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

新岗位工作思路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收费员 高速公路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速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高速公路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已成为高速公路行业在新时期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收费人员构成及思想状况

高速公路在日照市交通发展史具有里程碑的地位,而高速公路管理机构也应运而生。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高速公路管理处组建成立,其工作人员的70%左右来自全市公路系统各基层单位,30%左右为新招聘的合同制人员。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相对于其它公路部门来说,在人员构成、职工思想状况等方面,既有相似的方面,又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素质普遍较高,但收费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高速公路收费工作人员虽然都是公路职工,但在原单位从事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包括公路建养征管各个方面,实际工作内容与高速公路收费工作完全不同。仅有少部分人员在原单位从事普通公路站的收费工作,但所用收费系统也与现在大有区别,收费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职工年龄差距较大,统一管理存在一定难度。高速公路收费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30多岁,但差距较大,新聘人员有的才20岁左右,有的在40岁以上。高速公路收费现在实行四班两运转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上班期间要求必须吃住在收费站上。有的职工对高速公路半军事化管理的制度理解不透,执行起来带有情绪,有的职工考虑家里有老人、孩子,对于上夜班有畏难发愁心理。

3.职工思想状况复杂,影响收费工作质量。有的职工在原单位担任中层或后勤,现在安排收费,在心理上还未完成角色转换,造成心里不平衡。有的职工自恃工龄长、资格高,学习不认真,工作不主动。有的职工因为害怕改制下岗,才报名来收费,认为高速公路一劳永逸,不会下岗,因而不思进取。有的职工认为高速公路工资福利待遇高,一旦低于原来单位,便产生后悔和消极情绪。以上思想意识都对收费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二、应树立四种意识

1.树立文明服务意识。要教育收费员以“山东公路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行业理念为中心,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加强岗位文明用语学习,坚决杜绝服务禁语。教育职工增强献身高速公路、服务社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意识,增强弘扬正气、扎实工作、争当先进、争创一流的意识,增强团结拼搏、艰苦奋斗、以路为本、以车位本的意识。

2.树立爱岗敬业意识。要认真组织学习收费管理办法、收费管理系统应用、收费政策规定和收费标准等业务知识,让收费员精通工作理论和方法。紧紧围绕全省公路系统“创建文明行业构建和谐公路”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活动,组织岗前培训,做到执证上岗,岗位成才。

3.树立严于律己意识。加强收费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规范仪容仪表,规范收费行为,忠于职守,不得利用职权卡、拿、要或谋取私利,自觉维护高速公路的声誉,为收费工作提供良好的纪律保障。要加强《公路法》、《山东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收费员遵纪懂法,秉公执法,廉洁守法,坚决杜绝各种营私舞弊行为。

4.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高速公路不是铁饭碗。通过政策形势的学习,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深入,增强危机感。通过建立、学习和执行业务考核、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有效机制,让职工感到压力,产生动力,焕发活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公平竞争氛围,创造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收费环境。

三、应做好四项工作

1.建立严格的教育学习制度。制度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各个收费站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规划、年度学习计划、中队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要建立严格的学习考勤、考核、检查制度,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举办读书会、报告会、座谈讨论、个别谈话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

2.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洞的说教,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为职工服务中。高速公路各收费站都远离市区,各收费站也相隔较远,要让职工以站为家,扎根站上,就要充分体现领导对收费员的关心和帮助,让职工切实感受到收费站大家庭的温暖,逐步培养起主人翁责任感,并把感情和责任融入工作中。要注意倾听广大收费人员的意见和呼声,多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努力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要根据规定解决好职工工作分配、伤下班交通、孩子就学、福利补助等问题,解除职工后顾之忧,让职工安心收费。要改善职工伙食,让职工吃得舒心。改善收费站工作居住环境,建设花园式收费站,让职工住得开心,就会大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探索新思路,重视抓好四个载体。一是以活动为载体,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活动之中。利用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举办喜闻多见、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参加植树等义务劳动,培养职工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讲文明、有礼貌、革除陋习的良好习惯。二是以行业文明建设为载体。行业文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要开展学先进,强化管理,争创文明单位等活动,增强单位软实力,展示单位的新形象;要开展学习型公路行业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公路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大力开展树典型、创先争优活动,激发职工爱国、爱岗热情,立足本职,为单位文明建设作贡献。三是以公路文化建设为载体。公路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拓宽了舞台。要建设公路文化,有利于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文化、科学、教育乃至法律等领域,从而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建设,独石化铁路运输公司专用线即将进入全新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内,专用线站段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将在更新管理手段、引入经营理念等领域进行改革,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大量投入运用,在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等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人力资源将上升为专用线站段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人力资源中,职工的学习培训力度和业务技术将决定人力资源使用的合理性。

【关键词】专用线;站段培训

1.站段培训的概念

站段培训是站段或针对站段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影响,站段培训不是一次性业务培训,信息化、技术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站段职工反复的掌握知识和不断的提高技能。这样会让站段知识技术水平随着相同领域内的更新,不落后于国内外的同行。同时,新的铁路运输模式也要求站段职工能更积极主动地回应环境挑战和参与站段变革,有赖于培养职工善于思考、沟通、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和主动参与变革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应变和从事新的、多变性的运输工作。因此,更广泛、更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更有利于创新的培训也就成为先进站段人力资源管理努力的方向。

在独石化专用线的大环境中,作为一个站段,面临来自机关科室和班组职工的各种生产运输问题,站段要发展的更好,就要不断去适应各种变化。站段中职员的素质就是制约提站段业整体战斗力的主要因素,而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站段通过培训不仅要提高个人的业务知识、工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全体职工和整体运输按照统一调度的方法去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而不仅是个人的效率。

2.站段培训的方式

站段培训活动按专用线性质可划分为五个方式:学岗取证培训、技能等级培训、思维创想培训、观念转变培训和心理辅导培训。这五个培训是由低到高逐步深入的,不同的培训其难度也各部相同,另一方面,这五个方式的培训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但是,不同性质培训对应的主体不一样,进行培训方式、方法也不一样。

2.1学岗取证培训

学岗取证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职工将要拥有的工种岗位进行上岗学习。主体是要解决“知”的问题。站段的主要工作是运输,学岗人员是跟着师傅边学边干同时进行。职工是岗位的载体,确切地说,是一个动态的载体。学岗人员身处铁路运输的动态环境之中,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在同一个人头脑中不断重复,当业务知识学习速度大于巩固速度时,学岗人员保持了大环境下的优势。当所有的知识学习完毕后,巩固的速度超过学习的速度时,职工在运输工作中更加高效,不易出错。取证培训是不断地开拓职工的发展期,使人不断适应新的岗位,适应大环境的变化,并开拓新的局面,达到新的水平。取证培训的任务就是不断地维持职工的继承与发展。取证培训任务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大量的。

