景教学中 ,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师生共舞。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词汇教学的情景背诵设计无疑能给这个难点的克服带来诸多的方便,我们应在这方面多一点深入的探究,使词汇教学与情景背诵设计更好地结合,从而发掘出更大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傅道春. 教育学2情景与原理[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172.

[2]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 M] .London : Longman ,1985 :65278.

[3]吴霞.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1) :53 - 57.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5篇

1.1系统简介

重大专项财务决算管理系统,全称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结题财务决算管理系统,是为了支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决算管理工作而开发的,用于支持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结题财务决算编报及审核等工作,该系统包含项目(课题)各级次报表填写、审核、打印、导出结题财务决算报告等功能。

1.2系统测试特点

1.2.1系统填报级次复杂

根据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结题财务决算填报级次规定为专项、项目、课题、子课题、任务。

1.2.2系统测试数据量大

系统报表分为填报报表和汇总报表两类。填报报表由基础填报单位负责填写,基础填报单位可以是任务级或子课题级或课题级。汇总报表的数据不需要填写,而是由汇总管理单位从下一级获取、汇总生成。汇总管理单位可以是子课题级或课题级或项目级。填报报表包含项目(课题)收支决算汇总表、项目(课题)收入汇总表、设备费形成固定资产情况表等13张报表。汇总报表包含项目(课题)收支决算汇总表、项目(课题)支出情况表等7张报表。在现实填报中,基础填报单位和汇总管理单位的级次是固定的。但是在系统测试时,要全面覆盖各种情况的级次,并且每个汇总级次下,至少要包含两套可供汇总的数据,这样才能完整测试系统的功能。

1.2.3引入VBS脚本的必要性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结题财务决算管理系统的测试重点是数据的准确性,精度要求精确到0.01,首先是填报报表内、报表间公示计算的正确性,其次是各级数据汇总的正确性。就拿最简单的树形结构来讲,100张报表数据准确性的核对,如果仅靠人工来完成的话,其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并且纯人工的数据核对模式,其准确率和效率都不够理想。

2VBS测试脚本实现

2.1VBS脚本简介

VBS简称是VBScript,全称是MicrosoftVisualBasicScriptEdition,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套可视化编程工具,语法基于Basic脚本语言。本文用于系统测试的脚本,就是基于VBS脚本编写的。该脚本适用于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核对占测试工作比重大的系统,并且待测系统要具备报表导出至Excel的功能。

2.2VBS脚本功能

VBS测试脚本实现两个了Excel文件的数据核对、结果输出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测试的效率和准确率,规避了人工核对效率低下、准确率不高等问题。

3VBS脚本在系统测试中的应用

软件测试是指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产品系统的过程,目的在于检验及验证软件产品与最终用户的需求之间的差异,具体包括适用性、功能性、有效性、可靠性等方面。软件测试旨在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等级,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软件的质量风险。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结题财务决算管理系统测试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测试重点在于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业务功能的稳定性等方面。基于系统填报级次复杂、系统测试数据量大等特点,将VBS脚本应用到系统数据测试中,不仅提高了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还节约了人力和时间,降低了软件的成本。

(1)测试数据准备。首先在系统中,填写一整套测试数据,测试数据的编写要遵循有规律、不重复、数据类型多样等规则;其次将系统每个节点的报表数据导出Excel另存一份,放到各自节点的文件夹下,命名为“原文件”,复制一份“原文件”并命名为“公式文件”,以方便区分两个文件。系统有几个节点,就存出几套数据,每套数据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下,文件名称相同。

(2)测试数据处理。在每套数据的“公式文件”中设置公式,所有公式单元格从相应的“原文件”中获取数据设置。在每套数据的“公式文件”中设置样式,字体颜色全部使用黑色,数值型公式单元格,使用浅绿色背景,文本型公式单元格使用最浅的橄榄绿色背景,其他单元格使用白色背景。

(3)脚本准备及运行。脚本准备,如果脚本和数据的存放路径、或者数据文件的文件名跟脚本中写的不一致,就需要编辑脚本,修改脚本中涉及到的路径及对应的文件名。如果都一致的话,脚本准备阶段跳过。将每套数据的文件下,放一份VBS脚本文件,针对每套数据,分别运行对应的脚本,双击即可运行脚本,脚本开始运行会弹出“核对开始,请稍等!”的提示,弹出此对话框后,需要去查看进程中是否还存在Excel,有的话请先关闭进程,以免影响脚本运行。脚本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脚本会弹出错误提示框,可通过两种方法定位出错位置,一是通过日志输出文件,二是通过核对结果文件,核对结果文件中,已经核对过的单元格字体会置为灰色,还未核对的字体仍为黑色,两者的分界点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运行过程顺利,运行完成后会弹出“核对结束”的对话框。

(4)分析测试结果。脚本运行开始后,会自动生成一个结果文件夹,里面包含两个文件,分别是日志输出文件和核对结果文件。日志输出文件中,存储的是数据文件的页签名称,单元格的行号、列号、数据和背景色等信息。核对结果文件结构跟数据文件一致,只是字体颜色会有所不同,如果数据没有问题并且核对完成,那么所有数据的颜色都应该是灰色的。如果数据的颜色是红色,那就是有问题的数据,是重点考察的对象,需要核查是公式的问题,还是数据本身的问题。公式问题是人为准备数据时失误造成的,而数据问题,则是系统的缺陷,需要告知开发人员,进行修改。在系统bug修改完毕复测时,或者做回归测试时,需要再次核对数据,此时不需要再次进行数据准备,只需要导出Excel文件到相应文件夹下,名称与非公式的文件名(原文件)一致,打开后去除兼容或者保护设置后,覆盖非公式的文件,同时打开设置公式的文件(公式文件),点击更新,关闭两个文件,重新运行脚本即可。以后系统升级测试时,只要系统表样不变,也不需要重新准备数据,可采用同样的方法,设置运行即可。

4结语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6篇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次报告,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越秀区外国商人聚居地的特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态度,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激发学生们自信的表现欲望。

学习重点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制表、报告、答辩

准备工具:相机一部,每个小组一张报告表格、一张b5纸,每人一支签字笔。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导入明确本次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

1.学生们按照小组就座,将之前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再次拿出来进行探讨,尽量让课题完善。

2.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的汇报时间为5分钟,汇报的时候要求所有组员都要参与,汇报的时候可以适当用板书或者多媒体,汇报的时候注意仪容仪表,也尽量让语言清晰,让下面其他同学能够听清楚汇报内容。汇报的过程中,下面听汇报的小组要做好要点记录,对于一些疑点,可以在答辩环节进行提问。

