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

血细胞分析报告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和速度。然而,它们只能作为血液常规分析过程中的过筛手段,遇到一些异常的结果时还必须用显微镜复查血片,方能发出报告。作者采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筛查,显微镜形态学复查,查出血液系统疾病136 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2007年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门诊、病房约6万例进行查血液常规检查,发现有异常的做显微镜复查,发现血液系统疾病136 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3 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 例,多发性骨髓瘤4 例,巨幼细胞性贫血35 例,缺铁型贫血32 例,骨髓增殖性疾病25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 例,他们均为初诊患者,并经骨髓形态学或经上级医院检查证实。其中男63 例,女73 例,年龄15~81岁。

1.2 检验方法

1.2.1 仪器 COULTER——HmX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全血质控液COULTER公司提供。

1.2.2 方法 常规消毒法采集静脉血2 mL(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每天随机质控)。对白细胞数量及直方图异常者涂片做瑞-吉染色,计数分类200个白细胞,并作形态观察。

2 结

结果见表1。表1 136例血液病的种类和构成比血液病名称ANLLALLCMLMMMgAIDAMDSAA病例数

3 讨

五分类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方便、高精度。它是在一个流式通道内,对单个白细胞进行直接、同时、三重测量,然后再进行三维分析。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形态是细胞的内部结构,包括细胞质的颜色、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及颗粒的性质、核的形状、有无核仁等。异常白细胞直方图粗略地显示各类白细胞细胞比例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出现,手工显微镜复查时注意这些变化的真正病理意义,而不能仅从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来进行临床诊断。坚决反对单位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后,就一律不再作镜下复查和分类的错误倾向[1]。血液分析仪只对典型的血液病作出提示诊断,以便作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对仪器的计数原理,异常报警掌握不够,特别是用不配套的稀释液、溶血素,造成直方图不典型,往往忽视血涂片检查,造成误诊和漏诊,而血细胞的质和量异常恰恰是血液病的重要表现。所以,对一些直方图有异常的患者,一定要镜检。本文报道的136 例血液系统疾病,是从约6 万例标本中筛查出来的,并结合手工复检,经骨髓细胞形态学证实。其中血液恶性疾病占阳性比例28.5%,各种类型的贫血占49.3%。骨髓增殖性疾病占18.4%,再障占3.8%,各种贫血接近占一半,可能与人们的饮食习惯、疾病的本身有关。恶性白血病的比例也很大,可能与饮食、居住环境、工作环境、自身免疫有很大关系。但如若大意,定会漏诊和误诊。血液病特别是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靠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2]。但在基层工作中,血细胞分析仪加上形态学复检和重要的临床症状(出血发热、贫血),可以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做出初步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参考文献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 仪器性能 总重复性

近年来,我镇进行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监测工作,以手工法检测结果的对照研究已取得部分进展,仪器法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能大批量开展工作,但部分检测结果不如手工法可靠,不能完全替代手工法,而且手工发费时费力,速度慢,但在细胞低,特别是占百分比较低的细胞分类方面比仪器法更可信。

血细胞分析仪所检测的项目(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室指标,其结果直接影响对病人的诊断及治疗。为了解我们所使用仪器的性能,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的有关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方案,我们对深圳迈瑞公司BC一2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总重复性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BC一2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校准品。

1.1 仪器及试剂BC一2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校准品。

1.2 样品临床就诊人员的EDTA―K2抗凝(1.5―2.0mg)、静脉血2.0ml。

1.3 使用MICROSOFr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4 项目 WBC、RBC、HGB、MCV、PLT。

1.5 方法随机抽取按操作规程正常采集的EDTA―K2抗凝静脉血液20份,按常规方法分别测定WBC、RBC、HGB、MCV、P 各三次,每次间隔时间为2小时,从标本采集到第三次测定完成累计时间不超过6小时。根据测定数据计算WBC、RBC、HGB、MCV、PLT的总重复性(即各项目的CV% )。

1.6 计算公式

1.6.1 组内离均差平方和(SSQ)计算:SSQ=∑(各测定值)

2一∑(各标本小计) 2/n

n为重复测定次数,本实验重复测定次数为3次。

1.6.2 总重复性计算(用不精密度CV%表示):

3讨论

经过对BC一2600五个项目的测定,得出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的总重复性(以CV%计分别为1.15% 、0.86% 、0.29% 、3.98% ,符合企业标准。)随着实验室全面管理的不断强化和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对血红胞分析仪的结果重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重复性包含了重复测定的随机误差与携带污染双重变异因素,因此能全面评价仪器测定的精密度,良好的重复性是高精密仪器的重要标志,它使我们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刘斌;潘秀芳;王玉丰.Sysmex sf-300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两种虚假提示及解决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01

[2] 刘世文,陈佳荣,李彩玉.KX-21血液分析仪两种操作模式间的精密度差异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5,05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骨髓检验报告;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0

骨髓检验报告的书写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血液学检验》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常见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的诊断、协助诊断和疗效观察过程中,临床医师需要反复抽取患者的骨髓送血液科进行骨髓检查,每次检查后检验医师都要填写骨髓检验报告,供临床医师诊断疾病,观察疗效,直到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出院为止。因此,骨髓检验报告单的填写质量要求非常高,一份良好的骨髓检验报告单是骨髓细胞特征的全部再现,是检验医师骨髓检验技术和对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能力的高度体现,检验医师不仅需要较强的识别骨髓细胞形态的能力,写一份合格的骨髓检验报告更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骨髓检验报告的书写常感到非常困难,为了上好这一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结合学生实际与临床实际,对骨髓检验报告单的书写探索出了一套较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教学时间里写好一份骨髓检验报告,并让学生通过骨髓检验报告单的书写,全面熟悉、掌握贫血及白血病等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学会分析骨髓象,掌握相关骨髓检验技术,并正确为常见血液病下诊断。现将教学方法交流如下。

1.总结出一套骨髓检验报告基本书写模板,要求学生根据所检验的血液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按照模板认真填写

根据教材及临床实际,骨髓检验报告单的书写具有一定规律,但对初学者学生来说,要写好一份骨髓检验报告单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让学生在课时数少的情况下尽快掌握书写技巧,笔者为学生总结出了一套骨髓检验报告单书写基本模板,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按照模板要求认真分析骨髓象,填写不缺项。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条理地去分析骨髓象,书写报告单,减少了学生走弯路的时间。

1.1一般情况下骨髓象书写基本格式

①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红比值。

③粒系细胞增生程度,所占比值,以哪1-2阶段的细胞为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

④红系细胞增生程度,所占比值,以哪1-2阶段的细胞为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征。成熟红细胞形态特点。

⑤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值、形态特征。

⑥全片见到巨核细胞多少个,以哪1-2阶段细胞为主,各阶段细胞形态特点。血小板分布及形态特点。

⑦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1.2常见贫血的骨髓象书写格式

在报告基本格式的基础上,把“4、与3、”对换位置,并要求学生要特别重点描述幼红细胞形态改变,以及成熟红细胞形态改变特点,因为不同的贫血,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都会出现不同的形态改变,这样有助于贫血的分类和诊断。

1.3常见白血病的骨髓象书写格式

在报告基本格式的基础上,根据白血病发生在哪个系,就将哪个系的白血病细胞改变情况放在第3条描写,第2条不用填写粒红比值,未发生白血病改变的其他系细胞受抑制。

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书写格式:

①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

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③淋巴系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原始淋巴细胞为主,占65%,幼稚淋巴细胞占29%,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型规则,细胞核染色质较粗,核仁1-2个,不太清楚,胞浆量少,退化细胞较多。

④红系及粒系细胞受抑制,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⑤全片见巨核细胞2个,血小板少见,形态基本正常。

⑥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2.认真批改学生写的骨髓检验报告,找出问题,并及时在课堂上讲评,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一般情况下,就算是照着模板写报告,学生前几次所写的报告都会出现不少问题。如,常有一些学生在报告中没有描述成熟红细胞形态特点,血小板分布和形态,出现粒红比值计算结果错误,忽略第一条“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及最后一条“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等。也会出现不知怎样描述异常幼红细胞形态特点和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难下诊断等问题。还会在报告文字描述中用一些口水话,写错字、涂改字等。因此,每次学生交来的骨髓检验报告,笔者都会认真批改,在报告上注明错误的地方,并把正确的答案也批在报告上。然后统计分析学生出现哪些问题,某种问题出现人数有多少等情况。在下一次的课堂上,笔者就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一讲评,对学生每一次的进步都给予表扬。而且,每一次讲评都做到讲深讲透。