2.2技能等级培训

技能等级培训的主体是对职工所具有的能力加以补充和提高。其主要目标是要解决“会”的问题。随着独石化的前进潮流,每个基层单位、每个岗位都会有新的能力要求。此外,铁路运输公司结构的不断调整,使人力资源加以整合,必然产生大量的转岗培训,新的形式对技能培训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了质与量两个方面。所以,以胜任站段岗位工作的能力为基础的培训越来越重要。这种能力不是指简单的职工技能鉴定等级,而是对职工的综合能力的一种表述。

2.3思维创想培训

思维创想培训的主体是使站段职工固有的思维定势得以创新。其主要目标是要解决“创”的问题。一个单位中所谓“人才”,就是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如果站段的培训仅仅是灌输铁路运输知识、传授高效技能,站段就只能培训人的一种“复制”能力,没有达到“整合”的创新能力。在这种状态下,可继承、难发展。独石化铁路运输公司是有国铁特色的科学铁路运输单位。国铁根据业务,量化、设置的工种岗位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专用线站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对外派外考察;对内开动脑筋、集思广益设置属于自己工种岗位,来满足独石化的运输任务。思维创想培训,使职工对自己单人单岗的定向思维提出挑战,学会以一人多岗的视觉来看问题,这种转变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职工的思维定向是自己造成的,改变定向思维,就要战胜自己,那是非常困难的。站段培训就是要职工转变定向思维,使得站段运输发展更加日新月异。

2.4观念转变培训

观念转变培训的主体是使职工持有的与独石化其他生产单位“大”环境不相适应的观念得到改变。其主要目标是要解决“适”的问题。有了知识,又有了技能,也有较好的思维方式,下一个层次就是观念问题了。如果站段的观念是落后的,则站段的行动也必然是落后的。对铁路职工来说,观念是一种生活沉淀下来的惯性,落后的观念则是由于遵循长期的社会惯性。观念转变培训就是要认真地引导职工“面对现实”,以适应“大”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十”召开后的今天,职工的观念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度直接关系到独石化的运输质量。

2.5心理辅导培训

心理辅导培训的主体是开发职工的潜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心理的调整,引导职工利用自己的@能去开发自己的潜能。其主要目标是要解决“悟”的问题。专用线站段工作的职工,总是拿国铁和自己比。在没有展开心理辅导培训前,总认为自己只能干单一的岗位,没有能力承担其他岗位,没有很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止步不前,职工的现有的岗位好比是海上的冰山,仅有20%显能部分浮在水面可以看得见。经过心理辅导培训后,职工学习取证其他岗位,开发海洋深处,不被人们所发现的80%潜能。潜能开发培训就是希望能用人的20%的显能去开发那些未知的、看不见的、而却是大量的潜在的能力。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和%。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新职人员培训完成后,严格按照《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规定组织定职考试,严肃考试纪律,防止替考、、雷同试卷等问题。新职人员所有培训项目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具备上岗资质。

2.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的实践

2013年至今北京铁路局共有16871名新职人员参加岗前资格性培训,涉及运输站段75个,各单位针对新职人员多、来源广的新形势,培训进度快、培训质量高的新要求,全面落实培训管理和实施的责任主体,扎实开展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工作。

2.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计划,新职人员资格性培训也不例外。制定工作计划能够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在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开始前,各单位依据《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规定的科目、学时、内容、方式及考试考核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包括实施性教学计划、大纲在内的具体培训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按照入路教育、专业理论培训、实作技能训练、跟班学习四个阶段实施培训,确保实施有计划、过程有控制,考核有依据,为保证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质量打下了基础。

2.2抓好安全培训,把好培训第一关

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是企业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降低企业伤亡事故总量,遏制死亡事故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而新职人员培训中安全培训是重中之重,是培训的第一关。新职人员安全责任素质与人身安全风险自防能力是否合格,不仅直接关系着其自身生命安全,也关乎着全局生产安全持续稳定发展。各单位依据《铁路劳动安全培训规范》,同时结合自身岗位作业特点,对新职人员进行站段、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脱产培训,总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考试成绩以满分为合格,对不合格人员应进行补培补考,直至全部合格。通过安全培训,新职人员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

2.3创新培训方法,确保培训效果

在新职人员资格性培训过程中,各单位采取案例教学、网络培训、现场示范、现身说法、视频课件、动漫演示等多种形式深层次开展培训。如利用电子站场示意图,现场模拟冬季作业安全关键项点,强化新职人员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确保作业安全;选聘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兼职教师进行授课,结合现场实际,采取课件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新职人员易于理解和接受,切实了提高新职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实作技能。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和多种多样的培训方法使新职人员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保证了培训效果。

2.4加强师带徒管理,确保《师徒合同》落到实处

师带徒工作是新职人员培训中的重点工作,此阶段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培训工作的质量。为激发师傅带徒的积极性,调动徒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了新职人员的快速成长,对在履行合同期间对师傅进行考核,徒弟在师徒合同期限内定职考试合格,按每带一名徒弟100元/每月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师傅师带徒专项奖励,徒弟不能按期定职不予奖励。各单位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师带徒奖励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真正落实“师带徒”管理。例如有的单位制定了《师徒教学写实手册》,由师傅每班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写实,师徒相互评价并签任,班组长对当班师徒情况签写意见,强化“师带徒”的有效管理。师带徒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新职人员岗位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5加强培训过程控制,实施动态管理

为实现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的动态管理,路局开发了《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数据上报系统》,对全局各单位新职人员培训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分析,及时掌握各单位新职人员培训的具体情况并进行指导。为强化过程控制路局组织检查督导组,对重点单位进行督导,深入培训班、班组一线队对新职人员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整改。通过过程控制、动态管理,使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工作更加有序、规范。

3.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取得的成果

经过岗前资格性培训,绝大多数新职人员都受益匪浅,能够掌握所从事工种(岗位)安全知识、专业知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和操作技能,具备独立顶岗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实施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2013年至今北京铁路局共有13660名新职人员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定职上岗。

4.心得与思考

新职人员是铁路的新鲜血液,是铁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岗前资格性培训是让他们尽快了解铁路企业文化,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爱岗敬业精

神的最好途径。通过将近两年的实践,在今后的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思考。

4.1做好培训前的人员分析

铁路新职人员主要来源分为四类,即大学毕业生、高职生毕业生、复退军人和劳务工。在培训前要针对不同的人员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依照他们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素质能力等状况,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使不同层次、水平、等级的人员按不同的进度去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大化。

