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

早恋调查报告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单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然而,一般人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孩更为明显突出,但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亦有人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早恋的定义

关于怎么样的程度才算早恋,也没有广泛的共识。一般认为,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就算是早恋。但在这种意识下看,青少年由于正常生理和心理发展造成的对异性的爱慕则被归为早恋,显然不科学。

早恋一词的科学性

一些新兴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学生认为早恋一词并不科学。因为少年在青春期加速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后,逐渐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趋势。所以对异性产生好感是青春期的普遍情况,是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必然,不应该用早恋这样带有感彩的词汇来描述,因此也有人认为早恋应当称为青春期恋爱。

早恋的特点

由早恋的各种情况综合起来看,早恋通常有下列4种特点:

朦胧性

青少年对于早恋发展的结局并不明确,早恋的青少年仅仅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而对未来家庭的组建、处理恋爱和学业之间关系、区别友谊和爱情等问题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矛盾性

早恋的青少年其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和其喜欢的异性接触,又害怕被父母发现。可以说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是并存的。对于暗恋的早恋者而言,这种矛盾性还表现在是否向爱慕者宣示爱意(表白)的矛盾。

变异性

友情是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因为青少年往往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经历,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关系一般都难以持久。正是这样,常常令双方的心理造成痛苦。

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有明显的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极其隐蔽,通过书信、电话或者网络等传递感情,进行秘密的私下沟通和感情交流,家长和老师难以发现,但也有青少年会公开他们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

在程度上,大多数早恋者还主要是交流感情,或者一起玩耍;从人际关系上看,一般没有超出正常的朋友关系,但有的早恋者关系发展得很深,除了交流感情外,有时甚至发生性关系。

在年龄的喜好上,女孩通常喜欢比自己年龄大、比较成熟的男孩,而男孩则通常喜欢比自己年龄小的女孩,且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年龄相当时,女孩会采取主动,但根据实际情况看,更多的是男孩采取主动。这现尚没有定论。

早恋原因的类型

早恋的类型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8种:

爱慕型

这类青少年是由于互相之间对对方的爱慕而产生的早恋现象。这类早恋十分常见,而根据爱慕原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下面3类:

仪表型

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也是最常见,但最难以持续和稳定的。学校中总有英俊的男生和漂亮的女生备受异性追崇,就是含有这个因素。

专长型

这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项自己崇尚的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早恋。这类早恋常常是女孩采取主动。

品性型

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产生的早恋,这相比而言维持得比较持久。

好奇型

这是因为对异性留有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性意识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会产生对异性身体、生活、心理和对自己态度的好奇,这是青春期青少年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容易产生性冲动,从而对异性保持一种敏感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而结交异性朋友。

模仿型

这是由于模仿社会上、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中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从众型

这是迫于周围同龄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例如本来不存在的恋爱关系,可能被周围的人杜撰出来,即谣言或者绯闻。在这样的环境下,迫于舆论的压力,很容易对其产生爱慕之心。

愉悦型

青春期男女之间作为同学甚至同桌,由于较多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会对对方产生更为细致和透彻的理解,在这种状况下容易产生早恋。这也是同班恋甚至同桌恋的重要原因。

补偿型

一些青少年由于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是自己自尊遭到损害,为达到发泄目的,往往会找异往,在其中忘掉痛苦,以谋求补偿。这类早恋融入了真实的感情,容易发展深化。

逆反型

由于社会意识和舆论的因素,青少年的两往常会受到家长、老师的不恰当干预,容易诱发其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的心理。在这种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本来正常恰当的异往可能迅速向早恋发展。

病理型

在当代社会,营养条件优越,容易造成的营养过剩和食物中含有的性激素的作用或各种特殊生理疾病、家庭遗传等因素,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早熟,甚至是性变态心理。这是诱发青少年早恋的主要客观因素。

上述的各种类型也常见于成年人的恋爱之上,尤其是第一次谈恋爱,当然也没有经历过早恋的人。而且,因为成年人的力量较大且有较多的知识,所以产生的相同后果有些性质比早恋的孩子更为恶劣.

其他地区和时代

在西方社会,十几岁的孩子谈恋爱,亲吻、拥抱,被视为正常。(何况西方社会本较开放, 异性朋友间拥抱是完全可接受的)

只要未有发生或导致少女怀孕,即使是在较保守的宗教家庭也不会限制十六岁以上的高中生谈恋爱的。近年虽有宗教界人士针对未婚提出异议,但提倡的仅是婚前守贞运动, 并非禁止青少年恋爱。

事实上在西方早恋一词并不存在, 或许是由于西方的教学系统较宽松,绝大部分西人对中国学校限制学生恋爱是非常不理解的。

在中国旧社会,大都是父母包办婚姻,虽然有大量的小女婿、少夫妻,也只能称为早婚、早育。至于恋爱,则是不论何种年纪,都是不被允许的,而不只有早恋被认为是不好了。

早恋的危害

由于早恋难以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压力与矛盾,从而使早恋者注意力分散,使得自己的志趣和目标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大都对人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对人的性情、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害而无益。可见早恋造成危害主要不是因为早恋本身,而是来自早恋者受到的多方面压力。

下面是一些教育者归纳出的一些危害:

危害身心健康

身体上:由于很多早恋者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自控力较差,常常会产生各种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情绪。这会导致一系列身体不适,久而久之,有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病症、低血糖等症状。

心理上:对于早恋者而言,早恋是一个既充满欢喜而充满苦闷的过程。由于对对方的爱恋,早恋者常常因为对方的苛刻要求而造成情绪变化;也有因为早恋而遭到父母、同学、老师的压力,造成心理失衡;当不能与恋人见面时,早恋者常常坐卧不安而沉迷于幻想,在幻想中乞求慰藉。如果这种心理发展过深,少部分人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与异性发生性关系,这会造成早恋者心理的严重扭曲。

干扰学习

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是十分常见。这就是早恋反对者反对早恋的最重要理由。

易促成越轨行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激情占优势、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许多热恋中的少男少女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这是早恋造成的对双方身心造成最严重的损害。

可能导致犯罪

早恋者一般年轻气盛,对一些事件十分敏感。特别是男孩在女朋友面前,面对一些让自己吃醋的行为恼羞成怒,对一些人大打出手,造成违法犯罪。

另一种情况时,由于父母的不支持,谈恋爱的金钱花销无法取得,诱发偷和抢的念头。这是早恋对社会最严重的危害。

早恋的益处

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情况下,早恋有其益处,这种观点普遍存在于学生中。一些学生认为早恋者常会在成绩上互相追赶,以取得对方愉悦与偏爱,使得成绩上升;也有因为对某人有爱慕之心,从其所好,在生活中处处约束自己,以被爱慕者的标准作为生活的准绳,使得一些原本不良的性格和习惯得到改正。早恋也可以使人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增进人际关系。

对早恋的疏导

由于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反对早恋,因此有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早恋问题。他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要克服不良倾向,端正思想态度

自觉的约束自己,减少不良的性刺激或性诱惑

要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

对早恋的评价

在中国文化、社会上的普通观点是,早恋对青少年的前途和出息可以有坏处。很重要一种原因是教育制度富有极大竞争性。报纸和别的媒体也报导早恋这现象对学生的危险与家长的担心。这种现象也从一定侧面反映出成人社会对于主流话语权的垄断。

而把握好分寸、不轻易越界,这对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青少年还是较高要求,不容易做到。基于很多人认为早恋发生不能避免,而适当的自控及外界对早恋的青少年做出适当的疏导和帮助却是应该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鲁迅对早恋问题的精辟回答(搞笑)

问:父母应该怎样看待早恋问题? 答: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我思故我在! 问:您怎样看待早恋现象在校园里的蔓延呢?答: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问:您对已经被老师家长发现了的早恋学生有何建议呢? 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问:你怎样评价那些排斥早恋的学生呢? 答:无情未必真豪杰。 问:您对早恋中的男女有何劝告呢? 答:不能只为了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忽略了。 问:您对早恋本身的看法是? 答:他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人们也便这么过。 问:请您将国内外同龄人的早恋问题做一个比较? 答: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问:您对教师干涉学生早恋抱什么态度? 答:我将深味这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痛苦。 问:您对教师不干涉学生早恋又抱什么态度? 答:则普天下之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问:您对早恋者的评价是什么? 答: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问:您对学生某某因早恋事发被其父殴打有何看法? 答: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问:您认为早恋的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气质? 答:横眉冷对千夫指。 问:胆量呢? 答:我以我血荐轩辕。 问:您觉得早恋者该怎样面对师长呢? 答: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问:您自己有过早恋的经历吗?当然您可以不回答。 答: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有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早恋的类型可以归纳为8种: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 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 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出的同年龄群体。

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性,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往会迅速向 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早恋的危害

1。早恋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来看,由于早恋,往往使同学们陷入情网之中不能自拔,将 大部分时间花在谈恋爱上,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中学阶段正是同学们长身体的时候,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要求有相应的体育锻炼,否则,很容易发生心音微弱、供血不足、头晕 等疾病。早恋的同学由于缺乏体育活动,所以发生这种疾病的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同学。另一方面,由于早恋的同学情绪不够稳定,好冲动,易动感情,自控力较差,常常会产生焦虑、 烦躁、疑惑、嫉妒等不良情绪。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食欲不振、浑身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出现消化道疾病、低血糖症状等疾患。

再从中学生的心理角度看,早恋的同学都有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间既有欣喜,也有 百思不解、难以倾诉的苦闷。这些同学的恋爱承受着家长、教师的压力,同学们的白眼 ,恋人的挑剔和故意的非难,这一切使得心理承受力本来就差的同学无法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同时,早恋的中学生课后很难与恋人见面,但又抑制不住对对方的思念,这时,有的往 往会耽于幻想,在幻想中寻求慰藉,得到满足。此外,有极个别的学生在早恋中,由于抑制不住冲动而与异性朋友发生性关系,这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同学跨越 雷池之后,顿觉爱情原来就是如此,而萌发厌倦生活的念头;有的学生则将社会的道德 、责任抛到一边,疯狂地追求性刺激。由于这些痛苦的心境和不健康思想的存在,使得这些中学生的道德感、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严重扭曲。

2。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干扰极大

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成千上万的实例告诉我们,沉湎于早恋的同学多数都是沿着 感情直线上升,成绩直线下降的轨迹运动的。然而,有些向往或陷入早恋的中学生却认 为只要热恋的两个人志同道合,就不会影响学习。他们甚至概括出一个所谓男+女=两个 人的合力的公式来。大量事实表明,这种看法是幼稚、糊涂、错误的。这是因为中学生的 早恋不光是风和日丽的春天,也有寒风刺骨的冬季;在早恋的小河中常常会波澜叠起,漩涡环生早恋的中学生时常要经受嫉妒和失败的折磨!这一切对于涉世不深、意志薄弱、情感易于冲动的中学生本来就是一种超负荷运载。在早恋的沉重的几乎要压垮全部稚嫩心灵的超负荷运载下,无心学习,成绩下降,是十分自然的,也是屡见不鲜的。

3。早恋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越轨行为

中学生激情占优势,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热恋中的少男少女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感 情而过早地发生两性关系。更严重的是有的男生让对方怀孕后,陷入到一种极端恐惧和痛苦的境地之中,既不敢让家长、老师知道,也不愿让同学知道,而去求助于一些骗子、社 会渣滓堕胎,使许多女生因此而再次失身,演出一幕幕堕落、出走、自杀的悲剧,年轻的中学生朋友们,应当警惕啊!越雷池一步必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成为早恋的牺性品!

