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1篇

颁布日期: 1960-07-01 实施日期:1960-07-01

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

(1960年7月1日(60)卫防钱字第207号)

一、总则

1.为了防止中暑、保障工人农民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订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

小型厂矿和田间作业的防暑降温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3.防暑降温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土洋并举的方针和增产节约的精神,在具体措施上,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即技术、保健和组织措施。

4.高温车间工作地点的气象条件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防止中暑的发生。

各地区的劳动、卫生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密切合作,必要时可组成联合组织,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行动,并经常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5.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审查批准,自公布日起实行。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的精神制订实施细则。

二、技术措施

6.厂矿企业应结合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改善工具设备,减少高温部件、产品暴露的时间和面积,避免高温和热辐射对工人的影响。

7.合理安排高温车间的热源:

①首先是疏散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各种炉子移到车间外面(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温度很高的产品和半成品(如红钢锭、红热的铸件、锻件等)要尽快运到室外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一些不能尽快运出车间的红热部件,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应用喷雾降温时,应注意大量水蒸汽对工作地点的影响。

②新建和扩建的厂矿在合理布置热源方面,对于应用穿堂风的单跨或是双跨厂房,应当把热源尽可能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靠着背风面的外墙处;使室外空气进入车间时,尽可能先通过工人操作地带,然后再通过热源排出。同时,在设计厂房总体布置时,应将热加工车间设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对热加工车间,尽可能地不设计多跨厂房。热源比较集中的三跨厂房,应当把热跨布置在中间。

8.当各种热源(炉子和应用大量蒸汽的设备等)的发热表面的辐射热和对流热显著影响操作工人时,应尽量采取以下隔热措施;采取隔热措施后,其外表面温度要求不超过60℃,最好在40℃以下。

①对于温度很高的热源(如炉口),应尽量缩小其辐射面积。如水滴对生产过程有影响时,应采用循环水箱或隔热炉门;如水滴对生产没有影响时,则可采用各种水幕,如瀑布式水幕、铁皮水幕和铁纱水幕等。

②对于大型加热炉,退火炉等炉壁,可采用隔热材料和空气隔热层。隔热材料应就地取材,根据热表面温度情况可用石棉板、木丝板、草灰和青砖等。凡炉膛、设备等内表温度不宜增高时,应采用流动空气层、使热空气尽量从上部排出室外。

③小型锻炉可用青砖砌成隔热排气围炉结构,玻璃熔炉可用麻布水幕及排热罩等。

④凡产生大量蒸汽的发热设备,一般可在表面包复隔热材料(如用石棉混合耐火泥、草灰泥、白灰涂抹或稻草绳外涂纸筋石灰等)。如表面不能包复时,可用木丝板等制成隔热罩,从上部排出余热。

⑤轮船上的锅炉间以及拖拉机、挖土机等的热源或热表面,可用湿润的麻布和帆布隔热。

⑥为了防止太阳辐射热传入室内,应在房屋周围绿化,屋顶、墙壁刷白,窗玻璃涂刷云青粉;屋顶高度在5米以下,通风较差者,可考虑采用屋顶搭凉棚、加隔热层(双瓦、通风屋顶)或喷水等。

⑦工人操作处的地面温度超过40℃,例如轧钢车间的铁板地面和地下有烟道通过时,可利用循环水管,地下喷水或空气层隔热。

⑧农业生产和工地露天作业,地点较为固定时,可采用活动布幕或用树枝芦席等搭盖凉棚,以减少太阳辐射。

9.高温车间的防暑降温,应当首先采用自然通风:

①炎热地区的单跨和双跨车间,应当尽量采用以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应用穿堂风的车间,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冬天的温度、台风、暴雨的影响)、工艺特点、车间余热量的大小,采用“侧窗式”或是“开敞式”围护结构。

②单跨的厂房应利用下侧窗、下开敞口、大门、地脚窗进行自然通风。多跨厂房可根据跨数的多少适当加大“侧窗”或“开敞”的面积。下侧窗或下开敞口离车间地面的高度应在0.3~0.8米(应考虑防汛、防台风的具体措施)。

③应用下开敞式自然通风的车间,在冬天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应当用抹泥席棚围住,或安装可以拆卸的围护结构。

④凡是有炉子和放散大量有害气体设备的上部,应有挡风板天窗(即气楼)。挡风板可以用木板、石棉板或玻璃等材料制成。

跨度小、宽度窄、没有炉子和穿堂风大的车间,可不设置天窗。在这种房中已安设天窗的,也可以不设置挡风板。

⑤冬天不太冷的地区,有相当大余热量的车间,有挡风板的天窗可以延长天窗屋檐挡雨,不设置窗扇。

10.新建、扩建厂矿高温车间的厂房建筑,为使自然通风畅通,首先应考虑建筑方位与自然通风的关系,使厂房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垂直,并防止阳光直射到工作地点。

厂房的纵轴必须东西向时,应采取遮阳措施(如涂云青粉、挂布帘、搭凉棚、绿化等)。

建筑物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一般应用穿堂风的厂房,根据自然通风的要求,厂房迎风面与前一建筑的合理间距应为前一建筑高度的三倍以上。

厂房迎风面不宜建置附属建筑(坡屋、小屋等);如果生产工艺的要求必须设置辅助房屋时,则应设有足够的进风口。

11.除工艺过程的要求或其它有特殊需要的车间,应装设全面机械通风外,一般高温车间可利用自然通风外,还应根据温度、辐射热、气流速度的情况,在局部工作地点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①在辐射热很小而需要一定风速的车间,可采用送风风扇,如普通天轴风扇、机床风扇、轴流风扇和拉风扇等(机械加工等冷作业,根据劳动强度不同,最高风速宜为2~4米/秒;一般车间最高风速不超过6米/秒)。

②在气温很高、辐射强度较大的工作地点,除车间内空气不宜回用者外,首先应采用喷雾风扇。喷雾风扇的风速一般以不超过8~10米/秒为宜,喷的雾点的直径应在100微米以下。送的风要尽可能从侧面吹到人体和受到辐射热的部分。

喷雾风扇的高度应在0.5米以上,避免直接吹向地面,以防止灰尘飞扬。选择地点时,应尽量吸入室外新鲜空气,根据工作要求,应选取不同大小型号和射程的喷雾风扇。

③凡工艺过程不能有细小水滴及需要大量室外新鲜空气的工作地点,可采用空气淋浴。

12.高温、高湿及放散有害气体的车间,如各电解、印染、缫丝车间等,应根据工艺特点,采用隔热、自然通风、机械送风及机械排风装置(隔热排雾罩等)。

13.对于特殊高温作业场所,如高温车间的天车,应采用隔热、送风或小型空气调节器等设备(在使用空气调节器时,驾驶室内温度一般不应超过30℃,风速不应超过0.5米/秒),并应注意补充新鲜空气。在高温设备或炉内进行抢修及其它工作时,应采用送风、抽风、喷雾、穿湿衣服等措施。

14.砖瓦工业的轮窑,不要过早出热窑,应尽量提前打开窑门和火眼盖通风,并淋水以加速砖瓦的冷却,再用风扇或喷雾风扇送风及隔热,以降低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减少辐射热。

15.在采用一些技术要求较高、投资较大的设备时,必须先经详细的了解和设计,才能施工和安装;交工时应有验收制度,以防止效果不良,造成浪费。

16.各种防暑降温设备均应有专人管理,除按时检修维护外,每年在暑季到来前应大检修一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17.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应定时测定和记录车间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车间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对于各种隔热通风设备,应进行效果评价。小型厂矿自己不能测定时,可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协助解决。

三、保健措施

18.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包括新工人、临时工)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凡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肥胖病、贫血及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衰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19.炎热时期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车间、工地和田间进行巡回医疗和防治观察。对于曾患过中暑者及老年、体弱、孕妇和未成年工尤应注意。如发现有轻症中暑症状,应立即使之到凉爽地方休息,并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中暑的诊断和急救办法如附件。

20.发生中暑时,基层卫生部门或单位应进行登记和报告。重症中暑应在24小时以内用电话和书面报告;轻症中暑按月统计,向当地防暑降温联合组织或卫生部门报告,并及时组织调查,了解发生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21.对高温作业者和夏季露天作业(包括田间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料、含盐饮料(包括盐汽水、茶水、中药、各种汤类等),其含盐浓度一般为0.1~0.3%。有条件的地区及单位可要求水温达到10℃左右。

①清凉饮料的供应量,可根据气温、辐射强度大小和劳动强度的不同,分别供应。轻体力劳动一般每日每人供应量不宜少于2~3升,中等或重体力劳动不宜少于3~5升;但应防止暴饮。

②在饮料的配制、冷却、运输及供应过程中,必须加强卫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污染,保证饮料的清洁卫生。

22.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工人,应供给耐燃、坚固、导热系数较小的白色工作服,其它高温作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供给工人手套、鞋、靴罩、护腿、围裙、眼镜和隔热面罩等,并加强对防护服装的清洗、修补和管理工作。

夏季露天作业工人和农民,应使用宽边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宽大的服装。

夏季田间作业,应在适当地点建立男女分设的简便厕所。

四、组织措施

23.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晚工作,中午休息、尽可能白天作“凉活”,晚间作“热活”,并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制度。

24.在炎热季节,为保证工人的充分休息,减少疲劳,应注意以下几项:

①调整工人集体宿舍,将同一班次的工人调在一起,避免互相干扰而影响睡眠。②开展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工人下班回家后能吃好、睡好、休息好。③为保证工人充分休息,尽量精简会议,做到有劳有逸,避免加班、加点。

25.在暑季应根据生产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26.高温作业车间应设工间休息室,并要求做到:

①休息室应设在工作区域内或离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并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的影响。

②休息室应有良好的通风,室内温度一般以30℃以下为宜。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2篇

新办法虽然只有25项条款,却明确回答了发放高温津贴、高温作业限制和防护等劳动者长期关注的问题,并明确工会监督职能:“只要严格执行,必将从源头上减少高温造成的职业危害”。

近年来,高温天气下劳动者工作时中暑乃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作为我国保护高温作业劳动者的唯一部门规章——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已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国家四部委调研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对高温天气界定不清、高温补贴较低或难以落实、适用范围过窄、有关部门职责不明、劳动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有关人士表示,新办法解决了“老问题”,明确界定了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呈现四大亮点。

亮点一:高温条件下对劳动禁忌标定清晰“界线”。

高温下的“烤”问:李女士来太原打工已经有些年头了,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在小区里干了4年的保洁员。每天早上6点半到10点半,她都要踩着三轮车,将小区里所有垃圾箱的垃圾一趟趟转运到垃圾站。然后顶着太阳骑车回到距离小区2公里的出租房里。下午1点到5点,她还要冒着烈日再回到小区将整个院子的边边角角打扫干净。李大姐告诉记者:“3年多了,我每天都是这么干,没有防暑降温费,也没有加班费,我已结婚一年多,现在怀孕三个月了,要是让公司领导知道,还怕人家不要我呢。”

新办法规定: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等。另外,新办法也指出所谓的“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亮点二:扩大了保护范围。