2.1骨髓检验报告中学生问题分析:

2.1.1不填取材满意、涂片染色良好

这一条有的学生会不写,他们认为没必要,但笔者要求一定要写。因为这一条包含的意义在于检验医师应该首先检查临床医师送检的骨髓片是否是成功抽取的骨髓涂片,如果取材满意,才有对骨髓象进行分析的价值。随后检验医师对骨髓涂片要进行瑞特染色,染色良好的片子,骨髓细胞形态才好识别,才能有效分类骨髓细胞。因此,这一条的书写,可提醒学生要重视以上问题,对初学者来说是必须的。

2.1.2粒红比值算错

粒红比值是指检验医师所分类的骨髓细胞中全部粒系细胞数除以全部红系细胞数所得的值,这个值可以反映骨髓中粒系细胞和红系细胞所占比例是否在正常范围,表达方式以正常骨髓粒红比值为例,粒:红=2-4:1,有的同学会写成粒红比值1:2-4,这样一来,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一般是学生粗心大意和理解错误的结果,必须给予纠正,并说明道理。

2.1.3漏填成熟红细胞形态特点

成熟红细胞形态变化,在常见贫血的诊断中具有较大意义,不同的贫血,成熟红细胞形态会发生不同的改变。如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中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大细胞为主,红细胞中央淡染区不明显。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重视成熟红细胞形态描述。

2.1.4漏填血小板分布及形态特点

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形态的异常,会影响机体止血和凝血的功能,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粘膜容易出血,或出血不止。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常见白血病等患者的骨髓中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或形态异常,检验医师对骨髓中血小板分布情况和形态改变的描述,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出血原因,出血程度分析等参考依据,因此也很重要,要求学生不能省略或遗漏。

2.1.5忽略全片未见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有些寄生虫病如疟疾、弓形虫病等,在骨髓中可发现相应的虫体或寄生虫滋养体等,如果是血液病合并寄生虫感染患者,发现寄生虫就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有些血液病可在骨髓中发现特殊异常细胞及病理细胞,如骨髓癌转移、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如在骨髓中发现异常的癌细胞、特殊形态的戈谢细胞及尼曼匹克细胞,对相应的疾病有绝对的诊断意义。因此,写这一条,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在观察分析骨髓象时要同时注意观察骨髓中是否存在寄生虫,是否存在特殊异常细胞,不管有没有,都要给临床医师一个明确的回答。

2.1.6异常幼红细胞形态特点和白血病细胞形态特点描述不清

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识别细胞能力不足,二是没有掌握相关血液病的骨髓象特征,看不出特点,抓不住重点,不知该怎样描述。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便结合相应血液病骨髓象进行认真分析,如典型的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幼红细胞改变特点为,幼红细胞胞体小,胞浆量少,胞浆边缘不整齐、嗜碱性,中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深染。同时加强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投影演示、版图描绘、显微镜下指导,提高学生识别骨髓细胞能力及对血液病骨髓象特征掌握程度。

2.1.7正确下诊断困难

每一份骨髓检验报告都需要下一个诊断意见,为临床医师提出细胞学诊断意见或可供临床参考的意见。骨髓检查诊断疾病的性质一般分为明确诊断、符合诊断、提示性诊断和排出性诊断等,不同的血液病应该以不同的方式下不同的诊断,这需要检验人员具有较高的检验技术、较丰富的临床知识、以及将检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结合综合分析的能力。对于初学者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困难。如巨幼细胞性贫血、各种白血病,通过骨髓检查可作出明确性诊断,缺铁性贫血只能做出符合性诊断等。但通过反复实验、修改报告,反复讲解相应血液病的诊断要点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诊断方法。

2.1.8在报告文字描述中用一些口水话,写错字、涂改字

骨髓检验报告要求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使用书面、专业语言,而且不能有任何涂改痕迹,因此对学生报告中出现口水话、写错字、涂改字等现象,笔者要求一定要改正,要求学生反复书写、反复修改报告,直到满意为止。并将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学期考试总成绩。

3.特别讲解常用化学染色在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常用化学染色有过氧化物酶染色(POX)、特异性酯酶染色(S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α-NAE)及氟化钠抑制实验,铁染色等。如POX、SE和α-NAE及氟化钠抑制实验对常见急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等。因此,要求学生在骨髓检验报告单中,做了化学染色的,必须填写化学染色结果。

4.强调血片检查在骨髓检验中的作用

许多血液病不仅骨髓象发生改变,而且血象也有相应改变。如常见急性白血病,不仅骨髓象可见到大量原始、幼稚白血病细胞,血片中也可查到大量一般绝对见不到的异常原始、幼稚细胞。因此,血涂片的检查和描写对血液病的诊断也很重要,学生也需要重视。

骨髓检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骨髓象、血象、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诊断意见及建议。笔者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反复教学,学生可在毕业前基本掌握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验报告书写方法,并正确下诊断,为学生将来服务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actors that can effect the blood cells analyer to measure the classification of leukcyte and remove the situation of the pseudo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and push a blood piece to examine and provide the clinical doctors with the reliable indentific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ccurately. Methods With the Sysmex KX-21 blood cell analyer and the visual microscope,150 blood specimens were examinecl and had the constrary analysis in one time.Results Being unsmooth on operation, setting aside the specimens for a long time after collecting, the temeprature and the mixture of specimens, the duration and power of osillation and so on are all effect the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leukcyte in the blood cells analyer. Conclusions The blood cells analyer cannot compeletely replace the visual microscope to examine the classification of leakcyte. When appearing the doubts and warning reports on the unusual leakcyte, reasons should be analied and classification should be in the visual microscope or blood specimen should be collected again.

【Key words】 blood cells analyzer; classification of leukocyt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是白细胞分析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型号血液细胞分析仪,在各级医院检验科已广泛应用,特别是白细胞自动分类和异常白细胞警告提示,改变了目视显微镜分类方法,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但是,目前很多检验人员因对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认为血细胞分析仪分类结果,完全可以代替目视显微镜分类结果,而忽视某些结果需要复片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将对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KX-21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与目视显微镜复片分类,对异常白细胞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的影响因素,现探讨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血液细胞分析仪(Sysmex KX-21),为日本Sysmex公司产品。

1.2 试剂 全部配套试剂和质控液。

1.3 方法 随机抽查门诊患者150例,静脉采血,EDTA-K2抗凝。室温放置15min后,充分混匀,上机测试。同时推血片一张,室温自然干燥,瑞氏染色,目视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将两种方法对异常白细胞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150例标本经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结果,出现疑有异常白细胞警告报警有20例,报警率(阳性率)13.3%。目视显微镜复片,发现有不同程度异常白细胞12例,阳性率8.0%。20例阳性标本,目视显微镜复片,其中有8例可见有不同程度异常白细胞(有幼稚细胞1例,杆状核粒细胞增多1例,嗜酸粒细胞增多2例,嗜碱粒细胞增多1例,异常淋巴细胞增多3例),占阳性标本的40%。130例阴性标本(无警告),目视显微镜复片,有2例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白细胞,占阴性标本的1.5%。其中1例为已确诊急性淋巴白血病在化疗中,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偏低,血细胞分析仪分类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仪器无异常白细胞警告,显微镜复片,幼稚细胞8%。另1例为发热待查儿童,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血细胞分析仪三分类百分比基本正常,没有出现异常白细胞警告,目视显微镜复片,异常淋巴细胞达10%。

转贴于

3 讨论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门诊患者,全血做血液细胞分析,白细胞分类结果,异常白细胞警告较高,假阴性率虽然较低,但也应该引起检验人员的重视。

根据几年来的工作体会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血液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不同于常规的涂片染色分类[1],常规分类除细胞大小外,还要根据细胞染色反应,核的形态及染色质的着色情况,胞质的着色及颗粒才能确定为某种细胞。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法,是根据白细胞直方图分类法,只能反映经溶血剂处理后某种体积的颗粒,即某种大小细胞的多少,而不能反映某种特殊细胞的变化,对少见的正常白细胞和异常细胞不能准确识别,不难看出电阻法白细胞分类只不过是较粗的筛选方法[1]。另外,手指采血,由于采血过程中因操作缓慢、穿刺不顺、组织液混入、混匀不及时等,均会引起白细胞形态变化。对血细胞分析仪分类会产生明显影响,而出现异常白细胞假报警,为此,根据文献介绍和大量实验证明[2],使用末梢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影响因素较多,有些参数不能得出准确结果,其重复性及稳定性都不及静脉血标本,应提倡静脉血。