4。早恋有可能导致犯罪

据有关部门调查的结果,中学生过早涉及爱情,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流氓、殴斗、盗窃 等社会现象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学生的早恋有关。中学生气盛,不肯轻易吃亏,特别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愿意丢脸,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方对女朋友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做出 了一个不雅的举动而丧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众斗殴,以显示自己的本事,以至违法犯罪。另一方面,中学生恋爱还需要有物质上的消费,但他们的经济依赖于父母或他人,自己 还不能自立,在从初恋到结婚的一段马拉松式的恋爱期间,需要相当的一笔金钱花费。而父母所能提供的一点零花钱又往往满足不了需要。这样中学生就容易误入歧途,诱发偷和 抢的念头,最后锒铛入狱。有一位早恋的中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平时自己手里就没有零花钱,谈了女朋友之后,为了掩饰自己家庭生活的拮据,便萌生了给女朋友买一条金项链 的念头。由于借的钱不足,他就利用晚上时间,和几名同伙一起破门而入,偷了一条项链,送给了女朋友。案发之后被捕入狱,家长、老师无不为之痛惜!类似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足 以引起中学生朋友们警惕了!

以上我们谈了中学生早恋的后果,从总体上看,中学生早恋的影响面广,危害极大。青少年 学生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过早地涉入早恋的区域,切莫被异性的撞击弄昏了头脑,特别需要的是理智和冷静。要切记:早恋,是一枚包着糖衣的苦果!

对早恋情结的正确疏导

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学生早恋 问题。

1。要克服不良倾向 端正思想态度

青春期产生早恋现象,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也不是低级下流。只不过不应当在这个时期谈恋 爱,这个时期谈对青少年朋友的身心健康成长不利,是一种性心理的误区。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学生早恋现象十分普遍,婚前、未婚妈妈有相当比重,现在已经形成了严重 的社会问题而难以治理。我们应当吸取这个教训,防微杜渐,不要让这种现象在我国重演。

2。自觉的约束自己,减少不良的性刺激或性诱惑

中学生早恋,固然有其青春发育期自身的原因,但是大众新闻传播媒介,报纸、杂志、戏剧 、小说、电影、电视乃至服装、广告等对男女,尤其是性的不适当渲染或暴露,是诱发初中生早恋的外部因素。至于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对中学生的毒害就更深重了。

因此,青少年朋友要自说的抵制黄毒的侵害,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微观环境。

3。要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

要通过各种方式自觉地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确立远大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 全身心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拼搏。精力的集中程度越高,就越是易于抗干扰;要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和后果,避免进入这一误区;一旦进入,就应当以坚强的意志力冲出来, 越早越好。

收到了他人的情书后

在学校里,有的同学本无这方面的想法,却收到了他人的爱慕信息,怎么办?

一要正确对待。

必须明确,此情暂不宜接受。如前所述,该时期的青少年思想、世界观尚未 定型,前途未决,可变性还很大,实际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从情感上说,大都是一时的冲动,难保永久;在意志上,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从经济上看, 远未具备恋爱的经济基础;从精力和时间上看,必然出现与学习争精力、争时间的矛盾现象 ,最终牺牲学习,从而影响前途,丧失机遇,那真是得不偿失。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宜贸然接人家轻率抛来的绣球。自己的态度应明确,观点鲜明,立场坚定。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变得开放起来,中学生早恋成为了普遍的话题,早恋以一种朦胧的盛情一般都伴随着从少年到青年心理转变和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产生的,是一种以喜欢、敬佩等感情因素为基础的感情。它幼稚、纯结、充满了天真的向往和理想化的成份;就因这种幼稚和天真,让一些同学觉得只有和早恋的朋友在一起才有快乐,结果越陷越深,最终荒废了学业,遗恨终生,甚至想到轻生。但谁也抵挡不了早恋的到来,俗话说:哪有少女不怀春,哪有不少男不动情,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不能轻看,也不能太投入。只有通过亲人的理性才能善化。对此,我们根据我们的能力范围,开一次关于早恋的研究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究中学生早恋状况,分析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早恋危害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

2、警示学生不要以天真的看法去看待恋爱。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让我们心得体会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1)访问家长,老师

(2)与在校的初高中学生交流

(3)网上资料

(4)分析归纳资料

(5)总结

2、活动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寻找辅导老师。

(2)设计相关话题以访谈形成进行分工实践调查,并完成调查工作与分析工作、查找相关资料,请教指导老师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整理所有资料写研究报告。

一、相关资料收集

(材料一)

早恋难道只有坏处吗?

说起早恋,我相信每个在青春期的同学都逃不过,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是暗恋就是明恋,就看他怎样去处理,我认为早恋并不是全没有好处,为了在对方面前表现得更好,从而不断寻找不足,加以改善,对个人而言,是不断进步的过程。但在家长们的眼中,早恋无非是大逆不道的事,其实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恰当得体的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多一些在公众面前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平和的对待身边每一位同学不要只对某一同学好,我相信一定会多交朋友,共同进步的!

(材料二)

早恋到底是好是坏呢?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恋的感觉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现象,无可厚非。其实,每个人都曾经恋过,只不过有的是明恋,有的是暗恋有的是单相恋,有的是互相恋。假如没有过早恋的感觉,就少了一次朦胧情感的经历,那才是遗憾,所以对所谓的早恋绝对不应当给予棒喝。有的孩子遇到早恋问题很迷茫,甚至出现情感危机,大多是由于对青春期的这种生理,心理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缺少理解和及时正确的引导,采取的方法不得当,结果适得其反。

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初中时有过早恋倾向的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后,到了高中就极少再遇有恋爱问题。而初中时的乖乖仔,到了高中反倒爱得稀里哗啦,细细分析,就是这个道理。

二、调查采访

中学生早恋是好是坏呢?我们也不了解,对此我们发出问卷调查和访问老师、家长了解中学生早恋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以下是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调查问卷

初中、高中共调查150人。

1、对早恋你怕父母知道吗?

a、怕(占90%) b、不怕(占10%)

2、你觉得中学生可以早恋吗?

a、可以(占30%) b、不可以(占70%)

3、你认为我们应不应该注重早恋呢?

a、应该(占80%) b、不应该(占20%)

4、你理解早恋吗?

a、理解(占20%) b、一点(占70%)c、不理解(占10%)

5、学校制止早恋,你认同不认同学校的做法?

a、认同(占30%)b、不太认同(占60%)c不认同(占10%)

6、做为中学生的你支持早恋吗?

a、支持(占20%) b、不太支持(占70%)c、不支持(占10%)

7、早恋对于我们中学生有没有好处?

a、有(占40%)b、没有(占60%)

8、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去看待早恋的问题?

学生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幕

学生2: 早恋是好是坏,要人我们怎样面对,早恋可以让两个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但不能沉迷在当中,否则不会后悔的。 学生3:早恋对我们来讲没有一点好处,不仅影响学习,又对自己身心健康造成有利。

9、如果你已经处于早恋之中,你应该怎样看待早恋?

学生1:权衡利弊,侧重学习,让爱情充当润滑剂。

学生2:应该认清我们现在来学校的目的,要正确对待,不能完全陷于早恋之中。

10、如果你早恋了,你该如何面对父母?

学生1:坦然面对,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希望父母能理解。

学生2:和父母谈一谈,征求父母的意见

学生3:面对面跟父母说清楚,请求父母的原谅,而且保证学习要好。

调查结果

首先,让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都知道早恋有利也有弊,但弊大于利的概念,早恋是一种青春所产生的心理理解。

采访对象与内容

老师的观点

一、谈谈您是如何看待学生早恋的问题?

老师1:首先正确的看待,学生正属于青春期,有这种感情是难免,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早恋不如早练把眼光看远一点,理智对待。

老师2:现在学生早恋有利也有弊。到是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弊是学生毕竟还小,容易分心影响学习,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

二、做为老师,您的学生早恋了,您会如何去引导学生呢?

老师1:加以引导,跟学生敞开心怀的交谈。

老师2:举大量例子来告诉学生早恋的危害。

家长的观点:

一、您如何看待孩子早恋的问题?

家长1:早恋是不好的,来学校不要谈恋爱,做为学生主要是学习。

家长2:这是受社会的影响。反对孩子早恋,孩子主要是学习,不要影响学习,不要负老师,家长的希望,应该把心放在学习上。

家长3:反对孩子早恋,孩子还小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二、如果您的孩子早恋,您会怎样解决?

家长1:批评孩子,跟孩子讲道理,多做一些思想工作。

家长2、以一些名人的名言来指导孩子,指出早恋对他们的害处,让他们知道父母都是为他们好。

家长3:跟孩子讲道理,要他们先读书,不要给他们实加压力,不要责骂和打孩子,应与他们好好谈谈自己犯错的时候也不想被人骂啊!孩子跟我们也是一样的,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

分析中学生早恋现象心理原因

1、好奇心

早恋往往是满足好奇心的一种方式,随着媒体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使性知识爱情故事的传播已经无孔不入,作为性生趋于成熟的学生,往往跃跃试演绎自己的爱情故事。

2、成人感

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学生产生成人感自认为已经成熟。为了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证明自己的能力,就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追求异性,恋爱甚至发生性行为。

3、关爱的需要

如果中学生跟父母沟通少,往往产生孤独感,很需要关爱。很多学生动机很单纯,恋爱后自己就有了一个关系亲密可以依赖的人,就会得到对方的关爱,在自己有烦恼时向他倾诉,得到帮助和支持,早恋可能只是一种纯朴的紧密的伙伴关系。

对策建议:

两个人如果比较有好感,可以做好朋友,在学业上相互帮助,谁说两个只能恋人呢?所以可以商量做好朋友,等长大了成熟了再谈恋爱也不迟。

研究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社会中访问不同的家长,关于怎样看待早恋的问题。虽然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屡次遭到拒绝,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也更深的了解到早恋的利与弊。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在采访家长的时候,都遭到了拒绝,可是我们不灰心,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了解了早恋,早恋有利也有弊就看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

经过这次的实践研究,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都要靠我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及配合我们工作的师生和家长,在此谢谢他们的合作,关于早恋这个问题,是我们中学生一直都难以理解的谜,在这次的研究中,终于算是解开了早恋的问题了,这使我亲身体会到恋爱是我们的第二次脱胎换骨,我们要把握好这次的机会走向更好的挫折之路。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变得开放起来,中学生早恋成为了普遍的话题,早恋以一种朦胧的盛情一般都伴随着从少年到青年心理转变和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产生的,是一种以喜欢、敬佩等感情因素为基础的感情。它幼稚、纯结、充满了天真的向往和理想化的成份;就因这种幼稚和天真,让一些同学觉得只有和早恋的朋友在一起才有快乐,结果越陷越深,最终荒废了学业,遗恨终生,甚至想到轻生。但谁也抵挡不了早恋的到来,俗话说:哪有少女不怀春,哪有不少男不动情,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不能轻看,也不能太投入。只有通过亲人的理性才能善化。对此,我们根据我们的能力范围,开一次关于早恋的研究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究中学生早恋状况,分析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早恋危害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

2、警示学生不要以天真的看法去看待恋爱。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让我们心得体会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1)访问家长,老师

(2)与在校的初高中学生交流

(3)网上资料

(4)分析归纳资料

(5)总结

2、活动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寻找辅导老师。

(2)设计相关话题以访谈形成进行分工实践调查,并完成调查工作与分析工作、查找相关资料,请教指导老师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整理所有资料写研究报告。

一、相关资料收集

(材料一)

早恋难道只有坏处吗?