4.2节约培训支出及人力成本

由于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成本,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组织方式、授课模式。比如同一区域、相同工种的不同单位在理论培训中可以采取联合教学,统筹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同时可以逐步探索利用路内局域网,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全局共享,组织新职人员利用网络接受培训,从而达到节约培训支出及人力成本的目的。

4.3加强培训后的评估工作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特质要求;调查;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70-03

研究背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指出:“特质是人格结构的单位,是指在我们的环境中,对刺激的稳定、持久的反应方式。是一种明显的、可以区别的特性或性质。”特质决定或造就了行为。奥尔波特提出了共同特质的概念,他认为:“共同特质是统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是一群具有相同职业或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所共有。共同特质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就像是社会标准及价值观的改变一样。”从奥尔波特的概念出发,可以将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特质定义为:在铁路行业企业文化形态下,一线岗位员工所具有的可以区别于其他行业企业岗位的稳定的、持久的特性或性质,这种特性或性质决定了员工的行为,可能会随着时间或情境而改变。同时,必须明确的是,特质不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较为稳定的员工特性或性质。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在数量上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即从规模扩张的粗犷式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建设转变。虽然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一线高素质技能型技术人才。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重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而轻特质培养。根据笔者2010年8月对31家企业50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调查,相对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更注重毕业生的特质。鉴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类型,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指挥棒,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将特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随着《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出台,各地纷纷兴起高铁投资热潮。2020年,中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中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将达到18万公里,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步入高铁时代。铁路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为铁路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是一线岗位员工)的重任,换言之,铁路行业企业就是铁路高职学生最大的就业市场。因此,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特质要求就是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要做好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全面了解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特质要求。认真分析铁路行业企业对一线岗位员工的特质要求,并将其与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对接,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特质明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社会经济和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的研究立足于高铁背景,从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特质要求的角度探索铁路高职院校特质学生培养,为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别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随着立项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对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特质要求进行研究成为当务之急。从现有资料来看,国内外有关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特质要求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无从了解和借鉴。为了弥补这方面的欠缺,笔者于2011年5月至9月对多家铁路企业进行了一线岗位员工特质调查,试图了解和分析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应具备的特质要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推进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研究方法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年1180万吨-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年87万吨-年360万吨;局车停时的24小时-年14小时;区间运输:年1万吨-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年183辆-年393辆;在岗人员年2240人-年1650人;机关科室年8个科室――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年114人-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年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扣扣,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年的20.1小时降至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年的1.4万吨增至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年的87万吨增至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年的95万吨增至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年的1184万吨增至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

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实训基地意义

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设在天津对我市的硬件资源整合、教育内涵提升、教学改革实施都带来深远的影响。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说:“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对于支撑高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天津城市定位,具有重要意义。”[1]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必须拓宽思路深入挖掘。

图书馆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与管理上相对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管理更到位,在实习岗位安排、技术指导、学生管理上更能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

一、图书馆作为实训基地的重要意义

1.对于学生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训基地拓宽了学生的实习渠道,丰富了职业院校的实习资源。图书馆工作的性质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涉及业务范围众多的部门,学生在这里实习可以丰富人生阅历,锻炼工作能力。他们在图书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团队合作、互相配合的精神,这在以后的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在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些丰富的经历会为他们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2)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及知识素养。在图书馆实习学生可以提高思想素质,加强职业素养,因为身临其中就会感受到这里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在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宣传、名画名言赏析座谈等,提高学生的思想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对期刊、图书的编目、整理、上架、借阅等工作环节的体验,他们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珍惜图书资源,珍惜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对图书馆的意义。

高职院校可充分挖掘图书馆内部的资源潜力,运用校内“工学结合”模式,对图书馆实训资源进行不断的建设和创新。图书馆人员要作为岗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实地指导,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论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业务素养等方面都要加强学习和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多与学生和教师进行学习实践交流可以使更多的人对职业学院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资源配置等情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达到宣传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目的。

二、图书馆作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图书馆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内容方面必须列入教学计划,由教务部门统一下达实训要求、实训时间、完成标准。在建设思路上要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特长和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恰当安排。

1.以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必须明确实习岗位,实习内容要具体指导。通过真实的岗位实际练兵,学生身临其中亲自动手,达到在岗培养的目的。

2.结合专业实习,拓宽知识。

信息时代,知识信息日新月异,必须进一步强化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开展岗前培训、馆内讲座、宣传等活动可让学生了解图书馆,使用好图书馆。教学内容更要多样化,比如上好信息检索课是每个专业都需要的。此外,文学秘书专业可以开设图书馆日常管理、图书分类、归架、归档等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安排图书编目、特色数据库建设、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管理等工作;物流专业的学生可以安排图书整理、排架、图书馆布局协调等工作。

3.教学内容多样化。

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例如会展专业可开展图片展览、新书展览、新书简介等活动,让学生既作为学生又作为活动主体,真正互动起来。

4.加强对兄弟院校图书馆及市、区公共馆建设的学习与交流,推进图书馆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的改革创新,避免与社会与行业脱节。

为增强职业院校图书馆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高职院校还要将学生及馆内工作人员不定期地派到其它馆体验学习,这样可以优势互补,弥补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实训基地在人员水平及资源配置上的不足,使它有发展、有后劲、有活力。

三、图书馆作为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实训基地的运作可以实行:

1.实岗实习。

按照教学与实习的双重职能全新定位,各部门提出岗位需求,由学生所在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实纲、实习项目、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到相应部门、相应岗位进行实习,例如流通部就可以制定出流通岗(包括借书、还书)、咨询导引岗、顺架岗、图书修补等岗位,依据岗位特点在岗位要求上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在时间安排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有序进行。

2.换岗实习。

将实习活动按部门、岗位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各岗位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1-2周轮换到不同的岗位,每岗位安排一名图书馆专职指导教师,按照边学习边实习的原则由教师逐一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扎实稳步地进行实践学习,在有效的实习时间里掌握更多的图书馆基本技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3.加强交流。

图书馆实训指导教师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实习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为图书馆的日常管理献计献策,采纳好的意见并实施。

四、制定标准与考核办法

图书馆各部门各岗位要制定出不同的岗位职责与考核办法,对于实习工作不努力、劳动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图书馆指导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而对于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出色的学生则应及时表扬。图书馆应该给予实习学生相应的管理权利,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实习过程按照实际出勤情况、专业技术能力、完成任务要求等情况一并纳入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将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合格者发放岗位实习合格证,总的成绩作为实习效果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实训基地,在崭新层面上体现着图书馆教育职能,拓展了图书馆的育人思路,也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图书馆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上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对参与实习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要在资源建设和创新上深入挖掘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实习活动,为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为职业院校培养出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岗区”建设;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48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2

