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在认真总结扩大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垃圾分类工作目标,以“亚青会”的举办和区划调整为契机,按照“稳步扩面、强力推进、抓住机遇、着力提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加大评估考核,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到2013年底,完成全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0%的目标任务。

2、全面推进机关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区级机关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其他社会单位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0%。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街道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宣传垃圾分类;妇联、团委等部门要将垃圾分类宣传纳入各类公益活动中,持续广泛地开展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社会氛围。

2、强化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提升居民参与意识。以社区为单位,各街道定期组织开展以垃圾分类工作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社区要通过设立垃圾分类指导站、在楼道告示栏张贴宣传画、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宣传橱窗和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全渗透的宣传,实现宣传活动“到单元、入楼道、进家庭”,做到居民入耳、入脑、入心。

3、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区教育局要安排各中小学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开展“垃圾分类——心泉行动”、“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将垃圾分类融入中小学、幼儿园的相关实践活动中,从小培养爱护环境、自觉分类的环保意识。

(二)强化垃圾分类知识培训

1、适时邀请市垃圾分类办公室的领导、业内专家讲课,对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区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街道及辖区内社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培训;

3、街道负责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社区课堂、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分类指导员、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家政人员等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能力。

(三)稳步扩大分类覆盖范围

1、有序推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根据2013年度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70%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量化指标,按月推进,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要充分做好垃圾分类前的宣传发动、人员培训、设施配置和分类收运等各环节的衔接工作,做到有序推进、扎实有效,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2、积极推进社会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区级机关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工作,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机构等社会单位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区机关垃圾分类工作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

(四)着力提高垃圾分类率

1、深化试点工作成果。在认真总结扩大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规范分类流程,优化分类模式,创新管理方式,通过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扩大成果,不断探索提高垃圾分类率途径。要注重示范典型的树立,把工作推进扎实、管理得法、效果明显的街道、社区作为标杆,引导全区工作的整体推进。

2、加大垃圾分类指导力度。以街道为单位,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制定指导员工作制度,落实指导员分片包干工作责任机制。街道、社区干部每周不少于一次进小区监督、指导垃圾分类工作。

3、发挥物业服务企业作用。各街道要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责任,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积极配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物业服务企业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好员工培训和所服务小区的居民宣传引导,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区住建(房产)局要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考评体系。

(五)深化服务保障工作

1、引导居民增强环保意识。宣传引导居民购买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袋,鼓励居民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垃圾容器。

2、做好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城洁公司、清诚露洁公司根据各自的服务保障范围和工作特点,制定收运方案,落实运输车辆,确保垃圾按规定分类收运,并接受市民和媒体监督。

3、进一步完善全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区商务局按照市商务部门统一部署,加强回收站点的建设。

(六)完善考核机制

1、加大考核力度。依据《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市垃圾分类考核暂行办法》和《市垃圾分类检查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加大对各街道、夫管局、新管办垃圾分类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

2、开展创建活动。根据市垃圾分类办公室制定的《垃圾分类先进社区和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努力开展创建“垃圾分类先进社区”和“垃圾分类示范单位”活动。

3、建立激励机制。建立逐级考评机制,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小区,按照知晓率、参与率、正确投放率、减量率、回收率、厨余收集率等指标评价出分类收集工作的成绩。区、街道设立一定数量的考核奖励基金,对市检查中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好、考核督查成绩优秀的社区,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区长胡洪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孙小忠、区副巡视员蒋兆友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区监察局、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住建(房产)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工商分局、区环保局、区城管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夫管局、区旅游局、交警二大队、交警三大队、各街道、新管办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城管局局长冯尧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负责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区爱卫办主任焦安宁、区城管局副局长罗勇具体分管区垃圾分类工作,协调各相关单位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的职责和要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二)责任分工区委宣传部负责联系媒体,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并对全区垃圾分类宣传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团区委负责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活动。区妇联协助各街道进单位、社区、家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区监察局负责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中的行政监察工作,重点加强对各责任单位履职情况的监督考核。

区政府办负责指导和帮助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城管局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垃圾分类相关的各项工作;负责在区级机关推进垃圾分类。

区发改局负责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垃圾分类相关的配套政策。

区住建(房产)局负责指导协调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指导、督促和协调物业管理单位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监督、指导环境卫生管理单位、房地产管理建设单位按照标准建设(改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区教育局负责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内容并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资金保障。

区审计局负责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基础建设项目投资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的审计工作。

区工商分局负责可回收物(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

区环保局负责有害垃圾的监督管理和收集、运输、处置工作;负责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防治监督;协同区委宣传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

区城管局负责厨余垃圾的收集、转运;负责日常垃圾分类工作监管和考评;指导和督促下属单位按要求处置垃圾。

区商务局负责可回收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对接市职能部门,负责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中心的建设、管理、处置和协调等工作。

区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爱卫办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对宾馆、酒店、机关单位院校食堂、农贸市场等饮食相关行业餐厨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旅游局负责全区旅游系统垃圾分类工作。

交警二大队、交警三大队负责监督指导、协调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涉及行业管理问题及专用车辆的管理、运输通行等工作。

各街道、新管办、夫管局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主体,负责制定本辖区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的社区,在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工作;督促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按时上岗履职,引导辖区居民、驻区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定期组织垃圾分类情况评比;及时上报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建立和完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档案。

五、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垃圾的源头分类、分类投放和收集、运输、处置,按照宁政办发[2011]125号文件、宁政发[2013]153号文件的要求实施。六、实施步骤

2013年度垃圾分类工作分三个阶段:

1、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1—5月)

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巩固40%覆盖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果。同时,按照市下达2013年垃圾分类收集达到70%覆盖率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开展工作。

2、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6月)

全面启动新增社区、小区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上门入户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宣传画册、手册等材料,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强化居民的参与意识。要通过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展开。

3、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7—11月)

从2013年7月份开始,全面启动新增社区、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按照要求建设垃圾分类宣传阵地,配备垃圾分类桶等硬件设施,加强对垃圾分类指导员的业务培训,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作,确保到11月底,严格按照市下达的目标,完成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详见附表)。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垃圾分类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建立联络员和信息报送工作制度,各街道、新管办、夫管局、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向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度。各街道、各相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切实把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作为年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抓出实效。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街道、新管办、夫管局、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如何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抓紧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三)把握工作时序。要科学统筹地安排好全年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把握好时间节点和工作时序,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山水,人文”的目标定位,按照“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发展思路,全面巩固完善提升街道机关、学校及舟山花园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的配置和垃圾分类处置质量;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试点范围,不断完善管理网络和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和协调配合,强化监督考核,力争2014年街道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任务

加快推进以建筑垃圾、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日常生活垃圾为主的“大分流”工作;进一步扩大日常生活垃圾“细分类”的试点范围,在2012年街道机关、小学、中学以及舟山花园安置小区推行垃圾细分类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预防保健所、香山花园安置小区、舟山村、香山村、别墅社区、小横山社区、长沙社区以及宾馆、饭店、汽车站等公共场所,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进行三分类处理,使街道生活垃圾真正实现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和安全无害化处置。

(一)生活垃圾大分流

1.建筑垃圾(住宅装饰垃圾、大件垃圾)的收集处置

建筑垃圾:由于街道地处度假区中心区,提请度假区选定一处临时归集点堆放辖区内产生的建筑垃圾。目前,占地350亩的区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已在甪直镇澄北村建成,可到区城管局办理相关手续后,将建筑垃圾运往区建筑垃圾临时消纳场集中处理。

住宅装饰垃圾、大件垃圾: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和环卫部门要对住宅装饰垃圾、大件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对金属、玻璃等进行可回收处理,油漆桶等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理,砖块、石膏板等建筑垃圾和浴缸等不可燃的大件垃圾收集后运往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木质类的破旧家俱等大件物品,部分可回收利用的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其他的经过拆解后送往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

2.餐厨垃圾的收集处置

2014年餐厨垃圾的集中收运在区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拟将街道机关、学校和大型饭店的餐厨垃圾进行统一回收处置。

3.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的收集处置

园林绿化垃圾和农贸市场有机垃圾目前仍按原有收运处置办法进行处理,待市资源化利用终端项目建成之后,街道将在区的统一部署下根据市的标准和要求对园林绿化垃圾和农贸市场有机垃圾进行统一的资源化处置。

(二)日常生活垃圾细分类

1.对2012年已经实施垃圾分类的街道机关、小学、中学和舟山花园,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亭、分类垃圾桶、分类标识标牌的配置,巩固宣传教育成果,提升垃圾分类质量。

2.循序渐进地在街道范围推广和普及垃圾分类,将试点网络向预防保健所、各社区(村)、宾馆、饭店、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延伸,确保到2014年底完成50%的居民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处置的要求。

3.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从宣传的形式、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扩大垃圾分类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确保街道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初见成效。

三、实施步骤及职责分工

(一)动员准备阶段(1月—3月)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橱窗、电子屏等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进一步巩固已经实施垃圾分类单位的试点成果,让垃圾分类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

3.按照《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宣传方案》的要求,各单位均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做好本系统和管理范围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工作,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4.加强规划建设。将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建设列入到单位、学校、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规划中,一并建设。

(二)推广实施阶段(4月—10月)

1.在2012年街道机关、小学、中学以及舟山花园安置小区实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2014年地税分局、房管中心、国土中心所、公安分局、度假区旅游职业学校要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同时要完成50%的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6月底之前各单位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必须配置到位,香山花园要建设至少3个垃圾分类收集亭,其他房地产开发小区(市苏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昂内房产、深圳市中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分公司、中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高尔夫山庄、城仕房产]、集团地产[相王府]、集团中远[水上运动中心]、集团太投[1858])至少建设1个垃圾分类收集亭,同时每个社区要建立一支一定数量的垃圾分类指导志愿者队伍,为小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监督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2.将试点网络向宾馆、饭店和预防保健所、汽车站、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延伸,各单位要按照标准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配置分类垃圾桶,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有效实施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香山国际大酒店、太湖水星游艇俱乐部、海关培训中心、高尔夫酒店、碧瀛谷酒店、太湖山水间、宝岛花园酒店、马斯特堡酒店、香榭里酒店、铃兰太湖水底世界(海洋馆)、太湖渔洋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太湖湖滨生态湿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太湖公园等单位的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在6月底之前必须按要求配置到位。

3.按照《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宣传方案》的要求,各单位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从意识上接受,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为开展好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检查验收阶段(6月底、7月、11月)

6月底,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将对开展垃圾分类的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度假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将对中心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商住小区、宾馆、饭店等单位的垃圾分类情况和环卫部门生活垃圾分类运输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存在问题的单位督促整改。7月份,接受区的检查验收;11月上旬接受区的检查考核。

(四)总结表彰阶段(12月)

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对街道所属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社区(村)年度目标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当中。中心区内的商住小区、宾馆、饭店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总结表彰由度假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统筹安排。

四、资金安排

1.街道机关、小学、中学、预防保健所、敬老院以及各社区(村)和安置小区的经费保障由街道负责,宣传、培训经费由街道负责。

2.商住小区、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以及度假区中心区域内的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对通过区垃圾分类验收的商住小区、宾馆、饭店、景区景点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完善工作措施,加强宣传引导,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垃圾分类收集亭、分类垃圾桶建设采购到位,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动员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使垃圾分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规划调配、属地具体负责的原则,通过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和管理,规范垃圾收运及消纳处置,进一步提升我区环卫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加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后续管理,科学建设收集桶清洗消杀点,实现收集桶清洗消杀服务覆盖率达100%;在居住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充分整合资源,改造大件垃圾集中收集转运点及特种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解决垃圾收运处置难题;逐步实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规范辖区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及管理工作。

三、具体内容

(一)生活垃圾收运管理

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后续管理,做到一天两收集,确保收集容器及周边环境整洁。各镇(开发区、街道)要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废旧房屋、中转站、洗车场等地,建设收集桶清洗消杀点,配足人员、清洗设备、专用工具,并制作统一的标识标牌,以最佳方案实现属地收集桶清洗消杀的全覆盖。

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模式,各镇(开发区、街道)要选择一个居住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设置市统一规定的分类(有毒有害、可回收、厨余及其他垃圾)收集箱体及容器,并配备家用厨余垃圾桶及垃圾袋,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相关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刊物、板报等社区资源,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存放,切实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二)大件垃圾收运管理

区环卫主管部门结合规划方案,充分整合资源,将部分已关闭的小型中转站改造成大件垃圾中转点,按照“分类处理、资源利用”的原则,科学处置大件垃圾,最大限度地提高大件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在小区内设立集中堆放点,由环卫作业单位负责收集辖区范围居民家庭中产生的沙发、桌椅、床柜等家具类大件垃圾,就近送至中转点集中处置。

(三)特种垃圾收运管理

区统一规划建设特种垃圾处置场所,收纳处置各单位和居民在工程建设或拆迁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规范处置场所运行,防止二次污染。各镇(开发区、街道)在小区内设立装潢垃圾集中堆放点,由环卫作业单位统一收集。各建设工地产生的渣土类垃圾,建设单位必须在报送行政许可后,按规定路线、规定时间运送至指定堆场。

(四)餐厨垃圾收运管理

加强餐厨垃圾管理,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做好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按规定上报餐厨废弃物产生情况,做好登记统计与监管。

四、方法步骤

(一)踏勘准备阶段(2月-3月):对拟建收集桶清洗点、分类收集示范点、大件垃圾中转点、特种垃圾处置场所及开展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单位,进行前期调查摸底,规划论证设计方案;对社区内居民、餐饮企业等相关单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示范推进阶段(4月上旬):在全区推进收集桶集中清洗点、垃圾分类收集示范点、大件垃圾中转点及特种垃圾处置场所等示范点工程,召开现场推进会,统一建设标准,总结交流建设经验。

