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玩具教案范文

玩具教案范文

玩具教案

玩具教案范文第1篇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美术欣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欣赏激情和创造潜能?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丰富美术知识,体现美术的文化属性、传承价值、综合特点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陈钧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找到。

1.可取之处

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不是坐而静听,而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活动,进而了解、探究和掌握知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多种手段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时刻给予学生直观感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整堂课以“玩”为主线,教师通过巧设游戏、舞狮表演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引导他们以感官体验对比欣赏,了解民间玩具就地取材、手工制作的特点;设计“摸一摸、玩一玩”,“赏一赏、画-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和体验民间玩具的特点;通过“辨一辨”民间玩具、“创一创”民间玩具新的玩法,让学生在玩中赏、在玩中学,使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有待改进之处

本课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欣赏、探讨民间玩具的形式美与人文美的问题。陈老师也在教学中设计了引导学生画—画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的局部纹样,这恰好是一个知识探讨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活动。但是,从教学案例文本中可以发现,学生画起来似乎有些盲目和不知所措。如果陈老师在示范画—个桃子的纹样后,能够多提供一些纹样组合范作供学生参考,将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思维。此外,本课教学容量很大,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该选择—个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切人点去分析。比如布老虎这个点,老虎是学生们熟悉的动物,而布老虎极具装饰幽的色彩与儿童绘画用色单纯、鲜明、强烈的内在特质相通,这样分析,极易引起儿童的认同感,也有助于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点评二(邹俐 四川省郫县教研培训中心)

通过认真阅读教学案例,并结合观看教学录像,我对本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1.丰富的课堂资源,让学生有话可说

美术是视觉艺术,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大量的实物教具,很好地发挥了其“视觉性”的优势,充分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特点。本课教学主题为“民间玩具世界”,民间美术样式是低年级学生比较陌生的,其色彩、纹样与现代美术样式风格迥异。但“玩”是所有孩子都不会拒绝的。教师能够收集这么多精美的民间玩具,让学生近距离地看、摸、玩,这样的感官体验要胜过任何的文字解读与说教。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学生们在后面的纹样描绘环节就有图可依,表现也十分精彩。

2.规范的美术语言,让学生具备基本美术素养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欣赏·评述”学段目标为“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本课执教者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课堂教学中一直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对作品进行评价。在学生评述民间玩具特点环节,黑板上给出了一些美术评价语言,如逼真、饱满、精致、对称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并正确使用美术语言。

这—教学环节的设计“利”与“弊”同样显著。“利”在补充学生美术语言、规范学生的用语准确;“弊”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个“圈”,让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虽然教师一再强调了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但他们真实感受的表达还是被教师给出的词语所束缚,蹦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地咽回去了。这个圈应不应该给?给了又该如何让利大于弊?这需要我们—起思考。

3.“文化”应作深层次解读

在对民间玩具的介绍中,从甄别到色彩纹样及寓意,教师都能够详略得当地引导学生了解,但就民间玩具制作这一要点却并未深入解读。笔者认为,民间玩具饱含着古人的智慧、坚韧的品质,以及对一件事物的持久深入的爱好,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从生活到玩具,浮躁体现在各个方面。

而且,关于民间玩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仅停留在“手工制作”,似乎有些浅了。建议恰当列举一两样民间玩具的制作过程。例如皮影的制作,大都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只有当孩子们对其制作工艺之繁琐、制作过程之严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热爱它,也才谈得上对它的传承。

点评三(孙春玲 山东省莱州市莱州汇泉学校)

1.可取之处

(1)创设情境,让美术欣赏走出文本和图片

一直以来,美术欣赏课更多地依赖于图片和课件,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被框缩在方寸之间,学生与欣赏对象之间总是隔着一层屏幕或一层书页。在这一课中,授课教师努力创设情境,让民间玩具艺术走出文本和图片,与学生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能看、能触摸、能操作实物。短短一堂课中,学生参与了演、摸、玩、说、想、画、辨等丰富多彩的操作和体验,这些活动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往往要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2)在欣赏中渗透美术的思维方法

欣赏课上,美术教师开展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容易流于形式,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的收获却寥寥。而在本课中,陈老师设计的体验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他始终在“领”着学生思考:以民间玩具的材料性、工艺性、象征陛为线索,学生时而参与对比感知的探究活动,时而聆听玩具背后的人文故事,时而运用美术词汇进行归纳,时而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民间纹样元素的理解,时而运用学到的美术思维方法分析民间玩具……整节课层次分明,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厚度。

2.改进建议

(1)在欣赏中国民间纹样的吉祥寓意时,教师可以展示几件具有相同纹样(如祥云纹)、但形式不同的民间玩具(如泥玩具、布玩具、风筝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民间艺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种纹样呢?这种巧合中有什么神秘的密码吗?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认识到,这些吉祥纹样不是偶然的,它们大多来自于民间艺人的生活体验,并且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期许和祝愿。

(2)第四部分“画一画”放在第五部分“猜一猜,说一说”之后,会不会更好呢?因为在认识吉祥纹样之前,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细节画—画,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他们的选择往往是比较盲目的,因此“画—画”这个环节的实效性会打折扣。假如先了解吉祥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去选纹样、画纹样,那么,他们对民间纹样元素的捕捉会更敏锐,感悟也会更深刻。

点评四(马留贵 安徽省颍上县五十里铺中心校)

《民间玩具世界》是一个成功的教学范例,体现了陈老师独特的设计思路。下面,我想从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度”来评析。

1.浓郁的文化情境——课堂有厚度

“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在我看来,陈老师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来设计这节课的。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成这种教学效果,他设计运用了多种感知方式让学生迅速了解并喜欢上了民间玩具,大量的实物、图片,巧妙的问题设置,加上学生最喜欢的几个小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文化情境中掌握了知识。

2.多样的教学手法——思维有广度

这节课以民间玩具文化作为主线,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通过“摸一摸、玩一玩”“赏一赏、画一画”“猜—猜、说一说”等环节,使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各环节之间既联系紧密,又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加之环节知识的巧妙拓展,延伸了课堂的知识内涵,教师只要善于把握就可以让课堂轻松而精彩。

3.精彩的师生对话——教学有深度

一节成功的、有深度的课,不仅仅是看学生的动手过程,回答问题积极与否,还要分析学生的作业,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通过一节课学到了什么,这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完成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还是被动的,那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深度如何,而这一点,陈老师做得很成功。

点评五(王品 辽宁省北票市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陈老师执教的《民间玩具世界》一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当然也存在可商榷之处。

1.可取之处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局限于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美术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利用舞狮表演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再通过“摸—摸、玩一玩”“赏一赏、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等环节,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互动、创新的学习氛围,为整堂课的进行提供了—个前提保障。

其次,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民间玩具和图片等资料来自于生活和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

第三,教师让学生直观体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2.不足之处

(1)在“赏一赏、画一画”环节,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时,应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选择丰富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语言进行评价,用肯定、鼓励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的语言应该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贴近学生生活。比如小结中的“它们的造型或直白朴拙,或神秘柔媚,或夸张粗犷……”二年级学生很难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3)小结拓展环节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让学生就本课课堂中提供的鳌鱼、醒狮等民间玩具的玩法与观课教师进行互动,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3.改进建议

(1)由于异地教学的限制,课堂中重点选取的醒狮、鳌鱼等民间玩具地域性很强,不妨选取全国各地熟知的拨浪鼓、布老虎、风筝等作为重点来展开教学。

(2)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件民间玩具,作为课外作业,然后下节课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制作所用的材质及设计意图,使学生发展知识与技能,并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

点评六(孙静静山东省潍坊市第四中学)

1.本课亮点

(1)导入精彩。教师—开始就采用了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表现广州民间文化的舞狮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这节课开了—个好头。这样,不仅能将学生引入略显陌生而又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还能启发学生观察并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文化资源。

(2)课堂内容由浅及深,层次清楚。在介绍各种民间玩具时,教师没有先人为主地挨个儿介绍,而是每个小组都分到—件玩具,让学生带着问题—起赏玩。在这一环节,大家的注意力在比较浅的层次,如玩具的材质及玩法,教师在其中穿插了民间文化的渲染。在“玩乐”之后,教师又引领学生进入更深一层的“赏一赏、画一画”,引导他们观察玩具的造型、色彩和纹样,以及选择恰当的美术词汇来形容民间玩具的美。

2.改进建议

(1)本课过分注重民间玩具的玩,而对民间文化的讲述略显不足。例如:在“摸—摸、玩—玩”环节,教师让学生体验皮影的玩法,却没有对皮影多做说明。在“赏一赏、画一画”环节中,有学生说更喜欢皮影,因为皮影花纹精致、细密。教师可以趁机补充说明一下其造型及图案纹理的特点。

(2)在第四环节“赏一赏、画一画”中,学生在对民间玩具的造型语言没有充分观察与学习之前,所做练习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契合民间美术的特点。不如将后面的第五环节“猜—猜、说一说”挪到第四环节的“赏一赏”之后、“画一画”之前,让学生在欣赏之后猜一猜、说一说,教师再补充相应的民间玩具造型、纹样、特点等内容;待到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再动手画一画,他们才能有的放矢,画出有民间美术特点的玩具纹样来。

点评七(陈晓然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

本课教学围绕着一个“趣”字,学生们大胆猜想、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1.可取之处

首先,陈老师在备课和教具准备上,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他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民间玩具所带来的形式美感,以学习欣赏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其次,这是二年级的欣赏课,课堂教学以“游戏感知”的形式展开,引领学生逐一对各种不同材质、种类的玩具进行观察,以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玩具有—个初步了解。“摸一摸、玩一玩”环节的设计尤其值得一提,陈老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思想的渗透。

2.改进建议

作为一门视觉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我认为,陈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教师可以在学生欣赏民间玩具前,播放一段介绍与制作民间玩具的视频短片,因为直观的视频导入往往能带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在学生体验皮影表演时,教师也可以代表—个角色进行讲解,与学生—起互动。此外,在评价环节,我建议教师可利用1-2分钟的时间对本课出示的民间玩具进行简单的分类,这样能使主题更突出、内容更深入,课也会更加丰满和完善。

点评八(吕春燕 辽宁省凌源市凌河小学)

这堂课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充分体现了将美术欣赏放到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独特的文化价值,从而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文化遗产和民族艺术,以及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1.本课优点

(1)分组合作学习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因为民间玩具种类繁多,即便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玩具,也很难——罗列欣赏,而分组学习(每小组欣赏探究一个玩具,充分进行玩、赏、评,然后在班内集中分享学习成果)既能抓住点,也带了面,避免蜻蜒点水式一掠而过,学习效果很好。

