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经管理;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后勤部门逐步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规范分离,组建成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并按照规模效益和集约经营的原则,通过并入、托管、联办、连锁、股份合作等形式,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这是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改革。在高等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后勤工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师生员工正常生活、学习秩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受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后勤工作在财经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一、后勤财务收支未纳入学校财务会计报表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组在对一些高校2006年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部分高校后勤单位的财务收支未纳入学校的财务报表中,如:

1.A高校隶属后勤服务总公司的4个非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单位,2006年收入1657.9万元,支出1548万元,实现利润109.9万元,其收支情况未并入学校当年的财务决算中。此外,隶属设备处的科技物资供应中心(非法人资格),2006年收入5805.8万元,支出5699万元,实现利润106.8万元,其收支情况也未并入学校当年财务决算中。

2.B高校专家楼食堂、餐饮中心、房屋修缮处等3个单位,2006年收入

2235.6万元,支出2110.8万元,滚存结余305.8万元,未按照规定并入学校财务会计报表统一反映。

3.C高校后勤所属总务处2006年度收入1442万元,支出812.3万元,除上缴学校120万元外,其余收支未在学校财务会计报表中反映。

4.D高校后勤部门2006年对外有偿服务收入3065万元,除28.8万元按照学校规定上缴外,其余3036.2万元未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和核算。

(二)审计依据及结论

从上述案倒中可以看出,高校后勤部门,特别是其下属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未纳入学校会计报表中的问题较为普遍,反映出高校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

会计报表是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高等学校一定时间内的财务状况、收入支出情况以及净资产变动情况等会计信息的总结性文件,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仅是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等学校加强财务收支管理的重要依据。完整、系统的会计报表,可以为学校了解、检查和分析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有利于学校领导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加强管理,确保各项事业计划的圆满完成;也有利于高等学校科学制定未来的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务收支预算。因此,高等学校应严格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关于“各项收入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规定。

审计组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规定,要求上述学校对后勤财务收支未纳入学校财务报表的问题予以纠正,以全面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

当前,随着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稳步推进,后勤部门将逐步从学校管理体系中剥离出去,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学校与后勤之间,如何理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二、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组在对一些高校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这些高校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下列问题:

1.A高校总务处将历年各银行账户存款利息收入挂“其他收入――利息收入”账户,年度不做结转,至2006年底累计挂账金额101.4万元。

2.B高校总务处2006年将收取的电费16万元,从“教育事业收入”转入“事业基金”科目,未冲减事业支出。

3.C高校总务处2006年分别将两笔赞助费50万元、11万元挂列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未计入当年收入。

4.D高校总务办2006年度收支结余217.2万元,按照规定应提取事业发展基金86.8万元,实际提取65.1万元,少提取21.7万元,并转入奖励福利基金。

5.E高校汽车队将2006年度报废汽车的变价收入14.8万元,挂列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未按规定转入“修购基金”科目。

6.F高校总务处2006年修建盒式房,工程结算造价217.6万元。2007年共取得房屋租金、水电费收入130.2万元,列入“应付及暂存款”科目,并在此科目中直接支付工程款117.6万元,造成当年财务收支情况不实。

(二)审计依据及结论

上述A高校的做法不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的下述规定:年终结转时,应将“其他收入”科目中“非专项捐赠收入”扣除“其他项目收入”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B高校的做法不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的下述规定:发生教育事业支出时,借记“教育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支出收回时,应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教育事业支出”科目。

C高校的做法不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的下述规定:收到留本基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各类捐赠,应记“其他收入――捐赠收入”科目。

D高校的做法不符合《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改革鼓励教育科研卫生单位增加社会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发[1989]10号)第三条关于“高等学校的学校基金,除按不低于40%提留作为事业发展基金外,其余部分由学校自主分配”的规定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二十八条关于“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的规定。

E高校的做法不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的下列规定:固定资产转让和清理所得的净收入,应记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F高校的做法不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中的下述规定:经营收入核算“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取得经营收入应贷记“经营收入”科目。

对上述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审计组要求有关高校按规定进行调账处理,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三、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某高校审计部门在对该校后勤所属劳动服务公司经理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经该经理同意,公司将收取的房屋租赁收入挪至公司会计账外进行核算,并以公司出纳员个人的名义,将款项存入储蓄所中。从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共取得房租收入57.6万元,存款利息收入5.5万元,其他收入4.1万元,共计67.2万元。其间经该经理批准,先后以差旅费、房租提成、其他业务收入提成等名义私分11.3万元,其中经理本人分得1.5万元。审计部门发现并指出其私设“小金库”问题后,该同志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私设“小金库”,而认为是私设了账外账。

(二)审计依据与结论

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5月4日颁发的《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对“小金库”作出明确的界定,即“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包括“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账外的”。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小金库”有三个要素特征:一是侵占、截留单位的收入;二是收入不纳入单位会计部门账内管理和核算;三是私存私放。本案例中该公司没有将所得房屋租赁收入(单位收入)列入公司(单位)会计账内核算,而把资金以个人名义私自存入储蓄所,是典型的私设“小金库”。学校审计部门根据该单位存在问题的事实,将其移交纪委监察部门予以查处。

四、以“承包”名义截留收入,私分公款

(一)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某高校审计部门在对后勤所属一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理周某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2004年初,该经理在本单位办公室主任等4人的强烈要求下,未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未向全体职工通报,只是征得副经理同意后,将具有较大利润的学生公寓卧具购买项目承包给该4人经营,且未定承包基数,未签承包合同,导致本应属于企业的利润被“承包”者拿走。2004年至2006年间企业应盈利60.7万元,实际为24.9万元,其余的35.8万元经该经理批准,以临时工工资、垫付工资、加班劳务等名义被“承包”者提取,由企业正副经理等7人分掉,该经理本人分得5.2万元,其他人员分得1万元至6万元不等。

(二)审计依据及结论

承包经营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实行承包经营首先是要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承包的经营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其次要在科学确定承包方式、基数、期限和经济责任基础上,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以规范的形式明确发包人和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再者,发包人必须从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出发,以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为基本原则。

本案例中,该企业经理在明知承包经营会减少企业收入和利润而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下,仍然把此项业务承包给个人经营,且没有签订承包合同,使承、发包双方权责不明;同时本人既是发包人,又参与承包赢利的分配,成为承包的受益者。据此学校纪委认定这种“承包”实质上是一种集体私分公款的行为,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给予该经理党纪处分。尽管该经理认为企业是集体所有制性质,自己是法人代表,有权决定企业的分配原则,其行为不是违纪,不是集体私分公款,而是承包所得;尽管现行的法律法规中难以找到明确的条款来进行界定,但从事实和结果看,该校纪委做出的处理决定是正确的。

五、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一些领导干部财经法纪观念不强

高等学校的后勤工作具体而且繁杂,日常管理及事务性工作很多,因此,高校后勤的一些管理干部每天忙忙碌碌,忽视了自身的学习,特别是对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学习,导致财经法纪观念不强。有意无意地造成了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如:出租出借银行账户、违规乱集资、违规将资金存入未经国家批准的非金融机构以及私自开立银行账户、截留应上缴学校的资金等。此外,混淆服务收入与经营收入的性质,以致出现偷税漏税现象。

(二)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明确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的投入明显增加,致使高等学校后勤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除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外,后勤各级领导干部还从事大量的经济管理活动。由于没有建立明确的经济责任制,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只要不是个人违法违纪问题,单位出现的其他问题都难以追究个人的责任。以致投资决策失误,截留、隐瞒收入,以各种方式和手段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违纪违规问题屡禁不止。

(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

在高等学校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后勤系统的管理比较复杂,既有服务型的学生食堂、校园管理、基础设施维修部门,又有经营型的招待所、车队,还有管理型的基建、房产部门。此外还有独立核算的幼儿园、劳动服务公司等。这些单位因职能、管理方式不同,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也存在差异。加之后勤财务在大部分高校中是二级核算单位,其所辖单位的经济活动又复杂,因此管理和监督相对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及截留收入、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偷税漏税等问题的发生。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给个别人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四)小团体利益作祟

高等学校后勤所属单位,大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许多单位都采取物质激励和奖惩的方式,以期达到管理的目的。为此,一些单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惜采取隐瞒、截留应上交学校收入、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方法来满足小团体利益的需要。此外,一些单位的负责人错误地认识和理解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必要性,想方设法摆脱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的制约,以获取更多的“自主”经费。这也是私设“小金库”、截留收入、公款私存等违纪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观原因。

(五)个别人利欲熏心,以身试法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个别思想意志薄弱者经不起物质与金钱的诱惑,私欲膨胀,不惜以身试法。还有个别的党员干部,放松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思想蜕变,无视党纪国法,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择手段牟取私利,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六)监督乏力

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使得会计核算任务十分繁重。导致在高等学校各级财务部门中普遍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力度明显不足;另外,学校的审计部门对校内单位的普遍性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不够;财务、审计部门对国家财经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出现违反财经法纪问题的重要因素。

六、应采取的对策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工作已初见成效,以规范分离、组建后勤经济实体为标志,高等学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为使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发展,后勤经济实体的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基于上述原因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一)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财经法纪观念

高等学校后勤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后,其职能将由原来的管理服务型向经营型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后勤的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对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一方面做到自觉守法经营,另一方面也需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明确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制

建立经济责任制的目的是实现责、权、利相统一,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其受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权利的制约。

(三)完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要根据后勤经济实体自身运行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机制,保证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这既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增加效益的要求,也是防止出现错弊的需要。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根据西方学者P•格里尔和T•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有以下思想:

(一)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浆。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只起掌舵作用而不是起划浆作用。这样可以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因此,新公共管理认为,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也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治理的政府。

(二)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新公共管理从公共选择理论中获得依据,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了传统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重新进行了定位。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内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存在,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并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

(三)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层次之间的交流极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作出反应。企业界经理采取分权的办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作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授权或分权的办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作出反应。

(四)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与传统公共行政部门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政府可以把巨大的官僚组织分解为许多半自主性的执行机构,特别是把商业功能与非商业功能分开,决策与执行分开,移植私营部门的某些管理办法,主张全面的货币化激励,不过分主张传统的道德、精神、地位和货币等因素的混合以及单一的固定工资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主张对高级雇员的雇用实施有限任期的契约,而不是传统的职位保障制。

(五)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因为竞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服务态度,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职工士气。

(六)政府应重视公共管理的效率、效果和质量。传统的公共行政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能主动、灵活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的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与人员的业绩和效果联系起来,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任务付酬。

(七)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遵守既定法规、轻绩效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新公共管理认为,虽然任何组织都必须有规章才能运行,但是过于刻板的规章则会适得其反,这些规章会妨碍政府的办事效率,使政府无法对正在迅速变化中的环境作出快速反应。[2]

二、当前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学校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和相对独立的内部行政管理系统。从管理角度看,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具有公共行政管理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科学化、法制化、专门化、专业化等,所不同的是,公共行政管理的职能是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们享有广泛的平等和自由,而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职能是维护和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因此,公共行政管理与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借鉴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在学校内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这对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内部行政管理的观念、方法、体系依然比较传统和陈旧,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雍肿、人员过多。受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和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模式的影响,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机构普遍存在大而全的现象。一所中等规模的高校,其内设处级行政管理机构(含党务管理部门)可达二十余个,每个处级管理机构又设置若干个科室,少则二三个,多则五六个,机构和人员规模普遍比较庞大。尽管高校对内部行政管理机构和职数的设置也进行过多次改革,内部行政管理机构也进行定职能、定岗位、定职数,但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机构的编制往往缺乏硬约束,随意性大,每一次内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不久,又会产生新一轮的膨胀,很难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机关不仅机构多、工作人员多,而且干部职数也多,除实职岗位外,还有调研员、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对个人和单位的考核,往往是形式重于实质,过程重于结果,个人与单位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此外,高校行政管理机关还普遍存在文山会海的现象,文件多,会议多,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办事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后勤改革前,我国高校都建有非常完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系统,其直接后果是学校办社会,导致后勤机构、人员越来越多,经费开支越来越大,学校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制约和影响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办学规模的扩大。李岚清同志多次在全国高校后勤工作会议上指出,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后勤,后勤是高教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改革解决瓶颈问题。当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已进入一个关键的时期,并在一些地方和高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但就整体而言,步伐依然太慢,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高校太少。大部分高校尽管成立了后勤服务总公司、后勤集团等组织,并按企业化的模式进行运作,但由于在产权明晰、机制转换、人员分流、资产管理、经费结算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困难,高校的后勤服务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社会上的企业还很难参与学校服务市场的竞争,后勤企业对学校服务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依赖性,后勤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因此,将目前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称之为“后勤组织企业化改革”也许更恰当一些,高校并没有完全从后勤繁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高校仍然承担着后勤企业各种各样的明贴或暗贴,后勤企业依然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缺乏成本效益观念,浪费严重。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高等学校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是学生学费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主要是横向的科研经费)、经营收入等,但国家的财政拨款收入仍然是高校主要来源之一。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具有较好的经费保障渠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国家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又实施了由学生负担部分培养成本的收费政策,高等学校运行经费得到了保障。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其产出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层面上,加之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经费不足可以向财政要专项、要政策,自身筹资的压力很小,因此高等学校普遍不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和研究,有些项目的投入往往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浪费现象。到目前为止,高等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没有实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办法,对生均培养成本还没有形成一种权威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专项经费的投入产出情况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此外,由于高校的公共性,高校的管理者往往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和投机心理,对公用经费的使用缺乏勤俭节约观念,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保值增值的观念,对投资决策的论证缺乏效益观念,加之目前对高校管理者在经费投入和使用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资金浪费现象、资产流失现象和投资失误现象。如高校实验室就存在因为管理不善而导致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甚至闲置的现象,高校的基建项目就存在因为规划论证不充分而造成投资损失的现象,高校的采购项目就存在因为没有建立规范的竞争机制和操作程序而导致经费支出增加的现象。