高温下的“烤”问:快递员小李在太原市一家快递公司送快递已经两年多了,每年夏天,都要顶着太阳奔波在大街小巷。这两天气温升高,让他热得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但是他告诉记者说,每天的工作量是一点也不能减少的,少送一个件就会直接影响收入,本来挣得就不多。谈起防暑降温费的事儿,小李说:“我们的工资就是固定工资加提成,防暑降温措施、防暑降温费什么的,一概没有。跟老板谈条件,没准还被炒了鱿鱼呢!现在招工容易,老板不怕找不到人干活。对于我们来说,防暑降温费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有关人士表示,52年前的《暂行办法》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适用范围小,其中的许多规定早已经与社会脱节。而新办法则将范围扩大到“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囊括所有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用人单位和新职业。

从1960年到2012年,劳动者的劳动范围、劳动内容、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暂行办法却52年雷打不动,而事实上,在炎热夏季,各行各业都面临防暑降温问题,各行各业劳动者也都依法享有获得良好的防暑降温条件和合理的防暑降温待遇的权利。目前第三产业高度发展,而《暂行办法》根本没有覆盖第三产业。新办法明确把广大第三产业也纳入其中,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亮点三:新办法规定,将劳动者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且“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高温下的“烤”问:记者在太原某房地产公司工地上碰到一位修外墙的建筑工人老赵,与他聊起了防暑降温的事儿。老赵来自太原周边农村,他说自己来太原干建筑工有两年多了,当初是他跟着老乡来打工,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防暑降温的防护措施,当记者问:“你们在天热的时候干活,包工头是否提供绿豆汤之类的降温饮料或防暑药品呢?”老赵笑着说:“有时候,老板会让工地厨子,熬点绿豆水喝,其它的防护措施就没有了。”

采访中,建筑工人刘师傅说,他的工资是按照完成的工程量计算的,如果因为气温高而补贴降温饮料或消暑药的话,工资就会相应降低。

新办法的颁布意味着企业必须在发放工资时将高温津贴单独列项明示,不能将一些简单的防暑饮料或药品充抵高温津贴,杜绝了企业逃避或拖欠职工高温津贴的行为。

亮点四:明确了“工会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的职责。

高温下的“烤”问: 进入7月后,太原市气温持续走高,空调安装工们也更加忙碌。早上8时,牛师傅就和他的搭档小马,按约定时间来到客户家里安装空调。大约一个多小时,空调安装完毕。牛师傅所在的安装公司是本市一家大型的设备安装公司。牛师傅说,夏季安装工作量大,不管天气有多热,也要按照前一天拿到的总部分配的安装单完成工作。为防止中暑出现意外,他们除了随身带一瓶水外,还会带上用于防暑的仁丹。记者问牛师傅,现在政府规定,室外温度达35摄氏度以上,可以拿到每天10元的高温津贴,他们是否领过?李师傅说:“以前没领过,只是发一些消暑用的药水之类,但现在新办法出台了,公司像我这样的安装工,人人都会领到高温津贴了!因为有工会为咱监督嘛!”

工会在发现违法行为时,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改正;拒不改正的,工会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切实发挥工会群众监督作用。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3篇

于是,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卫生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近日出台实施。我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高温劳动保护条例,还要追溯到1960年由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这一“暂行”就是半个多世纪。这些年,气温越来越高,尤其到了夏季,国内众多城市被高温笼罩,对于那些在户外高温条件下作业的职工和农民工来讲,可谓苦不堪言。随着劳动者权利意识、劳动保护意识的增强,修订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迫在眉睫。

与旧《办法》相比,新《办法》多了许多人性化的考虑,比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中暑死亡视为工伤;因高温停工不得降工资等等。

《办法》的出台,是广大职工期待已久的。当然,具体在实施过程中,还得真正把职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一则,请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广而告之。当工人们知道了相关的规定,他们对自己的权益就会有更准确的认识,无论是自发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是督促用人单位保障他们的权益,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则,要谨防防暑降温被额外的补贴打败。防暑降温是为了职工的身心健康着想,但在现实中却有一些工程急着赶进度,催工期,这不由得让人担心,一些用工单位以额外的高补贴让员工自发的加班加点。这种经济方式的刺激,对工资本不高的低层员工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只是如此一来,任何《办法》都有被架空的危险。

三则,防暑降温津贴不要等人来讨要。每到节假日,总会爆出一些讨要加班工资的消息。防暑降温津贴,用人单位能够发得主动些吗?不要总是让人事后来讨要,更不要因为有人追讨防暑降温津贴就认为人家是“刺头”,毫不留情地把人开除。这方面,工会组织要给力,要为工人们撑腰。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4篇

一、各单位负责人要以对职工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暑降温工作落实到每个高温岗位和每一名职工。要合理安排生产班次和劳动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禁止延长高温作业工种的工时;要进一步改善劳动生产条件,完善防暑降温设施,妥善安排高温期间的休息场所,高温作业场所要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降温措施,保证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的现场供应,防止高温中暑等事件的发生。

二、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加大对作业人员防暑降温和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防暑降温的预防保障工作。

三、要加强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对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四、要认真落实高温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各单位要针对高温天气下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易燃易爆、高温高压作业岗位,以及高空、露天施工作业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防护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各办公场所要加强高温暑期的通风、降温和卫生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五、加强对办公场所用电设备的管理,做好空调、复印设备、电脑、照明电路、插线板等设备维护和检修。严格做到下班之前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并切断电源,避免电线短路,杜绝火灾事故。

六、要加强对职工食堂饮用水、食品卫生的质量监督,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5篇

高温保护惠及所有行业

依据新办法,高温保护将适用于所有行业。老《办法》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主体构成规定,防暑降温措施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以及“田间作业”等。新《办法》则明确,高温劳动保护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

安监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对用人单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工作场所各项防暑降温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工会组织也将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工会组织将督促用人单位及时改正,拒不改正的将被依法处理。

政府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将依法予以制止,问题严重的将追究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日气温超35℃即高温

新《办法》对何为高温天气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依据新《办法》,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须调整劳动者作业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安排室外作业不得超过5小时,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不含37℃)时,须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者加班。安监部门表示,只有用人单位采取降温措施使劳动者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3℃的,或因行业生产特点无法停工及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才能安排必要的高温作业。

在京从事劳动争议咨询的律师李先生表示,老《办法》只规定高温车间的降温措施和高温中对工人的照顾,高温的标准并不明确。在此前他的案子中,经常会发生工人说已经“热得不行”,但企业却称“并不热”的情况,仲裁机构和法院也难以裁定。

中暑可申请工伤

依照新《办法》,劳动者因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因高温作业引起中暑的,经诊断为职业病、认定为工伤的,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中暑死亡,或中暑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性中暑诊断,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劳动者出现中暑时,用人单位要立即对中暑劳动者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并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病情严重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依照有关规定,接触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后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应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还须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高温作业情况,配备中暑急救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怀孕女工超35℃可休息

新《办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作业及室内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也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作业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Ⅲ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安监部门还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患有高温作业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患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以及持久性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以及孕期、哺乳期、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劳动者,应当调整其工作地点或工作岗位。

高温作业需发高温津贴

新《办法》专门规定,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6篇

1.高温津贴被防暑物品冲抵

案例:自2014年7月1日后,赖某等21名员工所在地的日最高气温持续在35℃以上。而为了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公司要求赖某等照常露天工作。由于听人提及高温津贴一说,而当月底领取工资时,却没有高温津贴这一项,赖某等遂找到公司询问。公司表示,其已每天向全体员工提供大量而充足的高温解暑、清凉饮料,并发放了相应的防暑保健用品,所花去的费用已经与高温津贴相互冲抵,甚至还远远超过了高温津贴的支出,故赖某等无权继续获取高温津贴。

说法:公司无权拿防暑降温费冲抵高温津贴。高温解暑、清凉饮料、保健用品的开支属于防暑降温费的范畴,而防暑降温费与高温津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防暑降温费是针对暑期在岗的全体劳动者,即只要在岗,便人人都有权享受。而高温津贴只是针对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包括在室内气温高于或等于33℃、露天气温高于35℃环境下工作的人群。这类人群除有权享受防暑降温费外,还同时有权领取高温津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2.高温津贴被计入最低工资

案例:郭某等7人于2014年8月1日与一家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约定试用期内每月工资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由于郭某等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只能在室外露天作业,尽管烈日炎炎,甚至日最高气温常常高于35℃,也只得坚守岗位。可是在领取工资时,郭某等发现,所有的正式员工都在合同约定的工资之外领取了高温津贴,而他们却没有这一项。公司给出的解释是,他们的高温津贴已包含在最低工资之内,故无权索要。

说法:公司不得将高温津贴计入郭某等的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并实施的《最低工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从此项规定中可以看出,高温津贴并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且由于用人单位具有向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的法定义务,决定了公司必须在最低工资标准之外向郭某等人支付高温津贴。

3.高温津贴被种种理由拖欠

案例:2014年9月1日,陈小倩等10人作为短期工入职到一家公司,公司表示只要是在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露天作业,都可按照实际天数以50元/天的标准领取高温津贴。但是,在月底领取工资时,陈某等发现,虽然各自都有至少10天以上可以领取高温津贴,却分文未能获得。公司给出的理由是资金困难,要到年底才能结清。但到了年底,公司还是以种种理由一拖再拖。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7篇

三年左右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最近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的阶段性目标,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决定要求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建立健全食品退市、召回和销毁管理制度,防止过期食品等不合格食品回流食品生产经营环节。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并执行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严禁更换包装和日期再行销售。决定还提出,建设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与金融机构、证券监管等部门实现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为诚信者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方面,决定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细化具体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实现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切实落实财政专项奖励资金,合理确定奖励条件,规范奖励审定、奖金管理和发放等工作程序,确保奖励资金及时兑现。

为了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贺国强来我区考察并作重要讲话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先后到我区的呼伦贝尔、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考察指导工作,听取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贺国强充分肯定了自治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要求珍惜和发展好当前的好形势,进一步做好内蒙古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贺国强要求,内蒙古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克服各种杂音、噪音的干扰,坚决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

贺国强指出,要切实贯彻稳中求进的总方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迎接党的十,首先要有个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上半年全国经济总体上符合中央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但也要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实现全年预期发展目标。

贺国强要求,要全力以赴做好社会的和谐稳定工作。内蒙古的和谐稳定不仅关系内蒙古自身,也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主动采取措施,抓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尤其要关心和解决好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力争不发生或少发生突发事件,一旦出现问题,要迅速果断妥善地处理好。

贺国强强调,各级干部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抓好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现在全区党委换届已经完成,各级党委、纪委和组织部门要扎扎实实抓班子建设,使各级新班子呈现出一个好的面貌、好的精神状态。今年下半年将启动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切实抓好换届各项工作,确保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顺利进行。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呈现4大亮点

近年来,高温天气下劳动者工作时中暑乃至死亡事件时有发生。作为我国保护高温作业劳动者的唯一规章——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最近,由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和全国总工会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于7月4日公布实施。新办法虽然只有25项条款,却明确回答了发放高温津贴、高温作业限制和防护等劳动者长期关注的问题,并明确了工会的监督职能,呈现出四大亮点。

亮点一:高温条件下对劳动禁忌标定了清晰界线。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等。

亮点二: 扩大了保护范围。52年前的《暂行办法》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而新办法则将范围扩大到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囊括了所有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用人单位和新兴职业。

亮点三: 新办法规定,将劳动者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且“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发放工资时将高温津贴单独列项明示,杜绝了企业逃避或拖欠职工高温津贴的行为。

