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较为突出且棘手的问题,寻求一个有效的工作途径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谈心可以使辅导员较为直接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并且对受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较为及时的化解,同时也能够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疾病并帮助其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①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教师,其工作涉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等。工作时,辅导员必须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情况。②好的面谈,往往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稳定学生的情绪,扶正学生的思想。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影响其人生的发展轨迹,对学生帮助很大。③因此,落实辅导员谈心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各高校开始尝试要求辅导员将每次的谈心过程记录在案,形成较为规范的学生成长档案。

1 厦门大学谈心工作体系――“心语计划”简介

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以及教育部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厦门大学紧密结合党的治国方略、育人要求和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发展要求,在原来较为笼统的谈心制度要求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系统性谈心工作体系――“心语计划”。该计划是厦门大学实施谈心制度的一个总称,指通过辅导员与大学生开展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实际困难的一套谈心工作体系。

厦门“心语计划”的工作载体是一系列结构化的谈心表格。该校根据学生类型和学生问题性质,设计了1个“基本情况表”、8类基“础性表格”和2个“其他性表格”。根据谈心涉及学生范围,又将谈心分为普遍性谈心、选择性谈心及其他谈心三类。普遍性谈心主要针对新生和毕业生。该校要求带新生和毕业生的辅导员对这两类学生群体必须做到谈心全覆盖,即辅导员必须做到与每位同学谈心一次,从而掌握新生基本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选择性谈心则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有选择性地约谈,具体包括与家庭困难学生谈心、与学业困难学生谈心、与学籍变动学生谈心、与优秀学生谈心等几种类型。再细分,与学籍变动学生谈心又有很多种,比如因为转专业,或者因为休学、延期毕业、退学,也或者因为违纪而被开除学籍等。其他类型谈心,则分为随机性谈心和与家长交流谈心。

2 厦门大学“心语计划”实施结果调查

截止2011年3月,厦门大学“心语计划”实施已半年有余。为评估“心语计划”的实施效果,2010-2011年第二学期开学后,厦门大学学生工作处采用文献调查法和访谈法跟踪调查该计划的实施情况。文献调查法的资料来源为:全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结束后的谈心内容记录(2010.09-2011.01,共2885份);访谈法以座谈形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心语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及改进建议。

3 调研结果

3.1 文献调查基本情况

第一,参与辅导员情况。有100名辅导员参与了“心语计划”,男女辅导员为别为44名和56名,参与率高达92.6%。其中,76.8%的辅导员具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各学院完成情况。平均每个学院完成数量约为152份,完成数量较多的是经济学院(364份)、管理学院(294份)、艺术学院(293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69份),完成数量较少的学院不足50份,具体完成情况如下:材料学院32份、法学院189份、公事务学院44份、管理学院294份、国际关系学院31份、海洋与环境学院77份、化学化工学院98份、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75份、经济学院364份、人文学院152份、软件学院158份、生命科学学院108份、数学科学学院87份、外文学院154份、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108份、新闻传播学院192份、信息科学学院269份、医学院160份、艺术学院293份。辅导员谈心学生人数占学院总人数比例的均值约为10%,比例较高的是新闻传播学院(21.29%)、艺术学院(20.04%)、软件学院(13.19%)、数学科学学院(12.34%),部分学院完成比例不足5%。

第三,受辅导学生情况。受辅导的学生共有2885名,其中本科生2451名(约占全校本科生的12.0%)、研究生434人(约占全校研究生总数的3.5%,硕士426人,博士8人,)覆盖率约为8.9%。

第四,谈心类型情况。“心语计划”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具体辅导分为三大方面,分别是:普遍性谈心,包括新生学业生涯辅导和毕业生就业辅导;选择性谈心,包括6类,具体针对的学生类型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业有问题的学生、学籍有问题的学生、优秀学生、涉及危机事件的学生以及特殊学生;其他谈心,分别是学生随机谈心和学生家长交流谈心,总共十个具体类型。

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辅导员最常使用的是学生随机谈心,共有826份,占总数的28.63%。其次是新生学业生涯辅导和毕业生就业辅导,分别有484份和432份,各占总数的16.78%和14.97%。而在所有类型当中,辅导员最少使用的是特殊学生谈心,只有18份,占总数的0.62%。

3.2 访谈调查基本情况

第一,学生对“心语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有43.5%的座谈记录显示学生对“心语计划”持肯定态度,13.5%的座谈记录显示学生对“心语计划”持否定态度,43.5%的座谈记录显示学生对“心语计划”未置可否。学生对“心语计划”持肯定态度的原因如下:认为辅导员工作很辛苦,感到计划很温馨,认为计划实施帮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感到计划有利于沟通。学生对“心语计划”持肯定态度的原因如下:认为计划不切实际,考核方式不合理;认为辅导员精力和能力有限,不能解决全部学生问题;认为辅导员不够专业。

第二,学生对“心语计划”的改进建议。学生对“心语计划”提出了以下意见:谈心方式多元化(一对多、讲座等),加强宣传,辅导员需进行角色转换(辅导员将自己当成学生与学生谈心),适当给予辅导员物质奖励,将谈心计划扩展到导师群体,改进“谈心计划”考核方式,多增加些辅导员,增加谈心途径(网上聊天等)。

3.3 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辅导员对“心语计划”重视不足。上交的2885份谈心记录中,有效样本并不高。有些记录存在明显复制、粘贴的痕迹,有些记录则明显是由学生的。这说明,部分辅导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心语计划”,对谈心计划应付了事。

第二,部分辅导员的谈心工作不够深入,重“量”不重“质”。一些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非常有限,谈心记录上未表现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程度不高。表面上交了不少谈心记录,价值却不高。而且,有些辅导员谈话结束后未提出相应的建议,令人感到遗憾。

第三,部分辅导员对学生不够尊重。有些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时,以权威身份自居,不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谦和待人、以诚相见。

第四,部分辅导员不注重沟通艺术。部分辅导员存在谈心时用大声来强调某些话的重要、连珠炮似的质问、懒散随便的现象,阻碍了谈心的顺利进行。殊不知,在谈心中,注意些小细节如端端凳子、倒倒茶、讲讲笑话、保持姿态等小细节,都能改进谈心效果。

4 改进工作的思考

从既有的相关文献反映出,厦门大学的谈心工作实施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调查反映出的辅导员对谈心计划重视不足、谈心不够深入、对学生不够尊重、缺乏沟通艺术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辅导员谈心工作进行考核,引起辅导员对谈心工作的重视。建立科学的谈心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励辅导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谈心工作。要保证谈心计划的落实,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考核制度,把谈心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绩效考评指标予以考核。学校应建立谈心教育工作考核制度,使其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考核体系应该由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指标组成,既要考虑谈心的质量,同时考虑谈心数量。对于谈心效果显著的谈心案例,进行点评表彰,还可以考虑编辑出版。④

第二,加大对谈心计划的硬件投入。良好的谈心氛围是辅导员和大学生顺利沟通交流的根本保证。一定意义讲,环境决定心境。⑤高校应积极为谈心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如在谈心空间、时间上给予支持,开辟专门的谈心室等。

第三,提高辅导员“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意识。一个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该充满爱心和责任心,将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通过有效的谈心方式,增进感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温馨的环境。⑥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使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抱着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信任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谈心,为造就学生、成全学生、发展学生而工作。

第四,加强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谈心技能。通过谈心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看似简单,但实质上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关系到谈话的质量和效果。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一定的能力水平,而且还要求辅导员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从而保证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谈话艺术,达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是(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7页)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面对面的谈心是化解学生面临的矛盾、疏通学生心理障碍、了解学生现实动态的有效工作方式。高校应重视谈心工作,不断研究、创新,让谈心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发挥切实的作用,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大学生。

第二,学生对“心语计划”的改进建议。学生对“心语计划”提出了以下意见:谈心方式多元化(一对多、讲座等),加强宣传,辅导员需进行角色转换(辅导员将自己当成学生与学生谈心),适当给予辅导员物质奖励,将谈心计划扩展到导师群体,改进“谈心计划”考核方式,多增加些辅导员,增加谈心途径(网上聊天等)。

3.3 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辅导员对“心语计划”重视不足。上交的2885份谈心记录中,有效样本并不高。有些记录存在明显复制、粘贴的痕迹,有些记录则明显是由学生的。这说明,部分辅导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心语计划”,对谈心计划应付了事。

第二,部分辅导员的谈心工作不够深入,重“量”不重“质”。一些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非常有限,谈心记录上未表现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程度不高。表面上交了不少谈心记录,价值却不高。而且,有些辅导员谈话结束后未提出相应的建议,令人感到遗憾。

第三,部分辅导员对学生不够尊重。有些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时,以权威身份自居,不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谦和待人、以诚相见。

第四,部分辅导员不注重沟通艺术。部分辅导员存在谈心时用大声来强调某些话的重要、连珠炮似的质问、懒散随便的现象,阻碍了谈心的顺利进行。殊不知,在谈心中,注意些小细节如端端凳子、倒倒茶、讲讲笑话、保持姿态等小细节,都能改进谈心效果。