(2)教师的提问很有针对性,能抓住重点、难点,做到了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

(3)在“赏一赏、画一画”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基本艺术特点,并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进行评价时,给出了几组常用美术词汇。这样,学生在评价时自然会从造型、纹样、色彩三方面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个玩具选这个词最准确?而不能选别的词?思考之后,他们就有了比较,从而能得出结论,而不是等老师给出词语再被动地接受。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充分培养。

(4)通常在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只是欣赏和评述,而在本课中,教师还增加了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民间玩具的局部,感受细节,并尝试在纸上画出感兴趣的部分。这就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欣赏中探索了细节美对于民间玩具的重要性,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欣赏。

2.改进建议

(1)作业展示环节,学生代表展示的作业都是在带轮廓线的纸上添加局部纹样,这说明用白纸自由地画玩具造型或局部纹样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稍大。我建议改用刮画纸,这样不仅难度降低了,而且作画速度更快,在色彩和纹样上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如果让学生选择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作业,可能作业效果会更好,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与协作。在展示作业时,学生自评之后,还可以增加互评,这样就增加了赏评的深度和广度。

点评九(孙兵 山东省蓬莱市教学研究室)

本课教学案例在对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上设计合理、操作得当,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1.本课亮点

(1)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陈老师以舞狮表演导入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巧妙地引入本课内容。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又运用了大量的实物道具、视频资料,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注重知识的渗透和教师在探究学习中的引导

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和吉祥寓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低年级学生对“就地取材”“因材施艺”“造型简洁夸张”等语言的理解难题,陈老师运用了摸、玩、画、猜、说等形式,并加以有效引导。如在第四个环节,教师提供了与造型、纹饰、色彩相关的词汇供学生选择,既让他们了解了美术语言的运用,又大大降低了他们理解的难度。如此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还体现在“赏—赏、画一画”“猜—猜、说一说”等教学环节。

(3)注入可持续发展观

民间玩具越来越少,收集并会玩民间玩具的难度很大,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扩大了学生的欣赏、体验空间。用体验活动的方式取代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是本课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又一大亮点。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认识民间艺术形式,认识由民间创造的珍贵的美术文化,无形中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珍惜、继承和发展宝贵的民间艺术埋下了—颗饱满的种子。

2.值得商榷之处

(1)教师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身边的民间玩具,是否能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让欣赏、评述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建议将第四、第五环节调整成“四、赏一赏猜一猜”、“五、画一画说一说”。由原来的欣赏造型、纹样—画纹样—猜造型、纹样寓意—说造型、纹样的特点及寓意,改成欣赏造型、纹样—猜造型、纹样寓意—画纹样—说造型、纹样的特点及寓意。这样是否会让学生对造型、纹样的特点和寓意理解得更深刻,让教学环节更流畅,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个契机,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生发展。如教学环节三“摸一摸、玩一玩”中,教师讲完“独占鳌头”的故事后,让学生猜两只鳌鱼哪条是公的,哪条是母的。学生猜错了之后,教师也只是单纯地对答案做了纠正,并没有详细解答。那么,教师在此设置这个问题的意图是什么?可不可以就此问题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民俗知识呢?

点评+(刘文军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反复研读《民间玩具世界》教学案例,结合自己从事的教师培训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可借鉴之处

(1)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到位

综观整个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看出陈老师的课前功课做得非常充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较深刻,领会了教材的精髓。

首先,“民间玩具世界”是个比较大的课题,陈老师准确把握了民间玩具的常见类型及其造型与色彩特点,并在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去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情境和蕴含的寓意,如鳌鱼玩具及其传说、蝙蝠和桃子象征“幸福长寿”、莲花和鱼寓意“年年有余”,等等。

其次,陈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植入带有地域色彩的教学元素,如广东佛山的醒狮玩具、广东番禺的鳌鱼玩具等。这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的诠释。教师在追求人文性的同时,也兼顾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学生都有机会拿起玩具进行操作,加深了认识与理解。

(2)教学流程清晰,富有节奏感

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折射出一种优良的思维品质。纵观本课教学过程,处处都展示了教师的教学功底,闪现着教师的智慧,每个教学环节都开展了具体而富有层次感的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达成了教学目标。

(3)重视美术语言,关注美术本体

美术语言是学习、了解美术最核心的知识,同时又是创作、分析美术作品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而有少数美术教师对此不以为然。笔者认为,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缺乏把握美术教育本质的意识;二是缺少研究,不知如何合理使用;三是欠缺美术素养(主要指无美术专业背景的教师),不会教。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师生美术语言的运用适时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如造型、色彩、形状、材质等常见美术语言的渗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提升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2.值得商榷之处

本课课题是《民间玩具世界》,如何给学生一个“世界”,教师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玩具.信息量大,效果也不错。但是,笔者觉得还有文章可做。教师设计的拓展环节主要是突出玩具玩法的创新,这不是用几分钟能解决的,需要—个思维加实践的过程,可以安排在课后或社团活动时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简短的时间列举一些我国大江南北较有代表性的民间玩具,再配以玩耍或操作的视频短片,借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更完整的认识。这种安排看上去似无新意,但会让罄个教学更连贯、更饱满、更有效。

点评十一(叶名庚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1.可取之处

(1)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点突出兴趣的培养,以“玩”贯穿教学始末,效果显著。

(2)教者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是下足功夫的,能将直观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有机融合,尤其是学生的合作探究及自我展示,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3)在作业设计环节,注重作业的分层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在美术学科学习方面的个性差异。

2.改进建议

(1)生活化的艺术可以让学生感觉更为亲切,因此,教者应该重视与生活的关联,让主题适当回归生活,向生活靠拢。如民间玩具的纹样同样适用于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玩具教案范文第2篇

第三节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1?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玩具教案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养成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已做好的会跳的玩具及半成品。

学具准备: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弹簣、乒乓球、弹力球、彩卡纸、双面胶、彩笔、剪等。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评价方式:作品展示、采用自评、他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齐举办一场有趣的跳高的比赛,不过,运动员不是你们,而是由你们亲手制作的会跳的玩具!

板书课题:会跳的玩具

二、欣赏感受探究方法

1、上这节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做了一个会跳的玩具,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你想看看这个玩具是怎么跳的吗?它是怎么制作的呢?。

2、请看视频,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够跳起来呢?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问题。

3、教师:对,因为这个玩具使用了有弹性的材料作为底座。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有弹性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今天这件会跳的玩具呢?

4、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三、欣赏书中同齡学生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1、同学们太棒了,竟然找出了这么多可用的材料.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会弹跳的材料拿出来。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想用自己的材料怎样来表现会跳的玩具呢?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来想象,说自己的想法。)

2、刚才的几位同学的创意真好,现在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书中同学们们的作品吧,看看这些作品与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3、学生看书,欣赏书上示范作品

4、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四、实践创作,个性展现

谈了那么多,同学们一定非常着急想把你脑海中的玩具造型做出来。现在我们就看看这节课的作业要求: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你们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制作一个会跳的玩具。

(2)大胆想象、细心制作,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3)利用彩卡纸、彩笔、小装饰物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4)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整洁。

2、学生个性化创作,教师适时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五、作业展评

1、小组内同学互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制作、跳得最高奖项的备选作品。

2、自评、互评(请你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让大家来分享你的快乐?你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

玩具教案范文第4篇

以发起幼儿园运动而闻名于世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早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为此,他重视教育中儿童“自我活动”的意义,并提出了“游戏教学”原则。他不仅视游戏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而且还为儿童创制了一套玩具,他把这套玩具称为“恩物”,意即上帝赐予儿童的礼物。

我国有学者早在研究中发现,在97%的自由活动中,孩子都是在玩玩具(华爱华,1998)。当然,这个玩具的概念是广义上的,既指专门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玩具,或成人以及成人和孩子一起自制的玩具,也指可成为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替代物或表征手段的日常用品、自然材料乃至废旧物品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要让成人(主要指幼儿园教师或父母)全部自己准备或制作玩具和游戏材料,成人的负担会过重过大,并会因此影响孩子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自制玩具或游戏材料大多较简陋,不甚牢固,不很耐用。

正因为如此,人们一直在寻觅真正既能满足儿童的游戏愿望,有效促进儿童发展,又能切实减轻成人准备或制作玩具和游戏材料负担的方案。我们可以在许多幼儿园看到,蒙台梭利教育很受追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一整套可供幼儿操作使用的材料,即它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然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毕竟脱胎于对智障儿童的矫治方案,因而存在诸如对孩子进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孤立的感官训练”、操作方法固定不变、缺乏对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应有重视以及过于强调个别化学习、忽视儿童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发展等方面的不足。

就在这寻寻觅觅中,我们发现了“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儿童心智促进游戏”,这是由尼基丁(Nikitin)夫妇及其家族历时二十余年研发而成的、以积木为主要材料的儿童教育方案。尼基丁夫妇是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和作家,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儿童心智促进游戏所体现的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理念及其方法,从前苏联时期一直到今天的俄罗斯都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推崇。尼基丁夫妇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三本专著一时洛阳纸贵,在地下黑市被高价转卖,甚至有人在报纸上大登广告,征集尼基丁夫妇的三本专著。今天,全俄罗斯有几千家尼基丁俱乐部,人们在这里学习了解尼基丁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游戏方案,讨论交流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共同探讨更有效的早期儿童教育途径。

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儿童心智促进游戏之所以如此受推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教育模式和游戏方案以对自己七个子女成功教育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并由此形成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等一整套教育理念。他们高度重视对儿童早期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创造力、逻辑思维、数学认知、前阅读和前书写、社会性以及良好学习品质等心智发育的促进工作,这正是当今世界对儿童及儿童教育认识逐渐深化的完整体现。系统的理论建构和完备的操作材料、游戏方案,为成人和孩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700多个以木制玩具为主要操作材料的游戏案例对不同年龄孩子提出了不同挑战水平的游戏任务,不仅让尼基丁夫妇自己的七个子女受益无穷,更使千千万万个儿童受益无穷。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儿童心智促进游戏也逐渐风靡欧美诸国。

玩具教案范文第5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变革、争议和探索,促使着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数学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们在科学技术与人类实践活动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必修3的第三章主要研究两个重要的概率模型――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下面主要谈一谈我对几何概型的整体认识和我在教授《几何概型》这一节课时在教学方法上的研究和思考。

1.对于《几何概型》的整体认识

几何概型是教材新增的内容,它利用事件的几何度量(长、面积、体积等)的比,有效地解决了无限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问题。几何概型与初中的平面几何有着密切的联系,区域 和子区域 的几何度量就要用到初中的平面几何和高中立体几何中的有关面积、体积的计算,知识点涉及到方程的解,相似三角形,直线方程等有关知识,学生学起来背景不陌生,容易接受,同时由于几何概型与其它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会出现许多比较新颖的几何概型的题目,我在教学中例题的选择上有体现。

其实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一样,是一个数学模型。一个实际问题可以用这种模型去解决,也可以用别的模型去解决。例如,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把圆分成四个全等的区域,向圆内随机地掷一点,求该点落在这四个区域中的某一特定区域的概率。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何概型求解,也可以用古典概型求解。

有人以为几何概型只是解决几何中的概率问题。其实,它是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决现实中可以用均匀分布来描述的概率问题。例如,人们熟知的会面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很多,是很大的一类问题。

2.教学设计中对于《几何概型》几个问题的处理。(简)

2.1 几何概型的导入。导入,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无疑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一步。设计时我本着导入必须服务于教学的目标、必须服从于教学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的原则。

设计一:

引例1――北京奥运会已圆满闭幕,某玩具厂商为推销其生产的福娃玩具,扩大知名度,特举办了一次有奖活动:顾客随意掷两颗骰子,如果点数之和大于10,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问顾客能得到一套福娃玩具的概率是多少?引例2――厂商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改变了活动方式,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图略)转盘被等分成8个扇形区域.顾客随意转动转盘,如果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正好指向阴影区域,顾客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问顾客能得到一套福娃玩具的概率是多少?

