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考核标准

摘要:通过设置识别植物的群落、样方的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等三个内容(十个考核指标),对中药资源学野外实习的考核标准进行探讨。认为这套评分标准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其客观性及实用性较强,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资源学; 野外实习 ; 考核标准

中药资源学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程,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由于该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掌握中药资源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野外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提高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客观地评价学生真正的学习水平,多年来是我们要探索解决的问题。现将我们进行药用植物资源野外实习的做法简介如下。

1 野外实习的考核内容

1.1 植物群落的识别要求学生了解实习点各种群落类型、结构、建群种、附生种等;初步推断不同群落在现存状况下可能向前演替的方向;理解所调查的药用植物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真正认识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1.2 样方的调查要求学生掌握样方调查的方法,包括样地、样方的选择,样方的设置、抽取,懂得规范记录样方中的各种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蕴藏量、经济量、年允收量的推算等。

1.3 野外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野外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了解中药资源名录编写的技术要求和过程。

2 野外实习考核标准的制定

2.1 识别植物群落的评分标准

2.1.1 考核指标识别植物群落的类型、分析群落的结构、确认建群种、指认附生种。每个指标各占10分,共计40分。

2.1.2 评分依据凡能熟练地识别3种植物群落以上,并正确地指出每个群落的组成、建群种及附生种,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转贴于

2.2 样方调查的评分标准

2.2.1 考核指标样地的选择、样方的设置和抽取、样方类型的使用及产量的调查。每个指标各占10分,共计40分。

2.2.2 评分依据①能根据群落类型,利用主观取样、系统取样或随机取样等方法,正确地选择样地(标准地);②能根据药用植物种类(草本、灌木、乔木)和群落学特征确定样方的大小、设置及抽取;③能正确地使用记名样方或面积样方进行产量的调查;④能做好调查记录,并正确地进行计算统计,均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2.3 调查报告的评分标准

2.3.1 考核指标内容的详实性、见解的独特性。每个指标各占10分,共计20分。

2.3.2 评分依据撰写调查报告的格式规范、内容真实完整(应附实习点的中药资源名录),具有较强的分析、整理能力,并能提出较独特的见解,均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供教师进行生态观教育的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扣教材进行宣传、讲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生态观。这不仅是素质培养的一个方面,同时也关系到这一代人以后在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如何紧扣具体教材进行生态观教育?例如

(1)植物绪论中讲到什么是生物?可结合花木丛生的秀丽山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张挂图说明人类生存和发展依靠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2)讲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时应给学生讲明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能源、氧气;植物的根可固土防沙防风等。

(3)在讲授《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渗透到重金属污染物随植物水分和无机盐吸收进入植物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4)动物教材中海洋鱼类一节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困境:近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由于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沿海、近海海洋生物物种减少,渔业资源衰退,质量下降。

(5)在《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内容中,让学生探讨“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生物教师,应不断挖掘教材中涉及的环保内容,进行扩充,适时的渗透环保意识,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剖析我国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以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著称于世。我国土地面积约等于40个英国,17个法国,26个日本,位居世界第三。然而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亩。为了生活,我们与植物争夺地皮,与动物争夺食物,使我国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为了生存大力发展工业,使淡水、海水污染,使土壤、大气污染。结果,当今地球雨林正以每年175公里的速度消失,40多种鱼类因污染和过度捕捞濒临灭绝,每年约有2.8亿人沦为生活在空气混浊的城市。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人们在深受自然生态破坏带来的苦难之后认识到:只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环境保护日趋注重,1992年我国就出席了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把每年6月5日定为环保日,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以一定主题宣传人与自然。通过对环境现状的分析和环境保护的措施介绍,使学生懂得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一个环境,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关于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决心和举措。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们周围环境现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调查生活周围生态环境,在调查基础上,撰写“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或在学校内设立“环境宣传专栏”。通过这些活动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思考。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实际确定“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主题,确定调查的地点、时间、要求,让学生实地调查,把调查结果和调查中自己的认识、体会以“环境保护小论文”、“调查报告”形式书写出来。调查中可以请家长参与,一方面帮助学生完成调查,另一方面达到环境保护宣传目的。例如在耿马县,可对糖厂等进行调查,了解污染物、污染源对水质、土壤、植被、农业的破坏和影响,并访问环境保护局,了解我县主要环境问题,防污措施及执行情况,从而写出有据有理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在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呼吁全县人民重视环境保护。通过环保主题的各种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接受生态观教育中,热爱我们的大自然,在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生态意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站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分析

一、电站调度运行方式调查

电站运行方式的调查对象包括电站的运营、防洪、调度方法等,将收集电站的运行资料,包括发电量、水库水位、蓄水量、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等,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说明电站的具体运行情况。

二、电站保证下游生态用水措施调查

在电站工程的设计中已经考虑到下游用水的要求,在安排电站发电过程中要求发强迫基荷出力15万kW,相应尾水下泄水量为250m3/s,占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的18.8%。因此,电站运行过程中可以保证下游不断流、不出现脱水段,且满足下泄生态流量的要求。

通过现场调查、收集电站运行记录资料等方式,对实际运行过程中采取的保证下游生态用水措施进行调查,了解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实际情况。

三、对鱼类影响的调查

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认为,鱼类资源调查尚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鱼类,水库蓄水后,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变不会造成物种的灭绝,水库河段无内河和海洋间的洄游性鱼类,无需设置过鱼设施。

此次调查将收集本工程2001年蓄水后,2001~2006年在开展工程区附近其它工程环境影响研究和评价工作时所进行的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调查成果,了解库区水生生物物种尤其是鱼类的变化情况,分析水库建成后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四、对植被影响调查

工程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水库淹没和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其中,水库淹没区和工程部分永久占地区内的植被被破坏后已无法恢复;临时占地区内的植被被破坏后,可进行植被恢复,已做了植物措施施工详图设计,并按详图进行了植物措施建设和恢复。此次将对工程影响区域内的植被类型、数量、覆盖率等进行调查。

五、生态环境恢复与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

本电站工程作为一项大型工程,其施工占地范围较大,电站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地表及山体,产生大量的弃土和石渣,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将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本专题将针对工程水土保持状况,开展关于施工占地影响及其恢复、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专项调查。因此,本专题拟包括以下调查内容:

(一)施工占地的影响及恢复。施工占地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破坏植被,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和部分地形地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和工程影响区两部分。

调查的重点在渣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及生态恢复措施。本工程共规划有10个渣场,澜沧江左、右两岸各布设了4个和6个渣场。