3.汇报结束后,所有成员留在原地准备答辩,下面的任何一个小组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问汇报小组问题,问题可以针对整个小组,也可以指定回答问题的人员。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汇报小组参考。

二、学生们按照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堂了解学生们的初步定题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参考时间:8分钟)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高职英语;教学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可以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境有更好地理解。高职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以运用,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这一环节存在的不足,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探讨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结合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教学效果。

1 高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现状

随着英语在我国学校课堂的普及和英语教师的辛勤教育,学生的英语成绩明显提高,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只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应付式地去学习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盲目地去练习听力、口语、答题技巧及翻译技巧等知识,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容易造成英语理解上的错误,形成文化上的脱节。一些高职学生由于受英语基础的限制,对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生活常识等方面不甚了解,知识面相对较窄,容易形成理解上的错误和表达上的错误,比如在我国,对老人表示尊重习惯用“老”来尊称,但在国外,“老”则意味着老朽、没用,是对人的轻视,如果不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则容易产生误解。

此外,高职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引导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一些老师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加入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他们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英语教学主要向学生讲授语言知识,认为语法、句子结构、词汇比文化背景知识更重要,对学生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学习英语提不起兴趣,对学习的知识一知半解。总之,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2 文化背景知识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职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授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各国历史、习俗礼仪等,这些知识的讲解比较有趣和丰富多彩,比单纯地传授枯燥的语言知识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自己去更多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去感受各国不同的习俗、文化、礼仪,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开阔学习视野,提升学习的信心。

2.2 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往往只看词汇是什么意思,看看句子是什么结构,然后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虽然有些英语词汇比较简单,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有时一句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境里表现的意思不同。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生活习俗、宗教礼仪、社会价值观念都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对国外的文化背景不够了解,而是从国内的文化背景去理解,有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英语阅读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涵盖许多文化内涵,是一项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仅要对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有着较好的把握,还需要对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掌握较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疑有着很大的帮助。

3 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渗透、课外拓展等方法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1 课堂渗透

高职英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适当拓展,将涉及到文化内涵的部分做好标注,并进行深层次挖掘,对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把握。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对涉及到的风俗、宗教、婚恋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进行专题介绍,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此外,在教授词汇或者语法的同时,对词汇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寓言故事、典故等)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3.2 课外拓展

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如果仅靠课堂时间让学生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识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举办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沙龙、英语角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拓展知识面,鼓励他们多看有关的外文书籍,外文电影,以加深对国外文化背景的了解。这样,促使学生多渠道地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理解能力、交际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都会大大提高。

3.3 增加外籍教师授课

外籍教师本身拥有的文化背景、文化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笔财富,增加外籍教师授课,让学生多接触外籍教师,会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加深对国外文化知识的理解,修正自己的错误理解,掌握全面的外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含、杨元元.浅析英语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07(41).

[2]崔江涛.文化背景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传播,2010(05).

[3]任萍.基于文化背景知识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8篇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现状和基础(或说从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个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了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观念、思想、要求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对教学工作实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状: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与变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着的差异中,我们必须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的最急切的问题。

3.基础:对这方面的问题课题组成员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达到的主要研究目标(课题的假设),以及主课题分解为哪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子课题之间应具有较合理、紧密的逻辑关系。各子课题的研究能比较完整地表明主课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子课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为课题组的成员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历史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辅助。要说明准备怎样充分发挥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为本课题(或某子课题)的研究服务。

2.研究对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学生,也有的是指教师。要说清楚研究的是本单位的全体学生还是某一部分学生(或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观摩课(课件、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或获奖情况汇总等等;

七、课题组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应包括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责任人、参与研究的一线教师。对外聘的指导、顾问等人员应视他们所承担责任、义务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体处理。

课题组成员应分别负责或兼任策划、组织、协调、统筹、管理、研究、指导、顾问工作。

八、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阶段:

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完成论证、申报工作;制定主课题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前期调查或检测。

2.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9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美文化 渗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06-01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上,而忽视了对应于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英美文化背景的有效融入和渗透。在这样教学模式的实施之下,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虽然能够得到提升,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1]。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会对学生在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英美文化的渗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教育,首先是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英语教学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英语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文化素质。从这一教学要求来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势在必行,只有在教授学生掌握基础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对英语的起源、发展有非常好的认识,同时能够使其对应用英语的民族、地区以及社会文化等有全面的了解。这对于有效提升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其次是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是符合时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从目前来看,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实力日益强盛,社会发展日益加快,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发展形势之下,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有用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还应同时掌握人文及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不能够仅仅将其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对待,而是要将其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融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的策略

2.1阅读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透

英语阅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长久以来,一说到英语阅读课,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多数将阅读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词汇、语法的讲解上,使整个课堂教学陷入了教师“围着教材、学生围着教师”的模式之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极易使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遣词造句上。最终导致学生将词句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进行学习,而忽略了文章的结构及文中的语境,以及所涉及到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学习的词句,一旦其离开文章所特定的语境,学生就会出现不知该如何对其进行应用的情况[3]。

因此,在英语阅读课中融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词句的学习与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相联系,才能够不断地帮助其提高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如此,英美文化的渗透,还能够很好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呆板,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2词汇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透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英语词汇,才能够学好英语,基于英语词汇在英语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词汇的拼写和发音上。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处于一种机械式的记忆状态。学生对词汇只是大量的背诵和记忆,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实际的交际和交流。且单纯地对词汇进行记忆学习,也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而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育,对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英语词汇背后的内涵,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加深其对词汇的映像,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对英语词汇文化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词汇交际的能力[4]。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与此同时,要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要熟知并掌握大量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英美文化,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雅素,刘江华.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2]拓晓波,刘百宁.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美文化知识的有效贯穿[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10篇

与英语专业相比,大学英语学习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备、学时和学习氛围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只开设了读写课,听力和口语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及相关的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语言教学需要的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还与其他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脱节。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多以反映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学生在教师讲授、词典解释、教参注释及翻译的帮助下,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把英文语篇转换成汉语翻译语篇。二是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分类或强制式机械记忆,从而割裂了语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关系,把词汇、表达方式与汉语对应起来识记,忽略其语法范畴知识和语篇情景意义。由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重阻碍。

首先表现在课堂口语复述和相关的阅读语篇练习中。学生不能用学过的、语义上相互连贯的词和表达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不能依据英文语篇的形与义的衔接与连贯规律再现原文的主要内容。词汇英汉对应式能记忆方式,导致语言应用中的“硬译”现象,出现汉式英语。