(三)全面实施阶段(4月下旬-9月):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严格建设标准,各镇(开发区、街道)每月25日上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四)收尾验收阶段(10月):验收采取听汇报、阅台帐、看现场等方式,检查各责任单位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五)落实管理阶段(11月起):落实长效管理,确保收集桶清洗点、分类收集示范点、大件垃圾中转点、特种垃圾处置场所及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规范运行。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垃圾收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垃圾收运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各相关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力合作,将规范垃圾收运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切实抓好,确保落到实处。

2、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工作,各镇(开发区、街道)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建设和改进环卫专业设施,足额配备环卫作业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乡环卫;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建设管理

Abstract: in the "people-oriented" plan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shall,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planning content of.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urban construction case, the sanit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layout are studied and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sanitation; public facilities; layou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当量化和细化,这不仅能够使规划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使得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公共政策的层面更能体现出调节公共利益的作用。同时,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也是缓解城市人口生活环境的一种途径。但是,在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进程中,既要对未来的公共服务设施加以合理规划,也必须对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利用,从经济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对整个地块的公共服务设施加以合理配置,确保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能够充分体现。

一、马鞍山某区城乡环卫公共设施现状

1.1 公共厕所

马鞍山某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管辖范围内约有公共厕所33 座,其中一类4 座,二类26 座,三类3 座,一类厕所仅占12%。城区中还存在三座三类公共厕所,与周围环境不协调。街道乡镇区的公共厕所数量分布差异悬殊,部分乡镇镇区范围内没有设置公共厕所,这给外来人员带来了很大不便。乡镇及村公共厕所等级都较低,部分村还存在较多露天粪坑。

1.2 垃圾废弃物收集点

城区垃圾收集点多为小型的垃圾房,密闭式,缺少排水系统。乡镇垃圾收集点数量较少,部分行政村没有集中收集点。市区主干道废物箱设置基本合理,但其它街道及各镇区的一般街道地段设置间距过远或没有设置。另外,大多数镇的废物箱还缺乏必要性日常维护管理,存在质量较差、容易损坏等问题。

1.3 垃圾转运站

该市主城区共有22 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其中9 座压缩式、4座吊装式、2 座拉臂式、7 座简易式。11 个乡镇中有3 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其余各乡镇均没有简易垃圾转运站。

1.4 环卫工人作息点和环卫工人宿舍

该区仅有环卫工人宿舍3 处约200 间左右,缺少环卫工人作息场所和工具间。长期以来从事露天流动作业的环卫一线工人严重缺少集中点名、学习、更衣、避雨、停放小型车辆、工具和休息的场所。部分工人利用垃圾转运站或基层环卫机构作为休息更衣场所,大部分工人的小型清扫保洁、清运工具均要班前班后自行携带,遇到风雨或应急事务都没有地方躲避,这给环卫工人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该区所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于2007 年9 月被建设部评为国家一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总库容261 万平方米,填埋场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填埋场库区总容量87.6 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350—400 吨,使用年限约8 年,于2003 年基本填满。二期工程于2012 年开始建设,预计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量为400 吨,预计使用年限12 年。

二、该市城乡环卫公共设施规划

2.1 公共厕所

该市主城区各街道公共厕所配置数量须结合其未来的发展功能及对公共厕所的需求程度进行设置。该市主城区,远期规划37 座,需新建12 座,其中一类8 座,二类4 座。其余街道,也充分考虑其各自特点,进行公共厕所的配置与规划。同时,在商业区、市场、根据人流量适当增加流动公共厕所,以解决公共厕所紧张问题。乡镇集镇区公共厕所数量应按公共厕所设置标准的下限配置。新建公共厕所应按二类以上标准建设。各旅游风景区应设置不少于2 座公共厕所,等级达到二类标准及以上。在旅游业发达的乡镇,可适当增加公共厕所数量并提高公共厕所等级,从而使各风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提升该市区风景点形象。各中心村(行政村)至少设置二类标准公共厕所2 座,可设置在文化中心或集市、候车区等人流集中地。各自然村因人口规模不一,因此可按服务区域进行公共厕所配置。建议逐步取消乡镇及农村的露天粪池。

2.2 垃圾回收箱在道路两侧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回收箱。中心商业街区,回收箱设置间距为80 米。在主城区主干道、次干道及有辅道的快速路等近期拟新建道路和主城区已有的主、干道侧箱设置间距宜为150 米。在该市主城区逐步推行分类收集废物箱,新增加的废物箱以分类收集废物箱为主。乡镇垃圾回收箱按照上述配置原则根据各乡镇总体规划中道路及广场设置情况进行配置。在主干道、繁华街道两侧宜按80 米间距设置,支路宜为300 米。生活居住区、商业金融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间距适当调近。

2.3 垃圾转运站

主街道现状有5 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其中有3 座转运站因为建设年代已久,为老式的吊装式或拉臂式设备,压缩性能较差且密封性不好,距离周边建筑物较近,没有必要的绿化隔离带,夏季蚊虫孽生、气味难闻,环卫工人清晨就开始作业,人声吵杂,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周围居民对此意见较大,如该市的吊装式转运站,与该市的公共厕所合建,位于居民区内,跟周围居民仅隔一条小通道,每天环卫工人用小三轮车拉入的生活垃圾也经常会出现漏、滴现象,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近期应着手将这些对居民影响较大的老式转运站进行设备更新,转运设备更新为新型压缩式设备,并建设绿化隔离带。拟新建2 座小型压缩式转运站,占地面积分别为600 平方米和500 平方米。同时,为保证江水水面清洁和水面清捞垃圾的及时转运,可考虑将主街道1 号或2 号垃圾转运站建设成水上垃圾转运站。对其余街道的垃圾转运站设置参照具体情况考虑,新建、改造方式基本同于主街道。对其余街道原有垃圾转运站进行改造,并规划转运能力,设计为80 吨/日。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为全面推进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加快环卫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瑞委办发〔2018〕1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现将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努力实现“全域美丽”、打造“至美磐安”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我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把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作为我街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结合我街道“一把扫帚”环卫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实行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规划构建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加强宣传教育,有效树立“可卖尽量卖、有害分开放、厨余要分类、投放应准确”的分类理念,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实施计划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一个季度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动员阶段(2018年3月-4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制定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推进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废弃织物、餐厨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做到分批有序的推进,着力提高垃圾分类质量,2018年实现街道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5月-8月)。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结合玉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集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统一、规范设置。

第三阶段为宣传教育阶段(2018年9月-10月)。社区(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基础单元。依托街道社区(村),充分发挥其组织动员能力,发动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单位、团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广泛动员各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民众知晓率,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加强街道、社区、学校的协调,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实施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良好习惯。

第四阶段为巩固阶段(2018年11月-12月)。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镇”的创建成果,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2018年-2020年)

根据我街道城乡生活垃圾成分特点,按照大类粗分、简便易行的原则,将日常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四类。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等先行开展“可回收物”细分类。

1.可回收物(蓝色桶):指适宜回收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等。

2.有害垃圾(红色桶):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日用小电子产品、废灯管、过期药品、废家庭医用器材、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等。

3.厨余垃圾(绿色桶):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4.其他垃圾(灰色桶):指除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建筑(装潢)垃圾实施专项收集处置。

(二)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2018年-2020年)

根据我街道“一把扫帚”环卫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确定的分类方法以及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路线,统一配置数量充足、规格适宜、标识醒目一致的分类运输车辆,确保垃圾分类运输率达到100%。

1.“可回收物”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居民、单位直接投售至废品回收系统或由商务、供销部门资质认可的单位上门收运和回收利用。

2.“有害垃圾”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环保部门负责提出收运处置方案,组织规范收运处置流程。

3.“厨余垃圾”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餐饮单位、中小学、医院供餐等产生的餐厨垃圾由已取得市区餐饮垃圾收运、处置特许经营的单位负责收运、处置。

4.“其他垃圾”按照现有生活垃圾收集模式,由环卫所或特许经营收运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实行分类转运,做到日产日清。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为全面推进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加快环卫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瑞委办发〔2018〕1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现将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努力实现“全域美丽”、打造“至美磐安”部署要求,进一步巩固我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把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作为我街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结合我街道“一把扫帚”环卫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实行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规划构建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加强宣传教育,有效树立“可卖尽量卖、有害分开放、厨余要分类、投放应准确”的分类理念,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实施计划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一个季度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动员阶段(2018年3月-4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制定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推进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果蔬垃圾、废弃织物、餐厨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做到分批有序的推进,着力提高垃圾分类质量,2018年实现街道资源利用率达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第二阶段为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5月-8月)。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结合玉海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集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统一、规范设置。

第三阶段为宣传教育阶段(2018年9月-10月)。社区(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基础单元。依托街道社区(村),充分发挥其组织动员能力,发动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单位、团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广泛动员各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民众知晓率,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加强街道、社区、学校的协调,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实施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良好习惯。

第四阶段为巩固阶段(2018年11月-12月)。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镇”的创建成果,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加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置,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2018年-2020年)

根据我街道城乡生活垃圾成分特点,按照大类粗分、简便易行的原则,将日常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四类。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等先行开展“可回收物”细分类。

1.可回收物(蓝色桶):指适宜回收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等。

2.有害垃圾(红色桶):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日用小电子产品、废灯管、过期药品、废家庭医用器材、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等。

3.厨余垃圾(绿色桶):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4.其他垃圾(灰色桶):指除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建筑(装潢)垃圾实施专项收集处置。

(二)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2018年-2020年)

根据我街道“一把扫帚”环卫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按照确定的分类方法以及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路线,统一配置数量充足、规格适宜、标识醒目一致的分类运输车辆,确保垃圾分类运输率达到100%。

1.“可回收物”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居民、单位直接投售至废品回收系统或由商务、供销部门资质认可的单位上门收运和回收利用。

2.“有害垃圾”采取定点、预约等收集方式,由环保部门负责提出收运处置方案,组织规范收运处置流程。

3.“厨余垃圾”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餐饮单位、中小学、医院供餐等产生的餐厨垃圾由已取得市区餐饮垃圾收运、处置特许经营的单位负责收运、处置。

4.“其他垃圾”按照现有生活垃圾收集模式,由环卫所或特许经营收运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实行分类转运,做到日产日清。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卫生;环卫设施规划

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垃圾急剧增加。因此,城市环卫设施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各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环卫设施建设最具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控规层面的环卫设施规划作出探讨。

2、环卫设施现状

沙北片区位于周口市川汇区,西起贾鲁河,东至大庆路,南临沙颖河,北至建设路,总规划用地3.7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位于沙北滨河地区,本次规划地块南侧沙颍河为城市结构中“一河穿城”之河,文昌街、八一路分别为“两轴拓展”之“东进轴”和“南联轴”,同时规划地块也是以周商路、大庆路交通性主干道为边界的城市核心区域部分区域,可见其在周口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2000年周口撤地建市以来,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市政设施逐步完善。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心城区环卫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就沙北片区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① 生活垃圾混合收运,不利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和最终处置;人工收运作业比重高,环卫职工劳动强度大。

② 市容环境卫生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街道清扫仍然主要靠人力,专用机具、车辆等设备落后,数量少。

③ 部分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不高,易造成二次污染。

④ 医疗垃圾未做到独立清运、处理,部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潜在危害大。

⑤ 公共厕所在数量、等级上不能满足市民的生活需要。

3、规划目标和原则

3.1 规划目标

近期,环卫设施满足城市需求,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实现垃圾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粪便排放管网化,环卫作业机械化,逐步推行源头削减计划。

远期,环卫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立和完善资源回收系统,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建立完整、先进的环卫监控体系,实现环卫管理科学化,环卫科技现代化。

3.2 规划原则

(1)从解决沙北片区实际问题出发,并统筹考虑财政情况,本着目标先进、逐步实现的原则,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

(2)公共卫生设施的规划布局应本着方便、卫生,有利于管理和作业。一般应靠近道路,尽量在生活居住区以及人流集中的地方设置,要求交通方便,易于识别,方便使用。

4、垃圾转运量预测

垃圾转运量预测采用人均指标法,可按下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本次规划取110000人;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0.8~1.2kg/人・d,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本次规划取1.0kg/人・d;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5。本次规划取1.3;

经计算,沙北片区垃圾日转运量为145t/d。

5、垃圾收运及处理处置方式

(1)生活垃圾收集以容器为主,提倡裸垃圾倾倒,并分类投放收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2)规划在2020年生活垃圾容器化收集率达到100%。

(3)2015年开始在沙北片区内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试点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采用上门服务收集或居民自行投放两种方式,通过垃圾收集容器间,实施密闭收集。在区内推行无公害商品包装。到2020年,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水平达到50%;约80%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或卫生填埋,其余约20%的可回收物经生活垃圾分拣处理转运站细分类后出售,余下不可回收部分进行焚烧并填埋。

(4)完善医疗垃圾的收运、处理、处置系统,全封闭收运,并进入焚烧场单独焚烧处理,灰渣卫生填埋。

(5)生活垃圾收集将逐步采取源头分类投放,定时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水平逐年递增,到2020年达50%。

(6)可回收物运至生活垃圾分拣处理转运站,细分类后的可回收物直接出售,资源回收的剩余垃圾再用压缩密封式垃圾车运往焚烧场。

沙北片区垃圾收集、处理推荐流程

6、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式

建筑垃圾:由指定单位统一管理,明确各自的清运责任。

危险固体废物:由环卫部门专门进行密闭收集并焚毁。

7、环卫设施规划

7.1 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在商业性路段宜小于400m,生活性路段宜为400m~600m,交通性路段以600~1200m为宜,大于2公顷的公共绿地也应设置。至规划期末区内共规划公厕30座。公厕建筑面积一般为30~60平方米,独立式公厕用地面积应大于80平方米。同时公共厕所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公共厕所应设置在人流较多的道路沿线、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所附近。

(2)独立式公厕与相邻建筑物间应设置不小于3米宽绿化隔离带。

(3)附属式公厕应不影响主体建筑的功能,并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同时室外应设置醒目标识。