真正进入教学设计时,学生的回答是基本事件为"落在8个位置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基本事件个数为8。惨了,惨了,没有办法去纠正或说明学生错了。其实,我们教师都能理解此问题可以用古典概型来解决,学生的解释并没有错误。本质上,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分不是很明显,他们只是解决问题的两个工具。这个导入以失败告终。

设计二:

引例――北京奥运会已圆满闭幕,某玩具厂商为推销其生产的福娃玩具,扩大知名度,特举办了一次有奖活动。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有两个方案,顾客可任选其中一个方案进行参与。试问如果你去你会选哪一个方案进行抽奖?方案1、顾客随意掷两颗骰子,如果点数之和大于10,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方案2、厂商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图略)顾客随意转动转盘,如果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正好指向阴影区域,顾客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

问题又出现了,真正到了课堂上,学生是把转盘平均分成360份,落在阴影部分占有36份,概率为110。还是用古典概型解决了。怎么办呢?仍然没有达到引入几何概型的目的。

设计三:

引例――北京奥运会已圆满闭幕,某玩具厂商为推销其生产的福娃玩具,扩大知名度,特举办了一次有奖活动。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有两个方案,顾客可任选其中一个方案进行参与。试问如果你去你会选哪一个方案进行抽奖?方案1、顾客随意掷两颗骰子,如果点数之和大于 10, 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方案2、厂商设立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牌子(图略),矩形长6dm宽4dm,圆半径为1.5dm,把圆平均分成4部分,分别分布在矩形的4个角。顾客随意向牌子内投飞镖,投到带颜色的区域,顾客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

新的问题又来了概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我们都要从现实背景出发来讲清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而上面方案2的图形显然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设计四:

引例――北京奥运会已圆满闭幕,某玩具厂商为推销其生产的福娃玩具,扩大知名度,特举办了一次有奖活动。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有两个方案,顾客可任选其中一个方案进行参与。试问如果你去你会选哪一个方案进行抽奖?方案1、顾客随意掷两颗骰子,如果点数之和大于10, 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方案2、厂商设立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牌子(图略),矩形长6dm宽4dm,圆半径为1dm,顾客随意向牌子内投飞镖,投到小圆内的区域,顾客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

矩形和圆放到一起,比较贴近生活,学生不再想分割了。顺利的运用面积比求得其概率值,成功的达到了不用古典概型解决问题,合理的引出了几何概型。实践证明:经过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推敲、斟酌与修改,很轻松的引出了几何概型,学生也欣然接受。

2.2 几何概型特点的归纳:

设计一:几何概型特点: 1)无限个; 2)等可能性。

学过初等概率论的人都清楚:几何概型指的是均匀分布,即分布密度(在一个有限区域上)是常数,这种最简单的连续型分布。由于这种情形可以简单地用几何方法来处理,在历史上出现的较早,因此,被称为几何概型。

设计二:几何概型特点:1)无限个; 2)均匀分布.

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又充分的结合了高等数学的概率知识。做到了相对的准确。

2.3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的应用:(由于版面有限,详情略)

玩具教案范文第6篇

一、注重“教”,而不是让幼儿主动建构

案例:在玩具分享活动中,豆豆一个人偷偷在角落里玩自己带来的芭比娃娃。一会儿,甜甜跑来向老师告状:“豆豆不肯把芭比娃娃借给我玩。”老师立刻把豆豆找来说:“甜甜想玩你的玩具,你应该借给她玩呀。”豆豆摇摇头表示不愿意。老师继续说:“好东西要大家分享,大家分享才开心。”豆豆还是摇摇头。老师见豆豆依然不同意,摸着豆豆的脑袋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豆豆很听话,会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玩的。是吧?”甜甜见豆豆还是不愿意,就伸手去抢。豆豆哇哇大哭。老师继而又批评甜甜,甜甜低头不语,显得非常不安。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一直循循善诱,希望说服豆豆与同伴分享玩具,“教”会他与人分享,但结果引发了更激烈的矛盾冲突。豆豆因玩具被抢而痛哭流涕,甜甜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而焦虑不安。

事实上,要让尚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发自内心地主动分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还不能自如地换位思考,无法想象别人的感受。面对幼儿因不会分享而发生的冲突,成人常常想要“教”幼儿学会分享,殊不知成人这种“教”并不能让幼儿真正懂得分享的内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成人只有相信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与他人分享,放手让他们充分体验,自行协商分享的规则。才能帮助他们形成分享意识和行为。

另外,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学习分享的榜样。教师要主动与幼儿、同事分享,及时肯定幼儿主动分享的行为。教师也可以借助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如绘本《鲁拉鲁先生的院子》讲的是鲁拉鲁先生很珍惜自己的草坪,从不与别人分享。但是,自从他与别人分享之后,他发现分享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此后,他就邀请所有小动物分享他的草坪。简单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画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

二、无意中强化了分享物,而不是分享行为

案例:每次玩具分享活动后,老师都会组织幼儿评选“最受欢迎的玩具”,小朋友玩得最多的玩具就是最受欢迎的玩具。今天,旭旭带来了好几种玩具,他大方地邀请小朋友玩,但自己只在一旁观察,并且默默地记着谁玩了自己的玩具。等到评选“最受欢迎的玩具”时、果然又是旭旭的玩具得到的票数最多,老师带领全体幼儿鼓掌并奖给旭旭一顶“皇冠”。旭旭非常得意,但也有几个小朋友不服气:“怎么又是他?”老师问旭旭:“今天你玩了谁的玩具?”旭旭说:“没有玩,因为玩的话。别人的票数就会增加。”老师无语。

在案例中,教师开展“最受欢迎的玩具”评选活动是想引发幼儿积极与同伴分享。但是,部分幼儿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玩具获得“最受欢迎的玩具”称号,才大方地把玩具借给同伴,甚至为了减少别人的票数而不玩别人的玩具。而那些真正跟同伴分享玩具的幼儿却没能得到教师的肯定,他们往往认为是因为自己的玩具不好玩才不能获得“最受欢迎的玩具”称号,从而产生消极情绪。

评选活动不仅没能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反而强化了分享物。这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其他问题。例如,为了使自己的玩具受到大家的欢迎,就让家长买新异的玩具;为了能玩到同伴的好玩具,就听从同伴的指令;为了得到表扬,就不择手段,等等。因此,在玩具分享活动中。不宜针对分享物开展评选活动。但是,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需要强化的。斯金纳认为,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教师可在幼儿主动与别人分享玩具时用眼神、言语、肢体动作等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因自己的表现而感到高兴和满足。

三、常常让幼儿勉强分享,而不是快乐分享

案例:在玩具分享活动中,明明带来了一艘帆船,那是爸爸从国外带回来的礼物,明明非常珍惜。乐乐很想玩一下明明的帆船,但几次请求都遭到明明的拒绝。乐乐向老师告状:“老师。明明不借给我玩。”老师听罢,批评明明说:“玩具分享日带来的玩具就是要跟小朋友分享的,你既然带来了,就要借给小朋友玩。”明明噙着泪水,不舍地将玩具递给了乐乐。老师摸摸明明的头,表扬道:“真是乖孩子。”

在案例中,明明在教师一再要求下,不舍地将玩具借给了乐乐。其实,明明不愿分享是有原因的,但教师完全不顾他的意愿,不去倾听他的想法,而一味地要求他大方地跟别人分享。虽然从表面看经过引导明明好像是在分享了,但是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他形成错误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使他误以为分享就是要割爱,分享就是耍放弃,分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

分享是件美好的事,我们希望幼儿学会分享,但是前提是要尊重幼儿的自,东西毕竟是他的,他有权决定是否与人分享。即使幼儿不与人分享,也不能说他是“坏孩子”,否则他只会讨厌分享,而无法获得快乐的体验。成人要尊重幼儿的意愿,不能强行要求幼儿做出分享的行为。幼儿只有体验到自己的所有权,将来才会尊重别人的所有权。重要的是,当幼儿不愿分享时,我们要理解他,仔细倾听他的想法,与他一起探讨处理的方法,如“等你玩好了,你再借给他玩吧”或“我知道你愿意跟朋友分享,只不过要稍微等一等,是吗”等。有时,教师给予幼儿缓冲、思考的时间,尊重幼儿的意愿,幼儿就会主动与同伴分享,且拥有积极的情绪。

四、对幼儿提出统一要求,而不是因人而异

案例:在玩具分享活动中,小乐在玩陀螺,这时冬冬跑过来就抢。小乐急得大哭:“你为什么抢我的玩具?”冬冬说:“老师说了,好玩的玩具要给大家分享的。”小乐说:“我还没有玩够呢!你为什么抢?”小乐说:“玩具不给别人玩。真小气。你都玩了那么久了,好给我玩了。小气鬼……”老师见两人争论不休。走过去厉声对冬冬说:“你怎么可以抢玩具。快还给他!”并从冬冬的手中拿回陀螺还给小乐。冬冬委屈地大哭起来。

玩具教案范文第7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套由著名家教专家朱棣云老师编著的指导早期教育的书――《读懂孩子,教育可以很智慧》。这套书分为“身心发展”“情感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四册,选择了孩子成长中的典型案例,运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来加以分析,给读者提出了许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建议。

书中的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在认真阅读案例分析后,能较为轻松地理解后面的理论指导,其中的“相关链接”和“特别提醒”更是让我注意到很多之前忽视的问题,纠正了一些教育思想上的误区。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告诉我,只有读懂孩子,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和发展的权利,对孩子的成长建立“全程”“全景”的完整认识和理解,才能采取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做智慧父母,除了要学习教育知识,更要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见识。

