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

皇帝的新装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1篇

师:今天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同学们钓过鱼吗?(部分同学大声说:钓过。)那么,咱们一起来理一理钓鱼的过程。

师:首先,选择合适的水域;其次,安放鱼饵;再次,垂钓;最后,鱼上钩了就要收线。

师:这是从垂钓者的角度说的。那么,咱们再想想鱼儿。鱼从自由之身到上钩,有哪些环节呢?

生:鱼原本是自由的,然后受到鱼饵的诱惑,接下来试钩,最后上钩。

师:很好!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去观赏一场精彩的、别开生面的、妙趣横生的、发人深省的钓鱼闹剧。(课件显示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请运用我们刚才得到的钓鱼常识,试着从垂钓者和被钓的鱼两个角度,来梳理这出闹剧的情节。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6分钟)

(二)初步感知

师:在这出闹剧中,谁在钓鱼?

生:骗子。

师:骗子想钓哪条鱼?

生(七嘴八舌):皇帝;皇帝的钱财。

师:那么,就是说骗子已经找好了合适的水域,那他为什么选择要钓皇帝这条鱼呢?

生:因为皇帝很喜欢新衣服。

师:为了钓到皇帝这条鱼,他们选择了什么诱饵呢?

生:新衣。

师:对了。这新衣除了骗子讲的外观美丽之外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吸引鱼?

生: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

师:这时候皇帝受到诱惑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的心理?

生:“这真是理想的衣服!”

师:得到皇帝的许可之后,骗子做了什么?

生:他们开始织布。

师:这就是骗子在垂钓了,那么,皇帝这条鱼儿是不是直接就咬钩了呢?

生:不是!他先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又派了诚实的官员视察,最后自己亲自去看。

师:此时,鱼儿在试钩了。

师:很好!最后鱼儿上钩了吗?

生:上钩了!

师:从哪里看出他上钩了?

生:赏赐钱,封官,举行了游行大典。

师:很好!那举行游行大典的时候骗子到哪去了?下来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今天就不说了。

(10分钟)

(三)分析人物,感情主旨

问题一:

师:同学们,一个原本高高在上的、无比威严的皇帝,却陷在两个骗子的圈套里,、赤身地走到大街上游行。咱们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分析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垂钓者?这是一条怎样的鱼?(请从文中找到根据)请同学们前后桌讨论两分钟。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我们从第一环节中能看出皇帝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第一阶段:选择水域及自由的鱼。(第1段)

爱慕虚荣。不务正业

骗子选好了水域,伺机钓鱼,投其所好

第二阶段:投放诱饵、鱼儿受到诱惑(2段、3段)

愚蠢。一个一眼能识破的骗局却甘愿上当。

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却自欺欺人,扮演了一个跳梁小丑的角色。

有着阴暗的心理。想要借此特性打探他的臣民的心理,而我们通常不会刻意去打探别人的心理活动。

骗子洞悉人心,工于心计。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加以利用。

第三阶段:垂钓、试钩。(4段~22段)

狡猾,心虚。皇帝很想知道布料织造的情况,但心里未免害怕自己是不称职或者不可救药的,于是先派了个探子――亲信的老大臣去打探;接着又派了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以为这样比较稳妥。结果,“聪明”的皇帝失算了。

虚伪,自欺欺人。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不敢说出来。

骗子镇定,从容不迫。

第四阶段:收线、上钩。(23段~结尾)

可笑、装模作样。A.皇帝在换上“新衣”后,在镜子前面“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光着身子做出了“转”和“扭”的丑态,意在表明他在端详新衣服是否合身、好看,确实看到了穿上了“新衣”。表现了皇帝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的丑态。

虚伪。皇帝在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发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地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发抖”;却心中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只好故作姿态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硬撑着,暴露出他外强中干的特点,更加的虚伪可笑。

固执,将错误进行到底。意识到受骗,却只有将错就错。就像鱼儿咬住了钩,却没办法摆脱,被迫活生生的吞下鱼钩。

骗子自圆其谎。

(30分钟)

问题二:

师:同学们,这个骗局之所以可以畅行无阻,其原因是什么?自由自在的鱼儿成了垂钓者的盘中餐,是应该怪贪嘴的鱼儿还是怪钓鱼者呢?请同学们从皇帝自身、骗子的骗局以及皇帝周围的人几个方面思考,看看是什么原因使他上当受骗的?

学生讨论1分钟

生:(1)皇帝自身性格弱点――愚蠢,虚伪。(主观原因)

(2)骗子的骗局巧妙――鱼饵诱人;用一句封住了所有人的口: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就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客观原因)

(3)皇帝周围环境。大臣们――怕被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保住官位,所以随声附和。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被人讥笑,不敢讲真话。(客观原因)

(结语)师:这条鱼是条虚伪的鱼,骗子抓住了鱼虚伪的特点,所以,这个骗局得以畅行无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人性的虚伪。

(35分钟)

问题三:

师:那么,全城的人都是虚伪的吗?

生:不是!还有小孩。

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小孩会说真话呢(为什么小孩会剪断钓线呢)?

生:小孩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一个小孩来说真话?他这样安排有什么特殊的意图吗?

(引导:如果安徒生让所有的人都说假话,让这个游行大典顺利地举行,全世界完全被谎言和虚伪笼罩,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绝望?)

师:小孩子其实只说了谁都可以说出口的一句真话,却犹如一把剪刀,把这个由谎言和伪装编织的黑幕剪出了一道口子,透出了一丝亮光。给黑暗的、虚伪的社会留下一点希望,增添一点亮色,不是完全悲观。

师:游行大典结束了,可之后的事情安徒生没讲,那么,这个小孩儿长大后会怎样呢?请大家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大胆假设,这留做课后作业。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2篇

①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学习默读课文与朗读课文。

②学习生字。

③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整体感悟

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在默读前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a.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

b.速度要快,每分钟约500字。

c.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d.圈出不会认读的字。

②教师板书重点字,教学生认读。

炫耀妥当分外滑稽陛下御聘头衔爵士勋章

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指导简单评析。

[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④请学生复述课文并作简单评析。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

⑤理清故事情节。

在前两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故事情节、层次。

教师板书:皇帝爱新装成癖一骗子做新装一大臣官员等人看新装一皇帝穿新装出丑

以上两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

[NextPage]

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先从情节人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语。

②熟悉课文情节并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问题)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③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④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预期结果]

问题一、二:故

事的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的皇帝。

问题三: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问题四: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教师依次出示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问题一: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为什么?

预期结果: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问题二: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预期结果: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有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同时,培养多角度思维方式,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的“导学”特别重要。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小结学生发言,布置作业

①教师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3篇

①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学习默读课文与朗读课文。

②学习生字。

③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整体感悟

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在默读前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a.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

b.速度要快,每分钟约500字。

c.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d.圈出不会认读的字。

②教师板书重点字,教学生认读。

炫耀妥当分外滑稽陛下御聘头衔爵士勋章

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指导简单评析。

[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④请学生复述课文并作简单评析。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

⑤理清故事情节。

在前两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故事情节、层次。

教师板书:皇帝爱新装成癖一骗子做新装一大臣官员等人看新装一皇帝穿新装出丑

以上两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

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先从情节人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语。

②熟悉课文情节并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问题)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③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④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预期结果]

问题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的皇帝。

问题三: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问题四: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教师依次出示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问题一: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为什么?

预期结果: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问题二: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预期结果: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有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同时,培养多角度思维方式,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的“导学”特别重要。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小结学生发言,布置作业

①教师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4篇

故宫内廷从乾清门正中往北走不远,有皇帝的寝宫乾清宫,乾清宫后面有皇后的寝宫坤宁宫,它们是内廷中轴线后部的主要宫殿。在乾清、坤宁两宫之间,夹着一个方形交泰殿,取“天地交泰”之意。坤宁宫之东有个东暖阁,这就是清代皇帝大婚的洞房。

皇帝的婚礼称为“大婚”。从故宫的正大门到午门有3个大门洞,中间的大门洞只能皇帝一人出入,而另两个人可以由此门进入一次,一个是与皇帝大婚的皇后,另一个是受皇帝召见的新科状元。故宫恢复坤宁宫大婚洞房作为原状陈列,应该参照哪个皇帝的洞房原状呢?