党的十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铁路党支部是铁路最基层的组织,是党的组织前沿和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团结群众、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稳定等多项工作,特别是在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和各项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引领的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的使支部工作围绕中心有效展开,实现组织引领和率先垂范作用,改变目前支部建设特别是创岗建区活动中存在的作用意识不强、示范不明显、效果不突出等问题,提升支部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党建工作主导性作用,党支部创新开展和完善党内岗区建设,是摆在支部面前又一新的课题和需进一步完善加强的活动形式。基于此,铁路党支部将完善党内岗区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创新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抓手,广泛深入地开展党员创岗建区活动,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1 当前党支部党内岗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1 对党员创岗建区认识不到位

一是当前,铁路安全、经营管理、日常生产组织模式变化较大、要求高、任务繁重,认为开展党员创岗建区活动是务虚的,因而党员岗区创建精力偏心,对开展党员岗区创建活动缺少主动性、建设性的活动,在落实要求过程中有时过多停留在形式层面,存在以安全生产最终结果替代岗区建设的现象。二是对创岗建区活动消极应对。一些班组党小组受小组党员数量少的影响,认为开展岗区创建活动力不从心,有的虽然有活动形式,但作用意识不强,党员在岗区内作用形象不突出,率先示范作用不够,甚至混同一般职工,影响了岗区活动效果。三是“个性”发挥,团队整体作用不足。日常岗区内党员在融入安全生产和班组管理过程中,多数党员是能够自觉落实岗位工作要求的,但发挥作用形式单一,存在自保、“单打独斗”现象,党员在岗区内引导、示范不够突出,作用效果不明显。四是支部对党员开展岗区创建活动效果的考核,缺乏组织力度。对日常岗区作用效果的分析、关注力不足,对发挥作用一般的党员岗区,督促帮教跟进不及时,“忽视不见”,没有形成严格的组织考核,无奖罚制度,通常以评议替代组织考核,且评议结果对本人缺少组织问责,更是无经济利益的触动,因而不能有效地触及本人思想认识。

1.2 党员岗区创建形式简单

一是活动方式简单。当前支部在开展党员岗区创建活动过程中,大多还停留在党员落实日常作业基本制度和支部决议的要求上,与铁路局《“创党员先锋岗、建红旗责任区”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要求存在着差距。二是岗区创建活动效果评判方式简单。多数仅停留在对党员个人作用的格次评议和认定上,对作用发挥大,效果突出的与作用发挥一般和不到位的,岗区内和组织表彰等方面区别不明显,也使得党员对开展岗区创建活动不积极主动,有的甚至敷衍应付。岗区创建和活动深度不够,特别是岗位特点结合不够紧密。三是多角度的宣传表彰方式简单,日常大力表彰,弘P事迹氛围不足。对表现优秀、发挥作用突出的岗区和岗区内党员,日常存在宣传、组织表彰有时跟进不及时的状况,对于先进岗区、个人的表彰,目前仍多集中采取每年的阶段集中表彰方式,且优秀人员表彰覆盖面较小,致使多数日常作用突出的岗区先进和个人成绩容易被忽视,党员日常动力不足,也影响了党员岗区创建的积极性。

1.3 职工群众对岗区创建和活动效果认可程度不高

一是党员“高群众一格”要求,在岗区活动中显现的不够突出,党员岗区作用存在的一般化现象,不能有效地吸引周围职工,引领职工。二是党员责任区和示范岗完成质量不高。《办法》通知中,明确了对党员责任岗的责任,党员责任区的责任以及先锋岗标准和红旗责任区的标准共计十三项具体内容和要求,从目前落实要求和效果检查看,党员在岗区内完成对职工思想引领、正能量示范作用引领和专业技能引领等方面完成的质量亟待提高。

2 完善党支部创岗建区,切实发挥岗区作用的对策

2.1 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升“班长”综合素质

当前职工队伍思想多元化现象较为普遍,社会不良思潮影响、错位的舆论侵蚀,对职工队伍的整体干扰较为突出,如何适应当前新的形势特点,并通过党员岗区作用占领“主阵地”,消除外来影响,既是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又是一种新的挑战。一是要强化“守责”意识。支部书记要在携手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铁路企业党支部建设纲要》的学习,掌握政策要求和标准,特别是对支部业务知识的不间断“充电”。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党务工作的重要性,行动上严格落实规定要求,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履责意识,要存有乐于从事党务工作和努力干好党务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态度,不断激发内在动力。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目前,对支部书记的培训多采用“以会代培、以考代培”模式,要建立对支部书记岗位的定期培训轮训制度,要多方式、多手段、多视角组织培训教育,有条件的尽可能采取脱产或“半工半培”,聘请党内专家学者或先进组织授课,开拓支部书记视野,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系统化、理论化的开展对支部书记教育培训,提升支部书记对党的建设理论、政策的理解掌握,综合提高支部书记理论修养和能力素质。三是搭建好党建工作平台。当前,网络、企业文化活动优势突出,要充分发挥网络功能,通过微信、QQ交流群的建立,为党支部和党员搭建日常交流平台,做到支部书记和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支部与上级党组织间沟通渠道通畅,要通过企业文化,建立政工“专栏,及时交流经验和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形成独自的政工舆论平台,及时准确宣传党的政策、要求,引导支部党建工作。

2.2 完善创岗建区制度

一是确立好“岗区”单元,要按《办法》通知要求,党员责任区和党员责任岗的设置,要有利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有利于发挥组织作用,有利于考核管理;依据工作性质、劳动作业组织形式及党员特长、能力来确定。创建党员责任岗区,既不可脱离现场实际,又不能目标过高,造成形同虚设,要简便易于操作,可控、可视,重点还要能够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进行。二是标准要明确,避免单一指标替代岗区建设的全面要求。岗区创建活动要既能体现基层党组织要求党员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义务,带着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岗位技能率先达标,安全、路风无任何问题,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要能够体现组织作用“高群众一格”的要求。三是岗区建设要循序渐进,既着眼目前,又要放眼全远。创岗建区要每年有新特点,新内容,不可一成不变。党员个人实现责任岗要求是先决,责任区创建是实现岗区作为的沿展和再提高,先锋岗是对岗区整体的综合要求,红旗责任区是创建的最终实现目标,要逐年有提高。