4 改进工作的思考

从既有的相关文献反映出,厦门大学的谈心工作实施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调查反映出的辅导员对谈心计划重视不足、谈心不够深入、对学生不够尊重、缺乏沟通艺术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辅导员谈心工作进行考核,引起辅导员对谈心工作的重视。建立科学的谈心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励辅导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谈心工作。要保证谈心计划的落实,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考核制度,把谈心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绩效考评指标予以考核。学校应建立谈心教育工作考核制度,使其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考核体系应该由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指标组成,既要考虑谈心的质量,同时考虑谈心数量。对于谈心效果显著的谈心案例,进行点评表彰,还可以考虑编辑出版。④

第二,加大对谈心计划的硬件投入。良好的谈心氛围是辅导员和大学生顺利沟通交流的根本保证。一定意义讲,环境决定心境。⑤高校应积极为谈心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如在谈心空间、时间上给予支持,开辟专门的谈心室等。

第三,提高辅导员“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意识。一个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该充满爱心和责任心,将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通过有效的谈心方式,增进感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温馨的环境。⑥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使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抱着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信任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谈心,为造就学生、成全学生、发展学生而工作。

第四,加强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谈心技能。通过谈心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看似简单,但实质上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关系到谈话的质量和效果。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一定的能力水平,而且还要求辅导员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从而保证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谈话艺术,达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面对面的谈心是化解学生面临的矛盾、疏通学生心理障碍、了解学生现实动态的有效工作方式。高校应重视谈心工作,不断研究、创新,让谈心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发挥切实的作用,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大学生。

注:本文为2011年厦门大学学生工作课题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评价方法研究》(批准号:2011XNYB001)成果

注释

① 陈怡.谈心――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0(2):147.

②⑤王刘琦.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56,57.

③ 王鲲.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运用及其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227.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动研究 辅导员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49-01

行动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比较适合独立学院辅导员在职开展的研究方法,是独立学院辅导员提升自我的重要路径。笔者认为,在辅导员行动研究中,独立学院辅导员成为研究者,把理论与自身实践紧密结合,主动寻求辅导员工作相关理论的指导,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当事人、参与者的身份,在实际的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情境中,积极采取行动,去解决不断变化着的辅导员日常工作问题,并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进而达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目的。因此,独立学院辅导员在自身工作实践中开展的行动研究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概念和特征

行动研究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1]简而言之,就是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此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一种探究性活动。

具体而言,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突出研究的辅导员主体性,二是以解决辅导员工作实际问题为导向,三是注重积极的反馈,四是强调通过积极的反思来改进实践。

2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研究范围与研究类型

2.1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研究范围

对独立学院辅导员来说, 行动研究针适用于中小规模的辅导员实践研究, 如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等。具体而言,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适用于以下研究范围:(1)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院系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及管理、院系研究生会的组织与管理、院系就业指导系统的构建、学生班级建设、学生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助学贷款工作流程优化等进行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解决方案并对其实施,从而改进辅导员工作效果。(2)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进行流程分析与环境分析,以此改进辅导员工作流程与改善辅导员工作环境,从而更好地提高辅导员效果。(3)对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技术或工作方法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并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职业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剖意识。

2.2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研究类型

(1)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独立学院辅导员自身开展行动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型,所叙述的内容涉及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实践过程。(2)辅导员工作沙龙。独立学院辅导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辅导员工作沙龙。在沙龙中,选取辅导员工作中的某一典型现象或重要问题召开深入研讨,以此集思广益,广泛吸取其他辅导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通过旁观者的视角审视反思自己的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辅导员实际工作。(3)案例研究。独立学院辅导员开展行动研究应特别注重案例研究,把搜集独立学院辅导员与同事工作实践中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与自身开展行动研究的重要方式。(4)专家参与式工作坊。专家参与式工作坊是独立学院辅导员在理论与实践专家参与下进行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利用轻松的互动方式,让辅导员与专家在这种系统的参与过程中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共同思考规划方案与实施策略。

3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一般模式

关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开展行动研究的模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很难说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有某种通用的模式。相比较而言,由凯米斯根据行动研究创始人勒温的思想和核心观点吸收修改后提出的研究模式,对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开展行动研究可行性更强。[2]从总体上看,它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包括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包括发现问题并确定其边界、制订总体与分步计划、实施行动、进行积极地反思等五个环节。

3.1 发现问题并确定其边界

独立学院辅导员在日常的辅导员工作中通过观察、分析、鉴别去发现问题并对其予以界定,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指出问题的焦点,以期对问题的实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从而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最终确定辅导员相关工作问题研究的边界。[3]

3.2 制订总体与分步计划

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包括“总体计划”和各个“分步计划”。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计划的内容常可包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评价的方法、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等等。值得引起独立学院辅导员注意的是,由于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研究计划是可以不断修正的。

3.3 实施行动

行动即计划的实施,它是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辅导员需要特别注意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实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辅导员应尽量严格地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充分考虑到现实因素的变化,保证行动研究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适当的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原有的计划。[4]

3.4 进行积极地反思

“反思”在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其研究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中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辅导员在行动研究中主要解决了那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相对于其它问题有何特殊之处,问题解决的程度是否达到了辅导员预期的结果?独立学院辅导员的研究过程是否有较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该如何对此进行改进与完善?独立学院辅导员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诸如此类。

参考文献

[1] 郝维维.基于行动研究的外语教学的评述[J].科技信息,2012(24).

[2] 王娟.试论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3).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依据“卓越计划”确定工作模块和目标

教育部“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项目。作为一项支撑国家战略发展的教育改革计划,“卓越计划”项目实施高校都将其纳入本校战略发展规划,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包括研究者,将目光几乎全放在了与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相关的专业教育教学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却极少量研究和探索,从事相关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则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状态,针对“卓越计划”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样的状况并不符合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要求,不利于“卓越计划”的实施。

相比之下,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经构建了一套常态化、多途径、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学生工作系统,为师生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国外高校大多也有一支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队伍,服务于高校专门的学生事务管理机构,学生事务涵盖面广泛,涉及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从业人员素质较高。而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则强调以管理者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服从。

江苏科技大学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汲取国内外高校发展经验,在实施“卓越计划”中,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将高校辅导员作为“卓越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依据“卓越计划”要求,不断进行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不但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使之成为江苏科技大学“卓越计划”的亮点之一。

在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方面,江苏科技大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据“卓越计划”确定了辅导员工作模块和工作目标,使得辅导员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真正体现出辅导员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意义与价值。

众所周知,辅导员工作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两大内容,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多借助学生事务工作平台开展工作。基于此,江苏科技大学对学生事务管理方面进行了模块划分,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融入学生事务管理目标之中。同时,考虑到在“卓越计划”的培养方式下,学生在校时间只有3年,这就要求该计划下的学生应具有比普通大学生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更突出的自我发展意识。同时因为学生需要在企业实习1年,这也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拥有企业精神,学习企业文化。

基于此,结合“卓越计划”,江苏科技大学将辅导员工作分为两大模块:自我管理模块和自我发展模块。其中,自我管理模块包含学生日常管理、扶贫助困、评奖评优等子模块;而自我发展模块涵盖了学生团建、党建、心理健康、就业指导、企业文化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卓越计划”教学管理情况,制定了模块管理目标。自我管理模块目标为: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熟悉学校及企业的各类规章制度,能主动做好行为规范,执行好学校及企业各项任务。自我发展模块目标为:学生具有比较成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学生了解并认可生涯规划理念,能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并能定期进行调整。

注重学生自我管理,培育“卓越”人才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江苏科技大学管理者越发认识到了高校辅导员在新时期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这样的价值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对教育教学的切实推动,这一点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予以了充分体现。

江苏科技大学“卓越计划”试点的三个专业总体实行“3+1”的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及参加实习。因此学生真正在校的时间只有3年,如何让学生在3年内尽快适应并学会自我管理,思考自我发展,这些成为“卓越计划”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学校根据辅导员工作模块内任务的不同,首先在学院内形成两个辅导员工作团队,同一个团队内的辅导员在针对“卓越计划”的学生工作中将共同开展工作,相互支撑与融合。不同模块的辅导员团队的工作目标和方法是不一样的。

作为江苏科技大学“卓越计划”三个试点专业之一,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在制定“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针对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突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模块建设。为此,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在“卓越计划”班级实行了“导师制”工作模式,在学业、科研等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这使学院自我管理团队的辅导员能够构建常态化、多途径、针对性强、有效性高的学生事务工作体系。

在自我管理模块实施中,学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辅导员的工作主要以服务、监督、检查为主。学院针对“卓越班”调整了班级管理班主任“说了算”的旧方法,更多地将班级管理的权限下放到班干部,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基于新的管理理念,学院修订了关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文件,使学生在校的行为都有“章”可寻,辅导员的管理也都有“法”可依。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事务工作的具体流程,学院开展了“辅导员”巡讲活动,在学院学生宿舍安装了宣传栏,建立了班级QQ群、飞信群,辅导员开设了工作微博,以让学生更迅速地了解掌握学生工作的开展要求及进程。

除此之外,还调整了一些具体工作的工作模式,例如,企业奖学金原来的评选程序是:首先班主任推荐,然后学院进行评选,这些都是以学生成绩或者社会工作因素作为依据。现在企业奖学金的评选方法是:首先公开奖学金申请的基本条件,然后学生根据条件自己主动申报,学院根据申报情况,站在企业的立场,“代替”企业进行面试,在考虑学生的成绩及社会工作的基础上还会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对该企业的认识,对该企业文化的了解,对该企业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对于资的奖助学金也采取类似以上的模式开展工作。以上工作的开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行为规范,关注自身发展,做到自我管理。