这套书吸引我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就像一本工具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书中每篇文章的主标题明确标注了孩子的具体年龄、案例中描述的行为,副标题则点出了这些行为背后涉及的教育学专题及理论指导,因此只需要把全书的目录浏览一遍,就能按图索骥,获得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我家宝宝从一岁半开始就迷上了玩泥巴、沙子、石头,孩子外婆总是阻止他玩,抱怨玩得满身泥沙太脏。我有时候也觉得用玩过沙子的手揉眼睛,或者放到嘴巴里,很不卫生。而孩子爸爸则非常支持,还拿着工具带宝宝去玩。后来,我看到《认知发展》分册中的一个案例,跟我家宝宝的情况完全一样,才明白这看似简单的游戏背后蕴含的意义,而我险些因为怕脏让孩子丧失这么好的学习发展机会。

玩泥沙的过程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掌控能力的提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仅他的感知觉、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够大大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可以说,玩沙从本质上满足了孩子成长的需求。而且沙子可以有多样化的玩法,可以赤手玩,也可以使用工具玩,可以单独玩,也可以集体玩,这些优点是其他游戏材料尤其是那些昂贵的玩具所不具备的。玩沙子还能治疗儿童心理问题,使孩子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这也是我从来没想到过的。

按照书中的指导,我们在家里特意准备了一大盆沙,一到下雨天无法出门时,就让他在家里玩。在户外活动时,也会给他带上小桶、小铲子等工具,让他自由地玩,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手腕精细动作,也促进了大脑的发展,还提高了他使用工具的能力。我们还鼓励他用树叶、果子、树皮、竹棍等自然物替代工具,进行创造性游戏。孩子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玩具教案范文第8篇

一、 活动目的

在这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的活动体验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呆一。而经典怀旧的小游戏,往往有着无穷的快乐源泉。结合我校“有情有趣,博学雅致”的志趣儿童明德课程内容,尊重儿童爱玩的天性,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开展了“情趣童玩”项目,各班级制定了特色童玩,让学生感受童玩的乐趣和魅力,力求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们将开展首次童玩节,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欢乐的游乐世界,以有趣丰富的游戏体验为学生带来欢乐,让学生享受欢乐的童玩之趣,让教师与家长重温久违的童年时光,让传统童玩焕发新生机,唤起钟小教师、学生、家长对“童玩”这一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视与传承。

二、 活动主题:

玩转童年·童趣玩心

三、 参与人员:

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四、 活动阶段:

(一) 前期准备:3月份

1.学生层面:寒假社会实践中继续练习班级特色童玩项目,做到熟练玩,并能有所创新。向父母等长辈请教其他童玩游戏,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有所掌握,做好记录。

2.教师层面:细化原有的班级特色童玩项目,使之更有操作性,并能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童玩游戏。

3.学校层面:归化童玩游戏区域,安排童玩节的有关内容。

(二)启动仪式:4月初

1.利用升旗仪式时间,向全校师生发出童玩节倡议,校长宣布童玩节开幕。德育处宣读有关活动要求。(横幅负责:杨晓磊)

2. 吉祥物:面向全体学生征集“玩转童年·童趣玩心”童玩节的吉祥物,由各班美术老师指导,每放选出2幅作品参与评选,要切合童玩节童趣、童心、儿童游戏的主题,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能体现儿童的活泼与可爱。xx校区上交方彩燕;段墅校区上交吴黛燕。截止日期:4月21日。

3.海报:以班级为单位,手绘海报,要求原创,主题突出,色彩、构图能体现“玩转童年·童趣玩心”童玩节主题。各班1张,信息组教师拍照存档,打印后宣传橱窗展示,班主任保存好,闭幕式入场时原稿展示。xx校区上交黄秋英;段墅校区上交王玉萍。截止日期:4月21日。

(三)活动进行:3-5月份

本次童玩节持续时间较长,我们的活动安排在各个月份之中,贯穿整个学期。

1. 段墅校区“绳趣”。具体见王玉萍老师的《“绳趣”》的活动方案。

2. xx校区“莲湘乐”。具体见张辰老师的《“莲湘乐”》的活动方案。

3. “文趣”。结合阅读节,讲故事等活动,具体见黄秋英老师的《“文趣”》的活动方案。

4. “鸢趣”。具体见陆忠杰老师的《放风筝比赛》的活动方案。

5. “野趣”。学生春季社会踏青活动。

6. “赛趣”,每月小型体育比赛。拔河、篮球、趣味接力赛跑,具体见体育组的活动方案。

7.“香袋趣”。 走近传统文化,做香袋活动,具体见吴黛燕老师的《做香袋》的活动

(四)闭幕展示:6月1日

1.上午,文艺演出

(1)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以队列形式出场,结合阅读节,以班级阅读的内容为主题,形式可以是电影对白、情景剧、课本剧等(由于音响原因,建议让学生当场在后面配音),表演的学生服装要符合角色,建议利用家长资源,经过司令台前进行班级展示,时间控制在2-3分钟。各班班主任负责。

(2)大海报做好宣传,可以使用首具。

(3)文艺演出。

xx校区:1.莲湘表演(屠斌斌负责);2.情景剧演出(张辰负责)

段墅校区:1.情景剧表演(绳趣)(王玉萍负责);2.乐器连奏(王晓燕负责)

2.下午,全校游园活动

(1)12:00~13:30以年段为划分界线,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每班申报一个项目,年段之间不重复,制定好评分标准,安排好工作人员。

xx校区:一二年级负责:吕晶洁;三四年级负责:任云芳;五六年级负责:曹萍;

段墅校区:一二年级负责:陈佳丽;三四年级负责:戈俊玉;五六年级负责:叶林峰;

以上老师与4月24日前收好各年段的,并整理好一起发给赵金燕老师。

(2)13:30~14:00操场上安排校级体验项目,已完成年段体验的学生可以到操场上游园。(如果下雨,这段时间各班在教室庆祝)

(3)14:00,全校集中操场,校长总结童玩节活动,并宣布首届童玩节结束。全校回教室,自由安排。

五、 活动保障:

1.6月1日,闭幕式的背景由杨晓磊老师负责。彩旗由范其观老师负责。

2.游园活动时的游园券由文印室负责,奖品由总务处负责。、

3.各个活动的信息报道由活动方案制定人负责撰写。

4.音响、话筒由黄秋英老师、宣丹萍老师负责。

5.文艺节目由各班主任、负责人负责。

6.闭幕式入场及全校体验式游园有体育组负责。

玩具教案范文第9篇

案例分析记录:

案例一:上午,小朋友们在户外玩大型玩具时,逸逸推了畅畅一下,当时老师没看见。事后,老师把逸逸喊到一边:“哟,小手生病了,带你去医生那里扎两针,好不好?”逸逸边哭边说:“不好,老师,我不要去,我不要去。”老师:“那你还要不要推其他的小朋友了?”逸逸:“我以后再也不了,老师。”

案例二:上楼梯时润润推了走在他前面的雯雯,导致雯雯滚下了3层阶梯。当时,老师没有给予处理,回到班上后,老师把润润叫到旁边:“你刚才在楼梯上做了什么?”润润:“我没有做什么。”老师:“我看到了,你刚才在楼梯上推了雯雯。”老师:“如果其他小朋友把你推了,你跌倒了会不会疼啊?要是其他小朋友摔坏了哪里,你拿什么赔给人家?”润润:“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下次再也不了。”

案例分析:该老师采取了对不同的幼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逸逸,老师知道他怕医生,所以故意对他说要带他去打针,使逸逸知道推人是种不好的行为;对于润润这种不勇于承认错误的幼儿,老师使用了移情的方式,使他知道这样会伤人伤己的。

案例分析记录:

案例一:在玩玩具时,聪聪和小雨在玩具积木上有了争抢,小雨跑去告诉了老师,老师过来后,一把就把聪聪手上的积木拿了过来给了小雨。并把聪聪拖到了教室门后的角落里,给了他一张小椅子,对聪聪说:“你既然不想玩玩具,不会玩,那你就坐在这里看其他小朋友玩吧!”说完,老师就走了。

案例分析:该老师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没有向幼儿分析打人是错误的行为,这仅仅只能暂时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并不能产生长远效应。

案例分析记录:

案例一:午餐过后,幼儿都搬了小椅子到教室外面操场上晒太阳,教师则在前面看管幼儿。强强突然跑过来对老师说“齐齐拿着小椅子要打我。”老师知道后,看了一眼齐齐,就对强强说“知道了,老师会去找齐齐的。”强强听到后,放心了许多就自己去玩了。

案例二:上体育活动时,凡凡和成成互相打闹,凡凡打了成成的头几下,成成跑去告诉老师,老师回了成成一句:“就你事多。”便不再理会成成。

案例分析:该教师采取了不予理会甚至对幼儿厌烦态度的处理方式,让幼儿觉得老师不处理此事而更加任意妄为,教师的忽视强化了打人这个错误行为。

综上所述:

一、教师对幼儿攻击的回应方式

1. “威胁”:老师知道逸逸害怕打针,仍要带逸逸去医生那给他的小手扎两针。

2. “换位思考”:老师让润润思考自己跌倒后会产生的后果。

3. “冷处理”:老师把聪聪单独安排坐在教室门后的角落里。

4. “置之不理”:老师勉强敷衍强强会处理此事,结果却不予理会。

二、教师处理幼儿攻击性事件不同方式

1.大声喝止――当老师看到有幼儿打其他幼儿时,会大声喊:“停!停!”“你怎么可以打人呢?”“谁让你打人了?”等等这种语句。这种大声喝止的方式虽不会对幼儿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也不能教导幼儿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

2.威胁――如幼儿在玩玩具的时候,教师看到有幼儿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说:“如果你不想玩,不会玩玩具,那就站到旁边去,不要玩了。”威胁通常是无意义或空洞的。有时候,老师用这种方法,多数表示放弃了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可有的幼儿会不时地用这种行为来考验老师的权威性,使得师生间的关系只能局限在遵守“规则”上(如违犯什么规则就会受到什么惩罚)。威胁并不是教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技巧,也不能鼓励幼儿学习新的知识。

3.隔离――有时候教师对这些带有攻击的幼儿会用“隔离”的方法或是不让幼儿参与某活动的方式来处罚他们,似乎也很有效,而且很多老师都接受过实施“隔离”方法的训练。但是问题在于“隔离”的方法虽然可以暂时停止幼儿的攻击,却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4.反思――隔离的另一种方式,是叫幼儿到旁边去好好想一想,等到想通了,愿意表现合作和适宜的行为时,再继续游戏。这种技巧除非用得过度,一般不太可能造成伤害,但同样治标不治本,也未能教导幼儿任何解决问题的技巧。