(二)工程的水土保持。主要对工程建设时期和竣工后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调查。工程建设时期情况调查以收集相关资料为主;现状调查采用收集相关资料与现场实地检查、听取业主和工程监理人员汇报、召开咨询会以及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工程措施调查:收集施工记录、单元工程验收资料、监理工程师检查意见报告以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及其实施工作阶段总结报告等资料;现场调查渣场的防治水土流失的管理措施,场内公路和对外公路治理工程的具体情况等。重点检查工程外型尺寸、外观情况、施工工艺、工程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以及是否存在工程缺陷,如建筑物变形、裂缝、缺损、塌陷等及其处理情况,从而判定工程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程总体评价,即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功能是否正常发挥,总体评价质量等级。

生物措施调查:收集有关造林规划设计报告、施工作业的有关图表以及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自检报告等基础材料;现场调查施工迹地恢复的生物措施、渣场的植物恢复、施工营地场地临时设施拆除后的空地绿化情况以及道路系统绿化和草皮护坡情况、绿化美化区的植物措施等,检查树种合适与否、树木成活率、种植密度等,确认植物措施的实施规模,并核实植物措施的实施面积。

六、建库前后生态植被和土地利用类型对比分析

本专题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对比电站工程建设前后的遥感影像,评价水电站建设前后库区周围生态植被、水土保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工程永久性占用了一定面积的土地,工程的施工过程也对库周的地表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不可避免地改变区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土地利用状况。为了说明这种影响的程度,了解库区周边生态植被的异质性、人类活动干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调查中将对电站建设前后区域的LANDSAT卫星图像进行判读、解译,得到建库前后电站工程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土地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比较说明电站工程建设前后水库淹没区、库区周边影响区、施工区域的植被覆盖程度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分析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七、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分析

(一)水库渗漏。收集工程区域大断裂带地质分布和岩层资料,分析库区及库周地质发育状况对渗漏可能性的影响。

(二)库岸稳定。收集水库蓄水以来库周塌岸和滑坡情况的资料,以及电站建设以来库周几个主要滑坡体的状态,并实地了解塌岸和滑坡的情况,以及附近居民生产生活所受到的影响。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学环节设置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小组划分过大;2)重点不突出;3)教学方式过于简单;4)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5)考核方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3)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改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实习环;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故药用植物学便成为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讲授它们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以下几点有初步的认识:1)常见药用植物的鉴别要点;2)常见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3)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地位及亲缘物种;4)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新技术。该课程是我院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该课程讲授的知识尽管并不晦涩难懂,但内容相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药用植物学是知识点多而杂、学习主要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课程。而野外实习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教材上死的东西变成生活中活的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目前以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风景区和太子山林场为实习基地,于每年8月底举行为期一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从近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情况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组包括约18名学生,这样就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2)目标不够明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本应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性状鉴别要点、野外生长状况以及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但由于实习点内的植物不全是药用植物。根据现有的实习安排,在学生采集的标本中往往混有大量的非药用植物。这样就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抽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向学生讲解这些非药用的植物,这样就冲淡了实习主题,影响了实习收获。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时,不是求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也会直接告诉该植物的科属和定种,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过来容易助长学生以瞬时记忆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4)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观察植物走马观花,不够认真细致。学生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各科属植物的鉴别要点。5)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成绩,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些问题,经反复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在实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实习小组进行细化,将一个大组细化为5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便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植物时注意标本相关信息的记录,如标本的典型性、完整性、采集时间、生长环境、重要形态特征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狠抓每个小组标本采集的落实情况,我们在实习后还将开展标本评展工作,将各个同学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原始记录的详尽规范程度纳入实习量化考核中。同时,还要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标本作为教师将来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

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一部分比较典型,对教材上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可能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而无法向学生讲授。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实习前,教师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形态结构典型、分类地位明确的常用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各方面特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到达实习地点但尚未开始野外实习前,教师分组向同学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基本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必须能够采到这些植物,完全掌握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分类地位。实习结束后的药用植物辨认考试中,这些植物也会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明确了实习要点,同时可以达到利用重点掌握一两种植物带动理解一科植物的辨析要点的效果。

3)充分利用好检索表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单纯简单地识记药用植物的科属不应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比较起来,提高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是其中更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基本工具书,教师应对检索表使用和编制方法进行详尽的专题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利用检索表对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进行确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过来根据实习地点常见的药用植物编写检索表,这一定有利于他们掌握植物亲缘关系辨别及分类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在实习教学中的地位。尽管有植物志和检索表这样准确全面详实的工具书,但是这些工具书信息过于庞杂,且体积巨大、携带不方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比较而言,教材知识精炼、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主干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有意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目的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开展落实,最后达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意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衍必须依赖一定的外部环境。反过来,植物对其所处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十分必要加强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察与分析。具体地说,首先要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以及植物种群、群落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土壤、地形、其他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为资源调查提供依据。对药用植物术语的熟练运用也是野外实习的重要训练目标之一,为了落实这一点,应强化室内实习环节。教师应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以及实习基地药材植物分布情况,设计一系列实习专题,让学生进行实习地植物资源调查。实习前应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题涉及的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植物鉴定性状和药用价值等信息。调查采集完毕后,进入室内实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室内标本制作、温习描述植物形态的常见术语、整理实习资料、编制定种检索表。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继续查阅文献,写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这样也就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编制校园药用植物检索表;或者假期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药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等,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查找其科属特点,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进行加深拓宽。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学环节设置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小组划分过大;2)重点不突出;3)教学方式过于简单;4)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5)考核方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3)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改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实习环;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故药用植物学便成为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讲授它们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以下几点有初步的认识:1)常见药用植物的鉴别要点;2)常见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3)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地位及亲缘物种;4)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新技术。该课程是我院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该课程讲授的知识尽管并不晦涩难懂,但内容相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药用植物学是知识点多而杂、学习主要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课程。而野外实习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教材上死的东西变成生活中活的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目前以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风景区和太子山林场为实习基地,于每年8月底举行为期一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从近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情况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组包括约18名学生,这样就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2)目标不够明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本应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性状鉴别要点、野外生长状况以及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但由于实习点内的植物不全是药用植物。根据现有的实习安排,在学生采集的标本中往往混有大量的非药用植物。这样就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抽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向学生讲解这些非药用的植物,这样就冲淡了实习主题,影响了实习收获。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时,不是求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也会直接告诉该植物的科属和定种,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过来容易助长学生以瞬时记忆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4)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观察植物走马观花,不够认真细致。学生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各科属植物的鉴别要点。5)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成绩,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些问题,经反复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在实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实习小组进行细化,将一个大组细化为5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便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植物时注意标本相关信息的记录,如标本的典型性、完整性、采集时间、生长环境、重要形态特征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狠抓每个小组标本采集的落实情况,我们在实习后还将开展标本评展工作,将各个同学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原始记录的详尽规范程度纳入实习量化考核中。同时,还要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标本作为教师将来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