而在自我发展模块模式研究实施中,学院也进行了工作创新。比如,学院以党建、团建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种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将学生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学院文化,并打造了一支高效、务实的学生干部队伍;修订了《船海学院进一步加强党建规定》,加强预备党员的再教育,丰富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召开心理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重视心理卫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此外,学院还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涯规划,并能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自我发展模块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强调以学生为本。所以辅导员的工作主要以引导、咨询和培训为主。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学,管理职能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其工作职能是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很重要,事情很难办,责任很重大”是全国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普遍认识。管理学原理是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管理。高校属于文化组织,管理学原理同样适用于高校的管理活动。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管理职能理论来做好辅导员工作做一简单阐述。



一、做好计划,变被动为主动



辅导员工作的工作是很琐碎的,有人形容辅导员工作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推得辅导员团团转,辅导员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因而倍感疲惫。这其中缺少必要的工作计划是一个主要原因。管理学原理中指出,计划即是制订行动方案,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和谁去做。计划工作就是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和要去的地方之间铺搭路桥”。计划工作的任务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怎么做,计划职能是管理四个职能中居于首位的职能,没有计划则后面的三个管理职能都无从发生作用。结合辅导员工作实践,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尽管有统一的认识,但具体来说有工作内容包括哪些任务和活动,从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历来看,各个辅导员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每学年、每学期有哪些具体的学生工作要做,辅导员一般都是凭经验来判断,缺少统一的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的四级工作计划体系。而没有一个预期的行动方案,辅导员的工作就显得被动而且杂乱无章,无法提前安排各项资源和控制各项任务进度,很多任务成了眼前事、急事,在限期完成任务的要求下就会使辅导员手忙脚乱、加班加点、身心疲惫。因此,有必要将学生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活动纳入到规范的计划中,建立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四级工作计划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每学年和每学期末学校团委、教务处、医保处、资助中心、招就处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下一学年和学期的学生工作计划并汇总到学生处,由学生处根据任务的工作量和紧迫程度安排各部门工作的优先级,编制一个统一的计划下发各院系党支部和学生科,各院系党支部、学生科根据学校的总体学生工作计划分解细化制定本院系各年级学生工作计划并下发各年级辅导员,各年级辅导员依据院系学生工作计划细化制定本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工作计划并下达给各专业班级,各专业班委进一步细化制定本班级各项相关活动和任务的工作计划。在各项计划当中要明确预期达到的目标和各项计划工作所包含的任务(5W1H)。



二、建好组织,保证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管理学原理中组织的定义是人们为了一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协调,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团体。涉及活动过程的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过程。静态的组织是保证计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资源组合体,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才能有效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在高校中,学校获取有关学生信息的渠道来自于辅导员,只要和学生有关的各项工作最终都由辅导员来负责完成,所以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说法。对此,辅导员只有充分地调配和使用学生资源才能有效、及时和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这需要辅导员用心构建各专业的班委团队,处理好班委分工和协作事宜,明确各个班委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在计划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实现每个班委团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明确组织层级中的指挥链和信息传递链,保证命令下达的有效性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同时根据各班班委的工作能力和接受任务的主动性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如果每个班委都能各司其职并切实发挥作用,就可以使辅导员免于陷于事无巨细均要亲为的低效率工作境地,从而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制度建设和例外事件的处理上。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和各专业学生班委的组织架构以直线职能制为主,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采用矩阵制结构,即从各专业班委中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工作小组进行处理,辅导员担任临时小组的负责人,事情处理完毕小组即自行解散,从而保证组织体系稳定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当好领导,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管理学原理中对领导的定义是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为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而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这里要探讨一下辅导员的角色问题,在诸多研究文献中不同的学者对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角色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传令兵”、“高级保姆”、“服务员”、“政治指导员”、“法官”、“救火队员”、“心理咨询师”等等,但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就是“领导者”,即所带年级学生的直接领导者。在管理学原理中,领导职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方向上的引导;二是技术方法上的指导;三是沟通;四是激励。在辅导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已任,成为一个政治思想过硬、道德情操高尚、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为青年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即领导职能中方向上的引导。而辅导员在班级工作中传授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管理团队成员熟悉和掌握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和要求,使学生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些就是领导职能中技术方法上的指导。辅导员与学生管理团队之间讨论问题、制定方案、探求思路中体现的是领导职能中的沟通艺术。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使学生班委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辅导员除了在方向上引导、方法上指导外,还需要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激励措施以及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激励成本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益,这其实就是领导职能中的激励。发挥好领导职能对辅导员而言最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最能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而带好一个团队不仅可以打造高效运作的班委集体,使各项学生工作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而且可以通过班委集体的工作和影响力带动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年级的同学共同进步。



四、做好控制,确保工作目标实现



管理学原理中对控制的定义是指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计划是控制的前提,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同时控制又是保证和衡量计划实施效果的必要手段。在辅导员工作中,控制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职能,通过控制可以总结前期活动和任务完成的效果,发现各项工作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为下面的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控制是一个过程,辅导员要积极地介入其中,改变以往“无事就是功”的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地调查搜集学生对各项工作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调整,保证预期工作目标的实现。辅导员在行使控制职能时要注重遵循例外原理,即把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这样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就越高。

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例,各班级团支书和心理委员要通过访谈方式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对于个别思想过激和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同学要特别关注,出现异常情况或仅仅显露出一点苗头就要及时反映给辅导员,辅导员迅速介入进行相关教育和疏导,从而消除可能的恶性事件发生,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实质就是控制机制。



五、结束语



学生工作无小事,这是每一个辅导员的共识。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很多学者从辅导员的现行体制、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辅导员的角色和辅导员的素质要求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依据管理学原理的管理职能理论对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做了相关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限于篇幅本文关于辅导员在管理学理论指导下做好工作只是提出了一点思路,还欠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建议,这将是笔者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慧中主编.管理学原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张式汶.高校辅导员工作感悟-班级建设[J].科技信息,2010,(29).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西藏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是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和辅导员“依据组织发展目标,通过组织和个人两大基本路径,对辅导员行使工作职责所必需的价值、态度、技能、努力状况及工作绩效预期进行筹谋、构建和设定的活动及其过程”[1]。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有效稳定辅导员队伍,提升工作水平,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而且对于学校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化构建一支长期保持蓬勃活力的辅导员队伍,对于促进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校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缓解西藏高等农业辅导员职业压力

目前,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与西藏其他高校辅导员相同,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心理健康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莫名的焦虑、自卑、偏执、抑郁、情绪失调等”[2]。适度的职业压力会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但是过大的职业压力则会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提升。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目的和职业前景,自觉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和缓解职业压力,树立辅导员的职业自信。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当前,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人员年龄结构偏低,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较短,一些辅导员把辅导员岗位当作进入高校的敲门砖和临时跳板,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据调查,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年龄在20~30岁的辅导员占总数的52%,从事辅导员工作不满5年(含5年)的占辅导员总数的72%。通过对辅导员职业愿景的调查发现,选择“坚持从事辅导员一线工作,努力提升专业技术职称,做一线专职辅导员”的人数不足辅导员总数的30%。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辅导员强化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职业意识,找到自身的职业定位,明确辅导员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辅导员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并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所确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升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程度

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职业化发展和专家化发展是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路径。由于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辅导员构成主体是年轻教师,因此,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就是非常必要的。“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走上辅导员岗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1]在调查中发现,在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评价时,选择“半专业”和“非专业”的人数占到辅导员总数的56%。可见,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意识不强。要提升西藏高等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辅导员明确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辅导员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动态需求。

辅导员个体生涯的发展是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群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辅导员明确职业方向,坚定职业信念,提升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与此同时,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对辅导员群体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辅导员职业美誉度和社会认同度,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适度流动,对辅导员整体素质提升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各级组织及辅导员个体。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各级组织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除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及自治区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及自治区级别的辅导员培训,还在校内开展了辅导员沙龙,并出台了辅导员职称晋升的特殊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辅导员的沟通交流和职业技能提升。但是,由于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角色,使得辅导员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统一性,使得西藏高等院校辅导员职业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碎片化。对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个体而言,大部分辅导员掌握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认可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完善自我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调查也发现,有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辅导员只占到调查对象的45%,而在具有明确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调查对象中,完全实现或实现了大部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指定目标的人数占56%。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出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还很滞后,而且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施还不是很顺畅。

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辅导员这一特定职业群体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主要应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辅导员群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不成熟不完善,使得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缺乏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和宏观把握。二是辅导员人数少、工作量大,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定特别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西藏高等农业院校专兼职辅导员共25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共计5 560人,实际生师比为222.4:1。辅导员承担大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和党团建设、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工作,还需要承担学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业指导课教学科研任务和一些非本职的事务。据统计,在对辅导员学习状态的调查,有40%的辅导员选择了“事务性工作较多,没有学习研究的时间”这一选项。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地处西藏,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使得辅导员的身体和精力明显不足,也影响到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实施。

