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

开拓工作思路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新思路;创新管理

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发展,所以我们需要优化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对此,本文分析了档案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和状况,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开拓工作的新思路,以期让档案管理更好地为完成信息处理任务。

一、档案管理工作特点

档案管理是为全局服务的,也就是说在各行各业,我们都会接触到档案管理这个领域。比如说大学的学籍档案管理,这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又比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各种信息含量已经远远超过以前,因此,企业的档案管理对其经营和运作有着重要影响。

新时期下档案管理的特点有了一下变化,首先就是档案的使用范围,原先各行各业的档案只为特定的领域服务,而现在是信息互通时代,各领域信息共享,一份档案可能有许多的调阅对象。其次就是档案使用周期的缩短,我国政治经济发展迅猛,信息更新速度相较于以前也就提高了许多。同样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技档案的信息需求量增多,因为许多科研单位迫切要求将理论转化是实际生产力,所以他们会非常需要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将科学研究档案仔细分类,扩充涉及面。最后是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不仅是现在的实际情况也是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的要求,档案部门被要求能迅速地提供信息,然后完成调阅程序,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得到了一定的简化。

二、档案管理工作现存问题

1.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现如今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地开始依计算机工作,因为调阅的过程在线上进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这种变化就给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一定专业技能要求,不仅要精通档案管理学知识,更要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许多档案管理部门忽略了这种需求,在录用管理人员时没有把专业技能当成一项中药考核标准。他们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门培训而是直接上岗,部分管理人员不仅专业素质低下,技术不达标,而且工作态度也比较敷衍散漫,经常违规操作没有责任意识,这就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2.工作效率低下

工作效率的低下体现在许多方面,而最突出的就是检索工作。我们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检索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检索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部分企业还是大部分依靠人工检索,在信息量如此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的检索效率不仅低下而且极容易出现失误。造成检索效率低下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检索程序的复杂,虽然现在对此已经做出了一定简化,但是简化的方式仍然停留在增加不同检索工具,这些工具虽然能减少一些时间,但是很容易出现错误,并没有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3.档案管理机制

我们发现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机制并不是很健全,企业没有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对档案管理做出一些优化和升级,再加上对细节的忽视等问题,造成管理机制存在一些漏洞。比如说档案的档号不齐全,有的档案档号丢失,而有的档案存在错位情况,这些现象使档案非常混乱,难以管理,又比如档案卷的标题具有随意性,没有达到应有的规范标准。

三、开拓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1.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可分为两部分,首先在录用工作人员的时候就做好把关工作,要求出示相关证书,考察其具体实践能力。其次对于已经在岗的工作人员,事业或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平台,让员工参与一定技能培训活动,同时方便员工交流工作经验。此外还要注意不断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结构,使其提升自身技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在优化结构方面,单位可以组建一支专门的档案管理队伍,培养一群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同时通过不同部门的人员调配来不断调整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单位应建设正确的企业文化,加快工作人员思想的转变,在企业文化中加入创新因素,促进管理工作的新思路的开拓。

2.观念的转换

工作要求的变化发展促使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换,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树立一定价值观念和竞争观念,有些时候档案虽然不能以实体的形式出现,但是它也是一种商品,也有它独特的使用价值,尤其是一些科研资料,这些科研资料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对我国经济领域的开拓有重要作用。档案有了使用价值就意味着市场上存在着竞争,所以管理部门需要具有一定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增加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来提升档案的价值。

其次,管理人员需要格外注意档案的时效性,这一点还是与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有关,有一些档案在过去很有价值,但是很有可能在不久后的将来价值被贬低。这就要求管理员在最合适的时间充分利用档案的价值,而不能等档案价值贬低后才想到去开发它。最后,管理人员应注意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来不断调节自身服务,对于市场上有价值的资料信息要加以及时的关注和储存,这样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此外,档案管理并不仅仅只有检索调阅这几个部分,在档案的宣传、开发、后期反馈等环节,管理人员也要多加注意,始终坚持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管理人员可以开拓创新管理服务业务,比如说开展业务咨询等服务,既能完善服务体系,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3.信息一体化

现如今信息开始向一体化发展,这也和档案使用范围的扩大相关联,因为调阅档案的对象变多,但是每一个对象处在各自领域,对档案都有独特的要求,他们需要档案中储存的资料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同时满足不同调阅者的需求就必须将档案和通信资料、情报资料等结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形成量的互补,更加完善档案储存,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四、结语

综上,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开拓档案管理工作新思路,但是具体措施绝不仅只有以上几点,此外管理部门还可以集中统一管理档案来提高档案利用率,或者建立档案网络系统来完善档案管理的服务工作。其余的新思路还需要由诸多专业人士来共同探究。

参考文献: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以下为大会发言节选:高度认识婚姻与家庭杂志的重要性,扎实有效地推进杂志宣传推广工作

全国妇联宣传部副巡视员朱晓征发言节选

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巨大冲击,大多数纸媒的发行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是,《婚姻与家庭》杂志却在2012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都离不开各级妇联组织对《婚姻与家庭》杂志的辛苦付出和大力支持。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同志在听取《婚姻与家庭》杂志社2012年工作汇报后,对杂志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示全国妇联宣传部要利用好这本杂志做好和谐家庭建设工作。

借此机会,我想就继续做好新一年度《婚姻与家庭》杂志的宣传推广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加强领导,高度认识《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全国妇联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性。

《婚姻与家庭》杂志及时捕捉社会热点,真实反映问题实质,疏导和化解家庭矛盾,从而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成为指导地方妇联同志化解家庭危机或处理上访事件的重要理论和事例参考。作为全国妇联在婚姻和家庭领域的权威刊物,一直是全国妇联指导婚姻和家庭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宣传载体。

二、创新思路,充分利用《婚姻与家庭》杂志的影响开拓妇联工作新局面。

各级妇联组织应把握时机,配合要求“走转改”的活动精神,与《婚姻与家庭》杂志更加密切联系和沟通,配合杂志社记者下基层,积极刊登各地典型案例,真实客观地反映基层妇女儿童和家庭方面的实际困难、诉求和问题。

三、《婚姻与家庭》杂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婚姻与家庭》杂志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内容创新为重点,紧紧抓住婚姻家庭领域最重要最突出最前沿的问题搞好选题策划、抓好稿件采编,在新业态难以涉足的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开发;要以深化改革为手段,不断拓宽视野,优化管理,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和发展实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实现跨越性发展。

四、坚持不懈,扎实有效地推进《婚姻与家庭》杂志的宣传推广工作。

对于2013年《婚姻与家庭》的宣传推广工作,一些省区市妇联一把手亲自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宣传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妇女之家”建设已基本实现村和社区全覆盖,希望各级妇联组织做好《婚姻与家庭》进“妇女之家”的工作,充分发挥杂志的宣传作用。下一步的工作要求是:巩固原有地区数量稳中有升!拓展一批新的订阅渠道!努力消除一批空白县市!

强化认识,注重引导,创新发行手段

大连普兰店市妇联主席宋阁发言节选

近两年,普兰店市妇联高度重视《婚姻与家庭》杂志的宣传推广工作,开拓思路,创新举措,使我市《婚姻与家庭》杂志订阅数额逐年递增。在网络和电子图书如此发达的今天,有这么多人花钱订阅《婚姻与家庭》杂志,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喜欢。因为具备了这样一个好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因势利导,推波助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思想上强化认识

对杂志发行工作坚持做到“三个一”:一是开好一个发行会,二是健全一套考核机制,三是年末进行一次表彰。

二、宣传上注重引导

我市各级妇女干部积极主动宣传推广《婚姻与家庭》杂志,一是深入单位宣传。上单位、进企业,发放杂志征订单和样刊。二是面向家庭宣传。让这本杂志走进社区家庭,指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如何构建美满婚姻、幸福家庭。三是作为奖品宣传。把杂志作为奖品发放给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家庭,让她们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宣传杂志。

三、时间上抢先抓早

一是早部署。二是早落实。

四、措施上创新手段

狠抓薄弱点,培育增长点。2012年度,我们由市妇联责任人员实施动态跟踪,使杂志订阅工作在最薄弱环节有了较大突破。

提前宣传,广泛动员,拓宽征订路子

四川省妇联宣传部胡慧发言节选

作为一名女性、一名妇联干部,我经常阅读关于女性类的书籍和文章,在茫茫书海中,我非常喜欢《婚姻与家庭》杂志。从杂志内容来看,它涵盖了婚姻家庭的方方面面,既有法律层面的,也有医学层面的;既有心理学层面的,也有社会学层面等等,是我们处理婚姻家庭问题的良师益友,是我们从事妇联工作的一本感性的、生动的教材,是我们做好妇联工作的好帮手。