(四)没有形成规范的用人制度和合理的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是高等学校内部行政管理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很多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从总体情况看,用人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进展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铁饭碗”、“终身制”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打破,高校教师的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往往是形式重于实质,下岗分流或岗位交流的力度还很小。二是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勉强下来的干部,或保留待遇或改任相应的调研员。三是工资奖金分配过程中平均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拉开差距的阻力比较大,很难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对有突出贡献者,奖励力度还不够大。四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岗位中,教职工家属和子女有比较大的比例,一些本可通过招聘临时工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岗位,却仍然使用正式工,导致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

(五)校院二级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学校管理重心还没有真正下移,学校的政策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设备购置、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招生就业、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决策权集中在机关职能部门,学院一级办学自比较小,难以放开手脚开展工作。相比之下,机关部门的职能显得过于强大,管理过度、管理越位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学院一级的工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小机关、大服务的格局没有完全形成,院系一级的办学积极性和办学潜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学院一级应该承担的职能与学校一级应该承担的职能还缺乏科学的划分模式。

三、新公共管理运动对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

正如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样,新公共管理所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对改进和提高高校的内部行政管理水平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调整学校行政机关的职能,构建“小机关、低重心、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多年来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问题在于没有准确定位学校机关的职能与学院的职能,只是在机关部处的机构整合与人员编制上做表面文章。每次改革由于没有合理地划分和调整机关部门的职能,机关的机构数与人员数虽然减少了,但机关部处的工作量没有减少,自然就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样一种反弹现象。高校的校部机关,在高校这一“小社会”中事实上起着“小政府”的作用,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出的“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浆”、“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的思想,给高校内部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一方面,高校的校部机关应改变目前管得过多、过细的现状,其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宏观管理层面,如制定政策、把握方向、指导工作等,院系的主要职能应定位在微观管理层面,如执行学校政策、落实工作措施、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等;另一方面,高校应重新构建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力关系,改变目前校部机关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的现状,校部机关要善于分权,努力为基层服务,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让学院有更多的决定权,充分调动学院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内部行政管理的效率。高等学校与政府部门同样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具有公共性的特征而不重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没有市场竞争意味着高校内部管理缺乏进步的动力,意味着高校内部管理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表明,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在公共部门内也同样存在,在公共管理中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在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中,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第一,在后勤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关键是高校对后勤企业采取了过多的保护性措施,后勤服务领域没有真正对社会开放,社会上的企业还不能参与学校的竞争。事实上,学校的宿舍、食堂、运输、物业、绿化、医疗、校园基础设施等完全可以通过引进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与学校的后勤企业一道进行竞争,这既有利于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校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在采购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采购质量,节约经费支出。学校年度经费支出预算中,采购支出是份额最大的支出预算,包括学校基本建设支出、仪器设备购买支出、图书资料购买支出、公共服务项目支出等。通过建立规范的采购机构和采购程序,引入具备资质条件的供应商参与竞争,将大大降低支出成本。第三,在管理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高校内部的许多管理服务项目,事实上可以让更多的私人部门参与供给,如会计核算可以让会计事务所参与供给,财务审计可以让审计事务所参与供给,会议组织可以让宾馆饭店参与供给,旅游活动可以让旅游公司参与供给,资产管理可以让物业公司参与供给,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中来,对推动管理效率的提高、服务态度的优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 经济学 社会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05-02

一、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的商品经济学说及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的商品经济学说关于“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观点,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后勤实体企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后勤服务产业化、后勤队伍专业化。

2.制度变迁的理论。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在原有的制度安排不均衡的条件下,在不同的制度选择集中,由高校为适应外部变化、捕捉制度不均衡的潜在获利机会而寻求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以及政府出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而施以政策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改革兼有这两者的成分。

3.交易费用的理论。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高校的后勤提供是由学校主导还是由市场配置,就要取决于管理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比较而言孰大孰小。

4.产权经济理论。剩余权力是产权理论研究的核心,剩余控制权的主要经济意义是,允许所有者拒绝不支付所有者要求的价格人使用它的资产,而这就是所有者能够获得并保有资产的剩余收益。

对于后勤社会化改革来讲,前提是在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明确的产权界定,明晰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理顺产权关系既是后勤改革的基础,也是后勤改革的目标。

二、高校后勤服务属性的经济学分析

1.高校后勤服务:从纯粹公共产品到私人产品。高校后勤的改革,既体现为理论也体现为实践的不断推陈出新。随着改革向深处跨越,为了有效地消解新的实践困难,在理论上仍必须“走回去”,必须在源头上回答高校后勤改革的本质内涵以及现实指向等诸多问题,而剖析高等教育服务和高校后勤产品的经济本质区别,明晰后勤服务产品的本质属性,籍以指引改革方向,则是当前理论之第一要务。

首先对产品性质的内涵做一概略性的说明。所谓公共产品或公共物品,按萨缪尔森的话,就是公共产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划分,最简单的理解是源于产品受益范围的不同:用于满足以整个社会为单位共同提出的公共需要的产品为公共产品;用于满足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分别提出的私人需要的产品为私人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具备两个本质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即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并不妨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同时享用,也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不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以及在消费这种产品时,很难将拒绝为此产品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受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研究范围之外。

(1)高校后勤服务作为公共产品何以成为必然。高校以事业方式自办后勤是与传统社会、计划经济体制的大环境相适应的。把高教当作公共产品来提供,所以高校后勤也只能体现为公共产品,唯其如此,高校的基本运行才能得以保证。高校与高校后勤处于密不可分的捆绑式结构,后勤的资源配置与教育资源的配置一样遵循计划,高校吃政府的“财政饭”,后勤吃高校的“财政饭”。

此外,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专门化程度较低,甚至没有形成产业的概念,尤其是第三产业。没有来自社会的冲击,高校后勤自然处于没有竞争压力的态势之中,处于行政垄断的保护之下,处于低水平的独家经营的状态。高校的一切都属于计划控制的范畴,后勤自然也不可能越出这个雷池。其结果是,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涵盖教职工及其家庭和全体大学生),服务内容的宽泛性(师生员工及其家属、子女的所有生活问题),服务提供的福利化,排斥成本核算等等都使得高校后勤成为一种公共产品。

(2)高校后勤服务成为私人产品何以成为必须。随着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服务已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如后勤服务资源的利用率达到饱和,则必有一部分人无法享受这种服务,或者享受的服务质量较差。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接受这种服务的对象相对固定的,他们较少具有流动性和变异性,因而作为高等教育这种准公共产品的服务对象是明确的。但是高校日益开放,体现在高校后勤的服务对象上,已不再限于师生员工,还有很多的教职工家属,甚至延伸到校外,如果这时再用公共产品、福利化的思路来提供高校后勤,则会产生严重的“溢出效应”,与国家大力兴办高等教育是相违的。高校后勤服务之所以要成为私人产品,是因为高校后勤的经济性质不同于高等教育的性质。国家在保持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同时,没必要把不同性质的高校后勤也捆绑在一起,这样既违背教育规律,又违背经济规律,使得高校后勤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后勤服务不同于教育,它的消费具有直接效用,因而更具竞争性和排他性。学校增加一个学生,边际成本不为零,会降低原有学生得到教育服务的水平,如平均受教师关注的程度会降低,生均校舍面积、图书、仪器等教育资源会减少。并且在技术上学校完全有能力将教育的消费者(如不付费者)排除在学校或教室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后勤是私人产品,至少可以说,在高等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中,由于高校后勤的存在,其私人产品的比重更重了些。而私人产品符合完全竞争假定前提中关于产品的消费利益必须内部化的要求,从消费方面看,私人产品不存在市场缺陷,如果产品在生产方面符合完全竞争的假定条件,即该产品的每个生产者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具有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且能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最有效地生产这一产品,那么市场提供将使得这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处在理想的水平上。也就是说,私人产品的市场提供可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2.高校后勤:教育与产业的双重属性。

(1)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我国的高校后勤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教育和产业的双重属性。从后勤工作的性质和功能来看,不论是基建房产、总务、设备,还是物管、养护、维修、膳食,它们的工作从根本上来讲最终都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服务于人才的培养,因而具有教育属性。理解和重视后勤的经济属性,必须首先理解和重视后勤的教育属性,承认和重视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就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何保证高校对大学生的补贴和扶持真正到位?怎样限制后勤服务者通过垄断、随意提高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何使全体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水平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怎样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高校后勤的产业属性。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后勤又具有明显的产业属性。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总体框架的确立,后勤工作不可能沿袭过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益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师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都要求从管理方式到管理程序都要把后勤工作作为一个产业部门来运作。产业是具有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从供给角度来看,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由上面的分析可知,高校后勤服务首先是一种产品,而且是私人产品,既然是私人产品,就应由市场提供,既然由市场提供就具有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同时,既然是产品而且是私人产品,就是一种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回到前面提出的产业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可以确定:高校后勤具有产业属性。

三、对高校后勤改革的认识

1.高校后勤的经济属性对后勤改革的启示。高校后勤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纯粹公共产品发展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人产品,这种经济属性的转变就决定了传统的福利型后勤提供模式是没有效率并且难以持续的,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难以适应高校后勤的需求,因此必然走向社会化的发展道路。但是,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并不是要脱离和违背教育,而是要更好地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要正确处理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经济活动,属于社会第三产业,具有经济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要按经济规律办,讲求经济效益,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注意社会效益,才能发展壮大。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高校后勤具有教育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因此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坚持高等教育公共品属性。为教育服务决定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同时,也遵循教育规律,“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不能变,后勤服务永远肩负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同时,社会化改革后,高校后勤将进入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保证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后勤部门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强化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以改革求生存、向市场要经费、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2.高校后勤改革的层次与框架。高校后勤社会化,即是将高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的后勤支撑条件置于社会化服务的大环境中,开放现有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走市场化的道路。最终达到“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国家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政府、学校和社会监督管理”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社会化既是一个管理模式改革,更是一个经济体制改革,它是将后勤服务部门,由计划管理的、行政命令的、福利型的经济单位,向市场为导向的、按行业规律组建成的、服从价值规律的现代企业的转变。其过程为:后勤部门人财物逐步实现与学校行政管理体制脱钩,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服务型企业实体;吸引社会投资逐渐实现后勤实体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的高校市场准入机制,鼓励社会第三产业加入高校后勤服务提供;校园服务与社区服务协调发展,高校摆脱后勤经营管理工作,自主选择服务提供商,其对后勤的职能仅仅保留规划与监督的功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本该由社会举办的后勤保障服务还给社会,学校主要负责教学、科研、育人。后勤服务部门脱离学校行政系统,以企业化的经济组织形式融入社会,必将带来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从改革的内容或者说改革的框架来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改革。变供给制、福利型的无偿服务拨款制为经营型、企业型的有偿服务收费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后勤行政管理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后勤服务经济实体。按“管理、服务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原则,组建企业化的服务公司,从事后勤保障工作。

(2)运行机制改革。将计划经济经费拨款的运行机制改为主要靠市场经济收费制驱动的新的运行机制。学校尽可能将公用经费指标按照招生数量和工作性质分解到各单位,对师生的福利尽可能由暗补改为明补,减少实物分配的无偿占有量,增大货币分配的有偿占有量。