2.3 强化日常考核监督机制

一是党支部要全面负责并组织岗区建设工作,日常要严格并完善对党员责任岗区、岗区作用的帮促和考核制度。对党员作用、岗区效果,党员要有自评、小组要互评、支部定期组织群众测评听取意见和要求,支部季度要组织作用讲评。评议结果既要向职工群众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同时,又要对落实不彻底、执行要求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岗区内发挥作用差的进行严格的组织考核,考核要触及党员内心,防止“隔靴搔痒”。二是建立多重性、动态考核奖励机制。对岗区作用效果好,发挥作用突出的,党小组、支部要及时跟进,及时宣传表扬,对成绩优秀的,支部要申请组织奖励,对于岗区发挥作用突出、效果显著的党员个人或党员责任区,建议在半年通报、年度表彰的基础上,季度给予认定和适度的奖励,提升岗区作用的影响力,激发党员热情。三是要实现对党员个人、岗区范围内的全覆盖综合考核。考核既要体现党员个人作用的履职尽责,又要检验是否做到了岗区内思想上互帮、技术上互学、作业中互控、生活上互助等效果,提升岗区建设内涵,优化岗区创建氛围。

3 取得的实际效果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实践;思考

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必要性

首先,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公路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已逐步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独立要素。传统的生产与消费观念已被打破,群众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已超过了单纯的物质需求。知识价值已开始影响民众的生产和消费。一支高素质的公路人才队伍对于公路部门管理方式的转变以及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迫切要求公路科技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公路行业的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因素,使得社会对公路科技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因此,公路的发展应当做到:一是要积极培育职工的价值观,通过公路文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公路职工的荣誉感、地位感、责任感,以达到职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目的。二是公路部门的管理者和职工都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都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职工要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实际操作的技能,适应岗位竞争和“一岗多能”的需要;管理者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其次,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公路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是公路职工参加教育培训的动机发生了变化。从求生存的需要,转变为自我提高的需要,从安于生存环境的需要,转变为优化生存环境的需要。二是公路职工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发生了变化。从工作的需要“要我学”,转变为自己的需要“我要学”。三是公路职工参加培训内容、层次发生了变化。从文化技术学习、岗位培训及年度考核,转变为多层次、多品味、高科技的学习。四是公路职工参加培训的形式发生变化,从单位的集中培训,转变成个人的自我培训。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的价值能否实现和自身素质能否不断提高,已日益成为人们选择单位和职业时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公路部门,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在人才的使用上,要以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积极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打破职务晋升中的“论资排辈”现象,使职工在单位工作期间,有机会晋级提升,不断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

二、公路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实践

蚌埠公路局直属分局现有职工110多人。其中,具有大、中专及以上学历的7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60%。近年来,分局立足实际,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把党建工作溶入人才开发培养的工作中,竭力创建公路文明,推行公路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和造就学习型人才。通过党建带动体制建设的途径,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体制,使越来越多的有用人才脱颖而出。

首先,树立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优先理念,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根据有关规定,按一定比例提取教育经费,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并做到专款专用,为职工的教育培训提供了资金保障。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采取个人拿一点,单位补助一点的形式,让职工结合各自岗位需要参加函授学历教育,成绩合格,经过测试,达到要求的,给予一定学费补助。

其次,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结合分局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了岗前培训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分局坚持以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类新录用或转岗的职工,在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营目标、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基本掌握岗位的工作程序、方法以及工作技能,从而达到工作质量标准,履行岗位职责。同时,鼓励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以更好地为单位服务。通过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分局广大职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第三、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以机关职工为主体,根据分局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计划,鼓励职工参加各种教育培训,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着力增强职工岗位的适应力和创新力,为职工掌握岗位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进一步凝聚了职工之心,增强了广大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使公路职工“把心放在路上,把路放在心上”。

三、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途径

公路部门人才资源的培训,分为思想文化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两方面。

一是思想文化教育。包括公路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公路文化是公路部门所有职工在长期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基本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公路文化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公路系统中兴起,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新兴文化。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党建 载体 创新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党员的模范作用是指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应该产生的影响。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中,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的行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行业、不同岗位党员的模范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水运行业具体到船闸行业,党员的模范作用就是能够甘于奉献、勇于吃苦、文明服务船员,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为航道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如何才能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提升党员荣誉感和紧迫感,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呢?我想首先就是要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进一步保持党员思想的纯洁性。第二就是要给党员展示自我,发挥作用的舞台,通过不断的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激活党员建功立业的活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拓宽党员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争当模范的思想。

培根在《习惯论》中写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党员要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争当服务群众模范的行动,首先就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拓视野,拓宽为民服务的思路。现在一部分党员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但是一到民主测评的时候,群众满意度往往不高。接不上地气,工作的成果不能让群众获利,这可能是这部分党员存在的问题。所以,党员要牢固树立从群众利益出发的观点,到一线去开展调查研究,直面我们的服务对象,才有可能找到新的工作思路。

1.1到一线换岗换位,增强党员为民服务的思想。船员想的是什么?船闸的一线工人想的是什么?在过闸的途中船员有哪些不方便?在放闸的过程中一线工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要做好船闸的服务工作,推进水运事业的发展,解决好群众问题是关键。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充分的了解群众的需求与困难,了解船员和职工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才能真正的成为服务为民的模范。如何了解群众需求?走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党员干部走一线、访船员,开展换岗换位工作,一段时间内大家换岗工作,当一阵船员,当一阵一线的放闸职工,我们就可能发现很多不科学的管理办法,很多不人性的管理制度,还有很多优化服务的空间和手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敞心扉谈心交流,增强党员理解互信的思想。发展问题在群众中收集,解决问题的方法征求群众意见,发展的成果使群众受益。为了了解职工的真实工作和生活情况,解决制约单位发展难题,党组织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进一步团结党员和群众。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支部书记带头挂钩股室、班组,所领导和一线职工同劳动、同会议,深入谈心交流的机制,开展职工思想大走访活动,为每位职工建立个人档案,力所能及的解决职工困难。设立书记信箱,公布书记的手机和邮箱号,便于第一时间了解和解决职工的问题。这些都是增加交流的好办法、好方式。2010年中央作出向郭明义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学习活动中,邵伯船闸党支部创新了学习方式,举办了首届邵闸论坛——“学习郭明义,争当志愿者”主题论坛,干部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纷纷发言,立足自身岗位提出了许多好的贯彻学习建议和方法。邵闸论坛成为党支部听取民生,了解民情,解决民困的有效途径,成为了党员干部和职工交流谈心的重要载体。