亮点四: 明确了“工会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包括在发现违法行为时,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改正;拒不改正的,工会应当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监督。

经济发展让许多党员返乡创业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8篇

建筑业工人是“重灾区”

截至7月31日,上海今夏最高气温连续15天突破35℃-39℃“高烧”天数达到6天;南京7月持续11天的高温天气刷新了2013年连续9天的高温纪录,部分地区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重庆最高气温更是在7月26日攀至41.7℃。

酷暑席卷中国,高温下,劳动者的“清凉权”是否有保障?事实上,多年来,高温津贴的享受人群比例始终徘徊在一个尴尬的水平。上海市总工会对2413名职工进行的调查显示,43%的职工享受高温津贴,21%的职工可以享受绿豆汤等降温饮料,还有18%的职工可以兼得。根据数据推断,本次调查的受访者有61%的人可以顺利领到高温费。

根据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到2012年出台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津贴的发放条件逐渐明确,但多年来,高温津贴的发放始终徘徊在尴尬的水平:2015年深圳工会调查显示,仅有62%的被调查者领取到了高温津贴。

在拿不到高温津贴的人群中,劳动关系“模糊”的建筑业工人是“重灾区”。相关部门多次呼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冲抵高温津贴,但仍有一些企业通过向职工提供绿豆汤、矿泉水等解暑用品“抵充”高温津贴。

在上海市衡山路的一处建筑工地,三名正在砌砖的工人表示公司会发放盐汽水和冷饮,但是没有高温津贴。一名建筑工人直言:“农民工有几个能拿到高温津贴?”在徐家汇美罗城,一名至诚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户外保洁员同样表示,公司只提供盐汽水等消暑用品。

劳动者“忍气吞声”

各地政策“冷热不均”

多年难推进“清凉权”全覆盖的背后,不仅是劳资权益不对等和劳动监管不到位带来的“忍气吞声”,更存在各地发放津贴因地制宜采用“土政策,,带来的“冷热不均”。

上海市总工会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7%的职工会在高温津贴被拖欠克扣时选择维权,38%的职工选择为了饭碗而放弃维权。记者走访的三十余名户外工作者中,无一人能准确说出管理办法中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更不清楚高温津贴属于他们应得的薪资。当询问是否想要维护权利时,一些劳动者连连摆手:“这是关系饭碗的事,可不能讲,有盐汽水就行了!”

领不到的“敢怒不敢言”,还有领到的高温津贴“太小气”的。按照相关规定,高温津贴标准是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但是现实中,一些“火炉”城市的高温补贴多年“原地踏步”,远远落后职工平均工资的涨幅。

由于高温津贴制定权下放,各地因补贴标准不同,同样的高温工作环境下,造成津贴高低不均,以一名工作环境温度远超过33℃的厨师王二为例,在不同地区同样性质的单位工作的他获得的高温津贴差距高达数倍。如果王二是在上海或南京某企业食堂工作,那么他将在6至9月这4个月里每月领到200元的高温津贴,共计800元。

还有一些城市按日发放高温补贴,在天津工作的王二,除了可以领到用人单位按月或一次性发放的每月148.3元共计593.2元的6至9月4个月防暑降温费以外,在高温天气里还能领到每日27.3元的高温津贴。不过要是到了重庆,领取高温补贴首先要按照工作性质是露天作业还是室内工作进行分类,室内工作的王二按照室内温度分三档设定,从每日不低于5元到不低于15元。

除“冷热不均”之余,各地的标准还多年“原地踏步”。近年来,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纷纷上调了最低发放标准,天津则实行动态高温津贴,日标准按照上年度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12%发放。但有些地区却是多年未变,比如,湖南从2005年至今未调高温补贴标准。

提标准重监管

更要“高温假”

要打破高温津贴发放的尴尬,切实保障高温天气劳动者的权益,化解“冷热不均”和加强监管之余,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始试行的高温假夏季“2.5天假”等新探索也值得借鉴和推广。

专家指出,尽管高温津贴制定权下放的原因之一是考虑到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不均衡,但实际情况却有违初衷,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在使用地方自由裁量权时的漏洞。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建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调整机制,并对高温津贴的发放进行细化,明确具体应如何调整。

“无论是绿豆汤、冷饮、盐汽水,还是高温津贴,都不能停留在表面文章,发放消暑物资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说,用工单位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意识,主动作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

7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其中要求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工作、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加强对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9篇

外省亡了“羊”山西也补”牢”

7月6日下午两点多,开封市女环卫工张某发现她熟悉的同事孟庆和在街头死亡。“我还奇怪,正晌午头,他怎么在马路上顶着大日头睡着了,再一看他脸色蜡黄……”河南媒体这样报道环卫工人之死:据开封气象台监测,当日开封市最高气温39.2℃,地面最高温度为55.6℃。孟庆和的工友说,当日,55岁的他从早晨5点一直工作到中午12点30分。

民警查明这个环卫工人名叫孟庆和,55岁,没有妻子儿女,住在大庆路南面的魏都路。另一位女环卫工说:“我们早上还在一起扫街,当时他没说起身体有啥事啊!”当天早晨5点,他们一起扫街。7点扫完后,孟庆和又接着在大庆路北面的西环路进行路面保洁。他一直干到中午12点半下班,这也是他回家的必经之路。但持续的高温天气把他热倒了!

总有一些条例的出台是以人的血,甚至是生命为代价的。

“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高温天气下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津贴标准每人每工作日10元。”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7月5日山西省高温津贴标准,并提出实施意见。

“为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不能因增加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高温津贴从成本中列支,计入工资总额。”

“如果用人单位未授规定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劳动者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类似的规定在全国各省纷纷出台,高温津贴标准不一。总的来说,该规定似乎给高温作业者一颗定心丸,它看起来很美。

烈日当头照,津贴亦打折

为了了解高温津贴规定的实施成效,记者走访了高新区某建筑工地。

“高温津贴?没听说过,我们还要什么津贴呀,按时发工钱就够了。”当记者问几名建筑工人是否拿到高温津贴时,他们一脸茫然。

“我们从早上五点开始干到晚上七点,中间很少休息,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儿,不干活哪来的钱。”记者了解到,他们为了赶工期必须不停歇的苦干,工地防暑降温措施仅是一块毛巾、水和几支藿香正气液。

记者告知工人,山西省出台的高温津贴标准规定他们这种情况必须给予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津贴,“这有啥办法,头头不给,我们也没辙。”工人们叹气道。

“高温津贴我们倒是发,一月100块,从6月发到8月,但是没多大用处。”华海商务酒店一名保安对记者说。

“我的工作时间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六点,一天到晚都得在外面站的,天气很热可受不了也得受。发的那1 00块高温津贴实在解决不了啥事,只是我年轻身板硬不担心中暑,呵呵。“保安是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回答记者问题时保安不时的擦汗。记者采访时将近中午,保安仍在辛苦工作。

记者询问还有哪些类似企业发高温津贴,保安给记者指了几家“阿一鲍鱼、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会馆也发,钱拿到手了但是我没听说山西省这个规定。”

“我们公交公司高温津贴发的了,一个月1 00多块。但是驾驶座温度能有50多度,热的都没法搁脚。实在不行就拿凉毛巾擦擦,这100来块,没多大用。”司机梁师傅告诉记者。

年过五句的郭师傅是山西大学南门口的一位环卫工人,干这行已经十来年,郭师傅耳朵不太能听清,当知道记者询问他是否享受到高温津贴时,郭师傅脸上笑开了一朵:“我们一个月850块工资,上个月发了890,队长说多了40块高温补贴,我挺高兴的。”

“我的工作时间是早上五点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到七点半。我一个人大概扫两百多米的马路,打扫完卫生也得捡捡路边和斑马线的垃圾,没垃圾捡就站在凉快点的地方。”记者问他会不会中暑,郭师傅很骄傲:“不知道别人家中不中暑啊,反正我老头子就没中暑过,我可是队里出名的能干。”

记者告知郭师傅山西省高温津贴相关规定,每工作日需发10元津贴,他们40元的津贴并不符合规定,梁师傅无奈地说:“上个月发了40,这个月还不知道发不发呢。去年也发过这个钱,也没给了多久。”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路人,一位在中铁十三局的工作的女士说他们单位确实发高温津贴和一些解暑药品,但是发不发都不会太在意。

一位顺风快递的快递员告诉记者,没听过有高温津贴一说,至于单位发不发开工资时才清楚。这位快递员的一段话让记者印象深刻:“我们顺风快递给的提成就比别家快递公司高,所以我们也不会会计较那点高温津贴,按时发工资就够满足的了。而且,你要是不识相闹得要这个钱,公司完全可以炒了你,得不偿失何必呢。”

这些人都是在室外高温工作的典型代表,在气温直逼40度时仍然在用辛勤的劳动为这个城市默默奉献。政府出台的高温津贴规定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为什么不被劳动者看好呢?

气侯渐变暖“条例”原地转

1960年由卫生部、原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关于暑期防暑降温工作的国家规定,已实行近50年。该条例对于防暑降温赞的数额和违反规定如何处罚没有明确意见。《暂行条例》所反映的是中国半个世纪前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与今天的社会发展状况严重脱节,也与当前日益多样化的行业发展和越来越复杂的劳动关系不相适应,根本无法保障劳动者对高温作业说“不”的权利。

中国的劳动法规一直未对劳动者高温作业出台具体保护措施。1991年,国家对原来的高温补贴标准稍作了调整,但此后的十几年问,有关高温补贴标准一直未再作调整。国家也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企业要以货币的形式为职工支付防暑降温费。至于高温下能否放假、如何补助、应采取的措施,法律方面一直还是空白。仅有的一些类似于政府通知的文件根本不具强制效力也无可操作性,企业完全可以不去遵守。

另一个问题是我国一直都没有“不安全温度”的国家标准和与 之相适应的预警机制,因此,科学划定“不安全温度”标准亦成当务之急。有了标准,把危害劳动者生命安全的高温量化成具体数字,当环境温度超过警戒线时,政府就有责任启动高温公共应急机制。

企业无法可依,无法可惩,如果单靠自觉,那么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也许会象征性的发点津贴(员工被动接受),一些私企和小型企业顾及工资成本并不会自觉发给员工津贴(员工被动放弃)。企业的违法成本低,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可能选择不付出这一部分津贴资金。另外,高温津贴金额不高,很多人不会为了这点钱与公司打官司。企业一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即使发了高温津贴,企业为控制工资成本总量,也肯定会在工资的其他地方减少一些,就跟拆了东墙补西墙一个道理。

人在高温下容易精神倦怠,一个月100来块的津贴并不会产生多大工作动力,员工在热天病了还是工伤,企业更愿意调整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

津贴和福利 莫成水中月

中国的劳动者是弱势的。

他们没有资格向用人单位争取该有的权利,炒掉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避责妙药,还可以很快的找到愿意少要钱多干活的员工,何乐不为。这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直在提醒劳动者:有活干该知足了!