(3)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社会化方向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定编定岗,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双向选择,以岗定人,引入竞争机制。

(4)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原有的工资制度,引入激励机制,以岗位、贡献、效益为主要考核指标,严格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分配。

(5)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应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并应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可采取引进、联营、租赁、服务合作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化改革。

四、结束语

高校后勤改革没有统一的样板可循,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各自最佳的改革时机和改革模式,要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办学发展的最佳模式。而就后勤服务的具体项目而言,因其经营性质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在同一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的改革上也不必追求改革的统一性,不必强求各方面都要在同一时间、按同一方式一步到位地推进,可以灵活地选择改革形式,不必拘泥于形式的统一和时间的同步。社会化改革的下一步应重点解决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建设、后勤实体的产权多元化改革以及一些思想观念上的误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嘶蒂格利茨.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

3.章勇.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J].重庆工商人学学报,2004(5)

4.杜驰.高校教育成奉核算初探[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4(3)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学习和生活环境?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中、小学总务管理者既是管理者、组织者、又是服务者,作为管理者要不断学习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和方法,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服务育人,奉献创新思想和效率意识,善于打破陈旧的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法,建立新

的适应学校发展的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制定和落实有效的工作计划,确保学校总务工作顺利进行。 古人说:“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计划和安排。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制定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或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学校总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作为中小学总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有效的远近规划和长短期计划,如学校建设远近规划,学年、学期、季度工作计划及近日工作流程等,以确保学

校总务工作顺利而高效的进行。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因此中小学总务管理工作只有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才能使总务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也能使后勤工作人员感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优质服务,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起重要保障作用。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行事,真正做到收支有标准,管理有制度,监督有效果;再如,建立健全财产管理制度,实行财产管理责任制,使所有校产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账目清楚,帐物相符,用管结合,责任到人,真正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杜绝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四、加强后勤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学校的后勤工作,既是一项理财管物、收收发发、修修补补、扫扫擦擦的事务性工作,又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政纪律,政策和原则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如果后勤人员没有吃苦和大公无私的精神,没有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的思想和意识;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的,作为中小学总务管理者必须在尽力争取校长的支持下,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建设,在制定并落实后勤人员政治及业务学习计划,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力度,加强后勤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控制的同时,一是在充分了解现有后勤人员的情况下,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分配工作,使其各自发挥其特长。二是要充分相信人,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才能,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这是做好后勤保障的重要前提。三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后勤管理工作,总务管理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后勤人员工作考核办法及奖罚办法》,把后勤人员平时工作表现、工作量及出勤等纳入评优评先和年度考核,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四是要关心人,总务管理者要关心后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要关心后勤人员的切身利益,急后勤人员所急,想后勤人员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为师生提供最佳的优质服务。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勤;拼车;交通拥堵;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主要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以交通拥堵为显著特征的城市交通环境持续恶化。自去年底以来,经久不散的雾霾天气更是让机动车成为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在目前小汽车使用无法大幅降低的情况下,除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外,着力提高小汽车使用效率,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

美国、英国等国家通过采取费用优惠、设置HOV车道(高承载率汽车专用车道)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拼车”行为,培养人们的“拼车”习惯,而“拼车”在国内正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1年宁波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百万大关,但私人小汽车的合乘率仅为1.42人/车,单人利用比例达到69.6%[1],在提高使用效率上大有潜力可挖,而“拼车”正是一种既时尚又较高效的手段。

1 “拼车”的意义

所谓“拼车”,就是相同路线的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回家,节假日出游等,车费可以由乘客平均分摊的出行方式,被形象地称为“第四种交通方式”。它具有经济性、舒适性、利用率较高等优势:

可以分摊车费,减少汽车使用支出,降低拼车各方的出行总成本。

可以避免等车、挤公交的烦恼,免受严寒酷暑等恶劣天气打的难的痛苦,既节省时间又保证出行的舒适性。

可以有效减少“空驶”,提高单个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车辆使用总量,有利于减轻交通负担,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通过减少车辆使用数量,一定程度上降低尾气排放,实现环保节能要求。

可以有效减少停车需求,缓解城市停车压力。

可以丰富生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正是基于以上优点,同时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国内外许多城市都着力推广或倡议“拼车”出行。

2“拼车”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2.1国外“拼车”发展

美国为拼车提供法律依据。联邦1980年路面交通法在有关高速路的改善的法律修订案别提出,1980年至1982年的财政拨款中要有一部分用于鼓励合伙使用小汽车和上下班班车;另外,授权在修建与州际公路邻近的停车设施的时候,鼓励合伙使用小汽车和上下班班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完整的拼车组织体系鼓励拼车,主要方式是在各个城市设立拼车管理办公室,对拼车进行规范管理。英国则通过设置HOV车道来鼓励拼车[2]。

2.2国内“拼车”发展

杭州以政府名义率先倡导有车族无偿、自愿拼车,杭州市交通局确认施家花园社区和东部软件园为首批拼车方案试点单位[3]。重庆市在打击黑车专项治理中同样认可市民拼车[4]。武汉市常青花园社区推出“邻里合乘”的公益拼车活动,引导普通居民参与,达到减负疏堵、节能减排、融洽邻里关系的目的[5]。北京、上海等地民间都自发的建立了“拼车”网站,极大地推动了“拼车”的普及。

3 通勤拼车探索

为了响应“绿色出行”的倡议,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规划院”)计划开展“幸福拼车 绿色出行”的主题活动。这既是满足单位现实需求的一次探索,也是对“绿色出行”的一次具体实践,可以为推动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优化、降低交通污染积累宝贵经验。

3.1同事间拼车的可行性

虽然当前“拼车”存在安全保障、经济纠纷等问题,但是同事之间的拼车行为可以较好地避免这些难题,最大程度地发挥“拼车”的优势。

首先,对能拼车的同事而言,工作地点相同,上下班时间和线路相近,“拼车”既便利又节省时间。其次,可以有效缓解单位配建停车位供需失衡的矛盾,减少停车的烦恼。再有,拼车期间可以加深同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促进办公室氛围的和睦和工作的开展。另外,顺应了当下“节能环保”潮流,客观上减少交通污染,满足“绿色出行”需要。总之,合理拼车有利无害。

3.2拼车意愿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宣传“拼车”活动,培养员工的拼车习惯,规划院首先针对全体员工展开“拼车”意愿调查,了解拼车的可能性。在汇总广大员工的建议基础上,制定具体方案,从而保证拼车活动的切实可行。

3.2.1调查介绍

本次调查面对规划院全体员工进行通勤拼车意愿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姓名、家庭住址、私家车拥有情况、通勤距离、通勤的主要交通方式、通勤拼车的意愿及时间段和对通勤拼车的建议等内容。本次调查从2013年2月18日至2月28日,共计11天,共发放问卷133份,有效回收111份,回收率达到83.5%。

3.2.2样本分析

从111份有效样本来看,男性占大多数,达到60.36%;私家车拥有率也很高,达到66.67%,从侧面反映出了规划院的工作特点与情况。

图1 家到单位的通勤距离的分布情况

由图1可知,样本中距离单位10km以上的员工最多,达到32.43%;其次是距离单位2km以内的员工,占20.72%,此距离范围内较适合步行和自行车出行。

图2 通勤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如图2所示,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有48.87%的员工选择自驾的方式,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仅占25.56%。此外,在现状的出行方式中存在6.02%的搭车人员,说明规划院开展“拼车”活动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

图3 通勤拼车意愿

在调查的111个样本中,有72.97%的员工愿意参加“拼车”活动。对于开展“拼车活动”,有46.96%的员工希望能够提供拼车信息,47.83%的员工希望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还有一部分员工希望单位能够提供班车服务。而不愿意参加“拼车”活动的员工主要是由于时间上不便协调,有40.54%的人主要考虑到加班的原因,有18.92%的员工需要接送家人。

图4 拼车时间段调查情况

在愿意参加“拼车”活动的员工中,有83.95%的人认为上下班均可进行拼车,反映出通勤拼车的适应性是广泛的;其余的员工考虑到自身的情况,有12.35%可以接受下班进行拼车;仅3.7%的人认为只上班进行拼车较合适。

考虑广大员工对拼车的态度以及以上综合分析可知,规划院有着良好的拼车基础。

3.3拼车的注意事项

单位同事间应以自愿、平等为基本原则,协商一致,就近、顺路拼车。

3.3.1搭乘人员注意事项

应提前到达相约地点候车,车辆一般不等人。

相约候车的地点应在不违章之处。

行车路线与驾车人员协商确定。

搭乘人员必须注意安全,杜绝一切不安全行为,以免意外发生。

车内是否可以吸烟,由搭乘人员与驾车人员协商解决。

3.3.2驾车人员的注意事项

应该按时接送搭乘人员。

驾车人员应该保持车辆完好,严守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车,注意行车安全。

驾车人员保证车辆保险齐全,必须购买车上人员责任险,明确搭乘人员承诺对拼车期间的人身安全自负其责,不得因拼车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向车主提出追责请求。

3.4拼车的方案建议

3.4.1拼车方案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不同出行距离适于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进一步结合规划院调查的现状出行距离与交通方式组合,划定适于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的出行范围。本次拼车方案建议:0 - 1.5km宜采用步行的出行方式,1.5 - 3km宜采用自行车的出行方式,3km以上宜采用私家车(或班车)的出行方式。对于员工拼车组合适宜范围的划定,一般以0.5km为半径(也可自主顺路拼车)设计拼车组合,提供拼车信息,自愿实施拼车。

考虑到员工改变通勤出行主要方式,培养“拼车”习惯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制定了相对保守和开放的两种拼车方案,其划分界限在于1.5 - 3km内采取的交通方式的不同。

保守方案:当出行距离小于等于1.5km,建议采用步行的出行方式;当出行距离大于1.5km以上,建议采用私家车或班车的出行方式,见图5;

图5 拼车保守方案示意图

开放方案:当出行距离小于等于1.5km,建议采用步行的出行方式;当出行距离介于1.5km与3km之间时,建议采用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当出行距离大于3km以上,建议采用私家车或班车的出行方式,见图6。

图6 拼车开放方案示意图

3.4.2拼车效果预判

通勤拼车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参与问卷调查的111名员工中,拼车活动开展前使用私家车出行的共65人,总的出行距离约为492公里。其中,有48人表示愿意参与拼车。

保守方案中私家车和班车总共使用38辆,其中拼车使用私家车18辆、班车3辆,总出行距离下降至305km。相对拼车前,采用私家车辆出行的比例减少了24.3%,总的出行距离减少了38.0%。

开放方案中私家车和班车总共使用32辆,其中拼车使用私家车12辆、班车3辆,总的出行距离下降至269km。相对拼车前,采用私家车辆出行的比例减少了29.7%,总的出行距离减少45.3%。

3.5实施及鼓励措施

考虑到法律、法规等的现实约束以及结合通勤拼车调查结果的反馈意见,此次拼车活动建议采用无偿拼车形式,并且建立拼车信息平台,如QQ群、微博等,实现拼车自由组合,信息实时更新。在此基础上,保证车辆保险齐全,要求拼车车辆必须购买车上人员责任险,拼车人员承诺对拼车期间的人身安全自负其责,不得因拼车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向车主提出追责请求。

另外,为鼓励、培养员工拼车,建议实施以下鼓励措施:

不定期提供免费洗车券,油卡等车补措施。

制定拼车员工专用停车证, 可以优先使用最近的停车位。

可以不定期组织拼车员工的聚会活动,提供车辆保养及维修知识等讲座。

3.6现实问题与对策思考

本次拼车活动是在驾驶人员与搭乘人员“无偿”拼车和单位提供一定鼓励措施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对外推广,如何弥补驾驶人员的额外行驶成本将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果拼车收费,无论是否是支付加油费等道义上的费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12年修正本)》等相关规定,就会被认定为非法营运的“黑车”,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有权停止其行为。另外,由于拼车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容易产生纠纷。例如,人身财产安全、客运监管、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费用如何分摊、协议如何约定等。尽管本次拼车活动的拼车人员承诺对拼车期间的人身安全自负其责,不得因拼车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向车主提出追责请求,但是这种免责约定,从根本上违反了国家宪法和法治精神,所以是无效条款,不具法律约束力[6]。

面对政策上的缺失导致拼车的诸多隐患,需要政府部门先在立法上有所推进,同时要在运管、交警、保险等方面进行配套保障。比如,给“拼车”和非法营运划出一条明确的界线,对于有偿“拼车”,如果搭乘人员只是分担耗油、车辆磨损等成本费用,就应视为合法;如果“拼车”收费远高于相关成本,甚至车主以此为业,那就是非法。这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一种办法[6]。再有,拼车人员应当购买车上人员责任险从而化解驾乘的后顾之忧。

另外,在未来拼车推广中,自愿达成拼车协议的拼车人员之间,应在拼车前核实对方身份,签订包括费用分摊、违约责任以及赔偿责任在内的相关协议。

4 拼车活动的推广设想

现阶段,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联手中国宁波网对于“幸福拼车 绿色出行”的拼车活动进行前期宣传。待规划院初步实施拼车活动后,总结经验,适时进行推广。首先,拟向规划院所在规划大厦的宁波市规划局及其所属单位倡议推广,形成以规划大厦为目的地的拼车站点,总结、建立单栋建筑内跨单位的拼车活动机制及有效运营方案。其次,在此基础上,拟向东部新城核心区内其他各局及其所属单位推广,形成覆盖东部新城核心区的各个拼车站点,构建网络,形成规模,提高拼车的吸引力,降低私家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真正实现区域性的“幸福拼车 绿色出行”。

5 总结

综上所述,拼车出行,作为一种时尚并且有效的提高私家车利用效率的手段,正被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接受。合理的拼车出行,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交通拥堵乃至城市综合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拼车现状的基础上,以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开展的“幸福拼车 绿色出行”的主题拼车活动为例,详细介绍与分析通勤拼车的意愿调查,结合规划院自身特点提出拼车方案,并对可能实施的效果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形式与鼓励措施,并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最后,对拼车的有效推广提出了构想,希望本文能对为未来拼车出行的系统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宁波市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办公室.居民出行调查分析报告.2012.