说起早恋,我相信每个在青春期的同学都逃不过,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是暗恋就是明恋,就看他怎样去处理,我认为早恋并不是全没有好处,为了在对方面前表现得更好,从而不断寻找不足,加以改善,对个人而言,是不断进步的过程。但在家长们的眼中,早恋无非是大逆不道的事,其实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恰当得体的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多一些在公众面前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平和的对待身边每一位同学不要只对某一同学好,我相信一定会多交朋友,共同进步的!

(材料二)

早恋到底是好是坏呢?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恋的感觉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现象,无可厚非。其实,每个人都曾经恋过,只不过有的是明恋,有的是暗恋有的是单相恋,有的是互相恋。假如没有过早恋的感觉,就少了一次朦胧情感的经历,那才是遗憾,所以对所谓的早恋绝对不应当给予棒喝。有的孩子遇到早恋问题很迷茫,甚至出现情感危机,大多是由于对青春期的这种生理,心理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缺少理解和及时正确的引导,采取的方法不得当,结果适得其反。

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初中时有过早恋倾向的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后,到了高中就极少再遇有恋爱问题。而初中时的乖乖仔,到了高中反倒爱得稀里哗啦,细细分析,就是这个道理。

二、调查采访

中学生早恋是好是坏呢?我们也不了解,对此我们发出问卷调查和访问老师、家长了解中学生早恋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以下是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调查问卷

初中、高中共调查150人。

1、对早恋你怕父母知道吗?

a、怕(占90%) b、不怕(占10%)

2、你觉得中学生可以早恋吗?

a、可以(占30%) b、不可以(占70%)

3、你认为我们应不应该注重早恋呢?

a、应该(占80%) b、不应该(占20%)

4、你理解早恋吗?

a、理解(占20%) b、一点(占70%)c、不理解(占10%)

5、学校制止早恋,你认同不认同学校的做法?

a、认同(占30%)b、不太认同(占60%)c不认同(占10%)

6、做为中学生的你支持早恋吗?

a、支持(占20%) b、不太支持(占70%)c、不支持(占10%)

7、早恋对于我们中学生有没有好处?

a、有(占40%)b、没有(占60%)

8、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去看待早恋的问题?

学生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幕

学生2: 早恋是好是坏,要人我们怎样面对,早恋可以让两个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但不能沉迷在当中,否则不会后悔的。 学生3:早恋对我们来讲没有一点好处,不仅影响学习,又对自己身心健康造成有利。

9、如果你已经处于早恋之中,你应该怎样看待早恋?

学生1:权衡利弊,侧重学习,让爱情充当剂。

学生2:应该认清我们现在来学校的目的,要正确对待,不能完全陷于早恋之中。

10、如果你早恋了,你该如何面对父母?

学生1:坦然面对,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希望父母能理解。

学生2:和父母谈一谈,征求父母的意见

学生3:面对面跟父母说清楚,请求父母的原谅,而且保证学习要好。

调查结果

首先,让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都知道早恋有利也有弊,但弊大于利的概念,早恋是一种青春所产生的心理理解。

采访对象与内容

老师的观点

一、谈谈您是如何看待学生早恋的问题?

老师1:首先正确的看待,学生正属于青春期,有这种感情是难免,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早恋不如早练把眼光看远一点,理智对待。

老师2:现在学生早恋有利也有弊。到是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弊是学生毕竟还小,容易分心影响学习,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

二、做为老师,您的学生早恋了,您会如何去引导学生呢?

老师1:加以引导,跟学生敞开心怀的交谈。

老师2:举大量例子来告诉学生早恋的危害。

家长的观点:

一、您如何看待孩子早恋的问题?

家长1:早恋是不好的,来学校不要谈恋爱,做为学生主要是学习。

家长2:这是受社会的影响。反对孩子早恋,孩子主要是学习,不要影响学习,不要负老师,家长的希望,应该把心放在学习上。

家长3:反对孩子早恋,孩子还小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二、如果您的孩子早恋,您会怎样解决?

家长1:批评孩子,跟孩子讲道理,多做一些思想工作。

家长2、以一些名人的名言来指导孩子,指出早恋对他们的害处,让他们知道父母都是为他们好。

家长3:跟孩子讲道理,要他们先读书,不要给他们实加压力,不要责骂和打孩子,应与他们好好谈谈自己犯错的时候也不想被人骂啊!孩子跟我们也是一样的,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

分析中学生早恋现象心理原因

1、好奇心

早恋往往是满足好奇心的一种方式,随着媒体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使性知识爱情故事的传播已经无孔不入,作为性生趋于成熟的学生,往往跃跃试演绎自己的爱情故事。

2、成人感

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学生产生成人感自认为已经成熟。为了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证明自己的能力,就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追求异性,恋爱甚至发生。

3、关爱的需要

如果中学生跟父母沟通少,往往产生孤独感,很需要关爱。很多学生动机很单纯,恋爱后自己就有了一个关系亲密可以依赖的人,就会得到对方的关爱,在自己有烦恼时向他倾诉,得到帮助和支持,早恋可能只是一种纯朴的紧密的伙伴关系。

对策建议:

两个人如果比较有好感,可以做好朋友,在学业上相互帮助,谁说两个只能恋人呢?所以可以商量做好朋友,等长大了成熟了再谈恋爱也不迟。

研究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社会中访问不同的家长,关于怎样看待早恋的问题。虽然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屡次遭到拒绝,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也更深的了解到早恋的利与弊。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在采访家长的时候,都遭到了拒绝,可是我们不灰心,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了解了早恋,早恋有利也有弊就看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

经过这次的实践研究,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都要靠我们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及配合我们工作的师生和家长,在此谢谢他们的合作,关于早恋这个问题,是我们中学生一直都难以理解的谜,在这次的研究中,终于算是解开了早恋的问题了,这使我亲身体会到恋爱是我们的第二次脱胎换骨,我们要把握好这次的机会走向更好的挫折之路。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个案描述

一是网络骂人,事件升级。甲同学的家长向班主任投诉,乙同学在QQ上骂自己的女儿,要求学校必须调查清楚,给个明确的处理结果。同学们知道此事后,对此议论不息,纷纷指责乙同学。住校生丙同学为甲抱不平――将一杯水直接泼到乙同学的棉被上。

二是初步调查,陷入困局。甲和乙是同桌,平时关系较好,为何会有矛盾?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班主任抓紧调查此事。调查结果是乙同学根本不承认骂过甲,而甲同学则一口咬定乙。为协助调查,乙同学的家长也将自家手提电脑带到学校提取当天的聊天记录,但没有找到相关的内容。难道另有蹊跷,是谁在撒谎,是甲还是乙呢?事件调查陷入了困局。

三是峰回路转,再陷困局。为了进一步调查此事,班主任向甲同学要了“对方”的QQ号码。经查,QQ号码登录的IP地址是甲同学家里的网络地址,注册信息是甲同学的手机号码。难道是甲同学所为?甲同学解释说,不可能自己骂自己,IP地址和注册信息是可以更改的。甲同学的f法是否正确呢?带着疑问,班主任咨询了计算机老师,IP地址确实可以更改,但比较复杂,手机的IP地址却无法更改。事件调查又陷入了困境,究竟是谁所为?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四是拨云见日,去伪存真。德育处老师了解此事后,找乙同学深入调查,乙同学说自己和甲是同桌,平时关系很好,不可能这样做。谈话时,乙同学的表情自然,语言朴实,态度诚恳,处处为甲同学考虑,乙同学平时表现又很好。另查,甲同学喜欢大专班徐某某,而乙同学和徐某某是初中同学。综合以上分析,乙同学的嫌疑暂时可以被排除。

五是柳暗花明,真相大白。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德育处又对甲同学单独进行调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她IP地址别人不可能更改,如果继续下去,会伤害更多同学。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甲同学终于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乙同学和心目中的男神徐某某认识,于是心生嫉妒,为报复乙,就用自己的QQ小号加自己的QQ大号骂自己,并嫁祸于乙,为了使事件更加逼真,又请好友在QQ上去套乙同学的话。

二、个案分析

在人生最美好的花季,甲同学遇到心目中的男生,于是就有了对异性朦胧的好感,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感觉,于是,甲同学产生了青春期的情感苦恼,与同桌争风吃醋,心生嫉妒,甚至不允许同桌认识心目中的男生。由于甲同学深陷情感的漩涡不能自拔,最终导致恋爱观进一步扭曲。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甲同学遂产生打击报复的心理,故意设置圈套嫁祸同桌。由于甲同学遇到青春期的情感困惑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遂产生错误的解决方法,这是典型的中职生早恋问题引发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青春期的学生大多都会遇到,如不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三、个案对策

应如何处理上述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困惑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德育管理心得体会,从中职生生理特征、心理需求、情感态度、理想信念、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谈谈如何预防中职生的“早恋”,进而有效解决学生的青春期困惑。

第一,牢固打造第一道防线,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大部分中职生入学年龄是16―17岁,正处于第二次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于是对异性充满了神秘感,急于想了解异性。此时,如果学校能及时抓住新生刚入学的关键阶段,及时从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对新生有效的开展青春期教育,传授给学生青春期必备的生理健康知识,就能及时消除异性的神秘感,降低异性的吸引力。同时要结合网络上学生早恋的案例,剖析学生早恋对身体、心理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性,就能达到中职生不想早恋,不敢早恋,害怕早恋的目的。