5.说教――也有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给幼儿讲分享、友爱等大道理,并且讲述这种攻击会造成的不良后果。说教虽不会造成伤害,但也并不能教导幼儿在没有老师协助的情况下,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特别是老师只用说教的方法,没有用其他的方法的话,幼儿对于解决问题的技巧一无所知)。

3~6岁的幼儿表现为好动、好玩、好强,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感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常常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攻击性事件也会时常发生。这时,教师应该要以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这些幼儿,而不能随意贴上“坏小孩”的标签。这势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要给幼儿充分解释和申辩的机会。

每一个幼儿都有其优秀的一面,教师在教育这些有攻击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强化优点,淡化缺点,以强化优点来帮助幼儿克服缺点。并且教师要在平日里善于观察发现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对于其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喜爱,促使自己做一名被教师喜欢的幼儿,缺点也就会随之减少。还可以让幼儿在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一些行为的界限,从而指导着他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玩具教案范文第10篇

(一)幼儿人数

本班幼儿现有11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7人。

(二)存在的情况

1、幼儿存在分离焦虑。

2、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依耐性强,饮食习惯不好,并存在着胆小、怕生、娇气、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

3、幼儿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在家里幼儿生活缺乏一定的规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

4、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刚入托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念叨回家等表现,常常会牵动家长恻隐之心。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窥看。家长自身情绪对幼儿有很大影响。

(三)优势

我们教师在带好年龄较小的幼儿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每个教师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好。

二、主要措施。

幼儿园小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向幼儿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因此“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开展小小班教养活动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规程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一)保教工作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通过创设我在幼儿园生活“愉快的一天”的照片、家长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照等消除胆小、怕生及分离焦虑的情绪,使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布置适合小小班幼儿活动的各个区角,增设多种的玩具,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同伴为主,让幼儿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

2、注重幼儿保育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本班教师与保育员要注意教育一致,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各个环节的培养教育,注意引导幼儿的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如在固定点穿脱鞋袜,自己擦好嘴后毛巾放到哪里,让后在那个位置进行餐后活动。

3、建立良好的班级一日常规。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托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重点教育幼儿初步懂得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则,在老师的共同配合教育下,懂得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玩具玩后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放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注意幼儿的礼貌习惯的培养,班上老师应引导幼儿自觉地向老师问好,离园向同伴、老师再见。

(二)安全工作

小小班幼儿年龄,安全工作体现的更为的重要,我们教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学习安全知识手册,知道紧急情况的紧急措施。

2、每周检查班内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及时采取措施。

3、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卫生消毒制度。

4、各个教师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力度,严防幼儿走丢等现象的发生。

(三)家长工作

1、新生入园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熟悉班级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并在《育儿沙龙》、《亲子屋》栏中做好家长工作——专题《新生入园专栏》,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学年班级工作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

3、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根据档案建立的需要希望家长及时给予配合。如:做一些家庭记录,收集相应的资料(照片)等,进一步丰富、完善孩子的成长档案。

4、向家长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园务活动如:亲子活动、征文、开放日等活动。

(四)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进行家访,接待新生入园,稳定幼儿情绪。

2、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制定班级计划,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

3、家长工作:(1)召开家长会;(2)家长学校讲座;(3)选家委会会员2名。

4、进一步完善班级周工作表内容,使之更加规范。

十月份: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懂礼貌,会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3、对幼儿进行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

4、家长工作:配合班级活动,引导孩子认识家中各种玩具的名称、用途。

十一月份:

1、参加全园性秋游活动。

2、培养幼儿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

3、家长工作。(1)家长学校讲座;(2)配合班级活动。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玩具怎么玩;(3、)配合园部开展“我和孩子共成长”家教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与家长合作创设环境,开展“迎新”活动。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爱护玩具。

3、家长工作

(1) 家长开放日活动。

(2) 新年亲子登山活动。

(3)进行家园协调对孩子进行爱护玩具的教育(配合幼儿成长档案进行)

一月份:

1、配合园部开展“亲子乐园”新年游园活动。

2、攥写班级总结。

玩具教案范文第11篇

《尖利的东西》大班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吸管、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若干尖利物品,筷子、剪刀、笔、刀、吸管、游戏棒等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

1在小朋友的桌上摆放着些什么东西?

2、它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3、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5、你还知道哪些尖利的物品?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有着尖尖的头,有的东西有着锋利的边缘,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帮了我们许多的忙。但尖利的东西却容易伤人。

二、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体会。

1、你在生活中用过哪些尖利的东西?

2、它有没有对你造成伤害?

3、为什么会弄伤?

使幼儿知道不正确地使用尖利的物品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三、讨论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这些尖利的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使用它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四、教师进行小结。

《高处不能跳》大班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从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的地方向下跳。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3.学习向下跳的正确方法,加强自我保护。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录音、《这些地方能跳吗》及《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图片,笔(每人一只)、小椅子若干,幼儿用书28-29页。活动方式:集体、个别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听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了解从高处往下跳的危险。提问:栋栋为什么会受伤?

小结:从高处跳下来很危险,很容易受伤。

(二)展开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题方能跳吗》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是危险,不能跳。为什么?

提问:这些地方能跳吗?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

小结:超过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险了;不能随便从矮墙、高台、陡坡、攀爬架等过高的地方往下跳。

2.引导幼儿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完成幼儿用书第28页上的操作。指导语:小朋友,从这些地方跳下来太危险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在这里设计一个禁止跳下的标志吧!

出示禁止攀爬的标志,请幼儿观察,讨论可以怎样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引导幼儿知道在红色圆圈中画出跳下的动作后,可以再加上“”或“X”来表示禁止。

3.示范讲解向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组织幼儿进行练习。

指导语: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欢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过自己的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样才能避免受伤呢?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往下跳的动作要领》,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练习。

小结:从较高的地方向下跳的时候,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半蹲,轻轻落地。这样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避免受伤。

(三)结束

活动延伸:

在体育活动或户外时安排练习向下跳的活动,巩固基本动作,强调不能从太高的地方往下跳。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爱做向下跳的动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坛上往下跳、甚至楼梯上最后几步时也会迫不及待的跳下来,但是有些年龄小、运动能力差的幼儿在向下跳时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受伤。因此我们学习了这节安全活动《高处危险我不跳》。

在学习中通过观看视频知道高处危险不能跳,出示图片让幼儿找一找那些地方不能跳,在学习中有幼儿知道不能在石头、楼梯、阳台等危险的地方跳跃,95%的幼儿学会了正确的跳跃姿势,在动作技巧上通过练习并脚轻跳、脚尖落地促使幼儿在落地前适时调节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减少对身体的震动,懂得从高处跳落的保护方法。

93%的幼儿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禁止跳跃的标志并引导幼儿“找危险”,找出幼儿园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并贴上标记。幼儿初步知道危险的地方不能去玩,也能够辨别什么地方危险,听从成人的建议,懂得远离危险的游戏场所。

《进餐喽》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培养小朋友慢慢吃,细嚼慢咽的文明进餐习惯。

2、通过情景表演,培养小朋友正确的进餐姿势,饭前洗手,保持小手干净,桌面清洁、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在游戏情景中引导小朋友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巩固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米饭、饺子、玻璃管、塑料袋,草莓、菠萝、苹果等胸饰若干,饼干、水果、盘子若干,智慧帽。

活动过程:

1、念儿歌《吃饭时》、《小瓷碗》,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2、小实验(1)把面包渣放进“食道“(玻璃管)里。

(2)怎样才容易把面包块放进“食道“(玻璃管)里。

(3)让小朋友比较,面包渣和面包块哪种更容易进入“食道“。

(4)小结:所以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吃,通过牙齿把食物磨碎嚼细,也就是细嚼慢咽,这样才容易消化。

3、情景表演:小动物“进餐“(1)小兔和小猫表演“进餐时“,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2)小朋友们说说小兔和小猫进餐时表现一样吗?

小兔是怎么表演“进餐“的?

小结:小兔:餐前没有洗手,大口大口的吃,跪在凳子上,还用手抓食物,米饭、饺子撒在桌子上,到处乱跑。

(3)小猫是怎么表演“进餐“的呢?

小结:所以我们进餐时应该像小猫那样,做到餐前洗手,保持小手很干净、卫生。坐在位置上,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不撒饭粒,保持桌面清洁。

4、观看小朋友进餐画面小朋友们互相讨论、交流。

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哪些小朋友做得对?

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

小结:我们小朋友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要养成文明,卫生进餐的好习惯。

5、玩过家家的游戏(1)分角色(五个家庭)(2)过家家、吃点心。

(3)比一比哪个家庭进餐习惯最好,最讲文明、讲卫生。

(4)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家庭,并颁奖。

《午睡啦》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了解睡觉的正确睡姿,知道睡觉时不能随便玩玩具。

2、乐意参加歌表演,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正确的健康知识指导玩具娃娃睡觉。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偶一个,任何形象的玩偶幼儿人手一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对不健康的午睡行为的思考。

(如情景表演有困难,可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安全标志挂图,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励幼儿探索根据什么标志过马路?

2、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

⑴为什么不能蒙头睡觉?

⑵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玩玩具?

⑶为什么不能趴着睡?

二、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水,了解睡觉的正确姿势。

(1)教师:怎样睡会发生危险,怎样睡才能让自己睡得更舒服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睡的。

(2)教师在幼儿阅读后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睡法?今天午睡的时候你准备怎么睡?

三、游戏“宝宝睡觉了”。

1、老师这里有很多小宝宝要睡觉了,请小朋友选一个宝宝,带他去你的床上睡觉。想一想,宝宝怎么睡才更舒服。

2、宝宝睡觉了,我们来给宝宝唱首《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吧。

《园内设施要小心》安全教案

一、教育活动目标

注意窗户、走廊、楼梯的安全使用

懂得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不损坏公共设施。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园内设施图片(窗户、走廊、楼梯)。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认识常见的园内设施,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做什么。

2.活动难点:懂得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不损坏公共设施。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园内设施图片,引出课题。师:宝贝们,你们看上面的图片认识这些地方吗?师: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地方呢?(引导幼儿逐一根据图片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幼儿园设施。2.认识公共设施,了解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师: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也是园内设施。(结合生活经验,启发幼儿回忆。)

师:出示不遵守规则的例子(视频)。师:如果在这些公共设施这样做会怎么样呢?(假设具体事例,引导幼儿讨论。)

小结:不能随便去窗边玩,容易夹到手或者掉下去,不要扔东西去窗户;上下楼梯要注意安全,要扶扶手,不要插口袋,要在右边走,不要钻栏杆;在走廊不要乱跑,慢慢走,不要大声喧哗、如果不小心洒水在地面,要及时叫大人打扫。

《我的玩具朋友》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大家一起玩玩具,体验与同伴玩玩具的快乐和情趣。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一起玩玩具

2、好玩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新玩具,导入活动。

1、让幼儿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独占、不争夺。

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一起玩玩具带来的愉快。

二、鼓励幼儿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启发幼儿想办法:一种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兴,可以怎样玩?