中国企业含金量不高,劳动力低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多数,中国人口多,生存压力极大。我们羡慕美国人的自由自在,那是因为美国人从小生活在资源丰富的地方,一切来得容易,自然能从容的追寻兴趣和爱好,重个人发展而不是生存所迫;而我们从小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土地上(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经过特别残酷的竞争,才能获取某些资源,才能过得更好,因此别无选择,大家都走一条路争取爬到塔尖。不要说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大学生难就业早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人多肉少,不仅劳动者难以确保自身稳定,企业也很难自保并谋求发展。那么我们地大物博的资源去哪了?像是切蛋糕,少数人拥有大部分蛋糕,而大多数人拼的头破血流也只能获得少得可怜的蛋糕残渣,胜利者是谁,你我都懂得。

这几年出现了民工荒,人们讶异:中国怎么会缺劳动力了?劳动者翻身农奴把歌唱了?评论员何帆认为民工荒的这个信号是告诉我们,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该给工人涨工资了。中国的最低收入每年是6120块钱,这在全世界平均排到158位,我们是倒数第26位。如果从这个标准来看,这些企业还不愿意给这些工人增加工资,就是因为企业还是习惯过去的传统的发展模式。我们过去是靠压低工资,靠压低老百姓的消费,靠压低利率、汇率等等来鼓励制造业、工业的发展。现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没办法再持续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增长得很快,按现在增长率我们每两年能够创造出来一个新的1978年的中国,我们每十年就创造出来一个新的现在的韩国,每十一年我们就能创造出来现在的一个加拿大,但是中国的劳动力得到的回报和贡献是远远不相称的。

当生存还如此艰难时,津贴福利只能是锦上添花却不是雪中送炭。中国人爱求稳,国策不还是要求稳定是前提么,当劳动者手里没有掌控自己的权利时,就习惯于卑微地向强者屈服,乞求一点点安身立命的资本。劳资关系成为根本矛盾,人们幸福指数低导致社会的整体疲软。

权利是自己争来的?

一位名人说过:“祸根太部分是自己埋下的,权利是自己争来的。”

直面高温,直面少高温津贴,甚至无高温津贴。

我们不应该绝望,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做点事情挽救自己挽救别人。

北京市清华源律师事务所田忠会律师接受山西青年杂志记者采访时,他有几点看法:“高温津贴其实是劳动者权益的一个缩影,单纯的提高温津贴并无太大意义。如果要将这种津贴落在实处,那么首先我们的劳动法必须完善,立法者与时俱进,想民所想,不要把立法搞成形象工程。法规条文应既明确企业应如何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又载明如何处罚,使之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劳动部门应该把标准与罚则确立起来,加强行政处罚,加强劳动监察力度。一部法律若不能有先见性的制定,违法者若不能依法惩处,那么我们的法律就会是空谈。高温津贴不是今年才出现的问题,为什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人的不作为甚于凶徒对社会的破坏力。”

他认为,高温津贴是劳动者的一项福利,应该计入工资收入里,不包含在最低工资标准里,并清楚的告知劳动者而不是打包式的糊弄过去。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应适当推迟工作时间,把防暑降温措施做到位。规定气温达到多少度就停止工作,其实是不现实的。发高温津贴不如健全劳保制度,对什么情况该使用什么工具、设备、防护服,以及什么极端天气条件下该采取什么工作时间方案,这些不是对工人更实在的保护吗?高温天气条件也就包括在其中了。“美国劳动者权益意识强,有时候得益于美国有股中间力量来监督政府和企业。比如媒体。这种中间力量不偏向任何一方,尊崇法律,像是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就爆出你的本来面目。中国恰恰缺乏这种力量。”

著名评论员刘戈说,现在看来,劳动者在所有的要素里面和资方相比,和他的雇主相比,一直处于一种弱势的状态,这是由于我们的工会在很多地方缺位,缺乏一个主题来代表工人和雇主进行集体对话和集体谈判,这样雇员永远处在弱势的地位上,他的意见得不到尊重,所以这一条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对于我们整个的薪酬情况的分配体制的改善会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经济发展和扩大消费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劳动者权益保护上要加大保护的力度,《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应该更加严格。另外,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讲,应该把所有的劳动者,尤其是进城务工的劳动者纳入到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因为他们本来拿到的工资就少,很多人也并没有加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当中,这就使得他们可支配的收入实际上是降低了。只有基本工资得到合理保障,高温津贴之类的福利才能拥有植根下去的土壤。

劳动和社会保障扁有关人士认为,虽然高温津贴的发放名义上是强制性的,但对于拒绝执行的企业“确实没有相应罚则”。近年来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高温津贴很大程度上成为部分人的福利,大量真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动者不但“从没拿到过这个钱”,更茫然不知还有这项规定。面对“拿津贴的人在办公室里穿套装吹空调,没津贴拿的人天天高温作业却无处投诉”的现状,各地都有必要在调整津贴标准的同时,花大力气严抓执行,以实际行动维护高温劳动保障规定的严肃性。

记者观察到,这次我省出台的高温津贴规定并不明细,比如,“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规定里的气温是个很模糊的概念,35℃由谁决定,若是以气象台说的为准,那么地面温度算不算一个指标,何况气温在一天中还会变化不能一概而论;“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降温的需支付津贴”那么支付一工作日10元的津贴就能保障劳动者权益吗?劳动者在高温工作的人身安全是这10元可以保护的吗:规定没有说明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在高温中中暑算工伤可是怎么补偿呢?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高温津贴,劳动者有权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一般人真的会为了这点津贴去投诉用人单位吗?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10篇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一种疾病,是在高温影响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烈日暴晒或在高温环境重体力劳动所致的内科急症,属急救医学范畴。

中暑按病情的轻重可以分为如下情况。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一段时间后,感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头昏脑涨、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出大汗、口渴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37.5 ℃)。离开高温环境,略事休息,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轻度中暑

有先兆中暑的各种症状,同时体温在37.5 ℃以上,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及脉搏增快者都属于轻度中暑。一般休息3、4个小时往往可以恢复。

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除了上述表现外还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但有时也常常混合出现:

中暑(热)衰竭

这是常见的一种,一般发生在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温者。起病比较急,先有眩晕、头疼、突然昏倒;待平卧并离开高温场所即清醒。患者会出现脸色苍白、皮肤出冷汗,脉搏弱而缓慢,血压偏低但脉压正常(脉压是指血压的高压与低压之差),当病情持续时间较长而又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引发生下列各种临床表现:1)由脱水所致的中暑(热)衰竭,由于未及时补充水分,病人会出现口渴、虚弱、烦躁及判断力不佳,甚至有手足搐搦,肌肉共济失调。2)由失盐所致的中暑(热)衰竭,虽有足够水分但缺乏盐的补充,患者出现软弱无力、头疼、恶心以至腹泻及肌肉痉挛,实验室检查有低钠血症。热衰竭者如治疗不当也可发展为热射病。

中暑(热)痉挛

患者多为健康青壮年,且往往已能适应高热者。症状发生在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可在工作结束时或在回家休息时发生短暂、间歇的四肢骨骼肌的痛性痉挛并伴有明显失水,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阵发性痛性痉挛不超过数分钟,能自行缓解。有时影响腹部肌肉、膈肌和肠平滑肌,症状类似急腹症。实验室检查有肌酸尿症及低钠血症。

热(日)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40 ℃)和神志障碍,临床上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两种。

劳力性:一般发生在高温闷热、湿度大且无风的天气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患者多为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劳动数小时后发病。患者多半持续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每分钟,这种病人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非劳力性:一般多见于高温环境下通风不良和居住条件拥挤的老年居民,还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慢性酒精中毒、偏瘫、截瘫、产褥期妇女等人也是中暑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热、发红、大多数人无汗。直肠温度可超过41℃,神志逐渐模糊,初发病时可以出现各种行为异常甚至出现癫痫,还会发生谵妄(说胡话)、昏迷、瞳孔对称缩小,终末期放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率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约有5%左右的病人会发生急性肾衰竭。还会发生轻、中度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这样的病人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中暑发生的原因

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发生中暑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 ℃),湿度较大(>60%)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能力者,极易发生中暑。在室温较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者、肥胖者也易发生中暑。还有就是产褥期的妇女听从民间不科学的坐月子方式,高温季节不开窗通风等也是造成产妇中暑的重要原因。总之,中暑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温度过高、从事过重体力劳动产热过多、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穿透气不良的衣物等因素)、汗腺功能障碍等。

中暑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中暑对人的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42 ℃)对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引起广泛性器官功能障碍。因此中暑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肾和肌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障碍和影响。中暑患者做血生化检查及动脉血气分、尿和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也会出现各种异常。对于中暑病人应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中暑的治疗

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

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即可恢复。怀疑有循环衰竭倾向时,可酌情给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民间常用的刮痧疗法也有辅助疗效。

中暑(热)衰竭

重要的原则是要积极处理,防止向热射病转化。发现中暑衰竭应抓紧将患者送往医院,及早得到正规的治疗就有利于病人及早地恢复。

中暑(热)痉挛

可口服含盐清凉饮料,轻者病情可得到控制。如果痉挛性疼痛反复发作,程度较重者,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上述中暑衰竭和中暑痉挛都不可贻误病情,因为中暑病情发展变化很快,不能含糊和马虎。

热(日)射病

属于内科急症,必须分秒必争地积极抢救,要及时采取各种降温措施,抓紧时间把患者送往医院。医院会采取各种物理降温的方法、药物降温和支持疗法等救治患者,以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如何预防中暑

暑热季节要加强防暑降温的卫生宣传教育。改善年老体弱者和慢性疾病患者的居住条件。加大妇女产褥期(坐月子)的科学卫生宣传力度,不迷信民间的不卫生习惯,暑热期间产妇要科学度过产褥期。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11篇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极端天气防范措施

一、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维护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杜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进行,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防范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应于施工现场受到严重威胁的暴雨、寒潮、低温冰冻、大风、冰雹、霜冻、大雾、暴雪等极端天气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其次生、衍生灾害。

三、编制依据

1、突发事件应对法

2、内蒙古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内蒙古气象管理办法

4、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试行办法

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14

6、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定

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2011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长:******

长:******

员:******

2、工作职责:

(1)负责综合协调、指挥各部门、各专业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2)督促检查预案落实情况。

(3)负责和上级部门的联系衔接工作。

(4)负责传达上级领导的安排及要求。

(5)负责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络。

(6)负责灾害发生后向站务中心等相关上级部门的汇报工作以及与公安110、消防119、医疗急救120等救援单位联系的工作。

五、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相关数据:

1.

气温:多年年平均气温8.0℃;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0.5℃;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6.3℃;

2.

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3%;

3.

风向、风速:多年平均风速1.6

m/s

;多年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14.7m/s。

4.

降水:多年年平均降水量349.2mm;多年年最大降水量509.7mm;多年年最小降水量196.1mm;

5.

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69mm;多年一次连续最长降水日数2天,降水总量为72.4mm;

6.

最大冻土深度:多年最大冻土深度137cm;

7.