三、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西藏高等农业院校所处的西藏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遵循。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地处西藏,是我国的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西藏社会存在着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当前西藏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严峻,依然是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重点领域,高校成为达赖分裂主义集团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接班人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这对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除了国家规定的辅导员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外,还应着力加强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教育。这些都是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坚持的基本遵循。

第二,西藏高等农业院校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限制因素。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以致力于西藏农牧业的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为办学使命,培养爱国敬业、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性和复合型人才。“组织的利益和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着自身的职业价值、待遇和发展机遇”,这就要求辅导员个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根据组织目标的变化以及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定向和职业定位,应将辅导员个体职业发展目标与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组织发展目标相结合,进而在实现组织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来实现辅导员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院校;辅导员工作;职业生涯规划;策略

随着大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社会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院校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尤其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和未来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的不同职业特点、学生的不同性格和人生发展目标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辅导具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也必然要求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进行一定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的引导和组织。笔者结合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实践,在此探讨一下辅导员做好学生职业规划的策略途径

一、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端正学生择业观

每一个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自己的职业技能的锻炼,又要重视职业规划意识培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更好地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把自己的专业学习、性格特点、综合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联系起来,及时地搜集所学专业以及所属行业的相关信息,深入社会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有关就业的岗位特点、就业的环境和就业形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行业认识,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对于人生和未来的规划意识,强化学生对自己的前景展望,增强学生对自己目标理想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和社会发展方向,及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和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非常重大。因此,作为辅导员老师应该做好学生与学校、与社会、以及未来工作创业的有效的连接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危机感,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多地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于自己生实际进行职业发展方向研究。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多的发展自己,发掘自己的综合潜力,不断地增强学生业务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引导学生更好的分析和判断社会的发展、产业的调整、就业形势的变化,强化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的发展进行人生的定位,确定自己合理的人生规划。

二、注重与学生沟通协调,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

高中学校的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首先需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尽可能地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注重针对性指导。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也有着不同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同时对于专业的学习也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专业学生所学的程度也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对学生一个全面的分析和了解,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提供一定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人生只有发展规划。

三、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学生生活最好的管理者,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路人;既是高等院校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秩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的最佳工作者,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理想人选。因此,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规划,提高学生的规划的积极性。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实际,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围绕职业院校的工作实际,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成长,把学生的自我规划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能够自觉的坚持爱国主义,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增强学生对荣辱观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确保学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九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的个人奋斗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让学生始终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民族繁荣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大船上,始终坚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统一,从而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既坚持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四、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计划,注重对学生全程督导

辅导员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一方面需要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计划,让学生在不同的年级能够有针对性地结合自己的学习,围绕社会发展进行自我规划和管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我,了解专业,了解社会。根据自我规划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各种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需要贯穿于整个高职院校学习的始终,无论是三年或四年制的学生,教师既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计划的制定,同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监督,帮助学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计划,同时围绕自己的计划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综合素养。

总之,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的辅导员需要不断的更新思想,转变管理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既需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督导,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发展,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参考文献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基金项目] 本文为陈武主持的淮南联合大学人才引进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RC0706。

摘 要:自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来,为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我国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探索了很多有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政策。但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章综合实践调研的丰富资料,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并建设性地提出了走出困境的三项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队伍 专业化 现状 措施

作者简介:陈武(1973-),男,安徽宿松人,讲师,法学硕士,现任淮南联合大学思政教学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5-0182-02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之本,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

2006年5月20日,教育部通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此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问题不仅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在实践中,为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积极参与辅导员队伍建设 ,探索了很多有关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政策,对辅导员待遇落实、评优选先、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激励。 为进一步探索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状,2010年4月至10月期间,本课题组一方面利用公务之便对安徽、江苏,江西,贵州等省10多所高校及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进行了调研;另一方面通过间接手段搜集了大量相关材料。

一、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纷纷下发相关文件,召开专题会议加强本行政区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如:河北省委、省政府2005年4月、召开了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冀发[2005]36号文件。2007年12月5日,河北省首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市举行,会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根据豫发[2005]8号文件制订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教社政〔2005〕375号),要求各高校研究制订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培训规划,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贵州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教社政〔2005〕2号文件和黔党发〔2005〕10号文件精神,制定了《贵州省教育厅 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还有云南、辽宁、安徽、江西等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也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目前,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首批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都制订了辅导员培训计划,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为贯彻落实《安徽省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制订了培训计划。对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作了详细安排。

(二)、在各省委省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积极推动下,很多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具体制度和优惠政策。如,《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为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巢湖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定(试行)》把“辅导员的培养、培训纳入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学院每学期根据考核成绩,对工作出色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和奖励。辅导员可转聘教师岗位。兼课的辅导员可以评定教师系列专业职称,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类似的还有,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为做好辅导员待遇落实工作,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都制定了辅导员工作暂行相关规定,真正把辅导员队伍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培养和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困境分析。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理念培养。

从年龄结构上看,辅导员年龄结构过于年轻。据调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其中21岁至40岁占总数的85%,这部分辅导员大多数都来自高校,缺乏人生阅历,工作实践经验,工作起来往往难以得心应手,取得好的效果;从学历职称结构方面看,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比较,老师学历职称整体偏低;从学科结构上看,许多辅导员仅仅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

高职教育具有特殊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应特别重视对辅导员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这样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才能把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穿始终,不断探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和管理方法。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基础不牢,稳定性低、流动性大。

我国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晚、从事专业辅导员工作时间短,年纪较轻的辅导员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容易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使这支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但稳定性低、流动性大使得其专业化建设基础不牢。根据调查做辅导员工作出于本人自愿的占23.5%;处于无奈的占76.5%,思想上认为干辅导员工作为无可奈何的权宜之举,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已经动摇。大家知道,作为辅导员工作和其他教师工作一样,可以说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才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全面地把握,也能够应对学生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没有一只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出现了辅导员队伍流动过快或流失量过大,就无法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缺乏激励机制和制度的支持,辅导员岗位事务性工作繁多,角色定位模糊。

以上职业院校都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或辅导员工作规范等文件,虽然都从岗位津贴和考核津贴、职务评聘、评优奖励以及未来发展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等方面制订了优惠政策,但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考核细则。有的学院对辅导员工作实行问责制。凡因工作不到位发生责任事故的,追究当事人的管理责任。如:《鹰潭职业技术学院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月考核为不合格,并扣除考核津贴:(1)学生无故夜不归宿2人次的;(2)班级发生重大恶性事件,造成负面较大影响的;(3)由于班主任工作不到位造成学生流失的;(4)在网上影响学院声誉言论的;(5)班级学生有非正常死亡的。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职业院校辅导员的责和利不对等,专职辅导员与专职教师的发展机会不均等。而有些普通本科院校在这方面做得较好。

其次,我国职业院校辅导员岗位事务性工作繁多,角色定位模糊。据调查,他们的日常工作经历的80%左右是一些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辅导员真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时间、精力则少之又少,这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极为不利的,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归根结底是“领导”,是“引领和指导”学生工作,而非“管理”学生,是把自己所知、所学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而不是具体事务性的工作。

三、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辅导员的学习与培训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辅导员队伍与辅导员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事务的各个方面,辅导员要处理好各类问题,就需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实际工作中把储备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为加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工作水平。应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和培训学习结合起来,制订业务培训计划,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合作交流。同时应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辅导员工作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激励机制

当前高校辅导员稳定性低、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职业认同感不强、报酬满意度低,工作上的高投入与收入的低回报。因此,改善辅导员报酬结构,建立全面奖励机制,使辅导员“合理的利益”最大化已迫在眉睫。通过定岗定编、按一定比例将部分工作量折算成教学工作量给予补贴、定期推荐优秀人员外出进修或学习、开展优秀辅导员评比表奖等奖励方式,弥补辅导员对报酬满意度不高的心理感受,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

在改善辅导员报酬的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分流机制,解决好辅导员的“出口”设定问题。对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业绩突出且教育能力强的人员,可以设立非领导岗位,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如设立对等于一定的行政职务等级的辅导员岗位或设立对应于一定的职称等级辅导员岗位。或者完善辅导员向专业教师转化的通道,允许有条件的辅导员讲授“两课”,开设专业选修课,让专业水平较好的辅导员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管理能力强的辅导员,可以将其选拔到校内党政领导岗位,使辅导员队伍成为学校党政干部的摇篮。

(三)健全、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制度设计

明确辅导员管理机制。对辅导员的管理要实行院系双重领导。学生工作部门是学院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各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各系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为了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可建立完备的辅导员助理体制,帮助辅导员分担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辅导员助理可以挑选高年级的学生干部担任,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对其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这样辅导员就可以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充足的时间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到实处、引向深处。

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各系和学生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勤与考绩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对辅导员在政治思想、组织观念、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从本课题研究的成果来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可一蹴而就,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辅导员自身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因此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N].教育部网,2006,1.

[2]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N].教发[2006]24号,2006年7 月23日.