去年,我部被全国妇联宣传部、《婚姻与家庭》杂志社授予“《婚姻与家庭》杂志宣传推广突出贡献奖”,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我们的主要做法,抛砖引玉:

一、高度重视,畅通征订渠道。每年,我们会提前召开市州妇联分管宣传领导和宣传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婚姻与家庭》宣传征订工作座谈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加强妇联自身建设、提高妇女素质,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妇女报刊的宣传征订工作。

二、广泛动员,拓宽征订路子。我省各级妇女组织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将征订范围拓展到女性比较集中的企业、学校、团体会员等部门或行业,特别拓展到各级“巾帼文明岗”、巾帼示范村、“三八”红旗集体等优秀妇女组织中。我们还把宣传杂志工作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和谐家庭读书活动”等家庭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愿每一个家庭都成为梦想中的香格里拉

婚姻与家庭杂志主编刘萍发言节选

一个人为什么要走进婚姻,为什么要组建家庭,说到底,就是想找到一个人一个地方,让我们卸下面具、回归到自然本真的状态。也许你会说,现实哪有那么美好?很多人的婚姻不是香格里拉,而是坟墓;很多人的家庭不是仙境而是战场。

但,现实的反差并不能阻挡人们对美好婚姻生活的追求,状况越糟糕,我们的动力反而越足。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香格里拉,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爱与和谐,是婚姻与家庭杂志所倡导的理念。

婚姻与家庭杂志牢牢把握发展契机,致力于打造中国情感帮助第一品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她已经成为宣传、倡导“建设和谐家庭”的必读刊物,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众多读者以及家庭,还成为各地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工作的好帮手。

《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帮助女性成长、营造和谐家庭文化以及帮助妇联组织开展工作上有很大的优势。

第一,提供新观点、新角度,帮助女性自我成长

作为情感帮助第一品牌,婚姻与家庭的编辑们在大量阅读国内外心理学新著、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人物后,择优选择,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将其中的精华授予读者。

第二,报道新动向、新趋势,营造和谐家庭文化

作为妇联的期刊,婚姻与家庭杂志一直坚持不懈地为女性代言,致力于提高广大女性读者的幸福感,也致力推动男女平等的进程。希望在杂志中传递出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倡导男女应该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营造和谐进步的家庭文化。

第三,开辟新栏目、新专题,服务妇联工作大局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中国古代诗人朱熹曾经说过的。经济要发展,事业要腾飞,源头在哪里?源头就在人的思想观念。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亘古不变,必然导致衰亡;唯有解放思想、创新求进,才能兴旺发达。

什么叫解放思想?邓小平说过:“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开拓思路,思路打开了,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就像一个人进入了摩天大楼,要从最底层开始,一层层地向上爬,每一层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上一层楼。有些人刚进入底层,总期待着上一层楼,但不工作不学习,思想不解放,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便束手无策,自然永远上不去。有些人上了几层楼,就原地踏步了,思想上受到一些旧观念、旧制度的束缚,思路不开拓,不敢放手去做,结果始终停留在这一层上。只有那些思想不断解放,思路不断开拓的人才能勇往直前,才能爬到摩天大楼的最顶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和观念,归根结底是靠思想来体现的;出路和行为,归根结底是由思想来决定的。现在人人都在喊解放思想,有些只停留在了口头上,真正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解放思想不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不能为了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要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创新求进,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解放思想,就是要突破思想意识禁锢。我刚接手办公室工作,有时候脑子里老想着上下不得罪,工作别出错的老好人思想,结果造成办公室工作裹足不前,干事没有活力和激情,工作局面死气沉沉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洗头换脑,大胆地冲破思想枷锁和桎梏,与时俱进,敢破敢立,树立新的思想观念。从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封闭意识中解放出来;从甘居落后、不思进取的颓废情绪中解放出来;从有条件就干,没条件就算的不负责任态度中解放出来;从消极治理、无所作为的思想中解放出来。确立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条件上的新胸怀;确立知难而上、负重拼搏的新观念;确立勤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新精神;确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新思想。

解放思想,就是要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当前,办公室工作还存在着如制度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还有一些小难即畏、怨天尤人的消极情绪和小富即安、小进则止的小农思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以往经验模式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过时条条框框的阻碍中解放出来;从小安即止、四平八稳的工作态度中解放出来。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突破常规,不因困难而停步,不为落后找理由;坚决克服怕冒风险、怕担责任、怕丢乌纱的思想,勇于承担责任,力争多有作为,以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推动工作的跨越前行。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培训手段

长期以来,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我厂”)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开展各项教育培训工作,使我厂职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自2002年我厂划归到大唐集团公司以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新的体制和环境下,我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两型、四化、三个能力”发展战略,以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一流职工队伍为宗旨,强化教育培训管理,狠抓各项教培计划、措施的落实,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在全厂营造出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教育培训体系也日臻完善;教育培训管理更为科学;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效果也不断创新和提高。笔者作为培训专责,通过总结这些年的培训工作,认为我厂培训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五年来已取得的成绩

1.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共创良好的培训氛围

教育培训工作在我厂一度曾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曾经有人戏言培训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等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各级领导对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教育培训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创一流的指标需求,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培训也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要求,而是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2.规范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水平,培养一流的职工队伍必须以科学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为基础,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保障。五年来我们以制度的建设为切入点,完善了三级教育培训网体系;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职工考试、考核委员会”;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师徒关系管理办法》等,修订了《职工外出培训管理办法》、《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等规定;围绕人才工程,成立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人才评价中心及“112人才工程”评价委员会,制定了《人才强企工作实施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岗位自学成才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标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培训的科学有序管理。

3.不拘泥于培训形式,强化培训效果

近年来,我厂打破了单一、沉闷的培训模式,围绕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结合各部门的人员状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从而使培训工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例如电气分场率先开展了大班组培训的尝试,他们将全分场检修人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全天培训,另一组正常工作,两组人员每月轮换一次;在具体培训内容上仍然打破班组界限互学,在培训形式上主要以技术讲课为主并结合讲课内容穿插进行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电气分场在职工培训方面的不断尝试,带动了全厂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运行分场开展的机电互学,机械分场开展的全分场范围内的钳工技术比武,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学习培训的效果。

4.立足岗位,拓宽渠道,全面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

由于我厂地处偏远的陇南山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所以无论是人才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培养,都存在着先天不足。为此,针对全厂职工的文化现状,既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又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地开展学历教育。五年来共有96人参加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其中已有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1人本科毕业,专科毕业52人;8人毕业于成人中专教育,23人在读。

5.以《岗位培训手册》实施为契机,强化岗位培训管理,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

为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培训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和随意性,我们在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积极推行《岗位培训手册》,认真按照《岗位培训手册》进行培训,有助于克服以往培训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重复的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03年起,我厂又将职业技能鉴定手册纳入班组日常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更为科学、有效,并使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1.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一是培训效果测评的方法单一,主要以考试或培训后的汇报为主。二是评估指标与重点停留在以培训人次数、时间、经费执行率为评估指标的阶段。三是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工作只

是在最初级的层次上开展,更谈不上事后的跟踪调查。

2.培训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和技术培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电子教材、数据共享、网络传输等事物的出现,为培训手段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我厂因为地处山沟,与外界联系不太方便,所以在获取先进的培训理念、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职工培训这方面发展仍较为缓慢,缺乏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的有效方式。

3.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内容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管理人才,所以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更为重要。我厂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管理人员的技能差异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设计和明确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的深度也不够。

转贴于

三、关于加强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认识

从培训管理的角度,管理培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涵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果的转化机制等各个环节。

1.注重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需求分析是做好人才有效开发尤其是制定培训目标及课程开发、培训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培训工作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有利工具。实践中,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岗位要求和管理改革的需要;二是企业人事的变动,如升职、降职、岗位轮换等;三是提高管理绩效的要求。了解员工的具体信息后,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及生产准备、全能值班、点检定修等关键生产岗位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类型、分专业、分层次制定最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

2.加强考核评估工作,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加强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培训效果要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培训的有效性是指培训工作对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益性是指培训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一方面,要将培训纳入考核,迫使受训人员克服因工作太忙,没时间或懒散,不求改变的心理,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在培训之后,还要由被培训者所在单位就培训项目对被培训者进行测评,以确定其培训效果及实际应用能力,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奖励或考核,同时作为下一次培训具体方案的参考,从而实现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

