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

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1篇

中班音乐活动春天在哪里教案是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与教师同伴合唱的乐趣。引导幼儿用自然、美好的声音唱歌,并用不同的合唱方式的表现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趣。重点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2篇

2、活动目标:学习合拍地做兔跳和熊走得动作,并根据游戏情节,随着音乐的变化及时变换动作。在游戏活动中注意有节奏的控制情绪,共同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简单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活动准备:小白兔、小熊头饰,森林挂图、音乐磁带、录音机。

4、活动过程:教师表演故事导入。(分别请一位教师扮演小白兔和大黑熊,并且播放音乐,根据音乐快慢分别请出两位小动物)树林里,有只调皮的小白兔一路蹦蹦跳跳,非常高兴的在森林里玩,不经意间走到大黑熊家门前,大白天的小动物都在森林里玩,可大黑熊还在呼呼睡觉。小白兔心想真是个大懒蛋,这么好的时间都浪费了,跟它开个玩笑,叫它醒来。于是就轻轻的拍拍它,然后躲了起来。大黑熊被吵醒了,起来东找找,西看看,什么也没看到,有懒洋洋的睡觉去了。小白兔一看黑熊走了,又蹦蹦跳跳的跑出来,还大声说:嘿!我在这儿!提问:故事中有那几位小动物,它们分别在干什么?

5、介绍动物习性:小白兔,听着音乐一边跳一边介绍习性。(我有一对长长的大耳朵,能听见很远地方发出的响声呢;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张三瓣嘴,我是个素食主义者,爱吃萝卜和青菜;最让我骄傲的是,我跑起来的速度可快了,一般人可不是我的对手!)大黑熊,听着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介绍习性。(黑熊又叫狗熊,身上除胸部有一个倒人字的白斑纹外,全是黑色。喜欢睡觉有的时候整个冬天都不出门,能睡好久呢!我可不挑食,什么都吃,可最爱吃甜甜的蜂蜜。)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音乐 游戏 中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1中班幼儿的特点

中班幼儿在整个幼儿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

(1)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因此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选择有动感、节奏明朗的音乐,选择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活动情节,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中班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讲解活动内容时,要做详细的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也要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语言,在模仿中学会,但又不能过犹不及,完全主导,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3)想象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中班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游戏、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但如果给他们定下主题,让他们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到中班后期,一般的幼儿能大胆想象,独立创作了。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要什么都由老师定好,可以留出很多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例如,在让幼儿根据音乐表现不同动物的姿态时,不要限制一种动物,而要让幼儿运用丰富的联想,设计自己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和趣味性,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4)中班幼儿记忆是能学会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与幼儿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那么他们记的时间就会长一些,但也必须重新巩固,否则也会忘记。因此如果幼儿听的懂教师活动的内容和游戏规则,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2 班幼儿音乐教学游戏案例

2.1案例描述

中班幼儿正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教师先请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在第二遍表演时注意表现猴子痛苦的表情及猴妈妈着急的表情。接着,用两个拳头和头扮三只猴子演唱一遍,并邀请两个幼儿合作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全体幼儿表演,接着进行分组表演,幼儿每三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同时出示医院图片。“现在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幼儿讨论)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在高的地方跳啊?(不能)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以后,你们不要在床上、沙发上跳来跳去。回家以后,你们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做三只小猴子的游戏,好吗?”教他们边唱边做。

2.2案例评析

《三只猴子》是一首简单、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引起共鸣。《三只猴子》活动目标定为学唱歌曲,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让幼儿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一旦这样,十分危险。和传统的歌唱教学相比较,这样的教法不带任何灌输性质,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猴的这种行为,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后果,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2.3游戏建议

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简单而又体现角色的行为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选择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过程,一定能让幼儿感到歌唱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切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主编.学前游戏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 乐游戏的几点体会[J].山东教育,1999(18).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情;以学定教;高效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前学案学习为抓手,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要做到“以学定教”,它的起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情――立足“学情”,把握“学情”,活用“学情”。

一、以学情为“基”,准确预设教学目标

“学情”主要指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学习的情况,学习的需要等。从学习者的角度看,教师的教不过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辅助资源。所以,“教”“学”必须统一,不仅仅是时代的潮流,更是教学内在生命的逻辑起点。

(一)立足学生认知起点,目标定位合理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预设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现有的音乐理论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二)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目标预设分层化

【案例片段】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外婆的澎湖湾》

所执教的班级是自己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嫡系”班级,对每个班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都比较清楚,同年级的各个班由于本身生源不同,家庭所接受的音乐素养不一;以及各班上课纪律好差不一,导致听课效果也不同,导致各个班级在音乐表现、创造、演唱等音乐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A班:由于整个班级纪律教差学生从农村转入的较多,课外学习器乐的孩子不多,“跑音”的孩子较其他班级多一些,因此,在合唱能力、音乐表现等方面音乐素养较其他班级都差一些。

B班:虽然这个班学生的音乐想象、创作稍差一些,但班级纪律很好,特别是音色纯净、统一,因此,在演唱方面较其他班级好许多。

C班:这是全年级相对的“尖子”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比较全面,有一半的孩子有舞蹈、器乐、歌唱等特长。在音乐表现、创作上更胜其他班级一筹,特别是对歌曲演唱的二度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较其他班级好许多。

根据每班孩子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我设置了三层递进式学习目标:

A班:能用准确、和谐的歌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体验、感受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B班: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歌进行简单地力度、音色、情感处理,能用和谐、美妙、深情的歌声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与爱戴之情。

C班:在准确歌唱二声部歌曲的基础上,能自主对歌曲用同音之声、轮唱等简单地合唱手法进行歌曲再创作,用歌声表现对教师的爱戴、感激。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与引导,使每位孩子都迈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一次对外开课活动中,我将C班作为展示班级,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一环节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创作热忱,也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次年的市艺术节上,C班还作为班级合唱团进行交流演出,受到了高度的赞誉。

上述案例中,针对学生能力发展差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供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既尊重了学生,又能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了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让每位孩子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以学情为“架”,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正是从这样的学习观出发,教师应将设计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来,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设计“学案”,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去参与、去操作、去表现、去创造,把“教”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呈现为“学”的过程。