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和内化语言知识的交际环境。除了课堂之外,学生很少有应用英语的机会。不仅小班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如此,条件差的大班教学情况更糟,学生依赖的课堂英语交际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他们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知识和此背景下的高校生活。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材语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背景知识的交际语境不协调。

其结果充分反映在学生的日常主题交际和写作中。在英语口语角训练中,学生谈论的范围有限。了解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知识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很系统,很熟悉,但专业性太强,需要大量的术语和逻辑较强的语篇结构,学生无法表达;另一方面,对每天通过不同的汉语媒体了解的社会和自己熟知的校园生活,无法从“英汉对照”的词汇库中灵活地再功和调用。

口语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四、六级作文和课堂作文练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和效率的问题。记忆词汇缺乏语篇联系性、英汉对译式存记、复用式词汇有限等。在正式文体中使用大量的口语和汉语结构表达式,说明其语言句式结构规则和词汇知识与规则的储存是相互割裂的。词汇和结构由于缺乏相关情景交际应用的巩固和内化,从而难以达到自动化的合理复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到最简单便捷的渠道,即中国传媒英语的阅读与欣赏。首先,中国媒体英语除报道国际新闻、海外风情之外,主要是反映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秀丽河山、历史遗产等。而且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偏重。有的以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动态为主:有的则以中国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为主。以中国社会为背景的媒体英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中国文化”特色。媒体英语的专栏性特征也同样反映在中国的英文报刊杂志中。同国外期刊一样,定期发行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及时反映变化的社会,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媒体以相对固定的栏目从不同的社会视角追踪报道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其语言风格、词汇选择的倾向性也就相对一致,即某一语域的词汇出现频率就比较高,有利于语言词汇的认知与巩固。如自然景观类的栏目,固定刊登描述中国的名山大川。这里不仅可以反复出现描述山河壮丽、秀美的语言词汇,而且具有许多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底蕴的“特有”语言表达,如:beautyspots,scenicspot,attractions,landscape,beautiful,charming,spectacular,theSilkRoad,Taoism,Taoist等。其次,中国媒体英语与汉语媒体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协调性。由于中国媒体英语的目的在于对外宣传中国,因此其内容与汉语媒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外交事务、国际形势等领域,英汉媒体以不同的语言形式,传播同样内容的事实信息。最后.现代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大众传媒,融声音、影像为一体,使英文材料更富有真实性和形象性。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国际频道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真实地传播和宣传发展中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与此同时也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声像资料。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11篇

与英语专业相比,大学英语学习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备、学时和学习氛围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只开设了读写课,听力和口语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及相关的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语言教学需要的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还与其他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脱节。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多以反映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学生在教师讲授、词典解释、教参注释及翻译的帮助下,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把英文语篇转换成汉语翻译语篇。二是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分类或强制式机械记忆,从而割裂了语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关系,把词汇、表达方式与汉语对应起来识记,忽略其语法范畴知识和语篇情景意义。由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重阻碍。

首先表现在课堂口语复述和相关的阅读语篇练习中。学生不能用学过的、语义上相互连贯的词和表达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不能依据英文语篇的形与义的衔接与连贯规律再现原文的主要内容。词汇英汉对应式能记忆方式,导致语言应用中的“硬译”现象,出现汉式英语。

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和内化语言知识的交际环境。除了课堂之外,学生很少有应用英语的机会。不仅小班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如此,条件差的大班教学情况更糟,学生依赖的课堂英语交际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他们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知识和此背景下的高校生活。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材语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背景知识的交际语境不协调。

其结果充分反映在学生的日常主题交际和写作中。在英语口语角训练中,学生谈论的范围有限。了解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知识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很系统,很熟悉,但专业性太强,需要大量的术语和逻辑较强的语篇结构,学生无法表达;另一方面,对每天通过不同的汉语媒体了解的社会和自己熟知的校园生活,无法从“英汉对照”的词汇库中灵活地再功和调用。

口语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从四、六级作文和课堂作文练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方法和效率的问题。记忆词汇缺乏语篇联系性、英汉对译式存记、复用式词汇有限等。在正式文体中使用大量的口语和汉语结构表达式,说明其语言句式结构规则和词汇知识与规则的储存是相互割裂的。词汇和结构由于缺乏相关情景交际应用的巩固和内化,从而难以达到自动化的合理复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找到最简单便捷的渠道,即中国传媒英语的阅读与欣赏。首先,中国媒体英语除报道国际新闻、海外风情之外,主要是反映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秀丽河山、历史遗产等。而且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偏重。有的以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动态为主:有的则以中国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为主。以中国社会为背景的媒体英语,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较强的“中国文化”特色。媒体英语的专栏性特征也同样反映在中国的英文报刊杂志中。同国外期刊一样,定期发行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及时反映变化的社会,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媒体以相对固定的栏目从不同的社会视角追踪报道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其语言风格、词汇选择的倾向性也就相对一致,即某一语域的词汇出现频率就比较高,有利于语言词汇的认知与巩固。如自然景观类的栏目,固定刊登描述中国的名山大川。这里不仅可以反复出现描述山河壮丽、秀美的语言词汇,而且具有许多反映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底蕴的“特有”语言表达,如:beauty spots, scenic spot,attractions,landscape,beautiful,charming,spectacular, the Silk Road,Taoism,Taoist等。其次,中国媒体英语与汉语媒体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协调性。由于中国媒体英语的目的在于对外宣传中国,因此其内容与汉语媒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外交事务、国际形势等领域,英汉媒体以不同的语言形式,传播同样内容的事实信息。最后.现代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大众传媒,融声音、影像为一体,使英文材料更富有真实性和形象性。如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国际频道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真实地传播和宣传发展中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与此同时也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声像资料。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文汇报》 报道特色 传播效果

一、研究背景

2001年,中共上海市委主管宣传的主要领导到该报社调研时,提出“《文汇报》要面向成熟知识分子”的市场定位①,并希望“《文汇报》要率先进入复旦、交大等国内一流高校,要为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

进入高校后的《文汇报》,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它的报道广度与深度如何?从它进入高校至今,已经十年过去了,《文汇报》的传播效果怎样?大学生是否对其“喜闻乐见”呢?