3.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

随着我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我厂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为提高全厂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我厂准备联系相关单位,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然后对各班组的试题进行收集及整理工作,汇总后,将各专业岗位技能培训试题库充实到网站中去,使员工在工作不繁忙的情况下自己进入网上试题库答题,或在岗位技能考试时用来答题,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加强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企业亟须人才的培养。针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工程管理、法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在我厂尤为紧缺。因此,今后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将通过综合素质考核和专业分析选拔确定的培养对象选送到国内知名大学专门学习,或者聘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或本企业高级技术主管,采取报告、讲座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快管理人员职业(执业)资格培训。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在财会、概预算、审计、统计、安全及政工管理等管理岗位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成取证的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5.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通过认真总结以往技能大赛经验,规范技能大赛各项管理工作,精心策划技能大赛项目,使其更贴近实际,贴近生产,采取多种形式即岗位抽调考、竞赛、在岗技能测试等,增加全员参与性,通过征求各部门意见,广泛开展大范围的技术比武,在比赛时尽量将各专业融合在一起,不但使员工都能参与,还尽量促使员工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调动技能人员学习岗位技能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一线人员的岗位技能,从中选拔优秀人才。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培训手段

长期以来,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我厂”)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开展各项教育培训工作,使我厂职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自2002年我厂划归到大唐集团公司以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新的体制和环境下,我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两型、四化、三个能力”发展战略,以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一流职工队伍为宗旨,强化教育培训管理,狠抓各项教培计划、措施的落实,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在全厂营造出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教育培训体系也日臻完善;教育培训管理更为科学;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效果也不断创新和提高。笔者作为培训专责,通过总结这些年的培训工作,认为我厂培训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五年来已取得的成绩

1.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共创良好的培训氛围

教育培训工作在我厂一度曾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曾经有人戏言培训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等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各级领导对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教育培训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创一流的指标需求,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培训也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要求,而是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2.规范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水平,培养一流的职工队伍必须以科学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为基础,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保障。五年来我们以制度的建设为切入点,完善了三级教育培训网体系;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职工考试、考核委员会”;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师徒关系管理办法》等,修订了《职工外出培训管理办法》、《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等规定;围绕人才工程,成立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人才评价中心及“112人才工程”评价委员会,制定了《人才强企工作实施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岗位自学成才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标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培训的科学有序管理。

3.不拘泥于培训形式,强化培训效果

近年来,我厂打破了单一、沉闷的培训模式,围绕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结合各部门的人员状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从而使培训工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例如电气分场率先开展了大班组培训的尝试,他们将全分场检修人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全天培训,另一组正常工作,两组人员每月轮换一次;在具体培训内容上仍然打破班组界限互学,在培训形式上主要以技术讲课为主并结合讲课内容穿插进行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电气分场在职工培训方面的不断尝试,带动了全厂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运行分场开展的机电互学,机械分场开展的全分场范围内的钳工技术比武,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学习培训的效果。

4.立足岗位,拓宽渠道,全面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

由于我厂地处偏远的陇南山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所以无论是人才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培养,都存在着先天不足。为此,针对全厂职工的文化现状,既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又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地开展学历教育。五年来共有96人参加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其中已有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1人本科毕业,专科毕业52人;8人毕业于成人中专教育,23人在读。

5.以《岗位培训手册》实施为契机,强化岗位培训管理,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

为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培训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和随意性,我们在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积极推行《岗位培训手册》,认真按照《岗位培训手册》进行培训,有助于克服以往培训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重复的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03年起,我厂又将职业技能鉴定手册纳入班组日常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更为科学、有效,并使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1.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一是培训效果测评的方法单一,主要以考试或培训后的汇报为主。二是评估指标与重点停留在以培训人次数、时间、经费执行率为评估指标的阶段。三是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工作只

是在最初级的层次上开展,更谈不上事后的跟踪调查。

2.培训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和技术培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电子教材、数据共享、网络传输等事物的出现,为培训手段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我厂因为地处山沟,与外界联系不太方便,所以在获取先进的培训理念、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职工培训这方面发展仍较为缓慢,缺乏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的有效方式。

3.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内容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管理人才,所以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更为重要。我厂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管理人员的技能差异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设计和明确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的深度也不够。

三、关于加强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认识

从培训管理的角度,管理培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涵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果的转化机制等各个环节。

1.注重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需求分析是做好人才有效开发尤其是制定培训目标及课程开发、培训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培训工作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有利工具。实践中,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岗位要求和管理改革的需要;二是企业人事的变动,如升职、降职、岗位轮换等;三是提高管理绩效的要求。了解员工的具体信息后,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及生产准备、全能值班、点检定修等关键生产岗位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类型、分专业、分层次制定最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

2.加强考核评估工作,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加强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培训效果要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培训的有效性是指培训工作对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益性是指培训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一方面,要将培训纳入考核,迫使受训人员克服因工作太忙,没时间或懒散,不求改变的心理,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在培训之后,还要由被培训者所在单位就培训项目对被培训者进行测评,以确定其培训效果及实际应用能力,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奖励或考核,同时作为下一次培训具体方案的参考,从而实现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

3.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

随着我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我厂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为提高全厂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我厂准备联系相关单位,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然后对各班组的试题进行收集及整理工作,汇总后,将各专业岗位技能培训试题库充实到网站中去,使员工在工作不繁忙的情况下自己进入网上试题库答题,或在岗位技能考试时用来答题,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加强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企业亟须人才的培养。针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工程管理、法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在我厂尤为紧缺。因此,今后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将通过综合素质考核和专业分析选拔确定的培养对象选送到国内知名大学专门学习,或者聘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或本企业高级技术主管,采取报告、讲座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快管理人员职业(执业)资格培训。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在财会、概预算、审计、统计、安全及政工管理等管理岗位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成取证的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5.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培训手段

长期以来,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我厂”)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开展各项教育培训工作,使我厂职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自2002年我厂划归到大唐集团公司以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新的体制和环境下,我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两型、四化、三个能力”发展战略,以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一流职工队伍为宗旨,强化教育培训管理,狠抓各项教培计划、措施的落实,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在全厂营造出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教育培训体系也日臻完善;教育培训管理更为科学;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效果也不断创新和提高。笔者作为培训专责,通过总结这些年的培训工作,认为我厂培训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五年来已取得的成绩

1.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共创良好的培训氛围

教育培训工作在我厂一度曾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曾经有人戏言培训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等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各级领导对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教育培训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创一流的指标需求,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培训也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要求,而是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2.规范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水平,培养一流的职工队伍必须以科学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为基础,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保障。五年来我们以制度的建设为切入点,完善了三级教育培训网体系;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职工考试、考核委员会”;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师徒关系管理办法》等,修订了《职工外出培训管理办法》、《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等规定;围绕人才工程,成立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人才评价中心及“112人才工程”评价委员会,制定了《人才强企工作实施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岗位自学成才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标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培训的科学有序管理。

3.不拘泥于培训形式,强化培训效果

近年来,我厂打破了单一、沉闷的培训模式,围绕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结合各部门的人员状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从而使培训工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例如电气分场率先开展了大班组培训的尝试,他们将全分场检修人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全天培训,另一组正常工作,两组人员每月轮换一次;在具体培训内容上仍然打破班组界限互学,在培训形式上主要以技术讲课为主并结合讲课内容穿行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电气分场在职工培训方面的不断尝试,带动了全厂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运行分场开展的机电互学,机械分场开展的全分场范围内的钳工技术比武,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学习培训的效果。

4.立足岗位,拓宽渠道,全面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

由于我厂地处偏远的陇南山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所以无论是人才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培养,都存在着先天不足。为此,针对全厂职工的文化现状,既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又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地开展学历教育。五年来共有96人参加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其中已有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1人本科毕业,专科毕业52人;8人毕业于成人中专教育,23人在读。

5.以《岗位培训手册》实施为契机,强化岗位培训管理,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

为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培训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和随意性,我们在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积极推行《岗位培训手册》,认真按照《岗位培训手册》进行培训,有助于克服以往培训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重复的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03年起,我厂又将职业技能鉴定手册纳入班组日常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更为科学、有效,并使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1.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一是培训效果测评的方法单一,主要以考试或培训后的汇报为主。二是评估指标与重点停留在以培训人次数、时间、经费执行率为评估指标的阶段。三是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工作只