第二,积极宣传“工匠精神”,加强青春期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鼓励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来转移对异性的探索,降低学生对异性的专注力。努力学好技术是每位中职生的首要任务,成为蓝领精英是每位中职生的奋斗梦想。学校要紧紧抓住中职生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的有利因素,积极宣传“大国工匠”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人生最关键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告诫学生千万不可浪费宝贵的青春时光,鼓舞中职生将个人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专业技术上,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奉献自己的人生智慧。同时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情感冲动,达到有效预防学生早恋的目的。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稀释青春期荷尔蒙。青春期的学生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而又多愁善感,很容易产生儿女情长的问题。学校要有效利用早上、中午、傍晚等自由活动时间,组建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社团,聘请老师进行技术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挖掘中职生的闪光点,强化中职生的特长,为他们搭建平台,不定期进行社团才艺展示,让他们的才能得到表现。这样学生就会将充沛的精力用在兴趣爱好上,就会树立他们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不断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就能使他们走出内心深处自卑的阴影,使其远离青春期早恋的泥淖。

第四,营造和睦友爱的班级氛围,改良萌发早恋的土壤。“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巨大作用。作为青春期的中职生,如果能在一个充满正能量、友爱的班集体中,他们会感受到温暖、充实和自信。同学之间会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纯洁的友情,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共同成长,培养出阳光自信充满正气的学生,使他们轻松的摆脱青春期的困扰,斩断青春期早恋的情丝。

第五,灵活运用“男女搭配”原则,轻轻掀开青春期的神秘面纱。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女性更感性,男性更理性。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这种区别,使他们在认知能力、风格、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会产生对异性探求的愿望。如果班主任能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在安排学生座位或任命班干部方面,有目的地让男女生进行合理搭配,既可增加男女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又可激发男女生工作学习中的表现欲,拉近男女生之间的距离,轻轻掀开异性的神秘面纱,消除学生的青春期困扰,让男女生发展正常的同学友谊。

第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青春期交流的畅通渠道。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2010年12月15目,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联合百合婚恋网,在北京权威了《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后简称《婚恋报告》)。

据了解,此次婚恋调查报告共收集调查资料32676份,其中新疆占1.2%,约为400份。

在《婚恋报告》公布后的一周内,“非房勿扰”“非公务员不嫁”成为了一周众多媒体批判的头条,而“是谁逼走了中国人的爱情”、“中国人的爱情怎么了”也成为了许多网站的头条,但也有人站出来表示,一份婚恋报告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的爱情观。连日来,记者采访多位读者和专家,试图对这份报告进行解读。

“非房勿扰”是误读,“感情投入”最重要

此次《婚恋报告》流传最广的结论是,七成女性认为“非房勿扰”。但在记者的调查中,很多受访者都表示是否有房是一个要考虑的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该数据来自《婚恋调查报告》中“您认为男性具备哪些经济条件后才能结婚”的选项,其中该选只有6个选项,即“有房,有车,有稳定收入,有一定积蓄,父母有经济实力,无所谓”。其中有92.8%的女性选择了有稳定收入,接下来是70.8%的女性选择了有房。与此同时,有80.9%的男性将“有稳定收入”作为择偶首要条件。

记者在新疆“一站路”交友网上看到,过半的女性征婚者的自我介绍上都有这样的表述:没有婚房,希望另一半能够提供婚房。该网站的负责人范晓华表示,其实“非房勿扰”是误读,“是在非常窄的经济范围内进行选择,然后又进行了无限的放大,被妖魔化了,只要认真读过《婚恋报告》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在该网站登记的征婚者陆晓敏认为媒体误读了《婚恋报告》,“给了6个选项,都是经济类的,我感觉先是挖了一个坑让我们跳,然后就得出了‘非房勿扰’的结论,很冤枉。”采访中,众多女性受访者也表示,“非房勿扰”是在目前国内高房价的环境下放大了的一个噱头而已。

在容貌外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工作能力、感情投入、兴趣爱好等其他选项中,65.6%的女性和70.7%的男性都选择了感情投入,均占所有选项的第一位。

针对这一数据,乌鲁木齐婚恋指导师石桂敏认为,在选择另一半时,新疆人认为感情仍是第一位的。而在经济条件中选择有房也是无可厚非,毕竟没有面包的爱情是十分危险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更何况在如今高房价大环境下,有房也是一种经济实力的体现。

嫁公务员非幸福生活的保证

关于“您理想伴侣的职业”中,有41%的受访女性希望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以下依次是企事业管理人员、警察/军人、企业主、医务工作者等。38,3%的受访男性则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为教师。而新闻工作者是两者都不喜欢的伴侣。

针对这种情况,婚姻指导师石桂敏给出的结论是公务员热催生了“嫁碗族”。

2010年12月14日,国内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2010年铁饭碗特别调查》,占总数85%的受访者说自己或身边的人曾想过当公务员,如果将公务员与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作对比,54.2%的人认为公务员更好。同时调查也显示,人们对公务员的青睐更多的是出于现实生活的考虑,并不是基于自身兴趣。而同样,要嫁公务员也是对于家庭稳定的考虑。但同时石桂敏也提出,公务员并不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两个人要想得到幸福,首要前提和基础应该是感情。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公务员”这个光环带给个人和家庭的好处,那么,到底幸不幸福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而对于“男选教师”,是因为在大家看来,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照顾好家庭和教育子女。今年36岁的首府市民已经结婚5年,妻子是一位老师。说,妻子是老师的好处确实不小:每年有寒暑3个月的假期,有正常的作息时间,不但能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的教育也不用自己太费心。

现在说“剩”,为时过早

此次报告还给剩男剩女划分了一个年龄坎:男30岁,女27岁。得出该结论是因为92.2%的男性认为女性应该在27岁前结婚,其中59.9%的男性认为女性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5至27岁,32.3%的男性认为女性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0至24岁。59.9%的男性和62.4%的女性均认为女性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5至27岁。但在采访中很多新疆人对此却并不认同。

32岁的范先生也不认为自己是剩男,他认为自己的事业刚进入稳定期,才刚到成家的时候,设置具体数字只会给人们无端增加恐慌感。婚姻是自己穿的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不应由别人来无端加顶帽子。也不应自己已到了“被剩下”的年龄就随便找一个凑合。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民政局了解到,2009年首府共有2.47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汉族男性初婚年龄平均32岁,女性29.5岁;少数民族男性初婚年龄平均30.5岁,女性28.5岁。再往前推5年,2005年这个数据则是:汉族男性初婚年龄平均29岁,女性27岁;少数民族男性初婚年龄平均27岁,女性25岁。这表明,如果说27岁是剩女,那是在5年前。

“社交圈窄”是单身主因

报告显示,有59.9%的人认为自己单身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圈子太窄,42.6%的人单身是因不够积极主动,24.6%的人是因感情受过伤害,6.7%的人是受周围人不幸婚恋的影响,19.6%的人是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在被调查者中,23.8%的单身人士的父母在到处帮他们找对象。

正是这一条,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新疆“一站路”交友网的范晓华表示,在网站上登记征婚交友的大部分网友都表示在工作和生活中交际的圈子太小了,除了同事就是客户,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办公室恋情。除此之外,几乎就再找不到合适的人。

石桂敏认为,这部分人需要接受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婚恋咨询与指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恋爱培训班、相亲活动、婚恋咨询等,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子,学会如何积极主动地择偶、如何与异性相处及如何面对以前的感情伤害和周围人的不幸婚恋。

80后对婚姻更隐忍?

针对《婚恋报告》最后一项调查,“没有感情的婚姻应该离婚,80后更能忍受无爱婚姻”的观点,大多数80后并不认同。

在调查中,认为没有感情应该离婚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出线性发展趋势,随着年龄的降低而减少,其中70前为70.9%,70后为62.2%,80后为50.7%,85后为46.7%。从数据中来看,80、85后对待婚姻似乎更加隐忍。

针对这一问题,“缘在乌鲁木齐”交友群中,25岁的小夏表示,85后结婚的还没有几个呢,怎么会考虑离婚的问题?80后追求个性与精神独立,他认为,“既然没有感情了,没有必要非要在一起”。

而已经结婚一年的小李则认为,针对这个问题,众多的80后可能才刚刚踏人婚姻,还在爱情的甜美期,一般不会探讨此类问题,“当你还没遇到这类问题时,你可能会很冷静地做出选择,但是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就不会是这样选择了。”

“郎才女貌”仍是核心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日前,郑州一家幼儿园向家长承诺孩子入园后“2 岁识字,3岁阅读,7岁读初中,15岁上大学”,同时开出了一年十万零一元的学费,保证培养出“神童”。还有更为惊人的是,该园创办人认为“头圆的孩子聪明,肯定能成神童”,所以该园只接收头圆的孩子,否则,给再多钱也不接收。但是,天价幼儿园就真的可以打造出智力超常的“神童”吗?头圆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吗?如果真能如此的话,我想即使要20万元也有人愿意出的,毕竟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超群绝伦。但事实上收费的多少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更何况根据头形决定学生能否入园的做法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是一个较为荒谬的做法,因为从医学来说,人的聪明与否与头形是没有直接联系的。那这所幼儿园如此高调出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想,正如该园创办人所说:“办这个幼儿园就是要‘赚富人的钱’”。所以什么十万零一元的学费,什么“圆脑袋理论”,这些只不过是其精心谋划的噱头而已,以吸引众人眼球,最终目的只是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已。(张吟丰)

《牛郎织女》催生了小学生早恋?

在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落选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教研员称新课本删去牛郎织女可能担心催生早恋。《牛郎织女》会使孩子早恋?也太敏感了吧!现在的孩子虽有早恋倾向,但这能怪民间故事吗?如今的网络、影视、报刊,哪一项没有诱发早恋的因素?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吧。如果牛郎织女能催生早恋,那可以推算,这个故事流传了多少年,我们的祖辈就有多少年的早恋历史――何其荒唐!照此理论,格林童话也不能看了,什么王子公主的,有伤风化。退一步讲,就算担心早恋有理,难道不担心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吗?顾此失彼,孰轻孰重?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过西方的情人节而不过中国的七夕节?自家经典的不断扔掉,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弄得端午节还要来保护,真不知教材的删改者对此作何感想。在细枝末节上吹毛求疵,专家们也太低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今精得跟猴一样的孩子会分不清神话与现实?不管怎样说,如此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都不该打着教改的旗号而被遗忘。如果非要认定它会催生早恋,干脆把课文都改成佛经好了,不仅可以防止早恋,还能杜绝一切坏习惯!(梁恕俭)

当今男子,三十难立?