[3]李宁.论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终身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内容摘要:职业化发展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然而在职业化发展趋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不仅不利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也无疑会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是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客观认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其成因,从职业化发展的角度提出缓解职业倦怠的路径和方法,对加快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化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职业倦怠

【分类号】G645.1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高校辅导员的发展进行助推,力求更快地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为高校的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吹响了号角,是辅导员发展的趋势。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发展迅猛,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将面临一些新境遇,他们的职业化发展情况如何,职业倦怠现状怎样,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这些都是职业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他用“JOB burnout”一词来定义职业倦怠,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助人行业中的个体面对工作对个人的能力、精力、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及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①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交往最密切的教师,要面对学生管理、服务、教育等诸多工作内容于一身,加之学校多部门的任务分派,可谓是长期处于一种连续性的压力之下,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如何呢?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迄今并没有一致性的权威数据,因调查问卷、被试群体、数量、地域的差异性,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尽相同。笔者以某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为被试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职业倦怠程度进行调研,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问卷采取7级计分,通过SPSS17.0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在三个维度上的表现接近均值,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职业倦怠,但尚未达到中等程度。三个维度的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人格解体。即表现为情绪及生理上的损耗和枯竭,感到心力交瘁,情绪低落等。

(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得知:职业倦怠三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如表一所示: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二、三、四得知,各维度在职称、工作年限、所带学生数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婚姻状况与各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如表五所示

(三)不同问卷测试出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笔者曾用两份不同问卷先后对同一测试人群进行施测,两份问卷均经过信效度检验,问卷维度相同,题目数量相当,但在不同维度的题目设计上存在一些差异,经回收统计分析,职业倦怠的整体结果差异性较大,且与施测者近期的工作现状有较大关系。由此考虑,施测结果只是一个相对性的结论,可以有效预测职业倦怠的近况,以期更好的进行调试和解决,从而加快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进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首先,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和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类型有着一定关系。高校辅导员的个人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其职业倦怠水平。性格、气质虽无优劣好坏之分,但作为心理范畴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性格、气质类型在生理、机理、心理上的表现还是存在诸多差异,因此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水平及维度也呈现出相关性;其次,辅导员工作的可控性不足。工作时间、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的不可控性,使其随时要面对突如其来、尖锐棘手的挑战,加上日常工作的繁杂性,使得辅导员的精神、心理压力较大,这将进一步加快职业倦怠的速度;再次,辅导员工作生活界限不明,工作负荷大且缺乏私人空间。辅导员的工作是无明显时间界限的,无论是否是节假日,亦或是深夜,只要工作有需要,就要S时随地开始“上岗”。长期的应激状态,将加大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另外辅导员电话、微信、QQ等基本透明公开,随时而来的电话、谈话、交流、教育在无时的进行着,你将不再具有完整的私人空间,如此必然会加快其情感衰竭,导致职业倦怠的形成。

(二)组织因素

首先,辅导员职业无系统评价体系,工作难量化,不能非常客观的反映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开展情况;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对辅导员的管理不够科学,辅导员的发展方向不明,无论是轮岗还是晋升机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公平与边缘化,一定程度上挫败了优秀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师资培训上,专任教师每年进修和继续学习是学校师资培训的重点,可辅导员对外交流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却相对较少,即使有培训也是小范围受益,对于大多数辅导员来讲,工作主要靠自己的摸索和学习,缺乏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个人成长周期长,成就感低。再次,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缺乏相关的人文关怀,对辅导员职业认同低,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没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对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心理成长、日常生活、实际困难等关注不够,长期的人文关怀缺失,使得辅导员感受不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社会因素

社会对某个职业的认同以及评价成为判定该职业社会价值的标准,也成为衡量从业者社会地位的标准,因此,社会因素不可或缺的成为造成辅导员群体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首先,社会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职业认同不高,这一职位既不是大学教师,也有别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多数人眼中的辅导员是专业化程度低,工作队伍不稳定,没有技术含量的打杂工;其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异常复杂和艰巨,多元文化与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冲击使得大批量良莠不齐的信息挑战着传统的三观信念教育,挑战着辅导员工作的权威的,这些都是新时期辅导员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三、职业化发展导向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 明确岗位职责,进行科学定位

要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就必须对这一职业进行明确的定义界定、分析职业发展历程以及职业心理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给辅导员一个相对明晰成熟的职业发展路径,只有这样,辅导员工作的社会价值以及重要意义才能够逐渐展现出来,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从众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回归其固本的工作,只有这样,辅导员的工作才能真正走向职业化、专业化。

(二) 建立健全配套的职业化发展机制

辅导员职业化是促进该职业结构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出口。建立健全配套的职业化发展机制包括建立职业化的队伍、职业化的制度规范、职业化的岗位和培训体系等。职业化队伍的建立应从辅导员岗位职责入手,对辅导员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职业培训拓展训练,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职业化的制度规范应从辅导员岗位责任出发,从各高校育人工作的建设目标出发,整理出一套辅导员行业规范标准,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并根据这套标准,从学校发展需要入手制定职业制度规范;职业化的队伍和职业化的制度规范必然带来职业化的岗位,对比岗位标准进行培训,考虑培训的实效性、适时性及与教育目标的科学统一性。

(三) 提升职业认同感,形成“大环境”。

同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辅导员与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存在较大差异,常常是被边缘化的群体。辅导员与同等级别的专任教师相比收入较低。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诸多工作无法得到量化转化为劳动所得,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很多高职院校内部虽出台了一些鼓励辅导员发展的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推进无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不畅,激励机制缺乏,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高职院校应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复杂性,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艰巨性、周期性、专业性,从环境、政策上保障辅导员的应有权益,形成职业认同,多些人文关怀,尊重其地位,兑现相应待遇,使辅导员真正有归属感,有话语权,有底气有动力的开展学生工作。

(四)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管理

研究表明,职业的倦怠程度与从业者的职业心理发展状况直接相关,而在职业心理研究中,最能够体现职业心理健康水平的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过程中,高校有必要根据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管理教育,使得辅导员职业发展路线更科学、更明晰、更具方向性、计划性。从短期、中期、长期各阶段规划设计好阶段目标,使得辅导员在职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不轻易迷失方向。同时辅导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职业规划,从认识辅导员工作入手,包括客观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结构以及客观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的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程度,确定自身的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等。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在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上看的清走的远,也只有这样,辅导员职业才能够存在某种“范式”,从而以期职业倦怠的缓解及改善。

注释:

①刘维良编著:教师心理卫生【M】,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年2月第35页

参考文献:

[1]单文娟.专业化职业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5(02):125-126.

[2]孔 金.高职院校辅г敝耙稻氲〖白晕业魇侍轿[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06):115-116.

[3]朱以财.高职高专辅导员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基于个体生存状态与职业生涯规划[J].职教论坛,2010(02):111-112.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the college's counsellor career management in China to improve the college's counsellor career management according the reality,this text gets the information about putting award and programming of the objective of the college's counsellor career management,exerting and observing serf-competenc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nd aim of the career,the training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and the need of the college's counsellor career management 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ng and telephone interview.

关键字: 高职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目标;职业发展培训

Key words: college's counsellor;career management;the aim of the career;career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282-02

0引言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实现的一系列方法[1]。随着21世纪初高等教育大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大地成长起来,学生规模也日渐庞大,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管理的重大课题。本次调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通过测评工具对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有所了解,进而为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更好开展及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现实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取了省内12所高职院校135名一线专职辅导员作为调查样本。

1.2 调查工具主要以问卷为主,同时采取个案访谈。所用问卷包括:①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所在学校类别等。②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问卷,依据龙立荣研制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量表修订,用来对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员工状况进行评价。

1.3 调查方法原量表Cronbach's系数为0.90,因子分析得出4个因子,初步证明该量表信效度较好。测定了修订后的版本的信效度:7位专家(心理学专家2位、管理学专家5位)对其内容效度进行评价,结果为为0.932。预试对25名辅导员进行调查,对其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测,Cronbach's系数的总和为0.91,0.81为重测信度Cronbach's系数。在SPSS17.0统计软件中输入预试验数据,选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因子对量表结构效度进行分析,产生4个公因子,共能解释总变异的82.73%,和原量表结构一样 ,证明修订后的量表结构效度较好。注重培训、晋升公平、促进职业自我发展、提供职业信息是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量表包含的4个维度,每个维度有4个条目,总量表一共16个条目,选用1分~4分Likert计分方式,量表总分为0分~64分。辅导员感知到学校给予的职业生涯管理会因得分的越高而越好。

1.4 统计方法选用SPSSl17.0软件包创建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和t检验。

2结果分析

2.1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一般情况135名调查对象,男的45人,占33.3%,女的90人,占66.7%;年龄在21~25岁的33人,占22.4%,26~30岁的90人,占66.7%,31岁以上的12人,占8.9%;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108人,占80.0%,5~10年的24人,占17.8%,11年以上的3人,占2.2%;学历:本科以下12人,本科99人,硕士24人;职称:助教117人,讲师15人,副教授3人;未婚的81人,占60.0%,已婚的54人,占40.0%。

2.2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总体评分情况(见表1)

2.3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组织管理总体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总分为38.06±7.87分,晋升公平和注重培训在4个维度中得分明显比促进职业自我发展、提供职业信息维度得分要高。这表明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不讨成熟还处于发展中,高校管理者缺乏对职业生涯管理概念及体系的全面认识,在促进职业自我发展、向辅导员提供职业信息方面不足,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没有被完整的开展在。没有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此次研究将与各维度和条目相结合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2.4 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2.4.1 辅导员对学校晋升公平体制持较肯定态度根据调查结可知,学校是根据辅导员的表现好坏、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从而给予提拔,这是很多辅导员的观点,表明辅导员持较肯定的态度来面对学校的晋升公平体制。作为知识型人才的辅导员,较强的成就动机感是除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还另具有的,而辅导员自身职业生涯发展中,晋升是重要的途径,很多学校对建立公平晋升体制比较注重,以此来激励辅导员,使优秀青年人才转崭露头角,从而对他们的工作成绩与工作能力作出肯定,使辅导员成就动机得以满足。