是在最初级的层次上开展,更谈不上事后的跟踪调查。

2.培训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和技术培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电子教材、数据共享、网络传输等事物的出现,为培训手段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我厂因为地处山沟,与外界联系不太方便,所以在获取先进的培训理念、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职工培训这方面发展仍较为缓慢,缺乏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的有效方式。

3.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内容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管理人才,所以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更为重要。我厂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管理人员的技能差异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设计和明确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的深度也不够。

三、关于加强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认识

从培训管理的角度,管理培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涵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果的转化机制等各个环节。

1.注重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需求分析是做好人才有效开发尤其是制定培训目标及课程开发、培训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培训工作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有利工具。实践中,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岗位要求和管理改革的需要;二是企业人事的变动,如升职、降职、岗位轮换等;三是提高管理绩效的要求。了解员工的具体信息后,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及生产准备、全能值班、点检定修等关键生产岗位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类型、分专业、分层次制定最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

2.加强考核评估工作,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加强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培训效果要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培训的有效性是指培训工作对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益性是指培训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一方面,要将培训纳入考核,迫使受训人员克服因工作太忙,没时间或懒散,不求改变的心理,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在培训之后,还要由被培训者所在单位就培训项目对被培训者进行测评,以确定其培训效果及实际应用能力,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奖励或考核,同时作为下一次培训具体方案的参考,从而实现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

3.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

随着我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我厂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为提高全厂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我厂准备联系相关单位,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然后对各班组的试题进行收集及整理工作,汇总后,将各专业岗位技能培训试题库充实到网站中去,使员工在工作不繁忙的情况下自己进入网上试题库答题,或在岗位技能考试时用来答题,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加强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企业亟须人才的培养。针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工程管理、法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在我厂尤为紧缺。因此,今后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将通过综合素质考核和专业分析选拔确定的培养对象选送到国内知名大学专门学习,或者聘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或本企业高级技术主管,采取报告、讲座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快管理人员职业(执业)资格培训。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在财会、概预算、审计、统计、安全及政工管理等管理岗位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成取证的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5.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新时期;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80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我们党培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尽管井冈山精神可以用这六个方面来概括,但是它们却是紧密关联的以敢闯新路、开拓创新为精髓和核心的有机统一体。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共产党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思想保证;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是共产党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精神支柱;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共产党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力量;艰苦奋斗,坚持集体主义是共产党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锐利武器。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有了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并能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够在中国革命的低潮时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而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中国人民,挽救了中华民族。井冈山精神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精髓,为新时期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新时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对激励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

一、继承井冈山精神内蕴的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思想保证

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是井冈山精神最本质的体现,也是根据地广大军民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思想保证。大革命失败后,许许多多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在苦苦寻求革命的道路。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在分析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就根据自己调查所掌握的实际情况,针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他主张抛弃的旗帜,直接领导工农联盟的力量,去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在古城会议上,等人决定放弃“城市中心论”的主张,率领部队到井冈山去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由此可以看出:井冈山开拓创新精神熔铸于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当年,就是在这种思想路线的指导下,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勇于开拓,找到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保存下来并蓬勃发展,最后燃遍中国大地。这充分说明: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的思想保证。正是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才能洞察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中国革命的方向,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的道路。井冈山精神启迪我们: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改革创新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总结,是人类智慧和正确思想的结晶,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那就是说“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及时提出实践发展要求的方针政策,及时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环节”,[1]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

二、高扬井冈山精神凸现的为国为民、坚持理想信念的爱国主义是新时期改革创新的精神支柱

为国为民、坚持理想信念的爱国主义是井冈山精神最耀眼的闪光点,也是根据地广大军民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精神支柱。1927年,反动派发动反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受失败,中国共产党面临建党以来第一次严峻考验。广大中国共产党人都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井冈山斗争时期,正处在血雨腥风、敌强我弱的革命初期,有人犹豫彷徨,有人信念动摇,甚至有人发出了“井冈山红旗能够打多久”的疑问。而、、等老一辈革命家却信念坚定如一、恪守理想信念、坚持革命到底。他们认为中国的革命高潮“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2]他们相信中国的革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2]

由此可以看出:井冈山开拓创新精神扎根于爱国主义的革命信念。当年,正是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克服重重困难率部队与会师井冈山,放弃旧军队的上校团长的优厚待遇,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从此以“朱毛”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工农红军开始了中国独特革命道路的探索,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充分说明:为国为民、坚持理想信念的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3]井冈山精神启迪我们:在新时期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第二次革命”。我国的生产力的落后现状以及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决定了我国的“第二次革命”必然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程,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冲破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在这艰辛而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只有我们树立爱国主义理想,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们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标准,开拓创新,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立足井冈山精神体现的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是新时期改革创新的力量源泉

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井冈山精神的生长点和群众基础,也是广大军民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做群众工作”是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当时根据地的红军干部都满怀深情关心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1928年亲自制定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并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提出,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领导的边界党组织每时每刻都密切关心群众的疾苦,井冈山人民只要听到毛委员的队伍来了,都出来热烈欢迎,报信带路,献粮筹款。

由此可以看出:井冈山开拓创新精神形成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革命实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当年,正是坚持了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集中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广大人民群众才紧紧团结在共产党人周围,和工人阶级并肩作战一起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支援红军,使得共产党的正确决策能贯彻执行,使得工农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不断巩固。这充分说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正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实践,先进的理论、方法和路线才得以催生和贯彻执行,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井冈山精神启迪我们:新时期的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坚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结合,” [1]并从中汲取发展的力量。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经验就是我们改革创新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改革创新的原动力和指向标。改革创新就是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吸收和积累已有的经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过程。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改革创

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更谈不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四、弘扬井冈山精神彰显的艰苦奋斗、坚持集体主义的自我奉献是新时期改革创新的锐利武器

艰苦奋斗、坚持集体主义是井冈山精神中最动人的音符和乐章,也是根据地广大军民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锐利武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所有的党员干部没有个人特殊的利益,和红军战士打成一片,在经济上实行平等,不搞特殊化,不计个人得失,真正做到了官兵一致。“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2]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度过由经济封锁而造成的严重困难和危机,和边界党领导根据地的军民,发展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创建根据地的军需工业,创办造币厂,设立公卖处,开展群众性的熬制硝盐运动,进行艰苦卓绝的生产自救。

由此可以看出:井冈山开拓创新精神贯穿了艰苦奋斗、坚持集体主义的自我奉献。正是由于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持集体主义的思想,广大军民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多次粉碎反动派的“围剿”,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扎根、开花,使“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这充分说明:艰苦奋斗、坚持集体主义的自我奉献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的锐利武器。正是艰苦奋斗和坚持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共产党才有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团结力量,开拓创新才由精神指引的力量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井冈山精神启迪我们:在新时期的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弘扬艰苦奋斗和坚持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研究领域内部不断分化。由于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和个人认识范围的有限性,正确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探索过程。另一方面各学科研究领域又不断交叉,形成了许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这些新兴学科的研究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集中投入,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既各自分工又相互合作,从各自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围绕既定的目标深入拓展研究。所以,任何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完成的,需要有关人员的长期的通力合作,这就需要我们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要敢于奉献,判断高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智慧和力量,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艰险,始终勇往直前。” [1]在不懈的努力和奉献中实现创新并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7,35,36.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解题思路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79-0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并不是培养“应试机器”、教学生如何解对题算对数,而是应该积极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开阔的数学视野,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数学训练,培养兴趣,获得快乐,真正认识和热爱数学科学。上述思想落实到数学课堂上,非常有效和便于实施的方法就是充分引导学生采用多个思路解题,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思考空间。这样能够积极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也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懒于动脑、缺乏创造动力、总想直接套用公式,在面临没有公式可套或者需要自己推演“公式”的问题时茫然四顾、束手无策的现象,同样也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他人学习,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拓宽解题思路,是数学科学发展的内在必然,其教育价值集中体现在: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源于问题情境规定性而其开发过程不能自动化。向学生介绍解题的多个思路,就是介绍数学的自然发展状态,是与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相符的。拓宽数学解题思路本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加工的必要过程。解题方法多样化之于学生对构造性数学的认识和潜能开发,是必不可少的。在拓宽数学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在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过程中,学生更能达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切身体验。下面从授课内容、方法、进度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教学内容设计重在科学合理