(1)轮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

(2)交换玩

(3)进一步感受轮流玩,能让大家都快乐的情绪体验。

2、教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爱玩,你玩玩、我玩玩,不争也不抢,大家都开心。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大家说说,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玩具的?

2、争抢玩具的孩子

画面上的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这样做对吗?

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幼儿玩玩具

鼓励幼儿积极常识轮流玩、交换玩的方法,体会一个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运动安全》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掌握扶、撑、躲等自我保护的方法。

2、知道在户外活动时要关爱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平衡木、沙包、垫子。

2、教学资源《小猴学本领》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教学资源《小猴子学本领》的图片,教师讲述故事。组织幼儿说一说:小猴子为什么要学本领?小猴子学到了那些本领?这些本领队小猴子有哪些帮助?

2、引导幼儿学习扶、撑、躲等自我保护方法。(1)组织幼儿学习扶、撑、躲等动作。提问:我们在活动时会发生什么危险?有哪些本领会帮助到我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三种保护自己的本领。教师重点示范:幼儿在站不稳时,可以用手扶墙或扶扶手,以保持身体平衡。在做撑得动作时,要手指向前,胳膊稍弯曲,两臂用力,双手掌着地,保护头部。在学习躲时,教师采用扔沙包让幼儿练习躲闪,并掌握要领。(2)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在什么情况会用到这些本领?小结:小朋友在一起玩时,特别是上楼梯或滑梯时,一定要用手扶着扶手;如果站不稳或快要摔倒时,要快速的用两手撑住身体,保护头部不碰到地面。

3、练习扶、撑、躲等自我保护的方法。(1)独木桥上走一走。将平衡木放在李强比较近的地方,组织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提醒幼儿注意保持身体平衡。(2)看看你会怎样做。幼儿围在垫子周围,教师让幼儿向垫子倾斜,快要摔倒时双手快速撑到垫子上,撑住身体。(3)看谁反应快。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选几名幼儿站在圆中心,圈上的幼儿拿沙包依次向圈中心的幼儿投掷看谁可以快速的躲开投来的沙包。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小猴子学本领》,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那些本领。

《一起玩游戏》安全教案

活动准备:

户外游乐器材

活动过程:

1.老师带著幼儿到户外的游乐器材绕一圈,并在每个游乐器材前停留一下,向幼儿说明玩游乐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再指导幼儿正确的玩法。

三轮车:

(1)不用跑的帮小朋友推车。(2)要轮流玩,不抢著玩。

滑梯:

(1)不从滑口处爬上去。(2)不用头倒著溜滑梯。(3)在溜滑梯上不推挤碰撞。

秋千:

(1)不要荡太高。(2)不帮小朋友推秋千。(3)不站在秋千后面。

2.接著请几位幼儿示范该游乐器材的正确玩法。

3.问幼儿当很多人想玩同一个游乐器材时,该怎么办?引导幼儿排队等待或先玩人较少的,比较不会浪费时间,再让幼儿在游乐区玩一番。4.回到教室,请幼儿分享游戏的项目及心情,最喜欢哪一样游乐器材,再与幼儿回顾刚刚玩游戏器材的安全事项,看看自己是否都做到了,给自己鼓鼓掌。

活动评估:

能遵守游乐器材的使用常规;能开心的玩游乐器材。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学习排队等待的常规。

这个游戏教案可以在保证孩子的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会排队,学会谦让,以及一些安全意识,比较值得学习。

《入离园安全》安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入、离园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

2、有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接送卡、真实案例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案例。

1、入园

一个大班的小朋友来园时,让爸爸站在幼儿园门口,自己跑着上教室,结果碰在了楼梯上,头上缝了好几针。

一个小班的小朋友来园后,家长没交给老师就走了,孩子追出去跑到马路上,有好心人帮助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2、离园

一个小朋友在离园时不站队,乘老师不注意时和被接走的幼儿到玩具上玩,让老师和家长特着急。

离园时,家长不拿卡,让陌生人接,导致一定的伤害事故。

(二)提问:

1、上面的小朋友他们发生了哪些事情?

2、他们做的对不对?

(三)讨论:

1、入园时应注意什么?

2、离园时应注意什么?

(四)总结:

1、入园时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入园,进入教室后首先要和老师问好,做好晨检,把接送卡交给家长。

2、离园时要排着整齐的队伍,紧随老师。老师叫到名字后方可离开队伍时并要主动和老师再见。

附儿歌:

见面先问老师早,口袋异物主动交。接送卡要带好,安全入园很重要。

离园时间马上到,排好队伍不打闹。安静等待老师叫,迅速离园安全好。

(五)游戏:

1、“我上幼儿园”幼儿分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进行入园演练。

2、“爸爸妈妈来接我”(离园演练)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我会安全如厕》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不尿湿裤子。

2、教育幼儿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学会谦让。

活动准备

教师将本班厕所打扫干净,便于幼儿参观。贴好男女标记。

活动过程

1、参观厕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本班活动室的厕所。让幼儿知道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2、认识男厕所和女厕所。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男孩站着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3、参观幼儿园公用厕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公用厕所,告诉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可就近入厕。

4、让幼儿懂得大小便时要上厕所。

(1)带幼儿回到活动室,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玩游戏时想小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教育幼儿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觉前上厕所,有小便时应及

时告诉

老师或阿姨,去上厕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湿裤子。)

(2)教师请幼儿谈谈讲讲。小便时厕所里人多怎么办?小便急怎么办?(厕所人多时不争先,不拥挤,依先后顺序小便。小便急时,可与其他幼儿协商,让自己先用厕所。)

5、教男孩子上厕所。(1)教师请男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时,不要离便池太远,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弄湿裤子。)

(2)教师还要告诉男孩子,小便的时候肚子向前倾。

6、教女孩子上厕所。教师请女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小便时,要将裤子脱低一些,一只手扶好栏杆;蹲在便槽上小便,要用另一只手托住裤子。)

7、请想上厕所的幼儿去小便。教师观察幼儿入厕情况,及时予以评价。

《勇敢对老师说》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要主动将自己的需求告诉老师。

2、能清楚地表达喝水、入厕及身体不舒服等各种生活上的要求。

3、对教师产生初步的信任感。

活动准备:

1、小猫和大猫木偶各一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活动。

教师:⑴如果你觉得口渴了,你会怎么做?

⑵如果你感觉自己肚子痛,你会怎么做?

⑶在幼儿园觉得口渴了或者肚子痛呢?我们应该怎样做?

2、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在问题情境中学习解决的方法。

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情境一

------我想喝水。

木偶表演:小猫咪咪在教室里玩玩具,玩着玩着,咪咪觉得口渴,咪咪该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咪咪想想办法吗?

教师:“告诉老师“是个不错的办法,咪咪可以怎么告诉老师呢?咪咪会怎么说呢?

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情景:咪咪:老师,老师,我口渴了,我想喝水。

大猫老师:好啊,找到自己的小水杯,自己接点儿水。咪咪端起水杯喝完水:嗯,真好喝呀。

教师:咪咪喝过水以后,感觉怎么样?

⑵教师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学习清楚地表达喝水的请求。

教师:①我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②明明觉得口很渴,他该怎么办呢?

③刚才小猫咪咪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告诉老师的?

④我们一起帮助明明说:老师,我渴了,我想喝水。

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情境二--我想上厕所。

木偶表演:第二天,小猫咪咪又在玩玩具,玩着玩着,咪咪捂住了肚子,他想拉大便了,该怎么办?

教师:咪咪该怎么和老师说呢?

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情景:

咪咪:老师,老师,我想大便。

大猫老师:好啊,来,老师带你去厕所。

咪咪上完厕所:嗯,真舒服呀。

教师:老师带咪咪去厕所以后,咪咪感觉怎么样?

⑷教师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学习如何清楚地表达入厕的请求。

教师:①小朋友们在玩游戏,妮妮摸着肚子,觉得想要拉大便,怎么办?

②我们帮助妮妮告诉老师:老师,我想大便。

⑸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情境三-------我这里疼。

木偶表演:小猫咪咪跑跳时摔倒了,捂住自己的腿:哎呦,哎呦。

教师:小朋友们,咪咪觉得腿疼,怎么办呢?

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情景:

咪咪:老师,老师,我腿疼。

老师:咪咪,你的腿怎么了?来,老师带你去保健室,给保健老师看一看。

⑹教师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学习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身体的不适。

教师①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捂着肚子,他怎么啦?

②他该怎么办呢?他怎么告诉老师呢?

③他可以学咪咪说“老师,我腿疼“吗?

④他是腿疼吗?他的肚子疼,应该怎么告诉老师?

⑤觉得那里不舒服,一定要说清楚是身体的什么地方。只有说清楚了,老师才能帮助你。

⑥如果觉得牙齿痛,我们怎么说?我们一起学一学:“老师,我牙疼。“⑦如果觉得胳膊痛,我们怎么说?我们一起学一学:“老师,我胳膊疼。“3、拓展幼儿经验,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主动地将需求告诉老师。

⑴教师:①我们在幼儿园里遇到各种情况都可以告诉老师,如果你发现自己尿裤子了,怎么办?

②告诉老师以后,老师会帮助你换上干净又舒服的裤子,不然穿着湿裤子很难受,还会生病呢!

⑵教师:①吃饭的时候如果觉得还没有吃饱,怎么办?我们怎么跟老师说?

②告诉老师以后,老师会帮你添饭添菜,吃的肚子饱饱的。

⑶教师:在幼儿园里遇到各种情况都要马上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解决的。你还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呢?

《着装安全我知道》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画面,知道选择合适的服装可以使自己安全、快乐地活动。

2了解服装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用途。

活动准备

1

人手一张纸

2服装图片若干(可以从一些服装广告上剪下),糨糊,抹布。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服装的图片,导入活动。

教师:(1)小朋友,这些衣服是什么样的?我们什么时候穿这样的衣服?

(2)有的衣服适合运动,有的适合在家穿,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用处。

(3)我们小朋友也有各种不同的衣服,所有的衣服都适合在幼儿园穿吗?

2引导幼儿观看挂图,逐幅观察并讨论三种活动中小朋友的着装情况。

(1)教师:幼儿园里的体育活动真多,老师带小朋友玩得可带劲了。瞧,三个小朋友正在玩攀爬架,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①为什么会这样呢?

②绳子系在脖子上非常危险,拿我们参加游戏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小朋友正在玩爬垫子的游戏,甜甜穿着长长的裙子在爬,自己的膝盖压住了裙子的下摆,想爬也爬不起来。

①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她呢?谁有好办法?