二、研究方法

本文对《文汇报》的报道特色,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广度和深度两种报道手法来考察。对于其在高校的传播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上海理工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获悉大学生对《文汇报》的喜爱情况。

(一)内容分析

选取一个学期(2011.10-2012.1)的报纸,从中抽取10份文汇报,共536条标题信息。从报道广度和报道深度两个方面,分析《文汇报》的报道特色。

报道广度,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1)选题性质:正面选题、反面选题、中性选题;(2)选题视角:社会热点、一般性报道、疑点难点、党和政府工作重点;(3)涉及领域:时政、法制、财经、科教、社会、生活、文娱。

报道深度,选取了几个主要的指标进行分析:(1)选题类别:事件性、非事件性、人物专题;(2)报道方式:有无背景报道、有无前景的预测、有无专家评论;(3)专家评论方式:定论式、开放式。

(二)问卷调查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样对象是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共发放了100份问卷,收到有效问卷93份,问卷完成率为93%。在这93名被访者中,男女比例为41:59。最后,将数据录入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内容分析与结果

1、广度分析

(1)选题性质:正面选题、反面选题、中性选题

本次样本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含有标题的信息数量共计536条。

《文汇报》的选题中正面选题和反面选题在数量上持平,中性选题所占比例最大,体现出《文汇报》客观、公正的报道风格。这些正面新闻多为国家最新取得的成果和民生的改善,先进单位或个人事迹,也包括社会各行业获得的成就等。反面选题包括商业失信问题、某些政策失效问题、市民违法乱纪行为以及学术道德等问题。中性选题集中在文娱、财经、农业、科教等领域。

(2)选题视角:社会热点、一般性报道、疑点难点、党和政府工作重点

社会疑点主要是指一些让人感到奇怪或疑惑不解的事物或现象;难点是指大家能够看到却久而未决的问题。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文汇报》作为高校知识分子认识社会的窗口,有关社会事实的一般性报道数量最多;有关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报道次之。主要因为《文汇报》的党报性质以及面向大学生的“知识型”报纸。其报道内容侧重于新闻事实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上。

(3)涉及领域:时政、法制、财经、科教、社会、生活、文娱

《文汇报》内容涉及的领域很多,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文汇报》注重社会新闻报道,中性报道所占比率最多,为世界观等正在成长的大学生们客观地呈现社会事实。其次,在时政和文娱、科教方面,《文汇报》也投入了相当的篇幅,增加了报纸可读性。最后,法制信息和生活类信息所占比率少,但是法制新闻使报纸的“文弱气质”大有改观。生活类信息则贴近大学生,对其实际生活有较大帮助。

2、深度分析

(1)选题类别:事件性、非事件性、人物专题

事件性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有相对明确完整的事物运动轨迹的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有许多事实或者是以一件事实为主,经综合、提炼而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指导性。人物专题,注重以人为本。其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在样本中,66.2%的选题都是事件性的。非事件性的选题一般是某一时段受人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深挖其来龙去脉并进行评述。在人物报道上,往往采用专题式报道,详实、全面地报道人物以及相关事件,体现人文关怀。

(2)报道方式:有无背景报道、有无前景的预测、有无专家评论

对于新闻事件的前景预测体现报道的指导性,而对某一现象或事件的后期影响上,具有一定的预示意义。专家和权威人士的意见是第三者的声音,代表了中立的立场,符合新闻客观的要求;另外,受众在心理上比较认同权威人士的意见,使报道比较科学和有说服力②。其数据如表5所示。

《文汇报》中涉及背景报道、前景预测以及专家评论的文章较少,平均比率为23.6%,这与《文汇报》定位于客观事实报道和文化教育的方向有关,也较适合作为大学生的报纸读物。

(3)专家评论方式:定论式、开放式

定论式评论是指评论者对某一事件或现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思考结论,引导读者的价值认同等;开放式评论是评论者在对事件或现象论述后,没有具体的表达出他的观点,而是留有不同选择,从而引发读者思考。《文汇报》评论方式的比率如表6所示。

《文汇报》报道的两种评论方式数量上相差不大,可见《文汇报》比较注意两种方式的交替使用,既提高受众对报纸的认可度又让受众有参与思考的空间。

(二)问卷调查与结果

1、信度与效度

(1)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信度越高,测量的误差越小,测量的结果越可靠。本研究所用的信度测量方法为Cronbach α系数法。若α系数大于0.7,则表示其信度较理想。测得α系数为0.891,信度很好,数据通过信度检验。

(2)效度:测试题项与应测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

检验结构效度,常用因子分析中的取样适当性数值KMO进行检验。KMO值越接近1,效度越好③。经检验,KMO值为0.701,量表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结构效度检验。

2、数据统计与分析

考察大学生对《文汇报》的态度,从大学生对《文汇报》的阅读情况入手,主要体现在阅读频率、阅读数量和阅读方式上。本次调查的数据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文汇报》在高校由校方订购后分放在固定位置,学生自助领取。从他们领取的频率显示,超过90%的学生会主动接触《文汇报》,说明《文汇报》有广泛的学生受众。其次,从大学生阅读《文汇报》的期数来看,在该学期约90期报纸中,大学生阅读10期以上的有35人,占总人数37.6%,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经常阅读该报的。就阅读方式而言,很少有学生会通读该报,大部分是选择性阅读,也有同学几乎不看该报。

针对《文汇报》报道领域的选择中,大学生对该报在时政、社会、文化、教育、科技这几个方面的报道信息获取率比较高,这也与《文汇报》注重这些方面的信息相吻合。同时,大学生比较认同该报报道范围的广度,就其报道的深度而言,近一半的同学表示报纸挖掘深度一般。具体数据如图4所示。

由数据可知,只有少数学生对《文汇报》报道的深度不够满意。我们知道,阅读方式与阅读效果有密切关联,结合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超过一半的学生会仔细阅读该报全部或部分内容,说明积极的阅读态度和良好的阅读方式直接影响《文汇报》的传播效果。

而影响大学生是否喜爱《文汇报》的因素中,其内容设置(广度)与报道形式(深度)则是至关重要的。从图5中可以看到,只有极少数学生不喜爱阅读《文汇报》。可见,在上海高校,《文汇报》广受大学生欢迎。

结语

本文从报道广度和报道深度两个方面对《文汇报》的报道特色与传播效果进行了考察,采用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求新求异的大学生们的读报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研究结果可知,《文汇报》报道的深度有待提高,学生们希望看到一些领域的深度报道。在数字新媒体时代,面对大学生,《文汇报》应继续发挥其作为传统大报的报道优势,顺应时展和读者需求,细分大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积极寻求数字化改革与创新方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①王勇,《〈文汇报〉进入高校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以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2:15

②孙丽敏,《改版前后:〈深度105〉的广度、深度分析》[A].《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集刊》,第5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15