(4)公共厕所宜与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合建。

(5)城市绿地内设置公厕,应满足环境及景观要求。

(6)公厕应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和残疾人专用蹲位。

7.2 垃圾转运站

前面经计算得出规划区内日垃圾转运量为145吨,因此规划期末区内共规划垃圾中转站3处,采用小型V类转运站,设计转运量为50t/d,位于人民路与规划一路东北、新民路与前太平街东北部以及庆丰西路与轻工二路东北部,用地面积分别位于为1508、1500和915平方米,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一般不得小于8米。

7.3 生活垃圾收集点

供居民使用的生活垃圾容器,以及袋装垃圾收集堆放点的位置要固定,既应符合方便居民和不影响市容观瞻等要求,又要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清除。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在规划建造新住宅区时,一般每4幢设置1个垃圾收集点,并建造生活垃圾容器间,安置活动垃圾箱(桶)。

生活垃圾容器间按照可回收利用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类设置三种垃圾容器,垃圾容器应为活动式,便于清运,还应能够密闭并具有便于识别的标志。垃圾容器间应设置通向污水管道的排水设施。

医疗废弃物和其它特种垃圾必须单独存放。垃圾容器要密闭并应有易于识别的标志。

7.4 废物箱

1、废物箱的设置范围

道路两侧,商业街、广场、等繁华区,以及公交车站点、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周边必须设置废物箱。

2、废物箱设置间隔标准

主干道路及人流量较大的支路或路段每间隔80-150米设置废物箱。次支道路及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快速路每间隔100-200米设置废物箱。道路废物箱的设置可按不同路段人流量和污染情况做间隔调整。

商业街、步行街等繁华地段,每间隔50-80米设置废物箱。

公交车站点、停存车场等人流量较大,易发生污染的地区及公共设施周边应根据需求,合理设置废物箱。

3、废物箱设置规格标准

主干道路及人流量较大的支路或路段,设置废物箱的有效容积为100-150升,限高1米。次支道路及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快速路,设置废物箱的有效容积为80-100升,限高1米。

商业街、步行街等繁华地段,设置废物箱的有效容积为150-200升,限高1.1米。

公交车站点、停车场等人流量较大,易发生污染的地区及公共设施周边设置废物箱的有效容积应根据需求,选择上述规格的废物箱。

废物箱应选用多箱或多格并标以不同标识(如废纸、塑料橡胶、玻璃、金属和其他垃圾),以满足垃圾分类收集要求。

7.5 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

工人作息场所宜与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环卫车辆停车场、独立式公共厕所合建。区内数量按照清扫保洁服务半径1km设置,结合垃圾转运站建设设置3处,结合公厕建设设置3处,每处休息场所面积30平方米。

7.6 环卫车辆停车场

环卫车辆按照2.5辆/万人估算,本编制单元需27辆,按照中小型车辆每辆100平方米停车场用地面积计算可知,共需2700平方米停车场用地。环卫车辆停车场可结合垃圾转运站合并建设,但应避开人口稠密和交通繁忙区域。

8、结语

在今天,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自身生活的环境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卫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了“城市静脉”与“城市肾脏”的功能强大与否。要解决现代城市所面临的垃圾围城、垃圾处理难以为继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环卫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编制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的规划,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北京市海淀区环卫基础设施规划的思考 [J].环境卫生工程, 2006,14(2)

[2]郑连勇.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指南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CJJ27-2012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S].

作者简介:

1李回焱(1985-)男,河南省郑州人。现为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助理规划师。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XX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XX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考核办法》、《XX县完善提升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工作》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本街道垃圾分类管理能力和处置水平,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政府推动、全面参与,源头治理、全面推进,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通过完善分类收运、处置设施设备体系和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各环节的督查考核办法,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处理体系。用三年时间,进一步巩固前期工作成效,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全面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持续增强,全力助推美丽XX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二、实施范围

XX街道各村(社区)、站所、相关事业单位。

三、实施时间与步骤

从2019年5月到2022年5月,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全面提升各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水平。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9年5月-

2019年6月)

1. 做好全面宣传动员,广泛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宣传。通过邀请县分类办、垃圾分类工作专家现场培训等形式,提升机关、村、社区干部垃圾分类工作能力和居民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2. 成立街道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XX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XX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召开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

3. 抽调相关人员成立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办公室、督查考核组、宣传培训组、指导推进组,对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现场督查指导。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9年7月-

2021年12月)

起,各村、社区按照《XX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XX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考核办法》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年度工作有效落到实处。

1. 至2019年底,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100%,居民知晓率达100%,参与率100%,投放准确率达65%以上,分类运输率达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个、示范小区5个以上,街道(含村、社区)办公场所创建成示范单位。

2. 至2020年底,在覆盖面、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他指标,确保投放准确率达80%以上,分类运输率达90%以上,回收利用率达6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7个、示范小区8个。

3. 至2021年底,街道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实现零增长,投放准确率达90%以上,分类运输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70%以上,实现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示范小区全覆盖。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1月-2022年5月)

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模式适宜、分类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处理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XX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统筹协调和有效推进,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宣传培训组、指导推进组、考核督查组,协调落实和推进各阶段垃圾分类工作。各村、社区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推进小组。村、社区书记任组长,落实分片包干,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确保辖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二)强化宣传培训。加强垃圾分类培训教员、指导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实现垃圾分类的培训、指导和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专业化,切实发挥“三支队伍“的基础性作用。各村、社区志愿者人数不少于分类家庭户数的2%。建立健全培训工作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积极组织垃圾分类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商场、进宾馆(酒店)、进窗口等“八进“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村、社区两委班子,以及业委会成员、党员、楼道长、小组长、志愿者的培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物业企业、保洁队伍等组织和队伍的作用,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各村、社区开展培训活动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特别是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含网格员)要结合“三进三服务“和“一线恳谈日“等活动,每周二、六晚以“固定走访日“的形式开展上门走访宣传,指导垃圾分类。每月走访户数不少于200户,并做好登记。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建立垃圾处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制定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一名副科级领导具体负责实施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项目工程建设及生态乡镇创建工作。

二、加强宣传

通过标语、板报、会议、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认真开展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工作,让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民齐心协力创省级生态乡镇的积极向上风气。

三、配备卫生保洁设施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自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以来,投资30万元在村3社建立了一小型垃圾处理场一座,购置垃圾桶100个,垃圾车1台,新建垃圾池5个,在8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垃圾收集点16个。

四、聘请卫生保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

聘用了5个卫生保洁员,专门负责集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保洁员聘用热爱环卫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所用的工具由乡政府组织购买。近年来我乡卫生保洁工作达到了以下要求:(1)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定时沿街收集住户、商户、单位垃圾;垃圾池(箱)及时清理,做到无垃圾积留;(2)生活垃圾经收集由保洁员分类,将垃圾及时送到指定地点,严禁运输途中随地抛洒、乱倒乱放;(3)督促沿线各户做好自家附近区域的卫生清洁及保持工作;(4)负责收取集镇内住户、商户、单位的垃圾清运费用;(5)协助保洁员清理集镇内的下水通水管道等公共设施的畅通和维修。

通过以上工作,现在我乡集镇达到了“街容整洁、环境优美、人居和谐”建设目标,提升了城镇形象。经县环境保护局2012年4月对我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标检测的结果表明,我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0%。

五、规划设计了再建一座中型生活垃圾处理场的工作

2012年冬,在县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规划设计了在村三社曹湾处(离街道2公里处)再高标准建设一座中型垃圾处理场。该项目由县环保局设计,乡人民政府具体实施,计划总投资640万元,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设时间1年(2013年),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主体工程共分四大部分,一是道路硬化1000米,二是垃圾填埋场,三是堆肥场,四是渗滤处理场。到目前为止,完成了土地征用工作、场地规划,开挖整理场地等工作。

六、今后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省级生态县、生态乡创建活动具体内容的宣传力度,继续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使群众真正了解到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二、按照实施方案继续加强集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垃圾管理;管理情况;垃圾污染

    Abstract: Dalian has been to understand the will of the people, Dalian beautiful urban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the streets clean. The province’s Ningbo City in recent years from Dalian, Qingdao and other cities waste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lean-up operation mechanism reform, cleaning, cleanliness of city roads greatly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main streets have been comparable with Dalian. 

    Key words: waste management; management; garbage pollution 

    前言

    众所周知,垃圾污染城市环境,损害城市形象,是国内及至国际上的一大难题,而治理垃圾又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看似简单,其实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作为一名从事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员,近年来,我先后到过大连、宁波两城市学习考察,围绕两城市如何治理城市垃圾,为什么能使城市保持如此干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学习借鉴大连、宁波经验,尽快提高我市环境卫生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大连治理城市垃圾的基本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经济迅速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城市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城市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从96年以后加大了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力度,狠抓城市垃圾的治理,对垃圾的管理和扫保、收集、除运作业方式进行了改革,对垃圾的处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有效成果,使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显着的提高,促进了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基本做法是:

    (一)建立系统的城市垃圾行政管理体系

    首先,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三级管理体制。城市环境卫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市城市建设局是市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垃圾实行统一管理,具体负责城市垃圾管理的规划建设、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垃圾处理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所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全市垃圾的日常管理工作。区城市建设局是同级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垃圾管理,所属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辖区内的垃圾收运作业及管理。街道办事处在区政府领导下和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垃圾的管理和部分收集作业工作,开展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其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备的垃圾管理法规体系。城市垃圾管理涉及到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人,且具有动态性、反复性的特点,需要时刻不间断地进行管理,难度很大。大连市通过法制手段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城市垃圾管理有法可依。从1993年起,大连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大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大连市市容管理条例》、《大连市城市废弃物排放管理规定》、《大连市城市毒菌废弃物管理规定》、《大连市生活废弃物袋装化收集管理规定》、《大连市环境卫生质量检查评比标准》等几十部法规,由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有效地约束了市民的行为,强化了市民的环境意识。同时也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使垃圾管理走上了法治轨道。

    其三,加强社会监督,实行透明的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从九十年代开始,大连市每年把治理垃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列入市政府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事关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实施这一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并明确责任人,由新闻媒体向全市公布,年末将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也由新闻媒体向全市公布,以此作为市民评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政绩的依据。同时,将目标实现和计划完成情况置于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民、舆论监督之下。市人大代表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听取政府或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并到现场进行检查。在每年一度的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议上,市、区政府必须向全体代表报告当年城市环境治理和垃圾管理任务完成情况,会议期间还接受代表和委员的质询,对于市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则由市长或分管市长与市民代表在电视媒体上进行对话,解答市民代表提出的问题。市、区政府和职能部门都设有市民热线电话,设立专门接待处理机构和负责人,并将此公布在报纸上。媒体发现问题或接到市民的举报,及时赶到现场调查,通过每天的专栏节目向全市曝光,督促职能部门和违章单位迅速解决。职能部门实行社会承诺服务,凡市民提出的问题必须在24小时内解决。由于市政府采取透明的决策和公开公正的措施,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有效的监督,使城市垃圾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得到了保证。

    其四,重视规划调控,将环境事业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市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时,把环卫事业的发展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列入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便于实施,同时编制《大连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列入社会发展计划。将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作为环卫规划主要内容,在规划中明确近期、中期目标和实施措施,据此纳入年度社会发展计划予以实施。在这方面,大连市在实施中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其五,形成整体合力,对环境和垃圾实行综合治理。影响城市环境和垃圾管理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如城市燃气气化率,道路和上、下水设施状况,城市环境的绿化,商业网点、集贸市场建设管理,住宅小区的设施配套,工业废渣,污水的排放,违章建筑和棚户区等都制约着城市垃圾管理和环境的改善。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解决某一个问题所能全部解决的,必须是政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地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从1994年开始,大连市组织各级政府及城建、规划、房产、环保、 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改造,先后对城市道路实施了大规划的维修工程,对200多个住宅小区进行全面治理改造,掀起了清除违章建筑、拆围透绿、种草坪的高潮,对路街、商业街进行治理,改造棚户区,配套道路、上下水、煤气设施,搬迁污染企业,治理工业废渣、废气、污水等。经过5年的努力,这些重大举措从根本上消除了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改善了城市

    环境质量,也为城市垃圾管理创造了条件。

    其六,多方筹措资金,多渠道加大环卫资金的投入。垃圾从收集、转运到处理的投入是相当大的,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靠政府拨款是不够的,必须多渠道解决资金,当然并不意味着减少投资,而是尽可能地加大投入。大连市从1995年至1998年,政府平均每年投入近亿元人民币,占城市维护费的30%左右。按照“废弃物产生者对废弃物处理承担责任”的原则,大连市向企事业单位征收垃圾消纳费,向旅店住宿业征收城管费,向市民和外来人口征收卫生费。所收取的费用均用于垃圾处理。大连市认为,推行收费制度,既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费来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控制城市垃圾的总量。

    其七,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政府在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中,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由于历史原因,市民落后的卫生意识和生活陋习根深蒂固,如何让市民转变观念,建立新的环境价值观,使政府行为变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大连市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围绕着建设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把宣传教育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对市民进行教育,特别是新闻媒体围绕着城市垃圾管理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针对市民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在大连,每天都可从各类新闻媒体上看到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报道。二是通过环境建设和改造,让市民切实感到自己是受益者。如刚实行垃圾袋装收集时,许多市民不适应,但是当他们看到污染环境的垃圾箱、桶撤掉后,确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时,都能够主动配合。再如,当进行拆除违章建筑时,进行绿化种草坪时,许多市民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而当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干净起来,使人们感到出了家门就象花园一样温馨舒适时,他们就能为有这样一个环境而感到自豪,就能认识到自己是受益者,就能自觉参与和维护城市环境,就能使政府的行为变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如今在大连,没有人踩草坪,没有人伤害广场的鸽子,而且还很少有乱扔滥排垃圾的行为。