满清入关后,登上宝座的共有10位皇帝,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宣统5帝为幼年即位未婚,其他皇是在成婚后即位的,幼年即位未婚的5位皇帝中,顺治帝是第一位在紫禁城举行两次大婚的,而且都住在位育宫(后改称保和殿),当时的后三宫尚未维修使用。末代皇帝宣统虽然在婚礼中住进了坤宁宫,但他已是退位的“逊帝”,已不配称“大婚”了。由此看来,只有康熙、同治、光绪3帝以坤宁宫的东暖阁为大婚洞房。

康熙四年(1665年)皇帝玄烨举行大婚,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主其事,根据在关外的习俗颁下懿旨,坤宁宫须按盛京皇宫(沈阳故宫)清宁宫的格局改建,即主体留为祭祀萨满教之所,而将洞房设东侧,以使洞房与祀神之地相隔,这样才不亵渎神灵。康熙帝大婚时的坤宁宫洞房,内部陈设如何,查找不到任何档案资料,要复原状是不可能的。

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同治与光绪大婚红档,同治帝大婚在十一年(1872年)九月十七日,光绪帝大婚在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季节气候对于服装的选择和帘幔铺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皇宫内廷在这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光绪大婚红档》卷七记载,光绪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即把坤宁宫东暖阁的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幔子、帐子、被子、褥子、门帘、窗帘等统统撤出,由此可以推测出,大婚时洞房中的一应铺盖等都是采用龙凤双喜图案,而且故宫现在的藏品中还能找到与大婚洞房尺度一致的大红缎绣花龙凤双喜图案门帘、帐幔。大婚洞房中的喜床是帝后的寝卧之具,喜床四角放有如意,正中摆一桌案,用来摆放皇后所抱宝瓶,瓶内盛珍珠、宝石、金钱、银钱、金如意、银如意、金锞、银锞、金八宝、银八宝各二,取“十全十美,成双成对”之意。

婚后皇帝、皇后各回其寝宫居住。康熙帝回乾清宫,孝诚仁皇后在坤宁宫;同治帝大婚后回养心殿,孝哲毅皇后住储秀宫;光绪帝大婚后在养心殿后寝宫,孝哲景皇后在钟粹宫。大婚后的坤宁宫东暖阁已不具备洞房的功能,只是作为皇帝与皇后到坤宁宫进行萨满教祭祀时歇息处。尽管坤宁宫东暖阁作为大婚洞房只是极为有限的时间,但广大观众所要了解的,正是大婚洞房的坤宁宫,因而追寻那一段往事,复原大婚洞房的原有场景,可以让坤宁宫东暖阁不负大婚洞房的显名。

文渊阁与《四库全书》

明清两代建都北京的500多年间,紫禁城内都建有文渊阁,作为宫廷的藏书处所。明初文渊阁建在南京明故宫,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建有文渊阁藏书库,藏有宋元版旧籍,包括永乐十九年(1421年)自南京明故宫文渊阁运来的10船古笈。

清文渊阁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开始修建,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地点在文华殿后的圣济殿旧址,贮藏正在编辑而尚未成书的《四库全书》。文渊阁的式样是以浙江范氏天一阁的轮廓开间为蓝图,在宫廷化的基础上修建的一座庄重华贵的建筑。文渊阁参考天一阁的结构形式,在外观上也分上下两层,各6间;而内部结构则为3层,把上层地板之下的腰部地位利用起来,扩大了藏书空间。阁的面宽33米,进深14米,南面北向横楣上悬弘历于乾隆四十一年写的诗十六句:“每岁讲筵举,研精引席珍。文渊宜后峙,主敬恰中陈。四库庋藏待,层楼结构新。肇功始昨夏,断手逮今春。经史子集富,图书礼乐彬。宁惟资汲古,端以励修身。巍焕观诚美,经营愧亦频。纶扉相对处,颇觉叶名循。”

乾隆中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治武功达到极盛。乾隆帝大力提倡“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于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十五年、乾隆三十七年三次下令征访图书。前两次无人响应,第三次有安徽学政朱筠响应号召,上奏折提出四条访书编书的建议。于是,乾隆帝立即下诏,命各省搜集历代及当朝人的著作,批准设置四库全书馆,准备用10年时间纂修一部规模宏大的《四库全书》。同时,又下令召集著名学者担任纂修官,计有360多人参与,其中如纪昀(纪晓岚)、朱筠、于敏中、戴震、王念孙等。《四库全书》的编纂从乾隆三十八年开始,到乾隆四十六年才基本完成。

《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划分各部。书籍装帧精致,仿春、夏、秋、冬四季格调,绢面颜色标志着书的类别,经部是绿色,史部是红色,子部是月白和浅白色,集部是灰和黑色。每册书的首页和末页都盖有乾隆帝的玺印。《四库全书》有两类,一类叫“著录”,收入书籍有3503种,79309卷;另一类叫“存目”,收入书籍有6793种,93551卷;共10296种,172860卷,两类书籍计四部44类,66子目。像《四库全书》这样通过分门别类、提要编目的方式,把上万种书籍编成统一整体,这在中国古代丛书中是绝无仅有的。

乾隆帝非常重视《四库全书》的收藏,下令在北方建四阁,即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的文津阁、奉天皇宫的文溯阁,称为“内廷四阁”,又称“北四阁”。后来又下令在南方增设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称为“江浙三阁”,又称“南三阁”。乾隆帝亲自为7座楼阁取名,每一座都带有一个文字,都跟水有关系。文的涵义中包括道德文章,水比喻江河之水,这些藏书阁的名字便隐喻了读书治学的门径和方法。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告成,乾隆帝曾在文渊阁内筵宴编辑《四库全书》的高级官员,分为三等:头一等在阁内,次一等在阁外廊下,再一等在丹墀(chí)上,并于院中搭台演戏。在宴会上,诸皇子率领侍卫官员为与宴诸臣斟酒。酒毕,乾隆帝赏给总裁等9人及总纂各官77人“如意”“文绮”“杂佩”及纸墨笔砚等以资奖励。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焚毁圆明园,贮藏于园内文源阁的《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汇要》同毁于火。存于文宗阁、文汇阁的《四库全书》在清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时被毁。原存于文渊阁的《四库全书》及存在藻堂的《四库全书汇要》,现在台湾收藏。大陆收藏的《四库全书》文津阁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现藏浙江省图书馆,其中残缺部分是于1923年据文津阁本补抄的。《四库全书》成书200多年来,使许多有价值的古代书籍得以保存,并将继续流传后世,这是值得我们珍视和自豪的珍贵文化遗产。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5篇

《皇帝的新装》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褒扬了无私无畏、敢于揭假的天真烂漫的童心。今天小编整理了皇帝的新装续写700字左右5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皇帝的新装续写700字1举行完游行大典后,皇帝生气的回到了宫中,他自己在反复的想着:难道是我太愚蠢,上当了?又难道是我根本没有资格当皇帝?不行,这样不行!

他越想越紧张,于是就传来之前第一个被派去看“新装”的老大臣问话。

皇帝问:“我之前派你去看我的新装时,你看见了什么。”老大臣紧张的答道:“呈报陛下,我看见了美丽的花纹和美丽的色彩。”皇帝生气的说:“说实话!”“呈报陛下,我……我什么都没有看见,”老大臣惭愧的低下头。

皇帝听闻,就传老大臣下去,又传了陪他去看过“新装”的所有人问同样的话,结果所有人都用了同样的回答。

皇帝听完后,回到房内睡觉,但怎么也睡不着觉,而是反复的想着:我该怎么办呢?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他特意的传来那两个“织布师”。那两个骗子没有知道昨天发生的事,就笑着特意说:“皇上,您要不要我们俩再织多几件新衣服给您穿。”

皇帝见他们俩笑里藏刀,就顺口说了一句:“两位织师,你们辛苦了,你们看,我把你们织给我的那一件衣服拿了过来,它依旧如新,”他一边说一边顺手势拿着空气。

那两个骗子好像明白了什么,立刻说:“皇上,饶命啊,我们知罪了。”

皇帝听他们这样说,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但他想: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是愚蠢的;接着,皇帝有意说:“你们那些黄金用完了吗?”

那两个骗子紧张的说:“皇。。。。。。皇上,您给我们的那些黄金我们一点儿也没有用,请皇上饶命——因为他们这些天来都是在皇宫,吃的喝的都是皇宫里给的,所以,他们一分钱也没用。

皇帝又问道:“那你们把黄金藏到哪儿去了?”

那两个骗子答道:“我把它们藏在了一个大箱里,请皇上饶了我们吧。”

皇帝故作生气,但心里很开心,说:“你们如果把我给你们的黄金一分不少地还给我,我便饶了你们。”

骗子答道:“只要皇上能饶了我们,我们愿意为您孝劳。”说完,皇帝便让那两个骗子远走高飞,又“没收”了那些黄金。

经过此事,皇帝又故意的将去看过“新衣”的人都贬了一职。又大摇大摆的让随从跟着自己走到街上说:“亲爱的人们,请停下手中的活儿听我说,这次奇怪的新装的事情是我故意编的,那些说谎话的人我已经贬了他们一职,而你们最后没有说谎话,我决定重赏你们。”

说完,大摇大摆的回到了宫中。

皇帝的新装续写700字2“哈哈……棒极了!”一回到皇宫,皇帝就一直笑个不停,偌大的宫殿把皇帝的笑声放得更大,传得更远。那些大臣小心翼翼地站在台阶下,一个个呆若木鸡,心想:皇上受到的刺激是不是太大,傻了?

过了一会儿,皇帝才好不容易安静下来,坐回宝座。只见他拍拍大腿,眼光不怒也不威,面带微笑地开了金口:“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大臣们见皇帝情绪恢复正常,齐刷刷跪下,齐说:“臣等罪该万死,请皇上恕罪。”

“你们何罪之有?我感谢你们还来不及呢,没有你们,我就下不了这个决心,快起来,快起来。”皇帝边说边走下宝座,一个个扶起跪在地上的大臣们。“我以前总以为自己至高无上,最富有,最威风,今天才发现,我也最虚伪。我决定,这个皇帝我不做了,国家要改制。”大臣们一听,大吃一惊,皇帝都不做了,那我们还能做官吗?