[2]王茂福.拼车的发展及其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0,(11):54-61.

[3]刘洋,王利军.杭州倡导有车族无偿拼车.中国交通报,2009 .

[4]陈林.市整治办昨起大规模整治黑车.重庆晚报.2009.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保定私立育德中学其前身为光绪32年(1906年)3月15日在西关讷公祠成立的直隶公立高等小学堂。光绪33年(1907年)11月28日,蠡县人陈幼云同靳东阁、齐树楷、王德涵、郭风华、陈升之、王国光、郭凤州(风洲)、王秉础⑹之梅、贾儒珍、杨万荣、齐世铭等13名同盟会员改直隶公立高等小学堂为保定育德中学堂,陈幼云任监督,并于当年11月禀准直隶督署备案。1908年正月开学。1909年陈幼云病逝,时年31岁。郝濯继任监督,民国建立后 , 郝濯忙于政务 , 张纪五、王国光先后任校长。在王国光任上,其对留法勤工俭学很是热心,从1917 年至1921年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 共办四期 , 毕业 213 人。在开班之前,王国光邀请蔡元培、李石曾到育德中学讲演。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第1班计31人,均为直隶省人,1917年8月入学,于1918年6月毕业。第2班1918年8月入学,于1919年6月毕业,共86人,其中湖南人有72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李、张昆弟等曾在此就读。第3班于1919年9月入学, 1920年6月毕业,有63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在该班就读,不过当时用的是刘士奇之名。在1930年7月1日出版的 《育德同学录》是这样记载的:“刘士奇,湖南宁乡,31岁,通讯处:北京西单牌楼英子胡同九号”。第4班于1920年9月入学, 1921年6月毕业,有33人,其中直隶省22人,外省11人。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培养了刘少奇、李、李富春、张昆弟、鲁其昌、熊信吾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页。此外,它的建立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在保定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21 年 5 月 , 郝濯自广东返保 , 再任育德中学校长 , 制定了 “ 不敷衍 , 不作弊 ”的校训。在此后的十多年里 , 育德中学一面不断完善教学设施 , 加强管理 , 一面积极聘请学有专长 , 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员到校执教 , 使学生的理化科成绩颇为突出 , 享有 “ 理育德 , 文南开 ” 之美称。

保定育德中学生源基本为直隶(河北)省中南部各县,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生来自湖南等省。年招生人数从最初的65人,到1928年招生达301人,1917年前年招生一百多人,之后规模扩大,每年平均招生262 人,最多时一个班有学生94人。育德中学在直隶省是与私立南开中学齐名的著名私立中学,教学水平及教育质量很高,学校开设有国文、法文、英文、数学、史地、博物、图画、手工、体育、物理等课程。毕业学生学习成绩很好,有不少考入高等学校。如1912年12月首届65名毕业生中,考入国立北京大学的就有张在田、贾怀珍、李澄寰、靳钟麟、张沃田、齐经堂、赵春江、张海观、齐昌豫、齐汝璜、蒋蓉阙等11人,刘振华(仙洲)考入香港大学,靳怀珍等14人分别考入直隶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北京医专等高校。1929年成立四二制高级师范班。截止1929年8月,育德中学共培养学生62个班,其中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4班,高级师范科1班,总计4288人。普通班于1933年改为三三制(初中、高中各3年)。

有关育德中学校长郝濯(仲青)之简历,在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育德同学录》(1940年)中,其弟子校事务主任李熘是这样记录的:“郝仲青先生略历:先生名濯,河北霸县人,秉性沈毅,富革命思想。清末,肄业直隶师范学堂,愤满政府无状,思有以倾覆之。适总理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先生闻而神往,密托日本教师为购《民报》、《天讨》、《支那革命之运动》等书,阅之益感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受保定崇实中学之聘为历史教员,时同事陈幼云先生甫归自日本,衔有组织河北同盟分会之命,遂由陈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联合同志组设育德中学以为集会之所。至宣统元年(1909年),陈幼云先生病劳病故,全校职教员公推先生继任监督,兼理会务。辛亥之役,本校为北方革命总机关,先生居中策划,昼夜不息。事为清吏侦悉,人多为先生危,先生处之泰然。清吏卒慑于革命党之威势,不敢有异动,且有托人暗通款曲者。先生则一笑置之。民元(1912年)春,同盟会本部移设北京,委先生为燕支部组织员,迨组织成立,被选为总务干事;同时复当选为顺直临时省会议员,民二(1913年)国会成立,先生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因提案质问撤换闽粤湘赣四都事遭袁政府之忌,令行本县监视其行动,先生遂去之长安,旋受聘为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教员。民六(1917年)段氏毁法,总理建护法旗帜于广东,召开非常会议,先生去而之粤。民九年(1920)岑陆北附,先生寄居沪上者数月,旋陈炯明崛起东江,驱走岑陆襄理返粤重组政府,先生亦随往。时陈炯明自恃功高,隐有左右政局之意,先生恐因此酿成内变,曾面陈总理,预为防制,卒以时机太早,未见采纳,先生不忍目睹剧变之发生,遂于民十(1921年),五月返保,再任本校校长,从此以身许校,不作教育事业以外之任何企图,先生现年六十有二,七七变后虽历经播迁,而精神益振,其艰苦卓绝之仍不减同盟会时代云。”

“七・七”事变后,郝濯率师生一部先后迁校至河南郾城,并在当地招生,1938年迁内乡县西峡口,名为国立河南省一中一分校。1940年在育德中学成立35周年之时,学校出版了《育德同学录》。该书内有校长郝仲青肖像、略历、校训、校歌纪念歌、序、校董一览、现任教职员一览、历年同学班次人数一览、同学录(初级51至57班)等。校歌歌词是:不敷衍,不作弊,大家齐努力,努力向前行,前途放光明。纪念歌歌词是:念之哉,吾校成立卅五周年。经营擘划,历尽艰难,扩而充之,光而大之。继轨先贤在后贤,美有哈佛兮,日本早稻田,念之哉!念之哉,勿令彼东西人物专美于前。时育德中学校董有:王秉嘉、齐树楷、王国光、耿毅、徐廷瑚、刘仙洲、吕廷杰、李成章、何凤华、孙松龄、郝濯、黄自芳、符德新、孙连仲、张继。其中张继(1882-1947),字溥泉,河北沧县人,元老,时任司法院副院长。孙连仲(1893-1990),字仿鲁,河北雄县人,时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后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刘仙洲(1890-1975),河北完县(今顺平县)人,1912年12月育德中学毕业,1918年香港大学毕业,曾任天津北洋大学校长,时任西南联大工学院教授。建国后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截止1940年,育德中学自改中学计:旧制32班、留法班4班、四二制初级25班、四二制高级7班、三三制初级32班,堰城分校高级1班,共计110班。自旧制第1班至三三制57班,共计同学7383人。

1945年学校迁西安与西安私立育德中学合并。1946年5月河北省私立保定育德中学迁回保定,西安私立育德中学继续在西安办学。在保定复校后,保定育德中学原拟重整旧规,继续为国效力,但国共第三次国内战争爆发,时局恶化,学校维持大为不易,不仅学生无力缴纳学费往常,且学校也无可拨经费,在此危机之下,校长郝濯很是惶蹙。时河北省政府教育厅为解决石门被我解放后大量石门区师生流亡保定求学就业困境,在保定成立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任命白肇杰为校长。得知成立石门区联合中学,育德中学校长郝濯(仲青)于1948年3月5日,呈文河北省政府教育厅殷祖英,要求并入石门区联合中学。4月5日河北省政府以府教二特(37)第134号文训令石门区联合中学及育德中学,将育德中学并入石门区联合中学,改为分校。4月17日河北省政府以“据呈请并入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等情令示遵照”(府教二特(37)第135号)训令育德中学。文称:“卅七年三月五日37字第3号呈本府教育厅呈一件,为本校经费困难无法维持拟请并入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附呈计划草案一份,请鉴核由。呈件均悉。查校所呈计划草案经予以修正并经本府委员会第221次会议通过,记录在案,应即就近向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详商具体办法办理。除分令外合行抄发修正计划一份,令仰遵照洽办具报为要。此令。 主席楚溪春 ”。文后附河北省私立育德中学并入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计划:“一、行政及组织:1、本省私立育德中学并入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以下简称联中),改称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分校(以下简称分校);2、分校设主任一人执行校务,由联中校长聘任之;3、分校一切校务由联中统筹办理;4、分校教职员由联中聘任之,其待遇及工作均与联中相同。二、经费:1、分校员工费及员工生补费由联中依照规定数额拨给;2、分校经常费不足之数由私立育德中学董事会筹给;三、财产:1、私立育德中学原有校具可酌量借予分校应用;2、私立育德中学之动产及不动产仍由私立育德中学董事会自行保管。四、教职员及学生:1、分校教职员必要时得互与联中交换或兼职;2、联中及分校学生班级人数遇有不足额时得随时并级并班;3、分校不得继续招生。”4月23日,河北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校长白肇杰为奉令私立育德中学并入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一案咨私立育德中学。在咨文中请育德中学“赐送学校概况书,以资参考。并希酌定日期地点派员会商归并具体办法,以凭办理”。4月24日,私立育德中学咨文河北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检送学校概况书一份,并派校教导主任刘北珍于4月26日前往石门区联中会商。 时育德中学有学生5个班,167人,其中高中2个班58人,初中3个班109,有教职员工18人,校址在保定西关戴笠路,校产有:基地115亩、校圃5亩、运动场45000方尺、房舍58间,设备有办公用具165件、教具152件、体育用具15件、图书1500册、仪器90件。4月31日,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私立育德中学为育德中学归并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经过情形会呈河北省政府。7月16日,河北省政府训令省立石门区联中及私立育德中学,文称:“一、三十七年五月三十一日会字第一号呈报收悉。二、准予备查。三、件存 主席 楚溪春”。至此存在四十余年的私立育德中学从此失去自己独立校名,成为河北省立石门区联合中学分校。

1948年7月28日,西安市私立育德中学校长李熘е潞河北省政府主席楚溪春,要求补助经费法币5亿元。李熘В1893-1974),天津人。南开大学肄业,1922年到私立育德中学任教,继任训育主任。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学校南迁至河南省内乡县西峡口,改任总务主任。民国33年(1944年)8月,李熘г诼蒙滦S训闹С窒拢依靠社会各界捐助,于大华纺织厂南侧创办陕西省私立育德中学。楚溪春(1896―1966年),字晴波,直隶省蠡县人。时任河北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随傅作义将军参加了北平和平解放。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参事,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兼副秘书长、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李熘в牒颖笔≌府主席楚溪春早年相识,信中称:“晴波主席我兄大鉴:阔别廿载,渴念为劳!我兄抗战戡乱之丰功伟绩,每于报端见之,不胜欣忭。……弟于三十三年与旅陕同乡创办育德中学于西安,以造就河北流亡青年,陕西教育厅再三传令嘉奖。惟经济至感困难,去年蒙河北省政府补助一千万元,高中赖以成立,刻又修建校舍,购置图仪,需款甚巨。董事长马庚虞兄连名呈请省府补助五亿元以资维持。”信中提到的马庚虞为前河北省政府主席马法五,1914年6月毕业于私立育德中学,曾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和第40军军长。1944年5月在洛阳参加豫中会战。1945年7月免河北省政府主席,11月2日在邯郸战役中被俘,次年2月同叶挺互换被释放。1947年3月派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12月调任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次年3月辞职赋闲。时任西安市私立育德中学董事长。1948年8月25日,河北省政府会计处会计长赵麟瑞、财政厅厅长王志彬、教育厅厅长殷祖英联名会呈省主席楚溪春。三人在会呈中提出在下半年县私立优良中等学校补助费项下拨助3亿元给西安市私立育德中学。时正进行币制改革,废法币,改为金元券,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兑。9月8日,河北省政府主席楚溪春代电西安市私立育德中学,文中称:“一、三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西字第六十五函呈均悉。二、准予补助金元一百元,款另案汇拨,仰即知照”。一百元金元券,其实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也就是楚溪春不拂老友李涤支面子,对于西安市私立育德中学而言,虽是杯水车薪,但总是有比没有好。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的当天,育德中学就请来校作报告和宣传演出。7月在西安市中、小学教师学习会期间,李熘П硖将学校献交人民政府。8月,人民政府接办,为西安地区首家改为公办的私立学校。1950年3月,陕西省文教厅决定,改育德中学为陕西省立西安工人子弟中学(1958年易名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李仍任校长。李熘г当选为区政协常委,1958年被错划为,1961年10月摘掉所谓分子“帽子”。 1974年12月22日病逝,享年82岁。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尊敬的领导、各位教职工:

大家好!