立足文本,找准教与学的起点。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和谐双边活动,我们教学时总是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如何谱好这首和谐之音,前提有两个:教和学。教即教师要深钻教材,研读文本,努力使自己与文本、与编者、作者产生共鸣,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正确地制定教学的重难点。学就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案例片段】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一册《大家来劳动》

歌曲《大家来劳动》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而本课施教的对象是进入小学才两个月的一年级孩子,我从低段学生的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于是,我改变以往的聆听、范唱等常规教法的角度设计,通过创设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简单有效的擦桌子、扫地、定钉子等学习情境,通过多种形式游戏,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聆听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知识的感知,技能的掌握和巩固,同时,让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多声部的合唱教学有效渗透于音乐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循序渐进的无痕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于漪,《课堂教学艺术》[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5篇

有经验的老师想方设法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有趣。

鉴于七岁儿童多无意注意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幼儿大班要着重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教幼儿大班《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咬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的劳动。听赏结果表明:二年级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方案一),不具备“符号”式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案二),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方案三)。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儿童欣赏《我们的田野》,从插图入手启发儿童倾听音乐,发挥想象,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对音乐的感觉。”儿童:“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儿童:“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指优美);“音乐很慢,好像很快乐”(指动人);“音乐慢,音长”(指宽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几种声音(实际指有几个声部)?”儿童:“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儿童:“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他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儿童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

幼儿大班生是上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看出,幼儿大班儿童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儿童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儿童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为儿童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儿童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幼儿大班儿童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儿童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相近,这说明他们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音色性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欣赏《苗岭的早晨》时,儿童说:“太阳出来了,阳光射进树林,一鸟醒来站在高树梢上快乐的练声,众多小鸟听到后也都起床跟着练声”(A段);“鸟儿非常愉快,叽叽喳喳,人们唱着歌,跳着舞,开始一天的生活”(B段);“再次表现清晨的清新、美丽的景色”(A段)。因此,欣赏教学要精心策划,整体音乐的感受达到什么要求,细听音乐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具体设计。要立足“听”去感知音乐,立足“想”去认识音乐,激励儿童谈自己听音乐时的内心感受,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审美评价。

笔者曾以欣赏《喜庆胜利》观察幼儿的感知能力:

首先,儿童能从音乐表现要素感知音乐情绪、气氛。他们说:“《喜庆胜利》充满喜悦与欢乐。音乐节奏热烈欢快,曲调活泼舒展”。

其次,儿童能从音乐表现手法感知音乐层次与结构。他们说:“乐曲分快――慢――快三部分。快的部分力度强,音乐情绪强烈,气氛热烈;慢的部分力度弱,情绪温和。”

再次,儿童能从音响中初步感知乐器的音色。他们说:“乐曲以唢呐为主,还有锣、鼓、钹等民族乐器。”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曲式与作品分析》;效果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58

《曲式与作品分析》是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评析作品、理解音乐的能力,加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选取一个“案例”为载体,通过提问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讨论从而掌握知识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创造了师生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曲式与作品分析》中的案例教学,以具体生动的音乐作品为载体,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讨论,掌握曲式结构的发展原则和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授课对象为邵阳学院音乐专业普通本科学生,采用分班授课,整班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2010级音乐表演1个班53人,音乐学2个班100人;2011级音乐学2个班70人;2012级音乐学2个班69人。共计292名学生。其中女生231名,男生61名,年龄20~24岁,已完成《乐理》《和声学》《视唱练耳》等前期基础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进入综合性强、理论要求更深的专业学习阶段。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为三大模块:小型曲式、复三部曲式以及奏鸣曲式。小型曲式指的是包含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在内的曲式结构较小、音乐内容较简单的曲式类型。这类曲式的特点多为单一主题引申发展,调性和声也较为单纯。复三部曲式和奏鸣曲式都属于大型曲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该结构的典型作品非常多,案例的选择十分方便。每个模块的教学都首先有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的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建立曲式学习与作品分析的基本思路,然后将理论知识与内容生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有机结合,紧扣核心知识,形成具有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

122教学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随机组合,每组5~6名成员。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讨论。任课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教材的深入分析、案例作品的选取等,通过课件播放向学生布置要求,便于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围绕着作品进行提问。同学们先独立分析,提出个人观点再进行小组讨论,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进行全班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比。课后各学习小组完成作业的分析与记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反馈进行案例教学法实践应用的分析总结与调整。

123评价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结束,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填写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问卷是参考国内有关文献,根据学生学习期间的表现,组织专家同行多次讨论修改而成,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设计的,采用“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标准。问卷包含6个教学内容条目,11个教学效果条目,1个教学建议条目。根据条目,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测评,提出意见与建议。

2教学效果评价

21教学内容

8596%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时能够紧扣曲式理论核心,选取的作品与所讲的理论内容一致。8123%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模式能加深他们对曲式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882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方式突出了音乐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而认为选取的案例作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占8253%;认为案例作品生动有趣的占8112%;认为教学中案例任务的布置和问题的设置都较为合理的占8234%。

22教学效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们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是普遍认可的。有861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增加了他们学习《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认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讲授的占8253%。8213%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方面,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也是十分突出的。8934%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作品分析实践能力和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8065%);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7980%)。通过讨论与交流,能够增进学生人际沟通交流技巧(7798%)以及团队合作精神(7352%)。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7865%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印象深刻,7856%的学生认可案例教学法授课。认为案例教学法效果较差或差的学生不到10%。

3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31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填鸭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仅仅充当一个现有“知识”的容器。这违背了现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3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依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来进行,形成“一言堂”的僵局,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案例教学模式的建立,学生围绕一个案例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讨论、交流,将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3有利于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重点。案例教学不以学生知道正确答案为目的,而侧重从多角度、多层次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探讨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4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言堂”的局面和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各抒己见的发挥,将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变成了参与者,这更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师生关系平等化,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勇,段君玮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选拔; 管理; 档案;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04-001

合唱艺术集语言、旋律、和声、表演为一体,是声乐艺术中最有表现力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演唱形式。学校合唱团是一种很好的课外音乐活动,学生既能学习乐理、视唱、练耳及发声技巧,又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参加合唱团,对提高音乐修养,提高演唱能力以及加强协作精神各方面都大有益处。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就学校合唱团的建设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合唱团员的选拔