血细胞的检测结果,尤其是血小板(PLT)的结果,直接反映试剂的质量。原则上强调使用与仪器检测原理相匹配的试剂[3]。溶血剂是血液细胞分析仪试剂中的主要试剂,能将红细胞溶解,并能使白细胞的体积发生规律性变化。实际工作中发现,若溶血不完全,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将引起白细胞计数(WBC)假性增高。此外,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等亦可影响检测结果。特别注意的是,试剂应避免污染,否则,杂质微粒会使本底增高,导致最后计数结果偏高,影响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抗凝剂的种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国际化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用EDTA二钾抗凝。另外,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也会影响检测质量。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微凝块可能堵塞仪器影响检测结果,从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4]。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细胞体积的识别有明显的体积界限:WBC35-450fl。根据Coulter原理,仪器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识别颗粒的性质。当其体积异常高于或低于仪器设定的阈值时,往往会造成误判。除以上原因外,标本采取后放置时间、温度及上机前标本混匀、振荡时间、力度等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的准确识别,如采血后标本放置时间小于5min,室温低于10℃,标本混匀不当等,可使白细胞三分类不全及异常白细胞假报警率增高[5]。

综上所述,目视显微镜法分类,应是目前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血液细胞分析仪法分类,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其优点是速度快,省时少力,重复性及稳定性较高,但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为此,国内专家多次提出[2],在各种参数及图形均正常的情况下,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做筛选手段。要坚决反对当前有些单位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后,就一律不再做镜下复检和分类的错误倾向。最好每次标本都先涂一张血片,以备必要时复检。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0-61.

2 全国血液学自动化分析质量控制研讨会纪要.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2):125.

3 朱芸.不同血液分析仪试剂使用的比较.河北医药,2000,22(11):854-855.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血细胞;镜检 

        1 血液分析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虽然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但是不能发现异常血细胞及血液寄生虫,而染色的血涂片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两分类和三分类仪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有些检验人员对血液分析仪原理缺乏了解,过分依赖仪器,只看打印数据,对异常结果未作全面分析,盲目发报告。

        1.2 部分检验人员不会分析白细胞直方图,不了解异常报警的含义,对于是否需要作镜检不能正确判断,造成漏检。

        1.3 有的检验科自从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只要临床医生未注明就不再作镜检,仅凭血液分析仪发出白细胞计数的报告,从而造成漏诊过误诊,如仪器报告淋巴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幼红细胞,仪器报告小白细胞增多,镜检为异常淋巴细胞等,有的漏检疟原虫。

        1.4 有的厂家或产品销售人员对产品宣传不符合实际情况,如“该血液分析仪可减少人工分类的工作量”等造成检验人员忽视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2 典型误诊的病例分析

        例 王某某,男,12 岁,咳嗽发热,曾诊断为上感,systemXF-800 血细胞计数仪检查 血红蛋白120 g/L 血小板150×109/L 白细胞11.8×109/L中性0.52 淋巴 0.40 涂片镜检嗜酸性粒细胞0.32。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目前国内使用的三分类仪器大多是根据白细胞体积的大小分类,不能区分幼稚,嗜酸性嗜碱性及单核细胞,更不能识别异淋和有核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甚至一些小粒细胞当作中间细胞,一些大淋巴细胞当作粒细胞计数。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实验室管理

        高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各单位在购进血液分析仪后,检验科不仅要对仪器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对临床需求情况也要熟知,要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科室应强调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做染色镜检,防止由于忽视形态学观察造成漏诊后误诊,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3.2 加强人员培训

        随着各种血液分析仪在各级实验室的逐步普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可使先进仪器能够正确使用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可使贵重仪器发挥所有的功能,并可加强对仪器的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发挥更好的效益。

        3.3 加强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来自用EDTA-K2抗凝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378份血液标本。

仪器与试剂: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和原装配套试剂,双目光学显微镜,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

涂片制作、染色及镜检:①制作涂片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和BC-3000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参照其它较先进检验科室的显微镜检查的血涂片标准进行检查。仪器有报警提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计数异常;三系或二系或一系增加或减少而仪器未报警者(白细胞<2.5×109/L或>30.0×109/L;白细胞分类有异常:小型细胞比率<15%或>45%,大型细胞比率<45%或>75%,中型细胞比率>20%;红细胞<2.0×1012/L或>6.0×1012/L;血红蛋白<70g/L或>170g/L;血小板<60×109/L或>500×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70fl或>105fl);临床医师有镜检要求的;与临床诊断或提示明显不符。②涂片标准: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血膜长度占玻片的2/3左右[2]。③血涂片的染色: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进行染色,染液按叶应妩主编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要求配置。④血涂片的镜检:先低倍或高倍镜,观察涂片全貌:染色、涂片是否合格[3],估计白细胞数是否与仪器结果相符,观察外周血细胞大致分布及各类血细胞大致比例,特别要观察涂片尾部有无巨大及异常细胞,选择体尾交界处有核细胞与红细胞不重叠处作为有代表性的油镜区。油镜观察:细胞形态、比例、分类计数。观察白细胞形态是否正常,有无异型淋巴细胞,有无毒性改变;观察红细胞有无大小不均、淡染区扩大及畸形,观察红细胞内有无异常结构,如卡波环、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寄生虫等;观察血小板数、形态及聚集性。白细胞分类计数100个,采用“城墙”式移动涂片进行分类,计数各类细胞的比例,观察有无核左移、核右移,有无幼稚细胞、异常细胞[4]。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20×109/L,仪器计数可信度差,可通过血涂片血小板计数法报告,即血涂片中血小板数(109/L)=计数100个白细胞时血小板的数量/100个白细胞×白细胞数(109/L),(注:白细胞数为血液分析仪的计数结果)[5]。

实验方法:①用EDTA-K2抗凝以真空采血技术从肘静脉采血2ml,室温放置,于采血后2小时内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完成检测。②将BC-3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1378份标本结果分析,对所有符合涂片检查标准的228份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血涂片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进行染色,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于普通双目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必须保证良好的涂片及染色效果)。从各方面仔细观察:血细胞数量评估;白细胞分类计算与形态;红细胞大小与形态;血小板大小与形态;其它异常,如中毒颗粒、寄生虫等是否与检测结果相符。

结果

血细胞分析病例1378例,血涂片镜检228例,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症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8例、缺铁性贫血1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例、急性白血病4例,其余198份血涂片镜检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相符。

讨论

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精密度和效率,但是目前国内使用三分类都是根据白细胞体积大小而分类,不能区分幼稚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更不能识别异型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毒性变,甚至将一些小粒细胞当作中间细胞,大淋巴当作粒细胞,大片成簇的血小板当作白细胞[6]。由此可见,血细胞分析仪只能作为全血细胞计数分析的一种过筛手段。当遇到可疑情况,尤其病理条件下其测定的结果并不可靠,需要人工涂片镜检复查,而现今各医院检验科对全血细胞计数异常结果基本不或很少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查,这种现象引发了不少医疗投诉和事故。分析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工作量大;检验人员缺乏临床知识;部分临床检验工作者对自己使用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没有全面掌握,认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可靠,不需复检;责任心不强等。急性白血病起病

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以高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痛为特点,个别患者仅表现某一方面,部分检验工作者由于对非典型症状缺乏足够的认识,思路狭窄,即便血常规报告异常,仍凭借主观判断,不做涂片镜检,盲目发出报告单,致白血病漏检,所以临床检验工作者应熟悉急性白血病的各种临床表现特点,当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超越正常参考值,或直方图异常的血标本均应涂片镜检[7],防止各类白血病细胞漏检。各类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血液和骨髓象的分析,为得出准确的结果,要求检验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在熟练掌握仪器性能、操作规程的同时,对血细胞分析报告审核时必须做到全面、细心,及时发现异常细胞。目前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人工复查标准、内容、方法及程序尚无明确规定。全血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最终用于临床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监测,或用于受检者健康状况的评估,因此当遇到检测结果异常时,认真进行血涂片镜检,并进行综合分析,不仅可复核计数的准确性,还可使多种常见的贫血、白血病、感染性疾病等得到及时、初步甚至明确的诊断。

综上所述,血涂片镜检是血细胞分析的重要部分,是每一个检验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好多医院不重视血涂片,使好多年轻的检验工作者只认机器,不认细胞,不能更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检验界很多老前辈都讲到“准确的白细胞分类不能完全脱离显微镜检查”[8]。由此可见,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卫生专业技术考试指南.知识出版社,2002.

3 李文华.血小板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0,7(31).

4 张秀青,康翠娥.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须同时涂片镜检.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

5 王朝辉,张洁.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减少误差因素54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21.