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一部分比较典型,对教材上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可能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而无法向学生讲授。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实习前,教师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形态结构典型、分类地位明确的常用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各方面特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到达实习地点但尚未开始野外实习前,教师分组向同学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基本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必须能够采到这些植物,完全掌握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分类地位。实习结束后的药用植物辨认考试中,这些植物也会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明确了实习要点,同时可以达到利用重点掌握一两种植物带动理解一科植物的辨析要点的效果。

3)充分利用好检索表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单纯简单地识记药用植物的科属不应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比较起来,提高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是其中更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基本工具书,教师应对检索表使用和编制方法进行详尽的专题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利用检索表对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进行确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过来根据实习地点常见的药用植物编写检索表,这一定有利于他们掌握植物亲缘关系辨别及分类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在实习教学中的地位。尽管有植物志和检索表这样准确全面详实的工具书,但是这些工具书信息过于庞杂,且体积巨大、携带不方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比较而言,教材知识精炼、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主干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有意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目的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开展落实,最后达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意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衍必须依赖一定的外部环境。反过来,植物对其所处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十分必要加强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察与分析。具体地说,首先要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以及植物种群、群落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土壤、地形、其他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为资源调查提供依据。对药用植物术语的熟练运用也是野外实习的重要训练目标之一,为了落实这一点,应强化室内实习环节。教师应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以及实习基地药材植物分布情况,设计一系列实习专题,让学生进行实习地植物资源调查。实习前应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题涉及的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植物鉴定性状和药用价值等信息。调查采集完毕后,进入室内实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室内标本制作、温习描述植物形态的常见术语、整理实习资料、编制定种检索表。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继续查阅文献,写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这样也就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编制校园药用植物检索表;或者假期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药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等,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查找其科属特点,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进行加深拓宽。

5)随着实习内容的不断改变以及药用植物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环节的考核方式也应作相应调整。传统的考核主要以形式考察为主,以实习报告为主要的给分依据,没有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对考核形式及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以全面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态度、勤奋程度、药用植物的辨认及形态的描述能力、检索表的查阅与编制能力、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技能与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首先,学生在实习期间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程度是重要的评定标准之一。另外,在确定植物名称的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其归类到科,能够阐述该植物的主要性状鉴别要点。不仅如此,与以往撰写格式、形式统一的实习报告不同,现要求每个学生从各自的观察角度和思路出发,写一份实习报告,以避免抄袭和雷同。最后,野外实习结束后,还会再给学生一定的消化时间以系统掌握实习内容,进行细致的后续整理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要求学生将观察采集到的药用植物(尤其是具有鉴别意义的部位)进行数码摄像记录,并独自制作一份药用植物电子标本,并附上详细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药用部位、药理功效等描述,便于日后的复习和交流。这些内容同样在实习考核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上措施可多角度、全方位地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较为科学地衡量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收获。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高二生物研究性课程学习实施方案2006.3.1一:方案指导思想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开展以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学生通过直接体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将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扩大其视野,从而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初步的认识。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1)第三周到第四周各班生物教师组织选题或自报课题,教师初审  将各班上报的课题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初审(辅导教师负责), (2)第五周到第六周各班组建小组,开题论证 各班组建1-2个课题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聘请辅导教师. 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辅导教师到班指导。(3)第七周到第十五周开展研究,导师监控 以业余时间为主,各课题小组自行活动。辅导教师提供指导、监督,并注意提醒学生保留研究过程中的各类资料。