接下来,整个国家发生了很多变化,封建王朝结束了。国家政治实行民主选举。很多大臣照做,只不过改叫议员了,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战战兢兢地侍奉皇上那样侍奉总统,但必须要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要为国家做点实事。本来全国老百姓因为皇帝的历史贡献,要选他做第一任总统的,他去意已定,坚决不干。

有人说教育改变人生,教育改变世界,皇帝决定培养人才,他愉快地接受了国家综合大学校长一职。他还是服装学院的特聘教授,他写的一部《服饰研究》成了多所大学的指定教材。他有时还到体育学院指导工作,那个健美专业是他一手指导创建起来的。而每逢学校举行考试前,皇帝会指导学生怎么放松,其中经典的放松法是让全校学生到上街裸跑。最初有人看稀奇,后来就见怪不怪了。

至于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皇帝并没有难为他,他后来考上了国家综合大学。再后来,他还做了两届国家总统。

皇帝的新装续写700字3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十分恼怒,他立刻派人去寻找那终于病倒在床上。就在这时,突然有人传讯,说在城郊二十里外曾今看过这两个人,只见这两个人驾着一辆马车,车上载着几个大箱子,十分诡异!皇帝又兴奋又紧张,立即派了两千人马前往,捉拿二人。两个骗子的下落,但是连续几天都毫无音讯,皇帝焦急万分,

经多方打听,才得知二人现在一家客栈休息,那两位老大臣得知此消息更是兴奋。他俩立刻领着人马到达这家客栈,店小二见是朝廷中人,便慌里慌张的前来迎接,说出了两个人的居处。两位老大臣立刻领着人上楼,趁二人毫无察觉时将二人束缚。

这边皇帝以是惴惴不安,听说二人已被捉拿,便立刻派人将两个骗子带上来。不一会儿,只见几个士兵带着二人来到殿上。皇上拖着病危的身体问道;“你二人为何欺骗朕,明明是不存在的衣服为何妖言惑众引诱朕。”两个骗子板着脸答:“这并不能怪我们,是皇上您自己不相信自己,才让我们有机可乘,利用您虚伪、昏庸的特点,欺骗您。今知以是在劫难逃,要杀要剐皇上一声令下即可。”皇帝闻言以是恼羞成怒,但因为这二人言之有理,若杀死他们必然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于是便下令将二人逐出城外,永世不得入内。

自从那时,皇帝便每日的反省,每日体察民情,慰问地方百姓,铲除地方恶霸,一心为国一心为子民,再也不去为了外表大花金钱,一连几十年国泰民安。

那晚皇帝登上城楼,仰望星空,翁到身边的奴才;“你觉得我是一个好皇上吗?”奴才答道“说实话,您是奴才见过的最好的皇上了”“是吗,也许我真的已经改过自新了。”皇上感慨道。

皇帝的新装续写700字4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百姓们的议论声中,皇帝仍然穿着那件不存在的衣服,骄傲又有点心虚地回到皇宫。

一回到皇宫,皇帝便大发雷霆,召集了所有的大臣官员,“你们有谁看不见的?”皇帝生气地问道,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吭声。“你们有谁看不见这衣服,就是不称职和愚蠢,那些老百姓都是愚蠢的!你们谁看不见这衣服,就得砍头!”皇帝更为愤怒道。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大臣们为了保命,争先恐后地称赞皇帝的衣服,以表示他们都看见了这美丽的衣服。皇帝似乎很满意这个答案,听完大臣们的赞叹,皇帝又平静下来,更对自己有信心了。

自从这一次游行后,皇帝便更勤于更衣了,他用上好的布料、丝绸为自己做新衣服,每天花费更长的时间更衣打扮,连睡觉的睡衣也要不同款式。皇帝越来越爱穿新装,朝廷便越来越腐败,人们便越来越贫穷。皇帝还经常穿着新衣在街上游行,渐渐地,看皇帝游行的人越来越少,仿佛皇帝游行是件习以为常的事了。背后的议论声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唉!皇帝只顾他的新衣裳,怎么会理我们的死活呢?”“这个国家没救了,有个这样的皇帝……”“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没饭吃没衣服穿没好日子过。”人们开始蠢蠢欲动,生活越来越艰苦,他们要想办法维持生计,人们成群结队地冲进皇宫,把皇帝撵下台,赶出皇宫,把他那些昂贵的衣服全分给老百姓,要知道这些丝绸价格不菲啊!人们决定让当初诚实揭穿皇帝的小孩子当皇帝——当年的小孩现在已是个年轻人了。

在这位诚实的年轻人的领导下,这个国家渐渐变得富有起来,年轻的皇帝把虚伪的大臣官员全换了,换了一批诚实、朴素、厚道的人,他还教育老百姓做人要诚实,不能贪慕虚荣,不追求华丽的外表。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国家渐渐兴旺起来。

而那个穿新衣的皇帝,成了疯子,一天到晚在街上喊道:“谁来看看我漂亮的新衣服啊!”但他身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新衣服。

皇帝的新装续写700字5虽然人们已纷纷议论起了皇帝的“新装”,但那皇帝却不以为然,在他心中这些人都是愚蠢的,无可救药的,他们没有能力一心想能不劳而获,他越想越生气……

忽然一阵寒风袭来,他鼻子一痒,只听“啊——鼽”一声,他打出了一个大大的喷嚏,还没等他抬头就隐约听到人们在说:“这衣服一定不暖和,看这皇帝都冷的打喷嚏了……”“不行,不能让大家知道我很冷”皇帝心想。他连忙抬起下巴,扶了扶皇冠,“一挥袖子”更加高傲的走着。

不好,一阵刺骨的寒风刮过,人们纷纷打了个哆嗦,而那皇帝呢?瞧吧,他仰面朝天,一抖——看来又打了个喷嚏。人们小声议论着:“看来这件衣服并不暖和,皇帝都打了两个喷嚏了……”一旁的大臣听到后问皇帝:“尊敬的国王陛下,这件衣服真是太美了,可是不是太薄了。要不让臣为您再穿一件外套吧,您看如何?”谁知那皇帝抖了抖冰冷的身子说:“不用了,这件衣服暖和的很。”说着,他“摸了摸”衣服。

就这样,皇帝一次又一次抖了抖身子,一个又一个地打喷嚏,但他并不在乎,反而越来越高傲。

游行终于结束了,可皇帝却依然像之前那样,每时每刻都在换衣服,人们却依然议论着那可笑的游行。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学生成才

想象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素质,它促使人类产生思考,进而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这必然会带动人类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学生要学好语文,需要培养各方面的语文素养,而语文想象力的培养则是重中之重。下面结合《皇帝的新装》一文,来谈谈语文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阅读中训练想象力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阅读者再造想象和润色的过程,是人与文字的交往过程。读者根据提供的语言字符,勾起自身生活经历中的痕迹,思绪不禁飘向书中所陈述的形象,从中体验感悟。根据学讲导学案的预案,在设计导学单时,要求学生要熟读课文,并且带着丰富的感情去阅读课文。一个酷爱奇装异服的皇帝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在面对漂亮的服装时又会有什么样的表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预习阅读,想象力的翅膀就会展翅高翔。学生在边猜边读中不仅体会到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精妙,而且会逐步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想象。我在示范朗读和讲解课文时,还借助语调表情,手势动作等辅助手段,唤起学生的想象。如讲到皇帝和他的三个亲信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年龄特征时,讲述得绘声绘色,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头脑中就会勾画出三个各具丑态、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在课文复述中训练想象力

复述的第一层次,只是带给读者口头的,是原文章的简单的复制;深层次的复述却是在心灵层面对文章中具体的、抽象的意义加以综合思考,概括出结合现实生活赋予其具体化的全新面貌。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后,必须倡导和鼓励学生调动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逐层渗透头脑中展露的迹象,用尽可能简洁明了的语句再强化复述中提升想象能力。

教师除了抓紧必要的再造复述训练外,还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做创造性复述。如课后练习要求改由骗子作第一人称复述课文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做创造性复述。教师可做片段示范和一些具体指导,有的要改变人称,有的要改为揣测语气,有的要增要减。当然,“创造复述”毕竟还是“复述”,而不是文学创作,中间虽然要求做必要的扩展,但必须是紧扣原材料的,是原材料的合理延伸和补充。学生想象力的促进需要这种复述,带动的不仅是口头语言发展,更提高了书面语言,自然也就解决了学生写作能力不强这个难题。

三、在作文中训练想象力

作文是借助书面形式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想法,是理论、实践与自身技能的多功能呈现,从中可以获知不同学生的想法。其结果必然是多方面,不可预想的,这也赋予人们创造性的想象阶梯。为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语文课后练习中要求为文章写续篇。成功的想象作文,首先来源于兴趣,其次是正确的引导,开拓学生思维、视野等。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思维方法。

(1)顺向思维法。就是顺着原材料告诉读者的直接指向去思考。如根据皇帝原有的性格特点,想象皇帝回宫后的情形。

(2)逆向思维法。克服思维定式,打破常规,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皇帝自述的口吻描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并且尽量按照课文故事发展的逻辑走向,而不是过于天马行空地想象。

(3)发散思维法。此法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面地思考。如皇帝对百姓会怎样,对小孩会怎样,对骗子会怎样,对大臣会怎样。假设当时有农民起义军,情形又会怎样,皇帝假设再遇到骗子,会不会再受骗,会因什么理由第二次受骗?