    (二)建立完善的城市路街扫保作业体系。

    城市路街清扫保洁作业是城市垃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手段。大连市为实现全国一流的城市清洁度,几年来不断探索,改革与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路街扫保作业体系,由此产生了显着的经济、社会效益。

    1、延长扫保时间,实行动态扫保作业。96年以前,大连市环卫专业队伍采用一日2至4扫的间断式清扫作业方式,作业时间也是一班倒的6至8小时(下午5时前环卫工人下班)。96年以后,大连市改革环卫作业方式,提高作业标准,环卫专业扫保队伍实行每天17个半小时的三班倒滚动式扫保工作制。具体做法是:每3名职工为一组,从早4:30至晚上10:00间,实施不间断动态作业。按照每人平均扫保6000m2的任务,每个组(3人)负责扫保18000m2的道路(包括马路和人行道),干一、二的两名职工早4:30同时上班,干到7:30,共同完成晨扫工作后,留下其中一人干到中午12:30,另一人从早上7:30休息到中午12:30再上班干到下午5:00,干三班的一名职工下午2:00上班,一直干到晚上10:00。这样不但从早上4:30至晚上10:00的17个半小时里每条路街都保证有人工作,而且早4:30至7:30,下午2:00至5:00的污染高峰时间里,每条路街都保证有两人重点清扫保洁。职工每周轮休一天,由机动人员换班。

    大连市将环卫专业队伍的路街扫保作业与沿街单位“门前五包”保洁作业相统一,原则上采取“门前五包”费的办法。对那些不愿缴纳“门前五包费”的“钉子户”,发生问题后,由执法队伍依法从严处罚。收取的“门前五包费”弥补了部分环卫经费。

    每日路街扫保作业交替一览表

    时段划分 作业时间 作业人员

    4:30—7:30 3小时 甲员工、乙员工

    7:30—12:30 5小时 甲员工

    12:30—14:00 1.5小时 乙员工

    14:00—17:00 3小时 乙员工、丙员工

    17:00—22:00 5小时 丙员工

    备 注 甲员工日工作8小时;乙员工日工作7.5小时,丙员工日工作8小时

    2、遵循客观实际,科学核定作业经费。大连市环卫作业经费标准的确定及作业经费的核拨,依据“同类参比,分类核算,随量增减”的原则,不照搬照套建设部有关标准,遵循客观实际,较好地解决了作业经费上的“扯皮”现象。具体说就是将环卫工作与其它产业工人的劳动强度、技能等综合因素进行比较,以略高于其它产业工人的劳动报酬为原则,并计算出每人能够承担的作业量,尔后以作业量来确定单位作业费用,其中也包含劳动工资外的综合性费用,经费随作业量的增减而增减。在分类核算上,对路街扫保作业经费采取以平方米计算,对垃圾除运作业采取以吨位计算,对作业机械经费采取以专项经费分级承担。如路街扫保作业经费的核定,按每位职工扫保6000m2计算,一、二类路街每平方米每年经费1.50元,人均年度经费9000元,不足部分由其它创收收入和“门前五包费”补充;三、四类路街每平方米每年经费0.42元,人均经费2520元,不足部分由向居民收取的卫生费和“门前五包费”补充。路街作业面积一年一定,随着作业面积的增减相应增减财政核拨的作业经费。

    3、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班组优化组合。为提高路街扫保质量和工作效率,近年来,大连市环卫行业积极推行改革,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作业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定人员、定时间、定岗位、定职责”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班组优化组合,竞聘承包。具体做法是:各区环卫处所属各作业所的路街扫保职工,公开竞聘产生或民主选举班、组长,再由班组长择优选出组员按三班倒工作制度重新划分班组。作业所内划分若干个作业班,每个作业班一般有6个作业组,1个机动组(用于调休),每个作业组3人,所、班、组、员工层层签订责任书,扫保作业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所长、班长除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外,还承担日常的检查考核。从而实现了“组织体系高效化,作业管理制度化,检查考核经常化”。职工在未被组合期间,拿基础工资的70%(每月300元左右,其中残疾人400元),待岗人员发基础工资的50%(每月200元左右),期限

    不定。缺岗招聘临时工补充。各区还成立了路街扫保公司,作业所改为分公司,以分公司作为经济核算单位,推行市场化运作。大连市环卫作业体系的改革,改变了靠吃“皇粮”、“铁饭碗”、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确立了竞争、质量、效率意识,收到了十分显着的成效,这也是大连市环境卫生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加大内部监管,实行严格检查考核。大连市环卫行业在全面推行动态保洁和优化组合的同时,制定具体的路街扫保检查标准和劳动纪律奖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此规范、约束职工行为。《规定》中本着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在制定出最低工资不少于400元的基础上,实行以分计酬的经济责任制。具体做法是:将每人每月的奖金及固定性补贴200元进行以分计酬(奖),把职工利益与劳动成果、贡献大小结合起来,每人按百分制进行经济奖罚。凡省、市、区卫生检查达不到标准的,每次扣当事者30分;由于指挥调度不当扣分的,每次扣所长20分,扣检查员20分,出现散装垃圾的,路面有垃圾及门前“五包”没有按规定完成晨扫的,果皮箱没及时掏挖及箱体不干净的,都要按规定扣分。为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各区的路街扫保公司、分公司作业班设有专、兼职检查考核员,对考核员实行从早6:00至晚10:00的弹性工作制,并确定明确的工作职责:检查扫保质量及三个班次交接状况,亲自动手拾遗补缺,有什么活,干什么活,按《规定》具体对路街扫保质量实行跟踪检查。各级坚持日检与周检结合,明检与暗检结合,发现违章违纪,按规定当场处理。同时,成立专门小组,派专人专车每天巡回检查劳动纪律情况,查出一件处理一件,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和劳动纪律规定的落实。

    大连市环卫行业还积极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敬业爱岗。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开展消灭“暴露性垃圾”达标竞赛活动,调动路街扫保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环卫工人,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如,每逢节日,市领导都要慰问看望环卫工人,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或不公正对待时,有关各方面都能及时、严肃地对相关人作出处理。各级政治上的关怀,大大激发了环卫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调动了环卫职工的积极性。工人在作业时从不放过一块碎纸,一个烟头,一点碎石,变“要我干好”为“我要干好”,环卫工人普遍具有为大连市争光添彩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几年来的努力,使全市建成区路街保洁达到了“七净六无”,真正做到了“白天晚上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

    (三)建立良性的城市垃圾除运处置体系

    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决定了垃圾成份的改变,而垃圾成份的改变又势必促使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大连市适时对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变和调整,建立了良好的城市垃圾除运处置体系。

    1、垃圾收集袋装化。95年之前,大连市收集垃圾采用敞口垃圾箱与叉车、敞蓬运输车相配套的除运方式,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垃圾成份的变化,这种除运方式逐步落后,并严重污染城市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它严重地制约了大连市的对外开放和发展。从1995年开始,大连采用垃圾袋装收集与密封压缩车相配套的方式,进行了定时定点收集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随后逐年推广,扩大规模。到1998年,全市建成区的垃圾袋装化率达到96%,使城市市容环境面貌得到明显的改观。目前,大连市已在试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方式,争取用5年时间全部普及。

    大连市规定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每户每月缴费1元,市政府拨出专款向居民配发垃圾袋(按每10户每天1只计)。居民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工作,由街道办事处或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建立一支稳定的收集队伍,采取上门收集的办法,垃圾袋装化的质量比较好。各街道办事处将区域范围内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楼院楼道清扫保洁、垃圾房管理、除“四害”工作相融合,相关经费捆绑使用,实行一体化作业,划定区域,承包到人,落实责任制,形成网络化,节约了成本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2、垃圾除运密封压缩化。垃圾除运车辆设备的更新换型,是除运方式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城市垃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垃圾成份的变化,使垃圾的密度减少,体积增大,使用普通车辆运输,不但效率低,消耗大,而且在除运过程中给城市造成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大连市不设垃圾中转站,推行密封垃圾压缩车直接将垃圾运至处理场。目前,大连市有密封压缩垃圾车160台(大多为8吨国产密封后压式垃圾车),全市垃圾除运实现了密封压缩化。

    3、垃圾处理无害化。垃圾处理是垃圾管理体系的终端工程,无害化处理水平如何,是衡量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忽视垃圾无害化处理,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大连市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在城市垃圾管理中,从垃圾产生、收集、储存、除运到最终处理都进行了统筹规划,对垃圾处理的主导思想是,在使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使之逐步走上产业化。1986年,大连市规划了20.75平方公里垃圾处理用地。1988年投资建设了日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填埋场。1996年,大连市采用静态生物发酵技术对垃圾进行高温堆肥实验取得成功,产品应用于粮、油、水果、蔬菜的生产取得良好效果,可使50%的垃圾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并能获得可观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大连市还同世界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于1998年动工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工程。该项工程采取比较先进的处理技术和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和沼气进行集中处理,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该工程已投用,大连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三、宁波海曙区环卫保洁作业机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宁波海曙区学习借鉴大连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全面实施了环卫保洁作业机制的改革。自2000年10月1日起,全区主次干道、街巷支弄和居民区全面实施了18小时和16小时的动态保洁作业,为实现环卫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营造城区洁净的环境,奠定了基础。

    (一)海曙区环卫保洁概况

    海曙区现有公共保洁的路街(区域)面积236万平方米,其中城市维护费保洁的主次干道1

    06.9万平方米,非城市维护费保洁的主次干道、两侧人行道44.8万平方米,街巷支弄及居民区84.3万平方米(不包括物业小区保洁面积)。全区现有环卫作业单位10家,即:区环卫服务中心(公司)、段塘环卫站、工业集团保洁公司、城隍庙区域保洁队伍和6个街道的环卫保洁中心(公司)。全区共有环卫工人1235人,其中事业编制环卫职工457人,非在编的聘用人员796人。从事一线路街扫保作业和垃圾收运工人926人,从事中转站、车队、公厕管理、内河保洁等各类岗位工人327人。

    (二)海曙区环卫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海曙区从99年上半年开始实施了“管做分离”的环卫体制改革,即将原环卫处中从事环卫作业的人员分离出来,成立了暂保留事业性质,实为企业化运作的区环卫服务中心(挂区环卫服务总公司牌子),将原环卫处中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与市政处、园林处分离后的管理人员相合并,成立了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城建局管理处和建设处,将过去管理范围侧重于自身作业部分,扩大为全区的社会面。99年下半年,海曙区月湖街道对居民区保洁工作进行了改革,将过去由居委会为单位向居民收取卫生费,聘用1—2名清洁工,每天履行1—2次街巷支弄和居民区清扫作业的形式,改由街道成立社区服务性质街道保洁服务(中心)公司,实行集约化、企业化运作,推行动态巡回保洁,同时向辖区单位提供环境卫生方面的社会化服务。2000年上半年,全区推广月湖街道的经验,6个街道先后成立了街道保洁服务中心(公司)。另外,区工业集团公司为给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成立了一家保洁公司,参与城市主次干道保洁的公开招标。

    (三)海曙区环卫作业机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确定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提出了“全区统一规划,分块组织实施,合理界定类别、科学测定标准,适当调整任务,形成全面覆盖,完善配套设施,创新考评办法”的指导原则。要求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创建新形势和城市形象要求的保洁作业的运行机制,实现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提高卫生总体水平,争取在半年时间内达到并超过大连市城区的道路保洁度。

    2、划分保洁作业类别及保洁形式。将城区主次干道、街巷支弄和居民区等所有公共区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居住区通道)划分为四个类别,实行18小时(04:00—22:00)和16小时(04:00—20:00)的动态扫保作业。一类道路(区域)为城区主干道中的主要形象线,共30万平方米,实行18小时三班倒保洁作业,即3人一组,每级负责约7000平方米,每人作业6小时;二类道路(区域)为城区主次干道中的重要形象线,共71万平方米,实行18小时滚动式保洁作业,即3人一个组,每组负责约10000平方米,每人作业7小时;三类道路(区域)为除上述一、二类外的城市所有主次干道,共50.7万平方米,实行18小时保洁作业(其中16小时滚动式保洁作业,2小时巡查式保洁作业),即3人一组,每组负责约13000平方米,每人作业7小时,四类道路为街巷支弄和居民区,共84.3万平方米,实行16小时滚动式保洁作业。保洁人员执行每周6天工作制,每6个固定组增配1个机动组,机动组轮流换班。改革后,全区236万平方米保洁道路(区域),实行18小时保洁作业的有151.7万平方米,占64.3%,实行16小时作业的有84.3平方米,占35.7%。

    3、调整保洁作业任务。为解决城区主次干道车行道与人行道“两把扫帚”保洁的弊端,形成保洁作业的集约化,提高作业效率,在核定道路面积时,海曙区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合并计算,一条道路统一由一家作业单位保洁。鉴于区环卫服务中心增加了原保洁道路人行道的作业面积,海曙区将33条原由区环卫服务中心保洁的城区主次干道划归街道管理,由街道办事处委托保洁服务中心作业。

    4、制定保洁作业的标准及考核办法。在保洁作业质量标准上,采用对垃圾废弃物在地面滞留清除的分钟考核制,即一类道路(区域)和部分二类道路实行15分钟考核制,二、三类道路(区域)实行20分钟考核制,四类道路(区域)实行25分钟考核制。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环卫保洁人员未清除垃圾废弃物的实行累计倒扣分。建立区、街道、作业单位三级每日随机抽查和巡查考核制度,制定《海曙区环卫保洁作业标准及考核细则》,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奖惩办法等。为做好考核工作,海曙区抽调区城管办督查科、城建局管理处6名同志组成区环卫考核办公室,其中4名同志为专职考核员,2人一组,在每天的作业时间内随机考核。考核某一单位时,临时通知该单位管理人员赶到现场,考查情况当场签字,按月统计公布成绩,兑现奖惩。