(4) 第十六周组织中期报告 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组织中期报告,让各课题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及时引导的作用。 以年级为单位,汇报研究开展的情况。 (5)第十八周成果展示,论文答辩 以班级为单位交流各课题小组的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实验报告、论文的交流; 以年级为单位向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优秀课题成果,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论文展示及评比。(6) 第十八周表彰先进:对优秀课题成果结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7) 第十八周到第十九周课题资料的整理、总结上交年级组和教研处. 附:研究性学习课题举例:1: 微量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2: 光照对开花植物花期的影响.3: 鱼在不同pH值水中的生长情况研究.4: 昆虫触角及其摄食行为的研究.5: 生活用水中有害生物的研究及对策.6: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的探索.7: 不同种水体污染生物净化方法的研究.8:热污染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影响的研究.9: 香烟烟雾对三龄家蚕幼虫的结茧质量的影响10: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合理饮食结构的研究.11:日常食品中常见致癌物的文献研究.12:糖尿病人的食物疗法的研究.1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危害研究.14:中学生服用营养品情况调查及其分析.15:关于DNA芯片与21世纪身份证的文献研究.16:克隆技术对器官移植的作用与意义探讨.17:基因疗法的可行性分析与展望.18:造福于人类的工程―分子仿生的文献研究.19: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分析.2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卉栽培现状调查分析21:基因组计划与转基因食品开发的展望.22:濒危动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应用.23:酸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24本地天然水源中大肠杆菌含量的测定与思考.25:农作物秸杆再生利用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26: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7:区域珍稀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蓄水前阶段验收作为一个中间验收,建设项目在蓄水前阶段验收其间,尚有未完成工程内容,但其主要的设计工作、开工所需的行政手续均已全部完成,为了明晰整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该蓄水前阶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和重点与项目整体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相近。综合上述法律法规和工作中的经验,竣工验收调查单位接到任务后,应在项目枢纽下闸前完成包括调查单位的现场调查和编制调查报告工作,并获得环保部门的下闸允许(即阶段验收批复)。其中为获得环保部门的下闸许可批复文件,递交调查报告书后的工作还包括现场检查、专家评审、调查报告审查、等待项目批准四个主要环节。技术上,由于导则中缺乏行业指引文件,调查工作中基本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对项目蓄水阶段所要求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进行一一对应的落实情况调查。如有发现未落实的环境保护措施工作,则需要立即向建设单位提出补充或整改意见,引导建设单位完成环保措施,以满足相关环境保护要求,并待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达到环评阶段预期效果后,方能向审批部门递交调查报告,申请蓄水前阶段验收。以下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水利水电项目验收的重点和内容进行介绍: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要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HJ464-2009)中4.6小节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中4.7小节,在总体上对验收重点进行描述,而项目具体、细化的调查内容,就必须依靠调查人员对项目的熟悉和对审批要求的把握。1.2环评文件及其批复对验收内容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虽说竣工验收工作中,重点是对着环评及批复要求“照单捉药”,但由于分项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某些环保措施不一定达到其建设阶段,比如施工营地仍在用不能进行拆除等,这种情况下,应参考“三同时”原则,对已开工建设的工程内容,必须进行相应配套的环保措施,并评判其运行效果是否达标。总结实际工作,蓄水阶段验收调查时,重点调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实际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地理位置,取土石料场、弃渣场的实际情况及与环评方案相比的变化情况。(2)规划的符合性规划方面主要是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流域发展规划,附有发展改革部门同意开展建设工作的意见作为附件即可。(3)占地由于蓄水前阶段调查并非竣工调查,现阶段未有准确的征占地情况汇总,在后期工作中,也会有部分规划外新征地或者临时征地归还的,因此现阶段验收主要为整体征地占地的合法性,需要出具的文件包括有土地使用证、取弃土场使用合同、施工营地租赁合同等。(4)生态调查、保护和补偿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对所在地的生态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项目的生态保护措施包括有:下泄低温水的减缓措施、鱼类保护措施和方案、陆生珍稀动植物保护、生态流量的下泄设施和计划、珍稀植物移栽、珍稀动物人工培育和放养等。当以货币形式作为生态补偿时,需要调查补偿资金的落实情况。(5)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6)移民安置环境影响报告及其批复文件中,关注点在于当采用建设安置区形式集中安置移民时,安置区的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措施落实情况。因此工作中,除需要调查移民情况、安置方式外,还需要针对移民安置区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当以货币形式补偿时,需调查赔偿资金的落实情况。(7)库底清理1.3其他需调查的工作内容除1.2节中环评及其批复中常见的环保措施要求外,为满足阶段验收调查报告要求,针对水利水电类项目,还需要进行以下内容的调查和汇报:(1)建设过程的环境监测落实情况及其结果汇编(2)监理制度的落实情况(3)风险管理调查(4)环境保护设计(5)污染物处理及排放情况(施工生活营地、作业面、仓库、机修)(6)征地赔偿、林木、青苗赔偿情况(7)文物迁移的方案及其落实情况(8)施工期水土流失监测结果(9)施工对下游的影响(包括下游水文情势变化及其生态影响,下游用水户受影响情况及其处理措施)(10)施工期间,周边居民的投诉反映情况及其处理方案。

2可获得的材料及信息

调查单位进行工程项目整体验收时,必须了解整个水库工程的施工建设内容、过程、步骤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设管理文件,以便获得相关的信息。整体验收其间,可参考(HJ464-2009)中5.1章节内容出列的资料清单进行资料调查,但蓄水阶段的调查中,以上资料清单中的内容可能是未编制(或收集)的,甚至需要调查单位代为提醒建设单位补充部分资料。由于水利水电项目为大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参与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安全、质量监管等参建单位多,涉及的大小事项均有记录,文件众多,格式不一,不可能一一研读,加上建设过程文件不一定能及时归档,作为调查单位,并不能只单靠与建设单位接触解决所有文件和材料的获取问题。下文就某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概述项目在下闸蓄水时的工程进度,对下闸蓄水时已有材料进行汇总,为以后同类型项目材料收集工作提供参考。2.1该水电工程项目蓄水前阶段环保竣工验收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有:(1)工程的筹建(水文、地质、文物、矿产勘查,可行性研究及专项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征地,移民安置规划等)(2)工程施工准备(“三通一平”工作、施工工厂设施、生活及办公房屋、场内公路)(3)部分主体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主坝和副坝填筑及库周防渗、导流泄洪洞的建设、生态放水管的敷设、电气及金属结构、水道及厂房工程土建工程)(4)厂企拆迁、移民安置(5)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6)库底清理(7)库内地形的测量其余工程内容和进度要求可参见《水电站建设工程蓄水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水电规计[2007]0009号)。2.2对应上述工程进展,调查单位可采用材料有:(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含附图、附件)及其批复;(2)当地环保部门关于项目采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资料;(3)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附图)及批复;(4)初步设计及批复(如有,含附图),其他设计文件(包括六大专项报告:水资源、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施工总布置规划、移民安置规划);(5)征用土地批文及附件;(6)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协议;(7)下游用水户补偿合同;(8)环保措施建设、管理合同,垃圾收运合同;(9)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测、监理合同;(10)主要材料采购合同;(11)生态补偿协议、合同;(12)(蓄水阶段)工程建设报告(或蓄水阶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13)水土保持监测(月/季/年)报告、水土保持监理(月/季/年)报告;(14)环境监测(月/季/年)报告、环境监理(月/季/年)报告;(15)已完成工程的施工总结(主要为公路系统、库底清理);(16)库底清理专项验收意见;(17)征地移民专项阶段验收报告;(18)当地环保部门收集到的居民投诉、意见;(19)应急预案及环境管理体系说明;(20)施工期间施工、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视频、照片影像资料。需要说明的是,配合工程下闸蓄水进度需要,下闸蓄水前,应当取得环保部门的阶段验收批复。因此,计算现场调查、报告编制、开展评审会及等待批复的工作时间,按照经验,最晚在下闸计划时间的6个月前,调查单位就必须进入工程现场。因此,调查单位初次进驻时工程施工进度和相关文件材料的编制进度都未达到下闸蓄水要求。同时,蓄水阶段也未编制工程变更总结,调查单位需要就工程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阶段建设方案进行一一比对,认真校核。

3验收常见的存在问题及建议

3.1建设单位施工过程无专人负责环保方面的监管

现时,工程建设过程,建设单位更为注重工程建设进度,一般建设单位的环保工作安排安质环部门监管,实际上建设单位更为重视安全与质量,对于环保工作,大都没有设置专业的专责管理人员,难以在日常工作中监督建设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针对该情况,建议建设单位应设置环境保护专责人员,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管,并定期编制环境保护工作自查报告。