根据这些方法让每个学生想象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续篇,结果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很热烈。所以,作文教学必须紧扣学生思维想象,开启想象的大门,让学生有所想,有的说,才有所写。实践证明,想象作文确实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法。

四、在课外实践中训练想象力

说到皇帝的新装,其实可以衍生出很多版本。要想真正地理解课文所用的辛辣讽刺手法,采用的寓言式的体裁的巧妙作用,就必须活学活用。如何在实践中训练想象力,表现的手段有许多种。比如演绎小品,排演话剧,进行道具制作等等。如此一来课本上的知识就变成了可以看到的现实,学生给想象插上的飞翔翅膀,又重新飞回了现实的世界。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7篇

神灵的居所:彼得大帝与东正教堂

自公元988年基督教传入俄国后,俄罗斯人开始大量接触来自拜占庭的基督教文化。这些宗教文化结合俄国原有的艺术传统,逐渐融合发展成为辉煌的古代罗斯艺术,教堂建筑就是这种艺术的集中体现。

在彼得大帝之前,俄国教堂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东正教堂在全国星罗棋布,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莫斯科的圣母升天大教堂、谢尔盖耶夫三一修道院等。

豪华是东正教堂的一大特征。从教堂的建筑和装饰风格来看,其内部金碧辉煌、十分讲究,到处装饰着精美的圣像与壁画;外部则庄严宏伟,让人肃然起敬。举行仪式时,教堂里灯火通明,烛光万点,十分隆重肃穆。牧首、大主教、主教都身着仿拜占庭皇帝御袍缝制的法衣,珠光宝气,华丽富贵。盛圣酒的酒杯也十分精美,上面雕刻着基督像,并镶着珠宝。

彼得大帝执政时期,俄国的东正教堂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位于彼得保罗要塞内的彼得保罗大教堂。1703年,当彼得大帝来到涅瓦河畔,开始奠基自己未来梦寐以求的城市时,彼得保罗大教堂就成为这座未来城市的首批建筑,也是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彼得保罗大教堂寄予了彼得大帝太多的希望和悲伤。1718年,他的儿子――皇太子阿列克谢由于谋反罪而被关押审讯,世俗官员的判决书认为,他的叛国罪应处以极刑。1718年 6月24日,法庭向皇太子宣布判决,但并未立即执行,两天后,阿列克谢莫名死去,可能是由于精神和肉体上备受折磨所致。失子之痛使沙皇终日郁郁寡欢,最后郁结成病惊厥发作,闭门谢客,三天滴水粒米不进。阿列克谢去世后,为了表达对逆子去世的哀痛,皇室把他的灵柩安放在这座教堂之中。

在彼得保罗大教堂的文化中,十字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东正教会看来,十字架是圣物,是“公义的天平”,是“对抗魔鬼的兵器”。受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1720年初,彼得大帝亲自为彼得保罗大教堂构想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他希望这些圣物能给俄国的对外战争带来好运。因为在彼得大帝看来,这个巨型的骨制十字架是他“献给万能的上帝,感谢上帝无法言达的慷慨以及助他通向胜利之路的礼物”。

宗教建筑:彼得保罗大教堂

彼得保罗大教堂是彼得大帝时期宗教建筑的重要成就。18世纪初,在那个欧洲国家群雄逐鹿的时代,为了向西打开波罗的海出海口,彼得大帝发动了著名的“北方战争”,从瑞典人手中夺取了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口,从而在波罗的海之滨取得了一个立足之处。自那以后,为了稳固俄国通向欧洲的新门户,彼得大帝在此安营扎寨,并立即大兴土木,在涅瓦河的三角洲上建起了一座要塞和城堡――圣彼得堡。

18世纪初的俄国,彼得大帝掌权伊始,对于当时古老的俄罗斯国家传统来说,东正教会不但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连皇权也处于教权的影响之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作为东正教会象征的教堂,其建设规划方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彼得保罗要塞的当务之需。因此,当彼得大帝开始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岛大刀阔斧地开工规建未来的圣彼得堡时,为了纪念圣徒彼得保罗,彼得保罗大教堂也隆重奠基。

从地理方位上来看,彼得保罗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内,现在成为了要塞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建筑。教堂在1712-1733年间进行了改造,原来并不坚固的木质建筑结构得到改变,现在的教堂是一座巴罗克式石砌的大教堂。

教堂的外表庄严肃穆,非常雄伟,主楼上屹立着一座高122.5米的尖顶钟楼,钟楼尖顶上矗立着一座天使塑像,塑像高3.2米,双翼长3.8米,其头上的十字架高6.4米。在晴朗的天空下,教堂的尖顶金光闪闪直刺蓝天,景色十分迷人。一直到20世纪中叶,这座122米高的尖顶钟楼,还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

1720年,教堂的钟楼上装上了音乐报时钟,这不但成为了当时圣彼得堡的一大景观,也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音乐报时钟的命运多灾多难,1756年,圣彼得堡遭遇水灾,音乐报时钟在水灾中损坏。1776年,自鸣钟得到重新恢复,钟的机械部分由荷兰工匠克拉斯造,有11个钟铃――最小的重16公斤,最大的重5吨。1952年苏联时期,自鸣钟得到改造,每昼夜可自鸣4次,及时向人们报时,成为要塞的一大景观。不过,此钟楼也多次给市政当局带来麻烦。由于身处高位,钟楼多次遭到闪电轰击尖顶,而钟楼和音乐报时钟的维修,不但要求技师的技术巧夺天工,还要求他们有胆量爬到高高的钟楼上去,既灵巧,又要心细。1830年建筑工彼得・杰鲁什金不用脚手架仅仅使用绳子登上顶端,修好了损坏的十字架,从而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教堂的内部装修也很特别。由橡木雕成的涂金圣像壁被装饰成一座三开间的凯旋门,圣像壁上每一组图案的加工都极其精细准确,这项工作是由两名俄国工匠特里丰・伊万诺夫和伊万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的。教堂四壁以鲜亮颜色为基本色调,拱顶雕有各式图案,弧形窗边挂着18幅以福音故事为原型的精美图画,这些画是彼得大帝时期的艺术家阿・马特维耶夫等人创作的。大厅内悬挂着镀铜吊灯和有色水晶灯架,除此之外,教堂的内壁还装饰有43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8篇

帝王乐土

自从1714年以传教士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郎士宁已经服务了三代帝国君主。与他的耶稣会前辈们一样,郎士宁很努力地融入他传教的这个国家,甚至学会了用毛笔作画。他在康熙朝资历尚浅,到了雍正朝已经是宫廷最出色的艺术家之一。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里显示,这位洋大人经常被皇帝和亲王们召去,对着太监孝敬的两个哈蜜瓜或暹罗国进贡的狗、鹿画静物画。显然,他得到皇帝和贵族们的充分信任,还奉命向中国画家传授欧洲绘画技法。

两年前,郎士宁曾为当时尚是皇子的宝亲王弘历画了一幅《采芝图》。这幅肖像画中年轻的皇子穿着汉式衣冠,右手持如意,左手扶着一只梅花鹿;一个便装少年肩扛小锄,提花篮相随。他还将为喜欢欧洲绘画风格的乾隆画更多肖像画,但此时,他要全神贯注于圆明园。

新皇帝对圆明园感情深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二十五日,12岁的未来皇帝在圆明园牡丹台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祖父。那是一次决定大清国未来的相会。时年,康熙69岁,未来的雍正45岁。康熙特别喜欢这个孙子的机敏聪慧,12岁的弘历从此得以在祖父身边,陪伴他度过最后半年的时光。登上帝位之后,弘历给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纪恩堂”,隐隐印证了他对那次牡丹台相会情怀深远。

15岁时,弘历住进了圆明园后湖西北角的桃花坞。这处景点来自文学经典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弘历住的地方名叫“桃花深处”。满族皇子钟爱汉语诗赋,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品诗堂”。

这时的圆明园还不到后来的三分之一。1709年,康熙把它赐给了四皇子胤禛。当上皇帝的第二年,雍正便制订了圆明园扩建总体规划。次年,他首次驻跸圆明园,当年便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这所园子里度过的。这位历史上以勤政著名的皇帝,还下令在圆明园里建了“同乐园”和“买卖街”。

逢年节之际,皇子、后妃和亲贵大臣们在同乐园陪皇帝看戏,以示满堂怡乐。同乐园西侧的买卖街一年之中总要开上好几次。每到赶集之际,四五十个店铺开门做生意,凡是京城里的有名字号,在这里一个不少。太监和宫女们扮作生意人和路人,高贵的皇帝也会亲自去充当顾客,体验一下身为凡夫俗子的乐趣。自然,这里也少不了务农的乐趣,买卖街一侧便是小农庄,遍布田野、牧场和农舍,也有牛、犁及所有与农作有关的东西。太监们春季播种小麦、稻米、豆类和其他作物,到秋季收割,在打谷场上脱粒。他们模仿着帝国乡村朴实的生活方式,两千年来,成千上万胼手胝足的小农辗转沟壑,讴歌三皇五帝的大同盛世。稻田旁边的敞厅叫“西峰秀色”,因为在这里可以欣赏日落西山的美景。 敞厅后面的院落种了二十多株玉兰,每到暮春,玉兰盛开,芳香袭人,雍正皇帝最为钟情。 在圆明园长大的弘历成为至高无上的君主之后,便迫切地扩建这所园林,他找的理由可谓无懈可击:帝王们在临朝视政的闲暇,需要一个游观旷览之地,这样的一个处所,可以颐养心性而陶冶情操。他的父祖们选择的圆明园,是一块真正的天宝地灵之地,作为帝王豫游之所,最为合适。从此,后世子孙便不必舍弃这个园林为重建苑囿而消耗民力。乾隆说,这正是他效法父亲勤俭知足美德的一片苦心。