最近的《中国社会婚恋调查报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女性眼中最理想的男性结婚年龄推迟至31岁,而女性的结婚机会从25岁起逐年递减……说实话,面对这份报告,我又喜又悲。喜的是,男性宜婚的推迟似乎符合我个人的判断,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男性在30岁之前大抵是没有“结婚资格”的;悲的是,这个宜婚年龄是“女性眼中最理想的”,而这一点,不仅说明年轻女性对男性成熟度的不信任,而且间接地,我也从中看到了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感正在不断强化。但在常识里,我们却早已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中国女性越来越倾向于寻找比她成熟很多的男性,而“大龄女青年找对象”的问题也越来越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为什么会这样?这份报告的内容是否已经足够说明当今中国社会男权倾向被逐步强化的“历史趋势”?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妇女是否再也无力或不愿去“撑起半边天”了呢?总之,如今是一个财富和资本开始说话的时代,女性眼里宜婚年龄的提升折射的不仅仅是她们对男性成熟度的重视,更能折射出的,是她们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务实”――少些公平,少些负担,不当“半边天”,那又如何?(侯宁)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调研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该报告是继全社会对“70后”、“80后”全面关注后,中国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

在被调查学生中,仅有10.9%的人热衷于标新立异的文字或者装扮,这与社会上流传的大部分“90后”喜欢使用“火星文”和“非主流装扮”的说法大相径庭。与前几届大学生相比,“90后”新生不仅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更高追求,还注重社交与审美。除此之外,他们的情感经历却超出人们的想像,这与父母、老师希望的“不问感情、多问学业”有些出入。

热爱读书、出手大方、电子产品不离左右

调查显示,在“90后”新生中,有62.3%的学生保持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涉猎范围超过“前辈”。在这些“90后”大学生中,每月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方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费在娱乐性支出、电子产品以及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学生,比“80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38.8%、22.8%和20.1%。其中,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90后”新生中,91.9%的学生配有手机或小灵通,几乎实现“人手一机”,近七成学生拥有电脑,而购买了MP3、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接近六成,甚至有8.1%的学生拥有汽车等奢侈消费品。

报告认为,这表明“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此外,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烟酒消费的比例竟达5.4%。这一数据既表明“90后”的一代学生在社会监督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缺位,也反映了这一代大学新生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体验了社会生活。但即使这样,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仍然比较传统。在被调查学生中,有66%的人倾向于“月月有余”的消费方式,选择透支消费的仅占不到5%。

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与此前社会多数人群所认为的“90后”“消费观念超前”的情况相反、这表明依靠真才实学考入名牌大学的“90后”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更加理性、务实,而对有信用风险的消费持谨慎态度。

经济独立意识差 心理抗挫能力弱

对新生每月生活费的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间贫富差距拉大,最低不足每月300元,最高超过每月2000元;但近半数新生的月生活费在501元至1000元间。这表明家境十分贫寒的学生仍然存在,也说明高校助学贷款和各种奖学金助学金扶助手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查中确51.4%的“90后”新生表示:若生活费透支,将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自力更生的方式弥补。这反映出“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依旧很大,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高校和社会应该重视给“90后”大学生更多锻炼自我、参加实践的机会。

关于“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

在调查中,有64.7%的学生认为责任就是“要为自己做的、决定的每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承担后果”,体现了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责任”的概念,敢于承担责任;但也有9%的“90后”认为“应该摆脱责任的束缚,做人开心快乐就好”。

调查显示,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人不相信梦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但却有77%的“90后”新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在接受调查的“90后”新生中,有64.8%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淀和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90后”大学生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

恋爱不稀奇 崇拜政界商界成功人士

调查发现,家长制和与长辈间的代沟是“90后”与家人沟通的最大障碍,近四成学生认为“家长限制自己的行为自由,不重视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与家人沟通不畅的原因:还有25.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与家长问存在“代沟”。但在关于偶像和榜样的调查中,八成“90后”大学生在选择文体明星为偶像的同时,还表示自己崇拜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并以他们为偶像或榜样。

此次调查还发现,有50.6%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接近10%的同学谈过多次。令人关注的是,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对于青少年早恋和婚前问题的看法,不会“谈虎色变”。在受调查学生中,约有22.7%的新生表示赞成,并认为“自由快乐就好”;另有37.5%的新生在表示赞同的同时,认为“不可轻率、应有责任感”;还有近四成新生表示反对或不愿表态。调查报告认为,这充分表明了“90后”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方式。另有专家表示,当代青少年对于“早恋和婚前”赞同者居多的趋势,必须引起各方关注。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的“90后”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法学专家忠告 要在大学毕业前建立独立人格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肖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激情。他们对个人的发展更有计划性。“90后”大学生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很少有什么口号,而是更注重实际、实用,他们蔑视形式,不屑口号。这些都是“90后”大学生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特点。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日前公布了一份名为“农村迁移工人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表现方面的性别差异”的课题报告。据介绍,这是国内首个从性别角度研究农民工问题的课题报告。

该报告显示,女性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8.1岁,女性初次外出打工时的年龄平均只有21.6岁,比男性低0.7岁。女性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为910.78元,男性农民工为1100.24元,二者相差近200元。女性农民工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比例只有13%,比男性低10个百分点。研究人员表示,与受教育程度相比,性别歧视是导致工资差异更主要的原因。

此外,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女性农民工都比男性更不乐观。有43%的女性农民工表示自己经常“心情烦躁”,这比男性农民工多5.5%。

这些情况表明,女性农民工打工的过程中,比男性农民工更难、更应该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各级工会组织和各级妇联组织的女工部门、维权部门,更应该从关爱女性农民工的角度出发,从性别角度去研究和关注女性农民工问题。

17岁前谈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7岁前谈情说爱的少年,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会为日后出现心理障碍埋下隐患。

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及北卡罗莱纳大学一批社会学者联合进行的研究指出,不论这些少年真的有特定恋爱对象还是自我陶醉地迷恋偶像明星,都有可能因为不懂得处理这段感情而导致日后出现忧郁症及酗酒等。此外,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被男女的感情关系所伤。

研究显示,感情纠葛使女孩子发展成忧郁症的机会增加了三分之一。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何在美国和英国,年轻女子患上忧郁症者是年轻男子的两倍,而患相思病的男孩子,则比女孩子有更大机会转向犯罪及酗酒。

75%的人是“穷忙”自称比月光族可怜

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 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中心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称自己比月光族更为可怜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也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

调查还显示,60.9%的人认为“穷忙族”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48.9%的人认为原因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39.5%的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认为是盲从、随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认为是由于耐心不够。

另外,此次调查中,有88.1%的人因为竞争激烈而感到过压力,11.9%的人表示没有感到过压力。

每天两餐西红柿可葆青春容颜

西红柿一直以能够降低胆固醇和预防一些癌症而著称,而现在它又多了两个新的保健功效。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西红柿还能增强皮肤抗晒能力,并有助于保持肌肤年轻。

英国曼彻斯特和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建议,每天吃两顿以西红柿为主的饭菜最有益于身体健康。可供选择的菜单是:早餐喝杯番茄汁,之后吃份沙拉,或者午餐喝点西红柿汤,晚餐吃番茄酱通心粉。

为了检验西红柿的护肤功效,研究人员让十位志愿者连续三个月每天食用五汤匙拌有橄榄油的西红柿酱,另外十名志愿者只吃橄榄油,不吃西红柿酱。使用紫外线灯的检测结果显示,吃西红柿酱的那组研究对象的皮肤抗晒能力在研究结束时比开始时增强了三分之一。

然而,研究人员强调,这一研究结果并不是说你可以不用防晒霜了。

女性腹部赘肉多会增加死亡率

美国一项大型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大肚腩比大腿和臀部的赘肉危害更大,腹部大量堆积脂肪会增加女性早死的危险性,即使对于不肥胖的人也是如此。这是美国有关腹部脂肪和死亡关系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研究,它对44636名女性进行了长达16年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表在由美国心脏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网站上。该研究认为,腰围最大的女性――88.9厘米及以上者,比起腰围在71.12厘米以内的女性,早死的危险性提高了79%。这种危险性评估已经综合了多种健康因素的影响。

该研究报告认为,与腰围小的女性比起来,即便体重正常,腰围最大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还是高达两倍,死于癌症的危险性高了63%。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你觉得90后们“不懂爱”?90后们会告诉你:我们不是“法海”!

你觉得90后们喜欢419?90后们也会回应你: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许多人看不懂90后的做派,比如他们谈恋爱的方式。

时代在往前走,爱情的妆容也在不断变化,谈恋爱的方式本身,就是最能体现社会变化的前沿风景。

70后们谈恋爱,是一辆山地车,一段林荫道,一朵红玫瑰,一顿麦当劳。

80后们谈恋爱,是一束蓝玫瑰,一个小熊抱,一次游乐园,一张电影票。

90后们谈恋爱,是一对爱疯机,一联大头照,一张信用卡,一个。

面对你的瞠目结舌,90后们恐怕只会耸耸肩:管你怎么想,我不在乎!

真的如此吗?90后们免不了要不服气。

恋爱的原因

在一些“大人”眼中,90后们对感情的态度是不够“严肃”的。他们谈恋爱,爱得快,分得也快,走马灯般地更换身边人,好像喝水吃饭一样平常。殊不知,90后们谈恋爱的目的,是如此地与“大人们”不一样。在一项对600多名90后进行的恋爱观调查中,有四成人选择了“寻觅毕业后的结婚对象”,有三成多的人选择了“追求精神寄托”,只有一成的人选择了“克服寂寞”。

看来,他们也没有那么“不乖”?

其实,对于90后们来说,爱情没什么,只不过是青春的一门必修课。如果说青春是他们的财富,那么爱情,就是最好的挥霍方式。他们没有必要像前人一样羞羞答答,而是有足够理由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因为他们知道,青春何其短,没有过轰轰烈烈地为爱情疯狂一次,老了一定后悔!