2.4.2 辅导员认同学校对培训的注重注重培训有较好的得分,这与“学校给辅导员提供学习条件与材料”和“学校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在职培训”有较高得分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培养质量受辅导员职业素质高低的直接影响,而由组织给出系统的培训体系保证的培训学习可以调节员工素质弹性。因而,目前高效管理者已达成一种共识,就是要提供培训学习材料给辅导员,对辅导员的培训学习要加强以使其素质得以提升,进而使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提升,因此注重培训维度有较高得分。然而注重培训方面也有不足之处,结果表明,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学校未能为辅导员提供更为丰富的培养渠道。辅导员的培训基本上是全国辅导员培训基地中完成的,培训形式、内容太过单一。

2.4.3 学校在为辅导员提供职业信息方面欠缺由于学校没能详细规定出行政职务任职资格需要的技能、知识、素质经验和行为,这样职位管理就没有章法可循,造成近期及远期的工作岗位变动与需求情况不能被预测,更不可能在岗位空缺前就公布出来,所以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学校未将内部的所有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及岗位空缺信息向辅导员公开。另外,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学校没能给予辅导员多种职业生涯晋级途,其原因可能是全校行政管理岗位稀缺,使辅导员管理晋升路线竞争激烈;另外,辅导员本身因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几年后,要转任专任教师的难度很大,该路径很难畅通。总之,学校在提供岗位任职资格、岗位空缺信息、职业升迁路线方面不完备,职业信息的良好传递就受到了影响。

2.4.4 学校在促进辅导员职业自我发展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得分最低的维度是促进职业自我发展。这就将辅导员在协助辅导员抉择职业生涯方向、评估职业能力、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方面的薄弱点。调查发现,学校为辅导员给予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是辅导员管理路径的单轨线,虽然学校管理者设计、提供了多规制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但因客观因素限制往往难以实现,从而导致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单轨性。另外,大多数调查对象的观点是学校未给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做详细规划。一是管理者应以人力资源专家的身份而存在于辅导员队伍中,管理着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可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因为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职业生涯组织管理理念、原则,许多管理者对其认识不足,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及意识缺乏。二是在协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之前,职业生涯发展策略要在管理者评估评估员工能力、帮助员工将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确定之后制定,我们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换不够完善,学校的完善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客观辅导员能力评估系统、良好的职业信息传递等缺乏,这样,学校要想依据辅导员的能力特点对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计划进行制定就很难。

3对策建议

由上述我们可以知道,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者要增强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意识,将职业生涯管理完整的体系建立起来从而促进导员辅职业生涯发展。就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改进、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

3.1 建立辅导员职业生涯诊断系统个人对职业目标的兴趣因其价值观、职业目标及特长不一样而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在根据高校学生管理特点以及高校内部职业类别的基础上,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要对辅导员个人的想法、要求及愿望有更深的了解,并利用素质测评,将准确的职业锚点找到,将职能匹配定位完成,使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个人期望目标、能力发挥与组织需要的统一得以实现,让所有辅导员都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是辅导员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辅导员自身特性的一个方向,这对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学工管理系统生机与活力的增强以及学生教育管理效率的提高都有利。

3.2 构建科学的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系统[2]第一,要将职业等级、职业道路、职业发展阶段规划完善,为辅导员提供一现实的平台使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第二协助辅导员将职业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制定出来并执行,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中将组织目标分解开来,并依据个人需要,协助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路径的设计,定期测定、检查和评估目标实施情况。一是能够使辅导员了解自身,二是使组织对辅导员的职业需要有所掌握,将组织内职业发展的不同条件和不同程序确立下来,有机结合起辅导员的职业目标与组织需要。

3.3 构建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咨询系统,搭建个人与组织在职业管理方面的沟通桥梁就辅导员个人而言,个人职业发展要有良好发展,除自身积极努力之外,组织的职业生涯顾问支持、协助职业生涯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组织而言,一个是通过职业生涯顾问将可供选择的组织内部的岗位信息提供给辅导员,及时向辅导员个人传递组织目标及组织的发展规划。在一个就是对于辅导员解决职业发展时遇到的种种问题,职业生涯咨询也可以提出有效的建议。这不仅对辅导员的发展有利,对组织的稳定、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

3.4 完善组织“能力本位”的职业生涯发展培训系统,为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动力支撑能力本位培训模式是注重提高素质,以能力为本的培训模式,它利用种种有效的培训方法使人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发挥及发展,它的目标就是提高能力,尽可能的重发发挥个人潜在能力。因为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从业者有更高的个人素养及职业能力,例如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能力,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服务关爱学生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对教育管理的了解等等。通过当前学校的教育学习很难有效培养这些能力。所以,在对导员潜能和培训需求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将以综合能力提升为本位的培训模式建立起来是有必要的,进而提供动力来支持辅导员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素质洋葱模型;胜任力;辅导员;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与一般的本科院校不同,它的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旨在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将职业教育的地位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提出了适应现代服务业的新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这是高职院校发展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对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新的挑战,其中,担当着培养人才重任的辅导员队伍也面临着新的建设挑战。这项挑战的关键点则在于如何通过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来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培养,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问题汇结到一点上,什么样的辅导员才能胜任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现代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辅导员?本文试图通过胜任力研究来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一、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胜任力研究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所谓素质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二、高职院校辅导胜任力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访谈法和文献法为主开展调查。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关于胜任力研究的学术文献,收集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有关的大量资料,了解了大量有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政策和相关研究成果。在文献整理后,决定采用素质洋葱模型为本文中辅导员胜任力培养的理论框架。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大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辅导员队伍呈现出缺乏工作经验的态势。大部分辅导员缺乏相关学生工作或思想工作经验,工作经验5年以下的占大多数,甚至有部分辅导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任何社会工作经验。

(二)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年龄大多介于25-35岁之间,年轻的辅导员们大多存在着职业规划焦虑,需要引导规划他们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转变岗位性质、提供晋升空间和评定职称发展。

(三)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化培训。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勤工助学工作、配合学校管理制度等学生管理工作。培训模式单一,大多是以开会、传达指示、学习文件等传统方式,使得培训工作就显得相对程式化,没有突出个体差异。

三、基于素质洋葱模型培养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

基于上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素质洋葱胜任力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绩效,关键要培训涵盖外显、内隐胜任力, 设计包括知识、能力及品格在内的内容,采取差别化的培养方式。

(一)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教育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以辅导员师德培养与提升为核心,以兴趣、权力和成就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的师德培育体系,从不同的需求层次提升高职业院校辅导员师德教育。

1.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辅导员爱岗敬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辅导员具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兴趣,他必然会潜心钻研工作的规律和技巧,收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而职业型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工作的重复性非常明显。因此,要分析辅导员工作的内涵与范围,帮助他们寻找工作的兴趣点,树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维持对辅导员工作兴趣和热情的主观感受。

2.以事业心为动力,培养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职业忠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乐于宣传(say),就是员工经常会对同事、可能加入企业的人、目前的与潜在的客户说组织的好话;第二层是乐意留下(stay),就是具有留在组织内的强烈欲望;第三层是全力付出(strive),就是员工不但全心全力地投入工作,并且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促使企业成功。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重视辅导员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辅导员工作作风的培训、培养,帮助他们养成固有的、符合高职院校发展要求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工作习惯与处事风格,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

(二)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考核体系

1.细化选拔标准,加强岗前培训。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招聘通常使用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两种方式。目前来说,由于事业单位编制限制,基本上以外部招聘为主。辅导员招聘一般要求“211”或“985”学校硕士毕业生,但对专业无限制。高职院校辅导员因为要承担一定的实训、就业指导工作,且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性明显,最好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筛选。

2.注重专业培训,加强经验交流。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就业辅导培训、和辅导员能力培训等。教育部已经于2007年在复旦大学设立了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各高职院校应该多关注全国各大高校和教育领导部门的辅导员培训计划,积极选派本校辅导员参与培训。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进行学习考察、学习交流、实践锻炼,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集体培训以外,要针对每个辅导员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不同的培训设计,做到点面结合。

(三)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内涵

辅导员工作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决定了辅导员需要掌握较为广博的知识,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需要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目标,结合辅导员个人兴趣、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愿望,科学划分辅导员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引导辅导员成为具有专业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

1、加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让辅导员从其他非本职的事务性工作抽身出来,真正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开展工作,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投放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工作中,真正把辅导员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2.构建以辅导员工作职责为核心的知识培育体系,帮助辅导员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对于部分有学习潜力和学历提升需求的辅导员,可以为他们的再深造提供有利条件。

3.构筑辅导员分类发展平台。根据辅导员个人选择的发展方向,围绕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专题研究能力和专项业务能力等,着力构筑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培训平台和交流平台,建立横向和纵向的职业发展道路。专业特长突出的可以转岗为专业教师或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突出的,可以转岗为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2]陈万思.知识员工胜任力: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谈心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79