    5、落实经费保障。对原城市维护费保洁道路,因人行道面积增加和保洁标准提高所需新增加人员,按每人每年8000元(含物耗)核定,对原非城市维护费保洁道路(区域)的面积(不含物业公司保洁面积),按每平方米每年0.5元补助。另外,为有效地控制有关经费的专款专用,保证保洁经费的落实,全区统一归口管理“居民卫生费”、“门前三包费”和“营业垃圾有偿服务费”,归入区财政局预算外资金专户,资金所有权、支配权归属不变,定期划拨,严格监督使用。

    四、启示与建议

    大连市城市垃圾管理取得了卓着的成效,其做法与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宁波市海曙区学习借鉴大连经验,全面实施了环卫保洁作业机制的改革,实现了环卫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目前,海曙区的成功经验已在宁波市区全面推广,宁波市区道路清洁度大为提高。近年来,我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大连、宁波市相比,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虽然我市的经济实力和人口、地域等条件无法与两城市相比,但是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衢江新区的成立,西区开发的启动,市经济开发区、沈家工业园区、双港开发区的规模形成,如何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有必要借鉴大连、宁波等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理清思路,狠下决心,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在现阶段,我市要提高以城市垃圾管理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加快环卫行业改革,坚持综合治理,重点突破。调整管理职能,推进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措施,以实现全方位,覆盖式的城市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

    (一)调整管理职能,建立“管干分离、统分结合”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

    首先,对现有环卫专

    业队伍实行管干分离,使环卫作业单位成为市场主体,使环卫管理部门成为政府的行政主体,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卫行业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环卫作业单位从现行管干合一的体制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是说,环卫作业单位不再是政府的附属。在改革初期,对分离出来的作业单位可保留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固有作业业务采取逐年递减的办法,进入市场竞争,对于垃圾处理场等难以进入市场化运作的单位,也要推行企业化管理,实行独立的成本核算,逐步转化为国有控股型的企业。环卫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真正承担起全社会环境卫生行政管理的角色。实行管干分离,既可打破环卫行业管做不分的格局,解决重干轻管的问题,又可打破环卫行业的“大锅饭”、“铁饭碗”,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次,在环境卫生行政管理的格局中,依据“重心下移、立足社区、上下协调、精简高效”的原则,调整并完善三级管理事权,使政府有效地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在市、区、街三级城市管理部门中,分别是内设环卫管理机构。市级环卫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环卫发展计划、行政法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负责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区环卫行政管理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考核,对垃圾处理场(厂)等难以由各区分散设置的作业单位进行直接监管。区级环卫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辖区环境卫生的综合管理,承担环卫作业市场的招标、发包,对街道、近郊乡镇环卫行政管理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考核;对垃圾中转站等作业情况进行直接监管。街道环卫管理机构是辖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的具体实施者,监督、检查、考核环卫作业情况,社区居委会主要职责是向居民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居民开展区域自助管理,劝阴、举报和协助执法部门查处违反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的行为。

    其三,环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纳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将街道、近效乡镇这一层面作为综合执法的基本组织实施单位。

    (二)推进机制改革,建立“科学严谨、务实高效”的城市路街扫保作业及管理的运行机制。

    1、改革路街扫保作业标准,推行道路扫保作业等级管理。首先,将城区主次干道、街巷支弄和居民区等所有公共保洁区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居住区通道)划分为4个类别,实行18小时(04:00—22:00)、16小时(04:00—20:00)和14小时(04:00—18:00)的动态扫保作业。目前,我市环卫专业队伍大多采用路街扫保每日2班工作制(即04:00—11:30一班,11:30—18:00一班),街道、社区居委会负责的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大多是每日1扫工作制。要提高路街清洁度,必须借鉴大连、宁波的做法,主要路街实行18小时的三班倒动态扫保工作制,一般道路实行16小时的扫保作业,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也要实行14小时的全天扫保作业。其次,要重新测算核定扫保作业经费标准。按扫保职工人均承担的作业面积、人均综合费用、工具装备、管理费等因素,测算出每平方米的经费标准,以此核定扫保作业经费,增减面积,相应增减经费,改变目前环卫经费一定不变的不合理状况。其三,修改考核标准,实行动态考核。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实施办法,实行在扫保时间内随机抽查的“分钟考核法”(即在规定时间内,考核保洁人员是否及时清除垃圾)。

    2、要改革路街扫保作业的组织形式。首先,将社区居委会承担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扫保作业收归街道集中委托(招标)作业。街道成立企业性质的保洁服务公司。三类以下路街及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保洁可委托(招标)街道保洁公司或其它环卫作业公司承担,实行集约化、市场化作业,社区居委会配合街道环卫所实施监管。这样一方面可培育作业主体,发展社区服务业,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扫保作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其次,对城市路面实施统一扫保作业。目前,我市道路清扫保洁由多个部门单位分头作业。城市主次干道由环卫专业队伍扫保,小街小巷由街道社区居委会负责,而人行道按“门前三包”规定应由沿街单位自愿出资委托代包或自包,沿路公共绿化带由园林绿化部门负责保洁,由此产生“多把扫帚扫一条路”的状况,造成保洁质量不佳,效率不高,监管困难。要打破这种局面,采取统一的政府投资,沿街单位出资(吸取“门前三包费”),绿化管理部门贴资的融资办法,实行一条道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公共绿化带)一把扫帚清扫保洁的一体化作业体系。这样做也有利于环卫作业的市场化运作。

    3、要强化环卫作业队伍的内部管理。环卫工作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用市场经济的新机制更新管理格局,用自我加压的新举措突破原有定势。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承包责任制,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学习大连、宁波、青岛的经验,一方面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班组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取消“大锅饭”,打破“铁饭碗”;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行“定人员、定岗位、定时间、定职责”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量化管理,严格按标准和要求实施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取酬,由此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4、要强化对环卫作业情况监督考评。在监管责任体系上,日常监管考评工作落实到区、街道环卫机构。要划定监管责任区,建立监管责任制及相关工作制度。在监管方式上,坚持区、街道环卫管理机构日常监管与市环卫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抽检考评相结合,注重随机性。在监管时段上与扫保作业的时段相一致。考评情况与支付给作业单位的作业经费挂钩,预留5%—8%的作业经费,待综合考评后兑付,以加大监管的力度。

    (三)完善配套措施,建立“系统、全面”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障体系

    首先,要完善环卫管理的法规体系。从目前我市情况看,以环卫、市容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的法规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由此加重了“执法难”和“难执法”。因此,我们要学习大连市的经验,近年内抓紧制订完善配套法规,使环卫管理有法可依,走上法治的轨道。

    其二,完善城市维护经费的保障制度。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而大连市则较好地把握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他们在注重建设的同时,狠抓管理,95年以来,每年环卫经费的财政投入平均在

    1个亿。宁波市环卫经费的财政投入也排在浙江省首位。要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的效能,更好地改善城市形象,应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增加管理经费的投入,使城市管理工作能够获得充分的经费保障,同时要拓展筹资渠道,当前,要依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精神,抓紧研究出台我市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以形成政府投资为主,社会筹资为辅的稳定的充分的资金保障渠道。

    其三,要建立环境卫生规划的保障制度。制定《衢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民计划,并确保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为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根据天县委办[]33号通知精神,结合街道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县委全会和县党代会精神,坚持“环境先治”,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下,深入实施“统一收集,集中分检,生态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实施目标

按照“统一收集,集中分检,生态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方式,从年开始,分二年每年实施四个行政村,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生态处理,达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三、实施计划

实施四个行政村

四、实施内容

(一)各村建立垃圾分检场。各村建立垃圾分检场选址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场所设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既要避免空气和水源污染,又要便于运送垃圾;垃圾分检场按照城管局提供的设计图纸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必须具备完善垃圾分检场和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垃圾分检场对集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1、分出金属类垃圾、纸、玻璃、塑料泡沫制品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变卖。

2、秸秆、剩饭馊菜、水果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通过生物降解,还田利用。

3、建筑垃圾、渣土进行就地堆埋。

4、卫生间废纸、废日光灯管等有害垃圾,破旧衣服,泡沫等不可回收分解垃圾,以村为单位就地深埋。

(二)配置垃圾桶。各村根据实际需要在村内设置垃圾桶(100人左右设1个),建立固定垃圾房,配置垃圾清运车。

(三)配备卫生保洁员。各村根据人口实际配备村保洁员,村级卫生保洁员负责清扫村内公共场所,清运垃圾桶(房)中的垃圾到垃圾分检场,对垃圾分检场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将有害垃圾定期集中深埋。

(四)修订村规民约。各村制订卫生保洁村规民约,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包垃圾清扫,包垃圾进桶(房),包无污水溢流。

五、实施时间

本年度实施的村从7月份开始到10月底前结束,实施的村应早作准备,争取早启动早实施,有条件的村尽可能提前实施。各社区、工作片、各实施村要按照街道的统一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和方法,确保按时完成。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街道为加强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的领导,成立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实施村要建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强化责任,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广泛发动。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广大干部群众长期自觉参与。各社区、工作片要统一各村干部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各村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要切实帮助指导村级搞好规划选址、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和具体实施工作,要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尤其是重要性、必要性和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需要的宣传,使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村民逐步养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主动参与,共同维护的好习惯。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垃圾管理;管理情况;垃圾污染

Abstract: Dalian has been to understand the will of the people, Dalian beautiful urban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the streets clean. The province’s Ningbo City in recent years from Dalian, Qingdao and other cities waste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lean-up operation mechanism reform, cleaning, cleanliness of city roads greatly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main streets have been comparable with Dalian.

Key words: waste management; management; garbage pollution

前言

众所周知,垃圾污染城市环境,损害城市形象,是国内及至国际上的一大难题,而治理垃圾又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看似简单,其实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作为一名从事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员,近年来,我先后到过大连、宁波两城市学习考察,围绕两城市如何治理城市垃圾,为什么能使城市保持如此干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学习借鉴大连、宁波经验,尽快提高我市环境卫生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大连治理城市垃圾的基本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经济迅速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城市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城市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从96年以后加大了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力度,狠抓城市垃圾的治理,对垃圾的管理和扫保、收集、除运作业方式进行了改革,对垃圾的处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有效成果,使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基本做法是:

(一)建立系统的城市垃圾行政管理体系

首先,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三级管理体制。城市环境卫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市城市建设局是市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垃圾实行统一管理,具体负责城市垃圾管理的规划建设、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垃圾处理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所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全市垃圾的日常管理工作。区城市建设局是同级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垃圾管理,所属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辖区内的垃圾收运作业及管理。街道办事处在区政府领导下和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垃圾的管理和部分收集作业工作,开展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其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备的垃圾管理法规体系。城市垃圾管理涉及到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人,且具有动态性、反复性的特点,需要时刻不间断地进行管理,难度很大。大连市通过法制手段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城市垃圾管理有法可依。从1993年起,大连相继制定和出台了《大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大连市市容管理条例》、《大连市城市废弃物排放管理规定》、《大连市城市毒菌废弃物管理规定》、《大连市生活废弃物袋装化收集管理规定》、《大连市环境卫生质量检查评比标准》等几十部法规,由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有效地约束了市民的行为,强化了市民的环境意识。同时也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使垃圾管理走上了法治轨道。

其三,加强社会监督,实行透明的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从九十年代开始,大连市每年把治理垃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列入市政府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事关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实施这一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并明确责任人,由新闻媒体向全市公布,年末将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也由新闻媒体向全市公布,以此作为市民评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政绩的依据。同时,将目标实现和计划完成情况置于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民、舆论监督之下。市人大代表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听取政府或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并到现场进行检查。在每年一度的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议上,市、区政府必须向全体代表报告当年城市环境治理和垃圾管理任务完成情况,会议期间还接受代表和委员的质询,对于市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则由市长或分管市长与市民代表在电视媒体上进行对话,解答市民代表提出的问题。市、区政府和职能部门都设有市民热线电话,设立专门接待处理机构和负责人,并将此公布在报纸上。媒体发现问题或接到市民的举报,及时赶到现场调查,通过每天的专栏节目向全市曝光,督促职能部门和违章单位迅速解决。职能部门实行社会承诺服务,凡市民提出的问题必须在24小时内解决。由于市政府采取透明的决策和公开公正的措施,广大市民和新闻媒体有效的监督,使城市垃圾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得到了保证。

其四,重视规划调控,将环境事业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市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时,把环卫事业的发展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列入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便于实施,同时编制《大连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列入社会发展计划。将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作为环卫规划主要内容,在规划中明确近期、中期目标和实施措施,据此纳入年度社会发展计划予以实施。在这方面,大连市在实施中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其五,形成整体合力,对环境和垃圾实行综合治理。影响城市环境和垃圾管理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如城市燃气气化率,道路和上、下水设施状况,城市环境的绿化,商业网点、集贸市场建设管理,住宅小区的设施配套,工业废渣,污水的排放,违章建筑和棚户区等都制约着城市垃圾管理和环境的改善。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解决某一个问题所能全部解决的,必须是政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地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从1994年开始,大连市组织各级政府及城建、规划、房产、环保、 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改造,先后对城市道路实施了大规划的维修工程,对200多个住宅小区进行全面治理改造,掀起了清除违章建筑、拆围透绿、种草坪的高潮,对路街、商业街进行治理,改造棚户区,配套道路、上下水、煤气设施,搬迁污染企业,治理工业废渣、废气、污水等。经过5年的努力,这些重大举措从根本上消除了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改善了城市

环境质量,也为城市垃圾管理创造了条件。

其六,多方筹措资金,多渠道加大环卫资金的投入。垃圾从收集、转运到处理的投入是相当大的,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靠政府拨款是不够的,必须多渠道解决资金,当然并不意味着减少投资,而是尽可能地加大投入。大连市从1995年至1998年,政府平均每年投入近亿元人民币,占城市维护费的30%左右。按照“废弃物产生者对废弃物处理承担责任”的原则,大连市向企事业单位征收垃圾消纳费,向旅店住宿业征收城管费,向市民和外来人口征收卫生费。所收取的费用均用于垃圾处理。大连市认为,推行收费制度,既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费来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控制城市垃圾的总量。