3.2施工过程打包施工

由于现时工程大多采用分包方式,对单项施工工程内容进行总承包。而现时监理工作中,基本以工程进度为唯一进度评判,对环保工作的落实及效果未有实际监督,即使施工方未有落实环保要求,也不影响其进度款项的收取。最终到了验收阶段,建设单位需要对施工单位造成的环境污染背负责任。建议:将环保水保工程内容及施工期间管理落实状况一并纳入施工承包合同,监理签发工程进度款项时也必须同时监管环保水保工程落实情况,并把环保水保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纳入施工的阶段费用签发中去,对于管理不到位,以至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施工单位单项工程,需待整改完善后才发放相应工程款项,做到真正落实“三同时”。

3.3重要生物物种保护的移栽、收集放养和增殖放养问题

对于珍稀濒危陆生植物,首选的保护措施是通过优化设计,避开该植物生境。实在无法将工程线路或施工面转移需要进行移栽时,由为保证成活率,应邀请专业的林木公司或植物研究机构,对植物移植选点、移植办法和后期种植维护要点进行指导。移植后,也应邀请当地林业部门对移植效果进行验收,并对移栽现场及过程拍摄记录。对于珍贵野生动物,一般要求在施工前将野生动物进行驱赶,部分行动缓慢的动物,例如龟类、蛙类等,需要进行收集后放养。调查实际工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能做到施工前驱赶动物,施工期间对部分误入工区的动物进行救治放养,但环评提及的珍稀动物难以搜集到。对于某些环评文件中建议增殖放养的珍贵鱼类,也存在增殖成本太大、未有稳定的人工增殖技术等问题。这些都导致验收工作难以完成。为解决以上的动物、鱼类保护措施存在问题,建议环评单位在编制环评文件时,对同一保护目标提出多个生态保护措施,不至于过于限制建设单位的生态保护工作,同时注重措施的可行性;建设单位在落实生态保护工作时,应多采用视频、照片保留影像记录,加强工作落实程度的说服性。

3.4征地移民工作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各级有关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精神,及时全面掌握全县松材线虫病和枯死松树的发生和发展动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疫情监测,加大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坚决控制疫情,做好预防和除治工作,促进我县林业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预警、检疫检验、防治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全面封锁、严防死守、全力除治”的方针,切实强化“搞宣传、行普查、治天牛、清病树、严检疫”等预防、封锁、控制和防治扑灭的工作措施,坚决避免松材线虫病疫情入侵我县。

三、组织领导

㈠县人民政府成立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领导小组

㈡各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是本单位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负责组织、督促落实本单位的预防措施,并指派一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与县防治办进行信息沟通和业务联系(报送报表和工作总结等材料)。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为:

林业局负责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做好本系统的预防技术和相关执法工作,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率、复检率、产地检疫率须达到100%,监测普查和复检合格率须达到100%。

工商部门负责城乡机电产品及其它工农副业产品附带调入的松科木包装材料、压脚木等监管工作,发现该类材料及时做好登记(货主及地址,调入时期,设备及包装材料的名称产地、数量、停留地点等),并报县防治办。

水利、农业、广电、教育、邮政、电力、电信、移动、联通、卫生等单位调入仪器设备、光缆电缆盘、邮件等,应在调入前与对方约定不用松木及其包装材料,确需使用时,应经松木及其包装材料所在地森检部门检疫,持有《植物检疫证书》随货调运,并于调入本县的当天报告县防治办,以便监管。相关部门要及时清理工程建设中废弃的松木包装材料(电缆盘、垫木、固定支架等),杜绝松材线虫病随包装材料入侵我县。

城建、交通、质监部门对其管辖的施工单位及业主宣传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监督并禁止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调入和使用松材制品,发现可疑材料应及时报告,进行销毁处理。

四、预防措施

(一)普查。县林业局森防检疫部门负责按照《松材线虫病普查抽样检测办法》,组织相关乡镇和成员单位每年进行春秋两季(4—5月和9—10月)松材线虫病普查,并把普查情况整理形成普查报告上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县防治办备案。普查的范围为松科植物林区、水利水电建设工地、大型机站周围、重要交通沿线两边、风景区水源林区及其周边、大型林区、重点公益林区、县城和乡镇人口居住地周围的松林区。

(二)监测。在县林业局森防检疫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各乡镇林业工作站、林场定期(3—10月份)、定点(各监测点)、定人(每站、场1名)对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和不明原因死亡松树进行野外监测记录、收集标本,再由森防检疫部门对监测结果、标本进行检验、分析,必要时请上级有关专家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病源及时处理。

(三)检疫

1.调入检疫。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和森防检疫部门对调入我县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对无《植物检疫证书》的,森检部门进行补检,对合格的发给《植物检疫证书》并按《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予以处罚。复检时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病虫的,下达《检疫处理通知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监督、指导收货人进行除害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告调出地省级森检机构和本省森检机构。复检时做好详细记录,保存抽检样品和标本,必要时请专家鉴定并出具书面鉴定材料

2.调出检疫。县林业局森防检疫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木材加工厂、点、贮木场的松木进行调出前检疫,对各松科植物种苗生产基地进行产地检疫和调出前检疫,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进行除害处理。对无法进行处理的立即销毁。

(四)除治。对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的枯死松树,相关单位要及进组织全面清除,并做到早检测,一旦确诊为松材线虫病疫情,要早报告、早封锁,早除治。在除治过程中,要认真落实责任制,严格按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除治处理。加强对疫木的采伐、运输、加工利用的检疫监管,严格控制疫木调出,防止疫情扩散。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企业新建、扩建等发展需要征占用林地,如巴东县电力公司神农小区变电站建设项目、鼎盛驾校建设项目、山水龙城商品房建设项目、宏元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等,这类项目交通方便、占地面积一般不大,外业调查相对简单。巴东的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为了满通和城镇化建设需要,建筑用砂石料供不应求,各种采石场建设项目需占用林地。拟开发的铁矿石项目也需要占用较大的林地。这类项目占用林地面积大,但成片占用,地类简单,工作量不大。

2占用征收林地工作步骤

2.1用地单位提出申请

用地单位根据项目建设的立项文件,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初步设计,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图。根据土地现状,分地类进行统计。如果涉及占用征收林地,就必须向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占用征收林地申请。

2.2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预审

林业主管部门在接到项目业主占用征收林地申请后,对业主提供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初步核定拟占用征收的林地位置及现状,并根据林地保护数据库和公益林数据库,对林地地类、面积、权属、林种、是否为公益林等进行确定。拟定请示文件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预审。