②穿裙子参加游戏非常不方便,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服装来参加游戏呢?

(3)引导幼儿阅读踢足球的画面。

教师:①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②小朋友在一起踢足球,其中一个小男孩鞋带松了,另一个男孩的脚刚好踩在上面,他摔倒了。还有一个小朋友的裤脚边的绳子也散开了,自己踩在上面差一点儿也摔倒了。

③他们这样会影响踢足球,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吗?

3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1)教师:这里也有很多衣服和鞋子的图片,请小朋友找找哪些衣服和鞋子适合户外活动的时候穿,找到之后把它粘贴在纸上。

(2)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选择的是那一种衣服和鞋子?为什么这么选择?

(3)

教师总结: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最好不要穿绑鞋带的鞋子、裙子和紧身裤。想穿方便脱的衣服,这样能够更舒适地参加活动。

《我会用》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教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③讨论其他内容。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4、活动总结: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集体制定的具体的行为规则,进行总结。

5、活动延伸: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

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不玩恶作剧》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里的恶作剧~知道恶作剧给同学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危害。

2、自觉做到不搞恶作剧~与同学友好相处~并敢于制止别人搞恶作剧。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恶作剧~以及恶作剧造成的危害。教学过程:

一、知识引入

师:学校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和玩耍是那么快乐

的。可是在这个校园里还是会发生-

-些让人很不愉快的事情。谁能告诉老师~有

什么事情让你很不愉快啊,

生1:有:坐在位置上的时候~站起来别人把我的凳子给拿走~害我摔倒~很不愉快。

生2:有人用脚绊了我.

生3:别人在我要用笔的时候拿走了。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四个故事~谁能来讲第-

-个故事,

生讲第一一个

故事.

师:那么谁能用第一人称我来讲第二、

第三、第四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师介

绍恶作剧和开玩笑的区别.

二、知识深入

师:你们觉得恶作剧会带来哪些后果,

师:~如果在别人的耳边大声叫~会发生什么事

情,

生:别人有可能以后会耳聋~因为叫的太大声.

师:第二个是什么故事,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

师引导孩子讲剩下的几个故事.

师: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们会怎么来做啊,

生回答.

三、故事结束.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讲-

-下恶作剧的后果有多严重~-起来听-

-下这些真实的故事吧。引导学生知道恶作剧的严重后果.

《煤气安全》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险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因漏气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气灶一个。

3.关于一些煤气发生的事故录象。

活动过程:

(一)认识煤气灶、煤气包,了解煤气的用处。

1.出示煤气灶和煤气包,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家使用煤气吗?你们家的煤气是从哪里来的?煤气有什么用?

2.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我们家用的煤气有两种,一种是管道煤气,一种是煤气包。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

(二)观看录象,了解煤气的危险性。

1.教师:煤气的用处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煤气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2.展示有关图片或相关的报道,使幼儿初步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漏气或爆炸事故。

3.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煤气造成的危险性有哪些?

(三)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安全使用煤气的方法以及发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

1.怎样安全使用煤气。

2.怎样知道漏气了?如何辨别呢?

3.我们人体吸进了这些有毒的会有哪些反映呢?

(四)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1.当成人在厨房使用煤气烹饪时,小朋友尽量不要到厨房。

玩具教案范文第12篇

(一)幼儿人数

本班幼儿现有11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7人。

(二)存在的情况

1、幼儿存在分离焦虑。

2、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依耐性强,饮食习惯不好,并存在着胆小、怕生、娇气、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

3、幼儿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在家里幼儿生活缺乏一定的规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

4、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刚入托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念叨回家等表现,常常会牵动家长恻隐之心。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窥看。家长自身情绪对幼儿有很大影响。

(三)优势

我们教师在带好年龄较小的幼儿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每个教师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好。

二、主要措施

幼儿园小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向幼儿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因此“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开展小小班教养活动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规程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一)保教工作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通过创设我在幼儿园生活“愉快的一天”的照片、家长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照等消除胆小、怕生及分离焦虑的情绪,使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布置适合小小班幼儿活动的各个区角,增设多种的玩具,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同伴为主,让幼儿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

2、注重幼儿保育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本班教师与保育员要注意教育一致,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各个环节的培养教育,注意引导幼儿的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如在固定点穿脱鞋袜,自己擦好嘴后毛巾放到哪里,让后在那个位置进行餐后活动。

3、建立良好的班级一日常规。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托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重点教育幼儿初步懂得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则,在老师的共同配合教育下,懂得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玩具玩后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放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注意幼儿的礼貌习惯的培养,班上老师应引导幼儿自觉地向老师问好,离园向同伴、老师再见。

(二)安全工作

小小班幼儿年龄,安全工作体现的更为的重要,我们教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学习安全知识手册,知道紧急情况的紧急措施。

2、每周检查班内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及时采取措施。

3、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卫生消毒制度。

4、各个教师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力度,严防幼儿走丢等现象的发生。

(三)家长工作

1、新生入园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熟悉班级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并在《育儿沙龙》、《亲子屋》栏中做好家长工作——专题《新生入园专栏》,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学年班级工作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

3、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根据档案建立的需要希望家长及时给予配合。如:做一些家庭记录,收集相应的资料(照片)等,进一步丰富、完善孩子的成长档案。

4、向家长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加

家长学校的讲座,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园务活动如:亲子活动、征文、开放日等活动。

(四)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进行家访,接待新生入园,稳定幼儿情绪。

2、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制定班级

计划,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

3、家长工作:(1)召开家长会(2)家长学校讲座(3)选家委会会员2名。

4、进一步完善班级周工作表内容,使之更加规范。

十月份: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懂礼貌,会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3、对幼儿进行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

4、家长工作:配合班级活动,引导孩子认识家中各种玩具的名称、用途。

十一月份:

1、参加全园性秋游活动。

2、培养幼儿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

3、家长工作。(1)家长学校讲座(2)配合班级活动。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玩具怎么玩。(3、)配合园部开展“我和孩子共成长”家教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与家长合作创设环境,开展“迎新”活动。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爱护玩具。

3、家长工作

(1) 家长开放日活动。

(2) 新年亲子登山活动。

(3)进行家园协调对孩子进行爱护玩具的教育(配合幼儿成长档案进行)

一月份:

1、配合园部开展“亲子乐园”新年游园活动。

2、攥写班级总结。

玩具教案范文第13篇

案例一:

一天,开开家的“妈妈”跑来跟我说:“老师!老师!我们家的宝宝生病了!”老师:“那怎么办呀?”“妈妈”说:“他需要找爸爸。”说着“妈妈”掏出“手机”(一只洗发水瓶子):“喂喂喂!爸爸!快回来!我们宝宝生病了!”……

二、分析原因

其实,那天因为理发店的生意不好,没有小客人去理发,那个“手机”只是理发师在“翘班”的时候不小心落在开开家,正好被“妈妈”巧用了。

孩子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一个小小的洗发水瓶子就有无数种变化,“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想一个简单的洗发水瓶子尚且如此,那我何不再准备些其他的未成型玩具呢?

三、尝试改变

我在娃娃家旁边新添了一个百宝箱,里面专门放了一些废旧物品(如包装盒、饮料罐等等)

在游戏中,每次一开始百宝箱里的东西都一抢而空,有时还有争抢现象,但娃娃家里的家具、物品在幼儿的添置下不断丰富,幼儿也想出了很多不同的玩法,孩子之间交流也明显增加。

四、分享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今天娃娃家旁边新添了百宝箱,你们在百宝箱里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呢?

幼儿1:月饼盒

幼儿2:罐子……

教师:那你们用这些东西做了什么呢?

幼儿1:我用大的盒子做了电视机,和宝宝一起看电视了!

幼儿2:我用可乐瓶做了热水壶,给小客人倒水喝

幼儿3:……

教师:我发现玩具一多有小朋友开始抢了起来。

幼儿1:要分享,大家一起玩

教师:那抢的时候怎么解决呢?

幼儿1:谁先拿到就是谁玩!

幼儿2:石头剪刀布

教师:那下次玩娃娃家时我们可以继续想想办法,把百宝箱的东西玩起来,可不能在抢啦!

五、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指导是很必要的,而教师的指导又是建立在对幼儿游戏中一些偶发的观察上。由幼儿想到拿一个洗发水瓶子充当手机开始,逐步添加新玩具,让游戏更具多变性,丰富幼儿的游戏环境。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玩具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在“玩”中“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47

在追求多样化、高效化课堂教学的思想倡导下,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开放。其中,“玩”与“学”相结合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玩”最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玩”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玩”还能化繁为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玩”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快乐与效率。下面笔者简单分析一下如何在“玩”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游戏引导“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到“玩”,最具关联性的就是游戏。游戏可以包罗万象、创意无穷,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游戏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数学学习中,为课堂教学增添不少乐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倍的认识”时,教师的引导过程如下。

师:我们已对“倍”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特别的游戏――“吃火锅”。吃火锅最重要的就是准备材料,大家看看都有什么材料?(举起纸片道具)

生:萝卜、土豆、火腿肠。

师:萝卜有2个,土豆有6个。现在我们把它们2个一组排开,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土豆比萝卜多2组。

师:土豆是萝卜的几倍?

生:3倍。

师:很好,接着是火腿肠。火腿肠有10条。同样把它们2条一组排开,然后跟萝卜比较。

生:火腿肠有5组,是萝卜的5倍。

师:这些食材为什么可以成倍,大家发现特点了吗?

生:它们都可以分成相等的数量。

师:对!所以成倍关系一定要在数能等分的基础上。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游戏拉开序幕,让学生发现知识的乐趣所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丰富“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利用多媒体丰富“玩”的内容,能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准备充足的信息资料,丰富“玩”的内容。例如,“时、分、秒”的教学案例如下。

师: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呢?先来感受一些好玩的东西吧。(用多媒体播放影音)

师:水滴下发出“滴答”声的过程大概是1秒;5个广告大概是1分钟;一小时则可以做一顿丰富的晚餐。大家能说说自己的观后感吗?