1.3走出去参观学习,增强党员创新工作的思想。邵伯船闸党支部就有着优良的学习传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学华铜海轮,学青岛港”的活动,与葛洲坝船闸等先进单位开展了结对共建,每年都和同行业以及其它先进单位开展交流,互派人员学习。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结对学习可以使党员开拓视野,丰富阅历,了解自身的不足,自我加压,自觉地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到了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使党建工作长建长新,邵伯船闸党支部年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单位连续三次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学习的成果让职工和船员都受益。

2、创新工作载体,让党员行动上正当模范。

党员有了新的思想,新思路,树立了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心,还需要党组织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提供实现党员自身价值的机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人产生了歪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腐蚀了大批群众甚至是党员。党员在工作中要求上进、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能够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更能够做好领先示范作用,推动单位事业发展,纯洁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气。

2.1设立党员示范岗,做踏实工作的模范。党员示范岗究竟有什么作用?党员示范岗就是将一部分特别优秀的共产党员聚集在一起,互相协助,互相监督,共同合作。党员示范岗的设立,就是要让党员挂牌亮身份,让群众知道身边谁是党员,增强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制定党员示范岗的工作职责,选拔党性修养好、奉献意识强、工作作风正、业务水平精、群众威望高的共产党员到岗工作,全体示范岗党员公开承诺,优化服务项目,率先做好示范。在邵伯船闸,党员示范岗的成立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该岗位的党员往往是班组长,他们身上具有比一般职工和党员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2成立党员志愿队,做关爱社会的模范。如何让党员志愿者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制度,开展扎实的志愿服务活动是关键。在志愿者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可以建立党员志愿者信息库。对党员志愿者的资料进行审核、登记,并以特长为类别,根据党员在岗情况、分布和志愿等,组建数量足够、类别完整的服务分队。制定服务队的规章制度,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帮扶结对工作,深化结对帮困、结对助学、结对助老、结对助残等上门服务活动。

2.3建设党员活动区,做健康生活的模范。党员注重自身的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模范,既有利于党员自身的健康,更是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净化,对周边群众的积极引导。建立党员的活动区,开展象棋、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文体活动并积极邀请群众参加。

顺应新形势、新环境、新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建活动载体创新的关键所在。漫漫的党建创新之路,需要我们丰富知识结构,需要我们扎根一线去探索,更需要我们到群众中去探索。教育引导共产党员积极参与党建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做工作中服务为民的榜样,也要做生活中服务为民的榜样。

贾璐男1985年1月出生江苏淮安人助理政工师 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党建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参考文献: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范文400字

  十位“最美铁路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是人生辉煌。他们经历了多少个日夜奋战,却仍然有着火一样的激情;他们为了铁路大动脉的畅通,付出了多少代价,吃了多少苦,却仍然废寝忘食地工作着,在铁路建设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贡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汗水。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主人翁的强烈情感,谱写出一曲曲感人故事,攻坚克难,所向披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

  我为自己身为铁路人而骄傲。他们创先争优的崇高思想品质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我在岗位上努力奋斗,扎实进取,不浮躁、不懈怠,立足岗位追逐梦想。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技精业勤练真功,提高工作标准,做好各项工作;生活中宽以待人,把帮助职工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廉政上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老实做人,干净做事,持节守制,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范文400字

  观看《最美铁路人》后,感触很多,不仅是因为对先进模范的钦佩还有就是身为铁路的奉献者更明白背后的努力。宋腾飞作为铁路民警的优秀代表,爱岗敬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都是铁路民警的真实写照,面对责任勇于担当,虽身处平凡岗位、依然兢兢业业,不怕困难,关键时刻迎难而上,这让为同为铁路公安而倍感骄傲。平凡的他们用拼搏、奉献、热情和担当诠释了最美的坚守。

  敬业爱岗、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素养是他们最美的地方,作为一名铁路公安,虽然我们的岗位不同,工作内容有区分,但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时代赋予我们新一代铁路人的重任,让我们学习最美铁路人的“美”,让自己变得更美。

  用忠诚守护旅客平安的“反扒专家”宋鹏飞的事迹报告,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身为铁路公安的坚韧、果敢、刻苦、无畏的新风貌,这是我们铁路公安的骄傲,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蕴含着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向他们学习,做务实进取之人,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范文400字

  观看《最美铁路人》后,感触很多,不仅是因为对先进模范的钦佩还有就是身为铁路的奉献者更明白背后的努力。宋腾飞作为铁路民警的优秀代表,爱岗敬业、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都是铁路民警的真实写照,面对责任勇于担当,虽身处平凡岗位、依然兢兢业业,不怕困难,关键时刻迎难而上,这让为同为铁路公安而倍感骄傲。平凡的他们用拼搏、奉献、热情和担当诠释了最美的坚守。

  敬业爱岗、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思想品质和职业素养是他们最美的地方,作为一名铁路公安,虽然我们的岗位不同,工作内容有区分,但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PST-CCE人才培养模式;财务会计;教学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重构

1引言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本科高校处于转型期,正在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持续推进教学改革。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是继会计学基础之后、高级财务会计之前开设,其实务性非常强,特别强调实际应用。然而,许多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务、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并不符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教师教、学生学都很被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重视知识塑造而轻视专业能力培养;二是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体系介绍,与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不相协调,容易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因此,需要对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其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思考。“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始终为沈阳城市学院所坚持着,并且在其指导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PST-CCE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总结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在了解学生实际、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的,即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新视角,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以探究。

2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财务会计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2.1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即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教学。PST-CCE源于国际著名的CDIO教学理念,在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PST-CCE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强调情景化教学。在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课程的时候,不仅能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较早地感受企业工作情景、了解企业内部实际,“上手快、接地气”,这样在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快地融入和适应工作环境,从而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2.2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课程内容的设计由课程教学目标直接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具有导向作用的。当前,许多高校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普遍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财务核算知识这方面的培养,往往忽视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对财务会计课程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界定是很有必要的。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视角,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可以以会计岗位为依托,注重知识转化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岗位能力。具体来说,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知识目标:了解各会计岗位的核算任务和流程,掌握各会计岗位的具体会计核算内容。具体来说,使学生了解财务成果岗位、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材料岗位、涉税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会计岗位的相关核算任务和流程,掌握上述9个会计岗位的具体会计核算。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各会计岗位的核算能力。具体来说,使学生具备出纳岗位、材料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涉税岗位、筹资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会计岗位的核算能力。素质目标:强化岗位责任制,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3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重构