2.3委托具有调查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

用地单位签订委托合同用地单位在取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文件后,根据要求与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签订委托合同,编制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资源调查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规定缴纳林业调查设计费。调查单位外业调查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在与用地单位签订委托合同后,要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现地调查是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为基础,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更详细的调查。做好外业调查是高质量地完成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评估和可行性报告的前提。外业调查前准备:常用的物资包括文件包、外业调查卡片、文件夹、项目建设布局图、1∶1万的地形图、手持GPS及GPS参数调整表、围尺、50m皮尺或激光测距仪、相机、摄像机及笔记本电脑或平板。外业调查一般是由负责内业表格整理和汇总统计的人员做调查卡片的记录。制图人员负责在项目建设布局图复印件上进行标注,利用GPS对小班坐标拐点的采集,图记标注要做好小班四至拐点顺序编号和坐标记录,以方便制图人员利用软件求算小班面积。负责文字的人员要掌握林地小班地理位置、地类、权属、树种、起源、林地自然因子和小班各种因子的认定,做到图表一一对应。同时对有林地和疏林地上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分树种进行记载,计算需采伐活立木蓄积和出材量。调查人员还得对项目拟占用征收林地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古树名木、珍稀动植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现状进行详细的专业调查。外业调查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林地小班地类、起源、林种等因子。内业整理,编制《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报告》外业调查结束后,转为内业整理阶段,内业整理的步骤包括:①对外业材料的整理,统计计算有林地和疏林地林木蓄积;②利用Arcgis软件制作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小班图,计算小班面积;③汇总拟占用征收林地面积及蓄积;④结合《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测算森林植被恢复费;⑤制作建设项目位置示意图、总体布局图和使用林地现状图;⑥根据外业调查材料和内业统计计算结果,结合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影响评价,编制《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可行性报告》;⑦材料审核;⑧复印装订成册。事实上,表格计算、制图和文字编写应该同步进行,制图后确定小班号,先计算小班面积,方便表格计算和文字编写。报告编写人员要具备表格计算和汇总、审查表格和制图的能力。要善于组织材料,语言要精练,逻辑性强,才能保证报告质量。

2.4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现场查验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林业技术人员,到拟占用征收林地的现场进行查验,填写现场查验表,完成现场查验报告。用地单位组织相关资料编制申报材料用地单位在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地管理工作人员指导下,组织占用征收林地申报材料,主要包括①使用林地请示;②使用林地申请及申请表;③建设项目批准文件;④法人资格证明。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和法人身份证复印件;⑤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⑥林权证明;⑦补偿协议。包括综合地价文件和征地协议书;⑧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凭据复印件;⑨使用林地调查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⑩现场查验表及查验报告。此外还要提供相关乡镇、村行政代码及其他附件,编写好页码。根据审批权限,逐级上报审批。通过网上平台申报申报材料组织完成后,利用扫描仪,把申报材料按装订顺序扫描成.pdf格式,经过地市州初审后,上传到湖北省林业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交由省厅组织的占用征收林地审查。报送纸质材料,核发占用征收林地审核同意书项目通过省厅组织的网上占用征收林地审查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把申报材料装订成册,上报到省厅审批办审核。核发占用征收林地审核同意书。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存在问题

从占用征收林地现状来看,涉林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未批先占。有些工程项目边申报手续边开工建设,还有个体私营户随意占用林地从事采石采矿等经营活动。如溪丘湾乡中心福利院新建工程。二是少批多占。一些涉林项目在审批时,预估占地面积偏小,造成前期申报审批的林地面积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工程后期超范围占用林地。如沿渡河镇蔡家河电站工程,临时弃渣场设计偏小。三是超期占用。对于临时占用的林地,到期后仍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恢复植被,造成超期占用林地。四是异地占用林地。从事矿产开采的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发现原来审批的林地范围内只有部分矿体或无矿带分布,就异地开采,造成异地占用林地。

3.2建议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笔者特别注重对室外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从灌输式实习转向互动式实习,由教师全程指导式实习向教师辅导与学生独力能力培养相结合式实习过渡,将讲述法、比较法、自学法、直观法、综合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专题式、多媒体课件、自制录像片放映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效果。在此仅例举4种教学效果比较显着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

此方法是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小组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研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和表现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教师会把很多有关植物实习的内容纳入到单独开设的植物学实验中,这样做不仅丰富了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内容,更是为室外实习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样在理论课教学计划安排上,凡涉及室外实习的理论,都在实习前讲授完。教师可在植物分类实验课中讲解有关实习的基础知识,如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检索表等工具书的使用、相关科技文献的检索和论文的撰写方式与格式要求等,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检索表能力和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其次,针对室外实习,教师尽可能提前一个月布置预实习内容,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积累与室外实习相关的论文图片等资料。学生8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本组人员所认植物档案。要求学生每人要积累200~250种植物的原始材料,实习基地一般在哈尔滨帽儿山或大庆校园附近。由组长负责组织充分讨论,之后由小组整理出一份植物目录,并制作一份电子文档或图文并茂的ppt提交给老师。再次,预实习过程中,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图书馆植物图谱、图鉴、植物名录、植物志等工具书及植物图片信息数据库等网址文献资源,通过学生实习前的预习、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对实习地点植物的知识与资料储备,为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了保证。

二、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植物学”室外实习教学方式开放性、教学内容复杂性及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笔者采用了以指导老师适当的提示和启发为特征的启发式教学法并将其贯穿于植物实习始终。此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先对所观察的植物做一些必要的提示,指导学生亲身体验这些特征的认识过程,通过观其叶花果的形态、表皮附属物、用手揉嗅气味、撕裂是否有乳汁、甚至口尝微量等方法进行自主观察,启发学生将自身体验到的结果与所学过的理论联系起来,把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科的识别要点联系起来,由学生自己确定被观察植物的科、属,再通过查阅《黑龙江植物检索表》,正确鉴定出植物的种名。如:观察白花碎米荠、垂果南芥时,提示学生先观察其外部特征,从而发现它们叶片互生、花白色、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长角果,有了这些特征,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确定他们属于十字花科;再如:观察白屈菜、荷青花时,先提示学生观察撕裂的茎叶是否有有色乳汁,再观察其叶是否互生、羽状全裂、聚伞花序、花瓣四枚、鲜黄色、蒴果,有了这些特征,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罂粟科,再通过检索表的查询,全株含血红色汁液的是荷青花,全株含黄色汁液的是白屈菜。通过这种教学,教授学生观察、用术语描述植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