受限于身心发育原因,不同年级学生在拓宽数学解题思路上存在着差异,这在小学阶段尤其显著。这就启示我们,要在数学课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侧重点,合理安排单纯算法多样化、数与代数领域基本数量关系多重组合、几何领域基本数量关系多重组合三个维度的教学重点和强化训练量。以五六年级教学为例详细说明。计算技能的培养应放重点在四年级及以前,五六年级不再适宜以基本算术运算技能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核心任务;五六年级宜以代数和几何发展为要务。这是因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的基本算术运算,如果仍然以计算方面的训练强化作为重点,那么仅能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为精准和熟练,而错失了代数和几何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实在是一定程度上的摧残和浪费。如果能够将精力放在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内化、整体建构和对学习自我反思能力,那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教育引导方法重在培树能力

一是要加强学生综合建构能力培养。拓宽数学解题思路教学应该既着眼于学生对多种解决方法的开发(“量”的追求),还应该着眼于学生对这些方法的综合建构(“质”的追求),但不应该单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某一个聚敛的解决方法上为唯一目的、而只要求掌握这个解决方法,还要关注促进学生构建对多种解决方法的认知结构。二是要基于问题情境的规定性来开发不同的解题思路。只有注重基于问题情境的规定性来开发不同的解决方法、摒弃只见“算法多样而思维重复”的做法,才能真正发挥拓宽数学解题思路教学的应有价值。三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发多种解题思路。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自顾自表演式地罗列问题的众多解决方法,却不注重启发学生能动地选择、批评、加工和改造己有解决方法进而开发出新的解决方法,就会滑向“强行灌输”或者题海的路线,不只学生只能囫囵吞枣、被动接受,甚至还会招致学生对解题方法多样化的反感和抵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体验开发解题的多个思路,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强行灌输,才能让学生在拓宽数学解题思路教学中得到创造力方面的锻炼。四是要重视开发新方法的过程和对多种解题思路的认识。课堂上应该借助学生开发新解决方法的过程来帮助学生实现数学解题方法多样发展的“质”与“量”的双赢,既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善于借鉴他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善于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善于利用集体的智慧促进自己能力的增长,又引导学生自觉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解释、提炼、构建关于多种解决方法的整体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在拓宽数学解题思路方面的努力,应该定位于基于问题情境开发不同解决方法的过程,不能求全、要求学生开发出所有的解决方法来。但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在拓宽数学解题思路方面的发展要主动促进,而不是放任自流或者“只做不求收获”、让学生仅仅作为“旁观者”听听、持一种“事不关己”态度而不往心上去。否则,就会导致拓宽数学解题思路教学的低效和巨大的浪费。

三、课程进度安排重在循序渐进

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达到拓宽数学解题思路发展的最高发展水平。因此,在数学课程与教学中,课程设计者和教师应该有一个关于拓宽数学解题思路教学的全局视野,即具有对拓宽数学解题思路及其教学的一定的理性认识,既对学生实现拓宽数学解题思路的“难度”有充分的估计、又要适当引导学生和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注意因材施教的问题;既不能一味贪多求全、过分拔高要求,要求学生人人都能用多个思路解决给定的数学问题、统一实现解决方法多样化、掌握同一数学问题的所有解决方法组成的全集;又不能压抑那些学有余力、本该能够达到更高(或最高)水平的学生的发展;拓宽数学解题思路教学不应片面追求问题的难度、深度、解题的技巧。

拓宽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促进学生对所获得的多种解决方法进行综合建构,使学生在基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多向思维、多角度思考,从而拓宽视野,开发数学思维,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岩. 变式训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49-50.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纯洁性;建设措施

1.前言

2013年5月,国家主席在创先争优研讨会中发表了关于“纯洁干部队伍”和“开拓基层群众线路”的演讲,并鼓励政党干部积极参与开拓群众基层线路的工作。纯洁政党、开拓路线的工作,体现了我党实施体制改革的决心。只有提高政党干部班底的纯洁性、扫除贪腐行为,才能全面提升我党执行政务的效率,让干部能够更投入地服务于民。为了提高“开拓路线、纯洁政党”的实施效率,笔者在文章提出了落实两项任务的可行措施。

2.开辟基层群众路线提高政党队伍纯洁度的意义

2.1现代社会思想观点变化要求政党队伍保持纯洁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党要想管理好国家,必须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度。当前中国社会体制发展水平仍然处在初级程度,并且人口数量过多,因此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利益冲突,因此许多政党干部的观念都会被复杂的社会思潮干扰。比如,目前有少数党员干部对权力十分执著或过于看重金钱利益,因此在从事社会管理工作时,难免会因思想观念出现偏差而做出危害群众的事。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我国政党必须下定决心,清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和错误观念,从开拓基层群众

线路的方向出发,提高执政党的纯洁度,使我党干部能够脱离追求物质利益思想的干扰,更努力地执行岗位职能。

2.2市场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要求政党纯洁

自21世纪初,我国进入WTO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1]。由于当前市场经济格局正处于从分散发展向一体化发展的状态,因此社会局势也受到了经济格局的影响,社会管理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为了提高政党干部的执政效果,我党必须坚定落实开拓基层群众线路的工作任务,让党员干部能够清正廉洁地为百姓做贡献。当前在党的干部队伍中,部分思想觉悟较低的公职人员在处理行政工作的过程中实行“双面人”策略,一面应付领导,一面欺瞒群众[2]。这种做法降低了我党的纯洁度,给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公职人员的纯洁性,使党员组织能够欣欣向荣地发展、兢兢业业地为群众服务,政党内部必须采取整顿干部队伍的措施,为党员队伍塑造廉洁、守法的形象,从而全面提升政党的社会公信力以及服务能力。

2.3为肃员队伍的歪风必须坚持开拓基层群众线路

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局势影响下,党员干部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一些公职人员逐渐被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所影响,产生片面注重权力和金钱的错误观念。这些错误观念对公职人员的工作态度造成了深重的影响,降低了公职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比如,当前充斥于我国政党中的享乐观念、权力观念、利益观念等,都导致了腐败现象频频发生,降低了政党的公信力,影响了群众对政党的认同感[3]。因此,必须采取开辟基层群众线路的策略,使党员队伍深入基层、投身实践,拉近与基层群众的距离。让党员干部队伍参加基层实践工作,可以拉进干部和百姓之间的距离,使百姓能够了解干部、信任政党。同时,也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改变政党中的歪风邪气,从而实现创建纯洁政党队伍的目的。

3.开辟基层群众路线提高政党队伍纯洁度的策略

3.1从肃清我党四种不良风气着手帮助党员队伍树立正确的观念

要想通过开拓基层群众路线,以达到提升政党队伍纯洁度的目的,首先必须从肃清我党四种不良风气着手帮助党员队伍树立正确的观念。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下,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不良风气和负面思想侵袭着党员队伍。对党员队伍影响最深重的不良风气和社会观念主要有:形式主义、官僚风气和追求享受的观念。这些观念统称为执政党派的软骨症。因此在落实开辟基层群众线路任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肃清“软骨症”,确保建设纯洁政党队伍的工作能够顺利实行。

3.2党员队伍要做好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工作及时纠正执政缺陷

在实行开拓基层群众路线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建立纯洁政党队伍”的效果,党员干部必须积极开展自我监督,同时还要落实互相监督工作。严格、全面的监督可以使党员干部及早发现自身和组织在执政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缺点的措施,提高我党执政、行政的有效性。比如,上级领导可以定期对各个政党部门进行巡视、考察,同时,也可以要求每个部门定期呈交行政工作记录,使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监督。

3.3推行群众监督以及媒介监督工作使行政工作能够公正、透明

党员干部除了要实行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之外,还要推行群众监督和媒介监督,开通市民举报和投诉热线,让市民可以通过投诉热线对党员的执政工作进行监督。采取群众监督能够提高党员行政的透明度,警惕党员必须以群众的利益为开展一切行政工作的出发点。而地方传媒也要执行媒介监督职责,对党员干部的不正当行为进行曝光,引导社会舆论共同对政党的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地方电视台可以邀请政府部门中的党员领导到电视台参加谈话节目,让干部在节目中谈谈本地近期的发展改革计划,并且在现场连线群众,使群众与党员干部进行对话。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纯洁干部队伍”和“开拓基层群众线路”这两项任务并不是相互分离的,相反,为我党干部队伍实施开拓群众基础线路的实践工作,可以大幅推进“涤荡贪腐歪风、纯洁干部队伍”的进程。要想全面、圆满地落实这两项工作,就必须把二者融合起来统一执行。要想在政党中树立“执政为民、勤恳务实、清正廉洁”的行政理念,就必须大力推行开拓基层群众线路的具体工作。开展实践工作,可以提高基层人民对政党的认同感、提高干部队伍的团结意识,巩固我党操持政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军.基于群众路线角度的领导力及现实意义浅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02):12-13.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树立;弘扬;党校文化;党校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那么,党校人的血脉是什么,党校人应该有怎样的精神家园?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作用的党校及党校人应该秉承什么样的文化、发扬什么样的精神呢?笔者认为,党校文化或者说党校精神应该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党校人应该把“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结果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党校人应该用“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理念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党校人要不愧于“党校人”这个光荣称号,必须使“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发扬光大。