3.1课程内容设计思路

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以会计岗位为依托,按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逻辑路径,来设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以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具体来说,首先以企业财务会计相关工作岗位分析为起点,在了解企业会计人员分工及会计岗位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梳理出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岗位,通常包括财务成果岗位、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材料岗位、涉税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岗位,并明确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其次,在了解各会计岗位人员工作任务与时间分配的基础上,梳理出各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列出清单。随后,根据各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各种任务的主要工作过程或业务流程,并进一步分析各会计岗位人员完成工作任务或执行工作过程中需要了解或掌握哪些财务会计知识?同时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和素质?最后,遵循上述思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按照会计岗位将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整合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再按照主要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细分为若干个模块。同时,在每个项目或模块中增加岗位职责、岗位核算任务、岗位核算流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景导入等内容,让学生明确每个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核算任务、业务流程等内容,了解完成每个项目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带着任务来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2课程内容重构

传统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会计理论以及核算知识的介绍,这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其重新加以构建。沈阳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师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以会计岗位为依托,按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后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包括9个项目,。不难发现,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内容主要是按照会计六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来安排教学内容的,它侧重于会计核算知识的介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整合后的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立足于会计岗位,学生通过了解财务成果岗位、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材料岗位、涉税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会计岗位的相关岗位职责、核算任务和业务流程等,更容易掌握上述9个会计岗位的具体会计核算内容,进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核算能力。

4结论

本文以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对财务会计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以突出岗位能力培养。同时,以会计岗位为依托,对传统的财务会计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构与整合,将其整合为财务成果岗位、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材料岗位、涉税岗位、往来岗位、投资岗位、工资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9个会计岗位的核算,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会计岗位核算能力,促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教育;辅导员助理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辅导员助理建设实践的探索,是借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有效性的探索。是破解学生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着眼于师生双向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锻炼的系统人才培育工程。辅导员助理建设实践的探索与尝试,在促进大学生品行、素养、生活、学习、情感、心理引导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践能力成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辅导员助理”岗位建设实践提出的背景

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是十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模式下培育出的人才是推动、实践、延续这条“生命线”的主力军。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的主要对象,其培育路线应紧密围绕学生主体展开。

随着高校近些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辅导员的需求量加大,辅导员人数配备和人均学生比均面临较大压力。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配备学生比应按照不低于 1∶200 的比例设置,然而大多数院校辅导员配备学生比均远超过这项比例,这对于辅导员队伍保质保量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服务、学生党建等诸多工作无疑具有很大的挑战。

二、“辅导员助理”岗位建设实践的现实意义

“辅导员助理”人才培养工程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推动学生自身的成长,也能够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新途径、新思路,具有特殊的教育实践价值。学生党员担任助理辅导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辅导员队伍人手紧缺、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压力,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的力量。将过去每人担负几百人的工作量分解到每班一名班主任、年级多名助理辅导员身上,一方面减轻了辅导员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广度。

“辅导员助理岗位”建设人才培育工程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工作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将极大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培养实践平台,进一步提升学风建设和学生队伍的生机活力,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发展。

三、“辅导员助理”岗位建设实践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1.“辅导员助理”岗位建设活动开展

(1)辅导员助理岗位标准的确定、培养和教育

标准的确定:以什么样的标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在党员队伍中进行选拔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高校学生培育发展模式规律,我们面向四年级党员学生干部选拔助理辅导员协助新生辅导员完成新生教育、班级内考勤、宿舍卫生管理、班干部管理、召集班会等工作。选拔形式采用个人报名、笔试、面试、培训上岗的流程。笔试通过行政能力测试、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专项考试,重点考察基础素养和对岗位知识掌握的情况;面试通过对社会热点、教育热点分析,校园问题处置、校园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问题的测试,重点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应急反应能力。

培养和教育:如何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换并融入到教育管理者的角色,如何熟悉、掌握学生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如何坚持始终如一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标准,如何在使用中得到培养锻炼,这是能否将“辅导员助理岗位”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当从岗前培训、阶段总结与跟进、激励机制与规则规范的制定几个切入点做好工作。

(2)辅导员助理岗位身份认证及待遇问题

身份认证及待遇问题:根据省委组织部学生干部信息采集系统的标准和各用人单位普遍接受的学生干部身份标准,助理辅导员不属于现有的学生干部序列,要想提高学生党员对助理辅导员、班主任岗位的认可度,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就不单单是发一张聘书能够解决的问题。现有条件下,解决学生干部身份认证的问题,可以采用变通的办法,如:在学生干部信息采集和档案填写中予以确认;在每年的评奖评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奖励助理辅导员,在综合素质拓展加分上给予相应额度的职务加分等。

(3)辅导员助理自身的学习与工作

辅导员助理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协调好日常工作同日常学习生活等是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针对高年级辅导员助理面临实习、考研等现实问题的状况,一方面要在人员选拔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问题,避开考研复习占用时间长、需要校外实习的群体,另一方面,可在助理辅导员岗人员配置上高低年级学生合理混合搭配,优化时间差。

四、结论与展望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建立、健全、完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曲阜师范大学选拔部分政治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低年级辅导员助理,进行教师与学生力量双管齐下、多向促进岗位建设实践,是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

如何强化健康的“群众路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存在,如何通过“辅导员助理”岗位的建设实践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值得思考与关注的课题。

现代大学生明白社会生存的法则,认为学有所成,才会增大自身的含金量,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因心理问题而出现的种种悲剧经常性上演等等,意味着高等教育“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员助理” 岗位建设实践,应当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学教育实践探索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 徐 坚,陈军弟.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助班工作制度实践探析,传承.2010(12).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摘 要 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新进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高速公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高速公路新进员工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新进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新进员工 思想政治

“要致富,先修路”,高速公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新进员工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入口关,如何开展其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新进员工企业忠诚度、凝聚力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提升,也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新进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现在高速公路企业重点工作之一。

一、高速公路企业新进员工主要特点

(一)文件水平相对较高,但缺乏社会经验

目前高速公路企业招聘,主要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者企校合作的方式进行招聘,新录用员工整体学历较高,一线员工以中专、大专为主,但是新进人员社会阅历普遍不高,社会经验缺乏,其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三观”还未成熟,有待于企业深入培养和挖掘。

(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

新进员工以“95”后为主,生活条件较为优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相对较少,抗压能力相对70、80年代的员工相对较弱。新进员工从学校初次步入高速企业,面临倒班、异地工作、压力大等高速企业特殊工作性质,往往不能快速转换自身角色,个人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工作中容易眼高手低

新进员工工作积极,喜欢挑战,但往往心态摆不正,急于表现自己,新进员工往往希望自己能够尽快一展所长,做出成绩,但现实往往不如预期,所以容易焦虑、着急、浮躁,因此,容易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二、做好新进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根据新进员工的特点,结合高速公路企业的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5个方面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