三、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专题,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主要工作首先是设计“问题”,然后是激发学生去思考、设计、总结和报告,工作由学生自主自觉完成。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教师提供的源于实际的问题入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和调整工作计划,组织讨论会,最后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在植物实习中减少验证性实习内容的做法,充分体现研究性实习的特点。研究性实习是充分重视科学问题的答案的 不明确性、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在不提倡具体的科学的答案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植物学的思维过程来探索寻求出科学问题的答案而进行的实习,从而使学生在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每小组都有研究题目的前提下由小组同学根据研究计划和预实习期所查阅的文献资料,采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为实习后期实习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积累素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室外调查的能力,又取得了可信的科研成果。

四、多媒体网络教学法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一、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西南地区是我国药用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2],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四川药用植物物种丰富的优势和华西药用植物园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种类,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内容与西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在学院成立523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编写实验教材《现代药学实验教程》,制定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建设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在传统的药用植物学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微调,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整合、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制订精品实验项目教学方案、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建设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精品实验项目,学生学习了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知识后,在实验前查阅文献,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分类学工具书,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与鉴定的方法和意义,在实验中对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如木本曼陀罗、打破碗花花、腺毛马蓝、夜香树、朱槿、金铃花、白背黄花稔、显脉香茶菜、龙牙花、蓝雪花、大丽菊、一串红、百合等进行仔细解剖观察,写出其花程式、药用植物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植物基源、入药部位和功效等,再运用分科检索表进行查阅,写出其查科路线,并订出科名,学生再借助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药用植物学教材等工具书评价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科药用植物间的形态特征异同,并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教师按实验评分标准批阅,期末综合评定实验成绩。通过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的教学与实践,创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专业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新模式,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鉴别依据、科的主要特征、药用植物花程式和文字描述的表达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并具有较为熟练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别、鉴定药用植物种类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考试改革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特点,实施药用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构建药用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过程考核和命题的科学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过程考核实施方案,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把知识传授、教学考核、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全过程,考试总成绩由课堂成绩和实践成绩组成,以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为主,其中课堂成绩占总成绩9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10%。课堂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讨论与讨论报告组成,平时成绩占课堂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60%;期末成绩占课堂成绩的40%。实践成绩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与实习报告成绩组成,占总成绩10%。并根据药学专业和课程特点,实施考试命题改革,药用植物学期末考试命题紧密围绕药用植物学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期末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多种形式的题目,并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密切相关,尽量反映药用植物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规律,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的能力。

    三、重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国际课程周的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在每学年春季学期末专门开设实践和国际课程周,安排实践教学与训练、短期课程、学术前沿和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国内外短期访学交流等内容。目前,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野外实习教学安排在实践和国际课程周进行,并以夹金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之旅、本科生参观药用植物园等内容进行报道,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另外,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师每年均立项接收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学探索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内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践和国际课程周、暑期开展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科研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药用植物鉴别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国内外研究和进展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一、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西南地区是我国药用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2],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四川药用植物物种丰富的优势和华西药用植物园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种类,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内容与西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在学院成立523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编写实验教材《现代药学实验教程》,制定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建设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在传统的药用植物学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微调,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整合、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制订精品实验项目教学方案、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建设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精品实验项目,学生学习了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知识后,在实验前查阅文献,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分类学工具书,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与鉴定的方法和意义,在实验中对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如木本曼陀罗、打破碗花花、腺毛马蓝、夜香树、朱槿、金铃花、白背黄花稔、显脉香茶菜、龙牙花、蓝雪花、大丽菊、一串红、百合等进行仔细解剖观察,写出其花程式、药用植物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植物基源、入药部位和功效等,再运用分科检索表进行查阅,写出其查科路线,并订出科名,学生再借助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药用植物学教材等工具书评价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科药用植物间的形态特征异同,并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教师按实验评分标准批阅,期末综合评定实验成绩。通过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的教学与实践,创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专业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新模式,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鉴别依据、科的主要特征、药用植物花程式和文字描述的表达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并具有较为熟练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别、鉴定药用植物种类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考试改革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特点,实施药用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构建药用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过程考核和命题的科学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过程考核实施方案,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把知识传授、教学考核、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全过程,考试总成绩由课堂成绩和实践成绩组成,以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为主,其中课堂成绩占总成绩9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10%。课堂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讨论与讨论报告组成,平时成绩占课堂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60%;期末成绩占课堂成绩的40%。实践成绩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与实习报告成绩组成,占总成绩10%。并根据药学专业和课程特点,实施考试命题改革,药用植物学期末考试命题紧密围绕药用植物学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期末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多种形式的题目,并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密切相关,尽量反映药用植物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规律,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的能力。

三、重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国际课程周的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在每学年春季学期末专门开设实践和国际课程周,安排实践教学与训练、短期课程、学术前沿和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国内外短期访学交流等内容。目前,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野外实习教学安排在实践和国际课程周进行,并以夹金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之旅、本科生参观药用植物园等内容进行报道,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另外,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师每年均立项接收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学探索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内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践和国际课程周、暑期开展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科研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药用植物鉴别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国内外研究和进展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进行课程中心药用植物学课程网络的建设与实践,探索多渠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巨桉系列优良无性系引进筛选及丰产培育技术研究

柳杉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试验

重庆市缙云山森林病虫防控预警监测技术研究

峡谷石漠化地区多种耐旱植物造林试验初报

气候变化对重庆马尾松毛虫和鞭角华扁叶蜂发生危害的影响

浅析南山植物园的植物造景

立木蓄积查算器的设计研究

重庆巫山县石漠化植被恢复造林成本的典型调查

杨梅栽培管理技术

美味牛肝菌人工保护促繁技术

竹柳生态特性及栽培技术

林下套种虎杖栽培技术

栾树育苗技术

忠县雷竹种植现状及对策分析

三峡水库消落带治理探讨

巫山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和防控对策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GIS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的推广应用实施“森林重庆”建设 促进重庆生态文明

森林的保健康复功能

浅谈乡土植物在森林重庆建设中的作用

丰都县石漠化监测与区划治理浅析

浅谈三峡库区林业的生态地位与产业发展

金融危机后重庆木材加工业的思考

重庆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万州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重庆石漠化地区任豆、红椿、紫穗槐造林试验初报

双季米金槐引种驯化研究

巨桉无性系WLEG-17选育报告

笋材两用竹引种繁育试验研究

灭虫药包及布撒器在防治森林病虫害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生活史策略的研究现状

重庆石柱水杉原生种质资源的发现与保护

长江上游低效林改造成效与探讨

双条杉天牛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生态治理优良草种——香根草

八仙花生产栽培技术

乌桕繁育与栽培技术淹水胁迫下水松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撑绿竹栽培及利用研究进展