1.选拔方法

一是通过音乐课挑选,抽查个别学生的歌唱,从中了解学生的音乐能力;二是在学前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挑选。这是挑选队员的好时机,并可加深对这些学生的了解;三是在学校和班级举行的文艺活动中挑选。

2.选拔要求

选拔时只要抓住以下四个条件,就能招收到合格的合唱队员。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使整个合唱团能够完美地表现作品。

第一是音准。音准应该优先于其他能力,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考查的办法有两种:让学生唱首自己熟悉的歌,老师给一音高而不给伴奏,等学生清唱完时,老师再用钢琴核对其尾音是否准确。准确的,则说明这位学生控制音高的能力比较强;或者老师在钢琴上弹一组音,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略有变化,要求学生用唱名唱出来,看其能否准确地分辨和模唱。

第二是声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可用简单的方法来考查,还是让学生演唱一首歌曲,从中来发现他的音质,以及是否具有比较自然、舒展的歌唱状态。要强调的是,我们挑选的是合唱团员,而不是独唱演员,所以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学生。

第三是音域。音域的考查比较简单,关键在老师分配队员去哪个声部的选择。老师们一般习惯根据队员音域的高低来进行声部的分配,实际上这种简单的分配法不利于组建成一支优秀的合唱团。对于那些既能上高音、又能唱好低音,音域较宽的队员,指导老师一定要从合唱团、合唱作品的需要出发,作出合理、有效的安排。

第四是节奏感。考查时,老师可编一些简单的节奏、两条近似而又有差别的节奏等,用手示范,让学生准确地辨别并模仿出来,以考察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合唱团的管理

合唱团的管理有条理、有章法,对保证日常训练、比赛、表演活动以及团队精神,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组织建设好,才能管理好合唱团,确保训练的正常进行,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因此,健全合唱团的“团干部”尤其必要。“团干部”由队长、声部长和各班的组长组成。

1.队长的职责是每次排练负责通知各班班组长,再由各班组长分别通知团员。队长的角色很重要,他必须是一位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热爱合唱艺术,受队员们尊重、信任,同时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同学担当。

2.声部长的选择由教师确定,声部长必须是音乐综合素质较好的,能够热心帮助辅导本声部同学唱好旋律的,有能力组织本声部进行分部练习的学生担当,他应具备辨别本声部的哪些同学在音准、节奏、声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课后及时帮助纠正。实际上,声部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3.各班的组长负责召集本班的合唱团员参加训练,通知每次训练的时间、地点和训练内容,并在训练前向指挥老师通报本班的出席情况。

三、合唱团的档案建设

合唱团的档案包括:合唱团员的个人档案、声像资料、合唱曲目的档案。建立历届合唱团的资料档案,有利于合唱团的巩固与发展。

1.合唱团员的个人档案包括:所在班级、所在声部、音乐特长及该生毕业后考入哪所高中或大学等等。建立个人档案,及时跟踪老团员发展情况,通过对老团员的了解,使新团员认识到参加合唱训练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有益的,从而增强他们参加训练的信心。

2.合唱团的声像资料档案包括:每次比赛、汇演的剧照、录像资料。建立这些资料档案,一方面完善了学校合唱团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让新团员了解自身与老团员们在水平上的差距,激励新团员认真训练,达到和超过老团员的水平。

3.建立曲目档案:把历届合唱团认为演唱效果好的作品,再重新排练,一方面可以积累、丰富合唱团的曲目,另一方面这些作品都是教师熟悉的作品,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度创作,使作品演唱得更加完美。

四、合唱团的训练

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合唱团生存发展的关键。合唱团的训练要做到既是知识性、专业性较强的高水平训练课,又是学生们感到身心愉悦的第二课堂,教师的训练水平是决定以上两点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学习实践中找到最有效、最科学、最适宜的方法,合理安排好训练的计划和时间,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投入合唱团的训练,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合唱团。

1.目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面临升学压力,所以合唱团的训练次数每周最多为一至二次,时间基本上安排在下午两节课后,而且每次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一个半小时。

2.声音训练不要过于繁杂,针对学生情况,确定几条练声曲即可,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哼鸣”练习,由“哼鸣”转换为元音练习;高位置练习;声带闭合练习;连音、长音、断音、跳音练习;声部练习;强弱、音色变化练习等等。可以用一条练习曲做多种练习,让学生知道,每条练习曲的作用所在,做到通俗易懂,简单有效。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8篇

小时候,音乐是什么东西呀?不知道!上学了,老师上音乐课也从来没有认真过一次;那时候,学校里有且仅有一架很旧的脚踩式的风琴;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一共大概是16个班级,上音乐课都要用它;有时候,两个、三个班级会同时竞争;当然高年级的是老大呀!想起那时候的音乐课,可能是我们最喜欢上的课了;那时,不管什么课,上课铃声一响;整个校园里只能听到各个班级叽叽喳喳,有齐声的、有乱音的、有大声唱的、有小声哼哼的歌声;这是学校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至今还一直在延续!难道,这样的教育模式,就能培育出什么音乐家吗?什么歌星吗?我感觉只是为了让学生换换脑子、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吧!不管唱的有多难听,至少,也是一种音乐,它也多少发挥了它的功能!音乐课,老师就教我简谱上的7个数字8个音符符;其他的什么也不会!后面就只教歌词,老师坐在风琴前面,脚有节奏的踩着风琴,手指也带着节奏的拍子反复弹着那7个数字的组合,嘴上也跟着风琴苍老的音质和有节奏的拍子唱着歌词,老师教一句,我们唱一句;这就是我儿时的音乐课;儿时的音乐,我没有特别的留恋!