(一)岗前培训,奠定基础

新进员工一般在工作初期一方面对企业工作不熟悉,另一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感,并最终影响到工作的绩效和表现。所以,新进员工能否安心和较快适应环境,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能否帮助和引导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高速公路企业通过岗前培训,把好人员入口关,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新进员工工作技能,提高岗位胜任力;另一方面通^对新进员工思想政治培训,提高他们企业忠诚度;通过对新进员工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积极教育引导,为他们今后面对工作以及生活上的难题、烦恼,如何调整心态,打好基础,指明方向。

(二)适岗适人,强化激励

所谓“适岗适人”,简单理解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适岗适人,使企业用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进而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对企业的归宿感和忠诚度。因此,对新进员工的调配,应首先对新进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并根据员工特点安排工作岗位;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企业应从两方面对新进员工进行激励强化,做好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科学奖惩建立科学有效的物质激励机制,引导新进员工正确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评优评先精神激励机制,激发新进员工工作热情,进一步强化新进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

(三)宣传教育,积极引导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可通过多种渠道对思想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开展形式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信息化时代各种正面、负面信息横飞,高速企业也不但要注意对负面信息的正面引导,培养新进员工对各种信息自我过滤的能力;新进员工中一线员工由于高速公路特殊的工作性质,经常倒班、工作内容单一、离家较远、工作压力大等,企业要注重新进一线员工心理健康的及时教育疏导,引导新进员工及时调整心态,稳定思想情绪,提高新进员工企业归属感。

(四)以人为本,营造氛围

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个人需求,一方面保障新进员工合法收益,建立合适的薪酬、晋升通道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劳动所得;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教育培训等方面积极引导新进员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进而促进新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企业要建立和谐积极的企业文化,建立符合自身实际与思想道德体系的文化,通过多方面与新进员工进行沟通、教育、宣传,让新进员工真正了解企业,建立企业与个人的互信关系,营造和谐健康上进的企业氛围,不断鼓励新进员工积极工作,奉献自我,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持续、高效、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新岗位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培训;“互联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45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充分地发挥了互联网优化和集成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势,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与生产能力。高速公路工作站点比较多、线路较长,工作内容多样化,传统单一的职工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工作形态,因此企业创新培训模式刻不容缓。企业要利用“互联网+”模式让职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增进工作环境分散的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互联网+”与高速公路企业职工培训的融合价值

为了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质,让职工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高速公路企业要重视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重建企业培训和人才发展战略,更新思想观念,融入互联网思维。高速公路的发展建设与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建设项目和从业职工数量日益增多。高速公路企业只有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对职工的培训工作,才能创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性职工队伍,从而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竞争,使高速公路事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出现对实体商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微信的走火直接使电信行业出现了危机。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对整个市场、产品、用户以及整个行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2“互联网+”与高速公路企业职工培训的融合创新策略

21创新培训思想观念,在培训中融入互联网思维

高速公路职工培训要想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根据企业特点灵活融入并应用互联网思维,认真研究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实施资源整合,实现共享融通,积极促进高速公路职工培训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在高速公路企业培训中,企业要融入互联网的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就是积极树立用户意识,以用户为中心去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当前多数互联网平台都是以“粉丝”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企业培训也要把培训职工看作你的粉丝和客户,尽可能地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最大可能地去发展、凝聚、服务职工,让职工成为你的忠实粉丝。其次,企业要对行业边界进行创新,形成资源整合的跨界思维方式。在新科技和互联网发展影响下,一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开始尝试融合,产业的边界划分不再那么清晰。互联网企业已经把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当中,高速公路企业的培训工作应该摒弃门户之见,消除边界,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互联网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打造开放共享的新型培训渠道。

另外,在高速公路职工培训中,企业还应该融入大数据与差异化的思维方式。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各大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于数据的分析、挖掘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大数据思维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价值链,同样也存在于职工的培训教育中。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对不同职工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制定出去同质化、适合职工差异化需求的培训模式与内容,从而提升精品意识,真正打造出适合高速公路职工培训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品。

22建立科学培训体系,灵活应用“互联网+”培训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培养职工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成为了高速公路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企业要让职工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使职工能够利用网络客户端和技术平台,了解与本岗位有关的信息,增强信息判断能力,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为自身的工作与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企业应当把高速公路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具体划分,认真分析岗位任务与需求,做好教育培训大纲的设计,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编制出能够符合职工个性需求的、内容精湛的培训教材,并利用互联网多种互动平台实施多形式的培训教育。

高速公路职工培训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需施教。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以及不同的岗位特征和职工层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为职工设计出适合个人需求的教育方法。职工培训要与时代紧密结合,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实现培训创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职工教育培训应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培训工作可以采用针对性强的定制化软件,还可以利用免费的教育平台和免费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学员之间可以进行分享、交流、交互利用。

对一些关键岗位的职工,企业还可以利用互动交流平台进行个性化的重点培养。当前一些年轻职工喜欢利用手机移动端进行分享、阅读。企业在进行职工培训工作时可以很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职工的爱好需求,创建长期共存的培训模式,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推送,让学员可以跨时间、跨地点地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也适合高速公路企业中线路长、站点多且相对分散的工作,职工可以开启手机QQ群视频聊天的功能,举行视频会议教育模式;或开启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时为学员推送一些学习资料和视频课程,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通过手机灵活学习。

23强化职工思想教育,开展岗位技能培训

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公路发展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时,企业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每个职工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互联网上有海量的教育资源,可以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手段,把枯燥的课程内容制作成集文字、图片、视频、音乐为一体的视觉大餐,企业可以利用当前的新媒体平台推送到职工的手上,重要的课程教育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复杂的问题进行直观化处理,让职工更容易理解、消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岗位职工可能随时面临着上岗转岗的问题。为了使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能够达到岗位制度的规范要求,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岗位技能培训。职工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不断地进步提高,还要参加一些高层次的技术和职务提升培训班,适应职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项目和新工艺时也需要进行新技能的培训升级,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在技能培训中,企业要充分融合“互联网+微课”的培训模式,教师要根据培训人员的范围建立微信公众号和职工培训群,方便职工在手机端顺利开展学习活动,利用职工的闲余时间帮助职工学习工作培训的相关课程。教师既可以与全体学生进行共性教学,也可以针对某个职工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比如教师可以把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课程、职工的具体需求制作成微课程上传到微信平台,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利用手机登录微信平台直接学习。课堂培训结束后,职工教师可以让职工写出自己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并上传给教师,教师在查阅后给予评价,反馈给员工。

3结论

总之,高速公路职工培训教育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创建“互联网+企业培训”的教育模式。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以及岗位技能进行培训教育。企业要利用当前广泛使用的新媒体技术开设微课程,对职工进行方便快捷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使高速公路建O发展得到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