③马立平、刘娟,《应用统计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233-243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由于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和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对外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承载着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在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汇常采用音译、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或重组的方法进行转换,并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和传播目的选择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汉语从一个最大的地区性语r正走向国际化。大众媒体的对外宣传与报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这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大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塑造,而语言又反映文化,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心理变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衣食住行。因此语言与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因为语言中渗透着文化,语言中的词汇和惯用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们报道了多少内容,而且还应该关心有多少内容能进人读者的头脑”。因此,如何将中文词汇中的文化信息快速、通顺、准确地传递出去并得到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理解,正是我们对外新闻报道中所特别关心的。

对外报道中常用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纽马克先生将文化词汇(cultural words)分为生态、物质、社会、姿势和习惯及社会组织、习俗概念等五大类。在对外报道中,最常见的文化词汇莫过于地名、人名和社会组织类的专有名词。除了像“北京”、“上海”、“长城”等众所周知的有代表性的地名和人名可直接用汉语拼音外,其他社会组织类名词则常用音译加解释性文字,使读者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加强印象,扫除有碍理解的模糊概念。对于介绍中国特色的词汇,则总是先尝试直译或直译加少量解释性文字,因为这样才能突出我们的“特色”,使读者了解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外新闻报道虽然是一种书面语的形式,但由于面向的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文化背 景的读者群体,因此它的语言主要以简洁、通俗易懂为主旨,而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对于文化背景深厚的词汇,因无法直接说明或详细说明而需要占用大量报道空间的词汇,我们往往借用英语中比较通俗易懂的词汇,以求传意,从而克服文化理解障碍。下面分别举例说 明几种常见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音译或音译加解释、补充性文字。有一些中国特有的词汇,我们常常选用音译,以保留“中国味道”,同时也丰富了英语词汇。1998年出版的《牛津大辞典》中已经收人不少的汉语拼音词汇,如武术"wushu”或功夫“kunfu",风水‘`feng shui",阴阳“yin and yang”等。但是这些词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尽量在拼音后加上简短的解释比较好,这样更符合受众的“大众口味”。比如:wushu, a chinese martial art.(武术,源于中国的一种搏斗技巧)。对于一些新闻报道中人物和地名的处理最好在音译后加适当简洁的相关背景资料和解释,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更能增强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例如:《中国日报》(英文版)在2009年12月27日报道曹操墓被发现时这样描述曹操:legend has itthat cao cao, king wu of wei kingdom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d208 to280), had built 72 tombs to thwart tombraiders.(据说,这座墓是曹操的,即公元208年至280年三国时期魏国武王曹操。)这样经过信息补充,普通的读者也知道曹操是一位距今多少年的中国历史人物。而地理名称的翻译再加上方位词的补充会让不熟悉中国地理的读者对所发生事实的大概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即时性。如:a high-speed rail line linking 7hengzhou, capital of central henan province and xi’an, the ancient capital in the northwest shaanxi province. (china daily, december 28 2009)(该高铁铁路线连接了中部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和位于中国西北的古城、陕西省省会西安。)这样的补充,对中国读者来说显得呷唆,但对西方读者来说却是必要的。

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直译即按字面意思翻译。直译比较容易反映汉语文化词汇的内涵,但这要建立在读者完全明白汉语文化词所传达的信息之上。纽马克曾经说过:“如果直译能保证所指意义和语用意译与原文相同的话,那么直译是正确的也是不能回避的。’,值最常见的就是对“一国两制”的翻译,即:one country, two systems.其他常见的还有打工族oob-seek-ers)、工薪族((wage-earners)等。《时代》周刊1996年12月9日一期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百花齐放’—允许有争议的见解……”英文翻译是“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om"—to permit the airing of conflicting…这是将“百花齐放”直译后再做简短的解释,指明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允许各种相互冲突的意见出现”,非常形象、生动。

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其实有很多文化词汇,用音译、直译都无法正确完整地传达信息。因此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新词或加载着浓厚文化信息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既要遵循新闻报道文体的清晰易懂原则,又要注重受众对象的差别,最终还要特别强调传播效果。因此,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采用“舍形取意”的方法进行翻译,重点在于突出其主要内容,很好地传递文化信息。如:《中国日报》(英文版)2000年6月10日对的讲话“我们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选拔大批优秀青年干部……”的英文翻译是:"we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select and train a great number of fine young leaders to make the ranks of cadres more revolutionary, younger in average age, better educated and professionally, more competent."said jiang.根据语境,译文展现的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尤其是“年轻化”翻译为“平均年龄小一些”,而不是“make the leadership members younger(使领导干部变得更年轻)”。

重组。重组也就是对一些文化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内涵经过音译、直译和意译或做适当的增补组合后再现其真正意义。这类翻译方法经常用在一些“中国味”很浓的词汇中。比如“端午节”的翻译: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in the fifth lunar month, is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zi(glutinous rice wrapped to form a pyramid using bamboo or reed leaves)and racing dragon boats.(china daily, may 28,2009)即:龙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午节,这一天常常赛龙舟、吃粽子(用竹叶或芦苇叶把私米包成像金字塔形状的一种食品)。这个翻译将音译和意译结合起来,加以补充解释,非常清楚简洁。

文化词汇转换的策略

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的传递,体现着传播者自身对社会现象和新闻传播内容的价值判断。从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对外新闻报道不管采取什么传播媒介,其内容和形式总会深深打上中国的文化痕迹,这就难免会对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造成理解的困难。在对外新闻报道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受众对象采取不同的文化词汇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德国功能派翻译学家reiss ,vermeer和nord等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提出的“目的论”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保证。该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因此,在以需要为宗旨的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的具体处理办法要视新闻报道的目的和受众对象而定,可以采取归化也可以采取异化策略处理一些词汇,而不是一味把有些汉语文化词汇以固定不变的方式呈现在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眼前。

比如对故宫的简单介绍,如果是针对北美读者,可转换为: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bidden city took 14 years, and was finished in 1420, 72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紫禁城的修建花了14年,在1420年竣工,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72年。)如果针对欧洲的读者可以在“in 1420”后加上"14 years before shakespeare was born"(比莎士比亚出生早14年)。这样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用不同的类比手法,借用不同读者所熟悉的历史和人物来理解中国的历史年代同样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再如对春节的翻译,虽然世界各地都知道中国的春节,但在翻译时仍旧保留其浓厚的文化信息旨在突出“中国文化”,同时通过类比使读者对这个节日有更深刻、清晰的认识:the spring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1st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is the time when all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just like christmas in the west.(春节,每年农历一月一日,是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就像西方人的圣诞节一样。)