Abstract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alking with students is a basic work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nselor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of the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talking, discusses how to talk with students better, and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talking work.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talking

0 前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文件精神,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的要求,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十六号文件和24号令都明确提出了辅导员要面向大学生广泛深入的开展谈心活动,并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由于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刚毕业就从事辅导员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在实际与学生谈心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对策。

1 目前辅导员谈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日常要处理的事务性工作较多,与学生谈心的时间相对较少。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除了承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奖评优、经济困难生认定、各类助学金评定、团员推优、党员发展、学风建设、学生文明寝室建设、学生保险、学生军训、各类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活动开展等等,可以说关系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要辅导员去开展,这些工作占去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实际用来与学生谈心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2)辅导员联系的学生数量较多,十六号文件中要求1名辅导员联系200名学生,实际情况中往往比200名要多,面向较大的学生群体,对部分学生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与学生的谈话不够深入细致。辅导员一般联系几百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在开展谈心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与辅导员平时接触不多,很难与辅导员成为知心朋友。

(3)辅导员群体相对年轻化,与学生谈心谈话的经验和技巧欠缺,谈话的效果还有待提高。辅导员一般是从高校到高校,社会阅历相对较少,缺乏谈心谈话的经验与技巧,与学生的谈话有时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也有调查显示辅导员目前谈心的方式单一、谈心内容枯燥、谈心效果不好,如何提高辅导员谈心工作的效果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2 针对辅导员谈心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学生事务性工作较多是每一位辅导员都会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进行区分,重要而紧急的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做。另外,作为辅导员也要学会延长工作手臂,培养学生干部来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性工作,这同时也为学生干部提供了锻炼机会。只有事务性工作量相对减少,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谈心谈话。

(2)辅导员联系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不是特别现实,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平时注重学生谈心谈话档案的建立,档案中可以记载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等信息,辅导员对这些信息了解清楚,在谈心过程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专门制作了《学生谈话记录本》,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成员等信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每一次谈话都做了记录,这样做就确保辅导员谈话前对学生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即使因为联系学生数量多,在与学生谈话前仔细查阅《学生谈话记录本》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谈话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3)辅导员群体相对比较年轻,好处是可以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话题,不足的地方在于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尤其现在“95后”大学生考虑问题和思维方式较“80”、“90”后的辅导员有了较大的变化,而且学生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通多读书、学习和培训等形式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笔者通过课余时间通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TTT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KAB创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通过这些专门培训,在与学生谈心和学生学业就业指导过程中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谈心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职业引导谈心计划”,笔者所在学院已经连续两年有5位毕业生进入阿里巴巴集团工作,刚毕业年薪就达到20万,近两年分别有超过30%的毕业生实现高薪或高层次就业。

3 辅导员谈心工作的实践研究

根据中央的文件要求,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成长。下面就根据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谈心方法和技巧作简单阐述。

3.1 充分认识谈心工作的意义

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意见还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对学生入学后影响最早、也是最直接的群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谈心可以促进师生间互相增加对彼此的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谈心,辅导员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辅导员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敏感度、爱国情怀和人文法制道德修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2 选择合适谈心工作地点

选择合适的谈心地点对谈心工作非常重要,以鼓励、引导、表扬为主的谈心可以选择在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般还有其他的老师和学生,在多人场合下学生可以受到更大的鼓舞。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被批评的学生等,以及涉及到学生隐私的谈话应该选在专门的谈心室或没人的会议室等场所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戒备或难堪,能够将内心的话跟辅导员讲。有些时候学生寝室、教室、食堂或运动场也可以成为谈心的工作地点,在这些地点谈心会让谈话的双方感到放松。

3.3 把握好谈心的内容和时机

笔者所在学院建立了“用心呵护,助力成长-辅导员'深度辅导'谈心制度”,主要是“谈心六大计划”,分别是“新生适应谈心计划”、“党团教育谈心计划”、“职业引导谈心计划”、“学业预警谈心计划”、“健康生活谈心计划”和“特殊群体谈心计划”,这六个方面基本涉及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学习、生活等的方方面面,也基本囊括了各类学生群体,最终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以“新生适应谈心计划”为例简单介绍该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该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入学当天报名现场和入住寝室当天谈心计划。主要是在新生入学当天报名现场的接待和新生入住第一天晚上在寝室的交流,迎新现场的接待主要由各自班级的班导师和班导师助理完成,辅导员无法完成与分管的每一位新生进行交流。为了达到拉近辅导员与新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目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走访新生寝室的形式与新生进行交流,着重于解决新生生活方面的帮助,而且报道当天走访寝室还可以跟新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可以更多的了解新生入大学前的情况和兴趣爱好等信息,有利于对新生的引导和教育。

(2)新生军训期间的谈心计划。新生入学第二天便投入军训生活,辅导员担任连队指导员,十几天的军训生活是辅导员与新生谈心谈话的重要契机,这也是辅导员了解新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基础打得好,对于今后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军训期间,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表现都呈现在辅导员面前,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好记录,为以后选拔学生干部、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等打好基础。

(3)入学第一年与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谈话计划。辅导员要在新生入学第一年中重点关注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生并及时与其谈话进行疏导,有些新生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生活,遇到这样的情况,辅导员要有耐心并善于找到不能适应的原因,期间也可以与学生家长交流并了解原因。

(4)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要开始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可以指导大一新生撰写《职业规划设计书》,然后与每一位学生有一次谈心,通过此次谈心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学生的职业规划目标,根据这个数据可以形成《学生职业发展数据库》,进而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开展“分类引导”并跟踪关注。

3.4 合理运用心理咨询技巧

作为辅导员学习一些心理咨询知识或者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取得一定的职业资格证书非常重要,尤其心理咨询面谈中的一些技巧在谈心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心理咨询中的倾听、共情、开放式提问、自我开放和焦点解决技术等,辅导员如果对这些技巧或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对谈心工作帮助是非常大的。

3.5 做好谈心工作台账

辅导员谈心的对象多,而且每个谈心对象大学四年中不止谈一次,加上事物繁杂,辅导员对有些谈心对象(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77页)的谈话情况不可能都记得非常清楚,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好谈心工作台账,制作专门的谈心记录本,便于查找之前的谈话记录,谈心工作也会更有针对性。

总之,辅导员谈心工作是一项细致又需要技巧与艺术的工作,面对当今工作中的更高要求和越来越年轻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需要勤练“内功”,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素质和谈心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燕清,李雪芳.潜议“共情”在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适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40-41.

[2] 张兴博.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辅导员谈心工作的技术路线[J].科教导刊,2015(16):164-165.

[3] 张超峰.心理咨询技术在辅导员谈心教育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5(2):177-178.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

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各类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在校生不断扩大,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也为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招收的学生水准参差不齐。职业院校招收中专、五年制大专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年龄偏小,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但个性突出。部分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家长不愿让他们过早地外出打工受苦,又不想让他们在家无所事事,便送他们来到职业院校,于是辅导员在这里既当班主任又当“保姆”,无形中为工作增添更大压力。

其二,辅导员队伍建设急需加强。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年龄大多数都在28-40岁之间,他们的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没有正规的职称晋升渠道,个人发展空间狭窄。而学校实施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并不能调动起广大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年轻教师大多不愿意担当专职辅导员。

二、改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措施

那么要建设好辅导员队伍,高职院校需要理顺体系,从编制上、待遇上、管理上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工作岗位。同时,结合学院情况,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加强对辅导员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把辅导员从繁冗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思想教育和日常规范工作的研究与学习方面中,切实地推动学校教育。由此,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确立辅导员也是高层人才的时代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1.面向未来,高职院校要发展,辅导员队伍必须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大体可以从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去建设辅导员队伍。

2.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主要从事院系安排下来的一系列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管理,党团建设,班级管理,社团管理,考核奖惩,资助帮困等。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以及学校社团的作用。他们应该为学生搭好台,设计好制度和规划,让学生作主角,也可以充分发挥论坛的作用,时时举行学术性、公益性、人文性沙龙,建立良好的师生文化交流平台,提升校园文化的凝聚力。

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就当前现状,单凭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辅导已无法全面解决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需更熟悉学生工作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走进学生中间、社团中间,贴近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及时有效地实施心理辅导和介入指导。

4.就业指导辅导员要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要做“大国工匠”的思想,建立职业荣誉感,逐步使学生建立爱上本专业、献身本专业的职业情怀。

5.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做到密切联系实际,能够生动准确地讲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既要春风化雨,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又敢于批评指正错误思想,传递时代正能量。

6.最终,高职院校辅导员也要走专家型发展路径。广大学生既是辅导员的工作助手,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也是他们考察与研究的丰富样本和资源。工作中,如何帮助学生摆脱低头族,戒除网瘾,是广大辅导员常谈的话题,很多人或多或少地感受过教育学生的力不从心,大家渴望得到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普通的辅导员能够潜下心来,一边埋头钻研,一边积累经验,研究出方法,研究出成果,他就能够走上一条专家型辅导员的发展道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以建立长效机制和开展考核考评相结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紧迫感,这是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也是全面推进我国高职教育水平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探讨