最大积雪厚度:多年最大积雪厚度25cm;

六、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1、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红色),重大灾害(Ⅱ级橙色),较大灾害(Ⅲ级黄色),一般灾害(Ⅳ级蓝色),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2、预防和预警机制

(1)应当确定预警人员,落实预警职责,日常预警工作由调度室及综合部负责。

(2)防灾工作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组织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对经常出现的受暴雨、雪灾、冰冻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季节,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人员和财产等措施。

3、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级(蓝色):

接到灾情消息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做好应急抗灾准备。

(2)较大气象灾害级(黄色):

接到灾情警报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部署防灾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组织,指挥施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各施工人员传达预报预警信息。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方人员转移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防灾情况上报防灾领导部门。

(3)重特大气象灾害级(红色及橙色):

①、接到紧急警报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等级响应,根据上级要求动员部署防灾工作施工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向各部门传达灾害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方人员组织人力物力抢险救灾及时将防灾情况上报防灾领导部门。

②、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坚守岗位,检查落实防灾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手机及其他部门负责人的手机全天候开机确保通信畅通。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出现重大灾情时,立即将灾情上报当地政府防灾指挥部。请求支援施工工地立即停工,加固工地的脚手架建筑模板确保施工工地,安全并积极与有关部门人员配合。避免建材水泡受潮,减少损失。组织抢险小组待命,抢险救灾做好工地停工人员转移贵重物品转移安置等工作以确保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七、各类灾害防范措施与处置措施

1、暴雨天气:主要是指连续的暴雨和短时间内的大暴雨对施工现场造成的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地质灾害及其它的财产损失等。

1)

汛期到来之前,项目部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工人参加联合大检查,对施工管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机械设备以及河道排水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这是作好防洪工作的前提,对检查的处所应在现场判定其稳定性。由此提出防洪工作重点汛期危险地点和看守地段;

2)

项目组织人员在雨季前,对受施工影响的侧沟、吊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疏通清理工作。沟不积水涵不堵塞,要针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对破旧老化不稳固的地方进行加固,确保汛期排水通畅不危及项目安全;

3)

及时天气预警信息,在发生暴雨期间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对排水疏水系统和各泵坑的巡视检查及时疏通排水沟道管道和泵坑积水确保系统排水畅通;

4)

当出现厂区内排水系统不能满足暴雨排水出力时,值班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及时启动各类排水设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排水设施的出力;

5)

若遇特大暴雨而排水不畅时可在各可能发生倒灌的地方筑临时挡水设施。

6)

临时设施四周截、排水系统保持畅通,专人进行清理,防止冲刷。设施在大风季节前,提前按设计作好防护。整个工地、住房、料库四周要保持排水畅通,保证暴雨、大风来时无漏雨或地面水流入室内。

7)

大风暴雨影响期间,停止施工作业,切断电源,严密监控工地围墙、基坑支护、垂直起重设备机械设备等安全状况以及现场排水情况,采取相应的防风加固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围墙倒塌、基坑坍塌、设备倾覆、触电等重大安全事故和现场大面积积水,发现重大险情,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8)

对正处于基坑施工的工地,基坑四周防护栏杆必须坚实可靠,排水设施齐全,要特别注意土体的稳定性,发现土体裂缝及坍塌预兆的,要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9)

临时设施四周截、排水系统保持畅通,专人进行清理,防止冲刷。设施在大风季节前,提前按设计作好防护。整个工地、住房、料库四周要保持排水畅通,保证暴雨、大风来时无漏雨或地面水流入室内。

2、突发性大风天气:大风会毁坏地面设施和建筑物,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

1)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现场检查,对高处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高空作业及临边作业中的所有小件及漂浮物件应采取固定措施,防止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2)

在接到大风预报信息时,立即组织对整个施工现场(包括生活区、办公区)的安全检查,包括人员作业过程中的防护,电源线及配电箱的检查及固定工作,保证埋入土中的锚固长度能抵抗大风袭击,所有的跨越悬空电线(电缆)应进行支吊处理,在跨越悬挂空间采用铁丝拉紧,避免大风吹断电线(电缆)造成触电事故;所有物体全部进行固定。

3)

在大风影响期间,停止施工作业,切断电源,严密监控施工现场围墙、基坑支护、起重机械设备等安全状况,提前采取相应的防风加固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围墙倒塌、基坑坍塌、设备倾覆、触电等重大安全事故,发现重大险情,要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大雪、冰冻天气:由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突发事故,出现城镇大面积停电、停水、停气中断;由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路面封冻,交通中断,导致车辆、人员流动出现严重滞留和拥堵。

1)

加强对大雪及冰冻天气的关注工作,在发生大雪及冰冻现象

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对路面及现场作业区域进行清理、消除等工作,防止发生人员伤害。

2)

作业人员在大雪冰冻天气行走应小心防滑,上下楼梯时应抓牢楼梯扶手并应检查所绑扎的防滑草垫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散现象,若有应及时联系处理。骑自行车或开车上下班应慢,特别在转弯和斜坡防止滑跌若有凝冻或地面有积雪时严禁骑自行车或开车。

3)

冬季有凝冻时,日常巡检应特别谨慎。安排作业人员在白天进行对经常通行的路面有积雪及结冰时应及时清除,以防结冰滑跌。无法清除时,应立即汇报上级协高处理,采取防范措施

4)

进入没有采取防滑措施的地方工作时,应事先进行除冰或采取其它可靠的防滑措施后方可进行。

5)

凡施工现场地面和其它有人行走的通道平台及攀爬扶手有积雪积冰和有易使人滑跌处,应及时打扫。对暂时无法处理的应设置安全围栏并挂相关内容的警告牌。

6)冬季大雪及冰冻天气尽量避免高空作业实在不能避免的应及时汇报上级部门。

4、扬尘天气:

1)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洒水频次,以保持现场主要道路持续湿润,以道路不扬尘为标准。对施工存土等苫盖密目网。

2)

施工现场在遇到四级风以上天气时,对正在进行挖土、回填土方、转运土方、清理施工垃圾及使用水泥、白灰等细颗粒物建筑材料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活动时,应立即停止,并对细颗粒物进行苫盖遮挡。

3)

在作业面上使用的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遇到四级风以上天气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苫盖。

4)

对裸露地面应采用夯实、铺撒碎石、苫盖密目网等方法减少扬尘,遇风时进行洒水处理。开袋的水泥、白灰粉等细颗粒建筑材料尾料不露天存放。

5)

玻璃丝棉、阻热岩棉等露天存放时,如遇大风,发现刮动时,应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入库,防止刮散、刮烂。对已经刮至施工现场外的材料立即拣回,以防造成不良影响。

6)

在发生扬尘、能见度低的情况下,现场所有车辆必须减速或暂停行驶,待视线良好时,方可继续作业;作业人员及起重机械必须立即停止工作,视线恢复后,方可继续。

5、高温天气:

(1)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中午炎热时间段严禁进行室外作业。

(2)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在夏季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

现场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的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4)落实防暑降温药品

要切实关心在高温下坚持实干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5)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针对高温施工,工人穿戴问题。项目部要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检查。严禁赤脚和穿拖鞋上岗,确保劳动防护措施的真正落实。

6、极寒天气:根据气象专业制定的“寒冷程度等级表”,气温从-40℃以下至9.9℃,由低到高共分为八级。其中一级为“极寒”,代表-40℃以下的天气。

1)日常工作中,各部门要关注对极寒天气的预报工作,并根据天气特点提前做好安全示及相关应急工作。

2)要重视和关心对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醒员工上下班时做好保暖工作。

3)做好冬、春季节人员、设备、设施的取暖保温工作,防止低温恶劣天气下造成人员伤害、设备设施冻堵事故的发生。

4)积极开展冬季安全行培训教育,要求驾驶员严格按照冬季行车的要求和规定驾驶,避免由于低温、路况不好造成人员、车辆伤害事故。

5)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员工冬季安全培训计划,细化到每人岗位,注意实效,提高员工对极端天气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我保护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大雾、霜雪天气:根据天气气温,温差较大,会出现大雾、霜雪天气。需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1)大雾天气,浓见度较低,现场吊装机械严格执行防碰撞措施。

2)现场车辆限速行驶,禁止大型车辆进行施工。

3)对于高处脚手架上面严禁作业,钢架上面要进行冰雪清理后方可施工。

4)做好冬季施工交底工作,遇此天气前需做好防护和清扫工作。

八、严格落实值班制度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12篇

(1)合理布置生产性热源,采取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

(2)高温车间建立空调休息室,休息室温度为25~28℃;

(3)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温度低于常温;

(4)针对露天高温作业,调整工休制度,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

(5)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认真做好高温季节到来之前的体检工作,避免职业禁忌证者从事高温作业,如Ⅱ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积皮肤疤痕患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此外,炎热的气候非常有利于有毒气体的挥发,增加了职业中毒的风险,为了预防职业中毒,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采取设备密闭、机械通风措施,降低毒物浓度;

(2)进行车间空气检测,避免职业中毒;

(3)进行入职前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证者接触有毒物质;

(4)做好在岗期间职业健康监护,早发现,早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健康危害进一步扩大;

(5)根据作业特点,为工人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6)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加班,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工作场所。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一

1、目的:进入盛夏季节,日照强度高,高温天气持续,为切实做好夏季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措施。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湖北电建二公司西塞山二期项目部。

3、具体规定:

3.1 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要以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3.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15:00进行室外作业。

3.3 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4 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3.5落实防暑降温物品。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3.6 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宿舍安装空调。

3.7 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8 做好夏季防火工作。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油漆房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二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当前我市已进入盛夏炎热季节,7至9月是高温时期,特别是近期天气以高温晴热为主,又正值建筑施工高峰期。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高温酷暑期间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09]204号)精神,现将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责任,高度重视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

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加强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作为维护一线作业工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工地高温期间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二、结合实际,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措施。

各单位要结合高温季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特点,加强安全事故的防范,认真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各项措施,改善一线工人劳动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一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合理调整工人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温时段(11:00-15:00)项目部要停止室外露天和高处作业,防止因工人疲倦乏力、劳累过度等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二要落实工人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有条件的施工现场应搭设凉棚,作业场所应分区多点设置饮水处,保证不间断供应干净卫生的开水,防止作业人员脱水、中暑。

三要贯彻落实《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改善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和降温条件,确保工人宿舍、食堂、厕所、沐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工人宿舍必须保证隔热通风透气,并配备电风扇等必要的降温设施,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整改。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严禁出售变质的剩饭剩菜,防止食物中毒。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要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通过板报、班前活动、交底会等,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暑降温急救等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项目部要配备具有急救经验或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

三、加强值班,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各单位要安排好高温酷暑期间安全生产值班和调度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带班等各项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发生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时按规定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三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顺利施工 ,确保在夏季施工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 暑期来临,通过本预案的编制来指导防暑降温工作的开展,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人身安全,保证项目部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成立施工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由项目经理 负责落实,若总指挥外出,由项目副经理 担任副总指挥给予落实,当副总指挥不在的情况下,由现场技术负责人 进行落实。实施救援工作的展开,具体人员安排详见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三、当在工程及建筑施工中发生高温的各种紧急症状情况时,我项目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在第一时间分别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20”救护中心求助,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紧急情况发生后,还应不间断的向有关领导、部门反馈后续情况。

四、在施工中紧急情况发生后,项目部即视情况成立救援现场指挥部,由 担任事故现场总指挥,并成立以下领导小组(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1、防暑降温保障小组。夏季施工过程中,因建筑行业在作业时,露天作业环境较多;人员作业分布区域复杂、多变;劳动强度大等方面的影响,给建筑工程在夏季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为作业人员营造一个有保障、舒适的环境,在作业人员发生高温不良反应时,由组长 立即组织该组成员对事故人员进行转移、与控制,防止周边施工作业现场事故人员的增加。使应急行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行动的效率。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损失。

2、信息联络小组。由组长 负责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及紧急情况影响范围,每天组织收集天气温度状况,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有关部门的联络。