6 刘杰平.从Kx-21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结果看血涂片的重要性.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0).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冷凝集

健康体检男37岁,真空静脉采血2ml ,EDTA-K抗凝查血常规。采血后混匀五分钟上机测试WBC 8.9×109/l 、RBC1.75×1012/l 、HB149g/l、 HCT 0.169 、MCV 96.6fl、 MCH 85.1pg 、MCHC88.2 g/l 、PLT546109/l,结果分析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不成比例(一般人HB /RBC的比例为30:1,HB的单位为g/l、 RBC的单位为1012/l) [1] ,MCV变大 MCH 、MCHC 明显改变。检查仪器状态良好,无报警,排除血球分析仪堵塞等故障因素,仔细观察血液样本发现血细胞成细沙样,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已成凝集状,疑红细胞冷凝现象。将标本370C水浴30分钟后,细沙状颗粒凝集消失,混匀后立即上机测试WBC7.0×109g/l、RBC4.53×1012g/l 、HB148g/l 、HCT4.07、 MCV90fl、MCH32.6pg 、 MCHC363g/l 、 PLT559109/l.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比例、血细胞参数大致符合。

分析影响血细胞计数的原因是:由于含冷凝集素高的样本在血液离体后,环境温度下降,体内冷抗体与自身红细胞膜上抗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几个红细胞凝结成块,通过检测器导致与红细胞有关的参数包括RBC、HCT、MCV、MCH、MCHC、RDW显示异常,红细胞直方图上显示低矮的宽峰。

讨论 冷凝集一般源于体内冷凝集素过高而导致血液在体外低温条件产生的红细胞自凝,从而影响血液检查,特别是导致血常规以及血型鉴定出现错误结果。冷凝集素是红细胞自身免疫抗体,其特点是在低的温度下能作用与患者自身的红细胞。在体外其最适温度为4-27℃能与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4℃反应最强[2] 。正常人血清中含有低滴度的冷凝集素,支原体衣原体EB病毒感染、某些肿瘤可导致其滴度明显升高[3] 。冷凝集素几乎均为IgM型,对人红细胞I类抗原有特异性,300C以下可使红细胞凝集,温度升高后凝集消失。健康人血清中效价不高,一般在160C以下在200C以上不发生凝集反应[4] 。红细胞冷凝集现象常发生于冷凝集综合征患者,支原体肺炎和某些含冷凝集素的患者,血液中含有较多的寒冷红细胞冷凝集素,他不仅能凝集红细胞而且也能凝集血液中的有核细胞和血小板,干扰血液分析仪的检测[5] 。血标本出现冷凝集现象可明显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应予以注意。可通过观察监测数据报警信息和散在点图发现此问题。明显的凝集现象肉眼可以初步观察到,此时不宜上机测定易导致仪器管道堵塞。如果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外观,标本已经进入机内测定在审核报告时可通过红细胞血红蛋白不成比例MCV变大 MCH 、MCHC 明显改变等信息,应仔细审核标本外观,对怀疑有冷凝集的标本,应将血样置37℃水浴30 min,待冷凝集消除后,再立即上机测定。在做血常规检测时,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RBC冷凝集现象对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必须使实验室保持在合适的温度(18-22℃),血常规检测实验室应有恒温装置,这一点,对没有暖气或空调的实验室要特别注意,低于15℃或高于30℃均对正常血常规结果有影响[6] 。

重视和坚持做好分析和质量控制工作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环节,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地按实验要求对每份血细胞检测结果仔细分析,发现结果或细胞分布图形异常时,应立即查明原因,排除干扰,防止检验报告出错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肖秀林.血细胞分析后的的质量保证[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5):569-570.

[2] 孙云,曹志勇,李萍等.冷凝集综合征病例报道[J].检验医学,2005,20(3):287.

[3] ,张莉尼.7例抗I,i国内文献综合分析 [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2):93.

[4] 陈永辉.血细胞仪器分析时冷凝集现象影像处理[J].临床检验杂志,2000,18(3):190.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血液分析;质量控制

BC―1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能够测定人外周血液中有关细胞的十八项参数,并能绘制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个直方图,该仪器具有准确、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我结合自己多年使用该仪器的工作经验,现浅谈BC―1800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1材料

1.1国产全血质控物: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我院各临床科室病人静脉抗凝全血标本。

1.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国产BC―1800。

1.4血细胞分析仪配套原装试剂: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方法

2.1分析前质量控制

2.1.1正确选用抗凝剂与浓度:

多数情况下,静脉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1]。EDTA―K2特别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及血细胞比容测定,室温下6h,红细胞体积不改变,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文件建议,血细胞计数用EDTA―K2作抗凝剂,用量为EDTA―K2-2H2O1.5~2.2mg/ml血液[2]。EDTA―K2与血液混匀后,血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白细胞体积肿胀,半小时方趋稳定,另外,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超过3h,EDTA―K2使白细胞变形,因此标本必须在半小时到3h内测定。

2.1.2合格标本采集: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要求使用抗凝静脉血来检测。静脉血能正确反映患者循环中的实际情况,比末梢血准确,重现性好[3]。血液分析仪是精密仪器对标本的要求较高:一是采血量应准确;二是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否则,则易引起血液的凝固;三是采血要迅速,标本混匀要及时;四是血样采集后应尽快送到检验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下贮存不能超过6h,若需做血涂片应在2h内完成,因此,合格血标本采集及送检是做好血液细胞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2.2分析中质量控制

2.2.1选用原装配套试剂及质控物:

用配套质控物进行每天的室内质量控制,可确保检测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是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高、中、低三个水平质控,每天同病人标本随机检测,并绘制出质控图。若遇失控时,必须查找原因,及时排除,并做好失控记录备查。

2.2.2分析中质量控制是发出报告的重要依据,对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时,要严格按照SOP文件进行操作,在标本测定前要充分混匀血标本,混匀过程中要查看血液有无凝块,以免堵塞通道或测定过程中吸样量不足。测试时,注意环温度应在18~25oC,过低或过高时均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由于温度过低仪器报警而不能测试。把清洗液放在37oC水浴预热后,再进行仪器的冲洗,可消除报警后,再进行测试。测定完毕,标本应加盖室温放置一天备查(抗凝血在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24h,白细胞分类可稳定6~8h,血红蛋白可稳定数日[4])。

2.3分析后质量控制

2.3.1分析后质量控制是血液细胞分析质量控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结果特别异常的标本,应及时通报临床科室。若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合的,必须对该标本重新分析,若测定结果与前次无明显差异,并将2次结果一起回报临床医生,并注明已复查。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发现18例分析结果异常,与临床诊断差异较大,经查对后有4例是护士采错标本造成的,有14例是由于标本溶血造成的。因此,溶血标本应重新采血检测后方可发出报告。

2.3.2血细胞分析仪虽然是一种很先进的仪器,但它仍然是一种过筛的仪器,血细胞直方图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的正态曲线分布图。通过观察直方图,对异常图形进行正确分析,再进行必要的镜检,尤其对某峰的缺损、消失、融合、无峰形等显著异常者更应高度重视。另外,常遇到中间型白细胞分类假性增高的情况,增高的原因是有的仪器把异淋、大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误认为单核细胞,对中间型白细胞增高的标本应进行白细胞手工重新分类计数;对于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病仪器分类计数的必须分别进行手工分类计数。

3结论

在工作中我们重视血液分析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质量保证措施,以保证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因此,建立完善的血液分析质量控制方法是特别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丛玉降,秦小玲.质量管理体系与应用.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9.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80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是实现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也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从骨髓液涂片来观察患者细胞的数量与质量变化, 能反映出血液病病变的情况。对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的控制, 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和有效[1-3]。骨髓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分成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也可以分成室内与室间的质量控制。受仪器、检验方法、检验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造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差异, 使临床诊断治疗受到不良影响。所以, 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从标本的采集开始, 直到形成最后报告, 全程都要实施质量控制, 这对于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4-6]。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比本院 2013年和 2014年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 分析影响检查的各种因素。

1. 2 方法 2013年本院使用传统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及控制方法, 2014年对传统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对比 2013年和 2014年本院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 分析影响检查的各种因素。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

2 结果

2013年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准确率为 82.0%(82/100), 2014年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准确率为 98%(98/100), 2014年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及控制方法明显优于 2013年,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前质量控制