【分类号】G711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在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团队精神形成于中华素质提高方面,中国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职责定位不清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向正规化方向发展,但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重视程度仍不够,岗位设置比较混乱,缺少整体规划和具体计划,从而造成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定位不清。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能被弱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作的重心是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有些高等职业院校的辅导员每人要管理几百名学生,大量的工作时间花在学生生活、学习的管理方面,极少有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任务缺乏统一性。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党团建设、文体活动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要服从学校不同部门的领导,如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辅导员奔波于各部门之间,投入精力多,难有时间继续学习和进行理论研究,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进行认真研究和系统分析,其自身的职业发展也难以可持续进行。

(二)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及其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决定了辅导员职业具有过渡性、流动性等特点。制度层面的缺陷致使辅导员提高学历、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职称晋升难度较大,工资待遇较低,造成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不能安心工作。一部分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从事专职教师工作或行政管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跳板”。这部分辅导员从走上岗位开始就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另有打算,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缺乏热情。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具有层次较复杂、综合素质不高等特点,再加上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辅导员工作繁杂。所以,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积极性不高,转岗、换岗要求较强烈,难以稳定发展。

(三)辅导员自身职业素质不高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不过硬。部分辅导员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自身职业不能合理定位,对辅导员身份缺少认同感,不能及时转换角色、调整心态,工作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盲目、应付现象突出,甚至存在出工不出力,到岗不到位的现象。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辅导员缺乏,造成辅导员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在教育、引导学生过程中缺乏运用思想政治专业知识,有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技能。一些辅导员缺乏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必要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学生管理工作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抓住问题的要害,不善于处理存在于学生中的各种问题。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的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不能正确把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行为的特殊性,不懂得总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规律,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挑战时,表现出退缩、抱怨等消极情绪。

二、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工作职责,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准确定位辅导员角色。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要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通过细化工作领域,为辅导员提供专业化发展平台,促进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如,负责心理辅导的辅导员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学习和考试,负责职业指导的辅导员可以专攻职业生涯规划,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

(二)落实培训工作,加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专业性

出台相关政策,制订培养规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技能,促进辅导员队伍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加强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建立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培训制度:初级培训包括辅导员岗前培训和达标考核培训,辅导员上岗之前必须参加并通过岗前培训,培训合格上岗后定期参加达标考核,顺利通过考核者才能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落实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探索辅导员培训的多种形式。首先,采取例会、政治学习、专题讲座、重大活动或会议等形式进行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如利用政治学习时间加强辅导员政策、文件的学习,以提高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第二,要求辅导员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如可以成立辅导员协会,定期召开学生工作研讨会、设立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为辅导员配备科研指导教师,将辅导员的科研情况纳入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科研经费也要向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倾斜。

(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辅导员工作的职业性

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应统筹安排,分阶段逐步进行规划、指导。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分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在辅导员处于试用阶段时,学校要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要严格按照试用期标准考察辅导员是否适合这一岗位,对合格者进行引导,帮助其做好正式上岗的准备。第二阶段,正式上岗后,进入职业适应阶段。这一阶段,要通过试用和考察,发现辅导员的才能,帮助辅导员确立长期的职业发展方向。第三阶段,辅导员适应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职业倦怠期。在这一时期,要帮助辅导员找到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克服由此引发的职业生涯危机,帮助辅导员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其有效摆脱职业倦怠期的困境。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档案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26-03

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建设好自己的工作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地位

1.辅导员工作档案是院系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的今天,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就高等学校来说,二级系院的院务工作档案包含有许多方面,有教学工作档案、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等。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党(团)建、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二级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佐证,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建设的一部分。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每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的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真正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一份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档案不仅有辅导员与特殊学生的谈心教育记录、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记录、对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跟踪调查的记录等,更反映了每个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辅导员工作档案为学工人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应把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和辅导员个人评估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无论是哪种评估方式,具体操作的时候都可以与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相联系、相比对。实际上,查阅辅导员工作档案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因为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

4.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可见,档案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

二、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

当前,不少高校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的限制,辅导员实际上集多种职责于一身,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一)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上应包含的内容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二)上述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内容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立体性。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中,既有工作叙事,又有工作分析、反思和总结;既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又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展现;既有学生评奖评优等各种结果的揭示,又蕴藏着大量的平时实际表现的动态记录……可以说,一份工作档案,实际上把辅导员工作情况立体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细节化。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如果需要的话,主要亲戚及其联系方式也应想办法了解到);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三、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二)动态性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该原则同时要求辅导员发生更换时,原辅导员要将有关档案移交给下一任辅导员,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该原则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性原则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根据本系(院)、本人工作实际而有所创新和变化。比如说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五)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 参 考 文 献 ]

[1]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472.

[2] 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38-39.

学院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能力;对策研究

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得力措施,提升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多种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虽然在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由于受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结构、社会认同、总体师资队伍等情况的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明显落后于时展需要。

(一)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从调查中来看,按照辅导员必须具备高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这三条基本任职条件来看,高职院校尚有部分辅导员不是中共党员,开展党团建设就不符合规定,职业能力也就大打折扣。同时,部分辅导员不是本科学历,年轻、低职称辅导员较多,没有形成较为理想的梯次结构。

(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高职院校部分辅导员是升格后学校无课教师和行政转岗人员,新进毕业生在辅导员岗位上锻炼后又会回到教学岗位。查看高职院校人才引进方案,很少有引进专职辅导员的现象。学科多样、基础薄弱、专业知识欠缺是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距。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不强。大部分辅导员职业定位的欠缺,导致发展动力不足,表现为自我限制在传统的角色里,每天忙忙碌碌,处理学生事务,完成学校、系(院)安排的临时工作,很少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突出表现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技巧、手段滞后于时展,职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制约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辅导员自身职业定位模糊。从自我认知上看,高职高专院校部分辅导员对前途缺少信心,没有把当前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在辅导员岗位上干,仅仅是权宜之计,以辅导员岗位为跳板,向学术或者党政管理岗位转型,是年轻辅导员普遍存在的想法。但从现实看,辅导员是老师,但一般不承担教学任务,在职称评定上也没有专职教师一样的机遇,是干部,却不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更缺少相应的提拔升迁机会。由于定位模糊,就造成辅导员处境与地位非常尴尬,缺少职业公信力,队伍不稳定。

(二)辅导员团队建设整体水平不高。辅导员工作的对象、内容、环境、范围等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辅导员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但高职院校由于辅导员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团队建设明显不如专业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在学校申报河南省辅导员精品项目建设、辅导员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时,申报不积极,缺少辅导员工作项目学术带头人,没有形成以之为核心的辅导员团队。

(三)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缺少必要的措施。主要表现在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系统的培训。校内培训没有合适的场地,缺少师资、教材等,培训时间过短,辅导员参加培训也不积极,培训达不到要求;省级培训参加人员特别少,不能达到全覆盖;校内组织的活动少,缺少针对性。对参加省级活动不积极,存在不参加或参加没有认真准备的情况。查看河南省全部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高职院校没有一所学校取得一等奖,二、三等奖以上也寥寥无几,至于辅导员精品项目建设、论文遴选、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等高职院校更难榜上有名。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对策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切实提升育人水平。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保障。高职院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建设政策制度。一是严格辅导员选聘、管理。⒏ǖ荚倍游榻ㄉ枘扇胝体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人才引进计划中,切实把有学科背景、综合能力突出的毕业生选聘到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来。二是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年度考核方案和考核标准,使辅导员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同时落实辅导员退出制度,形成“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三是在职称评定上,实行辅导员职称评定计划单列,有计划推进辅导员职级并行制度。四是畅通辅导员发展渠道,将优秀辅导员推荐到适宜的党政领导岗位上,使辅导员队伍成为学校党政干部的摇篮;五是在制定绩效工资方案时,综合考量辅导员工作特点,力争做到与教学岗位同工同酬。这样就能使辅导员发展有动力,上升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队伍工作积极性,增加职业认同感,推动职业能力提升。

(二)加强辅导员岗前和在岗培训。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辅导员岗前和在岗培训。内部交流主要是年度优秀辅导员做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等,例如我校药学系的思想政治工作沙龙,就是辅导员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聘请校外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教授,每年假期开展辅导员工作专题讲座,同时,分专题、分批次将辅导员骨干、新入职辅导员送至各级辅导员培训基地进行系统培训,回校后再与校内辅导员分享学习成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强辅导员新媒体工作能力。当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创新工作方法,掌握新媒体工作能力,线上线下同时推进,主动占领意识形态教育制高点,运用网络、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是辅导员展示职业能力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好这项赛事。实践中,我们采取以系(院)为单位组织初赛,学校在初赛的基础上进行决赛,达到以赛代训的目的。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之间进行了思想和业务交流,一部分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助推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提升。

(五)建设辅导员特色团队。辅导员工作面临共性和个体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加强团结协作、建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比如我们在建设辅导员精品项目《仲景学子之家工作室》《甘草计划――中间群体学生成长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就有意识地整合中医系辅导员资源,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将工作项目板块化,根据个人特长分管一个项目,发挥团队力量,最终在全省项目申报中,我校是唯一一所连续两年获省资助的高职高专项目。目前围绕仲景文华、仲景精神在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正进一步打造一支富有特色的辅导员团队,在科研立项、学术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五、结语

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必须严格辅导员选聘、管理,加强辅导员培训、开展职业能力大赛、特色团队建设,加强政策保障等措施,才能有效地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建议,高校辅导员,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