过去的一年,在普洱市教育体育局、**县教育体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党委关心支持下,本人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廉洁自律,自觉规范从政行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确保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干部。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现进行2020年度述责述廉报告。

一、坚持做好分管后勤常规工作

1. 协助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 以及财金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及政策,执行上级指示和学校决议。 执行校长及班子会所作出的各项有关后勤工作决定,发挥参谋作用。

2.协助校长根据学校后勤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制订和实施后勤工作计划;组织制订和执行后勤工作规章制度;

3.协助校长搞好学校十四五规划,按科学程序和有关政策法规完成学校年度基建计划和维修改造计划。

4.领导总务处工作,对总务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负责处理和协调后勤工作中的矛盾。

5.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负责学校财务预决算工作; 监督检查各科室的资金情况;组织领导全校开展“增收节支”工作。

6.指导总务处搞好食堂的伙食工作, 检查督促食堂的管理经营、 安全、卫生等,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 降低成本和开支。

7.完成校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各项工作小结

1.财务工作

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提高后勤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现象,学生生活费收费及时入帐,做到收支两条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部门编制预算的要求,科学编制学校部门预算,增强学校经费收支的计划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不用学校的公用经费发放教师福利、津贴,不用学校大型基建项目支出日常经费,确保教育、教学、教研、安全的各项经费。坚持学校经费收支情况公示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做到民主理财,增强财经管理的透明度。财务部门每月做好报账、工资核算、学生生活补助及营养餐采购计划和预算工作、营养餐监测报表、学生资助月报表、会计账、固定资产清查、银行对账及日常财务工作。

2.学生资助工作

严格按照识别程序依托镇党委相关平台数据和户籍文化户口册评定建档立卡,残疾儿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学生,少小数民族精准识别,严格数据核对。及时上报发放贫困生生活补助,做到专款专用,整理好学生资助档案。2021年春季**镇小学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082人,农村低保学生124人,困难残疾儿童18人,孤儿1人,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43人。

3.体育卫生工作

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加强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借助少年宫和大课间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体艺活动,爱国卫生运动报表上报平台,做好校园卫生及消杀工作。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主题班会、校会等,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抓好学校食堂和功能室管理,活动室场的清洁消毒, 做好学生体检和预防接种工作, 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杜绝了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

4.校舍、装备、财产、水电

做好十四五规划,恩爱思校舍管理系统,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好水电管理工作,做到账目清楚,责任明确,确保国有财产不受损失,节约水电。各项工作及向相关报表都能按质按量的完成。

5. 校园基础、绿化美化、校园文化、亮化工程建设

2021年城乡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项目

**县**镇荒**村大芒界完小新建围墙240米,投入19.2万元。

**县**镇**村完小新建围墙155米,投入12.4万元。

**县**镇**村完小新建校舍30平方米,投入9万元。

**县**镇**村**完小新建校舍30平方米,投入15万元。

**县**镇**村**完小新建校舍30平方米,投入9万元。

**县**镇**村完小新建校舍30平方米,投入9万元。

**县**镇中心小学加固维修校舍436平方米,投入26.16万元。

**县**镇**村**完小加固维修校舍1100平方米,投入27.5万元。

普洱市下达2020年第一批支持前教育发展中央资金(健设奖补)(普财教【2020】11号),新建**镇中心幼儿园新建2970㎡,投入380.16万元;采购**镇中心幼儿园教学设备、玩教具购置2970㎡,投入10万元.

根据学校规划,搞好学校基础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校园绿化管理,给全体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6.食堂管理相关工作

组织食堂人员学习业务、技能,提高烹调技术,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炊事员持证上岗,着装工作。食堂管理员,严把物品、粮、油采购关,登记好入库、出库单,建立台账

及各种表册,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定期公布。注意安全,做好物、粮、油的管理工作,要求防火、防盗、防潮、防鼠,杜绝食物中毒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7.疫情防控消杀工作

按照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各部门做好疫情消杀工作,准备好充足的消杀物质,做好日常食堂、厕所、垃圾池、下水道、门把手等重要场所及重要部位的消杀工作,同时安排教师做好每周一次的消杀工作。

8.教育信息化2.0项目推进

保障多媒体设备新增及维护的经费,搞好财产登记,对有故障的设备、设施及时维修或更换,让现电教工作顺利开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9.采购相关工作

首先,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采购小组,具体负责采购工作。

各处室需要采购的物品︰由处室提出方案,由分管副校长提交班子会研究,决定是否采购。再由采购小组根据政策具体实施采购事宜。采购之后由采购小组具体验收合格后交由处室使用,资产由学校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具体按照规定管理。

采购时,如果是政府采购项目,严格报送教育局采购办。如果是自行采购项目,由采购小组按照询价规定具体操作。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由各科室及各校点向总务处提交申请,总务处核实情况提出方案,再由分管后勤副校长提交学校支委会后研究讨论后提交班子会讨论,得出最终方案。最后由所有班子表决形成会议纪要签名后,按照程序进行政府采购、不在政府采购范围内且不超过60万元的按照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超过60万元的上报教体局及财政局相关部门报批,得到批复后由采购组具体负责实施政府采购;采购或是修缮工程结束后,由总务处做出付款清单,分管副校长负责提交一级班子会研究讨论,最后签名之后,分管副校长将相关材料交由学校财务室具体做付款工作。从而整个过程得到全程监管,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10.校方责任险相关工作

认真做好学生保险、教师保险理赔工作,得到了师生及家长的好评。

三、廉洁自律,发挥领导表率作用。

作为具体分管学校后勤工作的校级领导,涉及的人、财、物相当多,特别是在基建、大宗物品采购等方面,要和很多商家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有失足的危险。因此,在平时我相当重视廉政理论的学习,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勤注“防腐剂”,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在其位而谋其政,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学校的发展而真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坚持民主议事制度,认真开展好校务公开工作,把学校和自己的工作置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多年来,我所分管的基建、大宗采购等都经过教代会民主决定并公之于众,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进行物品采购。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好表率作用,自觉接受和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把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用权,清清白白为政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大局出发,凡事以大局为重。坚持做到按原则、按程序办事,不以权谋私。在公务接待上,严格遵守人事财经纪律,经手的钱和物笔笔清楚,从未有违规违纪的行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积极做到了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规定,做到了廉洁奉公,忠于职守,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没有私自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没有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奉公守法,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做到了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规范了自己的管理行为。

四、积极反思,改进不足提升工作

1、后勤各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 , 合理分工 , 明确职责 , 协调好其他部门工作。

2、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安全、卫生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和开支。组织管理食堂采购小组,保证学生的卫生安全。

3 、积极主动与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等部门协调,争取十四五规划项目早开工。

4、多少年来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我都是敞开心扉,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心”,由于我分管的后勤工作涉及的事太杂、人员太广,在工作中难免会对一些教职工关照不过来,甚至有所冒犯。在此也借这个机会对这些教职工说声“对不起了”!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国时期;私立大学;经费使用;预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G52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6-0183-005

私立大学经费的筹集相当困难,因此,有计划、高效、合理地使用经费非常重要。许多优秀私立大学的校长善于运用公平、透明、灵活的机制,将资金运用到学校最需要的地方,他们还善于通过降低成本以减少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距,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一、民国时期我国私立大学经费使用的特点

(一)压缩开支,精简机构

中华大学以节俭著称,校长陈时认为:“不该用的钱分文不能乱用。”[1]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开支。南开大学从校长张伯岺到一般工作人员都尽力减少开销,校长张伯岺每次到北京办事,为了省钱,总是坐三等车,住在前门外施家胡同一家普通客店里,自带一包茶叶、一盒臭虫药。1930年教育部视察员戴应观视察南开大学后说:“南开大学设:备虽受经济限制,然颇能以一文钱作二文钱用,如数学系近购有十三种曲面及曲线数学标本,为国内其他大学所不经见者。”[2]1932年教育部一视察员来校视察,对南开大学勤俭办学深有感触,他说:“该校虽然经费支绌,但负责者将一文钱作三文用。”[3]立信会计学校在当时的私立大学中更是以“小气”著称。补习学校校长、教务主任、分校主任等,全是义务职,不支付薪金。为了节省开支,补习学校在学生人数增至几千人时,学校的专职教务员只有2~3人,校工只有1~2人,总校、分校所用水电、文具、邮电、修理等费用,都是精打细算,不使有一点浪费。

中国公学创办之初因经费困难,机构设置非常简单。很多机构的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全校职工总计14人,平均每44个学生1个职员。到后来学生人数增至1300余人的时候,职员仍维持14个人,平均约100个学生1个职员。[4]中华大学也以“机构精简”而著称。学校的机构设置最为精简,建校初期,在校长之下设校监一人,辅助校长工作一人,直到1921年3月,学校才设教务处、总务处,后又设秘书室,全部人员控制在30人以内。南开大学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从学校的需要出发,在行政人员的聘用上力求精简、高效。当时学校不少事情约请学生兼任。20世纪30年代初,规模相近的大学,其职员大都多于南开大学。据1931年统计,国立大学职员与学生比为1∶8.6,而南开大学则为1∶14.6。[1]115

与公立大学相比,私立大学职员所占的比例较小。现将20年代末部分公私立大学教职员情况作一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立大学中,中山大学连续三年职员人数占教职员总数达60%以上,最低者也占17%。很多学校职员人数占教职员总数在30%~50%之间。私立大学中,职员人数占教职员总数最高者仅为35%,最低者仅为9%。

与公立大学相比,私立大学不但职员占教职员总数的比例小,而且私立大学的生师比也比公立大学的生师比高。见下表。

根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的有关统计资料,1947年国立大学学生81153人,教师12755人,师生比为1∶6.3;而此时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学生58156人,教师5102人,师生比为1∶11.6。[4]6-9

(二)充分使用经费,该花的钱决不吝啬

勤俭节约并不意味着该花的钱不花。办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如果过分的“勤俭节约”,该花的钱不化,就会影响办学质量。中华大学校长陈时在经费使用上虽然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但他认为“该用的钱一个不能少”。南开大学校长张伯岺该花的钱决不吝啬。他认为一个教育机构的账上应该是赤字,一所学校如果在年终银行账上还有节余,证明他是一个“守财奴”。因为他没有能利用这些钱办件好事。南开大学从不因经费短缺而畏缩不前。学校每年的经费很少有剩余,还经常出现财政赤字。下表显示了从民国八年至民国十九年南开大学历年经费剩余情况,其把“经费用足用好”的指导思想可见一斑。

从上表可以看出,南开大学从民国八年(1919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12年间,只有4年经费剩余,而且剩余数额都不多。

为了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南开在建筑校舍、添置设备方面毫不吝啬。30年代初的南开大学,其设备价值在19所私立大学中名列前茅,与13所国立大学相比,除不如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外,远远超过北京大学等学校。