3. 1. 1 人员和设备因素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需要多学科技术的配合, 需要专业人员与高水平的检验技术, 掌握临床和血液学相关知识, 才能做好检验工作。要提高检验人员的水平, 就要培训骨髓细胞形态学相关知识, 建立起人员评价制度, 只有掌握了综合的分析能力, 具备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免疫学等知识与操作技术, 掌握血液病与其他学科相关临床知识, 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在一起, 才能使检验与实践实现有机的结合, 使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诊断具备客观性与正确性[7-10]。而检验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的上岗前培训, 具备中级职称以上水平, 才能担任检验工作。实践检验工作中, 骨髓细胞的制片和染色等操作出现差异, 会产生极大的变化, 使细胞认知难度加大, 需要检验人员具备较多的临床实践经验, 才能准确认知。从标本采集到制作、染色等操作都会直接影响到细胞形态学的检查结果[11-13]。

3. 1. 2 规范医生报告单 医生在填写骨髓申请单时一定要认真填写, 内容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征等, 为患者实施细胞形态学检验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 通过临床实践与文献资料等共同参考和印证, 掌握患者更多临床体征与各种检查结果, 如患者是否存在脾功能亢进或骨痛、发热等体征, 这些都会影响到细胞形态学的诊断结果。对患者实施细胞形态检查时, 临床医生要结合临床诊断各项数据, 掌握导致患者细胞质量与数量发生改变的原因, 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率[14, 15]。

3. 1. 3 规范检验环节 从骨髓细胞采集直到标本制备, 这一检验过程中的所有操作环节都会影响到细胞形态学的检查结果, 如骨髓细胞如果取材差, 就不具备临床参考价值, 一旦使用并进行报告, 就会出现诊断假象或者做出错误的报告。操作人员要具备熟练操作骨髓穿刺的技术, 可以顺利抽取患者的骨髓, 取出满意的采集标本, 将骨髓液内骨髓小粒和油滴抽出, 经显微镜观察, 可以发现骨髓细胞中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比值明显比外周血大。进行细胞涂片时要注意明显头体尾, 不同患者的骨髓涂片一般在 6~8张, 对外周血片也要同时送去检验[16]。外周血核细胞的分化明显优于骨髓, 所以要注意观察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尤其对慢粒、贫血等患者的临床诊断, 就要注意观察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在涂片制备时把骨髓液置于血常规管摇匀送检前, 可以选择2~4 mg/m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进行抗凝处理, 忌用会影响细胞形态观察的草酸盐抗凝剂。

3. 2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中质量控制

3. 2. 1 涂片观察 对骨髓涂片的观察要由三步完成, 从肉眼到低镜、油镜, 逐步进行观察。肉眼可见涂膜的大小和厚薄、标本质量等情况;低倍镜观察骨髓增生程度、巨核细胞的数量;通过油镜观察细胞的分布、计数、形态等情况。细胞分类与形态观察要注意, 细胞不能重叠或固缩, 细胞结构要保持清晰可辨, 多处于片尾与体尾的交界区域。观察细胞数量与质量关系, 临床诊断时有的以质量改变为主, 有的以数量改变为主。光镜观察发现不典型细胞, 要观察视野与涂片, 参考临床资料进行识别与分析。阅片时要观察涂片细胞与染色背景, 找出各涂片细胞间关系, 结合患者临床资料, 排除细胞性质。

3. 2. 2 规范骨髓报告 临床医生填写骨髓报告时要注意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 其中包括骨髓的取材、涂片、染色等内容, 可以分成良、尚可及欠佳三个等级进行评价。对骨髓片细胞比例和形态的描述时, 对明显异常要详细描述。按照患者骨髓象与血象、细胞化学染色等情况, 对患者细胞分类, 确定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标准, 规范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验报告, 对存在形态学异常要进行形态学描述。报告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做出综合的判断, 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建议[17, 18]。

3. 2. 3 学习各学科对血液病诊断的作用 形态学发现细胞的数量与质量发现异常时, 对于患者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果异常不能做出肯定诊断, 就要结合其他学科对诊断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印证, 如白血病、贫血等诊断与鉴别都需要组化染色的配合。临床实践检验过程中, 检验人员不能只根据经验进行推测, 一定要综合各项检验报告, 严谨对待。

3. 3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后质量控制

3. 3. 1 建立复核制度 细胞形态学检查与确诊都需要临床工作经验, 有些患者病情特殊还需要小组读片讨论, 如有必要需要专家共同会诊, 报告前要由专人复核, 可以有效提高骨髓报告的质量。由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对检验报告进行复核, 确认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的一致性, 若发现异常就要再次进行观察或重新检验。

3. 3. 2 建立标本保存制度 骨髓检验的申请单与标本要保存完好, 将骨髓与外周的涂片都要贴好标签, 完备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 以备后期查证与会诊需要[5]。

总之, 控制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质量, 才能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 刘广印, 张丽霞, 李荣利, 等. 372例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分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5):657-658.

[2] 王昌富, 丛玉隆. 骨髓细胞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010, 23(5):638-640.

[3] 向环英, 马增煌, 邓建平. 骨髓细胞学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5):636-637.

[4] 周青霞.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结果1231例的临床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8):2675-2676.

[5] 白萍, 王娟, 刘伟玲, 等. 贫血患者1 528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7(2);115-118.

[6] 邢非, 高传玉.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14):76-77.

[7] 邓天顺.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检查的质量控制探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21):266.

[8] 陈进良.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控制研究与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1):51.

[9] 吴彩霞.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控制相关因素分析. 青海医药杂志, 2015(4):59-61.

[10] 唐石明. 骨髓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2):71.

[11] 乐美萍, 张伟民, 单志明, 等.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6):494-497.

[12] 彭贤贵, 王平, 刘思恒. 做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要素分析及改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4):371-373.

[13] 李早荣, 卢兴国.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2, 17(4):46-47.

[14] 陈海斌, 潘志远, 洪国平.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质量控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14):1532-1533.

[15] 乐美萍, 张伟民, 单志民, 等.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误诊分析及对策――2000-2005年骨髓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 4(3):189-191.

[16] 常颖. 1239例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诊断分析. 中国民康医学, 2015(20):43-45.

[17] 殷青宁, 杨小红. 青海省儿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832例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3):3252-3253.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10篇

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大量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分析仪普遍用于临床检验,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医院检验科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检验医学水平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主流和必然。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检验项目需靠经典的方法(特别是手工方法)去验证、校准和补充[1]。目前在医院检验科普遍存在忽略人工显微镜在形态检测中的作用,一味依靠自动生化仪器,导致漏报,甚至发生医疗事故,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依靠现代化仪器的同时,也要注重经典的形态学检查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血细胞检查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多种原因,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以保证[2]。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是近代血液分析的一次革命,它比显微镜下计数精确,而且能减少医源性感染,目前成为血细胞计数不可替代的检验仪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多基于电阻抗原理,在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液)中有一个用于细胞计数的小孔管,小孔管外侧的胞悬液(稀释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其内侧也充满同样的稀释液,并有一个内电极细胞为相对不良导体,其导电性质比稀释液低,当有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瞬间可引起电压变化向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数量的多少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脉冲的高低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从而得以测定细胞的数量和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胞,可以细胞直方图显示。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细胞计数和分类原理,综合应用了电学和光学(流式细胞术根据各种白细胞对激光不同而进行分类)等检测原理以细胞散点图显示[3]。

由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可知白细胞被分成小细胞群,中间细胞群和大细胞群,统计学分析证实在正常生理,细胞形态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淋巴落在小细胞内,中性粒细胞落在大细胞内,其余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中间细胞群,这不难看出,这种分类方法与显微镜检查分类计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仪器报告的是相当于其体积大小细胞数目,绝对不是均一淋巴细胞群体,报告的淋巴细胞也可存在体积稍小的嗜碱性粒细胞。反之,大淋巴细胞也会落在中间细胞群内而容易被误为单核细胞。在正常生理状况下都存在着差异,病理过程中变化更可想而知。受分析因素影响细胞形态特别是体积的异质性都会发生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幼稚血细胞,仪器分析都很难反映实际情况。不少人以为复查就是作白细胞分类,其实不然,复查应包括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估计血小板或红白细胞数(印证与仪器给出的数据是否大致相符);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或红细胞聚集,以及有无特殊形态的异常细胞和寄生虫等。而且从事血片复查检验人员,首先要仔细阅读血液分析仪给出的各种参数,直方图,散点图和提示信号。对可能存在的血液学异常或技术性影响因素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给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初步诊断等)确定复查内容,而且从事复查的人员必须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血液细胞形态学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对血液分析仪十分熟悉,尤其是熟悉分析几种直方图,散点图的正常和异常图形,并能对异常图形的意义进行解释和评估的人员[4]。白细胞三分类的仪器复查率要高于五分类仪器,基层医院普遍使用三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所以更要进行血片镜检,并进行综合分析,使多种常见贫血、白血病感染等疾病得到及时明确的诊断。患者,女,38岁,因干咳入某院检查提示,WBC:12*109L,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MCR 0.20异常提示F2,未查血片,来我院检查血片,镜检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结合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另一例患者,男,13岁,因贫血和白细胞增高,报告单上NC报警信号,做血涂片镜检:白细胞增高是由于出现有核红细胞。