早早开始在“爱情实践课”中体味甘苦的90后们,更像是将彼此视作生命中的玩伴。一起哭,一起笑,互相陪伴,尽量开心地打发掉这有时候的确有点百无聊赖的青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什么能博得90后喜爱?因为里面的几个主人公就像现在的90后,有弱点,有缺点,有的时候会耍小聪明,自以为是,甚至是因为太好面子,打肿脸充胖子,但他们都很可爱,为了自己在乎的人,可以把自己放得很低。在爱情中摔倒了,就爬起来。即使受伤,也是一种痛快。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如此,才是淋漓尽致地活着。

距离,抑或人心

想想几年前网络视频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多么兴奋,以为摄像头可以让天涯真的变咫尺。

被现代通讯设备拉近的心理距离,让曾经只能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异地恋,在90后们的生活中频繁上演。

可是,几年下来却发现,面对面的感情交互仍然那么重要,不可被摄像头和屏幕完全代替,否则,爱情也不至于那么容易就败在“距离”脚下,所以,就常见90后在网络上抱怨异地恋如何“不靠谱”。

当然,也并非天天见面就能换来永久。人来人往间,爱情难保鲜。

90后又自问自答道:为什么那么容易分手?还不是因为可以选择的太多。于是90后常用来安慰失恋朋友的一句话是: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片森林。

在这个时代,我们手中的技术还不足以让我们傲视一切,再快的列车也剪不短距离,再快的航班也抹不掉时差。只期望这分分合合过后,浮躁的心能发现一些什么。

有90后回答:不靠谱的不是距离,而是人心。

年龄不是问题

在90后群体中,“萝莉”配“大叔”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现象。

最新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在18~25岁女性中,七成有“大叔控”情节,也就是喜欢比自己年龄大十岁左右的成熟稳重的男人。即使被调查者中只有17%真的和大叔谈恋爱了,即使民政局说只有2.7%的女孩最后真的和“大叔”修成正果,但也挡不住年轻女孩们在心里编织一个和“大叔”有关的童话。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恐怕是:男孩和女孩先天的差异,被时代的镜片放大。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有一句让多少人有共鸣的经典台词,可以多少说明这个问题: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的心、女孩的爱永远比同年龄的男孩成熟,而且没一个男孩招架得住。

教育方式让男孩变得像女孩,变安静、乖、老实听话,只会读书,缺乏男性特质,进而在女孩眼中变得缺少男性魅力,直到多年过去,让社会的风雨给重新雕刻出棱角,才重新获得被年轻女孩们青睐的资格。而这,也就是一个“男孩”向“大叔”进化的历程。

毕业季,分手季

《毕业了,我们说分手》。这是一部小说的名字,也是一些90后的现实选择。

有90后发问道:为什么毕业季会成为许多人的分手季?与过去的自己做切割,是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即使也会有痛苦,但90后们更容易放得下,因为毕竟,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意味着还有机会。

分手时,也并不说“分手”,甚至一句话都没有,只是渐渐,或突然,不再联系。

在一起时就要开开心心的,不开心了就一拍两散,是90后们的“恋爱模式”。理智、友好,仿佛分手后能不能做朋友,则是一道说不清的辨析题。

过去恋人之间、夫妻之间讲求“相敬如宾”,这种标准在今天的不少90后看来,却是那么“不对劲儿”。“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两个人那么客气干吗?那不跟像陌生人一样?吵吵闹闹才真实!”90后的他们如此说。

E时代的爱情生态

从QQ网恋到婚恋网站,从微信到陌陌,90后们接过80后的棒,继续演绎E时代的爱情百态。他们甚至可以选择在网络游戏里“结婚”,体验一段“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在游戏中“结婚”的,有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单身贵族,而有的则是已婚一族。

2012年年初,一家网络游戏公司了一份基于玩家数据调查的《网游婚恋研究报告》,其数据显示,玩家在游戏中32.71%的离婚率要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现实离婚率,其中90后玩家在虚拟婚姻中的稳定性比70后与80后玩家更高。

可以说,在专门为爱情创造的“绝对领域”里,90后们活得洒脱,活得随性,让“过来人”不能不感叹:自由,他们实在是太自由了!

但是,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若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又怎会跑到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

爱情先来,婚姻再说

在爱情和婚姻间画一条越来越清晰的界线,也是90后的典型特征。

恋爱就是恋爱,爱要爱得轰轰烈烈,刻骨铭心。而一谈到婚姻,则更像一桩交易,因为充满了两个家族之间的博弈、算计。

即使要结婚,也不妨先试试。毕竟,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合适不合适。

试婚,这一“离经叛道”的模式正悄然流行,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项,不选才奇怪。

但是,一纸婚证也终究不再是不可逾越的爱情护身符。特别是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的90后,如何信任婚姻,便成为一个问题。

近年来离婚率不断走高,这种越来越常见的现象普遍影响到90后对婚姻的看法。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60后:最反对男性婚前有性 90后:最反对女性婚前失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西方思想的影响,“女性婚前应保持性纯洁”的观念正在减弱。而对于男性的贞操观,则提上了调查问卷。 “男性应该保持结婚前性行为”这个观点,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赞同,只有9.9%的市民认为男性可以不保持有婚前性纯洁,8%的人表示反对女性持有贞操观。

60后的人在所有调查群体中,有39%的人反对男性婚前性行为,为比例最高。但从职业角度看,从事商业、服务行业的人不赞同男性拥有婚前贞操观。

90后在女性贞操观中,40%的人觉得需要坚持,是三代人群中,投票数最多的群体。80后对男、女性婚前性纯洁的支持率最低。从收入来看,以3000元分界,收入小于3000元的人群比大于3000元的人群,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结婚观

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 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离婚率高、草率、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吃苦,这是社会人士对80后的总结。而在这份报告中,80后却集体吼出了:“我们空虚,我们成天奔波,我们为结婚忙碌,我们却没有钱!”诸多调查中,80后夫妻满意度最低,他们在结婚前,需要太多准备。

80后作为结婚主力,“闪婚+闪离”早已给人留下草率的印象。其实,他们结婚更累。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80后表示,要结婚,有房子是前提。

于是,才出校门没多久,工作还未稳定的80后,开始日夜为票子、房子、车子奔波。多数80后青年都只能挣个首付,未来的日子已“卖身”给银行还贷。“穷忙族”成为80后自我解嘲的口号。

所以,80后夫妻在“夫妻关系满意度”调查中,只有38%的人觉得比较满意,是满意度最低的一个群体。72%的80后还觉得生活孤单,感觉生活痛苦、不快乐的80后则占68%,只有25%的80后觉得自己“运气好”。

评价自己的婚姻时,70后夫妻满意度最高,超过40%;60后则感觉生活很热闹、快乐。

结论:80后是最迷惘、最愤世的一代,如何引导90后一代不步80后的后尘,应是全社会都来关心的问题。 离婚观

90后、60后:多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

80后、70后:离婚观倾向注重自身感觉

自私、网虫、早恋、一夜情、炫富……这是网络上众口一词对90后的评价。不过,“居民婚恋家庭观研究”调查报告却显示:咱们误读90后了,他们积极向上,离婚观保守,更赞成家庭利益比个人得失重要。

60%的90后不赞同“感觉合不来就离婚”的观点,60后持这种观点的人则只有5成。80后和70后的被访者意见比较一致,离婚观更倾向于注重自身的感觉。

90后被调查者们觉得,“家庭和谐比个人得失更重要”,占43%。90后普遍表示,“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 由于90后的人年龄最大者才22岁,并没有步入婚姻殿堂,多数只是与异性在交往,对待一些夫妻问题上存在理想化。“当夫妻利益和父母利益发生矛盾时,愿意牺牲夫妻利益”,80后的认同度最高。

家庭观

60后:多数不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

70后:只有1/4的人感受到生活是在享受

60年后出生的人,最小的也已经迈入40多岁,最大的已经53岁。这部分人大多事业有成,家庭比较稳定。

“人生离不开享乐,活得太苦不如不活。”有42.4%的60后被访者表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大部分人依然具有革命性的奋斗精神。同时有30%的人表示赞同享乐观,说明被调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在意自己过得好不好,不希望自己过得太苦。

从不同的年龄段来看,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60后有将近30%的人表示十分赞同“活得太苦不如不活”,80后和90后紧跟其后,70后享受程度则最低,只有26.5%的人感受

到生活是在享受。

31%的60后觉得在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活得很有意义,家庭比较美满,生活是振奋人心的。此调查选项满意度较70后、80后、90后都高。

在支持享乐的同时,60后同时觉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有26%的60后觉得,“如果政策允许,我就会多生一个孩子。”拥有兄弟姐妹的60后普遍表示,“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像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很孤单。”

四个年龄层画像

调查报告给四个年龄层分别“画像”。

90后:对待恋爱的目的看法更广泛,并不单单为了结婚;对一夜情与婚外情认同度最高;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

80后:80后较其他年龄段来说更不赞同女性婚前应该保持性纯洁。80年后出生的人较其他年龄层的人来说,更感到孤独、迷茫,不快乐。

70后:对一夜情与婚外情的态度较为保守。

60后:在对待享乐主义的观点上比其他三个年龄层持更多的赞成意见,更反对男性的婚前性行为。

再生缘幸福婚恋网婚姻专家解读 90后被“前辈”误解社会上对90后的评价与报告结果截然相反,看上去好像是两个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一、检索方法

笔者查阅 “中国期刊网”,通过搜索主题、关键词、篇名等,在诸如 “婴幼儿早期教养”“早期教养现状”等语境引擎下,经过搜索整理,对3000多篇相关论文(1990年以后)进行编目,在泛读、统计研究主题的基础上,再从20余种核心期刊中精选出与“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现状”密切关联的论文60多篇详细阅读,对直接研究“0岁~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现状”方面的论文(12篇)精读并分析。同时,笔者还注意收集和分析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的专著,阅读一些研究人员在其他期刊或网络上发表的相关论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0岁~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现状研究的论述

所查阅文献中直接阐释“家庭0岁~3岁婴幼儿教养现状”的论述并不多,经过分析发现,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华东师范大学辛宏伟在《西北地区农村0岁~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状况调查》中从家庭结构、环境资源、教育观念、营养与健康、家庭抚养者等方面展开了调查与结果分析。

李洪增在《上海市城区孕至3岁乳婴儿家长科学育儿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上)》中着重从带养方式、家庭成员参与带养、家庭内照看具体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家长的早期教养现状[2]。

廖贻、周亚君在《农村婴幼儿家庭教养研究报告》中,首先从家长对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注重点与导向方式论述家长的教养方式,如健康(疾病、安全、卫生),关于玩、探索、认知、技能学习,关于良好的个性和社会行为、关于语言发展等方面;其次,从家长对孩子的控制程度和控制方式方面论述家长的教养现状[3]。

大多数研究以某一地区或某一些固定群体为对象,采用调查、访谈、个案、观察等方法,对0岁~3岁婴幼儿教养现状进行了统计描述,有的还从教育层面进行了理性分析。

关于教养人:研究者们发现家庭成员中承担0岁~3岁婴幼儿早期带养职责的分为祖辈、父辈,两代人不同的教养观念、生活方式、健康状况、文化水平、经济与地位产生了不同的早期教养行为。包括这些教养人的年龄、受教养情况、性格、身体状况、儿童期依恋史、对孩子的依恋、敏感性、期望和对孩子的控制程度等与婴幼儿的成长均有密切的联系。例如,父母亲的依恋历史与当前教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母亲的性格特征与情境变量对母婴依恋关系的影响、母婴对话与婴儿理解生物、非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母亲的情感反应与3个月婴儿社会期盼的关系、父母亲的敏感性与婴儿情绪情感的调节,等等。研究表明:主要抚养人对父/母亲角色行为的表征作为一种作用机制,通过对儿时依恋的记忆影响他/她与自己孩子的依恋状况;同时,主要抚养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诸如经济地位低下、单亲抚养孩子、存在家庭暴力等)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她/他对教养行为的表征,危险因素越严重,对教养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关于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结构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婴幼儿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辛宏伟在《西北地区农村0岁~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状况调查》中分析得出:核心家庭(两代人所构成的家庭)和复合家庭(三代及其以上的家庭)对0岁~3岁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有着不同的意义[4]。