后来,五年级就到了另一个城市,那里的城市不是很好;但是在学校里什么乐器都有,还有一个学生乐团;可是一到上音乐课,我就担心害怕;这里的老师一般不教歌词,只教乐谱和音乐知识;教的乐谱而且还是我一个也看不懂的五线谱,音乐课还有作业呢!我最怕的就是考试了;要唱歌呀!因为我更本就不会识谱;不过还是混过去了!不只是混过了五六年级;就连中学的音乐课也一样混呀!是怕的混呀!回想起来,真是太虚伪了!总算是混过头了,我也渐渐地恐惧音乐课,对音乐更本就没有丝毫的兴趣!一个混字,就足够表示我中学时代的音乐了!其实,我不想用这么一个字来表示呀;很无奈!都是小学时的遗传!难以改变!我慢慢痛失音乐了!

考学,到了天津和北京后,从此告别了受怕、担心、蒙混的音乐课!慢慢消失了对音乐的恐惧感;之后,由于音乐的魅力,在自己身边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可以见到音乐的魅力;为了追随时尚,我也渐渐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和娱乐文化;不管你走到哪里,你的耳河旁都听到音乐的流淌声音,很丰富、很动听、很时尚;或许,可以这样说,现在也可以把这个世界叫做“音乐世界”;并不虚伪!你的身边你留意了吗?你的生活你在意了吗?可是音乐一直都在留意你的身边!也一直都在留意你的生活!你出门,不管是上班、上学、逛街、游玩还是乘车或是自己驾驶;你不妨多留意一下你的耳朵!你会觉得耳边总有一种很流行的、很动感的、很熟悉的、很时尚的声音;它就在你的身边!很近、很亲密!

同学们都说,我是个不服输的家伙。没错,我的口头禅便是:我并不差!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在啃一道数学难题。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但我的思路仍像一团乱麻,就是理不出一个头绪来。面对草稿纸上演算得一团糟的解题过程,我恨恨地在上面打了一个叉号。

“老师,答案是‘6’吗?”A君挥舞着他的答案,颇有些自豪地喊道。

“对。”老师用赞许的目光肯定了A君的答案。我的心却揪得更紧了,像只麻袋被收紧了口子一样。“我不能服输!”我暗暗地下着决心。

“老师,我的答案也是‘6’!”B君的答案也出炉了。

“没错,我也算出来了!”C君附和着。

……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9篇

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一直以来,音乐课因为没有被纳入升学考试范围,而被当做“副课”,校方如此,家长也如此,临近期末考试时常出现音乐课被语文数学等“主课”抢占的情景,学校和家长不断给学生传递音乐课“无关紧要”的信息,学生慢慢明白音乐课是一门“副课”,艺体教师经常处于尴尬的位置。我深深地记得从教第二年,在一所公办学校里教学一年级音乐学科,当时音乐课是在音乐教室里进行的,于是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穿戴鞋套携带音乐课本上音乐课。当我发现A班有一个小男孩没有带音乐课本时,就问他什么原因没有带课本,小男孩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妈妈说了音乐课不重要,所以不需要带音乐课本。如果一个中学生甚至一个小学高年段的孩子这么回答我,我想我是会生气的,抛开音乐课重要与否不论,至少这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没有考虑老师的感受。然而当这个对所有事物尚处在接受阶段的一年级孩子给我这么一个答案时,我却不知道该做何种反应。课后,我把这个小男孩带到办公室,无非是告诉他音乐课如何如何重要,那些音乐家具有怎样怎样的音乐才能。当时,我还担任着一年级B班的副班主任,自然B班的音乐课也是我上,我与正班主任(语文教师)互相配合管理班级,期间我把音乐独特的魅力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一开始就给了学生语文、音乐课同样重要的印象,所以B班的学生从学习到生活是很信任我的,虽然也有忘记带书、忘穿鞋套的情况,但是没有出现过类似A班小男孩的案例,整个班课堂纪律很好,课堂气氛活跃,与老师互动率高。后来,我思考导致前者现象的原因,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在同一条阵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忽略引导学生平衡地看待每一科。这当然只是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片面现象,据了解,教育部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从2015年开始艺术教育课程将正式纳入小升初考试范围;苏州地区,音乐舞蹈将纳入中考范围;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主打“艺体特色”的义务阶段学校。各项政策表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以文件口号在推进,各大省、市、地区,各个中小学更以行动在大力落实。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音乐课的地位,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正确价值观,对音乐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二、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在事物的全面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音乐教师担任班主任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程因为没有被列为升学考试科目,导致被孤立,音乐教师要当好班主任,不仅要把音乐课上好,更要体现自身综合素质及教育管理水平。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要淡化教育活动中知识传递过程,让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进行得更顺畅,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表现为得过且过,最直接的表现为知识的灌输而不是情感互动,有的中学生甚至不愿意开口唱歌,更别谈审美了。多数教师想着反正不考试,上得好与不好又有什么关系。作为班主任,音乐课堂乱糟糟,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心理,直接影响学生对待音乐课及教师的态度,增加音乐老师管理班级的难度。

三、结语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10篇

有经验的老师会想办法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认为音乐有趣。

鉴于六、七岁儿童无意注意多和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音乐欣赏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创造条件把陌生的音乐转化为熟悉的音乐,同时重视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着重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教幼儿大班《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嚼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不具备“符号”式的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思维能力较强。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幼儿欣赏《我们的田野》,从插图入手启发幼儿倾听音乐,发挥想象,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对音乐的感觉。”幼儿:“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幼儿:“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很慢,好像很快乐”;“音乐慢,音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几种声音?”幼儿:“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幼儿:“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它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幼儿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

幼儿大班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可看出,幼儿大班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幼儿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幼儿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幼儿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幼儿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幼儿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幼儿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相近,这说明他们的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地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音色性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欣赏《苗岭的早晨》时,幼儿说:“太阳出来了,阳光射进树林,一鸟醒来站在高树梢上快乐的练声,众多小鸟听到后也都起床跟着练声”;“鸟儿非常愉快,叽叽喳喳,人们唱着歌,跳着舞,开始一天的生活”;“再次表现清晨的清新、美丽的景色”。因此,欣赏教学要精心策划,整体音乐的感受达到什么要求,细听音乐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具体设计。要立足“听”去感知音乐,立足“想”去认识音乐,激励幼儿谈自己听音乐时的内心感受,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审美评价。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11篇