构树试验初步报告

重庆都市区湿地资源调查初报

重庆市三峡库区及乌江流域蚊母属植物调查研究

重庆地区不同立地类型对巨尾桉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重庆市桉树速丰林初步调查研究

重庆市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保护对策分析

重庆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新增种类

林下蘑菇丰产栽培技术

吴茱萸栽培技术

推进重庆市林木良种化进程的探讨

彭水县油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重庆桉树人工林发展前景初探

梁平县竹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忠县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转变模式 创新机制——积极推动荣昌县速丰林基地建设

发展壮大蚕桑产业 建设和谐新农村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更新市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库,全面掌握2014年度全市各类种植业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的数量、地区分布和排放去向等情况,分析我市种植业面源污染动态变化,为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供支撑。

二、调查对象

2014年度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包括十二县、五城区农业种植生产主要措施、环节。

三、调查方法

2014年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以全面清查与典型调查为手段,在全面采集全市农业县(区)种植业源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依托2012年度筛选确定的典型县(区)、典型地块开展实地调查工作,建立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调查网络。

(一)全面清查

以真实、客观、全面为原则,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清查单位。清查内容包括市17个县(区)的耕地面积、园地面积、主要种植模式名称及面积、地膜用量、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回收利用情况等。各县(区)须填报《种植业基本情况清查表》。

(二)典型调查

1、典型县(区)选取

突出代表性、典型性、集中性原则,按照县级数量与规模,选取以种植为主的县(区)作为典型调查县,原则上与2014年度调查情况一致,龙胜县确定为我市典型调查县,调查任务见附表2。

2、典型种植地块调查

2014年度典型地块调查全区共涉及22类种植模式、800个典型地块。我市在选取的典型县中筛选150个典型地块,依据种植业源调查表附表2种植业源调查任务分配表。典型地块调查内容与2012年度一致,包括典型地块位置、面积、种植模式、覆膜情况、全年作物施肥状况等。负责县(区)根据典型调查结果,每一地块填报一份《典型地块调查表》(附表3)。

(三)、调查年限

本次调查年限为2013年9月30日~2014年9月30日。

(四)、时间进度安排

2014年6月20日制定并下发市种植业源污染调查工作方案;

2014年6月20日起,各县(区)组织开展清查,填报种植业基本情况清查表;市级单位负责督促有典型调查任务的县(区)开展典型地块调查,填报典型地块调查表。

2014年9月15日前各县(区)上报所辖种植业基本情况清查表和典型地块调查表,由市级单位进行审核。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在大城市里的孩子并不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农业生产的技术,对三农认识不多,更有甚者五谷不分,六畜不识,劳动能力和劳动技术急需培养和学习。因此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30年来一直坚持为广州市的中学生开设锻炼劳动能力,提高劳动技术,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普及三农知识为目的的学农综合实践活动。

在学农之余利用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该校长期农业生产实践积累的农生产设施设备和知识开展一系列的课题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劳动积极性与生物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开始本课题的探究活动。

我们想要加深对平日里所见到、吃到的各种食物的了解,以此次学农为机会,实地调查,拍照取样和品尝,结合植物学知识,探究我们所食用的食物是来自作物的哪个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并对其了解分类。通过查找资料和咨询专家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并向全班同学做汇报,接受大家的咨询和质疑。

希望能达成:学农,爱农,做农的传人。

二、活动目标

1、本次探究通过实地考察农作物、了解其的名称及其生长情况、了解农业生产的技术。

2、探究各种农作物可食用部位来自植物的哪一组织、器官,以及其名称的由来,功能,价值和意义。

3、体验植物的魅力与神奇,感悟生命珍爱大自然。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1、小组成员选取,指导老师进行课题的引入,并集合讨论课题研究方向、范围与规划。选取调查小组组长和成员分工。

2、由指导老师带领我们小组成员实地考察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农作物种植区(包括西作物区、水稻田、百谷圃、南作物区),辨认农作物种类并近距离观察作物生长情况,果实的形态,可食用部位。实地拍照、取样,并进行品尝农作物。实地考察31种农作物:萝卜、沙葛、姜、大蒜、芥蓝、大头菜、芋头、高粱、水稻、花生、辣椒、红皮萝卜、油菜、芋头、紫薯、向日葵、沙葛、小麦、大头菜、茄子、南瓜、番茄、蒲瓜、菠萝蜜、黄蛋果、番石榴、火龙果、枇杷、桑葚、香蕉、杨桃、柚子、释迦。在考察的同时小组成员充分感受田园风光。

3、讨论并查找相关资料(植物的器官、花的结构、果实的类型及其对应的水果)、对其进行了解并对调查取样的农作物分类。小组成员交流意见,提出疑问,并通过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

4、分组撰写调查报告。

5、补充调查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校温室大棚种植的作物(番茄、苦瓜、蒲瓜、小南瓜、茄瓜)并对资料进行录入。

6、询问有关专家,提出改进意见。

7、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完善报告。

8、小组成员分享并向班级汇报。

四、结果与评价

结果:了解了不同植物的可食用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名称。分析其功能,作用和种类等。探究了农作物的进化发展过程、加深了对现代科学在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品质提升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小组成员受益匪浅,开阔视野,巩固和拓展了基本的植物常识,体验了丰富的田园学农生活。

评价:在老师悉心的带领之下,冒着蛇与太阳的挑战,我们流着汗水,不断地探索,不怕艰辛不怕劳苦,顺利完美的完成了本次探究。感到很高兴很兴奋。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根深的了解。

五、学生收获(可附学生作品):

一、实地认识的农作物和水果

农作物24种:番薯、萝卜、沙葛、姜、大蒜、芥蓝、大头菜、芋头、高粱、水稻、花生、辣椒、红皮萝卜、油菜、芋头、紫薯、向日葵、沙葛、小麦、大头菜、茄子、苦瓜、南瓜、番茄、蒲瓜

认识的水果12种:菠萝蜜、黄蛋果、番石榴、火龙果、枇杷、桑葚、香蕉、杨桃、柚子、释迦、木瓜、葡萄

二、可食用部分分析

1、食用部分为该植物的根:番薯、萝卜、沙葛、姜

2、食用部分为该植物的茎:大蒜、芥蓝、大头菜、芋头

3、食用部分为植物的果实:

三、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