中西合璧

乾隆有足够的底气扩建圆明园。此时,经过一百多年休养生息的承平时期,中国进入了唐宋以后唯一的盛世:帝国版图辽阔,外蒙、内蒙、青海、等边区皆隶属于大清朝;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存银长期保持在6000万两以上, 最多的一年有8000多万两,可谓空前罕有。

1743年,当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来到圆明园时,他惊诧于这座离宫的富丽和魅力:“它由许多不同的建筑物组成,彼此被巨大的庭院、树林和花园分隔开来,非常对称,也很好看。所有这些建筑的正面,都用镀金材料、油漆和绘画装饰,闪闪发光。房间内部陈设和装饰了从中国、印度甚至是欧洲,只要是能够得到的最美丽和最有价值的物品。”

喜好新奇玩意儿的乾隆不满足于仅仅在圆明园的房间里陈设来自外国的物品。 他在位期间六次南巡,在圆明园复制了他所钟爱的江南园林。1744年,两位宫廷画家唐岱和沈源奉命完成了圆明园四十景图。然而,皇帝的目光放之四海,他大概在郎士宁的绘画中见过西洋宫殿和园林,因此要求郎士宁和王致诚在圆明三园之一的长春园北部建造“西洋楼”建筑群。他要在自己的离宫里也能见到巴洛克风格的西洋建筑和美丽的喷泉,那将是中国式的凡尔赛宫。

1745年,“西洋楼”开工。那时尚没有施工图样,郎士宁、王致诚和另一位精通数学、水力学的法国人蒋友仁共同绘制图样,由中国工匠施工。身为画家的郎士宁熟悉欧洲近代建筑,他钟意晚期巴洛克风格,“努力把建筑的体量化整为零,并注意运用光影的效果。尽管这些建筑的形式基本上是西洋的,但多少带一点中国味”,它们用大理石和砖建成,以中国琉璃瓦覆顶。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9篇

一、“自主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关键是教师必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整个深层次教学的成败也在此一举。学生有能力自学,教师就可淡化知识的讲授,否则仍不能脱离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窠臼。在“学”与“导”的关系上,主要靠学生学,但关键又在教师“导”。“导”既要指向,即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学,又要激趣,即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课文的兴趣。例如,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我在学案的【自主认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1)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从此,“________”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历代沿用。(2)皇帝的权力。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制,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_由皇帝控制、发给。(3)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______兼理监察事物,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评价: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_____、______和权________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②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这个案例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学,如果不用学案,只由老师用叙述性、描述性的语言讲授,学生只是听和看,学生的思维、学习情绪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处于较被动的状态。而用上面的学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阶梯式的填空题,通过自己完成这些由浅入深、由事实到结论的渐进式练习,使学生熟悉历史史实,归纳出结论,从而产生成就感,达到活学、乐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性强,学习处于较为自主的状态。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促进全体发展,又关注个体提高。

二、“正确点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第多斯惠曾深刻地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在学案设计中,学法指导应该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因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指导线索。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必修一古希腊民主制度这一课中,如何认识城邦政体对雅典文明的影响是一个难点。在学生合作探究、总结认识的过程中,得出的观点大都是不系统的,或者不太理解城邦政体。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这样引导:什么是城邦?希腊城邦发展有什么特点?对希腊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小国寡民,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独立自治,有利于希腊文明的延续性。)学法指导就是“指点、启发”,学案导学要体现“导”字,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自学,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应该讲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在学生思考的瓶颈时期要注意适当点拨,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升。

三、“巧用表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一环节特点是“精”。内容、语言要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教材的知识结构。为了节省时间,我将知识结构预先写在幻灯片或小黑板上向学生演示讲解。不讲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讲教材内容的“框架”。例如,必修二: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一课我设计成表格。通过完成表格,既加深学生记忆,又有利于促进、完善,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果只靠老师讲,学生印象不会深,还容易混淆,因为讲述是传输态的信息,讲过了就没有了,甚至一不留神没听到就更是空白。而学案是存贮态信息,且知识点需要学生填,可以在课前初步整理,课上修正完善,课后复习巩固,考前还可以拿出来浏览。有一个不断完善、优化和巩固的过程。

四、“巧设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检查教学效果。一节课的成败关键是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必须紧扣一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巧设疑问。例如,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设问如下:(1)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的背景;(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标志;(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5)布雷顿森林体系评价;(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练习,使学生认识到美国在战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使学生掌握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美国关税壁垒对世界各国的直接影响,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D两项于此无关,C项是其间接影响,故答案选A。此题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材料选择题到材料题,从单方面信息入手到材料题多方面信息分析总结,让学生的能力逐渐的提高,更好的适应高考。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萨斯风格;装饰;土耳其;奥斯曼;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在土耳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奥斯曼帝国(公元1326-1922)时期的辉煌成就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16世纪是奥斯曼帝国艺术、文学和建筑的黄金时代,雄厚的经济实力也自然而然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苏丹官邸托普卡珀宫管理着成百上千的皇家艺术团体,他们有的来自伊斯兰世界,也有的来自帝国新近占领的欧洲领土,宫廷技工对帝国产生了多元艺术性的影响,因此奥斯曼帝国使伊斯兰、土耳其和欧洲的文化融为一体。

一、萨斯风格及其含义

萨斯风格(saz style)是16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流行于宫廷御室中的一种装饰风格。“saz”是古老的土耳其用来定义“魔法森林”的一个单词。[1]最初在图纸上描绘了持续不断的战斗中那些凶猛的动物、狮子、龙、麒麟和凤凰被充满奇妙的巨大的复合花卉和像羽毛一样的长长的叶子所吞噬,画面里也有仙女,这个奇幻的世界,里面住着有灵魂的植物和动物,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反应了中亚地带神秘的萨满教信仰,多元化的奥斯曼帝国文化汲取了其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萨斯风格具有卷边、锯齿状的叶子、荷花花饰和杂交花卉图案特征,在托普卡皮保存着萨斯叶状图案的草图。

苏莱曼时代,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建筑、文学、艺术、神学和哲学等领域的文化成就达到了顶峰。[2][3]萨斯风格的原创者就是来自最富有创造力的苏莱曼宫廷的皇家画室nakka hane的 ahkulu,在他的绘画中描述了象征和平的仙女和凶残的动物格斗的画面,专研了每一个花型和叶子被纳入了皇家收藏的图纸中。[4]1540年以后萨斯风格变的非常流行,它被应用在手写本插图、书籍装帧以及用金子、银子、水晶和翡翠镶嵌的装饰物、皇家徽章和皇家盔甲还有纺织品、地毯和陶瓷上。

萨斯风格常与其他种元素搭配产生不同的装饰风格,与中国的一种图案“细长的云带”交织在一起;[5]与“螺旋的藤蔓”元素的结合:纤细的成螺旋状式的藤蔓上长满了小花朵和叶子;与“奇特玛尼”图案的结合:图案以三个圆盘(豹斑)和两条流动的线条(虎纹)组合;与rumi元素的结合,灵感来源于鸟的身体,rumi是指分支后的最后一片叶子就如半个叶子,rumi又分很多种类。[6]16世纪萨斯风格中所出现的植物花卉主要有荷花、榈棕叶子、洋蓟、洋水仙、郁金香、玫瑰、康乃馨、风信子、橄榄枝、雏菊、石榴花、牡丹、罂粟、芦苇、鸢尾花、樱桃树、菖蒲。在奥斯曼宫廷中最受欢迎的花是郁金香,它被尊为奥斯曼帝国之圣花,现今也是土耳其的国花。郁金香的英文名Tulip脱胎于土耳其语Tulbent一词,意为“薄纱巾”,像一个个包裹着艳丽纱巾的美丽的伊斯兰少女。土耳其人把郁金香视为生命、爱情和长生不老的象征,悉心培育。

二、萨斯风格的运用

16世纪早期伊斯坦布尔设立了皇室纺织工坊,但布尔萨市仍继续为朝廷供应丝绸。当时的丝绸行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1574年黄金仅限于在托普卡比.萨雷的制作车间中用于皇室的衣物制作。托普卡比.萨雷是帝国的权力中心和苏丹的宫殿,土耳其式长袍的面料是由珍贵的金属线缠绕丝芯制作而成的。今天,藏有土耳其丝绸和长袍最多的地方就是托普卡比・萨雷博物馆。

16世纪中期,土耳其出现的拱顶花回图案明显地受到了意大利的影响,上面饰有荷花、洋蓟花饰、皇冠和叶形装饰。但很快就形成了一种显著的土耳其风格,图案除保留了原来的花饰,还添加了许多土耳其人最喜欢的花卉-洋水仙、郁金香等。技术上最为精湛的要数具有萨斯风格的图案,最能体现萨斯风格图案丝绸的是两件精美的皇室土耳其长袍,长袍上饰有包括金色在内的8种颜色,且没有一个重复的图案,这需要有足够大的织机。[7]从奥斯曼16世纪当时的服饰、纺织品中可以看出主要以红色和金色、银色为主。然而这种精美的萨斯风格图案丝绸在土耳其的生命力不长。一个世纪后,因为国库无法满足金属线的供应,丝绸上的金属线数量开始减少,或者根本没有。

16世纪的刺绣织品也相当丰富。与地毯相比,这个时期丝绸上的贴花图案和贴线缝绣图案与当时的陶器图案更接近,丝绸上的花卉图案更像伊兹尼克瓷器图案,这反映了苏丹・穆拉德三世(1574-1595年)对园艺艺术的狂热喜爱。[8]