在小班化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传统大班所使用的以演示性为主的多媒体课件已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尤其在初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增强,全班25—30人的教学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小班化音乐课堂体现“活动化、个别化、合作化、综合化”的理念下,音乐课件的制作要体现培养每一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演示性、交互性和网络性,让初中学生除了享受课件带来的审美体验,更让他们参与课件的使用,享受创作的乐趣,使多媒体课件的价值最大化。当然,优化多媒体课件对音乐教师的制作能力及教学场地、设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初中小班化音乐课堂的瞬间,呈现出许多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运用中的亮点和不足,借助这些瞬间引发思考,在研究和实践中找到优化音乐多媒体课件的策略和方法。

一、强化课件的音乐审美度,“零距离’面向每一个学生

【例1】在一个布置温馨富有艺术气息的音乐教室里,全班28个学生静静地围坐在液晶电视机旁边,享受高品质的音乐以及视频带给他们的审美体验: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美轮美奂,盲人男高音歌唱家波切利正在演唱《今夜无人入睡》。视频清晰度高、音响效果好,整个欣赏效果非常好。

【分析】在小班化的教室里,20多个学生围坐在2台50时左右的液晶电视机面前,既没有了投影机刺眼的光束、保护眼睛,又能使学生“零距离’’地看到、听到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音乐课件中使用的视频、画面等信息,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提高。

【思考与实践】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因此,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要优化课堂生态,音乐教室对于小班来说面积不宜太大,这样不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室布置要温馨和艺术化,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和向往;传统投影机、大屏幕的使用不能拉近学生与媒体的距离。小班化音乐课件应该更加体现精美,提高学生对其的接受度。

将“高清家庭影院”的概念引入音乐课堂。高清播放器通过HDMI的高清连接线与液晶电视机相连,取代了传统的信号损失较大的AV或VGA连接,播放清晰度极高、色彩饱满,在音乐课上真正达到了HIFI(发烧级)的享受。音响系统采用多声道的家庭影院的配置,确保教室的每个地方都充满了优美的音乐,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课件中的音、视频素材选用高清。音乐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大量高清晰度、高审美度的视频,才能提高小班音乐课的欣赏效果。由于液晶电视机屏幕尺寸小于投影机屏幕尺寸,课件制作时多使用画面、视频等媒体,文字信息要精炼,字体要大,确保多媒体信息的有效性。用“电驴’’等下载工具,在“.verycd.COIB”网站上,可大量下载到MKV、TS、等格式的高清视频。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节目,这些节目里面有很多音乐课教材上的作品,效果比教材配套的光盘远要好很多。

二、提高课件交互性,培养学生个性、合作、探究能力

【例2】音乐欣赏《鳟鱼》五重奏,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变奏曲式。在课件最下方,有0~5共6个数字,分别对应着5个变奏和整个作品,可以边讲边听,边听边解说,可以反复听,不按顺序听。在5个变奏都讲解并再一次欣赏后,作品的创作思路,变奏曲式的特点等比较难掌握的教学难点,在这里都迎刃而解。

【分析】

通常,音乐教学课件会使用表格、PPT的做法,把答案预设在里面,鼠标点击后就出现答案,这样的课件设计中,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停留在形式上,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答案往往会不一致,这样的课件设问和回答的环节,没有很好地发挥课件的交互性。

由于音乐具有时间性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用语言来形容音乐本身有困难,再加上此时音乐已经结束,学生的回答就更困难,这时如果音乐再放一次,一节课40分钟限制又不太现实。“例2”中的课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方便、快捷的操作优势,点哪里哪里会有想要的界面出现,弥补了仅仅听一遍音乐,无法记住音乐细节部分的遗憾。该课件采用“触发器”的技巧,实现点击课件右边的按钮,出现相应内容的“交互性”;表格中采取文本控件的方式,使得课件在运行时,可以用键盘直接输入文字,表格中的答案是学生的真实回答,不是预设的,因此课堂的生成是真实而有效的,并且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

【例3】音乐综合课《大海啊,故乡》一上课时间:2010年班级规模:28位学生的小班教学上课地点:音乐专用教室设备要求:1台教学电脑、6台学生小组用笔记本电脑实施过程:学生分成6组,每组4-5名,围坐在一台电脑面前,电脑显示器上同步出现老师电脑上的画面,学生不能控制电脑,此时的课件为演示型的课件。在歌曲处理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分组讨论,在合适的地方给歌曲配上合适的音效。此时,学生的电脑可以使用了,教师用网络教室管理软件,发送给每台学生机一个“音效.pps"的课件,此时则成了只有一个页面的交互型课件,双击出来这个界面,学生可在小组讨论时,点击播放。右边的白色文本框,由小组长将方案的文字说明输入。

课堂气氛就这样被点燃了,讨论时,马上就能在电脑上听到效果,音效、和音乐可以同时发声,有学生受到唐发,拿起话筒模拟了很多音效,还有学生甚至模拟了海鸥翩翩起舞学生再创作的热情进发出来。

讨论结束后,每台学生机上的内容,由教师通过网络教室控制软件,按需要显示到大屏幕以及另外的学生机上,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一目了然。汇报讨论结果,则变成了小组表演,一个小组表演时,其余同学一起大声唱歌曲与之配合,音乐达到了高潮,这节课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达到了高潮。

【分析】

分组、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大班化教学中,往往只能流于形式,真正参与的学生很少,大部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处于无所事事状态,课堂气氛貌似热烈,实质效果不好。

而在例5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借助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将教师演示型用的课件中的一个页面另存为一个小的课件,用网络教室控制软件分发到学生电脑上,让他们充分研究讨论、展示。学生的创作热情被点燃,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小组汇报变成小组汇演,一字之差,体现出了教学的巨大进步。

学校在实施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在教室环境布置,教学设备配备等方面,都要充分保证。小班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要从“精”字上下功夫,“精心设计”,“精美制作”,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提供扎实的保障。

【思考与实践】

小班化教学宗旨是因材施教,因此所传授的知识可以相对多一点,细致一些。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和小班化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因此,小班化的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交互性、可参与性强非常重要,既可以做教师演示,又可以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交互性课件的制作方法:PPT制作课件时,需要学生参与研究的内容,做成一个个只有一页的课件,使用“控件”工具栏,将系统白带的“媒体播放机(mediaplayer)”,插入到课件中,使得播放媒体更便捷。将文本控件插入到页面中,学生运行时可直接在课件里输入文字。在“幻灯片切换,将“换片方式”中,“单击鼠标时”前面的勾去掉,这样学生误操作时,就不会直接退出课件了。保存时,另存为“放映,术.PPS”的格式,学生只要双击这个文件,马上就进入演示状态。