其七,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市民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政府在进行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中,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由于历史原因,市民落后的卫生意识和生活陋习根深蒂固,如何让市民转变观念,建立新的环境价值观,使政府行为变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大连市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围绕着建设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把宣传教育作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对市民进行教育,特别是新闻媒体围绕着城市垃圾管理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针对市民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在大连,每天都可从各类新闻媒体上看到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报道。二是通过环境建设和改造,让市民切实感到自己是受益者。如刚实行垃圾袋装收集时,许多市民不适应,但是当他们看到污染环境的垃圾箱、桶撤掉后,确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时,都能够主动配合。再如,当进行拆除违章建筑时,进行绿化种草坪时,许多市民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而当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干净起来,使人们感到出了家门就象花园一样温馨舒适时,他们就能为有这样一个环境而感到自豪,就能认识到自己是受益者,就能自觉参与和维护城市环境,就能使政府的行为变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如今在大连,没有人踩草坪,没有人伤害广场的鸽子,而且还很少有乱扔滥排垃圾的行为。

(二)建立完善的城市路街扫保作业体系。

城市路街清扫保洁作业是城市垃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手段。大连市为实现全国一流的城市清洁度,几年来不断探索,改革与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路街扫保作业体系,由此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1、延长扫保时间,实行动态扫保作业。96年以前,大连市环卫专业队伍采用一日2至4扫的间断式清扫作业方式,作业时间也是一班倒的6至8小时(下午5时前环卫工人下班)。96年以后,大连市改革环卫作业方式,提高作业标准,环卫专业扫保队伍实行每天17个半小时的三班倒滚动式扫保工作制。具体做法是:每3名职工为一组,从早4:30至晚上10:00间,实施不间断动态作业。按照每人平均扫保6000m2的任务,每个组(3人)负责扫保18000m2的道路(包括马路和人行道),干一、二的两名职工早4:30同时上班,干到7:30,共同完成晨扫工作后,留下其中一人干到中午12:30,另一人从早上7:30休息到中午12:30再上班干到下午5:00,干三班的一名职工下午2:00上班,一直干到晚上10:00。这样不但从早上4:30至晚上10:00的17个半小时里每条路街都保证有人工作,而且早4:30至7:30,下午2:00至5:00的污染高峰时间里,每条路街都保证有两人重点清扫保洁。职工每周轮休一天,由机动人员换班。

大连市将环卫专业队伍的路街扫保作业与沿街单位“门前五包”保洁作业相统一,原则上采取“门前五包”费的办法。对那些不愿缴纳“门前五包费”的“钉子户”,发生问题后,由执法队伍依法从严处罚。收取的“门前五包费”弥补了部分环卫经费。

每日路街扫保作业交替一览表

时段划分 作业时间 作业人员

4:30—7:30 3小时 甲员工、乙员工

7:30—12:30 5小时 甲员工

12:30—14:00 1.5小时 乙员工

14:00—17:00 3小时 乙员工、丙员工

17:00—22:00 5小时 丙员工

备 注 甲员工日工作8小时;乙员工日工作7.5小时,丙员工日工作8小时

2、遵循客观实际,科学核定作业经费。大连市环卫作业经费标准的确定及作业经费的核拨,依据“同类参比,分类核算,随量增减”的原则,不照搬照套建设部有关标准,遵循客观实际,较好地解决了作业经费上的“扯皮”现象。具体说就是将环卫工作与其它产业工人的劳动强度、技能等综合因素进行比较,以略高于其它产业工人的劳动报酬为原则,并计算出每人能够承担的作业量,尔后以作业量来确定单位作业费用,其中也包含劳动工资外的综合性费用,经费随作业量的增减而增减。在分类核算上,对路街扫保作业经费采取以平方米计算,对垃圾除运作业采取以吨位计算,对作业机械经费采取以专项经费分级承担。如路街扫保作业经费的核定,按每位职工扫保6000m2计算,一、二类路街每平方米每年经费1.50元,人均年度经费9000元,不足部分由其它创收收入和“门前五包费”补充;三、四类路街每平方米每年经费0.42元,人均经费2520元,不足部分由向居民收取的卫生费和“门前五包费”补充。路街作业面积一年一定,随着作业面积的增减相应增减财政核拨的作业经费。

3、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班组优化组合。为提高路街扫保质量和工作效率,近年来,大连市环卫行业积极推行改革,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作业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定人员、定时间、定岗位、定职责”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班组优化组合,竞聘承包。具体做法是:各区环卫处所属各作业所的路街扫保职工,公开竞聘产生或民主选举班、组长,再由班组长择优选出组员按三班倒工作制度重新划分班组。作业所内划分若干个作业班,每个作业班一般有6个作业组,1个机动组(用于调休),每个作业组3人,所、班、组、员工层层签订责任书,扫保作业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所长、班长除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外,还承担日常的检查考核。从而实现了“组织体系高效化,作业管理制度化,检查考核经常化”。职工在未被组合期间,拿基础工资的70%(每月300元左右,其中残疾人400元),待岗人员发基础工资的50%(每月200元左右),期限

不定。缺岗招聘临时工补充。各区还成立了路街扫保公司,作业所改为分公司,以分公司作为经济核算单位,推行市场化运作。大连市环卫作业体系的改革,改变了靠吃“皇粮”、“铁饭碗”、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确立了竞争、质量、效率意识,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成效,这也是大连市环境卫生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加大内部监管,实行严格检查考核。大连市环卫行业在全面推行动态保洁和优化组合的同时,制定具体的路街扫保检查标准和劳动纪律奖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此规范、约束职工行为。《规定》中本着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在制定出最低工资不少于400元的基础上,实行以分计酬的经济责任制。具体做法是:将每人每月的奖金及固定性补贴200元进行以分计酬(奖),把职工利益与劳动成果、贡献大小结合起来,每人按百分制进行经济奖罚。凡省、市、区卫生检查达不到标准的,每次扣当事者30分;由于指挥调度不当扣分的,每次扣所长20分,扣检查员20分,出现散装垃圾的,路面有垃圾及门前“五包”没有按规定完成晨扫的,果皮箱没及时掏挖及箱体不干净的,都要按规定扣分。为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各区的路街扫保公司、分公司作业班设有专、兼职检查考核员,对考核员实行从早6:00至晚10:00的弹性工作制,并确定明确的工作职责:检查扫保质量及三个班次交接状况,亲自动手拾遗补缺,有什么活,干什么活,按《规定》具体对路街扫保质量实行跟踪检查。各级坚持日检与周检结合,明检与暗检结合,发现违章违纪,按规定当场处理。同时,成立专门小组,派专人专车每天巡回检查劳动纪律情况,查出一件处理一件,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和劳动纪律规定的落实。

大连市环卫行业还积极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激发职工敬业爱岗。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开展消灭“暴露性垃圾”达标竞赛活动,调动路街扫保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环卫工人,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如,每逢节日,市领导都要慰问看望环卫工人,环卫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或不公正对待时,有关各方面都能及时、严肃地对相关人作出处理。各级政治上的关怀,大大激发了环卫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调动了环卫职工的积极性。工人在作业时从不放过一块碎纸,一个烟头,一点碎石,变“要我干好”为“我要干好”,环卫工人普遍具有为大连市争光添彩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几年来的努力,使全市建成区路街保洁达到了“七净六无”,真正做到了“白天晚上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

(三)建立良性的城市垃圾除运处置体系

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决定了垃圾成份的改变,而垃圾成份的改变又势必促使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大连市适时对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变和调整,建立了良好的城市垃圾除运处置体系。

1、垃圾收集袋装化。95年之前,大连市收集垃圾采用敞口垃圾箱与叉车、敞蓬运输车相配套的除运方式,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垃圾成份的变化,这种除运方式逐步落后,并严重污染城市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它严重地制约了大连市的对外开放和发展。从1995年开始,大连采用垃圾袋装收集与密封压缩车相配套的方式,进行了定时定点收集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随后逐年推广,扩大规模。到1998年,全市建成区的垃圾袋装化率达到96%,使城市市容环境面貌得到明显的改观。目前,大连市已在试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方式,争取用5年时间全部普及。

大连市规定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每户每月缴费1元,市政府拨出专款向居民配发垃圾袋(按每10户每天1只计)。居民生活垃圾袋装收集工作,由街道办事处或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建立一支稳定的收集队伍,采取上门收集的办法,垃圾袋装化的质量比较好。各街道办事处将区域范围内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楼院楼道清扫保洁、垃圾房管理、除“四害”工作相融合,相关经费捆绑使用,实行一体化作业,划定区域,承包到人,落实责任制,形成网络化,节约了成本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转贴于

2、垃圾除运密封压缩化。垃圾除运车辆设备的更新换型,是除运方式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城市垃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垃圾成份的变化,使垃圾的密度减少,体积增大,使用普通车辆运输,不但效率低,消耗大,而且在除运过程中给城市造成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大连市不设垃圾中转站,推行密封垃圾压缩车直接将垃圾运至处理场。目前,大连市有密封压缩垃圾车160台(大多为8吨国产密封后压式垃圾车),全市垃圾除运实现了密封压缩化。

3、垃圾处理无害化。垃圾处理是垃圾管理体系的终端工程,无害化处理水平如何,是衡量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忽视垃圾无害化处理,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大连市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在城市垃圾管理中,从垃圾产生、收集、储存、除运到最终处理都进行了统筹规划,对垃圾处理的主导思想是,在使垃圾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使之逐步走上产业化。1986年,大连市规划了20.75平方公里垃圾处理用地。1988年投资建设了日处理2000吨生活垃圾填埋场。1996年,大连市采用静态生物发酵技术对垃圾进行高温堆肥实验取得成功,产品应用于粮、油、水果、蔬菜的生产取得良好效果,可使50%的垃圾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并能获得可观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大连市还同世界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于1998年动工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工程。该项工程采取比较先进的处理技术和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和沼气进行集中处理,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该工程已投用,大连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三、宁波海曙区环卫保洁作业机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宁波海曙区学习借鉴大连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全面实施了环卫保洁作业机制的改革。自2000年10月1日起,全区主次干道、街巷支弄和居民区全面实施了18小时和16小时的动态保洁作业,为实现环卫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营造城区洁净的环境,奠定了基础。

(一)海曙区环卫保洁概况

海曙区现有公共保洁的路街(区域)面积236万平方米,其中城市维护费保洁的主次干道1

06.9万平方米,非城市维护费保洁的主次干道、两侧人行道44.8万平方米,街巷支弄及居民区84.3万平方米(不包括物业小区保洁面积)。全区现有环卫作业单位10家,即:区环卫服务中心(公司)、段塘环卫站、工业集团保洁公司、城隍庙区域保洁队伍和6个街道的环卫保洁中心(公司)。全区共有环卫工人1235人,其中事业编制环卫职工457人,非在编的聘用人员796人。从事一线路街扫保作业和垃圾收运工人926人,从事中转站、车队、公厕管理、内河保洁等各类岗位工人327人。

(二)海曙区环卫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海曙区从99年上半年开始实施了“管做分离”的环卫体制改革,即将原环卫处中从事环卫作业的人员分离出来,成立了暂保留事业性质,实为企业化运作的区环卫服务中心(挂区环卫服务总公司牌子),将原环卫处中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与市政处、园林处分离后的管理人员相合并,成立了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城建局管理处和建设处,将过去管理范围侧重于自身作业部分,扩大为全区的社会面。99年下半年,海曙区月湖街道对居民区保洁工作进行了改革,将过去由居委会为单位向居民收取卫生费,聘用1—2名清洁工,每天履行1—2次街巷支弄和居民区清扫作业的形式,改由街道成立社区服务性质街道保洁服务(中心)公司,实行集约化、企业化运作,推行动态巡回保洁,同时向辖区单位提供环境卫生方面的社会化服务。2000年上半年,全区推广月湖街道的经验,6个街道先后成立了街道保洁服务中心(公司)。另外,区工业集团公司为给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成立了一家保洁公司,参与城市主次干道保洁的公开招标。

(三)海曙区环卫作业机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1、确定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提出了“全区统一规划,分块组织实施,合理界定类别、科学测定标准,适当调整任务,形成全面覆盖,完善配套设施,创新考评办法”的指导原则。要求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创建新形势和城市形象要求的保洁作业的运行机制,实现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提高卫生总体水平,争取在半年时间内达到并超过大连市城区的道路保洁度。

2、划分保洁作业类别及保洁形式。将城区主次干道、街巷支弄和居民区等所有公共区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居住区通道)划分为四个类别,实行18小时(04:00—22:00)和16小时(04:00—20:00)的动态扫保作业。一类道路(区域)为城区主干道中的主要形象线,共30万平方米,实行18小时三班倒保洁作业,即3人一组,每级负责约7000平方米,每人作业6小时;二类道路(区域)为城区主次干道中的重要形象线,共71万平方米,实行18小时滚动式保洁作业,即3人一个组,每组负责约10000平方米,每人作业7小时;三类道路(区域)为除上述一、二类外的城市所有主次干道,共50.7万平方米,实行18小时保洁作业(其中16小时滚动式保洁作业,2小时巡查式保洁作业),即3人一组,每组负责约13000平方米,每人作业7小时,四类道路为街巷支弄和居民区,共84.3万平方米,实行16小时滚动式保洁作业。保洁人员执行每周6天工作制,每6个固定组增配1个机动组,机动组轮流换班。改革后,全区236万平方米保洁道路(区域),实行18小时保洁作业的有151.7万平方米,占64.3%,实行16小时作业的有84.3平方米,占35.7%。