(三)私立大学经费使用效率比公立大学高

衡量学校经费使用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每位学生岁占经费数。生均岁占经费数反映了该学校年教育经费总的消耗水平,即指培养一个学生年经费消耗水平。以公式表示为:

生均岁占经费= 全年经费数÷年在校学生数

统计资料表明,私立大学的生均岁占经费低于公立大学的生均岁占经费。下表列出了1931年部分公私立大学的生均岁占经费数。

由于私立大学经费筹集非常困难,迫使学校经费“尽量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一方面勤俭节约,另一方面尽量提高经费的使用效能。相比之下,公立大学就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早在1932年,针对当时公立学校的浪费现象,教育部长朱家骅强调指出:“经费不足为一事,而经费之致用,未有合理的标准,则又是一事。现在全国学校,上至大学,下至小学,经费之致用,常是不合理之浪费现象,而大学与中学为甚。”[6]261-262公、私立大学在使用经费时的浪费与节俭现象直接导致了经费使用效率的高低。以中央大学与南开大学为例,这两所学校在当时的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中堪称“佼佼者”,1931年南开大学的经费只相当于中央大学的14.7%。但南开大学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最高,是1∶10.8,几乎等于中央大学的2倍。再以武汉大学及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比较,武汉大学及清华大学的在校学生与南开大学相近。1931年度这三所大学的生均经费分别为2374元、1883元、700元,可谓相差很大。而这三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数量和质量不相上下。私立大学以较少的生均经费培养了数量和质量与公立大学相近的学生,说明了私立大学经费的使用效率高于公立大学。

二、民国时期我国私立大学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私立大学经费的使用不尽合理

30年代以前,政府没有关于私立大学教育经费使用的规定,学校经费的使用除指定用途以外,基本上由学校自主决定。一些私立大学教育经费的使用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是,用于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各项开支比例不合理。有些私立大学几乎将全部资金用于大而不当的校舍建筑费上,压缩和挤占了购置设备、改善其他办学条件的费用;有些以赚钱为目的的“学店”连固定校舍都没有,常年靠租赁校舍来维持,每年要花去全部经费的五分之一乃至三分之一以上来支付校舍租金,剩余的经费连应付教职员的薪俸都很紧张,就更谈不上改善办学条件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还有些私立大学的绝大部分经费用来支付教职员的工资,根本无钱添置教学设备及改善办学条件。即使是经费比较充足的厦门大学,其购置设备的开支也很少。厦门大学1928年、1929年、1931年、1932年购置设备的开支分别为17616元(占经费总支出的6.8%)、14863元(占经费总支出的5.7%)、12550元(占经费总支出的5%)、16285元(占经费总支出的5.8%),1933年购置设备费仅为1814元(占经费总支出的0.6%),厦门大学历年设备费均达不到政府规定的标准。鉴于此,1935年教育部对厦门大学进行了批评:“年来该校经费入不敷出,而用途分配也欠合理,因之校务现状未能充分进展。嗣后一面应由校董会设立清理并筹募确定基金,以固经济基础;一面应由学校樽节行政临时及杂项支出,并酌减附中经费,尽量增加设备费用,充实内容,以利教学。

(二)有些私立大学经费管理混乱

1.未设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经费。在近代中国,有很多私立大学未设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经费。清末的中国公学,其经费由大家共同负责。当时学校不但不设校长,而且未设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经费。以致在以后很长时期内,学校的经费一直没有专门人员管理。德文医学堂建校初期也没有会计、出纳等管理经费的专职人员,很多事情如跑银行、买用品、账目管理等都由各科主任亲自办理。焦作路矿学堂当时也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学校一切行政事务、经费管理等均由校长一人总理。由于未设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经费,这些私立大学财务管理混乱。如20年代北京的民国大学、上海的东南高等师范学校、持志学院等都发生过办学者贪污校款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对私立大学的信任程度。

2.经费预算制度不健全。清朝以前,中国没有经费预算制度。清末,中国模仿西方国家的经费预算制度来管理国家财政,预算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正式编制预算始于宣统三年(1911年)。但当时清廷的财政预算是赤字和虚假预算,由于清政府财政濒临崩溃,各地方政府上报的数额只为应付局势。这一预算制度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终未实行,但却开启了中国预算制度的先河。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政府及公立大学经费预算制度的实行,一些私立大学虽然也实行了经费预算制度,但由于大多数私立大学经费来源不稳定,导致很多私立大学的经费预算虚假,难以兑现。

三、民国时期我国私立大学经费使用

对当前民办高校的启示

(一)合理开支,勤俭节约

私立大学的经费来之不易,办学者们处处都要压缩开支,勤俭节约。这是很多私立大学通行的做法。中华大学就是勤俭节约的典范。该校校长陈时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办大学,特别是办私立大学,应该始终掌握“用穷办法”办教育的原则,要“清苦”办学,勤俭节约。不仅经费比较紧张的中华大学处处节俭,即使是当时经费比较充足的厦门大学和南开大学,花钱时也是“精打细算”。当前的民办高校在经费使用上也应该合理开支,勤俭节约,使学校有限的资金,有计划和高效地运行,把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二)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是否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直接关系经费使用效率。南开大学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对所有经费的保管、使用及核查都有严格的规定,与银行来往的支票及向银行透支的凭证,均实行“一支笔”制度,由张伯岺亲笔签字,由专人办理。学校财务上实行校务公开,制有详细的年度预算表和决算表,每年向校董会提出报告,并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当前民办高校来说,对于筹集到的办学资金,必须进行规范的管理和使用。加强资金和财务管理。要实施严格的教育成本核算和管理,精打细算,合理支配,加强监督,实行科学有序的资金运作。应当建立民办高等学校的财务审计和公开制度。民办高校的财务运作情况,必须经由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向董事会提交详细的财务年度报告。在民办高校发展成熟以后,每年的财务年度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重视和实行资金使用前的预算制度

民国时期的很多私立大学没有经费预算制度,使得学校的发展缺少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影响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当前民办高校必须吸取这一教训。要充分认识到预算在经费使用中的重要性。预算管理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财务状况和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预算编制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十分复杂的工作,因此,要设立预算委员会专门研究和编制预算,最大限度地保证经费预算的准确合理。

(四)制定《民办高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民国时期,针对教育经费使用上的不合理现象,1929年国民政府对大学进行整顿,规定大学或独立学院每年扩充设备费至少应占经常费的15%,并规定大学行政经费不得超过经常费的10%。1934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私立专科以上学校补助费分配办法大纲》及《支给细则规定》,都再次规定了私立专科以上学校经费分配统一标准,即每年扩充设备费至少应占经常费的15%,每年行政费不得超过经常费的10%。当前,我国对于民办高校的政策是持肯定态度的,2002年颁布实施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产权归属及合理回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有很深远的推动作用,但《民办教育促进法》只是对民办教育的主要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措施上还显得不够具体。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也仅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可见,民办高校的经费使用及财务管理处于“无法可依”状况。鉴于此,有必要制定《民办高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方面法律法规,来规范民办高校的经费管理和使用。[7]

参考文献:

[1]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南开大学校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教育统计[M].中华民国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七月,表10。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教育统计[M].中华民国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七月,表1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台北:宗青出版社,1991.

[5]王文俊.南开大学校史资料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我是在xx月成立社区时,担任妇代会主任、xx年初任党总支委员的。三年来在相城经济开发区妇联及社区党总支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同志们的积极配合下。本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在计生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方面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下面,我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学习情况述职如下,请同志们评议。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及时适应工作岗位。

学习是明确政治方向,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必然要求。对我而言,从小村转到社区是一个重大转变。面对崭新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我深感责任重大,唯恐辜负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所以我更加自觉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掌握人口发展规律,力求在贯彻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上级精神时不走样;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不断更新、完善自我,力求使自己适应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对领导干部的知识要求。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身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较好地具备了适应社区工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我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党和群众利益,平时注重关心社会,关心群众,关心集体,关心同志。注重从身边小事和本职工作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把自己平凡的工作,作为为广大群众服务的起点。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识大体、顾大局、讲党性、讲奉献,树立勤政廉政、淡泊名利、醉心事业、勤勤恳恳、一心为公的思想。我经常深入到社区居民家庭中,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根据开发区妇联的要求,结合我居委会的实际,形成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计生工作思路,依法推行我社区计划生育的开展,建设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制作计生宣传板,努力创造了社区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格尽职守,勤奋做好组织上分配的社区各项工作。

1、妇代会工作。

妇代会既是妇女的代言人,又是广大妇女的知心朋友,更是妇女姐妹工作和感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我在开发区妇联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总方针,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妇代会工作。

一是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生动现实的座谈会,以生动的实例来激发妇女们的创业热情,用身边的典型来感染、带动妇女,促进她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以丰富文化活动为载体,提高妇女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达到提高素质目的。

二是加强维权,保护合法权益。对妇女同志来访,做到热心、耐心、关心、爱心、尽心等五心原则,充分运用新《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广大妇女、儿童伸张正正义,打击邪气,消除偏见。妥善处理每一项纠纷,直到来访者满意为止。真正当好妇女的守门人,做好妇女的贴心人。

三是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使妇女的致富能力日益增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2、计划生育工作。

我们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人口4582人,已婚育龄妇女4215人,其中已婚未育47人,一孩3785人,二孩及以上489人,结扎2141人,双女结扎695户。人口出生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5,计划生育率100%,统计符合率达100%,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100%,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共投入资金17万余元,对社区计生指导所进行更新改造,人口学校 配备了电教设备,更新了宣传版面的内容。

二是搞好了春、秋、冬季三次大型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和六查一落实活动,通过这几次大的集中服务活动,摸清了全社区计划生育底子,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计划生育工作打基础、上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三是搞好7次活动,在活动中,共组织社区计生员职工5期,制定整改措施18条,在生育证发放、健康检查、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妇科病普查普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四是搞好法制宣传,深入宣传一法三规一条例。今年,我们共举办法制培训班三期,举办专题法制宣传一条街二次,演出法制宣传文艺节目一场,印发宣传材料XX余份,受教育群众达10000余人次。

3、扶贫帮困工作。在关爱社区弱势群体上,积极为他们排扰。

以自己赤诚之爱,热心相助贫困生沈燕、姚宇斌、吴婷,经常带上学习用品去探望慰问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身体和学习情况,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成为了贫困学生的

三、清正廉洁,树立个人良好形象作风廉洁。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不以权谋私,不行贿受贿,不搞钱权交易,不徇私舞弊,不投机钻营,不开后门。违纪违法的事一点不干,一尘不染。

我主要做到了三条:

一是不断进行反腐倡廉学习,对照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认真反思,警钟长鸣,努力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二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及时向社区党组织汇报,经过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然后遵照执行,不独断专行。

三是严格要求自己。作为社区总支委员,特别是我主抓妇女工作,是与基层打交道最为直接的工作,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多。因此,自己工作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整个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凡是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同志们做好表率。我坚持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一个人、看待每一项工作,不带个人色彩,一是一,二是二,不和稀泥,不吹黑哨对问题不夸大、不缩小、不回避、不迁就。不拉小圈子、不搞亲亲疏疏、不计个人恩恩怨怨。

品德高尚。自己经常以做一个正大光明、胸怀宽广、心底无私、助人为乐、有益人民的好干部来要求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困难的工作,自己都挺身而出,站在困难的前沿,跟大家一起战胜困难;工作上出了问题就勇于承担责任,替同志们担担子;当同志们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自己就鼎力相助,主动为大伙排忧解难;在荣誉面前,好的事情上,自己就靠边站,把荣誉让给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坚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带头学习,练好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带头工作,创造佳绩;带头严以律己,对照三个代表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做到工作上不偷懒、作风上不耍滑、生活上不谋私、言行上不违纪。做到处事讲原则,工作讲实干,廉洁讲自觉,共事讲团结,以自己光明磊落的言行影响和促进社区的建设。

总之,近年来,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对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抓得还不够紧,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创造性开展不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社区服务做到更好。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办学理念:以德立校,以德立人。

办学特色 :以爱育爱,打造阳光工程。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2004年9月23日,__初小全体教师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把__校长从__初小送到了__中心小学。一转眼,她在__中心小学从事管理工作已经五年了。五年来,她犹如一位杰出的园艺师,把这块贫瘠的校园阵地打理得生机勃勃。

她是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她认为,校长必须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校长必须以其才能管好学校的人和事;校长必须做到廉政、心正和辛勤……她是这样想的,她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一直以来,__校长坚持以德治校。她时刻牢记“天下为公”的理念,发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格,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具备百折不回的硬朗作风,深信“身教重于言教”,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严格做到。