尿液分析仪的普及,提高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依赖仪器结果而忽略传统尿镜检的现象十分普遍,其根源在于没有正确理解干化学分析的使用要求。仪器检测原理:仪器以球面分析仪接受双波长及射光的方式,测定试带上的颜色改变,进行半定量测定[5]。中华医学会对免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情况制定标准:在仪器和试纸条质量都合格的前提下,如果干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尿蛋白、尿亚硝酸盐、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结果均多为阴性且尿液来自非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视为此尿液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在参考范围内免于镜检。由于尿液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测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检验原理截然不同,因此仪器法红细胞、白细胞检查仅作为筛选试验,绝不可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目前,红细胞假阳性结果高达30%以上,白细胞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报告也很高,这种状况必须引起临床检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1]。我科按中华医学会标准操作,使红细胞假阳性率大大降低,白细胞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也降低。

尿流式细胞仪集流式细胞术,电阻抗与激光检测及核酸染色等高科技技术为一体,但也只是一类尿沉渣初步分析的仪器,除了在红、白细胞计数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局限外,对“管型分析”、“结晶分析”仍需“镜检”,使用该仪器检查尿沉渣而放弃镜检的做法必须予以纠正[1]。由于经济原因基层医院仅能用一般的尿液分析仪,所以更应该重视显微镜检查。形态学检查在微生物检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涂片可以帮助细菌鉴别,即使使用自动生化鉴定仪,也要经过涂片染色,初步了解是革兰阳性或阴性菌,选择正确的程序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细胞形态学检验涉及学科多,工作繁琐费时、实践经验性强、经济效益较差、出科研成果难,这是造成近年来国内此领域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由此造成形态学检验人才十分缺乏。而形态学检验往往是某些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判断治疗效果和疾病愈合的重要依据。因此,应重视加强形态学检验技术人员梯队的培养。

总之,应重视形态学检查,提高对形态学检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临床检验过程,并使每个检验人员正确理解和自觉执行;细胞形态检查一定要与临床资料(患者体征、临床表现病史等)相结合,多看,多总结,善于用临床资料为细胞学诊断提供依据。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让检验结果与临床有机结合;加强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前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序。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秦小玲既要发展现代技术,也要继承经典方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129-130

[2] 乐家新,周建山,等.血细胞分仪检测原理.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205-207

[3] 徐惟诚.主编.2003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北京:知识出版社出版,2003,19-21

[4] 朱晓辉,何菊英,朱忠勇,应用血液分析后复查血片的内容和方法及程序.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2:785-787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血细胞;显微镜复检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23

Analysis of necessity by blood analyzer hemocyte microscope reinspection WANG Ying, WANG Huai-lian. Liaoning Dalian City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Dalian 116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ecessity by hemocyte smear microscope reinspection after blood analyzer automatic dete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1401 samples in manual hemocyte smear microscope reinspection after blood analyzer automatic detection. Their microscopic coincidence rate and non-coincidence rate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Causes of reinspection included no white blood cell (WBC) classification outcome, abnormal WBC count, abnormal WBC classification, abnormal red blood cell (RBC) or hemoglobin (HGB), abnormal platelet (PLT) and other reasons. Among the 1401 samples in reinspection, their microscopic coincidence rate was 68.1% (954/1401) and non-coincidence rate was 31.9% (447/1401). Reinspection in 1401 samples showed 323 cases with abnormal cells, including 38 cases with archaeocyte,

72 cases with juvenile cell, 13 cases with middle-late granulocyte, 124 cases with neutrophil toxicity, 11 cases with abnormal lymphocyte, 10 cases with 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26 cases with abnormal red cell morphology, 8 cases with large platelet, 15 cases with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6 cases with other abnormalities. Conclusion Manual microscope reinspection after blood analyzer automatic detection is necessary in guaranteeing accuracy of hemocyte detection, along with decreased clinical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Key words】 Blood analyzer; Hemocyte; Microscope reinspection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医院检验科的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血细胞检验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也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诊断参考指标。但是对于血液分析仪异常报警和血细胞异常形态的鉴别确认, 还需要人工涂片进行显微镜复检来弥补仪器的不足, 以保证血细胞分析报告的准确性[1]。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血细胞分析标本。

1. 2 仪器与试剂 Sysme-XT1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和原装配套试剂;Olympus双目光学显微镜;瑞氏―姬姆萨染液[2, 3]。

1. 3 方法 对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检测后其检测结果中有符合显微镜复检标准的1401份标本制备血涂片, 瑞氏―姬姆萨染色后进行显微镜镜检, 镜检结果与仪器检测结果相比较, 计算出镜检符合率和不符合率。

1. 4 血胞复检标准 参照文献及本院具体情况, 结合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特点建立复检标准:①WBC、RBC、HGB、PLT计数无结果;②WBC计数30.0×109/L;

③WBC分类无结果或结果异常:淋巴细胞成人>60%、儿童>70%;单核细胞>20%;嗜酸性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10%;④RBC计数6.5×1012/L;⑤PLT

计数1000×109/L;⑥HGB190 g/L;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105 fl;⑧仪器有异常细胞报警提示[4-8]。

2 结果

2. 1 标本复检原因及镜检结果标本复检原因包括 无WBC分类结果、WBC计数异常、WBC分类异常、RBC或HGB异常、PLT异常及其他。1401例复检样本中, 镜检符合率为68.1%(954/1401), 不符合率为31.9%(447/1401)。见表1。

2. 2 异常细胞类型 1401例复检标本镜检出323例异常细胞, 其中原始细胞38例、幼稚细胞72 例、中晚幼粒细胞13例、中性粒细胞毒性变 124例、异型淋巴细胞11例、晚幼红细胞10例、红细胞形态异常26例、大血小板 8例、血小板聚集 15例及其他异常6例。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 使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测量参数不断增加、检测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使血常规检测更加便捷和准确[9-12]。血细胞分析仪是检验科必备的仪器之一, 其检测原理是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 分子生物学水平的荧光核酸染色对白细胞进行测定分析, 但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识别异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各种幼稚细胞和其他异常成分等, 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13, 14]。手工血涂片显微镜镜检可以根据各类血细胞的特征对其进行分析, 准确分辨各阶段的幼稚细胞及细胞的异常变化(如核左移、中毒颗粒、异型淋巴和大血小板等)[15, 16]。因此实验室必须制定血细胞复检规则, 对需要复检的标本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检, 以减少血液分析中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 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本文对血涂片显微镜镜检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镜检与仪器的不符合率为31.9%, 其中无WBC分类结果、WBC计数异常、WBC分类异常、RBC或HGB异常、PLT异常的镜检不符合率分别为27.3 %、55.6%、57.2%、33.3%和14.1%。同时在复检标本中发现原始细胞38例、幼稚细胞72 例、中晚幼粒细胞13例、中性粒细胞毒性变124例、异型淋巴细胞11例、晚幼红细胞10例、红细胞形态异常26例、大血小板 8例、血小板聚集 15例及其他异常6例。

综上所述, 血涂片复检能保证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弥补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识别细胞异常病变的缺陷, 仪器法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联合应用, 互相补充, 而不能由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完全取代人工显微镜镜检。

参考文献

[1] 彭黎明, 丛玉隆.我国血细胞自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9):885-887.

[2] 丛玉隆, 王昌富, 乐家新.血细胞自动化分析后血涂片复审标准制定的原则与步骤.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8, 31(7):729-732.

[3] 段素霞, 任丽娟, 朱君娜, 等. Sysme-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评价.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29(4):304-305.

[4] 高丽娟. 血细胞分析仪筛选建立显微镜复检标准及临床价值(附1581例报告). 哈尔滨医药, 2010, 30(4):45.

[5] 王祖琴, 李胜发, 张莉萍, 等. 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规则的建立及评价. 重庆医学, 2009, 38(19): 2418-2420.

[6] 王惠, 王春霞. 血细胞分析仪之显微镜复查的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5):370-371.