生1:1秒钟比我想象的要长好多。

生2:我在1分钟内看过更多的广告

生3:我妈妈做晚餐用不了1小时。

师:大家心中都有了对时、分、秒不同的思考,但是它们却是固定的。比如,1分=60秒。我们也可以从生活各方面的小事来体验,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多媒体能丰富“玩”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活动启发“玩”,加强学生的体验

数学学习离不开实践。学生要想学得深入,就需要更自主地体验。活动不同于单一的练习实践,它更具综合性和自由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以“玩”的心态去体验,以“玩”的效果去提升知识应用能力。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图形的变换”的教学案例如下。

师: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我们来设计一个有意义的、漂亮的主题标志,但必须用平移和旋转两个元素。说说你们的构图方法。

生:我想画一个平移标志。我准备把白纸对折,沿着中线画图,反面拓印。

生:我画一个旋转标志。我用圆规做工具,沿着圆心画图。

师:都是非常好的点子。看来同学们对平移是直线运动、旋转是点或轴运动的概念掌握得不错。另外,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以格子为参考表面画图,大家可以进行尝试。

数学活动知识切入性强,让学生亲手实践,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玩具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幼儿 人际冲突 问题解决 模式在幼儿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幼儿在争吵着要同一本书或玩具,互不相让,有时甚至会动手 ,直到最后得求助老师。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帮幼儿学会一些社会性的问题解决技能,从而让他们能概括地用于一些相似 隋景 的重要性 。那么,面对冲突情景时幼儿该采用何种模式解决问题,而教师又如何系统地教给幼儿解决问题模式 ,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人际冲突的处理模型人际冲突的处理策略反映了个体处理冲突问题的倾向性。在众多的冲突处理模型中,以托马斯提出的五因素模型影响最大,该模型包括满足自身利益的武断f生和关注他人或关系的合作型两个维度 。后来人们基于这一模型的划分维度进行建构,并由此区分出五种冲突处理策略方式:l合作(collaborating),尽可能满足双方利益,即寻求双赢局面 ;2.强迫 (compet—ing),只考虑自身利益,为达到目标而无视他人的利益 ;3.迁就 (accommodating),只考虑对方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或屈从于对方意愿;4.回避(avoiding),既不满足 自身利益也不满足对方的利益,试图不作处理,置身事外;5.折衷(compromising),双方都让步的方式求得问题的解决。五种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则分别代表了武断『生和合作型的不同组合策略模式。

以牺牲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冲突处理方式可以解决一时的冲突,但长久的冲突解决以及从中获得良好的经验 ,则需要能尽可能地满足卷入冲突各方。

的利益,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合作就成为最理想的冲突处理方式,故又称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vingo对幼儿来说,他们通过处理冲突问题而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交技能。因此关注幼儿人际冲突的解决模式,以及如何获得问题解决模式就很必要 。

二、幼儿冲突的问题解决模式

(一 )问题是什么对于冲突情景,教师首先需要让幼儿清楚究竟问题是什么,他们应该从幼儿的视角定义问题。比如对于由冲突引起的攻击行为,那需要从攻击者和被攻击幼儿 的感情和需要出发 ,正确分析和界定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问题或冲突提供清晰的界定,包括从旁观者、分享者与争执者的视角看待问题。

通常幼儿是基于自己的角度强调问题,比如“王浩拿走我的汽车”或“陈杰不给我那辆救火车”,而不是说“我们都想要玩那辆汽车”。这就轮到教师来界定哪个幼儿的要求是合理的,并且澄清问题的实质。分析不同幼儿的各自感受。如“王浩,如果陈杰拿走了你的救火车你会怎么想呢?”或 “陈杰 ,看着王浩的脸 ,你认为他是怎样想的。”在问题界定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幼儿调整相互的感受和需要,并且以分享的眼光重新界定问题。

因此,教师就可以将上述冲突情景界定为 “陈杰正在玩救火车,而王浩也想玩,你们俩都想玩那辆救火车。”(二 )我该怎么办弄清楚冲突的症结以后,就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 。而对教师而言 ,这不仅仅是这两个或几个幼儿之间的事情 ,也不能就事论事 ,而是需要放在一个幼儿的班级群体中去讨论,引导所有的幼儿参与解决。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方式,即让所有幼儿参与进来并在短时间内提出各自不同的想法,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想想‘如 果我是王浩或陈杰该怎么办”。

而教师需要无评价地鼓励幼儿畅所欲言,不管他们的想法从何而来 ,好与坏 ,有用无用。这样所有幼儿都有机会参与、认识并评价冲突、冲动或攻击性行为及其后果 。如果幼儿提出了一个并不是非常理想的办法,教师应该将它写下来并在最后进行评价 ,比如‘是 的,你是对的,有时幼儿确实会去争夺一些玩具。”(三 )如果 会怎样头脑风暴中幼儿提出的解决冲突的方案,并不都是可行的或合理的。于是,教师就需要归纳并引导幼儿认识每种方法及其后果。“如果陈杰决定推开王 浩会怎样 ?那样安全 吗?而王浩又会 怎样想呢?”通过 “如果 会怎样”的程序 ,任何潜在的不安全的因素或会伤害到其他幼儿情感的办法都被去掉了。幼儿可能针对那些被教师认为不恰当的方案提出问题,如 ‘哪样公平吗?那样有效吗?”教师需要对此做出反应,对于年龄较小的如4岁的幼儿,要利用玩偶来展示各种解决方案;年龄稍长的如 5岁以上 的幼儿则可以直接告知他们 ,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判断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四)如何执行方案

一旦在教师的帮助下决定了最佳方案,幼儿需要知道如何成功地执行。当然,幼儿认识到冲突的实质并不意味着都能有效地解决冲突,也就是说执行冲突解决方案也是一个难点 。年幼幼儿经常用语言表达诸如“我们轮流玩汽车或我先玩其他玩具\'’的想法与建议,但实际行动上却并不愿或不能执行。幼儿冲突的产生与其 自我中心化有关Ⅲ,因此只有当幼儿的心理发展到了去自我中心化的阶段时,他们才能不争着第一个玩玩具。对于幼儿的等待或轮流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类似抓阄的方式决定谁先谁后。一旦幼儿自己做出决定,教师就要帮助他们确定每人玩的时间长短。对教师来说,规定并看好时间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平。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是确定并讲出大家所选的方法,‘‘好了,你们已经决定了轮流玩汽车,”同时让幼儿明白如何去执行这个决定;并监督进展以确保大家的意见能够按计划进行。

(五)解决方案有效吗

当然 ,也不是所有的方案都能成功解决幼儿的冲突。如果无效 ,又该怎么办呢?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评价解决方案,其中幼儿也有机会反馈该方案的效果以及他们的感受。如果幼儿不满意这个结果 ,他或她可以尝试另外的方案,由此他们将重新经历上述五个阶段 。

三、幼儿冲突解决模式的教学 尽管我们相信幼儿有能力 自己解决冲突 ,但如果我们能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他们更快地获得冲突解决模式,则更有利于幼儿的同伴交流。而研究表明,模仿与实际操作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通过教师的正确演示,幼儿在模仿与操作中逐渐掌握冲突的解决模式。

(一 )班级会议讨论 冲突问题

班级作为冲突发生的地点,也是幼儿模仿问题解决方案的平台。教师可充分利用班级会议这一载体,与幼儿一起探讨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从而让幼儿获得冲突问题解决的策略模式。班级会议的第一个目标是在幼儿群体中建立起公开和自由的讨论气氛。对教师而言,他们必须确保每个幼儿参与讨论的机会和对于讨论的贡献;对幼儿来说,必须相信他们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会得到尊重与保护。第二个 目标是通过各种运用各种方案来发展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对幼儿来说,提出并选择他们认为有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 的;对教师而言 ,他们需要激发幼儿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引导其选择执行合理方案。教师甚至可以考虑设计 “和平 区”,让卷入冲突的幼儿到事先设计好的区域先行 ‘怜却”,然后协商解决问题。因为离开事发地会让他们冷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的极端情绪,从而可以把心思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 。班级会议还应确定召开的具体时间 ,每天或一周几天。成功的班级会议要求时间、耐心和实践。教师要在建立起和谐、安全气氛的基础上,引入问题解决步骤和技术。

(二)木偶再现冲突情景

采用木偶一方面是因为它能极大地吸引幼儿的保育保健 BAOYUBAOJIAN注意力;另一方面木偶表演方式可以保护那些卷入具体冲突的幼儿的身份。木偶可用来再现日常教室情景问题,如叫绰号、争执、不遵守次序等;还可以扮演实际的冲突情景,如两个幼儿争吵谁来浇水 、谁给小兔子喂食等。木偶表演同样允许教师表达她的关心,如 “我注意到大家在收拾教室的时候 ,有的小朋友仍然在自顾自地玩而没有停下来帮助其他小朋友进行清扫 。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强调具体的技巧,诸如轮流、请求教师帮助,在小组中听取意见,或者让另外的小朋友来表演等。

教师可标定几个 “问题木偶”,让幼儿给它们取名并用小盒子建一个“家”。这些木偶可用来在班级会议中演示解决问题过程。教师通过操作木偶,呈现某些冲突情景,例如大声叫嚷、哭喊、叫老师的名字等。木偶还可以定格在冲突问题的某个节点上 ,让幼儿进人到冲突解决的环节中。一旦选定了他们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就让幼儿自己用木偶来演示方案的结果。

(三 )图片描述冲突状态

大的图片或招贴画能够提供一种机会 ,让幼儿讨论问题或冲突情景。教师可以这些图片编一些故事,将幼儿引人冲突情景。如教师对着一幅描述小女孩哭的大图片说 ,‘‘这位小朋友叫林静。大家看着她的脸,我来告诉你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天,林静在幼儿园问两位小伙伴是否能够跟他们一起玩。

她的伙伴说:‘不,我们很忙’。你们认为这会让林静有怎样的感受?问题究竟是什么?你认为林静应该怎样做?”在班级会议中呈现这样的场景并描述冲突状态,于是小朋友们在界定问题的基础上给林静提出了多种方式让其尝试,如再一次请求,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给他们,或者向老师求助等等。

(四)角色游戏体验冲突解决

角色扮演游戏是体现与提高幼儿换位思考能力的很好途径 。教师可 以采用角色扮演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面对冲突情景,自己体验冲突感受,由此发展幼儿的移情能力隅。在游戏中,教师通常担当导演角色,先描述冲突情景并界定冲突角色,然后让幼儿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冲突。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冲突问题有关 的主题 ,通过讲述的方式呈现冲突故事的开头 (对年幼幼儿如小班幼儿则需要呈现更多的故事信息和结构),然后让幼儿参与完成这个故事。“有个名叫苏俊的小朋友,由于不愿分享玩具而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不好。一天,当一个小女孩刚开始玩一辆红色小汽车时,苏俊飞快地—把抓过小汽车,同时也把小女孩吓哭了 ”接着让所有的幼儿都发挥自己的想象或回忆自己的经历构思故事,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或者由幼儿 自己协商安排角色,采用角色游戏 的方式来扮演这一 冲突情景 。 角色扮演不但能让幼儿认识到冲突情景中不同幼儿的想法,更能让其体验到冲突卷入者的相应情绪,并通过游戏的实践和模仿而掌握冲突解决模式。

本文为“西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 目”的 阶段性 成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