关于环境资源:少部分研究者涉及到该方面的论述,他们充分肯定了家长创设和有机利用环境资源的做法,并鼓励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nner)认为,人的行为的发展是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婴儿自出生之日起,即开始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对0岁~3岁婴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态环境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条件。按照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念对婴幼儿生存的环境做一个系统的分析(见图1.1),发现婴幼儿生存环境网络系统由微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和宏系统等若干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家庭与父母是微系统,是婴幼儿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托儿机构和伙伴关系组成中间系统;社会网络和社会阶层则是更广的外部系统;历史文化背景是宏系统。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行为不是孤立的,它由家庭内外相互依赖的方面所构成。”[5]因此,必须要从特定的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中去理解和阐释0岁~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有关的现象。

图1.1 布朗芬布伦纳的婴儿生存环境体系模式图[6]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的逐渐成熟,性教育的欠缺和不完善,使异性相吸,彼此产生好感而相恋。另外,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形成中学生早恋的主要原因。再者,中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对目前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盲目模仿,也是造成他们早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今,无论是城市或农村,一些学生缺乏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人性化关怀,成长的烦恼和学习的压力促使学生需要“知己”。其实,早恋不是恋爱,早恋是为了寻找倾诉的对象或能理解自己的人。认识到了早恋的目的性和特殊性,对早恋的预防和处理就有了更深层次的办法。

一、打出的“地下情”

在我班发生一起打架事件。甲同学打了乙同学耳光,乙报告了我。在后续调查中,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突发事件。原来我在编位置时无意中把乙和丙(女)同学安排在同桌,甲丙是一对“恋人”,争风吃醋导演了这场打架风波,牵引出一段“地下情”。由于初次遇见这种“明目张胆”的爱情表白,我是气愤交加。因为是在晚睡期间发生的,我在安抚好乙后,对甲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其认真反省,第二天再处理。我这样做,也是为处理这件事争取时间。

二、峰回路转,投石问路

事后我苦寻良策,寻求解决之道,正在我百思而不得法时,事情出现转机。第二天早自习下课后,甲到我办公室“主动、深刻”反省,检讨自己的错误,希望我能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我看得出,这是学生惯用的伎俩,被教师发现问题后“先顾眼前”的急救方案,并不是学生真情流露。欣赏完甲的表演后更有意外发生,丙出现了。本想是我先找她了解情况,没有想到她消息灵通,“曹操先到”!我主动问丙找我何事。丙学习成绩较好,语言功底就是不一样,给我表达了“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就是同班同学”,但是我发现丙说话时双手搓着衣角。我静观其变,丙说甲在追求她,但是她不想谈。明白了丙的大概意思,我觉得没有继续交谈的必要,也想为女生留更多的“面子”。我说:“好了,我已经知道了,你先回教室吧!”丙很吃惊,估计她万万没有想到事情这么简单,还做好复杂化的准备。但是丙离开前说了一句更让我摸不着头脑的话:主动替甲求情。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三、早恋,不过如此

在和学生的谈话中,我逐渐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确定了问题的本质都是早恋惹的祸。经过再三思考,我觉得如用“高压政策”,必然在短时间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不利于长期稳定地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堵”只怕会有更大的隐患。如果请家长又“兴师动众”,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寻找一条安全、稳定、高效的教育途径,最后我确定了“隐形批评、显性教育”的方法,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在当天的安全课上,我向学生展示了刚赶制的“生与死、情与爱”的班会课件。首先用《生死不离》这首成龙演唱拍摄的抗震救灾MTV,引起学生对生与死的理性思考,以问题、质疑、讨论、启发的形式理解生命的意义,提炼出人生的价值。其次用“大爱无疆”为过度,继续探讨“情与爱”。人生有三种情不能不珍惜:最先就遇到父母的亲情、慢慢长大后的友情和一定年龄后的爱情。我强调情的内涵,细说爱的意蕴,更告诉学生爱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要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我引导学生发言,把班会活动推向高潮。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性态度;高中生;依恋;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B844.2、C9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1-0017-04

Sexual Behavior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Peers

WANG Zheng-Yan, ZHAO Dong-Yan, LEI Li,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exual behavior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Beij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Methods: 847 students of two high schools in Beijing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lf-designed inventory on sexual behavior and Inventory of Parental and Peer Attachment. Results: The age of first menstruation among girl was 12.7, that of first semen loss of boys was 13.2. 3.3% students had sex intercourse (in boys 16/350, in girls 12/497), the average age of them was 16.0. 39.1% students had dating experience. The source of sex information came mainly from friends (38.8%), books and newspaper (24.5%), and school education (15.8%). Boys had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 sex behavior of peers than girls. Students with safe attachment to parents were more conservative to sex behavior than those with unsafe attachment to parents. They also had less sexual behaviors. Conclusion: Sex behavior and attitud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have week association with attachment pattern.

【Key words】 sex behavior; sex attitude;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achment; cross-sectional study

在过去150年里,西方国家儿童的青春发育比他们的祖先有较大的提前。这种性早熟的现象被称作“代际趋势”(the secular trend)。在工业化国家,从1860年到1970年,月经初潮的年龄平稳下降,大约每10年降低3到4个月。良好的膳食、医疗、生活条件把人们成长的潜能最大化,使人类获得了比任何灵长类动物都长的生育期。但同时带来的后果即是青少年性成熟提前但未婚的时间拉长,未婚先孕及其他各种危险发生的概率极大增加。随着我国经济近30年稳步快速的发展,类似的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出现。如南京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提前了0.4岁,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提前了1.5岁。同时,中国女性初婚年龄由1993年的22.7岁推迟到2001年的24.2岁。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近80%是20-24岁的青年,年龄小于19岁者占9.5%(中国艾滋病检测网)。对于成年人来说,的安全与否取决于是否采用了必要的防范措施,而对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不管是否采取了防范措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会给青少年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此外,青少年期是生理上的性成熟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性态度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青少年期主要的发展任务之一。那么亲子间的依恋是否会对青少年看待同龄人的态度及其自身水平产生影响呢?目前关于这一问题没有系统研究,个别学者从家庭关系方面探讨了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1],并发现家庭关系弱的青少年更容易有危险。依恋理论[2]对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有重要意义。例如,与父母的依恋情感形成了内部工作模式从而为青少年提供探索人际关系的模板,以及提供建立家庭以外亲密关系的基础。亲子间的人际接触和依恋是个体重要的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源泉[3]。为此,本研究初步探讨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和性态度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北京市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区重点高中的高一、高二年级1203名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847份,男生350人,女生497人。其中,高一年级507人,男生203人,女生304人,平均年龄16.0岁;高二年级340人,男生147人,女生193人,平均年龄16.9岁。所有学生均来自完整的核心家庭,独生子女占86.8%。

1.2.工具

1.2.1 自编青少年性状况信息调查表

收集与青少年的性有关的基本信息,为自填问卷,包括:(1)第一次月经/遗精的年龄;(2)与性有关的信息来源: A 父亲,B 朋友,C 科普书籍、报纸,D黄色书籍、报纸,E黄色网站,F 教育网站,G 母亲,H 学校的有关课程(老师);(3)第一次与父母性话题沟通的时间: A 幼儿园,B 小学1-3年级,C 小学4-5年级,D 小学6年级,E 初一,F 初二,G 初三以后,H 从来没和我谈过;(4)青少年看待同龄人的态度:用4个项目来测量青少年对同龄人的态度,例如“我认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有是件好事”。采用5点评分,从1-非常同意到5-非常不同意。将相应的项目反向记分后,将所有项目的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表明对同龄人的越不赞同。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8;(5)恋爱状况:询问青少年是否有过恋爱关系;是否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恋爱关系;目前是否在恋爱;如果是,持续了多长时间。(6):让青少年就是否有过接吻、和等5种行为进行选择,将所有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表明有过的越多。同时,报告第一次发生时的年龄。

1.2.2修订的青少年与父母依恋问卷(IPPA)

青少年与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是一个包括信任、沟通和疏离三个维度的自我报告量表[4]。本研究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修订。修订施测样本量为407人,包括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和大二5个年级。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与问卷构想模型进行拟合、修订后,确定父亲和母亲量表的题项分别为21个。父亲模型χ2=589.80, df=184, RMSEA=0.07, NNFI=0.90, CFI=0.91;母亲模型χ2=465.11, df=184, RMSEA=0.06, NNFI=0.91, CFI=0.92。父亲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9、0.87、0.74,母亲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8、0.87、0.72。

1.3 施测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和本科生担任主试,利用上课时间团体施测。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向研究对象特别说明了问卷结果的保密性,并采取了相关措施:施测时带课老师离开教室;除了回答研究对象的问题外,主试均位于教室的前方,不得随意在教室走动;研究对象在填写问卷时不要互相讨论,独立完成问卷;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除了年龄、性别和年级以外,问卷中没有任何能够显示研究对象身份的内容,每份问卷都装在独立的档案袋中,要求研究对象在填写完问卷后将其放入档案袋封好,由主试收回。

1.4 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

2结 果

2.1 高中生月经初潮/遗精年龄及有效的性信息来源、恋爱状况

从第一次月经初潮/遗精的年龄来看,男生报告第一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3.2岁,女生报告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7岁。

高中生对性知识的了解从高到低依次为来自朋友(39%)、科普书籍(25%)和学校(16%)、教育网站(6%)、父亲(4%)、黄色书籍(3%)、母亲(3%)、黄色网站(2%)、其他(2%)。恋爱状况调查表明:有过恋爱关系的人为39.1%,持续6个月以上恋爱关系的人为22.1%;正在谈恋爱的人为16.8%,平均持续时间为13.2个月,其中最短为0.5个月,最长72个月。

2.2 高中生的和性态度

表1显示在847名高中生中,有过者2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2人,占总人数的3.3%。与性事有关的如接吻、抚摸等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在14-16岁之间。在看待同龄人的态度以及自身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对同龄人持更赞同的态度,总体水平要高于女生(见表2)。

2.3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和性态度关系的多元方差分析

用单因子多变量分析考察青少年和性态度在不同亲子依恋组上的差异。根据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各自得分,采用Beyer CM[5]的依恋类型二分法,将青少年划分为四类,(1)与父亲不安全依恋、与母亲不安全依恋组(完全不安全依恋)(33%),(2)与父亲不安全依恋、与母亲安全依恋组(24%),(3)与父亲安全依恋、与母亲不安全依恋组(9%),(4)与父亲安全依恋、与母亲安全依恋组(完全安全依恋)(34%)。

经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依恋状况的青少年其看待同龄人的态度和自身水平有显著差异(F=15.49,P

3讨论

本调查显示,处于16~17岁的青少年性发育的年龄比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调查提前了将近1年。