一、提出党校文化的科学依据和党校文化的科学内涵

在改革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党校该如何发展,如何才能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这是党校追求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党校文化。党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党校全体教职工和学员在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念形态和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辐射等作用,对党校的发展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

党校发展史及《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告诉我们,党校是党的干部成长的摇篮、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在我党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党校为党的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实事求是精神和能力的干部。党自身的发展壮大和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一刻也没有离开实事求是。以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实践——认识——实践”这个公式,这把锐利的思想武器和认识路线引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取得成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方面,又提出了求真务实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1943年11月,同志为延安中央党校的礼堂落成题词“实事求是”,从此这四个大字成为中央党校的校训,继而成为全国各级党校的办学宗旨和价值追求。“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党的事业要发展,党的干部必须学会实事求是,必须脚踏实地地探索,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规律,以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转型不断加快的今天,要取得改革攻坚的新成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开辟和拓展新的境界,以创新的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培养干部实事求是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党校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党校人应该具有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二、怎样弘扬党校文化

弘扬党校文化就是要弘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让这一精神成为党校人的灵魂,让这一文化成为党校人的血脉,成为党校人的核心价值取向。

首先,党校干部队伍必须要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理想和抱负的人是不会有求索和创新的勇气和决心的。人常说,打铁先要本身硬。只有神圣的人才能从事神圣的事业。作为党员干部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要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己的“身不正”,如何去教育引导学员以“正”人?因此,保持党校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是弘扬党校文化、发挥“摇篮”和“熔炉”作用的先决条件。为此,一是组织人事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和对党的事业负责的高度,严把党校进人入口关,党校进人要严格审查,不是党员坚决不能调入党校,并力争选拔党性强、能力强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党校干部队伍,党校教师的选聘还必须具有一定教学专业知识。缺乏党性修养的人喜欢搞形式主义、,这种人害怕吃苦,是不会有求索、创新精神的。这种人如果进入党校就会损害党校的形象,影响甚至带坏学员,贻害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组织部门应该站在事关党的事业兴衰的高度严格把关。二是党校主管部门和党校领导班子要对党校自身干部教育切实负起责任,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文化理念引领方向,坚持党校姓“党”和政治立校的原则,教育教学及管理人员坚持党性教育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始终的原则和“教学探讨无、三尺讲台有纪律”的原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思想上、言行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弘扬党校文化为地方发展鼓与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努力营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育人理念和文化氛围,通过党员职工学习例会、学习心得交流、教学理念研讨、举办学习专栏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重点方位固定标语宣传、重大节日文化娱乐活动等彰显党校文化的内涵,增强党校文化的感染力、渗透力、凝聚力;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职工队伍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学习考察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激发工作热情,启迪思维灵感。培养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踏脚实地的精神、勇于探索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三是党校人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以理论上的清醒达到政治上的坚定,以博学善思、精益求精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释疑”、“解惑”,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教育、示范引导学员,启迪学员多途径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教育引导学员提高“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员“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党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的干部来推进完成的,党校对党的事业的贡献在于为党培养千千万万个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干部。为此,必须通过弘扬党校文化引领和推进“培养工程”的实施。一是发挥“摇篮”作用,跟踪干部成长。一些地方不重视干部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只让干部“放电”,不给干部“充电”,还嫌干部素质不高。这种观念必须转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干部终生都需要“摇篮”。我们要很好地使用干部,就必须很好地培养干部,只有很好地培养干部,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所以,干部进党校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把党的干部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党的事业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及干部成长的需要,未雨绸缪,提早地进行党性、知识、能力的提升培训,让党校这个“充电器”跟踪干部成长。二是做好“熔炉”,铸就坚强干部。熔炉做不好,就炼不出好的钢铁。党校建设搞不好,就难以培养出坚强有力的干部。近年来,各级党委在党校建设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党校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跟不上新形势下干部教育的需要。必须加大入力度,整合现有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把党的干部教育这个大熔炉做精、做强,使之真正承担起干部党性锻炼“大熔炉”的作用。三是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干部“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精神。党校自身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如采取教学双方互动式、研讨式、参观交流式、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拟式等方式,因材施教,分类施教,以理论联系实际、务实、探索、创新风格的教学活动教育引导学员,以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启迪学员思维,开拓学员思路,提高学员“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一方面是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思潮、经济形势及受训干部工作实际,通过教学活动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一方面是紧密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增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增强学员“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能力。

再次,发挥党校领导班子“火车头”作用。弘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党校文化,党校领导班子必须强化这种文化理念和精神,发挥好“火车头”的作用。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过程,只有认识正确,才能拿出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开辟一片新天地。党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具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干部,这也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领导班子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路线,就认识不了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需求等客观事物,就不能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所以,增强“火车头”的带动力,有必要重申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问题,即坚持实事求是问题。一是深入实际调查,掌握一手资料。通过调查摸清本校干部队伍现状,掌握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个性结构等,时刻把握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从而因势利导;调查培训资源,根据自己的培训资源决定所承担培训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当前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应该积极主动出击,调研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以有为才能有位、有威的竞争姿态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二是分析研究,布局培训工作。将自己的培训资源与培训需求合理有效地连接起来,达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即扬长避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组织实施,创新增效。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培训工作的实施细则,以超前的思维、周密的安排、严谨的态度组织实施培训工作,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推进培训工作,以令人满意的效果巩固培训地位。为此,还应该以科学合理的制度实施激励,凝聚培训力量,使培训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总之,“火车头”必须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推进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一、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真正想干事。

解放思想,就是要不断思考、锐意进取。要坚决破除“无过即是功”的心态,坚决抵制“无作为”的思想,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最直接的损害就是这个社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个人如此,社会又当如何?所以,要不断提高个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有一种不进则退,慢近也是退的压力。在履行职能中,要积极主动,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热点,在其中主要寻找难点、切入点,确确实实地履行职能,为民做实事。

二、克服瞻前顾后、不敢担当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真正敢干事。

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干部要敢想、敢做、敢于承担。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必须要积极解放思想,积极思考,不断进步,谋求发展,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敢想,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前提,只有勇于思考新路子,勇于开创新方法,才能在工作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扩宽工作思路;敢做,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根本,只有敢于尝试,锐意进取,在合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拓宽新思路、新方法;敢于承担,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保证,只有尽职尽责,勇于承担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才能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克服观念陈旧、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强创新意识,真正会干事。

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干部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事物、新问题随之产生,如果还是只按照老办法、老思路去处理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在发展,思想要解放,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而社会发展则也要求我们的观念、思路进一步开放,进一步创新。针对新事物,新问题,我们要敢于开拓创新,正确、合理地对待、处理问题,才能使我们在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大任务中事半功倍。

四、克服本位主义、狭隘封闭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真正做成事。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把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作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来抓,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这一要求,对于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其开拓创新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首先,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迫切要求。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面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能不能以改革创新精神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只有大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其次,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改革史,是一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创新史。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需要通过开拓创新去破解新难题、实现新突破。第三,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开拓创新能力。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队伍。

准确把握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的时代内涵和基本要求。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四种本领”。一是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本领。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做好工作,首要的就是要学懂弄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紧密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二是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创新既是一个运用科学理论的过程,更是一个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吃透中央精神,另一方面要吃透本地区实际,做好“结合”这篇文章。三是提高分析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往往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影响甚至决定着发展全局。应善于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理出头绪,从复杂多变的形势中找到关键,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四是提高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本领。集中群众智慧出思路、拿主意、抓工作,是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应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善于把自己的思路与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积极推广,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下大气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关键是抓好学习、实践和用人三个环节。一是勤于学习,为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开拓创新的基础。培养开拓创新能力,首要的是加强学习,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创、学有所为。应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创新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模式。二是勇于实践,为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实践是培养干部开拓创新能力的最好课堂。应鼓励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克服“守”的观念、“怕”的心理,敢于突破陈规,大胆创新。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坚持锐意改革、奋勇创新,反对不求进取、得过且过。三是善于用人,为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树立导向。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真正把那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奋发有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能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使那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敷衍塞责的干部没有市场,才能提高领导干部增强开拓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应不断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把是否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作为考核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把是否取得开拓创新成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基本要素,努力形成领导干部奋勇争先、与时俱进,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探幽新路径;中学德育;拓展训练;体验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78-1