[7] 田桂芹, 刘影超, 徐敬东, 等.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有异常提示后进行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 实用医技杂志, 2007(7Z):2728-2729.

[8] 吴玉凤.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后显微镜检查的重要性. 医药前沿, 2015(34):70-71.

[9] 罗微, 路艳. 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检标准及临床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4(24):67-68.

[10] 汤庆丰, 姜志凤, 杨一斐. 血细胞分析仪筛选建立显微镜复检标准及临床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6):340-341.

[11] 张蕾. 显微镜复查在避免血细胞分析仪漏检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11):1383.

[12] 乔军军.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显微镜复检标准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71):130-131.

[13] 朱晓辉, 马洪玉, 朱忠勇. 应用血液学分析仪后显微镜复检标准刍议.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 10(3):296-298.

[14] 孙彦平, 王英辉, 付振艳, 等.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增高筛选建立显微镜复检标准及价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 13(6):831-832.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12篇

1 分析前质量控制

1.1 血细胞分析仪的安装要求 为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安装时应注意:

1.1.1 仪器安放在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

1.1.2 放置仪器的实验台要稳固,仪器两边、后部和上面空出至少0.5m的空间,以易于保养和使用,后板和墙壁间至少留出0.2m,以易于散热和清洗,工作环境要清洁;

1.1.3 防潮、防阳光直射,通风条件好,室内温度应维持在15℃~30℃,最佳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30%~85%;

1.1.4 为了仪器安全和抗干扰,仪器应用稳压器最好是净化电源,并连接符合标准的专用地线。仪器安装后或每次维修后,必须对仪器的技术性能进行测试、校准和评价。ICSH公布了对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价方案,在对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方面,要对仪器测试样本的总变异、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重复性、准确性进行评价。白细胞计数总变异系数应

1.1.5 仪器的校准、仪器验收或仪器检修更换零件后或临床使用半年后,必须进行一次校准。仪器校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步骤,须高度重视。校准用的标准物一是来自本仪器的配套标准物,二是来自新鲜人血(但定值要求直接或间接地溯源至国际标准)。校准时最好使用新鲜血作为校准物,采用间接溯源到国际标准的定值方法:一是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即参考实验室)定值,二是在规范操作的检测系统即在使用配套试剂,用配套标准定期进行仪器校准规范地开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良,人员经过培训的仪器上定值,再按推荐校准方法一步一步地校准仪器。

2 分析中质量控制

2.1 每天开机时的检查: 开机后要检查仪器电压、气压等各种指标在仪器质检后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试剂量是否充足,若不足准备好替代试剂。环境温度是否达到仪器要求,本底测试是否通过,确保有足够的打印纸打印当天的样本数据等。

2.2 试剂: 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试剂一般分为稀释液、溶血剂和清洗剂3种,良好的试剂对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及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至关重要。 

2.2.1 最好使用仪器的原装配套试剂,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仪器附件的正常使用和仪器寿命;

2.2.2 半自动血细胞仪严格掌握使用溶血剂用量及溶血时间,不同仪器溶血剂的用量及溶血时间有差异,溶血剂量不足或溶血时间过短,使细胞溶解不完全,时间太久可使血细胞明显变形,发生计数误差;

2.2.3 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电导率、pH值等指标应作为每批试剂验收的标准,绝对不允许使用过期稀释液。

2.3 标本要求: 测试时要检查血液标本有无凝块,仪器吸样前标本充分混匀,且混匀次数、方式要基本保持一致。

2.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临床实验室的法规,人人必须遵守,不得擅自更改,并认真做好仪器日常的清洗,保养工作,同时做好记录。

2.5 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注意避免由于生理状态引起的各参数的变化造成的偏差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如每天的早、中、晚的白细胞总数有一定的差别,一般下午较上午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寒、暑热等使白细胞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白细胞增多;服用某些药物也可干扰白细胞等,所以对非急诊患者应固定时间检查。

2.6 注意仪器的报警、提示:

2.6.1 堵孔,仪器会出现波形或出现报警声,指示灯闪烁或提示警告信号(CLOG),应找出原因,及早解除,使仪器回复运转。

2.6.2 血细胞分析仪在检测过程中,标本有异常细胞及非典型细胞时,有的仪器白细胞散点图异常,有的白细胞直方图异常可在报告单上或屏幕上或用警告信号(-、-、-或***或Aty/Abn-LY、IMM Gran等)提示出某个区域有异常细胞。种类不同仪器报警方式不同,此时要作显微镜下分类。

3 分析后质量控制

3.1 保留标本备查:血样标本测试完毕,标本应在室温保留至少一天,以备临床医师对检查结果有疑惑时复查,核对时用。

3.2 重视室内质控,每天坚持做1~2次质控,检查当日质控物各参数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只有在质控时才允许检测病人标本。

3.3 发出实验结果之前,应由检验师或主管检验师严格审核报告单,查看各参数是否与临床诊断相符,数据间是否有矛盾及各参数之间的联系,仔细观察直方图、散点图的变化以确定实验结果可否鉴别,是否需要复查或重采标本。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意义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68-01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着科技的快速前进,而作为现代化科技的诞生品,血细胞分析仪则很好的将我们血常规检验者从大量而又繁重的劳务中解放,有效地提升着检验的质量,将报告时间也大大的缩短。但是,因为过分依靠自动化分析仪而忽略了手工血涂片镜检,使临床相当一部分病例漏报、漏诊,严重影响了医师的诊断与治疗。而血涂片镜检是指血液经推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红细胞、血小板形态观察以及寄生虫检查等,是血液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能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或降低漏报率。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6632例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对结果符合复检规则的460例异常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血液细胞是医学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对血液细胞的检查上运用的非常广泛,对于很多种血液疾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血涂片镜检是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内容,为检验科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引入,使血常规检查更加便捷,有效提高了检验质量,缩短检验报告的时间。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11月门诊进行血常规检查66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检测结果符合复检规则的460例异常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仪器和试剂:KX-21N血细胞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显微镜及瑞吉细胞染液。

1.2 仪器与试剂。日本生产的KX-21N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瑞氏染液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要求配制,生物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CX-21。

1.3 方法。首先要求检测仪器按规定进行日常保养及维护,每天做室内质控,确保在使用时准确正常工作。EDTA抗凝血,样本采集后0.5~4h内检测,符合复检规则者,涂血片1张,进行瑞吉氏复合染色。用全血校准品对仪器进行校准,每日室内质控在控,实验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涂片厚簿均匀,头体尾分明,染色良好,由有形态学经验的检验技师用低倍镜浏览全片,油镜进行形态学分析,读片区内要求红细胞相连排列但很少重叠。记录各类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及均一程度;红细胞有无凝聚、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异常细胞及寄生虫等。估计细胞数量,误差大时须进行手工计数,有核红细胞增加时需进行校准。

1.4 评价标准。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细胞复检标准》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立的《黄岛区人民医院检验科血细胞复检规则》:新生儿:WBC20.0×109/L;PLT500×109/L;Hb180g/L;中性细胞12×109/L;嗜酸细胞>1.0×109/L;嗜碱细胞>0.5×109/L;淋巴细胞>5.0×109/L;单核细胞>1.5×109/L;无细胞分类,异常分类提示者,需进行血涂片染色复检。

2 结果

6632例样本中,符合复检规则716例,占10.79%;我院实际复检460例,占应检患者64.25%;漏检256例,占应检患者35.75%。复检结果:460例血常规检查患者中,与涂片检查仪器结果相符者为真阳性327例,占复检患者71.09%;为假阳性133例,占复检患者28.91%;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2例,传单9例,出血热6例,各型贫血172例,血小板无力症1例。其中假阳性主要出现在BAND、VAR、LYM、RBC、MORPH、NRBC和血小板旗标阳性等项目。

3 讨论

涂片可准确区分幼稚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中性粒毒性变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杜勒氏体、奥氏小体、潘汉氏畸形、核左移、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等,为疾病诊断提供更有意义的诊断依据。根据涂片中白细胞的分布密度估计白细胞值,能够有效排除白血病的漏检,发现淋巴系统的病理改变。因为红系恶性增生患者含有抗酸抗碱的HbF,不能被溶血剂有效溶解和破坏,易被误认为白细胞。血细胞分析仪使血常规检查更加快捷,降低计数误差,缩短报告的时间。血涂片镜检是形态学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血细胞形态改变,提供更为确切的诊断依据。