再如:“啃老族”比较常用的翻译是:eat their elders , young adults who a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themselves but livingoff their parents. (china buz ,december 19, 2009)其实在英语中也出现了一个新词“neet",意思与我们说的“啃老族”相类似,即:the number of 16- to 18-year-olds branded as "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hasrisen amid growing fears that school-leavers are bearing the brunt of job shortages in the recession.(这些既没读书,也没工作或接受任何培训的16岁至18岁的青少年被称为“啃老族”。随着“啃老族”群体的日趋壮大,人们越来越担心这些辍学者在经济衰退时期会首当其冲受到就业岗位减少的影响。)(china daily,november 23, 2009)因此对“啃老族’,的翻译可以借用nest这个词,也可以使用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来转换,主要根据报道中所描述的对象而定。

可见在对外新闻报道过程中,文化词汇的转换是灵活多样的,在转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也是全方位的,既要符合文体特点,也要清楚新闻的受众对象;既不能为了让西方受众了解中国文化而一味追求保留中文文化特征(异化),也不能为了行文的流畅而一味用英语文化取代汉语文化进行解释(归化)。正如张健教授所说:“为了达到通过翻译传递信息和增进了解的目的,文化传输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异化处理外,译者还需酌情对文化信息采取归化处理。”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由于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和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对外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承载着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在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汇常采用音译、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或重组的方法进行转换,并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和传播目的选择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汉语从一个最大的地区性语R正走向国际化。大众媒体的对外宣传与报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中国这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大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语言是文化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塑造,而语言又反映文化,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心理变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衣食住行。因此语言与文化的联系非常密切。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正因为语言中渗透着文化,语言中的词汇和惯用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们报道了多少内容,而且还应该关心有多少内容能进人读者的头脑”。因此,如何将中文词汇中的文化信息快速、通顺、准确地传递出去并得到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理解,正是我们对外新闻报道中所特别关心的。

对外报道中常用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纽马克先生将文化词汇(cultural words)分为生态、物质、社会、姿势和习惯及社会组织、习俗概念等五大类。在对外报道中,最常见的文化词汇莫过于地名、人名和社会组织类的专有名词。除了像“北京”、“上海”、“长城”等众所周知的有代表性的地名和人名可直接用汉语拼音外,其他社会组织类名词则常用音译加解释性文字,使读者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加强印象,扫除有碍理解的模糊概念。对于介绍中国特色的词汇,则总是先尝试直译或直译加少量解释性文字,因为这样才能突出我们的“特色”,使读者了解我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外新闻报道虽然是一种书面语的形式,但由于面向的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文化背 景的读者群体,因此它的语言主要以简洁、通俗易懂为主旨,而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对于文化背景深厚的词汇,因无法直接说明或详细说明而需要占用大量报道空间的词汇,我们往往借用英语中比较通俗易懂的词汇,以求传意,从而克服文化理解障碍。下面分别举例说 明几种常见的文化词汇转换方法。

音译或音译加解释、补充性文字。有一些中国特有的词汇,我们常常选用音译,以保留“中国味道”,同时也丰富了英语词汇。1998年出版的《牛津大辞典》中已经收人不少的汉语拼音词汇,如武术"Wushu”或功夫“Kunfu",风水‘`feng shui",阴阳“yin and yang”等。但是这些词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尽量在拼音后加上简短的解释比较好,这样更符合受众的“大众口味”。比如:Wushu, a Chinese martial art.(武术,源于中国的一种搏斗技巧)。对于一些新闻报道中人物和地名的处理最好在音译后加适当简洁的相关背景资料和解释,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更能增强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例如:《中国日报》(英文版)在2009年12月27日报道曹操墓被发现时这样描述曹操:Legend has itthat Cao Cao, King Wu of Wei kingdom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D208 to280), had built 72 tombs to thwart tombraiders.(据说,这座墓是曹操的,即公元208年至280年三国时期魏国武王曹操。)这样经过信息补充,普通的读者也知道曹操是一位距今多少年的中国历史人物。而地理名称的翻译再加上方位词的补充会让不熟悉中国地理的读者对所发生事实的大概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立体感和即时性。如:A high-speed rail line linking 7hengzhou, capital of central Henan province and Xi’an, the ancient capital in the northwest Shaanxi province. (China Daily, December 28 2009)(该高铁铁路线连接了中部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和位于中国西北的古城、陕西省省会西安。)这样的补充,对中国读者来说显得呷唆,但对西方读者来说却是必要的。

直译或直译加解释性文字。直译即按字面意思翻译。直译比较容易反映汉语文化词汇的内涵,但这要建立在读者完全明白汉语文化词所传达的信息之上。纽马克曾经说过:“如果直译能保证所指意义和语用意译与原文相同的话,那么直译是正确的也是不能回避的。’,值最常见的就是对“一国两制”的翻译,即:one country, two systems.其他常见的还有打工族oob-seek-ers)、工薪族((wage-earners)等。《时代》周刊1996年12月9日一期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百花齐放’—允许有争议的见解……”英文翻译是“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om"—to permit the airing of conflicting…这是将“百花齐放”直译后再做简短的解释,指明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允许各种相互冲突的意见出现”,非常形象、生动。

意译或意译加解释性文字。其实有很多文化词汇,用音译、直译都无法正确完整地传达信息。因此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新词或加载着浓厚文化信息的词汇,这些词汇的翻译既要遵循新闻报道文体的清晰易懂原则,又要注重受众对象的差别,最终还要特别强调传播效果。因此,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采用“舍形取意”的方法进行翻译,重点在于突出其主要内容,很好地传递文化信息。如:《中国日报》(英文版)2000年6月10日对江泽民的讲话“我们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选拔大批优秀青年干部……”的英文翻译是:"We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select and train a great number of fine young leaders to make the ranks of cadres more revolutionary, younger in average age, better educated and professionally, more competent."said Jiang.根据语境,译文展现的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具体内涵,尤其是“年轻化”翻译为“平均年龄小一些”,而不是“make the leadership members younger(使领导干部变得更年轻)”。

重组。重组也就是对一些文化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内涵经过音译、直译和意译或做适当的增补组合后再现其真正意义。这类翻译方法经常用在一些“中国味”很浓的词汇中。比如“端午节”的翻译: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fth day in the fifth lunar month, is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has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zi(glutinous rice wrapped to form a pyramid using bamboo or reed leaves)and racing dragon boats.(China Daily, May 28,2009)即:龙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午节,这一天常常赛龙舟、吃粽子(用竹叶或芦苇叶把私米包成像金字塔形状的一种食品)。这个翻译将音译和意译结合起来,加以补充解释,非常清楚简洁。