__校长坚持以才为政。对于一所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学校来说,科学管理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取决于以其能力去组织队伍、培养队伍、优化队伍。校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学识、精神是办学成功的关键。她是校长,工作非常繁忙。尽管如此,她却坚持挤时间温习文化知识,钻研教育理论,吸收管理经验,夯实知识功底。并且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实践升华成理论。她长期在坚持学习,并辛勤笔耕。几年来,她写两百多篇文章。2004年秋,她写的《微笑面对》和《感悟宽容》获得部级科教成果特等奖,并在国际刊物《中华教育论坛》中发表;2005年春,她写的《从小事做起》一文获国级论文二等奖,在《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丛书中发表;__年,她写的教师示范作文获得__省教师作文赛二等奖,她写的诗歌《人格》和《纯洁》在《当代百家诗选》中发表;__年春,她写的《爱是温暖的阳光》获得__市品德学科论文一等奖;__年秋,她撰写的《我是一校之魂》获得__省名校长征文一等奖;__年6月,她写的《谈管理》一文获得部级论文一等奖……。她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她将不断学习,不停耕耘。

作为校长,她把主要的管理精力放在“以教学为中心”上。因为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生命。为此,她始终以常规落实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合格学生为目标,加强两个“建设”,即师资建设和班务建设;开展了两项活动。即教研活动,教改活动;落实和完善一个计划,即国家课程计划;调整一个体制,即教学奖惩体制;严格三项制度,即考勤制度、教职工及班级考核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严明一项纪律,即考试纪律;培养两种习惯,即自觉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为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她按照省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师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要把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提升到执法的高度来认识,在增强执行教学计划意识和自觉性的同时,学校严格管理,以保证全部课程,特别是音、体、美、品、自、劳课程的落实和质量的提高,将“两操”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轨道,使活动课落到实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活动课实现由随机无序到规范化的要求。

2、规范教学环节

不管东南西北风,狠抓常规教学不放松。抓常规教学必须做到重环节、讲过程、看实效。她坚持对常规教学情况进行一月一大查,一周一小查,平日随时查。查备课,看谁备课有特色;查作业,杜绝抄袭坏习惯;查批改,严禁错批和漏改;查辅导,课堂内外相结合。这样就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之路,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身边或外地经验,并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积极探索出合适的教法。①注意上好每一堂课;②每学期安排教学活动月;③安排好说课、讲课、听课、评课、

教案及作业展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④要求教师写心得体会或教学论文,教务处汇编成集。教研、教改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必须把它当重中之生的工作来抓。这项工作除了制订制度、签订责任状之外,还必须做到勤督、勤查、勤管、勤宣传。每天上午课间操做完后,__校长都要对学生进行集训,集训的首要内容就是总结近两天与安全有关的好坏典型,褒优贬劣之后,她还要领学生齐读:“热爱生命,注意安全!”每一次行政会、教师会、师生大会,她对安全工作逢会必讲。每时每刻,她都要安排政教处抓安全,值周领导查隐患,少先队干部督查量分并作好记载,班主任随时处理偶发事件,门卫坚守岗位,杜绝外来干扰。作为校长,她要求师生把即将发生的不安全苗头或口头或书面向她反映,然后她雷厉风行地解决问题,这就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大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另外,在中午放学后,下午放学后、学生就寝后,她加强了课外安全管理和巡查的力度。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午,她带领一队人马在校园周边的小溪旁、池塘边、河堤上汗涔涔地巡逻,防学生下水洗澡,防安全事故发生;寒风凛冽的冬日深夜,她冒着寒冷独自在学生寝室周围徘徊,防学生翻墙越壁夜逃外出上网。我们学校地居“闹市”,街上游手好闲的小青年常常来校黑我们学生的钱卡。为了排除外来侵扰,确保学生安全,实现学校封闭管理,为“封门”一事,她作为校长勤苦奔走相告,求索了几年,她写呈报、跑政府、求支书、磨嘴皮,历尽沧桑,终于在__年秋季封闭了学校东边历年来被作为群众过路道的侧门,实现了学校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封闭管理。从而基本上杜绝了令人头疼的外来干扰。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许多困难。面对艰难曲折,她具有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__年春季,我们教育总支的阚伟书记告诉张校长,区团委争取的“希望工程援建项目”安排给我们学校。当时,她一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内心对阚书记的安排充满了感激。然而,争取这个项目却是一个“马拉松”式的求索过程。从__年3月15日开始,到__年8月15日,她带领行政几个苦苦劳作了17个月,奔波了17个月,求门拜户了17个月。其间,她做了大量资料,她的手都写起了泡!她跑市团委、跑区团委、跑区政府、跑教育局、跑设计局、跑竞标局、跑检测站、跑监理站、跑省团委……她在这些部门来回跑,反复跑,简直快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在这艰难的旅程中,经常会遇到“拦路虎”。有时,一项材料要反复做几次,有时得求爹爹告奶奶地跟人打恭作揖,求人盖章签字。最后,在某人手里彻底卡壳,她急得大哭一场。后来,她才知道这是某某小学跑了两年没跑到手的项目。她想,人家知难而退了,我能退缩吗?我不能!别人能办成的事情,我们要能办成;别人办不成的事情,我们通过努力也一定要办成!我们学校负债严重,运转艰难,百破待修。__春,我们修路、做围墙、装安全网、打地坪、漆黑板、翻修宿舍、封门等又负新债,而且为跑项目花了一定的资金,我们学校的日子非常艰难!我必须用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把项目争取回来!想到这里,她只好又绞尽脑汁写“呈报”,跑政府,求领导,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她的路没白跑,她的资料没白做,她的汗水没白流,她的心血没白费,她看到了希望,我们的项目已经成功了!不经风雨,哪能见到美丽的彩虹?!她历尽艰难,她坚持不懈,她有始有终,她克难奋进。她面对了无数难题,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她管事必立,她办事必成!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勤工俭学收入

我校勤工俭学收入来源主要有:学生食堂、小卖部、基地。学校按年核定向管理者收取管理费,校内设立勤工俭学专帐,并将所收管理费按时存入财政专户,严格按照勤工俭学“433”制列支使用。

(二)学生费用收取

我校收取学生费用按学期收取,在开学初,由总务处分组统一收取,收费标准为:学费每学期400元/生,住宿费80元/生,书费根据各专业不同由教务处预算出书费,总务处统一收取,学期后期统一结算,多退少补。

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按照收费有关规定进行公示,挂牌收费。当天所收费用汇总后均全部交由学校出纳员开起财政部门统一印发收据,如数存入财政专户。严禁学校各处室、学部、教师个人向学生再收取任何费用。

(三)教职工的房租费、水电费及其他学校零星收入,均按月或学期进行统一收取存入专户。

二、学校经费列支情况

学校所需列支经费均按照有关规定按月向主管部门申请,由会计统一列支。

学校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在购买所需物品时,超千元以上的须由领导班子讨论报县采购中心批准后采购,在经费支出中,所产生的票据由经办人签字,校长核实签字认可后,方可报销。

三、资产管理情况

由于学校校舍紧张,没有统一的保管室,所购进物资均由总务处严格进行资产登记,并作好借出登记。由使用教师从总务处领出,保管使用,在期末或年末由总务处统一清理,并将不再使用的物资统一收回管理,开学初再按需发放到使用教师手中。

四、学生各种补助管理情况

学生国家助学金及各种学生助学金,学校均设专门帐户和管理人员,做到了专款专人专用,同时,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和相应操作程序设立台帐支付给学生。

五、培训经费管理使用情况

学校培训经费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和培训列支程序进行列支。具体由学校财务室、招生就业办根据培训计划和培训进程对所需经费报校长审批,总务处统一采购耗材,学员补助费由培训班主任报招生就业办公室汇总,报校长签字,财务室统一发放。

六、上级划拨资金管理情况

上级划拨的各种资金,均通过财政专户严格实行“专款专用”,无截留、挪用违规行为。

七、学校财务检查工作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高校;后勤;社会化;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指国家所有者向国有企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人员的会计管理制度。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而产生的。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迸发了应有的活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会计委派制的有效实施,促进了高校后勤的健康发展,加强了高校对后勤财务的有效监督。如何更合理地、更有效地应用会计委派制,是当前高校管理后勤财务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会计委派制出现的时代背景

会计委派制的出现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而产生的。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概念。直到1999年,国家全面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指导意见: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争取3—5 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同年6月,朱熔基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把后勤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在之后召开的第二次、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中,李岚清均强调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尤其是在2002年 12 月的第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在肯定改革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又指出后勤服务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必须在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继续积极推动和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调动社会资金和力量共同发展高等教育从 2000 年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在全国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是机构管理制度上的变革,还涉及到人、财、物等的改革,这里的‘财’就是财务管理与核算。可以肯定的是,后勤财务管理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成败。”

在国家、地方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丰硕的成果,给高校及地方都带来了诸多收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问题

1、高校后勤企业容易出现财务管理“失控”的现象,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随着高校后勤企业自的增大,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时候为了私利,会逃避学校财务监督,采取各种手段在银行乱开户头,造成资金分散。有些后勤企业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故意隐瞒收入,加大支出,私自设立“小金库”,集体滥发、私分财物,或将应纳入后勤集团核算的各种资金以各种名义和方法截留,划入个人帐户或他人帐户自收自支,造成学校资产流失,致使学校总体资财分散,财务管理失控,从而制约了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和发展。

2、高校后勤企业有时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和“内部人控制”现象

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以后,由于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社会有关部门无法进行依法管理。有些会计人员没有遵守现行会计制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甚至造假帐。另外,在单位领导压力、物质诱惑、个人前途、小团体利益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计人员也会参与造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高校成立后勤企业后,高校原有的大量后勤服务资产全建制地划入了后勤服务企业。各个高校虽然都在名义上对这部分资产拥有所有权,而后勤服务企业的经营者却实事上掌握着这部分资产的最终控制权。他们实际上是在没有内外监督的情况下全权经营着这部分资产。因此,高校的后勤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现象。

3、高校后勤企业缺泛专业会计人才

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大多缺少专业的会计人才。为了后勤企业需要,有的是从外单位借用,有的是半路改行当会计。这些人员大多没有普遍经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单位的会计甚至不熟悉财务报表知识,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会计监督、服务质量。

4、容易出现审计监督滞后的现象

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会对后勤财务定期审计监督,但它多数是事后监督。等发现其问题,早已给学校造成了巨额损失,企业的经营效益已经滑坡。可见滞后的监督并不能换回业已导致的经济损失,高校后勤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有过不少惨痛的教训。

三、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的出现及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所带来的一些消极问题,会计委派制便应运而生。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实行会计委派制是解决高校后勤财务监管不到位的一剂良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个渐进的过程,它应有一个过渡的阶段,改革的步伐太快,摊子铺的太大会造成后勤管理工作力不从心,不利于后勤实体改革的稳步发展。因此,在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实行后勤会计委派制是确保学校资产不流失的有效途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其资产所有权仍属于学校。这与过去相比,会计委派制理顺了后勤和高校的关系,加大了后勤企业的责任。后勤企业内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一定程度上焕发了积极性。然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企业实体的形成,需要一个培育、发展、成熟的过渡期。为了维护投资主体的利益,为了保证学校资产的保值增值,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确保学校资产不流失的有效途径。实行后勤会计人员委派制,一方面为后勤实体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学校正确地评价和考核后勤实体经营成果提供重要依据。这种制度能有效地制约会计造假的现象,防止私设“小金库”,确保学校资产不流失,并使后勤企业逐步面向市场,规范竞争,健康发展。

2、高校实行后勤会计委派制,有利于促进后勤企业健康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都比较欠缺,企业刚刚起步,各种管理人员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的财务工作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单纯的行政财务收支核算,资金的使用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只是简单地按开支标准管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也不高,后勤企业也一般没有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社会企业也将越来越多地加入高校后勤的服务行业,竞争将愈加激烈,后勤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这种竞争实质上是管理和经营水平的竞争,后勤职工整体素质的竞争。为了保证高校后勤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得到发展,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技术过得硬的后勤干部职工队伍。新成立的后勤服务实体的财会人员不仅要做好核算工作,更要进行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控制,进而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实体自身的竞争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为后勤实体委派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为人正直的优秀的会计人员,这是高校后勤实体完全社会化的基础和保障。