但与21世纪初的调查差别不大。如聂少萍和沈彬对广东省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年龄现状及近10年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2005年城市女生初潮为12.51岁,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为14.23岁,并发现近10年性发育年龄提前的长期趋势已经停止[6]。

在加拿大、大不列颠、瑞典、挪威、日本和美国这样一些发达国家中,长期的或代际的连续性已经放慢或消失[7,8]。关于我国青少年性发育趋势仍需要进一步分阶段监测,以探明其发展的代际趋势。

本次调查发现北京市高中生中虽然有近4成有过恋爱史,但发生亲吻等边缘的比例却低于此数,有过亲吻行为者仅有25%,其他更亲密的行为比例则更低。提示有一部分高中生在谈恋爱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还是有所约束的。但同时本次调查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样本容量不是很大,其次尽管调查问卷采取了匿名方式,但仍可估计,少数有的学生出于心理压力或其他原因,不会如实填写,所以实际发生率可能稍高于3.3%。

高中生获取性信息的来源的调查结果与以往研究类似,如Sanders等的的调查发现,青少年获取性信息的来源分别是朋友、学校和书籍,远远多于父母[8]。研究显示家庭的影响力可以弱化其他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9]。Whitaker 和Miller的研究发现,尽管同伴对青少年的有一定的影响,但亲子间对于性话题的沟通能够减弱同伴带来的负面影响[10]。但目前,北京市青少年获取性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同伴、朋友。从父母那里了解相关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90%和2.90%。可以看出,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担负起对青少年性教育的责任,而对此方面教育的放松或放弃,很有可能增加青少年危险发生的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父母与青少年的情感依恋关系与青少年的和性态度有关。“完全安全依恋”组青少年在看待同龄人的态度上比“完全不安全依恋”组青少年持显著不赞同的态度;其自身水平也显著低于后者。但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亲子依恋状况变量与青少年水平间属于微弱相关。这可能说明,青少年的和性态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青少年自身发展的作用,朋友、社会氛围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忽视,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的不足是只对北京市的两所高中进行了相关调查,样本量明显不足。同时,由于调查内容的隐秘性,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仅70%,今后将针对调查内容的隐秘性问题,寻求恰当的调研策略。另一方面,本研究中没有对的程度或者频率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Regnerus MD. Luchies LB.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Opportunities for Adolescents' First Sex. J Fam Issues,2006, 27(2):159-183.

2 Bretherton I. The origins of attament theory. Devl Psycho, 1992, 28: 759-775.

3 Blain MD, Thompson JM, Whiffen VE. Attachment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late adolescence. J Adolesc Res,1993, 8(2): 226-241.

4 Armsden GC, Greenberg MT. 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olescence. J Youth Adolesc, 1987, 16: 427-454.

5 Beyer MC. Adolescent psychoactive substance use and attachment styl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y, 2003.

6 聂少萍,沈彬.广东省中小学生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年龄现状及趋势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7,33(1):6-10.

7 McAnarney ER,Kreipe RE,Orr DP,et al.(Eds.),Textbook of Adolescent Medicine.Philadelphia:WB Saunders.1992.

8 Sanders GF, Mullis RL. Family influences on sexual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as reported by college students. Adolescence, 1988, 23: 837-846.

9 赵冬艳,王争艳,雷雳.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10):706-710.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应对,就成为社会各界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

2.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1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差强人意。

2008年,研究者对北京市1893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31.3%存在轻度心理问题,6.5%存在中度心理问题,0.5%存在严重心理问题。从性别、年级分组来看,女生、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尤其值得注意[1]。2009年,研究者对河南省1413名学生的调查表明,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但仍有49.96%存在轻度或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女生比男生,高中生比初中生存在更多心理健康问题[2]。

2.2学习焦虑问题比较突出。

中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多的是学习压力感、焦虑,尤其是成绩偏下的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得多[2]。2010年,兰州市的调查表明,45.41%的中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居于心理压力的第1位[3]。这源于应试教育在中国仍占主导地位,考试成绩关乎一个学生的前途命运。由于担心学习成绩不好受老师、父母责备,或遭同学歧视,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正与日俱增。

2.3人际关系问题。

2.3.1师生关系问题。龚江玲的调查表明,有43%的学生与老师关系一般,有7%的学生与老师关系不好或不太好[4]。金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6.44%的学生感到师生关系紧张,居于人际关系问题的第2位[3]。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初中生常知觉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不满意等,缺乏心理上的温暖和安全感[5]。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从学生方面看,是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看问题不够全面。从教师方面看,有些对学生缺乏耐心和尊重,管理方法不当。

2.3.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有68%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好,有7%的学生与同学关系一般,有6%的学生与同学关系不好或不太好,甚至关系紧张[4]。兰州市的调查显示,有39.84%的学生感到朋辈关系不理想[3]。中学生虽有友谊,但往往不够深厚,缺乏理智基础,常常出现不辨是非的义气行为。原因有三:一是生理上的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使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经验。二是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是引发青少年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三是中学生思想单纯,理性思维差,容易被社会上的负面因素所误导。

2.3.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调查表明,有67%―82%的中学生与父母关系比较好,6%―8%的学生与父母关系不好或不太好[4]。此现状的原因可能是:中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独立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不愿意唯命是从,易与父母发生矛盾。研究发现,不良家庭教育方式易导致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对立,父母对子女干涉越多,双方关系越紧张。

2.4青春期心理问题。

2.4.1两往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但是在与异性相处时常感到不自在,脸红、紧张、语无伦次等。调查表明,有36%的学生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感到恐慌或害怕[4]。研究表明,初二学生在与异往时存在较严重的障碍,彼此间抵触很大[5]。相比较而言,高中生不太害怕和回避与异往,但缺乏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2.4.2早恋成为一种时尚。河南、湖北及安徽的调查显示,高中生早恋比例达到了10%―12%,最小的女生年仅12岁,有的甚至有了[6]。学生之所以会早恋,并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一是中学生性成熟年龄比以往有所提前,对异性好奇心和关注度增加;二是大众传媒对“性”的渲染和过度炒作,影响误导了中学生;三是学校和家长们在性教育上的回避态度,对孩子两性正当交往的压抑与干预,起了反面助推作用。据酷狗网报道,2007年下半年,教育部计划在学校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却因家长们的早恋质疑被迫暂停。

2.4.3情绪不稳定。沈永健的调查表明:有30%的中学生有情绪方面的问题,超过30%的在敏感性和紧张性上呈现阳性检出,超过10%的在怀疑性上呈现阳性检出[7]。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期,受认识能力限制,对外界变化和环境刺激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等心理体验。

2.5迷恋网络。

调查表明,中学生是迷恋网络的高发人群之一,对网络有强烈的依赖感。从我在网吧的调查来看,中学生上网,以玩竞技游戏、交友聊天和看电影为主,还有少数在偷偷浏览色情书籍或不健康图片。中学生之所以会痴迷网络,原因如下:一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束太严或放任不管,造成孩子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易向虚拟世界寻找快乐;二是学校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调,中学生厌学情绪增加;三是网络作为一种新型载体,信息量大,声文图情并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结论

从调查情况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是好的,正常者超过了半数以上,但中等和严重问题者之和占到了40%以上,应该引起各界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对策

4.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场所,教育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和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心理问题。为此,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管理的议事日程,通过让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增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个体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4.2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设立心理咨询室和信箱,开通咨询热线,为有心理问题又不愿告诉家人或老师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少青春期叛逆心理,建立起符合社会需要的个性品质。

4.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

根据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积极开展运动会、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心理表演等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压抑和焦虑心理,培养团队精神和乐观心态,学会控制情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4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要对当前的教育体制进行根本变革,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步伐,改变以考评优劣的粗浅做法,从源头上为孩子减压卸负。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实验式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4.5坚持“疏”字诀,科学破解“早恋”难题。

学校和家长们要走出认识误区,坚持“保守秘密、谈心交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的原则,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解决早恋问题。学校可通过开设青春期讲座、发放心理健康读物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生理知识、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同时,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的兴趣丰富起来,化解早恋“危机”。

参考文献:

[1]姜莹,游川,丁辉.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76.

[2]徐立峰,卢卫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11):78-79.

[3]金燕,魏雪,孙一萍.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10,(1):140.

[4]龚江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探索,2010,(6):174.

[5]刘绪,周仁会.初高中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差异分析及建议[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5:49-50.

早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调查人:XXX

调查时间:星期六下午

调查地点:市场等

调查目的:找出错别字,分析结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我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种,但是,经常有些商家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加强对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觉性。我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问题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深入调查,我于星期六下午展开了调查。大约调查了一个小时。一些店面广告牌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把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依恋写成了衣恋,时尚写成了时裳一问才知道,原来都是店主故意写错,自作聪明地把偏旁去掉或用错。还 完全为了追赶时尚潮流,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物,所以才不管什么字体规不规范呀,用错字没有。还有一些小学生作业上的错别字更是见怪不惊

研究与分析

经过我的仔细分析与研究,大概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些商家为了追赶潮流,吸引顾客,故意使用错别字。

2.书本报纸上的错误大概都是由于印刷错误,印刷员太疏忽。

3.由于小学生的粗心,而造成写错别字。

4.一些小学生不会写个别字,而错写偏旁,多一笔,少一画。

希望一些店主不要在故意使用错别字,滥用语言文字。一定要规范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小组,纠正那些错别字用者。

作为后代,我们有责任传承汉字文化。将我们的汉字学好,写好。我提议,从我们自己做起,身边和人做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让我们的祖国更美好!

小学生正确祖国语言文字调查报告范文二:

调查人:XXX

调查时间:星期六下午

调查地点:市场等

调查目的:找出错别字,分析结论。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在当今热闹繁华的社会中,有许多商家为了提高营利,不断地将祖国的语言文字错用、滥用、误用;而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的误读字和语病更是屡见不鲜。为了对这种社会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

星期六早上,我们的调查小组出发了。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滥用字是三。这是一家卖服装的店,店名叫做衫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历史名着。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本书怎么就变成了衣服国里的演义,这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我们继续往前调查,却碰到了一家店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店。这家商店是一家专营幼儿摄影机构的店,店名叫做北京爱你宝贝。这句话没有任何的标点符号,读起来自然会让人丈二摸不着头脑。直到要离开时,我才猜想是不是北京爱你的宝贝呢?但茂名和北京没多大联系吧,天南地北的,真是匪夷所思。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间早餐店,准备、填饱肚子后继续调查。没想到在这里,我们就找出了一个错别字。这是我们从小菜单上找到的。这是什么字呢?我拿出本子写写画画。这时,陈力华大声叫了起来:这是餐字,早餐的餐!我时恍然大悟。这个字原来是餐字左上角的那个部分。可是,大家无法把这个像夕的字与复杂的餐挂上钩。

我们在街上走了一上午,看到了许多的错用字和误用字。我们将调查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1、店主为了商业效应,将成语滥改滥用。2、店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字简化而为。

精品推荐
扩展阅读