3、调整保洁作业任务。为解决城区主次干道车行道与人行道“两把扫帚”保洁的弊端,形成保洁作业的集约化,提高作业效率,在核定道路面积时,海曙区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合并计算,一条道路统一由一家作业单位保洁。鉴于区环卫服务中心增加了原保洁道路人行道的作业面积,海曙区将33条原由区环卫服务中心保洁的城区主次干道划归街道管理,由街道办事处委托保洁服务中心作业。

4、制定保洁作业的标准及考核办法。在保洁作业质量标准上,采用对垃圾废弃物在地面滞留清除的分钟考核制,即一类道路(区域)和部分二类道路实行15分钟考核制,二、三类道路(区域)实行20分钟考核制,四类道路(区域)实行25分钟考核制。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环卫保洁人员未清除垃圾废弃物的实行累计倒扣分。建立区、街道、作业单位三级每日随机抽查和巡查考核制度,制定《海曙区环卫保洁作业标准及考核细则》,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奖惩办法等。为做好考核工作,海曙区抽调区城管办督查科、城建局管理处6名同志组成区环卫考核办公室,其中4名同志为专职考核员,2人一组,在每天的作业时间内随机考核。考核某一单位时,临时通知该单位管理人员赶到现场,考查情况当场签字,按月统计公布成绩,兑现奖惩。

5、落实经费保障。对原城市维护费保洁道路,因人行道面积增加和保洁标准提高所需新增加人员,按每人每年8000元(含物耗)核定,对原非城市维护费保洁道路(区域)的面积(不含物业公司保洁面积),按每平方米每年0.5元补助。另外,为有效地控制有关经费的专款专用,保证保洁经费的落实,全区统一归口管理“居民卫生费”、“门前三包费”和“营业垃圾有偿服务费”,归入区财政局预算外资金专户,资金所有权、支配权归属不变,定期划拨,严格监督使用。

四、启示与建议

大连市城市垃圾管理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其做法与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宁波市海曙区学习借鉴大连经验,全面实施了环卫保洁作业机制的改革,实现了环卫保洁工作的高效和长效。目前,海曙区的成功经验已在宁波市区全面推广,宁波市区道路清洁度大为提高。近年来,我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大连、宁波市相比,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虽然我市的经济实力和人口、地域等条件无法与两城市相比,但是随着我市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衢江新区的成立,西区开发的启动,市经济开发区、沈家工业园区、双港开发区的规模形成,如何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有必要借鉴大连、宁波等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理清思路,狠下决心,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在现阶段,我市要提高以城市垃圾管理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加快环卫行业改革,坚持综合治理,重点突破。调整管理职能,推进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措施,以实现全方位,覆盖式的城市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

(一)调整管理职能,建立“管干分离、统分结合”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制。

首先,对现有环卫专

业队伍实行管干分离,使环卫作业单位成为市场主体,使环卫管理部门成为政府的行政主体,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卫行业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环卫作业单位从现行管干合一的体制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是说,环卫作业单位不再是政府的附属。在改革初期,对分离出来的作业单位可保留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固有作业业务采取逐年递减的办法,进入市场竞争,对于垃圾处理场等难以进入市场化运作的单位,也要推行企业化管理,实行独立的成本核算,逐步转化为国有控股型的企业。环卫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真正承担起全社会环境卫生行政管理的角色。实行管干分离,既可打破环卫行业管做不分的格局,解决重干轻管的问题,又可打破环卫行业的“大锅饭”、“铁饭碗”,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

其次,在环境卫生行政管理的格局中,依据“重心下移、立足社区、上下协调、精简高效”的原则,调整并完善三级管理事权,使政府有效地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在市、区、街三级城市管理部门中,分别是内设环卫管理机构。市级环卫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环卫发展计划、行政法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负责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区环卫行政管理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考核,对垃圾处理场(厂)等难以由各区分散设置的作业单位进行直接监管。区级环卫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辖区环境卫生的综合管理,承担环卫作业市场的招标、发包,对街道、近郊乡镇环卫行政管理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考核;对垃圾中转站等作业情况进行直接监管。街道环卫管理机构是辖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的具体实施者,监督、检查、考核环卫作业情况,社区居委会主要职责是向居民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居民开展区域自助管理,劝阴、举报和协助执法部门查处违反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的行为。

其三,环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纳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将街道、近效乡镇这一层面作为综合执法的基本组织实施单位。

(二)推进机制改革,建立“科学严谨、务实高效”的城市路街扫保作业及管理的运行机制。

1、改革路街扫保作业标准,推行道路扫保作业等级管理。首先,将城区主次干道、街巷支弄和居民区等所有公共保洁区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居住区通道)划分为4个类别,实行18小时(04:00—22:00)、16小时(04:00—20:00)和14小时(04:00—18:00)的动态扫保作业。目前,我市环卫专业队伍大多采用路街扫保每日2班工作制(即04:00—11:30一班,11:30—18:00一班),街道、社区居委会负责的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大多是每日1扫工作制。要提高路街清洁度,必须借鉴大连、宁波的做法,主要路街实行18小时的三班倒动态扫保工作制,一般道路实行16小时的扫保作业,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也要实行14小时的全天扫保作业。其次,要重新测算核定扫保作业经费标准。按扫保职工人均承担的作业面积、人均综合费用、工具装备、管理费等因素,测算出每平方米的经费标准,以此核定扫保作业经费,增减面积,相应增减经费,改变目前环卫经费一定不变的不合理状况。其三,修改考核标准,实行动态考核。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实施办法,实行在扫保时间内随机抽查的“分钟考核法”(即在规定时间内,考核保洁人员是否及时清除垃圾)。

2、要改革路街扫保作业的组织形式。首先,将社区居委会承担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扫保作业收归街道集中委托(招标)作业。街道成立企业性质的保洁服务公司。三类以下路街及街巷支弄和住宅区甬道保洁可委托(招标)街道保洁公司或其它环卫作业公司承担,实行集约化、市场化作业,社区居委会配合街道环卫所实施监管。这样一方面可培育作业主体,发展社区服务业,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扫保作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其次,对城市路面实施统一扫保作业。目前,我市道路清扫保洁由多个部门单位分头作业。城市主次干道由环卫专业队伍扫保,小街小巷由街道社区居委会负责,而人行道按“门前三包”规定应由沿街单位自愿出资委托代包或自包,沿路公共绿化带由园林绿化部门负责保洁,由此产生“多把扫帚扫一条路”的状况,造成保洁质量不佳,效率不高,监管困难。要打破这种局面,采取统一的政府投资,沿街单位出资(吸取“门前三包费”),绿化管理部门贴资的融资办法,实行一条道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公共绿化带)一把扫帚清扫保洁的一体化作业体系。这样做也有利于环卫作业的市场化运作。

3、要强化环卫作业队伍的内部管理。环卫工作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用市场经济的新机制更新管理格局,用自我加压的新举措突破原有定势。要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承包责任制,增强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学习大连、宁波、青岛的经验,一方面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实行班组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取消“大锅饭”,打破“铁饭碗”;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行“定人员、定岗位、定时间、定职责”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量化管理,严格按标准和要求实施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按劳取酬,由此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4、要强化对环卫作业情况监督考评。在监管责任体系上,日常监管考评工作落实到区、街道环卫机构。要划定监管责任区,建立监管责任制及相关工作制度。在监管方式上,坚持区、街道环卫管理机构日常监管与市环卫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抽检考评相结合,注重随机性。在监管时段上与扫保作业的时段相一致。考评情况与支付给作业单位的作业经费挂钩,预留5%—8%的作业经费,待综合考评后兑付,以加大监管的力度。

(三)完善配套措施,建立“系统、全面”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障体系

首先,要完善环卫管理的法规体系。从目前我市情况看,以环卫、市容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的法规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由此加重了“执法难”和“难执法”。因此,我们要学习大连市的经验,近年内抓紧制订完善配套法规,使环卫管理有法可依,走上法治的轨道。

其二,完善城市维护经费的保障制度。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而大连市则较好地把握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他们在注重建设的同时,狠抓管理,95年以来,每年环卫经费的财政投入平均在

1个亿。宁波市环卫经费的财政投入也排在浙江省首位。要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的效能,更好地改善城市形象,应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增加管理经费的投入,使城市管理工作能够获得充分的经费保障,同时要拓展筹资渠道,当前,要依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精神,抓紧研究出台我市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以形成政府投资为主,社会筹资为辅的稳定的充分的资金保障渠道。

其三,要建立环境卫生规划的保障制度。制定《衢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民计划,并确保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发《关于印发**市2019年“百村示范、千村清洁”行动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大农环治办法【2019】24号)和**区发《关于印发**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普政办发【2019】43号)。从源头上彻底治理农村垃圾排放,切实履行生态保护责任,为加快推进试点屯工作进展,结合星台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价值观,按照生态保护总要求,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分类减量、长效管理”为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努力推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树立高远目标,增强前列意识,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村(社区)收集、村(社区)处理、不落地、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力和农村群众文明意识的“三提升”,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美丽乡村。

具体目标: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二年全面推开”的目标和思路,每年启动一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示范村屯,并于当年年底达标:实现垃圾的“四化”处置(分类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同时将垃圾分类减量同河道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同步推进,尤其要实现裸露地面软硬全覆盖。2019

年底,全街道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屯全部达标;2020年,启动第二批剩余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并于年底达标;并通过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农村垃圾在现有基础上削减80%

以上,全街道15个村(社区)全部达标,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形成具有星台特色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宣传引导

全街道各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一手抓宣传引导,一手抓教育培训,坚持宣传灌输文明意识,普及推广垃圾分类减量知识,提高干部群众垃圾分类知晓度。定期举办垃圾分类减量知识培训会,及时更新知识、交流经验,规范指导基层正确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村级组织要坚持入户,面对面宣传引导、手把手示范分类,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行动自觉、操作规范。以“小手拉大手”引导少年儿童争做环保先锋,从而带动整个家庭参与度。组织引导广大妇女、青年及社会志愿者团体,积极参与、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减量,特别是妇女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利用群众性文化活动、新闻媒体等扩大宣传效应,引领全街道垃圾分类减量新风尚。

(二)明确“五个一”工作方法

一是建一支保洁队伍。各屯配备1名保洁员,并且定期要对保洁员进行培训,落实经费保障。

二是配一台垃圾清运车。由街道按分类运输需要的统一车型的垃圾清运车。

三是建一所垃圾分捡房。各村(社区)要自行配套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垃圾分捡房,既能为保洁员二次分类提供场所,又能为废旧衣物、有毒有害垃圾等提供储存空间。

四是设计一套工作流程。按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利用的五步程序结合本街道、本村(社区)实际,细化一套易规范、可操作的工作流程。

五是探索一套工作模式。按农村垃圾“户分类、村(社区)收集、村(社区)处理,不落地、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处理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本村(社区)实情的工作模式。

(三)突破重点难点

一是建立农村垃圾“户分类、户处理、不落地、生活垃圾零填埋”的处理模式。按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利用的五步程序实施垃圾分类减量。抓好农户分类投放这一关键环节,制定分类标准,宣传分类知识,指导监督农户分类,做到人人会分类,人人自觉分类,能将有机垃圾进桶入池、可回收垃圾物尽其用,农户处置剩余的垃圾由保洁员统一收集到分捡房进行二次分类、再次减量。不可回收垃圾由村负责类别差别化集中处置。

二是推行“五指分类法”,做到垃圾不出户。1、剩饭剩菜---沤肥(动员提倡群众每家每户都建一个沤粪池,把剩饭剩菜倒入沤粪池里沤肥);2、秸秆和废柴草---烧火(现在农村各家基本都有秸秆和废柴草,可以堆放,但不能随意堆放,不许占道,必须摆放整齐,并进行遮盖);3、塑料瓶等废品---卖钱(塑料瓶等废品都是宝,群众每家每户剩下的塑料瓶等废品都攒着卖钱);4、旧电池和农药瓶---村集中收集(旧电池和农药瓶都是有毒的,特别对土壤的危害非常大,各村(社区)每过一段时间要集中收集、集中处理,而且要保障收集人员的身体安全);5、建筑垃圾---送到指定地点(提倡村民自行消化,村民消化不了的,由村委会收集,用于填沟平道,或运送到指定地点储放备用)。

三是建立有毒有害垃圾有偿置换体系。由各村(社区)村委会负责,在每月的固定日期,统一组织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的收集和有偿置换。村民用积攒的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折价置换同等价位的生活用品。有偿置换要明确具体负责人,对收集的有毒有害垃圾、置换的物品都要登记造册,建立详细台账,置换回的垃圾要清点入库立即封存。对参与有毒有害垃圾置换的保洁员、街道工作人员要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四是建立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例会制度。街道党工委每月会调度一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听取各村工作汇报;街道人居环境整治自查工作组牵头,每月进行一次督查督办,适时召开调度会、拉练会,街道人居环境整治督察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村(社区)、屯进行走访与暗访。

五是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村(社区)要成立一支由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队,制定并完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四)纳入村规民约

将垃圾分类减量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村屯环境治理自我激励、相互监督、自治管理的工作格局。明确村委会、保洁员、村民各自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村干部及共产党员、村民代表的模范作用,落实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包片包户制度及村环境卫生公共区域义务管理、监督责任。

(五)结合中心工作

一是与村干部培养选拔相结合。把责任意识是否强烈、推进措施是否有力、工作成效是否显著作为检验村干部的重要参数,在选拔任用上给予综合考量。

二是与脱贫攻坚、党建工作相结合。通过推进垃圾分类减量,打造宜居健康生存环境,降低群众发病与因病致贫风险,实现健康脱贫目标。与“两学一做”、“党建综合示范村”创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垃圾分类减量作为凝聚人心、增强党群互动的抓手,使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政治引领力、核心领导力与组织服务力全面提升。