通过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各个时期的陶瓷标本,可以清楚地看出伊兹尼克仿制中国瓷器的历程。伊兹尼克青花瓷的早期烧造,是仿制中国的元、明初青花瓷,烧制时期从15世纪一直延续到17世纪。通过伊兹尼克的陶瓷装饰可以看到16世纪这种萨斯风格的大量运用。1570年左右,伊兹尼克陶瓷开始采用釉下彩绘。从伊兹尼克陶瓷和瓷砖的图案色彩上可以看出以钴蓝(深蓝色)、天蓝、灰绿色、紫色、橘红色、红色为主。

三、萨斯风格的沿用及文化价值

吸纳来自中国、印度的丝绸织造技术,开创了奥图曼式独特的纺织技术和纤维材料。他们保持了游牧民族喜爱在织物中夹金夹银的审美习惯,从而使织物熠熠生辉。奥斯曼宫廷服饰图案中大量运用萨斯风格是这个时期常用的标志性纹样之一。这些典型图案至今还沿用在土耳其典型的装饰瓷器、瓷砖、珠宝以及日用纺织上。

现存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皇宫的皇室服饰展是奥斯曼时期服饰图案最好的研究资料。奥斯曼16世纪的纺织品独特优美的造型,结构简练概括的图案,精湛的织造工艺以及浓烈而庄重的用色手法,突出了那个时代国力昌盛、文化扩张给人们带来的自信和优越感,也给我们后来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以巨大的灵感。

深入研究土耳其奥图曼纺织品文化以及图案纹样文化遗产有利于我们整理亚洲的纺织品发展史和纹样史,也有助于我们吸收欣赏异国文化的营养精髓。世界因有了特殊的地域文化而变得丰富多彩;地域文化通过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而传播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 [4][美]At l,Esin.The Golden Age of Ottoman Art.Saudi Aramco World(Houston,Texas:Aramco Services Co).1987.July/August,38(4):2433[2007-04-18].ISSN 1530-5821.

[2] [美]At l,Esin.The Age of Sultan Suleyman the Magnificent.Washington,D.C.:National Gallery of Art.1987.ISBN 978-0894680984.

[3] [美]Russell,John.The Age of Sultan Suleyman.New York Times.2007年01月26日[2007-08-09].

[5] [美]Sheila R.Canby.Islamic Art IN DETALL.THE BRITISH MUSEUM PRESS.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11篇

壁毯以室内壁面的附着为依据,因此,壁毯的悬挂需合乎人们审美观的舒适范围,足以让我们有理由将之归属到“画”的范畴中去。传统壁毯是手工操作的产物,人们犹如在画布上作画,运用各种柔软的彩色纱线,织出与绘画作品类似的画面,尤其毯面图案,经过精心创造之后,无不予人清新别致之感。在通常情况下,壁毯作品对图案的选择除了那些专门为之设计的图案以外,许多原先独立存在的美术作品或装饰画,成为壁毯画面选择的主要对象。图案形态本身在进入毯面编织之前和之后尽管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在转入纤维载体的演绎过程中,将装饰艺术的内在意蕴从壁毯上综合地显现出来。

彩织极乐世界图轴

长448厘米,宽196.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彩织极乐世界图轴》采用放射透视的手法,在宫殿场景中安置了320个神态不同的人物,山水树石,奇花珍鸟,穿插其间。全幅用26种不同颜色的长织彩纬,在石青地子上以红、蓝、绿、桔色、水红、香色等作主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在运用这些对比色的时候,采用了浅色相间,黑线勾边和三层退晕及四层退晕的方法,外浅内深,逐层过渡。再在人物头部和建筑装饰等重点部位,用赤金和黄金两种捻金线点缀,使主体纹样更加突出。整个图轴,构图对称严谨,穿插生动,色彩庄重,富丽明快。如此大幅的佛教题材宋锦,不仅是研究清代织锦技术以及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传世织成锦中的稀世珍品,举世仅此一幅。

关于《彩织极乐世界图轴》的来龙去脉,坊间传说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为了博得母亲的欢心,乾隆皇帝指示宫廷画家丁观鹏作一幅有关佛教活动内容的画卷送给母亲。图完成后,崇庆皇太后十分满意,把它悬挂于宫中每天观赏。有一天,宫女在打扫卫生时,不慎将这幅画弄了一个小窟窿,于是乾隆皇帝交苏州织造局承制。苏州织造局决定用宋式锦来织造这幅作品,经过近二个月的辛劳,完成交货。崇庆皇太后见到这幅用织锦织成的《彩织极乐世界图轴》后,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既满意于皇帝儿子对自己的孝顺,更对苏州织匠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此后,这幅图一直藏于清宫中陪伴着清代皇帝及其家人们。

缂丝毛人物挂毯

长3.66米,宽2.67米,故宫博物院收藏。挂毯的构图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古人最为常见的合家欢聚过新年的情景:一座宽敞的庭堂中牡丹盛开,案上摆放着觥、炉、提匣、如意,瓷瓶里插有松枝,案前圆桌上摆放着新年干鲜果盒,年味十足;庭堂中的人物则个个神采灵动,整幅画面体现了“一家多富贵,荣华降吉祥”的美好景象。挂毯的范本极可能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师姚文翰的手笔,与姚的《岁朝欢庆图》画法与风格极为相像。

关于这件挂毯的来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乾隆年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五月二十九日皮库库长四德、五德将太监胡世杰交来的养心殿明间北窗户花毯白纸画样,交给苏州织造萨载,并传乾隆皇帝旨“按发去画样尺寸织做花毯一块,周围寸边随本身素地不要花纹,大边织做西洋式花边。中间人物不要向先织过西洋有影子线法毯子。样式俱照画样织做,不要西洋气。”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苏州织的连边通高五尺九寸二分、宽一丈零五分的毯子送到养心殿。新毯子送到养心殿的三天后,即十一月二十九日,皮库库长四德、五德又接到太监胡世杰传乾隆皇帝旨:“养心殿明问北窗现挂苏州新送到花毯高里下依床至顶棚,宽里下可两板墙,不必露白子,量准尺寸画样呈览,准时交苏州再织做花毯一块。”我们现在看到就是第三块,按照养心殿北墙的实际尺寸、将画面人物相应放大后织就的通体大挂毯。

织成仪凤图

长53.5厘米,宽54.8厘米,清宫旧藏,辽宁博物馆收藏。作品钤有明人“肃世子之章”和“仁育万物”印章,后流人清朝皇宫之内。《石渠宝笈续编》有著录,但年代误作为宋代,据考证应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瞻焰未继王位时的收藏品,时间约为洪武二十五年(1382年)到永乐十七年(1419年)问。

“织成”是一种通经通纬加回纬的织造技术,既能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又特别结实耐用,寓艺术美和实用性于一体。所以它既能织造出服饰、被褥及各种日用品,又能织造出高级艺术品,如诗画、人物、佛像等。因此自先秦至明清,经久不衰,一直为历代皇室所钟爱。

织工在桃红色缎地上以五彩丝线织出百鸟朝凤和玉兰花树,并以拈金线勾勒羽毛、玉兰枝的轮廓,整个画面雍容华贵、金光灿灿,展示出元代织金工艺的时代特征和杰出成就。画面布局极尽巧思,将飞舞的凤鸟和怒放的玉兰绘于一处,左边一蓝一白两只凤凰凌空飞舞,旁边喜鹊、白鹤环绕;右边一树玉兰怒放,仿佛幽香袭来,周围小鸟盘旋,呈现出一派祥和、欢快的景象。

凤凰本是传说中的神鸟,见之则天下安宁,所以历来为皇家后宫专用,有凤仪天下之说。画面中蓝凤的丹凤眼环视四周,凤颈上斑纹点点,凤背鳞纹突兀,凤凰体型大,造型优美,扇形羽翎展开,长长的凤尾拖曳其后,两足一伸一屈,俨然正在展翅回首之际,而白凤正盘旋俯冲下来,呈张口呜叫之势,与蓝凤上下呼应。这幅织成凤仪图,织工娴熟地运用各色金彩纬线通梭提花技术织就玉兰与凤鸟,再以拈金线织制鸟、花的框边,使得整个画面精工匀整,富丽光艳,可见元代的织工已经具备了织技、色彩和纹饰三者相结合的高超技艺。如此大幅的织成宋锦,不仅是研究元代织锦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传世织成锦中的稀世珍品,举世仅此一幅。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壁毯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童话教学 教学策略

华灯初上,漫步归途,耳畔传来光良的那首优美的歌曲《童话》,“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脑海中不禁浮现几个问题:童话真的就只是写给孩子们的吗?童话就真的只是“幸福和快乐做结局”吗?联想到即将要讲的《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不禁产生另外一个疑问:嬉笑之余,作者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无尽思索。

一、以问为杖,感童话之“童”

1.明晰生动的故事性

对于处在人生早期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主客体观念,所以感兴趣的大多是听起来有趣的故事情节而并非深刻的内涵。童话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是他们阅读的首选。

《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了解情节是教学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快速把握其故事性,笔者以一个问题作为切入口,请学生用一句话讲述文章故事。更进一步提出要求:用一个字概括。最初的答案五花八门,如衣、钱、玩等层出不穷,经过讨论学生一致推选:骗。陈述理由时,他们头头是道地分析:“最初是骗子、老大臣、另一位官员、一群随员和一群骑士骗皇帝,然后是皇帝骗自己、骗随员、骗群众,最后是群众彼此互相欺骗。”这么多的欺骗构成了一个覆盖面极广的欺骗之网,似乎罩住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情节环环相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燃起学习热情。