文化词汇转换的策略

新闻传播是一种价值的传递,体现着传播者自身对社会现象和新闻传播内容的价值判断。从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对外新闻报道不管采取什么传播媒介,其内容和形式总会深深打上中国的文化痕迹,这就难免会对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造成理解的困难。在对外新闻报道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文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受众对象采取不同的文化词汇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德国功能派翻译学家Reiss ,Vermeer和Nord等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提出的“目的论”翻译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保证。该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因此,在以需要为宗旨的对外新闻报道中,对文化词的具体处理办法要视新闻报道的目的和受众对象而定,可以采取归化也可以采取异化策略处理一些词汇,而不是一味把有些汉语文化词汇以固定不变的方式呈现在其他文化背景的读者眼前。

比如对故宫的简单介绍,如果是针对北美读者,可转换为: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bidden City took 14 years, and was finished in 1420, 72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紫禁城的修建花了14年,在1420年竣工,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72年。)如果针对欧洲的读者可以在“in 1420”后加上"14 years before Shakespeare was born"(比莎士比亚出生早14年)。这样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用不同的类比手法,借用不同读者所熟悉的历史和人物来理解中国的历史年代同样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再如对春节的翻译,虽然世界各地都知道中国的春节,但在翻译时仍旧保留其浓厚的文化信息旨在突出“中国文化”,同时通过类比使读者对这个节日有更深刻、清晰的认识:The Spring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1st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is the time when all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just like Christmas in the West.(春节,每年农历一月一日,是一个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就像西方人的圣诞节一样。)

再如:“啃老族”比较常用的翻译是:eat their elders , young adults who are ca-pable of supporting themselves but livingoff their parents. (China Buz CNN.com,December 19, 2009)其实在英语中也出现了一个新词“NEET",意思与我们说的“啃老族”相类似,即:The number of 16- to 18-year-olds branded as "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hasrisen amid growing fears that school-leavers are bearing the brunt of job shortages in the recession.(这些既没读书,也没工作或接受任何培训的16岁至18岁的青少年被称为“啃老族”。随着“啃老族”群体的日趋壮大,人们越来越担心这些辍学者在经济衰退时期会首当其冲受到就业岗位减少的影响。)(China Daily,November 23, 2009)因此对“啃老族’,的翻译可以借用NEST这个词,也可以使用直译加解释性文字来转换,主要根据报道中所描述的对象而定。

可见在对外新闻报道过程中,文化词汇的转换是灵活多样的,在转换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也是全方位的,既要符合文体特点,也要清楚新闻的受众对象;既不能为了让西方受众了解中国文化而一味追求保留中文文化特征(异化),也不能为了行文的流畅而一味用英语文化取代汉语文化进行解释(归化)。正如张健教授所说:“为了达到通过翻译传递信息和增进了解的目的,文化传输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异化处理外,译者还需酌情对文化信息采取归化处理。”

汇报工作背景范文第15篇

每到一年快结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会以“年会晚会”的形式来组织各种活动,如何设计年会会议的议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公司年会会议议程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年会会议议程范文一一、活动目的:

1、增强区域员工的内部凝聚力,提升__的竞争力;

2、对2021年区域营销工作进行总结,对区域市场业绩进行分析。

制订新年度区域营销工作总体规划,明确新年度工作方向和目标。

3、表彰业绩优秀的公司内部优秀员工,通过激励作用,将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之中。

二、年会主题:

三、年会时间:

第一部分:2021年12月 日下午_点到_点 领导致辞、表彰优秀员工、表演节目

第二部分:2021年12月 日下午_点到_点 团体聚餐

四、年会地点:__酒店_楼__厅(或分公司培训教室+酒店聚餐)

五、年会组织形式:由分公司年会工作项目小组统一组织、执行。

六、参加人员:分公司领导;邀请当地政府部门和业界领导;分公司工作人员;

1.会场总负责:___

主要工作:总体工作协调、人员调配。

2.策划、会场协调、邀请嘉宾:___

主要工作:年会策划、会议节目安排、彩排、舞台协调;对外协调、现场资讯采集。

3.人员分工、布场撤场安排;

4.嘉宾接待、签到:___

5.音响、灯光:___,会前半小时检查音响、灯光等设备。

6、物品准备:___

主要工作:礼品、奖品等物品的准备。

七、会场布置:

方案一:

1、舞台背景喷画:内容:文字内容:;

2、舞台悬挂烘托气氛的红灯笼;

3、舞台两侧放置易拉宝各2个;

方案二:

1、舞台背景用酒店原有背景板,在背景板的中心安装“公司标志”;

2、舞台上方悬挂红布幅:文字内容:

3、舞台悬挂烘托气氛的红灯笼;

4、舞台两侧放置易拉宝各2个;

八、年会流程:

1、形式:领导致辞、表彰优秀员工、表演节目+公司聚餐;

2、整个年会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1.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到会领导和嘉宾,邀请领导上台致辞;

2.分公司领导上台致辞;

3.嘉宾致辞;

4.表彰优秀员工;

员工文艺汇演、现场有奖问答、游戏; 外请演员表演节目、中间抽奖;

第二部分:

1.主持人宣布晚会开始介绍晚会内容及奖品并抽出幸运奖

2.摇滚歌手

达龙艺术团

3.相声

全总文工团

4.杂技柔术

中国杂技团

5.游戏(游戏获胜者抽奖)

6.云南舞蹈

达龙艺术团

7.通俗歌手

廉山 民族歌舞团

8.魔术

达龙艺术团

9.抽奖

10.民族歌手

达龙艺术团

年会主题策划(2)

一、年会主题:_____公司2021年度晚宴

二、年会时间

2021年12月22日下午16:00 至 22:00

游戏时间:16:00——18:30

晚宴时间:18:30——22:00

公司年会会议议程范文二一、活动目的

1、答谢全体员工在2021的辛勤劳动和贡献。

2、增进感情,加强沟通,增强公司的内部凝聚力,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

3、对2021年公司的发展成绩进行总结,并制定2021年公司总体规划,明确新年度的方向和目标。

4、表彰业绩优秀的员工,通过激励作用,调动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力争新年度都有更出色表现。

二、活动概况

活动时间:2021年1月11日 活动地点:三圣乡刘家花园 参与来宾:公司全体人员 参加人数:70人

三、活动形式

年度总结汇报+聚餐+娱乐(表演及游戏) 年度总结由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经理在会上作汇报 娱乐节目由各个呼叫中心小组成员准备丰富多彩的节目