网络交互性课件的硬件设置:调整班级布局,将全班分成4—6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台电脑,教师电脑与学生电脑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连接组成局域网,音乐多媒体课件通过局域网,多台电脑联网,实现师生互动、分组、分层合作学习。在学校条件暂时还不成熟时,可以考虑由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的方式,用无线路由器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网络连接。

网络交互性课件的软件要求:安装一套免费的6个客户端的“红蜘蛛网络教室,即可实现师生互动交流。课件制作时,要充分与网络教室管理软件结合,将提供给学生使用的课件,分解、打包制作成鼠标双击即可运行,单页面的课件,哪里可点击,一目了然,提供可输入文字的窗口。

《鳟鱼》一课中,同样的课件,在听辨变奏的环节中,使用这套网络教室软件,将课件发给每组学生,鼓励他们小组合作完成这张表格,将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效果,比使用一台教师机进行演示的效果更好。

实践证明,小班化教学中,网络化的多媒体课件比单纯演示型的课件更受学生欢迎。在设备的配备上,一台教师机台学生机的网络组合,2台50时液晶电视机取影机如果学生机配备大屏幕的显示器,电视机也可以不用),级的音响设备,这样的组合将是“黄金搭档”,期待成为小班化音乐教室的标准配置。三、开发课件的网络功能,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例4】在期末音乐评价中,教师将上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资料上传到网站,学生课外下载使用,作业可以直接上传到网站或以评论的形式出现,教师进行学业评价时,可将学生的评论或作业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

【例5】音乐课后,学生经常会浏览教师提供的一些音乐学习网站,站长赵洪啸是上海的一位音乐教师,网站内容丰富,专业,现在已经成为音乐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基地,在国内享有盛名。

【分析】

有限的课堂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因此开发网络资源是小班化音乐课堂的另一个亮点。获得80M的免费空间,进行简单的设置后,就可以用级域名,访问自己的网站空间了。建立这样的网站只需10分钟左右,可满足网络教学的基本功能。在一次欣赏《图画展览会》的评论作业中,全班28人,有25人上传了评论,并且质量较高。

【思考与实践】

小班化教学,应该建立在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基础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还仅仅停留在课堂那是很可惜的,因此,如何令其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多媒体课件制作完成后,成网络课件,供学生课外上网学习。使用免费空间,仅提供上传、下载、评论的功能,或是在公用论坛上建立相应的版块。这种方式针对性强,并且免费,值得推广。实践证明,学生和教师对该种学习方式很欢迎,原因有三:①网上课件的学习和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以天天享受音乐课带来的愉悦,方便有效。②充分发挥网络的快捷功能,免去“纸上谈兵”带来的速度慢、收缴烦之类的弊端。③教师批改和记录方便,容易保存和反馈。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12篇

所谓最优化方法,也就是说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来寻求问题最优方案的方法。最优化方法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较新的学科分支。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并借助于计算机研究各种问题的优化途径及方案,最后求得一个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的一个最佳方案。几十年来,最优化方法在建筑结构、社会科学、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化工、冶金等生产实际、工程设计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中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家长和学生也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设计受到了广泛关注([1]-[4])。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集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目前流行的最优化理论展开分析,研究如何进行中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任何一个最优化问题均可一组基本参数(优化变量或决策变量)X的数值来描述,最优化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在满足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选取适当的基本参数(优化变量或决策变量),使问题的优化目标即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这里我们可以用其数学模型来表示。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选择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学生音乐成绩,学生综合成绩作为优化变量,记为x1,x2,x3,x4.令X=[x1,x2,x3,x4]。则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学生音乐成绩都最高的问题,就转化为了求优化目标即目标函数的最优值

其中g(X)表示中小学每学期的音乐课课时数,h(X)表示中小学学生每学期用在学习音乐上的时间。为了不影响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这里我们设置g(X)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为了使音乐教育成为教育方针政策链条不可或缺的最优的构成环节,既能对学生的情感素养有所提高,又能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中小学音乐老师要注意做到如下几个环节: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老师要用心。用心观察班里学生的情况,根据班里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不能把上一届的教学方案用于下一届的学生。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构成,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制定一个符合中小学生胃口的教学方案。

(2)注意多使用多媒体

使用多媒体的好处很多文献上都有介绍,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在音乐课上使用多媒体能让学生注意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音乐也能与计算机联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智力障碍学生;生活数学;奥尔夫音乐教学

一、研究背景

智力障碍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衡量智力障碍学生有三个指标:一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智商分数低于两个标准差;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发生时间在18岁以前。他们由于智力程度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本身的生理及心理缺陷以及在家形成的各种不良习惯,使大部分学生的行为、语言、自制力、自理能力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障碍,很难融入课堂学习。

生活数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事例,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奥尔夫音乐教学是根据特需学生身体、心理的需求,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如韵文、歌唱、律动、绘本、乐器演奏、戏剧等艺术活动,促进特需学生人格发展的丰富及圆满,提升特需学生身心发展并提升其生活品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某培智学校中段班级,全班共有8人,男生5人,女生3人,年龄在12~17岁之间。班级中有一个自闭症学生,一个脑瘫学生,其他学生为智力障碍学生。经韦氏智力量表测量,该班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水平在33~63之间,有2人处于中度智力障碍水平,3人处于轻度智力障碍水平,1人处于重度智力障碍水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实验法