3、高校实行后勤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保证后勤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高校原有后勤企业会计人员的奖金、工资待遇及考核都与服务单位密切相关,在这种条件下会计人员无法独立行使监督职能。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与后勤企业相对独立,使会计人员能够站在学校利益的角度大胆开展工作,这样就为发挥会计反映和监督职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后勤的经济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会计监督职级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第五条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这一规定,使会计人员依法获取财务监督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了财务监督的责任。因此,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会计人员有权提出异议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反映。如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仍然实行后勤实体自设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话,从客观上来说,不能保持会计人员从业的独立性。因为在这种体制下,监督会计主体、客体,同属一个系统之内而非两个不同的系统。前者监督后者,但后者管理前者,他们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这就必然使会计人员害怕监督,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地去维护学校整体的利益。所以,应通过实行会计委派制,解决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使会计人员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四、完善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的有效措施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实行会计委派制是有效管理、监督后勤企业的有效途径。因此,完善会计委派制是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重要举措。

1、制定相应的委派制度,公开、公平、择优选派会计

学校应根据后勤企业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选派会计人员的规章制度。选派会计人员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德才兼备的原则。对委派会计的工作业绩、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廉正等方面进行定期考评。其结果作为提拔、晋升、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津贴、福利等均应有学校发放和管理。委派会计不得在派驻单位获取任何经济利益和报销与工作无关的费用。通过公开、统一考试、考核等程序公开选拔,把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会计委派到后勤服务实体。建立严格的工作规章制度、定期培训制度。

2、实行定期轮换和离任审计及回避制度

高校后勤委派会计的工作时间限定在2年左右,委派会计在同一单位不得连任。这样既可以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亦可以有效防止委派会计滋生安逸思想和新的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委派会计任职期满进行轮换时,要进行离任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委派会计的工作,确保委派会计人员在任期内能有效地、独立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委派会计实行回避制度,凡与所派单位领导有亲属关系的,不得派往该单位任职。

3、实行定期奖惩考核机制

学校定期对委派会计进行考核,主要内容有职业道德、制度执行情况、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等。考核结果作为其工作业绩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与委派会计的经济利益挂钩,考核优秀的要予以奖励,不合格的要根据制度做出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1]王立公.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制刍议[J].科技资讯,2007,(11).

[2]邬敏燕.谈高校后勤服务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与会计委派制[J].经济师,2003,(7).

[3]易建明.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会计委派制[J].巢湖学院学报,2003,(5).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近年来,我一直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几年来,我积极参加建委举办的各类业务学习、知识培训、法律培训,认真学习了《公务员法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知识,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并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奋进。同时注重学习建设业的相关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在工作和事业面前,我历来服从组织分工,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从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创造本处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牢记同志“八荣八耻”的伟大教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更新自己,使自己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为我市建设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尽职尽责。

二、注重求真务实,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作为一名建设人,我始终视事业为天职,视懒惰为耻辱。积极做到手勤、腿勤、嘴勤、脑勤。以勤补拙、以勤养德、以勤修身,以勤求绩,以勤立信,以勤做人。虽然自己是一名老建设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工作积累,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但我从不骄傲自满,牢固树立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通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熟悉工作业务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日常的各项工作过程中,很少出差错,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敬业爱岗,勤奋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勤勉敬业是对一名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我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认真遵守建委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无故迟到、早退的现象,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本职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苦点累点没有关系,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在于奉献。我必须以勤奋的理念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促进建委的腾飞。

四、尽职尽责,扎实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按照本处的职责分工,近几年来我主要承担计划工作、出纳工作和内勤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我都本着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任劳任怨,刻苦钻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一)计划工作扎实开展。根据成都市城市发展需要和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以及城市市政设施维护等,在处长的领导下,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认真编制《成都市城市维护和建设资金计划》、《城市维护常年和专项经费计划》、《调整城市维护和建设资金计划》以及详细项目资金计划并下达执行,保证了城市建设、目标任务、为民办实事等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城建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出纳工作严格高效。一是认真负责开展城市建设项目资金拨付、各业务处(室)专项经费报销、民工保证金退付、城建项目履约保证金收退、缓缴报建费及资金占用费收缴退、技术职称评审费收缴等工作。在各项资金的拨、退、付过程中,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办事,按照本处拨款程序和报销手续,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不拖延及时的拨付、报销。工作中力求不出查错或少出差错。使用款单位资金及时到位,保证各项工程和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按时进行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的登帐工作,做到日清月结。及时传递各种原始票据,月末及时与会计、银行进行对账。三是加强行政事业性专用收据和非经营性收据管理。严格按照收费项目领用,领用和退回收据进行登记、核销。年终对收据进行清理登记并接受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年审获通过。

(三)内勤工作规范运行。加强了本处收发文管理,围绕提高机关公文运转效率,加强沟通和衔接,有效避免疏漏和差错,实现各类文件、材料运转的规范化、制度化,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收发文登记管理制度,做到了收到文件及时登记,及时传递,及时清退,没有造成文件的积压、延误、丢失及失泄密。加强档案管理,认真完成各类文件的归档工作,有效发挥档案的功能,档案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不断改进作风,无私奉献,注重廉洁自律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因此,研究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其经验教训,吸取其理论成就,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学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广泛运用到公共部门。它是西方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管理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根据西方学者格里尔和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浆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行政管理中应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只起掌舵作用而不是划浆作用。这样可以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认为,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也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治理的政府。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传统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重新进行定位。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内存在,而且也在公共部门内存在。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式的政府应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并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

3.政府应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将政府组织划分为许多层级条块。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的基层组织,跨组织之间的交流及其困难,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做出反应。企业界经理采用分权的方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

4.政府应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

与传统的公共行政部门排斥私营部门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如重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运用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去,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因为竞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服务态度,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

6.政府应重视公共管理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公共行政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新公共管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重视管理活动的产生与结果,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应主动灵活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利益的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与人员的业绩效果联系起来,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任务付酬。

二、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管理的观念、方法、体系比较传统和陈旧,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需求相比,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出现滞后现象

根据新公共管理的观点,作为稀缺资源的高等学校由原来被认为属于核心公共产品转变为混合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要求加快对高等学校在办学体制上的改革。在目前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中,虽然学校的隶属关系作了调整,但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办学状况还比较困难。部分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在学校内部管理上,高校还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有限,缺乏自我约束机制,难以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缓慢

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后勤体制改革以前,我国高校都建有比较完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系统,其直接后果是学校办社会,导致后勤机构人员越来越多,经费开支越来越大,学校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并按企业化的模式进行运行,但是由于产权明晰、机制转换、人员分流、资产管理、经费结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高校的后勤服务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社会上的企业还很难参与学校服务市场的竞争,后勤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私立小学后勤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一、总体思路

200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项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完善、落实);狠抓三项重点(个私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加强四项建设(农村基层组织、镇区建设、新农村和三个文明建设)。

二、奋斗目标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结合小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09年度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达到240万元,增长10%以上;计划引进工业企业3家,招商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900多元,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综合治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青年妇女等项工作都要有较大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

三、主要任务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一是优化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主要是扩大茶叶、花木种苗、竹笋两用林、西兰花、长毛兔、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年内计划引进1家农业龙头企业,扶持1家规范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培育1000亩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新建1-2个养殖小区。同时强化宣传,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销售工作,着重是做好水产养殖基地的无公害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如建一个临时水产品集散地等),打响浦坝港水产品牌。二是充分发挥农办各技术推广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农、林、水产、农机、畜禽等的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真正发挥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着力发展劳务经济,我们将以鞋业“回归工程”、创业园区建设、泗淋洞港工业区等个私经济发展为契机,辐射带动邻近村庄富余劳动力就业,逐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就业方式从城市向本地模式的转变,今年计划培训XX多名适应个私企业要求的新型产业工人,年创收XX多万元。四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以个私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推进个私经济发展。一是在创业辅导上当好老师,抓好引导。①建立项目库,通过编列发展个私经济项目形式抓好落实。②在产业发展导向上做好引导,利用个私创业园区平台,积极包装鞋业、“乌牛早”茶叶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小雄村重塑昔日“鞋都”辉煌,打造“鞋业村”,计划筹建小雄籍在外知名人士联谊会,加强与小雄籍在外办鞋厂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进行沟通联系和有关投资接洽等,积极引导他们回家乡创办企业,计划再引进鞋业企业3-5家,形成5000万以上的鞋业产值规模,解决小雄片10村250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二是在企业对接上要做好媒人,搭建平台。①做好村企对接工作。我们将充分发挥亚达科技、海啊集团等企业与我镇11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以及毗邻泗淋侗港工业集聚区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有意识的选拨一批有志村民到企业去工作,实施走出去,为个私经济发展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加强企业联系,通过项目帮扶的形式,积极引进来,使企业把加工项目放到结对帮扶村,建立生产基地。②搭建好家庭加工业和企业的联系平台。积极组织村干部到椒黄路等相关企业考察,大力推动小雄村、五支岙村、山场片的横机、节日灯、石材等家庭加工业的整合,计划培育扶持5-10个加工大户,10多名专业技术性人才,形成横机、节日灯等专业村。③搭建好农业龙头企业与散户的联系平台,充分发挥镇域内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重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副加工业,如发展塔坑、西岑村的竹笋加工,胡家峙村的“乌牛早”茶叶炒制包装等,努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三是在政策服务上当好保姆,乐做“打工人”。①落实责任,制订镇领导联系重点个私经济发展项目责任制,按照一位领导、一组班子、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做到每个产业项目发展定培育目标、定扶持政策、定发展标准、定见效时限,并严格实行年度项目落实责任考核。同时,29个行政村要成立村级发展个私经济服务站,为个私经济发展服务。②出台扶持政策。牵头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对小雄个私经济发展扶持,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与信用社、农行等金融系统取得联系,利用县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时机,争取金融信贷支持。③优化服务。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民博客、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开展送科技下村,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服务;积极帮助个私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落实各类政策处理,要把“个私经济老板动嘴,我们跑腿”,作为服务宗旨和办事原则,为个私经济发展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设和谐小雄。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统筹村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开展“好班子、好乡风、好家庭、好农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学校、好卫生室、好文化室”为重点的农村“十好”建设。具体工作思路是:描规划、调结构、铺村道、修水利、整村貌、美生态、兴事业、强组织,即:一是描规划。加大集镇特别是村居规划力度,确保新农村有序建设、有序发展。二是调结构。以村、组为单位,抓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及协作组织,引导农户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机制。三是铺村道。依托“村村通”工程,全部拉通镇村道路,并逐步实现通村、组公路柏油化、沙石化。四是修水利。进一步加强灌渠、排渠及配套桥涵闸等基本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水旱无忧。五是整村貌。积极引导农民改水改厕,计划在岙底村污水处理试点的基础上,选择2-3个村进行推广;完善“户集、村收、镇运”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建设,计划完成剩余13个村的垃圾分拣场建设,使村容村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六是美生态。引导农户提高庭院绿化意识,加大造林育林力度,全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七是兴事业。大力开展宅基地整理和荒地开发,规范村级集体土地、房屋等承包租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计划争创1个市级强村和1个县级强村。八是强组织。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加强村党支部组织建设,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09年我们将积极抢抓机遇,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列入县级整治村4个,做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试点工作。

(4)加强镇村两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运行机制。一是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制定税收征管方案,深挖老税源,做到应收尽收。培植新税源,努力寻求税收增长点。二是进一步完善镇财务管理制度,从严控制支出,做到收支平衡。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各显其能,多点开花,多渠道的争取各项发展资金。各村要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搞好村级会计核算,规范财务行为,坚持财务公开,民主理财。

(5)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坚持做到依法治镇;搞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调解员的作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严格执行工作相关规定,实行接待负责制和分级处理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积极争创“平安村镇”,同时在各村开展好“平安村”、“无毒村”的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稳定和谐社会局面,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为我乡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改变城镇面貌。2009年我们将加大推进镇区建设力度:一是按照“建一幢大楼、稳一方人心、兴一片土地”的思路,计划出售镇政府大楼对面32间宅基地,进一步丰满镇新区建设框架;二是强化镇区综合治理,计划完成1200米小雄溪环境卫生整治,提升镇区居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三是推进城居设施建设,计划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小雄村办公大楼建设,同时积极落实“三区”建设,打造三门南大门新形象,以投资环境的优化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来促进经济发展。

(7)以和谐社会、全面进步为旗帜,大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继续实施科教兴乡战略。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注重实用技术培训,发挥科技示范作用;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认真落实教改措施,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师生安全。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级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在全乡形成健康向上、民主文明的社会氛围。三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以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先进性教育、“讲正气、树新风”、“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重点抓好村党员活动室建设、发展党员、为民服务全程和后进村整改工作;四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计划生育长效机制的落实。保持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确保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五是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面积动态平衡。六是重视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认真做好文化、卫生、统计、民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