3、安全保障(警戒)小组。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治安工作,由安全员 荆国栋 担任组长并组织队员负责对险情发展状况进行监控,防止影响施工工期,并对各班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且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4、现场医疗救护小组。当事故发生时,由组长 组织组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并及时向医院转送。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5、后勤保障小组。由组长 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五、各类紧急情况发生后,需调集的主要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主要物资及人员职责安排如下:

项目部物资的购置由材料员 负责,主要药品及医疗救护器具如下:

1、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风油精、霍香正气水、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2、救护器具:单架、小型氧气瓶、听筒、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冰块)等。

3、项目部内部设置医疗室、配置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的专职医疗救护人员。

六、防暑降温措施

1、加强对广大员工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卫生和暑期保健宣传教育活动,使职工了解暑期的安全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完善、落实高温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防暑降温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尽量避免高温期作业, 落实防范措施。

3、暑期来临之前,要做好高温作业员工的健康检查工作,对患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4、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妥善安排好员工的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注意劳逸结合,对室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中午炎热时间作业。适当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5、落实每一位员工的防暑降温物品,尽量以实物形式供给职工防暑降温清凉饮料和药品,把好进货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6、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要求和满足防暑降温工作需要,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暑期易发疾病的监控。

7、暑期期间,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8、将防暑降温领导小组人员的联系方式、报警及急救电话制表张贴于宣传栏中,防止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取得联系。

七、施救方法:

1、轻度患者 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并通知项目部医疗救护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 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部,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项目部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应急总指挥 陈爱民 决定是否启动防暑降温预。并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症状严重者,在项目部医疗设备无法救治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上报公司。

八、善后处理工作:

1、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班组的宣传、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每人都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救护他人。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由信息小组在施工现场设置温度计,并对每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收集、处理,然后上报项目部防暑降温保障小组,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当室外气温高于39℃时,项目部应对各班组进行施工降温专项安全交底,令其各班组停止现场施工作业。

3、后勤保障小组,应能随时保证作业人员现场的饮水、紧急药品。

4、由防暑降温应急救援机构依具当年的气温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员作息时间表”避开每天气温的最高时间(13:00 ~14:00)段进行施工作业。经项目部讨论,特制定本项目部夏季(依据XX市历年高温月为7月~10月)施工作息时间表,具体如下:

某某住宅楼项目部现场人员作息时间

上午:7:00~11:00 (四个小时)

下午:15:00~19:00 (四个小时)

附:遇赶工期或其它特殊情况需加班时,再做另行通知。

5、项目部成立“夏季施工防暑降温专项机构”具体人员安排详见:附件1 。

6、对项目部各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作业人员对各种情况的应紧处理能力。加强对夏季施工安全宣传工作,使每人都了解、掌握防暑降温的安全小常识,提高作业人员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等。

7、项目部内部设置专职医护人员,加强项目内部的医疗救护宣传、保障人员的生命、营造一个人性化的施工现场。

九、应急恢复、重新进入

当应急恢复后,重新进入之前必须对危险区进行评价,并且应对事故进行分析,待危险区已确定安全时方可进入现场,继续操作。

十、应急培训及演练

1、培训

① 工程实施前,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学习关于防暑降温的常识及中暑急救的简单方法,并要求在施工中能够熟练运用。

② 学习本预案,使广大员工知道怎么进行防暑降温工作,如何应对中暑事件。

2、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项目部每年夏季到来前进行大型救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1)演练目的

① 测试应急预案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及充分程度

② 检测应急设备

③ 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任务和职责

④ 测试应急人中的协调能力

⑤ 辨别和改正计划中的缺陷

⑥ 检测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应急预案演练情况

为了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项目部于2009年6月20日开展一次救援演练,应急救援训练已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项目部还特别强调以下三点:

① 演练时人员均必须准时到位,并配带好各自的防护用品。

② 在救过程中应做到“自我保护,抢救他人”及积极有效的抢救。

③ 必须严格遵守有关领导的指挥,做到“以假论真”,有效地实施抢救措施。

3)应急训练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或提高队伍的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1.近日来,由于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部分地区气温连创历史最高记录,天气晴朗酷热,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强度均达到最高等级。以下为一些生活小常识,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注意身体健康。 其实夏天人们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可有些招数却是人们过激的做法,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衣服不宜过露。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5.墨镜不宜过黑。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2.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推荐了防病三大处方:

一、要重视夏季的饮食起居。首先不能长时间处在室外或高温环境,热天时,应尽量增加休息时间。平时多喝凉开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喝清凉的饮料,绿茶、、金银花露等,以多出汗,多排尿,带走人体内一部分热量。其次多吃偏寒偏凉的水果,如西瓜、梨子、香蕉等,饮食上多吃偏凉的新鲜菜、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不滥服补药。

二、要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过久。

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

三、还要注意心理调节,炎炎夏日也给人带来很多情绪的困扰,引起 “情绪中暑” :

情绪烦躁,动辄发火;内心烘热,思维紊乱,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还健忘;心情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早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故《内经》主张,在炎炎夏季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

生活防暑秘方

1、防暑六“宝”:盐开水、茶水、陈醋、绿豆汤、苦瓜、人丹。

2、夏季安心睡眠的4大禁忌 :

入睡后忌开电风扇

忌胸腹

忌凉水抹席

忌室内浇水降温

3.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1)最佳调味品——食醋 (2)最佳蔬菜——苦味菜

(3)最佳汤肴——番茄汤 (4)最佳肉食——鸭肉

(5)最佳饮料——热茶 (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

(7)最佳运动——游泳 (8)最佳服色——红色

(9)最佳取凉“设施”——扇子 (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六、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13篇

苦 夏

苦夏主要表现为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减少、低热、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体重减轻等。引起苦夏的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夏天热,出汗也多,身体既要维持正常的机能还要抵御炎热,体能消耗比往常要多得多;二与体质有关,一般越是瘦的人到了夏天越会瘦得厉害,中医认为血汗同源,多出汗不仅造成津液不足,也是伤血伤气的。而且天气炎热,腠理张开,易虚邪入侵,这也是夏天时旧病易发的原因。苦夏其实不是病。症状较轻的人通常无需治疗,但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则需要治疗。如果达不到中暑程度,但苦夏症状又比较明显,影响工作,可从饮食、睡眠等各方面进行科学调整。

预防苦夏,首先应注意饮食调理,做到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及时补充机体水分;其次,结合自身体质状况,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另外,在夏季到来前服用一些如香砂六君丸、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等药物,可达到预防苦夏的目的。

中 暑

中暑是在高温下人体表面皮肤血管扩张,使供应大脑及身体各部分的血液减少而致晕厥。夏日炎炎,如果在阳光下曝晒太久,或长时间在高热环境中工作,或室内过于闷热,都可能引起中暑。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病或过分疲劳的人更容易发生。中暑是夏季多发病,当你享受着夏日的阳光时别忘了预防中暑。

夏令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易引起中暑。露天作业者应尽可能在早、晚出去干活,避免中午烈日曝晒;室内高温作业者应注意作业场所通风散热,及时、适量补充体内水分和盐分消耗;外出行走最好配备防护用品(遮阳帽、遮阳伞),以免受热中暑;同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调节和体育锻炼。

空调病

每年盛夏时节,因空调使用不当而导致各种疾病的患者就明显增加。气温越高,医院接诊的“空调病”病人就越多。“空调病”病人的普遍反应是疲倦、乏力、皮肤干燥,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手足麻木、头痛、咽喉疼痛、咽干不适、神经痛、胃肠不适等。室内温度降得过低,再频繁进出空调房,身体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如果室内外温差较大,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就容易遭受“空调病”侵袭,出现感冒或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道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老年人,如频繁在温差较大的地方进出,其血管膨胀收缩速度将加快,容易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得了“空调病”,整个人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很难受,给日常工作、学习带来不便。人在空调房间一旦感觉身体不适,最好到医院确诊一下。如果确实得了“空调病”,也不必过于紧张,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品,平时多饮水,结合适当运动,“空调病”症状会很快得到缓解。

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5℃,温差较大会造成大脑思维迟钝,工作效率降低。除老人、儿童外,女性也是“空调病”青睐的对象,因为女性体质相对较弱,而且夏季常着质地轻薄的短衣短裙,手臂腿部多暴露在外,若长时间坐着办公,最好适当增添衣服,在膝部覆毛巾加以保护。一般温度在20℃~28℃之间,人体感觉最舒适,因而26℃不仅是节电的控制温度,而且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晒 伤

日光性皮炎又称多形日光疹、日晒伤,就是人们的皮肤接受过多的日光照射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皮损,主要表现为面、颈、前臂伸侧、手背等露出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皮肤局部出现灼烧感。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阳光中紫外线强度的日益强烈,是日光性皮炎患者逐年增多的客观因素。紫外线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张,皮肤会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轻的引起晒伤,严重者可能诱发皮肤癌。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尤其是男性)防晒护肤意识淡薄。不管男人女人,防晒护肤都很重要。现在市面上到处可见男性化妆品,也有越来越多男性认识到皮肤养护的重要性。如果男人觉得夏日打伞面子上过不去,不妨改戴遮阳帽和墨镜,外出最好选择在树阴或沿街商铺屋檐下行走,避免阳光直射。

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但对日光感受性强的人应避免烈日曝晒,外出应撑伞、戴宽边帽、穿长袖衣服、涂一些必要的防晒品;加强皮肤营养,平时多吃新鲜果蔬,吃些含维生素C和B的食物,这些食物能阻止和减弱对紫外光的敏感,并促进黑色素的消退,且可恢复皮肤弹性。

腹 泻

有人喜欢把剩饭剩菜加热后吃,但在夏天却很可能因此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这是由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其实,即使病菌能被高温杀死,但它们排出的毒素仍然存在,还会随污染了的食物毒害人体,导致腹痛、腹泻。呕吐和腹泻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能,借此将病菌和毒素排出体外,吐完泻完也就日渐痊愈,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类药物。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预防腹泻的根本办法在于饮食要清洁卫生:⑴不吃不净与腐败变质食品,熟食品或隔夜食物一定要加热蒸透后再吃,以防食物中毒;⑵注意食具、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洁,用餐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杯盘碗筷,生吃果蔬一定要消毒洗净,坚持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病菌入口;⑶多吃些食用醋或大蒜,既能增加胃内酸度,又可助消化、杀菌,提高胃肠道抗病能力。

热伤风

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夏季天气炎热,为散发体内热能,人体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后易使身体受凉而发生感冒。暑天感冒病情较轻的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口干、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对暑天发生的感冒,病情较轻时适当服些感冒药,一般两三日即可痊愈,较重的暑热感冒可用中药治疗。预防暑热天感冒,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要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红眼病

如果你眼睛刺痒,有异物感或灼热感,结膜充血,有脓性或粘液性分泌物,还特别怕光,那你十有八九是得了红眼病。红眼病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结膜急性炎症,多发生在夏秋季,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传播。红眼病起病急、发展快,多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眼部有明显刺激症状。

预防红眼病要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⑴避免接触染菌的物品,一旦与病人接触后须立即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⑵不要和他人共用毛巾、手帕、脸盆等洗漱用品;⑶少儿抵抗力弱,尽量少去人群中玩,并保持手、眼卫生,不与患眼病家人共睡;⑷游泳前后最好能滴一些抗菌、抗病毒眼药水,防止交叉感染;⑸患了红眼病要赶快到医院治疗,并适当隔离;⑹注意休息,不要揉擦眼睛,否则容易使手和帕子上的病菌带入眼球加重感染。