中学生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与中学德育形式单一之间存在矛盾,要破解这个矛盾,就要找到一种新路径,不仅能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感悟,同时又能得到思想道德教育。

拓展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多种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它的过程又能让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并从中得到自我德育,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力武器,值得运用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中去。当然德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拓展训练蕴含的中学德育思想也仅非以上几点,但只要灵活应用,找到结合点,可以解决中学生德育工作中简单的说教方式中的矛盾和尴尬,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中学德育的有效新路径,对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起到了有效的补充,值得大力推广。

一、拓展训练的目的和作用

参加拓展训练的每个项目都具有挑战性,并且都需要在团体努力下完成的。通过参加拓展训练,学生不仅得到的是体验式教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很多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自觉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拓展训练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具有一定困难,但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拓展训练的过程都是需要练习者付出意志努力的过程,因此具有较好的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特殊功效,拓展训练过程中,有障碍,有困难,有危险存在,训练者在自己和大家的鼓励下战胜恐惧,完成了有难度的动作时,他会有信心倍增、重塑自我的感觉。

(二)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他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来说,自信心是最为宝贵的,它是个体获取成功和不懈努力的基本保证。而他信心,也就是信任他人也是不可缺的。缺乏自信心往往表现为害怕失败、消极对待。缺乏他信心则往往表现为疑神疑鬼,什么事都不敢去做,更何谈成功。成功时,信心百倍,失败时,自信心同样不可丧失。拓展训练以其独有的形式,使训练者互相鼓励、互相影响,互相信任,从而使训练者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影响,从而使他们建立在从事任何事时都要始终充满信心的坚定信念。

(三)拓展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人际交往离不开互相信任,互相协作的精神。而今的社会,是个开放型的社会,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个人的成功必须依赖于社会的资源,团体的资源,众人的智慧,闭门造车是没出路的。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在班级这个团体中,班集体意识尤为重要。拓展训练的大部分项目都是通过团体进行的。

二、拓展训练的形式:拓展训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

拓展训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易于被学生接受、喜欢,训练过程都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乐此不疲。它虽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游戏,也不等同于体育运动,而是体验下的感悟,是学生自愿并且乐于参加的品德实践活动,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全面的提炼和综合的补充,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哲理,这也是素质拓展训练区别于其它培训方式的最根本的特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易于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发现道理;拓展训练的趣味性是为其教育的,它并不是简单的玩乐,而是在乐中德育,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得到教育。

三、拓展训练的开展

(一)利用当地的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拓展运动是一种时兴的、有效的培训模式,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包括以拓展训练为特色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学生踊跃参加实践活动,收效颇丰,社会反响很好,学生除了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加强了德育方面的拓展、提升,不用苦口婆心,学生在拓展活动中自觉地得到了思想品德的感悟、教育和收获。

(二)利用本校的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到实践基地毕竟只是一种补充手段,学校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训练才是长久之计。尽管部分拓展训练项目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并不复杂,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几个教师进行培训,然后由参培教师对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也可形成本校的校本课程和资源。大部分中学教师经过专业的培训后都能胜任培训学生的工作,只要经过努力即可成为出色的“培训师”,普通教师就可训练学生。当然,拓展训练有部分项目需借助器材,学校可选择简单普通也容易办到的进行就地取材,训练场地可设在学校操场,有的训练项目可在教室里进行。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训练项目,还可以与学校德育处、团委、班主任配合利用学校全校性活动开展,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这样既有利于思想教育又有利于丰富学生生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中得到教育。况且对参加者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大部分训练项目,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深受中学生欢迎,有利于在学生中推广普及,以加强中学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生产经营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4-0073-04

白银有色集团铁路运输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建立、推出、引导、传播,历时六年有余。在此期间,经历了2004年12月1日铁运公司挂牌成立后开始的对铁运文化核心理念进行了近一年的归纳、提炼、浓缩、诠释,并通过反复征求意见,形成了大家较为认可的铁运文化核心理念,后汇编成《铁运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于2005年12月1日成功推出。2007年,推出了涵盖“铁运文化理念”、 “员工守则”、“员工行为规范”各项企业制度的《铁运公司员工手册》。2008年又以巡回宣讲的形式,通过引用发生在铁运公司的大量事例来向广大员工论证和诠释铁运文化核心理念。近两年,通过开展安全文化、亲情文化建设和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等,铁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已初显成效,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以“火车头精神”为核心的铁运文化理念正在逐步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

铁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铁运人企盼的 “平安铁运、和谐铁运、发展铁运、幸福铁运”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将员工个人和企业视为利益共同体,让每个员工都懂得只有在铁运公司这个平台上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只有在广大员工的共同维护下,铁运公司这个平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员工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使企业和员工最终实现共赢。铁运文化建设要实现这些目的可以说任重而道远。为此,铁运公司动员和引导各车间支部、各级管理人员积极参与铁运文化的建设,通过引导、讲解、灌输、潜移默化等多种形式来不断推进铁运文化建设。铁运文化建设具体如何开展,下文笔者试通过从不同侧面阐述“企业发展,员工致富”这一内需动力来论证开展铁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就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员工要依靠企业实现致富的美好愿望,要通过这种内需,以企业和员工实现共赢为目的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铁道有终点、市场无尽头”是铁运公司开拓市场的理念。也就是说,“轨道再长,也有终点,而轨道外的市场却没有尽头。铁运公司要发展,就要超越自我,寻求发展。要善于研究市场,发现市场,开拓市场,立足小市场,放眼大市场,抓住显见市场,挖掘潜在市场,学会在市场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本领,以头拱地的精神,趟出一片市场,并以市场为导向,在无尽的市场中创造无尽的效益”。 铁运公司的前身运输部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白银公司铁路专运线,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专为白银公司原料物质产品进出提供铁路运输服务的。在仅有的铁路专运线上去开拓市场,去拓展生存空间,这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几乎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照正常的思维,顾名思义,铁路专运线就是专门为白银公司搞好原料物质产品,通过铁路进出提供运输服务,也可以说这就尽到职责了。当然,当时运矿量大时把运输生产组织好、把公司大局保障好、把运输成本控制好、把安全生产抓好也就切切实实尽职尽责了。但是,现在时过境迁,铁路运量从历史上最高时的800万吨/年,锐减到现在的200万吨/年左右,年运量只有原来的1/4,在运费上调不多,而与运量相关的成本却大幅攀升的今天,如果仍按原有的思维模式光盯着现有的那点运量,那么铁运公司将是入不敷出,也必将难以生存下去。为此,铁运公司领导班子面对运量锐减的局面,没有等、靠、要,去消极应对,而是痛下决心,主动出击迎接挑战,以超凡勇气去开拓市场,想方设法增加企业收入,旨在以此来缓解或消除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进而谋求企业发展、员工致富的发展机会。

开拓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

组织工作是一项严肃的事业,需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工作就只能是铁打戒律下的苦涩耕耘,组织工作应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事业。因此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组织工作的题中之义,更是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时代赋予组织工作的新的要求。十六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十六大突出的历史贡献,是把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的行动指南,使我们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并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实现的。当前,组织部门的根本任务,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自觉坚持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组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制度建设等方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始终围绕第一要务,忠实服务于加快“富民强市、快速崛起”这个全市工作的大局;必须始终体现执政为民,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组织工作才能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蓬勃生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组织工作全面加强、整体推进的现实要求。我们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崭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组织工作要肩负起自己的职责,任务艰巨而繁重,任重而道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迫切要求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应对入世的新挑战,迫切要求改变干部教育培训模式,造就一大批熟知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敢于和善于在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胜利的领导骨干,切实解决新形势下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紧实施人才战略,积极构筑新世纪人才高地,努力建设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价值取向等多样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迫切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要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迫切要求扩大党的覆盖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组织工作才能显山露水,大有作为。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了组织工作不断迈入更高的层次。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回头看看,一部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正是勇敢地迎接并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不断创造性地加强党的建设,我们的党才具有今天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从近年来组织工作的实践看,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挑战,广大组织工作者在组织工作领域进行了有创新的探索。如在干部任用领域广泛推行了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引咎辞职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等,这些新的措施,有效激活了干部队伍潜在能量。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加强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广泛推行了“双推一选”、村支书公开述职,切实推行了各项公开,有效地拉近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有效的探索,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效应。但这些改革与创新仍然是初步的,只有不懈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创新,才能推动组织工作实现新的起点上的更大飞跃。