四、行程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9点 公司集合出发

10:00—13:30 年度总结大会

13:30—14:30 午餐时间

14:30—17:30 体育活动

18:00—21:00 年会晚宴及表演

五、会议安排流程

时间 会议内容

9:40—10:00 年度大会入场就坐

10:00—11:20 董事长致新春贺词并讲述2021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11:20—12:20 总经理致辞,总结2021年公司业绩,讲述2021年公司目标

12:20—12:30 呼叫一部 2021年工作总结汇报暨2021年计划

12:30—12:40 呼叫二部罗旭梅2021年工作总结汇报暨2021年计划

12:40—12:50 呼叫三部杨汐培对2021年工作总结汇报暨2021年计划

12:50—13:00 支撑部程俊霞总结2021年工作总结汇报暨2021年计划

13:00—13:10 人事行政部彭静2021年工作总结汇报暨2021年计划

13:10—13:30 董事长、总经理为年度优秀员工颁发奖品

六、户外活动

1、趣闻体育

合力吹气球 分组,不限组数,每组必须要有6人。主持人请每组每人抽签。首先,抽到“嘴巴”的人必须借助抽到“手”的两人的帮助来把气球吹起来(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自己的手碰气球)。然后两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臀部”的人,让他去把气球坐破。 30分钟。

巧运炸弹 两名队员一组,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两人用自己胸部托住气球,行进至规定的线路,过程中不得触碰气球,如果气球掉地,要在原地准备好后继续前进。 30分钟。

瞎子背瘸子 所有队员男女搭配,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 30分钟。

能量传递 所有队员分成两组,男女交替配合。二组同时进行比赛。起点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队员把空的纸杯子衔在嘴里到装满水的容器里打水,运送到终点倒在空容器里,在回到起点用嘴交给下一个队员接力! 最后在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看哪个组终点容器水最多,哪个组就获胜。 30分钟

疯狂履带车 利用报纸粘成一个圈,每名队员站到圈内,手挚纸圈一步一步前进。如果配合得好,你们的“战车”就可能是“铁甲”,否则,将变成地地道道的“纸甲”。 30分钟

珠行万里 分组团队中每一位队员通过手中的PVC管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小球运到指定的地点。 30分钟

互动节目 击鼓传花

游戏规则: 选出12个员工,12个人围成圆圈坐下,其中一人拿花,一人背着大家或蒙眼击鼓,鼓响传花,鼓停花止。花在谁手中,谁就,者上台表演节目 。

互动节目 先坐为快

游戏规则: 请5-8名员工参加活动,大家听着歌曲绕着椅子走,音乐结束,争抢座椅。没有椅子者被淘汰,逐次减少椅子,最后一名为获胜者。

互动节目 成语猜谜

游戏规则:两名主持人说出谜语,下面的员工举手抢答,先回答正确,为获胜者。

例: “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 谜底:当机立断 ”。

公司年会会议议程范文三一方面:在这个"企业盛会"中,公司领导与领导、员工与员工、领导与员工零距离接触,与会者欢聚一堂,这不仅可以消除以往工作中的矛盾,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现企业内部的团结,增加企业凝聚力.

再一方面:在这个"家庭盛会"中,公司借以来总结回顾上一年度各项工作,对下一年作出安排和部署,并表彰年度各项先进,迎接新的一年,促进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表达对员工的问候和爱戴.

年会活动主题:总结表彰上一年、战略部署下一年

年会活动目的:振奋精神、统一目标、加强团结、再创辉煌

年会活动安排:

(一)企业全体大会议程安排

12:30 :全体参会员工提前到达指定会堂,按指定排座就座,等候员工大会开始.(会堂播放入场背景音乐)

13:00-13:10 :大会进行第一项.音乐停,鞭炮响(背景鞭炮声).主持人宣布员工大会开始,向参会的全体员工介绍出席大会的公司主要领导同志,并鼓掌欢迎;(员工欢迎礼毕)请总经理致《开幕辞》.

13:11 :大会进行第二项.各主要负责人分别作年终述职报告;(每个公司都不同,这个时间具体把握)

16:40-16:50 :大会进行第三项.请总经理宣读公司《上一年度关于表彰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

16:50-17:00 : 主持人请获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的优秀员工上台领奖,同时请总经理为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红包,先进个人与总经理合影留念,主持人鼓掌祝贺.

主持人请先进个人的代表在现场发表简短获奖感言.(摄影师拍照)(会堂播放颁奖背景音乐)

17:00-17:10 :主持人请获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的相关负责人上台领奖,同时请总经理为其颁发荣誉奖牌或奖杯,先进集体领奖人与总经理合影留念,主持人领掌祝贺.

主持人请先进集体负责领奖的代表发表简短获奖感言.(摄影师拍照)(会堂播放颁奖背景音乐)

17:10-17:20 :主持人提醒出席员工大会的主要领导同志及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的优秀员工上台,合影留念.(摄影师拍照)

17:20-17:30 :主持人对本次员工大会做简要总结.宣布员工大会闭幕.(会堂播放离席背景音乐)

(二)年会宴会相关安排

18: 30之前 :员工到达指定场所、所有酒水、凉菜等等都准备就绪.

18: 55之前 :总经理到主席台向大家纸《祝酒词》

19: 00之前 :主持人宣布晚宴开始,并第一共同举杯庆贺新年快乐,祝愿公司明天更美好.

19: 00-22: 30:与会者共同用餐、活动

(三)年会活动相关安排

条件:所有人都要参与,不得推延,每一个人都要表演(哪怕你是上台说说话).

1.全体表演节目:演唱(明天会更好)

2.公司领导人(多个人也可以)表演节目,这个不能推掉,就算是说上几句话、唱一首歌等等都可以.

3.相关部门经理(多个人也可以)表演节目.

4.部门全体表演节目.

5.员工自由安排表演节目.

(四)年会签到许愿安排

条件:每一个公司人员进来都要签到,并且写下愿望,挂在许愿墙上,最后整理做许愿册

(五)年会游戏相关安排

不管是新老员工,在一开始的宴会中都不会很快融入在一起,那么游戏这个环节就可以促使大家融入在一起,更是穿针引线的使大家喝的更尽兴,打破僵局,促使酒会晚会更加畅快.、

一:大型团队游戏活动:团拜年

人 数:无限制

用 具:酒 酒杯

方 法:大家相互之间进酒,拜年,祝福在新的一年

二:成语对接

参与人数:全体

道具:无

方法:以生肖为话题,成语对接,第一个人说一个成语,第二个人以第一个人的成语最后一字为开头对接成语,以此类推,没有对出的罚:节目、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