头 痛

头痛已成为夏季发病率很高的“都市病”。夏天人们贪图凉爽,将空调的温度设定得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一出家门不能适应,会加重头痛。另外,夏天白昼时间长,闷热的天气往往影响人们休息,导致睡眠不足,脑失所养,容易引起头痛、头胀、头昏,精神不足,少气懒言,四肢乏力。

头痛预防办法:⑴为防止头痛,高温时尤其要保证足够的睡眠,经常开窗通风、通气,同时要避免高温、强光和噪音;⑵一旦头痛要换一个阴凉、安静的环境,做好环境降温,同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降暑类药物;⑶如果是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发作,应去医院解除血管痉挛和血管扩张;⑷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冷饮。

乙 脑

乙脑是世界上流行广、危害人群健康最严重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也是我国夏秋季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年发病人数2.5万,病死率5%~15%,老年患者病死率甚至可高达50%~70%,病残率在30%左右。随着近年来大范围的疫苗接种以及防治措施的进步,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

乙脑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急、病情重、后遗症多。对乙脑要特别强调预防为主,做到无病早防,一旦得了病就要及早住院治疗,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⑴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消灭蚊子,采取防蚊措施;⑵在流行季节前注射乙脑疫苗;⑶发现可疑病人,应尽快送医院隔离治疗;⑷在流行地区,对密切接触者、体弱儿童可服用中药预防:大青叶15克,或板蓝根9克加金银花9克煎服,每天一次,连服三天。

结 石

夏天气温高、出汗多,如果不给身体补充足够水分,有可能患上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除家族遗传、先天发育外,肾结石与水质、饮食习惯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气温高、偏好吃大米的南方人更容易患结石。这是因为南方气候炎热,人出汗多,如果喝水又少的话,尿液浓度高,尿中晶体就容易沉积。夏季很多人爱饮啤酒,啤酒含嘌呤高,经过人体吸收分解后成为尿酸,经常喝啤酒的人也容易得结石。还有从事某些职业的人也容易高发泌尿系统结石,比如高空作业者、户外工作者、司机等,他们都因客观条件限制喝水少,加之工作繁忙不能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导致身体水分减少、尿液浓缩,极易引发结石病。

结石的主要成分大都来自饮食,所以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⑴夏天防止尿液浓度过高,每天至少要喝4~8杯水,天热、出汗多时更要多喝;⑵夏季应少喝啤酒,限制肉类、食盐摄入量,减少高尿酸及高草酸等食物的摄取,如豆制品、茶、咖啡、芹菜、菠菜、橘子、番茄等;⑶平时也应多注意观察尿液,一旦出现赤黄、臭味的话说明身体已极度缺水,除多喝水外,最好要看医生,因为正常的尿液是淡黄透明的。

尿道炎

尿道炎是女性在夏季的一种多发性病症,如果突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有时还伴有腰酸和小腹胀痛,就要警惕尿道炎了。尿道炎之所以爱在夏季找女性麻烦,是因为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女性外汗腺又特别丰富,如果外阴局部长时间潮湿,细菌会繁殖得特别快,并乘虚而入引起尿道发炎。

尿道炎是可预防的:⑴夏天大量出汗后,女性要补充足量水分,以免因饮水不足而造成尿量少而浓,以至不能及时把细菌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⑵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⑶夏天穿的内裤不宜过小或太紧,也不能用化纤织品做内裤;⑷尿道炎初起时服药疗效不错,注意不要在自觉症状刚消失时立刻停药,以免复发。

痱 毒

炎热的夏天,人们总会大量出汗,通过汗液蒸发来降低身体温度,所以气温高时汗腺分泌旺盛,从汗孔排出大量汗液。但倘若气温又高、空气中的湿度又大时,从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就不能及时蒸发而滞留在皮肤表面,使皮肤角质层受到汗液浸泡而发生肿胀,排汗的汗孔就被堵塞。汗孔被堵塞后,汗腺仍在继续分泌汗液,使汗管内的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汗液把汗管胀破,使汗液流入周围组织,造成局部发炎,这就是痱子。有些人炎夏好生痱子,搔抓后极易继发感染,形成痱毒,产生化脓性疖肿。

痱毒预防办法:⑴尽量减少日光曝晒,并保持居室通风凉爽;⑵日常膳食中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宜;⑶常用热水洗澡,一旦生了痱子,可用艾叶、金银花、马齿苋各10克煎水,稍凉后洗浴患处。

足部病

夏日是足部疾病的暴发季节,特别是对那些不可能穿着凉鞋去上班的白领阶层来说,更要格外注意保护足部。温度高不仅可使人汗毛孔张开,也可使人出汗量增加,从而造成有利真菌繁殖的环境,使足部发炎,例如足癣就是一种容易在温暖环境里暴发的足病。

夏日里,人们足部通常都会出现一些肿胀情况。因此,人们会感到原来挺合适的鞋子穿起来有些紧。鞋子紧会对足部许多骨头和关节造成压力。人体内有近1/4关节长在足部。足部由于外界温度升高而引起的肿胀会对这些关节产生压力,产生酸疼感觉。这些压力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原来的足部病症,如趾骨变形和拇指囊肿。由于这些已经畸形的骨头和关节已没有更多可以活动的余地,所以外来的压力会使疼痛感加剧。

要想防止足部在夏日里发生以上问题,专家建议:⑴不要穿太紧的鞋子;⑵尽可能穿透气性良好的薄棉袜子;⑶每天坚持洗脚;⑷经常换鞋很重要。

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是什么?其实就是天气炎热导致情绪出现的易激惹状态。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持续高温天气会让人处于“易激惹状态”,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有资料显示,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们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正常人群中大约有16%的人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变得烦躁、爱发脾气、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对事缺少兴趣,对人缺乏热情,出现所谓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心烦气躁时,人们的宽容度低,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矛盾”。当事人的工作效率也会因此降低,觉得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此外,心情在此期间通常较为低落,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有时还会固执地重复一些动作,如反复洗手等。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14篇

据报道,如果依据新颁布实施的《风景名胜区条例》,此类违法行为最高罚款额度将达到100万元,而且有关责任人要受到刑事处罚,此乃新《条例》与《暂行条例》的一个重要差距,经济处罚提高了10倍以上,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处罚则更为严厉。笔者注意到,《暂行条例》是国务院于1985年6月颁布的,而新修订的《条例》是2006年12月1日才正式施行。一部《暂行条例》竟“暂行”了21年之久,这不由得令人慨叹。

但更令人费解的是,像以上《暂行条例》这样“一暂”就数十年的条例、规定和办法非常之多。比如《防暑降温措施暂行条例》,是1960年7月1日由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的;《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是197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是1987年劳动部办公厅颁布的……。如果这些改革初期甚至改革之前就制定、颁布了的更适合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暂行条例、规定和办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那倒还说得过去,问题在于,无数事实证明,这些“老皇历”并不能适应今天我国经济发展、法制建设的需求。韩非子曰:“法与时转则治,法与时宜则有功。”法制与社会发展而发展变通,则天下太平;法制与社会发展相适宜,法制才会发生好的作用。显然,一些明显过时的“老皇历”大肆充斥在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步入正轨的今天,这早已不是“法与时转则治,法与时宜则有功”了。

那么,这些暂行条例、规定和办法何以就能一暂数十年呢?部门立法惰性使然。

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中暑;多脏器功能衰竭;军事训练

[中图分类号] R59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a)-0193-04

Prevetion and treatment of exertional heat stroke during military training

JI Jun ZHOU Fei-hu SONG Qing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relevant reports about the heat stroke in Chinese troops are common.Exertional heat stroke (EHS) is the most serious type of heat stroke,exhibiting a wide range of body injuries,affecting many organ systems,resulting in the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Once EHS occurs,the lack of timely and proper treatments would result in the mortality rate as high as 30%~50%.It′s expected that in the future high-tech local wars,especially in naval and landing operations,because the climate of coastal areas is hot and wet,the incidence of EHS might further increase.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wars,the medical support department should develop towards the direc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mobility and integration,it is important for EHS to emphasize on the early interventio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Heat stroke;Multiple organ failure;Military training

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军事训练经常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进行。与此同时,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使得参训人员经受着极度的劳累和困苦,这种极度高温高湿环境,再加上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会导致中暑。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可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三类: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heat stroke,HS),其中HS是致命的[1]。

HS是指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上以高热、无汗、昏迷为主要症状,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对机体有广泛的损伤作用,可累及多脏器系统,导致功能和形态学上的改变,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可高达30%~50%。根据产热和散热异常将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classic heat stroke,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2]。

1 EH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EHS多见于健康青壮年,在环境温度25℃以上、湿度较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剧烈体育运动或新兵军训时发生,即使是在寒冷的环境进行超负荷体能训练,当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时,也会发生EHS;而CHS常发生在环境温度超过32℃或室温在27℃以上、湿度较大时,约80%的病例年龄在65岁以上,城市居民多见[2]。

EHS发病机制复杂,导致发病的因素包括高温和剧烈运动[3]。高热通过蛋白质变性以及诱发细胞凋亡对人体细胞进行直接破坏;体温升高会增加炎症因子的释放,细胞因子在EHS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一旦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会产生级联反应式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同时细胞因子能增加内皮和肠上皮的通透性,从而导致内毒素入血[2],细胞毒作用以及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MODS,并最终发展成为HS[5]。目前认为,HS急性期的病理生理过程类似脓毒血症。EHS特征性的病理和临床现象,是机体在虚脱之前的时间里,复杂的生理和生化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体温调节失衡、急性期反应扩大化以及热休克反应改变[2]。

2 EHS的诊断和治疗

EHS发病时便能得到正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6]。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往往发生在所有的EHS中,因此也是最重要的诊断症状[5]。这些症状和体征往往是非特异的,包括定向力障碍、意识混乱、头晕、行为异常、言语混乱、易怒、头痛、行走不能、平衡感以及肌肉功能消失所致的虚脱、极度疲劳、通气过度、呕吐、腹泻、谵妄、癫痫发作、昏迷等,其症状和体征取决于高热程度和持续时间[7],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些症状并实施有效的救助,其造成的损伤将是致命的。因此在湿热环境中进行军事训练的官兵发生上述的任何一种症状时,都要警惕EHS的发生,应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发生的EHS,经常由于基层医务人员对此病的认识程度不足,而被误诊为精神疾病或脑震荡(摔伤所致)。EHS是一种致命的急症,预后较差,死亡率达30%~50%,因此,一旦做出诊断,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8]。