2.感受独特的趣味性

童话故事那么吸引孩子,探究其原因除了故事本身的生动曲折外,还需要有一种超越现实的趣味性,滑稽甚至荒诞都可以使童话产生一种独特的、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

笔者在课堂教学时抛下问题:“文章中你觉得最好玩的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皇帝的新装。”笔者顺势推舟提问:“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呢?”学生答道:“布料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的美观’,最关键的是‘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就超越了现实,故事里的人物都不想成为“不称职的”或是“愚蠢的”,于是就开始了互相欺骗。

童话之所以成为童话,一大原因就在于它的这种超越现实的趣味性,越不可思议就越具有魅力,就比如《木偶奇遇记》中的木偶匹诺曹会思考、会说话、会跑、会跳,《拇指姑娘》中的那个小姑娘只有一个拇指那么高,等等。

二、以议为径,悟童话之“话”

童话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必不可少,但如果仅有这两点,《皇帝的新装》就不会家喻户晓,在童稚的面纱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挖掘作品的“话”外之音了。

1.析文章内在的逻辑性

童话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也有它内在的逻辑性。童话的逻辑性是构建在假定的基础之上的,然后由此出发使事物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笔者上课时抛下问题,请学生思考:“将衣服两种特性的顺序换一换是否可以?”一开始班内的意见并不统一,笔者就将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两队,由学生自己展开讨论,原则是不管支持什么,关键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的说法,如果无法反驳就请加入对方的队伍。

笔者很欣喜地看着学生振振有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微笑着看着部分孩子或垂头丧气或心甘情愿地加入对方的阵营,并最终得出结论:不能互换。因为只有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才能率先吸引这个酷爱新装的皇帝的注意,然后凭借“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个特性让皇帝、大臣们和群众心甘情愿地坠入两个骗子的圈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淘尽沙石,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金子,体会到其内在逻辑性,更何况这个过程是如此富有乐趣。

2.悟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文章的主题是学生学习所要感悟的最本质的东西,童话也不例外,只有抓住了主题,才能最终对话作者,悟明白他所想要表达的真谛。

唐代元白诗派主张“文章合时而著,诗歌合事而作”,对话作者首先要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缘由,所以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在文章中作者持批判态度的有哪些人?”学生纷纷回答:“皇帝、两个老大臣、随员、骑士、刚开始欺骗自己欺骗别人的群众、骗子,等等。”笔者紧接着询问:“在这些人中作者批判得最厉害的或者说矛头指向的是哪些人?”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第三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批评这些人呢?”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最后通过讨论认为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也是这样。笔者随即插入本文的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的丹麦人民受着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可谓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的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愤慨不已,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而成了本文,背景介绍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13篇

生1:我会跟文中的人物一样,说那个小孩说皇帝没穿衣服。

生2:我会说,我班田××(我班一个非常爱说闲话的学生)说皇帝没穿衣服。

他的话音未落,全班哄堂大笑,这个结果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一口气连着提问了十多个学生,虽然他们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没有一个学生的答案,是在现场亲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而说出实话。

我愕然了。

“为什么文中的孩子敢于说真话?”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总结出:小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所以敢说真话。“那你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我追问道。“对方可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会杀头的。”还没等我叫,一位同学就抢先回答道。

我无语了。

我现在任教的初二年级,班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属虎的,十三岁已经进入青春期,是因为他们长大了,开始了解自我了,懂得保护自己了,所以才弄丢了“天真无邪,无私无畏”吗?这不禁使我联想到我儿子三岁时,我带儿子去参加婚礼,在婚礼现场还有舞蹈演出,当时儿子就挣脱了我,来到台上随着音乐无拘无束地跳了起来,引来台下一片赞叹声,现在的儿子很腼腆,不再喜欢做这种抛头露面的事,这难道就是长大了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那么,这节没有敢于站起来挑战权威的课堂,到底是我的教学策略出了问题,还是孩子们的成长出了问题?

我茫然了!

自我反思:

《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我很小就知道了,也曾被国王荒唐的游行逗得哈哈大笑。那时的我,信誓旦旦地说:“绝不会那么愚蠢,我会像故事里的小孩子一样,大声说出真话。”许多年过去了,信念却在不知不觉中动摇。今天,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重新审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面对着不敢说真话的学生,才发现它所揭示的人性有多残酷、多真实!

骗局不算多么精妙,要识穿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一个有基本常识的小孩子都能做到。可为什么大家都上当了呢?很简单,因为他们不希望被人看作是愚蠢或是不称职的人,因为他们虚荣。故事里的骗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深谙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吃准了他们即使有所怀疑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拿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开玩笑。现在的许多学生学语文,思考时看教材全解,写作时仿照优秀作文,完全失去了自我,但这节课上学生们的回答却真实地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也许我们不会愚蠢到去做游行,可扪心自问,我们就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了吗?我们没有因为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趋之若鹜的时候吗?我们没有屈从于权势而说假话的时候吗?我们没有为了金钱而忍气吞声的时候吗?我们没有卑怯地把自己的弱点深深隐藏的时候吗……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吗,我们真的要做那个无论何时何地都敢说真话的孩子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点什么,例如,当我们趾高气昂地炫耀所谓的财富,当我们试图用财富的多少去判断人的时候,提醒自己,我像穿着新装的皇帝了。当我们妄想用自己的些须小聪明去投机取巧的时候,提醒自己骗子的下场总不会太好(我一点儿不怀疑那位皇帝一定会收拾他们,那是早晚的问题)。当我们唯唯诺诺、人云亦云的时候,别忘了自己也有发现真理的智慧和眼睛;当有人为了正义挺身而出的时候,让我们勇敢地站出来,帮着摇旗呐喊吧,而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附和“他”说的。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14篇

龙之初

在龙起源问题上,人们争论颇多:一说龙是某种生物或几种生物的组合,如蛇、马、鱼、河马、蜥蜴、鳄鱼、恐龙、松树等;又说龙是某种自然现象或多种艺术化动物叠加组合而成,如云、虹、闪电、合并了的图腾、物候代表形象的组合等。如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在其《伏羲考》一书中就曾认为:“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最为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上述诸种推断,或基于对龙性的理解,或源于考古佐证,不一而足。客观地说,龙既然共识为信仰之物,又经迭代幻化,今人对龙之源头的甄别更多只会是满足龙之传人的一种追根溯源的求全心理罢了。考古发现,大约至商代,已出现完备意义上的龙形,此时之龙已是长躯、硕口,有角和足,呈飞翔之状的神性动物。而“龙”字出现的则更早一些: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70余种龙字,这些龙字多是典型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象形文字,其所“象”之“形”则为长身而曲,巨头大口,多长有角,或有足或无足,呈现动物形态。最晚至汉时,龙的基本内涵已经形成:它是人神相通的助手与坐骑,如诗人屈原在《九歌》中就多有描写神人乘龙的诗句,“乘龙兮辚辚,高驼兮冲天”,“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等;龙又是司掌云雨河泽的神兽,《周易》中有“云从龙,风从虎”之说;在民众信仰中,龙更是显示吉祥灾变的灵物,《礼记・礼运》中曾有:“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淮南子》有云:“万物羽毛鳞介皆祖于龙,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凰。”

龙袍

龙既为神物,古人早就有以龙喻人之说。如孔子就曾称老子“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乎?”而主动将身世与龙相联系的帝王却是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刘邦之母)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汉代以后,龙开始成为封建帝王的专用标识,龙纹也渐为帝王世家所垄断,这种垄断突出体现在龙袍的形制上。

龙袍是皇帝专用之袍,因袍上绣有龙纹而得名。龙袍已非简单的蔽体御寒之物,更多体现的是“严内外,明等级,辨尊卑”的社会属性。唐高祖时曾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又别称“黄袍”。龙袍多呈盘领、右枉、黄色,其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至清时,龙袍形制日臻完善。清时龙袍又称“吉服”,是皇帝在一般典礼时所穿的服装。清皇帝的服装基本上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等几大类。礼服包括朝袍、端罩(一种外褂)和衮服(既可与朝袍套穿,也可与龙袍和常服一起穿的衣服);吉服包括衮服、龙袍;常服则是介于礼服和便服之间的一种服装;外出或打猎要穿行服:雨雪天则穿雨服。由此看来,“龙袍”只是皇帝吉服中的一个门类而已,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以及先农坛皇帝亲耕等场合。

清时龙袍通身绣九条金龙:四条正龙绣在龙袍最显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衣襟下摆部位,襟里藏一条,这样前后望去都是五条龙,寓意“九五至尊”;正龙绣得正襟危坐,一团威严,行龙绣得极富活力,似动非动。此外,龙袍在龙纹之间还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五彩云纹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红色蝙蝠纹即红蝠也是龙袍必备之纹,取“洪福”谐音;在龙袍下摆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种纹样被称为“海水江崖”,寓意“福山寿海”。据称,清时做成一件龙袍,期间要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过粉10余人等。

龙王

龙本有司职云雨之能,但龙真正成为“王”应该与佛道二教的传播、附会有关。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曰:“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佛教中有各式各样的龙,其职“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道教参照佛教也创造出诸如四海龙王、五方龙王、诸天龙王等,同样司职行云布雨。如《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所言,遇到百姓苦于炎旱之时,天帝就派遣各位大龙王“兴动云雾,施绕世间”,让江河溪涧、上下四畴“皆得滂沛”,草木丛林、花果五谷之类“悉皆生成,枝叶茂盛”。