目前,外周血细胞涂片镜检是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薄弱点,应予以重视。另外,在血涂片镜检分析中,应特别注意血涂片及其染色的质量,因为血涂片和染色的质量直接影响细胞形态识别和检验结果。一张合格的血涂片应该是厚薄适宜,血膜头、体、尾明显,有核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边留有一定的空隙。因此,要熟练掌握推片技术、染色原理、染色条件和影响因素。临床血液检验的质量保证,除了仪器化的宏观质量保证外,显微镜下微观质量保证是不可忽视的。忽视了对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的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引发医患纠纷。而血涂片操作虽然繁琐,人员技术及经验要求较高,但若能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很好地结合就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为临床出具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

综上所述,血涂片镜检是血细胞分析的重要部分,是每一个检验工作者的基本功。目前好多医院不重视血涂片,使好多年轻的检验工作者只认机器,不认细胞,不能更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检验界很多老前辈都讲到“准确的白细胞分类不能完全脱离显微镜检查”。由此可见,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尿液潜血;尿液分析仪;镜检红细胞

尿液潜血是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尿液中所含有的红细胞计数减少称之为尿潜血。尿液潜血是尿液检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而尿液潜血检查一般方法有使用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和尿液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计数(镜检RBC)两种方法[1]。镜检红细胞耗时费力,而尿液分析仪检验快速、简便、准确;所以一般很多病患都喜欢使用尿液分析仪检验。本文就两种方法对尿液潜血检验的应用做出了相关的探讨。现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门诊患者留取的尿液120份,将病患的检验分为使用尿液分析仪检验和镜检RBC,观察两种红细胞检验的检验效果分析。

1.2 检验原理

1.2.1 对照组 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原理是:尿液中含有血红蛋白(Hb),Hb中亚铁血红素中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与尿液分析仪的试纸模块上的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O],氧化底物邻甲苯胺变成邻联甲苯胺,会在试纸上呈现发生由黄色草绿色深蓝色的颜色变化。

1.2.2 观察组 尿液显微镜检查是: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尿液中的红细胞等呈现在镜下,观察红细胞的计数。

1.3 检验方法

1.3.1 对照组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将尿试纸浸入混匀的10ml新鲜尿液中,浸入尿试纸条在1S后取出,立刻放到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自动打印结果,报告为:―、+、++、+++、++++。

1.3.2 观察组 镜检RBC:取10ml尿液置于试管中,以1500r/min离心5分钟,把试管上部的清夜吸取后,留下沉淀0.2ml。充分混匀后取出悬液约为20μl滴置玻片上,加盖玻片(2.0cm×2.0cm)镜检,镜检时显微镜由低倍镜到高倍镜调动观察对尿沉渣做有形成分做整体观察、血红细胞数目、形态;在记录观察10个不同视野的红细胞数目后,计算出平均值;结果报告为:х个/HP[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同时对120例病患的新鲜尿液进行潜血检查结果见表1

在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尿沉渣中红细胞,以镜检有无红细胞为标准判断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结果;结果表明尿液分析仪检测的敏感度为91.23%,假阳性率为9.11%,假阴性率为10.12%,与同类实验报道基本相符。

用显微镜高陪观察10个视野的红细胞数,尿液分析仪呈阳性反应时,镜检有红细胞的有98例,无红细胞22例;尿液分析仪呈阴性反应时,镜检有红细胞的有24例,无红细胞的的有96例,计算平均值的报告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结果表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阳性标本的“+、++、+++、++++”与镜检RBC基本相符。表明在临床检验尿液潜血的检验中使用尿液分析仪联合镜检检验对比单用镜检效果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尿液分析仪检测法中,尿液中的红细胞异常敏感,有的时候与镜检结果有着差异,所以要充分考虑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如:上泌尿道感染,肾小球以下部位和下泌尿道出血等;而镜检RBC则可排除大多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还可以观察到异常的红细胞;在原则上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呈阳性结果时应用显微镜法复检,以确保检验的正确性。在尿液分析仪法测定的阴性结果与镜检不一致时也应复查。由此可见,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仍然是尿液RBC检验的“金标准”[3],在尿液RBC检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重用,是尿液分析仪不可代替的。

综上所述,在使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潜血时,虽然大多数都可发应尿液中RBC的情况,但有时也会与镜检RBC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联合两种检验方法是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何素稳,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潜血与镜检红细胞的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401-3402

血细胞分析报告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 R5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76-02

当前血常规检查在医院诊断当中极为常见,能够帮助人们发现身体潜藏的问题以便对其进行及时治疗,但是血常规检查功能还有待改善,因此误诊漏诊的现象还时有出现。缺铁性贫血指的是人体当中铁的需求还有供给方面失去了平衡,体内的铁吸收减少或者丢失过多导致红细胞内部缺铁而出现的贫血现象;而地中海贫血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这类贫血患者会导致存在有异常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变形性有所下降进而使得寿命缩短,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其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使用精确度更高的血液分析仪,对人们体内红细胞进行定量以及测量,是测定红细胞体异质性的重要参数,在血常规当中有着突出意义。对于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红细胞平均体积以及RDW均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笔者所在医院使用RDW对缺铁性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进行鉴别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2年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150份病理报告,其中检测结果分别为正常、缺铁性贫血以及轻型地中海贫血,各50份。本次研究报告病例对象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18~66岁,平均33.6岁。设缺铁性贫血报告为A组,轻型地中海贫血报告为B组,正常报告为C组。三组报告病例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试剂与仪器

本次研究仪器选自希森美康出产1000Ⅰ五分类血球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包为该仪器所配套。

1.3 方法

1.3.1 血液样本采集 对患者血液采样主要通过真空采血法进行,对所有患者均使用一个型号的血常规常用管,将受检者静脉血剂量为2 ml抽取出并和抗凝剂混匀,备用。

1.3.2 检测 在对受检者进行检测之前使用同样的质控物进行校正,使用上述仪器对其进行检测。

1.4 血常规参数标准

RDW正常参考数值为10.5%~14.5%;以MCV以及RDW作为本次研究的分类法,具体如下:缺铁性贫血参考数值为MCV不超过79 fl,RDW数值超过14.5%;地中海贫血参考数值为MCV不超过79 fl,RDW数值不得超过14.5%。以MCV、MCHC以及MCH方法进行分类,具体如下:缺铁性贫血参考数值为MCV不超过79 fl,MCHC数值每升不超过300 g,MCH数值不超过28 pq;地中海贫血参考数值为MCV不超过79 fl,MCHC数值每升不低于300 g,MCH数值不超过28 pq。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C组RDW指数10.5%~14.5%,A组RDW指数超过14.5%,B组RDW指数均不超过14.5%,A组与B组筛查相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上,为诊断患者是否出现有贫血症状,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测是必需的程序,而其中红细胞检测则是最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贫血症状已经是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症状,导致人们出现贫血现象的因素有多种,而每一位贫血患者本身的病理机制也并不一致,所以患者接受检查之后各项红细胞检测参数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波动。一般情况下红细胞的生理过程主要如下:从最开始的原始细胞,进化到成熟的最终形态的红细胞,需要经历最少4次分裂且有16个成熟的红细胞生成,在这个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以及细胞浆都会出现显著的变化。细胞核的变化最常见的表现就是DNA出现多次的复制,在复制过程中也使得细胞分裂在不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乏造血物质,则会使得细胞分裂出现显著的降低,还会使得成熟的红细胞出现变形,最终会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由于这种细胞而导致出现的贫血症状,俗称大细胞性贫血;细胞浆的变化在于血红蛋白会不断合成,在这个合成的过程中需要珠蛋白、卟啉以及铁这三种不可或缺的因素,如果上述因素缺乏任何一种就会使得血红蛋白合成效率出现明显下降,细胞充盈性降低进而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

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本次研究无论缺铁性贫血或者是地中海贫血,都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类型。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是因为在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缺少铁这一个重要的因素,最终使得血红蛋白在合成方面大幅度下降,红细胞充盈度不足而出现的相关症状。除此之外铁元素的供应状态并不稳定,所以患者本身缺铁程度也不会长时间保持,会呈现不断变化的情况,而红细胞充盈程度也因此有所变化,红细胞体积大小并不一致;地中海贫血轻型主要因素是遗传,该病属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疾病,导致患者出现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因素是珠蛋白基因缺陷,将其他因素均完全排除之后就能够发现地中海贫血患者有以下表现:其血红蛋白合成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但是减少的数量却有恒定的表现,这也就是说红细胞本身充盈程度的减少相对来说是保持恒定的,虽然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表现一般来说比较小,但是红细胞本身大小相对来说却是保持一致的。

综上所述,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RDW筛查方法对于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之间的鉴别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且操作方便,有突出的临床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惠.血常规检测在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21(25):162-16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