4、新形势下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组织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譬如,以多种经济成份的出现为标志的经济领域充满了活力,如何在新经济组织这块新天地里写出组织工作的华彩篇章,是整个基层党组织都应考虑和实践的大课题。比如流动党员的增加,下岗职工党员的增多,这既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更是一个组织人事学的问题,组织工作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也有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再比如,干部制度要根据党的中心任务的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是我们党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同时也为我们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如何按照条例的基本精神,进一步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选贤任能的科学机制,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好人,用好人,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探讨和研究。另外,随着我国入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提高,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认识世界丰富多彩,其间也不乏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歪理邪说的进一步作崇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来不得半点疏忽。这对组织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广大组织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实践上进行积极创新,才能使组织工作走在形势发展的前沿,实现其应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来进行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一切着眼于发展,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坚持一切围绕着发展,强核心,促中心,为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坚持一切服务于发展,把发展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自觉实践;坚持一切有利于发展,把发展作为重要标准,用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组织工作,是组织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要求,与时俱进最重要的体现。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

1、围绕“第一要务”创新组织工作,就是要努力形成旺盛的人气。经济发展要依靠旺盛的人气,组织工作在汇集旺盛的人气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无源之水无以言活,无本之木无以言荣”。充裕的人才是改革创新的基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是党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和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人才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建设好党政领导人才队伍,这是看一个地区是否有旺盛人气的关键。总的讲,是要培养选拔大批符合“三个代表”要求、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党政领导人才。具体讲,要大胆选拔任用复合型干部,着力把那些精通世贸规则、国际惯例、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干部选拔上来;大力选拔任用市场型干部,着力把那些知晓市场经济规律、熟悉宏观调控、具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干部选拔上来;大力选拔任用创新型干部,着力把锐意进取、富有开拓精神、创新成果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大力选拔任用学习型干部,着力把肯学习、善学习、始终注重自身素质提高、掌握现代知识的干部选拔上来。实际工作中要加大经济工作在实绩考核中的权重,把促进经济建设的实际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要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鼓励各级干部投身经济建设,如参与招商引资、投资兴业、创办领办企业等。对那些从事经济工作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工作作风不实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对那些思想解放、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不拘一格,大胆起用,切实做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让能干事的有舞台,让干成事的有地位。同时,还要大力选拔、集聚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埋没人才,不委屈人才,不压抑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能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旺盛的人气,推进事业的发展。

2、围绕“第一要务”创新组织工作,就是要努力增添促发展的底气。一个地区干部水平、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提高干部素质,把好选人用人关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广大在职干部的素质。干部素质提高了,工作能量就大,工作底气必然就足。提高现职干部素质主要靠教育培训,这就要求干训工作必须调整工作思路,与时俱进。要注重时代性,形成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主的培训理论体系;注重针对性,形成以政治理论、现代知识、业务技能为主的培训知识体系;注重开放性,形成方式多样、手段现代、基地多元的培训模式体系;注重高效性,形成以预测、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管理体系。帮助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习从战略和宏观上分析形势、科学决策所需的知识,学习驾驭市场经济所需的知识,全面提升干部的水平和层次。比如,今年我市举办的中青年干部理论研讨班,就走出了一条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拓宽培养渠道的新路子。研讨班以走出去培训为主,与市场、与现代气息接轨,先后在江苏省委党校、上海现代领导杂志培训中心、浙江省委党校等地办班,高薪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培训内容丰富多采,除进行多方面知识传授外,还定期组织研讨交流,组织赴大连、青岛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上海张江高科技园、浙江绍兴轻纺城等地考察。通过培训,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拓宽了学员们的思路,达到了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

3、围绕“第一要务”创新组织工作,就是要始终做好与经济结合的文章。组织工作创新与经济工作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领域。要注意防止“两张皮”、“两股道”。组织工作要始终体现与经济工作结合的要求,这也是组织工作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寻找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的切入点,关键是我们组织工作者敏感性如何,果敢性如何。比如,今年我市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的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带一促”主题活动,就是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很好结合的典型。让干部先富起来,成为党的富民政策的带头实践者,成为农村的新型创业载体,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让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路上的领头羊,使群众增加收入,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大显身手,增长才干,影响一片,致富一方,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双带一促”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中真正形成了一种带头致富、共同富裕、加快发展经济的新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实现了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的“高位嫁接”、同频共振。再比如,我们正在全市非公企业中组织开展以“争创非公企业先进业主,保障企业党组织独立开展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作用;争创非公企业先进党组织,保障业主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争创、双保障”活动,提出企业党组织要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矛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把经济活动中的起伏点作为创新党建工作的研究点,把经济工作的目标点作为党员和企业业主实践“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有力促进了非公企业发展与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双赢”。

4、围绕“第一要务”创新组织工作,就是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变化,把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的迫切要求。如要与时俱进,深化对吸收新党员标准的认识。既要认识到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又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为本地区的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再如,目前,大批下岗、失业职工党员流向社区,既为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开辟了宽广的空间,也增加了社区党组织工作的压力。这就要求大胆创新抓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式、工作手段。我市组织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居民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管理点就是很好的形式。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宣传好、组织好、发动好社区下岗职工党员,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的大目标上来,把他们的行动引导到投身发展的大环境中来,大力推动和促进社区内各项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切实维护社区稳定,树立社区良好形象,达到以结对共建促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以良好的城市形象促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造就一支过硬的组工干部队伍

组工干部是组织工作的施工队。推进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求组工干部要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要有洞察未来的深邃眼光,统揽全局的宽阔视野。组工干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拥有一种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的能力和本领;才能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更加宽阔的胸怀博采众长,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促进组织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要努力营造勤于学习的风气。要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和千变万化的新情况,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争做学习型的好干部。组工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首先要学好理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思想上的活力是工作活力的源泉。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做好新世纪组织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组工干部要带头学好十六大报告,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联系实际认真思考。要把学与行、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从政治上把握大局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刻苦学习经济、科技和组工业务等方面的知识。学得广博,学得深入,组工干部才能以高尚的品德、超前的理念、开阔的眼界、丰富的手段不断推进组织工作向前发展。

2、要努力营造解放思想的风气。思想不解放,与时俱进无从谈起。组织人事干部有很多优点,但长期搞组织人事工作,有时也会带来一些职业上的自身弱点。比如,因为从事的是非常严肃、严谨、严格的工作,时间长了,思想有时就会受到束缚。有的同志碰到新问题、新情况,不是先考虑怎么去解决,而是习惯性地看文件上有没有、领导怎么说。如果文件上没有规定,就再查有没有处理过的惯例,以前怎么说的,前任怎么做的。如果有,就照此办理;如果没有,就畏难了。领导怎么说固然很重要,文件怎么规定也很重要,组织人事工作的规章更应严格遵守,但我们要运用这些指示、规定、规章,创造性解决新冒出来的实际问题,切不可养成因循守旧的惰性,禁锢自己的思想。解放思想也有一个“知”与“行”的问题,“知”是认识论,指思想方法、思想观念;“行”是指实施、执行的实践过程。两者都有一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问题。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各自不同岗位上找准自己的位置,结合各自的岗位特点,在“知”与“行”两个范畴里解放思想。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一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家就都讲思路,以讲思路为时髦,上层讲思路,中层讲思路,基层也讲思路。但即使这些思路都是对的,谁来实施、执行呢?事实上不少部门、单位不是没有思路,不是没有规划,而是干部作风飘浮,没有扎扎实实的行动。对上层来讲,要多研究一些宏观思路、总体规划;对于基层来讲,更多的是要研究在实施、执行过程中怎样进行再创造。优秀的组工干部应该与时俱进,在“知”和“行”上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率。

3、要努力营造积极创新的风气。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深化,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和层次,还有新的高峰等着去攀登。如果满足于已有的进步,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要善于创新。如对一些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又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个途径去探索,换一种思路去解决,勇于实践,开辟新途径,敢于突破,寻找新路子。只要是符合实际、能够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就大胆地试,大胆地干。要善于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新办法,还要善于把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才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尽可能运用到组织工作中来,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新制度、新方法,逐步建立起一个职责明确、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灵活高效,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反映各方面情况,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的工作系统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