在佛道二教的传播过程中,史书中又多有古代帝王祭龙的记述:如《文献通考》记唐玄宗“诏祠龙池”,大肆祭祀;《宋会要辑稿》载,宋徽宗赵佶将天下的五龙神都诏封以王爵;清代帝王对龙王也颇为重视,仅康熙皇帝就数次到北京西山北部的黑龙潭龙王庙“祷雨”,并拨款“鼎新庙宇,御制碑文以纪之”,乾隆皇帝则加封黑龙潭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等。

佛道二教的传播,加之封建帝王的鼓噪,龙王作为司雨之神进入民众的信仰序列便是情理中事了。在民众信仰中,凡是水泽之地,无论江河湖海,都有龙王驻守。龙王能生风雨,兴雷电,司职一方水旱丰歉。如遇久旱不雨,地方乡民必先到龙王庙祭祀祈雨,再则把龙王神像抬出,暴晒于烈日下,直到天降大雨为止。因此,解放前的大江南北,村寨多置龙王庙。

龙舞

龙舞,又称“舞龙”。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汉时就已经存在形式完备的龙舞:龙有五至九条,龙身长达数丈;春舞青龙,夏舞赤龙、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此时“舞龙”有“祈年”、“求雨”之意,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延至后来,龙舞逐渐衍化成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在两千年的传承过程中,中国民间龙舞积累了相当高的扎制技术、表演技巧,表演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如火龙,又称金龙、龙灯,用竹篾和绸布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彩绘龙鳞,每节龙身中都装有烛灯。起舞时,一人持彩灯(象征宝珠)在前领舞,其他多人持龙头、龙身和龙尾下的木柄随舞,表演“二龙戏珠”、“金龙蟠玉柱”等。龙灯多在节庆之夜表演,以锣鼓、唢呐伴奏,同时施放烟花爆竹,蔚为壮观。又如草龙,则主要兴盛于南方数省,每至夏历五六月间,乡民用柳条、青藤、稻草等扎成龙形,龙身上插满香火,傍晚以后在田间场院舞弄,看起来星火点点、香烟缭绕。旧时多在闹虫灾或干旱时的祭祀活动中舞弄,有驱虫、祈雨之意。

皇帝的新装教案范文第15篇

中国古代皇室过年也放春节假

唐朝的皇室春节也放假,唐玄宗就曾经颁布官方假日体系文件《假宁令》:“元旦、冬至,各给假7日”。就是说,春节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但实际上唐朝人过年绝非只有七天假,因为唐朝节令比较多,凡有节令一般都会放假,节令尤其集中在腊月和正月。大年初一初二过后,唐朝人开始走访亲友、互相邀请,称为传座。因为初三以后比较清闲,可以备足酒菜,招待亲朋好友,这个习俗叫做“年酒”或者“春酒”,唐朝时非常流行。宋代僧人道士在《法苑珠林》中就曾写道:“唐长安,习俗,每至元旦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座’”。这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亲朋好友在春节期间的“走亲戚”“转转席”。

清朝的时候,皇帝大佬们都喜欢稍微寒冷的日子,不怎么喜欢太热的日子,所以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园子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才会回到宫中过年。皇帝过年休5天假,一般在腊月二十六“封笔”“封玺”,春节期间不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皇帝在春节期间先要举行一个封宝仪式,即将皇帝的二十五方宝印玉玺封存起来。先由钦天监预择吉日,届时,由一名内阁学士率典籍在乾清门左设黄案,宫殿监率交泰殿首领太监恭启宝匣,将印玺捧至黄案上,学土率人洗拭完毕后,交泰殿首领将印贮于匣中。至吉时,皇帝至交泰殿拈香行礼,仪式完成后再将各宝入匣收藏。宫里封宝印后,各官署衙门也照例封印,然后开始过春节。

雍正时期,雍正帝始创春节明窗开笔大典:春节子夜,在皇帝就寝的养心殿,开笔濡染翰墨,先用朱笔书字。再用墨笔写吉祥贺语,祈求一岁“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乾隆皇帝每年春节例行抄写《心经》一册。春节这一天,皇帝、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还要一同吃祭神肉。

中国的皇室怎样吃大年三十团圆饭

在清朝,皇帝平时一般都是单独进膳。只有在每年的年三十、初一这两天,皇帝才与皇后、贵妃以及后宫佳丽们一起吃团圆饭。年三十这天中午,皇家一般选择在乾清宫吃过年的团圆饭。之所以选择乾清宫,是因为乾清宫是后宫的主体建筑,处于内廷宫殿的核心位置。用餐时,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下的宝座台上,摆放专供皇帝用餐的金龙大宴桌,坐北向南,两边摆放花瓶。在皇帝的宝座前面,摆放后妃们用的有帷子的陪宴高桌,高桌摆放在东西两侧,皇后的宴桌摆在最左边(即东侧的第一个位子),然后依次摆放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皇家女眷,她们分别按等级身份,分两侧排开。除皇后是独自一人一桌外,其余都是二人一桌。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太监奏请皇后率妃嫔们依次在自己的宴桌旁站立等候。然后,皇帝在宫廷音乐声中进入乾清宫升座,后妃们一起行礼。皇帝入座后,乐班开始演奏助兴的承应宴戏,皇帝和后妃们边看戏边进餐。冷菜是事先摆好的,宴会开始后。太监传话上热菜和汤菜。

在我国,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古代皇室也不例外。清朝年夜饭备办的烹饪原料主要以满族传统食物为主,在清宫的膳食档案中,记有乾隆四十九年举办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数额,其中乾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数额为: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另外,制点心用白面5斤4两、白糖6两。这些物料大多是“关东”所产,反映出满族的固有食俗。清朝年夜饭的环境虽然也表现了封建礼仪制度,但总体上仍表现的较为随便。皇帝过年吃饺子,也是清宫中极其重要的习俗,水饺在清宫中称为煮饽饽,煮饽饽中有包有金银锞。据嘉庆四年档案载,春节日皇帝吃饺子时用黑漆描金葫芦图案的“大吉宝案”桌,用象牙包金筷子。皇帝坐稳后,首领太监捧进红色雕漆飞龙宴盒1副,内置“三羊开泰”瓷碗两件:一碗内装索馅饺子6个,另1碗内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1枚。首领太监将饺子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然后跪下道:“请万岁爷用煮饽饽。”皇帝用毕,小太监用瓷碟盛饺子一个、红姜1块供在昭仁殿的小佛堂前,以示敬佛。

每年春节期间,冰天雪地的清朝皇宫里。有一件在当时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事。那就是皇帝后妃们竟能吃上台湾的西瓜,这是因为自康熙年起,每年春节前夕,也就是腊月时节,台湾西瓜必须进献清宫一次,康熙、雍正、乾隆几位皇帝每年都曾享用台湾西瓜。

中国自古以来,平民百姓过年讲究团圆祝福,皇帝家过年虽有一套礼数。礼数尽管讲究排场,但宗旨和平民百姓一样,图的是喜庆祥和。比起民间的年味,古代皇室虽然吃得很丰盛,但却充满繁文缛节、教条主义及官场气息。

中国古代皇室大年初一的热闹和排场

在唐朝正月初_这一天,皇帝要换上崭新的龙袍,接受衣着光鲜的百官朝贺。同时还要接见远方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使臣的朝拜,这是礼数,更是盛唐大展国威的光荣时刻。大年初一这一天,皇家大道上车粼粼,马萧萧,冠盖相望,羽旄飞驰,国家政务大殿上钟鼓喧天,丝竹震耳。皇帝在接受完各方朝拜之后,要在国宾馆大摆宴席,以至筵席纷陈,长达数里,款待文武百官和四方使臣。唐朝的国宴没有一套固定的礼俗,全凭皇帝一时兴起,比如贞观三年(629年)正月甲子,唐太宗就大宴群臣,奏九部乐,以歌舞颂扬太平盛世,并命宫中以舞狮子为乐。

清代大年初一这一天皇宫里面也是热闹非凡。据《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百官要齐集太和殿广场给皇帝拜年。那天,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到了辰时(7点),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百官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读毕,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这时,皇帝便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乾隆皇帝登上太和殿接受百官拜年之前,通常在他的寝宫养心殿里饮一杯屠苏酒。他专用的酒杯重达1斤,用黄金镶嵌珠宝特制,称为“金瓯永固杯”。金瓯寓意江山,“金瓯永固”意即“江山永固”。正月十五是中国古代皇室的狂欢节

在唐朝,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春节喜庆到了最高潮,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以观灯为主,因此上元节又叫灯节。上元之夜以长安城里最为精彩,各种彩灯争奇斗艳,观灯的人们倾城而出,前呼后拥,人声鼎沸,场面热烈。上元节时。官方还举办大量的歌舞活动,以踏歌为盛,人们成群结队,手挽着手,踏地为节,边歌边舞,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一连三夜狂欢不止。《朝野佥载》记载道:“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宫女千数,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帔皆万钱,装束一皆至三百贯。妙简长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衣服、花钗、媚子亦称是,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欢乐之极,未始有之。”唐代皇室在晚上观灯时,照例要大摆宴席。

唐朝时春节除了观灯外,朝野之间还盛行蹴鞠、打马球以及拔河等其他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则天本纪》记载:正月里,中宗李显和皇后兴致勃勃的来到宣武门,观看宫女们分成两队拔河,以为宫中嬉戏。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