4.访谈法

三、研究过程

通过文献查阅,了解一些特殊教育中有关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有关创造性音乐教学的相关理论,并及时与个案家长进行访谈,对个案进行评估,掌握个案学习生活数学的情况和个案出现的典型行为问题。实验过程共持续二个月左右时间。以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教学为媒介,分为平时对学生生活数学课堂中对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课堂参与度、典型问题行为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基线期),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教学在生活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对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课堂参与度、典型问题行为发生情况这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干预期),及以后在生活数学课堂上不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时,培智学生在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课堂参与度、典型问题行为发生情况这三方面进行观察(追踪期)。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经过两个月左右对我班智力障碍学生的的实验,记录我班6个智力障碍学生在基线期、干预期、追踪期三个期间学生在上课注意力保持、课堂主动参与度、典型行为问题三个情况每天的情况,并取平均值,从而记录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否对生活数学有用。从总体上看,对于每个学生在干预期间上课注意力时间、课堂主动参与都有所增长,典型行为问题出现的次数有了减少,但不是很明显。但是,相比基线期,追踪期学生这三个方面的数据表现要好一些。通过后期访谈家长结果显示,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提升。他们基本上都有能主动复习当天学习的课程内容。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14篇

这里,我想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校名、音专制定的《学则》、当年音专在读生所属的学籍科组、音专毕业生的身份、教育部的管辖部门等五个方面,谈一点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陈先生交流交流。

首先是从学校的名称上看我们知道(也是教育学的基本常识),所谓“专科学校”,正像“学院”一样,它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之一,即也是属于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机构。③从当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所公布的《专科学校规程》关于学生入学资格的规定,就能说明问题:专科学校分工、农、商、医、艺术、音乐、体育等类,修业2至3年,学生入学资格为高中毕业或同等学校毕业,经入学试验及格者④。

其实,对音专的性质或级别,早在1929年9月30日国立音乐院“改组”后举行的国立音专开学典礼上,萧友梅就对大家极为关心的学校改名或“降格”问题曾做过解释。他从英文和中译的相应不同称谓,重点地把欧美、日本等国家学制中的“院”、“学院”、“专门学校”的区别作了比较清楚的申说。大意是说,Conservatory中译为“院”,Faculty中译为“学院”,College中译为专门学校即专科学校;而在教育当局,恐“院”字有混于分科大学之“学院”,而今改为专科学校。但是考欧美、日本的学校制度,其Conservatory“院”,不能等于Faculty“学院”,而Faculty却等于College。因查英美、日本大学内,各分科大学其定名多用College。我们当时定名为Conservatory院,即有分别于Faculty学院之意,而今改为College专科学校,反与Faculty学院似异实同之观。不过在中文译名上,“校”与“院”二字显分,不致混淆,而其实无阶级高下之可言。⑤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在中国的“高等学校”这个范畴内来看,把原“国立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专”,确实是“降格”了,萧友梅所说的“实无阶级高下之可言”,实际上这是他不得已而讲的违心话;否则,萧友梅此后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政府恢复“学院”建制呢?但这种“降格”,还是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范畴之内。如果真的是“降格”为“中专”,当年学校改组后确因有病而咳血、不愿再当校长的萧友梅,恐怕非气死不可。

二从“音专”公布的《学则》看1930年5月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修正《学则》,其中对学校体制、机构设置等表述得很明白。这里简要介绍与学制有关、很能说明问题的三点:

(1)本校分预科、本科、师范科、各项选科及研究班。

(2)预科为本科之预备;本科教授高级理论与技术,目的在养成音乐专门人才;师范科为养成音乐师资而设;选科专为对于音乐曾有研究,欲继续专攻一门者而设;研究班专为有志研究最高之音乐理论技术者而设。

(3)入学资格,预科须公立或立案之初中毕业生;师范科须公立或立案之旧制中学初级师范毕业生;本科须本校预科毕业或公立暨立案之高中毕业生;研究班须本校本科毕业生暨修毕主科高级课程之选科生。⑥

一所学校既有本科又有研究班,怎能说是中专呢?而自1930年以后,《学则》又曾多次修订但对此都没有任何改动。比如1934年6月和1935年9月的《学则》⑦、1937年向教育部呈报的组织大纲⑧以及1939年下学期修正的《学则》⑨,仍始终设有“本科”与“研究班”。试问,哪一所中等专业学校,会有以上这样的教学体制与设置?如今“中央院”附中、“上音”附中都是中专性质的学校,哪里有什么本科与研究班的设置。

当然,从《学则》中规定并事实上也开办的“附设高级中学、高中师范科及选科、特别选科与补习班”来看,我们可以说“国立音专”实际上是一所由研究班、大学、中学、小学生(详后)组成的一所“综合性”(用现在的语言就是“一条龙”性质)的音乐专门学校。

这里,我们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30年代时的国民政府并不重视音乐教育,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也没有几所,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又比较低,当年能直接报考“国立音专”本科的,确实极少;而被录取的则一个也没有(见下文)。为此,1934年5月教育部视察员到学校调查时,萧友梅曾就报考“国立音专”的本科生少的根本原因,委托韦瀚章专门准备了《对教育部视察员问》的谈话,详细地解释了这个问题。⑩但虽然直接报考音专本科的学生很少,而进校后经过高中部、高中师范或选科或预科的学习后,考入本科的学生却是不少的。也就是说,直接考本科的学生再少甚至没有,并不能改变国立音专的建制与性质。而对于音专学生的构成,1938年萧友梅曾对教育部做过如下具体的解释:“本校系专门音乐学校,学生入学年龄与程度标准,不能与大学各学院一律,因学音乐技术以年轻者容易入手,故本校历年所招新生,除师范类外年龄均以16岁以下初中毕业者为合格,选科生如有天才,虽只满8岁亦可收录;至于本科及师专学生,开办以来未曾招收过一个新生,以我国音乐教育落后,校外未有合格之音乐本科预备学校也(钱琪之能入师专,亦系曾在本校选科预备)。”{11}也就是说,考入音专时,虽不是以本科或师专的名义,但入学后经过学习即选科的预备或在高中部与高中师范部学习后,愿继续深造者,经考试合格就可进入本科或师专的。萧友梅还曾经反复说过,“音专是一个由小孩到成人组成的混合学校,高中未毕业之学生占了四分之三”{12},还强调说,“本来音乐院(conservatory of music)系一自儿童至成年混合学校,与大学之各学院不同”{13}。国立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后,在校的学生结构并没有改变,就其级别、建制而言,仍然是属于高等学校范畴之内。