2.1 降温治疗

EHS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核心体温的峰值以及高热持续的时间,立即进行全身降温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7]。因此,如果没有伴随其他威胁生命的并发症,首要的治疗措施是在事发现场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降温处理,而不是立即运送到医院的急诊室[9]。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有四种: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根据散热的原理,降温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方法[10-11]。①浸泡降温法:为最快速的降温方法,就是对患者进行凉水或者冰水浸浴,降温速度可达0.15~0.24 ℃/min。②冰袋降温法:将冰袋置于腋窝、腹股沟和颈部大血管处,这可以降低通过大血管的血液温度,从而达到降低核心体温的目的,降温速度为0.04~0.08 ℃/min;如果同时配合使用浸泡过冰水的毛巾快速擦拭额头、躯干以及四肢的末梢皮肤,降温速度可达0.12~0.16 ℃/min。③蒸发降温法:去除患者的衣服,在皮肤表面泼洒大量自来水,并用扇子扇风,加速空气对流以及自来水蒸发速度,以达到降温的目的(每1.7 ml水蒸发,可以带走4.18 kJ的热量),或者利用乙醇擦拭机体皮肤,同样可以通过乙醇的快速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④有创性降温法:用冰盐水进行胃管注入、膀胱冲洗,冷盐水腹膜灌洗等。⑤药物降温: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氯丙嗪25~50 mg加入500 ml补液中静脉滴注1~2 h,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应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或其他α受体兴奋剂。

一些患者会出现“中间清醒期”,这会误导医生作出错误诊断,因此对这类患者也应该进行及时有效的降温治疗。

总之,当军事训练人员出现肛温>40.6 ℃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时,医务人员应该立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降温治疗[12]。在文献报道的众多降温方法中,利用冰袋进行降温的方法最为有效(0.16~0.35 ℃/min)[7],然而在训练场以及战场上,并没有冰袋,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患者身上泼洒大量的自来水,这同样可以有效地降温(0.1~0.2 ℃/min)[13]。一般认为,核心体温至少要降到38.5 ℃[14]。

2.2 对症支持治疗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用生理盐水进行水化治疗,一方面可以增加肾血流量,减轻横纹肌溶解对肾脏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各个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增加热交换,改善氧合,去除代谢废物。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15]。

EHS患者在晕倒虚脱的同时,经常会出现休克的表现[16]。虽然立即降温治疗能够减轻这些症状,但如果体温持续居高不下并存在多脏器功能衰竭,单纯的降温及水化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进一步深入治疗,以维持其脏器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休克用升压药,心力衰竭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疑有脑水肿应给甘露醇脱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可进行血液透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应用肝素,必要时加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以及影像学方面的检查,但所有这些检查不能延误降温治疗,除非是抢救所必不可少的检查。当临床上出现DIC相关的凝血异常、肝功异常、CK值异常升高、MOF以及深昏迷时,提示预后很差[17]。所有的后续治疗不可能在训练场和战场上完成,需要送往后方高级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快速降温、控制痉挛抽搐、早补液以及快速送入医院治疗是提高EHS生存率最有效的措施,其生存率可以达到95%以上[18]。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没有任何后遗症,一些短暂的神经损伤症状可以持续数月,通常在2年内即能康复,极少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者。预后不良的指证包括:体温>42 ℃、持续高热、长时间昏迷、高钾、少尿型肾衰以及血浆转氨酶极高[19]。

3 军事训练中EHS的预防

部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作业、训练、演习,往往会增高EHS的发病率,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可高达30%~50%[20],因此EHS是野战及平时训练中应严加预防的病种之一。虽然参训人员在热环境中训练之前会采取热适应性训练,但这并不足以预防EHS。

3.1 EHS的易感因素

热耐受不良是指那些不能适应在热环境中训练的参训人员[11],这些人员在高温环境下训练极易发生EHS。Rav-Acha等[20]回顾了1992年~2002年以色列防卫部队的中暑死亡士兵病例,发现严格遵守科学训练规程可有效减少EHS的病死率。EHS易感因素分为4大类:宿主因素、环境因素、训练组织因素和基础诊疗因素。每个易感因素具体的含义见表1。

另外,在进行重体力作业之前,应提高医疗监督的质量,这对于鉴别热敏感人群(身体不适、疾病、脱水、没达到热习服的人)很有必要,同时还应阻止这部分人从事重体力作业[21]。提高医疗机构对EHS的救治水平以及部队官兵对EHS的认识程度,对于预防EHS有着重要意义。

3.2 热习服

热习服,也称热适应,是指机体在长期反复的热作用下出现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表现为机体对热的反射性调节功能逐步完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一个新水平,到对热环境能够适应[22]。有研究指出,热习服可以极大的减低军事训练中EHS的发生[11]。在相同的气候条件、相同的时间段,采取逐渐增加训练量的方式,循序渐进,利用1~2周时间达到全负荷训练量;已获得热习服者,为了使机体保持良好的习服状态,每周还应继续锻炼1~2次[23]。热习服包括生理适应以及行为适应(调整运动量、运动着装以及适度补充水分)[7]。

我国于1996年颁发了《军人耐热锻炼卫生规程》,规定赴热区和驻扎热区部队执行重大任务前必须进行耐热锻炼,其中对锻炼时机、方式、程序以及卫生监督指标做了严格的规定。①锻炼时机:每日较热时进行,以气温30~33°C为宜;②锻炼方式:轻装越野或负重行军,通常1次/d,时间为100~200 min;③锻炼程序:行程先少后多,负荷先轻后重,速度先慢后快,时间先短后长,逐步提高;④训练强度:连续锻炼14 d,直至达到热习服;⑤卫生监督指标:保证大多数指战员的口腔温度达到37.2~37.4°C的热紧张水平[24]。

3.3 预防

虽然参训人员在热环境中训练之前会采取热习服训练,但这并不足以预防EHS,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20]。①夏天炎热季节要安排好军事训练时间: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进行;如果必须在温度较高的时间训练,应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逐步达到热习服;训练前保证充足的睡眠。②安排好炎热天气军事训练时的营养和饮水:注意补充食物中的蛋白质,额外增加维生素B1、B2、C的供给量;进行合理的水盐供应,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原则;大量出汗后,在进餐时应适当补盐,如选择含盐饮料、菜汤和盐渍食品等。③军事训练过程中补水要科学合理:在训练前2 h左右补水600 ml,开始前15 min再补水400 ml;在训练过程中应定时补水,每隔15~20 min补水200 ml;大量出汗情况下所用的运动饮料应以补水为主,可适当饮用糖水及电解质饮料,温度以5℃~13℃的饮料口感较好。④急救设备:单位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准备好防中暑的器材和药品。在军事训练场以及战场上评估和治疗EHS所需的医疗急救设施包括:担架、简易的病床、轮椅、浴巾、高温直肠温度计(>43℃)、一次性乳胶手套、听诊器、血压计、套管针、静脉注射用5%盐水以及生理盐水(1 L袋装)、静脉注射用3%盐水(250 ml袋装)、乙醇棉球、纱垫、一次性医疗器皿、药材供应的桌子、大量的自来水以及冰袋、浸浴疗法用的浴桶、降温用的扇子或电扇、带有面罩和调节器的氧气筒、碎冰、塑料袋、饮水用的杯子、血糖仪、血气分析仪、5 mg静脉注射用的地平泮以及1 mg口服用咪达唑仑、除颤仪(自动或手动)[7]。⑤提高军医医疗监督质量:中暑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些人对炎热较敏感,因此对不耐热的官兵要加强预防措施。不耐热个体是指某些人不能耐受炎热,体温升高早于一般人,更易出现中暑,主要包括身体不适、存在基础疾病、脱水以及没达到热习服的官兵,其发生运动性中暑的危险性较大,既往有过中暑病史的人更应倍加注意。在军事训练前,医务工作者应提前分检出热不耐受人员,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25]。

在进行积极医疗救治的同时,还应详细记录医疗文书,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救治EHS患者留下宝贵的病历和数据。

[参考文献]

[1] Krau SD.Heat-related illness:a hot topic in critical car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13,25(2):251-262.

[2] Bouchama A,Knochel JP.Heat stroke[J].N Engl J Med,2002,346(25):1978-1988.

[3] Casa DJ,Armstrong LE,Ganio MS,et al.Exertional heat stroke in competitive athletes[J].Curr Sports Med Rep,2005,4(6):309-317.

[4] Lu KC,Wang JY,Lin SH,et al.Role of circulating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 exertional heatstroke[J].Crit Care Med,2004,32(2):399-403.

[5] Epstein Y,Roberts WO.The pathopysiology of heat stroke:an integrative view of the final common pathway[J].Scand J Med Sci Sports,2011,21(6):742-748.

[6] Noe RS,Choudhary E,Cheng-Dobson J,et al.Exertional heat-related illnesses at the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2004-2009[J].Wilderness Environ Med,2013,24(4):422-428.

[7]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rmstrong LE,Casa DJ,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Exertional heat illness dur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J].Med Sci Sports Exerc,2007,39(3):556-572.

[8] Zeller L,Novack V,Barski L,et al.Exertional heatstrok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J].Eur J Intern Med,2011,22(3):296-299.

[9] Pagnotta KD,Mazerolle SM,Casa DJ.Exertional heat stroke and emergency issues in high school sport[J].J Strength Cond Res,2010,24(7):1707-1709.

[10] Adams T,Stacey E,Stacey S,et al.Exertional heat stroke[J].Br J Hosp Med(Lond),2012,73(2):72-78.

[11] Epstein Y,Druyan A,Heled Y.Heat injury prevention――a military perspective[J].J Strength Cond Res,2012,26 (Suppl 2):S82-86.

[12] Asplund CA,O′Connor FG,Noakes TD.Exercise-associated collapse:an evidence-based review and primer for clinicians[J].Br J Sports Med,2011,45(14):1157-1162.

[13] Casa DJ,McDermott BP,Lee EC,et al.Cold water immersion:the gold standard for exertional heatstroke treatment[J].Exerc Sport Sci Rev,2007,35(3):141-149.

[14] Trevena L.What medical students value in a population health tutor:characteristics for consideration in staff recruitment and development[J].Educ Health(Abingdon),2003,16(1):51-58.

[15] Soar J,Perkins GD,Abbas G,et al.Europe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Guidelines for Resuscitation 2010 Section 8.Cardiac arrest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Electrolyte abnormalities,poisoning,drowning,accidental hypothermia,hyperthermia,asthma,anaphylaxis,cardiac surgery,trauma,pregnancy,electrocution[J].Resuscitation,2010,81(10):1400-1433.

[16] Nelson NG,Collins CL,Comstock RD,et al.Exertional heat-related injuries trea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the U.S.,1997-2006[J].Am J Prev Med,2011,40(1):54-60.

[17] Jilma B,Derhaschnig U.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heat stroke:a hot topic[J].Crit Care Med,2012,40(4):1370-1372.

[18] Heled Y,Rav-Acha M,Shani Y,et al.The "golden hour" for heatstroke treatment[J].Mil Med,2004,169(3):184-186.

[19] Epstein Y,Sohar E,Shapiro Y.Exertional heatstroke:a preventable condition[J].Isr J Med Sci,1995,31(7):454-462.

[20] Rav-Acha M,Hadad E,Epstein Y,et al.Fatal exertional heat stroke:a case series[J].Am J Med Sci,2004,328(2):84-87.

[21] 纪筠,宋青,周飞虎,等.军事训练导致的致死性劳力性热射病病因学调查与分析[J].医学杂志,2008,33(8):1035-1037.

[22] Casa DJ,Csillan D,Armstrong LE,et al.Preseason heat-acclimatization guidelines for secondary school athletics[J].J Athl Train,2009,44(3):332-333.

[23] Kazman JB,Heled Y,Lisman PJ,et al.Exertional heat illness:the role of heat tolerance testing[J].Curr Sports Med Rep,2013,12(2):101-105.

[24] 贾万年,王敏,贾菲.我军热区卫勤保障情况[J].人民军医,2007,50(4):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