三是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相结合。通过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区间封闭储运、终端资源化、无害化处置,防止或逐步减小因垃圾填埋造成的土地利用负担、防止垃圾储运不当、终端处置不当对土壤、水体、空气造成污染,最大限度地减轻垃圾对生态功能的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一是由街道人居环境整治自查工作组全权负责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二是建立包村领导抓全面,包村组长抓试点,包村干部抓细节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基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全面指导与督促推进。

(二)加强联动保障。街道人居环境整治自查工作组要把开展垃圾分类减量作为推动全街道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加强考核保障。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村(社区)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四定二保”(定目标、定时间、定责任、定奖惩、确保推进快、确保效果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到村,时间明确到月,责任明确到人,奖惩明确到人对各村(社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定期督查、随机抽查,在全镇通报督查情况。年终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情况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成绩较突出的村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在各类评先选优中予以重点倾斜。

(四)加强资金保障。各村(社区)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务必用好农村公共运行维护财政奖补资金,尤其要按保洁员统一工资标准优先保障保洁员工资、优先保障环境卫生管理等刚性需求。各政府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为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投入作好资金保障。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carolzouli”为你整理了这篇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主题,以“争先创优,精细治理”为主线,重点实施“五个提升”工程(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提升、民生福祉保障提升、综合执法能力提升),一年来,我县执法管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现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有力服务中心大局

一是扎实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全面落实物业小区、疏导点“守小门”等精准防控举措,主动作为关停全县九小行业,从严打击活禽违法交易行为,保证了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民生行业在疫情期间有序运转,获评县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先进单位、台州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先进集体。

二是全面铺开“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我局主要负责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六小行业、商业综合体的“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今年排查六小行业1200余家,累计办理排水许可证388份,指导3个街道、7个镇完成创建任务。实施城区主管网改造提升,修复城区19条道路、1080个点位。

三是保障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作为创文明主力,针对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靶向发力,持续推进“一月一主题”整治,治理了一批“脏乱差”问题,尤其验收期间全面下沉全局1600余名人员力量参与街面管控,定人定岗定责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圆满完成了验收任务。另外,今年全省诗路文化带建设现场会、全省“瞭望哨”工程建设现场会等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的市容环境秩序均落实有效保障。

(二)纵深推进专项工作

一是“三改一拆”大力推进。进一步巩固提升“无违建县”创建成果,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5.53万平方米,实施三改面积25.3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工业区块项目14个,整治“四边三化”问题点位189个,完成了省“四边三化”工作的评定验收。

二是生活垃圾分类全面铺开。着力夯实前端分类,在全市率先推行“两定四分、撤桶并点”,创成省高标小区7个。探索城乡环卫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培育“益哥回收”,城区建成40余个回收网点,形成线上线下回收生态圈。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办理垃圾分类案件740件,通过执法和警示倒逼源头分类。着力补齐能力短板,城区现有分类收运车31辆,分类四轮电瓶收运车20辆,设置易腐垃圾分类清运专线11条、其他垃圾清运专线21条,建成投用餐厨垃圾、园林垃圾处理设施各1座,垃圾焚烧项目年底点火。着力营造社会氛围,策划“拉风”系列宣教活动,全县组织各类培训3000余次,培养市级督导员1073名,成立了全市首个“拉风”学院分院,组织了全市首场县级督导员考试,在全市率先完成对全县党政机关的培训,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教材。截至目前,全县已初步建立匹配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45%,资源化利用率已达90%,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全县生活垃圾总量已实现“负增长”。我县承办全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现场会,垃圾分类满意度全市第一,分类效果受副省长肯定。

(三)有效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是“大城管”机制统筹运行。依托城管委平台,统筹推进58个成员单位的协调和联动,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实施“335”工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品质、城市服务保障三提升,建筑垃圾、停车秩序、城市道路退让地三治理,实施天一街提升改造、回归林提升改造、飞鹤山绿化提升改造、天桐路绿化改造、和合文化走廊工程五大城市有机更新精品项目,创建了精细化管理示范街1条、城市街面治理现代化示范街1条、省级园林城镇1个、绿化美化示范路1条、优质公园、园林式居住区、园林式单位各1个,我县在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各季度评价中持续保持小组第一。

二是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快。谋划、构建城市管理“智慧大脑”,完成2.5个亿智慧城市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推进综合执法和城市管理基础信息数据的大排查、大采集,采集基础信息7万条,整改城市街面问题22万起,数量全市第一。

三是实施物业小区“综合治理”。深化红色物业创建,完成了1家红色物业服务企业、5个红色物业小区的培育。推广智慧物业信息化平台,在全市创新打造“阳光物业”,智慧物业住宅小区合格率达60%,全县物业住宅小区业委会成立率达到95.6%,对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考评率达到100%。

四是实施公厕提升改造和环卫安居工程。城区10座公厕提升改造工程提前完工已投入使用,全县城区公厕已实现布局合理和数量满足,城区所有公厕均达到星级管理标准。积极落实资金、房源,启用新城环卫基地,落实2800平方供环卫工人入住,解决环卫工人的居住难题。

(四)持续推进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一是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按照省市改革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了执法权限,推进了综合执法体制的高效运转,目前初步划转了涉及15个部门共300项职能,涉及法律法规160余部。

二是深化执法办案规范化。开展执法质量与数量“双提升”行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秉持“721工作法”,推进全面有效履职,实现“全办案、办好案”,今年立案2121件,人均办案数达25件,增长率居全市第一,一般案件办理量全县第一。

三是深化执法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行动为载体,开展“改革大落实、能力大提升、岗位大练兵”活动,形成常态化的学习培训机制,丰富岗位练兵平台。以基层中队达标创建促队伍正规化建设,目前全局所有基层中队都达到市级规范化标准。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任务。为此,我县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开展“双提年”行动(即城市管理提质行动、综合执法提效行动),加快构建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美丽城市,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我局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工作思路是:

实施城市管理提质行动

(一)紧扣省市重点工作,在服务发展大局上有新提升

1、深化生活垃圾治理。2021年将以争创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化县为目标:在前端分类上,计划在全县居住小区、核心商圈、主次干道全面铺开“撤桶并点”,新建两定四分点40个,争取分类准确率达到85%;高标准开展示范创建,计划创建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8个,赤城街道、福溪街道创成示范片区,平桥镇创成示范镇;开展塑料污染整治,加大对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场所等的执法监管,到2021年底实现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在中端收运上,对6 个乡镇中转站(平桥、白鹤、坦头、三合、街头、石梁)进行改造升级,添置分类运输车辆,实现垃圾分类运输从主城区覆盖到城镇全区域;加快回收体系建设,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加大对“益哥回收”等本土全品类回收企业的扶持培育,出台奖补办法。在末端处置上,高效运行垃圾焚烧场,建成飞灰填埋场,真正实现垃圾零外运,全县餐厨垃圾的专业化处置覆盖到所有镇;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完成前期工作。

2、推进城市精细治理。健全“大城管”格局,发挥城管委统筹协调、指导督促的作用,用好考核加大部门联动,深入实施“335工程”,即:三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提升)、三治理(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停车秩序综合治理、道路退让地综合治理)、五更新,全面提升我县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21年,力争城市管理水平北三县领先,跻身全市中游。开展“印象天台”五更新工程,今年将重点实施城市街区更新工程、城市公园广场更新工程、园林景观大道更新工程、城市公厕更新工程、环卫中转设施更新工程。

(二)锚定精细治理目标,在打造高品质城市上有新提升

1、推进街面精细治理。实施网格化管控,在城区网格化的基础上向建制镇延伸,推进全域网格化,目前城区已划分了27个片网格、82个街网格。充实城市治理信息数据库,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应采尽采、全面覆盖、信息准确、适时更新。全面应用街面管控系统,调动街长、执法队员、市民群众利用街面管控APP、微信随手拍采集上报城市管理问题,提高问题发现率、处置率。

2、推进城市管理数字赋能。坚持整体智治理念,依托市、县“城市大脑”,建设城市管理“驾驶舱”,加快与省、市、县各平台的联网以及各部门的数据共享,提高建设效率。用好现有智慧城管平台,结合我县实际需求,分批次开发智慧应用,计划开发智慧路灯、视频智能抓拍分析、精准指挥等个性化应用模块,同时加强视频摄像头、物联网感知设备等硬件的投入,补齐我县智慧城管建设短板,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3、促进城市标准化管理。严格贯彻落实住建部12月18日出台的《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对照标准进一步细化,制定完善《市政设施维修养护标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城区公共厕所管理标准》《环卫保洁作业规范》《户外广告与店面招牌设置管理标准》等一系列管理标准,实现城市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型转变。

4、实现城市共治共享。倡导基层自治,在重点街区发动热心公益的商户、居民牵头成立自治组织,以履行“门前三包”管理制度为突破口,探索积分管理模式,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依托网格化管理,提高基层中队群众工作水平,开展“执法五进”活动,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市民参与的微信交流群,组织街巷恳谈,增进群众对城市管理的了解、理解、支持、参与。

(三)坚持利民为本,在破解惠民便民难题上有新提升

1、加快物业小区综合治理。贯彻落实台州市物业条例,该条例预计明年上半年出台,条例对当前物业管理大量难点、热点问题都作了规定,使物业管理更加有法有依。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市里要求,严格落实属地乡镇街道物业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建设。强化物业服务企业监管工作,鼓励业主委员会通过招投标平台选聘物业,建立物业管理信息公开制度,深入开展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定。规范业委会运行,落实《台州市业主大会与业委会指导规则》,加强“红色物业”建设,探索各级党组织领导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加强物业“两金”监管,开展老项目物业维修资金分账到户攻坚行动,落实物业两金使用情况定期公示。

2、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编制《天台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及督促各部门履行职责。加快道路绿化、风景区、单位、居住区等绿地增绿补绿,打造精品园林,力争创成省级园林城镇、园林式居住区(单位)、优质综合公园、绿化美化示范路各1处。

3.加快民众诉求回应。注重普惠性、精准性,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开展停车秩序整治,破解停车难问题,实现城区主次道路的人行道非机动车位应划尽划,新增4处机动车停车差异化收费点位。开展建筑垃圾整治,破解装修垃圾无处扔问题,建立一个建筑垃圾消纳场、一个综合再利用企业、一个大型装修垃圾分拣中心。开展人行道破损整治,破解行路难问题,对寒山路、工人路东段、飞鹤路、劳动路4条主街道人行道进行全面修复。积极开展国有土地补办证工作,破解办证难问题,加强部门联动,让老百姓办证更加便利。

二、实施综合执法提效行动

(一)突出改革创新,在深化执法体制改革上有新作为

推进“大综合、一体化”的行政执法体系构建,根据省市县部署,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主动对接综合行政处罚权划转工作,对于接下来市里将划转的职能,逐项理清职责边界和移交目录,制定《执法部门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执法协作制度》,确保职能划转平稳对接,工作照常开展。积极配合平桥镇开展“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工作,推动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的下沉,提升乡镇系统集成高效治理水平。

(二)突出业务提升,在提高执法能力水平上有新作为

固化“周四夜学”、“一月一主题”的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对新划转职能、执法难点疑点的专题培训,拓展执法新领域、新种类,促进执法办案“扩面、增量、提质”。组织执法论坛、以案说法、情景模拟、岗位比武等活动,促进每一位执法队员全面掌握业务知识。开展协管员能力素质提升,进行考试,制定激励措施,倒逼协管员自我提升。

(三)突出制度落实,在保障公平公正执法上有新作为

不折不扣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制定常用立案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打造“教科书式执法”。落实案卷审核把关、交叉评查,加强司法衔接,杜绝复议变更、诉讼败诉。深化非现场执法工作,探索建立“轻微违法承诺告知制”,实践“721”工作法、柔性执法,做好信访工作,提高初信初访办理效率,回应群众诉求,化解各类矛盾,保障执法的和谐稳定。

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县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广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改善城市文明卫生面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县城基础建设提升改造

①对县城幸福大街等主要街道降低便道,科学规划停车位,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②对开发区二道街、公园等公厕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成符合现代人民群众使用的公厕。③按照文明县城的要求和标准,对城区内主要街道加换果皮箱、指示牌、公交站牌等便民服务设施。

(二)持续开展县城容貌整治活动

①开展“露天烧烤”“联合执法”“容貌大整治”系列活动,促进县城秩序改善。②推进环境卫生管理精细化,按照精确、细致、提高的要求,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推行精细作业、精细管理,积极开展洁净城市创建活动和以克论净,实现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大提升。③市容秩序管理精细化,坚持以“市容整洁、景观优美、管理规范、居民满意”为目标,集中整治户外广告、流动摊点、店外经营、“牛皮癣”、乱搭乱建、违章搭建等难点问题。④市政设施管理精细化,制定细化管理标准和措施,优化流程,实现市政设施养护无缝隙、全覆盖、无死角管理。

提升城乡环境卫生结合属地政府,由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牵头,督导环卫公司,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机制,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全面排查清理农村垃圾,彻底清除卫生死角、盲区,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

(四)实施垃圾分类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①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垃圾分类试点建设经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模式,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和垃圾分类制度,实现垃圾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②对县垃圾填埋场能力进行提升建设,满足我县日益增加垃圾量的处理能力,今年年底如果环评通过,计划更换原来的卫生填埋、垃圾压缩等传统垃圾处理模式,谋划与第三方公司对垃圾进行碳化、无害化、环保化的处理模式。

(五)全面推广道路水洗机扫、以克论净

根据环保专家组要求,每三公里配备一辆湿扫车和一辆洒水车,深入开展洁净城市创建工作,以克论净,清扫率达到83.5%以上。在加大主次干道清洁基础上,利用小型冲洗车加强对便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的冲洗力度,推行“以克论净”标准,建立道路扬尘防控体系。(六)大力增加城市绿量,努力提升绿地品质实施北环至苗大线连接线大约1公里道路两侧绿化。对现有扁鹊公园、公园等公园游园和街道绿化养护及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完成西环带状游园绿化项目。

三、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