三从当年在读学生的科、组看对此,按年份可以开出一系列长长的名单。举例而言,1931年8月录取的高中师范科正取生有刘雪庵、张昊、贺绿汀(先后3次入选科,理论作曲师从黄自,钢琴师从查哈罗夫)等5名{14}; 刘、张后来都考入本科。1933年度下学期读本科师范的有劳冰心、朱咏葵、满福民、劳景贤、胡静翔、易开基等10名;读本科生的有廖永康、胡然等5名。{15}这里要特别提示的是,虽然多数入学时都为高中班或高中师范科或选科学生,但这决不能说国立音专是一所中专,因为学校有本科的设置,可以继续考与继续学。

四从学校历届的毕业生来看举例而言,1933年的第一届毕业生,李献敏为本科钢琴组、喻宜萱为本科师范{16}; 1935年第二届毕业生丁善德是本科钢琴组,戴粹伦、陈又新都为本科管弦乐器组小提琴专业{17};1936年毕业的本科师范生有刘雪庵、巫一舟、梁定佳、朱咏葵、古宪嘉、胡投等{18};1935学年度以理论为主科考入{19}、后升入本科理论作曲组,1940年毕业的钱仁康{20};他们都是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名正言顺的本科毕业生;而不是什么“被‘降格’为中等专科学校的情况下,维持着高过于中专和相等于高等音乐学校”的毕业生。

最后,还可从国立音专与教育部的隶属关系看从国立音乐院改组为国立音专起,学校仍始终是在教育部的“高等教司”领导下进行教学活动的。这可从来往公函以及萧友梅写给高教司领导的许多呈文或书信可以看出。比如1938年6月21日给高教司司长吴俊升的信就是一例{21}。

综上几个方面所举的实例,我以为已足于说明国立音专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了。

2007年11月是蔡元培、萧友梅创办的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为国立音专)成立80周年,上海音乐学院为此举行了隆重的80庆典活动。2006年12月27日钱仁康教授在80周年校庆专刊第一期上发表的纪念文章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是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教育机构。”{22}这与“陈文”几乎是同时发表的,观点却完全不同。如果说,萧友梅时期的国立音专是中等专科学校之说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抗战胜利前夕在重庆成立的国立上海音专与胜利后回迁上海组建而成的国立上海音专,自然也应当是中等专科学校了。如此说来,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1929―1949)国立音专竟然是一所办了近20年(其中有几年是日伪所控制的国立音乐院)的中等专科学校。而2007年上海音乐学院一方面隆重纪念成立80周年,一方面又在校园网和学报《音乐艺术》上宣传国立音专是中等专科学校,岂不是自相矛盾,或者说成立80周年是名不副实、有点儿虚夸了呢?所以,“陈文”提出的“新观点”,涉及“上音”的校史与“音专”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学历问题,是值得重视也应该要弄清楚的,因而讨论这个问题也是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尤其是对“上音”本身来说。

①②2007年第3期《音乐艺术》,第53页

③《辞海》缩印本,第3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1980年第1次印刷

④1929年8月19日《教育部公报》第1年第8期

⑤易韦斋《刊前辞》,1929年11月1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第1号第1―2页

⑥1930年《音》第5期第21页

⑦分别见《音》第45期第3页、第55期第4页

⑧《音》第63期第13页

⑨原件存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⑩《音》第42-44期合刊第1-3页

{11}{13}{21}1938年6月21日致高教司司长吴俊升,原件存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2}1938年4月23日致教育部张道藩次长,原件存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4}《音》第16期第5页

{15}《音》第40-41期合刊第5页

{16}《音》第32-35期

{17}《音》第54期

{18}《音》第59期

{19}《音》第51期第6页

{20}《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 舞蹈》卷第523页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第15篇

一、以情激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并不单纯是一门学习音乐知识的学科,鉴于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音乐是一门以歌词和曲子相映生辉的艺术,好的音乐会让人感觉高雅,熏陶听者的心灵,听者在与音乐的交融中逐渐感觉到情感的升华,是听者与音乐作者的情感互相倾诉。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在要格外的注意用感情激发学生倾听或是学习音乐知识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组诗歌曲《七子之歌》的时候,音乐教师要向学生教授歌词的写作背景,是在二战中,西方列强将我国香港、澳门等七个地方占为己有,诗人闻一多愤怒而作,歌词中将七个被侵占的地方比作是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在教授音乐歌曲的时候慎重与学生介绍、传达音乐创作背景,将歌曲中的强烈情感渲染至学生心灵,帮助学生感知歌曲中心大意,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是各种教学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取得最为优良的教学体验,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注意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新授初一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时候,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电子白板向同学们展示天山春景的图像或是音频,营造相关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上课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自主的设计相关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好的教学体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水平和音乐学习兴趣展开设计教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三、安排班级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 

在一般音乐教师眼中,音乐并不是一门需要复习的科目,可实际上,音乐素养和音乐对于学生压力的减缓的过程和效果是长期才可以看到的,如果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味学习新知识,却并不复习旧知识,就好比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猴子,最终学到的音乐知识并不多,而初中音乐教师费尽心血研究的教学方案最终收获的效果寥寥。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展开复习的工作,组织班级音乐竞赛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复习方式。组织班级音乐竞赛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竞赛的 出题人要将出题的题目紧紧与所学过的音乐知识围绕,以此唤醒旧知识,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共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学科 

不论是学习音乐还是学习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一种联系的状态,联系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始终在同一个频道上,“联系”意味着沟通,意味着师生间的沟通没有阻碍,学生和教师能彼此感应到对方的要求和感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期限,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思维感知音乐学科的优点,同时,师生共同沟通有利于学生向教师直接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设计优良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成效的探索过程是很漫长、艰辛的,初中音乐教师在这样的探索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随时随地保持‘沟通’的意识,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师生的沟通可以在课后也可以在课上,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学生的表现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获取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信息,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学生沟通 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相对轻松的交谈氛围。 

总结: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的体现不在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的量,在于音乐对学生整体身心、素质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音乐中感知音乐世界的 魅力,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更多的借鉴优秀教学方法和不断反思、总结自身教学方法,不断在提高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的能力。不管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中采取如何的方法,初中音乐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成长特点为出发点,设计和开展更為优良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